2020-03-2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搜尋
長庚醫院
共找到
1276
筆 文章
-
-
2020-03-2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嘉義長庚初步研究:台灣本土茶葉可抑制新冠病毒增生
嘉義長庚醫院中醫科研究團隊日前尋找對新冠肺炎病毒有療效的本土植物,經特殊萃取發現台灣本土茶葉中的有一種結構物質可抑制病毒增生,已獲得國際SCI醫學期刊「醫學病毒雜誌」接受並刊登,目前還須進一步驗證其效果,院方建議,民眾維持平常保健飲用即可,不用刻意喝太多。嘉義長庚醫院中醫科主任吳清源表示,研究團隊發現,台灣本土茶葉有一種經特殊萃取「多酚羥基茶駢酚酮」結構的物質(Theaflavin),可結合在新冠肺炎的2019新型冠狀病毒上,尤其發酵茶的成分較多,目前還不確定多少劑量會有療效,希望此研究成果能開啟更深入醫學研究,對疫情有幫助。吳清源表示,此物質可以結合在控制病毒增生的重要蛋白酶(RNA依賴性RNA聚合酶)並抑制其活性,進而可能會抑制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增生,此蛋白酶同時是新冠肺炎藥物瑞德西韋(remdesivir)攻擊的主要目標,但此項研究發現目前僅為電腦運算結果。吳清源帶領研究團隊與醫學研究部博士龍志浩、藥劑部主任林育昰、健康資料加值中心主任楊曜旭、高雄長庚醫院醫師周煜倫等人的研究成果,目前已刊登在國際SCI醫學期刊「醫學病毒雜誌(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上,供全世界科學家參考。
-
2020-03-2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肺炎致味嗅覺喪失? 醫師:我國無相關個案報告
外電報導,一名確診新冠肺炎的媽媽聞不到孩子尿布臭氣薰天,並指出失去嗅覺、嗅覺變差或失去味覺是感染新冠肺炎病毒的重要症狀,出現這些症狀者應自我隔離七天。然而醫師表示,我國的確診個案仍以發燒、喉嚨痛等下呼吸道症狀為主,並沒有特別針對味覺、嗅覺喪失的個案報告。NBA現役球員中最先確診的爵士中鋒戈貝爾(Rudy Gobert)便發推特更新自己的現況,失去嗅覺跟味覺顯然是症狀之一,「過去四天未聞到任何東西。」我國案75也曾通報自覺嗅覺喪失,失去嗅覺和味覺是否主要症狀之一也引起關注。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當時便針對案75表示,這些症狀和新冠肺炎沒有關係,為醫師安全起見通報時所做的詳細描述。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感染科主任黃高彬則表示,回顧目前我國解隔離的病患中,並沒有味覺、嗅覺喪失的併發症狀。我國新冠肺炎的個案主要仍下呼吸道症狀為主,包括發燒、咳嗽、全身倦怠、喉嚨痛和頭痛,上呼吸道症狀如鼻塞、流鼻水反而較常見於流感而非新冠肺炎。黃高彬也指出,病毒感染少有味覺、嗅覺喪失的併發症,主要為顏面神經功能喪失。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則表示,目前個案最多的中國大陸病例報告中,也都沒有出現類似症狀描述,或許需要更多報告出來才能確認;但以我國的確診個案來說,並無相關報告。另外,也必須確認為暫時性或永久性的味覺和嗅覺喪失,有些鼻塞症狀也可能導致暫時性的嗅、味覺喪失。
-
2020-03-24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防疫怎麼做?譚敦慈建議居家檢疫12措施、一般民眾預防10守則
目前台灣新冠肺炎疫情,已從本土病例轉為境外移入病例劇增的階段,現在大家都怕演變為社區感染,除了持續排買口罩之外,更一窩蜂的搶購囤積生活物資。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日前就在其臉書發文指出,暫且不出國旅遊、不參與大型聚會、不去人多不通風處、不要搶購及囤積貨品,更不應轉傳未證實資訊及謠言,並做好健康自主管理及居家檢疫,才是全民應盡義務。她也PO出長庚毒物實驗室的建議,讓大家清楚了解境外回國居家檢疫該注意什麼,一般民眾又該做什麼事。境外回國居家檢疫措施1:不要外出及搭乘大眾公共運輸工具、每日量體溫2次,注意呼吸道症狀2:單獨居住通風房間,盡可能使用單獨衛浴,若無單獨房間也可以選擇檢疫旅館,或是家人住飯店,需檢疫者住家裡3:如廁完, 沖馬桶務必蓋上馬桶蓋再沖水4:正確戴好口罩並與人保持2公尺距離,拒絕探訪5:不共用餐具、採分餐法,不與人共餐,餐具單獨清洗並煮沸消毒6:不共用生活日常用品, 換下的衣物、被服不要抖動揮揚,可以用熱水或添加氯系、氧系漂白水清洗7:如廁後、餐前、擤鼻涕後、睡覺前、手髒時,確實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至少20秒,洗手後要擦乾,使用一次性擦手纸擦手。如果没有,可以專用乾淨毛巾擦乾,毛巾每天或濕了就要更換8:咳嗽、打噴嚏時需要佩戴口罩或用纸巾或手肘遮擋口鼻,咳嗽、打噴嚏時捂住口鼻的物品立即丟棄,然後立即洗手。9:不要揉眼睛、不揉鼻子、也不以手碰觸嘴巴10:適量喝水、均衡飲食(多吃蔬果、並攝取足夠蛋白質)、充足睡眠、於房間內可以做些運動放鬆心情11:確保厨房、浴室、客廳等公共區域通風良好。浴室和廁所表面及經常碰觸的物品每日消毒1-3次。12:處理排泄物、嘔吐物戴手套,垃圾密封後再丟棄。消毒劑可採用75%酒精或稀釋漂白水(小面積用酒精,大面積用漂白水)稀釋漂白水時務必戴手套、口罩並保持通風,漂白水不要用噴灑方式,以抹布浸漂白水同一方向擦拭,20分鐘後再用清水擦乾淨,注意漂白水不可用熱水稀釋,也不可與酸性清潔劑及含檸檬烯清潔劑併用,使用後的漂白水不可直接倒入馬桶以免影響化糞池功能,漂白水用後可以靜置24小時待氯揮發後或用水稀釋100倍再倒入下水道,以免造成環境傷害。一般民眾預防感染、增強抵抗力的最好方法:1:注意個人衛生,需要時正確戴好口罩、多洗手,不以手碰觸眼睛及口鼻2:經常開窗通風、沖馬桶蓋上蓋子3:人與人之間保持1-2公尺距離4:分餐吃飯,不共食、不共用餐具5:碰觸過電梯按钮、公共用品之後也要勤洗手。6:回家後快洗澡,若無法洗澡也要洗手、洗臉、漱口7:沒限水者可以喝足夠的水,減少含糖飲料攝取8:多吃天然蔬果及適量蛋白質,善用辛香料9:不要試吃、不要試用貼身物品如睫毛膏、唇膏10:充足睡眠、適度運動、穩定心情(資料來源/譚敦慈護理師官方粉絲專頁)
-
2020-03-22 癌症.乳癌
台大醫院/基因檢測 精準用藥大大提升治療成效
乳癌治療 4大特色醫療院所儘管乳房外科手術人數略少於林口長庚醫院,但台大醫院在乳癌治療成績仍位居全國醫療院所之首,接受放療以及標靶藥物、免疫療法的癌友人數最多。這也代表,至台大醫院就醫的乳癌患者大都已到中晚期,治療難度較高。國健署一項調查發現,台大醫院所收治的乳癌患者五年存活率高於全國平均,台大外科部主任、乳房醫學中心主任黃俊升表示,近兩、三年來,郭台銘先生所屬永齡基金會捐贈全基因篩檢,嘉惠許多乳癌病友,更能精準用藥。黃俊升指出,基因檢測技術日益精進,乳癌已經進入精準醫療,標靶、免疫療法等抗癌武器愈來愈多,提升治療成效,也更有機會抗癌成功。舉例來說,透過全基因檢測,得以精準預測荷爾蒙受體陽性、標靶受體陰性的癌友們化療的反應率,如果細胞分化不錯,腫瘤又小,就有很高機率可以不用化療。反之,如果細胞分化不良,腫瘤又較大,淋巴數目多,就建議化療。黃俊升分析,對於許多乳癌患者來說,化療是一大折磨,現在只要接受全基因檢測,就能預估化療的必要性。目前台大正著手進行臨床研究,希望基因檢測結果也能用來評估放療的必要性。目前這項篩檢無須自費。
-
2020-03-22 癌症.乳癌
林口長庚/自體乳房重建 達文西微創傷口小
乳癌治療 4大特色醫療院所乳癌最常見的治療方法以「手術」為主,約八到九成的患者會接受手術治療。依照各醫院層級區分,林口長庚醫院治療乳癌的手術量,在醫學中心排名第一。林口長庚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郭玟伶表示,根據院內統計,107年乳癌患者的新增案例約1260人,在院內確診患者占六成六,外院轉診者占二成四。郭玟伶表示,長庚乳癌治療團隊,不只專精於手術術式,更提供身心理全面照顧。乳癌對於女性而言,心理上的打擊不亞於身體病痛,常有患者責怪自己生病影響全家,更多的患者對於治療恐切除乳房感到恐懼。治療團隊會與心理諮商師合作,鼓勵患者走出疾病陰霾,透過團隊的專業訓練,包含影像判讀、藥理、腫瘤內科配合及整形外科的強大後援等,讓患者降低面對疾病的恐懼感。準備接受全乳切除手術的患者,後續乳房重建多會對外觀有所期待,傳統手術最擔心術後胸部大小不一、有缺陷等。2018年長庚成功運用微創達文西手術治療乳癌患者,合併自體乳房重建,切除後立即展開重建。郭玟伶表示,自體乳房重建較為自然,但傷口大恢復期長,也可能會出現皮瓣壞死等風險,採達文西手術能幫助醫師擴大視野,縮小傷口,目前此術式是長庚醫院的特色之一,至今已完成約30例。
-
2020-03-22 癌症.血癌
骨頭痛、腳腫與骨折 竟是多發性骨髓瘤
年長民眾注意,如果常出現貧血、小便量減少、骨頭疼痛、容易骨折等情形,可能是多發性骨髓瘤的徵兆。一名七旬婦人長期感到骨頭疼痛、腳腫,並容易跌倒而骨折,原以為是老化導致,拖了快三年,等到越來越無法行走才到骨科就醫,經轉診檢查後發現是多發性骨髓瘤三期。收治該婦人的長庚大學醫學系教授、嘉義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陳志丞表示,多發性骨髓瘤是常見血癌之一,主要是一種骨髓內漿細胞(白血球的一種)癌化所造成的癌症,致病因目前仍不明確,相關危險因子包括酗酒、暴露在輻射線或不好的化學物質導致;醫學上也認為是人體受到環境因素的長期慢性抗原刺激,而使漿細胞突變有關。陳志丞說,骨髓瘤細胞常會聚集在骨髓中,並包圍在骨髓外的硬骨上。當這些骨髓瘤細胞只在一根骨頭上形成單一腫瘤時,稱為漿細胞瘤。他說,但骨髓瘤細胞大多會蔓延到許多骨頭,形成很多個腫瘤引起病痛,故通常稱為多發性骨髓瘤。且骨頭中的鈣會流失到血液中,導致血鈣濃度過高,患者會產生一連串臨床表徵:如骨頭疼痛、無法行走、骨折、噁心、嘔吐、疲倦甚至貧血症狀,若血液中過多的抗體和鈣,經腎臟代謝而沈積在腎,則可能出現腎功能異常甚至衰竭。陳志丞說,多發性骨髓瘤的發生率緩慢,但有逐年上升趨勢,十年前台灣每年約新增400例,但近三年則每年新增約600例,好發年齡約為65歲以上的年長者,男性略多於女性,患者確診時多為三期(晚期)為多。早期時患者通常不會有任何症狀,一般健檢也不會發現,當癌細胞向骨髓外延展時,上述症狀才會出現,患者最常先感到骨頭痠痛或腎功能異常而求診,臨床上從骨科、腎臟科轉來血液腫瘤科的患者各占三成。陳志丞說,若患者有長期骨頭痛的症狀,可透過X光檢查是否有骨折或骨頭被癌細胞浸潤;也可採血液及尿液檢查,看是否有異常高量的抗體蛋白質;或透過骨髓切片檢查是否有骨髓瘤細胞,讓醫師確認是否有癌細胞及擴散程度。
-
2020-03-20 新聞.杏林.診間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 新陳代謝醫師 未料39歲得第一型糖尿病
口述/好心肝門診中心新陳代謝科特聘主治醫師「我是新陳代謝科醫師,沒想到在39歲時會得了第一型糖尿病,確診時的確感到很驚訝,但也很感恩,因為我懂得糖尿病,若是其他人罹患了糖尿病,還真的會不知所措。」我是晚發型第一型糖尿病,可能是當時的工作與家庭生活過於忙碌,導致身體免疫力改變,因而發病。與免疫力不正常有關第一型糖尿病與免疫力不正常有關,很少會有遺傳,家裡並沒有任何人罹患糖尿病,但我在35歲到39歲期間,在醫院的工作非常忙碌,先生是眼科醫師,又剛好外調台中榮總,必須一人帶三個小孩,且最小小孩才剛生,因此可能是過分勞累造成免疫力變差,進而罹患第一型糖尿病。回憶起33年前發病之初,我出現了標準第一型糖尿病症狀,在發病前三周,曾感覺身體不舒服,肚子隱隱作痛;生病前二周,則明顯沒有體力。在被確診那天,我在基隆長庚醫院看門診,整天完全沒體力,以為感冒了,一天都沒吃東西,還跑到急診打了一瓶點滴,未料打完後竟然吐了。沒辦法開車回家,只好請住院醫師幫忙開車載我回家,卻是不斷上廁所、多尿,我還和住院醫師說:「整天沒吃東西,尿還這麼多,會不會是糖尿病?」結果真的說中了。用「秤」精密計算飲食我在急診處一驗血糖值在380mg/dL以上,尿裡酮酸強烈反映,確診得了第一型糖尿病,當晚就住院治療了。「發病過程很意外,家裡並沒有人罹患糖尿病,沒想到39歲竟得了第一型糖尿病,真的很shock!」當時因為要調胰島素注射劑量,我住院二周才出院,出院在家休息一個月,除了繼續調胰島素劑量外,我積極學習「飲食控制」。吃東西斤斤計較,用「秤」精密計算飲食,吃飯時要秤吃多少的飯?飯多重?蛋白質的肉類魚蛋豆腐的量加在一起秤有多重?唯有蔬菜不秤,其他依營養師告知怎麼吃就怎麼吃,一個月後回醫院上班就不用秤了,用眼睛看就知道大概吃多少分量了。常教導病人該怎麼吃?「所以我的糖尿病飲食控制觀念很正確,我常會教導病人該怎麼吃?」我的血糖控制不能說有100分,以糖化血色素(HbA1C)來說,90至95分是有的。目前糖化血色素在6.7%、6.8%左右,而糖尿病的糖化血色素是以7%為標準,我都不會超標,一直維持在6.5%至7%之間,因為是第一型糖尿病,血糖變化性比較大,也沒辦法控制到6%至6.5%。第一型糖尿病人必須好好調控胰島素,我在民國77年生病,78年間就有多次胰島素注射概念進來台灣,我是全台灣用多次胰島素注射的第一人,且用胰島素筆注射相當方便。在門診中,常遇到病人不敢打胰島素,我會當場拿出我隨身帶的胰島素針示範扎針,他們看到我輕鬆注射也就接受了。三餐吃飯都要打胰島素正常人胰島素分泌,從早到晚不吃東西都要有一個基礎胰島素,所以一天打很多次的人一定要注射基礎胰島素。除了注射基礎胰島素外,三餐吃飯都要打胰島素,基礎胰島素的打法可以一天打一次或兩次,我是每天早晚各打一次,但如果我晚上游泳回到家裡才打針,晚上的基礎胰島素劑量就會減少,若是照平常劑量注射的話,半夜就易發生低血糖。糖尿病人飲食控制很重要。首要學習飲食量的控制,例如吃什麼食物是熱量少的或是零卡,也很鼓勵病人喝清湯例如蔬菜蛋花湯,第一型糖尿病人可吃瘦肉,海鮮則建議吃油少或沒膽固醇的魚和海參,少吃膽固醇高的蝦蟹。一有低血糖就吃方糖因為用藥問題,第一型糖尿病人容易發生低血糖問題,必須嚴格測血糖,我一天會測7、8次血糖,但過去一個月平均會發生5、6次半夜低血糖狀況,現在因有新的胰島素推出,已很少發生低血糖了。「我隨身都會攜帶方糖,只要一有低血糖時,立即吃下方糖,曾有一次連續吃下10顆方糖,5分鐘後身體就恢復正常了。」因此,我都會請糖友隨身帶著方糖或糖水,以備低血糖的發生之需。現職:●好心肝門診中心新陳代謝科特聘主治醫師●基隆長庚醫院新陳代謝科資深顧問級主治醫師年齡:72歲學歷:台灣大學醫學系畢業專長:●糖尿病及合併症●甲狀腺疾病 ●甲狀腺細胞學●骨質疏鬆症 ●各種內分泌疾病經歷:●基隆長庚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林口長庚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台大醫院內科住院醫師【問卷】請分享您的「控糖故事」載入中…
-
2020-03-1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名家看新冠肺炎/不同的病毒,同樣的造成恐懼 林孟志:同理心看待醫護恐懼
「這場防疫戰爭可能會很久,大家要耐心,不能掉以輕心!」經歷過抗SARS任務,十七年後再上防疫第一線,高雄長庚醫院副院長林孟志兼任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諮詢委員,語重心長談疫情,疫情蔓延時刻,也是歷史給所有人特殊的學習時刻。二○○三年SARS疫情來得突然,幾家醫院相繼失守封院,當時林口長庚醫院胸腔科醫師林孟志臨危受命,調任高雄長庚醫院支援,投入院區防疫與醫護人員訓練工作,同時協助感染SARS病患的救治和重建,歷經艱困的一役,十七年後新冠病毒來勢洶洶,他再站上第一線。林孟志指,當年SARS,是近代世界前所未有的新興疫病,大家都不了解,醫界也無相關防疫經驗,除病人受危害,社會也受嚴重衝擊。二○○三年三月先是幾個零星個案,四月底起疫情火速蔓延,和平醫院、仁濟醫院、台大醫院、高雄長庚醫院如骨牌倒地般失控,雖然五月間即趨穩定,短短一個月時間造成的心理恐懼、經濟及社區安危的威脅,在在考驗人性。當年SARS 抗疫人員刻骨銘心當時他調派高雄長庚,面對病患和幾位染疫醫護人員的生死存亡,大家全力救治,仍無法阻擋年輕生命的消逝,「昨天還一起並肩作戰,今天他被插管」,無奈與不捨交織,衝擊每位第一線醫護。林孟志表示,那時著眼於大局,原本考量將所有病患集中區域救治,但幾位病患狀況特殊,移床恐有生命疑慮,怎麼能捨?如何做最佳抉擇?這些人性的掙扎,都讓第一線抗疫人員刻骨銘心。SARS之後,台灣制訂很多公衛政策,例如疾管署的「傳染病防治網」開始設立指揮官等,相關經歷讓大家在這次面對新冠肺炎,能執行得井然有序。新冠肺炎蔓延更廣 只能謹慎面對SARS與新冠肺炎,兩種病毒的傳染致死率不一,無從比較,相同的是均造成人類恐懼、生活不便及經濟衝擊。新冠肺炎蔓延更廣,影響更多國家,感染與死亡人數比起SARS有過之而無不及,後續是否還有第二波疫情,無從預測,大家只能做好自我健康防護,謹慎面對。疫情當前 同理心看待醫護的恐懼正因曾遭遇過SARS病毒,林孟志這次在抗疫前線,更能以同理心看待其他醫護同仁。他認為,現在的年輕醫護不曾碰過SARS,面對新冠肺炎的恐懼與不安,是可理解的,這是人性。考量有些人無法面對這麼大的災難,此時不應動輒責難,而應視個人狀況,心理素質的差異,再編派適當的任務。林孟志預測這場防疫戰爭將會很久,考驗人性,也考驗耐力,容不得掉以輕心。或許大家應從這小小病毒,重建自我防護、就醫看診習慣、陪探病文化等,才能打贏這一仗。
-
2020-03-16 科別.眼部
嫰男視網膜壞死出血 竟隱匿愛滋病史就醫
高雄長庚醫院眼科收治一名20多歲男子,發現他右眼視網膜出血、壞死,主治醫師吳佩昌直覺一般健康成年人不會有這種眼睛病變,懷疑可能與愛滋病有關,經一連串檢查排除其他可能病因後,要求男子簽署愛滋篩檢同意書,加做愛滋篩檢,這時男子才坦承罹患愛滋,嚇壞已替他檢查的醫護人員!吳佩昌表示,男子就醫時說自己有輕微飛蚊症,視力模糊一個多禮拜,替他做眼底檢查時發現他右眼眼底異常偏白,視網膜出血壞死,不符健康成年人應有的眼部病變,當下懷疑他有可能染上愛滋,致眼部遭到病毒感染。但男子否認有這種「特殊」疾病,事後醫護人員繼續替他做常規檢查,均一一排除可能性,直至要求加做愛滋篩檢時,他才承坦早就感染愛滋。愛滋病主要的傳染途徑是經由性行為,但吳佩昌表示,過去曾有愛滋患者在淚液中檢出愛滋病毒,因此不排除這種可能。而逾半愛滋患者會像這名年輕男子,眼部遭巨細胞病毒感染造成視網膜壞死,嚴重會導致視網膜剝離而失明。醫師說,一般人感染愛滋病毒,免疫系統會降低,常見於人體的巨細胞病毒,就有機會作怪,一旦入侵眼部則造成眼睛病變。由於這名年輕男子就醫時隱瞞愛滋病史,高雄長庚眼科醫師雖於第一時間做出罹患愛滋的研判,仍讓不少已替他做過檢查的醫護人員傻眼,趕緊消毒相關檢查儀器,同時檢查自己的手部有無受傷,避免不小心也「中鏢」。
-
2020-03-14 科別.精神.身心
家屬轉吳宗憲的話批憂鬱患者 醫嘆:烙印就是這樣印上
藝人吳宗憲日前在節目中,對於來賓自我揭露有失眠、憂鬱症時,脫口說出憂鬱症源於不知足等語,引發汙名化爭議。有醫師見到憂鬱症網友留言,留言提到母親拿吳宗憲的話來教訓她,醫師感嘆,烙印與詛咒離我們並不遠,正是如此貼附於患者身上。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林口長庚醫院自殺防治中心主任張家銘昨晚發布聲明澄清,憂鬱症是一種持續、嚴重需要治療的情緒疾病,而非懦弱的表現、不需要羞恥。外界對憂鬱症患者說「你就想開一點!」,跟對著坐輪椅的人說「你就站起來啊!」,其實是一樣的。張家銘說,吳宗憲作為公眾人物應謹言慎行,他的歧視言論造成很大傷害,舉例來說,有憂鬱症患者在網路留言表示,家人轉這報導給她,告訴她「妳不要不知足,比妳悲慘的還多的是」,一個個污名、標籤、烙印、詛咒,其實就是這樣貼上來的。台灣諮商心理學會理事長、台北護理健康大學教授李玉嬋表示,吳宗憲的言論是社會縮影,社會容易究責身陷憂鬱的人、容易期待給予他人指導並見到他人立即改變。然而,每個人走出低谷的適用方式不同,吳宗憲以為提醒知足就可以翻轉他人憂鬱情緒,但卻不知道有部分的人可能需要藥物與諮商介入,憂鬱症就是如此。李玉嬋表示,面對憂鬱症患者,不應期盼他立即改變,甚至以「不知足」、「只會哭」、「怎麼那麼沒用」等責怪式的語言表達。一個人要從情緒低谷走出來有時並不容易,有時需要長一點點的時間,因此旁人宜多點耐心傾聽他,偶與他分享自己也有過類似經驗、與他聊聊解方,可適時助他多多自我鼓勵。
-
2020-03-1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號稱「抗菌」卻是水?專家破解廠商的3招擦邊球話術
今天上午就收到朋友寄來這張公告,說白因子說食藥署同意其用於皮膚上,問我如何看。我回答說,我在業界多年還沒見過官方會為單一廠商背書這麼美的事,等著看一下吧。其實我心裡明白,這是業者常用的第一招:打擦邊球。關鍵之處在於安全性與功效能不能兼顧,如果你問食藥署,水能不能當成化妝品用在皮膚上,得到的答案當然也是可以(根本是廢話),但是問題是不能因此宣傳水的療效,除非拿到藥證等其他進階的許可。但是,很多廠商打擦邊球的手法就是,拿了輕型機車的駕照,卻宣稱有職業連結車駕照的功力,其實根本是一直在製造牛頭不對馬嘴。而業者還會用第二招:請君入甕搭配。讓附和者(最近網路上很多,也不知道其實是不是下線),振振有詞在網上與人強辨説其實有某某醫療證書丶某某許可證。問他證明在哪裡,千篇一律回答就是「你自己去估狗」。其實估狗後就會知道他們會運用SEO的關鍵字技巧,把置入文丶業配文丶洗腦文排名排得很前面,所以你去查估狗,正確的資料不但查不到(因為可能那張所謂的許可證根本不存在),反倒是容易著了道,反被洗腦。最後還有第三招:烏賊戰術。運用黨羽對質疑者進人身攻擊,質疑人家的專業性丶是否有身份資格丶是否別有居心等等,什麼都可以拿來戰。所以前幾天看到疾管局請長庚醫院的顏宗海醫師出來宣導次氯酸水不適合洗手的影片,都還有神奇的酸民質疑他們專業性,我也是啞然失笑。也莫怪皮膚科邱醫師之前也感嘆,因為這次的事件,他知道了網路霸凌的滋味。結果晚間蘋果日報的獨家新聞馬上出現,說〈號稱「抗菌」其實99.9%是水 白因子遭衛福部打臉!坦言沒效果願受罰〉衛福部食藥署打臉,指該品牌旗下產品,並非每款都能用在肌膚上。唯一可用於肌膚的清潔防護液,其實99.9%是水,次氯酸含量少且只是延長產品保存期,無法抗菌,官網卻將該產品放在抗菌類別,涉嫌誤導消費者,將請衛生局查處。該公司接受《蘋果》電訪坦言,「肌膚清潔防護液」不具抗菌效果,商品標示和宣稱從未提及「抗菌」,可能是近日產品缺貨,官網產品上下架頻繁,對於「肌膚清潔防護液」分類抗菌產品而造成誤會,違反法規,願意接受裁罰。食藥署醫粧組科長張家榮對此表示,業者當初只是函詢產品要歸類在藥品、化妝品還是一般商品,完全無關安全性,而「白因子肌膚清潔防護液」被歸在一般化妝品,成分99.9%是水,可以清潔肌膚,但不具抗菌功能。所以這次的事件其實很清楚,要嘛你就是乖乖當個可以用在皮膚上使用的化妝品,只是不能宣稱療效(殺菌丶治療傷口),要麼你就乖乖去申請醫療許可,其實合法的事往往很單純,沒有那麼糾結的。原文出處:韋恩的食農生活
-
2020-03-07 癌症.大腸直腸癌
大腸癌發生率連年增! 嗯嗯出現「這狀況」該警覺
許多女性在生產後飽受痔瘡之苦而經常出現血便,即使糞便潛血檢查報告為陽性,也以為只是痔瘡出血,並未進一步就醫。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內視鏡中心主任黃洸偉說,「出血」是項重要警訊,只要發現血便務必盡速就醫,找出病因。63歲的陳媽媽於2年前退休,從年輕時就一直有痔瘡問題,但並未積極就醫,最近接受國民健康署成人健康檢查時,即使糞便潛血反應為陽性,卻一點也不意外,仍自認是痔瘡流血。在女兒的陪同下,陳媽媽才至醫院接受「無痛腸胃內視鏡」檢查,赫然發現大腸內有幾處大小不一的瘜肉,瘜肉中還包含有高度癌化風險的管狀絨毛腺瘤瘜肉,最大的約有2公分,這也是造成她血便的原因。黃洸偉指出,糞便帶血是腸胃科門診常見的問題,原因包括痔瘡、肛裂、大腸瘜肉、大腸炎、大腸憩室症,甚至是大腸癌。不少民眾患有痔瘡,因此發現便血時就直接聯想到痔瘡,而未進一步接受檢查。台大醫院與長庚醫院1項研究發現,無症狀且屬於一般風險的民眾同時接受糞便潛血檢查與大腸鏡檢查,結果發現,在糞便潛血檢查陽性確診個案中,約45%為腺瘤型瘜肉及大腸癌,另55%為痔瘡、增生型瘜肉,或其他原因。由此可見,糞便潛血檢查結果如為陽性,確實為大腸癌的候選人;雖然有5成以上機率為良性病灶,但仍應積極就醫,透過大腸鏡找出病因,以免延誤治療時機。衛生福利部統計,大腸癌在10大癌症中排行第2,從2013年後,每年大腸癌發生人數都超過1萬5千人,2016年標準化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41.29人。黃洸偉指出,大腸癌主要是由大腸內的腺瘤瘜肉癌化所造成,罹癌風險將隨著年紀增長而增加,通常好發於50歲以後,如果早期發現腺瘤瘜肉並予以切除,就能降低大腸癌威脅。目前國民健康署提供50至74歲民眾每2年免費1次「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檢查前不需限制飲食,非常方便。若糞便潛血篩檢結果是陽性,則建議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有一半機率可能為腺瘤型瘜肉及大腸癌,不可不慎。(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防大腸息肉變成癌 7個習慣現在做還來得及 別以為切除大腸息肉就沒事! 再繼續做6件事癌照樣離你很近 
-
2020-03-05 性愛.性福教戰
老司機上車 這一堂課學性福
台灣醫療科技整合學會,2月29日免費針對成年男性舉辦「老司機訓練營2.0」,近30位老司機在北捷信義安和站集合上「老司機號遊覽車」,在車掌小姐小邱進行「神秘互動」下,遊覽車緩緩駛進由情趣用品商所合作的彩虹酷兒場地,進行課程講座。老司機訓練營講師、林口長庚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侯鎮邦,講述「男性健康教育講座」。他說,台灣男性的勃起功能障礙有年輕化趨勢,臨床上患者已從50歲以上降至30歲左右,原因與生活形態有關,如工作忙碌、日夜顛倒、生活壓力大、憂鬱等,尤以科技業、設計師等行業者比例較高。不過,他說台灣男性性方面真出現問題時,普遍難以啟齒,多透過從小到大所的認知、網路資料、論壇等搜尋,近年也有不少網紅傳遞性知識,但卻仍有謬誤的可能,甚至延誤就醫,因此想以此訓練營課程,以輕鬆詼諧方式,讓成年男性吸取枯燥乏味的醫學知識。侯鎮邦說,講座內容包含男性性功能障礙、早洩、夫妻間的情趣用品使用、藥物、如何戴套等性知識,讓男性有正確觀念,享受安全性愛且遇到問題時不再難以啟齒,成為真正的老司機。像是男性在60歲前,偶會因生活壓力等因素而在性交過程中出現「不夠硬」、「草草結束」的狀態,誤以為自己有早洩問題;但以醫學上來說,性交過程中只要超過兩分鐘以上即不算早洩。當然,男性不會滿足於這麼短的時間,行房前的心理建設、夫妻溝通等是關鍵外,長期有菸、酒癮、藥物濫用者,也是可能影響男性性能力的因素。侯鎮邦說,有的老夫老妻久了偶爾需要新鮮,這時情趣用品就是床第間的潤滑劑,但來源需合法外,並注意安全與清潔,以免過程中出現細菌等感染。他曾在急診時,收治過先生將手機塞入妻子下體而取不出來的特殊求救的案例。此外,現在的年輕人性觀念較為開放,一夜情、換女友甚至換妻開趴等活動出現,侯鎮邦說,若過程未做好防護措施,仍有染上性病、愛滋的機率,雖目前醫學上已出現PREP等藥物預防,但也得小心偽藥,且無論男女都得認知,安全性愛、單一性伴侶才是要務。
-
2020-03-04 科別.心臟血管
劉真靠「人工心臟」撐著 等待換心續命
國標舞女王劉真在心臟主動脈瓣膜手術過程心臟驟停,經葉克膜搶救後再換裝人工心臟續命,多數人對人工心臟的認識有限,它分體內及體外兩種,早期植入體內的人工心臟,自費高達500萬元,雖讓等待換心的病患增加活命希望,卻不是人人負擔得起。高雄長庚醫院2年前收治一例急性心肌梗塞的澎湖青年,他休克倒下時,由父親緊急做心臟按摩救回,後送高雄長庚搶救。醫療團隊從他鼠蹊部打進一個主動脈幫浦輔助心臟,之後做繞道手術,沒想到拔管第5天心律不整,裝上葉克膜搶救12天,再換裝體外心室輔助器爭取續命,後來評估裝上人工心臟更能持久。當時裝人工心臟自費需500萬,家屬負擔不起,打算放棄之際,院方以專案向董事長王瑞慧爭取,獲同意全額給付,這名年輕人也因為裝上百萬級人工心臟,挺過8個月後幸運等到換心機會,至今健康良好。高雄長庚心臟外科主治醫師李芳艷表示,民眾心臟出問題送醫急救,必要時會先裝葉克膜,葉克膜不能使用過久,否則會產生感染等併發症。如果裝葉克膜心臟仍不見起色,下一站就是要裝心室輔助器。心室輔助器又分兩種,依美國FDA規範,體外的可使用一個月,置入體內的心室輔助器,協助病人心臟把血打到全身去,直至心臟回復功能就可移除。李芳艷說,人工心臟材質為鈦金屬,現已發展到第三代離心式,1顆用十幾年沒問題,第3代使用1000多例,兩年存活率將近8成。目前體外的心室輔助器健保可給付,體內的人工心臟,在健保挹注下也已降價。
-
2020-03-02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餐點變便當」醫院美食街抗疫 一起來外帶
北部某醫學中心爆發院內感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強化院內感染控制,為避免醫院美食街成為防疫漏洞,例如,林口長庚醫院美食街不再提供內用餐具,希望消費者盡量外帶,如在內用餐,需拉開距離,一張桌子僅搭一張椅子,希望用餐者之間距離至少一至二公尺。台北榮總指出,自疫情升溫來,美食街用餐人數明顯減少,不過,院方仍將美食街的座位拉寬,避免密切接觸。另外,也鼓勵美食街業者將餐點以便當形式提供,讓民眾可以外帶至空曠的地方享用。台大醫院發言人王亭貴表示,嚴格要求醫院員工進入美食街前,必須脫掉手術衣、隔離衣等特殊防護裝備;美食街外包人員,則必須誠實填報TOCC(旅遊史、職業史、接觸史、群聚史),並且天天量體溫、工作時全程戴口罩,注意勤洗手。美食街門口已加強宣導,民眾進入用餐前,需先用門口百分之七十五的酒精清潔雙手。新光醫院則表示,住院患者若有生活、飲食等所需用品,建議請照服員協助代購,減少直接進入美食街機率。至於美食街,除了乾洗手液,清潔員每兩小時以漂白水進行環境擦拭,降低環境感染的風險。指揮中心於日前宣布,自二月二十六日起進出醫院人員須管控強化,分成病人、訪客、外包人員等三類管制,醫院訪客須按照醫院規定時段探訪,不能像以往可隨時進出醫院,其中每名住院探病限兩人、陪病只能一人。不過,大部分醫院執行更為嚴格,北部某醫學中心貼出告示,「一般病房暫停探病」,如有探病需求,敬請改以視訊方式,加護病房一天僅能探視一次;台大醫院則從今天起,要求所有進出醫院者必須準備健保卡及相關證件,即使洽公,也需比照辦理,刷健保卡,查核旅遊史。
-
2020-02-2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當年和平醫院逾一成陪病者染SARS 名醫籲速補防疫漏洞
家屬與非法看護相繼在照顧過程感染新冠肺炎,反映台灣的防疫政策恐怕忽略了陪病者。目前政府僅管控入院人數,要求住院病人只能有一名陪病者且需登記,走過抗SARS經歷的前和平醫院急診科主任張裕泰認為,這還不足以降低風險,醫院應進一步向陪病者進行防疫衛教,外籍看護則盡量應以母語溝通。張裕泰淡淡細數,2003年SARS肆虐台灣,當年和平醫院內就有超過百名疑似病例,後來72人確診,其中包括31名醫護或醫事人員、19名病人、6家屬、6名看護工、3名工友、3名行政人員等,當中陪病者就占了一成七。當時有多名家屬與看護工因為全天候陪病,近距離照顧接觸而不幸染病;廣為人知的劉姓洗衣工因遊走大樓各處值勤,不但染病,更成為超級傳播者。他說,如果醫院未做足非醫事人員的風險管理,照樣可能發生院內傳染。眼看野火可能燎原,和平醫院在當年4月24日無預警宣布封院,約莫千人受影響。封院第一天、第二天仍舊一團亂,第三天起才慢慢顯現秩序,第五天才有足夠的防護衣送達。醫院慢慢將疑似病例分散至台大醫院、國泰醫院、長庚醫院等設有負壓隔離病房的醫院,同時政府也讓國軍松山醫院騰出隔離病房,後來多數染病者都送至國軍松山醫院。和平醫院將病人轉出期間,院內的醫護人員或其他工作者會被送至國軍替代役訓練中心休息睡覺;完成一定時數工作任務者,則被送至基河國宅等四、五處,與外界隔離兩周再返家。醫院終於在5月8日完全淨空,接著消毒、焚化床單枕套等大量物品,疫情逐漸獲得控制。張裕泰說,和平醫院付出沉痛代價,在疫情平息後實施許多新的感染管控措施,其中在看護管理上,一律要求院內看護必須來自醫院合作的合格仲介業者,如此才能確保這群人有作足衛生教育訓練。這也是現在許多醫院的措施,但仍難以避免民眾自己找了非法看護、再帶進醫院。「非法看護的存在是回應民眾需求,但他們可能缺乏系統性的、關於自我保護與保護病人的衛生訓練,或者可能因語言不通而難以跟醫護人員有效溝通,這絕對是我國防疫上的死角」。張裕泰表示,目前政府因應新冠肺炎疫情而限制進入醫院的人數,已要求每名住院病人只能有一名長時間陪病者,像是家屬或看護,且需向醫院登記,不過這還不夠。張裕泰認為,醫院應把握這個造冊登記時機,向陪病者進行防疫上的衛教宣導,對外籍看護則應提供其母國語言的衛教宣導單張,最好是請翻譯志工協助醫護人員進行詳細指導,避免照顧過程中不當衛生習慣帶來的風險。張裕泰也提醒民眾,現階段如需要臨時聘請看護,要事先確認看護在照顧過程中有良好且正確的衛生習慣,如發現不合宜,應立即請仲介協助指導或換人,以保護移工也保護自家人。
-
2020-02-2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名家破解新冠肺炎/媽祖遶境該不該舉辦?黃玉成:大型集會常成傳染病溫床
新冠肺炎疫情威脅,媽祖遶境該不該舉辦?引發討論。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林口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教授黃玉成說,大型集會是傳染病溫床,南韓、義大利相繼發生大型集會後疫情失控,二○○二年的麥加朝聖,朝聖者也出現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群聚感染。麥加朝聖 曾爆腦膜炎傳播每年吸引逾三百萬名信徒的麥加朝聖,二○○二年多名朝聖者被確診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意外發現朝聖過程中,因長時間且密切接觸,腦膜炎雙球菌因飛沫傳染,接觸朝聖者的喉嚨、鼻粘膜,導致大規模感染,沙烏地阿拉伯為了避免再次發生,要求所有朝聖者必須先接種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疫苗。義大利新冠肺炎患者持續上升,官方日前公布一名卅八歲確診案例的旅遊史,患者曾在二月二日、九日分別參加兩場路跑,其中一場路跑參加人數高達一千兩百人,後續追查其他確診案例,皆與其曾參與路跑有關。長時間人潮接觸 防疫隱憂新冠肺炎傳染途徑已知為飛沫、接觸傳染,黃玉成說,路跑時人潮洶湧,選手、志工、加油團、工作人員在同一處,接觸密度一定遠高於日常,特別是選手報到、休息、飲水時,都增加傳播風險。南韓新冠肺炎確診案例中,許多案例常去教會,被指出是防疫破口。黃玉成說,南韓教會聚集形態不明,只要有一位帶原者出現在大型集會活動,飛沫可能汙染環境,其他人碰觸飛沫,就有極高機率間接傳播而感染。黃玉成說,大甲媽遶境特色是時間長、人潮多、大家共食,人來人往是防疫隱憂,假設所有參與者都是健康人,倒是無妨,但我國已出現零星社區感染,並證實新冠肺炎有無症狀帶原者,只要病毒仍有散播能力,大型集會讓疫情擴散的風險增加。新冠肺炎可傳染期 難測黃玉成說,目前難以確定新冠肺炎可傳染期,但從我國確診案例來看,像案廿九早在一月廿九日就喉嚨不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二月廿四日公布他為確診案例時,中間相隔至少廿七天,若加上潛伏期,病毒在體內早就超過卅天。黃玉成呼籲民眾盡可能減少大型集會活動,勤洗手、戴口罩、避免與人有密切接觸。
-
2020-02-26 科別.心臟血管
防疫正夯食用薑黃得與失 心臟科病人小心補過頭
初春天氣多變,碰上新冠肺炎疫情險峻,許多心臟科患者覺得自己氣血不足,除規律心血管用藥外,希望吃保健食品或民間配方,增強免疫力與血液循環,但是嘉義長庚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林明賢提醒患者要小心,部分食物會與藥物有交互作用,導致藥物濃度異常干擾藥效。林明賢指出,有名58歲男病人多年前因心內膜炎,接受機械式主動脈瓣膜置換,長期在心臟科門診接受抗凝血劑治療,他不菸不酒,藥物控制良好。但農曆年後,病人自覺容易痔瘡出血,走路會喘,回診追蹤抽血,發現評估凝血功能的國際標準化比值(INR),指數超過7(治療控制值維持2~3),血紅素指數下降到8.2 gm/dl(男性標準值>13 gm/dl)。病患原本否認最近有使用中藥或喝酒習慣,追問下,才發覺他近日因自覺手腳冰冷,親友推薦薑黃粉,雖病患避開藥物與薑黃粉使用時間,每日只用一小匙,1個月後雖明顯改善手腳冷麻症狀,但發現刷牙易牙齦出血,也許火氣大,上廁所也易痔瘡出血,第2個月後呼吸費力,因為沒有下肢水腫與小便減少問題,延至預定回診時間,才跟醫師討論病情變化。林明賢說,心臟科藥物多樣,需長期服用穩定病情,傳統抗凝血藥物「華法林」(Warfarin)是其中重要藥物之一,目的預防與治療血栓,但藥物容易受許多含維生素K食物(萵苣或花椰菜)、香菇、中藥(當歸)、酒精性飲料影響其效果。雖然近幾年台灣陸續引進四種新型口服抗凝血劑,不因為飲食習慣影響穩定藥物濃度,但還是有部分病患只能使用「華法林」作臨床預防血栓用,其中包括換機械式瓣膜患者或心房顫動合併重度主動脈瓣膜狹窄與二尖瓣風濕性瓣膜狹窄患者。近幾年台灣風行吃薑黃粉,宣稱可能療效包羅萬象,包括抗氧化發炎、抗癌、促進血液循環、減重降血脂等,所以市面常做成健康食品與藥錠,方便服用。另,冬天咖哩鍋也含薑黃粉成分,大量頻繁使用此類料理,可能增強藥物效果,增加INR導致出血風險。林明賢建議病人可以在門診時,先跟醫師討論那些健康食品可以安全使用,不隱匿附加藥物使用,規則生活飲食習慣,如此可讓心血管狀況穩定,也可避免突發出血風險,包括嚴重腦出血中風。所有健康食品要在安全規範與適量使用下,才能弊少於利。
-
2020-02-25 科別.眼部
公車司機車禍 才知青光眼致盲
三月八日至三月十四日是世界青光眼周。喻為視力殺手的青光眼,初期沒有症狀,多年前一名公車司機撞傷小孩,肇事後發現,原來司機有一眼已因青光眼全瞎,另一眼則是正常,正常眼進行代償作用形成視野重疊,讓司機感覺不到視力異常,但實際上視野已大受影響,形成危險駕駛不自知。青光眼是成人失明的第二大原因,眼科醫師呼籲,民眾必須定期進行眼睛健檢才能找出眼疾,尤其需要用眼的行業,更要重視雙眼的健康。多數慢性患者 都是漸漸喪失台北長庚醫院青光眼專科主治醫師陳賢立舉上述病例說明,這就是青光眼的可怕之處,由於多數慢性青光眼的患者視力都是漸漸喪失,不太容易引起注意,直到視野範圍逐漸縮小,看東西多只能看到中央部分,周邊都看不見才來就醫,此時視神經已受損,喪失的視野已無法回復。急性青光眼 兩三天可能失明相較於慢性青光眼視力惡化屬漸進式,急性青光眼則來得又快又凶猛,急性發作時患者會感到頭痛、惡心、嘔吐、視力模糊,若未能及時就醫,只要兩三天的時間就有可能失去視力,相當可怕。哪些人是青光眼的高危險群?陳賢立指出,家族遺傳者比常人多上10倍患病機會;另外,年長者、長期使用類固醇、高度近視、眼球外傷及的隅角阻塞或狹窄者,都是青光眼的高危險群。遺傳 比常人多10倍患病機會研究認為,近視因眼軸拉長,雖不易造成隅角狹窄導致房水不易流出,造成眼壓升高、視神經的結構改變,也可能影響血流變差,長久下來會傷害視神經,造成青光眼。台灣地區近視的人很多,許多的高度近視人口也屬於高危險群之一。此外,身材瘦小的亞洲人因眼球結構易造成隅角狹窄,比西方人更容易罹患閉鎖性青光眼,更需要小心。而不少人也認為,自己眼壓正常,不會是青光眼患者,陳賢立也指出,青光眼的定義並非眼壓高而是視神經無法承受本身的眼內壓力所造成的傷害,眼壓有可能正常也有可能升高,台灣地區青光眼患者中有四分之一屬於眼壓正常的青光眼患者,而且愈來愈多。40歲以上民眾 應眼睛健檢因此,建議40歲以上的民眾,應安排接受完整的眼睛健檢,若結果正常則可以三至五年檢查一次,檢查的項目至少要有裂隙燈檢查、眼壓量測、視野檢查、視神經眼底鏡檢查與攝影,外加視神經纖維斷層掃描,這樣就能全面了解自己的眼睛是否有眼疾,及早發現問題及早治療。
-
2020-02-2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全民防疫何去何從?感染科醫師:2個準備3個迫切點
新冠肺炎疫情升溫,台灣已有30例確診,1人死亡,國中小今天開學,校園防疫大作戰,未來全民防疫何去何從?嘉義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醫師王盈翔提建言:「兩個準備、 三個迫切點」防疫策略。王盈翔說,防疫面要有兩個準備:(一)轉進「減災模式」準備:政府認真防疫,依科學證據採取有效措施,在國際上表現可圈可點,亦獲得多數民眾信賴與認同。擴大篩檢政策仍屬圍堵思維(雖然有些積極的專家學者,已喊話政府要提早轉進「減災模式」)。他認為台灣目前篩檢量能(採檢端及實驗室端)也還OK,就配合政策盡可能找出可疑個案,未來若出現:(1)台灣確診個案真如雨後春筍般冒出。(2)「送檢量」遠超過「篩檢量能」負荷時。擴大篩檢自然就會喊停,然後全面轉進「減災模式」,防疫重點也會隨之改變。若在不對的時間點,隨意改變防疫焦點,非但對我們沒有好處,還可能有害處。(二)轉進「季節性流感模式」準備:病毒具「無症狀帶原者」、「輕症多、死亡率低」、「發病前就具傳染力」,類似季節性流感病毒的特性,要像SARS一樣圍堵它很難。再思考目前「居家檢疫14天」民眾已超過1萬人,若不考慮斷航情況下,這種圍堵策略還能維持多久,長期下來一定拖垮台灣民生經濟。況且繼續圍堵策略,很多專家提出警告,病毒找到破口進入社區也只是時間問題,他認為「勿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千萬不要陷入SARS時期強調「三零」的迷思,也不必執著於「無社區傳播」的虛榮,提早整備才是解脫之道。尤其開學後,病毒或將循季節性流感傳播模式,以學校為感染源頭,經學童陸續帶回家庭內,造成「社區大量感染病患」,這時候的減災重點就進入「季節性流感模式」。由「確診者隔離、接觸者居家管理」轉進到「治療重症、輕症自主健康管理」,所以「重症治療準則及藥物」務必儘早確立下來。既然無法圍堵,未來就用「nCoV疫苗」來降低人群易感性,這就是所謂「季節性流感模式」。如果上述防疫面推想沒錯,感管執行面就有三個迫切點:(一)醫療體系保全:此次疫情,湖北省死亡率特高,醫療體系崩潰應該是主因,使得COVID-19病患得不到好治療,甚至其他疾病治療也停擺。湖北醫療體系崩潰,肇因於病毒另一特性「確診病人的病毒排放時間相當長」,導致確診病人住院時間拉很長,這不全然是病人治療需要,有些輕症甚至已恢復正常的病人,只是因防疫需求而被隔離在醫院,要等體內病毒陰轉後才能出院,因此醫療機構是被這類輕症住院病人拖垮的。台灣目前雖僅有30例確診個案收治,但也發現了上述問題,所以規畫「防疫專責醫院」,收治這類隔離為主的輕症病人,避免他們拖垮台灣各大醫療院所,是「減災模式」的第一個迫切點。疫情一旦進入「季節性流感模式」後,「防疫專責醫院」就可功成身退,輕症就留家中自主健康管理就好,只有重症才需住院治療。(二)避免醫療機構院內感染:醫院及長照機構是人口密集機構,住院病人又是最虛弱的族群,萬一不幸感染COVID-19,其致死率或致殘率會比健康族群高。醫院如何籌劃感管配套措施,好好保護他們,「分流」、「集中管理」與「有效監測院內異常感染事件及快速因應」豪無懸念是第二個迫切點 。「減災模式」時,到醫院的疑似病人數爆增,住院端設「檢疫病房」方便集中管理、門診端設「防疫門診」方便分流病患,皆可降低交互感染機會。疫情一旦進入「季節性流感模式」後,因為輕症不住院,「檢疫病房」可先功成身退,醫院留下「防疫門診」即可,這時候基層診所就要接棒,承擔像流感一樣「社區防疫門診」的責任,進一步實現「輕症社區就診、 重症醫院就診」的病患分流。此外醫院發展病患即時監測系統,能主動即時掌握院內異常感染事件,並快速佈署因應對策,譬如「醫護分組上班、劃定工作區域」,能阻止院內感染事件擴散,也是當務之急。(三)防止社會失能:減少社區群聚是重中之重,否則「武漢封城」之窘態將殷鑒不遠。「圍堵」思維要轉進成「防堵」思維,可適度減少大型聚會活動,在不影響社會運作和經濟損失最低下,也可適時停班停課。越來越多證據顯示,環境接觸而導致病毒感染是防治重點,最新研究發現,武漢新冠病毒可在環境中存活長達9天,因此繼「口罩」之後,「落實手部衛生」、「減少揉眼、搔鼻、碰唇」、「環境重點清消」,是家戶社區、學校、公司行號的第三個迫切點。政府也應善用媒體網路溝通平台及村里社區功能,持續加強民眾衛教知識、保持健康生活來提昇民眾免疫力,平安度過這次疫情。鑒於這陣子台灣疫情嚴峻,許多專家學者紛紛跳出來,猜測台灣未來疫情可能走勢,提出防疫策略要超前佈署。他從醫院感管實務端觀察,提出個人看法,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
2020-02-24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醫護擬禁出國 醫院新南向也受影響
新冠肺炎(COVID-19)全球疫情持續上升中,為了儲備醫療量能,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突然在記者會上宣布,除非經過報備者,擬將限制所有醫事人員出國;醫事司長石崇良今受訪也表示,周二也將找來各醫院討論此事並擬指引,不會馬上實施。不過此舉讓部分醫護人員有意見,希望被尊重告知並提出相關補償配套外,我國近年醫衛產業積極揮軍新南向,外界對政府近期醫療新南向政策是否受影響提出疑問。有醫院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相關疫區的醫療已往後延;但也有醫院表示不受影響,如台北榮總每年前往越南為當地患者換肝,考量有急迫性,醫療國際交流持續。新光醫院行政副院長洪子仁表示,今年是醫院參與新南向第二年,目前新光國際醫療所負責國家為帛琉和緬甸,因緬甸已經有確診個案,故原訂3月初,有8名醫護將前往緬甸進行為期8天的考察與義診活動,但隨國內疫情嚴峻,加上緬甸有疑似個案,希望把醫療量能留在台灣,因此預計延後到10月再進行。而在帛琉部分,洪子仁說,因是下半年才會前往,且帛琉目前無個案,暫不受影響。林口長庚副院長暨發言人黃璟隆表示,因新冠肺炎疫情升溫,長庚早在1月底就已召開院內會議討論,並於告知所有長庚醫院體系院內同仁,自2月起至4月底期間建議暫緩避免出國。而在新南向部分,長庚負責國家為馬來西亞,因此政策為非緊急醫療,故同樣先延後進行,讓醫事人員減少出國,避免感染的不確定因素增加。台北榮總企劃部主任李偉強表示,北榮新南向計畫,每年與越南進行雙方醫學交流,北榮都會有醫護人員到當地20多家醫院簽訂MOU與執行手術教學,更重要的是,10年來都有為當地需要換肝的病患執行換肝手術。李偉強說,因為等肝不容易,考量執行具急迫性,除非衛福部宣布暫緩,目前新南向醫療團計畫將如期舉行。
-
2020-02-2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名家破解新冠肺炎/林奏延:超前部署 鞏固醫療防線
日本、南韓確診病例暴增,進入社區傳染階段,反觀因提前部署指揮中心、邊境管制的我國,疫情仍屬零星社區傳染,衛福部前部長林奏延為這場防疫打九十八分。但他擔憂,在大型社區傳染爆發前,我國防疫策略已超過整體醫療量能一半,個案數一但暴增,我國醫療體系恐崩潰。二○○三年國內爆發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林奏延在林口長庚醫院擔任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每天中午十二點半一到,所有感染科醫師準時參加臨床個案討論會,分析個案病程、評估可否出院。擴大檢驗量能 設立應變醫院在Line還沒出現的年代,手機偶爾傳來同事的簡訊,寫著「今天坐你旁邊的醫師照顧最多SARS個案」,守在臨床第一線的林奏延,看著和平醫院、仁濟醫院陸續封院,深怕醫療崩潰找上自己。面對新冠肺炎,我國防疫策略下一步應繼續把握先機,不僅應擴大檢驗量能、設立應變醫院,避免醫療崩潰。林奏延說,二月十五日是重要轉捩點,當天擴大社區篩檢後,陸續發現不明感染源的案十九(後回溯找到一名浙江台商為感染源)及案廿四,接觸者採檢數量突然暴增。前端分流 各縣市開防疫門診二月十六日,不分入境國籍擴大採檢,林奏延說,目前國內醫院採檢量能達到極限,三班制加班趕工,從判斷是否為疑似個案,症狀檢查到收集檢體,平均單日採檢百件,一採檢完成馬上送往實驗室,就是希望檢驗速度提升,快點出採檢結果,採檢患者才不會繼續占著負壓隔離病房。以南部醫學中心為例,三分之一醫護投入採檢行列,隔離衣穿脫不便、悶熱不適感,全副武裝採檢三小時是工作極限。林奏延建議,採檢不應只由醫院負責,各縣市可選在衛生所或其他適當場所開防疫門診,由醫院或基層診所輪派醫師,執行評估檢驗前端分流。日前衛福部醫事司已逐步部署緊急應變醫院,但過去SARS的經驗告訴人們,「說很簡單,但做往往很難」。當年和平醫院被認命應變醫院,疑似病例蜂擁而至,進一步成為壓垮和平醫院醫療體系的原因之一。科技應用 解決居家檢疫人力林奏延建議,應變醫院不只要規畫部署,更應實際演練,因為對於醫護人員而言,陌生環境可能增加出差池風險。說到這裡林奏延更笑著說,但千萬記得安靜的演練,不然要是吸引附近民眾觀望,大家可能又會害怕。除醫療端提前部署,林奏延更提及,隨未來國際疫情升溫,入境國人居家檢疫人數只會愈來愈多,目前正與科技業合作,以App及外加裝置模式,佩戴即可監測體溫、定位,甚至能透過震動判斷是否咳嗽,若出現異狀即刻發出警示,解決人力關懷量能不足問題。
-
2020-02-2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善變 像SARS像流感?醫界看法兩極
台灣公共衛生學會昨舉辦新冠病毒公共衛生社區防疫課程,台大公衛學院教授方啟泰說,新冠肺炎傳染型態像SARS,而非流感,感染後也可能留下後遺症,是絕不可輕忽的新興傳染病,但只要撐過去,也有望像SARS一樣消失。方啟泰引用WHO(世界衛生組織)數據指出,新冠肺炎導致重症比率與死亡率兩者加起來約一成五,且老人死亡率高;僅百分之一點二患者毫無症狀,輕症比率高達八成一。病毒不挑人,七成病患不屬於特定性別、年齡,是典型的新興傳染病。不過,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林口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黃玉成受訪時表示,新冠肺炎的型態眾說紛紜,他認為比較偏向流感,不像SARS或MERS。黃玉成也說,雖然無法確認鑽石公主號上新冠肺炎的病毒株是否與我國目前傳染的病毒株相同,但從鑽石公主號的案例來看,顯示新冠肺炎傳染力強,重症比率不像SARS,無論是無症狀感染或是後續引發重症的比例,都極為類似流感;不過,新冠肺炎的重症比例仍比流感還要高。急診醫學會感染防治委員會副主委顏慕庸表示,新冠病毒的傳播率和致死亡率目前尚處於變動狀態,受到當地醫療環境等因素影響,例如中國大陸武漢和鑽石公主號郵輪的患者狀況就不盡相同。
-
2020-02-2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抗疫專家會議/黃玉成:觀察疫情走向 可能像新流感
新冠肺炎引發全球恐慌,並對經濟等各方面造成重大衝擊。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認為,我們應對無症狀感染者的出現有足夠的警覺,且注意病毒的演變,若病毒無法消失,但又不像SARS致死率高,未來新冠肺炎比較可能像2009年的新流感,演變成每年持續流行。聯合報舉行「抗疫世紀挑戰─從SARS到新冠肺炎」專家會議,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以「新冠病毒的出現、散播與衝擊」,提出觀察。他指出,新冠肺炎去年12月31日爆發時,當下「華南海鮮市場」、「武漢」和「肺炎」是重要關鍵字,過去肺炎患者入院治療後即出院,也不太會傳染,但這次卻是傳染不斷擴大,於是發現可能有問題,開始找出可能的致病原因。黃玉成說,過去SARS爆發時,要找出致病源不容易,培養都可能需要三到四周時間,但現在技術進步,透過基因定序,很快分析,找出致病病毒。只是一月初時病毒型態還不明朗,台灣先以特殊嚴重傳染性肺炎而命名。黃玉成說,發現致病源是新型冠狀病毒後,中國曾經發表相關研究,例如首次發表研究的四十一名感染中,就已發現很多患者並沒有華南海鮮市場的接觸史,而當時也只注意肺炎症狀,忽略了輕症表現,所以中國專家認為這病毒不會人傳人,後來修正成有限人傳人等,甚至認為類似H7N9,阻斷人與動物的接觸即可避免傳播,但事後分析,這些後來反而成為讓傳染加重的因素。對於新冠肺炎的潛伏期,中國學者鍾南山研究曾說最長可到24天,但黃玉成認為還需要更多的個案與時間觀察,根據其他研究,推估潛伏期以五到十二天為多,大多落在五到七天,且在潛伏期時傳染力有限,大多數患者通應該是有症狀時才具有傳染力。至於新冠肺炎是不是有很多無症狀感染者,黃玉成認為,下結論前必須謹慎,例如有德國學者發表研究, 德國感染者赴上海開會後被感染,始認為其在上海接觸的對象沒有症狀,但進一步追查才發現,那位上海學者在開會當下就身體不適,表示他不是無症狀感染者。不過,新冠肺炎比較擔憂的還是無症狀者,因為發現他們確有困難,而目前中國感染人數持續,大源頭無法控制的情況下,但台灣防疫措施能持續多久?這是必須準備和思考的問題。
-
2020-02-18 新聞.用藥停看聽
藥界憂藥品3月可能短缺 慢性病藥首當其衝
新冠肺炎疫情嚴峻,我國有三成學名藥的原料藥來自中國,藥界表示,若中國供應商遲未復工,最快3月將浮現藥品短缺問題。門診常用的慢性病用藥首當其衝。安成生技董事長、前默沙東中國區董事總經理吳力人表示,藥品進貨頻率與成本有關,產量小的原料藥一次進口量較大,而產量大的原料藥可能分批進口,後者製成的藥品多為門診經常處方的三高等慢性病用藥。他說,目前尚未聽聞缺藥情形,若一項藥品的原料藥主要來自中國,伴隨中國封城停工的影響,最快3月可能浮現供應問題。「一定會受影響」,台灣區製藥工業同業公會榮譽理事長、中華民國學名藥協會副理事長陳威仁說,藥廠平均庫存約有半年庫存量,因此短期國內缺藥影響不大。但若中國持續封城,藥廠就必須找第二來源、第三來源的原料藥,也可能使藥品價格出現波動。台灣區製藥工業同業公會秘書長蘇美惠表示,中國與印度是全球藥品製劑主成分原料藥的主要供應國,且印度的原料藥所需要的前端化學品有四成來自中國,由此可窺見中國供應商停工或空運海運受阻可能帶來的效應。如果是區域性的缺藥,鄰近國家有可能互相支援來度過難關,但若疫情蔓延全球造成國際性搶藥,問題就複雜了,考驗我國食藥署未雨綢繆與應變的速度。開業藥師柯明道說,他最近叫不到常用的抗生素阿莫西林(Amoxicillin)與頭孢氨苄(Cephalexin),由於其原料藥主要來自中國,他懷疑可能與中國供應商停工有關。在醫療院所方面,林口長庚醫院與彰化基督教醫院的醫師均表示,目前未傳出短缺消息,不過台灣兒科醫學會常務理事、開業診所醫師林應然表示,診所庫存量相對低,診所與合作藥廠的庫存合計共約三個月,若中國封城逾三個月,就可能發生缺藥與漲價情形。衛福部食藥署藥品組組長劉明勳表示,日前已提醒各藥廠留意與通報,截至目前尚未接獲因新冠肺炎疫情而缺藥訊息;如接獲缺藥通知,將對外徵求專案製造或專案輸入。另外,藥廠所使用的原料藥若要從中國改至他國,食藥署將協助法規面問題。不過,開業藥師沈采穎說,官方作法過於消極,她主張食藥署應主動盤點健保用量最大的30-50種藥品,統計其所屬各藥廠庫存情形,才能有效調度並真正確保民眾用藥無虞。
-
2020-02-1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範新冠肺炎社區感染 醫界強調還是勤洗手
新冠肺炎肆虐,台灣出現1例死亡案例,未來不排除可能社區感染,各醫療院所莫不嚴陣以待,包括高雄長庚及義大醫院均表示,目前醫護人員的防疫裝備暫時都夠,但要預防疫情擴散,民眾除依賴口罩防護,更重要的還是勤洗手。新冠肺炎爆發以來,台灣第一時間徵用口罩,並進行實名制販售,醫護人員則每天分配2個口罩,行政人員1個。在有限的防疫資源上如何因應社區感染大規模來襲,醫療院所均嚴加防範。醫界認為,台灣萬一出現大規模社區感染,比照SARS期間啟用專責防疫醫院,應該是下一步。現任中央防疫指揮中心諮詢委員的高雄長庚醫院副院長林孟志表示,台灣與大陸地緣接近,出現社區感染並不意外。從台灣昨天死亡的確診個案分析,此病例是由流感重症的血清回溯,當時未被通報為新冠肺炎,而與他有關聯的第20例確診個案,也沒有症狀顯現,因此擔憂可能社區感染,所幸目前60名醫護人員經篩檢都呈陰性,接下來還要續查他的接觸史,目前大家的恐慌是不清楚感染源是誰。義大醫療體系策略長蔡易廷表示,這波新冠肺炎疫情是持久戰,防疫物資必須充裕才能克服,政府一開始就以最高規格去調配,截至目前,醫院的口罩用量暫時足夠。萬一爆發社區感染,醫療院所一切的準備,仍需遵循中央防疫指揮中心的指引。包括高雄長庚及義大等大型醫院都認為,防範新冠肺炎擴散,重點還是勤洗手,平日民眾手摸口鼻所接觸的病毒量,不比接觸到其他飛沫碰觸的物品少,勤洗手才能防病毒入侵。
-
2020-02-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中研院士賴明詔:冠狀病毒還會演變進化
近一、二十年來,全球重大傳染疾病均與冠狀病毒有關,包括SARS、MERS及新冠肺炎,被譽為「冠狀病毒之父」的中研院院士賴明詔指出,未來冠狀病毒還會繼續演變進化,而這場人類與病毒的戰役方興未艾,可預期的是,未來戰況將愈來愈慘烈,人類千萬不能大意。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認為,我們應對無症狀感染者的出現有足夠的警覺,且注意病毒的演變,若病毒無法消失,但又不像SARS致死率高,未來新冠肺炎比較可能像二○○九年的新流感,演變成每年持續流行。賴明詔說,冠狀病毒普遍存在蝙蝠、豬等動物體內,長久相安無事,相當溫和,不料,跳物種傳至人類,竟帶來如此大的危害,讓人不敢相信。截至目前為止,在人體發現過七種冠狀病毒,其中四種導致感冒症狀,第五個為SARS病毒,第六是MERS病毒,第七個就是這次新冠病毒。外界對新冠病毒充滿未知與恐懼,中國學者鍾南山研究曾說潛伏期最長可到廿四天,但黃玉成認為還需要更多的個案與時間觀察,根據研究,推估潛伏期以五到十二天為多,大多落在五到七天,且在潛伏期時傳染力有限,大多數患者應該是有症狀時才具有傳染力。至於新冠肺炎是不是有很多無症狀感染者,黃玉成認為,下結論須謹慎,例如有學者發表研究,德國感染者赴上海開會後被感染,認為其在上海接觸對象沒有症狀,但進一步追查才發現,那位上海學者在開會當下就身體不適,表示他不是無症狀感染者。
-
2020-02-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白牌計程車司機染新冠肺炎 專家建議司機這樣「自救」
國內昨天出現尚未完全找到接觸史的本土病例,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黃高彬表示,因該死亡個案身分為白牌計程車司機,雖無路邊招客問題,但因載過陸港澳旅客,應調查所載客國外旅遊史,目前指揮中心與專家已透過NCC掌握相關通話紀錄,陸續查證中,尚未確定是社區感染。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也表示,由於第十九例確診病例,為白牌計程車司機,乘客大都是有預約,有陸港澳旅遊史。這和完全不知道感染源的社區感染意義不同,因此不能真的算是社區感染,仍需等待完整疫調。對此,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李秉穎也持相同論點。然而,多少病例算是進到社區感染?李秉穎表示,沒有標準數量,但若像日本全國各地陸續有不明感染源的病例冒出,就可算是。目前新冠肺炎台灣很多個案是輕症、症狀不明顯,如昨日第廿例個案也是無症狀。若以社會上交流來說,司機的確是特別是需要警戒的對象,他比喻司機就像醫師一樣,會面對患者,且面對的可能是沒有症狀的感染者。但他也說,司機面對患者的風險仍是低於醫師。黃高彬建議,民眾勿因此恐慌,除去人多處或有疑慮場合外,並不用一直戴口罩,做好手部清潔等目前防疫措施;此外,他也建議計程車司機應做適當保護,若真碰到沒有口罩時,載客時就得開車窗、保持通風,至少「自救」,保護自己。出現這例個案,是否意味著需要人人戴口罩。李秉穎表示,這名個案還需要再釐清是否真是社區感染,目前照舊即可。黃玉成則表示,口罩雖然有效,但勤洗手也是重點。
-
2020-02-1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肺炎論壇/面對無症狀者感染 專家憂台灣防疫措施能做多久
新冠肺炎引發全球政治、社會和經濟動盪,而台灣17年前抗煞一役的慘痛經驗,更值國人深思。聯合報系今舉行「抗疫世紀挑戰─從SARS到武漢新冠肺炎」專家論壇,邀請疾管署署長周志浩、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中研院院士賴明詔、台灣大學副校長張上淳、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李秉穎、國衛院副院長司徒惠康,及前疾管局長、南臺科技大學教授蘇益仁等國內抗疫專家,從個人對抗病毒到防疫政策,提出建言。周志浩表示,台灣的防疫組織面,在SARS後已有進步,新冠肺炎至今,台灣對國內、外疫情監測一點都沒放鬆,旅客至台登機時的廣播、健康聲明書、檢疫等措施沒少,目前台灣算是守得很好,若疫情進到社區,會請行政院指派指揮官成立一級開設。周志浩說,新冠肺炎至今已近兩個月,民眾何時可恢復正常生活,須看經濟活動、醫療指導層面等,台灣現在最大的壓力,為資源配置是否足夠。他說,防疫很重要是檢驗能量,武漢近日個案突然增加上萬人,反映檢驗量能受到挑戰。光靠疾管署實驗室不夠,很多中心都願意來協助,所以檢疫量已從單日三、五百件,提高到1200件,實驗室材料設備也超前部署。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說,以前SARS時找致病源很慢,但現在台灣技術已進步,透過基因定序分析很快,只是1月初時病毒型態還比對不出,台灣決議先以特殊嚴重傳染性肺炎而命名。黃玉成說,當時找到冠狀病毒後,傳染不是病毒在傳染,而是致病源傳染,如當時中國首次發表研究的41個個案裡面,很多跟華南海鮮市場一點關係都沒有,而當時也忽略了輕症表現,所以當時中國專家認為不會人傳人,到後來修正成有限人傳人等,但此舉卻是讓致病源快速加深往後感染的因素。黃玉成說,新冠肺炎的潛伏期,中國學者鍾南山曾說最長可到24天,但根據其他研究,潛伏期仍應落在五天多,如之前德國至上海開會確診個案,潛伏期也是三到六天。他認為新冠肺炎的潛伏期仍是五到12天為多,也符合97.5%左右的個案。黃玉成說,新冠肺炎比較擔憂的是無症狀者感染,因全世界除中國外,已有四、五百例個案,在中國人口數這麼多,大源頭無法控制情況下,台灣防疫措施能做到多久?他認為這是一個突破點,且未來比較會像2009年的流感般每年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