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9 養生.抗老養生
搜尋
花椰菜
共找到
569
筆 文章
-
-
2024-11-11 養生.聰明飲食
花椰菜水煮容易營養流失 料理網紅教你這樣加熱能更美味方便
花椰菜是常見的蔬菜之一。許多人或許在料理花椰菜時,都會選擇直接水煮的方式。不過這麼一來,就得先花時間把水煮沸,比較花時間,而且還可能讓花椰菜的營養素流失。日本媒體「grape」引用自稱「微波料理研究家」的料理網紅「denbo_kitchen」,教導如何使用微波爐來加熱花椰菜。1.首先把花椰菜洗過,並且切下大塊莖的部分,分成一小朵一小朵。2.加一點點的水和鹽巴。加鹽更可以讓花椰菜的甜味變得明顯,以免有人偏食不愛吃。3.蓋上蓋子或保鮮膜,以600瓦3分鐘,或500瓦3分40秒的配置進行加熱。加熱狀況會因為機器效率、花椰菜的量等等因素有所偏差,因此最好一邊觀察,一邊調整。4.接下來就可以慢慢享用熱騰騰的花椰菜了。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11-10 醫療.新陳代謝
血糖檢測不可少!診斷糖尿病前期3至5年內 25%恐成為糖尿病患者
三餐不正常、肥胖、情緒壓力、營養失衡、人口老化等,都使人陷入「高血糖」危機,一旦罹患糖尿病,與洗腎的距離就會快速拉近。醫界近年雖不斷推動「三多一少」的糖尿病自我檢測症狀,但通常有三多一少症狀時,血糖都已「不可逆」,而糖尿病前期大多以「無症狀」出現,醫師建議,40歲以後,每個人都應該做血糖檢測,可在糖尿病前期即開始控制,透過飲食運動控制,幫助血糖逆轉。出現「三多一少」症狀,多已是嚴重糖尿病。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預估,2045年全球糖尿病人口將突破6億人。國衛院調查,台灣糖尿病盛行率過去約落在10%,2019年時已破11%,且持續攀升,目前粗估糖尿病人口約有230萬人,且不包含「糖尿病前期」的患者。林口長庚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林嘉鴻表示,人體的血糖變化,難透過症狀即時反應,雖然醫界不斷宣導糖尿病會有「三多一少」症狀,吃多、喝多、尿多,加上體重減少,但當三多一少症狀出現時,通常都已是嚴重的糖尿病患者。臨床上見到許多高血糖患者,生活中幾乎是「無症狀患者」,也讓國人對於血糖的變化毫無病識感。高血糖對於血管的傷害極大,血液因糖分過高變得濃稠,血流不像過去可以順利運行,輸送氧氣、營養等效率變差,高血糖者容易感到疲憊、口乾舌燥,血管分布密集的器官,如腎臟、眼睛、腸道等功能皆會受到影響。而且高血糖也會讓血管壁上囤積多餘的膽固醇,增加血管硬化、腦中風、心肌梗塞的機率。糖尿病前期的數值定義,並未因年紀而放寬。糖尿病的定義為空腹血糖超過126mg/dl、飯後血糖在200mg/dl以上、糖化血色素在6.5以上。此時,血管通常已出現不可逆的傷害,需要靠藥物並搭配控制飲食運動,降低高血糖導致併發症的風險。近年健康檢查盛行,不少人血糖雖高,但未達糖尿病數值的標準,此時被稱為糖尿病前期,其數值為空腹血糖在101到125mg/dl間、飯後血糖在141到199mg/dl間、糖化血色素為5.7到6.4間。林嘉鴻表示,糖尿病前期是指血糖高,且身體已經快要控制不了血糖變化,若不控制飲食生活習慣,據統計,約有25%的機率會在3到5年內,成為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罹病風險因子中,有一項是「年紀」,年紀愈大血管的彈性愈差,也會增加罹患糖尿病的機率。林嘉鴻說,目前定義糖尿病患者或是糖尿病前期的數值定義,並沒有因年紀差異,給予年長者較寬鬆的數值,血糖愈高,對於器官的影響是絕對的,血糖能降到正常值,愈能降低併發症的風險。前期還不需用藥,首要積極做飲食控管。若透過健檢等方式,得知自己是糖尿病前期的患者,林嘉鴻表示,第一時間還不須用藥,但要「積極」做飲食控制,少糖、少油、少澱粉,以低升糖指數(GI值)的食物為主,主食可以從白米飯改為全麥穀類,多吃纖維高且低糖的蔬果,如番茄、花椰菜等。不過,現在的食物「地雷」太多,像蔬果汁看似少糖少油,如果加到高糖分的水果,如鳳梨、芒果,一杯蔬果汁也可能成為「控糖殺手」。低GI食物多是纖維高、低加工、非精緻類型。GI值是指食物吃下肚後2小時,血糖上升快慢數值指標,以0到100作為呈現。民眾常會誤以為低GI食物就是「熱量低」,事實上不然,低GI食物是指人體吸收較慢,不易讓人體血糖快速飆升的食物,不代表熱量低,例如一小條蒸地瓜,熱量如同一碗白飯。低GI食物通常是纖維高、加工程度低、非精緻食物,烹調方式是用蒸、煮、烤,需多咀嚼的食物。林嘉鴻表示,糖尿病前期的患者如果飲食控制三到六個月,血糖絲毫沒有下降,此時就要考慮用藥;如果用藥後血糖恢復到正常值,是有機會擺脫糖尿病,但後續的飲食控制仍需要持續,暴飲暴食、高油高糖仍會讓血糖再次飆高。他也提醒,年過40歲,應每年定期做血糖監測,特別是家族內有人有三高、心血管疾病、腎臟疾病者,都屬於糖尿病高風險對象。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11-09 養生.聰明飲食
你以為的蔬菜其實是「隱形碳水炸彈」?營養師曝6種偽蔬菜愈吃愈胖
蔬菜熱量低又富含膳食纖維,是標準的健康飲食,但有些被認為是蔬菜卻藏著「隱形碳水」,熱量破表不亞於澱粉主食類。營養師博主「千尋」曾在120天減重25公斤,她曝瘦下來之後才知道有些蔬菜隱含所謂的「隱形碳水」,熱量堪比米飯,不知道的人鐵定會愈吃愈胖。千尋指出常吃的綠色蔬菜,比如油麥菜、生菜、花椰菜等,每100克碳水含量僅2~3克,而大家熟知的根莖類食物,番薯每100克熱量是61大卡,碳水含量15克左右,她接下來就把番薯當作對照組進行對比,介紹六種碳水偏高的蔬菜。1.蒜苔蒜苔綠油油的外貌像綠色蔬菜,但熱量比番薯還高。每100克蒜苔有66大卡、碳水含量15.4克,在蔬菜里屬於高熱量、高碳水,所以減脂期要適量食用。一份米飯加兩份蒜苔等於三份米飯,熱量相當驚人。2.毛豆毛豆熱量很高,100克有131大卡。一把毛豆幾乎等於上一碗米飯的熱量,關鍵是它飽足感差,平日常見的五香毛豆常常就直接嗑光一大碗,熱量爆棚,所以吃毛豆需要克制。但毛豆不光是碳水高,蛋白質也高,屬於高碳水、高蛋白、高膳食纖維的蔬菜,日常控制好量還是可以吃。和毛豆一樣的雜豆類,比如說蠶豆、鷹嘴豆、紅豆、綠豆、蕓豆、扁豆、豌豆等,搭配全穀物是減脂期最好的優質碳水。3.黃花菜(金針菜)很多人都把黃花菜涼拌來吃,但它碳水頗高,每100克黃花菜有35克碳水,如果要吃就得適度的控量來替代主食。4.蓮藕蓮藕每100克47大卡,碳水含量高達11.5克,被認為是養生湯的蓮藕燉排骨就是高油脂高碳水的菜,經常吃很容易發胖。但蓮藕膳食纖維豐富,升糖慢,飽足感強,減脂期可以用它來代替主食,但不能把它當蔬菜來吃。5.百合炒百合爽口好吃,但碳水含量比米飯還高,每100克166大卡,碳水含量38.8克,屬於純澱粉類。6.荸薺荸薺屬於高碳水的主食,每100克61大卡,跟番薯差不多,90%都是碳水化合物,水分又多又甜,很容易吃多。但它膳食纖維豐富,可以替換主食來吃,不建議榨汁喝,去掉纖維留下的都是糖水,是升血糖的炸彈。中等碳水的蔬菜有哪些?中等碳水的蔬菜例如胡蘿蔔、豆角、奶油南瓜等,每100克6~8克,不建議把這些食物只當蔬菜狂吃,減脂期需要適當的減少主食搭配來食用。千尋提到含優質碳水的蔬菜包括玉米、番薯、馬鈴薯、南瓜、山藥、紫薯、芋頭等,每次遵循吃「一拳頭原則」就好。需特別注意的是,吃玉米首選水果玉米,吃薯類首選蒸番薯。資料來源/千尋呀
-
2024-11-08 養生.健康瘦身
好懶得運動又想提高代謝能力?營養師用兩大觀念半年鏟肉36公斤
現代人工作忙碌或是懶癌發作而缺乏運動,眾所皆知運動有助提昇新陳代謝,如果不想運動又想減重和提高代謝能力該怎麼做?營養師兼健身訓練師博主「清風教瘦」分享,他鼓勵大家都要運動,但總有人一提到運動就害怕和抗拒,加上平常工作、應酬交際、帶小孩等,怎樣都抽不出額外時間做運動。如果真的不想動又想提高代謝、快速減肥,必須做到兩大項一共11個方法。清風教瘦舉自己為例,當初最胖到106公斤,膝蓋不好無法做劇烈運動,但就用這11個方法,一個月就鏟肉不少、六個半月減掉36公斤。第一步:改掉一切對代謝有害的生活習慣1.不要過度節食長期節食會導致內分泌失調,肌肉流失造成代謝下降,所以不想代謝垮掉就一定不要節食減肥。2.不要熬夜按時睡覺,每天睡夠七到八個小時,就能保證瘦素、生長激素、皮質醇等等與代謝相關的激素都處在一個良好的狀態,這樣才能提升代謝。3.遠離甜食含糖飲料和一些過度加工的食品不僅熱量高,而且含有很多不健康的反式脂肪和各種添加物,造成身體慢性發炎的一個主要原因。所以我們要想改善慢性發炎和提高代謝,這些食物一定要遠離。4.少喝酒喝酒是造成腹部肥胖的罪魁禍首之一,而且還會放慢代謝能力,所以要想高效減肥,酒是一定要少喝。5.學會減壓過多的壓力會導致壓力激素皮質醇水平的上升,這樣也會影響代謝,所以要學會條件情緒,保證心情的愉悅,壓力越低,代謝才會越健康。第二步:多吃對改善代謝有幫助的食物對飲食的總體原則就是多吃營養密度高的食物,造成肥胖和代謝下降一方面是熱量過剩,而另一個關鍵的方面就是營養不良。所以減肥控制熱量固然重要,營養對我們改善代謝更為重要,營養吃夠了,身體運轉正常了,代謝才會變好,減肥的效率也才會高。而且這樣還能夠在減肥成功後避免反彈。具體的執行方法如下:1.多吃優質蛋白質減肥期間適當的多吃一些蛋白質食材,有利於維持寶貴的肌肉。肌肉是維持基礎代謝的大戶,能幫助提高減肥的效率,而且在減肥期間多吃點魚蝦、瘦肉、蛋、奶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也會增加飽腹感和幸福指數。這對減少身心壓力也有好處,建議每天蛋白質的攝入量是按照你的每公斤體重吃到1.2克左右,而且每頓都要吃,每頓至少要保證一個拳頭。2.適量補充優質脂肪減肥不要不敢吃脂肪,適量的優質脂肪的補充能夠促進很多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而且也能改善代謝,補充優質釋放的食材,例如奇亞籽、核桃、巴旦木碧根果等堅果、橄欖油、亞麻籽油、深海魚、酪梨這些食材,雖然脂肪和熱量不低,平時要注意攝取量。3.多吃抗炎食物很多長期肥胖的朋友因為過去的飲食和生活習慣所造成的慢性發炎,這也是造成代謝障礙的一個重要的原因。所以平時要多吃一點抗炎的食材,可以幫助改善恢復代謝能力,比如像深海魚、堅果、橄欖油、藍莓、草莓等莓類水果、花椰菜、高麗菜等十字花科類的蔬菜。粗糧中的燕麥、蕎麥、玉米等等都是很好的抗原食材。4.多吃各種綠葉蔬菜補充膳食纖維改善腸道健康,蔬菜的熱量普遍比較低,而且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維生素、鉀、鎂、鈣等礦物質,屬於熱量低、營養密度高的好食材,尤其是膳食纖維,能夠幫助腸道菌群更健康。而健康的腸道是保證代謝的基礎。5.主食多選擇優質慢碳食物像糙米、燕麥、黑米、玉米、大豆等骨粗糧,它們的熱量和精緻米麵的熱量相差不多,但是由於其膳食纖維和各種營養素更加豐富,可以為身體提供更豐富的營養,熱量近似,但營養密度更高。而且這些複雜碳水升糖更慢,飽腹感更強。這血糖和胰島素不會產生過大的波動,對改善激素水平,提高脂肪代謝的效率更有利。6.增加日常活動量如果沒有時間、沒有體力運動,只要先把生活中的碎片時間利用起來,多做點日常活動,只要動起來了,你就贏了。比如平時可以少坐多站,多走走路,爬爬樓梯,騎騎單車都是非常不錯的方式,還能夠改善體質和代謝。資料來源/清風教瘦
-
2024-11-07 癌症.其他癌症
甲狀腺癌好發於女性 有4症狀要小心
女星徐若瑄今年初罹患甲狀腺癌零期,所幸及早手術治療後無大礙。國泰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蔡明霖表示,甲狀腺癌好發於女性,如果久咳不癒、聲音沙啞、吞嚥困難或頸部摸到腫塊,都可能是罹癌警訊。蔡明霖說,甲狀腺腫瘤是常見的疾病,約4成民眾有甲狀腺結節,且大多屬於良性,只有約5%腫瘤是甲狀腺癌,腫瘤生長速度較慢,又被喻為惰性癌。有7成至9成的患者是在健檢時被意外診斷出來,若經完整療程並定期追蹤,10年存活率超過98%,治癒率相當高。多數甲狀腺癌無症狀,發生原因不明,可能跟荷爾蒙、基因突變、遺傳或環境有關。蔡明霖指出,當腫瘤大到壓迫到臨近的氣管、神經、頸動脈時,民眾才會明顯感到不適,例如壓迫喉嚨造成聲音沙啞、氣管阻礙造成咳嗽、侵犯食道引起吞嚥困難等,若轉移到骨頭及肺部,則有呼吸不順暢、疼痛等情況。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張以承表示,甲狀腺癌是以乳突癌為主,高危險因子是暴露在具放射物質的環境中,如原子彈爆炸後的日本廣島與長崎、台灣的放射性海砂屋等,或橋本氏甲狀腺炎、甲狀腺功能低下的患者也是高危險群,特別是女性、老年人都應注意。張以承說,以往民眾體內缺碘,導致甲狀腺機能不佳,甚至癌變,如今碘多被添加在鹽巴內製成碘鹽,或在海中的深色食物,如海帶、海菜、紫菜,以及十字花科蔬菜的花椰菜、高麗菜、青江菜、白蘿蔔等也含有碘。事實上,民眾不必大量補碘,若當人體內含過多的碘,反而容易引起甲狀腺亢進、誘發腫瘤等情況。如何預防甲狀腺癌?蔡明霖建議,甲狀腺癌只要定期健康檢查,或全身大範圍篩檢,可發現甲狀腺結節,從而警覺防癌。平時則要營養均衡、作息正常及規律運動。
-
2024-11-06 養生.聰明飲食
吃燙青菜補葉黃素,醫提醒「1吃法」根本「白吃」!青菜4種吃法都NG
現代人外食大多油又鹹,因此有人為養生力行飲食清淡吃,但有時清淡過頭也會出問題。一女子為補充葉黃素而多吃青菜,但青菜都燙一下就直接吃,結果仍不到60歲就黃斑部退化。醫師指出,燙青菜不加任何油脂,脂溶性維生素是吸收不到的,吃了根本白吃。燙青菜不加油 吸收不到脂溶性維生素腎臟科醫師江守山在《健康好生活》節目分享門診一病例,一位58歲女患者為了補充葉黃素平常特別注意多吃青菜,但她不解向醫師詢問,為何仍不到60歲就黃斑部退化?江守山也覺得奇怪,一般黃斑部病變多是老年人的問題,但她不到60歲就得,且黃斑部色素密度檢查,發現黃斑部色素嚴重不足。問診後發現,女子為清淡養生,吃蔬菜多以生菜沙拉為主,吃燙青菜也是燙一下就直接吃,不加油。江守山告訴她,燙青菜這樣吃完全吃錯了,這樣吃根本不可能吸收到葉黃素。江守山舉研究實例說明,吃完全不含油脂的菜,無法吸收到任何的脂溶性維生素,包括維生素A、D、K1、K2、茄紅素、葉黃素等。所以適度的油脂仍是有必要的。【疾病百科】黃斑部病變青菜4種NG吃法其實吃清淡點沒有錯,多吃菜也沒有錯,但飲食觀念仍要正確才會有健康效益。例如燙青菜不僅需要點油脂才吸收的到營養素,「燙」過度也會使營養素流失。營養師劉怡里曾受訪表示,燙青菜若過度汆燙,當中的維生素B群、鉀等豐富水溶性營養素都會溶於水中。高溫爆炒、爆香也會讓蔬菜內的營養素大量流失。因此即使攝取足量蔬菜,煮法不正確,也恐難獲得足夠營養。此外,也不鼓勵吃隔夜菜,並不是因為「有毒」,同樣是因為部分營養素容易流失。1.不加油2.汆燙過度3.高溫爆炒4.吃隔夜菜吃什麼可以補充葉黃素?台灣眼科學教授學術醫學會理事長、臺大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楊長豪曾受訪指出,目前有花椰菜、南瓜、菠菜等天然食物含葉黃素,一天葉黃素攝取量只要約20毫克便已足夠,只要飲食均衡,便可從天然蔬果、食物攝取足夠葉黃素,若透過飲食無法獲得足夠葉黃素,也可考慮藉由保健食品吸收葉黃素,但劑量不宜過多,吃過量可能讓皮膚發黃。此外,林口長庚視網膜科主治醫師陳彥伯在《長庚醫訊》撰文也提醒大家,研究雖顯示飲食中補充葉黃素可以減少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惡化的機會,但並無治療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效果。.深綠色蔬菜:菠菜、甘藍菜、綠花椰菜、芥藍菜、地瓜葉等.黃色蔬菜:櫛瓜、玉米、小黃瓜、南瓜、胡蘿蔔等.水果:柳橙、奇異果、葡萄、芒果等.豆魚肉蛋類:尤其蛋黃【參考資料】.《健康好生活》YouTube .《國民健康署》臉書粉絲專頁 .國健署健康九九 .長庚醫訊 .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11-05 醫療.眼部
有助預防黃斑部病變 專家建議每周吃2食物補葉黃素、玉米黃素
黃斑部病變是中老年人失明的主因之一。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表示,多攝取蔬菜、水果、魚、蛋黃中的營養素,尤其建議每周吃2次魚、2至4顆蛋黃,就可以補充葉黃素、玉米黃素,有助於預防黃斑部病變。許惠玉提醒,民眾若有視力模糊、看東西有黑影、直線變曲線、字體扭曲變形時,要當心黃斑部病變上身。黃斑部病變好發於50歲以上中老年人,且隨著年齡增加機率大增,65歲以上長者約每10人就有1人罹患。據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2019年發表於美國眼科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的研究指出,每天至少吃200公克蔬菜、2次水果、每周吃2次魚,就能降低42%罹患黃斑部病變的風險。澳洲雪梨大學2020年發表於臨床營養雜誌「Clinical Nutrition」的研究則顯示,與每周吃少於一個蛋黃的人相比,每周吃2至4顆蛋黃的人,15年後發生黃斑部病變風險降低49%。許惠玉說,魚類如鯖魚、秋刀魚、柳葉魚、鮭魚等,富含Omega-3脂肪酸(DHA、EPA),其中DHA能保護眼部感光細胞免受氧化傷害,而EPA能降低視網膜血管內皮細胞發炎。菠菜、芥藍菜、地瓜葉、綠花椰菜等深綠色蔬菜,以及奇異果、芒果、葡萄、柳橙等水果則富含葉黃素及玉米黃素,可減少眼睛發炎、保護視神經。蛋黃也含有葉黃素及玉米黃素,澳洲雪梨大學視覺研究中心表示,攝取較高飽和脂肪與膽固醇的人,罹患黃斑部病變風險增加,而蛋黃含有這兩種營養素,每周吃2至4顆蛋黃最為合適,相較於每天吃1顆者,預防黃斑部病變效果增加。由於葉黃素與玉米黃素為脂溶性營養素,許惠玉建議,可在烹調時加入些許油脂,有助人體吸收,以達到更好的護眼效果。預防黃斑部病變,許惠玉強調,中老年人每天至少需攝取300公克以上蔬菜及2個拳頭大小水果,深綠或黃橙紅色蔬果份量需達三分之一以上,每周吃2次魚、2至4顆蛋黃,就不用花錢購買營養品補充葉黃素、玉米黃素。此外,戒菸、每周運動150分鐘、減少太陽直射眼睛等也很重要,更建議50歲後應每年接受視網膜檢查。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11-05 養生.聰明飲食
省錢又能遠離慢性發炎 營養師推薦6種他們最喜歡的冷凍蔬菜
發炎是眾所關注的健康問題,營養師安賽爾(Karen Ansel)表示,雖然有些發炎是正常且必要的,但長期的低度發炎卻帶來隱患,會使罹患心臟病、糖尿病、癌症等疾病的風險增加。健康生活網站Eating Well報導,幸好在飲食中加入大量抗發炎食物蔬菜,可讓人遠離慢性發炎。安賽爾指出,多數人都以為新鮮蔬菜是最好的選擇,但這是個常見的迷思,冷凍蔬菜和新鮮的一樣營養。以下是營養師推薦的6種他們最喜歡的冷凍蔬菜:1.青豆一杯煮熟的青豆可提供降低發炎的抗氧化劑維生素C、超過每日攝取量的10%;此外,青豆含有類黃酮、類胡蘿蔔素和多酚等多種植物營養素,這些有助於對抗發炎和損害細胞的氧化壓力。2.番薯一個中等大小的番薯含有的維生素A超過每日攝取量的100%,對腸道健康也有益,在控制發炎上扮演重要角色。番薯含有一種稱為抗性澱粉的纖維,能滋養腸道裡的益菌;當這些益菌滋生時,會產生被稱為短鏈脂肪酸 (SCFA) 的強力消炎劑。3.綠、白花椰菜花椰菜是十字花科蔬菜家族成員,是維生素C的良好來源,並含有抗發炎化合物蘿蔔硫素(sulforaphane),它已被證明可減少發炎與氧化壓力。營養師薛斯(Vandana Sheth)說,這對控制心臟病和糖尿病等疾病者特別有幫助。4.甜椒與洋蔥在冰箱裡放袋甜椒、洋蔥混合蔬菜,除了省時省事,也是讓飲食充滿各種抗發炎化合物的簡單方法。甜椒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外,還有一種稱為槲皮素、能預防疾病的類黃酮,有助於預防糖尿病、癌症等慢性疾病。營養師安德魯斯(Lisa Andrews)表示,洋蔥含有比任何蔬菜都多的槲皮素,兩者結合,好處加倍。5.綠葉蔬菜冷凍菠菜並非唯一可冷凍的綠葉菜,羽衣甘藍和寬葉羽衣甘藍也是很好的選擇。營養師戈蜜斯(Jacqueline Gomes)說,有些冷凍蔬菜加熱後會變得黏糊糊的,但這兩種綠葉蔬菜往往能保留其質感與味道,營養也不比菠菜差;它們含有大量的多酚,抗發炎且有助改善血管功能。6.豌豆豌豆雖也是豆科植物,但與青豆一樣,因營養更接近蔬菜,所以農業部認為它們是蔬菜。豌豆富含可溶性纖維,讓人體能吸收更多短鏈脂肪酸,有助降低發炎,讓腸道更健康;此外,也是有益心臟健康的植物蛋白來源。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10-29 焦點.健康知識+
每天都在做的1習慣讓身體發炎又助長癌細胞!醫師:一小時等於抽一根菸
每個人身體裡都有癌症因子,但因著不同飲食、生活、運動、壓力各方面發展,有些人會得、有些人則不會。據研究發現,癌症的發生只有1成是基因,而有9成是生活飲食造成;也就是說,癌症是你養出來的!人體自帶癌細胞日前營養功能醫學專家、醫師劉博仁在「健康晚點名」節目中指出,人體每天都會產生一些癌細胞,但會不會發出來,就看你保養得如何。飲食生活習慣不對、免疫力低下,身體的癌細胞就會變成腫瘤。節目中列出大眾常無形中踩雷的「十大壞習慣」,包括吃太甜太鹹、喜歡加工紅肉、睡覺不關燈、不喜歡刷牙漱口……等。其中「久坐不動」,看似沒什麼,對身體的傷害卻很大。劉博仁表示,澳洲一項大規模研究發現:「久坐一小時,就相當於抽一根菸!」一堆常久坐的上班族、家庭主婦根本躺著中槍。「久坐不動」罹癌機率升醫師解釋,我們坐的地方、下盤整個血液循環是變慢的,從骨盆腔、腹腔到下肢循環,靜脈會容易擴張,並堆積乳酸;而乳酸是非常酸的一個代謝物質,將刺激癌細胞生長。「久坐不動」也非常容易累積自由基,針對這些久坐族去抽血測自由基和發炎指標,數值都非常高,而「自由基高」、「發炎指數高」都與癌細胞息息相關!劉博仁提醒,所以真的建議不要坐太久,上班不時起來活動之外,下班也可以多去運動。5種防癌食物這樣吃除了養成規律運動習慣,從飲食著手也很重要,節目中提到「5大超級防癌食物」:包括十字花科蔬菜、大蒜、菇類、魚和好油脂。1.十字花科蔬菜:白色或綠色花椰菜、羽衣甘藍、大小白菜或青江菜、白蘿蔔等,內含「蘿蔔硫素」與「異硫氰酸鹽」,能有效促進肝臟的解毒效率;像是吃太多的塑化劑,它就會代謝快一點。其中番茄雖不算十字花科蔬菜,但其中茄紅素對口腔黏膜、攝護腺的癌症預防有較好的效果,建議多用油拌炒,將茄紅素溶出來,身體會比較容易吸收。2.大蒜:蒜中含有「蒜素Allicin」,是一種含硫化合物,有研究發現,愛吃蒜的人大腸息肉會比較少、降低部分大腸癌的機會,但建議食用生大蒜,經過烹飪過程蒜素會被破壞。3.菇類:各種蕈菇類中都有「多醣體」,在腸子中能調節淋巴的免疫,對抗癌有幫助。菇類還含有「D2」,也稱為麥角固醇,吃到體內會慢慢轉化為維生素D,也有抗癌成分。國外也有研究發現,常吃菇類的女性罹患乳癌的機率會下降,所以整體菇類對提升人體免疫力是有好處的。但有自體免疫疾病,像是紅斑性狼瘡、類風溼性關節炎的民眾注意勿食用過量。4.魚類:以中小型的深海魚類為主,魚肉中含有抗癌成分EPA、還有DHA兩種油脂,能促進人體吸收Omega 3脂肪酸,對於抗癌、腦力與眼力保護有顯著效果。其中,鮭魚、鯖魚、秋刀魚、沙丁魚有較好的的Omega 3脂肪酸;國外有研究表示,若一周吃3次魚,能有效降低心肌梗塞、心悸或心律不整等疾病的罹患率。5.好油脂:這裡指的是不飽和油脂Omega 3、6、9。Omega 3除前述的魚油有EPA、DHA,吃素的人也可攝取紫蘇油、亞麻仁籽油,都含有不錯的Omega 3脂肪酸。Omega 9則像橄欖油(70%出頭)、苦茶油(83%)、酪梨油(53%),內含的「油酸」成分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從養生抗老角度來看,適合用於烹飪。但建議烹飪盡量不要大火快炒,溫度過高會破壞油脂中好的成分,可使用「油水炒」,也就是將青菜川燙過後,再放入鍋中、加入油脂中小火拌炒。看到這裡,小編要起來動一動了!記住,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吃對身體有益的食物,都能減少癌細胞的生成。尤其上班族和婆婆媽媽們,大家都要平安健康。※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這「習慣」對健康傷害極大!一小時相當於抽一根菸,並可能刺激癌細胞生長
-
2024-10-29 焦點.健康你我他
我是高年級實習生/帶領食農實作 重溫種菜樂趣
退休後重溫種菜的樂趣。「種菜太有趣了!」「我種的菜比你種的好,直挺挺的!」「好期待最後可以吃萵苣沙拉!這是近日在學校教授食農教育實作的對話。2年前從做了40年的護理崗位退休,為實踐全人健康兼顧活躍老化,因緣際會受邀擔任食農教育協同實作老師至今。童年時家中手足多食指浩繁,家父在教書之餘,開闢了菜園以求自給自足,於是每天放學後與寒暑假,學習動手種菜與澆灌,自然變成重要的生活技能,沒想到幼時的務農耕作,竟成為退休後轉換第三人生的跑道。帶領食農實作,除了準備申請食農教育專業人員資格外,需費心準備每周實作教材和採購符合夏瓜冬葉菜苗的植栽要領。Z世代的少男少女們,首次使用鋤頭翻土整地,因好奇好玩掘出一個大洞;或因雙手可把握25公斤有機土而自稱是「混土英雄;或將韭菜說成青蔥、高麗菜誤認是大白菜等。這些離譜爆笑聲,常是汗流浹背中帶來的歡樂學習氛圍。當同學們在烈日豔陽下或冷颼颼刺骨寒風中,揮汗握鋤、挖土植栽、驚恐抓蟲之後,親摘所種的萵苣、花椰菜回家,終能體會農夫們的辛勞,當然也學會惜物感恩,把營養午餐的蔬菜全數吃完,這堂食農教學課程啟發學生對蔬菜生長的興趣與學習創新能力,則是師生最大的收穫啊。
-
2024-10-27 養生.聰明飲食
花椰菜為何該買先切好的?烹飪專家解析優點及最方便料理方式
烹飪網站Simple Recipes美食編輯史波恩(Meghan Splawn)表示,她每周都會採購些預先切好的蔬菜,這個「取巧」方式讓她更容易準備晚餐。她同時指出,預先切好的蔬菜也能減少浪費,因為可以準確地購買一周或特定食譜所需的份量。史波恩的購物車總會有切成條狀的蔬果、波浪紋的地瓜以及很難切的冬南瓜,但她買得最多的蔬菜莫過於預先切好的花椰菜。以下是史波恩選擇它們的理由。史波恩表示,或許有人會懷疑她選擇的預先切好的花椰菜,是因為刀工緣故。她說,她選擇花椰菜當晚餐配菜時,代表需做些快速簡單的料理;而預先切好的花椰菜,不只可省略切菜時間,還能避免清理布滿砧板的碎屑。重要的是,史波恩說,預先切好的花椰菜還能避免浪費。她只買需要的部分,而不用把錢花在通常被當堆肥、甚至丟進垃圾桶的莖部。此外,當冰箱已經很擠時,切好的花椰菜也更不佔空間,方便放入保鮮抽屜。如何烹煮切好的花椰菜史波恩最常食用花椰菜的兩種方式是蒸和烤。她說,她喜歡將花椰菜放進微波爐容器中,加入少許水和鹽蒸熟;她每周至少會做一次,搭配簡單的義大利麵或烤馬鈴薯。史波恩表示,在用烤箱烤雞腿或香腸當晚餐時,烤花椰菜是最完美的選擇,她的孩子也很喜歡變黃、變脆的花椰菜口感。切好的花椰菜也很適合用於一鍋煮的菜餚:花椰菜燉牛肉。史波恩說,每年她都會煮幾次花椰菜巧達湯,多做一些放冰箱冷藏。她們全家都愛吃她在假日做的起司焗花椰菜,這個時候,她也會選擇預先切好的花椰菜。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10-16 養生.聰明飲食
香蕉只能單獨吃,尤其不能打成果汁,不然會破壞其他蔬果防癌效果?專家解析
你可以先知道: (1)傳言出處的研究顯示,香蕉組的受測者「血中表兒茶素」確實比莓果等其他組較低,但研究並沒有做「吃香蕉、蔬果,再驗血」的實驗,傳言說法錯誤。 (2)研究是針對蔬果進行蔬果本身「多酚氧化酶」的檢測,傳言說法混淆上述實驗,傳言擴大解讀成「香蕉不能和其他蔬果一起吃」,傳言說法錯誤。 (3)該研究還進行第一組只喝表兒茶素飲料,第二組則喝香蕉果昔、表兒茶素飲料,兩組比較發現第二組血中表兒茶素濃度還是比較低,顯示香蕉確實具有作用,但表兒茶素飲料不等同於蔬果,傳言過度延伸、傳言說法錯誤。網傳「香蕉不能打成蔬果汁 會大降防癌功效」文章,提到「香蕉富含多酚氧化酶,會破壞其他蔬果中的多酚,大降他蔬果的抗氧化、防癌抗癌效果」、「分開食用也會在胃中相遇,吃其他蔬果前2、3個小時內,不能吃香蕉」。但專家表示,傳言出處來自一篇去年底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的研究,但該論文並沒有做「同時吃香蕉、蔬果,然後驗血」的實驗,傳言混淆研究中兩項不同的實驗,擴大解釋、過度延伸,傳言雖立意良善、為民科普,但傳言說法錯誤。 香蕉成分破壞其他蔬果的防癌效果? 原始謠傳版本: 獨家/這水果只能單獨吃 否則大降抗發炎、防癌功效 香蕉是高鉀低鈉的水果,有益心血管健康,且富含氧化劑,能抗發炎、增強免疫功能。不過,醫師表示,香蕉最好單獨吃,因為香蕉富含多酚氧化酶,會破壞其他蔬果中的多酚,使其抗氧化、防癌抗癌的效果,大打折扣,此外,即使分開食用吃進肚,若在胃中相遇,香蕉仍會破壞其他蔬果的多酚,「堪稱是一種孤獨的水果。」 腎臟科醫師江守山接受《三立新聞網》採訪時表示,香蕉因為營養價值高,且香甜可口,常做為蔬果汁、精力湯、綠拿鐵的重要成分,但香蕉適合單獨食用,別和其他蔬果一起打成果汁。 他說明,蔬果中的多酚是一種植化素,具有抗氧化、抗發炎、防癌抗癌的效用,廣泛存在於蔬菜、水果、茶葉等植物,例如蘋果、黑莓、紅茶、藍莓、綠花椰菜、櫻桃、櫻桃番茄、咖啡、蔓越莓、黑巧克力、綠茶、桃子、梅子、覆盆子、紅葡萄、菠菜、草莓。 江守山指出,香蕉含有會破壞多酚的多酚氧化酶,其多酚氧化酶含量是大部分的水果的100~500倍,所以若將香蕉加入蔬果汁中,就會將蔬果的多酚破壞殆盡。 此外,民眾即使將香蕉與其他蔬果分開吃進肚子,只要香蕉與蔬果在胃中相遇,香蕉的多酚氧化酶仍會破壞其他蔬果的多酚。「所以,香蕉實在是一種孤獨的水果。」並在社群平台流傳: 查證解釋: MyGoPen 致電諮詢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腎臟科醫師顏宗海,他表示傳言的出處應該是讀了一篇知名期刊的研究文章、幫大家科普,以分享的立場善意提醒,但傳言擴大延伸、過度解讀。新發表的研究逆風 傳言幫忙科普 顏宗海指出,傳言出處的論文是一篇 2023 年 9 月刊載於國際知名期刊《食品與功能》(Food & Function) 「多酚氧化酶對水果果昔中黃烷-3-醇生物利用度的影響:一項對照、單盲、交叉研究」的美國研究,該研究找了 8 個健康男性,分別吃香蕉果昔、綜合莓果果昔,第三組當控制組吃保健食品膠囊,然後檢驗實驗樣品中的「多酚氧化酶」的濃度,香蕉果昔本身的「多酚氧化酶」濃度確實比較高,但在檢驗受測者血液時,發現香蕉果昔組的血中「表兒茶素」卻比較低,一般大多認為香蕉應該有助增加血中表兒茶素,但該研究發現竟然反而較低。 顏宗海強調,該研究還有另一項實驗,第一組只喝表兒茶素飲料,第二組則喝香蕉果昔、表兒茶素飲料,兩組比較發現,既喝香蕉果昔、也喝表兒茶素飲料的組別,血中表兒茶素濃度還是比較低,也就是說香蕉確實會影響表兒茶素。研究並無吃蔬果後的血液數據 傳言過度解讀 由於研究結果有別於過去的認知,這也是為何傳言會提出來分享的原因,但是顏宗海指出: (1)該研究是使用香蕉果昔,並沒有把香蕉跟其他蔬果、水果混合做實驗,傳言說「香蕉的多酚氧化酶,會破壞其他蔬果中的多酚」,傳言說法錯誤。 (2)香蕉果昔、莓果果昔組的受測者驗血的是血中「表兒茶素」,不是驗蔬果多酚,而且香蕉吃進人體裡,還是應該以人體內的數據為主、也就是血液數據,傳言混淆成果昔、蔬果等樣本本身的多酚數據,說成「香蕉會破壞其他蔬果中的多酚、大降防癌功效」,傳言說法錯誤。 (3)傳言說「即使分開食用,在胃中相遇仍會破壞,因此 2、3 個小時內不能吃香蕉。」但該研究並沒有這樣實驗,傳言說法錯誤。 顏宗海強調,從研究中只能知道,香蕉確實扮演一個特別的角色,但兒茶素飲料並不等同於蔬菜水果,該論文並沒有研究蔬果,傳言說法過度延伸、擴大解釋。結論 總結而言,由於近年養生、健身流行綠拿鐵,加了香蕉能提供濃稠感,使得香蕉受到更大的關注,但去年發表的國際論文卻發現香蕉本身的「多酚氧化酶」雖高,但是吃進人體後,血液中的「表兒茶素」卻反而比較低,傳言據此延伸、擴大解讀為「香蕉不能和其他蔬果一起吃」、「分開 3 小時還是會在胃中相遇」等說法,但論文本身並沒有做同時吃香蕉、蔬果,血中檢測數據的研究,傳言說法錯誤。衛教資源: 國健署 - 香蕉是高鉀食物,多吃會傷腎,不能天天吃? 吃香蕉好處多抗高血壓防中風?諮詢專家: 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腎臟科醫師 - 顏宗海(本文轉載自《MyGoPen》查證參考:https://www.mygopen.com/2024/10/banana.html)(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10-14 養生.聰明飲食
富含纖維、維他命及礦物質 9種秋令當季蔬果有助保護心臟健康
秋季降臨,美國心臟學會(AHA)公布秋季時令蔬果清單,對護心飲食大有助益;這些時令蔬果都富含纖維素、抗氧化劑、維他命及礦物質,以多種方式如降低膽固醇到減少血管板塊累積來保護心血管系統,建議蔬菜攝食量每日2又1/2杯,水果則是2杯。「verywellhealth」網站整理其中九種介紹如下:南瓜南瓜富含維他命、礦物質、抗氧化劑;南瓜的鉀元素含量高,其在電解質中有助於維持正常心律;南瓜的 β-胡蘿蔔素又多,會在人體轉化成維他命A,具抗氧化特質,有助於防護心臟發病。蘋果蘋果滿是纖維素及多酚,就促進心臟健康眾所周知。蘋果的纖維素可溶、不可溶都有,不止能降低膽固醇還能降血糖(血糖可以影響心律及二型糖尿病)。多酚的功能相似,不僅降膽固醇還減少發炎,預防不正常的血栓形成。石榴石榴這種秋季水果富含維他命C、K。維他命C很重要,可以保護動脈損壞而生的動脈硬化、高血壓。維他命K有助維持血液裡鈣的正常水準,不僅對維持正常心律很重要,對血塊正常也一樣。石榴裡也含有大量的鉀。甜菜甜菜是硝酸鹽的良好來源;有些學者主張,硝酸鹽有助於降低血壓。另外,一杯煮好的甜菜就能取得12%的纖維素、7%的維他命C、11%的鉀攝取量。羽衣甘藍羽衣甘藍是鉀及硝酸鹽的良好來源。它被稱為「超級食品」還因為富含硫代葡萄糖苷類(glucosinolate),這種化合物被視為有護心功能。羽衣甘藍另含大量纖維素,有助降膽固醇。秋葵秋葵含有大量維他命C、K及葉酸。葉酸對心臟特別好,能降低同半胱胺酸(homocysteine)這種硫化胺基酸含量,免得它傷害動脈內部、血凝塊有增多之虞。球芽甘藍球芽甘藍這種十字花科蔬菜很像高麗菜、花椰菜,含有大量維他命、礦物質及纖維素。除了有豐富的維他命C、K、鉀以及硫代葡萄糖苷,另還名列植物鐵質含量最高的蔬菜。而鐵對健康紅血球、血紅素特別重要,換句話說,長期缺鐵會改變心臟肌肉、心跳不規律及心臟衰竭。小紅莓小紅莓不僅能保護尿道,不受感染,還有多酚,能降低心臟病風險;其中叫做原花青素(proanthocyanidin)的抗氧化物質還可以降低血壓。2022年一篇研究就說,每天吃9毫克的小紅莓,1個就能改善健康成年人的心血管功能。番薯番薯跟南瓜一樣,有大量纖維素、鉀及 β-胡蘿蔔素。一杯煮好的番薯就可提供每日纖維素攝取量的1/4。大多數番薯的纖維素來自表皮,而非果肉,所以烘烤番薯而整個吃,最能攝取到全部的營養好處。小鼠實驗指出,吃番薯的那一組比起吃高脂肪那一組,肥胖症要低許多。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10-06 養生.聰明飲食
一個月不吃水果會怎樣?各類營養素大盤點「蔬菜能不能完全取代水果」
先前網路上興起一個話題「一個月不吃水果會怎樣?」,有些人為了減肥會不吃主食改吃水果,但也有人指出糖分太高反而更胖。撇除瘦身就健康角度而言,然而水果中的營養是可以被其他食物替代的嗎?一名腫瘤科的楊姓醫師表示,一個月不吃水果可能會影響維生素和膳食纖維的攝取,導致營養不均衡。水果是維生素C、鉀、膳食纖維以及抗氧化物質等營養素的重要來源。如果飲食中其他食物能夠提供足夠營養素,那麽不吃水果對身體影響不大。但如果飲食失衡可能會導致維生素和礦物質缺乏,易引起皮膚問題、便秘、免疫力下降等症狀。此外水果是膳食纖維的重要來源,水果攝入不足可能會影響腸道健康導致便秘。盤點水果中的營養,是否可被蔬菜取代1.維生素C在某些蔬菜中也含有大量維生素C,像是甜椒、彩椒、小白菜、花椰菜、莧菜、大白菜、菠菜等,尤其像甜椒、彩椒可以生吃更可以完整補充,因此在維生素C這方面蔬菜完全可以取代水果。2.膳食纖維蔬菜裡也含有大量膳食纖維,每100公克裡含有3公克以上的纖維就屬於高纖蔬菜,像是牛蒡擁有高達5.1克纖維居冠,另外像香菇、黃秋葵、苦瓜、地瓜葉、花椰菜、紅莧菜、甜椒也都是高纖蔬菜一族。3.礦物質蔬菜中的海帶、金針菜、莧菜、油菜、小白菜、香菜、秋葵鈣含量每100公克含有100毫克以上,是鈣很重要的一個膳食來源,但是水果的鈣含量大都很低,因此就鈣而言,蔬菜完全可以替代水果。4.鉀許多蔬菜的鉀含量很豐富,每100公克含250毫克以上鉀的常見蔬菜包括海帶、毛豆、菱角、蠶豆、竹筍、紅蘿蔔、芥藍、莧菜、蘑菇、萵苣、空心菜、芥菜、娃娃菜、彩椒等,其種類遠多於水果,所以蔬菜提供的鉀可以替代水果。5.鎂100公克含250毫克以上鎂的常見蔬菜包括海帶、綠莧菜、金針菜、毛豆、木耳、菠菜、芹菜葉、木耳等,符合條件的水果只有椰子,因此蔬菜提供的鎂可以替代水果。6.生物活性成分花青素可吃紫甘藍補充、β-胡蘿蔔素可吃胡蘿蔔、南瓜補充、茄紅素可吃番茄補充、葉黃素可吃菠菜、羽衣甘藍、花椰菜補充。水果確實可被取代,但仍有其獨特性由此來看在營養上蔬菜確實可以替代水果,就算一個月不吃水果也不會怎樣。然而水果當然還是有它的益處,研究顯示多吃水果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並降低罹患食道癌、胃癌、直腸癌等消化道癌症風險。另外水果富含檸檬酸和蘋果酸,讓其產生特有的酸味,加上本身含的糖以及芳香類化合物,讓水果酸甜可口,成為某些人難以抗拒的美食。
-
2024-10-03 焦點.用藥停看聽
吃藥常見5類NG飲品及5地雷食物!看似無害的蘋果汁及燕麥都可能影響藥效
吃藥要小心藥物間會有交互作用,其實食物和藥品也可能產生交互作用,千萬不可輕忽。口服藥和食物都是經過消化道吸收與代謝,所以有些食物的成分可能會導致藥效減弱或增加副作用。更應注意的是,吃藥最好是搭配喝白開水,NG飲品要避免。吃藥常見5類NG飲品1.含咖啡因飲料咖啡、可樂、茶、巧克力、提神飲料等含咖啡因飲料,易與多種藥物產生交互作用。咖啡因可能增強氣管擴張劑效果,或讓安眠藥效力變差;可能減少某些精神用藥和抗心律不整藥的代謝,增加藥品副作用風險;抗生素、降血壓藥等藥物會減緩咖啡因代謝,提高咖啡因副作用發生。建議服藥期間避免大量飲用咖啡因飲料,以免影響藥效和增加副作用。2.酒精酒精與多種藥物同時使用,可能對健康造成嚴重影響。飲酒會增加降血糖藥物發生低血糖風險;長期飲酒會提高止痛藥的肝毒性;酒精會加強安眠藥、抗憂鬱藥、止吐藥等中樞神經抑制藥物的作用,使運動協調能力變差。建議服藥期間避免大量飲酒,以免加重藥物副作用。3.葡萄柚、柚子(汁)葡萄柚和柚子會干擾體內酵素對藥品的代謝而過度增強藥效,提高副作用風險。特別是部分降血脂藥、降血壓藥、心律不整藥、安眠藥和免疫抑制劑等藥物,影響特別顯著。建議在用藥期間避免食用葡萄柚與柚子(汁),以降低風險。4.牛奶、鈣片、含鐵鎂鈣的綜合維他命牛奶、鈣片及含鐵、鎂、鈣的綜合維他命食品,與某些抗生素、骨質疏鬆藥或甲狀腺素藥物結合後,會使腸胃難以吸收藥品,進而降低藥效。建議將這類食品與藥品服用時間間隔2至4小時,以確保藥物發揮正常效力。5.其他飲料蘋果汁和柳橙汁看似無害,卻會影響抗組織胺劑和骨質疏鬆藥的吸收,從而降低療效,建議與藥物至少間隔2至4小時食用。諾麗果汁、洋甘菊茶、蔓越莓汁則可能干擾抗凝血藥物作用,導致凝血功能異常,增加出血風險。因此,服用warfarin等抗凝血藥物時,應謹慎服用這些飲品,並嚴密監測凝血狀況。5大地雷食物要留意1.燕麥、麥麩燕麥和麥麩會減少藥品吸收、降低藥效,特別是服用部分降血脂藥時,建議與燕麥、麥麩間隔2至4小時,以免影響藥效。2.高鉀食物香蕉、綠色葉菜類、菇類等高鉀食物,對某些藥品可能產生嚴重影響,特別是腎功能不全的病人,可能引發高血壓或心臟功能異常。當高鉀食物與抗生素、利尿劑或降血壓等藥物同時食用時,血鉀濃度會過高,造成高血壓或嚴重影響心臟功能。3.富含酪胺食物一些經過發酵或醃漬的加工品,例如起司、優格、香腸、紅酒等富含酪胺,與某些抗結核藥物或抗憂鬱藥同時服用時,可能引起血壓升高帶來危險。這種交互作用被稱為乳酪效應(cheese effect),因此在服用相關藥物時,應避免大量食用這類食物。4.富含維他命K的食物菠菜,花椰菜、蘆筍、肝臟等富含維他命K食物,可能削弱抗凝血藥物的效果,導致血管栓塞。建議這類食物定量食用,避免經常變化食用量,以確保藥效穩定。5.紅麴、納豆紅麴和納豆具有降血脂功能,與降血脂藥、抗病毒藥等藥物併用時,可能增加肌肉痠痛或橫紋肌溶解風險,甚至導致急性腎衰竭。因此,服用降血脂藥物的人應避免食用。就醫時,請務必主動告知醫療人員正在服用的保健食品、營養品、中草藥或其他藥物,由醫師及藥師檢視是否有交互作用。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10-03 養生.聰明飲食
颱風天別當「盤子」搶葉菜類!4類替代選擇超營養
山陀兒颱風來襲,菜價大漲,傳統市場、超市葉菜類都搶購一空,其實買不到葉菜類也不用緊張,營養師建議,可改選菇類、根莖類、海菜類、冷凍蔬菜等食材,但有些人就怕紅蘿蔔味道太重,可以打碎加入玉米濃湯,就是不錯的料理方式。買不到葉菜的4替代選擇:菇類、根莖類、海菜類、冷凍蔬菜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表示,蔬菜有紅橙黃綠白黑紫等不同顏色,買不到綠色的葉菜類,可改選白色的洋蔥、菇類等,紅黃色的紅蘿蔔、南瓜等,基本上適當保存,都可以放一段時間。其他如紫菜、海帶芽等海菜類也相當推薦,許惠玉說,海菜類含「碘」,碘是維持甲狀腺功能的必須營養素,缺乏時容易覺得疲倦、怕冷、甲狀腺腫大及造成心智功能障礙,也會因為代謝變慢而易變胖。怕紅蘿蔔味道 可混入其他料理一起煮營養師林恩如指出,櫛瓜等瓜類、香菇、海帶、紫菜、紅白蘿蔔等,也都是不錯的選擇,如果怕紅蘿蔔的味道,可以打碎放入玉米濃湯,或混在炒蛋、煎蛋中,燉湯也是不錯的選擇;冷凍花椰菜也可考慮,清炒、烤、燉飯等都很適合。台北慈濟醫院營養師侯沂錚表示,絲瓜、黃瓜等瓜類,秀珍菇、美白菇、金針菇等菇類,南瓜、芋頭等則屬於澱粉,在颱風天比較容易買得到。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10-02 養生.聰明飲食
澱粉過度糊化 吃燉飯血糖飆
隨著飲食習慣改變,義式美食是不少消費者最愛,披薩、義大利麵及燉飯榜上有名。歐洲人喜歡吃略帶米心口感的燉飯,台灣人則認為好像沒有煮熟,會加水煮到糊狀、濃稠感,大里仁愛醫院營養師徐佳靖說,澱粉經過糊化,可讓腸胃更好消化吸收,但是「過度糊化」卻容易讓血糖快速飆升。米粒加熱後,大約55-70℃左右,澱粉會開始糊化、分子結構變得更小,利於澱粉酶作用,「白米煮成熟飯」即是澱粉糊化過程。徐佳靖表示,稀飯、燉飯會讓血糖快速上升,因為煮愈久、糊化愈明顯,會釋出更多糖分,屬於「高升糖指數(高GI)」的食物。燉飯要先經過爆香的過程,再用高湯將生米慢慢翻炒,讓米粒吸收湯汁精華,雖然名為「燉」,但並非煮成軟爛。不過國人吃不慣略帶米心的燉飯,部分餐廳會使用台灣米直接烹調,糊化太過則變成粥的綿密口感,容易引起血糖波動。徐佳靖提到,有些正統燉飯會使用進口米,米心吃起來較硬是因為米種不一樣,較不易糊化,升糖指數相對較低。但進口的米通常含有較多直鏈澱粉,耐煮、口感彈牙,缺點是易吸收湯汁。燉飯烹調時會分次加入高湯,重複至生米煮熟,「高鈉及高油」是燉飯的地雷,若再加上起司焗烤更不得了,濃郁滑順好入口,熱量也爆擊。外食吃義式料理,容易營養不均衡,徐佳靖建議,可搭配不加醬沙拉,補充攝取膳食纖維,延緩食物的消化吸收,幫助減緩血糖上升。在家可做「懶人電鍋燉飯」,徐佳靖說,將蔬菜和肉類食材洗淨後,和洗好的白米一起放進電鍋中,當開關跳起後繼續悶放10分鐘,最後加入一小匙鹽、黑胡椒把飯攪拌均勻,減油少鹽。也可選用雞胸肉或鮭魚當主材料,搭配蘑菇、花椰菜、玉米筍等食材,和白米一起放進電鍋燉煮,讓優質蛋白質倍增。
-
2024-09-07 養生.抗老養生
為何白露是重要時節?白露養生4重點有助增強抵抗力、防疾病
白露節氣是秋季的第三個節氣,一般落在公曆9月7日左右,是秋季轉涼的標誌,也是人們注重養生的重要時刻。在這個節氣裡,大自然開始逐漸轉入秋季,氣溫逐漸下降,陽氣漸收,陰氣漸長,人體的生理和病理也會因此產生變化。因此,白露節氣是一個養生的重要時節,人們可以通過適當的養生方法來調整身體,增強抵抗力,預防疾病。白露之後,就開始出現典型的秋天節氣,儘管白天仍覺得熱,入夜後轉涼,中醫師提醒,季節交替之際免疫力下降,燥氣易傷肺,今年又有新冠病毒威脅,防秋燥、潤肺補氣,飲食生活作息適時調理,才能抗秋燥也防病毒。白露時候溫差大,漁業與農業都逐漸豐收在白露之後,因為夜晚涼,水氣遇冷凝結成白露,所以稱為「白露」。白露之時,正值二期水稻孕穗期,早植稻進入抽穗期。「白露南十日九日濕」,表示天氣漸涼了,若刮南風,則降雨多,南風起自海洋,自然帶來濕氣。台灣民間到了八月,處處桂花飄香,麻豆的文旦、新埔的紅柿已經開始上市。傳統的客家風俗,八月初一是秋祭掃墓的日子。在台灣的白露時節,也是豐收時候,在北中南分別有相關蔬菜能夠採收:.北部:鬥菜、花椰菜、胡瓜、菠菜、甘薯、萵苣、番椒.中部:花椰菜、菠菜、蕪菁、萵苣、番椒.南部:荷蘭豆、白菜、芥菜、落花生、大豆白露與諺語.白露水,卡毒鬼:白露雨水性毒。.白露大落大白:白露日下大雨,二期稻大部分會白穗。.八月八落雨,八個月沒乾土:八月初八下雨,占長雨。「白露」養肺多吃白色食物 少吃辛辣燥熱物俗話「白露秋分,一夜冷一夜」,中秋之後,天氣更會明顯變冷、更乾燥,「呼吸系統」最敏感,免疫力較差時,容易遭細菌、病毒的侵襲,上呼吸道疾病、過敏性疾病容易發作,要當心如感冒、鼻過敏、氣喘、慢性肺部疾病復發或惡化,因此必須提升免疫力,做好秋季養生,病毒就不易侵犯。秋天天氣轉為乾燥,中醫師提醒,這時候要特別提防燥邪傷人。所謂「秋養肺」,一定要多喝水,多吃白色食物來補肺養肺、舒緩秋燥,如山藥、杏仁、白木耳、蓮藕、薏仁、百合等。另要避免吃過於辛辣、燥熱的食物,如燒烤、油炸食物、麻辣鍋等。而秋天萬物凋零,也容易令人觸景傷情,憂鬱症患者要特別留意,憂鬱情緒可能導致免疫力降低,要儘可能培養樂觀心情、調整情緒,維持規律生活。白露養生四要點一、調節飲食,注重養生食品在白露節氣,氣溫開始下降,人體的消化能力相對減弱,因此在飲食上應該注重清淡易消化的食品,避免暴飲暴食和攝入過多的油膩食物。建議飲食應以五穀雜糧為主,增加蔬菜、水果和豆製品的攝入,這些食物富含維生素和纖維,有助於調節腸道功能,維護消化系統健康。此外,白露節氣也是栗子、柿子、梨等食品豐收的季節,這些食品具有滋陰潤燥的作用,對於緩解秋季干燥的症狀很有幫助。適量食用這些食品,有助於補充身體所需的營養,調節氣血,增強免疫力。二、適度運動,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白露節氣適合進行一些適度的運動,例如晨間散步、太極拳、瑜珈等,這些運動可以幫助人們順應自然的變化,調整身體的陽氣,保持身心的平衡。同時,適當的運動還可以增強心肺功能,促進血液循環,提高身體的代謝水平,有助於防止一些常見的秋季疾病,如感冒、支氣管炎等。此外,白露節氣天氣逐漸變涼,人們應該注意保暖,避免著涼,尤其是腳部要保持溫暖。穿著適合的衣物,避免長時間待在潮濕的環境中,防止受涼。另外,白露節氣的日照時間開始縮短,天氣變化較大,人們容易產生睡眠不足的問題。因此,建議人們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保持充足的睡眠時間,晚上盡量避免長時間使用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以免影響睡眠質量。三、注重情緒調節,保持心情開朗白露節氣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的時節,人體的情緒也容易出現波動。因此,要注重情緒調節,保持心情開朗,遠離壓力和焦慮。可以通過閱讀、旅行、聽音樂等方式來放松心情,也可以與家人朋友交流,分享心情,緩解情緒壓力,保持身心健康。四、預防秋季常見疾病在白露節氣,人們應該預防一些常見的秋季疾病,如感冒、支氣管炎等。除了適度運動、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外,還可以通過增加維生素攝入、勤洗手、保持室內通風等方式來預防疾病的發生。此外,白露節氣是蚊蟲孳生的時節,人們應該加強蚊蟲防護,避免叮咬,防止傳染一些傳染性疾病。綜上所述,白露節氣是秋季的一個重要時節,人們應該根據自然的變化來調整生活方式,注重飲食衛生,適度運動,保持良好的情緒,預防疾病,以達到身心健康的目標。「白露」補氣潤肺料理百合蓮子湯做法:蓮子、百合洗淨,放入鍋內同煮,加入些許冰糖調味即可。也可加入些許銀耳同煮。效用:潤肺清燥、止咳消痰。柚子雞做法:柚子去皮留下果肉,塞入洗淨的雞隻體內,雞隻外皮抹上些許鹽、胡椒及米酒,放入鍋內蒸熟即可。效用:補氣益氣、化痰止咳。藥膳雞腿做法:中藥材黨參、三七、炙甘草、茯苓、補骨脂、玉竹、百合各3錢,以及黃耆5錢、桂枝2錢、紅棗10顆,與雞腿一同燉煮。效用:補氣、健脾、補筋骨。【資料來源】農業部二十四節氣「白露」抗秋燥防病毒 多吃這幾種白色食物養肺備註:部分內容生成自ChatGPT,經專業編輯確認。
-
2024-09-06 醫療.血液.淋巴
O型的人容易過敏發胖,這些食物別多吃!「各血型」食物密碼大公開
不同血型的人有不同的體質,「各血型」食物密碼大公開,一起來看看你的血型要少吃哪些食物!O型宜少吃麵類、奶類、玉米、酸菜、鹹菜、花椰菜、高麗菜、馬鈴薯、花生、椰子等食物,容易造成O型人出現過敏與肥胖、內分泌失調等問題,必須少吃。橘子、柳橙則易造成胃酸噁氣,不要吃太多。芭蕉吃過量容易腰酸關節痛,也要少吃。 A型宜少吃A型人要少吃紅肉(如牛、羊、豬肉等),以避免罹患心血管疾病與大腸癌;容易誘發過敏、肥胖、身體僵硬的有殼海鮮、奶類、蛋類、芒果、木瓜、香蕉、椰子等也不要吃太多;會妨礙吸收重要的礦物質的柳橙也要少吃。 B型宜少吃花生、玉米、芝麻、雞肉容易引起過敏與肥胖,且使肝臟難過,亂發脾氣,B型人要少吃。堅果類、豆類、豆腐、酪梨、白蘿蔔、椰子、鴨肉也易引起脹氣與肥胖,不要吃太多;有殼海鮮容易過敏與肥胖,楊桃、柿子、筍絲會不消化,都要少吃。 AB型宜少吃AB型人對於容易得到心血管疾病與大腸癌的紅肉(如牛、羊、豬等)要少吃;容易引起過敏與肥胖、身體僵硬的有殼海鮮、玉米、柳橙、芒果、楊桃、柿子、香蕉、椰子等不要吃太多;容易白髮的白蘿蔔、會胃不適的芭樂也要少吃為妙。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9-03 醫療.消化系統
平均每10人就有7人有大腸瘜肉 遠離瘜肉癌化三餐可以這樣吃
腸道長瘜肉,千萬不可輕忽!聯安預防醫學機構總院長鄭乃源表示,超過9成的大腸癌是從「瘜肉」演變而來,國人平均每10人就有7人有瘜肉,考量大腸癌發生率及年輕化現象,建議40歲就可進行大腸鏡檢查,有助及早發現瘜肉或大腸內腫瘤。鄭乃源說,台灣大腸癌發生率逐年上升,據衛福部最新癌症登記資料統計,平均每半小時就有一人罹患大腸癌。大腸癌蟬聯15年國人癌症之首,大腸癌好發部位以直腸及乙狀結腸最多。聯安預防醫學機構統計103年至112年89022筆接受大腸內視鏡受檢者,發現平均每10人就有7人有瘜肉。10年前瘜肉檢出率為59.07%、10年後來到75.78%,增加近3成,且有瘜肉者當中,近2成為易癌化的腺瘤型瘜肉。瘜肉可分為增生型、發炎型及腺瘤型,鄭乃源說,腺瘤型瘜肉易有癌變機會,研究顯示,超過8成大腸癌與腺瘤型瘜肉相關。有些瘜肉的外型平坦扁平,看起來與周遭黏膜相似,比較難發現,被喻為年輕人大腸癌的隱形殺手。幾歲要做大腸鏡檢查?鄭乃源指出,大腸癌有年輕化的趨勢,建議30歲後可進行第一次篩檢,定期篩檢大腸鏡並及時切除腺瘤型瘜肉,可使5年內腺瘤型瘜肉再發生率降低6成,甚至腸癌期別發現期數也往前。大腸癌是吃出來的,鄭乃源強調,攝取過多加工肉類、蔬果吃不夠、久坐不動、肥胖、抽菸和過量飲酒,都會增加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從患有腺瘤型瘜肉者的生活型態分析,發現30.3%有抽菸習慣、32.84%喜愛吃重口味料理、51.35%體重過重、64.59%經常飲酒、64.08%有脂肪肝。遠離大腸瘜肉三餐這樣吃早餐│蛋白質+全穀雜糧・雞腿排蔬菜全麥三明治1份・無糖豆漿1杯午餐│多元營養素均衡攝取・煎鮭魚排1掌心・花椰菜+玉米筍+彩椒1碗・五穀飯1碗・蘋果1顆晚餐│適量全穀雜糧搭配多樣蔬菜與蛋白質・紫米飯或糙米飯1碗・涼拌木耳+青江菜+高麗菜共1.5碗・番茄炒蛋半碗+豆干2塊+燙花枝半碗在生活習慣及腸保健康方面,聯安營養師徐景宜建議,從飲食習慣、規律運動、補充益生菌、定期健檢著手,有利於腸癌防患於未然。・飲食習慣:每日攝取至少2000至3000cc的水、多吃原型食物、以白肉如雞肉、魚肉取代紅肉;主食優先挑選全穀雜糧,避免超級加工食品。・規律運動:實踐531原則,即每周5天、每天30分鐘、心跳達110下以上有氧運動,幫助預防肥胖和降低大腸癌風險。・補充益生菌:益生菌能改善腸道菌群平衡,並且提升腸道的免疫功能,為腸道建立一道健康屏障。・定期健檢:建議30歲起,安排完整的大腸鏡檢查,依檢查結果安排每2至3年進行定期檢測。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8-31 養生.聰明飲食
醫公開自己每天的早餐菜單:「1食物」絕對不碰!不怕吃胖、脂肪肝上身
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疑問:「明明吃的不多,為什麼就是瘦不下來?」麵包愈鬆軟油加愈多 早餐1改變身體有變化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說,自己這時候都會問:「你早餐吃什麼?」,而大多數人的回答不是「三明治」就是「麵包」,這2樣都是屬於高熱量的精緻澱粉食物。對此,錢政弘指出,吐司和麵包是用油去揉麵粉做出來的,越鬆軟好吃的麵包,油加越多,早餐要換吃別的,例如水煮蛋、雞胸肉、花椰菜、地瓜等。他分享曾經有一位70 多歲的老太太就告訴我,自從半年前早餐停止吃三明治之後,體重陸續降了7 公斤,脂肪肝也消失了!雖然午餐和晚餐吃的量也有減少,但是她認為早餐的改變影響最大。因此,錢政弘便請教她現在早餐改吃什麼?老太太回答:「我是買大賣場的燕麥當早餐,每天在家自己煮,像煮稀飯一樣煮燕麥,加上一點青菜和絞肉或是蛋,煮成像鹹粥。」燕麥屬於非精緻澱粉 餐後血糖上升慢你是不是覺得這個食譜真的很簡單?錢政弘表示,對大多數的媽媽來說,煮一碗燕麥粥肯定沒什麼難度,只是以前真的不知道早上都吃「含油澱粉」會造成脂肪肝。燕麥雖然也是澱粉,但燕麥屬於非精緻澱粉,接近天然植物原型,食用後血糖上升慢,不像白飯和麵包容易讓人發胖。醫師早餐這樣吃!避開甜的、軟的麵包至於不少人也會想問醫師的早餐都吃什麼?錢政弘提及,我的早餐很簡單,每天早上我要幫小孩準備早餐,時間有限,最常吃水煮蛋,不是真的水煮,而是用電鍋蒸熟,沒有調味,再加上全麥麵包或腰果饅頭。有時間的話就去外面買吃豬排起司蛋餅、豬排飯糰等,基本上不會吃甜的軟麵包當早餐,以上提供給大家參考。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8-30 醫療.中醫
婦癌多與2因素有關 飲食首要考慮中性溫和食材好吸收
乳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等婦癌,在中醫體質表現常見血瘀、肝氣鬱、月經異常和出血點滴不止等現象,中醫如何調理體質,輔助減輕治療副作用?醫師建議,飲食以植物性為主、避免食用含荷爾蒙製劑食品、限制高脂肪食物攝取、少吃煙燻或燒烤食物、控制精緻糖攝取,更應保持規律的運動習慣。婦癌多與女性荷爾蒙、環境荷爾蒙有關林口長庚醫院中醫部主任黃澤宏表示,乳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等與雌激素、黃體素等女性荷爾蒙有關,環境荷爾蒙如塑化劑、雙酚A等透過食物進入人體,會干擾內分泌系統,增加婦癌風險,市售漢方草本中藥飲內中藥劑量未知,建議應由中醫師診療開立藥方,以符合病患個別的體質。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血腫科主任簡采汝說,沒有生產經驗的人罹患乳癌、子宮內膜癌機率較高,子宮內膜癌好發於40至60歲,近年有年輕化趨勢,須警覺初始症狀,針對高危險群病人如服用抗癌藥物Tamoxifen者,定期接受經陰道超音波檢查子宮內膜厚度,當內膜增厚併有不正常陰道出血時,建議進行子宮內膜切片或刮搔手術,以排除子宮內膜癌可能性。林口長庚醫院中醫婦科主治醫師柯皓庭表示,中醫在乳癌治療有5階段,包含「手術前後」促進傷口癒合、體力恢復;「化療期間」緩解副作用;「放療期間」緩解咽喉、咳嗽與皮膚等不適;「抗荷爾蒙治療」緩解潮紅、盜汗、失眠等類更年期症狀,以及降低腫瘤復發或轉移機率。婦癌飲食選擇 首要考慮中性溫和好吸收黃澤宏指出,婦癌患者飲食要選擇中性溫和好吸收的食材,例如番石榴、蘋果、葡萄、櫻桃、桑椹、空心菜、菠菜、胡蘿蔔、茼蒿、花椰菜、雞肉、魚肉、豬肉、排骨、雞蛋、豆漿和白米飯等,柳橙和木瓜則視個人狀況酌量攝取。中醫輔助治療要定期追蹤肝功能,謹慎使用人參、當歸等類雌激素中藥。黃澤宏說,常見補品藥膳可能非常燥熱,如麻油雞、薑母鴨、燒酒雞、羊肉爐、當歸、黃耆、人參、十全大補湯、四物湯等,要特別留意。(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8-25 養生.營養食譜
朱慧芳/車前草的土洋之戰
台灣路邊公園常見的車前草,跟北美、歐洲郊區普遍見到的洋車前草,都是屬於車前草屬的植物,而且外觀特徵幾乎一模一樣,在我的眼中實在很難分辨它們誰是阿兜仔老外,誰是在地種!好在無論在亞洲或是歐美,現在都可以方便地買到車前草的加工食品,其中洋車前草籽的種子外殼,因為含有高比例的植物纖維素,而成為健康食品貨架區的熱門品項,不少品牌包裝上標榜著有機認證,甚至已經普及到出現口服膠囊,讓我更放心購買,不必去摘院子裡的野草來實驗。第一次認識車前草,是在一所大學校園的草地上,從一對正在採摘車前草的老夫妻口中聽到。我還記得他們說,車前草全身是寶,他們用新鮮採摘的車前草煮成茶喝。校園內的車子少、汙染少,每次去附近的校園散步時,他們都會順手採一些帶回家。據他們說,車前草的嫩葉和新鮮的長穗狀花柱,都可以當成蔬菜吃,葉子在料理之前要先用熱水汆燙,以去除輕微的苦澀。如果一次採的量多,可以先曬乾,需要時就像煮青草茶一樣,加水煮來喝。自從被他們指點之後,我突然發現車前草幾乎無處不在,它們喜歡生長在較為陰涼,有樹蔭或是半日照的地方。不用種植、不用施肥,就像所有野草一樣,春風吹又生。車前草有許多別名,包括「牛耳草」,據說西漢時期,軍中士兵和馬匹都因為血尿症而痛苦不堪,其中一位士兵發現馬匹吃了地上長得像牛耳的草,不再尿血,且恢復活力,趕緊向長官報告。因為像牛耳的草長在車子的前方,所以就被稱為車前草。夏天是車前草的生長旺季,而我也是在這個夏天開始嚐試。洋車前草種子的外殼含有高量的天然植物膠質,且不含麩質,製作白花椰菜素肉餅時,加入少許洋車前草籽粉末,不但可以吸取多餘的水分,讓料理過程更有效率,還可以把切成細末的食材黏聚在一起,產生像製作葷食的丸子、肉餅漢堡時一樣的黏稠質感。不過,要達到有點黏又不會太黏的自然口感,份量和比例的拿捏就需要多做幾次彈性調整。有了製作素肉餅的滿意經驗,我更大膽的把從健康食品店買的洋車前草籽粉,加入煮好的麥片,一來為了增加纖維的攝取量,更多的是為了讓麥片的口感更柔滑好吃。這個暑假,有機菜農阿東伯每周都會把司馬庫斯盛產的有機高麗菜載下山來,我也幸運地搶到幾顆。看到甜脆新鮮的高麗菜,忍不住想包一些高麗菜蔬餃來吃。包蔬菜水餃時,最困難的是把餡料聚攏在餃皮內,因為蔬菜食材缺乏黏性和膠質。使用馬鈴薯粉、樹薯粉、玉米粉、地瓜粉當做增稠劑,雖然也可達到目的,但只怕增加了澱粉帶來的熱量,且加多了也影響口感。我在拌好的高麗菜、胡蘿蔔、白豆乾餡料內,放入二匙洋車前草籽粉,稍微放置讓它發揮吸水功能,包水餃時感覺比平時容易不少。煮熟後的水餃口感非常滑潤,餡料也凝聚成團,不會輕易散開。然而,有一好沒有二好,增加了黏性和滑潤,高麗菜該有的清脆爽口感卻減少了。下一次製作蔬菜餃,我會繼續嚐試,直到找出自己滿意的洋車前草籽粉剛剛好的份量。
-
2024-08-22 養生.健康瘦身
吃不多仍瘦不下來,早餐吃什麼是關鍵!醫建議早餐戒吃2東西
你早餐都吃什麼?名醫提醒,對想減重的人來說,早餐不建議吃三明治或麵包這類精緻澱粉食物,不但瘦不下來,而且容易形成脂肪肝。早餐吃三明治、麵包容易胖 改吃燕麥體重降早餐是一天開始很重要的一餐,但對許多早上趕上班上課沒時間的人來說,早餐經常都是隨便吃。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日前在臉書粉專分享,在診間常被患者問「想減重,早餐可以吃什麼?」錢政弘引用他自己的出版《你可以不生病》裡的例子說明。病患常詢問「我明明吃的不多,為什麼就是瘦不下來?」此時他會追問病人:「早餐吃什麼?」而多數的回答不是「三明治」就是「麵包」!錢政弘指出,這2樣東西都是屬於高熱量的精緻澱粉食物,建議少吃。早餐最好換吃別的,例如水煮蛋、雞胸肉、花椰菜、地瓜等。錢政弘更舉一位70多歲老太太的例子,老太太說自從半年前早餐停止吃三明治之後,體重陸續降了7 公斤,脂肪肝也消失了!雖然午餐和晚餐吃的量也有減少,但是她認為早餐的改變影響最大。錢政弘問她現在早餐改吃什麼?老太太說都買燕麥在家自己煮,「像煮稀飯一樣煮燕麥,加上一點青菜和絞肉或是蛋,煮成像鹹粥。」錢政弘指出,早上吃「含油澱粉」會造成脂肪肝。燕麥雖然也是澱粉,但燕麥屬於非精緻澱粉,接近天然植物原型,食用後血糖上升慢,不像白飯和麵包容易讓人發胖。錢政弘說他基本上也不會吃甜的軟麵包當早餐,他透露自己的早餐內容也很簡單,因時間有限,最常吃水煮蛋(其實是用電鍋蒸熟,沒有調味),再加上全麥麵包或腰果饅頭。而如果比較有時間時,就會去外面買豬排起司蛋餅、豬排飯糰等,營養的早餐掌握3要點錢政弘醫師的建議其實與之前台灣癌症基金會《國人早餐選擇及身體健康表現調查》不謀而合,營養師徐桂婷表示,研究顯示起床2小時內吃早餐,可以促進身體新陳代謝,但最受國人喜愛的早餐組合前10名都是容易造成精神不濟的「高碳水食物」,前5名早餐組合都是「麵包、三明治、蛋餅」搭配「豆漿、咖啡、牛奶」。建議早餐營養應要掌握3要點:.增加纖維攝取.選擇高營養密度原型食物.低GI食物優先【參考資料】.《錢政弘 胃腸肝膽科醫師》臉書粉絲專頁 .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8-20 養生.聰明飲食
吃太多蛋白質容易放臭屁?蛋白質屁的原因是什麼及如何預防?
蛋白質是人體所需三大營養素之一,它有助於增強和維持我們的肌肉,進而有助於促進新陳代謝。不過,你可能會注意到,增加蛋白質攝取量會帶來一種煩惱,即放屁氣味難聞。是什麼原因導致蛋白質屁(Protein Farts)?【延伸閱讀:每天該吃多少蛋白質?獲取蛋白質等於多吃肉?吃太多傷腎嗎?】吃太多蛋白質易放臭屁?一般來說,放屁有兩個原因。一是當吞嚥過量空氣時,它會在消化道中產生額外的氣體。另一種是食物通過小腸後,然後被大腸中的細菌分解,釋放出氣體。專家指出,沒有太多證據表明是蛋白質本身導致額外的放屁。反之,它更有可能是你所選擇的蛋白質類型中的另一種化合物,例如牛肉、雞蛋、豬肉、魚和家禽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富含硫,腸道細菌會將硫轉化為硫化氫,一種類似臭雞蛋的惡臭氣體,這種腸道發酵過程會產生有氣味的屁。此外,人造蛋白質來源,像是高蛋白奶昔、高蛋白粉、高蛋白棒或補充劑,有時含有另一種常見成分,身體可能難以完全消化,導致額外的且難聞的屁。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成分:.乳糖(如果你患有乳糖不耐症)。.糖醇,如木糖醇、山梨醇和甘露醇。.纖維。至於蛋白質屁正常嗎?專家表示,放屁是消化過程的正常部分,雖然蛋白質屁或過度放屁可能會讓人感到不舒服或麻煩,但通常不必擔心。【延伸閱讀:吃對食物與健康老化有關 研究揭這類蛋白質降低患慢性病風險】如何從飲食改善蛋白質屁?你的飲食模式對消化健康扮演重要角色。為了減少整體放屁過多,專家建議減少以下食物的食用頻率:.十字花科蔬菜,例如青花菜、花椰菜和高麗菜。.豆類。.澱粉,例如馬鈴薯、小麥和玉米。.乳糖。.碳酸飲料。.口香糖。.可酵解食物(Fermentable Oligo-, Di-, Mono-saccharides And Polyols ,FODMAP),是某些碳水化合物含量高但不易消化的食物。你能嘗試放慢進食速度,這有助於消除消化道中多餘的空氣。另外,也可以考慮飯後散步15分鐘,以保持消化過程順暢,研究顯示這有助於改善放屁現象。【資料來源】.What Causes Protein Farts and How Can You Prevent Them?.How Much Protein Do You Need? And How To Get It
-
2024-08-19 養生.聰明飲食
最健康的飲食方式是什麼?哈佛大學告訴你5大原則是關鍵
我訂閱的哈佛大學健康資訊網站在2024-8-7寄來一篇它在2024-6-29發表的文章5 principles of a healthy diet(健康飲食的5個原則)。我把它翻譯如下:最健康的飲食方式是什麼?這取決於你問的是誰。許多醫學和營養專家聲稱知道「完美」的健康飲食方式,但其中一些飲食倡導者在一些基本方面存在分歧。那麼,誰是對的……誰是錯的?雖然細節可能因飲食而異,但所有健康飲食計劃都有以下五個共同原則:1.很多植物。植物性食品——蔬菜、水果、豆類、全穀物、堅果和種子——提供豐富的維他命和礦物質,以及纖維和被稱為植物化學物質(字面意思是“植物化學物質”,植物中的天然物質,為人類提供一系列健康益處)的健康化合物。許多植物性食物營養豐富的同時,熱量卻相對較低。高營養含量和低熱量的組合(稱為營養密度)意味著以植物為主的飲食對健康和減肥都有好處。由於人們經常低估水果和蔬菜的攝取量,哈佛營養師設計了哈佛健康飲食盤,以圖形方式展示健康晚餐。盤子裡整整一半都是農產品。2.充足的蛋白質。大量研究表明,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很重要,但獲取蛋白質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一些比其他方法更健康。限制吃肉量的人患慢性病的風險往往較低。植物性蛋白質來源(豆類、扁豆、大豆食品、堅果、種子)和海鮮對健康最有益。攝取足夠的蛋白質以及體能訓練對於保持強壯、健康和獨立非常重要。3.最低限度加工的食品。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 2019 年的一項研究明確表明,富含超加工食品的飲食會導致體重增加以及血糖和血液膽固醇的不健康變化。為了獲得最健康的飲食,請盡可能多地食用天然食品(即未經加工的食品,如花椰菜、蘋果和杏仁)和最低限度加工的食品(如原味優格、罐裝鮪魚和天然花生醬)。加工往往會剝奪營養成分,同時添加額外的脂肪、糖和鈉,更不用說其他添加劑和防腐劑了。4.限制飽和脂肪、添加糖和鈉。美國政府的《美國人飲食指南》建議將飽和脂肪攝取量限制在每日卡路里的 10% 以下。添加糖(加工過程中添加的糖)也是如此。如果您每天的飲食攝取量為 2,000 卡路里,這表示每天來自添加糖的熱量不應超過 200 卡路里。至於鈉,請保持每天 2,300 毫克 (mg) 以下。美國人平均每天攝取超過 3,400 毫克。5.平衡和多樣性。為了滿足營養需求,在所有食物類別中選擇各種營養豐富的食物非常重要。選擇營養豐富的食物可以幫助您獲得所需的營養,而不會攝取過多的卡路里。雖然每個人都需要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但只要避免極端,就沒有什麼神奇的比例是你應該努力追求的。要了解哈佛醫學院專家關於不同飲食的更多信息,請查看哈佛醫學院的特別健康報告《飲食評論》。原文:健康飲食5原則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8-18 醫療.泌尿腎臟
尿液顏色越淺越好?當心是2疾病前兆!從10種尿液顏色看警訊,5方法保護泌尿道
尿液顏色發生變化,可能與飲水量、藥物服用或某些疾病前兆有關。多數人認為尿液顏色越淺越好,不過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醫師戴定恩曾撰文指出,尿液呈透明無色除了可能是喝太多水所致,也可能是尿崩症或腎功能不佳的前兆。正常尿液顏色為何?尿液是由90%的水分及蛋白質代謝後產生的尿素、氨等廢物組成,健康成人一日總排尿量約為1000~1500ml,一天小便次數超過8次就算頻尿,透過腎臟排出廢物和多餘水分以維持身體運作及健康,也可透過尿液顏色變化和量的多寡了解身體狀況。 正常尿液顏色為淡黃色、透明清澈狀,之所以尿液是黃色的,是因為尿液中含有尿色素(Urochrome),而尿色素本身就是黃色的,而尿液黃色深淺會受到水分攝取的多寡影響,從透明無色至琥珀色都有可能,當水分攝取不足或過少會使尿液濃縮變成深黃色或琥珀色。10種尿液顏色看健康警訊尿液顏色除了會隨著飲水量而改變之外,有些疾病也可能反應在尿液顏色,以下舉例說明10種異常的尿液顏色。1.透明無色:水喝太多可能會造成透明無色尿液,不過減少飲水量後仍有無色尿,有潛在的腎臟問題,如尿崩症、腎功能不佳的前兆。2.深褐色:若有吃蠶豆、蘆薈等食物,可能會使尿液呈深褐色,若伴有頭暈、噁心或皮膚、眼睛發黃等現象則為蠶豆症患者,以及嚴重燒傷、溶血性貧血、輸錯血型或急性腎炎、急性黃疸型肝炎、腎臟受擠傷等也可能會使尿液呈現如同醬油的顏色。3.乳白色:多是因尿道感染而引起,尿道炎、膀胱炎、腎結核及腎盂腎炎等等疾病,都有可能影響尿液顏色。4.紅色:排出紅色尿液顏色即為俗稱的血尿,可能與腎臟、膀胱有關,腎結石、鉛汞中毒的症狀也可能會造成血尿。排除疾病問題,飲食也能會造成紅色尿液排出,如吃了火龍果、甜菜、藍莓等食物。5.黑色:因膽色素而引起黑色尿液,常見於急性血管性溶血、惡性瘧疾、肝病患者。另外,酚中毒、色素瘤、尿黑酸病也可能造成黑色尿液。6.綠色:通常發生於大量服用消炎藥,或是尿液中有綠膿桿菌滋生問題。7.藍色:服用特定藥物而引起。美國克里夫蘭診所(Cleveland Clinic)提到,遺傳性高血鈣、亞甲基藍藥物有可能造成尿液呈現藍色,以及一種色胺酸代謝異常所致的罕見疾病藍尿布症候群(Blue Diaper Syndrome)也可能造成藍色尿液。8.白色黏液狀:若男性經常排出白色黏液狀尿液,可能是患有前列腺炎、非淋菌性尿道炎或淋病等疾病,應及早治療以免傳染性伴侶造成對方生殖器官相關炎症甚至影響受孕。9.紫色:又稱紫尿症候群,好發於長期使用導尿管與尿袋的臥床病患,容易合併泌尿道系統感染,可能伴有發燒、排尿疼痛、頻尿、急尿、夜尿等症狀,嚴重甚至可能引發敗血症。10.深黃色:肝、膽發生病變,造成膽汁往尿道排出,有可能使尿液呈現深黃色,而食用大量胡蘿蔔、木瓜等食物或維生素B群也可能會影響尿液顏色。5方法維護泌尿道健康尿液顏色可反應出健康狀態,而尿液混濁可能與泌尿道感染、膀胱炎有關,脫水也可能引起,想要改善混濁尿液、維持泌尿道健康可參考以下5種方法。 1.良好的如廁習慣:憋尿可能會引起泌尿道感染、尿道狹窄與排尿困難、尿失禁等等問題,建議避免憋尿,如廁後確實擦拭清潔,女性小便後應由尿道口向肛門擦拭,避免來回擦,以免將細菌帶至泌尿道造成感染。 2.不穿過緊的褲子:尤其是天熱時,應避免穿著過於貼身的褲子,通風不良加上潮濕悶熱易使細菌滋生。 3.多吃含花青素食物:花青素與前花青素擁有抗氧化作用,可抵抗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黏附在尿道壁上並抑制細菌生長,有助於降低細菌在泌尿道造成發炎機率、預防泌尿道感染,常見的花青素食物包含藍莓、蔓越莓、覆盆子、黑豆、葡萄、草莓等等。 4.多喝水:水喝不夠會使尿意中的毒素與廢物濃度增加,建議成人每天喝2000cc的水,有助於幫助細菌沖離泌尿道,以利廢物排出。 5.多吃含硫化合物食物:戴定恩醫師提到,多吃含硫化合物的食物,可幫助抑制泌尿道細菌生長複製,降低泌尿道感染,常見的含硫化物食物有5大類,包含辛香料(大蒜、蔥、韭菜等)、白菜類(大白菜、小白菜、菜心)、甘藍類(花椰菜、紫甘藍、結球甘藍、羽衣甘藍、高麗菜)、芥菜類(芥菜、雪裡紅、大頭菜),以及蘿蔔類(青蘿蔔、白蘿蔔、紅心蘿蔔)。 參考資料:中華民國多囊腎腎友協會、郭綜合醫院、Cleveland Clinic、南投醫院、戴定恩醫師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8-09 醫療.中醫
怎麼排毒最快?做好6個生活習慣,身體就順暢一半
現在大家越來越注重健康,養生相關的網路資訊也逐漸增多,而「排毒」或是「Detox」的用詞也成為了現代人最常聽聞的養生作法之一。但大家是否知道,不論是傳統醫學或現代醫學,並沒有「排毒」這個名詞呢?人體排毒3管道:汗、尿液、糞便人體在正常的情形下是可以自然地透過汗、尿液以及糞便將不必要的代謝廢物排出身體,而一旦這三大路徑出現失常,代謝廢物堆積在體內就會造成傷害,人體就會發出警訊,以各種不適症狀表現出來告訴主人需要注意健康了!既然「毒」可以簡單定義成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因此無法正常排出體外的代謝廢物就成為了所謂的「毒」。相信讀到這裡,大家都已知道人體排毒管道是哪三個了吧!另外,大家也可以每天檢視自己大、小便的狀態與頻率,來觀察身體的排毒機制是否正常運作。從尿液看健康 正常顏色呈現透明或淡黃色以成人為基準,在沒有大量喝水或是攝取咖啡因的前提下,正常排尿頻率落在每天5~8次,2至3小時一次。如果超過8次,或是間隔不到2小時,就可以視為「頻尿」,是需要多加注意的徵兆。在觀察頻率的同時,排尿時的感覺與尿液顏色也很重要。如果排尿的過程有覺得不適,像是下腹或尿道有疼痛感,又或者是排尿不順暢,總覺得排不乾淨,就表示排尿的路徑出了問題,常見原因為尿道、膀胱發炎或是攝護腺肥大。正常尿液顏色大多呈現透明或淡黃色,這是因為有腎臟分泌出來的尿色素。水分攝取過多顏色就變淡,反之當攝取過少或發汗多時,顏色就會較濃。有些食物多少也會影響尿液顏色,譬如吃了較多食物中含維生素B 群,尿液會呈亮黃色;富含β-胡蘿蔔素(紅蘿蔔、地瓜),與維生素 C(柑橘類植物、番茄、草莓、綠花椰菜)的食物,則尿液會偏深黃或橘色。若發現尿液顏色不尋常,像是混濁或褐色,建議及早就醫檢查清楚。從糞便看健康 良好排便狀況3條件良好的排便狀況必須達到三個條件:1.顏色:淺褐色或褐色2.成形:柔軟、條狀3.頻率:有持續性首先顏色若是褐色以外的都需要注意,雖然猶如尿液可能因為食物而呈現不同顏色,糞便也相同的會有染色的現象,但若非褐色的糞便呈現一段時間,尤其是黑得像柏油的樣子,也稱為瀝青便,那很有可能是消化道出血,請務必尋求醫生協助判斷。再來,相信曾經看中醫的民眾多少有聽過醫師詢問排便是否有「成形」,這是因為糞便的形狀,可以得知腸道是否健康。透過形狀也可簡單分類成便秘型或是腹瀉型,若形狀像羊屎便一顆顆的則為前者;後者多以軟泥、水狀表現。最後就要談排便的頻率,許多人都有個錯誤的認知-「每天必須要排便才正常」。其實此觀念並不正確,因為影響排便頻率的因素非常多,像是進食量、飲食內容、飲水量等。醫學上,通常超過三天沒大便,或一週大便少於三次,才會認為是便祕。排便頻率關鍵在於持續性,也就是是否有規律,只要排便時無須費力或有疼痛感,糞便顏色、形狀皆於正常範圍,則不必擔心。養好「排毒」系統,培養6個良好生活習慣●排尿.不憋尿:長期憋尿的人,會有可能造成泌尿道的感染。有高血壓的患者,若憋尿血壓也會飆高。.喝足水:讓尿液保持清澈、淡黃色狀。●排便.多纖維:可以把膳食纖維想像成糞便的骨架,讓糞便成形。(水份也要攝取足排便才會順暢).益生菌:助養出好菌,改善腸道環境。●排汗.勤運動:每天半小時至一小時的運動以增加排汗量.電解質:運動完畢必須要補充水份及電解質,可以在溫水裡加一點鹽,劇烈運動後請以少量多次的飲水方法(喝一口水,間隔10分鐘再喝一口)※每天攝取的水份(白開水)該是體重x30~35 (例如60公斤一天攝取的水份=1800~ 2100cc)6穴位按摩,保養好簡單●排便保健穴1.足三里穴:膝蓋骨外側凹陷下約四橫指(3寸)、脛骨旁開一橫指處。2.天樞穴:位在肚臍兩側旁開約三指(2寸)●排尿保健穴3.陰陵泉穴:小腿內側,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 4.太谿穴:足內側部,內踝後方,內踝尖與跟腱之間凹陷處●排汗保健穴5.合谷穴:在第一、二掌骨之間。6.曲池穴:屈肘,肘橫紋外側末端。每個穴位按壓持續3-5分鐘,或按摩30下,一天1-3次,有痠脹感即可。
-
2024-07-29 養生.聰明飲食
花椰菜、羽衣甘藍、高麗菜都上榜 搭飛機前少吃4類食物避免腹脹不適
在搭飛機前,許多人擔心的通常是漫長的安檢隊伍、能否及時趕上登機時間或機場停車等問題;但是美食網站Eat This, Not That!報導指出,有件事更值得關注:食物的選擇。以下是醫生們認為飛行前應避免吃的食物與飲料:1.油炸食物油炸食物含有大量脂肪,而高脂肪食物比蛋白質、碳水化合物需要更長的時間消化。如果薯條、炸雞和洋蔥圈在胃中停留時間過長,很可能會導致腹脹與胃部不適。2.高鈉食物由於機艙內氣壓的變化及較低的濕度環境,身體在飛行途中可能會出現一定程度的脫水,再加上高鈉食物,會加劇此一現象。相反的,由於氣壓的變化與坐著的時間過長,飛行也會讓身體積存更多水分,而高鈉食物也會帶來同樣的影響。3.花椰菜花椰菜、羽衣甘藍、高麗菜等十字花科蔬菜是有益健康的食物,但在機場用餐時,最好避開。十字花科蔬菜由於富含纖維,容易導致腹脹與排氣。而海拔高度的急劇變化也會導致腹脹,讓飛行途中更會經常感覺不適。4.豆類克利夫蘭診所指出,在飛機上會經歷氣壓的變化,導致腸道膨脹;在這種情況下,更容易感覺腹脹和過多的氣體。而豆類對這種情況更是雪上加霜,不僅纖維含量高會導致腹脹,且還含有棉子糖(raffinose),一種讓身體難以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在搭機前,避免食用豆類,以免造成胃部不適。責任編輯:辜子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