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0 科別.骨科.復健
搜尋
筋膜炎
共找到
152
筆 文章
-
-
2020-09-20 科別.骨科.復健
避免足底筋膜炎 外科名醫照顧自己雙腳的方法具指標性
早上起床踩出第一步,腳跟疼痛,每一步都是煎熬。你也是足底筋膜炎疼痛一族嗎?久站、久走、老化,都是造成筋膜退化、疼痛難行的原因。聰明就醫╳健保大數據系列21,調查全台足底筋膜炎患者治療狀況,作為您就醫參考。「足底筋膜炎」雖不是對生命造成威脅的嚴重疾病,卻影響生活品質。健保署統計,從民國106年到108年,每年有近六萬人因足底筋膜炎就醫;80歲以上患者大幅減少,恐並非代表沒有足底筋膜炎,而是有更多醫療問題要優先處理,所以沒有因此求醫。「外科」是公認最需要體力的科別,移植外科更是。手術時間長,久站、久走對移植外科醫師來說是家常便飯,這種職業特性更是容易累積出足底筋膜炎。健保署長李伯璋是移植外科名醫,但他說自己數十年來沒嚴重的腳痛困擾,也沒有特殊的護足撇步,只是一直秉持著「不勉強」的人生哲學,挑選舒適好穿的鞋子。外科名醫照顧自己雙腳的方法,其實很有指標性,要是醫師開刀過程中腳都在痛,不只醫師痛苦,恐怕還會危及病人安全。李伯璋表示,隨著年紀漸長,他和許多同輩朋友一樣,也曾經發生過腳底疼痛,但幸運的是程度不嚴重,而且很快就自行康復了。身邊朋友發生足底痛也常會來問他意見,李伯璋建議在急性疼痛階段多休息,可以先到診所就醫,醫師提供的診療、衛教,多半能有所改善。足底筋膜炎基本上是使用過度、長期發生「微受傷」,導致退化加上發炎問題,日常活動量大、從事跑跳等衝擊性運動、體重較重,都比較容易發生。李伯璋的兒子跟他一樣是移植外科醫師,興趣還是跑全程馬拉松,但父子兩人的腳都沒什麼疼痛問題,李伯璋說:「可能因為我們對於選上班用的皮鞋、運動用的跑鞋,都很有想法。」穿鞋後如不合腳、感覺緩衝不足,造成不舒適或受傷,李伯璋就會斷捨離,不會勉強自己繼續穿。舒適大於品牌 加墊未必加分李伯璋也走過「穿錯鞋」的冤枉路,他曾穿過很受歡迎的知名品牌鞋,但可能因為設計比較適合歐美人體型,他發現穿了會磨破腳跟皮膚。李伯璋也曾經試過加做訂製鞋墊,不過後來發現「加墊不見得加分」,還是自己細細挑選的最好。李伯璋說,每個人的腳都不一樣,所以他不追求品牌,便宜或貴都沒關係,只要舒適就是好鞋子。鞋底要有緩衝 護跟不能太高李伯璋挑鞋首重鞋底,不能太薄或太硬,他會特別挑選有緩衝的鞋底,因為舒適度差很多。再者,後跟支撐雖然重要,但是如果護跟做太高,很容易磨破後腳跟。他還會把今年、去年買的鞋子都拿出來,重新穿一穿,感受、比較其中差異,藉此歸納出最適合自己的款式。對於運動鞋,他倒是沒有太大意見,兒子會帶他去買、幫他挑,兩人腳型相似,他也會接收兒子買後少穿的運動鞋。務必當場試穿 材質不能太硬李伯璋買皮鞋一定現場試穿,找到適合自己的設計就成為死忠顧客,不輕易換穿其他廠牌。有時試穿發現鞋子太好穿,驚為天人之下,他還會忍不住買兩雙一樣的輪流穿,深怕太快把鞋子穿壞、萬一買不到怎麼辦。除了腳型要合,鞋底要有緩衝,李伯璋也會注意材質不能太硬,以免讓足部受壓力的點不舒服。難穿不必勉強 切勿削足適履李伯璋特別心疼太太,因為個性節省,有時候鞋子明明不好穿卻繼續穿。但其實太太有拇趾外翻的問題,大拇趾第一關節很容易紅腫發炎,有時候還會磨出傷口,所以兩人出去逛街時,李伯璋就一直提醒她:「鞋子好穿就買起來穿啊,不合腳的鞋子就換掉啦,不需要削足適履。」李伯璋的選鞋觀念與許多足醫專家不謀而合,除了與他本身就具備醫學背景有關,另一關鍵是他「不勉強自己」的人生哲學。李伯璋說,年紀大了,他漸漸懂得追求自己的快樂。例如他最近瘦了一圈,大批褲子褲頭都太大,這種是可以修改的東西,整批改好拿回來,就像得到一批全新的褲子,讓他非常開心滿意。但是有些東西比較沒有修改空間,像是鞋子,就要選擇適合的,不要勉強自己。
-
2020-09-20 科別.骨科.復健
腳痛時千萬別去按摩!這部位不好的人較易足底筋膜炎
你曾經腳底痛嗎?在台灣,不論男女,罹患足底筋膜炎的人數大約都是從30、40歲開始節節上升。就醫人數從106年的5萬6688人、107年5萬9657人,到108年的6萬970人,逐年上升,其中男性占43%、女性占57%。女性患者 暴增情況最明顯不過,男女性足底筋膜炎好發年齡相當不同。男性患者通常從30歲以上開始變多,30、40、50幾歲的患者都各有四、五千人;70歲以上人數驟減,80歲以上的患者不到五百人。女性患者則是從40幾歲開始暴增到六千多人,50幾歲患者近萬人達最高峰,60幾歲還有8千多人。女性患者人數與男性一樣,在70幾歲驟減,80歲以上只剩數百人。台大醫院骨科部手足外科主任陳沛裕表示,足底筋膜是由微細的纖維合成,如果經常超負荷,可能重複造成微小撕裂傷,慢性微受傷累積到一定程度,就會出現症狀,所以會看到不同性別和年齡的發病人數有差異。腰不好的人 也是高危險群陳沛裕說,一般人聽到退化,會先聯想到骨關節等硬組織,但其實負擔重的軟組織也會退化發炎。足底筋膜在跟骨的附著點就是容易退化的部位,是典型的痛點。有發炎性關節炎疾病例如類風濕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紅斑性狼瘡、乾燥症的人,也會提高罹患足底筋膜炎的風險。聯新國際醫院運動醫學中心主任林頌凱表示,臨床上觀察到,腰不好的人也比較容易發生足底筋膜炎,因為核心力量比較差,走路或站立下肢代償較多,常見整個腿後側從上到下都緊繃,很多合併坐骨神經痛,小腿緊繃也是足底筋膜炎的危險因子。小腿緊繃 筋膜炎常見成因動晰物理治療所足醫專科物理治療師鄭融表示,不論足弓高或扁或正常,小腿緊繃是足底筋膜炎共通的、最常見的成因。人每走一步,足部都有三個輪軸要依序轉動,包括跟骨底部的弧形、足踝關節活動度、大腳趾關節,如果其中一個輪軸活動不夠或失能,另外兩個輪軸就要活動更大,壓力也會上升。小腿緊繃會減少足踝關節活動度,大腳趾及跟骨受壓更大,而這兩端剛好都是足底筋膜附著點,拉扯久了自然會發炎。長者少就醫 並不代表不痛健保資料中,足底筋膜炎的年長者人數較少,但不代表不會痛。鄭融指出,據統計,65歲以上長者足部疼痛比例高達八成,但是就醫比例沒那麼高,因為長者會有其他危及生命的醫療問題要優先處理,或早已習慣這種不適感。足底脂肪是重要的緩衝,正常成年人有大約14至21毫米的厚度,但隨著年齡漸長,這層脂肪墊會散掉變薄,增加足底壓迫,也會導致壓迫性的足底筋膜炎。健保資料顯示,足底筋膜炎就醫主要在基層診所,一年超過13萬件,但當中只有大約一萬多件申報照X光或超音波。治療上大部分只做物理治療(一年23萬多次),少數人接受局部類固醇注射,極少數人才嚴重到需要開刀減壓。腳痛時 千萬不要去按摩林頌凱表示,體外震波是目前足底筋膜炎治療最有效的療法之一,是非侵入性的治療,可惜目前沒有健保給付,根據實證,健保應該要考慮納入給付。陳沛裕說,體外震波是一種物理因子,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增加局部的生長因子,誘發足底筋膜自行修復,對於慢性長期疼痛的足底筋膜炎患者特別有用。林頌凱提醒,足底筋膜炎容易診斷,但不容易醫治,因為人天天走路,足底就天天受壓。因此除了靠醫師和治療師的幫忙,病人一定要學習認識自己的腳、找自己適合的鞋子,也要學習放鬆肌肉的技巧,切記不要在腳痛的時候去按摩或走健康步道,正痛的時候就要趕快就醫,在家也可以用溫水泡腳,輕輕按摩小腿。
-
2020-09-20 科別.骨科.復健
日行萬步未必好!復健科醫師也飽受足底筋膜炎之苦
對於飽受足底筋膜炎之苦的患者而言,最重要的是找到原因,解決基本結構問題。開業物理治療所物理治療師鄭融提醒,醫療院所的療程都是促進發炎癒合,治療足底筋膜炎更重要的仍是改變穿鞋、走路習慣,改善結構問題,避免走每一步、站每一秒都在傷害自己,「否則治療所給的效果,恐遠不及自我傷害。」肌肉延展差 冬天容易發作常有足底筋膜炎患者反應春冬特別容易發作,尤其足底疼痛主要發生於冬天。鄭融解釋,因冬天肌肉延展性較差,再加上足部從溫暖的被窩中挪出,接觸冰冷空氣溫差較大。但因損傷大約兩周會逐漸痊癒,多數民眾會發現,腳底的刺痛感,通常痛了幾次就不會再痛,容易忽略症狀延遲就醫。「即使不痛了,也不能忽略足部的問題。」鄭融說,民眾若發現一早剛下床踩地時,內側足跟感到如針刺般劇烈疼痛,持續一個禮拜以上,就應提高警覺,除盡快就醫評估,解決結構問題,鄭融也建議搭配起床先「醒腿暖足」,避免足底筋膜裂傷或疼痛。避免復發 路少走一點新光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謝霖芬表示,她前幾年也飽受足底筋膜炎之苦,清晨下床、腳底踩地的那一瞬間痛徹心扉,這才知道病患所言不假。由於工作忙碌,沒有時間接受復健,所以選擇震波治療,治療兩次,有效緩解疼痛。 為了預防足底筋膜炎復發,謝霖芬不再日走萬步,每天走路步數降至七、八千步。她表示,不是每個人都適合一天走上一萬步,曾經罹患足底筋膜炎的人,建議少走一點,才能避免復發。 運動前後 拉筋暖身不可少另外,不管是慢跑、健走或健身房團體課程,在運動之前,都需拉筋暖身,讓四肢熱起來,時間約需五至十分鐘。在運動後,也需要拉筋,搭配緩和伸展運動,除了讓心臟跳動逐漸降下來,也讓肌肉放鬆,不致持續緊繃。買廉價鞋 對腳傷害很大「想減少足底筋膜炎風險,另一個關鍵就是找一雙適合自己的運動鞋。」謝霖芬說,有些中老年人為了省錢,就在菜市場、夜市購買廉價的運動鞋,認為反正壞了就丟,不會覺得心痛,但這類鞋子幾乎沒有彈性可言,穿沒多久,就可能造成足底疼痛。謝霖芬說,「買鞋子的錢省不得。」建議多找幾家知名運動品牌,實地試穿,是否符合腳型的長度或是寬度,並試走看看,感覺彈性、避震效果,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鞋。至於專業鞋墊部分,謝霖芬表示,這要看個人的經濟能力,因為醫院專業鞋墊價格昂貴,以電腦掌握腳底所需厚度,並打模製造,價格約在五、六千元,如果更好一點,費用超過八千元。起床兩動作 緩解足底筋膜炎醒腿暖足操1. 起床後先坐在床緣,足跟貼平地面。2. 一腳先往內縮,讓膝蓋彎曲超過90度,再用手稍微按壓膝蓋,此時可感受到小腿肚有點痠緊,在不造成疼痛的力道下,維持至少15秒。3. 換另一腳重複剛才動作。● 建議兩腳各做兩次醒足操,每次千萬不可超過30秒,以免反效果。●腿伸展動作看似簡單無害,但做太久恐引起足部肌肉保護性收縮,導致腿部肌肉無法放鬆,甚至更緊繃,醒腿伸展操時長約兩分鐘,就能輕鬆完成一整套伸展動作。暖足伸展操完成醒腿後,就可接續暖足伸展。1. 保持醒腿伸展操坐姿,先坐在床緣,將兩腳平貼地板。2. 其中一腳蹺起「二郎腿」,用對側手握拳垂直由下往上輕敲小腿肚,一腳約敲10到15秒後,蹺起的腳踝輕輕轉一轉,再放回地面。3. 換另一隻腳,兩邊各做一次即可。● 別小看蹺腳敲打、扭扭腳踝這些簡單動作,鄭融解釋,小腿肚有四、五層肌肉,這套暖足伸展動作可以幫助各層筋膜滑動,讓肌肉收縮更順利,做完會明顯感覺到「腿熱熱的」,代表足部組織溫度提高,足部血液循環、活動度都會改善。3方式放鬆足底筋膜1.小球按摩使用網球或按摩球(也可用長棍),把球放在地板上,腳踩在球上前後滾動。滾到疼痛部位,可輕踩按摩球,或以繞圈方式按摩。每次做3-5分鐘,每天勿超過3次。2.腳趾抓毛巾將毛巾平鋪地面,用腳趾彎曲方式來抓毛巾,以訓練腳底下的肌肉群。3.牽拉腳趾平坐椅子上,足部騰空腳趾盡量往上牽拉,必要時可用手輔助。此可恢復足底筋肉柔軟度。
-
2020-09-19 科別.一般外科
八旬阿嬤腳痛半年 原來是患足底筋膜炎
常跟老伴到高雄壽山運動的81歲許阿嬤,半年前有天起床突然右腳痛到站不起,以為是脊椎老毛病又犯,就醫發現是足底筋膜炎作祟,但用藥都沒有長足改善,後來就醫,終於為她解決疼痛,恢復散步、買菜的生活日常,她最慶幸的是能再和老伴結伴走踏壽山。許阿嬤年輕時跟著丈夫從台南鹽水到高雄做生意,夫妻倆踩著三輪車到處跑,為生活奔波,20年來有空就相偕到壽山運動,但由於年輕時過度勞動,11年前腰痛動過脊椎手術,2年前置放心血管支架,半年前下床時腳底疼痛難耐。她女兒說,母親本來每天能走路到市場買菜,腳痛後寸步難行,也無法再跟父親到壽山運動,家人擔心她關在家裡不動會愈來愈退化。七賢脊椎外科醫院副院長楊子旻說,足底筋膜炎的病人在運動或需要長時間走路的前後,都需要先暖身拉筋,也盡量選用舒適的鞋子與鞋墊,避免鞋子不合腳長期刺激足底。也與專業醫師討論找出合適的治療方式,以免除日常生活的不便。
-
2020-09-19 科別.感染科
被寵物咬傷小腿引發蜂窩性組織炎 有這些症狀應先就醫
1名中年婦女,日前被寵物貓咬傷小腿肚,造成皮膚有傷口,起初不以為意,但過幾日發現傷口周圍出現紅、腫、熱、痛等情形,並逐漸蔓延至整個小腿,且越來越嚴重。由家人陪同到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感染科求診,經診斷為蜂窩性組織炎,給予抗生素治療並安排電腦斷層檢查,發現有膿瘍產生,緊急照會外科協助開刀清創處理。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感染科邊建榮醫師表示,一般常見的皮膚感染如「蜂窩性組織炎」,是細菌侵入真皮及皮下組織,較常侵犯的部位為下肢及臉部。最初的症狀通常先以感染部位發紅表現,再漸漸開始腫脹、發熱、疼痛,形成界線不明顯的皮膚病灶。部分病人會伴隨發燒、畏寒等症狀;若細菌穿過皮膚表層,深入皮膚深層的軟組織及筋膜,並沿著筋膜及皮下脂肪層間隙向周圍快速擴展,就會進展成「壞死性筋膜炎」,有皮膚變紫、出現出血性水泡,短時間內有可能發展成敗血性休克,甚至死亡。導致蜂窩性組織炎的危險因子有許多,包括外傷傷口、手術術後、下肢循環不良、肥胖、香港腳或其他黴菌感染、免疫缺損病人、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肝硬化、癌症等。而動物咬傷可能感染多種混合的病源菌,包括:巴斯德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及鏈球菌等。蜂窩性組織炎的治療以抗生素為主,若病況變嚴重、紅腫擴大或疼痛增加,可安排影像檢查確認筋膜骨頭是否受到感染。若傷口出現化膿、壞死,則需由外科手術介入進行清創等治療。邊建榮醫師呼籲,若不幸被動物咬傷,千萬別輕忽,傷口要小心照顧,並且徹底消毒,若出現傷口周圍紅、腫、熱、痛情形,建議立即前往醫院就醫治療。★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0-09-15 科別.泌尿腎臟
重訓後忘收操 31歲女頻尿、下腹痛
健身風氣興盛,許多女性也加入重訓行列。但是健身完千萬記得收操,否則小心練到最後,反而造成骨盆底肌筋膜炎,出現頻尿、下腹痛的問題。31歲的陳小姐平時熱愛運動、衝浪,為了衝浪還做很多重訓來幫助衝浪表現,但每次運動完都沒有好好收操。沒想到這一年來常感到下腹疼痛且頻尿,一開始以為是膀胱炎,但經過治療,症狀仍反覆發作,甚至影響性生活,詳細檢查後才發現骨盆底肌肉筋膜炎。收治陳小姐的書田診所泌尿科主治醫師張雲筑表示,骨盆底肌肉位於最底層承受人體臟器重量,因此若久坐久站、愛翹腳、慢性便秘、體重過重等,就可能過度或不當使用骨盆底肌肉群,導致肌肉僵硬、筋膜缺氧沾黏、血液循環不佳,造成骨盆底肌肉筋膜炎。張雲筑說,骨盆底肌肉筋膜炎男女都可能發生,但女性較多,約是男性的十倍;常見的症狀,包括:反覆下腹疼痛、頻尿、性交疼痛等。但女性下腹痛與頻尿的原因很多,包括膀胱發炎、骨盆腔發炎、便秘、間質性膀胱炎、膀胱過動症和內膜異位症等,其中將近五成伴隨著骨盆底肌肉筋膜炎的問題。因此診斷上除了檢查排除其他下腹痛原因外,也需藉由內診測試疼痛節點來鑑別診斷。張雲筑表示,門診觀察,近年來許多女性為了追求健康而投入慢跑、重訓或深蹲等運動,過度使用骨盆底肌肉,卻忽略暖身跟收操,造成骨盆底肌肉慢性發炎的情形漸漸增加。治療上,可用熱敷、泡澡,或使用按摩球放鬆髂腰肌,並配合醫師開立消炎或肌肉鬆弛等藥物;症狀較嚴重者,可安排磁波椅電刺激治療或會陰部雷射治療,一方面降低疼痛神經敏感,一方面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及肌肉放鬆。張雲筑也提醒,更重要的是應改善翹腳等不良生活習慣、運動後記得收操,避免肌肉一直處於緊繃狀態,而女性一旦出現反覆下腹疼痛、頻尿、性交疼痛等症狀。她也建議盡快尋找醫師檢查治療,以免錯過急性治療期,到了慢性沾黏期,治療上將更棘手。
-
2020-09-09 醫療.自體免疫
眼睛紅了 小心僵直性脊椎炎共病虹彩炎
60多歲林伯伯40多年前罹患僵直性脊椎炎,當時治療資源不足,延誤治療,如今他脊椎僵硬如竹竿,備受眼睛、腸胃道反覆發炎等共病折磨,因僵直性脊椎炎家族遺傳性高,20歲的兒子也確診,林伯伯到診間苦苦哀求醫師,願意自掏腰包,選擇自費療程,就是不要兒子步上後塵。林伯伯是衛福部豐原醫院免疫風濕科主任胡宗慶近年接手印象最深的患者,沒有及時治療,疾病一直進展,不僅脊椎沾黏非常嚴重,腰椎到頸椎完全無法彎曲,甚至整個髖關節都爛掉,再加上共病纏身,如腸胃道出血住院,幾乎無法工作。早上起床感到下背痛及僵硬是僵直性脊椎炎臨床典型表現,另也會有一些患者會出現下肢疼痛,如髖關節、膝關節,肌腱附著點也會發炎,使阿基里斯腱或腳後跟疼痛,產生足底筋膜炎,但胡宗慶提醒,僵直性脊椎炎患者也可能出現眼睛、腸胃道、皮膚,甚至心血管疾病等問題。胡宗慶說,僵直性脊椎炎屬於慢性發炎性疾病,容易引發全身系統性病變,其中以眼睛反覆發炎共病「虹彩炎」最常見,風險較一般人多出30倍以上,血管持續處於發炎狀況,甚至連心血管疾病問題也會隨之而來,出現缺血性心臟病共病機率多達2.2倍、高血壓2倍。僵直性脊椎炎患者也常受下腸胃道潰瘍,研究發現,腸胃道發炎風險為9.3倍;糖尿病則為1.4倍,胡宗慶表示,僵直性脊椎炎目前沒有證實和胰臟有關聯,但患者罹病率確實較高,強調控制好僵直性脊椎炎的發炎因子,就可有效減少共病發生。過去僵直性脊椎炎患者藥物治療僅限於抗發炎藥或免疫調節藥物,近年生物製劑能控制僵直性發炎因子,更有歐洲研究證實,僵直性脊椎炎患者接受生物製劑,驗血報告顯示患者發炎指數降低、眼睛內的脈絡膜厚度明顯變薄,意味著發炎反應降低,眼睛不再反覆發炎。胡宗慶表示,僵直性脊椎炎治療逐漸進步,生物製劑有機會讓疾病緩解,阻止疾病繼續進展、避免發展成共病。林伯伯深刻體會僵直性脊椎炎所帶來的痛苦,林伯伯更願意自費生物製劑治療兒子,如今林伯伯的兒子即使發病,但仍可像正常人生活、工作、運動,也不受共病折磨。胡宗慶醫師●現職:衛福部豐原醫院免疫風濕科主任●專長:僵直性脊椎炎、退化性關節炎、骨質疏鬆症、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過敏性氣喘、過敏性鼻炎●學歷:高雄醫學院後醫學系●經歷:灣橋榮院內科住院醫師、台中榮總內科住院醫師、台中榮總內科總醫師
-
2020-09-03 科別.骨科.復健
影/78歲洗腎老農右膝骨折 2個月震波治療復健恢復行走
78歲雲林江姓老農今年4月騎腳踏車車禍摔傷,右膝嚴重骨折,台中榮總復健科醫師林修平說,考量江姓老農年紀大又洗腎,採保守治療,轉復健科門診,以副木支架取代石膏,並接受二個月、5次體外震波治療後明顯改善,骨癒合程度超過八成,經加強肌力及行走訓練,如今不用戴副木支架,拿助行器行走自如,病患與家屬都很滿意。老農家屬表示,老農車禍後因右膝腫痛無法行走,緊急送醫急救,發現是右膝髕骨粉碎性骨折,合併右側脛骨平台骨折,經處理後,建議到骨科門診治療,由其子接到台中,向台中榮總骨科門診求診。林修平說,台中榮總骨科門診評估老農為嚴重的複雜性骨折,考量患者年紀大,且有慢性末期腎臟病,建議轉至復健科接受保守治療,老農接受以熱塑型長腿副木支架取代長腿石膏,以及體外震波治療後,症狀獲得大幅改善。林修平說明,體外震波治療是透過震波,刺激血管內皮生成因子增生,加速血管新生、骨骼修復,肌腱修復和血管新生,在復健科治療應用廣泛,舉凡足底筋膜炎、肱骨外上踝炎(網球肘)、肩鈣化性或非鈣化性肌腱炎(五十肩)、退化性關節炎,甚至促進骨折癒合,都可利用體外震波治療得到大幅改善。林修平指出,其中,對於不適合手術或手術後骨頭長得不好(骨癒合不良),研究顯示,體外震波治療對七成骨癒合不良患者具癒合效果,治療期約二個月加復健恢復行走,較開刀、打石膏經復健約需三個月加復健恢復行走,治療期更短。
-
2020-08-21 科別.骨科.復健
過度使用3C痠痛老治不好 醫院成立軟組織鬆動治療中心
身體痠痛是普遍的文明病,電腦、手機等3C產品的長期使用,或者日常生活習慣與姿勢不正確,以及壓力等都是導致身體緊繃疼痛的原因,如何解除或舒緩疼痛,就必須藉由專業醫師與治療師的協助。童綜合醫院有感社區民眾尋求解除疼痛的需求日增,設立「軟組織鬆動治療中心」,今日啟用。長榮報關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有春現場分享,40多年來在職場上工作,久坐辦公室,每天過著忙碌的生活,13年前因腰部錐間盤突出壓迫到神經,造成行動困難,經常走路寸步難行,舉步維艱。因緣際會由梧棲童綜合醫院復健科主任吳坤霖與治療師們長期以來的細心復健與治療,迄今已持續復健達13年未曾間斷;近年來身體健康狀況已恢復到早上能持續走路運動達2小時以上,腰部酸痛也舒緩很多,生活質量明顯提升。吳坤霖表示,「軟組織鬆動治療中心」可經由專業復健科醫師針對病癥檢查評估,並由治療師提供物理治療,全面提供預防、治療、及處理各種疾病或傷害所造成身體動作不適的醫療服務,並引進了美國Hawk Grips鷹式手工具來輔助治療。目前使用鷹式手工具輔助軟組織鬆動術的適應症包括網球肘、板機指、阿基里斯肌腱炎、髂脛束症候群、足底筋膜炎、腕隧道症候群、五十肩、肩頸痠痛、胸腰筋膜痠痛與手術後疤痕組織沾黏。吳坤霖呼籲,任何種類治療技術都須由專業醫師與治療師執行,才能針對真正病癥痛點來治療。童綜合醫院院長童敏哲指出,「軟組織鬆動治療中心」的成立是因應民眾所需,希望能幫助並改善身體痠痛等不適症狀所帶來的困擾,促使生活更有品質。
-
2020-08-19 科別.骨科.復健
健康保衛站/3伸展運動 預防足底筋膜炎
工作需要久走、久站的上班族,是足底筋膜炎好發族群,不少患者雖然接受治療,症狀稍緩解,但隔段時間老毛病又復發。物理治療師林惠玲建議,平時可多做規律伸展運動三招式,分別是前足底筋膜伸展、小腿後肌伸展與腳底滾球,降低復發機率。從事服務業的薛先生,工作時需要久走、久站,幾年前開始出現早上醒來腳踏地時,腳底爆痛,走路時腳跟特別痛,久站更是苦不堪言,就醫診斷為足底筋膜炎。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復健室物理治療師林惠玲說,足底筋膜是腳底足弓的主要支撐,能吸收走路時產生的反作用力。任何可能導致足底筋膜不正常拉力情形,都可能造成足底筋膜炎,像是高足弓、扁平足、體重過重、愛穿高跟鞋或習慣用足跟蹬地者,都是好發族群。林惠玲說,治療上可用熱敷、電療及超音波等物理治療方式止痛,一般需要治療半年以上。最新治療趨勢是用震波治療,非侵入性的震波治療能活化細胞,並加速組織再生,緩解疼痛,治療效果更深層,也能加速緩解疼痛。林惠玲也示範生活保健三招,預防足底筋膜炎復發,第一招「前足底筋膜伸展」,以手指與腳底交扣,往上往後拉30至60秒至腳底微微緊繃,每天1至2回,可牽拉腳底及腳後跟肌肉與肌腱,達伸展效果。第二招「小腿後肌伸展」,以弓箭步伸展小腿後側,有達牽拉腳後跟肌肉作用。第三招「腳底滾球」,發作初期可先以軟網球,在腳底畫圓輕踩3至5分鐘,足底筋膜炎後期可選較硬的球,如棒球等,深層按摩足方肌、足弓肌群等肌肉,達到放鬆足底筋膜的效果。
-
2020-08-18 科別.指甲.足部
穿「休閒鞋」竟讓他足弓塌陷!四種常見足部問題如何處置
近年類似功夫鞋的休閒鞋正流行,你也愛穿嗎?小心常穿這類鞋款穿久了,不僅會引起腳痛,還可能造成年長者的步態不穩,易發生跌倒骨折的危險。穿對適合的鞋款很重要,對於不同的足部問題,也應有不同的處理方式。一位榮民伯伯,足跟疼痛好幾年,每踩一步都像針刺般,走路時也搖搖晃晃,十分緩慢、不穩且危險。經評估發現,他長時間穿著薄底、支撐度不夠、避震差且已磨損嚴重的功夫鞋,導致足弓塌陷,又伴隨足部拇趾嚴重外翻,因而引起腳痛。後來是以量身取模製作專屬的足弓墊,建議更換避震性有支撐力的鞋子,多管齊下,榮民伯伯的疼痛明顯緩解,走起路來也明顯穩健,還能安心的走出家門。我們每天走路活動時,與地面第一接觸的是雙腳,一旦穿著不正確的鞋款或是過度的使用,長時間下來就會導致足部問題。建議不同的足部問題,應考慮不同的處理方式。扁平足足弓是人類能順利行走的重要構造,大致上可以分為內側縱弓、外側縱弓,以及橫弓等三個系統。當足弓強度無法撐起身體時就會有塌陷的現象,常見有低足弓或是扁平足。有扁平足的人在激烈運動後,較容易因足弓支撐不足,而感到腳踝部內側靠近周狀骨處疼痛。●處置:通常給予適當的足弓墊支撐後,都能獲得良好效果。大拇趾外翻腳趾的第一趾骨往第二趾骨方向偏移,當第一趾骨夾角超過15度,就是拇趾外翻,以女性居多,男女比例約1:10。拇趾外翻不一定會造成足部疼痛,但若是不管它,有可能造成外翻變形越來越嚴重。常見拇趾外翻的原因,包括長時間穿著不適當的鞋子例如楦頭過窄、遺傳、足部肌力不平衡、足弓塌陷等,並非僅是鞋子因素所造成。●處置:利用足弓墊或拇趾外翻支架來避免繼續惡化,當外翻或疼痛程度採取保守治療已無法改善,才會考慮外科手術矯正方式。足底筋膜炎足底筋膜連接了跟骨到趾骨的位置,支撐足部,人們能跑跳都多虧了足底筋膜強韌的彈性,但若是因為過度使用例如長跑、跳躍、小腿肚肌肉過於緊繃,或是年長者筋膜彈性變差、足弓下塌、體重過重、穿著不適當鞋款等因素,都有可能會造成足底筋膜炎。典型的症狀是早晨下床踩地第一步會感受到劇烈針刺感,足跟內下方疼痛,稍微活動後會緩和,但激烈運動後又會感到無比疼痛。●處置:急性發炎期冰敷、慢性期熱敷;更換有支撐性的鞋子,搭配量身訂製足弓墊,給予足部適當支撐;肌力訓練及筋膜放鬆;口服藥物或局部注射等。足部長繭或雞眼足部若長時間受到不正常的壓力或摩擦,可能造成局部長繭,甚至是雞眼的產生。●處置:除了泡熱水消除硬皮或水楊酸類藥物輔助外,雞眼還可利用液態氮冷凍治療處理,但根本應改善不適當的鞋子,解決足部的壓力。
-
2020-08-17 科別.骨科.復健
足底筋膜炎爆痛反覆發作 3招運動腳跟變輕鬆
工作需要久走、久站的上班族,是足底筋膜炎的好發族群,不少患者雖然接受治療,症狀有稍緩解,但只要隔段時間老毛病就會再復發。物理治療師林惠玲指出,平時可多做三招規律伸展運動,分別是「前足底筋膜伸展」、「小腿後肌伸展」與「腳底滾球」,可降低復發機率。從事服務業的薛先生,工作時需要久走久站,從幾年前起卻出現早上醒來腳踏地時,腳底爆痛,走路時腳跟還特別痛,只要久站就更痛,經就醫診斷為足底筋膜炎。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復健室物理治療師林惠玲表示,足底筋膜是腳底足弓的主要支撐,能吸收走路時所產生的反作用力。任何可能導致足底筋膜不正常拉力情形,都有可能造成足底筋膜炎,像是高足弓或扁平足、體重過重、愛穿高跟鞋,或習慣用足跟蹬地者,都是好發族群。特別是工作需要久站、久走,或腿後肌較僵硬者,不僅容易有足底筋膜炎,還會常復發。林惠玲說,在治療上可用熱敷、電療及超音波等物理治療方式止痛,一般需要治療半年以上。最新的治療新趨勢則是用震波治療,非侵入性的震波治療能活化細胞並加速組織再生,緩解疼痛,不僅治療效果更深層,也能加速緩解疼痛。林惠玲並示範三招預防足底筋膜炎「復發」,患者可以做的規律伸展運動。第一招「前足底筋膜伸展」,以手指與腳底交扣,往上往後拉30至60秒至腳底微微緊繃,每天1到2回,可牽拉腳底及腳後跟的肌肉與肌腱,達伸展效果。第二招「小腿後肌伸展」,以弓箭步伸展小腿後側,可達牽拉腳後跟肌肉的效果,或使用拉筋板伸展,效果更好。第三招「腳底滾球」,發作初期可先以軟網球,在腳底畫圓輕踩3至5分鐘;足底筋膜炎的後期可選較硬一點的球,如棒球等,以深層按摩足方肌、足弓肌群等足底肌肉,達到放鬆足底筋膜的效果。提醒做這運動時,足底踩球不可過度放鬆,每天最多5分鐘。
-
2020-08-06 科別.骨科.復健
腳麻沒感覺,未必是血液循環出問題…骨科醫教多做4動作保養腳部
常見3種腳麻原因,遲未改善盡早就醫台中行健骨科診所朱家宏醫師表示,說到腳麻的原因,不少人認為是腳底血液不循環所致,而大多數的人也通常多把各種問題歸向於血液不循環,但其實血液不循環只是其中一種原因,其他原因像是神經出現障礙也相當常見,也可能是因為慢性筋膜發炎所引起的「鈍痛」。朱家宏醫師更進一步表示,血液不循環所造成的腳麻,常見也會有些腫脹感;而像是過度健走、久站的長期筋膜使用不當,或者是久未使用造成血液不循環等,都容易形成足底筋膜炎,久了便會形成慢性足底筋膜炎,就容易出現鈍痛的情況。在一般正常情況下,若因神經障礙出現麻痺的情是不會有痛感的,而診間常見患者表示腳麻,但當醫師用針刺時卻會有痛的反應,這種就是所謂的鈍痛,雖患者以「麻」來形容,但並非是「神經麻痺」。不論是那一種腳麻,相信對民眾而言都是相當難判斷的,朱家宏醫師表示,如果有腳麻的情況遲遲未改善,還是儘早就醫讓醫師檢查並改善為佳。如前述的神經麻痺就是屬於較為棘手的問題,因為神經麻痺也只是一種症狀,再往前追溯的原因也有很多種,像是脊椎出現問題或某條神經受到壓迫等都有可能造成神經麻痺,若久未處理後果恐不堪設想。4動作多動動,有利保養腳部肌肉、筋膜朱家宏醫師表示,保養腳部的方式其實可以很簡單,就是善待腳部。例如肥胖者適度減輕體重,如此腳部承受的負擔便能減輕,也較不容易出現問題。並且也要多活動自己的雙腳,像是踮腳、將腳趾往下抓、將腳掌往內撥、將腳掌往上勾,這4種動作基本上就可以靈活運用到腳部各處肌肉及筋膜,便有利保養腳部,避免腳麻等問題找上門。赤腳走路有利健康?醫:要選對場地許多人認為赤腳運動、走路等,這樣親近大自然的方式對於身體、足部健康有所幫助,對此朱家宏醫師表示,這確實是會有些幫助,但千萬不要以為這樣的方式就很自然,因為現代的生活環境就多是處於不自然的狀態。正常情況下行走於土地上,是有利於腳趾抓地的,但現代環境腳所能踩的地面大多就是柏油路、磁磚等過硬的地板,不利於腳趾抓地,腳步移動時勢必就會出現「腳掌上勾」的情況,如此便容易有其中一處過度使用的問題。因此醫師建議,若要赤腳走路、運動,最好是在安全、乾淨的土地上適度進行為佳。(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0-08-03 科別.泌尿腎臟
英國男子手臂長陰莖 醫師:糖尿病患要注意
英國一名45歲男子因為嚴重敗血症,失去陰莖,醫師幫助他重建、並種植在手臂上,成為全球第一個手臂上長著生殖器的男人,台南郭綜合泌尿科醫師梁景堯表示,會失去生殖器,主要是「弗尼爾氏壞疽」造成,通常發生在糖尿病患者身上,如果沒有控制好血糖、又長時間坐著,可能就會突然發生,感染會陰部,主要發生在男性,但女性也有病例。梁景堯表示,這種病例不多,但偶而都會看到,特別是年節時,糖尿病患者吃多了,沒有控制好血糖,加上長時間坐著打麻將,血液循環不佳而引發。他表示,英國的個案由於相當特殊,之前已有了解,應該也是因為糖尿病沒有控制好,引發弗尼爾氏壞疽,並進一步造成敗血性休克,不僅會陰感染,腳趾、手指等末稍也都壞死,現在恢復良好,命可以說是撿回來的。弗尼爾氏壞疽是一種病程快速又猛暴的壞死性筋膜炎,經常發生在肛門、會陰和外生殖器周邊等,死亡率高達3成。而糖尿病患者因為免疫力差,很容易感染,通常發生在下肢。他表示,多數弗尼爾氏壞疽患者是感染陰囊,整個陰囊必須拿掉,但因睪丸另有血液供應,不受影響,不過由於病情嚴重,一旦發生醫師還是會以保命為主,即使生殖器受損也通常不會重建,而且多數患者年齡比較大。他指出,重建陰莖主要是重大外傷或是女變男的變性人,而通常會在陰莖的附近取皮重建,一部分的皮瓣還連在原來的組織,所以成功機率比較高,一次手術就可以完成;如果附近無法取皮,要取比較遠端的皮,就必須要先「種」在腹部等地方,等到血管等組織長得差不多,再種回會陰,不過通常會種在腹部等地方比較不會被看見,英國醫師會選擇種在手臂上,可能有相關的考量,因為是取手臂的皮瓣重建,就近種在手臂上。
-
2020-08-01 新聞.科普好健康
五十肩、膝關節炎、足底筋膜炎...如何緩解慢性骨關節疼痛
五十肩、網球肘、膝關節炎、足底筋膜炎等患者常見四肢慢性骨關節疼痛,大部分透過口服或局部藥物注射、復健,症狀可緩解,但少數患者一直為疼痛所擾。45歲的王小姐即是一例,她因車禍受傷導致肩關節疼痛症候群,做了復健,也接受注射藥物治療,但依然疼痛,睡不好也無法工作。血管增生造成頑固性疼痛像王小姐這樣的患者,若使用上述方法仍無法緩解疼痛,超過三個月即成為頑固性疼痛患者。過去認為,這樣的疼痛多因肌肉不足、韌帶受損、軟骨磨損等原因引起,但日本研究發現,慢性發炎組織會有異常新生血管增生,這些血管叢提供細小裸露神經養分,可能是造成慢性疼痛的原因。由於這些慢性發炎處因細小血管過度增生,在醫學影像上呈現像煙霧,如毛玻璃狀的現象,也稱為霧樣血管。傳統微創血管栓塞手術用來治療腦部缺血性中風、血管大出血,類似技術也用在心導管輔助治療。現在有了新用途,可用來處理發炎處血管增生,進而緩解頑固型骨關節疼痛。治療可採霧樣血管栓塞術若患者經過其他治療但未緩解,在選擇開刀之前,可考慮霧樣血管栓塞術。王小姐與疼痛科醫師討論後,檢查發現,肩部發炎組織有異常新生的霧樣血管,經霧樣血管栓塞術治療後,疼痛及症狀已緩解。霧樣血管栓塞術,手術方法如同心導管手術,在高解析X光透視導引下,局部麻醉後,將微細導管從鼠蹊部或手部的動脈置入,尋找疼痛部位的異常新生血管(圖1,箭頭處為異常血管),再注射栓塞藥物,阻斷異常新生血管生長(圖2),進而減少發炎,使疼痛物質減少。患者經評估健保可能給付患者需住院1至2天,術前檢查與手術時間約2至4小時,傷口只有針孔大小,部分患者經評估後,健保可能給付。目前根據三總為患者進行治療的經驗,約80%的患者可在一個月內緩解疼痛及症狀,可用於五十肩、膝關節炎、網球肘、足底筋膜炎及其他種類的慢性運動傷害等軟組織及關節疼痛。•霧樣血管造成的頑固性疼痛1. 超過三個月以上的治療中的疼痛2. 剛開始活動時疼痛特別明顯,活動後疼痛會緩和3. 痛的部位曾經發紅、變腫,晚上就寢或早上起床時特別明顯4. 飲酒、泡澡、激烈運動後血管充血,疼痛會增加•2症狀不建議霧樣血管栓塞治療1. 嚴重關節退化、破壞,合併中樞性疼痛症候群2. 除疼痛外,合併其他神經壓迫症狀、例如麻痺無力、大小便失禁等
-
2020-07-25 科別.心臟血管
每到下午腳就痠、脹? 5種人靜脈血栓嚴重恐截肢
常待在家,少活動、久坐臥或久站的人就要小心了,因為可能增加靜脈血栓栓塞風險!俗稱的「經濟艙症候群」就是其中一種。靜脈血栓栓塞最典型的症狀就是單側大腿有痠痛腫脹的問題,若錯過黃金治療期,嚴重者有可能導致截肢或身亡。 一般靜脈曲張只是淺層 5種人容易發生深層靜脈血栓 林口長庚醫院血管外科柯博仁醫師形容,到中午、下午以後,會腳痠、脹脹,算是比較輕微的症狀;厲害一點的時候腿的膚色會有改變、感覺熱熱的,再更厲害的話,對整個動脈血流也產生影響,造成腳容易發冷、發白,這個時候就有截肢的危險。一般靜脈曲張只是淺層的靜脈栓塞,其中長期久坐久站、中老年人、孕婦、血管受過傷、腫瘤患者,特別容易發生深層靜脈血栓問題。如果血栓隨著血液流到各個器官,可能就會導致肺栓塞、永久性血管阻塞等危險狀況。 輕症以抗凝血藥物治療 嚴重者得做導管手術 症狀輕微會先以抗凝血藥物搭配彈性襪治療,症狀較嚴重還能透過手術來治療。手術方式包括手動傳統導管溶栓術及超音波震盪導管溶栓術,搭配藥物溶解血塊;以及PMT血栓清除導管,使用機械導管抽吸血塊。臺大醫院心臟內科李任光醫師指出,傳統手術在手動清除血栓時,每清除一次就必須把導管拿出體外清理一次,再放進去才能血栓,其實非常費時耗力又沒有效率的。而在超音波搭配之下,透過超音波震動能讓大血栓變成小血栓,這時之後再去溶解,效率會提高,且依據過往經驗看來,抗凝血藥物的劑量也能降到傳統手術的十分之一。柯博仁醫師表示,PMT血栓清除導管運用機械原理,經過電腦運算,程式規劃設定,能用最短的時間把血栓吸出來,縮短時間、手術更安全有效性,併發症也最少。另外,因為是順著血流而不是透過螺旋槳做強烈的吸取,所以對血管內膜傷害性非常小。 預防靜脈血栓 多做3件事 要預防靜脈血栓,醫師呼籲平時多活動、多喝水降低血液濃稠度、避免緊身服飾阻礙血液循環,也可多穿醫療等級彈性襪,減少靜脈曲張,如果對下肢腫脹有疑慮,能到院進行血管超音波或靜脈血流檢查,及早治療避免措施黃金治療期。(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延伸閱讀: 足底筋膜炎一踩就痛! 專家傳授6招對付你的足跟痛 腳一踩就痛! 放鬆足底筋膜每天6動作有做有差
-
2020-07-23 科別.骨科.復健
罹足底筋膜炎,腳尖、腳底、小腿會輪流痛!醫教一招伸展助改善
你常常一下床踩地腳就痛嗎? 足底筋膜炎是現代人常見的問題之一,讓人老是一踩到地腳底板就感到非常的疼痛。而你知道嗎?足底筋膜炎的痛其實還可能會移動到腳尖、腳根、甚至是阿基里斯腱!今天就要來教大家如何做伸展,遠離足底筋膜炎!筋膜線是一體的,疼痛常會換邊發作復健科/涂俐雯醫師 表示,小腿後側的阿基里斯腱、腳底底部的足底筋膜,其實都是在腳部同一組淺背線的筋膜線上,所以當其中一邊產生疼痛是很有可能繞過腳根的骨頭到一邊,發生連續、不斷更換疼痛位置的狀況,而腳尖就在腳底板也在所難免。常做長跑、馬拉松的人,更應注意保養醫師也表示,像這樣足底筋膜痛、阿基里斯腱痛等腳部筋膜線疼痛,也常常會出現在常長跑、馬拉松這種長距離運動的人身上,容易出現阿基里斯腱痛完換足底筋膜痛,足底筋膜痛完換腳尖痛這樣的情況,所以常做這類運動的人也更該注意保養。一招伸展改善足部筋膜疼痛而醫師也介紹了一個伸展運動有利於伸展筋膜,且方法相當簡單,趕快學起來吧:步驟1.弓箭步,手推牆。步驟2.後腳膝蓋打直,腳根不要離地。就是如此簡單,而越往牆壁推,膝蓋越容易打直;且方法正確的時後,後腳會感覺得到從小腿到腳底都有緊繃感。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0-07-17 新聞.杏林.診間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爺爺病逝過度傷心 不知憂鬱症竟已上身
「當時並不知道那就是憂鬱症,以為這只是喪親之痛的正常表現。」在醫學院最後兩年,我是台北榮總實習醫師,爺爺因罹患壞死性筋膜炎而去世,讓我陷入憂鬱情緒,嚴重狀況達四、五個月。這段經歷讓我走上精神科之路,更因爺爺關係,致力於老年身心醫學。喪親陷入憂鬱 誤當正常表現從小和爺爺的關係非常好,小時候因為父母出國進修,在爺爺奶奶家生活兩年,每個暑假都會回高雄老家。由於爺爺是歷史老師,常說歷史故事,到現在都還記得他所說的故事裡每一個場景,人物場景栩栩如生。我在父母期待下長大,管教要求甚多,例如功課、儀容,爺爺那邊則成了我的避風港,得到很多的愛,他常說我「不管胖也可以、瘦也可愛」,小時候最大願望就是長大後賺錢,帶爺爺出去玩。爺爺很能忍痛,當發現罹患壞死性筋膜炎時,已非常嚴重,家人大多在台北,便將爺爺從高雄接到台北榮總治療。當時我在神經內科實習,值班宿舍就在爺爺病房對面,互動頻繁。爺爺過世後,我常刻意繞過這間病房,跟診時看到一些年紀和爺爺相仿的長輩,也會忍不住掉淚;巡房時,須在病房外調整好情緒,才敢踏進病房工作。意興闌珊、睡得多… 留意典型病徵那時對於很多事情容易心生不滿,例如看到其他醫師因為忙碌而對病人「不夠細心」,其實只是小事,但心裡卻很容易犯嘀咕。原本我對很多事情都有興趣,充滿熱情,但當時對許多事情也都提不起勁、意興闌珊,也睡得多,後來回想,這就是典型的憂鬱型態。我一路順著父母要求,考上醫學系,但這非我的最愛,爺爺病況越來越嚴重,最後因肺栓塞過世,除了悲傷,爺爺在自己工作的地方過世,更令人充滿無力感,開始懷疑醫學,連帶抱怨父母,為何要決定我的命運。及時獲幫助 選擇當精神科醫師「雖然沒有真的就醫,接受藥物治療,但一直尋求正規專業的幫助。」爺爺生病時,我剛好實習完精神科,正在神經內科實習。爺爺過世後,我只是實習醫師,對各科都不熟,也不知自己罹患憂鬱症,但自覺自己狀況不好,因此尋求在台北市立療養院(現北市聯醫松德院區)實習時遇到的老師和心理治療團體幫忙。另外,原本就想走身心科,在老師推薦下,參加許多工作坊,充實專業訓練,也幫助自我成長。記得那時參加一個有關薩堤爾系統治療模式工作坊,國際級大師親自教導,中間實作部分需要示範者與大師互動,我自告奮勇,在四天課程裡,受益匪淺。事後回想,那時如果知道自己罹患憂鬱症,應該要就醫,該適時使用藥物,病程才不會拖得太長,不會這麼辛苦。很幸運的是,很多老師幫我,給予正規、專業協助,最怕的是,尋求到偏方、算命,這就不好了。許多人害怕看身心科,一方面擔心被貼上標籤,另一方面怕吃藥。事實上,九成身心科病人都和你我一樣,因經歷失落、失戀、婚姻等人生挫折,對未來感到困擾,以致焦慮憂鬱,只要能夠早點處理,就能讓自己開心,恢復正常,至於是否吃藥,可以和醫師討論。憂鬱是人都會有的情緒,「這有點像是小的雪球」,如果一直陷在負面情緒裡,不但容易出現負面情緒,也會影響人際關係,雪球越滾越大,變成嚴重憂鬱症才來就診,反變成要吃藥的可能性變大,治療時間也會越長。袁瑋小檔案現職:振興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振興醫院銀光學苑主任學歷: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畢業專長:老年精神醫學、個別心理治療及家族治療、婦女相關之心身醫學、後更年期憂鬱症、經前症候群、產後憂鬱症等、飲食疾患,如暴食症與厭食症經歷:美國杜克大學醫學中心臨床研究醫師(老年精神醫學)、美國杜克大學家庭治療研究中心訓練、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住院醫師、總醫師、台大醫院身心醫學照會訓練、台灣婦產身心醫學會理事
-
2020-07-14 養生.抗老養生
看不下去健檢紅字滿天飛 台大名醫王明鉅開始練輕功
台大前院長王明鉅走路向來健步如飛,但最近他常向朋友捲起褲管,讓人看見他腳踝上綁著「負重綁腿」。原來他最近健檢發現有許多紅字,於是下定決心開始努力減重健身。他參考日人「三浦雄一郎(Yuichiro Miura)寫的書──「愈走愈年輕」,看到他減重與健身的方法便負重走路。三浦雄一郎是聖母峰登頂挑戰者,曾創下最高齡登頂的世界紀錄。王明鉅說:「我完全沒有登任何高山的妄想。」他只想學學負重走路來健身減重。最近幾個月,王明鉅從500公克開始慢慢增加,現在每天戴著每隻腳1.5公斤重的綁腿,開始習慣這個重量,這一個月平均走上12000步,希望一年內進步到每腿2公斤,然後能每天走上1萬步。他說不敢奢求愈走愈年輕,只要能愈走愈健康,就很滿足了。以下是王明鉅臉書全文:約莫半年前,看到健康檢查結果上的紅字,我下定決心開始更努力地減重健身。受到同事身體親身力行的啟發,我決定嘗試用我五年前就知道的一個方法。五年前剛從台大竹東分院院長缷任時,身體的狀況並不理想,除了體重過重血糖與血脂肪都過高之外,臉上有滿臉通紅的「脂漏性皮膚炎」,左腳底是走一步就痛一次,苦不堪言的「足底筋膜炎」。那時看到一本由日本人,三浦雄一郎(Yuichiro Miura)寫的小書,「愈走愈年輕」,看到他減重與健身的方法只有一招,「負重走路」。他在這本書裡面寫到,他六十歲時身高164公分體重88公斤,光是去爬一座小學生遠足常去,500公尺而且坡度平緩的小山都爬不上去,還被比他更老牽著小孩的長者超越。於是他決定開始用負重走路來訓練自己,健身減重。他慢慢增加重量,一年之後,他可以穿著裝有鐵片2公斤重的登山鞋,加上兩腿各3公斤的負重綁腿以及背上揹的20公斤重的背包,在東京街頭走上一小時。我看了他的書再去作了一些研究之後,才知道這位三浦雄一郎先生,是位世界紀錄保持人。他在2003、2008與2013年,在70、75與80高齡,分別成功登頂喜馬拉雅山聖母峰三次。三次都創下當時最高齡的聖母峰登頂者的世界紀錄。這裡有個小小的插曲是,三浦先生在75歲又227天,第二次登頂成功的前一天,他的最高齡登頂聖母峰的世界紀錄就被年齡比他老上一歲(76歲340天)的尼泊爾人謝爾占(Sherchan或譯為舍川)打破。三浦雄一郎在2013年以80高齡,再次挑戰聖母峰之前,他2009年曾經經歷過摔斷腿,以及總共4次心律不整的心導管手術治療(第四次是2013年1月)的各種問題。他在2013年5月23日再度挑戰登頂聖母峰,也要奪回2008年只保持了一個月的世界紀錄榮銜。這一次那位尼泊爾謝爾占先生也再度等在三浦雄一郎之後,準備在三浦之後再次如2008年一樣,打破三浦的世界紀錄,讓自己成為世界紀錄保持人。只可惜這次老天幫了三浦的忙,他在5月23日登頂聖母峰成功後因為暴風雪降臨,謝爾占無法再挑戰三浦的世界紀錄(另有一說是他的文件繳交遲延)。二位80歲高齡老人的世界紀錄之爭的最悲劇性的部份是,2017年謝爾占以85高齡要再次挑戰最高齡登頂聖母峰的世界紀錄,但卻在登頂的基地營中去世。我完全沒有登任何高山的妄想,我只想學學人家負重走路來健身減重而已。而且我還晚了五年才下定決心。這幾個月以來,我從500公克開始慢慢增加,現在每天我可以戴著每隻腳1.5公斤重的綁腿,開始習慣了這個重量,又能如沒有重量時的大步前進了。這一個月我平均走上12000步以上。我不敢再期望穿什麼鐵片鞋或大背包,我希望能在一年內進步到每腿2公斤,然後能每天走上1萬步。我不敢奢求愈走愈年輕,我只要能愈走愈健康,就很滿足了。
-
2020-07-07 科別.風溼過敏免疫
連滑手機都困難! 乾癬性關節炎5病徵別小看
國內正式解除社交限制,民眾生活解封,紛紛開始展開各項活動,但對於乾癬性關節炎患者而言,仍因關節腫脹變形而行動受封、生活受限。調查顯示,乾癬性關節炎患者中有半數停止社交生活、減少與人接觸,甚至影響工作。張先生是1位55歲上班族,在20歲時罹患乾癬,到35歲時,發現關節開始腫、痛、發熱,起初不以為意,後來才驚覺這就是之前接受衛教時,醫師曾說過的乾癬性關節炎,嚴重的疼痛遍及全身,從髖部、腰部、頸部關節到手腳關節都腫痛,痛到無法入睡,更無法翻身、難以起身,只能躺在床上掙扎。經歷各種治療方式的他,到如今使用針劑生物製劑治療,雖然已好轉許多,然而卻仍感受到關節的腫脹發熱,也期待有新的治療選擇。 財團法人風溼病基金會台灣抗風溼病聯盟董事長蔡世滋醫師表示,全台乾癬患者約8至10萬人,其中約有3成的乾癬患者會發生乾癬性關節炎,再加上未經歷乾癬治療、直接出現乾癬性關節炎的患者,推估至少超過2萬人為乾癬性關節炎所苦;部分患者因受到乾癬皮膚病灶困擾,再加上關節疼痛問題,讓本身較為缺乏自信的病友,生活又再籠罩一層陰霾,關節復原遙遙無期。 台灣乾癬暨皮膚免疫醫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皮膚部主任蔡呈芳醫師表示,分析台灣健保資料庫數據發現,台灣的乾癬患者中,罹患乾癬性關節炎的患者10年來的比例倍增4倍,且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乾癬性關節炎較常見的病徵如周邊關節疼痛,也容易有下背疼痛、香腸指、足底筋膜炎等問題,患者可能會出現指甲凹陷脫落的狀況,若未及早發現治療,恐造成骨頭、關節腫脹疼痛甚至變形,導致不可逆的傷害,讓打電腦、滑手機、開瓶罐、扣鈕釦、綁鞋帶等生活中看似簡單的小動作都難以進行。蔡呈芳醫師提醒病友,若發現指甲病徵、下背或關節疼痛,需要特別提高警覺,以免耽誤黃金治療期。 此外,1項最新的跨國調查研究顯示,乾癬性關節炎患者中,逾7成病友表示疾病對其工作及社交生活產生負面影響,不只工作品質及效率下降,更有1成病友被迫離職。除了影響患者職涯發展,也對其家庭及社交造成諸多不便,高達5成以上的病友因疾病必須停止任何運動及社交活動、害怕與人接觸,嚴重影響其生活品質。 國內目前已有最新的口服標靶藥,蔡長祐醫師說明,根據研究,患者在治療2周之後,即可明顯感到疾病緩解;50%的受試者,在治療3個月的時間後,關節腫脹疼痛的症狀明顯改善。這項口服標靶藥物今年6月已經通過健保給付,對患者來說更方便,成為乾癬性關節炎患者進階療法的新選擇。(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瓶蓋打不開別只想到肌少症! 「不死癌」中年婦女最危險 類風濕性關節炎不僅傷關節! 細數6大恐怖併發症 最新!國人10大死因糖尿病居第5位 糖友營養補充選對了嗎? 缺血性腦中風不分季節如未爆彈 炎炎夏日怎麼預防?
-
2020-07-06 科別.骨科.復健
圖解》擺脫足底筋膜炎就靠練腳掌!專家教這樣練改善,還可舒緩關節痛
編按:為什麼要「練腳掌」?腳掌是穩定全身的力量!穿高跟鞋、運動傷害、老化等等,90%的人腳掌都是不平的!腳掌主要用來保持平衡,也是踩踏地面並驅動前進的力量,腳掌不平不正,全身就會跟著歪斜,伴隨而來的是腰痠背痛。「臀部是引擎,腳掌是輪胎」,即使引擎(臀部)有力,輪胎(腳掌)爆胎的話,就無法順暢前進!鍛鍊腳掌、穩定地基,即能改善腿膝無力發麻、足底筋膜炎等症狀。我一直都是一個人生活,所以覺得能夠身體健康活到老才是最重要的事,沒想到我卻在5年前罹患了「足底筋膜炎」。每當我走路或起身時,腳掌就會很痛,雖然也曾上骨科求診,但是當時醫生並沒有仔細教導我怎麼做才能改善,後來我上網找資料,也試過了針灸治療,卻一直不見起色。於是,我去向曾經指導過我「臀部運動」的松尾教練諮詢,他建議我:「既然問題出在腳心空間不夠,只要訓練腳掌使足弓恢復正常,就能有所改善。」 所以我才會開始做「腳掌運動」。後來我在做「腳趾猜拳」等運動的期間,疼痛竟逐漸減輕了。當初要是沒去上松尾教練的課,對於腳掌痛的情形,我可能會一直忍耐下去。快速檢測!你的腳掌是否有問題:1.一蹲下就好像要往後倒2.無法用腳尖站立保持不動3.沒辦法站著穿襪子4.走路經常絆倒或易跌倒或常扭到5.腳掌某部分容易長繭(硬化的皮膚)或水泡6.走路超過15分鐘就會覺得小腿肚脹脹的7.腳尖打直平行靠攏站立時,會變成內八的姿勢8.在柔軟地面或地面凹凸的地方走路感覺很吃力9.有拇趾外翻、小趾內翻、足底筋膜炎等足部疾病腳趾猜拳鍛鍊 → 腳趾猜拳(布)用腳趾猜拳比「布」,提升腳掌平衡感*腳趾打不開的話,可以用手輔助。鍛鍊 → 腳趾猜拳(石頭)用腳趾猜拳比「石頭」,形塑內側縱弓與橫弓*鍛鍊內側縱弓與橫弓,這樣就能運用腳掌的外側強化踏地前進的力量。鍛鍊 → 腳趾猜拳(上剪刀)用腳趾猜拳比「上剪刀」,以便腳趾活動自如*動作不靈活的人,代表腳趾活動力衰退了。請反覆練習,直到能「確實」彎曲為止。書籍介紹練腳掌是最好的復健!:三萬人親身實證,鍛鍊腳掌有助運動傷害回復、舒緩關節痛、擺脫足底筋膜炎作者:松尾タカシ出版社:采實文化出版日期:2020/01/02作者簡介/松尾タカシ臀部運動專家。一九六八年出生於佐賀縣,活用長年來身為健身指導員的經驗,著眼於機能解剖學上別具重大意義的「臀部」,研發出「Progress Body」健身法,藉由鍛鍊臀部肌肉,打造出一輩子都能健步如飛的體魄。為個人、團體及企業提供教學服務課程,此外還著手開發獨創健康器材,至今已有逾三萬人接受過由他指導的「健步強身課程」。著有《屁股練好,健康自在走到老:不跌倒、不受傷、不失智,拒絕臥床、預防腰痛與膝痛》。 網站:hipup-artist.com/延伸閱讀: 走路治百病!日本醫學博士「28天健走法」,擊退高血壓、降血脂、減少壞膽固醇!
-
2020-06-25 科別.骨科.復健
醫病天地/爬樓梯減重 小心膝蓋先痛
45歲楊姓男子因覺得體重增加,便以爬樓梯當運動來減重,不料一段時間後,雙膝在晨間出現僵硬情形,久坐不動膝蓋會有緊緊、卡卡的不舒服感,原本靠復健可緩解,但他不小心拐到腳後,膝蓋出現明顯疼痛和嚴重的緊繃僵硬感。醫師檢查後,確認他為髕骨股骨症候群及膝關節早期退化現象,在接受高濃度葡萄糖增生注射治療後,大幅改善膝蓋緊痛的問題。苗栗市大千醫療體系福苗診所復健科醫師李明珊說,爬樓梯雖可增加心肺功能及消耗熱量,但過程中膝蓋必須承受比平常多4倍的重量,對膝關節前端的髕骨部位和半月板等軟組織都會造成傷害,以此當運動反而得不償失。她指出,楊姓男子已超過40歲,膝關節有早期退化情形,多次爬樓梯運動後,對膝蓋磨損更嚴重,幸好經診斷後仍可以葡萄糖增生療法來緩解症狀。此療法是將高濃度葡萄糖水溶液注射至受損退化的組織中,誘發自我修復的反應來強化結構、減輕症狀、恢復功能,主要針對關節、軟骨、肌腱、韌帶、筋膜等有慢性退化性勞損的部位與疾病,例如肩頸慢性疼痛、下背痛、退化性膝關節炎、足底筋膜炎等。李明珊提醒,運動雖有助於健康,但選擇適合的運動、運動前的暖身,還有考量體力和能力都是必須注意的事項,別因過度或錯誤的運動造成身體損傷,運動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
2020-06-05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聽見罕見疾病患者的心聲
【編者按】上星期這專欄以醫學生立場寫出由病人身上學習的臨床醫學心得,這星期我們接著以「病人參與醫學教育」的主題,分別由一位負責醫學教育的醫師回憶自己學生時代對病人的感激、一位關心教學教育的老醫師的呼籲、以及過去一位病人與大家分享她生病的心情。衷心希望我們的努力可以鼓勵社會大眾因為了解,而能積極參與醫學教育,幫忙台灣培育更多的好醫師。我是一位23歲的女性,也是一位罕見疾病的患者,我的疾病叫做「肢端紅痛症」。相信很少人聽過這個疾病,它還沒有列入法定罕見疾病中。這樣的病會讓我的手和腳非常非常的痛,當我還小的時候,我也不知道這是罕見疾病,只知道和爸媽說我的腳好熱,我的父母也不覺得奇怪,只覺得我對熱的忍耐力比較低。大約小學三年級的時候發病,一開始只會感覺到熱,後來才漸漸的嚴重起來。大約國二時開始感覺到痛與熱,但是那時是間歇性熱痛,有一段時間是正常的,大約十五天是一個空白的期間不會痛,就像一個循環一樣,但是上了五專之後這個循環不見了,而是一直感覺到熱、一直感覺到痛。這個時候我和家人說,他們才感覺到這樣好像不正常,便帶我去看骨科,骨科的醫生一直以為是足底筋膜炎,所以用了很多物理的療法,好比說電療、腳底的熱敷等,但這些都令我更痛苦,因為我的腳不能碰到熱。即使做了骨科的物理治療之後,熱痛還是常常發作。直到我看了一個日報上面的報導,有一個人和我的症狀一模一樣,我才找到李醫師,經過他的診斷以及基因檢測後確診,這個就是罕見的「肢端紅痛症」。這個病在生活上給我帶來很多困擾,好比說我不能穿整個包覆住腳的鞋子,只能穿涼鞋或拖鞋,我也不能穿襪子,因為腳會發熱讓我感到疼痛,這個痛非常的難受,若是痛的指數有1到10分,1是最低,10是最高,我覺得最痛應該有到8分。在五專就學的期間,因為這個病非常的罕見,體育課時因為穿包鞋會很難受,我拿著醫師的診斷證明,和老師說明我上體育課的不方便,但是老師一直覺得我是在裝病,還是要求我要和其他人一樣上體育課。我現在依然非常討厭那一位老師,因為我是五專二年級的時候給他看過那一份診斷證明,結果他在我五專五年級的時候竟然問我:「你要不要去大一點的醫院看?」這句話深深的印在我的腦海裡,因為我已經到台大總院這個醫學中心去看了,而我的主治醫生也是教授級別的,他還想要我去更大的醫院看,代表這位老師根本沒有好好的看過我的診斷證明。這樣的病也給我的人生帶很多的衝擊,好比說我也想正常的談戀愛,我想和正常人一樣結婚,但是這個病讓我自卑的待在家裡,遇到心儀的人也不敢去追,因為擔心自己配不上他,讓覺得自己無法結婚生子,因為這個病有很大的遺傳機率,有時候看著別人其實心裡很羨慕,難過到會想掉眼淚。這樣的病在生活中給我的困擾還有讓我無法出國。我想要去冷的國家會擔心有暖氣我受不了,但是高溫的地方我的腳也是受不了,我不知道哪裡可以讓我放心的去玩,而且要是在國外發病,我也無法好好的處理,所以我從未出國過。我在前面有提到過,我讀護理,當護理師不會沒有工作,薪水也很好,但是我偏偏生這這樣的病,腳沒有辦法久站,也無法跑來跑去,以至於我無法勝任這項工作。我一直很苦惱,不知道不做這項工作的話我能做什麼,因為從出社會開始我就忍著痛,每天上班都要吃止痛藥,直到後來生病外傷去住院才停止。現在我不想要再吃止痛藥上班,想要轉行,但苦惱不知道能做什麼。因為這樣的病時常發作,常發痛發熱,而且吃了止痛藥大多都沒有效果,要吃到鴉片類的止痛藥,但是那可能會上癮,而且副作用很大,也不敢常常吃。我的主治醫生曾說過,這樣的病大約要等到中年,手腳的小神經比較退化時才不會感到這麼疼痛,但我現在才23歲,我還要等好久,要是這麼長的時間一直都不能工作,我該怎麼辦?因為生這樣的病所以常常有想不開的念頭,真的也有去做過,那個時候是我一個非常好的朋友拉了我回來,因為在想不開時,我曾經和他說了一些希望他好好活的話,他覺得我不對勁才去找我、把我送醫院,其實到現在我還是有時候可以接受自己生病的事實,有時候又不能,一直這樣子反覆使我深感痛苦。每當看到別人穿著漂亮時很羨慕,看到有男朋友可以好好地談戀愛時很羨慕,看到可以好好的出國時也很羨慕。我因生這樣的病無法穩定工作,也常擔心父母將來老了要怎麼辦,我要怎麼去撫養他們。我的媽媽因為我這個病常請假在家照顧我,尤其在我住院的期間,我真的覺得很對不起他。因我這樣的病是罕見疾病,所以我也無法買醫療保險,只能自己多存錢。住院期間的費用我媽媽幫我負擔,但是我好擔心他老了要怎麼辦、沒有錢要怎麼辦!我的家庭沒有非常富裕,我這樣子無法工作的情況已有一年多了,還好姐姐偶爾會給我生活費,但是姐姐總有一天會嫁人,對於未來我很不知所措。對於我紅腫熱痛的處理,只有物理方法,好比沖冷水或是泡水才最能有效的止痛,但是這樣會對皮膚造成傷害,而且濕氣也會讓我病情加重,以至於我會和蜂窩性組織炎分不清,這樣很危險。當這個病發作時,吃一般止痛藥沒有太大作用,必須吃鴉片類的止痛藥,例如嗎啡,也讓我覺得自己的藥越吃越多,健康卻越來越走下坡。我知道媽媽一定也很難過生到我這樣的孩子,其實說真的,有時心裡會生氣,會怨她為什麼要生下像我這麼不正常的孩子,讓我這麼痛苦,但是我相信他一定也不願意。我很感謝媽媽在我感到生病不舒服的時候都陪著我,也很感謝我的外婆、還有姐姐,在我沒有工作的時候都無條件地支持我。我很感謝我的家人,沒有他們我現在真的不知道要怎麼辦,感謝他們的支持,也感謝他們不嫌棄我。(本文轉載自民報醫病平台2018/4/20)
-
2020-05-30 科別.感染科
61歲水果商踢傷腳趾不在意 20天後腳掌發黑見骨
「疥癬之疾,終成大患」南投61歲廖姓水果商上月踢到水果搬運籃腳趾破皮,他以為是小傷會自行痊癒,沒想到過了3個星期天傷口反而起水泡腫痛,趕緊到南投醫院治療,醫師發現傷口已成蜂窩性組織炎甚至潰爛見骨,還診斷出他罹患糖尿病,一有傷口更容易壞死,經藥物搭配高壓氧治療才逐漸改善,仍須持續回診治療。南投醫院感染科主任廖嘉宏說,蜂窩性組織炎主因是皮膚或黏膜傷口遭鏈球菌或者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如果忽略小傷口或因足癬而導致,細菌深入感染到皮下脂肪層組織,組織受到感染之後紅腫,如果未即時就醫使用抗生素治療,傷口惡化可能會併發敗血症,嚴重的話會造成壞死性筋膜炎,需緊急開刀否則有生命危險。而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抵抗力就較弱,更要當心傷口的變化,預防併發症的產生。最近梅雨季節,連日下雨,蜂窩性組織炎的患者增加,本月相較上個月增加近5成。南投近日也有名80歲老農,雖然下雨仍每天下田裡關心作物,可能在接觸雨水後不慎感染,左腳出現蜂窩性組織炎,醫師提醒若身體被雨淋到,務必要擦乾,否則雙腳在潮濕悶熱的環境下,易讓細菌趁機進入傷口感染蜂窩性組織炎。醫師也提醒,若受傷時別輕忽,要把傷口處理乾淨妥善照顧,降低感染蜂窩性組織炎的機率。出現紅腫、熱、疼痛,甚至發燒、畏寒、倦怠等症狀時,應盡快就醫診療。
-
2020-05-21 科別.骨科.復健
一下床腳刺痛可能足底筋膜炎 物治師教你拉筋復健
常常剛起床一下床,腳跟就有難以忍耐的刺痛感,走幾步路就舒緩了?久站或走太久之後,腳跟會很痛嗎?把大拇趾向上拉,腳跟也會疼痛?如果答案是有,可能要懷疑是不是得了「足底筋膜炎」。足底筋膜為一網狀的組織,範圍從腳跟延伸至五根腳趾,有支撐的功能,也能在運動時吸收來自地面的反作用力。但因年老退化、運動過度、承重過多、穿不合適的鞋子等原因,都會造成足底筋膜發炎。當然,扁平足、高弓足等先天結構因素也都可能導致發炎。如果確診為足底筋膜炎,除了吃消炎藥或打類固醇、增生療法之外,建議做以下的復健運動,來增強及放鬆足底筋膜,並改善反覆發炎的足底筋膜。拉筋:可以透過拉筋來降低足底筋膜緊繃造成的不適感。1.針對足底筋膜:坐姿,腳與地面相貼,以手握住五個腳趾,將腳趾向上扳,約5秒後放鬆,一日三回,一回十次。可增加足底筋膜柔軟度。(圖1)2.針對小腿後肌:(足底筋膜為小腿後肌之延伸,需拉筋放鬆)站姿採弓箭步,患側於後腳跟須貼地,將重心往前會感到後腳小腿有拉筋感。停留5至10秒,一日三回,一回五次。(圖2)運動:拉筋後要強化肌力,以保護足底筋膜。1.抓毛巾運動:坐姿,一毛巾放於地上並將患側放於毛巾上,以足底肌抓取毛巾並撐10至15秒,一日三回,一回十次。(圖3)2.腳踝穩定運動:站姿,面牆以弓箭步姿勢,動態方式將健側腳(移動腳)左右慢速來回移動。此運動除了可一併拉筋小腿後肌外,另一方面將訓練患側腳(固定腳)的足弓以及腳跟/踝在動態姿勢下的內外翻穩定度,進而幫助平時走路時所需的足弓支撐。(圖4及圖5)想有效緩解足底筋膜炎,除了復健運動外,平日生活中以下3事項必須注意。如於治療過程中有其他問題,可再找復健科醫師及治療師詢問及協助。平日生活注意3件事1.避免長時間行走、跑步及站立。2.選擇合適的鞋子,鞋底勿太薄或太軟,需於足弓有足夠支撐並完整包覆足部。3.體重控制。
-
2020-05-09 科別.骨科.復健
僵直性脊椎炎、運動傷害差在哪? 醫師教你辨別
一名40多歲退役軍人深受下背僵硬疼痛困擾多年,由於平時愛好打高爾夫,一開始誤以為只是運動傷害,而且疼痛在運動時感到舒緩,也就漸漸地不以為意。不料,他的症狀持續惡化,甚至連腳踝也出現嚴重紅腫疼痛,持續復健也未見改善,日常行動受限,大幅影響生活品質。在復健科醫師的建議下,轉診到免疫風濕科,才驚覺罹患僵直性脊椎炎,經過積極治療後,症狀終於得到改善,也讓他不禁感嘆「總算知道什麼叫不痛!」。收治上述患者的臺中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黃文男主任表示,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好發於20-40歲青壯年,主要症狀為下背痛、晨間僵硬和下肢關節發炎,由於早期症狀不明顯,經常被誤認為是運動傷害或姿勢不良造成的背痛和足底筋膜炎,而且每個人對於疼痛的耐受度不同,長期的不適可能讓患者習慣疼痛,增加自我評估病況的難度。此外,根據統計僵直脊椎炎病患平均延誤診斷為5-7年,也因此錯過治療良機。預防脊椎粘連是僵直性脊椎炎重要的治療目標,黃文男主任指出,脊椎粘連可怕的地方在於無法恢復,長期的發炎會導致一節節的關節互相粘連,造成患者駝背、軀幹僵硬如竹竿,影響生活自理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僵直性脊椎炎並非只有傷害脊椎,也可能產生關節外的症狀,最常出現的共病為虹彩炎,少數患者甚至會影響腎臟、肺臟和心臟的功能,呼籲民眾切勿輕忽不尋常的現象,應及早就醫接受治療。目前僵直性脊椎炎的治療,對於症狀較輕微的患者會給予抗發炎藥物,若病況嚴重,現階段也有生物製劑做為治療選擇,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發炎因子,緩解症狀並提升生活品質。然而現行健保制度對生物製劑的給付門檻較高,許多患者即便病況嚴重,仍欠缺一兩點條件才能受到健保的照護。黃文男主任分析,僵直性脊椎炎的患者多為年輕族群,是台灣重要的潛在資產,根據現行的生物製劑事審規範,僅有不到10%患者能接受健保給付的生物製劑治療,接受完整照護的比例仍舊偏低,期盼未來能放寬給付條件,讓更多患者受惠。 及早發現及早就醫是僵直性脊椎炎的也是治療關鍵,黃文男主任說明,僵直性脊椎炎和運動傷害最大的差異在於疼痛類型的不同,運動傷害通常是機械性疼痛,患部會愈動愈痛;至於僵直性脊椎炎則屬於發炎性疼痛,反而能透過運動獲得改善;因此造成患者在剛起床時最為僵硬不適,經過日常活動後,中午時便與正常人無異。呼籲民眾不要太過輕忽身體的病痛,尤其年輕男性,若發生起床下背僵硬疼痛卻找不到病因,或肌腱炎類似症狀久未改善,持續超過六個星期,應儘快至免疫風濕科尋求協助,避免錯過治療的黃金期。 (圖文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延伸閱讀: 下背痛別忍了! 4大特徵看你是不是「僵直性脊椎炎」 從下背痛到腳麻 醫師告訴你為何會坐骨神經痛
-
2020-02-15 科別.指甲.足部
腳一踩就痛!放鬆足底筋膜每天6動作有做有差
早上起床腳一著地,腳後跟痛得要命,就像被針刺一樣,無法走路,只能墊腳尖走路,但稍微活動一下,疼痛就會逐漸減輕。 新北市土城醫院副院長、長庚大學骨科副教授葉文凌認為,適當的伸展運動可以減少身體負擔集中於一處,尤其是運動員,不只是運動前要做好熱身,伸展運動更要依照溫度而調整;運動完,更要好好做放鬆運動,否則一旦柔軟度下降,足底筋膜炎只是最輕的問題,其他傷害往往接踵而至。  足底筋膜炎早期的症狀,主要是疼痛,剛開始只是穿硬鞋子久了會痛。因此在鞋子選擇部分,太硬、太高的鞋子,都不建議經常穿著,而適當的鞋墊也有助益;另外,根據臨床研究證實,提供適當避震性的鞋子,具備一定療效,建議測量足底壓力分布,並且訂作適當鞋墊,效果會更加理想。 日常生活上,應特別注意自己的體重,並且養成做伸展運動的習慣,維持良好的柔軟度,運動前後別省略熱身、收操;還有工時別過度,適當的休息時間、足夠的睡眠,讓身體復原,更重要的是,有症狀要早治療,別等到晚期就為時已晚。 透過腳底伸展、拉筋動作,能夠放鬆足底筋膜,早晚各做1次。 第1招:墊腳運動雙腳站立,兩手撐扶椅背或牆壁,雙腳腳尖往上墊起,重複30次。 第2招:腳趾抓地雙腳站立,兩手撐扶椅背或牆壁,單腳腳跟著地、腳掌往上,腳趾往下抓地,重複30次。 第3招:腳底拉筋雙腳站立,兩手撐扶椅背或牆壁,單腳腳跟著地、腳趾貼牆,腳底板用力往下踩地,1次30秒,重複10次。 第4招:屈膝伸展站立在床緣,單腳屈膝輕放床墊,順勢坐於腳跟、腳趾呈彎曲狀,身體微向前傾,伸展腳底。 第5招:滾球放鬆身體呈坐姿,雙腳踩小白球或是玻璃瓶,靠來回滾動腳掌,1次約5分鐘。 第6招:弓箭步伸展身體挺直,雙腳與肩同寬,前腳膝蓋打直、腳尖朝向正前方,並且往前跨出,後腳腳尖著地伸展,注意膝蓋不能碰地,1次30秒,重複10次。 延伸閱讀: 足底筋膜炎一踩就痛! 專家傳授6招對付你的足跟痛 足底筋膜反覆發炎? 先檢視這2點 
-
2020-01-16 科別.泌尿腎臟
下體發臭腫如「哈密瓜」 小心致命壞疽上身
下體處搔癢惡臭,當心不只是清潔問題,可能還會致命!40歲左右的阿勳一直感覺下體處搔癢,有一天喝醉了回家老婆幫他更換衣物時,發現阿勳全身發燙,下體還飄出可怕的惡臭味、甚至腫大如「哈密瓜」。緊急送醫,才發現原來阿勳罹患了「佛尼爾氏壞疽」,所幸經過緊急手術才撿回一命。醫師表示,此感染症死亡率高,不可輕忽。振興醫院泌尿部微創手術科主任蔡昇翰表示,佛尼爾氏壞疽是一種病程快速且極為猛爆的壞死性筋膜炎,若是沒有緊急進行清創手術,死亡率高達100%,就算治療也還有兩成的致死率。蔡昇翰說,佛尼爾氏壞疽經常發生在肛門、會陰和外生殖器周邊,通常一開始只是毛囊發炎或是小傷口引起,像是痔瘡、肛門廔管、尿道狹窄等,但因為免疫力低下而導致細菌感染,引來致命風險。以阿勳為例,因為本身有糖尿病,且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因為有了小傷口卻因糖尿病癒合不佳,造成嚴重的感染。蔡昇翰指出,糖尿病是佛尼爾氏壞疽重要危險因子,約20%至70%的患者同時合併糖尿病、25%到50%的患者酒精成癮。另外,像是長期中風臥床、患有癌症、器官移植等導致免疫力低下者,都是高危險群。佛尼爾氏壞疽的症狀為下體出現紅、腫、熱、痛,並可能伴隨發燒、寒顫等症狀。這些症狀雖然和蜂窩性組織炎相似,但蔡昇翰說,佛尼爾氏壞疽特別的是,因多重細菌感染,可能因為有產氣細菌,手壓患部會發出「啵啵」聲。若是沒有及時治療,壞疽和膿瘍會沿著皮下向四周快速推展,嚴重感染甚至會讓皮下血管發生血栓,產生廣泛皮膚發黑壞死,也會合併發燒、發冷、倦怠、暈眩、喘不過氣等全身系統性症狀。蔡昇翰說,治療佛尼爾氏壞疽首要任務是「先救命」,維持生命徵象穩定;接著是給予廣效性抗生素和進行清創手術,將傷口劃開讓氣體有地方排出,最後才能進行後續的皮膚和皮瓣重建。而接到這類病人也總是令醫護人員印象深刻,因為通常傷口劃開時,總會發散令人難忘的惡臭,甚至回家洗澡氣味仍久久不散。
-
2020-01-16 養生.運動天地
走路千萬不要用「腳趾抓地」 專家告訴你正確走路姿勢
【文、圖/摘自采實文化《練腳掌是最好的復健!》,作者松尾タカシ】腳掌、膝蓋、臀部的連動才是重點我是一名臀部運動專家,當初會開始關注腳掌,是因為我的腳掌感覺怪怪的,還有臀部運動效果不彰的緣故。我將臀部形容成引擎,能產生強大的力量,將腳掌用輪胎來解釋,可將這股強大力量傳達至地面。想要走得穩,必須將臀部產生的力量,從腳掌有效率地傳達至地面。而且臀部還能「吸收步行時來自地面的衝擊力,保護髖關節及膝蓋關節」,腳掌則可以「維持步行時的平衡感」,將「臀部力量傳達至地面」。想要充分發揮這些功能,包含臀部、膝蓋至腳掌,都得位於正確位置才行。比起足關節及髖關節,膝蓋原本就是可動性較差的關節,因此如果膝蓋彎曲時朝內或朝外的話,將帶給膝蓋多餘的負擔。腳掌、膝蓋、臀部位於正確位置腳掌至膝蓋及臀部的線條須呈一直線,否則會在膝蓋及腰部等部位,對身體造成極大負擔。走路時腳掌(腳跟)→膝蓋→臀部的線條呈一直線,才可以有效率地傳達力量,以及吸收衝擊力膝蓋彎曲時膝蓋不能朝內(也就是所謂的X型腳)。單靠內側,而不是以三角構面支撐身體,將造成膝蓋關節內側的負擔膝蓋彎曲時膝蓋朝外的話,就會變成單靠外側在支撐身體(也就是所謂的O型腳)。這樣會造成膝蓋關節外側的負擔Column 千萬不要用「腳趾抓地」「腳趾抓地」,就是腳趾彎曲抓著地面或地板以保持身體平衡的狀態,這個動作最常在單腳站立時發生。沒用腳掌的三角構面支撐身體的人,會不自覺地用腳趾抓地以保持平衡。單腳站立時,需要極佳的平衡感才能保持平衡。我們在走路時,一定會有一瞬間以單腳的三角構面支撐身體,所以在這種狀態下會用腳趾抓地的人,步行時可能已經習慣用腳趾抓地了。再次重申,腳趾抓地會破壞足底筋膜(覆蓋在腳掌上的膜)的柔軟度,使得步行時吸收雙腳衝擊的能力變差,所以腳趾抓地並不可取。否則最後將導致足底筋膜發炎,導致腳底出現疼痛現象,這就是所謂的「足底筋膜炎」。想要避免腳趾抓地成為一種習慣,最有效的作法,就是放鬆由小腿肚延伸至腳尖的肌肉。建議大家養成「入浴時自我按摩」的習慣,同時持續做腳掌運動來逐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