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5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退火
共找到
40
筆 文章
-
-
2024-08-24 養生.聰明飲食
「蔬菜之王」蘆筍!解毒防癌、改善三高、防便祕、延緩失智,2族群要當心別吃多
夏天、初秋,是吃蘆筍的好季節。有「蔬菜之王」美譽的蘆筍,風味鮮美清甜,營養價值相當高,尤其葉酸、天門冬胺酸含量高,富含維生素A、B1、B2、E與微量礦物質,是優質的抗氧化蔬菜,具有利尿、解毒、降血壓、增強免疫力、清涼、退火等功效,更是防癌的最佳食材。兩千多年前,羅馬人將蘆筍當成強身食品,中國《神農本草經》則將蘆筍列為「上品之上」。營養師劉怡里表示,蘆筍屬於鹼性食物,又分為綠蘆筍、白蘆筍,營養價值都很高,具有不錯的抗氧化作用,因此,蘆筍在國際上有「蔬菜之王」的美稱。現代醫學研究發現,蘆筍是高鉀食材,有利尿排鈉作用,很適合高血壓病人食用;蘆筍的維生素A含量高,維生素E、β胡蘿蔔素也不少,是很好的抗氧化食物,不僅有助於三高改善,還被公認為「防癌聖品」。抗氧化防便祕 補充蛋白質蘆筍的膳食纖維含量不低,有促進腸胃道蠕動,預防便祕、減少體內毒素的累積效果。蘆筍的維生素B1含量是一般蔬菜的2倍,維生素B2含量也高,有助神經舒緩、消除疲勞。蘆筍的蛋白質含量豐富,每100克含有2.3克蛋白質,素食者可補充蛋白質。延緩失智退化 增強免疫力最特別的是,蘆筍的葉酸含量很高,孕婦適合食用,劉怡里說,葉酸的抗氧化功用,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對於DNA的形成、小孩的腦神經管的發育也都有助益,研究也發現,補充葉酸還可以延緩失智症患者的退化。另外,蘆筍富含天門冬胺酸,這是非必需胺基酸,可以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並增強免疫力。痛風結石患者 小心別吃多由於蘆筍的普林含量高,劉怡里提醒,痛風及尿酸結石患者宜少吃。在烹調蘆筍料理時,切勿高溫料理,汆燙燙熟即可,以免維生素A、B群等營養素流失。白蘆筍以清燙、涼拌最佳;綠蘆筍可以入菜,加一點油炒,可以吃到維生素A的營養。至於熬煮的蘆筍汁,則保留了鉀,可以降血壓。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7-06 養生.抗老養生
過了「小暑」一天比一天悶熱!避免正午外出、多吃瓜類退火解燥熱
7月6日是24節氣「小暑」。夏至之後,天氣開始炎熱,但還不到一年最炎熱的日子,因此名為小暑,「小」意指「微」,小暑後面是大暑,真正的炎熱還在後頭。小暑為夏季第五個節氣,有句俗諺說「小暑過,一日熱三分」,意思就是過了小暑,天氣一天比一天還要悶熱。小暑過後氣溫常上看30℃,應盡量避免正午外出,最好傍晚後再進行戶外活動;注意水分補充,隨時找清涼地方休息,避免中暑。而「小暑驚東風,大暑驚紅霞」,夏天多西南季風,如颳起東風,代表南部海面有熱帶低壓,是颱風前兆。「小暑」吃西瓜、芒果、小黃瓜 退火解燥熱「小暑」陽氣旺盛,養生建議多動少睡,多喝水,勿過度曝曬。民間傳統認為熱雞湯可「以熱制熱」達到流汗排毒效果,但要注意冷氣房待久了,身體忽冷忽熱反可能調適不良。「小暑吃芒果」,西瓜、芒果是夏季當季水果,此時吃最美味。但芒果屬於溫熱食物,吃多易燥熱。西瓜果肉利尿降暑,瓜皮富含纖維有利退火,烹煮食用或生吃一點點皆可。此外,夏季炎熱宜多補充維他命B群,包含小黃瓜等瓜類可涼拌食用,幫助退火。夏季女性好發白帶 「健脾去濕」補充益生菌食物夏天暑氣升,也是疾病百出的時節。開業中醫師陳潮宗指出,夏季容易讓女性困擾,因夏季為白帶的好發季節。凡是女性都有陰道分泌物,統稱為「白帶」,有助維持陰道的濕潤與健康。而陰道是潮濕溫暖的環境,若女性常穿著如牛仔褲等緊身褲,不但不通風、不吸汗,又容易造成摩擦破皮,使細菌有入侵陰道機會,反而悶出白帶問題。陳潮宗說,白帶屬於「水濕」現象,治療白帶過多的關鍵就在「健脾去濕」,建議患者下半身應穿著寬鬆外,可透過補充溫和、清淡的飲食,如蓮子、薏仁、扁豆、山藥、冬瓜等食物,對於調理體內水濕現象及補養脾胃有效果。另外,補充含益生菌的食物如優酪乳、味噌,也有助私密處保養。不過陳潮宗也呼籲女性同胞,如有任何不適,應立即去看醫師,以免小病耽擱而成大病。
-
2024-02-22 焦點.健康知識+
「喝綠豆湯」退火解毒可解深坑大火毒氣?中西醫師都說不可能!2類藥方可參考
新北深坑鋰電池工廠昨日大火,燃燒惡臭擴散雙北,不少民眾擔心空氣汙染造成中毒,想喝「綠豆湯」退火解毒。對此,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詹永兆表示,戴奧辛等重金屬應從「強肝」、「增強免疫力」方面著手。毒物科醫師顏宗海則說,綠豆湯解毒在學理上不可能,最好還是戴口罩、避免暴露。喝綠豆湯退熱解毒?中醫建議強肝、增強免疫力藥材雙北因深坑鋰電池工廠大火,惡臭令附近居民都相當憂心,擔心惡臭的氣體會導致人體危害,紛紛想許多「解毒」方式。有傳言「綠豆湯」可退熱解毒,因此可以解大火產生的戴奧辛毒氣。對此,詹永兆指出,戴奧辛等重金屬應從肝臟的調理方面著手,肝臟是人體的解毒工廠,中醫角度會建議民眾服用養肝類的方劑,例如小柴胡湯、龍膽瀉肝湯等等,或是一般菊花茶、玫瑰茶都可以降肝火,加強肝臟機能排毒;綠豆湯雖可清熱解毒,但可解的毒相當有限。至於吸入有毒氣體後,是否透過清肺的藥材排出體外?詹永兆表示,人體吸入PM2.5等懸浮微粒後,會建議「提升免疫力」,透過補肺的藥材,加強體內負責解毒的嗜中性白血球,將異物帶出體外,透過玉屏風散、四君子湯等方劑強化,一般茶飲則可用黃耆、枸杞、紅棗加強免疫力。西醫:外出戴口罩 在家緊閉門窗、打開空靜清淨機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則表示,空氣汙染進入人體的路徑,是透過鼻孔等呼吸道進入肺部,從醫學機轉來看,綠豆湯基本上不可能有效,並沒有相關的學理根據支持這樣的論點,不否認綠豆湯的營養價值,但因應空汙最好還是減少暴露在毒氣中,必須外出則配戴口罩,在家緊閉門窗、打開空靜清淨機。
-
2023-07-28 醫聲.Podcast
🎧|中醫師詹永兆:清冠一號主角魚腥草 融入藥膳助抗外邪入侵
🎧立即收聽 按右下角播放鍵↓許多民眾平常忙於工作、家庭生活,根本沒時間、沒本錢生病,面對環境中許多病毒、細菌的夾攻,有時只能聽天由命。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詹永兆建議,民眾平常可藉由「魚腥草燉排骨」、「四君子湯」(四君子:人參、白朮、甘草與茯苓)或「四神湯」等藥膳,搭配穴道按摩,幫助提升整體防護力,一旦病毒、細菌伺機而動,身體更能產生堅強防護。新冠感染後應調理,避免反覆確診、更能抵抗外邪。每當出現新冠病毒、流感等傳染性疾病疫情,有些族群特別容易受感染,對於容易傷害人體的外界事物,中醫稱「外邪」。詹永兆分析,外邪包括「風、寒、暑、溼、燥、火」等因素,稱為「六淫」,像新冠病毒感染屬於「熱風暴」,熱風暴是指身體發炎、上火,除了會消耗身體元氣,引起發燒、頭痛,也會帶來風、寒、濕入侵,特別是脾肺氣虛、正氣不足者,更容易受到侵擾。此外,如果感染新冠病毒,也常引起氣陰兩虛,病患常感覺疲倦、口乾舌燥,若沒有好好調養,往後體質就容易氣不足,且易產生「陰虛火旺」,病患也易反覆確診,而出現長新冠、疲倦感、腦霧的機率也會上升。「當氣不足,就要補氣!」詹永兆建議,感染新冠肺炎等疾病後,即使看似康復,也可請中醫師協助調理體質兩到四周,讓身體元氣更充足,之後也更能抵禦外來威脅。感染期間多吃滋潤型食物,黑白木耳、瓜果類消火氣。在感染一些常見病毒,且出現熱風暴期間,詹永兆表示,此時病患可以吃些黑木耳、白木耳等食物,這些都是滋潤型食物,可幫助滋陰,避免身體持續上火。同時也可吃些西瓜等水果,透過其中水分滋潤喉嚨,體內火氣也可稍微消退。不只如此,補充足夠水分也可幫助退火,當身體逐漸退火,咳嗽、喉嚨乾癢等不適症狀也會明顯改善,尤其要留意的是,這段時間避免吃麻辣鍋、薑母鴨、燒酒雞等易上火料理,以免火上加油,身體會更不舒服。魚腥草與黃耆燉排骨或雞湯,提高身體防護力。過去兩年來,研究證實可用來對付新冠病毒的「清冠一號」一炮而紅,其中最重要的成分有魚腥草、板藍根與黃耆,這些中藥材皆可清熱解毒。在病毒不斷演化之際,不少學者、中醫師透過研究、臨床經驗發現,魚腥草、板藍根似乎可針對多種外來威脅提升身體防護力。若想讓身體更有本錢對抗病毒與各式外來威脅,可拿魚腥草一兩、黃耆五錢,再加點紅棗,然後以這些中藥材燉排骨,便是「魚腥草燉排骨」,或做成「魚腥草燉雞湯」,口感都非常美味,由於魚腥草是清冠一號重要主角,黃耆則可以補氣,共同入菜,可發揮養生、保健效果。花草茶飲可平穩情緒,穴道按摩強化脾胃、呼吸道。除了上述養生藥膳,像洋參加黃耆,泡成茶飲,稱為「參耆茶」,或黃耆加上紅棗,都可幫助健脾胃,或像四神湯,或前述四君子湯加點黃耆,也都可以強化脾胃,對整體健康很有好處。若是肝鬱氣滯型體質,晚上也常輾轉難眠,則可以泡些菊花茶、玫瑰花茶、佛手柑等茶飲,飲用後,心情就會比較愉快、平靜,當情緒趨於穩定,睡眠品質也會明顯提升。詹永兆指出,在提升身體防護力、養生保健方面,每天針對三陰交、足三里等進行穴位按摩,也有幫助,兩個穴位「一個健脾、一個健胃」,不僅可增強脾胃能力,也可增加防護力,如果按摩合谷、曲尺,則可幫助強化氣管、呼吸道。購買清冠一號 務必找合格中醫院所如果民眾確診,需要服用清冠一號,詹永兆提醒,只要到合格中醫診所、中醫院所看診,醫師就會視情況開清冠一號處方箋,且這些清冠一號都是合法藥品,不太可能有山寨或仿冒品。若是網路販售的清冠一號,品質可能良莠不齊,除了可能是山寨品,其中成分也可能濫竽充數,或許不是真正清冠一號藥方。民眾務必找合法中醫診所、院所看診、領取藥物,藥物品質較有保障,治療才會更符合所需。詹永兆小檔案學歷: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系台北醫學大學藥學碩士現職:保生堂中醫診所院長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經歷: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第9、10屆常務理事前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醫師前衛生署台北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Podcast工作人員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製作人:韋麗文主持人:蘇湘雲、邱書昱音訊剪輯:滾宬瑋腳本撰寫:蘇湘雲音訊錄製:滾宬瑋特別感謝: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
2023-07-21 醫療.中醫
中暑竟分陰暑、陽暑,怎麼分辨?中醫師教你夏日消暑撇步,6種食物助清暑祛濕
炎炎夏日,近日氣溫屢創新高,全台各地高溫炎熱,像是燒燙燙的蕃薯,雖然夏日總是能讓人熱情奔放,但同時也令人浮躁不適,嚴重時也有可能造成中暑的現象!什麼是中暑?.陽暑的前兆與症狀在中醫的觀點來說,其實中暑可以分成兩種,「陽暑」及「陰暑」。「陽暑」是因爲長期處於酷熱的高溫環境,或高溫下過度運動,隨著體溫上升,感到噁心、頭痛、暈眩、臉色蒼白,甚至神智不清、脈搏微弱、呼吸逐漸加快,就有可能是中暑的前兆。輕微的中暑症狀會出現身體發熱、多汗、頭暈、頭痛、口渴、四肢倦怠等症狀;嚴重則有可能會出現呼吸急促、意識不清等症狀。.陰暑的成因與症狀「陰暑」則是由於在短時間內,身體接受劇烈的溫度變化所造成,造成皮膚表面毛孔急速收縮,讓體內原有的熱氣鬱在體內無法順利出汗,熱氣持續存在而造成的不舒服狀況。例如:長時間待在室內吹冷氣後突然走到室外炎熱處,或原本在高溫下大汗淋漓狀態下,突然進入冷氣房內或去沖冷水、喝冰飲。陰暑的症狀會出現微微發熱、無汗、疲倦、頭痛、噁心、流鼻涕、頭暈等類似感冒的症狀。其實以台灣的夏天來說,並不會是純粹的炎熱而已,梅雨、雷陣雨等等天氣變話使環境常常伴隨著極高的濕度,如此濕熱的環境,身體會像悶燒鍋一樣,造成許多不適的症狀,所以在夏天除了祛除暑氣之外,袪除濕氣也是需要注意的喔,在這裡為大家介紹一些夏日清暑祛濕的食物!夏日清暑祛濕的食物.薄荷+檸檬薄荷可以疏散風熱,清利頭目,薄荷芳香可用治夏令感受的暑濕穢濁之氣,日常飲食中,常常會使用到薄荷,無論是茶飲還是入菜,薄荷清新爽口,芳香沁涼的滋味都讓人愛不釋手。尤其是在夏季,適當的吃些薄荷不但能清涼解暑,還能提神醒腦!趕緊泡一杯蜂蜜檸檬薄荷水,清涼一下吧!.薏苡仁+綠豆薏仁性味甘淡,微寒,有健脾益胃,利水滲濕,清涼退火等功效,因此很適合台灣濕濕熱熱的天氣。綠豆清熱消暑,常用於治療暑熱煩渴,炎炎夏日,煮一碗綠豆薏仁湯喝吧!但要注意煮湯的同時,糖可不要過多攝取喔!.苦瓜中醫學認為,苦瓜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祛暑、利尿涼血等的作用,可用於熱病煩渴、目赤腫痛、痢疾及少尿等症,平常可將苦瓜作為涼拌菜食用。.西瓜西瓜又被中醫稱為「天生白虎湯」。 所謂「白虎湯」,是中醫常用來退燒降溫的藥方,而西瓜性寒,是退熱高手,與「白虎湯」退燒之效相似,故得此名,夏日來片西瓜清涼解渴又消暑,但要特別注意,西瓜食用過多也容易會有腹瀉的情形喔!.烏梅夏天容易口乾舌燥,烏梅味酸澀、性平,有生津止渴的作用,夏日習慣將其做成茶飲飲用,便是取其生津止渴、除熱煩滿的功用,來解除夏天容易口乾舌燥、身熱心煩的問題。.西洋參/花旗蔘夏日中暑後的暑熱後期,常常見到僅剩下口乾舌燥、疲倦及口渴等「陰傷」症狀時,就是使用西洋參的時機。西洋參又稱粉光參、花旗參,主要作用在肺胃,能補氣也能滋陰,在夏季適時服用,可使人擺脫由於氣陰兩虛所帶來的精神疲倦、乏力以及中暑等症狀。西洋參最簡單的服用方法是含服或當茶飲用。當然,由於西洋參是一味藥,而不是保健品,雖說適應人群廣,但也需辨證選用,民眾也不要過量使用喔。 ※本文由
-
2023-06-10 醫療.泌尿腎臟
喝魚腥草涼茶退火?80歲老翁每天喝竟心悸喘不過氣,「這原因」導致
王姓老翁有慢性腎臟病,因覺得火氣大,每天喝一大碗魚腥草煮的涼茶退火,健檢時發現血鉀濃度超標,還會心悸;醫師指出,腎臟功能不佳無法排出鉀離子,恐心律不整,對老人家尤其危險。火氣大喝魚腥草涼茶退火 卻血鉀濃度超標衛福部南投醫院今天發布新聞指出,80歲王姓老翁罹患慢性腎臟病,需定期回醫院檢查,老翁檢查顯示血鉀濃度超過正常值近2倍,老翁也說會心悸不舒服,感覺喘不過氣。南投醫院腎臟科主任莊宗芳指出,老翁因自覺胸悶及火氣大,聽說多喝魚腥草煮的涼茶可退火,所以每天都喝一大碗。莊宗芳說,腎臟是身體內鉀離子主要排泄器官,可透過尿液排出,但腎臟病患可能無法順利排出鉀離子,導致血鉀濃度過高,會出現手指麻痺、嘴唇麻木、疲倦、無力、心律不整等症狀。魚腥草應在中醫師指導下使用南投醫院中醫科醫師賴卉蓮說,魚腥草成分包含魚腥草素、揮發油、蕺菜鹼等,對多種細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能擴張腎動脈,增加腎動脈血流量,因而有利尿作用,臨床應用還是應該在專業中醫師指導下使用。南投醫院營養師黃淑敏表示,當腎臟受損,組織細胞遭受破壞,鉀離子會被釋放進入血液,導致高血鉀症,因此慢性腎臟衰竭患者須限制飲食中鉀的攝取。延伸閱讀:.洗腎病人為什麼喝水需要限制?7招助腎友控制水分攝取.洗腎腎衰竭的病人可吃水果?遵守兩原則,楊桃不能吃!.天天喝「這果汁」喝到需洗腎!腎臟病、糖尿病患 吃水果宜忌整理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1-31 醫療.中醫
吃太多中藥要洗腎嗎?針灸有什麼風險?中醫師13個快問快答,破解你對中醫的迷思
【編註】許多人對西醫有顧忌,但對中醫也有不少錯誤迷思。佑昌馬光中醫診所陳昭仁醫師13個快問快答,解答你對中醫的疑問。Q1.為什麼中醫都要長期治療?「有嗎? 難道是在7749天煉丹?」像新冠肺炎最快一週,最多就一個月。特別是中醫常治療棘手的慢性病,試想糖尿病哪有人調一個月就好?Q2.西醫不同症狀都分開看,但中醫好像一個醫生治百病?從心臟到皮膚所有問題都可以跟中醫說疾病的產生很少是單一問題,中醫看待人體是從整體看到個別細項,所以都能找出治療方針;西醫則是分科仔細,從細項看回到整體。中醫專注調整一個問題,其他狀況就可以像骨牌效應順勢而解;比如說過敏性鼻炎者常伴隨有異位性皮膚炎,以中醫「肺主皮毛」的概念治療,就可以治療這兩種疾病。Q3.中醫師是不是都會有自己的堅持?西醫說沒關係還在正常範圍,中醫就說不行這個不正常要調一下疑?好像說反了!!!中西醫對「正常」的定義或症狀會有不一樣的觀點,例如西醫在實驗室數據上,通常有紅字就覺得需要調整;而中醫在看待四肢冰冷上,即使數據是正常,中醫也覺得需要調整。Q4.為什麼很難好的病都要看中醫?像新冠後遺症都說要看中醫調身體。延續上題的回覆,大家一定會遇到,各種數據都正常,但還是有種說不上來的不適感,這也就是「亞健康」的狀態。在疾病還沒成為疾病前,一定有 something wrong;此時中醫的「望聞問切」,反而可以早一步遏止疾病的「成熟」或「生成」。Q5.望聞問切是不是一種統計學的診察方式?當然是啊!統計學是近代的名詞,不過中醫多年的治療經驗,與西醫一樣,也是累積許多資料庫以後成為醫學。Q6.針灸會有什麼風險?該如何避免?瘀青、痠痛、感染,最嚴重就是氣胸。合格的中醫師一定具有危機意識與感染控制的專業素養,患者也必須充分告知原本體況,遵循醫囑,就可以大大降低風險。Q7.中藥是食品還是藥品?跟保健食品的差別?中藥、中醫當然是藥品與醫療。既然會來「調身體」,就表示一定有某處不舒服,緩解不適症狀就是用「藥物」來進行「治療」。而保健食品則屬於「食品」,在台灣法規上除了經過「小綠人」審核認證之外,是「不能宣稱療效」的,坊間看到天花亂墜的廣告詞都有極大機率是違法的。Q8.中藥跟西藥到底能不能一起吃目前對於中西藥的交互作用,還沒有相關詳盡的數據與研究;實務上,大致間隔一小時以上就可以了。但因為新冠疫情,至少可以確定「抗病毒藥物」與「清冠一號」,是不能夠同時期服用的。Q9.科學中藥跟傳統中藥的差異就是奶粉與鮮奶的差別,或是咖啡濃縮顆粒與手沖咖啡或義式咖啡的差別。Q10.為什麼中醫這麼常有自費?自費的藥材真的會比較好嗎?不只是中醫,西醫也常常有自費。因應健保制度,一般疾病與藥物都是健保給付的,但如果是特殊疾病,或是想要效果比較好的藥物,就要自費進行購買。Q11.吃太多中藥要洗腎嗎?不會!!!衛服部都有中醫慢性腎病治療專案計畫了,吃中藥不僅不會洗腎,還可以改善腎臟功能,減少或延後洗腎的風險。 Q12.中藥的枸杞有被染色過嗎?看你在哪裡買的?自行購買來路不明的藥材,然後又懷疑染色,這些叫做「草藥」或黑心食品,與合格中醫診所所開立的「中藥」是不一樣的。Q13.是藥三分毒,所以中藥是補品還是藥品?本來藥物就是矯正人體不正常的狀態而開立的,沒事幹嘛亂吃藥呢?錯誤的藥物當然會有問題,士林夜市的藥燉排骨跟中醫師開立的十全大補湯,完全是不同範圍的討論,看用在什麼地方―對於身體燥熱,但實際上是虛熱的人,開補藥反而可以退火,所以該怎麼定義「補」?
-
2022-10-07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道聽塗說」的再思考
【編者按】本週是三位非醫學專業人士回應9月5日、7日、9日三位醫師「道聽途說對醫病關係的影響」、「醫師也會抓狂」、「辯護主流醫學」的看法。一位長照家庭的照顧者寫出她個人以家屬的身份遭遇過不同醫師的經驗,也表達她對醫師辛勞的感激。一位大學外文系教授舉出契訶夫的短篇小說「敵人」,引出一個簡單的道理「在極度缺乏理解與信任的情況下,醫病溝通承擔極大的失敗風險」。一位醫學人文的歷史學教授直指現代醫療是「陌生人的醫療」,而醫病雙方需要克服彼此理解的障礙。希望這六篇文章可以幫忙醫病雙方瞭解彼此的盲點,並且在醫病之間發生衝突時,能發揮「同理心」,了解對方的立場,而能相互尊重與信任。延伸閱讀:醫病平台/回應非主流醫學帶給醫病關係的困擾延伸閱讀:醫病平台/道聽途說之我見現代醫療是「陌生人的醫療」,這是九年前拙作的主題,借自醫療史學者Charles Rosenberg的名著The Care of Strangers(1995, 1987)的觀點。所謂陌生人的醫療是指近代以醫院為主的行醫模式,醫者與病人之間通常是陌生人的關係。近代以來科學醫學(scientific medicine)的發展是醫院醫療的重要基礎,從解剖學生理、微生物學,乃至於二十世紀之後的生化、藥物、分子生物學等都讓現代醫療與十八世紀以前的醫療迥然不同。回顧歷史,科學的進展提供了醫療許多的利器,能治療許多令過去醫師束手無策的疾病(參見《科學發展》,2013年四月份,484期)。無疑地,這是科學的進步,但是內建於醫院醫療的陌生人關係也讓醫病之間的信任不易建立。然而,病人是否必然能受惠於這個進步?對於進步的信心往往使我們遺漏醫療中重要的主角——病人。作為醫病關係中另一方的病人,是否也跟著科學的腳步「進步」了?歷史變遷極少是全面性的。雖然正如三位醫師不約而同地指出,主流醫療乃是建立在嚴謹的實證基礎上,但是,對於病人而言,陌生人口中的嚴謹科學與有效性並非顯而易見,也難敵親友的好意或是文化親近性,一邊是需要許多解釋的艱澀知識,一邊是親切可感知的文化,病人的傾向有跡可循。除了筆者之前討論的醫院醫療之外,科學的進步—知識的浩瀚龐雜—也為醫病關係帶來過去歷史上少見的負擔,即所謂的知識落差。病人越難了解醫師的專業語言,就越難與醫師建立信任關係,除非有其他的條件來彌補(如親友介紹或是長期關係)。一般人很難參透醫療知識、繁複的醫療流程、醫療專業精細的分工,如此更提高建立醫病信任關係的難度。病人依其在社會所處位置的不同而與主流醫療的距離不同,從巨大的鴻溝到熟悉理解,多數人之於主流醫學,恐怕都是站在鴻溝的另一邊,而距離越遠者,就越需要時間與精力溝通。除此之外,即便是同為主流醫療的成員,不同科別、資歷與院所的醫療人員還可能提供給病人不一致的資訊或建議,例如王棋新醫師文中提到的心臟節律器的例子,或是退火氣藥物的例子(可能是其他院所挪用常民的語言來指稱消水腫的藥物而造成的誤解?)。這個不一致部分源自於不同科別的差異,但更關鍵的是醫療的不確定性。雖然現代醫療充滿了SOP與手冊,但是放在疾病歷程的脈絡來看,患有相同疾病的不同病人,因種種原因,還是可能得到不同的醫療措施。當然,偶而見諸媒體報導的醫療詐騙新聞確實也會讓病人生疑,而這也是為什麼尋求「第二意見」(second opinion)很重要。從病人的所作所為及其盼望看來,我們看到了歷史的不變——當代的病人跟歷史中的病人一樣,他們都希望藥物具有速效、病痛可以很快康復、在A醫者那裏沒有獲得他們想要的療效,就可能換到B醫者(可參考張苙雲教授早期的作品〈逛醫師〉,1998),求醫的歷程中,多方求治、嘗試不同療法等等,均為常見的現象,尤其是遇有疑難雜症時更是如此。或許更令當代許多醫師難以接受的是,病人有時並不在乎醫者的經歷背景是否權威顯耀,不管是哈佛、台大、還是名不見經傳的地方,他們只在乎醫者所提供的療法是否有效或是可信,因此病人棄主流的醫學權威而就江湖郎中時有所聞。換句話說,病人的行為與信念就是特定情境之下人的行為與信念。如果你穿了他的鞋子——與他具有差不多的社經地位、差不多的文化信念、差不多的教育程度、類似的人際網絡,與他有類似的病痛與求醫歷程,你的行為模式很可能會很類似。希望上述的討論可以提供給本周專題裡面幾位用心良苦的醫師稍微釋懷,也給讀者們多一個思考的方向。在此,我想進一步談談可能的改善作法。首先,是有關病人使用非主流療法所造成的問題。病人因種種因素而拖延接受主流醫療的現象,歷來有不少研究,其中的主要發現之一是貧窮者最常拖延接受治療,其原因有很多,當然也包括嘗試另類療法。這類研究有相當多是針對乳癌,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乳癌病人延誤就醫的原因並不僅是因為她們相信非主流療法,而是不易取得主流醫療資源或是羞於就醫。因此,這類例子反映的也是健康不平等與性別身體政治。此外,1999年BMJ曾經刊載一篇有關輔助性醫療的基本認識的文章(complementary medicine含非主流療法),雖然該文主要適用於英國的脈絡(有些輔助性療法已經被納入該國的醫療體制中),但是其中有兩點建議非常值得我們參考——認真看待病人以及良好的溝通。首先是有關認真看待病人。BMJ該文指出,使用輔助性療法的病人通常有潛藏的動機(藥效不如預期、副作用等)。這或許就如黑琵醫師文中所提到,有些病人及其家屬認為「化療很可怕,一做就會去掉半條命」,因此轉而尋求坊間其他療法。誠然如黑琵醫師所言,很多癌症治療的副作用已經可以獲得良好的控制,但是「化療很可怕」也並不是毫無根據,而是來自於過去與現在許多癌症病人的經驗。針對這個問題,醫師們除了設法減輕副作用之外,可能也要花更多的心力來跟病人說明。例如,黑琵醫師的先同理然後解釋的方式。其次是關於溝通。BMJ該文也指出醫師可以幫助病人避免非主流療法所可能造成的傷害。要達此目的,最重要的方法是維持開放的態度並與病人(甚至另類療法的提供者)進行清楚而有效的溝通,如果醫師對非主流療法一律採取否定的態度,病人就很有可能隱瞞,甚至拒絕主流療法。越是開放的醫師,越能與病人協商對病人最有利的治療策略。有趣的是,該文也指出,英國有些醫師也會去學習輔助療法或另類療法,以便更能了解病人的情況。最後,我也想提供一個具體的例子來說明病人與醫療的親近性不足而造成的遺憾。前一陣子朋友圈有三位年紀相仿的男性約略同時被診斷出膀胱癌,三位的癌症期數相當,也都得到類似的醫療建議。其中一位積極透過人際網絡諮詢醫界友人,得到相對充分的資訊,而接受主流適當的療法,治療結果良好。另外兩位,對於切除膀胱與人造膀胱感到畏懼,加上無醫療人脈,或許也沒有遇到可以信任的醫師,也沒有積極尋求專業諮詢,結果並未接受手術,最後病情惡化難以挽回。兩種結局的關鍵差別在於是否能獲得可信任的專業意見,進而採取最有利的治療策略。無論如何,至少可以確定的是,醫者與病人都希望疾病能夠被治癒,這是醫病關係最堅實的基礎。讓我們回到干擾這個關係的「道聽塗說」,對醫師而言是「道聽塗說」,但是為什麼對病人而言就不是「道聽塗說」?這是如何形成的?為什麼病人會相信某些療法?我們需要了解這個背景,才能拆解「道聽塗說」,降低其發生的頻率,甚至將其轉為能夠合作的基礎。當代的醫師都經過嚴格的教育訓練,具有完備的科學知識,但是絕大多數的病人都沒有醫學的訓練,而且他們有各自的處境,醫療工作者或許需要更多關於病人的知識。參考Zollman C, Vickers A. ABC of complementary medicine: complementary medicine and the doctor. BMJ. 1999 Dec 11;319(7224):1558-61.
-
2022-09-29 養生.聰明飲食
常吃這些加工食品恐加速死亡!專家:多吃5種天然食物助抗老
伊莉莎白.布萊盆博士與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分校精神病學系教授,心理學家伊莉莎.埃佩爾(Elissa Epel)博士研究發現:熱狗、冷凍食品、含糖飲料這類加工食品會傷害端粒,新鮮、未經加工處理的天然食物,則對端粒有益。因為新鮮、未經加工處理的天然食物,都經過太陽光的長期曝曬。延伸閱讀:別再躲陽光了!專家告訴你曬太陽的好處:除了更年輕長壽,還能變聰明、減肥、提高性慾!常吃這些加工食品,恐加速死亡!二○二○年六月,由西班牙納瓦拉大學(University of Navarra)營養、食品科學與生理學系的瑪麗亞.貝斯-拉斯特羅洛(Maria Bes-Rastrollo)教授和阿梅莉亞.馬蒂(Amelia Marti)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調查了食用高度加工的垃圾食品與端粒長度縮短之間的潛在因果關係。研究結果發表在《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在這項研究中,研究團隊分析了八百八十六名參與者(六百四十五名男性和二百四十一名女性),研究對象僅限於具有大學畢業學歷的人,年齡在五十七~九十一歲之間,歷時十九年。根據對超加工食品(ultra-processed foods)的攝入量,參與者被平均分為四組(低、中、中高和高)。研究結果顯示,高攝入量組的人更有可能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血脂異常的家族史。他們的飲食習慣中與地中海飲食相關的食物較少,如高纖維食物、橄欖油、水果、蔬菜和堅果。與最低攝入超加工食品組相比,另外三組人端粒縮短的可能性,分別增加了二九%、四○%和八二%。西班牙納瓦拉大學的研究人員說,與很少吃超加工食品的人相比,每天吃三份及以上的人,會使其端粒長度縮短一倍。端粒是存在於真核細胞線狀染色體末端的DNA重複序列,作用是保持染色體的完整性和控制細胞分裂週期。早期研究指出,端粒縮短可能與含糖飲料、加工肉類、其他富含飽和脂肪和糖的食物存在因果關係。這些超加工食品是一種工業生產的食物,由油、脂肪、糖、澱粉和蛋白質的混合物組成,它們幾乎不含全天然食物。而且,通常添加大量人工調味劑、色素、乳化劑、防腐劑和其他為增加保質期和利潤的添加劑。近年來,許多營養專家將肥胖的流行與超加工食品的氾濫聯結在一起,這些食品經加工之後,具有很長的保存期限,並且不可避免地含有鹽,糖,脂肪和其他添加劑。營養專家說,這些食物容易使人吃得過飽,因為它們富含精緻的碳水化合物,添加的糖和脂肪,對消費者具有吸引力。然而,這些食物往往缺乏纖維、蛋白質、維生素和其他重要營養素。一項嚴謹的新研究提供了有力的證據,這項研究發表在美國權威雜誌《細胞代謝》(Cell Metabolism)上。研究發現,當人們飲食中富含超加工食品(例如早餐的穀物、鬆餅、白麵包、含糖優酪乳、低脂食品)時,他們攝入的卡路里明顯增加,導致體重增加。該研究的主要人物,美國國立糖尿病研究院肥胖症專家凱文.鄧尼斯.霍爾(Kevin Dennis Hall)博士表示:超加工食品含有大量的卡路里,並且確實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轉化為肥胖、消化系統疾病和腎臟疾病。事實上,被譽為「營養學界達爾文」的加拿大醫師溫斯頓.A.普萊斯(Weston A. Price)博士,花了近二十年的時間,調查瑞士阿爾卑斯山區、紐西蘭、南美洲叢林、阿拉斯加以及南太平洋小島上,與世隔絕的那些原始部落的飲食文化和營養。結果發現,原始的飲食文化只吃經過太陽光長期曝曬的新鮮食材,肉類、魚類甚至生吃,缺乏蔬菜水果和穀物,不吃加工類的食物,並不會營養不良,也極少生病。然而,一旦他們接受了現代化的飲食文化,尤其是精製的麵粉,含糖的飲料、植物性油脂和現代加工食品之後,卻導致營養不良,以及一連串的疾病叢生。延伸閱讀:別再躲陽光了!防曬讓維生素D不足?要攝取多少才夠?一圖看懂不同年齡每日所需攝取量成吉思汗的軍糧-牛肉乾除此之外,還可以利用太陽的熱,日曬脫水,降低微生物與細菌的數量,延長食物的時效,增加人們的便利性。像是八百年前的成吉思汗,輕騎兵之王,草原上的霸主。他的蒙古騎兵橫掃歐亞大陸,讓歐洲的基督教世界、西亞的伊斯蘭教世界,全部心驚膽寒,創建人類有史以來領土最龐大的帝國。世人稱他為「世界的征服者」,毛澤東稱他為一代天驕,一九九九年十二月美國《時代》雜誌評選他為世界千年偉大人物。成吉思汗以區區十萬人的蒙古大軍,打下比古羅馬帝國還大的疆域,主要就是依靠特有的補給食物「牛肉乾」。自古草原民族就有曬肉乾的習性,吃不完的肉放在盛陽下風吹日曬,自然風乾晾製成牛肉乾,需要食用時就用滾水燙成肉湯。牛肉乾被譽為「成吉思汗的軍糧」,蒙古騎兵餓的時候,就可以直接食用,在馬背上就能補充體力。這種方式既不會耽誤行軍,還能快速充飢,正是靠這些牛肉乾成就了成吉思汗迅如閃電的鐵騎,一日千里,馳騁歐亞,建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強大帝國。5種太陽光曝曬的天然食物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醫學家、藥學家之一李時珍(一五一八年~一五九三年),與扁鵲、華佗和張仲景並稱中國古代四大名醫,被後人譽為「藥王」,他花了三十多年的心血,為後世留下了一本曠世醫學著作—《本草綱目》,並被翻譯成多國語文(英、德、法、拉丁、義、俄、日、韓、越等等)風行全球。《本草綱目》中記載了天然食物的養生作用,特別舉出幾樣,與「超級食物」綠色花椰菜(十九世紀才傳入中國)一起分享讀者:1. 香菇 香菇中含有抗癌物質香菇多醣(Lentinan,LNT)、β-1,3 葡萄糖苷酶(β-1,3 Glucosidases)和β-1,3 葡聚糖(β-1,3 glucan),能提高機體抑制腫瘤的能力,間接殺滅癌細胞,阻止癌細胞擴散,對癌症有治療作用。因此,香菇在國際上被譽為防治癌症的「核子武器」。日本科學家把鮮香菇浸出液,餵食長了腫瘤的小白鼠,一個月之後,小白鼠身上的癌細胞竟然全部消失。科學家在研究中還發現,香菇可以幫助人體殺滅感冒病毒,因為香菇中含有一種干擾素誘導劑(interferon inducer),能誘導體內干擾素的產生,而干擾素可以干擾病毒的蛋白質合成,使病毒無法繁殖,從而使人體產生免疫作用。香菇中含有三十多種酶、十八種胺基酸,人體所必須的八種胺基酸,香菇就含有七種,如果人體缺乏酶會導致新陳代謝下降,引發疾病。香菇中的核酸類物質,包括環磷酸腺苷(cAMP)、環磷酸鳥苷(cGMP)、環磷酸胞苷(cCMP)。環磷酸腺苷(cAMP)是一種調節代謝的活性物質,具有抑制細胞生長和促進細胞分化的作用,可用於抗腫瘤、治療牛皮癬、防止血液中膽固醇增加、動脈硬化、降低血壓、冠心病、心絞痛等。人類自古就利用乾燥方式來長期保存食物,除了穀物,還有魚乾、牛肉乾、白蘿蔔乾、芋頭乾等許多乾燥食物。太陽光的紅外線具有熱能,食物中的水分會吸收紅外線的熱能,促進水分子運動,脫離食物。換言之,食物可藉由日曬乾燥脫水。紫外線含有高能量,能夠直接殺死細菌,也就是具有殺菌作用。此外,紫外線具有破壞分子的能量,破壞有色成分,產生漂白的效果。多虧如此,寒天、乾瓢(瓢瓜乾)才能如此純白。乾香菇因歷經日曬乾燥,除了脫水、不易腐敗,還能增加維生素D的含量。乾香菇除了營養增加,曬乾脫水後的粗纖維,也比脫水前的纖維量還多,帶來更多的健康成分。乾香菇與新鮮香菇最大的差異就是風味不同,由於香菇中存有罕見的「香菇香精」(Lenthionine),經過太陽曝曬乾燥,可提升酵素活性,產生出更濃鬱的香氣。李時珍形容香菇「芳香韻味,一發釜鬲,聞於百步」,意思就是說,掀開鍋蓋老遠就能聞到香氣。香菇對身體虛弱的人、老年人幫助很大,可提升身體的陽氣,尚可治療小便失禁。香菇經過日曬後,其中所含的麥角固醇(ergosterol),同時也是合成維生素D的前軀物質(precursor),會轉變成人體所需的維生素D2。亦有研究發現,乾香菇維生素D的含量,比一般新鮮香菇多了二~三倍。只能說老一輩的人真有智慧呢!2. 蘿蔔蘿蔔是人類的健康之友,價廉物美,深受人們的青睞,古代民間讚美蘿蔔的諺語不勝枚舉:「蘿蔔上場,醫者還鄉。」、「冬吃蘿蔔夏吃薑,一年四季保安康。」、「上床蘿蔔下床薑,不勞醫生開藥方。」、「常吃蘿蔔常喝茶,氣得大夫滿地爬。」、「家財萬貫,不如蘿蔔就飯。」李時珍對蘿蔔也極力推崇,主張每餐必食,他在《本草綱目》中提到:蘿蔔「乃蔬中最有利益者」。金、元時代名醫李東垣(一一八二年~一二五一年)在《用藥法象》中說:「上床蘿蔔下床薑,薑能開胃,蘿蔔消食也。」中醫認為:「胃不和則臥不安」,上床前吃點蘿蔔可幫助消化,促使「胃和」,從而夜間「臥安」,一覺睡到天亮,有利於增進身心健康。每晚睡覺前吃蘿蔔,能消食(幫助消化)化積(消除食物積滯),延年益壽。民間諺語:「上床蘿蔔下床薑,不用醫生開藥方。」為什麼上床時吃蘿蔔呢?因為經過一天勞動,身體疲勞,吃點蘿蔔退火消食,有利於休息。而早起人體陽氣還未充盈,吃涼性的蘿蔔,容易使脾胃功能受損。蘿蔔含豐富的維生素C和微量元素鋅等,維生素C的含量比蘋果和梨高八~十倍,能誘導人體產生干擾素,有助於增強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預防感冒。有近十種天然食物中含干擾素,其中最為理想的首推蘿蔔。蘿蔔含有一種名叫雙鏈核糖核酸(Double-stranded RNA)的活性成分,能誘發出干擾素,對胃癌、食道癌、鼻咽癌和子宮頸癌等的癌細胞,有顯著的抑制作用。蘿蔔還含有一種木質素(lignin),能夠提高巨噬細胞的活力,可以把癌細胞吞噬掉。不過,要發揮蘿蔔的上述功效,最好生吃,因為這種活性成分不耐熱,口腔內的核糖核酸酶(ribonuclease)對這種活性成分耐受性較好,可以讓活性成分充分地發揮其誘導干擾素產生的作用。唐代藥學著作《四聲本草》中說:「凡人飲食過度,生嚼咽之便消。」其中的「生嚼」十分合乎科學,因為蘿蔔中的澱粉酶(Amylase)不耐熱,遇到攝氏七十度的高溫便被破壞,維生素C也怕熱,所以蘿蔔最好生吃。除此之外,蘿蔔豐富的粗纖維,能促進胃腸蠕動,保持大便通暢,預防大腸癌、結腸癌。近年來,臨床醫學證實蘿蔔汁外敷,可以治療滴蟲性陰道炎,有效率高達九○%以上。在老一輩的智慧裡,會透過太陽曝曬的方式延長食物的保存,同時經過陽光乾燥後風味變得更濃郁,甚至增加營養價值!原本瑩白的蘿蔔,經過鹽巴醃製與石頭的重壓後,蘿蔔內的鐵跟鈣比例增加,因此開始轉變成褐色。蘿蔔含有微量鞣酸(tannin)成分,鞣酸的特性是有微微的特殊氣味,就是我們所知的一股「陳年」味道,接下來日復一日的太陽照射,顏色就會逐漸變黑。蘿蔔變成老菜脯後,具有一些食療功用,民間流傳對於治療咳嗽尤其有效,因此又被稱為「窮人的人參」!3. 大蒜 埃及人是尼羅河的兒女,伊姆荷太普(Imhotep)是古埃及一位真實存在過的歷史人物,他是一個曠世奇才,憑藉其建築師、工程師、藝術家的才華以及他對醫學的瞭解,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金字塔—薩卡拉(Saqqara)金字塔,建造時間約西元前二六六八年~前二六四九年,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留下名字的建築學家。如今,伊姆荷太普設計建造的埃及最古老的金字塔,在經歷了幾千年的風雨侵襲後,依然佇立於世,成為古埃及文明的象徵。這座階梯式金字塔坐落於開羅西南方三十公里的薩卡拉,是人類建造的第一座完全用石頭構成的建築物。伊姆荷太普認為,人類全部都是太陽神阿波羅的子民,人死後靈魂只有走上一條通向太陽的階梯,才能與太陽神接觸,從而得到永生。 伊姆荷太普讓建築金字塔的工人,在每天的飯菜中吃大蒜,增強抵抗力跟體力,也建議國王讓古埃及的將領跟士兵吃大蒜,增強戰鬥力。一九○八年,現代醫學之父威廉.奧斯勒爵士(Sir William Osler一八四九年~一九一九年)表示,伊姆荷太普是「真正的醫學之父」,而不是希波克拉底。奧斯勒強調,伊姆荷太普是「第一個從古代迷霧遮掩中,清晰脫穎而出的醫生」。第二次大戰期間,英國被德國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的納粹軍隊封鎖,醫藥物資缺乏,英國首相溫斯頓.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購買了幾千噸的大蒜,用來治療英國士兵的槍傷、刀傷,成效良好。科學實驗顯示,大蒜含有大蒜素(Allicin)是殺滅病菌的有效成分,科學家發現,大蒜能在三分鐘之內殺死細菌。嘴巴裡嚼幾瓣大蒜,可以把口腔中的細菌全部消滅,因此醫生推崇大蒜是天然的青黴素(Penicillin)。全球著名的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The Lancet),曾經報導大蒜能夠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指數。東漢時期的名醫華陀,用大蒜泡醋治療腸道寄生蟲,這個方法一直流傳至後世。李時珍所著的《本草綱目》裡就曾提到:「大蒜其氣熏烈,能通五臟,達諸竅,去寒濕,辟邪惡,消痛腫,化症積肉食此其功也。」除此之外,大蒜內含豐富的硒,能加速體內過氧化物(peroxide)的分解,減少惡性腫瘤所需的氧氣供給,從而抑制癌細胞。大蒜中的脂溶性揮發油成分,可以啟動巨噬細胞的功能,加強免疫力、增加身體的抵抗力,還能夠加速血液流向皮脂腺和毛囊的速度,從而促進毛髮生長。台灣的大蒜香氣十足,很難被其他外國蒜替代,建議讀者要買一定要買乾蒜球,因為在曬乾的同時,蒜膜與蒜梗中的養分,還會持續被蒜瓣吸收,因此等到完全曬乾時,吸飽精華的蒜瓣會變得更辣更香唷!4. 薑 薑是台灣飲食文化中經常會用到的食材,除了可以當調味料,也是一種很好的保健食材。民間有「冬吃蘿蔔,夏吃薑」、「冬有生薑,不怕風霜」的說法。夏天多吃薑,那吃什麼薑呢?在不同的時期採摘的薑,口感不同,功效也不一樣,生長了四個月的薑叫「生薑」,也叫嫩薑;而生長了十個月的薑就叫「老薑」。那生薑和老薑的功效有什麼不同呢?兩種薑區別大,生薑(嫩薑)大約生長四個月就能採收,其外皮乾淨偏淡黃色,帶有紫紅色的鱗片,因其纖維較少,口感脆,所以經常用於涼拌、醃漬等開胃小菜。老薑的生長時間長,需要充足的陽光,陽光越足,秋收的時候,辛味越重。老薑的顏色比較暗黃,表皮發皺。生薑比較鮮嫩,表皮很薄,含水量高,纖維很細,口感爽脆,味道不是很辣。因薑齡較小,薑辣素(Gingerol)、薑油酮(Zingeron)、薑烯酚(Shogaol)、薑油醇(Zingeberol)等等這些植化素的含量低,效果不如老薑。而老薑皮糙肉厚,纖維比生薑粗很多,有嚼不爛的感覺,味道也很辣。做菜時最好用老薑,味道更香,很多人搞錯,用了生薑,難怪做菜不香,因此坊間才有「薑還是老的辣」的說法。吃薑必須講究時間,晚上不可以吃,一年之中秋天不可以多吃,民間諺語:「上床蘿蔔下床薑,不用醫生開藥方。」為什麼早上起床要吃薑,因為薑辛溫可以暖胃。而夜間人身體的陽氣本應收斂,如果吃薑就違反生理的晝夜節律了。一般女性月經來潮、生產後,氣血多虛,經冷瘀血多,需要靠老薑來溫經、散寒、製造新血,往往吃掉三台斤以上的老薑,因為煮麻油雞、魚湯、炒腰花通通加老薑。老薑之所以能夠發汗驅風寒,是因為薑中含有豐富的薑辣素,味辛辣,而辛主散,所以能夠驅風散寒。薑辣素對心臟和血管都有刺激作用,能夠使心臟跳動加快、血管擴張、血液流動加速、全身產生溫暖熱呼呼的感覺,並且促使全身的毛孔張開,流出的汗帶走體內的毒素。所以,人一旦受了風寒,民間通常以薑湯讓身體出汗來加以治療,這是有科學道理的。除此之外,坐飛機、坐車、坐船會暈眩嘔吐的人,只要細嚼幾片老薑就有療效。5. 綠色花椰菜(青花菜) 「超級食物」綠色花椰菜大約在一九四○年左右由美國傳入台灣,綠色花椰菜是台灣地區重要的蔬菜,以冬、春季最為盛產,彰化、雲嘉南及高雄都是產區。美國生產的綠色花椰菜(Broccoli)有百分之九十是產自加州,其餘來自亞利桑納州。其中,美國出產的綠色花椰菜有一五~二○%供外銷,前三名的輸出對象分別是加拿大、日本和台灣。加州的綠色花椰菜主要產區在薩林納斯(Salinas Valley),薩林納斯是一九六二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約翰.斯坦貝克(John Ernst Steinbeck)出生的地方,當年斯坦貝克是以作品《人鼠之間》(Of Mice and Men)榮獲諾貝爾文學獎。國際知名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藥理學家保羅.塔拉萊(Paul Talalay)教授,領導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分子藥理學實驗室,於一九九二年發現綠色花椰菜中的蘿蔔硫素(Sulforaphane),具有抗癌特性(包括但不限於乳腺癌,皮膚癌,肺癌,胃癌、口腔癌、直腸癌和攝護腺癌)。這項發現被刊載在《紐約時報》的頭版,導致美國各地的綠色花椰菜銷售數量增加了一倍。蘿蔔硫素是含硫配醣體(glucosinolate)的水解物,這種富含硫的植物化合物(抗癌化學物質),在綠色花椰菜、羽衣甘藍和捲心菜等十字花科蔬菜中被發現,具有抗腫瘤特性。然而,蘿蔔硫素僅在與一種稱為黑芥子酶(myrosinase)的特定酶接觸時,才會轉化為活性蘿蔔硫素形式,該酶在植物細胞壁受損時釋放。未加工的綠色蔬菜中蘿蔔硫素含量最高,其中綠色花椰菜的菜芽中(三~五天大的綠色花椰菜的菜芽),含有的蘿蔔硫素是普通綠色花椰菜的五十倍以上。因此,必須將綠色花椰菜切過之後再靜置一段時間,黑芥子酶才會合成出蘿蔔硫素,也才具有抗癌效果。英國華威大學(University of Warwick)曾經做過研究,如果將綠色花椰菜之類的十字花科蔬菜水煮五分鐘,其中的抗癌成分蘿蔔硫素就會流失二○%~三○%,時間增加到半小時,蘿蔔硫素更會流失七成。此外,黑芥子酶不耐熱,即使是稍微用水煮或是微波,都會讓這種酵素遭到破壞,無法合成蘿蔔硫素。美國化學學會(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ACS)農業和食品化學期刊(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公布了綠色花椰菜的研究結果,切碎、靜置三十分鐘以上的花椰菜,比起直接調理,攝取到的蘿蔔硫素多二.八倍!讀者請記住,要吃進最多綠色花椰菜的抗癌成分,務必將綠色花椰菜清洗乾淨後,莖部切成小段,剝下頭部的花蕾,放置三十分鐘再生吃或者是以攝氏七十五度的熱水川燙一下。二○一三年七月九日,美國第一夫人蜜雪兒.歐巴馬(Michelle Obama)推動反肥胖運動,在白宮舉行午宴,款待全國各地贏得「健康料理競賽」的五十四位小朋友,巴拉克.歐巴馬(Barack Obama)總統也來作陪。一位小朋友問歐巴馬總統最喜愛吃甚麼食物,歐巴馬回答:綠色花椰菜。這答案令人想起老布希(George Herbert Walker Bush)總統在一九九○年惹出的綠色花椰菜風波。他當年表示,從小就不喜歡綠色花椰菜,無奈母親總是逼他吃,「我現在已經是美國總統,我再也不要吃那難吃的綠色花椰菜。」此話一出,全美輿論一片譁然,不僅種植綠色花椰菜的農民抗議,家庭主婦更是目瞪口呆,不知如何教育孩子多吃綠色花椰菜。眼看風暴像滾雪球越滾越大,逼得老布希不得不親自出面澄清。「我只是誠實地說出個人小時候的心理感受,沒想到竟然引起這麼大的風波,難道你們也想讓自己的小孩吃煮的糊糊爛爛的綠色花椰菜,像我一樣痛苦嗎?還是你們要我當個說謊的總統?」老布希的美式幽默,逗得美國民眾會心一笑,瞬間化解了這場綠色花椰菜風暴。在美國,其實很多人不愛吃青菜,因為歐美習慣水煮青菜,把綠色花椰菜之類的青菜,煮得軟軟糊糊的,大人小孩都不愛。不過,這麼多年以來,美國民眾已經改變烹調的方式,習慣生吃綠色花椰菜沾沙拉醬。肥胖是美國最大的健康危機,就連第一家庭也躲不掉。二○一○年蜜雪兒透露,家庭醫生曾說第一千金有體重過重的問題,讓她驚覺兒童肥胖的嚴重性。「我們經常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有肥胖問題,總覺得這種事只會發生在其他人身上,而讓我們的孩子暴露於肥胖的危險中。」蜜雪兒在白宮八年期間,從自己本身做起,將健康飲食觀念推廣到全美國,帶領美國兒童脫離肥胖。有一次,蜜雪兒訪問校園,問小朋友:「你們知道現任總統的名字嗎?」「巴拉克.歐巴馬。」「他最喜歡吃的食物是什麼?」「不知道。」「那我告訴你們,就是巴拉克。」引起小朋友一陣大笑!因為歐巴馬的名字巴拉克(Barack)跟綠色花椰菜(Broccoli)的英文發音十分相近。蜜雪兒接受媒體訪問時,形容第一家庭是「綠色花椰菜之家」,「唯一不會讓我家小孩大吵大鬧的青菜,就是綠色花椰菜。」
-
2022-09-05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道聽塗說對醫病關係的影響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非主流醫學帶給醫病關係的困擾」。一位年輕的主治醫師分享因為病人與家屬道聽途說,要求一些與主流醫學迥異的治療引起的挫折感。一位資深的精神科醫師寫出他的看法,「我們思考的是本於專業,對於病人的病情最好的治療建議。不管在哪個層級的醫療院所,所有的醫療人員都是經過嚴格而漫長的教育訓練與考核,才能站在第一線服務病人。」一位長年在美國大都會行醫的資深癌症專家也分享她所遭遇的追求非主流醫學的華人病家帶給她的困擾。「這樣深植的印象影響許多台灣病人遅疑就醫,特別在面對癌症時,選擇中藥治療,甚至千里迢迢地尋訪中藥神醫,因而喪失治病的最佳契機。」希望這三位醫師發自內心的呼籲,可以讓台灣社會更了解主流醫學是有深厚學理根據,也希望民眾重新評比另類醫學、中醫藥及主流醫學的長短處,做明智的醫療決擇。自從在臨床工作後,遇過許多形形色色的患者,每人的想法不盡相同,於是要建立良好的醫病關係需要雙方的努力,近日遇到幾起因道聽塗說而造成建立醫病互相信任有相當的困難。有位將近五十歲的中壯年男性,因長期酗酒導致酒精性肝硬化,時常因反覆性腹水及雙下肢嚴重水腫而住院,近來因腹水大量累積於右側肋膜腔造成呼吸困難,於是在右側肋膜腔置放引流管,而且搭配利尿劑使用,而且向他及家屬衛教需要限制鹽分而且要戒酒。雖然口頭上說好,但病人本身住院期間飲食還是沒有按照醫囑,由家屬從外帶重鹹重口味的餐飲。向病人及家屬告誡後,病人的母親反而以她覺得病人應該是肚子裡火氣大而喜歡喝大量冰水且質疑為什麼沒有給他開所謂的「消水藥」及「退火氣」的藥物?我向她解釋消水腫的藥物已經有注射的白蛋白配合利尿劑,而且劑量都有再調整,至於「退火氣」的藥物並不存在,她卻說:「這麼大的醫院,怎麼會沒有藥?聽別人說某家醫院就有這種藥。」爾後幾天的查房時間,也都是在這個議題上打轉,經過了幾天的治療,雖然雙下肢水腫有明顯改善,但肋膜積液就維持在那個不上不下的範圍,只是病人母親不滿意為什麼治療都沒有很顯著的效果。於是,我建議她及病人本身是否有意願換到他們有所謂「退火氣」藥物的醫院接受治療?經過他們和親友的一番討論後就轉至親友介紹的那家醫院接受治療。此外,檢查室有位護理師在空閒時向我提及她有親朋好友到家裡作客,在聊天時,親戚中有人心律不整長期在心臟科門診追蹤治療服藥,期間有位親戚就說:「為什麼不裝電池(心律節律器)?應該是醫院規模不大,沒有能力跟設備可以裝吧?」像他自己本身就是心律不整去台中的大型醫學中心置放心律調節器.護理師當下聽到是覺得有點不置可否,只是礙於是長輩不好意思說些什麼不禮貌的話。之後,家人向她問及醫院是否沒有在放心律調節器?是否真的要再去台中的醫學中心就醫?聽完之後,深深地覺得要建立互信的醫病關係真的是有段很長的路要走,很容易因為一些道聽塗說的消息而造成醫病之間的不信任,每一個醫療決策尤其是需要侵入性的檢查跟治療更需建立在醫病互相信任的前提之下,疾病的治療有其標準的治療方式,像是心律不整也有好幾種形式,治療方式也是大大的不同,有符合需要置放心律調節器的適應症才需要置放,有些心律不整甚至需要做心導管去定位燒灼。以前聽過一句俚語:「先生緣,主人福。」一直以來,我都不明白其中的含意,直到最近,我才慢慢可以體會其中的意涵。病人來求治時,以真誠的態度對待他們,用心地幫他們解決病痛。如果超出自己能力的範圍也會找尋其他專家甚至介紹給其他醫院的醫師幫忙處理,甚至也會後續打電話關心詢問病況是否有好轉,病況變好了也替病人開心。如果遇到不信任自己的病人時,也當是沒這個緣分,也不強求一定要病人接受自己的治療。也曾經遇到一位病人,膽結石併發急性膽囊炎及有結石掉到遠端總膽管及胰管開口處併有急性膽管炎及胰臟炎,住院打抗生素及止痛藥讓症狀有緩解了。因為假日,故向病人解釋先置放膽囊引流管引流感染的膽汁後,隔天再膽道鏡取石,但病人堅持要用他所認知的、聽說過的體外膽囊碎石術治療,如果沒有這種治療方式就要自行出院。經過一番解釋說目前不接受治療怕會演進至嚴重敗血症甚至有生命危險以及他太太也勸他要接受正規治療,他還是堅持他的腹痛好多了,堅持要辦理出院。所以深感醫病之間信任關係的建立,真的需要雙方的努力,以及有所謂的緣分,需要醫療端的努力以及願意配合治療的病人端,這樣的關係才能讓彼此間的關係更美好,讓醫病之間的關係有雙贏的局面。現今網路發達,在網路上可以查到很多醫療資訊,有些是真實的,有些是錯誤的,因為病人對醫療知識認知的不對等,當有病人拿錯誤消息來詢問時,應該要以坦然的態度來向病人解釋,在雙方建立互信的關係下的治療,才會達到雙方面都心安的最佳狀況。
-
2022-08-07 養生.聰明飲食
說食依舊/苦瓜吃得苦味 方得餘甘
避苦趨甜應是人之常情吧?小時候,盛夏之日,家中常有苦瓜排骨湯,長輩說有助清涼退火,當時只覺排骨肉嫩,至於苦瓜多數直接跳過。長輩並不死心,隔一陣子又端出苦瓜鑲肉,苦瓜切段,挖出硬心和籽,塞進調味過的絞肉,這時,想吃肉就得連外圈的苦瓜一起吃,果然妙招。京派作家汪曾祺曾說,他跟一名同學吹牛說沒有不吃的東西,同學請他到飯館吃飯,「要了三個菜:涼拌苦瓜、炒苦瓜、苦瓜湯!我咬咬牙,全吃了。從此,我就吃苦瓜了。」太太則是家中長輩説,端午節吃苦瓜,以後就不會被蚊子咬,就此吃起苦瓜。「吃苦當作吃補」,看來後天調教居多,只是隨著成長過程中的跌跌撞撞,人生的苦頭, 吃得多了,苦瓜的苦,相比也沒什麼,反而不時「憶苦思甜」,快炒店裡的鹹蛋苦瓜,配著啤酒大口嚥下,也算在高度壓力下喘息時的苦中作樂吧。當年第一個把苦瓜拿來吃的人,想來應該有些「神農嘗百草」的勇氣。苦瓜原產於亞洲熱帶地區,原本是觀賞用途,連西方人15世紀到東方看到時,也驚異於其特殊造型,紛紛帶回做庭園觀賞植物。16世紀,苦瓜隨歐洲人足跡來到中國,士大夫階級也喜歡苦瓜的外觀,認為形像荔枝且果皮光亮晶瑩,取了「錦荔枝」美名,但在中國人萬物皆可食的環境裡,苦味又被視為有降火氣之效,有人開始食用,錦荔枝因此變苦瓜。台灣的苦瓜一年四季都有,以夏季產量最多。通常2、3月南部開始有苦瓜上市,主產地在屏東南州與崁頂,4、5月時嘉義布袋的苦瓜生長佳,6、7月時台中新社、彰化二水等地大出。苦瓜可依顏色分為白色、綠色兩種,另有接近野生型態的山苦瓜。各色苦瓜產量以白色最多,占全台約七成,白玉苦瓜最常吃到,苦度最低,適合各種料理,蘋果苦瓜比較圓胖,是苦瓜迷近年新寵;綠苦瓜有大青、粉青兩種品種,多用於涼拌或打果汁;山苦瓜最野,苦味最重。日前到「菇鄉」台中新社田野調查,白玉苦瓜是意外驚喜。崑南社區海拔550米,溫差大,農耕好所在,白玉苦瓜近年成為特色作物,果肉厚實苦味淡,口感「粉粉的」,吸引盤商駐點收購,價格好,還沒送到果菜市場就被預訂一空。不過土壤近年受鐮刀菌入侵,苦瓜易枯,農民欲哭,但堅韌心志未被打敗,反而練就乾坤大挪移心法,南瓜頭為台木(根部),上接絲瓜枝,再接苦瓜,嫁接疊出對抗「九陰真菌」的防火牆,腦汁與汗水成就藤上的結實纍纍。雨後,走訪苦瓜園,嫩黃小花甫探出枝頭,猶帶生命喜悅的淚水,晶瑩欲滴。想起詩人余光中的〈白玉苦瓜〉:「在時光以外奇異的光中熟著,一個自足的宇宙飽滿而不虞腐爛,一隻仙果不產在仙山,產在人間。」香港食家蔡瀾說,曾有人創出一道叫「人生」的菜,先把苦瓜榨汁備用,然後浸蜆乾,酸薑角切碎,最後下大量胡椒打雞蛋加苦瓜片和汁蒸之,上桌的菜外表像普通的蒸蛋,一吃之下,甜酸苦辣皆全,故名之。大陸美食作家陳茂君曾說,廣東人美名苦瓜為「君子菜」,因為苦瓜「其味甚苦,然雜他物煮之,他物弗苦。自苦而不以苦人,有君子之德焉。」君子吃得苦中苦,其實細細品嘗,苦的餘味是甘,有時,我們在咀嚼人生的苦處時,能讓我們堅持下去的,可能就是苦盡甘來的繫念吧。人生苦短,苦的不是短,苦的是我們沒有好好把握當下,品出人生真味。
-
2022-07-30 養生.聰明飲食
熱翻!營養師公開「超解暑9食物」 透心涼還拉很順
熱到好像身上的水分都蒸發了嗎?口乾舌燥、皮膚乾癢、腦袋也跟著渾沌嗎?小心熱到脫水啦!消暑解熱 補水食物營養師高敏敏分享,不開冷氣也能自帶涼感的高含水量食物: 1.冬瓜/含水量為96.9%喝了冬瓜湯就會常常想跑廁所,就是因為他的含鉀量非常豐富,每100g的冬瓜就有165mga的鉀、含水量為96.9g,可以幫助利尿、解水腫,所以女生夏天發現自己的臉拋拋腫腫的,就來碗冬瓜湯吧!2.黃瓜/含水量96%瓜類通常含水量都會比高,每100g的黃瓜就高達96g的水分,而補充水份之餘,也可以補充膳食纖維,每100g的黃瓜有著1.3g的膳食纖維;另外黃瓜可以冰在冰箱,吃起來除了補水也自帶涼感,隨身攜帶直接吃也很方便,換句話說,夏天如果食慾不振,就靠黃瓜來補吧。3.生菜/含水量為95%不只清爽涼口,還能補足膳食纖維和維生素C,是很棒的營養來源。4.絲瓜/含水94.6%每100g的絲瓜含水量高達94.6g,高豐富的水分可以幫助解熱、防中暑,而吃絲瓜補水之外,也能補充膳食纖維,是防暑解熱的好食材。5.大番茄/含水量為94.5%能退火解暑。而番茄富含的茄紅素完全不怕加熱,反而烹調加工過後更容易釋放出營養素、更容易吸收唷。6.苦瓜/含水量為94.3%苦瓜能清胃解毒,幫助健胃、助代謝之外,也含有豐富的維他命C,每100g就含有53mg,可以幫助提升身體免疫力。 7.海帶/含水量為93.8%海帶有著豐富營養素,尤其含鉀量豐富,可以幫助降血壓,也能除積熱。8.青椒/含水量為92.2%而且有清心解熱的功能。除此之外,青椒纖維高,可以幫助排便、促進體內代謝。9.西瓜/含水量90.8%雖說西瓜不是最高 ,但因為可以直接吃下去就會有透心涼的感覺,除了補水之外,也讓身體自帶涼感、幫助消暑。延伸閱讀: ·吃冰消暑不想變胖!選「冰淇淋or霜淇淋」? 1圖揭「各類冰品陷阱」 ·天熱吃剉冰!營養師揭「18樣配料熱量排行」 前3名都加一碗破500卡
-
2022-06-27 養生.抗老養生
夏季吃冰消暑退火 濕氣反而更排不出!?中醫師教祛濕3招自我保健
又到了炎炎夏日,你是否常常會覺得悶熱、潮濕,疲倦、沒胃口、提不起勁呢?那你可能是身體的濕氣太重了!台灣是熱帶海島型氣候,本來濕度就很高,到夏天,高溫加上潮濕,更容易產生許多濕氣造成的病症,比如胃脹悶、消化不良、皮膚濕疹、汗皰疹,白帶、腹瀉,頭暈、倦怠等。除了找專業中醫師針對體質開立中藥來治療之外,平常我們也可以自我保健祛濕喔!自我保健祛濕3招1.善用除濕機:平常不管有沒有下雨都可以開除濕機,讓室內濕度保持在60%以下。睡前開除濕機2小時,睡覺會感覺清爽很多。平常就算有開冷氣,也可以加開除濕機,濕度降低會更有感,冷氣比較不會越吹越冷。2.運動曬太陽流汗:運動流汗是最佳的排濕方法,也可以促進心血管循環,讓體內堆積的痰濕廢物排掉,但要夏天高溫記得做好防曬準備,運動後擦乾汗水,不要馬上喝冷飲、吹冷氣,以免「中暑」喔。3.少吃生冷甜食:天熱大家都想喝涼的吃點冰的,吃西瓜、香瓜等來消暑退火,但要記得適量,還是因為吃冰的會讓腸胃功能下降,濕氣反而會更不好排出。祛濕穴道保健足三里:是保健第一要穴。常常按摩刺激,可以增強脾胃消化功能,增強免疫力。•位置:膝蓋外側下方3寸。 膝蓋下約四橫指。脛骨往外一指寬處。•按摩方式:可直接按壓刺激5-10分鐘。陰陵泉:本穴屬脾經,有很好的祛濕利水的功效,對腹痛腹瀉、小便不利都有幫助。•位置:小腿內側,膝下脛骨內側凹陷中。 •按摩方式:可直接按壓刺激5-10分鐘。
-
2022-04-02 養生.聰明飲食
想戒咖啡因有哪些無咖啡因飲料可選擇?網友熱議10大「無咖啡因茶飲」好喝又養生
台灣人愛喝茶,但其成分當中的咖啡因含量總是令人在意,不少人擔心喝茶後會影響睡眠品質,而對孕婦而言也需注意咖啡因攝取量超標影響胎兒發育,因此不少民眾更偏好市面上的「無咖啡因茶飲」。喜歡喝茶但又想避免攝取咖啡因的話,還有哪些選擇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網友的推薦吧!《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一年內「無咖啡因茶飲」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帶您了解網友熱議的10大無咖啡因茶飲有哪些。「冬瓜茶」與「麥茶」夏天必喝 女性都推這些好喝又養生觀察網友熱議的無咖啡因茶飲,可發現以「冬瓜茶」討論度高居聲量第1名,其中不少網友點名「冬瓜茶」和「麥茶」是夏天的必備飲料,能消暑解渴之餘也沒有咖啡因負擔,留言如「甜的就喝冬瓜茶」、「夏天放1罐冰霸杯裝麥茶在冰箱喝好爽」等,也有網友推薦可以在家自製來控制飲料甜度,兼顧健康同時還可以省錢。而「青草茶」和「苦茶」等有助清熱退火的茶飲也同樣受到民眾關注,在討論區上可發現網友最關注兩款茶飲的「降火功效」與「口味」,並且不時互相分享在地的推薦店家與品項評價;此外「玫瑰花茶」、「薑茶」與「紅棗茶」等熱泡茶則在討論區上廣受女性好評,不少網友表示喝完後養生效果顯著,也能改善體質,如玫瑰花茶就被網友譽為「最強消脂茶」,其玫瑰花果的獨特香氣與美顏功效深受女性喜愛。另一方面,網友推薦「國寶茶」與紅茶或普洱茶味道相似,喝起來有茶的回甘卻又不含咖啡因,網友紛紛留言「國寶茶我喝過,蠻好喝的!」、「之前朋友也有喝過也覺得不錯!味道不會到太苦澀」、「睡不著又想喝茶的時候好像可以買來喝喝看」等;而在果茶類中則以「蜜桃果茶」與「草莓果茶」兩款口味上榜,網友給予高評價「蜜桃味道直接療癒」、「草莓果茶很推,果肉很多口感不錯」等,推薦果茶的愛好者不容錯過。市面上販售的茶飲種類繁多,往往令人在購買時目不暇給,若身為茶飲愛好者的您近期有控制咖啡因攝取量需求,不妨參考以上網友的推薦來選購,另外購買時也別忘了細心檢查成分標示,才能喝的更安心!★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1-11-06 該看哪科.傳統醫學
阿嬤的治感冒秘方:沙士加鹽巴、蕃茄加紅糖、紅糖薑水...到底有沒有效?30年中醫師揭密
人為什麼會生病?中西醫對於容易感冒的起因,觀點其實是蠻相近的。西方醫學認為,感冒是因為人體免疫系統抵禦不足而讓病毒入侵;中醫則是用「臟腑」來說明免疫系統,「邪氣」就是病毒。不過會讓人感冒,也不單單只有這兩項因子,還有一項非常關鍵的要素,就是病毒進入人體的「途徑」。流行病學已歸納出致病的三大要素:第一:是「病毒」,中醫稱為「外邪」。第二:是「途徑」,也就是病毒如何進入人體;中醫認為多從「風邪」夾帶著邪氣入侵。第三:是「易受感染的身體」,中醫說易受外邪侵入的人體質多半為「虛」。以上三項皆具備就會致病,反之,只要讓其中任一項因子消失,便可預防感冒,所以,可努力的方向是:(1)消滅外在的病原體:但這很困難,因為病毒幾乎無所不在。(2)阻斷病原傳入的途徑:最簡單,可以透過多洗手、外出戴口罩等防護措施。(3)增強身體的抵抗力:是最基本也能有較好的效果,即使有「病毒」及「途徑」的存在,也不易受感染。年紀愈大,免疫力就愈差每個人都有基本的免疫能力,但往往會因為其他因素而下降,例如不可阻抗的人體自然老化現象。人體的免疫系統在成長、增生、成熟、退化、萎縮的過程中,從增生到成熟大約是在十幾歲至二十歲間;成年後,生產免疫細胞的胸腺、淋巴結、扁桃腺會愈來愈小,之後免疫系統生產免疫細胞的能力就開始漸漸減弱;到了中壯年,仰賴先前建立起的免疫能力,還可維持不錯的免疫功能;但在五、六十歲之後,儲備的免疫能力所剩就不多,免疫力開始走下坡,這時,就會陸續出現年輕時候沒做保養、作息不好有關的疾病,那麼後悔也來不及了。此外,像是飲食不均衡、營養不良、睡眠不足、精神緊繃、操勞過度、情緒失調等,都會影響一個人免疫能力的下降。陳醫師貼心話》阿嬤的感冒秘方出身中醫世家的我,從小到大只要感冒了,阿公和阿嬤就會用生活中的食材沖泡各式各樣的飲料給我喝,現在回想起來還是有一些道理。夏天愛打赤膊玩水,每次中暑、感冒、喉嚨痛或咳嗽的時候,黑松沙士加鹽巴,是老人家最常給我喝的飲料,就好像牙膏加上鹽巴,涼涼的,滋味讓我永生難忘;雖然不太好喝,但阿嬤都說,喝了很退火,好得快。◎沙士加鹽巴:從現代觀點來看,中暑或感冒、發燒、流鼻水等症狀,會消耗掉許多體液、 電解質,甚至降低食慾,所以用二氧化碳飲料加上鹽巴,主要就是補充體液電解質、水分、糖分、鹽分,鈉離子等。但建議要稀釋後再喝,也較適合成人,如果有腹瀉的情況就不宜,因糖分濃度過高、滲透壓太大,反而會讓腹瀉更嚴重;加上中醫認為甜食會生熱生痰,對於感冒和脾胃功能的恢復反而不好。◎蕃茄加紅糖:還有一味,是用蕃茄切片沾紅糖吃可止咳化痰。番茄果實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菸鹼酸、胡蘿蔔素、維生素 B1、B2、C、茄紅素等,主要是維生素C可以抗發炎、增強抵抗力;茄紅素可抗氧化,延緩衰老,可抑制體內自由基的活動,也有緩解咳嗽、化痰。◎紅糖薑水:而紅糖薑水則適合寒性感冒者、咳嗽、流透明清鼻涕者,因乾薑搭配紅糖可以發散風寒,薑辣素又可加速新陳代謝,擴張血管,行血活血,提升體溫,讓全身暖起來。但若喉嚨疼痛、發燒超過38℃屬於細菌引起的感冒,就不適合使用。◎紫蘇梅茶:紫蘇梅茶對感冒的頭昏頭暈也很有用。梅子有收斂與抑菌作用,能緩解頭疼脹痛,紫蘇還可疏散風熱、止咳化痰,常用於散風熱、降氣化痰、肺氣喘急、對感冒引起的頭昏頭暈有幫助。最後提醒,感冒時容易引發腸胃炎,出現噁心想吐的症狀,建議飲食要清淡(避免水果、冷飲及油膩的食物),減輕消化系統的負擔,讓腸胃輕鬆一些;至於喉痛者,盡量少吃刺激性的食物,咳嗽時常用陳皮、八仙果等柑橘類製品,都有止咳化痰的功能,所以咳嗽不要吃柑橘類是不正確的觀念。書籍介紹免除疫病:傳承三代中醫世家,行醫30年的私房養生寶典;簡單力行的生活中醫,幫你顧好肺脾腎!作者:陳潮宗出版社:天下生活出版日期:2021/04/07作者簡介陳潮宗:中國醫藥大學中醫所碩博士,現任廣州中醫藥大學客座教授、中原大學副教授、陳潮宗中醫診所院長。傳承三代中醫世家,結合多年的中醫臨床經驗,陳潮宗秉持《黃帝內經》「上工治未病」的原則,用淺顯易懂的文字帶領讀者了解各種食材特性,以及運用在不同身體狀態的方法,提高生活品質並預防疾病。延伸閱讀: 老伴啊...牽手一輩子,總有一個人要先走
-
2021-10-2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打疫苗喝椰子水退燒 3族群不宜
莫德納、BNT疫苗相繼來台,民眾積極接種疫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天表示,第12輪疫苗接種為注射高峰期,施打對象廣泛開放。藝人徐若瑄日前接種第二劑疫苗後發燒,自曝喝椰子水解燒。中醫師表示,喝椰子水有助退燒,但腹瀉患者、月經來潮女性及手腳容易冰冷這三大族群,切忌飲用。開業中醫師吳明珠說,椰子水屬涼性、滋陰的飲品,有助解暑、清熱,尤其接種疫苗後要多補充水分,椰子水含有鉀等電解質,可以緩解口乾舌燥,甚至可緩解輕微發燒,但有些民眾打完疫苗後出現腹瀉症狀,此時喝椰子水會使症狀惡化;其次,若女性剛好月經來潮,此時喝椰子水恐打亂經期,以及手腳容易冰冷者不適合。吳明珠指出,有些民眾可能不適合喝椰子水,可改吃水梨、蓮霧、奇異果等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何況現在天氣轉涼,可以改用冬瓜排骨湯、苦瓜鳳梨雞湯等取代椰子水,均可以達到緩解打疫苗後出現的不適症狀。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康宏銘說,椰子水、青草茶、決明子茶、菊花茶、苦瓜等,在中醫方面屬清涼、退火的飲品或食材,確實具消炎作用,只是緩解效果可能不如西藥,因西藥經化學純化,治療效果較強;舉例來說,具有消炎、止痛療效的西藥阿斯匹靈,當初研發時,即是從白柳樹樹皮萃取出水楊酸製成。康宏銘說,椰子水等天然食材的消炎效果,雖不如西藥,但若僅是輕微發燒,又想藉天然食物緩解不適,建議打完疫苗後1至3天,可以每天適量喝椰子水約300至600cc,有助緩解發燒,但不宜飲用過量,口渴時再多喝白開水即可。康宏銘說,民眾打完疫苗,恐引發疲倦、施打部位腫脹或疼痛、發燒、關節痛,此時應多休息、避免激烈運動,切忌泡湯,以降低心臟負荷,若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應按時服藥,預防接種不良反應。
-
2021-10-21 該看哪科.傳統醫學
明邁入打疫苗高峰期 中醫師:三大族群忌喝椰子水退燒
莫德納、BNT疫苗相繼來台,民眾積極接種疫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明起第12輪疫苗接種為注射高峰期,施打對象廣泛開放。藝人徐若瑄日前接種第二劑疫苗後出現發燒,她自曝喝椰子水解燒,近日為注射高峰期,打疫苗喝椰子水再度引發熱議。中醫師表示,喝椰子水有助退燒,但包括腹瀉患者、月經來潮女性及手腳容易冰冷的三大族群切忌飲用。開業中醫師吳明珠說,椰子水屬涼性、滋陰的飲品,有助解暑、清熱,尤其接種疫苗後要多補充水分,椰子水含有鉀等電解質,可以緩解口乾舌燥,甚至可緩解輕微發燒,但有些民眾打完疫苗後出現腹瀉症狀,此時喝椰子水會使症狀惡化;其次,若女性剛好月經來潮,此時喝椰子水恐打亂經期,以及手腳容易冰冷者不適合喝。吳明珠指出,有些民眾可能不適合喝椰子水,可改吃水梨、蓮霧、奇異果等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何況現在天氣轉涼,可以改用冬瓜排骨湯、苦瓜鳳梨雞湯等取代椰子水,均可以達到緩解打疫苗後出現的不適症狀。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康宏銘說,椰子水、青草茶、決明子茶、菊花茶、苦瓜等,在中醫方面屬清涼、退火的飲品或食材,確實具消炎作用,只是緩解效果可能不如西藥,因西藥經化學純化,治療效果較強;舉例來說,具有消炎、止痛療效的西藥阿斯匹靈,當初研發時,即是從白柳樹樹皮萃取出水楊酸製成。康宏銘說,椰子水等天然食材的消炎效果,雖不如西藥,但若僅是輕微發燒,又想藉天然食物緩解不適,建議打完疫苗後1至3天,可以每天適量喝椰子水約300至600c.c.,有助緩解發燒,但不宜飲用過量,口渴時再多喝白開水即可。康宏銘說,民眾打完疫苗,恐引發疲倦、施打部位腫脹或疼痛、發燒、關節痛等副作用,此時應多休息、避免激烈運動、切忌泡湯,以降低心臟負荷,若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應按時服藥控制病情,預防疫苗接種不良反應事件,且仍須維持勤洗手、戴口罩,遠離病毒感染。
-
2021-09-30 該看哪科.傳統醫學
天氣熱戴口罩老是長痘痘?中醫:這樣用黃連消腫痘特有感
青春痘是許多人心裡的痛,有些人可能從小就作為戰「痘」勇者不斷找尋各式秘方,也有人因為生活壓力大、作息改變而突然冒腫痘,特別是自從新冠肺炎爆發後,戴口罩成為民眾的防疫新生活習慣,許多人不禁哀號:「痘痘更加猖獗了怎麼辦?!」PTT有不少網友分享自己使用「黃連消腫痘」的心得,說自己使用黃連後,痘痘只要兩、三天就會消除,讓許多愛美人士心癢癢,紛紛跑來中醫診所詢問,究竟黃連是不是戰「痘」仙丹呢?黃連確實可以消痘痘,但是卻要看體質夏天天氣炎熱,許多人愛喝冷飲、吃炸物或吃辣,卻沒想到反而引來痘痘大軍......我們都知道黃連是出名的清熱解毒中藥材,這種飲食所帶來的上火青春痘,是否能用黃連來消炎?其實是可以的,但最重要的是先判斷你的體質是否合適!以黃連的清熱退火功效來說,中醫建議實火型發炎的痘痘患者,才可以用黃連來消除痘痘;但如果體質是虛火型發炎,則千萬不要用黃連,以免讓痘痘更加嚴重!什麼實火痘、虛火痘?長痘痘還有差治療病症講求找出原因、對症下藥,青春痘的引起原因有許多種,當然應對方式也不同。實火以西醫的角度來說,就是急性發炎,而與之相反的則是虛火(慢性發炎),而想要確認自己的體質和長痘原因,你可以參考以下幾個症狀來分辨:實火痘(急性發炎): 通常是因體質燥熱或飲食油膩辛辣,而出現眼睛紅腫、眼屎增多、怕熱口乾、喜歡喝冷飲、舌紅、舌苔黃,平時容易流鼻血、牙齦腫痛、有口臭、尿少色黃、便秘。虛火痘(慢性發炎): 通常是因營養失衡、壓力大熬夜失眠或免疫力失調,而導致雙眼乾澀、眼睛容易疲憊、看不清、舌紅但舌苔少,平常有可能伴隨耳鳴、痘痘反覆發作、潮熱盜汗、手腳心熱、容易感到疲倦。只有實火痘適合用黃連清熱退火,常見處方是黃連解毒湯、黃連膠囊、黃連膏等等;反之虛火則不適合,因為黃連本身屬於寒性藥材,若用在虛火體質上,會使人陰虛加深、燥熱更甚,導致青春痘更加嚴重。黃連消痘痘的原理是什麼?對身體會有害嗎?黃連味苦、性寒,屬於「清熱藥」,科學研究證明黃連含多種生物鹼,能有效抵抗細菌,尤其適合用來治療細菌型皮膚病,幫助腫痘消炎舒緩。(更多黃連可治療的疾病,可參考這篇文章:黃連不只清熱解毒,竟然還是中藥界的「阿斯匹靈」!)不過,正由於黃連本身屬於寒性藥材,因此若身體虛寒,陰虛津傷者都不建議服用,尤其以下這3種人更要特別留意:1. 孕婦、哺乳期間、嬰幼兒慎用。2. 正在服用其他藥物,如環孢黴素(Cyclosporine)、降血糖、降血壓藥物。3. 對黃連成分或是其他草藥過敏此外,許多女孩子月經前後荷爾蒙變化也特別容易長痘痘,針對月經期間的女性,中醫建議是最好不要自行使用黃連,因為此時使用黃連有可能會造成月經排出不順、經痛的現象!而黃連本身也不適合久服或過量服用,容易傷脾胃。那要怎麼確認黃連的用量?其實最好的方式還是就醫由中醫師進行診治,千萬不要自己當鍵盤醫師,以免耽誤病情喔!
-
2021-09-01 該看哪科.傳統醫學
吃冰消暑...易致經痛?害氣管爛? 醫曝「7類人別碰」:小心水腫、變老
夏天一到,各式美味的冰品齊出市場,大汗淋漓下,誰不想來點冰的?可是很多長輩一定會告誡:「不能吃冰!」說是吃冰會傷身,還說年輕時愛吃冰,老了就會敗壞健康,為什麼那麼美味的冰品,會被視為傷身的食物?難道真的不能吃冰嗎? 能不能吃冰要看體質 這些人最好不要吃冰中醫內科部楊賢鴻說,其實吃冰並沒有那麼「十惡不赦」,事實上若是熱性體質的人,吃點冰還有退火的作用,所以冰不是不能吃,重點是在吃冰的人的體質對不對。  (推薦閱讀:天熱喝冰水、洗冷水澡易中風? 專家揭「爆血管真相」:2類人要注意)  通常老一輩的人特別會對女性吃冰品有較大的限制,楊賢鴻表示,這是因為中醫 認為女性體質多為偏虛,且因女性有月事,因此過量攝取冰品容易造成身體的不 適。通常女性常見體質可歸納為數種如: 氣虛、血虛、陰虛、陽虛、濕熱及血瘀等 型,而「虛症」和「瘀症」及「鬱症」都是很容易被冰品傷害的體質。 1、血瘀體質(如經期不定、會經痛) 經期不穩定、容易經痛等有子宮內膜異位體質者多屬於血瘀體質,例如經血少而 有塊狀及行經不順的氣滯血瘀型、經期易提前且量多色紅的血瘀濕熱型、經量多而有紫色血塊的氣虛血瘀型、行房疼痛且有白帶及腰腹寒冷的陽虛血瘀型、行房疼痛合併行經低熱且頭暈耳嗚的陰虛血瘀型等,一般較寒涼的食物都可能會使症狀惡化了,若再貪食冰涼,將使血瘀症狀更嚴重,血液更不通行而經痛惡化。 2、氣虛體質(如鼻過敏、氣喘) 與氣虛體質有關的最常見疾病,如:起床聞到冷空氣就容易打噴嚏、眼睛流淚的過敏性鼻炎及氣喘患者,多屬於氣虛及寒性體質。這類患者動輒氣喘吁吁、易冒虛汗、呼吸氣短,遇冷則易鼻塞、流鼻水、咳嗽、氣喘且容易感冒,平時容易頭暈目眩、疲倦乏力,這類型的患者也不宜吃冰涼,以免損傷脾腎之陽。 3、陽虛體質(如怕冷、手腳易冰冷) 精神萎靡容易畏寒四肢冰冷、臉色蒼白及胃寒胃痛的陰虛體質者,更是冰品止步的族群,若是夏日貪食冰涼,可能引起肌肉及筋骨痠冷,甚至引起嚴重脫髮,顯得更加蒼老。 4、血虛體質(如臉色及指甲無血色) 這類型患者臉色蒼白、萎黃,皮膚乾澀,嘴唇及指甲無血色而淡白,貪食冰品將更容易頭暈、心悸、健忘、失眠,經痛更甚。 5、痰濕體質(如糖尿病患) 一般濕熱體質多可食較涼的食物改善過熱體質,但是糖尿病等屬痰濕體質者,雖然體中有熱,但濕性卻易致水分過多及身體浮腫,貪食冰品易使水腫更惡化。  (推薦閱讀:愛喝奶茶小心喝進的全是油! 營養師曝「手搖飲陷阱」:無糖也可能糖分爆表) 6、嬰幼兒及老人 嬰兒及老年人由於腸胃嬌弱,冰品過量易降低消化能力,甚至還會影響免疫作用,因此,也是忌食冰品的族群,而患有腸胃疾病的患者,自然也應避免冰品直接刺激。 7、筋骨痠痛、夜咳 即使是一般人也不要吃太多冰品,很多人常覺筋骨痠痛,或是夜咳嚴重,其實有不少人都是因為過食冰冷積存導致。 還是好想吃冰 掌握日常小技巧 但是烈日當頭,氣溫屢創高溫下,誰能真的冰品止步?楊賢鴻認為,不必忍得這麼辛苦,在上午10點到下午2點間,天氣最熱的正午時分可以吃點冰品,高溫下體溫也升高,可以緩和吃進冰品時對身體的影響。 (推薦閱讀:天熱吃冰消暑小心誘發鼻過敏! 吃完冰品出現「2症狀」要節制)  不過,對於氣喘病患,無論是什麼時間也都不適合吃冰的,如果真要吃冰品,最 好等冰逐漸化掉時再舀起冰水,吃的時候先含在口中,待冰溫稍降時再吞進去,對氣管及腸胃道的影響較小。 有人建議吃冰時,可以加一些較熱性的冰品配料來中和剉冰的寒涼性,但楊賢鴻 強調,這不是「一加一等於二」的數學題目,熱性的冰品配料無法中和冰的寒涼, 因此,吃冰還是要適可而止,健康沒有捷徑。 延伸閱讀: ·吃冰塊、喝冰水可以消暑嗎? 醫列「解暑&上火食物」:吃錯中暑風險反增 ·愛吃涼拌食物?熱菜放涼再冰? 專家警告「9NG行為」:食物中毒風險暴增 
-
2021-07-04 該看哪科.耳鼻喉
防空調惹病、電費暴增 專家教你如何聰明吹冷氣
可以預期,這個夏天我們有更長的時間窩居家裡。可能面臨的問題包括:電費暴增、冷氣病上身;為了省電、發生中暑;缺乏運動,肥胖上身。減少外出的日子,如何讓身體安然通過暑氣與肥胖的考驗?台灣夏季炎熱,每年氣溫都突破紀錄,室外高溫35度以上成日常,在家冷氣一開暑氣全消,但室內外溫差就像季節交替般忽冷忽熱,身體不一定能夠快速調節。另外,疫情所致,全民「防疫宅在家」,夏日即便待在室內高溫仍難耐,冷氣往往吹整天,除了電費吃不消,民眾吹冷氣也須小心「空調病」相關症狀。室內外溫差大,敏感族群呼吸道易出現症狀。「空調病」簡單來說,指長時間在空調環境下,因空氣不流通出現的症狀,像是呼吸道敏感,導致打噴嚏或鼻塞、血液循環差造成的疼痛,以及皮膚過敏、乾裂等等的病症。事實上,醫學上並沒有所謂的空調病。開業耳鼻喉科醫師柯仁弘說,這是一個通俗的說法,常見狀況分為兩種,敏感族群因為室內、外環境溫差大,身體無法迅速調節,容易產生呼吸道問題,發生打噴嚏、流鼻水等症狀,而老人家在氣管快速收縮下,更容易出現「痰多」等現象。長時間待冷氣房,血液循環差導致各種痠痛。另一個則是長時間待在冷氣房族群,柯仁弘指出,像是上班族或是開刀房醫護等,需要長時間維持固定姿勢,較容易血液循環不良,這時冷氣一吹,就會導致疼痛,常見部位有肩頸、關節等。另外,有些上班族的座位在冷氣底下直吹頭頂,開業中醫師施昀廷說,空調引起的風寒,以頭、頸部與呼吸道為主,若風直吹頭頂,建議戴帽子、頭巾,同時可以搭配溫熱飲品,像是熱紅茶、薑茶等去寒。別忘清潔濾網,記得起身多活動,促進血液循環。現行提倡節能減碳,冷氣溫度建議控制26至28度,不僅適合人體,也可省電、省荷包。但冷氣要如何吹得巧?衛福部桃園醫院耳鼻喉頭頸科主治醫師譚媛云表示,進入冷氣房前應先將汗水擦乾,切記不能一下子就將溫度調到低溫。長時間待在冷氣房的民眾,尤其是老年人,時不時就可以起來動一動,可嘗試簡單有氧、居家健身,促進血液循環。針對敏感族群,譚媛云說,台灣又潮濕又熱,濾網很容易有塵蟎堆積,長期未清洗恐引發氣喘。譚媛云提醒,夏季來臨前,頻繁使用冷氣的前幾個月就要注意清潔,除濾網要積極清理外,建議主機一年一次需大清洗,最好能在濾網上鋪一層濾棉,風扇葉片容易卡灰塵也要清理。搭配電風扇讓空氣流動,維持上下濕度平均。吹冷氣不可忽視濕度問題,譚媛云說:「濕度最好維持在50%至60%,過敏體質是60%以下最好。」即便冷氣有除濕功能,送風的方式跟循環還是在上方,潮濕的空氣仍堆積在下方,可以搭配風扇,讓空氣流動循環平均。中西醫都建議冷氣不要開整天,但民眾又擔心無法一夜好眠。施昀廷說,天氣真的很熱還是要開冷氣,如果怕不斷開關很耗電,可以運用定時功能關閉,讓電風扇在入睡到一半時開啟接力。譚媛云提醒,睡覺時風扇可以朝向牆壁,對氣流循環都好,也可避免直接對人吹而著涼。別24小時密閉門窗,清晨開窗通風最好。一天之內要安排室內開窗時間,避免24小時氣流密閉,而清晨是最好的開窗時間,可以早起的民眾在上午7、8點就可以打開通風;爬不起來的人,可選擇睡前通風,或是做到分區開窗,不要讓每個房間都是密閉狀態。搭配飲食也可減緩長期吹冷氣的不適,舒緩筋骨的部分,施昀廷建議服用桂枝湯、柴葛解肌湯。至於降火的食物,平常愛喝珍奶的人,可以改成仙草凍奶茶,仙草本身有退火的功效,也可喝綠豆湯、茶類等飲品;如果體質比較寒,建議白天時吃降火的食物,或吃水果也可以。
-
2021-03-10 醫療.自體免疫
慢病主題館【風濕免疫】施昀廷:風濕免疫患者也是過敏兒!補對地方才不會出錯
2021年是庚子年,六氣主氣是太陽寒水。從跨年至今適逢幾個寒流來襲,很多民眾的腰和膝蓋,也如同天氣警報器般苦苦哀嚎,對寒流超過敏,紛紛至各中西醫院所報到。許多僵直性脊椎炎和類風溼性關節炎等的風濕免疫患者們行動更是困難,尤其晨間僵硬的情況嚴重!究竟風濕免疫疾病在中醫觀點中有什麼解方呢?(推薦閱讀:自體免疫危機) 【風濕在中醫的概念】 風濕免疫科的患者們是因自體免疫系統失常,導致好壞不分,攻打自己的器官。風濕免疫科患者,以類風溼性關節炎及僵直性脊椎炎為多數。但大家對「風濕」的概念可能似懂非懂,其實風濕是自然界的六種氣候「六氣」中的「風、熱、火、濕、燥、寒」裡的兩氣,如果因為過或不及(例如太熱或太寒)就稱為「六淫」,大多經由肌表或口鼻侵入人體而引起外感病,多與季節、居處環境有關,例如春季多風病,夏季多暑病,長夏多濕病,秋季多燥病,冬季多寒病,台灣沿海地區多濕熱病、北部冬天多寒濕病等。《黃帝內經.素問》裡有提到「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痺,其風氣勝者為行痺,寒氣勝者為痛痺,濕氣勝者為著痺也」,風寒濕痺就是一般簡稱的風濕病,或風濕關節炎,另有熱淫造成的熱痺。這些該怎麼區分呢?像是僵直性脊椎炎的遊走性疼痛,就是風的性質,風善行而速變;寒主收引,會使經脈肢體屈伸不力,像晨間的晨僵現象就與寒有關;濕性重濁黏膩,會卡在關節纏綿難解使其變形腫脹疼痛,如類風濕關節炎的手足指變形腫脹;火熱易耗氣傷津,使發炎情形更甚,如痛風的關節紅腫熱痛。 【中醫治療原則】所以,中醫治療風濕免疫疾病的方法,不是一味止痛和消炎,而是根據患者體質和疾病的特性,加上當時氣候,由內而外,扶正並祛邪,熱者寒之,寒者熱之,祛風除濕,搭配合適飲食和生活作息,以達標本同治,恢復身體的陰陽平衡。例如晨僵嚴重者可用葛根、狗脊;關節發炎腫脹者,則可用知母清熱退火;關節濕重者可用薏苡仁除濕等。除了中藥也可以食補,例如羊肉爐、麻油雞、薑母鴨等,這些都是祛寒食補,但麻油雞比較容易上火,如果發炎情況較嚴重,就容易火上加油。所以,不管是食補還是開立處方,最好先諮詢合格中醫師,才不會吃錯補錯。【慢病報你知】根據衛福部統計,國人十大死因中慢性病佔最多項目。罹患慢性病的日子該怎麼過?慢病好日子有營養、運動、用藥、照護、治療五大主題,以專欄或影音輕鬆呈現,每個月不定期寄送,提供最生活化又最專業的資訊給你。聯合報和你一起好好過日子!🔔加入臉書社團🔔加入會員,訂閱電子報【延伸閱讀】-施昀廷/中藥傷腎?這成分比硃砂還早禁-藥師陳瑪波/吞藥丸喝符水 腎像濾心大堵塞!-小藥師健康營養資訊/亂吃綜合維他命 小心更傷腎!
-
2021-02-24 養生.聰明飲食
比雞腿、雞心熱量還低!你知道你吃的雞胗是什麼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台灣人愛吃內臟的程度遠超過想像,不管是黑白切或是滷味,只要有台灣小吃的地方絕對少不了「雞胗」的存在!雞胗即是雞的胃部,不僅如此,小小的雞胃有著特殊的構造,讓雞在吃砂石之後能幫助消化。在亞洲國家,動物內臟經常是餐桌上的美味佳餚,任何你想得到的部位,配上醬料,無論是紅燒滷、燒烤或清燙,想到都令人垂涎三尺,而脆口的「雞胗」就是台灣人非常喜歡的內臟之一。但你知道它是雞的什麼器官嗎?雞胗就是雞胃「人客,看要吃什麼自己選喔!」黑白切老闆娘親切的招呼著,看著攤位上豐富的選擇,眼光落在了「雞胗」上,脆脆的口感、不帶內臟的腥味,不僅是台灣小吃常見的座上賓,下水湯的靈魂,更是燒烤和滷味很受歡迎的選擇。但是,從來都只知道雞胗是雞的內臟,問問身邊的人,大家不禁搖搖頭表示不確定之外,還得到了各式各樣的答案,雞的橫隔膜、雞腎、雞膀胱...等,但其實雞胗是「雞胃」,又稱「雞肫」。不是愛吃砂,是不得不可別小看雞胗,它又稱之為「砂囊」,有這樣的名字跟砂當然脫不了關係,這樣的砂囊構造,甚至連某些草食性恐龍也有,也就是化石「胃石」的來源。雞在日常生活中,有一項特殊的習慣,就是吃砂石,可別誤會這是什麼雞的興趣,這樣做的用意,不僅是因為雞沒有牙齒無法咀嚼,另外雞的消化系統沒有這麼好,需要透過吃砂石在胃中讓食物與砂石一同滾動,把食物磨得夠細小了,才能幫助消化。除此之外,砂囊的內壁又稱為「雞內金」,如其名,這層內膜的顏色是金黃色的,雞內金一般可以作為中藥材使用,主要是用在幫助消化。可見雞的胃真的是足夠勇健,不管是在幫助自己消化,或是化作中藥材使用,都與消化息息相關。雞胗也是良好的蛋白質來源根據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新版)資料顯示,雞胗每100公克的熱量是89大卡,同時提供16.6公克的蛋白質、2公克的脂肪等。同樣以100公克來比較,相較於雞的其他部位,雞心有190大卡、蛋白質13.3公克、脂肪14.8公克;或是通常最受歡迎的部位,雞腿,也就是棒棒腿,含有150大卡、蛋白質18.9公克、脂質7.7公克。雞胗不僅是受到歡迎的內臟選擇,其所富含的營養價值針對於特殊族群的需求更是有所幫助,相較於這些選擇,雞胗能夠提供更高的蛋白質含量,熱量與脂肪攝取卻相對來說較低,是一種優質的蛋白質攝取來源。延伸閱讀▶煙燻香味是人工合成的?滷味中的食品添加物究竟可不可怕?▶清爽退火的「客家暗黑料理」!想涼補就喝這一味:燒仙草雞▶令人愛、令人恨!最具爭議性的海產小吃:沙魚煙(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20-08-16 養生.生活智慧王
做家務不再是苦差事!醫師娘教你用植物的自然清潔法
自然清潔法是目前國外最熱門的社區課程,令人著迷的原因,就是清潔時必須使用精油或香草來調製,讓料理家務不再是苦差事,打掃清潔變成芳療SPA。香藥草 也能抗菌洗馬桶人類使用香藥草做為最早的藥品已有五千年的歷史,像有名的鎮靜解痛百年老藥「阿斯匹靈」就是提煉自白楊樹(Poplar)樹皮。早在藥廠研發阿斯匹林前,美國西部拓荒探險家路易斯與克拉克在1803-1806時曾煎煮白楊樹皮用來退燒,並將這段過程記載在探險紀錄中。自然界有很多自然的寶藏可以運用,像我小時候住在苗栗縣苑裡鎮外婆家時,跟我同齡的表阿姨曾教我用牽牛花莖葉及無患子搓泡洗頭髮,也曾跟爸爸到野地裡挖車前草,回家製成青草茶退火。除了運用小蘇打、白醋、檸檬等材料打理家居生活,我在每個配方都適度運用香藥草的功效來達到抗菌及芳香,從精油、新鮮的香藥草、乾燥香草、花瓣、粉末、豆莢、果實、茶汁等,都能讓清潔變得有趣,減少化學品對家人的危害。例如:● 十分適合陽台種植的薄荷叢,能夠用於防鼠害。● 味道濃嗆更勝大蒜的苦楝粉,能運用於垃圾桶防蟲。● 乾燥的迷迭香葉,可以製成香氛冰箱。● 肉桂粉能夠打掃馬桶、浴缸,並有使人愉悅之效。● 不需強酸,金桔就能夠去除馬桶汙垢。香藥草泡茶汁 運用更廣泛進一步若將香藥草泡成茶汁,運用更廣泛,例如將百里香泡成茶汁,加上砂,能夠減少浴室發霉現象;香蜂草汁加上檸檬汁是很好的木製家具清潔保養液,橄欖油加上蜂蠟是原木家具最好的化妝師,效果有如電視攝影棚為演出者打上蘋果光,看來肌膚粉嫩年輕的效果。混合乾燥的迷迭香碎葉與小蘇打粉是很棒的刷洗粉,用來刷洗水槽、臉盆、馬桶、浴缸及不鏽鋼檯面,使得打掃也變成一種香氛術。混合本土的檜木球及多種香草的花草盆,是兼具美感的戶外防蒼蠅花草盆;結合貓砂及薰衣草、薄荷、百里香等更是有腳汗困擾者的救星,可以製成除臭包放在鞋中,減少臭氣。5大基本清潔精油我建議開始進行家庭無毒清潔時,可以準備以下5種基礎精油,這幾種都是比較經濟及可得的精油,也是芳療的入門款。1. 柑橘精油2. 茶樹精油3. 薄荷精油4. 薰衣草精油5. 尤加利精油不要以為精油用量愈多愈好,精油是濃縮的植物萃取有機溶劑,適量即可,尤其是懷孕婦女需特別注意使用量,可少不宜多。我有親身經驗,曾有一瓶較少使用的精油,有一天打開時發現,瓶蓋竟然分離了,原來已開封未使用的精油是可以融化塑膠瓶蓋環的,這也是純精油需以玻璃瓶儲存的原因。自製洗衣精準備材料:1. 橄欖液態皂(或液態皂)600ml2. 白醋1/4杯,約60ml3. 甘油1大匙,約15ml4. 水3/4杯,約180ml5. 精油15滴(任選)6. 準備1個大型的寬口容器(可以使用回收洗衣精瓶)製作與使用方式:將所有材料倒入瓶中均勻混合,每次要使用前都要搖一搖。倒入60ml至洗濯劑槽中,特別髒汙時,可以配合「自製洗衣一匙霸」使用,加強效果。小訣竅:甘油有助洗衣蓬鬆。自製橄欖液態皂,可以一次做好幾個月的用量;橄欖皂除了用於洗碗精,也可做為洗衣精,而且完全生物可分解,不會造成環境二次汙染。自製香草冰箱準備材料:新鮮或乾燥鼠尾草(Sage)、迷迭香、左手香、香蜂草(Lemon Balm)或薄荷葉製作與使用方式:在中午至下午太陽下山前,剪下3-5枝香草,此時較不會有露水,也不要在澆水後剪枝,因其含水量過多,不易維持鮮度。接著用絲帶或棉繩綁起來倒掛放在空氣中,讓精油集中在葉子,空氣濕度以50%為宜,否則無法完全乾燥,約一至二天即可完成。倒掛風乾法是國外很常見的居家自製乾燥香草的保存方法,等到乾燥後再放到冰箱裡,便能擁有芳香宜人的香草冰箱。小訣竅:台灣氣候較潮濕,可以用果乾機低溫烘乾香草。如果家中有種植一些香草植物,可以直接剪下數枝放在冰箱裡,新鮮的植物可以維持二至三周,可單用一種香草,或混合數種。
-
2020-07-30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消暑吃冰反而更熱!中醫教你10招超有感降溫解熱秘訣
夏季炎熱的天氣,不只容易食不下嚥、心情煩躁,更嚴重的是會造成許多熱病發作,一不留意可能影響健康!而錯誤的消暑、降溫方法更會傷害身,甚至加重慢性疾病的病情。中醫師賴睿昕提供10招杜絕熱浪威脅的良方,適合全家大小一起做,有效幫助改善暑熱的不適,還具有預防保健的效果。第1招:早晨散步運動是最好的身心調節方法,夏季可選擇上午7至9時氣溫較低的早晨,此時太陽才剛出來,依循太陽的運行,能增長陽氣、養心氣;從事適度的有氧運動,不僅能鍛練身體,也能調節脾胃功能及穩定自律神經,幫助夜間安穩入眠。第2招:靜坐30分鐘夏季炎熱的高溫,容易令人心煩氣燥,不只情緒受到影響,也會加重心臟的負擔。 中醫認為「靜則神安」,建議可在晚飯後靜坐30分鐘,並配合腹式呼吸法,不僅可以幫助心平靜下來,同時藉由呼吸能夠穩定自律神經、調整心跳及血壓,以及調節大腦神經傳導物質,讓心腦徹底休息。第3招:喝白開水炎熱的高溫,容易過度流汗,一定要充分補充水分,千萬不能等到很渴時才喝水,建議每小時喝一杯白開水,大約是250c.c.,一日水分攝取至少達到2000c.c.;若是在戶外活動更容易大量流汗,最好每20分鐘喝水一次,一日喝水量建議達到3000c.c.。第4招:多吃蔬果蔬果是很強的抗氧化食物,尤其深色的蔬菜及水果,富含大量的多酚類抗氧化劑,可防止自由基產生、降低膽固醇,並修復受損的心肌細胞,有助改善血管健康、穩定心律。夏天水分攝取不足,很容易造成便秘,建議多吃粗纖維的蔬果,例如:芹菜、香蕉等,有利於通便。另外,大蒜、洋蔥可幫助調節血脂、穩定血糖,減少血栓的形成,有益心臟健康;秋葵、茄子、海帶及燕麥等黏稠食物,不但可防止血栓及血液黏性增加,也能增加血管彈性,預防動脈硬化、心臟疾病。第5招:減少攝取刺激性食物濕疹、異位性皮膚炎等皮膚防護力不佳的族群,最好盡量少碰辛辣刺激性食物,例如:辣椒、咖哩、竹筍、酒,以及油炸食物等,都屬於中醫所稱的「發物」,攝取過多的話,容易引發過敏,甚至加重皮膚炎的病情。第6招:避免生冷飲食夏天高溫、悶熱的環境,不少人嗜吃冰品、冷飲降溫,但生冷飲食反而會造成體內濕熱氣不容易排出,同時也會影響脾胃正常機能,造成脾胃運化功能失調,讓原本虛弱的脾胃功能更加低落,更容易出現食慾不佳、疲倦等症狀。第7招:多吃點堅果類堅果類食物含有豐富的纖維及不飽和脂肪酸,包括:杏仁、腰果、榛子、核桃、松子、板栗、開心果、夏威夷果等,具有改善心臟機能的效果,建議每天吃10~20克,有助提高好的膽固醇,防止壞的膽固醇更高,避免損害血管健康。第8招:適量喝綠茶由於綠茶屬於未發酵茶,具抗氧化作用的兒茶多酚,以及有抑制血栓形成的綠茶素,可防止細胞及組織被氧化破壞,同時具有抗發炎的作用,可預防心血管疾病。中醫認為,喝綠茶具有提神清心、清熱解暑、消食化痰、清心除煩、降火明目、止痢除濕等功效;不過,胃腸功能不佳者要注意不能空腹喝茶,以免引起消化不良。另外,有便秘及心血管疾病者,則不適合喝濃茶,以免加重腸胃及心臟的負擔。第9招:喝綠豆湯夏季天氣濕熱,容易感到倦怠、沒有食慾,甚至容易火氣大,造成身體出現紅腫熱痛等發炎現象,例如:口臭、口苦、冒痘痘、便秘等問題,且夏季細菌繁殖快,容易傳染腸道疾病。此時,喝綠豆湯是最佳的消暑、解毒良藥,有清心利尿、消暑止渴、清熱解毒等功效,能調節胃腸功能、提高免疫力。第10招:喝紅豆水赤小豆性偏寒,具有去濕、利水、解熱等功效,同時能夠減少細菌及病毒滋生,改善小便黃赤、頻尿的困擾,達到預防泌尿道感染、發炎的效果。延伸閱讀: 熱火氣大? 多吃4類食物幫身體消暑、退火 熱到快中暑 刮痧解暑人人都適合嗎?
-
2020-07-22 養生.聰明飲食
天熱易上火!4類「上火食物黑名單」能閃多遠就多遠
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飲食模式,對我們來說絕對不是陌生的生活方式。不過,也就是這樣的生活,讓夏天體內的那把無名火燒得更加旺盛!這個夏天想要清涼一下,不妨忌忌口,將「上火食物黑名單」深刻於腦海中,能閃多遠就多遠。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常務理事陳潮宗醫師將黑名單中的食物分成4類:辛辣刺激與熱性食物、熱性水果、甜食、冰品,讀者可從列舉中的食物舉一反三,躲過上火食物,保持輕鬆自在的身心。1、辛辣刺激與熱性食物麻辣鍋、鹽酥雞、羊肉爐、人參雞、當歸鴨、炸豬排、羊肉、牛肉、豬肉、雞肉、鱔魚、香料類(如蔥、薑、蒜頭、蒜苗、辣椒、洋蔥)、麻油、四物湯、堅果類(如花生、腰果)、茴香葉、肉桂等,其食物本身的溫熱性質會加重體內之火,使得生理原本蘊藏的火失去平衡,導致上火。2、熱性水果釋迦、榴槤、荔枝、芒果、龍眼是民眾最常吃的熱性水果,因此,攝取時適量就好。3 甜食人體熱量主要從澱粉、糖分及油脂中獲取,一旦過量攝取熱量上升,相對地火氣也會上升,包括各式蛋糕、甜甜圈、麻花捲、太陽餅、奶油酥餅、鳳梨酥、巧克力、糖果、餅乾、添加精緻糖的咖啡、茶、可樂、汽水等,都含有豐富的糖分及油脂,想要降火,小點心或飲料就要有所節制。4 冰品冰品或冰塊會讓血液凝結在腸胃道,降低血液循環功能,而且如前文所述也會造成體溫調節的失衡,尤其是已有感冒、支氣管炎、免疫力低下、老年人常因虛火旺盛,造成口乾舌燥,這時如果衝動飲用冰品更容易加重症狀,必須忌口。延伸閱讀: 比吃冰還管用! 7種天然食材吃了火氣馬上降一半 天熱火氣大? 多吃4類食物幫身體消暑、退火
-
2020-07-11 養生.聰明飲食
天熱火氣大? 多吃4類食物幫身體消暑、退火
提到降火氣,多數人一定都是想到用「吃」的來退火。的確,中醫觀點中,任何事情都是一體兩面,就像「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吃到對的食物確實有降火氣的效果,但吃錯了食物,也是會增加火氣的,所以,可千萬不能隨便亂吃喔!怕上火而這個不吃,那個不吃,似乎對於人生匆匆數十載來說太過苛刻,究竟哪些食物是退火的大功臣呢?1、退火水果:以水分多的水果為主,包括香蕉、西瓜、甘蔗、水梨、楊桃、番茄、奇異果、桑椹、火龍果、香瓜、哈密瓜、檸檬、柑橘、木瓜、蓮霧等。《 特別推薦 》◎香蕉:具清熱止渴、清胃涼血、潤腸通便、降壓利尿的作用。口渴、便祕的陰虛腸燥、血熱氣滯的患者可多吃香蕉;若體質屬於脾胃素虛、陽氣不足的人,吃香蕉則會使虛火更旺,不宜多吃。◎西瓜:中醫流傳一句話:「吃上兩塊瓜,藥物不用抓」,西瓜有除煩止渴、養心安神的作用,但脾胃虛寒、寒積冷痛、便溏尿清的人不可以吃西瓜。 2、退火蔬菜:空心菜、菠菜、高麗菜、豆芽菜、白蘿蔔、冬瓜、苦瓜、大黃瓜、小黃瓜、絲瓜、蓮藕、芹菜、蘆筍、冬筍、百合、木耳、扁豆、荸薺等。 《 特別推薦 》◎空心菜:具有健胃整腸、清胃解毒、潤腸通便的作用,且可防止夏天人體受到細菌、病毒的侵害。而且一年四季都吃得到,是好吃又易買的退火蔬菜。 ◎菠菜:具有滋陰潤燥、舒肝養血的作用,可以幫助排毒,適合有口臭、大便乾硬、便祕的上火症狀患者食用。 ◎豆芽菜:清熱、健脾和胃的作用。綠豆芽適合口乾、口渴、小便赤熱、便祕、眼睛充血的上火患者食用;黃豆芽則可預防口舌生瘡、嘴破。 ◎白蘿蔔:生食白蘿蔔可以幫助止渴、清熱、健胃整腸的作用;煮熟的白蘿蔔則對利尿、排便有益處。 3、退火飲品:綠豆湯、冬瓜茶、苦茶、青草茶、甘蔗汁、蘆筍汁、檸檬汁、烏梅汁、椰子汁、蘆薈汁、薄荷茶、茉莉花茶、洛神花茶、玫瑰花茶、菊花茶、仙草蜜、蓮子薏仁湯、石蓮花茶、白木耳蓮子湯、蓮藕汁、菊花枸杞茶等。 《 特別推薦 》◎甘蔗汁:味甘性平的甘蔗具有解熱、止渴、生津、利尿的功效,口乾舌燥、消化不良、發燒的人可以喝甘蔗汁清熱、助消化。 ◎白木耳蓮子湯:白木耳富含膠質、果膠和多醣體,有美白、潤腸通便、潤肺生津、降低膽固醇的效果;蓮子則可健脾胃、清心安神,是上火的人止渴解熱不錯的甜品選擇。 ◎青草茶:常用鳳尾草、車前草、薄荷、咸豐草熬煮而成的青草茶,具有清涼退火、解熱消炎、利尿作用,但手腳冰冷、體質虛寒、腎功能低下的人不宜飲用。 4、退火中藥方劑:五汁飲、玉女煎、甘露飲、清心蓮子飲、黃連解毒湯、人參茶、生脈飲、金銀花茶、決明子茶等。 《 特別推薦 》◎決明子:清肝明目、潤腸通便,能瀉肝火。 ◎金銀花:清熱解毒、疏散風熱、清心胃熱毒。 ◎菊花:疏風清熱、明目解毒。 特別注意:中草藥需由專業中醫師調配,一般民眾千萬不要自己購買,以免食用錯誤。延伸閱讀: 瓶裝水放高溫車內會溶出塑化劑? 實測解答是...... 比吃冰還管用! 7種天然食材吃了火氣馬上降一半
-
2020-07-04 橘世代.健康橘
夏天養心 更年期女性宜多吃6種紅色食物
炎炎夏日,似乎更容易感到心浮氣躁,年過五旬的王小姐近來就感到自己上班工作時情緒較煩躁,對下屬態度較不耐,總覺得身心有些微不適,夜半也睡不好覺。求診中醫師才知道,這個身心現象部分可能源於更年期,部分可能受天候與環境影響體質。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兼任醫師周宗翰解釋,更年期是熟齡女性必經之路,這個階段的女人會因女性荷爾蒙大幅下降,影響腦部電化學作用而牽動情緒變化,更易憂鬱、焦躁等。另一個影響情緒的可能因素是炎熱天候。一般來說,人體需要足夠的「火」來推進臟腑運行,但暑氣過旺可能影響人體交感神經過於亢奮,因此容易伴隨出現煩悶、急躁、失眠、嘴破、頭昏腦脹等不適症狀。如果過度食用燥熱食物,或者像王小姐一樣長時間坐在冷氣房、沒有適度流汗,就容易讓暑氣聚積於體內,讓心火旺與相應症狀更加嚴重。周宗翰說,要預防心火旺盛,生活中要注重「養心」。中醫認為紅色食物屬火、益血脈,像是紅豆、紅棗、紅薏仁、紅扁豆等均有助調節血液循環;紅色西瓜有退火解暑、養心安神之效;紅色的洛神花有強心、降血脂與健胃整腸等功效,但脾胃虛寒、寒積冷痛、便溏尿清的人建議少用。如果心火旺盛導致身心不適,臨床上將更強調「瀉火」。舉例來說,中醫師可能視病情使用蓮藕節、蓮子心、木通、白茅根等具有瀉心火功效的藥材配輔調理,或建議適度飲用青草茶、蓮藕茶等,以達到清熱、涼血之效。【延伸閱讀↘↘↘】。更年期症狀因人而異 50+女業務因熱潮紅「被辭職」。為什麼貧血不能先補鐵?小心身體越補越糟!我們成立「橘世代粉絲團」囉!不定時好康抽獎,快加入吧!現在立即按讚
-
2020-06-26 養生.營養食譜
吃當季/冬瓜宜挑色澤白綠、弧度平均 達人教紅燒、熱炒、燉湯3煮法
養生很重要的就是要「吃當季」,但當季該吃什麼?元氣網「吃當季」為您整理當季盛產的蔬果,介紹當下適合吃的蔬菜水果,其營養價值、食用注意事項,及最實用的食譜等。炎炎夏日,冬瓜是非常好的消暑聖品,但中醫師和營養師提醒,由於冬瓜加工過程中加入大量鹽、糖,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患千萬別多吃,才不會加重病情。【記者陳惠惠 周小仙╱報導,出處/2008-07-14聯合報「元氣周報養生DIY」】(編註:文中受訪者職稱或有變更,敬請包涵) 冬瓜怎麼挑色澤白綠、弧度平均者佳冬瓜,在豔陽高照的夏日吃最聰明,這時產的冬瓜品質優,瓜肉飽滿汁豐,不趁現品嘗,更待何時?由於性屬甘寒,如果被太陽曬到疲倦想睡,吃些冬瓜可以幫助利水、退火,讓人暑氣全消。市售最常見的冬瓜,是已經切段的冬瓜片,挑選色澤白綠,瓜身弧度平均的最優,而這次達人賴庭基特別選用花蓮壽豐鄉產的小型有機冬瓜,瓜肉比一般冬瓜更密實可口,紅燒、熱炒、燉湯,吃法任你發揮。冬瓜料理食譜示範達人/賴庭基,原味有機便當主廚紅燒冬瓜材料:冬瓜50~60公克、薑片10公克、醬油1大匙、水150c.c.、白砂糖1大匙做法:1.熱油鍋後,放入薑片爆香,加醬油炒出香氣。2.接著在鍋內倒入砂糖與水,與其他醬汁拌勻。3.冬瓜去皮切片後,入鍋與醬汁一起煮,直到煮滾。4.醬汁煮開後,即可轉小火,繼續燉到湯汁收成濃稠。TIPS:燉冬瓜時,記得輕輕晃動鍋子,能讓冬瓜入味更平均,但記得別大力用鍋鏟攪動,會讓冬瓜碎掉。素炒三絲材料:冬瓜50公克、紅蘿蔔15~20公克、薑10公克、鮮香菇2朵、枸杞少許、醬油少許、鹽1小匙做法:1.冬瓜、紅蘿蔔、香菇全部切絲,汆燙後備用。2.另外準備一個炒鍋,熱油後爆香薑絲。3.炒鍋內加點水,放入冬瓜絲、紅蘿蔔絲、香菇絲拌炒,再加醬油、鹽調味。4.接著枸杞入鍋,與其他食材一起稍微拌炒,準備起鍋前勾點薄芡即可。TIPS:一般枸杞入菜都會泡水,不過達人說,泡過水的枸杞再炒,容易炒糊不好看,直接加乾的枸杞,更能將那股甘甜炒入蔬菜中。冬瓜排骨湯材料:冬瓜250公克、排骨150公克、薑片10公克、鹽1小匙做法:1.排骨切塊汆燙,冬瓜切成適當大小塊狀,備用。2.另外準備一鍋水,水煮滾後,放入薑片、排骨。3.接著放入冬瓜塊,等水再次煮滾後,轉為小火燉20~25分鐘。4.要關火前加鹽調味即可。TIPS:冬瓜可以切塊或切片。最好的塊狀大小是10公克,如果切得太大塊,中心會不容易煮透,但外層已經煮過頭。
-
2020-06-26 養生.營養食譜
吃當季/夏日吃冬瓜利水、退火 皮比瓜肉更消暑
養生很重要的就是要「吃當季」,但當季該吃什麼?元氣網「吃當季」為您整理當季盛產的蔬果,介紹當下適合吃的蔬菜水果,其營養價值、食用注意事項,及最實用的食譜等。炎炎夏日,冬瓜是非常好的消暑聖品,但中醫師和營養師提醒,由於冬瓜加工過程中加入大量鹽、糖,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患千萬別多吃,才不會加重病情。【記者陳惠惠 周小仙╱報導,出處/2008-07-14聯合報「元氣周報養生DIY」】(編註:文中受訪者職稱或有變更,敬請包涵) 冬瓜是東方特有的蔬菜,但「名實不副」的是,在台灣,冬瓜盛產的季節並不在冬天,主要是夏季採收。但因冬瓜耐存放,只要沒有傷痕,也沒病蟲危害,可以一直存放到冬季。炎炎夏日,冬瓜是非常好的消暑聖品,還可以加工成冬瓜糖、冬瓜茶跟冬瓜封(醃冬瓜),但中醫師和營養師提醒,由於冬瓜加工過程中加入大量鹽、糖,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患千萬別多吃,才不會加重病情。寒涼適中 孕婦也能吃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中醫師楊素卿:冬瓜味甘、微寒,可以清熱利尿、降暑解火,非常適合夏天食用。而且,冬瓜的寒涼之性不像苦瓜、白蘿蔔那麼強,就算是孕婦也不必特別忌口。也因為冬瓜利尿,一般人常吃冬瓜,可以加強微血管循環,幫助代謝外,還有助去除體內多餘水分。有痛風、高血壓、心臟病、肝病,以及腳氣水腫的患者,可能有腹水、小便不順暢的困擾,可以將冬瓜煮水後食用,有助利尿、消水腫。一般人煮冬瓜,往往先削除冬瓜厚厚的外皮,挖除冬瓜子後,只取果肉食用。但這些被遺棄的冬瓜皮跟子,可是中醫師眼裡的「好料」,解熱、利尿能力比冬瓜肉更強。皮子同煮 利尿效果好所以,以後煮冬瓜湯時,可別急著先去皮、去子,最好把冬瓜皮洗淨,連肉帶子入鍋煮湯,待熟後,再撈除冬瓜皮跟冬瓜子,可以補強利尿效果。另外,到中藥行買五錢冬瓜子,加上一錢大黃、兩錢桃仁,煮水服用,可治便秘。雖然冬瓜的寒性不算強,但胃寒、經常腹瀉的人還是不宜多吃。煮冬瓜時,可加入少量薑絲,中和冬瓜寒性,或以排骨、蓮子跟冬瓜一塊兒煮湯,也能避免胃寒的人吃了腹瀉。至於餐桌上常見的冬瓜蛤蜊薑絲湯,則適合經常熬夜、眼乾、肝火旺的人吃,由於熱量低,也適合怕胖的人食用。減肥聖品 水多熱量低長庚醫院營養師許美雅:冬瓜最大的特色就是水分多、熱量低。每100公克冬瓜的水分就占了96.4%,也因為水分多,熱量只有區區13大卡,比起一般蔬菜平均是25大卡來看,幾乎只有一半左右。就算是瓜字輩蔬菜裡,冬瓜的熱量也相對低,像100公克絲瓜、苦瓜的熱量分別還有17、18大卡,水分也比冬瓜略少一點。時下很多女性為了身材、美膚,常以瓜類替代主食,或吃水果餐。愛美女性可用冬瓜、薏仁跟枸杞一塊煮湯,不但能消水腫,冬瓜的水分、薏仁的高纖,都可以增加飽足感,當成正餐吃,每碗熱量不會超過100大卡,就算吃兩碗,熱量也很低,稱得上是「減肥聖品」。維生素B1 含量也不少值得一提的是,冬瓜的維生素B1含量也不少,B1可以幫助醣類轉換為熱量,只要轉換得順利,醣類就不會變成脂肪,讓人發胖。另外,冬瓜含鉀量也不錯,每100公克冬瓜約含120毫克的鉀,有助於心臟病、糖尿病患排尿更順暢,糖尿病患多吃冬瓜,可以增加代謝速度,降低血糖濃度。冬瓜不管是炒煮、蒸滷,或做為湯品,都能顯現它鬆軟、入口即化的特性。對咀嚼能力不好的老人家,或住院病患來說,易入口的冬瓜是絕佳的膳食纖維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