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5 養生.人生智慧
搜尋
遺產稅
共找到
35
筆 文章
-
-
2021-12-03 養生.人生智慧
「遺囑」是用來照顧真正想照顧的人!掌握3個關鍵,讓遺囑沒爭議
大疫之年,讓人們對無常有更深體會,面對生死,除了心理調適,更需要事前規劃,尤其是遺囑與遺產繼承,若能事先安排,就能照顧到真正想照顧的人,也能避免後代子孫為此鬧得不愉快。 元貞聯合法律事務所律師陳景筠說,常見遺產紛爭當屬分配不均,尤其台灣老一輩仍有重男輕女觀念,常排除女兒繼承權,或獨厚某個子女。 其次,是被繼承人與繼承人之間財務往來不清。譬如台灣父母喜歡將不動產、股票或存款借名登記在小孩名下,親子生前對簿公堂時有所聞,身後更可能為遺產歸屬產生爭執。 第三,是找不到遺產。陳景筠指出,只要資產在國內,都可以向國稅局申請財產清單與所得資料,就算是金條金飾、古董字畫也能從買賣紀錄找到軌跡,但海外、尤其是中國資產相對難尋。 林林總總問題,或許無法全靠遺囑來解決,但至少遺囑中已載明財產清單,就能大幅減少上述第二、三項狀況。 一、什麼是應繼分、特留分?繼承順序到底怎麼排? 民法1138條規定,遺產繼承人除配偶外,其他繼承人順序分別為:直系血親卑親屬(通常為子女,若子女已經過世,則由孫輩代位繼承)、父母、兄弟姊妹、祖父母。 在沒有立遺囑的狀況下,遺產會依據「應繼分」來分配。如果立有遺囑,則按照個人意願去指定分配,但無論遺囑怎麼寫,繼承人仍保有最小比率的「特留分」。 舉例來說,喪偶的王爺爺留下600萬元遺產,若無遺囑指定,兒子A、女兒B按「應繼分」,可各得300萬遺產;如果兒子A早一步離世,就由孫子a1、a2代位繼承這300萬元。 但若王爺爺身前立下遺囑,指定將遺產交給兒子A,妹妹B仍然可以向大哥請求「特留分」,也就是應繼分300萬元÷2=150萬元。 現今有不少頂客族或壯年驟逝案例,以去年夯劇《我的婆婆怎麼那麼可愛》為例,媳婦小鷗沒有孩子,亡夫也沒留下遺囑,按應繼分,小鷗必須和婆婆彩香均分1000萬遺產。但如果婆婆已不在世,小鷗就必須和先生平日素無往來的哥哥、姊姊分遺產,頂多只能取得1/2、即500萬元。 若亡夫有立遺囑,指定將遺產都留給小鷗,則婆婆可要求應繼分的1/2,即250萬元。如果婆婆已離世,大伯、大姑們則可主張應繼分的1/3,也就是166餘萬,小鷗仍可保有剩餘的833萬元遺產。 二、繼承前2年內的贈與,是不是納入遺產分配?要不要繳遺產稅? 不少年邁長輩或重病患者,會先將財產轉移給配偶或子女,避免遺產稅或債務繼承。但依據法令,被繼承人「死亡前2年內」贈與配偶及繼承人的財產,都會在被繼承人死亡時視為遺產。 陳景筠舉例,假設A先生有1000萬的房產、2000萬債務,為了防止房子被拿去抵債,便在病重時先過戶給小孩,認為孩子只要拋棄繼承,就能保有房子、又不必償債。但如果房子是在A先生死前2年內過戶,國稅局與債權人仍可將房子視為遺產來追稅或是請求清償。 如果A先生在過世前1年把房子過戶給兒子,女兒在父親過世後得知,是否也能要求哥哥把房子拿出來分配?答案是不行。 陳景筠解釋,由於生前分配財產出於個人意願,「繼承前2年內的贈與必須繳遺產稅,但不納入遺產分配。」不過若是因為結婚、分居、營業而發生的贈與(法律上稱為「生前特種贈與」,性質屬於遺產的預付),女兒仍可主張房子屬於遺產。 A先生若有2000萬遺產,這棟價值1000萬的房子就必須先加回,變成3000萬再除以2,兒子、女兒各分得1500萬。但因為哥哥已獲得1000萬房產,所以只能再分得500萬元。 陳景筠建議,如果被繼承人想節稅,可以利用夫妻間互相贈與免稅,以及1200萬的遺產稅基本免稅額規定,另可利用每年220萬元的贈與免稅額做移轉,或是先分配、做信託等,都能合法達到節稅目的。 三、如何立遺囑才能避免爭議? 目前遺囑共有5種方式:自書遺囑、代筆遺囑、公證遺囑、口授遺囑與密封遺囑。這些方式中,以自書遺囑最簡便,但一定要親筆手寫才有法律效力。 像《我的婆婆》裡,婆婆彩香手寫遺囑,只要符合法定要件,無人見證也有效力。但劇中將遺囑影印多份再蓋手印,寄給子女留存,事實上影本只能做為附件參考,親筆正本才有效力。 而代筆遺囑與公證遺囑是較好的選擇。陳景筠表示,公證遺囑由公證人筆記,但保密性較差,若家族財產眾多,不想公諸他人,就可選擇代筆遺囑。 這兩種方式都是找3名見證者(公證遺囑見證人之一為公證人),由當事人在見證者面前口述遺囑,經代筆人或公證人筆記、宣讀、講解,確認無誤後載明日期,再全體簽名。 密封遺囑與公證遺囑相似,只是由當事人自書遺囑、簽名密封,以防止他人開閱後偽造或變造。 陳景筠建議,可委請律師計算特留分、應繼分,擬好遺囑再找公證人公證,是較推薦的方式。 至於口授遺囑,通常用在重病臥床者身上,透過錄音、見證者來確認遺囑,但效力只有3個月。彌留、失智狀態則不適用口授遺囑。 陳景筠說,其實可將遺囑視為養老規劃的一環,將資產按心意預先做好分配,可用作信託養老,剩下才做成遺囑,目的都在於避免紛爭,「讓老有所終、幼有所託。」 ●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多囊腎不注意,會有腦動脈瘤引發中風!醫師:出現3個常見症狀,要小心.一顆10萬的植牙有人用20年、也有不到5年就壞掉!「這五點」做好,用一輩子都OK.姐弟抗壓性都很高,只有我…在比較中長大的她也想堅強:你們說的我都懂,但我做不到
-
2021-10-14 失智.失智100問
財務問題/失智父,竟把財產全部贈與給看護?孩子討得回來嗎?
父親叱咤商場,這一生秉持誠信待人,不誆騙、不浮誇、不欺詐,寧可人負我,也絕不負人。告別式時,前來靈堂致哀的人談起父親總是讚許連連,有個長輩談起父親當年慷慨解囊助他一臂之力而得以東山再起,更是說者、聽者都眼眶泛淚。這樣的父親,對他們幾個兄弟姐妹而言,一直都是山一般巍峨的存在,他們敬畏卻也依賴父親,他們仰望卻也信任父親。居家看護對家屬提出存證信函但,他們卻在父親的後事告一段落,準備申報遺產稅、辦理遺產繼承登記時,接到一份從沒料想過的存證信函,寄件人是父親生前的看護趙小姐。父親罹患失智症後,開始出現人、時、地的定向障礙,中度失智症後,迷路了幾次,多虧了附近鄰居機警,總會立即打電話通知他們幾個兄弟姐妹,但他們不敢再讓父親有單獨一人的機會,幾個人商量之後,辭退了日間的居家照服員,改聘用了肯24小時居家照顧的看護。趙小姐從對岸遠嫁來台灣,取得了身分證,據說跟先生感情不睦,話不投機,寧可住在雇主家24小時掙錢也不願意回去與先生同住。醉心閱讀的父親重視教育,對於成績要求向來嚴格,他們幾個兄弟姐妹在父親恩威並施的監督下,個個學有所成,有些歸國在企業位居要津,有些則在國外飛黃騰達,晨昏定省或是日日陪侍在側,卻成了工作忙碌的子女們最奢侈的想望。趙小姐的適時出現,成了及時甘霖,讓他們放下了心中擔心憂懼的大石,對於趙小姐自是充滿感激。失智父,於患病期間立下遺囑存證信函提及,父親生前曾立下遺囑,為感謝趙小姐這幾年盡心盡力、無怨無悔的照顧,願將名下所有之不動產、帳戶內的現金、持有股票等,均贈與給趙小姐,並要求身為繼承人的幾位子女必須尊重其意願,不得有異議。存證信函的最末,語氣義正辭嚴,指責幾位子女過去未盡孝道,違反人倫,反觀身為看護的趙小姐,翻身、餵飯、把屎把尿、推輪椅進出,讓老先生在過世前享有穩妥舒適生活,幾位子女當深切反省,且不該違反遺囑,擅自將遺產登記為公同共有,而應移轉予趙小姐。幾天之後,A律師以遺囑執行人的身分,提出老父親的代筆遺囑,其上全是電腦打字,只有老父親及見證人的簽名是手寫的文字,字跡看得出來是老父親重度失智症後用顫抖、不穩的手寫的,但子女們完全無法置信,父親與母親白手起家,兩人之間鶼鰈情深,生死相許,父親曾承諾先走的母親定會好好守護共同胼手胝足打拼來的家產,以父親一輩子縱橫商場的精明,豈會做出這麼糊塗的決定?又怎麼可能讓兩人一生心血付諸流水?若父親不是罹患失智症,是被有心人士詐欺嗎?若父親不是罹患失智症,若不是腦部神經疾病引起認知功能缺損導致有機可趁,若非認知功能持續惡化而受到有心人士詐欺,怎麼可能會出現這種邏輯完全不通的遺囑?雖然因為無法經常返家探視而難以查知父親日常身體、精神狀況,但至少每三至六個月帶同父親就醫、檢查、治療,藉由過去的病歷、認知評估量表以及理學檢查報告等,仍然可以窺見父親當時的生理功能、認知、推理以及判斷能力,而父親的確有持續性惡化的記憶喪失、語言功能障礙,甚至無法處理複雜的事務。幾個兄弟姐妹商議後,決定仍然依據法律規定,將被繼承人即父親的遺產登記為繼承人公同共有,暫不分割,保留著父母親的遺澤,也收藏著雙親賜予的溫暖。不需要依靠這些財產維生,但這些卻是父母親一生努力的痕跡,不容外人平白插手,甚至不勞而獲。此案子父親的財產,子女們真的難以追回嗎?看了此案子,不禁想問:原告趙小姐是否能舉證此案之父親於生前,是在確實意識清楚、具有足夠之判斷能力下,請他人代筆遺囑?且老先生幾個子女並未罔顧人倫或背棄孝道,仍盡責於每月支付趙小姐看護費用,也負擔父親的生活、醫療費用,衡情論理,一分一毫都不肯讓子女繼承是否符合現有法規、行政機關或司法制度?問題出在哪裡?針對於此,本書擬舉若干實例盡可能為讀者解答疑問,並提出司法及修法建議。本書結合醫學與法律的專業角度,以說故事的方式導出失智症患者法律權益的核心問題,把枯燥無味的法律,寫得生動活潑,輕鬆理解對於失智症者所產生的法律問題。讓罹患失智症的患者及家屬,在穿過層層凝重黑霧後,可以擁抱微曦,再次展露燦爛開懷的笑容。為你,為我,更為了他們,預約一個沒有失智的未來~預約沒有失智的未來,不是期待失智症消失,而是期待能有更多的人看見失智者的困境、聽到失智者的呼救。
-
2021-07-27 養生.人生智慧
靠美股年賺15%以上!美股達人Jenny投資心法,讓頂尖跨國企業幫你賺退休金
編按:近來,台灣人投資美股的風氣漸盛。曾有人分析,同樣投資大盤型ETF,定期定額購入台股0050的年報酬率是10%,而美股SPY的年報酬則是13%。財經作家、JC財經觀點創辦人王怡人(Jenny)認為,美股是全球選擇最多元、最強勢的市場。無論是積極或穩健的投資人,都能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組合。投資美股,怎麼開始?投資美股,聽起來好像很難?想想你的一天,會用到多少跨國公司的產品:早上起床被iPhone鬧鐘叫醒,來一杯星巴克咖啡。打開電腦工作,用的是微軟公司開發的Windows系統,網頁瀏覽器則是Google。穿上NIKE運動鞋出門運動,戴嬌生的隱形眼鏡,用P&G的洗衣精洗衣。美股,其實就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在全球化的時代,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跨國公司的股東。「以投資角度來看,美股是全世界最強的資本市場。」財經作家王怡人(Jenny)分析,同樣是走勢貼近大盤趨勢的ETF,台灣知名的「元大台灣50」(0050),成分股包含台股市場上市值前50名的個股,每年創造約10%報酬率。而美股的「標普五百指數ETF」(SPY),成分股則是美國500家大型上市公司,投資報酬率為每年13%。「台股沒有不好,但多一個選擇更好!」她說。為什麼投資美股?選擇多、容易懂、資金流動性高大學就讀商管科系、曾任職大型金融機構,Jenny指出,她的投資歷程和許多人一樣,先從買基金、台股開始。早期台灣人投資美股的風氣還不像今日火熱,她就曾在券商營業員的推薦下,買入由美國中小型企業股組成的「羅素二〇〇〇基金」,算是她的美股初體驗。2012年,當時政府推出證所稅方案,台股交易量下降,她轉以美股為主要投資工具。近10年來,她累積了一套自己的投資心法,目前每年的年化報酬率約為15~20%。「美股市場真的去了就回不來!」她笑說。為什麼要投資美股?Jenny指出,台股的領頭股以電子股為主,產業的技術門檻高,一般投資人較難確實掌握公司的營利狀況。她舉例,「台積電是一家好公司,但晶圓進展我真的不了解,也沒辦法斷言我未來10年能不能獲利。」相對的,美股市場有高達超過8,000檔股票,範圍涵蓋零售、餐飲、旅遊、消費等領域。即使不是專業投資人,也很容易從中找到自己能理解的商業模式。她剛開始買進的蘋果(AAPL)、星巴克(SBUX)、耐吉(NKE),就是一般人耳熟能詳的大企業。再者,美股市場上有許多歷史悠久的公司。例如飲料商可口可樂(KO)、生活用品商寶僑(PG)、綜合製造公司3M(MMM)等。股神巴菲特曾比喻,這些企業因為成立時間早、相較於同業有壟斷性的競爭優勢,「護城河」夠深,更適合長期持有。此外,美股是全球市場,資金流動性非常大,投資人可以更靈活操作。在市場恐慌的時候,美元也是許多人心中可靠的避險性資產。這些都是其他國家股市難以企及的優勢。買美股跟台股一樣簡單!關鍵是「找會成長的好公司」習慣投資台股的人,或許會擔心自己英文不好、認為把錢匯到國外有風險,對投資美股有所保留。但Jenny認為,新手無須擔心語言障礙。目前海外大型券商都有中文下單界面和客服,如果不放心,也可以在國內券商開設複委託帳戶。雖然下單會有手續費,但可以把資金留在國內交割,有任何問題也可隨時詢問營業員。如果交易頻率不是非常頻繁,不失為一個方便的選擇。在投資策略上,她認為,不論台股或美股,投資的核心理念都相同:找到會成長的好公司,股價就會上漲。台灣人投資美股即使看不懂英文財報,也可從認識的公司下手。例如亞馬遜(AMZN)、臉書(FB)、Google母公司Alphabet(GOOG)等。這些指標性企業在經營面上有任何風吹草動,中文媒體一定會有相關報導。喜歡主動選股的人,可以從美股市場中挖掘不少蓄勢待發的成長股。Jenny舉例,幾年前,台灣幾乎沒有以「訂閱經濟」為商業模式的上市公司。但在美國,軟體商Adobe(ADBE)從2012年就開始推動訂閱制服務,以「每月收費」的方式銷售旗下軟體,成功轉型並帶動股價強勢成長。近年來推行訂閱制的串流音樂服務商Spotify(SPOT)、影音串流平台Netflix(NFLX),股價也都有不錯的表現。「美股市場有非常多東西可以學。我每次看財報,都會發現國內很少人談的新趨勢,就像跟著世界的脈動一起成長。」Jenny說。而若是偏好存股領股息,美股也有所謂的「股息成長股」,例如科技股龍頭蘋果(AAPL)公司近5年來,每年的股息成長率都在5~10%左右,能帶來穩定的現金流。習慣被動投資的人,美股有好幾檔知名的指數型ETF,例如追蹤道瓊工業平均指數的DIA、追蹤納斯達克100指數的QQQ、追蹤標普500指數的SPY、VOO等。曾有人計算過,若從1997年開始定期定額投資SPY,年化報酬率約為7%。而若是在最近10年內進場,剛好碰上市場大多頭,年化報酬率更可達14%。複利再投資,長期下來的獲利將相當可觀。如何找到買賣時機點?3條線判斷股價趨勢,股票也要斷捨離找到了會成長的好公司,如何決定買賣的時間點?Jenny指出,她會利用技術分析,判斷股價的趨勢變化。最簡單的3條線,包括:20日平均線(近一個月的股價平均成交價格)、50日平均線(最近一季的股價平均成交價格)和200日平均線(最近一年的股價平均成交價格)。若當前移動平均線的斜率為正、股價在這3條線之上,顯示近期公司股價正在向上成長。反之,則是下跌的訊號。而股價在成長過程中,通常不會「只漲不跌」,而會有段時間波動趨緩。當成長股的股價在「整理」時,就是她買進的時機。如此一來,就可用較低的成本買進有發展前景的企業股票。至於會賣出手中的持股,通常是公司基本面有變化,例如成長趨緩、長期獲利不如預期等。或者,當市場上出現了更好的投資標的,也是她會考慮獲利了結的時機。她強調,股票也要「斷捨離」,當虧損達到5~10%時,她就會當機立斷停損。如果股價反彈,再買回來即可,價差就當作繳保險費。千萬不要一開始捨不得停損,股價卻一路下跌,最終後悔莫及。例如,美國精緻速食Shake Shack(SHAK)的股價在2020年2月到3月間,曾一度因疫情影響重挫。她先賣出,等美國疫情緩和、股價開始反彈後再買回。從2020年4月過後,Shake Shack的股價一路上漲。她算算獲利已到一定程度,便再次將手中的持股賣出,轉為投資郵輪、旅遊、航空等下一波可能因疫情復甦而上漲的股票。Jenny坦言,主動投資確實較花心力。以她自己為例,幾乎每天都花4、5個小時閱讀《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等財經媒體、研究各公司財報。有些消息是股價的「催化劑」,例如公布財報營收、更換管理階層、有重大併購案、整合業務並清算資產等。這些攸關公司治理的重大訊息都可能造成股價的劇烈變動,投資人不妨多加留意。退休理財需兼顧成長與避險 以大盤型ETF、債券建立穩健投資組合若不想花太多心力研究個股,Jenny建議,可將投資主力放在追蹤大盤指數的美股ETF,例如VTI、VT、SPY、VOO等。不管個別企業發展如何,只要美國整體經濟趨勢仍維持成長,就不太需要擔心獲利受影響。她也會將主動投資的獲利轉投資大盤型ETF,以兼顧投資組合的穩健與成長。此外,退休後少了固定收入,更要留意風險管理。她指出,債券的報酬率雖不如股票,但在股市劇烈波動時,可以發揮保護作用、帶來穩定收益。穩健、保守型的投資人,可維持投資組合中有5~8成的債券。她特別推薦年限長、流通性高的債券ETF,例如iShares 20年期以上美國公債ETF(TLT)、iShares美國核心綜合債券ETF(AGG)、Vanguard總體債券市場ETF(BND)等,都是不錯的避險工具。她也特別提醒退休族,若有遺產規劃,最好定期獲利了結、將錢分批匯回國內,或者一開始就透過複委託帳戶投資。先前曾有人投資美股獲利2千多萬台幣,繼承人卻得聘請海外律師、走完法律程序才能證明自己有合法繼承的身分。扣掉遺產稅、相關行政費用,原本兩千多萬的投資所得幾乎所剩無幾。除了遺產稅以外,台灣稅法也規定每年海外所得超過100萬以上者,應計入個人年度所得,如實申報。投資人如有疑慮可向國稅局確認,避免觸法。談及為何對美股情有獨鍾,Jenny認為,美股可說是全球選擇最多元的市場,也是所有創新趨勢發生的地方。不論是積極或穩健型的投資人,都能在此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投資組合。熱愛學習的人,也會在研究投資標的的過程受益良多。「做自己喜歡的事又能賺錢,當然是最好的囉!」她笑說。原文:靠美股年賺15%以上!美股達人Jenny的投資心法,讓頂尖跨國企業幫你賺退休金
-
2021-01-13 名人.施昇輝
施昇輝/「破產上天堂」是第三人生花錢最高境界 但花完還沒上天堂怎麼辦?
從電影看第三人生12:《媽媽咪呀》第三人生的花費都是打九折這部將瑞典最知名合唱團ABBA許多膾炙人口的歌曲串連成一部歌舞劇的《媽媽咪呀》,成功地把希臘小島的浪漫與歡樂深植於觀眾的腦海中。2014年,我決定和太太一起去地中海搭郵輪,其中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行程裡包括了希臘的密克諾斯島。太太雖然很興奮,但也有點擔心旅費太貴了,因為一個人要25萬8000元,兩個人的花費就超過50萬元。我提出兩個理由,終於讓她安心跟我去搭郵輪:第一、我是很多人心目中的財經專家,而且幾年來靠著投資「元大台灣50」(0050),真的都能輕鬆賺到不錯的報酬,因此就算花了50萬元,以後一定可以賺得回來。她聽完這個理由,無異議同意了。第二、其實這一次的旅行只要「花」45萬元。她問我是不是已經和旅行社談過,然後他們同意給我們九折價?我說:「並沒有,我們還是要『付』50萬元。」她很困惑地接著問:「那你為什麼說只要『花』45萬元?」我回答她:「如果我們不去搭郵輪,當然可以省下50萬元,但這筆錢就會成為子女未來繼承的遺產,到時候會被課10%的遺產稅,也就是說,他們要拿5萬元繳給國家。」她還是不懂,接著問:「這是什麼意思?」我接著做了結論:「換句話說,這5萬元不管我們要不要去搭郵輪,都不再屬於我們,因此雖然我們『付』了50萬元,但其實只『花』了45萬元,另外5萬元是國家幫我們出的。」她終於聽懂了,這才有了後來這趟我們畢生難忘的郵輪之旅。從上面這個例子,我相信大家都能認同,第三人生的所有花費其實都是打九折。前幾年,遺產稅率還做了修訂,更有錢的人甚至要繳到20%,所以他們的花費就是打八折了。既然打九折、甚至打八折,我們到了第三人生,當然要開心花錢啦!我曾經買過一本教讀者如何規劃遺產稅的書。我看了二十幾頁就決定不看了,因為我根本沒有那麼多錢,何必費神去規劃。對一般人來說,開心把錢花掉,就是最好的遺產稅規劃。在第二人生,我們辛苦工作賺來的錢,有很大一部分要拿去繳稅,任誰都很心痛,尤其是薪水階級,毫無節稅的空間。退休之後,進入第三人生,就可以透過花錢,把稅拿回來。花得愈多,拿得就愈多。這個時候,「節儉」不該再是一種美德。以往的節儉,是為了讓自己能夠過一個經濟無虞的第三人生,現在當然該來好好享受這種成果了。我並不是要大家亂花錢,而是說你如果認為這筆錢值得花,就應該放手去花。除了搭郵輪之外,我有兩次浪擲千金的經驗。一次是2012年在尼泊爾玩飛行傘,花了199美元,另一次是2015年在阿拉斯加搭直升機到冰原上漫步,花了300美元。這種人生可能只有一次的經驗,錯過就不會再來,當然要義無反顧地去花。父母把子女教養成人,已經仁至義盡。到了第三人生,該把剩下來的錢用在自己的身上,不要成天還想為子女多賺一點錢,或多留一點錢,甚至要做到「不留遺產給子女」。「破產上天堂」是第三人生花錢的最高境界,當然很難做到,而且萬一花光了,還沒上天堂,怎麼辦?能夠避免發生此一窘境的方法,就是讓自己每年都有確定的收入能夠入帳,例如去買每年都有5%以上股息殖利率,而且絕對不可能下市的股票,這樣至少能打敗通貨膨脹率,就能毫無後顧之憂地去花錢了。
共
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