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0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搜尋
重症
共找到
3634
筆 文章
-
-
2022-05-0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疫情連破萬人心惶搶快篩 學者:篩檢站更危險
國內近日確診數破萬漸成常態,疫情日益嚴重人心惶惶,中原大學生物科技系系副教授招名威昨天深夜PO文,「篩檢站更是危險」這麼多人大排長龍,被染疫機率比任何地點的風險都高,他認為,沒確診或沒有「疑似」確診者 ,近日都不要去快篩站,在家自行快篩風險還是比較低。本土確診個案已連續4天破萬,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更預估5月中、下旬疫情將達高峰,昨天新增47例中重症個案,也是這波疫情新高,民眾搶快篩,社會瀰漫恐慌。招名威表示,疫情消失前,與病毒共存,並非什麼都不做,而是減少感染風險第一,第二是確保自己的健康,居家快篩不只是預防無症狀確診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當你身體感覺微恙在自我懷疑時,派上用場。篩檢站陽性率49%,這是一個高的誇張數字,表示去篩檢的人,兩個人就有一個是陽性,如果你當下篩出來是陰性,這不表示3天後你還會是陰性喔,因為你可能會被傳染,潛伏3天後發病,這麼多人排長龍,這麼多確診的人聚在那,被染疫的機率會非常高,甚至比任何一個地點風險都高。招名威認為,沒確診或沒有「疑似」確診者,近日都不要去快篩站,在家自行快篩風險還是比較低。
-
2022-05-0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快篩陽性視同確診?專家:對的方向但需要配套
新冠肺炎本土病例激增,新北市是重災區。新北市長侯友宜昨出席健美公開賽開幕典禮時表示,快篩陽性視同確診是一定要走的路,中央應盡速推動。對此,國內不少專家指出,快篩陽性作為確診是對的方向,但需有配套。對於快篩陽性能否當成確診標準,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黃立民表示,快篩陽性就算確診,確實可以減少民眾不知所措到處跑、衍生交叉感染等風險。但需擬定後續處理流程,讓快篩陽性者順利銜接醫療端,例如,透過網路登錄系統、填寫自身症狀、健康條件等,採自動化資訊系統完成通報,安排後續就醫。台大醫院品質管理中心主任陳世英表示,當社區陽性率高,快篩陽性者做PCR,幾乎八九不離十也會陽性。但快篩陽性當做確診,一定要有配套,包括民眾有足夠快篩、藥物準備量充足,並放寬給藥標準,讓基層診所參與診療、開藥和通報,如此一來,就能同時降低重症率和住院率,讓醫院量能不會被新冠肺炎消耗掉。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表示,最重要的是驗出陽性者如何處置,建議快篩搭配症狀診斷,無症狀的快篩陽性者居家隔離,出現症狀後再到醫院篩檢。
-
2022-05-0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輕症分流僅是口號?醫:急診被篩檢、拿藥的塞爆
凌晨時分,新光醫院急診室外仍有一、二十個人排隊,大部分低頭滑著手機,這些均非急重症患者,而是希望做新冠肺炎PCR採檢。新光急診主任張志華表示,指揮中心常說輕症分流,事實證明這僅是一句口號,目前約三成急診患者為輕症感染者或親密接觸者,掛急診目的為拿藥和做篩檢。台大醫院品質管理中心主任陳世英表示,北部醫院急診吃緊,以台大為例,每天急診人次破千,而以往急診最忙碌的過年期間,一天急診量也才五、六百人次;疫情持續延燒,病毒往南部擴散,屆時中南部急診也會陷入一樣的困境。急診醫師、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發言人陳亮甫表示,社區篩檢站到了晚上停止運作,很多人無法等隔天才做PCR,就跑來急診排隊,約占夜間病人的一半。另外民眾因有接觸史及症狀,買不到快篩,而直接來急診。有些人快篩陽性、合併症狀,但是篩檢站人員不能給藥,只好到急診做PCR,順便尋求醫師的診療和處方。一位不願具名、曾任北市聯醫的急診醫師表示,台北只開七家社區篩檢站,且大多開在醫院急診旁邊,動線亂七八糟,以致門口附近擠滿民眾,有些人真的是急重症,但更多人是等著做採檢。「現在狀況和去年五月差不多,但過了一年卻還沒學會教訓。」該名醫師說,超前部署都是嘴巴說說,中央與地方缺乏整合,一九二二與各地衛生局互踢皮球,感染者、親密接觸者心生恐懼,只能至醫院採檢、拿藥。「但急診人多,交換禮物(病毒)。」新北市陽性率達兩成二,很可能排著排著,原本沒事,也變成陽性。【記者邱宜君/台北報導】第一線醫師反映,現在急診大亂,居隔期間需洗腎者及症狀變化者,以及需要檢驗證明者,加上親密接觸者及真正的急重症者湧至急診,光檢分類傷就大排長龍,進而排擠急重症醫療。彰化縣衛生局局長葉彥伯指出,清零思維留下的行政程序已嚴重干擾醫療常規;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黃立民表示,疫情蔓延,衛政單位已無法掌握,應考慮讓新冠肺炎歸在第四類法定傳染病,讓病人回到常規就醫。「中央根本不懂基層處理一個確診者程序的成本有多高。」彰化縣衛生局局長葉彥伯說,PCR確診,二十四小時內可在健保快易通App看到結果,但接下來就被法定傳染病通報流程卡住,導致輕重症分流紊亂。葉彥伯建議,應讓PCR陽性者自行向診所掛號,或透過視訊診療,診所評估其健康狀況、開處方箋,完成法傳通報、開立證明或居隔單,這樣頂多只要兩天。
-
2022-05-0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確診連4天破萬 47例中重症創新高
本月中下旬 疫情才達高峰昨天新增本土新冠肺炎一萬六九三六例,連四天破萬,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預估五月中、下旬疫情將達高峰。昨天新增四十七例中重症個案,是此波疫情的新高,醫療體系的負擔正在加重。五月首日本土個案與中重症個案同創新高,陳時中預告這波疫情才剛開始,至少還要半個月後才達到高峰,屆時會再放寬防疫措施,先從打過三劑或完整接種疫苗者開始適用,他籲民眾盡速把疫苗打好打滿。雙北嚴峻 陽性率高於平均值陳時中表示,全國新冠肺炎陽性率平均為百分之九點六三,雙北均高於平均值,新北市更達百分之二十一點九八,凸顯雙北疫情的嚴峻。北台灣醫療量能吃緊,各大醫院急診部前面排隊人龍不斷,急診幾近崩潰,林口長庚急診就發生憾事,母親抱著高燒近四十度的六個月大男嬰,在戶外區排隊,等待就醫,不料一個多小時後,不幸死亡。侯友宜籲 快篩陽性視同確診為了避免輕症及親密接觸者湧向急診做採檢或領藥,新北市長侯友宜昨表示,「快篩陽性視同確診」是一定要走的路,中央應盡速修改後推動。對於侯的呼籲,陳時中則認為時機未到,他表示,現階段更有效運用PCR量能,等到新冠肺炎不再列入第五類傳染病,沒有強制管制措施時,就會走向「以快篩陽性視同確診」這條路。對於快篩陽性取代PCR採檢,或是修改傳染病分類,行政院長蘇貞昌昨天前往指揮中心參加擴大防疫會議時表示,所有作業方式都經由專家縝密討論,逐步就各種情況調整,什麼時候該怎麼做、該使用哪些藥物,都尊重專家。醫師指出 染疫病例仍有黑數由於染疫人數激增,指揮中心不再公布足跡並簡化疫調,昨天起啟動「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疫調系統」,由確診個案主動回報密切接觸者資料。陳時中表示,昨天上午發出七千多封簡訊,已有半數回報,但無法一、兩天就達到減輕工作負擔的效果,未來系統成熟,勢必可以減輕很多負擔,訊息也會更正確,預計五月四日前後就會讓系統從半自動化走向全自動化。不少國內醫師指出,台灣染疫病例仍有黑數。陳時中昨天坦言「會存有一定量的黑數」,若染疫數目大於檢驗量能,確診者人數確實會被低估,因此會交互使用PCR和快篩,讓檢驗量能跟上。他表示,無症狀感染者未被驗出也可能出現黑數,國際資料和我國都隨著確診人數增加,未被驗出的確診者也在增加中。昨天新增三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一四九例境外移入個案。在本土個案中,以新北個案數五八一○例最高,其次為北市的四一三四例與桃園市二七八四例。自今年一月一日至今,累計十萬六九○一例本土病例,其中新北累計三萬八七八六例、台北市二萬二二五五例,占全國總數逾半。
-
2022-05-0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獨/輕症血液透析病人改居家照護 由衛生局安排洗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今發文給全國縣市政府和醫學會,宣布調整輕重症分流收治原則,原規定一率由醫院收治的血液透析病人,即起若屬輕症或無症狀,將由衛生局安排居家照護,並於指定透析院所接受透析。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經過這段期間的經驗,無症狀與輕症確診者的血液透析患者在住院期間都無特別狀況,因此修正輕重症分流收治原則,無症狀或輕症的確診腎友洗腎時才需要到醫院或診所,其他時間可居家照護。本身也有血液透析經驗的腹膜透析腎友協會理事長吳鴻來表示,輕症或無症狀確診的血液透析患者有很多也不想住院,希望將珍貴的醫療資源留給最需要的人,會願意配合新制。不過,腎友的身體面對感染的抵抗力較弱,最怕病況惡化沒能及時處理,或是去急診被退貨,希望相關單位能提供通暢而且即時的就醫聯繫管道、腎友確診後自我照顧的衛教資訊,以及口服抗病毒藥相關的藥品交互作用諮詢。台大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姜至剛表示,台灣大約有九萬名透析病人,如果當中有一成確診且全收住院,對於醫療量能負擔也有點重。在國外,洗腎病人確診之後,還是會由原來的院所去照顧,可以將確診的透析病人集中在特定的時段,與其他透析病人區隔開來,姜至剛建議,病人對於確診病情有任何疑問,可以趁回院所洗腎的時候,諮詢醫師、請醫師評估。腎友居家照護時,應每天自行測量心跳、血壓、呼吸、體溫,如果有數值異於平常,或呼吸喘、血氧降低等現象,可透過居家照護相關管道,尋求醫療專業的評估和介入。
-
2022-05-0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嚴管住院才開藥? 逾6千長者確診只開出828份口服藥
基隆60多歲有癌症病史的婦人確診後病逝家中,病逝前連法傳通報都沒完成,也不具領用口服抗病毒藥的資格。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雖然非治療中的癌症個案風險已較低,但指揮中心將更新指引,加入癌症為重症風險因子,並以正面表列方式列出。口服抗病毒藥目前僅用掉800多人份,外界批評「管太緊」,用藥份數遠低於高風險病人數,幾乎都要住院才能用藥也導致醫院負擔沈重。65歲以上就符合領藥條件,指揮中心統計60歲以上病人已逾6000人。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目前口服藥還剩很多,輝瑞到貨37萬人份,目前僅用了600多人份,默沙東進貨5000份,目前僅用了200多人份。莊人祥表示,828人份口服藥都是由醫院開出,診所沒有。「我也不懂為什麼藥這麼不容易開。」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黃立民嘆氣說,現在口服藥給藥得經過層層同意,很不容易開,目前急診、門診都沒有,幾乎都是住院才會開藥。黃立民表示,疫情不會結束,一定會延續到秋冬,達到一定自然感染程度,才能擋住,勢必要走回常規醫療,但藥物一定要方便取得,才有可能回到常規醫療。台大醫院品質管理中心主任陳世英也說,當病人數量多到一定程度,勢必得將「快篩陽性」視為「極可能病例」並且及早投藥,不需要住院。當藥物準備量充足,配合完善的篩檢策略、分流策略、投藥策略,就能讓很多病人及早服藥,不需要住院也不會惡化到中度以上。
-
2022-05-0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馬祖今+7 縣醫院將訂防堵SOP、掌握抗病毒藥物存量
馬祖今新增7名確診,其中主要為隔離陰轉陽、部隊單位群聚等,連江縣疫情指揮中心強調,目前全縣已即時快速完成疫調清消篩檢,避免疫情擴大,保全地區醫療量能,接下來也會請縣醫院擬訂防堵疫情SOP、請縣醫院掌握新冠口服抗病毒藥物存量,以及加強機場及碼頭清消。連江縣疫情指揮中心說明,今新增7名確診個案,其中2例為居家隔離陰轉陽、1名為自台返馬民眾、1名為清潔工、3名為部隊單位群聚;新增居家隔離個案34名,居隔列管中62名,居隔期滿自主健康管理個案174名;列管中確診個案32名,目前於縣立醫院收治2名、居家照護28名,在台2名,至今已有11名個案康復出院或解隔,其餘個案目前病況皆在穩定控制中。連江縣疫情指揮中心指出,目前全縣已即時快速完成疫調清消篩檢,避免疫情擴大,保全地區醫療量能,請民眾安心。也呼籲民眾,防疫人人有責,惟有每一個人都做好自主防疫措施,落實防疫新生活,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尤其是避免聚餐,保護長者及無法施打疫苗的幼童,齊心努力穩健地度過疫情。連江縣疫情指揮中心表示,今天會議結論有三點,第一,為因應重症、死亡案例的發生可能,請縣立醫院擬訂SOP,防堵疫情擴散,並請鄉公所配合;第二,請縣立醫院掌握新冠口服抗病毒藥物存量,視個案狀況評估給藥,掌握黃金治療期;第三,請機場、碼頭加強環境清消及相關防疫措施。連江縣疫情指揮中心提醒,旅宿業者、機場、碼頭櫃台人員及清潔人員等屬高風險對象,應加強及注意各種防疫措施;餐飲業、卡拉OK、網咖等屬密閉空間,且有脫除口罩需求等感染高風險場所,亦請加強環境清消及防疫措施,以降低感染風險及疫情擴散。
-
2022-05-0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快篩陽當確診標準 專家:需有後續就醫配套
新冠肺炎本土病例激增,其中新北市更是重災區。新北市長侯友宜今出席健美公開賽開幕典禮時表示,快篩陽性視同確診是一定要走的路,中央應儘速修改後推動。不過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疫情上升階段匡列太多人會增加太多負擔,這時要推動的應該節約或有效運用PCR量能。專家認為,快篩陽性作為確診是對的方向,但需要有配套才行。對於快篩陽性當作確診標準與否,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黃立民表示,快篩陽性就算確診,可以減少民眾不知所措到處跑、衍生交叉感染的風險。但需要準備好後續處理流程,讓快篩陽性的民眾順利銜接醫療的流程,比如有網路登錄系統、填寫自身症狀、健康條件等,用自動化的資訊系統完成通報、安排後續就醫。台大醫院品質管理中心主任陳世英表示,當社區陽性率高,快篩陽性的人去做PCR,幾乎八九不離十也會陽性。但快篩陽性當做確診,一定要有配套,包括讓民眾有足夠機會可快篩、藥物準備量充足並放寬給藥標準、基層診所參與診療、開藥和通報,如此一來,就能同時降低重症率和住院率,讓醫院量能不會通通被新冠肺炎消耗掉。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表示,雙北想用快篩作為確診標準,因為確診人數多,擔心PCR量能跟不上,認為快篩能找出的高病毒量的隱性感染者,藉此跟上PCR篩檢量。但事實上快篩找出的是否就是高病毒量感染者,還需要搭配RT-PCR驗證Ct值,而中央因為政策實施通常是全國一致,認為這樣反而會有偽陽性,增加PCR的篩檢量。他認為,最重要的還是驗出陽性者,不論偽陽、真陽,後續如何處置,也是民眾最擔心的問題。若是偽陽性居家隔離,頂多只是浪費隔離時間,但若是真陽性者在家隔離,卻轉重症怎麼辦?因此需要給民眾一些時間適應。陳秀熙建議,現階段如果要實施快篩作為診斷依據,需搭配症狀診斷;快篩陽性作為居家隔離的標準,出現症狀後再到醫院進行PCR篩檢。或是如同流感,等藥物充足,只要快篩陽性即可投藥,也是實施的時機。
-
2022-05-0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台灣何時回歸正常生活? 陳時中揭「兩大關鍵」是免疫的一環
台中市府會兩場聚餐已造成13人確診、3人快篩陽性。衛福部長陳時中今晚到台中參加牙醫師全國聯合會40周年晚宴,媒體問「不怕染疫嗎?」陳時中表示,自然輕症染疫與打疫苗都是免疫的一環,如果兩者都有相當大的比例「可早日回歸正常生活」。不過當然不希望染疫加太快,以免造成醫療負擔。被問到台中市府會兩場餐會,目前已造成兩位副市長、4位局長及4位府會官員、兩位議員染疫,陳時中身為中央疫情指揮官,難道不怕參加雅醫師公會聚餐造染疫?陳時中說,脫口罩用餐當然會增加染疫風險,「戒慎不恐懼!」不過整體來講,目前都以輕症為主。他接著說,罹患輕症有自然的免疫力,打疫苗是得到人為的免疫力,如果自然的與人為兩者都有相當大的比例後,「可早日回歸正常生活」。他說,自然的染疫率是免疫的一環,但不希望增加太快,否則大量醫療的需求,可能會造成醫療的重擔,對重症醫療也會形成負擔。陳時中說,輕症染疫速度不要太快,等大家都有輕症 或大家都打過疫苗,就形成免疫。但仍建議,染疫的風險還是大於打疫苗的風險,所以讓身體在可控的環境下,把疫苗打好打滿。
-
2022-05-0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金門新增確診11例 快篩劑受全台缺貨影響明停賣一天
金門縣長楊鎮浯今日召開金門疫情說明會並表示,今日金門新增11例確診,總計這波疫情確診累計80例,至於大家關心的學童染疫情形,目前都屬輕症或無症狀個案。另外,因本土疫情嚴峻,中央已經通知離島快篩試劑預計最快5月3日到貨,明日將停止販售一天。金門縣政府說明,金門今日新增11名確診者(K70-K80),確診累計80例,目前收治中48例,惟有1位因有心血管疾病,屬高風險群,入住加護病房;經衛生局疫調,密切接觸者已匡列居家隔離者72人,其他相關疫調仍持續中。目前整體分流精神是中、重症確診個案以安置在部立金門醫院治療為原則;輕症及無法1人1室的無症狀個案,以收治於加強版防疫旅館和集中檢疫場所作為分流;對於無症狀的確診個案及有特殊照顧需求的個案,例如小朋友等,則以居家照護計畫予以關懷。另外,經衛生局疫調,密切接觸者已匡列居家隔離者72人;針對今日新增確診者的相關密切接觸者,目前疫調仍持續進行中,相關數據會因疫調結果而有所差異。至於外界關心的學童染疫情形,目前地區收治的學童,都是輕症或無症狀個案。總計金門已有金門高中、金沙國中、金沙國小附幼、何浦國小、金湖國小暨附幼、開瑄國小、賢庵國小及中正國小等8所學校因受疫情影響停課或實施預防性停課。金門縣府指出,新增確診足跡目前掌握到,個案8(K77)在4月30日搭乘B7-8807立榮航空台北往金門航班;個案11(K80)在4月30日搭乘華信航空10時50分台北往金門AE1267航班、民俗文化村、馬山觀測站等。呼籲有足跡重疊的民眾,多注意自己健康管理。楊鎮浯指出,今收到衛福部緊急通知,因國內疫情嚴峻,物流業人力吃緊,金門、澎湖與馬祖等3離島地區快篩試劑,預計5月3日再到貨,明日除金寧鄉衛生所及烈嶼鄉衛生所外,其餘販售點均暫停販售1天,實際到貨情況將由衛生局另行公告,呼籲民眾購買前先查詢,以免白跑一趟。
-
2022-05-0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未來一周關鍵期!柯文哲:確診破1萬6 到一個程度會平掉
本土今天新增1萬6936例確診,其中台北市新增4134例。台北市長柯文哲今天表示,未來一周還是關鍵期,現在全台灣確診已經破1萬6千多例,他認為,「到一個程度會看不到、會平掉」,平掉並不是因為確診數沒有繼續上升,是因為PCR量能飽和,「我怕這是假象沒有增加,所以要將PCR最有效使用,所以要用快篩擋在前面。」柯文哲說,民眾兩個情形才做快篩,第一是有明顯症狀,包括發燒、頭痛、流鼻水、喉嚨痛等;第二,真的有密切接觸,不是有事沒事快篩,每天身體檢查,還有若快篩陽性才來「快篩陽性處理站」,這也是急門診概念,急門診合一,希望快篩陽性病人不要進到急診、門診,外面就處理掉,雖不會變重症,但還是要處理。柯文哲說,台北市除了目前的七個公費篩檢站,明天也加入三總,另外,聯合醫院也規畫要在士北科空地,設置一個專門處理的站,也正在聯絡大醫院包括榮總、台大等,緊急時刻要扛起責任,要將輕症擋在外面,一個目的,就是要保留醫院的量能。柯文哲說,雖重症比例不高,但需要用氧氣的放在家裡還是有困難,還是要移到醫院,所以要確保需要氧氣的病人,都有病床可以用,若到那個程度還是擋不太住,明白講,他還是會斷然處置,讓防疫升級,疫情不要擴散太快。柯說,國家力量還是在國民全體,目前速度還可以應付,希望市民朋友合作,盡量不要讓疫情擴充太快,一下子飆上去,總要一些適應時間,讓醫療體係應付這次的危機。
-
2022-05-0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北市7大公費篩檢站陽性率達49.2% 柯文哲指「已變成危險地帶」
本土今天新增1萬6936例確診,其中台北市新增4134例。台北市長柯文哲今天宣布,台北市七大公費篩檢站,轉型為「快篩陽性處理站」,民眾若快篩陽性,拿著檢體「免預約、隨到隨處理」,除PCR,還有醫師給予看病、領藥,也可稱呼「外篩陽性急門診」,讓快篩陽性的,在急診外面就處理掉,另外,除了原來的七大快篩站轉型成「快篩陽性緊急處理站」,明天上午8點,三總也會加入行列。柯文哲也表示,台北市七大公費PCR篩檢站,已經從過去半個月的1%,上升到4月29日已經到13.8%,甚至昨天來篩檢人數下降,加上呼籲快篩陽性才來,結果昨日陽性率高達49.2%,這時候更要呼籲快篩陽性才來公費篩檢站,「來這些地區的大部分都是快篩陽性,已經變成危險地帶,呼籲若沒有感染,何必去危險地方」。柯文哲說,目前全台確診已經連續三天破萬,確診數還在慢慢增加,因前幾天R值還大於1,未來幾天數字還會上升,尤其台北市上周確診,幾乎每個行政區都破千例,整個台北市社區到處都有。但由於這疾病重症比例不高,如何用社區醫療處理,不要擊垮我們的系統。柯文哲說,全台連續三天破萬,未來曲線會怎麼上升,尤其前幾天衛福部長陳時中說,全台PCR量能約19萬,若以20萬思考,不見得都可以做到有需要的地方,尤其全台20萬量能,但確診並不是全台平均,還是集中在北部,還有防疫專責病房還有空床,若全台灣算,當然還有空床,不能把全台灣的數字看,還要思考看看。正因為全台PCR量能有限,柯說,陽性率將繼續上升,所以希望將「PCR量能作為確診用,快篩擋在第一線」,呼籲市民能自行快篩就快篩,快篩陽性再來做七大公費篩檢。柯文哲說,結論是這樣,七大公費篩檢站轉成「快篩陽性處理站」,但若之前已經預約,沒問題還是讓你來,但未來希望七大篩檢站,快篩陽性才來,還有掛號手機號碼要對,不然做出來PCR陽性會找不到人,民眾快篩若陽性,拿著檢體「免預約、隨到隨處理」,民眾掛號做PCR,還有醫師給予看病,領藥物,也可稱呼「快篩陽性急門診」,類似新冠費特別門診,這些快篩陽性的,在急診外面就處理掉。柯也呼籲市民朋友,以前做健康檢查的就不要來做PCR了,若自行快篩陽性,才拿檢體來,「免預約,隨到隨處理。」
-
2022-05-0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南投今增76例!3歲女童高燒不退 驗出一家5口都確診
南投本土個案今新增76例,其中1名3歲女童反覆高燒不退,經PCR採檢確認陽性,Ct值僅11.7,匡列追蹤發現一家5人確診,其祖母早有症狀,誤當一般感冒,導致染疫擴大,衛生局特別提醒,有上呼吸道症狀切勿輕忽,應自行快篩。南投縣衛生局指出,南投縣今確診76例,有15例為在外縣市,轉回其所屬衛生局,而今天的61例,南投市有9例、草屯11例、埔里13例、竹山8例、名間9例、鹿谷1例、中寮3例、國姓1例、水里2例、信義3例、仁愛1例。今天本土確診個案依感染來源分類,摒除掉不明感染25例,就以家庭感染17例最多,占了快3成,之後為職場感染8例、校園感染9例、朋友感染2例,;全縣居家隔離人數375例,居家照護人數158例,住院中重症0例。而今日案例中,有一名3歲女童,未達新冠疫苗接種年齡,4月28日出現咳嗽、流鼻水,且反覆高燒不退,29日將其帶往診所就醫仍未改善,昨才由家人帶往醫院,經採檢PCR陽性、Ct值11.7確診,後續匡列追蹤更發現一家5人都確診。衛生局表示,進一步疫調發現,3歲女童的祖母疑為該家庭群聚的感染來源,她4月26日喉嚨痛自行購買成藥,28日因鼻塞、流鼻水至診所就醫,認為只是一般感冒未特別注意,後因孫女確診才快篩陽性,經PCR採檢為陽性,且Ct值14.0。衛生局長陳南松說,有上呼吸道症狀請勿輕忽,應提高警覺,察覺異狀就自行快篩,若發現快篩為陽性應洽詢南投衛生局防疫專線049-2220904,避免社區群聚擴大感染,現階段也應全力做好個人、家庭或企業的各項防疫管理。
-
2022-05-0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嘉義縣+45例確診 學童16人占36%、明起兒童打莫德納
嘉義縣今新增45人確診,其中居隔陰轉陽14人,接觸者採檢18人,症狀採檢13人。今解除隔離225人、居家隔離513人,確診輕症居家照護153人。縣府規畫重啟防疫快報,邀請防疫專家線上解析抗疫新知,強化民眾正確的防疫觀念與知識。嘉義縣今天增加45人確診,年齡介於1歲至76歲,10歲以下12人、70歲以上2人,其中校園學童有16人、占36%,涉及幼兒園和國小共6所學校。縣長翁章梁說,縣府即日起將重啟每周一、三、五下午1點「防疫快報」,邀專家學者線上直播最新抗疫新知,今邀大林慈濟醫院急診部長李宜恭就疫情分析、疫苗接種的重要性向鄉親報告。李宜恭表示,國內確診者99.7%是無症狀或輕症,重症及死亡只占0.03%,主要發生在70歲以上年齡層,只要完整接種疫苗,就能預防重症及死亡,年齡層越高、越多劑、效果越好。據美國研究,而且5至11歲兒童重症及死亡機會很低,接種疫苗可以降低2倍住院機率。衛生局長趙紋華指出,明起嘉義縣6至11學童開放在校園及各合約醫療院所施打莫德納疫苗,每劑50微克/0.25CC,2劑需間隔12周。有家長擔心兒童接種後,可能出現心肌炎或心包膜炎,衛生局表示,多為輕微症狀,恢復狀況多數良好。衛生局說,接種前家長須先填寫同意書,提醒接種後注射部位局部疼痛、疲倦、頭痛及發燒為常見的副作用,可多喝水、休息並視需要就醫,如有發燒、感冒、對疫苗成分有嚴重過敏反應史者,不建議接種。翁章梁呼籲不論是大人或小孩,只要符合接種資格,有疫苗就趕快打,保護自己、也保護身邊的人。衛生局將持續加開接種診次服務。
-
2022-05-0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中重症新增47例為這波疫情最高 3例死亡中有1例為中症轉重症
新冠肺炎疫情嚴峻,新增47例中重症個案,為這波疫情以來最高;另有三例死亡個案,其中一人為先前公布的中症個案轉為重症後死亡。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中症轉為重症死亡個案為60多歲男性,接種過一劑疫苗,本身有消化性胃潰瘍併胃出血,曾使用氧氣面罩和瑞德西韋。死因為消化道出血併新冠肺炎及呼吸衰竭。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新增42例中症、5例重症,其中兩例死亡,另有一例原先中症轉重症死亡個案。目前中症個案累計226人,占0.25%、重症含死亡28人,占0.03%,累計解隔64人。另外輕症個案累計8萬9736人,占99.72%。羅一鈞表示,死亡個案除中症轉重症死亡個案外,另外兩名個案分別為90多歲和60多歲男性。其中,90多歲男性為接種疫苗,糖尿病、中風長期臥床,因同住家人確診匡列居隔。衛生單位曾提供快篩但未篩檢,於居家隔離期間在家死亡,後行政相驗採檢確診,死因為新冠肺炎併心肺衰竭。60多歲男性曾兩劑疫苗,本身有糖尿病、心肌梗塞病史,另因慢性腎衰竭需血液透析。確診後住院出現高血鉀症,併心臟停止急救無效,疑似因急性心肌梗塞死亡;曾使用瑞德西韋。另外新增的三例重症個案分別為70多歲男性、60多歲男性和50多歲男性,其中兩名未接種疫苗,一人接種三劑疫苗。新增42例中症年齡分佈自10多歲至90多歲,未接種疫苗有10人、接種一劑6人、接種兩劑6人、接種三劑20人。
-
2022-05-0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獨/基隆婦確診亡 指揮中心擬放寬癌友領口服抗病毒藥
基隆一名60多歲有癌症病史的婦人確診後病逝家中,但病逝前連法傳通報都沒完成,也不具領用口服抗病毒藥的資格。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周五受訪表示,該病患經查雖有癌症,但非治療中個案,而且未使用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故當時屬不符領用口服抗病毒藥物資格者。雖然非治療中的癌症個案風險已較低,但指揮中心將更新指引,加入癌症為重症風險因子,並以正面表列方式列出。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歸納實證所列出的重症高風險因子高達20類,包括癌症。台灣今年1月公布的新冠肺炎治療用口服抗病毒藥領用方案中,原本僅列出7類重症風險因子,包括65歲以上、糖尿病、慢性腎病、心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壓、慢性肺疾、BMI大於等於25(或12-17歲兒童/青少年BMI超過同齡第85百分位)、其他影響免疫功能之疾病,或「已知重症風險因子者」。指揮中心4月22日比照美國,刪除「已知重症風險因子者」,將多項風險因子正面表列,但未包括癌症。根據現行領藥方案,適用輝瑞口服抗病毒藥Paxlovid的條件包括65歲以上、糖尿病、 慢性腎病、心血管疾病(不含高血壓)、慢性肺疾(間質性肺病、肺栓塞、肺高壓、氣管擴張、慢性阻塞性肺病)、結核病、慢性肝病(肝硬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與免疫性肝炎)、失能(注意力不足及過動症、腦性麻痺、先天性缺陷、發展或學習障礙、脊髓損傷)、精神疾病(情緒障礙、精神分裂症)、失智症、吸菸(或已戒菸者)、BMI ≧30 (或 2–17歲兒童青少年BMI超過同齡第95百分位)、 懷孕、影響免疫功能之疾病(HIV感染、先天性免疫不全、實體器官或血液幹細胞移植、使用類固醇或其他免疫抑制劑)。
-
2022-05-0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又傳病嬰延誤病逝 基層:收斂法傳行政、回歸常規醫療
今年60歲以上本土案例逾6000人,有較高機會具備新冠重症風險因子,但截至4月29日僅由醫院開出828人份口服藥,診所開立0份藥,顯示輕中症高風險者多住院注射瑞德西韋,醫院負擔沉重。第一線醫師反映,現在流程大亂,居隔期間需洗腎的、症狀變化者、需要相關證明者,各種疑難雜症都直衝急診,光是檢傷分類就要排隊一小時,嚴重排擠急重症醫療,昨天又傳出急診有嬰兒高燒苦等病逝的憾事。「清零思維留下來的行政流程,現在完全干擾臨床醫療!」彰化縣衛生局局長葉彥伯表示,衛政需確認與確診者同住者的電話號碼、身分證字號,才能完成法傳通報、開出隔離單,一個確診者就要三小時,一個衛政人員每天最多只能完成三、四個確診者,現在單日動輒逾千人確診,衛生局400名員工放下其他工作,全部來做都做不完,民眾很可能10天後才收得到居隔單。葉彥伯表示,現在「為了匡列所投入的社會成本」與「匡列的效益」已經完全不成比例,中央根本不懂基層處理一個確診者的程序的成本有多高。今天中央讓「自主回報疫調系統」上路,又為衛生單位製造更多問題,葉彥伯說,現在很多人想要請領防疫險,「如果確診者填寫的人不符合匡列原則,居隔單到底要怎麼開?」知情人士表示,民眾PCR確診後,24小時內就可在健保快易通App看到陽性結果,但接下來就被法定傳染病通報流程卡住,導致輕重症分流大亂。如果允許民眾看到PCR陽性就自行向診所掛號、視訊診療,診所可評估民眾健康狀況、開處方箋,也能完成法傳通報、開立證明或居隔單,這樣頂多只要兩天,就可以完成現在衛政10天也做不完的事情。葉彥伯也認同應該允許民眾自己找診所掛號、主動就醫,他甚至認為不需要等PCR確診才能開藥。他說,法定傳染病的臨床準則、藥物分配與行政規定緊緊綁在一起,這是清零時期的作法;現在已是大規模感染階段,繼續把兩者緊扣,就會導致行政嚴重干擾臨床醫療常規。葉彥伯舉例說,如果醫師看到症狀疑似肺結核的個案,可以初步診斷加上預防性投藥,細菌培養結果出來如果不是肺結核就停藥,這就是臨床醫療的常規。如果今天有75歲以上的洗腎病人快篩陽性,應允許立刻給口服抗病毒藥,不用等到PCR結果出爐。至於行政規則,葉彥伯說,在大規模疫情下,法傳管理應縮小到最有需要的一塊。衛政人員的工作重點,在於找出確診或同住者有重症高風險因子的案件,幫他們安排居家照護的醫療團隊介入。至於確診及接觸者都是低風險的案件,就不需要再設計額外的機制,只要善用原本的健保醫療體系,就能在常規醫療中得到很好的照顧。
-
2022-05-0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基層疲於奔命快崩潰 專家:鬆綁通報政策
新冠病例持續增加,避免開立隔離通知書等工作癱瘓基層衛生單位人力,前疾管局長蘇益仁請指揮中心思考,將新冠肺炎從第五類法定傳染病,降到四類法定傳染病,減少行政作業。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也說,指揮中心應降低新冠肺炎的傳染病等級,盡速達到群體免疫,才能終止疫情。病例數直線上升,雖然居隔相關規定一路放寬,密切接觸者從十天改為「三加四」,輕症確診者也可在家中照護,但通知居隔、送防疫包等工作已讓衛生局人員疲於奔命。有輕症確診者抱怨確診四天還是等不到任何電話,「這樣放生我對嗎?」有確診者半夜接到通知,對方頻說抱歉,實在是因為電話太多打不完。蘇益仁指出,目前染疫患者高達百分之九十九點六均為輕症,重症及死亡率降至萬分之三,與流感相當接近。可以預期,未來兩周染疫人數將愈來愈多,目前新冠肺炎屬第五類法定傳染病,醫師及醫療院所須於廿四小時內通報確診患者,隨後再匡列接觸者、發出居隔通知單,衛生單位人員因此累到人仰馬翻。蘇益仁表示,即使指揮中心實施「三加四」居隔政策,縮短居隔天數、降低人數,還是無法減輕衛生單位第一線人員的工作壓力,指揮中心應擬定配套措施,降低新冠肺炎傳染病等級,放鬆通報政策,避免基層防疫體系崩潰。王任賢說,觀察英國、南韓等已解封國家,疫情皆未明顯上升,國內防疫措施愈緊,可預見疫情會拉得更長,對整體經濟、民眾生活並無幫助,「這是魚死網破,最笨到作法」,建議指揮中心盡快降低新冠肺炎的傳染病等級,並教育民眾,必須達到群體免疫,疫情才可能終止。至於就新冠肺炎疫情估計,蘇益仁說,若以日本、韓國約二至三成自然感染率計算,台灣至少會有六百萬至七百萬人染疫,這可能也是最後總感染人數。他說,染疫確診病例數還會逐漸增加,但防疫重點是減少重症,這取決年長者疫苗覆蓋率及口服抗病毒藥物準備,應於基層診所配發口服抗病毒藥物,讓患者及早治療。蘇益仁說,現在染疫患者多為輕症,若接觸者非六十五歲以上等高危險族群,建議採取「以篩代隔」策略,只要第一次快篩陰性,即採取「零加七」政策。
-
2022-05-0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連三天單日確診破萬 專家籲降傳染病等級
陳時中:考慮降級 要看時機指揮中心公布,昨天新增本土病例一五○三三例,死亡三例。連續三天單日確診數破萬,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病例數較前一天成長百分之廿五,但疫情尚未到達巔峰,未來確診數將持續增加,目前最重要的四件事,分別是簡化疫調、輕症分流、即時藥物分配、接種疫苗,以建立群體防護力。新冠輕症患者達百分之九十九點六,為避免政府機器及醫療的正常運作被大量行政作業癱瘓,前疾管局長蘇益仁呼籲,將新冠肺炎從第五類法定傳染病降為第四類,比照流感併發重症。陳時中表示,的確有這樣考慮,「這日子一定會到。」但實施的時間點還要觀察。唾液篩劑 遭質疑和高端有關食藥署日前核准國內首款唾液快篩試劑,該廠商創辦人同時是高端副董事長兼總經理陳燦堅,多位藍營民代質疑圖利高端;陳時中昨反駁,「跟高端有關,有什麼關係?」正常公司按正常程序,依照科學證據,「廠商產品不分藍綠」。確診個案自主疫調回報系統今天上路,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民眾PCR陽性時,會根據採檢時或健保投保時留下的手機號碼,由簡訊門號「○九一一五一四五八八」傳送疫調系統連結通知,請確診個案主動回報密切接觸者資料,民眾切勿誤認是詐騙網址。莊人祥說明,系統內蒐集資料共四大類,包括基本資料、最早出現症狀或篩檢陽性日期、是否為孕婦或慢性疾病等高風險族群、密切接觸者等,也可透過系統了解是否須立即就醫。陳時中提醒,若填寫資料錯誤,會增加很多行政程序,收到疫調居隔單、安排後續診療的速度會變慢。明年脫罩?部分地區擬鬆綁國內專家認為,國人若要脫掉口罩,必須觀察到明年。陳時中表示,未來會隨疫情變化,朝部分地區不強制戴口罩來規畫。台北市長柯文哲希望市民快篩陽性再到醫院做PCR,陳時中說,目前並沒有這樣的規定,但已規畫未來除醫療專業判斷情形外,快篩陽性的人才能進行PCR採檢。昨公布三例死亡個案,包括先前基隆確診於家中死亡的六十多歲女性。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患者有癌症病史,上月廿一日快篩陽性到醫院採檢確診,隔日高燒到急診,經評估治療後狀況穩定返家,兩天後在家無呼吸,死因為新冠感染合併呼吸衰竭。另兩名死亡個案,八十多歲女性有糖尿病史,打一劑疫苗,另一名八十多歲男性為先前重症個案,沒打疫苗,有多重慢性病史。其他新增十六名中重症,中症年紀最小為十多歲國小男童,有神經系統疾病,瑞德西韋治療。
-
2022-05-0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醫院長鍾飲文:兒童接種疫苗中和抗體高於成人
疫情大爆發,校園確診者增多,許多家長擔心到底要不要讓孩子施打疫苗,又打什麼疫苗比較好?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院長鍾飲文從預防角度,強烈建議兒童接種,且指打莫德納或輝瑞疫苗都一樣好。他表示,6至11歲兒童完整接種2劑疫苗4周後,100%可產生對抗Omicron株和Delta株的中和抗體,平均效價是成人的2.5倍及2倍。新冠疫情吹進校園,威脅沒有接種疫苗的未來主人翁,國內疫苗專家、高醫院長鍾飲文借重國外經驗,認為兒童應該還是接種疫苗比較好。他說,疫苗具有非常好的保護力,6至11歲兒童施打疫苗可預防重症,據國外統計,兒童打疫苗副作用低,國外5至11歲兒童接種後常見的不良反應,僅是注射部位疼痛,另據英國統計,4至11歲兒童確診才約1%有長新冠症候群,病狀會持續超過12周,留下嚴重後遺症,但整體來看,接種是利大於弊。鍾欽文表示,有家長怕孩子打mRNA疫苗會出現心肌炎,但根據美國CDC資料顯示,確診者罹患心肌炎的風險,反而高於接種mRNA疫苗導致的機率。接種莫德納疫苗者,打第1劑時,約93.1%注射部位會疼痛,打第2劑時,約49.5%注射位會痛,若打BNT,第1劑約83%注射部位會痛,第2劑約78%。全身不良反應部分,施打這兩種疫苗後,疲倦和頭痛症狀都差不多。提及為何幼童需接種的理由,鍾飲文說,施打疫苗的好處是可保護自己和同學,也保護小於6歲的弟妹、保護父母和阿公阿嬤,但若未接種,容易造成校園、補習班等機構內群聚感染。不他也提醒,接種後如有呼吸困難、氣喘、暈眩、心跳加速、全身紅疹;超過48至72小時發燒不退;接種部位產生罕見膿瘍及嚴重胸痛、胸悶、心悸等預期外的不適,一定要就醫。
-
2022-05-0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獨/基隆婦居隔亡今頭七 家屬淚崩:輕忽重症隨時有下一個
基隆市陳姓女子確診後二度送醫未被收治,返家後死亡,宛如新北二歲男童事件翻版,陳女今頭七,也是曾姓同居男友解隔7天出關日,他到她靈前上香,紅著眼眶說「沒有好好把你照顧好,對不起」。曾男說,「官員欠她一個道歉」,認為政府通報不夠暢通,再不上緊發條,否則隨時有下一個。擔任保全工作的曾男3+4解隔離後,到陳女靈前上香,剛好是頭七的日子,家人哀慟不已,陳男上香時第一句話就說,「沒有好好把你照顧好,對不起」,神情哀傷,市議員韓世昱等也到場致哀,協助後續的處理。指揮中心今公布新增兩例死亡個案,其中一名就是60多歲陳女,有癌症病史,4月21日出現症狀,經快篩陽性到醫院採檢確診,4月22日高燒到急診,經評估治療狀況穩定返家。兩天後於,4月24日被朋友發現在家無呼吸,通報警消聯繫醫師行政相驗開立死亡通知診斷書,診斷是新冠病毒感染合併呼吸衰竭。曾男今晚向本報說,他至今心情仍無法平復,仍十分掙扎,無法接受至愛的老婆就這樣走了,並說今天中央才公布她死亡個案,於事無補,也為時已晚。如果當時就醫時,通報系統有暢通,一條命會這樣就沒了嗎?才幾天就天人永隔,叫他如何接受。他再寫下一篇陳情文,表達出關後的心情,與對政府的失望。「我提出的五點質疑,中央解釋的不清不楚,無法接受」,曾男表示,病毒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中央和地方沒有一條心,通報系統沒有暢通,這次太輕忽重症的嚴重性,再不上緊發條,隨時會有下一個。他不會提出國家賠償,因為這不是他想要的,賠多少也沒用,人火化回不來了。曾男說,他提出的質疑,只是要突顯防疫體系從民政、衛生至醫療的缺失,來改善檢討整個制度,但到今天看不到官員檢討。他質疑的包括20日買不到快篩試劑,延誤1天。陽性通報打不通,反把民眾逼進死路。病情加重掛急診為何不能住院?陳女被送回家喪命,他同住的女兒也染疫,籌辦後事又受「百般刁難」。衛生局長吳澤誠昨天說明,陳女經醫師評估沒有住院的急迫性,才安排返家。從發病到死亡行政上已盡力協助,對陳女死亡表示遺憾。
-
2022-05-0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桃園+2193例 鄭文燦示警:確診數每5天成長2.54倍
桃園市長鄭文燦今天下午在防疫會後表示,從5天統計一輪新增確診者的數字顯示,桃園21日到25日新增確診3296位,26到30日為8272位,成長2.54倍,全國同期新增確診總人數為2萬1061、5萬3475位,也是成長2.54倍,也就是說目前桃園跟全國趨勢是一樣,必須做好醫療資源整備工作。鄭文燦說,桃園市目前有6個採檢站,和另外一個專為快篩陽性者做PCR的採檢站合計7個站,已經採檢27萬4071位,這段期間採檢出6199位陽性。如果從整個社區採檢站的陽性率觀察,現在確實增加不少確診者,因為4月1日開始為0.3%,到現在已經超過10%,很明顯陽性率有所提高,這段時間希望快篩試劑能提供學校、職場和家庭,快篩試劑的實名制購買已經上路,桃園有477家健保藥局可以讓民眾就近購買,剛開始或許有點塞車但是過幾天應該都能買到。鄭文燦表示,現階段一定要備量好防疫物資,目前除了設置7個採檢站,部立桃園醫院新屋分院也要負責觀音、新屋區的採檢工作,藉此降低其他採檢站的負擔,更有效迅速服務民眾。目前採檢站的採檢數量慢慢下降,代表快篩逐漸普及,希望採檢站採檢的數量能下降再快一些。鄭文燦說明醫療資源整備的狀況,指出目前輕症在家大約有5500位,由11家責任醫院分區域關心,有75%透過線上診療,讓輕症在家能得到適當的醫療服務。生活上有需求,會由區公所擔任第一線服務工作,他要謝謝第一線的醫護人員、區公所、衛生所的服務,在第一線承擔送居家隔離通知書和關懷包的最大壓力,要非常有耐心。在責任病床方面,鄭文燦表示目前使用率不到4成,11家責任醫院有462床,會請責任醫院看自己醫療的量能,預備更大的病床數,為往後輕重症醫療分流所需要照顧的確診者做準備,因為現在數字顯示每隔5天會翻2.54倍,所以醫院責任病床和人力要準備好,因應重症在醫院診療,輕症在家照顧。衛生局長王文彥說,目前11家責任醫院專責病床有379空床,不過未來一定會填滿,因此要提早準備。增加專責病床的作法是,原來專責病床比率比較低的醫院要提高,再不夠,一般病房就必須降載。另外就是加強籌設防疫型的旅館,第三就是加強和基層醫療的合作,除了目前的視訊醫療,未來確診者更多的時候,基層醫療就需要投入更多的量能,透過視訊診療每天關懷確診者。
-
2022-05-0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桃園莫德納疫苗免預約 5月4日開設24社區接種站
桃園市長鄭文燦今天表示,5月4日有莫德納疫苗免預約接種專案,在桃園市24個社區接種站,18歲以上即可接種;將增加專責病床的籌設,因應輕重症分流,提高收治能量。桃園市今天新增2193例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本土個案,鄭文燦下午主持疫情說明記者會時表示,5月4日有莫德納疫苗免預約接種專案,地點在桃園市的24個社區接種站,已於網站公布,接種時間從上午8時至下午4時,18歲以上即可接種。鄭文燦說,年滿60歲以上(原住民50歲以上)可搭乘愛心計程車,並領取700元禮券和桃園好米;若當天疫苗有剩、數量充分,會擇適當時間再開一次專案接種。鄭文燦表示,桃園目前有6個社區型PCR採檢站,以及1個快篩陽性的專用採檢站,另有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新屋分院負責觀音和新屋地區的快篩陽性後採檢作業。鄭文燦表示,現在實施家用快篩試劑販售實名制,希望中央配賦到健保藥局的部分能提供充分,讓所有的家庭必要時可以居家快篩,減少社區PCR採檢站的壓力,職場部分也希望將來有通路,能購買一部分備量的防疫物資、快篩試劑。鄭文燦表示,醫療資源整備部分,桃園市目前輕症在家者約有5500人,由11家責任醫院分區域關心,已有75%人進行線上診療;專責病床部分,目前使用率不到4成,會請責任醫院依照醫療量能,預備更多的病床數,因應輕重症分流所需要的醫療照顧,提高收治的能量。桃園市政府衛生局長王文彥補充,桃園11家責任醫院的專責病床有562床,現在還有379空床,但未來一定會填滿,所以第一階段會積極增加專責病床的籌設,針對原來占床率比較低的醫院擴大專責病房,若還是不夠,可能會考慮其他醫療病床的降載。王文彥表示,同時也會積極籌設加強型的防疫旅館,裡面還是有醫護,若未來醫院量能不夠,就會跟基層醫療合作,針對居家照護者進行每天的醫護關懷;以上會即日起開始籌設。重點案例部分,鄭文燦表示,中壢某工廠有發生移工的確診案,有42人PCR陽性,分別為38名移工、4名本國籍員工,目前仍有439人檢驗中;呼籲各工廠實施員工健康管理、分艙分流、用餐梅花座,以及移工宿舍管理。以及,龜山某科技公司有15人確診,分別為14名移工、1名本國籍員工,工廠預防性停班到5月2日,移工就地隔離、分艙分流,需採檢陰性才能復工。
-
2022-04-3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居隔轉型還在等…新北今破5千人染疫 確診數居全國第一
新北市長侯友宜近來不斷呼籲中央居隔要轉型,新北要保有醫療量能面對中重症者,居隔轉型除了3+4外,要轉型從被動式管理變成主動式管理,讓公衛體系量能確保轉移至確診者以及中重症者。不過,目前新北居隔轉型仍未定案,今天居家隔離列管數達3萬2658人、居家照護執行中1萬5069人、5797人採檢陽性,確診數仍維持全國第一,其中居隔列管人數相較昨天再增加2030人,公衛負擔仍持續增加。
-
2022-04-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跟進快篩陽性才能PCR? 陳時中:很快會有這樣的要求
新冠肺炎疫情尚看不到盡頭,民眾擔心染疫紛紛到醫院急診進行PCR採檢,導致醫院急診室外大排長龍。台北市長柯文哲拋出希望台北市民快篩陽性再到醫院做PCR。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未來除醫療專業判斷的情形外,預計走向快篩陽性的人,才能進行PCR採檢,但目前還沒有這樣的要求,但是很快會要求這樣的情形。陳時中說,每天PCR檢驗量能最高可達19萬,但無法拚很久,因無法天天熬夜,目前平均為10萬,但現在最主要問題是,大家都擠到急診進行篩檢,造成篩檢不均衡,民眾應該要多利用社區篩檢站進行篩檢,目前新北市也於社區篩檢站安排小夜班的採檢人員,民眾應多加利用。對於台北市長柯文哲說,這兩天確診人數趨緩,原因是全台篩檢量有限,PCR無法呈現實際黑暗期,專家也認為應公布陽性率,指揮中心有無考慮?陳時中說,前兩天陽性率約為9%,台北、新北更高,可以將各地陽性率向大家報告。柯市長認為將快篩陽性當作是確診個案,而指揮中心現在也指出,快篩陽性再做PCR採檢,而大家看法會趨於一致,大家做理性討論,可以找出比較好的方法。陳時中也說,重症或死亡比率都是相對落後的指標,雖然可能有少數的個案,可能今天染疫後就隨即過世,但絕大多數都有一定的病程,因此,相關的人數、比率公布的時候,均是相對落後的指標。目前這數據就是大家要注意,不要因為中重症、死亡的數字低就掉以輕心,還是要提高警覺。
-
2022-04-3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增18例中重症、2人死亡 10多歲男性中症為年齡最小個案
新冠肺炎疫情嚴峻,指揮中心今公布新增18例中重症。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今天新增兩例死亡個案,其中一人為先前公布的重症個案。此兩例死亡,一名為80多歲女性,具有糖尿病史,曾接種一劑疫苗,但她最近意識不清緊急送醫,急診檢查血氧偏低,心跳過慢,經初步治療,採檢確診,當日因病程惡化,醫院急救無效過世,死因是新冠肺炎併心肺衰竭。另一名死亡個案為日前曾公布的重症個案,一名60多歲女性,家住基隆,為在家過世,她有癌症病史,4月21日出現症狀,經快篩陽性到醫院採檢確診,4月22日高燒到急診,經評估治療狀況穩定返家,兩天後於,4月24日被朋友發現在家無呼吸,通報警消聯繫醫師行政相驗開立死亡通知診斷書,診斷是新冠病毒感染合併呼吸衰竭。今公布一名重症個案為50多歲女性個案,具有癌症病史及慢性神經系統疾病,住院是因染疫後出現肺炎呼吸窘迫,經用氧氣面罩跟瑞德西韋治療。羅一鈞說,其餘15名中症個案,其中一名為年紀較小10多歲男性,屬於12歲以下,不符合疫苗接種年齡,此男性有神經系統疾病,因肺炎合併血氧偏低,在院中使用瑞德西韋治療。此外,再度說明一例先前已公布的重症個案死亡,此重症個案為80多歲男性,沒有打過疫苗,本身多重慢性病史,住院新冠肺炎合併呼吸衰竭、敗血性休克,先前公布重症時氧氣狀況惡化,經家屬與醫師討論,不插管也不用呼吸器,後續併發呼吸衰竭,有用過瑞德西韋治療。羅一鈞說,經統計至今,共累計12例本土個案死亡,其中5人沒打疫苗,1劑1人,2劑3人,3劑2人,而未完整接種疫苗的7人中,占總死亡人的一半,鼓勵長者盡速完成2劑接種,降低重症死亡風險。指揮官陳時中說,疫情持續發展超過1萬5千例,未來會持續增加,沒有看到到達頂點情況,現在最重要做的很多事,如何疫調簡化輕症分流藥物分配即時,最重要是打疫苗,建立群體防護力,打越多越好,拜託大家還沒打滿三劑,儘速盡快完成注射。
-
2022-04-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慢性病患畏疫情不敢回診 門諾醫院:勿自行停藥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花蓮門諾醫院發現,有慢性病人擔心染疫,不敢回醫院回診拿藥,有慢性病患因此停藥,血壓、血糖飆高不適送醫,醫帥提醒,慢性病患切勿自行停藥,若擔心疫情,也可透過視訊門診完成診療千萬不要任意停藥,否則怕恐會造成病況惡化,甚至增加腎臟病風險。一名70歲的陳姓長者,因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原本都乖乖定期回診抽血,服藥規律,病況相當穩定。近日因為疫情關係,不敢到醫院回診,自己在家「預防性自主隔離」,結果血壓、血糖飆高,身體不適,家人發現趕緊將他送醫。門諾醫院腎臟內科主任何承恩表示,慢性病友如果沒有按時服藥,可能讓病情急速惡化;根據國外數據統計,重症病人多半與慢性病相關,特別是心血管疾病與糖尿病,這兩種疾病,同時也是慢性腎臟病的主因之一,提醒若長輩有這兩種慢性病,更要積極控制血壓與血糖,才是疫情下最好的腎臟保健。醫師說,如果擔心染疫風險,可在常備藥物即將吃完前提早就醫或藉由視訊門診的方式完成診療。若病況穩定,可拿3個月的連續處方籤,最忌諱的就是自行停藥,或者到藥局自行購買成藥來替代,反而造成肝、腎臟負擔,患者有任何用藥問題,都應與主治醫師討論後再決定。醫師也說,疫情讓很多人長時間待在家,若沒辦法外出運動,在家也要記得常常起身動一動,若長時間久坐維持一樣的姿勢,會影響血液循環,對於肌肉與體重也有不好的影響。
-
2022-04-3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15033再創新高 境外+116 增3例重症死亡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國內新增1萬5149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萬5033例本土個案及116例境外移入(111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中新增3例死亡。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15,033例本土病例,為7,282例男性、7,745例女性、6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發病日介於4月18日至4月29日,另8,108例為無症狀感染。個案分布為新北市(5,797例)、台北市(3,099例)、桃園市(2,193例)、台中市(756例)、基隆市(715例)、高雄市(453例)、花蓮縣(329例)、宜蘭縣(320例)、台南市(280例)、新竹縣(195例)、彰化縣(158例)、雲林縣(147例)、屏東縣(133例)、新竹市(125例)、苗栗縣(89例)、嘉義縣(79例)、台東縣(58例)、南投縣(43例)、嘉義市(33例)、金門縣(17例)、澎湖縣(9例)及連江縣(5例)。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3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1例男性、2例女性,年齡介於60多歲至80多歲,皆屬重度感染個案與具慢性病史。確診日介於4月18日至4月25日,死亡日期介於4月23日及4月25日。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63例男性,53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70歲多歲,移入國家均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3月2日至4月30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8,429,657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8,311,873例排除),其中115,883例確診,分別為11,236例境外移入,104,593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 2020年起累計865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50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7例、台北市323例、基隆市33例、桃園市28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及花蓮縣各3例、宜蘭縣及屏東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及台東縣各1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4-3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Omicron輕中重症狀一次看 專家:出現「10狀況」立刻就醫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升溫,已經連續2天單日本土確診破萬,Omicron傳染力強,儘管大多數症狀為輕症,但台灣人還有不少人沒打疫苗,可能存在更高風險。中研院兼任研究員何美鄉提醒大家,如果出現了10個症況,請立刻就醫。何美鄉在臉書發文說,網路上有很多反對疫苗的人,聲音都很大,當然每個人可以選擇不打疫苗,但我們都無法選擇被Omicron感染,或不被Omicron感染,因此她提醒大家如果確診在家時,該注意什麼。何美鄉列出了Omicron確診病人最常見的症狀,輕症的狀況像是,流鼻水、打噴嚏、喉嚨痛/癢、乾咳、聲音啞、頭痛、全身肌肉酸痛、疲憊、食慾不振、噁心、拉肚子,約只有50%的人會發燒,年長者要注意攝水量不足,導致脫水對老年人很致命。若是出現以下症狀,恐怕是中症,需要就醫,像是呼吸急促、血氧下降、嚴重脫水、劇烈頭痛,進入重症的話會有呼吸困難、嘴唇發紫、皮膚冰冷、昏迷不醒、昏倒、胸痛等情況產生,這時最好要叫救護車送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