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搜尋
戒菸
共找到
738
筆 文章
-
-
2020-02-2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 胸腔內科醫師:吸菸族風險高
衛福部新營醫院胸腔內科醫師汪政德今天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依據目前流行病學資訊,吸菸者比較容易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新冠肺炎,目前尚無特效藥治療,預防重於治療,勤洗手外也建議戒菸。汪政德表示,人類感染冠狀病毒以呼吸道症狀為主,病毒主要透過飛沫傳播,也可透過接觸傳播,罹患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症狀之臨床表現為發燒、四肢無力,呼吸道症狀以乾咳為主,有些人可能出現呼吸困難,嚴重時可能進展至嚴重肺炎、呼吸道窘迫症候群或多重器官衰竭、休克等。汪政德指出,依據目前的流行病學資訊,患者大多數能康復,但也有死亡病例,死亡個案多具有潛在病史,如糖尿病、慢性肝病、腎功能不全、心血管疾病等,且吸菸者比較容易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武漢肺炎。因目前這個病毒感染後尚無特定有效藥物可供治療,預防勝於治療!防疫四招:1.咳嗽戴口罩。2.肥皂勤洗手。3.少去傳統市場、醫院等人多場所。4.避免接觸野生動物、禽鳥。汪政德親自示範正確洗手,洗手時應掌握「內-手心互相搓洗、外-仔細搓洗手背、夾-十指交錯搓洗指縫、弓-搓洗手指背、大-搓洗大拇指與虎口、立-仔細清洗指尖、腕-連手腕一併搓洗」7字口訣,並於吃東西前、照顧小孩前、看病前後、擤鼻涕後及上廁所後確實將手部搓洗乾淨、擦乾,才能降低病菌傳染的機會。汪政德提醒民眾應做好個人衛生防護及咳嗽禮節,戴口罩、勤洗手避免感染,有吸菸的民眾應儘快戒菸,以對抗新冠肺炎病毒,降低引發重症、死亡的風險。有戒菸需求者不必獨自面對,醫院有戒菸服務、戒菸門診,讓民眾可尋求協助並適當給予輔助藥物。若民眾出現發燒或呼吸道症狀,應立即配戴口罩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職業別、接觸史及群聚情形(TOCC),以供醫師及時診斷通報,醫師會依個案臨床症狀或病況,給予適當支持性醫療處置,守護民眾健康。
-
2020-02-18 橘世代.健康橘
胃食道逆流好發哪個年紀?學6招有效不復發
「喝咖啡,吃甜食,讓你胃食道逆流嗎?」胃食道逆流是許多人都不陌生的疾病,有時候吃完飯或是喝完咖啡,一陣嘔酸、灼熱感湧上胸口,知道又是這疾病在作祟了。醫師表示,造成胃食道逆流的原因很多且複雜,除了藥物治療外,透過飲食、生活的調整,才能減少胃食道逆流復發的機會。振興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黃信閎表示,胃食道逆流典型的症狀為胃酸逆流、口酸、口苦、上腹痛、噁心以及胸口灼熱,也是俗稱的火燒心;除此之外,也會出現非典型的症狀,胸痛、胸悶、氣喘、咳嗽、喉嚨不適或喉嚨痛、聲音沙啞,甚至牙齒酸蝕的症狀。胃食道逆流的原因主要是下食道括約肌異常,原本食道和胃連接處的下食道括約肌可阻擋食物回流,當肌肉功能衰退、因為進食吞嚥時,該處肌肉短暫放鬆時就會有胃食道逆流的風險。另外,當胃排空的速度變慢、肥胖導致腹壓升高,也會讓胃部內容物逆流。但台北榮總內科部部主任侯明志表示,胃食道逆流也可能患者出現典型症狀卻完全找不出原因,有些人在做了許多檢查後發現本身對酸敏感,因此儘管酸鹼值測試不酸,仍有不適的症狀;也可能是因為自律神經導致不時覺得有「東西」逆流。至於胃食道逆流多集中於「橘世代」,侯明志認為可能因為這個年齡層的民眾,食道長期受到酸的侵蝕,或是因為使用久了像橡皮筋一般彈性疲乏、鬆了,而越容易有胃食道逆流的症狀。另外,這個年齡層也可能因多為中廣身材,腹壓較大而導致。●減少胃食道逆流復發1.減重2.戒菸酒、咖啡、茶、辛辣刺激與甜食3.避免穿著過緊的衣褲4.避免睡前2至3小時進食5.睡時床頭抬高15至20公分6.多做腹式呼吸資料來源/黃信閎、柯富揚【熟齡飲食這樣吃↘↘↘】。體型纖瘦內臟脂肪仍過高? 醫師:這樣吃動有助減少隱形殺手。如何吃得營養又美味 哈佛大學建議「餐盤這樣放」。打破迷思! 吃太清淡反而容易衰老無力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檢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2-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病毒不會糞口傳染 醫:防疫要勤洗手
「宋朝的瘟疫可能跟蘇東坡吃蝙蝠肉有關(眾笑)。」馬偕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新黃瑽寧16日在臨床研討會提到,糞口傳染跟母體垂直傳染都沒有證據,潛伏期24天也不是事實,勤洗手還是防疫必要措施。此外,菸癮者及高血壓、高齡者,都可能提高感染風險。棘蛋白是感染破口黃瑽寧介紹,COVID-19屬於β類冠狀病毒,關鍵是會跟宿主產生連結的棘蛋白(Spike Protein)。在海量的新產出論文中,很許多很快被推翻的假說,後來發現名為RaTG13的蝙蝠冠狀病毒,跟COVID-19相似度高達96.2%。冠狀病毒在感染時需要一個剪刀,把棘蛋白切一半才能把膜打開,才能把病毒釋放出來。黃瑽寧說,α類基因呈現三明治核心結構,使用的是APN蛋白質做連結。而SARS冠狀病毒是β片狀核心結構,使用的是ACE2蛋白質做連結。NL63則是β例外的三明治結構,例如800年前宋朝的幾十場瘟疫,也許跟吃蝙蝠有關。「目前沒有證據可以證實會糞口傳染,呼吸道傳染跟接觸傳染是唯一能證實的。」黃瑽寧指出,在肛門拭子可找到病毒RNA,不等於可以糞口傳染,畢竟病毒的屍體跟活著的病毒是有差別的。母體垂直感染也沒有可能,可能是小寶寶抱出來後受到飛沫或接觸傳染。至於會否突變增強感染力?目前COVID-19突變正常。抽菸者重症機會高「隨著病例數愈多,輕症數據進來,平均年齡開始往下拉,男性剩58%,輕症狀肌肉痠痛14.8%變多。」黃瑽寧說,世界衛生組織估計,82%的人是輕症,15%會喘,3%是危急情況。MuLBSTA評分可供參考患病風險:多肺葉浸潤是5分,淋巴細胞小於0.8是4分,細菌感染4分,菸癮者3分、已戒菸2分,高血壓2分,60歲以上2分,加起來大於12分的人,就可能是感染的高風險者。「為何抽菸的人重症機會比較高?」黃瑽寧說,因為從ACE2進去的門檻比較低,在中國抽菸的男性佔48%,而女性可能只有3%。病毒並沒有只攻擊男性,但只有在ICU會看到比較多男性。ACE2本身是有功能的,可以幫忙肺部修復傷害,但如果被冠狀病毒的棘蛋白所綁架,反而加深了肺部的傷害。「如果冠狀病毒就是要讓孩子先得,有了抗體之後,老人就不會那麼慘。」黃瑽寧說,所以在療法上,是否能給予額外的ACE2?心臟科有ACEI的藥,雖然不知道可行性,但比起等待研發抗病毒藥物,「這是一個我蠻有興趣的方向。」【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
2020-02-15 科別.心臟血管
心臟不好全身都受累!台大醫圖文解說正確心臟保養
心臟負責推動全身血液循環,每分每秒都持續跳動。然而,日常生活中卻有很多可能傷害心臟的狀況,一定要盡量避免,做好心臟保養,以免心臟持續受傷,導致心臟衰竭。血糖太高,心臟也受害!台大醫院心臟外科許榮彬主任指出,血糖偏高時,患者可能沒有明顯症狀,所以容易輕忽,其實血糖過高,全身器官都會受到影響,控制血糖的目的就是為了預防糖尿病相關併發症。過高的血糖會導致「動脈粥狀硬化」,讓動脈逐漸狹窄、阻塞,輸送往器官的血流減少,各器官的功能都會受到影響,例如在腦部可能造成血管阻塞、缺血性中風;在心臟可能造成冠狀動脈阻塞,導致急性心肌梗塞、心臟衰竭;周邊血管阻塞,肢體會缺血,導致肢體疼痛不良於行,由於血液循環差,傷口不容易癒合,部分患者恐怕需要截肢。總而言之,糖尿病的併發症是多面向的,從頭到腳都會出狀況,特別是可能導致心肌病變,讓心臟功能進一步惡化,而演變成心臟衰竭導致死亡,不可不慎。 持續高血壓,心臟難負荷許榮彬醫師表示,高血壓會導致全身血管病變,腎臟、眼睛等器官都會受損,影響相當全面。血壓過高會造成血管受損,甚至破裂。例如急性發作的主動脈剝離,是非常危險的狀況,患者可能感到劇烈撕裂性胸痛,極為難受且死亡率很高。腦部血管破裂的出血性中風,可能造成死亡,也會有神經學後遺症。如果是慢性的高血壓,我們的心臟會因為長期負荷過大而漸漸邁向心臟衰竭。當冠狀動脈狹窄、阻塞,心肌無法獲得充足的氧氣,心絞痛、心肌梗塞的機會愈來愈高,容易演變成心臟衰竭。血脂過高,血管狹窄、阻塞,恐致心臟衰竭高血脂是很常見的狀況,許榮彬醫師解釋道,血脂包含高密度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以及三酸甘油脂。高密度膽固醇對身體有幫助,而低密度膽固醇會導致動脈硬化,對身體有害。全身各器官都需要血液供應,當血管受損,就會造成器官病變,雖然原因不同,但是造成的結果都類似:腎臟血管阻塞會造成腎臟衰竭,肢體血管阻塞會造成缺血、疼痛,腦部血管阻塞會造成腦中風,心臟的冠狀動脈血管阻塞會造成心肌梗塞、心臟衰竭,一定要多加注意。抽菸傷肺又傷心!許榮彬醫師提醒道,對心血管疾病而言,抽菸是個重要的危險因子,抽菸也會造成血管病變,進而導致器官損傷。不過抽菸除了造成血管損傷之外,還可能致癌。提到抽菸,大家容易聯想到肺癌,其實不只有肺癌,抽菸將導致口腔癌、食道癌、乳癌、膀胱癌、腎臟癌等多種癌症的風險增加,是非常重要的危險因子。即使一天只抽一根菸,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就會明顯上升。吸入二手煙也同樣有害。 戒菸的好處很多,戒菸12小時後,血液中的一氧化碳濃度恢復正常。戒菸兩週後,血液循環及肺功能開始改善,戒菸一年後,冠狀動脈心臟病的風險減半。戒菸五年後,口腔癌、食道癌、膀胱癌的風險減半。戒菸十年後,死於肺癌的風險減半。戒菸十五年後,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風險和不抽菸者相同。許榮彬醫師強調,心臟功能不好的患者務必戒菸,避免刺激心臟。吸菸會讓心跳加速、血壓上升,皆會加重心臟負擔,導致心臟衰竭惡化。酒精會傷害心肌細胞,惡化心臟功能酒精會造成心臟細胞的傷害,許榮彬醫師道,所以有所謂「酒精性心肌病變」,飲酒過量或長期喝酒的病患,心肌細胞可能受損,造成心臟衰竭。雖然大家可能聽過適量飲酒有好處的說法,但是酒精對心肌細胞本身是有害的,所以究竟適量飲酒是否有益處?一天可以喝幾毫升?目前仍沒有定論。美國心臟學會不建議民眾藉由喝任何酒類來獲得好處,尤其是心臟衰竭患者務必戒酒,避免酒精對心臟造成進一步的傷害。留意溫差,避免冷熱交替刺激大許榮彬醫師道,「心臟外科的病患,很多都有心臟衰竭,我都建議病患不要泡密閉式三溫暖,至於露天的空氣流通比較好的地方,沒有說一定不能去,但要注意冷熱之間不能刺激過大。」心臟疾病就是要避免刺激過大,尤其是在冬天天氣很冷,從室內到室外,突然接觸到冷空氣就是心臟病最容易發作的時間。洗熱水澡、泡溫泉也是同樣道理,原本處在溫暖的環境,忽然回到溫度較低的環境,刺激太大容易誘發急性發作。在大熱天進入冷氣房也得注意,要盡量避免溫差太大。心臟衰竭患者的病情很容易變動,日常生活中的小細節都要多加留意。規律運動,有益心臟功能許榮彬醫師解釋道,心臟衰竭患者還是要維持適度運動,至於適合什麼運動,每個人的狀況都不太一樣。對心臟病患而言,快走是不錯的運動方法,舉重就不建議。醫院都有復健科門診,能夠在完整評估後,給予運動處方。台大醫院有心臟衰竭小組,小組成員包括內外科醫師、復健科醫師、個管師、營養師等。如果是因為心臟衰竭住院的患者,我們都要照會復健科醫師,出院後也可以轉介到復健科門診做運動諮詢。 除了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抽菸等危險因子外,還要跟大家提醒一點,部分心血管疾病與遺傳有關,所以心臟病患的兄弟姊妹、子女,也建議要做檢查,看看有沒有心臟疾病,若有的話,提早就醫及保養,可以避免心臟功能一再惡化,最終導致心臟衰竭。許榮彬醫師回憶道,遇過不少例子,都是父母親動完心臟手術後,兒子陪同回來看門診,經過五、六年後,突然發現兒子沒有陪來,經過詢問才知道兒子在家裡心肌梗塞過世。「我現在都提醒患者,治療告一段落後一定要叫兄弟、姊妹、子女,尤其是兄弟和兒子,去做檢查,因為心血管問題平常可能沒有症狀,唯有做檢查才知道血管有沒有阻塞。」許榮彬醫師道,「我一直想要跟社會推廣的就是,心臟病會遺傳,因為彼此有類似的體質及相同的生活環境。由於初期症狀都不明顯,容易疏忽,突然走掉實在太可惜。」心臟是非常重要的器官,心臟功能不好,全身都會受牽連,心臟衰竭又是所有心臟疾病最終的終點,因此死亡率很高,甚至比某些癌症還要高。大家務必維持理想體重、規律運動、健康生活型態、避免各項危險因子、按時服藥、定期檢查,做好日常保養,才能養心、護心。原文:正確心臟保養,醫師圖文解說搜尋附近的診所:內科、心臟內科免費註冊,掛號、領藥超方便!
-
2020-02-15 科別.心臟血管
周邊血管阻塞會致死!4種人是高危險族群
國人的飲食習慣逐漸西化,三高疾病發生率已經逐年提升,所導致的腦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及週邊動脈血管疾病的盛行率也在不斷攀升。在台灣,心血管疾病早已蟬聯10大死因前3名多年,也使得一般民眾始終將焦點放在心血管疾病,反而忽略了週邊血管阻塞疾病所造成的危害與嚴重性。 台北慈濟綜合醫院心導管室主任兼週邊血管中心主任黃玄禮指出,週邊血管阻塞的成因與全身動脈粥狀硬化的危險因子相同,包括糖尿病、高血壓、抽菸、高血脂症、年齡老化、慢性腎功能不全及血液黏稠度過高或有發炎情況的人,都是週邊血管病變的高危險族群。 1、男性:黃玄禮進一步說明,除了上述高危險族群外,在臨床統計上,也有男多於女的趨勢,以輕症患者來看,男女比率約為2:1,推斷與男性抽菸人口較多有關係。 2、年長者:年紀大的人,多數是因為器官出現退化所致,55歲以上的一般民眾,有週邊動脈血管疾病的盛行率約5%,在台北慈濟醫院新成立的週邊血管中心所做的統計中,分析過去8年因較嚴重的週邊動脈血管阻塞接受血管內介入治療的550個病患,40~59歲的年齡層中,其發生率為3.5%,而在80歲以上的年齡層中,週邊動脈血管阻塞的發生率也占25.6%。 3、抽菸族群:抽菸也會增加週邊動脈血管阻塞的風險達2~6倍,且有超過4成週邊動脈血管阻塞的患者皆有抽菸史。 4、糖尿病患:糖尿病患所導致的週邊動脈血管阻塞,更高達8成左右 。注意肢體末端變化,避免截肢 根據統計,有將近80%患有週邊血管疾病的病患,好發處大多集中於髂動脈以下部位的下肢動脈血管,而罹患此類疾病的患者,也常會合併心臟冠狀動脈、頸動脈或腎動脈狹窄阻塞等問題。總而言之,無論是動脈或靜脈週邊血管阻塞,都是非外傷下肢截肢的主要原因。 因此,及早發現、確定診斷且積極治療,才能有效防止疾病的惡化,改善生活品質且降低死亡風險。而在治療上,除了使用藥物之外,也應該積極戒菸、控制血壓、血糖及血脂,持續且規律地復健。另一方面,若藥物治療效果不彰,也可考慮血管重建手術,以避免患肢截肢的風險。 延伸閱讀: 血壓高有前兆! 除了無感2症狀都是重要警訊 胸痛是心臟出問題? 先看看是不是這7種原因引起的
-
2020-02-1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抽菸與染新冠肺炎有關 台大醫籲快戒菸
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延燒,台大家醫科醫師郭斐然說,研究顯示,吸菸者較容易感染新冠肺炎。若要對抗新冠肺炎,應盡快戒菸。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郭斐然今天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表示,有論文以肺部細胞資料庫分析顯示,抽菸者比沒抽菸者的肺部細胞有較多的血管收縮素轉化酶2(ACE2)受體,此受體與感染新冠肺炎或SARS息息相關,代表吸菸者比較容易感染新冠肺炎。郭斐然說,之前已有一大型的整合型研究,涵蓋46萬人的社區研究資料顯示,抽菸者罹患肺炎的風險是一般人的2倍。抽菸者比較容易感染新冠肺炎並非特例。要對抗新冠肺炎,應盡快戒菸。世界衛生組織(WHO)2月11日將新冠肺炎定名為COVID-19(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
2020-02-12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防老抗衰的健康生活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老人照護」。旅居國外的作家朋友夏祖麗寄來一篇她追憶父親名作家何凡在步入晚年,對老、病、死的看法,充分流露出老人如何以睿智、幽默面對人生無法避免的終點。同時我們也收到一位基礎醫學的名教授在耄耋之年仍然不忘研究教學之餘,寫出一篇對老年健康的看法,內容包含中西醫學不同看法,同時提出健康食品、增進記憶、保健養生的新思維。我們也很榮幸能邀請到國內主導老人照護的衛生福利部薛瑞元常務次長發表他對這主題的看法:「高齡化社會的來臨,也許不是意味著台灣將像一個老人走向遲暮,而是一個新文化建立的開始――不同世代的對話、不同血緣的融合,新的國族認同促使共同面對解決新的問題。」一、老年如何健康快樂全世界人口中,老年人比例已不斷上升,因此老年醫學非常受重視,有關延年益壽,防老抗衰,永保青春的相關基因(FoxO、p53、sirt1、PP63 shc 等等)及細胞訊息傳遞因素(growth factors、hormones、cytokines、free radicals、oxidative stress、antioxidants)的細胞分子作用機制,已有很多研究,但結果仍處於各說各話,尚未建立實驗可行的防老抗衰的方法或藥物,因大部分的實驗均在試管中或培養細胞所作的研究,直到最近才開始有鼠類實驗成功的例子,發現有些藥物已能瞄準標靶穿入衰老且已不再分裂的細胞,將其清除,因此,具有防老及治療白內障之功效,科學家預測發明不老藥,激發身體自我修護能力及延緩衰老的藥物,渴望延長人類的壽命至一百五十歲或更長,這些研究的重點不但延長壽命,而且提高健康生活品質,實現健康快樂的老年生活。在科學家發現不老藥前,我們又如何能在日常生活中,實現健康快樂的生活呢?總合一些簡易可行的方法,與大家分享。二、中國古代名醫抗衰老的典範中國古代許多名醫,各有著名的養生術,似乎與現代的醫藥學養生保健觀點,差異不大,舉例如下:1、華佗(141-208年)三國外科鼻祖:「世間萬物分陰陽,陰陽平衡生長壯,陰平陽秘靠調養,加強運動身心強。」2、葛洪(284-341年)東晉道教、理論家、醫學家、煉丹家、我國化學鼻祖:「東晉道家葛稚川,一生精煉內外丹,清除六害靜觀座,氣行周天可駐顏。」3、孫思邈(581-682年)唐醫學大家及藥王著千金要方:「養生行善最為要,積德自然少煩惱,欲要長壽成真人,請君深研孫思邈。」4、李時珍(1518-1593年)明代偉大著作本草綱目的作者:「吸菸益少害處多,品茶利多弊端少,若問飲酒怎評估,關鍵在度最為要。」5、長生諺語(1)人怕不動,腦怕不用;早起活動腰,一天精神好;運動好比靈芝草,何必苦把仙方找。(2)笑口常開。青春常在;不氣不愁,活到白頭;遇事不惱。長生不老。(3)久視傷神,久立傷骨,久坐傷血,久臥傷氣。 三、現代抗衰老的典範現代醫藥學的研究,顯示老化衰弱的罪魁是氧化壓力及發炎,維持腦與心靈的寧靜安祥,乃是防老抗衰最重要的守則,綜合現代各家的養生術,重點如下:1、老化現象(1)形體衰退:白髮、皺紋、黑斑。(2)慢性疾病:癌症、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骨質疏鬆、關節炎。(3)情緒低落、健忘。2、改善老化的健康生活範例(一):(1)減輕壓力。(2)愛自己、愛別人。(3)在腦中有幸福及快樂感。範例(二):(1)力行健康飲食。(2)良好的生活習慣。(3)充分休養與修持。(4)適度運動(起床前,吐納深呼吸、丹田功、生活在感恩及幸福中)。範例(三):(1)許多慢性疾病如癌症、心臟病、肝病是不良生活習慣促成。(2)習慣能夠改變基因。(3)幸福感是健康生活的要素之一。3、避免大量消耗能量及抗氧能力(1)吸菸喝酒(2)暴飲暴食(3)食物添加物(4)壓力大的生活習慣(5)毒素(6)紫外線、放射線、電磁波。四、藥食同源的觀念及警訊近年來國內外、學界及坊間,均興起保健食品的研究,市面上充斥各種不同的保健食品使用的風潮,值得我們醫藥學界正視,在此嘗試從藥理學觀點,剖析最近有關保健食品的基礎科學與臨床的相關研究。1、 美國參議院特別委員會研究國民營養問題,並調查疾病增加原因,麥高文報告指出,藉由飲食生活的改善,可減少25%心臟病,50%糖尿病,80%肥胖症和20%癌症。2、 理想食物:85%植物性加15%動物性;其中「植物性」食物,係指含45-50%穀物包括豆類,而穀物則以未精緻者為佳,另含35-40%蔬菜水果,這些植物性食物,必須新鮮,保持天然狀態食用,若經過人為加工後,比較不理想。就寢前,讓胃部淨空。3、十四類具有保健功效的食物(1) 豆類:扁豆、青豆、豌豆、四季豆、黑豆、紅豆,含維生素B complex。富含蛋白質。具降脂、降血糖、減肥的功效。(2) 藍莓類:藍莓、紅葡萄、草莓、櫻桃、黑莓,具抗氧化。防癌、預防心血管疾病及白內障,護眼。(3) 青菜:花椰菜、甘藍菜、高麗菜、白菜,青江菜、芥菜、蕪菁。強力抗癌、補鐵。(4) 穀類:燕麥類、糙米、小麥胚芽、小米、黃玉米、亞麻子粉、大麥、小麥、蕎麥、黑麥。富含纖維、蛋白質、礦物質、植物雌激素。(5) 水果:柳橙、檸檬、葡萄柚。富含維生素,吃比喝更有效,含果膠、葉酸。預防癌症、中風及糖尿病。(6) 南瓜、紅蘿蔔、地瓜、橙椒。富含β-胡蘿蔔素、纖維、礦物質。防癌、護眼。(7) 鮭魚、黑鮪魚、牡蠣、蛤蠣、沙丁魚、比目魚、鮪魚、鱒魚。富含必須脂肪酸、ω3、ω6。防心血管疾病、健全細胞膜。(8) 黃豆、豆腐、豆漿、味噌。富含礦物質、維生素E、植物蛋白質、ω3。防心血管疾病、癌症,防骨質疏鬆。(9) 菠菜、甘藍菜、芥菜、青江菜、萵苣、橙椒。β-carotene、維生素C/E/K、B complex、CoQ 10 、礦物質、葉綠素、植物醇、ω3。防心血管疾病、癌症、護眼。(10) 茶含茶多酚。防癌、降血壓、減肥、防骨質疏鬆、抗病毒、抗蛀牙。(11) 蕃茄、紅西瓜、紅葡萄柚、柿子、木瓜、紅心芭樂,茄紅素。含維生素C、β-carotene,抗氧化,維生素B 6 。護心、護眼。(12) 火雞、瘦肉蛋白、去皮雞胸肉。富含蛋白質、維生素B 6 、B 12 、minerals、nicotinic acid。(13) 核桃:杏仁、開心果、胡桃、榛果、南瓜子、葵瓜子、腰果、芝蔴。堅果富含必要的不飽和脂肪酸(ω3)及維生素E。降膽固醇、降心血管疾病。防癌及防糖尿病。(14) 優酪乳(低脂或脫脂):活益生菌強化免疫,蛋白質、Ca、維生素B complex。防癌、降血壓及膽固醇。4、保健食品(nutraceuticals)及功能性食物(functional food)簡稱NFF。最近的研究顯示,食物不但供給營養素而且具有功能性的保健效果,然而有關濫用保健食品引起不良的效果已有報告,因此我們必須提高警覺,適當的使用保健食品。(1)保健食品定義及功效a. 調整免疫系統 b. 改善骨質疏鬆 c. 調節血脂功能 d. 護肝 e. 調節血糖 f. 抗氧化 g. 調整腸胃功能 h. 牙齒保健 (2)保健食品的選擇及警訊a. 保健食品不宜單一大量長期使用。b. 天然食材保健功能最好。c. 加工純化後,不比天然好。d. 每個人因遺傳基因不同,生活環境及生活型態差異,必須考慮個人化的需求,尤其是使用劑量及期間,求取適當的保健規劃。(3)保健食品的臨床實驗結果,部分顯示不良的效果如下,因此必須謹慎使用健康食品。a. β-胡蘿葡素不具預防反而增加肺癌。b. 維生素C增加動脈血管硬化。c. 葉酸增加大腸直腸癌。d. 高鈣、高維生素D可降低大腸直腸癌,但增加攝護腺癌。e. 停經婦女補充荷爾蒙(動情素加助孕素)增加乳癌罹患率。五、老年人增進記憶的方法年紀大,令人感到變化最大的是健忘,因此,除了注意養生的健康生活外,下列幾種簡易的增進記憶的方法,不妨試試看。1. 穩定情緒、舒暢心情、精神愉快、記憶靈敏。2. 調節大腦功能增強記憶:聽音樂、散步、栽種花木、短程旅遊。3. 保護大腦神經:防治腦血管疾病、戒菸酒,適度用腦。4. 鍛鍊大腦功能:多學習文化知識及技藝。5. 生活不可過於悠閒。6. 合理有序的生活節奏,大腦功能活動正常、意識清晰、思維有條理、記憶深刻準確。7. 睡眠充足、飲食適量。8. 遇事,細看細聽,使記憶深刻持久9. 注意明瞭事物信息的內容及特點。六、個人化保健養生新思維由於每個人的遺傳及天生體質的差異很大,保健養生必須講求個人化的養生,才能達到實質上的效果。最近的研究顯示下列各種因素,導致我們對保健食品及各種藥物的反應,差異很大。因此,務必講求個人化的養生術。1. 遺傳疾病:癌症(乳癌、白血病等等)、糖尿病、高血壓等等,家族疾病與遺傳基因多樣型或突變相關連。2. 過敏症,免疫力差,自體免疫疾病。3. 早年型(50-60歲)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小腦脊椎退化症、脊椎側彎硬化症等等。4. 藥物及毒物代謝酶(cytochrome P450)之多型性及差異性。
-
2020-02-09 橘世代.健康橘
雷洪6妻妾跑光 72歲養生秘招擄新歡
72歲資深演員雷洪過去擁1妻5妾,坐享齊人之福讓不少人羨慕,他有套獨到的養生方法「裸睡」,再冷的天也如此,早上喝溫牛奶,平日絕不碰冰,每日騎腳踏車、爬山運動,吃食方面少吃澱份、油炸。有不少人調侃雷洪「精力旺盛」、「過人體力」,他坦言其實長年拍戲、日夜顛倒,生活作息不正常,過去他不但肥胖,常感覺疲累,尤其上了年紀代謝變慢,前年一度還差點耳中風,幸虧平日還算保養得宜,才重拾健康,強調:「健康不是第一,是唯一」。武行出道的雷洪,雖已70多歲,身體仍相當硬朗,簡單的扭腰難不倒他,一個彎腰,雙手能輕鬆碰到腳,柔軟度一流。但他說,自己一直有血糖不穩、血液循環不佳狀況,且長期熬夜拍戲,其實肝不好也有高血壓,三餐不正常也導致胃不舒服,因此過去他隨身帶了「四老婆」準備的藥包,有保肝丸、深海魚油、維他命B+C群、銀寶、維骨力、胃藥、降血壓藥、治腳痛、耳鳴等10幾種藥,另外還有眼藥水,簡直就是藥罐子。2016年,他經歷因妻妾投資失利慘賠6千萬,妻妾一個個跑光後,雷洪人生回到原點,「無論如何,自己不能倒」,最重要的是「戒菸」,他坦言16歲就抽菸,到50幾歲時,菸齡長達40年。有次拍打鬥戲從5層樓高處往下跳,地面鋪上紙箱、海綿墊,他卻因突然的肺部衝擊,整整休息一個禮拜,當時導演李岳峰就勸他戒菸,之後他身體就漸漸恢復,前陣子免疫系統出問題加上耳鳴,很快就痊癒,都要歸功於戒菸,如今72 歲,他還可以一口氣爬上10樓,也多虧戒菸才有這樣的肺活量。目前的雷洪雖然妻妾都跑光,身邊還是有50多歲「閨蜜」陪伴、照顧他的生活起居。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檢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1-31 新聞.杏林.診間
專業觀點/腹股溝疝氣 年長者是高風險群
門診中常有成年人驚呼:「疝氣不是只發生在小男孩身上嗎?」其實男女老少都可能罹患腹股溝疝氣,但許多成年人即使發現鼠蹊鼓了一包,也可能因為不痛,選擇觀察一陣子再決定是否就醫。在此特別提醒女性,女性好發的股疝氣,比腹股溝疝氣更容易在早期就有壞死的風險,發現疑似疝氣症狀,建議及早就醫。腹股溝疝氣是疝氣中最常見的一種,成人疝氣有九成都是腹股溝疝氣,男性占大多數。一般而言,高風險群多是年長者,還有長期腹壓較大者,如經常搬運重物者、慢性肺病造成長期咳嗽、腹膜透析的洗腎患者、因便祕、攝護腺肥大需用力排便及排尿者,懷孕也會增加腹股溝疝氣風險。民眾發現自己有腹股溝疝氣,通常都是洗澡時摸到,在鼠蹊部摸到有個圓形凸起物,隨著逐漸成形,漸漸開始感受到疼痛,尤其搬重物、咳嗽或大笑時,疼痛感特別明顯。女性或肥胖者的症狀相對不明顯,常被忽略。腹股溝疝氣可以不就醫嗎?回答這個問題前,民眾需要了解腹股溝疝氣成因,當腹壁肌肉組織鬆弛、腹腔內壓力增加,腹內器官就會經由疝氣囊跑到腹腔外,一開始腹部肌肉的洞還很小時,掉出去的腸子能推回腹內,但隨著病程進展,腹部肌肉的洞會愈變愈大,一旦掉入的器官卡住,就會壞死,嚴重時造成腹膜炎及敗血性休克,有生命危險。臨床上遇到腹股溝疝氣患者,通常都建議盡快手術治療,依病灶位置和執刀醫師經驗,手術後腹股溝疝氣復發率約3至8%,因此術後,建議避免搬重物、解決攝護腺肥大用力解小便、便祕等問題,也建議立即戒菸,降低慢性咳嗽風險,避免增加腹壓,降低復發機率。諮詢/新光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吳子翔
-
2020-01-23 癌症.胃癌
WHO研究:癮君子手術前 至少戒菸四周
吸菸者該在手術前多久停止吸菸,醫生建議不一,世界衛生組織(WHO)日前發布的最新研究指出,提前戒菸四周的病患術後情況大幅改善,術後感染較少且術後回醫院接受額外照護的可能性較低。該研究作者審核100多篇相關主題研究,希望這項研究的發現能號召外科醫生、麻醉師和醫院行政人員扮演重要角色,說服病患戒菸,包括暫時和永久停止吸菸。該研究共同作者Edouard Tursan D' Espaignet表示,「我們鼓勵全球衛生系統主導病患的戒菸行為」。根據世衛組織,全球吸菸者超過10億人,每年每25人當中就有一人經歷重大手術。在較富裕國家,約16%病患在術後出現嚴重併發症;開發中國家術後致死率最高可達10%,每個國家比率不盡相同。研究發現,抽菸病患術後爆發併發症的機率是未抽菸病患兩倍多,造成全球醫院重大的負擔。Edouard Tursan D' Espaignet表示,「抽菸不僅對病患不好,也會造成健康服務的分配問題,因為抽菸病患可能再度回到醫院,造成其他病患無法就醫」。研究團隊表示,研究發現提供強大證據讓醫生延後非急迫性手術,讓抽菸病患有更多時間可以戒菸。研究指出,術前一個月停止抽菸的病患,六周後出現併發症比率較低,而四周之外每多戒菸一周,健康結果提升19%。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
2020-01-21 醫療.新陳代謝
最新研究出爐 「胖」不再是癮君子逃避戒菸的理由
吸菸會增加心血管負擔,進而造成死亡,因此戒菸是降低疾病風險的最快捷徑,不過不少癮君子發現戒菸過程會變胖,而肥胖也一樣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抵銷戒菸的好處,等於「白戒」,為此,義大醫院神經內科團隊投研究,發現戒菸貼片合併口服戒菸藥物,除能提高戒菸成功率,也能減少戒菸過程發胖風險,研究結果獲國際醫學期刊青睞。義大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謝孟倉為突破戒菸患者的瓶頸,結合高雄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醫師曾秉濤、高雄凱旋醫院醫師李典政及臺大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長杜裕康教授等成立跨領域團隊,投入研究。團隊共分析全球31篇臨床試驗研究報告,研究樣本達5650,平均年齡43.85歲、每天抽菸10到30支、抽菸史半年至3年、身體質量指數(BMI)為7.6。他們使用戒菸貼片合併口服藥物達18到30個月,持續追蹤3年,結果發現能成功戒菸,同時降低發胖風險。這個突破性研究成果獲各界矚目,也獲「世界肥胖醫學會」官方期刊青睞,刊登在「肥胖醫學評論」。謝孟倉表示,以往戒菸患者最常抱怨的是,不抽菸後反而變胖,而肥胖一樣會增加心血關疾病風險,因此戒菸意願大減,但最新的研究成果,已能讓戒菸者不再裹足不前。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
2020-01-20 癌症.抗癌新知
人人聞癌色變 但癌細胞也怕你做這些事!
談癌色變,一提起癌症大家就會想到死亡,其實現在很多癌症在經過治療後會和正常人一樣有高質量和長時間的生存。人人都怕癌,但癌細胞也怕你,怕你做這些事食道癌:怕您不吃燙的食物高溫的食物會導致食道的鱗狀上皮細胞反覆破潰及癒合,長期會導致食道癌的發生。膀胱癌:怕您多喝水喝水多了,尿液多了,致癌物在尿液裡的濃度就會降低或者隨尿排出,反之飲水少,致癌物在尿液中的濃度過高,就會反复刺激膀胱黏膜而導致癌症的出現。胃腸癌:怕你健康飲食胃腸癌的發生和飲食密切相關,大量長期高鹽、高脂不規律的飲食均會誘發其出現。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一類致癌物的亞硝酸鹽多存在一些醃製的食品中。我們應該每天食物均衡,規律飲食,睡前2小時不要吃東西。乳腺癌:怕你保持好的心情不開心、壞心情、壓抑感與癌症密切相關。嚴重抑鬱者比正常人患癌機率高3倍,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乳腺癌的發生。所以保持一個好心情是防萬病之本。肝癌:怕你限酒早在1987年,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就將酒精定位致癌物。研究表明至少7種癌症與大量飲酒有關。十年肝炎,十年肝硬化,十年肝癌,在過去我們肝癌的發病多與肝炎有關,隨著發展,肝炎已經基本可以控制,反而飲酒出現的酒精性肝硬化大大增多,從而導致肝癌的出現。肺癌:怕你戒菸大家都知道吸煙有害健康,大家也知道吸煙對肺的傷害最大,隨著研究表明:二手煙、三手煙危害著吸煙者身邊人的健康,所以為了自己、為了家人的健康——戒菸吧!大多數癌症:怕您定期體檢早檢查、早發現、早治療。把癌在早期殺滅掉。防癌體檢與一般體檢不同,根據年齡和性別以及地域可以選擇不同的體檢。在一般體檢之外我們可以根據自身情況或者詢問醫生增加一些癌變篩查。最後總結:健康飲食,保持一個好心情,戒菸限酒,管住嘴邁開腿,定期體檢,通過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預防癌症!本文摘自醫路向前巍子微博
-
2020-01-20 新聞.杏林.診間
為何看診醫和執刀醫不同?動手術前您該問清楚的事
聽到需要開刀,患者總是非常緊張,腦袋一片空白,忘記確認許多重要事項。讓我們一一列出來,您一定要記得詢問以下的問題,與醫師好好討論。手術有很多種,實行的地點也不太一樣。像是取下小部分腫瘤組織去化驗的些切片手術,像乳房腫瘤的粗針抽吸,在門診即可進行。要取部分肝腫瘤組織的切片手術,則可能在超音波室進行。如果是完整地取下小型的皮下腫瘤、乳房腫瘤,或是置放化療時使用的人工血管裝置,則會以「門診手術」方式進行。患者在約定時間抵達手術室,手術結束後即可回家,不用住院。(雖然名稱是「門診手術」,但實施地點仍在開刀房。)住院手術代表患者可能於手術前一天或當天先到醫院報到,做完術前檢查,於開刀房進行手術後,還需住院數天休息復原。說到「誰會替我開刀」,大家一定會覺得很奇怪,難道不是看診的醫師替我開刀嗎?其實不一定,像教學醫院裡面的門診手術常是由住院醫師獨力完成,患者進到手術室會感到困擾:「為什麼醫師長的不太一樣?」所以,為了避免不必要的爭議,請記得問清楚看診及安排手術的醫師:「誰會幫我開刀?」配合不同手術,麻醉方式也不一樣。像取下部分皮膚的切片手術時,醫師會先注射局部麻醉。這時負責麻醉的醫師就是開刀者,患者在手術過程中人都是清醒的。如果是開腰部以下的範圍,例如下肢骨骼、腹股溝疝氣、闌尾炎、剖腹產等手術就可用半身麻醉。手術時間較長、範圍較廣、失血較多的手術就須使用全身麻醉。有的只是打藥睡覺,多數則要插上呼吸管幫助呼吸。要實行半身麻醉與全身麻醉之前,麻醉醫師會向患者再度確認、解釋麻醉過程。這部分準備做醫美手術的患者最需注意,請務必向醫師確認:「麻醉是誰負責的?是手術醫師本人?還是有聘請麻醉醫師負責監控患者狀況呢?」患者若即將面臨手術,也要了解自己的角色及健康控管非常重要。要讓醫師知道自己現在正在吃哪些中藥、西藥、及健康食品,並向手術醫師確認哪些在手術之前就要停用。最常見需要停用的藥物是會造成出血併發症的藥物,例如抗凝血劑、阿斯匹寧、或銀杏健康食品等。每種藥物的半衰期不同、作用機轉不同,該停用的時間點也不一樣,請務必向醫師確認。另外,戒菸能夠改善肺功能及心血管問題,還會讓傷口復原較好,醫師通常建議有菸癮患者在進行手術前要戒菸。有酒精成癮問題的患者也該戒酒。術前要多吃什麼是患者最常問的問題之一,雖然此題不一定有標準答案,但你可以藉此向醫師確認自己對疾病的觀念是否正確,是否有錯誤的期待。手術通常包括「切除」與/或「重建」兩部分。若是闌尾炎、膽囊炎等,醫師會切除發炎的器官。氣胸手術也是切掉出問題、正在漏氣的小部分肺部組織。至於大腸癌時,醫師會切下帶有腫瘤的部分腸道,若情況允許,則會重新接合腸道兩邊斷端,這就是重建。有些術式的重建則負責更多,包含多段接口。有些手術要置放外來物,向是人工血管、支架、瓣膜、或關節手術的金屬墊片等等。因此,你需要向醫師詢問,有哪些身體組織會被移除,會做哪些改變,會不會放進外來物?開刀在某種程度上,會明顯改變我們的生活,因此你可以先問問醫師,手術後的恢復過程大致為何,讓自己對過來生活有個初步規劃。該問的問題像是:「手術後,我需要服用哪些藥物?」若接受了支架或瓣膜的置放手術,很可能接下來需要服用抗凝血劑。若是做了器官移植手術,接下來就要服用免疫抑制劑來減少排斥現象。你也需要了解接受這手術後,一般需住院幾天?之後回家通常復健多久?做什麼復健?知道以後,比較有辦法調整生活模式。只要是手術,誰都無法保證百分之百成功,每樣手術都有一定的併發症機率,所以你應該向醫師詢問一下,最常見的併發症是什麼?會出血嗎?會感染嗎?最不好的狀況會怎樣?併發症發生機率高不高?再考慮自己是否接受。有些手術是用來「救命」,不開刀的話患者死亡機率極大,即使醫師告知可能會有嚴重併發症,患者權衡之下為了保命,可能還是會接受手術。但若是較不嚴重的事件,例如你想從事醫美手術,最好要評估及了解併發症的發生率及可能性,再想好自己是否能應付與接受。當醫病雙方都同意手術後,患者也要記得提醒醫師自己過去的病史,有沒有藥物或食物過敏的經歷,以及列出目前正在服用的藥物清單,讓醫師更了解自己的狀況。這些都能夠讓保障手術安全喔!原文:動手術前您該問清楚的事(懶人包)搜尋附近的診所:外科免費註冊,掛號、領藥超方便!
-
2020-01-18 科別.眼部
新時代視力殺手「黃斑部病變」一個表格快速自測
您聽過黃斑部病變嗎?讓我們先來做個小測試。這個自我檢測的表格是阿姆斯勒方格表(Amsler grid),請各位先找個照明良好的環境,把檢測表放在眼前30公分,再「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例如遮住左眼,由右眼盯著中心的黑點做測試。平常有戴著眼鏡的人,就請戴著眼鏡做測試。如果你看到的是筆直線條,每個角落都毫無缺損,恭喜你,現在這眼是正常的,請換另一眼再做一次測試。但若你看到的線條是波浪型曲線,看起來模糊,或有幾條線不清楚不見了,哇!這可能是「黃斑部病變」的徵兆。(請使用電腦螢幕。此方法不能取代正規的眼科檢測,請定期進行眼科檢查。)除了近視、老花、白內障等大家耳熟能詳的眼睛問題之外,現代人一定都還聽過另一個新時代視力殺手的名號–黃斑部病變。究竟黃斑部在哪裡?黃斑部病變會如何?醫師能如何治療,我們又該如何保養?讓我們繼續看下去。首先,我們來看看黃斑部的位置。視網膜是位於眼球後方內壁的感光組織,含有感光的神經細胞,而黃斑部則位在視網膜的中心,是視網膜中最敏感的感光區域。黃斑部能匯集光線,是視野最好,看得最清楚的地方,雖然大約只有一顆米粒大,但可以辨識物體的清晰度和顏色,產生精準的彩色視覺。而我們常常聽到的「年齡相關性黃斑部退化病變」,確實是六十歲以上長者罹患不可逆的失明之首要原因。年齡相關性黃斑部退化病變又分成兩個形式,「乾性」和「濕性」。乾性黃斑部病患人數占了所有黃斑部病變的近九成左右。所謂的「乾性黃斑部病變」是在黃斑部出現一些沉積物。黃斑部出現黃色沉積物的初期,沉積物不多且範圍不大時,不至於會影響視力,但當沉積物變多及變大後,患者看書時會覺得視力朦朧,字體模糊、變淡、變暗,甚至有點變形。更嚴重的話,黃斑部的感光細胞會萎縮、死亡,視野的中央出現盲點。多數乾性黃斑部病變患者不至於整個失明,但想要看什麼東西時,其中央變得很不清楚。至於「濕性黃斑部病變」為什麼會被稱為「濕性」呢?原來這時黃斑部下方的脈絡膜會長出不正常的新生血管,但新生的血管並不健全,會滲漏血液、液體進到視網膜,破壞黃斑部的感光細胞,而扭曲了視覺造成視力惡化,本來筆直的線條都變成了波浪狀。新生的血管與滲漏的血液後來會讓黃斑部形成疤痕組織,患者可能在幾周到幾個月內喪失視力。雖然多數人都是乾性的黃斑部病變,但乾性的黃斑部病變有機會演變成濕性的黃斑部病變,而引發永久性視力喪失。需要趕緊接受積極治療!年齡增長和基因遺傳,是濕性黃斑部病變的兩大高危險因子,然而我們依然可以調整生活型態,預防疾病發生。流行病學調查發現,有抽菸習慣的人,罹病機率是不抽菸民眾的2至5倍,若有抽菸習慣,趕緊戒菸愛護身體及眼睛健康吧!此外,建議平常可以多吃深綠色蔬菜、胡蘿蔔、水果,來保養眼睛,預防濕性黃斑部病變。除了調整生活型態及攝取有益眼睛的食物之外,醫師還有一些針對眼睛的治療策略能處理黃斑部病變。像是:眼球內注射抗血管新生藥物(Intravitreal Injection of Anti-VEGF):將藥物以極細的針頭注射到眼球玻璃體。注射的藥物會與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結合,阻斷血管內皮生長因子,阻止血管新生。光凝固雷射療法(Laser Photocoagulation):用雷射光凝固滲漏的視網膜,避免血管新生。當然,提醒各位,預防勝於治療,隨著年紀增長,黃斑部更容易生病,平時還是要節約用眼時間,別太常當低頭族,總是近距離用眼喔!黃斑部病變剛開始進行的時候是悄然無聲的,隨著時間過去暗點逐漸擴大、變暗,患者對色彩的分辨力降低、改變。而且,當其中一眼睛發生濕性黃斑部病變,另一眼的罹患機率會大幅提升!因此我們最好規則地用阿姆斯勒方格表自我檢查,只要任何一隻眼睛看檢查表的狀況有異,就要趕緊到中大型醫院找眼科醫師做更詳盡的檢查與治療。及時治療不僅能夠減緩視力衰退的速度,甚至還有機會改善視力。早期發現黃斑部病變,才有挽救視力的機會。原文:看東西扭曲有暗影,可能造成視力損傷的黃斑部病變搜尋附近的診所:眼科免費註冊,掛號、領藥超方便!
-
2020-01-16 橘世代.好學橘
愛心不落人後!熱愛重機的不老騎士環島做公益
「為了騎重機,我每天早起運動,還戒掉多年菸癮。」走進台灣火神重機推廣協會台南分會會長陳炳華,位於台南市安南區廚具辦公室,他忙著和員工將瓦斯爐、熱水器裝箱。重機車友還經常環島送愛心,捐贈物資給弱勢家庭。「做事情要用心,持之以恆才有成功機會。」58歲陳炳華經營生意小有成就,他回憶說,當年退伍後,曾做過直銷業務,累積人脈轉型賣廚具,他表示,國人對於新廚具接受度不高,一定要勤於拜訪,被拒絕後還得臉皮夠厚,多跑幾次,至少讓顧客認同你的態度,取得潛在客戶信任後,才會接受新的產品。他年少時愛看外國電影,很羨慕美國人戴牛仔帽、穿牛仔褲,手握高架手把重機,奔馳在彎延公路上,無奈當年忙於事業,只能看影片過過乾癮,約4年多前,陳炳華重拾年輕時興趣,買了一輛美式重機車,並加入重機車隊,開始了騎乘重機養生之旅。當陳炳華和會員分別騎上美式重機車,全副武裝帥氣上路,大車身霸氣前進於台1線上,只見一輛輛「火神」重機拋光的進排氣管,搭配車身個性塗裝,不時傳來低調沈穩引擎聲浪,他們不僅熱愛騎重機,還載著滿滿的愛心和物資,環島做公益。「車友一起響應關懷弱勢,做有意義的事,更有力量!」陳炳華除了經常組隊出遊,曾帶隊到雲林縣信義育幼院捐贈物資,關懷弱勢兒童和少年,並到高雄市田寮區星星兒的家,探視身心障礙者,行善回饋社會。陳炳華說,為凝聚和營造車友家庭和樂氣氛,火神車隊每個月舉辦一次家庭日,會員和眷屬可騎重機或是開車參加,隊友和家人快樂相聚,增進情誼,也讓家人休假時,和樂地生活在一起。陳炳華有多年煙癮,他起初和同好騎重機車出遊,中途短暫休息習慣抽根菸,卻發現其他人都沒有在抽菸,警覺抽菸對心肺功能很不好,下定決心戒菸,大多數的人戒菸後都會胖,但陳炳華每天早起在住家附近快步走半小時,飲食清淡,多吃蔬菜少吃肉,減重約5公斤,還能維持令人羨慕的帥氣體態。 為自己而學 橘世代來了! 【歡迎加入】建立自己的學習進修清單,充實精彩人生2.0,鑽研興趣、挑戰新領域、豐富生活,逐一實現手裡的那張學習清單!【歡迎加入好學橘FB社團】
-
2020-01-15 科別.呼吸胸腔
酷酷嗽超過2個月 6徵兆出現當心重症奪命
慢性咳嗽嚴重者也可能危及生命,不可小覷!安南醫院家醫科陳泓毓醫師指出,大部分的咳嗽是屬於急性咳嗽,多半是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引起,也就是感冒。急性咳嗽大家比較熟悉也有警覺,所以會主動求醫,相對地有些咳嗽持續較久,隨著時間拉長而被我們輕忽,這類咳嗽稱作慢性咳嗽。陳醫師說慢性咳嗽指的是持續性咳嗽超過兩個月,常會影響生活品質,要特別小心注意。慢性咳嗽常見三原因 鼻涕倒流、胃酸逆流及氣喘陳泓毓表示,常見慢性咳嗽原因有三種,包括鼻涕倒流、胃酸逆流及氣喘,涵蓋9成慢性咳嗽的狀況,三種疾病臨床表現如下:1.鼻涕倒流特徵:喉嚨一直有卡痰的感覺,且晚上正躺睡覺的時候症狀更明顯,常見的原因有過敏性鼻炎、鼻竇炎等。2.胃食道逆流特徵:火燒心的感覺、嘴裡有酸味、喉嚨異物感,常因為暴飲暴食、油膩及辣的食物、咖啡、酒及抽菸而加重。3.氣喘特徵:會喘、胸悶或是呼吸有哮喘聲,常因運動、大笑、接觸到過敏原或冷空氣而觸發,另外夜晚、凌晨症狀會較明顯。體重下降、咳血等徵兆 慢性咳嗽合併嚴重疾病陳醫師也提到大部分的慢性咳嗽為良性,但這當中仍藏有少數較嚴重疾病,例如大家時有所聞的肺癌、肺結核。如果咳嗽伴隨全身性的不舒服,或是合併其他嚴重的症狀就要特別小心,應該趕快立即求診。需要留意的症狀如下:1.體重下降2.過去有慢性菸咳但是最近咳嗽的型態有改變3.戒菸後咳嗽持續超過一個禮拜4.咳血5.發燒6.呼吸很喘建議及早就醫找出原因 對症下藥解決病灶陳泓毓醫師強調,民眾若有慢性咳嗽問題,平時也可採取一些個人保健措施,例如鼻涕倒流及氣喘的病患,應該保持環境清潔,清除可能的過敏原,隨時注意戶外空氣品質,避免在嚴重空汙時外出活動;而胃食道逆流患者須避免菸、酒精及刺激性食物為宜,咳嗽可大可小,建議及早就醫找出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
2020-01-08 癌症.胃癌
66歲婦食慾不振、體重暴跌 檢查發現罹第3期胃癌
新竹一名66歲的黎姓婦人半年前開始食慾不振,體重暴跌,檢查後發現胃底部有惡性腫瘤,確診為第三期胃癌,經醫師施以3D腹腔鏡次全胃切除合併淋巴結切除及胃腸道重建手術,切除約4公分的惡性腫瘤。黎婦隔天就可下床,在手術後第7天即出院,恢復狀況良好。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一般外科主任李博彰表示,傳統腹腔鏡只能顯示平面影像,無法呈現腹腔內的深度感,3D腹腔鏡技術,手術醫生戴上3D眼鏡後,通過特殊的鏡頭和監視器真實呈現器官樣貌,讓醫生不僅能更精準地解剖、分離、縫合以及識別關鍵部位,也減少術中出血、手術併發症,節約手術時間。且相較於傳統手術,傷口約15公分以上,至少一周以上才能出院,3D腹腔鏡手術傷口只有約2至4公分,因傷口小,術後疼痛較低,很快就能恢復正常活動,也可縮短住院時程。李博彰舉例,另有一名80歲的病患,也是透過定期檢查發現有左側肝臟腫瘤,確診罹患肝癌第二期,施以3D腹腔鏡切除手術,切除肝癌細胞,病患在術後第4天出院,恢復良好。李博彰提醒,一旦發現食慾不振,上腹痛或血便,一定要儘速就醫,有可能是罹患胃癌的前兆,而預防胃癌除了要戒菸、少飲酒,不要空腹飲酒,也建議少吃醃製、煙燻食物,多吃蔬果,尤其柑橘類水果,規律地運動、每周至少運動150分鐘。另外,肝臟沒有神經知覺,一旦出現明顯徵兆,通常已經是肝癌末期,因此,發現小型肝癌是提高病人存活率的關鍵因素,定期健檢是及早發現身體健康產生變化的方式,而為避免加重肝臟的負擔,平常應少喝酒、抽菸、不濫用藥物等。
-
2020-01-03 養生.抗老養生
人真的會「一下子變老」!抗衰老抓住3個變速點
衰老是人體自然的生理過程,但總有那麼一個瞬間,人會覺得自己突然“一下子變老了”。這不是你的錯覺,最近一項發表在《自然醫學》雜誌上的研究顯示,衰老雖然持續進行,但並非勻速發展;人體衰老有3個變速檔,分別是34歲、60歲和78歲。為什麼在這三個年齡,人會“突然變老”?《生命時報》邀請多位專家,詳細解讀這些年齡需要重點關注的健康問題。3個年齡,人會一下子變老美國斯坦福大學阿茲海默症研究中心科研人員,分析了4263名18~95歲受試者的血漿數據,測定約3000種不同蛋白質的水平後發現:蛋白質水平總體保持相對穩定,但在34歲、60歲和78歲三個年齡,多種蛋白質的讀數發生了很大變化。研究人員解釋,這些蛋白質水平的變化不僅是人體衰老的特徵,更可能是衰老的原因。“隨著研究不斷深入,我們有望通過血液測試,以分子水平衡量人的衰老程度。”領導這項研究的托尼•維斯-科雷教授表示:“我們對年齡了解得越多,能干預的就越多。未來,我們有可能確切知道什麼飲食和行為習慣有助延壽,從而幫助人們避免罹患各種疾病。”34歲:健康從巔峰轉向下坡人體衰老和疾病是細胞損傷或死亡引起的整體變化。早在1925年,美國著名生物學家威爾遜就提出:“一切生命的關鍵問題都要到細胞中去尋找。”鈕文異表示,青年人雖然正處於年富力強、身心相對成熟穩定的階段,但人體內細胞數和細胞內的水分開始不斷減少,這是機體衰老的第一個轉折點。劉德泉提到,34歲左右的人群大多處於家庭負擔重、工作壓力大、人際關係複雜的狀態,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身心健康,這些外部因素與研究中提到的體內蛋白質讀數驟變互為因果關係。重點關注:神經系統和肌肉骨骼專家認為,30多歲的人應重點關注神經系統和肌肉骨骼的健康狀況。記憶力、協調性變差30歲後,大腦血液循環減慢,血流量減少,腦內神經細胞數量逐步減少,從而影響記憶力、協調性及大腦功能。骨質開始流失人體肌肉量在25~30歲達到峰值,而後隨年齡增長逐漸降低,進而影響機體代謝速率,35歲左右,骨質開始流失。肺活量緩慢下降30歲開始,心臟的心室壁和心瓣膜會逐漸增厚,心臟傳導系統開始衰老。與此同時,肺活量也開始緩慢下降。更易出現心理問題楊萍表示,34歲左右的人群,因壓力、責任感的增加容易導致焦慮、抑鬱等心理問題。劉德泉提醒,隨著人們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的改變,一些老年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硬化等,越來越多發生於中青年人群,同時,長期疲勞的狀態也增加了患慢性疲勞綜合徵、肥胖症的風險。60歲:各項機能步入老年60歲左右,人正處於更年期的末期,又面臨退休這一生活狀態的改變,這些因素共同導致衰老速度加快。重點關注:循環、消化及免疫系統劉德泉表示,這個年齡段應重點關注循環、消化及免疫系統。心臟逐漸衰老60歲左右,心臟每搏輸出量(指一次心搏,一側心室射出的血量)較20歲時減少30%~40%,心臟傳導系統持續衰老,易導致機體供血不足和代償失調等問題。消化功能衰退消化方面,60歲左右,口腔、食道、胃腸功能逐漸衰退,胰腺由於脂質浸潤及腺體細胞的萎縮,導致胰蛋白酶、脂肪酶等消化酶分泌減少和活性減退,消化功能下降,胃腸道疾病風險隨之增大。免疫功能降低內分泌系統衰老主要體現在各種激素水平及靶器官對它的敏感性上。《衰老》雜誌發表的一項歷時十年的研究顯示,隨著年齡增長,人體內T淋巴細胞總數不斷減少,免疫功能隨之降低,更容易受到細菌、病毒的侵襲。心理逐漸出現落差在心理上,60歲左右的人群由於身體機能逐漸衰退和退休造成的社會職能改變,很容易產生心理落差,也會加速衰老。楊萍還提到,超過半數的60歲以上人群都有對自身健康的擔憂和不安全感,從而加重他們的心理負擔,更易導致情緒不穩、焦慮、抑鬱等心理問題。78歲:系統、臟器快速衰老78歲左右,人體各項機能都進入快速衰老階段,神經、泌尿、呼吸、循環等各系統,以及認知和心理都出現明顯變化。重點關注:全身心變遲鈍、記憶力下降神經系統方面,老年人腦細胞數量及突觸連接減少,腦血流量減小,導致記憶力下降、易疲勞、對外界反應遲鈍等問題。泌尿系統功能減弱泌尿系統方面,腎動脈硬化、腎血流量減小,會導致腎功能減退。老年男性常伴有前列腺增生,有尿頻、尿急、尿不盡感;老年女性因盆底括約肌鬆弛,多會出現尿失禁症狀。呼吸肌力量衰退老年人會出現呼吸肌力量減退、氣管鈣化等問題,導致氣道阻力增加、肺通氣及肺換氣功能減退。隨著纖毛運動減弱,老年人的排痰能力也逐漸下降。身體循環變差循環系統方面,78歲左右人群心室壁增厚,外周動脈硬化,更容易引起臟器缺血。認知功能退化明顯這個階段的老人大腦功能衰退,認知功能退化非常明顯。2018年,一項在美國人口學會年會上公佈的研究表明,大腦衰老從73歲起會有4年左右部分認知障礙期,隨後的一年半到兩年內就可能出現阿茲海默症或類似的認知障礙疾病。出現性格障礙心理層面上,老年人常表現出以自我為中心、保守、多疑、急躁、自卑等性格障礙及空巢綜合徵等心理問題。正視衰老是延壽關鍵雖然衰老是不可逆的過程,但我們可以盡量延緩它的進程。楊萍表示,正視衰老是延緩衰老的關鍵,保持樂觀心態尤其重要,人們應及時擺脫對機體衰老的恐懼心理和急躁易怒、孤獨抑鬱等不良情緒。專家們一致認為,不論處於哪個年齡階段,保持良好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都十分重要。1.注意平衡膳食、結構多樣、穀類為主,多吃蔬果、奶類、大豆,適量吃魚、禽、蛋、瘦肉,少鹽少油。2.生活方式上,注意勞逸結合、及時舒緩壓力、戒菸限酒並保證充足睡眠,注意吃動平衡,保持健康體重。3.堅持適量運動對延緩衰老有積極作用。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身體素質全面下降,鍛煉一定要循序漸進,選擇運動時間不過長、強度不太大的全身性體育活動,如散步、快走、太極拳等。4.最後,不管哪個人群,一定要堅持定期體檢。劉德泉提醒,家人對老年人身體和精神健康的關愛對他們的健康長壽有非常正面的作用。面對60歲左右人群,家人要協助他們安排好退休生活,鼓勵他們培養積極興趣愛好,做到老有所樂,老有所為。78歲左右人群大多會有子女遠離後的空巢感,加上他們常會過度關注自己的健康,家人此時更要多關心照顧、與他們溝通。本文轉自生命時報微信(ID:LT0385)
-
2019-12-31 科別.心臟血管
撕裂性胸痛突然找上門!這種慢性病是「主動脈剝離」最大元兇
主動脈剝離是急症,患者可能在幾秒內,從「原來好好的」變「強烈撕裂性胸痛」。更重要的是,主動脈剝離經常很要命。一起來看懶人包! 主動脈剝離指的是主動脈結構出問題,血管內膜上有個小型的撕裂處(結構有問題處),使原本在主動脈內流動的血液經過內膜撕裂處時,血液從真腔(血液原本的流動之處)進入主動脈壁受傷後產生的假腔(因為結構受傷而產生的夾層)中。主動脈壁的結構受到破壞,血液從真腔進入假腔之後,主動脈能送進各器官的血流必受影響,畢竟血液都流到錯誤的位置啦!這下子,我們的大腦、脊椎、腎臟、腸子、雙腳等器官就接收不到主動脈該送來的血液,因而產生缺血性症狀。所以,主動脈剝離是急重症,常常引發的後遺症包括:● 死亡:若主動脈破裂,會造成嚴重的內出血,死亡率極高● 視主動脈剝離位置不同,帶來的併發症不同,但都是起因於主動脈剝離後器官血流不足而引起。例如急性心衰竭、腦中風、腸缺血及壞死、急性腎衰竭、肢體缺血等重大併發症。主動脈剝離常發生在六十到七十歲的男性。主動脈剝離的症狀可能與其他心臟病發的症狀非常類似,且隨著血流受阻的位置不同,患者症狀也不同,因此有人說主動脈剝離是「偉大的模仿者」。然而主動脈剝離最典型的症狀就是胸痛!患者會抱怨突然感到強烈的、撕裂性的胸痛及上背痛,痛感可能延伸至脖子或下背,這種痛的強度很強,可能在幾秒內就從不痛到變成這輩子從未經歷的痛感。若患者抱怨這是「此生最痛的胸痛」,就要很小心是不是主動脈剝離!另外,視主動脈剝離發生處不同,患者會受影響的器官不同,也會表現以下可能症狀:● 喘不過氣● 肚子痛(腸胃血流受阻)● 腰痛(腎臟血流受阻)● 意識不清、昏倒。(腦部血流受阻)● 突然間說不出話、看不見、半側無力,就像中風的症狀(腦部血流受阻)● 單側手臂的脈搏很弱危險因子包括:1. 沒有控制的高血壓,大部分主動脈剝離都發生在罹患高血壓多年的患者身上,因為血壓高會加速血管的老化,破壞血管結構,增加主動脈受傷撕裂的機會。2. 動脈粥狀硬化3. 主動脈瓣膜缺陷4. 主動脈窄縮5. 某些遺傳性疾病6. 高強度重量訓練,主動脈血壓會上升太快太多7. 使用古柯鹼(可卡因),會讓血壓突然變高想預防主動脈剝離,你應該要:1. 好好控制血壓,超過四十歲後最好在家放個血壓計,每天監測血壓數值。2. 戒菸,若真有抽菸習慣,趕快戒掉。(成功戒菸有方法,讓醫師來幫助你)3. 維持適當體重原文:強烈撕裂性胸痛 – 主動脈剝離(懶人包)搜尋附近的診所:外科免費註冊,掛號、領藥超方便!
-
2019-12-30 科別.呼吸胸腔
秋冬慢性咳嗽要注意 醫師:小心可能是肺癌或肺結核
安南醫院家醫科醫師陳泓毓今天說,秋冬時節許多民眾常因為咳嗽求診,大部分的咳嗽是屬於急性咳嗽,多半是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即感冒引起。急性咳嗽大家比較熟悉也比較有警覺,會主動求醫,相對地有些咳嗽會持續較久,可能隨著時間拉長而被輕忽,慢性咳嗽指的是持續性的咳嗽超過2個月,常常會影響生活品質,要特別小心注意。陳泓毓表示,常見慢性咳嗽原因有三種,包括鼻涕倒流、胃酸逆流及氣喘,涵蓋9成慢性咳嗽的狀況,鼻涕倒流特徵喉嚨一直有卡痰的感覺,晚上正躺睡覺的時候症狀更明顯,常見的原因有過敏性鼻炎、鼻竇炎等。胃食道逆流特徵火燒心的感覺、嘴裡有酸味、喉嚨異物感,常因為暴飲暴食、油膩及辣的食物、咖啡、酒及抽菸而加重。 氣喘特徵會喘、胸悶或是呼吸有哮喘聲,常因運動、大笑、接觸到過敏原或冷空氣而觸發,另外夜晚、凌晨症狀會較明顯。陳醫師提到大部分的慢性咳嗽是良性的,但這當中仍可能藏有少數較嚴重的疾病,例如有所聞的肺癌以及肺結核。如果咳嗽伴隨全身性的不舒服,或是合併其他嚴重的症狀就要特別小心,應該趕快立即求診。需要留意症狀如下,包括體重下降、過去有慢性菸咳但是最近咳嗽的型態有改變, 戒菸後咳嗽持續超過一個禮拜咳血,發燒,呼吸很喘。陳泓毓表示,民眾若有慢性咳嗽的問題,建議及早就醫找出原因以對症下藥。平時也可採取一些個人保健措施,例如鼻涕倒流及氣喘的病患應該保持環境清潔,清除可能的過敏原,隨時注意戶外空氣品質,避免在嚴重空汙時外出活動,而胃食道逆流患者須避免菸、酒精及刺激性食物為宜,咳嗽可大可小,慢性咳嗽嚴重者也是可能危及生命的,不可小覷。
-
2019-12-30 癌症.頭頸癌
紅唇族少了 口腔癌新增個案卻增2倍
癮君子、紅唇族皆是罹患口腔癌的高危險族群,但近年我國抽菸及嚼檳榔人數逐年減少,口腔癌新發生個案卻逐年增加,廿年間每年新增從二千多人攀升至七千多人,罹癌人數則是增加兩倍。專家分析,罹患口腔癌人數增加不是有新的危險因子,而是未推動戒菸戒檳榔觀念時,有嚼檳榔、菸酒習慣的民眾,直到現在才發病。據衛福部國健署最新「成人吸菸行為調查」及「健康危害因子監測調查」顯示,自八十六年實施及九十八年修正菸害防制法以來,吸菸率由九十七年的百分之廿一降至去年的百分之十三,大幅減少四成;國人成人嚼檳榔率也逐年下降。但從癌症登記統計卻發現,我國口腔、口咽及下咽癌新增個案從八十五年的兩千兩百多人增至一○五年的七千八百人;其中,四十至六十四歲族群每年發生個案數也不斷上升,廿年內從一千四百廿八人增至五千六百十六人,占總新增個案七成。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暨萬芳醫院癌症中心教授賴基銘推測,目前新增個案數是當初政府未推動戒菸戒檳榔觀念時嚼檳榔、菸酒習慣的民眾,事隔多年現在才發病的患者。台灣頭頸部腫瘤醫學會理事長婁培人也認同該推測,研判這波高峰期過後,未來發生人數會快速下降;他表示,民眾若想預防口腔癌,除了戒菸、戒酒、戒檳榔,建議可施打HPV疫苗,主因是口腔癌中的口咽癌形成與HPV病毒有關。政府也在規畫如何讓無篩檢習慣的高危險群主動走進診間,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林莉茹強調,在專業醫師檢查下,口腔癌非常容易發現癌前病變,提醒卅歲以上有嚼檳榔或吸菸者,可多利用每二年一次免費口腔癌篩檢。
-
2019-12-29 科別.心臟血管
腦中風十大死因 前3名篩檢能預防
「覺得不對勁的話,打119先送醫院吧,把握黃金3小時。」三總神經外科主任馬辛一29日在首屆未來醫學論壇表示,台灣每年死於腦中風人數超過1萬3,000人,長年位居10大死因前3名。想要達到健康極大化、罹病極小化,對頸動脈、心電圖的預防篩檢,是國人都應具備的養生意識。頸動脈超音波篩檢「為什麼頸動脈的篩檢重要?因為它能及早發現中風徵兆。」台大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湯頌君表示,腦中風最重要的決定因子是年齡,無法改變的危險因子則是氣候變化,腦中風病患的一等親家屬,腦中風機會較一般人增加2倍。高血壓、糖尿病都是可以改變的危險因子,預防上要改變生活習慣,且按時服藥。湯頌君指出,臨床上導致頸動脈病變的原因,最常見的是粥狀動脈硬化,或相對少見的動脈剝離、放射治療後血管病變及動脈發炎等。粥狀動脈硬化過程漫長漸進,從一開始的血管內膜增厚,血管壁出現動脈硬化斑塊,血管內徑狹窄,到最後血管完全阻塞。這些都可藉由頸動脈超音波篩檢,與核磁掃描、電腦斷層等方式確診。篩檢技術預防中風「篩選中風高危險群,利用神經學檢查、心電圖、頸動脈超音波檢查,從高危險群中找出可能發病者。」腦血管疾病防治基金會董事長高明見表示,根據篩檢結果,對於血壓、血糖、血脂及心律不整等,其他如體重、戒菸等危險因子控制,使中風防治線往前移,可減少致殘或致死的發生率。高明見說,長照病患100個裡面有70個跟中風後遺症有關,心房顫動跟頸動脈狹窄病變,在10個病患裡可能各佔2個,但都是可以預防篩檢治療的。中風分為短暫性缺血(小中風)、缺血性及出血性中風,其中缺血性的治療近年有突破性發展,包括血栓溶解劑及動脈取栓術的普及,新型口服抗凝血劑(NOAC)療效更備受肯定。中風復健可客製化「第1次罹患腦中風並接受完整復健治療後,70%以上可以恢復居家生活功能,約5~10%完全恢復可以回職場工作。」台大醫院復健科醫師陳信穎表示,復健治療分為急性期、急性後期及慢性期3階段,針對可能產生的認知功能、情緒功能、視覺、吞嚥機能、溝通及運動功能等障礙。外骨骼動力服是有效的復健輔助新科技之一。陳信穎介紹,急性期除了靜脈血栓溶解劑及動脈取栓術外,還有小分子胜肽治療,及自由基清除劑治療等方式。急性後期可使用功能性電刺激、小分子胜肽治療、復健機器人、人工智慧虛擬實境訓練、抗血小板藥物治療,顱外磁刺激術及功能性輔具等。慢性期有幹細胞治療、螺旋氣功儀替代治療等,並可遠距追蹤預防復發。【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
2019-12-29 新聞.科普好健康
類風濕性關節炎 跟吸菸有關?
吸菸增加肺癌及心血管風險已是共識,最新研究顯示,吸菸跟類風濕性關節炎也有密切相關性。慢性關節炎成因複雜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發炎性關節炎,成因多樣而複雜,從遺傳、感染、荷爾蒙到環境,都是可能的致病因子。如果無法及時治療緩解,可能造成關節不可逆變形,甚至有關節外器官損傷。因此,早期診斷並積極治療是目前的準則。以抽血檢驗,除了類風濕因子外,新一代抗CCP抗體可以偵測早期類風濕性關節炎,而環境影響因素,吸菸是目前最受關注的議題。吸菸是重要危險因子早在1978年牛津大學研究即發現,吸菸女性會增加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生,2010年學者以統合分析(Meta-analysis)指出,男性吸菸者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是未吸菸者2倍,女性則為1.3倍。除此之外,遺傳研究也發現,類風濕性關節炎病患,家族出現第二個個案的風險分析,吸菸是重要的危險因子。影響自體免疫抗體吸菸為什麼會增加類風濕性關節炎?近期研究分成幾個部分:第一個是吸菸增加氧化壓力(oxidative stress),氧化壓力與自由基相關,自由基會促使發炎反應及類風濕性關節炎。在吸菸過程中包括焦油及揮發物質氧化壓力,這在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生扮演一定角色。第二個研究重點在於自體免疫抗體(autoantibodies),這是近年來最被重視的機轉,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出現對抗瓜氨酸化胜肽(citrullinated peptide)的抗體是已知的重要致病機轉,近期研究也證實吸菸會激化對抗瓜氨酸化抗原產生自體免疫抗體。也是連結吸菸與類風濕性關節炎最有力的證據。既然,吸菸增加類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病患戒菸會不會得到好處?2019年11月剛發表的風濕病期刊,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國家醫院風濕科及脊椎中心醫師Dr. Ida K以吸菸為主題,分析美、英、荷、西、加、挪威等10國的世代研究,收案3331位類風濕性關節炎病患,依吸菸史分類,1012位已戒菸、887位仍吸菸中、1412位從未吸菸。有家族史者風險更高平均追蹤3.5年,期間有235例心血管疾病發生。收案時,仍吸菸組的中高疾病活動度病患數高於戒菸組及從未吸菸組。以心血管疾病風險因子分析(血壓、脂蛋白等),從未抽菸、已戒菸及仍抽菸三組、危險因子呈階梯狀差別,從未抽菸組最少,仍抽菸組最多。至於戒菸組及從未抽菸組心血管疾病發生率,也顯著低於仍抽菸組。戒菸組則與從未抽菸組心血管疾病發生率相當。結論是吸菸者會增加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生率,如果有家族史者風險更高。已有類風濕性關節炎病患,戒菸可以降低疾病活動度,也可以減少心血管疾病發生率。因此,菸害防制推廣應擴大到全民,尤其是關節炎病患。
-
2019-12-28 橘世代.好學橘
做到4個改變 新年新希望不落空
即將揮別2019年,明年你有什麼新希望?60歲分水嶺 新年新願大不同《橘世代周報》於11月30日到12月22日在網路進行「橘世代2020新願大調查」,新的一年,最多人許願「學習新事物」,有近7成的填答者選擇這個願望。但是請填答者列出願望的優先順序,在勾選的3~5個願望中,無論哪個年齡層,「學習新事物」都不是第一優先,有趣的世代差異點在60歲;60歲以下最優先的願望是「瘦身減重」及「存錢理財」;60歲以上最迫切的是「養成運動習慣」。問及「2020是否希望別人實現什麼願望?」只有2成的填答者表示「沒有」,在表示「有」的人裡,多數與「家人」有關,像是「全家平安健康」,細看這些對家人的期待,伴侶間對老公的期望(希望老公喜愛運動、希望先生戒菸等等)遠遠多於對老婆的(希望太太可以退休,僅有5個);對小孩的期望上,對兒子的期待(希望兒子找到好工作)略高於對女兒(希望女兒回台北念書)。這樣許,願望才容易達成許下新年願望總是讓人充滿了期待,但你想想,去年的期待到了歲末有幾項達成呢?為了不讓新年新希望淪為口號,這幾年透過工作坊形式帶領許多長輩圓夢的「新活藝術」執行長康思云建議:1.目標要具體、可檢驗如果願望是「瘦身減重」,與其訂「明年減10公斤」的目標,不如改成「明年每個月減0.5公斤」,感覺起來沒那麼難、每個月都可以檢視成果。同理,當你希望「存錢理財」,一個月要存多少呢?2.想清楚執行步驟,列出:何時?何地?做什麼?如果你希望「增加閱讀時間」,就必須把相關條件想清楚、更具體的定下來,像是「每周有5天,這5天晚上9點到10點,我要坐在沙發上看書,同時放音樂、把手機關靜音」。3.和相關人溝通很多願望不是自己想做就可以做到,像是「多花時間陪家人」攸關全家人作息,你必須具體訂出「從每月回家1次變成每2周回家1次」,並且要和相關人(可能是小孩、老公)講清楚你的期待,溝通可以怎麼做。4.不要許「自己無法掌握的願望」康思云提醒,不要許自己無法努力、難以掌握的願望,像是「希望帕金森和失智的解藥快上市」、「女兒找到好歸宿」,或是「希望外婆長命百歲」,而去想想願望背後,你真正的期待和擔心是什麼,如何轉化成可努力的具體願望?像是「多陪伴失智症的媽媽」、「常常去看年邁的外婆」。有些使不上力的,該說愛的就去說愛,「女兒,我很希望這個世界有人像我和爸爸一樣沒有條件愛你,所以很希望看見你找到另一半並結婚。」說完愛不會就此「願望達成」,但認清楚女兒有自己的人生要面對,我們也該輕輕放下。盤點過去一年的收穫與失落,梳理未來一年你的期待,歲末之際,許下新年新希望吧!看更多報導:《橘世代》橘世代 2020新願大調查 得獎公告謝謝大家熱情參加「橘世代 2020新願大調查」,中獎名單已經出來囉!快看看自己有沒有得獎吧!【中獎名單】
-
2019-12-26 科別.心臟血管
癮君子洗腎猝倒見異象 醫護救回一命決定戒菸
臺北榮民總醫院桃園分院院長盧星華今天為一位在醫院洗腎的病友「慶生」,主治醫師吳靜如和醫護人員送上向日葵,祝他離開黑暗,迎向重生及美好的未來,更能如同向日葵般開心地有著微笑人生。男子洗腎時猝倒無心跳呼吸,經急救並進行緊急心導管手術及冠狀動脈支架置放,術後恢復良好。他透露急救和手術過程中失去意識和意識不清的時候,一度看見「異象」,包括過去洗腎時熟識的醫護人員,當時這些人不在他身邊,從鬼門關前掉頭命被救回來,他決定徹底戒菸。臺北榮民總醫院桃園分院心臟內科吳靜如醫師表示,這位男性病患53歲,長期吸菸,有洗腎、糖尿病、痛風等慢性疾病,曾因冠狀動脈疾病合併急性心肌梗塞接受支架置放手術。患者洗腎時突然失去意識無心跳呼吸,醫師研判為急性心肌梗塞復發,經心肺復甦術急救後,心電圖顯示有惡性心室顫動,合併嚴重心因性休克。心臟內外科團隊立即搶救,緊急置放經皮心肺功能維生輔助系統(小葉克膜)後,接從桃園分院轉至台北榮民總醫院進行緊急冠狀動脈支架置放等心導管手術,術後恢復良好,也順利脫離呼吸器及心肺維生輔助系統,目前仍在桃園分院常規洗腎中。吳靜如指出,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最近10多年心臟疾病持續盤踞國人10大死因之第2位,107年死亡人數高達2萬1569人,較106年上升4.5%。國人普遍瞭解吸菸可能導致癌症,但不可輕忽的是,吸菸也是導致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險因子之一。吳靜如說,香菸含有許多可能危害心血管疾病的物質,包括尼古丁、一氧化碳以及自由基等,會使血管內皮細胞功能受損,導致發炎反應,增加氧化壓力,造成動脈粥狀硬化,提高血管栓塞的機率。根據統計,吸菸的人罹患冠狀動脈疾病的機率比吸菸的人增加50%,吸菸者在第一次急性心肌梗塞後,若仍持續吸菸,未來再次心肌梗塞的機率高達戒菸者的近三。冠狀動脈疾病患者若戒菸,也可減少36%死亡的風險。國民健康署統計,罹患急性心肌梗塞的男性病患中,74.5%曾經吸菸,在發病後仍持續吸菸者更高達38.5%。若病患能在第一次急性心肌梗塞後立刻戒菸,再次梗塞的風險能降低到與非吸菸者相同。戒菸對於降低心肌梗塞之復發非常重要,卻容易被一般民眾忽略。吳靜如醫師建議心血管病患戒菸,尤其是急性心肌梗塞的病友,可至各醫療院所之戒菸門診就診,利用國民健康署提供之二代戒菸服務,或政府設立之免費戒菸服務專線0800636363關懷諮詢,提高戒菸成功率。吳靜如醫師呼籲,為了您的健康,再次叮嚀有菸癮的民眾,吸菸傷肺又傷心,戒菸,要從「心開始」。
-
2019-12-24 橘世代.健康橘
預防高血壓別再只吃堅果了! 專家建議3大重點
「我想要預防高血壓只要狂嗑堅果就夠了」,財團法人癌症關懷基金會校園營養講師簡鈺樺說,許多人普遍存在這種思維,常以為預防高血壓就是要大吃堅果,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簡鈺樺表示,任何健康的食物吃少無益,吃多也會對健康有害,過猶不及猶如本末倒置,恰到好處才是最適當的做法。以堅果來說,因為屬於油脂,吃太多容易攝入過多熱量,甚至間接影響慢性疾病產生。高血壓是指靜止狀態時所測得的血壓持續地高於或等於140(收縮壓)或90(舒張壓)mmHg,但美國心臟協會2年前重新定義,收縮壓130、舒張壓80以上即為高血壓。主要是過去認定高血壓是140/90,但許多患者在血壓低於這些數值時,也會出現高血壓併發症。高血壓初期沒有明顯症狀,很難自我察覺,常見症狀包含暈眩、頭痛、耳鳴、眼花、失眠、心悸、疲累、噁心等。若想要避免高血壓,營養師建議從多方面下手。就飲食部分,簡鈺樺說明分為以下3大重點:一、鹽分控制:簡鈺樺建議每人每天鈉的攝取量不超過2400毫克,相當於鹽6公克。除了調味品,門診中也常遇到長輩鈉含量的超量來源為一些加工品或是罐頭,如:貢丸、肉鬆、豆豉、蔭瓜等。建議多使用天然食材來降低過量鈉攝取。二、酒精限制:男性每日不超過2份酒精飲料,女性不超過1份,可降低2到4毫米汞柱的血壓值。(1份酒精性飲料=360cc啤酒、150cc葡萄酒、45cc烈酒)三、執行得舒飲食:簡鈺樺說,此飲食的特性為高鉀、高鎂、高鈣、高膳食纖維、不飽和脂肪酸豐富以及低飽和脂肪酸。然而要獲得這樣的營養可以透過選擇全穀雜糧類,像是選用糙米、地瓜、紅藜等來取代白飯、白麵條。簡鈺樺說,攝取豐富蔬果,蔬菜的量希望餐餐都可以有一碗量,而水果由於糖分因素,建議攝取兩2到3顆女性拳頭大小就好;白肉取代紅肉,以降低飽和脂肪酸的攝取:用好油、吃堅果,像是選擇像苦茶油、橄欖油來作為烹調用油,每日可以補充1湯匙的堅果獲得不飽和脂肪酸,無須過量。簡鈺樺說,除了飲食要多加留意,維持正常體重(BMI:18.5到24)也很重要,但針對長者,由於涉及到肌肉量問題,目前並無對亞洲老年人適當BMI的建議,國外學者建議老年人的BMI在22到30公斤/平方公尺較為適合。建議維持肌肉量,不要過瘦與過胖。簡鈺樺說,建議戒菸也可以減少對血管的傷害。另外運動的益處對於任何疾病的預防,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有氧與無氧運動皆可執行,每天至少30分鐘,每周5天。對於沒有運動習慣的長輩來說,也可以從活動量做起,避免長時間靜態性生活習觀。唯有多方注意,才能遠離高血壓的威脅。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檢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19-12-24 養生.家庭婚姻
家有嬰兒公公還抽菸!她請丈夫溝通一下…隔天更火
一名人妻在網路上怒PO文「抽煙的人真的有夠自私的」,因為公婆家正在裝修,因此公婆搬過來借住一個月,因為家裡有寶寶,搬進來之前有先講過不能在家裡抽菸,結果第一天,公公竟然就跟搬家工人直接在客廳裡抽菸,讓媳婦當場傻眼。原PO當下沒有講什麼,讓老公去跟自己的爸爸溝通,老公說「有講了」。隔天,原PO起床要收衣服、曬衣服,卻看到陽台的畚斗裡有煙灰,寶寶的衣服晾在一旁,沾染新鮮的二(三)手菸。讓她更加火大,表示「完全不管我的寶寶耶,抽煙的人真的有夠自私的,只管自己爽,影響到家人都不管,煩死了。要爽去外面抽菸區抽到爽死我都不管,一定要在家裡害人嗎?」 網友們看了也認為,會危害家人健康的行為,講不聽、沒改善的態度實在很不OK,「沒禮貌也該關心一下自己的孫子吧」、「有些長輩真的為老不尊!都不理會良好溝通達成的協議。」、「可以把禁止吸菸貼到他們臉上嗎?」因為原PO也回覆留言,表示自己為了孩子的健康,今天已經得罪了(公公),就算要被說「惡媳婦」也無所謂。其實,不少老菸槍戒不了菸,就算在自家陽台、電梯、大樓、公車上,只要有抽菸的習慣,味道經常久久不散。而有些抽菸的人,最常抱持以下三個迷思:1. 「我在陽台抽菸,抽完才進去。」但是,即使菸味散去,人眼看不到的毒性微粒,會殘留在吸菸的環境中,至少長達3個月,所以沒在家人與孩子面前抽菸,不代表不會影響他們的健康。2.「 外面汽機車排放的廢氣更毒。」如果會講這句話,代表抽菸的人自己也知道菸味有毒,關於這些生活中的必要之惡,怎麼比也比不完。一碼歸一碼,就事論事比較實在。3. 「抽菸的人也有人權。」在不會損害他人的權益之下,是可以吸菸的。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公園有人在抽菸,媽媽就要把小孩抱走;陽台、騎樓抽菸,鄰居只好緊閉窗戶。這就是為什麼在日本要設置吸菸室,而非室外隨便一個地方,都可以讓人哈菸。 為了下一代的福祉,為了家人的健康,也為了自己的肺,最好的方式就是戒菸!就算癮君子一時之間戒除,但是,開始戒菸之後的身體變化,絕對是值得的。根據健康傳媒,白映俞醫師指出,觀察抽菸的人在一天24小時禁菸的身體變化,發現血壓有降低了一些,血中一氧化碳濃度已經降低回正常範圍。戒菸4周後,心血管、肺部已經得到改善,不再那麼緊繃,運動能力增加,比較不會那麼容易疲累、氣喘吁吁。在戒菸來到5年後,與繼續抽菸者相比的話,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已大幅降低。有戒菸需求的人,可以諮詢戒菸門診,或撥打衛服部的戒菸專線0800-636363。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
2019-12-22 科別.心臟血管
誤以為正常老化而忽視 這病是所有心臟疾病的最終結局
50歲王姓男子從事貿易商中階主管,近年經常至中國出差外,並常需應酬,雖每年健檢,血糖血壓不正常也不在意;直到去年冬天時雖覺得心臟部位出現疼痛、無力、喘不過氣感,但拖了半個月後才在當地就醫,發現是心臟衰竭,心室射出率僅剩25%,經緊急置放心臟支架後仍覺得喘,今年初返台接受醫師進一步治療。收治王姓患者的亞東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任吳彥雯表示,心臟衰竭是所有心臟疾病的最終結局,部分患者在初期時症狀並不明顯,常會有容易喘、咳嗽、疲累,較為嚴重時則出現上氣不接下氣、呼吸困難、水腫、心悸等問題,但多數患者在出現上述症狀時,因仍可活動,因此不易察覺;特別是年長者,常誤以為是正常老化而忽視,以致病況惡化而耽誤黃金就醫時間。心臟如同身體內的幫浦馬達,負責打出足夠的血液量供各器官使用,以維持身體功能。而心臟衰竭即為心臟幫浦馬達因某些因素,導致功能下降,沒有能力打出足夠血液量來供應身體需求,導致身體產生不適。吳彥雯說,心臟衰竭的好發族群上,以65歲以上老年族群為主,但近年有年輕化趨勢。據統計,年齡55歲以下族群約有4%的機率會罹患心臟衰竭,像她的門診中心臟衰竭患者青壯年反而較多;而除了家族史外,若患者本身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三高,長期抽菸、喝酒等,都是心臟衰竭高危險群。在相關檢查上,吳彥雯說可透過心電圖、胸部X光、心室射出率等檢測。心室射出率代表左心室打出多少血液,射出率60%代表每次心跳會有左心室血液總量的60%被打出,一般民眾正常值應在60%間,若低於40%則過低,可能出現心臟衰竭。而像王男是冠心症引起的心臟衰竭,且過了快半個月才就醫,已錯失治療黃金期,致血管堵塞嚴重,使心室射出率僅25%,當然會身體不適、喘不過氣。吳彥雯說,王男今年初回台來亞東就醫時,在她與心衰竭中心團隊給予防血栓、降血壓藥物,加上復健、戒菸、正常作息等三個月後,心室射出率從25%升至40%外,透過定期回診追蹤,喘與疲累的部分改善,王男也重拾工作。吳彥雯說,心臟衰竭雖無法完全治癒,但可藉由早期發現治療,加上生活方式改變、藥物控制、手術等,仍可以維持好的生活品質。
-
2019-12-22 科別.泌尿腎臟
泌尿科醫師告訴您 50歲以上男性該注意這5件事
男性到了50歲,體能不若以往,攝護腺和性能力都容易出現一些狀況,該怎樣才能保有健康,讓50歲這個階段過得平安、快樂,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男性功能中心主任邱鴻傑列舉了5項重要的事建議民眾注意,這5件事是:1、攝護腺肥大及下泌尿道症狀:邱鴻傑說,男人到了50歲約有40至50%的比例會有攝護腺肥大以及攝護腺肥大所導致的下泌尿道症狀,包含頻尿、急尿感(往往還沒走到廁所就快要憋不住)、夜尿(晚上起來上廁所次數大於兩次以上,已影響到睡眠)、解尿力道變弱、解尿開始分段、肚子開始需要用力才能正常解尿,以及有明顯的殘尿感(餘尿感)當開始有以上症狀出現且干擾到自身的生活品質時,也就提醒您該看醫師了,而且藥物治療對大部份的人都能夠有不錯的效果 。2、PSA攝護腺特異抗原指數篩檢:PSA的英文為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也就是攝護腺特異抗原,是由攝護腺組織分泌出來的蛋白酶,攝護腺肥大,攝護腺發炎或是攝護腺癌都會釋出PSA到血液當中,使得血清PSA數值升高。一般醫界認為PSA在50歲男人正常值應該在3到4 ng/ml以下,但並不代表超過4ng/ml就一定有攝護腺癌;一般指數介於4到10ng/ml約有10到20%的機會有攝護腺癌,是否需要全面檢測攝護腺癌目前仍有爭議,但因台灣的新診斷個案晚期攝護腺癌的比例較歐美高,因此建議50歲的男人可與醫師討論,考慮接受PSA抽血檢查。3、戒菸戒酒及規則運動:50歲以上開始有許多男人面臨到性生活有想法但沒辦法、力不從心的問題。其實性功能障礙有蠻高比例是因為代謝症候群,血管品質變差血管硬化所造成。因此,邱鴻傑建議最好能夠遠離菸酒,以及開始中強度的運動,每周3至4次,一次至少30分鐘。4、注意晨間勃起頻率,身高是否變矮及本身精神狀態:邱鴻傑說,40歲過後的男性荷爾蒙會開始呈現下降的趨勢,一般認為當下降到小於350ng/dl 可能有男性更年期的症狀開始產生,不管在精神方面,心情方面,甚至身高變矮、骨質疏鬆症,以及勃起功能、晨間勃起頻率都可能受到影響。5、適度的性生活:他說,擁有適度的性生活除了能夠增進夫妻之間的家庭生活,也是50歲男人健康的一項重要指標。到底怎樣是適度的性生活?其實可以用九的法則來換算,50幾歲的算法為5乘9等於45,也就是四周的時間5次性生活是合理的範圍。當然每個人的狀況仍有一些差異性,但擁有適度性生活對於50歲男人不管在心理或是生理層面都相當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