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搜尋
自我隔離
共找到
92
筆 文章
-
-
2020-05-13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疫區手記/當我忘了你…疫情下的失智老人們
在紐約市,共有50萬的阿茲海默症患者及其照顧者,其中包括25萬患者;而華人患者及其照顧者的比率,則占其中的6%至8%。「我們通常說,新冠並無歧視性,每個人都可能會感染,阿茲海默症同樣也沒有歧視性,也是每個人在變老時可能會面臨的症狀,希望大家對這個群體多一些理解與關愛。」阿茲海默症關愛服務(CaringKind)華人外展經理石蔚靜說。新冠肺炎疫情給這些罹患阿茲海默症的老人和照護者,帶來了額外的挑戰;失智老人有些已連身邊的家人、親友都遺忘,但疫情之下,請不要忘記他們。沒見到家人 失智者辭世和關懷阿茲海默症的華人社工打電話時,她正處於已經調整好的悲傷之中,她告訴我,短短一周之內,已有三位失智老人或他們的家屬「去了」,還有幾個有感染風險的家屬,她不時給他們打電話,但電話的另一頭,卻始終無人接聽。第一位失智老人住在療養院。療養院從3月上旬起,就已經謝絕所有外客拜訪,電話也很難打通,像一個完全封閉、消息既模糊又滯後、誰都不知道裡面到底在發生什麼的、非常不祥的場所。4月初的一天,家屬接到療養院打來的電話,說老人發了高燒,已被送入醫院,醫院傳來消息,說老人確診新冠,為家屬安排了通話視頻。雖然失智老人的語言能力被剝奪得差不多了,認不得視頻另一端的女兒,但女兒能見到父親已屬難得,焦慮也輕了,向醫院約定翌日再讓父親與母親視頻。醫院同意了,很久未能見到丈夫的妻子也帶著期許;然而,還沒有等到視頻接通,老人就與世長辭。「太突然了。」全家人到現在也沒有緩和。環境的改變,對失智老人有很大的影響,失智者出現挑戰性行為的誘因之一便是環境:天氣、噪音、溫度、光線、搬到另一個陌生的地方,都可能扣下令失智者情緒失控的扳機,令他們變得更焦慮、緊張、害怕與恐懼。另一位女士的失智母親已有90歲高齡,也住在養老院裡,女士不時打電話問護理長母親的近況;護理長總說,還好,還好,上一周則說,她母親的檢測呈陰性,無礙,只是住處從三樓搬了六樓。當時,紐約州長葛謨(Andrew Cuomo)還沒有頒布新規,那些檢測呈陽的老人,仍可由醫院轉至養老院治療,於是,療養院二樓三樓的房間,都被臨時用作收治出院後的新冠老人。母親搬到了六樓,她非常地擔心,房間是全然陌生的環境,也沒有了三樓會說中文的護理員的陪伴,這會使阿茲海默症的患者更糊塗、混淆;她打電話給另一位有失智老人住在療養院的家屬,卻發現這位家屬,竟然連老人已經搬住樓層的消息都不知情。放不下愛妻 八旬夫先走第二位老人80多歲了,與他失智的太太感情很好,他在每一次的分享會上總是感慨,「我沒有別的擔心,別的掛礙,只是怕我先走,沒辦法放下自己的太太」。疫情期間,他們有兩位護理員輪班照顧太太;一天,他們被告知其中的一位護理員得了新冠肺炎,不能來作工了,另一位護理員及老人夫婦,也需要自我隔離。老人開始咳嗽,喘不過氣。救護車過來,初步診斷他的病情,不建議他現在就去醫院;也因為不放心離開他的太太,老人便待在家。他的身體開始越來越弱,不到兩個星期,就因為心臟衰竭而辭世,護理員叫了急救車後,把老人生前最喜歡的帽子、圍巾、大衣都給一一他穿戴周整,這才姍姍等來了救護車。很少有人清楚,已經處於阿茲海默症晚期的太太,是否還能明白,摯愛著她的先生,已經永遠地離她去了。所幸留下的護理員,還在24小時地照顧她,在需要自我隔離的那個星期,她本可以為了安全撇下他們,但是她留下來了。為阿茲海默症群體提供服務的華人社工石蔚靜說,在正常情況下,老人應該能夠得到及時的救治,也許也不會去世;要好好感謝那位護工,不知道是什麼讓她能夠從那一刻撐下來,陪伴、照顧他們至今。症狀恐相似 麻痺照料者阿茲海默症的症狀,有些與新冠症狀的表現相似,這也會麻痺照料者,使他們大意;而長者在失去了語言功能後,又無法有效地向外界求助或表達自己的身體與心理感覺。第三位失智的華裔老人,胃口漸漸變得不好,東西也越吃越少;由於阿茲海默症患者本身就可能伴隨吞嚥功能的衰退,家人在起初,以為只是老人胃口不好,並未將之與新冠聯繫。待老人持續多天不願進食後,太太撥打了911;急救人員瞭解情況後,瞥見老人這又啜飲了兩口蘋果汁,便作出不建議他們現在就去醫院的判斷。三天後的凌晨12時,4月中旬,老人愈發孱弱,家人又打了急救電話,救護車在1時左右將老人送至醫院,夜裡3時,老人不治。在老人的死亡證明還未頒發的次日,尚在悲痛之中太太也倒下了,因新冠重症而送至加護病房(ICU),轉至普通病房後,至今仍未出院。美酒加咖啡 老歌添溫情死者各有各的倉促與悲情,生者也各有各的難題或者在難題中,仍然堅存的活力與愛。吳玉梅先生的症狀已達三至四級,也就是中晚期。在家照顧丈夫時,她喜歡播放鄧麗君的「美酒加咖啡」,她一遍又一遍播放這首歌曲,讓丈夫以為自己就是歌裡那位一杯又一杯飲酒又貪酒的人,鄧麗君唱到第四遍「一杯再一杯」時,她對已進入角色的丈夫開玩笑:「哎喲,不能再喝了,要醉了,要醉了」,這時,大小便需人照料、已經不認得吳玉梅的丈夫會突然回神,搖頭笑道:「我沒醉,我沒醉」。也許,相比語言的退化,音樂是老天賜予阿茲海默症患者最好的禮物,是門關上了之後的又一扇窗;阿茲海默症的培訓員詹梅桂說,長者在語言功能上,經歷會從早期的忘詞、詞不達意,直至晚期的不會說話。然而即使忘記了第二外語和母語,當熟悉的樂聲響起,患者似乎又回到過去美好的情境、回到年輕的充盈的生活當中,心情也變好了,「聽覺,也是五覺中最後才失去的」。美酒加咖啡,似乎打開了丈夫有限的語言匣子,他現在能從一數到五,唱一句「茉莉花」,認出麻將牌裡的紅中白板、二筒西風;「發財還不認識。」吳玉梅說。丈夫在失智前,最喜歡打麻將。吳玉梅打算等他認全了一整副牌,就和他打開放式的麻將,先把牌攤下來,像開卷考試一樣地打,希望有一天還能再把牌豎起來,像過去一樣、痛痛快快地打。其實,83歲的吳玉梅,病歷也厚厚一沓,做過九次手術,切過雙乳、膽囊、勁椎骨刺,有不鏽鋼的膝蓋和神經痲痺的手,但是她說:「病是病,我是我」,「還能夠活著,應該開開心」。照顧著晚期的丈夫,她也盡量和我說著趣事,笑聲也很長,彷彿過了死門,就應該珍惜,享受生的雀躍。喪失了智力 保留了情感彭美金的丈夫在患阿茲海默症之前,口條清楚,能言善道,喜歡每天看報紙,記憶力也特別出眾,在疫情期間,彭美金會每天為他讀新冠新聞,以至當護理員問丈夫,最近在發生什麼事時,失智的丈夫還能不假思索地回答:「肺炎咯」。培訓員詹梅桂介紹,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長者,他們的生命像是在往回走,起初他們忘記五分鐘前發生的事,後來他們忘了昨天的事,後又失去了短期的記憶,最後,也許他們僅剩年輕的記憶和童年時發生的往事。家屬和護理員在照料阿茲海默症患者時,需要瞭解他們的個人成長史、生活史,為他們安排生活的慣例與喜好,使他們盡可能地去做一些自己熟悉的、喜歡的、有意義的活動,以保持心情的暢達,彭美金為丈夫讀報紙,也許也會有這個功效。我再一次給她打電話時,彭美金說了疫情期間為失智老人及其家庭帶來的額外的難題,也談到因為我先前寫的一篇文章,她收到了熱心讀者給她寄去的口罩,她向我致謝時。安靜的背景聲中,第一次出現了另外一個聲音,清晰的,孱弱的,他似乎在重複彭美金的感謝;我好奇,問這是誰在說話呢,那個聲音又再一次地爆發,這一次,我非常清晰地聽到了他口中那重複的語言。「是我的丈夫。」彭美金說,他說的是:「非常感謝」、「非常感謝」。「很多人認為,中晚期的患者喪失了智力,也沒有了情感。」詹梅桂告訴我,「然而他們內心深處的情感是在的,只是不會表達」。
-
2020-05-12 名人.林靜芸
林靜芸/老人需防各種肺炎 3個習慣教保命
林董70歲,還沒退休,白天上班,晚上應酬,過著忙碌的生活。林董商場的朋友很多,他們人生提早退場的原因不外是癌症、心肌梗塞或是中風。林董每年體檢,很驕傲自己除了感冒以外,沒有大毛病。所以今年過年前公司忘年會上,林董喝得很高興,回家倒頭便睡,應該是著了涼,隔天打噴嚏,流鼻涕,林董沒當一回事,晚上繼續跑攤。十天之後林董發燒,食慾不振,跑去掛急診,醫師診斷他得了細菌性肺炎。不幸的是,他感染的細菌有抗藥性很難治療;林董併發多重器官衰竭,二星期後往生。新冠病毒(武漢肺炎)肆虐,老人的致死率較高。各個國家無不呼籲老人自我隔離,很多民眾以為老人只需特別防範武漢肺炎。根據衛福部台灣十大死因統計,肺炎的排名持續往前移動,民國107年肺炎已經是第四大死因。老人由於免疫力差,感染肺炎後症狀常較晚出現;如果平時身體健康就在臨界點,加上多重用藥等等問題,肺炎容易導致死亡。所以,老人想保命需預防肺炎。老人感冒容易變成肺炎,老人避免感冒需注意生活作息,睡眠,心情,運動,飲食等等大家熟知的道理。根據耳鼻喉科的研究,鼻腔和胸腔內部有好幾百萬類似船槳般的徵細纖毛,以非常協調的擺動將飛沫(病毒、細菌、毒物)等往後送到喉嚨,吞到胃中分解破壞。這個動作可以保護下呼吸道免受感染。如果纖毛的活動降低,飛沫在上呼吸道停留時間變長,致病原濃度增加,往下呼吸道移動的機會增高,感冒就可能發展成肺炎。纖毛的活動受許多因素影響,老人最該注意的是溫度及濕度。太冷或太熱纖毛運動變差,所以老人清晨外出運動或是季節變天,除了身體保暖以外,最好戴口罩,保暖上呼吸道。武漢肺炎疫情當前,民眾勤戴口罩,健保局的統計,因感冒至診所求診的人次減少20-30%,戴口罩除了預防飛沫傳染,還能保持口腔的濕度與溫度,很值得向大家推薦。老人怕頻尿上厠所,出門不敢多喝水,呼吸道濕度降低,也會影響纖毛活動力。為了健康,即使出門仍應該持續喝水,保持體內水分 ,夜間若開空調,也要注意濕度。人過了40歲,咽喉肌肉退化容易嗆到。正常狀況鼻腔進來的空氣通往氣管,嘴巴進來的食物通往食道,二者進入咽喉,吞嚥的瞬間,咽喉上升,會厭軟骨蓋下,氣道關閉,食物往後走向食道。如果吞嚥動作沒有如此順暢完成,口水或食物進入氣道,就會嗆到。根據研究,老人的肺炎容易致命與嗆咳有關。加上年紀大吞嚥障礙,口腔內的細菌食物,包括牙周病的病原,假牙的污垢等等,可能被吸到肺部。這種細菌性肺炎毒性很大,困難治療,因而老人需要防嗆,平常需練習吞嚥肌肉群。最簡單是常發KA、 TA、 PA的音。也可以平躺床上,肩膀不動,作抬頭看腳趾的頸部肌肉運動,也都是日常可作的小訓練。
-
2020-04-26 新聞.長期照護
張慶光/長者居家隔離怎麼辦?
一場新冠肺炎大流行,攪得全世界的生活節奏全亂了。台灣雖然防疫有成,但因維持社交距離的規範,公共空間戴口罩的規定以及勸導減少出遊的宣傳,大家因而減少外出機會,也造成百業蕭條,很多老店因此結束營業。雖然我們並未如其他疫情嚴重國家頒布「封城」禁令,但這樣的氛圍,還是壓抑了大家出門的衝動。年輕人宅在家只要有網路,無論是要追劇、購物或網路訂餐都不成問題,上FB或用LINE聊天,總可以找到情緒出口。但是,對於獨居高齡者或居住在長照機構的長者而言,若疫情持續蔓延,因為親人探視的機會變少了,在與人減少互動的狀況下,可能會對其身心產生不良影響。高齡者因免疫力較弱,本就是染疫高危險群,加上許多高齡者有慢性病,一旦染疫則致死率高出許多。高齡長者若鎮日宅在家,運動量減少,也有身體機能退化、肌肉流失的隱憂。另外,很多長者被要求待在家中,在心理上容易產生孤獨感,離群索居的結果,不僅發生問題時無人知曉,也有可能造成認知功能的進一步退化。這些可能都是在我們防疫的過程中,很容易輕忽的狀況。不過隨著銀髮產業的發展,針對高齡者居家自我隔離,其實已有一些產品及服務可以預防或避免上述問題進一步惡化。以隔離期間的備餐而言,若擔心外送餐食不合口味、不營養或不方便牙口不好的長者進食,樂齡網最近引進一系列日本進口的介護餐食即食包。針對吞嚥及咀嚼能力退化的長者,該食品以光滑的慕斯形狀呈現,同時保留了食物原始的外觀顏色和味道,長者用舌頭即可壓碎食物、方便進食。不僅口感極佳、營養也兼顧,而且採便攜式容器包裝,常溫即可食用,最近因為疫情關係,才剛上市就熱銷。另外,為防止長輩長時間待在家中缺乏運動而退化,目前有很多居家運動用品推出,只是這些用品大部分是為年輕人而設計,沒有考量到長輩的體能狀況,不一定適合長者居家使用。推薦大家去找一些手足運動的健身車,體積不大、可放在客廳,長輩在家看電視時即可採踏運動,像在踩腳踏車一樣,可設定不同的速度。若長者剛開始腳沒什麼力,也可開啟被動模式,讓踏板自動帶動腳的活動,達到運動效果。若擔心長輩一個人在家危險,市面上也有智慧居家照護的套組,可透過科技偵測長者在家的狀況,並且可以看到影像,與長者雙向溝通。當長輩感到身體不適或需要援助時,可主動按下求救按鈕,相關人員會馬上在手機裡收到推播通知,第一時間進行處理。進階版還可整合用藥提醒、跌倒偵測等功能,雖然家人不在身邊,也能適時給長者關懷。最後,考慮到長者心理的孤獨感如何排解,除了家人要經常電話或視訊探視外,亦希望社區可以扮演一定的關懷角色,定期問安,甚或代買物品,讓長輩仍能與社區產生連結。不過,總有長輩必需獨處的時光,有些長輩有寵物陪伴,若沒有養寵物,現在日本也有療癒系玩具,如電子寵物或電子孫子等,輕撫玩具的不同部位,會發出不同的聲音,此類電子寵物不用洗澡、處理大小便或餵食,卻能達到與真實寵物一樣的心理撫慰效果。台灣在此次防疫作戰中已成功防堵病毒在社區擴散,不過接下來可能更要超前部署疫後的復原工作。而這工作不應只是側重經濟上或失業人口的復職,更要考慮到長者身心的修復工作,支持他們盡速回復到原來的生活品質,而不會成為疫後的負擔,如此防疫工作才算真的圓滿。
-
2020-04-2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昨天去給他們加油」張上淳憶17年前和平封院啟示
新冠肺炎爆發至今即將近四個月,不僅發生過院內群聚,如今更發生軍中群聚的磐石艦疫情,回想起17年前SARS和平醫院封院,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感觸良多,台灣17年前付出慘痛代價,學到寶貴經驗,新冠肺炎多起事件完美結案,就是最強而有力的證據。2003年國內爆發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張上淳當時任台大醫院感染管制小組負責人,站在前線領著醫護人員奮勇殺敵,他整整瘦了15公斤,兩度發燒以為自身染煞,自我隔離。不料,同在北區的和平醫院卻出現沒被揪出的感病洗衣工,爆發大型院內感染事件。張上淳表示,如今回首當然感觸很多,「昨天指揮中心會議後,傍晚5點到和平醫院給他們加油打氣」,謝謝和平醫院的醫護人員17年來擔任台北區防治醫療網專責應變醫院,準備應對新興傳染病,包括H1N1全球大流行時也承接責任,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也照顧不少病人。張上淳說,在這次疫情中,除了看到醫院醫護同仁努力,醫院每年落實應變計畫整備演練,就是為了隨時準備接受挑戰。「和平醫院員工士氣保持得很好,昨天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第二次去和平醫院,他們努力把病人照顧得很好。」張上淳指出,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接受多次媒體採訪,常被問到與17年前有何差別,「我覺得有很多差別,包括民眾素養」,以和平醫院周邊的住戶、商店沒有特別抗議恐懼、正常運作就是最好的證明,這次國家整體防疫作大幅進步,與民眾素養有非常大關係。
-
2020-04-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一個人最多可忍受多長時間不出門?日調查40歲者最不耐久
新冠肺炎爆發至今已超過3個月,許多國家實施封城或禁足令,民眾只能被迫待在家裡,無法進行正常社交和日常活動。日本有機構釋出一項數據,調查一個人最多能忍受自我隔離多久。據朝日新聞報導,日本野村證券14日根據內閣府去年針對流感疫情,釋出一項上千人的調查,為了防止疫情擴散,有36.9%的人能「自我隔離」一星期不出門,18.9%的人能忍受兩星期,15.4%的人僅能忍受2~3天。野村證券將這項數據進行加權計算,平均下來一個人能忍受14.4天不外出進行實體社交活動,這其中也有年紀和世代的分別,40歲左右的人能忍受的時間最短,為12天;70歲以上者能忍受的時間最長,為18天。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延燒至今仍未趨緩,尤其在歐美地區更是嚴重,許多國家嚴格禁止民眾外出進行非必要的活動。一開始很多人以為不用出門在家宅著很愉快,但時間長了卻產生不少負面效應,包括因與家人相處時間變長而吵架失和、離婚率提高、成天在家看新聞導致憂鬱消沉等等。
-
2020-04-14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飲食防疫基本功:想儲糧或居家隔離時,這些你都做到了嗎?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迅速擴散,截至目前全球共累計超過150萬人確診。因此,各國政府鼓勵大家盡量減少社交活動,在家做好自我管理。不過,對於如何在疫情期間採購、製備食材、改善飲食習慣,成了現在須學習的新課題。從2019年底爆發的新冠肺炎至今尚未緩和,每天從新聞中還是可以看到確診人數仍持續增加中。2020年3月11日已被世界衛生組織(簡稱WHO)訂為「大流行(Pandemic)」,目前各國政府大多數也開始鼓勵大家盡量減少社交活動,在家做好自我管理。但是民以「食」為天,生活總是要過下去,對於如何在疫情期間採購、製備食材、改善飲食習慣,成了新課題。新冠病毒經過研究證實不會藉由食物傳染因過去曾經推斷過新冠肺炎的源頭可能是來自於以販售「野味」聞名的中國武漢水產批發市場,許多輿論紛紛指向恐怕會透過食用到「新型冠狀病毒(簡稱新冠病毒)附著表面的食物」而受到傳染,因而有民眾陷入恐慌。針對新冠病毒是否會透過食物傳播的疑問,歐洲食品安全局(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簡稱EFSA)首席科學家Marta Hugas說明,以往相關冠狀病毒(例如嚴重的急性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SARS-CoV)和中東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MERS-CoV))的經驗表明,從未發生過食物傳播的案例,目前也沒有證據證實新冠病毒在這方面有任何不同。歐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簡稱ECDC)也表示,雖然中國的動物可能是最初傳染來源,但新冠病毒的傳染途徑主要仍是人與人之間,通過人們打噴嚏、咳嗽或呼氣等飛沫傳播。烹飪前、進食前仍須注意如何清潔但英國飲食協會(British Dietetic Association,簡稱BDA)也表示,雖然目前無證據顯示新冠病毒不會藉由食物傳染,不過也無法確定該病毒是否會透過「接觸食物或食品包裝」感染到新冠肺炎。因此,BDA仍建議民眾遵循安全食品處理規範和製備過程中良好衛生習慣的建議,加強洗手和清潔。而WHO針對此次防疫期間的飲食也已發布相同預防性建議,例如:1、準備食物前,應先徹底洗淨雙手、清潔工作區及用具。2、將生和熟食物分開處理,防止交叉污染的可能性。3、在烹調時徹底將食物煮熟,避免食用生食。4、將食物保持在安全溫度下,低於5°C或高於60°C。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簡稱FAO)也指出,不應處理或食用不明原因死亡的野生動物的肉品,也應盡量避免食用未經烹煮的菜餚。若要預備儲備糧食,也應適量選擇適合儲存的食材或食品這次新冠肺炎爆發而引起的恐慌性搶購,聯合國兒童基金會(The United Nations Children's Fund,簡稱UNICEF)則提出了幾項選購食材的要點:1、選擇可冷凍的蔬菜和水果,保持攝取量。2、在沒有新鮮農產品的前提下,可選擇健康乾燥食品或罐裝食品(如蔬菜罐頭、豆干、穀物等乾貨)。3、儲存健康零食(如堅果、奶酪、果乾等等)。4、限制高度加工食品攝取量。此外,UNICEF也建議家長,趁著防疫期間漫長而無聊的空檔與孩童一起透過做飯、吃飯,除了聯繫感情外,也是從小建立良好健康飲食觀念的重要時刻!與此同時,BDA也提到,沒有必要儲存或購買比平時更大量的食物,以減少食材敗壞而浪費的可能性。BDA建議可優先消耗易腐爛的食材,保質期較長的食材或較新鮮的食材可先放置陰涼處,讓出更大的冰箱空間給易腐敗的食物儲存。自我隔離期間應健康均衡飲食針對居家檢疫或自我隔離期間的民眾,WHO歐洲分部提出的「自我隔離期間飲食及營養指南」,提供最佳的飲食建議。1、限制鹽的攝取量在新鮮食物供應量可能會減少之下,必要時只能依賴罐頭食品或加工食品,然而這類的食物中都含有高量的鹽分。由於WHO建議每日攝取的鹽少於5克,因此在烹煮食物的過程中應減少或不加鹽,甚至可以考慮漂洗罐頭食品(如蔬菜或豆類),也就是將罐頭食材取出後稍加以煮沸過的水調整鹹度。另外,WHO提醒醃製食品同樣經常含有高量的鈉,如果想增加菜餚的風味可以改用新鮮或乾燥的藥草或香料。2、限制糖的攝取量想吃甜的食品時,新鮮的水果應是首要選擇,而不是冷凍水果、果汁或罐裝水果。想吃其他甜點時,需確保它們的糖分低且熱量少。另外,也要限制添加進入菜餚或飲料中的糖或蜂蜜量。3、限制脂肪攝取量WHO建議將總脂肪攝入量限制在總熱量的30%以下,其中,飽和脂肪不應超過10%。因此應使用較少的油或不使用食用油的烹飪方式,例如蒸、炒或烤,且改用不飽和脂肪油烹煮。此外,儘量避免食用反式脂肪的食品,例如加工食品或油炸食品,必要時可選擇加工程度較低的食品。4、攝取足夠的膳食纖維膳食纖維有助於消化,且能維持長時間的飽足感。WHO建議所有餐點都應包含蔬菜、水果、豆類及全麥食品(如燕麥、藜麥等),而不是白米飯、白麵包等精緻醣類。5、補充足夠的水分足夠的水分補充對於保持健康至關重要。以喝水代替含糖飲料,是限制糖和過量卡路里攝取的最簡單方法。為增加口感,可添加新鮮或冷凍的水果片,以及黃瓜或香草等香料。另外,盡量避免飲用大量濃咖啡及濃茶、含咖啡因的軟性飲品和能量飲料,以避免對睡眠產生負面影響,長期可能導致免疫功能下降。6、避免飲酒或減少飲酒量酒精不但會影響精神及產生依賴性,造成生理功能消耗、損傷,甚至會削弱身體的免疫力。因此WHO認為,大量飲酒會破壞身體應對傳染病(包括新冠肺炎)的能力。此外,酒精還會使某些藥物無效,同時增加其他藥物的效力和毒性。整體來說,目前尚未證實新冠病毒會由食物傳播,但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及維持均衡飲食,仍值得我們在防疫期間特別注意與遵守的原則。延伸閱讀▶時時擔心中標、讓心好累!新冠肺炎讓這些食材成為熱門關鍵字▶防疫新冠肺炎,除了戴口罩更要「均衡飲食」顧好免疫力!▶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增強免疫、促進肺部健康的保健品銷量持續增長!參考資料▶COVID-19 / Coronavirus - Advice for the General Public▶Easy, affordable and healthy eating tips during the coronavirus disease (COVID-19) outbreak▶Q&A: COVID-19 pandemic – impact on food and agriculture▶Food and nutrition tips during self-quarantine▶How COVID-19 Spreads▶What is the mode of transmission? How (easily) does it spread?(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20-04-13 養生.健康瘦身
隨著居家隔離 肥胖比率增加
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致死率已破6%,許多公衛預測都趕不上疫情延燒。但從一些既有報告來看,還是可找出一些好發因子,從東西方重症及死亡案例來看,都和糖尿病、慢性疾病及肥胖,甚至於高齡有密切的關聯性。隨著疫情升高,全球居家隔離人數也增加,這些居家隔離者,有些從國外回來,有些曾和確診者接觸,但有更多的人因調整工作場域,或更改上課地點而自我隔離。不管是何原因,隨著居家隔離延長,最近臨床發現因生活及工作型態改變而肥胖的比率增加了許多。從病患飲食紀錄也發現,無論是食物總熱量,或食物容積量都同時增加。在詳細問診後,才發現這些在家工作自主隔離的人,其心理壓力增加了許多,包括恐疫症候群,經濟蕭條壓力及假日休假症候群等,諸多以前不常見的主訴都出現了。從其飲食流量表紀錄發現,這些病患進食頻率及量增加,從分類來看,許多營養價值不高但熱量高的食物攝取也相對增加。甚至有人說,眼睛一張開就開始吃東西,雖然一樣是準時要在家做線上的工作,但以前不曾有的邊工作邊吃零食的現象都出現了,因為在家工作不需穿制服,可穿比較寬鬆的衣服,因此吃到超飽也沒有覺得腰帶變緊,而這樣幾天下來,才發現原來的衣服已經變緊,甚至穿不下了。從這些案例發現有一共同點,就是都有壓力變大的現象,這也是創傷後症候群的另類表徵。以前在美國921恐攻後一個月,發現紐約市民平均體重增加許多。從生理學來看,是當人體受到外在壓力,體內腎上腺素分泌增加,連帶會使大腦下視丘飽食中樞閾值下降,間接地就會想多攝取熱量來滿足飽足欲。改善之道,還是要有適當的有氧活動,因為在家工作活動量變少,進而熱量消耗也變少,在家時,交感神經刺激力也比外面少,使對飢餓的注意力增加,適當的有氧運動會使腦內啡增加,進而會降低飢餓感。身體最容易沉澱脂肪的部位是腹部,尤其久坐後,失去了抗地心引力作用,更加速腹部脂肪囤積。目前需要在家工作的人,可以練習站立式腹式呼吸法,再加上長吸短呼的步驟,也就是慢慢吸氣、快快吐氣,達到有氧運動的效果。總之,記得每隔一段時間就重複有氧運動步驟,可減少所謂壓力型肥胖的困擾。
-
2020-04-13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我也感染冠狀病毒了!小心,誰都會感染冠狀病毒
【編者按】這星期我們繼續「新冠肺炎」為主題刊出三篇動人的文章。第一篇是定居紐約將近半世紀「人在美國心在台灣」的好醫師,不幸因為看病而感染新冠肺炎後,寫出他對濟世救人的志業毫無怨尤;第二篇是旅居德國多年的台灣同鄉與讀者分享她所觀察到的德國人面對這場瘟疫的態度;最後我們也有機會傾聽台灣一位在醫院工作的同仁,敘述她參加醫院防疫工作的心得。這是「醫病平台」史無前例地接連三週討論同一主題,希望在台灣正面臨全球病毒肆虐的緊要關頭,這園地可以即時提供更多的心得,幫忙全民共同度過這場考驗。自2020年1月以來,我參與了紐約中美醫師協會(Coalition of Chinese-American IPA, CAIPA中協)對抗武漢冠狀病毒的工作小組,用中協基金會捐款購買N95口罩等醫療用品,捐給六家武漢地區的醫院,幫助在前線的醫護人員。自從Covid-19大流行,2020年3月1日 證實紐約市首例社區感染後,我們知道應該集中精力在紐約市,武漢地區的疫情災難馬上就會在紐約市重演。但是雖然小心,以為已經學好武漢的痛苦經驗,我做夢也想不到自己那麼快、那麼容易就得到感染。大約在3月16日星期一,沒有發燒,咳嗽,痰或胸口不適,但我感覺不快。肌肉酸痛、全身乏力、頭皮疼痛,還能夠工作。心想不妙,但因為不是呼吸道的問題,沒有發燒,沒辦法,沒機會測試是否感染冠狀病毒。只好自己觀察。心想如果感染冠狀病毒,我會是如何得到的呢?我每個工作日都使用MTA地鐵往返來回兩間診所,晚上也乘地鐵回家。我會從乘坐地鐵得到它嗎?但是自2020年3月1日以後,市政府勸大家在家辦公,人人之間保持六呎距離,地鐵上已經不再擁擠。而且到辦公室後,我也不忘用清潔液洗手。但是我在3月13日星期五在診所檢查一位三天前突發嗅覺喪失的患者。電話預診時,前台小姐已經問知她沒有呼吸道症狀、發燒。問診時,她一口咬定自己不可能感染冠狀病毒,因為最近她和家人沒有外出旅行,只是她和先生六天前(3月7日),得到流感,幾天就好,已經沒有呼吸道症狀。不過四天後(3月11日),她在做飯時突然注意到自己聞不到任何氣味。事後回想, 她認為自己在3月8日時,味覺就可能已經開始逐漸消失。那天門診第一次會面,她唯一的症狀只是嗅覺喪失,加上幾個小時前的胸部光片有陰影,沒有呼吸道症狀,根據CDC的指示,不必要戴口罩,我只是洗手、戴手套。以為不需要而戴口罩,會增加病人的心理壓力。會診後,家庭醫生和我都認為病人的嗅覺喪失很可能就是冠狀病毒引起。當天晚上,送她到急診室,因為只有在那裡才有可能檢測冠狀病毒。急診室的檢測,呼吸道病毒,包括流感的測試都是陰性。胸部CT異常,但是放射科醫生不認為是冠狀病毒。最後送COVID-19測試後,她就出院在家中自我隔離。大約四天後( 3月16日星期一),我開始有些不舒服。但是我們診所工作人員都沒人有感到不適。這位病人不是中協管理的華裔患者,並且只是當天門診唯一的四位患者(十位註冊病人有六位都未出現)。因此,門診候病室沒有幾位病人等候。如果她是病源,其他患者也不會像我那樣和她有近距離的接觸。從那天開始,我再沒有檢查其他紐約中協的患者。那個星期,我還能穿上防護裝備,檢查紐約大學門診的一些病人,並且能夠幫助中協將包裹運送到醫院。由於無法得到嗅覺喪失患者在急診室中的Covid-19檢測結果,因此,我與也在我診所工作的神經科醫師兒子決定在3月24日星期二取得冠狀病毒檢測中心的認可,進行我鼻腔後的檢測。幾個小時後,知道我已經得到冠狀病毒感染。3月26日星期三才得到病人的陽性報告,這是在急診室取得樣品送查後的十三天。因此,我感染冠狀病毒時間線 如下:3月13日接觸SARS-CoV-2的病患, 3月16日(四天後)感覺不適;3月24日,十一天等待後,得到許可,測試陽性,自我隔離一個星期,四月一日感覺好多了。我很幸運,沒有呼吸道症狀、發燒,不必住院、插管。在測試陽性之後,我一直都待在家裡。只希望那段隔離前的工作,我沒有把冠狀病毒傳給紐約大學和中協的同事、會員。我認為自己下一個星期的測試會是陰性,並且身體會產生SARS-CoV-2冠狀病毒抗體,可以捐獻血清給嚴重的病患,同時我也可以恢復工作。居家隔離最大的壓力是擔心會不會傳給家人。因為不知道什麼時候冠狀病毒測試會變陰性。自我隔離、洗手是否萬無一失?但是因為不能再檢測冠狀病毒、不能測試冠狀病毒抗體,重回診所是否有可能會感染醫護人員、病患呢?希望能夠趕快回去照顧病患,但又不確定是否成為病源,反而害了要幫助的人,這是最大的心結。我不認為得病、可能得病,因而可能死亡,會讓我或醫生們後悔步上行醫濟世這條路。這段困難的時期,我們並非盲目的和冠狀病毒抗爭。看到中協上下的忘我表現,尤其工作小組事前對武漢的援助。「禍到眼前」,我們盡量的互助合作,保護社區、病患,保護醫護人員,保護自己。這些正向的思維,知道會多多少少幫助別人,這會讓我們因為能當醫生、醫護人員而感到驕傲。當然,我並非像其他在急診室、病房的第一線醫護人員,沒有適當足夠的個人保護設施,需要分分秒秒的照顧感染冠狀病毒的病人,增加不必要得到感染的機會,甚至可能死亡,心理壓力非常巨大。這才是讓醫護人員心寒、猶豫的最大原因。
-
2020-04-13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數位抗疫…我拚社交熱點App 蘋果谷歌推追蹤平台
疫情肆虐,各國推動科技防疫。行政院已經完成社交熱點App的技術開發,不僅可告知人潮聚集狀況、警示社交距離過近,還可記錄接觸史,日後若發生確診個案,能得知是否與確診個案接觸過。美國蘋果公司和谷歌也破天荒合作,聯手推出智慧手機的新冠病毒接觸追蹤平台,手機用戶若曾與新冠病毒感染者接觸會發出警告。行政院資安處長簡宏偉說,行政院與「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合作開發新App,透過手機藍牙功能,可以讓民眾掌握曾經去過的地方,同時可記錄不特定對象的接觸情形;另外,結合一九六八服務,該App可讓民眾預先知道目的地人潮聚集情形,透過藍牙偵測,當民眾與同樣裝有該App的人距離過近,手機將發出警示提醒,預估最快四月底就能提供民眾下載使用。簡宏偉表示,基於防疫和隱私保護,這款App是「提醒」功能,並非掌握民眾行蹤,且是民眾自願加入,民眾記錄的接觸資料,將匿名化後以加密形式放在使用者手機上,不會主動上傳、也不會提供給其他人。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涉及法規和隱私保護,仍須徵得民眾同意,只要克服隱私相關法規,該款App即可盡快投入防疫工作。彭博資訊報導,蘋果和谷歌的接觸追蹤平台是為了遏止新冠病毒傳播,告知用戶,接到曾與新冠病毒感染者接觸的警告後應該自我隔離。不過,這也可能使蘋果的iPhone與谷歌的Android手機大約卅億用戶、全球超過三分之一人口受到監控。蘋果與谷歌兩大競爭對手十日宣布,利用藍牙在Android及iOS作業系統互通的科技,將會分為兩步驟,五月中先推出iPhone和Android手機可透過App互通各國衛生部門發布的訊息,蘋果與谷歌也將釋出讓公共衛生App用於此功能的架構。手機用戶若檢驗為陽性,並將此訊息加入App,其他用戶若曾近距離接觸該確診者時就會接到警告。警告可回溯十四天的資料,但衛生單位可調整天數。第二階段,在未來幾個月,此功能將直接加入Android及iOS作業系統,用戶不需要額外下載App,就可以自願加入此接觸追蹤計畫。不過,追蹤平台被質疑侵犯個人隱私。蘋果執行長庫克在推特發文,這項工具在尊重透明和同意權的情況下,有助遏止病毒傳播。谷歌執行長皮柴說,這項工具對用戶隱私有「強大的管控和保護」。美國總統川普十日表示,他的政府打算仔細研究這項工具,「這很新,是新科技,很有趣,但很多人擔心個人自由方面的問題 」。
-
2020-04-1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蘋果和Google破天荒合作 聯手推出智慧手機抗疫平台
美國兩大科技巨頭蘋果公司和Google破天荒合作,聯手推出智慧手機的新冠病毒接觸追蹤平台,手機用戶若與新冠病毒感染者接觸會發出警告。用戶與確診者接觸 手機就會發出警告彭博資訊報導,這個平台是為了遏止新冠病毒傳播,告知用戶,接到曾與新冠病毒感染者接觸的警告後應該自我隔離。不過,這也可能使Apple的iPhone與Google的Android手機的大約30億用戶,也就是全球超過三分之一人口受到監控。Apple與Google這兩大競爭對手10日宣布,利用藍牙在Android及iOS作業系統上互通的科技,將會分為兩步驟,首先會在5月中推出iPhones和Android手機可以透過應用程式(App)互通各國衛生部門發布的訊息,Apple與Google也將釋出讓公共衛生App用於此功能的架構。警告為期14天 衛生單位可調整這意味,iPhone或Android手機的用戶若新冠病毒檢驗為陽性反映,並將此訊息加入公衛App,其他用戶近距離接觸他們時就會接到警告。警告為期14天,但衛生單位可調整天數。第二步是在未來幾個月將此功能直接加入Android及iOS作業系統,用戶不需要額外下載App就可以自願加入此接觸追蹤計畫。但兩大科技巨擘對全球幾乎所有手機加強追蹤人與人的關係,令人質疑這些科技公司侵入個人生活和社會。有侵犯隱私權疑慮 川普:將仔細研究紐約時報報導,舊金山加州大學醫學與傳染病助理教授芮德(Mike Reid)表示,「這有隱私權問題,這不是唯一解決方案,但是強有力的先進對策的一部分,可扮演一定角色。」蘋果執行長庫克在推特發文表示,這項工具在尊重透明和同意權的情況下,有助於遏止病毒傳播。Google執行長皮柴也在推特發文表示,這項工具對用戶隱私有「強大的管控和保護」。美國總統川普10日表示,他的政府打算仔細研究這項工具。他說,「這很新,是新科技,很有趣,但很多人擔心個人自由方面的問題 」。
-
2020-04-06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全球大封鎖 蘇格蘭作家15年前小說神預言
武漢肺炎疫情肆虐全球,數億人經歷不同程度的禁足令,各大知名景點冷清,繁華都市變成鬼城,軍隊在街上巡邏,這原本只是一名小說家所寫的書中場景,沒想到竟在15年後成真。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去年底爆發以來,官方確認死亡人數已經突破6萬例。全球總計超過26億人受鎖國、封城和禁足等防疫措施影響。從劇作家轉行的蘇格蘭作家梅伊(Peter May)2005年完成驚悚小說「封鎖」(Lockdown,暫譯),內容是禽流感大爆發,各大都市封鎖,全部人被迫待在家中。梅伊的小說當時因為「太不實際、太不合理」而被出版商打回票,殊不知15年後,他的「幻想」竟然成真,小說也得以在2日出版。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其實梅伊的小說並非無所本,當時他參考了英國與美國政府自2002年起公布的傳染病對策,讓小說內容盡可能寫實。他受訪表示:「當我寫書的時候,科學家預測下次發生的全球性傳染病可能是禽流感。恐怖的是這很可能會成真,因此我做了許多研究,思考如果這發生在倫敦會怎樣?如果一個這樣的城市全面封鎖,情況會如何?」他表示,儘管當初他做了許多研究,花費許多文筆描述封城後的反烏托邦場景,但沒有人能夠感同身受,「但現在大家都能感同身受了」。梅伊的小說場景設定在倫敦,男主角是一名警官,他的個人生活一團糟,事業陷入谷底、婚姻破裂,家人感染病毒。而在當局蓋臨時醫院(令人聯想現實中剛啟用的南丁格爾醫院)的施工現場,發現了一具無名兒童屍骨,隨著警官深入追查,他發現了黑暗真相,也讓他被惡勢力追殺,企圖逼他封口。小說中描繪許多封鎖後的人性現實面,像是一個尚未出現感染者的地區,是如何抗拒外人進入,以及民眾在傳染病爆發後,被迫停止握手等社交禮儀,正如全世界目前正在經歷的保持社交距離政策。梅伊說,這本小說多年前被出版商拒絕後,就被他塵封箱底,幾乎忘了曾經寫過這本書,直到最近有粉絲在推特上要求他寫一本有關新型冠狀病毒的小說,「我想了幾分鐘,才發現其實我已經寫過了」。梅伊告訴出版商這個消息,他的編緝差點從椅子上跌下來,連夜讀完小說後,隔天上午馬上拍板說,「這太棒了,我們必須立刻出版」。現年68歲的梅伊差不多要進入英國當局宣布的武漢肺炎危險族群。英國當局上個月宣布70歲以上族群都應該自我隔離,禁足12週不准外出。他表示,對於著作神預言現在發生的事情,「我嚇壞了」。「我寫完書後第一次重新讀它,被裡頭的精準度嚇到了。裡面描述的封鎖後日常生活、封鎖的方式,還有民眾被禁止外出等等,驚人地準確。」雖然小說中設定的禽流感和新型冠狀病毒不同,但封鎖場景卻與現實十分貼近。梅伊的發行商希望這種「熟悉感」可以成為小說賣點,吸引更多讀者。不過,這本小說或許也會因為太過寫實,而讓部分讀者卻步。出版商表示,他們在IG發布調查,結果60%讀者表示想看這本書,40%不想看。「封鎖」目前僅在英國亞馬遜(Amazon UK)以Kindle電子書的形式販售,預計於30日發行紙本小說與有聲書。
-
2020-03-3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名家破解新冠肺炎/張上淳:無法保證不發生大規模院內群聚 但確定不會再封院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說,他無法保證台灣不會爆發新冠肺炎大規模院內群聚,唯一能確定的是,不會再出現「封院」,與十七年前SARS和平醫院感染相較,這次院內感染完全且即時掌握感染者,成功守住防線。SARS學教訓 醫院感控一流二○○三年國內爆發SARS,時任台大醫院感染管制小組負責人張上淳,站在前線領著醫護人員禦敵,短短幾個月瘦了十五公斤,還兩度發燒,以為染煞,自我隔離。此時,鄰近台大的和平醫院卻因一名染煞洗衣工,爆發大型院內感染。當時連疫調都還沒開始,和平醫院就突然封院,之後台大醫院也發生了院內感染,感染源為一名去過和平醫院就診的獨居老人,所幸處置妥當,雖有多名台大護理人員感染,沒有人死亡。在與SARS病毒對抗戰役中,台灣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也學到寶貴的經驗,張上淳說,這次新冠肺炎院內感染事件能完美結案,證明我國現行防疫作為、醫院感控已達世界一流水準。全數追回採檢 院內感染未擴散二月廿九日確定爆發院內感染,三月廿一日指揮中心研判,這此院內感染事件已控制,並未社區擴散。張上淳細數這廿一天總總,衛生單位第一時間要求關閉住院病房、全數搬離住院病患,並對全數病房工作人員、病患及陪病者進行調查、隔離及擴大採檢。張上淳難掩自豪地說,凡是可能在感染期間出沒該區域的人,全數追回採檢,果真找出兩名確診者,分別是已出院的同樓層、不同病房的病人家屬及另一名同樓層、不同病房的患者。與封城不同 封院會讓照護崩盤他感嘆,和平醫院未及時掌握已染病洗衣工,導致疫情擴散,部分染病卻不自知的患者又轉院,造成疫情不斷擴大,最後導致「封院」。張上淳不諱言地說,這次新冠院內群聚,他反對封院,理由是「封院和武漢封城不一樣,會讓支撐醫院的醫護畏懼、情緒崩潰,進而造成照護崩盤。」新冠肺炎是否可能使台灣醫院封院?張上淳說,「台灣絕對不會再做出這樣的決定」,即使未來出現嚴重院內感染,屆時可能封閉整棟醫院大樓,不讓新患者入院,將住院病患全數安置指定區域採檢,撤離醫護人員隔離採檢,如同這次院內感染事件減災模式擴大版,但不會封院。
-
2020-03-2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雙重標準?東京籲民眾宅在家 安倍老婆卻聚眾賞櫻
日本東京都從23日起疫情連4天創新高,27日也增加40人,東京都政府當天宣布封閉3大公園的賞櫻步道直到櫻花季結束為止,避免民眾前往賞櫻。事實上,都政府4日就曾促民眾勿聚會賞櫻,但首相安倍晉三的妻子昭惠被發現3月下旬曾與模特兒及演藝名人等外出賞櫻並合照,惹來批評。東京3公園 賞櫻步道封閉朝日新聞報導,安倍27日出席參議院會議,遭在野黨議員質疑,在東京處於疫情大爆發和首都封鎖的邊緣之際,「你的妻子仍可舉行這樣的名人賞櫻宴會,但大部分的國民卻做不到」。安倍則回應,昭惠並非到當局呼籲民眾避免前往的公園賞櫻,而是在餐廳內的櫻花樹下拍照,而當時並沒有呼籲民眾避免到餐廳。不過,安倍昭惠與12名好友賞櫻燦笑的照片,已在網路引起熱議,有網友批評:「這跟地點沒關係,而是當局呼籲減少外出時,一國首相之妻卻繼續外出。」、「說好的共體時艱呢?」東京不少民眾上周末無畏疫情外出賞櫻逛街,沒想到之後疫情連日創新高。都政府27日起關閉上野公園、井之頭公園及代代木公園的賞櫻步道,直至櫻花季結束,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也呼籲民眾避免到都立公園或都政府管理的河岸地區賞櫻,並與鄰近的神奈川縣、千葉縣、埼玉縣及山梨縣,發布1都4縣知事的共同宣言。南韓再增近百例 籲民眾別出門南韓的新冠肺炎疫情雖然較早前緩和,但近期每日仍有近百宗新增病例,中央應急處置本部防疫組長尹泰皓27日再次敦促民眾留在家中及保持社交距離。當局並宣布,30日起所有體溫在攝氏37.5度以上的人,將不可乘搭前往南韓的飛機,當局亦正考慮將14日自我隔離措施,擴大至來自東南亞國家的旅客。南韓27日新增91例確診,其中13例是境外輸入,全國累計確診9332例,139人死亡。當地每日新增病例在2月下旬曾高達900例以上,近日則都約100例。
-
2020-03-28 新聞.科普好健康
新冠恐礙嗅、味覺 醫師病患別輕忽
新冠肺炎全球大爆發,出現許多「無症狀」或「輕症」感染者。美國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學會日前發表最新研究顯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症狀,除了最常見的發燒、乾咳、倦怠、痰等典型呼吸道症狀外,還會發生無嗅覺、嗅覺低下及味覺障礙等非典型症狀。因此,不只是一般民眾,甚至醫師也有可能輕忽這些非典型症狀。嗅覺消失 大咖球星確診美國NBA首名確診感染新冠肺炎的球員─爵士隊的球員魯迪.戈貝爾(Rudy Gobert),在推特(Twitter)上表示,「我認為嗅覺變差和味覺變差一定是新冠肺炎的症狀之一,我已經連續四天聞不到任何味道了,請問有人也有相同的經驗嗎?」由此可見新冠肺炎患者會有嗅覺和味覺變差等症狀。美國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學會即建議,如果突然發生無嗅覺、嗅覺低下、味覺障礙等三種症狀,沒有其他常見的典型呼吸道症狀,且經由耳鼻喉專科醫師確診沒有過敏性鼻炎、急性鼻竇炎或是慢性鼻竇炎的人,應該考慮主動自我隔離,同時接受實驗室檢測是否受到新冠病毒的感染。新冠肺炎 四大指標症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發表2月前往中國大陸考察的報告顯示,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的前四名典型症狀,分別是發燒(87.9%)、乾咳(67.7%)、倦怠(38.1%)、痰(33.4%);約有一成的病人症狀,則是呼吸急促、肌肉或是關節痛、喉嚨痛、頭痛、發冷等;少數低於一成的病人,則會有惡心、嘔吐、鼻塞、腹瀉、咳血、結膜充血等相關症狀。美國知名的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的醫學研究文章指出,新冠肺炎患者最常見的病症為「發燒」,在剛入院時約有43.8%的病人發燒,而在整個住院的過程中約有88.7%的病人會有發燒症狀;另外,約有67.8%的病人有咳嗽症狀。衛福部疾管署也公告說明,依據中國大陸衞生部門公布的新冠肺炎病患資料,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時,臨床表現為發燒、四肢無力,呼吸道症狀以乾咳為主,有些患者可能出現呼吸困難或其他肺炎症狀。病症更嚴重時,可能進展到嚴重肺炎、呼吸道窘迫症候群或多重器官衰竭、休克等。在耳鼻喉科門診中,常會有病患因為嗅覺變差而就診,成人的嗅覺喪失或是嗅覺變差的最常見原因,大多是因為先前的病毒感染所導致,其機轉可能是病毒破壞了嗅覺的黏膜,或是影響了嗅覺相關神經,因此可以合理的推測,新型冠狀病毒的感染,可能會造成嗅覺變差和味覺變差,但這仍需要更多的醫學研究和證據來證實此理論。非典型症狀 更應該重視若民眾突然發生無嗅覺、嗅覺低下、味覺障礙等症狀,而不是典型的呼吸道症狀時,就容易被病患及醫師忽視可能是遭到新冠病毒的感染。在無症狀及輕症患者愈來愈多的情況下,我們更應該重視這些非典型症狀,以避免無症狀及輕症患者造成的傳播感染。
-
2020-03-2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沉默帶原者」恐成防疫破口 南韓如何成功阻絕
雖然大部份受到新冠病毒感染的人會在5天內開始出現症狀。但在某些情況下,潛伏期可能長達3周。而不同國家的衛生機構對於處理無症狀感染的的方式也各異。根據《南華早報》引用中國政府數據,中國「沉默帶原者」的數量可能高達30%。雖然他們的病毒檢測為陽性,但是他們沒有任何症狀,或是症狀很晚才出現。北海道大學流行病學家西浦博史(Hiroshi Nishiura)領導的一組日本專家也證實這樣的數據為真。他們發現,從武漢撤回日本的患者中,無症狀者佔30.8%。他們在《國際傳染病雜志》發表一篇文章表示,中國報告的確診人數與中國以外診斷出的病例估計值存有差距,顯示「大量的病例未被充分診斷」。日本專家的說法與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分析相左。世衛認為無症狀患者不容易傳播病毒,並說歐盟的無症狀感染率也只有1%至3%之間。目前大多數歐盟國家和美國僅對有症狀的人進行新冠病毒檢測。這種做法下,感染數量繼續迅速增加。像是德國聯邦衛生部就表示,只有以下幾種人可以接受病毒檢測:1.出現流感症狀,並在過去14天內到過疫區。2.過去14天中曾接觸確診病患。但如果曾接觸確診者但沒有出現任何症狀的人只需要自我隔離。但是德國對於自我隔離者並沒有明確的監測方式。以最早爆發疫情的中國和南韓來說,無論是否有症狀,接觸過確診者的人都要接受檢測。只要呈現陽性,即使沒有症狀也要被隔離,並受到持續監控。南韓成功的防疫政策南韓2月份的感染人數迅速上升,但是在那以後就開始下降。在韓國5千萬人口中,約有9千人受到感染,120名患者病亡。新確診人數也都控制在1百以下。在南韓,違反檢疫規定的人將面臨最高300萬韓元(約2500美元)的罰款。新的立法草案更將其提高到最多1千萬韓元的罰款,並可能判處一年徒刑。南韓官員設立許多檢查站。所有人都可以免費進行病毒檢測。目前為止至少已有30萬人接受過檢測。現在每天還有超過2萬人正在這麼做。南韓甚至發明了檢測「得來速」,也吸引其他國家模仿這個做法。這讓南韓檢測過的人數遠遠超過其他國家,即每1千名居民中就有5.6人接受測試。相比之下,根據羅伯特-科赫研究所的數據,德國每周最多只能進行16萬次檢測,每1千人中的測試率為1.9。而美國目前為止僅檢測了30萬人。南韓在沒有任何全面封鎖或嚴格的旅行限制下就成功控制住疫情。南韓民眾也謹守規定,大量減少公眾活動並與人保持距離。南韓政府希望至少不要全面封鎖。高麗大學傳染病學專家金佑珠(Kim Woo-Joo)說:「韓國是一個民主共和國,我們認為封鎖不是一個合理的選擇。」作家諾米爾(Dennis Normile)在日記中寫道,南韓並未實行全國封鎖,而是執行「世界上最廣泛、組織最嚴密的檢測計劃,並努力隔離感染者和追蹤和隔離與他們有聯系的人」。也因為如此,南韓可能早一步就掌握了這些「沉默帶原者」。南韓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KCDC)主任鄭恩京(Jeong Eun-kyeong)在3月16日的記者會上說:「目前,韓國的無症狀病例比率明顯高於其他國家,這可能是因為我們進行了廣泛的檢測。」不僅如此,南韓也在過程中充分尊重人民的各項權利。為了盡量減少感染,當地居民會收到有關鄰近地區新冠病毒風險的個人化信息。地方當局也可以依法獲取有關新冠病毒患者的詳細信息,包括他們的年齡、生理性別和移動情況。一場疫情下來可以發現各國政府的反應時間和對策都不同。到底哪一個有效,真實數字就是最好的證明。【 本文章由德國之聲授權提供】
-
2020-03-2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肺炎致味嗅覺喪失? 醫師:我國無相關個案報告
外電報導,一名確診新冠肺炎的媽媽聞不到孩子尿布臭氣薰天,並指出失去嗅覺、嗅覺變差或失去味覺是感染新冠肺炎病毒的重要症狀,出現這些症狀者應自我隔離七天。然而醫師表示,我國的確診個案仍以發燒、喉嚨痛等下呼吸道症狀為主,並沒有特別針對味覺、嗅覺喪失的個案報告。NBA現役球員中最先確診的爵士中鋒戈貝爾(Rudy Gobert)便發推特更新自己的現況,失去嗅覺跟味覺顯然是症狀之一,「過去四天未聞到任何東西。」我國案75也曾通報自覺嗅覺喪失,失去嗅覺和味覺是否主要症狀之一也引起關注。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當時便針對案75表示,這些症狀和新冠肺炎沒有關係,為醫師安全起見通報時所做的詳細描述。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感染科主任黃高彬則表示,回顧目前我國解隔離的病患中,並沒有味覺、嗅覺喪失的併發症狀。我國新冠肺炎的個案主要仍下呼吸道症狀為主,包括發燒、咳嗽、全身倦怠、喉嚨痛和頭痛,上呼吸道症狀如鼻塞、流鼻水反而較常見於流感而非新冠肺炎。黃高彬也指出,病毒感染少有味覺、嗅覺喪失的併發症,主要為顏面神經功能喪失。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則表示,目前個案最多的中國大陸病例報告中,也都沒有出現類似症狀描述,或許需要更多報告出來才能確認;但以我國的確診個案來說,並無相關報告。另外,也必須確認為暫時性或永久性的味覺和嗅覺喪失,有些鼻塞症狀也可能導致暫時性的嗅、味覺喪失。
-
2020-03-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疫情引爆衛生紙之亂 心理學家:瘋買成了定心丸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迅速升溫,引發恐慌性購買,愈來愈多消費者瘋搶民生用品,心理學家認為,疫情讓人不知所措,而滿足掌控慾的「瘋買」行為成了人們的定心丸。法新社報導,從美國、法國到澳洲超市,原本擺著衛生紙的架上空空如也。專家表示,這種搶購行為涉及「賽局理論」,假如每個人僅購買自己所需,就不會出現物資短缺現象。倘若某些人開始恐慌性購買,最理想的策略就是跟風,以確保自己手邊有綽綽有餘的庫存。然而,這並不能完全解釋疫情引發「衛生紙之亂」的原因。衛生紙既無法讓人免受病毒感染,也沒見到消費者如瘋搶衛生紙般地囤積罐頭食品等重要物資,因此顯然還有其他層面可探討。●視覺衝擊與社群媒體推波助瀾「大流行病心理學」(The Psychology ofPandemics)作者泰勒(Steven Taylor)說:「我認為,這樣的場景在社群媒體流傳的戲劇性畫面中可能特別顯眼,因為搶購現象顯而易見,衛生紙包裝又與其他商品不同,買到讓人覺得有安心感。」這位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Columbia)的精神病學教授說:「人們認為自己必須做點什麼,讓自己和家人獲得安全,因為除了洗手和自我隔離,大家還能做什麼?」●心理作用泰勒提出的另一項理論則是基於演化角度,我們會迴避令人反感的事物,而這種心情會在人們感受到染病風險時加劇。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泰勒指出這種心理作用是損失規避(loss aversion),一種不想錯過的概念。他說:「輸了100元比贏了100元更令人難受。如果我們之後發現需要衛生紙,而在我們有機會買到時沒有出手,我們真的會覺得很糟。」「因此,我認為這是他們鎖定衛生紙的原因之一,因為這是規避厭惡感受的方式。」●滿足掌控欲經濟學家也認為,人們可能偏好將相對容易解決的小風險降為零,勝過付出更多代價降低更多大風險,這就是所謂的零風險偏誤(Zero-risk Bias)。英國東安格利亞大學(University of EastAnglia)衛生經濟學家包凱利(Farasat Bokhari)說:「我的猜測是人們希望在有限預算下滿足掌控慾。」他說:「於是我們選擇購買一些能夠囤積的便宜物品,內心想著總有一天會派上用場。」價格較昂貴且有必要囤貨的物品或許是防腐食品,但是,如果不愛吃冷凍餐點、罐頭食品和拉麵,假使最糟糕的事情沒有發生,最終可能得為被扔掉的東西支付大筆帳單。泰勒說,我們如今見到的許多行為,過去也曾出現在大流行病爆發時期,包括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Spanish Flu)。這波疫情導致近70萬美國人喪命,驚慌失措的人們當時也曾湧入商店和藥局搶購物資。
-
2020-03-17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美外交政策雜誌:對中國恐懼 造就台灣抗疫成功
新冠肺炎席捲全球,一片哀嚎聲中,台灣的抗疫有成特別引人注目。美國「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雙月刊今天就以專文報導,直指對「中國的恐懼」,造就了台灣抗疫成功。「恐懼中國造就台灣抗疫成功故事」(Fear ofChina Made Taiwan a Coronavirus Success Story)一文開宗明義寫道,2019冠狀病毒疾病(新冠肺炎)現已擴散世界大半地區,病例突破16萬,但有一個國家卻似乎守了下來,儘管她距離中國僅僅176公里。這個國家就是台灣。文章指出,台灣被世界衛生組織(WHO)拒於門外,又三天兩頭被中國欺負,簡言之就是抗疫全得靠自己;而台灣自力抗疫的諸多作為看來簡單,其實背後下足工夫。文章指出,台灣的抗疫對策包括及早戒備、前瞻作為、資訊分享、以及運用科技分析大數據與線上平台等等,透明且民眾參與程度讓人印象深刻,與中國動用嚴厲強制措施與檢查的作為大相逕庭。文章還指出,台灣有數十萬人在中國工作,往來飛航與旅行頻繁,因此去年12月武漢開始出現一種神祕疾病之後,台灣就以高度緊急事件看待,早早開始採取措施,包括去年12月31日啟動由武漢直航入境班機的登機檢疫、今年1月23日起禁止武漢居民入境、1月25日起旅行團禁止赴中、2月6日全面禁止中國旅客入境等。台灣也很早就注意到確保醫療器材充足的必要性,包括口罩在內。政府1月24日起禁止口罩出口之餘,還要求國內廠商加緊生產,現在口罩單日產量已達1000萬片。此外,為確保協調無礙,台灣成立由衛福部領導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整合資源、每天召開記者會,一有感染病例即迅速追蹤,同時也透過電視廣告與張貼海報等方式加強對民眾宣導。而身為科技大國,台灣抗疫當然少不了科技,像是使用大數據分析與開發口罩地圖、建立感染者足跡地圖;透過健保卡可查居民過去14天的旅遊史,讓醫療院所與藥局面對患者時得即時得知、有所因應;自我隔離者按時報到並安裝手機追蹤系統,確保遵守隔離措施。文章另指出,諷刺的是,中國繼2016年限制中國旅行團來台之後,去年開始限縮來台自由行,這些都對台灣抗疫幫了點小忙。事實上,中國的持續霸凌,也讓台灣在面對疫情時更有警覺心、更堅定自力抗疫決心。文章指出,台灣不時面對中國的假新聞與軍事威脅,2003年SARS期間中國隱匿重要醫療資訊,這些在在讓台灣知道,每當中國有大問題發生,台灣就得全面警戒。文章總結指出,其他國家現在才開始控制疫情已然太遲,但仍可專注在公眾教育和科技運用方面,抗疫有成之國則可伸援他國,而「儘管被中國排擠,或許最適合這麼做的是台灣─如果其他國家同意的話」。
-
2020-03-16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防堵疫情擴大 歐洲各國邊界管制一覽
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大流行,疫情在歐洲有爆炸趨勢。為避免各國為防疫封鎖邊境恐阻礙物資與醫護流通,歐盟表示要提供制定邊境控管所需的相關指南。路透社報導,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今天表示,歐洲聯盟(EU)27個成員國需要確保貨物沒有阻礙的在歐洲各地流通。多國已經實施出入境限制:波蘭和捷克全面禁止外國人入境,奧地利關閉入境人數最多的瑞士與義大利邊界。以下為「富比世」(Forbes)整理的歐洲各國管制措施。●德國法新社報導,德國內政部長賽賀佛(HorstSeehofer)表示,德國16日上午起將恢復對法國、奧地利、瑞士、盧森堡和丹麥的邊境管制措施。管制措施將於16日早上8時(台北時間16日下午3時)起生效,貨運和跨境通勤民眾不在此限;德國公民和持有居留證的民眾也可返國。●希臘希臘今天表示,將禁止透過陸、海、空前往阿爾巴尼亞和北馬其頓,此外也禁止往返西班牙的航班。希臘當局表示,僅貨輪和住在希臘的兩國公民獲准往返阿爾巴尼亞和北馬其頓。希臘也將旅行限制擴及義大利,表示將禁止往返鄰國義大利的客輪,郵輪也不得停泊希臘港口。●烏克蘭烏克蘭國營鐵路公司Ukrzaliznytsia今天表示,將從17日起暫停所有國際客運列車。烏克蘭政府13日已宣布4月3日前禁止所有國際客機和外國公民入境。烏克蘭目前記錄到3例確診,其中1人命危。●奧地利奧地利恢復與義大利、瑞士和列支敦斯登接壤邊境的一般道路和鐵路管制,邊境檢查哨拒絕來自上述國家的車輛入境,連不作停留、純粹經過奧地利和運送物資的卡車都不得通行,往返義大利、瑞士、西班牙和法國的航班也暫時停飛。●捷克捷克從今天午夜起拒絕觀光客入境,捷克公民和持有居留證或工作簽證的外籍人士也不得前往疫情高風險國家,不過觀光客和學生得以離境。●丹麥丹麥4月13日前禁止所有旅客入境,不過丹麥公民和持有居留證的外籍人士不在此限。●愛沙尼亞愛沙尼亞要求今天起從高風險地區入境旅客必須自我隔離14天,疫區名單包括中國、韓國、新加坡、伊朗、義大利、法國、德國、西班牙、比利時、丹麥、挪威、瑞典和埃及。●芬蘭芬蘭航空公司(Finnair)砍掉許多飛往義大利、德國、克羅埃西亞和瑞典城市的航班,政府呼籲民眾非必要不要前往德國、奧地利和義大利部分地區,除此之外,芬蘭截至本週末生活依舊,沒有關閉設施場所,政府也沒有宣布全國性措施,不過部分城鎮和個別學校已自行選擇封閉。●法國法國目前尚未關閉邊境,不過隨著國內疫情急遽惡化、鄰國紛紛採取強而有力的措施,法國寬鬆的邊境控管情況可能很快將出現變化。●匈牙利已宣布進入緊急狀態的匈牙利加強邊境管制,目前禁止來自義大利、中國、韓國和伊朗旅客入境。●義大利歐洲疫情最嚴重的義大利10日凌晨起至4月3日止實施全國警戒、限制出入境。●馬爾他地中海島國馬爾他昨天起對所有觀光客強制實施14天自我隔離,此外也禁止來自義大利、德國、法國、西班牙和瑞士旅客入境。●荷蘭荷蘭到3月26日前禁止中國、香港、伊朗、義大利和韓國航班入境。●挪威挪威規定,除本國、瑞典、丹麥、芬蘭、冰島等北地國家外的所有人,只要入境就得隔離14天。北地5國以外的旅客,若非挪威居民,都被要求離境。●波蘭從今天起禁止觀光客入境,針對返國公民和居民實施14天強制隔離措施。波蘭在與德國和捷克接壤的邊境設置健康檢查哨,對經由陸路和渡輪而來的乘客實施體溫測量。●葡萄牙葡萄牙總理柯斯塔(Antonio Costa)今天表示,葡國將對遊客關閉與西班牙接壤的邊界,為期至少一個月。這項措施准許貨運和民眾為了工作跨越邊界,但不得進行休閒旅遊。●斯洛伐克中歐的斯洛伐克13日對外國人關閉邊境,國內3座國際機場也暫時關閉。●西班牙西班牙宣布進入緊急狀態,當地時間16日上午8時將實施全國封鎖,國界仍維持開放。由於西班牙已成歐洲疫情第二嚴重的國家,政府表示將採取更大規模的措施,大幅遏止入境西班牙。目前還不清楚旅客境管措施以及豁免對象細節。●瑞士瑞士與義大利接壤的邊界將維持開放,但將進一步實施限制措施;瑞士也已暫停申根公約規定,加強與歐洲其他國家間的邊境管制。●土耳其土耳其當局宣布從15日起到4月17日止,暫停往返德國、法國、西班牙、挪威、丹麥、比利時、奧地利、瑞典和荷蘭航班,更早在3月初就停止往返義大利班機。●英國雖然英國遭多國禁止入境,卻沒有實施入境限制,僅要求從義大利入境的旅客自我隔離,其他疫區國家入境旅客若出現症狀也須比照辦理。
-
2020-03-16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女兒燒到41.7度 台灣媽媽看英國防疫:人民被國家放生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歐美等地確診個案持續增加,英國累計確診數來到1372例,累計死亡數增至35人,一名在英國定居的台灣媽媽前天在臉書粉絲專頁「Nana媽咪 x Q踢派」寫下個人近日親身經歷,表示「對於英國無論是政府或是醫療已徹底失去信心,這輩子沒感到如此無助過」、「人民被國家放生,達爾文天擇說,失落的醫療體系。」英國宣布最新防疫措施,但內容太過薄弱,至少有三百多名英國與海外學者昨天簽署聯名信,對佛系應變措施深感憂心,英國目前病例增加幅度,可能在幾天內確診人數會達到上萬人,要求英國積極防疫;首相強生備受壓力,據傳英國政府可能在本周宣布提升防疫計畫,禁止群眾集會,但是否會有其他措施仍不得而知。一名居住在英國的台灣媽媽前天晚間11時許以「我的英國親身體驗 — COVID-19檢測」為題發表近日在英國的遭遇,內文提及英藉丈夫出現新冠肺炎症狀,一歲女兒Nana也出現相同症狀,並高燒至41.7度、無法停止咳嗽、食慾不振、情緒低迷、眼神空洞等,她帶女兒求醫並要求檢測被拒,醫生卻說不會對每個疑似病例做檢測。讓她無法置信的是英國認為「 發燒五天內算正常」,孩子的爸爸還讓孩子去上幼兒園,醫療專線被打爆,要她打給家庭醫生,家庭醫生要她自己去大醫院報到,大醫院又不准有新冠肺炎症狀的人進入,她跟孩子如同皮球般被踢來踢去;最後去了全蘇格蘭最大最專業的兒童專屬醫院,醫生仍不願做檢測,僅要求回家自行隔離。醫生告訴她「現在已經不是防疫的局勢,因為再過不久大部分的人都會感染,做檢測並不會改變醫院處理病患的方式,檢測完也是一樣叫你回家隔離,檢測完也是一樣叫你回家隔離;病毒並沒有藥可醫,必須讓身體自行做對抗,身體能撐過便過了」,所以她的先生以及女兒就回家,在家隔離7天。醫生告訴她,她既沒症狀又健康,可以繼續出門上班 ,無需隔離,相關種種經歷,讓來自台灣的她難以置信,表示只能靠她自己一個人了,她千萬不能生病!絕對不能倒下!「Nana媽咪 x Q踢派」臉書原文(當事人授權使用):我先生從上週六開始出現武漢肺炎症狀:咳嗽、發燒、頸部疼痛、呼吸急促困難、肺部附近疼痛、全身無力等等...全部症狀全部中。他近期無旅遊記錄,但不聽勸也不願意戴口罩,去盡了人多的場所:5-10個酒吧、演唱會、足球賽、Stand-up Comedy Show等等。打醫療急救111專線,電話那頭說「由於我們身邊沒有確認案例或我們並非從疫區回來,拒絕替我們做檢測」,並診斷說:「你應該沒感染,無須擔心。」Excuse me?現在非常時期「應該」不用確定嗎?隔天是週一,小哈利也開始一模一樣的症狀,有時高燒可至41.7度(但至少服用退燒藥後一小時可以降溫而非持續性高燒不止)、無法停止的咳嗽、食慾不振、情緒低迷、眼神空洞、走幾步路就跌倒(前所未見的完全撲街式跌)。當晚我下班帶她去了大醫院急診。英國醫生就是那樣只做基本檢查:體溫、心跳、血壓、喉嚨耳朵是否發炎、聽診前後胸腔確認呼吸是否清澈或有雜音,最後開了消炎藥以及抗生素讓我們帶回家。抗生素部分我們決定如果發燒持續五天再食用,畢竟對嬰兒來說副作用很強,也會影響日後發育,不到緊急的那一刻是萬萬不想使用的。為什麼說5天呢?英國這邊認為「 發燒五天內算正常」(Whaaaaat!那裡正常!?)不會特別替你診治,說是五天過後還不退燒才需要擔心或進行驗血等檢驗。週三早晨,爸爸覺得哈利看起來好多了決定帶她去上幼兒園。上班時幼兒園因為聯繫不上爸爸,換打給我說哈利發燒讓我去接孩子。通常若有需用藥會請家長離開前填寫同意書並簽名,早上老師不接受我們準備的退燒藥,要求我們從哈利的書包裡頭拿走。若小孩發燒會問家長是否願意讓孩子吃幼兒園準備的退燒藥,一旦服用了,爸媽就得同時間前往接送⋯我立刻丟下工作去帶小孩回家休息。週五,哈利爸極度不適請假在家顧小孩,原本他還堅持要讓哈利去上學,瘋了嗎他!?昨天是發燒第六天了⋯一天當中大概燒三次,退燒藥、消炎藥交叉餵,連抗生素都開始給了!上班期間,接收到先生寄來說哈利不太對勁的簡訊。我請先生帶她去醫院,他不願意;請他打111專線,他也不肯;他自認是已感染患者,反正沒有醫院會接納我們看診,看不看都無所謂(你自己就算了!女兒燒這麼多天你也無所謂?心中一把火抓起來)我馬上提早下班衝回家,一路上在電話裡 等候了一個多小時才接通,醫療專線已經爆了!醫療專線說,現在還是上班時間你們打過來沒用,請我們打給家庭醫師詢問,打給家庭醫師後又被說請自行到大醫院急診處報到,醫院急診門前貼了大大海報寫著:武漢肺炎症狀的人不准進入,請自行回家隔離。就這樣 被當皮球踢來踢去⋯已經急得像熱鍋上螞蟻的媽媽我眼淚不爭氣的掉了下來!沒有人要幫我、有誰能幫幫我?我心好痛,覺得好渺小、好無助。最後被一個比較佛心的醫師由電話轉介到sick kids hospital coronavirus suspect( #疑似病例)部門確診。但又經歷了幾番內心交戰與搏鬥,是否要冒著原本可能沒感染、但進去後帶著病出來的風險去報到,這是一個重大的決定⋯進去後,醫院已被分割成兩邊,一邊是給疑似病患進去的,另一邊是普通的急診。裡頭所有醫護人員都穿戴著口罩、手套、連身防護衣,把我們帶進了一間專屬的隔離房。先由一位護士進來幫哈利做基本檢查收集數據,再讓醫生進來看診。醫生原本是說要抽血當場送驗,但又折返回來說他覺得沒必要了,請我們回家自行隔離,也不幫哈利和爸爸做肺炎檢測。這下連哈利是什麼引起發燒都不知道了!肺炎?日本腦炎?玫瑰疹?還是其他?醫生說送血檢只能知道感染的病毒濃度高低,用來調整給藥的劑量而已,並不能清楚告訴我們感染源(為什麼台灣都檢驗得出來?);還說 既然已開始服用抗生素就更沒必要抽血了!順道一提,這是愛丁堡、不,是全蘇格蘭最大最專業的兒童專屬醫院喔⋯醫師坦白的說:政府如今已經請有症狀的民眾自我隔離,減緩並拖延病毒傳播的速度,而他們能做的就是 遵從政府的指示。而政府的指示也會繼續更新,醫院和人民都需要配合。醫生又說,現在已經不是防疫的局勢,因為再過不久大部分的人都會感染,做檢測並不會改變醫院處理病患的方式,檢測完也是一樣叫你回家隔離;病毒並沒有藥可醫,必須讓身體自行做對抗,身體能撐過便過了。(那請問復原後肺部纖維化呢??)醫生再說,目前本醫院的小朋友沒有確認案例;但也因為 已不對每個疑似病例做檢測,所以數據無法被100%信賴。我先生以及哈利被要求在家隔離7天,不上學不工作。但最神奇的來了~醫生說我既沒症狀又健康可以繼續出門上班 無需隔離。(可我跟被要求隔離的兩位近距離24/7小時接觸欸,你確定嗎醫生!?)醫生講解完後還問了一句:「Does it all make sense?」我先生居然回答:「Yeah it does.」等等,哪裡make sense了?哪裡都不make sense好嗎?感謝醫師的誠實相告,讓我覺得更加徬徨與疑惑了。最終,他們認為哈利尚有行動能力=還沒糟糕到需要住院,我們就被打發回家了,一樣沒有結果、得不到任何結論。對於英國無論是政府或是醫療已徹底失去信心,這輩子沒感到如此無助過。前天聽到首相的發言覺得心寒,直到親臨醫院的檢測經過才更感受到這血淋淋的事實:人民被國家放生,達爾文天擇說,失落的醫療體系。接下來就只能靠我自己一個人了,我一定要把長子跟長女顧好直到痊癒,我千萬不能生病!絕對不能倒下!體內的媽媽賀爾蒙加油給我力量!我一定可以的。
-
2020-03-14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班機降落才告知確診!男子被列黑名單終身拒載
美國正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卻仍有人不自愛,在篩檢結果出爐之前,就搭機從紐約飛到佛州,結果被航空公司列入終身拒載的黑名單。外媒報導,這名乘客11日晚間搭乘捷藍航空(JetBlue)編號B6-253航班,從紐約市飛到佛州棕櫚灘。就在飛機起飛之前,這名乘客收到簡訊,證實新冠肺炎確診,但他直到飛機著陸後才告知機組員。「我和他就相隔一個走道,他是在2天前接受篩檢,就座後接到電話或簡訊,被告知確診。」同機乘客羅德曼(Scott Rodman)告訴媒體,「他被帶到飛機後半部時,有戴上口罩和手套。我跟他的妻子坐在同一排,她有提到他覺得不舒服。」得知此事後,航空公司隨即聯絡當地衛生部門,同班機的114名乘客被扣在停機坪2小時後獲准離開。主管單位並未要求他們自我隔離,但仍要求乘客注意是否出現症狀。捷藍和機場工作人員事後依規定,將客機、登機門、安檢站、休息室、自助報到機和電梯都進行消毒。「我們被告知,可以去想去的地方。」羅德曼轉述,「因為他沒有打噴嚏或咳嗽,所以我們沒問題。」「本公司認定這位顧客…明知他正在等待新冠肺炎篩檢結果,卻未向任何一位捷藍航空人員揭露此事。」捷藍航空聲明指出:「昨晚事件讓本公司機組員、顧客、聯邦及地方官員深感不安,這本來是能輕易避免的。因此,這位顧客往後將不得搭乘捷藍的航班。」
-
2020-03-06 科別.精神.身心
疫情帶來恐慌症候群? 精神科醫師:高危險族群要關心
新冠肺炎疫情升溫險峻,前衛生署長楊志良說,疫情蔓延會帶來恐慌心理,呼籲中央應在1922防疫專線配置心理師,協助民眾解決疫情風暴下對病毒的恐懼心理。嘉義縣長庚精神科主任陳宏名說,目前並無因為疫情明顯精神症狀,前往求診個案,但實務上,的確有特定的高危險族群應該要特別主動去關心的。首先是因為接觸史旅遊史或類似症狀正在隔離中或等待確診者,無論是在家檢疫或自我隔離,或是在院治療中等待後續檢驗,處於封閉空間與等待未知結果的煎熬心情很容易出現短期憂鬱焦慮失眠症狀,帶來更多不適感。另是確診個案,已知確診病例大多為輕症或無症狀,但也有少數不幸可能會出現呼吸衰竭,需要插管支持性治療的狀況。高齡長輩本身慢性病合併症也可能讓病情複雜化。確診本身已經是滿大的壓力,可能會出現適應障礙,如果歷經重症治療的過程或伴隨肺部功能下降,要注意是否有創傷後症候群相關的症狀。最後是第一線照護醫護人員身心健康管理。在長時間高強度的工作負荷下,各種壓力反應很可能會出現,影響自己的作息與工作狀態。各式各樣的因素,例如政令與長官的要求,工作人力是否短缺,是否出現院內感染,防護裝備是否供應不足,病患與家屬的抱怨,自身與同住家屬的防護安全,都額外加重了心理負擔。除以上三個壓力特別大的族群,一般民眾也是生活在恐懼中,新聞充分的報導,固然增加民眾抗疫的知識,但也增加恐慌與某些過度反應。近期出現的拒外送醫院急診便當即是明顯過度的恐慌反應。這部分媒體或政論節目如果能夠以較平衡的報導方式與正確訊息的傳遞,會是目前公衛體系上很有力的幫助。
-
2020-03-04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疫情趨緩但心生病了 中國心理醫生接棒上陣
中國大陸新冠肺炎新增病例數下滑,民眾也逐漸走出疫情恐慌。但如今北京當局須面對的是在一連串強硬抗疫措施下,上億群眾累積的龐大心理和精神壓力。目前政府和民間正出動心理諮商團隊,幫人們掃去心理陰影。為了控制疫情蔓延,中國政府祭出旅遊限制、強制長期自我隔離,以及大規模封城等強硬舉措。對於上百萬名仍受到隔離,抑或是已熬過隔離期的人而言,長達數周遭受限於狹小空間、鮮少接觸人、遠離至愛至親、獨自承受疫情恐懼、吃不好睡不好、更遑論出門賺錢等種種因素,已經讓心靈與情緒超出負荷。新冠肺炎目前在中國累積確診人數逾8萬,死亡病例至少2,900例。華爾街日報報導,在疫情重災區湖北有親屬的民眾,心理普遍承受著罪惡感和無力感;至於仍在武漢的民眾和醫護人員,則因為長時間對抗不確定性而心力交瘁。一名在武漢醫院照顧患者的54歲護士表示,她每日被病患及家屬的來電轟炸,需靠安眠藥入睡。檢測心理狀態的線上測試顯示,她處於高度焦慮且有憂鬱症的傾向,「每日目睹死亡病例,我很害怕,也很怕感染家人。」因此她盡可能一回到家就把自己關在房間,以避免和家人接觸,但心理壓力卻更大。當局已派遣精神科醫師進行面對面諮商。政府已經派遣心理醫生前往武漢的醫院,幫助前線睡眠不足的醫護人員,其他機構也透過WeChat提供線上諮商。數百位心理學家和精神科醫生已透過非營利機構和大學,自願向前線工作人員提供諮商服務。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表示,在提供諮商後的前三周收到近3,800份需求。大部分是一般民眾基於恐慌、感染疑慮或財務壓力來電,不少電話則是對疫情吹哨者李文亮病逝抒發怒氣。自SARS在2003年爆發後,中國大陸對心理諮商的接受度大幅增加,特別是年輕一代;與近20年前相比,民眾更容易透過社區中心或非營利機構取得這類服務。在武漢武昌區為先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由56位心理醫生組織的團隊正提供免費語音諮商;中心代表夏瑞(音譯)表示,大部分的來電者沒有病症,而是基於害怕和恐慌。
-
2020-02-17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絕望到寫遺書…新冠肺炎康復者現身說法 難忘防護衣感人字句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中國大陸每日增加許多確診、死亡案例。一名25歲的罹病者武康(化名)在住院期間,在網上分享住院時的心情,紀錄發病後無法住院、被病痛折磨、對醫護人員的尊敬、出院的快樂等心情,他表示,自己患病後曾寫過遺書,發病後近一個月終於康復,痊癒後第一件事就是去捐血,盼體內抗體能成疫苗特效藥。根據《澎湃新聞》報導,武康在1月19日開始出現身體不適,包括肌肉痠痛、腹瀉、高燒到39度等,吃完退燒藥與感冒藥後仍繼續拉肚子,21日再度發燒,他立刻自我隔離,前往醫院檢查,確定罹患新冠肺炎。武康表示,他在21日到處奔波,卻都找不到能收治他的醫院,武康父母聽說第七醫院有收治肺炎病人,武康爸爸偷偷去排隊,讓武康非常不捨,到現場一直趕爸爸回家,然而爸爸卻仍躲在外面玻璃窗偷看他,讓他很是鼻酸。武康終於排到看診後,卻因為檢測試紙用完,無法被確診並住院,他只好離開醫院進行自我隔離,為了抒發心情,他也在微博上發佈多條貼文,分享罹病心情。24日武康的病症惡化,每隔幾分鐘胸腔就會出現巨響,讓他完全無法吃飯睡覺。 武康表示,他從1月19日出現症狀,26日終於住進武昌醫院,住院期間每天都要服藥、打針,絕望到令他寫下遺書又刪掉,且他必須自行拔管吃藥,每天武康爸爸還會送免疫球蛋白來,遠遠地放在門口,待爸爸走遠武康才能過去拿。武康指出,院內護理師年紀都僅20多歲,為了鼓勵病人,醫護人員在防護衣背後寫下「都好」、「情朗」、「希望」等字眼,同房還有一名80餘歲的奶奶,每每在吃飯錢,都會雙手合十感激志願者的送餐。到了2月4日,武康的病症逐漸減緩,8日適逢元宵節,醫院還為罹患肺炎的病人準備元宵湯圓,鼓舞士氣,聽說雷神山醫院也開始準備收治病人,有護理師在背上寫下「有我在!雷神!」相當感人。2月10日傳來好消息,武康與同房的「禱告奶奶」檢測都為陰性,武康直言,家人、醫護人員、網友給他的每一份關心,對他而言都能帶來無限大的能量,到了13日,武康終於第二次檢測陰性,可以出院回家了,他表示,從感染、發病、買藥、住院、康復,要感謝很多人,這一遭艱難求醫史真的十分難忘。完成14日自我管理並康復後,武康第一件事就是到武漢血液中心捐血,希望體內抗體能對疫苗開發有所幫助,他感動的說,「記得一次躺在病床看微博私信,一位網友說她這一天的十八歲生日願望是希望我平安健康,這麼貴重的禮物,我只能回以謝謝」,可見網友的打氣對他而言,也是非常珍貴的力量。
-
2020-02-13 武漢肺炎.周邊故事
「怕睡著再也醒不來」首位新冠肺炎出院者憶治療過程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持續擴散,但每日仍會有好消息鼓舞人心。截至12日,全球範圍內治癒人數已破5000。53歲的吳先生是新冠肺炎疫情下,武漢的首位重症出院患者,他在去年底發病,1月確診罹新冠肺炎,住進重症病房,由於他擔心睡了就再也醒不過來,兩天兩夜盯著天花板不敢睡。所幸他得以痊癒,出院後到賓館自我隔離14天。他最大的願望就是等武漢開城後,能趕快回家。讓我們從吳先生的治癒過程,了解重症病患是如何戰勝病魔的。
-
2020-02-09 武漢肺炎.預防自保
防武漢肺炎傳染搭捷運戴「全罩安全帽」網笑:準備搶銀行?
武漢肺炎疫情升溫,導致台灣鬧口罩荒,但也出現不少防疫奇景,有網友在臉書分享捷運上有位乘客頭戴安全帽,為防傳染上面還套著綠色網子,照片貼出後,引來許多網友熱烈討論。原PO在臉書社團「爆廢公社」發文表示,捷運上目睹這畫面,讓人不免嘴角上揚,「這樣是不是太特別了,準備搶銀行?還是海賊王中的天龍人出來了呢?」照片中可見,這名女乘客疑似買不到口罩,但又怕不小心中標,因此戴全罩式安全帽搭捷運,外面還套上綠色網子,吸引不少人的目光。此外,有民眾指出這名婦人不僅這身裝扮搭捷運,連在麥當勞也戴著安全帽,讓人相當好奇要如何用餐。貼文一出,網友紛紛留言,「這個厲害不怕悶壞嗎?」、「剛採完蜂蜜嗎?」、「這個不錯兼防風雨還可以防身」、「去看鹽水蜂炮?」、「防疫措施很棒哈哈」、「這太誇張了吧!被蚊子叮到怕嗎?」。但也有人提出不同看法,「沒口罩這樣也很ok,保護方法是自己找的,非常時期就不要用異樣眼光看待」、「非常時期非常做法」、「現在什麼都不奇怪,至少她在求自保」、「可能是買不到口罩...」、「至少她在保護自己並沒有妨礙到別人,總比那些需要自我隔離還趴趴走的好」。
-
2020-02-07 武漢肺炎.周邊故事
武漢肺炎爆發一個月 11個SARS時期的錯誤歷史重演
前兩天,看到人們排隊搶雙黃連時,書單君只有一個反應:2003年搶的鹽吃完了嗎?非典已經過去了17年,但當年的悲劇還在發生,而且不止一件。也許時間讓我們遺忘了一些東西,但網路是有記憶的。今天書單君就帶大家梳理一下,抗疫一個多月以來,我們重複掉過的“坑”。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只有記住這些教訓,歷史才不會重演。一、2002年 吃野味/2019年 接著吃野味非典疫情爆發後,科學家調查發現最早的11個病例,大多和野生動物有接觸歷史。隨後,科學家在廣東野生動物市場中的果子狸體內,分離和檢測到了SARS樣病毒。一時之間,果子狸成為了人人避之不及的“罪魁禍首”。廣東關閉了所有野生動物市場,並且對養殖銷售的野生動物採取滅殺行動。然而,果子狸只是SARS病毒的直接傳染源。直到2017年,經過13年的追蹤,我們才最終確定了SARS病毒的源頭——菊頭蝠。這次新型肺炎爆發後,專家很快就從武漢華南海鮮市場的陽性環境標本中,分離出病毒,提示該病毒來源於市場銷售的野生動物。冠狀病毒的直接傳染源,又是野生動物。這個原因,一點都不2020。而且這次病毒的源頭,不知道要過多久才能確定。二、2003年 開演唱會/2020年看聯歡會2002年12月10日,廣州軍區總醫院上報了第一例非典患者。二十多天后,2003年1月2日,河源市將有關情況報告廣東省衛生廳。不久,中山市同時出現了幾起醫護人員受到感染的病例。2003年2月,因為媒體報導非典疫情影響不大,廣州按計劃舉辦了兩次大規模集會。12日,中國足球隊和巴西足球隊的友誼賽正常進行,現場球迷超過5萬人。偌大的觀眾席上,只有零星幾個人帶了口罩。18日,“2003羅大佑廣州演唱會”在天河體育場如期舉行。17年後,2019年12月31日,武漢市政府公告稱,共發現27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未發現明顯人傳人現象,未發現醫務人員感染”。這兩個“未發現”,在1月11日更新的通報中依然存在,臨近年底,武漢各種大規模集會照常舉辦。1月18日,武漢百步亭社區舉行了第二十屆“萬家宴”,共4萬人參加。2020年1月20日,鐘南山院士明確表示,病毒存在人傳人現象。當天,武漢派發了景區的免費旅遊券,湖北省應急管理廳舉辦了春節聯歡會。三、2003年不戴口罩/2020年依然不戴口罩非典是由飛沫及分泌物傳染的,所以口罩是一種有效的預防屏障,尤其是在流動人口較多的地方,口罩更是必需品。但瀋陽記者在採訪中發現,當時瀋陽北站候車大廳的通道上,所有賣食品的售貨員中只有一位佩戴了口罩。負責人王經理跟記者說,“戴口罩對非典根本起不到預防作用,只能給人帶來許多不適。”17年後,那個面對王經理的記者,變成了面對長輩的年輕人。長輩的回答也很簡單,跟我們不想穿秋褲時說的一樣——“沒事”。四、2003年 口罩有假的/2020年 口罩依然有假的現在哭著說自己買不起口罩的人,17年前也買不起。不但買不起口罩,也買不起消毒液。不但買不起消毒液,還買不起金銀花。就算僥倖買到了,也不知道是真是假。2003年5月,央視記者暗訪了山東的一個口罩村,熟練工一天能生產4000個低質口罩,每天收入超過萬元。這些口罩根本沒有經過消毒,更談不上防範非典。2020年,假口罩捲土重來。無論是線下的藥店,還是線上的網店,都有很多人買到了假口罩。更過分的是,很多好心人通過中間商訂購捐贈給醫院的口罩,也是不合格的。接受捐贈的醫生說:“這批口罩連民用標準也達不到。相當於一個塑料紙碗上加了兩根橡皮繩,外包裝上也沒有相關標識。”五、2003年逃離北京/2020年逃離武漢2003年5月2日,被確診為非典型肺炎的張某,因為交不起5000元診療費,從醫院出走,帶著女友坐火車從北京回到瀋陽,並搭計程車回到村裡。2020年,武漢成為新型肺炎的重災區,相信不用舉具體的例子,我們很多人身邊都發生了“隱瞞武漢旅行史”,甚至出現發熱等症狀後,依舊否認的情況。疫情當前,誰都不希望自己被感染,但如果不幸中招,最好的方式就是做好自我隔離,及時就醫。因為人可以撒謊,但病毒不會。六、2003年 歧視廣東人/2020年 歧視湖北人武漢封城後,短短兩三天之內,湖北人、武漢人在一些人的眼中,變成了病毒喪屍,經歷了歧視、拒絕、驅趕、信息洩露、網絡暴力。有人被酒店拒絕入住,面對露宿街頭的窘境;有人電話、住址、車牌等個人信息被洩露,在微信群裡傳來傳去……很多人似乎已經忘了,就在兩個月前,自己曾唱過“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也忘了17年前,同樣被當作過街老鼠的廣東人和北京人。2003年4月,非典在全國各地肆虐,當時外地的廣東遊客和湖北人一樣,被酒店拒之門外,甚至不能踏進商店和超市,也搭不到車。和現在的網路暴力一樣,那時的論壇上有很多過火的言論。有人說,建國幾十年,北京人終於嚐到被人歧視的味道了。幸好那時網路還不發達,也沒有微信,不然他們的信息,大概也會被掛在各個群裡。七、2003年 挖斷國道/2020年 硬核封路前一陣子,網上天天都能刷到某地硬核封村封路的圖片和影片。這路是怎麼封的呢,要麼開輛大挖土機在路上挖出條溝,要麼堆一大車渣土,把路堵死,要麼乾脆用磚在路上砌堵牆。可是這種封路方式,只能攔住車,不能攔住人。結果救護車無法通行,居民去趟醫院也回不了家了,物流也因為封路停運了……直到28日,公安部發布消息,未經批准擅自斷路將依法處置,基層幹部和群眾們才終於沒那麼“硬”也沒那麼“核”了。“硬核封路”一點兒都不稀奇,算是非典的“傳統項目”之一。2003年4月為防止北京人進入,北京至塘沽國道被神秘挖斷。輝縣市峪河鎮某村民委員會為防治“非典”,將村中道路挖斷,村民宋某騎摩托車途經該路段時,不慎跌入坑中受傷。廊坊居民為不讓北京車外出,在路上挖出巨大深坑。沒想到17年後,依然是熟悉的配方,還是熟悉的味道。八、2003年 打狗隊棄貓潮/2020年 摔貓砸狗,埋貓1月20日,鐘南山院士確認新型冠狀病毒會人傳人的當天,微博大v @獸醫張旭發過一條微博,希望不要出現非典時遺棄寵物的情況。有些人的確沒有遺棄寵物,他們只是把自家的貓狗從高樓上扔下去。有些人沒有寵物,但他們會把別人的貓活埋進土裡。非典時,全國各地都成立過打狗隊。一個貴州的朋友說,他們小區的打狗隊每次出動都會引起一陣騷動,即便家養的狗也會被他們帶走。很多朋友就是在那時,失去了心愛的寵物。可是貴州至今沒有發現一例非典病例。除了打狗隊,非典還掀起了一陣棄貓潮,好在世界上還是有好心人的,一些小貓被收養了。17年前,人們打死了那麼多狗,卻沒有一隻狗被發現攜帶SARS病毒,更不用說傳染給人了,香港的學者雖然在疫區的貓咪身上發現過SARS,但沒有發現貓傳人的證據。17年後,世衛組織說沒有證據顯示寵物會感染,但人們還是選擇了讓動物來承擔人的錯誤。九、2003年 排隊買板藍根/2020年 搶購雙黃連在中國,有一種安慰劑叫板藍根,說到它就不得不提到17年前,那場板藍根封神之戰。非典初期,全民陷入恐慌,中藥管理局和防治非典指揮部,給出了以板藍根為配方的預防方,並稱對治療非典有效。群眾們紛紛到藥店排隊買板藍根,更有人因為害怕感染非典,服藥過量,中毒搶救。誰能想到,2020年,板藍根竟走下了神壇,被雙黃連所取代。1月31日,上海藥物所和武漢病毒所聯合發布了雙黃連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後,雙黃連口服液一瓶難求,連雞喝的藥都被人買下架了。好不容易被勸住待在家裡的父母,轉眼跑全到藥房門口排起長隊。更讓人想不到的是,板藍根陪伴著中國人走過了A肝、SARS、A流、禽流感,整整32年,而雙黃連上位的時間卻只有一天。不免讓人好奇,下一副安慰劑會是什麼呢,書單君覺得金銀花挺有潛力的。十、2003年 傳言像蝗蟲群鋪天蓋地襲來/2020年 造謠一張嘴,闢謠跑斷腿在一個新聞或事件剛發生時,由於人們沒有了解到全面的信息和細節,傳達出現偏差,不算是造謠。但那些未經確認,就不負責任的傳播,甚至是故意編織的信息,一定是不可原諒的謠言。距離1月20日,才過去兩週,丁香醫生的謠言榜上已經有95條與疫情相關的謠言被闢謠。什麼抽煙喝酒能預防新冠肺炎,洗攝氏56度的熱水澡能對抗病毒,用微波爐加熱口罩可以消毒,不敢想像如果有人信以為真,會造成怎樣嚴重的後果。非典時期,很多謠言都是通過短信傳播的,內容也是千奇百怪,除了前面提到的熏醋,那時還有傳言說喝綠豆湯、放鞭炮能預防“非典”。一名到福建務工的農民林某,故意轉發有關非典謠言的短信息,被南安市公安局處以15天的行政拘留。他轉發的這條短信看著挺眼熟:中國衛生部告知:北京非典型肺炎患者突破100例,五一節放假一天,你把此消息轉發給10位用戶,您的賬戶將加上188元話費,我剛才試過是真的,快轉。回顧一下家庭群裡長輩們分享的信息,有內味兒了。還有一批唯恐不亂的陰謀論者,非典的時候說SARS是當時美國為了打伊拉克,怕中國趁機採取其他行動,所以對中國使用之“生物心理武器”。這次的新冠肺炎,又有人說,是美帝的生化武器。唉,這麼多年了,劇本都沒改。這個世界總是不缺造謠者和傳謠者,但謠言止於智者,多讀書是好的。十一、2003年 小區讓外地人三日離京/2020年 在北京租房住,太難了前幾天,新聞報導了一件尷尬又心酸的事,一些返京工作的租客,被小區的工作人員攔在大門外,要求在外自行隔離14天后,帶著健康證明才能入住。後來,北京市民政局強調:只要沒有確認是肺炎病例的,或無明顯發燒、咳嗽,應當讓返京人員自由地進入小區。不過,在17年前,類似的事情就發生過。2003年的4月24日,芍藥居小區10號、11號兩棟樓內,近三十戶外地住戶被勒令必須三日內離京,否則“公安部門將強制執行”。25日,太陽宮鄉已責令芍藥居居委會撕掉該通告,只要求“三無”人員離京。在非典肆虐的北京,這些人只能硬著頭皮搬家。在這種時候,會格外體會到北漂的真正含義吧。 相比17年前的非典,我們在這次疫情中難道沒有進步的地方嗎?當然不是。在病原的認定速度上,我們比2003年快了近3個月。還可以隨時查看疫情發展情況。不過,在那些一犯再犯的錯誤之下,都有不變的深層根源。不是“某些人不戴口罩”,而是很多人缺乏基本的衛生知識和防護意識。只有深入解決了這些背後的問題,才不會一次又一次踩坑。非典結束後,鐘南山院士說過一段話:我們用意志和智慧、鮮血和生命取得了抗擊SARS的重大勝利。當硝煙漸漸消退,我們仍在反思、叩問:為何SARS幽靈會突如其來?我們的星球怎麼啦?我們的社會機體還缺少些什麼?我們如何完善自身、實現自我超越?不僅人在總結教訓,病毒也在進化,這次的冠狀病毒僅僅用了一個多月,就讓確診人數達到了非典的三倍。我們進步的速度,至少要超過病毒吧,你說呢?本文摘自穀粒傳媒公眾號《書單》
-
2020-02-06 武漢肺炎.回首SARS
走過SARS/自行服藥退燒…誠信問題是疫情蔓延的禍源
【編按】中國武漢肺炎疫情持續擴大,世界各國都紛傳確診病例。2003年SARS帶給台灣劇痛,但台灣也在防疫面有了經驗與進步。元氣網摘錄2009年財團法人歐巴尼紀念基金會出版的《回首SARS》、《走過SARS》二書部份摘文,讓大家借鏡,避免讓過去SARS的慘痛經驗再次上演。廖雅慧公開信(92年5月24日發表)【註】廖雅慧為時任抗煞總指揮李明亮之妻美國CDC(疾病管制局)專家自行服退燒藥引起議論,我想回應一些論點:「不要偷偷吃藥」─「偷偷」是說謊,假如他偷偷吃藥,我們不會知道他吃了藥,這並不是一件欺騙行為。「一般人不要自己服藥」─沒有錯,一般不要自己服藥,可是這是一位醫生經過專業判斷後的醫療行為。所服的藥物很可能是旅行急救包的必備藥品,而不是違反衛生署規定、在此地藥局購買的。「作了最壞的示範」─服了藥,自我隔離且誠實告知當局不會是「最壞的示範」;在此時,這種行為可能引起爭論,可是不會是「最壞的示範」。倒是友人來台相助,染病臨去前被順手倒打一耙,令人心裡直打冷顫,讓人覺得很是難過。更甚者,市府記者會裡的人,為這句話拍手叫好,背後的心態令人更是不安。服退燒藥是現時非常敏感的話題,可是這次顯現的卻是誠信問題。他的服藥應該是經過醫學專業判斷後的自我療程給藥,之後馬上隔離並馬上告知當局。有些人卻隱瞞疫情,導致誤己、害人、殃國。其實誠信問題也是這次疫情蔓延的最大病源。(本文摘錄自財團法人歐巴尼紀念基金會2009年出版《走過SARS》)
-
2020-02-04 武漢肺炎.專家觀點
中國專家:不提倡戴手套 是當前防疫巨大漏洞
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朱健康強調,為了更有效地阻斷武漢肺炎接觸傳播,還需大力提倡戴手套。「不提倡戴手套是當前防疫戰的一個巨大漏洞,必須立刻堵上」。目前還擔任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的朱健康近日接受中國科學報專訪,提出以上警告。他說,疫情當前,民眾現在已經知道戴口罩可以防止飛沫傳播,勤洗手有助於防止接觸傳播。目前幾乎所有的預防手冊以及疾控專家都強調民眾需要勤洗手,所以手會傳播病毒已是共識。但僅強調勤洗手是不夠的,畢竟在公共場合,我們沒有條件可以隨時隨地洗手。朱健康說,戴手套的重要性有以下3點:第一,如果自己已經是一個病毒攜帶者,戴了手套可以在極大程度上阻斷因為觸碰旁人或共用物品造成的病原體傳播,尤其是在醫院等公共場合,以及在家自我隔離與家人接觸時。第二,一個健康的人戴上手套則可以極為有效地保護自己,免受接觸感染,也會減少手對口、鼻、眼的深度觸碰。第三,手套黏吸病毒的能力遠弱於手上皮膚吸附病毒的能力,病毒在手套上的存活時間遠短於在手的皮膚上的存活時間。他強調,此前有專家告訴民眾不用戴手套,說也可能因為手套的不潔造成感染,這個非常缺乏生物學常識,已經成為這次防疫工作中的一個巨大漏洞。朱健康指出,「戴手套」在國際上早已成為共識,美國病毒防疫專家賈瑞特(Laurie Garrett)曾對伊波拉、SARS等大型傳染病和公共健康危機做過實地考察與深度研究。她根據對傳染病的經驗與知識提出的10個自我保護預防措施中,前3條均強調戴手套。朱健康表示,手套可以重複使用,若重複使用,需要保持清潔、乾燥、勤洗滌。至於種類則沒有特別要求,最便宜的一雙棉線手套就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