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搜尋
疱疹病毒
共找到
45
筆 文章
-
-
2022-03-23 該看哪科.皮膚
熬夜壓力大 年輕人皮蛇發作
俗稱「皮蛇」的帶狀疱疹,一般是年長者罹患機率較高,但最近年輕人發病狀況也不少,臨床醫師表示,長時間處於壓力狀態、習慣熬夜、作息不正常等因素,導致免疫力下降外,接種新冠疫苗後造成身體免疫系統的改變,加上無形的生活壓力,也可能增加帶狀疱疹發生率。書田診所皮膚科主任醫師蔡長祐表示,「皮蛇」是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活化所引起的皮膚疾病,好發於冬季至早春,常因過度勞累、緊張、季節變換而發生。帶狀疱疹與免疫功能低下有關,且年紀增長、免疫力下降,也是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再次活化」的重要因素。蔡長祐指出,帶狀疱疹初期皮膚症狀不明顯,大多患者在水泡出現前48至72小時,患部會出現刺痛、燒灼或發癢症狀,常因不明原因頭痛、胸痛、腹痛或腰痛,幾天後開始出現紅疹與水泡,才知道罹患皮蛇。「帶狀疱疹最怕併發神經痛。」蔡長祐表示,皮疹水泡常出現在身體、臉部單側,尤其胸椎至腰椎的神經節部位,以及臉上、頭頸部、手臂、甚至腿上等,但長完皮蛇後最常見的併發症是帶狀疱疹後的神經痛(PHN),不僅干擾患者睡眠、日常活動,讓患者痛到「懷疑人生」,更可能失去獨立生活能力。蔡長祐說,帶狀疱疹主要以抗病毒藥、藥膏敷料及減緩神經痛藥物治療,抑制病毒繁殖及水泡擴散,並避免傷口感染及後續神經痛,然而要預防帶狀疱疹,亦可施打帶狀疱疹疫苗,提升免疫力、抵抗力。帶狀疱疹疫苗目前仍屬自費接種,適用於50至79歲的成人,僅需接種一次,保護效果可維持五至十年。根據研究顯示,帶狀疱疹可預防50至59歲70%的發生率,60至69歲族群則可減少64%的發生率,且施打疫苗亦可降低帶狀疱疹後的神經痛發生率。雖皮蛇發作時,打帶狀疱疹疫苗無法治療,但發作後體內有段時間將有保護力,建議一年後可再接種帶狀疱疹疫苗。蔡長祐提醒,罹患過帶狀疱疹不代表終身免疫,當人抵抗力下降時,仍有機會復發,特別是50歲以上、慢性病患者或生活作息不正常、壓力大等免疫力較差者,都是帶狀疱疹的高危險群,呼籲民眾維持健康生活型態、充足睡眠、調適壓力及接種疫苗,有助於提升免疫力。
-
2022-03-01 該看哪科.腦部.神經
26歲男嘴歪眼斜以為中風 醫師診斷:帶狀疱疹引起
1名26歲男性起床照鏡子時,發現臉歪嘴斜、耳朵疼痛,甚至一度會聽不見,擔心自己腦中風,後來經醫師診斷發現他的耳朵旁有多顆水泡,確定是帶狀疱疹引起的「侖謝亨特氏症候群」,經藥物治療後才恢復健康。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內科主任王馨範說,帶狀疱疹又稱做「皮蛇」,由水痘病毒所引起,一旦過去罹患過水痘,病毒就會長時間潛伏在體內的神經節當中,只要民眾太過勞累、壓力大、作息不正常等導致免疫力下降時,就容易會罹患帶狀性疱診。他說,帶狀泡疹發生在身體跟顱顏部位,兩者產生的影響不同,前者會出現群聚性紅色丘疹,伴隨著疼痛、麻木感覺,後者則因長在頭顱,病毒會攻擊神經,造成較為嚴重的後遺症。以此案為例,帶狀疱疹病毒長在耳朵部位,引起顏面神經麻痺、臉歪嘴斜、輕微暈眩、耳朵疼痛等症狀,即是典型的「侖謝亨特氏症候群」(Ramsay Hunt syndrome)。王馨範說,由於帶狀疱疹病毒發作在掌管顏面神經的第7對腦神經,會導致顏面神經麻痺,同時又影響掌管聽神經的第8對腦神經,所以也被稱為「耳朵帶狀疱疹」,患者會先有輕微的脖子緊或痛,接著出現眩暈、嘴歪、聽不見等顏面神經麻痺的症狀,嚴重一點甚至會有腦炎的情形,後續才會在耳朵出現數顆小水泡。所幸患者經安排住院藥物治療後,病情大幅改善,臉部肌肉也恢復正常,讓他開心直說,「五官又回到原來位置,也不用擔心是腦中風了」。王馨範提醒,帶狀疱疹引起的侖謝亨特氏症候群,發病3天內是黃金治療期,可使用藥物阻止免疫系統破壞自己的細胞,讓神經細胞自行慢慢修復,建議民眾在飲食上要多補充神經修復的食物,可搭配中醫電療、針灸,協助患者改善顏面神經失調的狀況。而避免帶狀疱疹找上門,除了保持免疫力的穩定之外,施打帶狀皰疹疫苗也是最佳防範方式。
-
2021-12-29 該看哪科.皮膚
別以為皮蛇不會找上你 感染「全身像螞蟻在爬」超痛苦
別以為俗稱「皮蛇」的帶狀疱疹不會找上你!每個人的一生中,每三個人就會有一個人有機會得到,而且年紀越大機會越高,注射疫苗可以有效預防,但是要記得,一劑有效期大約7到10年。台南郭綜合醫院內科部部長吳尚德表示,帶狀疱疹年發生率約為千分之3到6,小於20歲的健康人年發生率約千分之1到2.5,隨著年齡增加,大於80歲的年長者發生率每年約為千分之5到20,85歲的年長者有一半可能曾罹患帶狀疱疹。帶狀疱疹的發病與免疫功能低下有關,免疫力低下是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再次活化的重要因素,第一次感染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時會產生細胞免疫,抑制背根神經節內潛伏的病毒,一但免疫力降低,例如HIV(愛滋病)、使用免疫抑制劑、年紀增加,潛伏的病毒便會再度活躍,潛伏的水痘帶狀疱疹病毒(VZV)再次活化時,破壞背根神經節內神經細胞引起帶狀疱疹。他表示,帶狀疱疹後神經痛(PHN)是帶狀疱疹最常見的併發症,PHN的原因目前不明,可能與周邊神經及感覺背根神經髓鞘脫失或軸突破壞有關,神經痛的形式多樣化,不同的患者,其疼痛感覺也不一樣,燒灼感、錐心刺痛感、紮刺感等,甚至如極度怕冷、麻木、或「螞蟻在皮膚上爬」的感覺,都是病患常見的感受。年齡是PHN發生率增加的主要危險因子,除了年齡之外,免疫力低下的程度、帶狀疱疹的嚴重度、病灶周圍感覺神經的分佈,甚至病患的精神狀態也會影響PHN的嚴重程度。依時間點與年齡不同,帶狀疱疹後神經痛(PHN)的盛行率差異很大,疼痛期間超過30天,40歲以下病患30% ,60歲及以上病患74%,疼痛期間超過90天,40歲以下病患6 %,60歲及以上病患12 %。帶狀疱疹和帶狀疱疹後神經痛通常需要多面性治療方針,急性帶狀疱疹的抗病毒治療應在皮膚出疹後的72小時內進行,抗病毒療法可以減緩皮膚出疹,但無法顯著降低帶狀疱疹後神經痛的發病率,帶狀疱疹後神經痛通常不容易治療,因此預防更顯重要。施打帶狀疱疹疫苗可有效預防與降低帶狀疱疹的發生。尤其對中老年人這些皮蛇高危險群來說,可明顯降低帶狀疱疹的發生率,50到79歲都可注射,不論之前是否有水痘或帶狀疱疹病史,一劑疫苗效果可維持至少7到10年。
-
2021-12-02 該看哪科.腦部.神經
喉嚨痛走路搖晃 感染疱疹病毒
新冠病毒讓全球一夕變天,其他病毒威力一樣不容小覷。一名20多歲男研究生因喉嚨痛到耳鼻喉科就診,後來出現嚴重頭暈、說話不清、走路搖晃狀況,轉診至神經內科確診,感染疱疹病毒進而引發急性小腦共濟失調,經治療已獲改善。衛福部桃園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邱詡懷表示,發生急性小腦共濟失調原因眾多,不同年齡層都有不同病因,包括腦中風、自體免疫疾病、病毒性小腦炎、藥物中毒、酒精中毒、基因遺傳性疾病等都有可能。邱詡懷指出,發生急性小腦共濟失調,病人除了嚴重頭暈外,常出現明顯的運動協調功能失常、走路不穩跌倒、說話含糊且缺乏語調、眼睛顫動等症狀。該名男研究生先出現喉嚨痛、咽喉發炎等呼吸道症狀,以為只是感冒,後續卻發生走路搖晃、話說不清楚等現象,經診療後發現,患者眼睛運動及四肢活動有明顯協調異常,步寬擴大,說話也出現構音困難的情況,因此立即住院接受治療。邱詡懷表示,患者經抽血、腦部核磁共振、腰椎穿刺等檢查,驗到帶有疱疹病毒抗體,可能與先前引起喉嚨發炎症狀有關,診斷為急性小腦共濟失調。經抗病毒藥物及類固醇治療後,症狀逐漸改善,門診追蹤時僅剩些微症狀,已能行走。邱詡懷說,疱疹病毒會造成中樞神經系統問題,影響小腦、腦部等,愈早治療效果愈好,若發病快2周才就診,多半會留下永久後遺症,包括頭暈、肢體協調差、說話不清楚等。該名患者近2周才到神經內科就醫,恢復狀況不錯,真的是運氣好,建議民眾如有相關症狀,一定要及早就醫避免拖延,平時也要勤洗手、戴口罩等,建立良好衛生習慣。
-
2021-04-28 該看哪科.皮膚
妙齡女紋眉長50多顆病毒疣 醫:器械只用酒精消毒不夠
台中市一名20多歲女子紋眉後,在眉毛及頸部長出50多顆小肉芽,皮膚科醫師鍾佩宜診斷發現患者因紋眉在眉毛部位的真皮層造成傷口,可能透過紋眉器具感染了具傳染力的病毒性的扁平疣,加上病人手部亂抓,再將病毒再擴散至頸部所致。後來經過「液態氮冷凍治療」及塗抹A酸之後,才控制住病情。茂盛醫院皮膚科醫師鍾佩宜說,病毒疣最常長在手腳趾,極少長在臉上,經詢問,病人說年前曾去紋眉,這些小肉芽是在紋眉後的幾個月內陸續冒出。鍾佩宜提醒病患切忌再亂抓,否則會傳染給他人或是造成自身不同部位的一再交互感染。她說,因為病毒疣數量很多,治療期拉長,原本建議病人採用自費的雷射治療,較不易色素變化並能較快痊癒,但病人選擇健保支付的液態氮冷凍治療方式,副作用是會起水泡,接著再塗抹A酸來進行治療。鍾佩宜說,紋眉的原理其實就是在眉毛的部位進行「刺青」,把染料用針具刺進皮膚的真皮層。臨床上較常遇見患者因不滿意刺青的形狀、外觀,才會前來就醫,通常醫師會建議採用雷射方式來修整。另外,刺青會在皮膚上造成傷口,以致於發生感染的問題,如發生疱疹病毒引發小水泡的感染;再者,刺進真皮層的染料也可能誘發過敏。她說,病毒疣也跟病人的免疫力有關,通常是小孩、老人、糖尿病因免疫力較弱,容易中招。年輕的病人若較晚睡、作息飲食都不正常,也恐無力抵住病毒入侵。建議民眾調理好身體之後,再去紋眉、刺青,避免因免疫力下降感染了病毒疣。另外,病毒疣非常難消滅,一般酒精殺不死,需要用紫消燈至少照射30、40分鐘以上,才能徹底殺死病毒。但坊間業者並不懂這點,只以酒精消毒。再者,多個消費者使用同一套染料,也有被污染的可能性。因此,衛福部108年頒佈「刺青紋身紋眉等消費行為之注意事項」,請業者自主管理,例如應使用一次性的針具與染料,每次為病人施做時要戴手套,也要注意病人施做部位有無傷口。這些也都是民眾在紋眉、刺青前要注意的事項。
-
2021-03-11 科別.風溼過敏免疫
屁股疼痛誤認為得痔瘡 75歲阿嬤就醫才發現肛門長皮蛇
南投75歲廖姓阿嬤肛門疼痛難耐,坐立難安,她懷疑得痔瘡,求醫師開痔瘡藥膏,醫師建議肛門指診檢查,阿嬤相當排斥拒絕,直到醫師詳細說明才同意檢查,結果醫師發現她肛門右邊長一顆顆紅色小水泡延伸至會陰部,就是俗稱「皮蛇」的帶狀疱診,幸好及時治療,未發生大小便失禁等併發症。南投醫院大腸直腸肛門外科醫師廖師賢說,人體免疫力較低時,曾感染水痘民眾很容易引發帶狀疱疹。帶狀疱疹身體單側可能會出現紅疹、水泡或潰瘍,呈現擴散蔓延的樣態,是由帶狀疱疹病毒(VZV)所引起,多沿著神經分枝分佈的皮節長水痘。帶狀泡疹長在不同的部位,若不即時治療,可能會引發不同的併發症,例如發生在顏面時,可能造成視力受損、顏面神經麻痺;在耳朵附近會影響聽力;長在生殖器或肛門周邊時恐造成大小便失禁。廖師賢說,一般人肛門疼痛常以為是痔瘡,但肛裂、直腸腫瘤、帶狀皰疹、皮膚疾病及感染等可能造成肛門疼痛,但因為發生在私密部位,常有民眾因為羞於啟齒不願就醫。廖姓阿嬤就因為肛門疼痛相當尷尬,不願讓醫師檢查,只想以痔瘡藥膏治療,還好再三說明,她同意檢查,確診罹患帶狀泡疹,醫師安排住院並藥物治療,沒有留下後遺症。呼籲民眾身體私密處出現病症,還是得就醫治療確認病因,勿自行購買成藥治療,以免延誤治療,導致身體受損。
-
2021-02-04 新聞.健康知識+
新年預防成人三疾病 醫籲:別讓流感、肺炎、皮蛇上身
新冠肺炎一週年,改變了不少人的生活型態,民眾也越來越注重自身保健。近期寒流接連來襲,氣溫變化極大的狀況下,民眾更應注意維持自身免疫力,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理事長黃信彰指出,秋冬是病毒及細菌活躍的季節,預防流感、肺炎、帶狀疱疹「成人三疾病」尤其重要,除了從作息、飲食、運動著手,更應該積極接種疫苗,以達到預防疾病的成效。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因應疾病衛教需求,更新成人三疾病衛教網站(https://adulthealth.com.tw ),除了疾病介紹外,更邀請名人如曾雅蘭、詹惟中及葉家妤共同呼籲大家提高警覺,一起遠離成人三疾病。其中曾雅蘭更分享二度罹患皮蛇的痛苦經驗,她直言「痛到像電擊,連穿衣服輕碰都不行。」秋冬嚴防 「流感、肺炎、皮蛇」上身黃信彰表示,成人三疾病包含流感、肺炎以及帶狀疱疹(俗稱皮蛇)等三種常見且可經由預防降低罹患機率的疾病。流感除了一般呼吸道感染造成不適之外,可能引發肺炎、腦炎或心肌炎等嚴重併發症。肺炎初期以呼吸道症狀為主,並有咳嗽、胸痛、發燒、畏寒症狀,嚴重會引起呼吸急促、呼吸困難,造成肺炎最主要的菌種就是肺炎鏈球菌。老人、嬰幼兒以及有糖尿病、腎臟病、心臟病、心臟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慢性病患都是高危險群。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預防保健及慢性病防治委員會主委吳至行指出,帶狀疱疹會列入成人三疾病,是因為發生率高,卻常被忽略,很多人覺得離自己很遠,事實上每個人一生中都可能發生,尤其50歲以上中老年人,發生機率超過50%,年紀越大風險越高。帶狀疱疹是潛藏在神經節的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所引起,症狀表現為皮膚表層會出現紅疹、水泡,後續化膿、結痂等。要特別注意的是帶狀疱疹容易引發後神經痛,發生機率約每三個帶狀疱疹患者就有一位,這種疼痛常被形容像電擊、火燒般的痛,或風吹過便疼痛難耐,年紀大、慢性病患、免疫功能差,都容易因為無法抑制神經節裡面的病毒,而使帶狀疱疹再度發作。病毒活躍期 接種疫苗是最有效的預防方式之一維持健康,預防成人三疾病,要從作息、運動、飲食做起,正確概念大家都有,卻總是做不到,若很難徹底執行,接種疫苗是最有效的預防方式之一。流感每年有不同的流行病毒株,所以需年年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分多醣體、結合型兩種,建議年長者及高危險群至少接種一劑。至於帶狀疱疹疫苗,則有很多證據證實疫苗能預防50%以上的發生機率,尤其針對帶狀疱疹後神經痛的預防效果高達近七成,建議50歲以上成人至少一生接種一劑,也因帶狀疱疹發生率會隨年紀增長,因此吳至行呼籲民眾及早預防。尤其去年因COVID-19造成全球嚴重疫情,大家更了解疫苗的重要性,且因近期疫情升溫,為避免多次進出醫療院所,民眾可以依照醫師評估,同時接種適合的疫苗,做好防範,得到良好的保護。加強預防觀念 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衛教網站提供完整資訊對於成人三疾病相關資訊,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成人三疾病衛教網站(https://adulthealth.com.tw )提供淺顯易懂的衛教資訊,搭配動畫影片呈現,並且邀請病友及藝人朋友分享罹病之痛,透過醫師的專業訪談,提醒如何防範,只要上官網或Google搜尋「成人三疾病」就能取得完整資訊,用健康的身體開啟新的一年。
-
2021-01-26 科別.感染科
公費流感疫苗全民開放 陳時中:1月31日起至疫苗用罄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表示,截至今年1月25日,公費流感疫苗總接種數約600.2萬劑,為使疫苗發揮最大效益,自1月30日起,公費流感疫苗擴大提供全國6個月以上尚未接種民眾,至疫苗用罄為止,呼籲尚未接種者,尤其是65歲以上長者及學齡前幼兒等重點族群,盡快接種。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目前仍是流感季,原本公費流感疫苗接種人員有資格限制,30日起公費流感疫苗開放全民接種,目前還有40多幾萬劑,呼籲優先族群盡速接種,一般對象可以一月卅日之後來打。陳時中表示,109年度公費流感疫苗開打初期,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讓民眾接種踴躍,於是增購41萬劑疫苗,其中35萬劑為限18歲(含)以上使用、自美專案進口Flublok四價流感疫苗。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召集人李秉穎表示,新疫苗Flublok四價流感疫苗是非活性重組技術的四價疫苗,以基因重組技術製作。普通疫苗是利用雞胚胎培養,這款新疫苗不需要經過雞胚胎技術,和傳統疫苗相比,劑量加倍,一般只有15微克,Flublok四價流感疫苗有45微克,多了3倍。李秉穎表示,傳統疫苗因為病毒必須適應雞細胞,可能免疫綜合效力降低,但Flublok四價流感疫苗不建議用於18歲以下,因為尚無18歲以下試驗報告。至於已經打過疫苗,是否可再打一次新疫苗?李秉穎表示,「不需要」,因為免疫反應相差無幾。但他強調,Flublok四價流感疫苗可以與其他疫苗同時接種,包括肺炎鏈菌、帶狀皰疹、HPV疫苗等;不良反應與一般流感疫苗類似,注射部位紅腫在一到三天內恢復,幾乎不會發燒。李秉穎表示,因應可能會有新冠疫情,流感、新冠肺炎症狀類似,一旦感染流感病毒,也可能出現發燒、全身倦怠症狀,和新冠肺炎症狀相似,恐增加醫療負擔,呼籲還沒接種的民眾盡快接種,提升自我保護力。陳時中指出,該增購疫苗均已配送至地方政府衛生局轉發轄區合約院所及衛生所,提供民眾接種。另考量接種疫苗後,少數人會有發燒、肌肉痠痛等全身性反應,不易與其他感染分辨,所以建議自主健康管理者,於自主健康管理期滿後,再接種流感疫苗。陳時中表示,為節省等候及排隊時間,建議民眾接種前,可先至各地方政府衛生局網站或疾管署流感防治一網通(https://antiflu.cdc.gov.tw/)查詢,並電洽有提供接種服務的院所進行預約,確認有疫苗後再前往接種。此外,民眾前往醫療院所或接種站接種時,應落實佩戴口罩、適度保持安全距離及手部衛生等措施。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上週(1月17日至1月23日)國內類流感門急診就診共39,656人次,較前一周上升5.6%,仍較前4個流感季同期為低;近4周社區呼吸道病毒分離以呼吸道融合病毒(41.7%)為多,惟近期檢出數已呈下降,其次為單純疱疹病毒(29.6%);國內自去(2020)年10月迄今,累計1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感染H3N2,尚無死亡病例,均明顯低於前4個流感季同期(2016至2020年同期病例數為256至845例、死亡數41至137例)。指揮中心提醒,天氣預報指出,本周有另一波冷空氣南下,各地氣溫將明顯下降,請民眾留意自身健康狀況,並落實勤洗手及咳嗽禮節等衛生防護措施,有呼吸道症狀時應佩戴口罩;打噴嚏時應用面紙或手帕遮住口鼻,或用衣袖代替;與他人交談時,請保持安全社交距離。民眾如有類流感症狀,應就近就醫並充分休息,以降低病毒傳播的風險。
-
2021-01-05 科別.腦部.神經
臉部疼痛原因多 頭痛、眼痛都可能
臉部疼痛的原因有很多,有時不易分辨,如何做出鑑別診斷很重要。額頭附近的疼痛,其實是一種頭痛,不管是常見的緊縮性頭痛或偏頭痛,甚至是少見的叢集性頭痛,都會侵襲額頭至顳部的太陽穴位置,在眼眶周圍及深處形成疼痛。不過一般大眾額頭最常痛的原因,多是感染引起的。大部分鼻炎感染到鼻腔,其黏膜因刺激而腫脹,到某種程度就會疼痛,若感染的膿液流入上下的鼻竇時,疼痛會有繞著眼眶一圈的感覺,甚至引起上排牙痛。另外,三叉神經痛、紅眼症、急性青光眼也要列入考慮,可從發作部位、時間、詳細的病史來做鑑別診斷。還有眼痛合併眼球不能轉動,則要考慮痛性眼肌麻痺症(Tolosa-Hunt syndrome),必須做腦血管影像來診斷。要小心的是,若合併明顯的神經學症狀,例如意識不清,或半身麻痺等,就要強烈懷疑腦部損害,如腦膜炎感染或是腦血管疾病,要送急診馬上做檢查及治療。臉頰附近的疼痛,有幾個狀況要考慮的。一是三叉神經痛,即在耳道前方深處三叉神經核的位置,多半呈現電擊或燒灼感覺般的疼痛,外觀幾乎無異狀。二是顳顎關節炎,在上下顎關節附近會有明顯觸痛,可能略呈現腫脹,病人多半很難張開嘴巴。三是顏面神經麻痺。基本上顏面神經麻痺是不太會痛的,它的成因多半是疱疹病毒感染 ,但感染到一定程度會腫脹而引起疼痛。若只是感染簡單性疱疹病毒(HSV),治療後大都會痊癒,但是少數感染水痘帶狀疱疹病毒的人,多半會同時影響第5及第7對腦神經,會引起嚴重的發炎,外觀腫脹,甚至有紅疹及水泡產生,稱為雷式症候群(Ramsy-Hunt syndrome),這是急症,不快速治療會有顯著後遺症。四是其他病症,如咽喉或扁桃腺炎、淋巴結腫脹、中外耳炎、上排牙齦炎等,而老人則要考慮巨細胞動脈炎(Giant cell arteritis),它侵襲頭部兩側表面血管,除了疼痛外,嚴重會導致失明。臉部大小疼痛病症,病因有輕有重,建議到醫療院所診斷及治療,以免延誤治療良機。
-
2020-11-06 癌症.抗癌新知
口腔細菌的大本營在舌苔 但為何專家建議別用漱口水或牙刷刷舌苔?
人身上的細菌數量大約是人體細胞數量的 1.3 倍,分布於身體各部位成一部落。主要的部位包括口腔、鼻腔、胃腸道、生殖泌尿道和皮膚。這些細菌總共有 500-1000種。生存於口腔和喉嚨的細菌約 900 種,總稱為口腔菌叢。這些細菌散布於牙齒、牙齦、舌頭和喉嚨。在牙齒表面的黏著性菌斑生物膜上有許多的細菌。此外,在牙周小袋深處也可聚集菌斑和殘渣,上面也有大量的細菌。由於有些部位(如牙齦縫隙)不會受到唾液的沖刷;有些部位(如喉嚨和舌頭)出現上皮細胞持續地剝落。所以口腔內不同部位的菌叢組成不盡相同。不過大體而言,口腔菌叢中主要的細菌包括鏈球菌、奈瑟菌、梭桿菌、普氏菌,以及其他的厭氧菌。好的細菌對身體有益,譬如有些可分解養份方便人體吸收,有些則協助製造腎上腺素、皮質醇、血清素、γ-氨基丁酸等,協助體內荷爾蒙的平衡。帕金森氏症的病人常常在其口腔和腸道出現不足量的普氏菌,這或許可以部分解釋為什麼帕金森氏症的病人腦中的多巴胺量不足之因。相反地,口腔内也有許多對健康有害的細菌,例如導致牙齦病變的具核梭桿菌、牙周病主要致病菌牙齦紫質單孢菌、導致蛀牙的變種鏈球菌、單純疱疹病毒和白色念珠菌等。眾所皆知口腔衛生不佳的人有較高的風險得到牙齦疾病。牙齦炎是牙齒表面上的菌斑引起的牙齦發炎。牙周病是一種低度而慢性的發炎。它是由致病菌引的牙齦發炎,可導致骨質流失、沾黏性喪失、牙齒鬆動甚至喪失。除非定期看牙醫,牙周病常不被人察覺,也常常不會造成不適。美國疾管局的統計,約 47% 的人有牙周病,而 65 歲以上的人約 70% 罹患牙周病。最近幾年的研究發現,口腔的細菌除了能夠引起阿茲海默症外,也和身體許多疾病有關。2005 年科學家以牙齦紫質單孢菌感染豬做實驗發現,即便沒有高膽固醇血症,反覆的菌血症也會引起冠狀動脈和主動脈粥狀硬化。有許多研究發現,在動脈的粥樣斑塊中可找到牙周病的細菌。目前有許多專家認為牙齦紫質單孢菌會促進動脈粥狀硬化的發生。美國牙周病學會也指出,牙周病患者罹患冠狀動脈疾病的機率比一般人高一倍。此外,與牙周炎有關的細菌進入血液循環會造成 C 反應蛋白的上升。C 反應蛋白是血管發炎的標記。2014 年科學家以老鼠做實驗發現,口腔感染牙齦紫質單孢菌會改變腸道菌叢,增加擬桿菌門細菌和減少厚壁菌門細菌,這種菌相的改變會導致迴腸的漏失,而產生內毒素血症和全身性的發炎。近年來有研究發現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人有較高的機率罹患牙周病,尤其是ACPA- 陽性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由上述可知,口腔衛生和健康極為重要,不是只有造成牙周病而已。所以減少口腔的細菌滋長是非常重要的保健方式。目前已知會增加口腔細菌滋長的情況包括抽煙、用藥、基因、食物的種類、青春期和懷孕。此外,如果有牙齦炎的話,也要積極的治療治療。因為如果牙齦炎不治療的話,牙齒和牙齦中間會形成一個牙齦下小袋,其內充滿了細菌。在這種情況下幾乎不可能除掉細菌了。這是很重要的議題,因為大約一半左右的成年人都曾經罹患過牙齦炎。比上述例子更駭人聽聞的是口腔細菌「具核梭桿菌」竟然和大腸癌有關!2011 年分別有三組有科學家同時研究大腸直腸癌和遠離癌症之正常大腸組織。比較這兩組樣本的腸道菌叢後發現,大腸直腸癌的樣本有一個共同處,那就存在大量的具核梭桿菌基因。2014 年有研究發現,具核梭桿菌竟然是「穴居在」大腸癌細胞中。也就是說這些細菌住在大腸癌中,不過是在癌細胞的外面。研究發現,有一半的大腸直腸癌可找到這種細菌的存在,而且令人驚訝的是腫瘤發生肝轉移時,這種細菌也跟著出現在轉移的癌症組織中。研究人員發現,原發的大腸直腸癌和肝臟轉移癌相隔兩年,但是出現在肝臟癌組織的細菌是原先就感染在大腸癌上面的,並不是後來才感染得到的。換句話說,如果原先的大腸癌沒有感染這種細菌,那麼肝臟的轉移癌也不會有這種細菌。研究人員認為, 這種細菌顯然是隨著大腸癌一起轉移到肝臟的。這是否表示,這種細菌是大腸癌的一部分?為了回答這個問題,科學家做了一項有趣的實驗。他們把這個感染具核梭桿菌的大腸癌接種到老鼠身上,讓這個癌組織長大後,再切一小塊移植到另外一隻老鼠身上。如此重複四次,到了第四隻老鼠身上後,還是可以從這個移植的大腸癌內發現這種細菌。這細菌和癌細胞可是黏得緊啊!更有趣的是,當科學家用殺菌劑「甲硝唑(metronidazole)」治療移植的老鼠後,具核梭桿菌被殺死了,腫瘤的生長也跟著減緩了。相反地,用紅霉素當作對照組(紅霉素無法殺死具核梭桿菌),則可以發現,腫瘤的生長不受影響。顯然具核梭桿菌可提供某種大腸癌需要的東西。雖然目前還不清楚,但是具核梭桿菌的確在大腸癌的發生上扮演重要的角色。進一步分析發現,伴隨具核梭桿菌的大腸直腸癌有較高的比例出現特定的基因變化。口腔的細菌主要在哪裡?答案是舌苔。舌苔是口腔細菌的大本營。舌苔通常是白色的。有時可以變成黃色,甚至是黑色(圖5)。不管什麼顏色,舌苔基本上就是多層細菌和霉菌的組合。舌苔一旦取下來放在紗布上來看都是帶有顏色的,從淺咖啡到深咖啡都有。這是因為不同細菌有不同的顏色所造成的。口腔菌叢之間應該維持生態平衡,用漱口水消毒或使用抗生素都會破壞細菌之間的平衡,這樣會讓某些細菌成為主流。舌苔也不能夠用牙刷去刮,因為會把舌頭上面的鱗狀上皮細胞弄得粗糙,讓細菌更容易附著和生長。一旦菌落之間失去平衡,舌苔顏色會改變、出現口臭,也會有自覺性的口腔異味。密蘇里州的醫師於 2018 年 9 月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報告一個蠻嚇人的個案。一位中年女性因車禍而使用抗生素。結果不到一星期,舌頭出現黑色的舌苔。後來停用抗生素並力行口腔清潔後才恢復正常。(本文節錄自時報出版《精準醫學:早期預防癌症,破解基因迷思對症下藥》)
-
2020-05-03 醫療.眼部
眼睛也會「長皮蛇」! 醫警告這2種人發生率高
新冠肺炎疫情緊繃,不僅蔓延國際,國內居家檢疫人數也不在少數,相關防疫人員都疲於奔命,在此身心俱疲的同時,疱疹病毒在體內蠢蠢欲動。帶狀疱疹俗稱「皮蛇」,因初期症狀表現變化多端容易被忽略,加上老一輩迷思,擔心皮蛇沿著神經分布繞成一圈後就有致命危機,容易尋求錯誤的治療。嘉義長庚醫院眼科吳沛倫醫師表示,帶狀疱疹和水痘是由同樣的病毒所引發,初次感染後病毒會潛伏在神經節,當免疫力下降,再活化的病毒會順著神經控制的皮節分布長出叢聚性的疼痛水泡和皮疹;在皮膚上的水泡出現前,會先出現不明原因刺痛和麻脹感,這是神經發炎產生的疼痛,即使水泡消失仍可持續超過三個月,是為疱疹後神經痛。 雖神經是雙側分布,但各管轄一邊,因此帶狀疱疹只會感染一側神經,幾乎不會有繞圈情形。吳沛倫指出,帶狀疱疹可能出現在任何身體部位,若是長在額頭、頭皮、眼皮或是鼻子時,會波及到我們的眼睛,因為病毒已經侵犯顏面三叉神經的第一支(眼分支神經);帶狀疱疹發生率約10至20%,年齡愈大、尤其60歲以上的人免疫功能降低,發生情形愈高。 眼睛一旦受到病毒感染,輕則出現頭痛、結膜炎、角膜炎、虹彩炎等,嚴重者會有角膜潰爛、角膜混濁、視神經炎、動眼神經麻痺、青光眼、急性視網膜壞死,並留下視力受損的後遺症,最嚴重可導致失明。 治療上,服用抗病毒藥的黃金期是發疹的三天內,可減少發疹數量,減少疼痛。治療中皮膚患部可以塗抹抗生素藥膏,但千萬不能戳破水泡以免次發性感染,也可穿著寬鬆衣服避免磨擦水泡引起疼痛;若侵犯到眼睛時,則須視病情給予局部抗發炎和抗病毒的藥物等,有時還需加抗青光眼降眼壓藥物,以免青光眼造成視力下降,充足的休息、水分及營養的補充都有助提升免疫力。延伸閱讀:免疫力差帶狀皰疹伺機而動! 身體出現4症狀要有警覺「皮蛇」好了還很痛是怎麼了?
-
2020-04-29 科別.皮膚
影/胸部長皮蛇痛到不想穿內衣出門 斬皮蛇禁忌是錯誤
彰化粘姓婦人一年前曾在腰部長出帶狀疱疹,日前又在右胸復發冒出帶狀疱疹,痛到連內衣都無法穿,衛生福利部彰化醫院皮膚科主任郭峰昇說,得過帶狀疱疹病患九成以上不會再復發,旦若再復發,就要檢視自己是不是免疫力持續低下,應及早治療,才能能避免病程拖更久。今年61歲的粘姓婦人日前洗澡時察覺右胸乳暈旁有搔癢的感覺,且持續了三天,不過每次抓了抓之後就不癢了,以為是一般皮膚問題而已,索性就放任不管,結果第四天開始竟冒出一點一點的紅斑,原本發癢的地方也伴隨些微的刺痛感,經檢查又是帶狀疱疹。粘姓婦女說,因為衣服常常摩擦到患部,當時連走路都會痛,連帶影響到工作表現,為了減少皮膚接觸到衣物的機會,期間更是連內衣也不穿就出門,只求能減少疼痛。粘姓婦人說,一年前她在腰部就長過一次帶狀疱疹且面積相當大,治療兩個多月才痊癒,當時醫師說,長過之後要再復發的機率很低要她不用擔心,沒想到才過一年又被「蛇」纏上。彰化醫院皮膚科醫師郭峰昇說,帶狀疱疹和水痘病毒相同,只要曾得過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就會潛伏在體內神經中,等到人體免疫力低下時,藏在神經中的病毒就可能被激活,進而以帶狀疱疹形式發病。郭峰昇說,或正在接受化學治療。粘婦說,當時同事看到她痛得連路都走不好,就說要帶她去找師父斬皮蛇,還一直誇讚師父有多厲害多神奇,她不相信,還告訴同事「另一名同事被你帶去斬了五、六次了,蛇還不是長得好好的!」郭峰昇說,民間有俗稱「斬皮蛇」的療法,不外乎都是透過儀式,象徵性地斬掉皮蛇的頭部,再敷上草藥,但來路不明的藥物可能會引起皮膚不適形成反效果;另外長輩常告誡長帶狀疱疹不能吃蛋,因為蛇愛吃蛋,會把蛇越養越大,這也是錯誤觀念,引起帶狀疱疹的成因多半是免疫力下降,這時還刻意避開某些食物反而會營養不均衡,這樣病程可能拖得更久。帶狀疱疹病毒潛藏於人體神經中,有可能在身體任何一個部位冒出,郭峰昇說,要注意的是,若長在眼鼻周圍可能會影響到視力,若長在私密處的話恐引起大小便失禁,都應盡早就醫。郭峰昇說,現在針對帶狀疱疹的患者有提供最多7天的健保給付藥物,如果症狀嚴重還可選擇自費藥物,效果更顯著,越早服藥越能大幅縮短及減低帶狀疱疹帶來的神經疼痛,更能避免後遺症的產生。
-
2020-04-24 科別.感染科
才傳2生新冠肺炎確診 台師大再傳多人感染水痘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陸續傳出有2名學生確診新冠肺炎,校方也公告6日到24日實施遠距教學,如今又傳出宿舍有多名學生感染水痘,目前都已隔離治療,校方也加強消毒工作,同時靜置宿舍一周;對此,北市衛生局表示,台師大約3月13日回報有水痘患者至今已有14人感染水痘,最新個案是4月20日2例,預計監測到5月11日,若不再有確診個案才解除監測。北市衛生局疾病管制科長余燦華表示,水痘是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引起傳染病,發疹前5天就有傳染力,會透過皮膚直接接觸、飛沫或空氣傳播,接觸到水疱液和黏膜分泌物感染,在密閉不通風環境中,透過同儕交談、玩耍、混班上課及共同搭乘大眾運輸交通工具等,很容易被感染,而台師大14名水痘患者都是學生,可能在課程、宿舍等場合相互傳染。余燦華說,水痘初期包含輕微發燒、疲倦、食慾不振、頭痛及肌肉或關節痠痛等症狀,之後開始出現紅疹,逐漸發展成紅丘疹、水泡疹、膿泡疹而後結痂,約2到4周內痊癒;水痘要等到水疱變乾結痂為止,才能避免傳染,最有效的預防方式是接種水痘疫苗。余燦華也指出,台師大3月13日至今已有14人感染水痘,12人居家自主管理,2人則在學校宿舍獨立個人房,陸續都已結痂不具傳染力,校方也已消毒環境;由於水痘潛伏期為2到3周,而最新2名案例出現在本月20日,將持續監測,連續3周沒增加感染者就會解除監測。
-
2020-01-19 科別.皮膚
50歲以上免疫力降恐皮蛇上身 積極預防主動諮詢
台灣50歲以上的人口,將近95%都曾罹患過水痘,一生中有1/3的機會病毒會被活化,而且研究已證實帶狀疱疹會增加1.2倍的骨鬆及骨折機率 ,也會增加中風機率,對長輩造成極大的威脅。因此,專家建議,五十歲以上民眾依醫囑接種帶狀疱疹疫苗,對健康有多重保護力。成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任吳至行指出,目前醫界認為罹患帶狀疱疹代表免疫系統開始虛弱,是身體的警訊。台灣學者曾研究健保大數據,在2000年至2012年間分析帶狀疱疹與未罹患者發生骨鬆及骨折的風險比例,平均追蹤了6年,發現帶狀疱疹患者發生的風險是沒有罹病者的1.2倍。實際上,帶狀疱疹的發生,通常都是年幼時感染水痘帶狀疱疹病毒,人體感染水痘痊癒後,該病毒並未消失而藏在背根神經節,等到免疫力下降時,仍有10%到20%會被活化,像是老化、壓力、感染、罹患癌症時就很容易被誘發。尤其老化,會使得T淋巴細胞的數量、活化及增生能力都下降,而這也是帶狀疱疹發病的重要機轉,因此長輩就成了高風險者 。由於水痘與帶狀疱疹都是同一種病毒,而為了避免幼兒因水痘產生的嚴重併發症,國內早在民國93年開始推動滿一歲嬰幼兒接種一劑公費水痘疫苗,也建議滿四到六歲自費接種第二劑;13歲(含)以上未曾接種疫苗且未得過水痘者,也可自費接種兩劑,兩劑間隔四至八週。若小朋友打過水痘疫苗,未來是否會降低罹患帶狀疱疹的機會,台安醫院皮膚科主任曾德朋說,打完水痘疫苗身上就具保護力,未來感染的機會就降低許多。但應該還有不少二、三十歲年輕人沒打過水痘疫苗,加上50歲以上長輩高達95%都曾罹患過水痘,因此,這些族群終生仍承擔著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再活化的風險。另外,研究顯示,大於45歲的族群,帶狀疱疹患者也比沒有罹病者增加31%中風機會。其中病灶部位在眼睛周圍的人,發生機會達4.28倍最驚人。無獨有偶,也有研究發現缺血性中風及出血性中風,在帶狀疱疹感染後一到三個月發生的風險,高於發病一年以上的患者,吳至行醫師說,這顯示急性期感染,病毒兇猛又危險。另外,也有報告指出,帶狀疱疹患者失智風險會增加11%,不過,若患者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則會減少45%的發生機率。罹患帶狀疱疹的長輩不只要擔心中風、失智的風險,擺在眼前最痛苦的則是帶狀疱疹後神經痛帶來的折磨,且隨著年紀增加、發生率愈高,60歲以上有50%的機會,75歲以上發生率則高達75%。曾德朋醫師就接獲一名70歲的男患者,自訴得過皮蛇,10年來腰際間不定時抽痛,吃止痛藥、喝降火氣草藥、連民間的斬蛇都試了,都沒有效果,進出醫院多次,治療上非常棘手,曾德朋醫師說,最後只能多管齊下協助病人改善疼痛狀況。● 帶狀疱疹疫苗小檔案長過皮蛇 也建議積極預防帶狀疱疹疫苗是一種活性減毒疫苗,可提高水痘帶狀疱疹病毒特異性免疫力,預防成人之帶狀疱疹及其併發症。建議施打的對象,為50歲(含)以上未曾接種過帶狀疱疹疫苗者,不論之前是否有水痘或帶狀疱疹病史,建議接種一劑。因為有研究認為帶狀疱疹即使感染過,再次感染的機會仍大。不過,提醒女性朋友,在接種後四週內應避免懷孕。和任何疫苗一樣,接種帶狀疱疹疫苗並不一定能對所有的接種者產生保護作用。而常見不良反應包括:注射部位皮疹、發燒、過敏反應等,如有問題可以詢問專業醫護人員。
共
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