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03 科別.骨科.復健
搜尋
翻身
共找到
219
筆 文章
-
-
2020-07-28 科別.新陳代謝
85歲糖尿病嬤臥床屁股痛 中山附醫:老人盛行率達29%
81洪姓阿嬤罹糖尿病長期臥床,因尾底骨、右腳踝的傷口痛、發黑,前來探視的二媳婦幫忙量血糖發現,阿嬤血糖飆高超過300,經送往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治療,會診院內傷口中心,發現阿嬤血糖控制不好,加上照護上沒有確實做到二小時翻身一次、每次翻身角度達30度,腳部也沒有支撐,經二次清創手術,住院三周後出院,傷口護理師追蹤,並提供LINE諮詢,如今阿嬤傷口逐漸改善,擺脫屁股痛的日子。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整形外科主任陳俊嘉說,壓力性損傷簡稱壓傷,是急性住院或需要長期住院治療的病人最常遇到的問題,好發於老人,盛行率在居家照護高達29%。陳俊嘉指出,同一部位受壓、缺氧超過二小時,一旦發生壓傷,除會造成疼痛不適、體表變形,也會增加感染的機率,嚴重者延長住院天數,同時護理時數及成本上升,降低病人生活品質,壓傷預防在於避免部位長時間受壓,營養包括熱量、蛋白質要夠。家屬表示,洪姓阿嬤與阿公、外傭同住,阿嬤有口服藥控制血糖,但血糖控制不好,尾底骨、右腳踝有傷口,一年多未好,外傭來7個月,沒有協助量血糖,直到二媳婦探視,發現阿嬤頻頻喊傷口痛,一量發現血糖飆高,協助就醫。院方經評估傷口後發現,阿嬤的照護上沒有確實做到二小時翻身一次、每次翻身角度達30度,腳部也沒有支撐,尾底骨、右腳踝碰觸床面壓傷,去年9月到院時,傷口8公分見方、深1.5公分,已見筋膜,判為最嚴重四級壓傷,經二次清創手術,住院三周後出院,傷口獲改善,到去年底追蹤,傷口縮小到2.5公分見方。家屬感謝阿嬤入院後獲醫護團隊細心的照護,尤其感謝傷口照護護理師,不僅每日探視阿嬤,提供基本傷口照護技巧,並以簡單明瞭的步驟進行衛教家屬,從傷口的評估、減低壓傷的危險因子、翻身技巧、傷口敷料的選擇等,讓家屬很快地獲得正確的照護知識與技巧,同時也由營養師,提供完善的營養照護,以幫助傷口癒合。
-
2020-07-21 養生.抗老養生
走得動、跑得動!如何成為「健康老化」典範? 專家建議:這樣做讓你成功抗退化!
文章出處/本文摘錄自遠流出版《抗老化,你需要大重量訓練:怪獸訓練總教練何立安以科學化的訓練,幫助你提升肌力、骨質、神經系統,逆轉老化》 面對高齡化的社會,我們是要享受長壽的幸福,還是面對長年的退化和失能,其實我們是有選擇的。運動科學已經為人類打開了一扇窗,發掘了後天提升身體素質的方法和技術,從肌力下手,讓人體運動能力可以長期保持到老年,這樣的生活方式,一定可以為人類未來的社會帶來重大的改變,而這也就是我在無數場合中說過的「典範轉移」。我們要從一種舊的生活方式,轉換到一種新的生活方式,而新的生活方式裡最關鍵的一件事,就是利用終身訓練的方式,長期保持最佳的肌力及體能狀態。前面的章節用了很多篇幅解釋典範轉移的急迫,也告訴大家虛擲光陰在無法增強人體運動能力的生活型態裡,是多麼可惜的一件事。我們談了許多退化的可怕之處,當作說服每個現代人開始訓練的理由,在最後的這一個章節裡,我想要換一種論述的方式,用三則隨筆,寫出肌力訓練更深層的幾個意涵。老化競賽推動肌力及體能訓練進入一般人的生活世界裡,最常遇到的阻力和藉口就是:「哎呀,我又不是運動員,幹嘛要練那麼重。」「那個你們年輕人練就好,老了要好好養生。」「我從小體育就不好,現在老了散散步就夠了。」每次聽到這樣的話,就覺得現況距離理想狀態好遠好遠,許多觀念真的還要好好溝通,我一直不是很喜歡大聲疾呼,但如果要用兩句話來改變這種態度的話,我想說的是:「你是『老化』這場比賽的選手,而這場比賽的參賽資格是你千辛萬苦爭取到的。」真的,你已經認真活了大半輩子,做盡了所有趨吉避凶的事情,才安安穩穩的活到面對中老年的生活,這在現代社會雖然不算太難,但也不是什麼輕鬆的事:你要有起碼的衛生觀念,要知道避開各種行船走馬的大小風險,還要辛苦工作換取溫飽。簡單來講,叫任何一位中年以上的長輩描述他的一生,鮮少人會說自己一點都不辛苦就活到現在。所以,能夠活到面臨劇烈的退化,是一種辛苦爭取而來的權利,這句話講起來雖然奇怪,但事實上就是如此。平安到老的人,幻想的是清閒的退休生活,沒有想到自己剛剛取得另外一場比賽的參賽資格,就是老化。老化是一個身體的競賽,要贏只能增強體力。我們可以幻想一個場景,一群六十開外的年長者,在重量訓練室裡,用嚴謹的技術一下又一下的舉著槓鈴,每一個動作都對身體輸入特定的刺激,每一次反覆都是長期進步不可或缺的努力,他們是老化這場競賽的超級運動員,每次成功完成課表,等於是一場又一場的過關賽,肌力長期的進步等於是一年又一年的年度排名賽,而這場競賽所有的人都是隊友,只有自己是自己的競爭對手,所要學習的是調控人體力量的所有知識,所要精熟的是符合人體自然動作的重量訓練技術,所要克服的是長期規律訓練的挑戰,所要做到的,就是一步一腳印地往前走,每一次完成課表,就是一次勝利,而獎品就是隨心所欲的人體運動能力。身體自由「無論你住在豪宅,還是陋室,你的靈魂,只住在你的身體裡。」前面花了很多篇幅,談了很多肌力訓練對健康和身體素質的效益,在這裡就不再多講了,老是用危機意識來喚醒人的運動行為,好像拿刀架在人的脖子上勸人一樣。其實我們應該來談一談更重要的事情,就是運動能力與「自由」這件事。自由對於人的一生來說非常重要,人的一生都在為自由奮鬥,從最基本的人身自由、民主國家彌足珍貴的意見自由和一輩子永不滿足的財富自由,這些自由的大小,直接影響了人一生的成就與幸福。但是,在現代的社會裡,人們經常忘記的一件事情,就是身體的自由。每個人生在世上,得到一副身體,也得到一個靈魂,而靈魂就住在身體裡,在這裡不想涉入哲學層次的辯論,因為我知道有些人對這樣的說法很有意見,這裡單純只是想要說,就算不是為了做什麼事,身體的自由本身,其實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自由,而身體能做的事,就是展現自由的方式。人體是非常渴望移動的,即使在靜態的工作環境裡,我們也不斷地動來動去。我們每天都需要至少一小段時間和活動空間來透一透氣,如果少了這樣的機會,人會變得悶悶不樂。長途飛機無論電影再好看,座位再舒適,點心再好吃,幾個小時之後,我們只渴望起來走一走。任何時候如果覺得心情煩悶,動一動馬上就會轉換心境。人體跟這個物理世界的關係,不僅僅是存在,而且還有互動,而人與世界互動的最重要憑藉,就是在空間中移動。一個我們不能觸及的世界,對我們將會少掉一大半的意義,而我們觸及這個世界的方式,就是在空間裡移動。在空間裡移動,需要的是力量,任何再細微的動作都是力量造成的,所以說「力量」是人與環境互動的最基本要素一點也不為過。對於很多人來說,肌力就跟空氣一樣,只有在稀少的時候才會被注意到,生活在安逸的現代社會的人們,唯有在連日常生活都力有未逮的時候,才會發現力量不足。如果不知道力量是一個可以因訓練而提高的東西的話,人們很容易覺得無可奈何,只好選擇改變生活方式,所以在中老年人的生活裡,肌力直接決定了生活品質和方式。人生大部分的時間,生活品質和生活方式是由「資源」來決定的,金錢是最常見的一種資源形式,所以,有錢的人,有有錢的生活方式,沒錢的人,有沒錢的生活方式,通常差異很大,未必誰比較滿足。到了老年的時候,資源的影響當然還在,但相形之下,肌力的影響卻越來越大了,日常生活當中的行動坐臥,受到肌力影響的程度越來越明顯,每天早上是輕鬆的翻身下床,然後精力充沛地開啟新的一天,還是千辛萬苦地坐起身子,舉步維艱的走下床,等著迎接一如往常的一身酸痛。這一舉手一投足之間的力量差異,不是其他人可以代勞的,所以也不會是財富可以改變的。有了肌力,才有自我照顧的能力,也才有自由自在的生活。萬貫家財不會在人跌倒的那一刻擋住足以造成骨折的衝擊,但是肌力訓練可以;位高權重也沒有辦法阻止肌肉流失後的虛弱和無奈,但肌力訓練可以。肌力訓練像是人生中最值得投資的財富,也是到老最值得炫耀的資產。認識自己很多人對於我們這些玩重量的人,都抱持了不理解的態度,不是假設我們應該都是兇惡的狂暴分子,就是覺得我們一直在反覆做著很無聊的事。殊不知,訓練是一個我們窺見人生風景的歷程,從每次扛起重量,到放下重量,我們彷彿走到另一個世界,那裡有一個難能可貴的機會,讓我們遇見自己。有人可能會說,你就是你,自己怎麼可能沒遇到自己?或者是說,你只有一個,沒有分身怎麼可能會遇到自己?我們每個人都會對自己有一些看法,在正常的日子裡,有些人覺得自己很勇敢,有些人覺得自己很自律,有些人覺得自己很誠實,有些人覺得自己很強悍,有些人覺得自己很弱小,有些人覺得自己總是害怕挑戰。但是,這些看法,如果沒有經過考驗,絕大多數是錯的,或至少是被誇大或縮小的。什麼樣的情境可以測試一下自己到底是什麼料做的呢?方法當然不只一個,對人生重大挑戰的反應,對自己心性的反省,他人中肯的建言,當然都可以讓我們越來越認識自己,但有一種超級有效的作法,就是「自主地去經歷一件困難的事情」,而重量訓練剛好符合這樣的條件。從起心動念到真正試著把重量舉起,那是一連串做決定的過程,我怎樣決定了要去做一件偉大的事情,我怎樣去構想這件偉大的事情,我怎樣跨出第一步去著手做這件偉大的事情,我怎樣幻想最後的劇情,然後,當雙手接觸到槓鈴的那一刻,一切天馬行空的想法,全部變成現實的挑戰。槓鈴最誠實,絕對不會因為你的期待而改變,隨著一組又一組、一次又一次的動作進行,你遭遇越來越重的重量,這時候,人性的考驗即刻開始。你是不是一個勇敢的人,你是否願意挑戰有挑戰性的事情;你是否有足夠的自律,不要貪心挑戰不合理的目標;你是否夠誠實,知道自己剛剛的動作有沒有偷斤減兩;你是否夠強悍,即使遭遇挫折和失望,也不會逃避下一次挑戰。這一大堆翻湧的思潮,全部都在幾個動作的三組五下之間結束,放下重量的那一刻,你又為自己的人生上了一課。這樣的經驗對人生是很重要的,在萬象紛呈的世界裡,我們經常會從外在的事物去定義自己,頭銜、身分、地位等,但這也是人們經常迷失自我的開始。而一趟力量的旅程,是人生中極少數可以重新看見自己的時刻,就好像一面鏡子,只是重量照出的不是面容,而是面對壓力時的真實性情。
-
2020-07-19 新聞.長期照護
張慶光/2025,準備好了嗎?
以前有一部電影「2012」,電影描述依馬雅曆法,地球將在2012年遭遇大災難,2012年12月21日將是世界末日,該片推出時搞得人心惶惶,而且12月21日真的有許多末世論者做了很多光怪陸離的事,等待末日來臨。結果,當然世界末日沒有來,所有人的生活再度回復平靜。最近又有一個數字常被提及﹘﹘2025,這是台灣預計進入「超高齡社會」的起始年。所謂超高齡社會指的是65歲以上的高齡人口占總人口比率超過20%,亦即每5個人中就有一位超過65歲。預估在2025年時,台灣65歲以上的高齡人口將超過470萬人,按理說這應該是社會進步的象徵,值得歡喜才對,因為代表醫療能力及生活水平要達到一定程度才能有這麼多人活超過65歲。不過,最近又有一則新聞指國人平均壽命達80.6年,但不健康的壽命卻也長達8.4年,創史上新高。這兩則新聞若併在一起看,就不免讓人擔憂,因為壽命雖然延長了,卻有一大段是失能的樣態。曾經參訪過一個照護機構,收容的都是長期臥床嚴重失能的長者,因此機構導入了一些智能照護設備,在一個螢幕上可以看到所有臥床長者的生理機能數據,系統也會主動通知照服人員何時需要為長者進行翻身拍背工作。因為長者都已失能,無法行動及言語,所以雖然收容了數十位長者,但整個場域幾乎聽不到人員交談的聲音,偶而傳來的是照服人員拍背所發出的聲響。我很敬佩這些機構及照服人員,他們努力讓長者減少痛苦的「活」著,但我也同時很憂心並思考生命以這樣的形態存在,究竟有何意義?到底是延長生命還是延長死亡?古人講「好死不如歹活」,以現在觀點來看,真的是這樣嗎?若2025年時,老年人口增加很多,但是失能的比例亦同步增高,導致不健康壽命更加延長,照護機構大幅增加,難道這就是我們對老有所終的規畫?有沒有一些更積極的作為,能讓失能比例降低,健康壽命延長?經營企業常需要訂定一些KPI來衡量績效,並且導引策略的執行。2025年如果高齡人口的增加已無可避免,那麼我們解題的方向應該從「如何照顧老人家?」轉到「如何讓老人家不需要被照顧?」我們希望看到的KPI是在2025年減少多少失能比例,而不只是長照服務了多少失能人口或長照預算增加了多少?我們希望看到的是國人不健康壽命從8.4年減少為8年或更短,而不是平均壽命延長了多少這樣的表象數字。事實上,聯合國國際衛生組織WHO早於2002年即對高齡社會來臨提出一個「活力老化(Active Ageing)」的政策框架,強調:「身心健康(Health)」環境的形成,如:施行預防檢測;建立無障礙空間、創造親老而安全的社會氛圍;降低造成疾病的危險因子,如:菸、酒等;各類照顧體系的建立及照顧者的專業訓練等。「社會參與(Participation)」管道的建立,如:終身學習系統;肯定並促成年長者參與正式或非正式的工作及義工活動;鼓勵年長者積極參與家庭活動;重塑高齡者的社會形象;支援高齡者互動組織的活動需求等。「社會、經濟及生命安全的確保(Security)」,如:社會安全體系的建立;老年消費者保護;老年虐待行為的預防;確保退休財務無虞等。2012世界末日也許是虛構,但2025超高齡社會卻一定會到來。如何創建一個有品質、充滿活力及希望的超高齡社會,是大家對2025的期待,也唯有高齡者能享有尊嚴,持續對社會貢獻,未來要投入的照顧資源才能有效控制,這才是面對2025應有的態度。
-
2020-07-08 該看哪科.婦產科
產後愈早下床愈好 避免肺栓塞
孕產婦要小心肺栓塞,且產後愈早下床愈好。生第二胎的39歲李小姐,一個半月前就在鬼門關前走一遭,為給寶寶最好養分,她懷孕期間沒有節食,體重高達112.5公斤,由於是剖腹產,因疼痛而第一天沒有下床,第二天下床由老公協助如廁解尿後,竟一陣暈眩、兩分鐘後癱軟在地,更在半小時內心跳停止,還好醫師及時處理置撿回一命。台灣婦產科醫學會昨天提出警訊,據台灣生產事故救濟年報分析,孕產婦肺部靜脈栓塞僅次於羊水栓塞及產後大出血外之重要死亡原因。不少人都是長時間臥床後,才一起身想上廁所就休克倒地,因此建議自然產產婦在6到8小時內、剖腹產24小時內就要盡早下床。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黃閔照表示,從2016年6月以來,已有14名產婦因肺部靜脈栓塞喪命,上述李小姐的例子是典型的肺栓塞,當孕產婦長時間臥床時,血液循環會比較差,當一起來活動,末端血液往肺部、腦部跑,而肺部循環沒辦法獲得氧氣時,就會出現栓塞,導致產婦在床邊或如廁時倒地,甚至逾五成到院前死亡,急救都來不及。台大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林芯伃說,孕婦懷孕期間血流較慢,加上生產會有傷口,癒合時凝血功能被活化,產生血栓風險為非懷孕期間的8至10倍。所有準媽媽應認知此風險,只要有家族史、體重較重(孕後BMI值大於30)、超過35歲以上高齡產婦、做過試管嬰兒、多胞胎、抽菸及長期臥床者,皆是高危險族群。建議生產前就可以穿彈性襪,產後愈早下床愈好,不要因為怕痛而一直臥床。黃閔照說,肺栓塞跟羊水栓塞一樣危險,死亡率高達三成。台灣婦產科醫學會正推動ROPE(Reduce Obstetric Pulmonary Embolism)救命繩計畫,發送「安產御守」小卡,提醒孕婦產後不要一直臥床,建議自然產6到8小時內、剖腹產24小時內就要盡早下床,若因傷口疼痛不便下床者,也要勤翻身;高風險者要穿著彈性襪,避免血栓形成。
-
2020-07-07 科別.婦科
剖腹產肺栓塞風險較高 醫推御守籲孕婦產後速下床活動
孕產婦要小心肺栓塞,且產後越早下床越好,一個半月前生第二胎的39歲李小姐,就在鬼門關走一遭。為給寶寶最好養分,她懷孕期間沒有節食,體重高達112.5公斤,但因是剖腹產,因疼痛而第一天沒有下床,第二天下床由老公協助如廁所解尿後,竟一陣暈眩、兩分鐘後癱軟在地,更在半小時內心跳停止,還好醫師及時處理才撿回一命。台灣婦產科醫學會今提出警訊,據台灣生產事故救濟年報分析,孕產婦肺部靜脈栓塞僅次於羊水栓塞及產後大出血外之重要死亡原因。不少人都是長時間臥床後才一起身想上廁所就休克倒地。醫學會提醒,自然產建議6到8小時內、剖腹產則建議24小時內就要盡早下床。理事長黃閔照表示,從2016年6月以來,已有14名產婦因肺部靜脈栓塞喪命,上述李小姐的例子是典型的肺栓塞,當孕產婦長時間臥床時,血液循環會比較差,當一起來活動,末端血液往肺部、腦部跑,而肺部循環沒辦法獲得氧氣時,就會出現栓篩,導致產婦在床邊或如廁時倒地,甚至逾五成到院前死亡,急救都來不及。台大醫院婦產部醫師林芯伃說,孕婦懷孕期間血流較慢,加上生產會有傷口,癒合時凝血功能被活化,產生血栓風險為非懷孕期間的8至10倍。故所有準媽媽應認知此風險,只要是家族史、體重較重(孕後BMI值大於30)、超過35歲以上高齡產婦、做過試管嬰兒、多胞胎、抽菸及長期臥床者,皆是高危險族群。建議生產前就可穿彈性襪、產後越早下床越好,不要因為怕痛而一直臥床。黃閔照說,肺栓塞跟羊水栓塞一樣危險,死亡率可高達三成,不過這是可以預防的。台灣婦產科醫學會正推動ROPE(Reduce Obstetric Pulmonary Embolism)救命繩計畫,發送「安產御守」小卡,提醒孕婦產後盡早下床,自然產建議6到8小時內、剖腹產建議24小時內就要盡早下床,若因傷口疼痛不便下床者,也要勤翻身;高風險者也要穿著彈性襪,避免長時間不活動,來減少血栓形成。
-
2020-07-07 科別.風溼過敏免疫
連滑手機都困難! 乾癬性關節炎5病徵別小看
國內正式解除社交限制,民眾生活解封,紛紛開始展開各項活動,但對於乾癬性關節炎患者而言,仍因關節腫脹變形而行動受封、生活受限。調查顯示,乾癬性關節炎患者中有半數停止社交生活、減少與人接觸,甚至影響工作。張先生是1位55歲上班族,在20歲時罹患乾癬,到35歲時,發現關節開始腫、痛、發熱,起初不以為意,後來才驚覺這就是之前接受衛教時,醫師曾說過的乾癬性關節炎,嚴重的疼痛遍及全身,從髖部、腰部、頸部關節到手腳關節都腫痛,痛到無法入睡,更無法翻身、難以起身,只能躺在床上掙扎。經歷各種治療方式的他,到如今使用針劑生物製劑治療,雖然已好轉許多,然而卻仍感受到關節的腫脹發熱,也期待有新的治療選擇。 財團法人風溼病基金會台灣抗風溼病聯盟董事長蔡世滋醫師表示,全台乾癬患者約8至10萬人,其中約有3成的乾癬患者會發生乾癬性關節炎,再加上未經歷乾癬治療、直接出現乾癬性關節炎的患者,推估至少超過2萬人為乾癬性關節炎所苦;部分患者因受到乾癬皮膚病灶困擾,再加上關節疼痛問題,讓本身較為缺乏自信的病友,生活又再籠罩一層陰霾,關節復原遙遙無期。 台灣乾癬暨皮膚免疫醫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皮膚部主任蔡呈芳醫師表示,分析台灣健保資料庫數據發現,台灣的乾癬患者中,罹患乾癬性關節炎的患者10年來的比例倍增4倍,且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乾癬性關節炎較常見的病徵如周邊關節疼痛,也容易有下背疼痛、香腸指、足底筋膜炎等問題,患者可能會出現指甲凹陷脫落的狀況,若未及早發現治療,恐造成骨頭、關節腫脹疼痛甚至變形,導致不可逆的傷害,讓打電腦、滑手機、開瓶罐、扣鈕釦、綁鞋帶等生活中看似簡單的小動作都難以進行。蔡呈芳醫師提醒病友,若發現指甲病徵、下背或關節疼痛,需要特別提高警覺,以免耽誤黃金治療期。 此外,1項最新的跨國調查研究顯示,乾癬性關節炎患者中,逾7成病友表示疾病對其工作及社交生活產生負面影響,不只工作品質及效率下降,更有1成病友被迫離職。除了影響患者職涯發展,也對其家庭及社交造成諸多不便,高達5成以上的病友因疾病必須停止任何運動及社交活動、害怕與人接觸,嚴重影響其生活品質。 國內目前已有最新的口服標靶藥,蔡長祐醫師說明,根據研究,患者在治療2周之後,即可明顯感到疾病緩解;50%的受試者,在治療3個月的時間後,關節腫脹疼痛的症狀明顯改善。這項口服標靶藥物今年6月已經通過健保給付,對患者來說更方便,成為乾癬性關節炎患者進階療法的新選擇。(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瓶蓋打不開別只想到肌少症! 「不死癌」中年婦女最危險 類風濕性關節炎不僅傷關節! 細數6大恐怖併發症 最新!國人10大死因糖尿病居第5位 糖友營養補充選對了嗎? 缺血性腦中風不分季節如未爆彈 炎炎夏日怎麼預防?
-
2020-06-30 科別.骨科.復健
從早上起床到晚上洗臉,這些姿勢都是腰痛元凶!專家教6種不良姿勢一次改善
不良姿勢讓骨骼歪斜,是引發疼痛的元凶人類從開始用雙腳走路以來,就有腰痛或肩膀僵硬的問題……。大家很容易以為這大部分是發生在中高齡者身上,然而,即使是兒童或年輕人,如果長時間維持相同的姿勢或是以錯誤的姿勢進行工作,當然也會出現腰部痠痛、肩部僵痛等情形。以不良的姿勢長時間坐在書桌前寫字閱讀或者長期開車的話,由於腰部的肌肉收縮,會對骨骼施加壓力而導致疼痛。出現疼痛感後通常2~3天內就能痊癒,但如果是每天不斷重複進行,就會成為慢性化的症狀。利用骨科醫師的牽引治療或整復推拿師的按摩,都只能讓症狀獲得暫時性的改善。舉例來說,提拿重物就閃到腰的人,是因為負重加強了骨盆前傾情形而造成劇烈的疼痛。而且隨著年齡增長,支撐脊椎的肌肉也逐漸衰退,身體各處就容易出現痠、痛、僵、麻等不適症狀。骨盆前傾本來就是造成腰痛的原因,但是這一點卻不太為人所知。如果從解剖學的觀點來說明,當腰椎過度前彎時,脊椎間隙會變狹窄,椎間盤就會往後突出,壓迫到神經而產生疼痛。如果能保持正確的姿勢,就不易產生疼痛,但是因姿勢不佳而改變了脊椎的彎曲狀態時,就容易出現疼痛感。不同的姿勢帶給椎間盤的負擔,就如同下頁圖片所示。根據資料顯示,一個體重70公斤的人,拿著10公斤的重物時,上半身的前彎角度如果是20度,對第3腰椎造成的負荷大約是220公斤。即使是沒有提拿重物的情形下,也會帶來約150公斤的負荷。跟骨盆前傾大有關係的就是骨力的衰退。但是,在做家事或交通等方面都變得很便利的現代社會中,實在很難維持正確的姿勢。不好的姿勢會骨骼無法保持生理性的S字型彎曲,對於背部上的多裂肌的支撐也很有限。利用能調整重心線的靠牆站運動,讓身體從骨骼開始重新挺直吧。靠牆站的動作在調整骨骼的同時,也能讓肌肉、骨關節或神經充分發揮功能,由於帶來的負擔也是最小的,因此可以預防受傷或疾病的發生。原本,脊椎動物的始祖是魚類。但是跟在水中的情形不同,在地面上必須直立起脊椎才能對抗重力。因此,請利用靠牆站好好鍛鍊肌力和骨力。不過,即使以靠牆站的方法矯正姿勢,但如果日常動作的習性沒改,那麼姿勢的改善也只是進三步退兩步的情況。以下要教大家一些小方法,讓想要快速揮別疼痛、恢復正常狀態的人,可以在不知不覺中改掉那些導致不良姿勢的習性。早晨從床上起身之前進行手腳猜拳運動,預防眩暈或走路不穩的狀況早上睡醒時,如果一下子就起身,有時會引發眩暈或身體搖晃不穩的狀況。有可能是因為睡覺時習慣維持一直側睡或趴睡的姿勢,造成局部性的血液循環阻礙。從太陽升起的早上6點開始,自律神經會從副交感神經切換成由交感神經主導。為了讓自律神經順利切換發揮功能,稍微呼吸一下後再活動才是順暢的起床方式。從脊髓延伸的運動神經在睡眠期間會被隔絕,因此不要立刻起身,建議先在床上做手腳的猜拳運動、伸個懶腰等等,重點就是要調整好末稍的血液循環後再起床。洗臉時輕輕地彎曲膝蓋、伸直背肌,可預防閃到腰雖然洗臉的時間很短,但突然從彎曲的姿勢挺起上半身時,腰部肌肉的收縮會對腰椎施加壓力,而成為閃到腰或腰痛的原因。每天反覆帶給腰部的壓力,就像不知不覺中水滿到溢出來一樣,會突然轉變成疼痛。雖然與盥洗台的高度也有關聯,但還是建議要洗臉時,先彎曲膝蓋、往後翹起臀部、伸直背肌,以腹肌用力的姿勢進行,才不會造成負擔。居家生活「坐沙發」靠著椅背並挺直腰部,一面看電視一面拉提腹部人在客廳裡,就會想把身體舒服地往沙發上靠,而呈現骨盆朝後方傾倒的放鬆姿勢。但是,令人驚訝的是,這種坐在沙發上的日常習性,也是造成腰痛的原因。因此就算是坐在沙發上時,也要挺立骨盆、伸直背肌。儘量把椅子坐深,然後挺直腰部。但假如將整個背部都挺直靠在椅背上的話,骨盆就會後傾,反而造成身體的背部緊繃,所以最好能在背後放一個靠枕支撐腰部。居家生活「用餐」坐在椅子上進食的時候,挺直骨盆、腹部向上拉提用餐時,可能容易因為投入其中,而在不知不覺中養成駝背的習慣。這一點要特別注意,如果以駝背的姿勢用餐,會壓迫到胃的上方,導致消化時間拉長。用餐時,椅面大約坐一半、挺直腰部,讓骨盆筆直地挺立。挺起骨盆的方法,就像拉提腹部、往上伸展背部的感覺,請依這種狀態確認骨盆的位置,試著將上半身前傾或後傾以進行調整。最輕鬆自然的坐姿,就是骨盆挺直的狀態。骨盆一挺直,腹部就往上拉提,因此不會壓迫到胃部和內臟。感覺就像從臀部到頭部呈一直線伸展的狀態。只要挺起位於耳朵下側的胸鎖乳突肌,頭部就會回到頸部正上方,背肌也得以伸直。居家生活「洗澡」洗澡的時候也要避免採取前傾的姿勢不論是泡澡或淋浴,洗澡時如果採取前傾的姿勢,就會讓頭部往前低下,造成背部蜷曲。洗澡時用熱水溫暖身體,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具有全身按摩的效果。這時候如果背部或腰部蜷縮,身體就會出現血液循環好以及循環不好2種情況。你是否有過明明剛洗完澡,腹部卻感到寒涼的經驗?這是因為背部或腰部蜷縮,導致腹部肌肉緊繃而阻礙了血液循環。泡半身浴同時看書,能夠放鬆身體似乎很不錯,但如果因此養成駝背的姿勢習性,那就太遺憾了。當背部緊貼在浴缸壁面、伸直背肌時,血液循環就會暢通到頸部,因此可以從身體的內部往外整個放鬆。居家生活「就寢」用毛巾矯正睡眠姿勢睡覺的時候也會有重力壓迫,很多人為了避免腰痛或造成負擔,於是採取側睡的方式。如果採取側睡的姿勢,會在同一方向施加重力,導致骨骼和肌肉扭曲歪斜,所以不建議使用這種姿勢。睡覺時會腰痛、早上起床時會腰痠的人出乎意料地多。睡姿選擇仰臥最佳。將浴巾捲成圓筒狀、墊在膝下,可以減少骨盆前傾的負擔,減輕對腰部造成的負荷。如果背部的疼痛狀況嚴重,就要放個能支撐頸下的枕頭,或者將毛巾捲成圓筒狀放在頸部下方。只要頸部不懸空,就能消除骨盆前傾的負擔。為了方便翻身,使用較長的矯正枕頭才是正確的作法。透過翻身的動作,可以矯正骨骼和肌肉回到原本應有的位置。身體的歪斜或疼痛也會影響到睡姿,因此矯正才是重點所在。書籍介紹書名:睡前1分鐘!靠牆站 整好脊:最強一個動作,刺激抗老荷爾蒙分泌,遠離肌少症、骨質疏鬆症、關節炎!作者:山本江示子出版社:蘋果屋出版日期:2019/09/06作者簡介/山本江示子靠牆站抗老化課程‧醫療舞蹈教練醫療社團法人蒼樹會山本骨科理事15年前開始經營抗老化美容皮膚科,做過5萬人以上的抗老化治療。提出抗老化光是靠外表是不夠的,還必須綜合牙科、基因、內分泌、自律神經、排毒、身體姿勢等相關領域,才能達到抗老化的目的。對身體的肌力、平衡能力的變化與變形性關節症等疾病,進行相關研究及有效的實證。並致力於普及「醫療舞蹈」,指導大眾如何與患有疾病的高齡患者一起過著開朗年輕的生活方法。就任美容皮膚科Softmedi株式會社董事長、(社)日本分子矯正醫學會會員、(社)國際先進醫療統合學會會員、美國抗老化醫學會(A4M)所屬、(財)內面美容醫療財團公認專業教練、臨床基因醫療學會會員、(社)日本胎盤研究會beauty health顧問、日本functional協會教練、毛髮診斷士、醫療回春專家、Rex system教練責任編輯:陳宛欣核稿編輯:呂宇真延伸閱讀: 「小黑蚊」其實不是蚊子!紗窗擋不住,不想留下滿腳紅豆冰,皮膚科醫師教你這樣做 手腳綁病床2小時後,我覺得我「不是人」...朱為民醫師:生不如死的「約束體驗」,竟是照護現場的真實
-
2020-06-22 新聞.杏林.診間
加護病房看盡生死 護理師:願當志業
「要當病房中的第一線,也要當最後一線!」小鄧從去年9月開始在南部某間醫學中心的加護病房擔任護理師,現在已快要做滿10個月。她說,「在加護病房可以學習到更深入的知識,因此選擇先進入加護病房。」「身為加護病房的護理師,其實一直離死亡很近。」小鄧表示,她現在可以平靜地接受病人死亡,因為她以尊重的態度對待每一位病患,並且都悉心照料,若還是無法拯救患者的生命,加護病房護理師最後能做的就是讓他們安詳離開。是憧憬也是志業小鄧回憶說,「小時候很崇拜護理師,看他們幫病患打針覺得很好玩;長大後覺得護理師的工作是幫助人,加上對工作內容也感興趣,所以決定成為一位護理師。」對於選擇成為加護病房護理師的理由,小鄧坦言,「其實我比較想去急診室,但是在加護病房可以學習到更深入的知識,因此選擇先進入加護病房。」小鄧說,加護病房護理師的例行工作可以區分成簡單和專業兩種說明,「簡單地說,每天的例行工作有幫病人翻身、處理大小便、抽血和打護理紀錄等;專業地說,要當病房中的第一線,也要當最後一線!必須第一個發現病人有什麼狀況,以及確認醫生對病患的處治是否合理,當最後的把關者。」辛苦的代價談到加護病房護理師的薪水,小鄧表示,要看醫院的體制而定,她扣完勞健保月領35~36K,每月還有6000元的績效獎金,而排班則還需注意排班連續性,除突發狀況,要避免有白班、小夜班和大夜班參雜,一旦排了大夜班,就必須一整週過日夜顛倒的生活。至於國內護理師執業環境的現況,小鄧指出,超時工作、薪資與工時不成比例的情形還是一直存在,「還必須要處理護理外的雜事和行政工作。」不過,她還是熱愛著護理師的工作,因為不只能幫助人,她還可以從中獲得成就感。面對死亡安樂死合法化是目前的趨勢,小鄧對此說,「如果站在病患家屬的立場,我會支持合法化,希望可以減少他們的痛苦;若是站在醫護人員的立場,我反對安樂死合法化。」指出兩個主要原因,一是擔心有醫療糾紛,二是她覺得執行安樂死是殺人,她不願意執行這項動作,然而小鄧也說,「若安樂死法案對醫護人員有充分保障,我也會考慮支持相關法案合法化。」【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
2020-06-19 科別.骨科.復健
腰是總疼?原來是睡姿出了問題,這幾個睡姿都傷腰!
慢性腰痛目前已經成為困擾我們的主要病症之一,為此我們創造了很多的治療方法和康復鍛煉。但在平日的醫療工作中,發現患者不良的睡姿往往會成為慢性腰痛的主要病因。一晚錯誤姿態的睡眠,甚至可以讓所有的努力功虧一簣。下面我們來看看大多數腰痛患者的睡姿,順便想想你前一晚是怎麼睡的?側臥、趴睡、美人臥,其實都「傷腰」1.首先來看號稱最舒服的姿勢——「側臥」 :在與患者交流中我們得知,這個姿勢是最常見的,甚至一些患者不採用這個姿勢就睡不著了。殊不知這樣會讓腰椎、脊柱長時間處於旋轉狀態。扭轉會導致椎間盤內相鄰的環狀膠原纖維之間產生壓力,椎間盤內壓力增大導致髓核向一定方向突出,從而引發腰椎間盤突出症。其實,這個睡姿腰部肌肉並沒有得到放鬆,長時間的緊張導致疲勞,而深層的小肌肉也會失去彈性,導致腰椎結構上的變化,最終引發疼痛。同時這個睡姿骶髂關節也處於緊張狀態,久而久之骶髂關節紊亂就出現了。而骶髂關節紊亂也是腰痛的重要原因之一。2.再說說俯臥位睡姿,也就是「趴睡」,這個姿勢頭頸偏向一側,肌肉會很緊張,時常會引發頸椎病,而頸腰的肌肉有著密切的聯繫,間接引發腰部疼痛。3.最後,聊聊優雅的「美人臥」睡姿,身體側臥且斜靠在靠枕上,想想這時候的脊柱吧。沒錯了,脊柱保持在側曲的狀態。實際上的確有患者的脊柱因為這個姿勢出現不同程度的側彎,腰痛也就不奇怪了。這兩種睡姿最能讓身體放鬆,學起來正確的睡姿可以充分緩解身體的疲勞,使身體放鬆,更容易入睡。人的一生中,睡眠佔了近1/3的時間,它的質量好壞與人體健康與否有密切關係。目前,有兩個睡覺姿勢被公認可以做到全面放鬆。1.側臥時枕頭選擇合適的高度使頸部不發生側曲。雙腿夾一個枕頭,同時屈髖、屈膝130°左右,這樣脊柱在同一個水平線上,肌肉可以充分得到放鬆;2.仰臥時膝關節下方,膕窩處墊一個枕頭,頭部枕頭高低適中,頸部充分支撐。這樣骨盆不會過度前傾,腰背部肌肉得以放鬆休息。我們發現這兩個姿態的主要特點就是脊柱不發生扭曲。那麼習慣了側臥,且要一腿屈曲,一腿伸直的朋友怎麼辦呢?其實很簡單,把手臂和屈曲的腿部墊高就好了。也許有人會關心,左側臥位是否會壓迫心臟?從解剖結構上分析,左側臥位不會使右側身體的重量壓在心臟上,普通人群左右側臥均可。只是建議嚴重的心功能不全患者及心衰患者,避免左側臥位,避免由於血流動力不穩定等原因造成症狀加重。睡著了自己什麼都不知道了,睡姿控制不了怎麼辦?其實,睡眠中翻身主要是為了調整皮膚溫度,以及改變不良姿勢,緩解肌肉疲勞,防止脊柱歪曲。所以採用正確健康的睡姿可以使肌肉不易疲勞,翻身也會減少,而養成良好的睡姿,建立較好的肌肉記憶,即使翻身也會自然地保持比較健康的睡姿。並且睡前應避免攝入使神經興奮的飲料,如茶、咖啡等,否則不利於身體進入深度睡眠,增高翻身頻率,增加不良睡姿風險。枕頭的高低,取決於你的睡姿枕頭是我們睡覺的重要工具,枕頭選擇要因人而異。比如,習慣於側躺的,枕頭要稍微高一點,目的是讓脊柱、頭部、頸椎不出現側曲。在側臥的時候,枕頭過高或過低都會導致頸部側曲。可以請家人幫著看一看,自己在側臥的時候,枕頭的高低是否讓頭部、脊柱處在同一個水平線上,這樣的高度是比較合適的。在平躺的時候,如果枕頭過高會使身體出現前屈,類似於低頭的狀態,這肯定是錯誤的。如果是正常人的話,建議在頸部有一個充分的支撐。此外,選用波浪形的枕頭,大的那側枕在頸部有好的支撐作用,頸部和頭部會處在一個相對後仰的狀態。具體到枕頭的材質,是選用矽膠的、乳膠的,還是蕎麥皮的,並沒有嚴格的標準。但有一些問題需要注意,比如:乳膠枕頭一般的形態是固定的,只適合平躺,特別不適合側臥的睡姿。而人們習慣用的蕎麥皮枕頭,需要定期清洗,不然會導致蟎蟲過敏等問題。(來源/轉載自《文匯報》)
-
2020-06-1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搶救新冠極重症 台大人力總動員首成立「拍痰團隊」
台灣新冠肺炎確診個案當中,使用葉克膜最久的極重症個案A先生,即將要從台大醫院出院了。他之所以能夠脫離死亡率高達85%的險境的一大關鍵,是加護病房為了他,破天荒建立「拍痰團隊」。台大醫院內科加護病房暨呼吸照護中心主任古世基說,這位病人必須定時翻身拍痰才有機會康復,「拍痰團隊」兩人一組,一個人扶著病人,一個人拍,兩側各拍10分鐘,加上為病人翻身、整理管路、穿脫隔離防護裝備,進出一次至少要一個小時,每兩小時就要進去一次,非常辛苦。古世基說,因為進出都要穿脫全身防護,光這部分就至少要20分鐘,所以必須善用每個會定時出入的人,來進行拍痰的分工,所以從主治醫師、住院醫師、呼吸治療師、X光檢驗師、清潔人員,只要是會定時穿好防護進病房的人,統統都被納入拍痰團隊的排班內。為什麼要這麼麻煩?台大醫院葉克膜團隊的心血管外科主治醫師王植賢表示,因爲A先生身上的管路實在太多了,護理師穿著全身防護行動緩慢就像「太空漫步」,戴著面罩還會有霧氣影響視線,在這種情況下,要移動病人和他身上的管路,「簡直是搏命演出」。古世基說,拍痰時要固定病人在側躺姿勢,正因為管路多,「護理師已經太辛苦了」,必須掌握所有其他會進入病房的人力,一起排班,護理師拍痰時,才能有多一個人幫忙扶住病人身體。A先生身上有幾條管路?連專責護理師都要拿紙筆仔細算才算得清。台大醫院專責疫病病房督導長莊寶玉表示,從頭頸部開始算,A先生身上有鼻胃管、鼻十二指腸管、氣管內管、葉克膜有兩條、中心靜脈導管一條後面還有要分之出去九條、還有尿管、24小時洗腎的雙腔靜脈導管、動脈導管、周邊靜脈導管等。保守估計最主要的管線,也高達11條。台大醫院專責疫病病房感染科護理師蔡瑩慧說,加護病房是「全責照護」,從大小便處理、擦澡、身上管路的維護、治療、給藥、換藥、翻身、拍痰,都是護理師做,而且是穿著兔寶寶裝、戴著N95面罩、外科口罩、防護面罩、兩層手套在做。在這種情況下,護理師視線受影響、呼吸不順暢、動作不靈活,動作也要輕緩,以免面罩漏氣或防護破損,工作困難度大增。蔡瑩慧表示,N95戴上去已經呼吸困難,全身包著好幾層防護,雙手快速不停歇地拍著病人的側背部,幾乎拍個一兩分鐘就會滿身大汗、氣喘吁吁、手臂痠痛,必須休息一下才能繼續拍。這一側拍滿十分鐘,還要重新翻身,再拍另一邊。不過,這些辛勞在看到A先生出加護病房的那一刻,都值得了。蔡瑩慧回憶,當時病人已經脫離葉克膜和呼吸器,但是採檢還沒陰性,所以是穿著防護衣、罩著壓克力保護罩,躺在床上,要推他出加護病房,去負壓隔離病房繼續做心肺復健。「因為照顧他很久,看他一路上幾度不行、幾度再回來,大家對他都有感情」,看到推床經過護理站,大家都自動過來跟他說「你可以的!你要加油!」當時病人感動得流下眼淚,醫護團隊心情也非常激動。
-
2020-06-18 新聞.資訊找查
同一輔具向不同單位申請補助,額度差很大!專家教你看分明
年過七旬的王爺爺不慎跌倒,經治療後須長期臥床,但因肢體癱瘓難以自行翻身,久臥又可能產生壓瘡,因此醫師建議家屬可考慮購買氣墊床防範。不過,孫子上網查詢發現,向不同政府單位申請同樣的輔具補助,補助額度竟然差很大。兩單位補助比率有差如果向衛福部社家署轄下的輔具資源中心或區公所社會課申請,一般戶購買A款氣墊床可獲補助4000元,但如果向衛福部長照司轄下的照管中心申請,則可獲5600元的補助,足足差了1600元。衛福部社家署與長照司均補助身障者添購輔具,有部分補助項目相同,但兩個單位的補助比率卻有差異。在社家署方面,針對低收入戶補助是「最高補助金額上限」的全額,中低收戶補助「最高補助金額上限」的七成五,一般戶則補助「最高補助金額上限」的五成;在長照司方面,同樣針對低收戶全額補助至最高上限全額,而中低收戶與一般戶分別補助九成與七成。補助申請板塊大挪移由於長照2.0補助比率較優,讓國內輔具補助申請板塊大挪移。社家署端申請輔具補助的人次創10年新低,去年較前年流失近1.3萬人次,推測多數流向申請長照2.0端的補助。社家署最新統計顯示,國內身障者輔具補助人次自99年起突破7萬人次,申請人次陸續上升至106年的9.2萬多人次,不過長照2.0上路隔年起逐漸降低,107年略降為8.1萬多人次,去年再跌至6.8萬多人次。社家署副署長張美美指出,申請人次流失最多的輔具補助項目幾乎是長照2.0也有的補助項目,如A款輪椅座墊在107年有1200多人次申請補助,但去年只剩13人次;B款輪椅座墊補助,自7200多人次降至5700多人次;輕量化量產型輪椅補助,自1.3萬多人次降至9000多人次;氣墊床補助,自8800多人次降至5400多人次;居家用照顧床補助,則自900多人次降至200多人次。A款輪椅座墊與B款輪椅座墊,在社家署補助一般戶的費用分別為2500元與5000元,在長照司則為3500元與7000元;A款氣墊床,社家署補助中低收戶6000元,長照司補助7200元,相差1200元;輕量化量產型輪椅,在社家署補助一般戶2000元,長照司則補助2800元,相差800元。長照2.0每三年補助4萬元長照司統計,約莫半數的長照2.0服務對象具有身障身分,這群人申請輔具或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服務的比率的確有成長情形。去年一月到四月申請人數為1.2萬多人,而今年光是一月到三月就超過這個數字,申請者達1.3萬多人。長照司副司長周道君說,身障者經照管中心評估,長照在第二級以上者,就能申請長照2.0服務。在輔具補助上,長照2.0每三年補助4萬元;民眾可同時申請社家署端的身障輔具補助,但未達使用年限的相同項目不得重複申請。
-
2020-06-15 該看哪科.兒科
新版兒健手冊今上路 新增粉紅卡、警訊題、視力表
過去25年來,台灣的孩子從出生開始就擁有一本專屬自己的「兒童健康手冊」,全台灣有600萬人都在兒健手冊的陪伴下成長。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今公布最新改版手冊,新增粉紅卡(新生兒篩檢和塗氟紀錄)、發展警訊題、視力檢查表。國健署婦幼組組長林宜靜表示,新版手冊已經發下去,即日起出生的寶寶都可望拿到。兒科醫學會副秘書長彭纯芝提醒,調查發現不到三成家長會先填好手冊再就醫,提醒家長務必先填好,診間溝通更順利。兒科醫學會副秘書長彭纯芝表示,新版維持健康手冊與衛教手冊兩本,根據家長意見將文字精簡放大,內容統整為寶寶健康記事、衛教資料、預防接種資訊等三大部分,也讓畫面更為美觀、便於紀錄。其中,預防接種最重要的「黃卡」內容更完整,延續到青少年的疫苗,並將「新生兒篩檢記錄表」與「塗氟紀錄」另外以「粉紅卡」的方式,凸顯出來。彭纯芝表示,新版手冊增列許多「發展警訊題」,是根據台灣本土實證新增具信效度的發展警訊,以紅字標記幫助家長了解此題意義不同。若寶寶在這個年齡仍做不到這項,就需要轉介兒科醫師去做檢查,兒科醫師視情況轉介兒童神經科醫師,進一步評估早期療育的需求,幫助孩子及時跟上。彭纯芝舉例,發展里程碑分為粗動作、精細動作、社會行為、語言等四大面向。如果孩子在四個月時,以手肘俯臥撐時,頸部仍不能維持直立,這是肌肉張力不足的警訊,應檢查孩子是否有低肌張力的問題,或是因為營養不足、幼時常住院等原因而稍微慢了些。六到八個月時,孩子應該要會翻身,如果照顧者習慣把孩子包緊緊、長時間抱著,孩子會因為沒機會探索而沒有發展出這項能力。手冊的紅字警訊提醒,也有助於提醒家長要去製造機會讓孩子嘗試,才能觀察孩子的發展。新版兒健手冊新增的視力檢查表,把「EC」兩個圖卡放進手冊,幫助家長可以直接在家裡,和孩子一起練習視力檢查的動作,幫助真正的視力檢查更順利。為了加強提醒,除了醫師需填寫的健康檢查紀錄增加紅色警訊(出生到兩個月內黃疸抽血,10個月到1歲塗氟,3-7歲接受眼科視力檢查)。彭纯芝說,過去由於手冊字太多太小,高達七成家長都沒有填寫健康記事,希望這次大改版之後,能幫助家長更配合填寫,幫助醫病溝通。國健署署長王英偉表示,家長務必把握七次兒童預防保健時程,帶寶貝進行檢查。現在健康存摺中有眷屬功能,家長就可以看到孩子所有的就醫和預防接種紀錄,國健署在今年底也會推出一個婦幼主題APP,會主動透過推播提醒各項檢查和預防接種時程。
-
2020-06-11 橘世代.好野橘
退休投資再想想,你的投資有跟上通貨膨脹嗎?
讓我用老張、老王兩家人,在不同時空背景下的例子跟大家說明,不同的理財規畫、對產品的認識及觀念差別,會造成怎麼不一樣的結果。其中,這故事人物是虛構的,但所使用的數據是真實的。1959年時,老王和老張兩對夫婦覺得辛苦了大半輩子,決定提早退休頤養天年,於是變賣資產,付清了其他負債。巧的是,兩個家庭都有10萬美元餘款,決定透過理財,增加資產效益,但兩家人選擇的投資工具不同,老王選定的是30年期美國政府公債,老張則使用美國標普500(S&P 500)的指數基金。老王:穩健獲利卻先甘後苦王太太告訴老王,這筆錢的投資一定要安全,最好是能有保證的,老王心想,依照這個原則,定期存款(CDs)或公債(Bond),是最符合的了。當時,銀行提供的利息大概3% 左右,高品質的公司債(Corporate Bond)利息也不過略高於3%,但老王實在夠幸運,竟然找到了利率8%、30年到期的公債投資,這好比是現在找到了利率13%、30年到期的公債。老王購買的公債屬於固定收入型的投資(Fixed-Income),特性是一旦簽約購買,在這段時間內利率就固定(利率每一天都在變動),所以在這30年中,老王每年都會領到8,000美元的保證利息(10萬美元×8%),而且到期時,可領回當初投入的本金10萬美元。老王心想,該是時候了卻多年的一個心願了,那就是擁有一部凱迪拉克(Cadillac)車子,那時車價是5,455美元,老王用第一年所領的利息8,000美元,付得輕輕鬆鬆,開著這部車子,老兩口徜徉湖光山色,老王滿意極了目前的收入和退休生活。然而,不幸的事發生了,老王的車子奔馳多年後,終於進了廢車場,老王夫婦一點都不擔心,因為利息馬上就要到手了。老王夫婦已經熟悉凱迪拉克的設計和性能,所以兩人一致決定,還是再買同一種牌子。第二天,兩人興匆匆的出門,卻垂頭喪氣地只開了一部福斯(Volkswagen)的小車回來,因為老王的8,000美元利息經過多年的通貨膨脹後,連付一半凱迪拉克的車款都不夠,老王夫婦實在不能理解,這世界為什麼變得這麼快,快得他們都跟不上,老王說:「看來以前拉風的日子已經過去了。」當年看起來安全又穩當的投資,此刻卻讓他們陷入了經濟上的難題。老張:30年資產大翻身再來看看老張夫婦的遭遇可就完全不同了。老張認為投資注重安全極為重要,但是未來的購買力也要能跟得上時代,要不然日子會愈過愈差,連給孫子們買玩具的錢都沒有,說不定得靠兒子、媳婦的經濟支援養老,老張認為這樣就有失提前退休的原意。有了這樣的目標,老張把錢投資在美國標普500的指數基金,除了第一年從本金提領3%外,第二年起每年從前一年度年底時投資帳戶總額提領3%使用(投資帳戶總額=本金+當年度股利),這個決定讓老王取笑了好幾年,怎麼說呢?因老張第一年只領到3,000美元(這與老王是不同形態的投資,債券利率和股利率是不同概念,公債領取的是固定利息,股票則是根據當年度獲利發放股利,且老張本金會隨股市漲跌增減),這筆錢只夠老張夫婦買一部新的雪佛蘭(Chevrolet)。為此,張太太還埋怨了老張好一陣子,每年收到支票就要囉嗦老張一頓,而且懷疑這個決定是不是錯了。老張很有耐心地說:「太太,相信我,這個投資決定,不會比你嫁給我所做的決定來得冒險。我做過研究,因為物價上漲會侵蝕我們的財富和購買力,股票是一個比較有效的保值方法之一,而且,透過美股的指數基金操作,風險可以降低。」老張認為,股票投資,投資者就是股東,只是大股東和小股東的區別,但都可以享受到公司成長的獲利(當然也可能虧損),但整體而言,不像公債或定期存款,只能領取固定利息,公司賺錢了,公債的擁有者也分不到盈餘,因為他們只是借錢給公司或政府,拿點利息罷了!短期投資還可以,長期而言,不是一個很理想的做法。既然是投資,總要給點時間,不是今天投資,明天就會變成百萬富翁,那種方法,以前叫「投機」,現在就叫「飆」!老張覺得投資要的是穩紮穩打,給一點時間,再來印證投資結果。後來,老王車子壞了的同時,老張的車子也壞了,老兩口決定買部新車,老張心想:光是1989年的股利,就有21,210美元(見圖1-2),相當於當年10萬美元的21%,應該有能力給老伴買部多年來她想要的凱迪拉克,以便印證老王夫婦口中的這種好車,結果老張花了22,975美元買下了新車,只從腰包多掏了1,765美元。張太太靠在舒適的椅背,望著窗外蔚藍的天空,和風徐來,心情舒暢,一時興起,拿起了資料,盤算了30年來的投資獲利,令她大吃一驚的是,這30年,光是她提領的金額就已高達23.56萬美元,而帳戶總額還有88.38萬美元,也就是當年的10萬美元本金,已增值到近112萬美元;而老王夫婦這30年所領的總和不過34萬美元(見表1-1),老王退休金還不到老張的一半。老王難過的說:「30年前的10萬美元是多麼值錢啊!現在的10萬美元,老兩口能過幾個殘冬呢?」價格波動並非投資唯一風險上面兩個故事,透露的訊息和觀念,我整理如下,做為參考:1.短期內要動用的錢,或不能承受任何虧損的投資,定期存款是一個比較安全的做法。2.可以承受風險或者中長期以上才可能動用的錢,股票投資應該列入考慮。3.股票特性之一,短期而言,就是價格波動要比公債及定期存款來得大,但中長期而言,整體股市必定往成長的方向發展。中長期的投資,不要因為短期的價格波動,而不敢接近股市。4.從我工作上的接觸,我發現有許多朋友,錯把自己所買的公債基金當成股票基金,這是兩個截然不同性質的商品,投資前有必要確切了解自己購買的商品特性。5.美國退休帳戶(IRA 或401K),在正常情形下,59歲半以後才可動用,從年輕到退休有很長的投資時間,最好是以股票或至少一部分股票,作為投資工具。美國居民有所謂的個人退休帳戶IRA或公司提供的401K退休帳戶,資金可投資股市,最大的好處是這筆金額可免扣所得稅,且在股市獲利也可暫不繳稅,遞延到退休領取時再繳,所以有兩項福利──延稅和節稅,可惜台灣並沒有這樣的設計,允許個人可以有退休帳戶投資股市,所以必須讓合法的節稅規畫和個人投資分開進行。6.有數不清的投資人不分情形,將錢全擺在銀行裡,但別忘了,銀行是儲蓄的地方,而不是投資場所。7.投資股票大約有兩種方式:買進個股(Individual Stock)、買進共同基金(Mutual Fund) 或指數股票型基金(ETF)。嚴格講,選股是困難度相當高的工作,許多人玩了多年的個別股票,依然沒賺到錢,而績優的股票型基金或足以代表市場的ETF(並非所有ETF 都是穩健的),則是比較穩健的投資工具,值得好好利用。8.「安全」的投資,並不意味著投資結果一定有保障,安全指的是風險承受要適度,過少或過多,都不會有好的投資效果。9.「風險」這兩個字,在財務世界裡,應該是個中性的字眼。沒有一項產品能夠免除風險,人走在路上有被車撞的危險;錢放在銀行,有變薄的風險;錢放在股票有價格波動、甚至虧損的風險。10.老王夫婦最大的錯誤,就是錯把利息的「保證」當作是安全的投資,而忽略固定收入型的投資,如定期存款,只有利息收入,沒有資金的成長,或公債有利息收入和資金成長(當利率下降時),但長期以來擊敗通貨膨脹的效果有限,錢變薄的情形之下,無法有效應對購買力降低的風險。所以,對股票投資有恐懼或不以為然的朋友,應該重新考慮把股票列入投資組合。對風險承受力低的人也不必擔心,資產配置可以解決大部分投資人關心的問題。小辭典:理財常見名詞公債指政府或公司為籌措資金,憑其信譽按一定程序向投資人出具承諾,在一定時期支付利息、到期償還本金的一種格式化的債權債務憑證。指數股票型基金(ETF)是一種在證券市場上市、交易的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產品,交易手續與股票完全相同。ETF 管理的資產是一籃子股票組合,這一組合中的股票種類複製了某一特定指數,本質像基金,但交易方式卻像股票,所以英文名稱是「在交易所買賣的基金」。標普500指數(S&P 500)標普500 指數是採用美國500 家大型上市公司市值加權產生的指數,美國追蹤且複製標普500 的基金和ETF很多,其中,ETF管理費大約在0.15% ∼ 0.35%,比一般共同基金的管理費1%∼1.5%相對低廉。此外,還有著名的道瓊工業指數,成分股包含30 家大型上市公司。原則上標普500或道瓊沒有利息收入,發放的是股利,每家公司決定的股利高低不同,比率不定,例如蘋果公司直到2012年前,長達20幾年沒發放股利。道瓊和標普在不同年代發放不同比率的股利,例如道瓊1980年約有4%股利水準, 2000年後大約維持在2%∼ 3%,股利率不固定,台灣許多績優公司比美國發放的股利還高,大約在4%∼6%。通貨膨脹指一般物價水準在某一時期,連續性地呈現上漲的狀態。共同基金共同基金指的是投資人將自己的資金,交給專業機構操作管理,由基金管理者替投資人獲取利潤的一種投資工具,依投資標的可分為股票型基金、債券型基金、股債混合型基金、貨幣市場基金⋯⋯,近年基金種類愈來愈多元化。本文摘自《阿甘投資法》,天下文化2020/05/27 出版【更多理財精選延伸閱讀↘↘↘】。打破配息迷思 讓自己好好生活的退休理財術。存了一輩子只剩下一間房 3種方式打造「退休穩定現金流」 好 野 橘 社團來囉! 【歡迎加入】人生下半場,如何活得比現在更好?最基本的準備就是:安穩財務! 【好野橘社團】以40後步入熟齡者的橘世代需求出發,創立社團平台提供熟齡理財計畫,讓大家在此輕鬆談錢、安穩財富,打造橘世代退休現金流!【立刻加入好野橘】
-
2020-06-09 科別.骨科.復健
男大生搬重物後腰痛到直不起來 椎間盤突出作怪
新竹一名21歲男姓大學生,搬東西後突然屁股產生劇痛,一路從大腿痛到小腿,甚至連腰都直不起來,生活品質大受影響,整天只能躺在床上,翻身都痛苦。到台大醫院竹東分院求診,經核磁共振及神經阻斷術診斷確認是椎間盤突出造成的坐骨神經痛,經過脊椎微創內視鏡手術治療後,疼痛緩解,傷口不到1公分、術後也沒什麼背痛,快速恢復正常生活。台大醫院竹東分院骨科醫師黃鼎鈞表示,椎間盤是脊椎關節的重要結構,後方就是坐骨神經,如果彎腰就容易讓椎間盤受力不均,往後突出,此時若又搬重物,椎間盤就容易向後突出,壓迫坐骨神經產生疼痛,就是一般人說的「骨刺」壓到神經,情況嚴重可能會下肢無力類似癱瘓,大小便失禁,產生所謂的「馬尾症候群」,這時候就需要緊急手術,以免產生永久的後遺症。黃鼎鈞也指出,內視鏡是攝影機透過光纖將影像從病人體內傳出,而脊椎微創內視鏡是更進一步將手術工具通道與內視鏡,整合在一個不到1公分的管道中,這個管道穿過背部肌肉時,可將肌肉推開而不需切斷,減少術後的背痛,且復原快。由於對骨骼構造破壞小,不需要在體內加上「骨釘」與「墊片」,減少術後背痛及鄰近節退化的後遺症。
-
2020-06-09 橘世代.健康橘
台灣「重建樂活」助患者擺脫鼻管人生,重食幸福
許多急重症的病友在鬼門關前走一遭之後,雖然救回了性命,往後的日子卻是苦難的開始,鼻胃管成為身體的一部分,生活品質每況愈下,似乎走向一條無望之路。但是以協助病人「回家」為目標的重建樂活護理之家,讓我們看到「無管」人生是可以期待的。關心長照議題的朋友或許會發現,街頭巷尾有愈來愈多的養護中心、護理之家等機構四處林立,顯然成了另類的台灣特殊文化,雖然政府積極推動在地老化,但仍有很多人長期入住養護機構,其中有些人甚至會在機構內待到終老。如果我們能在黃金復健期,以對的方式,協助提升健康、訓練日常生活機能,讓更多的病友能夠回到家庭自主生活,不但讓自己有更好的生命能量,也不會再拖累家人。位於台北市文山區的「重建樂活護理之家」(簡稱重建樂活)為病友設計了多種課程及復健規畫,希冀在最短的時間內,讓病友們恢復活動功能,重拾病前的生活。恢復生活自立能力 量身訂製基礎訓練「我們的服務以失能的病人為主,吞嚥只是失能的一部分,吞嚥的問題解決了,並不代表就可以走路,所以失能是主要的根源。」重建樂活院長譚雪莉指出,必須做整體的基礎訓練,才可以讓吞嚥問題得到改善,如果僅針對吞嚥問題做訓練,則改善的程度有限。醫療是一個非常專業的領域,但也因為各有專長,所以往往各司其職,沒有整合。譚雪莉表示,姿勢影響到一個人進食的準確度,例如腹肌、下肢的力量都有牽連,而認知能力亦與進食有關,所以整體能力的改善才是最重要的核心。有效的做法就是運動,藉由運動將力量引出來,就有機會全面改變失能的狀況。生活家具復健法 以實用長久為主在重建樂活內,我們看不到任何昂貴的復健器材,只有家具和客製化的訓練課程,譚雪莉表示,很多機構的復健服務項目內,其費用約有50%是花在硬體上,但是站在復健醫學的角度,必須由病人做出正確的動作,而非藉由器材幫助做出動作,才能達到真正的效果。因此將基礎的復健、治療理論搬到家具和生活化的用品上,實用性非常高,如此一來病人在回家之後,還是可以利用家中的家具持續做復健。失能的身體需要重新學習,從上肢到下肢,肌肉的力量必須一點一滴才得以累積起來,所以透過在椅子上的簡易動作、持續訓練,就能夠循序漸進地進步。重建樂活依據不同的難易程度設計了80種運動,能做到愈高程度的運動,表示能力提升愈高。我們看到室內牆壁上貼著各種課程活動,包括靠背坐訓練、墊上趴臥、直椅單腳踢球、直椅前趴、墊上翻身等,都是利用生活中的家具用品即可從事的復健運動。譚雪莉告訴我們,病人每天的作息時間固定,除了吞嚥活動以及一對一的課程之外,每天都要從事好幾個小時的體能訓練,連週末假日都不能休息,其用意就是要將病人的日常生活導向正軌,並且訓練病人可以融入團體,增加互動行為,希望建立一個基本的正確概念,讓病人的整體能力可以提升,順勢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徹底執行「要活就要動」的健康概念。譚雪莉強調,病人在入住之前,會先做身體狀況的檢查與評量,有復原潛力的才會收案。為了讓個案的整體能力可以有效率地進步,因此每星期都量身訂做不同的課表,大部分的病人經過3個月的課程後,生活自立能力都會恢復到一定的程度,這個時候就可以「畢業」回家了。3個月循序漸進 為生命打開新頁若以吞嚥問題來說,對於有吞嚥困難的病人,工作人員每日都會協助他們做口腔清潔,以及吞嚥的練習。「口腔護理不僅是一般的刷牙與清潔,還包括了口腔內肌肉的刺激,提高病人的敏感度,以利恢復吞嚥的能力。」譚雪莉指出,在3個月內會有不同的訓練階段,除了口腔清潔及吞嚥課程之外,頭頸部肺活量訓練及基礎訓練都不可少,若病人通過30毫升清水測試之後,則可以進入食用清水快凝寶(飲用水加入增稠劑)、麵茶和布丁(吞嚥專用)的階段。若是訓練進展順利、進食狀況良好,肌肉力量與功能活動達到標準,經過一段時間後,若通過初步評量,病人即可由家屬陪同至醫院,由專業醫師來評估是否可以移除鼻胃管。待醫師同意後,家屬可以自行決定由醫師拔管或是回到護理之家。譚雪莉建議回到重建樂活移除鼻胃管較好,因為可以在一個星期內,循序漸進慢慢適應由口進食,以及吞嚥藥物,是對病人較安全的撤管方式。另外,因為說話的時候舌頭、嘴唇、頸部肌肉群都有牽連,與呼吸頻率亦有關,我們常說「用進廢退」,也就是說移除鼻胃管後,雖然能由口進食,但是若口腔使用的頻率過低,例如話說得很少,一直沉默不語,長久下來,吞嚥功能又會明顯退步。所以日常口腔訓練與維繫人際互動,都是曾經失能的病人在日後不可少的活動。重建樂活成立7年多,很多病人從入住時的虛弱失能、不穩定、情緒低落,到能站、能走、無管一身輕,不但為生命開啟新頁,也讓原本憂心無助的家人充滿驚喜,令譚雪莉印象深刻的案例多不勝數,她舉了幾個鮮活的故事與我們分享。76歲的鍾女士有高血壓及高血糖的問題,卻沒有好好控制而導致中風,右大腦中動脈前端梗塞,且因為錯失了黃金3小時的搶救期,因此大片腦組織壞死導致嚴重失能,加上她還有心臟肥大與初期的肺部感染,所以狀況極不穩定。鍾女士入住初期,連坐都沒有辦法坐正,工作人員花費了極大的心力幫助她走這一條復健之路,她在復健時期常因為耐不住疼痛而淚流滿面,但是經過了密集的體能與吞嚥訓練,她不但逐漸可以由別人攙扶著慢慢走路,而且也移除鼻胃管可以正常進食了。57歲的林大哥右腦中風、左側癱瘓,帶著鼻胃管來到護理之家,因為有強大的意志力,所以他對於各項復健運動都極為配合,經過工作人員的協助及自己不斷地努力,才20天,他就可以拿拐杖行走,1個半月後就將鼻胃管移除了。到後來不但可以自行走路、爬樓梯,甚至可以幫助其他的病友,也讓大家看到他的努力所換得的豐碩成果。譚雪莉表示,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最大的效果,除了發病時間長短、腦部損傷的面積與部位等因素外,最重要的就是有效的訓練方法,以及病人的意願與配合度,所以「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果然有其道理。譚雪莉語重心長地告訴我們:「家有失能者,已經是一件極為辛苦的事情,所以我們應該以同理心來為他們設想,不論家屬或是個案本身,一定都想要回歸正常生活;生病或突發狀況是一時,能夠自主生活才是永久的,所以我才會以回家為目標,讓我們這個護理之家可以陪他們走一段回家的路。」如果我們得到重病,或是老後無法品嘗食物的味道,徒留一根鼻胃管,人生還有什麼滋味呢?這些成功移管的案例給了很多有類似經驗的家庭極大的鼓勵,也希望大家都不要放棄每一個可以重回自主生活的機會。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熟年誌2020年3月號(NO.96)》【更多長照醫療大小事↘↘↘】。翻轉臨終醫療—日本打造「共生之家」與病人建立類家人關係。照顧病母20多年 吳若權:我的字典沒有孝順而是愛。人生最後一哩路 選擇「被活著」還是帶著尊嚴離開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6-06 橘世代.好學橘
17年照服人生 64歲吳素琴:我要做到不能做的那一天!
在平均壽命超過80歲的時代,工作是最好的理財,也是最好的抗老良方。《橘世代》將帶你看見屬於橘世代的工作故事:他們熟齡創業、他們在不同的舞台做著相同熱愛的事、他們退休後找到第二職涯成為高年級實習生。無論是為熱情夢想還是為經濟安全,新一代的橘世代,都在工作中追求人生的意義感。65歲,你想做什麼?在過去,是個應該退休遊山玩水、含飴弄孫的年紀,現在卻有愈來愈多人選擇繼續工作,或是再度投入另一個舞台,並在專注工作時抬起頭笑著說:「嘿,我要做到不能做的那一天!」有一些人,到了退休年紀還繼續工作,因為他們需要收入,也因為這個工作愈做愈有心得,找到工作的價值與意義。高年級照顧服務員吳素琴就是這樣。64歲的吳素琴是照顧服務員(簡稱照服員),每天的工作就是到社區內的不同家庭提供居家服務,為失能者或高齡長輩提供換藥、餵食、洗澡、陪伴,或是協助就醫等服務。察言觀色 遇緊急狀況反應快照顧工作說來輕鬆,其實有許多「眉角」,不僅翻身拍背、洗澡沐浴等技巧要純熟,還要具備察言觀色、應對進退的能力。「例如每次服務都看見案家在看股票,就猜他應該是有玩股票;如果新聞台都看OO台,就知道他是OO黨的。」吳素琴笑說,這些觀察讓她在面對不同家庭時,得以做出合宜的反應。但是照服員在面對緊急狀況時,仍要仰賴團隊。吳素琴剛任照服員時,服務一個無子女的獨居阿嬤。某個周六服務時間,她推開阿嬤家門,發現廚房水龍頭的水在流,食物灑落餐桌與地上,阿嬤躺在椅子上嘴唇發紫。吳素琴看到這一幕,立即打電話叫救護車,又隨即撥電話給社工督導,督導請她先把阿嬤抱下來做心肺復甦術。不久救護車來了,她陪阿嬤進醫院急救後,又跟著警察回到阿嬤家做筆錄。阿嬤後來急救無效離世,這件事卻成為吳素琴的震撼教育。這些年來,許多服務結案都是因為案家過世了。在工作中看盡遲暮之年的無助,也旁觀每個家庭在高齡社會的處境,吳素琴會不會感觸很深?「我還好啦,我個性是『出了家、忘了家』。」吳素琴笑笑說,服務時要求自己細心、耐心、愛心,還有凡事小心,「但是案家永遠不會是我家,出了門,案家的事情就要放下。」在職訓練 學習新觀念與技巧17年來,吳素琴除了每年在職訓練,複習與更新已知技術、學習新的觀念與技巧外,也沒忘記站在服務對象的角度,提供他們真正需要的照顧。吳素琴看見許多老人長時間待在家,一起床披頭散髮,整天有氣無力,就自費去台中上「美容師課程」,每次服務時幫老人家吹整頭髮,看起來神清氣爽,「我自己也都打扮得美美的才去上班。」她開心表示。服務長輩 隨身帶玩具陪伴吳素琴的工作袋裡隨身攜帶著小孫子的玩具,她用積木教老人家認顏色、堆101大樓;用敲打玩具讓老人家挑戰手眼協調;拿氣球和老人家吟唱拋接。她說,老人就像小孩一樣,需要陪伴,也需要有趣的遊戲。兩年前,吳素琴向所屬機構「弘道基金會」申請退休,不再擔任全職領月薪的照服員,但是現在仍然一周五天都有照顧服務,只是領的是時薪。這樣的調整,讓她有固定收入,也可以和社會有所連結,不僅換得時間彈性,方便種菜、接孫子放學、煮飯給家人吃,更多了自主安排的時間。對吳素琴來說,這個工作不僅在照顧個案,也可以照顧家人,3年前媽媽離世,她得以用照顧專業陪伴媽媽走完人生旅程。現在吳素琴會跟進入照顧行業的新進同事說:「這是個很有價值的工作,好好做,一輩子不怕沒工作。」她也跟熟悉的案家約定:「我要做到70歲。」何謂居家服務由合格的照顧服務員至失能者家中協助日常生活照顧。服務內容為備餐、餵食、陪同散步,以及身體照顧,如洗澡、如廁等。申請方式、補助費用、資格辦法,可洽各縣市長照中心,或撥打照顧服務專線「1966」詢問。【延伸閱讀↘↘↘】。200好漢做公益 「水幫漁協會」3分鐘籌到弱勢善款。退休守護慢飛孩子 高年級志工花時間慢磨出成長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5-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疫情之下找不到看護 一天2800元也請不到
疫情放大了護理人力和看護荒,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表示,看護一直短缺,只是疫情中更加嚴重。家總希望推動「全責照護」,由醫院與衛福部照護司「共聘」看護,醫院統籌訓練和排班,提供住院病人一對多的照顧。台大醫院一般內科病房病房護理師小唯也說,如果能讓照顧工作明確化,總務歸總務、行政歸行政、看護歸看護,可望減少護理人員的負擔。陳景寧表示,現在請看護越來越貴,各醫院價碼不同,台北市大約每天2600元,甚至高到2800元,花蓮大約每天2000元,但問題是「有錢也請不到」。嚴重缺工之下,就算家屬願意每天付2800元,很可能還是找不到看護。家總估算,目前全國約7萬多張急性病床,以滿床率七成計算,大約是5萬張病床。若一名照顧服務員負責四名病患、採三班制、每名照服員年薪50萬元推估,每年健保費調高188億元,足以支應,占健保總額7500億元的三%不到,民眾可能每天增加兩、三元的保費。陳景寧表示,只要每個民眾願意多出一點點健保費,有需要的人不用再去請一天2000多元的看護,或承受請假所衍生的工資損失。家總今年3月中在行政院長照推動小組已正式提案,並取得現場七名委員連署支持,政院也已交衞福部研議。陳景寧表示,台灣人習慣在醫院頻繁出入、長時間陪著病人,醫院美食街等商機,都因應著陪病文化而來。其實醫院感染風險高,進出醫院理應盡量縮短時間,非必要不該長時間在病房裡面生活。陳景寧表示,疫情是一個契機,可幫助民眾再次認知到醫院的感染風險,基於感染管控的精神,也有必要推動全責照護。另外,有專業的照服員去輪白班、夜班,也不需要一個人顧24小時這麼辛苦,照顧品質比較好,而且也比較容易有新血願意加入。根據醫療法第12條,醫學中心護病比應小於1比9,區域醫院小於1比12,地區醫院要小於1比15,但這是三班平均值,而且平日、周末、不同科別都算在一起,掩蓋夜班人力嚴重不足。護理師小唯說,其實應該三班都要符合基本法定要求,才不會人力捉襟見肘。對於家總推動全責照護,小唯正面看待。她說,把翻身、換尿布、洗澡擦澡、灌食,這些單純的基本生理照顧工作交給看護,有助護理人員專注於醫療工作。但小唯提醒,多床共用一個看護,除了要確保排班順暢人,另外要注意的就是要感染控制,以免照顧多人出現交叉感染。
-
2020-05-18 橘世代.好野橘
如何擺脫「負身價」?一張圖表畫出你的負債狀態
很多人會認為,「設定目標」是投資理財最重要的事,但鼠認為在確定目標之前,更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現在距離目標有多遠。而了解自己財務狀態最容易的方法,便是計算自己目前的身價。看到「身價」二字,可能會覺得跟自己無關,因為每次在新聞上看到身價後面接的單位都是幾個億,例如米老鼠身價已經達到多少億美元、郭台銘身價有多少美元⋯⋯什麼時候自己的名字後面才會出現這兩個字啊?其實說身價有點抽象,更具體來說應該叫「淨值」,也就是「個人資產減去負債」之後的數值。假設鼠現在銀行裡有50,000 元存款,但這個月信用卡已經刷了20,000 元,此時存款必須減掉卡費後才是真正的淨值。當然一般人的淨值計算,不只有存款和信用卡帳單,以「資產」來說,來源就可能有很多,絕大部分是薪資、獎金(三節、年終)、贈與繼承(長輩紅包或客人小費等)、機會中獎(買福袋抽中汽車)、資本利得(各種利息、交易所得)、其他(路邊撿到錢)。而「負債」形式就更多了,像是卡費、學貸、車貸、信貸、房貸,還有各種要繳的稅金、保險費、水電費、手機費、會員費⋯⋯相同的概念也可以用在公司(法人),不管是土地、廠房、機器設備或技術專利都是屬於公司的資產,減去融資、貸款、稅金、已發行的公司債等,剩下的就是公司的淨值,又稱「股東權益」(後面章節會有詳細介紹)。但鼠相信多數人應該都無法馬上回答出自己目前的淨值有多少,但如果改問:你目前的淨值是正的還是負的?我相信大多數人心裡都會有答案。如果你可以很肯定答案是正的,不管是正一點點,還是正很多都沒關係,鼠恭喜你的理財之路已經有不錯的開始,但如果很不幸答案是負的,也不需要灰心,至少你很清楚自己目前的狀態。不過鼠建議,從現在開始一定要做一件事,就是「關注你的淨值」。為什麼呢?因為淨值才是我們真正擁有的,在還沒扣除負債之前,我們的東西並不完全屬於自己,請一定要記住這件事。例如:用貸款買了一間房,表面上是我們在住,但其實大部分的錢是跟銀行借的,就某種意義上,銀行也擁有這間房子的一部分,只是銀行把他們的部分暫時借給我住,以賺取房貸利息。但只要鼠繳不出錢,銀行隨時有權利透過法拍取回他們的那一部分。也就是說,我們在信用可以自由擴張的環境裡,以為貸款或刷卡分期買的東西就是自己的財產,而忘記自己持有的究竟是淨資產,還是包含了尚未清償的負債。你的信用,不等於你的身價2005 年至2006 年間,台灣發生過「雙卡風暴」,有人戲稱當時信用卡和現金卡是「只要會呼吸就能辦」,銀行發卡浮濫,提供高額的信用額度。鼠印象很深刻,當時有個跟我同期剛入社會的同事,辦一張白金卡核發的額度居然有四十幾萬元。月薪30,000 元的上班族,卻擁有四十幾萬元的額度可以隨時消費,是多麼臭屁的一件事。當時最高的循環利息是20%,比現在還高5%,而且那時全球正處在金融海嘯前的景氣擴張階段,銀行狂打雙卡廣告,電視每天都在「George & Mary」(註1)。我還記得當兵時,有一位學長辦了現金卡,他一休假就上酒店,據說還沒退伍就欠了快八十幾萬元,當時借錢太容易,導致很多人都透支信用還不起錢,有的以卡養卡變成卡奴,越來越多人被債務壓垮,最後演變成雙卡風暴。也因為風暴衝擊太大,在2015 年修法,把雙卡利息上限從20%調降到現在的15%,以避免雙卡風暴再次發生。鼠講這段歷史的意思是,當制度的缺陷加上人性的弱點,很容易讓我們不知不覺陷入負債循環,掉入無底洞難以脫身。我們或許無法期待制度能快速改變,但我們可以克服的是人性的弱點。現在網路購物已經是家常便飯,刷卡零利率分三期、六期是基本款,加上這兩年最夯的行動支付,現在便利商店、麥當勞都可以手機支付了,出門幾乎可以不需要帶錢包。在不知不覺、不痛不癢的情況下,買了不需要的東西或多飛了一次東京。也就是說,我們現在面臨的消費誘惑,比起十幾年前又更難察覺,更難以抗拒,而且消費門檻越來越低,痛感越來越少,所以默默地讓人越陷越深、負債也悄悄地越滾越大⋯⋯擺脫「負身價」的第一步如果你的資產減去負債後的淨值為負,而且已經負了很久,那你的收支肯定有哪裡出了問題,鼠建議你立刻做以下三件事:1.整理出所有負債,不管是長期或短期的,可能是學貸、卡債、每個月要繳的房租、水電、孝親費、還有出國旅遊的消費等。2.畫出「負債象限圖」,縱軸代表負債的程度,橫軸代表負債的規模大小,把各項負債歸類在ABCD 四個象限。3.把會自動膨脹和不重要的項目,用紅色圈起來,列為優先清除項目,例如卡債。負債象限圖,是幫助自己快速釐清負債狀態的一種圖解法(紅圈可能因人而異)透過這種方式把負債重新解構排序,再擬定清除或替代方案,例如今年不出國或舊手機繼續用等,設法讓負債項目從表上消失,特別是有紅圈標記的部分,先讓自己的淨值從長期負數的回歸到零,也就是至少不要負債,再來想如何從零到正,並透過記帳每月檢討收支、開源節流。當你開始真正花心思「關注你的身價」,也就是你的淨值,你會越清楚什麼該花、什麼不該花,往後在面對消費誘惑時,就會知道如何警惕自己,也會知道該用什麼方法幫自己增加淨值,這就是投資理財最重要的第一步!(註1)喬治瑪莉是台灣第一張現金卡。本文摘自《跟著柴鼠學FQ,做自己的提款機:為投資理財打好基本功,讓你不靠勞力,增加被動收入,快速FIRE》,采實文化 2020/03/26 出版【更多精選理財延伸閱讀↘↘↘】。小資族也能大翻身 掌握三個超簡單的「致富觀念」!。「如何擺脫貧窮體質」 6達人傳授理財心法 好 野 橘 社團來囉! 【歡迎加入】人生下半場,如何活得比現在更好?最基本的準備就是:安穩財務! 【好野橘社團】以40後步入熟齡者的橘世代需求出發,創立社團平台提供熟齡理財計畫,讓大家在此輕鬆談錢、安穩財富,打造橘世代退休現金流!【立刻加入好野橘】
-
2020-05-13 橘世代.好野橘
小資族也能大翻身 掌握三個超簡單的「致富觀念」!
有很多網路上的朋友認識我,是因為Ms.Selena這個YouTube頻道。我當時希望這個頻道以生活理財為核心。比起分享很多投資工具,我在上面分享的,大多是一些觀念,工具面或是一些專有名詞比較少出現。一方面我覺得理財這件事情就是要融入生活,才會比較有趣,也更容易長久;另一方面,我覺得只要你觀念正確,那些工具只是錦上添花。但如果你的觀念不正確,不論再怎樣強大的工具,都沒辦法真的持久,即使真的賺了錢也留不住。1.延遲享樂要怎麼做到延遲享樂呢?如果你今天想要買一個很貴重的東西,你就要先忍著,先把存的錢投在一個會幫自己賺錢的地方,等錢又幫忙賺錢之後,再拿來買想要的東西。不論是出國玩、買東西,或是你想要做一些比較高額的花費時,你都要提醒自己延遲享樂。2.設定目標我知道這個概念已經是老生常談,很多人也都知道設定目標的重要,但設定目標的關鍵點,在於你有沒有真的去執行。我自己大概從三年前才開始做這件事,我在每年的1月會做一塊夢想板,幫自己設定目標。訂定目標為什麼很重要?你在這一年如果有非常清楚的目標,你做的任何事情、決定,都會朝著這個目標前進;但如果沒有訂定目標,你會做做這個、做做那個,看到好像不錯的機會都想要抓住,這時候你做的很多決定方向就不會一致,反而會讓你離目標越來越遠。人生中會遇到很多機會,它們可能有著華麗的包裝,讓你以為這是一個很棒的機會。但是,在這種時候你更要去思考,接受這樣的機會是否會帶你朝著自己的目標更前進呢?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不論別人再怎麼看好這個機會,你都應該勇敢拒絕。舉例來說:我的目標就是不需要再為任何人、任何企業工作,時間都可以自由掌握與分配,但如果今天突然來了一個世界知名的企業挖角,我應該接受嗎?很多人聽到這裡,可能會覺得:「哇!這麼難得的機會!一定要好好把握啊!」但當我冷靜下來思考,這個工作機會其實把我拉離訂下的目標。這就是為什麼你內心時時刻刻都必須要有目標,這將會是你做任何重要決定前,很好的思考核心點。有一本《思考致富聖經》,作者花了二十年的時間去研究成功的人,包含愛迪生、亨利福特(福特汽車的發明者),還有卡內基等人,發現他們都有一個共通的習慣,那就是訂定目標,我不用再強調一次訂定目標有多重要了吧?3.先存錢買資產,再用資產收益買東西這個概念可以呼應第1點:延遲享樂。所謂的資產有哪些呢?包含房地產、股票,或是投資企業也可以,也就是幫你賺錢的工具,我們生活在一個網路發達的世代,但很多人忽略了在網路上創作的影片、文章、課程,富含知識性的書籍、創作性的音樂等,也都是一種資產。之前有個學員問我:「我知道Selena有旅遊生活的規畫,想知道Selena在旅遊生活時,怎麼去打理金錢跟充實自己的?很多人的夢想都是環遊世界,可是想到大筆的旅費花費,就又打消了念頭。」我回答:「自從接觸投資理財之後,我有一段時間很少出國旅遊。我後來的準則就是先存錢、去投資,投資產生被動收入後,最後才是享樂。所以旅遊,通常就是作為投資後,或是創造了一筆新的被動收入的項目後,給自己的一點獎勵。基於是要犒賞自己,所以我的旅遊行程就會很隨興,花錢住好、吃好,享受生活。環遊世界也是我的夢想,所以現在也很努力地延遲享樂。」本文摘自《打造富腦袋!從零累積被動收入:月收翻倍的財富攻略》,如何出版社 2019/12/01 出版【更多精選理財延伸閱讀↘↘↘】。小資理財/聽過二八法則嗎?適合上班族的ETF投資術。存錢不等於養錢 挑對基金 母親節紅包錢滾錢 好 野 橘 社團來囉! 【歡迎加入】人生下半場,如何活得比現在更好?最基本的準備就是:安穩財務! 【好野橘社團】以40後步入熟齡者的橘世代需求出發,創立社團平台提供熟齡理財計畫,讓大家在此輕鬆談錢、安穩財富,打造橘世代退休現金流!【立刻加入好野橘】
-
2020-05-13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護理師:對安養院印象很差! 如今「把植物人當家人」
台灣目前新冠肺炎疫情日趨漸緩,除仰賴政府公衛系統控制確實,在第一線捍衛國人健康的醫護人員更為辛勞。而在創世基金會也有一群辛苦的護理人員,一年365天陪伴在植物人身邊,按時替院民翻身、叩背、灌食等,悉心照料他們的生活起居。創世斗六分院唯一的到宅護理師張喜婷直言,「本來對安養院印象很差!」結果一轉眼已來到創世擔任6年護理師,她說,創世主要服務為植物人安養,跟她印象中的安養院照護非常不同,依稀記得當年一走進創世安養院,映入眼簾的是空間乾淨整齊、植物人「白白胖胖」感覺營養很好的第一印象,從此讓她改觀,決定到創世服務,以護理專業照顧臥床的植物人。個性外向,喜歡接觸新事物的張喜婷,不安逸於現狀,因此自薦從院內護理師轉任「到宅護理師」,至今2年過去,越做越有心得。她說,每天跟著服務員走進社區,到不一樣的個案家中為他們原床泡澡,或指導個案家屬護理方法、照顧技巧,給予心理支持及物資支援等,讓她深感「將心態調整好」很重要,因為唯有將植物人當成正常人照顧,讓他們有正常的作息與互動交流,並將個案家屬當成家人,才能從中獲得感動與成就,也因為這份工作,讓她對生命有了更深的體會。「是他們陪我經歷了大小事,就像我的家人一樣。」張喜婷說,每次的服務過程就像結下一段善緣,個案與家屬常給予她溫暖的互動及問候,雖然工作是護理師,但她也從許多家屬身上看見堅毅不拔的精神,她笑說:「我們是彼此治癒」,她也希望透過自己的身體力行,影響社會大眾一起關心植物人。
-
2020-05-02 橘世代.健康橘
疫外人生 口罩成了生活通行證
新冠肺炎病毒肆虐帶來的衝擊與影響,被視為看不見敵人的「第3次世界大戰」。台灣在這場防疫戰中,雖然獲得多國稱譽,各行各業仍受到衝擊,上萬勞工放無薪假,許多人被迫居家上班、視訊會議成了職場常態。工作之外,許多餐會也改成線上聚會…。疫情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為記錄這個史無前例的巨大衝擊,《橘世代周報》將不定期為您報導各行各業在疫情變局下的各種新面向。活了大半輩子,從不曾想過,會有這麼一天─口罩成了生活日常的「 通行證」。別小看18×10cm這薄薄的1片,到賣場、坐公車、搭捷運,都不能沒有它。除了這些場合,少了它,雖不能說寸步難行,但保證處處碰壁,甚至頻遭白眼。逛夜市、嘗美食,是許多民眾生活的小確幸,現在,沒戴口罩在夜市入口處就可能被擋下;邊走邊吃是夜市迷人之處,現今也沒這麼逍遙了,許多夜市基於防疫,柔性勸阻。防疫勝防搶 銀行「禁物」翻身新冠疫情造成生活型態的改變,反差最大的首推銀行。為防歹徒蒙面搶劫,多年來銀行要求民眾禁戴口罩、面罩,即使感冒身體微恙戴上口罩,也都會被保全要求拿下。這項被大家視為當然的規定,疫情之下,做了180度的修正,口罩從銀行「禁物」搖身變成「必備」之物,否則請君止步。問題是,銀行禁戴口罩的舊規,多數民眾習以為常,一時間還不太適應。記者曾眼見一名老翁,可能不知銀行規定已變,想到銀行存提款,習慣性地把口罩摘下,立刻被保全擋下。老翁戴上口罩後,忍不住叨叨念念半天,保全只能苦笑。畢竟生命可貴,防疫比防搶重要多了。地下停車場 無罩就別想進出口罩成了生活通行證,還有一個讓人意外的場景─地下停車場。很難想像地下停車場為何也要求「無罩者莫入」。一名劉姓男子日前到北市基隆路一棟大樓地下停車場臨停,入場時保全量測體溫後放行。2小時後前往取車,因未戴口罩被保全攔下。劉姓男子表示,口罩放在車上,與保全爭執半天,保全堅持進出大樓一律要戴口罩,這是管委會的規定,他不能為了通融丟了飯碗。「一時間叫我去哪找口罩?」最後是劉姓男子交出鑰匙,請保全幫忙到車上取罩。這一折騰,他多花了半小時30元的停車費,可以買6副口罩。不怕忘了帶 每個皮包放口罩「有罩走遍天下,無罩寸步難行」,已是疫情之下許多人的領悟,但口罩總不能24小時戴著,總得有摘下的時候。有位郭姓婦人就說,自己記性不好,為免匆忙出門忘了帶,她想出了因應絕招。郭姓婦人有四個皮包,她在每個皮包都放了一副口罩,出門不管背哪個包,都有生活「 通行證」。疫情下的改變,口罩成了民生必需品,期待無罩逍遙的日子,能如春燕早歸。看更多報導:《橘世代》【熟齡健康大小事↘↘↘】。被健身房嚴謹訓練嚇壞? 試試通勤時間輕運動。新冠肺炎少出門/15分鐘教練課!養好肌力、練出平衡感。一活動就喘?小心「心臟主動脈瓣膜狹窄」找上你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4-28 新聞.長期照護
三總新發明 「翻身起身輔助墊」及「魔藥匙」受矚
三軍總醫院院長蔡建松上午表示,三總2020年由創新團隊研發的「翻身起身輔助墊」及「魔藥匙」,參加2020年第23屆俄羅斯阿基米德國際發明展暨競賽,分獲金牌獎與銀牌獎。國防部上午舉行記者會,由三總介紹兩項獲獎的醫療輔助研發。三總參賽獲得「金奬」的「翻身起身輔助墊」是一款可取代現行翻身用的布中單、床單或人力徒手的動作。輔助墊可協助長期臥床者於翻身、起身或坐椅時移位的使用,符合人體力學能達到省力、安全,也可依使用者體型需求,設計出不同的款式。獲得「銀奬」的「魔藥匙」,則是將透過獨特轉接頭,將磨藥棒、藥匙結合兩端交互使用,在臨床實務中平均可縮減磨藥時間33.37%,減短護理工作時間並避免藥匙掉落或遺失。三總表示,鑒於今年因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COVID-19)全球肆虐,因應防疫政策,「2020年俄羅斯阿基米德國際發明展及競賽」採書面資料方式進行審查,包含所有的參賽作品書面文件、照片及影片等,於俄羅斯聯邦工業產權局(FIPS),舉辦專家評審會議及3月25日至26日國際評審會議,3月27日統計及公佈成績,並於俄羅斯知識產權局(ROSPATENT)舉行頒獎典禮。
-
2020-04-20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希望日記——能否多一點點的同理心
【編者按】這星期「醫病平台」是以「病人與醫師的由衷之言」為主題。一位文字工作者由本身罹患癌症的經驗,說出病人的心願:「如果藥師、醫檢師、醫護人員能多一點點同理,多幾句的問候或安慰、說明,也許病人也不會有那麼多的煎熬。」另一位癲癇病人則坦然向醫師道出她內心的矛盾,一方面自己仍然無法跨越這疾病所帶來的心理障礙,但另一方面卻希望:「有人主動與我分享周遭病友的經驗,會讓我覺得溫暖而不孤單。」精神科醫師分享自己習醫的心路歷程,透過不斷自我省思與同儕間互相的分享提醒,希望回到「怎麼做對病人最好」的習醫初衷。在醫院來來去去,從抽血到各樣的檢驗、篩檢、領藥、繳費無數次,身為已有不少經驗的病人,有時甚至可從醫護團隊的表情、說話態度,察覺接下來可能會遇到的各樣體驗。大醫院的抽血及領藥,醫檢師及藥師都得在一天內面對上百位病人,得有高度的效率,甚至以秒計算的速度完成任務,那長列的抽血櫃台、或藥局背後無數取藥、包裝、給藥的白袍手臂,像極了工廠生產線的快手,佩服他們透過無數時日的訓練,感謝他們多年學習以減少病人疼痛,正確地提供藥物及說明,有時也會好奇這些每天的例行是不是容易讓他們工作疲乏。醫檢師在每個櫃台前詢問病人姓名、出生日,下一秒就迅速拿針前往我的手臂血管,汩汩的紅色血液輸往好幾個小管,迅速用棉花要我按壓那抽出針的小孔,再貼個OK蹦或貼上棉片,不到一分鐘的時間,沒有什麼其他對話,那種飛速的氛圍下,我也習慣身為一個快速離去的病人。有次我才「上繳」八小管的血,迅速要拿著包包、外套離去,醫檢師例行的要病人「按壓十分鐘」,卻只給我棉花按壓,拎著我的行李,在慌忙中棉花掉在桌上,她卻毫不在意地喊下一號,要我盡速讓位。我才發現,原來之前在棉花上貼的ok蹦等固定物,是多麼重要,後來慌亂地坐到等候區,雖不怎麼疼,但出血情形比過往經驗多,隔天也還有點腫。每次回診後領藥,藥師拿出我的標靶藥物時,總是要我簽名,附上「因為你的藥比較貴喔」,我也非常配合的迅速簽名、讓位給下一位領藥者。有天遇到一個藥師,她只是說「需要你的簽名喔」,而我還筆給她時,她抬頭看著我的眼睛,溫柔說「要好好保重喔」,頓時溫馨了起來,我才發現,為什麼每當領藥時被提醒「比較貴」時,實在沒有很開心。最近一次切片,被指示不同院區報到、檢查,再住院。本來預定的電腦斷層切片,因為排不上時間,建議住院到後天做超音波切片。額外的住院讓我難以入眠,主要是臨床的病友因譫妄,全日喊叫。終於等到切片,檢查台上被六、七個醫護盯著,要我翻身定位,超音波找出切片位置後,負責醫師拿著穿刺針,像揮著指揮棒說:「要穿五、六次喔,姿勢不能動。」看到像筷子長的針,我已不由自主地打冷顫,沒想到才刺了前三針,醫師們不小聲地說「空的」,我忍不住問沒有找到腫瘤嘛?醫護們在我上方低聲討論:「要再深一些、小心出血。」甚至最後要結束時,才確認我切片目的,輕鬆的說:「得多刺幾針……」在檢查台上無法動彈、因為疼痛哀叫的我,突然覺得自己像被視作沒有感覺、情緒的生物。我多少能同理醫護們的忙碌,例行工作下的龐大壓力,每天面臨即時的任務或風險,但在病痛下的病人,如果能被多一點點同理,多幾句的問候或安慰、說明,也許病人也不會有那麼多的煎熬。
-
2020-04-18 新聞.科普好健康
轉頭就暈 可自己做耳石復位術?
在暈眩門診中,常會見到苦於經常性姿態性暈眩的患者,他們一轉頭,就會感到全身不適、暈眩、惡心或嘔吐,就醫時,常被診斷為「耳石鬆脫」。網路上有教人如何在家做耳石復位術的影片,在施作時,必須自己把頭轉到特殊位置,然後再轉向另一側,再翻身,最後突然坐起。患者就診時,往往會詢問是否可以按照影片自己做?或者是已經做了很多次,為何還在暈?甚至更暈了?姿態性眩暈 常見病因有3種一、良性陣發性姿態性眩暈症最常見原因,往往是因頭部撞擊或耳蝸動脈缺血,導致橢圓囊內的耳石器,從底部的膠質層鬆脫,隨著內淋巴液的回流,沉積於某一支半規管,只要患者一轉頭或改變身體姿勢,耳石就會因為重力或慣性因素,在頭部轉動停止時,繼續帶動半規管內的淋巴液,讓患者誤以為頭還在轉動,產生眼震及眩暈。二、持弓獵人症候群此病名源自於獵人拉弓射箭時,必須頭向一側轉,瞄準過久時,突然發生症狀。起因於一側的頸椎動脈發生狹窄,例如動脈硬化、發育不全或是匯流異常,在頭部轉動時,發生椎基底動脈缺血,輕者感到暈眩,重者則會發生腦幹中風,出現意識喪失、吞嚥困難、構音異常、運動失調等症狀。三、陣發性前庭症候群導因於第八對顱神經,被扭曲變形的基底動脈或前下小腦動脈所壓迫,在動脈搏動時,干擾到該條神經傳遞前庭平衡及耳蝸聽覺訊號的功能,傳進大腦的訊號變成斷斷續續,有的人會出現搏動性耳鳴及神經性聽力障礙,很像耳中風;有的人會以姿態性眩暈為主,很像良性陣發性姿態性眩暈症;也有人會兩種症狀都有,很類似梅尼爾氏症或前庭性偏頭痛發作。無法確定沉積處 貿然復位恐更糟要根治良性陣發性姿態性眩暈症,必須先確定耳石沉積在哪一支半規管,然後對那一支半規管進行耳石復位術;但若無法確定沉積處,貿然進行錯誤方位的復位術時,只會把耳石轉到別的半規管內,甚至造成更多處的耳石沉積,使得病況更加地複雜,之後醫師要為患者進行治療時,技術上會更加地困難。治療持弓獵人症候群,臨床上會以口服抗血小板劑為主,必要時得進行血管整形術(氣球擴張或支架置放);若有三高者,要好好控制血壓、血糖及血脂;若貿然進行耳石復位術,反而會引起腦幹中風。對於陣發性前庭症候群患者的治療,建議要有充足睡眠,可以增強腦部抵抗暈眩發作的能力,或是口服乙型受器阻斷劑,減少動脈的搏動;若貿然進行耳石復位術,反而會改變動脈血流,加強動脈搏動,加重病症。因此,如果出現姿態性眩暈時,先別貿然自行上網模仿耳石復位術,畢竟這還是醫療行為,建議正確就醫,以免衍生不必要的併發症。
-
2020-04-11 失智.像極了失智
今是國際帕金森日 醫師2項運動建議 望病友運動抗疫
今天是國際帕金森日(4月11日),國內約有10萬多人,時值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病友相對比較脆弱,面臨染疫的高風險。新冠病毒是高傳播的病毒,患病死亡率因病人自身免疫反應有不同發展。帕金森氏症多好發在65歲以上的老人,在疫情中,帕金森氏症病患染疫機率高。病人常因身體僵硬、手抖症等情形帶來行動困難、活動力下降,常伴隨發生失眠、便祕、憂鬱和自律神經失調等症狀,也因病人的活動力和活動量不足,他們的心肺功能較同齡正常人低落,又因運動量不足、失眠、便祕等因素,會導致病友飲食胃口不佳和免疫力下滑,容易遭新冠病毒感染,因此,病友的防疫工作必須加強。如何幫助帕金森氏症病人在防疫期間,透過運動改善對抗疫情的能力?其實,適當的運動可以改善睡眠品質、減少憂鬱和便祕的情況,提升飲食吸收力,增強病人的抗疫力,加強對抗疫情增加自身在疫情中的存活機會。對不同階段的病友,有不同強度的運動建議。輕度患者:可以如常人一樣,運動類別沒有太大的限制,關鍵是維持穩定長期的運動習慣,從少到多,慢慢增加每日運動時間,透過適當肢體運動,活化腦細胞、加強腦部血液循環,幫助延緩帕金森氏症的臨床症狀。有氧運動、游泳、瑜伽、太極或騎飛輪等都是很好的運動選擇,但要注意運動環境的安全性。中度和重度的病患:考量僵硬程度與平衡感失調等因素,建議在家人的陪伴或協助下,以床上翻身、扶持牆壁或床沿的肢體伸展練習為主,透過緩和性運動進行肌肉訓練,加強自身免疫力。因應新冠疫情爆發,如果宅在家,推薦可以透過自主肢體運動鍛鍊自己。病人最佳運動時間,應選擇服藥後30至60分鐘,藥效開始發揮功能時,是最好開始運動的時間。藥品的服用會受到蛋白質食品的影響,所以飯前半小時或飯後一小時服藥,視病人的用藥情況調整。每周最好安排4至5天,每天運動20至40分鐘,可拆成幾次進行,每次最少運動10分鐘,幫助病友強化自身健康對抗病情。立即加入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專頁!無論你是否為失智者,我們都期盼能認識你。我們提供專業醫療資訊和交流平台;而你來告訴我們,那些關於失智的故事。加入>>
-
2020-03-0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聞眼/加強查緝非法移工? 防疫恐弄巧成拙
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第卅二案是名非法移工,不但讓國內注意醫院陪病者感染風險,更意外映照出看護人力不足、主管機關卻長期漠視,造成差點又用「查緝、掃蕩」的舊方法處理問題,而可能讓防疫弄巧成拙的結局。案卅二疑似在照顧案廿七時染病,就在政府宣布她確診的隔天,媒體發現非法看護身分的特殊性,他們貼近病人翻身拍背、扶抱移位、以衛生紙取痰、處理排泄物等,但連配發口罩的資格都沒有。數家媒體記者在當天疫情指揮中心的記者會中輪番提問如何讓這群「非法移工」獲得與醫護同等的防護,指揮中心一律回答「這屬勞動部權責」,甚至一度跳過提問。指揮中心指揮不了勞動部的窘態畢露。翌日,指揮中心關注陪病者的感染風險高,宣布將建置陪病者登錄資訊系統,要求醫院造冊,並強調這套系統能分辨合法或非法身分,更請醫院發現非法看護時,應通報移民署。隨後就引起外界撻伐,憂心非法移工因此躲得更遠,出現疑似症狀時更不敢現身就醫,反成防疫阻力。昨天,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終於坦言,打擊醫院非法移工的看護可能造成照顧人力缺口及醫護負擔,不贊成醫院檢舉。因為是沉痾,所以很難下決斷,所幸陳時中及時「接地氣」,理解病家苦人多,急踩煞車。這也讓移工團體、需要看護的病家、醫護都大大鬆了一口氣。不過,要做的事還很多,四、五萬名非法移工成為防疫隱憂,該如何提供他們防疫與就醫上的支持,是一項挑戰。同時也要提醒在防疫緊急時刻還不顧後果宣稱要「加強查緝」的勞動部,該醒醒了!
-
2020-02-28 科別.骨科.復健
肩頸壓到痛是因睡覺忘記翻身?醫:反了
正常人不會因為「睡眠」造成身體的傷害,因為人體自有保護機制-「翻身」。正常人會「翻身」保護身體人體每個晚上大約會翻20~40次,目的是讓身體不會因為維持同一個姿勢,讓某些部位的壓力特別重而產生「壓傷」(bedsores),於是大腦即便在睡眠狀態,都能啟動身體透過翻身來分散身體壓迫。大家可以發現,睡起來會感到酸痛的,往往是有一定年紀,或是上班需要久坐維持姿勢的民眾,對比學齡前兒童突然「斷電」,睡的東倒西歪,醒來也不見他們抱怨酸痛,原因正是即使是睡眠中,身體也自有保護措施。40歲以下年輕人,請考慮「肌筋膜徵候群」門診常見的脖子緊、頭痛、背痛最常見的診斷是「肌筋膜徵候群」,由以年輕女性上班族為大宗,睡覺醒來除了脖子與肩膀酸痛,還常惡夢連連,睡醒頭很昏,好似跑了一整晚馬拉松。「肌筋膜」是一種乳白偏透明的結締組織,如保鮮膜般包住全身,與中醫「經絡」的觀念多有重疊,同樣是屬於整體性、全身性的概念,甚至有些學者認為,所謂的「穴位」可能跟「肌筋膜」息息相關。「肌筋膜徵候群」指的是當身體的肌筋膜失去平衡,身體會出現過度收縮、抽筋與疼痛表現,常見的症狀便是睡不好、脖子很緊等表現,這個疾病跟年齡無關,好發在久坐辦公室、少運動的年輕女性,有一個特別的特徵是喜歡「吃重口味」的按摩方式,好喜歡洗頭或是去按摩,壓到某一個點便會感到全身舒服。如果符合以上描述,很可能是「肌筋膜徵候群」造成的症狀,治療與預防方式以養成運動習慣、避免長時間維持一個姿勢為治療的核心,即便是行政工作,也可以換可調高桌面的桌子,偶爾換成站姿,讓身體多活動。40歲以上,增加考慮「五十肩」年紀大一點的朋友,晚上痛到睡不著,則要考慮是不是五十肩了。五十肩是「肩關節囊沾黏」造成的疾病,疼痛的原因是關節囊發炎,越黏越緊所造成的。一般輕微五十肩肩友都是說早上起床時,或是睡到半夜壓到痛醒,早上活動一下又好像好一點,但到了凌晨又再來一次,想說還可以忍受,就放著不管,以為只是太累、拿重物等等,以為休息幾天就會好,沒想到卻越來越嚴重,變成頑固型五十肩,嚴重到白天連扣內衣都不行,甚至上完廁所沒辦法兩手拉褲子,造成生活十分困擾。特別典型的主訴是肩友說:「睡覺忘記翻身,就痛醒」事實上,是關節囊本身已經因為發炎疼痛,才會讓人翻身壓到就痛,不然怎麼同一條側身軸線的顳顎關節、肘關節、腕關節、髖關節到踝關節都不會痛,偏偏就只有肩關節痛呢?五十肩的治療很簡單,就是分開沾黏就可以了。輕度可忍痛復健一至三個月,效果不明顯的話再用進階治療,不敢開刀、不想住院、可以接受自費的選「肩關節囊擴張術」,想用健保,也願意開刀及住院的,可以選「麻醉下關節鬆動術」或是「肩關節內視鏡」,無論是那種治療,術後還是要認真做一兩個月復健或是居家伸展喔!先別花大錢換床、換枕頭,找出病因才能治本不過啊,說真的,身體的小病很難自我發覺原來是大病。我有位病人在初期五十肩時不知道自己是五十肩,只覺得脖子很酸痛、晚上睡不好,買了二、三十萬的床,跟五萬多的枕頭,都還是睡不好,後來症狀加劇,變成夜間痛醒,才發現自己原來是五十肩沾黏造成活動及睡眠的問題,買了好貴的床及換了無數顆枕頭都還是睡不好,直到跟鄰居聊天,才發現這是早期五十肩的症狀。台灣醫療很普及,就近找個醫師查查原因、及早治療,讓身體狀況只到小恙即可,別拖成大病了。
-
2020-02-2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外籍看護趴趴走 醫界:可能從家庭群聚跑到社區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國內昨再新增1名第32例確診個案,為第27例者的印尼女外籍看護,該起群聚事件已有6人確診。專家表示,目前本起群聚新確診個案都與指標個案有明確接觸史,暫時可將其定調為「家庭群聚」,但由於此看護也曾到其他醫院服務,且暫時無法確認院外的接觸者,因此除看護工與照顧者感染風險較高外,疫情也有傳播到社區的可能。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黃立民表示,目前本起群聚確診個案都與指標個案有明確接觸史,有明確的傳播鏈,暫時可將其定調為家庭群聚,但由於此看護除了在第27例的醫院擔任看護外,也同時到另一間醫院照顧患者,目前第二間醫院的接觸者,及她在2月16日至2月24日的院外活動史接觸者都仍待調查,故疫情也可能脫離家庭傳播鏈、跑到社區。國泰醫院臨床病理科主任崔可忠表示,看護工與照顧者可能需要替病人翻身拍背、以衛生紙接取咳痰、清潔口腔或在耳邊說話,在醫院陪伴時更睡在病床旁,長期時間與被照顧者距離一公尺以內。倘若被照顧者受到新冠肺炎等病毒感染,看護工與照顧者就有很高風險遭受傳染。崔可忠表示,政府應考慮在醫院發放多國語言的衛教宣導資訊。一般來說,看護工與照顧者在陪伴有疑似症狀的被照顧者之時,應配戴一般外科口罩,口罩數量充分時應頻繁更換;有眼鏡或護目鏡時應在照顧時佩戴上;接觸被照顧者前後都應正確洗手;自身一有呼吸道症狀或發燒應立即就醫。
-
2020-02-12 科別.兒科
遠離猝死危機 五招讓寶寶安心睡
新手爸媽小心!台灣嬰兒死因中,事故傷害高居第四位。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統計,台灣嬰兒因事故傷害致死數中,其中因意外窒息的死亡人數就占了七成五,部分與錯誤睡眠方式有關;國健署提醒家長務必遵守「五招安心睡」:不趴睡、不用枕、不同床、不悶熱、不鬆軟,避免寶寶暴露於猝死及窒息危機中。日前新聞報導,年初有一位保母將2個月大男嬰獨自留在房間, 且採取趴睡姿勢,結果造成嬰兒窒息,送醫不治。國健署也發現,坊間、網路流傳許多不正確的嬰兒睡眠資訊,如寶寶仰睡會造成嗆奶導致窒息、仰睡會影響頭型,也有民眾認為寶寶趴睡比較安心踏實,側睡、趴睡或購買功能性枕頭可讓寶寶睡的更舒適等,上述都是錯誤觀念。國健署婦幼健康組簡任技正陳麗娟表示,正確睡姿是仰睡,仰睡並不會導致上述的結果,但採趴睡或使用功能性枕頭、棉被,反而容易造成窒息等事故。過去就發生男嬰與家長同床而睡,遭大人身軀及棉被覆蓋口鼻而導致窒息,也曾發生照顧者將6個月大女嬰放置嬰兒床後暫時離開,女嬰被床上玩具、積木等雜物壓住口鼻窒息,搶救不治。陳麗娟說,家長為了方便照顧,而讓寶寶與大人同床睡,或是怕寶寶著涼於嬰兒床鋪上厚厚的軟墊及棉被,或以填充娃娃、玩具等布置嬰兒床,都可能是造成嬰兒猝死的陷阱。國健署提出寶寶「五招安心睡」供家長參考,讓嬰兒有安全睡眠環境,降低嬰兒猝死及窒息死亡風險。口訣如下:第一招「不趴睡」:正確姿勢為仰睡,側睡因容易翻身成趴睡亦不建議,另外切勿讓嬰兒趴睡在父母或照顧者身上。第二招「不用枕」:1歲以下嬰兒不需使用任何枕頭,亦無需墊高。第三招「不同床」:遵守「同室不同床」原則,勿讓嬰兒與主要照顧者或兄弟姊妹睡在同張床。第四招「不悶熱」:保持通風,如需保暖可使用睡袋型睡衣,或以包巾包裹孩子,並切記將手臂露出,避免蓋住臉部。第五招「不鬆軟」:睡眠區域不宜有任何鬆軟物,如枕頭、棉被、毯子、填充玩偶,床墊應平滑堅實,不建議使用床圍防撞護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