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4 新聞.杏林.診間
搜尋
自我隔離
共找到
92
筆 文章
-
-
2021-10-3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徵召日記12/那一絲絲甜……平撫壓力與想家的苦悶
說起來頗難為情,徵召期間我可以忍受酷熱、壓力、戳鼻子等種種磨練,但唯一就是「想家」這關過不了。為了減少病毒傳染風險,我選擇暫時離家「自我隔離」:自費住在篩檢站附近的商務旅館,一個人上下班、吃飯、看電視,大部分時間獨自躲在房間裡,放假時只敢在附近走走,整整40多天沒回家,覺得自己好像一座孤島。想家怎麼辦?「忍耐一下囉!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原本以為勞累過度可以忘記思念孤單,結果第一周支援結束,我看著描寫失智長輩的紀錄片,沒來由地放聲大哭、無法停止,想家的情緒一時排山倒海而來,擋也擋不住。隔天我不好意思地問護理師學姊,想家怎麼辦?「忍耐一下囉!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學姊C說完就轉身拿著抹布去擦玻璃。6月中旬三級警戒期間,在家工作、線上學習,全家人待在一起的時間變多了。可是,有一群人必須離家工作,像防疫第一線的醫護警消人員,不少人已經一個多月沒有見到親愛的家人。有時是自願的,像出現感冒、咳嗽症狀,或家裡有5歲以下小小孩,擔心家人被感染暫住外面;也有令人遺憾的誤解,譬如街坊鄰居認為醫院回來的人不乾淨,會指指點點的,因此同住家人只好請他們暫時不要回家。說不出口的想念,轉化為充滿感激的話語。我很少聽到身旁的醫護人員說想念,最常聽到的是「還好」跟「幸好」有誰誰誰幫忙照顧,像「我先生很細心」、「幸好有我婆婆幫忙」、「我把孩子送回太太娘家給岳母照顧」等充滿感謝的話。即使可以回家,不少醫護人員還是小心翼翼,或回家直接躲進房間不出來,減少跟其他家人接觸。50多歲的資深護理師L,本身患有氣喘、高血壓等慢性病,身體狀況不大好,可是她一有空就排支援篩檢站,「兒子的女朋友來家裡,我會盡量躲在房間不要出來走動。別人的孩子啊,萬一被我感染怎麼辦?」她不擔心自己被感染有多危險,就記掛著不要感染給家人朋友。更衣室裡,不時傳來與家人視訊的甜軟聲音。醫護人員在工作上獨立、剛強、沉著應戰,一卸下裝備,藏不住的思念全露了餡。更衣室裡,常常聽到用甜軟語氣跟先生、孩子視訊的聲音,或是開心分享孩子照片,也有人拿著剛買的玩具車嘆口氣說,孩子就是跟爸爸比較親,跟自己不親,「我就是要輪班沒時間陪小孩啊!只好拿玩具賄賂他。」32歲的護理師W帶點無奈地說。來自多方的愛心食物,舒緩壓力與孤單。幸好,有那麽一絲絲甜,能稍稍安撫想家的心。譬如每天都有愛心人士送熱騰騰的便當、飲料或甜點蛋糕,也有地方小農送來又大又漂亮的芒果、奇異果,以及貼在便當盒上、塑膠袋上的暖心加油紙條。我喜歡下午捧著萬華有名的仙草冰,加點鮮奶,古溜古溜吞進肚裡,暑意全消。有時我們也會分享各自在外面買的豆花及蛋糕,讓微微的甜寬慰壓力及孤單的情緒,這時好像也不必擔心會發胖,因為平常已經消耗夠多體力了。(待續)
-
2021-10-1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氣溫漸冷 醫師警告:2病毒恐與新冠病毒另一高峰重疊
今年入秋以來,最強的一波冷高壓南下,氣溫逐漸變冷,醫學博士、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表示,根據美國醫學科學院(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警告,今年秋天爆發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及冬天的流感病毒,恐是之前年份的「2倍左右」,且「可能與COVID-19的另一個高峰重疊」。黃軒指出,根據美國醫學科學院的模型預測,新冠肺炎感染在2021年夏季達到高峰,雖然高峰時間及幅度不確定,且死亡率可能沒有去年冬天嚴重,但感染仍持續,還增加更新、更危險的變種病毒可能性。在澳大利亞及南非,呼吸道合胞病毒將成為導致幼兒入院及死亡的主因,封鎖時,大部分小孩也會鎖在家裡,其病毒感染不會增加,但陸續解封後,小孩呼吸道合胞病毒會持續上升。根據美國模擬數據指出,幼兒群體在封鎖時,對呼吸道合胞病毒免疫力的喪失,可能會在解封後,再產生更多的易感人群。針對A型流感病毒,早期數據聲稱,A型流感恐導致更容易感染新冠肺炎,也就是增加疾病的易感性,也易有重症出現,其他呼吸道病毒也更廣泛傳播,將對新冠肺炎感染施加選擇壓力,並可能導致更新的變種病毒。另外,呼吸道感染有「協同作用」,表示新冠肺炎感染與其他呼吸道病毒間,有潛在相互作用,可能增加疾病的嚴重度。「起初的感染,可能會增加後續感染的嚴重程度」,黃軒表示,該組織警告,針對所謂的「致命三重組合」,也就是新冠肺炎、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匯合制訂行動計劃,並提出5個建議。第一,新冠肺炎疫苗接種要廣,同時為高風險族群加強第三劑疫苗,並鼓勵為流感疫苗的接種做準備;第二,透過經濟財政紓困支持,照顧失業且須自我隔離者。第三,提高新冠肺炎及流感的篩檢能量,提供充足資源;第四,預防措施指導,包含戴口罩、勤洗手、保持工作場所通風及維持社交距離。第五,恢復疫後的不平衡發展,大流行和反覆封鎖,會造成經濟低迷影響,民眾也會產生長期負面健康影響,確保政策能儘速扭轉大流行的不平衡影響。
-
2021-09-0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車隊司機遭爆雙北兩邊跑躲隔離14天 業者這樣說
政府去年起推出防疫計程車,但有投訴人爆料,台灣大車隊旗下司機利用台北及新北市管制空隙,躲避14天自主隔離規定,恐成防疫破口。但北市交通局表示,若該司機健康無虞,且是到新北開防疫計程車,就沒有違反規定,如果是接送一般乘客,最高罰9萬元;台灣大車隊表示,都有嚴格排班,不會有台北司機跑到新北跑車的行為,後續會加強管理司機排班情況。投訴人指出,防疫計程車駕駛需自主隔離14天,之後才能繼續接送居隔者,舉例來說,8月份在台北接送居隔者,原訂9月1日至14日需自主健康隔離,最快9月15日才能繼續開車。由於隔離完結束後半個月也就過去了,所以幾乎是「做1個月、休1個月」的循環。投訴人表示,台灣大車隊旗下不少防疫計程車司機為了能無痛接軌繼續開車賺錢,在台北市及新北市主管單位沒有互相比對防疫計程車駕駛的名單下,台北跑完後,即刻轉往新北繼續載送居隔者,而負責造冊的經理梅耀宇也默許並協助駕駛逃避居隔14天的規範,質疑司機若確診,其足跡恐遍及雙北各角落。台灣大車隊表示,台北防疫計程車/專責防疫計程車造冊司機,依照規定為上班30天,每天工作約6小時,接獲衛生局通知後,防疫計程車專門載送採檢陰性的居家隔離者回家或到防疫旅館,專責防疫計程車則載送採檢陽性的確診者至醫院。台灣大車隊表示,由於雙北負責管理防疫計程車/專責防疫計程車的單位不同,加上有造冊及嚴格管制,原則上不會出現台北司機跑去新北載送居隔或確診者的情況。司機每天上班時,系統會啟動機器司機才能發車,輪到14天自主隔離時,機器就會關閉,司機不可能有辦法開車去其他縣市載客。北市交通局表示,北市防疫計程車/專責防疫計程車是與台灣大車隊簽約,目前約有40輛,會視疫情狀況增減,過去疫情嚴峻時,雙北有協議可互相支援,但只可載送需居隔或確診者,不能接送一般乘客。針對自我隔離14天規定,其實可彈性調整。交通局表示,不管防疫計程車司機是跑30天後,在家自主隔離14天,還是跑60天、90天後再隔離14天,只要做好防護,健康狀態無虞,並在一段時間後進行自主隔離、休息14天即可,倘若違規接送一般民眾,不管是台北司機去新北載送,還是新北司機到台北跑車,雙北市府都有權利依照公路法,處9000元至9萬元。
-
2021-07-2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圖表/無症狀感染者真的無症狀?一表了解新冠肺炎無症狀、輕症、重症
根據國際科學期刊《自然(Nature)》發表文章顯示,每5位染疫者,就有1人屬於無症狀患者。隨著國內新冠肺炎疫情擴大,疫情進入社區,台灣部分確診者並未出現任何症狀,在在顯示無症狀者造成的病毒傳播不容忽視。很多人擔心自己會不會是無症狀患者?該如何避免被無症狀患者感染?「症狀前」患者易遭誤判為無症狀感染者無症狀感染者必須符合兩個條件,一是篩檢呈現陽性,二是整個病程中都未出現任何症狀。世界衛生組織(WHO)官員指出,世界衛生組織所紀錄的「無症狀(Asymptomatic)」確診個案少之又少,因為多數被認定為無症狀的患者,屬於「前症狀者(Pre-symptomatic)」,也就是在確診的當下,患者沒有發現任何症狀,而是在確診後,症狀才逐漸浮現。世界衛生組織派往中國武漢的團隊就發現,原先被歸類為無症狀患者,有75%在後續就開始出現症狀。除了確診後才發病的患者之外,大多數被認定是無症狀患者,其實並未察覺自己有新冠肺炎症狀,或是無法分辨新冠肺炎症狀和其他病症的差別,例如輕微發燒、疼痛,容易被忽略,咳嗽也可能被當作過敏性咳嗽或因抽菸等因素導致。傳染力較有症狀者低,監測困難成潛在危機《自然》期刊公布一項研究顯示,無症狀確診者,比起有症狀者的傳染力低了42%。雖然傳染力低,但無症狀者造成的傳染,多半無法以一般的作法監測,且許多國家的篩檢以有症狀者為優先,因此大多數無症狀者在不知情下,並未自我隔離,依舊上街購物、走動,造成嚴重的公共衛生風險。學者對於無症狀者到底是不是社區感染的主因,影響社區感染的程度又有多少,仍未有定論。有學者就認為,無症狀患者並不是導致疫情大規模爆發的原因,因為他們較少咳嗽、打噴嚏,比起其他人造成的病毒汙染較少。其他傳染病學家則提醒,無症狀者透過講話、唱歌、吼叫,甚至在寒冷地區呼出的霧氣等,都有可能因此噴出微小飛沫散播病毒。
-
2021-06-1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企業定期篩檢重點何在? 國外經驗:醫療、運輸、食品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正式宣布社區廣篩三策略,包括社區篩檢站、企業快篩、居家快篩,並宣布宣布補助各地方社區篩檢站50台PCR檢驗儀器,幫助居家自採及企業快篩陽性的民眾,可就近至社區第一線進行快速完成PCR檢驗。不過,指揮中心並未說明上述三大策略適用的時機和對象。台大公衛預醫及流病所教授陳秀熙今表示,警戒降級有四個前提,其中醫護人員接種達七成、口罩及社交距離落實九成,已經達成,但老人全面接種及「社區、企業、基層醫療、家戶」這四大篩檢政策,還要加油。公衛學者古玫生則以英國及加拿大為例,指出企業快篩有透過政府或第三方等多種模式,醫療、大眾運輸、食品相關行業屬高風險族群,或其他難以實施社交距離的企業,都有大規模定期篩檢。古玫生表示,英國自營組織有訂定機構職場檢測守則,自營機構雇主要求無症狀員工每周至少兩次快篩,在家自行操作用,半小時內有結果,陽性者需自我隔離。不過也發現懷民眾操作快篩的準確性低於醫護人員或實驗室科學家,差異達兩成。英國的企業檢測有三個選項。古玫生表示,首先是跟英國國民保健署(NHS)合作的,雇主自行設置現場篩檢程序,上網註冊、登記、追蹤,即可得到免費的檢測試劑。第二種選項是與第三方提供廠商合作,雇主與私營機構合作訂定檢測守則,如果通過合格認證,可從政府取得免費檢測試劑。第三種是社區篩檢,如果公司規模小於50人,就透過地方當局的檢測站進行檢測。至於加拿大所使用的兩種試劑(Sona和Binax),都是15分鐘內有結果,都宣稱敏感度及特異度有九成。加拿大的雇主要求員工每周至少篩兩次,由政府提供試劑。200人以上的公司、有比較多密切接觸者的公司,都可以從政府得到免費快速檢測,企業也可以自行上網登記,與第三方合作設置篩檢程序。古玫生表示,國外已有訂出職場篩檢策略與恢復工作流程指引,主要結構分為三部分,值得參考。第一部分為體溫檢測和篩檢,員工進入公司前都要量體溫,體溫檢測站間隔兩公尺,體溫超過38度就要自我隔離並檢測。除非2次PCR陰性(中間間隔一天)或連續十天沒有相關症狀,才能回去上班。第二部分是填寫問卷,回報兩週內是否有相關症狀。第三部分則是醫療、大眾運輸、食品相關產業,或是難以實施社交距離的工作,屬於高危險族群,實施大規模定期監測。無論有無症狀,高危險群都要持續每周兩次PCR並搭配血清抗體檢測,如果持續陰性且無症狀,就可以上班。PCR陽性者要等症狀發生七天後,或無症狀三天後,加上PCR陰性,才能恢復上班。
-
2021-06-04 該看哪科.精神.身心
紓解壓力 醫師:學習新事物 宅在家保持動力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嚴峻,全台三級警戒至6月14日。但民眾第一個周末假期雖然「自主封城」,到了第三周已經「關不住」。面對不知何時解禁的政策,北市聯醫中興院區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詹佳真表示,「學習新東西」可以讓自己保持正向心情,維持繼續在家的動力。剛升三級警戒時,台灣民眾展現強大自律「自主封城」,街道上幾無人跡,捷運滿滿空位。但時間久了開始防疫疲乏,不僅北市市交工處指出「車流量增多」,捷運乘客也開始回籠。但是這波疫情並未下降,一連兩天都一口氣再增五百多例,三級警戒是否能在6月14日順利解除,還是未知數。對於可能延長的禁令,詹佳真表示,一定要有「最壞的打算、最好的準備」,找到「自我隔離」的意義,比較能度過這些痛苦。建議即便是WFH(在家工作),也要維持規律的生活,且每天可以先從運動開始,建立有活力的一天。這段時間哪裡也不能去,可以考慮把以前渴望追的戲劇列入清單,也可以計畫「解封後的旅遊」。詹佳真表示,藉由這段在家的時間,可以將旅遊計畫做得更完整,且看著這些圖片、簡介進行神遊,大腦也會產生愉悅的感覺。另外,「學習新事物」不僅可以為每天規律無味的生活增添一些刺激,也能保持正向心情,詹佳真說,不管是學做菜、新樂器都是很好的方式。而且現在網路上有很多資源,每天開發一樣新菜色或是學習一首新曲目,都可保持新鮮感。根據日本311海嘯事件,受災者走出痛苦最重要的方式是寫「感恩日記」。詹佳真說,每天找一件感恩的人或事並記錄下來,尤其想到還有第一線的醫護、警消人員在幫自己擋著,就較能安於住所。不過,詹佳真指出,人畢竟是社交性動物,保持群體感也很重要,因此加入自己最舒服的社交網絡,定期和他人聯絡,知道自己不是孤單一人,找到歸屬感也非常重要。
-
2021-06-0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關不住了! 醫師:學習新事物保持「居家隔離」動力
因應新冠肺炎本土疫情,雙北5月15日升至三級警戒,隨之全國也在5月19日升級,並延長警戒至6月14日。但民眾第一個周末假期雖然「自主封城」,到了第三周已經「關不住」。面對不知何時解禁的政策,北市聯醫中興院區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詹佳真表示,「學習新東西」可以讓自己保持正向心情,維持繼續在家的動力。剛升三級警戒時,台灣民眾展現強大自律「自主封城」,街道上幾無人跡,捷運滿滿空位。但時間久了已開始防疫疲乏,不僅北市市交工處指出「車流量增多」,捷運乘客也開始回籠。但是這波疫情並未下降,昨天還一口氣再增五百多例,三級警戒是否能在6月14日順利解除還是未知數。對於可能延長的禁令,詹佳真表示,一定要有「最壞的打算、最好的準備」,找到「自我隔離」的意義比較能渡過這些痛苦。她建議,就算是WFH(在家工作),也要維持規律的生活,且每天可以先從運動開始,建立有活力的一天。這段時間哪裡也不能去,就可以考慮把以前渴望追的戲劇列入清單,也可以計畫「解封後的旅遊」。詹佳真表示,藉由這段在家的時間,可以將旅遊計畫做得更完整,且看著這些圖片、簡介進行神遊,大腦也會產生愉悅的感覺。另外,「學習新事物」不僅可以為每天規律無味的生活增添一些刺激,也能保持正向心情,詹佳真說,不管是學做菜、新樂器都是很好的方式。而且現在網路上有很多資源,每天開發一樣新菜色或是學習一首新曲目,都可保持新鮮感。而根據日本311海嘯事件,這些受災者走出痛苦最重要的方式是寫「感恩日記」。詹佳真說,每天找一件感恩的人或事並記錄下來,尤其想到還有第一線的醫護、警消人員在幫自己擋著,就能較為安於住所。不過詹佳真說,人畢竟是社交性動物,保持群體感也很重要,因此加入自己最舒服的社交網絡,定期和他人聯絡,知道自己不是孤單一人,找到歸屬感也非常重要。
-
2021-05-28 養生.聰明飲食
害怕染疫焦慮爆表!營養師強推6大營養素解憂食材
Covid19疫情在全球爆發以來,台灣一直是防疫中的優等生,但從5月中之後,本土確診案例不斷湧現,全台從5月19日也開始進入疫情的第三級警戒。由於新冠肺炎病毒傳播快速,甚至是感染後也可能出現無症狀,不少企業也紛紛讓員工在家遠距工作,將感染風險降低, 宅在家、減少外出就是最好的防疫動作。宅在家、疫情爆發,令人焦慮感提升不過,無法外出的日子一久,難免令人焦慮感提升,如果又是因為疫情需要自我隔離、減少出門的話,壓力很大該怎麼辦才好呢?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潘富子營養師建議,可以透過從每天的飲食下手,有些食物裡面的營養素是有助於減輕焦慮的。潘富子師進一步說明,飲食不只關係到生理機能健康,同時也對情緒和精神健康有很大影響。若平時因飲食營養攝取不均衡,使得合成血清素的原料缺少,則可能會影響到大腦功能、荷爾蒙代謝。有「快樂荷爾蒙」之稱的血清素是負責掌管情緒和睡眠的神經傳導物質,因此多多攝取有助合成血清素的原料及具神經修護功能的營養素相當重要。6大營養素幫助調節情緒,不焦慮潘富子表示,有幾種營養素,民眾可以多多攝取幫助調節情緒,如:色胺酸、鈣、鎂、維生素B群、維生素D、Omega-3脂肪酸等。1.色胺酸:色胺酸是製造血清素的原料,而色胺酸則可以從富含蛋白質的食物 中來獲得,蛋白質在體內會被分解為色胺酸,有助調節情緒、減輕焦慮。例如:魚類、肉類、蛋、牛奶、黃豆等。2.鈣:鈣質在大多數人觀念裡與人體肌肉骨骼連結,但鈣質攝取不足也可能影響維持正常神經的感應性,可能出現情緒起伏大、易怒、失眠等。潘富子營養師提醒 根據102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發現,國人鈣質攝取高達九成以上普遍不足。國健署建議成人一天應攝取 1000 毫克,高鈣食物則有起司、黑芝麻、小魚干、蝦米、傳統豆腐、豆干、紫菜及深綠色蔬菜等。3.鎂:鎂的作用除了能幫助神經傳導及肌肉運作,也有幫助穩定心律、血糖的功效,並能協助骨骼建構與礦化等。不過人體無法自己製造鎂,必需由食物來攝取。黑巧克力、香蕉、深綠色蔬菜、堅果、小麥胚芽等食材皆含有豐富的鎂。4.維生素B群:維生素B群中的B1、B6 和B12皆與腦部神經機能正常運作相關,糙米、薯類、豆類、玉米、瘦肉、牛奶、蛤蠣和深綠色蔬菜等都是富含維生素B群的食材。潘富子營養師也提醒現代人飲食攝取較多的精緻澱粉(麵包、米飯、麵食)、蔬菜攝取較少,也容易缺乏攝取足夠的維生素B群。5.維生素D:維生素D除了可協助強健肌肉骨骼外,近期研究也發現與免疫和神經系統調節等功能有關;缺乏維生素D可能引發情緒焦慮、憂鬱等狀況。除了透過日曬可促進人體維生素D生成外,也可從鯖魚、鮭魚、乾香菇(日曬)、雞蛋等天然食物或含維生素D營養補充品獲得維生素D。6. Omega-3脂肪酸:Omega-3脂肪酸有許多好處,其中對大腦有抗發炎、維護腦部健康等功能,近年也有研究指出具有預防憂鬱的效果。中小型魚類(鯖魚、秋刀魚等)、亞麻籽、奇亞籽、核桃等皆含有豐富的Omega-3脂肪酸。攝取營養素之外,也要多運動最後潘富子師提醒,在家遠距工作與平日在公司靜態的工作型態會減少許多身體活動,居家防疫也別忘了伸展筋骨適時運動。人體在運動時能穩定神經系統,會分泌腦內啡、血清素等快樂激素,能減輕壓力、緊張和焦慮,提升睡眠品質。攝取好食物也要記得控制飲食份量顧及身材,避免日後發生肥胖的另類災情。延伸閱讀: 。防疫物資別亂囤! 醫曝常見4大消毒用品「隱藏危機」 。免疫第一關在腸道! 營養師點名2防疫食物要餐餐吃
-
2021-05-2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期間翻轉健康 醫師教你調整飲食習慣增強免疫力
疫情重症患者 多為50到70歲以上慢性病嚴重病人瘟疫從古到今都有的,瘟疫不是只有今天才有,而且只有一個真理,就是達爾文進化論,優勝劣敗,適者生存。目前我們新冠肺炎住院病人,所有重症的絕大多數都是50歲到70歲以上且原本就三高和各種不同慢性病嚴重的病人,這個道理就是告訴我們讓自己身體健康,絕對多數都沒有問題的,尤其年輕人感染後幾乎都是輕症跟無症狀感染,反正就是隔離14天抗體就出來了。改變飲食習慣 增強免疫力只是特殊的是,大家知道不知道這透露了一個訊息,那就是平日不知道保養的人不知道自我隔離愛護自己的,就可能是上天要收回的人,尤其中老年人的保養絕對不是只有吃藥控制數字而已,真正翻轉健康才是最重要的。要怎麼做呢?很簡單的,就是減少您平常3分之2的澱粉攝取量,增加3倍的蔬菜攝取量,用真正第一道冷壓好油加上好鹽蔥薑蒜提味好好料理,用美味蔬菜料理吃到飽,正常適量葷素蛋白質則維持原來的量不用改變。如果這樣吃完還會餓,才加吃兩三口的五穀雜糧,拜託大家不要說做不到,至少在防疫期間一定建議要這樣做,習慣成自然喔!身體自然輕,血壓血脂血糖自然恢復正常,免疫力自然增強,您就是無敵鐵金剛,任何災難來臨都不怕,大家一起加油戰勝疫情,挺到普及疫苗注射的來臨。原文引用自:Dr.VIC Lo 吉康健康管理-自然整合醫學健康照護
-
2021-05-2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無症狀感染者真的無症狀?一表了解新冠肺炎無症狀、輕症、重症
根據國際科學期刊《自然(Nature)》發表文章顯示,每5位染疫者,就有1人屬於無症狀患者。隨著國內新冠肺炎疫情擴大,疫情進入社區,台灣部分確診者並未出現任何症狀,在在顯示無症狀者造成的病毒傳播不容忽視。很多人擔心自己會不會是無症狀患者?該如何避免被無症狀患者感染?「症狀前」患者易遭誤判為無症狀感染者無症狀感染者必須符合兩個條件,一是篩檢呈現陽性,二是整個病程中都未出現任何症狀。世界衛生組織(WHO)官員指出,世界衛生組織所紀錄的「無症狀(Asymptomatic)」確診個案少之又少,因為多數被認定為無症狀的患者,屬於「前症狀者(Pre-symptomatic)」,也就是在確診的當下,患者沒有發現任何症狀,而是在確診後,症狀才逐漸浮現。世界衛生組織派往中國武漢的團隊就發現,原先被歸類為無症狀患者,有75%在後續就開始出現症狀。除了確診後才發病的患者之外,大多數被認定是無症狀患者,其實並未察覺自己有新冠肺炎症狀,或是無法分辨新冠肺炎症狀和其他病症的差別,例如輕微發燒、疼痛,容易被忽略,咳嗽也可能被當作過敏性咳嗽或因抽菸等因素導致。傳染力較有症狀者低,監測困難成潛在危機《自然》期刊公布一項研究顯示,無症狀確診者,比起有症狀者的傳染力低了42%。雖然傳染力低,但無症狀者造成的傳染,多半無法以一般的作法監測,且許多國家的篩檢以有症狀者為優先,因此大多數無症狀者在不知情下,並未自我隔離,依舊上街購物、走動,造成嚴重的公共衛生風險。學者對於無症狀者到底是不是社區感染的主因,影響社區感染的程度又有多少,仍未有定論。有學者就認為,無症狀患者並不是導致疫情大規模爆發的原因,因為他們較少咳嗽、打噴嚏,比起其他人造成的病毒汙染較少。其他傳染病學家則提醒,無症狀者透過講話、唱歌、吼叫,甚至在寒冷地區呼出的霧氣等,都有可能因此噴出微小飛沫散播病毒。病毒量相同,無症狀感染者復原較快無症狀的新冠肺炎確診者,並非沒有受到新冠病毒侵害。美國醫療新聞網《網路醫師(WebMD)》的報導指出,研究者掃描了無症狀確診者的胸腔後發現,其中有許多毛玻璃狀的陰影(Ground Glass Opacities),這是在新冠肺炎患者身上普遍看到的現象,這些陰影是肺臟受到感染的表徵。《自然》期刊說明,部分研究顯示無症狀患者體內的病毒數量,與有症狀的患者相當,然而無症狀者清除病毒的能力較佳,因此感染的時程相對較短。英國聖安德魯大學(University of St Andrews)傳染病研究員穆格・塞維克(Muge Cevik)解釋,無症狀感染者的免疫系統能較快的中和入侵的病毒,但並不代表他們身上的免疫反應比較強或耐受度較高,可持續較久的時間,證據顯示,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反而有更穩固、持久的中和抗體反應。根據國內研究顯示,事實上,在接觸的病毒後到發病前的這段時間,也就是症狀尚未出現時,是新冠肺炎最具傳染力的時期。加上身邊可能存在無症狀患者,防不勝防,因此勤洗手、避免出入公共場所,並持續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是有效自保的最佳解方。參考資料:.https://www.propublica.org/article/what-we-need-to-understand-about-asymptomatic-carriers-if-were-going-to-beat-coronaviru.https://www.webmd.com/lung/news/20200811/asymptomatic-covid-silent-but-maybe-not-harmless.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0-03141-3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20/may/30/covid-19-asymptomatic-coronavirus-how-common-is-it-and-can-its-spread-be-contained.http://www.tsim.org.tw/journal/jour31-4/01.PDF
-
2021-05-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疫情升! 陳時中:採訪時可塑膠袋包麥克風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升溫,各地接爆出確診者。而記者各地採訪暴露於高風險中,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則祭出「記者採訪注意事項」,要求記者「擠在一起堵麥」,將麥克風噴酒精,「最好能用塑膠袋包起來」,下一個採訪者才會安全。陳時中說,到醫院、篩檢站採訪的媒體,對可能的接觸者近距離訪問,是非常高風險的行為,「這個人可能下個小時就被列居家隔離」,且訪問這些高風險的人只是零星片段感覺。因此指揮中心今天宣布記者採訪注意事項,包括以供訊或推派代表採訪,避免群聚風險。另外,應確認當面採訪對象無症狀,且非居家檢疫、居家隔離或確診者。若曾接觸確診者15分鐘以上,請留在家中自我隔離,等候衛生單位通知,無立即就醫需求勿離開住所。陳時中也宣布,禁止記者進入或靠近醫療院所、集中檢疫所、篩檢地區或已公布確診個案可傳染期内公開場所等地區探訪,M以減少感染風險;有症狀者暫停採訪工作。陳時中說,採訪時應徹底落實個人防疫,室外及室內保持社交距離,全程佩戴口罩,並配合各單位防疫措施;受訪者也應佩戴口罩。
-
2021-05-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快篩陽性或做PCR 黃珊珊提醒這些注意事項
台北市長柯文哲下午在防疫記者會中指出,昨天北市4個快篩站,共篩1213人陽性率5.1%。副市長黃珊珊說,若快篩陽性,屬中、重度症狀,北市會用救護車將患者送至醫院,或透過EMOC分配到其他醫院的專責病房;若為無症狀或輕症,則會用有救護車規格的防疫巴士,送至集中檢疫所。黃珊珊指出,快篩陽性的患者,希望他們做到主動回溯出現症狀前3天的接觸史,通知這些接觸的朋友;第二,填寫自我檢核表,並將健康風險報告書傳送,通知接觸者快篩;第三,自我隔離、戴口罩並自我健康監測。至於到醫院做PCR確診的患者,黃珊珊表示,中、重度症狀,要送至醫院,或透過EMOC分配到其他醫院的專責病房;若為無症狀或輕症,希望停留在家,北市會將確診者送到集中檢疫所。黃珊珊表示,等待PCR結果時,採檢後3天避免出入公共場所及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在家中單獨一人一室,避免與其他同住者接觸,也要務必戴醫用口罩,勤洗手、多消毒。另外,民眾已在集中檢疫所,若是輕症或無症狀,10天左右會再做一次PCR檢測,屆時如果是陰性或CT值高於30,北市就會讓解除隔離,可以回家;若CT值小於30,如果沒有什麼症狀,會繼續待在檢疫所7天左右,之後可以解除隔離;但如果小於7天的話,就必須再安排一次採檢,當是陰性或CT值高於30才會解除隔離。黃珊珊解釋,換句話說,現在在集中檢疫所內的等候快篩陽性的人,他還有至少10天要做檢查,若是5月13日以後在醫院做PCR檢測,3天內若未收到衛生局電話,請主動撥打防疫專線(02)2375-3782。因為現在數量比較多,可能會有疏漏,要麻煩大家主動打防疫專線。
-
2021-05-2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如果不是重症,不管走哪條路都是在家休息!」醫師曝急診狀況,一圖說明最佳防疫方式
這幾日疫情惡化,每日本土確診數都破百例,今日指揮中心宣布全台升為第三級警戒,要大家更加謹慎防疫,對此「抓住那個醫生」做了一份急診的流程圖在臉書分享,希望能大家了解急診的狀況,並整理出兩個新冠肺炎最重要的概念,呼籲大家在家中好好防疫。「抓住那個醫生」:這幾天急診開始如預期般的(?)狀況惡化,最大的問題是在無症狀跟略有症狀,卻想來『篩看看』的病人實在太多了,醫藥崩壞只差臨門一腳。我相信大多數的人只是不知道該怎麼辦,而不是故意要讓醫療崩壞的,所以我做了一份流程圖,需要大家協助我把急診的狀況傳出去。時間不多,我先講兩個最重要的概念:1. 請把自己和所有其他人都當成無症狀感染者因此最重要和最有效的就是◎最大限度的降低人與人的連結◎口罩、洗手、社交距離、最好能做到盡量自我隔離14天◎這個病毒在無症狀和輕症患者身上,大概7~10天就會失去傳染力。一般估14天。只要我們的連結降到最低,最後一個帶著病毒亂跑的人接觸不到下一個人14天後,它就失去傳染鏈了。2. 這個病毒的重症率大概10%◎換句話說,有9成的感染者,不管是無症狀或是輕症,都是在家中休息14天就好◎有不舒服可以考慮退燒止痛藥來緩解症狀多喝水多休息◎不幸出現了重症症狀才需要到醫院就醫◎有篩檢需求可以到社區篩檢站我們懇求大家把醫院的資源留給重症,那也是給我們運氣不佳的重症親友甚至是自己,多一個活下去的機會。看著流程圖,如果你不是重症,不管走哪條路都是在家休息。既然如此,何不一開始就躲好躲滿呢?還有很多人是在這樣的時期不得不出門謀生的,如果我們是幸運能夠好好自主管理或自主隔離的人,請不要浪費我們的幸運。事情可以一路惡化,我們都看過他國的慘況的確一不留神就是我們下一步的樣子,但還有機會在懸崖邊止步,一起努力。我們為你堅守崗位,請你為我們留在家中!
-
2021-05-1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港專家許樹昌:台社區大量傳播鏈 料疫情維持1、2個月
台灣爆發新冠肺炎疫情,17日新增333例本土個案,確診數字連日增升引起各界關注。對於爆發趨勢會持續多久,香港政府專家顧問、香港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接受香港01採訪時稱,台灣社區現時存在大量傳播鏈,料疫情隨時會維持1、2個月,並認為台灣上月放寬機組人員的檢疫措施,最終造成防疫缺口。據報導,許樹昌表示,台灣疫情爆發的時間長短,要視乎社交距離措施有多緊,但至少要幾個星期才可令疫情放緩。他以香港為例,政府曾宣布餐飲處所全日禁內用,所有娛樂場所關閉,學校停課,公務員居家工作等,藉此減低社區人流。對於台灣現時實施學校停課,公務員彈性上班,他則認為居家工作會更好,因為要減低社區人流,特別是公共交通工具的人流。對於台灣疫情何時完結,許樹昌直言疫情隨時會維持1、2個月,「(台灣)社區有好多傳播鏈,所以要觀察有關當局(措施)進行情況」,包括要將確診個案全部送到醫院或隔離中心,緊密接觸者全部做檢疫等,另可考慮借鑒香港及大陸為緊密接觸者再進行第二次檢疫,否則疫情只會不斷爆發。報導指,台灣上月放寬機組人員檢疫措施,由原本「5+9」(居家檢疫5天採檢陰性再自主健康管理9天),調整為「3+11」(居家檢疫3天採檢陰性再自主健康管理11天),即有關人士只需居家檢疫3天即可正常上班,疑因此造成防疫缺口,出現華航機師群組。對此,許樹昌直指「呢個(措施)就係出事囉」。他表示,台灣對旅客的檢疫做得好,但對機組人員的檢疫措施太過放鬆;相比於台灣,港府在機組人員檢疫方面更為嚴謹,從去年7月起對所有機組人員及船員進行強檢,並要求曾逗留極高風險、甚高風險及高風險地區的機組人員自我隔離21天。他認為,機組人員經常會到訪一些高危地區,可以無徵狀將病毒帶入社區,因此台灣應該收緊機組人員的檢疫措施。除了台灣,遼寧、安徽兩省近日都爆發疫情,但三地均未達到疫苗屏障的水平。針對民眾接種疫苗是否一勞永逸的辦法,許樹昌指出,中長線一定要靠疫苗建立免疫屏障,但是否一勞永逸就要視乎變種病毒會否繼續出現以及滲透各地的社區。他舉例,從以色列、英國等地的數據顯示,即使民眾只接種了第一針疫苗,但各地的確診個案已大大急跌,因此接種疫苗確實可以控制疫情,相對地接種率低則會對抗疫非常不利。他又指,台灣爆發疫情同樣與疫苗接種率低有關,因此本次疫情是一個警示。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日前在微博發文稱,只要根據疫情採取嚴格的社交距離限制,加大檢測和人員流動追蹤,控制疫情只是時間問題。許樹昌指出,香港第四波疫情正是採用上述防疫策略,只要加大檢測量,社交距離措施做得嚴格,大爆發機會就相對減低,同時亦依賴市民的防疫措施做得好,包括習慣戴口罩、勤洗手,才令疫情逐漸放緩。
-
2021-05-17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圖表/我確診了、我有接觸史該做什麼? 指揮中心列十大注意事項
台灣本土疫情進入三級警戒,確診案例與接觸人數激增。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醒民眾,此時正面臨台灣防疫的重要時機,唯有民眾提高防疫警覺,確診者與接觸者皆遵守規範,不要因一時方便或僥倖心態,導致過往的防疫努力功虧一簣。為防堵疫情擴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製作兩張圖表,提醒確診者與接觸者應注意事項。圖表指出,多數確診個案症狀輕微,自行在家休養即可康復,應將醫療資源留給重症病患。在家休養時應一人一室,務必配戴口罩、勤消毒雙手,避免離開房間與同住者接觸。注意自身身體狀況,發燒可服用退燒藥減緩不適,若出現呼吸困難、持續胸痛胸悶、意識不清、皮膚或嘴唇或指甲床發青,應立即聯繫119、衛生局或撥打1922,依指示就醫,並禁止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也應電話聯絡症狀發生前三天之內,曾共同用餐、居住或未配戴口罩交談的密切接觸者,請他們自我隔離病健康檢測。若身為確診個案接觸者,除非有立即就醫需求,應在家自我隔離,不要離開住所。隔離期間應一人一室,配戴口罩、勤消毒雙手,避免與同住者共餐、接觸。觀察自身是否出現Covid-19症狀,如發燒、流鼻水、腹瀉、頭痛、嗅覺或味覺異常等,若出現出現呼吸困難、持續胸痛胸悶、意識不清、皮膚或嘴唇或指甲床發青,應立即聯繫119、衛生局或撥打1922,並依指示就醫或篩檢,禁止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
2021-04-0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美CDC:完成疫苗接種者旅行風險低但不鼓勵
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指出,完成疫苗接種者的旅行風險低,未來境內旅行前後不需再進行檢測,國際旅行須依目的地規定。但鑑於疫情仍上升,並不鼓勵外出旅行。CDC今天公布最新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旅行指南建議。CDC主任瓦倫斯基(Rochelle Walensky)表示,完成疫苗接種民眾的旅行風險相對低,但鑑於確診病例持續上升,CDC仍不建議民眾出外旅行。對於美國境內旅行,指南建議,完成疫苗接種2週的民眾將不需在旅行前後進行病毒檢測,旅行後也不需自我隔離。不過指南建議在搭乘飛機、火車與公車等大眾交通工具時,仍應做好包括戴上口罩、避開人群、維持社交距離以及常洗手等防疫措施。至於國際旅行,指南建議,除非目的地國家要求,否則已經完成接種的民眾搭機前不需進行病毒檢測,抵達美國後,除非各州有規定,也不需自我隔離。但返美前仍需進行檢測,並取得陰性檢測證明才能登機。CDC的這項最新指南建議不啻是為暑假旅遊旺季開啟綠燈,也有助於鼓勵民眾踴躍接種疫苗,對於過去一年重創的航空與旅遊觀光業更是一大利多消息。CDC表示,今天的更新主要是反映近來的多項科學評估與證據,顯示疫苗接種的有效性。目前全美已經有約5600萬名成年人完成接種,約1億人獲得至少一劑接種。目前美國共核准3類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總統拜登(Joe Biden)日前也宣示在4月19日前,90%的美國成年人都將有資格獲得疫苗接種。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University)統計,全美確診人數突破3054萬人,超過55萬人不幸病故。
-
2021-01-2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桃園女警傳發燒隔離 代分局長:10隔離19自主管理
桃園醫院疫情擴散,桃園市警局桃園分局龍安派出所1名女警1月9日前往醫院戒護犯人,外傳隔天發燒,警方再三更正說明,引起外界傳言紛紛,桃園分局代理分局長黃炳訓今天上午說明表示,該名女警在1月9日前往醫院戒護開刀犯人,輪班戒護警員共16人,其中女警7人須居家隔離、9人自主健康管理,連同到醫院就醫及陪病者,目前員警總計10人居家隔離、19人自主健康管理中。黃炳訓表示,龍安所該女警自1月9日起前往桃園醫院戒護開刀犯人,她與該所員警共16人輪班戒護犯人2天半,之後女警出現喉嚨癢,他自行前往篩檢是陰性,並未出現發燒、噁吐症狀,警方因此將女警與戒護員警16人檢疫,將其中女警7人須居家隔離對象、另9人進行居家自主健康管理對象。警方匡列這段時間前往桃園醫院就醫及陪病的員警總共21人,其中8人已解除列管對象,剩下13名匡列員警,其中3人須居家隔離、10 人自主健康管理,總計這次警方匡列37人中,扣掉8人解除列管,目前10人居家隔離、19人自主健康管理,該居家隔離者保持每天聯繫、19名自主健康管理者預計本月27、28日解除管制 。黃炳訓表示,龍安所包括女警等16人仍在居家隔離、自主健康管理對象,造成警力不足,已調派同安、青溪、埔子、大樹、景福所警員11人前往龍安所支援警力,維護治安、交通等勤務。
-
2021-01-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部桃群聚擴大 感染科專家籲下一步應注意家庭群聚
部立桃園醫院院內群聚擴大,醫護染疫人數已達五人。指揮中心昨天宣布將成立「前進指揮所」進駐該院,但振興醫院感染科主任李明政表示,社區如果發生感染,通常多由家庭群聚開始,嚴格監控未來是否有家庭群聚的狀況,並察社區在未來兩周內有沒有有沒有案例非常重要。李明政表示,目前指揮中心提出的六大措施都非常重要。包括:指揮中心人員進駐醫院成立「前進指揮所」、確診個案曾活動的病房關閉、清空相關樓層嚴格管制區域、安排專家進駐、全院患者只出不進,取消探病,陪病僅限一人且須實名制、加強宣導醫院員工落實自主健康管理。他認為,成立前進指揮所進駐後,部桃應該可以做好優良的管控,疫情應可及時控制住。未來如果再有院內醫護傳出感染,因為也都隔離開來,應不用太過於擔心。但李明政也提醒,許多社區感染都是從家庭群聚開始。以之前白牌車司機和案27為例,都傳給三、四個家人,案27的家人更進一步傳給照顧的看護。因此,醫護人員一定要做好自我健康管理,若有疑似症狀等,就要做好自我隔離,不與家人接觸。他也提醒,民眾應該謹守防疫措施,尤其現在國內口罩充足,民眾外出不分八大場所,都應戴好口罩,並且應勤洗手。每天也都要注意自己是否出現感冒症狀,就醫時一定要使用防疫計程車或是自用車,千萬不可搭乘大眾運輸,以免造成更大的社區感染。
-
2021-01-19 新冠肺炎.回首SARS
回首SARS/如果早一點處理和平醫院 張上淳:當年或許能避免院內感染
【編按】中國武漢肺炎疫情持續擴大,世界各國都紛傳確診病例。2003年SARS帶給台灣劇痛,但台灣也在防疫面有了經驗與進步。元氣網摘錄2009年財團法人歐巴尼紀念基金會出版的《回首SARS》、《走過SARS》二書部份摘文,讓大家借鏡,避免讓過去SARS的慘痛經驗再次上演。審視當年抗煞功過,張上淳認為,如果當時疾管局可以早一點處理和平醫院,或許後續就不會出現如此嚴重的院內感染,讓台灣陷入一場前所未見的傳染疾病驚恐中。好萊塢電影「魔戒三部曲」劇情緊湊,引人入勝,在抗煞過程中,SARS病毒就像是肉眼看不見的隱身魔王。而深入第一線的醫師護士如同各方戰士,一定要深入魔王的領土,才能在末日火山摧毀邪惡的根源。宛如劇中的魔戒遠征隊將領,台大醫院感染科主任張上淳帶領著醫護人員奮勇殺敵,站在第一線,冒著生命危險,抵抗著鬼魅般的黑騎士(病毒)歷經這場慘烈戰役,他整整瘦了15公斤,甚至兩度以為自身發燒染煞,自我隔離。在國內出現第一起確定SARS個案之後,張上淳多次參與行政院內部會議。他表示,剛開始台灣表現確實不錯,維持了一個多月的「三零」,不管這是否為政治宣傳,單從防疫角度上來看,在上半場,確實打了一場好球。可惜後來「台灣防疫網破洞了!」張上淳指出,和平醫院爆發院內感染時,他擔任疾管局相關委員會委員,在編號149之前的個案,似乎都排除了染煞可能。新光醫院曾與他討論這個149病例,他也認為是這應該是第一例本土確定個案。審視檢討當年的抗煞功錯,張上淳認為,如果當時疾管局可以更謹慎地看待此個案,早一點處理和平醫院,或許後續就不會出現如此嚴重的院內感染,讓台灣陷入一場前所未見的傳染疾病驚恐中。傳統醫界講究輩分倫理,為了防治SARS病毒蔓延,張上淳曾經在一場會議上,正氣凜然地質問各大醫學中心院長「大家是否愛台灣?」因為和平醫院、仁濟醫院相繼淪陷,但與會的醫界大老們卻遲遲不願出于援助。張上淳回憶說,那時被列為SARS專責醫院的國軍松山醫院已經人滿為患,需要其他醫院協助收容病人,在一個周五下午疾管局找來北部各醫學中心院長級大老們開會協商,幾乎沒有醫院代表主動表達願意立即收治SARS患者,大家都推說,等到下周一再說吧。各大醫院開會質問「大家是否愛台灣?」張上淳指出,在開會中,突然接到電話通知,署立台北醫院感染科認為,仁濟醫院已經失守了,因為署北急診室突然來了不少從仁濟醫院轉診來的患者。結束通話之後,他無奈地告訴大老們,不只是和平醫院出事,現在連仁濟醫院也保不住了。「大家是否愛台灣?」他義憤填膺地問著與會每一個人,一時之間,鴉雀無聲。不久後就做成決議,各大醫院隔天(周六)就開始動用人力,為收治SARS患者做準備,星期天就開始」運作。當時在醫療領域上,各大醫院之間瀰漫著一股各掃門前雪的消極態度,就連政治上也出現了政黨之間的角力猜忌,影響了防疫上的合作。「中央與地方的不同調,讓第一線防疫人員戰得更辛苦!」張上淳坦言,防疫作戰不應該有黨政色彩,應該齊心協力地解決問題,而不是製造更多是非。張上淳透露了一個秘密,那就是和平醫院封院究竟是誰做的決定?他指出,和平醫院爆發院內感染的前兩、三天,疾管局成立了一個由中央單位及台北市衛生局所共同組成的小組委員會,透過視訊與和平醫院聯繫'只見院內人心惶惶,一片混亂。會議結束時,決定立即召回和平醫院的醫師及護理人員,會去過和平醫院就診,且發燒的患者也必須立即向和平報到;疫調人員迅速進入和平,展開疫調工作。只可惜,這些措施都沒有開始執行,和平醫院就封院了。原來是台北市政府內部己考慮封院,消息不知怎麼傳至疾管局及行政院,中央立刻要台北市派代表至行政院開會,希望將封院一事拉到中央層級,由中央來宣布。中央地方猜忌 削弱防疫力量連封院一事,中央與地方都搶著宣布,可見當時兩者之間存在著多深的歧見,遑論相互支援,攜手合作來抗煞。這些中央與地方的猜忌,對日後的防疫工作有著負面影響。幸好前衛生署長李明亮即時加入團隊,擔任總指揮。張上淳表示,SARS初期,係由國科會副主委陳建仁來帶領防疫工作,但陳身兼數職,隨著疫情的惡化,必須找一個專職的指揮官來協助疾管局。多次參與行政院內部會議的張上淳指出,原本一開始希望前副署長黃富源可以擔任重責大任,不過,黃富源推薦李明亮。而李明亮是資深醫界大老,又擔任過衛生署長,確實是最適合的人選。抗煞團隊有了總指揮,有助於穩定混亂的時局。但身為台灣醫界龍頭的台大醫院,此時內部卻有些動盪不安,因為台大竟然也發生了院內感染。談起此事,張上淳語氣中多了一些無奈與沈重。事後報告顯示,台大醫院共有17名護士、檢驗師、傳送人員不幸被病毒感染,多名感染科醫師也險些被感染,出現不明原因發燒,住進負壓隔離病房。爆院內感染 臺大創院來最大危機張上淳坦承,那時不少收治SARS病例的醫院都出現死亡個案,唯有台大保持著零死亡的紀錄。不少疑似染煞的患者都搶著進台大,其他醫院也將台大視為最終收治場所,直接將病人往台大急診室送,估計當時收治了上百名疑似SARS病患,確定個案則高達七、八十人。由於超過負荷,人力空間嚴重不足,隔離病房也有限,大部分病人只好擠在急診室,很容易就被病毒給攻陷,釀成了台大醫院創院以來最大的危機。事後發現,台大醫院這波感染源應是一名去過和平醫院就診的獨居老人,因肺炎至台大急診室就醫,卻隱匿病史,在急診室暫留的那幾天,將病毒傳給了其他病人及家屬,甚至是醫護人員。不過,台大畢竟是台灣第一流的醫學中心,張上淳自豪地說,17名被病毒感染的院內同仁沒有一個人死亡,而接受插管治療的,也只有一個人。這感染個案是個櫃檯掛號人員,以為隔著一片櫃檯玻璃,就不會感染病毒,於是沒有戴上口罩,因此,病情最為嚴重。怕不怕自己也成為SARS個案,住進隔離病房,被插管急救?張上淳苦笑著說,自己又不是金剛不壞之身,與SARS病毒的對抗期間,曾經兩度不明原因發燒,採取自我隔離。他只能祈禱上天,讓他保持健康,才有能力救治別人。「說完全不擔心,是騙人的!」張上淳說,不管是確定或是疑似病例,急診室每天都湧進了一大批發燒咳嗽的病人,當病患越來越多,心裡就開始發毛,擔心要是醫療過程中有個疏失,就可能被傳染。張上淳解釋,從流感、登革熱等傳染疾病來看,每個人在罹患病毒之後,症狀不一,有人症狀嚴重,有人則是相當輕微。那時SARS病毒傳散途徑還不清楚,也還沒釐清典型症狀,一時之間,人人自危,風聲鶴唳。他很擔心部分院內同仁早就被感染,但症狀輕微,而不自知,成為了傳染源頭。那時一名疑似染煞發燒的WHO專家,身體不適,出現發燒症狀,在飯店自我隔離,等著專機接回美國。當張上淳得知這個消息之後,頓時之間,整個人有點傻住了,因為他多次與該名專家面對面地討論疫情,一起用餐。一度發燒 自己「祕密」隔離兩天就在此時,張上淳也覺得不對勁,體溫偏高,身體有些熱熱的。因此,當天並末回到家裡,想到岳父岳母位於台北的住所沒人居住,於是到那住了兩天,沒與外界接觸,心中暗自祈禱著,自己千萬不要染上SARS病毒,幸而只是虛驚一場。如果SARS捲土重來,或是爆發禽流感大規模傳染,台灣可以安穩地度過嗎?對此,戴著金框眼鏡的張上淳,鏡片後的雙眼充滿了自信。他認為,國內醫療體系在上次與SARS病毒對抗戰役中,學到了許多寶貴的經驗,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未來一定能處理地更好。張上淳指出,五年前爆發SARS疫情時,許多醫護人員連N95口罩都不會聽說,但有了這一次經驗,現在連一般民眾都知道N95口罩,個人衛生習慣也加強了許多。當時不敷使用的負壓隔離病房,這幾年來,也陸續增設。萬一文爆發疫情,就不用擔心疑似或確定患者沒有地方可安置。他相信,只要團結一致,捨棄本位主義,再邪惡的魔王,也會被摧毀,再險峻的病毒傳染疫情,都能儘速平息。(本文摘錄自財團法人歐巴尼紀念基金會2009年出版《回首SARS》)
-
2020-11-2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入境英格蘭第5天篩檢若陰性 可提早結束隔離
英國政府今天宣布,自12月中旬起,入境英國的旅客,在自我隔離第5天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篩檢為陰性的話,可提早結束隔離。法新社報導,英國政府希望這項新規範能提振觀光業,特別是受到疫情重創的航空業。自12月15日起,經由飛機、渡輪或列車抵達英國的旅客,在抵達至少5天後篩檢COVID-19為陰性的話,就能提早結束隔離。目前入境英國的自我隔離天數為14天。旅客必須事先預約私下篩檢與隔離。選擇不接受篩檢的旅客則必須遵守2週的隔離規定。英國運輸大臣夏普斯(Grant Shapps)說:「我們新的篩檢策略,將讓我們更自由旅行、探望所愛的人與促進國際商業。」他說:「透過提供民眾在入境第5天接受篩檢的選項,我們同時也在支持正持續從疫情重建的旅遊業。」倫敦當局在看到證據顯示,相較於一抵達就篩檢,自我隔離第5天後篩檢提供實質上更好結果後,決定政策轉向。英國政府訂定英格蘭的運輸政策;蘇格蘭、威爾斯和北愛爾蘭政府則各自管轄其運輸政策。
-
2020-11-1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譚德塞:世界或已厭倦疫情 但疫情不會厭倦我們
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譚德塞今天呼籲全球民眾持續對抗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並警告人們也許已經受夠了對抗疫情,但病毒「不會厭倦我們」。法新社報導,譚德塞(Tedros AdhanomGhebreyesus)今天在世界衛生大會(WHA)致詞時,樂見拜登(Joe Biden)當選下一任美國總統,期許這代表全球能更密切合作以終結疫情。他說,遵循科學、抵抗對病毒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呼籲,對人們來說至關重要。他說:「我們或許厭倦了COVID-19,但它不會厭倦我們。」先前因接觸確診患者而自我隔離的譚德塞警告,病毒會尋找並利用人體弱點。他說:「它(病毒)會找上身體虛弱者,也會尋找並利用其他弱點:不平等、分裂、否認、癡心妄想和刻意裝作一無所知。」他說:「我們無法與其談判,也無法閉上雙眼,期望它自動消散,它不會理睬政治修辭或陰謀論。我們唯一的希望就是科學、解決方法與團結。」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去年底從中國爆發,迄今已造成全球逾125萬人病故,逾5000萬人染疫。譚德塞警告,這場疫情已讓世界須重拾「共同使命感」的必要性表露無遺;他表示,這份使命感近年已在不知不覺中遭「被誤導的民族主義和孤立主義浪潮」侵蝕。「本著這種精神,我們恭賀總統當選人拜登和副總統當選人賀錦麗(Kamala Harris),我們期待與他們的政府非常密切地共事。」拜登曾表示,一旦當選,他的政府將扭轉現任總統川普讓美國退出世衛的決定。美國傳統上是世衛最大金援國。譚德塞說:「我們必須基於相互信任和相互問責重塑領導力,以終結疫情並處理存在於諸多世界問題根源、根深蒂固的不平等現象。」
-
2020-08-0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美衛生部長不用居家檢疫? 陳時中:團隊已來台隔離
美國衛生部長阿札爾(Alex Azar II)將訪台,外交部今天表示,訪團出發前將依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規定,美國衛生部長訪台團入境前須檢附登機前三天PCR檢測陰性報報告,全團搭乘專機到台灣,抵台後在機場會再次接受採檢,據傳美國衛生部長阿札爾不用執行居家檢疫14天。對此,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強調,美國衛生部長阿札爾訪台團隊隨團成員,到台灣都會再次隔離檢驗,「這是防衛線,確保雙方安全」,先遣部隊已經來台執行隔離檢疫,但目前美國衛生部長阿札爾尚未赴台。陳時中說,入境後,訪團必須團進團出,與民眾相隔離,不會接觸民眾,訪問也會再精簡情況下執行,與總統見面將會高規格方式,全程戴口罩,此外其也會到CDC觀摩討論,都會確保雙方安全。陳時中說,非常歡迎美國衛生部長來台訪問,「對台美衛生合作一大進步與意義」,屬特殊情況,但不表示可以鬆懈,將全程戒備,美國出發前仍需有前三天陰性證明,坐專機包機來台,到台灣後我們會進行新冠病毒檢驗。陳時中表示,這是1978以來訪台層級最高的官員,當然很高興,是台美衛生合作重大里程碑,台灣邁向世界的一大步,和美方合作讓我們能見度高,對於參與國際組織很有幫助。延續過去的合作,兩年前就曾經去訪問、面對面交流。陳時中說,最近的合作協議是在4月27日的線上會議,這段時間台灣防疫成績的努力國際有目共睹,美國衛生部訪台團將會討論防疫措施,美國也感受到醫療戰備物資要與信任友邦供應才不會有衛生安全危機,「所以會把台灣把列為可靠的供應者,不論是公衛或醫療都有助益。」
-
2020-08-0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新冠病毒居家檢測工具 食藥局將核准
定期檢測知道自己是否感染新冠病毒者,可能扭轉對抗新冠肺炎的戰役;聯邦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本周為新冠肺炎居家檢測敞開大門,讓居民快速、便宜且可以完全在家進行檢測是否染疫,前提是企業不會覺得相關規定太複雜。FDA局長哈恩(Stephen Hahn)發表聲明,宣布FDA將核准居家檢測時說:「這類型的檢測將成為對抗新冠肺炎的規則改變者,且可能成為國家邁向重啟的關鍵。」在此之前,FDA尚未允許任何個人或企業販售居家檢測用品。實驗室能準確檢測新冠病毒,但通常受限有新冠肺炎症狀者,且經常需要幾天後才能得知結果,屆時受檢者可能已經把新冠病毒傳染給他人。其他檢測較快速但昂貴,且不太可能經常做;以麻州一間診所為例,若無保險負擔,快篩一次要價160元。新冠肺炎帶原者往往具有很強的傳播能力,且病毒的感染能力在症狀出現前幾天最強。每周一次或兩次的居家僅測可能讓人們在外出上班上學、搭飛機、參加聚會或探望老人家之前,先自我檢測,讓受測者及時了解是否遭感染,確保自我隔離,以免感染他人。科羅拉多大學(University of Colorado)檢測專家拉雷默爾(Daniel Larremore)說,FDA將朝正確的方向邁進一步,且可能鼓勵企業追求更廉價、快速的居家檢測。不過,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專家米納(Michael Mina)指出,FDA的指南模板讓這類檢測很難普及。指南模板詳述樣本要如何在檢測者毋須自行將樣本送到實驗室的情況下,收集、分析並呈現結果,同時要求準確率還不能低於實驗室的標準太多。美國病理學會(College of American Pathologists)主席艾蜜莉‧沃克(Emily Volk)說,目前的簡易快篩可能會有20%的漏網之魚,需要實驗室重複檢測確認,而這些結果通常數日才會出爐。
-
2020-07-2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返泰移工恐為本土個案 專家建議隔離解除前再篩檢
我國於今日中午接獲泰國官方通知,該國確診一名自我國入境的新冠肺炎感染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疫調尚在進行,不排除為本土個案。對此,振興醫院感染科主任李明政表示,本土感染確實是其中一個可能性,須以嚴謹態度看待此一事件,若最後仍為不明感染源,建議入境者除隔離14天,解除隔離前也需再次篩檢,以減少無症狀感染者傳播的風險。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指出,該名個案為一名在我國北部工作的泰籍移工,自2018年1月17日入境,今年7月21日出境,中間都不曾離境。21日自我國搭機返回泰國後,於7月25日確診;但是何時發病、何時檢驗等都尚與泰方了解。李明政則表示,由於還有需多資訊待釐清,無法確認其感染源頭,但本土感染確實為其中一個可能選項;若真的是本土感染,顯示台灣內部還是有可能存在新冠肺炎病人於社區中,必須以嚴謹的態度看待。李明政說,應了解個案最近二至三周內有無接觸其他移工友人,若無法掌握感染源,儘管現在只有單一個案,但「有一就有二」,代表本土社區中有潛在的不明社區感染。這時台灣便必須恢復到先前的防疫措施與態度,而不只是「防疫新生活」,包括醫院防疫措施、個人防疫都必須回到嚴守社交距離、戴口罩等,而非柔性勸導階段。對於國內近日多起移工搭機返回東南亞國家後出現症狀,李明政表示,移工在台生活環境較為擁擠,且可能與其他自國外來台移工有所接觸,有更多交互感染的機會。雖然現行所有入境者都需檢疫14天,但李明政說,若為無症狀感染者,隔離14天後仍為無症狀帶病毒者,還是有機會傳染。因此他建議,入境者除隔離14天,解除隔離前也要再做PCR檢測,陰性才可放行。
-
2020-07-2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美CDC建議:自我隔離可縮短為10天
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表示對新冠病毒有更廣泛的了解,因此更改指南,建議可將自我隔離時間縮短為10天。華盛頓郵報報導,CDC之前建議新冠病毒檢測呈現陽性的人,必須在兩次檢測都是陰性後才能結束隔離。不過,由於檢測不足較為不實際。CDC現在建議,民眾出現症狀後僅需自我隔離10天。對於檢測為陽性但沒有出現症狀的人,CDC建議從檢測日開始自我隔離10天。美國自疫情爆發以來,許多研究顯示,多數人僅在短暫時間內具有傳染力,通常為4至9天。一份大型接觸追蹤研究指出,人們通常在染疫後5天內具傳染力。不過,CDC也強調,「少部分重症患者」10天後仍可能繼續傳播病毒,因此必須隔離更長一段時間,達20天。世界衛生組織也於6月更新防疫指南,建議沒有症狀的患者自我隔離10天、有症狀的患者隔離至少13天。報導指出,自然(Nature)期刊一篇研究的學者發現,病毒會被染疫第5天出現的抗體中和並在第8或第9天就沒有偵測到活病毒。另一項發布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期刊中的研究也指出,病毒的數量似乎在症狀出現的第一天就開始下降。
-
2020-07-1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台灣旅客10日起 從台赴英全境均可豁免自我隔離14天
外交部今天表示,英國威爾斯和北愛爾蘭政府宣布將台灣納入豁免隔離國家名單,台灣旅客10日起前往英國全境均可豁免自我隔離14天,外交部表示,這再度彰顯台灣防疫成就,外交部表示歡迎。外交部表示,繼英國政府及蘇格蘭政府陸續宣布,將我國納入第一波安全名單,台灣旅客自本月10日起入境時可免除隔離14天的檢疫措施後,英國威爾斯及北愛爾蘭政府也於9日跟進,將我國列入可豁免隔離的名單,也確認我國人自10日起,從台灣入境英國全境均免隔離14天。外交部表示,這項豁免措施只對來自列入低度風險國家名單的旅客有效,若過去14天曾經到過非名單上的國家旅遊,則入境英國後仍須自主隔離。外交部表示,目前英國積極採取防疫措施,使疫情穩定受控,由於英國是台灣在歐洲第三大貿易夥伴,這樣的開放措施將有助台英雙邊經貿投資持續增長,未來我們將持續與英國合作推動更多的雙邊交流,為後疫情時代的全球經貿發展增加穩定性與持續性。
-
2020-06-24 橘世代.愛吃橘
以料理好好餵養生活,3道初學者的「自煮」提案!
下廚料理是忙碌的都市生活中,回到家的生活練習,專心烹飪一道菜,好好吃一頓飯,每一道料理,都飽含了掌廚者的心意及小宇宙。疫情讓人們在家的時間變多,促使人們重拾居家料理的樂趣,如今疫情已趨緩和,正是上市場挑選生鮮食材的時候,加上創意轉化囤貨食材與罐頭食物,一道道精美料理就能輕鬆上桌,一起進入料理作家毛奇的生活與廚房,烹煮身體與心靈最直接的對話。從食材感受四季更迭「大學外宿後,自然而然開始煮飯,只是不知道為什麼都是我在煮,而大家負責吃。」憶起這段往事,毛奇的語氣有些好笑。就像許多人接觸料理的開端一樣,最初都是為了填飽肚子。畢業後來台北工作,她白天上班,深夜烹煮,無意間將過往的料理技能延伸到自己的居家生活中,料理的過程也緩慢梳理陌生的城市生活,重新定義台北生活的本質。用料理經營日常生活,讓擁有人類學背景的毛奇覺得自己從一個「趴在土地上」的田野工作者,漸漸長出了新的眼光。「法國人類學家李維史陀曾說過,『食物是人類吞嚥自然的方式。』食物原本是相當中介的物質,經由生熟食的轉換,吃食間,我們就與自然發生了關係。」毛奇說,「但是來到都市,難免會有與土地和自然拉開距離的感覺。但還是有些地方能讓人意會到四季更迭與泥土的香氣,那就是傳統市場。」熱愛蔬食的毛奇提及台北雖處於都會地帶,卻擁有產地直送的新鮮食材,是這座城市為料理者所帶來最棒的食材體驗,「例如陽明山竹子湖一帶種有不少野菜,長得非常有精神,也非常美味。」遇到這類有別於高麗菜或青江菜等常見食材,「不知道怎麼料理時,就煮成蛋花湯吧。」有時進市場購買一些較不熟悉的食材時,和毛奇熟稔的菜販會提供許多料理建議。「正是這些金錢交易以外的互動,讓我有種成為台北人的歸屬感。」毛奇臉上漾起笑容。毛奇表示,疫情的確為傳統市場的買氣帶來打擊,然而只要戴好口罩、注意社交距離,空氣流通的傳統市場有時比封閉的室內商場還要來得安全。又因長時間待在家中,人們難以感受到季節的變換,毛奇建議,在適當防護下,能走訪市場採買一週食材,也是替居家料理增添季節感的健康法則。她舉例,由4 月初延續至今,是十字花科青菜,好比青花筍與芥藍的產季,總能從菜販手中購得最「得時」的一批蔬菜,「山筍、半天筍、檳榔花等,很適合做成涼拌菜,夏天吃來特別開胃。」而這些也正好是能存放多日的健康蔬菜,甚至有助於增強體力。三道初學者居家料理提案今年農曆年後隨著疫情擴大,人們開始減少外出頻率,採購日常用品時也傾向一次買齊的策略,無論市場採購或是線上購買食材,人們由外食轉而尋求自己料理的頻率增加,疫情的不確定性更誘發了幾次囤貨潮。說到囤貨,毛奇表示自己僅囤了可能會「進不來」的食物,如義大利麵、鯷魚罐頭與洋酒,畢竟台灣各項生產幾乎沒有受疫情波及而減少產量,甚至還因為無法出口而有了過剩的問題。長期關注在地農產的毛奇,應料理同好號召響應「台灣農產國家隊」,一起推出了石斑魚料理食譜,希望帶動人們以在地食材入菜的意願,也讓大都要到餐廳才能享用的鮮魚料理更為平易近人。問起有沒有比石斑魚更容易入手的居家料理?對於才剛開始接觸烹飪的新手,毛奇以一日午餐為示範,分別準備涼拌櫛瓜沙拉、清炒鯷魚雙筍與海瓜子辣醬義大利麵,食材不但簡單,居家防疫期間仍方便購得,從罐頭到澱粉類的主食也都是能長期保存的食材,是毛奇在留學義大利期間學會的飲食品味,在家為自己準備一頓簡單但不失享受的美食,或許也是居家生活的一種進化。毛奇以刨絲器順著櫛瓜的肌理削下如髮絲般柔軟的瓜絲,綠黃相間看來生氣蓬勃,接著剖開甜橙,切成片狀擺在盤緣,再淋上以蘋果醋加橄欖油調製而成的油醋醬與幾片提味的義大利香芹,涼拌櫛瓜沙拉便大功告成。香芹取自毛奇自養的盆栽,「但它們在我手裡都活不久,我只好在它們離開我之前盡量吃完。」毛奇有些俏皮地說道。她建議,不妨在家種植一些香草、蔥和豆類植物,為料理增添風味的同時,也能替生活帶來樂趣。清炒鯷魚雙筍則善用當季蔬菜的新鮮滋味,將一早從市場購入的青花筍與檳榔心合炒。毛奇拉開鍾愛的鯷魚罐頭,一股油漬香氣竄入鼻腔。她特別提點,「鯷魚和蒜頭一起下鍋炒是絕配,配飯或麵皆宜。」除了進口罐頭,毛奇也推薦台灣罐頭,「蒲燒鰻,幾乎什麼料理都可以搭配,非常下飯。」即便是14 天都不能出門的自我隔離期間,也能好好犒賞自己,快速、美味的料理不再只能是麵條或水餃,容易取得、保存期限長的罐頭,若再配上請家人買回的簡易生鮮食材,就能做出餐館等級的美味餐點。最後一道海瓜子辣醬義大利麵,同樣以鯷魚與蒜頭作為爆香的基底,加入台灣的豆豉辣豆瓣醬、海瓜子與捲管麵拌炒。「義大利人的口味其實與台灣人相當雷同,都喜歡吃鹹辣。」海瓜子炒至轉為粉色即可起鍋,再撒上一些香草與香料提味便可上桌,美觀又增添香氣。毛奇也分享了另一種居家觀察:「防疫期間或許大家待在家久了,缺少互動,覺得死氣沉沉,但我覺得從照顧生命的過程,可以重獲生命交流的能量。」除了前述的居家植栽,疫情期間更意外掀起一波居家養酵母的風潮,只要備有冰箱便能簡單照料,加上麵粉可以長期保存,用家中烤箱嘗試親手做麵包,不但輕而易舉,也能為餐桌增添一些新意。長期居家的狀態下,只要為耐保存的食材加入些許巧思,甚或自己培養食材,就算不出門,料理仍舊有千變萬化的可能。學習享受居家食光3 道佳餚排列在餐桌上,毛奇回憶起來台北近5 年的時光,「近年的我,發現當年那個初來台北有些不安,回到家總試著在廚房滿足生活控制慾的自己慢慢消失了,做料理變得更有餘裕,享受每一次做菜的機會,珍惜每一次好好吃飯的時光,也珍惜料理可能開啟的對話。」居家時刻,與料理相處的時間更長了,透過備料感受四季人文、透過料理增添生活滋味,好好地吃頓飯、好好生活,將在家的時光與思緒濃縮為一道料理,我們都在學習如何好好與家相處。本文摘自《台北畫刊》,2020年06月 出版【更多健康飲食精選閱讀↘↘↘】。「蔬菜之王」蘆筍怎麼挑?白蘆筍比較貴就比較好?。添加物也有「天然」的?你吃下的是食物還是加工物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6-23 橘世代.好學橘
名醫劉榮森:圓夢不用等退休!騎重機、烘咖啡還樂當寶石鑑定師
若不知道劉榮森年紀,會覺得他就像少年一樣,奔馳在天地之間。兩趟公路之旅,是挑戰、是圓夢,也是心靈的寧靜,未來他說還會騎下去,直到騎不動的那天為止。「我老婆在車庫發現我新買的重機後,氣到三天不跟我講話。大部分老婆都不願讓老公騎重機,其實只要注重安全、保持專注,騎重機是很有趣的休閒運動。」溫文儒雅的劉榮森,是國泰綜合醫院的胸腔外科主任,同時他也是臺灣治療肺癌與食道癌的專家。現在履行「漸進式退休」的劉榮森,是一本閱歷豐富的活字典,享受生命、逐夢踏實,喜愛研究、具有學者風範的他,看似不疾不徐,卻更有投入勁風疾雨的冒險精神。他在2017年騎重機暢遊加拿大8天3000公里,2019年又以12天的時間,長征美國六大州5000公里!去年與一群愛唱歌的好朋友舉辦了一場售票慈善演唱會,今年二月底又要第五度登上國家音樂廳與管弦樂團一起演出,他的精彩人生,仍像是蓄勢待發,隨時乘風而起。脫下醫師袍享受咖啡,還成為一名寶石鑑定師「我一旦有興趣,就會深入了解。喜歡咖啡,我就買生豆、自己烘培、參觀咖啡園......喜歡地質結晶,去各個地方旅遊,我就會細心觀察。後來有朋友約我去寶石鑑定班,我一聽就說好呀!因為我有興趣。對我而言就像收藏標本一般,收集了一百多種寶石,也成為寶石鑑定師。」將醫療工作重心轉移到對醫學院學生及住院醫師的教學、並縮減門診量的劉榮森,生活卻不減忙碌,日子依然過得充實,他口中雖說隨遇而安,卻總把興趣發展到「高手」的境界。「我原來就喜歡礦石結晶的東西,並且會研究它們的物理學的特性,每種石頭都有身分證,特別是當作首飾的桂寶石,像是鑽石、藍寶、電氣石、石榴石、祖母綠等,它們的硬度、比重、折射率都不一樣, 以上三種數據都對了,即可以確認寶石的種類。」「在顯微鏡下觀察晶體的內含物又是另外一片世界了。我女兒小學時,我也曾帶他們班同學去台北觀音山『採礦』,收集火山岩標本,研究觀音山火山系的噴發歷史,揭開觀音山的神秘面紗。」他累積涵養的知識容量,從不是一閃即逝,如同他所愛的結晶礦石,隨著時間越益發光成為寶藏。擁有高度專注力的他,也將這份謹慎應用在生命的追尋。乘著美好重機夢,一不小心跨越美國六大州「我年輕時就喜歡騎重機,但會開展橫跨美國、加拿大的重機之旅,起始於一個緣份。」劉榮森笑說,有一天帶著住院醫師去查病房,原來是一位名建築師騎重機摔斷了肋骨,劉榮森和他說:「希望你很快復原,等你好了,我們一起騎重機。」這一邀請,雖然令對方的太太一度生氣,覺得這醫師不但沒勸他不要騎,還鼓勵她先生繼續;可是卻促成了劉榮森加入了建築師公會的車隊,才有後來同遊加拿大、美國的壯舉。「每種運動都有它的危險性,先了解它的風險,再謹慎小心去控制風險,而不是一味躲避風險。注意安全是首要,但最重要是,不要超過自己的極限。」許多人直覺騎重機是很危險的活動,但他並不這樣認為;在60歲後,能與重機同好跨越北美,需要相當大的體力,可是他想要挑戰自己的能耐到底在哪裡。「這麼多天的長途重機旅行,是全新的體驗。國外的景色跟台灣很不一樣,且沿途的景色不只是美不勝收,而是經常全然不同。大峽谷、草原、冰河、大都市......我們還去拉斯維加斯住一晚。在加拿大的感受又很不一樣,我們沿途全景都是大自然,地廣人稀裡,你能看到更多自然景色:湖泊、山陵、冰原......還能看到許多野生動物。」若不知道劉榮森年紀,會覺得他就像少年一樣,奔馳在天地之間。兩趟公路之旅,是挑戰、是圓夢,也是心靈的寧靜,未來他說還會騎下去,直到騎不動的那天為止。登上國家音樂廳演出,唱歌是健康第一順位劉榮森還有一個身份,就是合唱團的團長。就讀台中一中時,他便加入合唱團,得到全國合唱比賽優等,而後因為醫務繁忙而先放下對唱歌的愛好,直到八年前,他又加入了合唱團,而今將第五次(2020年2月27日)登上國家音樂廳的舞台。「我看到許多報導都稱「唱歌」是促成長壽原因的第一位。因為唱歌能訓練肺活量、訓練智力,不會讓你衰老;再來出來唱歌,能跟大家互動、交新朋友,情緒與情感不會孤立。大部分的老化,是從『自我隔離』 開始。退休後,不能沒有朋友、沒有興趣、沒有嗜好。」他提到唱歌有樂譜,能夠訓練腦力,又讓心情變好,退休後不知道做什麼好的人,就來唱歌吧!去年在國軍英雄館舉行的慈善演唱會,售票所得全數捐給弱勢團體,唱歌兼行善得到了數百位親朋好友的支持與鼓勵。問他為何能不斷圓夢,他說自己並不會特別規劃,而是「順著生命的河流走」,無論做什麼事,可以給自己目標,但要減少給自己壓力。研究帶來無限喜悅,找到人生的興趣享受它!其實劉榮森小時候的夢想是做一位飛行員,後來雖因為近視而無法如願,但其他像是騎重機、到美國F1賽車道試乘、去日本賽道觀賞賽車,近距離感受風馳電擎的震撼,他一個個達成;日常更培養許多「靜態」的興趣,除了懂咖啡、鑽研寶石,他還收集手錶與鋼筆。「我的個性興趣都跟小時候有關。我父親是開工廠生產引擎零件,在我小時候,他常拿著汽機車引擎對我解釋內燃機原理,寒暑假時我也會進工廠操作車床。現在收集手錶,我喜歡把機械錶拆解;清洗保養後再將手錶組合起來,很細微的組裝是在顯微鏡底下巧妙的操作特殊工具。」在短短的一個小時訪談中,劉榮森信手捻來都是學問,將看似艱難的學理,像是地質學、基因學、樂理等,化繁為簡成簡單的科普知識。連談及日前在看的書籍《基因社會》,他的眼神仍舊充滿光芒,言談間仍是如沐春風。「我們都以為自己擁有基因,其實是基因擁有我們,我們只是基因的載體。」劉榮森讓我們了解到一點:幸福就是投入喜歡做的事情裡。人生的成就,不在於達成目標,而是在於過程的每個片刻,你是否能「享受」其中,並盡其在我!這是來自靈魂深處的喜悅,要如何活得輕鬆自在?流露在臉上的笑容,騙不了人!本文摘自《幸福熟齡》【幸福熟齡延伸閱讀↘↘↘】不依賴子女、獨立生活去哪都行!退休建築師熱愛自助旅行,自創流浪式玩法吸引鐵粉跟團60歲後體力更好!退休教師開發私房行程、自組「祕境探險隊」,玩出快樂第二人生勇闖南非看野生動物、訪土耳其探索歷史文化!桂冠董事長「畫」出快樂第二人生 橘世代FB立即按讚! 張曼娟:「我正經歷一場關於「老」的學習」、于美人:「保有追求快樂與相信日子,才是人生最重要力量」、吳若權:「人不可能不怕老,學會接納怕老的自己,就能對生命更加安心自在」,當一個不等「老」的橘世代,讓自己生命豐富跟得上時代!>>【立即加入】
-
2020-06-19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台大護理師辛勞照顧新冠重症 孩子卻被保母拒收
社會大眾對於新冠疫情期間份外辛苦的醫護人員,還是有歧視眼光。照顧台灣新冠肺炎極重症個案的台大醫院護理師都說,其實不怕自己染病,只怕連累家人,這段時間有同事的孩子被保母拒收,只能送到南部長輩家,單身同事也發現鄰居不再到家裡拜訪。為了避免影響到家人,她們都盡量自我隔離、也不敢跟爸媽一起吃飯。台大醫院收治全台灣使用葉克膜時間最長的新冠肺炎極重症案例,院方今召開記者會說明照護過程。這名確診者用葉克膜33天、用呼吸器37天,在加護病房住了47天,才脫離穩定下來。在加護病房期間,主責護理師必須每隔兩小時穿好全套防護進去為他拍痰,痰液是公認病毒量極高的檢體。參與照護的疫病病房督導長莊寶玉和感染科護理師蔡瑩慧說,其實護理師倒是不怕自己染病,因為醫療團隊都是自己信賴的夥伴,最怕的是連累家人。蔡瑩慧講話聲音溫柔、語氣平和,很懂得安頓病人心情、給予鼓勵和信心,被暱稱為「淡定姐」。但其實,蔡瑩慧心裡她也有放不下的擔憂,這份擔憂不為自己,而是為了家人和同事。蔡瑩慧說,醫護人員心都擔心要是不小心暴露到病毒,會造成單位同事或家人的群聚感染。莊寶玉說,單位上的同事,很多家裡都有年幼小孩,這次就有同事遇到保母說「不敢幫你帶小孩,怕傳染給另一個小孩」,但孩子明明是健康的。無奈之下,只好將孩子託給南部的公婆和娘家爸媽輪流照顧,被迫成為假日父母,得和孩子兩地相思。蔡瑩慧自己沒有孩子,也觀察到鄰居都不敢像以往一樣來家中作客。她說,可以體諒鄰居的反應,所以她回家之後,也盡量不出門,以免引來擔心。17年前SARS當時,莊寶玉在加護病房,蔡瑩慧在感染科病房,他們都照顧過SARS首例秦姓台商,當時就有單位上同事的孩子被學校勒令停學,只因媽媽在台大醫院工作。17年後的現在,社會的氛圍好像仍有待進步。有些護理師的孩子比較大了,就會跟小孩說對外不要提到媽媽是護士;有些單身同事還和爸媽同住,她們回到家就會立刻衝去洗澡,生活上盡量與家人區隔出距離,也不敢一起吃飯。不過,走過SARS的她們,心情似乎不受社會氛圍影響太多。被問到這次最緊張的是什麼?莊寶玉和蔡瑩慧都說,是物資短缺。莊寶玉說,SARS疫情集中於亞洲,防疫物資還能從國外調度充裕,新冠肺炎疫情卻在短時間內造成全球防疫物資嚴重短缺。莊寶玉說,連髮帽、鞋套都會缺,每天都在擔心,是不是又有哪個意想不到的東西要斷貨了。蔡瑩慧表示,很感謝護理部的主管積極爭取,醫療團隊的成員也都非常努力搜羅各種物資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