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0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搜尋
社交距離
共找到
1348
筆 文章
-
-
2021-10-2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指揮中心放寬電視主播不必戴口罩 今擴大至直播等活動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公布11月2日起大規模放寬措施,並開放電視主播,談話類似活動,可以不必戴口罩狀況。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說,再度詳細說明,包括直播、錄影、主持、報導、致詞、演講、學校授課等,這些相關工作活動,可以保持社交距離或適當距離阻隔隔版等,進行中可以不用戴口罩,即日起放寬。外界關心,指揮中心近日已放寬戴口罩規定,百貨量販通路試吃何時恢復?賣場或夜市可不可以邊走邊吃?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百貨賣場由經濟部制定相關指引,試吃或夜市邊走邊吃,已請經濟部就指引研議修改,原則上試吃可同意開放,但仍須等經濟部結果出來,夜市邊走邊吃則考量夜市的衛生條件等額外考量,不一定是針對防疫部分,此尊重經濟部最後決定。至於,宗教活動方面,宗教遶境徒步進香是否會開放?而於農曆過年除夕夜子時搶頭香活動,是否可讓宮廟恢復?陳宗彥說,相關宗教活動已在前一波逐步開放,這次也有開放類似遶境活動,但這還是有請主辦單位提出相關防疫計劃,請地方民政、衛政單位檢視,希望防疫措施跟計畫下進行遶境活動。
-
2021-10-2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中央擬開放八大陪侍服務 黃珊珊:須嚴格實聯制
中央今公布最新防疫鬆綁政策,其中八大行業陪侍服務,鬆口正在研議規劃11月16日起開放,但有一定規範條件。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則說,若中央開放陪侍服務,最重要的還是要落實實名制,疫調時能找到人,也會採取申請制,要求業者做好消安、公安等檢查才可復業,但還得等中央公布指引,北市才能訂出規範。指揮中心宣布考量國內疫情目前已趨緩並且穩定控制,11月2日至11月15日維持疫情警戒標準為第二級,也開放國內雙鐵、客運,還有KTV包廂、電影院可以暫時脫口罩用餐,但要落實實聯制、量體溫、環境清消、員工健康管理,且確診即時應變都要做到。至於八大行業與陪侍服務部分,經濟部商業司司長蘇文玲指出,還在停業的這些歌聽舞廳夜總會俱樂部等,若「無陪侍」服務者,11月2日起符合四項防疫管理條件,向地方政府申請核准後始開放營業;有陪侍服務也在研議規劃11月16日起,如果符合一定規範也可以有條件開放。黃珊珊表示,台北市去年曾配合中央開放部分八大行業,也知道八大行業很難做到社交距離、梅花座和隔板,所以就採取嚴格實聯制。若中央要開放八大行業,最重要的是防疫,能在進行疫調時找到人,所以要嚴格落實實聯制,警方臨檢也會依據實聯制名單作業。黃珊珊說,等中央的指引出爐後,會訂定台北市八大行業的指引,再來是公安、消安必須經過相關檢查,未來會採取申請制,檢查通過後才能復業。另外,有關室內體育場館免戴口罩政策,黃珊珊指出,北市早已在田徑場試辦,進去運動只要檢查疫苗注射黃卡或陰性證明就可以不用戴口罩,中央若繼續鬆綁防疫政策,也會依中央指引訂出北市的指引。
-
2021-10-28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懶人包/維持二級警戒,口罩再鬆綁!11/2起這些場合可免戴口罩
國內脫口罩鬆綁政策大躍進!考量國內疫情目前已趨緩並且穩定控制,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宣布,11月2日至11月15日維持疫情警戒標準為第二級,也開放國內雙鐵、客運,還有KTV包廂、電影院可以暫時脫口罩用餐。陳時中指出,基本上外出仍要戴口罩,不戴口罩是例外。但唱歌、室內外運動、溫泉水浴場和符合一定條件可免戴口罩,包含實聯制、量體溫、環境清蕭、員工健康管理,且確診即時應變都要做到。再來也取消室內80人及 室外300人的集會活動上線,觀光遊樂業的降載規定也取消,對於人流管制比較鬆。指揮中心公布二級警戒措施細詳內容如下:1.外出全程佩戴口罩,除例外情形(如下列),得免戴口罩:(1)於室內外從事運動、唱歌時。(2)於室內外拍攝個人/團體照時。(3)農林漁牧工作者於空曠處(如:田間、魚塭、山林)工作。(4)於山林(含森林遊樂區)、海濱活動。(5)於溫/冷泉、烤箱、水療設施、三溫暖、蒸氣室、水域活動等易使口罩潮濕之場合。上述場合得免戴口罩,但應隨身攜帶或準備口罩,如本身有相關症狀或與不特定對象無法保持社交距離時,仍應戴口罩。2.營業場所及公共場域遵守實聯制、量體溫、加強環境清消、員工健康管理、確診事件即時應變。3.取消以下限制:(1)集會活動人數上限。(2)營業場所及公共場域人流控管/總量管制。(3)藝文展演/體育活動/國家公園/國家風景區/觀光遊樂業等之室外人數降載規定。4.開放台鐵/高鐵車廂、公路客運、遊覽車、國內航班/船舶、電影院、KTV、MTV、網咖等場所/場域得暫時脫口罩飲食。目前仍需關閉之場所(歌廳、舞廳、夜總會、俱樂部、酒家、酒吧、酒店/廊、理容院等),無陪侍服務者,符合防疫管理得有條件開放。指揮中心將持續觀察疫情態勢,適度放寬管制措施,強化邊境監測及防疫作為。籲請民眾應落實個人防護措施,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以兼顧防疫與生活品質。
-
2021-10-2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11月2日至15日維持二級警戒 八大行業11月16日可望放行
國內脫口罩鬆綁政策大躍進!指揮中心宣布考量國內疫情目前已趨緩並且穩定控制,11月2日至11月15日維持疫情警戒標準為第二級,也開放國內雙鐵、客運,還有KTV包廂、電影院可以暫時脫口罩用餐。陳時中指出,基本上外出仍要戴口罩,不戴口罩是例外。但唱歌、室內外運動、溫泉水浴場和符合一定條件可免戴口罩,包含實聯制、量體溫、環境清蕭、員工健康管理,且確診即時應變都要做到。再來也取消室內80人及 室外300人的集會活動上線,觀光遊樂業的降載規定也取消,對於人流管制比較鬆。經濟部商業司司長蘇文玲指出,至於還在停業的這些歌聽舞廳夜總會俱樂部等,若「無陪侍」服務者,11月2日起符合四項防疫管理條件,得開放營業。規定包含從業人員至少要接種一劑滿十四天,第一次提供服務前要提供三日內快篩或PCR陰性證明。另外復業前要先跟地方政府申請核准,如果有提供餐飲或民俗調理美容美體唱歌,都要按照防疫規定辦理。實施開始之後,如果沒有完整接種者,要每週一次抗原快篩或Pcr檢測,顧客要提供至少接種一劑14天的證明。但他也表示,有陪侍服務也在研議規劃11月16日起,如果符合一定規範也可以有條件開放。陳時中則說,怕人誤以為說不合法也可以開,我們宣布的都是合法範圍內符合防疫條件的可以開放,一定要以合法前提。指揮中心公布二級警戒措施細詳內容如下:1.外出全程佩戴口罩,除例外情形(如下列),得免戴口罩:(1).於室內外從事運動、唱歌時。(2).於室內外拍攝個人/團體照時。(3).農林漁牧工作者於空曠處(如:田間、魚塭、山林)工作。(4).於山林(含森林遊樂區)、海濱活動。(5).於溫/冷泉、烤箱、水療設施、三溫暖、蒸氣室、水域活動等易使口罩潮濕之場合。上述場合得免戴口罩,但應隨身攜帶或準備口罩,如本身有相關症狀或與不特定對象無法保持社交距離時,仍應戴口罩。2.營業場所及公共場域遵守實聯制、量體溫、加強環境清消、員工健康管理、確診事件即時應變。3.取消以下限制:(1).集會活動人數上限。(2).營業場所及公共場域人流控管/總量管制。(3).藝文展演/體育活動/國家公園/國家風景區/觀光遊樂業等之室外人數降載規定。4.開放台鐵/高鐵車廂、公路客運、遊覽車、國內航班/船舶、電影院、KTV、MTV、網咖等場所/場域得暫時脫口罩飲食。目前仍需關閉之場所(歌廳、舞廳、夜總會、俱樂部、酒家、酒吧、酒店/廊、理容院等),無陪侍服務者,符合防疫管理得有條件開放。指揮中心將持續觀察疫情態勢,適度放寬管制措施,強化邊境監測及防疫作為。籲請民眾應落實個人防護措施,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以兼顧防疫與生活品質。
-
2021-10-1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二級警戒「觀光漁船仍禁用餐」遭退訂 指揮中心回應了
國內今日維持二級警戒,嘉義外傘頂洲沿海19艘觀光船筏因疫情停擺逾3個月,二級鬆綁後,漁業署比照交通部防疫指引,仍禁止船上用餐,但卻放寬大眾運輸場站飲食,回復高鐵自由座,認為海上非密閉船筏,是否能比照開放餐食。中央疫情指揮輝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指出,會請漁業署做詳細研議及管理機制,就可考慮開放。國內今日10月19日起至11月1日雖繼續維持二級警戒,但民眾外出運動、拍攝個人及團體罩、農林漁牧場所空曠處工作、外食及雙鐵用餐區,保持社交距離及指引,得以不用戴口罩,高鐵自由座復座則預計在11月8日實施,但仍有許多民眾生計仍受影響,多艘觀光漁筏仍禁止於船上飲食,導致旅客退訂。對此,陳宗彥表示,國內現有開放飲食的場所皆為場站,都有人員定期維護管理,但觀光漁船開出去之後,管理只能靠船長和觀光客,所以這部分會請漁業署做詳細研議,如果能落實管理或建立機制,可以考慮鬆綁。
-
2021-10-1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氣溫漸冷 醫師警告:2病毒恐與新冠病毒另一高峰重疊
今年入秋以來,最強的一波冷高壓南下,氣溫逐漸變冷,醫學博士、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表示,根據美國醫學科學院(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警告,今年秋天爆發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及冬天的流感病毒,恐是之前年份的「2倍左右」,且「可能與COVID-19的另一個高峰重疊」。黃軒指出,根據美國醫學科學院的模型預測,新冠肺炎感染在2021年夏季達到高峰,雖然高峰時間及幅度不確定,且死亡率可能沒有去年冬天嚴重,但感染仍持續,還增加更新、更危險的變種病毒可能性。在澳大利亞及南非,呼吸道合胞病毒將成為導致幼兒入院及死亡的主因,封鎖時,大部分小孩也會鎖在家裡,其病毒感染不會增加,但陸續解封後,小孩呼吸道合胞病毒會持續上升。根據美國模擬數據指出,幼兒群體在封鎖時,對呼吸道合胞病毒免疫力的喪失,可能會在解封後,再產生更多的易感人群。針對A型流感病毒,早期數據聲稱,A型流感恐導致更容易感染新冠肺炎,也就是增加疾病的易感性,也易有重症出現,其他呼吸道病毒也更廣泛傳播,將對新冠肺炎感染施加選擇壓力,並可能導致更新的變種病毒。另外,呼吸道感染有「協同作用」,表示新冠肺炎感染與其他呼吸道病毒間,有潛在相互作用,可能增加疾病的嚴重度。「起初的感染,可能會增加後續感染的嚴重程度」,黃軒表示,該組織警告,針對所謂的「致命三重組合」,也就是新冠肺炎、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匯合制訂行動計劃,並提出5個建議。第一,新冠肺炎疫苗接種要廣,同時為高風險族群加強第三劑疫苗,並鼓勵為流感疫苗的接種做準備;第二,透過經濟財政紓困支持,照顧失業且須自我隔離者。第三,提高新冠肺炎及流感的篩檢能量,提供充足資源;第四,預防措施指導,包含戴口罩、勤洗手、保持工作場所通風及維持社交距離。第五,恢復疫後的不平衡發展,大流行和反覆封鎖,會造成經濟低迷影響,民眾也會產生長期負面健康影響,確保政策能儘速扭轉大流行的不平衡影響。
-
2021-10-1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陳建仁演講新冠疫情 詳述政府防疫貢獻世界第一
前副總統陳建仁下午到台南市立圖書館總館,演講「從COVID-19談科技創新與人文關懷」;他表示,台灣的防疫在日、英、美國等國評比,表現都是排名世界第一;還說「是台灣最早通知中國疾控中心、世界衛生組織中國出現可疑病例,台灣以關懷世人的心提出警訊」,如果中國及時通報,疫情也不至於嚴重擴散;他與總統蔡英文、唐鳳被列為3個防疫關鍵人物、蔡總統更被時代雜誌列為2020風雲人物。陳建仁先說明全球與台灣新冠疫情現況,再搭配圖表解說傳染病途徑、病毒繁殖與演化及因應方式;他說,原本台灣本土病例比境外移入少很多,但是「因為五月新北市及台北市發生老人茶室群聚感染,才使本土案例暴增」。陳建仁表示,他去年就認為新冠病毒會流感化,但到今年新冠死亡率仍高達百分之二,遠高於流感的萬分之四,尤其病毒變異、傳染力不斷上升,才會引起恐慌。陳建仁認為台灣防疫表現優異,主要因為台灣人民普遍配合戴口罩、勤洗手,政府全力推動檢疫、隔離與篩檢、疫苗注射,完全依照科學標準來防疫,而且數位化入境檢疫、健保雲端系統特定群聚監控,希望能在年底達成國人群體免疫。他說,台灣是「精準防疫」,追蹤確診患者全台足跡熱區,能快速通報公布,都「依法保護個人隱私」,與防疫保持平衡,人民放心配合,才能防疫有成。陳建仁指出,抗病毒藥物、居家隔離與打疫苗、減少外出社交活動、社交距離,都能有效防疫;尤其全國封城是最有效方式,但可能嚴重影響經濟,台灣沒有封城、不採用普篩,依然防疫有成。台灣去年口罩援助世界多國,今年疫苗「因外力干預」、廠商生產不足,仍有美日等國捐贈,這是台灣善心的人文關懷結果。陳建仁這場演講,聽眾須事先預約,人數管控且要求不得拍照錄影錄音。
-
2021-10-1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八大行業北上陳抗自救 羅一鈞:是二級放寬最後一哩路
今日八大行業號召人員北上至衛福部門口抗議,表示疫情期間各行業持續鬆綁,但是八大行業卻遲遲未見復業,強調「同島要同命,八大配合防疫停業,卻被逼上絕路!」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 八大行業的復業是二級警戒開放的最後一哩路,目前已知KTV、MTV、網咖、電子遊戲場也已開放,未來也會與自救會、經濟部研擬,結果將於下周說明。針對八大行業今早號召數十人至衛福部陳情抗議,表示八大行業經歷兩次強制性停業,去年1.5個月,今年截至目前5個月,成員更嚴正澄清「八大行業並非是防疫破口,而是被各種錯誤政策影響,導致一連串疫情延燒的受害者。」除此之外,陪侍服務是經濟部明定的合法營業項目,課稅也比無陪侍之產業多10%,表示八大行業也是台灣一份子,不但最先配合停業,也最遵守防疫措施,稅還繳得比別人多,如今卻落得工作權被剝奪、生存權被漠視的下場,政府何時才肯給剩下的人一條生路?除此之外,指揮中心不斷表示,復業前提是要達成疫苗覆蓋率,但八大行業理論上也是高風險行業,卻無法比照醫護、航空、警政造冊施打,加上採購國外疫苗,到貨卻嚴重不足,要求政府負起責任,儘速擬定解決方案與公布時程。羅一均指出,八大行業是二級期間開放的最後一哩路,目前這一輪已開放KTV、MTV、網咖、電子遊戲場,未來兩周開放,會視各行業遵從指引有無違規情形。「感謝八大行業防疫期間的配合,樂見他們有提出十個復業的條件,例如工作人員服務生都要戴口罩、入場量體溫實名制、維持社交距離梅花座、提供疫苗証明和定期快篩等。」他表示,這些復業條件,都符合當初KTV、MTV等場所的防疫規定,且在八大行業陳抗前,就已經與經濟部討論,未來可觀察這一輪場所開放後,做為八大行業討論放寬的參考,目前針對工作人員的疫苗覆概率,過去也規定要一劑接種六成才能復業,強調「八大不會永遠停業,但要沿用更高覆蓋率或其他防疫指引,將於下周詳細說明。」
-
2021-10-14 養生.生活智慧王
抗菌洗手乳能「抗菌」?賣場買回的東西先噴酒精?顏宗海破解防疫錯誤觀念
防疫已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日常生活毒害卻仍無所不在。udn × 「元氣網粉絲團」今(13日)邀請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腎臟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顏宗海,教大家如何輕鬆防疫、避免各種生活用品毒害的方法。顏宗海首先談到自身防疫方法,他說最好的方式仍是老生常談的保持社交距離、戴口罩、勤洗手。而市面上琳瑯滿目各種品牌的抗菌洗手乳、消毒產品等,是否真有助於「抗菌」?顏宗海指出,洗手就用肥皂、清水洗最好,若在外面沒水可洗的地方則用75%的酒精代替。抗菌洗手乳、消毒產品、乾洗手可能含有其他添加物及芳香劑等,都沒有用清水及酒精來得好。此外,疫情期間許多人買東西回家後,會先用酒精噴一下東西的外包裝,顏宗海表示不必要,酒精噴手即可,不需噴物品及食品。國內外專家都指出,新冠病毒主要還是存活在有生命的生物體上,它不會通過食物傳播;國外還有研究報告指出病毒會在外科口罩存活7天,但顏宗海強調,這個病毒量很低,且停留不代表會傳染,大家大可不必過度擔心。也有很多人會用次氯酸水、漂白水(次氯酸鈉)來消毒,顏宗海表示,這二樣僅用於環境消毒,並且因其對皮膚具有刺激性,所以次氯酸水、漂白水擦過後,需再用清水擦過一次。另一重點則是一定要稀釋後再使用,一般家庭用濃度約1:500(PPM),而若是家裡有自主健康管理者、確診患者或醫院使用,濃度則會加倍。並記得使用時最好穿長袖、戴口罩、戴護目鏡、保持環境通風,以策安全。顏宗海說,急診室也常見有人擔心使用一種消毒產品力道不夠,於是用漂白水加鹽酸,結果產生氯氣,引起呼吸困難送急診。因此顏宗海說,清潔消毒把握一個原則,即一次用一種即可,用多種效果不會比較好,反而可能傷身。
-
2021-10-1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全台疫苗冷鏈配送使命必達 到貨消息保密到家
近來自購及捐贈的COVID-19疫苗密集到貨,台灣的疫苗涵蓋率火力全開。由於到貨消息保密到家,從接機、冷鏈倉儲到物流配送至各地,全台最大醫藥物流商裕利醫藥,扛起關鍵任務。前往裕利醫藥桃園大園物流中心的路上,從高速公路駛向蜿蜒的鄉間小路,一轉彎就是現代化倉儲映入眼簾,距離桃園國際機場只要10分鐘車程,是裕利醫藥倉儲的最大優勢。走進占地8000坪廠區,偌大倉儲空間,儲放藥品價值達上百億元。人員忙著包裝運輸線上的藥品,並準備配送,全台近百家國際藥廠的醫藥物流經銷,都委託給裕利醫藥。健保給付的藥品,每2顆就有1顆是由裕利經手。因應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的疫苗需求,裕利醫藥強化冷鏈物流設備,全台的輝瑞BNT(Pfizer/BioNTech)、莫德納(Moderna)與阿斯特捷利康(AZ)疫苗,全靠它們配送。廠區內攝氏零下80度倉儲,可存放500萬劑疫苗;零下20度的倉儲可存放500萬到700萬劑疫苗;至於2至8度,更可存放多達1500萬劑疫苗。強大的冷鏈物流服務,非一朝一夕可達成。去年國內疫情相對平穩時,裕利醫藥絲毫不敢大意,「台灣還沒有封城準備前,我們就提出各項緊急應變計畫」,裕利醫藥總經理周志鴻向中央社記者自豪地說。周志鴻提到,即便疫情來襲,不僅救命醫藥品配送絕不中斷,被視為戰略物資的COVID-19疫苗,更得要及時配送。裕利開發的IT物流系統,加上事前無數次演練作業流程,克服了冷鏈物流運輸挑戰。時間回到3月3日上午,載運著11.7萬劑AZ疫苗的班機,緩緩降落桃園國際機場。這是全民引頸期盼的首批COVID-19疫苗,但到貨消息事前卻是保密到家。「我們也是3小時前才知道,」裕利醫藥物流處副總經理魏群笑說。周志鴻說,政府可能憂心疫苗消息太早曝光,會遭受阻礙;儘管疫苗到貨消息來得突然,但裕利醫藥並未亂了陣腳,最後仍順利完成任務,靠的是平時無數次的整備與演練。魏群表示,配送COVID-19疫苗是由專門團隊負責,與日常醫藥品配送區分,事前經過諸多溝通,並請疫苗原廠先送來空箱供模擬演練;疫苗車隊也隨時維持5成運能,才能迅速完成接機任務。疫苗即時配送也是一大挑戰。因疫苗短缺加上時效不長,經常是完成檢驗封緘的隔天,就要將疫苗送往全台各縣市。魏群說,疫苗配送必須在當天中午前完成,若要配送到較遠的花東或高屏地區,凌晨1時就要發車,其餘縣市也是陸續出發,直到上午8時發車完畢。此外,疫苗配送也會配合政府專案,如屏東爆發國內首宗最早在印度發現的Delta變異株群聚疫情,裕利當天緊急配送2000多劑疫苗,供當地民眾接種。COVID-19疫苗得來不易,加上不同疫苗廠牌各有不同的溫度控制,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嚴格要求,疫苗物流全程有完整溫控紀錄。為此,裕利醫藥特別開發的IT即時監控追蹤系統,以視覺化儀表板呈現疫苗配送過程與溫度履歷,哪一張訂單、送往哪裡、由誰配送與簽收、出貨量與出貨地點,一目了然。正因擔負疫苗倉儲、封緘與配送重任,裕利醫藥更加落實防疫指引,還特地向感染管制專家請教。除了工作人員定期快篩,中央社記者採訪時,也得先通過快篩檢測,陰性才能繼續採訪行程。而裕利的倉儲人員也得分組,依不同顏色區分,工作、吃飯與休息時間與區域全數錯開,甚至連吸菸區也要人員分流,就怕有人員確診遭匡列,疫苗作業會停擺。台灣透過落實戴口罩、勤洗手、社交距離等措施,在防疫初期交出亮眼成績單;COVID-19疫苗問世後,透過裕利醫藥及醫療院所協助下,讓國內疫苗人口涵蓋率持續進展,「我們的願景是醫藥服務更普及」,周志鴻說。藉由COVID-19疫苗持續接種,截至10月6日已超過58%,目標是10月達到70%,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也盼能加快接種速度,築成群體免疫的高牆,或達到預防重症死亡的功效,打造疫後的新常態。
-
2021-10-1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衝疫苗、搶藥還不夠 專家:與疫共存的最大心結是3+11
新加坡宣布擴大「疫苗接種者旅遊通道」適用範圍,從現行的德國及汶萊,增列美、加、丹麥、法、義、荷、西、英,南韓,上述11國完整接種兩劑疫苗者,出入境做兩次PCR可免隔離。國內專家建議,台灣兩劑疫苗覆蓋率達到六成甚至七成、備足抗病毒藥時,也可考慮比照國際放寬邊境。不過,目前要邁向與病毒共存的最大問題,恐在指揮中心能否解開「3+11」心結,並凝聚社會共識。南台科大講座教授、前疾管局局長蘇益仁表示,新加坡跟著英國的腳步,以科學精神務實面對疫情「流感化」。期盼指揮中心走出「3+11」的陰影,帶領社會大眾調整心態,跨越從「清零」到「流感化」的鴻溝。若能在今年底或明年初達成「兩劑覆蓋率八成」的國際共識標準、買足抗病毒藥物,台灣也能漸開邊境、重回正常生活。蘇益仁表示,全世界都在疫苗覆蓋率強化下,宣布朝向流感化的防疫政策。新加坡和英國就是代表,因為疫苗完整覆蓋率都已超過八成,突破感染都是輕症,死亡主要為少數不願接種疫苗的年長者。蘇益仁分析,相較於其他國家從「有疫情」進入「流感化」,台灣要從「沒疫情」跨越到「流感化」,確實難度更高,且最大關鍵是指揮中心要走出「3+11」的陰影,並與社會大眾及在野黨達成共識。他也提醒必須做到五件事,才能一步一步走向與病毒共存的正常生活。首先是新冠疫苗覆蓋率至少要達到一劑八成,兩劑六成,且高危險族群必要時施打加強劑。再者必須儲備足量的抗病毒藥物,秋冬之後才能透過快篩和抗病毒藥物這兩項利器,有效分流並治療流感和新冠肺炎的病人。達成上述前提後,邊境可考慮比照國際作法放寬商務和旅遊,境內可降級但維持戴口罩,並以疫苗或檢測作為參與群聚的通行證;同時要維持檢測及醫療分艙分流的量能。台灣現行規定,旅客須持登機前三日內陰性證明,入境後在防疫旅館或集中檢疫所隔離14天,再加上自主健康管理7天,上述21天期間共要做兩次PCR、一次家用快篩。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表示,邊境防疫最重要的基礎是檢測,主要目的是防堵高病毒量的隱性感染,而居家快篩正是能辨識高病毒量的好工具。陳秀熙建議,台灣兩劑疫苗覆蓋率達到七成才能考慮放寬邊境,可依照接種疫苗的程度,分成兩條路徑。已接種兩劑疫苗的旅客,入境後還要做一次居家快篩,陰性者可放行;尚未完整接種的旅客,則要提供出入境共兩次PCR陰性證明,再加上每周一次家用快篩、連做兩周。至於境內,陳秀熙表示,要完全不戴口罩、不遵守社交距離,兩劑疫苗覆蓋率至少要達到九成。達到七成覆蓋率可考慮開放某些行業或群聚場合不戴口罩或不遵守社交距離,但前提是必須加上檢測。
-
2021-10-1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打完疫苗常見7大皮膚症狀 皮膚科醫籲一情況速就醫
新冠疫苗施打日漸普及,除了較為常見的注射點疼痛、頭痛、發燒等副作用外,民眾也陸續發現皮膚上出現紅疹、腫脹等皮膚過敏反應。 出現這樣的情況讓許多人不免緊張,對此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黃昭瑜醫師在社群分享,此情況多屬正常現象,但也有需要多加留意的情況,並教大家如何分辨及改善症狀。 打完疫苗皮膚紅、腫、癢?醫指常見7皮膚症狀! 黃昭瑜醫師表示,新冠疫苗反應可分成「急性過敏反應」及「延遲性反應」兩種,急性過敏反應會在短時間內發生,包括氣喘、腫脹、昏厥等,建議施打疫苗後觀察30分鐘,因此打完疫苗都要求在施打地點觀察15分鐘,並建議返程途中持續觀察。 延遲性反應如本次討論的皮膚過敏反應,往往較晚發生,患者可能在隔日後才陸續出現,包括了局部注射反應、延遲性手臂腫脹,又稱新冠手臂(Covid arm),以及蕁麻疹、麻疹樣、紅斑性之痛症、注射填充物紅腫、皮下廣泛小出血點等。 前6種情況屬於輕微、正常的延遲性過敏反應,較常見出現於莫德納、BNT等mRNA疫苗上,民眾出現時並不必過度緊張,改善症狀即可,可循皮膚科醫師開立口服藥物及藥膏使用,並做冰敷改善症狀,後續可正常接種第二劑疫苗。 不過「皮下廣泛小出血點」,就需稍加留意,此可能為血栓血小板低下,是非常罕見的症狀,常見會合併頭痛、腹痛、全身倦怠、下肢腫脹、視力模糊等症狀,必須和血管炎區分,並且需盡速就醫,以策安全。 除了上述7種延遲性皮膚症狀外,黃昭瑜醫師也提醒,若是接種完疫苗後30分鐘到4小時之內,出現了嚴重的血管神經性水腫、氣喘等症狀需提高警覺,此屬於急性嚴重過敏,需盡快就醫,並且不適合施打該疫苗,提醒民眾多加留意。 副作用多留意免恐慌,疫苗早打做好防疫最妥當 黃昭瑜醫師提醒,上述資訊是引用美國皮膚科醫學期刊JAAD及國際期刊NEJM,可作為參考,但無法取代醫師的專業判斷,呼籲民眾保持警覺即可,不必過度恐慌。 也呼籲民眾,疫苗多少有副作用,新冠肺炎籠罩全球的當下,預防重症、死亡最好的方法還是盡早施打疫苗,有疫苗就盡早施打,以取得並提升保護力,並且持續遵守防疫原則,戴好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等。即便現階段台灣疫情日趨穩定,一樣應做好各項防疫措施,以利一起度過疫情威脅,更有助安穩的防疫新生活。 《延伸閱讀》 .一圖看懂!打完疫苗可以XX嗎?10件日常大小事,重症醫詳解! .打完疫苗肌肉痛、關節痛?醫指2大主因,超過一周盡早檢查!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10-0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想鬆綁?一劑覆蓋率七成難擋Delta 「二劑要八至九成」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日前指出,國人疫苗覆蓋率達七成有機會可討論解禁與降級,同時也要考量疫情指數穩定情形、高風險族群的二劑涵蓋率等等,另外戶外團體活動口罩放寬政策、恢復高鐵自由座、繞境及八大行業部分已在放寬名單,部分仍在討論。專家指出,一劑覆蓋率達七成根本無法面對Delta變異株,距離邊境開放也差得遠。前台大感染科前醫師孔祥琪指出,目前設定一劑覆蓋率達七成就有機會放寬,這樣的比率太保守,認為一劑覆蓋率達六成、七成僅對防堵Alpha變異株有效,但對Delta變異株會降3至4成保護力,根本不夠。他認為這樣的標準對國內八大行業、繞境等政策放寬勉強可以,但是最重要的邊境放寬政策,如旅客入境不必隔離14天,二劑覆蓋率至少要八至九成。另外本土確診案例連續八日零案例,對口罩鬆綁政策抱以期待。孔祥琪表示,無論是口罩禁令、洗手或社交距離,在執行上都會有一定程度的防疫疲勞,不可能一直加嚴,「因此適時的鬆綁,是為了在面對下一波疫情時,更有餘裕應對。」但民眾對內用規範仍霧煞煞。今日麥當勞等連鎖速食店宣布,餐廳開放內用解除隔板、梅花座及1.5公尺距離,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指出,包含自助餐、吃到把等餐廳離座也要佩戴口罩,但可開放自行夾取,不過夜市仍不能邊走邊吃。孔祥琪研判,進入餐廳內用採實聯制且有容留人數限制,若有疫情爆發匡列容易,夜市雖屬露天開放空間,但不特定人群多,較難掌握。
-
2021-10-0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疫情趨緩何時降級?陳時中曝3大考量重點
國內疫情趨緩,連續8天本土零確診,有醫師建議現行第2級疫情警戒應降級。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表示,除了疫情,疫苗涵蓋率、戴口罩及社交距離的遵從度等,都是降級的考量重點。國內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趨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近日指出,只要第1劑疫苗覆蓋率達7成以上,就會考慮大幅解禁相關措施。至於疫情警戒何時從第2級降為第1級,陳時中今天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中表示,降級依據不只單純考慮疫情控制,疫苗施打率、戴口罩及社交距離的遵從度等,都是降級的考量重點。隨各行各業解封在即,大型郵輪能否復航也引發關注。陳時中指出,指揮中心已經收到申請文件,但仍在評估當中。有媒體詢問,美國鼓勵民眾大量快篩,台灣立場是否鼓勵民眾快篩,還是有症狀快篩即可。陳時中說,台灣目前也是鼓勵大家快篩,除了企業快篩,許多超商、商店也能買到快篩試劑,對於無法打疫苗、還沒打到疫苗的企業,也有週期性快篩以彌補疫苗的不足。另外,以色列、卡達研究都顯示,接種BNT疫苗半年後抗體驟降。陳時中說,台灣也有針對疫苗保護力持續性進行本土研究,希望作為各類疫苗施打的政策參考依據。近期有民眾住防疫旅館發現房內有許多蟲,詢問能否自行換房。陳時中指出,有蟲、蚊子建議自己掃乾淨,除非有特別不適的狀況,才可通報衛生局後做後續安排及移動。
-
2021-10-0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為何接種疫苗後保護力會逐漸下降?家醫科醫解答
報導新冠肺炎病毒突變速度非常快,不少國家雖已接種兩劑疫苗,仍難以抵擋Delta病毒肆虐,甚至在全球第一個已接種第三劑疫苗的國家──以色列,確診人數卻不斷創新高,目前正規劃施打第四劑。而先前以色列一項調查報告指出,已施打兩劑BNT疫苗的民眾,每過一個月抗體濃度減少40%。家庭醫學科李文祺醫師表示,目前所注射的新冠肺炎疫苗中,體內產生的抗體,跟注射其他疫苗所產生的抗體一樣會慢慢減少。為什麼接種疫苗後,保護力會逐漸下降?以免疫學的角度來看,大部分疫苗,皆需後續增強劑才能完全起作用。李文祺舉例,德國麻疹疫苗(Measles, Mumps and Rubella, MMR),在研究中發現,接種過一劑的人當中,有40%沒有完全的免疫效果,而已經施打第二劑的人,當中沒有免疫的比例只有4%,代表第二劑疫苗能激發免疫機能。當疫苗和身體免疫系統相遇時,會激發出B細胞和T細胞,此兩種細胞都屬於白血球的一種。B細胞的主要功能為產生抗體,但壽命並不長,在初次接種疫苗後,接種者體內,在幾周內會產生大量抗體;但幾周後,若沒有接種第二劑疫苗,抗體數量會減少。另一則是T細胞,李文祺指出,當它成熟後,會分化成不同的亞型,可以識別、殺死各種病原體。其中一種為「記憶T細胞」,在體內可以存活幾十年,也代表著有些疫苗接種後可以達到「終身免疫」。李文祺強調,最關鍵在於「T細胞,通常只有在注射第二劑疫苗之後才會大量產生。」因此,疫苗的後續增強劑(第二劑、第三劑等),讓身體再次觸及抗原,並在病原體上觸發免疫系統,進而激發第二階段,甚至第三階段的免疫反應。研究證實:現有疫苗對Delta的有效性減弱李文祺表示,世界上許多藥廠,以自家生產的疫苗對Delta病毒進行有效性測試,在《The Lancet》一篇研究指出,BNT疫苗抗Delta感染的有效性達79%,相比抵抗Alpha的有效性低13%,而AZ的新冠疫苗則有60%有效性,也比抗Alpha感染的有效性低13%。雖然疫苗對抗Delta的有效性下降,但這2款疫苗在「抗住院的有效性」皆超過90%。研究報告指出,2劑BNT疫苗對抗因Delta住院的有效性達96%,而2劑AZ疫苗則有92%。而Moderna(莫德納)也指出,其新冠疫苗在實驗室的環境下,對Delta的有效性,相較原始病毒株略微下降。AZ、Moderna、BNT疫苗 對Delta保護力AZ:根據牛津大學研究指出,AZ疫苗對原始病毒株保護力可達81%,但對Delta病毒保護力,第一劑感染保護力43%。第二劑為67%,而重症保護力為92%。Moderna(莫德納疫苗):對於原始病毒株保護力94%,而美國梅約醫院醫療體系數據報告指出,第一劑Delta對感染保護力為75%,對重症保護力96%,而第二劑對感染保護力則為76%,重症保護力尚未有數據。BNT:對於原始病毒株保護力95%。根據牛津大學研究數據,針對Delta變種病毒,BNT第一劑感染保護力為58%,第二劑則為82%,但對重症的保護力為90到97%,對死亡的保護力為96%。雖然面對Delta變異株,疫苗的保護力明顯下降,但對於重症、死亡保護力仍高,因此接種疫苗有其必要性,而李文祺另外強調,疫苗可能趕不上病毒變種的速度,因此最重要是保持良好生活習慣、健康飲食,外出維持社交距離、戴口罩、勤洗手,這才是有效阻隔病毒傳播鏈的不二法門。(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延伸閱讀: ·什麼是血清抗體?可得知對新冠肺炎免疫力? 羅一鈞解答 ·疫苗副作用代表保護力在提升! 醫警告:接種前後避免「1動作」
-
2021-10-0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麥當勞頂呱呱宣布 內用取消隔板、梅花座
國內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趨緩,餐廳內用可以取消使用隔板。速食業者麥當勞今天也宣布,7日上午6時起全台麥當勞餐廳內用將取消隔板、梅花座;頂呱呱也表示將取消隔板及梅花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宣布,放寬新制,包含餐飲內用不限隔板或1.5公尺間距、宴席開放離桌進行敬酒(茶)等社交互動,超商茶葉蛋、關東煮可自己夾。速食業者麥當勞今天也對外宣布,依據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引,並遵循各縣市政府指導,自7日上午6時起,全台麥當勞餐廳內用將取消隔板、梅花座及座位距離1.5公尺的限制,但目前全國仍維持2級警戒,顧客排隊購餐及取餐時,敬請保持社交距離,非用餐時亦請配戴口罩。麥當勞表示,為維護顧客及員工健康,麥當勞敬請顧客配合下列防疫措施,包含進入餐廳請實聯制登記,並量測額溫,達攝氏37.5度請勿入內;餐廳進行人流管制,入口處並放置酒精,請依規範並於消毒後入內;顧客排隊購餐及取餐時,請保持社交距離;內用顧客非用餐或離開座位時,皆請配戴口罩;兒童遊樂區持續暫停開放。麥當勞也呼籲,多利用外帶、外送、得來速服務,以及點點卡、信用卡、電子票證、手機行動支付等非現金支付,減少接觸風險。除了麥當勞之外,頂呱呱也表示配合政府政策,全台將取消隔板及梅花座。
-
2021-10-0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樂見指揮中心防疫鬆綁 何美鄉:我相信放寬是OK的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起放寬許多防疫限制,因中央是以「大方向指引」鬆綁,但部分地方政府覺得太過籠統,且憂心放寬過於有感,社區尚未準備好?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樂見鬆綁」,她說,剛好在今年冬季前,測試群體是否存在病毒,因為抵抗力不好的人不論是否鬆綁,也有生病的可能,「我相信放寬是OK的」,當然疫苗還是要繼續施打。何美鄉以英國為例,她說,英國在7月19日完全解封,確診數雖然還是居高不下,但死亡、重症沒有很多,BBC在解封後幾日調查報導,10個倫敦人裡面,仍有9個人外出會戴口罩,是為了防堵Delta;反觀台灣,Delta群聚事件已告一段落,且未有延燒跡象,是時候鬆綁,可以放鬆一下了。針對在「空曠、可維持社交距離」的狀況下,可以拿掉口罩。何美鄉說,她自己在一個月前,早已在臉書探討這個問題,寫下小徑上,只有森林裡的鳥聲相隨,四處沒有人跡,以她專業而言,拿下口罩似乎沒有感到愧疚,可以在人少的野外讓民眾拿下口罩;當然部分山區人潮還是眾多,若有人迎面而來,還是得戴上。至於開放娛樂場所,像是KTV等場域,是否有風險?何美鄉說,指揮中心應是篤定台灣病毒不多,且去KTV理應都是健康、抵抗力好的年輕人,而去年防疫有目共睹,靠得就是國民的自律,放寬就是測試社區內有沒有病毒,若有零星確診也不用驚慌,是回歸正常生活的一部分。
-
2021-10-0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娛樂場所今開放中央公文昨晚才到 侯友宜:準備時間不夠
原定今天將開放休閒娛樂場所,但新北市直到昨天晚上才收到經濟部公文,今天仍沒有業者復業。侯友宜坦言,因為這次牽涉許多重大開放,要再隔天就做好準備確實時間不夠,希望中央、地方多多協調、溝通。侯友宜指出,開放不是件小事,放之後要再收會更困難,一定要小心謹慎,做好相關配套。而這次中央在開放前晚才發出公文,侯友宜認為,昨天下午公布很多細項,對於重大開放的準備會略顯不足,如果事先做好溝通也給業者緩衝時間,這樣開放會比較完整。侯友宜舉例,像餐廳不需隔板這種重大議題,對防疫是艱鉅的挑戰,必須要戒慎恐懼,把防疫配套做好再決定,中央跟地方間的溝通希望能更細膩、到位,畢竟執行面是地方,盼彼此體、包容,相互合作回到新型態安全生活模式。在依照中央指引下,侯友宜表示,地方仍會有相對規範,也提醒市民戴口罩的重要,如沒辦法保持社交距離,口罩是最好防護,保護自己與他人。
-
2021-10-0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口罩規定擬再鬆綁 陳時中:下波研議運動不用戴
口罩規定擬再鬆綁,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表示,繼山林、海濱活動可有條件不戴口罩,下一波將研議鬆綁運動時戴口罩的規定,包括在河堤慢跑、健行等都會討論。因應國內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降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近日鬆綁戶外戴口罩規定,開放民眾到山林、海濱活動時,只要能維持社交距離,同樣可以不用戴口罩,但必須隨身攜帶口罩,一旦無法維持社交距離,就要把口罩戴起來。然而,有民眾也好奇,若是到河堤、河濱慢跑或健走,是否可以不戴口罩。陳時中今天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中表示,繼相關開放措施後,下一步可望鬆綁運動時戴口罩規定。他坦言,為鼓勵民眾運動,運動類應早一點開放,但因運動時可能有些肢體接觸,管理上有其困難之處。陳時中說,至於民眾關心在河堤、河濱慢跑或健行等能否鬆綁口罩規定,都會列為研議下一波開放時的重點項目。
-
2021-10-0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打2劑疫苗免戴口罩?陳時中:戴口罩仍必要
疫情趨緩,戶外口罩措施將適度鬆綁,台北市長柯文哲今天拋出打2劑疫苗何必戴口罩說法,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目前仍認為戴口罩是相當必要的條件。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接種作業持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昨天共接種33萬7330劑疫苗,以高端疫苗第2劑與BNT疫苗第1劑最多。截至目前為止,國內COVID-19疫苗接種人口涵蓋率達57.24%,劑次人口比為每百人69.41劑。媒體今天在疫情記者會提問,柯文哲今天拋出打2劑疫苗何必戴口罩的說法,對此陳時中回應,到目前還是認為,口罩是相當必要的條件。媒體也提問,有專家建議若已完整接種疫苗,入境後的檢疫方式是否開放居家檢疫,或縮短天數。陳時中說,相關措施都有在思考,現階段入境必須入住防疫旅館或集中檢疫所,但因先前屏東發生居家檢疫導致最早在印度發現的Delta變異株群聚疫情,大家仍記憶猶新,因此會比較晚一點才會恢復入境居家檢疫。至於邊境管制何時鬆綁,陳時中說,開放邊境現在不是最主要的工作,目前重點還是持續控制本土疫情,再來是境內開放,符合內需跟基本生活需要。陳時中也強調,防疫措施是相輔相成,第1道防線從社交距離、口罩等個人防護做起,第2道是接種疫苗,第3道防線則是萬一染疫,輕症或發病前期就有口服藥可用,可降低住院率跟重症率。
-
2021-10-0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預備口服藥物助復甦 陳時中:三方平衡考量經濟影響
衛福部長陳時中今上午出席公共衛生聯合年會暨學術研討會,透露除了布局疫苗降低重症、死亡率,以及用單株抗體治療外,同時也籌備口服藥物,盼能盡速讓國內經濟活動復甦。他下午於指揮中心記者會說,這些方法都是相輔相成,第一線從個人防護社交距離做起,第二道則是打疫苗,第三道染疫發病前期有口服藥物使用,也降低住院重症率。陳時中說,整體防疫要思考把防疫韌性做好,防疫可以做好做久,防疫韌性上考慮強度與疲乏,最後對經濟的影響,三方平衡要從疫情角度疫苗及藥物效果,希望可以做到相對平衡。9月27日起室內人數不受80人上限限制,部分大學室內授課超過100人,是否會有風險?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校園是否可比照體育活動不受80人上限規定,教育部已經研擬指引,送往指揮中心核定。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建議,疫苗若打到七成以上,可縮短檢疫天數,並改為居家檢疫。陳時中說,指揮中心都有在思考,不過要將現行在旅館集中檢疫改為居家檢疫,仍要觀察一段時間,畢竟先前屏東的案例「大家還記憶猶新」。台北市長柯文哲提議打二劑不用戴口罩,因為不可能永遠戴口罩。陳時中說,目前戴口罩仍是相當必要的防疫條件。昨日流感疫苗首日開打,陳時中表示,近幾天施打數量大,統計尚未完成,統計後會在報告,並呼籲大家盡快去打流感疫苗。
-
2021-10-0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口罩微解封明公布 陳時中:夜市邊走邊吃絕不鬆綁
終於可以脫口罩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於疫情記者會表示,近期研議開放戶外空曠處、空氣流通且人少之處,鬆綁強制戴口罩的規定,口罩微解封措施,將於明天統一公布。陳時中今出席2021年公共衛生聯合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後,接受媒體採訪,他表示,夜市脫口罩以及邊走邊吃,是絕對不會開放的,詳細情況明天統一說明。口罩微解封措施到底怎麼執行?陳時中表示,目前還在統一各部會提交上來的資料,正在做最後的討論。朝向往人少空曠處鬆綁強制戴口罩的規定。至於在夜市內,即使有保持社交距離,口罩也屬於不會放的範圍,邊走邊吃更是不行。陳時中於大會致詞時表示,台灣在防疫措施上,並沒有做到嚴格的封城,相對的口罩戴好,也讓整體的防疫措施做得相當成功,今年3、4月原本準備開放邊境,並委託國衛院估計,邊境監控上,可能會漏到多少人,哪些範圍的漏網之魚可以被接受,但五月爆發社區感染邊境開放就停擺。陳時中表示,面對疫情必須要多管齊下,不能只靠單一方案,要多層次做好才有辦法成功抗疫。
-
2021-09-2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疫情穩定 侯友宜宣布10月1日起開放熊猴森公園、兒童場遊具
國內疫情趨緩,中央逐步鬆綁相關管制。新北市長侯友宜今天宣布,疫情相對穩定,熊猴森公園、兒童場遊具從10月1日起開放,每日固定消毒,仍要洗手、戴口罩等做好防疫措施,另外醫院及長照機構等也是從10月1日起開放探視,但有人數、時間限制。侯友宜表示,中央跟地方都朝鬆綁方向走,10月1日起,醫療跟長照機構管制措施再放寬,加護、安寧等特殊病房每日固定時段、最多2人探視,長照機構探視每次最多3人、最多30分鐘。針對兒童遊戲場部分,侯友宜說,疫情相對穩定,熊猴森樂園在10月1日開放,開放時間為每天早上8點半至晚上8點,也會做好人流管制、單一出入口、容留上限1000人,每日消毒2次,全程戴口罩及實聯制。開放時間適逢周末,歡迎家長帶小朋友來玩,但防疫還是要做好。侯友宜說,兒童遊戲場包含遊具也會開放,全程要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每日清消,疫情告一個段落後相對穩定,朝開放方向走,讓孩童在防疫下,有一個安全的遊戲場所。
-
2021-09-2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柯文哲宣布公園遊戲場10月1日起開放 須社交距離、戴口罩
台北市今天本土確診加零,台北市長柯文哲宣布,台北市內的公園兒童遊樂場,將於後天10月1日開放,柯文哲說,台北市公園遊戲場開放的防疫指引,還是要實名制、全程配戴口罩,也要保持安全社交距離,使用前後也都要勤洗手、消毒,公園處會在各個兒童遊戲場每天進行一次消毒,如果出現確診足跡,設施就會暫停使用3天靜至清消。公園處表示,隨著國內疫情趨緩,北市工務局轄管的公園設施也將逐步解封,小朋友引頸期盼的兒童遊戲場將於10月1日起正式解封開放,讓爸爸媽媽可以帶小朋友到公園FUN鬆一下。公園處呼籲民眾,到公園使用各項設施時,要遵守防疫新生活,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保護自己也守護家人健康。 公園處表示,兒童遊戲場每日會進行1次消毒,若有確診足跡公布時,該座公園設施將會暫停使用3天,並進行全面消毒。水利處也表示,河濱公園的兒童遊戲場也同步於10月1日進行開放,呼籲因應防疫,請市民做好健康衛生管理,出入公共場合請配戴口罩、勤洗手及保持社交距離,唯有徹底落實才能避免讓傳染病有機可乘,保護自己同時也可以保護別人。公園處表示,台北市自9月12日首度無不明感染源確診個案至今,防疫成果得來不易,民眾至公園遊憩時,務必遵守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及地方政府防疫規定,因公園屬開放場域,無法實施單一出入口及管制人流進出動線,提醒民眾於使用兒童遊具設施時,應主動配合場地實聯制、全程配戴口罩、保持室外1公尺以上安全距離,使用遊具前後記得勤洗手。
-
2021-09-2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逾半宜蘭人已打新冠疫苗 65歲以上統一造冊打第二劑
宜蘭連續68天「+0」疫情穩定,縣內的疫苗劑次人口涵蓋率達全年齡人口的62.1%,第一劑涵蓋率為51.9%,超過一半宜蘭縣民曾接受新冠疫苗注射。衛生局表示,65歲以上長者一律由縣政府造冊,並通知施打第二劑。衛生局說,75歲以上在7月2日前施打第一劑AZ疫苗的長者,以及70歲以上在7月16日前施打第一劑莫德納疫苗的長者,衛生局已分別發放通知,安排民眾自前兩週起陸續接種疫苗。至於65歲以上至74歲在7月22日前打過第一劑AZ疫苗的長者,縣府已接到中央可施打第二劑的通知,目前正在製作通知單,將於近日發放,請民眾依排定的時間、地點進行接種。另外,65到69歲打過第一劑莫德納的長者,中央也在準備中,待縣府接到通知後,就會安排第二劑施打作業。針對65歲以下要施打第二劑的縣民,縣府呼籲民眾到預約平台進行預約。考量下一波將接種第二劑的50-64歲縣民多半在上班,衛生局會安排平日及假日的接種時段、地點,待中央開放預約時,提供民眾最便利的服務。縣長林姿妙示,疫情雖逐漸趨緩,第一劑疫苗接種率超過50%、劑次人口涵蓋率超過60%,但即使打過兩劑疫苗,若沒有做好防護,還是有感染可能,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仍是重要的防疫作法,讓大家更安全安心。
-
2021-09-29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比癌症致命!送急診才知「心臟衰竭」 心臟病5年內死亡率近50%
心臟病患者罹患新冠肺炎風險高,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最新數據,約10.5%患者會因原先潛在的心血管疾病導致染疫後死亡,為合併症中占比最高。心臟病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二位,致死率最高的就是「心臟衰竭」,但大部分國人認知不足,誤以為「累喘腫」是正常老化,醫師呼籲,民眾應注重個人心臟健康,定期回診及健康飲食、適當運動、遠離菸酒等,疾病可獲得控制。【疾病百科:什麼是心臟病?好發族群、預防方式這邊看】心臟病是國人十大死因第二位!比許多癌症更易致命依據衛福部109年死因統計,心臟病是國人十大死因第二位,較108年相比,死亡人數增加3%,平均每26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病,如再加上腦中風、高血壓、糖尿病及腎臟病等血管性疾病,每年造成5.4萬人死亡。其中致死率最高是「心臟衰竭」,但心臟衰竭患者因低估其危險性,未必會規律就醫或用藥,且心臟疾病患者因心臟已有功能缺失或免疫功能下降等,若染疫更容易導致產生併發症,甚至重症致死。國健署運用94至104年三高資料,串接105至106年健保就醫數據,分析6558位個案發現,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個案,後續發生心臟病風險分別是一般人的1.78倍、1.47倍及1.43倍。也有民眾因三高長期固定在醫院就診,恰逢疫情嚴峻,出現胸痛、冒冷汗等不適症狀卻不敢就醫,撐到最後一刻才送急診,診斷是心肌梗塞,因病情嚴重預後狀況很差,讓人遺憾又難過。國健署長吳昭軍提醒,有三高或心血管疾病的民眾若發現胸悶、胸痛、心悸、呼吸困難、噁心、冒冷汗、頭暈或暈厥等心臟病徵時,不要擔憂疫情而害怕就醫,應把握黃金治療時間,才能增加復原機會。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執行長侯嘉殷表示,心臟衰竭患者初期,常有容易喘、疲累、水腫,甚至端坐呼吸等情形,多數患者,特別年長者誤以為老化,高達九成錯失黃金治療時間,直到緊急送醫住院後,才當場被診斷出「心臟衰竭」,5年內死亡率逼近50%,比許多癌症更易致命。侯嘉殷分享,一位男性患者未接受治療前,因嚴重累、喘、腫症狀不得不住院,原先都已寫好遺囑,後來配合用藥治療,活動力變好,恢復正常生活,還能出門遊玩三天兩夜。心臟相關疾病史民眾 染疫變為重症的比率大幅提升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副執行長趙庭興表示,罹患新冠肺炎臨床表現,多以發燒、四肢無力,呼吸道症狀以乾咳為主,部分會出現呼吸困難等症狀,病毒會直接侵入心臟或使心肌發炎,破壞氧氣供需平衡來間接傷害心臟,大約25%的重症患者透過抽血檢測,發現心臟損傷的現象,其中約6.8%患者會出現心臟衰竭徵兆。若有心臟衰竭、高血壓等心臟相關疾病史的民眾,染疫後演變為重症的比率大幅提升。趙庭興指出,依照國內心臟學會發表之指引,大多數的心臟疾病患者都可以施打新冠疫苗,不會有安全疑慮,只有極少數曾服用抗凝血劑造成血栓的患者,建議或許可暫緩施打,建議先與心臟專科醫師諮詢後,再依個人疾病狀況決定是否施打。國健署、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與台灣諾華共同響應2021年世界心臟日「Use Heart to Connect」,將與知名插畫家「小學課本的逆襲」合作,於9月29日世界心臟日當天,在心臟基金會官方粉絲專頁展開五周的圖文衛教宣傳活動,並與國民阿嬤陳淑芳合作,打造心血管疾病防治長輩貼圖,提供民眾製作屬於自己的貼心叮嚀,透過轉傳關心親友健康與接收心血管疾病防治健康資訊。國健署提供護心3秘訣:1. 力行護心行動:時常關心自己與親友,彼此都要保持健康飲食,適量多次飲水、規律運動、遠離菸酒、定期健檢,做好自主健康管理。2. 善用安心科技:可透過國健署「慢性疾病風險評估平台,了解五種慢性疾病風險,包括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壓、腦中風、心血管不良事件,建議算完風險後落實健康指引,降低罹病風險。若有三高及心血管疾病,應維持正常作息,規律服藥,切勿自行依症狀調整藥量或停藥,並定期回診追蹤,可透過健保署因應疫情指定院所開設的「視訊診療門診」,或就近於社區診所就醫,與醫療人員合作做好個人疾病控制。3. 持續用心防疫:落實勤洗手、戴口罩、維持社交距離,並配合政府防疫措施及確保個人健康。●心臟基金會官方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Heart.Foundation●國衛署心血管疾病防治長輩貼圖https://www.hpa2021whdevent.com.tw●國健署「慢性疾病風險評估平台https://cdrc.hpa.gov.tw/index.jsp
-
2021-09-2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交通部再鬆綁防疫措施 台高鐵付費區內可飲食
因應國內疫情趨緩,民眾逐步開始回復日常生活,為對應民眾生活需求,交通部配合行政院及指揮中心指示,滾動檢討相關防疫管理措施,在經行政院同意確認及指揮中心於2021年9月27日宣布,交部再鬆綁下列措施,並自即日起實施。交通部表示,一、考量現行台鐵及高鐵車站內非付費區已開放飲食,且為利乘車民眾於搭車前可於候車區用餐,故在維持基本防疫條件下,鬆綁台鐵及高鐵車站付費區(不含列車內)於維持適當社交距離下可開放飲食。二、由於現行作為交通車使用之遊覽車已可按核定座位數乘坐,且為配合提振國內旅遊及降低民眾出遊負擔,故在車內禁止飲食及全程配戴口罩、全面量體溫,以及落實清潔消毒等措施下,鬆綁遊覽車承載人數上限,讓遊覽車可依其核定座位數乘坐。由於在國人高度配合執行相關防疫措施及在各防疫工作人員辛苦執行勤務下,國內疫情持續趨緩穩定,為提振國內經濟及滿足民生需求,並迎接即將到來的國慶連假,交通部持續配合指揮中心檢討鬆綁相關防疫管理措施,但考量疫情仍在持續,交通部再次呼籲國人,無論在假期或在日常生活,請務必依指揮中心指示做好各項防疫措施,讓我們共同朝向警戒再降級之目標前進。
-
2021-09-2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再鬆綁!雙鐵車站付費區開放飲食 遊覽車不限制座位上限
因應國內疫情趨緩,民眾逐步開始回復日常生活。交通部今天說,配合行政院及指揮中心指示,滾動檢討相關防疫管理措施,在經行政院同意確認及指揮中心27日宣布,即起實施鬆綁措施,包含雙鐵車站付費區(不含列車內)於維持適當社交距離下可開放飲食,並取消遊覽車座位限制。交通部說,考量現行台鐵及高鐵車站內非付費區已開放飲食,且為利乘車民眾於搭車前可於候車區用餐,故在維持基本防疫條件下,鬆綁台鐵及高鐵車站付費區(不含列車內)於維持適當社交距離下可開放飲食。另外,交通部說,由於現行作為交通車使用之遊覽車已可按核定座位數乘坐,且為配合提振國內旅遊及降低民眾出遊負擔,故在車內禁止飲食及全程配戴口罩、全面量體溫,以及落實清潔消毒等措施下,鬆綁遊覽車承載人數上限,讓遊覽車可依其核定座位數乘坐。交通部說,由於在國人高度配合執行相關防疫措施及在各防疫工作人員辛苦執行勤務下,國內疫情持續趨緩穩定,為提振國內經濟及滿足民生需求,並迎接即將到來國慶連假,交通部持續配合指揮中心檢討鬆綁相關防疫管理措施,惟考量疫情仍在持續,再次呼籲國人,無論在假期或在日常生活,請務必依指揮中心指示做好各項防疫措施,讓我們共同朝向警戒再降級目標前進。
-
2021-09-2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台大混打實驗沒有莫德納+BNT? 陳時中:未來會有
台大兒童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李秉穎今於臉書號召參與「疫苗接種後抗體濃度臨床試驗」,當中包含四組成員,包括「AZ–莫德納」、「AZ–輝瑞」、「高端–輝瑞」、「高端–高端」。對此,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此計畫為指揮中心委託醫院進行EUA疫苗監測計畫,觀察後續免疫持續性以及不良反應。由李秉穎計畫主持的疫苗接種後抗體濃度臨床試驗,自台灣於3月22日疫苗開打後就開始收案,資格為年滿20歲以上,符合疫苗優先接種順序及接種條件者,以及自身希望了解接種疫苗後體內抗體及免疫力者,即可參加。李秉穎說,各組各收約100人,總計收400人左右,AZ疫苗開打最早,因此AZ組目前都已經收案完成,高端的兩組都尚未收滿,加入臨床試驗的受試者,會在接種第二劑前、後,各抽一次血,後續滿6個月、12個月、18個月,會再各抽一次血,了解抗體的消長。整體計畫為兩年,將一路監測疫苗混打者,建立專屬於國內的抗體消長資料。外界關心,為何沒有莫德納混打輝瑞BNT的實驗組合?陳時中說,BNT疫苗近期剛開始施打,恐怕這些還沒開始,未來會列在計畫中。昨指揮中心說,在中國或國外施打一劑疫苗的民眾,只要滿四周,回台後可以混打台灣現有疫苗,但國內施打莫德納的民眾,想混打BNT卻要等本土試驗後才可以?陳時中回應說,基本上國外打過一劑,指揮中心會盡量協助他們打第二劑。至於國人如何混打,指揮中心會跟專家討論,是否可重新選擇疫苗,月底跟專家確認現有資料完整,再安排施打。日前立院預算報告,衛福部推估明年6月確診案例將破3萬,有醫師認為不到六個月就會超過3萬?陳時中說,3.8萬人是估算,疫情怎麼走也無法估得準,這是用來編列預算、整備的依據,要跟病毒共處,就是要打疫苗、戴口罩、手洗乾淨、維持社交距離,現在我們也要準備新穎藥物,醫療照護會更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