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30 醫聲.罕見疾病
搜尋
熬夜
共找到
896
筆 文章
-
-
2024-11-22 性愛.性福教戰
天冷陰莖縮小是短期現象,但會造成勃起困難嗎?泌尿科醫師解析
近期天氣快速變化,氣溫降低,男性恐面臨「冬季陰莖」現象,也就是男性生殖器官尺寸因天冷而縮小,影響性功能表現。「紐約郵報」報導,英國醫師葛蘭特(Donald Grant)表示,低溫環境下,男性生殖器會自動收縮,以保留身體熱量,但會使血液循環受阻,陰莖尺寸因此縮小,縮小幅度甚至高達50%,同時可能導致勃起困難。冬季陰莖縮小是短期現象台灣男性學暨性醫學醫學會顧問、林口長庚醫院泌尿科系副系主任陳煜指出,「冬季陰莖」是一種物理現象,也是一種生理現象,天冷時,人體為了保暖,血管就會收縮,男性生殖器附近的血管也會收縮,從外觀看起來就會縮小。「不僅是生殖器,男性陰囊皺摺也具有調節溫度作用。」陳煜說,陰囊皺摺會維持睪丸溫度低於中心體溫約3至5度,以保持精蟲活動,當冬天氣溫下降,陰囊皺摺不需調節溫度,皺摺就會較為緊密。天冷會造成陰莖勃起困難嗎?冬季陰莖會造成勃起時,生殖器比平時縮水嗎?陳煜說,應該不會,冬季陰莖是一時的現象,當回到室內等溫暖環境,這情形就會消失,或是陰莖勃起血管充血時,仍可恢復到原先勃起狀態。但對有勃起功能障礙者來說,冬季陰莖確實會使勃起更加困難。陳煜說,許多年長男性受到年齡、三高、吸菸等影響,多有勃起功能障礙;年輕男性也受到熬夜、工作壓力、三高等影響,早早出現勃起功能障礙,因此患者人數逐年增加。依統計,40歲左右男性患有勃起功能障礙者約10至15%,50到60歲患者為40至50%,其中約8成是輕度,60歲患者約60%,70歲患者約70%。室內溫度不宜太冷 以免陰莖勃起困難在冬天男性想在性生活表現好,陳煜建議,首要維持舒適的室內溫度不宜太冷,以免陰莖勃起困難、性愉悅降低;其次,好好經營伴侶關係;三是維持良好的性生活環境。陳煜指出,若已有勃起功能障礙者,應盡速就醫,經給予藥物都可以獲得很好的治療,但重要的是,平時應避免吸菸、遠離三高,紓解壓力等。
-
2024-11-17 養生.聰明飲食
三多營養最前線/ 吃B群還是睡不好、沒精神?醫師教你這樣吃,效果翻倍!
現代人飲食精緻,且全穀類等攝取少,導致人體中B群容易不足,而出現疲勞、甚至焦慮,難以入睡等問題。雖然很多人知道,補充 B群可以減緩疲勞,但B群種類很多,到底應該怎麼補充才能發揮最大好處?維生素B群的重要性?維生素B群是現代人維持能量、緩解壓力、支持身心健康的重要營養素,且廣泛存在於全穀類、豆類、蛋類、乳製品、綠葉蔬菜等。不過,許多人因生活忙碌,或飲食過於精緻化,例如多半將全穀類、堅果等去皮食用,因而無法攝取足夠的B群。B群在人體作用為輔酶,也就是輔助酵素代謝營養素的作用,有一種催化的功能。營養師賴怡帆表示,它能更有效率的將飲食中的營養素轉換為能量。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老年醫學科主任張舜欽也形容,B群所扮演的角色,如同工廠運作時,員工工作不起勁、拖拉、疲憊,將影響整體工廠進度,需要輔助的能量提升工作效率。尤其對年輕人來說,缺少這部分營養,頂多感覺疲倦等,但對原本營養較不足或不均的老年人來說,很可能引起貧血,或認知功能問題。B群包含哪些重要類別?賴怡帆也說,每個年齡層都應補充足夠的B群,且每一種B群種類雖有其特性,但彼此間具有協同性,也就是能夠互相提升彼此的功能,這是補充完整B群的好處。1.維生素B1張舜欽解釋,B1對神經系統、肌肉與心臟健康很重要,尤其經常熬夜、壓力大的人來說,B1有助減少疲勞感。不過,現代飲食中精緻碳水化合物,例如白米、白麵包,恐導致B1攝取不足,一旦缺乏恐引起腳氣病、四肢無力或心臟、神經系統異常等症狀。2.維生素B2能促進細胞生長、能量生成,有助於皮膚、眼睛和神經系統健康。B2能協助身體處理來自電子產品的藍光傷害,緩解眼睛疲勞。缺乏時易導致口角炎、皮膚乾燥、眼睛不適等症狀。3.維生素B3現代人飲食常為高脂、高糖,而B3能幫助控制膽固醇,有助心血管健康。若缺乏易引起皮膚炎、腹瀉等。4.維生素B5對減輕壓力有幫助,適合壓力大的上班族及學生,如果缺乏可能會有疲勞、頭痛及胃腸不適等症狀。5.維生素B6有助製造血清素、多巴胺等神經傳導物質,緩解焦慮、壓力,尤其易焦慮、抑鬱或常熬夜等,可補充B6穩定情緒,也有助入睡。6.維生素B7保護皮膚、頭髮及指甲健康。7.維生素B9參與DNA合成,對細胞生長與分裂很重要,尤其備孕、懷孕女性,能預防胎兒神經管缺陷等問題。此外,對素食者或飲食單一的人群,尤為重要。8.維生素B12有助維持神經、造血系統健康,幫助記憶及注意力集中。此外,素食者容易缺乏B12應多補充。如何補充B群?張舜欽說,B群屬於水溶性維生素,不會累積在身體中,因此,較不會有過量的問題。但有些人服用B群後卻晚上睡不著,他解釋,每個人情況不同,有些人服用後,晚上睡得很好,有些人則相反,若擔心睡不著,建議在中午前服用。此外,賴怡帆表示,民眾常同時購買許多保健食品更要注意劑量與成分,避免B群劑量的疊加,如果長期服用高劑量B群,則可能導致噁心、皮膚潮紅、腹瀉等問題,因此,建議依照包裝標示劑量或諮詢醫師建議後服用。B群提供了人體基礎新陳代謝所需,賴怡帆建議,針對男性與女性不同需求,例如女性可以補充鎂,幫助睡眠品質、維持放鬆好心情,減少骨質流失,補充鐵可維持紅潤氣色;男性補充硒、鋅,可維持男性睪固酮濃度幫助生殖機能、延緩攝護腺肥大等問題。
-
2024-11-16 退休力.來測你的退休力
2024退休力大調查/七十四歲葉桑 是推理小說家也是稽查員
跟推理小說家葉桑約在校園,他提早抵達,倚著街邊的石柱翻閱筆記本,很想知道眼前場景如果出現在他小說中,會是一段怎樣的描述。很可能是「形象斯文的男性,戴著一副眼鏡,打扮乾淨整齊,看起來是退休的年紀,其實還活躍於兩份工作,推理小說家以及ISO稽核員。」「我的字典裡沒有退休。」葉桑過去曾是藥廠化驗員,培養細菌需要較長時間的等待,於是一邊寫作投稿至報社,後來受邀在聯合報寫專欄,當時剛開放報禁,是寫作的美好時光,稿費加起來比正職薪水高,卅五歲出版第一本小說,之後維持每年出版一本,直到四十三歲。他說,當時很天真沒想過財務問題,四十三歲辭職在家寫作,那個年代也不時興作家到處演講或上節目,一年後有些厭倦,也不知道是幸或不幸,本想用熱血灌溉文壇花朵,此時外商藥廠找他擔任約聘人員執行專案,不到一年他升為正式員工。儘管外商條件優渥,卻也因為忙碌讓他中斷小說創作。「人生在風平浪靜時,就要想到狂風暴雨時如何因應。」五十歲那年父親去世,身為獨子,理所當然負起照顧母親的責任,也是這一年,他開始產生危機感,雖然外商薪水很好,但六十歲得退休。當時沒有勞保新制,不會有退休金,他想要找一份沒有年齡限制的工作,於是辭職考進稽核公司擔任稽核員。稽核員期間經常公務出國,有一天回家看見媽媽跌倒在地爬不起來,心一驚,如果出國時媽媽發生意外,後果不堪設想,於是他從正職稽核員改為兼職,白天照顧母親,外出工作時就申請居家服務,晚上有空就寫稿,今年七月,高齡九十六歲的母親離世後,他依然維持著兩份工作。稽核和寫作是不同專業,但葉桑認為大同小異,他寫的是推理小說,要抽絲剝繭找出真相,而稽核員有點像偵探辦案,過程中必須留意蛛絲馬跡,問話要像蜘蛛結網,跟推理小說有異曲同工之妙,此外,稽核員三年換證一次,必須研讀最新法規,推理小說也是要與時俱進,因為辦案手法日新月異,而且兩種工作都沒有年齡限制。不退休是因為生活樂趣這個年紀的優勢在於,他的接案少,只要客戶有需要,熬夜趕工隔天早上就可以交出資料,他說,有些客戶要的就是快速,年輕稽核員可能接案太多,一份資料分析往往需要好幾天,相形之下凸顯出他的優點。持續工作帶給他很大成就感,「平常在家附近散步,人家看我是糟老頭,走到餐廳門口還被擋下來問,阿伯你要做什麼。但我從事稽核工作時,專業獲得尊重,受邀參加客戶的員工聚餐也備受禮遇,這些都是生活中的樂趣,金錢已經不是最重要的。」很多人退休後感到失落,可能是對過去的生活品質過於執著,他建議趕緊找一個自我肯定的方式,從自己的愛好延伸擴大,例如喜歡閱讀可以參加作者講座,喜歡寫作就從臉書一天一篇貼文開始寫,他在六十歲那年開始寫臉書,六十五歲出版社再度找上門,一年出一本,目前出了七本小說,去年發行《塵封之謎》,今年年底要出新書《波斯貓在暮靄中唱歌》。葉桑六十五歲出書時跟媽媽一起直播宣傳,問她世界上誰最帥,本來期待自己被稱讚,沒想到媽媽堅持說是裴勇俊。照顧媽媽廿四年,雖然有悲傷的時候,但有時候很好玩、很溫馨快樂,「照顧媽媽初期兩人像朋友一樣,當媽媽逐漸老去不能行動,就當成女兒寵愛,後來媽媽完全失智就當成寵物,無條件愛她。」願老年如流星般消逝葉桑的父親八十八歲離開,媽媽享壽九十六,他預估自己也會長壽,一定要未雨綢繆,預先想好未來廿年的安排,現在持續工作存錢,等年紀更大之後要住進銀髮宅,他開玩笑說,至少不能被媒體下標題「老作家葉桑晚景淒涼」。接續照顧父母至臨終,漫長過程中,自己想要的老後生活樣貌逐漸清晰,「無病無痛地老去、無聲無息地死亡,就像流星一下子消逝。」聽來頗富意境,葉桑點點頭說:「人生不要這麼政治,可以詩意一點。」
-
2024-11-16 焦點.健康知識+
總是忙到沒時間好好吃飯、睡覺?4個周末行動足以讓你平衡日常惡習
現代人生活步調快,多數人每天趕上班上課,許多事情都得匆忙完成,例如快速隨便的解決一餐,也忙到沒時間好好睡覺及運動。不過科學家已經證實,明智地利用周末時間補做平日沒時間做的事,可能足以抵消你在一周內所做的事情。專家分享利用周六和周日的活動補跑,一樣可以改善健康。1. 周末補眠我們都知道睡眠很重要,但不少人每天三更半夜才睡,可能因為工作課業,也可能是熬夜追劇,有時可能一天只睡2、3個小時。根據美國睡眠基金會(Sleep foudation)建議,睡眠時間依不同年齡階段有不同需求,中壯年的成人階段(26-64歲),大約需要7-9小時的睡眠時間。睡眠不足可能導致肥胖、高血壓、慢性發炎,及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及失智症等風險。理想的情況當然仍是每天要有規律充足的睡眠時間,不過如果平日做不到,選擇在週末多睡一點時間也好。研究表明,在周末補眠有助於降低心臟病發作的風險、預防肥胖、減少憂鬱,甚至能延長壽命。台大醫院的研究團隊近期也在國際期刊《睡眠與呼吸》上發表最新研究指出,周末多賴床幾個小時,不僅能讓身體恢復活力,還可以降低70%以上罹患失智症的風險。2. 「周末戰士」運動效益不會比較差很多人想運動,但平日真的沒時間。國外研究發現,努力在每周1到2天內完成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的「周末戰士」(weekend warrior),其達到的健康效益不比天天運動的人差。因此,對於青壯年或長者而言都一樣,以一周運動總量為目標,若無法天天運動,假日就是補運動的最佳時刻。台北市立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也在聯合報撰文提醒,每周90分鐘或每天15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應該是最低的有效量,不能再少了,在這個基礎上,每天若能再增加15分鐘運動,還可以進一步降低死亡風險。此外,選擇多元而複雜的運動比單純重複動作的運動好。總之,有動比不動好、多動比少動好、多元比單調好,依照個人狀況循序漸進加量加強為首要原則。3.好好吃一頓周末早午餐多數人在上班上課的日子,要不是不吃早餐,不然就是隨便吃,也經常是匆忙購買快速即時不健康的東西吃。周末就請花點時間坐下來吃一頓營養的早午餐。不過早午餐的餐盤內容也很多是超級加工食物,應盡量選擇原型食物、富含蛋白質、低糖、低脂的食物。好好吃一頓早午餐的意義,不但在於選擇營養美味的食物,也在於可與朋友或家人一起享用,研究顯示與親友一同用餐還可促進心理健康。至於為何選擇早午餐,而不是較早的早餐?因為吃早午餐可增加隔夜禁食時間(一天的最後一餐和第二天的第一餐之間的時間),有助減重及改善腸道健康,而且還能睡飽一點改善睡眠。4.周末出去走走周間長時間待在室內可能會對健康造成嚴重破壞,尤其久坐就被認為是「慢性自殺」的一種行為,《The Telegraph》訪問約克大學環境與健康教授Peter Coventry表示,它會損害人的情緒、注意力、記憶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長待室內缺乏太陽光照射也是一大問題,這會導致身體缺乏維生素D,對骨骼和免疫功能造成不利影響。因此周末盡可能多從事戶外活動或園藝活動,藉著到處走走跑跑,改善體能與心理健康。【參考資料】.《The Telegraph》.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11-12 癌症.肺癌
健保擴大給付肺癌第三代標靶 提升晚期病人存活率
「為什麼是我?」42歲的小寧與丈夫是頂客族,婚後幾乎不下廚,也不抽菸,沒有喝酒或熬夜的習慣,一次嘴角莫名抽搐、無法正常控制口水,就醫檢查竟發現第四期肺癌合併腦轉移,使用第三代標靶藥物治療,幾周後腫瘤縮小,幾乎無副作用,治療後的生活與過往無異。肺癌是「發生人數最多、晚期確診比例最高、死亡率最高」的三冠癌王,據統計,台灣肺腺癌病患約55%帶有EGFR基因突變。今年10月1日起,健保給付擴大到第三代EGFR標靶藥物,涵蓋第3B、3C及第4期肺腺癌患者,並不限腦轉移病患。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此擴大給付政策,近9成晚期肺癌EGFR基因突變患者可受惠,預計每年約4000名新增患者有更好的治療選擇。石崇良說,過去只有一成患者可獲得給付,此次肺癌第三代標靶給付擴增的政策改革,被視為台灣癌症治療接軌國際的重要一步,期望達成「2030年癌症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一」的目標。未來將持續在健保財務可負擔下,將新藥或新科技納入給付,明年已編列公務預算50億元,用於癌症新藥暫時性支付專款。石崇良強調,每年約18000人新診斷肺癌,但有超過五成患者已是第三、四期。肺癌晚期藥物給付的費用不便宜,但是適用的病人數多,擴大健保給付第三代EGFR標靶藥物,單年最高總藥費支出超過90億元,是健保史上給付單一藥品年度費用最高的藥品。但是第三代標靶是各大國際治療指引建議的晚期一線治療首選,台灣一定要跟上國際腳步。新竹台大分院院長余忠仁表示,晚期肺癌患者如果能第一線就使用第三代標靶藥物,可有效預防腦轉移、延長存活期,包括保有較好的認知功能、提升生活品質。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張文震表示,第四期肺癌的五年存活率僅一成,肺癌第三代標靶給付擴增,有望提升晚期病人的存活率至二成以上,並大幅減輕經濟負擔,平均每位病友每年節省約 115萬元藥費。另外,肺癌標靶藥物比起傳統的化療藥物副作用小,病人接受度較高,無法接受化學治療的高齡族群,可經由標靶藥得到更多的治療效益。肺癌防治除了「早期篩檢、早期用藥」,更要從篩檢做起,國健署自111年7月1日起,將肺癌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納入我國第五癌篩檢。明年公費篩檢再放寬,下修為45至74歲男性或40至74歲女性、吸菸史下修為20包/年以上,若預算核定順利,最快明年元旦上路。預計受惠人數將從現行每年60萬人提高至100萬人。
-
2024-11-08 養生.健康瘦身
好懶得運動又想提高代謝能力?營養師用兩大觀念半年鏟肉36公斤
現代人工作忙碌或是懶癌發作而缺乏運動,眾所皆知運動有助提昇新陳代謝,如果不想運動又想減重和提高代謝能力該怎麼做?營養師兼健身訓練師博主「清風教瘦」分享,他鼓勵大家都要運動,但總有人一提到運動就害怕和抗拒,加上平常工作、應酬交際、帶小孩等,怎樣都抽不出額外時間做運動。如果真的不想動又想提高代謝、快速減肥,必須做到兩大項一共11個方法。清風教瘦舉自己為例,當初最胖到106公斤,膝蓋不好無法做劇烈運動,但就用這11個方法,一個月就鏟肉不少、六個半月減掉36公斤。第一步:改掉一切對代謝有害的生活習慣1.不要過度節食長期節食會導致內分泌失調,肌肉流失造成代謝下降,所以不想代謝垮掉就一定不要節食減肥。2.不要熬夜按時睡覺,每天睡夠七到八個小時,就能保證瘦素、生長激素、皮質醇等等與代謝相關的激素都處在一個良好的狀態,這樣才能提升代謝。3.遠離甜食含糖飲料和一些過度加工的食品不僅熱量高,而且含有很多不健康的反式脂肪和各種添加物,造成身體慢性發炎的一個主要原因。所以我們要想改善慢性發炎和提高代謝,這些食物一定要遠離。4.少喝酒喝酒是造成腹部肥胖的罪魁禍首之一,而且還會放慢代謝能力,所以要想高效減肥,酒是一定要少喝。5.學會減壓過多的壓力會導致壓力激素皮質醇水平的上升,這樣也會影響代謝,所以要學會條件情緒,保證心情的愉悅,壓力越低,代謝才會越健康。第二步:多吃對改善代謝有幫助的食物對飲食的總體原則就是多吃營養密度高的食物,造成肥胖和代謝下降一方面是熱量過剩,而另一個關鍵的方面就是營養不良。所以減肥控制熱量固然重要,營養對我們改善代謝更為重要,營養吃夠了,身體運轉正常了,代謝才會變好,減肥的效率也才會高。而且這樣還能夠在減肥成功後避免反彈。具體的執行方法如下:1.多吃優質蛋白質減肥期間適當的多吃一些蛋白質食材,有利於維持寶貴的肌肉。肌肉是維持基礎代謝的大戶,能幫助提高減肥的效率,而且在減肥期間多吃點魚蝦、瘦肉、蛋、奶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也會增加飽腹感和幸福指數。這對減少身心壓力也有好處,建議每天蛋白質的攝入量是按照你的每公斤體重吃到1.2克左右,而且每頓都要吃,每頓至少要保證一個拳頭。2.適量補充優質脂肪減肥不要不敢吃脂肪,適量的優質脂肪的補充能夠促進很多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而且也能改善代謝,補充優質釋放的食材,例如奇亞籽、核桃、巴旦木碧根果等堅果、橄欖油、亞麻籽油、深海魚、酪梨這些食材,雖然脂肪和熱量不低,平時要注意攝取量。3.多吃抗炎食物很多長期肥胖的朋友因為過去的飲食和生活習慣所造成的慢性發炎,這也是造成代謝障礙的一個重要的原因。所以平時要多吃一點抗炎的食材,可以幫助改善恢復代謝能力,比如像深海魚、堅果、橄欖油、藍莓、草莓等莓類水果、花椰菜、高麗菜等十字花科類的蔬菜。粗糧中的燕麥、蕎麥、玉米等等都是很好的抗原食材。4.多吃各種綠葉蔬菜補充膳食纖維改善腸道健康,蔬菜的熱量普遍比較低,而且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維生素、鉀、鎂、鈣等礦物質,屬於熱量低、營養密度高的好食材,尤其是膳食纖維,能夠幫助腸道菌群更健康。而健康的腸道是保證代謝的基礎。5.主食多選擇優質慢碳食物像糙米、燕麥、黑米、玉米、大豆等骨粗糧,它們的熱量和精緻米麵的熱量相差不多,但是由於其膳食纖維和各種營養素更加豐富,可以為身體提供更豐富的營養,熱量近似,但營養密度更高。而且這些複雜碳水升糖更慢,飽腹感更強。這血糖和胰島素不會產生過大的波動,對改善激素水平,提高脂肪代謝的效率更有利。6.增加日常活動量如果沒有時間、沒有體力運動,只要先把生活中的碎片時間利用起來,多做點日常活動,只要動起來了,你就贏了。比如平時可以少坐多站,多走走路,爬爬樓梯,騎騎單車都是非常不錯的方式,還能夠改善體質和代謝。資料來源/清風教瘦
-
2024-10-31 焦點.元氣新聞
石英逝世/石英20年前猛爆性肝炎昏迷,兒捐肝救命!B肝帶原會怎樣,該多久追蹤一次?
曾參與民視多檔8點檔演出、近幾年已淡出演藝圈的資深藝人石英,經紀公司證實他27日因自然老化過世於台大癌醫中心,享壽82歲。石英子女們表示,父親在家人陪伴下安詳離世,也是藝人的石英女兒林千鈺稍早忍悲回覆記者:「我答應過爸爸會把媽媽照顧好。」家屬遵循石英遺願,身後事從簡,11月17日於台北市第二殯儀館舉辦追思告別式。石英40歲就檢查出B型肝炎帶原石英早在40歲時便檢查出B型肝炎帶原,但當時不以為意,還經常日夜顛倒拍戲,沒想到要保養肝臟,更沒有定期檢查。2000年發現肝裡有個小紅豆般的肝腫瘤,2001年檢查發現腫瘤有長大的現象,同年中秋節後切除1公分大的腫瘤。2002年5月因猛爆性肝炎呈現重度肝昏迷,後來兒子捐出近6成的肝臟,才讓石英及時從鬼門關前撿回一命。其實在檢查出肝腫瘤前,石英生活過得也算健康,菸酒不沾,當時石英老婆吳玲表示,石英的心律調節器裝了2年,還曾因氣胸開刀,可能是抗生素等藥物吃太多。換肝後的石英更重視養生,不熬夜、定期看醫生,身體逐漸恢復健康。雖然石英仍以82歲高齡自然老化逝世,大家仍應警愓B型肝炎帶原罹患肝病的高風險。B肝帶原一定會得肝病嗎?台灣罹患肝病的人很多,屬肝癌高度盛行國家,根據衛福部統計,因肝癌死亡的患者中,約70%為B型肝炎帶原者、20%為慢性C型肝炎感染者,B、C肝炎病患有20%會進展成肝硬化,每年有3至5%會有肝癌風險,即所謂的肝癌三部曲「肝炎─肝硬化─肝癌」。如果是B肝帶原者,最後就一定會得肝病嗎?其實不然。同樣是B肝帶原者,有人是「健康帶原者」,一輩子與病毒和平共存,也有人肝指數高高低低,成為慢性B型肝炎患者;有些慢性B型肝炎者,終其一生肝臟不會硬化,但也有人在數年或數十年後慢慢演變為肝硬化;肝硬化的病人,也有人沒有變成肝癌。每個人的狀況不盡相同,其生活與飲食習慣也會影響。只能說,B肝帶原者有較高的機率罹患肝硬化、肝癌,但絕不是必然。如何知道自己是不是B肝帶原者?B肝帶原多久追蹤一次?那要如何預防肝癌三部曲?首先當然要知道本身有無帶原。可至醫療院所檢驗「B肝表面抗原(HBsAg)」、「B肝表面抗體(Anti-HBs)」。凡B肝帶原每半年要定期追蹤與接受必要治療,包括肝指數、肝功能、腹部超音波、胎兒蛋白等檢查。衛福部指出,研究顯示,對35-59歲的B肝帶原和慢性肝炎者每6個月提供1次腹部超音波檢查,可以降低37%的肝癌死亡率。國內多位醫師研究結果顯示,B型肝炎、C型肝炎患者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約可降低6成以上肝癌發生。【延伸閱讀】我要怎麼知道我有沒有B肝帶原?慢性B肝沒關係嗎?一情況很嚴重,必要時需換肝B肝健康帶原者 仍可能罹患肝癌而即使是慢性肝炎抽血與腹部超音波正常的B肝健康帶原者,仍可能會罹患肝癌,全台約有兩百萬健康帶原者。根據台北榮總及陽明交通大學組成的榮陽交團隊在2022年發表的研究發現,B肝病毒突變可寄生肝臟,躲避免疫細胞,潛伏、引發肝癌。逾五十歲、男性、有家族肝病病史、體內可測到病毒者,就是肝癌高危險群。【參考資料】.衛福部.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10-25 養生.聰明飲食
33歲二寶媽熱愛奶茶「兩天喝一杯」三年巨大變化讓她醒悟:該戒了
一名輕熟女懷了孩子後喝奶茶的頻率激增,但身體發生巨大變化,不僅血糖值增高,熟人見到都說她臉色也變黃許多,長期喝奶茶的負面結果讓她直呼該戒了。一名33歲女網友分享自己愛喝奶茶,但三年前一個月只喝3、4杯,當時健檢測血糖值為4.21;後來生了二胎變得超愛喝,大約兩天一杯,最高一個月可以喝19杯。她持續喝了兩年多,日前去健檢,血糖值升高到5.77,而且膚況變得非常差。她表示母嬰店的老闆娘說第一次見面時覺得她皮膚很白,現在臉色明顯蠟黃許多,不過她說自己一方面也會熬夜,但另一半原因應該就是喝奶茶所致。這名年輕媽媽直呼身體開始嗜糖了,不喝就覺得不對勁,自己知道糖份攝入過多會導致皮膚糖化,雖然看似數值還在正常範圍,但已被醫生指示該開始控糖,不控制下次就不一定還能維持正常,所以自己必須得戒奶茶了。奶茶帶來的危害1.反式脂肪有些奶茶中的「奶」是用奶精代替牛奶,其中的氫化植物油含有反式脂肪酸。科學研究表明,反式脂肪酸的攝入量和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呈正相關,長期喝這種「奶精茶」就會提高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反式脂肪還會增加阿茲海默症、糖尿病、高血壓罹患機率。2.糖份振興醫院營養治療科營養師張依如指出,一杯正常甜度的珍珠奶茶熱量約等於一大份便當(相當700大卡)、含糖量約等同一碗白飯。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日精緻糖攝取量應在總熱量10%以下,以2000大卡換算約為50公克精緻糖,一杯大杯的半糖手搖飲,精緻糖量約有50公克,一杯就已經達到一天精緻糖分的建議攝取量了。攝取過多糖份會導致胰島素大量分泌,使胰島功能受損,提升胰臟癌潛在風險。另外較高的空腹及餐後血糖水平會明顯增加罹乳腺癌、子宮內膜癌和黑色素瘤的風險。糖分也會讓人老得快,糖分會和皮膚內的膠原蛋白結合,削弱膠原蛋白對皮膚修復和再生的功能,導致皮膚過早出現皺紋和鬆弛。研究顯示50~70歲的人若血糖水平高,會讓他們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老5~7個月。3.咖啡因一杯奶茶中的咖啡因平均為270mg,最高含量可達428mg,而一杯美式咖啡的咖啡因約100~200mg,奶茶的咖啡因含量最多等於4杯咖啡。攝取過多咖啡因會導致焦慮失眠、神經過敏、易怒、心悸、消化道潰瘍、骨質疏鬆等問題。
-
2024-10-21 醫療.中醫
中醫養肝有妙招 把握肝臟排毒2黃金時間!
肝臟的健康與生活習慣、經絡循環密不可分。在中醫理論中,肝臟負責排毒與自我修復,與經絡循環息息相關,尤其晚上11點到凌晨3點的子時與丑時最為活躍,是肝臟進行解毒和修復的關鍵時刻。建議睡前可熱敷肝臟區域,幫助排毒。根據中醫養生理論,子時與丑時是肝臟解毒排毒的黃金時間,因此保持規律作息、充足睡眠尤為重要,更可透過睡前熱敷與中藥調理,促進氣血流通,改善肝膽功能,幫助身體恢復平衡,達到長期健康的效果。一名壯碩男子因煩躁易怒、口乾口苦、便祕及兩側肋骨疼痛,且肝功能指數異常,長期失眠,經診斷後建議患者每晚睡前熱敷肝區,並搭配龍膽瀉肝湯來清肝瀉火,桂枝湯調和氣血,加上桃仁、大黃等中藥促進排便、疏通膽汁。經過一段時間調理,患者的肝火消退,肝功能明顯改善,睡眠品質大幅提升。熱敷右上腹促代謝肝臟位於右上腹部,在睡前熱敷肝臟區域,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減輕肝臟壓力,幫助肝臟順利進行代謝排毒。建議使用40-50℃熱水袋進行肝臟熱敷,從腹部中央沿著肋骨往右上腹移動,讓熱量均勻傳遞至肝臟區域,每次熱敷不宜超過5分鐘,以免過度刺激,導致氣血凝滯或燙傷。肝臟排毒黃金時間●子時(23:00-1:00):是肝經最活躍時段,此時肝臟吸收氣血,進行排毒和修復。如果此時進入深度睡眠,肝臟的解毒功能會得到最好的發揮。但如果常熬夜或情緒不穩,容易導致肝氣鬱結,讓肝臟無法順利排毒。●丑時(1:00-3:00):是膽經最活躍時段,肝膽互為表裡,膽經此時負責儲存和排泄膽汁,幫助消化體內的脂肪,肝臟排出的廢物能夠順利排出體外,因此,這段時間的良好睡眠,對促進肝膽功能至關重要。
-
2024-10-19 焦點.健康知識+
躺在床上胡思亂想導致睡不著?醫師分享4訣竅讓大腦「慢下來」
失眠是現代人一大困擾,躺在床上睡不著已經夠煩了,腦內還不斷胡思亂想讓人更難以入睡,醫師分享阻斷腦內思緒幫助睡眠的方法。重症醫師黃軒在臉書粉專指出,常常有病人提出「睡前的胡思亂想」 拖延了入睡時間導致失眠的困擾,他列出幾個日常生活中的情況:1.過於忙碌的日間生活過度的工作負荷會造成睡眠剝奪的影響。在睡眠剝奪的情況下,大腦活動仍然過度活躍。當整天處於高強度的工作狀態時,大腦得不到充分的休息。一天結束後,大腦需要處理和整合白天的資訊未能逐步放鬆,就會開始進行「補償」思考,導致腦袋不停轉動,增加入睡困難。2.睡前仍使用手機/電腦睡前使用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確實會影響大腦的放鬆過程。電子設備發出的藍光會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入睡能力受到影響。此外,使用電子設備時接觸到的新資訊也可能使大腦持續活躍,進而導致入睡困難。3.缺乏規律的睡眠習慣不規律的睡眠習慣會擾亂身體的生理時鐘,影響入睡的節奏。例如平日過度熬夜或睡眠時間不固定,會使身體無法適應,讓人在入睡前感到清醒。當試圖入睡時,大腦卻未進入「夜間模式」,反而持續運作,導致胡思亂想。4.壓力與焦慮壓力和焦慮是導致入睡困難的主要原因之一。當大腦受到壓力時,會觸發身體的「戰或逃」反應,增加腎上腺素等荷爾蒙的分泌。 這會導致心跳加速、呼吸急促,使人保持警覺,難以放鬆入眠。5.過度的反省與思考在床上有些人容易進入反省狀態,特別是忙碌一天後,會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未來規劃,以及對明天老闆/主管的擔心。這種過度思考常常讓人越想越清醒,進而影響入睡。根據上述原因,黃軒列出了避免睡前胡思亂想的方法,透過減少外在刺激和放鬆大腦,進而更快速入睡,減少胡思亂想對睡眠的干擾:1.建立規律的睡眠 每天固定時間上床和起床,幫助身體建立良好的生理時鐘。2.減少睡前使用手機 為了避免藍光干擾,睡前一小時遠離手機和電腦。3.練習放鬆技巧 如深呼吸、冥想等放鬆技巧,有助於平靜心靈、緩解壓力。適當的睡前放鬆技巧能有效幫助大腦平靜下來,改善睡眠品質。4.寫下待辦事項 睡前將明天的計畫或需要解決的事情記下來,減少大腦記憶和思考負擔。
-
2024-10-16 焦點.健康知識+
不光是飲食!晚上睡覺一習慣也會讓糖尿病風險上升 好多人都犯了
大家都知道糖尿病和飲食息息相關,但不良的生活習慣也會增加其風險。很多人睡覺不喜歡全黑,總要留盞小夜燈,或是喜歡在被窩裡滑手機。有研究指出,睡覺時如果暴露在人造光下,包括房間電燈、小夜燈或手機螢幕,都會增加導致糖尿病發病率激增。《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 - Europe》利用1300萬小時光傳感器數據,研究個體光照暴露與二型糖尿病發病率的潛在關聯,一共納入8萬多名參與者,透過每天光照分布時間,並對這群人是否存在糖尿病進行調查,平均追蹤時間長達8年。透過該研究發現,深夜12點半到清晨6點這段時間的光照愈亮,得到二型糖尿病的機率就愈大,與夜間光照暴露較低的人對比,糖尿病罹患風險最高可提升67%。所以夜生活頻繁者、喜歡熬夜、上夜班的族群,得到糖尿病的風險相對較高,撇除飲食和遺傳基因等影響,光照也是一個發病的重要因素。醫生提醒,良好的生活規律和健康的睡眠環境也是防範糖尿病的重要環節。睡覺開燈還會增加肥胖風險美國醫學會內科醫學期刊(JAMA Internal Medicine)研究指出,開燈或電視睡覺,體重增加的風險可能會升高。專家指出燈光會抑制褪黑激素分泌,進而打亂生理時鐘及飲食習慣。光線還會成為「慢性壓力源」,會擾亂在調節食物攝取發揮作用的醣皮質素等壓力荷爾蒙分泌,或者可能直接影響新陳代謝的機制。
-
2024-10-14 焦點.健康知識+
媽媽愛吃菜不愛吃肉、10點睡不熬夜還是得高血脂?日常一地雷食物惹禍
很多人誤解肉類是造成高血脂的元凶,殊不知是其他習慣造成的。一名網友在網路發文詢問求解為何媽媽會得高血脂,他簡述媽媽的生活和飲食,看似大多是健康的習慣:‧不愛吃肉、愛吃蔬菜‧饅頭吃一個拳頭大小‧每天晚上10點睡覺,從不熬夜‧早餐喝豆漿、吃一顆雞蛋‧愛吃主食,愛吃粗糧玉米粉製作的大餅他表示媽媽有高血壓,體型偏胖,一直都無法順利減肥,不知道看似健康的生活習慣,是哪裡出了問題。很多網友點出「挑食」才是問題癥結,原PO媽媽不吃肉導致正常油脂攝取太少,身體會自己製造油脂,所以吃素的人反而容易高血脂。肥胖主因是主食(碳水)攝取過多,各種餅類製作過程用到很多油,會導致吃進過量脂肪,建議主食、肉和蔬菜的比例應為1:1:2,什麼是高血脂?根據三軍總醫院官網介紹,血脂(血液中的脂肪)主要包括膽固醇及三酸甘油酯,高血脂可以分為「高膽固醇血症」和「高三酸甘油脂血症」,當血液中流通之膽固醇或三酸甘油酯之濃度高於正常值時,稱為高血脂症。高血脂成因和相關病症總熱量攝取過多、總脂肪攝取過多、缺乏運動、先天性缺陷症、酒精攝取過量、其他疾病引起之併發症。高血脂症除會導致心臟疾病之外,也與腦中風、高血壓、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疾病息息相關。 輕微者偶爾胸悶不適、嚴重者會缺氧、心肌梗塞或腦中風,如何預防高血脂?1.維持理想體重,若肥胖又有高脂血症,則極易導致動脈粥狀硬化。2.控制脂肪攝取量,少吃油炸、油煎食物。3.膽固醇過高者,避免食用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油脂,如:豬油、牛油、肥肉、奶油、椰子油、棕櫚油等。4.炒菜宜選用單元及多元不飽和脂肪酸高的油脂,如:橄欖油 、花生油、菜籽油、葵花油等。5.烹調宜多採用清蒸、水煮、涼拌、烤、燒、燉、滷等方式。 6.多攝取多醣類食物,如五穀根莖類,少吃富含精製糖類的農物,如:糖果、煉乳、蜂蜜、各式含糖飲料、加糖食品等。7.多選用富含纖維質之食物,如未加工之豆類、蔬菜、水果及全穀類。避免飲酒。飲酒過量易使三酸甘油脂上升。8.適當調整生活型態,例如戒菸、運動以及壓力調適。原PO總結媽媽的問題在於太少攝取如雞胸肉、魚肉之類的優質蛋白、缺乏運動,而且家裡用油也有問題,打算換成橄欖油。其中最重要問題在於主食吃太多,碳水成分太高,他之後會盯著媽媽調整飲食,測試一段時間後再去醫院測量血糖。
-
2024-10-12 焦點.健康你我他
我是高年級實習生/古稀之年返醫界 自律確保精準手術
同事看到聯合報徵稿,興奮地告訴我、鼓勵我將醫師生涯及為何退而不休的故事投稿,讓更多醫界優秀後進堅定初心,共同提升台灣醫療品質與守護每一位病患的健康。近年來,台灣興起銀髮族重返職場風潮。在醫界,醫師退休繼續行醫相當普遍。從踏入醫學院醫學系第一天,到放下教鞭與醫院退休那天,半世紀50年歲月,累積的是不可數的手術病例培養出的醫術穩定、教學相長厚積的醫學倫理,及年齡與身心最佳狀態。古稀之年,許多人選擇含飴弄孫,安享退休樂齡生活,我選擇重返職場,動機極為單純:想繼續貢獻專業,為飽受病痛之苦的患者解決問題。欲實踐一生奉獻醫學的心願,各方面都必須「自律」,且嚴格執行規律生活,不熬夜、無菸酒不良習慣、固定運動保持體能,最重要的是不斷汲取醫學新知,每次手術前一晚複習手術過程,確保每個環節完美零失誤。如同當年叮囑學生:「病人手術後好與壞,取決於醫師如何下第一刀」。嚴以律己不忘初衷,尊重自身專業,將服務的醫院、病患視為自家與親人,爭取國家標章認證,提升手術品質安全性、減少併發症、將技術與成效分享醫療界,促進台灣醫療品質穩健躍進。
-
2024-10-11 養生.聰明飲食
中醫師:秋天保養關鍵 海鮮助攻秋季養生,膠原蛋白讓肌膚水潤透亮!
秋燥來襲,應及早保養 每年秋分一過,隨著秋風的來臨,空氣中的水分會逐漸減少,導致秋燥現象。許多人在這個季節會感覺喉嚨乾澀卡卡、皮膚乾燥,甚至出現輕微咳嗽。在中醫理論中,秋季屬於燥的季節,容易損傷肺部和津液,為了避免「秋燥」,台北漢補世家中醫診所中醫師侯俊成建議,日常生活中應以滋陰潤燥為主,調養肺部和補充體內津液,多吃潤肺食補,防呼吸道易變乾;皮膚則適量搽保濕乳液,減少過度使用肥皂,以保留皮膚的天然油脂。中醫食療:梨子與柿餅潤肺防燥 在飲食方面,侯俊成特別推薦秋天食用水梨,像是冰糖燉水梨,有助於潤肺解燥。此外,柿餅也具有滋潤效果,對肺部保養大有益處。秋天吃這些食物,不但好吃,還能讓身體更舒適。滋陰養生:海鮮與潤肺食材的選擇 侯俊成提到,秋季乾燥容易導致體內水分流失,這就是所謂的「傷陰」現象。為了對抗乾燥,他建議攝取海鮮,如蛤蜊和九孔,這些食材能滋陰,保持水分平衡。尤其海鮮中的膠原蛋白對皮膚保濕效果佳,有助於提高抗燥能力,保持水潤。秋天的補養小秘訣:食補與運動兩手抓 秋天的氣候從熱轉涼,是開始養生進補的好時機。侯俊成說,秋天吃些溫補的食材,如生薑或雞湯,這些食物能在寒冬到來之前為身體儲存能量。此外,秋天也是出門登山、呼吸新鮮空氣的好時節,能增強肺活量,讓肺部更健康,遠離秋天常見的過敏、氣喘等問題。白色食物潤肺,杏仁茶與白木耳都是良選 白色食物如杏仁茶和白木耳,對潤肺大有幫助。侯俊成特別推薦,杏仁粉與牛奶或麥片一起食用,能滋潤肺部,還能有益免疫力。此外,白木耳燉蓮子或枸杞,是便宜又實惠的「平民版膠原蛋白」,對於滋潤肺部和清除痰液也有很好的效果。秋天養陰的食物:蜂蜜、山藥與南瓜 「蜂蜜是天然且有效的潤腸選擇。」如果有便秘的問題,侯俊成說,喝蜂蜜水,不但能潤腸通便,還能幫助養陰保健;山藥和南瓜也非常適合秋天食用,這些食材富含膳食纖維,能幫助消化,對腎臟和腸胃的保養效果佳。秋季轉換期,注重保養以應對季節變化 侯俊成最後提醒,秋天是從熱到冷,許多慢性疾病容易在這個時候發作,尤其是氣喘、過敏性鼻炎等問題。因此,秋天的保養尤為重要,除了飲食調理,還要保持適量運動、充足睡眠,避免熬夜,才能順利迎接冬季的來臨。
-
2024-10-08 慢病好日子.糖尿病
慢病主題館【糖尿病】疾病治療不只控「糖」 更要控「醣」
【本文由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常務副秘書長 頂埔中心診所家庭醫學科院長 張嘉興醫師提供】大多數第2型糖尿病友合併有肥胖的問題,源於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如熬夜、飲食不規律及缺乏運動,這些因素導致身體代謝異常和胰島素阻抗,引發血糖和體重失控。面對有血糖以及體重需要兼顧的患者,治療上會選擇能同時控制血糖以及具有減重效益的藥物,但最重要的仍是改變生活習慣,找到適合的家庭醫師,配合醫師飲食和藥物治療,可以把體重和血糖都雙達標。三大步驟和一項重要提醒,兼顧血糖及體重管理:第一步-飲食調整:了解「糖」與「醣」的差別許多患者會說,他不喝含糖飲料、不吃含糖食物、也控制熱量,但病情依然控制不好。但細看他們的飲食,就會發現雖然減少了「糖」,卻忽略了「醣」的攝取。我通常會舉「水果」和「澱粉類食物」具體介紹含「醣」食物。如不甜的水果,像香蕉、鳳梨,含醣量就偏高,過量攝取會導致血糖波動與體重增加,因此要記住「水果可吃不可多」的觀念;以及澱粉類食物如餅乾、麵包、白飯等,都是常見也容易過量攝取的含醣食物,更會導致血糖波動及體重增加。在改善飲食習慣時,建議患者以調整進食順序來控制攝取的食物,如先喝湯、再吃青菜,後吃蛋白質,這樣能增加飽足感,減少吃到不合適食物的可能,也要多諮詢醫師,先認識食物、再吃食物,也能減少選錯食物的問題。第二步-規律運動:不限種類 「動」起來最重要 很多患者會糾結於運動能減去多少熱量,然而運動是會改變體內的荷爾蒙跟代謝,能幫助患者改善胰島素阻抗,也間接改善血糖及體重。此外,許多患者可能因為體重過重造成膝蓋不適,或動起來容易喘,反而不願運動,不利於疾病控制。其實運動首要做的就是「動」,無論是快走、慢跑、游泳或爬山,找到一個自己喜歡、能堅持的種類,先動起來最重要。然而有患者會說哪項運動做起來都不舒服,那我就會建議他上網找國民健康操,做一些簡單的動作,至少先動起來。並且維持每周至少三次的運動,每次三十分鐘,強度則達有點喘但不會喘不過氣的程度。第三步-藥物輔助:兼顧血糖、體重的治療藥物越來越多的臨床證據顯示,透過減輕體重就能下降血糖,也能減少如心血病等併發症的風險,體重就算僅有減少5%,也能帶來益處。目前臨床上常見能兼顧血糖、降低體重的藥物包含Metformin、GLP-1腸泌素、SGLT2抑制劑,建議患者,在用藥和調整生活習慣後,血糖和減重效果仍不理想,應與醫生討論是否需要更換藥物:要維持血糖穩定、不復胖,才能延續健康糖尿病是代謝性的疾病,無論是身體的代謝或胰臟分泌胰島素控制血糖的功能,等都會受到身體老化或疾病的影響。而透過飲食、運動、藥物治療,及肥胖者減輕體重,是有很高的機會能減輕藥量,或在醫師的評估下停藥,僅需定期回診及檢測追蹤。然而患者仍要謹記,長期維持血糖、體重在標準範圍,不讓數值忽高忽低,才能真正的穩控疾病、延續健康。【慢病主題館】名家專欄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致力於推動家庭醫學研究、專科醫師培訓與基層醫療發展,並加強與國際間的交流合作。學會通過舉辦學術研討會、推動家庭醫師制度等,提升全民健康水準,並積極輔導教學醫院設立家庭醫學科,為社區居民提供更貼心的醫療服務。官方網站|醫師介紹|更多文章【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4-10-04 醫療.中醫
「秋燥」成減重大敵?中醫破除飲食「5迷思」不復胖有3招
秋天想要瘦身,可別讓「秋燥」壞了你的減重大計!中醫師提醒,秋天氣候乾燥,容易耗傷人體津液,容易引發「秋燥」,導致呼吸道不適、皮膚乾燥及便秘等問題。減重過程中,體內水分流失較快,需注意「滋陰潤燥」,以「養陰」為主。飲食上可多攝取潤肺生津的食材,不僅能幫助身體燃燒脂肪,還能保持內外平衡。減肥飲食迷思大破解! 少量多餐、生酮飲食恐讓你越減越肥秋燥傷肺易便秘,中醫認為白色入肺,包括皮膚、毛髮、鼻子、咽喉、氣管都要顧到。麗馨中醫診所院長沈瑞斌醫師表示,秋天常見白色養生食材包括水梨、白木耳、百合、山藥和白蘿蔔等,水梨又稱為「百果之宗」,有助生津潤肺止咳,能入菜;白木耳潤肺止咳;山藥能補肺益腎、潤滑滋養;百合則養陰潤肺,也具清心安神之效;白蘿蔔清熱富高纖。利用桑葉、杏仁、梨皮、蜂蜜等泡茶,也能滋陰養肺。另外,肺與大腸互為表裡,秋燥傷肺恐引起大便燥結,產生便秘,秋天應避免飲食過於辛辣,肥甘厚腻的食物過量也容易囤積體內。尤其秋天要當心節日帶來的聚餐和應景活動,例如月餅、烤肉,恐一不小心就熱量超標,應有所節制。沈瑞斌醫師歸納分析出,民眾減重時常見有5大飲食迷思:▸迷思1:少量多餐,往往控制不當就變成多量多餐。▸迷思2:很多人減重過程只關心數字的變化,常忽略其他引起體重或脂肪量上升的原因,像是近日飲食過鹹、熬夜晚睡,可能導致短時間內體重增加。▸迷思3:近期吃了過多油膩或含糖食物,也會反應在體脂肪上,必須要多花幾天才能燃燒完這些脂肪。▸迷思4:錯誤的生酮飲食可能導致食入過多肉類。▸迷思5:完全不碰全穀類等澱粉食物,可能導致血糖不穩定、膳食纖維含量不足,以上皆不利成功減重。沈瑞斌醫師強調,即便減重仍應飲食均衡,包括全穀類食物、蔬菜、優質蛋白質和膳食纖維,且要「定時定量」,每天2到3餐,原則上帶有飢餓感再進食較好,建議進餐時用1個碗盛裝固定的分量,確實作好飲食記錄,並設定適當目標,藉由中醫藥物或針灸療法幫助提升內臟器官功能,增加血液循環,促進代謝作用,達到減重效果。通常1週能減去半公斤至1公斤,是合理的減重範圍,1個月就能減去3至5公斤,不要一開始就想快速減肥,只要方法正確,其實減肥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難。減重速度因人而異 中醫減重善用針灸、埋線與中藥調理中醫減重方式包括:中藥調理、穴位埋線減重及傳統針灸減重,由於每個人肥胖體質並不相同,因此在減重速度上,也存在個別的差異,但能維持不復胖才是重點。門診中常看到長期反覆減重失敗的案例,沈瑞斌醫師提到,有1名60多歲婦人,身高158公分、體重64公斤,自訴反覆減重失敗,身體會呈現溜溜球效應,近幾年自己嘗試各式減肥法更是連1公斤都沒減,這次終於透過調整飲食習慣,輔以中醫藥物和穴位埋線多管齊下,在半年內成功減了10公斤。像這類減肥難度高的患者,只要稍微調整一下觀念,都還是很有機會把體重減下來。沈瑞斌醫師進一步說明,常見肥胖體質為氣虛、血虛、陰虛和痰濕,有些人合併有氣血虛、濕熱或陰虛化火、肝鬱化火合併痰濕體質,體內濕與熱不易消退,必須透過中藥對症調理,通常氣虛族群如熬夜工作,代謝能力較差,需先補氣,並朝滋陰、矯正生活習慣改善。沈瑞斌醫師指出,埋線減重屬於長效的穴道刺激,蛋白質揉成的羊腸線約7到10天就會被身體吸收,埋入後必須按揉穴位,或是散步走路活動,有助埋線發揮瘦身功效,千萬別在埋線後成天當沙發馬鈴薯,那就沒效了。至於針灸減重則希望每次施針後留針時間要夠長,對於時間緊湊的上班族來說,建議埋線減重。沈瑞斌醫師提醒,減重應建立正確心態,吃大餐前後仍應正常進食,選擇挨餓反而會吃進更多熱量,適當運動有助增加血液循環、提高基礎代謝率,晚上11點到半夜3點必須入睡,以免代謝力下降。減重是場長期抗戰,應先設定3個月到半年的減肥計畫表,養成良好習慣,減重後也不易復胖。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10-02 焦點.健康知識+
晚上超餓想吃宵夜、起床反而不餓了 如何改善早晚飲食紊亂的惡性循環?
人類想吃東西的時刻經常錯亂。現代人晚睡,常常半夜肚子餓忍不住亂吃宵夜,但早上起床後卻一點餓的感覺都沒有,甚至吃早餐變成一種負擔,這是什麼原因呢?1.激素變化:研究顯示腎上腺素在早上分泌較多,它可減緩胃排空、增加肝糖的分解為身體提供能量,進而抑制食慾,而飢餓素(胃生長激素釋放肽)在晚上分泌較多;另外瘦素在早上分泌較多,會讓人產生飽足感,這些激素早晚的波動讓晚上食慾旺盛,早上則不怎麼餓。2.生理時鐘作用:早晨人體剛從休息狀態甦醒,生理時鐘尚未完全調整至白天模式,導致胃腸道蠕動減緩,胃口相對較差。3.飲食習慣與生活方式:現代許多人早餐匆忙囫圇吞棗或乾脆不吃,這種習慣可能導致早晨食慾不振;相較之下晚餐常常是人一天中最放鬆的一餐,有更多時間和家人朋友共享美食,加上晚上活動減少,身體對能量的需求感知降低,心理上更容易放縱食慾。4.光線與褪黑激素:自然光會使得體內褪黑激素下降,褪黑激素是一種調節睡眠的激素,在夜間升高有助於入睡。早晨缺乏足夠自然光照,可能會使身體保持在較「困倦」的狀態,影響到早餐時的食慾。而晚上雖然人工光源無法完全取代自然光,但它可以抑制褪黑激素的早期分泌,讓人感覺更為清醒,食慾也因此提升。了解這些機制之後,可以透過調整生活習慣,例如固定的就寢時間不熬夜、接受充足的晨光日照、規律的三餐時間、晚餐不暴飲暴食等,來逐步改變早晚不平衡的飲食模式。其他還有許多會影響食慾的因素:1.抑鬱消沈情緒會影響飢餓程度,抑鬱會引發睡眠障礙、產生疲勞感等,增加壓力激素,進而降低食慾。2.懷孕有些孕婦會孕吐,尤其早上最為嚴重,嘔吐會導致食慾降低。3.疾病身體不適會轉移注意力,導致飢餓感減少,尤其是感冒、肺炎可能限制味覺嗅覺,使食慾降低。4.藥物許多藥品像是利尿劑或抗生素,都會降低食慾。5.衰老老年人因能量需求降低、激素變化、味覺嗅覺功能下降等,都會因此降低食慾。
-
2024-09-30 醫療.中醫
肝變差會出現哪些症狀?中醫教居家保健3秘訣,這樣做讓身體順利排毒!
肝是人體最大排毒器官,當肝臟代謝越差,毒素就累積越多。中醫師說明如何維持肝臟健康,讓身體能夠順利將毒素排出去。中醫的肝與西醫肝臟的異同之處 西醫「肝臟」是實際的器官,有著儲存血液、製造膽汁、凝血功能、代謝人體脂肪和膽固醇…等功能;而肝臟內的「膽囊」則是有分泌膽汁的功能。中醫「肝」的範圍比西醫「肝臟」要廣,除了上述西醫肝臟、膽囊的功能之外,還有「肝經」和「膽經」。這兩條經絡經過人體的部位出問題,都與「肝經」和「膽經」有關係。相對的,若肝出問題,則肝膽經絡上的部位也會有其表現;例如「肝經」經過乳腺,就和乳腺增生、經前乳脹痛、乳房腫瘤...等不適有關;「肝經」經過下腹部,與月經和痛經有關;「膽經」經過頭部側面,就和偏頭痛有關。《黃帝內經》「肝臟血、主疏泄、肝開竅於目、肝主筋、其華在爪。」 說明中醫的肝能影響儲存調節血液、消化腺分泌代謝、情緒變化,也和人體的眼睛開合及視力、肌肉筋膜、指甲有關。肝變差會有什麼症狀?肝累積毒素的身體表現所以當肝變差時,出現肝膽疾病、血液疾病、情緒緊張、焦慮、憂鬱、抑鬱、煩躁、不思飲食、脹氣、眼白血絲、睡眠障礙、抽筋、指甲表面有凸起稜線、黑線、或凹陷…等,都是肝的問題。肝是人體最大排毒器官,當肝臟代謝越差,毒素就累積越多,人體肝臟排毒功能不佳,導致疲勞倦怠、噁心、胃口不好、皮膚癢、黑斑、還可能躁鬱、失眠、乳房腫瘤。肝臟也是代謝人體脂肪和膽固醇的器官,若代謝變差,則有可能眼周出現膽固醇沉積的黃色瘤、脂肪瘤、面皰、粉刺、毛囊炎…等症狀。另外,當人體內的膽紅素無法順利從肝代謝,沉積在體內導致黃疸,就可能進而刺激皮膚發癢、皮膚變黃或眼白變黃,所以像是有膽結石、肝硬化、肝癌…等膽道阻塞的患者,的確可能會有著全身皮膚癢的症狀。養肝居家保健方式1.勤按太衝穴位於足背第1~2蹠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用手指輕揉按壓,有感覺酸脹即可,每次3~5分鐘,就能幫助疏肝利膽、清熱排毒、明目、解鬱。2.作息調整養好肝熬夜傷肝,容易肝發炎,也就是「肝火」,而影響肝的排毒。「膽經」在晚上11點至凌晨1點,「肝經」在凌晨1點至3點,在這4小時的黃金時段肝臟氣血最為旺盛。所以建議在晚上11點就要入睡,讓肝修復,為身體排毒。3.養肝茶飲這樣喝.牛樟芝、靈芝或靈芝子實體:幫助抗自由基損傷,提升肝臟細胞排毒功能。.絞股藍:別名七葉膽、五葉參,降血脂、降總膽固醇、降三酸甘油酯。.薑黃:降血脂、增加膽汁生成分泌,薑黃素對肝臟損傷有保護作用。.枸杞:提升肝臟對毒素的耐受性,保肝護眼抗衰老。.菊花、決明子:清泄肝火、解毒明目。.玫瑰花:行氣疏肝解鬱,有促進膽汁分秘作用。【杞菊玫瑰飲】功效:疏肝解鬱,養肝解毒。材料:枸杞1錢(一小把)、菊花1錢、絞股藍2錢、炙甘草1錢、玫瑰花1錢。沖泡方法:將上述藥材加水充分浸泡5分鐘,加水至600毫升煮沸,轉小火約30分鐘煮至300毫升,關火,趁熱加入玫瑰花,加蓋悶泡10分鐘後,即可飲用。
-
2024-09-30 醫療.心臟血管
睡眠不足易高血壓 醫師建議這個時間睡對心臟最好
睡眠不足易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睡眠質量差是中風一大危險因子。究竟一天要睡多久才算夠?台安醫院心臟內科暨心導管室主任林謂文說,每個年齡層所需要的睡眠時數不一樣,重點是「品質」,睡得好才能幫助大腦排除廢棄物質、讓身心完全休息,第二天才有精神體力維持工作生活所需,建議每天最好能睡飽6至8小時。睡眠有問題會提升高血壓風險 每天最好睡足6至8小時林謂文表示,人體順應生理時鐘,晚上活動力下降,會轉成副交感神經運作,要進入睡眠休息狀態,這時心跳會變慢,體溫和血壓也稍微下降。如果熬夜晚睡、失眠,會刺激交感神經再度反應,使血管收縮、增加血壓心跳,一旦出現睡眠問題,會提升高血壓風險,血壓失控會造成心臟病、腦中風等心血管疾病。每天的最佳睡眠時間為6至8小時,林謂文建議,晚上10點入睡對心臟最好,不要超過半夜12點才睡,且應建立良好環境讓自己進入深度睡眠、消除生理疲勞。而睡太久也不行,研究顯示,平均每晚睡眠超過10小時的人,中風機率會變高。高血壓沒有明顯症狀,但會讓血管壁慢慢受損變形,甚至硬化、破裂。林謂文建議,民眾應養成量血壓習慣,掌握「722」原則,連續「7」天量測、每天早晚共「2」次、每次量「2」次取平均值,標準值為130/80mmHg。只要一失眠,血壓就不易控制只要一失眠,血壓就不易控制,林謂文說,有些人早上就醫,血壓異常原因是「前一天睡不好」反映在數值上。早晚血壓變化也會影響用藥,經評估開立長效降壓藥物或睡前加用降壓藥。如何預防高血壓?林謂文說,日常飲食除了減少鈉的攝取量,應增加高鉀蔬果、高膳食纖維、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得舒飲食」非常適合高血壓患者,強調全穀雜糧、豐富蔬果,補充鉀、鈣、鎂元素。另搭配規律有氧運動、戒菸酒,避免過勞及情緒波動大,以維持血壓的穩定。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9-30 焦點.元氣新聞
壓力大、虛累累,小心身體無聲抗議!選擇有國家認證的專利紅麴,高效又安全!
你也是「上班打卡制,下班責任制」,工作超載、壓力爆表嗎?沒時間運動、經常「報復性熬夜」,想要改變卻又力不從心?現代人生活作息不正常,責任制或輪班制的工作環境,容易讓健康亮紅燈!在無法改變生活方式的狀況下,補充適合的營養,增加代謝能力,這道功夫絕對不可少!紅麴是近年快速竄紅的養生好物,具有輔助調節血脂血糖、延緩衰老等多重功效,究竟紅麴「寶藏級功效」有哪些?消費在選擇紅麴保健品時又該注意些什麼?盤點紅麴4大功效紅麴是一種發酵物,是煮熟的白米加入紅麴菌發酵而成。紅麴從早期就被視為傳統養生聖品,還可當作天然色素,近年研究發現,補充紅麴對健康有很多好處,讓紅麴一躍成為新興的熱門保健品,簡單來說,紅麴主要有以下幾種功效:1.輔助調節血脂血糖,完勝健檢數字。2.降低總膽固醇,遠離高風險等健康危險因子。3.延緩衰老,幫助思緒靈活,避免卡卡當機。4.調節生理機能,促進循環代謝,維持良好的精氣神。國家認證X獨家專利菌株, 吃1樣就能顧3項雖然紅麴功效卓越,但市面上產品品質良莠不齊,該如何挑選?與其聽信網路謠言、都市傳說,不如選擇通過檢驗、擁有國家認證的產品,由國家最高單位把關,對於成分和劑量都有嚴格管理規範,方能安心長期補充。在目前市面上獲衛福部審核通過的「健字號」紅麴保健品中,「娘家大紅麴」以全方位3大功效,受到許多消費者的青睞。「娘家大紅麴」使用台灣大學潘子明名譽教授團隊研發的世界獨家專利成分ANKASCIN安可信心568-R,專利紅麴菌株經動物實驗,有助「調節血脂」、「調節血糖」、「延緩衰老」,獲得國家3健康食品認證,吃1樣就能顧3項,高效又方便!此外,「娘家大紅麴」也是市面上調節血脂血糖保健食品中,唯一做到「3降1升1調節」的紅麴保健品,持續使用可輔助降低三酸甘油酯、總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還能提升好的膽固醇,並且調節血糖,宛如為健康築起一道道護城河,把隱形炸彈擋在門外。針對超高齡社會最令人憂心的退化問題,「娘家大紅麴」經誘導型老化動物實驗模式結果,被認證有延緩衰老之功效,使用「娘家大紅麴」有助降低代謝類澱粉廢物沉積,提升思緒反應力,進而維持思緒清晰、常保靈活、敏捷的判斷力,詳細實驗結果均記載於健康食品查驗登記許可資料摘要。紅麴有沒有副作用?怎麼吃才安全?市面上許多紅麴保健品都含有莫那可林K (Monacolin K),而莫那可林K有傷肝、傷腎及與慢性病藥物產生交互作用的風險,而許多會補充紅麴保健品的人,也都開始在吃慢性病藥物,若紅麴保健品含有莫那可林K,可能會產生副作用,因此莫那可林K已遭到美國禁止於保健食品使用。「娘家大紅麴」不含莫那可林K,不會有上述風險及副作用,是台灣市面上唯一獲得美國食藥局FDA核可上市的紅麴。坊間有此一說:「紅麴保健品必須要添加Q10才有效」,這是真的嗎?的確,輔酶Q10有「發電機」、「助燃劑」之稱,是人體能量合成的重要酵素,能幫助參與能量代謝。原則上輔酶Q10是人體可以自行合成的,但是當產品含有莫那可林K時,會干擾輔酶Q10合成,因此許多紅麴保健品都會額外補充Q10。但「娘家大紅麴」不含莫那可林K,不會抑制體內輔酶 Q10 合成,所以不需要額外添加Q10。 對體質較敏感、重視安全的消費者來說,「娘家大紅麴」不僅符合台、美檢驗認證標準,功效看得見,長期吃也不會有副作用,更透過「醫、學、產」三方合作,從紅麴發酵到產品製造均在台灣,使用全密閉專利自動化密閉固態發酵,製程設置多重風險管制點,頂尖專利技術加上超嚴謹製程,讓消費者能夠全然信任。不只長輩需要補充紅麴,「這族群」也須及早保養!除了中高齡族群因代謝下降,營養吸收率不如年輕時好,建議補充「娘家大紅麴」支援健康,上班族經常外食和應酬,家庭事業兩頭燒,沒時間運動、作息不正常,高壓生活容易導致身體的血糖血脂不穩定,建議及早透過「娘家大紅麴」調節生理機能體質,儲存人生下半場的續航力,同時還能幫助思緒清晰不打結,工作效率更提升!現在就來體驗「娘家大紅麴」的好處>> https://bit.ly/4dGo3O6
-
2024-09-25 醫療.眼部
眼皮跳不停跟2大原因有關 醫提醒連睡覺都在跳恐身體真有毛病
「左跳財、右跳災」民間相傳眼皮跳背後各自代表的吉凶意義,但三軍總醫院眼科部一般眼科科主任呂大文說,如果眼皮跳動的時間太長,且嚴重影響生活,其導致的根本原因,可能真的是一場災難,最嚴重恐是「腫瘤」引起的眼皮跳動症狀,需及早就醫。呂大文表示,眼皮跳背後導致的原因,可以分為「病理性」以及「生活習慣不佳」等二大原因,臨床上最常見「病理性」原因,多數患者因不斷眼皮跳影響生活作息而就醫。50多歲的女性小倩常感覺到疲憊不適,有時會感到視力模糊,眼睛轉動吃力,近期不時會有「眼皮跳」症狀,一開始不以為意,認為應該是太累導致,但後續即使有充足的睡眠,眼皮卻愈來愈常跳動,某次眼睛還無法順利轉動,嚇得她趕緊到醫院就醫,診斷結果竟是「血管瘤」壓迫到眼睛。眼皮跳 病理性原因多元呂大文表示,導致眼皮跳的病理性原因非常多,如顏面神經血管瘤壓迫、眼瞼痙攣、眼輪匝肌亢進症或半面痙攣症等。也有少數「腦瘤」患者因為眼皮不斷跳動,進而就醫檢查發現罹患腦瘤,這類腦瘤通常是壓迫到顏面神經引起的眼皮跳動;而血管瘤則可能是眼皮周圍的血管出現腫瘤,同樣壓迫到神經引起眼皮跳動。相對於血管瘤或是腦瘤,眼瞼痙攣、眼輪匝肌亢進症或半面痙攣症更為常見。引起眼瞼痙攣的原因不明,初步認為是壓力引起,眼瞼不正常放電,且女性患者多於男性,這類患者初期會長時間眼皮跳動,後來當眼睛閉起來後會開始睜不開,過了一會兒才會恢復,眼瞼痙攣的患者,一開始會先建議多攝取鈣質,再來調整生活作息,降低生活壓力,如果仍沒有效果,會施打肉毒桿菌素改善。半面痙攣症 需開刀改善與眼瞼痙攣類似的疾病叫做半面痙攣症,半面痙攣症初期會有單邊眼皮跳,後續連臉部都會跳,並延伸到頸部等,通常是顏面神經遭壓迫導致,需開刀改善。至於眼輪匝肌亢進症,通常發生在有老花眼、乾眼症的患者身上,這類民眾為了看清楚字,通常會瞇眼,用力使用眼瞼,除了會有眼皮不斷跳動的症狀以外,患者也會因為淚腺分泌少,需要時常眨眼,也會有畏光等症狀,通常發生在中年女性身上,眼輪匝肌亢進症的治療,只要施打肉毒桿菌素即可改善。生活作息差 也會眼皮跳呂大文表示,無論是眼瞼痙攣、眼輪匝肌亢進症的患者,近年愈來愈多,推估與3C產品的過度使用有關。呼籲應減少使用手機或電腦的時間,不僅保護視力,也降低眼睛周圍肌肉緊繃,而引起疾病的機率。除了病理性的原因以外,日常生活作息如太過疲憊、熬夜、過度用眼、壓力過大等,都可能會讓眼皮跳的機率增加,建議先讓眼睛多休息,或是多攝取一些鈣質如菠菜、牛奶等,也可以補充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如紅蘿蔔、南瓜、藍莓等;眼睛疲憊時,可以輕壓眼周紓壓,或用比體溫稍高一點的溫毛巾敷眼睛,增加眼周的血液循環。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9-20 焦點.健康知識+
如何維持良好免疫力?醫指「3大方向」,助降生病、罹癌機會!
日常生活中常會出現許多小毛病,不過若是經常如此、常常生病,得留意是否有免疫系統低落的情況。大灣健全診所家醫科醫師王威傑表示,免疫低下對身體的影響相當大,除了容易生病,重症、罹癌等健康風險也可能提升。提升並維持免疫力大方向而言可以怎麼做?來看醫師怎麼說!免疫力不足不只容易生病,也可能引起自律神經失調。 王威傑醫師表示,免疫系統的主要作用,在於偵測人體內出現非原本屬於自身的有機體,並進行消滅排除,例如細菌、黴菌、病毒、癌細胞等。 因此,免疫力低落時,也就容易出現各種健康問題,例如較容易感染上流感、新冠、腸病毒等,重症、病程較久的機率也會比一般人來得高。另外,許多潛藏於體內的疾病也會較容易復發,例如帶狀皰疹(皮蛇)、病毒疣等。正常細胞複製時,有時會出錯,或因為突變而成為癌細胞,也需仰賴免疫系統排除,免疫低下時罹癌的風險也會相對提升。 除此之外,免疫系統和自律神經也可能互相影響。免疫系統低落使得身體狀態不佳而影響自律神經,也相對容易出現找不到原因的頭暈、頭痛、胃痛等自律神經失調症狀,也會再更進一步影響免疫系統。掉髮原因繁多,有些人也可能是出自免疫力低落。 如何看自己是否免疫低下?醫:常感染、生病要多留意。 免疫力是否低下或維持正常,王威傑醫師表示,日常可初步先從身體狀態觀察,例如是否經常疲倦、發燒、腹瀉、經常感染、時常生病等。若有便可合理懷疑是否免疫力不足,或可透過血液檢查了解並排除免疫異常情況。 王威傑醫師指出,免疫系統的維護和日常生活關係密切,除了原有疾病控制不佳外,舉凡菸酒檳榔,或喜歡高糖、高油、高鹽、炸物、烤物、高精緻等飲食方式,或是作息不佳、睡眠不足、久坐沒在運動、生活壓力大,這些都有可能使得免疫系統失衡。這些也都是可多加觀察的。 如何維持良好免疫力?醫指3方向,助降生病機會! 想要維持良好免疫力,不能因為知道某種食物對身體好就單吃某種特定食物而過多,王威傑醫師建議,平常多喝水、保持營養均衡、三餐規律,睡眠規律、避免熬夜,平常也多多運動,並可多做腹式呼吸、冥想、靜坐、正念練習等,放鬆心情、緩和自律神經。也建議戒菸、減重、避免使用來路不明的藥品或配方,並且也需藥控制現有的慢性疾病,好好的與醫師配合,例如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疾病。養成良好的飲食及生活習慣,並控制原有的疾病,自然有助身心健康、維持免疫力。 《延伸閱讀》 .用吃的增強免疫力!營養師指蔬果顏色、營養、好處各不同。 .維生素C助增強抵抗力!排行前10名,第一名超親民!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9-19 焦點.健康你我他
缺牙怎麼辦?/植牙6顆 重獲新生 找回大啖美食樂趣
國中為了考高中,深夜埋首苦讀,讀到睡前忘了刷牙,於是右下及左下臼齒蛀牙嚴重得拔掉,左右各套上三顆牙套。高中奮發圖強為了要考上國立大學,熬夜、吃消夜、沒刷牙是日常,左上門牙也被細菌攻陷,又是三顆牙套裝上。北上讀大學,嘴內已有九顆假牙跟著。最愛的甘蔗,自此跟我含淚道別,大啃芭樂這等快樂事情,也得借助水果刀切成小塊,基本上我的門牙只是裝飾品,我不放心用門牙撕咬食物,怕不小心將門牙扯崩了,在眾人面前成為無齒之徒,鬧笑話。歲月更迭,牙套再一次不堪使用拆除,只剩下三顆牙根堪用,另外六顆牙醫建議植牙,當年買的醫療險有實支實付正好可以補貼植牙費用。牙醫在我缺牙的齒槽骨植入六根人工牙根,補上骨粉與再生膜縫合,六個月後套上牙冠,前面兩天咬合不習慣,不到一個星期,吃東西完全正常,左右開咬好快樂,比之前的牙套還舒服,跟真牙一樣。牙醫交代,植牙跟真牙一樣得小心呵護,太硬的食物別勉強,尤其口香糖盡量少嚼;牙齒的清潔保養比照真牙,用餐完牙線、牙間刷與漱口水不能省,每三個月的洗牙之約不能忘。八十歲的媽媽治療完牙周病,活動假牙一裝上,也開始享受久違的美食,她說:「民以食為天,要食要有齒,無齒令人苦。」老人的話真睿智。
-
2024-09-19 醫療.皮膚
不只年輕人長痘痘!成人痘常見於這些部位:戰痘2妙招助改善
「又長痘痘了,都已經不年輕了還長痘!」中醫師賴睿昕指出,年輕人好發「青春痘」,中老年人則可能因飲食、生活習慣、壓力大影響而長出「成人痘」或「壓力痘」。建議勿熬夜晚睡,飲食宜清淡,少吃烤、炸、辣等食物,多蔬果,保持腸道順暢,並選擇適合膚質的保養品及洗臉產品,即可擺脫長痘痘的困擾。許多人為防空汙戴口罩,但在炎熱天氣下帶著悶熱的口罩,容易導致鼻頭、下巴狂長痘痘。而每天騎車上下班的小美,因為戴著悶熱的口罩,加上天氣相當悶熱,導致她滿臉長痘痘,更不好意思拿下口罩見人,只好就醫向醫師求助。「青春痘」好發於年輕人,成年人長青春痘則稱為「成人痘」或「壓力痘」,常見於頸部、臉部、下巴、前胸、上背部及肩部。賴睿昕表示,長痘痘屬於一種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和體內荷爾蒙不平衡有關,而內分泌不平衡也受到心情、工作壓力、飲食及生活習慣影響,如果長期熬夜晚睡,飲食常吃烤、炸、辣等重口味食物,都會讓痘痘冒得更加猖狂。臟腑、飲食失衡 造成痤瘡賴睿昕說,青春痘又名痤瘡,在中醫文獻中很早就有相關記載,又被稱為粉刺、面皰、面渣皰或粉花瘡,從中醫的觀點來看,認為痤瘡的形成,起因為臟腑功能失調,再加上後天飲食失衡,導致「火熱上蒸於頭面」。中醫認為「肺主皮毛」,賴睿昕指出,皮膚長痘大部分與肺熱有關,肺又與大腸相表裡,所以治療痘痘的同時,應該顧及腸道的順暢,因為長期排便不順,也容易導致痘痘形成,長痘痘主要與風熱、血熱、肺熱有關,因此治療以散風、宣肺、清熱為主,除了根據痤瘡的基本病因,也要考慮病人體質利用辨證論治進行調理。以小美這類上班族為例,因為常外食,較難避免烤、炸、辣等飲食,因此體內濕熱重,台灣又屬亞熱帶氣候,天氣悶熱,導致臉上痘痘大爆發,治療處方上,會使用清上焦風熱毒邪的「清上防風湯」為主,加上燥濕健脾的「平胃散」,治療一周後痘痘已消大半,3周後痘痘全消沒復發,現在門診持續調理月經問題。茶飲、按摩穴位 可以改善惱人的痘痘問題,可從泡茶飲和按摩穴位改善,但生活作息也需要調整。賴睿昕建議,應避免熬夜晚睡,盡量在晚上11時前就寢;飲食清淡,少吃烤、炸、辣等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保持腸道順暢;選擇適合自己膚質的化妝品或洗面乳,避免過度清潔造成肌膚刺激。中醫授戰痘2妙招枇杷抗痘茶材料:枇杷葉10克、金銀花10克、陳皮3克。作法:將所有藥材洗淨倒入鍋中,加入1000cc的水煮沸後,放涼即可飲用。功效:枇杷葉:具清肺熱功效,研究證實有抗發炎效果。金銀花:清熱解毒、疏散風熱。陳皮:理氣健脾祛濕。按摩曲池穴位置:手肘彎曲,肘關節橈側及肘橫紋末端處。功效:清熱解毒,治療皮膚相關疾病。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9-16 養生.聰明飲食
吃櫻桃補鐵、補血其實沒效!專家揭「隱藏4益處」,竟還能改善睡眠品質
酸酸甜甜的櫻桃是不少女生的最愛,不論是用來做甜點還是直接吃都很刷嘴,然而,櫻桃的營養價值其實跟大家常說的補鐵補血不太一樣! 櫻桃助你好眠 輕鬆擁有紅潤好氣色芳療醫美吳易儒醫師告訴你櫻桃對人體有哪些真好處:1、改善睡眠櫻桃是天然褪黑激素的良好來源,可能有助於改善睡眠質量。 2、抗老櫻桃富含抗氧化物質,如花青素和維生素C,可以幫助對抗自由基,減少細胞損傷。 3、降血壓櫻桃含有豐富的多酚,有助於增加血液中的一氧化氮,幫助血管舒張、放鬆。 4、預防失智症櫻桃中的青花素有助於提升大腦的記憶,並減緩大腦細胞衰老,降低失智症這類認知功能疾病風險。 值得一提的是,其實櫻桃的鐵含量並不高,所以吃櫻桃其實沒有補血的效果! 延伸閱讀: ·熬夜又睡不好!醫大推「4飲品」喝了超好睡 還能遠離失智、癌症和猝死風險 ·早上吃蛋晚上好睡覺!「8種誘發睡意食物」曝 網讚:真的有用
-
2024-09-15 養生.聰明飲食
三多營養最前線/掉髮、指甲裂、易疲累 可能缺乏維生素B7
許多人感覺疲勞時會吃B群補充能量、緩解疲倦,不過,B群中的B7,也稱為生物素,它更攸關了人體全方位的健康,例如從頭髮、皮膚、指甲,到血糖、血脂穩定等,均少不了B7的協助。生物素B7扮演什麼角色?又該如何補充?生物素為B群之一,攸關全身健康生物素(B7)為B群的一種,且是第七個被發現,因此命名B7,又稱維生素H。營養師何慧真表示,德語中的頭髮與皮膚的第一個字母為H,亦即補充B7與頭髮、皮膚的保護有關;而生物素(Biotin)的名稱是由希臘文bios而來,象徵生命,也代表生物素對人體健康相當重要。生物素B7是重要的輔酶,也就是輔助酵素正常運作,參與人體醣類、蛋白質、脂肪與能量的合成。以醣類來說,它能穩定血糖,例如糖尿病患者體內通常生物素不足,補充生物素有助穩定血糖;生物素也能穩定血脂,進而保護神經系統;生物素也與角蛋白合成有關,且角蛋白能讓皮膚、頭髮、指甲更健康;在能量方面,它能幫助孩童發育、減少疲倦。因此,生物素充足與否,攸關全身健康。何慧真說明,人體每天的生物素充足攝取量(AI)為30微克;哺乳中的婦女則需35微克。生物素能從飲食中補充,其中以牛肉、羊肉、豬肉、蛋黃等食物中含有較充足的生物素。此外,堅果類食物,例如花生、杏仁、葵瓜子,以及酵母粉中也都能攝取到生物素。蛋黃、堅果等食物中含B7,但需攝取非常大量一般的維生素在體內無法合成,但生物素B7在腸道好菌多的情況下,能自行合成一小部分。不過,民眾常因外食等因素,腸道缺少好菌,也讓生物素B7的合成量更少,仍要從每天的飲食攝取來補充。何慧真說,從飲食中攝取充足的生物素,恐怕要吃非常大的量,例如一天要吃7.7顆蛋黃才能有30微克的生物素,相對也會吃進1710毫克、超標的膽固醇;花生則須吃214顆約等於30微克生物素,同時吃進964大卡;杏仁果要吃606顆,也攝入了4545大卡,也就是若要從一般食物中補充生物素,卻也帶來熱量過高等缺點。此外,很多人會透過酵母粉來補充B群,但要達到生物素30微克的量,需食用150公克的酵母粉,幾乎吃掉1/3罐的量。熬夜、應酬加速生物素流失,血糖、血脂肪易失控由於生物素與體內的醣類、蛋白質、脂肪、能量有關,影響是全方位,但現代人工作忙碌或經常熬夜、應酬,更會加速生物素流失。何慧真說,生物素缺乏會使血糖控制不穩定,尤其空腹血糖容易偏高,也會讓血脂肪異常。此外,因生物素也與人體的神經系統息息相關,因此,當缺乏時,也較容易產生憂鬱症、嗜睡、幻覺、四肢末梢出現麻痛感等問題。如果缺乏蛋白質則會影響身體的免疫力,一旦免疫功能下降,對細菌、真菌的抵抗力也會下降;與外表有關的則是皮膚、指甲、頭髮,若缺少生物素,會導致皮膚易處於發炎狀態,例如脂漏性皮膚炎、指甲易脆斷、容易掉髮等問題。孩童缺少生物素容易生長遲緩或個子較矮小;成人缺少生物素等於缺少能量,導致上班容易疲倦,身體的代謝也會變差,特別是想要減重的人,不容易達到減重效果,尤其處於減重停滯期的人,建議補充B群,有助提高新陳代謝率。不過,影響身體免疫、掉髮、疲倦或代謝等因素很多,何慧真建議,營養素應多元補充,例如生物素、維生素A及維生素C、維生素E,或鋅、鐵、銅等,盡量以複合性營養補充為主。生物素為水溶性 不會囤積體內由於從食物中攝取生物素,需食用非常大量,可能帶來其他健康問題。因此,坊間B群、生物素B7等保健食品,可幫助補足飲攝取量。而且生物素為水溶性,若補充量較多時,會隨尿液或汗液排出,不會囤積於體內。雖然人體每天的生物素充足攝取量(AI)為30微克,但文獻顯示,即使一天補充超過200毫克也不具有毒性,安全性高。此外,生物素的使用較無限制,空腹或飯前飯後均可。不過,民眾要抽血檢查前,要先告知醫師服用哪些營養品,或於檢查前3-7天停用,以免干擾檢查數據。
-
2024-09-11 失智.大腦健康
只是正常老化?預防失智 腦齡檢測提早揪出輕度知能障礙
衛福部最新公布台灣社區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失智盛行率7.99%,推估至2025年底,失智人口將破35萬人。近年阿茲海默症新藥問世,台灣預計明年引進,但該款藥物主要針對早發性失智患者。據推估,台灣約有70萬名輕度知能障礙者多數未被診斷,因應需求,不少醫療院所推出自費做「腦齡檢測」,但需定期篩檢才能達到預測效果。MRI檢測+ADNI指標 揪出輕度知能障礙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葉篤學表示,隨著年紀增長,腦部會逐步萎縮,有一種為大多數人認可的腦齡檢測,是透過核磁造影(MRI),不需施打顯影劑,即可了解腦部結構與血管,分析腦部認知功能區域的構造,包含語言、情緒、記憶、運動等區域,與正常人相比是否提前萎縮,如果提前萎縮,經醫師判斷與評估,釐清是否有早期的輕度知能障礙。引發認知功能障礙的疾病,不是只有「阿茲海默症」,還包含中風引起的「血管型失智症」、運動神經疾病「巴金森氏症」。據統計,失智症類型分布前三名,分別為阿茲海默症占57%、血管型失智症占23%、巴金森氏症引起的失智症占7%。葉篤學指出,透過MRI檢測,可以從腦部構造的變化和血管的狀況,推測是哪些類型的疾病引起認知功能障礙。目前阿茲海默症是引起認知功能障礙最大宗的疾病,65歲以上長者約6%到10%機率罹患此病,患者從症狀出現到被診斷安置,平均時間為5到7年,通常出現症狀時,多會被認為是「正常老化現象」,常疏忽早期介入的機會。現行診斷方法,初步皆採取「量表」做認知功能檢查,如認知功能障礙篩檢量表(CASI)、臨床失智評估量表(CDR)、簡易心智量表(MMSE)等,再加上MRI或正子攝影(PET)。葉篤學表示,最近則會採取阿茲海默症神經學影像研究倡議(ADNI)指標,包括結構、功能和分子腦部造影、生物流體生物標記、認知評估、遺傳數據和人口統計資訊。其中腦部MRI的變化是一項重要指標。健腦最有效方式 就是學習即使臨床診斷方式愈來愈精細,若不能及早就醫診斷,會讓後續投藥或控制效果有限。近年才會興起自費做MRI,監測腦齡的風潮。由於有個體的差異,如果想提早預知是否有進行性腦部萎縮,葉篤學說,或許可以從60歲就開始做腦齡檢測,每5年做一次,比對自己腦部變化,在腦部出現稍微萎縮的情況下,及早做「健腦」運動,降低演變為失智症的風險,通常腦齡比實際年齡高5歲,就是認知功能障礙的高危險群。坊間的健腦運動非常多,葉篤學認為,最有效的方式是「學習」,但學習方式不是只是人去上課,而是吸收後輸出,如學語言,吸收單字後要立刻會使用,或是讀完一本書後撰寫讀書心得,這些方式能大量活化腦區,維持腦齡不老化。除了有監測腦齡的意識外,預防更為重要,特別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據研究顯示,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未來失智風險是一般人的2到3倍;長期熬夜或生活作息不正常者,也是失智的高風險群,經動物實驗顯示,在進入深度睡眠,沉澱在腦部的類澱粉蛋白會被代謝清除,如果長期沒有排除,就會增加失智風險。葉篤學說,面對超高齡化社會,誰也沒辦法預料到失智症何時會找上門,而且失智症患者一旦失去認知功能,難以決定自身的照顧方式,失智家庭也因為家中有失智患者,大幅增加照顧負擔,民眾應該提高意識,面對失智症。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9-02 焦點.健康你我他
缺牙怎麼辦?/缺牙不補 受苦又花更多錢
40多年前才國中的我,沒有正確的潔牙觀念,很快左下臼齒便有了嚴重蛀牙,歷經多次根管治療,又套上金屬牙冠,以為徹底解決一件大事。沒想到,幾年後牙冠周邊開始局部化膿,原本應該去檢查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但還在求學階段的我,為求省事,便擠破膿包草草了事,而化膿卻反覆出現,甚且還會聞到口腔內有些許腐臭的氣息,只是沒有非立即處理不可的疼痛感,我也假裝若無其事。30多歲時,已經成家的我,一邊工作一邊進修博士班,外加照顧孩子,常熬夜晚睡,壓力大到不行,這顆爛牙便趁著身體亮起紅燈時,爆發讓人難以隱忍的巨痛,逼得我不得不去牙科與它直球對決。牙醫師建議重做牙冠或乾脆拔掉壞牙後植牙,但一聽價格超過我的月薪時,當下只同意拔牙,直接忽視醫師提醒「缺牙不補會有後遺症」的警告。不到1年,左上方臼齒愈長愈長,尖突處開始攻擊下方缺牙的牙床,一次力道大過一次,最後忍受不了,只好向牙醫師求救,乖乖植牙,這一次還是因為我的執意拖延,得先處理上臼齒太長的問題,來來回回,反而耗掉更多的時間與金錢。如今我每天持續正確潔牙,養成每4個月固定至牙科檢查牙齒與洗牙的良好習慣,但願我的每一顆真牙與假牙,都能持久且健康的存在。
-
2024-08-29 醫療.中醫
只有口臭嗎?火氣大的症狀表現有這些!中醫點出真正出問題的器官
夏季氣候炎熱,動輒容易「火氣大」,究竟什麼是「火」?傳統醫學科主任黃中瑀指出,人體在正常條件下,表現出體內氣血旺盛的現象,就是所謂的「火」,但大多數只是一種虛性的慢性發炎反應,而非真正的實火。中醫的火氣大」VS.西醫的局部感染一般來說,如果身體出現發熱的症狀,體溫超過攝氏37.5度時,全身會燥熱、口渴,這就是實火;但有時只是手腳冰冷、身體忽冷忽熱,卻不見發燒現象,就表示體內有寒,是虛火。上火其實是中醫的說法,從西醫的解釋來看,是指局部感染,比如說口唇週圍發炎、喉嚨感染、牙齦出血等,都是炎症的表現。這些原因多半是因為人體的免疫功能下降,或者飲食與生活習慣不良,使得腸道過度運作,無法正常吸收或排解實,堆積在體內形成毒素。火氣大的症狀表現在正常情況下,火可以分成生理與病理兩種,而中醫所謂生理性的火,其實就是體內「促進機體功能活動的能量」,這種火是有益、也是必須的,分散在心、肝、脾、肺、腎等五臟之中,是用來啟動並促進各個器官的運作功能。如果體內的火過度,失去控制或造成傷害的話,就成了病理上的火,表現出來的現象就是系統機能過度亢進,影響了正常的生理。因此,到了夏天,有些人會有口乾舌燥、口苦口臭、心煩氣躁、失眠、眼睛紅、頭暈腦脹、臉上痘痘增加、皮膚過敏、咳嗽、便秘、胃酸反胃等現象,這些都是火氣大的症狀表現。「火氣大」到底是哪個部位出問題?黃中瑀說,很多人誤以為嘴巴破、牙齦腫痛等症狀,是肝火上升,其實不然,「真正的原因不在於肝,有一半是來自於胃的問題。」他解釋,天氣熱時,很多人喜歡晚睡、熬夜,有時甚至會吃些宵夜、喝飲料等,這些食物會讓腸胃吸收功能超時工作,而出現發炎現象。「從中醫的角度來看,脾與胃主管消化與吸收,當胃經、脾經走到下牙齦的部位時,如果長期熬夜、過度工作時,就會出現輕微的發炎現象;另一方面,脾經會散布在舌下,這也會造成隔天起床時,出現口臭、嘴破、胃酸過多,甚至反胃的現象。」黃中瑀指出,這些現象都表示脾胃的功能太過,一旦胃火旺盛,胸口還會有燒灼感,而熬夜導致的肝火上升,則讓頭痛、眼經紅腫、腫脹、小便黃、口乾、口臭等問題接踵而來。火氣大,很多人都會吃黃連來降火,但卻不知道黃連主要是在洩心火(心下火),這裡指的心火就是胃火,「說穿了,黃連就是胃腸藥。」黃中瑀表示,長期熬夜、睡眠不足等現象,其實都是胃火所引發的問題。胃火也與飲食的分量、時間有很大的關聯性,現代人喜歡吃辛辣食物,或者常吃得太飽、吃宵夜習慣等,都會引起胃熱上火,接著影響到脾、胃、腎、肺等器官,而出現許多腸胃發炎的症狀。延伸閱讀: ·肝過勞有「20個警訊」!變胖、痠痛、睡不好都在內 美肝臟基金會授養肝攻略 ·專家點名「6類飲食」超傷肝! 碳酸飲料、維生素A都是大地雷(責任編輯:葉姿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