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2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搜尋
糖尿病腎病變
共找到
38
筆 文章
-
-
2021-10-13 該看哪科.新陳代謝
一天打4針大喊吃不消!她改口服藥+1天1針快樂出遊
台中62歲葉姓糖尿女病患近2年因血糖控制不佳,一天打4次胰島素注射,加上嚴重小腿抽筋副作用讓她很抗拒,控制血糖無奈成效不佳,出現腳底冰涼、麻等周邊神經病變,體重過重,經向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郭佳茵求診後,改為口服藥加一天打一劑促效劑,配合運動、控制飲食,半年下來解決長期困擾,減重3公斤,看起來年輕許多,還可以開心旅遊了。郭佳茵說,考量葉姓女病患對胰島素注射一天打4次,嚴重影響生活,以飲食、運動控制但仍血糖降不下來,加上患者無法抗拒甜食,建議患者改服藥加上每天在午餐前打一針促效劑,搭配飲食、生活習慣調整,半年下來糖化血色素有明顯進步,不再小腿抽筋,體重減輕3公斤,親友認為她近期看起來健康、年輕許多。郭佳茵說,近年來糖尿病的藥物有了突破性的進展,其中GLP-1受體促進劑除了控制血糖,可保護腎臟、心臟和控制體重。藥物的使用必須考量患者的肝腎功能、是否有禁忌症,或是不能忍受之副作用,因此必須與醫師仔細討論,依病患身體狀況做最適宜的選擇。郭佳茵說明,糖尿病控制不佳所造成的糖尿病腎病變才是國人洗腎的主因之一,更會導致神經血管病變,如中風、心臟病、眼部視網膜病變,腎臟尿蛋白病變等;過去糖尿病患者聽到需要打針治療就避之唯恐不及,現今正確的觀念是糖尿病藥物包含胰島素等針劑,並不會傷害腎臟功能,建議患者好好與醫師充分溝通相互配合,才能真正達到自由自主的理想生活。
-
2021-09-20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肝苦人生與肝苦醫生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器官移植面面觀」,由一位器官移植的外科醫師敘述自己選擇走上這專業的心路歷程,接著是一位器官捐贈移植協調師分享她本身捐贈自己的肝臟給父親的感人故事,以及另一位器官捐贈移植協調師追憶她事隔多年,有機會與捐贈器官的家屬見面的諸多感觸。編者與鍾孟軒醫師首次見面是在一群初入醫學系的同學主動成立「與病人為友」的活動,看到這些學生仍舊秉持初衷繼續播愛是最令人感到溫馨的。「學長,我們剛剛掃超音波發現肝動脈不通耶!」總醫師在我看門診的時候直接來電,通常都沒什麼好事。「你先安排急做個電腦斷層,然後跟開刀房說一下可能要緊急進去重接血管,主任那邊我跟他報告!」一邊交代學弟事情、一邊在腦中回想昨天的肝臟移植手術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過程明明就很順利,關傷口前血管也都通的呀!想到這病人是院內同事的老爸,不禁暗忖……難道這就是所謂的VIP症候群?速速看完門診,步入往開刀房的電梯,我試著閉目休息一下;這台肝臟移植手術因為病人狀況緊急,所以是臨時安排的,前一天等到下午五點有手術室空出來時,才順利把病人送進去開刀的;半夜結束後為了等病人送回加護病房的抽血報告,索性就不回家了直接睡在辦公室的折疊床,原本打算今早門診結束後再補個眠的,誰知道這下子又得進去手術室了。「老師,你怎麼看起來這麼累?」跟在我身後步入電梯的年輕住院醫師真是觀察入微,我嘆了一口氣回道:「學弟啊,我跟你說,做肝臟移植齁,真的是對自己的肝臟不太好,歹路母湯行啊!」 對呀!為什麼我會這麼想不開的走上這條肝苦人生的不歸路啊?「叮!」電梯來到手術室樓層,門緩緩地開啟,埋在我腦海深處的回憶也被緩緩開啟。應該要從在一般外科當實習醫師的時候講起,那個月我被分派到專長切肝的指導老師,帶我的住院醫師剛好是同校學長,某日看老師用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完成了一台肝切除手術,我忍不住跟學長說,我以後也想跟老師一樣走肝team開肝臟手術!語畢,埋頭縫合傷口的學長抬起頭,見獵心喜地叮嚀我:「學弟,你服完兵役記得要回來北榮外科耶!」等到順利錄取回到北榮外科時,學長已經是總醫師了,領著我這小R1(註一)到各個房間拜碼頭;剛好這天有肝臟移植,也是同校畢業的研究醫師學長正在手術檯上浴血奮戰,「學長學長,我幫你找到一顆新鮮的肝了,學弟說他很想走肝team,以後搞不好也來學肝臟移植哦!」總醫師學長很開心的介紹著。正在埋頭止血的研究醫師學長抬起頭,冷冷地看了我一眼:「是喔……歡迎啊,但是要先祈禱他的肝能撐到那個時候!」語畢學長的視線旋即轉回病人身上。碰了個軟釘子的我趕緊退出手術室不敢打擾大家。 經過五年在刀光血影裡邊廝殺邊學習的日子,完成總醫師的訓練,雖說是領有外科醫師執照,但離可以自信地獨當一面還是有段差距,於是我選擇繼續留下來邊賣肝邊學習,希望能再多學一些、讓自己的能力更上層樓;就這樣,我加入了北榮的創傷團隊,同時也在肝腎移植的團隊裡幫忙打雜。 「可以請整形外科來進行肝動脈的顯微手術了!」我邊喊著邊打開縫好不到一天的傷口,先把膽管的吻合剪斷、再把阻塞的肝動脈也剪開清理,對一個直徑2~3公厘肝動脈,任何一點大意都可能讓脆弱的血管更糟!「輕一點輕一點!」我提醒總醫師不能太用力拉扯到血管,一邊講起往事:「你有聽過我R3時把縫了三次才好不容易縫好的肝動脈扯斷的故事吧?」那是我至今經歷過最久的一台肝臟移植手術,從早上九點開到隔天下午,病人後來順利出院,過了六年後因為糖尿病腎病變開始洗腎,很幸運地等到了一顆DCD(註二)捐贈的大愛腎臟,卻很不巧的遇上當年扯斷肝動脈的小R3,這次要擔當他腎臟移植的主治醫師;總算這次主治醫師有點長進,沒再把什麼不該扯斷的東西扯斷了! 「肝動脈重新接好囉!這次看來應該沒問題了,膽管交還給你們囉?」顯微外科醫師打斷了我的思緒:「OK,OK,謝謝唷!剩下的我們來處理。」把剪斷的膽管重新接好、肚子傷口縫好,總算在晚餐時段平安把病人送回了加護病房;雖然今天有驚無險及早發現及早處置,不過後面還有復原的漫漫長路要走呢!走出醫院大門,仰頭深吸一口氣,瞥見夜空中對著我微笑的上弦月,赫然發現,上次呼吸到醫院外的新鮮空氣,已是兩天前準備走進急診輪值創傷外科的時候了。此時手機鈴聲再度響起:「鍾醫師,外院有個大愛捐贈的腎臟配到我們醫院的病人,預計明天早上進手術室,不過他們說病人血壓不穩怕撐不到明天早上,半夜有狀況的話也可能臨時叫我們凌晨五點過去。」掐指算一下時間,應該夠我回家吃個飯、洗個澡、小憩片刻:「好哦,知道了,計畫沒變動的話凌晨五點前請不要再打給我!」雖然我心底知道今晚應該又有電話得接了,但還是口頭上做個無謂的掙扎。 掛斷電話,手機傳來line的新訊息通知:「動脈重接後還好吧?」是當年那個埋頭止血的研究醫師學長捎來的關心;回頭看了一眼偌大的白色巨塔,其實當年學長的冷淡,跟我今天奉勸學弟歹路母湯行的用意是一樣的,身為已經是肝苦醫生的學長,該說的都說了,如果還堅持加入這樣的肝苦人生來感受人生的甘苦,可是自己選的哦!註一: R1指住院醫師第一年,住院醫師最後會升總醫師,雖然總醫師訓練完即具有升任主治醫師的資歷,但隨著醫學分科愈來愈精細,國內大型醫學中心的醫師大多需要再經過研究醫師的階段才能升任主治醫師。註二: DCD全名為Donation after Circulatory Death (心循環停止死亡後器官捐贈),為早期器官捐贈的主要方式。但因DCD的器官保存時效不如「腦死亡後器官捐贈」,腦死亡但心臟搏動還繼續的時候,各種器官還接受循環送來的血流灌注而得到需要的氧氣。因此在腦死定義有了完整國際規範後,DCD就較少再採用,但由於器官捐贈數量遠小於等候移植病人的需求量,近年國際上又重啟發展DCD捐贈模式,台灣也在2017年底公告開放國內移植醫院採用DCD捐贈器官。
-
2021-05-15 醫聲.院長講堂
萬芳醫院院長陳作孝/多站在病患角度思考 提供有溫度醫療
萬芳醫院重視社區醫療及服務,創立24年謹守「品質是萬芳的尊嚴」為最高的管理原則,院長陳作孝期盼,「萬芳醫院能提供有溫度的醫療」,病患、醫院、醫療人員均為一體,滿足病人需求、培養院內人才,共創醫院價值。今年2月接任萬芳醫院院長的陳作孝,於萬芳醫院服務長達20多年,是國內腎臟醫學專家,曾任萬芳醫院內科部主任、事業發展部主任、醫品副院長、醫務副院長等職務,在醫療專業及醫院管理領域,經驗豐富。接任院長後,除了秉持「維持品質、共創價值」理念,院內重視人才培育及教研強化的提升,院外則加強跨領域、跨科別連續性照護,結合社區資源,落實長照2.0政策。此外,國際及偏鄉醫療也是醫院發展重點項目之一。重視病患及家屬感受「多站在病患角度思考,同一件事情才能看到不同面向。」陳作孝做事一板一眼、循規蹈矩,看似冷酷無情,實際上非常重視病患及家屬的心情。他的弟弟曾因車禍送到醫院急診,在急診室陪弟弟時,認知到「做家屬的一分一秒都覺得長久、煎熬」,深刻體驗家屬感受後,看到角度不同,可以做的事情就愈多。陳作孝指出,醫護人員或許覺得這是醫療日常,但「若要提供有溫度的醫療,自己本身也要有溫度」,台灣醫療雖然很好,但若無法體會病人的心情,講出來的話冷冰冰,恐對於病患的需求無法有效提供服務,若能多做一點,病人會更感激。承接國際及偏鄉醫療醫學中心要承接5大任務,包含國際及偏鄉醫療,陳作孝曾到非洲聖多美普林西比、緬甸撣邦省提供醫療服務。其中聖多美普林西比整體衛生環境落後,水力、電力等資源及基礎建設不穩定,需要透析等侵入性治療人口不多,主要以一般疾病及急診為大宗。緬甸撣邦省衛生情況也不好,當地依靠雨水作為生活用水,飲用水及汙水混合在一起,因此,肝炎、消化道出血等消問題為主要看診病況。雖礙於當地法規,無法行醫,但每季仍會去當地5、6次進行協助,其餘時間則透過視訊診斷如皮膚病等病況,並告知醫護人員該使用什麼藥。回鄉服務「有窩心感覺」國內方面,也協助澎湖、馬祖、屏東、南投等地進行偏鄉醫療。作為澎湖人,談到回鄉服務,陳作孝「有種窩心的感覺」,面對中風、腦創傷、急性心臟病等急重症,偏鄉醫療資源較不足,僅能靠大型醫院來支援,「一路走來也許辛苦,但就是靠熱忱來支撐。」陳作孝小檔案專長:透析治療(洗腎)、慢性腎臟病、糖尿病腎病變、高血壓、水腫現職:台北市立萬芳醫院院長學歷:國立陽明大學醫學院醫學系、台北醫學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經歷:萬芳醫院腎臟內科主任、門診部主任、醫務部副主任給病人的一句話簡單生活、健康飲食
-
2020-12-02 科別.泌尿腎臟
如何避免腎衰退而洗腎?專家教你14個養腎、固腎方法
本文摘自《常春月刊》453期文∕郭岳潭根據台灣腎臟醫學會調查指出,國內有超過200萬慢性腎臟病患,根據健保署統計,國人洗腎人口已突破7萬人大關;但自知患有慢性腎臟病的比例,卻僅有3.5%。台灣預防保健協會理事長、藥學碩士趙順榮藥師指出,根據美國腎臟資料系統(USRDS)統計,國人洗腎成長率平均每年約有5~6%,洗腎發生率及盛行率已是世界第一。導致腎衰竭的原因許多疾病常會引起腎衰竭,包括: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痛風、心血管疾病、腎絲球腎炎、急性腎衰竭,以及泌尿道感染及呼吸道感染。當造成腎臟細胞損傷,無法有效清除體內代謝廢物及水分時,就會導致腎功能衰竭的症狀,例如:肺水腫、呼吸喘、噁心、嘔吐、食慾差、皮膚癢、過度疲憊、嗜睡等,每個人的症狀表現可能不同。趙順榮強調,當腎功能無法正常代謝及維持體液平衡,會出現尿毒症的症狀,就可能必須洗腎,利用血液透析機器及人工腎臟,將血液經由血液透析機器過濾血液中的廢物以及多餘的水分,以維持身體的正常機能。12招西醫養腎1.控制血糖高血糖會損害血管,造成腎絲球過濾速率增加,導致腎絲球肥大及增生,是腎功能惡化的重要危險因子;糖尿病也會增加患心臟病及腎衰竭的風險,糖尿病引起腎病變,已成為末期腎衰竭重要病因。早期糖尿病的介入治療,可大幅減少及延緩糖尿病腎病變發生及惡化,建議控制血糖在安全範圍內,餐前血糖控制在90~130mg/dl,糖化血色素<7.0%,可以降低糖尿病腎病變的危險。若患有糖尿病,控制血糖建議藉由運動、飲食、藥物等三方面來著手,採用對糖尿病及腎臟有益的飲食,並遵從醫囑服用糖尿病藥物,有助減緩慢性腎臟疾病的進程。2.控制血壓許多流行病學研究顯示,高血壓與腎臟病惡化密切相關,血壓較高會導致腎功能衰退速度加快,高血壓也是慢性腎衰竭最常見的併發症,而通常高血壓腎病變已是末期腎病最重要原因之一。 正常腎臟可倚賴腎素-血管張力素系統,以及抗尿鈉因子等荷爾蒙,維持血壓恆定,長期高血壓會使腎臟的血管結構發生硬化,進而使的腎功能惡化,高血壓也會隨著腎功能衰退而逐漸增加,而高血壓也早已被證實為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子。理想的血壓應維持在130/80mmHg範圍內,有助於減緩慢性腎臟病的進展,以及減少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如果是高血壓病患,建議每天定期測量血壓,且勿擅自或隨意停止服用降血壓藥,因為高低起伏的血壓會加速破壞腎臟的血管,一定要由醫師決定是否可以停藥或減藥。3.控制血脂高血脂及異常血脂與慢性腎臟病相關,高血脂會加速慢性腎臟病的進行,且高血脂也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高血脂症是指血液中的膽固醇、三酸甘油酯增加;而血脂異常是指高膽固醇血症、高三酸甘油酯血症或二者合併,都是血管硬化的主因,而慢性腎臟病患者常合併高血脂症。根據研究發現,總膽固醇或三酸甘油酯偏高,以及高密度膽固醇偏低,腎功能下降風險較大,且低密度膽固醇與高密度膽固醇比值越高,腎功能下降速度也越快;相對來說,較高的高密度膽固醇會減少發生慢性腎臟病的風險。理想血脂範圍總膽固醇≦200mg/dl,三酸甘油酯≦160mg/dl;若是高血脂症患者,控制目標為總膽固醇<200mg/dl,三酸甘油酯<150mg/d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男性≧55mg/dl、女性≧60mg/d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100 mg/dl。4.控制尿酸高尿酸會直接傷害腎臟內的腎絲球及腎間質,造成腎功能下降,且高尿酸血症也會導致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及慢性腎臟病的發生與病情惡化,而進入末期腎衰竭需要洗腎的階段。由於血中尿酸大部分是由腎臟排出,一旦尿酸升高,在腎臟的濃度也會升高,容易產生尿酸結晶沉澱在泌尿道及腎臟,就會造成尿路阻塞,進而傷害腎臟的功能,理想的尿酸範圍為男性3.0~7.0mg/dl、女性2.5~6.5mg/dl。如果是高尿酸血症病患,降尿酸藥物治療的目標為血中尿酸長期控制在小於6.0 mg/dL;已有痛風結石患者,則應將血中尿酸值控制在5.0mg/dL以下。5.預防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為慢性腎臟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心血管疾病也是腎臟功能惡化的獨立危險因子,罹患慢性腎臟病會增加併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但是,心血管疾病在慢性腎臟病患者中,相當容易被忽略,也因此喪失治療的最好時機。根據許多大型研究調查結果,慢性腎臟病患者更容易出現各種心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心臟病、心臟衰竭、心律不整、週邊血管疾病及中風等,而出現心血管疾病,也更容易導致慢性腎臟病患者死亡,末期腎衰竭病患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20~30倍。6.預防感染疾病 泌尿道感染及呼吸道感染,都會影響腎功能。飲水過少、長時間憋尿,都容易把病菌帶入尿道,引起膀胱炎、尿道炎、腎盂腎炎等泌尿道感染,即可造成急性或慢性腎衰竭,也會加速傷害腎功能。 感染流行性感冒容易發生呼吸道感染,當喉部、扁桃腺等受到鏈球菌感染時,也容易引起腎臟發炎,造成腎功能受損,建議每年接種流感疫苗。7.保持健康體重肥胖會造成腎臟血流增加、腎絲球超過濾,以及腎絲球高壓,加速慢性腎臟病的進展。一項為期10年的研究顯示,身體質量指數BMI越高,腎絲球濾過率以每年3%的速度快速下降,慢性腎臟病的風險越高,即使沒有糖尿病或高血壓也是如此。另一方面,代謝症候群與慢性腎臟病發展有密切關係,擁有的代謝症候群因子越多,發生慢性腎臟病的風險也越高。肥胖會提高糖尿病、高血壓及高血脂的發生率,與增加慢性腎臟病死亡率;如果BMI≧24,或是男性腰圍大>90公分或女性腰圍>80公分,則會建議適當飲食控制及減重,因為減重會使血壓下降,也會降低蛋白尿,有益於慢性腎臟病的控制。8.定期運動定期運動有助保持健康體重,以及減輕壓力、焦慮,可以降低血壓,對腎臟有益,也是幫助控制慢性腎臟病進展的有效方法。建議每星期至少運動5天,中等至激烈程度的運動,例如:快走、慢跑、騎自行車、游泳、舞蹈、跑步機等,每天累積達30分鐘以上,運動後心跳達到130下左右,能夠增進心肺功能的運動尤佳。對於老年人、體重過重、心臟疾病患者,或是平常缺乏運動的人,建議開始運動前,可以先到醫療院所接受醫師或專業人員評估及運動測試,才能選擇最安全又有效的運動方式。9.限制飲酒過量飲酒會引起血管收縮,導致血壓升高,也會造成肥胖,都是慢性腎臟病的危險因子。長期酗酒更可能導致全身肌肉大量收縮,造成肌肉損傷,釋出大量的肌球蛋白至血液中,嚴重甚至發生橫紋肌溶解症,當肌球蛋白在腎小管沉積形成結晶,進而阻塞腎小管,最終可能導致急性腎衰竭的情況。每日的酒精攝取量應限制為20~40克,可以降低慢性腎臟病惡化及心血管疾病的發生。10.避免吸菸吸菸是重要的慢性腎臟病危險因子,與較嚴重的蛋白尿及腎衰竭有關。根據研究顯示,吸菸者罹患慢性腎臟病的風險,男性增加2.4倍、女性增加2.9倍;也有研究發現,每天抽一包菸者比不抽菸者,罹患慢性腎臟病的風險高出4倍,戒菸者罹患慢性腎臟病的風險則高3倍。吸菸會活化交感神經,導致血壓升高,破壞血管內膜細胞,增加腎臟血管阻力,減少流向腎臟的血液,加速腎功能惡化造成腎衰竭;且香菸含有多種重金屬物質,產生腎毒性的氧化壓力,導致腎臟血管收縮,就會造成腎臟損傷,戒菸可以減緩腎功能惡化,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11.限制鹽鈉攝取量腎臟是負責調節血壓,以及水分、電解質、酸鹼平衡的重要器官,飲食中的鹽分由腎臟排出體外,如果攝取過量的鹽分,就會增加腎臟的負擔。根據衛福部每日飲食指南,成人每日鈉攝取量不宜超過2400毫克,換算下來約是6克的鹽。除了控制鹽分的攝取外,日常飲食中也要減少食用鈉含量高的食品,例如:麵包、吐司、麥片、餅乾、零食、果凍、布丁、肉乾、火腿、香腸、臘肉、起司、泡菜、蔬果汁、罐頭食品。另外,番茄醬、沙拉醬等醬料,以及湯品也要注意。12.避免自行使用藥物避免未經醫師或藥師指示自行使用止痛藥、抗生素或來路不明的藥物,濫用藥物可能會導致腎臟損害,尤其使用大劑量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NSAID),例如:阿斯匹靈(Aspirin)、布洛芬(Ibuprofen)、萘普生(Naproxen),會減少流向腎臟的血液量,從而損害腎臟,長期服用的結果,有可能會造成下肢水腫、腎臟急性衰竭。在大多數情況下,NSAID需要花費數年時間,才會引起慢性腎臟病;若是慢性腎臟病患者使用NSAID,就可能加速病程進展,造成腎臟功能惡化得更快。另外,研究已證實,馬兜鈴酸具有腎毒性,會造成慢性腎臟病,並加速慢性腎臟病惡化為末期腎衰竭,來路不明的中草藥仍未知是否含有馬兜鈴酸,所以也不可以隨意使用。2招中醫固腎中醫師吳宛容指出,從中醫養生的角度來看,「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中醫認為,腎臟與冬季相應,此時補養腎氣最為適宜。冬季養生的基本原則,就是保養腎臟,不讓陽氣外泄,西醫則認為,冬天天氣寒冷容易使血管收縮、血壓升高,進而減少腎臟的血流量,而且感冒病毒更容易感染腎臟,因此,冬天也要做好保暖。1.護足保腎吳宛容表示,腎經起於足底,而足部很容易受到寒氣的侵襲,因此要特別注意保暖,睡覺時千萬不要將雙腳正對冷氣或電風扇,怕冷的人最好穿著襪子睡覺,以免受寒。建議每晚睡覺前,按揉腳掌正中凹陷的「湧泉穴」,有引火下行助眠、引氣血歸腎的作用,是護足保腎的重要方式。湧泉穴位置:湧泉穴位於腳底中線前1/3交點處,當腳屈趾時,腳底前凹陷之處。方法:將拇指或食指的指端放於足心湧泉穴處,來回按揉,每天揉100次為宜。效果:可以激發腎經的經氣,疏通腎經的經絡,調和腎臟的氣血,使人腎精充足、耳聰目明、精力充沛、行走有力。2.通便護腎中醫認為,「腎司二便」,腎主管大小便的排出。吳宛容表示,一旦大便不暢,宿便停積,濁氣上攻,不僅使人心煩悶脹,也會傷及腎臟,導致腰酸疲乏,噁心嘔吐;而腎氣虧虛,也會引起排便無力或大便稀溏,伴有腰酸膝軟,頭昏耳鳴。因此,保持大便暢通,也是護腎的法寶。 腎俞穴位置:位於人體的腰部,當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2指寬處。方法:把雙掌摩擦至熱後,將掌心貼於腎俞穴,如此反覆3~5分鐘;或是直接用手指慢慢按揉腎俞穴,直到出現酸脹感,且腰部微微發熱。效果:按揉腎俞穴對治療腰膝酸軟及大便難解,都有不錯的效果。延伸閱讀: 全面守護腎功能 多吃蔬菜有益身體健康? 這5種深綠色蔬菜吃多小心患上腎結石
-
2020-07-16 科別.泌尿腎臟
泡泡尿苦惱 醫師:當心是腎臟病警訊
有泡泡尿症狀莫輕忽,若持續未改善,這可能已傷及腎臟功能,醫師提醒,應速就醫,避免病情加劇。56歲蔡先生,無任何慢性病史,也沒服用任何藥物,日前因呼吸喘來到台南柳營奇美醫院掛急診,經抽血檢驗及胸部X光檢查,發現其腎臟功能已很差,且有急性肺部積水。詢問後發現,蔡已有泡泡尿一段時間,緊急血液透析治療,呼吸急促情況慢慢改善,但是腎臟功能沒有明顯恢復,須長期洗腎治療。柳營奇美醫院腎臟科醫師黃于恬表示,台灣是世界有名洗腎王國,泡泡尿就是腎臟病警訊之一。但不是所有泡泡尿都是有問題,關鍵在於分辨尿液中溶質是否存在蛋白質,也就是蛋白尿。她說,正常生理情況下,如尿液速度較快、溶質濃度較高而改變尿液的表面張力,小便時可能會出現泡泡;此外,發燒、感染或運動導致腎臟過濾通透性改變時,也會造成暫時性蛋白尿,通常會在引發因素消失後消失,民眾不用太過於緊張。此外,也有可能是好發在年輕男性、良性「姿勢性蛋白尿」,與活動和站立有關,躺著時即不會有蛋白尿發生,通常隨著年紀增長後逐漸改善。但若是蛋白尿伴隨水腫、高血壓、疲倦等其他系統性的表徵,就應進一步檢查來分辨小便形成泡泡原因。黃于恬說,臨床上最常造成蛋白尿原因是糖尿病腎病變,台灣洗腎病人有4成以上是因糖尿病腎病變惡化導致末期腎病變,比例相當高,且糖尿病病人出現微量蛋白尿的時間,往往比腎臟功能惡化的時間早,心臟疾病產生機會也會因微量蛋白尿出現而上升。另外,有些嚴重的蛋白尿會合併下肢水腫,臨床上稱為腎病症候群,這類病人過去並沒有糖尿病及高血壓等慢性疾病,卻意外發現有蛋白尿,此時則需安排腎臟切片和染色才能夠確診,也才能做正確治療。她建議,糖尿病腎病變的病人,應要更積極控制血糖、血脂和血壓,採取低蛋白飲食,並定期做尿液及腎臟超音波檢查,有抽菸者務必要戒菸,早期發現蛋白尿,早期介入治療。
-
2020-03-27 科別.新陳代謝
「控糖321」原則 遠離糖尿病導致心、腎併發症
在台灣,糖尿病在主要死因排行榜上有名,每年有將近一萬人死於糖尿病。由於糖尿病會導致多種併發症,例如腎臟病變、心臟衰竭等,加總起來恐怕有更多患者的死因能夠與糖尿病扯上關係。以腎臟衰竭來說,患者需要終身洗腎,最終可能死於相關併發症,而在洗腎患者中約有四至五成是因糖尿病造成的腎臟病變。根據統計,在60歲的族群中,有糖尿病及心肌梗塞病史的患者,壽命會比一般人少12年 。愈年輕罹患糖尿病,損失的壽命也會愈多!血糖超標,問題多多葡萄糖是血液中不可或缺的成分,能供給我們身體運作所需要的能量,但是當血糖超標時,便會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當血糖過高時,患者可能會出現吃多、喝多、尿多等症狀,雖然吃很多,體重卻持續減輕。但是要提醒大家,許多患者平時沒有明顯症狀,直到驗血才驚覺血糖超標。繼之而來的神經病變,讓人手腳發麻、刺痛,甚至走路不穩。超過六成的第二型糖尿病患有視網膜病變,導致視力模糊、持續惡化,更是20-65歲人口中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亦讓傷口癒合愈來愈差,由於糖尿病足而必須截肢的患者不在少數。因為糖尿病導致腎臟病變的患者很多,可能以「蛋白尿」來表現,很多人會認為尿尿有泡泡才算蛋白尿,其實不盡然,初期的微量白蛋白尿不一定會看到明顯泡泡,往往需要驗尿才會發現,此時腎臟早就已經有損傷。蛋白尿愈多,代表腎臟受損愈厲害,也愈有機會進入腎臟衰竭而洗腎的階段。血糖超標對心臟的影響更不該忽視,畢竟腎臟衰竭時還能夠仰賴血液透析,而心臟衰竭時,就很容易導致死亡,根據研究顯示,心臟衰竭的五年死亡率甚至高於某些癌症(例如攝護腺癌或乳癌),故有心臟癌的俗稱。我們的心臟需要持續跳動推動全身血液循環,過高的血糖可能使心肌產生病變,心臟功能愈來愈差,患者容易疲倦、容易喘、運動耐受力每況愈下。糖尿病患族群中約有15-20%合併有心臟衰竭。而伴隨有心臟衰竭的糖尿病患,死亡率更增加十倍。相信大家都很熟悉糖化血色素(HbA1c),對糖尿病患而言,糖化血色素每增加1%,心臟衰竭風險就增加8% 。看完這一系列併發症,不難理解高血糖會在「台灣慢性病危險因子排名」中高居第一名。無論是否感到不舒服,都要積極控糖。多重機轉,幫助控糖我們體內的血糖主要由胰島素來調控,每當進食後,血糖上升時,胰臟裡的β细胞便會分泌胰島素,胰島素能促使血糖進入細胞。有部分藥物便是透過刺激胰臟分泌胰島素來控制血糖,例如磺醯尿素類藥物(Sulfonylurea),使用上要注意低血糖的發生。然而,有許多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的胰臟可以分泌胰島素,只是身體細胞對胰島素敏感性降低,對胰島素反應較差,所以可以使用增加胰島素敏感性的藥物,例如雙胍類藥物(Biguanide)。很多人可能不曉得,我們的腎臟也能發揮控制血糖的作用。腎臟中的腎絲球每天會過濾出約160-180克葡萄糖,這些葡萄糖會在近端腎小管被吸收,回到血液循環。吸收腎絲球過濾液中葡萄糖的任務主要由第2型鈉-葡萄糖轉運蛋白(SGLT2,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負責。了解這個機轉,便能使用藥物幫助控糖。第2型鈉-葡萄糖轉運蛋白抑制劑類藥品(SGLT2 inhibitor)的控糖機轉與胰島素無關。其藉由抑制SGLT2的作用,降低腎臟對腎絲球過濾液中葡萄糖的再吸收,這些多餘的葡萄糖就會經由尿液排出體外,有助控制血糖。控糖藥物中,SGLT2屬於低血糖發生風險較低的藥物之一。由於糖尿病患本身即有較高風險發生生殖泌尿道感染,SGLT2i以尿液排糖時可能增加生殖泌尿道感染發生風險,但這些都有有效的預防方式。所以使用時須攝取足量水分及切勿憋尿,且如廁時要注意私密處清潔。控制血糖,照顧心腎大家已經曉得,血糖超標會對心臟、腎臟造成危害,可能導致心臟衰竭、腎臟衰竭,所以在控制血糖的同時,減少心臟、腎臟相關併發症亦是醫師們相當關注的議題。近期許多研究也更關注於新型血糖藥對心血管併發症及腎臟併發症的影響。根據涵蓋六個國家,超過三十萬名第二型糖尿病患的真實世界研究發現 ,和其他口服降血糖藥相比較,使用SGLT2抑制劑類藥物的糖尿病患,觀察到較低的心臟衰竭住院及死亡風險。由於陸續有大型研究發現類似結果,所以也開始有臨床試驗在進行,想了解是否有機會將此類藥物運用於心臟衰竭的治療。糖尿病腎病變方面,研究人員於五個國家,共六萬五千餘名第二型糖尿病患進行真實世界研究。研究結果顯示,相較其他口服降血糖藥,使用SGLT2抑制劑類藥物的患者,有觀察到腎臟功能減退速度較慢,以及較低的末期腎病變發生。另外,無論糖尿病患的腎絲球過濾率(eGFR)、血糖達標與否、有無合併心血管疾病,對腎臟的相關指標變化,皆觀察到相似的狀況 。美國糖尿病學會發布的「2020年版糖尿病醫療照護指引」指出,治療第二型糖尿病的第一線用藥為雙胍類藥物,針對有高風險或已經合併有心臟衰竭或慢性腎病變之糖尿病患者,無論此時血糖達標與否,第二線則優先建議使用新興控糖藥物如口服的SGLT2抑制劑或注射型的GLP-1受體促效劑 。以兼顧心腎的思維下達到血糖控制。血糖迷思要破解!迷思一:糖尿病控制只需要注意HbA1c就好了?正解:糖尿病患除了積極控糖,也要定期驗尿及注意心臟狀況。時時牢記「控糖321」原則,才能遠離心臟衰竭、腎病變等大小血管併發症發生。●血糖監控3指標:HbA1c、餐前(空腹)血糖、餐後2小時血糖。●腎臟功能2注意:定期驗尿確認蛋白尿(UACR)、腎絲球過濾率(eGFR)指數變化。●心臟衰竭1預防:莫因尚未發生心血管疾病或沒有相關症狀而輕忽高死亡風險的心衰竭併發症發生。迷思二:吃血糖藥會洗腎?正解:很多糖尿病患會進展到腎臟衰竭而需要洗腎,主要原因是「血糖超標傷害腎臟」,所以要規則服藥把血糖控制好才能保護腎臟。如果遇到家人抱持這種迷思,一定要認真告訴他,「不控制血糖,最容易洗腎!」貼心小提醒血糖超標已經是極為常見的問題,可能沒有明顯症狀,卻會悄悄侵蝕心臟、腎臟、眼睛等器官,奪走我們的健康。做好飲食控制、規律運動、遵照醫師指示服藥,在照顧血糖的同時,也應該要顧腎、護心!原文:
-
2020-03-10 科別.泌尿腎臟
尿有泡泡就是腎臟病?日常8因素都可能產生蛋白尿
66歲的陳先生,過去沒有任何慢性病病史,平日也沒有在服用任何藥物,因為體檢的腹部超音波報告顯示有腎臟囊腫,進而到腎臟科複診。經詢問病史後得知,他已經有泡泡尿好一段時間,於是安排進一步的抽血驗尿檢查,發現他有嚴重的蛋白尿,這幾年來腎功能亦緩慢的在衰退當中,但因為沒有症狀,以為並不需要治療。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腎臟內科主治醫師徐萱竹表示,臨床上確實有許多良性蛋白尿的狀況,有泡泡也不一定就是蛋白尿,經過客觀的定量分析才能確定;良性的蛋白尿可能跟感染、脫水、天氣、藥物、運動、懷孕、血壓控制不佳,甚至有時候只是姿勢(站立)性蛋白尿。然而,一旦證實有蛋白尿,便暗示可能有腎臟疾病。臨床上最常見的蛋白尿原因是糖尿病腎病變,糖尿病腎病變佔了臺灣洗腎人口的四成以上,比例相當高。重要的是,微蛋白尿常常比腎功能開始變差還要早發生,可視為腎臟病變的前哨戰,甚至預測心臟病的風險以及死亡率。此外,有些嚴重的蛋白尿會合併下肢水腫,臨床上稱為腎病症候群;過去並沒有糖尿病及高血壓等慢性病,卻意外發現有蛋白尿,需要安排腎臟切片和染色才能夠確診。蛋白尿的治療取決於正確的診斷。徐萱竹建議,糖尿病腎病變的病人應該要採低蛋白飲食,更積極地控制血糖和血壓,利用整合門診,在腎臟科做定期的尿液及腎臟超音波檢查,抽菸病友們則請務必要戒菸;早期發現蛋白尿,並早期介入治療,可以改善腎臟病的預後。延伸閱讀: 別再放任肚子大起來! 8危險因子都可能讓你走上洗腎人生 不想一輩子洗腎 身體出現4個警訊別大意
共
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