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1 科別.腦部.神經
搜尋
毛細孔
共找到
48
筆 文章
-
-
2020-09-07 新聞.健康知識+
愛泡龜山島「牛奶海」 小心果酸換膚
宜蘭龜山島「牛奶海」近日暴紅,吸引民眾搭乘遊艇到牛奶海大玩潛水及立槳等水上活動。但專家提醒,牛奶海其實是個「酸奶菌缸」,比正常海水還酸,泡太久小心會像果酸換膚;此外,它還蘊育特有細菌,帶有硫磺臭味,有人洗了三天才洗掉。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副教授林玉詩說,牛奶海其實是個酸奶(優酪乳)菌缸,不宜太過接近熱泉噴發點,也不宜泡在裡頭太久。研究人員曾將儀器置於熱泉噴口附近觀察,結果三天後拿起來一看,不得了,表面都是化學腐蝕痕跡。「科學家廿年,不及網紅廿分鐘!」林玉詩說,之前她都是以水色出現劇烈變化的「陰陽海」稱之,河流的出海口都有水色變化,像金瓜石外的海面,雖然各自成因不同,但都暗示著水與水的交界面,有很多反應在發生著。直到在網路上才看到原來網友將此處冠以「牛奶海」的夢幻名字。在牛奶海附近海域潛水的潛水員形容,牛奶海其實也沒那麼酸,因大海有稀釋效果,但有硫味,會覺得皮膚、毛細孔有些臭臭的。也有潛水者反映,裝備甚至有被腐蝕的清形。林玉詩說,牛奶海還蘊育一些特別的細菌。研究人員利用穩定同位素技術,測量牛奶海的固碳速率,發現牛奶海即便在沒有光的情況下,也可以非常高的效率吸收二氧化碳,「還有一些細菌是吃硫的!」
-
2020-08-23 養生.聰明飲食
影/黃偉哲挑好吃的麻豆文旦 專家:把握3個原則
台南麻豆文旦已進入採收期,市長黃偉哲今天就向柚農請教挑選好吃文旦的密訣,果皮摸起來光滑,形狀是倒三角形,屁股要平,用手掌托起來有沈重感。台南區農改場研究員專家張汶肇也說,文旦柚怎麼挑,只要把握3原則:外觀及色澤:果皮光滑、毛細孔(油胞)細緻,果肉品質越佳。想馬上品嚐,應選果皮呈淡黃色;若要久放,則可選果皮呈淡綠色,置於通風陰涼處,可保存1至2個月。形狀:果實形狀勻稱、不歪斜,底寬而上尖,呈短三角形者品質最佳。重量:果實要有沉重感,比較重的文旦柚,果肉發育充實、水分較多,重量約在400至 600公克左右最佳。
-
2020-07-28 新聞.健康知識+
過敏體質、易手腳冰冷 進出冷氣房用這招護身
今年夏天流行短版上衣,許多女性自信展露腹部肌膚,再搭配高腰褲,達到腰細、腿長的視覺效果。不過由於天氣炎熱,室內場所冷氣大多很強,中醫師認為,皮膚是身體的第一層保護屏障,腹部肌膚裸露易使內臟受寒,建議過敏體質、容易手腳冰冷的女性,應隨身帶一件小外套,進冷氣房就披上,以免衍生腹痛或過敏問題。開業中醫師胡心瀕表示,皮膚、頭髮、毛細孔,有抵抗外界邪氣入侵、調節體溫的作用,腹部皮膚一旦接觸冷風,直接受影響的就是內臟。對女性來說,內臟受寒會衍生腹痛、腹瀉、經痛的情況發生,露出皮膚面積越大,影響越明顯。至於四肢的皮膚,如果穿著無袖衣服或短褲,暴露面積更大。胡心瀕指出,人在戶外時,體溫和環境溫度的差異不大,露出皮膚也不至於受寒,但一進到冷氣房,張開的毛孔會來不及收縮,寒氣就進入身體,過敏體質的人可能會鼻過敏或蕁麻疹發作,也比較容易引起感冒。胡心瀕說,如果腹部只有露出一、兩公分,隨著姿勢改變、衣物滑動,不會露出腹部皮膚太大面積,是比較沒有關係。若是衣服更短一點,穿著無袖或熱褲,在戶外活動也是沒問題,只是進入冷氣房時,最好隨身攜帶一件小外套,進到室內就穿起來,對於吸呼吸道比較敏感、體虛而手腳容易冰冷的人,尤其要記得。
-
2020-07-21 養生.抗老養生
「大暑」怎麼養生?中醫:寒涼瓜果消暑生津,多加這個平衡寒性
在傳統醫學的角度來說,許多疾病都是跟著節氣走,順著節氣改變做出身體上不同的預防及調理,正是老祖宗們流傳下來的養生之道。即將到來的「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節氣,大約在每年的陽曆7月22日至24日,是一年中天氣最酷熱的時刻。老人小孩氣血不足者 慎防中暑面對這樣炎熱的「大暑」節氣,有可能會出現甚麼樣的疾病?究竟又該如何養生?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主治醫師楊佩鈺表示,由於氣候和濕氣的關係,大暑由於氣溫高,最要小心提防「中暑」,其中又以老人家、小孩,以及氣血不足的人最需要注意。因為流汗是人體散熱的機制,但氣血不足的人容易流不出汗,年紀大的人則是體表毛細孔控制能力比較差,兩者都較難藉由流汗調節體溫;至於小朋友則是體溫調節系統還不太成熟,加上新陳代謝較快,因此必須要多補充水分,最好每15分鐘到半小時就喝一次水。其他像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流汗過多、活動太喘會加重心臟負荷、糖尿病患者末梢神經較不敏感,對外界溫度反應不靈敏、孕婦新陳代謝比較快,本身心跳體溫都比依般人來得高……,這些人都要在大暑的節氣裡特別注意,小心散熱的問題,以防中暑。然而不只太陽高掛時要注意,有時濕度太重,也會導致流汗蒸發速度受影響,散熱也會比較慢,尤其在午後雷陣雨要下不下的時候相當悶熱,這時也要特別小心中暑。多吃清涼消暑氣食物及多補充水分至於「大暑」的養生,楊佩鈺指出,主要是在飲食上多注意,可以多吃一些清涼消暑氣的食物,許多當季的瓜果類像是:絲瓜、黃瓜、冬瓜、西瓜,清涼解毒的綠豆也十分適合,有清暑生津的功效。不過,就如同一般常聽到的諺語「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師開處方」,在吃這些寒涼的食物或綠豆湯等涼品的同時,不妨聽從老祖宗的智慧,平時的菜餚多加些熱性的薑或紫蘇來平衡寒性。不過對於已經中暑的人來說,因為會有腸胃道的症狀,就不要吃太寒涼的食物。要注意的是,寒涼的食物雖包括冰品,但在中醫的角度來說,十分不建議在大熱天吃冰,因為正在流汗的時候,冰品會讓毛細孔瞬間關起來,導致汗流不乾淨,久了會造成人體不舒服、容易起皮膚濕疹,且吃太多冰品也會對腸胃道造成傷害,恐造成腹痛、腹瀉的症狀。楊佩鈺提醒大家,大暑節氣嚴防中暑發生,最好不要在上午11點到下午2點在大太陽下活動,事實上只要是高於體溫的溫度,就不適宜戶外活動,否則即使流汗也散不掉熱;也要注意水分的補充,成人每天至少要喝1500cc以上;室內冷氣溫度也不要開太低,否則冷熱交替也容易感冒或中暑。若是已經中暑,中醫的刮痧有立即緩解的效果,強迫局部血液循環改善,加強體表散熱機制,不過刮痧不要太常刮,也建議最好找合格的中醫醫療院所較保險。若是一直反覆中暑,可能就屬於本身氣血較虛的體質,最好以中醫調理身體。
-
2020-07-18 科別.皮膚
紫外線會讓你老得快! 醫師提醒3習慣每天都要做到
臉部會反映健康狀況 皮膚問題多因體內失調所致整體濕熱環境伴隨暑氣,實在讓人難受!對愛美的女性而言,盛夏要面對高濕高熱高紫外線已十分困擾,加上今年防疫新生活戴口罩規範,長時間在高溫溼氣重的環境下配戴口罩,進而產生臉部肌膚過敏、紅癢、皮脂腺旺盛出油阻塞毛細孔、長痘痘等狀況,更是懊惱。 紫外線毒辣辣 衰老速度超越身體修復 中醫診所院長陳玫妃中醫師指出, 女性大多認為皮膚困擾僅需注重外在保養護膚,但中醫道「有諸內必形諸外」,說明人體內若有疾病,必會反應在外表上,而女性最在乎的皮膚困擾就有可能來自體內失調所導致。 中醫進補因人而異 做足3件事避免暑病找上身台灣暑季高濕高溫,容易使體內積濕熱生暑病,氣候轉換導致體內濕熱、循環失調就容易反應於外在膚況;加上近年的紫外線毒辣的傷害,更容易加速皮膚老化產生皺紋、膠原蛋白流失、鬆弛、黑斑、色素沉澱等問題;嚴重可能造成皮膚細胞病變,誘發皮膚癌;面對炎炎夏日豔陽,陳玫妃分享皮膚養護得從內外兼備的美肌調理三法:1、做足物理防曬:隨時隨地都應做好隔離霜、防曬乳、椰子油等物理性防曬。醫師更提醒,就算在室外逗留超過15分鐘,皮膚也會接受過量紫外線傷害,所以不論室內室外、曝曬時間長短,均應做好防曬工作。 2、清淡飲食控制:避免油炸、過辣及易上火的食物,導致肝火胃熱轉而影響皮膚膚況。 3、補充蔘類食材:依據草藥集大成的《本草綱目》記載,蔘類食材可增強體力、滋補強身、促進新陳代謝有大補元氣之效。 盛夏調理飲品:人蔘夏日薏仁湯盛夏調理可飲用「人蔘夏日薏仁湯」,人蔘1.5錢、紅棗3粒、枸杞2錢、薏仁2錢,加入1500cc水煮沸後飲用。藉仁蔘補元氣、薏仁去濕解熱,而枸杞營養豐富,含有高量抗氧化物,不僅是中醫提神解暑的調理妙方,更能綜效溫補、由內而外幫助女性調理氣血,讓皮膚散發潤澤光亮。 不過,陳玫妃提醒,中藥食材須依體質進補,而膚況與身體狀態及自身免疫力有很大的關聯,暑夏在即,應多加留意紫外線對皮膚所造成的傷害,除藉由日常食補調理,最重要的還是應透過做足物理防曬、清淡飲食控制,才能避免暑病找上門。延伸閱讀: 有擦防曬就不怕長斑? 8生活習慣都NG 不是所有中暑都能刮痧! 陰暑VS陽暑處理原則大不同
-
2020-07-15 新聞.健康知識+
短版上衣正流行 中醫建議女孩這件小物帶起來
今年夏天流行短版上衣,許多女孩自信展露腹部肌膚,再搭配高腰褲,達到腰細、腿長的視覺效果。不過由於天氣炎熱,室內場所冷氣大多很強,中醫師提醒,皮膚是身體的第一層保護屏障,腹部肌膚裸露易使內臟受寒,建議過敏體質、容易手腳冰冷的女孩,隨身帶一件小外套,進冷氣房就披上,以免衍生腹痛或過敏。專精女性體質調理的開業中醫師胡心瀕表示,皮膚、頭髮、毛細孔,有抵抗外界邪氣入侵、調節體溫的作用,腹部皮膚一旦接觸冷風,直接受影響的就是內臟。對女性來說,內臟受寒會衍生腹痛、腹瀉、經痛的情況發生,露出皮膚面積越大,影響越明顯。至於四肢的皮膚,如果穿著無袖衣服或短褲,暴露面積更大。胡心瀕表示,人在戶外時,體溫和環境溫度的差異不大,露出皮膚也不至於受寒,但一進到冷氣房,張開的毛孔還來不及收縮,寒氣就進入身體,過敏體質的人可能會鼻過敏或蕁麻疹發作,許多夏天的感冒也是風寒造成的。胡心瀕建議,如果腹部只有露出一、兩公分,隨著姿勢改變、衣物滑動,不會露出太大面積腹部皮膚,是比較沒有關係。如果衣服更短一點,穿著無袖或熱褲,在戶外活動都關係,只是一旦進入冷氣房,最好隨身攜帶一件小外套,進到室內就穿起來,本身吸呼吸道比較敏感、體虛而手腳容易冰冷的人,尤其要記得。
-
2020-07-05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運動暴汗除體內濕氣?中醫4大排濕法「做對才有效」
排濕除了依靠外力調理,改善生活習慣更是重要。中醫師吳正一舉例,熬夜容易造成新陳代謝變慢,身體的排毒效果也會跟著變差,進而成為體內濕氣難以排除的原因。因此,需要有充足且良好的睡眠習慣,才有助於改善新陳代謝。以下是幾種可在家自我調理的方式。1.穴位按摩 四部位穴道早晚各一次由於身體是一個循環系統,因此能透過按壓穴位的方式,針對人體內的12條筋絡走向進行治療,卻讓民眾時常納悶為何中醫常有「頭痛醫腳、腳痛醫頭」的狀況,其實是透過穴位對症下藥。幫助身體排濕的穴位,分為手部、腹部、腳以及頭部穴位,按壓每個穴位皆有助於體內循環。方式:以拇指腹進行,只須持續輕微按壓即可,感受穴位有痠、脹、麻即可收手,不要按壓過度導致疼痛。頻率:每天早晚皆可按摩一次,每次持續約3至5分鐘。腹部中脘穴:當腹部感到脹氣不適時,可從肚臍位置上三指找到「中脘穴」,有助於緩解腸胃不適,更能夠促進吸收與腸胃蠕動。腳部足三里穴:可從膝蓋的外膝窩往下四指手指寬的距離,找出「足三里穴」,不僅能保健腸胃,更是除濕第一大穴。豐隆穴:從腳掌的外踝到膝蓋中間的位置,找出「豐隆穴」,經常按摩有助於去濕化痰。頭部百會穴:頭部有許多穴位匯集,可從頭頂正中央找出「百會穴」,倘若感到頭部沉重,或頭皮有腫脹感的人,可透過按壓此穴位提神、防暈、促進新陳代謝。濕氣較重的人,按壓時的痠度也會特別明顯。手部合谷穴:手部穴位位於大拇指與食指之間的虎口,又稱「合谷穴」,按壓有助於緩解濕氣造成的精神不濟,同時也能解決頭痛等相關問題。曲池穴:手肘關節中間的「曲池穴」,也有助於身體洩熱。2.運動排濕 不要做到暴汗 流汗即時擦乾許多人會將運動視為排除濕氣的解方,甚至以提升運動強度、大量排汗來加速去除體內濕氣,但此舉反而容易因為汗液分泌出的鹽分、電解質、礦物質等阻塞毛細孔,若沒有即時擦乾,就容易引發皮膚問題。尤其是體內濕氣重的人,容易因濕氣而難以散熱,皮膚大量排汗所形成的分泌物,反而會加速毛囊阻塞而引發皮膚過敏、毛囊炎、紅疹以及濕疹等皮膚病症。有類似問題的民眾,吳正一建議,夏天運動少許出汗即可,不需要做到暴汗,除了引發皮膚問題之外,有心血管疾病的人還可能引發心衰竭的危險。另一個隱形的皮膚殺手,就是當民眾在有冷氣房的室內運動空間時,流出來的汗,可能伴隨著冷氣或電扇的風自然風乾,會讓人有種沒流汗的錯覺,但此舉反而容易造成更多的鹽分、電解質、礦物質阻塞毛細孔。吳正一表示,無論運動或勞動,只要告一段落,就馬上將汗擦乾,最好能換衣服保持皮膚乾爽。此外,也呼籲運動流汗排濕之餘,別忘了喝水或適時補充等滲透壓的運動飲料。現代人工作生活多是久坐的型態,也容易造成濕氣難以排除。不僅運動量減少,下肢肌肉也會退化,進而導致身體基礎代謝率降低。因此,中醫師建議,可透過強化下肢與核心肌群的運動,提升基礎代謝率,進而加快體內濕氣的排除。3.泡腳 消除水腫 比體溫稍高即可泡腳與泡澡的方式,其實概念上相同,主要透過外在溫度讓身體稍微出汗,加快血液循環,同時間去除體內濕氣。以泡腳為例,度過忙碌的一天後,血液容易集中在末梢導致雙腿水腫,透過適當溫度的水泡腳,能夠促進雙腳血液循環,自然有助於消水腫,以及出汗排濕。泡腳與泡澡的水溫該如何拿捏?中醫師建議,只需要比人體體溫高一點,大約維持在40度左右即可,水溫無須太燙,太燙不僅傷身體,也不舒服。4.刮痧 睡前進行 幫助身體循環每當感到頭或身體沉重時,可利用刮痧板自行在手臂的內(陰面)、外(陽面)側的中間位置,進行輕微刮痧直到出痧,就能將累積在皮表的毒素、淤積物去除。但中醫師叮嚀,必須拿捏好刮痧的力道,如果太用力,反而會造成皮膚受損或發炎。另一種刮痧方式,需透過他人幫忙,在背部中央的位置進行刮痧,但須注意避開脊椎,刮痧的力道也只要輕微出痧即可。背部的刮痧時間,中醫師建議盡量選在每天工作完、準備休息前進行,透過刮痧去處皮表的毒素後,經過睡眠更有助於身體循環。
-
2020-07-05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認識體內濕氣/頭重腳輕、倦怠乏力 小心濕氣纏上你
「你的體質,濕氣很重喔!」尋求中醫調整體質,常會聽到這句話。天氣悶熱、潮濕,就中醫來看,夏天是身體最容易產生濕氣的季節。常見的症狀是出現頭重腳輕、倦怠乏力等狀況。中醫指的濕氣是什麼?什麼樣的人容易在體內累積濕氣?會造成哪些問題?今天我們請來中醫師問診,針對濕熱體質提出解方。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柯富揚表示,濕氣簡單來說,可說是身體代謝的產物,若無法好好排出體外,就會儲存在體內。而濕氣可分為外濕和內濕,與先天體質、居住環境、飲食和生活習慣等都有關係。重油又重鹹 濕氣排不掉康禾中醫診所主治醫師楊宗翰解釋,「外濕」主要是環境潮濕,因此若是居住在海邊、深山或地下室等濕氣重的地方,也會讓體內的濕氣變重。而台灣屬亞熱帶海島型氣候,潮濕悶熱,更使得民眾體質偏濕。「內濕」則是體內水分無法被好好利用,或是代謝廢物無法順利排泄。而中醫裡說「脾主運化」,濕氣代謝跟脾胃有關,若是常吃重油、重鹽、重糖等重口味的食物,對脾胃消化功能形成很大的負擔,連帶使得代謝變差,累積久了造成「濕氣過重」,成了慢性發炎的狀態。身體多乏力 便便多黏膩為何常說夏天是身體最容易產生濕氣的季節呢?柯富揚說,除了因為外在環境潮濕悶熱外,因為夏天暑氣重,民眾喜歡待在冷氣房裡,加上喜歡吃冰冷的食物,無疑是將水分「冰在冰箱」無法化掉,濕氣也就無法順利代謝。中醫師吳正一指出,倘若空氣中的濕氣重,就容易透過體表滲入體內,尤其是夏天跟雨季時,濕氣特別重。當濕氣滲入體內,就可能會感到頭重腳輕、倦怠乏力、難以專注、食欲不振、容易脹氣等症狀。另外,濕氣與每天攝取水量的概念不同,喝水是為了調節體溫幫助新陳代謝,但濕氣是來自氣候等外在環境對身體產生的影響。例如,身體在濕熱的環境下吸收過多的水分後,導致體內濕氣重,也會讓毛細孔難以散熱,此時體感溫度就會提高,身體也會開始感到黏膩不舒服,接著就會開始出現其他症狀。除了透過身體不適症狀察覺體內濕氣重之外,也可透過觀察糞便是否較黏膩,若糞便無法成形,不易在沖馬桶時沖洗乾淨,也可能是身體濕氣重所致。皮膚易起疹 消化功能差楊宗翰說,濕氣致病可分為三階段:濕氣、痰濕、痰瘀。一開始是循環代謝不順暢,「濕氣」無法排出;接著是體內廢物持續堆積,形成黏稠的「痰濕」,開始出現濃痰、白帶、三高等狀況;最後則是形成「痰瘀」,此時循環受到阻礙,可能出現血栓、脂肪肝等症狀。談到濕氣重出現的症狀,從中醫角度,濕氣重的人通常起床時四肢沉重無力、吞口水痰多、舌苔較厚、排便稀軟黏滯,且容易感到頭腦昏沉,「像毛巾裹在頭上」。女性如果體內濕氣重,則可能有分泌物、白帶較多的問題。柯富揚則表示,脾胃、皮膚方面的問題,例如腸胃消化功能不好,常覺得脹氣;或是濕疹、汗皰疹,甚至小朋友常見的異位性皮膚炎,也都和濕氣重有關。另外,有些人常關節痠痛,也和濕氣有關,便是中醫說的「風濕」。寒濕舌苔偏白 濕熱舌苔偏黃柯富揚表示,濕在體內放久也會夾雜寒、夾雜熱,形成「寒濕」和「濕熱」兩種。通常「寒濕」的表現,同樣是舌苔厚,但舌苔會偏白色,也容易怕冷或感到手腳冰冷,女性則白帶較多;「濕熱」的表現則是舌苔偏黃色,大便偏軟、質黏,皮膚容易長痘痘、濕疹,容易出油,女性白帶多但偏黃。濕氣除了本身造成的症狀外,柯富揚說,還會加重體質的「寒」、「熱」表現,而濕氣只要去除,體內的「寒熱」自然就會減輕。因此居住環境最好保持通風、陽光可照進屋內,若是環境過於潮濕,最好使用除濕機,消除「外濕」。除了環境除濕,體內也要「除濕」。楊宗翰建議,每天一定要有充足睡眠,不要熬夜。而多運動、多流汗是排出濕氣最好的方式,但額頭一層薄汗、微微發汗最好,若是變成汗流不止,則可能氣太虛,反需使用補氣藥將水分收束在體內。另外,不要長時間待在冷氣房中,睡眠時若真的太熱,可開一兩個小時的冷氣,讓自己好入睡,但千萬不要開太久,也不要將風口對著自己吹,以免影響濕氣排出。身體濕氣重常見症狀● 起床時四肢沉重無力。● 吞口水痰多,舌苔較厚。● 關節痠痛。● 排便稀軟黏滯,不易在沖馬桶時沖洗乾淨。● 容易感到頭腦昏沉、頭重腳輕、倦怠乏力。● 女性可能有分泌物、白帶較多的問題。● 腸胃消化功能不好,常覺得脹氣。● 常長濕疹、汗皰疹,異位性皮膚炎。
-
2020-06-26 新聞.健康知識+
夏天沒食慾、腿腫可能是溼氣上身!醫師教你正確排溼
夏天潮濕悶熱,當心「溼氣」上身!你是否常聽中醫師提到「溼氣」一詞,到底溼氣是怎麼影響身體的?為什麼中醫這麼注重身體「排濕」呢?「溼氣」是造成很多病症的原因之一,若體內濕氣過重、水分無法有效排出,會影響睡眠品質、消化系統、關節等部位。尤其夏季雨天潮濕悶熱、游泳玩水或流汗吹到風,都容易讓溼氣經由毛細孔進入身體裡!體內有「溼氣」,可以從以下這些症狀來做檢測:1.到了正餐時間,卻沒胃口沒食慾2.大便不成形,外型軟爛、黏膩,黏附馬桶難沖乾淨3.胸悶、頭疼,呼吸不順暢4.總是睡不飽,感覺身體很沉重5.沒來由的體重增加,身體浮腫、腿部水腫6.關節痠痛或全身痠痛檢測完之後,你的身體是否需要排濕呢?除了讓中醫師為您的體質調配出合宜的藥方,生活中也可以透過飲食習慣調整、穴位按摩,來進行身體排濕。1.忌口排濕忌吃極端食物:辛、辣、油、炸、烤、冰品、甜品、生食。2.食療排濕可食用紅豆薏仁湯:◆ 紅豆性溫、薏仁可利水消腫、健脾去濕。◆ 盡量少糖、也別吃太冰。◆ 薏仁性味較涼,易拉肚子、手腳冰冷的人與孕婦不宜多吃。3.穴位排濕◆ 平時可多按摩:小腿上的足三里穴與豐隆穴,或手肘上的曲池穴。◆ 疲累、頭昏腦脹時:可按手掌的合谷穴、頭頂的百會穴。◆ 煩躁、難入睡時:可按腳背的太衝穴跟手腕的神門穴。來源出處:扶原中醫診所台中院區
-
2020-06-14 科別.眼部
乾眼症是眼睛缺水? 恐怕跟你想的不一樣!眼科醫師揭迷思
乾眼症是眼科門診常見的眼疾之一,近年更因為3C產品的廣泛使用,使得乾眼症患者人數增加且年齡有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一般而言,年齡越大,淚腺及瞼板腺功能降低,乾眼症比例隨之升高;另外乾眼症也有年輕化的現象,多數近視族習慣長時間配戴隱形眼鏡,增加了眼睛表面的磨擦,使得淚水消耗快,已成為近年來乾眼症的主因之一。乾眼!乾眼!顧名思義是眼睛乾澀,知名眼科院長王甯加醫師說明,過去往往認為乾眼症就是眼睛缺水,但其實,缺油性的乾眼症,才是大宗。正常的眼睛淚液膜可分為三層,最下層是黏液層、其次水液層及油脂層,最外層的油脂層是保護淚水不要過度蒸發。以往,乾眼的治療會先以人工淚液進行舒緩,但由於發現人工淚液效果有限,才逐漸診斷出近九成的患者是合併缺油性乾眼症,主要成因為瞼板腺分泌異常。在眼瞼邊緣分泌油脂的系統,稱為瞼板腺,健康正常的瞼板腺在裂隙燈下像是葡萄串,油脂分泌暢通,在每次眨眼閉闔時分泌些微油脂保持眼表濕潤;但若是瞼板腺分泌不順暢或是油脂固化或結塊,造成發炎阻塞,無法正常分泌油脂,則無法保護眼表避免淚水過度蒸發,而形成缺油性乾眼症。乾眼症狀,不僅是覺得眼睛乾澀,還包括容易疲倦、想睡、會癢、有異物感、痛灼熱感,眼皮緊繃沉重、分泌物黏稠,怕風、畏光,對外界刺激很敏感,暫時性視力模糊等都是乾眼症的症狀;但也有部份因服用自體免疫疾病藥物等引起的乾眼等眼睛不適症狀,應立即至眼科醫療院所諮詢。王甯加醫師提醒,門診時有些患者主訴時常長針眼,檢查後發現因為患有缺油性乾眼症,瞼板腺或睫毛根部毛細孔阻塞,細菌感染,導致針眼反覆發作。乾眼症屬於慢性眼疾,許多民眾對於乾眼症的認知不足,感覺不適時,甚至會到藥房購買含有防腐劑的眼藥水施點;也有部份患者早上起床時眼睛分泌物較多且黏稠,若是患者還有習慣性搓揉眼睛,那麼更易引起角膜破皮或潰瘍。王甯加醫師呼籲,有乾眼症狀應及時前往醫療院所諮詢眼科醫師,千萬不要自行購買來路不明的眼藥水。目前乾眼症患者至眼科就診,會先請民眾自行填寫國際公證的OSDI問卷量表,由患者依自我狀況做答,計算出評分後,做為後續醫師診斷參考,同時搭配特殊高階乾眼檢查設備,油脂探測系統可精密掃描及分析眨眼動態、淚液分泌、眼瞼表皮、瞼板腺健康狀況,提供進階詳細的數據,最後再經由醫師進行必要的檢查及諮詢,選擇適合的乾眼治療方案。目前乾眼症的治療會依據病患乾眼程度及檢查數據提供不同的治療建議,常見的治療方式為醫囑開立眼藥水或藥膏,減緩乾眼症狀及眼睛四周發炎情形。部分瞼板腺堵塞患者,會採用擠壓眼瞼板的方式,將堵塞的油脂擠出,擠壓完後會有短期的舒適感,但並非一勞永逸,還是需要平時居家溫熱敷眼及規律的生活及良好的飲食習慣維持。王甯加提醒,除了治療外,居家照護的熱敷也可適時有效的舒緩乾眼症的不適,另外平時的清潔習慣也十分重要,尤其有化妝需求者,可使用眼部特殊清潔液,加強睫毛根部清潔。 「乾眼症」已是現在人的文明病,如何預防乾眼症的發生已是目前重要的課題,早期發現乾眼症的症狀,可以透過日常保養來延緩惡化,這樣生活品質也會比較好,王甯加建議,使用3C產品時記得使用30分鐘休息10分鐘、保持生活規律、正常作息、採用溫敷熱敷,飲食方面可補充維他命、深海魚油等。有任何症狀都應先諮詢眼科醫師,進行全方位檢查,了解自己的狀況,並提供符合自己需求的治療方案。(圖文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延伸閱讀: 眼睛沒症狀也會得青光眼! 眼科醫師點名5大族群要注意 太陽眼鏡鏡片愈深愈好? 錯了!一次看懂怎麼挑選 
-
2020-06-02 養生.聰明飲食
早餐店的煎台安全嗎?持續高溫會不會產生有害物質?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早餐店的煎台主要分為兩種材質,也就是鑄鐵與不鏽鋼,只要是正常使用並每天清潔保養,煎台的使用壽命大概可以維持10~20年。在早餐店等待餐點,最有趣的事莫過於看著早餐店阿姨忙碌地製做各種餐點時那行雲流水的動作:將攪拌完的雞蛋倒在煎台上,待煎台上的蛋快煎熟時,迅速蓋上蛋餅皮,直到蛋餅皮與蛋沾黏在一起,再翻面將蛋餅皮煎熟;或者是從冰箱裡面拿出麵條加上油與水,用鍋鏟快速翻炒後再淋上醬汁,繼續翻炒至鐵板麵的香味四溢,總之無論哪道令人著迷的料理,皆是在煎台上完美變身,才能成為餐桌上讓我們食指大動的餐點。然而每當看到早餐店阿姨拿著鍋鏟用力翻炒食材時順便刮過煎台,總讓人擔心,煎台的材質到底是什麼?使用久了安全嗎?其實早餐店的煎台主要分為兩種材質,也就是鑄鐵與不鏽鋼。鑄鐵是指碳含量在2%以上的鑄造鐵碳合金總稱,通常由生鐵、廢鋼、鐵合金等以不同比例配合通過熔煉而成,傳統早餐店大多使用鑄鐵,煎台的顏色看起來較黑,最大的特性是吸熱快、散熱慢、表面毛細孔較粗,但缺點就是容易生鏽、保養方式麻煩,因此現在早餐店業者已經較少使用。以目前的早餐店煎台來說大多是使用不鏽鋼做成的,不鏽鋼是指鉻含量為10~30%的合金鋼總稱,其中又以白鐵,也就是我們平常熟知的鍍鋅鐵不銹鋼最常見,特性是吸熱慢、散熱慢、表面毛細孔較細。由於不鏽鋼含有鉻,可以在煎台表面形成一道強力的氧化膜(鉻薄膜)以保護內層的材質,因此可以減少煎台腐蝕生鏽的機率,也會讓煎台更好清洗與保養,增加煎台的使用期限。不過與鑄鐵相比,不鏽鋼的金屬成分就相對地複雜多了,除了鉻與碳的含量比例是否有互相配合形成穩定結構,會明顯影響其耐腐蝕與耐熱的程度,還可以加入鎳、鉬、鈦、鋁、銅、氮、硫、磷和硒等,使其表面會產生更堅固的防鏽氧化膜,從而保護不鏽鋼本身受到外界環境中的空氣(尤指氧氣)、水、某些酸、鹼的氧化腐蝕。正因為不鏽鋼的成分複雜,會依照用途添加不同比例的金屬,因此會使用編號作為分類法,而最常見的就是200系列、300系列與400系列。網路上有許多傳言指出,不鏽鋼含有錳,若用來做食品器具、鍋具、煎台等等可能會危害到健康,其實這主要是指200系列的不鏽鋼,因為其材質的延展性較差,必須添加錳讓它更好成形,所以確實有釋出錳的疑慮,不過200系列大多作為工業用途,根據國家標準規定,食用級的器具與煎台等必須以304~316不鏽鋼製作。根據麥味登執行長特別助理蔡國憲、早安美芝城協理林柏均皆表示,早餐店業者使用的煎台大多是通過政府相關單位的檢驗,或是進口商提供的報告,確認材質皆為食品器具可用,因此消費者不必過度擔憂,最重要的還是使用前後有沒有確實保養煎台。連鎖早餐店業者大多會由加盟總部把關,而獨立開店的業者則必須在購買時,多加留意煎台的材質,確保其可用為食品製造上。另外早餐店業者在做餐點的過程,可能會刮到鐵板使煎台產生刮痕,或是食物煎太久導致煎台表面產生焦黑,因此業者在每天使用前後都必須確實的保養煎台與相關器具,延長煎台的使用期限,若真的出現明顯刮痕或無法清除的焦黑,可以請專門人員協助,否則就必須更換煎台,但一般而言,只要是正常使用並每天清潔保養,煎台的使用壽命大概可以維持10~20年。延伸閱讀▶美而美,已是一種早餐的記憶圖騰▶毒物科醫師說不鏽鋼含鋁好可怕? 器皿對食安的影響還是要用科學證據來談!▶為什麼早餐店的漢堡比吐司貴?(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20-05-06 新聞.健康知識+
立夏高溫破30°C!「人仙仙」頭昏沉重,4撇步防中暑
56歲的楊小姐在參加路跑後,總覺得身體悶熱、口乾口渴,休息完後並沒有改善,隔日參加有氧課程後,感覺頭昏沉重,就像被緊箍鎖住,後頸僵硬緊繃、人仙仙(台語),又過兩日仍倦怠愛睏、注意力無法集中,原以為是運動痠痛產生的疲倦或感冒,沒想到確診為中暑。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中醫科醫師賴博政說明,當外界的溫度變高時,身體為了要適應這個環境,將多餘的熱散出,毛細孔會擴張,血管通透性會增加,因而流汗,身體就是藉由此將多餘的熱量排出,若無法將多餘的熱帶出體外,就容易造成中暑。台灣夏季溫度約在攝氏28-29度上下,台北是盆地地形,加上氣溫履次到達35度高溫,而人體的體感溫度感受會更高,賴博政表示,有增加近一成的民眾因「人仙仙」(台語)、頭暈頭痛、噁心嘔吐等症狀,就醫後確診為中暑。當長時間在悶熱的環境工作、從事戶外活動,以及經常在出入冷氣房的人,例如外送人員、快遞員更要留意補充水份,賴博政提供在食衣住行的4大防中暑技巧:1、食:多吃涼性的食物,如薏苡仁、蘿蔔、綠豆、番茄、西瓜、香瓜、小黃瓜、絲瓜、冬瓜、苦瓜;高麗菜、芹菜、地瓜葉、薄荷、木耳等,但寒性體質或是平時腸胃過差、易腹瀉腹痛、有潰瘍性疾病者,需慎用或少用。2、衣:穿著棉製吸汗的寬鬆衣物,避免緊繃不透氣的衣物。3、住:環境保持通風,避免過於悶熱及潮濕。若室內溫度太高,可適當使用空調,但須注意溫度不可過低。4、行:出門在外活動時要注意防曬、適時補充水分,避免在太陽底下長時間活動;若有劇烈運動可以喝稀釋的運動飲料,避免水分及電解質過度流失。中醫認為「暑」是一種致病的邪氣,容易消耗人體內的水及氣,因此常見有口乾喜飲,短氣無力;「暑」邪易上擾心神兼夾濕熱,會有頭重、胸悶、倦怠、腹脹。賴博政說明,中暑分成「陽暑」和「陰暑」,長時間在悶熱不通風、炎熱的環境下工作或活動,容易造成「陽暑」,常見症狀為面紅汗多、身體燥熱、心情煩躁、口唇乾渴。而若是在炎熱環境下突然進入冷氣房中,或是貪涼而突然飲用大量冰飲,使體內過多的熱無法散出,則會造成「陰暑」,「陰暑」症狀並不明顯,因此,賴博政提醒,要是自覺身體發熱但熱像不明顯、少量流汗或是不流汗,身體沉重倦怠沒精神、頭暈重痛、胃口變差,小心「陰暑」已經上身,若嚴重有嘔吐腹瀉交作等症狀,建議就醫治療。延伸閱讀: 熱到快中暑 刮痧解暑人人都適合嗎? 天氣一悶腳就發臭? 1關鍵讓你就此遠離臭腳丫
-
2020-04-16 橘世代.時尚橘
潘協慶54歲只比出道胖5公斤 保養撇步大公開
潘協慶1992年憑首張專輯「你有沒有一個叫做寂寞的朋友」出道,發行4張專輯後,退居幕後擔任詞曲創作人與音樂製作人,退居幕後23年,現在75公斤的他,居然只比剛出道時重5公斤,且皮膚光滑、鮮少皺紋,可說根本凍齡!談到保鮮撇步,他說:「身體年齡跟心智有關係,我滿幼稚的。」他自認愛吃、不忌口,但從小就不喜歡吃米飯與麵包類的主食,「看到有在減肥的人,可能都會提這兩樣要忌口」,每天早起2顆水煮蛋,並泡杏仁粉與薏仁粉飲用,「剛開始不懂,爸媽以前就說要喝這兩樣,所以養成習慣,後來查網路,才知道它對皮膚、三高有一些調節」,多年來體重始終維持在75公斤,當年的打歌服現在都還穿的下去。潘協慶雖不會去健身房運動,但他有空就會去戶外爬山、踏青或游泳,在家則是拉筋或冥想,「人一定要在一天以後,回到家一定要給自己的時段,透過冥想讓腦子淨空,好的情緒對身體健康有幫助」,而睡前他會在外面走路1小時,邊走路邊哼歌,藉以放鬆心情,也讓睡眠品質更好。54歲的他臉部幾乎沒有什麼皺紋,他透露從來沒接觸過醫美,但聽到朋友間介紹美顏小家電,偶爾還是會嘗試看看。他透露皮膚緊實的撇步,是有空就會泡湯,促進血液循環;沒空時只要天氣許可都是洗冷水澡。他的臉部屬油性肌膚,習慣使用肥皂洗臉,洗完臉再潑冷水收縮毛細孔,若皮膚太過乾燥只擦凡士林。他謙虛表示皮膚緊實是遺傳爸爸的好膚質,認為保持年輕的撇步也與心智有關係,他自認幼稚、個性像小孩子、也很愛漂亮,平常不太看新聞,喜歡追求流行,包括時尚穿搭、珠寶設計、室內設計等資訊,讓他話題總能跟上潮流,和年輕人打成一片。【精選延伸/男星凍齡不私藏↘↘↘】。霍正奇自豪體力「有凍頭」 20多年腰圍不變。49歲光良「穿衣顯瘦脫衣有肉」 養身秘訣凍齡也凍腦。阿KEN「練愛iNG」 40+靠運動保持聯絡,別有壓力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橘世代」一個專屬於50後世代的舞台。在這裡你可以做好準備,迎接精彩第二人生!>>>立即加入
-
2020-04-16 養生.聰明飲食
你喝的咖啡會致癌?達人教你喝對咖啡,才不會變癌細胞的最佳食物
咖啡愛好兩大族群不喝咖啡者將咖啡形容為黑色苦藥,認為會讓身體產生過敏、心悸而不敢喝;甚至產生睡眠障礙,過午不喝,這是最常聽到的論調。咖啡愛好者又可分為二種:原味黑咖啡的忠實者,喜好的是熱氣中的香味瀰漫,吸引人趕快享用一杯,唇齒之間,咖啡汁液浸潤,舌頭上層至舌根的回甘度長留,勝過茶葉。一杯好咖啡的香醇、回甘,讓人五口左右喝完後,仍想續杯。通常筆者會建議喝咖啡前先喝白開水潤口,喝完基本消費三杯後,再喝水,此時味蕾的回甘,讓人有如喝到甘泉的甜度。喝咖啡重點是咖啡杯中上層的那一層油脂,厚度夠時,味蕾加上嗅覺享受,讓人回味無窮、難以釋懷。另一種愛好咖啡的族群,就是要加糖之類的甜味劑才喝,台灣對咖啡的認知,多數還是要加糖、奶精、奶油球或鮮奶。有此習慣者佔多數,原因是加糖蓋過苦味,加奶精增加香氣,奶油球的油脂可保溫,而加鮮奶可口美味,營養又保鈣,但果真如此嗎? 大家想一想,當我們再回頭仔細檢視,就會發覺這一類的添加物,已經讓咖啡失去原本的香、濃、醇、回甘的享受,您是否該了解咖啡的正確喝法呢?台灣走味的咖啡潮流曾是部長級的師長,喝濃縮咖啡之前,直問說好喝嗎?會不會睡不著啊?結果隔天證實一夜好眠。這些年來,訪客眾多怕睡不好者,喝完第二杯之後就有人打起瞌睡了,很清楚好咖啡就是要讓人好舒眠。享受一杯咖啡要從咖啡史了解,漸進式的真正感受,不要學他人來一杯知名品牌咖啡跟隨流行,那樣根本喝不出咖啡的經典,高價位不等於質優,花俏不一定健康。台灣流行飲料比大杯比便宜,但其實水跟糖並不貴。今天台灣咖啡文化也在店家的競爭,和缺乏咖啡文化的薰陶之下,也走大杯量了,其實是煮完加水的增加量。但那還是咖啡嗎?那到底多少量才是真正一杯咖啡的量呢?加奶泡的拿鐵咖啡為250∼350C.C,美式咖啡200 ∼240C.C.,義式為150C.C.左右,而Espresso 為70 ∼100C.C.,如果冰咖啡就不一定了,原味冰滴一杯加冰塊200C.C.,讓冰涼度過暑夏,而加鮮奶泡或奶昔類冰咖啡約300C.C.。至於一杯熱咖啡外帶,如果變涼了,那咖啡肯定走味,所以可以預先煮好咖啡再拿去冰凍,等有空想喝時再加熱,香氣一樣是瀰漫吸引人。在此和大家分享,目前市面許多糖都是精製糖,它是癌細胞的最佳食物,而且糖份過多造成人體攝取過高熱量;奶精、奶油球找不出一點真奶,只有反式脂肪被驗出,雖然經常被媒體踢爆,但是民眾總是健忘。在國外近期研究報告指出,糖是致癌的物質,跟慢性疾病相當關聯。好咖啡:不心悸、能舒眠一般穀糧經過焙炒後,焦香中帶微苦,而咖啡因無色、無味、微苦,主要是因為咖啡中氯原酸的成分,經過焙炒而產生微苦的氯原酸內酯。所以,咖啡汁液會苦屬正常成分,但是咖啡豆在經烘焙焦糖化的過程中,果酸轉化和碳水化合物加乘產生的回甘,只有在原味時較能完全表現出來。簡單講,一杯好咖啡不可能讓會心悸者心悸;再晚喝,也不能影響您的睡眠,而且要能舒眠;不加任何甜味與香料添加物也要香甜回甘,咖啡絕對不會傷害到腸胃或造成胃酸過多;而且能加速刺激腸胃蠕動,輕鬆大量排出宿便。要健康,不只是重口感很多人排斥黑咖啡,覺得很苦怎會美味呢? 筆者父親就是其中一位,說那是中藥,苦! 不喝。可是在翁學長的好意邀請又不好意思不喝,再苦也喝了一杯,慢慢隨著時間過去,有一天發現他也能喝到三杯的量了,問他會苦嗎? 他說不會啊! 怎麼差那麼多? 因為他知道第一口忍一下,慢慢越來越好喝,到最後就能享受喉韻回甘的滋味,有時他甚至會說給我一杯咖啡吧! 原來他也迷上咖啡了。如果您周邊有朋友每天大量喝咖啡,而且是加甜味劑,不喝就沒精神,無法好好作息,那已經是上癮的傾向了。有很多例子,因大量喝甜味咖啡造成糖份過高,引起血糖失調,直到某天暈倒送醫,才在醫師的警告下,喝咖啡時改加入糖尿病患者用來替代蔗糖的木糖醇,而它的甜度與蔗糖接近,熱量約蔗糖的六成左右。木糖醇是從白樺、玉米、或覆盆子等植物中萃取,再經加氫還原而來。雖然在初期不需要胰島素來分解,但長期食用,還是會造成胰島素負擔,導致血糖升高;當然也曾有報導木糖醇的負面分析,其實木糖醇加氫就有負面的氫化作用。因此還是建議朋友,無論如何,嘗試黑咖啡微苦後的回甘,調整您的味蕾,選擇健康養生的咖啡吧。雖然筆者大力的推廣黑咖啡養生理論,但並不是每一杯黑咖啡都是養生的好咖啡,豆質的好壞,加上身體體質耐受力等因素,都有可能會讓人不舒服。如果您喝完咖啡有不適時就應停止飲用,多喝水代謝。但如果第一口苦味,就讓您忍不住加入甜味劑,那再差的咖啡都會因甜味劑的掩蓋,而在不知不覺中傷害身體。如同廚師料理時,因菜色鮮味不足而加入鮮味劑,您用餐完馬上會有口渴的感受一樣。但我們要的是健康,而不只是重口感。三杯咖啡享受理論幾次在咖啡課堂上和大家分享,基本三杯咖啡的享受理論,首先會請同學從第一杯第一口開始記錄味蕾感受,直到第二、第三杯喝完,每位同學彼此分享記錄中的三杯味蕾差異,幾乎每位都會說,第一杯第一口很苦;第二杯不苦、回甘很明顯;第三杯即明白為何很多人要喝原味咖啡了。原味咖啡擁有各種飲料中少有的濃郁、無糖卻持久的甘醇口感,長留口腔舌根。如果平時無糖不喝咖啡者,經過上課或連續三杯黑咖啡洗禮,接著給他一杯加糖咖啡,這位同學或朋友馬上會說:這是糖水,不是咖啡。從此改掉加糖及奶精的習慣。咖啡是多纖維性飲品食品的成分中只要含有酚類,就有抗氧化效果,咖啡、茶、蔬果都是。營養學家廣為提倡天天五蔬果是有根據的,那五種蔬果是需要多少量呢? 和各位分享,每餐蔬菜和水果各約一個拳頭大的量。多纖維性物質會將體內腸道自由基包覆以排出體外,被認為是腸道的清道夫,而咖啡也是多纖維性飲品。運動時呼吸加速,心臟幫浦大量輸送高含氧血液至全身,讓體溫升高,曾有醫學專家發現,人體長期體溫升高超過37.5度時會使體內癌細胞凋亡,約略可知保持天天運動者,為什麼會較健康且精神飽滿,因長時間體溫升高,運動提升了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運動讓體溫升高,加速毛細孔排汗,排汗是人體代謝途徑的一種,它具有排毒功能,如果各位的時間及環境無法允許運動,也可藉由泡熱水澡,讓皮膚出汗、排毒、保濕。而皮膚表層薄薄一層油脂保護裸露的毛細孔,展現美容效果。咖啡讓身體各器官活化,加速血管收縮、胃液分泌、腸道蠕動,快速排便同時排毒。在人體排泄器官中,腎臟為主要排泄器官,多喝咖啡會促進體內物質經生化作用,增加親水性,促進尿液排出,經由腎絲球體及尿小管被動與主動運輸分泌,快速將代謝產物排出,不致累積毒素,而血漿中的毒素,和代謝產物會運送到尿小管中,如不快速排出它會與小分子蛋白質結合,會使有毒代謝產物又再回收至腎小管,引起毒性產生,所以喝咖啡利尿,對人體排毒功能貢獻很大。其次,大腸排便如不順暢,導致便秘,腸道中水份被回收以致糞便乾燥,致癌糞素再度回抽利用,體態會變胖,皮膚無光澤,甚至粗糙,精神變差,癌細胞活躍,是年紀稍長女性常有的困擾,可以試試喝咖啡,每天五、六杯,任何時間皆可,它會刺激腸道、順暢排便。喝咖啡順暢排便的快感是很多人的寶貴經驗,尤其是配合早上運動,效果最明顯,保持每天兩次以上的排遺習慣,身體機能活化,基礎代謝率提高,筆者就是因此瘦身成功。咖啡的新鮮度與保管方法在媒體或書本中常看到說明咖啡熟豆要密封,那為何又要透氣閥呢? 其實咖啡生豆會呼吸,經過烘焙完成更會呼吸,吐出惰性氣體保護熟豆,是自然界中的奧妙。惰性氣體會自然天成,保護豆子新鮮度持久,會造成膨罐現象是正常的。豆子新鮮度高,熟成後馬上裝袋會有膨袋現象,這不是腐敗,而是保鮮現象。許多咖啡豆商似乎知道或不知道,為了不膨罐或膨袋,就讓烘完豆子跟空氣接觸,使惰性氣體流失,此時豆子也會吸收空氣中水分,如此就較難對咖啡熟豆保鮮。保鮮存放,簡單有撇步許多人會問咖啡豆如何保鮮存放,其實很簡單,首先看清楚烘焙日期,記載三個月內屬新鮮;包裝為密封、不透明;不接近熱源,室溫存放,不能儲放於冰箱,因為每次從冰箱取出打開,由於高度溫差,袋子裡外會馬上附著凝結的水氣,一而再的增加濕度,豆子就會不新鮮。筆者曾做過實驗,放室溫一到二個月和同時期儲放冰箱作對照,室溫中豆子香氣香濃不變;而冰存的咖啡香則淡淡的。一般咖啡豆會呼吸,同時豆子帶有油脂,如果將豆子冷凍或冷藏,會將豆子中油脂凍結而無法呼吸,導致風味流失。密封小包裝保有新鮮咖啡豆要小包裝,存放密封袋或密封罐,儘快泡完趁新鮮,但是我們也常看到有人為了低價省錢買大包裝,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喝完,那已經不新鮮了。大袋中經常打開接觸空氣,讓細菌孢子跑到咖啡袋中,讓鮮度降低至腐壞而不知。新鮮豆子從外觀乾燥、香氣逼人,就很清楚新鮮度,讓人衝動馬上沖煮喝一杯咖啡。濾紙掛耳式鮮度難辨筆者對濾紙掛耳式咖啡較擔心它的鮮度難判別,磨成粉狀無法從豆子外觀判別鮮度,而且粉粒磨成時,咖啡香流失,所以掛耳式很難喝出好口感,只能方便解饞,很難解渴,它的成本高,包裝時手部接觸面積大,衛生也是問題。當然三合一或二合一咖啡內容物不營養,無法和新鮮烘焙豆子相比,但是掛耳式咖啡嘗味者的選擇,以及特別偏好這種口味的愛好者眾多,因為攜帶方便,沖泡也方便。延伸閱讀: 雙親失智 差點拖垮銀行經理家庭●書籍介紹健康喝咖啡:咖啡有益健康的神奇密碼【增訂版】作者:王神寶 出版社:晨星出版日期:2015/12/11作者簡介/王神寶致力於健康咖啡的推廣,舉凡大大小小的公益團體贊助咖啡免費暢飲,接受各單位邀請擔任咖啡研習講師,偶而出任電視劇、廣播推廣健康咖啡等,都有他的身影,其對健康咖啡的執著無人能比。學經歷:中興大學 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學系 碩士亞洲大學 營養保健生技學系 學士現任富苑咖啡主題旅遊會管董事長現任中華民國青年創業協會總會長 中區會長
-
2020-03-27 橘世代.健康橘
如何吃蛋膽固醇不飆升?靠1杯鹽水,分辨蛋鮮不鮮
雞蛋,是許多人的最愛,從賦予飽足感的正餐,到解饞的糕點零食,蛋料理的千變萬化,成功挑動味蕾。大快朵頤之餘,你知道蛋到底有哪些營養價值呢?如何吃蛋膽固醇才不會高?蛋白及蛋黃的營養價值有何同異之處?又該如何選蛋與保存?蛋黃的營養價值比蛋白來得高,蛋黃是蛋的精華,各種營養成分比蛋白高出許多,蛋黃的蛋白質含量約為蛋白的1.5倍,鈣質約為10倍 ,鐵質為25倍,維生素B1、B6及維生素A更是數十倍,尤其維生素A只有蛋黃中才有,而與記憶、學習能力有關的卵磷脂也是蛋黃的含量最豐富,因此蛋黃很適合小孩吃。蛋白則不像蛋黃有膽固醇問題,營養師說,由於蛋白沒有膽固醇,有高生物價蛋白質,吸收率高,易被身體利用,建議手術後患者可以食用。1顆蛋的膽固醇含量約250毫克,成年人建議每日膽固醇攝取上限不要超過300毫克,血脂高的人每日膽固醇攝取上限200毫克。營養師認為,一般人1天可吃1顆蛋黃,血脂高、高膽固醇血症的人則1周吃2、3顆蛋黃為限,1天可以吃1顆蛋白。血脂偏高的人吃蛋不要過量外,料理方式也建議以水煮、蒸為主,以降低身體負擔,尤其膽固醇過高、痛風或尿酸偏高的人吃蛋不要過量。挑選雞蛋新鮮與否有其方法。營養師表示,1顆蛋有蛋殼、蛋膜、蛋白、蛋黃等結構,由繫帶固定蛋黃,搖起來會晃顯示蛋殼裡的氣室大而不新鮮。蛋的保存也不易,蛋有毛細孔幾千個,蛋會呼吸,很新鮮的蛋3天內要食畢,新鮮的蛋打出來並非全透明狀而是白霧狀,3天後則會變為全透明。如何挑選蛋?建議可從外觀聞一聞、摸一摸,若發臭很容易會被發現的。也可使用浸水法,將蛋放入一杯40%濃度的鹽水裡,新鮮蛋會整顆橫沈在底部,稍微不新鮮的蛋則鈍端會稍往上浮,因鮮度變差鈍端氣室變大所致。另一破蛋法則是將蛋打到碗裡,若蛋黃飽滿隆起,下方有層厚蛋白與一層稀蛋白,表示蛋還很新鮮,若蛋黃扁平,蛋白變稀,鮮度較差。延長蛋的保存是冷藏,最多期限1個月。【精選延伸/健康這樣「吃」↘↘↘】。看牙齦知健康?! 「骨頭湯食譜」為營養打基礎。「青菜別用燙的」美女醫教年菜 色香味俱全又營養。熟齡如何健康吃炸物?「金牌名廚」端寶典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3-26 養生.抗老養生
春睏害你睡不飽?試試這幾招提神醒腦趕走睏神
走過冬季,春神徐徐吹著和暖春風,也吹醒了枝頭上粉紅、桃紅鮮豔嬌小的春櫻。春天來了,太陽露臉了,鳥語花香、大地復甦,連冬眠的動物們也準備起身,動動窩了一整個冬季的懶骨頭,那你呢?春神來了,你醒了嗎?俗話說:「春睏秋乏夏打盹」,春暖花開的季節看似讓人精神百倍,實際上卻不然,許多人在春天來臨之際竟會犯睏,讓人昏昏欲睡,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是生病了嗎?台灣基層中醫師協會名譽理事長陳潮宗表示,春睏不是病,而是身體受到自然氣候的影響,產生的一種暫時性生理現象,為了人體因應季節轉換而自然發生的調節反應,因多在春天時節發生,所以才稱為「春睏」。熱漲冷縮的現象同樣會發生在人體,寒凍的冬季會使得血管、皮脂腺等組織收縮,以維持體溫的恆定;但到了春天,氣溫回暖,原本閉縮的毛細孔、汗腺、血管等一一舒張,大大促進了早先低迷的血液循環與新陳代謝,導致身體需要消耗許多氧氣來因應身體的復甦,因此,大腦的供氧量減少了,就容易讓人感到困倦、思睡,似乎怎麼睡都睡不夠,賴床的比率大幅增加。一般來說,春睏比較常出現的症狀,包括困倦、疲乏、精神難以集中、頭昏欲睡等,人體陽氣不足容易受到濕氣侵襲,而春天的濕氣比較旺盛,因此可能發生疲倦的現象。若是脾虛體質的人,還會因為運化水液的功能較差而出現易睏嗜睡、精神難以集中、疲倦乏力,甚至會發生腸胃問題,若影響到肝的疏泄,也有可能造成情緒低落或異常的症狀。臨床上以喜歡進食生冷食物、飲料或嗜吃大魚大肉、重口味的人為春睏的好發族群,另外像是久坐不動、運動量少、缺乏休息的人,會降低脾胃功能運行能力;嬰幼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脾的運化功能尚未完備;老年人、長期患病者脾胃虛弱,都是較容易出現春睏症狀的人。每個人應該都曾經有過睡不飽的經驗,尤其是長假之後的上班日、上學日,要不賴床真的要有很大的毅力。大部分的人起床後,會來杯咖啡或是茶飲,吃份美味的早餐,可能就能夠上緊發條,應付一整天繁忙的工作與課業;但如果你連日來都呈現精神不濟、出現嚴重的疲倦感,即便睡了再久,都有犯睏的感覺,這樣的情形可能就不是春睏,而是其他隱含疾病的警訊了,如貧血、甲狀腺機能低下症、肝臟疾病等。要預防春睏來擾,建議從飲食著手,春季飲食應該以清淡、新鮮和易消化的食物為主,最好選擇當季的新鮮蔬果,並減少油膩、厚重的肥肉、油炸品,以利腸道的消化吸收。在飲食時,可適量食用蔥、薑、蒜等辛溫食物,以藉由此類食物的祛濕、避穢濁等效用,來達到促進血液循環、興奮大腦中樞的作用。陳潮宗提醒,春睏的嗜睡感通常較為輕微,若有嚴重疲倦感或疲勞症狀加重,都應該及時尋求專業醫師診斷及治療,以免小病變大病,延誤了就醫時機。延伸閱讀: 睡覺也要有儀式感! 專家分享5招讓你更好入眠 熬夜的累好難補回來? 5種營養素幫你恢復元氣
-
2019-12-16 養生.聰明飲食
「大豆油」冒充白芝麻油!專家教你如何挑純正芝麻油
目前坊間黑芝麻油,多以黑麻油、胡麻油、麻油為名。黑芝麻原料也分不同等級,只有經驗豐富的製油職人才能分辨。黑芝麻油製程中,一定要經過焙炒,才能將胚芽乳中的油脂分開、豆紅素與木酚素釋放出來。不過,焙炒溫度是一門深奧學問。蔡大哥為了控制焙炒的獨家溫度,甚至自己發明了特殊機器,才能製造出既保留養分又香氣逼人的頂級芝麻油。焙炒過度的黑芝麻油略帶苦味,油色更深;焙炒不足的黑芝麻油,則香氣不足且養分無法全然釋放。因此,一瓶上等黑芝麻油在感官檢測中,目視必須為黑中帶紅的深琥珀色,入口則香味久久不散,甚至打嗝中還透著芝麻清香。白芝麻油目前在坊間的貨架上進入兵荒馬亂時代!在精煉大豆油尚未出世的古早時代,白芝麻油是純的,民間會以純香油、香油或小磨香油為暱稱俗名。白芝麻在台灣種植率及製油率都低,純的白芝麻油並不多見。後來,邪惡清清如水的精製沙拉油問世後,許多商人便趁機魚目混珠,製造商會將很廉價的雜色芝麻焙炒得更熟,只添加5-10%。也就是,這瓶白芝麻油不是白芝麻做的,而是未經挑揀的雜料芝麻為輔,基改大豆油為主,而變身的現代產品!自從油品食安風暴出現後,政府便規定成分說明標籤一定要詳實載明,且規定詳列載明的配料中必須依比例高低排序。所以,聰明的消費者如果採買白芝麻油時,標籤上若出現「大豆油」,就知道並不是純白芝麻油。新鮮芝麻油開瓶香氣十足,若遇上溫度更是餘韻悠長。我們人體溫度是可讓醇類(也就是香氣)好好揮發的溫度。因此,在感官檢測上,可先將芝麻油放在手背上搓熱測試,讓毛細孔吸附芝麻氣味,等手溫冷卻後再嗅聞;若是純芝麻油,仍會散發淡淡芝麻味;若沒有味道,則可能添加沙拉油。接著可再將數滴油入口測試,摻香精的芝麻油在入口後香味很快就消失,純芝麻油則齒頰留香。待十至二十分鐘後,若能輕輕打嗝,會有一股芝麻清香從喉間嗝出,那就是高純度芝麻油佳作。另一個辨別油品優劣的通則也適用,那就是只要聞到酸味、霉味、油耗味的任何一種,建議敬而遠之。※芝麻油的主要成效功能芝麻油主要含不飽和脂肪酸八五至九○%,油酸和亞油酸約各占五○%。芝麻油的特點是油質穩定,易保存,主因含有芝麻木酚素(Lignans)、植物固醇及酚類化合物等抗氧化物質,可提高自由基清除率。木酚素為一種植物雌激素,可促進新陳代謝、滋養強身、舒緩女性更年期症狀。※芝麻油怎麼使用?營養豐富的芝麻油屬藥食同源,用來調理身體,可消炎止痛,是增添食物風味的日常調味油。‧家常備油黑芝麻經焙炒逼出香氣與養分再榨油,味道濃郁。原本性平屬性若加上薑與酒佐配,就會轉為熱性,極適合冬令進補,但腸胃不佳或孕婦則不宜多食。輕焙的白麻油,香氣則相對清雅,小火炒菜、調拌餡料,或涼拌菜餚皆非常適用。‧調理虛寒體質手腳冰冷的朋友,除了平日多運動強化血液循環外,可以十天一次的頻率,長期食用添加黑芝麻油、薑和酒的食補,便可改善冬天手腳冰冷的虛寒體質。‧女性最佳良伴女性生理期忌口生冷、刺激性食物外,可把握經血排淨後五天內吃麻油料理,如「麻油薑絲紅鳳菜」,補充蛋白質、鐵質與鈣質。女性產後食用麻油藥膳滋補,有助抑制發炎、幫助子宮收縮,高蛋白質也能讓產婦快速補身,是坐月子的最佳良伴。進入四十歲的中年女性,可每天食用不超過二湯匙的芝麻油量,為更年期預作準備,舒緩女性停經前後可能帶來的不適,如熱潮紅、暈眩、盜汗等症狀。‧疏通腸道可於早晚空腹時,喝一小匙芝麻油,有助於潤滑腸道、軟化頑固便便,達到疏通排便功效。‧塗抹外敷麻油有消炎、解毒、去腫、止痛的作用,難怪也是製作「紫雲膏」的材料之一。家裡小朋友如被蚊蟲叮咬,可以塗抹麻油緩解紅癢。※如何辨別芝麻醬優劣?許多人誤以為芝麻榨完油的粕,可以拿來做芝麻醬,這可是一大誤會。芝麻醬是直接以芝麻研磨製成,芝麻含油率超過四七%,且是長纖維;因此好的芝麻醬會油、醬分離,在上面浮一層芝麻油,這是自然現象,用湯匙輕輕攪開即可食用。關於作者/王甯(小毛老師)是一位自然醫學實踐家、品油師、油品職人,也是熱衷環保和動物權益的倡導者。 認證 ‧義大利官方認證品油師(CLUBalogue IOEA Oil Expert) ‧中國公共營養師二級認證 ‧中國健康管理師二級認證 學歷 ‧美國Metropolitan State University MBA 畢 ‧聯合國世界自然醫學大學博士 經歷 ‧台灣藥廠副總 ‧外商藥廠總監 ‧中國科技大學休管系業師 ‧中華民國健康促進管理師 ‧經絡儀檢測健康管理師 ‧英國能量花精學會諮詢師 ‧擴大療癒一、二階講師 ‧印度合一大學Mukthi Deeksha 傳導師 ‧澤承生醫有限公司負責人 ‧油豐創辦人 會員資歷 ‧台灣品油專家協會會員 ‧美國自然醫學會會員 ‧國際虹膜醫學會會員 ‧能量醫學會會員 ‧國際催眠學會會員
共
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