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28 橘世代.健康橘
搜尋
退休
共找到
2036
筆 文章
-
-
2020-03-28 橘世代.好學橘
校長拓荒!政大藏600坪「開心農場」老師退休不無聊
有「郭大砲」之稱的政大校長郭明政,私下是一位專業「植男」。4年前,他提議開墾政大後山一片600坪的荒地,如今已成了種滿蔬菜、果樹,30多位教職員的開心農場。他說,這是他在政大多年來的一件創舉,也是他展開人生下半場的第一步。這天,郭明政的Dress Code不是校長,而是農夫。採訪團隊跟著戴斗笠、穿雨靴的他,沿著政大山路,踩過杳無人煙的樹叢,來到這座「政大農場」。共耕共營 沒空也有幫手這塊600坪的農地,只有10分之1是採行分租式的私人體驗區;另外的10分之7是「共耕共營」的耕作區,以及10分之2的個人香草區,收成都由會員共享。郭明政說,農場的初衷,就不是「各人自掃門前雪」。不少縣市推「城市農耕」,規畫都會區畸零地供民眾認領耕種,但問題是,非每個人都具備農耕專業,初學者失敗率高,例如颱風過境,菜園成了雜草叢,受挫甚深,「嘗試半年、一年就放棄了。」但政大農場以共耕共營為原則,就算有教授偶爾忙於工作,大夥兒也會互助除草、澆水,且收成期到了照樣可分杯羹。政大農場 專業級有機菜政大農場的30多位教職員共聘一位退休老農,郭明政打趣地說,就是來指導校內這群「目不識土」的老師。他們蒐集落葉、鋪上帆布,自製有機肥料,落葉分解後的汁液也不浪費,汲取起來成為液肥。郭明政說,政大農場眼見皆是有機菜,老師們種的韭菜田更是專業等級,「拿去超市賣不是問題」。郭明政說,政大農場的想法,來自30多年前留學德國的啟發。當年的德國已是工業大國,「機場出來就是捷運、20幾個月台的火車站」,但對德國人來說,工業化不代表放棄耕種,高樓旁也可見一隅菜園及咖啡亭,是退休人士的天地。親近大地 不怕退休無聊反觀台灣,城市與鄉村早已是兩種風景。「憂鬱症、疏離感,這些問題的解藥就是耕種。」郭明政說,農耕,是人與人互助的理由,也是團結社區人們的捷徑。從30多位政大教授因為南瓜、玉米收成季而歡聚在一塊,即是最好的證明。郭明政說,因為耕種,他不擔心退休的人生無聊,「我把時間留給自己,把自己留給大地,用雙手種下我喜歡的事物。」政大農場也成為他發展人生2.0的基地。郭明政說,從政大農場起頭,他要帶著更多城市人理解鄉村美好。第一步,是發起「50+1」行動,由50位城市人支持1位鄉村農人,以每月1000元認購其農產品。第二步是帶城市人下鄉,與農人共同工作。未來,鄉村可發展成養生村,打破城市與鄉村間的距離。看更多報導:《橘世代》【好學熟齡 精選延伸↘↘↘】。退休校長熱愛體育40年 盼帶給學生終生運動習慣。理工碩士辭百萬年薪!把科技帶回鄉,當起田園詞人。不因「熟齡」斷求學 53歲重返學校變「新鮮雙碩士」。50歲就退休 「人生歡喜過」他當起土地公經理人 為自己而學 橘世代來了! 【歡迎加入】建立自己的學習進修清單,充實精彩人生2.0,鑽研興趣、挑戰新領域、豐富生活,逐一實現手裡的那張學習清單!【歡迎加入好學橘FB社團】
-
2020-03-28 橘世代.健康橘
于美人預想生命退場 不用孝道勒索兒女
55歲的于美人螢光幕前形象犀利睿智,面對螢幕下的人生規畫,她一樣眼光長遠,談到老年生活,她語出驚人:「人到了50歲,就要先想好要怎麼死。」拋開退休的迷思 並非不再工作50歲,離死亡應該還有段距離吧?她態度淡然,「現在人很長壽,但就算你能活到100歲,50歲也已經是人生的中場,生命走到了一半,當然要先想好,到時候要怎麼離開這個世界」。于美人在工作上無疑是個女強人,退休之於她,並不等於就此不再工作,「很多人陷在一個迷思,就是退休後就什麼都不做,現在已經沒有這樣的條件」。她直言,未來的退休年金或老人年金等,只會愈來愈困難,在不可能增加財源的情況下,只有延長退休,「澳洲專家還建議邁入高齡化的日本,可能要工作到75歲才能退休」。她認為自己很難明確說要到幾歲才退休,「我也不會退下來什麼都不做,我不是這種個性,也沒這樣的命」。養兒防老已過時 寧讓專業照護于美人育有一對雙胞胎子女,但她不來養兒防老那一套,「等到我手腳不再靈活,我會去安養機構,我覺得我在那邊可以得到比較好的照顧」。一般長輩通常都渴望老年時能兒孫滿堂、在家人的守護下終老,「我覺得很多人都卡在這裡,你的小孩並不專業啊,多少老人家都是子女照顧不當才受傷的,但小孩也很無辜,有這個心很好,但專業的照護還是讓專業的來處理比較好」。她說外界都把養老院想得太可怕,但她認為,以孝道為名,把子女綁在身邊,那才是真的可怕。「我提出這樣的想法後,有些人誇我觀念進步,但也有人看不下去,說父母養小孩那麼辛苦,孝順父母本來就是應該的,我沒有說孝順父母不應該,但在客觀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我們不要被我們固有的思想給綑綁了」。送安養院≠拋棄 不要綁住孩子在她的想法裡,去安養院不過就是換個地方養老而已,沒有拋棄這樣的議題,「很多人都把安養院和拋棄畫上等號,事實上有多少人是在家裡被拋棄?」目前少子化,父母們該意識到,未來不能只靠子女照顧自己的晚年生活,「以前是7個小孩輪流奉養2個父母,怎樣輪負擔也不會太大,但現在多的是獨生子女,你要叫他們怎麼辦?」她表示,當父母老去,獨生子女們也有了下一代,正是要付出最多心力的時候,「現在人又晚婚,大多過了30歲才生小孩,30到40歲時孩子正需要爸媽,像我35歲生小孩,等我到70、80歲,正是孩子人生最精華階段,我怎麼可以用孝道綁住他們?那我一路栽培他們的意義又是什麼?」于美人說,身邊就有個友人,為了照顧失智媽媽,辭掉在雜誌社的工作,「最後媽媽還是不敵大自然的法則,而她中斷了5年職涯,5年過去,平面媒體可以有多大的變化?你可以想像她的處境有多艱難」。別只顧存教育金 規畫養老基金她認為,當父母的不能只有準備子女的教育基金,還應該規畫自己的養老基金,「多少父母都會留房子給小孩,但我覺得應該是在人生的最後用完這些資產,放子女自由,例如可以以房養老,有些觀念要轉換,給自己多一點選擇」。但對於現在的年輕父母來說,能給孩子的資源已經無法像上一代那麼多,甚至連存孩子的教育基金和支付房貸都已經覺得吃力,又該如何規畫自己的退休基金?于美人說:「所以才有所謂斜槓人生的出現,不會只有一份工作收入,我當時生雙胞胎,因為買了房子,存款只剩下不到50萬,我還去拜託電視台長官,可不可以先預付主持費給我,偏偏同時又投資失敗,我也是一路坎坎坷坷,就這樣走過來」。她說,面對未來,保有追求快樂與相信日子會好的勇氣,才是人生最重要力量。養老心法/自己享用 不留遺產給小孩于美人說:「當父母的應該規畫自己的養老基金」,同樣是為人父母,她如何規畫自己的養老基金?令人好奇。說話一向率直的于美人,被問到退休基金的規畫,很直白地說:「就是不要留房子和遺產給小孩,也不要幫下一代帶小孩」。她認為,把資源全留給自己,退休養老基本上就已經夠用。問她還會再額外投資嗎?她說,要看自己承擔的責任到什麼程度,「今天如果你上有老、下有小,生吃都不夠了,怎麼曬乾?投資是有閒錢的人做的事,沒有一個方法會適合所有的人」。于美人表示,投資絕對是專業,不是去道聽塗說,「這要花很多時間去研究,但零利率的時代是不可避免的,沒有人可以直接告訴你,怎麼樣的投資是最有利的」。她直言,「總之手上有錢就有兒女」,千萬不要在生前就把財產過戶到兒女名下。她聽過這麼一個故事,一個有錢的婆婆,每個月給2個媳婦各5萬,10幾年下來,差不多給到千萬,2個媳婦都尊敬她,婆婆還有大筆的錢在手上,每年給一點,她認為「這是很聰明的做法」。于美人說,有理財專家建議每個人的退休金最好要有2千萬,「有人說2千萬怎麼夠?但也會有人覺得要準備2千萬,那真的不要活了,原因就在每個人狀況不同」。老後想住哪/嚮往老人社區 一定要有電梯「等我手腳不再靈活,我會去安養機構」,于美人認為,在那邊她可以得到更好的照顧,什麼樣的安養機構會是她心中的老後理想居所?于美人表示,她理想中的養老居所有如老人社區,「這社區要能符合這年紀的人的需求,比如社區招牌字要大一點,公寓一定要有電梯,那或許也可以找個顧問管理公司來管理老人公寓,大家住在裡面可以得到比較好的照顧」。她舉例,她曾在溫哥華遇到超市罷工,「那是連鎖超市,溫哥華要其中一家超市老闆立刻解決,沒解決的話不給執照,因為那家店的附近有5個老人公寓,他們全仰賴這家超市」。她認為,台灣有很多超商和超市據點,其實比起國外更方便,「比如我們以頂好為中心,附近蓋間老人公寓,頂好裡賣的部分商品是專門照顧這社區的人,現在要推的機構養老和社區養老,想想這可以創造多少就業機會?甚至老人家跌倒,國外也有居家看護每天來照看幾個小時的機制,他們在家可以上網,能知天下事」。她說,打造這樣的安老環境,不需要靠政府,只要開放這樣的空間,政策願鬆綁,給一些鼓勵,民間自然會嗅到商機,主動建立這樣的機構。看更多報導:《橘世代》【生命教育系列閱讀】。人生最後一哩路 選擇「被活著」還是帶著尊嚴離開。迎接死亡的生命教育 如何讓孩子學會道別?。跟世界好好道別,Home Hospice陪走人生最後1哩路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檢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3-27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疫情讓人心慌慌 醫生教你用五步驟安頓身心
【編者按】這幾個月來世界各地籠罩在「新冠肺炎」的陰影下,台灣因為地理位置,更是飽受驚惶。非常感謝政府及時成立「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各種防疫與安定人心的措施使社會大眾受益匪淺。醫病平台本週也以這主題邀請三位醫師寫出他們的看法:一位剛退休的資深醫師回憶2003年台灣經歷SARS的洗練,並對目前如火如荼的疫情寫出他的看法;一位在美國行醫多年的癌症專科醫師分享目前美國的疫情以及社會大眾的反應;一位資深身心科醫師分享「疫情中的身心安頓之道」。我們更期待可以接到更多的社會大眾與我們分享他們心得。隨著武漢肺炎疫情在各國蔓延開來,世界各地的人們陷入恐慌,台灣也不例外。社會上瀰漫著一股焦慮,不安的情緒跟著不斷增加的案例數也在上升。雖然是在癌症醫院工作,門診大多數是癌症病人,可是擔心害怕的情緒是一樣的。有位晚期癌症的病人面對我的探詢,他的回答讓我愣了一下:「我寧願死於癌症,也不要不明不白的死於武漢肺炎!」是啊!武漢肺炎雖然致死率不如SARS高,但是對大眾來說比SARS可怕的就是這種「不明不白」、這樣「未知」的恐懼。我通常建議明顯焦慮的病人,不要一直看相關的訊息,現在各式各樣的媒體、社群網站十分發達,雖然可以立即的收到即時的資訊,可是也充斥著渲染、誇大、甚至是錯誤的訊息。過度的接收爆量的資訊,只會讓自己更加惶惶不安。此外,除了做好個人防疫措施之外,我也建議大家要盡量保持促進健康的活動。例如大多數病人在罹癌後,會注意要健康飲食以及勤做運動來增強身心健康,在疫情仍在流行期間,應該要持續這些好習慣。再來也希望大家在緊張擔憂的同時,要做一些讓自己可以放鬆、愉快的活動,不管是閱讀、聆聽音樂等等都可以。台灣自921地震以後,走過SARS、風災、水災等重大災難。精神醫學界從歷次整體社會的重大創傷中,從國外學習以及自本土經驗中成長,整理出重大災害與創傷後的安定心理的原則。在此引用台灣臨床心理學會依循2007年Steven Hobfoll等國際災難創傷專家的建議,採取「安、靜、能、繫、望」五步驟來安頓身心。參考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與台灣精神醫學會的說明如下:1.安 (safety):促進安全。戴口罩、勤洗手,保護自己也是保護別人。並避免過度接觸引發不適的資訊與畫面。2.靜 (calming):從事促進穩定情緒的活動。如聽平靜的音樂、泡熱水澡或舒緩緊張的運動等。3.能 (efficacy):從事讓自己感覺有價值和能力的事情。清潔環境、做運動、寫下心得與日記,規律作息,找回自我控制感。4.繫 (connectedness):促進聯繫。可利用網路與電子媒體的方便,維持與外界的溝通。讓自己不孤單,並得到紓解與支持。5.望 (instilling hope):灌注希望。了解並接受自己的反應與經驗,不要只注意負面的報導,也能看到正向的資訊。自我勉勵打氣,保持希望。希望全世界都能平安度過這次的疫情,把損害減到最低,更希望大家謹慎小心,做好防護,而同時心情上也保持希望,不被疫情打倒。
-
2020-03-26 橘世代.健康橘
一輩子都要戀愛!62歲遇真命天子,浪漫披白紗
「女人一輩子都要戀愛、享受被愛!」67歲美魔女施瑞琴渾身散發女強人自信風采,內心卻有小女人一面,5年前終於遇到真命天子,情定大她4歲的海軍退役艦長張卓賢,62歲終結單身,婚後繼續談戀愛,是她永保年輕的青春露。施瑞琴是軍人子弟,家中6個孩子她排行老三,20歲從文藻西班牙語科畢業後赴北部發展,進入外商公司服務,24歲創業開貿易公司,之後結束事業,發揮外語優勢,轉戰外商公司當行銷企畫主管,即使站在事業的浪頭,工作再忙碌,仍不忘享受愛情的甜蜜。把戀愛當作生活一部分,卻不被愛情沖昏頭,施瑞琴保持經濟獨立,堅持「互不信」原則,一旦感覺對方不夠真誠,她會選擇斷捨離,絕不貪戀。10年前,施瑞琴回到高雄定居,自認已作好老後生活理財的她,享受半退休生活。5年前,大她4歲的張卓賢走入她生命中,交往不到1年就決定相守一生。施瑞琴說,緣分就是那麼奇妙,當年父親苦口婆心勸誡她「別嫁軍人」,但她尋尋覓覓一輩子,最後就是嫁給軍人。施瑞琴說,有一回她發燒在沙發上沉沉睡去,當時還是男友的張卓賢用毛毯包裹她的雙腳,讓她感動不已,認定對方就是心靈伴侶。兩人都是天主教徒,在教堂舉行婚禮,丈夫著海軍軍服,施瑞琴穿夢幻白紗,當時已是62歲「老新娘」,卻不減浪漫情懷。老倆口為生活瑣事難免拌嘴,施瑞琴曾氣得回應對方「我不是你的勤務兵」,後來也學會以柔克剛,多想想對方的好,遇到不開心的事就先轉念,或躺在床上握著對方的手說出心底感受,減少直球對決摩擦。施瑞琴每周至少3天上健身房作重訓,讓身心靈保持最佳狀態,也和丈夫一起到高美館、長照據點當志工。施說得坦然「人就求個好死」,運動是一種意志力的鍛鍊,把健康顧好,讓老後失能時間愈短愈好。「67歲年紀,40歲身體,30歲的心境!」施瑞琴人生每一個階段都活得精采,她說,女人就是要愛自己,才能由內而外都美麗。【熟齡愛情精選延伸↘↘↘】。理工男vs.文藝女 退休後夫妻關係考驗的開始。因為愛所以「休婚」 婚姻關係真的可以休假嗎?。老了要更浪漫!他們每天重新為對方戴戒指說「我願意」/a>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3-25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美國從新冠狀病毒防疫成敗學教訓
【編者按】這幾個月來世界各地籠罩在「新冠肺炎」的陰影下,台灣因為地理位置,更是飽受驚惶。非常感謝政府及時成立「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各種防疫與安定人心的措施使社會大眾受益匪淺。醫病平台本週也以這主題邀請三位醫師寫出他們的看法:一位剛退休的資深醫師回憶2003年台灣經歷SARS的洗練,並對目前如火如荼的疫情寫出他的看法;一位在美國行醫多年的癌症專科醫師分享目前美國的疫情以及社會大眾的反應;一位資深身心科醫師分享「疫情中的身心安頓之道」。我們更期待可以接到更多的社會大眾與我們分享他們心得。川普身為全球首富國家的總統,他的愚腐、經常發表不實言論及挑撥種族及黨派岐異的行為,早已經是舉世皆知的美國奇觀。因為美國穩固的政治系統,在他三年多來的總統任期,雖然風波不斷,整個國家也就這樣搖搖欲墜地度過來了。川普總統的民調支持率,不管他多少令人傻眼的行為,仍然維持在40-45%。但是新冠狀病毒防疫的敗筆,會不會是川普的阿基里斯脚踵(Achilles’ heel)?這兩天,接連接到台灣親友關心我的安危、又對美國的新冠狀病毒防疫措施到底出了哪些問題感到好奇。我將以醫療工作者親身經歷觀察的美國現象做描述分析,希望從中學習教訓。首先,世界衛生組織將新冠狀病毒感染所造成的疾病定名為 COVID-19,而造成 COVID-19 的病毒叫做 SARS-CoV-2,以別於十多年前造成 SARS 的另一個冠狀病毒。川普持續用「中國病毒」的做法遭到媒體及醫界的指責。我想「武漢肺炎」或「武漢病毒」這樣的名稱雖然好像只是反應整個病情的源頭,應該盡量不要使用,以避免一些陰謀論及有種族岐視偏見的人對飽受疫情摧殘的武漢及整個中國雪上加霜的傷害。川普政府應對防控 COVID-19 疫情的嚴重決策錯誤1.缺乏危機意識2月26日,拜臨床醫師鍥而不捨的堅持,美國證實首例「社區傳播(community spread)」的COVID-19。這位女病人據説已經住院一段時間,病情始終沒有好轉。照顧她的醫師幾度向疾病管制中心 (Center of Disease Control, CDC)請求做新冠狀病毒檢驗,都因為這個病人沒有旅遊史而被拒絕了。終於在醫師的持續堅持下,CDC同意檢驗,證實第一例非國外旅遊感染的COVID-19。當天,全美報告的COVID-19 只有十五例,沒有死亡病例。川普總統在2月26日傍晚首度召開防控 COVID-19 疫情的記者會。但是除了指定彭斯副總統做疫情指揮中心主持人之外,他自拍肩膀,誇讚自己史無前例地禁止所有中國飛美的航班,為美國當時的低COVID-19疫情自居高功。川普總統特地提出每年因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的死亡人數成千上萬,暗示大眾別大驚小怪。美國流行病學專家指出一旦開始有社區傳播病例, COVID-19 將會在美國大流行。媒體對新冠狀病毒疫情的報導急速地白熱化。川普總統最關心的股票市塲開始像雲霄飛車般暴跌又回漲,他怪罪説是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們的社會主義主張,引發市場不安、造成股票下跌。CDC專家指出COVID-19的大流行是必然的(inevitable),問題是會在什麼時候爆發。川普説他不同意這樣的説法;在毫無科學根據下,他説是只要等到四月,天氣轉暖,這個病毒就會奇蹟般地消失了。川普的支持者怪罪COVID-19只是民主黨及媒體藉以搬倒川普政府的騙術(hoax)。川普總統也親自搧動這樣的陰謀論。今天,3月19日,距離2月26日首例社區傳播COVID-19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美國的CDC報告病例劇升至超過9,000例,死亡病例149名。股市道瓊工業指數狂跌到低於20,000點。總算,在今天白宮的例行疫情進展記者會上,川普的態度有了180度的大轉變。承認這個流行病可能持續到七、八月,並且做出多項截止病毒傳播的措施,包括關閉酒吧、餐廳、以及各種室內、室外的集會及活動,並且建議大眾迴避任何十人以上的人群。2.缺乏及時檢驗機會美國人跟全世界其他國家的人一樣疑惑不解,為什麼這個全球首富國家,只有有限的SARS-CoV-2檢驗(test kit)?美國是個資本主義社會,卻又是很有法理法治的國家。一個新檢驗工具要經過嚴格的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的要求,才能取得臨床使用執照。之後,檢驗廠商如果沒有察覺到有利的商機,也可能缺乏大量製造的動機。在這種地步狀況下,英明、有遠見的政府應該領導鼓勵檢驗工具的製備,以應不時之需。自從COVID-19在武漢爆發,到美國的首例社區傳播病例,美國有將近兩個月的時間,制定檢驗流程與工具;但是直到今天,SARS-CoV-2檢驗仍然嚴重短缺。許多醫學界傳染病科專家不停疾呼,我們需要大量的檢驗任何有嫌疑症狀的病人,才能有效地隔離已受感染的人,進一步遏止病毒的持續傳播。缺乏及時大量檢驗社會大眾,可能導致美國成為下一個義大利式的COVID-19大爆發的國家。我相信川普政府的缺乏危機意識,是造成美國仍然嚴重短缺診斷工具的主要原因之一。除了檢驗(test kit)不足之外,CDC僵化的規定造成醫師及病人在尋求檢驗時,困難重重。第一個社區傳播病例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筆者的腫瘤科診所一位護士最近剛剛從印尼峇里島旅遊回來。她銷假上班十天後開始發燒咳嗽,CDC起初説她並不符合SARS-CoV-2檢驗的條件(不清楚她不合檢驗條件的原因是因為印尼不是疫區,或是她已經回美國兩週之久),但是最後協商的結果,因為她的疾病會波及許多免疫功能受抑制的癌症病人,同意對她做檢驗。果然,她的檢驗結果是陽性。我們的診所在週日上午接獲她的檢驗結果,所有的醫師護士立即動員,與麻州的公共衛生部開會做出隔離所有護理人員及關閉化療中心兩週的決定,通知所有已經約診的病人,並且依據病人病情的急迫程度,安排到其他化療中心接受治療。這位護士週三晚開始生病,週四就醫,一來一往無法立即做檢驗,在沒有結果的情況之下,其他護士也許有人被她傳染、但尚未發病,她們在週四及週五繼續上班治療病人,可能造成更多感染病例。這個事件説明了及時檢驗的重要性。美國社會對COVID-19疫情的反應與作為1.自發性地保持社交距離(social distancing)最近一週內,美國人朗朗上口的一個辭語就是保持社交距離。這是除了勤洗手之外,防止新冠狀病毒繼續傳播的最有效方法。洗手是個人的衛生習慣,人與人之間如何辦到保持社交距離卻不是個人的努力及能力所能成就的。筆者的醫療機構兩週前公佈禁止任何僱員參與任何會議。無法取消的會議報名費用,可以得到全額補貼。兩天前,我就有這麼一個去不成的癌症醫學會議,但是主辦機構也及時因應這個social distancing的需求,讓報名人可以上網的方式與會。我最感到欽佩的social distancing措施是美國職業籃球聯盟在第一個球員診斷COVID-19後,立刻果斷地宣佈中止整個球季的球賽。職業籃球聯盟的經濟損失相信是億萬元不在話下,而他們的舉動也讓其他的運動聯盟相繼跟進。這些舉動完全出自社會責任感,而不是由政府下令強迫執行的結果,是美國一般大眾有公德心的表現。2.我們唯一需要畏懼的是畏懼本身自從COVID-19在武漢蔓延,在美國的中國人開始去藥局及超市搶購口罩、衛生紙、瓶裝水等等。雖然政府及媒體不斷呼籲沒有生病的人不需要戴口罩,所有民生用品也不會短缺,大家卻因為恐慌而一窩蜂地跟著瘋狂搶購。我在美國住了二十多年,第一次看到超級市場的架上被搜購一空的現象。筆者的癌症診所雖然化療中心因為護理人員被隔離的緣故而暫時關閉,但是門診的部分仍然繼續有需要諮詢看診的病人。我的醫師同事當中,卻有幾個人説是「don’t feel comfortable going into the office to work(沒有安全感去上班)」。當一些秘書人員今天照常上班,卻發現幾個醫師不來上班了,士氣受到打擊。他們問,難到我們的安危比不上醫師的安危嗎?我忍不住這樣對我的同事們呼籲。SARS-CoV-2 靠呼吸飛沫(respiratory droplets)傳播,與人保持一至兩公尺的距離,勤洗手,避免揉眼睛、摸鼻子、摸嘴巴,經常清潔桌面、門把、電腦鍵盤,這些手可能觸摸的呼吸飛沫停駐處;如果遵行這些原則,應該就能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不受感染。我也這樣與同事共勉。恐慌比病毒更具傳染性。羅斯福總統在1933年就職演説裡的一句鼓勵陷於經濟恐慌的國人的一句千古名言,對今天的病毒恐慌是最好的提醒。「我們唯一需要畏懼的是畏懼本身。(Only thing we have to fear is fear itself.)」結語命運未明的COVID-19 疫情,全世界可能陷入經濟蕭條,許多人可能破產失業。在這樣烏雲密佈的氛圍,我看到的曙光是我們學習養成了自身保健的良好習慣,也看到許多溫暖人心的小故事,例如義大利歌劇男高音在陽台高歌,娛樂鼓舞被禁止出門的苦悶鄰居;餐廳免費提供並送餐點到被隔離在家的老人家;房東自動取消被迫暫停營業的商家的租金,好讓業主及他們的僱員不至於面臨破產或失業;美國職籃明星球員捐錢支助因為球季中止而面臨失業的球場清潔工的生計。一個新的口號誕生了——「socially connected」。在這個艱難的時刻,雖然我們在肉體上採取隔離(social distancing),心靈及精神上要比平常更加的親密。希望這個橫掃全球的疫情不會造成永久的國界封鎖,而是教導我們合作互助才是防疫更有效的手段。
-
2020-03-2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病毒是起源於美國?「台灣病毒學家」的2個錯誤
這一兩週來美國各大媒體都在報導川普總統把這次的新冠病毒說成「中國病毒」,例如紐約時報在上週三(2020-3-18)發表的Trump Defends Using ‘Chinese Virus’ Label, Ignoring Growing Criticism(川普為使用「中國病毒」標籤做辯護,無視日益增長的批評)。這篇報導說,川普在週二的白宮簡報會上告訴記者,他在病毒名稱上附加「中國」,是為了打擊北京官員提倡的虛假宣傳運動,即美國軍方是爆發的源頭。川普說:「我不欣賞中國說我們的軍隊將其交給他們的事實。我認為說我們的軍隊給他們的東西造成了恥辱。」所謂的「北京官員提倡的虛假宣傳運動」指的是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推特上用英文發文,說病毒很可能是由美軍帶去武漢的。他在2020-3-12連續發了5個推特,而其中一個是:Just take a few minutes to read one more article. This is so astonishing that it changed many things I used to believe in. Please retweet to let more people know about it. (請花幾分鐘閱讀另一篇文章。 這是如此驚人,以至於它改變了我以前所相信的許多東西。請轉推以讓更多的人知道它)。他所附上的網路連結是一篇2020-3-4發表在Global Research的文章:China’s Coronavirus: A Shocking Update. Did The Virus Originate in the US?(中國的冠狀病毒:令人震驚的更新。 該病毒起源於美國嗎?)。在文章的下面有介紹作者拉里·羅曼諾夫(Larry Romanoff)是一位退休的管理顧問和商人,曾是上海復旦大學的客座教授,現在還住在上海。這篇文章說,根據來自日本,中國和台灣的報導,新冠病毒是起源於美國,而有關來自台灣的報導,它的標題是Taiwan Virologist Suggests the Coronavirus Originated in the US(台灣病毒學家認為冠狀病毒起源於美國)。然後在這個標題下面它說:台灣在2月27日播放一個新聞節目,用圖表和流程圖來表示冠狀病毒是起源於美國。然後接下來它放了一張貼圖,而貼圖裡是潘懷宗教授在解說「病毒的族譜」。然後接下來它說台灣這位病毒學家是在經過冗長和詳細的追尋之後,得到新冠病毒是起源於美國的結論。有關潘懷宗教授解說「病毒的族譜」這件事,我已經在2020-3-2發表新冠病毒源自美國,潘懷宗教授說的,所以我實在是不需要再多說。只不過,為了準備我在2020-3-22的演講(新冠病毒演講),我才發現我還需要做一些補充說明。潘懷宗教授在解說「病毒的族譜」時有說蝙蝠的冠狀病毒是因為人類吃了蝙蝠,才傳給了人類。但是此一說法實際上是有兩個嚴重的問題:第一,所有的科學證據都顯示,來自蝙蝠的冠狀病毒是需要經過一個中間宿主,才會傳給人。例如,SARS是經過果子狸,而MERS則是經過駱駝。至於這次的冠狀病毒則可能是通過穿山甲,才傳給人的(請看穿山甲,武漢病毒)。所以,「吃蝙蝠導致感染新冠病毒」是違反科學證據的。第二,如果吃蝙蝠真的是引發這次新冠疫情的根源,那此一說法不就與「新冠病毒是起源於美國」,互相矛盾嗎?難道說,潘教授會認為是美國人吃了蝙蝠?不管怎麼樣,拉里·羅曼諾夫把潘懷宗教授說成是病毒學家,只不過又再次顯示,所有這些宣傳「新冠病毒起源於美國」的人士,是多麼缺乏基本科學素養。發明愛滋病「雞尾酒療法」的何大一博士在2020-3-2接受訪問時說,不認為新冠病毒有可能是被惡意製造,而且對於病毒起源於中國一事毫不懷疑(請看何大一指病毒起源於中國)。香港的袁國勇教授也在2020-3-18發表一篇題為〈大流行緣起武漢 十七年教訓盡忘〉的文章。他說:「網傳病毒源自美國之說,毫無實證,自欺欺人,勿再亂傳,以免貽笑大方。」(請看袁國勇撤稿:無意捲入政治)原文:從「台灣病毒學家」到「中國病毒」
-
2020-03-23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從SARS到新冠肺炎的聯想
【編者按】這幾個月來世界各地籠罩在「新冠肺炎」的陰影下,台灣因為地理位置,更是飽受驚惶。非常感謝政府及時成立「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各種防疫與安定人心的措施使社會大眾受益匪淺。醫病平台本週也以這主題邀請三位醫師寫出他們的看法:一位剛退休的資深醫師回憶2003年台灣經歷SARS的洗練,並對目前如火如荼的疫情寫出他的看法;一位在美國行醫多年的癌症專科醫師分享目前美國的疫情以及社會大眾的反應;一位資深身心科醫師分享「疫情中的身心安頓之道」。我們更期待可以接到更多的社會大眾與我們分享他們心得。從今年初開始沸沸揚揚的武漢肺炎、疫情在1月23號武漢封城開始,益發顯得不可收拾。雖然每年秋天開始都會有流行性感冒,而身為醫務人員,為了照顧病人的需求,我們也都會習於接受疫苗的預防注射。從一開始叫做「不明、嚴重呼吸道疾病」,我們就心裡有譜;等到世界衛生組織的公告冠上了「新型冠狀病毒」,就表示這是全新的,和十七年前的SARS一樣,是大家過去從來沒有經驗的新型病毒感染。這次,不但我們還摸不清它的路數,所以沒有疫苗、不清楚什麼藥可用。中國的掩蓋疫情、「資訊不透明」始終一致;而WHO成了中國的附隨組織,完全無法讓人信賴,都得靠各國自己判斷!強烈的不信任、讓台灣提高警覺,做了正確的準備跟決擇!2003年4月24日,我們正在研究SARS究竟是何種疫症?晴天霹靂,傳來和平醫院封院的訊息!我服務於癌症醫院,病人的免疫力比較需要被保護,因此防疫團隊立即啟動,成員每天聚會一次、商討疫情與對策,直到8月31日疫情宣佈結束為止。我身為放診科的主管,發燒篩檢站的設立,人員的調派與組訓自然責無旁貸。在醫學院的時代我們對於細菌跟抗生素耳熟能詳,但是對濾過性病毒的疾病跟防治則是相對陌生;SARS讓我們吃盡苦頭!除了飛沫之外,接觸傳染是全新的概念。如何防護、避免污染變得十分重要!為了未雨綢繆,所有人員必須演練,光是穿著防護裝就得十五分鐘,進入負壓隔離室、發燒篩檢站的動線熟悉又要十五分鐘;只要錯了一步,就有可能讓防疫破功,後果就是讓自己跟伙伴被隔離,甚至罹病!因此每一位同事都是戒慎恐懼、戰戰兢兢!SARS的鑑別症候是發燒、肺炎,因此發燒篩檢站成為進入醫院的重要關口,診斷確立必需靠X-ray。所幸半自動、數位化X-ray機剛開始普及,但是更換片匣還是必不可免的步驟;為了片匣的進出、更換,還是傷了不少腦筋!因此每個輪班得有兩位放射師搭配,同時為了減少人員消耗,每一位放射師得不吃不喝待在篩檢站工作半天。一向被認為是二線單位的放診科,此時成了防疫急先鋒。身為全部四十多位成員的主管,朝夕掛在心頭的事,除了隨時接收疫情最新的訊息外、還要牽掛著同事的安危,並且定期把感染控制的新知跟新規定,傳達給所有同仁;後者是相當重要且能穩定人心的必要功課!四個多月的期間,所有人員同心協力、共渡難關;最難得的是全部團隊安然而退;對同事宣佈任務結束後,我心中的一塊石頭才放下來,其中的激盪、只有自己知道……如今回想、心中依舊澎湃不已!退休不到一年,又遇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流行,這次疫情似乎更為嚴峻。醫院,除了原先的病人,還要兼顧防疫,這是全面的戰役,所謂的前線與後方,界線再次模糊!將心比心,我完全可以體會醫務人員的壓力,看到所有行政團隊及疫情管制中心的努力,我再次以身為醫業為傲!這期間,聽聞有被隔離者到處趴趴走、有醫護同業的孩子在校被排擠、有人拒送便當給醫療院所的同業;這些都是少數、一時的現象,我覺得原因是:大家忽略了「同理心」。如果社會大眾肯定這些「被隔離者」是為了疫情及早被控制而做的「自由限縮」,他們能「乖乖地待在檢疫所或家裡」是值得敬佩的,或許趴趴走的人會比較少!「主動自律」勝過「被動他律」,也讓人覺得情操提升,是應該被鼓勵的!醫務人員長期以來都忙於工作,極少主動提及這份工作的辛勞面,SARS發生時曾有學生家長到教育部、衛生署抗議:「我們送孩子學醫,不是為了冒險犯難的!」當時,也有很多醫學生主動到醫院繼續工作、學習;後來教育部醫學教育室還為此舉辦了一個研討會、出了專書。這份工作,其實不是只有社會大眾所簡化認為的「只有好的」,其實「也有很高的風險得承擔的」,只有疫情發生時,才會突顯這些事實!事實上,我們是訓練來承擔風險、保護社會安全的一支專業團隊;過去,由醫師、護理師概括承受,如今擴及藥師、放射師、醫檢師、心理師、社工師,甚至還有正在研議中的「公衛師」……這次CDC要求的一線醫事人員在六月底前,若無重大必要暫時停止出國,也是一個很值得敬重的犧牲,目的是為了保全醫護照顧能量,與個人權益無涉,它也是一種「博愛」!醫業真的很特別,平時要求倫理、道德,危難時必須自我限縮「自由、平等」,不說,還真的很多人不知道!您說,這些人能不好好珍惜嗎?他們的家人能不尊重、愛惜嗎?防疫,是全民運動!也是公民素質的體現。我已退休,如今能做的是:做為傳譯者的角色、把自己的想法分享給大家,及早讓社會回復安定、健全。
-
2020-03-22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醫護手套下慘白的雙手 「這是天使的皺痕」
一名台東退休醫護人員昨天在臉書社群貼上幾張醫護人員穿上防疫隔離衣,及脫下手套後雙手發白、滿布皺痕的照片,有網友說:「這是天使的皺痕」。「我只是想讓大家知道醫護人員的辛苦!」羅姓退休醫護人員說,自己從事醫護廿八年,了解醫護人員的辛苦。當年她也歷經SARS的抗疫過程,尤其穿上隔離衣,絕對不是外界想像這麼輕鬆。她說,現在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站在第一線的醫護人員,心理承受的壓力非常大;一方面要面對醫院裡的高風險,一方面又怕會把病毒帶給家人,更要面對旁人對醫護人員的歧視和異樣眼光。她強調,「我的動機很簡單,就是多給醫護人員鼓勵、打氣和掌聲。」雖然照片中的人物不是自己,相信大家看到照片後,都能同理心去看待每一位抗疫的人。羅姓退休醫護人員貼文一上臉書,讓眾多網友特別有感,紛紛留言稱讚這名醫護人員「讓人太心疼了!辛苦您了」、「最美的雙手」、「這雙手是天使的皺痕」。有醫院加護病房護理師表示,穿上防護隔離衣,不用十分鐘就會滿身大汗。雙手起皺紋是家常便飯;因隔離衣穿脫費時,上廁所不易,就必須穿上成人尿布。
-
2020-03-22 養生.抗老養生
治療數萬顆心臟的體會!名醫魏崢的養生法:慢慢地吃,心安理得地活
形容一個人勇敢,會說心臟特別大顆,實際上,「心」既可強勁地跳動,也可能比想像中脆弱。看過無數心臟,手術超過萬例的魏崢,是國內首屈一指的「換心」移植權威,看過無數由死到生的歷程,他體會生命最珍貴之處:在於「知心」。了解自己此生來到世界的目的,生活才踏實。70歲的他,用「童星」形容自己成名得早,但也深刻體會,生命裡最大的快樂,並非名利能夠衡量,而是來自心安理得的「成就感」。心中第一選擇不見得最好 順其自然反而成為換心權威18歲時的魏崢,以為將來的自己,會是一名建築師。大學聯考放榜,中原大學建築系,喜的是心中第一志願,憂的是私校學費哪負擔得起?上天指點他另一條路:軍事聯招,意外考上國防醫學院,在「可以救人又可以賺錢」的念頭下,少年魏崢踏出了家鄉彰化員林,負笈北上求學。理個大光頭,面對軍事系統下的醫學教育,猶如身在魔鬼訓練營,他的祖籍山東,骨子裡一副堅忍的性格,又苦又累的生活,牙一咬就撐過,但成為一名心臟外科醫師,卻是始料未及。他以醫學院第二名畢業,目標是精神科,卻看第一名先占下名額,最後他在三軍總醫院外科受訓;選擇次專科時,按畢業期數,他排在眾多學長之後,同樣只有「選剩的」分,注定他開始鑽研心臟外科。事實證明,他沒有辜負這些沒得選的「選擇」。魏崢在1988年,執行台灣首例長期成功的心臟移植手術,至今累積超過530例,存活最久的「換心人」已達30年;1996年,完成亞洲首例全人工心臟移植,往後研發的「鈦金屬人工血管接環」,挽救無數主動脈剝離患者,成績傲視全球。回頭看這些心臟手術——重新接通的血管,修補的瓣膜,注入了生命之源的腔室,都帶有藝術色彩。最初那個建築師的志向,換一種方式,展現在他的手術刀下。長期處高壓下如何不慌張?把事做到熟練魏崢說話時不急不緩,給人一種安定感,但聽他談起心臟手術如何「分秒必爭」,以減少缺氧和出血時間,也會不由得捏把冷汗。「別的器官不會立即致命,心臟是幾分鐘來算,3分鐘沒循環就完了!」手術時間無法等待,他培養出「快刀手」的能耐,技術更求精細到位,差之毫釐,丟失的就是一條性命。他描述:「角度或長度都很重要,差一點點就會失敗,有點像在做藝術品,不光畫個圖好看而已,還要注意整體狀況,要不然也沒有功能。」過程中,需要絕對的專注與耐力。當手術進行中,是茶不思飯不想,天大的約會都得取消,「我們吃飯睡覺哪比得上他的命?」以前動輒一站10幾個鐘頭,蹲馬步似地磨練,換來絕對扎實的手藝,「把任何事做到熟練後,就可以比較輕鬆,現在成功率平均99%。」只是,若遇到那1%的失敗呢?他也見過這樣的場景,上午還能聊天的患者,下午開完刀後,沒了命,剩下一具沉默的軀體。他坦言,「會有不甘心,但不能一直自責,每次都要盡全力。」他這麼看待自己的角色,「當上天給你這麼重要的使命,有點類似判人的生死,一定要很慎重,不能馬馬虎虎。」近來一次手術現場演示(Live Demo),同時有千名醫師在線上觀摩,患者需進行主動脈弓置換術,加上瓣膜根部手術,等於難度加倍,風險係數又大,不怕在眾目睽睽下失敗嗎?他把面子看得很淡,「就是要選困難的案例才有意義,萬一開不成,別人也可以學到經驗,但失敗機率不高,因為我們常常做這樣的手術,不怕。」最後,又締造一次成功的紀錄。長期處在高壓環境下,他天性沉著,臨事不慌,或許得益自父親魏蓬林的身教。他形容,父親官拜少將,年輕時四處征戰,「都已經聽到敵人的槍聲,正在吃稀飯,太燙還能吹哩,都調配好了就不用怕。」許多患者進到診間看到他,常有感:「醫生比想像中還年輕」,他輕鬆以對:「我就說我是『童星』,運氣好,早早成名。」今年70歲的魏崢,在滿檔的門診、開會行程外,現在一個月平均還有十多台刀,困難的案例仍舊親身示範。面對年紀,他坦率地說要有自知之明,「醫生如果硬撐會害人的」,既然都有退位的一天,就把握還能發揮的時候,也包括傳承經驗。「技術傳承是沒有半點私心,資深就是要把資淺教會,年老前要訓練一些人,值得信賴,技術必須能超越我,已花10、20年。」他懷抱期許。他常建議長輩周圍的人,也要跟著「服老」。看過許多80多歲的老人,被家屬逼著運動,以為對身體好,因此痛苦得不得了,「能維持現狀就不錯了,何必強求變更好?」反觀96歲的母親,總是心情開朗,也不做身體檢查,這帶給魏崢不少啟發,「如果一發現毛病,就過於緊張,愈處理愈糟糕的例子也很多,不如珍惜當下。」「活多久就是命嘛!」他的養生方法採「聽天由命」型,不額外吃營養補給品,倒是常勸人吃飯時放慢速度,「血糖上升慢,比較不會胖。」發現自己也因此瘦了不少。每一個決策 都是道德的選擇能者總是多勞,振興醫院初期沒沒無聞,他在1994年擔任院長,擴大各科規模,大幅提升門診人數。去年,他從帶領200多人的心臟醫學中心主任,再「回鍋」接任院長,要管理2,700多人,靠的就是重視團隊精神。他深信「團結」的力量,重提第一例「換心」的經驗,當時其他醫院有更好的物力設備,卻連4例失敗,如同「不可能的任務」般,到他手中的第5例,卻前所未見地成功。「軍方出身講求團隊紀律。」他強調,醫師比的不是聰明才智,也要能夠和免疫、檢驗、照護、體外循環等人配合,手術成功非一人之力,是200雙手和死神拔河的結果。他形容,主刀醫師如同指揮家,演奏成功,樂隊的每一份子同感驕傲,每個人平起平坐,只是分工不同,「在台灣,很多單位喜歡用階級來做事,我就說可以越級報告。」每天眾多的決策等著他,從病人的治療方向,手術各種應變,到管理一家醫院,如何做出最好的判斷?魏崢強調,在專業能力之外,醫師的養成,其實更像一關關「道德」的選擇題。他舉例,「比如說幫人裝個支架,就想到自己有什麼好處,是不是可以多賺點錢,這些私心念頭都必須屏除。」他常「換位」成病人的角度,或假設對方是自己的家人,道德是永遠的防線。名與利都帶不走 找到自己的成就感最重要魏崢的同學們,大半已經退休,多的是到處遊山玩水,會嚮往這樣的生活嗎?「同學也羨慕我還可以做事,有時會想,是他們快樂還是我快樂?」他說,自己也不知道,但是很心安理得。他曾看過許多從鬼門關走過的病人,會振振有詞地說:以後要看開,要捨得,要放慢腳步。但轉個身之後,很快就忘了對自己的承諾。他分享自己的體會,快樂不是因為出名,「留名這事情我覺得一點都沒有意義,比如孫中山留了名,照片到處掛,可是人死就死了,他知道別人掛他的照片嗎?」快樂也不是因為賺多少錢,他分析:「比收入的話,當醫生絕對會後悔,所以心態要轉變,你認同自己,把刀開好,把病治好,唯一收穫就是有成就感。」他不愛買名牌,也沒有奢侈的休閒活動,最大的娛樂是點開YouTube聽聽英文老歌,許多人犒賞自己的長途旅行,也不在他的夢想清單上,「每個人幸福的定義不一樣,有些人想去南極玩,但我不想,跑去那裡受罪做什麼?」救治無數病患,魏崢曾開玩笑:「醫學常違背上帝的意旨,把該到天堂的人又留下來。」又說:「我擔心,醫師到了天堂的時候,上帝會跟我們算總帳。」儘管如此,他還是會做這樣的選擇,帶領著團隊,如同與生俱來的使命般,在有限的人生裡,努力為一個又一個心臟,創造續命的機會。原文:治療數萬顆心臟的體會!名醫魏崢的養生法:慢慢地吃,心安理得地活
-
2020-03-22 名人.林靜芸
林靜芸/我70歲,我正在挑戰自己
最近讀到一篇文章,講一位女性挑戰年齡限制的故事。主角是美國的林賽女士,她15歲開始跑馬拉松,目標是成為奧林匹克國家隊,但是多次被淘汰。跑到30歲之後,身旁的人認為她沒希望,她也接受了,也就淡忘了自己的潛力。紐約馬拉松已有40年的歷史,冠軍一直是男性,2018年首次由36歲的佛拉納干女士奪冠。她在領獎時鼓勵身旁的女性跑者,「下次換你們了」。果然2019年,34歲的黛絲女士在波士頓馬拉松,打破自1985年來的紀錄,成為第一位女性冠軍。這次輪到黛絲女士領獎時,不忘鼓勵身邊女性跑者「努力接棒」。美國的奧林匹克馬拉松國家隊沒有性別年齡限制,只要求成績少於2小時45分。文章的作者林賽女士受到激勵,結合志同道合的馬拉松跑者,重新開始訓練。她坦言過程很痛苦,還需調整對年齡的認知,要說服自己相信自己的潛能,勇敢挑戰自己。林賽女士在36歲時跑出超過自己以往的成績,獲選為美國奧林匹克馬拉松國家隊的代表。我沒有跑馬拉松,但上述這篇文章深深打動了我的心。我們對年齡有固定制式印象。例如我年輕時,看老醫師手抖無法對準目標、老花無法拆線,認定有年紀的人無法作好外科醫師,早早就規劃50歲退休,還選了席琳迪翁的歌曲作告別曲。可是隨著我年紀一年年增長,我習慣了多焦眼鏡,看遠看近沒有問題;身體健康、動作靈活,手部穩定,加上外科是我的最愛,至今持續在工作。可能是我即將邁入70歲,最近常有病人打電話來詢問:「林醫師退休了嗎?」問的人太多,讓我上班常感覺心虛。看了林賽女士的文章,我的感想是:人生猶如馬拉松,任何年齡都能圓自己的夢想。如果能夠超越自己,就值得留在跑道上。依據該篇報導,有的女性是在生過四個小孩才開始訓練馬拉松,也能達到國家隊的標準。年輕不是馬拉松的必要條件,年齡當然不是完成夢想的束縛。任何年齡都可以挑戰自己,挑戰自己有很多方法。法國標緻雪鐵龍總裁斯泰夫中風之後,昏迷數天才清醒,卻留下失智後遺症。走出自家會迷失方向,無法回家;更糟的是失語,說話顛三倒四,辭不達意,甚至胡言亂語,他勉強復職,終究被解僱。曾經統率23萬人,意氣風發的領導者,在人生陡然成空之後,斯泰夫並沒有被打倒。他堅決地一步一步朝夢想邁進。復原期間,他駕駛帆船,穿越太平洋;用50天徒步從荷蘭的阿姆斯特丹走山路到法國的尼斯。斯泰夫找回了遺忘的語言,也恢復了過去的睿智。三年之後在法國工業界另創事業,回到大老闆的世界——世界排名前三大航太集團——賽峰企業監理會副主席。作自己擅長的事,隨時挑戰自己,不必是別人眼中的「我」,讓我的人生增加許多動力。我很喜歡打高爾夫球,可能先天扁平足,下盤不穩,一直沒有好成績。18洞高爾夫球標準桿數是72桿,我的成績卻徘徊在90桿到100桿之間。最近發覺有一種成就叫做「年齡打者」(Age Shooter),意思是以自己的年齡為標竿,打出與年齡相同或更低的桿數。我現在的夢想是活到90歲,打出90桿。是的,您沒聽錯,我70歲,我正在挑戰自己!
-
2020-03-22 橘世代.好學橘
退休後重拾摯愛 憑一身「憨膽」搭起台灣拳擊舞台
憑藉著一身「憨膽」,昔日拳壇「小巨人」郭枝來在選手退役後為了養家活口投入商場,卻在存夠「老本」後仍難忘最熱愛的拳擊,回饋拳壇,希望能替台灣拳擊手搭建舞台,讓台灣也能誕生一位世界拳王。許多人聽到郭枝來的目標都笑他傻,但郭枝來就憑著這股傻勁,成立中華民國職業拳擊協會,積極為台灣拳擊手搭建職業舞台,2018年就舉辦過國內首場金腰帶爭霸賽。「別人是奔向未來,而我一生都是『笨』向未來。」郭枝來自嘲著說,由於個性使然,郭枝來只要想到什麼就勇往直前、努力去完成,就算是別人不看好台灣舉辦職業賽,但他卻全力投入。民國36年出生的郭枝來從小家境並不富裕,排行老么的他上頭還有7個兄姐,小時候不愛念書,國小畢業後就幫忙家裡賣菜,有天在公園看到有人在比拳擊,讓他心想:「當不成文狀元,那我可以來當武狀元。」而在公園打拳擊的人正是拳擊國手王基瑩,當時郭枝來並不知道拳擊賽有分量級,只單純的想說,未來要在擂台上把他打倒,後來才發現兩人根本不同量級,完全不可能碰得到,卻這樣糊裡糊塗踏進拳擊世界。1970年與紀政同為第六屆亞運參賽選手,紀政也在當時因肌肉拉傷而退賽。1972年慕尼黑奧運郭枝來原也有入選,卻因為國家經費不足最終無法成行,他也決定在該年退下選手身分。為了養活妻小,他到果菜市場賣菜,後來又到行政院的福利社賣水果,並在一次機緣下接觸到玩具產業,也讓他在商場奠定了基礎。「我的觀念中沒有困難與壓力,只有不想做的人才會覺得有壓力。」50多歲在商場已有一片天的郭枝來,決定退休後沒有過著含飴弄孫的生活,反倒忘不了一生的摯愛拳擊,憑籍著一個使命感,義無反顧投入替台灣拳擊手搭建職業舞台的不歸路。郭枝來豁達地說:「錢只要夠用就好,拳擊帶給我健康的身體,讓我現在能無病無痛。」他認為自己從來沒有退休,人生不論到達哪個階段都應該要有目標。現在郭枝來每天都還是會利用空閒時間練拳,保持運動習慣,所開立的拳館也成為上班族下班後最好的舒壓場所,他滿意地說:「看到他們剛下班來到拳館時臉臭到不行,到下了課卻是開心地離開,真的讓我覺得很滿足。」【精選延伸閱讀↘↘↘】。不要求每場贏!「奧運銀腕」郭李建夫帶隊,練韌性。3歲到8旬都是她學生 黏土達人:肯學,年齡就無妨。退休生活更好玩! 58歲黃芝蘭:我沒想過這輩子可以被叫老師 為自己而學 橘世代來了! 【歡迎加入】建立自己的學習進修清單,充實精彩人生2.0,鑽研興趣、挑戰新領域、豐富生活,逐一實現手裡的那張學習清單!【歡迎加入好學橘FB社團】
-
2020-03-21 橘世代.好野橘
只要掌握財務健康4要訣 輕鬆準備安心樂退!
優雅穿梭在工作和家庭間,「美玉姊」自有一套心法,不只羨煞其他女同事,也是眾人取經的對象,只是美玉心中還有小小缺憾,便是想要投資理財,卻因時間有限,又沒深度研究,過去僅單靠銀行存款攢錢,預備退休後的生活。但10多年低利率,存摺數字進步緩慢,美玉不禁思考,是否要調整自己理財的腳步,以防退休金不敷使用?資產配置適時調整專家表示,投資理財工具日益豐富多樣,數十年前高利率時代,存款是既保本又有收益的工具,但隨著全球資金寬鬆、利率日益走低,單純的存款可能不敵或被通膨抵銷,像美玉這類想投資卻沒時間且對投資環境、工具了解有限的人,可選擇由專家操盤的共同基金。富蘭克林投顧檢視美玉的財務狀況,認為理財目標不夠明確,建議她先轉換方向,再將既有的存款及每月的薪水分門別類,以不同類型的基金,調和出適合自己的理財之道,方能避免不易察覺的財務缺口。活絡退休金「生生不息」針對美玉較在意的退休金計畫,專家認為,退休前後的理財任務不同,前者側重儲備,後者要能守成。維持財務健康,富蘭克林建議掌握「生生不息」口訣,進行理財健康操,鍛鍊自己的財務規畫。第一要訣是「生財」,選擇相對穩健的投資工具,活絡退休金成為另一筆生財本金;第二是「生『利』軍」,可選擇單筆布局在美國政府債,或全球債券基金;第三是「不中斷」,以定期定額方式,賺取資本利得,創造定期配息收益;最後是「領息存股」,當配息金扣除生活所需還有剩餘,可進而布局美股、亞股基金或新興股債平衡型基金,讓退休金更具效益。欲了解更多可至相關網站查詢:https://lihi1.com/Qlq3z「生生不息」要訣 退休族財務健康又永續本公司所提供之資訊,僅供接收人之參考用途。本公司當盡力提供正確之資訊,所載資料均來自或本諸我們相信可靠之來源,但對其完整性、即時性和正確性不做任何擔保,如有錯漏或疏忽,本公司或關係企業與其任何董事或受僱人,並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人因信賴此等資料而做出或改變投資決策,須自行承擔結果。本境外基金經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核准或申報生效在國內募集及銷售,惟不表示絕無風險。基金經理公司以往之經理績效不保證基金之最低投資收益;基金經理公司除盡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外,不負責本基金之盈虧,亦不保證最低之收益,投資人申購前應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富蘭克林證券投顧獨立經營管理】投資基金所應承擔之相關風險及應負擔之費用(含分銷費用)已揭露於基金公開說明書及投資人須知中,投資人可至境外基金資訊觀測站(http://www.fundclear.com.tw)下載,或逕向本公司網站(http://www.Franklin.com.tw)查閱。本文提及之經濟走勢預測不必然代表本基金之績效,本基金投資風險請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富蘭克林證券投資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主管機關核准之營業執照字號:101年金管投顧新字第025號 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87號8樓 電話:﹝02﹞2781-0088 傳真:﹝02﹞2781-7788 http://www.Franklin.com.tw
-
2020-03-21 橘世代.好野橘
「如何擺脫貧窮體質」 6達人傳授理財心法
面對人生下半場,橘世代的理財以穩健安心為主,熟齡者的理財交流社團「好野橘」提供各種趨勢觀察與分析,讓大家在社團內輕鬆安穩談理財,打造屬於自己人生2.0的退休現金流!特別邀請理財達人分享適合熟齡的理財之道,以「理財要趁早」的精神,歡迎大家加入社團,多多互動與交流!3步驟持續累積資產陳重銘/正式高職教師,靠存股6年內存到300張股票,人稱「不敗教主」理財重點在於「持續累積資產」,可透過開源、節流、持續買進資產3個步驟來實現。投資前應該先擁有理財知識,才能用知識和錢來賺錢;也應該善用複利的效果,將拿到的股利再投資,威力大過原子彈。3種保險是基本保障劉鳳和/從事保險經紀人十多年,大力倡導「平民保單」概念,被稱「平民保險王」買保險最基本的3原則是「保費低、保障高、理賠明確」,意外險、壽險和癌症險是每個人都應具備的基本保障。購買保險建議以定期險為主,因為終身險保費昂貴,可將省下來的錢做投資,補足年老保險不足的資金缺口。存錢比投資還要重要上流哥/股齡19年的退役基金操盤手,崇尚價值型投資操盤公募基金9年以來的心得是:「存錢比投資更重要」。現代人理財計 畫不順利的原因,多半是因為「口袋破洞」造成。加上錢滾錢的重點在於本金要夠力,才能達到有感的效果,因此存錢當然很重要。穩定領股息非賺價差施昇輝/知名暢銷書作家,著作範圍包括投資、旅遊、勵志,人稱「樂活大叔」「橘世代的理財,最推薦領股息而非賺價差」,存股獲得的股息屬於確定收入,適合退休族。可參考台積電、台塑、兆豐金等,獲利穩定、「大到不能倒」的產業龍頭;若不會選股,可買強調「高股息」的指數型基金。退休族適買債券投資怪老子/40歲才開始學理財,擅長用EXCEL做財務分析,找價值投資標的定期定額是很好的投資方式,強迫存錢讓投資能簡單化。退休族適合債券投資,因為「債券就像是長天期的定存」,能享受優於定存的殖利率、獲得穩定配息,創造細水長流的現金流。避開酒肉朋友拒絕卡債狄驤/兩岸資深投資人,目前專職寫作,是擁有百萬點閱率的人氣作家想要擺脫存不了錢的貧窮體質,應該從三不開始。第一,避開酒肉朋友;第二,減少不必要的生活支出,如高價手機、精品包等;第三,「不要負債」,卡債、車貸、房貸都應該視需求量力而為。看更多報導:《橘世代》【關於更多理財心法↘↘↘】。有房有車才是人生勝利組? 有錢人才不這麼想。只要掌握財務健康4要訣 輕鬆準備安心樂退!。挑股就像挑老公 好體質避開股災重創。要存股、不要遊戲機 小學兒子比老爸更愛投資 好 野 橘 社團來囉! 【歡迎加入】人生下半場,如何活得比現在更好?最基本的準備就是:安穩財務!【好野橘社團】以40後步入熟齡者的橘世代需求出發,創立社團平台提供熟齡理財計畫,讓大家在此輕鬆談錢、安穩財富,打造橘世代退休現金流!【立刻加入好野橘】
-
2020-03-21 橘世代.健康橘
退休教授自組「共老圈」 鄰居全是老朋友!
「今早到大林沒買到新鮮豆腐皮及肉粿,中午的醃篤鮮配茼蒿竟然很對味…」,這段彷彿是小農團購的對話,其實來自曹爸的共老圈,這個手機群組命名為「長江一號」,成員幾乎全是退休教授,就住在曹爸玻璃屋步行可及之處。曹爸以他和鄰居中正大學中文系教授朱鳳玉為始,經營「共老圈」,附近至少有5戶、10多位人家加入,相隔300公尺內,建起了相似的玻璃屋設計。曹爸說,共老圈是這群住家在附近的朋友,是每晚可以散步喝茶、是住院會燉雞湯來看你、是出遠門可以放鑰匙幫忙照顧家的朋友。尤其朱教授好客,幾戶人家經常聚在一處泡茶、相濡以沫,老了無法期待子女來照顧,有了共老圈,在家也能自在老去,不一定要住到養老村。共老也是共容,曹爸在臉書以「結新網」為題寫下,「人老了,記憶就會退,這是自然。把生活簡單化,朋友定點化,好好築一個共老窩。共享,共容。大家一起結一個網,用破網結成的新網。破網不必補,共同拼湊在一起,成為一個光鮮亮麗的新網。」漸漸地,曹爸的共老圈吸引了醫院內3、40歲的中年同事也到附近購屋。更妙的是,共老圈不但「共老」,還「共孫」。說起兒孫輩,曹爸立刻亮出手機群組,原來共老圈一戶人家傳來孫子天真攀爬的影片,逗樂曹爸。曹爸眼神超有愛,他笑說,共老圈當中的兩戶人家已經生了孫子,有時來家裡四處玩,都當是自己家,無拘無束,「孫子也可以共咧」。因為照顧母親的真實經驗,曹爸的共老圈愈滾愈大。曹爸居住所在的三興村還有200位老人家,多數種植鳳梨,當中約有20位失智,緊接著他想推動健康互助友善社區。事實上,曹爸也早早走入社區推動「互助家庭」,將共老的概念擴及十幾個家庭,失智長者玩遊戲的同時,家屬則聚集一起做菜、彈烏克麗麗紓壓,在曹爸的共老圈,失智不再是屏障。【關於更多「共老」指南↘↘↘】。伴失智母三遷 他造玻璃屋陪9旬母「童言童語」。放下完美主義 梁秀琴存入健康「共老」本錢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3-21 橘世代.健康橘
伴失智母三遷 他造玻璃屋陪9旬母「童言童語」
古人有孟母三遷,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曹汶龍則是伴母三遷。人稱「曹爸」的曹汶龍,是社區失智照護的前鋒,他與91歲失智母親曹奶奶的日常點滴,顛覆許多人對失智的恐懼,曹奶奶的「童言童語」更是圈粉無數,堪稱另類網紅。曹家母子的「失智物語」,自然真誠中流露出的母子深情,溫柔動人。一副假牙 讓母子情牢牢咬在一起虛擬世界中,每晚曹爸的臉書熱鬧非凡,有時是曹爸錄製與曹奶奶拔假牙的奮戰,「她戴上假牙後就忘了自己有假牙,只有我的耐心及善善誘導才能拿下來。一副假牙讓我們母子情牢牢咬在一起」,讓人莞爾。有時,是他身為照顧者與其他照顧者的共鳴,每個對談的背後,都有段讓人心酸或激勵的故事。而在真實世界中,曹爸為曹奶奶搭築了一座玻璃屋。敞亮的屋裡,處處可見他對失智母親的用心。玻璃屋坐落嘉義中正大學附近,起初是曹爸獲邀到一位中文系教授的家中作客,對其居家空間環繞中庭的通透設計印象深刻。心嚮往之的曹爸,多年後付諸行動買了塊地,邀請同位設計師、雲科大教授打造了現在的住家。玻璃屋視野通透 照看得到彼此在玻璃屋一樓內,兩個房間打通成了曹奶奶的臥室;無障礙坡道取代電梯,一眼便能見或聽到家人行進間的步履;又例如曹奶奶的臥房與餐廳視野通透,透過中庭,家人和外籍看護依然照看得到彼此。玻璃屋的設計不僅考慮到長者,還隱藏著曹爸對妻子曹媽的體恤。在二樓,曹爸與曹媽擁有臥房、客廳、客房,還有個小廚房,曹媽偶爾也能自己做點簡單料理,保有獨立的空間,晚餐才是全家人共餐、共玩的時光。屋裡貫穿兩方的走道則宛若藝文廊道,曹爸偶爾在此泡茶、點上薰香,安頓身也安頓心。73歲的曹爸笑說,看到母親在這房子生活得很自在,「等我90歲了,在這應該也能很自在、愉快。」親和的曹奶奶 什麼都應聲「好」採訪這天恰好接近過年,曹爸的弟弟返家探母。兄弟倆環繞母親,唱起了應景的恭喜發財,大夥笑嘻嘻向曹奶奶祝賀,曹奶奶瞬時變成了「沒問題小姐」,什麼都應聲「好」、「沒問題」。曹爸解釋,和失智症長者對話要盡量簡單,母親聽不懂的,便會用好、沒問題來「應付」大家,仍然保留良善、親和的好脾氣。照顧父母誰之責?是許多照顧者的難題。曹爸說,母親育有5個兒女,自己是老大,因父親長期生病,母親須工作養家,從小他就得照顧全家人;自己後來成為醫師,有醫療專業和經濟能力,從沒想過為什麼照顧父母不是兄弟或姊妹。至於曹媽身為長媳,照顧壓力大嗎?曹爸說,年輕時,爸媽幫他們照顧孩子,為他們減輕許多工作負擔,曹媽也是老大性格,相當感恩母親的奉獻。事實上,曹媽也是失智症家屬,曹爸的岳母年過九旬患失智,在曹爸建議下以胃造口取代鼻胃管,因而獲得較好的生活品質,狀況好時還可以哼唱「桃花江」。兩家人同樣面臨失智照顧問題,讓曹爸更急切走入社區,推展友善失智觀念。二度退休再戰 經營社區「記憶保養班」失智至今原因不明,遺傳可能是因素之一,問曹爸擔不擔心自己老後也會失智?他說,許多人把失智當作風險,所以我們更要去理解失智。他解釋,失智就像敵人,會去攻擊大腦的防線,如果一個人的大腦有10道防線,例如出現記不住日期或事情,當你知道防線一道道失去,但還有3樣功能保留著,你要告訴周遭朋友,看看我還保留的3樣功能,這樣就能坦然面對失智。他半開玩笑說,「人到了7、80歲失智,至少表示你沒得癌症、中風呀,和失智玩,不要怕它。」曹汶龍擔任大林慈濟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失智症中心主任共9年,走入社區經營「記憶保養班」等服務是近幾年的核心,這已是曹爸第2次退休後再戰。早年因緣際會,從國防體系退休,至花蓮慈濟醫院接下神經科主任,一待就是15年,直到64歲。「我原本以為會在花蓮終老,父母、妻子都在身邊,我可以盡孝、可以教學,還可以照顧偏鄉病患,沒想到命運推著我,又來到了大林慈濟開疆闢土。」台北、花蓮、嘉義…,這是曹爸從事醫療工作的足跡,也是曾以為「家」的地方。他在臉書寫下「孟母三遷,我帶著母親也三遷。終於遷到個讓她安享晚年的好地方。感恩上蒼。」鼻胃管vs.胃造口很多失智症患者到後期選擇插鼻胃管灌食,但病患常扯掉鼻胃管造成傷害。曹汶龍指出,相較於胃造口,鼻胃管餵食感染風險較高,易造成吸入性肺炎。在歐美,鼻胃管被認為是不人道的處置方式。胃造口(經皮內視鏡胃造口)是在病人的左上腹打個可通至胃內的小洞,再將灌食管從肚皮直接插到胃部灌食,手術過程約15至20分鐘,只要定時清潔,可獲得較好的生活品質。看更多報導:《橘世代》【關於更多「慢老」指南↘↘↘】。退休教授自組「共老圈」 鄰居全是老朋友!。5招「慢運動」! 每日15分鐘,幫身體減壓顧老本。人從放棄那刻開始變老!她60歲「熟女身材如少女」。六十歲如何盡情享受當下? 從「寫日記」開始吧!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3-20 橘世代.好野橘
挑股就像挑老公 好體質避開股災重創
最近全球股災肆虐,不少投資人手中股票套牢只能「捶心肝」。但並非每個專家都那麼悲觀,《月入23K也能環遊世界》作者Dr. Selena 楊倩琳認為,只要挑到年年穩定配息的好股票,短線套牢也不用太擔心,就當作「借錢」給好公司,用配息來彌補短期損失的心理壓力。資產多元配置 避開股市重創新冠肺炎 (武漢肺炎) 疫情引發全球經濟衰退疑慮,歐美股市重挫,連股神巴菲特都損失800億美元,投資人更是難以倖免。楊倩琳對於這次的股災顯得老神在在,因為她的投資遍及股票、ETF、外幣還有藝術品,提前做好資產分配下得以避開股市的重創。此外,也因為天天都接觸大量投資資訊,所以她早有警覺股市過熱的訊號,在過年前後、台股萬點附近時,就陸續減碼手中持股,減碼手中股票到3成以下。最重要的是,楊倩琳認為,她以挑老公的嚴格眼光來挑股票,所以選到的標的都是好股票,雖然面臨短期的價格走跌,但未來隨疫情過去,時間會給價格一個公道。她提出一個「好老公股票選股法」,以三高一低為挑選法則。好老公選股 找出抗跌個股好老公選股法指的是,EPS高(連續五年大於1元)、ROE高(連續五年高於10%)、殖利率高(連續五年高於4%到5%)以及低基期四個特點。這樣選出的標的,體質強健,表現也多半相對抗跌,就算短線股價超跌,但還是可利用股利來彌補心理壓力,避免不理性的錯砍股票。對於今年因為疫情引爆的股災,楊倩琳認為,也是一個撿便宜的機會,可以趁現在好好做功課,選出適合的股票標的,以她來說,從出社會到現在,每天睡前都會留10分鐘,給自己一個 ”Money time”,看一些投資的書籍、文章或雜誌等等。因為她始終相信「時間會放大好習慣和壞習慣的差距」。【存股達人精選特集↘↘↘】。小資族輕鬆學存股!報稅更有利。疫情成轉機?存股達人公開「危機入市」投資攻略。從流浪教師到不敗教主,存股達人陳重銘「踏實投資術」大公開。從月光族變「富媽媽」如何靠存股獲利100% 好 野 橘 社團來囉! 【歡迎加入】人生下半場,如何活得比現在更好?最基本的準備就是:安穩財務!【好野橘社團】以40後步入熟齡者的橘世代需求出發,創立社團平台提供熟齡理財計畫,讓大家在此輕鬆談錢、安穩財富,打造橘世代退休現金流!【立刻加入好野橘】
-
2020-03-20 寵物.寵物長照
「我們適合嗎?」 對毛孩許下承諾前,請先自設3關卡
毛小孩是人類最好的朋友,迎接等家的毛小孩,共度快樂人生下半場!已經退休的橘世代朋友們,生活突然多出空檔,不少人可能會考慮認養毛小孩,給牠們溫暖的家。家裡有牠們相伴,就會多了歡樂的笑聲,但一旦決定飼養,就要為這個孩子負起一輩子的責任,想當個負責任的飼主,一定要為毛小孩的「終生幸福」先做個通盤考量。「我也適合養寵物嗎」?步入高齡化社會的日本,有許多長者與毛小孩共度著幸福的生活,《60歲開始與毛小孩共度幸福人生》書中提到,其實只要做好準備,沒有想像中這麼困難!以下整理橘世代朋友飼養毛小孩之前,必須確認的3大事項如下:1.事先取得家人同意除了確認住的空間能夠養寵物,飼養前要取得同住家人的共識並完善溝通,是每個人養毛小孩前必須先做好的準備,並不是喜歡就立刻帶回家,以免造成家庭內的矛盾,也是負責任的態度。如果本身條件不允許把毛小孩飼養在家,但又希望接觸互動,在體力允許的情況下,考慮到相關單位擔任志工服務,把愛帶給更多流浪毛小孩,一樣能感受到照顧的樂趣,找到心靈寄託。2.確認自身經濟與體力飼料、罐罐、疫苗、結紮、就醫.....,飼養毛小孩是必須「出錢出力」的長期過程,當主人前請先確認負擔得起飼養相關花費,尤其在日常照顧上,清掃環境跟外出散步都與本身體力相關。先計算出自己可以負擔金額與照顧範圍,可評估自己是否合適成為飼主。3.預先找到隨時可接手照顧者「當我生病的時候,這孩子要怎麼辦?」、「能跟毛小孩共度一生嗎?」,這是許多飼主暗自擔心的問題。無論是什麼年齡層,都難以避免「萬一」。《60歲開始與毛小孩共度幸福人生》書中建議,飼主應該準備好「寵物確認筆記」,只要用一般的筆記本就可以開始了,登記寵物的基本資料、接種疫苗時間、有無結紮、常去的動物醫院、喜歡的食物與日常習慣、平日遊戲與互動等,並預先找到隨時可接手照顧的親友,有備無患,主人與毛小孩可以更安心生活。毛小孩不只是我們的家人,更是長者能在生活中相依相伴的好夥伴,能與心愛的毛小孩共度幸福人生下半場,是許多橘世代飼主的願望,定期帶毛小孩散步、照顧牠、用愛建立與寵物之間的緊密羈絆,對年長者心靈有相當的療癒,也有全新的寄託,做好萬全準備後,就開心迎接新家人來臨吧。本文摘自《60歲開始與毛小孩共度幸福人生》,作者:犬貓與銀髮族生活之會,資料:台灣角川提供,2020/02/24 出版【更多「新家人」關係↘↘↘】。從怕到愛 陳亞蘭多了「新家人」 甘願當毛孩奴。「10年緣分,我的生命禮物」忘不了毛小孩天使。愛上喵星人 上天給的禮物。毛小孩多過孩童的時代來了 「新家人」關係正彼此呼喚著。毛寶貝的紅牽繩 止不住思念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3-20 橘世代.好學橘
退休校長熱愛體育40年 盼帶給學生終生運動習慣
新北市國小退休校長吳玉芳,今年61歲,她雖在50歲時退休 ,但11年來「退而不休」。從學生時代就愛打籃球,因帶學生比賽,還特地去報考當時市立台北師範學院體育系,又一路考取全國賽等級裁判資格;退休後,她繼續投入體育界,每年有半年時間擔任裁判,重回她最愛的田徑場,她也再接受新北市府聘任督學一職,推廣學生體育,希望更多學子可以喜歡運動,終生受用。「希望學生每天都有120分鐘戶外活動,不一定是運動,走路上學也可以」,吳玉芳說20歲時從師專畢業,就開始教學,從國小級任教師、組長、主任,再考上校長,一路和體育越走越密切。吳玉芳年輕時有開始運動,念師專時打籃球,教書後會帶學生參加各式比賽,自己也越帶越有興趣,之後乾脆報考體育系。吳玉芳說,「體育課不是丟一個球給學生就好,懂教法的老師,不只傳授體育技能、知識,還要讓學生學到體育的態度,不論是爭取更好成績,或是喜歡上運動,成為一輩子的習慣運動,使之對身體有益,終生受用。」吳玉芳從體育系學到球類、田徑、國術、舞蹈及體操5大類運動,懂得教材教法,懂得規則、教練指導法、裁判,帶學生也更得心應手。因參加比賽更要了解賽事規則,又去參加裁判研習,一路從C級地方比賽裁判,考到A級全國比賽裁判。為讓學生愛上運動,吳玉芳當校長時,還訂定全校每周五早晨為體育日,全校師生都要出來,分年級玩跳繩、呼拉圈、跑步、球類運動,除每周三堂體育課,還增加時間讓學生培養運動習慣,對學生視力、體能都較好。為讓學生愛上跑步,她會設計如「馬路小英雄」讓學生自己計圈登記,累積6公里就有迷你馬標章等,採獎勵制,讓學生有成就感、才會養成運動習慣。吳玉芳擔任,每年約半年是賽季。她受訪當天下著大雨,選手們仍風雨無阻地比賽。吳玉芳說,「到田徑場即使遇到下大雨也開心,因為大家是一個team,大家都在田徑場40年,老朋友從天南地北,有的從花蓮或南投來,見面就很開心」。像在世大運看到鄭兆村等人,她內心仍很激動,像粉絲一樣求合照。吳玉芳也接受新北教育局聘任為督學,推行健康促進計畫,她認為,「體能如從小做得好的話,對整體社會健保成本支出可減少」,且多數小學生是從幼兒園就過瘦或過胖,如健康教育能向下延伸,上國小後老師就不那麼辛苦,因此她幫忙完成新北市幼兒衛生保健手冊。「退休後最多的就是時間,還是要自己安排」吳玉芳說,退休前就有自己喜歡的事物,退休後的工作和以前的工作不同,可以選擇自己想做的事,婉拒不想碰的,心態上很輕鬆。如今她每周和以前同事打球三天,最近因腳受傷,改騎腳踏車,只要天氣好,就從永和住家騎環河到板橋當裁判,一路7公里,欣賞沿途草皮和河景。她也鼓勵退休族要有自己興趣、愛好和朋友,把握學習機會,若認為自己生活圈小,「就要勇敢的踏出第一步,自然就會找到朋友」,「很多機會看你願不願意走出來」。現在她的日子過得很充實,每天遇到的事情也有所變化,是她保持開朗、年輕的秘訣。【精選延伸閱讀↘↘↘】。不要求每場贏!「奧運銀腕」郭李建夫帶隊,練韌性。跑上聖母峰的台灣第一女子 陸承蔚的生活學。3歲到8旬都是她學生 黏土達人:肯學,年齡就無妨 為自己而學 橘世代來了! 【歡迎加入】建立自己的學習進修清單,充實精彩人生2.0,鑽研興趣、挑戰新領域、豐富生活,逐一實現手裡的那張學習清單!【歡迎加入好學橘FB社團】
-
2020-03-19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防疫醫師離職 指揮中心證實有2人
外傳防疫第一線的防疫醫師爆發離職潮,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社區防疫組副組長莊人祥證實有2名防疫醫師離職,一人因符合年紀退休,另一人因生涯規劃離職。新冠肺炎疫情延燒,台灣在這波防疫中看似防疫有成,今天卻有媒體報導,站在防疫第一線的防疫醫師不被尊重,出現離職潮。
-
2020-03-18 橘世代.好野橘
不畏股災畢業潮!投資訣竅靠這招
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愈來愈嚴峻,造成全球經濟同步動盪,市場走勢上沖下洗,甚至出現股市、匯市、原油、黃金價格同步走跌的情勢,不少投資人宣布從股市中畢業!財經部落客蔡志誠 (PG財經筆記) 認為,以長期操作的策略來說,近期的股市大跌反而是很好的時機點,應該維持操作紀律,少看盤才能穩住軍心。股市畢業潮 紀律投資才能長久3月以來美股出現暴漲暴跌,罕見出現3次熔斷,過去1個月大跌近30%,台股跌幅也達將近2成,指數跌破萬點,投資人哀鴻遍野,不少人發出「畢業文」,宣布黯然離場。另一部分還在場上奮鬥的投資人,則好奇地問「現在可以再加碼嗎?」對於股災來襲,操作上應該如何應變?《我畢業五年,用ETF賺到400萬》作者蔡至誠淡定地說「完全不需要擔心」,不禁讓人好奇,為什麼面對股災還能不被影響。原來警察出身的蔡至誠,從大學開始在警校的訓練下,養成了良好的紀律和沉穩的性格,這讓他在動盪的股市中,能臨危不亂的原因之一。然而,淡定操盤的最大原因是,蔡至誠採「被動式操作」定期定額投資ETF,以長期投資為目標。因此,不僅股災時不用擔心波動,平時也不太需要看盤,看盤也只是關心一下ETF狀況「20秒就看完了」。他認為,論投資就該先訂定目標,他的投資都是長期投資,5年、10年甚至20年為目標,所以這種1、2個月的大幅震盪,並不會影響到他的操作紀律。靠著這樣的策略,從2016年開始投資ETF,不到30歲就累積滾出400萬的獲利。到現在仍每個月定期定額1000元買進台灣50ETF(0050),將獲利的部分專門作為旅遊或購買3C產品的用途。下跌是常態而非病態對於近期的股票拋售潮,恐懼吞噬了投資人的理智,在大漲大跌中,停損的人擔心砍錯股票;不停損的人直接看著股票被套牢,緊張得吃不飽、睡不好,這是散戶最常見的心理狀態。蔡至誠認為,股市下跌是常態,連菜價都會波動了,股票的漲跌更是正常不過的事。如果確定了策略,就不要輕易動搖,投資前應該先做好資產配置,最基本的搭配是,全球股票型ETF加上全球債券ETF,達到成長兼抗震的效果。「其實,投資ETF的人都是比較謙卑的人。」蔡至誠解釋,洞悉股票市場的高手很多最後都選擇被動式投資,因為人的智慧很難打敗大盤。但並非所有ETF都是適合的選擇,像是他就不會買反向、2倍槓桿的ETF,風險太高、難以掌握,反而違背他原本的投資策略。【股災來襲 該如何面對?↘↘↘】。不用擔心股災 會計師靠債券ETF固定領現金。現金流夠用就好!真正的存股高手這樣做。防疫投資術 大幅下跌反是進場機會?。疫情成轉機?存股達人公開「危機入市」投資攻略 好 野 橘 社團來囉! 【歡迎加入】人生下半場,如何活得比現在更好?最基本的準備就是:安穩財務!【好野橘社團】以40後步入熟齡者的橘世代需求出發,創立社團平台提供熟齡理財計畫,讓大家在此輕鬆談錢、安穩財富,打造橘世代退休現金流!【立刻加入好野橘】
-
2020-03-18 養生.抗老養生
每日跑步持續30年會如何?名醫劉偉民:65歲體力還在走上坡
一句「6分鐘護一生」,自1996年起,成功帶動台灣婦女做子宮頸抹片檢查的風氣,當初和女明星一起推動這項觀念的專家——婦科名醫劉偉民,如今是亞洲執行達文西手術的紀錄保持人,但他自剖並非人生勝利組,還曾是一個被退學的輕狂少年,逆境挫折不斷,能挺過諸多難關的力量,除了不服輸的個性,還得力於一個習慣:天天早起運動。每天凌晨5點慢跑,體能逆向成長每天,清晨5點,劉偉民摸黑出門,前往附近的國中操場,跑著一圈又一圈。這不是心血來潮,而是多年的習慣了,別人賴床時他清醒,不分四季地勤勞鍛鍊。碰上寒流來襲,這樣不畏低溫的作息,看起來更像是苦行僧,但他說:「我每天出門的那一剎那,實際上是有點高興,知道自己在進步。」運動習慣也非一朝一夕養成。30年前,劉偉民在台北榮民總醫院任職,同樣有看不完的門診,卻發現體力大不如前,難不成是未老先衰?這一刺激下,他開始在宿舍周圍跑跑跑,搭配重訓和游泳,日復一日,鐵杵能磨成針,而他將自己磨成了鐵人。即使在美國哈佛大學研習期間,正逢深冬,波士頓連續4個月下雪,天寒地凍,也擋不住他外出跑步的決心,外國人開車經過,也忍不住搖下車窗,對他比出大拇指。「那是一股光榮的力量,等於是強迫自己,但卻不會覺得很痛苦。」他回憶。持之以恆跑到現在,體能不只沒有衰退,還有「逆向」的發展。他深刻體會流汗時的痛快感受,以前跑18圈,現在可跑20圈;剛開始跑28分鐘,現在連跑40分鐘,加上持續練肌力,「當你覺得自己在走上坡的時候,每一天都是很快樂的,運動帶給我太大的樂趣。」在他的養生菜單裡,跑步前先喝一大杯溫開水,每日攝取水果和蔬菜纖維質,早餐至少有牛奶,2顆蛋和精力湯。參加國際會議時,他也先選擇有健身房的旅館,坦言自己重視形象,尤其在外國人面前,維持好的體態,等於展現「自律」的一面,他堅定地說:「我覺得把自己變得跟大部分人都不一樣,才可以創造不一樣的東西。」曾是退學麻煩人物,3度重考進醫學院如此嚴以律己,卻非一路走在高峰,鮮為人知的是,劉偉民有段輕狂又挫敗的慘綠歲月。他來自左營的海軍眷村,就讀高雄中學時期,愛玩又不愛念書,考上逢甲大學土木系,卻不到一學期就發現志趣不合,決定要重考,於是,又考進中原大學化學系。只不過,大學生活仍然渾渾噩噩,一遇到死黨相約,不惜翹課跑到台北跳舞,到了大二,逃不過被退學的命運,只能先去服兵役。沒想到,軍旅生涯仍風波不斷,他自恃辯論比賽冠軍的機靈反應,無意間頂撞學長,遭到惡整被「關禁閉」,期間痛苦不堪,嘗到失去自由的滋味,反而砥礪自己重新出發的動力。退伍後,他表達再度重考的意願,父親已不抱期望,淡淡地說:「怎麼不去參加台北市職業訓練班,去修理摩托車或汽車,學一技之長?」他心中百感交集,卻無從反駁,只能死馬當活馬醫地苦讀。沒想到,這一次考上中山醫學院,跌破眾人眼鏡,底定他往後行醫的志向。年齡到了掉髮?就留光頭吧!爽快直面所有逆境劉偉民的身材結實,精神矍鑠,加上招牌光頭,有不少人形容他外表如「十八銅人」。不過,原本他極力想保住頭髮,各種生髮水和藥劑都嘗試過,卻依然失效,到後來只能戴上帽子,掙扎到某一天,忽然想通了——乾脆把剩下的頭髮全理光,「原本心中以為很大的缺陷,不需要再掩飾,心都亮起來了。」這也像他面臨逆境的態度,與其自我否定,不如直球對決。例如,他開始做達文西手術時,病例量一下子暴增,飽受內外夾攻,有小道消息說他「偷雞摸狗」,手術量也只是灌水。劉偉民並沒有憤慨地為自己反駁,而是把歷年來所有自己主刀的達文西手術,包括當中產生的併發症,例如腸子受損,輸尿管受傷等,寫成一篇SCI論文,投稿到國際期刊發表。「還沒有看哪家醫院敢寫出來。對抗負評,我把自己做得更好,愈來愈超越別人,那才是真正的反擊。」他充滿鬥志地說。面對一雙兒子,他則充分顯露出雙魚座的感性,「我有點感情用事,很容易眼眶泛紅。」他記得一幕分離的畫面。多年前,開車送小兒子到寄宿學校時,周遭環境如同荒山野嶺,分開前,父子倆的擁抱讓他久久難以忘懷。有一次發現小兒子主動捐出自己的薪水,請孤兒院的小朋友吃飯,又帶他們去買球鞋,也讓他暗自感動在心。不放棄學習,成為婦科達文西聖手面對手術,他則是全然的理性,曾有一次,幫自己的母親動手術,事後回想,執刀時和其他患者幾無分別:「完全沒有特別壓力,媽媽完全信任我就好了。」在他眼中,達文西手術的出現,成功突破過去的侷限,「千萬不要排斥新的嘗試,發現它這麼powerful (強大),我是深愛它的。」他比喻,如同在戰場上可以拿起衝鋒槍,遠超過步槍發揮的效果,讓手術趨近完美,「如果當初我因為做了很多成功的傳統手術,就排斥新東西,也會被淘汰。」劉偉民擔任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部長至今,每個月有超過百台以上的大手術,累積達文西手術已多達3,200台,創全亞洲紀錄。只是,他忍不住反問:「這麼多案例都是智慧,難道退休後就丟掉了嗎?」他從自動駕駛的電動車得到靈感,希望結合達文西和人工智慧,加上累積的技能知識,未來能開發出「手術導航」技術,讓更多年輕醫師學習時,可以少走些冤枉路。劉偉民也喜歡和年輕人交朋友,他說自己因為有自信,才能以「不藏私」的態度來分享,看待人事物也能保有欣賞的眼光。愛表演、善溝通,婆婆媽媽找他說心事婦科手術本就複雜,而他擅長「用別人聽懂的方式,去理解很深的學問」,常常在幽默的對話中,不知不覺化解患者及家屬高度不安的情緒。談起採訪前,才剛幫一位患者成功切除巨大的卵巢腫瘤,對方的妹妹事後看到他,邊道謝時眼淚直流,劉偉民安慰:「別擔心,都好了」,同時細微地察覺:「他們似乎也理解到外科醫師的辛苦。」他發現自己不容易怯場,「人愈多我講話愈有自信」,加上樂於溝通,不怕自嘲的特質,許多婆婆媽媽總在診間卸下心防,和他分享心事,「我會很調皮地和她們開玩笑,不管來的是名人還是市井小民,態度都一樣重要。」突破65歲刻板印象,給自己一個方向多數人到了65歲,已屆退休年齡,得面對從職場退位後的人生,重新培養興趣,或是拿到了敬老卡,開始接受「老」的事實,而對劉偉民來說,他就想打破這些別人認為「你應該……」的慣例。「年齡只是數字,最重要的是心態,要給自己有活下去,繼續努力的動力。」而他覺得自己很幸運,還能在工作中滿懷熱情地學習,若強迫自己去學畫畫,去旅遊,可能都不如現在的快樂。他強調:「一定要找到真心喜歡的事,給自己看到一個未來,人沒有方向,就沒意思。」他透露,在工作的時間外,多半只會在家裡吃飯,「一個人坐在餐廳是從來沒有過的事情,看起來太孤單了。」因而,對於劉偉民來說,生活不只是在各種光環之下,還包括和自己好好相處,這又是他的另一項學習了。原文:每日跑步持續30年會如何?名醫劉偉民:65歲體力還走上坡時,每天都會很快樂
-
2020-03-17 新聞.器官捐贈移植
大學退休老師身後器捐延續愛 拯救5個家庭
68歲楊姓退休大學老師,日前顱內出血暈倒,家人送往大林慈濟醫院急救,手術後未好轉,家屬決定依其遺願捐贈器官,拯救了5個家庭。楊老師退休後,與妻子長年投入志工服務,日前清晨運動回家後,身體突然不適,妻子警覺有異樣,發現先生疑似中風、神智不清,送大林慈濟醫院救治。大林慈濟醫院腦神經外科醫師陳金城診斷楊老師為顱內出血,經手術搶救,情況並未好轉,家屬因此想圓楊老師的器捐的心願。大林慈濟醫院移植中心主任尹文耀表示,楊老師無法完成腦死的判定,與勸募團隊討論後,改以無心跳器官捐贈,捐出1肝、2腎、2眼角膜,不僅拯救了5個家庭,更為大林慈濟醫院無心跳器官捐贈的第一例。尹文耀表示,衛生福利部在民國106年12月26日發布「心臟停止死亡後器官捐贈作業參考指引」,供全國醫療機構作為施行參考,除了腦死患者可捐贈器官,適用符合安寧緩和醫療條例中的末期病人,只要病人或家屬同意撤除維生醫療且願意器捐者,在心跳停止5分鐘後可施行無心跳器捐。大林慈濟醫院表示,楊老師生前曾書寫七言詩,「慎行圓人生藍圖,慧觀自照知無常,器官捐贈延續愛,綻放生命煦光灑」,表達他器捐的心願。
-
2020-03-16 橘世代.好野橘
要存股、不要遊戲機 小學兒子比老爸更愛投資
「喜歡嗎?爸爸買給你。」一句經典的樂透彩券廣告詞,深植現在六、七年級的心。在少子化的趨勢下,父母多半會滿足子女的需求,但給足了物質條件,是否記得也給足孩子正確的「金錢觀」?財經作家孫悟天透露,小學的兒子在他的教育下也開始「存股」,原本想跟風買遊戲機,還被兒子「訓斥」,應該省下來存股,顯示幫小朋友建立富腦袋,愈早愈好!不投資 = 放棄變有錢人的權利「如果不投資,錢只會愈存愈薄!」,《存股輕鬆學》作者孫悟天分享,現在的定存利率太低,如果不做任何投資,放在銀行的錢只會被通膨怪獸吃掉。30年前,定存利率9%,放1000萬存定存,一年利息有90萬,一個月可領7萬多元;現在銀行定存利率都在1%上下,同樣的錢放定存,現在一個月只能拿到8000多元。因此,他下了一個註解「不投資是放棄變成有錢人的權利,等於在慢性變窮。」有感於通膨和低利率環境,孫悟天對於下一代的金融教育非常重視,所以很早就開始為小孩建立投資的觀念。包括念小學的兒子和念高中的女兒,都已經是小小股民,持有第一金(2892)的股票,都是靠他們的零用錢和壓歲錢買進。雖然兒女持有股票的張數不多,但每年的配息都會撥給他們當零用錢,讓他們對存股的好處更有感。有趣的是,前陣子孫悟天曾想跟風,買下近萬元的遊戲機Switch,卻被小學的兒子「唸」了一頓。「買Switch是消費,如果把1萬元省下來,還可以買將近500股的第一金,之後還可以每年配息給我,這樣不是很好嗎?」兒子反過來勸孫悟天,讓他決定放棄Switch改買第一金股票。從外送講到汽車 天天都有理財課孫悟天的家庭理財教育,不在教室和學校,而是從日常生活中教理財。他舉例,有天跟女兒在車上看到Uber Eats,藉機上了一堂理財課。「做美食外送的人,是花時間在賺錢,一天最多只有24小時可以工作。但懂投資的人則是花錢買別人的時間,持有別人公司的股票,由員工幫公司賺更多的錢。」他認為,教小孩理財的時候,必須讓他們了解,消費和投資的差異。以買車這件事來說,如果高價品牌汽車可以彰顯你的品味,促使在談生意時更容易成交,那就是一筆划算的投資;但如果只是買來炫耀,對工作上沒有幫助,那就是消費。利用簡單、生動的例子來教育小孩,讓兒子、女兒在同齡的孩子中,有更正確的理財知識和金錢觀,對下一代來說,成為無形的財富資本。【存股達人精選特集↘↘↘】。小資族輕鬆學存股!報稅更有利。疫情成轉機?存股達人公開「危機入市」投資攻略。從流浪教師到不敗教主,存股達人陳重銘「踏實投資術」大公開。從月光族變「富媽媽」如何靠存股獲利100% 好 野 橘 社團來囉! 【歡迎加入】人生下半場,如何活得比現在更好?最基本的準備就是:安穩財務!【好野橘社團】以40後步入熟齡者的橘世代需求出發,創立社團平台提供熟齡理財計畫,讓大家在此輕鬆談錢、安穩財富,打造橘世代退休現金流!【立刻加入好野橘】
-
2020-03-15 橘世代.好學橘
理工碩士辭百萬年薪!把科技帶回鄉,當起田園詞人
理工科畢業的碩士生喜歡詩詞,投入科技業5年後,放棄百萬年薪返鄉耕種。現年43歲的賴志昇一度讓家族長輩不理解他的選擇,但他認為,民以食為天,只要肯做,用心栽培出健康好吃的農作物,生活更有意義。賴志昇是宜蘭青農返鄉的例子。喜歡詩詞的他平常除了背誦也會作詩,但念的是理工科系,從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分子科學與工程學系有機高分子研究所畢業後,投入PCB領域工作,上下班不必打卡,但24小時責任制,生產線若有不順,連半夜都沒辦法睡覺要趕緊處理,工作範圍包山包海,收入雖不錯,但壓力也大。婚後他與妻子開始思考,是否要繼續待在高壓且削價競爭的科技業?如此反覆思考3年才下決定,38歲返鄉,給自己訂下2年奮鬥時間。他說,壯圍鄉以栽種新疆哈密瓜出名,如此鮮甜品種也只有在壯圍環境氣候才種得出來,品質好的每台斤從80元起跳,他心想如果一分地能夠種出2000顆、每顆賣300元,3分地就有180萬元進帳。賴志盛如此打盤算著,後來才發現栽種哈密瓜除了蟲害,還有病菌,每當快收成時植株病了長不大,他父親從事裝璜業,家人無法教他,於是尋求外界資源,包括鄰農及農業改良場都是請教對象。溫室以1200萬元蓋成,賴志昇透過壯圍鄉農會向中央申請補助600萬元,蓋了3分地溫室,後來又得知大同公司正在推動智慧型農業,也包括補助智慧型溫室設施,他鼓起勇氣提計畫,由董事長林郭文艷親自聽取簡報,會中有人笑稱「這個年輕人真不怕死」,私下佩服他勇於突破嘗試的勇氣,成了該公司補助智慧農業設施的第一座示範溫室。賴志昇說,他相信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智慧溫室可以遠端控制,包括自動灌溉施肥、陽光天窗開關及冷暖溫度控制等,但賴志昇第一年在溫室栽種番茄,帶回幼苗沒經過消毒滅菌處理就直接種,引發病蟲害,他不怕失敗再接再厲,請教專家與細心呵護,終於種出好吃鮮甜的果實,在網路打開知名度,同時也開放採果,鮮紅欲滴的小番茄每斤可賣到150元,常有消費者稱讚沒吃過這麼好吃的番茄。「忍不住一顆接一顆」,壯圍鄉農會理事長林听洲說,蕃茄鮮甜且皮薄,清洗時不小心稍微用力,險些破皮,就是如此嬌貴好吃。賴志昇說,強摘的果子不甜,一定要等到鮮紅才能摘,他以玉女番茄嫁接茄子的嫁接苗栽種,植株健康且肉質細緻。因為無毒栽培產量不多,縣政府頒給「宜蘭嚴選」標章掛保證,總算讓他有信心跨出第一步。但賴志昇仍忘不掉心中最愛的詩詞,北宋詞人張先《天仙子》詞中提到「雲破月來花弄影」,美的像一幅畫,遂以詩情畫意的「花弄影」做為農場名稱,樂於與遊客分享他的世界。【更多精彩延伸閱讀↘↘↘】。回收美麗再利用!婚禮鮮花轉送療養院,幸福不凋零。樂齡創生 日進斗金 日本上勝町「樹上長出錢」。60歲退休員警讓魚骨重生 開拓漁村文創 為自己而學 橘世代來了! 【歡迎加入】建立自己的學習進修清單,充實精彩人生2.0,鑽研興趣、挑戰新領域、豐富生活,逐一實現手裡的那張學習清單!【歡迎加入好學橘FB社團】
-
2020-03-13 橘世代.好野橘
不用擔心股災 會計師靠債券ETF固定領現金
今年以來全球市場被疫情籠罩,無論是股市或債市都出現劇烈波動,手中持有股票的投資人,帳面上的資產同樣變動劇烈。對於想要穩健投資、有穩定現金流的人來說,持有高波動的股票可能反而成為一種壓力。財經專家Miss Q推薦,不妨考慮買配息穩定、風險低的債券基金或債券ETF,享有「確定」的報酬。靠債券ETF賺1成報酬率近年來興起存股熱潮,會計師Miss Q卻不愛股票,投入存債券的懷抱。存債不存股,讓人好奇,報酬率是否會很低?Miss Q透露,手中持有的元大美國20年公債ETF,去年累積報酬率超過10%,打破債券「不會動」的刻板印象。Miss Q解釋,債券特性是當利率走低、價格就反向走高,由於目前全球經濟維持低利率,持續降息,推升債券價格走高,所以報酬率也繳出漂亮成績單。然而,她選擇投資債券的原因並不是要賺價差,價差只是意外的收穫,最主要她看準的是債券配息的穩定性。舉例來說,她觀察目前市場上的投資等級債配息率多在3%上下,而現在很紅的「國民ETF」元大寶來台灣卓越50指數股票型基金,配息率也在3%到4%左右,兩者相去不遠。但兩者最大的差異在於,債券是確定配息,除非公司違約,不然公司獲利或賠錢,都會配息;而追蹤台股指數的台灣50 ETF,配息率不固定,以今年疫情衝擊各公司營收和行情來看,配息率走低的機會大,充滿不確定性。買投資等級債 穩穩領退休金 對於退休族來說,保本是第一要務,因此債券持有到期還本、固定配息的特性相當適合的想要固定現金流的保守投資人。市場上很多人喜愛配息率高的高收益債,Miss Q提醒,非投資等級的高收益債和新興市場債,裡面有許多體質脆弱的公司和國家,違約風險較高、波動率也大,不適合穩健投資人,可考慮投資等級的公司債或公債。中信投信固定收益投資科主管張勝原表示,受到市場情緒影響,近期具避險功能的公債、高評級債券價格都上漲。儘管短線上殖利率下跌幅度大,就資產配置角度來說,具避險功能的債券ETF仍有投資價值。再加上債券ETF配息來源不來自於本金的特性,可達到風險分散、降低資產波動等效果,同時做好現金流的管理等功效。【你所不知道的存股指南大公開↘↘↘】。疫情成轉機?存股達人公開「危機入市」投資攻略。從流浪教師到不敗教主,存股達人陳重銘「踏實投資術」大公開。從月光族變「富媽媽」如何靠存股獲利100% 好 野 橘 社團來囉! 【歡迎加入】人生下半場,如何活得比現在更好?最基本的準備就是:安穩財務!【好野橘社團】以40後步入熟齡者的橘世代需求出發,創立社團平台提供熟齡理財計畫,讓大家在此輕鬆談錢、安穩財富,打造橘世代退休現金流!【立刻加入好野橘】
-
2020-03-13 新聞.杏林.診間
我的經驗/運動補水控飲食 痛風不再發作
退休前,我就有痛風的症狀,只要吃到高普林食物,膝蓋兩側就會紅腫疼痛,有時痛到無法行走。我沒有三高及肥胖等毛病,也不抽菸喝酒,尿酸檢查也都正常,一直維持在5mg/dl左右。醫師認為,尿酸正常也可能有痛風現象,所以,開立了兩種藥物,也就是秋水仙素、消炎止痛藥來緩解止痛。我依照醫師的吩咐,按時吃藥及複檢,症狀依舊,又因為害怕藥物副作用,所以沒有繼續看診,改用飲食控制。我避免吃高普林的食物,早午餐都以素食為主,晚餐吃少許肉類,以補充蛋白質。經過一段時間後,痛風發生的機率減少了,但三、五個月仍會發作一次,這是怎麼回事呢?我推測應該是代謝不良造成的,因為我的睡眠正常,但卻因工作的關係,我經常久坐不動,水喝得也不夠。退休後,我每天運動一小時,從事跑走運動,並補充足夠的水分,如今多年來都不再為痛風所苦,可以吃排骨飯及花生,甚至連超高普林的小魚乾也沒問題。新陳代謝正常之後,可以讓尿酸不積累於體內,當然也就治好了我的痛風。
-
2020-03-12 橘世代.好心橘
回收美麗再利用!婚禮鮮花轉送療養院,幸福不凋零
婚禮、派對等活動場合,往往會使用大量的鮮花佈置,而活動結束後,這些鮮花若直接丟棄,是不是太可惜了?在國外,有個「回收鮮花」服務,將花卉重新整理,送給社區長者、護理之家,以及邀請長者參與花卉療法工作坊,讓綻放的花朵充分發揮美好價值。Jennifer Grove原先從事活動設計企劃的工作,她注意到每次活動結束後,大量狀況良好的花卉都被直接丟棄,因此於2014年創辦「Repeat Roses」服務,理念是「讓今天的花朵,使明天的社會更美好」(Turning Today’s Flowers Into Tomorrow’s Social Good.)。「Repeat Roses」針對舉辦婚禮的新人、活動企劃公司、品牌企業等提供服務,於活動結束後,讓花卉找到下一個場所和用途。「Repeat Roses」的花藝師會將狀況良好的花朵重新整理、設計,贈送給社區長者,以及老人中心、療養院等機構,完成贈送之後,客戶還會收到確認信,知道自己捐贈的花朵帶給更多人美好與歡樂;狀況不良的花朵,「Repeat Roses」也會將其進行堆肥,「不浪費任何一片花瓣」是他們對客戶的承諾。「Repeat Roses」在紐約有實體店面「Blossom Bar」,顧客可以報名參與花束製作課程,使用回收的花朵體驗插花藝術,完成的作品同樣會贈送給長者或有需要的人。志工組織「Power of Flowers Project」則是透過回收鮮花推廣「花卉療法」機構,至2019年,他們已為社區送出100,000束鮮花。志工表示,看到長者收到花束,臉上綻放笑容,湊近嗅聞花朵的芬芳,讓他們感到非常開心。一位居住於療養中心、收到花束的女士說:「每天早上起床,看到床邊的桌上放著一盆花,多讓人感到愉悅!」「Power of Flowers Project」也舉辦工作坊,讓社區長者利用回收的花朵創造屬於自己的花束。花朵的美麗與香氣,能使參與的長者心情愉悅,透過欣賞、嗅聞、觸摸花卉,參與者的感官受到充分的刺激,能促使其回憶起與花朵相關的往日故事;在練習製作花束的過程中,能訓練手眼協調及手部精細動作,創作也能讓參與者獲得成就感,是相當有益身心的活動。花束完成後,長者能交流彼此的作品,並將花束帶回家中或是房間佈置。目前在歐美,回收鮮花的服務已相當普遍,在不同地區皆有相關組織及單位能協助,賦予鮮花永不凋零的更多意義,並把美好體驗傳遞給更多人。※本文摘自《安可人生》官方網站【關於更多精彩樂齡↘↘↘】。「一生專注一件事」7旬書法家每日筆墨紙硯,樂傳承。家鄉情感、文化使命 64歲謝俊煌讓「西港」活起來!。拚命三郎退休好失落 從輔導找自己的人生 為自己而學 橘世代來了! 【歡迎加入】建立自己的學習進修清單,充實精彩人生2.0,鑽研興趣、挑戰新領域、豐富生活,逐一實現手裡的那張學習清單!【歡迎加入好學橘FB社團】
-
2020-03-12 橘世代.好心橘
住院化療仍堅持義演!「音樂是克服病魔最大動力」
工程行老闆林朝陽與妻子劉淑昭組成「凡人薩克斯風音樂志工」,10年來常到醫院、安養院當音樂志工,劉淑昭5年前突然罹患乳癌,歷經手術與電療、化療,數月來暴瘦10公斤,但她仍強忍病痛堅持義演,希望透過音樂帶給長者、病患歡樂,精神令人欽佩。60歲林朝陽年輕時當過警察,因在台中港服務,發現台中港附近沒有專業釣具行,從警4年後,因不愛警職生態遂辭職開釣具行,後來又轉行投入鷹架工程;57歲的妻子劉淑昭則是家庭主婦,平時幫忙顧店,兩人育有4名子女。 林朝陽從小熱愛音樂,但因家境清寒無法學樂器,長大後工作穩定,決定學樂器彌補幼時缺憾,他先學拉二胡,後又自學薩克斯風,學了10個月就到醫院當音樂志工,妻子也受他影響,隔年加入行列,兩人合組「凡人薩克斯風音樂志工」,10年來每周三固定在童綜合醫院梧棲院區演奏。林朝陽表示,第一次到醫院當音樂志工,看到病患因音樂暫時忘卻病痛,臉上露出笑容,那一瞬間,他認為做的事情非常有意義,決定繼續做下去。除了到醫院演出,不定期也會到安養院、老人院義演,最近因疫情暫停室內演出,但仍持續進行戶外的公益展演。劉淑昭5年多前赫然發現罹患乳癌,得知罹癌消息後,劉難以接受,反問「怎麼會是我?」但先生鼓勵她不能自亂陣腳,她才重拾信心,決定好好接受治療。劉淑昭先開刀切除腫瘤,並進行化療與電療治療,但因藥物副作用,造成她全身痠痛、噁心想吐,也沒有食慾,數月就暴瘦10公斤,僅剩42公斤。儘管身體不適,她仍強忍病痛,每周固定到醫院義演,甚至連化療期間住院,遇到義演時間,還是換裝下樓演奏,唯一一次請假缺席,是因為必須開刀切除腫瘤。劉淑昭說,「音樂是克服病魔最大的動力!」只要薩克斯風一上手,立即就忘記身體病痛,但治療期間因容易喘,且氣不夠長,現在吹20分鐘就得休息,「不過只要有力氣,就會義演到最後一刻。」林朝陽表示,每個人都會屆臨退休,鼓勵大家在退休前培養興趣,規劃退休生活。他當時就是為了想培養興趣而自學薩克斯風,沒想到一學,一頭栽進音樂世界,音樂不僅可以自娛,還能透過樂聲帶給許多人快樂,覺得很值得。【更多精彩故事↘↘↘】。最資深志工 楊滿時:「歌劇院就像我家!」實踐退休夢。拚命三郎退休好失落 從輔導找自己的人生。年差16歲合組「忘年知音」樂團 為疾病患者帶來正能量 為自己而學 橘世代來了! 【歡迎加入】建立自己的學習進修清單,充實精彩人生2.0,鑽研興趣、挑戰新領域、豐富生活,逐一實現手裡的那張學習清單!【歡迎加入好學橘FB社團】
-
2020-03-12 橘世代.好心橘
人從哪天變老?退休校長解答「跑玩全台,抗老化」
今年63歲的基隆市國小校長楊熾瀧,為陪伴今年93及92歲的父母,9年前提早退休,退休後陪父母親吃飯是每天的功課,戲稱「小老頭照顧老老頭」。他常在臉書PO景點照片,搭配禪意貼文,許多朋友按讚,又不免納悶那來的時間?他說,退休後時間管理很重要,「見縫插針」充分利用,就能讓人生更豐富、愜意。為陪伴父母,楊熾瀧割捨「55專案」更優惠退休條件,未滿55歲就申請退休。只是行政、教育經歷豐富,退休後應聘擔任基隆市教育諮詢顧問及幼兒園基礎評鑑、防災教育、教育優先區審查、健康促進委員,仍在為百年樹人大業奉獻心力。楊熾瀧說,還在學校服務時看過不少鄉土教材,感覺很熟悉,退休後親身探訪,才發現過去的認知如浮光掠影,鼓勵退休同好為安排好退休生活,能有計畫的搜尋資料,安排旅程,認識成長的土地。身為客家人,楊熾瀧覺得退休族頗適用「睛耕雨讀」生活態度,好天氣出門走走,旅遊也是種學習。天氣不好就在家讀讀書,因為一個人是不是老了,年齡不是唯一標準,拒絕學習那天,才是老化的開始。楊熾瀧「用腳愛台灣」多走懷舊路線,對鄉土文史情有獨鍾。他說,退休後一一走訪基隆的砲台、步道,出發前先做功課,查查典故歷史,置身其中更能想像歷史情境,他還在臉書寫「砲台日記」,帶領朋友神遊砲台。認識過基隆這片土地,楊熾瀧利用兄弟姊妹陪伴父母的時間,把觸角延伸到外縣市。他很推薦宜蘭「田中央工作群」的建築設計作品,像「羅東文化工場」拔地而起,創造出新的鎮民公共空間。宜蘭河的「津梅棧橋」,展現融入地景與在地生活的建築哲學。對於還在職場的樂齡族,楊熾瀧建議一定要培養工作以外的活動場域,可以先利用時間學樂器,上課程或是認識宗教。人上了年紀,仍要適度運動保持健康,心中也別懷念過去歲月的豐功偉績,把愛恨情仇全放下,才能安頓好身心靈。楊熾瀧擔任福智佛教基金會義工20多年,他說,基金會中心思想為「勸功念恩,代人著想」,不只子女要感念父母教養,學生感謝師長教導,每個人也要常念及他人的協助。如果人人以觀功念恩、代人著想為座右銘,社會國家自然和諧,自身保持善心善念,更能獲得內心平靜,成為有溫度,有質感的人。【更多精彩樂齡↘↘↘】。家鄉情感、文化使命 64歲謝俊煌讓「西港」活起來!。副警長退休變「志工副班長」 重出江湖教人寫訴狀。50歲就退休 「人生歡喜過」他當起土地公經理人 為自己而學 橘世代來了! 【歡迎加入】建立自己的學習進修清單,充實精彩人生2.0,鑽研興趣、挑戰新領域、豐富生活,逐一實現手裡的那張學習清單!【歡迎加入好學橘FB社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