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搜尋
譚德塞
共找到
60
筆 文章
-
-
2020-11-1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WHO:輝瑞疫苗明年3月供給需要族群! 將根本改變疫情
世界衛生組織資深官員艾爾沃德(Bruce Aylward)9日表示,美國輝瑞藥廠和德國生技公司BioNTech聯手研發的新冠疫苗可望在明年3月前供應給最需要的族群,加上其他研發進展,可能根本改變疫情的發展。艾爾沃德表示,輝瑞藥廠(Pfizer)公布的新冠病毒疫苗測試結果「非常正向」。他說,「仍有許多工作要做,這只是中期結果,但有望為全球帶來美好希望」。他補充說,「基於全球付出的非凡努力,明年3月前,我們將有能力從根本上改變這場危機的方向和動態」。輝瑞藥廠表示,其新冠肺炎疫苗在試驗中證實超過90%的預防效力。目前全球新冠肺炎感染人數累計超過5000萬人、120萬人喪生。世衛秘書長譚德塞也推文表示,此消息非常激勵人心。
-
2020-10-3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WHO國際專家與中方開會 為實地調查病毒起源鋪路
世界衛生組織今天表示,國際專家已與中國方面開完第一次視訊會議,宗旨是調查新型冠狀病毒的動物起源。WHO專家坦言有迅速行動的政治壓力,但重點是取得完善的科學結果。數月來,世界衛生組織(WHO)一直努力要派遣一組包括流行病學家、動物衛生學者在內的國際專家團隊,前往中國協助調查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的動物起源,並探究這種病毒傳染給人的途徑。WHO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今天在視訊新聞簡報會中表示,WHO持續「確認病毒起源,以防未來再度爆發疫情」。法新社報導,WHO今年7月派出先遣團隊赴北京,為未來的調查工作預做準備,但目前還不清楚何時能派遣陣容更盛大的科學家團隊前往中國展開流行病學研究,以便找出最早被感染的患者,和他們的感染來源。WHO突發衛生事件執行主任萊恩(Michael Ryan)說,專家團隊首先需要檢視所有已完成的研究,好讓未來實地調查時,可以在已知的基礎上處理未知的問題。但他指出,這種調查非常複雜,可能需要很長時間,例如專家過去探究中東呼吸道症候群(MERS)和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等疾病時,得花上好幾個月、甚至好幾年才能確定動物起源。WHO先前因處理疫情行動不夠迅速而飽受抨擊,尤其美國總統川普政府指責WHO向中國卑躬屈膝。萊恩坦承,要迅速採取行動的政治壓力很大,但以最有可能獲致最佳結果的方式向前邁進,也至關重要。他說:「我們需要的是…最好的答案,而不只是滿足速度的政治需求的任何答案。我們要的是盡可能完善的科學結果,導出盡可能確實的疾病起源證據,因為這很重要。」萊恩強調,「在充滿政治紛擾的環境中,很難執行這項工作」,但科學家正在盡最大努力,確保以最嚴謹的科學,正視這場全球必須共同面對的災難性疫病。科學家認為,新型冠狀病毒是從動物傳到人類身上,可能發生在販售外來動物肉類的湖北省武漢市生鮮市場。一般推測,新型冠狀病毒源自蝙蝠,但在病毒從蝙蝠傳到人類身上的過程,中間經過哪些動物宿主,目前仍未可知。
-
2020-10-2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世衛:北半球面臨關鍵時刻 多國病例呈指數性成長
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天表示,北半球正面臨對抗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的關鍵時刻,有太多國家確診病例呈指數性成長。世衛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在線上記者會指出:「未來幾個月將非常艱難,部分國家處於危險的道路上。」譚德塞提及:「有太多國家2019冠狀病毒疾病病例呈指數性成長,現正導致醫院和加護病房容量接近或已經飽和。」路透社報導,法國過去24小時新增4萬2032起確診及298起死亡病例,染疫總數來到104萬1075例,病逝總數累計3萬4508例。這使法國成為全球第7個確診總數破百萬的國家。染疫總數超過1百萬的國家目前有美國、印度、巴西、俄羅斯、阿根廷、西班牙及法國。
-
2020-10-1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放任疫情期望群體免疫 世衛:完全不道德
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警告,放任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自由傳播、企圖達到所謂的群體免疫,是「不道德的」。法新社報導,部分國家聲稱讓疫情自然發展,直到有足夠群眾產生免疫反應自然能阻斷疫情傳播。譚德塞反對這項說法。譚德塞在網路記者會上說:「群體免疫是用在接種疫苗的概念,一個人類族群若能達到疫苗接種的門檻,就能對某種病毒有保護力。」舉例來說,若有95%人口施打過麻疹疫苗,剩下的5%也能受到保護;而小兒麻痺症的群體免疫疫苗施打門檻為80%。譚德塞說:「要達到群體免疫,是要保護民眾避免接觸病毒,而不是讓他們暴露於病毒之中。」他堅稱:「在公共衛生史上,群體免疫從未被用作應對一般傳染病的策略,更不用說一場大流行病。」譚德塞說,在這種情況下仰賴自然發展群體免疫,「在科學上和道德上都是有問題的」。他強調:「允許一種我們不完全了解的危險病毒自由傳播,這不是一個選項。」自從疫情去年底在中國爆發以來,全球累計超過3750萬人感染與逾100萬人病故。
-
2020-10-0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疫苗若年底前問世 菲律賓2千萬貧民免費接種
菲律賓總統發言人羅奎今天說,若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俗稱新冠肺炎)疫苗在年底前問世,馬尼拉當局已預留專款,可讓2000萬名最貧困的菲國民眾免費接種。菲律賓今天通報新增2825例新冠肺炎確診、60人不治,累計確診病例達32萬9637例,已有5925人病逝。世界衛生組織(WHO)祕書長譚德塞(TedrosAdhanom Ghebreyesus)6日說,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有希望在年底前問世。對此,羅奎(Harry Roque)告訴菲律賓國營的「人民電視台」(PTV):「我們已經預留了(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預算。」他表示:「我們會為我們2000萬最貧困的國人每人購買兩劑。窮人優先。」羅奎說,貿工部(DTI)轄下的菲律賓國際貿易公司(PITC)將購買疫苗,由菲律賓土地銀行和菲律賓開發銀行提供融資。菲國衛生部日前表示,政府初步分配24億披索(約新台幣14億2000萬元)預算供採購新冠肺炎疫苗。菲律賓總統杜特蒂(Rodrigo Duterte)9月曾說,如果俄羅斯和中國研發的新冠肺炎疫苗跟其他國家的疫苗「一樣好並有效,我會優先購買(他們的疫苗)」。
-
2020-09-0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世衛:新冠肺炎疫苗普遍接種 至少等到2021年中
世界衛生組織(WHO)發言人哈里斯今天表示,世衛預期,COVID-19疫苗接種至少要到明年中才會普及,她並強調嚴格審查疫苗效力和安全的重要性。哈里斯(Margaret Harris)在日內瓦召開的聯合國簡報會上說,目前所有已進入進階臨床試驗階段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候選疫苗,沒有一支出現已達世衛要求效力的「明確訊號」,也就是至少達到50%。俄羅斯政府8月核准一支新冠肺炎疫苗,但這支疫苗的人體實驗時期還不到2個月,引發一些西方專家質疑它的安全性和效力。美國公共衛生官員和美國藥廠輝瑞(Pfizer)昨天表示,有一支疫苗可能最快10月底就能開始發放接種。時機點正好趕上11月美國總統大選前,而疫情發展很可能是現任總統川普能否連任的重要因素。哈里斯表示:「我們真的不預期會在明年中之前看到疫苗普遍接種。」她還說:「第3階段(試驗)務必要花更長時間,因為我們有必要了解疫苗的保護力和安全性有多高。」第3階段指的是疫苗研發過程中大規模人體試驗階段。哈里斯並未指明任何特定候選疫苗。此外,世衛委託負責檢視世衛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協調能力的獨立調查小組共同主席、紐西蘭前總理克拉克(Helen Clark)昨天表示,調查小組將完全能夠取得任何所需世衛內部文件、資料和電子郵件。克拉克和調查小組另一位主席賴比瑞亞前總統瑟利夫(Ellen Johnson Sirleaf)在記者會上宣布其他11名小組成員,包括中國傳染病學專家鍾南山和「無國界醫生組織」(Medecins Sans Frontieres)前主席廖滿嫦。【中央社日內瓦4日綜合外電報導】在關心全球針對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急促發展療法之際,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天強調,不會為未經證實安全有效的疫苗「背書」。法新社報導,世衛組織秘書長譚德塞(TedrosAdhanom Ghebreyesus)在視訊簡報中表示:「世衛組織不會為了不安全有效的疫苗背書。」在全球抗疫之際,各國政府莫不期盼儘快供應疫苗對抗病毒。目前全球有超過2600萬人受到感染,數十萬人病歿,並重創世界經濟。譚德塞對於一些候選疫苗已進入測試的後階段表示歡迎,並表達希望其中一種有效供應,「這樣的話,世界就能夠回復正常」。
-
2020-09-0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世衛:速准疫苗須深思 未控制疫情就解封恐釀災
美國宣布考慮快速審批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候選疫苗藥劑後,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天表示,緊急授權疫苗須「非常嚴肅深思」。世衛同時敦促各政府傾聽反對防疫的抗議民眾心聲,但也強調抗議群眾必須知道病毒很危險。世衛表示,疫情仍嚴重蔓延的國家必須避免擴展性活動,例如球迷聚集球場、大型宗教集會或夜店擠滿人潮。●美擬不等試驗提早批准疫苗 世衛籲審慎以對路透社報導,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局長哈恩(Stephen Hahn)表示,只要官方確信利大於弊,他願意繞過正常批准程序,盡快授權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使用。世衛首席科學家史瓦米那尚(Soumya Swaminathan)今天在記者會上說,雖然各國有權在未完成完整試驗就批准藥劑,但「這不是可以非常輕率就做的事」。俄羅斯在人體試驗不到2個月,就於8月中旬宣布核准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促使部分西方專家質疑安全性和功效。史瓦米那尚表示,世衛偏好的做法是有完整的數據可用於疫苗資格預審,世衛之後會逐一考慮每種藥劑的安全性和功效。世衛突發衛生事件執行主任萊恩(Mike Ryan)說,世衛曾在非洲用實驗性藥物對抗伊波拉(Ebola)病毒,並且證實有效。但萊恩強調,在沒有完整試驗就快速審批的做法,需要密切監控和安全性追蹤作業,而且一出現問題就應立即停止。萊恩說:「如果大家太快就對數以百萬計民眾接種疫苗,大家可能會跳過某些不利影響。」●多國出現反防疫抗議 世衛敦促對話法新社報導,世衛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Ghebreyesus)今天被問到最近多國出現反防疫抗議活動時說,「傾聽民眾的訴求、心聲」很重要。他告訴媒體:「我們應該進行真誠的對話。」但他也強調,示威群眾必須確保抗議活動的安全性。他說:「病毒是來真的,很危險,傳播迅速且會致命。」他堅稱:「我們必須採取一切措施來保護自己和他人。」德國警方上週遏阻數萬民眾在柏林上街遊行,抗議當局祭出防疫限制措施,這也是當天歐洲各地不滿防疫限制及強制戴口罩等措施的最大規模抗議活動。其中有數百人試圖闖入德國國會大廈。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譴責這樣的行為「可恥」。●世衛警告 未控制疫情就解封恐釀災難譚德塞坦言許多民眾防疫疲乏,希望在疫情持續8個月後回歸正常生活。他表示,世衛完全支持各國致力重啟經濟和社會活動,「我們希望看到孩童回到學校,民眾返回工作崗位,但我們希望是安全解封」。「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假裝疫情已經結束。現實是這種病毒很容易傳播。沒有控制就解封會釀成災難。」譚德塞說,出現「爆發性疫情」都是與民眾聚集球場、夜店、宗教場所及其他人潮密集處有關,這些地方容易產生群聚感染。他說:「必須經過因地適宜的風險評估,再決定如何及何時允許民眾集會。」
-
2020-08-2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世衛警告:單靠疫苗無法終結疫情 須調整日常
世界衛生組織(WHO)21日表示,儘管疫苗將是全球對抗新冠病毒的「重要工具」,單靠疫苗卻也無法終結疫情,也沒人能保證科學家一定能夠成功研發疫苗;WHO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也說,全球領袖與民眾必須學習控制病毒,並永久調整日常生活,才可望有效控制疫情。譚德塞在WHO位於瑞士日內瓦的總部召開的一場記者會上說:「我們也將不會、也無法回到過去的狀態。」他說,回顧歷史,流行病疫情爆發都改變了經濟與社會;「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進一步強調了加速因應氣候變遷的必要;新冠肺炎疫情讓我們瞥見我們的世界可能有的面貌:乾淨的天空與河流。」WHO指出,目前已有至少30種疫苗處於臨床試驗階段,但譚德塞說,無法保證這些疫苗都能安全有效。本月稍早,譚德塞說,面對新冠病毒,沒有「仙丹妙藥」,「也可能永遠不會有」。他說,全球領袖只要實施「基本的」公共衛生與疾病管制,就可望阻止新一波疫情爆發;他於8月3日說:「檢測、隔離與治療病患,並且追蹤及隔離曾與他們接觸者;這些都要做到;讓社區民眾得知資訊且能自主,並傾聽他們的聲音。」譚德塞21日說,「每一個人」都能對疫情產生影響;「每一個人與家庭都有責任知道自己所在地的新冠肺炎傳染程度,也須了解自己可以做些什麼來保護自己與別人。」他說,WHO希望,倘若全球團結合作並成功研發疫苗,新冠病毒疫情能比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Spanish flu)疫情持續的時間短,並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結束。譚德塞提到,西班牙流感疫情「持續了兩年才結束」;「而我們現在的情況是掌握了更多科技,當然相連程度也更高,而病毒傳播的機率也更高;但同時我們也已掌握阻止病毒擴散的科技與知識;所以我們希望能在不到兩年之內終結這場疫情。」他敦促「國家團結」以及「全球團結」;「那是盡可能利用現有工具、並且希望我們能額外取得諸如疫苗等工具的關鍵。」
-
2020-08-2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世衛組織盼 2年內結束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
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譚德塞今天指出,全球對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大流行的掌控應能在2年之內達成,較遏止1918年流感大流行的速度快。法新社報導,譚德塞(Tedros AdhanomGhebreyesus)告訴記者:「我們在全球化、親密性和接合感方面有缺失,但優點是科技更進步,所以我們期望在2年以內結束這次疫情大流行。」他說,將「可用工具的功效發揮至極大,並期盼我們能握有像是疫苗等額外的工具。我認為我們終結這次疫情的時間會短於1918年的流感大流行」。
-
2020-08-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世衛致函各國 籲盡快加入全球疫苗共享計畫
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天致函各國,呼籲盡快加入全球疫苗共享計畫,並說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苗優先施打的對象。法新社報導,世衛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Ghebreyesus)表示,如果各國最高風險的族群沒有同時注射疫苗,全球經濟就不可能重建。譚德塞說,一旦由世衛領導的COVAX計畫推出經證實安全有效的疫苗,首批接種對象將是各國前20%高風險族群,包括前線醫療人員、65歲以上老年人與慢性病患。譚德塞在線上記者會說:「要結束2019冠狀病毒疾病大流行與重啟經濟最快的方法,是開始保護各國的高風險族群,而非僅僅是部分國家的全部人口。」法新社蒐集各國當局提供的數據做出統計,自去年12月在中國爆發疫情以來,全球迄今近2200萬人確診、近77萬5000人喪生。COVAX計畫由全球疫苗與預防注射聯盟、世衛組織和流行病防範創新聯盟(CEPI)共同引領,宗旨是保障全球公平取得2019冠狀病毒疾病的疫苗,目標則是確保供應及分發20億劑疫苗給在2021年底前登記的國家。目前約92國簽署加入COVAX計畫,但還有另外80國雖已表達興趣但還未參與。世衛希望這些國家能在31日前簽署加入。
-
2020-08-1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全球破2000萬人確診 世衛:逆轉疫情永不會太遲
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今天達到另個駭人的里程碑-超過2000萬人確診,全球人類生活因這場疫情而天翻地覆。然而各國疫情似已趨於穩定,世界衛生組織呼籲民眾不要絕望。法新社依據官方數據統計,截至格林威治時間22時15分(台灣時間11日6時15分),確診病例累計達2000萬2577例,染疫病故病例為73萬3842例。然而另個驚人的里程碑是,病歿人數預計在幾天內會破75萬人。隨著愈來愈多曾料想不到的事情如今成為殘酷事實:像是在巴黎的觀光景點必須配戴口罩,或者必須透過app預約才能在里約熱內盧的柯帕加巴納海灘(Copacabana beach)有個位置、還得在沙灘上保持社交距離,然而世界衛生組織(WHO)呼籲民眾不要絕望。世衛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說:「儘管這些數據背後代表著大量的痛苦和折磨,但我想說明的是:希望的綠芽正在萌發。」他說:「要逆轉疫情永遠不會太遲。」全球各地疫情似乎有穩定下來的趨勢,自7月中以來每4天新增100萬例確診。中國出現首起病例後94天,全球累計100萬人感染,接著在86天後,也就是在6月28日突破1000萬人感染大關,之後,已知感染人數在一個半月內增加一倍。全球疫情最嚴重的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計有560萬1470人感染與22萬1281人死亡,疫情持續快速蔓延,過去7天新增57萬6583人感染。其後是亞洲(49萬5663例)、美加地區(37萬9017例)、歐洲(15萬3879例)、非洲(8萬9644例),中東(7萬4588例)與大洋洲(3372例)。加拿大和美國是全球第2嚴重的疫區,累計519萬5417人感染與17萬2300人病歿,高於亞洲(349萬3026人感染與7萬2486人病歿)、歐洲(337萬4166例感染與21萬3484人病歿)與中東(125萬7417人感染與3萬363人病歿)。非洲(105萬7730人感染與2萬3582病歿)是僅次於大洋洲(2萬3351人感染與346人病歿)疫情最輕的大陸。印度是上週記錄到最多新增病例的國家(40萬2287例)高於美國(37萬6471例)。美國在9日突破500萬人感染大關,巴西(30萬1745例)、哥倫比亞(6萬9830例)與祕魯(4萬9174例)是在其後最受影響的國家。
-
2020-07-2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6週染疫人口翻倍 世衛料維持國際公衛緊急事件
2019冠狀病毒疾病全球病故人數飆破65萬關卡,世界衛生組織秘書長譚德塞表示過去6週染疫人口翻倍,疫情仍在升溫,並說將於本週稍晚開會討論疫情的緊急狀態。世界衛生組織(WHO)近6個月前宣布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為「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法新社報導,秘書長譚德塞(TedrosAdhanom Ghebreyesus)今天向記者表示,本週稍晚將召集緊急委員會,重新評估疫情是否構成先前宣布的「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所謂「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是國際衛生條例中最高級別的警戒,必須每6個月重新評估一次。新型冠狀病毒之前,世衛自國際衛生條例(International Health Regulations)2007年修訂以來僅發布過5次這類宣告,除了針對非洲的伊波拉病毒(Ebola)發布了兩次,還包括甲型流感病毒(H1N1)、小兒麻痺症和茲卡病毒(Zika)。而這幾次「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中,譚德塞表示,這次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無疑是最嚴重的」。緊急委員無疑將考量疫情仍構成「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但可能會變更它對世衛及全球應如何因應疫情上的建議。而「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發布以來,情勢已大幅改觀。譚德塞說:「我1月30日宣告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時…中國境外確診病例不到100起,且無人病故。」如今,據法新社彙整統計,全球確診病例超過1630萬例,病故總數飆破65萬人。美聯社報導,譚德塞表示,疫情「持續升溫」,過去6星期染疫人數翻倍。譚德塞說:「2019冠狀病毒疾病改變了我們的世界。它讓人們、社區及國家團結,也讓他們分離。」
-
2020-07-1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全球病例5天增百萬 譚德塞:太多國家防疫方向錯誤
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十三日突破一千三百萬例,且五天就增加一百萬例,凸顯許多國家抗疫正節節敗退,包括美國加州等地已重新實施封鎖避疫措施。世界衛生組織(WHO)警告,各國若不嚴格防疫措施,全球疫情將持續惡化,生活不可能恢復常態。世衛秘書長譚德塞表示,許多國家朝錯誤方向前進,若不嚴格防疫,疫情只會每況愈下。譚德塞說:「坦白說,太多國家走上錯誤方向,病毒依然是頭號公敵;若不遵守基本原則,疫情大流行只有一個發展,即越來越嚴重。」世衛十二日通報全球新增病例逾廿三萬例,創單日新高。譚德塞說:「坦白告訴各位,在可預見未來,不可能恢復『原有的常態生活』。」BBC報導,由於疫情再度升高,全球數千萬人再度被迫回到封鎖避疫生活。在疫情最嚴重的美國,加州州長紐森十三日撤回重啟計畫,下令餐館、酒吧、博物館、動物園、健身房、髮廊、美甲店、宗教場所、電影院,以及非民生必須商業即刻停止室內活動,再次重啟日期不明。俄勒岡州州長布朗十三日禁止十人以上室內集會,並要求人們未能保持社交距離時戴口罩,德州、密西根州和佛州則對酒吧實施禁令。印度邦加羅爾、伊朗德黑蘭相繼宣布封城避疫七天,澳洲墨爾本也重新實施避疫限制。專家表示,夏季熱浪逼得人們躲進有空調的室內,但室內空氣不流通,人們若未保持社交距離或戴口罩,恐成為新冠病毒溫床。
-
2020-07-1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哈薩克肺炎病例 世衛推測可能為新冠肺炎
世界衛生組織今天表示,正在釐清哈薩克近期肺炎案例與2019新型冠狀病毒疾病的關聯,雖然預計許多肺炎病例將被診斷為2019冠狀病毒疾病,但目前保持開放態度。中國駐哈薩克大使館近日提醒中國公民防範哈薩克「不明肺炎」疫情,稱這波疫情比新型冠狀病毒還要致命,引發國際關注,但哈薩克今天稱中國媒體根據大使館發出的報導為「假新聞」。世衛組織(WHO)突發衛生事件執行主任萊恩(Mike Ryan)今天在日內瓦舉行的線上記者會表示,關於哈薩克出現的肺炎病例,世衛正在關注檢測作法和品質,以確保檢測結果正確。萊恩說明,世衛正與哈薩克政府合作,包括檢視病例影像,將以確定這些肺炎病例是否與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存在關聯。他進一步表示,儘管世衛預計哈薩克其中許多肺炎病例將被診斷為COVID-19病例,但目前保持開放態度。此外,世衛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Ghebreyesus)也在記者會上指出,迄今累計全球確診病例達到1200萬人,近期病例數快速增加,全球必須積極行動與團結才能扭轉這一流行病的趨勢。他另提到,有2名世衛專家目前已前往中國,進行增進對2019冠狀病毒的動物宿主了解,及確定疾病如何在動物和人類之間傳播的任務。
-
2020-07-0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世衛:疫情未達高峰 週末赴中國調查病毒起源
世界衛生組織今天表示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仍加速蔓延,尚未達到高峰,並宣布世衛專家本週末將前往中國,研究疾病起源及傳播途徑,還提到武漢是研究起源的最佳起點。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今天在日內瓦總部線上記者會表示,先前全球花費12週時間才達到40萬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確診病例,但上周末全球就通報新增40萬例,疫情還在加速蔓延,尚未達到全球大流行的高峰。根據世衛疫情通報,4日及5日全球單日新增病例皆超過20萬。譚德塞提到,過去數月,各界對2019冠狀病毒疾病起源有很多討論,現在世衛已完成準備工作,專家將在本週末前往中國,與中國合作,任務目標是增進對2019冠狀病毒的動物宿主了解,及確定疾病如何在動物和人類之間傳播。他未進一步說明專家人數、成員組成等細節,但強調世衛團隊前往中國,並不是中國未進行研究,世衛團隊此行也不是從零開始,會從中國既有的研究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媒體進一步詢問世衛前往中國的具體計畫和會不會去武漢。世衛突發衛生事件執行主任萊恩(Mike Ryan)表示,武漢是研究2019冠狀病毒動物起源的最佳起點,但他認為科學必須對所有可能性保持開放態度 。COVID-19從中國爆發造成全球大流行,國際強力呼籲調查病毒起源,美國懷疑病毒可能起源於中國一座實驗室,但中國當局對此強烈否認。此外,近期有逾200位科學家表示,有證據顯示,新型冠狀病毒會在室內經由較小的微粒懸浮空中傳染,呼籲世衛修改防疫建議。對此,世衛感染防控技術負責人阿萊格蘭茲(Benedetta Allegranzi)在記者會上表示,這項領域有一些新的證據,世衛持開放態度,但需要進一步了解。巴西總統波索納洛2019冠狀病毒檢測呈陽性反應,波索納洛過去一直不戴口罩,媒體詢問世衛對公眾人物應做榜樣的看法?對此,譚德塞說,祝波索納洛早日康復。譚德塞另強調世衛很早就表示病毒非常危險,是公衛頭號敵人,不僅傳播快且會致命,強調所有人都是脆弱的,因此全世界應團結戰勝這個敵人。
-
2020-07-0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誰最早通報武漢疫情?世衛改口:不是中國官方
世界衛生組織(WHO)近期更新官方文件記載,首度證實第一批在中國武漢出現的不明肺炎病例,是由世衛駐中國辦公室發現後通報,而非中國當局。法新社報導,WHO原先在4月9日公布通訊紀錄的初步時間表中指出,武漢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去年12月31日通報數起肺炎病例,但世衛未特別說明由誰通知。WHO秘書長譚德塞也在4月20日的記者會上說,最早的疫情通報來自中國武漢。然而世衛在本周公布的新時間表中指出,WHO駐中國辦公室人員在去年12月31日,從武漢市衛健委發布的媒體訊息中發現當地出現多起「病毒性肺炎」病例,才趕緊向總部通報。同日,世衛組織的流行病資訊服務單位挑選另一項由美國國際流行病監控網站ProMed傳送的消息,內容是關於武漢市同一批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根據這項最新紀事表,WHO隨後在今年1月1日和2日,兩度向中國官方要求提供這些病例的資料,而中國政府則是在3日才提供訊息。
-
2020-07-0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什麼藥抗疫最有效 世衛:兩週內有結果
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譚德塞今天表示,世衛可望2週內得知能有效治療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患者藥物的臨床試驗結果。路透社報導,譚德塞(Tedros AdhanomGhebreyesus)在記者會上說:「目前有近5500名來自39國的患者參與『團體試驗』(Solidarity Trial)」團體試驗指的是世衛目前所進行的臨床研究。「我們預期初步結果可在兩週內出爐。」世衛的試驗分5個部分進行,探究COVID-19的可能療法,分別是標準照護、使用瑞德西韋(remdesivir)、美國總統川普所吹捧的抗瘧疾藥物羥氯奎寧(hydroxychloroquine)、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治療藥物洛匹那韋/利托那韋(Lopinavir/Ritonavir),以及把洛匹那韋/利托那韋合併抗干擾素。本月稍早有好幾篇研究指羥氯奎寧對治療COVID-19患者沒有效益後,世衛停止羥氯奎寧試驗,但目前還需要進行更多研究工作,以探討羥氯奎寧作為預防性藥物是否有效。世衛突發衛生事件執行主任萊恩(Mike Ryan)說,現在要預測何時才可真正擁有預防COVID-19的疫苗很不智。他在日內瓦跟聯合國記者協會(ACANU)說,儘管有望在年底前確認哪支候選疫苗對預防COVID-19會有效,但目前問題在於疫苗可以多快量產。目前市面上還沒有獲證實可對抗COVID-19的疫苗,但有18種候選疫苗在做人體試驗。
-
2020-06-2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台灣能幫忙 贈譚德塞家鄉衣索比亞10萬片口罩
外交部今天說,秉持「台灣能幫忙,而且正在幫忙」精神,駐南非代表處近日援贈衣索比亞10萬片外科口罩,以協助當地醫療人員抗疫。衣索比亞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譚德塞的家鄉。衣索比亞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持續擴大,目前已有超過4000例確診,其中有超過70人不治。外交部說,政府秉持「台灣能幫忙,而且正在幫忙」(Taiwan can help and Taiwan is helping)精神,援贈衣索比亞10萬片外科口罩,將全數交由衣國衛生部運用。台灣在衣索比亞未設立代表機構,相關業務由駐南非代表處兼轄。外交部說,南非仍處於鎖國狀態,駐處人員無法親自赴衣國捐贈物資,為及時將重要防疫物資送交衣國、協助當地醫療人員抗疫,捐贈儀式由駐南非代表周唯中與衣索比亞駐南非大使泰克勒馬利安(Shiferaw Teklemariam)18日代表雙方政府在衣國駐南非大使館舉行。駐南非代表處在臉書粉絲團貼文指出,泰克勒馬利安感謝台灣政府善舉,盼未來與台灣加強衛生、經貿及投資等合作,務實增進雙邊關係。周唯中則期盼台衣雙方能繼續秉持平等互惠原則加強各領域交流。外交部今天也在推特發文指出,台灣成功因應新冠肺炎疫情,且是世界一股良善力量;台灣能協助非洲抗疫,包括譚德塞的家鄉衣索比亞。
-
2020-06-2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全球日增病例創新高 WHO警告疫情進入新危險階段
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天表示,全球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現在進入「新的危險階段」,在民眾對防疫封鎖措施疲乏之際,疫情正加速蔓延,各國仍應審慎以對。世衛組織獲報全球單日新增病例數創新高,世衛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敦促各國政府和民眾保持高度警戒。譚德塞在視訊記者會上說:「疫情正加速蔓延,WHO昨天獲報新增超過15萬起COVID-19病例,為目前為止單日最高增幅。」他表示,其中將近一半病例來自美洲,而南亞和中東通報的病例也占大宗。他說:「全球現在進入新的危險階段。許多民眾受夠了天天待在家,這可以理解,各國急於開放社會和經濟活動,也是可以理解。」「但病毒仍在迅速傳播,而且依舊致命,多數民眾仍然容易受到感染。」根據法新社彙整的官方數據顯示,截至台灣時間20日凌晨3時,全球累計至少855萬5330例確診,45萬6630人染疫不治。路透社報導,譚德塞呼籲民眾繼續遵守社交距離措施。
-
2020-06-1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好處大於風險 世衛:染新冠肺炎母親仍可為嬰兒哺乳
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天表示,感染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的母親一般來說應繼續哺乳,不應該與嬰兒分離,因為染疫婦女哺乳的好處大於風險。世衛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在視訊記者會上指出,世衛已徹底調查婦女哺乳時傳染2019冠狀病毒疾病給嬰兒的風險。他指稱:「我們知道孩童感染2019冠狀病毒疾病的風險相對較低,但孩童患有其他眾多疾病和病症的風險很高,而這些疾病和病症可透過哺乳來預防。」譚德塞還說:「基於現有證據,世衛的建議是,哺乳的好處大於傳染2019冠狀病毒疾病的任何潛在風險。」譚德塞提到:「疑似或確診感染2019冠狀病毒疾病的母親,應受鼓勵開始繼續哺乳,且不應與她們的嬰兒分離,除非母親身體非常不適。」世衛生育健康及研究高級顧問巴納吉(AnshuBanerjee)在記者會表示,目前為止,未在母乳中發現導致2019冠狀病毒疾病的活體病毒。
-
2020-06-1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世衛:當前COVID-19疫情美洲最嚴重
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天表示,美洲地區目前是全球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的重災區,全球前10大疫情重災區,北美和南美就占了4國。路透社報導,世衛緊急應變計畫首席專家萊恩(Mike Ryan)表示,新型冠狀病毒在中美洲與南美洲「高度活躍」,他也特別強調巴西和墨西哥的疫情。萊恩在記者會指出,巴西目前局勢令人憂心,特別是人口稠密的都市;巴西已成全球疫情新熱點。萊恩表示,巴西的醫療系統「仍然吃緊」,一些加護病房的情況已瀕臨界點,超過9成的占床率對醫療體系形成莫大壓力。而另一方面,世衛表示墨西哥近13萬人感染,逾1萬5000人病故。據路透社統計,巴西是全球疫情第2嚴重國家,超過80萬人感染與4萬1000人身亡。不過巴西與墨西哥疫情仍不及美國嚴重,美國有超過200萬人確診、11萬4000人病歿。世衛祕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說:「我們擔心的地方在於,儘管歐洲感染病例正在下降,但在其他地區仍持續增加。而歐洲還不能真正高枕無憂,原因在於疫情仍有可能復燃。」
-
2020-06-0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全球日增病例創新高 世衛:離疫情結束還很早
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天表示,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單日新增病例來到新高,不僅全球疫情惡化,中美洲也還未達高峰,各國應繼續推動防疫措施。世衛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在線上簡報中表示,7日全球通報超過13萬6000起新病例,為迄今最高單日增幅,近75%出自10個國家,多來自美洲和南亞。法新社彙整的官方數據顯示,自中國去年12月底爆發疫情以來,新型冠狀病毒在全球造成40萬3000多人喪生,至少700萬人感染。疫情先蔓延至東亞,之後來到歐洲,如今肆虐於美洲。譚德塞在日內瓦說:「儘管歐洲情況好轉,全球局勢卻轉壞。」「過去10天有9天的通報病例超過10萬起,昨天就有超過13.6萬件,是至今以來最高單日增幅。」譚德塞表示,在情況好轉的國家,「如今最大威脅是志得意滿」,還說「全球多數人仍輕易就能感染病毒」。「疫情迄今6個多月,還沒到任何一國可以鬆懈的時候。」至於有關中國的問題,世衛突發衛生事件執行主任萊恩(Mike Ryan)表示,針對疫情因應作為的回溯性研究可以先緩緩,「目前應該聚焦在當下該做什麼來避免第二波流行」。萊恩同時表示,包括瓜地馬拉在內的中美洲各國感染人數仍在增加,且這是「複雜」的流行病。他說「這是高度關切的時刻」,呼籲當地發揮強大政府領導力,國際社會也應予以支持。巴西如今是全球疫情熱點之一,據全國衛生局長委員會(Conass)數據,境內確診數累計70萬7412起,為世界第2高,僅次於美國;3萬7134人病故則是全球第3高,上週超越義大利,目前僅次於美國和英國。WHO冠狀病毒研究部門的范科霍芙(Maria vanKerkhove)表示,南美洲必須要有一套「全面性措施」,並說距離疫情結束「還很早」。
-
2020-06-0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全球近40萬人死…WHO更新防疫建議:疫區應戴口罩
隨著新冠疫情仍在全球延燒,已超過669萬人確診、近40萬人不治。世界衛生組織(WHO)5日更改防疫建議,呼籲在疫情嚴重的地區、以及難以維持社交距離的地區必須戴口罩。中央社引述法新社報導,世衛公布最新的「口罩使用」建議,像是「誰」應該戴口罩、「何時」應該戴口罩以及口罩的材質等。世衛祕書長譚德塞說:「鑒於最新證據顯示,世衛建議政府,應該鼓勵民眾若在容易傳播、或是無法保持社交距離的地方,像是大眾運輸工具、商店或其他密閉、擁擠的場所,應配戴口罩。」他並建議60歲以上和有潛在疾病的人,在無法保持社交距離時應佩戴口罩。世衛也提到,在疫情廣泛傳播區域,所有在醫療機構工作的人都應使用醫療口罩,而不再僅限於照顧確診病患的醫護人員。此外,口罩至少需有3層才能達到有效防護。這3層材質包括:棉製吸溼性良好的內層、不織布的過濾中間層以及聚酯纖維等製成的防水外層。不過世衛強調,光是使用口罩「無法保護人們免於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而感染者應避免外出」。
-
2020-06-0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才說要暫停 世衛組織改口恢復羥氯奎寧臨床試驗
世界衛生組織上月宣布,暫停羥氯奎寧作為治療2019冠狀病毒疾病用藥的臨床試驗,今天則改口宣布,經審查相關數據,發現「沒有理由」修改試驗,將恢復這款藥物的療效研究。世界衛生組織(WHO)5月25日宣布,為進行安全評估,暫停羥氯奎寧(hydroxychloroquine)的臨床試驗,如今安全評估認定「沒有理由」改變臨床試驗方式。世衛組織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在視訊記者會上表示:「因羥氯奎寧的安全性引發疑慮,團結試驗(Solidarity Trial)計畫執行小組上週決定,暫緩執行這款藥物的臨床試驗。」他說:「這項決定是預防性措施,同時展開安全資料審查,團結試驗計畫的資料與安全監測委員會已審視那些資料,根據現有死亡數據,委員會成員建議,沒有理由修改臨床試驗方案。」譚德塞指出:「執行小組接獲這項建議,並同意繼續團結試驗計畫的各項臨床試驗,包括羥氯奎寧,資料與安全監測委員會將繼續密切監視,團結試驗計畫試驗所有療法的安全性。」總共在35國招募超過3500名病患參與這些臨床試驗。羥氯奎寧通常用於治療關節炎,不過包括美國總統川普在內的多位公眾人物,支持羥氯奎寧可預防及治療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促使各國政府大批採購。
-
2020-05-2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貢獻世界 陳時中:爭取進WHO不用卑躬屈膝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說,台灣因防疫有成,各國爭相學習「台灣模式」,也讓今年爭取加入WHO的聲量大幅提高,證明台灣不用卑躬屈膝也能爭取加入WHO、貢獻世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生福利部部長陳時中今天接受電台專訪,被問到和世界衛生組織(WHO)的互動。陳時中說,以往台灣不論對WHO提出什麼呼籲,都很難獲得正式回應,但這次疫情期間台灣聲量明顯變高,WHO秘書長譚德塞頻頻出來反駁,從媒體的角度來看,聲量高就是被重視,也是「台灣人逼得他不得不重視台灣」。陳時中指出,過去數年來,台灣不斷強調「我們需要WHO,有一天WHO也會需要我們」,歷經一場疫情,證實台灣不只是體制上可貢獻世界,全民合作的民主體制也能達到其他國家鎖國的防疫效果,而且效果更好,引發各國好奇,甚至有口罩可和世界分享,讓台灣不用再卑躬屈膝請求加入WHO,但是否真能加入仍要努力。對於中國批評,陳時中認為,可能是之前世界衛生大會(WHA)開幕、台灣又沒受邀,加上譚德塞邀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致詞時,自己在每天的疫情記者會上直言「他們在世界上備受檢驗,因此相互取暖」,讓中國聽了不舒服,才會罵他,但他認為譚德塞和習近平被檢驗得很厲害,一定會互相講好話,人本來就是這樣。陳時中說,中國因國家大又是極權統治,下情很難上達,誰先報誰就倒楣,當然容易隱匿疫情。至於外界傳言中國是怕陳時中未來選總統,陳時中笑說:「如果他們是擔心這個,那就不用擔心了。」
-
2020-05-2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羥氯奎寧抗疫有疑慮 世衛中止試驗巴西照用
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天宣布暫停羥氯奎寧用於治療2019冠狀病毒疾病的臨床試驗。美國和巴西官方都提倡拿這種藥抗疫,即使世衛宣布暫停試驗,巴西衛生部仍執意使用。法新社報導,世衛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Ghebreyesus)在視訊記者會表示,醫學雜誌「刺胳針」(The Lancet)上週刊登一項研究結果,指羥氯奎寧(hydroxychloriquine)可能增加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患者死亡風險。他說,這項聯合臨床試驗的行政團隊已暫停使用羥氯奎寧作為預防藥物。這項大規模的聯合試驗,有全球數百所醫院招募患者,測試數種可能的療法。美國新聞網站Politico提到,這項隨機試驗於3月展開,對象包括至少17國的3500名患者,研究包括羥氯奎寧在內的4種藥物。譚德塞表示,4種藥物裡羥氯奎寧試驗暫停,其他部分則繼續。世衛官員估計,試驗會暫停一到兩週,與此同時,數據安全監控小組將檢視這項研究及其他現行研究的資料,以判斷繼續羥氯奎寧試驗是否安全。羥氯奎寧通常用來治療關節炎,但美國總統川普等部分公眾人物卻力挺用它來治新型冠狀病毒,以致部分政府大量購買。川普上週曾說,他正服用羥氯奎寧當預防措施,後來24日在辛克萊廣播集團(Sinclair Broadcasting)播出的訪問中說,他已完成服用療程。他當時說:「(療程)結束了,剛結束,而且我還在這,我清楚地很,就是好端端地在這兒。」美國是全球疫情最嚴重的國家,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數據,確診人數超過166萬人、病故人數累計9萬8000人均為全球最多。巴西衛生部長上週也建議使用羥氯奎寧及抗瘧疾用的氯奎寧來治療COVID-19,包括輕症。即使世衛決定暫停試驗,巴西衛生部今天仍表示,不改變採用羥氯奎寧治療的建議。根據這項建議,巴西公衛體系的醫師可以開羥氯奎寧或氯奎寧給COVID-19患者。巴西是全球病例數次多的國家,累計近37萬5000例,超過2萬3000人死亡。「刺胳針」刊登的研究檢視上百所醫院、約9萬6000名患者的病例,發現這兩種藥物都可能導致嚴重副作用,尤其是心律不整;且兩種藥物都未對住院患者起效。不過譚德塞說,一般來說,這兩種藥物對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及瘧疾患者來說仍安全。
-
2020-05-2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羥氯奎寧治病毒安全堪慮 世衛暫停臨床試驗
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天表示,現已「暫停」在一些國家將羥氯奎寧(hydroxychloriquine)用作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治療藥物的臨床試驗。世衛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在網路記者會說, 作出這項決定之前,上週期的醫學雜誌「刺胳針」(Lancet)刊登了一篇研究報告指出,對染疫病患施用這種藥物可能會增加死亡風險。譚德塞並說,世衛支持下的羥氯奎寧臨床試驗「暫停,以進行安全檢討」。
-
2020-05-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WHO:新冠肺炎疫情打亂8千萬名嬰兒的疫苗施打計畫
世界衛生組織(WHO)22日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多達8000萬名嬰兒的常規兒童疫苗接種計畫被打亂。美國CNN報導,WHO、全球疫苗免疫聯盟(GAVI)、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和沙賓疫苗研究所(Sabin Vaccine Institute)發表聯合聲明說,疫情干擾全球至少68個國家的嬰兒疫苗接種計畫,影響總共約8000萬名一歲以下嬰兒。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執行主任弗爾(Henrietta Fore)在記者會上說,「我們不能拿另一場致命的疫情爆發來交換」。WHO已向各國發布有關在大流行期間如何安全恢復疫苗接種運動的新指南。WHO秘書長譚德塞發布聲明說,免疫接種計畫因疫情而中斷,可能削弱數十年來麻疹等疫苗對抗可預防疾病的進展。
-
2020-05-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義大利媒體專訪駐處代表 盼借鏡台灣抗疫經驗
義大利疫情趨緩逐步解封,義大利電視第四台(Rete 4)昨晚播出專訪中華民國駐義代表李新穎,盼借鏡台灣的成功抗疫經驗,並探討中國涉嫌隱匿疫情造成的全球危機。義大利第四台深度報導節目「第四審」(QuartoGrado)昨晚播出2019冠狀病毒疾病專題,主持人維耶里(Alessandra Vieri)特別到中華民國駐義代表處專訪李新穎,暢談台灣如何採取超前部署的防疫措施,以及運用各種科技、大數據方式掌握病例足跡。第四台隸屬義大利前總理貝魯斯柯尼(SilvioBerlusconi)的媒體集團Mediaset,每週五晚間黃金時段播出200分鐘的深度報導節目「第四審」,收視率高達500萬人次觀看。隨著追究中國隱匿疫情的全球呼聲漸高,不少義大利媒體也希望借鏡台灣長期與中國交手的經驗,釐清事實真相。「真相」雜誌(La Verita)21日也報導,台灣此次能抗疫有成,正是因為未相信中國提供給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資訊。真相雜誌專訪李新穎指出,2019年底,台灣專業防疫醫生在網路論壇讀到中國大陸醫生談到疫情的資訊,談到可能有一種新型冠狀病毒存在,這名醫生立刻通報政府。雖然中國聲明一切都在掌控中,但台灣政府已懷疑該病毒可以人傳人,決定立刻採取防護隔離措施。李新穎表示,台灣從1月初開始採取邊境管制和入出境檢疫措施,對所有出現肺炎症狀的乘客檢疫,並早在1月2日起就對來自武漢的班機隔離檢疫。李新穎指出,世衛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Ghebreyesus)與北京的連結眾所皆知。譚德塞2017年當選歸功於中國的支持,當時中國也大量投資譚德塞的祖國衣索比亞,這樣建立起的友誼也算真誠,譚德塞因此相信中國有關疫情的保證,亦是合理推論。李新穎表示,中國在世衛對台灣的種種打壓令人不悅,世衛助理秘書長艾沃德(Bruce Aylward)迴避記者提問有關台灣的問題,更清楚展現世衛目前的尷尬處境。李新穎強調,世衛不將台灣納入是非常不智之舉,台灣是對抗這波疫情最有效的國家之一,有很多經驗可供全球借鏡,排除台灣等於將政治問題置於人類健康之上,也凸顯中國對世衛的政治影響力。對於全球100多國聯合提案要求世衛調查疫情源頭,李新穎表示,在台灣這樣的民主國家,尋求真理才能確保公民的自由和安全,因此台灣非常認同國際追究疫情起源的行動,且認為中國與世衛應該對此負責。李新穎表示,台灣面對此波疫情沒有信任世衛確實是有益的,台灣起初曾試圖和世衛分享有關疫情的疑慮,但沒有被採納,因此台灣只好根據自身經驗獨立行動、超前部署,「時間證明我們是正確的」。對於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呼籲全球以團結抗疫取代指控中國,李新穎說,團結很重要,但不是要求有不同意見的人噤聲,或不讓人說出真相。被問到台灣是否擔憂中國對義大利發動「口罩外交」,李新穎表示無須擔心,互相援助是外交關係重要一環,台灣也向義大利等多國捐助口罩和防護衣,但最終還是建議義大利睜大眼睛,以避免變成有心人宣傳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