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3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薑湯
共找到
33
筆 文章
-
-
2020-09-27 養生.抗老養生
比補身更重要!中、西醫都提醒:秋天養生莫忘一件事
秋高氣爽,卻也因天氣轉乾燥,除了皮膚、嘴唇變乾易脫皮,有些人還常不自覺就乾咳幾聲,鼻子也易過敏。中醫師提醒,秋燥易傷肺,養生首重「潤燥養肺」,除了食補藥補,無論是中、西醫,都提醒補水不可少。秋天養生,中醫分得很細,馬偕紀念醫院中醫部主任陳光偉說,立秋到處暑的初秋,延續著暑濕、熱濕,養生重點仍在脾胃;但白露後的晚秋時節,就要防「秋燥」上身,尤其要留意感冒、呼吸道和肺部毛病,保養重點和初秋不同。除了「秋燥」,還要特別留意情緒問題。大地蕭瑟,人易觸景傷情,心情連帶受影響,因此中醫有秋天旅行的概念。不單是秋高氣爽適合出遊,多走出戶外曬太陽,充滿陽氣才不易生病。秋日飲食原則清熱生津、養陰潤肺,吃粥最好。秋燥要清熱生津、養陰潤肺及和中益氣,陳光偉建議,吃粥最好,也最簡單。可以食用百合紅棗糯米、百合蓮子、菊花山藥、百合杏仁及胡桃松子粥,每周吃一次。粥要燉煮軟爛、黏稠,也可用南杏加糙米打成汁飲用,但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要留意食用量。除了吃粥養生,還可以多吃百合、銀耳、麥冬、杏仁和粳米,若粳米不易取得,可用粳糯米取代。另外,最常推薦的還有水梨、蜂蜜、蓮子、紅棗。陳光偉還建議可多吃蓮藕,不管是燉甜品、煮雞湯或做成開胃菜,甜鹹皆宜,每周吃一次,有助養陰清熱、潤燥止渴,還富含營養。照顧呼吸道不愛開水者,可飲桔茶、紫蘇茶、橘皮茶。天乾物燥,補水不可少,中醫師建議喝溫水,否則「形寒飲冷則易傷肺」。陳光偉說,「潤燥不離茶」,可飲用桔茶、紫蘇茶和橘皮茶,和茶葉各以5公克,對上1000 c.c.的水,淡色淡味,不愛喝白開水的人可煮來喝。工作經常要講話的人,若覺多言氣虛,可用西洋參、麥門冬泡水喝。秋天也是傳染病蠢蠢欲動時,除了戴口罩、勤洗手,有感冒初期徵兆,不少人喝熱呼呼的薑湯袪寒。但陳光偉提醒,薑湯用於風寒感冒,台灣因風寒感冒不多,熱性體質多,不太合適。感冒初期,可用1公克連翹加500c.c.水,煎至200 c.c.後濃飲。要提高免疫力,多吃綠色蔬果,尤其是十字花科。照顧心血管羊肉爐、十全大補不宜,可用歸參山藥雞湯溫補。氣溫一降,不少人就開始進補,揪團吃羊肉爐、薑母鴨等,陳光偉說,秋天不建議吃很熱、很補的食材或中藥,例如羊肉、薑、鹿茸、人參和十全大補湯,這時可吃沙參麥門冬枸杞雞湯、歸參山藥雞湯。肉類部分,他最推薦容易取得的雞肉,以一隻雞為例,每樣中藥材各約3至5錢。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康宏銘說,進補的季節一到,門診裡飲食相關疾病的患者就變多,如痛風、胃食道逆流、消化性潰瘍等,高血壓、血糖和膽固醇的三高患者,控制情況也會較差。康宏銘指出,秋天早晚溫差大,在換季適應過程中,有些高血壓患者清晨的血壓會比較高,要特別留意。照顧皮膚洗澡忌水溫過高,多喝水、避免重口味食物。捉摸不定的氣溫,也會讓皮膚變敏感、鬧脾氣。皮膚科診所院長趙昭明說,除了臉、頭皮可能出現脂漏性皮膚炎,頭皮還可能有乾癬、毛囊炎等,若沒好好保養,掉髮情況也會增加。入秋後還易有嘴唇炎,不同於單純的嘴唇乾燥,趙昭明說,嘴唇炎時再擦凡士林、護唇膏沒用,必須以藥膏治療。乾燥、異位性膚質和老年肌膚等,軀幹和四肢也易乾癢,肚皮、背後尤其常發生,手掌、腳掌汗泡疹、濕疹也易復發。秋天肌膚保養,趙昭明說,洗澡時水溫忌太燙,並塗抹含保濕劑的保養液,多喝水、避免重口味食物,讓皮膚面對溫、濕度變化時,症狀不會惡化。
-
2020-09-15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治療感冒一定要看西醫?中醫師:老祖宗的智慧也很行
感冒時,多數人選擇西醫治療,也有人擔心西藥的副作用,轉求中醫;屏東縣好德堂中醫診所中醫師張簡文晉說,感冒是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靠自體免疫系統就會復原,中醫治療感冒不同於西醫只給予症狀治療的化學藥物,重視依患者病狀表徵和不同體質,以天然藥材調整身體功能和寒熱平衡,提升免疫力,除解除感冒引起的症狀外還要調養脾胃,治療感冒才算完善。他說,中醫治療先分辨出患者是屬於風寒、風熱或體虛感冒,不同類型感冒選用不同的中藥治療,才能獲得好的療效,風寒者給予發散寒邪的藥,風熱者在發散外感邪氣同時會再給予清熱藥物,體虛者則給予祛邪補虛的藥物,在調整身體平衡基礎下,會再給予病患緩解症狀藥物,若對症下藥,很快就能緩解;治療過程中,病患飲食作息也很重要,多休息、多補充水分,保持充足睡眠,避免甜食、冰品等食物。他說,中醫認為「四季脾旺不受邪」,將「脾胃」照顧好,人體才能養足「正氣」,來對抗如感冒等的「外邪」,與西醫治療方式不同;感冒患者適合看中醫的時機,包括服西藥成藥後,出現嗜睡、頭暈、心悸、口乾、睡眠差、尿不暢等明顯副作用時、氣虛體質,服西藥恐過度耗氣,導致身體疲倦、汗多且畏風容易再感染者,和特殊體質,感冒咳嗽難癒者,除了開立適合方藥,平時配合調理,可擺脫感冒反覆纏身的困擾。另外,感冒初期,感覺吹風受寒發冷流鼻水時,常聽老輩說喝薑湯有助發汗,驅除風邪;張簡文晉說,不是所有感冒的人都適合喝薑湯,一旦出現喉嚨發炎、腫痛時,若屬於有發炎現象的風熱感冒,不適合喝溫熱性的薑湯,以免症狀更嚴重,另原本體質就偏熱,感冒時體內易化熱,出現喉嚨痛等熱象,也不適合喝薑湯,喝具清熱作用的菊花茶、桑葉茶較能緩解症狀。
共
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