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11 醫療.皮膚
搜尋
新冠肺炎
共找到
10333
筆 文章
-
-
2022-08-1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國內BA.5擴散將成主流病毒株 李秉穎曝就在這個時間點
國內新冠疫情穩定,指揮中心昨宣布國外入境者不用再PCR檢驗,但仍須深喉唾液篩檢,入境隔離維持3+4,而若登機前於境外確診仍不能登機,須待陰性後再登機。不過,外界質疑,指揮中心開放邊境速度太慢,也還不願意開放觀光。對此,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今表示,指揮中心仍擔心疫情出現變化,開放措施保守一點,而依美國經驗,台灣再經1、2個月後,BA.5就會成為主流病毒株。李秉穎今接受廣播節目「新聞放鞭炮」訪問表示,國內疫情趨勢目前在丘陵階段,但已有下降趨勢,只是下降速度緩慢,可是,Omicron亞型變異株BA.4、BA.5已在社區擴散,預估1、2個月後,也就是約在9月、10月間,將會成為主流病毒株。BA.5持續擴散,疫情是否會一發不可收拾?李秉穎說,他不覺得,因就其他國家BA.4、BA.5疫情觀察,均只有小幅上升,「規模不會太大」,因疫苗接種還是有產生一定的保護力。不過,也不排除往後還會出現其他變異株。「新聞放鞭炮」主持人周玉蔻表示,國內單日確診人數忽高忽低,是否表示疫情尚未過去?李秉穎說,確診人數有如海浪一樣每天都有波動,必須看長遠趨勢,尤其每天染疫死亡人數慢慢降低,主因是人體免疫力對重症、死亡已有抵抗力,同時長者染疫情形也有降低,死亡人數減少,雖然疫情轉移到兒童族群,但兒童染疫重症、死亡率低,另一方面,群體免疫力增加也扮演重要角色。李秉穎說,依指揮中心統計,現在邊境管制3+4天,但隔離3天後確診比率為47%、接近5成,台灣若要開放邊境,可以比照其他先進國家的管制措施,但大家對BA.4、BA.5進入社區後,仍有疫情可能會很慘的印象,導致指揮中心開放措施趨於保守。國內疫情趨緩,戴口罩政策可以取消嗎?李秉穎說,口罩暫時應無法脫下,而戴口罩不僅可以防病毒,還可以防空汙,且大家已養成習慣。外界關心,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上任後,指揮中心防疫是否有鬆散情形?李秉穎說,他感覺沒有明顯變化,因目前防疫管制措施為持續放鬆過程,速度沒有很快,也沒有很慢。
-
2022-08-1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8月15日起入境我國 免2日內PCR
新冠肺炎昨新增二萬三六六五例本土個案、一四三例境外移入個案,及廿五例死亡、八十五例中重症個案;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長周志浩說,確診數與上周同期相當,再降有限,也可能產生變化。另指揮官王必勝昨宣布,八月十五日起,所有來台旅客無須再準備搭機前二日內PCR報告。目前僅國人、持有效居留證及來台轉機者,搭機前不須持二日內PCR報告。王必勝說,目前外籍人士約占入境旅客一成,要在四十八小時內取得PCR報告,有其局限性,還牽涉轉機時間,加上在國外採檢有一定難度,取消此規定。昨死亡個案為十三例男性、十二例女性;中重症個案有一名一歲重症男童,已轉至一般病房。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最近兒童重症以未接種疫苗為主,盼家長趁疫情平穩接種。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說,目前疫情走向地方化流行,但彰化縣、嘉義縣、市、南投縣及雲林縣等屬重點防疫區。王必勝建議民眾盡快施打疫苗、快篩試劑;第四輪快篩實名制下周上路,今公布細節。
-
2022-08-1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驚訝清冠一號藥效成分 張善政:科技解析中藥對症下藥
國民黨桃園市長參選人張善政今天下午至中壢勝昌製藥廠中草藥探索館參觀,了解清冠一號中藥成分和藥效,他表示,現代用科技方法解析中藥成分,可以更對症下藥,清冠一號在治療新冠肺炎發揮很大作用,解救很多新冠肺炎病人的痛苦。張善政深耕行腳前往勝昌製藥廠中草藥探索館參觀,聽取廠方說明治療新冠肺炎有效的清冠一號中藥的成分、藥效,隨後參觀該廠中草藥探索館,了解該館以「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簡介健康中草藥,他也DIY製作中草藥健康包,很感興趣。張善政表示,中藥是老祖宗的智慧和經驗的結晶,現代用科技方法解析中藥成分,更可以對症下藥,清冠一號是非常好的案例,面對新冠肺炎治療,清冠一號在國內發揮很大作用,甚至輸出國外,解救很多新冠肺炎病人的痛苦。他覺得過去對中藥只有基本概念,來勝昌藥廠看過之後,更清楚科技怎樣落實在中藥製程裡、實驗室怎樣確認中藥成分沒有問題,參觀該館之後,讓他耳目一新。
-
2022-08-1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國衛院發現新冠病毒新機制 有利藥物與疫苗研發
國家衛生研究院今(10)日宣布,該院研究團隊已發現新冠病毒調控細胞快速感染新機制,有利新冠治療藥物與疫苗之研發。國衛院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至今已兩年有餘,在全球蔓延造成高達5.8億人感染,六百多萬人死亡,新冠肺炎病毒(SARS-CoV-2)進入人體後,主要藉由病毒表面的棘蛋白(spike protein, S蛋白)與人類呼吸系統上皮細胞表面的ACE2受體結合感染細胞,然而正常上皮細胞其實僅表現低量的ACE2蛋白,卻在感染後迅速誘發急性嚴重的呼吸道症狀,若能找出它快速傳播的機制,就有機會找到降低傳染的方法與策略。國衛院的免疫醫學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譚澤華、與助研究員莊懷佳團隊研究發現,受新冠病毒感染細胞中的蛋白激酶MAP4K3(又稱GLK)表現量較正常細胞多,且GLK高量表達之上皮細胞比例與疾病嚴重度正相關。研究團隊並與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研究員周彥宏合作,運用活體新冠病毒小鼠實驗證實,此感染機制是新冠病毒可大幅感染的關鍵,同時也能解釋新冠疫苗造成副作用的機制。研究成果於今年7月發表於全球知名醫學期刊《EMBO Molecular Medicine》。研究團隊分析COVID-19病患檢體之單細胞RNA定序結果,意外發現新冠病毒進入宿主上皮細胞後,棘蛋白會誘發蛋白激酶GLK高量表現。接續運用蛋白質體學、各種生物化學實驗證實,過量表現的GLK會磷酸化ACE2蛋白,使ACE2躲過泛素酶UBR4的泛素化降解機制,造成細胞表面的ACE2蛋白穩定增加。同時,GLK過量表現誘發裝載著ACE2蛋白之胞外小體(exosomes)釋出,傳遞予其他原本ACE2表現量不高的細胞,這些接收了ACE2蛋白的細胞更容易被新冠病毒所感染。研究人員分析COVID-19病患的血清檢體相較正常人之檢體,也發現GLK磷酸化的ACE2蛋白以及裝載著ACE2蛋白之胞外小體大幅增加。這些研究成果證實蛋白激酶GLK過量表現為COVID-19致病機轉之關鍵因子,同時說明新冠病毒快速引發臨床症狀且容易傳播的原因。研究團隊運用小鼠模式進行動物實驗,當利用GLK之小分子抑制劑(verteporfin)可調降細胞表面ACE2蛋白量,並降低ACE2胞外小體的產生,進而成功抑制小鼠新冠肺炎病毒感染率。而verteporfin與其它可調控GLK及ACE2相關之藥物,皆具潛力成為抑制新冠病毒感染之候選藥物。此外,研究成果可進一步解釋新冠肺炎引發嚴重發炎反應以及新冠肺炎疫苗產生副作用之機制。新冠肺炎疫苗中主要成分為棘蛋白或棘蛋白RNA,棘蛋白也可能會刺激誘發免疫細胞產生過量GLK,而導致強烈的發炎反應,造成疫苗之副作用。期待透過進一步解開疾病致病機制,進而幫助治療藥物與疫苗的研發與篩選,開發緩解疾病症狀之新穎醫療方式,促進全體人民之福祉。
-
2022-08-1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中重症+85 死亡+26 一歲童染疫呼吸雜音肺炎重症
新冠肺炎死亡及中重症個案持平,今天新增死亡25例、中重症85例。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中重症新增一例兒童肺炎重症個案,所幸現已病況穩定,於一般病房治療中。今天新增死亡個案年齡介於30多歲至90多歲以上,24例具慢性病史、14例未完整接種三劑疫苗、18人超過80歲以上。今年以來中重症累計2萬1919例,死亡8445例。其中較年輕的死亡個案為30多歲男,曾接種三劑疫苗,有酒精性肝硬化病史。個案七月起走路會喘、全身虛弱、下肢水腫,症狀持續約一個月。8月4日因發燒、胸悶至急診,檢查發現有出血性休克及嚴重貧血,且新冠採檢陽性確診。住院給予瑞德西韋等藥物治療,仍不幸於8月6日過世。死因為肺炎併敗血性休克、肝硬化併腸胃道出血。另中重症新增一名一歲男童,無慢性病史。8月2日因發燒、咳嗽,就醫快篩陽性確診,返家照護。8月3日因呼吸困難、有雜音,至急診檢查,發現呼吸窘迫、胸凹、血氧濃度下降,X光顯示兩側肺炎,緊急插管使用呼吸器並轉入加護病房,診斷為肺炎、哮吼併呼吸窘迫。給予瑞德西韋等藥物治療後,個案於8月8日已移除呼吸器,8月9日已轉出加護病房至一般病房,目前仍在住院治療中。因昨天雙重感染綠膿桿菌死亡的個案重複計入中重症個案,目前12歲以下兒童重症維持累計156例,肺炎維持21例;死亡維持26例。羅一鈞表示,156例兒童重症個案中,137例未接種疫苗,占八成七。另最大宗重症個案為MIS-C,88例個案中有73例未接種疫苗,占八成二。目前這波疫情兒童重症侵襲以未接種疫苗者為主,因此呼籲家長趁疫情平穩期間接種疫苗,以預防下一波疫情侵襲。指揮官王必勝則表示,BNT幼兒疫苗還在等廠商進貨,預期從進貨、開打,到打完三劑獲得完整保護力,恐已經到了12月。因此建議幼兒以現有的莫德納疫苗接種,較快取得保護力。
-
2022-08-1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2萬3665例 指揮中心:疫情下降有限
指揮中心今公布新冠肺炎最新疫情,國內今天新增2萬3665例本土個案、境外移入143例;另確診個案中新增25例死亡個案。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和上周個案數差不多,可以看到疫情再下降也很有限。今日新增本土病例,為1萬937例男性、1萬2712例女性、16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4,379例),台中市(2,962例),桃園市(2,675例),台北市(2,627例),高雄市(2,075例),台南市(1,703例),彰化縣(1,056例),苗栗縣(747例),新竹縣(730例),新竹市(611例),屏東縣(565例),宜蘭縣(546例),雲林縣(517例),花蓮縣(409例),南投縣(398例),基隆市(387例),嘉義縣(359例),嘉義市(265例),澎湖縣(253例),台東縣(224例),金門縣(161例),連江縣(16例)。今日新增25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13例男性、12例女性,年齡介於3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24例具慢性病史、14例未接種3劑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19日至8月8日,死亡日期介於6月20日至8月7日。今日新增143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71例男性、72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越南(12例),泰國(7例),美國(6例),菲律賓(4例),馬來西亞(2例),肯亞、奧地利、柬埔寨、瑞士、香港、新加坡、印尼及日本(各1例),另104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期介於今年7月14日至8月9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480萬1676例確診,分別為2萬2317例境外移入、477萬9305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9298例死亡病例,其中9,283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2,013例、台北市1,053例、台中市922例、高雄市856例、台南市727例、桃園市697例、彰化縣544例、屏東縣389例、雲林縣283例、南投縣273例、苗栗縣215例、基隆市及嘉義縣各210例、宜蘭縣187例、嘉義市152例、花蓮縣151例、新竹縣144例、台東縣135例、新竹市87例、澎湖縣21例、金門縣14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
-
2022-08-1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面對BA.5疫情須提高警覺 這5縣市0至19歲染疫率已上升
台灣新冠疫情趨緩,並逐漸走向地方流行,但各區域間染疫情形仍有不同。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今於「新冠肺炎科學防疫園地」節目表示,就國內目前單日感染情形來說,以竹苗、花東地區較高,其次為離島地區,以及北北基、彰化、台南、高雄,最後是雲嘉地區。但其中彰化縣、嘉義市、嘉義縣、南投縣及雲林縣,因0至19歲染疫人數有上升趨勢,往後面對BA.4、BA.5疫情須提高警覺。陳秀熙說,隨著今年6月中旬後疫情趨緩,以及施打疫苗及抗病毒藥物使用,目前國內染疫中症率已下降76%、重症降低75%、死亡率降低72%,疫情已從大流行進入地方流行,但須注意各地區疫情流行情形。陳秀熙說,目前國內疫情單日感染情形以竹苗、花東地區較高,其次為離島地區,以及北北基、彰化、台南、高雄,最後是雲嘉地區。至於,不同年齡層方面,在0至19歲、20至49歲染疫情形,也是在竹苗、花東地區偏高,而50至69歲於各地區染疫情形相差不大,70歲以上的染疫人數則是離島地區較多,各縣市疫情還是存在差異。陳秀熙研究團隊成員范僑芯指出,0至19歲在國內23縣市感染情形,從今年4月至今,包括基隆市、宜蘭縣、花蓮縣、台東縣、屏東縣及苗栗縣為感染最高型態的縣市,雖然目前已有下降趨勢,可是下降幅度開始趨緩,而彰化縣、嘉義市、嘉義縣、南投縣及雲林縣疫情卻有微幅上升,往後面對BA.4、BA.5疫情,必須提高警覺。范僑芯說,國內0至19歲感染第二高的縣市有台北市、桃園市、台南市、新竹市、新竹縣,但近期疫情也有微幅上升,必須持續關注。至於,新北市、台中市及高雄市則尚未有上升情形。此外,分別於0至4歲、5至11歲、12至17歲進行分析。陳秀熙說,新竹市、新竹縣、苗栗縣、台中市、雲林縣、嘉義市、嘉義縣、南投縣、台南市、屏東縣,為0至4歲染疫率比5至11歲染疫率高,而基隆市、宜蘭縣、高雄市、彰化縣、花蓮縣、台東縣為兩年齡層較為接近。至於,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則為5至11歲染疫率高於0至4歲染疫率。陳秀熙說,國內多數縣市0至4歲染疫率比5至11歲染疫率高,可能與疫苗施打,以及在學校、幼兒園上課的人群密集度有關等,這需要進一步探討。不過,統計也發現,六都0至11歲的染疫率與12至17歲染疫率相差不多,因此往後面對BA.4、BA.5疫情,必須從不同縣市情形加以提高警覺、精準防疫。
-
2022-08-1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8個月男嬰雙重感染死亡 陳秀熙:兒童須打疫苗有效防疫
指揮中心昨公布一名8個月男嬰,同時感染新冠病毒及綠膿桿菌死亡,此為國內首例雙重感染新冠病毒及綠膿桿菌個案。新冠病毒Omicron疫情目前正走向正常生活及疫情控制的雙軌防疫生活,但兒童及青少年染疫脆弱族群的重症個案不時出現,大家應重視精準防疫。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今於「新冠肺炎科學防疫園地」節目表示,為預防兒童與青少年感染Omicron,施打疫苗非常重要。陳秀熙分析,美國0至4歲兒童的Omicron感染率與疾病嚴重度發現,於疫情高峰時,單日感染率為千分之8.6人,緊急醫療狀況使用為20.36%、住院1.76%、ICU使用率0.17%、呼吸器使用0.04%,顯示醫療使用情形、病情嚴重度等均較Delta低。日本、紐西蘭也因Omicron變異株BA.4、BA.5疫情延燒,導致兒童感染人數增加,其中紐西蘭除受病毒影響外,更與5至11歲族群追加劑接種率偏低有關,造成感染人數上升。陳秀熙說,指揮中心統計,台灣0至4歲兒童感染高峰時,單日感染率為千分之4.7人低為美國,但染疫率卻不低,這是一個警訊,因此家長應盡速帶兒童及青少年接種疫苗。另丹麥研究發現,0至17歲兒童施打疫苗後,引發MIS-C的風險較自然感染低,如於Omicron疫情,未打疫苗兒童引發MIS-C發生率為每十萬人3.49人,高於施打疫苗的0.37人,可以下降89%,而於Delta疫情,未打疫苗兒童引發MIS-C風險為每十萬人29.07人,也高於施打疫苗的10.15人,但僅下降69%,可見施打疫苗對Omicron防疫非常重要。陳秀熙說,就國內統計,12歲以下兒童MIS-C發生情形,0至5歲有50人,發生率為每十萬人27.2人,6至12歲有34人,發生率為每十萬人15.5人,其中大多數都是未打疫苗者,提醒兒童及青少年一定要接種疫苗。
-
2022-08-10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關鍵44天 部桃抗疫經驗出書
隨Omicron病毒株的出現,台灣COVID-19第三劑疫苗涵蓋率已達七成以上,兒童疫苗數量日漸增多,COVID-19確診者中,輕症病患占大多數,當前台灣的防疫走向,已步入與病毒共存階段。回首過去台灣COVID-19抗疫戰役,在2021年1月,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發生院內群聚感染事件,由於防疫團隊的努力與堅持,快速在44天內控制不讓病毒擴大,該院也重新恢復營運,這段過程記載於「關鍵44天—部桃抗疫經驗」一書,鑑古推今,成為我國防疫史珍貴的一頁。迅速畫定區域 分流作業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簡稱部桃醫院)於2021年1月11日傳出第一例醫師確診感染後,陸續造成21名醫護人員與民眾感染,同時隔離了四百多名該院員工,並於同年2月19日恢復營運。當時的衛生福利部部長陳時中表示,在台灣發生COVID-19疫情之初,桃園醫院因鄰近國門,收治了全國兩成確診案例,可說病毒正兵臨城下,發生院內群聚感染在所難免;部桃群聚感染之所以能快速落幕,與醫院迅速畫出特定區域分流作業、內部領導體系健全,以及區域聯防各醫院配合收治轉出的病患等措施有關,這些都是COVID-19防疫史上值得記下一筆的精采篇章。此書也訪問到現任衛生福利部次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的王必勝,在那段時間,身為桃園醫院前進指揮所指揮官、衛福部醫療及社福機構管理會執行長的他肩負極大壓力,書中首次揭露他當時的心情起伏。王必勝透露,當獲知部桃事件一觸即發,心急如焚,那時他正與陳時中在視察檢疫所的路上,幾度想立刻回台北處理。後來陳時中也委任他進駐部桃醫院指揮作戰,防疫團隊所有成員以細膩的感染管控監測,搭配該院員工的配合,快速拆解感染擴大炸彈。安撫員工情緒 廣播建功部桃醫院是部立醫院旗艦醫院,雖是COVID-19疫情下首家發生超過20人群聚感染醫院,但當時擔任該院院長的徐永年卻在事件中持續扮演穩定軍心的艦長角色。在疫情之初,徐永年透過廣播安撫員工情緒,告知不用擔心因門診、住院暫停,全院收入減少影響薪水生計問題;同時也擘畫部桃醫院的願景,積極向中央請命,提出期盼該院升級為醫學中心,以及為因應未來新興傳染病全球化影響,台灣需要在國門附近興建國家防疫大樓等建言,面對未來重重挑戰,部桃醫院必須做好萬全準備,責無旁貸。《關鍵44天部桃抗疫經驗》電子書線上看http://user153168.psee.io/4bgwa7
-
2022-08-1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新北B群聚A.5+1 下波疫情高峰估9月底
昨新冠疫情新增十八例死亡案例、卅四例中重症,均為近兩、三個月新低紀錄,但本土個案則有二萬三四五八例,比上周略高。專家認為,應與BA.5變異株入侵社區有關,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下波疫情高峰可能落在九月底、十月初,提醒民眾盡快接種疫苗。前天新增九例BA.5本土個案,均屬感染源不明,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昨則新增一例個案BA.5,為新北家庭群聚事件中的另名家人,卅多歲男性(指標個案)的姊姊,但發病較原先公布的兩名陽性個案(弟弟、母親)還早,定序為BA.5,尚不清楚感染源,但可斷定是透過社區活動接觸而感染。感染科權威、小兒部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說,到了九月初,社區感染個案中,BA5占比應該超越BA.2,屆時單日新增病例恐達五萬例。但莊人祥說,「九月初不太可能一下就飆到五萬例」,預估下一波確診高峰可能落在九月底、十月初,且五萬例為高推估,希望盡量維持在低推估。昨死亡個案中包括一名八個月大男嬰,羅一鈞說,該男嬰七月初因發燒、呼吸急促,被送至急診,醫師初步研判為肺炎,進一步採檢結果為雙重感染綠膿桿菌及新冠病毒,不幸於七月卅一日死亡。中重症個案則出現一名十七歲青少女,曾接種兩劑疫苗,本身有慢性精神疾病、長期服藥。七月底出現咳嗽、喉嚨痛,採檢後確診,目前仍在治療中。
-
2022-08-10 焦點.健康知識+
長期喝酒危害大,當心免疫力現警訊!醫:掌握喝酒3守則
長期飲酒免疫機制會下降!根據世界衛生組織「飲酒與新冠肺炎」指引提到,喝酒除了會導致胃潰瘍、肝硬化等 200 多種的疾病,也會破壞身體的免疫系統,提高染疫或轉為中重症的風險。近期也有越來越多研究證實,台灣近半人口其實缺乏酒精代謝酵素,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喝酒會很容易臉紅的原因,不僅如此,更會提高罹患癌症和失智症的可能因此若碰上交際場合,或是偶爾想放鬆的時刻,也請各位朋友們盡量掌握以下三個飲酒守則:一、勿空腹飲酒或搭配高油食物飲用因為酒精在胃中就可被吸收,所以空腹飲酒很容易被吸收,這也是為什麼喝酒前要墊胃的原因,但若是搭配高油飲食,可能反而會提升血液中的酒精濃度,建議可選擇搭配高水分的蔬果,例如:黃瓜、番茄、青椒等。二、放慢飲酒速度控制酒精攝取量放慢飲酒速度,可以提升酒精在胃中先分解的比例,減輕肝臟的工作量,建議每天的酒精攝取量控制在 20g 以下 (相當於1罐啤酒) ,女性和肥胖者因體內脂肪較多,建議不超過 10-15g (相當於半罐啤酒) 。三、補充 B 群加速酒精代謝因為酒精代謝過程,需要藉由 B 群的協助,所以我們可以藉由補充 B 群,來加速酒精代謝,建議直接食用本身含 B 群的原型食物,例如:糙米、瘦肉、蛋黃等,會比直接吃保健食品來得有效。除了掌握飲酒原則,讓自己在放鬆之餘也能守護健康之外,提高自身免疫力增強保護力也很重要,我們也能透過三合一防護療程,從根本增強生理機能,打造防疫好體質! 來源出處/長春藤預防醫學健康管理
-
2022-08-0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撤社區篩檢站! 莊人祥:和疫情降級無關
本土新冠肺炎疫情趨緩,指揮中心發函給地方政府要求社區篩檢站退場。對此,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因社區篩檢站退場主要是因需求不在,且耗費醫療院所人、物力,和疫情是否降級無關。莊人祥表示,社區篩檢站目前全國共114站,由於前兩個月就實行快篩陽性可判定確診陽性,只要醫師跟病患沒有疑義就可以確診,PCR需求下降。社區篩檢站需耗費大量人力,很多縣市也反應降低設置需求,國健署經過一個多月跟各縣市討論,決定8月10日退場。但各地方政府若還有需求的話可以再提出申請,縣市也可以跟國健署溝通。至於BA.5變異株疫情恐再起,社區篩檢站裁撤後如何監測?莊人祥表示,民眾若快篩驗出陰性,或醫師對這結果不是很有信心,可以再做PCR。而監測則是採抽樣,指揮中心與幾個合約醫院合作,針對住院病人,或認為有需要PCR病人都會採檢,並將檢體送到實驗室做後續定序。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則補充表示,監測BA.5是用抽樣方式偵測,驗到的都是冰山一角。但指揮中心以比例估計新變異株社區感染規模,並針對有限的家庭成員調查以了解傳播鏈及速度,不會像以前做職場或社區擴大採檢。他表示,目前不可能透過疫調阻絕疫情擴散,抽樣監測是為了風險評估,每周做定序評估後續疫情走向、疫情在區域的分佈,以及疫情翻轉時間點等。另針對社區篩檢站裁撤後,民眾PCR採檢費用是否降低,羅一鈞表示,PCR採檢除入境機場唾液篩檢為公費篩檢外,防疫調查也是公費支出。其餘則回歸醫療專業評估,若有症狀或住院醫師評估有需要,仍可公費提供PCR採檢;若民眾無症狀想要篩檢或因出國要求篩檢,因不屬於常規醫療需求,因此不會公費給付。
-
2022-08-0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死亡、中重症今雙創新低 但有八個月大男嬰雙重感染亡
新冠肺炎死亡及中重症個案雙創新低,今天新增死亡18例、中重症34例,是5月3日以來最低。其中出現一例兒童死亡個案,為八個月大男嬰,雙重感染綠膿桿菌及新冠病毒,使用葉克膜仍病情惡化死亡。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今天新增死亡個案年齡介於八個月大至90多歲以上,17例具慢性病史、11例未完整接種三劑疫苗、9人超過80歲以上。今年以來中重症累計2萬1834例,死亡8420例。其中新增一例兒童死亡個案為八個月大男嬰,7月6日發燒、7月7日因呼吸急促至急診,X光顯示右上葉肺炎,採檢新冠陽性確診。診斷為肺炎併敗血症收治加護病房,使用瑞德西韋、抗生素等藥物治療,並插管使用呼吸器。住院後血液培養出多重抗藥性綠膿桿菌,住院當中出現大量胸水及氣胸,使用葉克膜病況仍持續惡化,7月31日死亡。死因為綠膿桿菌敗血症及肺炎,併急性呼吸窘迫及氣胸。羅一鈞表示,綠膿桿菌是容易引發兒童猛爆性重症的細菌,廣泛地存在土壤、污水或潮濕環境,但這名個案為何感染無法得知。12歲以下兒童重症累計156例,肺炎增至21例、腦炎26例、哮吼8例、到院前死亡6例、敗血症3例、共病3例、MIS-C88例、心肌炎1例;死亡增至26例,含肺炎死亡5例。另中重症新增一例青少年個案,為17歲青少女,接種兩劑疫苗,本身有慢性精神疾病、長期服藥。7月30日出現咳嗽、喉嚨痛,採檢新冠確診。8月2日因心悸就醫給予鎮靜劑、8月3日再度因心悸至急診,又給予鎮靜劑。觀察期間突然昏迷,檢查顯示心跳過慢、心律不整、血壓過低,疑似鎮靜劑過量而收治於小兒加護病房。個案8月6日症狀改善已拔管,移除呼吸器。目前意識清楚病況穩定,仍在加護病房治療中,病因為疑似鎮靜劑過量引發心因性休克併新冠確診。目前青少年重症累計12例,包含7例肺炎、2例MIS-C、2例共病、1例心肌炎;死亡維持4例。
-
2022-08-0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2萬3458例 死亡+18 創89天新低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下降,國內新增2萬3458例本土個案、境外個案211例。另死亡個案新增18例,為5月12日以來、相隔89天最低。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和上周二相比增加156人,增加0.7%;但以周日到周二累計人數來看,與上周相比,疫情仍持平。今日新增例本土病例為1萬867例男性、1萬2553例女性、38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4,135例)、台中市(3,063例)、台北市(2,617例)、高雄市(2,248例)、桃園市(2,151例)、台南市(1,834例)、彰化縣(1,133例)、苗栗縣(719例)、雲林縣(712例)、屏東縣(683例)、新竹縣(590例)、新竹市(512例)、宜蘭縣(490例)、嘉義縣(489例)、南投縣(416例)、花蓮縣(411例)、基隆市(330例)、嘉義市(290例)、台東縣(280例)、澎湖縣(192例)、金門縣(155例)、連江縣(8例)。今日新增18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9例男性、9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17例具慢性病史、11例未接種3劑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年6月22日至8月6日,死亡日期介於7月26日至8月6日。今日新增211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116例男性、95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分別自新加坡(4例)、日本及越南(各2例)、韓國、加拿大、柬埔寨、丹麥、菲律賓、挪威、芬蘭及美國 (各1例)移入,另195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期介於今年7月11日至8月8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477萬7903例確診,分別為2萬2172例境外移入,475萬5677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9273例死亡病例,其中9,258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2,010例、台北市1,050例、台中市920例、高雄市855例、台南市726例、桃園市695例、彰化縣544例、屏東縣387例、雲林縣281例、南投縣272例、苗栗縣211例、基隆市210例、嘉義縣207例、宜蘭縣187例、嘉義市152例、花蓮縣150例、新竹縣144例、台東縣135例、新竹市87例、澎湖縣21例、金門縣14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
-
2022-08-0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社區篩檢站8/10前需退場? 王必勝:地方有需要可展延
本土新冠肺炎疫情趨緩,傳指揮中心發函給地方政府,要求在8月10日前讓社區篩檢站退場。對此,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表示,快篩陽性確診已實施兩個多月,PCR篩檢可回歸各醫療院所,但並非要求地方政府在8月10日前需完全退場,地方如有需求可以展延,會再溝通。五月初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延燒,為了滿足篩檢民眾需求,各地方政府紛紛設起大型社區篩檢站。不過衛福部昨日下午發函給各縣市衛生局,指出為因應國內疫情趨緩,並配合衛福部8月1日疫情後續經費檢討會議,要求地方市府於8月10日前完成社區篩檢站退場。王必勝表示,為提供社區篩檢站等外展服務,醫療院所需要耗費大量人、物力。目前新冠疫情趨緩,且民眾使用快篩陽性作為確診依據也已實施兩個多月,社區篩檢站可以逐步退場。但他強調,由於公文也才剛發出,因此不會要求地方政府明天之前就完成退場作業,且有些地方如仍有外展服務的需求,也可視情況繼續執行,會再與主責的國民健康署溝通。至於面對BA.5變異株再起,或是民眾仍有PCR需求,王必勝說,醫院設有PCR門急診且部分診所也可執行PCR,民眾也可利用。
-
2022-08-0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有望降級!社區篩檢站擬8/10退場 PCR費用至今花14億
考量國內疫情趨緩,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昨發函至各縣市政府,要求8月10日前執行社區篩檢站退場機制。國健署長吳昭軍接受電訪證實,因目前快篩視同確診,PCR需求大幅降低,為妥善運用醫療資源及人力,回歸醫療機構及防疫工作,因而發文請各縣市檢討退場。吳昭軍表示,社區篩檢站已設置一年多,且疫情大流行時,因應染疫民眾多擠至醫院急診搶做PCR,因應大量社區篩檢需求,國健署為鼓勵設置社區篩檢站,運用紓困基金補助,但目前可用快篩陽性確診,已有一段時間沒有執行PCR確診,有必要檢討社篩站退場。吳昭軍指出,國健署提供社篩站補助到8月10日為止,若各縣市仍評估有其防疫需求,仍希望設置社篩站,可依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防疫計畫來自行安排。至於此舉是否代表將降級?他回應,須由中央決定。社區篩檢站從起初協助快篩、後轉成PCR,執行1年多來總經費支出,吳昭軍指出,因各縣市政府忙於一線防疫工作,目前已請款約13、14億,但後續仍有些縣市會陸續補請款,使用經費應會持續增加。不少專家憂心BA.4、BA.5疫情於社區竄起,吳昭軍表示,未來若指揮中心認為有需要社區篩檢站,可隨時啟動,會因應指揮中心防疫規定做調整,不過考量現在已無PCR需求,希望讓醫療人力回歸醫療機構或防疫工作上。
-
2022-08-09 醫療.感染科
酒精噴灑消毒對腸病毒沒用 醫師提醒它怕漂白水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許多家長天天噴酒精消毒環境,小孩還是發燒住院,查出是腸病毒,有家長自責以為是酒精消毒沒做好,台中慈濟醫院小兒科醫師黃禹銘說,酒精消毒可預防新冠肺炎,但夏天流行的腸病毒對酒精感受性較差,腸病毒是怕漂白水。2歲女童反覆高燒,體溫最高將近40度,門診醫師依抽血報告、胸部X光以及PCR陰性結果判定不是感染新冠肺炎,從身體評估發現女童上顎出現多顆潰瘍,且精神與食欲明顯下降,肌抽躍次數變多,診斷是泡疹性咽峽炎及脫水,也就是腸病毒,安排住院。小兒感染專科黃禹銘醫師指出,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間,要注意和腸病毒的鑑別診斷,像是腸病毒會有的肌抽躍、紅疹,新冠病毒也可能會出現,鑑別仍要靠快篩。經過治療,女童症狀改善平安出院前,媽媽擔心著家裡的環境消毒,她告訴醫療人員,疫情期間格外小心,平日在家也嚴加防範,天天都用酒精消毒居家環境,很謹慎小心,不知女兒為何還是會染上病毒。黃禹銘醫師說明,新冠肺炎病毒、腸病毒是兩種構造不同的病毒,新冠肺炎病毒有外套膜,用酒精就可以殺死,所以勤於酒精乾洗手就有用;腸病毒沒有套膜必須用消毒能力更強的肥皂、洗手液濕洗手才行,他建議同時有新冠疫情與腸病毒的流行期,環境許可時,使用效用更廣的濕洗手。環境消毒方面,黃禹銘強調,酒精可以對付新冠肺炎病毒,但對腸病毒效果較差,不能發揮保護作用,環境中如果有腸病毒,噴再多酒精也不能完全消滅掉;漂白水則能適用新冠肺炎與腸病毒的環境清消,他建議家長考慮用漂白水,發揮更全面的防護作用。
-
2022-08-0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快篩試劑1劑最貴315元 指揮中心允檢討售價
消基會昨公布市售快篩試劑售價調查結果,發現市售一劑價格全高於政府配售價格一百元,最高甚至賣到三一五元,平均售價也遠高於鄰國。消基會呼籲,政府應檢討是否停辦快篩試劑徵用配售制度,或帶頭降低快篩試劑配售價格,以引導市售價調降,並立案調查是否有不當取價及市場不法約定價格。消基會日前訪價發現,即使最低一劑一二五元,都高於配售價,最高甚至三一五元。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回應,為因應未來BA.5新一波疫情,需備妥快篩試劑安全存量,近日就會實施第四輪實名制,並檢討非徵用快篩試劑價格,讓民眾取得平價快篩試劑。藥師公會理事長黃金舜則說,中央快篩存量應已充足,不應再限制民眾一輪只能買一次,讓有需要的民眾隨時可取得平價快篩試劑,回歸正常市場機制。另國人對快篩需求明顯降低,藥局端每天販售快篩數量相當少,應考慮讓實名制告一段落。
-
2022-08-0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幼兒BNT前2劑需隔4周 不建議混打
儘管BA.5變異株恐在一兩周後再掀一波疫情,但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昨仍不建議縮短BNT幼兒疫苗接種時程,反而決議第一、二劑間隔拉長到四周,後兩劑則間隔八周;另不建議莫德納及BNT疫苗混打,而實際開打時間,則視疫苗到貨時間而定。食藥署七月底通過BNT幼兒疫苗「緊急使用授權」(EUA),當時仿單內容為BNT可供六個月至四歲兒童接種,建議施打三劑,每劑三微克。一、二劑間隔三周,後兩劑間隔八周,共需十一周時間。ACIP召集人李秉穎說,昨專家們對於施打間隔意見沒歧異,因目前疫情未特別嚴峻,無需縮短接種間隔。ACIP專家委員最後決議,將前兩劑間隔拉長為四周,較原先仿單三周還多出一周。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因成人、兒童劑型的BNT疫苗間隔都是四周,均比仿單多一周,這次幼兒前兩劑拉長至四周,希望降低副作用,也避免第一線臨床人員搞混。至於BNT幼兒疫苗何時開打?指揮官王必勝說,仍在安排廠商出貨時間,但實際出貨時程仍未定。不過,相關測試品將在這兩天抵台,以利食藥署先進行測試。
-
2022-08-0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抽驗北部本土個案 一成是BA.5
昨新增一萬五二○六例新冠肺炎本土個案,創四月卅日以來的新低;死亡個案新增廿六例,為八十五天來的新低。不過,BA.5變異株疫情升溫,昨雙北、桃園等三市出現九例BA.5本土個案,已占整體抽驗比率的百分之五,比上周翻倍,北部更已到一成。指揮官王必勝預期,一至兩周後疫情可能上升。行政院長蘇貞昌昨召開擴大防疫會議,指揮中心會中報告,國內已先後驗出廿三起BA5本土病例,加上社區人流活動回升,且近期境外移入病例數仍高,檢出變異株以BA.5為主,國內各項防疫措施有必要維持。「BA.5疫情一定會導致一波上升疫情,確診數會增加,但規模無法確定。」王必勝說,分析國際疫情,BA.5重症和死亡率並未增加,民眾不用過度擔心。指揮中心持續觀察國內狀況,緊盯重症、死亡率,民眾仍須遵守防疫措施。目前確診個案不會做病毒基因定序。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日前特別抽檢一七一例本土個案進行定序,昨確認九例為BA.5本土社區感染病例,集中在雙北及桃園;相較上周抽驗占比約百分之二至三,這周翻倍到約百分之五。羅一鈞說,進一步分析個案分布,北部確診者中,抽驗感染BA.5比率已達一成,社區已有多點傳染鏈,預期單日確診個案數將慢慢增加。羅一鈞說,九例BA.5本土個案為四男五女,感染原不明,並無接觸過確診者,皆為輕症,症狀為發燒、喉嚨痛、頭痛等;五例為台北、桃園等散發個案,另外四例則為兩起家庭群聚,分別是廿多歲及卅多歲兒子確診感染BA.5,追溯檢驗發現,兩個案的母親也為陽性,基因定序同為BA.5。羅一鈞說,現已匡列相關接觸者廿人,其中十一人陰性,五人陽性尚在定序中,另四人採檢中。此外,昨起桃園機場放寬轉機規定,取消專屬候機室及轉機停留時間十二小時內等限制,開放可到出境區購物及用餐,藉此提升轉機作業效率及旅客便利性。昨新制上路首日,管制區出境長廊湧現大批轉機客。
-
2022-08-0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BNT幼兒疫苗 ACIP決議接種間隔不調整
衛福部食藥署周一通過BNT幼兒疫苗的「緊急使用授權」(EUA),但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下午開會討論相關接種事宜。ACIP召集人李秉穎會後表示,疫苗接種間隔不會縮短;另外不建議莫德納及BNT疫苗混打。不過根據指揮中心傍晚發布的決議,第一劑與第二劑間隔至少4週,第二劑與第三劑間隔至少八周,共需12周。對於前兩劑間隔拉長為四周,較原先仿單多一周,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因成人、兒童劑型的BNT疫苗間隔都訂為四周,比原先仿單多一周;一方面是降低副作用,另一方面也避免第一線臨床人員搞混。根據食藥署上周通過的EUA仿單,BNT可供六個月至四歲兒童接種,建議施打三劑,一、二劑間隔三周,後兩劑間隔八周,共需十一周時間。李秉穎表示,會議中專家們對於施打間隔的意見沒有歧異,由於幼兒接種疫苗的副作用沒有青少年來得大,因此無需拉長接種間隔以降低副作用。另外,目前整體疫情的趨勢沒有特別嚴峻,也無需縮短接種間隔。李秉穎說,會中專家針對四歲多快五歲的幼兒疫苗銜接有較細部的討論和建議,例如接種第一劑時快要五歲,等到要接種第二劑或第三劑疫苗時,究竟適用幼兒劑型還是兒童劑型;不過相關細節交由指揮中心宣布。至於有些家長已帶幼兒接種第一劑莫德納疫苗,第二劑是否能混打BNT?李秉穎則表示,ACIP不建議混打。
-
2022-08-0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醫稱「對抗BA.5口服藥量需增加」 羅一鈞分析後打臉
BA.5變異株疫情來勢洶洶,全台本土案例逐漸上升,胸腔科醫師蘇一峰近日在臉書上分享日本研究指出,「目前的抗病毒藥物對抗BA.5效果會下降。」因此需加重劑量。對此,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該研究尚未有人體臨床數據,建議還是要依照醫囑服用,切莫自行增減藥量。蘇一峰日前在臉書上分享,日本最新研究指出,「目前的抗病毒藥物對抗BA.5效果會下降,需要更多藥量達到一樣效果,Remdesivir (瑞德西韋)1.2倍和 Molnupiravir (默沙東)1.5倍,Paxlovid(倍拉維)nirmatrelvir1.6倍。」對此,羅一鈞今解釋,該研究是由日本團隊投書給新英格蘭期刊的研究,主要是針對單株抗體研究,而非目前主要流行的Omicron BA.1到BA.5變異株;實驗室也是以病毒株與藥物進行實驗室檢驗,非人體臨床治療。羅一鈞說,該研究得出來的數據,並非口服藥治療效果,數據顯示的所謂藥量濃度要提高,比較對象是新冠肺炎的原始武漢病毒株,不是目前流行BA.5變異株。「事實上BA.2要用到的藥物濃度最高。」羅一鈞指出,BA.5在藥物濃度上,其實跟BA.2所需劑量相較,倍拉維只要3分之1,莫納皮拉韋更僅需一半。羅一鈞提醒,藥物濃度增減的考量,不是單純實驗室操作就可以決定,還是要看臨床人體實驗數據,不會用這個研究數據就將BA.5藥量減半;仍須透過嚴謹的藥物濃度動力學,以及人體臨床試驗數據來分析。他也呼籲,不要用報告來增減藥物,要非常小心,請民眾依照醫囑服用即可,切莫自行增減藥量。此外,有專家表示,民眾第三劑若超過4個月就等於沒打一樣,呼籲擴大第四劑的施打政策。對此,指揮官王必勝表示,很多熱心的專家學者都會根據看到的文獻資料做評論,但還是需要進行廣泛綜合的考量,相關政策都有專家小組做討論。王必勝強調,指揮中心對於第四劑政策,不會進一步放寬,會根據研究實證判斷,各項研究判斷標準也都不太一樣,請民眾配合中央的疫苗施打政策,50歲以上民眾若有意願即可接種,建議65歲以上民眾盡速施打。
-
2022-08-0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確診判定要用快篩卻好貴! 王必勝:會再推第四輪
快篩實名制第三輪7月1日實施後一直未實施第四輪,民眾遲遲無法再次購買。然而市售快篩試劑最貴一劑280元,平均也要160元,但現行可以快篩陽性作為確診依據,有需求民眾大喊吃不消。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表示,會再推出第四輪,而針對非徵用快篩試劑的價格,也會做通盤檢討。王必勝表示,快篩試劑因應疫情發展要有安全存量,目前快篩實名制還在第三輪,很快會推出第四輪。市場機制可能會受到徵用數量影響,因此會針對總存量做通盤檢討,目前八大通路和超商販售的快篩試劑為180元,會再檢討實名制和價錢間的影響,加以檢討。另有民眾投訴要去日本,但醫院卻要求收費開適航證明。王必勝表示,經了解這個證明其實和防疫無關,如果民眾對醫院收費有疑慮,可向地方衛生局申訴。目前所知是新北的案件,如需要中央指揮中心判斷,指揮中心也會和新北衛生局聯絡。
-
2022-08-0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疫情未見明顯反轉…BA.5社區逐漸散布中 王必勝曝病例上升時間點
原持續緩降的新冠肺炎疫情,昨因新冠肺炎單日確診數較上周日單日上升4.5%,因此外界擔心是否出現疫情反轉。不過今天確診數則又降為百日來新低,僅新增1萬5206例。指揮官王必勝表示,依據病例的一周總數來看,目前還是在持續緩降,預測這周會比較平坦,一至兩周後可能會上升。王必勝表示,針對BA.5疫情一定會有一波上升疫情,確診數會增加,但規模無法確定。不過國際上來看,重症和死亡率並未增加,民眾不用過度擔心。指揮中心一直在觀察國內狀況,尤其緊盯重症、死亡率,民眾在防疫規定解除前都要遵守。沒有施打疫苗的脆弱族群,包括幼兒、長者,照顧者要注意防護,必要時要戴口罩並勤洗手;未接種疫苗者外出要戴好口罩,不要去人潮多的地方或餐廳。王必勝表示,現在民眾雖然可以使用快篩陽性確診,但社區有一套監測機制,透過PCR檢驗抽樣定序,以了解BA.5在社區流行的情形。而根據判斷,現在BA.5在社區中逐漸有散布的跡象。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今天新增的BA.5個案有兩例為新北家庭群聚、兩例為台北家庭群聚、五例為台北和桃園的散發個案,皆為輕症,症狀為發燒、喉嚨痛、頭痛等,大部分到醫院急診篩檢或是自行快篩後,仍到醫院PCR採檢確認,並由合約實驗室挑選定序;另外有些是接觸者採檢而驗出。羅一鈞說,今天公布的BA.5個案都不是重複感染個案,但許多個案同住家人曾經確診過,後續要PCR採檢,病毒量高才能做定序比對。目前北部BA.5占比約10%,有傳染鏈持續中。而病毒序列除了家庭當中的接觸者呈現一致外,其他序列都不同,代表各自有不同的感染源,社區有多點傳染鏈再進行。
-
2022-08-0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BNT幼兒疫苗怎麼打?ACIP下午開會 但到貨要再等等
衛福部食藥署上周一通過BNT幼兒疫苗的「緊急使用授權」(EUA),但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尚未討論疫苗接種事宜。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說,ACIP會議將於今天下午舉行,會請專家做出決定。另測試品這兩天抵台,以利進行相關測試。不過對於BNT幼兒疫苗何時到貨,王必勝表示,廠商出貨時間還在安排中,但因原廠正在做調整以及品管因素等,曾詢問廠商出貨行程,但尚無答案,會再催促。根據食藥署通過的EUA仿單,BNT可供六個月至四歲兒童接種,建議施打三劑,一、二劑間隔三周,後兩劑間隔八周,共需十一周時間。不過ACIP屆時開會是否會縮短接種間隔,仍待專家開會決議。目前六個月至四歲幼兒可接種莫德納疫苗,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目前該年齡層接種率為14.2%。
-
2022-08-0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BA.5疫情上升新增9例本土個案 集中北北桃
BA.5變異株疫情升溫,今指揮中心公布再增九例本土個案,包括兩起、共四位家庭群聚,個案分布於北北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目前本土BA.5個案累計23例,估計國內BA.5的佔比約5%,隨境外個案增加,預期會慢慢提升。羅一鈞表示,新增9例Omicron亞型變異株BA.5本土個案,為4名男性、5名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60多歲,發病日介於7月25日至8月3日,確診日介於7月27日至8月3日。其中4人為兩起家庭群聚案,分別先驗出家庭中20多歲和30多歲男性,接著驗出家中的母親也陽性,且定序為BA.5。衛生單位已啟動疫情調查並匡列相關接觸者,目前共匡列20人,其中11人陰性、5人陽性,安排採檢中。羅一鈞表示,上周BA.5約佔2~3%,這周雖翻倍但仍為少數;而北部佔比約10%。從國外趨勢來看BA.5會慢慢取代BA.2,疫情趨勢會先看到病例數持平然後翻轉。但國際觀察BA.5仍以輕症為主,重症率沒有比BA.2高,若未來疫情往上增加,病例數住院數會看出一併上升的趨勢。另境外移入個案中新增檢出8株Omicron BA.4及64株Omicron BA.5,個案分別為45例男性、27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入境日介於今年7月16日至7月30日。其中檢出Omicron BA.4個案為美國2例、柬埔寨、英國、香港、泰國、越南、韓國各1例;檢出Omicron BA.5個案分別為菲律賓9例、美國5例、印尼、泰國、義大利及澳大利亞各4例、法國、馬來西亞及新加坡各3例、加拿大、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英國、荷蘭及德國各2例、土耳其、日本、印度、吉爾吉斯、西班牙、希臘、亞美尼亞、波蘭、芬蘭、柬埔寨、埃及、馬爾他、越南、葡萄牙及韓國各1例。截至目前國內累計檢出Omicron亞型變異株境外移入確定病例分別為BA.4有71例、BA.5為468例、BA.2.75為2例;另累計23例BA.5本土確定病例,尚無BA.4或BA2.75本土確定病例。世界衛生組織(WHO)於8月3日資料指出,BA.5變異株現為全球主流株,佔比約為70%,BA.4變異株佔比約為12%,迄今至少100個國家通報 BA.5變異株感染病例,已於歐美及日、韓、紐、澳等多國廣泛傳播,造成病例、住院及重症數增加,鄰近新加坡、中國大陸、香港、泰國、印尼及越南等亦均報告BA.5變異株本土疫情。依現有研究顯示,已接種三劑mRNA疫苗成人且曾感染Omicron其他亞型變異株者,對BA.5變異株仍具9成保護力,另BA.5變異株感染者整體住院風險低。依現有研究顯示,BA.4及BA.5致重症機率尚無明顯較高,但傳染力已提高,仍需嚴密監測。為加強本土個案Omicron BA.4、BA.5等變異株病毒監測,指揮中心已增加本土個案變異株型別檢驗及定序比例,並著重於COVID-19兒童腦炎等重症及重複感染個案呼吸道樣本基因定序作業,另規畫以現行呼吸道病毒合約實驗室監測網絡加強社區中個案之監測。另外,接種COVID-19疫苗可降低因感染COVID-19造成之重症、住院或死亡風險。指揮中心呼籲民眾仍須落實勤洗手、戴口罩等個人防疫措施,並儘速完成疫苗接種,以獲得保護力。
-
2022-08-0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今本土新增1萬5206例創百日新低 死亡增26例
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單日確診數昨天略增後,今天再度下探。國內今天新增1萬5206例,創下4月30日以來新低;境外移入個案新增206例。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目前病例數還是持續下降,還是要注意,之後可能還會有病例數上升的狀況。另死亡個案新增26例,也創下5月15日以來、相隔85天新低;中重症新增45例。今年以來中重症累計2萬1800例,死亡8402例。今日新增本土病例,7098例男性,8094例女性,14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2,847例),台中市(1,850例),桃園市(1,693例),台北市(1,500例),高雄市(1,422例),台南市(1,147例),彰化縣(705例),新竹縣(495例),苗栗縣(457例),雲林縣(417例),屏東縣(396例),新竹市(327例),宜蘭縣(289例),花蓮縣(288例),南投縣(284例),嘉義縣(282例),基隆市(260例),嘉義市(157例),台東縣(151例),金門縣(132例),澎湖縣(104例),連江縣(3例)。今日新增26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12例男性、14例女性,年齡介於5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23例具慢性病史、17例未接種3劑疫苗。確診日介於今年5月16日至8月6日,死亡日期介於6月17日至8月6日。今日新增206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105例男性,101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分別自越南(13例)、香港(5例)、泰國(3例)、中國(2例)、美國、澳大利亞、德國及菲律賓(各1例)移入,另179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期介於今年7月9日至8月7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475萬4268例確診,分別為2萬1960例境外移入,473萬2254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9255例死亡病例,其中9,240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2,008例、台北市1,052例、台中市919例、高雄市849例、台南市724例、桃園市694例、彰化縣541例、屏東縣387例、雲林縣280例、南投縣272例、苗栗縣211例、基隆市210例、嘉義縣204例、宜蘭縣187例、嘉義市152例、花蓮縣149例、新竹縣144例、台東縣135例、新竹市87例、澎湖縣21例、金門縣14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
-
2022-08-0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確診+21771例 疫情反轉?指揮中心:待觀察
昨新冠肺炎新增二萬一七七一例本土個案、二七三例境外移入,以及八十七例中重症個案、四十二例死亡。本土單日新增病例數較前一天上升逾一成,也比上周日增加百分之四點五,疫情是否反轉向上?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還需觀察整周累計確診數,「接下來這周,持平可能性較大」。昨新增四十二名死亡個案,年齡介於四十多歲至九十多歲,其中廿五例未完整接種三劑疫苗。至於八十七例中重症個案中,一例為二歲女童重症,罹患「孩童多炎症後群」(MIS-C)。莊人祥說,女童無慢性病史,未接種疫苗,六月九日確診,七月卅日起持續發燒,八月二日出現嘔吐、腹瀉、咳嗽等症狀,八月四日急診,收治住院後檢查懷疑為MIS-C。此外,指揮中心宣布自今天零時起,桃園機場開放轉機旅客候機期間可至出境區購物及用餐,同時取消專屬候機室、轉機停留時間十二小時內及行程須開立在同一本票等規定。桃機公司表示,六月十五日開放轉機以來,截至七月底轉機運量已達八點八萬人次,八月更出現每天轉機逾五千人次,新制將大幅提升轉機效率及旅客便利性,有助桃機再爭取中轉客。
-
2022-08-0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疫情反轉? 莊人祥:這周可能持平
國內今天新增本土個案2萬1771例,單日新增病例數較昨天多出約兩千例,約上升10.5%;與上周日相比多出九百多例,增加4.5%。針對個案數回彈是否代表疫情開始反轉,莊人祥表示,除了這周日和上周日的單日比較外,也需要比較整周累計的確診數才能判定,疫情持平、回升或持續下降都有可能;不過「接下來這周持平可能性較大」。莊人祥表示,這兩天的確診人數「較詭異一些」,昨天降得很低(新增1萬9753例),以致於今天看起來增加較多,還需要多觀察幾天確認數字起伏的原因。他說,除了前後兩周單日的確診數比較,也還需要看每周累計確診數的趨勢。由於周日是一周統計的開始,因此還需要觀察這周的狀況,才能判定疫情是否反轉。未來持平、回升或持續下降都有可能,但接下來這周持平的機率比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