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4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進補
共找到
253
筆 文章
-
-
2024-10-30 癌症.卵巢.子宮
子宮內膜癌年輕化 醫師分析與國人「一習慣」密切相關
今年9月,北市議員許家蓓因罹患子宮內膜癌病逝,讓各界加強重視婦癌預防及治療。國健署呼籲,子宮內膜癌好發於50至70歲婦女,停經後的女性,如果有不正常陰道出血、分泌物異常,要小心是罹癌警訊。年輕女性若月經滴滴答答或經血量突然變多,不要拖,盡快就醫檢查。根據我國最新癌症登記資料顯示,110年新診斷出子宮體癌個案3,181名,其中子宮內膜癌占92.61%,將近3,000人。其標準化發生率為每10萬人17.0人,為我國女性癌症發生率第5位,發生的年齡中位數為57歲。112年子宮體癌死亡人數為535人,標準化死亡率為每10萬人2.4人,為我國女性癌症死因第10位。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曾志仁表示,子宮內膜癌為女性生殖道常見三大惡性腫瘤之一;因內膜癌生長緩慢,且早期就會出現「異常出血」,並非完全無症狀。子宮內膜癌有跡可循,以110年癌症登記資料來看,診斷出子宮體癌時有71.9%的個案,屬於第0期或第1期之預後較佳的癌症發展初期。近5年的癌症登記資料平均值顯示,子宮體癌之5年存活率為83.9%。子宮內膜癌年輕化 太愛進補恐刺激雌激素子宮內膜癌好發於50至70歲婦女,不過近年來有年輕化趨勢,主要原因是受到環境荷爾蒙、飲食西化影響。「國人太愛進補了,女性初經之後,喝四物湯、中將湯,停經後又補充蜂膠、蜂王乳」,曾志仁認為,這些都會過度刺激雌激素,較易得子宮內膜癌。而國人飲食西化,吃進過多油脂、高鹽、高糖,累積成脂肪,「肥胖」是子宮內膜癌的主要元兇,尤其是身體質量指數(BMI)大於30者。曾志仁說,脂肪會誘發癌症細胞成長,也會製造過多的雌激素,中年婦女容易發胖,一定要靠運動、飲食控制體重。4件事預防子宮內膜癌根據美國癌症研究所(American Institute for Cancer Research,AICR)指出,規律運動、健康飲食及維持適當體重,可有效降低20至30%罹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曾志仁建議,預防子宮內膜癌或任何癌症,最好的方式是保持心情愉快、充足的睡眠、養成運動習慣、多吃原型食物。子宮內膜癌目前尚無有效篩檢工具,若發現停經後出血、經期不規則、經血變多、持續性陰道出血或紅色分泌物,以及貧血、倦怠,下腹疼痛等症狀,應就醫接受專業診斷並及早治療。【疾病百科】子宮內膜癌
-
2024-10-11 養生.聰明飲食
中醫師:秋天保養關鍵 海鮮助攻秋季養生,膠原蛋白讓肌膚水潤透亮!
秋燥來襲,應及早保養 每年秋分一過,隨著秋風的來臨,空氣中的水分會逐漸減少,導致秋燥現象。許多人在這個季節會感覺喉嚨乾澀卡卡、皮膚乾燥,甚至出現輕微咳嗽。在中醫理論中,秋季屬於燥的季節,容易損傷肺部和津液,為了避免「秋燥」,台北漢補世家中醫診所中醫師侯俊成建議,日常生活中應以滋陰潤燥為主,調養肺部和補充體內津液,多吃潤肺食補,防呼吸道易變乾;皮膚則適量搽保濕乳液,減少過度使用肥皂,以保留皮膚的天然油脂。中醫食療:梨子與柿餅潤肺防燥 在飲食方面,侯俊成特別推薦秋天食用水梨,像是冰糖燉水梨,有助於潤肺解燥。此外,柿餅也具有滋潤效果,對肺部保養大有益處。秋天吃這些食物,不但好吃,還能讓身體更舒適。滋陰養生:海鮮與潤肺食材的選擇 侯俊成提到,秋季乾燥容易導致體內水分流失,這就是所謂的「傷陰」現象。為了對抗乾燥,他建議攝取海鮮,如蛤蜊和九孔,這些食材能滋陰,保持水分平衡。尤其海鮮中的膠原蛋白對皮膚保濕效果佳,有助於提高抗燥能力,保持水潤。秋天的補養小秘訣:食補與運動兩手抓 秋天的氣候從熱轉涼,是開始養生進補的好時機。侯俊成說,秋天吃些溫補的食材,如生薑或雞湯,這些食物能在寒冬到來之前為身體儲存能量。此外,秋天也是出門登山、呼吸新鮮空氣的好時節,能增強肺活量,讓肺部更健康,遠離秋天常見的過敏、氣喘等問題。白色食物潤肺,杏仁茶與白木耳都是良選 白色食物如杏仁茶和白木耳,對潤肺大有幫助。侯俊成特別推薦,杏仁粉與牛奶或麥片一起食用,能滋潤肺部,還能有益免疫力。此外,白木耳燉蓮子或枸杞,是便宜又實惠的「平民版膠原蛋白」,對於滋潤肺部和清除痰液也有很好的效果。秋天養陰的食物:蜂蜜、山藥與南瓜 「蜂蜜是天然且有效的潤腸選擇。」如果有便秘的問題,侯俊成說,喝蜂蜜水,不但能潤腸通便,還能幫助養陰保健;山藥和南瓜也非常適合秋天食用,這些食材富含膳食纖維,能幫助消化,對腎臟和腸胃的保養效果佳。秋季轉換期,注重保養以應對季節變化 侯俊成最後提醒,秋天是從熱到冷,許多慢性疾病容易在這個時候發作,尤其是氣喘、過敏性鼻炎等問題。因此,秋天的保養尤為重要,除了飲食調理,還要保持適量運動、充足睡眠,避免熬夜,才能順利迎接冬季的來臨。
-
2024-09-06 焦點.元氣新聞
「秋燥」渾身不對勁?中醫曝入秋進補飲食重點:「1水果」助保養
近期早晚氣溫涼爽,讓人感覺到秋意初萌,常聽老一輩的人說,秋天是一年當中最佳的進補時機,這是真的嗎?面對季節更替、早晚溫差大,秋天飲食該注意些什麼,才能築起免疫力防線,打造不易生病的體質?中醫師陳峙嘉表示,自古以來,中醫就有所謂「順應天時」的觀念:「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秋天到了,植物的葉子會變黃,代表裡面所含的養分下降,而人到了秋天,也會出現「氣往內收」的現象,身體內層需儲存更多營養和能量,才能為冬天的健康打好基礎。許多人都很注重「冬令進補」,其實,秋天才是一天四季中最好的進補時機,吃對食物,可以讓身體更順利地適應天氣的變化。「秋老虎」好熱!秋天「平補、潤燥」是關鍵「現在的天氣和以前不同,9月氣溫還是很高,秋天進補建議掌握兩個原則:平補、潤燥。」陳峙嘉醫師說明,秋天氣候乾燥,常見呼吸道不適、喉嚨卡卡、易流鼻血、皮膚乾癢、過敏不舒服……等狀況,進補的重點在於「潤燥」— 讓身體可以留住更多水分,同時,秋天不適合吃麻油雞等溫補燥熱食物,會讓火氣上來,越補越大洞,建議選擇性味平和,不會過度刺激的水果,營養豐富且任何體質的人都可以吃。「像當季的奇異果就是不錯的選擇,奇異果不僅有高營養密度的特性且富含奇異酵素,同時還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可以把水分保留在體內,幫助身體緩衝和平衡,提升對抗環境變化的能力。」陳峙嘉醫師建議容易手腳冰冷、寒性體質的人,可多吃黃金奇異果;燥熱體質者可吃性偏涼的綠奇異果。百香果、芭樂、蘋果也是不錯的選擇,建議以食用方便、容易取得的當季水果為優先。中秋烤肉吃月餅,餐後吃奇異果效果好入秋進補,一方面需要增加身體能量,另一方面也要減少身體負擔。中秋節聚餐烤肉、吃月餅,很多人一不小心就會吃進太多高熱量、高油脂、高糖食物,該如何幫助消化?從中醫觀點來看,緩解消化不良、脹氣,可透過飲食補充酵素,像木瓜、奇異果等,都是酵素的良好來源。不只中醫師肯定奇異果有幫助消化的功能,研究也顯示,持續四周,每天吃2顆奇異果可提升排便頻率,並且減少便秘相關症狀。特別是無肉不歡的肉食主義者,奇異果中的奇異酵素可幫助分解蛋白質,減輕腸胃負擔,幫助排便順暢。陳醫師提醒民眾,「吃大餐時記得留一點肚子吃水果,餐後吃奇異果,吃得到營養又可幫助消化。」現代進補超強攻略:聰明選吃適合的水果坊間常見的奇異果,有黃色和綠色之分,該如何選擇?一般而言,黃金奇異果維生素C含量高, 每100公克就大約有160毫克的維生素C,能在入秋季節變化時提升免疫力;綠奇異果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和奇異酵素,每100公克的綠奇異果就大約有3公克的膳食纖維,比許多蔬菜都還高,且富含的奇異酵素可幫助分解蛋白質,改善便秘及促進腸胃道健康。陳醫師表示,奇異果是現代才有的水果,在古代中醫典籍中並沒有記載,但奇異果滋潤、保水、高營養密度的特質,與中醫「秋天平補」的觀念不謀而合。現代人食材選擇比從前更加豐富多元,進補養生不見得要湯湯水水,聰明選吃適合的水果,每天2份,同樣也能達到進補、保健的效果,讓身體能夠以最好的狀態迎接冬天!
-
2024-08-14 養生.抗老養生
秋燥宜涼補、平補 3藥材泡茶補氣顧胃
24節氣中的「立秋」剛過,天氣依舊炎熱,「秋燥」隨之而來,中醫師強調,此時節不宜驟然溫補,如果要進補,建議選擇「涼補、平補」,可以食用蜂蜜、木耳、蓮子、百合等食材,日常飲用水則可加入少量枸杞、黨參、黃耆等,可以養氣又顧胃。「秋老虎」易感冒 飲用水加枸杞、黨參、黃耆補氣顧胃過了立秋,開始走入「秋老虎」時節,中醫師李和蓁提醒,常進出冷氣房的民眾,室外炎熱但冷氣房溫度低,最容易造成身體抵抗力的波盪,並衍生各式皮膚、呼吸道疾病,建議可多帶一件小外套出門,避免出汗後,身體潮濕又吹冷氣,導致感冒、陰暑等症狀出現。「秋天開始可以讓腸胃休息一下。」李和蓁表示,民眾在日常飲用水中,可以少量加入枸杞、黨參、黃耆等中藥材,可以補氣顧胃,也可加入菊花做茶飲,但要注意菊花是否檢驗合格,避免購入農藥殘留超標的原料。秋燥不宜進補 改涼補、平補李和蓁說,近期天氣屬秋燥,不宜進補,進出室內外也要注意,不要因為感到天氣燥熱而猛灌冰水,或是在冷氣房喝很熱的水,建議選擇涼補、平補,可以多吃蘋果、奇異果等水果,避免突然進補讓身體上火,否則易出現慢性黏膜發炎等症狀。李和蓁指出,若有生育規畫的女性,在秋燥氣候下,宜著重「滋陰潤燥」飲食,可食用蜂蜜、木耳、蓮子、百合等食材;若有「養卵」需求,可多攝取「深色食物」,如黑木耳、黑芝麻或是杜仲茶,以及適量攝取蛋白質,如黑豆、雞肉、魚肉等白肉,若選擇吃豬牛羊等紅肉,則要注意脂肪的攝取量。生殖能力常與「腎氣」有關,李和蓁表示,對中醫來說,肝、腎功能與生殖、泌尿道、荷爾蒙、神經、內分泌系統息息相關,而中醫五行「青、赤、黃、白、黑」對應「肝、心、脾、肺、腎」,因此食用深色食物便是顧腎的好選擇。(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7-20 養生.抗老養生
最熱節氣「大暑」來了!宜清熱去濕「養生把握9原則」,多吃4種瓜防暑降溫
「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節氣,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此時是天氣最酷熱的時刻,代表著盛夏的正式到來。民眾在外要提防中暑外,也要小心濕疹、泌尿道感染等疾病;建議多吃如西瓜、梨子等當季涼性蔬果。大暑養生8原則大暑養生講究「清」、「靜」,大暑節氣養生重在一個「清」字,即在注重飲食清潔、機體清熱的前提下,進行「清補」。而此時人們情緒容易煩躁、激動,容易亂發脾氣、心情不好,應注意進行日常自我調節。日常生活中,切忌過於激動、急躁憤怒。在大暑之日,可練習涵養心神,壓抑心火,達到「心靜自然涼」的境界。一、飲食祛濕護胃在大暑節氣,氣溫逐漸攀升,人體的新陳代謝也加快。因此,飲食養生尤其重要。首先要祛濕。可以吃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平時要多食用新鮮蔬菜水果,避免傷及腸胃道功能。像山藥、蓮藕等都是進補的佳品,綠豆清暑、薏仁祛濕,特別是綠豆薏仁粥,可供大暑之季清熱祛濕。避免攝入過多的油脂和辛辣食物,以免造成腸胃負擔。二、避免中暑5要點夏季預防中暑,避免在烈日下暴晒,注意室內降溫,不要讓身體過度暴露在高溫環境,人體容易受到中暑的影響。進行戶外運動時,要選擇透氣衣物,撐傘和戴遮陽帽。大暑時節,氣溫高中暑的症狀包括頭暈、噁心、嘔吐、口渴、皮膚紅腫等。為了避免中暑需注意以下幾點:.避免高溫時段外出: 盡量避免在午間陽光猛烈的時段外出,可以選擇早晨或傍晚進行戶外活動。.穿著合適: 選擇透氣、輕便的服裝,幫助散熱。戴寬邊帽和太陽鏡,能夠有效降低陽光的直射。.多飲水: 在高溫時刻要及時補充水分,避免脫水。但不宜大量喝冷飲,以免對胃造成刺激。.進食清涼食物: 選擇清涼解暑的食物,如西瓜、冬瓜、黃瓜等,有助於降低體溫。.適度運動: 避免在高溫時進行劇烈運動,可以選擇室內運動或在較涼爽的時候進行戶外運動。三、做好防曬 避免陽光直射大暑節氣陽光強烈,容易對皮膚造成傷害。因此,皮膚護理尤為重要。在外出時,應該做好防曬措施,使用防曬霜,戴寬邊帽,避免陽光直射。此外,多飲水有助於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防止皮膚乾燥。洗臉時選擇溫水,避免用過熱的水對皮膚造成刺激。保持皮膚的清潔,選擇適合的護膚品,有助於維護皮膚的健康。四、適度運動提升免疫力在大暑節氣,氣溫高,容易使人感到疲倦和無力。然而,適度的運動仍然有助於保持身體的活力和健康。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心肺功能,提升免疫力,有助於對抗疲勞。可以選擇在較涼爽的時候進行運動,如早晨或傍晚。選擇輕鬆愉快的運動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極等,避免在高溫時進行劇烈運動。五、保持情緒平衡盛夏時節,氣溫高,人們容易感到煩躁和不安。保持情緒平衡是養生的重要方面。可以透過舒緩壓力的方法,如聽音樂、閱讀、做瑜伽等,來調節情緒。保持樂觀的心態,對身心健康也十分有益。六、注意睡眠質量在高溫的夏季,保持良好的睡眠質量尤為重要。高溫容易影響睡眠,因此我們需要創造一個適合睡眠的環境。可以選擇涼爽的睡衣,適當調低空調的溫度。保持房間的通風和清潔,避免受到蚊蟲的困擾。睡前避免過多的刺激,如飲食過多、劇烈運動等,有助於提高睡眠質量。七、保護消化系統在大暑節氣,氣溫高,人們的胃腸功能相對較弱,容易引起胃腸不適。因此,保護好消化系統尤為重要。選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過多的油脂和辛辣食物,有助於減輕胃腸的負擔。夏天高溫食物容易變質,會引起腹瀉、胃腸道紊亂。開過的飲料、食品等要注意密封、冷藏。除此之外還要注意食品保質期,不吃不潔或變質的食品。八、適度補充水分在夏季,由於氣溫高,人體容易出現流汗過多、水分流失等情況,這可能會削弱免疫系統。因此,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取,避免脫水,有助於增強免疫力。此外,適當的運動和健康的飲食也能夠增強免疫系統的功能。選擇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有助於提高免疫力,預防感染。九、防治蚊蟲叮咬夏季是蚊蟲繁殖的季節,蚊蟲叮咬可能引起皮膚紅腫、發癢等不適。因此,在大暑節氣,我們需要注意防蚊蟲叮咬。可以使用防蚊液、點蚊香等方法,避免蚊蟲叮咬。在戶外活動時,可以穿著長袖衣物,避免暴露皮膚。同時,定期清理家居環境,避免蚊蟲孳生,也是防治蚊蟲叮咬的重要措施。大暑飲食 把握三原則1.多吃些燥濕健脾的食物大暑時節,除了炎熱外,還會出現多雨或陰雨綿綿的天氣,氣候表現特點以潮濕悶熱為主,所以從傳統養生學的角度講,特別要注意對「暑濕」的預防。暑濕侵害人體可出現胸膈滿悶、飲食無味、口中黏膩、頭昏腦漲、肢體困重等症狀,所以應以消暑清熱、化濕健脾的方法進行預防或治療。2.益氣養陰的食物不可少大暑天氣酷熱,出汗較多,容易耗氣傷陰,此時,人們常常是「無病三分虛」。因此,除了要及時補充水分外,還應常吃一些益氣養陰的食品以增強體質,使濕熱之邪無隙可乘。但所選食物一定要清淡,不可過於滋膩,否則極易礙胃,導致消化不良。如山藥、大棗、海參、雞蛋、牛奶、蜂蜜、蓮藕、木耳、甲魚、豆漿、百合粥、菊花粥等都是夏日的進補佳品,可根據個人口味選用。3.蛋白質供給需充足大暑氣溫較高,人體新陳代謝增快,能量消耗大,因此蛋白質的供應必須酌量增加,每日攝入量應在100~120克為宜。植物蛋白可以從豆製品中獲得,動物蛋白除了奶製品外,還應適當吃點肉。夏季的肉食以雞肉、鴨肉、瘦豬肉、鴿肉等平性或涼性的肉製品為首選。大暑養生講究就涼避暑,但天氣熱,胃口差,身體抵抗力也會降低。粗糧不但營養豐富,而且蕎麥、玉米等都是涼性或溫補的食物,夏天吃正合適。夏季防暑降溫多吃瓜 4種瓜別錯過進入大暑後,高濕高熱的「桑拿天」將會增多,暑濕淤積體內,不僅讓人氣虛,無精打采,還會造成消化不良。而瓜類大多能清熱化濕,又清淡可口,是適合夏季降溫防暑的好食物,而且又是當令蔬菜。因此,此時正是做「吃瓜群眾」的大好時機!1.冬瓜:連皮帶肉煲湯夏季說起消暑的瓜類,除了西瓜之外,最容易讓人想起的就是冬瓜。冬瓜是消暑第一菜,且可清熱利水、生津止渴,另外,吃冬瓜不要削皮,皮的食療效果比冬瓜肉更好。冬瓜肉帶上皮一起煲湯是許多人在暑熱正盛時愛用的食譜。要注意的是,脾胃虛寒,陽氣不足者不宜多食。2.絲瓜:去皮涼拌清熱瀉火絲瓜可謂是夏日里清熱瀉火的好幫手。絲瓜的含水量很高,無論做湯或者炒食,都很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去皮後的絲瓜不但可以涼拌、清炒還可以煲湯,天天變著花樣吃也不膩。要注意的是,脾胃虛弱、容易消化不良的人少吃為宜。3.苦瓜:減少苦味先鹽漬夏時總會不自覺地想起苦瓜。儘管它的名字和味道都帶有不太討喜的苦字,但苦瓜的營養豐富,此時食用有益身體。將苦瓜涼拌著吃,有助於開胃。苦瓜洗淨後去掉瓜瓤,切片或切成細絲。燒水,開後放入一小勺鹽和少許油。入苦瓜絲焯燙約15秒。盛出迅速用水沖,瀝乾水分。然後依據個人喜好加入紅椒、蔥絲蒜末、生抽、糖、鹽、醋、香油等調料混合均勻即可。要注意的是,苦瓜由於性寒涼,並非人人都適合,特別是脾胃虛寒的人群應該慎食。4.黃瓜:涼拌用拍別用切黃瓜不僅容易吃到,且營養價值在瓜類蔬菜中較突出,含有多種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C的含量較高,其中的維生素和其他成分,對皮膚也很好。黃瓜的熱量低,對需要控制熱量的人來說很友好。小黃瓜生食或配以肉類、雞蛋、魚、蝦等同炒,是夏日的應時佳蔬,老黃瓜煲湯,夏日飲用可消暑。大暑節氣,氣溫高,陽氣達到極致,對人體健康提出了一定的挑戰。在這個節氣裡,我們需要根據氣候變化和身體狀況,選擇合適的養生方法,保護健康。通過合理的飲食、適度的運動、皮膚護理、保持情緒平衡、防治蚊蟲叮咬、適度補充電解質等方法,我們能夠在大暑的季節中保持健康與活力,遠離各種健康問題,享受一個愉快的夏天。願我們能夠以健康的身體,積極投入到生活和工作中,充實過好每一天!延伸閱讀:.長壽的祕訣其實很簡單 新研究曝只要多做一件事.長壽秘訣!40歲起養成「8長壽習慣」多活24年,愈早開始培養效果愈好.生老死不可避免,但「病」卻不一定!洛桑醫師揭開健康長壽的關鍵
-
2024-05-30 醫療.泌尿腎臟
每8位就有1人患腎臟病 中醫授護腎4招預防腎功能不自覺惡化
慢性腎病已經成為新國病,國內每8位成人就有1位患有腎臟病,有些民眾正處於腎功能逐步惡化仍不自知。台中市中醫師公會榮譽理事長曹榮穎表示,想要護腎,除了健康飲食、規律運動、正常作息之外,千萬不可隨便吃保健食品、來路不明的中草藥,藥膳進補也會增加腎臟負擔。曬乾的紅棗及經過低溫烘焙的黑棗,是養生藥膳的最佳食材,且具有讓湯頭甘甜的作用。在湯裡加入紅棗或黑棗可補養身體、滋潤氣血,許多人也會隨手泡上一杯「紅棗枸杞茶」養氣明目。曹榮穎說,紅棗、黑棗是慢性腎病患者的飲食禁忌,包括葡萄乾、鳳梨乾都屬於高鉀食物,要謹慎食用。曹榮穎強調,鉀離子有助於降低高血壓,但是腎臟病患者如果攝取過量,會出現血鉀過高,導致全身無力、心律不整。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降低及預防腎病的發生,可從以下方式著手:一、養成健康生活型態肥胖是造成慢性腎臟病的危險因子,要維持理想體重,把BMI值控制在18.5~23.9之間;每周至少運動2至3次、每次20至30分鐘的適度運動,透過運動改善代謝,加速排除尿毒素;更要戒除抽菸、酗酒,抽菸者的洗腎風險是一般人的近2倍,也會讓血糖難以控制;做好保暖也能保護腎臟,避免血壓變化過大增加腎上腺素分泌。二、均衡飲食 適量喝水坊間的十全大補湯、藥燉排骨、薑母鴨、麻油雞等藥膳,腎臟病患者應與中醫師討論,不適合體質的中藥會使邪氣留滯,不宜隨意進補。尤其要避開食用楊桃、香蕉和柿餅等含高鉀的水果;川七、莧菜、菠菜、空心菜等高鉀蔬菜也要注意。日常飲食應均衡且清淡易消化,少鹽、少調味料、少加工品,減低腎臟負荷。應適量喝水,每天飲水量可以自己體重的公斤數乘以30估算。三、遵從醫囑 不信偏方吃中藥會傷腎是錯誤觀念,亂買來路不明的藥材補身才是傷腎主因;服用藥物應諮詢及遵從醫藥專業人員指導,不濫用止痛藥、不聽信偏方草藥、不亂吃減肥藥。四、自我監測 定期健檢原發性腎絲球腎炎需長期監控追蹤與治療,可避免病程惡化。糖尿病患者要做好血糖控制,糖化血色素
-
2024-05-20 養生.抗老養生
「小滿」逢梅雨易腸胃不適及過敏 飲食可多吃這些食物防濕熱
今天5月20日是節氣中的「小滿」,根據文化部網站,小滿是四月的中氣,意指穀物行將結穗盈滿但尚未成熟,所以稱之「小滿」。傳統中國以黃河流域地區的氣候為準,這個時候是農夫們最期待的豐收季節即將要來臨,也可說是豐收季節的序曲,所以把這個季節稱為小滿。而小滿過後就是農夫們準備開始收割的時候。小滿在台灣正好碰上梅雨季來臨之時,下雨時間往往長達數十天,成為台灣地區最重要的雨水來源之一。小滿有哪些民俗活動?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中醫師黃景軍曾受訪表示,從此時到下一個「芒種」節氣,不再一會冷一會熱,各地漸次邁入夏季,這也是期待農作結穗、飽滿的豐收季節,而稱為小滿;而「小滿天雨水相趕」、梅雨季節開始,容易濕熱積水,農夫們此時多會注意疏排溝渠、慎防蟲害,由於蚊蠅滋生,戾氣疫病盛,要避免傳染病,最好方式是環境清潔。中醫師陳玉娟曾受訪表示,小滿時節氣溫高升,又適逢梅雨季,濕熱相搏最容易產生腸胃及皮膚疾病;而過敏體質者,這時不適症狀也會明顯加劇,其中以「風疹」最讓人苦惱。俗稱蕁麻疹的風疹,是一種過敏性皮膚反應。受極端氣候影響,今年天氣冷時很冷,熱時就像夏天一樣又濕又悶熱,臨床觀察,兩周前至今,因蕁麻疹求醫民眾已增加近三成,以30至40歲患者居多。傳統醫學看風疹,病因推斷,一是風熱或風寒,侵犯濕鬱肌膚體質者而發病;二當體內腸胃積熱,又遭受風邪侵犯,對內不得疏泄,對外無法透達,皮膚就容易因此發生癢疹。除此之外,對蝦、蟹等食物過敏者,也可能透過飲食,長出搔癢難耐的風疹;習慣熬夜者,容易引起陰虛體質,當陰虛與血熱相搏,就會在皮膚上出現此起彼伏、大小不一的疹塊了。小滿該吃什麼進補養生?發病迅速的風疹,可能出現在身體任何部位,若春天沒有重視養肝,就容易使身體的疏泄或解毒功能出現問題。傳統醫學對於風疹治療,以「疏風祛濕、清瀉血熱」為原則,也就是以金銀花、黃芩等清熱藥材,去除侵犯體表的邪風;再搭配豬苓、茯苓等利濕藥材,幫助身體代謝水分;腸胃不適者,則會加些大黃、山楂等健胃消導藥物。小滿時節,飲食調養可多吃綠豆、冬瓜、絲瓜、黃花菜、胡蘿蔔、番茄、西瓜與山藥、藕等可清利濕熱的食物;避免食用如辣椒、韭菜、茄子、海魚、蝦與蟹等,以防助長身體濕熱之氣。另外,部分咖啡、奶茶添加的奶精含反式脂肪,長久堆積體內造成濕熱之氣,含糖飲料也會使濕熱不易散出。建議可多喝溫開水,或泡薄荷、花茶類茶飲解渴,協助身體代謝廢物,也能減少皮膚搔癢帶來的不適。小滿運動運動該注意哪些事項?馬光中醫成功院藥師林佳境建議,每天按摩穴位3至5分鐘,可以排除體內濕氣、有助血液循環:.腳部-足三里穴:從膝蓋的外膝窩往下四指手指寬的距離。.腳部-豐隆穴:腳掌的外腳踝處到膝蓋兩者中間的位置。.手部-內關穴:將一手的中間三指併攏,沿著另一手的手腕手掌交界處放置,穴位即食指所在位置。.手部-曲池穴:在手肘關節中間處。此外,林佳境也建議,一星期選擇3至4天從事運動,同樣能幫助身體水分代謝出來:.室外:慢跑、快走、騎腳踏車。.室內:腿部、臀部肌力訓練、瑜珈。
-
2024-05-01 養生.聰明飲食
韭菜功效有哪些?吃韭菜能壯陽嗎?一次搞懂韭菜禁忌與推薦吃法
你喜歡吃韭菜嗎?韭菜跟蔥、蒜、香菜一樣,是被很多人排斥食物,但也有人愛得要死!韭菜最好吃的時候是「冬春之際」,吃起來口感脆嫩,香氣濃郁!這次《優活健康網》整理「韭菜」的相關知識,包括韭菜功效、禁忌、挑選、保存與推薦吃法,不論你愛不愛韭菜都要了解一下!韭菜功效有哪些?韭菜是一種營養豐富的蔬菜,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C、β胡蘿蔔素、硫化丙烯、鈣、鋅、磷等營養素。營養師李婉萍於個人部落格指出,韭菜有降低血脂、預防腸癌、預防便祕的功效,其中所含硫化合物能殺菌、抗氧化和提振食慾;維生素C與鐵質還能增強抵抗力。不少人好奇,吃韭菜可以壯陽嗎?營養師林冠良於臉書粉絲頁指出,韭菜的鋅含量比較多,同時又有豐富的硫化丙烯,有刺激血液循環的作用,韭菜也含有其他種類的硫化物,具有擴張血管的效果,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雄風。韭菜禁忌有哪些?韭菜的營養素很多,但適度攝取即可。若韭菜吃多了會怎樣?中醫理論來說,韭菜屬於偏熱性的食物,多吃容易上火。尤其,以下兩類人食用韭菜,可能對身體產生不良的影響:火氣大者:韭菜有溫補特性,因此燥熱體質的人,可能會有便秘、口舌乾燥等症狀。腸胃功能低下者:韭菜裡面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能夠有利於促進胃的蠕動,若腸胃不好可能會引起消化不良、腹瀉等症狀。韭菜加牛肉會導致失眠、便秘?中醫師羅明宇表示,韭菜與牛肉都屬於過熱、過補的食物,兩者加乘成「熱進補」,也都具有易發的特性,容易讓人睡不好、排便困難,因此建議別一起吃。韭菜如何挑選韭菜要如何挑選?韭菜要以選莖葉粗大;葉片顏色鮮豔翠綠,質感柔軟;葉片尾端無枯黃、軟爛為主。《優活健康網》整理「韭菜挑選4招」,但也有人喜愛嗆辣的老韭菜,民眾可以依照自己喜歡的種類來判斷:韭菜葉:通常韭菜葉有分成細小與寬薄的模樣,建議選擇細小的韭菜葉,味道比較鮮嫩。韭菜根:韭菜根部有紅根、白根之分別,一般而言紅根韭菜的葉子會比較細小,想吃鮮嫩的就挑紅色根。注意含水量:韭菜含水量越高,口感會比較鮮嫩。民眾可以把韭菜豎立起來,若可以直立不往一旁彎曲,代表含水量高。比較根部大小:韭菜根部若細又長,就是比較鮮嫩的韭菜,根部又粗又短則反之。韭菜如何保存韭菜一不小心就會切太多,該如何保存?許多人會直接韭菜放入冰箱,這樣很容易變乾而腐爛,同時也會讓營養流失。教你「超神1招」延長韭菜保存時間,可以將韭菜放入保鮮盒,再注水,就可以保持濕潤、防乾枯,還能延長韭菜的保質期。若不得已一定要放冰箱,建議韭菜用保鮮膜包裹起來,最好多包裹幾層,然後再套上一層塑料袋,將韭菜隔絕空氣,放入冰箱冷藏保存,一般可以放7~10天。韭菜推薦吃法韭菜多作為調味劑,只要加一點就能讓口感提升,常見的韭菜料理有韭菜炒肉絲、韭菜水餃、韭菜餡餅、韭菜豬血湯等。除了這些常見的吃法外,炒韭菜也能搭配「酪梨」一起吃,不僅增進更多營養素,還有助於美肌。不過,韭菜的味道很重,想要去除臭味,可以在洗淨韭菜後,下鍋炒之前先淋熱水,能提升韭菜香甜兼除臭。【本文獲uho優活健康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uho.com.tw/article-63190.html】(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4-19 養生.抗老養生
「穀雨」氣溫變化無常 中醫建議避免吃這些食物為身體養生打底
今天4月19日是「穀雨」,根據文化部網站,穀雨時間約是國曆4月20日或4月21日。農民曆稱「斗指癸為穀雨,言雨生百穀也,時必雨下降,百穀滋長之意。」,因此取名「穀雨」,係指農民佈穀後而望雨,也傳達了此時節沿續清明氣候特性,仍是多雨季節,時冷時熱,氣溫變化無常,捉摸不定,所以有「清明穀雨,寒死老虎母。」之俗諺。穀雨有哪些民俗活動?穀雨是暮春三月的中氣,這時已是春將盡夏將至,池塘裡浮萍慢慢出現,桑樹也冒出翠綠新葉,舊時農家到這時節剛好春耕完畢,水田裡嫩綠秧苗正需大量雨水滋潤,秧苗有足夠雨水才能成長茁壯。穀雨之後便開始忙著養蠶。中醫師黃裕昌曾受訪表示,穀雨後,陽氣漸長,陰氣漸消,宜早睡早起,不要過度出汗,以調養臟氣。穀雨後,降雨量增多,空氣中的濕度也逐漸加大,要防濕邪侵入人體,容易出現肩頸痛、關節疼痛、脘腹脹滿、食欲不振等病症。天氣漸熱,中午氣溫較高,但早晚氣溫仍較低,諺語形容:「清明、穀雨,凍死老鼠」,就是說,天氣雖暖,仍會時寒時熱,早晚還是要適當加穿衣服,尤其要注意切勿出大汗後吹風,以防感冒;有過敏體質的人外出時還要防花粉過敏,預防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等發作。黃裕昌建議,多從事怡情養志、運動方面的精神養生,有如清明節氣養生一樣,此時宜保持心情舒暢、讓心胸寬廣,例如聽音樂、釣魚、春遊、打太極拳、散步等都能陶冶性情,切忌遇事憂愁焦慮,甚至動怒肝火。穀雨該吃什麼進補養生?此時,肝臟氣伏,心氣逐漸旺盛,脾氣也處於旺盛時期,正是身體補益的大好時機,但與冬進補方式不同,建議食用一些益肝補腎的食物,順應陰陽變化,為安然度過即將來臨的盛夏打底,但也不宜吃太冰冷食物。中醫師林恭儀曾受訪指出,穀雨之後,夏天即將到來,把握最後春季養肝的好時機。中醫建議,可多食具溫補陽氣效果的菠菜、韭菜;也可多吃山藥、薏仁、蓮子等補脾食材。過了穀雨,便意味著春季快過去了,按照中醫「春養肝」的觀點,要抓緊時機調理肝血。肝開竅於目,眼睛部位,如肝血不足,無法上注於目,會影響視力不清,或造成肝氣鬱結化熱,如上擾容易出現頭暈目眩。醫師小叮嚀1.早上出門,即使出大太陽,下午仍隨時可能變天,應攜帶防寒衣物,避免受寒。2.節氣多雨、潮濕且忽冷忽熱,過敏體質要特別防範疾病發生。3.即將進入夏季,避免吃太冰冷食物,控制情緒、怡情養性,為身體養生打底,調養身心靈。穀雨運動該注意哪些事項?穀雨之後,夏天即將到來,對有肩頸、關節疼痛困擾的人來說,受到邪濕之氣在體內不正常滯留,出現肝氣鬱結、筋骨痠痛。中醫提醒,最好避免刮痧、拍打等手法來消除不適,建議多以「汗法」進行調治。也就是說,抓緊風光明媚、氣候宜人的春天尾巴,多到戶外走動,舒展筋骨,讓自己身體多多流汗,自然緩解濕症。但要注意,痛快流汗後,應趕緊將汗水擦乾,盡速換上乾淨衣物,以免涼風一吹,反倒惹來感冒上身。雨潤穀升保收成養生操1.膝蓋微蹲,手指朝下,手腕向內繞園。2.雙手腕繞圓,慢慢向上伸展,身體跟著越來越高,整套體操左右擺動,持續來回。要領:雙膝微蹲力求平衡,腳可微踮增加擺動靈活度,手腕向內繞圓動作應輕慢,以免扭傷。動作功效:訓練手腳協調能力,強調手指手腕運動,膝蓋微蹲可強化下肢肌耐力。建議時間、次數:一日至少2次,每次3分鐘。
-
2024-04-16 性愛.性福教戰
不是只有牡蠣能壯陽!中醫推薦吃10種食物加速血液循環、提高神經興奮度!
性致缺缺怎麼辦?當荷爾蒙失調、壓力太大、器官開始老化時,可能無法滿足伴侶「熱情如火」的需求。吃對食物可以加速血液循環,另提高神經興奮度,坊間有所謂的「天然壯陽藥」,可作為催情輔助。10種食物有助提高性欲日前有中醫師分享10種可以提高性欲的食物,泌尿科醫師莊豐賓在臉書粉專「幸福醫師莊豐賓」討論這些食物是否能催情、壯陽,甚至硬挺持久。他針對這10種食物列舉營養素、促進心血管健康的關鍵,分享「吃出來的性福」。1.南瓜籽每100公克的南瓜子,含有9毫克的鋅,鋅對男性健康有很多好處,例如:提升精子的品質和數量、增加睪固酮的濃度、改善攝護腺肥大,可說是男性的必須營養品。2.韭菜中醫認為韭菜有「補腎固精」的功效,從西方營養學角度來探究,韭菜含有硫化素、槲皮素。勃起功能與血液循環息息相關,硫化素可擴張血管,槲皮素則減少氧化造成的血管阻塞。3.黑豆有豐富的植物雌激素,能補充女性缺失的雌激素,有助於改善更年期障礙的症狀。4.山藥含有植物雌激素及異黃酮,能幫助女性荷爾蒙的平衡穩定,自然提升性欲及性功能。5.杏仁同樣含有植物雌激素及豐富的鎂,能調節血壓、改善血液循環,對女性有滋陰潤燥。有些人擔心男性吃黑豆、山藥、杏仁會不會讓男性荷爾蒙減少,影響到雄風?莊豐賓提到,民眾不必過度擔心,正常食用並不會發生荷爾蒙分泌異常。山藥含有薯蕷皂素,跟製造睪固酮的DHEA有類似功效,可生成一氧化氮,讓血管擴張、改善勃起功能障礙。6.鰻魚在中醫食補中,鰻魚被視為壯陽聖品;相較於其他動物性食物,鰻魚除了豐富的蛋白質,還有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是維持心血管健康的重要元素,進一步加強勃起功能。其鈣質也能增加生殖機能和精蟲的活動力。7.牡蠣每100克牡蠣,含有10.6毫克的鋅,是海鮮類中鋅含量最高,想加強攝取鋅,牡蠣是不錯的選擇。8.蝦子每100克蝦子,含有21.9毫克蛋白質及2毫克鋅,攝取足夠的蛋白質,能提升好體力。9.鵪鶉蛋攝取鵪鶉蛋能補腎益精血,有助於催發性欲,但鵪鶉蛋的營養價值跟雞蛋差不多,日常生活中不用特別找鵪鶉蛋進補。10.羊肉每100克羊肉,含有5毫克鋅,其精胺酸的含量也比牛肉、豬肉、雞肉還高,適度食用補腎壯陽效果好。但是羊肉爐不宜多吃,尤其是酒精和蛋白質的組合,易造成攝護腺發炎問題。莊豐賓強調,除了均衡飲食,要注意規律運動、戒菸戒酒、正常作息也是提升睪固酮和性欲的重要助力。(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4-04 養生.抗老養生
「清明」平肝息風、滋養肝陰為主 多吃這類食物避免春季常見疾病
今天4月4日是「清明」,根據文化部網站,清明為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傳統民俗節慶之一,通常在國曆4月5日前後。做為節氣的清明,時間落在太陽到達黃經15度,原意指此時中國北方春暖花開,大地空氣清新,景色明澈。然而台灣地處亞熱帶,清明時分氣候較不穩定,氣象諺語「清明穀雨,寒死老虎母」,就生動的指出偶發的寒流強度。清明有哪些民俗活動?寒食節在冬至後105日,約當清明前後一日。相傳是紀念中國春秋時期清官介子推遭焚身而死的日子,此日禁火,家家寒食。當天不開火煮食外,寒食節在唐代已經有上墓的習俗,但因寒食及清明的日期只差一天,春遊及掃墓的習俗融合,出城拜掃祖墳的人也趁機春遊、野餐,清明逐漸吸收上巳節及寒食節兩個節日的習俗,並進而取代之。清明有製作春捲的習俗,春捲也稱潤餅,以極薄的麵餅為皮,餡料以春天出產的青菜為主,如豆芽菜、韭黃、芹菜、芫荽、荀絲、紅蘿蔔等,再加上豆干、肉絲、魷魚、蛋皮等,一律細切成絲,灑上花生粉、糖粉、海苔酥,捲成筒狀即可食用。清明該吃什麼進補養生?中醫師陳潮宗曾受訪建議,清明時節,多吃蔬菜。他說,中醫認為春主肝,而風為春之主氣,又多襲於肝,飲食要以「平肝息風、滋養肝陰」為主,中藥可選用扶助正氣的補品,如山藥、大棗等;烹調食物以清淡為宜,多食甜、少食酸,以補益脾胃之氣。新鮮蔬菜,如菠菜、萵苣、芹菜、蘿蔔、白菜、蔥、薑等,不妨多吃,以補充各種營養素,避免口腔炎、口角炎等春季常見的疾病;也可多吃溫補陽氣的食物,如大蒜、韭菜等,以順應春夏養陽的原則。此時天氣春寒料峭,乍暖還寒,陳潮宗建議,穿著應以寬鬆舒展、柔軟保暖為主,宜「下厚上薄」,有養陽又收陰之意。當天氣稍微轉涼或起風時,要立即加穿衣服,以防病邪侵入人體。防病邪有兩重點,一是防濕邪,氣候溫暖多濕,有利微生物等生長繁殖,須留心結膜炎、腦炎、麻疹等傳染病;多補充蛋白質、維生素C及鋅,預防感冒;老人家或關節疾患容易感受濕邪,誘發關節疼痛,應多注意保暖防濕。另外也要防過敏,清明百花盛開,溫暖多濕,容易誘發過敏疾病,過敏體質者宜注意溫差變化、穿棉質衣服,忌梨、西瓜、蕃茄、椰子、香瓜、哈蜜瓜、大白菜、白蘿蔔、冰品、冰涼飲料等生冷食物,少吃核桃、魚乾及其他海鮮加工品。清明運動該注意哪些事項?物理治療師簡文仁曾設計兩套健康操,分別為清明時節雨紛紛和祭祖追遠傳子孫。清明時節雨紛紛1.兩腳微蹲,張開約2倍肩寬;雙手平伸打開,手腕上下擺動,手指向下;扭轉腰臀向左,手腕、手指跟著揮動,表達出「雨紛紛」的意象。2.扭轉腰臀向左後,再擺動回中間,手腕仍上下擺動,手指向下。3.同樣動作,隨著腰臀扭動從左至中間,兩腳微蹲轉向右邊,整套體操左右擺動,持續來回。要領:左右來回扭轉腰臀時,應以腳尖為中心,以免扭傷膝蓋。動作功效:包括肩、手腕、腳部等部位,進行全身性左右旋轉;膝蓋微蹲,有助增加腿部肌耐力。建議時間、次數:一日至少2次,每次3分鐘。祭祖追遠傳子孫4.雙手合掌在身前,向右水平畫大圓;右腳以腳尖力量,踏地向右跟著畫大圓。要領:手臂畫圓時,應盡量向外延伸;以單腳腳尖畫圓時,另一腳盡力保持平衡。動作功效:訓練手腳協調能力,腳尖畫圓時,可藉此訓練平衡力。建議時間、次數:一日至少2次,每次3分鐘。5.同步驟4原理,雙手合掌在身前,改向左水平畫大圓;左腳以腳尖力量,踏地向左跟著畫大圓。
-
2024-03-14 養生.聰明飲食
紅棗跟黑棗有什麼不同?哪種比較營養?專家教你正確食用及如何挑選紅棗、黑棗
洪媽媽最喜歡拿紅棗來燉雞湯,燉出來的湯頭甜而不膩,非常爽口;吳太太則習慣用黑棗燉排骨湯,更喜歡優美的色澤與豐厚的口感。似乎紅棗、黑棗都有各自的支持者,到底這兩種之間各有什麼不同?營養價值有差別嗎?紅棗、黑棗怎麼區分?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旺全指出,無論是紅棗或黑棗,在中醫的分科裡都屬於大棗類,是鼠李科植物棗的果實,兩者的差別主要在於產地不同、加工方式不同,但營養價值幾乎完全一樣。一般來說,大棗曬乾後就成為紅棗,而黑棗則是經過低溫烘培過後,令果皮顏色較深而稱為黑棗。「通常在民間的使用習慣上,是將紅棗用於藥物上,黑棗則再加工處理製造,參蜜製成蜜餞或用於燉湯等料理上。」陳旺全解釋,紅棗通常具有補心、養脾功效,在中醫用藥中,所稱的大棗指的就是紅棗,是取其可「助十二經,和百藥」的功效,表示加入紅棗後,能調節各種藥材的功能,達到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至於黑棗則多做於食療進補使用。大棗類的營養價值陳旺全指出,紅棗在中藥之中屬於甘草國老之類,可說是藥物中的皇后,一直以來被當作養生藥膳的最佳食材,這是因為它除了能讓藥物甘甜之外,還對劇烈藥物有緩和的作用。尤其近幾年,民間普遍喜歡喜歡吃新鮮紅棗來助養顏美容。研究指出,鮮棗中的維生素C成分,甚至高於水果維生素C之王--番石榴,每100公克中就含有300~600公克不等。也因此,鮮棗在中國有「活的維生素丸」之稱。紅棗不僅可以養氣補血,更有醫學證實具有保護肝臟、增強體力的作用。不只維生素C的含量高,紅棗還含有高量的維生素P、鐵質與單寧酸,同時也有蛋白質、脂肪及多種礦物質元素,並有大量的醣類物質,如葡萄糖、果糖、蔗糖等,對人體的免疫細胞有強化的作用。至於黑棗則有兩種,民間常見的多屬鮮棗的乾製品,營養成分與紅棗類似,含有蛋白質、脂肪、醣類與多種維生素等,其中又以維生素C與鈣質、體質最多,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通常使用在補血及做為調理藥物上,對於貧血、血小板減少、肝炎、乏力、失眠等都有相當的幫助。如何正確使用?不過,即使紅棗、黑棗的營養價值很高,陳旺全仍建議不宜食用過量,因為棗皮的纖維含量高,吃多了容易脹氣,會引起腸胃不適,尤其是腸胃功能較弱的人或者有便秘現象的人更不能多吃。此外,由於棗類的甜度高,如果吃太多又沒有喝足夠的水,容易產生蛀牙。一般來說,無論是紅棗或黑棗,在中藥的使用上會根據疾病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用法,陳旺全舉例,如有胃食道逆流者,光吃紅棗絕對不行,還需加入生薑才能達到效果;至於更年期有睡眠障礙的人,則以酸棗仁湯更為有效。此外,有產後憂鬱症的婦女,除了可以紅棗、當歸、枸杞當水喝外,也可加入甘草與小麥,也就是所謂的「甘麥大棗湯」來助養血、紓眠。要提醒注意的是,如果發現紅棗的蒂頭發霉,或是籽的顏色已經呈現黑色時,最好丟棄不用,因為保存不良的紅棗容易出現黃麴毒素,這時不但不能護眼,反而會傷眼、害肝。購買的紅棗或黑棗,務必選擇表皮完整、沒有皮屑者,最好不用購買來源不明的散裝,以真空包裝為挑選重點,且包裝外一定要有製造日期,通常半年以內都算新鮮,若已經開封,則可放在冷凍庫的門上保存,且最好3個月內食用完畢,才能確保棗的品質。陳旺全提供一個辨識紅棗、黑棗新不新鮮的方法,就是在食用前,先撥開去籽後,一方面方面烹煮食用,一方面也能順便觀察籽的顏色,來判斷果實是否仍然新鮮。如何挑選紅棗、黑棗?市面上的紅棗大多來自中國,但台灣本地也有雞心棗生產。台灣棗的果核通常尖而細長、果實也偏乾,在選擇上可從果皮顏色偏紅、蒂有凹陷,且皮薄肉厚為佳,通常果皮皺摺細密者屬於良品,此外,顏色也應偏鮮紅。好的黑棗外皮應該要烏亮有光澤,微微透露出紅色且型狀短而圓整,表皮皺紋要細淺,選擇時要特別留意是否有蟲蛀、破頭或腐爛的情形。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補血除了紅棗枸杞還可以吃什麼?這種食物效果也奇佳.紅棗怎麼吃?了解紅棗的功效,但這5類人不宜多吃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2-23 癌症.飲食與癌症
紅柚乾燒豬肉/一道菜隱藏太太用心 勾起罹癌韓柏檉的食慾
食物是最好的思念解藥!這是建同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名譽教授韓柏檉想念已逝妻子時的特效藥。不加一滴水一滴油 紅柚乾燒豬肉只有肉和醬油「不加一滴水、一滴油,只有肉和醬油。」韓柏檉教授在做紅柚乾燒豬肉時,最先說這一句話,相較於加入大量醬油、冰糖的紅燒,韓柏檉更喜歡做乾燒,因為這是太太張幼香生前為罹癌的他,所想出的健康料理,也是最拿手、最叫座、最受大家喜歡的一道菜。太太的細心與愛,不只體現在烹飪方式,連食材都可見一斑。鍋底平鋪的老薑,具有味道辛辣的薑辣素,以中醫觀點來說,性溫熱適合進補,促進血液循環,也能暖胃潤肺、幫忙祛濕除風寒,改以西醫角度,則能有效抑制發炎物質產生,降低自由基對細胞傷害,使癌細胞凋亡。加入紅柚增添色彩 解豬肉油膩豬肉則特別選用以瘦肉為主的梅花肉或後腿肉,僅有幾條細肥肉絲交錯其中,經得起醬油小火久燒收汁而不老、入味,且連同豬皮一同釋放出的油脂、膠質能讓肉塊紅潤油亮,吃起來不油膩也不乾澀;尤其豬肉最好是溫體豬買來立刻烹調,以保豬肉組織完整,柔嫩多汁。此外,癌患治療後容易食慾不振,韓柏檉罹病時常與太太為此發生爭執,為避免胃口差影響營養攝取,導致後續身體狀況不堪治療,太太靈機一動,將紅柚果肉平鋪盤內,燒好的豬肉再覆蓋其上,不僅為成品增添色彩,含水量高、苦甘滋味還能開胃,促進患者食慾,再解豬肉油膩;但要注意的是,紅柚同時富含膳食纖維,雖可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排便,但也不好消化,對腸胃消化不良的癌患來說是雙面刃,因此適度食用即可。延續太太的用心 與女兒共享鹹香帶甘苦的愛這道紅柚乾燒豬肉看得出來太太的用心,希望勾起韓柏檉食慾之餘,也能補充足夠的營養,且做法、食材簡單,讓韓柏檉在太太走後,也能拾起廚具,與女兒們一起延續這份鹹香帶點甘苦的愛。紅柚乾燒豬肉食譜【材料】 1.紅柚適量2.豬後腿梅花肉適量3.金門高粱酒適量(可加可不加)4.老薑片適量5.醬油適量【步驟】1. 老薑數片平鋪在不銹鋼鍋底2. 將梅花肉切塊3. 梅花肉鋪在鍋內4. 蓋上蓋子小火加熱,待冒出蒸氣,加入醬油或醬油膏,再將豬肉翻面,繼續加熱5. 豬肉熟透之後,持續翻拌並煮到醬汁收乾6.紅柚果肉平鋪盤內7. 最後,將豬肉覆蓋在紅柚果肉上,即可完成美味小秘訣:不建議冷凍後再退冰烹煮,溫體豬買來立刻烹調最為適當,尤其豬後腿肉更是軟嫩【相關連結資訊】.建同文教基金會粉絲團.建同文教基金會YouTube頻道.韓教授聊天室Line社群 .建同文教基金會podcast.建同文教基金會官網
-
2024-02-20 醫療.婦產科
我已經更年期了嗎?一張圖自我評估!按3穴位、吃這些改善更年期不適
女性的更年期到來常會出現熱潮紅、腰酸背痛等不適,臻觀中醫周欣儀醫師提供自我評估方法,也建議日常可透過按摩及飲食方式改善,若有需要可尋中醫師調理治療,更有助減緩不適。 熱潮紅、心悸、腰酸背痛?是更年期?一張圖自我評估! 周欣儀醫師表示,女性約在48-52歲之間進入更年期時,卵巢功能處於逐漸衰退至永久衰退的過渡期,時間可涵蓋絕經前2-5年至絕經後1年。臨床上常出現的症狀包括容易倦怠、情緒不穩、熱潮紅、出汗和心悸等症狀。也可能出現腰酸背痛、骨骼關節痛、骨質疏鬆症、退化性關節炎、冠心病、高血壓、動脈硬化症、皮膚搔癢、陰道乾燥、頻尿等不適症狀。 若已到更年期年齡、停經年齡,但又無法確定自己是否進入更年期,此時除了就醫診斷外,也可透過衛福部國健署的檢查表評估更年期相關的不適症狀,評估更年期是否真的到來。若下表總分超過15分,即表示可能已步入更年期。 更年期中醫可分2大證型,症狀、治療也會有所不同! 周欣儀醫師表示,從中醫的觀點來看,更年期主要也可分成兩大類型,包括腎虛肝旺、腎陰陽兩虛,症狀及治療方式也都略有不同。 腎虛肝旺:腎虛肝旺者常見頭暈目眩、耳鳴寐艱、煩躁易怒、潮熱多汗、兩顴升火、有烘熱感。治療法則為滋腎平肝,可選用知柏地黃湯。 腎陰陽兩虛:腎陰陽兩虛者常見頭眩耳鳴、腰痠乏力、兩足欠溫、時或怕冷、時或烘熱。治療法則為溫補腎陽、滋腎瀉火、調益衝任,可選用二仙湯。 也可用非藥物的針灸治療:若民眾不想使用中藥,治療上也可採取針灸治療,透過毫針針刺在腎俞、三陰交、神門、關元、百會、足三里等穴位進行扎針,留針10-15分鐘,每日一次。耳穴則可包含內分泌、卵巢、子宮、腎、神門、交感。如此也是個不錯的選擇,有助改善更年期不適。 更年期可按按3穴位、吃這些!中醫教按摩、飲食改善不適。 更年期日常保養,周欣儀醫師也建議可以透過推拿按摩以及良好飲食進行。 平常可多按按3穴位:推拿按摩時可用右手指面或掌面,揉按位於內側大腿骨末端、膝蓋骨上方的血海穴,取位可先膝蓋90度彎曲,手掌蓋於膝蓋,約略在拇指尖端處。以及三陰交穴,位於足內踝尖往上約4指幅寬處。還有足三里穴,位在外側膝蓋凹陷處,往下約4指幅寬處。 飲食清淡、天然為主:飲食方面建議可多攝取富含膠質、鈣質、蛋白質、纖維、微量元素的天然食物,以清淡為主,例如海帶、木耳、黑豆等,切忌辛辣燥熱的飲食,避免自行胡亂進補。 了解更年期相關症狀,透過日常保養,必要時尋求醫師協助,更有助改善更年期不適,更舒適自在每一天。 《延伸閱讀》 .更年期女性需提防心血管疾病找上!醫教護心5招遠離威脅 .月經沒來、經血量異常?醫:月經異常3個月、停經後出血速就醫!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4-02-19 養生.抗老養生
「雨水」值初春首重護肝 中醫師教你該吃什麼進補及如何養生
今天(2月19日)是24節氣中的「雨水」,根據農業部網站,雨水是正月的中氣,二十四節氣了四季的開與中間共八個以季節命名外,其餘十六個中有四個是反映大自然生態現象:驚蟄、清明、小滿、芒種,有十二個是反映氣候變化:雨水、榖雨、小暑、大暑、處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這些節氣和台灣的自然生態及氣候變化,常有名實不副的現象。雨水容易有哪些狀況?中醫師林恭儀曾受訪指出,節氣「雨水」正值初春,天氣回暖,空氣中的水氣增加,是農夫春耕播種的時節;在五行學說中,肝屬木,與春相應,春主發,中醫認為春季的養生之道,首重護肝。雨水也是反應雨量變化的節氣,在氣候濕潤的「雨水」時節,人體陽氣升發,新陳代謝旺盛,是筋骨舒展的好時機;而肝主筋,若能使肝氣順暢不抑鬱,全身肌肉筋骨就能得其所養,達到養生保健效用。此時空氣潮濕,氣溫忽冷忽熱,寒濕、濕熱體質者要特別留意呼吸道與皮膚的不適。過敏性鼻炎、氣喘患者,須防範因溫濕度變化所帶來的不適;皮膚過敏者,也得留意季節轉換而造成的乾癢症狀。日常生活維持均衡飲食、正常作息,才能增強抵抗力。雨水該吃什麼進補養生?中醫師張家蓓曾受訪建議,此時乍暖還寒,日夜溫差仍大,作息最好早睡早起,清晨出門運動,最好穿上外套,加強頸部與四肢保暖。從五行學說來看,肝屬木,與春相應,春主發,所以中醫認為春季養生,在養肝。建議日常飲食宜「少酸多甘」,多吃百合、荸薺或桂圓等口感微甜的甘潤食物。此外,呼應春季走肝經,肝屬木特性,飲食可多吃如韭菜、豌豆苗、茼蒿等深綠色蔬菜;另也可多吃如蔥白、紫蘇葉等有助透發陽氣食材,加強身體代謝循環。由於此時天氣潮濕、冷熱不定,有寒濕、濕熱體質者要留意呼吸道與皮膚的不適。尤其有過敏性鼻炎、氣喘等病史者,更要當心溫、濕度變化造成的不適;皮膚過敏患者,也得提防季節轉換帶來的皮膚乾癢問題。雨水運動該注意哪些事項?物理治療師簡文仁曾設計兩套健康操,分別為春水甘霖兆豐年和草木欣欣綠滿田。春水甘霖兆豐年步驟1、2:雙手上舉,手腕手指朝下,手指擺動做出降甘霖狀,膝蓋微蹲馬步,扭動腰身向左右上下來回起伏律動。要領:身體擺動幅度建議採取漸進式,熟悉動作者,腰部扭動、膝蓋蹲站的幅度可視個別體能拉大,速度也可由慢變快。動作功效:強化下肢力量,使手腕、手指、肩膀與腰部獲得伸展。建議時間、次數:一日至少2次,每次5分鐘。草木欣欣綠滿田步驟3、4、5:雙手漸漸上舉,手腕手指改朝上,手指擺動做出欣欣向榮狀,膝蓋微蹲馬步,扭動腰身向左右上下來回起伏律動。要領:建議採取漸進式律動,肢體動作首重融入享受,其次強調發揮想像力,才能達到「意到氣隨」的效果。動作功效:強化下肢力量,同使手腕、手指、肩膀與腰部獲得伸展。建議時間、次數:一日至少2次,每次5分鐘。
-
2024-02-18 醫療.風溼過敏免疫
類風濕性關節炎不能吃什麼?補品、中草藥可以吃嗎?地中海飲食5秘訣有助抗發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除了靠藥物治療,日常也應避免吃容易引起發炎反應的食物。地中海飲食是最適合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一種飲食方式,能維持營養降低發炎。醫師更提醒類風濕性關節炎「不可進補」,吃補品等於火上加油,讓亂了套的免疫系統更強大。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為自體免疫疾病,為一種慢性漸進式破壞關節的疾病,常侵犯手部小關節。患者初期會有疲倦、很累、精神不佳、胃口不好、體重減少、晨間僵硬感等全身症狀,關節腫脹達6周以上。好發於40歲以上女性,女性患者約是男性的3倍。臨床治療多為緩解疼痛,抑制發炎及減緩關節破壞。類風濕關節炎不可以吃什麼食物?也因為是發炎症狀的疾病,類風濕性關節炎除了靠藥物治療,飲食方面應避免吃容易引起發炎反應的食物,如苜蓿芽、油炸食物等盡量少吃,並減少紅肉、甜食、加工食物的攝取,菸酒也要戒掉。類風濕性關節炎能吃什麼?日常飲食大原則就是「均衡飲食」,食物愈粗糙愈好,整體而言,以地中海飲食最有助抗發炎,此外還要攝取適度的鈣、含鐵食物。根據中華民國類風濕性關節炎之友協會轉載臺北榮民總醫院營養部楊子穎營養師在《類風濕性關節炎之友季刊》的撰文,地中海飲食5秘訣可維持營養降低發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地中海飲食5秘訣秘訣1:全榖雜糧類取代精製澱粉,減少甜食。秘訣2:大量攝取蔬菜和水果。每天目標至少要攝取5份的蔬菜和水果。祕訣3: 減少紅肉及加工肉品的攝取,以魚、海鮮、蛋、家禽或豆製品為主。秘訣4:每日攝取低脂乳製品,以攝取足夠的鈣質、維生素D。秘訣5: 使用新鮮香料來減少調味料使用。(資料來源/中華民國類風濕性關節炎之友協會)類風濕性關節炎能不能吃補品、中草藥?診間常見許多病患問醫生,補品、中草藥能不能吃?其實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因自體免疫系統錯亂,攻擊身體組織導致發炎,並不是免疫力不夠。彰化基督教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田雅之曾受訪指出,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不可進補」,吃補品等於火上加油,讓亂了套的免疫系統更強大。振興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李信興也認為,補品、中草藥等都不建議,而麻油雞、薑母鴨等進補食物能免則免,否則常常一吃就發作疼痛。良好的生活及飲食習慣才能避免免疫失衡類風濕性關節炎沒辦法斷根,但並不是絕症,患者最重要的還是配合醫囑持續治療,不要擅自停藥,或胡亂服用消炎止痛藥、來路不明保健食品或中草藥,避免發炎因子持續破壞關節,導致關節變形。應遠離抽菸、壓力、長期不當飲食和加工食物,養成良好生活習慣、不熬夜、多運動、多攝取新鮮食物且飲食均衡,藉此降低體內慢性發炎風險及免疫失衡危機。【資料來源】.中華民國類風濕性關節炎之友協會 .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疾病百科/類風濕性關節炎
-
2024-01-27 醫療.消化系統
寒流來襲,屏基提醒除心血管疾病外,上消化道出血也增加,發現「這症狀」需就醫!
最近天氣變冷不僅心血管疾病的病例增加,連胃腸道出血個案明顯增加,根據屏東基督教醫院統計,1月起到26日為止,已有112人因胃腸道出血到急診就醫,比11月的76人足足增加47.4%。寒流來襲,上消化道會因為低溫環境而更容易出血屏基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蔡元榮提醒:氣溫下降使血管收縮,導致壓力上升,增加血管破裂出血機率。原本就有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的病人,上消化道因低溫環境而出血的機率會升高,冬天吃鍋進補,大啖薑母鴨、燒酒雞或麻辣鍋加上飲酒,都會刺激胃酸分泌,甚至直接侵蝕食道跟胃。【延伸資訊】胃潰瘍:胃潰瘍是消化性潰瘍的一種,是胃酸和胃黏膜間的平衡失常所產生。胃壁黏膜細胞透過不斷修復防止胃酸破壞胃部,當胃部黏膜細胞自我修補能力受損,胃酸直接侵襲胃壁,在胃壁破損區域產生發炎、纖維化等狀況,便是胃潰瘍,此時胃部結構可能逐漸變薄,嚴重時可能導致胃出血,甚至是胃穿孔,造成腹腔嚴重感染。→想了解更多:胃潰瘍【延伸資訊】十二指腸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是因為十二指腸黏膜被胃液侵蝕,造成黏膜受損,產生糜爛的現象,是消化性潰瘍的一種。→想了解更多:十二指腸潰瘍天冷胃酸分泌增加,上消化道出血增加,出現「這症狀」務必留意!也有人因天冷,胃酸分泌增加,容易飢餓而大吃大喝,刺激性食物加上暴飲暴食,加劇腸胃出血症狀,引發消化道潰瘍、胃出血、食道靜脈瘤出血。蔡元榮提醒:若出現上消化道出血,大便顏色會變黑,像柏油一般,糞便會不成形,只要出現這樣情況就要趕快到急診就醫。【延伸資訊】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可分為「上消化道」及「下消化道」。上消化道是指口腔、食道、胃到十二指腸。下消化道是指十二指腸以下到直腸。當其中任一器官發生病變而導致出血時,就是消化道出血。→想了解更多:消化道出血
-
2024-01-24 養生.聰明飲食
冬季手腳冰冷必吃!中醫公開1進補藥膳材料與作法,泡腳足浴助暖身
寒流冷空氣來襲,薑母鴨、羊肉爐等藥膳商家人流絡繹不絕,冬季進補成了民眾必備的行程之一,而在傳統的藥膳湯裡,多半加入數種中藥材燉煮,讓湯底形成濃郁且帶有顏色。冬季手腳冰冷必吃!中醫公開1進補藥膳材料與作法藥師公會中藥發展委員會副主委王儀絜表示,冬季手腳冰冷的原因,通常是心臟功能或血液循環發生問題所導致, 中藥對於手腳冰冷調養,重在補氣、補血,使全身血液循環順暢。藥師公會中藥委員會推薦新的進補藥膳「黃金蟲草羊肉湯」,加入當歸、黃耆、大棗、玉米和生薑,燉煮出清湯底的1道藥膳,提供民眾冬季進補的新選擇。藥膳中的黃耆與黨參可用於補氣、當歸用於補血,而羊肉性味甘溫,可補虛勞、養精血,素食者可去羊肉塊用腐竹取代;此道料理亦可使用電鍋,作法是將藥食材放內鍋,外鍋加入2至3杯水,蒸煮至開關跳起即可;若身體正處在急性發炎狀態者不建議食用。泡腳也能暖身! 加入這些藥材效果加乘除藥膳外,泡腳也是維持身體溫暖的方式之1,俗話說「人老、腳先老」,因為雙腳是人體下肢部位,也是身體的末梢,是血液循環較差的地方,中藥發展委員會主委黃世勳提醒,雙腳是身體的末梢,屬於血液循環較差的地方,如何維持其循環順暢、使筋骨強健、防止摔倒,也是銀髮族的重要保健課題。足浴常用藥材多具有活血化瘀、溫熱助陽功效,以促進全身氣血循環為主。簡效的泡腳方,可以桂枝、雞血藤、艾葉、乾薑各5錢,將所有藥材打碎後入布袋,放入鍋中加水煮沸,待溫度降到適溫後泡腳,以手指輕觸溫熱不燙為原則,浸泡15至20分鐘,建議睡前泡腳最適當,泡腳後建議擦乾,穿上防滑保暖鞋襪。此外,冬季癢也困擾著許多民眾,其實冬季癢指的就是缺脂性皮膚炎,因溫度降低,導致血管緊縮讓皮膚含水量下降,使肌膚的保濕度不足,同時低溫導致汗腺分泌較少,而空氣濕度下降,就形成肌膚表面的乾燥,除了可擦拭乳液保養品外,也要注意洗澡時的水溫不要太高,常見的使用藥物為保濕乳膏、油性類固醇藥膏,中藥的話有紫雲膏,可以滋潤與修復皮膚,症狀明顯者則應口服抗組織胺藥物。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眉毛越長更長壽?專家曝50歲後眉毛變長要當心!做好「這事」才能長壽.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1-24 養生.抗老養生
起床別起太猛 先在床邊坐一下!中醫推薦吃5項好物度寒冬
寒流來襲全台急凍,多地傳出因低溫導致送醫急救個案。中醫師建議,天氣寒冷應「早睡晚起」,起床時先在被窩裡活動筋骨,突然下床可能溫差過大,飲食上有5項冬日暖脾健胃的好物,民眾可加入到日常三餐,度過霸王級寒流。氣溫變化威脅健康。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秘書長陳博淵建議,清晨較冷,民眾起床時,先在被窩裡面活動筋骨,從末梢關節開始,手指抓一抓、手肘動一動、四肢都搖一搖,接著翻翻身,讓身體活動起來,再掀被。起床別起太猛 先在床邊坐一下「起床別起太猛,先坐在床邊一下。」陳博淵表示,起床若一下子站起來,很容易導致低血壓,因此慢慢來,也讓身體適應一下被窩外的溫度再起身,並添加一件衣服,腳則避免直接踩地,穿個拖鞋,起床喝杯溫開水。天寒地凍,上班族出門好痛苦,陳博淵表示,出門前要先調整體溫到適合的狀態,不要一下子就從溫暖的室內跑到室外,可先開一些室內門窗,讓冷空氣稍微跟室內的溫度平衡,避免溫差大讓血壓飆升;上班族久坐循環不好,腳就容易冷,可以在腿上蓋件外套、小毛毯,濕冷的天氣多喝點溫開水,能夠暖暖身。天氣寒冷,飲食上可以加入禦寒的藥方,陳博淵提供5項冬日好物:5項好物度寒冬1.薑母鴨:適合非燥熱體質的人食用,但若是體質虛寒,要酌量不要過度,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的三高民眾,也要避免過強的刺激。2.桂圓紅棗茶:糖分可以增加人體的熱量,但有血糖問題的人要注意攝取。3.四神湯:補脾胃又補氣。4.羊肉湯:補形又健脾,亦可加入當歸、生薑作為藥膳食用。5.黑豆:冬天重脾胃,黑豆可補腎氣。陳博淵表示,寒流來襲、氣溫驟降,可先從推薦的食材中斟酌進補,提升身體的動能,枸杞、黃耆、甘草、當歸都可以加入生活飲食中,保持身體健康挺過寒冬。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1-20 養生.抗老養生
「大寒」病毒活躍!養生7建議,多吃這類食物抵禦風寒邪氣
1月20日「大寒」是24節氣的最後一個節氣。大寒與立春相交接,飲食上與上一個節氣小寒也略有不同。此時也是年尾調整身體最重要的時刻,進補量應逐漸減少,以順應季節變化。中醫認為,「冬不藏精,春必病溫」,即寒冬時新陳代謝減緩,免疫力隨之下降,這時應做好冬季養生,養精蓄銳,培養明年健康體質根本。「大寒」作息 早睡晚起大寒時節,生活作息上應注意「早臥晚起,必待日光」,即早起運動的人,應看到太陽露臉,氣溫稍微回溫,並做好保暖防護再出門,免得溫差過大而受寒,或發生高血壓、中風、心肌梗塞等意外。飲食忌冰冷涼性食物飲食要注意,不要吃冰冷的食物或喝冰涼飲料,涼性的菜蔬水果亦不宜多吃,才不會使人裡外皆寒,陽氣喪失。而冬天皮膚的水分與脂肪含量減少,皮膚變得乾燥敏感甚至皸裂,可多吃些含黏液質食物,如蜂蜜、木耳、海參、蹄筋等。如果患有冬季搔癢症,小腿紅癢脫屑,則宜塗抹乳液加以保養。進補宜溫補忌寒涼冬天人體需要更多的能量來抵禦寒邪,許多人會進補或吃火鍋,但一定要有節制,切忌暴飲暴食。藥膳宜溫補而忌寒涼。進補是要補體質虛的人,應依體質進補,一般體質大體分為燥熱與寒冷兩種體質。燥熱體質進補後會口乾舌燥的人,可以多喝開水,吃點綠豆湯、冬瓜湯等。吃火鍋要適可而止,應該適量吃些饅頭、麵條、麵線等易消化的食物,隨時要注意胃腸保養。大寒病毒活躍 好發呼吸道傳染疾病 大寒期間是各種病毒最活躍的時節,也是感冒等呼吸道傳染性疾病高發期,應適當多吃一些溫散風寒的食物以防禦風寒邪氣的侵擾,如紫蘇葉、生薑、大蔥、辣椒、花椒、桂皮等。而如感冒伴隨喉嚨痛、咳嗽時,應避免吃補品,否則不僅會咳得更嚴重,聲音還會沙啞。大寒養生7建議1.適當保暖:大寒時節氣溫極低,要注意保暖,穿著適合的冬季衣物,特別是在早晚和寒冷的室外環境中。2.飲食方面:選擇一些具有保暖作用的食物,如薑、蒜、辣椒、紅糖等,這些食材有助於提高身體的免疫力和抵抗寒冷的能力。3.溫熱飲品:多喝熱水、溫熱的湯類或茶,有助於保持體溫,促進血液循環。4.適度運動:適當的運動可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身體抵抗力。室內運動,如瑜伽、太極等;室外則可散步,但要注意保暖。5.調整作息:大寒時節由於天黑較早,應該調整作息,早睡早起,確保充足的睡眠。6.養護呼吸系統:冬季容易引發呼吸道疾病,要保護好呼吸系統,避免暴露在污染或寒冷的空氣中。7.心理養生:保持心情愉快,遠離壓力和焦慮,有助於維持身心健康。【資料來源】.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chatgpt
-
2024-01-08 醫療.皮膚
老人臭出現年輕化趨勢 做了「這件事」味道更濃!多吃1類食物降火
老人臭也有年輕化趨勢!中醫師指出,現代人生活習慣改變,有些4、50歲的中年人也會出現俗稱「老人臭」的體味困擾,主要成因包括皮膚代謝,及胃腸狀況影響打嗝氣味,有些人甚至嚴重到導致夫妻分房睡。這類族群冬天就不適合大補麻油雞等熱性補方,建議可選擇四神湯、貝母燉水梨等,味道更重的就建議尋求中藥、藥浴薰洗等,約2周至2個月可改善。老人臭關鍵就在於代謝及排汗狀況是否正常有些民眾深受體味的困擾,部分族群則因「老人臭」影響人際相處,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理事長陳麒方說,這類味道來源主要有二,分別為皮膚和胃腸,前者主要是皮膚代謝問題,使得體表顏色乾癢脫屑,有些濕熱性體質,汗腺堵塞出現「油耗味」;後者則是「胃火旺」引發的腸胃問題,導致打嗝出現異味,也就是知名藥品廣告台詞中的,口乾、口苦、口臭等狀況。陳麒方指出,有些人4、50歲就會出現這樣的狀況,但也有些維持得好的,到6、70歲都不太會有味道,關鍵就在於代謝是否正常、排汗狀況好不好,年輕化成因可能因為生活習慣改變、輪班影響作息等,「營衛失調」就可能改變體質,產生這類狀況,有些民眾會出現口臭症狀,即便刷牙也無法改變,也有些人的體味,和打呼一樣會影響旁人,導致夫妻分房睡。吃薑母鴨、羊肉爐進補 體味可能變濃最近氣溫變化大,一變冷就想吃點薑母鴨、燒酒雞、羊肉爐等進補,但有些人卻會在大補一頓後,體味變濃,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詹永兆說,基本上只要蛋白質攝取高,就可能出現這樣的情形,因為蛋白質會產生氨,包含容易口乾舌燥,手腳心熱等,可以吃些滋陰、降火的食物,如黑白木耳等。陳麒方說,不管皮膚或者胃腸問題所致,都可以視為體內火旺,加上吃了燒酒雞、麻油雞等動物食材,可能會出現喉嚨緊縮、長痘、出油等症狀,人也會覺得煩躁,加上免疫力改變、體質出現偏性,可能容易外感,所以要讓身體流質「疏通」,不能太補,四神湯、貝母燉水梨、薑汁甘蔗等都是不錯的選擇。改善作為方面,陳麒方說,味道比較重的話,還是必須要就近尋求醫療院所協助,治療上大多採取內外處方處置,包括吃科學中藥、水藥等,有些比較敏感族群,會用薰洗、藥浴、薰蒸等替代,不接受藥物類的民眾,可能是因為神經比較緊張,可用針灸放鬆,整個療程約2周至2個月可改善。(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1-05 養生.抗老養生
冬天倒數第二個節氣!小寒氣溫變化大 飲食原則重「健脾胃、養肺腎」
今天(1月6日)是「小寒」,根據文化部網站,冬至過後天氣漸寒,尚未大冷,故名小寒。時間約是國曆1月6日,屬農曆十二月初的節氣,若那年恰巧閏月,則會挪到11月,是冬天倒數第二個節氣。小寒容易有哪些狀況?根據農業部網站,小寒屬於農曆十二月的節氣,十二月古稱「臘月」。十二月初八民間流傳有吃臘八粥的習俗,用糯米(或黍米、小米、粳米、薏仁米等)、桂圓、荔枝乾、蓮子、紅棗、花生仁、瓜條、杏仁、松子、白果、栗子等,或只取八樣,或不限八樣,熬成甜粥,敬佛祭祖,並互相餽贈。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彭溫雅曾受訪表示,小寒是很有趣的節氣,因是年初的第一個節氣,常被民眾誤認為春天的節氣,但其實是24節氣中的倒數第二個。小寒並不一定最冷,但特性是常有冷鋒面,氣溫變化非常大,民眾需注意咳嗽、流行性感冒及腸胃方面問題外,若常有熬夜、不愛喝水的習慣者,易出現上火、胃酸過多等情形,須多留意。在保暖部分,除了加厚衣物與洋蔥式穿法外,以中醫角度來說,建議民眾可飲用五味子與洛神花兩款茶飲。彭溫雅說,五味子具保肝、化痰的功效,加熱水後泡下直接飲用即可;洛神花的產地主要在花東地區,此時算採收後製成花乾時期,民眾可以洛神花乾煮成茶,或是加上蜂蜜一起熬煮後飲用,酸甜口味具潤喉暖身效果。小寒該吃什麼進補養生?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陳潮宗曾受訪解釋,腎主冬,冬萬物閉藏,作息宜早睡晚起,待日光出現再起;若反道而行會傷腎氣。開業中醫師吳明珠提醒,天氣寒冷,高血壓及心臟病、氣喘等患者更應注重保暖,一般人可多吃蛋白質含量高食物,飲食原則是「健脾胃、養肺腎」。在食補方面,台灣人愛吃火鍋,天氣一冷,愛鍋人士更是躍躍欲試。吳明珠指示,如果食用太過油膩、辛辣的食物,容易上火,引發青春痘,必須節制;此時,平日可以多吃人參、黃耆、冬蟲夏草、紅棗、栗子等,肉類如牛肉、雞肉、豬肉則是很好的蛋白質來源。 陳潮宗說,冬天宜養腎陽,可食入腎鹹味食物,如海帶、紫菜和海蜇等,但不宜過多,否則腎水更寒而擾心陽。腎主水,宜吃溫熱及黑色食物,如羊肉等溫腎壯陽、產熱量高的肉類,而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棗等黑色食物及核桃、板栗、桂圓等食物,均有補腎益腎作用。小寒運動該注意哪些事項?小寒也是鍛鍊身體,改變體質的大好時機,這就是所謂的「冬煉」。陳潮宗說,俗話有云:「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這說明了不少人因為冬天天冷,就不願運動,其實冬天運動對身體有益,有助於增加免疫力,能夠預防感冒、肺炎、支氣管炎等疾病。但冬天運動得要注意保暖,陳潮宗說,在寒冷的冬天,早睡可保護人體陽氣,待日出後再起床,可躲避嚴寒,求其溫暖,但晨起運動要避免邪寒入侵,惡劣天候時不一定要到室外練身。在家裡,應經常打開門窗換氣,將室內濁氣加速散去,讓陽光充盈室內,可保持乾燥。
-
2024-01-05 養生.聰明飲食
減肥可以吃火鍋嗎?減重名醫提醒:做好「這件事」無負擔享受美食
下雨後氣溫跟著遛滑梯,只要天氣稍稍變涼,火鍋店裡就是擠得滿滿都是人,三五好友大多相約到吃到飽火鍋店來個大進補,不管是香辣有味的麻辣鍋、泡菜鍋,或是香醇可口的涮涮鍋、起司鍋、臭臭鍋……,每一種都很受歡迎,各種口味滿足不同的喜好與選擇。不過,這溫度一降,可真是減重者的一大考驗,因為隨隨便便一頓火鍋餐舒服吃完,心裡可就不舒服了,一頓熱量少說800大卡起跳,稍有不慎「嘴一滑」,攝取熱量就破千卡警戒線,這可怎麼了得!做好熱量總量管制「減重者真的碰不得火鍋嗎」?腸胃肝膽科醫師事蕭敦仁表示,口腹之慾每個人都需要得到滿足,火鍋當然不是減重世界的洪水猛獸,就連長年重視控制飲食的他,也偶爾會吃吃火鍋變換口味。減重的人照樣可以吃火鍋,只是方式要稍微改變,在享受美食的時候,也要有所節制,必須「有計畫」的聰明吃火鍋,才不會吃得過多或暴飲暴食,讓腸胃受不了,或是身材變了調。在吃火鍋的時候必須做到「熱量總量管制」!蕭敦仁表示,一般而言,我們將早餐設定在300大卡到400大卡之間,午晚餐約可500大卡到600大卡左右,以這標準來檢視食物的熱量,比較容易判斷哪些食物熱量過高該少吃,哪些食材熱量低,就算吃到飽也無所謂。 跟著做,盡情享受美味以自身享受美食的經驗為例,蕭敦仁指出,想盡情享受火鍋美味的人,可以針對湯頭、食材、醬料三方面加以選擇:◎湯頭:在湯底的部分是基本,原則上,味道愈清淡、添加物愈少的,熱量就愈低,市面上有很多店家推出新口味的豆漿鍋、牛奶鍋,甚至是起士鍋,基本上是敬謝不敏,尤其是很多人喜歡的麻辣鍋、巧克力鍋等,都屬於高熱量的湯頭。這些湯頭都會讓你在吃一樣的食材同時,不知不覺中比別人多吃進到熱量下肚,控制體重者應該是要選擇熱量最低的湯頭為優先,才可減少熱量攝取。在家自製湯頭時,建議以蔬菜代替雞骨或大骨當底。蕭敦仁進一步說明,很多人都知道自製湯頭較能掌控健康及衛生,但卻忽略了過濾掉高湯的油脂這個步驟。建議平常在家製作高湯時,不要立刻食用,先將高湯放涼冷凍起來,之後在冷凍狀態下,將凍結在上層的油脂及殘渣刮除,這樣做出來的湯底會更加清甜。◎食材:加工食品像各式各樣的餃類和丸子類等,少碰是大原則,因為其中蛋白質含量較少,但脂肪含量卻很高。蕭敦仁表示,真的想嚐味道的話,也以花枝餃和鱈魚丸為佳,至於火鍋中不可少的主角肉類部分,也建議以雞鴨魚這類「白肉」取代豬牛羊這類「紅肉」。主要是因為白肉含有較少的飽和脂肪,同時油脂也比較低,當然也並非一定要吃肉,在沒有膽固醇等健康顧慮下,也可將主食改點海鮮類,熱量相對較低營養也是足夠的。增加纖維質的蔬菜可多吃,是減重者不可或缺的食材,想增加飽足感也可藉由白菜、香菇、金針、玉米或蘿蔔等來增添。通常在吃火鍋時,都有飯、麵和冬粉等澱粉類作為主食,建議以蒟蒻麵或其他低熱量替代物來取代,亦可減少過多的熱量。◎醬料:吃火鍋的沾料也要特別注意,涮涮鍋因為味道清淡,常會習慣搭配重口味的醬料,這可是熱量攝取的大陷阱。不要小看很多人愛吃的沙茶醬,蕭敦仁表示,小小的一湯匙熱量就破百,其他常見的沾醬如花生粉、麻油、辣油等,這些調料都有著超高熱量,而且都能刺激人的味蕾,使食慾更加旺盛,讓人不知不覺又多吃了一些預期外的食物。建議用蔥、蒜、薑、香菜等天然辛香料,加少許醬油或薄鹽醬油來代替醬料,或者選擇用醋或醬油來沾取,至少熱量不會那麼高。掌握原則,美味無負擔吃火鍋時,一人一鍋的涮涮鍋,比起大家共鍋更容易控制熱量攝取,同時建議準備一個小湯匙,當火鍋湯大滾時,中間部分的油跑到鍋緣時,用湯匙撈除浮油。雖然只是小小的動作,卻可幫減少熱量。蕭敦仁強調,執行減重計畫當中,火鍋不是不能吃,是量的問題。掌握吃火鍋熱量總量管制原則,記住湯頭選清湯、食物吃原味、沾醬盡量少,把握以上「教戰守則」,今年秋冬,你也可以聰明無負擔的享受「溫暖火鍋趴」囉!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2-29 醫聲.Podcast
🎧|不同體質冬令如何吃?中醫教你「養生3招」提高進補效果
「為什麼天氣一變就偏頭痛、乾咳不斷?」近年氣候極端變化,隨著季節的更迭,不少人的舊疾就跟著發作,在寒冷的冬季,國人也習慣利用傳統中醫來養生、進補,國家考試用書《中醫養生學》作者、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理事長陳麒方醫師指出,冬季是進行中醫養生的關鍵時刻,容易手腳冰冷且體質惡寒者,可適度進補像是燒酒雞、羊肉爐和麻油雞等養生鍋物來增強體質,提高對寒冷的抵抗力,一般人可以選擇平性藥材,例如四神湯即可。🎧立即收聽 按右下角播放鍵↓寒冬養生密技公開 懂進補才能過好年國人習慣冬令進補,利用溫補滋養的藥材袪除寒氣暖身,陳麒方強調,補養方式要正確才安全,冬令進補要根據個人的體質和需求,挑選合適的補品建議先尋求中醫師的專業意見,確認適合自己的進補食材。而進補可依據體質分為涼補與溫補。熱底的人應該多食用涼補的食材,像蓮藕、銀耳或木耳等比較平性、有膠質的食材,儘量不要喝四物湯、八珍湯和十全大補湯,可改喝平性的四神湯;涼底的人則可適度攝入溫補性食物,如:羊肉和薑。至於呼吸道比較敏感的人,有寒熱體質之分,在辨別身體狀況後,可喝薑茶保養,或食用枇杷膏、梨膏和水梨燉貝母。陳麒方也引用《黃帝內經》內容提到,除了借助中藥材的滋補,養生3招依舊不脫離「少吃多動、睡眠充足和攝取足夠水分」,才能達到內外兼治,提高進補效果,而任何的食療輔助皆是適量即可。中醫強調「以人為本」 客製化調理是主流除了民眾會利用冬令進補來養身外,像是呼吸道感染和關節炎等冬季常見疾病該如何利用中醫來治療,陳麒方指出,民眾可透過服用處方、針灸和推拿等醫療方式,改善自身血液循環,減輕關節痛等症狀,這些方法不僅能提升身體的抵抗力,還能有效預防冬季常見的疾病。陳麒方強調,中醫治療是以人為本,針對個體的狀況進行調理,包括患者的生活習慣、飲食和情緒狀況,能提供了客製化的治療選項,追求身心的和諧與平衡;他自己,在工作疲累的時候,會採用針灸,並搭配中藥材進行調理。照護自己的身與心,就是養生。陳麒方小檔案現職: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第10屆)理事長國際東洋醫學會(第20屆)學術顧問學歷:中國醫藥大學中醫系醫學士、碩士、博士日本國立京都大學博士後訪問學者經歷:中華民國考選部中醫典試命審題委員中華民國教育部定助理教授、副教授馬偕紀念醫院肺癌團隊、中醫部主治醫師《中西整合醫學雜誌》總編輯Podcast工作人員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製作人:韋麗文主持人:蔡怡真、黃琬淑音訊剪輯:黃琬淑腳本撰寫:蔡怡真、黃琬淑音訊錄製:滾宬瑋特別感謝: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
-
2023-12-26 醫療.眼部
她月經來進補,右眼卻突然看不見!醫曝關鍵病因
天冷進補要多注意,一旦進補後眼睛突然看不見,當心虹彩炎上身。一名30多歲女性日前早上醒來發現,右眼突然看不見,伴隨疼痛、紅腫,緊急到醫院急診就醫。醫師檢查發現,女子眼壓達45毫米汞柱,較正常值20以下,暴增一倍多,且眼睛虹膜、睫狀體發炎,確診為虹彩炎。經了解女子有僵直性脊椎炎病史,這是第一次併發虹彩炎,女子說「沒想到如此嚴重,心情十分害怕」。虹彩炎好發族群 僵直性脊椎炎、紅斑性狼瘡等自體免疫疾病收治病人的三總眼科部一般眼科主任呂大文說,眼睛虹彩炎常見好發族群,為罹患僵直性脊椎炎、紅斑性狼瘡等自體免疫疾病,或是遭到巨細胞病毒感染所致。天冷許多民眾喜愛進補,又加上巨細胞病毒活躍感染患者增加,臨床眼睛罹患虹彩炎患者,冬天比夏天多,目前人數約增三成,病人年齡約為20至40歲左右,症狀有畏光、疼痛、紅腫、流淚、視力模糊等。自體免疫疾病患者不能進補呂大文說,該名女子也自述,最近天冷且月經來了,在家吃補藥進補,眼睛看不見的前一天晚上,才剛吃完補品,沒想到引發虹彩炎。臨床確實發現,許多女性爆發虹彩炎多發生在經期前後,可能是此時吃補氣、養血補品,增加發作機會。所幸,經降眼壓藥物、類固醇治療後,女子失明症狀約維持3至4天,現已明顯好轉。呂大文呼籲,患有僵直性脊椎炎、紅斑性狼瘡等自體免疫疾病者,千萬不要進補,平時維持不熬夜、不吸菸,保持正常規律的作息、飲食正常,減少生活壓力,避免身體的免疫系統紊亂,減少虹彩炎發生機率。虹彩炎是什麼?虹彩炎是臨床上最常見的葡萄膜炎(眼睛內部組織發炎),也是一種虹膜組織及睫狀體發炎的疾病,因虹彩位於眼球的前部,為前葡萄膜炎的一種。少數人可能會雙眼發作,但基本上虹彩炎是不會傳染的,發作時間若持續超過3個月,則定義為慢性虹彩炎。》看完整疾病百科
-
2023-12-21 養生.抗老養生
冬至天寒地凍,為何會說「冬至一陽生」?如何正確吃湯圓招福氣與好運?4重點養生原則報你知!
2023年12月22日節氣已到冬至,雖然此時仍是十分寒冷,但根據陰陽五行的說法「冬至一陽生」,一元復始後陽氣就會逐漸回升。冬至自過去以來就是重要節氣,有過「冬至就長一歲」的說法,並且冬至有吃湯圓的習俗,但吃湯圓也有些小技巧,可以增加自身的福氣與好運。冬至的節氣意義是什麼?各地又有哪些不同的習俗呢?24節氣中最後一個就是冬至,代表是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節氣。古來中華文化中陰陽五行學說會提到「冬至一陽生」,在冬至時陰氣走到極點,同時也是陽氣的起點,自此以後一元復始,陽氣回升,白天漸長。中國古代農耕社會,到冬至時總結一年辛苦的勞動,穀倉中準備豐沛的糧食,期待可以讓人度過嚴冬。農村一般會休養進補,為即將到來的過年慶典做好準備。古時周代以冬至為歲首,視為過年的第一天,直到漢代改曆法後才改變過年的第一天,習俗中有「冬至長一歲」的說法,可能源自於此。冬至在節氣中是較為重要的,習俗也較多,台灣民間習俗會在冬至當天吃湯圓,象徵一年圓滿、豐足。中國北方配合當地飲食習俗,冬至也有吃水餃、餛飩來慶祝過冬,根據不同環境產生不同的飲食文化。冬至祭拜吃湯圓該怎麼吃,才會招來福氣與好運?冬至又稱「冬節」,習俗認為該日吃過湯圓後,大家都增長一歲。傳統上此日祭拜時,應準備全副的牲禮、四果,以及應節的湯圓(冬節圓)和菜包;拜祖先時,剖開的牲禮、米飯、菜、湯圓、菜包等。冬至祭拜活動往往較為隆重,主要表達農村社會時收穫的心境,台灣多以三界公、祖先或是地基主為祭拜對象,冬至時會以節慶食品「湯圓」當供品,尤其是古早味的「紅白色小湯圓」甜湯。煮湯圓時一般個數都是偶數,吃湯圓建議也吃雙數顆,雙數顆湯圓有「成雙成對」的美意,象徵未來一年幸福圓滿、招來好人緣與好姻緣,而單數顆跟「孤單」、「落單」等字有關聯,較不吉利。村廟如何進行謝冬、謝平安?冬至後過去台灣的的村落也會進行謝冬,表達出對農業社會對於一年圓滿收穫的感謝。根據台灣民俗文物辭典的說明,傳統的聚落村廟,固定於冬至日起到農曆十一月底前,擇一吉日舉行年尾謝平安的祭拜儀式,這便是「謝冬」。有些村落間會有聯合祭祀的傳統,年尾的拜天公謝平安祭典,甚至比過年時還要熱鬧。祭典通常自子時起,村民便會敬備答謝天公的牲禮、水果、糕餅、金紙等,齊聚於宮廟前的廣場。而廟方也在廟前向天處,將主神請到「天公桌」進行安座,等待村長(或頭人)擲筊請示祭拜的吉時,由子時中(夜間十一點至凌晨一點間)挑選「幾點幾分」開始上香,稱為「開香」。三次落香(上三次香)後,經由擲出三個聖筊獲得主神同意才可化財帛。之後在請主神「落壇」,請主神返回廟中安座,村民才向廟中主神上香答謝,祭典也就圓滿結束。冬至養生4重點1.保暖重頭部和腳下:俗話說「寒從腳下起、風從頸後入」,所以保暖首重「頭和腳」,襪子和圍巾絕對不可少。2.補養腎精:中醫認為黑色食物對應腎臟,例如:黑豆、黑芝麻、紫黑米、香菇、黑木耳、烏骨雞、黑參等,富含營養且不燥不膩,被認為是補腎好食材。3.泡腳補腎:透過泡腳來涵養腎氣,尤其適合怕冷、四肢冰冷、易感冒的人。4.避開生冷食材和飲料:多吃生冷食物會需要消耗更多體內的氣血能量來消化。冬至相關農諺•冬至圓仔呷落加一歲:冬至曾是古代過年,過冬吃湯圓就算長一歲。•冬至透腳日,做田人拼攏劊直:台灣因為冬季相對不冷,所以冬至晴朗時,農夫會勤於農事。參考資料:農業部:冬至台灣民俗文物辭典:謝冬
-
2023-12-18 養生.聰明飲食
冬令進補吃鍋別太頻繁,多久吃一次才適當?營養師提醒注意4件事
● 節氣重食補,吃過頭小心反效果● 慢性病患者要注意主食肉類不過量● 進補聰明吃,少喝湯、多喝水時序入冬,薑母鴨、羊肉爐、麻油雞等店家陸續出現人潮,俗話說:「冬令進補,開春打虎」,冬季是食補增強體質的最佳時節。但是滋補養身不宜過量,還要選擇適合個人體質及疾病狀況的藥膳食材,免得補過頭有損健康。大里仁愛醫院營養師徐佳靖觀察指出,立冬後天氣一轉涼,醫院急診的人變多,大部分是糖尿病、腎臟病、三高患者吃出問題。吃鍋別太頻繁 建議半個月一次「慢性病患者不忌口,很容易攝取過量澱粉、血糖超標,突然暈眩掛病號。」徐佳靖說,鍋物是民眾進補的首選,卻隱藏了熱量和鈉含量,一餐熱量至少超過1000大卡,建議吃鍋勿太頻繁注意頻率,大約半個月吃一次即可,亦可先看診中醫了解自己屬於哪種體質,吃對了才能輕鬆補元氣。徐佳靖舉例,羊肉屬於溫補,但羊肉爐中會放薑片、滷包、米酒,雖然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但也會使人虛火上升,建議可添加蘿蔔、冬瓜、大白菜等食材。湯底可放洋蔥、番茄以及紅棗、枸杞烹煮出自然甜味,不要使用過多的調味料。徐佳靖提醒,人到中老年,味覺、嗅覺會隨著年齡變遲鈍,肉類脂肪融入湯中、湯頭愈滾愈鹹,煮出油脂及熱量,喝下肚易增加身體負擔。湯底鹽分極高 腎友恐暈眩心悸飲用各類火鍋湯要適量,徐佳靖說,煮超過半小時以上就不建議喝,因湯底含有極高鹽分,當心鈉、鉀、磷超標,這些物質會讓腎臟病患者暈眩、心悸、心律不整,甚至休克死亡。冬季氣候寒冷,活動量變少、口渴感也下降,徐佳靖強調,水喝太少,會造成人體電解質不平衡,影響認知功能、記憶力變差。尤其身體缺水會導致血液增稠,增加心肌梗塞、腦中風的機率,即使是藥膳進補或三餐喝湯,也要喝足一天2000cc的飲水量,幫助加快新陳代謝。如果家人已經罹患失智,更要注意水分攝取充足,不然大腦就會變得遲鈍,有可能引發譫妄。糖尿病患者要掌握少油、少鹽、控制分量原則,徐佳靖建議,可補充膳食纖維,多吃蔬菜,增加飽足感及降低膽固醇。每個人體質、身體狀況不同,補對了才有驅寒溫脾的效果,吃錯了小心愈補愈糟,身體發炎症狀更加嚴重。冬令進補4注意事項1.要依照體質選用適合的中藥材,避免過燥或過寒。2.熬煮30分鐘以上的湯頭少喝,喝前要撈掉上層浮油。3.多攝取蔬菜增加飽足感、不吃加工火鍋料。4.藥膳進補同時,搭配無糖飲料、多喝水,幫助鈉的排出。(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2-09 養生.聰明飲食
麻油雞喝一碗500大卡!營養師授4招健康吃,教你怎麼吃才不會連體重一起「補」
近幾日因為受到大陸冷氣團的影響,全台各地都迎來今年冬天的最低溫度,再加上東北季風肆虐,連日來都是陰雨綿綿,在這種寒冷又潮濕的天氣裡,大家是否也想要煮一鍋熱熱的麻油雞「進補」一下了呢?想補補身體,但又擔心一起補到體重怎麼辦呢?今天《PrimePlus健康設計家》品牌營養師Evelyn就來教大家吃麻油雞該注意什麼,才不會連體重一起「補」囉!麻油雞有什麼好處麻油雞的主角是黑麻油、雞肉和薑,三種都是非常常見又營養的食材,以下來一一介紹這三種食材有什麼營養價值:.黑麻油:黑麻油是由黑芝麻壓榨製成,因此保留了黑芝麻本身所富含的芝麻素、芝麻木酚、維生素E、植物固醇等多種天然的抗氧化物,能夠清除自由基、減緩氧化對於細胞的傷害。此外,黑麻油中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佔43.3%、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則佔40.1%,是對於身體非常有益的油脂組成,能降低低密度膽固醇(LDL,俗稱壞膽固醇),是很好的食用油喔!.雞肉:雞肉是很好的蛋白質來源,一般非內臟部位在豆魚蛋肉類中屬於低脂肉類,對於想要控制體重的人來說是非常好的肉類選擇!另外雞肉也富含支鏈胺基酸(BCAA),能夠幫助人體肌肉的合成,而維生素A、維生素B群、鈣、磷、鐵等等人體必要的營養素也能夠幫助維持正常的生理機能。.薑:生薑裡面具有多種抗氧化劑,例如薑辣素(gingerol),可以減少自由基對身體的氧化破壞,並減少發炎物質的產生、降低體內的發炎反應。對於常常感冒的人,可以試試看喝薑茶、或是在湯裡面加入薑,對於增強免疫力都有不錯的效果! 孕婦月子餐麻油雞 產後第三週再吃台灣的媽媽們在生完小孩之後都有坐月子的習慣,認為媽媽生產時耗費大量體力,需要在生產過後藉由坐月子期間好好補一補身體。而麻油雞就是很常見的月子餐,以中醫的觀點來看,產後適量攝取麻油雞,可以幫助促進血液循環、恢復體力、溫補腎陽。而以現代營養學的觀點,麻油雞則可以促進子宮收縮,雞肉中的BCAA也確實能夠幫助孕後媽媽回補體力,而多種抗氧化物也能幫助延緩老化及氧化,確實是非常適合進補的料理。特別需要注意的是,並不建議生產後立刻開始吃麻油雞,而是盡量產後第三週再開始慢慢攝取,避免中醫所謂「虛不受補」的狀況出現喔!麻油雞健康吃雖然麻油雞有上述這麼多好處,但它的熱量可是不容小覷的!麻油雞相較於其他料理使用了較多的油脂,並加入了不少米酒,因此吃下一碗麻油雞(不含麵線)可能就攝取了450~500大卡的熱量,相當於兩碗白飯!要如何才能用麻油雞補到身體,又不會補了肚子一圈肉呢?下面就由Evelyn來教你怎麼健康吃麻油雞!1.去除雞皮加入的雞肉盡量去除脂肪含量較高的雞皮部分,只留下瘦肉下去煮麻油雞,因為麻油雞的湯頭本身已經含有許多油脂,因此將雞皮去除能夠大大降低攝取到的熱量、也不會影響美味。2.麻油控制在15公克以內雖然麻油是麻油雞的主角,也是很好的油脂來源,但再好的食材都應該適量攝取才不會造成反效果。麻油在六大類食物中屬於「油脂類」,每一份就可以提供高達45大卡的熱量,雖然好的油脂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但過多攝取仍會造成脂肪的堆積。3.蔬菜加多一點除了加入雞肉以外,建議大家可以在麻油雞中加入大量的蔬菜,不但可以增加甘口的風味,還能補充膳食纖維、兼顧料理的營養均衡。此外,膳食纖維可以提供飽足感,讓我們不會一時興起就過度攝食,也減少油脂的吸收!4.少沾醬傳統的麻油雞是不會調味的,因此許多人會額外準備一碟沾醬讓雞肉可以搭配。但是像澱粉含量高的醬油膏、含大量油脂的沙茶醬,或是高鈉的豆腐乳,都是屬於比較不健康的醬料。因此建議大家如果要使用沾醬,可以用天然的蔥、薑、蒜、辣椒等來搭配適量清醬油,就會是比較健康的選擇! 麻油雞進補要注意的族群最後還是要提醒大家,冬天來碗熱呼呼的麻油雞前,也要注意身邊親朋好友的身體狀況是否適合喔!吃麻油雞特別需要注意的是罹患慢性病的病友,包括糖尿病、高血壓、腎臟病、高血脂等等:.糖尿病:糖尿病的病友們要特別注意食物的攝取份量及種類,像麻油雞內常加入的麵線就是屬於「中GI值」的食物,對於血糖的波動有稍大的影響,因此建議吃麻油雞時搭配更多蔬菜,並特別注意澱粉的攝取量。.高血壓、腎臟病:高血壓及腎臟病的病友們應特別注意鈉的攝取量不宜過多,像這種「湯」類的料理容易含有許多從食材流出的鈉、鉀、磷等電解質,因此建議這些病友們可以選擇吃配料就好,湯則是適量攝取即可。.高血脂:麻油雞的油脂含量較多,對於本身就患有高血脂的病友而言會造成較大的代謝負擔,因此建議酌量攝取就好,吃完後也別忘記增加運動量來提高體內的代謝速率。 看完今天的文章,你是否也想來碗熱呼呼的麻油雞了呢?這幾天氣溫驟降,大家除了要做好自己以及家中長輩的身體保暖之外,在進補時也要注意控制攝取量,千萬不要還沒補到身體,就先補到體重喔!延伸閱讀:.高血壓是沉默殺手!把握得舒飲食5原則+居家量測722法則.「彩虹飲食法」怎麼吃?遠離癌症、心血管疾病 5色蔬果神奇功效.糖尿病怎麼有效控糖?專家曝扭轉關鍵時刻,「3撇步+9種食物」幫你控制血糖本文為《PrimePlus健康設計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2-07 養生.抗老養生
來到冬季節氣「大雪」寒流漸多,手腳易冰冷該怎麼辦?把握飲食3原則,幫你驅寒氣、舒筋骨、暖身體
時序進入「大雪」,再3個節氣就要迎新年啦!「大雪」約是農曆11月的節氣,2023年的大雪在12月7日。過了大雪,北方冬天降雪會比「小雪」時日趨頻繁且持久,因此稱為大雪。台灣雖然不容易在平地落雪,通常這節氣前後,開始有寒流襲台,大多數人會趁這時候進行冬令進補,來暖暖身子,驅趕寒意。大雪來到,冬令進補該怎麼吃對身體較好?1.吃黑補腎:冬季古人認為嚴冬,對體質虛寒或年長者的健康都會產生影響,重點在於「養氣補腎」,認為黑色食物在冬季對身體更有好處,營養豐富的黑色食物有:黑芝麻、黑木耳、海帶、黑米等。2.大雪「吃苦」:冬季時空氣會變得乾燥,出現乾冷的現象,容易伴隨有上火的症狀,例如:口腔破洞、口乾舌燥等問題,此時需要能夠降火氣的食材進行調養,通常帶點「苦」味的食物會有不錯的效果,例如:苦瓜、芹菜、窩筍(菜心)和芥菜等。3.冬令進補不畏寒:現代人冬令進補時,建議補充高蛋白質、富含維生素的食材,促進新陳代謝並提高人體免疫力,改善手腳冰冷冬季畏寒的情況。需要留心的地方,冬季也是容易出現消化問題的季節,飲食上要避免大量難以消化的食材。根據體質判斷自己適不適合進補:●不適合進補:容易口乾舌燥、嘴巴容易破洞、便祕、長青春痘或成人痘、肥胖體質、過敏體質、感冒、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病族群。如果仍要進補,建議藥膳中多加蔬菜與白蘿蔔等涼性食材來去油解膩降火。●適宜進補的體質:容易怕冷(畏寒)、手腳冰冷、疲倦乏力、營養不良、面色蒼白的人。進補時也要遵循適性適量,不可過度食用。3穴位按摩,幫助滋陰補腎過好冬按壓以下幾個穴道,可以滋陰補腎好過冬!1.太谿穴:位於腳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滋陰補腎直接相關的穴位。2.湧泉穴:把腳趾向下捲起,腳底板的前1/3中央會出現一個凹陷處。按壓可消除疲勞、改善手腳冰冷。3.三里穴:位於外膝眼直下四橫指處。可改善腸胃機能,促進營養吸收和代謝,提升免疫力。大雪節氣諺語•大雪大到:綽號烏有信的烏魚群,約在大雪前後時,會大批湧進台灣海峽。•大雪兆豐年,無雪要遭殃:中國北部地區如果大雪時不降雪,明年農業收成恐怕會不好。參考資料:24節氣:大雪「大雪」保暖首重頭腳!進補看體質,加這些食材可去油解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