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搜尋
普篩
共找到
266
筆 文章
-
-
2021-06-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致死率高全因老年人?王任賢批陳建仁「專長是誤導」
台灣社區感染疫情爆發,造成全台破萬人確診、四百多例死亡,致死率百分之三點八,高於全球百分之二點一。前副總統陳建仁今在臉書發文,認為台灣致死率高於全球原因,是因為多是中、老年人染疫,且五十歲以上確診比例高。專家認為,直接解釋死因是年長原因不夠精準,真正原因是「確診母數不正確」,先前台灣不願普篩,「就是他說偽陰、偽陽性,讓大家不敢篩」。台灣四月二十日出現英國變種病毒株確診病例後,陳建仁說,從華航機組人員及諾富特員工聚集、獅子會員聚集、宜蘭遊樂園聚集,到萬華茶藝館聚集,確診數不斷飆升。此發病日流行曲線看,從最早美洲確診五六百人,至今每週一二百人,是全民共同防疫成果,持續作為就可將確診病例數降至百人以下。陳建仁說,四月十九日前,致死率百分之一,確診病例多是境外移入青、壯年人,在新一波流行中,多是本土感染的中、老年人,五十歲以上確診病例百分之五十五,高出全球致死率,要比較不同國家致死率,需比較年齡別或年齡標準化致死率,才能排除不同國家確診病例之年齡分佈影響。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認為,並不能以染疫都是中老年人,來解釋為何致死率高,「所有國家都是老年人染疫必較多,我相信新冠肺炎致死率各國都一樣,但台灣數字呈現這麼高,是因為篩檢量不夠,導致母數不夠大」,他舉例愛滋病剛盛行時,所有染疫者必死,現在卻能與人類共存,「原因就是篩檢試劑出來,廣泛篩檢治療,如今才變成輕症」。此外,致死率是顯示一個國家的醫療質量指標,王任賢表示,台灣致死率這麼高,一定引發國際討論,所以陳建仁趕緊寫臉書,「歸咎源頭就在他身上,之前說篩檢會偽陰、偽陽,所以大家不篩檢」,批評陳建仁「公衛專家專門算數,他這方式算出來不好看,就換個方式算,誤導就是專長」。哈佛大學流行病學博士、 台大醫院急診部臨床副教授李建璋認為,前副總統用時間點區分看年輕、長者致死率差異,或許想用簡單直白的方式安定人心。他認為,現在講致死率太早,不能說只感染老人,是因長者症狀較嚴重,起初醫院量能緊繃,輕症、無症狀的年輕人尚未篩檢等因素。隨著擴大篩檢站,分母慢慢回歸矯正,預期未來兩週出現轉折點,穩定後才能反映台灣真實醫療水準。李建璋表示,除了年紀與漏診因素,各國分析若要改善死亡率、致死率,避免讓少數醫院過度擁擠,否則治療效果會越差,美國過去也曾出現此情況,經過調整後,加上醫療標準化,不僅改善醫療品質,死亡率也下降。他表示,新北有些醫院採輕重分流,一些負責輕症、一些負責重症,醫療量能仍可能過度負擔,他認為在重度級醫院間、都有一定治療水平下,醫院平均分配病人,是比較好的作為。
-
2021-06-16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三級警戒滿月/同島一命!圍堵多點擴散 盤點全台重大群聚案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擴大,雙北5月15日將疫情警戒升至第三級,4天後的5月19日,全國升至三級警戒,並二度延長管制期至6月28日。如今三級警戒將滿一個月,《聯合新聞網》整理出本土疫情擴散以來的重大群聚案。諾富特飯店是首起飯店群聚事件,不到一個月,造成機師及其家人、飯店員工、外包人員等至少37人確診。一名自稱是諾富特員工爆料,指飯店曾推出晚退房、早入住方案,房間未及時整理與消毒,就給下一位住客入住。而飯店也未遵守防疫指南,二館為防疫旅館,但一館未經市府核准下,將部分樓層變為航空公司機組員檢疫旅宿,且與一般民眾同層混住,機組員、房務員與一般旅客未有明確分流,讓疫情擴大。外界認為,「3+11」(居家檢疫3天採檢陰性,再自主健康管理11天)是成為台灣疫情破口的主因,加上華航一名機師(案1153)及空服員(案1154)於自主健康管理期間曾赴台北市松山區酒吧。從防疫旅館管理漏洞,到中央地方互踢皮球,不幸讓病毒進入社區傳播,造成台灣陷入「社區感染邊緣」。諾富特飯店自4月30日淨空後,指揮中心在5月11日宣布「清零計畫2.0」,大規模檢疫機組員,檢疫需滿14天才可列為安全組,諾富特也因違反《傳染病防治法》第37條1項6款「未遵守指揮中心非防疫旅宿不得收住居家檢疫者及居家隔離者」規定,遭桃園市衛生局逐日計罰共126萬6000元。最早確診個案為宜蘭羅東「銀河百家樂」遊藝場的一名女工作人員(案1202),感染源不明,累計至今,其同事、常客及接觸家人共16人確診。指揮官陳時中定調,國內進入社區感染階段。不過外界好奇,這名確診者騎摩托車上班,下班後直接回家,感染源到底從何而來。據附近計程車司機表示,疑似是宜蘭遊戲場的機台比較容易贏錢,不少外縣市的賭客會專程搭車過來,有可能因此帶入病毒;另外有網友表示,台灣遊藝場「又小又擠」,看玩檯子的阿伯,邊抽煙、邊吃便當又喝飲料,「這種狀況,有確診病人在裡面玩檯子,一定全場都中,不用懷疑。」恐成為防疫破口。不過,延燒至第二圈傳播鏈時,幸好及時揪出一名曾被隔離的男常客(案1638),該男子周遭親友陸續染疫,但他首次篩檢時為陰性,隨後因身體不適再度採檢而確診,相關傳播鏈才形成,疫調人員研判,案1638比較有可能先後傳染給母親、舅舅、岳母及2名女牌友,確認沒有隱形傳播鏈,才讓衛生單位人員鬆口氣。新北市五股獅子會前會長(案1203)足跡遍布各處,包含按摩店與茶藝館,短短3天至少25人確診,堪稱是「超級傳播者」,曾被成員爆料他交友廣闊、飯局邀約多,平日三不五時就請客或找人喝酒,接觸者眾多,指揮中心也稱該個案曾與萬華茶藝館的工作者有「人與人的連結」,恐怕是造成疫情擴散的原因。這波群聚案,其中一名染疫者(案1229)在疫調時謊稱女兒都在「國外」,但該個案女兒卻在高雄「自行採檢」確診。隨後案1229因隱匿疫情,遭到新北市衛生局依《傳染病防治法》重罰30萬元。5月12日出現2名茶藝館工作者(案1220、1221)確診案例後,到15日確診數暴增,至今萬華區確診者破千例,已是台北市確診人數最高區域,有一葡萄業者因至萬華做生意而確診(案1424),連帶造成彰化家族群聚染疫。其中一名確診個案(68歲男,案2747),連續26天每日從八堵搭乘台鐵區間車至萬華茶室消費,顯然萬華的茶室文化有著獨特魅力。曾有受訪者稱這裡就是他們第二個家,來到萬華茶室能找到家裡沒有的歸屬感。但也因當地來往人口複雜,讓不少性工作者在此「地下化接待」,有著「人與人的連結」,無法保持社交距離,相關單位也不願積極處理此問題,讓萬華因疫情蔓延至外縣市成為眾矢之的,認為萬華是「病毒之起源」,遭外界貼上負面標籤。萬華疫情是本土抗疫轉捩點,指揮中心先是宣布5月15日起台北市、新北市進入三級警戒,但疫情仍未趨緩,4天後的5月19日,全國升至三級警戒,並二度延長管制期至6月28日;台北市長柯文哲也宣布5月15日起,八大行業,包括網咖、萬華172家的飲酒店和茶藝館暫停營業,至於何時復業,則要看疫情發展做調整。「我們不是戰犯!」因到台北市萬華區賣葡萄染疫的彰化水果商夫婦(案6439、6440),造成12名家族成員確診,雖已陸續康復出院,但水果商長子感嘆,回到家後卻收到不明人士來電謾罵、住家周圍也被亂丟垃圾,讓他相當難過地說,病毒並非他們從國外帶來,沒有人想發生這種事,盼外界不要獵巫。彰化水果商家族傳染鏈確診者累計達112人,水果商長子無奈地表示,父母只是北上做生意,卻得了新冠肺炎,加上媒體報導他們家是「帶原者」,讓父母很自責認為是自己害了大家,母親天天以淚洗面,擔憂她想不開。他提到,家裡住址等家人隱私都被公布,母親不太敢外出,因為只要一出門,就會被記下車牌騷擾。此外,姐夫的奶奶因確診不幸過世,家族無緣見上最後一面,已相當傷心難過了,現在家族成員相繼康復,他只希望外界別加誅不必要的傷害,盼停止騷擾與獵巫。沒共桌也被傳染?有萬華茶室活動史的新北67歲確診男子(案2336),5月14日到高雄左營「串門子海鮮串燒」用餐,18日確診,除了共餐者、廚師及工作人員染疫外,同樓層距離2個包廂外的另名消費者也確診,不到1周已有8名確診個案。 為何隔了2個包廂距離仍然「中鏢」?高雄市衛生局表示,該餐廳只有1間廁所(男女共用),加上身處同個環境、密閉空間之情況下,研判可能是共用廁所遭到感染,可見新冠肺炎在密閉空間的傳染力驚人,不容小覷。朝陽科大大一女學生(案2514)「未戴罩」到美樂地KTV夜唱染疫引發爭議,遭網友連轟「疫情嚴重還去唱歌不是白目嗎」、「是誰給她勇氣除了去上課還去KTV的」。事後她在網路發文道歉,「我不該去人多的地方,不管是夜唱還是中友,我都應該避開」、「如果罵我可以發洩你們的內心我真的接受」,仍無法撫平網友怒氣。這起20人夜唱團不僅造成17人染疫,其中還有在隔壁包廂唱歌他校男大生及KTV外場人員和男廚工等人確診,更引發朝陽科大師生恐慌,紛紛要這名女大生報出在校行蹤,而女大生聲稱上課時有戴口罩,卻被該校修同堂課的學生抓包未戴罩,再度讓她出面坦承只有這堂課沒戴,讓網友憤怒「你自己一個人就破壞了好幾個地方的防疫呦」。台中市府因此在校園開設篩檢站進行普篩,3天內進行1655例快篩,雖找出31名快篩陽性,但經PCR核酸檢測全數陰性,顯示疫情未向外擴散,讓師生安心不少。首例確診的婦人(案7527)平日除至鄰近子女家中用餐外,並未外出卻染疫,經疫調發現,她與另名確診女鄰居(案8072)情同姊妹,時常一同聊天,而案8072曾與萬華一名確診死者接觸,可能因此遭到感染後傳染給案7527,案7527再傳染給家中丈夫、孫子、長媳、次媳等人,並擴散至4個家庭群聚,多達21人。難過的是,案7527的丈夫(案7928)與首例確診的婦人於6月2日、12日相繼過世。院方提到,該名婦人與丈夫確診後收治在同家醫院,經指揮中心同意,讓護理師用輪椅推著婦人到丈夫床邊探視打氣,女兒也在父親在過世前2天與他通話,當時認為他的病情應該好轉,沒想到父親的病情急轉直下,婦人與家屬討論後決定忍痛放棄急救。女兒悲痛地說,原本7月要為父親慶生,沒想到因為疫情,連最後一面都無法見到;婦人在世時則婉拒見丈夫最後一面,「不要見了,怕看了會更難過!」令人心痛。新北土城某間長照機構傳出群聚感染,住民加上工作人員共39人確診,其中2名染疫女性(99歲、86歲)不幸過世。突顯出新冠肺炎對長照機構的威脅性極大,指揮中心6月9日公布新的接種順序,75歲以上長者為第6順序,「機構及社福照顧系統之人員及其受照顧者與洗腎患者」調升至第5順序。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長照機構發生染疫事件,可能因工作人員、訪客或外出等狀況而帶入病毒,造成住民感染。指揮中心統計,全台至少超過64家長照相關機構有染疫情形。此外,長照機構住民多為有慢性疾病之長者,一旦染疫,罹患重症或是死亡的風險,也會高於一般人,因此如何做到感染控制,也成為長照機構相當重要之關鍵。苗栗京元電子竹南廠6月1日爆出2例確診,董事長李金恭卻持續要求員工上班、堅持不停工,加上民代接獲員工投訴,廠內幹部未禁止休假,但撂狠話「但我會記住的…」引起員工不安,直到經濟部出手,京元電才決定4日晚間起停工48小時進行消毒;指揮中心在6日也宣布停止京元電外籍移工停止上班,薪水照付,但被網友質疑「防疫失敗就可以拿單一族群出來獵巫?」指揮中心6月4日已由王必勝率領4名防疫醫師到現場開設前進指揮所,但首日不少員工「群聚快篩」,未落實社交距離,加上人力公司防疫意識薄弱,安排移工受檢時,未使用接駁車,讓他們在大街上提著行李步行篩檢,一連串荒謬行為,曝露外籍移工管理出現問題,而李金恭的錯誤決策,讓疫情連環爆,擴散到附近的超豐電子、智邦科技。京元電在案例爆發後13天已有287人確診,超豐電子、智邦科技兩家電子廠至少有21人及57人確診。
-
2021-06-1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奪命快又急 醫籲對症下藥
雙北提高新冠肺炎疫情警戒至三級將滿月,國內死亡個案達四一一例,高死亡率及確診不到廿四小時死亡、死後確診個案頻傳。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說,「每一個確診的人是怎麼死的,釐清原因很重要,只有釐清死因,才能對症下藥」。黃立民指出,台灣疫情還在上升階段,現在討論死亡率是否比國外高,還不能下定論。但不少個案剛確診、甚至來不及確診就死亡,究竟是病毒變厲害、民眾警覺性不夠沒就醫,還是醫療量能沒能照顧好每個人,都待釐清。黃立民表示,為什麼有些人發病沒幾天就死亡,甚至沒有明顯症狀、還沒就醫就死亡?除了已知的瀰漫性肺炎、快樂缺氧,是不是有其他未知的致死原因,有沒有可能出現心臟或腦部病等病變?這只是他個人推測,但如果真的有別的致死原因,至少要抽血檢驗或解剖死者,才能找到答案。國民健康署前署長邱淑媞日前投書媒體,直指死亡個案存在「可怕的三大現象」:死得太快、死得不明不白、死得太年輕。邱淑媞說,死得太快其實是「發現太晚」,連送醫急救或檢驗都來不及;死得不明不白是指死者追不出感染源;死得太年輕是指五月中至六月初有四名死者才卅多歲、三人才四十多歲。邱淑媞認為,要改善目前的困境,至少要採取接近普篩的廣篩, 並將全國區分為沒有疫情的「綠區」、有疫情的「紅區」,紅區採「類封城」或「微封城」,特殊職業經許可才可跨區上班,一般人要打過疫苗或採檢陰性才可跨區移動,否則禁止紅綠區往來,阻絕交叉汙染。她說,台灣目前的三級警戒強度不夠,雙北提升三級警戒快一個月,每天篩出二、三百人,這種靠民眾主動快篩的作法有如「養病毒」,放任無症狀或潛伏期感染者在社區裡傳播疫情;政府應主動介入擴大強制篩檢,且一篩不夠還要重複篩。雙北五月十五日提升三級警戒之前,全國確診人數一二九○例,本土病例僅一六四例,染疫死亡人數十二人。五月十五日當天新增一八○例本土個案,之後每天確診人數都是三位數。五月廿六日單日新增十一死,持續到昨天單日新增死亡人數天天都二位數,最高是六月五日的卅七死,六月六日也有卅六死。台大醫院前副院長王明鉅分析,五月十八日至六月九日的三二一名死亡病例,發現死亡後才確診或死亡當日確診的有六十七人,占所有死亡者的百分之廿。
-
2021-06-1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陳時中:疫苗已簽約1981萬劑 但確實比較難掌握進程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今天審查「紓困特別預算第三次追加預算案」,國民黨立委林德福質詢時指出,政府沒有沒有及早做準備,看不出來有何超前部署,向國人道歉有用嗎?列席備詢的衛福部長陳時中指出,對於疾病及生命損失,道歉是一種態度,更重要的是要有積極作為,「疫苗採購簽約已達1981萬劑,但確實比較難掌握進程」。林德福指出,疫情重創台灣不是沒原因,對國際變種病毒絲毫沒有警覺性,政府官員敷衍民意代表質詢,對於國人染疫擴散,受到的財損以及降不下來的死亡數,各機關是否準備好?陳時中說,疫情很嚴峻,去年雖然台灣有比較少的疫情,但過年時部立桃園醫院有感染,都提高緊覺,也隨著疫情在因應。林德福說,最近看到很多確診者在住院前已經猝死,有很多黑數,熱區要普篩快篩,這些黑數要另外做區隔,部長有何看法?陳時中說,會找出社區隱藏病例,在熱區廣設篩檢站。林德福說,民眾殷殷期盼疫苗,但政府看不出有何超前部署?疫苗總共簽了多少約?陳時中說,疫苗在去年9月底開始簽約,就是認為疫苗是很重要的事,也已簽了1981萬劑,但確實比較難掌握進程,一直跟總公司一直維持聯繫。林德福說,應大力協助鴻海創辦人郭台銘、佛光山買疫苗。陳時中說,已跟佛光山談過,他們願意來捐款,但貨品談判由本部進行,郭台銘方面,衛福部也與BNT再聯繫。
-
2021-06-1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專家:社區感染嚴重 應擴大篩檢
從北投一家三口猝死、溺斃後確診、記者死後確診,一連發生多起死後才確診的新冠肺炎個案,其中不少是年輕人,連衛福部長陳時中昨天都指出,「目前的確有確診黑數問題」。不少專家也解讀,社區感染仍嚴重,已感染者多於確診者,代表疫情隱藏許多黑數,應擴大篩檢、增加篩檢頻率,讓民眾能方便採檢是目前最重要的課題,才能避免無症狀或輕症者足跡不斷蔓延。陳時中昨也鬆口說,因應社區感染,快篩是重要防疫方向,除了同意企業自行設置快篩站,正規畫診所自費快篩,未來民眾也可自購快篩試劑,在家採檢。根據指揮中心最新統計,全國現有一一一個快篩站,每天最多可篩檢八七五○人。專家籲確診者「清零篩查」「為什麼這些人死亡之前都沒被發現確診?」防疫學會榮譽理事長王任賢指出,這些死後確診者跟不明原因感染的患者一樣,都有接觸史,只是沒被找出。確診案例中,無症狀者就占六成七,這些黑數要趕快找出來,在不封城的情況下,較好的作法就是將確診病例做「清零篩查」,也就是密切和非密切接觸者都要盡量匡列篩檢,並在疫情熱點打疫苗,滾動調整疫苗接種順序。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表示,顯示社區感染仍然嚴重,已感染的人大於已發現的確診者,她判斷無症狀的感染者恐為數不少,這些高危險群,自己卻不自覺,且會傳染給別人,一旦病情轉為明顯,病情惡化得快,容易發生隱性缺氧猝死,年輕人猝死增加就是令人擔心的現象。擴大篩檢、增加篩檢次數施信如也說,要防止這種現象,一來要擴大篩檢,二是增加篩檢的次數,第一次可能篩不出來,第二、三次就有機會,讓民眾容易採檢是當前重要課題。建議症狀不明顯的確診者使用血氧計追蹤血氧濃度,濃度低於百分之九十四,要盡速就醫。至於猝死與病毒強度有關嗎?施信如說,還不至於,主要是篩檢得不夠多,無法及時抓出感染者。陽明交通大學校長林奇宏說,連續多起個案都是死後確診,明顯看出社區有超過想像數量的無症狀者及輕症者,國外狀況也是如此,才會連自動販賣機都可以買到快篩試劑,即使快篩有偽陽、偽陰疑慮,但還是要普篩,且愈方便愈好;同時在隱性缺氧之外,還要注意隱性心搏過慢的猝死風險。陳時中:不能強制大家快篩【記者徐偉真、李承穎、劉宛琳、鄭媁/台北報導】疫情未歇,普篩呼聲湧現。國民黨立委賴士葆昨在立法院質詢,立法院及各級機關能否開設快篩站?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沒有說不可以設快篩站,要設沒有問題,但還是要依循指揮中心的相關規定,「不能強制大家快篩」。陳時中也說,規畫診所能快篩,但只能自費,若結果是陽性,由政府給付,不然怕「好用」,大家都去篩;但診所執行快篩後,通報流程必須完整,不可讓人在篩檢後失聯。至於試劑,陳時中說,已有廠商送件,有多少貨就盡快供應,開放時程要看廠商供貨速度;因應社區感染,不論企業、個人、診所,只要是適合快篩產品,都不會禁止。
-
2021-06-0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各地頻爆疫苗特權 楊志良:敗在指揮中心喪公信力所致
解決國內疫情燃眉之急的疫苗,如今卻爆出各種權貴搶打,先是前立委黃昭順、雲林縣前縣長張榮味,再到好心肝診所直接替不符合資格的志工接種,引發國人怒火「說好的醫護優先、為什麼變成權貴優先?」前衛生署長楊志良表示,指揮中心公信力蕩然無存,地方諸侯各自為政,疫苗落進地方手中,各有各的規則,加上由醫院造冊根本很難百分百控制「醫護優先」,沒辦法一一查核,就會漏洞百出,此亂象將會讓台灣人死亡率更加劇。楊志良表示,5月11日台灣進入社區感染後,等於處處打臉指揮中心先前的作為,不快篩、不普篩,要不是北市趕緊設立快篩站,台灣目前的疫情恐怕更加惡劣。也因為指揮中心的公信力蕩然無存,地方諸侯根本不信任中央任何作為,中央制定一套標準,地方又有另外一套標準,雙方陷入惡鬥,唯獨對於綠營執政縣市友好,中央見到在野黨執政縣市幾乎是「為了反對而反對」。楊志良表示,陳時中過去一直強調「我們的敵人是病毒」,但從離島設置篩檢站的事件,就能端倪出敵人根本是在野黨,又或者是不斷向對岸嗆聲「他們有在用的疫苗我們沒興趣,他們沒在用的我們有點興趣」,這一席話非常沒有必要在防疫期間出現,台灣不滿的是中共政權,不該是中國人民,嗆這句話也加深兩岸的對立。原本具有專業權威的指揮中心淪於政治惡鬥,踐踏自身的專業,也難怪無人聽信中央,楊志良表示,當地方諸侯有了權勢,有權就容易導致腐敗,他說「烏龜不要罵王八、王八也不要罵烏龜」,中央跟地方現在的狀況根本大同小異,很感嘆台灣走到這一步。楊志良解釋,疫苗的分配本來就有難度,且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機場人員說自己很危險要先接種、外送人員也說自己很危險,病毒環伺之下,台灣人各個都說自己很危險,疫苗特權是可預期會發生的,只是亂成這樣,只會讓台灣的死亡率加劇,社會更加紛亂。呼籲指揮中心重振旗鼓,重建起公信力,聽取各方意見,否則持續陷入政治惡鬥,喪失的是人民的性命。
-
2021-06-07 名人.精華區
胡朝榮/失智症普篩 提早醫療介入有助預防
人口老化,全球失智症病人數正快速增加,而失智症除認知功能下降,自我照顧能力逐漸喪失,常伴隨許多行為心理症狀,如睡眠障礙、遊走、妄想、幻覺、不適當行為等,讓病人及照顧者身心飽受煎熬。如同許多疾病,早期篩檢診斷、醫療介入是不少人的主張。普篩面臨兩個主要障礙然而,普篩在現實面遇到兩個主要障礙:失智症,特別是阿茲海默症至今仍缺乏有效的治療,及早診斷雖然對減緩疾病惡化、病人日後生活安排及家人提早學習照顧病人技巧等有其益處,但對疾病的控制並沒有真正的幫助。此外,若沒有值得信賴又方便的普篩工具,篩檢後的確診,的確增加許多額外的醫療及民眾負擔。不過,近期的發展值得我們重新檢視這個議題。發病前10至20年有徵兆檢討近年大規模跨國臨床試驗失敗的原因,多數專家還是相信治療太晚是主因,而科學證據也顯示,失智症腦部病理變化早在發病前10至20年即開始,提早診斷介入以提高治療成功率,便成為重要議題;另一方面,針對高風險族群,生活型態改變介入已成功完成臨床試驗,這也鼓舞大眾,失智症有機會預防及治療。除此之外,失智症篩檢或診斷工具近年來不斷改良精進,例如血液生物標記的發展、數位工具,包括聲音、語言、影像、行為記錄、穿戴式工具及人工智慧的開發運用、分子影像等,都提升失智症篩檢及診斷的正確性,過去的篩檢障礙已有所改變。全球化研究加入亞非族群世界經濟論壇2020年在達沃斯成立「達沃斯阿茲海默症合作組織」(Davos Alzheimer’s Collaborative,DAC),強調為失智症病人及家屬,全球應聯合起來對應擴大中的阿茲海默症「疫情」,DAC在與台灣臨床失智症學會一場線上會議中,提出三個目標,包括建立全球化研究族群、加速人體臨床試驗,以及為健康照護體系做好準備。在建立全球化研究族群方面,DAC強調,更多非白人,特別是亞非族群的加入,建立真正全球化的研究族群,而且運用新科技,收集更新穎的生物標記,包括基因、數位表現型(distal phenotyping)、代謝體學╱腸道菌等(可在家收集檢體,包含巨量資料)。需著手早期篩檢及診斷在健康照護體系準備上,DAC強調第一步需著手早期篩檢及診斷,強調數位認知評量工具的使用,這些作為讓我們看到除新冠疫情外,全世界合作為我們下一階段馬上要面臨的重大挑戰所做的努力。筆者認為,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全球化大規模研究的整合,我們應該開始思考台灣的失智症篩檢政策、方式是否應有所改變?非常期待有更多的討論。
-
2021-06-0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美國快打完了 柯文哲:台灣再撑二個月就有疫苗
台北市長柯文哲下午舉行防疫記者會,針對疫苗問題,柯文哲說,台北市已經準備好打疫苗計畫,就看中央何時發下來,對於疫苗,他覺得美國人到現在打了3億劑,每個月的生產量是7萬劑,再過2個月就全部打完,再送到世界各地,最差的狀況下,台灣再撑2個月還是有疫苗,現在是如何用最低的成本撑過這2個月。柯文哲說,疫苗問題吵吵鬧鬧,可以早一點打最好,但疫情既然已經散開了,但想用疫苗防疫的手段恐怕不切實際 ,到時候疫苗進來,人流最密切的這些人要打,但還是是按照中央公布順序,醫護人員優先,再來是防疫有關的人員 ,疫苗沒有全面抵達台灣前,應該以最低的行政成本維持三級管制,撐到疫苗到來。柯文哲說,台北市防止疫情擴散有兩個策略, 一是萬華熱區做普篩、快篩,但這幾次經驗,發現的問題,不是快篩車去就好,而是該來的沒有來,不需要來的來一大堆,如何結合民政社政系統,用造冊手段讓該來的要來,至於其他地區非熱區,或點狀的,再一個個來撲滅,以確診者為中心設計一套方法,把他撲滅。至於長照機構,有群聚感染,柯文哲說,為了保護弱勢者和工作人員,因為躺著的人在不應該被感染,而是被工作 員傳染,目前長照機構工作人員有1400名,社區居服員有2050,這一批人因會去不同人的家裡,接觸很多人,要打疫苗防止他去傳染別人;另外,送餐人員45人,身障資源中心20人,兒少婦女安置機構280人,這些人到明天之前疫苗會施打完畢。
-
2021-06-0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移工群聚補破口 專家直言「難補」快擴充醫療量能
IC封測大廠京元電子多人確診,其中京元電移工群聚,連帶使電子廠超豐也陷入災情。新加坡去年也因為移工群聚陷入疫情泥淖中,花了好大一番功夫才漸漸控制疫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後續將啟動「全台移工總體檢」,但專家直呼太慢了,等到策略出爐再執行體檢,疫情不知道已經傳到哪裡去了,呼籲各縣市政府及早布局,盡速對轄內移工篩檢並監測,斬斷傳播鏈。台大公衛副院長陳秀熙表示,移工是很容易被病毒侵襲的族群,從京元電出現多人感染,其中又包含移工群聚時,已經顯示病毒已經傳播出去,移工之間已存有多條隱形傳播鏈,現在僅能靠仲介公司、企業合作,盡早追出移工足跡、擴大快篩才能及早阻斷傳播鏈;但他坦言「移工足跡真的很難掌握」,各縣市政府應立刻啟動對於轄內的移工做調查,列冊監測他們的健康狀況定時篩檢。陳秀熙表示,移工間還有黑工的問題,移民署與勞動部必須要合作,可以先到全台的移工宿舍做快篩檢測,建立免費健康檢查的系統,讓逃跑移工也能掌握到健康狀況。他強調「現在做還來得及」,再晚疫情就可能會再次出現高峰。同時桃竹苗地區的醫療量能、集中檢疫所、防疫旅館都必須要快速布建,苗栗醫療資源相對匱乏,一旦爆發大型感染會比萬華還恐怖,一定要盡快處理。林口長庚副院長邱政洵表示,企業爆發群聚事件應該要比照醫院「降載」運作,這些電子廠的員工量都大太了,是醫院的好幾倍,管理上會相對困難,只是企業量能降載會直接衝擊到經濟,企業與防疫單位要立即思考作為,目前京元電啟動普篩,建議後續要依照風險分流,否則上工將成為一件很危險的事。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表示,現在沒辦法超前部署,只能亡羊補牢,台灣都沒有記取其他國家的教訓,歷史就是會重演,台灣篩檢量能不足,因此萬華當時爆發群聚時,沒辦法即時做好輕重症分流,現在苗栗也可能發生這樣的狀況,加上移工居住得很密集,難以避免人與人的連結,現在只能做隔離處理,準備好醫療量能,祈禱不要大爆發。
-
2021-06-0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竹科專案篩檢站今啟用篩檢移工 蔡英文致電肯定
為阻斷移工傳播鏈,新竹市政府主動啟動竹科移工擴大篩檢,1天內在園區完成打造竹科專案篩檢站,今天啟用。市長林智堅說,蔡英文總統早上來電關心首日運作,並肯定建置專案篩檢站,也期盼新竹市以「區域聯防、醫療資源共享」原則協助新竹縣、苗栗縣防疫工作,林智堅表示已允諾,將組「竹竹苗防疫作戰聯盟」,盡全力協助。林智堅表示,今天早上已和新竹縣長楊文科聯繫,表示竹縣大型企業若也有相關移工篩檢需求,竹市將傾力協助,他也將聯繫苗栗縣長徐耀昌商討防疫合作,強調竹竹苗共同攜手區域聯防是重點工作,「防疫工作不分你我他,新竹市不會置身事外。」封測大廠京元電子竹南廠爆發移工群聚77人確診,廠方連日來進行7300名員工快篩,今天持續進行,鄰近的竹南超豐電子也9人確診,廠方在今天展開為期4天員工普篩,中央昨天也決定在苗栗設前進指揮所,派衛福部醫福會執行長王必勝擔任指揮官。林智堅說,新竹市和苗栗縣密不可分,苗栗疫情增溫,竹市在防疫工作上更是重中之重,昨他與衛福部長陳時中、王必勝通電話,表達竹市不只會守住竹科專案篩檢站,未來秉持「區域聯防」原則,若有需要奧援,新竹市政府也會跨縣市全力協助。今天竹科專責篩檢站啟動,目標3天替4千名移工完成篩檢,市府指出,現場規畫4組動線,分時段、分對象,分流,園區廠商可透過竹科管理局申請安排自費快篩,第1天各廠商已預約近800人採檢,特別感謝新竹市醫師公會支援200名醫事人員篩檢。市府指出,若快篩為陽性,將立即進行PCR篩檢,後搭乘救護車或防疫計程車專車送至加強型防疫旅館或集中檢疫所隔離等待PCR報告,杜絕感染進入社區。另,因應大量篩檢,市府今也確定再增第二座加強型防疫旅館,將於近日啟用。
-
2021-06-0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外媒點評2大防疫潰堤點 專家: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英國《金融時報》(FT)前日發表評論,台灣過去一年來對新冠肺炎疫情控制得宜,但近日本土疫情激增,主要有兩大問題,一是台灣欠缺大規模篩檢機制,其次是官僚文化,大家不敢「逆時中」,擊潰台灣疫情防線。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回應,雖是結果論,但會虛心接受。多位專家認為外媒評論中肯,中央應該要好好思考。《金融時報》評論,疫情爆發時台灣以邊境管制、隔離和追蹤措施成功抗疫。後來卻出狀況,包括陳時中拒絕用快篩檢測試劑進行普篩,堅持用精確但費時的PCR核酸檢測,作鎖定目標的篩檢;也未研究市面上快篩檢測試劑的效用,累積庫存,導致檢測試劑不足,大量檢測樣本堆積,使得指揮中心不能即時、明確判斷疫情走向。另外FT評論,台灣把輕症病患送進設備最優良的醫院病床照料,以致醫院現在面對大量重症病患湧入顯得措手不及。陳時中說,各國媒體觀察各國情況,雖然是結果論,會虛心接受。疫情因來得快又急,不希望疫情拖垮醫療量能,經過兩週努力,現在醫療量能漸漸平穩,也會持續擴大量能。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台灣過去許多專家提到入境廣篩,或是面對新興傳染病應進行大規模感染演練、沙盤推演等,但台灣都沒做,「可能剛開始太順,沒用心檢討或預先準備,風險判斷、危機感不足,這就是問題」。針對陳時中所述「醫療量能平穩」,黃立民認為診斷、治療、預防三面向需並行,以雙北地區醫療量能來看,目前非常緊繃,分艙分流卻沒有足夠人力,後備能量根本不足,而政府買疫苗量不足、速度慢,「可能部長覺得還轉的過來吧,但第一線醫護很累了」。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認為,起初中央依《傳染病防治法》做集權管理,在機場或居家檢疫行得通,因經過14天隔離早以降低傳染力,但疫情已進入社區感染,勢必得與地方政府合作防疫,「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順風順水太久,才會措手不及」。不具名專家則表示,去年台大公衛學院與彰化縣府合作萬人血清抗體篩檢,被中央打壓的厲害,導致地方衛生局不敢再有作為,這回柯文哲比較大膽,首度在萬華做抗原快篩,才在短時間內匡列。他認為指揮層級應升高,包括疫情、醫院及疫苗分別設立,「陳時中不可能一個人規劃這麼大的事」。
-
2021-06-0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呼籲指揮中心重組 呂秀蓮提10點質疑
前副總統呂秀蓮最近呼籲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應該重組,她今天在臉書上提出十點疑問,她表示,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酈英傑臨離台灣實話實說,美國疫苗正在擬定「分配標準」,不會特別恩惠台灣,一語驚醒夢中人,此事不只人命關天,疫情再擴大,甚至動搖國本,總統及行政院長於心何安?指揮中心不該重組?檢調單位不該依法偵辦?我國的對美與對中政策不該檢討嗎?呂秀蓮說,總體觀察,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應該檢討的事項,至少包括十點:第一,自認天縱英明,絕口不提抗SARS累積的經驗,也不尊重抗疫專家的意見。第二,疫情加劇成國安問題,指揮中心升為一級,指揮官理應由行政院長擔任,方能作全方位指揮調度,卻仍由部長續任,以致各部會未能通力合作。第三,由於主政者矜驕自滿,只憑口罩外交就大喊「Taiwan Can Help」,卻未擴大生產其他防抗疫物資。第四,當全世界都廣推快篩普篩,指揮中心卻自始反對,至少應對疫情熱區如養護機構,情色產業及移工群聚區及早施行篩檢,加強抗疫部署,卻無所作為。第五,為何對自費核酸檢測限制嚴格,而且收費超貴,要價7000元?第六,為何資策會及工研院建議舉行全民防抗疫演習,卻被擱置不理?第七,為何不曾規畫全國各縣市檢疫治療機構,作超前部署?第八,為何不曾將全國各醫院的醫護人員實施防抗疫專業演練?第九,為何特准飛機機師享受3天隔離的特權?為何對諾富特隔離飯店未作嚴格規範管理?最後,呂秀蓮說,能徹底杜絕疫情的是疫苗,它已成為戰略物資,涉及國安、外交與經貿,絕對需要超前部署,全力以赴。
-
2021-06-0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雄2.1萬疫苗最快打完 雙北打得慢?黃珊珊說話了
疫情持續,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今在臉書表示,她每天都在跟病毒作戰,實在沒有時間跟大家玩口水戰。但有人問,為何台北市疫苗打得比高雄慢,黃珊珊說,台北市各醫院因為開很多專責病房、還收治很多重症病人,醫護人員怕副作用、還要分流打疫苗,當然會比較慢,高雄又沒什麼確診案例,到底要比什麼?另外,台北市今天起,將成立快篩機動隊,由聯合醫院領軍,黃珊珊說,她想取個響亮名字叫作「剝皮寮快篩特攻隊1號」,以後還會有2號、3號。對於中央這幾天希望在地方廣設快篩站,還給予優厚補助款,黃珊珊說,從台北市的經驗看,快篩是要到最敏感的熱區做,才有意義,萬華四個快篩站之前每天約有1200位,到現在每天約不到600位,主要可能是因為大部分風險高的人都來快篩過,陽性已經超過一千例。黃說,也有很多里民,因為距離遙遠、又不願坐大眾運輸來快篩,更有人說,因為太多快篩陽性的人,不想跟他們一起排隊,種種原因讓固定的快篩站花費大量人力物力,但效果越來越遞減。所以台北市從另一個角度思考,「那我們到你家附近去吧!」黃珊珊說,台北市的目的,是到最需要快篩的熱區,希望能做到居民小規模普篩,找到傳染源,斷絕傳染鏈。希望有症狀的朋友都可以來快篩,大膽假設自己有可能染疫,早點知道才可以保護自己與家人。黃說,她上周也去快篩和PCR檢測,是因為她曾與確診的里長太太一起聊天和拍照,最後都確認為陰性,所以這個故事告訴大家,口罩戴好真的是有用的。黃珊珊也說,很多快篩陽性或染疫的朋友有些很自責,怕自己拖累長官和同事,可見台灣人多麼善良,「他們都是我們的同胞,也看到很多來快篩的朋友都把行李帶好了,顯然是做好心裡準備,為了保護家人與同事,真的是非常偉大的情操!」
-
2021-05-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北市兵推明登場 市府:包山包海、四大重點
北市明進行疫情四級警戒兵棋推演,市府指出,內容包山包海,有四大重點,分別是交通管制範圍、方法、程度,以及隨著交通管制,相對民生物資如何供給,還有隨著疫情擴大,醫療量能如何擴充、配套支援。還有就是弱勢民眾關懷和心理建設。其他項目還有消防、停課配套,也會精準深入討論。柯文哲下午在防疫記者會中指出,外界認為北市防疫有控制住,進行四級兵推的目的是什麼?柯文哲說,台北市疫情目前維持平盤,控制好可以壓下去,但現在在台灣每個地方,有潛藏感染源,所以要做最壞打算、最好準備,現在戰線被突破、戰火燒進來,過去累積一年經驗,所以把四級兵推拿出來檢討做精進。柯文哲強調,不是台灣疫情變差了 ,而是這次危險迫在眼前,還是做好準備比較好。另外,新加坡防疫醫生林韋地提出兩點建議,包括台灣要盡快封城,以及需要盡速協調公共空間,像是體育場規畫出輕症的防疫中心。對此,柯文哲表示,若在一年前沒有疫苗的時代,可能就要慎重考慮這個方式,要徹底解決的話,這是一個方法,這像是集權權國家的做法, 一年前沒疫苗,他會慎重考慮,但目前全球施打18億支疫苗,與其用這個方式,不如打疫苗解決掉。柯文哲說,按照集權國家的做法,先停止工作3個禮拜、大家都不准動,就停市停班停課,除了送食物到你家,有發燒就拉出來,熱區普篩、陽性抓起來。以類似方艙醫院的集中營方式,管理防止傳染其他人,時間到死了就死、沒死掉就全部康復,疫情就會結束了,一年前沒有疫苗的時代,遇到很難纏、要封城解封好幾次,徹底解決疫情這是個方法。柯文哲說,林醫師的策略在一年前是合理,因為當時沒疫苗,但現在全世界18億疫苗,是實際存在的,與其用這個方式,不如打疫苗解決掉。
-
2021-05-2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PCR、抗原、抗體快篩差在哪?該普篩、自行快篩嗎?招名威詳解
武漢肺炎(新冠肺炎)在台灣疫情升溫,民眾比以往更加關注篩檢,包括了PCR核酸檢測、快篩、普篩等,另外是否普篩、是否應開放自行購買快篩更是引起熱烈討論,毒物專家/中原大學教授招名威一一詳解。 PCR、抗原快篩、抗體快篩有何差異? 什麼是PCR檢測?什麼是Ct值? 招名威教授表示,「PCR核酸檢測」主要為檢測檢體有無病毒基因及多寡,病毒量少也能測得。方法會先採集鼻腔黏膜從中萃取出病毒基因,進入機器檢測得知Ct值。所謂的Ct值,簡單而言就是儀器偵測病毒的次數,標準流程為40次,數值越小,代表越早偵測到病毒,意味著病毒量越高。例如Ct10代表在第10次就偵測到,病毒量相當高;Ct30代表到第30次才偵測到,病毒量就相對較少。也因流程複雜,前置採集作業往往就需約2個小時,後續儀器偵測也需約2小時,前前後後就需約4小時的時間,可謂慢工出細火,因此準確度也相對較高,適用於人數較少、有高度染疫風險的族群。 什麼是抗原快篩?什麼是抗體快篩? 「抗原快篩」和「抗體快篩」原理相似,簡單而言一個是檢查有無抗原,一個是檢查有無抗體,兩者都是藉由檢測檢體病毒蛋白質的多寡,評斷受檢者是否染疫,差異在於時機的不同。 抗原快篩目的在於檢測引起疾病的抗原,也就是感染的當下,更有利在第一時間了解者是否染疫,是目前快篩最主要方式,適用於大規模、高風險地區對有風險者做篩檢。抗體快篩的目的則在於,檢測人體染疫後身體所產生的抗體,若檢測出抗體,自然代表著受檢者曾經染疫,此方法就適合後續疫調。 兩者準確度相當,但若蛋白質不佳,敏感度就會相對較低,自然會影響到篩檢的準確度,也就相較容易出現所謂的「偽陽性」和「偽陰性」的問題。 該普篩、自行購買快篩嗎?專家:非常不建議 不少民眾認為為了防止疫情持續擴大,普篩或自行購買快篩是必要的,以利全面了解作防堵、知道自己是否染疫,對整體防疫而言更加有利。 對此招名威教授表示,普篩和快篩是同樣的原理,快篩是針對染疫風險者進行篩檢,普篩則是做全面性篩檢,兩者確實能夠從中看出陰性及陽性,但並不代表全部,不論是快篩或普篩皆有偽陽性、偽陰性的問題。 許多民眾認為,即便是偽陽性、偽陰性也是少數,問題並不大,對此招名威教授解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篩檢能夠達到100%的準確度,即便普篩、快篩的準確度高達到99%,偽陰性、偽陽性也有1%,若以台灣2300萬人口看那1%,將會有23萬人口無法確定。若為偽陽性倒還好,代表此人沒事。但若為偽陰性,代表此人實際上是染疫的,卻會在自己以為是陰性的狀態下,正常的與親朋好友接觸、外出採買等,即便是戴上口罩,也還是會有散撥病毒造成擴散的風險。可以試想上班的同事、家人篩檢結果是陰性,實為偽陰性,這將使得普篩原本的初衷變得毫無意義可言。 另一方面,人人自行購買快篩道理如同變相的普篩,一樣會有偽陰性、偽陽性的問題存在,即便是認為自己為高風險者,自行購買快篩,篩檢若為陰性實則偽陰性,也將會有在不知情的狀況下擴散的風險,因此也是相當不建議。 《延伸閱讀》 .為何COVID-19快篩不適用低風險地區?高醫副教授揭「偽陽性」真相 .快樂缺氧在家猝死僅需半天?!4族群留意症狀,低血氧非確診者才有!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5-2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周百謙╱適度封鎖可降低傳播 找出陽性者
隨著疫情升溫,防疫相關的中央應變措施,牽動著台灣所有人的心情。大家所關切的是連鎖感染原因,普篩涵蓋率,以及重症人數攀升的問題。當指標案例超過一定數目以上,連鎖感染的源頭就很難釐清。可能源頭除了華航及萬華直間接傳染外,其實境內擴散前就可見端倪。先前邊境管控以72小時內入境採檢的PCR陰性證據,是否就能代表無病毒的關鍵?都是可能的漏洞。篩檢留給有症狀及住院者數例外國入境者在回國前確診陽性,這是在沒有抗體檢測搭配的數字,中間有多少入境者在國內發病,沒人知道。英國株是外國優勢病毒株,萬華及台北市本來就是國人和外國人的出現熱區,是否特殊場所是原發區,已經很難界定。目前篩檢應保留給有症狀及有急需住院者,這樣才能保留能量治療重症病患。適度的封鎖措施,可降低可能的人際傳播風險,讓陽性患者因而被找出,避免影響他人。新冠肺炎染疫不一定有症狀,也不一定是重症。但現在的關鍵是,診斷陽性後,廣建防疫隔離所後,我們還能做些什麼,讓病毒陰轉陽,以及盡早出現中和抗體,才是醫學界和科學界要去努力的事情。普篩及廣篩可能不是現在唯一要做的事情,流行病學家應該要努力看英國株病毒在台灣的發展史,會呈現如何的臨床表現。建病患收治標準 避免崩潰流行病學家討論不同突變株產生複雜的R0值,以界定疾病傳播速度,但台灣非理想環境,R0值其實只是理論。如何建立輕症轉重症的生物標記預測能力,是否盡早投藥,降低惡化風險,針對輕症或無症狀者透過穿戴式裝置的風險預測評估,都是台灣可以做,且是核心產業的事情,建立病患收治標準,同時透過大數據連續監控,才能有效降低醫療環境的崩潰。病毒必然演變,微環境篩選後的環境優勢病毒株勢必更為適應人類氣道環境,新冠流感化,所以可能重症度減少,但目前還需要更多的大數據。印度的高死亡率應是特例,空氣汙染加上基礎醫療無法負擔,惡化了疾病的傳播。生技投入 治療選擇性大增面對疫情,台灣的潛在亮點除了快篩試劑的迅速投入降低檢驗壓力外,台灣生技產業投入IL-6單株抗體可降低發炎、透過吸入方式中和新冠病毒,以及針對成人呼吸窘迫症候群所設計幹細胞療法的前期試驗,再加上高端及聯亞疫苗技術的掌握,調整設計面對突變株,都讓我們看到治療的選擇性大增,提升了疾病控制機會。
-
2021-05-2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專家籲記取萬華教訓!中南部要擴大匡列 加嚴防守
全國三級疫情警戒延續至6月14日,疫情似乎永無止盡延燒,前疾管局局長蘇益仁表示,社區感染後台灣不可能再回到「零確診」的時候,未來若能維持每天本土確診案例在10到20例間,就已經是「最好的時刻」。雙北疫情嚴峻,且不斷往外溢散,蘇益仁警示,未來兩周除了要觀察重症、死亡數以外,中南部的確診者是否增加也是指標,呼籲中南部一定要加強嚴守,確診者周邊的匡列「匡愈大愈好」,寧可多匡隔離,也要盡速阻斷傳播鏈,民眾也一定要落實社交距離、減少外出等作為。蘇益仁表示,進入到社區感染後,等於宣布病毒難以「完全阻絕」,未來就算疫情獲得控制,病毒仍舊在社區內「低度傳播」,若解除警戒,也會像國外封城後解封一樣,疫情又會再次爆發。蘇益仁說,未來兩周確實是台灣疫情發展的「關鍵期」,他認為除了要看確診人數、死亡人數、重症率以外,還要看中南部的確診人數是否有在二周內大幅增加。蘇益仁說,中南部現在還有時間防守,要記取「萬華教訓」,當時萬華出現20多人的群聚時,沒有馬上普篩、擴大再擴大匡列,病毒傳播速度快到沒辦法阻斷,從萬華溢出到板橋,整個新北,明顯整個北區都已經沒辦法遏止病毒傳播。蘇益仁建議,中南部現在可以採取「彰化模式」,寧願擴大匡列接觸者並隔離採檢,也不要少匡,他強調,現在是關鍵中的關鍵,千萬不要輕忽,而中南部的民眾現在也千萬別置身事外,口罩一定要戴好,減少外出、維持社交距離,才能避免中南部也像北區一樣成為重災區。
-
2021-05-25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台大院長斥住院醫師請假無情 工會籲:以溝通代替分裂
台大院長吳明賢今天再度發出公開信,對象是住院醫師,信中語氣嚴厲指出,「少數科別住院醫師,把自己當成局外人,甚至藉機放長假,這些行為不僅無情,而且傲慢,讓師長們痛心」。不過,台大醫院工會表示,建議醫院人事單位讓員工了解自己的權益仍會被確保,透過溝通和協商可達成共識,目前問題有解決,內科部允許請假。吳明賢信中強調想要在醫學生涯走的遠,必須培養團隊及體系意識,「年輕時少點功利主義、多點系統思維,你們的人生系統才可能發展的更好,醫學生涯走的更久更遠。」醫師比一般人更有專業與技能,更應該要出行動和態度,好好保護家和家人、社會大眾免於病毒威脅。吳明賢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寫信的目的是希望提醒年輕醫師,健保給付下,醫療生態都被改變,內科辛苦訓練又漫長,又要站在第一線,是重要的訓練。這次全院普篩,許多高風險接觸者檢驗是陰性,還是遵照高標準,讓他們隔離14天,但這樣可能醫療會癱瘓,所以需要各科一起來幫忙。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發言人兼台大醫院企業工會顧問陳亮甫表示,目前醫院上班需要分艙分流,排班難度高,所以最近台大醫院內科部曾經要求住院醫師近期不要排年休,引起了一些反彈。站在工會的立場,會建議醫院人事單位,應給予支持排班醫師更多支持,提出希望大家配合之餘,也要說明勞工權益的保障有哪些,如此便能透過溝通和協商,便能取得支持,創造雙贏。陳亮甫表示,比如說,根據勞動相關法規規定,如果有需要禁休,醫院可依法在24小時內通報勞工局,請勞工局核准,事後可以給予補休、加倍發給薪資。如果醫院人事單位能夠針對這些相關配套給予說明,勞工會更加放心,就有很大的機會可以透過協商達成共識,心甘情願地配合排班上班,不需要在防疫作戰的此刻,讓醫院出現分裂的氣氛。
-
2021-05-24 名人.精華區
張鴻仁/快篩,驗了,真的會「安心」?
台灣疫情大爆發之後,快篩、普篩、廣篩這幾個關鍵字又滿天飛。快篩雖快 技術上比較不準「快篩」,顧名思義就是快,但在檢驗技術上,快就會比較不準,因為過去PCR需要大台機器,從採檢體到準備檢體的各階段前置作業,一直到上機,差不多要一整天,通常無法在社區進行。在公共衛生運作上,例如我們要了解社區是否爆發C肝或愛滋病感染。傳統上,就是一群公衞護士到社區開「臨時檢驗站」,找村里幹事吆喝大家來「篩檢」。傳統快篩通常攜帶方便,很像驗孕棒,只要一滴血或一滴尿就可以初步診斷,缺點就是相對的不準,所以每個產品都要用臨床試驗來了解敏感性、特異性、偽陽性率、偽陰性率,這些是重要的檢驗品質指標。高敏感性試劑 偽陽性高簡單來說,高敏感性的試劑就是「寧願錯殺一百,也不願放過一人」;高特異性則是「寧錯放一百,也不願冤枉一人」。高敏感性使偽陽性高(因為會錯殺許多人),這類快篩都需要PCR檢驗來確診。這種兩階段策略在公衛上很常用。一方面快篩試劑比較便宜、速度又快,所以陰性的個案可先不理,集中資源對初步偽陽性者做進一步檢驗。但公衛界面對的傳染病,很多都是「慢性」的傳染病,使用兩階段的策略可以反應,COVID-19傳染力如此迅速又強,快篩應該怎麼應用?快篩須與RT-PCR合併使用快篩的另一個功能是第一線醫師用藥,最有名的就是流感快篩,克流感必須在發病早期用藥才有效用,而這個藥的安全性不錯,所以一次門診便可決定要不要先投藥。但這個功能在新冠病毒上用不到,因爲夠安全有效的口服藥還沒上市。因此,快篩當前最重要的用途,必須與RT-PCR合併使用,如同台大醫院全院篩檢,所有受檢者兩項檢驗同時做,快篩結果為「暫定」,陰性的人可先鬆口氣,陽性得擔心。同時進行基本防疫隔離,陽性檢體優先檢驗,以便確定是否是偽陽性。低風險下快篩是「庸人自擾」這個作法讓大部分人心安,否則上萬人檢驗,就算廿四小時三班檢驗,一顆心七上八下等結果,其焦慮和不安,實非一般人可以想像。快篩適合在一般工作場所或家中使用嗎?答案是,這取決於您的風險。在極低風險的情況下,快篩是「庸人自擾」。假設某大電子廠決定對一萬名員工普篩,但廠裡完全沒有接觸史,假設陽性個案為零,但老闆覺得驗一下比較心安,所以購買了一萬個快篩試劑。再怎麼好的快篩,偽陽性率都有好幾個百分點,所以這家公司會有數百名員工「偽陽性」。本想「驗一驗,安一下心」,結果愈驗愈不安。因此,指揮中心一再強調,沒有接觸史,且平常自我保護做得很好的人不要「亂篩」。最重要戴罩勤洗手、不亂跑不過,民主國家,任何人說︰「我想檢驗看看難道不行?」答案是,在疫情時,如果隨便做快篩,會擠壓已緊繃的醫療資源,所以原則上不建議,這應可算是一種公德心。這段時間最重要的還是「戴口罩、勤洗手不亂跑」,而不是檢驗。
-
2021-05-23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母親在檢疫所連退燒藥都沒有」醫師:不要責怪任何人
新冠肺炎疫情嚴峻,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成立以來昨天首次以「校正回歸」的方式宣布統計案例,自16日起本土病例增加,7天確診共累計2365人,以17日單日406例最高,此後連6天每天病例數破300人;有網友詢問蘇怡寧醫師,表示母親被送去檢疫所後發燒,但連退燒藥都不給,他在臉書貼出回覆,該發生的已經發生,真實情況就是這樣,拜託不要責怪任何人。有網友傳訊詢問婦產科名醫蘇怡寧指出「家人(母親)因為在5月初有進入萬華地區,我們擔心她染疫,於是在萬華區可以普篩的當天,就立即帶她去做快篩(結果陰性),將近一週後,她身體狀況開始有變化,於是我們又帶去中興醫院做PCR檢測(結果陽性)」。網友表示,昨天中午,台北市衛生局派防疫專車,沿路在萬華地區接載多位輕症的確診者,在專車上,這些確診者只有口罩,沒有任何隔離裝備;她們在2個多小時後抵達烏來的檢疫所,昨天家人整晚發燒至38.5度,且多次告知檢疫所人員,但人員回覆「這裏只是檢疫所不是醫院,所以沒有藥」。網友指出「於是,我們只好請求沒有被匡列的親友,緊急送退燒藥上山」;網友想詢問的是,輕症患者是打算集中在檢疫所自行康復,或變重症才能得到治療嗎?網友瞭解「醫療資源不足,要讓給更需要的人,但是,給退燒藥真的這麼難嗎」、「如果連基本的醫療都得不到,我們該如何在抗疫的這條路上更有信心的走下去?」蘇怡寧在臉書貼出對話並指出,「唉,看了實在很難過」,但在醫療過載的情況下真的就是這樣,他回覆對方「檢疫所不是醫療院所無法開藥,這種情況也只能拜託大家共體時艱,大家不做好防疫措施的下場就是這樣,很無奈,我們只能大家一起來承擔」。蘇怡寧表示,這就是之前一直苦口婆心地呼籲拜託大家配合,希望不要發生的事情;但是,該來的還是會來,畢竟,豬隊友真的太多了。蘇怡寧指出,有聽過美國紐約的同業說,在疫情嚴重的時候,他們接到求助電話時必須快速把病人分級,簡單來說大概就是分ABC的概念,A是最嚴重的那一群應該救不起來只能不救,C比較輕你就自己乖乖待在家裡,再把中間B覺得比較有機會治好的收進來治療,大概就是這個概念。蘇怡寧解釋,雖然聽起來很殘酷很不可思議,但就是這樣,希望大家都能夠看到這些事情,也拜託不要責怪任何人,這時候已經沒有任何人可以幫得上忙了要如何避免這樣的事情再發生?同樣是「勤洗手戴口罩,不要給我隨便出門!」蘇怡寧認為,之前大家都鬆懈了才會變成這樣,不要再不聽別人勸、我行我素,然後等變成這樣,又要抱怨別人沒有給最好的照顧;大家都盡力了,真的!再次呼籲,該發生的都已經發生了,「我們大家一起撐下去,這兩個星期是台灣最重要的時刻。守住!台灣加油」。
-
2021-05-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只能靠疫苗! 何美鄉:病毒進社區不會回頭了
我國社區感染持續擴大,全國進入疫情三級警戒。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昨指出:「這個病毒進到社區之後,已經沒有回頭路」,她指出,進入社區感染階段,在沒有疫苗的情況下,很難恢復以往生活,「如今疫情不可能回到本土零確診的狀態。」陽明大學教授、前衛生署副署長張鴻仁表示,昨天公布校正回歸的數字已是過去式,這些數字告訴大家,病毒先前已經炸下多大的窟窿,未來的關鍵數字,應該是要看五月廿八日之後,確診案例數是否快速下降,若陽性率持續在百分之十,又有其他傳播鏈冒出來,顯示這波疫情真的一發不可收拾。前疾管局長蘇益仁則說,此次疫情有三關鍵性決策,一是三級警戒,但民眾自主封城;二是輕症及無症狀病例不送醫療體系,保存醫療能量;建議在疫情熱點和蛋黃區普篩,目前雙北的快篩只是顯現確診數字,快篩控制疫情是不夠的,最後,關乎疫情持續的仍是疫苗接種。何美鄉指出,政府祭出管制,在沒群聚狀況下,超級傳播者出現機率較低,但本土個案仍會出現,「此時不是專注疫情多嚴峻,而是關注疫情進展到哪?」指揮中心公布的群聚關連不明案例,其實就是「沒源頭本土案例」,上周截至廿一日累積二四七例,這些確診者可給出關鍵解答。她指出,依時序合理推論,這二四七人還是與萬華熱點散布相關,但傳播鏈不明顯,他們已不是第一傳播鏈。且疫調結果顯示,第一傳播鏈病例具某種流行病學與社經特徵,包含年齡高、白領階級機率偏低等。推斷這二四七例背後,一串無症狀感染者。
-
2021-05-2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紐時:病毒變異加上疫苗施打慢 台灣防疫現破口
紐約時報今天報導,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爆發後,台灣靠著嚴密邊境管制躲過風暴。如今病毒變異、疫苗施打緩慢形成破口,專家建議政府思考封鎖疫情熱區並擴大篩檢。這篇發自台北的報導寫道,台灣及早實行邊境管制,幾乎所有入境旅客都須檢疫兩週,使得民眾在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俗稱新冠肺炎)肆虐全球之際生活大致如常。但在足夠患者突破防疫高牆引發社區傳染後,一切變了調。台灣近一週來疫情升溫,政府雖未宣布全面封鎖,但要求民眾盡量待在家、外出配戴口罩。地方機關雖加快設置快篩站,但部分衛生專家擔心篩檢量過少,跟不上病毒傳播速度。過去幾天,台灣每日新增200至300多例確診病例,數名患者死亡,與全球疫情最嚴重國家相比仍低。但截至14日,台灣自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爆發以來僅累積1290例確診病例、12人死亡,近期病例激增令民眾震驚。台灣人口約2350萬人,已接種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的比例僅約1%,在疫情升溫時更令人憂心。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教授蔡甫昌說「這天遲早會到來」,免疫進度緩慢加上傳染力更強的變異病毒形成完美破口,愈來愈多人出門未戴口罩、不再保持社交距離,都是台灣疫情升溫的原因。蔡甫昌形容這有如瑞士乳酪,「表面有幾個洞,後面有個大洞。此時一把刀正好刺穿」。台灣去年曾連8個月未見本土確診病例,去年12月紀錄中斷後,本土病例僅偶爾出現。但局勢從4月中逐漸改變。國籍航空公司機組員返台居家檢疫從5天改為3天後,中華航空機師染疫,諾富特華航桃園機場飯店爆發群聚感染,台北市萬華區一家茶藝館接著成為眾多病例起源。隨著台灣單日新增確診病例飆上三位數,學校關閉、餐廳僅供外帶、篩檢站外大排長龍,政治人物在電視上呼籲民眾保持冷靜。衛生福利部長陳時中敦促無症狀、沒有接觸史的民眾不要到篩檢站,以免感染並擠壓採檢資源。但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傳染病專家王任賢指前述做法太保守,並呼籲政府考慮封鎖萬華區、普篩當地居民。王任賢說:「台灣原本是安全社會,當時如果隨機檢測,當然會危及公共衛生。但現在如果成為高風險區,你就不能照舊處理,思考方式必須改變。」至於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台灣3月初收到首批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疫苗,醫護人員和其他優先族群逐步接種。官員說,莫德納(Moderna)疫苗即將運抵台灣。台灣多家廠商也在去年1月新型冠狀病毒基因定序後投入疫苗研發。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說,台灣研發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起步很早,但堅持自主開發生產,可能使得官員沒那麼積極取得國外疫苗。報導寫道,台灣開始施打阿斯特捷利康疫苗後,偏低的新增病例數也讓許多民眾缺乏接種疫苗的急迫感。台灣歷經無憂無慮的一年後生活出現劇變,何美鄉說她很欣慰見到民眾迅速適應日常生活的新限制。她有天晚間10時出門跑步,起初忘記戴口罩,但她發現其他深夜外出散步、運動的民眾都有戴口罩,「這就是台灣與眾不同之處」。
-
2021-05-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傳有台大醫護快篩陽性?發言人:力拚徹夜驗完8千醫護
台大醫院因有工務室員工爆確診,台大決議48小時內對全院8000多名醫護及員工進行普篩,有媒體報導今上午開始篩檢至晚間,已發現有台大醫護快篩結果呈陽性。台大醫院發言人王亭貴傍晚接受媒體聯訪時並未正面回應是否有醫護篩到陽性,僅強調快篩過程本來就可能發現假陽性,都還需要以PCR核酸檢測做第二次確認,如果有陽性,隔離等相關標準流程就會進行。王亭貴語氣流露難掩焦急和疲憊,他說,希望力拚今天徹夜做完8000多位員工的快篩,完成之後才能對外說明,希望外界給點空間,讓他們去做事情。
-
2021-05-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台南市3級防疫 明起口罩大執法與大清消
全台進入3級防疫,台南市政府今傍晚宣布,配合3級推出「3大3啟動」,包括全市大消毒、口罩大執法、醫療大聯防,並啟動全面實聯制、全市高風險篩檢、醫療全方位應變。其中即日起民眾外出需全程戴口罩,經勸導仍不戴者,可依傳染病防治法開罰3000至1萬5000元。消毒部分,市長黃偉哲表示,根據防疫需要,評估37個行政區先後消毒,先從交通節點,如國道客運轉運站、雙鐵周遭等地開始清消。民眾常經過的公有市場、公園公廁也會每日清消。另外,經發局陳凱凌局長也宣布,全市860家自助無人選物機店即日起禁止營業;小吃攤等飲食店須實施實聯制,並配合隔板、梅花座等防疫措施。民眾常反映有人不戴口罩,黃偉哲說,市府將執行口罩大執法,警察局、衛生局將結合義警消志工加強勸導與查察,凡在公共場所,未戴口罩者經勸導不聽後,一律開罰,而且可採取連續罰。在醫療大聯防上,黃偉哲與15家區域醫院院長進行視訊會議,達成8項應變措施共識,最主要就是全市醫院開始清零,阻斷院內感染的可能性,並與中央合作,擴大開設專責病房,推動集中檢疫所設立,提升防疫量能。黃偉哲感謝政務委員唐鳳推出「實聯QR Code系統」,將啟動全面實聯制登記,除了已在市府使用、洽公可以直接掃描外,並將在市內公車、國道客運轉運站等處設置實聯制掃碼機制,並擴大到商圈與店家使用。市府同時啟動全市高風險者篩檢,繼昨天在東區開設戶外篩檢站,今日於新營再設一座戶外篩檢站。黃偉哲強調,戶外篩檢站不是給一般人做普篩,而是市府主動公布高風險族群,請這些人來篩檢,包括因確診案例而被匡列的接觸者,或依疫調足跡但無法精準匡列的對象,找到更多潛在感染者。
-
2021-05-1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不明感染源個案「煙火般」各處爆 蘇益仁直言:疫情恐延燒半年
我國今單日增加16例本土案例,打破昨天單日增加7例本土案例的紀錄,短短2天,本土案例累計達23例。而今新增的16例本土案例,有3例各自不明感染源的案例,這3名案例一旦演變成一起群聚事件,台灣就符合疫情警戒第三級的條件,消息一出,引發國人恐慌瘋搶物資。專家指出,以目前的防疫策略,台灣此波疫情恐延燒至少半年,無論是「類封城」的第三級或是「封城」第四級,對於國內的經濟衝擊都極大,指揮中心應審慎宣布。前疾病管制局長蘇益仁表示,此次疫情恐怕短時間內無法順利收拾,台灣在沒有疫苗以及沒有普篩的情況下,以現有的防疫模式,疫情至少會燒半年,等到疫苗接種率達到40%到60%時,疫情才可能趨緩。蘇益仁說,觀察到此波,本土確診案例的Ct值都很低,介於12到20左右,很少有Ct值超過30,與過去不明感染源的群聚事件,如磐石艦、白牌車司機、林口某醫院或部桃群聚,許多個案的Ct值都高達30相比,凸顯這一次流行的新冠病毒,已經跟最原始流行的新冠病毒相差很多。他說,過去的R0值平均落在3,而台灣過去的群聚事件R0值在1以下或是1之間。他再次強調「這次真的不一樣」。目前宜蘭銀河遊藝場群聚,已累計8人確診,蘇益仁說,現在只看到一位客人確診,除非這家遊藝場只有這一位客人,否則光是這起群聚就還沒有結束,後續還有萬華兩起在不同茶藝館工作,以及基隆重症婦女可能釀出群聚,這一次的群聚事件不能再用以前「幸運」模式,度過難關。蘇益仁表示,台灣現在能做的是盡速減災,指揮中心要知道,不可能每一次事件後都可以徹底「清零」,用零確診宣布一起群聚事件的落幕,民眾當然會鬆懈防疫的心,零確診是不切實際的。避免此次北區本土確診案例連環爆事件,繼續延燒,他認為要先建立「離心性」的防火牆,而不急著用「向心性」的封城防火牆。他解釋,現在的疫調都是針對確診的接觸者做匡列,但以宜蘭銀河遊藝場群聚為例,接觸過的客人都已經不知道傳播到哪裡去了,建議指揮中心以這群確診者,居住地匡出50公尺(甚至更廣)的距離,對居住在此區域的每一位居民、上班族等進行普篩,阻斷該區域的隱形傳播鏈,也避免再擴散出去。過去他在2015年於台南執行登革熱防疫時,就採取過這樣的科技防疫,最後的結果也顯示成功。蘇益仁表示,無論是類封城或是封城代價都太高,光是用新北市來說就好,新北市有400多萬人口要怎麼封?經濟損失太大,反而應該先建立小規模的防火牆搭配普篩,盡速阻斷傳播鏈。蘇益仁說,小規模的防火牆若能達到效果,讓原本100人確診降低至僅有5人,雖然並沒有「清零」,但也已經減災90%以上,不僅能防堵醫療量能崩潰,也能在疫苗還沒有打到60%以前,病毒維持低度的傳播,不要讓疫情爆發。他也說,如果北區疫情爆炸就宣布升級第三級,中南部也跟著關小吃店、超商等,不是蠻不公平的嗎?盡可能篩檢,甚至對於高風險區域全面普篩,是現在指揮中心應該盡速調整的作為。
-
2021-04-29 癌症.肺癌
未吸菸女性罹肺癌多!LDCT篩檢 將補助2高風險族群
●許多從未吸菸的女性罹患肺癌●低劑量電腦斷層可檢出極微小的肺癌病灶●衛福部:LDCT有偽陽性問題,不納入常設篩檢肺癌長年位居國人十大癌症之首,但不是只有吸菸者會罹患肺癌,許多從未吸菸的女性也都是肺癌患者。主播蕭彤雯先前自費做「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揪出罹患0期肺腺癌,手術後恢復健康。立法院昨天舉行「為早期發現癌症挽救國人生命,鬆綁電腦斷層與核磁共振購置許可法規」公聽會,學者認為,應鬆綁設置LDCT規範,提升檢驗方便性及篩檢量,才有辦法及早治療,根除肺癌。早期肺癌 要靠LDCT揪出衛福部次長石崇良表示,未來LDCT僅會針對高風險族群做篩檢,並不會納入常設篩檢中,因會有偽陽性,反而會造成過度醫療。從未吸菸的主播蕭彤雯以病友的身分參與公聽會,她說,自從她生病的新聞曝光後,得到許多朋友與粉絲的關心,一位粉絲告訴她「妳真的非常幸運,多希望先生和妳一樣」,粉絲的先生不菸不酒,也沒有癌症病史,每年都參與公司提供的健康檢查,去年因疫情滯留大陸,在當地做健康檢查,第一次做LDCT,沒想到一檢查就是肺腺癌三期,返台檢查結果一樣,第三期已無法手術,必須化療。CT設置不均 偏鄉幾乎沒有蕭彤雯指出,早期肺癌要靠LDCT才能揪出,但台灣並沒有每一家醫院都設置該儀器,即使是健檢中心,想自費篩檢,健檢中心還得包車載民眾到有設備的醫院檢查,因為衛福部不允許健檢機構或專科診所購置CT。台北榮總腫瘤醫學部顧問教授蔡俊明表示,台灣的CT設置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六都設置率最高,偏鄉幾乎沒有設置。台灣每百萬人口為20台,韓國40台、日本120台。近年台灣肺癌發生率上升,增加篩檢量是必要的,現在台灣LDCT的設置早已不合時宜,應加強國人教育,即使是自費也應該增加民眾篩檢的便利性。輻射防護合標準 考慮開放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依照現行規定,CT、MRI的設置都只能在醫院,未來診所若能符合輻射防護的標準,不排除也開放設置,但最大的前提是要符合安全、品質,後續才會討論便利性。至於提高LDCT的篩檢率,以防治肺癌,石崇良說,增加CT設置數量,並不會達到防治肺癌的效果,普篩可能增加國內肺癌個案,且LDCT還有偽陽性問題,也可能衍生過度醫療的情形。推出治療指引 補助才啟動肺癌的防治預防、診斷與治療都不能偏廢,石崇良指出,現階段將針對兩大風險族群提供使用LDCT篩檢補助,分別為嚴重吸菸者(一個月內抽15包菸以上)、帶有肺癌基因或家族史者,前者除了補助篩檢同時也要接受戒菸計畫,後者則是二親等內有肺癌家族史都可以補助篩檢,無須先做基因篩檢。石崇良表示,LDCT可以檢測到極微小的病灶,連帶也出現相對高的偽陽性,目前國健署已經與各醫學會商討,準備推出治療指引,待指引出爐後,後續的補助篩檢才會啟動。
-
2021-04-2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機師工會喊冤 指揮中心:提供採檢、打疫苗便利流程
華航五天累計五名機師確診,目前感染源不明,專家提醒華航內部恐有「隱形傳播鏈」風險。桃園市機師職業工會今天表示,這幾天除了機組人員擴大普篩,未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或航空公司檢討機制或即時改善措施,機組員每天仍得硬著頭皮上飛機。對此,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呼籲,符合資格者趕緊接種疫苗,增加保護。指揮官陳時中表示,AZ疫苗對英國變異株防護效果沒有降低,越早打防護力越早形成。為了讓機組人員盡早施打,將由部桃進行,採檢PCR同時也會採血液做抗體檢驗,也會安排打疫苗,提供完整防護。但陳時中說,疫苗沒有強迫施打,只是讓流程完整,才不會讓機組員再跑一趟。而根據班表,華航本身就有施打疫苗計畫,發生機組員染疫事件後,請該公司將接種順序、時間往前挪,原本是打疫苗後,兩天內不派飛,但現在已經重新安排班表,不用等到5月才打。如果因為要採檢,機組員難以排班,不排除停飛,現在施打疫苗、採檢是首要目標,派飛放第二。羅一鈞說,這次感染事件面對的是英國變異株,跟之前部桃案加州變異株不同。英國變異株跟過去病毒株相比,傳播力增加50%、致死率增加60%。但目前沒辦法推論醫師是在哪個國家傳染到。而針對此變異株AZ疫苗的防護效果還不錯,根據期刊研究,針對英國變異株第三期臨床試驗,AZ對英國變異株保護效力達70%,感染到病毒量較低,對周遭的人傳播威脅大幅降低。由於英國變異株現在成為主流病毒,流行起來會導致重症者增加,現在疫情較嚴重的國家,大多是因為英國變異株。而不管哪種疫苗,接種過第一劑,保護力就會逐漸形成,大部分接種第一劑二到四周就會開始形成保護力,不一定打完兩劑才會變成70%,先打就會先有。機師工會今天喊冤表示,現在確診病例增加,若只是因為機組員違反自主健康管理,為何該航空公司其他機組員仍持續出現確診案例?此現象反映的恐怕是航空公司內部系統性問題,而並非個案所造成。且即使當時確診案例組員已施打疫苗,仍要等待八周之後第二劑疫苗施打完,最快也是6月中下旬,疫苗才能夠發揮完整的保護力。 倘若外界以疫苗施打進度責難機組人員、甚至冠上「缺乏職業道德」,完全是悖於事實的錯誤歸因。
-
2021-03-28 癌症.胃癌
廖啟智胃癌逝/健保署長:常跑腸胃科照胃鏡 不如戒斷一事防胃癌
【03/29編註】曾獲香港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的香港資深男星廖啟智,被爆出罹患胃癌,28日晚間經紀公司宣告他已病逝。>>詳細新聞去年,知名金融學者、實踐大學財金系教授沈中華因胃癌病逝;13年前,藝人徐華鳳被診斷為胃癌第三期,全胃切除後也難以抵擋癌細胞侵襲,三年後病逝。初期胃癌治癒率高達九成,但因症狀不明顯,國內約六成患者診斷出胃癌時已是晚期。今天的聰明就醫×健保大數據,分析國人胃癌就醫情況,並提醒定期內視鏡檢查,有助早期發現治療。據健保署統計,胃癌患者集中於60歲到69歲,男性多於女性,109年因胃癌就醫的人數達1萬8011人。胃癌初期症狀不明顯,常被忽略,據健保資料顯示,胃癌患者確診前五年,因腸胃道疾病就診平均次數高達6.01次,最常見的症狀為「不明原因反覆腹痛」。重鹹、醃漬品、菸酒,把自己推向胃癌風險中。胃癌的發生與飲食、菸酒習慣有絕對關係。健保署署長李伯璋表示,胃癌是發生在胃部黏膜的癌症,胃反覆受到刺激潰瘍後,沿著胃壁形成腫瘤。最直接刺激腸胃道的就是飲食習慣,重鹹、醃漬品、燒烤或是飲酒、抽菸、作息不正常等,都會刺激胃部過度分泌胃酸,進而導致胃發炎,反覆的胃發炎、胃潰瘍就是造成胃癌的主要原因。有以上習慣者,以男性居多。不過,李伯璋表示,台灣近幾年飲食有日化、韓化的趨勢,雖然國內的氛圍是倡議清淡養生,但仍有一群人不避諱重鹹,覺得要吃得「很鹹」才過癮,此舉也把自己推向罹患胃癌的高度風險中。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增風險,但非絕對致癌。除了飲食或生活習慣,幽門螺旋桿菌也被視為增加胃癌風險的因子之一。李伯璋說,感染胃幽門螺蜁桿菌有較高的機率罹患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癌,過去雖然有研究顯示,九成的胃癌患者被檢查出有胃幽門螺旋桿菌,但並非絕對的原因。他說,過去曾有一位患者,因胃部不適到腸胃科就診,被檢查出感染胃幽門螺旋桿菌,立即投藥殺菌。但患者還是感覺不適,某次到成大做健康檢查,做大腸鏡發現有橫結腸癌,癌細胞一路吃到胃,才發現先前胃部不適,竟是因為橫結腸癌引起。不過,李伯璋強調,若是被檢查出感染胃幽門螺旋桿菌,仍須盡早滅菌,拖著不滅菌,不斷刺激胃部,增加癌變機率。反覆腹痛別自己買藥吃,就醫診斷才能及早發現。李伯璋說,胃癌早期症狀不明顯,與一般胃部疾病類似,加上台灣指示用藥容易取得,腸胃藥又是廣告常客,民眾只要腸胃不適,幾乎都會優先選擇自我藥療,錯失早期診斷的黃金期。根據健保統計,胃癌患者確診前,最常因為反覆不明原因的腹痛就醫,李伯璋說,當反覆胃痛出現時,千萬不要僅仰賴指示用藥,應盡速就醫,做胃鏡檢查。臨床上多數的胃癌患者是晚期才被診斷,曾有人倡議可以做胃鏡普篩,及早揪出胃癌,提升治療效果。李伯璋表示,胃鏡普篩從健保角度來看效益不大,胃癌多集中在60歲以上的長輩,若完全沒症狀就篩,反而會錯失民眾對於症狀的自我察覺,甚至自認無需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反而增加罹癌的機率。推胃鏡普篩,不如從「戒斷重鹹」做起。李伯璋表示,胃癌晚期治療效果差,追求良好的治療效果,不如追求不要罹癌。預防胃癌的方法是避免吃重口味食物,像是含亞硝酸鹽的食物如香腸,以及煙熏、油炸等食物,可多吃富含維他命C或新鮮食物,不要吸菸、喝酒,盡可能規律運動,維持正常生活作息。若家中有胃癌家族史,更要提高警覺,當出現反覆消化不良、胃潰瘍、不明原因腹痛等,應立即就醫。李伯璋說,胃鏡檢查無需頻繁且過度,除非有家族史,經醫師建議需定期檢查,否則不必因過度憂心,時常跑腸胃科要求照胃鏡,目前健保雖未限制照胃鏡的頻率,但仍不希望有過度檢查的情形發生。
-
2021-03-21 癌症.肝癌
2021癌症論壇/影像確診+消融手術 力求早期根治肝癌
在台灣,肝癌長期居癌症死亡首因,直到2004年才被肺癌超越,成為第二大癌症死因。台⼤醫院癌症微創介入中心主任黃凱文指出,肝癌死亡率極高的原因,在於確診時近半數病患已是晚期。近年來,由於先進影像助早期確診,以及微創消融手術的發展,使得整體死亡率逐漸降低。因此早期肝癌確診與早期介入,是提高肝癌存活率的最好策略。使用特異性顯影劑,有機會揪出早期肝癌。目前國內健保給付的甲型胎兒蛋白檢查與腹部超音波篩檢雖居功厥偉,但在準確度上仍有侷限。黃凱文說,日本長期使用包含胎兒蛋白、PIVKA-II等三種腫瘤指標,近年我國已將PIVKA-II納入健保,醫界也應用血液中游離癌細胞或DNA甲基化等生物標記來早期診斷。在影像檢查方面,2020年開始,台灣肝癌醫學會也建議將MRI核磁共振的肝細胞特異性顯影劑作為第一線的檢查工具,利用肝癌細胞不會吸收此類顯影劑的特性,在檢查影像上有機會出現明顯腫瘤陰影來確診肝癌,不過目前健保仍未給付。透過影像檢查確診的肝癌病患,如果腫瘤在三顆以內、小於五公分、無肝外轉移的病患,有機會進行外科手術切除。然而由於國人肝炎盛行之故,國內的手術可切除率只有15%~30%,不適合手術的病人,可以考慮微創消融手術作為補救。微創消融手術技術提升,根本清除癌細胞。消融手術技術難度較高,因此過去難以普及,如今各種導航工具、影像融合與人工智慧的開發,使得治療準確度與困難度大幅改善。台大醫院將CT、MRI資料運用軟體將影像立體重整成虛擬人體,在手術中用來定位腫瘤位置。黃凱文說,運用這類先進影像導引設備,醫師只要確保消融能量有效覆蓋所有腫瘤區域,治療結果可跟手術切除不相上下,達到清除癌症的境界,而且傷口幾乎只有一兩毫米的針孔大小傷口,一般病患隔天就可以出院。黃凱文說,四十年來全民接種B肝疫苗、近年開始廣泛施用C型肝炎藥物,普篩以早期確診肝癌、及早接受清除性治療,這一切都將導向肝癌發生率及死亡率下降。因此醫界普遍預測,在大家努力下,民國120年之後,罹患肝癌人數及死亡率將會大幅下降,國病的惡名將不復存在。給癌友的一句話:你負責早期發現,剩下來的醫師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