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5 科別.精神.身心
搜尋
睡眠品質
共找到
697
筆 文章
-
-
2020-10-25 科別.精神.身心
西醫轉中醫治療失眠問題 安眠藥不能立刻戒斷
出現睡眠困擾,除了找西醫外,其實許多人會尋求中醫的協助。以108年首次診斷失眠者為例,約有24萬3775人前五年曾至中醫科看診,為所有科別的第一名。氣血、經絡不順,睡得淺、醒來沒精神。台北市中醫公會理事長黃建榮表示,中醫治療失眠和西醫最大不同在於,中醫採自然平衡原則,以整體為觀念,「補其不足,瀉其有餘,調其虛實」,讓陰陽臟腑氣血平衡,來達到安神入寐的目的。馬偕醫院中醫師瞿瑞瑩說,從中醫的觀點來看,「陽入於陰則寐,陽出於陰則寤」,因此當人要入睡時,陽氣收回體內、氣血穩定,就會容易睡得著;相對的,陽氣順利出於體外,醒來就會有精神。然而當一個人氣血、經絡不順時,就會「入不穩」,導致睡得淺、醒來也沒有精神。一般成年人的睡眠時間是七到八小時,但有些人會覺得短於這個時間就是失眠,實則不然,有些人就算睡不到八小時,但睡眠品質好,醒來仍很有精神,這也不算失眠。因此,當病患因為失眠前來求診時,醫師會先詢問以往的睡眠習慣和現在有何不同,確認失眠的原因。不寐分虛實,壓力煩心或過勞耗損。瞿瑞瑩說,失眠在中醫裡稱作「不寐」,且分虛實。實證常表現出不容易入睡或是躁動、多夢,多是因為一時間外界有煩心的事導致。若病患主訴「這兩三天」都沒睡好,通常屬於此類型,只要移除壓力來源,開些放鬆的藥物即可。若為虛症,則可能是因長期過勞耗損,導致氣血不穩,或是沒有運動、生病導致氣血淤阻,這時就必須花比較長時間調養、補虛,待氣血經絡順暢後,才會睡比較好。中醫治療首推藥物,配合針灸、經絡按摩。黃建榮則表示,中醫對於失眠的治療首推藥物,其次像針灸、經絡按摩都能取得很好的療效,但仍需先辨別失眠的類型才能對症下藥。通常失眠可分為四個類型:1.心腎不交型心煩火氣大、心悸健忘、頭暈耳鳴、口乾咽燥、腰膝酸軟,男子可見遺精陽萎,女子可見月經不調,久病體虛或性生活過度而致,中藥可用補腎方加減。2.心脾兩虛型多見於女性,不易入睡或睡中多夢易醒、醒後難以入睡,面色萎黃,常用氣血雙補方加減。3.虛膽心怯型平日神經質性格,多夢容易於驚醒、害怕多慮、心悸不安、稍微運動就容易倦怠流汗,可用溫膽凝神方加減。4.肝鬱血虛型緊張壓力大的上班族,煩躁易怒、情緒暴躁、夜間難以入寐,入寐後多夢易驚,或胸脅脹滿、善嘆息,情志鬱悶,可用加疏肝解鬱方加減。複方加入單味藥,因應不同失眠類型。除此之外,女性貧血、月經不順或是考生壓力過大都可能造成失眠,甚至有些人腸胃不好,腸胃容易脹滿,也容易翻來覆去睡不著,這些都需要對症下藥,才能解決失眠問題。瞿瑞瑩說,這些病症往往也會合併出現,因此中醫用藥除了複方也會使用單味藥加以變化,因此許多民眾看似拿到的藥方差不多,但加了單味藥就會有不同的效果。常見的單味藥有用於失眠程度較輕的補心安神藥,如:茯苓、茯神、酸棗仁和五味子;程度稍重一些,則會用到清心安神的半夏、夏枯草、黃連等。失眠程度最嚴重者則會用到重鎮安神藥,被列為禁藥的硃砂在古書上便是其中一種,現今則常用龍骨牡蠣,強力將症狀壓下。對於許多先看西醫,擔心安眠藥吃久了容易有記憶力障礙、精神恍惚等副作用而想轉中醫的民眾,瞿瑞瑩則建議,中藥進去後,西藥再逐步退,避免斷然停止西藥,出現失眠復發的程度比治療前更嚴重的「反彈性失眠」,更難入睡。
-
2020-10-25 科別.精神.身心
越躺越睡不著是失眠了嗎?符合「五個三」原則才算
失眠是現代人常見的問題之一,108年因失眠就醫的人數就高達78萬多人。醫師和心理師表示,醫療院所針對失眠的治療,除了開立安眠藥物之外,事實上還包括認知行為治療,但最重要的還是得先處理引起失眠的核心問題,才有可能解決失眠困擾。找出原因加以改善,藥物是過度期手段。台北榮總睡眠醫學中心執行長周昆達表示,焦慮、憂鬱症等精神疾病常是失眠主因,必須先控制好精神疾病才能解決失眠問題。另外,許多生理疾病也會影響睡眠,像癌症引起的疼痛、關節痛,或因為年紀大、攝護腺肥大等原因,一個晚上必須跑廁所小便好幾次,自然也就無法好好睡上一覺。因此當病患來到失眠門診,醫師從年紀、性別、職業環境、家庭狀況,到平常吃什麼補品、運動時間等,都會詳細問診,希望能找出原因,加以改善。周昆達表示,許多因失眠問題求診的患者常伴隨睡眠呼吸中止症,半夜常因為呼吸困難而醒來,這種狀況需要透過整晚的睡眠檢查,監測腦電波、心電圖、血氧等加以確診,透過手術、裝牙套等方式,才有可能改善失眠的情形。藥物效果不同,詳細問診開立才安全。至於藥物,通常是在真的難以入睡,或在處理失眠核心問題前的過度期,將急性症狀先壓下來,做為短暫治療使用。周昆達說,包括抗組織胺等許多藥物都有「助眠」效果,但臨床上針對失眠常用的藥物為鎮靜、安眠和肌肉放鬆劑。常見的安眠藥有兩大類,苯二氮平類藥物(BZD)和Z drug(包括常見的Zaleplon、zolpidem等),主要透過抑制神經傳導物質,達到助眠效果。但周昆達提醒,因為藥物有長效、短效型,且代謝時間和程度不同,因此須由專業醫師仔細問診是入睡困難型或易醒型等失眠型態,才能給予合適的藥物,以免發生夢遊、夢駕等意外。符合「五個三」原則,才算慢性失眠。然而許多民眾常常認為「失眠很可怕」,並且希望失眠問題能夠快速獲得改善,因此常常一到診間便要求醫師開立安眠藥。但有時候,病人主觀睡眠品質和實際睡眠狀況有相當落差,也不一定需要使用安眠藥。好夢心理治療所執行長、臨床心理師吳家碩表示,可用「五個三」法則來評估失眠的頻率和嚴重度。每周三天以上持續超過三個月,有以下三項情形之一:入睡需要30分鐘以上、半夜醒來超過30分鐘、比預計的時間早醒30分鐘以上,才算慢性失眠。多數人則是因為環境、暫時的壓力、輪班工作,以及睡眠衛生習慣不好而導致失眠,這時比起使用藥物,認知行為治療的成效更好。失眠者每年平均就醫三次,仰賴藥物居多。認知行為治療包括認知調整和行為改變,根據每個人不同的狀況有不同的調整策略。吳家碩舉例,有些人認為一定要睡滿八小時或非得在某時間點入睡才行,一旦晚於設定睡眠時間,便「越躺越焦慮、越睡不著」,這時就需要對睡眠認知調整;有些人因為煩惱隔天的工作、行程而睡不著,就需要進行放鬆治療。但新光醫院睡眠中心主任林嘉謨表示,主診斷失眠者一年每人平均就醫次數三次,代表台灣失眠治療仰賴藥物治療,若使用認知行為治療回診次數會更多。吳家碩說,雖然歐美認為認知行為治療是治失眠首選,但需六至八次效果才會顯現,且要自費,因此民眾仍傾向使用藥物,健保數據也只能看出藥物的治療狀況。
-
2020-10-25 科別.精神.身心
房間濕氣要注意!精神科醫師教你營造一夜好眠的空間
成人每天需要6到8小時睡眠,深眠期至少要占睡眠期的2到3成,身體才能獲得徹底休息。當白天工作出現專注度降低、頻打哈欠、效率低落,都是睡眠品質不佳的警訊,若未找出根本的原因,長期累積睡眠債,等於一步步將自己帶進慢性失眠的深淵。急性失眠可及時改善,慢性失眠需長期抗戰。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李信謙表示,失眠等睡眠障礙與民眾的生活習習相關,且隨著人們的生活習慣改變,成因也有所不同,最常見的原因以壓力為最大宗,其次為疾病引起。情緒及壓力的累積會使體內的荷爾蒙失調,進而影響睡眠。失眠主要分為急性失眠與慢性失眠,急性失眠可以透過行為治療及時改善,如心理諮商釋放壓力或調整睡眠方式等;慢性失眠則需要長期抗戰,多需要使用安眠藥介入治療。至於常見會影響到睡眠的疾病,如女性生理期、癌症治療、過敏性鼻炎等,這類原因多可透過根除病因,或適當搭配安眠藥使用,即可改善失眠或睡眠障礙。寫睡眠日誌至少一周,找出失眠原因。李信謙表示,睡不好最常見的型態有入睡難、入睡後頻醒來、入睡後醒來難以入眠等,最重要的是影響到白天的工作效率,即可被定義為「失眠」。不過工作效率的改變,每個人的定義不同,因此要確定自己失眠與否,可以先做「睡眠日誌」,記錄至少一周。睡眠日誌主要記錄每天幾點上床睡覺、幾點起床、睡眠期間醒來次數及原因,如上廁所、做夢驚醒。再者記錄白天的精神狀況,工作專注度與以往相比是否變差,是否比以往容易疲憊等,只要一周超過三天以上,有白天精神變差的情況,建議就醫找出根本病因。睡前追劇情緒太激動,嚴重影響睡眠品質。新光醫院睡眠中心主任林嘉謨表示,面對難以釋放的壓力或是疾病引起的失眠,多需要醫師的協助。一般民眾偶爾也會有睡不好的時刻,若想要好眠,平時就得擺脫「四大NG行為」:睡前三小時內避免大吃(特別是吃到飽或是大吃辛辣刺激食物)、避免劇烈運動、避免抽菸或喝酒、避免躺在床上滑手機或追劇。林嘉謨表示,睡前三小時應讓身體慢慢休息,近年國人常會把電視架在房間內,睡前躺在床上追韓劇、日劇,哭得稀哩嘩啦;或是睡前看政論節目,愈看愈氣;又或者是把手機帶進房間,一路滑到閉上眼睛的前一刻,都會影響睡眠品質。把電視3C產品移出,房間只用來睡覺。林嘉謨解釋,睡前情緒應盡可能平緩,太悲傷或是太情緒化的內容都不建議。且房間應專屬於「睡眠」,房內設置電視,方便躺著看影片,這會讓身體搞不清楚現在是活動時間還是睡眠時間,長期下來就會擾亂身體的機能。他建議,應讓電視以及使用任何3C產品專屬於一個空間,如客廳,睡覺就專屬在房間內,將有助於睡眠。喝熱牛奶助眠,記得少量就好。幫助好眠,建議可以在晚餐後散步、遛狗,也建議可以適度運動,若安排有氧或重訓等劇烈運動,應距離睡覺三小時。平時久坐的民眾,可以透過關節按摩、泡熱水澡或是熱水泡腳,增加血液循環,約一小時後入睡會更好入眠。坊間常見的「喝熱牛奶助眠」,林嘉謨表示,熱牛奶確實有助身體獲得滿足感,幫助身心放鬆,達到好眠效果。但他也提醒,無論熱牛奶或是簡單甜食,都不建議多吃,偶爾在睡前少量淺嘗就好,否則吃太多會造成腸胃道的壓力,反而會睡得不舒服,增加失眠的機率。睡眠的場所也建議減少光害,最好關燈睡,讓體內可以分泌褪黑激素。房間內的濕氣建議維持在50%到60%之間,降低塵蟎刺激人體的機率,但要提醒除濕時,人不建議待在房間內。容易打呼或是肩頸緊繃的民眾,選擇枕頭時可考慮記憶枕,讓頭頸部獲得支撐,也能提升睡眠品質。
-
2020-10-22 養生.聰明飲食
早上喝咖啡提神醒腦? 營養師揭「可怕後果」...3大族群最好不要空腹喝
許多人早上醒來,習慣空腹喝咖啡,透過咖啡香來揭開1天的序幕。不過,1項研究卻發現,空腹喝咖啡可能危及人體健康,讓身體處理血糖的能力變差。營養師建議,應該在早餐後再喝咖啡,比較健康。 空腹喝咖啡會對血糖造成負面影響 2疾病傷害最大 英國巴斯大學研究團隊就發現,空腹喝咖啡可能會對血糖的控制產生負面影響,這對糖尿病和心臟病等患者的影響更大,如果長期在清晨醒來就喝咖啡,對健康將出現深遠的不良影響。 喝咖啡最好在早餐後 提神、控制血糖都能平衡研究人員進一步發現,在睡不飽、沒睡好的情況下,空腹喝咖啡,身體處理血糖的能力明顯降低。研究人員要求29名健康受試者,按隨機順序進行3個不同的過夜實驗:1.正常夜間睡眠,早上醒來時飲用含糖飲料。2.受試者夜間睡眠受到干擾,沒能好好睡覺,在早餐時喝同樣的含糖飲料。3.參與者沒睡好,在早餐時,飲用含糖飲料前的30分鐘,先飲用濃咖啡。結果發現,在缺乏睡眠的情況下,參與者喝下黑咖啡時,血液測試顯示,身體處理血糖的能力明顯變差。研究人員建議,應在咖啡提神與血糖升高兩者之間取得平衡,最好在早餐後喝,而不是早餐前喝咖啡。 空腹喝咖啡身體危害大 提神應從調整生活作息開始台北馬偕醫院資深營養師趙強表示,喝了咖啡,咖啡因刺激人體,調節了內分泌,就會讓精神變好,比較亢奮,這是許多人早上喝咖啡的原因。但如果空腹喝咖啡,壓力荷爾蒙被急速拉升,人體開始動用資源,血糖跟著上升,下降速度就會相對較慢,長期下來,將影響調解血糖功能。趙強指出,早上空腹喝咖啡,不是好習慣,對於肥胖、胰島素分泌異常、糖尿病患者來說,空腹喝咖啡對身體危害更大。如果早上必須透過喝咖啡來提振精神,這代表沒睡好、休息不夠,建議調整生活作息,維持良好的睡眠品質。 (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早餐吃三明治+大冰奶易昏睡! 營養師絕不點的NG地雷還有這些 減肥挑時間! 運動到底要在早餐前or早餐後?
-
2020-10-21 新聞.用藥停看聽
想要告別失眠? 服藥期間避開4大飲食地雷!
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之際,改變許多人原有的生活方式;面對不知何時才會結束的疫情及社會疏離,有些人感到情緒低落與焦慮,甚至有長期睡眠困擾的人,也因此無法安心入睡,加劇身心健康問題。一位從海外歸國的劉姓小姐,原本就有失眠症,定期服用安眠藥,但受到疫情影響,擔憂會在國外染疫,返國後又怕防疫措施做得不夠,造成焦慮緊張,即使服用醫師處方的安眠藥後,晚上還是翻來覆去徹夜難眠;原本以為睡前喝點紅酒配藥,可以快速入眠,結果反而產生嗜睡症狀。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您,如果因為吃了安眠藥沒效再吃一顆抑或用藥期間在睡前喝點小酒助眠,可要當心這些錯誤的用藥行為,這些行為不但無助於睡眠且有害健康。建議有失眠困擾的民眾,要從生活習慣解決失眠問題,可藉由調整作息,適度運動,睡前避免吃太飽和製造舒適的睡覺環境,以改善睡眠品質1-2。若經醫囑服用安眠藥後,仍無法入睡或是早上起床後,仍然昏昏沉沉,可能是吃了會影響藥品療效的食物。服藥期間避開4大飲食地雷 助您一夜好眠!1.不能搭配酒和添加酒精的飲料及食品睡前來杯酒配上安眠藥是相當危險的行為,酒精會加乘中樞神經抑制作用,若與苯二氮平類(benzodiazepines,簡稱BZD)藥品(如alprazolam、diazepam、lorazepam等)、非苯二氮平類(non-benzodiazepines,簡稱non-BZD)藥品 (如zaleplon、zolpidem、zopiclone等)、褪黑激素受體促效劑(如ramelteon)及orexin受體拮抗劑(如suvorexant)等安眠藥同時服用,可能會導致暈眩、嗜睡、減弱警覺性、身體平衡與協調能力降低等症狀,情況嚴重者甚至會抑制呼吸,危及生命。2.勿過量飲用含咖啡因的飲料及食品如果是咖啡愛好者或是習慣每日好幾杯咖啡的人,千萬不要再忙也來杯咖啡,這樣的習慣容易造成夜晚失眠!由於咖啡因會刺激中樞神經系統,失眠者飲用咖啡或含咖啡因的茶類後,常要花費很多時間才能入睡,建議有睡眠障礙的民眾每日不要喝太多含有咖啡因的飲料,並避免在下午過後飲用。特別提醒正在服用安眠藥的民眾,不宜在睡前攝取過多含咖啡因的飲品,以免到了睡覺時間還精神飽滿,而自行增加安眠藥劑量,結果導致服用過量,增加不良反應的發生風險。3.服藥期間避免飲用葡萄柚汁秋老虎發威,晴朗炎熱的天氣來杯喝冰涼果汁好健康,但有服用安眠藥習慣的民眾,最好避免飲用葡萄柚汁。葡萄柚汁會透過抑制體內CYP3A4酵素的代謝作用影響多種藥品的代謝,使得藥物的血中濃度升高,增加藥品不良反應的發生風險。葡萄柚汁與BZD類藥品(如diazepam和alprazolam等)、non-BZD類藥品(如eszopiclone)和orexin受體拮抗劑(如suvorexant)併用時,容易增加頭暈、嗜睡、呼吸抑制等不良反應。4.減少攝取高脂肪食物喜愛油膩食物、嗜吃大餐或宵夜的民眾可要當心,這些飲食習慣可能會偷走你的睡眠。因為高脂肪食物、太豐盛的餐點會延長腸胃的消化時間,不僅會影響睡眠,還可能會影響藥效。例如餐後立即服用BZD類藥品 (如diazepam),吃進去的脂肪反而會增加藥品的再吸收,導致藥效增強;non-BZD類藥品(如zaleplon、eszopiclone等),則會減低藥品作用,因而無法及時緩解失眠問題。藥害救濟基金會再次提醒您,有睡眠困擾建議先透過改善生活習慣開始,若仍無法解決,應尋求睡眠或精神專科醫師診治,勿自行購買安眠藥及混用多種藥品;服用醫師開立之安眠藥品,應遵醫囑使用。透過正確用藥及良好飲食習慣,可降低藥品與食品交互作用的發生機率。良好的生活習慣也有助於提升睡眠品質,養成固定生活作息,減少睡前滑手機或使用3C產品11,睡前盡量保持身心平靜、放鬆,助您一覺好眠到天明!本文經授權摘自《藥害救濟基金會》原文請點此
-
2020-10-20 科別.精神.身心
慢性壓力引發莫名焦慮 生理回饋治療協助找回身心平衡
常有胸悶、心悸、喉嚨梗塞、不定時頭痛、血壓高,容易緊張心臟怦怦跳、上班就拉肚子等症狀?柳營奇美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林紀宇今天表示,都是壓力大的表現。林紀宇表示,人體的自律神經系統,遍布在身體各個器官,調控著心率、呼吸、汗腺和肌肉收縮程度等各種生理反應,影響身心的狀態,有時這些反應很細微,難以當下覺察並立即調整,久而久之就會衍生成長期不舒服的症狀。患者阿明有一些莫名不舒服的症狀很久了,持續有胸悶、心悸、喉嚨梗塞的感覺,擔心自己是得了什麼疾病,跑遍各專科門診檢查,卻發現一切都正常,求助無門;王姓小主管有不定時頭痛困擾,且回到家身體還是很不輕鬆、睡眠品質也不好,覺得怎麼休息也沒什麼用。除了工作效率變差讓他沮喪,也發現血壓有逐漸升高的趨勢。上班族小美本身就是容易緊張的人,很容易感受到自己在流手汗、心臟怦怦跳。近期到任新工作後,上班就頻頻拉肚子,影響她的人際關係與工作,希望可以學習怎麼調整自己的身體狀態。林紀宇說,這些症狀屬於慢性壓力引起身心不舒服,可能源自於自律神經系統的不平衡,致使身體無法調整好內在情緒或生理上的緊繃,初期雖然不舒服,但還不到疾病診斷的程度,若長期置之不理,就有發展成身心疾患的可能。因此,除了使用藥物治療之外,還有許多紓解情緒與因情緒衍生而來的身體不適﹙如頭痛、腰酸背痛、心悸、手腳冰冷等﹚的治療方法,其中臨床精神科最常採用的就是生理回饋治療。所謂生理回饋治療,是透過生理回饋儀即時回饋的特性,可以立即看到自己的心率、呼吸頻率、肌肉緊繃度、汗腺分泌等生理狀態。臨床心理師在生理回饋治療中,會協助病人先能夠體會到細微的壓力反應,幫助提升覺察力,接著再依每個人症狀的不同,協助建立肌肉放鬆、腹式呼吸、正念冥想等放鬆策略。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可以「看見」自己生理狀態變化的客觀數據,讓病人不再覺得放鬆是一種模糊難以捉摸的感覺。另外臨床心理師也會探討可能影響症狀的生活模式、思考型態,輔以適當的心理治療策略,幫助病人在生活上有適當的壓力管理能力。近年歐美盛行的心跳變異率生理回饋治療(Heart Rate Variability Biofeedback),其主要依著呼吸頻率可以調控心率的生理現象,透過學習緩慢的腹式呼吸,達到呼吸頻率與心率反應的諧振與同步。持續的練習,可以強化副交感與迷走神經的調節能力,提升心血管調節能力與心跳變異率,並透過傳入神經影響大腦,讓身體調節能力變好,較容易處於身心舒服安適的狀態。目前已有許多研究發現心跳變異率生理回饋治療,除了可以輔助治療改善焦慮症、憂鬱症、腸躁症、前期高血壓、慢性疼痛外,在提升專注力、運動與工作表現上都有不錯的效果。通常生理回饋治療在進行2至3個月後,可學習到適當的自我調節與放鬆策略。療效產生的關鍵,除了在治療室內的學習,還務必要搭配回家持續不間斷的練習,才能夠修正原有身心與大腦的慣性產生「有感」的效果。
-
2020-10-19 科別.呼吸胸腔
睡覺大聲打鼾、呼吸暫停或嗆到 恐是睡眠呼吸中止症
如果發現你的家人夜間長期大聲打鼾,睡覺時呼吸會暫停,睡覺中不時會嗆到,合併白天異常疲累,就極為可能罹患所謂的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胸腔內科主任梁信杰表示,台灣民眾有睡眠困擾的比率高達二成多,其中睡眠呼吸中止的佔比保守估計至少數十萬人,睡眠品質不佳是許多現代人共同面臨的困擾。梁信杰表示,為了提供民眾更好的睡眠健康照護,該院特別設置了睡眠檢查室,睡眠檢查主要服務對象以睡眠呼吸異常,像是打鼾、呼吸中止症、夜間缺氧等,或是在睡覺過程有奇怪肢體動作,如不寧腿或是身體抽搐、磨牙甚至是夢遊等,以及頑固性失眠的鑑別診斷或睡眠週期紊亂等。檢查流程主要是病患需先經過醫師評估,如果符合檢查條件時,再安排到睡眠檢查室接受整夜「睡眠多頻生理檢查」。執行時,會裝置至少16個頻道生理訊號,分別監測睡覺時的腦波、呼吸、心律、肌肉活動等四大區塊,藉由腦波判讀睡眠深度,透過監測氣流評估呼吸有沒有順暢、是否缺氧等;心電圖偵測夜間是否心律不整,肌電圖偵測肌肉是否有異常活動。另外,也有錄影分析睡眠中姿式改變及動作異常。梁信杰也指出,最大宗需要檢查的病人是睡眠呼吸障礙疾病,它會在睡覺時發生上呼吸道塌陷,導致短暫呼吸中止因而缺氧,最好儘早尋求專業幫助;如果長時間沒有治療,可能會引發嚴重的心血管疾病、心律不整、高血壓、中風等併發症。民眾可依症狀掛診胸腔內科、神經內科、身心科、耳鼻喉科等,經醫師評估後,協助安排進行睡眠檢查。
-
2020-10-18 名人.張天鈞
張天鈞/從松雪樓談登山
最近到清境農場的老英格蘭莊園、合歡山、中部橫貫公路的燕子口、天祥、太魯閣和礁溪一遊,留下美好的印象,因而畫了不少圖。其中有一張合歡山松雪樓(見圖),我為畫了此圖而雀躍不已。合歡山位於中央山脈與臺灣全島的軸心地帶;松雪樓則是全台最高的旅館,位於諸多名山之入口,例如標高3607公尺的奇萊北峰。山巒雖美,卻有人因此發生意外,包括我的高中同學,他是清華大學的高材生,但在大學時攀爬奇萊山失溫而去世。另一個意外事件眾所皆知。曾任台新金控總經理兼首席經濟學家的林克孝先生,高中時就是登山社的社長,生前攀登台灣百岳超過七十座,於2011年8月10日發生山難。他的一些話一再被我引用,比如「登山」一文,像極了生前就寫好的訃聞,在文中他提到:「我有時也會獨自上山,也很快發現在任何再安全的地方不小心摔一跤,都可能讓自己陷在別人想找都找不到的地方。所以也會揣摩如果陷入這種困境,我會怎麼想……我暫時回不去,如同我不能回到童年。但我們一定會再相見。我想知道我走後的地球發生什麼事……像爬山前的短暫分別,我出門去登一座沒爬過的山了!」此外,他非常喜歡泰雅族歷史,也常常到南澳山上,還寫了一本書,名為《找路:月光.沙韻.Klesan》,最後命喪南澳山中,令人不勝唏噓。記得幾年前有一部好看的電影「聖母峰」,原以為可欣賞美麗風景,雖然確實看到壯闊的景致,但電影描述的卻是山難,而其中也描繪了人的意志力、挑戰極限的勇氣和互助的情誼。今年的PLOS ONE期刊中,有一篇論文研究影響攀登聖母峰成功與死亡的因子。自2006年起至2019年春天,試圖登上聖母峰的登山者,與1990年至2005年間相比,女性人數增多,年齡之範圍也擴大,例如40歲以上之比例由38.7%提高至54.1%。更重要的是,不論男女,近年來登頂成功之機率皆提高,男性和女性成功登頂並回到基地營的之比例,分別由32.2%提高至63.9%、由31.3%提高至68.1%。較令人訝異的是,有無先前登山經驗對於成功率的影響小,而且與死亡率無關。上面講的,都是登山的壞處,那麼,有沒有好處呢?攀爬高難度的山峰有危險性,若是一般的爬山、健行,風險較低,且有健身的益處。一方面欣賞風景、接近大自然,讓心情舒暢,另一方面,能夠訓練肌肉、加強心肺功能、促進血液循環、刺激造血功能。運動多,自然食欲好,而且睡眠品質也會提升。此外,適度日曬除了能促進睡眠,亦能使體內生成維生素D,以利鈣質吸收。現代人普遍生活壓力大,步調快、疲於奔命,爬山、健行是一個能讓人調適身心的活動,何樂而不為?
-
2020-10-16 科別.皮膚
奇美發表案例:調整免疫系統 能治癒頑固異位性皮膚炎
奇美醫學中心皮膚科主治醫師與柳營奇美醫院皮膚科主任林旻憲,今天發表「協助異位性皮膚炎病友擺脫搔癢」案例,強調改善皮膚障壁功能,調整免疫系統,能有效治療頑固異位性皮膚炎。這名案例是15歲的少年小侯(化名),從小深受異位性皮膚炎苦惱,尤其一變天就渾身騷癢難耐,年初與爸爸到奇美醫學中心皮膚科林旻憲的門診求治。小侯因長年使用類固醇藥膏,侯爸爸很擔心小侯會出現副作用皮膚萎縮、毛細血管擴張、類固醇性痤瘡和酒糟等副作用。林旻憲與侯爸爸解說討論後,建議改用較溫和的類固醇藥膏,另規畫用潤膚保濕劑、不含類固醇成分藥膏、光照療法及短期施打生物製劑來做治療。治療6個月後,小侯異位性皮膚炎已明顯改善,夜間睡眠品質大幅提升,白天在學校上課再也不因皮膚搔癢而分心。林旻憲表示,異位性皮膚炎或稱異位性濕疹,是慢性皮膚發炎性疾病,通常兒童期發病,是兒童最常見皮膚疾病之一,常常反覆發作,病情時好時壞,程度因人而異,有人僅四肢屈邊出現局部濕疹病灶,有人全身超過90%以上皮膚受波及。異位性皮膚炎常造成病人失眠、自信心低落、學業或工作亦受到極大影響,導致病人身體和心靈重大負擔。林旻憲說,近年治療異位性皮膚炎的觀念與藥物有明顯進展,目前最新的治療策略有兩個重點,一是改善皮膚障壁功能,二是調整病人的免疫系統。2020年台灣皮膚科醫學會出版的異位性皮膚炎本土化診療共識,醫師可以根據病人病情嚴重程度,與病人充分溝通後有合理臨床裁量彈性,替病人擬定從單一簡易到多元組合的治療策略。林旻憲指出,類固醇仍是中度至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第一線療法,尤其用在急性期,類固醇藥膏搭配潤膚劑使用更可顯著降低復發風險。在醫師監督下類固醇藥膏可採間斷方式,長時間用於異位性皮膚炎。他說,國人畏懼且排斥類固醇,然而畏懼副作用而致治療不足,反而可能會造成更多不良影響。醫師們深知病人的類固醇恐懼症,主動提供正確的用藥資訊,可有效安撫病人及照顧者焦慮。光照治療已有明確醫學研究證實可有效減緩皮膚發炎、調節免疫、止癢與抑菌,是中至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治療方式之一。透過醫療級光照設備治療,不是曝曬陽光或是做日光浴,病人大量流汗後,癢感反而會更為惡化。生物製劑是第三線全身性免疫治療劑,屬新興療法,是針對局部治療、免疫及光照治療仍法無控制病情者使用,輕中度病人不需使用,自費治療成本也高。
-
2020-10-11 養生.健康瘦身
男子情傷爆吃體重破百 瘦身一年甩41公斤從XXL變M
世界肥胖聯盟自2015年開始將10月11日訂為世界肥胖日,希望全球重視肥胖對身體影響。新竹縣政府員工彭柏豪分享自身減重經歷,透過控制飲食、運動,1年多來瘦了41公斤,連去美式賣場結帳,還因外型差異太大被要求出示證件。彭柏豪開心的說,減重後自己變得更加自律、有自信,整個人都「亮」起來。彭柏豪表示,原本自己體重就破百,去年初因為情傷,飲食更加沒有節制,一路胖到118公斤,讓他下定決心要開始減重,是因為之前骨折動手術,結果因太胖傷口裂開、恢復速度慢,且健康檢查也發現多項不合格,睡眠品質也受到睡眠呼吸中止症影響,導致白天精神不濟,容易疲勞,去年4月決心瘦身。一開始減重時,彭柏豪是以節食方式快速瘦了10公斤,一天只吃一餐,但後來發現這種方式不健康,對身體傷害大,便在朋友的鼓勵下,相約到健身房運動,並搭配飲食控制,採取168斷食法一天吃兩餐,並親手準備餐點,如水煮花椰菜、水煮雞胸肉、水煮蛋等,多攝取蔬菜水果及蛋白質,花了一年多的時間終於瘦到現在的77公斤,衣服從原本買XXL號變成M號。彭柏豪分享,減重的過程,最困難的是堅持運動跟忌口,他曾經深夜在健身房大吼大叫發洩情緒,也在受不了的時候,狂買一堆炸物回家,但只吃一口就放下留給家人,而讓他堅持減重最大的動力就是體重機上日漸減少的數字,「看到一點一點變瘦就覺得這些忍耐都值得」他也說,變瘦後除了身體上的改變,心理上也發生變化,過去他會因為太胖不敢獨自到餐廳用餐,擔心點太多被投以異樣眼光,所以都選擇外帶,吃東西也毫無顧忌,當時身體年齡幾乎是真實年齡的2倍,健康問題接踵而至,瘦下來外型改變後,他開始變得有自信,也聽到身邊很多人的讚美及鼓勵,他也為自己設立下一階段的目標,開始做重訓,希望能降低體脂,讓身體線條更加好看。
-
2020-10-11 養生.聰明飲食
內臟脂肪誘發衰老、慢性病 5種食物有助殲滅腹部脂肪
腹部肥胖,不只影響身形美觀,更會對健康造成危害,尤其是內臟脂肪多的人。與皮下脂肪不同的是,內臟脂肪位於腹腔深處,環繞著器官,會助長炎症,誘發衰老和各種慢性病。專家特別提醒,雖然有些人的身體質量指數(BMI)正常,未達過重或肥胖標準,但卻有潛藏的內臟脂肪,同樣面臨健康風險。《美國醫學會雜誌》2019年發表一項針對15萬名女性的研究,發現體重在標準值但腹部脂肪多的女性,死亡風險高於體重標準且沒有腹部脂肪的女性。已知慢性壓力、睡眠品質不良會使內臟脂肪增加。專家指出,除了運動,有些食物對減少腹部脂肪也有明顯的影響。最近一項研究指出,只要改善整體的飲食質量,就能抑制腹部脂肪累積。研究人員推薦地中海飲食,包括多吃蔬菜、水果、全穀類、豆類、堅果和魚類。從初榨橄欖油和酪梨中攝取更多不飽和脂肪酸,減少紅肉和酒精攝取。以下是五種明顯對減少腹部脂肪有幫助的食物。酪梨酪梨強大的營養成分,讓它近年來常被提及。除了最被推崇的優質脂肪,其中的鉀能維持心臟功能健康,還可做為天然利尿劑調整血壓,清除身體多餘的鈉。最近一項研究更顯示,酪梨有助減少腹部脂肪。這項研究將111名成人隨機分成兩組,一組把酪梨加入每天正餐中,另一組則攝取相同卡路里的其他食物。三個月後,酪梨食用組的腹部脂肪減少了,對照組則無此效果。堅果堅果除了植物蛋白、抗氧化劑、纖維及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外,還提供健康的脂肪。其中含還有許多成年人容易缺乏的營養素,例如鎂,可以維持精神穩定和睡眠。根據一項追蹤數據顯示,每天吃至少7克以上堅果的成年人,身體質量指數(BMI)和血壓都比不吃堅果的人低。同時,吃堅果的人腰圍平均也較小,這是腹部脂肪堆積的指標。扁豆扁豆除了無麩質,並且營養豐富,充滿植物蛋白、關鍵礦物質、維生素和抗氧化劑。在纖維表現上更是優異。一項追蹤成人腹部脂肪五年的研究發現,每吃10克可溶性纖維,內臟脂肪的堆積就會降低3.7%。一杯煮熟的扁豆可提供14克纖維,其中約有一半是可溶性纖維,有助維持腸道蠕動,並降低膽固醇。建議以扁豆代替肉類,作為一頓飯中的蛋白質來源。全穀生酮飲食的流行,讓許多人完全避開穀類。但穀類實際上對人體有許多保護作用,包括減少腹部脂肪。一項針對2800多人進行的研究顯示,全穀物的攝取與皮下和內臟脂肪成反比,也就是全穀類吃得愈多,腹部脂肪愈少。但諸如白麵包、白米飯和麵食等精緻穀物,則會增加腹部脂肪,必須減少食用。鮭魚維生素D對人體很重要,包含免疫力、骨骼密度和心理健康。研究還顯示,血中維生素D含量低,與女性體內總脂肪和內臟脂肪、以及男性內臟脂肪增加有關。而鮭魚是良好的維生素D來源。關於身體脂肪內臟脂肪 會讓身體發炎皮下脂肪儲存在皮膚下,分布於全身,主要影響外觀。而內臟脂肪不同於皮下脂肪的原因是,它具有更高的代謝活性,比皮下脂肪更快進入血液,緩慢分泌發炎物質。內臟脂肪對膽固醇和血糖及所有新陳代謝疾病都有不良影響,因此也會增加各種代謝性疾病(如糖尿病)的風險。關於食物脂肪不飽和脂肪 有消炎作用身體對不同種類脂肪會有不同的反應。飽和脂肪(如肉類、奶製品、糕餅類等)攝取過多,與內臟脂肪的增加有關。而單元不飽和脂肪(橄欖油與酪梨)和特定類型的多元不飽和脂肪(主要是Omega-3,存在於核桃、葵花籽和鮭魚等),對人體具有消炎作用,適量攝取對身體有益。不過專家也提醒,狂吃任何種類的脂肪,都會增加卡路里而導致肥胖,務必適量攝取。資料來源/Health.com
-
2020-10-04 科別.精神.身心
睡前喝牛奶助眠?日本名醫告訴你這個時候喝更有效
上下樓梯會喘、睡很久還是無法消除疲勞、累到一根手指都動不了,現代人普遍有慢性疲勞問題,日本名醫提供一些簡單易行的妙招,讓緊繃的頭腦、身體鬆弛。早上喝一杯牛奶 提升睡眠品質睡眠荷爾蒙 「褪黑激素」的驚人效果「睡前喝熱牛奶有助睡眠」這句話很有名,但其實早上更應該喝牛奶。因為牛奶中含有睡眠荷爾蒙「褪黑激素(Melatonin)」源頭的色胺酸(胺基酸的一種)。要在早上喝的原因在於,色胺酸需花14~16小時,從血清素(神經傳導物質)轉換成褪黑激素。早上喝的話,到睡前剛好轉換成褪黑激素,即可打造出品質優良的睡眠。早上也建議吃納豆或香蕉這個褪黑激素源頭的色胺酸除牛奶以外,也蘊含在各種食材中。譬如魚類、肉類、大豆食品、蛋、堅果、香蕉等富含蛋白質的食材。在早上吃這些食物,也能達到和牛奶一樣的功效,有助晚上褪黑激素的生成。尤其在方便性與營養層面上,很推薦早上吃納豆。蛋白質不足會對睡眠造成不良影響,從白天就好好來補充吧!用藍色文具 提升工作效率文具用藍色 獲得血清素效果色彩心理學已證實,顏色會大大影響我們的思考、心理和行動。尤其是藍色能分泌神經傳導物質血清素,有效提高集中力。工作中會經常看到的文具或桌上的東西,最適合使用藍色。相對的,最好避開的顏色是紅色。紅色會令人連想到危險,會煽動不安的感覺,且有增加攻擊性的效果。紅色也會令人亢奮,脈搏或血壓上升而妨礙集中力也是原因之一。藍色盤子能抑制食欲 防止暴食看見藍色所分泌的血清素,也具有達到抑止食欲的效果。肚子太餓可能會大吃大喝的日子,使用藍色器皿能大量分泌血清素,幫助我們別吃得太多。其他還有黃綠色、紫色與紅色也具有減低食欲的效果,但這樣也可能使食物看起來不可口,所以也可以改變餐墊顏色就好。會打呼的人 建議右躺姿勢睡覺防止打呼的熟睡姿勢起床時若感到「總覺得懶懶的」、「沒有熟睡的感覺」,有可能是在睡眠中打呼的關係。打呼不僅會妨礙熟睡,這個壞習慣也會阻塞氣管,引起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所以必須要有因應對策。預防打呼最好的方法是「以右躺的姿勢睡覺」。側躺的話較能確保氣管暢通,不容易打呼。睡眠時無呼吸狀態的頻率也會減少,有這問題的人請務必試看看這方法。用右躺的姿勢睡覺 也能提高胃的消化能力以右躺的姿勢睡覺,比較好的原因在於,胃的位置是朝向身體右側呈弧狀。身體沿著胃的弧狀橫躺,有助於消化的流動。也能減輕對自律神經的負擔,能夠保有優質的睡眠品質。睡眠中翻身是很自然的事,半夜改變姿勢也無可奈何,但剛要睡覺時請記得刻意往右躺。活用抱枕之類的睡眠用品,更容易確保氣管的暢通。思緒糾結理不出頭緒時 試試用左手刷牙靈活運用左手來活化右腦大腦左右各負責不同的功能。左腦主要負責語言方面的資訊,右腦則是處理以影像或情感為中心的非語言方面的資訊。譬如說,為工作上的企劃案絞盡腦汁,想事情想到累時,可有意識地動一動能刺激右腦的左手,右腦活性化之後,就容易浮現新的點子,也能提高找到解決方案的機率。在專業的運動選手練習上,也會運用刻意使用左手的方法。用左手刷牙 大腦與身體也能刷新!對右撇子的人來說,用左手拿筷子、寫字是很困難的一件事吧。我這裡建議的方法是刷牙。左手刷牙的話,右撇子的人也能輕易辦到,在公司也有很多人吃完午餐會刷牙,所以也容易實踐這方法。工作中若思緒不通時,試著用左手刷牙吧。離開辦公桌動動身體,也能刷新身體和大腦,短時間內即可活化我們的右腦。回到辦公桌時,或許會想到新的解決方案哦!
-
2020-10-04 科別.骨科.復健
頸痠、肩痛、手麻…頸椎症候群不用開刀?中醫師有解方
52歲的陳先生(化名),4年多前因脖子痠痛就診。主訴疼痛會順著肩膀、手臂到手指產生麻痛感,嚴重時甚至牽連側邊頭痛,經西醫影像及神經學檢查,診斷為「頸椎症候群」,建議手術或復健治療。病人因擔心手術的風險性而選擇復健,但效果不盡理想,痠痛及頭痛仍如影隨形,每天需服用止痛藥來控制疼痛,不但影響工作,生活及睡眠品質也大受干擾,導致個性變得易怒暴躁。患者因此求助於中醫師,經針灸與舒筋手法治療3周,以及衛教正確姿勢後,頸部痠痛感已經大幅減輕;手臂到手指的麻痛感及側邊頭痛皆已消失,再也不需服止痛藥,心情也逐漸舒展開來,重拾良好的生活品質。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中醫師李維哲指出,此類病人的肩、頸、上背連至手臂、手指的痠麻痛感,常源自於長時間低頭滑手機,或是工作負重太過,造成頸部肌肉與韌帶長期處於緊張狀態,使椎間盤壓力升高,導致頸椎退化加速,甚至有脫位、突出及長骨刺的現象。而病患的頭痛也是由頸部問題所引起,臨床上,稱為「頸因性頭痛」,與一般偏頭痛不同。李維哲解釋,頸因性頭痛常由頸部動作及頭部姿勢改變所誘發。姿勢不當時,使頸椎活動度受到限制,讓周邊的韌帶與肌肉僵硬,就會引發肌筋膜的傳導痛,甚至刺激神經而產生頭痛的症狀。李維哲表示,「頸椎症候群」症狀,就是中醫所謂的「痺證」,是因為長時間的慢性勞損、外傷或體弱,導致氣血運行失常,經脈痺阻不通,進而誘發肢體筋骨出現疼痛及麻木的症狀。陳先生的問題源於頸部附近的肌肉韌帶長期緊繃,因此,針灸處方以頸項局部取穴為主,常取選擇風池穴、完骨穴及頸部的華佗夾脊穴放鬆局部緊張肌肉,再依據病症部位的經絡走向特點,配以特定穴位。李維哲進一步說明,舒筋手法的運用,則是針對頸肩條索狀筋結處,選用中醫傷科的「按、揉、彈、撥」手法,藉以調整頸椎關節的小錯位,逐漸恢復頸椎正常的曲度。李維哲提醒,避免「頸椎症候群」惡化,須注意:1.平時需多注意頸部的姿勢,避免長時間處於前傾狀態,建議可微收下巴矯正。2.避免過度負重,提背過重的背包或長時間背背包於同一邊。3.若工作需要常使用電話,不要用脖子夾著話筒,可考慮用耳機式聽筒。4.避免躺在沙發或床上滑手機。5.儘量不要維持同一姿勢過久,超過30分鐘最好伸展活動筋骨。6.若肩背痠痛症狀超過半年,上下肢麻、痛或無力持續,且伴有排尿困難或尿失禁等症狀時,則表示頸椎病變較嚴重,建議一定要到醫療院所接受進一步影像檢查及治療。諮詢專家/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中醫師 李維哲
-
2020-09-27 新聞.用藥停看聽
你也睡不好嗎?全台去年460萬人失眠 年吞8億顆安眠藥
自殺防治中心今年抽樣調查2000名15歲民眾以上民眾,2019年曾有失眠困擾者占23.3%,相當全台恐有460萬人因失眠苦惱,其中失眠等級屬於極度嚴重者占5%,全國自殺防治中心主任李明濱表示,因睡不著極度痛苦者多達100萬人,這群人就可能是不當使用安眠藥高風險族群。台大醫學院護理學系所副教授吳佳儀解釋,失眠是一種導入或維持睡眠不良主訴,且與重大心理困擾或日間功能損害有關,即使提供客觀環境仍睡不著,也屬於失眠。依期間可分急性、暫時性、慢性失眠等;依病因分為原發性失眠及因藥物或疾病引起續發性失眠。台灣民眾的失眠問題與安眠鎮靜類藥物使用盛行率相當高,幾乎每3到4人就有一人使用過安眠藥,台灣鎮靜安眠藥年用量高達8億2000萬顆以上,從不當使用、誤用、濫用、依賴到成癮連續進程,每個階段都有可能因藥物不當使用造成個人身心問題與社會重大衝擊。李明濱說,歐美地區安眠藥與鎮靜劑嚴格開立,反觀台灣取得安眠藥卻相當方便,透過開業診開立三個月連續處方,本意原是希望便民,若醫療院所未落實衛教,一不小心就增加不當使用風險,可能越吃越多,甚至民眾手邊若有許多安眠藥,就可能私自把安眠藥分給親屬服用。今年台灣失眠人數自25%降至23%,但安眠鎮靜藥物用量卻持續增加,李明濱研判,可能與臨床遇到受失眠所苦的民眾急著想回復睡眠品質,不適就開藥,但失眠不等於要吃藥,睡不好可能與血壓高、甲狀腺分泌、心理壓力等問題有關,籲民眾不要睡不著就想吃藥。台灣太容易取得安眠鎮靜藥物,不僅可能易使長者因注意力不集中跌倒造成失能,也影響國內自殺防治成效,李明濱指出,去年全台3500人自殺者,其中多達3至4成就是服用安眠藥,醫療端對於藥物及非藥物失眠處置有賴跨領域專科形成共識使民眾有所依循。吳佳儀建議,醫院跨科應共同照護不同失眠分類的病患,初始因失眠至醫療就醫者,如最常見慢性病患者,應由第一位醫師把關安眠藥處置流程暨說明,研擬針對失眠臨床非藥物治療流程、根據失眠藥物及非藥物治療指引建立合理的處方監控流程。
-
2020-09-21 科別.精神.身心
醫病天地/睡前滑手機 小心睡不著
上班族工作壓力大,疲累了一天想上床休息卻怎麼都睡不著,衛福部雙和醫院身心科醫師林佳霈建議,有睡眠障礙的患者應該要讓身體記住,床只能用來睡覺,不能做其他事情,並在睡覺前30分鐘不要碰3C產品,避免因藍光刺激導致睡不著。林佳霈表示,白天上班壓力大,晚上下班後才有自己的時間追劇、滑手機,但他提醒睡覺前30分鐘,要禁止碰手機、電視、電腦等3C產品,因藍光會讓大腦保持清醒,睡覺前應讓大腦保持放鬆,才不會多夢淺眠。假設睡覺時間固定在晚上11點,睡前半小時就要讓身體慢慢放鬆。許多廣告、影片會呈現主角在床上優閒看書的樣態,但林佳霈指出,床是用來睡覺,與休息無關的事情都不要做,建立規律性。有研究指出吃東西可幫助睡眠,林佳霈說,可以吃讓自己開心的食物,營養品也可,種類不拘,但睡前1小時就不可再進食,一是避免讓腸胃繼續工作,也避免造成胃食道逆流,有人建議睡不著可喝溫牛奶助眠,林佳霈表示,喝250毫升的牛奶即可,不用過多。林佳霈表示,運動可幫助身體放鬆,讓睡眠品質更好,但建議至少睡前2小時內不要運動或洗澡,洗澡有提神效果,且會讓心跳加快,泡澡用浴鹽、精油可放鬆,是因為自己認為有助眠效果,還是要等心跳慢下來後,才比較會有睡意。
-
2020-09-14 新聞.健康知識+
不吃糖就憂鬱?不止體重變輕,戒糖後身體6變化
在被客戶刁難的日子,被家人朋友氣瘋的時候,你是不是想要去找塊甜滋滋的蛋糕,或喝杯青蛙黑蛋奶才能壓壓驚呢?吃甜甜好開心似乎是人之常情,你也是只要心情不好,就想吃個甜食獲取療癒嗎?然而,現在大家都在喊「戒糖」,似乎戒糖才能控制體重。然而,你是否會擔心萬一不能吃到甜食,會不會變成太過憂鬱?究竟戒糖之後,身體會產生怎樣的變化呢? 自然界的糖自然界中存在許多糖。水果吃起來甜甜地,就是裡面存有糖分;番薯飯在嘴裡嚼一嚼,會甜,因為裡面有天然的糖;再看看成分無調整的鮮奶裡,每100克的鮮奶就有4.8公克的糖分。沒錯,水果、蔬菜、穀物、牛奶等天然食物裡都有糖。不過,這大概不是我們戒糖的重點,大家先不要擔心一旦戒糖,是不是連蔬菜水果都不能吃了,其實只要是原型食物,同時就還有礦物質、維生素、與各種身體所需的營養素,只要烹調方式簡單點,別加太多調味,都可以繼續適量的攝取。所以,我們這裡要說的戒糖,是要請大家從「額外添加的精緻糖」做起。先戒掉額外添加的精緻糖哪些食物是有添加的精緻糖呢?其實除了天然的蔬果、牛奶、穀物之外,如果你吃到會甜的東西,常常都是額外添加精緻糖做成的。不管是手上拿著的大杯珍奶、飲料、調味的牛奶、可樂、冰糖滷味、各類醬汁、冰淇淋、糖果、餅乾、各類麵包蛋糕等烘焙品,都是額外添加的糖份,這就是我們需要戒掉的。無論廣告告訴你這是用黑糖、蜂蜜、楓糖漿、玉米糖漿、還是蔗糖,這些額外添加的糖份都會豐富食物的風味,但同時也是增加熱量,卻沒有其他的營養成分。請記得,這些添加糖即使含有一些礦物質或維生素,含量也是少之又少,請不要以為用黑糖、蜂蜜就是很健康。每當我們吃進甜食,糖分會促使腦內釋放多巴胺與血清素,暫時性讓人覺得舒服愉快,然而這時身體又需要分泌胰島素降低血糖。血糖和情緒就在攝取甜食之中一下飆高,一下陡降,分泌不穩定。不僅如此,這些糖分是不帶有其他營養素的「空熱量」,在攪亂內分泌後,還會轉成脂肪存在體內。所以,添加了精緻糖的甜食就真的是「包著糖衣的毒藥」,還是種成癮物質,讓你有種來得快、去得快的愉悅感,而這眼前的快樂持續不了多久,下次又想再來一點、多來一點,需求量愈來愈高。 假使我們現在對甜食已經開始成癮,覺得大杯飲料全糖都不夠甜的話,就要非常小心啊。我們曾討論過「戒糖的方式」,這次,就來說說戒糖之後對身體的變化。戒糖之後對身體的變化剛戒糖時戒糖後,你大概會想得到,剛開始會有點痛苦的。原本點綠茶時至少要半糖,現在變成不加糖,可能有點喝不下。畢竟我們對糖的需要是種成癮,那想要戒糖時,就跟想要戒斷任何其他對酒精、毒品成癮一般,變得很焦躁不安。戒糖者會說,剛開始點無糖的飲料後,腦袋瓜像被蒙上一層薄霧,更容易覺得疲憊不堪、頭痛,內心有說不出來的焦躁感呢。然而,請堅持下去,戒糖的好處即將出現腦袋更清晰很多人會想,要吃一點甜的,血糖充足了,腦筋應該會比較好吧!不過,攝取過多的糖分其實會影響腦內的化學物質,讓頭腦難以形成新的記憶,進而認知功能。戒糖之後,反而會讓頭腦裡正常分泌化學物質,讓思緒更清晰。皮膚變好過個幾天,戒糖者可能就會發現自己皮膚變好了!畢竟當加工糖份愈多,身體就需要加強分泌胰島素,而胰島素的濃度高峰愈多,愈容易引起皮膚發炎反應,導致彈性纖維與膠原蛋白受傷分解,皮膚就難保水嫩Q彈。而且當糖分攝取太多,體內糖化終產物愈多,也會破壞彈性纖維與膠原蛋白。所以很愛吃甜甜時,比較容易長皺紋,或有酒糟性皮膚炎、青春痘等問題,而這些狀況在戒糖後會獲得改善。睡得更好有些戒糖者會明確發現自己睡的比較好,或說能睡的比較深。根據研究,精緻加工糖會影響慢波睡眠與快速動眼期。慢波睡眠期是我們睡覺時的深度睡眠期,這段時間沒睡好,精神就比較差,意識鈍鈍的,比較沒辦法清醒過來,白天學習到的知識、記憶都更難存好放在腦袋裡。而快速動眼期屬於我們夜間作夢的階段。擺脫糖分的影響後,戒糖者半夜突然醒來的次數會變少,睡眠時比較不會那麼淺眠,整體來說都能增進睡眠品質。體重降低、心血管疾病機會降低剛開始想要戒糖的人,許多都是為了要減輕體重,畢竟這些多餘的糖分屬於「空熱量」,會轉成脂肪存入體內。因此常常吃太多糖,還會增高血壓與血中壞膽固醇的濃度。而開始戒糖後,就可以減少熱量攝取,體重會降低,血壓、血脂也會跟著降低,進而減少心血管疾病發生的機會。根據研究,每天熱量來源中,糖分占了25%的人,死於心血管疾病的機會是每天糖份佔熱量10%人的兩倍。牙齒更健康口腔內有糖份時,細菌就容易滋長。就算每天有好好刷牙,假使隨時來一杯可樂或珍珠奶茶,就會讓口腔成為細菌生長的好場所,就很難維持口腔衛生。所以,看到這裡,我們的建議非常明確,就是要「控制額外添加精製糖」的分量,無論是麵包烘焙品、醬料、糖飲等含糖的食物,最好是適可而止,不吃也沒關係。一般飲食建議成人每天的添加糖攝取不要超過總熱量的10%,美國心臟學會的建議更明確,希望女性每天控制添加糖的攝取量在25克以內,男性在37克以下。然而,統計上看起來成人攝取的糖量常常超標兩、三倍以上。剛開始大家可能對「添加糖有幾克」是沒什麼概念的,而這時就要多多讀食物的成分標示。當食物標示上面有寫到「蔗糖、葡萄糖、果醣、麥芽糖、糖蜜、水解澱粉、轉化糖、玉米糖漿、蜂蜜」等成分的,都是指添加糖份。盡量選擇每100公克裡,含糖量小於5克的食物。精緻糖的陷阱如果認真看食物成分你會發現一罐330cc的可樂,總糖份就是35克。一天喝一瓶就接近添加糖超標了。而許多人認為很健康的乳酸菌飲料,糖份比例也極高,每100毫升常含有15克左右的糖,千萬不要以為上面寫著零脂肪或幫助消化就是健康飲品。 另外,一杯大杯700cc的珍珠奶茶,就算你很客氣的點了微糖版本,總糖量也是將近40克,全糖的就更不用說了,已經是超過60克的糖。為了健康著想,這些都是少碰為妙。更多減糖技巧,請看「七招減糖大作戰」。想要健康飲食,就要注意自己每次做出的選擇,不要養成喜歡重口味的壞習慣,才能常保健康。原文:
-
2020-09-14 新聞.健康知識+
沒睡好、睡眠不足會變胖?專家揭正確睡眠時間與方式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睡眠不足是造成肥胖的原因 7小時最恰當各位!你們曉得睡眠不足有可能是肥胖的原因嗎?一旦睡眠不足,「瘦蛋白」這個能抑制食欲的瘦身荷爾蒙就會減少,造成食欲變大。一般來說睡眠時間需要7小時左右。依不同年齡與季節,最適合的睡眠時間人各有異,但最少也要必須睡到6小時。而且,睡眠不足也是生活習慣病或憂鬱症產生的原因,必須要注意。此外,也有睡眠時間超過8小時以上會減少壽命的說法,所以最好也要避免睡太多。分段睡眠也沒問題 重點在於睡眠品質有時也會有無法獲得充足睡眠的時候。這時若能以分段睡眠的方式「總計睡滿7小時」,就能保持十足的健康。人類社會是在晚上睡一大覺的「單相睡眠」,這已是一般常識,但生活在自然界的野生動物一天之中會睡很多次覺,這樣的「多相睡眠」也是天經地義的。由此可知,我們人類若將睡眠時間分割也沒問題。重要的是睡眠品質。睡眠品質好的話,即使只小睡20分鐘,腦袋和身體的疲勞也能恢復。(圖文授權提供/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作者/工藤孝文、整輯/黃慧玫文章&圖片出處/摘錄自高寶書版《遠離慢性疲勞!消除疲累大百科:睡眠、飲食、習慣、工作、壓力,讓你整天不累的70個妙招》 )延伸閱讀: 半夜常被尿意喚醒? 睡前喝水真的不OK!專家分析夜尿4個常見原因 睡覺會打呼是5大疾病高危險群! 中年男性、更年期後女性要注意
-
2020-09-09 科別.精神.身心
睡錯了,反而越睡越累?減少壽命?專家提出正確睡眠方式與時間
睡眠法-睡眠不足是造成肥胖的原因各位!你們曉得睡眠不足有可能是肥胖的原因嗎?一旦睡眠不足,「瘦蛋白」這個能抑制食欲的瘦身荷爾蒙就會減少,造成食欲變大。一般來說睡眠時間需要7小時左右。依不同年齡與季節,最適合的睡眠時間人各有異,但最少也要必須睡到6小時。而且,睡眠不足也是生活習慣病或憂鬱症產生的原因,必須要注意。此外,也有睡眠時間超過8小時以上會減少壽命的說法,所以最好也要避免睡太多。分段睡眠也沒問題!有時也會有無法獲得充足睡眠的時候。這時若能以分段睡眠的方式「總計睡滿7小時」,就能保持十足的健康。人類社會是在晚上睡一大覺的「單相睡眠」,這已是一般常識,但生活在自然界的野生動物一天之中會睡很多次覺,這樣的「多相睡眠」也是天經地義的。由此可知,我們人類若將睡眠時間分割也沒問題。重要的是睡眠品質。睡眠品質好的話,即使只小睡20分鐘,腦袋和身體的疲勞也能恢復。(文章&圖片出處/摘錄自高寶書版《遠離慢性疲勞!消除疲累大百科:睡眠、飲食、習慣、工作、壓力,讓你整天不累的70個妙招》)
-
2020-09-09 科別.泌尿腎臟
夜尿造成死亡風險隨著起床次數上升 專家分析夜尿4個常見原因
72歲詹伯伯,每晚都會起床上廁所四、五次,如廁後躺回床上,又不容易入睡,整個晚上下來,睡眠品質極差,白天精神不濟。就醫檢查發現,其有攝護腺肥大問題,且習慣睡前喝水、愛吃重口味食物,因此醫師除了開立攝護腺肥大藥物外,也建議改善飲食方式,並減少夜間喝水量。入睡後排尿量多於整天1/3 即是「夜間多尿症」 台北慈濟醫院泌尿科羅啟文醫師表示,夜間多尿症即當入睡後至早上起床的區間裡,若排尿量多於一整天尿液的1/3,即屬「夜間多尿症」,無論男女,夜尿都是十分普遍卻容易被忽視的泌尿道症狀,根據統計約有70%的70歲長者有夜尿的困擾。然而,夜尿不只會影響睡眠品質,更是造成老年人夜間跌倒的原因之一,國外研究發現,夜尿會造成死亡的風險上升,而且風險是隨著起床次數而有正相關的。造成夜尿 常見4原因羅啟文指出,造成夜尿的原因相當多,常見有:1、生理構造:膀胱容量較小、男性攝護腺肥大。2、內科疾病:糖尿病、心臟血管疾病、腎臟病等。3、生理問題:如夜間多尿症,失眠,睡眠呼吸中止症等。4、生活習慣不佳:夜間水量攝取過多、飲食過於油膩、過鹹、過甜等。夜尿非惡性疾病 調整生活習慣無法改善應就醫許多人不確定自己是睡眠不佳而起床如廁,還是因尿意打斷睡眠,對此,羅啟文提醒,夜尿不是惡性疾病,但會嚴重影響生活品質,若睡眠會因如廁打斷,就建議前往泌尿科釐清原因,並記錄一段時間的「小便日記」,如實寫下「排尿量以及排尿時間」,以供醫師進行夜晚尿量以及膀胱容量評估,若確定是生理問題導致夜尿,則會視病人狀況給予適度的評估及治療。此外,晚餐食用重口味食物、攝取茶、酒、咖啡,餐後到睡前不宜飲用大量水份;睡前則要排空膀胱,以減少夜間如廁需求。延伸閱讀: 流汗量大、水喝少易結石! 泌尿科醫師揭6大感染症狀 有尿意不要憋太久! 醫曝嚴重後果...看完你還敢憋著嗎?
-
2020-09-07 新聞.生命智慧
安寧病房、安寧共照、居家安寧有什麼不同?專家解析你必須知道的6個問題
謝過母恩,平靜嚥下最後一口氣罹患乳癌的阿芳(化名)選擇居家安寧,在母親節前一天過世,臨走之前,躁動不安,所幸家人在安寧團隊的指引及協助之外,讓阿芳圓了謝母恩的心願,沒有遺憾的走了。◎癌末姊無法言語,妹代她說出口48歲罹患乳癌多年的阿芳,離世前正逢母親節前一天,她開始躁動不安,妹妹阿楀偕母親探視,她同時牽起姊姊與媽媽的手,代姊姊向媽媽說完最後一句話:「母親節快樂,謝謝妳照顧我。」話才說完,阿芳不再躁動,了卻心願的她,安然離世。◎居家安寧─恆基提供醫療協助阿芳外型亮麗,是大家眼中的漂亮女生,不幸在10年前發現乳房變硬,進而確診罹患乳癌。為了不讓家人有負擔,她未雨綢繆,將保險一一備好。今年過年前,她的癌症已轉移到腹部,又接續罹患帶狀皰疹,吃不下也睡不著,體重只剩30幾公斤,由於病情已無法再有起色,家屬為她安排居家安寧,由恆春基督教醫院協助她好好走完人生最後旅程。少進食,家人準備的營養品一罐也吃不完,癌症的疼痛令她日夜混亂,睡眠品質相當差,醫護人員為她貼上疼痛貼片,並協助她補充營養,離世前的最後幾天,她開始呼吸困難,並依靠氧氣製造機度日。◎痛失親人,所幸善終稍獲慰藉就在母親節前一天的半夜11 點多,恆春基督教醫院居家護理所所長高美鐶的手機響起,話筒另一邊傳來阿芳妹妹阿楀慌張的聲音說,姊姊突然變喘、變熱,好像想說什麼話,一直吃力地揮手。高美鐶突然想起再過幾個小時、隔天就是母親節,也許阿芳想和媽媽說話,便請阿楀握著姊姊的手,放在媽媽的手上,代替她向媽媽道謝。阿楀照著做,並說出「母親節快樂,謝謝妳照顧我」,這一句話圓了阿芳最後的心願,話才說完,阿芳的躁動便慢慢緩解,過了12點便安然離世。至今,阿芳的母親迄今仍未走出喪女之痛,總是心疼女兒沒有結過婚、生過子。阿楀坦言,面對親人在自己身邊離世,當下相當害怕,不知可以做什麼,所幸有居家安寧團隊的幫助,讓姊姊能夠善終。未來她也會簽署放棄急救,一切後事從簡,把骨灰撒在土裡,不增加下一代的負擔。Q.何時該考慮安寧緩和醫療照顧,哪些人適合居家安寧?居家安寧的優點?到底該繼續拚,救到底?還是應該放手讓他好好走?病情究竟惡化到什麼地步,可以開始選擇安寧緩和醫療照顧,是許多家屬共同的問題。醫師建議,若患者同時罹患多種疾病時,例如同時有心臟病、慢性阻塞性肺病還需洗腎,或是加上失智症、癌症等共病,這些疾病治療起來效果並不理想,且預期壽命有限,此時就可以考慮減少侵入性治療,選擇安寧緩和醫療照顧。而選擇居家安寧,最重要的是病人的意願,因與在醫院安寧病房相比,回家的醫療設備不若醫院,因此首先要尊重患者意願,只要病人想回家,且病況較為穩定,基本上都可以。但如果還想要「積極」治療者就不適合,例如因糖尿病,或是藥物造成的腎臟損傷等,因還需要洗腎就不適合居家安寧。國外有許多研究統計發現,「家」能夠提供患者較為放鬆與安心的環境,因此存活時間往往都比在待在醫院照護還要久,且對於照顧者來說,也不必在家中與醫院兩邊疲於奔命。以台北市聯合醫院統計,曾有病患原被宣判只剩半年可活,但回到家中居家安寧,延長了4年的壽命。當然居家安寧最重要的是有「照顧人力」,能協助病患翻身、上下床、以及餵藥、餵食等照護工作,除非有請本、外籍看護,若沒有,親屬中若擔任照顧者需要上班,因負擔不小,恐怕不適合。另外,若是「老老照顧」同樣也不適合,因照顧患者往往需要極大的體力,在沒有看護的協助下,獨自擔任照護者,常常也容易導致意外發生,同樣不建議。 (諮詢對象/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孫文榮、鄭郁蓁整理)Q.安寧病房、安寧共照、居家安寧有什麼不同?安寧緩和醫療照顧也是治療的一種,只是目標不同,不再以「治癒」(cure)為目的,而是以提升病人的生活品質(care)為目的。安寧病房場所為醫院,和一般病房的差異為提供全人、全家、全程照顧,以症狀控制為主,護理人力較多。為了控制症狀,可以給予低劑量放射治療、輸血、點滴、各式檢查和藥物,並保有基礎的維生設備,例如尿管、鼻胃管等,但若會拖延瀕死期的如洗腎、化療就不再施作。安寧共照場所也是醫院,但是在一般病房內,不改變原本治療,並加入安寧醫療團隊共同照顧,以減低病人不舒適,提升生活品質,同時可讓共照護理師和病人以及家屬討論DNR(不施行心肺復甦術)。居家安寧場所則在家中,由居家醫療團隊到家中協助施行安寧緩和醫療照顧,醫療團隊定期到家中訪查,現在有些居家護理所、診所也都有提供居家安寧的照顧。不過,基本上會儘量撤除所有維生的設備,包含鼻胃管、尿管、氣管等,有別於在醫院都還插著管子,希望病患彷彿「就像在睡夢中離開」。(諮詢對象/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孫文榮、鄭郁蓁整理) Q.如何評估是否一定要裝設鼻胃管?居家安寧最常見的醫療設備就是鼻胃管,提供無法由口進食、吞嚥功能異常及特定腸胃道疾病病人,適當的營養及藥物治療。雖然胃造廔管照顧較簡單,不過亞洲風俗一向不喜身體不完整,因此較少見。裝設鼻胃管和手工餵食相比,可以減少餵食時間,照護上較為方便。不過對許多患者來說,臨終前最大的快樂,往往只剩下「吃」的喜悅,為了協助患者能以口就食,享受食物的美味,包含台大、台北市聯合醫院、奇美醫院等不少醫院都有組成「吞嚥小組」,由牙科、復健科、耳鼻喉科、營養科等醫師共同評估,協助患者移除鼻胃管,訓練患者慢慢由口進食,同時指導家屬如何調配適合的食物以及餵食技巧,也有許多市售的黏稠食品可選擇。雖然改由手工餵食平均需要1個小時以上,但可藉此促進與親人的情感,更重要的是,患者不必忍受裝設鼻胃管的不適感,能找回生的喜悅。不過,是否裝設或是移除鼻胃管,仍有待家屬和醫療團隊溝通,如何在病人意識清楚下尊重病人意見想法、照顧者能不能勝任餵食工作。以及患者本身的意願都是醫療團隊評估重點,應盡量取得共識,要強調的是,不裝鼻胃管絕對不代表「要讓病人餓死」,事實上家屬應了解,最後階段往往不需要那麼多營養。(諮詢對象/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孫文榮、鄭郁蓁整理)Q.居家安寧能得到哪些醫療服務?符合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的對象,都可以接受安寧緩和醫療照護,目前包含癌症、漸凍人及8 類非癌症末期重症病患,分別是「老年期及初老期器官質性精神病態」、「其他大腦變質」、「心臟衰竭」、「慢性氣道阻塞、他處未歸類者」、「肺部其他疾病」、「慢性肝病及肝硬化」、「急性腎衰竭、未明示者」,以及「慢性腎衰竭,及腎衰竭未明示者」。居家安寧療護服務內容,是由西醫師定期到患者家中訪視,評估患者需求開立醫療照護醫囑。特別的是,2019年起,居家醫療擴大服務內容,若患者有牙科醫師、中醫師以及特殊用藥需求,就能經由居家主治醫師先整體評估後,連結中醫、牙醫以及藥師等治療服務,此外醫療團隊還包含護理師、呼吸治療人員其他醫事人員等。基於安全考量,牙醫師可以提供牙周病緊急處理、簡單拔牙、蛀牙填補以及牙結石清除等。而中醫師則能提供患者針灸、中藥和指導家屬傷科照料方法,讓患者在西醫之外,也能有其他選擇。至於看診內容,經由主治醫師評估後,可提供給藥、換藥、拆線、靜脈注射,以及氣切管、導尿管、鼻胃管等三管護理及更換等,此外還包括病患自控式止痛幫浦以及呼吸器使用等,各照護內容都能根據病人病情實際需求提供。除了醫師能定期到宅訪視外,一旦患者有緊急需求或是夜間、假日需要醫療服務,家屬同樣能和醫療團隊聯繫,約定時間到宅提供醫療服務,讓患者和家屬即使在家,也不必擔心醫療到不了成為醫療孤兒。(諮詢對象/健保署醫務管理組、鄭郁蓁整理)Q.若患者已經走到了最後一步,該怎麼辦?居家醫療,最終不免要迎來最後一個階段,家屬同樣不必憂心,居家醫療有提供病患臨終時訪視服務,當家屬察覺,患者時間所剩無幾時,可以聯絡主治醫師,由居家療護小組再次前往確認,給予家屬哀傷輔導,並協助病患家人能團聚在一起,暸解病程發展,為善終做準備。此外,患者若在家中死亡,居家醫療小組可開立死亡診斷書開立,不必再回到醫院。而藉由醫療小組訪視,一方面給予家屬心理準備及情感上的支持,另一方面也能了解病人心願,在最後階段協助完成家屬和患者最後的囑託與心願,得以圓滿。(諮詢對象/健保署醫務管理組、鄭郁蓁整理)Q.居家安寧還能使用長照2.0的資源嗎?可以。家是最好的病房,然而單單把醫療送到家中,仍無法把病患留在社區生活,還需要長期照顧的服務,過去醫護人員發現病患一旦有長期照顧需求,或是長期照顧居家服務人員發現個案有醫療需求,僅能透過電話或是傳真方式轉介個案,為了方便長期照護管理中心及健保特約醫事服務機構能雙向轉介,減少重複評估個案時間, 健保署2017年10月開始建置電子轉介平台, 都能提供雙向服務。也就是說,長期照護需求的患者若需要居家醫療服務,或是原本僅是居家安寧的患者需要長照2.0的相關需求,居家醫療和照管中心都能互相連結,例如發現個案不能出門就醫,就可以轉給居家醫師。居家醫師若評估患者需要照管專員、居服員、或是輔具需求,也能轉給照管專員,讓醫療和生活照護無縫接軌。(諮詢對象/健保署醫務管理組、鄭郁蓁整理)書籍介紹書名:樂活一生:有尊嚴又快樂的活一輩子作者:魏怡嘉, 黃子明等出版社:時報出版出版日期:2020/05/05編者簡介/中國時報《中國時報》創刊於1950年10月2日,是台灣最具影響力的綜合性報紙之一,成立以來稟持專業報導、公允立論,推動台灣成長發展。《中國時報》現隸屬於「旺旺中時媒體集團」,以「真道理性,真愛台灣」的理念,致力增進兩岸的互信互諒互解,希望兩岸華人的未來更加美好。延伸閱讀: 天天吃,容易得大腸癌!醫師點名:早餐店裡最NG的2種食物
-
2020-09-05 失智.大腦健康
大腦健康/不讓大腦提早老化 預防失智症飲食與睡眠是2大補帖
台灣2018年正式邁入「高齡化社會」,約等於每7個人之中就有1位老年人。國家發展委員會今年8月發表「中華民國人口推估報告」顯示,2020年將開始進入死亡數超過出生數的「人口負成長時代」,預估2025年就會進入超高齡社會,每5人就有1位是長者。未來少子、高齡化的現象將更趨明顯。目前平均壽命雖達80.7歲,但健康餘命只有72.3歲,董氏基金會表示,國人晚年平均有8.4年深受臥床及身心疾病之苦,長命並不一定好命!50歲過後腦力下滑 嚴重可能變成失智症高齡人口會帶來健康危機及社會問題,50歲過後,隨著年紀增長,除了體力、肌力、骨質會逐漸流失外,大腦也會隨著年紀而逐漸萎縮、變小。台灣過去的調查發現,65歲以上人口中約有18.8%為輕度認知障礙患者,而失智症患者則有8%。失智症是緩慢進行、目前仍無法治癒的疾病,雖然致死率不高,但會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增加家庭壓力和經濟負擔。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神經內科主任劉建良說明,年過50歲後,大腦約以每年0.2至0.3%的速率萎縮,60至91歲會加速至0.5%,腦容量變小會導致認知功能下降,如知覺動作、注意力、學習與記憶、執行功能(如反應、計畫)等。腦部持續萎縮、嚴重退化,有可能會增加未來罹患認知功能障礙及憂鬱症的風險,甚至會惡化成為失智症。過去亦有許多研究顯示,腦容量較大其認知能力也較佳,腦部也較健康。認知功能正常到失智症之間的時期稱為輕度認知障礙,可能是失智症的前驅期,流行病學研究顯示,社區中篩檢出輕度認知障礙的患者有1/3會在5年內發展成失智症。飲食品質不佳 大腦更容易早衰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許惠玉營養師引述2018年發表於《神經學Neurology》的研究指出,飲食中有較多的鈉、膽固醇、飽和及反式脂肪者,腦容量(腦灰質)較小;而飲食中有足夠蔬菜、水果、堅果、乳製品和魚及較少含糖飲料的老人,腦容量較大(包含總腦、腦灰質、腦白質及海馬迴)。許惠玉表示,不佳的飲食品質會促進氧化壓力並導致發炎,降低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而影響到腦神經元的正常功能,進而使大腦不健康,認知功能也較差。不佳的飲食例如:含糖飲料、油炸食物、加工紅肉、精製穀物、甜食等高糖、高脂肪、高升糖指數的食物。久坐不運動與肥胖 都是失智症高危險因子劉建良主任說明,飲食不均加上久坐、不運動,都容易造成不健康的體位,2020年由全球失智症專家組成的《刺胳針Lancet》委員會提到,肥胖是導致45至60歲中年罹患失智症的其中1項危險因子。也有其他研究指出,中年肥胖會提升未來罹患失智症的風險;體型肥胖、特別是囤積腹部脂肪的人,其腦容量也較小。劉建良主任指出,研究推測是因為腹部、內臟脂肪較易產生發炎細胞因子、血脂也較高,且肥胖及腹部肥胖的人也較易罹患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這些疾病可能影響大腦神經疾病及血管性的腦萎縮,進而影響到大腦健康和認知功能。飲食吃不好 靠膠囊補充也沒效許惠玉營養師表示,越來越多研究顯示,良好飲食可以延緩大腦老化(包含萎縮、變小、不健康),對於情緒也都有正向的幫助!推究這些飲食含有較多對大腦健康有益的營養素,具有刺激神經、降低氧化壓力、調節發炎反應等功能,例如:蔬果中的植化素、葉酸;未精製全穀中的B群;魚類中的n-3脂肪酸。此外,多項研究也指出,大腦健康是受整體飲食內容影響,並非單一種食物或單一營養素,因此,營養素來源應要來自於食物而非膠囊、錠狀等補充劑,才能真正提升整體的飲食品質。許惠玉建議,每日在6大類食物中,應至少攝取15種食物(不含零食、糖果、飲料),多元攝取各類食物的同時也能補充到多種營養素,有益於大腦及身體健康。可結合地中海、得舒飲食的特色。吃好又睡好 大腦才凍齡劉建良表示,在日常生活增加運動量,除了可以預防肥胖、衰弱症和肌少症,對於腦部健康也有益處。根據2019年發表於《美國醫學期刊JAMA》的研究,每天輕度的身體活動(如走路、做家事)就有助延緩大腦退化;而每天運動1小時,持之以恆就能提高認知功能,特別是注意力、處理速度和執行力。睡眠與大腦的健康也息息相關!2018年發表於《睡眠藥物評論Sleep Medicine Reviews》的統合分析研究顯示,睡眠品質不佳、睡眠時間過多或過少、失眠等都會提高肥胖、心血管疾病的機率,且認知功能也較差,進而提高失智症、阿茲海默症的罹患風險。還有多篇研究建議,最佳的睡眠長度為每晚7至8小時,睡得好的人較健康、體位較正常,認知功能也較佳。因此,劉建良建議銀髮族,平日早上可多出門、多活動、曬太陽,除了能增加活動量,並提升晚上的睡眠品質外,也能藉此增進社交,讓大腦更加靈活。50歲前超前部屬 所有年齡動起來多項研究均指出,飲食型態較佳、有運動的銀髮族,其腦容量較大、認知能力較佳;而體型肥胖(BMI≧30)、腹部脂肪較多者,其腦容量較小、罹患失智症機率較高;睡眠品質不佳(少於5小時或>10小時)也較易有較差的認知功能及憂鬱的風險。董氏基金會呼籲,國人必須提早在50歲衰退前超前部署、打好根基,透過吃動睡3要素,延緩大腦萎縮的速率,讓大腦凍齡!★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立即加入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專頁!無論你是否為失智者,我們都期盼能認識你。我們提供專業醫療資訊和交流平台;而你來告訴我們,那些關於失智的故事。加入>>
-
2020-09-04 科別.精神.身心
睡很久還是累、上下樓梯會喘...你已是慢性疲勞!日本名醫「不疲累睡眠法」3解方
編按:當人體到了一個極限,就會為了保護身體而分泌免疫物質。但這種免疫物質雖能有效抑止病毒,卻會對大腦造成不良影響,造成慢性疲勞。你有這些困擾嗎?上下樓梯會喘、睡了很久還是無法消除疲勞、明明在減肥卻仍停不了暴飲暴食、常常為頭痛、暈眩煩惱、心情煩躁睡不好、累到一根手指都動不了...只要符合上述任何一點,就該來了解消除疲勞、身心變輕盈的祕密!日本名醫工藤孝文針對「不疲累睡眠法」提出以下3種解決方式。「睡了覺仍無法消除疲勞」的人,7小時的睡眠時間效果最好睡眠法:睡眠不足是造成肥胖的原因各位!你們曉得睡眠不足有可能是肥胖的原因嗎?一旦睡眠不足,「瘦蛋白」這個能抑制食欲的瘦身荷爾蒙就會減少,造成食欲變大。一般來說睡眠時間需要7小時左右。依不同年齡與季節,最適合的睡眠時間人各有異,但最少也要必須睡到6小時。而且,睡眠不足也是生活習慣病或憂鬱症產生的原因,必須要注意。此外,也有睡眠時間超過8小時以上會減少壽命的說法,所以最好也要避免睡太多。分段睡眠也沒問題!有時也會有無法獲得充足睡眠的時候。這時若能以分段睡眠的方式「總計睡滿7小時」,就能保持十足的健康。人類社會是在晚上睡一大覺的「單相睡眠」,這已是一般常識,但生活在自然界的野生動物一天之中會睡很多次覺,這樣的「多相睡眠」也是天經地義的。由此可知,我們人類若將睡眠時間分割也沒問題。重要的是睡眠品質。睡眠品質好的話,即使只小睡20分鐘,腦袋和身體的疲勞也能恢復。★給易疲倦的人來碗心靈雞湯:當天的疲勞當天解除。沐浴時間固定在睡前1小時前&微溫的水泡10分鐘體溫的升降能促進安眠人在睡眠之際,深層體溫會慢慢下降抑止代謝,進行睡眠的準備。這時,手腳的皮膚血管會舒張而將身體的熱度釋放出來。睡眠時手腳掌會變熱就是這緣故。於是乎,深層體溫下降幅度愈大,腦部的溫度也會下降,能讓我們比較容易入睡。因此,藉由沐浴先將深層體溫上升,如此一來下降幅度一大就能順利進到入眠模式。沐浴時機在睡前1小時左右是最為理想的。用微溫的水泡10分鐘左右最佳。水太熱或泡太久都NG!38度左右最適合熱水的溫度是刺激感較少的「微溫」感覺,建議大約是接近體溫的38度左右。若溫度過熱會刺激交感神經的活躍,有可能反而讓腦部更清醒,所以要小心水別太熱。應該有很多人為了美容而泡長時間的澡,但這樣也有可能讓體溫過高,所以不建議這麼做。身體感受到的熱度也會因季節有所變化,請依自己的肌膚感覺來微調水溫。.★給易疲倦的人來碗心靈雞湯:泡澡別只浸到背部的肩膀,而要浸到前面的胸部。 「右躺的姿勢睡覺」,像嬰兒一樣舒適酣睡防止打呼的熟睡姿勢起床時若感到「總覺得懶懶的」、「沒有熟睡的感覺」,有可能是在睡眠中打呼的關係。打呼不僅會妨礙熟睡,這個壞習慣也會阻塞氣管引起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所以必須要有因應對策。預防打呼最好的方法是「以右躺的姿勢睡覺」。側躺的話較能確保氣管暢通,不容易打呼。睡眠時無呼吸狀態的頻率也會減少,有這問題的人請務必試看看這方法。用右躺的姿勢睡覺,也能提高胃的消化能力以右躺的姿勢睡覺比較好的原因在於,胃的位置是朝向身體右側呈弧狀。身體沿著胃的弧狀橫躺,有助於消化的流動。也能減輕對自律神經的負擔,能夠保有優質的睡眠品質。睡眠中翻身是很自然的事,半夜改變姿勢也無可奈何,但剛要睡覺時請記得刻意往右躺。活用抱枕之類的睡眠用品,更容易確保氣管的暢通★給易疲倦的人來碗心靈雞湯:不理會打呼的毛病,不僅會老化還可能危及生命!書籍介紹書名:遠離慢性疲勞!消除疲累大百科:睡眠、飲食、習慣、工作、壓力,讓你整天不累的70個妙招作者:工藤孝文出版社:高寶出版日期:2020/08/26作者簡介/工藤孝文Kudo Takafumi福岡大學醫學院畢業後,至愛爾蘭、澳洲留學。回日本後,曾於大學醫院、地區醫院服務。現於福岡縣三山市的工藤內科從事地區醫療。專攻糖尿病、減重治療、漢方治療等,並以肥胖治療評論家、漢方診療評論家的身分,參與NHK《GATTEN!》、日本電視臺《世界第一想要上的課》、富士電視臺《真的假的!?TV》等節目。現為日本內科學會、日本糖尿病學會、日本肥胖學會、日本抗老化醫學會、日本東洋醫學會、日本女性醫學學會、日本高血壓學會、小兒慢性疾病指定醫師。延伸閱讀: 每餐吃糙米、鮮魚,竟然胖10公斤!醫師親身示範「限醣飲食」,1週瘦3公斤
-
2020-09-02 新聞.科普好健康
洗腎人生不黑白!新一代血液透析 改善「不寧腿症狀 」
「啊~你洗腰子,一世人就沒去啊。」這是傳統對洗腎病人的印象,覺得一旦洗腎,人生就此黑白。50歲的黃先生已經洗腎3年,現在使用新一代血液透析治療術,不只能出國自助旅行,還改善了洗腎常出現的不寧腿症狀,睡眠不再被干擾,黃先生說:「洗腎病人心理調適很重要,我們還是可以工作,也可以過正常人的生活。」三高腎友 安排國內外旅遊黃先生有三高問題,六、七年前被檢查出腎絲球硬化,「當時心情很糟,但也覺得總有一天會洗腎,就開始把工作時間調整成更彈性的狀況,因此,三年前開始洗腎時,僅花了半年多的時間就讓自己恢復正常生活。」現在他洗腎的時間可以排在白天,去年還安排去捷克自助旅行16天,今年下半年計畫要環島。腿不斷抖動 影響睡眠雖然生活已經盡量不受洗腎影響,但洗腎的副作用還是困擾著黃先生,「可能我在國外洗得不夠徹底,毒素無法清除,開始出現不寧腿症狀,腳會不斷抖動,我搭高鐵南北出差,幾乎坐不住,晚上睡覺時也躺不住,頻繁起床;臉上更是出現了粉刺、毛囊炎。」經由汐止田安診所院長陳孟浩幫黃先生改使用新一代血液透析治療術,大中分子的毒素清除率變高,治療約兩周後,臉部毛囊炎、皮膚搔癢,還有不寧腿的症狀改善很多。黃先生說,洗完後身體變得很輕鬆,尤其不會因為腿部不斷地抖動而影響睡眠品質。洗腎病人發生不寧腿症狀的比率約兩成左右,它是一種運動感覺神經症狀的慢性疾病,可能是因體內大中分子的毒物累積造成。這些毒素長期沉積體內,包括皮膚、免疫系統、神經系統及心臟血管系統等都會受影響。天天跳舞 看不出她洗腎康寧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馬紹銘指出,台灣洗腎品質已經不錯,但傳統洗腎技術的極限大約可以過濾掉大中分子的比率約70%,現在有了新一代的人工腎臟,透過新一代血液透析治療術大約可以再提高15%,而大中分子的毒素清除率變高後,期能減少慢性腎衰竭的併發症如心血管併發症。馬紹銘指出,新一代血液透析治療術使用一般HD機器就行,腎友無需等待特定床位進行治療,較為方便。陳孟浩也提及,目前除了可以使用新一代血液透析治療術的方式之外,透析的水質也是愈乾淨愈好,才能維持洗腎患者的品質,有位女性患者天天去跳舞,也沒人知道她是洗腎病人。台灣存活率約60% 世界第二馬紹銘強調,台灣洗腎病人平均5年存活率約60%,在全世界排名第二,第一名是日本,美國則不到50%。隨著糖尿病人口增加產生併發症,需要洗腎的病人年齡愈來愈大,但醫療發展不只讓患者活著就好,而是看不出「我是洗腎病人」,減少併發症,提升腎友的生活品質,不只增加自我肯定,甚至能回饋社會,貢獻生產力。
-
2020-09-02 科別.泌尿腎臟
半夜上廁所影響睡眠品質 造成夜尿4大原因1次整理
1名72歲的詹伯伯,到晚上都會起床上廁所4、5次,如廁後躺回床上又難以入睡,睡眠品質極差,以致白天精神不濟。兒子帶詹伯伯到台北慈濟醫院泌尿科就診,看診醫師羅啟文發現他有攝護腺肥大的問題,加上習慣睡前喝水、吃重口味食物,因此檢查後除了開立攝護腺肥大藥物外,羅醫師也建議患者改善飲食方式,並減少夜間喝水量。1周後,醫師再從小便日記評估他的尿量,確定夜晚製造的尿液量偏多,輔以藥物控制,多管齊下後,詹伯伯終於改善睡眠品質,白天不再打瞌睡了。無論男女,「夜尿」都是十分普遍卻容易被忽視的泌尿道症狀,根據統計約有70%的70歲長者有夜尿的困擾。羅啟文醫師表示,夜尿不只會影響睡眠品質,更是造成老年人夜間跌倒的原因之一,國外研究發現,夜尿會造成死亡的風險上升,而且風險是隨著起床次數而有正相關的。而造成夜尿的原因相當多,常見有:1.生理構造:膀胱容量較小、男性攝護腺肥大。2.內科疾病:糖尿病、心臟血管疾病、腎臟病等。3.生理問題:像是夜間多尿症,失眠,睡眠呼吸中止症等。4.生活習慣不佳:夜間水量攝取過多、飲食過於油膩、過鹹、過甜等。若因夜尿問題而到醫院求診,泌尿科醫師會請病人回家記錄一段時間的「小便日記」,確實寫下「排尿量以及排尿時間」,以供醫師進行夜晚尿量以及膀胱容量評估,若確定是生理問題導致夜尿,則會視病人狀況給予適度的評估及治療。羅啟文醫師提醒,夜尿不是惡性疾病,但會嚴重影響生活品質,若睡眠會因如廁打斷,就建議前往泌尿科釐清原因。此外,晚餐食用重口味食物、攝取茶、酒、咖啡,餐後到睡前不宜飲用大量水份;睡前則要排空膀胱,以減少夜間如廁需求。★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0-09-01 科別.腦部.神經
年長腦部易萎縮 醫籲運動充足睡眠不吃NG食物來凍齡
台灣2018年已邁入高齡社會,董氏基金會表示,台灣人平均壽命達80.7歲,但據統計健康餘命只有72.3歲,不少年長者晚年深受臥床及身心疾病之苦。北市聯醫和平院區神經內科主任劉建良表示,年長者「大腦」也會隨年紀逐漸萎縮,恐增未來罹患認知功能障礙或失智症的風險,不過若為輕度認知功能障礙,仍有機會可逆,但也有三分之一患者會在5年內發展成失智症。董氏基金會與劉建良醫師共同提倡「無齡世代運動」,透過健康飲食、運動、充足睡眠等三要素,能延緩大腦萎縮速率,並呼籲熟齡民眾應超前部署,讓大腦凍齡、延緩失智。劉建良表示,民眾年過50歲後,除體力、肌力、骨質會逐漸流失外,大腦也會逐漸萎縮;根據研究指出,50歲過後大腦每年約以0.2至0.3%的速率萎縮、60歲後更可能加速至0.5%,腦容量較小時會導致如知覺動作、注意力、學習與記憶、反應等認知功能下降,持續萎縮恐增未來罹患認知功能障礙或失智症的風險。劉建良說,認知功能正常到失智症間的時期稱為「輕度認知障礙」,流行病學研究顯示,社區中篩檢出輕度認知障礙的患者,有三分之一患者會在5年內發展成失智症,不僅讓自己的生活品質下降,也會增加家人、照顧者的身心壓力和經濟負擔。而發生的原因很多,包括年長、有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共病外,菸酒、憂鬱症、睡眠障礙與營養素缺乏等都有關聯,但此階段若介入治療,透過良好生活習慣、健康飲食等方式下,仍有機會可逆、改善認知功能下降。董氏基金會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表示,不佳的飲食品質,會影響到腦神經元的正常功能,進而使大腦不健康、認知功能也較差;而據國外2018年「神經學」對4000名65歲以上老人研究顯示,飲食中有較多的鈉、膽固醇、飽和脂肪者,腦容量較小,而飲食中有足夠蔬菜、堅果、乳製品、及較少含糖飲料者,腦容量較大。可見健康飲食對腦部的影響。而肥胖也可能導致失智風險,許惠玉說,據「刺胳針Lancet」委員會表示,久坐不運動、體型較肥胖的45至60歲中年人,也會提升未來罹患失智症風險。另外,若民眾睡眠品質不佳、失眠甚至常睡太多(10小時以上)也都會提高肥胖、心血管疾病的機率,進而提高失智症、阿茲海默症的風險。要如何讓大腦凍齡?許惠玉表示從「吃動睡」下手,如含糖飲料、油炸食物、加工紅肉等高脂肪、高升糖指數食物,這些都是NG食物、應避免攝取,建議應攝取蔬菜、水果、堅果、豆類、魚肉類「腦力UP食物」;動的部分包括走路、慢跑、做家事等適度身體活動,就能提高認知功能、延緩大腦退化;睡眠上,已有多篇研究顯示,最佳睡眠時間為7到8小時。劉建良也建議40歲後成年人應提早預防,而年長者或退休銀髮族,白天可多出門、活動或曬太陽,增加活動量外提升晚上睡眠品質,更能增進社交,讓大腦更靈活。
-
2020-08-31 橘世代.健康橘
中年男容易「壓力胖」-3營養素幫助:老爸變歐爸
步入中年或婚姻,不少人的腰圍默默變寬,尤其是男性可能因工作有「過勞肥」、「壓力胖」等狀況卻未察覺或忽視,南投基督教醫院營養師周孟穎建議,應從飲食與生活習慣著手,額外補充鈣、鎂和色胺酸改善肥胖問題,從「老爸變歐爸」。周孟穎指出,過勞、壓力大,可說是現代人的生活寫照,而因男性較不會向人告訴自己面臨的困境,且不易受兒女或伴侶關懷,在工作需求下,應酬多、作息不正常、飲食也不均衡,感受壓力恐暴飲暴食,抑制煩躁情緒,造成「過勞肥」、「壓力胖」,腰圍越來越寬。這類的「壓力型肥胖」當然對健康不好,可能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危險性和死亡率;建議,應從飲食與生活習慣著手,透過適當運動、調整飲食作息改善,並額外補充鈣、鎂和色胺酸等3種營養素,將有助加速改善。周孟穎表示,鈣質有助於燃燒脂肪、提升代謝、穩定神經,鮮奶、乳製品或深綠色蔬菜是良好食物來源;鎂離子能幫助放鬆心情、平衡情緒,有助於舒緩壓力,多存於深綠色蔬菜中、海帶昆布含量也豐富,杏仁、腰果、胡桃等堅果類也是好選擇。而色胺酸有助提升血清素,能身心放鬆,舒緩緊張情緒,也可以幫助睡眠品質具紓壓效果,優酪乳(優格)、牛奶、起司等乳製品,以及納豆、豆漿等大豆製品,還有魚類、肉類、蛋等都是富含色胺酸的食物。但男生對烹飪不見得擅長,因此教導易做的「霸氣舒壓快樂餐」,以「乾煎鮭魚」作為主菜,旁邊配上「鮮果蔬菜沙拉」和70%以上的「黑巧克力沾醬」,並將「香蕉堅果優格燕麥」為主食,簡單又符合均衡飲食原則。周孟穎說,沙丁魚、鮭魚等深海魚類因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必需脂肪酸EPA和DHA,可降低血膽固醇、預防視力減退、活化腦細胞及預防心血管疾病等功效,還能穩定情緒,鮭魚中的維生素D還有助於鈣質吸收,簡單乾煎就很好吃。深綠色蔬菜富含維生素及礦物質,有助維持免疫系統正常運作,也能幫助補充鈣質,舒緩緊張的情緒,能促進大腦釋放多巴胺等物質,有效改善情緒,產生溫暖的感受,經水煮或涼拌,再混搭水果做成「鮮果蔬菜沙拉」,好看又好吃。黑巧克力能促進大腦分泌多巴胺,讓人感覺到興奮與快樂,壓力也能瞬間釋放,加熱後融化就能當成「沾醬」使用;燕麥片加上無糖優格當主食,能有效補充鈣質,還具有安神作用,拌勻後灑上適量的堅果類,增加口感,也補充油脂。周孟穎也提醒,市面上雖然有很多保健食品,但營養素補充品不能取代健康均衡的飲食,良好的飲食模式比單獨攝取營養素對健康更有幫助;此外,定期成人健康檢查,做好預防保健也是維持健康的重要關鍵,聰明落實才能從「老爸變歐爸」。精選延伸閱讀↘↘↘長輩總說「不想吃、我不餓」,怎麼辦?3餐飲食6大原則一次整理!50+健康老/身體也要超前部署,3大營養素絕對筆記!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8-30 名人.洪惠風
洪惠風/睡眠與血壓
「伊最近血壓攏高,害伊睡不好!」快90歲的病人神情萎頓地坐在診療椅中,80幾歲的太太站在一旁,精神抖擻代訴病人的狀況;我對她的結論有些困惑,但還是照著正常的問診程序走。「有吃鹹嗎?」「有喝湯嗎?」「有吃止痛藥嗎?」「小便有減少嗎?」「有吃甘草嗎?」「晚上會打呼嗎?」一系列問題得到的答案都是否定,還在思考時,老太太又接著報告「伊攏不睡,到三四點、四五點才睡。」「睡到幾點?」「到七點我丟叫伊起來,日頭已經那麼大了,怎麼還可以睡,當然要叫伊起床。」我計算了一下,這樣不是每天只睡兩三個小時嗎?睡眠不夠,血壓是會高的呀,所以也許不是「血壓高引起睡不好」,而是「睡不好睡不夠引起的血壓高」,這時要做的,不是增加降壓藥物的份量,而是要找出睡不好的原因,看看睡眠改善後,血壓能不能降低,再決定要不要增加高血壓藥量。目送病人離開診間時,我腦中浮起了想像,早起的雲雀老是看貓頭鷹不順眼,覺得早上爬不起來的貓頭鷹是懶惰蟲。其實有研究說,像雲雀或貓頭鷹的睡眠型態,是天生而不是懶惰造成,雲雀型的人偏重左腦,重理智邏輯分析,貓頭鷹型卻偏右腦,富想像力與創造力。年輕的病人生產後血壓居高不下,病人不想長期服藥,來尋求第二意見。吃鹹、喝湯、怕熱……相同系列的問句都不得要領,一直到……「睡得好嗎?」「不好。」「小孩的關係嗎?」「是的」「一個晚上要起來幾次?」「不是幾次,是兩點到五點都不睡。」「都得站著抱對不對?」「是啊,我一坐下來他就大哭。」「這樣睡不夠、睡不好,也可能血壓會高,如果是這樣的話,請別人幫忙顧,血壓就會正常了。」「唉,很有可能,我在坐月子中心的時候血壓都很好。」「說不定寶寶的八字裡有個百日關,一百天之內都很難帶,過了就好了。」「蛤,還要那麼久喔!」病人出了門,我才想到腸絞痛這些問題,說不定寶寶看了小兒科醫師,媽媽的血壓就好了,也就是說媽媽高血壓,去看小兒科……咦?還是,我應該請媽媽去街頭巷尾貼符咒「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個夜啼郎,往來君子唸三遍,保證一覺到天光。」血壓一天當中會高高低低,正常人睡覺時,血壓會降至少百分之十,讓心臟跟血管能獲得有效的休息,這種我們稱為「睡眠血壓下降型dipper」;但有的人是晚上休息時的血壓不降,跟白天一樣,稱為「睡眠血壓未下降型non dipper」,這些人日後得到心血管疾病的機會就高了許多;第三種狀況,是晚上睡覺時的血壓,不但沒有降,還比平常更高,「睡眠血壓升高型reverse dipper」,這些人的危險性就更高了。最後的一部分人,睡覺時的血壓會掉超級多,晚上睡眠時的血壓變成非常低「睡眠血壓超級下降型extreme dipper」,猜猜看,這些人得心血管疾病的機會,是最高呢?還是最低?希望您猜對了,這些人得心血管疾病的機會,是最低的。醫師發現這種狀況時,有時會選擇特別種類(如特定ARB)的藥物,有時會讓病人睡前服藥,有的時候還會加上睡眠檢查,因為睡眠呼吸暫時中止症候群,也會增加夜間血壓飆高的可能性。睡眠與血壓,是個複雜的問題。
-
2020-08-30 橘世代.時尚橘
40歲吳克群「瘦回30歲體態」就靠16:8飲食法 !
今年40歲的吳克群,出道20年將推出新專輯「你說 我聽著呢」,近期勤跑宣傳,外形「逆齡暴瘦」,甚至回到10年前的體重,他透露靠「16:8飲食法」,搭配每天拉筋、一周打2次2小時以上的籃球,hold住好身材。吳克群膚色相當黝黑,他透露從不美白,喜歡曬黑,「因為曬黑了看起來比較瘦、比較Fit」,過去更曾去醫美特別曬黑,膚況很好的他,每天早上養成用清水洗臉的習慣,並在化妝師的建議下,定期去做臉除粉刺。飲食方面採「16:8飲食法」,就是每天在8個小時內把三餐都吃完,剩下的16個小時不吃東西 ,「因為這樣瘦了很多,不熬夜也是瘦身的關鍵」,但凍齡最重要的撇步,是「持續運動」和「保持幼稚」,他說:「你的心理年齡和運動年齡會影響外觀,也就是自己認為自己幾歲是最大程度的會表現在外表之上,一定要保持幼稚、天真。」精選延伸閱讀↘↘↘年輕也要養生-企業家「自律行事曆」打造不生病體質凍齡13年!賀軍翔「不是天然瘦」維持體態有方法 橘世代FB立即按讚! 張曼娟:「我正經歷一場關於「老」的學習」、于美人:「保有追求快樂與相信日子,才是人生最重要力量」、吳若權:「人不可能不怕老,學會接納怕老的自己,就能對生命更加安心自在」,當一個不等「老」的橘世代,讓自己生命豐富跟得上時代!>>【立即加入】
-
2020-08-27 科別.耳鼻喉
睡覺為什麼會打呼?打呼代表睡得好嗎?耳鼻喉科醫師告訴你
有你被枕邊人的打呼聲吵得無法入睡的經驗嗎?還是被自己的打呼聲嚇醒的經驗嗎?為什麼睡覺會打呼呢?有人說睡覺打呼表示睡得很熟睡得很好這是真的嗎?就由耳鼻喉科陳亮宇醫師為大家解答吧!打呼代表睡得很熟、睡得比較好!?其實睡覺不會打呼的人才是睡的比較好哦!為什麼會打呼?睡覺打呼代表的是我們身體呼吸道有部份的狹窄、鬆弛,所以我們睡覺的時候,會氣流通過狹窄鬆弛的呼吸道,肌肉與黏膜的震動而產生呼聲。因此打呼表示你的呼吸道有著鬆弛與狹窄的問題,有些人晚上打呼太大聲,甚至大聲到會突然中斷,說明你可能有睡眠中止的問題。什麼是睡眠中止?睡眠中止就是因為我們狹窄的呼吸道,已經承受不了能讓你呼吸的一個張力,導致你整個呼吸道塌陷,而沒有辦法呼吸,會讓身體處於一個緊張的狀態,猶如在跑百米一般,會使你的心跳會上升、血壓會上升,而且在這個時候因為急度的缺氧,腦部會趕快把身體叫醒,使得睡眠中斷。整個晚上如此的中斷又清醒,使身體與大腦沒有得到充分的休息。所以如果睡覺打呼越來越大聲的人要注意,這表示你的睡眠品質非常的差。而睡眠品質很差會有很多後續的問題,包括可能會有一些心血管的問題等等,且經有研究證實如果打呼越來越大聲,表示血管的內皮容易受傷的危險風險會越大,甚至以後容易會造成中風的問題,所以如果你的枕邊人打呼聲音太大聲請記的來看醫生哦!本文摘自健康多1點 原文請點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