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24 養生.運動天地
搜尋
腰酸背痛
共找到
118
筆 文章
-
-
2021-11-14 養生.聰明飲食
把茶、咖啡當水喝是慢性自殺?喝茶、咖啡能計入每日飲水量嗎?
昨天(2021-11-11)在臉書看到蔡醫師在推薦一本書。為了避免造成他的困擾,我就不說出他的名字。這位蔡醫師的言論一向是不會逾越醫學規矩,但是他推薦的這本書卻很明顯地違背了醫學規矩,所以我就留言:「實在是很不幸的誤導」。蔡醫師也立刻用私訊來跟我討論,而之後他自己做出決定,刪除了那篇貼文。這本書是在2021-9-21出版,書名是《最高喝水法:台灣首席品水師教你正確喝水,深度改變健康與生活》。從「深度改變健康與生活」就可看出,這本書是深切地觸及到健康議題。再加上它的序言是由一位前台大醫院院長所撰寫,這本書儼然就成了一本醫學指南。可是,這本書的作者並沒有受過任何正規醫學訓練,而她的大學教育是經濟系,所以她能寫出這麼一本醫學指南,著實讓我感到深度佩服。我不知道「台灣首席品水師」的「首席」是根據什麼樣的認證,但不管如何,這本書裡給作者的介紹是「遠赴德國杜門斯學院(Doemens Academy)學習「品水」,取得品水師證照」。所以,我就到Doemens Academy的網站查看,看到品水師的訓練是一個為期兩週,共9天的課程,然後在第十天考試,頒發證照。在這個9天的課程裡,學員主要是學習如何品水,也就是感官訓練,而一個勉強可以算是跟健康常識有關的課堂也僅僅是一個半小時長。所以,這位作者能從這麼一個短短的訓練就搖身一變成為醫學專家,又再次讓我感到深度佩服。這本書所觸及的健康議題是多不勝數,例如睡眠、過敏、頭痛、頭暈、心悸、焦慮、腰酸背痛、關節疼痛、便秘等等。這些我們都無可厚非,畢竟我們全身所有器官的運作都是跟水有關(也就是說,說了等於沒說)。但是,它所說的「用飲料取代喝水,簡直是慢性自殺」,就非常值得商榷了。《時報出版》是這本書的出版社,而相關的《中時新聞網》在2021-10-5就發表了今日最健康》咖啡、手搖飲當水喝是慢性自殺 喝一杯該補多少水?。這篇文章根據這本書作者的論述,製作了一個圖表,而它是將蜂蜜檸檬水、牛奶、豆漿、咖啡、茶飲都列入「不能計入當日飲水量」。為了符合我這個網站對於圖表大小的規定,我把這個圖表拷貝及分割如下,供大家參考。關於飲料是否能計入飲水量,我在2017年發表的喝茶會便秘,貧血?就引用了三個可信度較高的資訊:梅友診所(Mayo Clinic)說:「『每天喝八杯8盎司水』應該重新定義為『每天喝八杯8盎司液體』,因為所有的液體都應當計入每日總量。諸如牛奶,果汁,啤酒,葡萄酒和含咖啡因的飲料,如咖啡,茶或蘇打水也都算數。」WebMD說:「咖啡和茶也算在每天總數。 許多人過去相信咖啡和茶會造成脫水,但這個迷思已被推翻。」美國國家科學,工程和醫學研究所說:「我們沒有制訂每日水攝取量的確切要求,但建議從任何飲料及食品,每天攝取約2.7升(女士)或3.7升(男士)。」其實,網路上有非常多的資訊已經清楚表明,大多數飲料,包括咖啡、茶、果汁、牛奶等等,都可以計入飲水量。但為了節省篇幅,我就只再引用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它說:「儘管長期以來一直認為咖啡因具有利尿作用,可能導致脫水,但研究並未完全支持這一點。 數據表明,每天攝入超過 180 毫克的咖啡因(約兩杯煮好的咖啡)可能會在短期內增加一些人的排尿量,但不一定會導致脫水。 因此,包括咖啡和茶在內的含咖啡因的飲料會增加每日水的總攝入量。」有這麼多的相關資訊,這本書卻還是繼續在傳播「用飲料取代喝水,簡直是慢性自殺」,這樣的錯誤觀念。這就是為什麼我會在蔡醫師的臉書留言:「實在是很不幸的誤導」。原文:茶當水喝是慢性自殺?《最高喝水法》的胡扯
-
2021-11-11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天冷腰骨「硬扣扣」 物理治療師4招助恢復好腰力
近期氣溫驟降,60歲的阿梅阿姨(化名)抱怨腰骨「硬扣扣」,坐久了還會痠痛,自虧腰骨跟「天氣預報站」一樣準。物理治療師建議,久坐容易讓肌肉僵硬,應維持運動訓練軀幹核心肌群,增加血液循環,恢復身體穩定性,身體也能暖呼呼。部立桃園醫院新屋分院物理治療師游宜臻表示,長輩平日若久坐不動看電視,容易讓肌肉僵硬,加上氣溫下降時,腰部容易受涼,導致血管收縮產生缺血,就容易出現腰酸背痛。游宜臻指出,腹部及腰背部肌肉負責保護臟器,以及支持脊椎挺直及穩定性,若腹部肌肉無力,容易造成骨盆前傾、小腹微凸或腰椎過度前凸,長久下來易導致腰痠背痛;若背肌無力容易造成彎腰駝背,影響腰椎直立及穩定性,易導致椎間盤突出,造成神經壓迫的風險。因此維持軀幹核心肌群柔軟度、及強化肌肉力量很重要。●腰部活力運動四步驟:1.背部伸展:平躺姿勢雙手打開平放與肩同高,雙腳併攏屈膝往同一側靠床(到不會引發不舒服的最大角度),固定姿勢15到20秒,雙膝回再做另一邊,左右交替各20次。2.橋式訓練:平躺屈膝雙腳打開與臀同寬,臀部上抬固定維持姿勢15到20秒再放下,重複20次。3.四足跪小超人訓練:採四足跪姿勢,抬對側手腳(左手右腳)伸直維持5秒,交替20次。4.貓拱背動作:四足跪姿勢,由頭部先彎曲慢慢拱胸部到腰背,拱到最高維持5秒,再從腰背部往下壓至抬胸部及抬頭,配合緩慢呼吸重複10次。
-
2021-10-21 醫療.百病漫談
頭痛怎麼辦?何時該就醫?秒懂頭痛原因、位置及症狀
頭痛是民眾日常常見的症狀之一,不過每個人痛起來的位置、特徵、時間等皆有所不同,起因也不盡相同。台南市立醫院家醫科盧泰潤醫師指出頭痛的主要類型,並提醒如有異狀盡早檢查,也分享如何預防頭痛。頭痛可分2大類,原因、位置不盡相同。 盧泰潤醫師表示,頭痛主要可分成「原發性頭痛」和「續發性頭痛」兩大類,原發性頭痛指的就是非因病而起的頭痛,續發性頭痛則因疾病而起,問題可大可小。 原發性頭痛: .張力性頭痛 - 常見後頸部開始原發性頭痛可分張力性頭痛、偏頭痛、叢發性頭痛三種。張力性頭痛常見從後頸部開始延伸至後腦勺,嚴重時也可能痛到頭頂、太陽穴等處。患者常見形容緊繃感,下午時段往往會更明顯些,此類型頭痛多與情緒緊張、肌肉緊繃有關,如長期低頭滑手機,女性略高於男性,青少年時期就可能開始發作。 .偏頭痛 - 常見單邊陣陣抽痛偏頭痛主要與腦部神經傳導物質失衡,導致腦部血管收縮有關。因此患者常見形容為一陣陣抽痛、有搏動性的疼痛,且常伴隨怕光、怕吵、噁心、想吐等。值得一提的是,偏頭痛雖然是常被提到的名詞,但並非頭痛就是偏頭痛,或者並非一邊頭痛就是偏頭痛,需經醫師診斷。其位置不大固定,大多出現於太陽穴,也會出現在前額、頭頂、後腦勺、眼眶後方等處,頭部前後左右皆有可能。和張力性頭痛一樣也是女性居多,特別經期前更為常見,青少年時期就可能開始發作。 .叢發性頭痛 - 常見從眼窩開始叢發性頭痛較為少見,症狀常見為從單側眼窩的位置發作的急遽疼痛,接著轉移到顳側(頭部側面)。患者常見同時伴隨眼睛紅腫、流鼻水、眼瞼水腫等症狀。叢發性頭痛引起的原因不明,推估與腦部神經傳導物質影響三叉神經有關,這類型的頭痛以男性居多,特別是抽菸的男性。 續發性頭痛 - 各處皆有可能發生: 至於因病而起的續發性頭痛,又稱次發性頭痛不少疾病都有可能引起,問題可大可小,許多疾病民眾也耳熟能詳。例如青光眼,常見痛於眼窩或顳側。鼻竇炎隨位置不同,可能出現於眼窩、山根、額頭、頭頂等。中耳炎痛在耳朵附近、太陽穴或顳側。而牙痛若是前方的牙齒,常見牽引到眼睛下方或鼻翼,若痛在後方牙齒,則較容易牽引到太陽穴。當然,也可能和腦部疾病有關,如腦膜炎、腦瘤等,其疼痛位置則會因發病位置而有所不同。這些都需治療根本原因,而非單單止住症狀。 提醒民眾,雖然前述的原發性頭痛,可約略從位置、症狀等初步判斷,但續發性頭痛各處皆有可能發生,症狀也會有所不同,因此建議先檢查排除病理原因為佳。 頭痛何時該就醫?醫指4情況別再拖! 民眾在發生頭痛時,最常見的解決方式就是吃止痛藥、頭痛藥等,對此盧泰潤醫師,若有頭痛問題建議最好先進行檢查,除了排除病理原因,也可評估是否開立預防性藥物,避免止痛劑濫用,形成傷腎、傷胃、成癮的疑慮,患者不使用止痛藥時就會頭痛的問題。 醫師表示,若是單純的頭痛、偶爾發作一個月不到4次、吃止痛藥就會好等情況,可在用藥後觀察即可。但若是頭痛一個月超過4次、吃藥沒有辦法改善、有別於以往的疼痛,如痛到醒、劇烈疼痛、合併發燒、手腳無力等,就應盡早就醫檢查,特別是有癌症、凝血功能異常等族群要留意,以防是疾病引起的續發性頭痛,若沒有治療根本,恐怕惡化或衍伸出其他問題。 醫教4招預防頭痛,頭痛日記有助觀察起因! 在頭痛的預防上,盧泰潤醫師建議,患者平時可多放鬆心情、規律作息,並適度的運動,特別是有氧運動有助於降低頭痛的發生率,例如游泳、健走、慢跑等。平時也建議寫「頭痛日記」,記錄時間、性質、位置、伴隨症狀等,這對於觀察起因相當有幫助,有助避開風險因素,或評估時間使用預防性藥物。在飲食方面則建議避開3C食物,例如柑橘類、巧克力類、起司類的食物,據研究這三種都是容易誘發頭痛的食物。 《延伸閱讀》 .偏頭痛狂吃止痛藥好不了?醫:不只傷肝傷腎!更會讓頭痛惡化 .沒病卻老是頭痛?腰酸背痛?醫指4不良姿勢,2招改善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10-20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影/髖部骨折第一年死亡率20% 醫師提醒骨鬆唱給你聽
光田綜合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嚴可倫表示,今天10月20日是世界骨質疏鬆日,骨質疏鬆沒有症狀,民眾往往不知情,直到不小心跌跤、骨折,才知道自己已經罹患骨質疏鬆症多時;骨折導致患者的活動量降低,隨之而來的併發症如肺炎、泌尿道感染等常常接踵而至;以髖部骨折為例,第一年的死亡率竟然高達20%,甚至一半的患者會發生失能的狀況。嚴可倫說,門診常常有病人會問:「嚴醫師啊,我最近常常腰酸背痛,不知道是不是有骨質疏鬆症?」這是民眾很普遍的誤解,醫師們對民眾衛教時,喜歡用「沉默的殺手」來形容骨質疏鬆症,但形容是殺手,有這麼可怕嗎?嚴可倫表示,常見的骨鬆骨折發生部位,有近端股骨(髖部)、脊椎骨(俗稱龍骨)、遠端橈骨(戴手表的位置)、以及近端肱骨(肩膀處),部分病人可以採取保守治療,其餘多半需要接受手術,對於金錢成本(就醫、耗材、看護等等費用)、時間成本(術後需有好一段時間的靜養)、人力成本(特別是脊椎或髖部骨折,移動、如廁、上上下下都需要旁人的照顧),都是極大的消耗。因為骨折導致患者的活動量降低,隨之而來的併發症如肺炎、泌尿道感染等常常接踵而至;以髖部骨折為例,第一年的死亡率竟然高達20%,比某些癌症都還要高,甚至一半的患者會發生失能的狀況。嚴可倫以輕鬆活潑的方式讓大家認識骨質疏鬆,對抗骨鬆,他用閩南語老歌改編、並拍攝短片,希望長輩們可以藉由耳熟能詳的旋律、幽默的歌詞與畫面,加深對骨質疏鬆的認識和提防,定期檢查、規則治療。
-
2021-10-08 養生.人生智慧
獨居10年卻無暇感受寂寞!88歲「故宮一寶」不願打擾孩子:擁「五老」就幸福
拍照前,孫若澂詢問是否需要補個口紅?她就著小收納盒裡的鏡子補妝,一抹淡雅唇色搭配同色系的指甲油,襯得一頭華髮更顯嬌俏、精神。陪她同來採訪的女兒笑說:「我們家的媽媽不是一般老人,她有自己的Gmail信箱、LINE帳號,非常獨立自主。」 獨居10年,88歲孫若澂將日常安排得井然有序:每周到故宮博物院擔任導覽志工,周間參加樂齡組織舉辦的律動、肌力課程。教書多年的她,近來也在松年大學開課,加上不同時期的同事、學生、親友聚會,鬧得她無暇感受寂寞。 「老實說,我從小沒有別的嗜好,就是喜歡看書,故宮有太多東西值得鑽研,所以不寂寞。」孫若澂擔任志工超過20年,是故宮最資深、亦是最年長的志工,不但曾在2016年獲得全國績優文化志工金質獎,更因豐富生趣解說,獲得「故宮一寶」的讚譽。 提及此事,她謙稱:「我的一生沒有遠大目標,但做一個工作就要負責任,而且全力以赴。」20歲入杏壇,從國小教到國中,41年職涯樂在其中,即使民國80年代掀起教師退休潮,她也不改其志。 只花5分鐘,就簽下退休申請書 但當時,已退休年餘的先生卻渴望陪伴,「他大概有一點寂寞,我覺得男人比女人更不懂排遣生活,其實我沒有退的意願。」有一天,人事室貼出退休申請公告,突然打動她的心,「我就這麼猛然覺得:好吧!」放下正在批改作文的筆,她起身就到人事室辦了手續。 「我的退休是5分鐘決定,所以完全沒有規劃。」孫若澂大笑。初時跟著退休同事一起爬山,隔年又被僑委會派到菲律賓、泰國培訓華文教師,2年間就去了3趟。鬆緊之間,她體認生活需要重心,但不必給自己過大壓力,正好1998年故宮招募志工,便一路做到現在。 「工作總歸是忙碌,休息一下順理自然:早上起來不必趕時間,看看電視、出去走走,多好啊!但我相信那種愛好是短時間,大概1、2年就可能覺得厭倦。」 退休後為人生定錨,標的不用遠大 她認為,退休後仍須為人生定錨,標的不必遠大:當志工、學習新事物都好,但一定得有規律,無論是每天或每周,都能提醒自己:「這件事我一定得去做!」 「這個目標會給你指引方向,給你生命的活力,生活有目標、有動力,就不會空虛、無助。」即使是顧孫也是好的,只要立下目標,就不至於整天無所事事,「吃得下、睡得著、動得了,身體就會健康。」 而她則自嘲:「人之患在好為人師」(一個人最大的毛病,在於喜歡作別人的老師)」,這不是件好事,但慶幸自己能成為與教師性質相近的導覽志工,得以重拾教書樂趣。 「每次觀眾問我專長是什麼?我都會問:你們想看什麼?」她開放遊客任意選擇導覽方向,故宮歷朝文物都能朗朗上口,「這是逼不得以!因為你負責導覽,能不懂嗎?」孫若澂俏皮笑道。 發現新事物,仍擁孩子般興奮感 她說自己雖是國文系畢業,但是對青銅、玉器、陶瓷未曾深入瞭解,只好多下一點苦工,「有時候有了新的領悟,也會有一點成就感,原來它是這樣啊!」 她眼睛發著光,流露孩子發現新事物的興奮感:「這就是我的動力,我會很開心!」反倒是之前疫情升級、故宮休館,讓她悶得慌:「一天在家沒事做,坐得腰酸背痛,好累!」 年輕與老,從來就是心態,無關年齡。 孫若澂一個人住、生活自理,運動之外也追劇,把日子過得生猛有力。 她常與老同事聚會,本來都是各自帶菜到她家吃飯,如今懶得洗碗,大夥索性在外聚餐,再到她家打小牌消遣;另有一群老友固定相聚,每月必撥出一天聊到盡興。 老人的幸福是「擁有五老」 「有人問我:老人最需要什麼?我覺得老人最幸福是有『五老』:老伴、老友、老本、老健、老居,其中老友最重要。」 孫若澂說,「老伴最貼心,但像我來講,是已經失落了。」 另一半在10年前離世,她開始獨居生活。原本兩個孩子也打算接她同住,但她認為現在居所離故宮近,同事、老友也常到家裡聚會,不願打擾孩子起居。「老人總要有個窩,不能說沒有立身之處,每月輪流住到兒子家,這對老人的心態來講,好像有被遺棄的感覺。」 至於老本,年輕時就要累積,老健、老友則是另種無形積蓄。「人到老沒有朋友,就算風景再好,又有什麼好玩的呢?」她認為若無老友,親友也可以,重點是改變心態走出去。 住家附近有間教堂設有樂齡課程,孫若澂規律上課活絡筋骨,也能與人交遊。 如今記性差,記不得班上同學名字,但每回出門遇上熟悉面孔,彼此點個頭、打聲招呼便暖上心頭,「有了朋友就不會孤單、不會與世脫離,這也是我給老人的建議。」●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享受獨處,發現高級的自己!6位孤獨達人:如何度過孤單時間,會決定你的偉大程度.丈夫升主管常出差,竟外遇希望離婚!1故事體悟:外遇,是夫妻之間最深沉共謀.抱怨、與世界為敵有什麼用?中年後明智選擇,是用所有力氣變美好、義無反顧走下去
-
2021-09-25 養生.運動健身
慢病主題館【運動】Johnny游:五個融合運動及鍛鍊的步驟 在家也能輕鬆對抗疾病
大家在面對幾波疫情後,是否感到身心俱疲且不敢出門?當我們脫下口罩、換下衣物、放下酒精,回到溫暖的家中後,是否覺得隔絕一切外來的病毒侵擾,好像安全無虞,但還是要注意從身體內部的健康影響喔。幾種居家的活動,不僅可落實於日常生活,也能增加免疫力,對抗疫情,身心健康。延伸閱讀:在家不能運動?腎友在家自我運動和穴道按摩增加抵抗力!步驟一、早10分鐘起床,簡易床上運動提振精神! 早上起床後,總是趕著跳下床嗎?從明天開始,嘗試早十分鐘起床,醒來後先喝一小杯水,再將雙腳併攏,膝蓋彎曲踩床,左右進行伸展(停住各約30秒,約3-5次)結束後將雙腳於空中踩腳踏車,大約踩30圈後休息30秒,做5次,將腰部伸展開來後、下肢透過腳踏車活動來促進血液循環,再下床,除了能夠增加全身的血液流動之外,不僅增加抵抗力,早上的精神也會更好!步驟二、午飯後不急著坐,15分鐘超慢跑提高身體抵抗力! 中午吃完飯後,休息一小時,想坐下來看電視了嗎?讓我們嘗試換個方式,我們站起來,換個位置,站在沙發前面,看著電視的同時,可以進行我們之前提到的超慢跑,(可以130-150 BPM的速度就好,腳掌完全著地、原本慢跑即可)在看電視的10-15分鐘內,用簡單的方式運動,不但能避免久坐產生的後遺症,也可以訓練心肺耐力、提高身體的抵抗力,更健康! 步驟三、晚餐洗碗練習深蹲、弓箭馬步與墊腳,舒展腰酸背痛。吃完晚餐後需要洗碗,總是覺得彎腰久了腰痠背痛嗎?何不改變個姿勢看看,挺起身體,下半身採用弓箭步方式,稍微蹲下去,碗盤都上完清潔劑之後(大約3-5分鐘),換腳!接著碗都沖乾淨後(大約3-5分鐘),將雙腿打開,若是碗盤架比較高,墊腳一次放一個碗,採用墊腳活動的方式做活動,若是碗盤架比較低,練習身體蹲馬步的方式,避免彎腰,也能訓練下盤穩定度,這一整套動作,就彷彿在健身中心練習深蹲、弓箭馬步、以及墊腳活動的居家版,在家洗碗也能輕鬆動!步驟四、巡視住家上方窗戶,透過頸椎伸展與舒緩,避免頭暈和血壓過高。接著我們來關注一下肩膀跟脖子,低頭一整天,有甚麼活動可以練習呢?我們是不是很久沒有注意上方的窗戶了呢!拿起報紙或是抹布,依照個人可負擔的範圍(大約抬頭45-60度),手往前上方舉高擦窗戶,大約10-15分鐘的時間,能夠抬頭、舉手、往前伸展的動作,都能夠幫一整天低頭的頸椎進行伸展跟舒緩,也能夠促進脖子以上的血液循環,避免血壓過高或是頭暈唷! 步驟五、洗熱水澡時,簡單伸展動作降低疲勞引起的免疫力不全問題。晚上睡前洗個熱水澡,並且沖水時進行簡單的伸展動作,將一天的疲勞去除,也能降低疲勞而引起的免疫力不全問題,希望大家都能在居家進行簡單活動,並持之以恆,遠離疾病,也能預防久坐而產生的症狀,讓身體從內而外都能夠有最好的抵抗力,健康生活!【慢病報你知】根據衛福部統計,國人十大死因中慢性病佔最多項目。罹患慢性病的日子該怎麼過?慢病好日子有營養、運動、用藥、照護、治療五大主題,以專欄或影音輕鬆呈現,每個月不定期寄送,提供最生活化又最專業的資訊給你。聯合報和你一起好好過日子!【加入臉書社團】慢病好日子社團招募新成員啦!社團主要討論各種慢性疾病,透過文章、影片、圖片、課程及病友故事分享,提供醫療知識及互助鼓勵。🔔加入臉書社團🔔加入會員,訂閱電子報 【延伸閱讀】-機能貼布貼紮術 有效預防下肢病變-居家動起來 「超慢跑」簡單效果好-中風後的復健長路 風友「要認真」定目標
-
2021-09-15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婦人腰痛煮菜也痛苦 微創側開腰椎融合手術解決困擾
65歲李姓婦人長期深受腰痛困擾,她後來發現下廚不到3分鐘腰部就痠痛到無法站立,連煮一道菜都困難,求診光田綜合醫院神經外科,檢查發現她腰椎關節退化嚴重,經「微創側開腰椎椎間融合手術」,術後一周已康復,解決忍受十多年的症狀。光田綜合醫院神經外科醫師程久俊表示,李婦曾在外院接受過兩次傳統腰椎內固定手術,對脊椎結構破壞大,造成腰部肌肉容易萎縮,使腰痛症狀又復發,這次經檢查發現腰椎狹窄、胸椎第12節與腰椎第1節鄰近關節退化嚴重,李婦因兩次開刀造成生活不便而抗拒再次手術,後續只接受藥物、復健推拿等保守治療,但半年仍沒有好轉。李婦因工作需長期久站,下班後還需照顧孫子,工作家庭蠟燭兩頭燒,還要長期忍受腰痛之苦,程久俊醫師建議她接受「微創側開腰椎椎間融合手術」,較傳統手術,風險小、手術時間短、減少術中出血,並有利於患者短時間康復,大部分患者術後當天即可下床行走。程久俊表示,以往傳統腰椎手術需要在後背開約10到15公分傷口進入,對神經直接減壓,需破壞脊椎結構才能取出損壞椎間盤,因此術後腰部肌肉容易萎縮造成痠痛,長期照護不易。微創側開腰椎融合手術經腹部側面,開一個小傷口進入脊椎,將受損椎間盤取出後,置換側位支架,再以微創骨釘固定,避開後背脊椎肌肉群,減少腰叢神經及血管損傷。李婦在術後一周康復,解決長期腰痛問題,並於短時間內返回工作崗位。程久俊醫師提醒,腰痛是許多人的困擾,特別是長時間久站久坐或腰部長期承受重力之工作族群,當腰椎椎骨退化或病變,常伴隨腰酸背痛、下肢麻痛無力等坐骨神經痛症狀,新式微創手術是安全的手術選擇,能為椎間盤突出、退化性腰椎滑脫、脊椎管狹窄症、腰椎不穩定,以及曾接受過後側脊椎手術又復發等患者,改善生活品質。
-
2021-08-23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男子腰酸背疼 脊椎磁振造影意外發現罹腹主動脈瘤
1名64歲男子最近感到腰酸背痛,按摩推拿、復健治療都未明顯好轉,後來做健檢做脊椎磁振造影檢查時,卻意外發現他有腹主動脈瘤,且長軸已超過8公分,所幸及早發現,未破裂造威脅生命,目前正進一步治療。澄清醫院柏忕健康管理中心醫師李瑞文指出,腹主動脈瘤早期很難被發現,通常都是太過膨大,壓迫到周圍組織而產生症狀,例如腹痛、腰痛、背痛,患者常會因此去腸胃科或骨科就診,很難直接連想到是主動脈的疾病,因脊椎影像檢查發現腹主動脈瘤更是少見。主動脈是全身血液的主要供給管道,將血液由心臟分配送到全身,體內有主動脈瘤,猶如一顆不定時炸彈,隨時會破裂,造成主動脈剝離的機率也會大增。李瑞文說,三高代謝症候群患者,或抽菸、體重過重、以及一些自體免疫疾病皆會引發血管發炎或硬化,造成血管的彈性變差,提高主動脈瘤的發生機率。這位患者本身血糖、血脂肪過高、體內組織發炎指數也異常,顯示全身的血管其實長期處於高風險的情況。他提醒,健康飲食、規律運動、控制三高、不抽菸都能維持血管的健康,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心血管疾病列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二位,建議40歲以上民眾,要定期安排健康檢查,達到預防勝於治療。
-
2021-08-23 養生.保健食品瘋
醫療級就是最好?藥師、營養師解析B群挑選及吃法
維生素 B 群是國內最受歡迎的保健營養食品,僅次於益生菌,而市面上的 B 群種類多,有些人甚至會特別選擇「醫療級」 ,醫療級歸類於藥品,和保健食品從研發到製程都有很大的差異。來聽聽 Heho 營養師宜庭和胡廷岳藥師解析差異及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B 群是吃什麼的?我也需要補充嗎?維生素 B 群是八種維生素的總稱,包含B1、B2(核黃素)、B3 (菸鹼素)、B5 (泛酸)、B6、B7(生物素)、B9(葉酸)及 B12,在體內扮演許多能量代謝的輔酶。大部分民眾都是期待維生素 B 群能夠促進新陳代謝,讓身體能充滿活力。可以依照以下三步驟評估自己是否需求:1.攝取不足:B 群廣泛存在各類食物當中,如牛奶、雞蛋、全榖、堅果、肉類、深綠色蔬菜,如果飲食均衡就幾乎不會缺乏,反之,如果你是三餐外食、飲食不均衡的人,就有缺乏的可能。2.消耗多或需求增:壓力大、常熬夜、酗酒、洗腎或長期服用利尿劑會加速 B 群消耗;腸躁症、長期服用避孕藥、抗病毒藥物、血糖藥或曾進行切胃手術者則是有較差的吸收,都可能造成維生素 B 群需求量增加。3.有缺乏症狀:缺乏 B 群的症狀包含疲憊、睡眠障礙、貧血、或口角炎等,若症狀嚴重建議尋求正當醫療管道評估,才能對症下藥。我有需要吃「醫療級」維生素 B 群嗎?許多民眾會特別買「加強」版,有劑量越高效果越好的迷思,但其實醫療級(歸類為「藥品」)通常是針對特定症狀,像目前市面上熱銷的品牌的醫療級 B 群是「高劑量、少種類」,如高劑量的 B1 和 B2 主要是針對神經症狀(如神經痛、神經發炎或眼睛疲勞),如果是一般沒有特殊症狀,只是一般保健使用,建議以「低劑量、多種類」的維生素 B 群為主(如同時含 B1、B2、B6、B12 等)。藥師解析藥品級和食品級差異一般保健食品都屬於「食品」,除了經健康食品認證的 13 項功效之外,不得宣稱療效,而藥品級的劑量、適應症及用法都必須要在仿單清楚記載。胡廷岳藥師說:「藥品和保健食品的研發、製程和品質控管相對嚴格非常多,每一季都會抽檢,一有疑慮就會預防性下架,但食品級就沒這麼嚴謹。」「有療效就相對會有副作用的風險,建議經醫師診斷之後再依處方使用。」胡廷岳補充道:「B 群能夠加速身體很多的反應進行,因此對於消化道比較敏感的人,每次吃 B 群就會增加腸胃蠕動,可能有拉肚子或噁心的副作用。雖然水溶性維生素容易排出,但長期過量吃還是會增加肝腎負擔。」B 群不用每天吃 營養師:有需要再吃站在營養師的立場,當然會希望大家都能均衡飲食,從天然的原型食物中去補足微量營養素,但現實中並不容易。因此會建議若經專業醫療人員評估後有需求,先選擇適合產品(有症狀可補充特定高劑量、一般保健選擇多種類低劑量),並且搭配個人飲食狀態和生活習慣補充。例如可以在壓力大、熬夜隔天、腰酸背痛或應酬飲酒前視情況補充 B 群,不一定需要常規補充。
-
2021-08-19 該看哪科.傳統醫學
拔罐助消疲勞、解全身痠痛? 中醫師曝「禁忌事項」
20歲的莊先生,平時偶爾小跑步運動,因為看了電視轉播東京奧運比賽後,於是熱血沸騰時常出門運動,沒幾天就感覺腰酸背痛,在床上怎麼躺都不舒服,經由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骨傷科主任任東輝診察後發現,莊先生因為運動過量引起肩頸腰背部肌肉緊繃,採每周1次施以拔罐、針灸與美式整脊(AMCT)療法,3周後肩頸腰背部緊繃痠痛明顯改善,身體疲累感減輕,晚上也睡得比較安穩,日常生活品質進步許多。 拔罐行氣活血 快速消除疲勞、恢復體力東京奧運如火如荼展開,中華健兒的優異成績讓大家讚賞之餘,也掀起一股運動的熱潮。許多平常沒有運動習慣的民眾,一時興起當起假日運動員,在熱身不足或者運動過量之後,時常出現肌肉緊繃、筋骨痠痛的現象,這時可以運用拔罐行氣活血,快速消除疲勞、恢復體力,外號飛魚的美國游泳健將菲爾普斯(Michael Phelps)就曾多次利用拔罐,幫助恢復運動後的肌肉痠痛。任東輝主任提醒民眾,拔罐應選擇肌肉豐滿、皮下組織充實處,臉部不宜拔罐,若是皮膚有潰瘍、傷口,骨骼凹凸不平,嚴重水腫、過敏之處,外傷骨折部位以及孕婦的腹部、腰骶部都是拔罐的禁忌症,最好經由合格中醫師診察後再實施拔罐療法。 急性期胡亂按摩患處 恐致更大傷害有時候民眾運動過於激烈,不慎跌打損傷,造成運動傷害,在傷害急性期關節腫痛瘀青,可以視情況在痛處的遠端取穴針灸,疏通氣血,利於消腫,針灸後在患處外敷如意金黃散消腫止痛。恢復期則可適度推拿按摩,具有改善肌肉組織循環,增強局部血流,促進軟組織修復的功效。任東輝主任提醒,絕不可在急性期胡亂按摩患處,可能造成更大的傷害。主任說明,當運動傷害嚴重導致關節錯位、骨架不正,或者肌肉韌帶損傷拖太久沒有適當治療,造成局部的軟組織沾黏、氣血阻塞不通而酸痛,這時就需要利用小扁針鬆解術,直接鬆解沾黏處,再結合中醫正骨手法與美式整脊(AMCT)療法,雙管齊下調整人體筋骨結構,恢復關節活動功能。任東輝表示,現代人工作忙碌,應養成固定的運動習慣,以維持身體健康。如果因為一時興起運動過量造成運動傷害,建議尋找合格的中醫師辨證論治,視狀況施以拔罐、針灸等療法,可以疏通氣血、恢復關節運動功能,再搭配內服舒筋活絡、強筋健骨的中藥,可明顯改善筋骨疼痛,提升生活品質。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  延伸閱讀: ·中暑刮痧顏色越深效果越好嗎? 專家警告「出現3症狀」快住手 ·不是所有中暑都能刮痧! 陰暑VS陽暑處理原則大不同
-
2021-08-17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低頭族不只傷頸椎!醫:4情況速就醫,簡單1招助防範!
民眾日常3C產品不離身,長期低頭滑手機、使用電腦不僅容易造成頸部傷害,也可能引起全身各種毛病,原力復健診所院長侯鐘堡醫師提醒民眾多加留意,注意身體的狀況,平常也可以用簡單的伸展方式進行保養。 長期低頭滑手機,影響廣泛不只頸椎! 侯鐘堡醫師表示,人體的筋膜是一整組的,長期處於低頭狀態,傷害到的是一整組的筋膜,不單單只有頸部。患者往往起初會先出現肩頸痠痛、容易落枕等情況,日子久了,頸椎逐漸退化,症狀也會越加頻繁,是個警訊不可忽視。而因神經壓迫、血循及呼吸不順的關係,陸續也容易出現頭痛、喉嚨沙啞、胸悶、心悸甚至胸痛等情況,其中對神經的影響更是深遠,可能引起失眠、記憶力衰退、情緒焦慮、感到不安等,手腳也容易出現麻痺、疼痛、關節痠痛等。狀況越往下情況越加嚴重,包括背部、腰部都可能感到僵硬、疼痛甚至容易突然扭傷。除了脊椎、筋膜的傷害,也可能影響到內臟的健康,包括容易胃痛、消化不良、便秘或腹瀉、頻尿、尿不乾淨等。因此侯鐘堡醫師提醒,若有出現上述的情況,特別是有各處筋膜容易痠痛、麻痺、扭傷等,可特別注意自己是否有3C產品使用時間過長的情況。 經常落枕、閃到腰?醫:4大情況盡早就醫! 侯鐘堡醫師提醒,身體若出現落枕、閃到腰等急性傷害,時,建議盡早檢查為佳,找出原因以利治療並改善,特別是若出現了持續疼痛一周沒有趨緩,或者吃止痛藥沒辦法改善,以及出現麻痺情況超過24小時者,或落枕次數過於頻繁,半年內超過3次者,這四種情況更應盡早就醫。 一般而言,落枕、閃到腰等急性傷害,通常一周以內就會好轉,吃止痛藥也有助於趨緩,且落枕半年約2~3次為可接受範圍。反之,恐怕代表著身體已經出現較嚴重的問題所導致,而非簡單的肌肉、筋膜傷害,因此吃止痛藥也難以好轉,甚至發生頻繁、或出現麻痺時間過長的情況。 侯鐘堡醫師表示,日前診間就有肩頸痠痛的上班族求診,該案例輕碰觸到肩頸就會感到痠痛,有如觸電一般,檢查後發現是較嚴重的筋膜炎,因此吃止痛藥也無法改善。後續建議該案例先冰敷兩至三天,並再進行熱敷及復健,先減緩疼痛再進行後續治療進行改善。 低頭族必學!反向伸展助防「低頭傷害」 如欲改善或避免長期低頭等姿勢不良所帶來的負擔,侯鐘堡醫師建議可以反向伸展進行伸展,也就是頸部、手臂、腰部等向後延伸,形成與低頭反方向的伸展姿勢。可以早晚各做一次,或感到不適時做一次,而若情況允許也可以經常進行此伸展,每次30~60秒或感到舒適為止。如此便可充分的伸展因低頭等不良姿勢形成的筋膜疲勞,達到改善或預防的效果。《延伸閱讀》 .上班族腰痠背痛常見6大原因!醫教「直線坐姿」維持平衡最省力 .睡醒老是肩膀僵硬、腰酸背痛?醫教簡單3撇步有助改善睡眠。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7-06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防疫宅在家肩頸腰酸背痛到不能動?中醫「小扁針」有解
許多人防疫在家上班上課缺乏運動,長時間看電視或3C螢幕,肩頸酸痛暴增;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日前引進「小扁針」療法,骨傷科主任任東輝今天發表療法成果,有鬆解枕下肌群緊繃、治療肩頸痠痛明顯功效。任東輝舉出案例:65歲鄭姓上班族長期低頭滑手機用電腦,頸部僵硬、抬頭低頭困難,肩關節也緊繃,屈伸活動受限,甚至常頭暈頭痛,睡不安穩白天疲累不堪,診察發現枕下肌群緊繃,肩關節周圍軟組織沾黏,每周一次小扁針療法,搭配舒筋活絡中藥,三周緊繃痠痛明顯改善,疲累感減輕也不頭暈頭痛,睡較安穩生活品質改善。健保署統計,國內肩頸痠痛盛行率達55%,且漸升高;任東輝指出,肩頸背痛據統計全球發生率18至23%,再發率也高達41至65%。以久坐上班族與久站護理師盛行率較高。在中醫屬長期生活緊張、姿勢不良和氣血筋骨活動失調而引起慢性頑固性痠痛的「勞損」,一般治療效果不彰時,又稱「小針刀」的小扁針,可直接鬆解沾黏、疏通氣血,恢復關節運動功能,不過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者、懷孕或凝血功能不全者,需評估是否適合這種療法。小扁針是將一般針灸針的針尖改為寬度0.45mm的扁形刀刃,融合「針」與「刀」兩者特色及優點,是衛福部所認定有效且安全療法。可治坐骨神經痛、腰痠背痛、手腳麻木、膏肓痛、五十肩、網球肘、高爾夫球肘、關節炎、各種筋 骨痠痛新傷、舊傷、西醫建議開刀治療或長期治療但效果不佳痠痛。任東輝表示,小針刀治療時間短僅數分鐘,不過要自費,因是特製針具,醫師需經嚴格訓練與臨床實習,並非每個中醫師都會。施針後服用藥液包「消腫退癀湯」4至6包效果更好,可促進軟組織修復,預防傷口發炎。施針後3至7天傷口疼痛或瘀青屬正常現象,瘀青會消退並改善痠痛,無需擔心。因病情治療次數不一,輕症1至3次就有八成以上效果,做一次觀察7天左右。
-
2021-06-18 養生.聰明飲食
豌豆除腰痛、綠豆解暑熱...夏天必吃這5豆!補腎健胃又解身體的濕
豆類,補益脾胃的大咖夏天的天氣往往比較潮濕,容易誘發脾胃病,這個時候可以多吃一些豆類食物,因為豆類具有健脾利濕的功效。這些豆類食物包括黃豆、綠豆、白扁豆、四季豆、紅豆、蠶豆、荷蘭豆、豌豆、綠豆、黑豆等,這些豆與白米一起熬粥有非常好的健脾作用。從中醫角度來看,豆類食物具有化濕補脾的共性,非常適合脾胃虛弱的人食用。但是,根據不同種類,食療作用也有一定的差異。.黃豆豆類食物中,黃豆可以說是一個主角。中醫認為,黃豆性味甘平,歸脾經和胃經,具有清熱利尿和解毒的功效,對於胃中積熱、厭惡油膩都有非常好的療效。與此同時,黃豆是素食主義者的蛋白質主要來源。平時可以多喝一些豆漿、吃點豆類食物,這樣不僅可以滋養脾胃,對女性朋友尤其具有美容養顏的作用。黃豆製成豆漿之後更有利於脾胃的消化和運輸,能夠有效排解脾胃當中的脹氣、解熱潤肺。除此之外,用適量的黃豆與牛肉一起燉煮至熟爛後食用,能夠補脾壯骨,是兒童「轉骨」的好食物,更是全家日常保健的優質菜肴。.扁豆扁豆性味甘平,歸脾經和胃經,具有健脾、和中、益氣、化濕、消暑的功效。對於因為脾胃虛弱而導致的食欲不振、腹瀉、嘔吐、女性白帶多等症狀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糖尿病患者由於脾胃虛弱,經常會感覺到口乾舌燥,平時最好多吃一些扁豆。可以將白扁豆十五克,白米三十克,山藥三十克一起煮粥,等粥快熟的時候加入適量的紅糖攪勻即可食用。具有補益脾胃、調中固腸的功效,非常適用於脾胃氣虛引起的便溏,以及消瘦的人食用。女性朋友可以將扁豆炒熟研成末,每次六到十二克,用糯米酒或溫水送服,能夠緩解白帶多的症狀。但是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扁豆一定要燒熟煮透,否則會食物中毒,在日常生活中最好經常吃燜、燉扁豆。.豇豆豇豆,其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長豆角。中醫認為,豇豆性平,味甘、鹹,歸脾經和胃經,具有理中益氣、補腎健胃、養顏調身的功效,能夠治嘔吐、痢疾、尿頻等症。《滇南本草》中記載:豇豆「治脾土虛弱,開胃健脾」。李時珍也曾稱讚它有「理中益氣,補腎健胃,和五臟,調營衛,生精髓」的功效。需要特別提醒的是,大便乾結的人最好慎食豇豆。.綠豆綠豆性味甘寒,歸心經和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暑利尿、止渴解煩、明目降壓、利咽潤膚、消脂保肝的功效,能夠用於防治暑熱煩渴、瘡瘍腫毒、腸胃炎、咽喉炎、腎炎水腫等病。當然,不是什麼體質的人都可以吃綠豆,綠豆吃多了,有的時候反而會造成脾胃損傷,因此要適可而止。每當天氣太熱,很多人可能會覺得沒胃口、噁心欲嘔,這個時候喝一些綠豆湯會有所改善。但是需要注意,綠豆湯不宜喝太涼的,因為綠豆本身性寒涼,若再飲冰的綠豆湯,會更加影響脾胃功能,容易造成脾胃失衡、腹瀉。所以脾胃虛寒者千萬不宜多吃。.豌豆豌豆性味甘平,歸脾胃二經,經常食用能夠補中益氣、健脾和胃、利小便,非常適用於氣滯、打嗝、胸悶不適、腰痛等症狀。用豌豆熬成粥,適於脾胃虛弱所導致的食少、腹脹等症狀。書籍介紹書名:養好脾胃不生病:從運動、飲食、穴道入手,直接又簡單的健運脾胃養命法作者:王淼出版社:世茂出版日期:2020/09/30作者簡介/王淼中國首都醫科大學中醫藥學院,中醫臨床專業。曾先後跟原北京中醫醫院兒科主任佘繼林主任醫師,及老中醫王煥祿主任醫師學習,對中醫保健養生有豐富的經驗。著有《防癌怎麼吃,抗癌怎麼養》《很簡單實用的經絡調理方法》《五行無色潤五臟》《中華傳世老偏方治病一本通》《醫生不外傳的養腎秘籍》《祛除濕熱,一身輕鬆》《脊椎好,病就少:正脊知識、自我檢測、改善NG姿勢,終結腰酸背痛自救書》(世茂出版)《養肝就是養壽》等作品。延伸閱讀: 陷人生低潮、至親過世...曾寶儀花了十年才懂的人生醒悟:「我再也無法對人說節哀順變,因為根本沒有這回事」
-
2021-06-16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後背包揹得腰痠背痛!肩帶寬細有影響,骨科醫師教4重點挑對背包
後背包是許多人外出的好幫手,白天揹著筆電上班、晚上帶著運動服上健身房、假日帶孩子出門…,後背包不但容量大,還能空出雙手做其他事,非常實用;加上雙肩負重設計,避免可能的身體歪斜問題。 骨科醫師廖志祥表示,使用雙肩後背包相較於單肩側背包,對於骨骼、肌肉的傷害較小,但如果背久了,去感覺到腰痠背痛等不適,他提醒,也許是背包款式挑錯囉! 想要挑一個適合的後背包,廖志祥建議,可以參考以下幾點: 1. 背包重量低於體重的15% 很多人出門,習慣將所有東西,不管用不用得到,全部塞進包包,讓包包變得異常沉重。因此,常會聽到有人說:「你的包,重的像顆石頭」,真的所言不假。 廖志祥建議,背包的重量應低於體重的15%。因此,教育部的書包減重活動,就推廣學童書包重量不應該超過體重的12.5%,即體重的1/8。 他說明,走路時若身體會前傾,就是背包太重了!沉重的背包會壓得人往後仰,為了保持平衡,身體呈現前傾弓背姿態,增加脊椎的負擔,容易造成腰酸背痛,時間久了可能導致退化性關節炎和椎間盤突出。 而背包受力不平均會產生肌肉痠痛,廖志祥建議,將最重的物品置放背包中央或固定起來,使物品不容易在包包內的移動、晃動,造成兩側受力不均衡,身體姿勢也需跟著的改變。 2. 背包位置在哪對肩頸比較好呢? 研究顯示,若背包位置太高,會造成腋下壓力大,位置太低則會增加肩膀壓力。廖志祥建議,背包的重心應落在胸椎第12節的位置,這個高度能讓背包較貼合身體,讓背部一起分擔肩膀的壓力。 有些後背包會附胸扣、腰扣,能穩定身體並將部分背包重量分散,背部就不容易出現痠痛,選購時不妨多注意! 3. 背包肩帶寬比細好 廖志祥指出,當背包肩帶太細又背重物時,因受力不均勻,很容易產生肩膀疼痛,建議可挑選較寬大的肩背帶,若有襯墊並且可調整的更好,襯墊可吸震,避免久背重物導致疼痛不舒服。 2017年的研究曾比較肩帶寬度5公分、6公分、7公分、8公分的差別,數據指出,隨著肩帶寬度的增加,肩膀承受的壓力均顯著降低。 4. 貼合背部曲線的材質 廖志祥表示,符合人體工學的後背包能平均分布重量,背久了比較不容易腰痠背痛。建議可以選擇能貼合背部曲線的硬挺材質,長時間背負重物也不致變形,如果材質過軟,則無法提供足夠的支撐,重心無法集中,就有傷害腰背的風險。 參考資料:.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9561850/.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9561850/.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9254136/ 【延伸閱讀】 手麻常見3大問題!小心骨刺壓迫神經,超過一周速就醫!擁有一輩子都不疼痛的膝關節,預防關節炎6大生活守則一踩就痛!當心足底筋膜炎作祟!骨科醫師提點改善足底筋膜炎秘訣立刻加入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LINE@ 共同守護全家人健康!
-
2021-05-21 養生.聰明飲食
綠茶、普洱茶…早中晚該喝什麼茶?中醫師一天「三杯茶」的私房養生法!
三杯茶助你養好脾胃蘇軾在《遊諸佛舍》中有兩句非常著名的詩句:「何須魏帝一丸藥,且盡盧仝七碗茶」。這兩句詩是說,如果想要身體健康,與其學習魏文帝那樣煉靈丹、吃妙藥,不如學習盧仝多喝幾碗茶。喝茶其實是一種非常實用的養生法,但是如何正確喝茶則有著大學問。每一個人應該按照自己的體質、生活情況飲用不同品種的茶葉。我自己的喝茶方法就是每天必喝三杯,而且早中晚喝不同的茶,這其中自然是蘊含了調理脾胃的養生理念。上午喝綠茶,益氣升陽,心神俱旺。俗話說:「一日之計在於晨」,陽氣經過一個晚上的濡養,到了上午是重新煥發活力的時候,此時充實四肢百骸,讓身體和大腦開始為新一天學習和工作做好準備。綠茶是一種未發酵茶,色潤香清,令人心曠神怡,屬於茶中之陽。綠茶的特性就是在最大程度上保留了鮮葉內的天然物質,維生素的損失也比較少,所以能幫助脾胃運化水穀精微輸布於周身,從而滋養主神明的心與元神之府的腦,進而從五臟的功能活動中體現出來,這樣上午才能夠保持精力旺盛。正如《素問》所說:「五味入口,藏於腸胃,味有所藏,以養五氣,氣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說明飲食之物化生的氣血津液,是產生「神」的物質基礎,也就是人們經常說的「提神醒腦」作用。下午喝烏龍茶,健脾消食,保持運化。午後陽氣開始逐漸減弱,陰氣逐漸上升,脾胃功能也比上午減弱。中國的飲食文化是「早吃好,午吃飽,晚吃少」,所以中午的飲食中肯定會有比較多油膩的食物,非常容易滋膩礙胃,進而減弱脾胃功能。飲茶去肥消滯的作用在古代就受到人們的推崇,古人認為,茶葉具有消解脂肪的作用,長期喝茶能夠讓人變瘦。烏龍茶屬於半發酵茶,茶中主要成分是單寧酸,經證實,與脂肪的代謝有密切的關係,而且實驗結果也發現,烏龍茶可以有效刺激胰臟脂肪分解酵素的活性,減少吸收糖類和脂肪類食物,從而燃燒脂肪,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含量,特別是能夠減少腹部脂肪的堆積。下午時喝一些烏龍茶,能夠幫助脾胃消化,保持腐熟和運化功能高效運轉。而脾胃健運正是防病治病、養生長壽的必要條件。晚上喝普洱茶,護胃養胃,安定心神。晚上陽氣收斂,入於陰中。在一天的勞動之後,人體的氣機下降,需要頤養脾胃,安養心神,以便為第二天的勞動養精蓄銳。中醫認為「胃不和則臥不安」,脾胃調和,心神則安定。普洱茶(熟普)是經過人工速成發酵之後再加工而成,黏稠、甘滑、醇厚,進入腸胃之後,能在胃的表層形成一層保護膜,讓人可以安然入睡。除此之外,普洱茶還有補氣固精的作用,熱飲可以讓腸胃更加舒適,還能有效治療頻尿。天有五行,人有五臟,茶也分五色。瞭解了茶性,就可以根據天時、地域、體質來選擇適合自己的茶。比如脾陽虛的人著涼了,可以喝一些薑茶;女性脾氣比較急躁的,可以喝點玫瑰花茶或者佛手花茶;若是體熱,則可以喝點菊花茶。書籍介紹書名:養好脾胃不生病:從運動、飲食、穴道入手,直接又簡單的健運脾胃養命法作者:王淼出版社:世茂出版日期:2020/09/30作者簡介/王淼中國首都醫科大學中醫藥學院,中醫臨床專業。曾先後跟原北京中醫醫院兒科主任佘繼林主任醫師,及老中醫王煥祿主任醫師學習,對中醫保健養生有豐富的經驗。著有《防癌怎麼吃,抗癌怎麼養》《很簡單實用的經絡調理方法》《五行無色潤五臟》《中華傳世老偏方治病一本通》《醫生不外傳的養腎秘籍》《祛除濕熱,一身輕鬆》《脊椎好,病就少:正脊知識、自我檢測、改善NG姿勢,終結腰酸背痛自救書》(世茂出版)《養肝就是養壽》等作品。延伸閱讀: 疫情升級》防疫險、疫苗險該買嗎?理賠、承保條件...各家差異「2張圖」一次看!
-
2021-04-26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高血壓、血尿、腎結石莫名發生?當心多囊腎作祟
台灣洗腎人口龐大且逐年增加,據健康保險署最新統計,我國洗腎人口已超過9.2萬人,更是被冠上「洗腎王國」的稱號。民眾們普遍將洗腎的元凶歸咎於飲食習慣或糖尿病,然而卻有很多人不知道,約有10%接受透析治療(即洗腎)的患者,是因遺傳疾病—自體顯性多囊性腎臟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導致腎功能快速下降而洗腎。自體顯性多囊性腎臟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簡稱「多囊腎」,過往因無藥物可直接控制病程,患者僅能透過大量喝水來減少「抗利尿激素」分泌,減緩腎臟水泡生長;或透過血壓、飲食控制等,減緩併發症衝擊。但依臨床結果顯示,過往治療仍有加強空間,許多患者在發病10年後常常就需要洗腎。所幸,現在已有可以直接抑制「抗利尿激素」的多囊腎口服藥物問世,穩定服藥可以有效抑制水泡生長,有望幫助患者延緩腎功能的退化、擺脫50歲就洗腎的陰霾。高血壓、血尿、腎結石找上門? 當心多囊腎作祟振興醫院腎臟科楊尚峯醫師表示,多囊腎患者因腎小管上皮細胞的蛋白質發生突變,使正常的腎臟被異常增生、充滿水分且無正常功能的囊腫(俗稱水泡)取代,導致腎功能快速下降。使得腎臟體積越變越大破壞腎實質,導致腎功能逐漸衰退。楊尚峯醫師說明,多囊腎雖為遺傳疾病,但初期沒有明顯症狀,患者通常在30-40歲時,水泡進入快速生長期後,因為腎功能退化引起高血壓、腎結石;水泡破裂造血尿、尿道感染;過度膨脹的腎臟壓迫其他腹腔器官,導致腹脹、腰酸背痛等症狀,進一步就診檢查才意外確診多囊腎。「多囊腎有一定的遺傳比例,只要家族中有多囊腎或是洗腎病史就建議進行檢查。」楊尚峯醫師提醒,「多囊腎患者常併發高血壓,年輕就發生高血壓的民眾務必要至腎臟科檢查。此外,莫名發生血尿、腎結石、尿道感染的民眾也不可輕忽,因為仍有約10-25%的多囊腎患者並沒有明顯家族史。」積極治療多囊腎,及早保存腎功能「多囊腎患者的腎臟會異常增生水泡,與抗利尿激素有很大的關係,因為抗利尿激素在分泌時,會加速細胞分裂並分泌水狀液體,進而促進腎臟水泡的形成。」楊尚峯醫師解釋,「抗利尿激素通常是在身體缺水、感到口渴的時候分泌,所以在過去沒有治療藥物時,我們會鼓勵病患多喝水,抑制身體分泌抗利尿激素,以減緩水泡增生。但患者平均在發病後10年開始洗腎,治療成效仍有加強空間。」隨著可以直接抑制抗利尿激素的多囊腎口服藥物問世,穩定服藥的患者可以延緩水泡擴大及多囊腎惡化的速度,治療成效待提升的僵局也終於被打破。楊尚峯醫師提醒,「若無故發生高血壓、血尿、腎結石就要當心,最好立即接受相關檢查。因為越早開始服用多囊腎口服藥物,越能保存腎功能,也越能延緩進入洗腎治療的時程。譬如在第2期腎臟病開始服藥,可以延緩進入洗腎治療7年以上;如果拖到比較嚴重的第4期,僅能延緩1年進入洗腎治療。」愛護腎臟這樣做面對治療期間常見的頻尿、口渴症狀,楊尚峯醫師解釋,為了抑制腎臟水泡的增生,多囊腎藥物會抑制抗利尿激素的生成,出現這些狀況,表示藥物有發揮效用。想要改善夜尿頻仍的情況,建議患者可以早起服藥;並透過多喝水,把流失的水分補回來,避免口渴的不適感。楊尚峯醫師也提醒,除了藥物治療外,良好的生活習慣以及飲食控制也很重要,包括適當的體重控制、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戒煙、避免服用來路不明的中草藥或成藥、減少使用會傷腎的止痛消炎藥等,更能有效的延緩多囊腎病程。患者也要遵照營養師的建議,減少鹽分攝取,並適量攝取蛋白質,以免造成腎臟的負擔。另外在服用藥物時也應配合醫囑,定期監測、按時回診,以利醫師視肝臟功能調整合適的劑量。楊尚峯醫師鼓勵,莫名發生血尿、腎結石、尿道感染、或有多囊腎相關家族史的民眾一定要有所警覺,透過及時診斷、及早治療多囊腎,才能有效保持腎功能、延後洗腎時間。建議患者選擇和緩的運動維持身體機能,但避免劇烈或會對腹部造成衝擊的運動,以降低囊腫出血而感染及疼痛的情況;透過飲食控制控制血液;也觀察尿液顏色是否為透明無色,確保體內水分充足。因為多囊腎口服藥物副作用對生活品質衝擊不大,且可透過副作用管理減緩不適感,若用藥上有什麼想法,也應該與主治醫師積極討論,切莫自行調整用藥或是停藥。原文:
-
2021-04-15 癌症.其他癌症
男子罹泌尿道上皮癌 放射合併化學治療奏效
一名70歲男性患有慢性腎臟病,長期來服用來路不明中草藥「保養腎臟」,導致慢性腎臟病控制不佳,半年前因血尿赴醫檢查,發現左側輸尿管有8公分大腫瘤,切片確診為輸尿管癌第四期,緊急安排放射治療合併化學治療,一個半月後,腫瘤接近全消。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放射腫瘤科醫師吳偉榤表示,患者平時有在醫院追蹤治療腎病,但私下也服用來路不明中草藥,因病情控制不佳合併血尿,緊急到院進一步檢查治療,經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左側輸尿管長出一顆8公分大腫瘤,並侵犯周邊組織造成腎水腫,同時伴隨左腰疼痛、痠麻。經評估,無法手術,建議接受放射治療合併化學治療。吳偉榤指出,上泌尿道包括腎盂和輸尿管,兩者表皮所產生的癌症,統稱為「泌尿道上皮癌」台灣泌尿道上皮癌發生率較歐美國家高,特別是常發現於慢性腎臟病的病人,多數原因與使用含馬兜鈴酸的中草藥有關,主要的治療方式是採取腎臟輸尿管全切除手術。但他強調,並非所有患者都適合採取切除手術,如果腫瘤已侵犯周邊組織或器官、病人身體狀況不佳,或其他原因無法接受手術者,則會建議選擇接受放射治療合併化學治療;優點在於腫瘤反應率高且副作用低,以此案為例,經治療6週後追蹤成效,發現腫瘤幾近全消,讓家屬及醫療團隊都十分振奮。吳偉榤說,醫療團隊使用高速放療儀器,僅需15秒即可完成電腦斷層掃描「鎖定目標」,配合呼吸調控即時校正對位,可精準打擊腫瘤細胞,同時搭配雙層多葉式準直儀,將治療時間大幅縮短為傳統治療放療的一半,也大幅降低對正常組織的傷害,無論是治療品質及速度,都有效減輕患者壓力。他提醒,泌尿道上皮癌最常見的症狀為無痛性血尿,約有9成患者因血尿發現罹癌,也有少數患者因腎水腫造成的腰酸背痛而發現,此癌症對於放射治療與化學治療有不錯反應,一旦發現上述症狀並積極治療,都有機會痊癒。
-
2021-04-13 該看哪科.婦產科
中醫改善排卵痛 助女子順利懷孕
一名30歲女子想趁年輕有體力時趕緊生寶寶,努力超過半年卻一直失敗,加上開始工作後,平時來得很順的月經,卻總在排卵期發生少量出血、腹痛合併腰痠情形,透過4個月針灸加中醫治療,排卵期不適症狀獲得改善,終於得以順利懷孕。亞洲大學附屬醫院中醫科醫師陳書怡指出,這樣的門診的案例並不少見,患者通常自覺身體健康,卻總是「做人」失敗,到西醫門診檢查並無特殊問題,僅被叮嚀放輕鬆應能順利懷孕。她說,大約五分之一女性會在排卵期出現3到12小時的單側腹痛,又稱排卵痛或經期間腹痛,對於備孕女性而言,此疼痛為最直接簡單且無害的排卵日提醒,常規治療上多以止痛藥為主,嚴重一點的患者可能會使用避孕藥治療,但在確認排卵痛之前,須經由必要檢查,排除子宮內膜異位症、卵巢腫瘤、骨盆腔發炎,甚至闌尾炎、子宮外孕等,上述疾病都會加重排卵期疼痛。但為什麼正常女性也會有排卵痛呢?陳書怡說,卵子在濾泡中成熟排出,才有機會孕育新生命,在這樣的破卵過程中,濾泡中的液體(或些微的血)會跟著流出,影響腹膜的張力,進而誘發疼痛反應。她說,以中醫來說,排卵期是重陰轉陽的重要轉捩點,而肝氣的調達通暢是啟動機制的關鍵,舉凡肝氣鬱滯、腎陰虛、肝血不足的狀況,都是阻礙肝氣生發的問題,常以疏肝理氣、滋陰養血方向治療;此外,由於濾泡中的少量液體無法快速被自體吸收或排出,水液代謝失調,脾虛痰濕也是治療重點,常見於氣虛水滯、腎陰陽兩虛的女性,多囊性卵巢即屬此類。此外,身體結構空間不足或不對稱,常會誘發固定側的不適,因此身體結構的歪斜是身體氣血流通阻礙的最直接因素,排卵期腹痛伴隨固定側的腰酸背痛,或下肢疼痛,往往是肌肉筋膜造成,常以手法、針灸調理改善。陳書怡建議,育齡期的女性因應職場或家庭壓力而生的問題不可忽視,建議諮詢中醫師後,平時可飲用養陰疏肝茶(生薄荷3片、枸杞1小把、甘草1片、烏梅1顆)來培養好心情,同時在中醫經絡循行上,骨盆腔屬肝、腎經循行,與深前線筋膜走向類似,可強化核心運動,每天睡前不妨做「仰臥束角式」,舒緩緊繃的肌筋膜,如此才能身心舒暢,告別疼痛,享有好孕氣。
-
2021-03-09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媽媽快速回到產前曼妙身材?中醫師針灸瘦身法大公開
在照顧新生兒的同時,許多孕婦總希望能回到產前曼妙身材,嘉義大林慈濟醫院中醫部婦兒科主任楊紓怡最近歡喜迎接老三報到,產後力行產後餵哺母乳及穴道按摩,快速恢復產前的健康體型。楊紓怡公開自己的瘦身方法,首推「餵哺母乳」,產後媽媽減一公斤需要消耗7700卡熱量,母乳一天可以多幫媽媽們代謝500卡左右的熱量,每日若能擠1000c.c.母乳,就能增加600~700卡熱量,因此哺餵母乳可增加身體代謝,增強新生兒免疫力及協助子宮收縮復舊。除了擠乳外,產後需蛋白質攝取,可選擇豆漿、豆腐、雞蛋等,攝取足夠水分也很重要,一日約1500cc溫開水,若哺餵母乳的媽媽,建議增加到2500cc,但喝水有小撇步,需要溫水一口一口慢慢喝,身體才能吸收消化,增加代謝。產後體質多夾脾虛,若大量灌水,反而落得脾虛水腫,此時可每日早晚按摩「陰陵泉」穴、「足三里」穴各十次,增加脾胃功能,幫助水分代謝,消水腫、強肌肉;另「帶脈」穴、「天樞」穴,可有效利水消腫,讓皮膚更緊實,易收小腹。坐月子期間,楊紓怡建議產婦儘量在11~3點入眠,持續維持瘦素分泌,睡眠足夠,母乳的量也才能足夠。如晚上照顧寶寶無法睡覺,若屬於陰虛火旺體質的媽媽又加上月子期間的峻補,容易產生口破、便祕,想吃東西,此時應讓產婦減低食慾,增加腸胃道蠕動,可按摩「合谷」穴與「足三里」穴。楊紓怡指出,產後可恢復溫和的有氧運動,自然產在產後2周,剖腹產則建議6周後。懷孕期間有弛緩素的分泌,關節肌肉需到4~6周才慢慢恢復,因此月子期間建議不要進行高強度的重訓,以免落下病根,容易腰酸背痛,可搭配溫和的伸展運動。如此,每日持續不間斷,即可擁有曼妙又健康的好身材。
-
2021-03-03 科別.骨科.復健
小五女童肩頸僵硬腰酸背痛 可能背書玩3C引起脊椎側彎
1名國小小五年級女童常向父母抱怨肩頸僵硬、腰痠背痛,父母原以為是上體育課過於痠痛,起初只貼藥布,症狀嚴重時則選擇民俗療法治療,幾個月下來症狀時好時壞,直至在學校接受健康檢查時,醫師發現脊柱有不正常彎曲現象,安排到醫院複診,確診為功能性脊椎側彎,經安排物理治療後終改善症狀。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脊椎暨疼痛治療中心、復健科醫師徐瑋璟表示,「功能性脊椎側彎」是指站立時脊椎呈現「S型」或「C型」的彎曲,大部分發生原因為姿勢不對稱所引起,例如孩童長期把厚重的書包背在單邊肩膀上,寫功課時常常身體歪一邊,或是時常癱在沙發上玩3C產品等,家長應於小孩發育時期特別注意姿勢,以免日後影響身高或視力發育。物理治療師楊詠順也指出,一般民眾可以透過簡單的方式,自我檢視是否有脊椎側彎的現象,包括兩邊肩膀是否等高、是否有一側肩胛骨特別突出、兩側腰部曲線是否對稱,以及身體往前彎時,是否有一側背部特別突出。為避免造成功能性脊椎側彎,平時須注意:選擇雙肩背負式背包、站立時避免駝背及三七步、坐姿時保持端正避免身體歪斜。楊詠順也提供日常簡單運動撇步自我矯正:一、貼牆壁站立:兩腳與肩同寬,抬頭挺胸縮下巴,後腦杓、兩側肩胛骨、臀部及後腳跟輕鬆靠著牆壁,且鼻子、下巴、胸骨成一直線,一次維持5~10分鐘,一天三次。二、脊柱平衡運動:採四足跪姿,右手臂與左腳向水平伸展,並維持10秒後換左手臂與右腳向水平伸展維持10秒,配合呼吸反覆交替練習,一次10~15下,一天三次。三、背部肌肉訓練運動:採趴姿,雙手向前伸展,以肚子為支點,雙手與雙腳同時抬起離開床面,維持5秒後休息,一次10~15下,一天3次。徐瑋璟提醒,隨著各級學校過年後陸續開學,家長們不妨利用學校健康檢查中的脊椎側彎篩檢,注意孩子是否脊椎側彎的問題,此外,不論是發育中的孩童或是成人,平時應該隨時注意自己的姿勢,若有不正常歪斜,或身體出現疼痛,就應該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並且透過日常運動來強化和維持正確姿勢。
-
2021-01-08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強寒流來襲 中醫師:暖暖包貼這三處暖全身
「強寒流」南下,氣溫越來越冷,許多人備妥暖暖包以度過這波寒流。但暖暖包可不能隨便貼,馬偕醫院中醫師瞿瑞瑩推薦,貼在氣海、關元、命門等三個穴位,一處暖便全身暖,但注意一定要隔著衣服貼,避免燙傷皮膚。瞿瑞瑩表示,由於任、督二脈是人體精氣的必經之地,如果做好二脈上的穴位保暖,溫暖之氣就容易通達到五臟六腑。氣海:在任脈上位於肚臍下約兩指寬的位置,溫暖這個穴位有溫陽益氣、扶正固本、培元補虛的功效。若有婦科痛經、腸胃不適或手腳冰冷問題,都很適合將暖暖包貼敷於這個穴位。關元:在任脈上位於肚臍下約四指寬的地方,是收斂、閉藏元神之處。從中醫觀點來看,如果腎氣虛、下焦虛冷,可以在這個穴位上熱敷,以解決虛寒、陽氣不足的問題。命門:在督脈上位於人體背後,在肚臍的正後方。此穴位可以理血清熱,若將暖暖包貼在此處,則可放鬆腰脊肌肉,改善冬天怕冷、腰痠背痛以及頻尿問題。瞿瑞瑩提醒,貼式暖暖包一定要隔著衣服貼敷,避免皮膚燙傷。尤其老人家、小孩的皮膚較為脆弱,以及糖尿病患者的末梢神經較不敏感,使用上要更加注意。瞿瑞瑩表示,這幾天的寒流屬於濕冷性質,診間看到許多因頭痛前來就診的患者。當濕寒侵入體內,建議回到家裡喝碗薑湯、蓋上被子,讓身體出些汗就會舒服許多。出門時記得戴帽子、圍圍巾,做好頭頸部保暖。
-
2020-12-05 醫療.風溼過敏免疫
下背痛「休息越久越不舒服」?醫師提醒得提高警覺
「今天早上我的背又痛到不行!」小陳發出簡訊:「可能要請假…」「你年紀輕輕,怎麼這麼容易腰痠背痛?」友人迅速回覆。「可能是之前車禍傷到吧。」小陳寫著:「我本來也以為多休息就會好,偏偏每次都是起床的時候最痛。」「聽起來怪怪的…」友人傳了張沉思的貼圖,接著回覆:「趕快去看醫生吧,我進公司會幫你請假。」下背痛有兩種:機械性、發炎性成大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翁孟玉醫師指出,腰酸背痛是經常遇到的問題,大概每個人都曾經在工作後、久坐後背痛發作。當背痛發作,肌肉緊繃痙攣時,我們通常可以透過「多休息」來舒緩疼痛。這類型的腰痛稱作「機械性背痛」,最常見的原因為過度活動、姿勢不良,或搬運重物使背部受力過大,導致肌肉與韌帶過度拉扯而受傷。面對機械性背痛,要盡量維持良好的姿勢,多多休息,適當地做復健,就能漸漸緩解。然而,如果發現自己「休息越久,越不舒服」,就得提高警覺,這可能是「發炎性背痛」。發炎性背痛的患者常於晨間起床時感覺僵硬疼痛,但起床活動一段時間後症狀相對改善。而且,發炎性背痛的患者年齡大約在二十歲上下,絕大多數都小於四十歲,較機械性背痛患者來的年輕。發炎性背痛患者的家族成員中常有類似的症狀。翁孟玉醫師提醒,「發炎性背痛」比較難纏,需及時接受藥物治療,才能減緩狀況惡化。假使有這類型的腰痠背痛持續三個月以上,最好要就醫檢查。發炎性背痛有哪些?臺中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黃文男醫師表示,多數的發炎性背痛患者會抱怨下背部與臀部附近的疼痛與僵硬,這種發炎性背痛的原因是身體出現了慢性發炎反應,使脊椎關節處於持續發炎的狀態。以下是常見導致脊椎關節慢性發炎的原因:1)僵直性脊椎炎僵直性脊椎炎常出現在二十歲上下的年輕人,主要症狀為下背痛、晨間僵硬和下肢關節發炎,由於早期症狀不明顯,經常被誤認為是運動傷害或姿勢不良造成的下背痛,也有不少病友已經長期習慣了疼痛,而錯過早期診斷及早介入的時機。2)乾癬性關節炎乾癬是一種外顯於皮膚上的免疫疾病,雖然主要病灶表現於皮膚,卻屬於脊椎關節病變家族的其中一員,近三成的乾癬病友會合併乾癬性關節炎的症狀。3)發炎性腸道疾病發炎性腸道疾病會讓病友出現腹瀉、腹痛、血便等症狀,常被誤以為是腸躁症,約有四分之一的病友腸胃道以外的症狀,關節發炎就是其中一個症狀表現。4)其他反應性關節炎及非典型脊椎炎也是發炎性背痛的可能原因。如何診斷僵直性脊椎炎?翁孟玉醫師解釋,要診斷患者是否罹患僵直性脊椎炎,醫師需要了解病史,患者下背痛的狀況是否已經超過三個月、是否符合晨間僵硬、經休息無法改善等典型特徵。接著醫師會進行身體檢查,確定腰椎運動範圍受限的程度、擴胸範圍受限的程度、脊椎的彎曲程度,並評估是否有其他肌肉骨骼的症狀。患者需要抽血檢驗體內的發炎指數和是否帶有人類白血球抗原B27基因(HLA-B27)。根據研究,帶有HLA-B27基因的人2-10%將會罹患僵直性脊椎炎。影像的部分會安排X光檢查,以評估薦腸關節發炎的程度。該如何治療僵直性脊椎炎?黃文男醫師說明,發炎性背痛經常是慢性且反覆發作,因此患者在面對僵直性脊椎炎時,要做好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好好了解疾病的病程與可能帶來的後續問題。若能及早診斷、早期介入,利用藥物控制僵直性脊椎炎,則能大幅減少關節破壞、避免功能喪失。目前,第一線治療藥物為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可以降低關節發炎的程度、緩解疼痛。類固醇可用於局部注射,不建議長期口服或注射。免疫調節劑(DMARDs)對於合併周邊關節炎病患有部分療效,但是,少部分人會出現腸胃不適、皮膚過敏、肝功能異常等副作用。倘若傳統治療藥物無法有效控制病情,就應該考慮使用生物製劑。生物製劑是具有專一性的免疫抑制劑,可以抑制特定的發炎因子,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先前研究發現,僵直性脊椎炎病友體內有高量的發炎因子「腫瘤壞死因子(TNF)」,抗腫瘤壞死因子生物製劑便成了醫師們常用的治療武器,並具有多年的臨床經驗證實其療效及安全性,台灣的全民健康保險也有條件性的給付,詳情可以與醫師討論。生物製劑需要注意感染問題,但不須過於擔心,醫師會進行事前評估及追蹤,將風險降到最低。黃文男醫師說,「我們都會一再提醒患者,僵直性脊椎炎屬於慢性病,務必與醫師好好配合,定期回診,依照指示用藥,才能讓病情穩定,減少關節發炎或功能的損失。」不治療會怎樣?翁孟玉醫師叮嚀,假使沒有好好控制僵直性脊椎炎,患者的脊椎會於不間斷的骨頭重塑過程中失去活動度,導致患者姿勢總是躬身前傾。而且僵直性脊椎炎患者罹患骨質疏鬆症的機會也很高,因而提高了之後骨折或脊髓損傷的風險。關節變形往往是不可逆的傷害,及早治療是預防功能喪失的最佳辦法。此外,由於僵直性脊椎炎是自體免疫所造成的慢性發炎反應,不但會影響關節,也可能進展到為全身性疾病,可能出現虹彩炎而眼睛痛、畏光,或是心血管疾病、腎臟病變、肺纖維化、骨質疏鬆等多種麻煩的共病。若有持續超過三個月的背痛、晨間僵硬、越休息越不舒服的狀況,要提高警覺,盡快就醫喔!原文:下背痛有兩種,第二種別輕忽,醫師圖解懶人包搜尋附近的診所:內科免費註冊,掛號、領藥超方便!
-
2020-11-22 科別.骨科.復健
肩頸痠痛好不了?根源未必在疼痛處!醫師一招助改善
肩頸痠痛、腰痠背痛時,多數人會先以熱敷、按摩等方式進行改善,不過有時候這樣的方式卻未必能完全獲得緩解,甚至有時候只是得到一時的舒緩,過沒多久又開始痛了。 痠痛根源未必在疼痛處 找出問題才有助治標治本 宏康復健科診所院長陳相宏醫師表示,不論是肩頸痠痛或是腰酸背痛等,基本上都會有一個原因,改善自然要從原因開始。例如有時肩頸痠痛問題未必出在肩膀,可能是椎間盤突出間接引起,腰痠背痛也常見因脊椎滑脫所致,此時若只對痠痛的肩膀或腰背進行舒緩而沒有改善椎間盤突出或脊椎滑脫的根本問題,那麼過沒多久疼痛自然又會出現。因此復健科醫師通常也會照X光進行檢查,看是否為骨骼結構出現問題。 不過疼痛的源頭也未必是骨骼結構出現問題所致,有時也會有「明明就很痛,但檢查卻好好的」的問題。陳相宏醫師表示,這樣的情況通常代表著問題出在筋膜,筋膜的運動量太少也會引起痠痛,建議可以從運動著手改善。近年也正流行「運動處方」,其如處方籤,醫師會依照患者的需求、身體狀況等多方考量,提供適合的運動建議,再加上電療、熱療等治療方式,更有助於治標治本。 運動不足易肩頸痠痛 彈力帶伸展輕鬆鍛鍊陳相宏醫師以肩頸痠痛做說明,此處最常見出現的痠痛位置之一就是在頸椎兩側的斜方肌,以及和肩胛骨內側的凹陷處,是非常常見的肌筋膜疼痛症候群,常見出現於上班族等容易形成彎腰駝背姿勢面對這樣的問題運動就是最主要的改善方式。醫師建議可以先從伸展運動開始增加延展度,再慢慢開始做簡單的重量訓練增加強度,如此便有助於改善,最簡單的方式之一就是拉彈力帶伸展。 以彈力帶伸展方式很簡單,一隻腳在前踩住彈力帶,另一隻腳在後,兩腳站穩,並用雙手將彈力帶往上舉即可,一次做3~4組,每組12~15下,如此便可訓練到背部肌肉。 彈力帶是個價格相當親民的運動器材,在體育用品專賣店就買得到。磅數可視身體的接受度做挑選,以前述動作上拉15下為標準做挑選,低於15下代表負擔太大,高於15下代表負擔過小。民眾也不用擔心若肌肉訓練起來了磅數不夠的問題,只要用手將彈力帶捲上手將其縮短即可。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此伸展運動雖然作法相當簡單,但若自己在家做動作不正確不僅可能無法改善原本肩頸痠痛的問題,反而有可能增加受傷的風險,如常見聳肩、或兩手不對稱的動作。因此建議民眾如若發現肩頸問題,除了應先至復健科檢查找出原因或給予適合的運動處方,彈力帶伸展動作也最好是由復健診所的教練在旁指導為佳,教練可在當下修正動作。而民眾在家練習時可站在鏡子前更有助於調整,若有發現姿勢不正確等情況便有助於調整,例如聳肩可先讓肩膀放鬆一下,再繼續動作。而動作時也可以用手機進行錄影,也有利複診時與醫師及教練討論。 《延伸閱讀》 .1招解除肩頸痠痛。肩膀肌肉緊易引各種問題,專家教一條毛巾按摩解除。 .手痛醫生看肩膀?腰痛隔天變胸痛?破解痛點的假動作,找出「激痛點」改善。 .睡醒老是肩膀僵硬、腰酸背痛?醫教簡單3撇步有助改善睡眠。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0-11-19 科別.骨科.復健
上班久坐易引腰痠酸背痛 醫教單跪姿伸展助改善
日常生活中不免出現各種疼痛,不管是肩頸痠痛或腰部疼痛等,除了普遍以熱敷做緩解疼痛處,也應盡早尋求醫師協助,找出疼痛的根源,因為疼痛處未必就是根源,可能另有他處。若只有對疼痛處做舒緩,在舒緩過後沒多久又會開始疼痛。 腰痠背痛原因多 留意3大情況速就醫 宏康復健科診所院長陳相宏醫師以腰部疼痛舉例,一般民眾普遍統稱為「閃到腰」的腰痛約有80%原因不明,未必為急性拉傷,且也有可能是脊椎滑脫、椎間盤突出所致,若只有熱敷做緩解是不夠的,在熱敷過後恐怕又會痛起來,因為根本的問題依舊存在。 陳相宏醫師更進一步指出,當民眾出現腰痛的情況時,應多加留意幾個狀況,包括了起床時是否會感到疼痛、雙腳是否會有麻痛的感覺、是否動不動就想坐下等,若有這三種情況出現,其很有可能是椎間盤突出或其他問題,壓迫到血管或神經所致。問題尚未變嚴重之前若不加以治療改善,後續問題恐怕會衍伸出更多的麻煩。 若是下背痠痛、屁股會麻,但經過活動伸展之後便有明顯的改善,這類型則比較可能是屬於久坐、肌肉運動量不足所致,可經由簡單的伸展運動做改善。 久坐腰痠背痛 單跪姿伸展助改善 常出現在久坐上班族的下背疼痛,可以「單跪姿伸展」做改善。動作很簡單,預備動作讓身體呈單膝跪姿,雙臂向前平舉雙掌併攏。動作時一隻手留在原地,另一隻手向外向後敞開,上身順勢向敞開的手臂緩緩旋轉伸展,使身體面向該側即可。左右兩側輪流,一側一次約3~4組,每組12~15下。 此動作正確當下就可以感受到腰部筋肉、筋膜的伸展。進階一點也可以雙手抓住彈力帶,動作同上。如此以便有助於鍛鍊下背肌肉,改善久坐使下背運動量不足所導致的疼痛。 許多民眾在腰痛時會仰賴護腰支撐腰部,陳相宏醫師表示非常不建議。一般而言較適合護腰的族群為剛開完刀者或痛不欲生的急性疼痛者,若是腰痛就戴上護腰,此舉容易習慣,讓身體認為該部位不需要出力,久而久之該處肌肉便容易出現退化,短期看有助舒緩疼痛不適,但長期而言則可能讓身體更容易衍生更嚴重的問題。 身體痠痛盡早就醫 專業指導更助確實改善 最後提醒民眾,若身體部位痠痛欲做伸展運動改善,即便是動作再簡單,也還是應先至醫院診所檢查為佳,一方面可排除較嚴重的問題或進行治療,另一方面也可以經多方評估給予適當的「運動處方」。所謂的運動處方簡單而言其如處方籤一般,每個人都會有適合自己的運動,反之也有不適合的運動,若做了不適合自己,或是做了不適合當下病痛的運動,很有可能會對身體額外造成傷害,民眾應多加留意。 在做伸展運動前,也建議先由專業醫師或教練指導,當下修正姿勢有助避免在家反覆做著錯誤的動作。在家練習時則可以對著鏡子做,幫助自己確認姿勢及細節,並可用手機從旁側錄,以利複診時與醫師或教練做討論或修正動作。 《延伸閱讀》 .沒病卻老是頭痛?腰酸背痛?醫指4大常見引起疼痛的不良姿勢,2招改善 .睡醒老是肩膀僵硬、腰酸背痛?醫教簡單3撇步有助改善睡眠。 .常腰酸背痛?頭痛?心情差?要盡早檢查,長期會引起大腦退化。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0-10-20 科別.精神.身心
慢性壓力引發莫名焦慮 生理回饋治療協助找回身心平衡
常有胸悶、心悸、喉嚨梗塞、不定時頭痛、血壓高,容易緊張心臟怦怦跳、上班就拉肚子等症狀?柳營奇美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林紀宇今天表示,都是壓力大的表現。林紀宇表示,人體的自律神經系統,遍布在身體各個器官,調控著心率、呼吸、汗腺和肌肉收縮程度等各種生理反應,影響身心的狀態,有時這些反應很細微,難以當下覺察並立即調整,久而久之就會衍生成長期不舒服的症狀。患者阿明有一些莫名不舒服的症狀很久了,持續有胸悶、心悸、喉嚨梗塞的感覺,擔心自己是得了什麼疾病,跑遍各專科門診檢查,卻發現一切都正常,求助無門;王姓小主管有不定時頭痛困擾,且回到家身體還是很不輕鬆、睡眠品質也不好,覺得怎麼休息也沒什麼用。除了工作效率變差讓他沮喪,也發現血壓有逐漸升高的趨勢。上班族小美本身就是容易緊張的人,很容易感受到自己在流手汗、心臟怦怦跳。近期到任新工作後,上班就頻頻拉肚子,影響她的人際關係與工作,希望可以學習怎麼調整自己的身體狀態。林紀宇說,這些症狀屬於慢性壓力引起身心不舒服,可能源自於自律神經系統的不平衡,致使身體無法調整好內在情緒或生理上的緊繃,初期雖然不舒服,但還不到疾病診斷的程度,若長期置之不理,就有發展成身心疾患的可能。因此,除了使用藥物治療之外,還有許多紓解情緒與因情緒衍生而來的身體不適﹙如頭痛、腰酸背痛、心悸、手腳冰冷等﹚的治療方法,其中臨床精神科最常採用的就是生理回饋治療。所謂生理回饋治療,是透過生理回饋儀即時回饋的特性,可以立即看到自己的心率、呼吸頻率、肌肉緊繃度、汗腺分泌等生理狀態。臨床心理師在生理回饋治療中,會協助病人先能夠體會到細微的壓力反應,幫助提升覺察力,接著再依每個人症狀的不同,協助建立肌肉放鬆、腹式呼吸、正念冥想等放鬆策略。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可以「看見」自己生理狀態變化的客觀數據,讓病人不再覺得放鬆是一種模糊難以捉摸的感覺。另外臨床心理師也會探討可能影響症狀的生活模式、思考型態,輔以適當的心理治療策略,幫助病人在生活上有適當的壓力管理能力。近年歐美盛行的心跳變異率生理回饋治療(Heart Rate Variability Biofeedback),其主要依著呼吸頻率可以調控心率的生理現象,透過學習緩慢的腹式呼吸,達到呼吸頻率與心率反應的諧振與同步。持續的練習,可以強化副交感與迷走神經的調節能力,提升心血管調節能力與心跳變異率,並透過傳入神經影響大腦,讓身體調節能力變好,較容易處於身心舒服安適的狀態。目前已有許多研究發現心跳變異率生理回饋治療,除了可以輔助治療改善焦慮症、憂鬱症、腸躁症、前期高血壓、慢性疼痛外,在提升專注力、運動與工作表現上都有不錯的效果。通常生理回饋治療在進行2至3個月後,可學習到適當的自我調節與放鬆策略。療效產生的關鍵,除了在治療室內的學習,還務必要搭配回家持續不間斷的練習,才能夠修正原有身心與大腦的慣性產生「有感」的效果。
-
2020-10-01 新聞.健康知識+
沒生病就以為自己很健康?你只是「亞健康」
你聽過「亞健康」嗎? 你知道身體並不是只有健康與生病兩種狀態嗎? 如果一直忽略「亞健康」的症狀,長期下來可能就會增加健康失衡的風險。邀請到聯安預防醫學機構曾碧娟總經理,具有40年豐富護理經驗的優秀醫護人員,與大家分享正確的預防醫學概念。Q1:什麼是亞健康?曾總經理說明,以前我們對健康的認知,只有「健康」、「生病」的二分法,但其實在健康與疾病中間,還有一大塊灰色地帶,叫做「亞健康」,也就是健康檢查沒有太大異常,但日常生活中卻感到身體不適。例如常常頭痛、頭暈、疲倦、腰酸背痛、四肢無力,但可能照X光都正常,肌肉骨骼也都沒有問題。而全球大約有75%的人,都是處於這種所謂的「亞健康」的狀態。事實上,僅僅透過目前傳統的健康檢查,很難徹底解決亞健康的狀況。這些長期被亞健康症狀困擾的人,可能需要更深入、透過不同的角度與檢測,才能更進一步瞭解身體到底發生了什麼問題。「我在健檢產業27年了,臨床上有這樣狀況的客人越來越多」,曾碧娟總經理強調「不要認為自己沒有生病,或還沒到生病,就以為自己是很健康的。」 Q2:亞健康有哪些症狀?曾碧娟表示,聯安至今已27年,每年皆會更新、統計健檢數據資料庫。值得一提的是,睡眠問題、過敏問題所產生的亞健康症狀也愈來愈多,客人常反映去醫院看了醫生,也都檢查不出根本原因,導致免疫力一直下降。這些亞健康的症狀,如果都一直忽視,長期下來可能增加健康風險,慢性發炎、血管硬化等等,都必須要特別重視。 Q3:有亞健康的狀況的話,該如何顧好身體?曾總經理說,追求健康基本上不外乎保持好的飲食、運動、生活型態等習慣,再來就是培養好的興趣,幫助自己心靈層面的提升。除此之外,定期檢查是非常重要的,想要顧好自己的健康,總要有科學的數字能作為參考,但其實這也仍不夠。若有剛剛提到的亞健康狀況,就可能要透過一些更深入的「功能性醫學」的檢測,來看查體內的營養是否足夠、荷爾蒙的分泌有沒有失衡等等,才能進一步的協助自己更瞭解自身健康狀況。健康,其實就是一種內外和身心的平衡曾總經理表示,大部分的人看起來都是健康的,但現在疾病來勢洶洶,而環境因子也沒有很友善,若是想要在未來過得更好,確實在檢查的部份,都要定期把關且一定要很完整。所以,當確定器官上沒有立即的問題,但可能有亞健康困擾的時候,就要透過一些功能性的檢測,來了解身體是否處於平衡的狀況。千萬不要忽略這些不舒服,它們都是身體給你的警訊。她也提到,身體和心理狀態都是相關的,當一個人生病的時候,他心力一定是往下走的。但是一個心理層面較高的人,通常他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也都會比一般人更好。心理層面影響健康很大,甚至有可能主宰一個人的健康。切記,投資自己的健康,才是人生最大的財富。★原文刊載於此 諮詢專家/聯安預防醫學機構總經理 曾碧娟
-
2020-09-19 科別.骨科.復健
經常腰痠背痛、拉傷,小心是肌肉開始萎縮! 預防肌少症要多吃這些食物
62歲的李媽媽(化名),平時在小吃店工作,每天必須站立9個小時,雙手沒有停歇的幹活,也沒有運動習慣。最近常抱怨經常腰背酸痛、手臂酸麻,使用止痛藥膏,情形會暫時改善,但不久即復發,因而求診。 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周明文表示,經診斷,患者是因為長期不運動,加上老化造成肌肉萎縮,以致無法負荷原來工作,導致肌肉受傷。囑咐患者請假休息,並給予消炎止痛藥,並提醒不酸痛後,應規律運動,逆轉肌肉萎縮現象。無運動習慣者 肌肉質量每年減少1%、肌力降2~4 %周明文說,人過30歲後,肌肉就會開始逐漸萎縮,出現有肌肉退化的現象。若沒有運動習慣者,肌肉質量每年減少1%,肌力每年減少2~4 %,退化速度會隨著年紀的增大而加速;有運動習慣者,則可減緩退化速度。而肌肉流失緩慢,30幾歲時可能還無任何症狀;等到40至60歲,就會經常腰酸背痛,或肌肉拉傷,無法負荷年輕時可以勝任的工作;7、80歲時若覺得沒有力氣、活力變差、走路速度很慢等,就可能有了肌少症。肌肉有無萎縮 「計時起立行走試驗」簡易居家檢查 想知道肌肉有無萎縮,簡易居家檢查方法是「計時起立行走試驗」。請老人家從椅子上站起來,走3公尺然後轉身,再走3公尺,然後坐下,如果超過20秒可能有肌少症。周明文指出,肌少症如果繼續惡化,將導致日常活動能力降低、甚至失能,無法站立或行走,必須以輪椅代步,增加健康照護的需求和成本。如何治療或預防肌肉的萎縮?周明文提到,應注意蛋白質攝取,每公斤體重每天應該吃1.2~1.5g的蛋白質,可選擇肉類、雞蛋、起士、牛奶、豆腐、豆類、堅果等;補充維生素D也很重要,除了可以調節鈣、磷的平衡外,對於維持肌肉功能、肌肉強度也扮演重要的角色。此外,規則運動也是養肌關鍵!人的肌肉有「用進廢退」的特點,所以任何年齡層都應該建立運動的習慣。肌肉萎縮是可以逆轉的,對於長期不運動者,不管年紀多大,肌肉消逝的多厲害,只要開始運動,對肌肉都有助益。 運動可延緩肌肉退化 補充蛋白質、維他命D防萎縮 任何運動都可以減緩肌肉的退化,其中,又以阻抗訓練(重量訓練)最為有效,建議每週進行1至2次。阻抗訓練應包括大肌肉群及核心肌肉群,前者可以利用健身器材、彈力繩、握力球、保特瓶、自身體重等進行訓練;核心肌肉群則建議作核心運動,如蹲馬步,橋式等。周明文呼籲,雖說青春逝去不回頭,但肌肉養成永遠不嫌遲。補充蛋白質、維他命D,配合規律運動,除了可預防肌肉萎縮外,更可強健肌肉,逆轉身體老化導致的肌少症及後續的退化問題。但任何運動都必須循序漸進,不要勉強,以避免運動傷害,尤其是年長者,更要特別小心。若本身有慢性疾病,尤其是心肺疾病,則應請教醫師,以了解自己的極限,選擇適當的運動。(圖文授權提供/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黃慧玫、諮詢專家/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 周明文 )延伸閱讀: 浴室是家中最常失足跌倒的地方! 居家環境要注意5點...你家安全嗎? 骨質疏鬆日常要多吃這些食物! 增加骨質密度、肌肉強度運動才有幫助
-
2020-09-03 醫療.自體免疫
你絕對沒想到 運動對僵直性脊椎炎超重要
「不動就痛,動了不痛。」是僵直性脊椎炎的重要特色之ㄧ。美國風濕病學會指南建議,運動應該是髖部和膝部骨關節炎的主要治療手段之一,患者應該把運動視為重要的治療之一。嘉義長庚風濕科主任林科名指出,游泳、有氧運動、太極、瑜伽都是很適合的運動,透過各種運動可以改善疼痛情況,關節活動度增加,改善生活品質與睡眠,建議一周三天,一天一小時。國內曾有研究指出,僵直性脊椎炎的患者運動不足的原因,主要是難以持續運動習慣、沒有時間運動、受到疾病症狀的限制,像是感到疲倦和關節疼痛、不知從事何種運動對於病情有助益,以及擔心運動使症狀惡化。林科名指出,根據2019年美國風濕病學會指南建議,運動是髖部和膝部骨關節炎的主要治療手段之一,患者應該把運動視為重要的治療之一,而不僅僅是緩解或輔助。運動的項目包括,游泳、有氧運動、太極、瑜伽等,目的在於增加柔軟度、訓練肌力的肌耐力運動,以及強化心肺功能的運動。運動的頻率大約是每週三天,一天一小時為佳。林科名強調,每個病患的情況不一樣,建議緩和而持續的運動。僵直性脊椎炎患者因為疼痛導致生活品質不佳,晨起酸痛到無法起床,甚至半夜被痛醒,久坐後挺不直腰桿,疼痛的感覺不僅在下背,還可能放射到臀部、大腿、頸椎。林科名解釋,僵直性脊椎炎患者體內的發炎物質,會一直累積在患處,腰椎、頸椎是最容易被侵犯的地方,造成肌肉緊繃,因此不動的時候造成惡性循環,越是不動作,就越感到疼痛,活動後,則幫助代謝發炎物質。除了減少疾病活性以及減少僵硬、疼痛感。慢性的肌腱韌帶和關節沾黏,也多半難以恢復,脊柱沾黏會造成外觀上的彎腰駝背,活動範圍受限,變成更多的疼痛問題。胸廓受限會影響心肺功能、平衡能力下降會導致跌倒,運動可以改善平衡與呼吸功能。此外,僵直性脊椎炎也易併發骨質疏鬆。運動可以刺激骨質,減少骨質疏鬆。林科名小檔案現職:嘉義長庚風濕科科主任專長:關節炎、一般內科疾病 、骨質疏鬆、骨刺、腰酸背痛、氣喘、過敏性鼻炎、皮膚炎、蕁麻疹、乾癬、過敏症、紅斑性狼瘡、硬皮症、皮肌炎、血管炎、自體免疫疾病學歷:長庚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碩士中山醫學大學醫學士經歷:高雄長庚風濕科住院醫師高雄長庚風濕科主治醫師嘉義長庚風濕科主治醫師
-
2020-09-02 科別.婦科
健康保衛站/更年期不適 多腎、肝、脾失調
台灣女性停經多數介於48到52歲間,40歲後逐漸出現更年期症狀,衛福部屏東醫院婦產科醫師陳韋伶說,亞洲女性更年期常見症狀包括睡眠障礙、腰酸背痛,熱潮紅或盜汗等。衛福部屏東醫院協助女性改善停經困擾,結合婦科、中醫觀點,對症下藥,減緩更年期不適。陳韋伶說,女人一生包含青春期、更年期、停經期三個重要階段,青春期是小女孩蛻變為成熟女性過程;更年期女人步入停經前,卵巢功能降低,女性荷爾蒙逐漸減少;進入停經期,女性卵巢濾泡功能和女性荷爾蒙消失。陳韋伶說,女性更年期症候群包括月經不規則、情緒及睡眠障礙、血管收縮症狀(熱潮紅、夜間盜汗、心悸)、肥胖與代謝症候群,也可能出現心血管疾病、泌尿生殖系統症狀等,若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建議尋找專科醫師協助,搭配飲食運動等生活習慣調整,改善更年期不適症狀。屏東醫院中醫科醫師林婉容說,古代中醫沒有更年期一詞,是用「天癸枯竭」、「臟躁」和「鬱證」來形容更年期症狀。更年期症狀多與腎、肝、脾三臟功能失調有關,腎虛是造成更年期不適症狀主因。林婉容建議根據體質選擇適合的茶飲或藥膳,肝氣鬱滯者可多喝玫瑰花茶,有紓壓、助眠作用;脾胃虛弱者可適量食用四神湯,有助改善脾胃功能、增進食慾和止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