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5 名人.精華區
搜尋
醫療不平等
共找到
3
筆 文章
-
-
2023-01-17 癌症.胃癌
做胃鏡、切片…胃癌可能拖1個月才能確診!台大人工智慧 9秒看胃相、準確率9成
胃癌長居國人10大癌症排行榜內,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重要危險因子,一旦感染就會改變「胃相」,從做胃鏡到回診做切片,可能得花上一個月才能確定胃部粘膜有無異狀。根據台大醫院體系10間分院過去十幾年的胃鏡影像所發展出的人工智慧模型,可在短短9秒內精準研判胃相,準確率超過9成,目前已率先在馬祖落地應用。台大醫院針對難治型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研發第2、3線救援治療處方,榮登國際頂尖期刊「刺胳針胃腸肝病學」,成為國內外治療的重要依據。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長期投入胃癌防治,整合國內多家醫學中心成立台灣胃腸疾病與幽門螺旋桿菌臨床試驗聯盟,執行多中心臨床試驗和幽門螺旋桿菌篩檢,結果顯示,過去30年來,台灣成年人幽門螺旋桿菌盛行率已從60%降到30%,孩童更降到10%,胃癌標準化發生率也持續下降。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李宜家表示,傳統的胃相判讀費力又費時,需要做胃鏡、組織切片,交由病理科醫師判讀,少說也要經過一個月,對醫療資源缺乏、交通不便地區的居民來說,是相當大的阻礙。台大醫院整合跨院區影像資料庫,與智慧醫療中心通力合作,已成功開發出人工智慧模型,能從胃鏡影像判斷胃相,精準揪出萎縮性胃炎、癌前病變等異常跡象,已在馬祖落地使用。「過去要一個月的時間才能做完的事情,現在只要9秒可以判定完成。」李宜家說,希望此模式可以有多角化的發展,幫助偏鄉醫師增加判斷能力、降低偏鄉與都會區的醫療不平等。因為胃癌很容易轉移到肝臟,導致治療效果不好,兩大預防關鍵,在於幽門螺旋桿菌的的除菌治療,以及癌前病變每兩、三年就要定期追蹤。吳明賢說,馬祖曾是全國胃癌發生率最高地方,台大醫院歷經20年努力,將當地盛行率從近七成降低至不到一成,胃癌發生率則下降53%,是廣受世界讚譽的標竿。如今發展出AI技術,成功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解決醫療不平等,希望未來可推廣全台。
-
2021-10-23 新聞.杏林.診間
醫奉31/鄭聿淩:守在衛教最前線 翻轉衛生所極限
2019年,慈月基金會南丁格爾獎頒發給彰化縣線西鄉衛生所護理長鄭聿淩,她是全國第一位獲績優奉獻獎的公衛護理師。鄭聿淩當場將獎金20萬元全數捐獻線西鄉三所國中小學。受她感動的薛伯輝基金會加碼20萬元,鄭聿淩轉手同樣捐出。同年,鄭聿淩獲考試院公務人員傑出貢獻獎,獎金20萬元再次捐出。醫療及教育 不能不平等「人很難生而平等,但醫療及教育不能不平等。」鄭聿淩說。這位在偏遠鄉鎮服務的小小基層公務員,胸懷一點都不小,她希望盡己之力,在偏鄉衛生所的位置上改善偏鄉醫療不平等和教育不平等。44歲的鄭聿淩護理生涯已24年,前12年是台中榮民總醫院的護士。為了有多點時間陪伴家人,她轉職回到出生地彰化縣,去了偏遠的線西鄉,進入最基層的衛生所,到現在也12年。線西鄉醫療資源有限,全鄉只有兩家診所與兩間藥局,居民相當依賴衛生所。鄭聿淩說,線西鄉人口老化,65歲以上占15.31%,老人家和其他行動不便者無法自行前來,由醫師與護理師到居民家裡看診。健檢到疫調 什麼事都管衛生所的核心任務在預防,要主動關心居民,男女老少都是衛生所照顧對象。從嬰幼兒健康檢查、預防注射,到成年人癌症篩檢、C肝根除、肺結核防治,甚至國民營養、食品檢測等,衛生所都有份。新冠疫情期間,也協助疫調、居隔、快篩、打疫苗。衛生所曾被形容為「從禮堂管到天堂」,工作繁雜。鄭聿淩是線西鄉衛生所護理長,帶領四位護理人員。「幸虧有熱情的志工,幫了大忙。」鄭聿淩說。線西鄉志工隊將近50人,多數來自社區裡熱心的阿嬤。有一年,衛生所只剩下鄭聿淩和一位新進同事,還好有志工隊拔刀相助,成功辦了一場盛大的癌症篩檢。今年衛生所設立新冠疫苗快打站,也是志工阿嬤們冒著染疫風險幫忙。預防做得好 就不用治療為了照顧鄉親,鄭聿淩常扮演雞婆角色,譬如加班打電話給鄉民,提醒他們到衛生所健康檢查,並利用機會向民眾衛教。某次一位做大腸癌篩檢的鄉親,竟抓出原位癌,趕緊處理,他從此廣傳癌篩的好處,特別有說服力。「這就是公衛的價值。」鄭聿淩說,公衛在最前線,預防做得好,就不用走到後端的治療;只要能及早「找到」陽性個案,就是在救命,投資報酬率最高。鄭聿淩認為,衛生所工作最需要的人格特質是「雞婆」。她的雞婆表現在各方面,有時甚至產生完全意想不到的結果。推動衛教,她會動腦筋想方法,譬如說服鄉內的診所、藥局一起推廣菸害防制,到校園辦戒菸班從根救起。個別化照護 醫病共決策她也以創新手法,推動糖尿病照護。線西鄉的糖友可能不知道要測血糖或買不起血糖機,鄭聿淩接洽廠商,提供免費的血糖機給糖友;再接洽App廠商下鄉,教會糖友們使用App記錄血糖,上傳網路雲端,衛生所在線上直接溝通,糖尿病患得到連續性照護,有益血糖控制。治療糖尿病是要打胰島素還是口服用藥?鄭聿淩嘗試從病人需求出發,由醫師和病人溝通,共同決定採用哪個方法醫治,利用「醫病共享決策」,讓病人享有個別化照護,也促進醫病關係。這套糖尿病照護計畫執行成果,獲得多個競賽優勝。提升了偏鄉父老的健康識能,實質且專業的照護也克服了偏鄉資源缺乏的傷害。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由於善用App遠距照護,降低接觸風險。線西鄉衛生所和鄭聿淩可謂「超前部署」了。從鄉親回饋 看見工作意義榮獲醫奉獎,鄭聿淩說,「自己並不突出,只是努力想把事情做得更好。」衛生所的發揮空間很大,她喜歡其中的樂趣,也從鄉親的回饋裡看見自己工作的意義,「不枉此生」。線西鄉衛生所主任李佳勳讚美鄭聿淩有無比的愛心與耐心。他們都有翻轉偏鄉的心願,近兩年衛生所還做「份外」之事,推行「親子共讀」。正在重建的衛生所,還有更多規畫等待實現。第31屆醫療奉獻獎 特別報導 個人獎鄭聿淩小檔案年齡:44歲出生地:彰化現職:彰化縣線西衛生所護理長學歷:私立弘光科技大學醫務管理系經歷:台中榮總護士主要事蹟:●109年台灣傑出護理人員-服務奉獻獎●108年公務人員傑出貢獻獎●108年慈月基金會南丁格爾獎-績優奉獻銀獎●107年彰化縣政府暨所屬機關第一線績優服務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