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04 科別.婦科
搜尋
親密關係
共找到
158
筆 文章
-
-
2020-09-13 新聞.健康知識+
丁允恭不戴套反怪女方不吃藥,廣告小妹看不下去傳授這招
近來前總統府發言人丁允恭劈4女、逼前女友墮胎新聞上遍各大新聞版面,引起許多人的撻伐,被網友罵爆渣男;甚至因性行為時不愛戴保險套,要求前女友做子宮避孕器手術配合其喜好,並要她吃避孕藥增加避孕率;但前女友還是懷孕,而首度發現她懷孕時丁表示「妳和妳的孩子會成為我人生阻礙,要是有妳們,我的人生就毀了,妳要看著我毀掉嗎?」以這樣的理由逼前女友墮胎3次。對此網路紅人「廣告小妹」看不下去,在臉書發文撻伐:一個懼套丁,釣出一堆事前藥的盲目信徒,試圖把墮胎責任推給女記者。呃,嗯,啊,手法之拙劣,看不下去。美國的 Planned Parenthood 機構在全美各州有設立醫療中心,也有在校園推廣性教育,我受過他們的人員培訓。培訓過程中,不斷被提醒保險套的重要性。單論避孕有效率、CP 值、方便性,最高的還是結紮(99%+ 且永久)。能與結紮媲美的,是保險套 + 事前藥組合套餐。Planned Parenthood 列出各項避孕方法的有效率,保險套是 85%,事前藥是 91%。6% 的差異固然重要,懂數字的人都知道要選擇前者。但是,保險套不可被取代的是其防治性病和愛滋病毒的功用。以懼套丁的案例來說,最大問題不是避孕,是他除了女記者,也與前妻及其他女子存在親密關係。美國國中生都知道,當有 multiple partner 時要做什麼?要戴套啊啊啊啊啊啊啊。渣渣如 Ross、資深玩家如 Joey,還知道要戴套。堂堂一總統發言人,怕套怕得要死。女記者該做的是隨身攜帶保險套,盯著懼套丁戴好戴滿。與渣渣打砲,防病防毒防懷孕缺一不可。只談避孕不談前者,是模糊焦點。戴套是三者皆可顧,事前藥辦不到,事後藥更是不智的選擇。可惜這些都是後話。在她第一次被迫墮胎後身心俱疲,連工作都受影響。她的精神狀況欠佳,最後遭到整個媒體業的封殺,慘澹離開她喜愛的產業。當一個女子受到如此折磨判斷力下降,還將避孕責任歸咎於她,好意思?女性已一肩扛起生育風險和痛楚,若被渣渣感染性病治癒率又低於男性,憑什麼連避孕都是女方責任比較大?只負責射精的生物卻能瀟灑脫責?「妳要保護好自己啊」,保護好自己就是盯緊渣渣做到他該做的,而不是什麼責任都包山包海。事前藥發展到第四代,相對安全許多,還伴隨著各種調理好處。But,藥就是藥,它不是保健品,不然為啥它需要處方簽?何況保健品吃多了,還會有問題呢。服用前還請洽詢醫師,切記切記!避孕方法小整理:1.避孕率最高的是結紮(99%+且永久)。2.事前避孕藥有91%的避孕率,若再搭配85%避孕率的保險套,避孕率能媲美結紮。3.雖然保險套的避孕並非百分百(85%避孕率),但保險套不可被取代的是其防治性病和愛滋病毒的功用。4.而目前事前避孕藥已出到第四代,對女性的身體危害相對安全許多,但畢竟是「藥」,食藥署提醒,第一次服用時還是建議請醫師先行評估後,由醫師替您開立最適合的口服避孕藥,以降低副作用發生的機率,服藥後也應定期追蹤檢查,確保長期服藥的健康品質。
-
2020-08-29 性愛.愛情診療室
《三十而已》婚姻親密關係就是「需求交換」,雙方需求不同躲不過失敗的婚姻
社會心理學有一個概念,是由霍斯曼學者提出的「社會交換心理學」,他指出任何一段關係的存在,都是靠著資源交換來取得平衡,交換的資源不限是精神層面,還是物質層面。若今天天秤歪斜了,感情就會出現裂口。物質的追求可以靠金錢來填滿,但是精神層次的滿足卻是金錢買不到的,每個人重視和追求的都不盡相同,像是: 《三十而已》裡的許幻山追求理想、王漫妮內心渴望物質、鍾曉芹想要被愛、被關心和陪伴的感覺。親密關係本是一場「需求」交換,或許聽起來很刺耳,但當我們感受到自己不再從對方身上得到安心、得到成就感、得到滿足,便會開始思索這段感情維繫下去的意義,甚至考慮其他可能發展的關係。 《三十而已》的大結局,讓我們看到三對男女關係如何從看似圓滿走向破碎、從平淡走向出現生機。大部分的人都很難察覺感情的裂口,總是等到問題發生了,才來思考問題怎麼會發生?卻被當下混亂的情緒所蒙蔽,看不見問題癥結點。(一)長期壓抑「需求」許幻山是位設計煙花的藝術家,需要靠自由創作獲得「自我價值」,卻由著顧佳打理公司、教育兒子的一切,從未「真正」表達過內心的感受。顧佳是位全職太太,善於掌控全局,主導公司和家庭,追求單方面她想要的、她所謂「更好的生活」。如:就算房子已拿去抵押,也要買爆款名牌包做為打入太太圈的敲門磚、拉低姿態就為了讓兒子進入頂級幼兒園、賣掉精品包籌錢逼兒子學騎馬,說是要為兒子出國留學準備,其實是要解決公司的資金缺口。裂口:幻山對顧佳說,你有沒有為我的作品不值過,自從開了這家公司,我聽到關於作品的第一句話就變成,成本多少?利潤多少?結局:許幻山出軌,卻不認為全是自己的錯,後來因爆炸事故入獄,顧佳離婚。(二)不溝通彼此的「需求」鍾曉芹在充滿的家庭中長大,興趣是養貓,在感情中渴望「被照顧」。陳嶼的童年遭逢父親背叛、很小就擔起照顧調皮弟弟的責任、替弟弟挨打等。從小缺乏愛的他,極少被關注,不敢去想自己要什麼,也不懂得對別人表達愛,興趣是養魚,和曉芹相反。除了興趣和個性的不同,兩人的矛盾還很多,陳嶼經常花心思在工作上,懶得和曉芹溝通,對她冷暴力,家中就像一灘死水,沒有人聲。此外,陳嶼非常討厭「麻煩」別人,會嫌氣曉芹總是在他出差時跑回家住,也不喜歡曉芹爸媽來家裡煮飯,覺得曉芹沒有長大,其實是對曉芹家庭美滿「嫉妒感」的延伸。裂口:陳嶼堅持婚姻五年內不有孩子,他認為兩人都還沒準備好當父母,更害怕自己沒辦法勝任「父親」的角色,但曉芹認為是孩子知道爸爸不歡迎他,而胎停。結局:鍾曉芹在三十歲的第一天離婚,兩人卻還是同居狀態。曉芹開始注意到陳嶼的好,默默為她做的事。因為有人開始對曉琴的追求,讓陳嶼認清自己的冷漠自私,開始改變,尊重曉芹養貓的興趣,兩人學會溝通,看見了對方的需求,最後復婚。(三)隱藏真正的「需求」王漫妮是位奢侈品品牌的senior sales,努力在上海紮根,光是租房就花了月薪的一半,八年來沒有什麼存款,去歐洲郵輪旅遊時用信用卡「分期付款」為自己升艙,沒有在能自己的能力範圍內消費,顯而易見,王漫妮的拜金。裂口:在歐洲郵輪之旅,王漫妮認識了來自行政艙的梁政賢,既多金又溫柔,符合自己對另一半的期待。但當對方要求「開放式關係」,又讓渴望婚姻的她陷入「自我衝突」:她還是需要一段乾淨的愛情來體現「女人的價值」。結局:意識到自己將物質需求包裝成愛情幻想,放下自己對物質的追求,選擇出國留學,尋求自我價值。在感情中,我們會去放大自己的付出和報酬,我們會權衡利弊,來決定關係的去留。首先,我們必須清楚自己的需求是什麼?以及,對這段關係的期待是什麼?當關係無法滿足兩人的需求,人就會在感情中感到疲憊和空虛。因此,正視自己的需求,同時也關注對方的付出和需求,就能清楚自己在這段感情中的定位和價值。【本文為媽媽經所有,非經授權請勿轉載】
-
2020-08-28 性愛.性福教戰
早上可以不喝咖啡,晚上不能沒有性生活…林靜芸:好的性愛品質,為熟齡身心愉悅大加分
年屆70的林靜芸醫師,笑稱她與老公是宅男宅女,結婚超過40年的他們,至今仍會定時約會,是令人稱羨的「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她分享給熟齡朋友們一句話,第二人生的幸福快樂就在這裡。林靜芸是臺灣第一位女性外科醫師,從年輕到熟齡,她仍是如此沈穩優雅,身為職業婦女的她說,「我沒有退休的時候,也因此,我沒有時間相信自己老了。」來找林靜芸治療20年以上的女人比比皆是,在她的診間不知訴說著多少女人心事,當林靜芸步入熟齡,她的患者也漸漸過了50歲、60歲。 要如何面對青春年華的改變?林靜芸說了心情與認知的重要性,同時她也說,女人想讓自己變美的決心,總讓她很感動,「因為這代表著鬥志」她說。 想讓自己變美的鬥志,我很欣賞! 「在我診間的病人們,有的年紀已經很大了,60歲到80歲都有,為了要讓自己保持美好的狀態,有些就算拄著拐杖也要來;也有患者慢慢失智了,但她仍希望自己美美的;還有在菜市場賣菜的熟齡婦女,想讓自己更美麗。我很喜歡為她們服務,她們為了要有令人滿意的外表而努力,她們對生命有渴望,也有鬥志。」 林靜芸說,這個時代因醫美而變得更公平。過去的時代,可能因為要挽回婚姻、滿足虛榮心、成為大明星等等而整形,但現代醫美的進步與普及,女性追求外在美是為了自己,也因此年屆70歲的林靜芸,仍是樂在其中、非常繁忙。 「有個研究是先測量75歲受試者現在的狀態,之後給他『吃了會變年輕』的藥,當他吃完再去檢測,果然整個狀況就變得年輕!你們想他吃了什麼?只是吃了維他命。」 相信自己年輕就會年輕,對生命持續擁有鬥志,一切都變得更令人期待! 熟齡不需過度清潔,多化妝還能防失智 談到保養,林靜芸的保養之道是什麼呢?為何能一直保持著纖細的身材,她笑稱,其實是為了「省錢」。 「我的個性不想買來買去,大學的衣服現在還能穿最好,所以從年輕開始,特別注意自己的體重跟腰圍。但在生活飲食上,我並沒有特別注重,往往是人家送我吃什麼、請我吃什麼,我就享受它。」 「我想可以分享給大家的地方是,我主張不過度清潔肌膚。尤其到了更年期之後,愈少清潔皮膚愈好。因為我們今天的皮膚不是明天的皮膚,皮膚28天就代謝一次,其中有膽固醇、神經醯胺、三酸甘油脂等天然的保養,這些都是上帝的禮物。可是過度清潔皮膚,反而會適得其反。」 林靜芸請愛美的姊姊妹妹注意,熟齡肌適當清潔、適當保濕就好,此外,她認為「化妝」也很重要。化妝就像是給皮膚戴上口罩、阻絕髒空氣。 維持著化妝的習慣,除了維持著漂亮的形象與間接保養,林靜芸說,還能防年老失智,一兼超多顧。 「法國有研究,每天選眼影、口紅顏色就是一種動腦;畫眼線還需要手的穩定度,我相信經常化妝的女人,老得慢還能減少失智的機會。」 性愛是身心靈的滋養,宅男宅女更要愛起來 而在年過50歲以後,可能因為更年期、空巢期、婚姻失和等原因,許多女性減少甚至沒有了親密的性愛,林靜芸認為這是很可惜的事,「早上可以不喝咖啡,晚上不能沒有性生活。」有好的性愛品質,對於熟齡生活的身心愉悅將大大的加分。 「臺灣應該宣導,性愛就跟睡覺、三餐一樣重要。因為肌膚之親會讓人有安全感,女性的卵巢溫度會增加,也比較健康。我曾見過來門診的女生,急著想結婚,急著想生小孩,但真的結婚生子後,卻沒有滿意的性生活,那個女生還說:『只要孩子平安長大就好』。」 其實女性愛自己的方法,就是看重自己的身體與心靈,美好的性愛從來不是為了配合別人。 「我覺得女性要重視性生活,任何年齡都不要羞恥,做愛讓身體放鬆,心靈也得到了鼓勵。當你願意這樣想、懷著這樣的心,愛你的男人就來找你了。」 老夫老妻製造浪漫,週末牽手去約會 年屆70的林靜芸,笑稱她與老公是宅男宅女,結婚超過40年的他們,至今仍會定時約會,是令人稱羨的「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我跟老公之間,其實沒有太大的秘訣,就是星期六晚上會去約會,去看場電影,吃頓晚餐,牽手、聊天,這些都能增進親密感。」 他們兩人能長期地保持著充滿愛的親密關係,秘訣就在於「簡單」,這同時也是林靜芸的人生觀。 年輕時就愛斷捨離,物慾愈少愈好 「我年輕時就喜歡斷捨離,我不想要名車名包,我認為不需要買太多東西,需求愈少愈好、物質愈少愈好。」 她滿意現在的生活,朋友拿出千萬名錶給她戴,她反而覺得太複雜了。她戴著偵測心率、記錄運動數據的手環,她說「用這個,我就很開心了」。 「我在40歲時去參加一位40歲朋友的葬禮,有位致詞的人說,過世的她沒有遺憾,因為她該吃的吃了,想玩的玩了,想做的都做了。我聽了很受感動。」 「我的人生一直沒有超前部署,但吃什麼都覺得好吃,很享受當下。我很珍惜自己,也願意為他人付出,現在我在台大醫院陪年輕醫師讀書,我覺得我還很有能力,很有價值。」 最後她分享給熟齡朋友們一句話,第二人生的幸福快樂究竟哪裡找呢? 「你如果開始過很簡單的生活,你的感情生活會更豐盛!」●原文刊載網址 延伸閱讀:.想離婚的人變多了?一場疫情,竟引發婚姻危機...心理師6招化解衝突,相看不再兩相厭.40歲大關前,經歷妹妹中風、父親癌末,她從記者轉做諮商心理師─林靜君專訪.孩子回家總跟爸媽吵架?5個溝通習慣,親子感情變超好!
-
2020-08-26 科別.呼吸胸腔
七夕「戒掉」壞情人 避免二、三手菸壞親密關係
今天是農曆七夕情人節,夫妻、情侶出遊慶祝、吃大餐免不了,不過如果另一半若吸菸就煞風景,更可能讓另一半暴露在二、三手菸的環境中。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菸品是導致癌症、心血管、慢性呼吸道、糖尿病等疾病的風險因子之一;另有研究指出,孕婦暴露二手菸恐影響胎兒發育及增加流產風險,而對孩童來說認知發展也有影響。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呼籲,吸菸有害健康,也會危害到所愛的人,從現在開始戒菸一點都不晚。國健署菸害防制組簡任技正呂孟穎表示,吸菸有害身體健康,據國健署2018年「國人吸菸行為調查」,家庭二手菸暴露為21.1%,即每10個人就有2個人在家裡有暴露二手菸。但即便不吸菸的女性、幼童,若長期暴露在二、三手菸的環境中,也可能加重氣喘、中耳炎、癌症等呼吸道疾病。呂孟穎說,戒菸可讓口腔變清新,也避免牙齒因吸菸而變黃,若以1包菸100元,每天抽1包計算,戒菸一年就可省下約3萬6000元,不無小補;且有研究指出,若不靠藥物或諮商,戒菸成功率僅5%。他建議戒菸民眾,可利用國健署提供的多元戒菸服務,全台近4000家合約醫事機構的醫師及戒菸衛教人員可提供協助,也可撥打免付費戒菸諮詢專線0800-636363,鼓勵吸菸民眾利用七夕情人節,向所愛的人展現戒菸決心。另外,七夕佳節青少年也會出遊,安全約會也很重要,國健署婦幼健康組簡任技正陳麗娟呼籲,青少年朋友約會出遊可採三段式規劃約會,來避開危險場景及做好自我防護措施,並可參考以下守則:一、三段式規劃約會:可先安排大團體認識及互相觀察,再透過小團體約會加深認識後,最後才進入雙人約會。二、避開危險場景:選擇公開場所進行活動,最好不要單獨赴約,避免約在私人的住處。三、做好自我防護措施:約會時注意飲食不要離開視線,勿飲酒吸毒;提高警覺,一旦感覺不對馬上離開,勇敢說出自己感受或提出拒絕。四、設下門禁時間:約會時告知親友並保持聯繫,不要太晚回家,時間最好控制在晚餐後1至2小時內。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
2020-08-09 科別.泌尿腎臟
工程師愛吃油炸物 25歲變舉弱男
一名25歲的工程師,工作壓力大,常吃油炸食物紓壓,加上生活習慣欠佳,竟成為不舉族群成員。台灣男性學醫學會副秘書長、天民泌尿科診所副院長蔡嘉駿表示,國內性功能障礙患者日趨年輕化,根據研究指出,年輕入伍的男性中17.6%有不同程度的勃起功能障礙,主要與飲食及生活習慣不佳有關。壓力大、飲食差 年輕患者增多「勃起功能障礙是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前兆,不可輕忽。」蔡嘉駿指出,健康由小窺大,勃起功能障礙與血管病變有關,研究發現,若有勃起功能障礙者,未來5至10年罹患心血管與腦血管疾病的風險,最多較一般人高出五倍,需及早警覺就醫。蔡嘉駿觀察,以往勃起功能障礙患者多數都是中老年男性,但近年出現不少二、三十歲年輕人至門診報到。這名25歲男性工程師,身高180公分,體重從80公斤急速增加至100公斤,因為工作壓力大,抽菸、常狂吃高熱量食物,導致肥胖,水桶腰現形,外型看起來「從台灣黑熊變成趴趴熊」。該名男工程師有女朋友,每月見一、兩次面,兩人發生親密關係時,男生總感到力不從心,女生一度懷疑男生有其他伴侶,導致兩人關係緊張。於是男生選擇在網路上買藥吃,由於買到偽藥,吃了三、四次都未見成效,甚至連藥放在褲子口袋裡,褲子都被染色,還出現頭痛和拉肚子的症狀,只好尋求醫師協助,經血液檢查發現,他的血脂肪過高,有高膽固醇問題。高油脂、高糖分 加速血管老化蔡嘉駿說,抽菸和愛吃高油脂、高糖分的飲食都是勃起功能障礙的危險因子,抽菸會加速血管老化,高熱量飲食容易導致血管病變,由於陰莖血管口徑小,常會第一個出現症狀。找到病因後才能對症下藥,於是蔡嘉駿請這名男工程師搭配用藥,並從生活習慣改善,開始戒菸、適量飲酒、少喝含糖飲料、少吃加工食品、多運動和保持充足睡眠,經醫師協助指導下,病患不只問題改善,體重也下降,與伴侶關係變好,建立自信心,工作表現也更有勁。類似個案常發生在男性身上,但礙於面子很多人覺得丟臉,不願意正視疾病,蔡嘉駿說,「只要看見患者欲言又止,年輕人若體型肥胖又有抽菸者,可能就有勃起功能障礙」,因此他會協助患者內診和安排檢查,大概可以抓出五成的勃起功能障礙者。坦承說 別害羞 伴侶陪同就診其實,很多男性不敢告訴另一伴有性功能障礙,但實際上良好的性關係需要男女雙方一起維繫,他很鼓勵患者帶另一半來就診,讓對方理解認同,才不會產生更多不必要的猜忌和恐慌。面對病況,很多男性羞於啟齒,選擇私下網路買藥或嘗試各種偏方例如鹿茸、生蠔,「事實上網路藥品成分來源不明,百分百為偽藥,反而增加風險」,國內洗腎患者多的原因之一就是使用來路不明的藥物,另外吃太多生蠔等海鮮,恐導致高膽固醇,建議不宜過量。蔡嘉駿提醒,很多患者吃一、兩次藥沒效就選擇放棄,但治療並非一、兩周的事情,通常醫師會建議服藥試六至八次。在醫師把關下正確用藥,加上現在治療技術進步,有很多方式可供選擇,搭配長期調整飲食、生活作息,才能恢復幸福感。避免勃起功能障礙方式● 戒菸、適量飲酒● 少抽菸、生活起居正常● 控制體重、避免肥胖● 少吃高油、高鹽、高熱量食物● 養成運動習慣● 睡眠充足資料來源╱蔡嘉駿醫師
-
2020-08-09 科別.泌尿腎臟
舉弱男很受傷/提不起 放不下 別忽略熟男的玻璃心
案例故事:45歲的阿明(化名)是汽車業自營商,創業十年來狀況穩定,但今年因新冠肺炎疫情收入大減,顧及員工生計,讓阿明失落感與壓力甚大。加上結婚六年的妻子將過育齡、非常想有小孩,在雙邊壓力下,阿明出現焦慮、失眠、心悸等症狀。除了精神狀況變差,床笫間的事更沒性致,過程常無法「硬起來」。阿明在妻子的陪同下就醫,經泌尿科醫師轉介至精神科醫師後,確認阿明為「心因性」勃起功能障礙,在開立助眠藥、充分休息、改善伴侶關係後,勃起狀況逐漸改善,「陳伯」早上也來找他了。身心疲累難啟齒 家人多關心泌尿科與精神科醫師呼籲,男性年過40後,因身體逐漸老化、飲食作息不正常、工作壓力、伴侶溝通等多重因素,容易出現勃起功能、泌尿道障礙,建議家人給予支持並陪伴就醫,確認是生理還是心理因素造成,才能對症下藥。台灣泌尿科醫學會理事、台大醫院泌尿部主任張宏江表示,身為枕邊人與子女,不一定洞悉丈夫/爸爸的心境變化,也可能沒發現其體力下滑、情緒不穩、工作壓力大到喘不過氣,甚至已進入更年期,影響「下半身」功能出現狀況,且難以啟齒。失眠情緒不穩 容易失去自信男性接近更年期時,因男性荷爾蒙下降,會出現睡不著、情緒不穩、性功能減退、性欲下降、甚至海綿體老化而無法提槍上陣;另外,心血管等疾病也可能導致勃起障礙。此時男性會對自我充滿質疑、不安、惶恐甚至有「玻璃心」,但因顧及雄風,大多不敢說出口。他說,男性出現勃起功能障礙的原因不少,可分為器質性與心因性因素,與健康息息相關。器質性主要影響因子包含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新陳代謝症候群等慢性病,以及菸、酒、藥癮與不良飲食等,其中年齡是顯著的預測指標,年齡愈高愈容易發生器質性勃起功能障礙;心因性主要影響因子則包括不良生活習慣,如作息差、晚睡、容易焦慮緊張、錯誤的性認知、不良的性經驗以及伴侶關係品質不佳等。器質性因素 糖尿病最常見張宏江說,器質性因素會依症狀對症下藥,例如更年期睪固酮低下,會補充男性荷爾蒙藥物或針劑;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所引起的勃起功能障礙,則會給予降血糖等藥物改善;若與攝護腺肥大相關,則遵循藥物或手術治療。但患者往往不知道自己有慢性病,其中最常見的是糖尿病,占臨床就醫患者三成。他曾收治一名50多歲肥胖男患者,自述某一天起突然性功能變差,就醫檢查才知有第二型糖尿病。因糖尿病會影響神經,使感應功能變差,血管容易阻塞,而使充血功能下降,導致勃起功能障礙,經開立降血糖藥物、要求減重三個月後,該患者勃起功能障礙改善,重拾親密關係。心因性因素 可轉身心科調整如果是心因性因素,則可能交由精神、身心科醫師接手。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精神科主治醫師施佳佐表示,性行為表現會影響到男性自我肯定,只要有一點不順,無論是無法勃起、持久或早洩,都會對自己失去信心,也不知怎麼跟人求助,出現焦慮、失眠甚至自律神經失調等問題。施佳佐說,常有從泌尿科轉介過來的心因性勃起功能障礙男性患者,並以45到65歲中年人為多,與45歲以下年輕人相比約為2比1。而心因性得對症下藥,從生理、心理、社會環境因素三面向釐清,若為生理上作息差、晚睡所致,通常會開給助眠藥物並適當休息改善;若為心理上的焦慮、憂鬱、自律神經失調等,會開給抗憂鬱藥物,並加上心理諮商來改善;若為夫妻間、職場上等關係衝突或是家庭環境導致,則會透過關係協調改善。如前述阿明的案例,在釐清原因加上藥物後,即有明顯改善。泌尿科醫師提醒放鬆身心 別老想著「全壘打」俗話說「飽暖思淫欲」,施佳佐說,性是人類必須,男女關係並非每次都要做到「全壘打」,即便失敗一次也不要一直糾結、想快速「克服」。生殖系統偶爾也需要休眠,此時男性可先休養生息、充分放鬆,睡得好後,身體狀態自然轉好,「達陣」機率就會變高。別把一次的挫敗當成全部,有時問題自然就迎刃而解。年過50歲 定期做泌尿道檢查張宏江說,「性功能=健康櫥窗」,男性年過50後,每年都應找泌尿科醫師檢查攝護腺、泌尿道、內分泌是否異常,甚至找出早期癌症,以便及早治療。女性若發覺枕邊人提不起性致、出現問題時,也應勇敢提起,鼓勵另一半並陪同就醫,以免難以啟齒而延誤治療。
-
2020-07-18 橘世代.健康橘
孤獨感暴增近4倍!全台銀光孤獨排行榜:雲林縣、台東縣、澎湖縣
56789年齡實驗室今(17)日公布「台灣銀髮孤獨感暨各縣市銀髮孤獨指數大調查」。此次調查借鑒麻省理工學院年齡實驗室(MIT AGE LAB)及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孤獨行為題組和心理量表,透過專家座談會議後核定符合台灣社會實際情境的六項指標題目,用以測量國內銀光族群的孤獨感。透過行為面向分析,三成以上銀光族無人慶生也無人協助傾倒垃圾,平日自己獨自吃晚餐的比率有14.5%,更有9.4%銀光族是無人陪伴去動手術。從銀光族的自我心理評估來看,近八成銀光族渴望陪伴,超過五成中高齡者自認孤單。無論從行為或心理層面分析,台灣銀光族的孤獨感都相當令人憂心。56789年齡實驗室以六項指標衡量全國22縣市的銀光孤獨感,調查發現雲林縣的孤獨指數最高,台東縣居次,澎湖縣排序第三;相較之下,花蓮縣、彰化縣及基隆市則是全台最不孤獨的前三名縣市。進一步分析孤獨者的人口特徵發現,年齡落在65-74歲、國中以下學歷、月收入低於6萬元、無伴侶/配偶、男性的孤獨感最為強烈。就此,56789社會企業執行長黃采緹呼籲,各縣市首長除關注地方的弱勢長照外,更應注意到銀光族日常行為及心理內在的孤獨浪潮。台灣高齡化政策暨產業發展協會(以下簡稱高發會)就此次調查對照國內外相關研究發現,與2017年衛福部的老人狀況調查相比,55-64歲族群孤獨感於三年內驟升47.9%(增3.9倍),65歲以上族群亦大幅提升26.2%(增1.3倍)。與2019年英國ageUK及加拿大Angus Reid Institute的孤獨感調查作比較,台灣銀光族的孤獨感皆高出2成以上,落差超過1倍。受新冠肺炎全球疫情影響,各國政府為防範疫情作出不少侷限個人自由的措施。美國芝加哥大學(NORC)的新冠肺炎追蹤調查便指出,2020年美國人感到孤單的比例較2018年上升27.0%(增1.2倍)。將此次調查與疫情前期發布的遠見2020孤寂大調查數據比對發現,台灣銀光族的孤獨感亦有暴增態勢,其中51-60歲者孤獨感遽升31.8%(增0.9倍),71-80歲者孤獨感亦遽增31.0%(增1.7倍)。高發會執行長陳雪慧認為,台灣防疫受國際肯定且成效有目共睹,現更進入經濟振興階段,建議政府正視銀光孤獨感驟升趨勢,提出相應政策措施。台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莊雅萌兼任教授指出,56789年齡實驗室的調查只是一個開始,未來針對中高齡者應有更多元的研究,而非過去從傳統思維去設計題目。後續年齡實驗室可透過「飲食安排」、「自主生活」、「身心健康」、「親密關係」、「育樂學習」以及「心靈想望」六個面向深入了解銀髮需求,讓調查成為「一趟體驗的旅程」,才能更有效的了解銀髮族的想法與需求,解決銀髮族困境。資深媒體人蘭萱於會中談到,這次調查最有價值的地方是請銀光族自行評估孤獨感,與其他調查僅用行為去界定不同。孤獨感來自個人內在,而不是社會或傳統價值觀帶給你的框架。蘭萱以自身經驗提出建議,每個人都應超前佈署未來銀髮人生,無論是培養興趣或是尋找志同道合的朋友/伴侶,都不該是等到退休才開始動作的。高發會創會理事長楊志良提醒,新冠疫情影響的時間不是三五個月或一年,未來人們勢必與病毒長期共存。因疫情導致的銀光孤獨感能否隨社會活動漸增後得以紓解,或是未來國際相互解封後疫情再起,銀光族的孤獨感是否更加深;這些都是政府必須關注的問題。況且,光是2017年至2020年短短三年中高齡孤獨感暴增3.9倍的現象,猶如一頭房間裡的大象,政府和社會是否有勇氣去看見?楊志良強調,對中高齡的族群來說,心理健康絕對直接影響生理健康。與其投注龐大資源於解決弱勢長照,更該撥出資源促進能自理生活的銀光族提升心理健康。台灣銀髮孤獨感暨各縣市銀髮孤獨指數大調查係於109年06月18日至06月21日與7月9日進行訪問。此次成功訪問1,256位50歲以上民眾。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正負2.77%。調查以臺灣地區住宅電話為母體,並採電話號碼尾數2碼隨機方式進行。此次調查依據內政部公佈之109年5月底人口統計資料,針對戶籍、年齡及性別進行統計加權處理,且原始樣本不足30份之縣市追加補足,以確保全台22縣市之個別樣本數達30份以上。。延伸/人生重開機!「退休那天,我把同事電話都刪了」。延伸/妹妹還沒退休就罹癌去世 江育誠:「愛要及時,遺憾有什麼意義?只是永遠的痛」
共
6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