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30 養生.運動天地
搜尋
羽球
共找到
109
筆 文章
-
-
2020-11-07 科別.消化系統
為何台灣成洗腎王國?原因恐跟這項極普遍的飲食習慣大相關
台灣(人)在不少領域或是各種比較排名常常都能名列前茅,像是羽球的世界球后戴資穎、最友善國家、台灣的外匯存底……等,都是令國人所驕傲的事情。不過,台灣有那麼多好的排名,當然也會有在壞的排行榜上出現的項目,而且大家肯定不陌生,那就是台灣洗腎率是世界第一!因此才會有台灣是「洗腎王國」、「洗腎之島」的稱號。根據美國腎臟登錄系統(USRDS)最新年報公佈全球尿毒症排行,台灣洗腎率仍維持世界第一高,這樣講或許很無感,但若用數據描述,可能大家都會嚇一跳,因為2018年急、慢性腎病患者共花掉健保513.78億元(國內洗腎人數超過9萬人創歷年新高)。看了排行榜與數據,或許許多人很納悶,為什麼我國的洗腎率(洗腎人口)高居不下?這就得從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做的「2018年腎病年報」講起。年報中顯示,我國從約莫二十年前開始至今,洗腎人數成長了約莫四十個百分點,但在這二十年間,洗腎原因從以往的腎絲球腎炎漸漸轉變成糖尿病!尤其現在糖尿病已有年輕化的現象,因此預估未來洗腎人口的平均年齡將逐漸下降。因為糖尿病洗腎的比例逐漸上升,因此要探討洗腎率高居不降的原因,我們最好能大致了解引起糖尿病的因素。《糖尿病學》(Diabetologia)醫學期刊有一探討含糖飲料與糖尿病關聯性的大型研究,其結果顯示了每天喝一罐340毫升含糖飲料的人,比一個月只喝一罐者,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機會增加了22%。這也就意味著,愛喝含糖飲料是引起糖尿病的因素之一!而根據《HEHO健康網》的報導,現今台灣未滿19歲的青少年比起20年前,喝手搖杯的量增加了1.5倍。不僅如此,手搖杯比罐裝飲料更加危險,因為裡面是果糖,果糖在代謝過程最後會變成脂肪;而果糖類甜味劑最後則會變成尿酸。攝食過多的甜味劑,會讓身體脂質代謝異常,引起痛風和腎結石。看到這邊,讀者們是否已經把手上的飲料放下來了呢?想要遠離洗腎,除了少喝手搖飲或其他含糖飲料之外,也可以多加注意飲食習慣,如:避免重鹹或過多油鹽糖、少吃精緻澱粉、多吃蔬果;另一方面,調整自己的作息,避免熬夜而早睡早起也是幫助身體代謝的好方式!最後,當然要記得保持或養成運動習慣啦~
-
2020-09-28 養生.運動天地
重訓受傷機率其實比打球還低?物理治療師告訴你真相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大量的醫學研究指出,重量訓練可以有效刺激肌肉生長,對健康有幫助,也有許多專家學者每天呼籲民眾運動,但還是有非常多人用許多藉口拒絕運動,其中很常見的便是「重量訓練容易受傷。」尤其受到國外的gym failed影片影響,挑戰大重量腳折斷、手骨折等,更是讓民眾害怕。物理治療師同時也是肌力與體能教練鄭宇劭表示:「說真的,重量訓練是所有運動裡面,受傷機率數一數二低的運動。」重訓受傷機率低 八成為男性來自2010年美國醫院研究發現,全美從1990-2007年因重量訓練送急診的人次超過97萬人,但是美國1990年的人口是2億5千萬人,平均每年受傷人數為53889人,也就是說,受傷機率約0.021%。受傷率18年來增加將近50%,其中有82%是男性,且受傷族群中47%是從13歲到24歲,90%是進行自由重量受傷,更有趣的是,有65%受傷的人是因為啞鈴或槓片砸到自己而受傷。重訓受傷機率近羽球 遠低於籃球、足球在搜尋其他期刊也發現,系統性統計關於舉重與健力項目的受傷比率,以每練習1000小時來看,舉重受傷次數為2.4-3.3次,健力項目如深蹲、硬舉、臥推為1-4.4次。其實受傷機率與羽球、網球這類型非接觸性項目相近,也遠低於技擊類運動、籃球、足球等接觸性項目。鄭宇劭說明,甚至在年輕足球選手發現,週期化的肌力訓練,可以增加運動表現且減少受傷發生的機率。挑戰個人極限時要注意 最好有教練協助重量訓練會受傷,撇除被槓片砸到之外,鄭宇劭說,主要還是因為本身對於訓練動作的操作不熟悉,或是對於阻力的大小,反覆次數與組數沒有規劃,導致肌肉,肌腱或韌帶骨頭的傷害;國外那種想挑戰大重量、挑戰個人極限時不慎受傷的狀況雖然可怕,但其實很少見,尤其在循序漸進的初學者中不會發生,「因為根本舉不到那個重量啊。」建議在重量訓練之前,可以先找尋醫療專業人士諮詢,再搭配合格的體能教練,才是降低受傷風險的不二法門。資料來源:New National Study Examines Weight Training-Related InjuriesInjuries among weightlifters and powerlifters: a systematic reviewStrength Training Reduce Injury Rate In Elite Young Soccer Players During One Season(圖文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延伸閱讀: 不運動最常用的TOP5原因! 第一個超多人都會說 骨質疏鬆日常要多吃這些食物! 增加骨質密度、肌肉強度運動才有幫助
-
2020-07-29 科別.血液.淋巴
運動讓血友病患關節受傷?錯!醫呼籲運動增加肌肉強度
血友病患者因為缺乏凝血因子,若是不及時予以治療,可能造成大量失血,或是關節、體內積血而造成內部損傷。因此,血友病患者從小就會被限制上體育課,降低碰撞的機會。但中華民國血液學會理事、三總血友病中心主任陳宇欽表示,血友病患者不能運動是一種迷思,患者需要規律運動訓練肌肉強度,才能對關節有更好的保護。陳宇欽表示,台灣血友病患約1500人,以缺乏第八凝血因子的A型最常見,其次為缺乏第九凝血因子的B型。由於血友病病因是凝血因子濃度不足,會造成嚴重出血。重度血友病患凝血因子濃度小於1%,常出現自發性出血,即使沒有碰撞也會出血,頻率約一個月二至三次;中度血友病患凝血因子介於1%至5%,通常介於是碰撞、受傷時就會出血,頻率約一年四至六次;輕度血友病患的凝血因子濃度則介於5%至40%,發生嚴重創傷或手術時才會有出血不止的問題。而血友病患常因關節出血,刺激滑膜增生,導致更容易出血;因此有許多人認為血友病患因為要避免受傷出血的風險,不能運動。但陳宇欽表示,這是錯誤迷思,血友病患者更應多適當運動,因為運動能訓練肌肉,讓關節有更好的保護。他進一步表示,過去A型患者一周要注射二到三次凝血因子,B型則是每周一至二次,但現在健保已將長效型藥物納入,可拉長藥效半衰期,四到七天注射一次即可,因此可與醫師討論何時運動,以及進行何項運動為佳。陳宇欽建議,可選擇合適的運動項目,如游泳、桌球、羽球、跑步等非接觸型運動,尤其游泳因不增加關節負擔,最為合適。
-
2020-07-27 科別.眼部
開放型青光眼不能打羽球,是真的嗎?
有此一說:請教醫生開放型青光眼不能打羽球是真的嗎??--------------------------------------------------------------KingNet醫師回答林毅敦醫師 主要是擔心眼壓急性上升,因此建議從事輕運動,如散步、騎腳踏車、慢跑等有助降低眼壓,避免激烈運動或閉氣用力等,所以其實都可以打,但是風險較大,建議練習打即可,非比賽那種! KingNet中醫師回答葉宗仁中醫師 青光眼的分類依解剖學及治療方針不同而分為隅角開放性、隅角閉鎖性及先天性三種。隅角開放性青光眼是最為常見的青光眼,較年青人的青光眼都屬於這一類型,其特點是前房隅角的寬窄度正常,房水排出功能却不正常。隨著年齡的增長,前房排水隅角的功能逐漸下降,房水排出受阻而使眼內壓逐漸升高,當增高的眼內壓力開始傷害到視神經的時候,便形成青光眼,此種類型稱為慢性隅角開放性青光眼。又可以分為原發性和次發性,由於經常沒有症狀產生,所以也是最為患者所忽略的。因為患者的眼壓是漸進式的增高,病人不會感覺頭痛,大部分是在做眼科檢查時才被發現。通常是發展到末期,患者才會開始察覺視覺模糊不清,視野範圍變得狹窄。長期使用類固醇眼藥引起的青光眼也是屬於這類型,所以患者必須謹慎使用眼藥水,並需要定期至眼科追蹤檢查,以免貽誤治療良機。 *請教醫生開放型青光眼不能打羽球是真的嗎??開放型青光眼不能打羽球是真的其特點是前房隅角的寬窄度正常,房水排出功能却不正常。隨著年齡的增長,前房排水隅角的功能逐漸下降,房水排出受阻而使眼內壓逐漸升高,當〔增高的眼內壓力〕開始〔傷害到視神經〕的時候,便形成青光眼,便影響您的視覺,所以不能打羽球是真的。
-
2020-06-23 科別.骨科.復健
手腕痛就是媽媽手?專家說:不一定!可能是其他問題作祟!
24歲的陳先生(化名),平時工作忙碌、壓力大,為了紓壓,回家後習慣打手遊才入睡。適逢周末,他花了比平時更多時間於遊戲中,而因為該遊戲需要反覆的手腕和大拇指的動作,隔天手腕竟異常疼痛,趕緊就醫。許多飽受手腕疼痛的人,都以為自己是有媽媽手。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復健科主治醫師丁睿宇表示,但在治療後,手腕仍然持續疼痛,才發現是罹患與媽媽手截然不同的隔間症候群(Intersection Syndrome)。有許多的疾病會造成手腕疼痛,最常見的就是狄奎凡氏症(俗稱媽媽手),而隔間症候群因為引發疼痛的部位與媽媽手相似,容易造成診斷上的困難。他直言,若沒有多加留意,有時候不容易區分兩者差別。丁睿宇指出,隔間症候群又稱為槳手腕、交叉症候群、吱吱手腕等。因為第一隔間的拇指外展長肌及伸拇指短肌,在往手部延伸時,會跨過第二隔間的橈側伸腕長短肌肌腱,在反覆摩擦下導致肌腱滑膜炎,使手腕橈側莖突出現疼痛。因疼痛位置與媽媽手相近,而常被誤認是媽媽手。丁睿宇解釋,媽媽手是第一隔間的拇指外展長肌及伸拇指短肌,兩條肌腱產生狹窄性的肌腱滑膜炎造成,因此,隔間症候群痛的位置會比媽媽手還要中間些。發生隔間症候群者,在手腕近端靠近橈骨莖突會有疼痛、腫脹感,按壓時也會痛;在手腕和大拇指伸直時,也會感到疼痛且有摩擦聲。隔間症候群常發生需要重複手腕屈曲伸直的人身上,例如從事划船、滑雪、羽球、網球、騎馬等。隔間症候群發生率較媽媽手低,且男女發生率差不多,媽媽手則常發生於女性。隔間症候群治療約3~4周可改善,而媽媽手只要1~2周就可緩解,因此,手腕疼痛若治療2周後仍痛,可考慮進一步檢查疼痛原因。丁睿宇說,臨床上,會檢查手腕疼痛部位、手腕活動度、手腕腫脹區域等,以得到正確診斷。此外,超音波檢查也可以協助診斷,藉由超音波可得知肌腱滑囊發炎的正確位置,再來進行明確診斷。而隔間症候群本身有個特殊症狀,就是患者在手臂用力旋前、旋後時發出爆裂音,此點也可以與媽媽手來做區隔。治療上,通常以保守型治療為主,包含充分休息與活動型態改變;藥物可選擇非類固醇類止痛藥、普拿疼等;夜間則使用輔具暫時固定手腕,減少手腕活動。若保守型治療無效後,可考慮接受局部類固醇注射來減低發炎改善症狀。目前,復健治療對於隔間症候群沒有何種方式最有效的定論,但可以透過逐步的伸展拇指外展長肌、伸拇指短肌、橈側伸腕長短肌肌腱,同時鬆動手肘、手腕的關節都能逐步改善症狀。丁睿宇提醒,倘若有手腕疼痛的症狀,再接受過保守治療後仍然疼痛,可以考慮到醫院接受進一步的超音波檢查,來查明確切的病因,唯有正確對症下藥,才能藥到病除。
-
2020-06-17 科別.骨科.復健
不打網球也會得網球肘 醫師這樣建議延緩症狀
不打網球也會得網球肘! 門診中常見病人因手肘痠痛無力來就診,醫師表示,一般手肘過勞,可由推拿、按摩、針灸方式舒緩症狀,若工作需要,經常要屈伸手腕動作,應定時休息,避免長時間持續反覆。台南柳營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曾裕芳表示,每當告知患者為網球肘時,不少人都反應「我又不會打網球,怎麼會得到網球肘呢?」事實上,網球肘又稱肱骨外上髁炎,是肘關節附近肌腱炎的統稱,因好發於網球運動員,故被稱為「網球肘(Tennis elbow)」。他表示,肘關節外側有許多附著的肌腱,肌肉順著前臂,延伸至腕關節的大拇指側及背側,主要作用是產生伸展手腕關節的動作。在經常作前臂旋轉、伸屈肘關節工作或運動的人,大多是由局部反覆疲勞引起,造成伸腕肌、總伸指肌、旋後肌附著點處肌腱內部輕度撕裂和局部輕微出血,在自我修復過程中結疤、粘連,擠壓該處的神經血管束而引起疼痛。曾裕芳說,網球肘主要症狀為手肘關節外側(且在肱骨外側上髁)有明顯壓痛,通常進行抓握動作時會感到疼痛;或是當手腕向下彎曲時會出現握力變弱、手臂無力的情形。至於哪些族群容易罹患網球肘?他說,搬運提重勞動業者如建築工人、搬運工人、汽車修理、使用板手、使用鍵盤、鑄模車床、工廠作業員等;網球、羽球、乒乓球運動員及樂器演奏家、家庭主婦、清潔工等。曾裕芳提醒,若工作需要,經常要屈伸手腕動作,應定時休息,避免長時間持續反覆。平時也可做一些運動,如腕關節屈伸、肘關節屈伸及前臂旋轉活動等動作。他說,通過關節主動活動、牽伸放鬆和肌肉力量訓練,來保持關節活動度、增加組織柔韌性、緩解肌肉緊張、減輕疼痛、加強關節的動態穩定性,藉以來增強腕伸肌抵抗過勞損傷的能力,防止復發。
-
2020-06-13 科別.骨科.復健
掌握「三不五時」風險因素 做好足踝扭傷防範!
骨科門診常有足踝扭傷的病人求診,有人發生輕微扭傷,只覺得輕微疼痛腫脹,仍可輕鬆行走;有人的患部卻嚴重腫痛,寸步難移,足踝不敢著地,跛行前進。發生足踝扭傷的情境各有不同,若能謹慎防範,應可減少受傷風險。為避免足踝扭傷的發生,應掌握導致足踝扭傷的「三不五時」風險因素,做好防範。所謂三不是「不做暖身運動、不休息、不穿戴護具」;五時為「快跑時、爬山時、比賽時、穿高跟鞋時、下雨時」。不做暖身運動:開始運動時是常發生足踝扭傷的時機,尤其在運動前未先做暖身運動者,局部的韌帶和肌腱柔軟度和血液循環較差,動作也尚未協調,一旦突然從事運動,尤其是較劇烈的足踝部運動,足踝部的韌帶和骨骼突然承受過度的荷重,容易引起傷害。不休息:連續運動太久,過度疲憊可能會使局部的韌帶和肌腱結構受到輕微損傷,若未適當休息,持續運動易導致傷害,即成為另一個常發生足踝扭傷的時機。不穿戴護具:國人運動時常未穿戴足踝護具,有些運動如籃球、排球、羽球或網球等,常會運用足踝做跳躍或急轉彎動作,常會出現足踝扭傷的高風險情境,若未穿戴護具,或是原先已發生輕度傷害時,更會增高傷害風險。快跑時:運動和日常生活中,有時需做快跑動作,跑步速度越快,發生足踝扭傷的風險越高,尤其是突然起跑時,或穿著不當鞋具快跑時,因為快跑而引起足踝扭傷的患者中,不少是在趕搭交通工具上班的民眾,或是跑步運動者。爬山時:山道都有斜坡,爬山需要足踝部的良好協調和力量,這些需要肌肉的良好配合才能完成。但山道坡度不一,需要良好的反應力,及時調整步伐,才能安全,否則可能發生足踝扭傷。其他如爬樓梯或斜坡時也有相似的情形。比賽時:從事運動競賽時,需加快奔跑速度超越對手,或突然轉身以甩掉對手,求得先機;有時則是因為不慎跌倒,甚至於被對手絆倒,都會增加足踝扭傷的風險。穿高跟鞋時:高跟鞋會使人體的重心提高,而特殊的窄鞋跟會使身體不穩定,出現搖曳生姿的體態,但相對增高扭傷風險。下雨時:下雨時或雨後的路面濕滑,容易讓人跌倒,同時也增高足踝扭傷的機會。尤其是雨中步行時,雨水覆蓋著路面,發生傷害的風險更高。若這些「三不五時」的因素同時存在,引起足踝扭傷的風險更高,平時多注意避免這些風險因子,才可有效防範足踝部扭傷。
-
2020-06-05 科別.骨科.復健
肩關節習慣性脫臼 讓她成為中醫、復健科雙執照醫師
肩關節不斷脫臼是什麼滋味?北市超越復健診所副院長凃俐雯大學時熱愛球類運動,但受到運動傷害後,只要高舉右手,肩關節就可能脫臼。為了繼續打球,她鑽研運動訓練,訓練全身不同肌群訓練,不但有人中醫師及復健專科雙執照,最高興的是協助受傷患者繼續自己喜愛的運動,以下是她的分享: 我讀長庚大學中醫系時,打球是生活中很重要的部分,我幾乎什麼球都打,球場的挑戰和樂趣,沒有其他事情可以取代。大五那年,我和隊友、老師們風塵僕僕赴外縣市參加大專盃比賽,當我在最愛的網球場上高舉球拍,準備來一記強勁銳利的發球時,右肩卻突如其來一陣可怕的劇痛。這是我的右肩關節第一次脫臼,肩關節凹一個洞,手臂好像失去支點,而且非常非常痛。我整個人嚇呆了,隊友和老師立刻衝上來,幫忙稍微將肩膀復位、扶我去場邊休息。我不願提早離開,用看的也想要把比賽看完,等到比賽結束,我才回長庚醫院看骨科。當時骨科醫師為我做了核磁共振檢查,發現關節有些受損,醫師說受損程度「介於可開刀和不開刀之間」。當時我想,畢竟自己不是職業運動員,怕開刀後反而關節沾粘,就選擇不動手術。漸漸的,肩膀不痛了,我就繼續回去打網球和排球。沒多久發生第二次脫臼,這次是在排球殺球時,和網球發球一樣,是右手臂高舉的動作。大五到大六這兩年打球期間,我的右肩關節就這麼一次又一次脫臼。次數多了,也沒那麼痛,甚至脫臼發生前,自己就可以準確預測,「又來了」。我太愛打網球,無法停止繼續練習,但關節愈來愈「鬆」,動作沒安全感和不穩定、每年都要脫臼個一兩次,實在不勝其擾。看了一陣子骨科,我改看復健科,醫師建議我做物理治療和運動訓練,強化肩關節穩定度。這一治療下去,竟點燃我對運動訓練的強烈興趣。我開始自己查資料、看書,根據知識去改變發球動作來避免脫臼,加強肩膀旋轉肌和背肌的力量和穩定度,愈研究愈覺得,實在是太有趣了。一開始每周抓兩天來做肩膀和背部的肌力訓練,愈練愈有興趣,我開始安排全身不同肌群訓練。大約過了半年,我可以明顯感覺動作控制改善,回去參加團體比賽也沒有問題。醫學系畢業選科時,我很明確地只考慮「中醫針灸傷科」或「復健科」,後來下定決心,成為兼有中醫師和復健專科雙執照的醫師,到現在我仍然打網球、健身、跑步、游泳,肩膀也沒有再脫臼。這段受傷復健的經驗,成為我日後幫助病人很重要的養分。因為我知道有很多熱愛運動的人,受傷之後雖然會害怕,但因為太愛運動、放不下,所以盡力想要克服、繼續運動。對於他們來說,非常關鍵的問題,就是希望醫師告訴自己「能不能運動?什麼時候可以做到什麼程度?」而站在醫師立場,建議病人最好不要動是最安全的。因為這段經驗,我知道只解釋病理診斷和預後,卻不能告知功能上的診斷和期望,令熱愛運動的人非常難過。所以我鼓勵患者抓個半年或更久一些的復健期,有耐心好好接受動作訓練、學習動作控制,復原之後,運動生命或許會更長久。我也會善用動作測試,幫助他們了解需要幫助的地方在哪裡、評估自己有無進步。坊間運動風氣興盛,有一種追求大重量、大肌肉的風氣,但如果只是練健康,肌肉並不需要練到那麼大,重量也不需要堆疊到那麼高。現在診間有很多不分年輕或年長者,都是健身後受傷來看診,他們前六周的訓練靠著神經肌肉的適應而做到了一定程度的重量,但六周後,肌肉還來不及長,重量又加上去,就出現了肌肉拉傷、椎間盤磨損、髖關節唇破裂等傷害。我現在去學校教課,都會跟學生說,當你們未來成為體適能教練,千萬不要叫學生去跟人家比重量,畢竟平衡的體適能包括肌力、肌耐力、柔軟度、心肺功能四大面向,缺一不可。如果只追求大肌群的肌力卻忽視深層核心力量,又不重視肌耐力、柔軟度和心肺功能,一定會出現運動傷害。●凃俐雯小檔案現職:超越復健診所 副院長年齡:42歲學歷:長庚中醫系,中西醫雙主修專長:運動醫學興趣:網球,跑步,游泳,羽球,健身經歷:台灣運動醫學專科醫師台北市立大學講師亞洲足球協會醫療官職棒中信兄弟隊醫療顧問台北達欣工程籃球隊隊醫華國三太子盃國際男子職業網球賽總大會醫師海碩盃WTA國際女子職業網球賽總大會醫師聯邦杯網球賽台灣代表隊隊醫力康復健科診所院長林口長庚醫院復健科總醫師林口長庚醫院針灸科住院醫師
-
2020-06-05 新聞.杏林.診間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打球習慣性脫臼 復健才知肌力訓練
我讀長庚大學中醫系時,打球是生活中很重要的部分,幾乎什麼球都打,球場的挑戰和樂趣,沒有其他事情可以取代。大五那年參加大專盃比賽,當我在最愛的網球場上高舉球拍,準備來一記強勁銳利的發球時,右肩卻突如其來一陣可怕的劇痛。怕關節沾黏 選擇不動手術這是我右肩關節第一次脫臼,肩關節凹一個洞,手臂好像失去支點,且非常痛。我整個人嚇呆了,隊友和老師立刻衝上來,稍微將肩膀復位,扶我去場邊休息。等到比賽結束,我才回長庚醫院看骨科。當時做了核磁共振檢查,發現關節有些受損,受損程度「介於可開刀和不開刀之間」。我怕開刀後反而關節沾黏,就選擇不動手術。漸漸地,肩膀不痛了,就繼續回到球場打網球、排球等球類。沒多久發生第二次脫臼,這次是排球殺球時,又是右手臂高舉的動作。大五到大六這兩年打球期間,我的右肩關節就這麼一次又一次脫臼,次數多了,也沒那麼痛,甚至脫臼發生前,自己就可以準確預測,「又來了」。每年脫臼一兩次 不勝其擾我太愛打網球,無法停止繼續練習,但關節愈來愈「鬆」,每年都要脫臼個一兩次,實在不勝其擾。看了一陣子骨科,我改看復健科,醫師建議做物理治療和運動訓練,強化肩關節穩定度。這一治療下去,竟點燃我對運動訓練的強烈興趣,開始查資料、看書,根據知識改變發球動作來避免脫臼,加強肩膀旋轉肌和背肌的力量與穩定度,愈研究愈覺得,實在是太有趣了。最初每周兩天做肩膀和背部的肌力訓練,愈練愈有興趣,我開始安排全身不同肌群訓練,半年後,明顯感覺動作控制改善了,回去參加團體比賽也沒有問題。復健經驗 成幫助病人養分醫學系畢業選科時,我很明確地只考慮「中醫針灸傷科」或「復健科」,後來下定決心,成為兼有中醫師和復健專科雙執照的醫師,到現在我仍然打網球、健身、跑步、游泳,肩膀沒有再脫臼。這段受傷復健的經驗,成為我日後幫助病人很重要的養分。因為很多熱愛運動的人,受傷之後雖然會害怕,但因為太愛運動、放不下,所以盡力想要克服、繼續運動。對於他們來說,非常關鍵的問題,就是希望醫師告訴自己「能不能運動?什麼時候可以做到什麼程度?」鼓勵患者 有耐心動作訓練我知道只解釋病理診斷和預後,卻不能告知功能上的診斷和期望,會令熱愛運動的人非常難過。所以,我鼓勵患者應有半年或更久的復健期,有耐心好好地接受動作訓練、學習動作控制,復原之後,運動生命或許會更長久。我也會善用動作測試,幫助他們了解需要幫助的地方在哪裡、評估自己有無進步。坊間運動風氣興盛,有人追求大重量、大肌肉,但如果只是練健康,肌肉並不需要練到那麼大,重量也不需要堆疊到那麼高。現在很多人都是因健身受傷來看診,他們前六周的訓練靠著神經肌肉的適應而做到了一定程度的重量,但六周後,肌肉還來不及長,重量又加上去,就出現了肌肉拉傷、椎間盤磨損、髖關節唇破裂等傷害。追求大肌群 出現運動傷害我現在去學校教課,都會跟學生說,你們未來成為體適能教練後,千萬不要叫學生去跟人家比重量,畢竟平衡的體適能包括肌力、肌耐力、柔軟度、心肺功能四大面向,缺一不可。如果只追求大肌群的肌力卻忽視深層核心力量,又不重視肌耐力、柔軟度和心肺功能,一定會出現運動傷害。凃俐雯小檔案現職:北市超越復健診所副院長學歷:長庚大學中醫系中西醫雙主修專長:運動醫學興趣:網球、跑步、游泳、羽球、健身經歷:台灣運動醫學專科醫師台北市立大學講師亞洲足球協會醫療官職棒中信兄弟隊醫療顧問台北達欣工程籃球隊隊醫華國三太子盃國際男子職業網球賽總大會醫師海碩盃WTA國際女子職業網球賽總大會醫師聯邦杯網球賽台灣代表隊隊醫力康復健科診所院長林口長庚醫院復健科總醫師林口長庚醫院針灸科住院醫師
-
2020-05-10 養生.運動天地
新北運動中心重開 部分健身者跑民間綁約暫「回不去」
新北市公有密閉場館因為疫情,封閉了1個多月,5月4日才管制留容人數減半開放。第一天很多人還不知道開放了,後來逐漸回流,據體育處統計,人數維持在減半的標準值內。不過也有第一線的運動中心觀察,有運動習慣的人,這段期間跑去民間健身房,且需綁約,而目前因為疫情也不敢大力招生。以林口運動中心為例估計,目前與休館前比起來,泳池約回流4成5,健身房6成多,運動課程8成,球場如羽球場、籃球場多已借出,使用人數持續回流。林口運動中心執行長陳建宏指出,推估有習慣健身的民眾,閉館期間跑到民間健身俱樂部,且民間健身房通常一次就須綁約半年、一年,這些人恐短期「回不去」。陳建宏說,目前母親節,許多運動中心有推優優惠,鼓勵媽媽以運動來強化抵抗力。但疫情期間也不敢過度行銷,真的是兩難。新北市日前封閉的14座運動中心、4家運動據點恢復開放,其中第三處運動據點、位於新莊的Waypoint FITNESS,因為疫情開幕一延再延,原本3月20日要開幕,但當天新北市長侯友宜宣布暫停。
-
2020-05-05 科別.骨科.復健
肌肉骨骼超音波 撕裂傷全都露
從事籃球、羽球等較劇烈運動,常發生肌肉骨骼拉傷、撕裂傷等運動傷害。在復健科門診,很多病人因為肌肉骨骼的問題來就診,此時肌肉骨骼超音波就派上用場,被稱為復健科的第二聽診器,能夠幫助病人釐清肌肉骨骼的問題所在。一位老翁來到門診,他主訴,來診三天前去菜市場買許多菜,回到家時儘管菜重,仍勉強用一手硬拉起放在地上的所有菜,結果在右肩處聽到撕裂聲並痛到受不了,所以來診檢查。臨床上比較老翁雙手,可見老翁右手上臂中段明顯隆起,呈現「大力水手」的手臂樣,超音波下可見右手二頭肌、長頭肌腱與肌肉連接處產生撕裂(圖一),並可知道撕裂大小。所幸其撕裂大小不大,經過保守治療後痊癒。另一位30歲男性平日有打籃球習慣,在一次搶籃板著地時,突然覺得右腳後小腿像是被人踢了一下,之後便不良於行,於是來掛門診檢查。臨床上發現距離右腳腳跟肌腱連接處往上8公分附近有明顯壓痛,超音波下可見撕裂範圍及積液(圖二),診斷為阿基里斯腱撕裂。此外,他的右腳腳跟有明顯鈣化,一問之下發現他在多年前該處也有受傷,因此產生鈣化。在超音波檢查下,能夠精確判斷撕裂大小來預估癒合的時間。肌肉骨骼超音波具有相當大的診斷價值,其中常見的就是偵測肌肉或肌腱之傷害病變,舉凡肌腱炎、鈣化、撕裂、斷裂等病灶,在超音波之下皆無所遁形。隨著技術的進步,超音波的解析度也跟著變好,也因此更能精確的判定受傷的範圍、大小和影響的組織。即使是極小的撕裂,也難以逃出超音波的法眼。正因為如此,超音波在診斷的角色上也越發重要。
-
2020-04-26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持續更新/敦睦艦隊27人染疫!下船後活動足跡逾10縣市
17:40 補充高雄足跡國軍敦睦艦隊發生群聚感染,磐石艦上共計有27名官兵(案396-398、400-420、423-425,個案列表)確診新冠肺炎,掀起社會大眾關注,各縣市也陸續公布確診個案的足跡,估計共到過逾百處公共場所,分布超過10縣市。針對染疫者15日至18日停留15分鐘以上的空曠場所,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已發細胞簡訊提醒曾赴同地點的民眾。 海軍109敦睦遠訓支隊防疫作為期程表02/02-03/05 為整備階段03/05-03/12 為航行期間(左營-帛琉)03/12-03/15 帛琉靠泊03/15-04/09 為航行期間(帛琉-左營)04/09-04/14 左營靠泊檢疫台北(1名)從左營回台北後與女友碰面,搭乘大眾運輸期間全程戴口罩,17日下午3時至4時和女友騎機車到桂林路家樂福爭鮮用餐,未戴口罩,但沒進賣場,到其他地點皆戴口罩。北市已完成的6處消毒,即包含桂林路家樂福。新北(1名)15日下船後搭軍方安排的車子到北部,未搭乘大眾交通運輸,第2天就回家,到集中檢疫所之前都在家,但曾出外到早餐店買早餐、超商領錢及眼鏡行修眼鏡,所到之處加起來的停留時間不到15分鐘,全程都戴口罩。新北市案403(24歲男)16日早上至五股迪里休斯早餐店、16日晚間至五股成泰路二段小林眼鏡。其他艦隊官兵確診個案於16日11時43分到過板橋火車站和17日19時45分至22時永和樂華夜市。桃園(2名)案例1(案397):20餘歲男性,15日約21:30至台北捷運北投站搭乘捷運至台北火車站,22:00從台北火車站搭乘區間車至桃園火車站;16日約16:30-17:15至桃園區統領百貨地下1樓誠品書店。案例2(案402):20餘歲女性,15日15:00-19:00至高雄市左營高鐵站旁新光三越,隨後至三民區一家餐廳停留至21:30,隨後到左營高鐵站搭乘高鐵至嘉義站;16日15:00搭乘嘉義市BRT至嘉義高鐵站,16:00-17:18搭乘高鐵車次838由嘉義高鐵站至桃園高鐵站;17日15:30-16:45,至桃園市八德區家樂福。案402在嘉義市足跡如下:4/15 22:30抵達嘉義市,由朋友家人接回4/16 待在朋友家中4/16 約13:00-13:30 去便利商店--北興街7-11桃城門市 (全程有戴口罩)停留約30分鐘4/16 約13:30拿衣服到洗衣店洗衣(全程有戴口罩),停留時間小於15分鐘4/16 約15:00在自由路-友愛路口搭乘BRT 至嘉義高鐵站,全程皆有戴口罩台中(3名)案例1:住清水,15日、17日曾赴診所看診,該診所目前已停業並消毒。案396住清水的軍艦實習生,曾在手機夢工廠清水店(台中市清水區中山路)逗留,先請業者自主停業,環保局已展開消毒。還到梧棲阿公阿嬤家,與案主未在同一個空間,因此阿公阿嬤不須居家隔離,做好自主健康管理。案例2:住沙鹿,15日下船後搭高捷到左營高鐵站,在烏日台中高鐵站下車後搭接駁車到台中榮總與友人碰面,由朋友接回沙鹿,20:30-22:30至85度C沙鹿英才店喝咖啡;16日20:30-21:30赴家樂福沙鹿店,17日17:00-18:00到華得來清水店。案401住沙鹿的士官,在清水區農會(ATM) (台中市清水區中山路)停留,環保局展開消毒。還到高登汽車修車廠(沙鹿區),案主陪同弟弟修車,先請業者自主停業,環保局已消毒。還到媽媽開的麵店(台中市清水區),店已暫時停業,案主媽媽已居家隔離。案例3:住龍井,13日因喉嚨痛曾至醫務所就醫,15日由家人到左營開車載回雲林外婆家,接著返回台中,16日因喉嚨痛再至診所就醫,19:30-20:30至歐奇牛排沙鹿店,17日開車到苗栗女友家,12點到13點在五花馬水餃館頭份店,14:00-16:30到新竹峨眉湖遊玩,18:00-18:10在全聯頭份中央店雞蛋區跟樟腦丸區,18:10-18:20在思夢樂頭份店女性內衣區,再返回台中。1.高鐵:1.4/15,0136車次,高雄-臺中14:55-15:37,3車8A2.4/15,0850車次,高雄-臺中18:25-19:34,11車9E2.高鐵接駁車:4/15,161號接駁車(高鐵-中科管理局),19:45-20:153.手機夢工廠清水店:4/15,17:30-18:004.85度C沙鹿英才店:4/15,20:30-22:305.高登汽車保修廠:4/16,10:25、17:006.周媽媽韓式炸醬麵小吃店及清水區農會ATM領錢:4/16,13:45-14:45、18:45-19:45;4/17,12:30-13:30、19:00-20:007.家樂福沙鹿店:4/16,20:30-21:308.歐奇牛排沙鹿店:4/16,19:30-20:309.華得來清水店:4/17,17:00-18:0010.台中一中校門口:4/18,11:30-14:3011.7-11保屏門市(台中市沙鹿區向上路七段132號):4/17,20:30-21:0012.7-11一中門市(台中市北區一中街98號1樓):4/18,11:50-12:5013.全家便利商店一中漾店(台中市北區尊賢街22-3號):4/18,12:20-12:3014.I-PLAZA3樓廁所(台中市北區一中街98號3樓):4/18,12:50基隆(1名)15日下船後搭部隊交通車返回海軍陸戰隊學校,17日18時55分搭高鐵自左營回台北,約21時20分轉搭國光客運返基隆,21時50分左右下車後步行返家,中間未去其他公共場所,返家後也未外出。雲林(1名)15日下午由父母接送,中途前往佛光山祭祖,晚上返回雲林住處,16日跟父母拜訪親友在親友家共進午餐,之後由母親載往斗六火車站,搭乘13:52的火車自強號到台北淡水訪友,22:00左右再搭高鐵至高雄訪友並借住,18日收到召回通知,從高雄搭Uber返回雲林住處拿行李,隨後北返林口。16日當天由母親載往斗六火車站,搭車前曾在斗南一家蒸餃店買餐,因外帶接觸的人並不多,他搭乘下午1點52分的火車122車次自強號第9車廂到台北車站,再捷運及公車到淡水訪友,當天晚上10點再搭295列車高鐵的第二車南下高雄找朋友,並借住在高雄朋友家,18日上午收到召回通知,從高雄搭Uber返回雲林住處拿行李,隨後北返林口。至於該案於本月15日離艦休假之前,14日晚曾與四名友人在高雄碼頭抽菸聊天,當晚七時三十分到九時也曾和另一名士兵到匯豐軍用品社及楠梓小蒙牛牛排館用餐,以及17日回雲林之前,也曾到高雄酷帽子酒館、呷尚飽早餐店、伊莉沙自撞球館、老四川南屏店、統一超商高雄華豐門市等,這部分疫調已轉交高雄處理。嘉市(1名)15日由家人開車接回家,全程戴口罩,16日前往台南,17日返回嘉義市,18日由部隊防疫專車載回。個案訪台南期間,17日12時30分至14時30分到南紡購物中心Mo-Mo-Paradise壽喜燒,並於14時30分至15點40分於享溫馨KTV台南中華分店停留。台南(2名)案例1:14日在高雄曾下軍艦至附近全家超商買東西,15日離開軍艦後,從左營搭計程車回到歸仁的居所,15日未出門。16日15:12-18:25:在新光三越新天地,先從B1搭電梯至6樓翰林茶館購買飲料,再到麥當勞點餐後進入公共客席區用餐,傍晚6時離開麥當勞,搭A區手扶梯至5樓逛一圈並未入櫃購物後,搭手扶梯從西門路大門口離開。16日18:25-20:00:入住中西區成功路「驛O旅店」。16日20:00-22:00:花園夜市,在夜市入口處有量測體溫,與女友都未發燒,過程中曾買紅妃香腸大腸、魚池紅茶及其隔壁的泰式奶茶、延記臭豆腐、拔絲地瓜等。16日22:00-24:00:中西區海安路二段「茶O複合式餐飲」。17日00:00-10:30:入住中西區成功路「驛O旅店」。17日13:35-13:51:台南市永康區文化路「松O汽車保養廠」。17日 14:26-14:42東區「藝群中華診所」。18日10:40:仁德區中山路「統一超商」。18日12:26-12:33:北區公園路轉運站「全家超商」。18日12:33-18:18:北區中山公園。全程皆有戴口罩,交通方式是自行開車。案例2:曾前往中西區的永華國民運動中心運動,並於17日中午跟嘉義市的個案到南紡購物中心裡聚餐。14日11:30-11:40:至左營基地營區附近萊爾富商店短暫停留。15日13:30-15:10:於左營軍港搭乘接駁遊覽車至新左營。15日15:10-15:40:搭乘莒光號至台南火車站,出站後搭計程車返家。15日19:00-19:30:中西區劉家汕頭意麵用餐。15日19:30-20:10:中西區家鄉八寶冰飲食。16日11:45-11:55北區「曾泌尿科」。16日12:03-12:09北區「米里飲料店」。16日16:20-18:30:永華運動中心(啞鈴區、跑步機區)。16日19:30-20:10:北區黎明鐵板燒用餐。16日20:46-21:13中西區「尚永機車行」。16日21:19-21:23北區「嘴饞鹽酥雞」。17日9:58北區「小貨車早餐店」。17日12:30-14:30:至南紡夢時代MOMO壽喜燒(和嘉義市病例同飯局)。17日14:30-19:00:成功大學光復校區籃球場。18日11:30:至台南公園集合返檢疫所。18日12:30-12:40:至台南轉運站全家便利商店購物。18日15:30-15:40至台南轉運站如廁。18日18:55-19:10:搭乘本市防疫計程車就醫。高雄(9名)高雄市府19日公布8個案足跡分布7個場館,20日均封館消毒一天,之後再由衛生局判斷是否重啟營業。20日確認官兵多1名高雄人,再公布14個足跡熱點。20日下午又公布第3波,分別為西堤楠梓後昌新店、凱莉都汽車旅館。21日公布第4波,新增6處。22日公布第5波,新增5處。1.漢神巨蛋:16日11:30-13:30海港餐廳、添好運、cafe del sol2.瑞豐夜市:16日21:00-22:30 3.義大商城:16日13:30-18:004.家樂福鼎山店:17日10:00-11:005.好市多大順店:17日9:00-10:00 6.四維羽球場:15日9:00-10:007.小港郵局:17日,約停留30分鐘8.中正一路120號5樓之7教室(苓雅區):16日18:00-20:009.緣髮百元精緻快速剪(林園區):17日15:00-16:0010.麗馨商旅七賢館(前金區):15日住宿一晚11.天天汕頭火鍋(鹽埕區):15日19:00-20:3012.玫瑰汽車旅館(左營區):16日18:30-21:0013.赤鬼牛排(左營區):17日11:30-13:3014.韓咪達韓式料理(三民區):17日12:00-13:3015.卡布Cappu義式料理(楠梓區):16日18:30-19:3016.Mr.帕(鼓山區):17日19:30-21:0017.吳媽媽餃子家常菜(左營區):14日18:30-19:0018.澤野燒肉屋(左營區):15日18:00-20:3019.新光三越高雄左營店(左營區):15日15:00-19:0020.素香庭(三民區):17日19:00-21:0021.老四川巴蜀麻辣燙(鼓山區):17日18:30-20:0022.西堤楠梓後昌新店(楠梓區):17日19:30-21:1523.凱莉都汽車旅館(楠梓區):14日17:00-22:0024.小蒙牛楠梓家樂福店(楠梓區):14日20:00-21:1025.佛光山萬壽園(大樹區):15日15:00-16:0026.全聯福利中心仁武八德店(仁武區):15日17:20-18:0027.酷帽子餐酒館(鼓山區):17日00:15-01:3028.呷尚寶高雄北平店(三民區):17日中午時段29.伊麗莎白撞球休閒運動館(鳳山區):17日16:00-18:0030.阿珠熱炒海鮮(左營區):15日19:00-16日00:0031.野饌烤肉店(新興區):15日20:00-23:3032.瑪秀餐酒館(鼓山區):15日23:30-16日3:0033.小港戶政事務所:16日14:30-15:0034.大魯閣草衙道(前鎮區):15日20:27-21:4435.五甲拖吊場(鳳山區):16日13:50-14:0536.布魯商行高雄店(左營區):16日14:30-15:0037.蓮池潭(左營區):16日16:00-16:3038.大碗公冰店(左營區):16日16:40-17:0039.捉遊(三民區):16日20:30-20:45台南市衛生局20日下午再公布3名來自高雄磐石艦確診官兵,曾於4月17日分別到訪過若干地點。其中第1案在下午17:00-18:00在東區崇學路的教室上課,個案本人與現場的89位學員均有戴上口罩(包含67位台南人),已將全數列為居家隔離者。第2案在17日16:00-1830到奇美博物館外圍拍照,20:30-22:00至民族路三段的鬍鬚忠牛肉湯用餐,當晚入住創意設計民宿。第3案活動地含北門及學甲區周邊,中午12:48停留過南鯤鯓代天府約40分鐘,13:30抵達保安宮短暫停留10分鐘,13:50在錢來也商店待了15分鐘,14:00再前往萊爾富鹽福店5分鐘內購物,14:30分到水晶教堂,14:50到鹽田最後15:50至學甲國中附近品嘗蔥抓餅後離去。屏東(4名)案例1:15日下船後自行騎車返家,1小時後返回高雄營區,未有社區活動史。案例2:16日下午5時30分至晚間7時,與17日下午3時50分至5時30分曾去過屏東市國民運動中心,5時30分至7時,前往長治鄉玄天上帝廟附近球場,其他地點皆短暫且有戴口罩。案例3:16日下午至屏東大學找朋友、17日至屏東大學接朋友,並在環球影城用餐,結束後返家未再出門。案例4:16日上午10時30分至下午2時,曾前往潮州健身工廠運動。16日、17日戴口罩搭火車及高鐵到桃園市龜山區國立體育大學找朋友,住在該校委外宿舍,他到過小吃店、麵店、早餐店用餐及理髮活動,16日晚間21時30分搭機捷到國體大,16日22時至22時30分於國體大附近永和豆漿,17日晚間於龜山區北方麵館,期間有陪同友人弟弟(為已解列的確診個案)前往長庚醫院看診。
-
2020-04-22 科別.骨科.復健
腳踝扭傷別輕忽 3招復健自救
腳踝扭傷常見,若輕忽治療,可能變成慣性扭傷,影響行動。物理治療師提供3招供傷患居家復健,也提醒腳扭傷要先冰敷,不能熱敷,搞錯了會使患處腫成像「麵龜」,得不償失。一名愛打羽球的大男孩,最近運動時腳沒踩穩,「啪」一聲,腳踝外側疼痛無比,他以為休息就沒事,結果腳踝腫得像「麵龜」,就醫發現外側韌帶撕裂。高雄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物理治療師黃富明說,近年運動風氣興盛,很多人不慎扭傷腳踝,病例數約增2成,如果輕忽未治療,會引發慣性扭傷。「很多人腳扭傷,以為要先熱敷,其實大錯特錯!」黃富明說,扭傷時第一個動作應先冰敷,不是熱敷,否則會使血管擴張,讓腳更腫。扭傷時,也可把腳抬高,減少體液滯留,減少患處負荷,也別逞強走動。腳踝扭傷在治療上有儀器物理治療、徒手治療、運動治療、體外震波及自體血小板血漿注射療法(PRP)等,若是放棄治療,會造成踝關節結構不穩,支配踝關節的肌肉不平衡及平衡功能受損,變成慣性扭傷。黃富明提供3招居家復健作法,第1招「腳踝幫浦運動」,讓患肢墊高於心臟,在不痛的情形下重複讓腳底板下壓再往上翹,每回做20至30下,1天3回,幫靜脈回流到心臟。第2招採坐姿,膝蓋伸直,再找條彈力帶綁在腳板往身體內側拉,讓腳板外翻,每天3回,增強外側肌群。第3招是在扭傷後期練「金雞獨立」,讓患肢單腳站立,先扶牆練習到慢慢放手,每次10至15秒,每回做10至15次,1天做3回,訓練腳踝穩定度。
-
2020-04-16 橘世代.好學橘
退休老師未忘網球情 14年投身教學培養更多小國手
基隆市網球教練陳明財,在他擔任東信國小老師時親手調教一對兒女陳迪和陳宜,兩人都曾是名的網球國手,陳迪還拿過亞運金牌,陳宜則是現任議員。陳明財退休14年來,每天仍投身網球教學,培育很多小選手,希望有更多的網球國手為國爭光,也在地方帶動網球運動風潮。陳家一家人都是運動好手,陳明財曾是手球選手、網球教練,老婆蔡麗月是馬拉松跑手,一對寶貝兒女陳迪、陳宜是網壇難得的兄妹檔。陳迪拿過亞運、世大運金牌,成績斐然,成為世界各國征戰職業選手。而陳宜7歲就拿網球拍,小一就跟著媽媽蔡麗月,每天跑5公里練出好體力,14歲越級奪全國18歲排名賽冠軍,小六時打下美國橘子盃12歲組亞軍,有網壇「漂亮寶貝」稱號,現在是基隆市議員。陳迪兄妹在網壇發光,幕後最重要推手就是父親陳明財,兩兄妹在他調教後,從小打到大,默契很好,混雙連續6年代表基隆市在全國運動會拿下金牌。陳明財退休後比當老師更忙,因老婆蔡麗月是義和里長,他白天忙社區活動,當義工,鼓勵長者多動多做操才健康。陳明財帶社區老人活動筋骨,老人家動一動後都覺得身體年輕了許多,一是利用彈力帶讓上半身及手部的肌肉可以活動,二是利用瑜珈墊來做墊上操,讓下半身動一動,下肢及腹肌都可用到,這兩項運動是最安全又健康的運動,對防止老人家身體老化很有幫助。陳明財說,社區老人最常碰到的問題就是手腳會沒力,但越少動就會越不想動,他要讓老人家從運動中學到健康。很多人學了身體都會熱起來,流流汗就最好了。一般到外面找教練學網球得花錢,但陳明財很熱心,多年以來傳承自己網球技術,在市民活動中心網球館免費教網球課,他從最基礎的開始教,而且都是教不會打球的,從最基本功開始學,1個月就可以結業了,招收對象是社區成年的上班族為主,假日開班讓民眾有時間來學,想學的都可來報名。他退休後,仍未忘情網球,繼續當教練,14年來,每天下午和一群教練教小朋友打網球,培養出不少小選手。在假日也開網球班招收上班族打網球,大家都很有興趣,讓社區的網球運動相當興盛,他退休後,用運動來健身,生活很充實。對於小朋友投入運動,陳明財給建議家長,把小孩送安親班不如送去學校運動的社團,學一項專業的球技,最好有職業發展的,以後可以如職業選手發展,如網球、棒球、高爾夫、羽球、籃球等都是好選擇。想報名參加的老人家可洽基隆市正信路205號市民活動中心網球館,或市議員陳宜服務處。【關於更多熟齡退休精彩故事↘↘↘】。退休後重拾摯愛 憑一身「憨膽」搭起台灣拳擊舞台。退休校長熱愛體育40年 盼帶給學生終生運動習慣。50歲就退休 「人生歡喜過」他當起土地公經理人。60歲退休員警讓魚骨重生 開拓漁村文創 為自己而學 橘世代來了! 【歡迎加入】建立自己的學習進修清單,充實精彩人生2.0,鑽研興趣、挑戰新領域、豐富生活,逐一實現手裡的那張學習清單!【歡迎加入好學橘FB社團】
-
2020-03-14 橘世代.健康橘
人從放棄那刻開始變老!她60歲「熟女身材如少女」
IG粉絲人數逾18萬人的健身網紅「May劉雨涵」,近來除了成立YouTube頻道「May Fit」與發行電子書「MM Booty Building Guide」,希望鼓勵愈來愈多女生投入健身,而她的媽媽也成為「May Lifestyle」的追隨者,在女兒鼓勵下開始嘗試重訓,即便快60歲,也能輕鬆穿上May的運動服裝,展現迷人線條,母女倆互為彼此的健身最佳夥伴。媽媽身教鼓勵 成就健身網紅MayMay說,很多人以為媽媽運動是受到她的影響,其實媽媽年輕時就有運動習慣,無論是有氧或重訓,也會帶著孩子們打桌球、羽球;加上媽媽是舞蹈家,身材好到還當過平面的model,或許就是媽媽健康、美麗的形象,深深影響著自己。「當初為了減肥加入健身房,也是媽媽的鼓勵」,May說。只不過當時的觀念還不是很正確、成熟,瘋狂地做有氧運動,只敢吃地瓜和沙拉,雖然1個月內體脂降了7%,體重從51公斤掉到47公斤,代價是每天都得挨餓,心理也愈來愈負面,甚至影響到生理期,「曾經將近半年月經都沒有來。」在那之後,May告訴自己不能再這樣下去,應該要找到一個自己可以持續的方式,於是開始投入重訓,同時從網路上或書籍中學習營養學的知識。現在的May,體重雖與減重以前相同,但肌肉與脂肪的比例則大大不同,有線條的手臂、勻稱的S線條和翹臀,健身不僅練出精實的體態,也練出更多的自信。May媽重拾運動 熟齡身材如少女看到愈練愈健康的女兒,May媽也開始嘗試健身,初期因找不到適合自己的訓練方式受挫,甚至一度想放棄。May媽說,自己雖不排斥運動,但過去幾年因膝蓋的舊傷與更年期的影響,不僅無法持續運動的習慣,更覺得運動只會讓自己更難受、更挫折。「以前重訓後膝蓋都會不舒服一陣子,連走路、上下樓梯都會有感覺,那時一度擔心自己是不是一輩子都不能再運動了」。只不過這次May媽不再孤單,而是有寶貝女兒鼓勵與陪伴,找到了解自身狀態的教練及適合自己的訓練方式,「媽媽跟著新教練練了快一個月,從沒聽她說膝蓋不舒服了,更重要的是,也看到媽媽比以前更有自信,快60歲身材依舊和少女一樣,還會穿我的運動服裝,要我幫她拍照」,May興奮地說道。在家也做訓練 女兒要繼續「曬媽」如今的May媽,因為健身重拾了運動的樂趣,也找到自己喜歡的模樣。現在不僅每周到健身房接受一對一的訓練,每天也會在家自主訓練,攤開瑜伽墊,做著相當考驗核心的「登山式」。她說:「人之所以變老,不是從第一道皺紋開始,而是從放棄自己開始」。她也鼓勵有心想改變的人,只要有心,哪裡都可以運動,像是自己即使不去健身房,也會在家做核心運動,或是拉著May一起看YouTube上的訓練影片跟著做,短短20分鐘就能達到運動效果。May表示希望自己能持續以熱愛運動及美食這樣的角色,帶給人正向的改變;現在也看到媽媽因為重訓讓自己變得愈來愈好,未來她也會持續「曬媽」,希望媽媽能用自己的故事,激勵更多年紀大的人開始重訓,踏上尋找美好自己的旅程。健身以後,May開始對飲食有所「計較」。為了吃得更營養且美味,研發出以冷盤及烤箱料理為主的健身餐;May媽貼心提醒熟齡族健身3件事。美味營養這樣吃想吃得健康,May建議可掌握3大關鍵:1.色彩多等於營養均衡以「蒸炒煮燉」方式烹調,搭配酪梨油、橄欖油,再加上容易取得的平價食材,包括豆腐、雞肉、蛋、洋蔥及彩椒等,就能做出一道營養、美味又能吃飽的健身餐。2.午餐和晚餐,要攝取30公克以上的蛋白質提高每餐攝取的蛋白質比例,也不因為怕胖而刻意不吃某一類食物,一切以健康為最大前提。3.不要害怕吃碳水化合物以半碗的五穀飯或南瓜、地瓜等根莖類取代白飯,讓自己吃飽,不要讓健身餐看起來「很可憐」,而是要很好吃,才能持之以恆。熟齡健身3提醒May媽提醒熟齡族健身3件事:1.找到一起的好夥伴,朋友或兒女都可。2.身體有舊疾,最好找一個專業教練一對一調整姿勢。3.不要心急,從體能可輕鬆負荷的訓練開始。看更多報導:《橘世代》【熟齡健身精選專輯↘↘↘】。樂活大叔施昇輝用重訓改善五十肩 重拾人生主控權。膝蓋受傷也能練翹臀? 6大動作幫你減低膝蓋負荷!。在家也能簡單練肌力!40+留住身體主導權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3-08 橘世代.好學橘
不要求每場贏!「奧運銀腕」郭李建夫帶隊,練韌性
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一役,中華成棒隊一舉勇奪銀牌,替台灣棒球寫下光榮一頁,當年站上投手丘繳出3勝0敗佳績的郭李建夫被封為「奧運銀腕」,成為家喻戶曉的棒球國手,經旅日、中職洗禮後,郭李急流勇退選擇傳承,在開南大學校棒隊擔任總教練,替體壇培育下一代好手,平時也參與培訓社區少棒隊,希望鼓勵更多年輕一輩接觸棒球,學習團隊精神。郭李建夫出身桃園,從青棒時期起就展露頭角,23歲入選中華隊征戰巴塞隆納奧運,擊敗勁敵日本替台灣拿下銀牌,成績是歷來奧運最佳,後被日職阪神虎隊網羅擔任投手,旅日歸國後在中華職棒為中信鯨隊效力,由於歷經大小戰役早就「全身是傷」,考量身體條件,郭李在中職後期即為投手兼教練,2003年退役後在因緣際會下,被延攬任開南大學棒球隊教練。「希望能將多年棒球經歷,繼續傳承下去!」郭李建夫說,本想說未來可能到業餘球隊當教練,在中職5年約滿前夕接到開南大學董事長郭石吉邀請,幾經思考後也考量桃園是他的家鄉,最後點頭決定返鄉傳承,到開南先投入籌組校棒隊事宜、訂組織章程,更親自招選手。開南大學校棒隊創立於2004年年中,當時網羅20名高中職校棒球好手,郭李建夫說,雖然從選手身份轉變為教練,但過去即有教練經驗,也算是駕輕就熟,他把球員當自己弟弟一般看待,認為教學「沒有一教就會的」,自己按部就班、循循善誘,一步步帶領球隊抱回獎座。郭李建夫領軍的開南校棒隊在第2年就勇奪大專杯全國第2名佳績,17年來也始終維持全國前5名,成為大專校院的知名強隊,他帶隊要求「沒有非要每場要贏」,但傳授選手要有韌性與態度,並要體悟棒球是團隊運動,「只要大家團結一致,球隊自然會強,更能求勝!」旅日6年時光,讓郭李建夫也學習不少日人面對棒球的觀念與態度,日本選手對練球執著、自我要求高,「原本只要投100顆球,但往往會投到200顆才滿意」,也代表他們對事物的專注力高,即便退役也是企業搶著要的人才,他在訓練時也會引導選手能學習各項觀念,希望年輕一輩都能從中領略。郭李建夫說,在球場上專注是很重要的事,他自己就會要求校棒隊比賽時,即便不是先發上場「也一定要關注比賽現況」,有的人習慣會在場邊練揮棒,但他認為,棒球是團隊比賽,不僅要掌握自己人也要了解對手動態,在場邊也要全神貫注觀賽,也有助於凝聚球隊士氣。從小學三年級因為興趣接觸棒球起一路迄今,年過半百的郭李建夫更致力於棒球教學,幾乎生活離不開棒球,也有棒球隊學生畢業後被他留在球隊任教練,希望棒球經驗一代傳一代,他也鼓勵家長們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參與社區棒球活動,彼此切磋交流,也能促進親子感情。【延伸閱讀↘↘↘】。國手翻出新人生 打造兒童體操王國。世界壯年羽球金牌 吳昶潤:還能打到80歲以上。捧起保齡球一丟就是20年 68歲陳和財奪全運會金牌 為自己而學 橘世代來了! 【歡迎加入】建立自己的學習進修清單,充實精彩人生2.0,鑽研興趣、挑戰新領域、豐富生活,逐一實現手裡的那張學習清單!【歡迎加入好學橘FB社團】
-
2020-02-24 橘世代.好學橘
跑上聖母峰的台灣第一女子 陸承蔚的生活學
在46歲時成功挑戰聖母峰馬拉松的陸承蔚,她不是職業運動員,而是和大多數人一樣奔波於工作、生活與家庭之間,從開始跑步到在聖母峰上奔馳,只花了3年,期間還完成人生第一場全馬、戈壁超級馬拉松,以及喜馬拉雅環道等旁人眼中的種種「壯舉」。即將邁入第二人生的她,堅毅地朝向理想生活邁進。陸承蔚表示人生可以退而不休;目前的她,除了原有文創相關工作事業,最大興趣是思考將多年IP品牌發展、授權專業,與熱愛的運動去進行不同面貌產業端結合。挑戰才能激勵自己往前陸承蔚說,自己是個熱愛挑戰的人,不論是在職場或運動,她認為,要有挑戰才會成長,才能往理想中的自己推進。她說當面對一個目標的時候,不會先想說自己做不到,而是會先分析、評估現況,再思考說用什麼方法可以達到,最重要的是要「懂得享受」其中,讓熱情驅使自己向前邁進。如何克服運動的惰性?陸承蔚說:「設定目標後,就會有強烈的動機,再幫自己找到許多可愛的熱忱吧!」以當初練車為例,她認為唯有凌晨3點半起床,利用兒子還在熟睡的時候練車,如此才有辦法兼顧訓練及孩子。一開始她也不要求自己要做到多滿,每天騎20、30公里就好,先查好要去的地方、規劃路線,把每天的練習當作「探險」,漸漸地發現自己喜歡騎車,原來自己可以做的事情比想像中的多,也開始想要嘗試其他挑戰。運動是為了離理想更近陸承蔚認為,運動是修煉自己、邁向理想生活的工具,無論騎車、跑步還是游泳,都可用來檢視目前狀態,還有哪裡需要調整、進步的空間,這樣才能離理想中的自己更近一步。陸承蔚也不吝分享近來的體悟,她說,一直覺得自己太緊繃,需要「放鬆」,而這點自己則在游泳上獲得驗證與練習。「游泳就是要學習怎麼放鬆,否則無法游得更好、更快,不是嗎?」,陸承蔚說。陸承蔚也表示,過去對「年紀」的感受並不深,然而近期深受更年轉變的影響,經過調整現在是以淡然態度看待,這也是接觸運動的體悟,她期許自己即使年紀大也能活得光彩,因為那會帶給人希望。她說,每一時期訓練會遭遇的瓶頸都不盡相同,會因當時生活、身體狀況及心理因素而有不同的『檻』要過,如同人生不同階段,該如何與自己對話,正向面對挑戰,發掘其中樂趣,並找到方法達成。對於退而不休的第二人生規劃,陸承蔚除了要繼續運動維持健康身、心,她還想學習更多自己以前不常接觸或不懂的事物,譬如:理財、持續創作;甚至將自己喜歡的運動與目前文創事業結合。她說:「這些渴望不只是一張人生清單,它們彼此之間環環相扣,生活對我而言不是平面,它是立體、具象並變動的!」運動讓自己有足夠的體力、腦力去學習,同時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在人生中繼續探索。陸承蔚興奮地說:「我想運用過去文創操作IP品牌、授權的專業與運動結合。這是好玩的事,我想做的事,都是可以累積、做一輩子的!」【延伸閱讀↘↘↘】。以謙卑之心勇往最高峰 62歲丁博慶:「這輩子與山結緣了!」。世界壯年羽球金牌 吳昶潤:還能打到80歲以上。國手翻出新人生 打造兒童體操王國。50歲開始為自己而活!賴宜珊醫療界退休轉舞蹈界 為自己而學 橘世代來了! 【歡迎加入】建立自己的學習進修清單,充實精彩人生2.0,鑽研興趣、挑戰新領域、豐富生活,逐一實現手裡的那張學習清單!【歡迎加入好學橘FB社團】
-
2020-02-23 橘世代.好學橘
46歲成功挑戰聖母峰馬拉松 越跑越勇敢的陸承蔚
「夢想有簡單的嗎?若容易還值得讓人挑戰嗎?」陸承蔚說。她是台灣第一位跑完聖母峰馬拉松的女跑者,那一年,她已46歲。她並非體育科班出身,而是像你、我一樣有工作、家庭、甚至是一位母親;18歲以後的她再也沒有踏進過操場,2013年在朋友的「拐騙」下開始騎車,一個半月後便完成單車環島,從此與運動結下不解之緣,更在2017年完賽聖母峰馬拉松。「樂於挑戰,並享受其中」,是陸承蔚的生活哲學,也是她維持年輕的不二法門。練車後1個半月後環島 運動讓她發現「自己」「運動其實從不在我原先的人生規劃中。」陸承蔚笑著說,而促使她踩上腳踏板,起因於朋友的單車環島邀約,而且一個半月後就要出發;當時是「運動小白」的她,為了不想成為團隊的負擔,她分析扣除工作與家庭之後的可練習時間;陸承蔚說,從拿到公路車後,她每天3點半起床練車,學習適應下彎的把手、如何換檔,而且趕在7點半當時稚齡的兒子起床前到家。陸承蔚表示,練車改變了生活節奏、開啟生活視野。面對目標,陸承蔚不是先想理由阻止自己,而是想方設法去達成它。她說:「只要動機夠強烈,自然就會找到完成方法。」她以自身練車的經驗為例,她會先用Google Map查好明天騎車要抵達的地方、規劃出路線,當作是一場「冒險」,這會讓自己更有動力起床練車。陸承蔚坦言,方向感不好的她,在接觸單車前很少跨出生活圈,練車之後,她每天獨自探索台北,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充實快樂。「我們多數時間都是向外『給』,奉獻給小孩、工作和家庭,卻很少有時間和自己相處。」陸承蔚說。她表示,騎車的三個小時當中,她體驗到「完整的自由」,這對身兼職業婦女與母親的自己是如此珍貴,因此她很enjoy在其中,不覺辛苦。渴望自我成長、熱衷挑戰從不停歇從單車環島到戈壁超級馬拉松,甚至是聖母峰馬拉松,為何陸承蔚可以完成一件件別人認為很艱難的事?「與其說喜歡運動,不如說我更熱衷於挑戰」,陸承蔚說。她當初是偶然看見朋友分享「戈壁挑戰賽」的賽事片段畫面,看到一群人站在起跑線,不畏前方的沙塵暴,聽到槍聲便義無反顧地往前衝,她覺得這群人很帥、散發出光芒!後來知道這場比賽是限定兩岸三地商學院EMBA的學生參加,參賽者可能是公司老闆或高階主管,想到這群人除了事業、家庭,必須要投入相當大的心力訓練自己,而且還要達到一定水平才能成為A隊選手站上起跑線,「一想到就覺得熱血!」陸承蔚說,從那時渴望自己有日也能踏上玄奘之路,並成為A隊競賽組選手。為了要成為戈壁選手,陸承蔚展開了自訓,每天10公里、循序漸進地練習,在8個月後完成135公里(錶上實際距離)的戈壁超級馬拉松,也因此,她決定每年都要挑戰一件讓自己成長的事情。2017年,陸承蔚參加聖母峰馬拉松,這是全世界海拔最高的馬拉松賽事,得先徒步登上海拔5364公尺的聖母峰基地營後,再一口氣跑完直線距離相當於一場全馬42.192公里的超高海拔越野路徑,過程除了必須克服險峻多變的地形,還得在空氣稀薄的高山「跑起來」。在此之前,台灣從未有女性參賽者,儘管跑齡不長,陸承蔚仍決定一試。「80歲還要舉啞鈴」 運動讓我離理想的自己更近縱使開賽前因急性高山症發作而差點棄賽,比賽過程中也因支氣管發炎邊跑邊咳,陸承蔚謙虛地說,一路上支持自己跑下去的力量,是大家的愛,若沒有家人、朋友的鼓勵、愛與盼望,她不可能完成這場艱困比賽。最終,陸承蔚克服了生理苦痛、內心拉鋸,與嚮導尼瑪一起通過終點,完成這趟挑戰自我的旅程,也學習到「最偉大的勇敢是愛」。或許不是每個人都要去完成這樣不可能的任務,但陸承蔚希望以自己的故事鼓勵更多人勇敢築夢、築夢踏實。她說:「只有『想要』與『不想要』,當你很想完成一件事情,就會想辦法去完成它」。如今她持續運動,雖然她已是跨越波士頓馬拉松成績門檻、並達標的「BQ跑者」,她依舊朝著自己內心的夢想成績努力。即將步入「知天命」之年,她也很清楚接下來的挑戰莫過於伴隨中年後而至的身心變化,但不管未來如何的變化,她會繼續運動下去,因為這是在心中未來理想的生活狀態之一,希望自己七老八十可以舉啞鈴,成為能帶給別人正向改變的人。小檔案|陸承蔚藝術經紀授權專家/作家/跑者是台灣首位完成聖母峰馬拉松的女性跑者,著有《越跑越勇敢:聖母峰馬拉松全紀錄》。【延伸閱讀↘↘↘】。以謙卑之心勇往最高峰 62歲丁博慶:「這輩子與山結緣了!」。世界壯年羽球金牌 吳昶潤:還能打到80歲以上。國手翻出新人生 打造兒童體操王國。50歲開始為自己而活!賴宜珊醫療界退休轉舞蹈界 為自己而學 橘世代來了! 【歡迎加入】建立自己的學習進修清單,充實精彩人生2.0,鑽研興趣、挑戰新領域、豐富生活,逐一實現手裡的那張學習清單!【歡迎加入好學橘FB社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