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搜尋
新冠肺炎
共找到
11494
筆 文章
-
-
2020-04-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軍艦染疫 醫師呼籲700名接觸者要驗抗體
新冠肺炎我國出現首例軍艦群聚,且新增三個案,有醫師認為可能在帛琉時感染、或個案傳給個案導致,但「軍隊管理」不夠徹底,也是可能原因之一。有醫師質疑可能是無症狀感染者,其相關接觸者若感染可能也已無病毒,恐篩檢也檢不出來,若之後要對700名官兵採檢,建議可驗抗體才較能確認是否曾受感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表示新增三名境外移入個案(案396至398),為3月中至帛琉敦睦遠航訓練支隊的軍校生及軍人,三確診個案同隊共三艘軍艦,官兵及學生合計700多人,正進行相關疫調,昨天入住集中檢疫所進行隔離且完成採檢。案396於4月12日出現頭痛、嗅覺異常,15日下船後返家並自行就醫,17日再次就醫,由醫院採檢通報;案397於4月初出現上呼吸道腫痛、頭痛、流鼻水、咳嗽、嗅覺異常等症狀,返家後於17日就醫並採檢通報;案398於4月13日嗅味覺異常,17日自行前往醫院急診就醫後,採檢通報。林口長庚醫院教授級主治醫師、兒童感染科主任黃玉成表示,昨天三軍艦確診者雖有可能是在帛琉遭感染,但潛伏期接近一個月,實在少見。一般來說新冠肺炎患者常見的潛伏期約一周,最長14天,三周以上才發病者雖有,但極為少數,或許有個案是無症狀感染者。黃玉成說,如案396於4月12日出現症狀,以潛伏期一周回推,當時人正在軍艦上,可能是無症狀或症狀極為輕微而未被發現。不過他說,軍旅生活採集中管理,一人有症狀可能全員都受影響,或許上述三確診者可能症狀出現的更早,但因不明顯或其他因素而未及時處理。但黃玉成說,目前已召回採檢700人並集中檢疫,雖已對其採檢,但因時間已久,相關接觸者即便曾受感染也不一定真的驗得到,恐怕已經自癒無病毒,建議指揮中心可在期滿時普篩,加驗體內抗體才能還原真相。中國附醫兒童醫院感染科主任黃高彬表示,上述三個案中,案397於4月初出現症狀,十多天的潛伏期其實還算在合理範圍,且其中兩位個案為住同寢室,他認為也有可能是個案間的傳播。另外,軍隊掌管不夠徹底、較鬆散,如該個案的班長、排長未即時掌握到官兵狀況,可能也是因素之一。 而對於是否個案是無症狀或甚至上船前就已感染,黃高彬則說,可能性較低,因為新冠肺炎發病前兩、三天到發病後一周病毒量高,軍艦在3月12至15日到帛琉,患者應早該出現症狀,可能是別的因素。不過他也認同若700人採檢都為陰性,指揮中心可在期滿時加驗抗體,以免有漏網之魚。
-
2020-04-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英疫情怎解?陳建仁:優先採檢密切接觸者、高風險群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英國更是同時有高感染率與高死亡率。副總統陳建仁建議英國,有時普篩缺乏效率,也不符成本效益防疫措施,可針對密切接觸者與高風險群優先採檢。新冠防疫期間,陳建仁多次接受外媒專訪,討論我國處理武漢肺炎疫情的經驗、防疫策略等等。英國「每日電訊報」(The Daily Telegraph)日前也專訪陳建仁,總統府今刊出相關內容。「每日電訊報」指出,英國的疫情出現高感染率、高死亡率,詢問陳建仁是否有相關建議,普篩有幫助嗎?陳建仁表示,台灣未進行普篩,是因為在395個確診病例中,僅有14%是本土病例,在這55個本土病例中,僅有10例找不到感染源,可以清楚地追蹤到傳播鏈,所以不需要進行普篩。陳建仁說,但是只要出現大量未知感染源的病患時,就必須做普篩,只是有時普篩缺乏效率,也不符成本效益,而介於普篩和指定檢測之間,建議密切接觸者必須優先採檢,再來是高風險群,包括醫護人員、超市收銀員、公車及計程車等大眾運輸的司機等,因為這些人被感染的風險較高,必須先檢測,如果他們沒被感染,那麼別人也不會被感染。陳建仁表示,高風險人員檢測很重要,但必須先區分出哪些人是高風險群,哪些不是,包括感染者的同事或同學,也就是密切接觸者,絕對必須更謹慎地監測,否則花費很多時間,但效率卻很低,成效也不佳。
-
2020-04-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陳建仁:今年1月底世衛才宣告緊急事件 為時已晚
新冠肺炎防疫期間,世界衛生組織的示警動作引發正反兩派意見。副總統陳建仁表示,2009年H1N1新流感發生時,第一起病例出現後約一個月,世衛就宣告「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但新冠肺炎病毒據說去年12月初就出現第一起病例,也有傳言是12月中,但世衛直到今年1月底才宣告PHEIC,為時已晚。防疫期間,陳建仁多次接受外媒專訪,討論我國處理武漢肺炎疫情的經驗、防疫策略等等。英國「每日電訊報」(The Daily Telegraph)日前專訪陳建仁,總統府今刊出相關內容。陳建仁說,亞洲國家受到新興傳染病衝擊的風險一向居高,當年SARS疫情爆發時,包括越南河內、新加坡、香港等等,都受到嚴重衝擊,這就是「生物定時炸彈」,新興疾病可能隨時出現,難以預料,所以亞洲國家都做了較好的防備,這也是香港及新加坡都做得很好的原因。南韓雖沒有歷經SARS疫情,但曾經爆發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MERS)疫情,因此也學到經驗。陳建仁認為,亞洲處於比歐美國家人民更危險的境地,每次都從災難中汲取教訓,但是隨著人與人的交流變得密切,世界似乎顯得越來越小,就像個地球村,大家都是一家人,當然要分享資訊,讓資訊透明,並快速知會大家,而這就是世衛的任務,世衛一旦收到警示,就必須有警覺立即行動,並迅速因應。陳建仁舉例,2003年爆發SARS疫情時,世衛建立了(PHEIC)警示制度,而2009年H1N1新流感發生時,第一起病例出現後約一個月,當時,只有三個國家受到衝擊,世衛就宣告PHEIC,所以全世界都進行快篩、準備藥物、研發疫苗,但是,這次的新冠病毒,據說去年12月初就出現第一起病例,也有傳言是12月中,但直到今年1月底世衛才宣告PHEIC。陳建仁說,當時,全世界已經有19個國家有病例,超過8000個確診案例,所以為時已晚。
-
2020-04-19 癌症.卵巢.子宮
健保大數據/卵巢癌症狀不明顯 4成2患者確診已晚期
卵巢癌早期症狀不明顯且缺乏有效篩檢工具,因此逾四成患者一確診就達第三期以上,而在她們之中,每十人僅約四人能存活超過五年。近年新興的卵巢癌標靶藥物為患者帶來一線契機,不過昂貴的自費價格令多數人卻步,對於癌症患者以及資源有限的全民健保都是難題。今天的「聰明就醫×健保大數據」,深入分析卵巢癌患者就醫數據,作為女性醫療選擇參考。50~59歲女性高危險族群衛福部健保署統計,我國104年至108年主診斷為卵巢癌的新增人數波動不大,自2305人微幅上升至2434人,其中以50歲至59歲為大宗(占率約兩成八),40幾歲與60幾歲族群次之,占率均為兩成左右。若將各年齡層發生數除以內政部統計的各年齡層人口,50歲以上民眾的發生率增幅相對明顯。衛福部健保署署長李伯璋表示,相對於其他癌症,卵巢癌的發生人數不高,但已知好發於50幾歲的女性。因此接近這個年齡就要特別留意婦科或腸胃道症狀,並定期接受檢查。年輕一點的女性同樣可能罹病,因此也需要定期健檢來了解自身健康狀況。腹脹不適 常被誤為腸道問題定期檢查相當重要,醫師指出,卵巢癌早期症狀不明顯,許多患者往往誤以為腹脹不適是單純的腸胃道問題,多次就醫發現不尋常,輾轉至婦產科確診時經常已是晚期。以105年癌症登記報告為例,當年度的新發個案當中,高達四成二患者的病理期別達第三期或第四期,癌細胞已侵犯到腹腔內組織或後腹腔淋巴結,甚至已轉移至其他器宮,難處理且容易復發。近年治療方式持續進展,其中,適用於BRCA1與BRCA2基因突變患者的一款標靶新藥PARP抑制劑,其臨床試驗成績亮眼,有六成的患者三年內並未復發,而對照組患者僅兩成七未復發。其臨床使用時間還不夠長,但對於患者而言仍是存活契機。新藥有成效 病人卻難負擔不過,如同許多癌症新藥,它要價不菲而讓多數人無法受惠。臨床醫師表示,患者一個月的治療費用約新台幣25萬元,用藥兩年須支付約500萬元,「有的病人賣房求生,但更多病人因付擔不起而未選用」。李伯璋回應,目前這款藥品業者已向健保署送案建議納入健保,近期健保署將依程序提請把關資源的全民健康保險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共同擬訂會議(簡稱共擬會議)加以討論。讓使用者付費 仍需深入研議面對昂貴的癌症新藥,過去有病友團體倡議讓癌症患者與政府共同分攤費用,李伯璋個人表示支持,「使用者付費最實在,民眾從口袋裡拿錢出來買不是真正必要的藥品時,一定會慎重考慮。然而,哪些癌症、哪些治療方式分別應如何讓病友部分負擔,並不容易討論。」李伯璋表示,我國健保藥品支出連年升高,伴隨而來的健保財源與重分配問題,可能需要等新冠肺炎疫情趨緩後,才有機會好好討論。現階段,健保署將優先節省不必要的資源浪費,省下來的錢就有機會用於癌症病友身上。健保署去年第一季針對醫療院所重複用藥扣了五千多萬點,醫療院所警惕,因此第三季與第四季被扣回的點數陸續減少,分別為四千多萬點與三千多萬點。「類似的浪費減少了,才有錢提供癌症病人好的癌症治療。」給付基因檢測 或可減少用藥支出部分癌症精準治療需要先透過基因檢測找出適用對象,基因檢測是否有機會納健保給付也受到關注。李伯璋表示,如果每個患者都作基因檢測,健保支出一定相當可觀,但如果精算後發現,基因檢測能找到對藥物有反應的人、減少其他人不必要的用藥成本,進而使整體健保支出下降,就值得考慮納保。
-
2020-04-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病毒為何會出現「偽陰性」?專家揭5個可能原因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日前日本公主號一名武漢肺炎康復患者,二採陰性出院,返台後三採竟轉為陽性,引起再度傳染擔憂。針對病毒偽陰性問題,台灣醫學實驗室管理學會理事長、醫檢師蔡宗仁表示,採檢病毒量越多,越容易檢測出來,而病毒量又受患者病程、採檢部位等因素影響,後續核酸萃取也會影響結果判讀,提醒檢驗陰性的民眾別輕忽,短期仍要做好保護措施,以免感染他人。蔡宗仁受訪時說明,目前主要以咽喉拭子,採集上呼吸道檢體,拿出棉棒後,其上有病毒,必須先去活化,避免感染風險,再萃取病毒RNA核酸後,最後用自動分析儀─病毒即時定量系統(real-time RT-PCR)分析,把RNA核酸反轉錄成DNA,再放大分析訊號,判斷是陰性還是陽性。蔡宗仁表示,採檢病毒量越多,越容易檢測出來,受以下因素影響:(1)病毒自身特性和病人病程:武漢肺炎的病程仍不清楚,人體受到感染後,免疫系統會與病毒「輸贏」拉鋸,病毒數量會高高低低,若採檢時病人病毒量低,可能會偽陰性,因此不能馬上排除,必須多次採檢。(2)採檢位置:實際上,下呼吸道檢體是較好的檢體,但目前以上呼吸道的咽喉拭子為主,採檢較方便。若感染者的咽喉處病毒量太少,採檢時可能沒採到病毒,會出現假陰性,因此必須多檢驗幾次。(3)檢體保存和運送:新冠病毒是RNA病毒,離開人體後容易死亡和降解。運輸過程中要保持低溫,不過台灣採檢到實驗室距離短、時間快,難超過72小時,影響應不大。(4)試劑偵測極限一個病毒可能檢測不到,但當有一千個病毒時,那就檢測得到,這就是試劑的偵測極限。偵測極限取決於檢驗的方法原理,若新冠病毒核酸試劑的偵測極限越低,偵測敏感度越高,假陰性會越少。(5)病毒核酸抽取抽取病毒核酸過程,會受操作人員或者使用的試劑以及設備的不同而影響,若抽取核酸量太少,加上去病毒活化過程,機器也可能測不到。但可以透過品管措施來克服。蔡宗仁提醒,檢測結果不是0(陰性)就是100(陽性),也有可能各種因素而呈現偽陰性,只要是疑似接觸者,檢測後雖是陰性,短時內不要掉以輕心,仍要做好保護措施,以免感染他人。參考資料: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為什麼會出現假陰性?(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延伸閱讀: 肥胖是武漢肺炎重症高危險因子! 3個瘦子習慣趕快學起來 新冠病毒常見「氣溶膠傳播」! 這些公共區域都超級危險
-
2020-04-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何時解封?陳建仁:未來1年或1年半過「半正常」生活
對於新冠肺炎防疫措施,未來是否有機會解除封境等措施?副總統陳建仁表示,未來一年或一年半之內,或許就會有疫苗可防疫,但在這之前,必須保持社交距離,只要過半民眾減少50%的社交接觸,大家就能有限度地繼續日常生活,所謂「半正常」的生活。英國「每日電訊報」(The Daily Telegraph)日前專訪陳建仁,總統府今刊出相關專訪。談到未來防疫措施,解除封境的正確退場策略為何,是否依階段、社群或分區解封。陳建仁表示,第一,基本上,新冠病毒可能會像流感一樣,具有高度傳染力,大部分病例屬於輕症或無症狀感染者,會透過飛沫及污染區傳染,無法完全消除,就會像2009年的H1N1新流感,一定要準備長期對抗,這也是必須研發快篩和抗病毒藥物的原因。陳建仁說,一旦有了快篩和抗病毒藥物,輕症病例就可到一般診所進行快篩,一旦確診,可以立即以抗病毒藥物治療,社區診所的醫師就可以治癒輕症病例,重症病例可以送到醫學中心,醫學中心也可以進行快篩及提供抗病毒藥物治療病患,治癒後,病毒作用減低,也就不會傳染人。至於民眾生活部分,陳建仁表示,未來一年或一年半之內,或許會有疫苗,就可以像2009年流感疫情一樣,利用疫苗防疫,但在這之前,絕對必須保持社交距離,不過不需要停止所有活動,只要過半的民眾減少50%的社交接觸,大家就能有限度地繼續日常生活,過著所謂「半正常」的生活。陳建仁也談到,全球各國退場策略部分,為了協調國際運輸等,所有國家都必須公開資訊,讓各國的情況公開透明,例如,必須讓人民了解,有些國家只有零星的病例;也需要進行血清流行病學研究,對民眾的血液進行採樣,了解各國的感染狀況,並必須確保疾病不會傳播出去,必須十分謹慎,確保不會再爆發大流行。陳建仁說,雖曾經預測5月底恢復正常生活,但很難預料。不過,歐洲疫情已過顛峰期,正在趨緩,而美國還在攀升中,希望5月底看得到疫情的曙光。
-
2020-04-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尷尬的真相:為什麼談論新冠病毒的起源地是死胡同?
我侄女昨天(2020-4-15)從澳洲墨爾本寄來一篇《今日墨爾本》新聞網站的文章,引起我極大的興趣,所以我就花了一些時間找到原文,同時也了解一下作者的背景。這篇原文是2020-4-12發表於微博,而在2020-4-15當天就已經有142萬個閱讀數。作者《兔主席》(本名《任意》,30多歲)的祖父《任仲夷》曾在1978-1985年間先後擔任遼寧省及廣東省的第一書記,所以這位年輕人也就理所當然地被貼上《紅三代》的標籤。《兔主席》在哈佛大學甘乃迪學院拿到碩士學位,也擔任過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主任《傅高義》(Ezra Feivel Vogel)的研究助理。他現住北京,活躍於社交平台,擁有大量粉絲。我看了他的幾篇文章,很欣賞他的理性以及對科學的認知。他的這篇文章尴尬的真相:COVID-19外地起源论最终是个死胡同分析了很多科學論文,內容長達五千四百多字,所以我就只拷貝其中的兩個區塊,包括最重要的結尾(共1060字),轉成繁體如下:目前看,這些科學論文都很清晰地指向武漢(或更廣的範圍,即華中/華南地方)起源,也就是最早的病毒攜帶者都有武漢/華中/華南居住史/旅行史。這是一個最大、最明顯的共性特徵。他們指向一個顯見的可能性,即病毒發端自武漢、武漢周邊地方,但也有可能是華南其他地方(深圳/廣東),輸入武漢。然後,病毒在武漢的華南海鮮批發市場等地出現社區傳播。病毒攜帶者從武漢將病毒帶到全球各地。這種判斷當然只能基於實證,而不是政治立場。病毒最初在武漢被發現、疫情在武漢爆發,且過去幾個月以來的諸多基於基因的研究,形成了一整套證據,把武漢起源作為一個最有力的假說(hypothesis)。待證據進一步豐富後,就可以形成一種理論(theory)。而實際上,除了武漢起源這個假說外,科學家們(而非中國微信/微博上的網友)即便對武漢假說不完全滿意,目前恐怕也提不出第二個更有說服力的說法。而但由於這個議題突然變得十分政治化,中外學者都怕捲入政治,開始迴避提出看法——無論是鍾南山,還是劍橋大學的Peter Forster,都不願再發表意見,只會含糊表述:“ ……還不能最終證明”。中國民間似乎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病毒起源論上,陷入了是一個巨大的認知陷阱。這本質說明中國民眾的不自信結合原罪感,認為自己要給全世界擔責任。好像真的只有證明病毒不來自中國,才能“自證清白”,“洗脫罪責”,不需再還世界一個道歉。而縱觀全球,抹黑中國最不遺餘力的就是美國。所以病毒起源論自然要扣到美國身上。這就是美國病毒起源論的根本邏輯。民間有這樣的樸素想法是沒有辦法的,這也是老百姓的自由,但中國政府自己千萬不能涉足這個領域,對民眾應該健康引導,同時尤其不能向外輸出廉價的“美國起源陰謀論”。這種陰謀論只在中國內地有市場,基本屬於內宣,不屬於外交。它只會給我們的外交工作及國際形象帶來巨大負面影響,有百害而無一利,應該完全避免,中國官方極力迴避陷入病毒起源論這個沒有出路的死胡同里,應當堅定不移的恪守“病毒是全人類的敵人”,“全人類社會應齊心協力眾志成城抗疫”的敘事。另外,應該清楚地看到,反對將病毒用特定國家或地方冠名是為了避免污名化和歧視,這和病毒從何地起源是毫無關係的!即便我們最終發現COVID-19是越南起源,也不能叫它越南病毒;即便我們發現COVID-19是美國起源,也不能改口叫它美國病毒。同樣的,即便它發端自武漢/中國,也不能叫武漢/中國病毒。病毒叫什麼名字,和起源地沒有關係。所以,不要再糾結COVID-19的起源了。這是一個基本無法獲得國際社會與科學界認同與理解,沒有出路的死胡同,除了讓我們脫離理智及一般國際社會(而不是反中燈塔美國)的主線外沒有其他意義。原文:尴尬的真相:大陸知青談「新冠外源論」
-
2020-04-1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喝含有奎寧通寧汽水抗新冠病毒?專家這麼說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眾人瘋搶口罩、酒精和各種消毒用品的同時,一種傳統的飲料「通寧水」,因為含有奎寧而突然流行起來。但研究金雞納樹多年的台大實驗林研究助理楊智凱笑說,「坊間賣的通寧汽水,所含化學合成的奎寧,因成分純化很低,應不具防疫效果。」回想17年前 SARS疫情時,不少民眾為消災解厄,增強免疫力,流傳喝經典調酒琴通寧 ( Gin Tonic ) ,因為通寧水 ( Tonic Water ) 又稱作奎寧水。奎寧古名金雞納霜,是從金雞納樹樹皮分離出來,大英帝國為讓士兵戰勝瘧疾,將碳酸水混和奎寧分配給士兵服用,傳說因為奎寧水的味道太苦,士兵們為了更好入口,因而把琴酒混在奎寧水中一起喝,沒想到風味竟然不錯,後來奎寧成分被慢慢降低,就成為大家熟悉的調酒Gin Tonic了。楊智凱指出,150年前,馬偕在淡水行醫時,就常免費提供金雞納霜泡水給瘧疾患者服用,這種帶著苦味的「馬偕白藥水」,要配檸檬水一起喝。楊智凱說,日本發動南洋戰爭時,溪頭、鳳凰自然教育園區就是中部地區最早大量種植金雞納樹的地點之一,並提煉金雞納霜,供給軍士兵下南洋隨身攜帶抗瘧疾的藥物;目前只有一家國際飲料商還在產製通寧汽水,所含奎寧化學成分低,且純化度不夠,應不如外界所傳效果,頂多只有心理安慰作用。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
2020-04-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官兵染疫直指帛琉?專家:可能性不高 最怕本土感染
我國首起軍艦群聚感染,恐掀起我國新一波疫情;而三名確診官兵染疫時間點啟人疑竇,多名專家皆認為從時間序來看,不太可能是在帛琉染疫,分析二種較為可能染疫的時機,一種是艦上有無症狀感染者,另外一種可能為軍艦9日靠航後,恐有接觸到感染者,無論何種情況都對台非常不利。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陳秀熙表示,指揮中心將軍艦群聚目前最可能的感染源指向帛琉,他認為此方向可能性最低,海軍3月12到15日停靠帛琉,若是染疫早就發病,不可能等到4月12日才出現症狀。他最擔心是軍艦於9日靠航台灣,等待下船的6天期間內,曾有人下船或是有人上船,進而接觸到感染源;他說,因為這期間接觸到感染源才會讓官兵在4月12日發病,該感染源恐怕是軍艦以外的人,恐怕正在社區內趴趴走,這是令人最為擔心的事。林口長庚醫院教授級主治醫師、兒童感染科主任黃玉成則認為,應該是軍艦上有無症狀感染者的機率比較高,他說,依照目前新冠肺炎患者從染疫後發病,最常見的潛伏期時間為5到7天,最長則是14天,偶爾會有21天才發病,但極為少數。黃玉成說,案396,4月12日出現症狀,用常見的潛伏時間回推,應該是在4月5日左右染疫,當時人正在軍艦上,因此才推測是軍艦內有無症狀感染者,或是該名染疫者症狀極為輕微至今都未被發現。黃玉成說,他也很擔心軍艦的染疫狀況,若是軍艦內有無症狀感染者,參考鑽石公主號的採檢結果,當時有五成的旅客沒有症狀,雖然後續有部分發病,但採檢陽性後續持續無症狀者占二到三成;他也非常擔心敦睦艦隊恐會有同樣的情況發生。不過,他認為,目前已經召回採檢700人,近期就能解除疑惑,他也說,現在對700人採檢也不一定真的驗得到,有些人恐怕已經自癒,恐需要加驗體內抗體才能如實還原真相。
-
2020-04-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連6天無本土個案 張上淳:即使連14天掛蛋也難掉以輕心
我國今天新增三例新增確診案例,我國確診案例來到398例,不過雖然今天新增案例,但本土案例已經連續6天沒有增加,國外皆把連續14天沒有本土案例視為疫情趨緩的指標,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說,連續14天沒有本土案例確實可以認為安全,但仍需提高警覺。張上淳表示,站在流行病學的立場來看,可以說14天沒有本土個案可以認為是安全的,但是現在問題在於說,台灣現在有沒有辦法百分之百把握守住每一個入境的旅客,另外台灣目前也沒辦法確保社區內沒有任何一個無症狀感染者。張上淳說,即使我國連續14天沒有本土個案,但仍需要提高警覺,至於到什麼程度才能放鬆一點,仍還得視後續的疫情發展來判斷。
-
2020-04-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陳時中談防疫:人要自由 讓病毒不自由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說,「要讓人自由,而讓病毒不自由。」呼籲民眾一同遵守防疫措施,控制好疫情,人的自由才不會處處受到侷限。指揮中心今天下午針對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召開記者會,媒體問及,有外國學者比較台灣和中國大陸的防疫措施,認為「自由是對抗疫情的最佳解藥」,請教陳時中的看法。對此,陳時中說,疫情期間人民配合很重要,台灣就因為人民的素質,目前防疫策略還算成功。陳時中談論「自由」對防疫的意義,認為目標是:「要讓人自由,而讓病毒不自由。」民眾謹守社交距離、勤洗手、遵守防疫規範,就能避免病毒傳播,讓生活不至於到完全無法照常進行的地步。另外,美國總統川普17日透過推特推文,公開指出台灣衛生官員於去年12月31日警示世界衛生組織(WHO)武漢肺炎有人傳人狀況,卻遭WHO忽略。陳時中今天表示,很多民眾在爭論,到底是台灣還是中國大陸先通報WHO。其實各方看到這樣的訊息,就應該提高警覺,台灣就是對武漢傳出的訊息產生高度懷疑,因此通報WHO,一方面盡世界公民的職責,一方面也是為了保護台灣人民。陳時中說,那時就是判斷已經「高度人傳人」,才會開始針對武漢飛回台灣的班機做登機檢驗。他說,當時還遭批評這樣的措施沒用,但台灣仍是提前部署,即便會造成民眾許多不便。
-
2020-04-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美初步研究:瑞德西韋對染疫猴子有效
美國政府的科學家今天表示,在一場以猴子為對象的小型實驗中,證實實驗性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Remdesivir)對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有效。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在官網發布這則消息。這項研究還在初步階段,且尚未經同儕審查,設計目的是在一場大型人體試驗中,遵循對2019冠狀病毒疾病住院患者施加的劑量及治療程序。引發2019冠狀病毒疾病的病毒被命名為SARS-CoV-2。在實驗中,有兩組各6隻刻意感染病毒的恆河獼猴,一組給予由吉立亞醫藥公司(Gilead Sciences)研發的瑞德西韋;另一組不給藥。實驗組在感染病毒12小時後,獲得注入靜脈的第一劑藥,然後每天用藥,共6天。科學家把初步治療的時機點設在病毒於猴子肺部快要達到最嚴重程度之際。接受治療的猴子在施加第一劑藥的12小時後,狀況顯著改善,這種趨勢在長達一週的研究中一直存在。接受治療的6隻猴子中,有一隻出現輕微呼吸困難的症狀;而未接受治療的6隻猴子,全部都有呼吸急促及困難的症狀。此外,接受治療的猴子,肺部中的病毒量明顯比未接受治療的一組更少,肺部損傷也較不嚴重。瑞德西韋是最早被提出可嘗試用來治療2019冠狀病毒疾病的藥物之一,隨機臨床試驗已處於後期階段。瑞德西韋導致病毒增加突變,進而摧毀病毒。
-
2020-04-1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海軍敦睦艦隊3確診 蔡英文:疫情挑戰還在 國人勿鬆懈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疫情中心今宣布我國新增3名境外入境的確診案例,皆為軍艦上的實習學生。蔡英文總統在臉書上表示,今日海軍敦睦艦隊發生確診案例,她也立即做出指示,要求國軍務必配合指揮中心,進行疫調和隔離。她強調,防疫視同作戰,不能有任何破口。面對疫情,絕對不可心存僥倖,務必嚴格落實各項防疫措施。蔡英文表示,疫情的挑戰還在,也請國人同胞切勿鬆懈,務必配合疫情指揮中心指示,確實做好維持社交距離,並且遵守相關規定,保護好自己就是保護別人。
-
2020-04-1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東南亞比照歐美入境得先通報 特定對象需住防疫旅館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天才提及「疫情應該是平穩了」,今確診案例增加三例,打破連續三天零確診;考量東南亞疫情蠢動,指揮中心今也宣布從21日零時起,入境民眾過去14天(台灣時間4月7日零時起)如有東南亞地區旅遊史,登機前除了應填寫「入境健康聲明暨居家檢疫通知書」,也須確認住處是否符合居家檢疫條件,以確保國內防疫安全。指揮中心進一步表示,上述民眾若同住者有65歲(含)以上長者、6歲(含)以下幼童、慢性疾病患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或肺部疾病等),或無個人專用房間(含衛浴設備)者,入境後應入住防疫旅館;經查資料申報不實者,最高可罰15萬元。指揮中心指出,鄰近我國之東南亞/南亞國家近期疫情增溫,新加坡、印度、印尼疫情持續呈上升趨勢,近幾日新增確診病例數均創新高。其中新加坡病例以外籍勞工宿舍群聚個案為主,已累計約2,700例,佔本土病例70%;另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疫情則持平或趨緩。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居家檢疫期間應落實肥皂勤洗手、避免觸摸眼鼻口,及做好咳嗽禮節;如有發燒或咳嗽等不適症狀,不可自行外出就醫,應主動聯繫所在縣市衛生局或地方關懷中心,並依指示就醫,切勿搭乘大眾運輸工具,違反居家檢疫規定者,最高可罰100萬元。
-
2020-04-1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中醫師教大家如何在家做「防疫茶」 提高自體免疫對抗病毒
近期疫情仍在蔓延中,因傳染速度快且尚未找到特效藥,因此現在最重要的是做好防疫,提高自己的免疫力,照顧好自己的身體避免受到病毒感染,因此中醫師教大家如何在家做防疫茶。玉平風散(防疫茶)不只是在古代有研究,在現在也有些研究室實驗發現,在小老鼠身上的細胞使用玉屏風散的藥材,牠會減緩一些病毒的侵擾,甚至延長病毒對牠肺部產生的症狀發生。醫師上菜囉!中醫黃胤誠醫師教你做「玉平風散(防疫茶)」食材黃耆 3 錢白朮 3 錢防風 3 錢生薑 3-5 片紅棗 3-5 顆作法1.藥材再下鍋之前先泡水,洗去藥材上的灰塵2.將洗好的藥材加入冷水裡浸泡半小時3.在浸泡好的藥材裡加入生薑與紅棗(紅棗可以切開會更入味),使用武火(大火)煮開再以文火(小火)慢慢燉 10-15 分鐘為什麼選這三味藥材?古書提及: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指得是抵抗力足夠的話,就不容易被壞東西干擾。在元朝時期有金元四大家,就是當時的中醫師四大天王,其中朱丹溪在他的出裡有記載「玉屏風散」以簡單三味藥材卻能達到填補正氣、增加抵抗力效果,可以將邪氣隔離在外面,就像珍貴的屏風一樣,故取名為玉屏風散。黃耆:溫補正氣,是便宜又能補氣的好藥材防風:驅散邪氣白朮:健脾利濕,有助於溫補腸胃生薑:溫補陽氣,也有殺菌的功能紅棗:溫補腸胃、補正氣,還能排水腫黃耆與防風搭配在一起能保持完美平衡,一個補一個泄,不會使得整個藥材變得太過頭。本文摘自健康多1點 原文請點此
-
2020-04-1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武漢非源頭?英國研究:新冠肺炎很可能源自中國華南地區
中國抗疫專家鍾南山說,新冠肺炎疫情首先出現在中國,但不一定發源自中國。不過英國劍橋大學研究團隊最新研究顯示,疫情極可能從去年9月間開始在中國蔓延,疫源很可能源自華南地區。根據英文南華早報(SCMP)17日報導,劍橋大學遺傳學家福斯特博士(Dr Peter Forster)領導的研究團隊追溯疫源,分析蒐集自世界各地數量可觀的病毒株,並估算疫情爆發的期間介於去年9月13日至12月7日,且疫源可能源自比武漢更南端的華南一帶。報導引述福斯特表示:「若我被迫要給個說法,我會說華南比武漢更有可能是疫源,不過這得分析更多的蝙蝠,其他可能的動物宿主,以及保存在中國醫療院所介於去年9月至12月的檢體,才能確認。」他說:「病毒可能數月前就突變成對人類產生影響的最終型態,但是存留於蝙蝠或其他動物甚或人體內長達好幾個月卻沒有傳染其他人。」福斯特研判:「接著,病毒開始於去年9月13日至12月7日之間在人際之間傳染病擴散。」據報導,福斯特研究團隊完成的研究報告刊登於「國家科學院學報」(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Academy of Sciences, PNAS),他們運用演化網絡(phylogenetic network)的技術分析病毒株。報導說,演化網絡是一種數學演算法,可藉由基因突變追蹤微生物在全球的蔓延擴散。報導指出,引起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的病毒Sars-CoV-2源於蝙蝠,而中國的科學家曾於2103年由分布在雲南省的蝙蝠排泄物中,離析一種與Sars-CoV-2基因相似度高達96%的冠狀病毒。報導說,介於Sars-CoV-2和這種在雲南發現的冠狀病毒之間有數百種突變,而且冠狀病毒通常每個月就會產生一次突變,因此有些科學家懷疑,Sars-CoV-2於動物宿主和人際之間不動聲色傳開多年,並逐漸演變為可高度適宜於人傳人的型態。福斯特研究團隊說,新冠肺炎疫情最初的爆發,可能是Sars-CoV-2近期完成了數回從無害病毒株躍進為致命病原體的突變所致。另據香港明報10日援引美國媒體報導,美國科學家發現,紐約2019冠狀病毒疾病患者的病毒樣本,和歐洲高度相似,認為美國疫情在1月底已由歐洲傳入。不過透過基因庫溯源,科學家認為病毒源頭仍指向中國。而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也曾報導,西奈山伊坎醫學院(Icahn School of Medicine at MountSinai NYU)研究數千個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病患檢測樣本的DNA發現,來自歐洲的旅客將病毒帶到紐約。不過,他們也發現病毒株來自中國,這點和福斯特團隊的研究相符。
-
2020-04-1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台灣送口罩到加州 攜手抗疫貢獻國際
台灣捐贈美國加州的10萬片口罩已經由加州副州長康伊蓮(EleniKounalakis)代表接受,將交由州長緊急服務辦公廳分配給最需要者,彰顯台灣貢獻國際社會的心力。駐舊金山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馬鍾麟15日親自把29箱口罩捐贈給加州政府,由副州長康伊蓮代表接受。馬鍾麟表示,台灣很高興貢獻心力,共同攜手對抗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疫情。近期醫療等級的口罩陸續送抵美國,由各地辦事處交給受贈的州政府,馬鍾麟說,戰勝病毒要靠大家團結、互助合作,台灣很高興善盡國際公民角色,協助對抗無國界的病毒,除貢獻心力,也希望強化台美雙方的防疫合作與經驗交流。網路上有美籍台裔的網友留言表示感謝,內容包括「Taiwan can help! 太棒了!」、「感謝台灣,送愛到加州!」
-
2020-04-1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東南亞返台有條件強制住防疫旅館
全球新冠肺炎蔓延,東南亞的疫情日趨嚴峻,根據疾病管制署資料,印尼確診數近6000人,泰國2700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宣布,強化對於東南亞入境者的管理措施,過去兩周有東南亞旅遊史的入境民眾,登機前須主動出示符合居家檢疫條件的資料,如住家環境不符規定,須入住防疫旅館。我國因應新冠肺炎陸續拉高邊境防線,3月下旬全面要求入境者進行居家檢疫,但最怕匡列了大量居家檢疫者,但在家中的落實情形不夠嚴謹,使家內群聚感染與社區感染風險再升高。有鑑於此,今天零時起上路的新措施,要求過去兩周有歐美旅遊史的入境民眾,於登機前須主動出示符合居家檢疫條件的資料,如住家環境不符規定,就須入住防疫旅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今天起上述政策落實下來,早上入境班機當中,約有兩成旅客有入住防疫旅館的需求。莊人祥表示,有鑑於東南亞疫情升溫,指揮中心今天宣布,比照歐美入境者,過去兩周有東南亞旅遊史的入境民眾,登機前應主動出示符合居家檢疫條件的資料。如果同住者有65歲以上、6歲以下或罹患慢性疾病患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或肺部疾病等),或家中無專用套房可落實隔離,入境後應入住防疫旅館。經查資料申報不實者,最高可罰15萬元。
-
2020-04-1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蘇:盼WHO以專業考量 對世界都好
行政院長蘇貞昌、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早視察位於新北市新北產業園區內的晶品肉品公司的冷凍倉儲,被問到加入WHO的問題,蘇貞昌表示,這一次的新冠肺炎,全世界的人都看到,我們全球其實是一家,防疫更不能有破口,疫情沒有國界,台灣一直被政治力排除在WHO之外,很可惜,台灣很努力,「Taiwan can help」,「Taiwan is helping」,希望WHO用專業考量,讓台灣把得到的訊息受到重視,這樣對全世界都好。蘇貞昌說,就像我們去年底已經通知WHO,這個已經在隔離了,隔離意思就是要注意了,因為怕人傳人才要隔離,這種內行人一看就知道,可惜因為台灣不是會員國,台灣沒有受重視,今天世界受害這麼嚴重,台灣很遺憾。蘇貞昌表示,雖然如此,我們還是竭盡全力的希望台灣做出貢獻,台灣能夠幫忙,所以現在台灣願意把得到的資訊、經驗跟防疫的作為,給世界知道;連《TIME》都邀請蔡總統分享防疫經驗,希望WHO能夠讓台灣的經驗對世界做出貢獻。
-
2020-04-1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委內瑞拉議員感謝台灣捐物資 外交部:不求任何回報
委內瑞拉國會議員雅尼茲(Jesús M. Yánez M.)今天表示,收到台灣捐贈的1萬9千份抗疫物資,外交部今天也在官方推上回應,我國不求任何回報,單純地想並肩對抗新冠肺炎。雅尼茲這兩天在推特上表示,對抗新冠肺炎,台灣和委內瑞拉站在一起,目前已經向委內瑞拉第一線醫護人員運送了1萬9千份材料和物資,雅尼茲也上傳分送物資的影片和照片。外交部在推特上回應雅尼茲推文,表示來自台灣的幫助跨越國界的障礙抵達委內瑞拉,我們不求回報,單純地想並肩對抗新冠肺炎。委內瑞拉去年爆發總統爭位危機,我國駐美代表高碩泰出席美洲國家組織(OAS)舉行的「委內瑞拉人道危機全球會議」,不僅是唯一亞洲國家代表,還上台致詞,宣布我國提供委內瑞拉50萬美元的人道援助計畫,雅尼茲當時也在推特上表示感謝。
-
2020-04-1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4/18~20可開始繳費! 口罩2.0第五輪預購成功者 繳費細節看這邊
口罩實名制2.0第五輪於17日晚上八點截止預購,4/18上午八點到4/20晚上八點可繳費,呼籲預購成功者勿錯過繳費時間,以免錯失領口罩的資格。而口罩2.0第四輪取貨期限到4/29,請於APP首頁登入「eMask 口罩預購系統」查詢取貨序號,並於取貨期限內至超商取貨!下次預購時間為下週4/22~4/24(第六輪)。小提醒:口罩2.0「一次是預購14天份的口罩」,民眾請注意自己的預購是為第幾輪,要間隔2周才能再預購。口罩2.0第五輪時程如下:繳款時間:4/18(六) 08:00 ~ 4/20(一)20:00取貨時間:4/23(四) ~ 5/06(三)成人口罩費用:每片5元,需自付7元運費,14天9片共52元。兒童口罩費用:每片5元,需自付7元運費,14天10片共57元。信用卡繳款注意事項1.可一次代繳有預購成功之個人口罩費用,但運費仍為分開計算。2.eMask口罩預購系統不退款,刷卡時請確認無重複繳款。3.提醒您,付完款後請在取貨期限內取貨,逾取未取即放棄取貨,亦無法退款。
-
2020-04-1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三度「0確診」是警訊?楊志良:台灣未來情勢恐不樂觀
台灣在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下防疫有成,本週已迎來第三日零確診,讓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終於鬆口坦言:「疫情有趨緩」,令台灣民眾歡喜不已。不過,前衛生署長楊志良卻感到擔憂,他認為台灣雖感染人數少,但這也意味著有「抗體」的民眾不多,恐怕無法有效防止疫情傳染。前衛生署長楊志良於本月16日上電台節目「POP搶先爆」受訪,他在節目中表示,目前最先控制住疫情的國家為中國,儘管可能有黑數,但在大規模感染後,大多數的人都已具備免疫力;楊志良坦言,「台灣將來也很危險,因為我們感染的人很少,代表我們有抗體的人很少」,就算有藥物問世,也無法有效控制病毒傳染。楊志良認為,最先恢復經濟產能的國家可能是中國,對比疫情仍嚴峻、防疫物資缺乏的美國,「假如中國先恢復生產、美國持續這樣下去,今年全球的GDP雖整體下調,但中國可能會變成第一」,若中國果真強勢崛起,恐怕對台灣有不利的影響,因此他認為國安會應先思考疫情過後的因應對策。針對全球疫情的發展,楊志良仍抱持著憂心的態度。儘管中國部分城市有疫情復發的情況發生,但他認為相較於歐美,中國對於新冠肺炎疫情的控制還是比較好。楊志良也透露,自己對台灣的防疫相當有信心,但對於台灣未來的發展情勢並不樂觀。
-
2020-04-1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指揮中心研擬例外…准探病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全面禁止赴醫院、養護機構探病,疫情尚未解除,解禁時間也遙遙無期。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指出,已研議訂定部分例外情形,讓家屬可前往醫院與養護機構探視。醫療機構探病原則昨天已先公布,依指揮中心開設層級決定,目前為一級開設,除特殊情況,全數不得探病,後續降級開設後,將逐步解禁。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為避免醫院及養護機構感染,原則上暫停家屬探病。指揮中心目前正研議,擬訂定部分例外情形,讓家屬可前往醫院與養護機構,例如住民嚴重身心不適且機構無法協助緩解,或其他經評估後認為有必要讓家屬探視的狀況,但草案仍在規畫中。跨專業長期照顧協會常務理事、貴族老人長期照顧中心主任桑予群說,機構內失智型長輩因見不著家人來,出現鬧情緒、自殘行為,權宜之計是讓他和家屬在公園、機構通風良好的地方,戴上口罩做好防護工作見面,安撫長者情緒。林口長庚醫院自殺防治中心主任張家銘則說,確實有感覺到家屬與患者在禁止探視政策下的不便,這陣子不少患者選擇出院或延後醫療,住院量大幅下降,視訊探病畢竟不是長久之計,若疫情逐漸趨緩,指揮中心應可視情況調整做法。住民長時間見不著家屬,對機構而言,長期下來也是壓力。桑予群不諱言,「目前看起來,確實有情緒快崩潰的現象,但勉強還是可以安撫」,因為醫師、營養師和復健師也無法進入機構,很多日常的活動都暫停,現在只能透過其他活動,如烹飪等,或讓長者看歌仔戲,轉移他們的注意力,甚至有長者追劇,打發時間。醫護人員表示,若真的需要見面,醫生會評估讓家屬戴口罩探視,或在會議室由醫生向家屬說明病情。
-
2020-04-1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世衛:不確定抗體能避免二次感染新冠肺炎
世界衛生組織(WHO)突發衛生事件規劃執行主任萊恩今天表示,世衛不確定血液中有抗體存在,是否能讓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患者完全免於二次感染。路透社報導,萊恩(Mike Ryan)在記者會上也說,即使抗體有效,幾乎沒有跡象顯示很多人產生抗體,可開始為更廣泛的人口提供所謂的「群體免疫」。他說:「我們現在收到的很多初步資訊顯示,出現血清轉化(產生抗體)的人口比率相當低。」他說:「外界預測…社會上大多數人口可能已產生抗體,但普遍證據沒有支持這項說法,因此可能無法解決各政府的問題。」
-
2020-04-18 養生.聰明飲食
防疫期間該如何減重開心吃 6食物幫你控制熱量
「肥胖」恐為感染新冠肺炎和導致重症的高風險因素之一,為了防疫、減少群聚,許多人周末假日宅在家,心情鬱悶外,還追劇配零食變成「沙發馬鈴薯」,體重不斷上升,在防疫期間該如何減重開心吃?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營養師潘富子建議,在防疫期間不妨採用以下6樣食物,可幫助您舒緩焦慮心情,還可避免攝取過多的熱量。1.毛豆:具有豐富的植物性蛋白質及膳食纖維,含有色胺酸可輔助生成安定神經的GABA神經傳導物,抑制中樞神經系統過度興奮,對腦部有安定的作用,進而促進放鬆及消除緊張。若把毛豆仁拿來當零食吃的話,建議50公克為一日的分量,取代部分蛋白質來源的攝取。2.深綠色蔬菜:菠菜、芥菜、韭菜等。富含膳食纖維,還含有維生素 B 群可安定神經,幫助安眠、減緩壓力、撫平情緒。3.香蕉:富含膳食纖維及果寡糖可以促進腸道蠕動、使排便順暢。也含有色胺酸及維生素B6也可幫助放鬆神經。若想減重,不要選擇熟透的香蕉,且須注意水果分量的控制,即一天的份量建議吃2根小香蕉即可,當點心分餐次食用。4.奇異果:含有大量維生素、膳食纖維、維生素C、維生素E、鈣、鎂等營養素。可幫助腸胃蠕動、安定神經。維生素C、E有很好的抗氧化效果,還可幫助肌膚修復,可解決減重時因缺乏部分營養所導致的肌膚問題。5.黑巧克力:建議可挑選70%~90%的無糖黑巧克力,富含多酚類抗氧化物質,可預防心血管疾病及活化腦部細胞。另含豐富的鎂、鉀、維生素及C及可可鹼,都有不錯安定神經的效果,其中可可鹼具有使人情緒興奮、抗抑鬱的作用。6.燕麥:含有豐富的可溶性膳食纖維-β-葡聚糖,可以幫助腸道蠕動。燕麥的麩醯胺酸可合成GABA使腦部放鬆。燕麥吃下去後燕麥纖維會吸收水分在腸胃裡膨脹,增加飽足感及延長胃排空的時間。但需提醒燕麥的熱量並不低, 100g的即食燕麥片熱量為406大卡,若想吃燕麥減肥,記得要挑選無糖及注意吃的分量,可用燕麥粥兩碗來取代一碗白米飯。
-
2020-04-1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四天三度0確診! 醫:強化兩作為 可及早發酷碰券
經濟部日前表示,如果國內連續一周新冠肺炎零確診,用以振興內需的「酷碰折扣券」就有機會上路,指揮中心亦表示以此為目標。我國近四天三度零確診,振奮人心,酷碰券發放也愈來愈有希望。有醫師表示,我國目前並未爆發大規模的社區感染,如果能同時經由疫調加強尋找無症狀感染者、強化對居家隔離與居家檢疫者的監測,酷碰券就可及早發放。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中醫附醫感染科主治醫師王任賢表示,在清明連假之前,我國每周新增病例當中,約有11%屬零星社區感染。如果後續每周的新增病例裏頭,社區感染者的占率小於這個數字,那麼就代表疫情獲得控制。他說,自清明連續假期至明天將滿兩周,我國擴大篩檢卻未篩出更多病例,顯示國內似乎沒有爆發大規模社區感染。不過仍須注意無症狀感染者帶來的傳染風險。王任賢表示,我國針對確診者的疫調,應擴大匡列確診者發病前三天接觸過的人,因為接近發病前可能已具傳染性而傳給他人。同時,針對居家隔離者與居家檢疫者,當他們配合完成兩周隔離後,應再次接受採檢,並將自主健康管理七天延長至兩周,如此更能確保風險不外擴。「作足這些措施,酷碰券就應趕快發,振興國內經濟且節省紓困金」。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李秉穎表示,新冠肺炎潛伏期抓在兩周左右較保險,如果國內連續兩周都沒有確診病例,代表社區感染者微乎其微,酷碰券就可發放。但外出民眾仍應落實戴口罩、勤洗手、注意個人衛生與呼吸道咳嗽禮節等,以將感染風險降到最低。
-
2020-04-1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法國諾貝爾獎得主稱新冠病毒是人工製造 遭同事反駁
因發現愛滋病毒獲得2008年諾貝爾醫學獎的蒙塔尼耶(Luc Montagnier)16日接受法國一個醫學專業媒體採訪時表示,用數學模式對新冠病毒基因做研究得出的結果,確認之前印度學者提出的新冠病毒帶有愛滋病基因,是人造病毒的說法。不過,蒙塔尼耶的說法遭到他的同事駁斥。巴黎巴士德學院的霍布森(Simon Wain Hobson) 教授接受法國國際廣播公司訪問表示,他認為蒙塔尼耶的說法毫無根據。法廣引述法國新聞網站《Cnews》的專訪報導,蒙塔尼耶表示,他與同事透過電腦分析得出結論,新冠病毒是由分子生物學家所製造,「不是自然病毒」,科學家在來自蝙蝠的冠狀病毒中加入一些愛滋病毒基因的小片段。現年88歲的蒙塔尼耶表示,他只是陳述一項事實,他不知道操縱者是誰或目的為何,也不會指控任何人,不排除可能是有人想研製愛滋病疫苗,才會把愛滋病毒的基因加到冠狀病毒中。但蒙塔尼耶的說法遭到同事霍布森反駁,霍布森當初曾和蒙塔尼耶參與愛滋病毒的基因編輯工作。霍布森表示,蒙塔尼耶的論據主要是建立在他的同事數學家裴瑞茲(Jean Claude Perez) 的研究結果之上,但不幸的是,裴瑞茲的研究結果是錯誤的,而他並不是唯一犯這類錯誤的學者。霍布森指出,新冠病毒的基因組裡有許多種碱基(base)組成,其中有許多的U和A組碱基,而愛滋病基因組中也有許多A組碱基,於是裴瑞茲認為這兩種病毒有相近之處,其實他如果使用同樣的研究方式,還可能會發現別的病毒的基因片段 。霍布森說,他認為這是初學者的錯誤,許多人都會犯這樣的錯誤。至於霍布森對病毒來源的看法為何?他說,學者只能根據目前已知的公開信息來推論,學術界有一個規則就是研究結果必須獲得同事的評估,這可以避免初學者的失誤。因此,他只能根據目前已知的研究結果推論:所有的信息都顯示這是一個自然的病毒,它來自蝙蝠,應該是透過別的哺乳動物將病毒傳給人類,目前還不知道是什麼動物,但是,相信在年底之前一定會找到,這需要時間。他表示,人們或許想像病毒與武漢的實驗室有關,但是,其實病毒總得在某一個地方出現傳染給人的現象,新冠病毒在武漢爆發,就是這樣。幾周之後或幾個月後,如果出現新的數據,或許我們會改變看法, 但是,就目前而言,這是一個自然的病毒。
-
2020-04-1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台灣防疫有成基本功 張上淳指國人高警覺做對三件事
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在東森電視台的財經節目「老謝看世界」,本周末邀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台耀執行長楊志平對談,謝金河在臉書轉述,張上淳說,台灣民眾警覺性高,大家很早就戴上口罩,而且勤洗手、噴酒精,這是台灣防疫有成的基本功。謝金河說,張上淳在節目上透露,這次台灣確診病例少,相對國人沒有抗體,未來疫苗的研發對台灣非常重要。蔡英文總統上周親訪旭富,也是對旭富生產奎寧原料藥的加持。這次台灣國衞院,中央研究院,及業者台耀,高端疫苗都大力投入疫苗的研發。謝金河說,張上淳從2003年以來,就參與抗SARS團隊作戰迄今,台灣的防疫團隊在SARS打下很好的基礎,這也是台灣這次防疫大作戰得到全世界好評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們每天從記者會的疫情報告,在不知不覺中也吸收到很多防疫的新常識。這周台灣有三天沒有出現確診病例,大家都很開心。謝金河說,昨晚主力研發Remdesivir的Gilead Science股價盤後大漲逾10%,似乎給瑞德西韋的研發打出一劑強心針。
-
2020-04-1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蓬佩奧:中國也曾思考病毒是否源自武漢實驗室
武漢肺炎肆虐全球,部分人士猜測病毒可能源自武漢實驗室。美國國務卿蓬佩奧今天表示,美方對此尚未有答案,但中國也曾考慮這個可能性,且直到今天還是不准西方國家進去調查。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蔓延全球,不只奪走近15萬條人命,更迫使多國經濟活動大停擺,但病毒來源迄今仍沒有答案。「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美國情治單位正在檢視疫情是源於病毒自然傳播,還是一場實驗室意外。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今天接受電台節目主持人修伊特(Hugh Hewitt)訪問,被問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16日反駁病毒是從「實驗室洩漏」的說法。蓬佩奧表示,針對病毒確切來源美方還沒有答案,但可以知道的是,病毒最初被發現的地點離武漢病毒研究所只有幾英里遠;美方了解該研究所歷史,它有中國首間生物安全第4等級(最高等級)實驗室,並進行高端病毒研究。此外,蓬佩奧指出,美方也知道,當中國共產黨開始評估該如何處理武漢情況時,也曾考慮過病毒是否源自武漢病毒研究所。蓬佩奧指出:「最重要的是,他們(中國)尚未允許國際科學家進到實驗室,去評估那裡發生什麼事。」蓬佩奧說,即便在他受訪的此刻,西方世界仍沒有權限進到研究所,好好評估世界各地傳播的究竟是什麼,以及這一切是如何開始的。蓬佩奧表示,中共及世界衛生組織(WHO)對世界有責任,應該為這些疑惑找出答案。他強調,這非關政治,而是關乎科學及健康,「我們必須追根究底」。「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14日報導指出,美國駐北京人員2018年1月起多次派人前往武漢病毒研究所,並在事後連發兩則外交電報示警華府,該研究所有安全、管理問題,旗下蝙蝠冠狀病毒研究恐引發類SARS大流行疾病。針對中國疑似隱匿疫情及該如何究責一事,蓬佩奧表示,美國總統川普16日與七大工業國集團(G7)領袖通話,除了這次疫情外,各界對中共不願履行國際義務而日益帶來的挑戰,也感到龐大的挫折感。蓬佩奧指出,追究責任的時間會到來的,屆時追究的不會僅是疫情導致的問題,也會針對全面性問題究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