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診癌症我還可以生小孩嗎?醫師這樣說
本集來賓 TFC臺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主任 #黃馨慧 隨著醫療科技進步,癌友即使走出罹病陰霾,下一步恐面臨不孕困境。根據醫師臨床觀察,八成癌友在治療後有不孕的狀況,尤以女性因生育能力恢復較差居多。然而,生育保存意識不足是癌友面臨的主要挑戰。醫師呼籲,若癌友未來有生兒育女的想像,須在接受治療前先凍精、凍卵。 完整報導: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23161/8638739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本集來賓 TFC臺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主任 #黃馨慧 隨著醫療科技進步,癌友即使走出罹病陰霾,下一步恐面臨不孕困境。根據醫師臨床觀察,八成癌友在治療後有不孕的狀況,尤以女性因生育能力恢復較差居多。然而,生育保存意識不足是癌友面臨的主要挑戰。醫師呼籲,若癌友未來有生兒育女的想像,須在接受治療前先凍精、凍卵。 完整報導: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23161/8638739
隨人類壽命愈來愈長,老人定義必須改變。台北市立關渡醫院(北榮經營)院長陳亮恭說,面對長壽人生,民眾與醫師都必須有全新思維,醫療衛生進步,讓民眾可「活到罹患三種慢性病」,醫界對於「疾病」的認知與控制目標,也必須與時俱進。 陳亮恭表示,台灣光復後70年間,民眾平均餘命從50歲上升至逾80歲,「人們一輩子都沒看過這麼多老人」,面對人口長壽、高齡化趨勢,從基本邏輯並必須改變,不能再依既有教科書、政府法規定義。根據日本研究,2007年世代長者,與2017年世代長者,在同樣歲數,走路速度、握力、體能、活動量等指標,明顯成長,「體能衰退的臨界點,已由65歲延後至75歲。」 2024退休力論壇/陳亮恭:翻轉疾病定義與慢性病共存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24194/8349253
登山是極佳的有氧運動,許多熟齡族群都喜愛徜徉在山林步道,吸收負離子及芬多精。資深專業山域嚮導阿布分享,日本已經將森林浴列為「預防性健康照護」的一環,能紓解壓力、增強免疫力。熟齡輕旅行正夯,尤其是登山行程,在負重行進的過程中,可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 阿布提到,許多人認為爬山對老年人來說太危險,但他曾協助許多6、70歲的長輩登上玉山,甚至挑戰海外的非洲吉力馬札羅山、瑞士馬特洪峰,圓了一生的夢想。年齡並不是登山的阻礙,但是要遵守「停看聽」原則,詳細評估安全狀況,千萬別說走就走。 2024退休力論壇/山域嚮導阿布:熟齡登山得「停看聽」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24194/8349127
《你好,我是誰2》故事劇情透過真人真事的內容,詮釋曹汶龍醫師團隊的醫療職人劇,一起為失智患者及家庭注入關懷,強調以「失智不是遺忘,而是時時刻刻都在創造記憶」。兩位扮演的曹爸曹媽透過戲劇演出帶給失智症家庭許多支持力量,更帶動大家一起關注失智症相關議題。 ●寇世勳 飾曹汶龍 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創立大林慈濟醫院失智症中心,現為失智症中心主任,關懷獨居老人。 ●崔佩儀 飾郭佩筠 曹汶龍的妻子
《這一次,換你來接力》Ep.1推出上集後,有粉絲說:「期待下集,小遊戲下次和老人家聚會時,一起玩,肯定會很高興!」 說的沒錯,下集出爐惹! 可以說是滿滿驚奇的下集。 「寶特瓶」跟「衣架」可以做什麼? 有人想到可以拿來濾抽油煙機的油耶!但光動腦不夠,這半集還會看到兩位主持人跟章新,踏踏實實做完十趟的「腳尖、腳跟走路」! 在節目尾聲,章新還特別做了幾段感性呼籲! 「我們看不到的社會某個角落,就有失智症患者跟他的家人存在」 「主要照顧者心中的苦,可能也不知道要對誰說」 你也有同感嗎?想一起來接力,把節目看起來,把身體、腦袋、互動動起來嗎? 歡迎跟我們分享你的發現喔! 立即加入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專頁! 無論你是否為失智者,我們都期盼能認識你。我們提供專業醫療資訊和交流平台;而你來告訴我們,那些關於失智的故事。加入>>
《這一次,換你來接力》 是「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專推出的全新節目! 每一集,主編韻如跟小助手至柔,都會拜訪一位來賓。請來賓分享失智故事、給來賓做失智識能測驗!然後一起「三動」―腦動、身動、互動,在好玩好笑中,把預防失智的三動遊戲做起來。 這一次,她們來到桃園龍岡,拜訪會引經據典說菜的Youtuber章新。在眷村長大的章新,分享了他讓人唏噓的眷村失智人物故事。 然後,測驗跟「三動」的挑戰就要開始啦~ 本集看點: ✎眷村中的失智故事 ✎「月份手指操」誰卡關?誰過關? ✎讓人醒腦又出汗的「雙手交換比讚操」 立即加入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專頁! 無論你是否為失智者,我們都期盼能認識你。我們提供專業醫療資訊和交流平台;而你來告訴我們,那些關於失智的故事。加入>>
⭐高齡者不是國家的負擔而是資產⭐ 老盟耕耘老人福利工作30年,舉辦「樂齡幸福五安新藍圖」論壇,提出「高齡五安 平權翻轉」📣 👉減少或消除年齡歧視,保障高齡者的基本人權 👉提升高齡者健康識能及相關醫療與照顧服務資源的可及性 👉加強推廣財務識能及平等參與就業市場與增加醫療長照資源等相關支持 👉提供安全舒適且交通便利的居住條件 👉透過社區協力及世代共融活動,活化高齡者專長與能力,重建自我價值
超高齡社會即將到來,如果65歲退休,還有將近20年餘命;退休後,應該不用再為經濟勞累,但你準備好老後的財務規劃了嗎?根據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調查,平均預期退休金為1,403萬元,政大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兼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王儷玲指出,仍有超過6成民眾沒進行退休理財投資。 受到通膨與勞保年改影響,2024年需要準備的退休金,比2020年多了300萬,主要是因為長壽風險、通膨與勞保年改的影響。王儷玲說,退休金的數字增加了,但民眾退休計畫起步太晚,也忽略年金、醫療與長照保險、安養信託的需求,實際能安心退休、存到理想退休金額的達成率並不理想。 2024退休力論壇/勞退教母王儷玲:存退休金永不嫌遲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22928/8348661
🤔9成失智症者在家中,我們該如何陪伴? 🔑專業祕笈大公開 @台灣失智症協會 秘書長陳筠靜提出「穩定醫療+非藥物治療」雙管齊下,創造友善環境,延緩病程 🤝家庭會議:守護家人的第一步 坦誠討論病情 分配照護資源 建立共識與默契 ❤️ 失智不可怕,關鍵在於用心 👉看更多內容: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21922/8402898
台灣擁有亞洲第一步善終專法「病人自主權利法」,不過不少民眾對於如何善終,仍存在疑慮。器捐病主中心執行長蔡宏斌說,許多民眾認為「簽預立醫療決定書等於簽賣身契」,但事實並非如此,民眾隨時均可更改預立醫療決定內容。 蔡宏斌說,自己在醫學中心任職,每日都經歷生死無常,有時患者被送至急診時,已經昏迷無法自我表達,器捐病主中心鼓勵民眾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書,但許多醫療決策相關條文,專業性、複雜度均高,要民眾理解有其困難,病人時常要經過一次插管、拔管出院的親身經驗,才能知道自己想要的臨終醫療項目有哪些,並凝聚家族共識,作出決定。 2024退休力論壇/蔡宏斌:預立醫療決定不是賣身契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24194/8349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