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0 失智.長期照護
搜尋
數位人道協會
共找到
3
筆 文章
-
-
2023-08-31 醫聲.高齡社會
享受數位陪伴 偏鄉、身障者線上輕鬆跨出門/送餐人生5
新冠疫情促使整體社會數位能力提升,不過對於獨居長者來說,因為社交網絡薄弱,要數位轉型仍是困難。Wacre遠距健康及數位人道協會創辦人潘人豪表示,對於高齡長者來說,無論是線上線下的社交活動,都有助於促進認知功能,維持生理機能,如果少掉這個連結,像是疫情期間,許多失智長者減少了外界的生理、心理刺激,短時間就從輕度失智變為中度失智。潘人豪以自己的母親為例,因為中風半癱需聘請外勞照顧,新、舊外勞交接後,因為新外勞怕媽媽跌倒,不敢讓媽媽走路,短短一至兩個月時間,少了活動刺激,加劇媽媽的肌少症,從過去旁人攙扶下可以自行走路,也可以甩動腳,但現在別人攙扶下走路更加吃力。在高齡社會下,延緩、維持生理機能十分重要,因為退化速度實在太快。潘人豪表示,政府推行長照2.0,利用不同資源鼓勵長輩到社區據點,使用共餐、課程,增加社交活動,提升健康識能,但如果是身障者或不良於行者,則需要家屬多加費心,安排交通接送,讓長輩到日照中心與其他長輩互動。在新冠疫情影響下,諸多社區據點轉以線上遠距課程進行,民眾在家就能同步跟老師做運動,克服無法出門的障礙,與此同時,也吸引到一群身障朋友,加入線上課程使用行列。潘人豪說,像是wacare 提供線上live課程,同時間500名同學在線上,開鏡頭與老師一起互動,即使長輩在家,但給予他「數位陪伴」感,讓他感受互動性,與單純看電視、滑手機看影片有很大差異。近年全台已有超過20個縣市,600個社區據點使用Wacare平台,替長輩做健康促進活動,先前與台東縣社會處合作,一堂線上拳擊有氧,同時有40個社區、800個長輩同時在線上上課。潘人豪說,長輩會有「數位恐懼」,對於嘗試新事物有恐懼感,往往不敢「下一步」,就怕一個不小心弄壞手機,但只要有人教他一次,學會就上手,因此許多長輩疫情期間,靠著孫子女教導精進數位能力。雖然疫情後許多人回歸線下活動,但仍有許多長輩愛上線上課程,包括騎機車、到運動中心運動,無時無刻都掛在網上,產生高度數位黏著度。但對於獨居長者來說,少了家人幫忙,數位能力較難快速進步。
-
2021-08-29 新聞.元氣新聞
斜槓醫師捐版稅 挺遠距醫療
年輕醫師「斜槓」的例子不少,甫獲金曲獎最佳新人獎的神秘女聲「?te壞特」,是通過國考的外科醫師;今年東京奧運羽球「麟洋配」奪金,最先畫出球在界內得分決定性畫面,被稱為「新時代國旗」的原創者「黃豆泥」,也是醫師。他長期關注偏鄉醫療,把作品拍賣所得版稅捐給數位人道協會,支持偏鄉遠距醫療。「黃豆泥」畢業於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曾在榮總體系擔任實習醫師,目前就讀研究所,同時也是圖像創作者,與夥伴合創「病態美學」,曾與台中科博館合作「島嶼浮塵─PM2.5視界特展」,以肺癌病理切片凸顯中部空汙問題。他說「看病理切片很痛苦,但圖像卻是美麗的,體現疾病痛苦跟美麗相互矛盾之處」。日前東奧羽球男雙金牌戰,最後一顆壓線球得分,為台灣奪下一面金牌,令不少民眾津津樂道。黃豆泥表示,很喜歡乾淨、具象徵性的符號,看到壓線球畫面後,腦中立刻浮現靈感,比賽結束十五分鐘內便完成繪製,沒想到後續反應熱烈,甚至出現版權爭議,讓他始料未及。版稅雖非大額捐款,黃豆泥決定捐給長期做遠距醫療的數位人道協會。黃豆泥說,就讀台中一中時曾參與偏鄉課輔近三年,發現資源分配嚴重不均,而台灣一年僅有一千三百個醫師名額,稀缺性高,但大多數想在大都市服務,希望藉捐款,提高社會對偏鄉醫療資源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