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搜尋
李秉穎
共找到
310
筆 文章
-
-
2020-08-24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效益等於零?入境普篩 防疫界激辯
防疫之戰未歇,但醫界、公衛界以及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卻陷入是否入境普篩、血清抗體檢測等泥沼。昨天「新型冠狀病毒檢測研討會」中,贊成及反對針鋒相對,台大公衛學院認為「自高風險地區來台者應入境檢查」,台大名醫、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委員李秉穎則認為,現在疫情穩定,沒這個必要。該研討會由微生物學會等三大學會舉辦,壁壘分明。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致詞時特別表示,此會議被媒體稱為防疫界「八二三砲戰」,希望雙方純就學術面討論,「點到為止」;台灣臨床病理暨檢驗醫學會理事長薛博仁也強調,純粹是一場學術交流,不是辯論,希望講者演說完畢後給予掌聲。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表示,新冠肺炎至今全球已兩千三百萬人確診、八十萬人死亡,目前我國重點是「如何找到不明感染者」,入境篩檢主要針對「高風險群做入境檢查」,低風險和中低風險群則維持原先政策,藉此縮短檢疫,節省居家檢疫補償支出,「我也沒說馬上要做,而是可以試試看」。視訊解誤會?莊人祥:謝謝再參考台大公衛學院兼任教授金傳春贊成高風險區檢測,藉此避免秋冬疫情擴大,建議指揮中心或許近期開會時,可透過視訊會議與地方討論、溝通來減少誤解,避免再度造成地方與中央認知不同。莊人祥回覆,「謝謝建議、會再參考」。李秉穎則認為,國內實施入境核酸普篩成本非常高,一天需四二○萬,但目前我國疫情穩定,沒必要再做普篩,因無本土流行疫情時,效益等於零,所以不必要。此外,普篩主要是針對抗體,但抗體普篩恐有「偽陽性」,易造成民眾恐慌。再者,入境篩檢是陰性而縮短檢疫為五到七天,這是很危險的,如沒抓到漏網之魚,擔憂疫情會如蜘蛛網般散開。他還提及冰島實施普篩,但防疫成績也沒台灣來得好。會後提問時,台大公衛學院前院長詹長權說,疫情期間思考事情應站在對方立場,而不是「我認為它怎麼樣」,公共衛生為研究資料,並做合理解釋,為「學術討論,而非看報討論」;而冰島近期有檢討作法,台灣應尊重他國研究成果,不要妄下評論。
-
2020-08-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普篩正反意見交鋒 李秉穎:疫情穩定沒必要普篩
新冠肺炎疫情發展至今,國內對到底是否入境普篩吵得沸沸揚揚,不過學者各有看法。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表示,血清抗體篩檢可促進疫苗研發;台大兒醫小兒部主治醫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委員李秉穎則說,疫情穩定,沒必要普篩。由微生物學會、台灣臨床病理暨檢驗醫學會和台灣長期照顧感染預防暨控制學會等單位共同舉辦的「新型冠狀病毒檢測研討會」,今天在台大醫學院舉行。上半場請來長庚大學施信如教授、台大醫院品管中心主任陳世英,講述免疫護照與抗體檢測等議題。下半場則針對普篩進行正反論述,正方請來台大公衛學院教授詹長權、陳秀熙,反方則有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專家諮詢小組委員李秉穎等學者進行討論。陳秀熙表示,新冠疫情至今全球已有2300萬人確診、80萬人死亡,雖各國防疫措施不同,他認為國內至今防疫重點是如何找到不明感染者,他主張於不同地區及流行時期進行連續性抗體血清監測計畫,將有助國內評估各地區傳播情形、無症狀感染個案,了解群體免疫力。陳秀熙說,居家檢疫為什麼有7天、5天等,其實每個國家都在測驗怎樣可縮短檢疫時間,不是說馬上就要改到這樣,並非要勉強政策,是提出可能性,也是節省到居家檢疫補償支出,「我也沒有說馬上就要做,而是可以試試看」,如果成效很好就可以做,每個國家都在測試這個東西。不過他也說,高感染區域當然需大規模調查,即使是西班牙等國家,雖感染率很高,但是還沒有達成群體免疫,還是需要疫苗。而如何證明台灣的感染率真的很低,必須要有效的去找到可能接觸的感染源,包括境外、居家檢疫、接觸者、人口密集機構等。這就是調查的目的。李秉穎則表示,剛開始主辨單位用了一張「不會讓它發生」的圖,這是有次媒體提到台灣會不會需要封城的時候,他提出的說法,並非指普篩;他開玩笑說,主辦單位用這張圖「心態可議」。李秉穎說,全民核酸普篩的成本非常高,初估一天需420萬或更多去做防疫,但對於防疫沒有額外幫助,因無本土流行疫情時效益為零,所以是不必要的。萬一放一個人進來,如以R0值為3,像蜘蛛網一樣傳出去經5次傳播鏈下,感染人數應約1093人、重症人數164人,但台灣現在本土病例數已多周為零,所以說社區恐有幾百人感染是不可思議的講法。他也說,入境若篩檢是陰性可縮短檢疫為5到7天一事,覺得是很危險的事,如沒抓到漏網之魚,他擔憂疫情傳播會如蜘蛛網般散開。只要有一個破口出來就是封城,如奧克蘭解封又封城就是有一個破口,如果漏一個進來台灣,國人都是無可乘受之重。即便是常提到的冰島,是因人口很少才有辦法普篩,但就算做了防疫成績也沒有比我們好,他認為疫情達到穩定之後做普篩,是沒有必要性的。另外,媒體也有提到偷渡感染的可能性,李秉穎認為需注意,如越南也有中國偷渡客,是否會發生在台灣,是有可能的,且正在發生之中,若沒抓到的進來也沒經過檢疫,這問題恐比討論核酸普篩抗體普篩的問題還要嚴重得多。在提問時段,台大公衛學院兼任教授金傳春,提出贊成高風險區要檢測,來避免秋冬疫情擴大,是比較長遠的想法。另外,也建議指揮中心或許近期開會時,可透過視訊會議與地方討論、溝通來減少誤解,避免再度造成地方與中央認知不同。對此,莊人祥回覆,「謝謝建議、會再參考」。
-
2020-08-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指揮中心與專家皆認為有需要測抗體 難在解讀和時機
彰化縣衛生局在入境旅客居家檢疫進行核酸檢測,因與中央不同調,引發政治風暴。台大公衛學院與彰化縣衛生局合作,針對四類風險族群的血清抗體檢測研究計畫,期中報告將於8月25日出爐,格外引人注目。台灣微生物學會今舉辦新冠肺炎檢測研討會也討論到此事,有專家認同抗體檢測重點不在於揪出漏網,而是對於長期防疫政策的擬定具有重要性,也有專家認為要小心解讀,且現階段不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學理上確實有需要做抗體檢測,可從中了解防疫成效,彰化報告值得期待。彰化縣萬人新冠肺炎血清抗體調查採檢對象包括確診個案及接觸者、居家檢疫、居家關懷、對照組、長照據點長者及工作人員。研究人員將分析符合受檢資格民眾,了解各族群、年齡等抗體分布的情形、社區感染的程度,彰化縣衛生局預計8月25日公布大約3000人之初步結果。台大公衛學院前院長詹長權今於研討會最後之問答時間強調,血清抗體研究的重點不是在找出有沒有漏掉,因為「全世界都知道,一定會漏掉。」台灣防疫做得很好,案例很少,抗體研究更是像是挖寶一樣,但目的絕對不是要渲染什麼,而是相信這樣的研究可以為國人帶來很好的資訊。詹長權說,抗體是病毒和人類的戰爭過後,人類所獲得的武器,也是病毒留在身體裡面的免疫訊息,「抗體資訊是防疫的寶藏,不是一個不好的東西」也是大部分國家都在嘗試去挖掘的寶藏,對於防杜未來的疫情有所幫助。他感嘆,國內對於彰化血清抗體調討論紛紛擾擾,大多是負面的而且夾雜許多衍生的想像,單方面呈現「不要做、很不好」。但是取得了解病毒之戰所留下的資訊是好事,希望國人可以分辨。台大公衛學院兼任教授金傳春也在研討會上指出,在台灣民眾還沒有打疫苗之前,了解族群中的抗體基準線是很重要的,有助了解病毒進來的自然進程。特別是彰化縣曾經發生感染源不明的白牌司機群聚案,至今仍有很多資訊未知。儘管台灣很多防疫措施是有效的,但仍然要「用科學的角度去看待研究,而不是政治的角度。」台大兒童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委員李秉穎提醒,台大醫院也有針對高風險族群做抗體檢測,必須要謹慎解讀,因為即使出現中和抗體,也很難排除是其他人類冠狀病毒所造成的抗體交叉反應。李秉穎說,指揮中心專家委員會曾經討論過抗體篩檢,目前共識是不贊成抗體普篩,但針對高風險族群的抗體,覺得可以考慮做,但是沒有急迫性,可以等到疫情結束之後再來做。現在就去挖掘少數有抗體陽性的人,可能害這些人蒙受排擠,在本土案例持續歸零的狀態下,也沒有必要因此調整防疫政策。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強調,他個人從來沒有用過「普篩」這個詞,他也不贊成所有民眾去做抗體篩檢,而是要討論如何設定尋找檢測的標的。台灣居家檢疫有效防疫的同時,無症狀還是多少會存在社區,問題是有多少?該如何推估?解答這個問題,對於台灣的疫苗發展是有幫助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會後接受媒體採訪表示,做血清抗體研究,的確是有學理上的需要,可以從研究中瞭解到過去防疫做的好不好,指揮中心對於周二初步結果發表也是蠻期待的。
-
2020-08-2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彰化篩無症狀居檢 李秉穎:亂槍打鳥非精準篩檢
彰化縣衛生局篩檢上千名無症狀居家檢疫者找到一名武漢肺炎確診者,宣稱精準篩檢;台大醫院主治醫師李秉穎說,篩很多人才找到一人不是精準,而是亂槍打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宣布,一名長居美國、回台探親的少年確診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但少年並無症狀,且是在居家檢疫期間被彰化縣政府通報採檢才確診,是首例無症狀居家檢疫確診者,意外揪出彰化縣違反中央政策,廣泛篩檢無症狀居家檢疫者。彰化縣政府則說明,執行此類篩檢是精準採檢,希望早一點發現個案並遏止傳染源。台大兒童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委員李秉穎中午受訪時指出,彰化宣稱「精準篩檢」是自創的名詞,弄一個名詞好像自己做得很好,篩了1000多人才篩到1個個案,「怎麼會是精準?」李秉穎表示,以指揮中心邊境防疫政策來看,篩有症狀的個案可以找到確診者,用最少個案找到最大的陽性率,這才是精準。以彰化的說法,他們針對入境10天的個案篩檢,雖然找到1例,但科學證據已經知道,10天後傳染性極低,這一例有沒有篩出來對社區影響不大。過去數個月,台灣陷入要不要入境普篩的路線之爭;李秉穎說,中央的政策建議是不要入境普篩,因除了耗費採檢成本,其他如醫護人力、防護裝備、交通等都是資源,但有人就想拚命證實普篩必要性,才會硬要篩。但結果也顯示,入境普篩沒有意義。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20日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彰化有研究精神很好,但此事牽涉國家資源分配、控制與人民生命安全議題,必須查明。李秉穎說,普篩耗費許多資源,如果能把這些經費都拿來幫助台灣發展疫苗,可以發揮更大防疫效力。
-
2020-08-0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8大場所須配戴口罩 指揮中心:大眾運輸系統未戴有罰則
新冠肺炎至今持續肆虐,台灣近期也傳出境外移入零星個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5日宣布,民眾進出醫療機構、大眾運輸工具和大型活動等8大場所須配戴口罩,不過對未遵守規定者似未訂定相關罰則。對此,指揮中心表示,在大眾運輸系統沒戴口罩是有罰則的,6月7日解封後,這一塊在交通部和地方政府沒有另外公告,現在只是重新實施,罰則是三千到一萬。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交通部在四月有一份公告,民眾搭乘大眾運輸系統時需配戴口罩,若不戴口罩會有罰則,6月7日大解禁後,地方也沒有撤銷公告,目前就是重新實施狀態。媒體問,今天新增一例境外個案,8月3日才出現症狀?感染源在哪?高鐵、台鐵等規定是否加嚴?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委員李秉穎表示,從發病時間看,案477距離其他指標病例接觸6、7天,都有可能,離開南非是在潛伏期內,不能排除在南非感染,可是也與同機旅客接觸過,兩個可能性都有。要看同行旅客是不是有親密互動,如果在飛機上或機場有接觸同行旅客感染的機會會比較高。疾病管制署組長楊靖慧表示,6月7日交通部最新公告有提到,民眾進到車站都要戴口罩,除非可以維持社交距離,而目前還是這樣的建議。是否要戴口罩,就要看是否能全程保持社交距離,但是這不是一個人就可做到,如果不能確保距離就應該要戴口罩。對於未來會不會延伸規定,她說還是以社交距離不能維持為前提。
-
2020-08-0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入境全體普篩? 指揮中心李秉穎:暫不需要、每日420萬成本高
新冠肺炎近日連續出現多起境外移入個案,更有如比利時工程師等感染源不明個案,讓是否入境者全體普篩又成熱議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委員李秉穎表示,入境全篩目前估計每日需420萬成本高,應考慮到成本與效益的平衡,不是有效就一定要去做。指揮中心今下午2時將召開記者會,說明新增一例境外移入個案及防疫作為。李秉穎表示,現在世界上所有地區都是流行地區,所有入境旅客都需要入境評估,有症狀就要檢驗並隔離,沒症狀也要隔離14天。現在台灣主要兩個建議是入境時篩檢,認為會不會比較安全,再者是14天結束時篩檢,希望抓到無症狀個案。他說,而從最近一段時間聽到的防疫政策建議,好像對防疫有幫助,可能找到更多病患,但要考慮到成本與效益的平衡,不是有效就一定要去做。比如封城一定可有效遏止疫情擴散,但是有必要嗎?過去傳出不明感染源的個案時,也曾有人建議封城,但現在回頭看那些建議是不必要的,加強民眾自覺和防疫措施、擴大篩檢對象,像是現在醫護人員只要有不明原因呼吸道症狀就要檢驗。李秉穎說,全民普篩的成本效益,要看是用抗原或抗體,但是抗體只能找到過去的感染,需要花很多錢,因為沒有社區流行,再怎麼驗都是很少,大約2000人只找到一個陽性,對防疫政策沒有幫助。至於核酸檢測只能偵測最近的感染,在台灣沒有社區感染的現況下,是不會有陽性個案的。他說,至於入境篩檢的成本效益,每做一個要幾千元,如果入境全篩每天要420萬元,雖然成本低於境內普篩,但是會得到什麼結果呢?如果效益是入境陰性就可以縮短居家檢疫時間,反而製造了防疫的黑洞破口,他是百分之二百反對這個建議。
-
2020-07-0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長照防疫最想問」新竹首發 王宗曦:抗疫從顧好長輩開始
新冠肺炎疫情趨緩,民眾逐漸恢復正常生活,但長輩抵抗力差,防疫意識應落實為日常。新竹市衛生局長王宗曦指出,抗疫從顧好長輩開始。專家提醒,長照機構應注意自然通風,降低傳染病發生,工作人員則要勤洗手、戴口罩,保護自己和對方。重要的是,人與人互動是有溫度的,應在良好互動下,建立家屬遵守防疫規範的標準作業流程。新竹市政府暨出版「長照防疫最想問」工具書後,王宗曦再於日前力邀專家權威辦理討論會,出席者有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李秉穎、台灣長照醫學會理事長劉伯恩、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愛福家協會總幹事涂心寧等人,與全市多達56位長照負責人或主管,交流防疫之道。此外,也邀請台大醫院北護分院院長黃國晉、台灣居家服務策略聯盟理事長林金立、高雄縣醫師公會理事長王宏育、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感染科主任郭漢岳,事先預錄影片,說明長照防疫知識建立的重要性。「長照工作人員最重要的還是勤洗手和戴口罩。」李秉穎說,工作人員常在不同家戶間移動,應保護自己與被照顧者的安全。涂心寧則指出,長照各類機構都應注意「開窗」,自然的通風換氣,可降低長者罹患傳染病的風險,建議每20分鐘要開窗1到2分鐘。若空間使用的是中央空調,也要確保外界氣體交換,可以二氧化碳濃度不超過1000ppm作為指標量測。此外,長照機構會因應防疫需求訂定探視規則。但劉伯恩提醒,人與人的互動是有溫度的,防疫相關規範均應建立在家屬能與長者保有良好互動下來執行。戴口罩已是全民運動,但失智長者較難配合。湯麗玉建議,可邀與失智長者最親近的「重要關係人」來勸說,提升長者意願。王宗曦表示,感謝長照機構在防疫期間,把長輩健康照顧好。為協助長照ABC單位及失智據點防疫,出版「長照防疫最想問」工具書,把疑問化為知識,傳承給照顧長輩的人。印刷限量1500本,民眾可向新竹市衛生局及三個行政區衛生所索取,請電洽03-535-5191。另可上衛生局官網及udn讀書吧免費閱讀電子書。
-
2020-06-23 醫聲.疫苗世代
HPV疫苗/台癌調查:3成男女沒感情就上床 7成沒戴套 增罹癌風險
HPV主要是透過性行為傳染,只要發生過性行為,就有感染HPV的風險。而據美國研究,不論男女,人的一生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的機率高達80%。台灣癌症基金會今公布「2020 HPV認知及態度調查」,該研究透過網路問卷,調查2000位19到35歲民眾(男女各1000份)。結果顯示,台灣超過3成民眾曾在毫無感情基礎下進行性行為,其中19至35歲民眾的比例最高另外;另外,調查也發現,近7成民眾發生性行為時沒全程使用保險套,恐導致自己及性伴侶加速步入HPV的威脅中。 台癌副執行長蔡麗娟表示,據衛福部日前統計,HPV是造成台灣女性癌症十大死因中,排名第八子宮頸癌的主因;而報告結果也顯示,受訪者中有66%民眾聽過HPV,其中女性比男性在HPV的認知度上更高。蔡麗娟說,進一步分析後,結果也發現儘管逾8成女性有正確HPV預防觀念,但84%女性卻未接種HPV疫苗;其3大主因為:不知道可諮詢的科別(43%)、害怕或不喜歡進入診間(22%)及不好意思與朋友討論或開口,以致於不瞭解(18%),顯見民眾對於HPV與自我關連性、預防急迫性上仍認知不足。 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李秉穎表示,HPV有高達100多種型別,其中第16、18、31、33、45、52及58型HPV為高危險型別,具高致癌風險,最常見為第16和18型造成約70%的子宮頸癌;其次則是跟生殖系統有關,包括外陰癌、陰道癌、陰莖癌及直腸癌等。另外有些間接證據顯示,HPV可能跟頭頸癌有關,如美國最近對9價HPV疫苗適應症上,已核可可預防頭頸部癌症。至於其他像是前列腺癌、肝癌、肺癌等,則有待進一步科學驗證。在HPV病毒感染途徑上,李秉穎說,最主要約95%以上都是因性行為而傳染,但口水裡面也會有HPV病毒,如果口水或其他分泌物沾染到龜裂的黏膜或皮膚時,都可能會在局部引起癌症的變化。而目前通過食藥署核准的疫苗,李秉穎說分為2價、4價和9價,可預防至少7成造成子宮頸癌的高危險型HPV;其中4價可同時施打於男女性,9價可預防前述型別的HPV感染外,對31、33、45、52和58等五型高危險型別具直接保護力,衛福部核准9至45歲男女性施打。
-
2020-06-0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全台今起大解封 景區昨已爆人潮
國內連續五十五天沒有新增本土個案,全台今起可望大解封,民眾早已忍不住,全台各地風景區、海邊沙灘昨都湧現人潮,摘掉口罩的遊客開心高呼:「我們提早解封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表示,第二波疫情來襲不可能避免,大家落實防疫新生活就能控制。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預估,其他國家的第二波疫情將於今年秋冬捲土重來,國內第二波疫情取決於邊境開放時間。張上淳說,台灣不可能長期封閉邊境,待開放邊境,就得面對境外移入個案增加,對社區帶來威脅。陳時中表示,勤洗手、戴口罩在這次防疫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希望大家維持防疫新生活,針對人流管制,除非各主管單位有特殊需求,指揮中心不再限制。全台各地昨天景點都爆人潮,酷熱,高溫讓很多人往海邊跑,基隆大武崙沙灘上、金山中角灣沙灘都可見沖浪、戲水人潮,遮陽帳篷在沙灘上朵朵撐開。穿著泳裝的一名女遊客說,沙灘好久沒這麼多人,「我們提早解封了!」她男友說,到海邊不用戴口罩,「我要大口吸海水的味道」。屏東墾丁湧入大批遊客,各遊憩沙灘出現久違戲水人潮,飯店和民宿重現滿房。警方從車流量估算,昨約有三萬人湧入墾丁,是今年二月以來單日最大量,吳姓飯店業者說,「看到遊客回來的滿房畫面,真得會感動」。嘉義市文化路商圈排隊美食林聰明沙鍋魚頭執行長林佳慧說,五月人潮就逐漸回流,這十天是更恢復到疫情以前,昨天客人爆滿。昨到台北市動物園、陽明山繡球花季、台南虎頭埤風景區遊玩的民眾,不少人已不戴口罩,除疫情趨緩外,連日高溫也讓大家「罩」不住,遊客說,國內已經很安全,在戶外賞花不必戴口罩了。台大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李秉穎指出,戴口罩很重要,台灣民眾第一時間就戴起口罩,歐美國家疫情如此嚴峻,若第一時間就戴起口罩,或許幾百萬人不必因此喪命。世界衛生組織(WHO)五日更新口罩使用指南,明示各國政府應鼓勵公眾在大眾運輸、商店等封閉擁擠環境戴口罩。BBC指出,這顯示世衛組織大轉變,世衛組織先前數個月堅稱,公眾戴口罩會產生虛假的安全感,且會使醫護人員更難取得防護裝備。截至目前,台灣累計有新冠肺炎病例四四三例,其中七人死亡,四二九人已解除隔離,尚未出院的十一人中,七人隔離中,另四人解除隔離但仍住院,估計這一、兩周內應可全部解除隔離。
-
2020-06-0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未被列優先開放國與無普篩有關?專家:沒幾國能普篩
各國陸續解封,但日本、希臘等國的解封名單卻都沒有台灣,被質疑是台灣是「被動式篩檢」,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委員李秉穎表示,不能說台灣沒有主動篩檢,普篩跟主動篩檢不一樣,普篩有幾個國家真的可以做到?他聽到的大概也只有武漢而已。李秉穎表示,普篩是即使沒有症狀一律採檢,但此舉到底有幾個國家可以做得到?最近僅聽到武漢要普篩,其餘國家幾乎也沒辦法做到普篩;至於醫護人員發現有呼吸道症狀的患者就會被篩檢,該案還沒被通報就篩檢,屬於「主動篩檢」。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委員陽光耀表示,基本上,某些國家解除境外旅遊沒包括台灣不只是對台灣有無潛伏性個案。目前台灣感染率全球最低,我們要不要做普篩?目前有效抗體檢驗敏感度無法到達百分百,如果普篩,很多時候為陽性比例高過感染率,結果只能作研究參考、不能作為防疫策略。陽光耀表示,若未來,國內外發展適當疫苗,我國有了抗體就沒有普篩問題,以專家學者角度來看,不贊成檢測抗體,但敦睦艦隊那是封閉團體可以做,可藉此找出漏網魚,但對於大眾沒有需要。
-
2020-05-2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台灣沒有新冠肺炎病毒」 專家信心喊話我無普篩必要
台灣已連續47天零本土,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成員李秉穎表示,「台灣沒有新冠肺炎病毒」,國內不需要普篩,所謂普篩是對於社區病毒流行情形不太了解,而需要普遍性檢查。我國應積極防堵境外病毒可能來源,而不是尋找本地根本不存在的病毒。李秉穎說,主張普篩經常舉韓國為例子,韓國大規模用「得來速」作法廣泛篩檢控制疫情,但到目前為止,南韓社區感染控制情形不如台灣,「我們控制得住是因為我們掌握所有接觸者、詳細調查,沒有讓病毒洩露到社區。」李秉穎說,雖然我國有十個本土個案以找不到感染源結案,但也都沒有造成後續感染散布情形。韓國當初是因為教會大規模傳染,才不得已採取普篩,台灣沒有這個現象。李秉穎說,普篩目的是找到沒有被找到的感染者,所以台灣擴大篩檢對象、醫護人員有症狀或民眾有高風險(司機、旅館從業人員等)篩檢。李秉穎以自身所待的台大醫院為例,所有住院病人有呼吸道症狀就核酸檢驗,但是幾千醫護人員檢驗都沒有病毒。李秉穎認為,「可以說我們已經再作普篩,但對象是有風險因素或是醫護人員有症狀」,醫院至少做了以萬計不符合通報定義者,就沒有找到病例。因此,再花心力進行核酸檢驗,臨床上根本沒有意義。李秉穎更指出,普篩不適合以核酸檢驗執行,「因為比較貴比較費時。」所有檢驗方法都有缺點,抗原抗體則有準確性缺點,抗體抗原檢驗特異性如能達到九成五就覺得試劑可靠,所謂特異性九成五是5%會被驗出抗原或抗體陽性。李秉穎表示,在社區並沒有大規模感染時,找1000人來檢測,其中50人是陽性,就會造成困擾,因為要做所有接觸者追蹤調查、核酸檢驗、隔離、職業被歧視等,但可能最後是偽陽性。因此從學理與實際狀況,台灣不需要普篩。
-
2020-05-13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雙鐵口罩禁令解除? 自由座將先開放
我國今天再度零確診,第三次來到「六零」的關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也啟動防疫新生活運動,然而民眾關心雙鐵是否可解除戴口罩的禁令。對此,交通部長林佳龍表示,遠程大眾運輸在假日或尖峰時間人潮仍多,維持戴口罩恐須持續,「到何時配合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則表示,若防疫新生活「內化越好」生活會越開放。林佳龍表示,有關雙鐵、遠程大眾運輸在假日或尖峰時間人很多,維持戴口罩可能要持續一段時間,至於到什麼時間就配合指揮中心,但自由座可能會提早開放,放寬一點。至於在高鐵上可否飲食,陳時中則笑稱,看到李秉穎醫師也在電視說高鐵上長時間不能吃東西很痛苦,因此會慎重考慮。另外,有關防疫旅遊的部分,林佳龍表示,交通部已規劃幾個方案,因全國旅行公會較有經驗組團,會先和其合作。另外觀光局各個國家風景管理處也在推動優質旅程,希望結合食宿遊購行,搭配旅行社、遊覽車、飯店、餐廳與景點,提供給進一步要開放安心旅遊,有更好的防疫指引,將與指揮中心確認指引能達到效果。林佳龍進一步表示,透過這次防疫旅遊作為基礎,調節國人旅遊時間,不要集中在假日,非假日也能旅遊,能分流最安心。而指揮中心公布的防疫措施,如社交距離、勤洗手、戴口罩也會在防疫旅遊試辦中落實,並推動實名制,未來較好追蹤。且這是觀光業人才培訓的好機會,導遊、領隊及觀光產業學員,可藉由此機會進行體檢,迎接未來更多觀光客時能符合防疫標準。陳時中說,病毒很多變,重要的是防疫新生活要內化為習慣和生活準則,內化的越好生活就能越開放。大家喜歡出國看看,台灣人情之美、風景之美若細細品味也不輸國外。希望發展國內旅遊的深度和品質,國外的人以後進來玩也會感到品質精進,內化的實力做好就可以迎接更好的環境。
-
2020-05-1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邊境解禁?指揮中心:參考防疫良好的國家措施
歐盟國家放寬歐盟國家之間的邊境限制,我專家表示,是時候逐步放寬邊境管制措施,對外可考慮仿照紐澳與疫情趨緩國家組成聯盟,有條件讓成員國旅客入境旅遊與經貿往來。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現階段優先參考其他防疫良好國家的邊境管理措施。歐盟至少到6月中旬仍維持邊界關閉、不准非必要旅行,不過為提振受到重創的旅遊觀光業,歐盟官員將告知27個成員國,逐步解除邊境限制並重啟部分旅行。不僅歐盟國家考慮放寬邊境管制,立法院厚生會近日召開防疫專家會議,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李秉穎出席表示,近來紐西蘭、澳洲等七國疫情趨緩後籌組聯盟,採共同防疫標準,有條件讓成員國觀光客入境旅遊與經貿往來,我國政府應積極回應紐澳政策,或自行制定相關策略、主動突破外交困境,以免持續對經濟造成傷害。指揮中心統計,截至昨天,全球累計396萬9294例確診病例,分布於186個國家或地區。其中,病例數以美國130萬5944例、西班牙22萬2857例、義大利21萬7185例、英國21萬1364例及法國21萬969例為多,病例中有27萬3660例死亡,又以美國7萬8084例、英國3萬1241例、義大利3萬201例、西班牙2萬6299例及法國2萬6230例為多。台中校園下周六日開放【記者陳秋雲/台中報導】台中市長盧秀燕上午宣布,因疫情在本土案例方面相對穩定,嘗試兩階段開放校園,扣除25間辦會考,其餘將在周六日開放,供民眾運動使用。
-
2020-05-0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專家:疫情趨緩 邊境管制應逐步鬆綁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我國交出亮眼的防疫成績。連續25日無本土確診病例顯示社區感染風險低,專家認為,是時候逐步鬆綁國內防疫措施,對外則可考慮仿照紐澳,與疫情趨緩國家組成聯盟,有條件讓成員國旅客入境旅遊與經貿往來。立法院厚生會昨日召開防疫專家會議,首度藉由視訊向法國阿爾薩斯省省長Frédéric Bierry及當地學者專家分享台灣經驗。我國學者專家表示,台灣過去挺過SARS與H1N1等疫情,衛生單位與醫療單位累積相當的經驗與訓練,對於新冠肺炎疫情陸續祭出防疫措施,除了民眾有高度的防疫意識外,並運用數位科技與台灣獨有的全民健保卡輔助防疫。我國嚴格的病毒圍堵政策有成,國際視訊交流,專家聚焦我國自身處境,認為該思考鬆綁不必要的管制措施,以重振委靡的經濟活動。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李秉穎表示,紐西蘭、澳洲等七國疫情趨緩後籌組聯盟,採共同防疫標準,有條件讓成員國觀光客入境旅遊與經貿往來,我國政府應積極回應紐澳政策,或者自行制定相關策略、主動突破外交困境。在國內,戴口罩等防疫策略可繼續進行,但則應逐步鬆綁不必要的防疫措施,以免持續對經濟造成傷害。台大公共衛生學院兼任教授金傳春任認為,我國圍堵新冠肺炎防疫成績亮眼全球,應積極以自身專業拓展國際合作機會,像是考慮與世界各國籌組對抗新冠肺炎的聯盟,藉此提升國際支持度與正式踏入世衛的機會。
-
2020-05-0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爭取進世衛 學者籲組織專業聯盟「外交部別只送口罩」
我國圍堵新冠肺炎成績亮眼全球且能輸出口罩支援他國,國際聲量增加,每年5月的世界衛生大會即將舉行,我國卻依舊遲未收到邀請。有學者表示,我國應考慮與國際籌組對抗新冠肺炎的聯盟,積極以自身專業拓展合作機會,「外交部不要只會送口罩」。立法院厚生會今日召開每周例行的新冠肺炎抗疫專家會議,台大公共衛生學院兼任教授金傳春出席發言時表示,今年度世界衛生大會即將召開,主辦單位理應已擬定今年度的研討議題,我國內部應籌設一個工作群組了解與準備相關議題。同時,應考慮與世界各國籌組對抗新冠肺炎的聯盟,積極以自身專業拓展合作機會。金傳春舉例,台灣過去就針對國際上的伊波拉疫情,曾經邀請各國使節開一整天的研討會議,藉此了解世界疫情概況、台灣與非洲的關係以及可能提供的協助等,如今亦可往這個方向思考台灣擁有哪些專業優勢、如何與國際合作,但至今不見外交部有任何策略,「外交部不要只會送口罩」。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李秉穎表示支持,他說,我國可考慮籌組國際視訊會議,讓世界各國學習台灣經驗。前衛生署長楊志良則表示,如果政府不辦,也可以建議立委組織籌備。
-
2020-05-0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染疫後有抗體到底能不能免疫?感染科專家提出2可能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世界衛生組織專家日前警告,無證據顯示感染者體內有抗體,代表對新冠肺炎有免疫力。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李秉穎認為是錯誤認知,表示世衛推論基於「有抗體的人,體內有偵測出病毒核酸」,不過偵測病毒核酸不代表有活病毒,強調新冠病毒感染人類後應會有免疫力,不會再次感染。世衛組織日前提醒各國,若各國只憑抗體檢測結果作為復工及鬆綁旅遊限制的指標,或發放免疫通行證或無風險證明書,可能使康復者疏於防疫措施,增加病毒傳播的風險。李秉穎說明,世衛的推論基於,病人已經有抗體,還可以檢測到病毒核酸,提醒感染以後不一定會有免疫力。不過,目前核酸檢測只是檢驗病毒核酸的存在,不是活的病毒株,「所以有抗體的人,在呼吸道檢測出有病毒核酸,不代表有活的病毒。」醫師也提出另外一種可能,有抗體的人,其實體內病毒已被消滅,只是體外黏沫的病毒還存在。李秉穎說,新冠病毒感染人類一定會有免疫力,不會再次感染。至於有國家討論執行「免疫通行證」,准許有抗體免疫的人回歸正常生活,可行嗎?李秉穎指出,已有抗體的人,身上病毒會慢慢消失,發病一段時間後,若確定受感染的人產生抗體,理論上可以自由通行,因為沒有再度感染的可能性。不過,醫師強調,即使疫情嚴重國家,抗體陽性率還是有限,僅約5-20%,也就是70%人群還沒有抗體,尤其台灣抗體比率又更少,對於免疫通行證的做法,可能是在大規模感染的國家才需要考慮。(圖文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延伸閱讀: 每天一匙堅果護心、提升免疫力! 但要按3原則吃才有用 別被免疫力拖垮!三餐「主食」你吃對了嗎?
-
2020-05-06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我研發疫苗 臨床試驗需國際合作是關卡
國光生物科技公司今天宣布其開發新冠肺炎候選疫苗,注射新冠疫苗的小鼠血清抗體反應優異,可引發高力價中和抗體。醫界人士表示,台灣沒有新冠肺炎大流行、缺乏試驗對象,因此疫苗研發路上最困難的將是臨床試驗,勢必需要尋求國際合作,而政府在法規上給予的彈性與支持,也是影響上市時程的關鍵。台大醫學院實驗室數據顯示,血清稀釋倍數為1比320倍至1比640倍時,病毒抑制率均接近百分百。血清稀釋倍數為1比1280倍時,病毒抑制率逾九成;血清稀釋倍數為1比2560倍時,病毒抑制率達七成左右。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李秉穎表示,上述試驗數據顯示候選疫苗確實有抑制病毒作用,不過若要評估其成果,還須同時看它可抑制多少病毒量,動物與人類接種後是否會出現生病或死亡這類不良反應,以及國內是否有能力大量生產等。因此外界難以具體評估,不過其後續發展值得期待。李秉穎認為,疫苗研發路上最困難的一步是臨床試驗,台灣截至目前並沒有新冠肺炎流行、沒有足夠的試驗樣本,需要與曾經發生大流行的國家進行國際合作,而尋求有願意合作的國家、達成合作共識、有適當的法規協助等均是關卡。談及法規,李秉穎表示,衛福部食藥署的態度相當關鍵。由於疫苗要打進人體,我國對於相關產品安全性審查要求高,然而管制越嚴格、就越延後上市時程,且有可能使更多感染者因病而死亡;即使在防疫與醫療細心照護下大幅減少死傷,缺乏疫苗期間的大動作防疫措施對經濟衝擊仍不容小覷。政府單位需要拿捏其中平衡,在把關疫苗安全性的前提下,適度讓相關法規有些彈性。高雄市立大同醫院院長陳彥旭表示,國內現階段的候選疫苗試驗均屬體外試驗,要真正通過三期人體臨床試驗順利上市,一般來說需要相當漫長的時間。
-
2020-04-2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歐洲半解封後 醫界:台灣管制不嚴 沒有放寬的必要
歐洲多國研擬逐步解除防疫措施,國內醫界認為,台灣管制措施不像歐洲嚴格,除了戴口罩以外,生活一如往常,現在沒有放寬必要,尤其國境管制更要慎重以對。目前台灣交通場站實施口罩令、入境檢疫14天、限縮兩岸航線、禁來台轉機等措施,八大行業中的酒吧、舞廳、酒店也停業至今。據了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近日曾討論相關管制是否要調整,但沒有具體結論。目前最可能的是八大行業有條件解封,例如做好防疫措施可考慮開放。不過一切仍需要與內政部等相關部會詳細討論整合,應對各種情況後才會定案。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李秉穎說,台灣管制不像歐洲嚴格,現在只有戴口罩、管制人潮等基本防護,已經是最小要求,現階段不用放鬆,且目前還有十個無明顯傳染源的確診案例,沒有進一步擴散可能是因為戴口罩有效,一旦放棄相關管制,感染破口可能擴大。國境管制部分,李秉穎說,除非有國家確認地區疫情消失,入境台灣也許可以不用檢疫14天,但推估還要很久,因為即使歐洲疫情趨緩,也不代表沒有社區感染,目前國境管制仍是必要防護。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感染科主任黃高彬說,西歐、中歐疫情下降,但東歐、俄羅斯還在高峰期,台灣本土案例才55個,其他343個都是境外移入,對國人威脅相當大,預估國境管制還要持續一定時間。台大醫院小兒感染部主任黃立民表示,管制要隨時視情況檢討,不過台灣限制不大,僅戴口罩、宣導保持社交距離,生活未受太多阻礙,因此目前沒有鬆綁必要,頂多有些地方限制會議人數,這點可再考慮調整。
-
2020-04-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韓國瑜全面篩檢4000醫護 醫批沒必要:乾脆每天篩
高雄市長韓國瑜日前宣布,將對高雄4000多位第一線醫護人員全面進行新冠肺炎篩檢。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諮詢委員李秉穎今天上午出席電台節目時談及此事,他表示,此舉必要性不高。李秉穎表示,根據目前專業建議,出現疑似症狀者才需要進行新冠肺炎篩檢。「全面篩檢沒什麼必要吧?篩了以後呢?篩檢完就安全了嗎?病毒不是今天篩完、明天就不會出現了。如果堅持全面篩檢才有效,(根據這個邏輯)可能要兩周作一次、一周作一次,乾脆每天篩」。被問及疫情到何時趨緩,李秉穎回答「天知道」,民眾應持續戴口罩、維持清潔衛生習慣直到疫情趨緩。針對國內數個縣市陸續推動封城演練,李秉穎表示,國內一直強調針對疫情提前部署,這是好事,但有時過於公式化,像是封城演練就不一定有必要。因為目前沒有實證顯示封城對於阻斷疫情有效,歐美的疫情趨緩可能與民眾戴口罩等防疫意識提升有關。李秉穎表示,現階段的台灣談封城,可能造成恐慌,「就像沒有失火你卻不斷灑水,可能先把經濟灑掉了」。台灣如果不幸出現社區感染,應優先看看是否能作重點式的防疫工作,而非一舉將所有經濟活動斬斷,而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政策應該同調,畢竟中央政府提出的指引是由許多人共同討論而成。
-
2020-04-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避免敦睦艦隊群聚重演 專家倡放寬新冠肺炎篩檢條件
敦睦艦隊群聚案的感染源頭究竟在哪,恐怕難尋。有專家根據官兵發病情形研判感染源可能在帛琉,但重要的是放眼日後,軍方應與指揮中心更密切合作,考慮放寬軍人的新冠肺炎篩檢條件,並於軍艦出航時配備流感快篩試劑,才能在官兵出現症狀卻排除罹患流感時,更提高警覺。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諮詢委員李秉穎今天上午出席電台節目「周玉蔻嗆新聞」,他表示,眼下沒有足夠證據可證實敦睦艦隊群聚案的感染源,不過若細看幾個時間點,包括3月5日軍艦離開台灣、3月15日離開帛琉、帶有抗體的其中一名官兵於3月21日發燒,可就此初步判斷,3月5日從台灣帶病上船直到3月21日才發病的可能性較低,3月中旬從帛琉帶病上船、病毒潛伏六天後發病的可能性較高。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決議全面對於盤石艦官兵檢驗血清抗體,不過,李秉穎說,不一定找得到第一個感染者,因為發病紀錄恐怕不明確,「艦上確診官兵無症狀的比例過高,高得有點奇怪」。他說,可能的原因之一是敦睦艦隊官兵年輕體強,可能原因之二是軍艦靠岸時人心浮動、想著趕快下船放假找女友而忽略告知症狀,另也有可能是軍中文化不鼓勵誠實告知症狀,導致有人發病卻不敢言,「我當兵時生病,大家會對你不太爽、懷疑你是否是假病」。李秉穎表示,軍旅生活長時間維持群聚,人與人之間難以保持社交距離,即使配戴口罩也非全天戴,且戴口罩防得了飛沫傳染卻未必能防接觸傳染。他說,放眼日後的防疫工作,軍方應與指揮中心保持溝通,並考慮放寬軍人的新冠肺炎篩檢條件,軍隊中有小群聚感冒事件、一個連隊有一兩人咳嗽流鼻水等,就應考慮作病毒篩檢。李秉穎表示,目前台灣尚未發展出新冠肺炎快篩試劑,現階段軍艦出航並無快篩試劑可用,但至少可配備流感快篩試劑,當官兵出現症狀卻排除罹患流感時,就能更加提高警覺。
-
2020-04-1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四天三度0確診! 醫:強化兩作為 可及早發酷碰券
經濟部日前表示,如果國內連續一周新冠肺炎零確診,用以振興內需的「酷碰折扣券」就有機會上路,指揮中心亦表示以此為目標。我國近四天三度零確診,振奮人心,酷碰券發放也愈來愈有希望。有醫師表示,我國目前並未爆發大規模的社區感染,如果能同時經由疫調加強尋找無症狀感染者、強化對居家隔離與居家檢疫者的監測,酷碰券就可及早發放。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中醫附醫感染科主治醫師王任賢表示,在清明連假之前,我國每周新增病例當中,約有11%屬零星社區感染。如果後續每周的新增病例裏頭,社區感染者的占率小於這個數字,那麼就代表疫情獲得控制。他說,自清明連續假期至明天將滿兩周,我國擴大篩檢卻未篩出更多病例,顯示國內似乎沒有爆發大規模社區感染。不過仍須注意無症狀感染者帶來的傳染風險。王任賢表示,我國針對確診者的疫調,應擴大匡列確診者發病前三天接觸過的人,因為接近發病前可能已具傳染性而傳給他人。同時,針對居家隔離者與居家檢疫者,當他們配合完成兩周隔離後,應再次接受採檢,並將自主健康管理七天延長至兩周,如此更能確保風險不外擴。「作足這些措施,酷碰券就應趕快發,振興國內經濟且節省紓困金」。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李秉穎表示,新冠肺炎潛伏期抓在兩周左右較保險,如果國內連續兩周都沒有確診病例,代表社區感染者微乎其微,酷碰券就可發放。但外出民眾仍應落實戴口罩、勤洗手、注意個人衛生與呼吸道咳嗽禮節等,以將感染風險降到最低。
-
2020-04-0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名家破解新冠肺炎/不敢收治疑似病例 李秉穎:應調整基層醫師防護規定
武漢解封,歐美疫情嚴峻,台灣清明連假人潮聚集,社區中如有輕症、無症狀感染者,恐醞釀出下一波本土疫情。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李秉穎說,最令人擔心的防疫破口就是沒有明顯感染源的患者,而防守戰線的最重要把關者就是第一線醫師。依現行規定,第一線醫師如果沒有隨時戴著N95,病人日後確診,就需隔離十四天,為此,許多基層醫師不敢收治疑似病例,建議調整現行適當防護規定,以免延誤感染者篩檢時機。基層缺防護 不敢收治疑似病例李秉穎分析,第一線醫師面臨多重壓力,首先,疫情當頭,民眾諱疾忌醫,病人銳減,收入也大幅減少,而政府紓困計畫對象令未列入第一線醫師。再者,連假後,採檢範圍擴大,只要符合旅遊史,罹患肺炎均須採檢,按照現行規定,接觸確診病患需要有高規格的防護,例如戴N95口罩。但醫師哪有那麼多N95口罩可戴,如有疑似病人就診,日後被確診,診療時未戴N95的醫師就會被隔離十四天。李秉穎說,過於嚴格的防護規定讓許多基層醫師心生畏懼,不敢收治疑似病例,而這些疑似病例全至大型醫院就醫,增加交叉感染風險。建議適度放寬適當防護規定,比如允許外科口罩加上面罩,且診療過程不看喉嚨,這即視為適當防護,對第一線基層醫師來說,是比較可行的作法。武漢解封後 慎防中國疫情再現李秉穎觀察,國外的海歸潮正在消退,入境後嚴格的居家檢疫措施發揮了作用,近日來,境外移入病例正在減少。台灣本土案例幾乎都是境外移入病例所引起的家戶群聚,儘管部分感染源不明個案仍找不到源頭,但數量遠低於日本、南韓;最重要的是,國人防疫教育落實,正確防疫意識持續提升,養成勤洗手習慣,「台灣不一定會爆發大規模社區感染。」不過,武漢封城解禁,以及中國各地方的無症狀者和輕症者眾多,確實令人憂心。李秉穎表示,中國確診數據令人存疑,以台灣為例,防範嚴密,但確診數仍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變零;隨著封城令解除,中國疫情是否再現?這是全世界都密切觀察的。海歸潮趨緩 境外移入可望減少此外,歐美疫情也令人擔心,但觀察發現,歐美各國已經慢慢步入疫情趨緩的轉折點,如果好好控制,隨著海歸潮趨緩,台灣的歐美境外移入病例會愈來愈少。至於零星的感染源不明個案,李秉穎說,這是最令人擔心的破口,醫院、診所的第一線醫師應提高警覺。目前指揮中心已修改通報定義,如有肺炎,均需通報採檢,但部分診所缺乏X光設備,光靠聽診、觸診,很難診斷肺炎,建議基層醫師多加留意,如治療效果不好,就要立即轉診。
-
2020-03-0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李秉穎/為何出現採檢陰陽互變?病毒濃度降低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持續擴大,媒體每天都會出現撼動人心的資訊,一般民眾可能不易分辨這些資訊背後的意義。院內感染發生後,許多人質疑防護機制有缺失,其實並不盡然。無症狀感染與輕症都可傳染病毒的事實,使傳染源不易被辨識與隔離,導致感染管制出現無法絕對避免的盲點。即使穿戴完整防護設備,對帶病毒者做任何醫護處置都有風險,更何況面對的是尚未被確認感染的病患。鑽石公主號失控的船內感染,為發人省思的他山之石。報導指出郵輪上清潔區與隔離區未清楚區隔、動線沒有管制、穿著隔離衣到處走,顯示船上人員可能以為只要戴了口罩與其他配備,防範飛沫傳染就可以了。接觸傳染才是新冠病毒最難防的傳染途徑,如果郵輪上的「清潔區」或個人防護裝備被病毒汙染,病毒隨時可經由手部觸摸眼鼻口的動作侵入人體。無論何時都不要觸摸眼鼻口,很難百分之百被確實執行,卻是防範新冠病毒感染最重要的事項。中國大陸聲稱氣溶膠是新冠病毒的第三種傳染途徑,這種說法缺乏實證根據。口鼻出來的飛沫,是數十微米以上的小顆粒,傳染範圍一般不超過二公尺。可能的例外是氣流擾動帶著飛沫到處飛,所以筆者一直反對通風、開窗的建議,以避免飛沫隨風傳播。氣溶膠是小於五微米左右的更小顆粒,可在空氣中浮動而不會馬上掉落地面。其傳染範圍可達十公尺以上,學術上一般以空氣傳染稱之。炭疽熱的孢子、揚起灰塵中的結核桿菌、汙染空調系統的退伍軍人菌,是少數可以引起空氣傳染的疾病,其傳染範圍無遠弗屆。一旦有傳染源,整棟建築物都可能被汙染,此時任何接觸者調查或防護都沒用。所有呼吸道患者口鼻出來的顆粒,都是很快掉落地面的飛沫。沒有理由說流感、感冒等疾病產生的飛沫比較大顆,唯獨新冠病毒會製造更小的氣溶膠。如果新冠病毒可藉由空氣傳染,一定會出現很多沒有密切接觸也感染的病患,這也與事實不符。採檢陰性之後復陽的現象,增加確診者傳染性是否消失的判斷困難度。這種現象的可能原因,包括不同檢體的病毒含量不同、病毒被殺滅後間斷性排出、無法驗出極微量病毒等。目前的檢測方式都是偵測病毒核酸,陽性結果並不代表有活性病毒。國內案例顯示,這種陰陽互變的現象很常見,但檢測的病毒核酸濃度均有逐漸降低現象。國內最近改用三次陰性才能解除隔離的標準,應可消弭解除隔離後再度傳染他人的疑慮。對病毒基因序列的研究,發現新冠病毒不斷突變。新冠病毒是一種基因不穩定的RNA病毒,本來就有基因不斷變化的本質。自一九九八年開始侵襲台灣的腸病毒七十一型,在這廿多年來也不斷突變,已經可以分成許多基因型。但所有腸病毒七十一型的流行型態與致病能力並沒有變化,受感染者也一直持續維持免疫力。所以,新冠病毒突變不會帶來重複感染的問題,也不會影響疫情的未來發展。
-
2020-02-2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量體溫學問大!如何快又準?幾度算發燒?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高中以下學校開學日延至25日。但日前國內出現首例死亡個案,各級學校如臨大敵,紛紛討論進校前應量體溫。但體溫怎麼量?幾度算發燒?各校定義和作法不盡相同。直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定調,額溫槍量測的是皮膚表面溫度,以37.5度為發燒標準,若為耳溫槍,則為38度。發燒是人體設計出來抵抗感染的免疫機制,藉著提高體內溫度,讓細菌病毒繁殖力降低,並增加血液循環與新陳代謝,對抗疾病,因此也是許多疾病重要的癥兆之一。●5種測量方式 這2種最佳現在小朋友若因燒求醫,多是量耳溫,甚至額溫,但不少五六年級生幼時有量肛溫的經驗,記得當時年紀小,醫師叔叔或護士阿姨拿出溫度計,再來脫褲子,就以為要被打針,在診間哇哇大哭起來。其實,人體可以量體溫的部位很多,開業小兒科醫師林應然表示,依現行測量溫度的體溫計種類與方式,至少包含耳溫、額溫、口溫、腋溫、肛溫。一般來說,額溫、口溫、腋溫較容易受外在環境影響而偏低;肛溫則是身體內部的溫度,耳溫槍對準耳膜測溫,測得的溫度也接近體內中心溫度,這兩者可優先選擇。●額溫-易受環境干擾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李秉穎表示,頭部和軀幹是中心體溫,四肢體溫相對低;林應然說,額溫因距離、環境或人體因素,恐高估或低估體溫。他舉例,若額溫槍距受測者前額太遠、在溫度高的場所、民眾剛曬太陽或戶外回來等,都可能改變量測結果。●腋溫-太過耗時腋溫也有類似情形,林應然說,腋溫需在腋下夾住來量測,若角度較偏,可能改變量測結果,且需夾五分鐘,在臨床工作忙碌時,或學校需要短時間大量為許多學生量測時,太過耗時。●口溫-易咬斷有風險過去臨床常用水銀口溫計測量溫度,但同樣也需要口含一段時間,且對於意識不清或無法配合者,體溫計也容易被咬斷,水銀溢出,造成風險。●肛溫-最準但也有風險肛溫雖是最接近人體內部真正溫度,但多用於量測嬰幼兒體溫,且肛溫計同樣因內含水銀,若意外破裂會導致水銀中毒,此外回收時也有環境汙染考量,目前醫療院所多已不再使用。●耳溫-準度次佳卻快速林應然說,準確度僅次於肛溫的就是耳溫,他最建議以耳溫槍量測體溫。臨床上,醫療院所也大都以耳溫槍量測,建議學校單位在額溫槍外可多準備一支耳溫槍,以便學生有發燒疑慮時多重確認。學校對學生測量溫度時,若使用耳溫槍,發燒標準標準為38度,額溫槍則是37.5度。並以耳溫槍量測最適合、準確度高,且臨床上醫療院所也大都以耳溫槍量測。在量測方式上,耳溫槍在耳朵裡的角度必須正確,角度勿過斜、對準耳洞正對耳膜;另量測時若耳垢過多應先清理,以免干擾測量;而耳溫槍也需定期校正以免失去準確性,每回可量兩次,並以較高溫度為準。●耳套不足時 可用酒精消毒不過,學校學生多,目前不太可能為了量耳溫而準備大量耳套,林應然建議,可先以額溫槍量測,並多準備一支耳溫槍備用,若耳套不足時,可採酒精消毒乾掉後再量測,就不會有浪費問題。
-
2020-02-2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抗疫專家會議/李秉穎:新冠肺炎非SARS 擔憂防疫漏洞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李秉穎表示,台灣現在面對是不同的病毒,並非SARS再來,2003年抗煞之後,後他曾說過SARS不一定會再來,但可能出現類似SARS的疫情。面對新冠肺炎,他最擔憂民眾配合度不足、對中國大陸航班往來、疫情資訊不透明等,造成防疫漏洞。聯合報舉行「抗疫世紀挑戰─從SARS到新冠肺炎」專家會議,李秉穎以「預防社區感染可能出現的漏洞」為題,首先對民眾提出呼籲。他指出,春節前曾上節目談到我們對新冠肺炎準備好了嗎?政府、醫院已備戰,但民眾似乎未必準備好了,例如現在還有民眾居家檢疫不配合,很多人認為無症狀不會傳染、亂填健康聲明書、不誠實申報旅遊史等。李秉穎說,有些民眾認為他沒有被感染,因此不願意接受居家檢疫或隔離,雖然已有開罰,但仍有人逃避。他呼籲,全民要有共識,「防疫如同作戰」不是口號,違反規定者就是逃兵,作戰時以國家利益為優先,例如醫護人員不能說不要收治病患。人權和自由不能無限擴大,李秉穎舉例,現在被發現酒駕者得到拘留所關一天,以此觀點來看,若檢疫者到處趴趴走,也應關起來,關個幾天他都贊成並覺得合理。第二個憂慮是中國航班往來。李秉穎說,我國與中國未完全斷航,站在防疫角度來講,應該要暫停往來,但考量經濟活動無法如此,既然斷不掉,就要加強檢疫。因萬一台灣失守,如出現社區傳播,強度遠比與大陸斷航來得嚴重。第三個憂慮則是中國資訊不透明。李秉穎說,台灣加強對旅遊國家的管制,「有沒有明顯的社區感染」是指標,而目前台灣所得到數據,以WHO只公布個案數而已。但若單一地方個案數多,會需要更多資訊,如當地報導、有無明顯傳染源等,都是很重要的事,但目前台灣都是間接資訊。非中國地區的新聞報導則較明確,如新加坡、日本等,沒有明顯傳染的個案也會通知,像日本只有一級,很多沒有傳染源的病例。而在間接傳染上,他舉一家四口至義大利旅遊被不明傳染源傳染為例,明顯就是無症狀感染,建議所有旅遊者搭機時,都應提高警覺。2003年,李秉穎曾為一位七歲小女孩診治,她因肺炎住院,雖然沒有旅遊史,但被驗出SARS病毒,進一步詢問才發現,她在一個月前與自中國大陸回台的阿姨玩了一整天,推測可能因此感染。李秉穎訒為,目前台灣社會有過度緊張的現象,例如很多民眾在藥局排隊買口罩,其實不必要,健康人不用戴口罩,進入醫院、或可能與國際旅客接觸等才需戴。他建議民眾有不適或生病,盡速就醫,並詳實告知醫師可能接觸史,以便後續判定。
-
2020-02-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李秉穎建議:居家隔離趴趴走 罰責比照酒駕
為了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國內於一月初成立防疫指揮中心,防堵成效受外界肯定,但專家認為仍有改善空間,政府跨部會聯繫應再加強;民眾也要配合,不應成為防疫破口。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李秉穎指出,現在民眾不配合居家檢疫、亂填健康聲明書、不誠實告知旅遊史等亂象,顯示罰款手腕不夠。防疫如同作戰,人權被限縮是必要的,他建議應該居家隔離還趴趴走的民眾,應該比照酒駕罰則,違法者硬性規定接受廿四小時教育訓練,被關幾天都是合理的。而台大副校長張上淳觀察,在這次防疫作戰中,最奇特現象就是口罩之亂,引爆關鍵在於中央與地方不同步。中央一開始宣布全國備有四千多萬片口罩,足供國人使用,卻有專家建議,全民都應戴口罩,那口罩怎夠用?教育部建議,學生上下學都應戴口罩,許多家長擔憂孩子被感染,排隊搶購口罩,李秉穎建議,各部會頒布相關政令前,應先討論溝通。再以陸配子女入境為例,陸委會放寬入境標準,還開兩次記者會,但才隔幾個小時,指揮中心宣布撤回原先規定,確實讓不少人認為政策混亂。張上淳說,SARS後,各縣市均建立防治醫療網,而各醫院感控措施也做得不錯,但時間一久逐漸鬆懈,政府應正視問題。
-
2020-02-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防疫 從「圍堵」轉向「減災」
繼日本、新加坡出現不明原因的新冠肺炎感染者,國內也出現首例疑社區感染且死亡案例。聯合報昨天舉辦「抗疫世紀挑戰─從SARS到新冠肺炎」專家會議,專家認為,新冠肺炎疫情恐常態化,防疫應從「圍堵」轉為「減災」。疾管署長周志浩說,確已料敵從嚴,備好兩萬間隔離病房,以因應萬一出現大規模社區感染。「抗疫世紀挑戰─從SARS到新冠肺炎」專家會議,邀請周志浩、中研院院士賴明詔、前疾管局長蘇益仁、台大副校長張上淳、長庚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李秉穎及國衛院副院長司徒惠康,從個人對抗病毒到防疫政策,提出建言。蘇益仁:提早因應醫療崩潰被稱為冠狀病毒之父的賴明詔指出,新冠病毒傳播力強,可說是演化相當成功的病毒。蘇益仁表示,這波新冠肺炎疫情面臨三箭齊發,春節返鄉、流感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當流感的發燒病人湧向醫院,加上收治新冠肺炎病人,醫療體系必然崩潰。蘇益仁認為,武漢疫情失控,便來自於醫療崩潰,台灣必須提早因應。張上淳:負壓病房勢必不足曾經率領抗煞團隊、時任指揮中心副總指揮官的張上淳表示,現階段國內防疫重點為圍堵,阻絕病毒於境外,但若從中國或其他國家回來的都要隔離、篩檢,醫院負壓隔離病房勢必不足,所以,包括防疫物資,如N九五口罩及防護衣,一定要及早準備,並針對不同疫情擬定防疫戰術,保持彈性,靈活指揮調度。周志浩:檢驗量能重大挑戰針對外界擔心台灣現有防疫能量,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疾管署長周志浩表示,在防疫組織架構、檢疫措施及醫療方面,均已做好準備。除了視防疫決定指揮層級,在監測方面,國內檢驗量能受到重大挑戰,但在眾多醫學中心協助下,現在檢驗量能提升至每天一千兩百件。醫療是國人最關切的防疫重點,周志浩說,「這不能掉以輕心」,台灣在抗煞期間,建立感染症醫療網,擬定急診指引,與急診醫學會合作,執行無預警查核,奠定良好基礎。目前屬於第一波防疫,全國共六家應變醫院,提供六百五十床,如果疫情緊急,十五家部立醫院投入防疫工作,將增加兩千多床;如果真的爆發大規模社區感染,屆時全國將有兩萬多間隔離病房可供使用。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李秉穎表示,面對新冠肺炎,他最擔憂民眾配合度不足、對中國大陸航班往來疫情資訊不透明等,造成防疫漏洞。長庚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認為,我們應對無症狀感染者的出現有足夠的警覺。國衛院副院長司徒惠康表示,國衛院全力研發藥物及疫苗中。
-
2020-02-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白牌計程車司機染新冠肺炎 專家建議司機這樣「自救」
國內昨天出現尚未完全找到接觸史的本土病例,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黃高彬表示,因該死亡個案身分為白牌計程車司機,雖無路邊招客問題,但因載過陸港澳旅客,應調查所載客國外旅遊史,目前指揮中心與專家已透過NCC掌握相關通話紀錄,陸續查證中,尚未確定是社區感染。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也表示,由於第十九例確診病例,為白牌計程車司機,乘客大都是有預約,有陸港澳旅遊史。這和完全不知道感染源的社區感染意義不同,因此不能真的算是社區感染,仍需等待完整疫調。對此,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李秉穎也持相同論點。然而,多少病例算是進到社區感染?李秉穎表示,沒有標準數量,但若像日本全國各地陸續有不明感染源的病例冒出,就可算是。目前新冠肺炎台灣很多個案是輕症、症狀不明顯,如昨日第廿例個案也是無症狀。若以社會上交流來說,司機的確是特別是需要警戒的對象,他比喻司機就像醫師一樣,會面對患者,且面對的可能是沒有症狀的感染者。但他也說,司機面對患者的風險仍是低於醫師。黃高彬建議,民眾勿因此恐慌,除去人多處或有疑慮場合外,並不用一直戴口罩,做好手部清潔等目前防疫措施;此外,他也建議計程車司機應做適當保護,若真碰到沒有口罩時,載客時就得開車窗、保持通風,至少「自救」,保護自己。出現這例個案,是否意味著需要人人戴口罩。李秉穎表示,這名個案還需要再釐清是否真是社區感染,目前照舊即可。黃玉成則表示,口罩雖然有效,但勤洗手也是重點。
-
2020-02-1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肺炎論壇/面對無症狀者感染 專家憂台灣防疫措施能做多久
新冠肺炎引發全球政治、社會和經濟動盪,而台灣17年前抗煞一役的慘痛經驗,更值國人深思。聯合報系今舉行「抗疫世紀挑戰─從SARS到武漢新冠肺炎」專家論壇,邀請疾管署署長周志浩、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中研院院士賴明詔、台灣大學副校長張上淳、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李秉穎、國衛院副院長司徒惠康,及前疾管局長、南臺科技大學教授蘇益仁等國內抗疫專家,從個人對抗病毒到防疫政策,提出建言。周志浩表示,台灣的防疫組織面,在SARS後已有進步,新冠肺炎至今,台灣對國內、外疫情監測一點都沒放鬆,旅客至台登機時的廣播、健康聲明書、檢疫等措施沒少,目前台灣算是守得很好,若疫情進到社區,會請行政院指派指揮官成立一級開設。周志浩說,新冠肺炎至今已近兩個月,民眾何時可恢復正常生活,須看經濟活動、醫療指導層面等,台灣現在最大的壓力,為資源配置是否足夠。他說,防疫很重要是檢驗能量,武漢近日個案突然增加上萬人,反映檢驗量能受到挑戰。光靠疾管署實驗室不夠,很多中心都願意來協助,所以檢疫量已從單日三、五百件,提高到1200件,實驗室材料設備也超前部署。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說,以前SARS時找致病源很慢,但現在台灣技術已進步,透過基因定序分析很快,只是1月初時病毒型態還比對不出,台灣決議先以特殊嚴重傳染性肺炎而命名。黃玉成說,當時找到冠狀病毒後,傳染不是病毒在傳染,而是致病源傳染,如當時中國首次發表研究的41個個案裡面,很多跟華南海鮮市場一點關係都沒有,而當時也忽略了輕症表現,所以當時中國專家認為不會人傳人,到後來修正成有限人傳人等,但此舉卻是讓致病源快速加深往後感染的因素。黃玉成說,新冠肺炎的潛伏期,中國學者鍾南山曾說最長可到24天,但根據其他研究,潛伏期仍應落在五天多,如之前德國至上海開會確診個案,潛伏期也是三到六天。他認為新冠肺炎的潛伏期仍是五到12天為多,也符合97.5%左右的個案。黃玉成說,新冠肺炎比較擔憂的是無症狀者感染,因全世界除中國外,已有四、五百例個案,在中國人口數這麼多,大源頭無法控制情況下,台灣防疫措施能做到多久?他認為這是一個突破點,且未來比較會像2009年的流感般每年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