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18 新聞.用藥停看聽
搜尋
腎臟
共找到
2434
筆 文章
-
-
2020-02-17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全身伽馬刀發明人 染新冠肺炎不治
大陸中國工程院院士、「段氏伽馬刀」發明人、現年八十六歲的段正澄,因感染新冠肺炎,前晚在武漢離世。這是武漢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因新冠肺炎過世的第四人,學術界損失慘重。華中科技大學日前公布,因當前疫情防控,段正澄喪事從簡,不舉行遺體告別儀式,在網上設立紀念堂。人民日報旗下「健康時報」引述華中科技大學相關負責人稱,段正澄一月廿九日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本身患有糖尿病等疾病,十五日晚在醫院不治。段正澄在一九九六年,將機械科學與放射治療醫學結合,研發國際首台「全身伽馬刀」,有助伽馬射線焦點對準腫瘤,殺死癌細胞,大大降低對人體造成損害。目前已經在大陸一百多間醫院使用,惠及近一百萬名病人。此外二月八日華中科大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發布訃告稱,教授紅凌因病去世,享年五十三歲。新京報報導,紅凌教授是因染上新冠肺炎離世,他是在一月廿五日身體不適,但病毒潛伏期為十天左右,到二月四日才發病。紅凌畢業於武漢大學,於一九九四年獲得亞利桑那大學生物學博士學位,之後他在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進行博士後研究。一九九九年進入美國加州大學能源系的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二○○七年,紅凌回到大陸之後一直在華中科技大學任教,擔任華中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具有美國籍的紅凌,也是美國第一例新冠肺炎的死亡者。第三名是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器官移植科教授林正斌,林正斌自感染新冠肺炎後情況一直不樂觀,曾進入了加護病房治療,二月十日病逝。林正斌生前曾進行上千起腎臟移植手術。第四名是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教授、研究生導師劉筱嫻,她在二月十三日病逝。劉筱嫻為大陸著名預防醫學教育家、婦幼衛生專業創始人。
-
2020-02-15 養生.聰明飲食
啤酒、起司降腸癌、肺癌風險!…哈佛教授:這些看似不太健康的食物,其實是長壽秘訣
食物和血管新生顯而易見的,功能齊全的血管新生防禦系統可以保護我們防止許多疾病。你的健康依賴循環系統的正常平衡,沒有過多或不足的血管在你的器官中。當這個平衡被打亂,你的身體就需要幫助。你的飲食可作為疾病的預防以及輔助治療。世界各地的研究已經顯示特別的食物和飲料--包括許多我們熟知且喜愛的——可以增進你的血管新生防禦系統。即使是你準備和結合食材的方式也可以影響血管新生。這就為我們帶來了全新的觀點,提供我們去思考要吃什麼食物以及如何食用。此外,如果你希望增加預防受血管新生影響的疾病的機率,飲食將為你開啟一扇新的大門。如果你目前正與一種血管新生有關的情況作戰,選擇正確的食物可能會幫助你控制,甚至擊敗那個疾病。不斷增加的證據驗證了此方法的力量。亞洲的人們,飲食中包含大量大豆、蔬菜和茶,罹患乳癌和其他癌症的風險明顯較低。在日本,有超過69,000人的年紀高於100歲。中國百歲以上的人口也有上升的趨勢。我的叔公,他一直健康地活到104歲,住在常熟市(Changshu),這個城鎮位於上海的外側,虞山(Yushan mountain)的山腳下,那裡產綠茶。依卡利亞島(Ikaria)、希臘和薩丁尼亞(Sardinia)中部充滿活力的百歲人瑞都食用地中海飲食(Mediterranean diet),這種飲食充滿了增進血管新生防禦的食材,而且不是嚴格的素食主義者。瞭解血管新生是你健康防禦系統的關鍵,將成為解開你體內健康長壽,以及遠離醫療保健系統的秘密鑰匙。血管新生防禦被破壞的情況雞大腿所有肉之中,雞肉是較健康的選擇之一。我們大部分人都認為雞胸肉是最棒的部分,因為白肉脂肪較少,但是紅肉可以提供其他獨特的健康益處,尤其如果你先將脂肪修剪掉。研究顯示大腿和小腿肉是特別健康的選擇。雞紅肉包含維生素K2或甲萘類(menaquinone),一種天然的脂溶性維生素。不像維生素K1是由植物(如:菠菜)產生,K2是由細菌製造。它具有抗血管新生的特性。日本廣島大學(Hiroshima University)的科學家研究維生素K2,發現它可以有效抑制血管新生和結腸癌細胞的生長。伊利諾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維生素K2可以抑制血管新生與前列腺癌的生長。K2的好處也延伸到心臟病。攝取含有較多K2食物的人,死於心臟病的機會減少了57%以上;因為斑塊堆積導致的嚴重動脈硬化風險也降低了52% 。斑塊生長需要血管新生,所以這個相關性很合理。研究人員並且發現甲萘醌類也會干擾身體製造膽固醇的能力,因此可以預防動脈硬化的發生。所以即使你可能已經習慣選擇雞胸肉,當涉及健康,毫無疑問地:請選擇美味的腿和大腿。啤酒啤酒花含有黃腐醇(xanthohum++6erol),這是一種抗血管新生生物活性。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院展開的一項大型研究——前列腺癌、肺癌、大腸直腸癌和卵巢癌的篩檢試驗(Prostate, Lung, Colorectal and Ovarian Cancer Screening Trial),一共招募了10萬7千9百98名受試者。其中一項分析是飲用啤酒與腎臟癌,也被稱為腎細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間的相關性。研究發現每週飲用將近5罐啤酒顯著與減少33%的腎臟癌風險相關。2,044位參與者的北卡羅萊納州結腸癌研究發現適度飲用啤酒(每天稍微少於1罐啤酒)與減少24%的結腸癌風險有關。啤酒攝取也與心血管益處相關。位於義大利坎波巴索(Campobasso)的聖馬里亞因巴羅和天主教大學(Santa Maria Imbaro and Catholic University)的馬力奧尼格里藥理研究所(Instituto di Recerche Farmacologiche Mario Negri)檢驗了跨越10個國家的14篇研究,發現每天飲用1罐啤酒與減少21%的冠狀動脈疾病風險有關。一篇德國的研究提出啤酒有預防失智症的益處。這項研究由曼海姆中央心理健康研究所(Centr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in Mannheim)主導,跨越了6個德國城市(波昂、杜賽道夫、漢堡、萊比錫、曼海姆和慕尼黑),評估了3,203位年齡超過75歲的老年人。研究人員將不同類型的酒精飲料攝取量與失智症的發病率進行相關分析。每天飲用1.5到2罐啤酒的人在罹患失智症的風險上減少了60%,而在被確診為阿茲海默氏症的風險上也減少了87%。針對葡萄酒的相同警告也適用於啤酒:酒精的高濃度攝取會有害健康。請做一個輕度或中度的飲酒者。酒精本身會毒害大腦,而且高劑量會增加罹患失智症的風險。起司起司作為食物早有歷史上的記錄。有超過900種不同種類的起司,但是你只會在超市或雜貨店發現一小部分的種類。雖然起司的鈉和飽和脂肪含量很高,但它也含有抗血管新生的維生素K2,它是製造起司需使用的細菌菌種的副產物。馬斯垂克大學(Maastricht University)的研究對起司的維生素K2含量進行分析,並且指出莫恩斯特(Munster)、高達、卡蒙貝爾、愛丹(Edam)、斯蒂爾頓(Stilton)和衣曼塔 (Emmenthal)起司的維生素K2含量最高。亞爾斯堡起司(Jarlsberg cheese)也有一種高濃度的維生素K2。起司所含的維生素K2含量可與雞大腿相比。歐洲癌症及營養前瞻性研究- 海德堡區(EPIC-Heidelberg study)檢驗了維生素K攝取量與癌症間的關係。研究人員調查23,340人長達14年,並且發現起司是這一組參與者中維生素K2(甲萘類)的主要來源。調查發現每天食用1到3片起司與減少62%的肺癌風險有關。針對男性進行相似的分析,每天食用2片起司所含的K2量與減少35%的前列腺癌風險有關。起司通常含有飽和脂肪、膽固醇和高鈉,這些都是不健康的因子,所以適量很重要。但是研究證據讓我們可以把起司重新考慮為可為我們帶來一些健康益處的食物,而不是一種應該被完全歸類為不健康的食物。橄欖油橄欖油已被人類使用了4,000年之久, 它的起源來自小亞細亞(Asia Minor) 和地中海(Mediterranean)。曾經被用做儀式所需要的燈油,橄欖油最終被用於烹飪。西班牙、義大利和希臘是今天橄欖油的主要製造者,這3個國家所生長的橄欖品種皆含有高濃度的生物活性多酚,包括油酸、橄欖苦苷(oleuropein)、羥基酪醇(hydroxytyrosol)、酪醇(tyrosol)和橄欖油刺激醛(oleocanthal)。這些複合物具有抗血管新生、抗發炎、抗氧化劑,還有獨特抗癌特性。特級特級初榨橄欖油(Extra virgin olive oil,EVOO)是壓榨橄欖製成,無添加任何化學物質或精緻,含有最高濃度的生物活性以及最佳的風味。它的保存期限大約是2年。延伸閱讀: 起床後腰痠背痛...不只是姿勢問題,你其實已「大腦積毒」!「睡眠缺氧」恐引發中風和失智●書籍介紹逆轉疾病的科學食療聖經:美國權威名醫的創新食療法,教你吃對食物、啟動身體防禦力,擺脫癌症與慢性病作者: 李維麟(William Li, MD) 出版社:采實文化出版日期:2019/12/05作者簡介李維麟(William Li,MD)全球知名醫生、科學家、演說家和作家,最為人所知的是領導血管新生基金會。李醫生突破性的成果已經影響了超過七十種疾病,包括癌症、糖尿病、失明、心臟疾病和肥胖。他的TED演說:「我們能藉著飲食餓死癌症嗎?」獲得1,100萬以上人次的觀看,此外他也上過奧茲醫生秀、瑪莎·史都華秀、CNN、MSNBC、NPR和美國之音,而且於梵蒂岡Unite to Cure會議上發表研究成果。同時他也在頂尖期刊上,例如《科學》、《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刺胳針》與更多雜誌上發表了上百篇科學論文。曾任教哈佛大學、塔夫斯大學和達特茅斯醫學院。
-
2020-02-15 科別.心臟血管
心臟不好全身都受累!台大醫圖文解說正確心臟保養
心臟負責推動全身血液循環,每分每秒都持續跳動。然而,日常生活中卻有很多可能傷害心臟的狀況,一定要盡量避免,做好心臟保養,以免心臟持續受傷,導致心臟衰竭。血糖太高,心臟也受害!台大醫院心臟外科許榮彬主任指出,血糖偏高時,患者可能沒有明顯症狀,所以容易輕忽,其實血糖過高,全身器官都會受到影響,控制血糖的目的就是為了預防糖尿病相關併發症。過高的血糖會導致「動脈粥狀硬化」,讓動脈逐漸狹窄、阻塞,輸送往器官的血流減少,各器官的功能都會受到影響,例如在腦部可能造成血管阻塞、缺血性中風;在心臟可能造成冠狀動脈阻塞,導致急性心肌梗塞、心臟衰竭;周邊血管阻塞,肢體會缺血,導致肢體疼痛不良於行,由於血液循環差,傷口不容易癒合,部分患者恐怕需要截肢。總而言之,糖尿病的併發症是多面向的,從頭到腳都會出狀況,特別是可能導致心肌病變,讓心臟功能進一步惡化,而演變成心臟衰竭導致死亡,不可不慎。 持續高血壓,心臟難負荷許榮彬醫師表示,高血壓會導致全身血管病變,腎臟、眼睛等器官都會受損,影響相當全面。血壓過高會造成血管受損,甚至破裂。例如急性發作的主動脈剝離,是非常危險的狀況,患者可能感到劇烈撕裂性胸痛,極為難受且死亡率很高。腦部血管破裂的出血性中風,可能造成死亡,也會有神經學後遺症。如果是慢性的高血壓,我們的心臟會因為長期負荷過大而漸漸邁向心臟衰竭。當冠狀動脈狹窄、阻塞,心肌無法獲得充足的氧氣,心絞痛、心肌梗塞的機會愈來愈高,容易演變成心臟衰竭。血脂過高,血管狹窄、阻塞,恐致心臟衰竭高血脂是很常見的狀況,許榮彬醫師解釋道,血脂包含高密度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以及三酸甘油脂。高密度膽固醇對身體有幫助,而低密度膽固醇會導致動脈硬化,對身體有害。全身各器官都需要血液供應,當血管受損,就會造成器官病變,雖然原因不同,但是造成的結果都類似:腎臟血管阻塞會造成腎臟衰竭,肢體血管阻塞會造成缺血、疼痛,腦部血管阻塞會造成腦中風,心臟的冠狀動脈血管阻塞會造成心肌梗塞、心臟衰竭,一定要多加注意。抽菸傷肺又傷心!許榮彬醫師提醒道,對心血管疾病而言,抽菸是個重要的危險因子,抽菸也會造成血管病變,進而導致器官損傷。不過抽菸除了造成血管損傷之外,還可能致癌。提到抽菸,大家容易聯想到肺癌,其實不只有肺癌,抽菸將導致口腔癌、食道癌、乳癌、膀胱癌、腎臟癌等多種癌症的風險增加,是非常重要的危險因子。即使一天只抽一根菸,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就會明顯上升。吸入二手煙也同樣有害。 戒菸的好處很多,戒菸12小時後,血液中的一氧化碳濃度恢復正常。戒菸兩週後,血液循環及肺功能開始改善,戒菸一年後,冠狀動脈心臟病的風險減半。戒菸五年後,口腔癌、食道癌、膀胱癌的風險減半。戒菸十年後,死於肺癌的風險減半。戒菸十五年後,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風險和不抽菸者相同。許榮彬醫師強調,心臟功能不好的患者務必戒菸,避免刺激心臟。吸菸會讓心跳加速、血壓上升,皆會加重心臟負擔,導致心臟衰竭惡化。酒精會傷害心肌細胞,惡化心臟功能酒精會造成心臟細胞的傷害,許榮彬醫師道,所以有所謂「酒精性心肌病變」,飲酒過量或長期喝酒的病患,心肌細胞可能受損,造成心臟衰竭。雖然大家可能聽過適量飲酒有好處的說法,但是酒精對心肌細胞本身是有害的,所以究竟適量飲酒是否有益處?一天可以喝幾毫升?目前仍沒有定論。美國心臟學會不建議民眾藉由喝任何酒類來獲得好處,尤其是心臟衰竭患者務必戒酒,避免酒精對心臟造成進一步的傷害。留意溫差,避免冷熱交替刺激大許榮彬醫師道,「心臟外科的病患,很多都有心臟衰竭,我都建議病患不要泡密閉式三溫暖,至於露天的空氣流通比較好的地方,沒有說一定不能去,但要注意冷熱之間不能刺激過大。」心臟疾病就是要避免刺激過大,尤其是在冬天天氣很冷,從室內到室外,突然接觸到冷空氣就是心臟病最容易發作的時間。洗熱水澡、泡溫泉也是同樣道理,原本處在溫暖的環境,忽然回到溫度較低的環境,刺激太大容易誘發急性發作。在大熱天進入冷氣房也得注意,要盡量避免溫差太大。心臟衰竭患者的病情很容易變動,日常生活中的小細節都要多加留意。規律運動,有益心臟功能許榮彬醫師解釋道,心臟衰竭患者還是要維持適度運動,至於適合什麼運動,每個人的狀況都不太一樣。對心臟病患而言,快走是不錯的運動方法,舉重就不建議。醫院都有復健科門診,能夠在完整評估後,給予運動處方。台大醫院有心臟衰竭小組,小組成員包括內外科醫師、復健科醫師、個管師、營養師等。如果是因為心臟衰竭住院的患者,我們都要照會復健科醫師,出院後也可以轉介到復健科門診做運動諮詢。 除了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抽菸等危險因子外,還要跟大家提醒一點,部分心血管疾病與遺傳有關,所以心臟病患的兄弟姊妹、子女,也建議要做檢查,看看有沒有心臟疾病,若有的話,提早就醫及保養,可以避免心臟功能一再惡化,最終導致心臟衰竭。許榮彬醫師回憶道,遇過不少例子,都是父母親動完心臟手術後,兒子陪同回來看門診,經過五、六年後,突然發現兒子沒有陪來,經過詢問才知道兒子在家裡心肌梗塞過世。「我現在都提醒患者,治療告一段落後一定要叫兄弟、姊妹、子女,尤其是兄弟和兒子,去做檢查,因為心血管問題平常可能沒有症狀,唯有做檢查才知道血管有沒有阻塞。」許榮彬醫師道,「我一直想要跟社會推廣的就是,心臟病會遺傳,因為彼此有類似的體質及相同的生活環境。由於初期症狀都不明顯,容易疏忽,突然走掉實在太可惜。」心臟是非常重要的器官,心臟功能不好,全身都會受牽連,心臟衰竭又是所有心臟疾病最終的終點,因此死亡率很高,甚至比某些癌症還要高。大家務必維持理想體重、規律運動、健康生活型態、避免各項危險因子、按時服藥、定期檢查,做好日常保養,才能養心、護心。原文:正確心臟保養,醫師圖文解說搜尋附近的診所:內科、心臟內科免費註冊,掛號、領藥超方便!
-
2020-02-10 科別.泌尿腎臟
攝護腺肥大切除就萬事OK?如果你也這樣想恐害腎衰竭
 72歲男性,4年前曾接受攝護腺肥大切除手術,術後排尿良好,最近1個月出現尿血及排尿不順而求診,經檢查診斷為復發性攝護腺肥大合併出血。靜脈腎盂攝影發現攝護腺肥大並阻塞排尿,超音波顯示膀胱內有明顯凸起,經由膀胱鏡檢查確認尿血是由攝護腺肥大造成,同時也引起尿道阻塞;膀胱內的凸起是攝護腺肥大的組織推擠形成,膀胱本身無其他病灶。 攝護腺肥大會引起尿血?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醫師殷約翰表示,攝護腺肥大不只是引起頻尿、多尿、夜尿、排尿困難、有餘尿等症狀,同時也可能攝護腺出血造成尿血,加上攝護腺肥大患者大多年紀較大,常合併有心血管疾病多少都有服用抗凝血劑,更增加了尿血的機率;除了攝護腺肥大外,膀胱炎、尿道炎、泌尿系統癌症等也可能引起尿血。 治療方面,大多數患者以口服藥治療都能獲得改善,但倘同時合併有出血、膀胱結石、尿滯留、腎功能受損、排尿困難影響生活等症狀時,建議接受手術治療改善。 手術後攝護腺就不存在?殷約翰提到,門診常會遇到患者以為接受攝護腺肥大切除手術後,攝護腺就永遠沒問題了,事實上攝護腺在開刀後外皮依然存在,手術只是刮除中央肥大的攝護腺。根據統計手術後有15-20%會再次出現相關的排尿不順症狀,8.3%有需要再次手術的可能。 最後,殷約翰提醒,當出現尿血症狀時,應積極就醫找出原因治療。攝護腺肥大長期阻礙排尿會造成膀胱及腎臟功能破壞,甚至引起腎衰竭。然而,攝護腺肥大在手術後仍有復發的可能,且攝護腺癌的風險仍在,在治療後仍應持續追蹤,以免太晚發現病灶。 延伸閱讀: 泌尿問題不全是老化的錯! 這3原因都會讓攝護腺提早GG 男性年過50頻尿到怕 超過這時間水少喝! 
-
2020-02-06 科別.泌尿腎臟
低蛋白飲食 讓你晚幾年洗腎
許多腎臟病患者一聽到要終身洗腎,直覺人生突然變成黑暗,每星期必須回診兩三次,持續洗腎,幾乎沒有生活品質可言。如何延緩洗腎時間,能夠讓病人晚幾年洗腎,這一直是醫界努力的目標。台灣洗腎盛行率位居全球之冠,目前洗腎人數超過八萬兩千多人,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輔大醫院研究副院長盧國城表示,這與健保給付洗腎,以及洗腎照護品質不錯等因素有關,再者國人捐腎風氣不盛,以致洗腎人數逐年增加。一項由國衛院、國健署、腎臟醫學會共同執行的研究計畫發現,老化、糖尿病是國人洗腎的兩大重要危險因子,在洗腎患者中約有四成五患有糖尿病,年紀超過50歲的比率更高。盧國城說,老化問題是無解的,但糖尿病可是控制的,透過衛教及飲食控制,能夠延緩糖尿病、腎臟功能惡化,健保資料庫顯示,慢性腎臟病患者使用低蛋白飲食搭配酮酸胺基酸,可有效降低約五成洗腎風險。慢性腎臟疾病可分五期,第四、第五期雖然屬於晚期,但如果能夠執行低蛋白飲食搭配酮酸胺基酸,就可有效延緩洗腎的時間。盧國城指出,低蛋白飲食原則為限制動物性蛋白,也就是少吃肉,僅能吃些植物性蛋白,如豆乾、豆腐;但對於許多人來說,無肉不歡,索然無味,順從性較低。另外,為了避免營養不良,必須搭配酮酸胺基酸,讓代謝廢物可以轉換為人體所需的胺基酸,還可減少尿毒症發生,延緩腎臟功能惡化速度。據統計,全國慢性腎臟病患高達兩百多萬人,患者均擔心腎功能如果變差,最後恐步入洗腎人生,盧國城說,只要定期回診、規律用藥,養成運動習慣、飲食嚴格控制,大部分人即能免於洗腎厄運。即使沒有三高、肥胖等慢性代謝疾病,步入中年之後,腎臟功能也會逐漸變差,研究發現,40歲之後,每一年腎臟功能下降1%,建議仍須控制飲食,避免攝取高鹽、高熱量等食物,少喝含糖飲料,以免累積尿酸,血糖不穩,增加腎臟負擔。
-
2020-02-06 科別.新陳代謝
甲狀腺風暴 換血漿救命
每年發生率約千分之一的甲狀腺亢進,在碘充足地區的盛行率約1~2%,是常見的疾病,如果沒有定期追蹤治療、穩定控制,有可能會演變成死亡率高達三成的甲狀腺風暴。台北榮總內科部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郭錦松表示,一旦發生嚴重甲狀腺風暴時,可以採取「換血漿」方式救命。甲狀腺風暴是指嚴重而危及生命的甲狀腺亢進,需要迅速處理,常規治療包括抗甲狀腺藥物,無機碘化物和皮質類固醇等,當這些常規治療失敗或出現禁忌症時就會變成相當棘手的狀況。台北榮總近二年接獲二名棘手的甲狀腺風暴病患,因為出現嚴重藥物過敏,無法在常規治療下有效控制病情,醫療團隊在危急中,使用換血漿的方式,成功平息甲狀腺風暴。換血漿的正確名稱為「血漿置換術」。郭錦松說,這二名個案分別在2018年及2019年因對抗甲狀腺藥物過敏引發甲狀腺風暴而就醫,其中包含最嚴重的顆粒球(白血球)過低,醫療團隊成功運用血漿置換術來迅速穩定病人的甲狀腺素過高所造成的甲狀腺風暴危機,等風暴平息後再接受開刀治療,切除甲狀腺。郭錦松指出,甲狀腺風暴的診斷是以臨床症狀嚴重度來計分,可分為三大面向:1.表現在中樞神經方面:焦慮、譫妄、精神疾病症狀、極端嗜睡、癲癇、昏迷、發燒。2.表現在肝膽消化道方面:肝功能不佳、腹瀉、噁心、嘔吐、腹痛、黃疸症狀。3.表現在心血管方面:心跳過速、心臟衰竭、心房顫動(心律不整)。當病人確診為甲狀腺亢進,同時檢視上述三大面向的臨床症狀嚴重度計分,當甲狀腺風暴指數超過45分,可以高度懷疑為甲狀腺風暴,代表身體已無法代償過高的新陳代謝率,進而出現器官衰竭的現象,稱之為甲狀腺風暴。郭錦松說明,血漿置換術治療甲狀腺風暴的原理,為體內甲狀腺激素絕大多數和血漿中的蛋白質結合,直接以換血漿的方式從循環中去除大多數的甲狀腺激素,可以快速達到甲狀腺功能正常狀態及臨床症狀的改善。此外,血漿置換術的特點,包括去除有害甲狀腺的自體免疫抗體、兒茶酚胺和發炎因子。對於少數一線治療甲狀腺風暴失敗或嚴重藥物過敏等患者,適時使用血漿置換術治療可以挽救生命。血漿置換術是由腎臟科醫師執行,過程類似洗腎,是把病人體內的血漿去除,只保留血球,然後加入外來新鮮的血漿,結合原本病人的血球再一起回流到體內,達到置換血漿的目的。
-
2020-02-06 科別.泌尿腎臟
這方法可讓人晚幾年洗腎 腎臟權威名醫告訴你秘訣
許多腎臟病患者一聽到要洗腎,直覺人生突然變成黑暗,每星期必須回診兩三次,持續洗腎,幾乎沒有生活品質可言。如何延長洗腎時間,能夠讓病人晚幾年洗腎,這一直是醫界努力的目標。台灣洗腎盛行率位居全球之冠,目前洗腎人數超過八萬兩千多人,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輔大醫院研究副院長盧國城表示,這與健保給付洗腎,以及洗腎照護品質不錯等因素有關,再者國人捐腎風氣不盛,以致洗腎人數逐年增加。一項由國衛院、國健署、腎臟醫學會共同執行的研究計畫發現,老化、糖尿病是國人洗腎的兩大重要危險因子,在洗腎患者中約有四成五患有糖尿病,年紀超過50歲的比率更高。盧國城說,老化問題是無解的,但糖尿病可是控制的,透過衛教及飲食控制,能夠延緩糖尿病、腎臟功能惡化,健保資料庫顯示,慢性腎臟病患者使用低蛋白飲食搭配酮酸胺基酸,可有效降低約五成洗腎風險。慢性腎臟疾病可分五期,第四、第五期雖然屬於晚期,但如果能夠執行低蛋白飲食搭配酮酸胺基酸,就可有效延緩洗腎的時間。盧國城指出,低蛋白飲食原則為限制動物性蛋白,也就是少吃肉,僅能吃些植物性蛋白,如豆乾、豆腐但對於許多人來說,無肉不歡,索然無味,順從性較低。另外,為了避免營養不良,必須搭配酮酸胺基酸,讓代謝廢物可以轉換為人體所需的胺基酸,還可減少尿毒症發生,延緩腎臟功能惡化速度。據統計,全國慢性腎臟病患高達兩百多萬人,患者均擔心腎功能如果變差,最後恐步入洗腎人生,盧國城說,只要定期回診、規律用藥,養成運動習慣、飲食嚴格控制,大部分人即能免於洗腎厄運。即使沒有三高、肥胖等慢性代謝疾病,步入中年之後,腎臟功能也會逐漸變差,研究發現,40歲之後,每一年腎臟功能下降1%,建議仍須控制飲食,避免攝取高鹽、高熱量等食物,少喝含糖飲料,以免累積尿酸,血糖不穩,增加腎臟負擔。
-
2020-02-05 該看哪科.婦產科
38歲孕婦突視力模糊癲癇 緊急剖腹搶救母嬰均安
新竹一名懷孕32周的38 歲孕婦,近日突然視力模糊且全身性癲癇抽搐數次,家人驚覺不對勁緊急送醫,經醫師診斷為子癲前症,胎兒在腹中嚴重缺氧,情況危急必須立即終止妊娠,生產過程中孕婦一度昏迷,嬰兒也因早產體重僅 1660公克,所幸經治療後母子均安。東元綜合醫院婦產科醫師陳文斌指出,許多婦女在懷孕或生產時突發癲癇症狀,俗稱「子癲前症」、「子癇症」或「妊娠毒血症」,是醫師最擔心的懷孕併發症,大多發生在20周後,最主要的症狀是高血壓,其他還有蛋白尿、全身性水腫、噁心、嘔吐、視力模糊、體重過度增加等合併症狀。孕婦癲癇發作非常危險,嚴重時可能導致母體呼吸中斷,造成胎兒的腦部受到缺氧傷害,尤其孕產期34周前發生的早發型子癲前症,嚴重者可能危及孕婦及胎兒的生命,孕婦的循環系統受到極大影響,併發症包括腎衰竭、肝衰竭、肺水腫,全身抽筋等癲癇症狀。胎兒若不滿30周,死亡率較高,死因多為早產、子宮胎盤機能不良而導致胎盤剝落。陳文斌表示,胚胎著床後,母體會分泌胎盤生長因子(PIGF),降低螺旋動脈阻力,有效的運送血液給胎兒,而子癲前症患者的PIGF濃度較低,血管擴張不佳,隨著胎兒增大,血管的管徑大小若差1倍,產生的血流將差16倍,影響胎兒生長,此時母體的血壓會不斷升高來增加供應量,血管阻力也會不斷增加形成惡性循環,最後就必須終止妊娠,才能即時保住母親與胎兒的性命。陳文斌提醒,35 歲以上高齡產婦,或本身有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疾病、過去曾發生過妊娠高血壓、有自體免疫疾病等狀況的孕婦,都是發生子癲前症的高危險族群。目前可在第一孕期 11 至 13周時,透過抽血檢測PlGF與懷孕相關血漿蛋白A(PAPP-A),並搭配高層次超音波進行子宮動脈血流檢查及定期血壓量測,可有效篩檢出子癲前症發生率,及早發現,及早對症治療。
-
2020-02-04 癌症.其他癌症
右下背痛、右腿痠麻 竟檢查出罹患腎細胞癌
一名60歲男性兩年前因右下背痛、右腿痠麻而至骨科就診,經檢查發現右側薦骨有一顆腫瘤,起初以為是骨癌,後來切片顯示為腎臟轉移,並確診為腎細胞癌第四期。因一線標靶藥物療效有限,於是合併免疫療法控制癌細胞擴散,經過1年半治療,腎臟腫瘤幾乎消失,再配合手術切除薦骨腫瘤,目前病情控制良好。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泌尿科醫師蕭子玄指出,患者生活作息正常,也無任何慢性疾病,約兩年前因下背疼痛求診,經核磁共振影像發現薦骨處有一顆超過6公分的腫瘤,切片證實為腎細胞癌晚期合併遠端轉移,腎臟本身也有一顆約2公分腫瘤,屬於重大疾病。患者多次與醫師溝通,強調「相信醫師一定可以幫我」。從一開始對標靶藥物反應不佳,後來經調整用藥,合併免疫療法治療一年多後,位於薦骨的腫瘤萎縮,總算可以透過手術切除,而腎臟的惡性腫瘤也縮小許多,日前順利康復出院。蕭子玄說,腎細胞癌為腎臟實質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好發年齡為40歲至70歲,腎細胞癌初期通常無任何症狀,大多是因其他疾病做腹部超音波檢查時無意中發現,而腎細胞癌臨床症狀相當多變,當出現血尿、腹部腫塊、腰痠背痛、貧血、體重減輕等症狀時,代表腫瘤期別較晚,若有上述症狀千萬不可大意。他說,腎細胞癌發生的原因尚未確定,主要以手術切除為主,但因患者已是腎細胞癌第四期合併遠端轉移,故建議先透過標靶藥物治療。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葉士芃則表示,免疫療法可搭配標靶療法治療癌症,藉由可辨識癌細胞並活化自體免疫細胞的特性,幫助病患徹底消滅癌細胞,對於癌友而言是一大福音。
-
2020-02-04 養生.聰明飲食
外食早餐3撇步 吃飽吃好
早餐是一天活力的來源,怎麼才能吃得健康又安全?營養師表示,優質早餐組合最好含全穀雜糧、優質蛋白質,再搭配蔬菜水果更好。另外,全台半數以上人口選擇外食作為早餐來源,衛福部食藥署統計,全台早餐業者達一萬四千家,建議民眾睜大眼睛、仔細觀察,選擇製作環境乾淨衛生的早餐店。少吃加工品 多原形食物新光醫院營養師李雨珊表示,以成人來說,男性一天約需熱量1800大卡、女性約1500大卡,早餐占全天熱量比率可抓在30%左右,男性約550大卡、女性約450大卡。如果依上述熱量吃了早餐,還是吃不飽,可再多加一顆蛋或水果,建議選用蛋白質、蔬果等原型食物。此外,盡量減少薯條、熱狗等油炸和加工食品,避免含糖空熱量飲品以及醬油膏、沙拉醬等醬料。假日早午餐 可略吃多點另外,若是假日睡晚一點,將早餐、午餐合併成早午餐,則可以將分量稍微加大,但仍應以當天總熱量平均分配於各餐。李雨珊說,若有疾病特殊需求,例如,糖尿病需控制醣分、腎臟病患者需控制電解質與蛋白質等,其熱量和營養素的攝取建議諮詢營養師。沙拉難久放 熟食較安全從西式到中式、路邊攤到連鎖店面,坊間早餐店滿街都是,型態眾多,要怎麼選擇安全衛生的早餐開啟一天?食藥署於2017至2019年進行早餐稽查專案,分析結果,發現肉加工品合格率達100%,蛋品、即食熟食合格率也超過97%,但飲料和生菜沙拉的合格率卻未盡理想,生菜沙拉有20%不合格。食藥署南區管理中心主任魏任廷表示,今年首度將生菜沙拉納入專案稽查項目,生菜沙拉不合格的原因為指標菌大腸桿菌群超標,主要和容器清潔、食材保存和人員作業衛生有關,生菜沙拉做好後不能擺太久,否則約15分鐘,大腸桿菌群便會增加一倍,因此仍建議選擇熟食為佳。食藥署提供選擇早餐店的觀察重點,民眾睜大眼睛、仔細觀察製作環境是否乾淨,包括人員是否穿著乾淨衣帽、手部是否配戴飾品、處理生熟食的器具和砧板有沒有分開等,作為選擇早餐店選擇的參考。另外,食藥署推動「餐飲衛生管理分級制度」,針對餐飲業者從業人員、作業場所、設施等進行評核,評選出「優」、「良」兩級,並給予業者標章張貼在店面明顯處。因此也可認明店家有無張貼「優」或「良」標章,優先選擇前往用餐。早餐可以這樣配西式早餐鮪魚三明治+鮮奶烤雞堡+生菜沙拉或新鮮蔬果汁中式早餐菜包+豆漿饅頭夾蛋+鮮奶茶連鎖速食吉士蛋堡+牛奶豬肉滿福堡+沙拉或水果歐姆蛋堡+熱拿鐵便利超商小地瓜+豆漿三明治+優酪乳御飯糰+鮮奶(資料來源╱李雨珊、製表╱楊雅棠)如何選擇衛生早餐店1.生熟食的器具和砧板應分開2.人員著乾淨衣帽、手部不配戴飾品3.人員沒有抽菸、嚼檳榔和口香糖4.食材離地放置5.垃圾桶加蓋「優良」標章護食安1.認明店家是否有張貼「優」或「良」的標章2.利用「食品優良」資訊地圖(https://fadenbook.fda.gov.tw/map/MapDefault.aspx)查詢
-
2020-02-04 癌症.癌友加油站
20年開3次刀!藥廠董娘李阿利不怕抗癌 卻因這件事哭了
64歲的大愛電視台節目前主持人李阿利是養樂多大股東第二代,也是中美兄弟製藥集團董事長林本源的夫人,身家背景光鮮亮麗,但她始終抱持溫柔謙卑之心,長年投身慈濟志工,貢獻社會不遺餘力。雖然近20年曾因病開過三次刀,但她從不認為自己是「可憐蟲」,反而在受訪時說到:「凡是折服我的,將使我更溫柔謙卑。」以下為她的抗癌故事:近20年,我因病開三次大刀。首次面對癌症,我哭不是因為害怕,而是有人建議多吃紅肉,卻也有人叫我茹素。什麼能吃?什麼能做?混亂的資訊讓我相當無助。幸好在宗教信仰支持下,我全心信任醫師,才能步步擊退病魔。我從小就很健康,但2000年春天,我陪好友到秀傳醫院接受乳房檢查,因使用最新機器,護理長邀我也檢查看看。未料,好友檢驗結果沒事,反而是醫師面色凝重問我:「先生有來嗎?」事後證實,我的乳房長了「東西」。於是,我跟著先生到台北接受第二次檢查,確診為「乳癌」,雖然我未料會生這麼嚴重的病,但內心算是鎮定,沒有特別抗拒、憤怒、或哀傷。首次大哭反而是來自親友的「關心」。因每人給我的建議相異相斥,有人說一定要吃紅肉,也有人說要吃素,這使我相當無助。此外,化療讓我頭髮整片掉光、體重掉8公斤,逐漸使我難過、無奈、沒自信。還好最無助之時,我擁有上人證嚴師父與家人的祝福,決定把生病當作人生預約好要做的一門功課,全心信任醫師,這種信賴感讓我對抗癌更力大無比。這次抗癌經驗沒讓我成為可憐蟲,反而使我面對疾病更加勇敢。2010年決定開刀拿掉困擾多年的12公分大子宮肌瘤,2018年則摘掉約2公分的腎臟腫瘤。20年來經歷了抗癌與三次開刀,我常以自己的經驗呼籲旁人,無論信仰何種宗教,只要正信,即便面臨災難也不會放棄自己,反而能幫助自己度過考驗。另一方面,我也調整自己追求完美的性格,以前做事想達100分,現在做到90分即可,善待自己、珍惜自己,還能督促自己做事更有效率。因沒辦完的事不再熬夜硬撐,體力不透支,身心當然更加輕鬆。當然,我要特別感謝家人。為了避免我因道聽塗說而亂補營養,先生費心到國外尋找藥材並委託食品廠開發健康食品,建議我改喝雞精、補充好的蛋白質。兒女近年也在先生的鼓勵下,精心成立「癌知識」網站,去年正式開站。「癌知識」是一個提供正確癌症營養補充資訊的知識平台,讓癌友可以安心照著專業建議進行營養補充。我覺得這是三名兒女送給媽媽我,最美好的禮物!
-
2020-02-03 該看哪科.婦產科
生育高齡化 子癲前症恐致孕婦及胎兒死亡、早產
初期幾無病徵孕婦等待生產過程中,可能出現許多併發症,如羊水栓塞、大出血、子癲前症等導致有死亡風險。婦產科醫師表示,子癲前症對孕婦和胎兒的影響最大;初期幾乎沒有病癥,一旦併發,恐導致胎兒生長遲滯、胎盤剝離或早產外,孕婦也可能出現高血壓、癲癇、中風、腦水腫或是出血休克等症狀。禾馨婦產科院長林思宏表示,高齡產婦、高血壓、糖尿病等,皆為子癲前症的危險因子。子癲前症是造成孕婦、新生兒死亡,以及早產的主因之一;並常見於初懷孕女性、高齡產婦,或本身患有高血壓、糖尿病或腎臟病、曾發生過妊娠高血壓等孕婦。胎盤功能失調致病他說,其原因是胎盤功能失調所致,多半發生在懷孕的20周以後,主要會出現高血壓與蛋白尿兩症狀。林思宏說,在懷孕過程中,孕婦為供給寶寶養分者,胚胎著床後,初期寶寶可照正常速度生長至1500公克左右,但懷孕中後期,孕婦若不足應付胎兒成長過程所需大量血液時,母體就會以升高血壓的方式來增加血液供輸給胎兒;而當血壓過高時,即可確診為罹患子癲前症。他說,血壓上升的同時,蛋白質在腎絲球的濾過增加,即會出現蛋白尿。子癲前症不僅大幅增加生產困難度外,胎兒也會因此連帶併發症風險。林思宏說,子癲前症可分為早發性與晚發性,早發性為孕婦懷孕20周後,初期多無自覺,直到出現嚴重頭痛、視力模糊、噁心嘔吐、全身水腫不退、體重過度增加等狀況時,病症已經惡化,為避免危及孕婦、胎兒安全,得視情況進行引產或終止懷孕。晚發性則發生在懷孕34周後,但此時因已接近38周足月,胎兒已成熟、生產風險較低,則會讓孕婦直接生下。控制飲食避免過重除了就醫遵循醫囑,林思宏說,飲食上要減少鈉的攝取,同時也可做如瑜伽、慢跑、游泳等會流汗的運動。此外,也可透過抽血檢查孕婦胎盤生長因子、測量血壓等方式,第一孕期是子癲前症的最佳篩檢時間點。林思宏說,孕婦懷孕時期過度進補的時代已過去,切勿過重,懷孕期以增加8至12公斤內為佳外,若為高齡產婦或有計畫懷孕者,建議應先向婦產科醫師諮詢、進行風險評估等,以避免子癲前症發生。
-
2020-02-03 該看哪科.婦產科
妳知道子癲前症嗎? 對孕婦和胎兒影響大
母親懷胎十月後,迎接新生命是值得喜悅之事,但在等待生產過程中可能出現許多併發症,如羊水栓塞、大出血、子癲前症等導致有死亡風險。婦產科醫師表示,其中子癲前症對孕婦和胎兒的影響最大;子癲前症初期幾乎沒有病癥,一旦併發恐導致胎兒生長遲滯、胎盤剝離或早產外,孕婦也可能出現高血壓、癲癇、中風、腦水腫或是出血休克等症狀。而高齡產婦、高血壓、糖尿病等皆為子癲前症的危險因子。禾馨婦產科院長林思宏表示,子癲前症是造成孕婦、新生兒死亡,以及早產的主因;並常見於初懷孕女性、高齡產婦,或本身患有高血壓、糖尿病或腎臟病、曾發生過妊娠高血壓等孕婦。其原因是胎盤功能失調所致,多半發生在懷孕的20周以後,主要會出現高血壓與蛋白尿兩症狀。林思宏說,在懷孕過程中,孕婦為供給寶寶養分者,胚胎著床後,初期寶寶可照正常速度生長至1500公克左右,但懷孕中後期孕婦若不足應付胎兒成長過程所需大量血液時,母體就會以升高血壓的方式來增加血液供輸給胎兒;而當血壓過高時(收縮壓≧140mmHg,或舒張壓≧90mmHg),即可確診為罹患子癲前症,血壓上升的同時,蛋白質在腎絲球的濾過增加,即會出現蛋白尿。子癲前症不僅大幅增加生產困難度外,胎兒也會因此連帶併發症風險。林思宏說,子癲前症可分為早發性與晚發性,早發性為孕婦懷孕20周後,初期多無自覺,直到出現嚴重頭痛、視力模糊、噁心嘔吐、全身水腫不退、體重過度增加等狀況時,病症已經惡化,為避免危及孕婦、胎兒安全,得視情況進行引產或終止懷孕。晚發性則發生在懷孕34周後,但此時因已接近38周足月,胎兒已成熟、生產風險較低,則會讓孕婦直接生下。除了就醫遵循醫囑,林思宏說,飲食上要減少鈉的攝取,同時也可做如瑜伽、慢跑、游泳等會流汗的運動。此外,也可透過抽血檢查孕婦胎盤生長因子、測量血壓等方式,第一孕期是子癲前症的最佳篩檢時間點。林思宏說,孕婦懷孕時期過度進補的時代已過去,切勿過重,懷孕期以增加8至12公斤內為佳外,若為高齡產婦或有計畫懷孕者,建議應先向婦產科醫師諮詢、進行風險評估等,以避免子癲前症發生。
-
2020-02-02 武漢肺炎.周邊故事
原民吃野味都沒事?老祖宗的智慧 一定避開這一點
武漢肺炎延燒,源頭疑似與吃野味有關,但台灣原民生食用飛鼠、山羌、梅花鹿、狐狸等野味,卻少有中毒情況;不過有人喝野生鱉血,卻得了敗血症差點送命。苗栗縣泰安鄉衛生所醫師兼主任賴聖民是南庄泰雅族人,他指出老輩族人吃野味如飛鼠腸是生活經驗的傳承和智慧,絕非胡亂食用;以他自己從小看老族人吃飛鼠腸,其實也不是殺了直接生吃,還是要用鹽或米飯醃幾天,這也有殺菌效果,但不會醃太久,避免破壞效用。桃園市原民局長林日龍表示,原住民過去食用野味,都會在狩獵結束時當場烤煮或醃漬處理,不生食,也不食用自己不認識的動物,少有吃野味中毒的情形發生。另外,隨著社會變遷,許多原住民的年輕人離開部落打拚不再打獵,當今原住民吃野味的傳統其實越來越少,除了豐年祭外,一年也許都吃不到一次。山豬、飛鼠肉 都做成醃肉苗栗縣泰安鄉山地原住民議員黃月娥是護士出身,武漢肺炎疫情爆發後,她看相關報導,心裡也很納悶「為什麼我們原住民吃野味就沒事?」她說,當地泰雅族人現在還敢生吃的野味,主要是飛鼠的腸子,但都是年紀較大的老輩或獵人,50歲以下的年輕一代大概都不敢生吃了;至於山豬、飛鼠的肉都是以醃漬方式製作醃肉。她說,老一輩人生吃飛鼠腸,直接沾鹽食用,還當成健胃的補品,認為飛鼠都是吃樹上的嫩葉,不吃地上的植物,所以很乾淨;生吃飛鼠腸可治胃痛,她以前見過生的飛鼠腸,顏色綠綠的。製作醃肉 肉片還會烤一下黃月娥說,20年多前她剛擔任縣議員時,鄉內曾有人吃醃肉食物中毒而腹瀉的個案,主要是吃的醃肉密封不佳且太潮溼,才會吃到遭金黃色葡萄球菌汙染的醃肉導致腹瀉,但住院幾天就好了;現在製作醃肉,肉片還會烤一下,即使沒有獵物,大家也會用買來的豬肉、魚肉醃製,風味讓人垂涎,因已發酵熟成,衛生較無虞。飛鼠腸食糜 含益生菌、酵素苗栗縣泰安鄉衛生所醫師兼主任賴聖民表示,飛鼠其實有不同種類,以中低海拔的飛鼠而言,通常都在樹上天然的環境棲息,吃的是嫩葉,比較沒有受地面病菌汙染的疑慮。但高山飛鼠可能因覓食關係會到泥土地面等複雜環境,牠的腸子就不適合食用。賴聖民說,泰雅族人吃的飛鼠腸子,其實是盲腸以上的小腸部位,腸內的物質是食糜,不是大便,因此吃飛鼠大便的說法是錯誤的。飛鼠小腸內的食糜含有益生菌、酵素等物質,食用對人體消化確實有幫助,目前文獻沒有記載吃飛鼠腸出問題的情況。泰雅族文化 吃飛鼠腸可「固胃」他指出,像泰雅族人設陷阱,會選擇氣溫較適合的季節,如春、冬時節,不致讓獵物很快腐敗,如死亡已久,族人聞到味道自然會判斷,有異味都會放棄;另外獵物傷口出現白蛆,具有高蛋白,在早年物質缺乏的年代,族人也會取來食用。新竹縣府原民處長雲天寶也表示,對泰雅族來說,飛鼠的腸子可以「固胃」,這是泰雅族幾千年來食的文化,不擔心會吃到排泄物,也從來沒聽說過有族人因此生病。原民獵人:最重要是新鮮、煮熟 台東大武排灣族獵人嚕瓦認為大陸吃野味的人多,供不應求的情況下,就是用飼養的代替去野外抓,野生動物飼養就不會健康,容易得病。他說,野生動物長年在山上野外生活,活動力大,抵抗力強,也不容易生病,生病了也自有一套本能去吃草藥治病;他很少看到台灣野生動物生病,獵捕動物四十幾年了,吃到現在也沒事。台東卑南族獵人蔡宗益表示,抓野生動物最重要的是要新鮮,還要煮熟,如果放太久自然不新鮮、不健康;喝狐狸的血也一樣,抓到活的馬上放血,倒在碗裡和米酒混合,殺菌又補身,已經死的就不會放血拿來喝。台東達仁鄉排灣族耆老王成良說,以前老人家去山上看陷阱,有時候是三天或一個星期看一次,常常抓到動物時,已經死很多天了;但老人處理這些死很久的山豬、山羊和水鹿,大多是取出內臟後,就地先火烤,帶回家再烤過煙燻,這樣能去臭味,也殺死細菌,肉質就像吃肉乾一樣,放久了也都能吃。喝生鹿血、生鱉血 罹敗血性休克66歲朱先生日前與友人餐敘,喝下生鹿血及生鱉血,以為能強身健體、補腎壯陽,沒想到回家後出現發燒、嗜睡、畏寒等症狀,症狀持續兩天才緊急送醫;檢查後確診為敗血性休克,住院治療一周,才從鬼門關走回來。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腎臟科醫師陳虹志指出,敗血症患者臨床上不罕見,但朱先生沒有糖尿病與其他慢性病,菌尿狀況很輕微,肺部、皮膚均無明顯感染跡象,近半年內亦無旅遊史,患者到院時卻呈現敗血性休克合併多重器官衰竭的現象;直到住院兩天後血液培養報告顯示為抗藥性的大腸桿菌,調整後線抗生素後,情形才逐漸改善。陳虹志解釋,當天的鱉魚若是由民間養殖得來的,養殖業中使用抗生素的目的原是治療細菌感染性疾病,及預防細菌感染性疾病的發生,若使用過當就會造成抗藥細菌產生。就算民眾吃的是野生的鱉魚,以2008年台灣大學對台灣河川水中殘留藥物的實驗證明,河川水中充斥著健保開立的抗生素、止痛藥、以及慢性病用藥,就算是飲用野生的生鱉血,一樣有可能會造成抗藥性細菌感染,更何況鱉還有水蛭等寄生蟲卵存在可能,生飲實在非常危險。
-
2020-01-26 養生.聰明飲食
發炎是一切疾病的元兇!台大醫師教你早餐這樣吃,改善身體慢性發炎
「發炎」是藏在疾病背後的秘密殺手 幾年前《時代》雜誌曾做了一個封面報導。說的是與心臟病、癌症及阿茲海默症的發生,密不可分的「秘密殺手」。這會是誰呢?正是越來越受重視的健康議題──「發炎反應」。 人體的發炎反應分為兩種,一種是急性發炎,一種是慢性發炎。急性的發炎反應是人體遇到傷害時進行修復的一個必要過程;但如果這個必要的發炎過程拖得太長太久了,就會發生「自體免疫疾病」。相信有不少人聽過這個詞,常常醫生在診斷了半天,無法歸咎出疾病成因時,就會說是你的免疫力失調、自體免疫能力出問題了。而這類疾病的型態及發生率確實持續增高中,例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及牛皮癬(就是俗稱的乾癬)等,都是身體長期慢性發炎導致的問題。事實上,癌症及阿茲海默症也是不同部位的細胞產生慢性發炎的結果。 吃對了,可以有效抗發炎 除了前面所講的病症外,頭痛、腰痠背痛、過敏等任何長期性或突發性的疼痛,也是一種發炎現象,面對這類不是病的不適,不少人會吃消炎止痛藥、抗組織胺劑來解決。這類藥物能有效抑制疼痛,卻也會傷害腸胃及腎臟,長期服用的話,還會破壞腸胃道的黏膜健康。 皮膚及黏膜是人體免疫系統的第一道防線,這就像古代的城牆,象徵一個國家的國防能力,如果城牆非常穩固、滴水不漏,外來的入侵者就不容易得逞。對人體來說,皮膚及腸胃道黏膜的健康,正猶如這座城牆,是人體第一道非常基礎也萬分重要的防禦。 每一種藥物都有相對應的副作用,為了抑制發炎、疼痛而吃藥,結果卻招來另一種問題,不想陷入吃藥的循環的話,應該怎麼做呢?有沒有什麼優良的營養成分可以取代藥物,既能產生治療的效果,卻又不會有副作用呢?回顧發炎反應的機轉就會知道,打造非常健康的皮膚及黏膜就能成功地防堵外來的侵犯。而正確健康的生活方式及飲食習慣,即能建構出健全的腸道黏膜系統,強化人體第一道防線的保障防護功能,在病原菌入侵時,免疫系統能夠迅速地反應並加以制伏。此外,也可以適當的補充Omega3、鳳梨酵素及薑黃這幾種抗發炎的好東西,當飲食過度和身體過勞,導致免疫功能失衡時,這些天然的營養素能發揮補強作用,促進免疫機制抵禦外敵。 最佳的抗發炎食物:蔬果、正確油脂 原始人蔬食飲食是一種有效的抗發炎飲食法。從抗發炎飲食金字塔可明顯看到金字塔的基礎以大量無澱粉蔬果、優質蛋白質及好的油脂為主,這些都是不容易使血糖飆升的主食類。早餐時可吃些堅果類,並且多吃酪梨、芝麻及橄欖油等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這些都可改善發炎。說到蔬果的抗發炎性及抗癌性等好處,一言難盡。 不少蔬果或天然食物都具有抗氧化性,或者能啟動酵素的解毒功能來對抗老化,像是蘋果、石榴、芭樂、苦瓜籽、苦瓜、海藻、燕麥、洋車前籽殼粉、各種菇類與洋蔥等。而且蔬果的抗氧化效能還可以抑制癌細胞生長,或促進癌細胞分化,削弱它的影響力。甚至當這些蔬果或天然物質的抗氧化濃度達到一定程度時,還能促使癌細胞加速凋亡,也能提升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的敏感度,而且副作用極少。 修復腸胃道的天然酵素 人體的腸胃道需要很多種類的酵素來協助維持健康,但其實許多食物中就存在這些對人體有益的酵素,尤其是蔬果類。只是大多數的酵素是由蛋白質組成,因此高溫烹調容易破壞它的活性,所以熟食能夠得到的酵素比較少。 食物中的酵素主要為澱粉酵素、脂肪酵素及蛋白質酵素。如果真的無法均衡飲食來獲取人體必要的各種酵素,則建議在營養補充品方面選用含有前面提及的消化道所需酵素,或適量補充水果吸收其中的重要酵素成分。下列四種水果含有大量的分解酵素,適量食用可以成為保健的好幫手: 青木瓜 通常尚未成熟的青木瓜甜度不足,但豐富的木瓜蛋白酶和維生素C都存在它的果肉裡,具有促進消化的效用,並且能夠分解肌肉中的乳酸,減輕身體在過度運動或勞動後堆積過多乳酸所產生的疲勞感,對於體脂肪的囤積也有預防功效。 奇異果 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和具高度抗氧化效果的多酚,能夠養顏美容。它的食物纖維和醣類也對腸內益菌的繁殖很有幫助,足以媲美乳酸菌的整腸效果。尤其它特有的含硫蛋白分解酶,對於促進消化有特別明顯的效果,而綠色奇異果的含量較黃色奇異果高出許多,越成熟的果實含量也越高,對於很愛吃肉的人很有助益。 鳳梨 它含有大量的維生素B1,能夠將食物纖維及糖分轉化成能量,而果肉及莖部裡也蘊含豐富的消化酵素,食用後能幫助人體分解蛋白質。鳳梨酵素除了具有抗發炎、增加免疫力及溶解血栓的三大功效外,也能讓肉質變軟而適合料理,是有益健康的好水果。 香蕉 含有澱粉酶、麥芽糖酵素及蔗糖酵素等各種消化酵素,並且含有豐富的鉀,對於人體代謝水分頗有幫助。 體力孱弱時,適當補充營養輔助劑 人體是靠吃進體內的食物或營養素來建構與維持每日身體必要的機能運作,如果吃進了不好的東西,身體自然也會照單直接吸收以因應生理運作所需,結果就架構出一個戰力孱弱的防護網了。但如果你提供了好的營養素給身體,自然也會被吸收為生理機能所用,建構出完善的免疫機制,為健康正常的細胞築起一道道的堅固防衛牆。 大家都知道,建立規律作息、減少壓力、培養適度運動的良好生活習慣、多食蔬果與膳食纖維等營養均衡的健康正常飲食,對健康至為重要。但是,真的能夠這樣面面俱到落實的人又有多少? 假如檢視自己的生活型態與飲食慣性,其實無法每一項都做到,那我們到底能夠為自己適當地補充些什麼營養輔助品呢?萬一營養失調引發發炎反應,也需要對應的營養素來達到抗發炎的平衡效果。藉此為大家介紹幾個補強免疫防護網的好幫手:必需脂肪酸Omega-3,以及具有抗發炎效用的鳳梨酵素與薑黃素。 吃對Omega-3 Omega-6與Omega-3是人體主要兩種必需脂肪酸。其中Omega-6,在堅果、麥片、大豆油、玉米油等油品當中存量甚豐。它除了主要保護細胞的結構外,也有調節代謝、促進免疫反應發生及強化血小板聚集的凝血功能。可想而知,如果過度攝取Omega-6,一直啟動發炎反應來對抗病菌及凝血效應,反而可能引起心血管疾病。 Omega-3多存在於深海魚類與藻類中,它在生理機能中也有著重要的作用,能協助預防血管堆積物的產生,包括降低身體不正常發炎的情況、血液過度發炎的預防、胰島素反應的改善、促進細胞膜的健康,以及調節前列腺的分泌等,整體來說具有抗發炎的效果,能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在日常的飲食中,Omega-6較容易攝取到,而Omega-3則比較少見於一般能夠廣泛攝取到的食物裡,這兩種必需脂肪酸其實在體內是會相互競爭的,所以需要較刻意去加強補充才能維持住兩者的平衡,但同時也增加攝取到有益油脂來建構生理系統的機會。 飲食中的Omega-3 Omega-3多存在於亞麻仁籽、核桃、芥花油及深海魚油中,含有多種脂肪酸,其中我們常聽到的EPA (Eicosapentaenoic Acid;二十碳五烯酸)、DHA (Docosahexanenoic Acid;二十二碳六烯酸)及ALA(α-亞麻酸)則是對人體健康非常重要的類型:EPA有助於降低血液黏稠度,能保護心血管組織;DHA對於腦部、心臟、神經系統、腎臟及眼睛的機能運作有直接影響。 正確的飲食觀念是充足的睡眠與適當的運動外不能忽視的重要習慣。不正確的飲食方法導致肥胖,更會促進慢性發炎,而必需脂肪酸中的ALA和魚油中富含的DHA、EPA等則能夠抑制親發炎性的物質產生。但相反的,人造奶油、速食、高溫油炸食品及大部分植物油所富含的亞麻油酸,則會促使大量生成親發炎性的物質。 我們常聽到廣告主打用來補充Omega-3的魚油或水產動物油類,多數取自冷水魚類的脂質,像是鯡魚、鮭魚、鯖魚、沙丁魚、鮭魚、鱒魚、鯷魚等。魚油確實富含EPA及DHA,亞麻仁籽裡的ALA則會在體內被轉化為EPA、DHA,對於發炎反應與癌細胞生長具有一定的改善及抑制效果,油菜籽油與紫蘇籽油也有豐富的Omega-3成分。在食用的習慣上,這些油脂不宜高溫烹調,早餐則可以增加一小把堅果類種子,也加些芝麻及橄欖油在生菜沙拉中。這些含有豐富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成分,都具有改善發炎的效果。 天然的消炎劑│鳳梨酵素 討論到抗發炎,就要好好認識一下鳳梨酵素,因為它對於腸胃道的保健很有貢獻,具有不容小覷的抗發炎效果,也是一種不可或缺的營養輔助品。 鳳梨酵素就是鳳梨蛋白酶,大致包含了兩種物質:一種是從鳳梨科的植物萃取來的蛋白酶,另一種則是這些蛋白酶和鳳梨榨取出來的其他成分所結合的。換句話說,鳳梨酵素可以說是一群蛋白分解酵素與一些醣蛋白的總稱。它具有三大功效:抗發炎、提升免疫力及溶解血栓。最早於1957年被應用於醫療領域上,是因為它能夠成功地阻隔一些原本會加速發炎反應並使情形惡化的發炎代謝物。 簡單來說,就是鳳梨酵素可以幫助身體有效減少一些不必要及過度的發炎反應,它能夠協助身體細胞阻斷發炎反應的傳遞,告訴身體正確的訊息來降低發炎情形,也避免繼續過度的發炎,對身體造成更多的傷害。 進一步的理解,則是如同我們前面提到的,發炎反應乃一連串很複雜的過程,需要許多細胞因子、激素、前列腺素、各種白血球及血小板釋放出來的血管擴張物等多種物質,來控制這個發炎反應的系統運作,而鳳梨酵素可以調節它們的合成,並切斷這一串發炎反應作用的傳輸路徑,所以有抗發炎的功效。 仔細地解析鳳梨酵素的作用,在於它可以分解具有止血效用的血纖維蛋白,降低血小板過度集結,對於血液裡、尤其是動脈中出現的血栓情形有一定的減緩效果,而這類的疏通效應也能抑制水腫的發生。 此外,它還可以減少發炎前列腺素的產生,使前列腺素這種強力的血小板凝集劑降低一些效能,避免引起發炎,同時提升抗發炎前列腺素的競爭力,更加抑制了一種用來媒介發炎反應產生的舒緩激素,進而減緩發炎。鳳梨酵素還可以降低吞噬細胞的活性,削弱它們的戰鬥力,減少自由基的產生,並且加速人體用來消滅侵入物的顆粒白血球及單核球的細胞吞噬作用,使肌肉發炎的情形得以緩解。 保肝的薑黃素 隨著現代人逐年增加的生活壓力及空氣汙染、輻射汙染、紫外線等生活環境的各種負面影響,坊間越來越多營養輔助品。其中不乏強調含有消除自由基的抗氧化成分,例如葡萄籽、紅酒萃取物、綠茶葉萃取物、朝鮮薊葉萃取物及薑黃素等,而其實這些成分對於保護肝臟細胞也是有所助益的。尤其過去一年,功能醫學對於薑黃素有所肯定,認為它是一種能夠協助肝臟解毒並具有抗發炎功能的有效成分,美國也有許多關於使用薑黃素的個案見證。 印度咖哩中的橘黃色成分就是薑黃,而薑黃素則是從薑黃的根莖中所萃取,這種黃色的薑黃萃取物,早期是食品工業應用的一種天然食用色素,但相關研究指出天然薑黃素對人體健康更高的效益在於它的抗氧化能力,不僅比維生素C的抗氧化能力多出2.75倍,也是生物類黃酮的2.33倍,還比維生素E的抗氧化力高出1.6倍。臨床醫學上發現它除了有抗氧化效用外,也因為它具有的抗炎作用能夠預防血液凝固,故對於降低血脂、抗發炎、抑制腫瘤、抗癌及預防動脈粥狀硬化都有不錯的效能。 延伸閱讀: 我的病,該開刀嗎?86歲罹癌病人心聲:正因為我不懂,請醫師別說「你自己決定」●書籍簡介 抗炎體質這樣吃!台大醫師教你喚醒身體的自癒力 作者: 林曉凌 出版社:如何 出版日期:2016/05/01 語言:繁體中文 林曉凌 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兼任主治醫師,瀚仕抗衰老醫學中心院長。取得IBALM營養治療認證(International Board of Advanced Longevity Medicine)、美國功能醫學院臨床實踐培訓AFMCP(Applying Functional Medicine in Clinical Practice)認證。 以全人的關懷與醫療為使命,不只運用醫學藥理知識幫助病人,也加強進修預防醫學研究及營養治療,利用功能醫學、健康管理計畫與營養處方,幫助更多未病的或受疾病所苦的人,透過整合療法改善新陳代謝,以期達到維持或改善健康狀態的目的。期許自己的微薄之力,能讓更多人越來越健康,越來越快樂。著有《抗炎體質這樣吃!》一書,並譯有《療鬱:不吃藥的憂鬱解方》。 學經歷: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系醫學士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住院醫師台北縣衛生所醫師兼主任國立台灣大學預防醫學研究所碩士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兼任主治醫師瀚仕抗衰老醫學中心醫師暨院長
-
2020-01-25 新聞.生命智慧
「母住院72天賣了2棟房」健康沒病才是最大的不動產
昨天,朋友發微信說:「我媽走了,最後還是沒治好。」因為腦溢血,兩個月前,朋友的媽媽住進了ICU。在ICU裡,用上呼吸機、營養液、看護等等,幾千幾萬塊錢,一下就花光了,連個聲響都沒有聽到。醫生說,至於活多久,就看你們準備了多少錢。為此,朋友把家鄉的兩套房都賣了,準備把全部家當都拿來給母親治病。但住了72天、賣了2套房、花費人民幣130多萬(約新台幣590萬),阿姨還是走了。朋友說,直到面臨了生老病死,才知道健康有多貴!「房子沒了可以再買,但健康沒了,卻沒法用房子換。」這就是現實,哪怕醫學技術再發達,你再有錢,健康沒了就很難找得回來。現在,很多人都有一個誤區,總以為房子是人生最大的不動產,為了房子就拼命努力賺錢。可是,沒有人想過,最貴的是健康,它才是人最大的不動產,如果你不好好愛惜,靠錢未必管用。沒病沒災就是在賺錢最近到了年末,不少人開始覺得恐慌。覺得一年到頭,好像又沒有賺多少錢。但是,今天我想說,如果這一年你身體健健康康,你有一個好的生活作息、養成了一個鍛煉習慣,那你就是在賺錢。曾看過這樣一個影片,按照十年前美國黑市人體器官販賣的價格來看,如果你無病無痛、臟腑無損,就已經是個億萬富翁了!心臟99.77萬美元;·肝臟55.71萬美元;·一對腎臟26.29萬美元;·一隻眼角膜2.44萬美元;·每克骨髓最高能賣到2.3萬美元;……如果把你的身體完全分解,以最高價格來算的話,一個人大約價值4300萬美元(約新台幣12.9億元)。但現在很多年輕人,根本就不在乎自己的健康有多值錢。為了一個PPT可以連續熬通宵,為了一時方便能頓頓吃外食,為了多睡一會兒就一直癱在床上……前段時間,一家知名科技企業25歲的員工猝死了,猝死原因很可能是過度勞累。同學說,這個年輕人很優秀,你給他再大的壓力,他都能轉化成成績。大學一畢業,他就以百萬的高薪進入了這家知名企業,每天都是很拼命地工作、加班,經常動不動就加班到了凌晨。25歲、年薪百萬,一個前途大好的年輕人,只可惜不在了。在年輕的時候,做什麼事情能讓你受益一生?那就是,養成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戒掉重口味的飲食,每週規律地運動。它不僅能讓你繼續握著千萬的資產,還能讓你減少不必要的花銷。當你從慾望中脫離出來,你才能意識到,為了多看一會兒手機熬夜,為了一時的快感吃重油重鹽,為了一時的安逸躺著不動,這種損耗真不值得。小心今天造的孽明天就被報復上個月,公司發福利去體檢,意料之中,很多人都是亞健康。不過,最讓人吃驚的還是,有一個剛來的實習生,血糖超標,最後確診是糖尿病。這個實習生還沒畢業,今年才20歲。了解糖尿病的人都知道,這個病現在醫學上沒法治好,只能不斷喝藥控制。如果血糖沒控制好,特別容易引發其他並發症,比如手足口病、失明、尿毒症等。年紀輕輕就得了老年病,用醫生的話說,完全就是因為生活方式的不健康。跟其他年輕人一樣,這個實習生的生活方式極其不健康,經常半夜還活躍在網路上;吃飯也是各種漢堡、雞腿,只圖好吃不管健不健康。雖然,年輕身體修復功能好,但是也抵不住超荷地運轉啊!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一個人的生活方式佔健康因素的60%,如果一個人的生活方式不健康,即使父母給的身體再好,也容易得各種疾病。有人問,為什麼明明知道健康很重要,年輕人還在各種作死?有一個人回答說,因為總覺得自己年輕。仗著自己年輕,就各種不愛惜,覺得自己身體好著呢,才不會有任何問題。但正是這種,對身體的無所謂,反過來也在遭受它的報復。根據抗癌協會公佈的統計數據:癌症發病年齡提前了15-20年。原來50-80歲才容易患上的癌症,已經提早到了35-55歲。千萬不要仗著年紀,就任意揮霍健康,你對身體造得孽,它都記著呢!透支身體是最蠢的事情為什麼?就有人要花式透支身體?很多人說,迫不得已。以前,閨蜜在廣告公司工作,經常半夜還在改方案,如果不熬夜,就賺不到錢、買不到自己喜歡的包包、口紅、化妝品。靠著這一份拼勁,閨蜜很快就升職加薪了。但沒過多久,她住院了,原因是每天長時間伏案工作,腰椎已經嚴重受損,醫生說她,如果還按照之前的工作強度的話,腰就別想要了。在家靜養了一段時間後,閨蜜果斷轉行,現在做著一份不需要天天熬夜加班的工作。雖然,錢賺得不如以前多,但她說,為錢折壽是最不划算的事情。在這個房價如此高、競爭如此激烈的時代,每個人都被逼著焦慮、忙碌。為了多賺一點錢、多做一些事,壓縮睡眠時間、壓縮吃飯時間、刪去運動時間,生活最後就剩下了工作這個空殼。大多時候,這種拼命是有回報的,但是代價也很巨大。一名大學教授在31歲的時候患上了乳腺癌,她曾發微博說:「在生死臨界點的時候,你會發現,任何的加班,給自己太多的壓力,買房買車的需求,這些都是浮雲。如果有時間,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買車的錢給父母親買雙鞋子,不要拼命去換什麼大房子,和相愛的人在一起,蝸居也溫暖。」殺人性命是謀殺,透支自己的身體也是犯罪。我們有千千萬萬個要加速跑的理由,有千千萬萬不早睡的藉口。但是,當真得要與病魔鬥時,你自會發現,我們還都太嫩,不管有多樂觀、勇敢,鬥不過就是鬥不過。人生拚的不只是智商情商還有健商哈佛教授芭芭拉·艾倫瑞克,曾扮演底層人,做過一個研究調查。她發現,與有錢人相比,越是底層的人,越不注重健康。他們喜歡吃各類垃圾食品、不喜歡運動、更沒有定期體檢的習慣。在BBC紀錄片《56ups》也曾提到這個問題,與有錢人家的小孩相比,底層人家的小孩普遍不重視健康。這不是因為貧富差距導致的差距,而是這種差距加劇了貧富差距、教育差距。因為不注重健康,底層人的身體往往更容易生病,一旦生病就很容易傾家蕩產。很多人都說,成功的要素就是智商和情商,其實,除了它們,健商也是至關重要。阿里巴巴高階主管張勇在採訪中說過,讓他成功的十大因素,其中就是睡得好。張勇說,他最大的優點就是睡眠質量好,只要躺倒就能睡著,這讓他在工作中更有精力、思維更加活躍。在BBC紀錄片《健康的真相》中,研究人員就做了一組對比實驗。讓兩組年齡相當、身體狀況相當的人做實驗。一組人在研究人員的干預下,飲食健康、做適量的運動、有充足的睡眠。另一組人不做這樣的干預。結果發現,做了干預後,那一組人的記憶力、邏輯能力都有提高和改善。在《運動改造大腦》一書中,研究人員就發現,規律的運動、健康的飲食會讓人在學習、工作上表現地更好。健商高的人,不僅僅身體更健康,頭腦也更靈活,而這,也能成為人的核心競爭力。健康不是讓你過老年人的生活每次一說到健康,不少人就說,這分明就是老年人的生活,讓年輕人注重健康就是讓他們提前過退休生活。其實,健康與努力並不是非彼就此的關係。在讀書會上,認識一個姐姐,人都已經45歲了,但看著只有30歲的樣子。她說,自己抗衰的方法,就是從不熬夜。她生活節奏不慢,自己還開了一家公司,每天都很忙。不熬夜是她生活的原則,她可以早晨4點起床,但堅決不半夜還不睡。身邊就有不少人,明明頭髮一掉一大把、臉上不斷冒痘痘、黑眼圈遮都遮不住。還完全不顧身體給出的信號,就是忙著不肯睡,任由自己給身體埋下各種雷,指不定哪天就會爆炸。正如,李開復曾在一個演講中所說:「每一個人的健康,其實不是要放棄一切。對年輕人來說,你是可以努力工作的,一個禮拜拿3、4個小時維護你的健康。」在《每個人的戰爭》中,作者發現,維持健康並不是一件艱難耗時的事情,不過就是變一種生活方式。不需要你一天泡在健身房裡幾個小時,不過就是多站站、多走走;不需要你一天只吃水煮蔬菜、雞胸肉,不過就是不要油、鹽、糖超標就好;更不需要你十點就上床睡覺,不過就是別熬到凌晨。只要你做到了,你會發現身體會變好很多!健康也不是讓你沒頭沒腦,被人呼攏當然,除了各種不注重健康、透支身體的人,還有一種人明明很養生,最後卻養出了一身病。為了健康,他們就是看什麼保健品火就買什麼,結果因為瞎吃,最後身體卻吃出了問題。其實大可不必這樣。其實,只要飲食均衡、健康,每天都吃蔬菜、水果、蛋奶肉,身體就已經有了充足的營養,不需要把把自己當成小白鼠瞎補充。除了瞎吃補充劑,還有人過度運動,給肌肉、關節造成了嚴重的損傷。曾在健身房,遇過不少靠著一身蠻力鍛煉,卻把自己弄傷的人。其實,健康的生活不需要如此拼命。有研究發現,就算不去健身房,改變生活習慣,多站著、多走路、減少久坐時間,一天可以增加500以上卡路里的消耗,相當於跑步一個小時的運動量。每天都好好吃、好好喝、好好睡,不要偷懶也不要瞎作,有益的事情多做點,有害的事情克制做,維持身體的健康根本就不難。實在不行,就多看看可靠專業的健康文章,能讓你少走很多彎路,少花很多錢。三年前,79歲的王德順火了。他在國際T台上走秀,一個人活出了好多人幾輩子的精彩。當時,不少網友調侃說,要想人生充滿可能,首先你要活得足夠久,這樣你才有可能實現各種不可能的願望了。精彩的人生,不光光只是寬度夠寬,還要長度夠長,這樣你的機會才能比別人更多。最後,送你村上春樹的一句話,祝你們都有一個健康的身體。「肉體是每個人的神殿,不管裡面供奉的是什麼,都應該好好保持它的強韌、美麗和清潔。」原文出處:微信公眾號《國館文化》
-
2020-01-25 橘世代.健康橘
如何正確量血壓? 一定要知道的4件事
人過中年,開始有三高的困擾,其中高血壓是引起腦中風及心肌梗塞的高危險因子,還可能引起尿毒症、失明等併發症。但高血壓的症狀並不明顯,醫師建議平時應養成量血壓習慣,若是罹患高血壓,則要定期回診、規律服藥,以避免併發症。高雄榮民總醫院一般內科主任林清煌表示,高血壓的症狀並不明顯,民眾若時常頭暈脹痛、易倦怠,就可能是血壓高的警訊,需要進一步量測血壓,並尋找可能導致血壓升高的病因,以確診是否為高血壓。若家族有高血壓病史,建議40歲以上民眾養成量血壓的習慣,隨時追蹤自己的血壓變化。林清煌建議,可購買市售電子式血壓計,量測時採靠背坐姿,靜坐五至十分鐘再量。另外,早晨起床無漲尿時、以及睡前血壓,是未來是否可能產生心血管危害的主要指標,因此建議固定這兩個時間量測。林清煌也提醒,電子式血壓計購買後仍需要定期校正,以維持血壓計準確度。除了定時量測血壓,若發現收縮壓高於140毫米汞柱,舒張壓高於90毫米汞柱,則可能是高血壓,需要到醫院進一步檢查。林清煌提醒,若確診為高血壓則必須吃藥控制,以避免末梢器官病變。醫師會根據病人年齡、血糖、腎功能、有無痛風、電解質或心臟問題等因素,給予適合的藥。因此民眾就診時,一定要和醫師說清楚病史、生活飲食習慣、居家血壓紀錄等,醫師依據禁忌症調整應給何種高血壓藥。另外,不少病人因擔心長期吃藥傷腎,而不願規律服藥,林清煌強調,過高的血壓才是傷害腎臟的元兇,藥物可幫助血壓維持穩定,反而可以保護腎臟。●定期量測血壓早期發現高血壓•購買市售電子式血壓計居家量測•採靠背坐姿,靜坐五至十分鐘再量•固定早晨、睡前量血壓•定期校正血壓計,維持準確度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檢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1-25 科別.消化系統
肚子鼓鼓的,是脹氣是肥胖還是腹水?醫師教你判別
60歲的林太太,突然腹脹如鼓,她以為是脹氣引起,到藥局買消脹氣藥服用,但是一週後,腹部脹得愈來愈大,下肢也出現輕微水腫。家人建議她到醫院檢查,一到診間,醫師經超音波檢查發現,林太太腹腔內有嚴重積水。再更進一步檢查,揪出她一肚子水的原因,原來是卵巢癌末期,癌細胞轉移到腹腔,刺激腹膜引起腹水,發現3個月,就離開人世。 當發現有腹水,首先要先揪出產生腹水的原因。最常見的就是因為肝臟出了問題,導致肝門靜脈壓力上升或血中白蛋白過低所引發的腹水,如肝硬化、肝衰竭或是肝血管阻塞。根據統計,有8成腹水是因為肝硬化,而腹水可說是嚴重肝硬化的指標之一。 為什麼肝硬化會引起腹水? 肝硬化病人產生腹水的原因主要是:肝臟組織因纖維硬化的關係,造成由肝門靜脈回流的血液無法順利進一步回到下腔靜脈。接下來,因為門脈壓升高、灌流不足,所以分泌血管擴張荷爾蒙,進一步使得周邊臟器動脈的血管擴張。如果進一步惡化,因為有效血流量不足,腎動脈就會受刺激而收縮及產生抗利尿的荷爾蒙,促使腎臟回收較多的水跟鈉,來增加體內的有效血流量。但是這些回收的水跟鈉又會因腹內臟器動脈擴張以及仍然偏高的門靜脈壓,由血管內滲透至腹腔,造成腹水。 嚴重肝硬化患者肝臟製造白蛋白的能力也不足,更會造成血中白蛋白太低、血管內滲透壓下降,使血管中的水跟鈉更容易滲透至腹腔,而形成腹水。 不過,不是所有的肝硬化病人都會產生腹水,只有當較為晚期時,腎動脈收縮,造成過量的鈉跟水存留在身體裡,及血中白蛋白太低時,水跟鈉才會從血管滲出至腹腔,而產生源源不絕的腹水。 其他疾病也會造成腹水 值得注意的是,腹水不一定只限於肝臟出問題,也可能是身體其他臟器出狀況,例如腎臟、心臟衰竭也會產生腹水。此外,血液中的白蛋白太低也會引起腹水,如腎病症候群、腸道蛋白流失症候群及嚴重營養不良的患者。血液中白蛋白的主要功能是維持血液的滲透壓,在血管中可以留住水分,幫助血液在血管中維持一定的容量。體內白蛋白不足時,血液中的水分就會滲透到腹腔內引起腹水。 有時腹腔內有癌細胞轉移也會引起腹水,如胃癌、大腸癌、子宮頸癌、卵巢癌等。癌症產生的腹水,臨床上稱為「惡性腹水」,腹水內通常可以偵測到癌細胞。 腹膜炎也會造成一肚子水。這是因為腸道內的細菌跑到腹腔內,引起腹膜炎、產生腹水。此外,外傷造成的內出血也可能出現腹水。 如何診斷腹水? 腹腔內出現腹水不見得有明顯症狀,若腹水量不多如100至200cc,病患不會有任何症狀;500至3000cc時,會覺得腹脹不舒服,多數人會以為是「脹氣」。而當腹水量多到3000cc以上時,有可能會出現呼吸困難、下肢水腫等症狀。為了解是否有腹水及嚴重程度,通常會安排以下幾種檢查: 一、腹部超音波檢查腹腔內有沒有腹水,腹部超音波一掃馬上就可以診斷出來。還可以知道肝臟有沒有硬化或腫瘤。 二、抽血檢查抽血檢查可以了解病患血液中白蛋白的量是否足夠,再找出白蛋白不足的原因。白蛋白只由肝臟製造,一旦肝臟出現硬化,肝臟就無法製造出足夠的白蛋白,這些具有調控人體組織內體液作用的物質減少,血液的滲透壓就會下降,水分就有可能會跑出血管進入週邊組織,因而出現下肢水腫及腹水。 三、穿刺檢查穿刺檢查的主要目的是抽取腹水做細菌培養、細胞學檢查、生化分析等。檢查結果若只是單純的腹水,且量很少,通常沒關係,身體會自行吸收。但若是疾病引起的腹水,須先揪出病因,才能做進一步治療。 腹水如何治療?目前臨床上,針對腹水依病況採取以下治療方式:一、給予利尿劑輕度腹水可服用利尿劑讓腹水減少或消失。但要注意的是,每天體重下降不可超過1公斤,因為體重降太快,有可能影響腎功能。 二、補充白蛋白如果是因為血液中白蛋白不足引起的腹水,可以補充白蛋白。若是嚴重營養不良造成白蛋白過低引發腹水,建議先從飲食中多攝取蛋白質食物,增加血中白蛋白著手,若成效不彰,再使用利尿劑,幫助排除體內水分。 三、抽取腹水若服用高劑量的利尿劑,仍無法有效消除嚴重的腹水時,就必須採取抽腹水的治療方法,緩解腹脹不適症狀。病人腹水量太多時,甚至可一次抽取4至5公升以上的大量腹水,但需同時注射白蛋白,以避免引起血壓降低,而影響腎功能或休克。 四、插管排水對極少數頑固性腹水(抽水後極短時間內腹水又回復原狀)的病患,才會進行腹腔中插管排水。此種治療危險性較高,感染機率也高。 五、使用抗生素當腹水有細菌性感染,但身體其他部位沒有明顯的細菌感染病灶時,稱為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臨床上大約有70%至80%的病人會有發燒及腹痛的情形,但也有20%至30%的病人可能不會出現症狀,若有細菌感染需搭配使用抗生素治療。 六、飲食需少鹽或無鹽有腹水的病人必須限制鹽分的攝取,採取少鹽或無鹽飲食。因為食鹽的成分是氯化鈉,鈉會讓水留在體內,但是因為肝門靜脈系統阻力偏高的關係,這些鈉會帶著水分滲出到腹腔。建議一天鹽分攝取量不超過1至1.5公克,少吃鈉含量高的加工食品如沙茶醬、番茄醬及醃製食物。水分攝取也要斤斤計較,一天不超過1500cc。 嚴重肝硬化引起之腹水需換肝 不過,透過這些治療,只能讓腹水問題暫時緩解,要根本治療,必須解決引起腹水的病因。有些人確實「腹」水難收,例如嚴重肝硬化病人,因為肝硬化問題未解決,腹水仍可能源源不絕。所以,當所有「放水」方法都無法奏效時,最後只能選擇換肝,才有機會脫離反覆不斷抽取腹水的生活。 Q&A/疑惑解除補給站Q.腹水和腹部肥胖如何區分?A.要辨別是肥胖還是腹水,醫師透過超音波檢查,馬上就可以診斷出來。此外,如果是腹部肥胖,通常是長時間累積脂肪下慢慢變大。疾病引起的腹水,肚子會在1至2週內突然鼓起,肚臍膨出且肚皮像顆水球般光滑,躺下來時,肚子鼓起的部分會隨著姿勢而改變。此外也可能合併下肢水腫,皮膚失去彈性,用手按壓後無法自然恢復。如果肚子大如蛙腹、伴隨下肢水腫,極有可能是肝硬化引起的腹水。 Q.有肝硬化且出現腹水,還可以做肝臟移植嗎?A.可以。肝硬化且出現腹水,意味肝硬化病患的病情嚴重,就算抽腹水治療,通常2至4週後,甚至數天之內腹水又回復原狀,因此根本解決之道就是做肝臟移植。【本文轉載自全民健康基金會《好心肝雜誌》第76期(2016-10-15出版,原文連結】)
-
2020-01-24 養生.聰明飲食
五大慢性病友年節怎麼吃?腸胃科醫師給建議
年尾將近,又快到了年節時分,過年時和家人團聚圍爐總免不了大快朵頤一番,以慰勞一年的辛勞,但是在過年期間的飲食需要避免大魚大肉通通來者不拒的情況,才能保住腸胃的健康,以下針對不同體質的病人給予一些飲食上的小建議。胃食道逆流 辛辣、酸性、甜食別吃多一般來說有胃食道逆流症狀的人應適量飲酒、咖啡和茶類,避免辛辣、酸性、甜食及巧克力的大量食用,而且睡前兩小時內避免吃宵夜以及水果甜點,以免在過年期間飽受胃食道逆流症狀的困擾。若是曾有過胃潰瘍的病史,也需特別注意上述飲食的攝取,以免引起腸胃不適。糖尿病病友的飲食 定時定量、減少零食若是有血糖控制不好或糖尿病的人,除了固定服藥控制血糖,在飲食的攝取上應儘量維持三餐飲食,減少餐與餐之間零食的攝取,避免攝取太多熱量的零食和甜點,定時定量的飲食習慣,可以有效維持血糖控制,避免血糖升高控制不佳,而在過年期間或過年後出現身體不適的情況。少部分長期糖尿病控制不佳的患者會同時合併胃排空功能異常,常常吃完之後卻消化不良,要吃下一餐時,胃裡面還有上一餐的食物,飲食上要避免攝取牛奶以及油脂的攝取。三高、心血管疾病、腎臟病 避高鹽醃製有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及慢性腎臟病的人應避免圍爐時喝太多湯,食物也避免高鹽份和醃製類食物,一旦吃下過多鹽分、會導致高血壓以及慢性心衰竭難以控制,也造成心臟以及腎臟的負擔。適當水分攝取對心臟和腎臟功能不好的人也要特別注意,病人和家屬可以藉由觀察下肢水腫以及是否有活動喘的症狀評估是否需要就醫,此外肝硬化病人也要特別注意水分攝取,否則腹水增加也會讓生活產生不便。圍爐火鍋中的海鮮、高蛋白高普林類飲食和酒類可能導致痛風,適度攝取以免痛風引起年節間的不舒服。同時年節的時候避免剩下過多飯菜,若有隔夜菜應該避免保存冷藏不足,以免細菌滋生導致腸胃不適或是腸胃炎的情況。年假期間要年年有餘,吃魚的時候千萬小心魚刺魚骨,細嚼慢嚥以避免不慎吞下魚刺,若是不幸被異物哽塞到食道,不建議使用喝醋或是吃米飯再吞入的坊間作法,還是建議先暫停飲食,稍微嘗試能否咳出,若咳出困難,到時可能還要到醫院尋找專業協助,卻也干擾了過年遊玩的心情與行程安排。便秘脹氣、腸躁症 避免發酵性食物平常就有排便不順容易便秘脹氣或是有腸躁症的人,飲食上避免發酵性食物,食用太多寡糖、雙糖、單糖和多元醇等食物,攝取過多時,因無法在小腸被吸收而直接進入大腸,帶入水分、造成腹瀉;一旦經過腸道細菌發酵,會產生氣體並引起腹脹、腹痛。若平常就有腸躁症的人,在過年期間應該避免或減少小麥、豆類、牛奶、奶粉、優酪乳等等的食物。過年飲食除了注意上述不同的飲食的攝取,更要提醒「定時」以及「多種類」的攝取,玩樂之餘也要維持規律的生活作息,期間大魚大肉外更要記得蔬菜水果的補充。期間適度的運動如:走路散步等,除了可以幫助腸胃蠕動使消化更好也可以促進排便,也維持身體健康。過年飲食小叮嚀過年期間要享受愉快的連續假期,又要兼顧享受年節佳餚,就得要注意飲食的選擇,除了針對不同身體狀況,調整自己的飲食外,避免吃太多、太鹹、太甜、辛辣或刺激性、生食、隔夜或放太久的食物,減少太多豆類或容易發酵的食物,注意適當的活動和運動,一方面享受假期和家人團聚的時光,同時吃得開心健康。
-
2020-01-23 科別.泌尿腎臟
年節大魚大肉 注意五原則遠離痛風
春節期間大魚大肉配酒精,再加上日夜溫差,年節期間可說是痛風好發期。藥害救濟基金會特別整理痛風病程四階段,遠離痛風五原則,在年節享受美食時,也能顧健康。痛風是一種極度疼痛的關節炎,因為痛的時候來去如風而得名。因為體內的普林代謝異常,導致過多的尿酸而造成,血液中尿酸值超過7.0 mg/dL就算高尿酸,但尿酸過高不一定會有痛風症狀,稱為無症狀高尿酸血症;若是任由尿酸繼續飆高,則可能堆積結晶成痛風石,造成痛風發作。沉積在關節腔內,則造成關節腫脹和變形,也可能堆積在耳朵、皮下、脊椎關節,或是腎臟等,造成腎臟病變。一提到痛風,都常聽人勸說避免吃高普林食物、火鍋湯底不要喝下肚等。但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蔡文展表示,,尿酸過高80%是因為身體代謝便自行生成,只有20%是來自飲食,最好還是吃藥長期控制血中尿酸濃度。但是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痛風依病程分四個階段,不同階段有不同治療方式,仍然要由醫師診斷及治療,切勿自行用藥。一、無症狀高尿酸血症:此階段需要透過驗血才能發現,若無症狀發生,通常不需特別服用藥物,但須找出高尿酸發生的原因,加以改善,例如透過飲食、攝取水分或其他生活習慣的調整,降低血中的尿酸,避免病情進展到痛風。二、急性痛風關節炎:急性痛風關節炎通常會自行好轉,使用消炎止痛藥物,如類固醇、秋水仙素治療等可以迅速緩解疼痛。三、不發作間歇期:目前臨床上對於痛風患者,控制血中的尿酸值極為重要,何時該開始長期使用降尿酸藥物最好和醫生討論長期的治療方案,預防後續併發症。四、慢性痛風石關節炎:長期不治療,痛風石結節可能在耳朵、皮下、關節等處發生,導致關節變形,嚴重時喪失關節活動能力;也可能沉積在腎臟,影響腎臟功能。藥害救濟基金會也提醒,如曾有痛風史的民眾,建議要依照醫囑服用藥物、定期追蹤。年節時也要多注意生活五原則,包括:減少飲用酒精、含果糖飲料、攝取足夠水分、減少食用海鮮等高普林食物並適量運動,可減少痛風的急性發作,並預防痛風石的沉積。
-
2020-01-21 新聞.健康知識+
心臟和腎臟是共生關係?心臟出問題致腎衰竭風險倍增
心臟病和腎臟病之間有關係嗎?1項新研究發現,曾罹患過心臟疾病,可能會增加腎衰竭風險。發表在《美國腎臟病學雜誌》(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Nephrology)上的1項分析顯示,有心臟衰竭、心房顫動、冠心病和中風病史的人,日後發生腎臟衰竭的機率比沒有心臟病史的人多出10倍。研究的作者Kunihiro Matsushita表示,在進行研究的17年內,研究人員觀察了眾多參與者,其中有2,589人因心血管疾病住院;住院患者中有1,337名是因為心房顫動、1,269名為心臟衰竭問題、696名冠心病,還有559名中風。約有210名發展成腎衰竭。作者發現,重大心血管疾病與腎衰竭的關聯性較高,其中又以心臟衰竭最為顯著。因心臟衰竭而住院的研究參與者罹患腎衰竭的風險,是其他沒有心血管疾病參與者的11.4倍。作者認為心臟疾病和腎衰竭是雙向的,美國國家腎臟基金會也將心臟和腎臟之間比喻為共生關係,也就是說,心臟為人體提供充滿氧氣的血液,而腎臟則是負責清除血液中多餘的廢物和水份,但生病的心臟可能難以提供腎臟運作時所需的血液。★本文經《健康傳媒》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健康傳媒】
-
2020-01-20 養生.聰明飲食
過年送禮注意!滴雞精很好 但4族群不建議天天喝
滴雞精近年來成為民眾進補新寵,由於主打能讓老人家、孕婦、考生,甚至是忙碌的上班族隨時隨地補充元氣,因而大受歡迎。但滴雞精真的比較營養嗎?食藥署「食藥好文網」提醒大家,不論是滴雞精、雞精或是雞湯,主要成分就是蛋白質。可苡營養諮詢中心營養師黃苡菱指出,雞肉原本是大分子蛋白質,經由蒸煮滴出成湯後,變成小分子的胺基酸,因此,不必再經過腸胃道漫長的消化過程,身體也能輕鬆吸收胺基酸,所以許多人一喝下滴雞精,往往會有元氣大增的感覺。滴雞精產品加工製程大致包括清洗、蒸煮、過濾去油,然後充填包裝。傳統雞精通常是將食材隔水熬煮後再經過真空濃縮;而滴雞精加熱過程不加水,收集到的滴出液體也沒有再經濃縮處理,氣味與口感和一般雞湯比較接近。無論是傳統雞精或滴雞精,經過高溫高壓滅菌之後可以常溫保存,但口感可能多少會受到影響,所以,有些滴雞精產品仍維持冷凍保存。提醒大家,可別以為產品放冷凍庫就能夠保存非常久,從食品安全的角度考量,還是在保存期限之前盡快喝完比較好。更何況,滴雞精若擺太久,風味也會逐漸流失。購買包裝滴雞精時,應該詳讀產品說明,看看該產品不適合食用的族群有哪些,或者需要注意哪些保存條件等等,像是有些產品強調低鈉,往往鉀含量偏高,不適合給腎臟病患者飲用。此外,還有一種購買滴雞精的管道是委請肉品攤商或店家製作,建議多觀察食材保存環境、加熱器具是否乾淨衛生。若是想自製滴雞精,可以將雞隻洗淨後放入鍋中,隔水蒸煮一小時,起鍋後撈去表面油脂。不加任何調味,嚐起來更加清爽無負擔。黃苡菱認為,虛弱的人想要真正補充體力,仍然必須攝取足夠蛋白質才行。一般人每天喝1~2包(150cc以下)滴雞精是可以的,但是不建議以下4類族群天天喝:1.慢性腎臟病患者:由於雞精內含豐富鉀離子與蛋白質,可能加重腎臟負擔。2.高血壓患者:有些滴雞精或雞精含鈉量偏高,可能造成血壓升高。3.痛風患者:滴雞精或雞精屬普林類食品,可能導致尿酸升高,不利於痛風控制。4.楓糖尿症患者:此種罕見疾病無法代謝支鏈胺基酸,滴雞精或雞精內所含胺基酸可能導致疾病惡化。
-
2020-01-19 科別.皮膚
錯過服藥黃金期吃了也沒用 皮蛇最佳就醫時機在這時候
帶狀疱疹是一種病毒性疾病,和水痘一樣都是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所引起。台北榮總皮膚診斷科主任陳志強表示,帶狀疱疹的治療單純,主要是給予抗病毒藥物,過去因為健保給付抗病毒藥物,僅能用於重大傷病或疱疹長在頭頸部、生殖器等特殊部位者,因此過去治療以支持性療法優先,主要是止痛。放寬給付後 仍有特殊限制常見的抗病毒藥物有Acyclovir、Famciclovir和Valaciclovir,陳志強表示,Acyclovir為第一代抗病毒藥物,分為針劑和口服,針劑針對嚴重的住院病人使用,口服藥物則因吸收利用率,一天須服用五次,一次兩顆,用藥量大。Famciclovir和Valaciclovir則為第二代藥物,吸收利用率較好,藥量可減少。台大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廖怡華表示,這三種藥物過去必須符合特殊條件,例如長在頭頸部可能影響視神經、長在生殖器周圍恐造成尿失禁,以及重大傷病者易出現合併症,才能得到健保給付。健保署於民國107年放寬給付範圍,不限年齡、不限發生部位及病患族群,皆可使用口服的Acyclovir,目前已給付200、400、800毫克劑型;另外兩種抗病毒藥物仍須符合特殊條件,才能給付,若不符合條件,必須自費,用藥一周約需3000元。錯過服藥黃金期 吃了也沒用新光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唐豪悅表示,健保給付抗病毒藥物Acyclovir後,帶狀疱疹患病程可從三至四周縮短成二至三周,也較少出現嚴重到須住院的病人。但唐豪悅也坦言,由於第二代藥物可能被健保核刪,臨床上以開立Acyclovir為主。抗病毒藥物常見副作用,主要針對腎臟,可能在腎小管出現結晶,因此服用時需多喝水,若腎臟功能不佳者,需減量使用。至於用藥時機,建議發病後三至五天內就診,立即給藥。陳志強表示,抗病毒藥物抑制病毒增生,若患者已經起疹子,病發後兩到三周才就醫,病毒已增生,此時開抗病毒藥物於事無補。緩解疼痛 配合開立止痛藥神經痛是帶狀疱疹最嚴重的併發症之一,嚴重影響生活。健保統計顯示,帶狀疱疹患者中,同時使用普拿疼、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NSAIDS)的人數,占五分之一,107年就醫總人數26萬多人,同時使用止痛藥者有6萬9200多人。廖怡華解釋,有些人疱疹結痂痊癒後,疼痛仍持續不去,甚至長達數月、數年,或特定部位神經抽痛,這時需要開立神經傳導止痛藥物,常見的有Lyrica和Tofranil,這些改善神經痛的藥物可能有頭暈、惡心、嗜睡等副作用。陳志強說,除了口服藥物,針對神經痛也可使用神經痛貼布減緩疼痛,另外,考慮使用低能量雷射和服用維生素B群,增加神經修復的可能性。
-
2020-01-19 科別.皮膚
「沒有感覺自己特別累」 健保署長自揭罹患皮蛇經驗
早年鄉野傳說,俗稱「皮蛇」的帶狀疱疹,若纏繞身體一圈,表示距離死亡近了。這樣的說法其實沒有根據,但也凸顯帶狀疱疹的嚴重性、以及民眾對它的恐懼。帶狀疱疹到底怎麼發生的?該怎麼預防?本周元氣周報「聰明就醫X健保大數據」系列,將帶你認識帶狀疱疹,做好防範措施、做對醫療選擇。患者集中60-69歲 年輕人占比約兩成健保大數據顯示,近三年帶狀疱疹就醫人數逐年成長,民國105年就醫總人數為24萬2657人、106年25萬4793人、107年26萬8903人。門診患者以60歲到69歲最多,因帶狀疱疹而住院者,則集中在80歲以上,整體就醫人數來看,女性多於男性。帶狀疱疹一直被認為是長輩常見疾病,但從健保大數據中發現,105年39歲以下就醫人數5萬2605人,占總就醫人數21.6%、106年為5萬2613人,占總就醫人數20.6%、107年5萬3328人,占總就醫人數19.8%,比率雖每年略為遞減,但平均皆占總就醫人數的二成,顯示年輕人對帶狀疱疹也不能輕忽。統計顯示,105年到107年帶狀疱疹患者平均就診約3.21到3.31次,患者大部分在皮膚科就醫,人數接近16萬人,其次是家醫科,人數逾5萬,神經科及內科相加也超過4萬多人,其次是免疫風濕科、血液腫瘤科、眼科、小兒科等,另有近8千人選擇中醫就診。疹後椎心之痛 署長也曾經歷衛福部健保署長李伯璋年輕時就曾得過帶狀疱疹,他回憶當時30多歲,在桃園醫院如火如荼地學習腎臟移植,每天除了上刀還是上刀,忙得天昏地暗。但因同袍個個都是超人,比自己忙的大有人在,大家都不喊累。「我也沒有感覺自己特別累。」李伯璋說,只是某天覺得頭很痛,摸一摸頭以為是長痘痘,頭皮屑也掉得很多,不以為意,當成小事一件,直到痛到受不了請同學看,才知道得了帶狀疱疹。李伯璋確診後馬上停下手術,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連續治療好幾天,帶狀疱疹的症狀才被壓下來,漸漸痊癒。他也因此切身感受皮蛇上身之後,帶狀疱疹帶來的疼痛,真是「椎心的痛楚」。放寬用藥給付 減少神經痛機率接任健保署長後,李伯璋最常接到的反映便是,得了帶狀疱疹,用藥竟無法獲得健保給付。檢視當時給付條件,若病灶並非發生在頭頸部、生殖器周圍等部位,也非免疫功能不全、癌症、器官移植患者,必須自費使用抗病毒藥物。考量不少年輕人感染帶狀疱疹,希望用藥縮短病程、減輕疼痛,卻必須自費。經過健保共擬會討論決定,自107年12月起,帶狀疱疹患者使用抗病毒用藥「acyclovir」400毫克,不限定病灶部位,全面給付,當時估計約50萬人受惠。健保署統計,107年1到10月,給付acyclovir口服藥品人數3萬8600多人,108年同期已提升至18萬1200多人,人數提升近5倍。李伯璋說,帶狀疱疹最擔心的是出現神經痛的合併症,及早用藥也能有助避免神經痛等問題。出現紅疹、神經痛 提高警覺皮蛇好發於季節轉換時節,此時人體免疫力本來就會下降,一般流感可以透過戴口罩做基本的預防,但是帶狀疱疹病毒長期潛伏體內,待免疫力低落時,伺機復發。建議60歲以上民眾,在秋冬季節交替時,一定要注意身體健康,不要太勞累、定時運動、注意營養,增強免疫力,避免皮蛇纏身。若不幸碰上帶狀疱疹上門,要提高警覺,當皮膚出現紅疹以及神經痛,就得懷疑是帶狀疱疹,應盡速就醫,避免皮膚潰爛以及神經疼痛更加劇烈。致病原因水痘病毒未消失 潛藏神經節帶狀疱疹與水痘都是Varicella-Zoster Virus感染,小時候感染水痘,即使已痊癒,病毒潛伏體內神經,只要免疫力下降,病毒隨時都可能被活化,沿著神經生長,在皮膚上出現水痘疹,即為帶狀疱疹。患者在出現紅疹前五天到病灶結痂前,都具傳染力,因此尚未長過水痘的孩子,此時盡可能不要接觸患者。若已經長過水痘,則不會因此被傳染。
-
2020-01-19 科別.皮膚
罹患帶狀疱疹該上大醫院嗎?皮膚科醫師教你判斷依據
民眾發現自己有帶狀疱疹後,如何選擇就醫院所?健保大數據發現,選擇基層診所就醫的民眾最多,其次為區域醫院、醫學中心,最後是地區醫院。不過,如果帶狀疱疹同時出現神經症狀,或病灶在眼部等較較棘手部位,就醫選擇改變,依序是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地區醫院與基層診所。超過六成 選擇診所就醫107年因帶狀疱疹在基層診所就醫人次為55萬4477,占總就醫人次89萬2266的62.14%,顯示民眾有帶狀疱疹,多選擇基層診所就醫。全台收治患者最多的十家診所,有六家全年患者人數逾千,超過所有地區醫院及部分區域醫院,甚至與部分醫學中心收治人數相當。醫學中心以林口長庚排名第一,107年看診人數約4214人,接下來依序為中國附醫的3364人、台大醫院3019人、台中榮總2345人,以及台北榮總2940人。但區域醫院看診人數也不少,例如排行第一的市立聯醫,看診人數3423人,接下來的振興醫院、雙和醫院也各有一千多人。病灶複雜 大醫院經驗較多少數基層診所也同時處理帶狀疱疹神經痛,只是案例較少,處理病灶生長於眼部等其他特殊狀況,經驗明顯更少。健保署長李伯璋認為,這樣的就醫趨勢符合分級醫療,多數帶狀疱疹能在基層診所得到很好照顧,除非病灶位置複雜,例如長在眼睛恐傷及眼角膜,有失明風險等,需倚靠醫院的專科照顧。皮膚科醫學會發言人、台北林口長庚醫院助理教授級主治醫師黃毓惠也表示,一般皮膚科診所能解決九成以上的皮膚疾病,帶狀疱疹正是其中之一。但若患者本身病況比較複雜,例如有糖尿病等慢性病,或帶狀疱疹病灶同時長在兩個部位以上,應至規模較大的醫院就醫。傷口糜爛 住院打抗病毒藥全年因帶狀疱疹住院人數約9095人,收治人數以台北榮總最多,因帶狀疱疹住院者多為80歲以上,住院科別最多的是感染科,其次是神經科與皮膚科。由於80歲以上長者除了可能有慢性病,免疫力、體力也相對差,可能演變成為重症而需要住院。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皮膚科教授紀景琪說,需住院者多是瀰漫性帶狀疱疹或是傷口面積較大。如長在眼睛周邊的帶狀疱疹,疹子已經占據額頭的一半以上;有些水泡流湯,身體傷口濕濕爛爛,不利於照顧。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內科部感染醫學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景泰表示,除了皮膚照護問題,也可能是患者無法吞嚥口服抗病毒藥物,只能透過針劑施打,必須住院才能執行。住院通常不會超過五天,若沒有病房,會建議患者每兩天回診一次。糖尿病患者 容易出現重症107年帶狀疱疹患者因其他疾病就醫次數,以糖尿病排名第一,總人數約一萬人,其次依序是高血壓性疾病、食道、胃及十二指腸疾病、缺血性心臟病、急性腎衰竭、急慢性腎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等。糖尿病關懷基金會執行長蔡世澤表示,糖尿病屬於免疫機能較差的族群,不只是帶狀疱疹好發族群,若同時有其他的疾病或是傷口,也容易出現重症,甚至可能不斷復發。通常這類的糖尿病患者都是「血糖控制不佳」,建議血糖仍需透過藥物以及飲食控制,才能避免其他疾病出現。分析帶狀疱疹就醫人數最多的月分,105年就診人數最高在8月,最低在2月;106年最高為10月,最低為1月;107年最高為12月,最低為2月。醫界過去常宣導,帶狀疱疹常見於秋冬,天氣變化會影響免疫功能,但近三年健保統計,患者人數最多是八至十二月,一改過去既定印象。黃毓惠指出,現代人生活受到溫度劇烈變化影響較少,可能因為上班場所多在室內,而公共場所多空調,加上民眾非常關注天氣,據此決定穿著與行動,因此影響變小。
-
2020-01-17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為什麼身體免疫力會下降?中醫認為跟這兩者有關
【文、圖/摘自幸福文化《特效中草藥足浴》,作者吳宏乾】增強免疫力「增強免疫力」可以算是搜尋網站上數一數二熱門的關鍵字,但免疫力究竟是什麼?免疫力可以說是人體免疫系統功能的統稱,在體內的功能不外乎是防禦、偵測外來的入侵者,諸如:細菌、病毒、過敏原等等,當免疫系統出現問題,人體健康必然也會亮起紅燈。但現代人由於事務繁忙,而且凡事要求效率的情形下,無論是飲食習慣、生理時鐘、運動等常常都違背自然規律,例如進食不規律、常常暴飲暴食、運動時間減少、工作壓力大、長期睡眠不足等等,很容易造成免疫力失去平衡。根據統計,台灣屬於感冒人口偏多的國家,這也是免疫力逐漸下滑的例證之一。影響免疫力的因素,除了基因以外,最主要的就是性別以及生活習慣。女性的免疫力通常低於男性,所以很多先天性免疫疾病,例如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等流行病學上的患者都以女性偏多。排除性別因素,改善生活習慣便可以明顯地提升免疫力,平常多食用蔬菜水果、穀類、豆類等避免二次加工的食物,規律的適度運動,維持正常的睡眠,就可以讓免疫系統處在最佳狀態。除此之外,我們也可以利用足浴來增加免疫力,當人體出現免疫力下降的情形,中醫認為這樣的狀況與「氣」和「虛」兩者息息相關。調氣型「百病皆生於氣」,「氣」是負責身體多項功能的能量載體,若「氣」流通不暢,身體機能便會下降。所以通過「調氣」的方式來疏通氣瘀,便可加強人體的免疫力。《增強免疫力》足浴配方柴胡 30 克夜交藤 30 克當歸30 克川楝子 30 克陳皮 30 克《增強免疫力》穴道按摩【足三里穴】位於小腿外側,膝蓋下三寸。簡單的取穴法是以膝外眼處下量四橫指,小指下緣與脛骨前緣附近肌肉最豐厚處的交會處。【委中穴】位於膝蓋膕窩、膕橫紋的中點。取穴時我們可以屈膝或坐下,摸到膝蓋後方會有兩條大筋,大筋的中間即是委中穴。《增強免疫力》反射區按摩【肝臟反射區】位右腳四、五趾後方的肌肉突起後。【大腦反射區】位於雙腳大拇趾趾腹。【額竇反射區】位於雙腳五根腳趾的趾尖。【腦垂體反射區】位於雙腳大拇趾趾腹的中心點。調虛型在「虛」的方面,虛可以分成「表虛」和「裡虛」兩個部分。「表虛」指的是人體的衛氣不固,也就是體表的防禦功能減弱了,外部的邪氣便會輕易的影響人體,人就會變得容易感冒。而「裡虛」就是體內臟器變得虛弱,只要有一點點的外邪,身體的反應就會很大,不適症狀相對於其他人來說更為明顯。故我們可以利用足浴來滋補臟器,藉此提高免疫力,促進身體健康。《增強免疫力》足浴配方淫羊藿30 克白芍30 克丹參30 克當歸60 克《增強免疫力》穴道按摩【三陰交穴】位於小腿內側,內踝上三寸。一般來說,我們可將四指併攏,小指下緣放在內踝尖的上方,食指上緣與脛骨後緣的交會點就是三陰交了。【太谿穴】位於足內踝後方的凹陷處,是內踝尖和阿基里斯腱連線的中點。《增強免疫力》反射區按摩【腎臟反射區】位在雙腳腳板彎曲時,產生的人字線後方區域。【脾反射區】位於左腳四、五趾後方的肌肉突起後,接近腳板二分之一處。【心反射區】位於左腳四、五趾後方的肌肉突起後。
-
2020-01-16 科別.風溼過敏免疫
飲食忌口痛風仍發作? 這2點沒改只是治標不治本
痛風發作不只痛得椎心刺骨,甚至還有可能降低男性雄風、影響夫妻間的「性」福!林口長庚醫院實證醫學中心主任暨風濕過敏免疫科主治醫師余光輝指出,若痛風患者長期不接受治療,使過多的尿酸沉積在體內,不僅會導致急性關節炎,晚期更會因過多尿酸結晶堆積形成痛風石造成關節變形、侵蝕骨頭,或併發其他腎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大幅提升死亡率風險,甚至影響到夫妻間的性生活。 根據近期數篇研究台灣本土及國外健康資料庫之結果顯示,痛風男性族群合併有勃起性功能障礙的比例約上升兩成(20%),高尿酸血症有可能引起勃起功能惡化因子,因此痛風患者確實相較一般人,有較高的風險會合併勃起功能障礙進而影響性生活,台灣男性學醫學會理事長暨臺大醫院泌尿部主任張宏江醫師也建議,這些人更應即早接受降尿酸治療。 痛風是現代人常見的文明病之一,但有許多患者對於痛風的疾病意識薄弱,以為只要靠平時調整飲食即可改善,或用強烈有效但傷身的止痛法自行舒緩疼痛,其實都是治標不治本的方式。余光輝說,飲食控制僅能影響20%尿酸值,只能作為輔助治療;利用冰敷、止痛藥只能短暫減緩急性疼痛但並非為長久之計,還是應長期接受痛風石口服降尿酸藥物治療,痛風患者應積極將血尿酸值維持於6mg/dL以下,而有痛風石患者則應將血尿酸值降於5mg/dL以下。 然而,痛風石不再像過去傳統需開刀才能根除。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蔡文展醫師分享,目前健保已有通過一線給付的痛風石口服降尿酸藥物,只要按時服藥即可降低血尿酸值,且一年可減少83%痛風石體積,建議痛風患者應積極接受控制尿酸值治療,才能有效減少痛風與痛風石所引起的不適症、改善生活品質。 延伸閱讀: 年紀輕輕就痛風 這項因素讓風險增3倍! 痛風關鍵不在高嘌呤! 你每天喝的這2種飲品才是元兇 
-
2020-01-16 科別.感染科
備戰防流感 慢性病患快打疫苗
一○八年度公費流感疫苗接種一波三折,創下史上最晚開打紀錄,公費、自費疫苗都一度出現人人搶打的「疫苗之亂」,並創下單日接種廿六萬劑最高紀錄,六十五歲以上長者及學齡前幼兒打氣旺,連過去接種意願較低的中壯年施打狀況也比往年高出一成。衛福部疾管署指出,截至一月十二日,公費流感疫苗還有一百廿一點九萬劑,預估春節前用罄,呼籲民眾盡早接種,如果打不到公費,可考慮自費接種。往年都要費力催打的流感疫苗,這次不僅出現「搶打潮」、也有較明顯的「新打潮」,「打氣」很旺,目前每日接種數都還可多達十萬多劑。診所也明顯感受到自費疫苗接種情形比往年踴躍,不少民眾擔心疫情,一個人就幫全家預約八劑。為何今年流感疫苗打氣旺?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認為,原因在於延後開打,加上流感疫苗首度從三價疫苗升級為四價疫苗,可預防兩個A型流感病毒株、兩個B型流感病毒株,提升效果,讓民眾有感。李慶雲兒童感染暨疫苗發展醫學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台大小兒部主任黃立民認為,今年公費流感疫苗「飢餓行銷」奏效,流感疫苗晚開打,且流行高峰期逼近,民眾擔心打不到或打完來不及產生保護力。黃立民說,今年流感流行期比預估提早二周,主要是流感病毒變異,且台灣已連續兩年流感疫情打破季節限制,去年夏季流感從八月一路延續到十月,無縫接軌到秋冬流行期,再加上全球氣溫上升,今年仍是暖冬,顯示流感疫情可能全年無休。不過,根據疾管署疫情資料,近期流感重症或死亡的個案,百分之九十九都沒有打過本次流感疫苗,黃立民表示,打疫苗還是能提供較好的保護力。流感重症容易發生在免疫力較差族群,如年長者、幼兒、孕婦及慢性病患,統計顯示,歷年流感重症及死亡個案,約有七至九成有慢性疾病病史。莊人祥提醒,感染流感後容易加重慢性病症狀,例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變差,心血管疾病及腎病患者則可能因代償作用不足,造成器官衰竭,定期接種疫苗是最好的保護方式。莊人祥表示,公費預算固定,一時難以滿足所有重症高風險族群,目前僅能採購約六百萬劑,占全人口兩成五,未來希望能夠逐年微調,配合輔助穩定自費市場貨源,也鼓勵六百萬使用慢性病連續處方籤病患、中壯年,可考慮自費接種流感疫苗。黃立民呼籲,所有符合公費接種對象,尤其是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壓、腎臟病患等慢性疾病高風險族群,務必盡速接種流感疫苗。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的最有效方式,除了接種疫苗,黃立民提醒,國人應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出入捷運、賣場等公共場所時,戴上口罩。另外,盡量避免以手揉眼睛或鼻子,以防流感上身。
-
2020-01-16 科別.感染科
控制糖尿病高血壓更要小心流感
慢性病患早為公費流感疫苗接種對象,但施打率有待加強,近年流感重症及死亡個案中,約七至九成罹患慢性病,其中糖尿病排名第一。研究證實,糖尿病友流感住院風險比一般人高三至六倍,醫師呼籲,慢性病患者在農曆年前應接種流感疫苗,安心過好年。研究顯示,罹患慢性肺病(含氣喘)、心血管疾病、腎臟、肝臟、神經、血液或糖尿病等代謝疾病及免疫功能不全者,如HIV感染,感染流感後,不僅可能使慢性疾病惡化,更可能引發併發症,甚至死亡。台灣糖友高達二百廿萬人,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彰化基督教醫院糖尿病健康e院院長杜思德說,依糖尿病年鑑十年追蹤顯示,糖尿病友總死亡率下降,但肺炎死亡率持續增加,男性增加五成,女性更超過九成。一名四十八歲糖友罹患流感後,因食欲不佳,不敢打胰島素造成血糖升高,因生病臥床,小便次數降低,造成泌尿道發炎引起敗血症,緊急送至加護病房。杜思德說,糖尿病患染上流感,因吞噬細胞能力變差,抗病毒的能力變弱,加上感染造成壓力荷爾蒙升高、血糖上升,若患者因肺炎住院治療,藥物還可能讓血糖起伏不定,不利病情發展。「每年因流感重症死亡率約兩成。」台灣老人急重症醫學會理事長、高血壓學會常務理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名譽理事、馬偕醫院總院副院長葉宏一說,流感是發炎反應,血管內的動脈斑塊遇到發炎反應會剝落阻塞血管。流感常伴隨著咳嗽,會讓血壓瞬間增加,發燒後沒食欲,若水分補充不夠,影響血液循環,如又天冷,血管收縮,容易心肌梗塞或心律不整。令人擔心的是,全國五百萬高血壓患者中,約三分之一不知自己高血壓,葉宏一指出,高血壓是一種老化過程,血管隨著老化而硬化,以致血壓升高,人一輩子罹患高血壓機率高達九成五。最新研究發現,打流感疫苗會降低心臟病發生率,葉宏一表示,去年歐洲心臟學會和世界心臟年會研究,高血壓患者打流感疫苗可降低死亡風險一成八,降低心臟病四成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