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20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搜尋
戴口罩
共找到
3119
筆 文章
-
-
2022-06-1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今本土+5萬561例、172例死亡 羅一鈞:中南部正脫離高原期
本土疫情持續下降,新增本土個案人數連續三天維持5萬多人。國內今天新增5萬561例本土個案、75例境外個案,172例死亡個案。代理發言人羅一鈞表示,各區均呈現下降或緩降情形,中南部正在脫離高原期,周一起可望每日可望維持新增確診5萬人以下。今日新增之5萬0561例本土病例,為2萬3669例男性、2萬6873例女性、19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台中市(7,820例)、高雄市(7,391例)、新北市(6,133例)、台南市(5,085例)、桃園市(4,093例)、彰化縣(3,750例)、台北市(3,265例)、屏東縣(2,248例)、雲林縣(1,311例)、南投縣(1,254例)、新竹縣(1,203例)、苗栗縣(1,124例)、嘉義縣(1,048例)、新竹市(1,008例)、宜蘭縣(969例)、嘉義市(664例)、基隆市(663例)、花蓮縣(637例)、台東縣(504例)、澎湖縣(252例)、金門縣(123例)、連江縣(16例)。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172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107例男性、65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166例具慢性病史、100例未接種3劑 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10日至6月16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13日至6月16日。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75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42例男性、33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美國(7例)、越南(2例)、新加坡、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法國、泰國、西班牙及德國(各1例)移入,另60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5月27日至6月18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329萬5076例確診,分別為1萬3823例境外移入、328萬1199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5221例死亡病例,其中5,206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498例、台北市821例、台中市433例、桃園市395例、高雄市388例、台南市283例、彰化縣225例、屏東縣179例、基隆市149例、宜蘭縣120例、南投縣113例、雲林縣103例、花蓮縣83例、嘉義縣及新竹縣各77例、苗栗縣73例、台東縣70例、嘉義市62例、新竹市42例、金門縣10例、澎湖縣5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6-1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5萬3643 境外64 死亡181人 病例數較昨降2.8%
指揮中心今(18)日公布,新增本土案例5萬3643例,境外移入64例、死亡案例181例。指揮中心代理發言人羅一鈞表示,今日各縣市新增病例數沒有超過8千例,且新增個案數比昨日下降2.8%。今縣市新增病例數排名,包括台中新增7983例、高雄7579例、新北6398例、台南5322例、桃園4611例、彰化4247例、台北3463例。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53,643例本土病例,為25,098例男性,28,514例女性,31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台中市(7,983例),高雄市(7,579例),新北市(6,398例),台南市(5,322例),桃園市(4,611例),彰化縣(4,247例),台北市(3,463例),屏東縣(2,512例),雲林縣(1,535例),苗栗縣(1,320例),新竹縣(1,243例),南投縣(1,220例),嘉義縣(1,094例),宜蘭縣(963例),新竹市(888例),花蓮縣(809例),嘉義市(752例),基隆市(663例),台東縣(609例),澎湖縣(245例),金門縣(162例),連江縣(25例)。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181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102例男性、79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164例具慢性病史、127例未接種3劑 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4日至6月15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26日至6月15日。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64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38例男性,26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60多歲,分別自美國(4例),土耳其及越南(各3例),英國及法國(各2例),沙烏地阿拉伯、瑞典、泰國及新加坡(各1例)移入,另46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6月16日至6月17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2,692,040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9,443,761例排除),其中3,244,453例確診,分別為13,748例境外移入、3,230,651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5,049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5,034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474例、台北市813例、台中市410例、桃園市377例、高雄市370例、台南市275例、彰化縣209例、屏東縣169例、基隆市147例、宜蘭縣116例、南投縣105例、雲林縣96例、花蓮縣76例、嘉義縣75例、新竹縣72例、台東縣及苗栗縣各68例、嘉義市58例、新竹市41例、金門縣10例、澎湖縣5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6-1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記者會停開=疫情降溫?陳其邁:過防疫新生活
高雄市每天舉行的防疫記者會,今起周休假日暫停召開,市長陳其邁今早表示,疫情已從高原期逐步緩降,民眾應慢慢回歸到正常生活,不過他也提醒,高雄近日各有一例BA.4及BA.5個案,仍會強加邊境監測。新冠肺炎疫情升溫以來,陳其邁每天午後天天坐鎮召開防疫會議,接續舉行記者會對外說明,不過昨晚府方的市政行程,周六、周日2天均未排入防疫記者會,引外界好奇。陳其邁今早表示,近日高雄確診病例從9千降到8千,今天預估7千多,疫情從高原期逐步緩降,一方面得力於民眾做好防疫;另方面居家照護系統運作一段時日,民眾經由早期篩檢、早期治療,輕重症達到分流。他說,大家慢慢回歸到正常生活,但防疫的規定並沒有鬆散,而是要過所謂的「防疫新生活」,讓日常防疫措施融入生活習慣。他進一步說明,平日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等作法都沒有改變,但在戶外活動就不要太緊張,尤需提醒的是,家有慢性病或居家照護的長輩、小孩,要特別小心,盡量不要共餐,共處最好帶口罩。長輩年邁、扺抗力不好,又沒打疫苗的風險較大,中重症即以老人居多。大家把握這些原則,心情放輕鬆正常生活,這就是防疫新生活陳其邁說,高市目前專責及負壓病床空床率達51%,出院的比入院的多,嚴峻考驗的這一關已經過去,接續確診風險高的長照機構,會加速投藥,高雄目前長照機構投率已達97.4%,一般居家照護的長輩,一旦發現染疫,也鼓勵基層醫師多投藥,市府進行居照派案時,優先把高風險對象派到備有藥物的診所,就是為了投藥。「疫情逐漸降溫,但若大家都不防疫,疫情還是會回來」,陳其邁指高雄目前各有一例BA.4及BA.5病例,昨已提醒航港局、港務公司加強邊境基因監測。
-
2022-06-1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Omicron致死率將再創高 專家曝此波疫情結束時間點
Omicron疫情延燒,指揮中心最新統計,今年截至六月十六日,國內本土病例累計達310萬7千多例,中重症1萬1千多例,死亡4015例,依各年齡層分析感染率及致死率,全年齡致死率為萬分之13,死亡個案以高齡者居多,90歲以上致死率達5.89%。國內專家表示,此波疫情約再持續兩周就會結束,死亡人數就會減少,但兒童、年長者不可輕忽,務必避免感染,降低引發重症致死風險。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最新年齡層分析,70歲確診者達13萬8千多例、死亡800多例,致死率約為0.63%;80歲年齡層確診6萬多例、死亡1300多例,致死率2.22%;90多歲年齡層確診1萬5千多例,死亡900多人,致死率5.89%。黃立民預估,此波疫情,致死率再高也有限,推估Omicron致死率約介於萬分之13至15,而目前疫情趨緩醫療量能較為寬鬆,有利於病人治療,且治療也愈來愈有經驗,只要能落實早期快篩確診、早期給藥,不要拖延至3、4天後給藥,並依患者病情開立免疫調節劑治療,同時加強加護病房患者治療,就可降低死亡人數,往後應該有2個月的好日子。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及黃立民都說,目前疫情正逐步趨緩、下坡中,約再持續兩周就會結束,屆時死亡人數就會減少,但目前受到日前中南部疫情影響,死亡人數還是會增加一些。洪子仁說,若只觀察Omicron致死率,可能受到黑數影響而有所偏差,因此採用全人口致死率較爲精準,目前國內受新冠病毒影響全人口致死率為萬分之1.6,預估往後致死率約介於紐西蘭的萬分之2.5及南韓萬分3.6,至於Omicron致死率,有可能維持在萬分之15至20。「對年長者來說,這是不好的時代,新冠病毒的威脅會一直都在。」黃立民說,全世界年長者的致死率都很高,感染後幾乎都是去掉半條命,原因是年長者身體虛弱,免疫反應差,染疫後病毒繁殖不受控制,幾乎很難治療「能做的十分有限」;臨床發現,80歲以上年長者確診後,使用瑞德西韋治療2至3天,PCR檢測Ct值仍低,病毒量也只能減少一半,顯示藥物抑制病毒效果不佳。避免確診者染疫死亡,黃立民及洪子仁均提醒,年長者及身邊家人應要打滿3劑疫苗,如果符合資格也應盡速打第4劑疫苗,平時落實戴口罩、勤洗手避免染疫。
-
2022-06-1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入境檢疫調整3+4 「Q&A」提醒民眾勿違法被重罰
台南市衛生局長許以霖表示,自6月15日0時起,入境檢疫措施調整為3天居家檢疫後接續進行4天自主防疫;為保護家人健康,4 天自主防疫期間,家人不可以共同居住,仍須以1人1戶為原則,未能符合1人1戶者須入住防疫旅宿。衛生局呼籲檢疫者及隔離者於自主防疫期間仍應遵守相關防疫規範,降低潛在的傳播風險。衛生局也推出Q&A看板提醒民眾注意:除了搭乘防疫車隊外,民眾入境檢疫申報時勾選「親友/機關團體車輛接送」,即可由親友車輛接送至檢疫地點,並請配合各航空站揭示的交通動線規劃辦理,以及參照防疫車隊之防疫規範,落實各項防疫措施;3天居家檢疫及4天自主防疫以同一地點為原則,如自主防疫與居家檢疫不同地點,檢疫者應向關懷員提出申請,經同意後簽具異動聲明書,始得變更地點,地點更換以1次為限。自主防疫期間,有工作及採買生活必需品或進行商務履約之上班、參訪、演講、開會之必要情形才可外出,且避免出入人潮擁擠場所或與不特定對象接觸,並應全程佩戴口罩,維持社交距離。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6日公布「防疫旅館管理指引修正重點」,說明居家檢疫或隔離者在自主防疫期間,得依照防疫旅宿業者揭示之方式,向業者出示其2日内快篩檢測陰性及身分證明等文件後,於必要時出入防疫旅宿。另外考量自主防疫期間仍可能具傳染風險,當必要外出事由已完成後應儘速返回防疫旅宿;倘自主防疫者發生外出未歸之情事時,請防疫旅宿業者協助於其外出次日上午通報地方政府,俾利地方政府後續查處。
-
2022-06-1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5萬5261例 境外74再增BA.4、BA.5 下周有望5萬以下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國內新增5萬5261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5萬5187例本土個案及74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54例死亡。指揮中心代理發言人羅一鈞表示,今天病例數本土5萬5187,各縣市都沒有超過9千例,比較高還是六都,整體病例數下降12.6%,六都都有下降10%以上,逐漸下降趨勢很明顯,大約在下周可以穩定,本土病例數可以控制5萬例以下。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55,187例本土病例,為25,821例男性、29,345例女性、21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台中市(8,323例)、高雄市(8,248例)、新北市(6,671例)、台南市(5,465例)、彰化縣(4,316例)、桃園市(4,305例)、台北市(3,726例)、屏東縣(2,659例)、雲林縣(1,421例)、苗栗縣(1,344例)、南投縣(1,316例)、新竹縣(1,262例)、嘉義縣(1,054例)、新竹市(976例)、宜蘭縣(959例)、嘉義市(751例)、花蓮縣(730例)、基隆市(663例)、台東縣(571例)、澎湖縣(256例)、金門縣(136例)、連江縣(35例)。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154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88例男性、66例女性,年齡介於4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144例具慢性病史、96例未接種3劑 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7日至6月14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11日至6月15日,詳如新聞稿附件。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74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51例男性、23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70多歲,分別自馬來西亞、泰國及美國(各3例)、德國及新加坡(各2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比利時、柬埔寨、法國及英國(各1例)移入,另56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4月19日至6月16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2,622,602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9,427,808例排除),其中3,190,787例確診,分別為13,685例境外移入、3,177,048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4,868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4,853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458例、台北市802例、台中市388例、桃園市358例、高雄市352例、台南市252例、彰化縣195例、屏東縣161例、基隆市143例、宜蘭縣111例、南投縣97例、雲林縣88例、花蓮縣75例、嘉義縣71例、新竹縣及台東縣各68例、苗栗縣64例、嘉義市51例、新竹市37例、金門縣9例、澎湖縣5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6-1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中重症破萬例 9成是長者 專家呼籲盡早用藥
台灣新冠肺炎確診案例累積已破300萬例,雖99%以上都是輕症,但二個多月來中重症也破萬例。其中,60歲以上長者,僅佔全體確診病例的16%,卻佔中重症的85.7%,死亡病例的9成,這群長者一旦發展到中重症,死亡率近4成,相當於每三人會有一人死亡。因此,專家建議,長輩疑似染疫時要立即快篩或做核酸檢測,一旦確診要儘快使用抗病毒藥,才能減少死亡危機。衛生署疾病管制署預防接種諮詢小組召集人、台灣疫苗推動協會榮譽理事長暨台大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李秉穎指出,「所有的病毒感染都一樣,要在病毒沒有大量複製前,在火勢擴散之前,就把星星之火給消滅掉,老人家感染新冠肺炎,最怕肺炎、心臟發炎、敗血症;只要是輕症患者發病五天內,就要馬上用新冠肺炎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盡快使用是最重要的原則。」兩種新冠肺炎口服抗病毒藥物分別能降低68%、45%死亡率最近在香港發表一篇新冠肺炎口服抗病毒藥物在真實世界的使用證據,分析2022年2月26日到4月26日期間,確診是新冠肺炎Omicron BA.2感染為主的住院病人,服用口服抗病毒藥物倍拉維(Paxlovid)、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治療後,前者能減少68%死亡率,後者則是減少45%死亡率。李秉穎指出,「香港的這項研究,確實反映新冠肺炎口服抗病毒藥物的保護效果,這二種藥物都是緊急授權使用,目前尚未有長期追蹤研究。莫納皮拉韋的顧慮會比較大,孕婦也不能使用,因怕細胞變性,有基因傷害的風險,當其它藥物都沒辦法用時,才考慮使用;倍拉維比較沒有特別需要注意的不良反應,只是藥物交互作用比較多,小心使用就可以了,所以,台灣用得量比較多。」面對新冠病毒驚人的傳染力,恐怕這輩子至少都有機會得到一次。李秉穎提醒,「雖然年長者,打疫苗的保護效果比較差,但要避免長者染疫後進展到中重症,首先是適當、確實的接種疫苗,老人家建議要接種第四劑。」很多人可能認為長輩又不常出門,但一旦社區流行,全部家人都打過疫苗,可以減少感染、減少重症率,還是有可能會不小心帶病毒回去,在不知不覺中傳染給家中的老人家。不打新冠肺炎疫苗,就像沒有穿戴護具,就跑去玩高空彈跳一樣玩命。盡早使用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減少重症風險另外,李秉穎也提醒,在這段時間嚴格的防疫手段,像是勤洗手、戴口罩,已經讓許多病毒感染變得很少見,但新冠肺炎病毒還在流行,老人家本人或親密接觸者有任何發燒、咳嗽、流鼻水、拉肚子、嗅味覺異常等疑似症狀,就馬上要快篩。如果懷疑是感染新冠肺炎,即使快篩陰性,也要考慮去做核酸檢測,及早診斷、盡快治療。若發現呼吸急促、呼吸困難、喘、意識改變,血氧低於95%,應盡速送醫。
-
2022-06-1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6萬3170例 羅一鈞:與上周相比明顯下降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仍在高原期,今天新增本土個案6萬3170例、境外移入個案51例。代理發言人羅一鈞表示,病例數較前一天減少8.4%,各縣市都沒有超過萬例的情形,整體趨勢明顯比上周顯少,希望能夠維持。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6萬3170例本土病例,為2萬9845例男性、3萬3301例女性、24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台中市(9,523例)、高雄市(9,316例)、新北市(7,440例)、台南市(6,163例)、彰化縣(5,185例)、桃園市(5,066例)、台北市(4,025例)、屏東縣(3,032例)、雲林縣(1,606例)、苗栗縣(1,605例)、新竹縣(1,462例)、南投縣(1,458例)、嘉義縣(1,323例)、新竹市(1,245例)、宜蘭縣(1,187例)、花蓮縣(888例)、基隆市(787例)、嘉義市(769例)、台東縣(673例)、澎湖縣(262例)、金門縣(141例)、連江縣(14例)。今日新增168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93例男性、75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159例具慢性病史、113例未接種3劑 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5日至6月13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26日至6月13日。今日新增51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27例男性、23例女性、1例調查中,年齡介於10多歲至70多歲,分別自美國(5例)、越南(3例)、德國、盧森堡及泰國(各1例)移入,另40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6月2日至6月15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313萬5565例確診,分別為1萬3611例境外移入、312萬1900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4714例死亡病例,其中4,699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432例、台北市797例、台中市366例、桃園市346例、高雄市328例、臺南市242例、彰化縣185例、屏東縣155例、基隆市141例、宜蘭縣104例、南投縣90例、雲林縣84例、花蓮縣74例、新竹縣、台東縣及嘉義縣各65例、苗栗縣62例、嘉義市49例、新竹市36例、金門縣8例、澎湖縣5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6-1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邊境鬆綁3+4新制今天上路!入境檢疫的5大QA一次看懂
面對嚴峻疫情,我國放寬邊境檢疫期,在兼顧台灣與國際間交流以及國內醫療量能,入境居家檢疫3+4天今天(15號)上路:◎入境日為第0天,進行「3天居家檢疫」,檢疫期滿後接續「4天自主防疫」。◎入境人數總量管制,初期以每週2.5萬人次為原則。◎目前邊境仍有2道防線,包含「登機提供2日內PCR檢測陰性報告」,以及「抵台後要進行唾液篩檢」,做好把關。蔡英文總統也提醒,自主防疫期間,請大家注意相關防疫規定:◎非必要不可外出。◎需有 2 日內家用抗原快篩陰性檢驗結果,才可外出工作及採買生活必需品。◎避免出入人潮擁擠場所或與不特定對象接觸。◎檢疫處所維持1人1戶或入住防疫旅宿,並以於同一檢疫地點完成3天居家檢疫及4天自主防疫為原則。不過,指揮中心也說明,自主防疫與居家檢疫如果為不同地點,則需要經過「自主防疫所在地的地方政府同意」以及「必須1人1戶」。對此,指揮中心也針對許多民眾最常有疑問的規範進行統整的Q&A說明,讓你一次看懂3+4新制:Q1:「3+4」期間是不是都要在同一地點,4天自主防疫期間,家人可否回來共同居住?A:不行,因為變異株造成家庭群聚,家人還是很大的風險來源,為了保護家聽健康,不允許家人回到住所同住,這部分沒有放寬。Q2:6/15零時起,民眾入境後,除了搭防疫車隊外,可由親友車輛接送,並參照防疫車隊的防疫規定,請問親友接送是否需要提出申請?還是一般接機程序就好?A:親友接送者應於入境檢疫申報時勾選「親友 機關團體車輛接送」,並請配合各航空站揭示的交通動線規劃辦理,以及參照防疫車隊之防疫範,落實各項防疫措施。Q3:居家檢疫地點,如前3天防疫旅館,後4天返家1人1户,需要事先申請嗎?該向誰申請?有無相關條件或限制?A:3天居家檢疫及4天自主防疫以同一地點為原則,如自主防疫與居家檢疫不同地點,檢疫者應向自主防疫所在地地方政府(申請單位依地方政府分工)提出申請,經同意後簽具異動聲明書,始得變更地點。另地點更換以1次為限。Q4:居家檢疫3+4,自主防疫期間所稱「必要外出」,是指那些情形?A:以工作及探買生活必需品或進行商務履約之上班、參訪、演講、開會可外出,且避免出入人潮擁擠場所或與不特定對象接觸,並應全程佩戴口罩,維持社交距離。入境檢疫3+4(6/15零時起)Q5:如檢疫民眾於防疫旅館進行自主防疫,期間外出未歸甚至失聯,旅館可探取的措施為何?檢疫民眾是否有違規及相關罰則?A:入住防疫旅宿之自主防疫者發生外出未歸之情事時,請防疫旅宿業者協助於外出次日上午通報地方政府地方政府進行相關調查以確認民眾有無違反自主防疫規範,經查如有違反自主防疫規範,則依傳染病防治法第69條進行裁處。
-
2022-06-1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今年本土疫情破300萬 本土增6萬8939例 143人死亡
這波新冠肺炎本土疫情自1月以來首破300萬。國內新冠肺炎新增6萬8939例本土個案、26例境外移入個案,新增死亡個案143例,1月以來累計確診人數已達304萬4248例。代理發言人羅一鈞表示,受通報時間差影響,通常周二、周三的病例較多,不過這周病例數較上周呈現全國下降的趨勢。新增6萬8939例本土病例,為33,178例男性、35,736例女性、25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台中市(10,756例)、高雄市(10,001例)、新北市(8,348例)、台南市(6,987例)、桃園市(5,845例)、彰化縣(5,541例)、台北市(4,387例)、屏東縣(3,150例)、雲林縣(1,716例)、苗栗縣(1,676例)、新竹縣(1,552例)、南投縣(1,486例)、嘉義縣(1,283例)、新竹市(1,227例)、宜蘭縣(1,221例)、花蓮縣(901例)、基隆市(837例)、台東縣(789例)、嘉義市(783例)、澎湖縣(279例)、金門縣(141例)、連江縣(33例)。今日新增143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82例男性、61例女性,年齡介於3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141例具慢性病史、102例未接種3劑 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18日至6月12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28日至6月12日。今日新增26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15例男性、11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60多歲,分別自美國(3例)、菲律賓及越南(各1例)移入,另21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6月4日至6月14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307萬2432例確診,分別為1萬3560例境外移入、305萬8818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4546例死亡病例,其中4,531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400例、台北市779例、桃園市340例、台中市337例、高雄市313例、臺南市226例、彰化縣182例、屏東縣141例、基隆市140例、宜蘭縣100例、南投縣86例、雲林縣77例、花蓮縣72例、新竹縣64例、台東縣63例、嘉義縣61例、苗栗縣59例、嘉義市46例、新竹市32例、金門縣8例、澎湖縣5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6-1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長新冠」害她喘 女老師經中醫調理重拾肺活量
台中市35歲女老師感染新冠肺炎痊癒後,每天都很疲倦,上課十幾分鐘就覺得喘,快要「凍未條」,要借助麥克風,授課不如從前有活力,經向中醫師賴香君求診後,評估為肺氣不足,在接受中藥調理、食療後,女老師順利恢復以往的「肺活量」。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醫師賴香君說明,「長新冠」(Long COVID)指的是感染新冠肺炎長期後遺症,多數新冠肺炎感染者在2到4周內可脫離急性期,但約有30%到60%仍具有持續症狀,若疲倦、胸悶、呼吸困難、記憶力下降、失眠等困擾持續2個月以上,可能屬於「長新冠」患者。賴香君說明,新冠肺炎急性感染後,人體調動氣血抵抗外邪,待急性感染期結束後,人體理應自行恢復原本的陰陽平衡狀態,但每個人狀況不同,若氣血尚未完全恢復,出現「虛勞」病徵,常見「長新冠」可分為四大類。賴香君指出,一為氣陰兩虛型,吸不到氣,口乾、自覺低熱等,平時就可以食用百合、銀耳蓮子等養陰食物,生活起居忌熬夜、勿過度運動大汗出。二為肺脾氣虛型,以疲倦為主、胃口不佳、胸悶腹脹、大便稀軟表現,可食用黃耆、黨參、茯苓等,睡眠要充足,可稍午休、柔和運動、避風寒。賴香君說明,三為肝鬱氣滯型,表現憂鬱、焦慮、失眠、胸悶,可喝疏肝解鬱茶,如薰衣草、玫瑰、陳皮、佛手等,宜作息有節、緩緩深呼吸、柔和運動;四為清氣不升型,常見症狀為思考、記憶力下降,俗稱「腦霧」,可用補腦如黃耆、黨參、天麻等燉補,起居勿過勞過度用力。賴香君建議,患者除了中藥調理、食療,也可以搭配導引復健,如八段錦、太極拳等。在後疫情時代,仍要落實戴口罩、勤洗手、不群聚,起居有節,以達到免疫平衡的健康目標。
-
2022-06-15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獨/長照機構禁探視 家屬爬欄杆遙望、長輩哭鬧惹心疼
指揮中心4月22日宣布台北、新北、基隆、桃園、高雄、花蓮等6縣市醫院、住宿長照機構禁止探視,但這波Omicron疫情尚未平息,其餘台中、台南、雲林、屏東、台東等縣市也自行宣布禁止探視。長照機構禁止探視,不僅長輩時常哭鬧;更有家屬爬上欄杆,就為看媽媽一眼。台灣護理之家協會理事長周矢綾表示,疫情期間長照機構大多被禁止探視,今年連過年住民也無法返家,住民時常沮喪哭鬧;先前疫情尚未嚴峻時,有家屬為了看媽媽,在機構一樓窗戶外和媽媽打招呼,為了採光及通風窗戶不能關,但接觸會增加染疫風險,雖不捨但必須阻擋家屬。周矢綾表示,甚至有家屬為了看長輩,還爬到機構外欄杆上,相當危險,後來折衷做法是,在不違反指揮中心禁止探視規定下,住民不外出,家屬站在建築物外遠距離、或隔著玻璃門看長輩,若要通話就用手機開視訊,形成看得到卻碰不到怪異現象。長照機構染疫情況嚴重,至6月12日已有3萬0420名住民染疫,其中616人染疫死亡。周矢綾表示,為了避免機構群聚,先前盡量「一人一室」,長輩約2周時間大多待在房間,但過往為了讓長輩增加活動,都會要求長輩每天下床、坐輪椅外出走動,如今因為疫情活動時間大減。周矢綾觀察,失智症長輩時常有情緒、行為異常,若是愛講話、不願戴口罩,往往是最快確診的一群人,即便經過工作人員安撫,終於願意戴口罩,但用餐後又不戴口罩,反覆溝通費盡心力,且一線人員還要做防疫,最後迫於無奈難以強迫長輩戴口罩,只好讓長輩盡量在房間。周矢綾表示,長照機構仍採「清零」模式,將染疫及非染疫住民分區,中央日前宣布6月中到7月底穩定提供公費快篩,讓住民每周定期快篩2次,工作人員每周定期快篩至少1次等,加速診斷、視訊診療及投藥,未來會考量機構是長輩的「家」,清零後維持團體生活,口罩措施盡量以工作人員為主。
-
2022-06-15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整理包/今起入境「3+4」 9大QA一次解惑
今天起入境的航班旅客,改為3天居家檢疫及4天自主防疫,每周限額2萬5000人次。雖然檢疫天數放寬,但是仍透過「登機前檢附48小時PCR檢驗證明」、「入境先做深喉唾液PCR採檢」。聯合新聞網整理相關QA,幫助讀者解惑。問:我可以請家人到機場接我嗎?答:入境至檢疫處所除搭乘防疫車隊外,也可由親友或機關團體車輛接送,並參照防疫車隊防疫規範,落實各項防疫措施。機場公司表示,接機民眾亦可至入境大廳親友等候區等待,與入境旅客打過招呼後,因旅客尚須進行唾液篩檢,此時接機親友可移動至停車場取車。待入境旅客唾液篩檢完畢,可與親友約好時間,於第一航廈親友接送區(入境路緣11-15號)和第二航廈親友接送區(入境路緣31-33號)上車離開機場。問:我跟親人一起返台,居家檢疫可以住同一間防疫旅館房間嗎?答:同日入境的家屬、同住者,可以選擇一起住防疫旅宿、一人一戶的自宅或親友住所,該同住者是指於國外共同生活者,也包括固定提供生活照護的看護人員。問:居家檢疫「3+4」,我可以前3天在防疫旅館,後4天自主防疫回家嗎?答:入境檢疫3+4天新制以同一地點完成為原則,後4天自主防疫期間非必要不可外出。後4天如要在自宅或親友住所進行自主防疫,須獲得自主防疫所在地的縣市政府同意,符合一人一戶才能移地檢疫。填寫入境檢疫系統時,如後四天要更換地點,應是向民政單位提出申請,這部分將在入境檢疫通知書上敘明。問:前三天住防疫旅館、後四天回家,需要申請更改檢疫地點嗎?答:在機場時填寫地點只需要前三天的檢疫地址,後續不需要申請更改檢疫地點。問:為何後4天自主防疫也須一人一戶?不能比照國內「居家隔離」,與家人同住?答:國內流行病毒株相同,一人染疫,同住家人染疫可能性大;入境者可能來自不同流行株地區,為保護國內社區,需採取較嚴格的「一人一戶」措施。問:4天自主防疫,外出有什麼限制?我可以在餐廳內用嗎?答:若因工作或需外出採買生活用品,應提出2天內快篩陰性證明,外出時全程佩戴口罩及保持社交距離;原則上要回到原本居檢場所,但非必要不外出,且全程要配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可因商務履約上班、參訪、演講,但全程也要戴口罩、維持社交距離,若為商務履約到餐廳用餐,則需要獨立空間或與特定對象用餐,但建議應有隔板或維持社交距離。問:自主防疫期間,移工可以工作嗎?學生能否上學?答:考量移工、漁工及學生採共同生活模式,群聚感染風險較高,由目的事業主管部會督導於原檢疫處所完成自主防疫,且於自主防疫期間不得到校上課、工作,非必要不得外出。問:可以搭大眾運輸工具嗎?答:只要能戴好口罩、維持社交距離,自主防疫期間可搭乘捷運、高鐵等大眾運輸工具,但飛機等航空器則不建議。問:完成前三天檢疫,後四天自主防疫期間想回離島,可以搭飛機嗎?答:因離島的醫療資源比較稀少,建議仍留在本島不要移動;如果一定要飛往離島,還需和離島縣市再商談。資料來源/指揮中心、機場公司
-
2022-06-15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確診者經驗/染疫後一人一室,全家仍相繼確診,Omicron傳染力不容小覷!後遺症仍持續咳嗽
【前言】新冠肺炎疫情襲捲兩年來,台灣從「防疫模範生」排名迅速下墜,只因政府說「我們要與病毒共存」,五月廿七日這天確診數達頂峰有九萬四千多人,既然確診幾不可避免,聯合報工會出版的《聯工月刊》邀請會員以「過來人」身分談談,他們是怎麼從疫病中活過來的……。自2020年1月在台灣發現第一個COVID-19確診案例開始,電視上確診個案,對我來說就只是一個數字變化,心裡想著自己每天戴口罩、用酒精消毒雙手,生活單純,常去的地方也就是那幾個,應該不會那麼倒楣吧?但事情就是發生了:我,確診了。5月20日晚上身體有種很難用言語形容的不舒服感,隔天周六起床,還是感覺不對勁,趕快拿了耳溫槍量了溫度37.4度,嘴巴嘀咕著「完了,體溫比平高些,應該不會是染疫了吧」,拿了快篩劑驗一下,還好只看到一條線,但中午再量體溫已達38.4度,下午至診所看診,醫生開了退燒藥提醒:隔天再驗一次。但當天晚上已經發燒到39.1度,週日早上再快篩已是陽性,「啊~原來我也只是一個凡人,不是天選之人」。同事加油打氣 很溫韾我立即預約汐止防疫門診篩檢站,想不到來篩檢的人真的很多,當天早上的診已經排到212號,因為我只單純檢驗PCR,所以整個過程大約半小時就結束,回家後馬上依報系防疫通報規定通報安衛室、人資及主管,做完PCR的隔天也收到簡訊ct值為18,正是傳染力極高的期間。期間安衛室主任也打電話來關心,並分享了其他同仁的抗疫經驗,告知很多人對清冠一號讚譽有加,介紹我透過有視訊診療服務的中醫診所看診,打了好幾家中醫診所都說清冠一號缺貨,好不容易才預約到有清冠一號的診所,視訊看診後步驟不麻煩,同事與主管持續關心,還幫忙拿藥、加油打氣,很是感動。血壓飆高到差點住院雖然現在已經解隔離了,但想想隔離期間的各種症狀,著實不像別人形容的只是小感冒,所以大家千萬不能輕忽,因為每個人體質及抵抗力不同、打疫苗的劑數也不同,甚至還有人可能還患有慢性疾病。我自身經驗:反覆發燒、持續咳嗽、喉嚨痛、身體痠痛、頭痛、腹瀉、心悸等,甚至在染疫後的第四、五天,血壓一度飆高至148(收縮壓)/ 115(舒張壓),那時都把行李打包好,隨時準備住院了。確診後,雖然一直單獨關在房間內隔離,也有做好消毒,但14歲的大兒子、12歲的小兒子、我太太,也在一周內接連確診,小兒子甚至發燒超過40度,說這些,只是想告訴大家,Omicron的傳染力真的不容小覷,連我所在的社區,雖然僅有55戶,也已有超過10戶染疫。痊癒後仍持續咳嗽臺灣是一個非常仰賴國際貿易的經濟體,不能總把自己封閉起來,所以改採「以篩代隔」,這些都可以理解,但一開始配套措施都還沒準備好,例如快篩試劑、兒童疫苗、新冠病毒藥品都缺貨,就急著「與病毒共存」,可憐百姓相信了政府,卻像個笨蛋,染疫者不停地摸索、求助無門。染疫後,常常焦慮、無助、心累、心煩,情緒上要不斷地自我調適,尤其初期拿不到清冠一號藥品、擔心家人、一度懷疑自己是否能度過生死關頭?即使撰寫這篇文章時,才剛過完7天的自主健康管理,但持續咳嗽後遺症仍未改善,希望大家不要像我一樣,健康才是無價啊!(本文轉載自聯合報《聯工月刊》378期,未經同意請勿自行轉載。)
-
2022-06-1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6.6萬 疫情以來確診破300萬 周志浩:整體下降
國內今天新增本土個案6萬6119例、境外移入個案70例;確診個案中新增123例死亡。個案分布仍以台中、高雄最多,其中台中市個案數破萬,新增1萬210例。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較假日數目多一些,但仍比起之前周一的人數少,整體疫情有下降趨勢。今日新增6萬6119例本土病例,3萬2025例男性,3萬4070例女性,24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台中市(10,210例),高雄市(9,625例),新北市(7,857例),台南市(6,288例),彰化縣(5,239例),桃園市(4,898例),台北市(4,195例),屏東縣(3,249例),雲林縣(1,861例),苗栗縣(1,681例),南投縣(1,650例),新竹縣(1,609例),嘉義縣(1,418例),宜蘭縣(1,295例),新竹市(1,155例),花蓮縣(962例),嘉義市(912例),基隆市(832例),台東縣(787例),澎湖縣(250例),金門縣(126例),連江縣(20例)。今日新增123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62例男性、61例女性,年齡介於4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119例具慢性病史、79例未接種3劑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3日至6月12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21日至6月12日。今日新增70例境外移入個案中,44例男性,26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感染國家為美國(8例),泰國、德國、越南及西班牙(各1例),餘58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6月9日至6月13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300萬3501例確診,分別為1萬3535例境外移入、298萬9912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4403例死亡病例,其中4,388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375例、台北市773例、桃園市324例、台中市318例、高雄市308例、台南市214例、彰化縣169例、基隆市138例、屏東縣134例、宜蘭縣97例、南投縣82例、雲林縣74例、花蓮縣72例、新竹縣60例、嘉義縣59例、台東縣56例、苗栗縣51例、嘉義市45例、新竹市27例、金門縣7例、澎湖縣5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台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6-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國旅團疫苗 三劑令鬆綁
三劑令有望解除。疫情流感化,交通部觀光局經評估後,認為參加國旅團應可解除打滿三劑疫苗的限制,相關公文已呈送交通部並獲核定,近日交通部將發函給疫情指揮中心,只要指揮中心同意即可實施,預期實施後對於目前疲弱不振的國旅團市場將有正面激勵作用。此前,進入健身房必須打滿三劑的限制已在5月27日鬆綁。今年4月本土疫情愈趨嚴峻,指揮中心於4月中旬祭出疫苗三劑令,針對旅行社承攬的團體旅遊、健身房等,民眾必須完整接種三劑疫苗才可參加和進入。由於事出突然,讓業者措手不急,不僅旅行社詢問或退團退費的電話被打爆,詢問觀光局的電話也是接到手軟。依據中華民國旅行業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回報資料,交通部4月底時曾經推估,約有五成旅客因三劑禁令向旅行社申請解約退費。依2021年台灣旅遊狀況調查,每月國內團體旅遊約出團3.26萬團次(不含進香團),以退團率50%計算,三劑令限制推估在今年5月就造成約1.63萬團次取消,且影響6月尚在持續中。在三劑令實施近兩個月後,因蔡總統多次強調台灣要過正常生活,而健身房的限制早在5月27日鬆綁,只要全程戴口罩,沒打滿三劑疫苗者也可進出,故而旅行業者希望指揮中心對國旅團亦可鬆綁規定,以降低因三劑令導致團體旅遊人數減少的衝擊。觀光局昨(13)日坦言,本月初交通部長王國材與觀光業者視訊座談,會後業者有反映此事,希望交通部出面與指揮中心溝通,盡速解除觀光三劑令,讓國旅團及早恢復正常。王國材因而指示觀光局研議,日前觀光局完成評估,認為應可比照健身房的規定辦理,上周已將評估報告呈報交通部,昨日獲交通部核定,最快今日就可發函指揮中心,只要指揮中心同意,觀光局會修訂防疫指引並對外發布實施。
-
2022-06-14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確診者經驗/像普通感冒?一咳嗽肺部劇痛、清冠一號無處拿…「與病毒共存」是騙局?
【前言】新冠肺炎疫情襲捲兩年來,台灣從「防疫模範生」排名迅速下墜,只因政府說「我們要與病毒共存」,五月廿七日這天確診數達頂峰有九萬四千多人,既然確診幾不可避免,聯合報工會出版的《聯工月刊》邀請會員以「過來人」身分談談,他們是怎麼從疫病中活過來的……。在與「病毒共存」的大旗下,新冠肺炎被政府形容成「就像感冒一樣」,民眾只要做好自我防護,就可以過正常的生活。但真實染疫後才知道,感染新冠病毒症狀,和普通感冒絕不一樣,眼見政策朝令夕改、行政效率低落有多可怕!宅在家也確診原以為,我居家上班,平時又很少趴趴走,應該不容易染疫。沒想到,5月底和老婆兩個人出去吃頓飯,隔天晚上就開始鼻塞。做了快篩,T線就好像鉛筆寫字用橡皮擦擦掉後一樣,痕跡非常的淡,一度懷疑這真的是陽性嗎?但我還是預約了PCR,隔天到汐止區公所前的PCR站檢驗。篩檢站沒有太多人潮,花500元簡單看診、拿三天份的藥,一個半小時左右順利解決。生病前兩天,症狀的確很像感冒,發燒、頭痛、鼻塞、輕微咳嗽,吃了藥症狀稍微緩解,所以就撐著繼續居家上班。到了第三天,有點不太對勁了:首先,感覺喘不過氣來,講話上氣不接下氣;其次,一咳嗽肺部就好像被人狠狠揪住一樣劇烈疼痛;此外,血氧僅96,數值偏低。同一天,我老婆也出現症狀,一篩就是深深的兩條線。守法的人像笨蛋由於老婆屬於密切接觸者,正在居家隔離,但已經兩天了還沒收到居隔單,如何診斷確診成為一大問題。她先打電話問1922,對方表示,可以去現場做PCR、也可以視訊看診,但去現場做PCR要叫防疫計程車,還要請新北市衛生局解除電子圍籬,所以建議視訊看診。於是,老婆就預約附近的診所視訊看診,還找好外送員幫忙付錢、拿藥。沒想到,我和老婆看完診後,醫師說一定要有居隔單才能開確診證明,但她一上午打了好幾通電話,卻沒有任何人跟我們說一定要有居隔單才可以通報確診,到頭來都白忙一場。她只能趕緊預約防疫計程車,隔天一早去做PCR。確診晚一天,隔離多一天,所有的工作行程都大亂。由於政府政策模糊不清,很多狀況很難從網路資訊中判斷,一定要打電話問人才清楚。但是,指揮中心的1922專線只是個「轉接中心」,不但提供模糊的資訊,很多問題也答不上來,不然就是「我們也不清楚,要等中央指示」,要不就叫我們去問地方衛生局;去電地方衛生局,不是打不通,打通了也不見得能解決問題。染疫原本就身體不適、心情緊張,再碰到中央、地方互踢皮球,更讓人一肚子火。確診第5天症狀加遽病情走到第五天,我的狀態依然不是很好,咳嗽、胸悶、胸痛還很嚴重,老婆的第三天,症狀也開始加劇,朋友建議我們,應該要找「清冠一號」來吃。但由於「清冠一號」缺貨,不是每家診所都有,從北到南找了好幾家,才問到能開公費藥的診所,當天晚上預約,要到隔天下午才能看診。看診當天,老婆大人已出現昏睡、呼吸急促等症狀,所幸醫師即時問診給藥,據稱藥效「非常好」,服藥兩、三個小時後,就覺得有力氣了許多,之後的恢復狀況也很好。而我當時確診已經超過五天,醫師根據規定,已無法開清冠一號,另外也考量體質問題,最後只能拿到調養身體的科學中藥,但用藥幾天後,病情造成的疲累、胸悶、咳嗽等後遺症仍困擾著我。這讓人不禁思考,如果在確診的當下,就能夠拿到抗病毒藥物的話,是否在生病的過程中可省去許多的痛苦呢?Omicron死亡數從來不低現在台灣每天七、八萬人確診,一百多人死亡。如果重回兩個月前,知道代價如此高昂,民眾還會願意「與病毒共存」嗎?至今政府還在告訴我們,Omicron致死率低、有機會達到群體免疫,但美國的情況則是,Omicron的死亡人數已經超越Delta,而且染疫後仍有機會二度染疫,沒有所謂「群體免疫」。所以染疫不是拿到「無敵星星」,「與病毒共存」也不輕鬆愉快,戴口罩的日子將持續很久,政府並不可靠,只有人民做好自主防疫、互相幫助,才可能撐過漫長的疫情。(本文轉載自聯合報《聯工月刊》378期,未經同意請勿自行轉載。)
-
2022-06-14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整理包/入境「3+4」灰煞煞? QA一次看
指揮中心日前宣布,自6月15日零時起放寬邊境檢疫措施,所有入境旅客居檢方式從「7+7」改為「3+4」,也就是入境日為第0天,前三天居家檢疫仍有電子圍籬管制,再接續四天自主防疫;而全部來台旅客應持有表定航班時間前兩日內的核酸檢驗報告。※檢疫處所:檢疫處所維持一人一戶或入住防疫旅宿,並以於同一檢疫地點完成三天居家檢疫及四天自主防疫為原則。入境至檢疫處所除搭乘防疫車隊外,也可由親友或機關團體車輛接送,並參照防疫車隊防疫規範,落實各項防疫措施。Q:可否前三天住旅館、後四天回家?需要申請更改檢疫地點嗎?A: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以同一地點為原則。如果一開始選擇防疫旅館,後四天的居住場所可滿足一人一戶,可回家完成後續的自主防疫。在機場時填寫地點只需要前三天的檢疫地址,後續不需要申請更改檢疫地點。Q:自主防疫也要一人一戶,不能比照國內「居家隔離」要求與家人同住?A:莊人祥表示,因國內目前流行的流行株相同,且一人染疫通常同住家人染疫可能性大;但入境者可能來自不同流行株的地區,為了保護國內社區因此採取較嚴格的「一人一戶」措施。Q:若後四天回家自主防疫,會有單位先稽查環境為一人一戶才能入住嗎?A:莊人祥表示,這部分相信民眾的自治能力,但民政單位會去抽查,鄰居也可檢舉。Q:同日入境之家人、同住者以一起住嗎?A:同日入境之家屬、同住者可選擇於防疫旅宿、一人一戶的自宅或親友住所同住,該同住者係指於國外具共同生活者,也包括固定提供生活照護之看謢人員。※自主防疫期間應遵守的防疫規範,包括非必要不可外出、每兩日家用抗原快篩陰性,才可外出工作及採買生活必需品、外出全程戴口罩及保持社交距離、避免出入人潮擁擠場所或與不特定對象接觸。另外,非急迫性需求的醫療或檢查應延後。Q:自主防疫期間可以上班嗎?A:商務履約得上班、參訪、演講、開會,但仍應全程戴口罩及保持社交距離。但考量移工、漁工及學生是採共同生活模式,群聚感染風險較高,自主防疫期間不得到校上課、工作,非必要不得外出。商務履約得於餐廳的獨立空間內獨自或與特定對象共餐,但應有隔板或維持社交距離。Q:自主防疫期間如何外出?A:副指揮官陳宗彥表示,每兩日家用抗原快篩陰性,才可外出工作及採買生活必需品,住在旅館可將「快篩陰性提供給旅館業者」,確認後就可以外出。Q:可以搭大眾運輸工具嗎?A:莊人祥表示,只要能戴好口罩、維持社交距離,自主防疫期間可搭乘捷運、高鐵等大眾運輸工具,但飛機等航空器則不建議。Q:完成前三天檢疫,後四天自主防疫期間想回離島,可以搭飛機嗎?A:莊人祥表示,因離島的醫療資源比較稀少,建議仍留在本島不要移動;如果一定要飛往離島,還需和離島縣市再商談。※檢測措施:1.來台旅客應持有表定航班時間前二日內核酸檢驗報告,並於入境時於機場、港口配合採集深喉唾液檢體,進行PCR檢測。2.入境時由國際港埠現場工作人員向兩歲以上旅客發放兩劑家用抗原快篩試劑,提供檢疫期間有症狀時及自主防疫期間首次外出時使用。
-
2022-06-1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今本土個案跌至4.5萬 指揮中心:中南部仍在高原期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大幅下降,國內今天本土個案跌至4萬5081例、境外移入個案29例,另有死亡個案109例。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可能因為前一天為周日的關係,整體數據較少,疫情依舊呈現北部降溫、中南部在高原期的趨勢。今日新增4萬5081例本土病例,為2萬1513例男性、2萬3557例女性、11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高雄市(7,184例)、台中市(6,694例)、新北市(5,470例)、桃園市(3,971例)、台南市(3,969例)、彰化縣(3,545例)、台北市(3,099例)、屏東縣(1,924例)、新竹縣(1,160例)、苗栗縣(1,140例)、雲林縣(1,034例)、南投縣(1,021例)、嘉義縣(849例)、新竹市(792例)、宜蘭縣(723例)、花蓮縣(674例)、基隆市(535例)、嘉義市(518例)、台東縣(471例)、澎湖縣(199例)、金門縣(97例)、連江縣(12例)。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109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61例男性、48例女性,年齡介於4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105例具慢性病史、66例未接種3劑 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年5月4日至6月9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19日至6月10日。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29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20例男性、9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60多歲,分別自越南(3例)、土耳其及德國(各2例)移入,另22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6月11日至6月12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293萬7363例確診,分別為1萬3465例境外移入、292萬3844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4280例死亡病例,其中4,265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360例、台北市760例、桃園市317例、台中市304例、高雄市289例、台南市198例、彰化縣161例、基隆市136例、屏東縣128例、宜蘭縣95例、雲林縣73例、花蓮縣71例、南投縣70例、新竹縣60例、台東縣56例、嘉義縣55例、苗栗縣51例、嘉義市42例、新竹市27例、金門縣7例、澎湖縣5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台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6-13 醫療.皮膚
口罩悶熱、磨擦可能使青春痘惡化 醫:須正確清潔皮膚
1名27歲男性,從高中開始臉上反覆長了嚴重囊腫型青春痘,因課業繁重,沒有辦法好好的規律治療,造成人際與心理壓力。最近有了心儀對象,開始在意「面子」問題,才請救醫師的協助助,經醫師診斷後請他配合口服A酸、抗生素及接受局部注射治療,狀況才獲改善。大里仁愛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江品萱說,近兩年因疫情,配戴口罩時間增加,其造成的悶熱、摩擦及壓迫可能會惡化或誘發青春痘及酒糟性皮膚炎,更需正確的清潔皮膚,以及適度拿下口罩讓肌膚休息、加強保濕維持皮膚屏障的完整。她說,青春痘又名痤瘡,顧名思義好發於青少年,在12到25歲族群中約有百分之85的比率有青春痘的困擾。然而,青春痘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層,在大於50歲的成年人中,仍有約7%男性及15%女性有痤瘡的困擾。主要致病原為賀爾蒙改變,和毛孔角化異常、皮脂腺分泌旺盛,加上臉上共生細菌痤瘡桿菌增生,造成毛孔阻塞與發炎,進而產生粉刺、丘疹與膿皰。江品萱說,青春痘可以想成是年輕人的慢性疾病,無法在短期內根治,治療的目的在於減少併發症痘疤的產生。痘疤治療並不簡單,需經過多次的複合式療程,如雷射、化學換膚、皮下剝離、填充物治療甚至手術,方能慢慢改善。另一個容易與青春痘混淆的疾病為「酒糟性皮膚炎」,或稱「玫瑰斑」其病因複雜,紫外線、熱、辛辣食物刺激、飲酒等皆可能造成玫瑰斑惡化。好發年紀較青春痘稍稍年長。江品萱說,除了和痤瘡一樣可能出現丘疹與膿皰,臉頰還可能如玫瑰花瓣般,呈現持續或暫時性泛紅,合併灼熱刺痛或眼睛症狀。嚴重者甚至出現橘皮樣的酒糟鼻瘤,嚴重影響外觀。治療根據臨床症狀及病因有相對應的口服或塗抹藥物,泛紅及血管擴張或酒糟鼻瘤可以搭配血管雷射或脈衝光等做進一步的控制。
-
2022-06-13 醫療.牙科
牙周病患若確診,死亡率高8倍!「刷牙抗疫」,牙醫教你4招挑對牙刷
全球新冠疫情燒不盡,隨著Omicron變種的亞型毒株接連出現,抗疫成了一場沒有終點的長期戰爭,充滿新的變數,雖然確保成年人接種疫苗、提高兒童疫苗接種率,但若沒有在日常就做好防疫,「病從口入」就不再是諺語而是最不幸的墓誌銘。戴口罩是防疫最基本防線,但許多人不知道「口罩內」的口腔也要好好備戰,要對抗頑固又奸巧的病毒,每天做好「刷牙」的功課是保持長壽健康之秘訣。患牙周病且確診COVID-19,死亡率高八倍隨著確診者日益增多,居家隔離和自主健康管理的人次也愈來愈多,估計有一半以上的民眾會暫停到牙醫診所保健,而在家防疫也容易疏忽「一天至少刷兩次牙」(早晚刷牙、飯後即漱口)的習慣,讓口腔細菌與黏液形成牙菌斑,進而慢慢硬化形成牙結石讓牙齦持續發炎,破壞牙周組織形成牙周病。根據國外研究調查,牙周病患者若確診COVID-19,死亡率會高達八倍以上,「現在全時刻都要戴口罩,生病沒胃口吃得少,即使沒刷牙也不會臭到別人。」患者L先生51歲,自由業因為不太注意牙齒健康問題,導致牙齦嚴重萎縮、齒牙動搖的老煙槍L先生,多年前曾來診所做過快速全口重建,最近疫情升溫他也不幸確診了,還好只是輕症,在家維持一人一室少與外界接觸,我叮囑他即使隔離也要做好口腔保健,細菌快速孳生的速度比人們想像中更快!口腔中約存在6億萬隻細菌 ,即使外人聞不到你口中的「壞口氣」也得更積極「刷牙抗疫」,但即使連有牙周病史的L先生,也會因疏忽而怠於刷牙,更何況是一般自認口腔健康的民眾?再懶,也別忘了刷牙一天不刷牙有很嚴重嗎?經過一個晚上的「培養」,齒上牙菌斑的增厚和成熟,厭氧菌會大量增加,不僅讓人口臭熏天,這些細菌家族還會產生一些酸性物質來「拆牙齒」,讓牙釉質表面的鈣磷脫落(俗稱脫鈣)讓牙齒顏色變黃,慢慢牙齒會開始出現齲洞,洞愈來愈深細菌侵佔牙髓,很多人晚上被「猛然痛醒」就是得了慢性牙髓炎,這,還不算是牙周病的終極型態,細菌會隨著牙周出血進到血液循環侵入全身,對免疫力不足的COVID-19確診者來說,無疑是道催命符,雪上加霜。真的,再忙再累再懶再病,都不要忘記一天至少刷兩次牙。挑選完美牙刷4守則那麼,該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完美牙刷?1. 刷頭別太大:以兩顆門牙的寬度為準,牙刷要能深入到後排牙齒,並可在口腔中各角度擺動。2. 刷毛太硬太軟都不好:毛太硬傷牙齦,毛太軟清潔效果又扣分,可依自身牙齦健康狀態來選擇刷毛硬度。3. 刷毛密度要恰好:刷毛密度越高表示接觸面積會越多,但排列太密也不利深入細部清潔。4. 刷毛別太尖:雖然極細毛尖比原柔毛尖更能深入牙齦,但也要評估牙齦狀態避免刷毛太尖過度刺激造成出血。延伸閱讀:30萬人親身實證!日本治腰聖手教你「早上跪坐30秒」,脊椎正了、腰痛也消失
-
2022-06-1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今本土個案+5萬643例 新增163人染疫死亡
國內新增5萬657例新冠肺炎確定病例,分別為5萬643例本土個案及14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63例死亡。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5萬643例本土病例,為2萬3945例男性、2萬6684例女性、14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台中市(7,734例)、高雄市(7,250例)、新北市(5,772例)、台南市(4,846例)、桃園市(4,454例)、彰化縣(4,384例)、台北市(3,331例)、屏東縣(2,190例)、南投縣(1,300例)、新竹縣(1,211例)、苗栗縣(1,136例)、雲林縣(1,124例)、嘉義縣(1,061例)、新竹市(1,016例)、宜蘭縣(940例)、花蓮縣(664例)、基隆市(663例)、嘉義市(647例)、台東縣(579例)、澎湖縣(195例)、金門縣(117例)、連江縣(29例)。今日新增163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91例男性、72例女性,年齡介於3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151例具慢性病史、110例未接種3劑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3日至6月9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25日至6月9日。今日新增14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7例男性、7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60多歲,自美國(1例)移入,另13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6月10日至6月11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289萬2263例確診,分別為1萬3436例境外移入、287萬8773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4171例死亡病例,其中4,156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345例、台北市747例、桃園市312例、台中市283例、高雄市282例、台南市186例、彰化縣155例、基隆市135例、屏東縣121例、宜蘭縣93例、花蓮縣70例、雲林縣67例、南投縣67例、新竹縣60例、台東縣54例、苗栗縣51例、嘉義縣50例、嘉義市40例、新竹市26例、金門縣7例、澎湖縣5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6-12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整理包/入境居檢15日起全面放寬 10大QA一次查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宣布,自6月15日零時起的航班表定抵台時間,於調控入境一定人數總量為前提下,同步放寬下列邊境檢疫措施,所有入境旅客居檢方式改為3+4;至於國籍航空機組員視有無接種疫苗追加劑,分為以篩代檢0+7和3+4兩種情形。初期入境人數總量管制以每周2萬5000人次為原則。聯合新聞網整理相關問答,為讀者解惑。問:入境旅客要什麼身分才能居檢天數為3+4?答:所有依規定入境的旅客。問:檢疫天數及處所?答:入境日為第0天,進行3天居家檢疫及檢疫期滿後接續4天自主防疫,取消原7天自主健康管理。問:自主防疫期間,要遵守什麼防疫規範?答:1. 非必要不可外出。2. 需有兩天內家用抗原快篩陰性檢驗結果,才可外出工作及採買生活必需品。3. 外出全程戴口罩及保持社交距離。4. 商務履約得上班、參訪、演講、開會。但仍應全程戴口罩及保持社交距離。5. 上班期間全程佩戴口罩,維持社交距離,有飲食需求時可暫免佩戴口罩,並於用畢立即佩戴口罩 。6. 避免出入人潮擁擠場所或與不特定對象接觸。7. 商務履約得於餐廳之獨立空間內獨自或與特定對象共餐,但應有隔板或維持社交距離。8. 非急迫性需求之醫療或檢查應延後。檢疫處所維持1人1戶或入住防疫旅宿,並以於同一檢疫地點完成3天居家檢疫及4天自主防疫為原則。問:自主防疫期間,移工可以工作嗎?學生能否上學?答:考量移工、漁工及學生採共同生活模式,群聚感染風險較高,由目的事業主管部會督導於原檢疫處所完成自主防疫,且於自主防疫期間不得到校上課、工作,非必要不得外出。問:入境有哪些檢測措施?答:來台旅客應持有表定航班時間前2日內COVID-19核酸檢驗報告。入境時在機場/港口配合採集深喉唾液檢體,進行PCR檢測。問:入境時沒自備快篩,3+4期間該怎麼辦?答:入境時國際港埠現場工作人員會發放2劑家用抗原快篩試劑,對象為2歲以上旅客,提供檢疫期間有症狀時及自主防疫期間首次外出時使用。問:可以請家人來接送嗎?答:除搭乘防疫車隊外,得採親友或機關團體車輛接送,並參照防疫車隊的防疫規範,落實各項防疫措施。問:是否開放轉機?答:有開放轉機,交通部民航局規畫來台轉機方案及落實防疫管控措施。問:國籍航空機組員的檢疫防疫措施?答:如果入境旅遊疫情第三級地區(長程航班):1、已接種疫苗追加劑且滿14天者,採行「以篩代檢」:7天自主健康管理(D0-PCR檢測;每2日快篩或PCR檢測)。2、未接種疫苗追加劑(含已接種追加劑但未滿14天)者:3天居家檢疫(一人一室為原則,不得外出)+4天自主健康管理(D0-PCR檢測;D4-D7每日快篩或PCR檢測)。至於是當班往返且未入境旅遊疫情第三級地區(短程航班):1、已接種疫苗追加劑且滿14天者:5天自我健康監測,且每5天快篩或PCR檢測;倘最後一次派飛達5天且未再派飛者,得免續定期採檢(再次派飛後應重新計算)。2、未接種疫苗追加劑(含已接種追加劑但未滿14天)者:7天自主健康管理,且每7天PCR檢測;倘最後一次派飛達7天且未再派飛者,得免續定期採檢(再次派飛後應重新計算)。問:國籍航空機組員機上個人防護裝備有哪些規定?答:服務一般旅客時:外科口罩、手套;機上環境清消:外科口罩、手套、面罩/護目鏡、防潑水隔離衣;遇有呼吸道症狀旅客時:得由機組員評估暴露風險及穿著個人防護裝備。新冠病毒持續變異、傳播速度快、易重複感染,航空公司及機組員務必持續落實外站管制措施及機上適當防護,以避免感染新型變異株,維護自身及親友防疫安全。資料來源/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
2022-06-1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指揮中心宣布:15日零時起入境居家檢疫由7+7改為3+4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 揮官陳時中今(11)日宣布,考量國際國內疫情及防疫與醫療量能,並促進經濟及社會活動與國際必要交流,自6月15日零時起,入境旅客居家檢疫將由7+7改為3+4,也就是三天居家檢疫及檢疫期滿後接續四天自主防疫,取消原七天自主健康管理。指揮中心的說明如下:一、檢疫天數及處所:(一) 入境日為第0天,進行三天居家檢疫及檢疫期滿後接續四天自主防疫,取消原七天自主健康管理。(二) 於自主防疫期間,應遵守之防疫規範:1. 非必要不可外出。2. 需有兩日內家用抗原快篩陰性檢驗結果,才可外出工作及採買生活必需品。3. 外出全程戴口罩及保持社交距離。4. 商務履約得上班、參訪、演講、開會。但仍應全程戴口罩及保持社交距離。5. 上班期間全程佩戴口罩,維持社交距離,有飲食需求時可暫免佩戴口罩,並於用畢立即佩戴口罩 。6. 避免出入人潮擁擠場所或與不特定對象接觸。7. 商務履約得於餐廳之獨立空間內獨自或與特定對象共餐,但應有隔板或維持社交距離。8. 非急迫性需求之醫療或檢查應延後。(三) 檢疫處所維持一人一戶或入住防疫旅宿,並以於同一檢疫地點完成三天居家檢疫及四天自主防疫為原則。此外,考量移工、漁工及學生係採共同生活模式,群聚感染風險較高,由目的事業主管部會督導於原檢疫處所完成自主防疫,且於自主防疫期間不得到校上課、工作,非必要不得外出。二、檢測措施:(一) 來臺旅客應持有表定航班時間前兩日內COVID-19核酸檢驗報告。(二) 病毒核酸(PCR)檢測:入境時(第0天),於機場/港口配合採集深喉唾液檢體,進行PCR檢測。(三) 家用快篩試劑檢測:入境時由國際港埠現場工作人員向2歲以上旅客發放兩劑家用抗原快篩試劑,提供檢疫期間有症狀時及自主防疫期間首次外出時使用。三、入境至檢疫處所交通工具:除搭乘防疫車隊外,得採親友或機關團體車輛接送,並參照防疫車隊之防疫規範,落實各項防疫措施。四、入境人數總量管制:初期以每週2.5萬人次為原則。五、開放轉機:交通部民航局規劃來臺轉機方案及落實防疫管控措施。
-
2022-06-1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入境檢疫改3+4! 6月15日零時起上路
考量國際及國內疫情及防疫與醫療量能,促進經濟及社會活動與國際必要交流, 指揮中心表示,自6月15日零時起,為航班表定抵台時間,目前初期以每周2.5萬人次為原則,同步放寬邊境檢疫措施。包括取消原7天居家檢疫及7天自主健康管理規定,改為入境日為第0天,進行3天居家檢疫仍有電子圍籬管制,以及檢疫期滿後接續4天自主防疫。而全部來台旅客應持有表定航班時間前2日內的COVID-19核酸檢驗報告。指揮中心指出一、檢疫天數及處所:(一) 入境日為第0天,進行3天居家檢疫及檢疫期滿後接續4天自主防疫,取消原7天自主健康管理。(二) 於自主防疫期間,應遵守之防疫規範:1. 非必要不可外出。2. 自主防疫期間若要外出,需有2日內家用抗原快篩陰性檢驗結果,才可外出工作及採買生活必需品。3. 自主防疫期間外出全程戴口罩及保持社交距離。4. 商務履約得上班、參訪、演講、開會。但仍應全程戴口罩及保持社交距離。5. 上班期間全程佩戴口罩,維持社交距離,有飲食需求時可暫免佩戴口罩,並於用畢立即佩戴口罩 。6. 避免出入人潮擁擠場所或與不特定對象接觸。7. 商務履約得於餐廳之獨立空間內獨自或與特定對象共餐,但應有隔板或維持社交距離。8. 非急迫性需求之醫療或檢查應延後。(三) 檢疫處所維持1人1戶或入住防疫旅宿,並以於同一檢疫地點完成3天居家檢疫及4天自主防疫為原則。此外,考量移工、漁工及學生係採共同生活模式,群聚感染風險較高,由目的事業主管部會督導於原檢疫處所完成自主防疫,且於自主防疫期間不得到校上課、工作,非必要不得外出。二、檢測措施:(一) 來臺旅客應持有表定航班時間前2日內COVID-19核酸檢驗報告。(二) 病毒核酸(PCR)檢測:入境時(第0天),於機場/港口配合採集深喉唾液檢體,進行PCR檢測。(三) 家用快篩試劑檢測:入境時由國際港埠現場工作人員向2歲以上旅客發放2劑家用抗原快篩試劑,提供檢疫期間有症狀時及自主防疫期間首次外出時使用。三、入境至檢疫處所交通工具:除搭乘防疫車隊外,得採親友或機關團體車輛接送,並參照防疫車隊之防疫規範,落實各項防疫措施。四、入境人數總量管制:初期以每周2.5萬人次為原則。五、開放轉機:交通部民航局規劃來臺轉機方案及落實防疫管控措施。指揮中心再次強調,邊境檢疫措施為防範COVID-19疫情的重要關鍵,請民眾務必遵守檢疫期間相關事項,共同維護國內社區安全。
-
2022-06-1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我有長新冠嗎?會好嗎? 1圖詳解「常見症狀」
COVID-19病人在感染4週內為急性期,大多數患者在經過4週或更長時間後會逐漸好轉。然而,部分病人在康復後可能會因SARSCoV-2引發的病理生理學變化、急性感染引起的免疫系統失調與發炎 性損傷,及重症相關的後遺症等,影響日常身體活動功能,以及造成 呼吸、血液、心血管、神經精神、腎臟、皮膚等系統新出現的、復發或持續的症狀或失能;這些病人通常會在感染後12 週之內痊癒,但也有一些病人的症狀可能持續超過12週或陸續有新的症狀發生。COVID-19急性感染後症候群定義美國疾病預防及管制中心(CDC)定義初次感染後4週或4週以 上,仍持續有新出現、復發或持續性的症狀,綜稱為「後 COVID 症 狀(Post-COVID Conditions)」。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將前揭病人統稱為「長期 COVID(Long COVID)」,其中症狀持續超過感染後4週者稱為「症狀持 續存在的 COVID(Ongoing symptomatic COVID)」,若超過12週且無法解釋為其他疾病所致者,則稱為「後 COVID 症候群(Post-COVID Syndrome)」。世界衛生組織(WHO)以德菲法(Delphi)調查國際專家共識,於2021年10月6日公布,將因罹患新冠肺炎產生的長期影響稱為─ 「COVID-19 急性感染後徵候群(Post COVID-19 Condition)」,定義為確診或疑似感染 SARS-CoV-2 病毒3個月後,仍有無法以其他診斷解釋且持續至少2個月的症狀,並通常對日常生活或身體活動功能造成影響 。目前國內對於此類病人產生之症狀並未特別訂有專屬之定義,故疾病管制署訂定之《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感染臨床處置暫 4 行指引》中乃援引 WHO 之用詞與定義。 臨床表徵COVID-19 病人在疾病逐漸痊癒後,多種健康影響可能會持續存在,最常見的症狀包括疲倦、呼吸困難、胸痛、認知功能 障礙、睡眠障礙等;這些症狀可能是新出現的,也可能是從感染初期持續到現在,隨著時間消失或復發,目前仍不清楚受COVID-19急性感染後症候群影響的確切人數,以及這些影響會持續多久。根據Nalbandian等人彙整9篇來自不同國家,追蹤發病後或出 院後2~6個月不等的 COVID-19 急性感染後症候群相關研究調查結果顯示,有6篇報告指出 32~87 %的調查對象在急性期後至少有1種以上的症狀,其中1篇指出55 %的病人有超過3種以上的症狀;有6篇報告均指出病人有生活品質下降情形。 對 COVID-19 病人的建議1.了解自己的狀況:每個人應對長期疾病的方式不同,應對 COVID-19 等新興疾 病的壓力、焦慮和不確定性的方法也不同,對部分人士而言,積 極瞭解自己的狀況,是與持續性疾病或 COVID-19急性感染後症候群共處的第一步。如果在感染 4 週以後仍持續有症狀發生,可視需要至醫療機構就診,由專業醫護人員做適當的醫學評估、診斷和治療。2.自我壓力調適:避免大量且持續收看、瀏覽新聞(包含網路社群媒體),反覆接收過量COVID-19疫情相關資訊可能會讓您感到壓力倍增。 鼓勵您從平時養成深呼吸、伸展身體、冥想或練習正念,嘗試健康、營養均衡的飲食,按照自己身體的耐受力規律運動,保持充足睡眠,並且避免飲酒和使用毒品;嘗試放鬆,並與他人保持聯繫,和信任的人聊一聊憂慮和感受等自我調適。3.自我復健:世界衛生組織針對因 COVID-19 住院的成年人,就常見的 COVID-19殘留症狀,特別是呼吸困難、心理健康、插管後症狀 (例如:聲音虛弱、進食與吞嚥問題等)、注意力不集中和記 缺陷等,以及開始運動、恢復功能活動等,提供基本的訓練建議,有助於病人自我康復與進行健康管理,病人可視需要尋求相關社會支援。4.適時接受醫療協助:記錄並重複專業醫護人員於出院前或隔離檢疫期間的衛教指導事項,需要時,在醫護人員協助下,配合轉介至門診持續追蹤,並記下自己的心理狀態、身體症狀,在有明顯異於平常身心狀態時,主動聯繫專業諮詢管道,才能順利控制COVID-19急性感染後症候群或早期發現相關症狀。 如何預防COVID-19急性感染後症候群?預防COVID-19急性感染後症候群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避免感染新冠肺炎,接種疫苗、正確佩戴口罩、保持社交安全距離、避免人多場所等做法,都能降低感染新冠肺炎風險,進而避免COVID-19急性感染後症候群。若感染新冠肺炎,請於康復出院後隨時注意身體狀況、觀察症狀變化,若康復後症狀輕微或無症狀者可以參考此指引提供之資訊促進自身之健康,若症狀轉趨嚴重,或在康復後有新發生之症狀,仍應盡早就醫,尋求專業醫療協助。 延伸閱讀: ·專家點名「4類人確診」易留新冠後遺症! 常見呼吸困難、疲倦、記憶力差 ·兒童染疫恐留後遺症! 美兒科協會列「長新冠11症狀」:注意力不集中、疲倦都在內 
-
2022-06-1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死亡再創新高!本土+6萬8311 死亡+213 僅台中破萬例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公布國內新增68347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6萬8311例本土個案及36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213例死亡、創新高。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昨天新確診68311人,比先前一天降低一些,境外新增36例,死亡個案跟昨天差不多,為213人。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68,311例本土病例,為31,939例男性、36,332例女性、40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台中市(10,032例)、高雄市(9,864例)、新北市(8,858例)、台南市(6,291例)、桃園市(6,081例)、彰化縣(5,088例)、台北市(4,891例)、屏東縣(2,989例)、新竹縣(1,748例)、雲林縣(1,597例)、南投縣(1,530例)、苗栗縣(1,509例)、新竹市(1,272例)、嘉義縣(1,266例)、宜蘭縣(1,259例)、花蓮縣(1,063例)、基隆市(965例)、台東縣(806例)、嘉義市(753例)、澎湖縣(230例)、金門縣(198例)、連江縣(21例)。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213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120例男性、93例女性,年齡介於40多歲至90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197例具慢性病史、135例未接種3劑 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8日至6月7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11日至6月8日。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36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19例男性、17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分別自美國(3例)、斯洛伐克(2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及泰國(各1例)移入,另29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6月5日至6月9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2,074,379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9,309,106例排除),其中2,762,080例確診,分別為13,357例境外移入、2,748,669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3,797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3,782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286例、台北市718例、桃園市259例、台中市250例、高雄市231例、台南市164例、彰化縣138例、基隆市131例、屏東縣106例、宜蘭縣85例、花蓮縣68例、雲林縣61例、南投縣57例、台東縣51例、新竹縣41例、嘉義縣及苗栗縣各37例、嘉義市35例、新竹市16例、金門縣7例、澎湖縣4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6-0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7萬2921確診 575中重症、211死亡雙創新高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仍在高原期,國內今天新增7萬2921本土個案、46例境外移入個案。確診個案中重症新增575例、死亡211例,均創新高。疫情仍呈現中南部升溫趨勢,個案分布前三名為高雄市1萬0822例、台中市1萬0570例、新北市1萬0201例。今日新增之7萬2921例本土病例,為3萬4527例男性、3萬8358例女性、36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高雄市(10,822例)、台中市(10,570例)、新北市(10,201例)、台南市(6,355例)、桃園市(6,298例)、彰化縣(5,266例)、台北市(5,129例)、屏東縣(3,130例)、新竹縣(1,783例)、雲林縣(1,717例)、苗栗縣(1,712例)、新竹市(1,525例)、南投縣(1,480例)、嘉義縣(1,405例)、宜蘭縣(1,285例)、花蓮縣(1,127例)、基隆市(983例)、嘉義市(937例)、台東縣(792例)、澎湖縣(250例)、金門縣(149例)、連江縣(5例)。今日新增211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126例男性、85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90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197例具慢性病史、83例無疫苗接種。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3日至6月6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16日至6月7日。今日新增46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22例男性、24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60歲多歲,分別自美國(3例)、越南(2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及法國(各1例)移入,另39例感染國家調查中。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269萬3787例確診,分別為1萬3321例境外移入、268萬0412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3584例死亡病例,其中3,569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262例、台北市708例、台中市239例、高雄市207例、桃園市204例、台南市148例、基隆市及彰化縣各125例、屏東縣99例、宜蘭縣82例、花蓮縣67例、雲林縣57例、南投縣52例、台東縣49例、嘉義市34例、新竹縣32例、嘉義縣31例、苗栗縣28例、新竹市10例、金門縣7例、澎湖縣3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6-0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8萬195例 確診死亡159人創新高 台中超越新北高雄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仍在高原期,今天新增8萬195例本土個案、28例境外移入個案;死亡個案則再創新高,新增159例。其中破萬縣市分別為台中市1萬1587例、新北市1萬1443例、高雄市1萬1048例。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死亡人數較多,但因死亡本來就是比較落後的指標,會持續觀察變化。今日新增8萬195例本土病例,為3萬7611例男性、4萬2550例女性、34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個案分布為台中市(11,587例)、新北市(11,443例)、高雄市(11,048例)、桃園市(8,039例)、台南市(7,054例)、彰化縣(5,582例)、台北市(5,531例)、屏東縣(3,236例)、新竹縣(2,293例)、新竹市(1,806例)、雲林縣(1,778例)、南投縣(1,705例)、苗栗縣(1,687例)、宜蘭縣(1,420例)、嘉義縣(1,367例)、花蓮縣(1,223例)、基隆市(1,115例)、台東縣(933例)、嘉義市(878例)、澎湖縣(314例)、金門縣(99例)、連江縣(57例)。今日新增159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105例男性、54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90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157例具慢性病史、71例無疫苗接種。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4月30日至6月5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15日至6月5日。今日新增28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13例男性、15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感染國家為美國(4例)、韓國及泰國(各1例),另22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5月9日至6月7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262萬941例確診,分別為1萬3274例境外移入、260萬7613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3373例死亡病例,其中3,358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199例、台北市685例、台中市223例、桃園市186例、高雄市180例、台南市136例、基隆市119例、彰化縣113例、屏東縣93例、宜蘭縣78例、花蓮縣65例、雲林縣54例、台東縣47例、南投縣45例、嘉義市32例、新竹縣31例、嘉義縣29例、苗栗縣26例、新竹市9例、金門縣7例、澎湖縣1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