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1 養生.生活智慧王
搜尋
懸浮微粒
共找到
99
筆 文章
-
-
2024-08-11 養生.生活智慧王
用氣炸鍋減少用油PM2.5卻大增?常見烹調用具健康風險比一比
室內空汙來源多,有一部分來自廚房的油煙。中式菜餚偏好大火快炒,蔥、薑、蒜還喜歡先高溫下鍋爆香,瞬間空氣中懸浮微粒飆升,尤其台灣人愛吃的四川菜,更是重油、重鹹、重麻辣。為減少高溫爆炒的油煙,部分民眾選擇氣炸鍋或其他烹飪方式,醫師建議做菜一定要開啟抽油煙機,廚師則建議烹飪前先開機抽風達最大功率,做完飯後也要間隔一段時間再關機,將油煙完全抽出廚房。中式料理手法繁複,高溫烹調易產生致癌物。食物烹調不外乎蒸、煮、炒、炸,還有烤、紅燒、燉、煎等多種烹飪方式,而許多中式菜餚作法繁複,梅干扣肉要先水煮、下鍋煎皮再用電鍋蒸肉,回鍋肉用五花肉的豬油香提味、甚至水煮牛最後一步還需熱油淋辣椒跟花椒爆香。近年流行氣炸鍋,就算是不加油,炸鯖魚時也會因食材本身的脂肪產生油煙,美味的菜餚上桌前,產生的懸浮微粒早已吸入煮飯的廚師肺裡,而這些都是致癌因子。恩主公醫院胸腔內科醫師杞建業表示,炒菜油煙中的懸浮微粒可能對肺癌有影響,雖然目前還無法量化這種影響的具體程度,但大火快炒確實會增加油煙中的有害物質。高溫烹調過程中,油煙中的物質碳化會產生致癌物,因此烹調方式對健康影響不容忽視。氣炸鍋用油雖少,卻會產生PM2.5懸浮微粒。杞建業建議,相較於大火快炒,使用電鍋蒸煮等較低溫烹調方式相對安全。使用氣炸鍋和烤箱也需注意,烤箱通常以加熱石英管產生輻射熱,較低的空氣對流使碳化物少一些;而氣炸鍋則因為空氣對流和加熱過程中油煙氣化,容易增加PM2.5的懸浮微粒。針對油煙的有效排放,選擇合適的抽油煙機至關重要。傳統罩頂式和新型側吸式的抽油煙機各有優劣。相較於傳統懸掛式,新型側吸式抽油煙機因為較靠近產生油煙的鍋爐,更能有效吸走懸浮微粒,理論上可降低油煙吸入肺部機會。杞建業建議烹調時盡量在通風處,對著窗戶或使用抽油煙機排氣。此外,應避免頻繁使用大火快炒,改用水煮或清蒸等低溫烹調方式,以減少PM2.5的生成,降低癌症和肺部疾病的風險。開窗時應注意空氣流通方向,確保室內空氣的有效排放,避免油煙在室內滯留,從而保障家人的健康。電磁爐減少二氧化碳生成,烤箱能避免「外焦內生」。淡水將捷金鬱金香酒店副主廚陳偉傑表示,電磁爐沒有瓦斯爐高溫的火焰燃燒,的確可以顯著降低空氣中二氧化碳,一般家庭使用電磁爐煮飯,二氧化碳濃度大約僅會上升3PPB,對人體幾乎沒有影響。而用烤箱烹飪,相對於瓦斯爐的確較為健康,因為所需用油較少、也能保持食物維生素、礦物質,烤箱烹飪方式也較能避免「外焦內生」。但使用烤箱須注意預熱溫度、選用適當烤盤(避免塑膠類)、需有足夠空氣流通空間等。微波爐擁有快速加熱、較烤箱省電的優點,但不適合蔬菜等食材,容易失去口感,也無法有酥脆的效果。電鍋則有蒸煮燉等多功能,也能保留大部分營養及水分。抽油煙機每周清潔,保持最佳運作效率。現代家庭常用的氣炸鍋,雖然使用油量較少,能減少油煙,但仍會產生PM2.5,且食物容易焦化,使用時須保持良好通風。油鍋的優點就是能有更好的酥脆效果,適合各式油炸食物,但會產生更多油煙及有害物質,對空氣影響較大。陳偉傑建議,在開始烹飪前,就應提前開啟抽油煙機排出廚房空氣,烹飪時抽油煙機與爐具距離保持70公分左右,烹飪結束後持續開啟抽油煙機,過一段時間再關閉,以利抽出廚房所有空汙。另外,建議每周清潔一次抽油煙機濾網、煙管,保持機器最佳效率。烹調用具比一比.電鍋:使用蒸煮方式相對安全,也能保留較多營養素。.烤箱:用油較少、能保持食物維生素、礦物質,也能避免「外焦內生」。.微波爐:快速加熱、較烤箱省電,但不適合蔬菜等食材,容易失去口感,也無法有酥脆效果。.氣炸鍋:用油量較少,但會產生PM2.5懸浮微粒,且食物容易焦化。.電磁爐:無高溫火焰燃燒,可顯著減少空氣中二氧化碳。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8-02 ESG.健康與ESG
林名男談氣候變遷與健康:面對3直接與3間接健康威脅,應落實「這概念」來持續關注
氣候變遷趨勢與對世界影響●全球暖化趨勢:根據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數據,2020年8月是北半球有紀錄以來最熱的8月。日本在2021年8月中公佈,因中暑而死亡的人數達79人。近年來全球頻發極端天氣事件,如美國加州的野火和澳洲新南威爾斯的野火,造成嚴重的生命和財產損失。這些事件強調了氣候變遷的真實性和緊迫性,對全球各地的影響無處不在。極端氣候事件不僅對當地社區構成威脅,也對全球經濟和供應鏈造成連鎖反應。例如,澳洲的野火不僅摧毀了大量的森林資源,也對當地農業和旅遊業造成嚴重打擊,進一步引發了社會和經濟問題。●聯合國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自1988年成立以來,定期發布評估報告,提出減少碳排放的策略,包括可再生能源、二氧化碳捕捉和儲存等。然而,全球碳排放總量仍在增加。各國政府需要在政策執行上更加積極和嚴格,以應對日益嚴峻的氣候危機。儘管有這些措施和政策的出台,但落實和執行仍面臨許多挑戰,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缺乏資金和技術支持成為主要障礙。2019年,世界科學家聯盟發佈氣候緊急狀態警告,建議各國在能源消耗、污染、自然環境、飲食、經濟和人口等層面採取行動。這強調了科學界對氣候變遷的高度關注,並呼籲全球共同應對這一挑戰。超過13,000名科學家共同簽署了這份警告,顯示出全球科學社群對氣候變遷問題的共識和緊迫感。影響氣候變遷之相關因素長期與短期因素:包括地球軌道變化、大陸板塊漂移、火山活動、海洋洋流和太陽活動變化等。工業革命以來,人類活動導致溫室氣體濃度增加,引發地球暖化。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氣候變遷的影響更加複雜和難以預測。長期因素如地球軌道變化和大陸板塊漂移的影響是緩慢而持續的,而短期因素如火山活動和海洋洋流變化則可能導致突然和劇烈的氣候變化。溫室氣體效應:主要溫室氣體有水蒸氣、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氟氯碳化物及臭氧。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溫室氣體,其全球暖化潛力(GWP)影響深遠。控制和減少這些氣體的排放,是應對氣候變遷的重要措施。溫室氣體對地球的保溫作用是自然的作用,但人類活動大大增加了這些氣體的濃度,從而加劇了地球暖化的速度。特別是二氧化碳和甲烷,前者主要來自於化石燃料的燃燒,後者則主要來自於農業活動和化石燃料的開採,這些活動的增加使得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達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氣候變遷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直接健康威脅:●高溫與熱浪:高溫會導致中暑、熱衰竭等問題。台灣和其他地區因熱浪而就醫人數逐年增加。尤其是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面對高溫的風險更高,更需要特別關注和保護。高溫不僅會直接導致熱相關疾病,也會加劇已有疾病的症狀,如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統疾病。此外,高溫還會影響勞動生產率,導致經濟損失。●洪水:頻繁的洪水會帶來重大經濟損失,亞洲地區尤為嚴重。洪水不僅破壞基礎設施,還可能導致水質污染和傳染病的擴散。洪水後的清理和恢復工作費時費力,往往需要大量資源,並且會對當地社區造成長期影響,包括心理壓力和社會動盪。●野火:乾旱在世界各地造成多起嚴重的森林野火,而影響到呼吸道疾病的增加和其他健康問題。野火產生的煙霧對空氣質量的影響廣泛,對於健康較為脆弱的人群如兒童和老人,特別危險。野火的煙霧中含有多種有害物質,包括細懸浮微粒(PM2.5)和有毒氣體,這些物質會對呼吸系統造成嚴重損害,並且可能引發長期健康問題,如慢性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間接健康威脅:●病媒蚊傳染病:氣候變遷擴大病媒蚊分布區域,增加登革熱、瘧疾等疾病的傳播風險。隨著溫度升高和降雨模式改變,這些病媒蚊傳播的疾病可能會在更廣泛的地區出現。病媒蚊的增多也會導致新的傳染病出現,增加公共健康系統的負擔。研究表明,氣候變遷已經改變了病媒蚊的繁殖季節和地理分布,更使得某些地區面臨這些從未在該地區發生的傳染病的威脅。●水質安全:洪水會導致污染物擴散,增加消化道疾病風險。確保飲水安全和完善的下水道系統,是減少這些風險的關鍵。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飲水和衛生設施的缺乏使得洪水後傳染病暴發的風險更高。這些疾病不僅會導致急性健康問題,也會對長期健康和發展造成負面影響。●空氣污染:溫度上升會增加空氣中有害物質濃度,影響呼吸系統和心血管健康。空氣污染已成為全球範圍內的重要健康威脅,需要採取緊急措施加以控制。高溫會加劇空氣污染的情況,特別是在城市地區,工業排放和交通工具產生的廢氣會在高溫下更加活躍,導致臭氧和PM2.5濃度升高,而對公眾健康構成嚴重威脅。社會經濟影響:●糧食安全:極端氣候事件影響農作物產量,導致糧食短缺。糧食供應的不穩定將進一步加劇全球的饑餓和營養不良問題。氣候變遷還會影響農業生產的質量和效率,增加農業生產成本。這對於依賴農業為主要收入來源的地區來說,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影響尤為嚴重。氣候變遷還會影響漁業資源,導致漁獲量減少,進一步威脅全球糧食安全。●經濟政治不穩定:氣候變遷引發的自然災害會導致經濟衰退和社會動盪。例如,敘利亞內戰的根源之一就是氣候變遷引發的乾旱。這是氣候變遷對全球穩定的潛在威脅。社會不穩定和經濟衰退會加劇貧困,導致公共健康系統壓力增大,進一步削弱應對氣候變遷的能力。氣候變遷還可能引發國際間的資源爭奪和衝突,加劇全球政治緊張局勢。健康照護部門因應氣候變遷之氣候行動國際組織行動:世界衛生組織與世界氣象組織共同發布多份報告,強調氣候變遷對健康的影響,並提出相應的行動指南。這些報告為全球的健康照護部門提供了科學依據和行動框架。國際組織的倡議和指導,對於各國政府和公共健康機構應對氣候變遷具有重要參考價值,並促進了全球健康行動的協同效應。非政府組織行動:健康無害組織(Health Care Without Harm) 和全球氣候與健康聯盟(Global Climate and Health Alliance)等等許多非政府組織,致力於倡導減少健康照護部門對環境的影響。這些組織的努力,有助於推動綠色醫療和可持續發展。非政府組織在資源分配、政策倡導和公眾教育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全球健康和氣候行動提供了有力支持。台灣的行動:台灣加入國際健康促進醫院網絡,推動醫療機構減少對環境的衝擊,並在健康促進醫院訪查標準中加入氣候行動。台灣的經驗展示了如何通過政策和實踐,實現健康與環境的雙贏。台灣的醫療機構積極參與國際交流,分享經驗和最佳實踐,並致力於提高醫療服務的環境可持續性,這些努力在國際社會上得到了廣泛認可。結語身為醫師,應該以人為中心,關注氣候變遷對健康的影響。世界家庭醫學會和國際醫學生聯盟呼籲將氣候變遷議題納入醫學教育,提升醫療從業者的氣候行動意識,為未來的環境盡一份心力。這不僅是對患者的健康負責,也是對未來世代的承諾。醫療從業者應該成為氣候行動的領導者和倡導者,積極參與並推動相關政策和措施,減少氣候變遷對健康的負面影響,保護我們共同的地球。作者介紹:林名男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台灣健康醫院學會理事長94年至大林慈濟醫院服務,除擔任家醫科主治醫師,兼任社區醫療部副主任,積極規劃社區健康營造、社區預防保健等計劃,帶動全院推動健康促進醫院的風氣,民國95至97年大林慈濟連續三年獲環保署頒發「企業環保獎」。ESG紀錄:為與國際接軌,積極爭取經費,鼓勵醫護同仁投稿WHO健康促進醫院國際年會,100年成為全國第四家榮獲「健康促進醫院典範獎」醫院。101年參加WHO健康促進醫院國際網絡聯盟主辦「健康促進醫院典範選拔活動,榮獲「全世界第一家健康促進醫院典範醫院」殊榮。108年參與世界家庭醫學會環境友善工作小組(WONCA Working Party on Environment),積極參與促進家庭醫師如何減少對環境衝擊的相關議題。111年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出版預防醫學教科書中,撰寫有關氣候變遷與健康專章。112年接受英國國家健康服務(National Health Service, NHS)醫師領導與管理永續師資小組邀請,分享如何在醫療領域減少環境衝擊的實務經驗。
-
2024-05-14 焦點.元氣新聞
空汙危害健康超乎想像!國衛院十年追蹤研究:PM2.5下降,4大疾病死亡率跟著降
空汙不僅影響環境,對於國人健康威脅,遠超過一般人想像。國家衛生研究院昨公布一項長達十年的追蹤研究報告,結果顯示,除了肺癌之外,細懸浮微粒(PM二點五)也與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缺血性心臟病、中風等慢性疾病息息相關,此外,肝癌患者如持續暴露於空汙環境,存活率更低。PM2.5下降 4大疾病死亡率也顯著下降國衛院、環境部攜手完成這項研究計畫,研究團隊分析環境部空氣品質監測資料、衛福部健保資料庫、美兆健康資料庫、內政部死亡統計資料等本土數據,交叉統計後發現,多種空汙物質暴露與國人死亡及疾病風險相關。國衛院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研究員陳裕政指出,該研究分析二○○七年至二○一七年台灣本土空氣品質,以及國人健康狀況,結果發現,PM二點五濃度從卅一點七微克/立方公尺降到廿一點四七微克/立方公尺,肺癌、肺阻塞、缺血性心臟病、中風等四大疾病死亡率顯著下降。報告顯示,隨著PM二點五濃度下降,肺癌死亡率下降百分之四點廿六,COPD下降百分之六點九一,缺血性心臟病下降百分之六點五六,而中風下降幅度最為明顯,達百分之七點三一。空汙提高細胞發炎反應 影響器官陳裕政表示,民眾如經常暴露在細懸浮微粒(PM二點五)、懸浮微粒(PM十)、臭氧、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及一氧化碳等空汙環境中,不論短期、長期,皆會增加心肺疾病死亡風險,關鍵在於空氣汙染提高細胞發炎反應,進而影響到全身器官,並加速原本疾病的惡化速度,提高死亡率。國衛院研究也發現,糖尿病患對於PM二點五相當敏感,如果長期暴露此空汙中,將出現腎臟過濾功能變差、視網膜病變、蛋白尿增加等三大風險。再者,空汙還影響肝癌患者存活率,在調整粒狀汙染物、交通汙染物等因子後,肝癌患者預後、死亡均受到負面影響。此外,比較PM二點五濃度從卅二微克/立方公尺,以及廿五微克/立方公尺等兩個環境,生活在空汙較嚴重的老年人,其握力下降百分之一點七、肌肉量減少百分之一點三,而體脂肪卻增加百分之二點四。「PM二點五降至年平均十二點五微克/立方公尺是黃金交叉。」陳裕政指出,只要空汙程度下降,健康成本也會跟著下降,在經濟資源有限的狀況下,只要降至十二點五微克/立方公尺,減量成本、健康成本均將達到最大效益的數值。若要達到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Green等級,則須減量到年平均十二點一微克/立方公尺。延伸閱讀📌【護腦】腦中風前兆有哪些?這些症狀快打119,救命關鍵一次看!📌【顧肺】肺纖維化 早期「喘、咳、累」竟比肺癌更致命📌【護心】6題看懂如何避免心衰竭📌【顧腎】避免糖尿病、腎臟病惡化,5招教你顧糖腎
-
2024-05-07 焦點.元氣新聞
台大最新研究示警:空汙引起肺癌的風險高於每日一包菸,持續曝露30年「3族群」尤其明顯!
台大公衛學院最新研究發現,居住地區空汙細懸浮微粒(PM 2.5)平均濃度,如果30年來每立方公尺增加十微克,將提升罹患肺腺癌風險,機率甚至高於每天吸菸逾一包的人,證實空汙環境確實與肺腺癌息息相關。肺癌為國人十大癌症死因之首,每年新增人數1.7萬人,死亡一萬多人,已取代肝癌成為新國病,致癌因子有吸菸、家族史和空汙等。台大公衛調查首次證實,如持續30年暴露於PM2.5空汙,罹患肺腺癌風險高出每天吸菸一包以上重度吸菸者罹患非肺腺癌的1.044倍,研究成果於上月刊登在「環境研究」國際期刊。全球首篇研究 分析14.3萬患者此篇研究第一作者為台大公衛學院博士班研究生林蔚琪,指導教授台大公衛教授詹長權表示,空汙PM2.5與肺腺癌有關,但需暴露多久才會提高致癌風險,過去無相關研究。研究團隊研究以國內1997至2020年肺癌登記資料為基本數據,進一步比對30年來各地區空汙狀況。環境部於2005年起監測全國各地PM2.5,為此,研究團隊分別以空汙能見度、PM10等數據來推估1960至2004年全台各地區空汙PM2.5,再加上2005至2020年全國PM2.5監測資料,完成了全球首篇分析30年空汙環境與肺腺癌相關性研究。詹長權表示,近年台灣肺癌盛行率逐年上升,分析癌症登記資料庫裡的30歲以上肺腺癌患者(14.3萬人),進一步推算這些癌友於罹癌前30年居住環境的PM2.5濃度平均值,結果介於8至46微克。女性、不吸菸者 高風險族群研究發現,癌友居住地區30年來,PM2.5濃度平均值如增加十微克,空汙暴露風險變高,則罹患肺腺癌機率也隨之增加。無論性別、年齡、吸菸狀況、癌症分期、EGFR基因是否突變,只要超過30年持續暴露於PM2.5,肺腺癌風險均相對升高,其中又以女性、不吸菸者、六十五歲以下成年人較明顯。「減少空汙,對降低肺腺癌一定有效,愈早做愈有效。」詹長權說,此項研究發現,台中以南的中南部空汙比北部嚴重,且都市比鄉村嚴重,環境部應依照空汙監測指標報告,鎖定空汙嚴重的縣市、鄉鎮,提高衛教宣導,而衛福部則可考慮加強該區域民眾肺癌公費篩檢。學者建議 加強肺癌公費篩檢詹長權建議民眾應養成戴口罩等防護措施,政府則需建造更好的公共交通、限制燃煤電廠,以及減少空氣汙染的工業排放,並設立空汙監測App隨時提醒國人空汙狀況,如果嚴重,就避免外出。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說,PM2.5已被世界衛生組織(WHO)訂為一級致癌物,為不吸菸民眾罹肺腺癌的重要危險因子。2019年時,台大、中興大學等單位曾發表相關論文,研究證實,南部地區,特別是高屏地區罹患肺腺癌的年增率高出北部15倍,此研究刊登在「胸腔腫瘤」國際期刊。蔡麗娟建議衛福部應將居住在嚴重空汙地區民眾納入公費肺癌篩檢對象,與肺癌家族史和重度吸菸者一樣,每兩年可以做一次低劑量電腦斷層掃瞄。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3-30 癌症.飲食與癌症
不是只有抽菸才會罹肺癌!6危險因子要當心,常吃紅肉、煎炒食物竟也會導致新癌王
最近很紅的台灣電影《周處要除三害》,男主角(阮經天飾)在得知自己罹患肺癌末期恐死期將至,導致他想在死前幹一些大事...詳細電影劇情就再不爆雷,有興趣的民眾請自行觀看。衛福部國健署公布最新「癌症登記報告」,肺癌新發個案人數超過大腸癌成為新癌王。針對台灣的新癌王,營養師高敏敏告訴你肺癌的危險因子有哪些,怎麼吃才能遠離肺癌!為什麼沒抽菸也會得肺癌?誰是肺癌危險因子?不要以為只有抽菸的人才會罹患肺癌,若你有以下6種危險因子,也會是罹患肺癌的高危險群。1.肺癌家族病史爸媽、兄弟姐妹、子女中,如果有人罹患肺癌,則有機率會是高危險族群!可能是遺傳或生活在相似的致癌環境中所致。2.變異基因研究發現,華人肺腺癌與高風險遺傳因子YAP1變異基因,有很大的關聯,尤其女性罹患機率會更高...是正常基因的5.9倍。3.長期接觸致癌物質或肺部病變例如柴油引擎、廢棄、石綿、重金屬物質(鉻、砷等等)皆有可能提高罹肺癌機率。4.吸菸、二手菸世界衛生組織透過研究發現吸菸的人,罹患肺癌的機率比一般人高30倍,而長時間處在二手菸環境的人 罹肺癌機率比沒接觸的人多了30%5.油煙女生肺癌很有可能與烹調產生的油煙,尤其是高溫炒菜、油炸的方式,更會產生致癌物。6.污染源懸浮微粒例如工業廢棄、汽機車廢氣、石化燃料等等,懸浮微粒已被列為第一級致癌物,如果長時間處在有懸浮微粒的環境,會大大增加罹癌風險。怎麼吃才能遠離肺癌?想預防肺癌,也要從飲食開始把關!高敏敏盤點「3種食物」容易導致罹患肺癌,應避免多吃以下3類食物。1.少吃紅肉、加工肉加工肉品已被癌症研究中心(IARC)列為第一級致癌物,而紅肉被列為第二級A類致癌物,這2種食物營養師建議還是少吃為妙。2.避免飽和脂肪、精緻糖飽和脂肪酸攝取和肺癌風險正相關,且肥胖者也會提高罹癌的機率,而精緻糖也會造成身體處於發炎狀態。3.縮短烹煮時間在煮東西時,避免高溫長時間烹調,如油炸、燒烤、煙燻、煎炒,易產生致癌物質;建議以蒸煮、燉滷的方式烹調。5種防肺癌營養素吃起來1.植化素:各色蔬果各色蔬果本身含有不同的植化素,而植化素本身就有強大的抗氧化力、消除自由基、減緩發炎的功效,也可抑制癌細胞初期分裂。2.膳食纖維:菇類、深綠色蔬菜腸道健康自然可以有良好的免疫力,因此攝取膳食纖維可以降低罹癌風險。3.天然β-胡蘿蔔素:胡蘿蔔、南瓜β-胡蘿蔔素在人體內,會轉化成維生素A,有助於修護粘膜,進而提升防護力。4.Omega-3:魚油、藻油、堅果富含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可降低發炎症狀、維持免疫力。5.天然維生素C:芭樂、櫻桃、蔓越莓維生素C是維持免疫力的重要維生素,我們也可以透過攝取維生素C,來增加膠原蛋白製造,幫助增強肺部的結締組織;不過營養師建議從天然食物中攝取,更天然健康,也要避免一次補過頭,反而會有反效果。你是肺癌的高危險族群嗎?看完以上高敏敏介紹的預防肺癌飲食,知道平日該怎麼吃有益肺部健康了吧,一起從飲開始預防肺癌吧。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肺癌成為台灣最新癌王!9大篩檢步驟教你預防肺癌.久咳是肺炎還是肺癌?目前肺癌病人半數不抽菸,「這檢測」可早期發現!
-
2024-02-22 焦點.健康知識+
「喝綠豆湯」退火解毒可解深坑大火毒氣?中西醫師都說不可能!2類藥方可參考
新北深坑鋰電池工廠昨日大火,燃燒惡臭擴散雙北,不少民眾擔心空氣汙染造成中毒,想喝「綠豆湯」退火解毒。對此,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詹永兆表示,戴奧辛等重金屬應從「強肝」、「增強免疫力」方面著手。毒物科醫師顏宗海則說,綠豆湯解毒在學理上不可能,最好還是戴口罩、避免暴露。喝綠豆湯退熱解毒?中醫建議強肝、增強免疫力藥材雙北因深坑鋰電池工廠大火,惡臭令附近居民都相當憂心,擔心惡臭的氣體會導致人體危害,紛紛想許多「解毒」方式。有傳言「綠豆湯」可退熱解毒,因此可以解大火產生的戴奧辛毒氣。對此,詹永兆指出,戴奧辛等重金屬應從肝臟的調理方面著手,肝臟是人體的解毒工廠,中醫角度會建議民眾服用養肝類的方劑,例如小柴胡湯、龍膽瀉肝湯等等,或是一般菊花茶、玫瑰茶都可以降肝火,加強肝臟機能排毒;綠豆湯雖可清熱解毒,但可解的毒相當有限。至於吸入有毒氣體後,是否透過清肺的藥材排出體外?詹永兆表示,人體吸入PM2.5等懸浮微粒後,會建議「提升免疫力」,透過補肺的藥材,加強體內負責解毒的嗜中性白血球,將異物帶出體外,透過玉屏風散、四君子湯等方劑強化,一般茶飲則可用黃耆、枸杞、紅棗加強免疫力。西醫:外出戴口罩 在家緊閉門窗、打開空靜清淨機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則表示,空氣汙染進入人體的路徑,是透過鼻孔等呼吸道進入肺部,從醫學機轉來看,綠豆湯基本上不可能有效,並沒有相關的學理根據支持這樣的論點,不否認綠豆湯的營養價值,但因應空汙最好還是減少暴露在毒氣中,必須外出則配戴口罩,在家緊閉門窗、打開空靜清淨機。
-
2024-02-21 焦點.健康知識+
深坑大火恐釀「化骨水」!毒物醫警告:吸入嚴重恐肺衰竭,建議做6件事自保
深坑北深路三段一處鋰電池工廠,昨晚發生大火,惡臭擴散雙北,截至上午臭味仍未完全消散,造成民眾出入困擾。毒物科醫師警示,鋰電池燃燒後會產生「氟化氫」大量吸入最嚴重造成肺衰竭,而氟化氫一旦「碰到水」就會成為氫氟酸,具有腐蝕性也是俗稱的「化骨水」,建議民眾避免外出,外出最好配戴N95口罩。深坑大火塑膠惡臭飄雙北北深路三段東南科大旁連棟式倉庫在昨天下午2時許發生火警,火舌及濃煙不斷竄出,由於現場堆放許多紙箱及雜物,火勢猛烈還延燒至隔壁2間工廠;消防人員奮力灌救下火勢於晚間6時許撲滅,但除深坑滿滿惡臭,新北新店及永和、台北文山及大安都聞得到惡臭,引發民眾憂心。毒物專家顏宗海示警:吸入嚴重恐肺衰竭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指出,工廠火災會產生嚴重空汙,很多懸浮微粒、細懸浮微粒以及一氧化碳等等複雜的成分,若工廠內有塑膠,PVC燃燒不完全更會產生「戴奧辛」。「戴奧辛是世界衛生組織公認的第一級致癌物。」顏宗海表示,戴奧辛過往討論都是透過食物攝入人體後的危害,但透過空氣吸入的戴奧辛汙染,一樣會致癌,民眾短時間、高劑量暴露戴奧辛會產生皮膚病變、肝功能異常;長時間、低劑量暴露則增加罹癌風險。至於鋰電池工廠燃燒,這類化學物質對人體的危害更加危險。顏宗海表示,鋰電池最擔心燃燒,一旦燃燒就會產生有毒氣體「氟化氫」,人體在密閉空間吸入後,會導致肺部傷害,輕則發炎,重則肺衰竭;氟化氫一旦碰到水更會成為「氫氟酸」,是具有腐蝕性的「化骨水」。附近居民建議做6件事自保顏宗海建議,大火附近居民,特別是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更得注意,近期儘量避免外出,日常生活則要注意幾項。1.減少外出2.早去早回3.在家緊閉門窗4.打開空氣清淨機5.外出配戴N95口罩,若無則配戴外科口罩6.不去公園運動顏宗海提醒,燒焦味道不見得就是戴奧辛,不過,雙北地區居民若在外有吸入惡臭氣體,近期一旦有出現胸悶、喘、呼吸不順等症狀時,千萬不要等,立即就醫檢查,尋求專業醫療協助。蔣萬安提出五點指示新北深坑火災使台北市部分地區空氣有異味,文山區首當其衝,台北市長蔣萬安今天一早急加開行程至木柵國小關心學童上課情形,現場有不少里長在,有里長當面質問蔣萬安空氣中「到底有沒有毒?」呼籲市府應訂SOP讓大家能掌握狀況,蔣萬安坦言,第一時間對外說明確實可以做得更快,會檢討相關機制。蔣萬安也在臉書提出說明並提出五點指示:一、環保局要盡速釐清狀況,發佈新聞稿並在社群即時更新情形,讓市民了解狀況,並提出應變作為,不可怠慢拖延。二、雙北是共同生活圈,市民呼吸的空氣不會因為行政區而有所分別,台北市與新北市一定全力協作,釐清事實,並且進行應變處置。三、受影響的市民,你們辛苦了,若仍有異味影響,請暫時關閉門窗,在室內打開空調,外出也請戴口罩,以避免不適。四、感謝即時反映問題的市民、民意代表以及媒體朋友。也謝謝辛苦的基層同仁。五、環保局應檢視空氣品質的檢測項目、標準及方法,是否符合實際需要;也應該審視通報及應變機制,如果有需要檢討之處,直接向我回報。延伸閱讀:.住家大火!消防員列「防災必知守則」:3習慣、4對策、5不要.發票熱感紙也有毒! 專家:改變生活習慣才能避毒.為什麼90%火場命案死於5樓以下?消防員親授關鍵防災策略.發生呼吸衰竭為何需要立即進行急救?要不要插管使用呼吸器?如何根據患者病情做出合適的緊急治療選擇?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2-02 焦點.元氣新聞
空污損免疫力?Dyson研究:85%國家一年中有逾半年室內PM2.5排放量比室外更高
智慧科技品牌Dyson長期致力於呼吸健康研究,近日首次發表全球室內空污報告,根據此調查報告結果,全球室內空氣品質皆拉上警報!85%國家一年中有半年以上室內懸浮微粒PM2.5排放量比室外高,台北雖然日均值達WHO(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標準,但年均值仍超過1倍以上。冬季為台灣空污高峰期,居家空氣品質尤其不可輕忽。Dyson全球空污報告採用Dyson空氣清淨機經MyDyson App取得的監測數據,調查範圍包含39個國家、44個城市。從每日不同的時間段觀察,下午6點至午夜的PM2.5在各個城市和國家/地區最高,也顯示室內顆粒物污染最高的時間與大部分民眾一天中在家的時間相吻合。而這份報告在台灣也取得了超過4,000多個取樣數據,地點主要集中在台北。進一步檢視相關數據,台北PM2.5年均排放值在33個調查城市中排名26,污染較少,但每日污染量高峰時間分別落在上午11點至下午1點以及晚上6、7點2個時段,通常是民眾待在公司或返回家中的時間。另外,台北VOC(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年均排放值在33個城市中同樣排名26,高峰時段為晚上8點到午夜,與其他國家/地區傍晚和清晨VOC含量較高的狀況一致。=====================================================================(醫師採訪呼吸疾病相關議題)依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於去年底公布的最新十大癌症排名 1,肺癌已成台灣癌症之首,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周百謙醫師提醒,除了年齡、生活習慣、遺傳因子的影響外,長期暴露在大量PM2.5、VOC等空氣污染物的環境下,容易破壞氣道表面黏膜,造成保護力下降、免疫系統受到影響,就容易失去對病毒的防護力,不知不覺讓疾病趁虛而入。周百謙醫師表示,目前針對空氣品質的關注,已經從PM2.5,擴大到VOC。台灣不同區域,有不同的PM2.5 污染物,也有不同的VOC濃度,都造成不同的疾病盛行率。VOC可由多種不同源頭釋出,包括建造物料、家具、化妝品、香氣產品、清潔劑、殺蟲劑、黏合劑、 油漆及二手煙等,常見像是一級制癌物甲醛,對人眼、鼻等有刺激作用,更可於室內殘存長達15年以上。如果沒有針對室內空氣污染進行有效防治,呼吸道疾病及肺癌的風險都會相對增加。=====================================================================選擇可有效偵測污染粒子 並主動吹送氣流的空氣清淨機 才能從根本防治污染源想要維持居家空氣潔淨,減少看不見的污染所帶來的疾病隱憂,可以主動過濾消除空污的空氣清淨機會是不可少的室內健康選擇。正因為空氣品質很難用肉眼判斷,因此若能夠使用空氣品質偵測器來找到居家的空氣污染死角,進行強化過濾以及污染源防治,可以有效降低潛在風險。選擇精準以數字呈現空氣品質狀況的清淨機機種,搭配正確清淨機放置地點的選擇,對維持家中環境健康的幫助會更大。日常可透過如環保署的空氣污染品質報告評估即時戶外空氣品質狀況,決定戶外活動是否要改變形式,或改變地點。若外部空氣較差,建議關閉臥室門窗,搭配空氣清淨機進行淨化循環,選購時除了要依照空間大小選擇適當過濾效率的機種,也可以選擇具備主動吹送氣流設計的空氣清淨機,透過氣流循環降低通風死角的存在,確保全域有效淨化,另外若以自然風模式吹送,可避免持續過強風流引起使用者的不適,能讓人更放鬆舒適的同時,更進一步的強化呼吸道以及免疫方面的防護力。 Dyson空氣清淨機資訊請參閱:https://ath.tw/A7LL6/udn
-
2023-12-07 養生.生活智慧王
熱鍋沖水洗鍋的煙霧最毒?這動作最傷的是鍋具不是人!顏宗海教變通方法清洗減煙霧
你可以先知道: (1)熱鍋沖冷水的煙霧是什麼物質,目前能查到的文獻記載中、都並沒有任何研究或分析,因為成分不明、所以無法得知煙霧的危害,因此不能說煙霧是肺腺癌最毒污染物,甚至比我們所知道的第一危險因子抽菸還毒。 (2)不管是哪一種材質的鍋具,都應避免起鍋後直接拿熱鍋去沖冷水清洗,溫差恐減損鍋具使用壽命,尤其是不沾鍋、因為帶有塗層,在高溫狀態下塗層更易受損。網傳「熱鍋洗鍋煙霧是肺腺癌最毒污染物」的相關截圖及內容,提到大家都知道二手菸、油煙、空污的危害,但其實最毒的是熱鍋洗鍋的煙霧。專家表示,不管哪種材質的鍋具,不要直接把熱鍋拿到冷水底下沖洗,這樣的建議是對的,但是說煙霧是導致肺腺癌最毒的污染物這個部分就是沒有實證的錯誤說法。洗鍋煙霧是肺腺癌最毒的污染物? 原始謠傳版本: 親愛的主婦朋友請注意 去聽了一場衛生講座,由中興醫院的衛教護理師講課⋯⋯提到肺腺癌,大家都知道是二手煙、廚房油煙、空氣污染⋯等的危害 但,另提到最毒的是-剛起鍋,熱熱的鍋,就洗鍋,所發出的煙霧-是肺腺癌最毒的污染物。 分享給妳,以後等鍋子涼ㄧ點後,再洗鍋子。 另外,要等涼了再洗鍋子,否則有些平底鍋 熱脹冷縮 會變凹凸 不平。 並在社群平台和通訊軟體流傳:查證解釋: 剛起鍋的煙霧最毒? 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腎臟科醫師顏宗海表示,網傳訊息提到醫院的衛教師在講座時說「剛起鍋的熱鍋就拿去洗鍋,所發出的煙霧是肺腺癌最毒污染物」,但醫學已證實肺腺癌的危險因子依序是(1)抽菸、二手菸(2)廚房的油煙,所以說熱鍋沖冷水是導致肺腺癌最毒的污染物,依據學理、這樣的說法「一定是不對的」。顏宗海指出,很多主婦因為油冷掉會變得比較黏膩不好洗、所以趁熱鍋趕快洗,還有就是為了搶時間趕快做下一道菜,而有將熱鍋直接拿去沖冷水清洗的習慣,但不管是鐵鍋或是不鏽鋼鍋、甚至不沾鍋或是玻璃、陶瓷等等任何材質的鍋具,這樣的動作會因為溫差過大、材質易受損,而減少鍋具的使用壽命,鍋具比較容易壞掉,所以不建議主婦這樣做,但是說熱鍋沖冷水的煙霧是肺腺癌最毒污染物,這就必須要加以澄清。 顏宗海強調,炒菜會增加肺癌風險是因為油煙會產生「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PAHs),PM 2.5 的「懸浮微粒」或甚至「細懸浮微粒」也會增加,但起鍋後熱鍋沖冷水會沖出什麼物質,目前查證文獻並沒有任何研究或分析,在醫學上也沒有這樣的討論。 所以比較公平的說法是除了鍋子的壽命以外,這個動作所產生的煙霧,因為成分不明,因為沒有任何研究而無法回答,在不能過度推理的情況下,不能說這樣的煙霧是肺腺癌最毒污染物,甚至比我們所知道的第一危險因子抽菸還毒,這是傳言必須被澄清的錯誤部分,至於傳言呼籲不要把熱鍋拿到冷水底下沖,這樣的建議則是對的。要怎麼減少煙霧的狀況? 顏宗海建議主婦等鍋子涼了一點再去做清洗的動作,也比較不會因為熱鍋移來移去而燙傷,而且在家裡不像在餐廳搶快搶時間,家裡比較可以有充裕的時間處理;此外還有一個變通的做法就是空的熱鍋不要移動,降溫到接一碗冷水放進鍋裡也不會起煙霧,等鍋子溫度又更低了才開始洗鍋,這樣既可以降溫也因為不移動熱的鍋子而比較安全,而且抽油煙機全程都是保持運轉的狀態,最好主婦這時候也能離開廚房的現場,這樣會是一個比較可行、比較好的變通方式,至於鍋子要多久才能降溫到放水下去也不起煙霧,就視個別情況嘗試、經驗累積。鐵氟龍的鍋具有害? 顏宗海強調,雖然傳言並沒有提到鍋子的材質,但熱鍋沖冷水要特別注意的另一個問題是不沾鍋,不沾鍋塗層是俗稱為「鐵氟龍」(Teflon)的 PTFE(聚四氟乙烯),最近美國田納西州環境及自然保育局(DEC)在官網上公開資料,提到 PFAS 家族(全氟 / 多氟烷基化合物)化合物高達 3000 多種,最常被提到的就是與鐵氟龍製程有關的 PFOA(全氟辛酸),以及 PFOS(全氟辛烷磺酸)、PFBS(全氟丁烷磺酸)等,相關研究發現 PFAS 化合物不管是河川中、飲用水中、人體血液中都能驗出,生活中會用的包括除鏽劑、不沾鍋、防油紙袋、滅火材質、家具、布料衣物等,PFAS 透過各種管道進入人體,該網站也詳列 PFAS 對人體的健康影響包括 6 大項:(1)增加人體血液中膽固醇的濃度 (2)讓人體對疫苗反應不佳 (3)引起甲狀腺疾病 (4)增加婦女不孕風險(5)懷孕婦女容易發生子癲前症高血壓 (6)增加孕婦早產生下低體重兒的風險而美國毒物領域最權威的單位「毒性物質及疾病登記署」(ATSDR)的資料顯示,除了上述類似的項目外,還提醒了肝臟酵素酶的變化及腎癌、睪丸癌的風險。 顏宗海表示,PFAS 的很多問題都與懷孕有關,因為它本身就是一種環境荷爾蒙,會干擾人體內分泌的表現,醫學界當然也知道 PFAS 不好,但是 DEC 的資料所講的 6 大問題並沒有提到癌症風險,ATSDR 雖有提到的癌症風險,但根據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的分級,則是將 PFOA 列為人類的可能致癌物,等級為 2B,並非一級的人類致癌物,這也是最近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學院退休教授林順慶投書媒體「現在的不沾鍋比以前毒七倍?含鐵氟龍的鍋具對人體有害嗎?」的觀點及立場,科學界都知道 PFAS不好、應該管制,但傳言不能把它講得很聳動,造成群眾的誤解及恐懼。 顏宗海指出,食藥署曾宣導,不沾鍋的塗層怕高溫,應避免長時間高溫烹煮,避免尖銳的鍋鏟、夾子刺傷,或是清潔刷具刮傷,不沾鍋在高溫的時候本來就比較不穩定,高溫時沖冷水也可能會造成塗層裂開剝落而受損,這是不沾鍋雖然方便好用但一定要注意的地方。結論 傳言指起鍋後,熱的鍋子就洗鍋,所發出的煙霧是肺腺癌最毒污染物的說法為錯誤訊息,目前並無實證;但不管是哪種材質的鍋子,都應避免熱鍋就沖冷水,以免影響鍋具使用壽命,至於洗鍋的煙霧是哪些成份、有何危害,目前並無研究或實驗能證實。(本文轉載自《MyGoPen》查證參考:https://www.mygopen.com/2023/04/pot.html)(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0-22 醫聲.醫聲要聞
想戒菸別光靠意志力 電話諮詢加藥物提升成功率
無論是一手、二手還是三手菸,菸品對人體的傷害不容小覷,不少人也有意戒菸但始終難成功。國健署菸害防制組組長羅素英表示,若想戒除煙癮,憑個人毅力再加專業協助,以階段性方式達成,成功率比採單一方法及靠意志力來得更高。國健署調查,2020年台灣18歲以上吸菸率為13.1%。每年約有2.5萬人死於吸菸,3000人死於二手菸害,相當於全台不到20分鐘,就有1人因菸害失去生命。羅素英表示,衛福部「多元戒菸服務」每年約服務平均63至70萬人次,以相關醫療單位提供藥物及衛教,戒菸成功率為26%,每4人就有1人成功戒菸。去年相關服務則為30至40萬人次,成功率約為30%。戒菸專線去年累計進線6.3萬人次,戒菸成功率為37%。羅素英說,透過個人意志力、階段性任務、藥物使用及電話諮詢等方法搭配,更可有效提高成功戒菸機率。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坊間流傳電子煙或加熱菸可用來戒菸減害屬錯誤訊息。電子煙煙油主要成份為尼古丁、丙二醇、甘油及其他化學添加物,且即便煙油標榜無尼古丁,經檢測卻有超過90%以上實有尼古丁。國外研究顯示,煙油加熱後將產生逾150種有毒物質,在菸防法修法後納管的電子煙,也與傳統紙菸相同。成分除尼古丁外,經加熱也將釋出焦油、甲醛、乙醛等有毒致癌物,恐影響免疫系統,並增加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相關肺部疾病等風險。另經科學實證,使用加熱菸與電子煙無助於戒菸,且可能會造成紙菸及其他新興菸品的「多重使用」。美國研究指出,使用紙菸及電子煙的雙重使用者,罹患肺部疾病的風險,比單使用紙菸者高出1.47倍。德國研究也顯示,加熱菸仍有二手菸及三手菸危害問題,甚至可能產生小於PM2.5的PM0.3(300奈米)之懸浮微粒,深入肺部及血管將增加呼吸及血液系統傷害,長期恐致癌。吳昭軍表示,吸菸與高血壓、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有關,為鼓勵吸菸者戒菸,提供多元戒菸服務。民眾可至住家附近的醫院、診所、衛生所及社區藥局等3500家醫事機構尋求專業協助,亦可撥打免付費戒菸諮詢專線0800-636363,以安全有效的方式戒除菸癮。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
2023-10-21 醫療.呼吸胸腔
空汙會增加4類疾病的風險?為了呼吸健康,醫師建議可從這5點做起!
研究發現,空氣中的懸浮微粒、二氧化氮和臭氧,會造成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肺部感染和肺癌等肺部傷害。常見的空氣汙染來源,包括交通工具廢氣、石化燃料燃燒、工業排放廢氣、稻草或垃圾燃燒、宮廟和餐廳排氣等。關於「呼吸」的小知識●人需要呼吸才能活下去。●一個人在平靜時平均每分鐘呼吸7-8公升空氣。●運動時則高達40-50公升的空氣。●空氣中若含有害物質,吸入時將造成肺部傷害。空汙引起的疾病有哪些?1.氣喘是因為呼吸道吸入像塵埃、黴菌、花粉等過敏原所造成的疾病,會造成咳嗽、胸悶、呼吸困難、呼吸急促等症狀。空汙會損害呼吸道表皮並引起發炎,促使過敏性氣喘加劇;空氣品質不佳時,氣喘患者急性發作、急診就醫和住院的情況會增加,且空汙的影響可能持續2到4天。2.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種長期呼吸道發炎,會造成咳嗽、咳痰、與呼吸困難等症狀,肺功能檢查會有吐氣氣流下降的情形。空汙會造成孩童肺部功能發育較差,也會加速成年後肺功能下降,當肺功能降到一個程度,就會造成呼吸困難。空氣品質不佳時,會增加這類病人急診就醫及住院、死亡風險。3.空氣汙染會增加呼吸系統感染的風險,包括細菌性感染與病毒性感染。空汙使病原體更容易侵入和增生於體內,以新冠肺炎為例,許多研究發現,短期空汙暴露會增加新冠肺炎病毒感染風險,也增加新冠肺炎住院與死亡風險。4.空氣汙染為肺癌的致癌物,特別是含有高溫或燃燒不完全產生的多環芳香烴化合物,可能造成基因突變,促進癌細胞的生成或增加其轉移能力。居住在高空氣汙染區的人,除了肺癌風險較高外,被診斷肺癌後的死亡風險也較高,手術後再次發病的風險也高。空氣汙染還會造成氧化壓力與傷害。為了健康,建議先從對於抗氧化有幫助的生活習慣做起:1.適度運動、均衡飲食、攝取適量蔬果。2.避開空氣汙染源,如交通繁忙的大馬路,尤其不要在馬路旁運動,避免吸入更多汙染物,遠離馬路100公尺,空汙濃度可下降4至5倍,也要避免待在汙染源的下風區。3.有肺病的人,可選擇一大早空氣較好時出門運動,戴口罩有助於減少較大顆粒性懸浮微粒空氣汙染物。4.無論是否在運動,建議盡可能使用鼻子呼吸,相較張口呼吸可減少吸入約一半的懸浮微粒空氣汙染。5.居家室內可使用含有高效能濾網(HEPA)的空氣清淨機來降低懸浮微粒空氣汙染物。如果居住在空汙較嚴重的地方,本身又是呼吸道過敏、慢性肺部疾病、有家族遺傳相關病史的空汙敏感族群,可安排適當頻率的健康檢測,例如肺功能或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等,以早期診斷肺部疾病。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3-09-30 名人.劉秀枝
寧得癌症也不願是阿茲海默症?權威醫授預防失智症簡易3處方
預防失智症的簡易處方──郊山健行讀醫學院時,我對細胞的「不正常增生」(即癌症)與「凋亡」(即退化)特別好奇,很想探究這兩種生命極端的奧祕。半世紀後,銀髮族的我看著癌症的治療突飛猛進,從手術、放射線治療、化療、標靶療法與免疫治療等,不斷推陳出新,讓不少癌症能被治癒或控制。相反地,阿茲海默症的藥物研發雖然蓬勃,常以為會有突破,結果療效卻不如預期,因此目前仍僅止於症狀治療。曾有位朋友感嘆:「我寧願得癌症,即使不能治癒,但有明確的努力目標,而且親友會因我的奮鬥而鼓勵我。然而,得了阿茲海默症,心智慢慢流失,不知如何圍堵,親友看了既難過又無奈。」相信很多人都有同感。因此,「預防是最好的治療」,對阿茲海默症尤其重要。我們無法改變高齡、基因與家族史等先天的罹病因子,但可以從後天的危險因子著手,也就是要受教育、多動腦、治療三高、常運動、多活動、維繫人際互動與睡眠充足等。「走路」是最溫和、可行的運動「走路」是最溫和、可行的運動,一般建議每天至少要走四十分鐘。近年來,手腕計步器流行,可記錄每日累積的步數,簡單實用。《美國神經醫學期刊》(JAMA Neurology)於二○二二年九月,刊登一篇來自「英國生物資料庫」的論文:讓七萬八千四百三十位四十~七十九歲的無失智症者,連續戴腕計步器七天,在追蹤六.九年後,有八百六十六位罹患失智症。經統計分析,發現每天走九千八百步者,患失智症的機率減少了51%;但超過一萬步,機率不降反升。而每天走三千八百步者,失智症也能減少25%。當然,這只是參考值,每個人還需量力而為。每天走三千八百步並不難,但若能達到九千八百步,就要讚賞自己了。遠離空氣汙染,降低失智症發生機率空氣中的汙染物如細懸浮微粒(PM2.5),被二○二○年《刺胳針》(The Lancet)期刊的「刺胳針報告」,列入失智症的危險因子之一。包括台灣在內的世界各國眾多研究也有同樣的結論。二○二二年一月,《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刊登的一篇論文:「美國女性健康促進記憶研究」(WHIMS-ECHO)追蹤兩千兩百三十九位七十四~九十二歲的社區婦女,平均追蹤六.一年,發現空氣汙染的情況改善後,她們失智症的發生率也跟著降低(PM2.5每減少一.七八微克/立方公尺,失智症便減少20%),顯示這兩者可能有因果關係。郊山森林浴,適合高齡族群大部分銀髮族的生命力仍很旺盛,距離台灣的平均餘命(男七十六.六三歲,女八十三.二八歲)還有好幾年,因此得好好預防失智症,才能享受健康的老年。銀髮族不若年輕人活蹦亂跳,也不時興上健身房,「走路」是最方便且不花錢的運動。因此,我想到一項適合高齡族群、簡單易行的預防失智處方:「走入山林」。走入山林,尤其是城巿近郊海拔一千公尺以下的郊山,步道設施和指示牌較為完備,北部如軍艦岩、草嶺古道和陽明山的許多步道等。郊山健行,除了欣賞風景、遠離空汙、走路運動、認識生態,沿途如有人文典故或歷史遺跡,更可動腦。最好有同行夥伴,萬一發生意外有人幫忙,更可增加人際互動,交換心得,或健行後聚餐同樂。回家後,整理相片、做筆記或寫個簡單遊記,以加深記憶,如此把預防失智的元素幾乎都囊括了。郊山健行的地點何處尋?最好與三五好友,固定每個星期、走不同的景點。社區大學和不少民間團體也有許多走入山林或健走的課程,只要有心,一定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當然,如果時間與體力不允許,不見得要走郊山,每天在住家附近的公園或綠地走走,也有預防失智的效果。※ 本文摘自《終究一個人,何不先學快樂的獨老》。《終究一個人,何不先學快樂的獨老》作者:劉秀枝 出版社:寶瓶文化出版日期:2023/10/03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8-23 焦點.健康知識+
選餐廳就是看人潮?人多、飯香恐釀空汙 專家建議3原則挑座位減少危害
人多的用餐環境 空氣流通不佳挑選餐廳時,生意好、味道香是民眾重要判斷因素。但學者表示,人多、飯菜香的用餐環境,代表其空氣流通不佳,恐會吸入過多二氧化碳、揮發性有機化合物,長時間暴露恐會造成肝、腎、腦神經病變,甚至致癌。專家建 議,選擇座位時,應避免因怕冷而坐在冷氣無法觸及、通風不好的位置;若要在包廂用餐,則要注意包廂內有無出風口、迴風口。在餐酒館待2小時 TVOC就過量台塑企業暨王詹樣公益信託與社團法人台灣室內環境品質學會共同推動「2023 年室內環境品質探討及健康促進研究」,結果顯示,在餐酒館待兩個小時所暴露的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TVOC),是台灣室內空氣品質標準值的 1.27 倍之多;水煙酒吧的懸浮微粒 PM2.5,更標準值3.1 倍。研究總計畫主持人、輔仁大學醫學院副院長林瑜雯指出,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包含烷類、醛類、酮類及芳香族等,長時間過量暴露,恐傷害肝、腎、大腦和神經系統,甚至致癌;二氧化碳則是換氣效率的指標,二氧化碳濃度高時,污染物也容易累積。燒烤店只有二氧化碳超標她表示,研究結果出乎意料,一般印象中空氣品質最差的燒烤店,只有二氧化碳超標;餐酒館則是TVOC超標1.27倍、二氧化碳超標2倍,懸浮微粒並未超標;水煙酒吧的TVOC超標1.58倍、PM2.5超標3.1倍,二氧化碳未超標。「香味」、「人多」 是空氣品質不佳的特徵子計畫主持人、長庚大學職安與衛生學系副教授張振平表示,餐酒館因格局設計具死角、空氣流動受限,導致二氧化碳濃度超標。民眾常選擇「聞到香味」、「人多」的餐廳用餐,但這兩個特徵反而是空氣品質不佳的表現:食物香味無法逸散,表示空氣不夠流通,人員太密集導致二氧化碳濃度上升、空氣品質下降。他表示,要減少接觸揮發性有機化合物、避免暴露在高濃度二氧化碳環境的方法,有三項一原則,三項是開窗、加裝通風設施、增加綠色植物。一原則是「一尋一吸」,尋找具空氣品質儀表板,或內空氣對流第二出風口的餐廳,避免食物油炸、燒烤煙霧等散發異味處;吸即是聞看看室內空氣 有沒有太多味道。如何減少接觸內室內空汙三項:開窗、加裝通風設施、增加綠色植物一原則:一尋一吸,尋找具空氣品質儀表板,或內空氣對流第二出風口的餐廳,避免食物油炸、燒烤煙霧等散發異味處。餐酒館、夜店燈光昏暗 綠色植物也無法淨化空氣張振平說,有些餐廳放有綠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或揮發性有機會合物,但為講求情調,不少餐酒館、夜店燈光昏暗,綠色植物無法生長、以假花取代,無法達到淨化空氣效果。民眾進入場所時,若發現沒有開窗、開門,可尋找有無空調機房,若有則表示有安裝空氣循環系統,空氣流通狀況較佳。【延伸閱讀】5招對抗室內外空污危害 室內擺放「這些植物」有助淨化空氣他建議,可挑選進門後不會太悶、「聞不到飯菜香氣」,且用餐顧客不要太多人的餐廳用餐,一般而言,餐廳至多只能坐滿三分之二,全滿時空氣流通不佳;座位選擇時,要避免「吹不到冷氣」的地方,反而空氣最差;若選擇在包廂用餐,則要看包廂內有無圓形的進風口、方形的迴風口這「二口」,若只有進風口,空氣無法對流。餐廳、座位這樣選:1、餐廳全滿不要去2、避免選「吹不到冷氣」的地方。3、包廂用餐,觀察有無進風口迴風口在家烤肉 可開廚房抽油煙機張振平也說,若在家烤肉時,盡可能將烤肉器具放在抽油煙機下方。考量民眾不習慣在廚房燒烤,可將燒烤器具擺在客廳處,並開啟電風扇朝廚房方向吹,再把廚房抽油煙機打開,讓有害氣體排出戶外。【延伸閱讀】室內烤肉絕對不能用炭火 譚敦慈傳授在家減毒烤肉妙招(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7-31 癌症.肺癌
晚期肺癌慢病化妥善治療 追求最佳存活期
肺癌連續13年霸榜國人癌症死因首位,由於早期症狀不明顯,甚至有些病患診斷時已經是晚期肺腺癌卻無任何症狀,是因為例行性身體健康檢查才意外發現。面對空汙世代,元氣講座邀請彰化基督教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林俊維談「空汙世代:我們與肺癌距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胸腔科醫師鄭文建分享「肺癌慢病化、追求最佳存活期治療策略」。政府自2009年推出一連串菸害防制措施,台灣吸菸人口已顯著下降,但肺癌發生率卻逐年上升,這代表台灣肺癌來源不只有吸菸。近年來,「不吸菸的肺癌怎麼來的?」引起熱議,醫學研究證實空汙對健康有危害。室外活動前先注意空品,室內空汙也不能忽略。林俊維以台中市賞景勝地「望高寮」的視野為例,白天由望高寮遠眺台中市區多是灰濛濛一片,但大雨過後,建築物與遠山清晰可見,主要是空汙所導致。建議外出時可參考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網,決定是否從事戶外活動。室外空汙來源有工廠、汽機車排放廢氣、露天燃燒稻草與廢棄物等,但室內空汙卻常被忽略,包括炒菜油煙、燒香、抽菸(二手菸、三手菸)等。空汙中的有害物質主要來自於燃燒所形成,包含硫氧化物(SOx)、氮氧化物(NOx)及細懸浮微粒(PM2.5)。PM2.5是指直徑小於2.5微米的粒狀物,常帶有戴奧辛及其他有毒物質,目前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列為第一類致癌物。不吸菸卻罹肺癌,亞洲人基因對空汙特別敏感。PM2.5經由鼻腔吸入體內,產生發炎,影響全身,不但會造成氣喘、肺阻塞病友發作或惡化,帶有肺癌基因者,長期接觸下也可能會激發肺癌的發生,亦可能會造成三高、腎臟病、婦科,和新生兒健康等問題。國內本土性研究顯示,2014年,PM2.5造成全台6282人死亡,其中肺癌居第三,有1252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研究,空汙相關導致死亡疾病中,肺癌居第5位,占7%;今年國際期刊《Nature》研究發現,空汙會造成身體持續慢性炎症,進而導致肺癌的發生,在研究中無論身處於英國、韓國或台灣,都顯示空汙的嚴重程度與表皮生長因子驅動的肺癌發生率成正比,其中更發現台灣人比英國人更容易受到空汙影響。低劑量電腦斷層,揪出早期肺癌的利器。林俊維說,不要輕忽咳嗽等呼吸道症狀,若經一般治療不見改善,應前往醫院尋求診治。目前研究證實,胸部X光檢查對於肺癌的篩檢是無效的,利用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才能有效提升早期肺癌的診斷。台灣自去年7月起,已將肺癌高危險族群,包括有家族史、重度吸菸者列入公費篩檢對象。他也舉例,一位70歲女性,睡覺時突發性短暫的左胸痛延伸到後背,先去心臟內科就診,意外發現1.5公分肺部腫瘤,手術切除後證實是第一期的肺腺癌。另有一名60歲男性病患,平時並無身體不適,肺部X光檢查也沒發現異狀,因有肝癌病史而接受定期腹部電腦斷層追蹤,在去年發現有1.5公分新生的肺部腫瘤,檢查證實是第3B期的肺腺癌。因此針對高危險的民眾,定期肺癌篩檢很重要,才能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目標。晚期肺癌妥善擬定治療計畫,可大幅提升存活期。隨著醫療進步,肺癌的治療武器也越來越多元。鄭文建分享,台灣最常見肺癌類型為肺腺癌,占71%。根據肺癌期別,第一、二期屬於早期,可採手術切除、放療;第三期可能合併淋巴結轉移,需會診外科、甚至放射腫瘤科醫師擬定治療計畫,透過術前治療縮小腫瘤,再手術切除;而晚期患者可採化療、免疫療法,以及標靶治療。肺癌晚期如何變慢性治療?鄭文建指出,可透過基因檢測,找出可治療致癌驅動基因,目前已找到9種,其中台灣有55%驗到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基因突變(EGFR)。癌細胞生長好比車輛的煞車系統失靈,若要抑制其生長,必需找到能關閉腫瘤訊號傳遞的「鑰匙」,即為標靶藥物,研究證實透過標靶藥物精準治療,可大幅提升存活期。鄭文建說明,臨床證實EGFR標靶藥物第二代優於第一代,而第一、二代抗藥後以產生T790基因突變為主,第三代可以克服T790基因突變,健保有條件給付。因此,醫師多可依據可能的抗藥結果來決定標靶治療策略,以國人最常見的EGFR基因突變為例,如可採接續標靶治療,則有機會延長存活期。此外,國內多家大型醫院證實,標靶藥物合併手術,或合併放射線治療可延長存活期,接續標靶藥物後,還有免疫治療的機會。他建議,晚期病患可和醫師多討論評估,使用標靶藥物,或合併手術或放射線治療,提升治療效果。最後,鄭文建也提醒標靶藥物常見的副作用有皮膚乾燥搔癢、甲溝炎、皮疹、腸胃不適或腹瀉、心臟毒性(第三代)等,建議患者應立即回診妥善且積極處理,才有機會最大化藥物的治療效果。
-
2023-06-16 活動.活動最前線
免費報名!桃園市擴大肺癌篩檢國際論壇 肺盡心思保護您
連續40年,癌症排名國人十大死因之首,而肺癌則名列前十名奪命的癌症第一位。肺癌早期通常沒有明顯病徵,等到出現氣喘、胸痛、持續咳嗽、痰中有血、聲音沙啞、吞嚥困難等症狀時,一旦診斷出肺癌,大多已是晚期。肺癌的死亡率高、存活率低,主要與診斷的期別有關,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重要關鍵!肺癌初期需仰賴低劑量電腦斷層掃瞄(LDCT)篩檢,衛生福利部自111年7月1日起,開辦肺癌早期偵測計畫,提供肺癌高風險族群2年1次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臺灣是世界第一個針對具肺癌家族史及重度吸菸者提供肺癌篩檢的國家,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是目前唯一具國際實證,可以早期發現肺癌的篩檢工具,尤其能降低重度吸菸者20%肺癌死亡率。除了吸菸者外,暴露在汙染的生活、工作環境中,亦是罹患肺癌的高危險族群。桃園市為臺灣工業重鎮,共有35個工業區及上萬的工廠匯集地,產生大量的工業廢氣、有害物質,包括天然懸浮微粒等。依據衛福部110年死因統計,癌症死亡人數為51,656人,肺癌死亡人數就達10,040人,桃園市就有711位市民因肺癌離世。桃園市於今年3月起,提出擴大肺癌篩檢計畫,針對設籍桃園、40歲以上,具有「菸品暴露」、「相關疾病史、家族史」、「職業暴露」、「空汙及油煙」等危險因子等4大類高風險族群,提供免費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另再擴大舉辦肺癌篩檢計畫城市經驗論壇,將彙整國際公衛專家、臨床權威醫師、政策制定者等多方意見,擴大桃園城市經驗的影響力。論壇活動從國際肺癌現況與篩檢策略,帶入其與國人健康餘命的關聯性,進一步探討桃園篩檢計畫的背景、歷程與政策實施經驗。重量級與會貴賓包括桃園市市長張善政、臺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中央研究院院士楊泮池、利物浦大學Prof.John、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 Prof. Anil Chaturvedi、Prof. Hormuzd A. Katki、韓國國家癌症中心Prof. Kim, Yeol、臺大醫院癌醫中心副院長陳晉興、桃園市副市長王明鉅。論壇主軸以國際經驗對應台灣經驗,呈現桃園擴大肺癌早篩計畫經驗在全球有其因地制宜以及提早部署策略。2023年桃園市擴大肺癌篩檢國際論壇-肺盡心思 保護您● 時間:2023年7月5日(三) 08:00-12:00● 地點:桃園市綜合會議廳 (桃園市桃園區縣府路11號2樓)● 免費報名:▶立即報名(中文版)、▶立即報名(英文版)● 活動議程:「桃園市政府衛生局關心您」廣告
-
2023-05-30 癌症.癌友故事
不抽菸、無家族病史,卻檢出肺腺癌!他堅持做幾件事挺過健康10年
明(31日)是世界無菸日,世界衛生組織提醒,吸菸是影響肺癌最大的危險因子,肺癌為國人死亡率第一名。台中大甲李綜合醫院大甲院區院長隋善中,10年前曾經檢查罹患肺腺癌,當時提早發現、提早治療,治療後依舊運動,游泳、跑步,參加三鐵、攀爬玉山,在開刀滿10年之際,公開分享個人的抗癌歷程。不抽菸、無家族病史 檢查出肺腺癌零期隋善中表示,長期抽菸確實是罹患肺癌的主因之一,但不是唯一的成因,他不抽菸,也沒有家族病史。早期肺腺癌被形容是「靜悄悄的癌症」,他當時接受檢查,提早發現罹患肺腺癌零期,接過治療至今滿10年,已經沒有任何異狀,現在很健康,還能持續運動、跑馬拉松。「我很瘋狂,開刀完休養後,不斷挑戰自我訓練體能!」隋善中說,他依照醫師指示檢查、吃藥、適時休息,更保持好心情,待身體體能逐漸恢復,參加各項馬拉松路跑、鐵人三項,別人事後得知他曾經罹患肺腺癌,都不相信。空汙懸浮微粒、炒菜油煙 提高罹肺癌風險隋善中引述權威科學期刊「自然」(NATURE)近期一篇論文討論空汙與肺腺癌的關係,把北半球幾個工業國家致死率做比較,台灣拿下全球冠軍,多項研究也證實,空汙懸浮微粒如PM2.5也是肺癌的因素之一,其他像長期接觸炒菜油煙,皆會提高罹患肺癌的風險。高風險群 及早接受肺癌早期偵測計畫隋善中說,肺癌為國人死亡率第一名,也是台中市癌症死亡率排名第一的癌症,衛福部去年7月開辦「肺癌早期偵測計畫」,台中市至今有22家醫院參與,包括大甲李綜合醫院,他擔任該院院長後,便推動服務滿10年的員工,能以低劑量電腦斷層掃瞄(簡稱LDCT)檢查,計有200多名員工受惠。只要符合具肺癌家族史,50至74歲男性或45至74歲女性,且其父母、子女、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或具重度吸菸史,50至74歲吸菸史達每年30包以上,仍在吸菸或戒菸15年內的重度吸菸者,皆能參與計畫醫院補助肺癌篩檢。隋分享個人抗癌經驗,肺癌在前第一期發現5年的存活率有9成,希望民眾能檢查,若發現異狀提早治療,對自己及家人幫助都很大。疾病百科/肺腺癌肺癌蟬聯癌症死因榜首超過十年以上,發生率也居高不下。肺腺癌屬於非小細胞肺癌,是肺癌中最常見的類型,由於腫瘤通常長在肺部周邊,患者多半沒有自覺症狀。肺癌分成小細胞肺癌及非小細胞肺癌兩大類型,兩種類型的癌細胞生長、分化及擴散速度不相同,臨床治療也不同。》看完整疾病(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4-18 失智.大腦健康
失智12大危險因子,空汙榜上有名!居家做這幾件事改善空品
受到大陸沙塵暴影響,中國十餘個省市的天空呈現橘紅色,也波及鄰近國家,空氣汙染物順著季風移入,台灣中部沿海縣市的空氣品質持續惡化。沙塵暴由微小的懸浮顆粒組成,其中夾雜著細懸浮微粒(PM2.5),這些極微小粒子可深入人體、滲入血液,導致血管內側細胞的功能衰竭,慢慢讓血液循環變差。根據研究,空氣汙染不只會誘發呼吸道疾病,長期處在不良空氣品質中,還會加劇過敏、引發身體發炎反應,甚至損害腦神經,增加罹患失智症、巴金森病的風險。失智症大腦功能漸失 大部分後天環境造成人人聞之色變的失智症,並不是正常老化,而是大腦功能漸漸喪失的腦部疾病,部分是天生因素,但大部分是後天環境造成。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失智12大危險因子」,空汙就列入其中,值得關注與預防。許多研究團隊的資料顯示,受PM2.5影響的汙染大城,民眾腦中的β-澱粉樣蛋白斑塊增加,「β類澱粉蛋白」是失智症發病、惡化的主因,遠離空汙傷害是自我防護要點。失智12大危險因子1.早年教育水準不足2.聽力退化3.腦外傷4.高血壓5.缺乏運動6.糖尿病7.心血管風險8.過度飲酒9.肥胖10.抽菸11.憂鬱症12.空氣汙染改善空品也能改善認知功能 居家保持通風研究證實,改善空氣品質也能改善認知功能!台大醫院環境職業醫學部主任、台大環境與職業科學研究所教授蘇大成表示,「有毒空氣」易導致呼吸道、高血壓、高血糖、肥胖、神經病變、眼睛疾病等問題,應改善居家通風問題。首先是裝設對外的抽風扇,讓空氣保持流通;外出時可以關窗,回到家中開窗再搭配電風扇或空氣清淨機。種植盆栽也是不錯的方式,綠化居家環境,同時過濾室內不良的空氣分子。在外出方面,雖然口罩禁令規定已經鬆綁,室內、戶外、大眾交通都免戴口罩,但是戶外戴口罩可以防空汙,減少吸入空氣中的有害物質。自我防護要點還包括強個人衛生觀念,進入室內多個洗手、洗臉、清潔鼻腔的步驟,清除附著在身上的PM2.5。長輩外出運動或到據點參加健康促進活動時,叮囑後疫情時代仍要做好防疫保護自己,在人潮稀少或空曠處才脫下口罩通風。空汙傷害身心健康1.呼吸道:容易誘發咳嗽、氣喘、呼吸道感染等,影響肺部功能,甚至造成肺癌。2.心血管:PM2.5使血液循環變差,氧氣無法順利輸送全身,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3.糖尿病:髒空氣會傷害細胞、器官,造成身體慢性發炎、胰島素阻抗性增加。4.腦部病變:空氣汙染物會引發神經發炎、神經損害,增加罹患巴金森病、失智症風險。(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4-05 醫療.風溼過敏免疫
原來雙下巴也是…5大臉部特徵 一秒辨認你是否過敏性鼻炎
● 過敏性鼻炎不及早介入,臉部將出現5大特徵● 長期用嘴呼吸,易口臭、雙下巴、甚至睡眠呼吸中止● 抗組織胺、鼻噴劑按時用,穩定控制過敏性鼻炎台灣過敏性鼻炎盛行率高,若長期置之不理,面相將產生「5大特徵」,眼下出現丹尼爾線、黑眼圈、皺鼻紋、紅鼻、雙下巴。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呂亦翔表示,同時有5大特徵者,幾乎不用問診,就能從面相推敲是過敏性鼻炎的患者。有些民眾會因眼下出現丹尼爾線,希望透過控制過敏性鼻炎修復細紋,呂亦翔強調,一旦細紋產生後,很難自然回春,建議在特徵出現前,及早介入控制才是根本之道。每3位兒童就有1人過敏,過敏性鼻炎占一半過敏幾乎是台灣人的通病,7成以上的兒童都有過敏問題,別以為隨著年紀增長,過敏就會消失,呂亦翔表示,台灣成人的過敏比例幾乎與兒童差不多高,只是成人相對於兒童就醫的比例低。長期飽受過敏的折磨,到了成年之後,臉部會慢慢出現「過敏臉」。必知「過敏臉」5大特徵特徵1:黑眼圈過敏兒最常見的特徵就是「黑眼圈」,呂亦翔指出,人一旦受到過敏原刺激或是出現過敏反應時,人體內會釋放組織胺,眼睛周圍最容易出現紅腫癢症狀,患者常會忍不住揉眼睛,加上組織胺容易使血管擴張,進而產生黑眼圈。特徵2:丹尼爾線過敏性鼻炎患者如果長期搓揉眼睛,眼睛下方容易出現「丹尼爾線」,也就是產生眼下細紋。特徵3&4:皺鼻紋、紅鼻鼻過敏患者碰到過敏原時,容易打噴嚏、鼻塞、流鼻水,擤鼻涕多則易出現皺鼻紋、鼻樑橫紋、鼻子皮膚紅腫等表現。特徵5:雙下巴過敏性鼻炎患者因為鼻塞,多會改用口呼吸,舌頭長時間擺錯位置,容易出現雙下巴,與沒有過敏的人相比,下顎線相對不明顯。鼻過敏患者因長時間用嘴巴呼吸,容易口乾舌燥,口水原本可以抑制口中細菌,卻因口水太少,讓口腔內的細菌滋生,引發口臭;另外,用嘴呼吸的另外一個風險,很容易成為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患者。鼻過敏無法根治 妥善控制能改善睡眠呂亦翔表示,過敏性鼻炎目前沒辦法「完全根治」,但能透過藥物改善惱人的症狀,若能及早介入治療,不討喜的5大外觀特徵也能避免發生;如果已經出現紋路等,就沒辦法再次透過控制過敏性鼻炎而恢復,僅能嘗試化妝遮瑕等方式改善。控制過敏性鼻炎,首先會使用抗組織胺或是類固醇鼻噴劑控制,通常只要按時服藥,並且找出關鍵過敏原,避免大量接觸,就有機會控制不再發作。嚴重過敏者可使用減敏治療,使用舌下含錠改善,如果屬於極為嚴重的過敏,可採用生物製劑,目前6歲以上兒童都能使用,一個月需施打一劑,但健保未給付,需自費,每劑約在1.5萬到2萬元之間,需長期持續施打。呂亦翔說,過敏性鼻炎的患者,建議要定期服藥,後續才可穩定控制。不過,有些患者或是家長,為求快速改善症狀,會自行購買「速效型的血管收縮劑」,一噴鼻塞就會好,但這類的血管收縮劑不建議連續使用超過三天,長時間使用會導致鼻腔內的血管沒有彈性,後續可能就會彈性疲乏,即使服用其他藥物也無法改善鼻塞,最後只得開刀才能改善。呂亦翔呼籲,患者應依照醫囑按時服藥,也不要擔心類固醇鼻噴劑可能會導致月亮臉,目前類固醇鼻噴劑的量都非常少,穩定地使用都能達到改善過敏症狀的效果。疾病百科/過敏性鼻炎過敏性鼻炎常發生於季節變換之際,除空氣中的懸浮微粒、聞到刺鼻氣味,或受到細菌、病毒感染也容易發作。若父母一方為過敏性鼻炎患者,小孩患病的機率20%。若父母都有過敏性鼻炎,小孩患病機率高達75%。》看完整疾病介紹(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4-03 養生.運動健身
選錯時間跑=慢性自殺!要避空汙危害,一文看懂慢跑建議時間、地點、空汙指數查詢
世界衛生組織在2013年將空汙訂為一級致癌物,在歐洲許多城市可以發現,空汙指數越高(如紅、紫爆),民眾罹患肺癌的比例就越高,因此在空汙中慢跑也是慢性自殺的行為。近年,擁有良好運動習慣的人口比例逐年提高,運動對健康的好處也是人人皆知,但是「空汙(如PM2.5)」卻是讓越運動越不健康的地雷!我們人體最大運動時的換氣量可達每分鐘100公升,約比安靜狀態下多20倍,如此一來,我們可能在運動時不知不覺將廢氣、髒空氣吸入體內,造成危害。到底外出運動時我們該注意什麼?空汙多少要注意?有哪些分類?空汙造成的危害蘇一峰醫師指出,「空汙的微粒從肺部微血管進入血液循環之後,會進一步破壞血管內壁造成發炎,時間一久,造成動脈硬化和產生血栓,血栓發生在心臟的冠狀動脈就造成心肌梗塞,塞到腦血管就造成中風。」我們可以發現,空汙不僅會造成肺癌,或是心血管疾病和腦部問題外,長久吸入汙染的空氣,還會造成全身性的發炎。肺癌權威陳晉興醫師也表示,世界衛生組織在2013年將空汙訂為一級致癌物,在歐洲許多城市可以發現,空汙指數越高(如紅、紫爆),民眾罹患肺癌的比例就越高,因此在空汙中慢跑也是慢性自殺的行為。空汙中如何運動?因此外出慢跑,或是進行騎單車、跑馬拉松等較激烈的運動,出門前最好先查看空氣品質預報,陳晉興醫師說,若PM2.5在50,甚至是在35以下就是對身體有好處的。在《空汙世代的肺部養護全書》一書中,環境醫學專家陳保中教授提到自身的運動方法,「我的方法是早點出門,通常早上6點多就到醫院,避開高空汙時段;下班時我會選擇走比較少空汙的『路線』,盡量避開大馬路,改走小巷弄」早上六點不只避開交通尖峰時段,走小巷也能盡量避免汽機車排放的揮發性有機溶劑。對於場地,陳保中教授也有一番見解,「河濱公園是蠻好的運動場地,車少、空曠,河道旁風大,有風流動能加速改善空汙;另外,台灣山林豐富,不必特別去挑戰大山岳,鄰近的小山丘也不錯,像台北近郊就有很多條親山步道,也是假日運動的好選擇。」綜上所述,選擇淸晨時段慢跑,避免上、下班時段(早上空汙濃度高但持續時間短/下班時間分散,空汙濃度低、但持續時間長);選擇靠近公園、水邊等樹木較多的地區,避免在大馬路邊跑步、運動;且留意PM2.5大於50微克/立方公尺時,就應避免戶外運動,才可以較有效的避免空汙危害。空氣品質指標(AQI)與健康影響及活動建議空汙的分類空氣汙染實際上到底存在哪些物質?以下分為6大類:一、氣狀污染物硫氧化物(SO2及SO3合稱為SOx)、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及NO2合稱為NOx)、碳氫化合物(CxHy)、氯化氫(HCl)、二硫化碳(CS2)、鹵化烴類(CmHnXx)、全鹵化烷類(CFCs)、揮發性有機物(VOCs)。二、粒狀污染物總懸浮微粒(指懸浮於空氣中,所有粒徑之微粒)、懸浮微粒(指懸浮於空氣中,粒徑10微米以下之粒子)、細懸浮微粒(PM2.5,指懸浮於空氣中,粒徑在2.5微米以下之粒子)、落塵(指粒徑超過10微米,能因重力落下之微粒)、金屬燻煙及其化合物(指含金屬或其化合物之微粒)、黑煙(指以碳為主要成分之暗灰色至黑色微粒)、酸霧(指含硫酸、硝酸、磷酸、鹽酸等微滴之煙霧)、油煙(指含碳氫化合物之煙霧)。三、衍生性污染物光化學煙霧:指經光化學反應所產生之微粒狀物質而懸浮於空氣中,能造成視程障礙者;光化學性高氧化物:指經光化學反應所產生之強氧化性物質,如臭氧、過氧硝酸乙醯酯(PAN)等(能將中性碘化鉀溶液游離出碘者為限,但不包括二氧化氮)。四、有害空氣污染物氟化物、氯氣(Cl2)、氨氣(NH3)、硫化氫(H2S)、甲醛(HCHO)、含重金屬之氣體、硫酸、硝酸、磷酸、鹽酸氣、氯乙烯單體(VCM)、多氯聯苯(PCBs)、氰化氫(HCN)、戴奧辛、致癌性多環芳香烴、致癌揮發性有機物、石綿及含石綿之物質。五、異味污染物:指具有氣味,足以引起厭惡或其他不良情緒反應之污染物。六、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物質。【延伸閱讀】 長輩要防肌少症,只吃蛋白質根本沒效!日本研究證實:加上「這3種營養素」才能長肌肉(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2-05 醫療.呼吸胸腔
好的免疫力、抵抗力是養出來的 專家教你如何好好保養肺臟
人必須呼吸才能生存,從鼻腔、氣管、支氣管到肺臟,為接觸外在空氣的管道,所有細菌、病毒都可能從呼吸道侵入體內,如同新冠病毒最常侵犯的就是呼吸道、肺臟。若要健康一整年,應好好保養呼吸道、肺臟。醫師和營養師提供三個小撇步,從年初累積這樣的好習慣,就能健康一整年。保肺飲食蘋果保養呼吸道 四神照顧脾臟吳明珠/中醫師肺臟十分怕冷,應少吃橘子、西瓜、火龍果、大黃瓜等涼性瓜果,或是冰淇淋、冰飲等,避免出現咳嗽、氣喘等呼吸道症狀。中醫師吳明珠說,特別是新冠病毒還在流行,更要好好保養呼吸道、肺臟,不受病毒、細菌侵犯,降低染疫後出現咳嗽、容易生痰等長新冠症狀風險。吳明珠說,從中醫觀點,多吃白色食物可以補肺,但如白蘿蔔屬性偏涼,可加入排骨、老薑燉煮成排骨蘿蔔湯;若想吃大黃瓜也可搭配羊肉、薑、大蔥等,讓整道菜色較為溫補。水果可吃蘋果等有助保養呼吸道,或是用水梨燉豬肺,起鍋後可加入蜂蜜,達到潤肺化痰的功效。但不論何種食物、水果,如果吃完後出現喉嚨癢、痰液黏稠等呼吸道不適,就不要吃太多。肺臟健康也與脾臟有關,平時可保養脾臟,如四神湯內有山藥、茯苓、蓮子、芡實,可以健脾去濕、化痰、顧肺,同時達到保養肺臟功效。吳明珠說,感染新冠病毒後,肺臟可能受損出現咳嗽、容易生痰等長新冠症狀,建議染疫者可利用麥門冬湯、清燥救肺湯、桑菊飲等緩解咳嗽及喉嚨痛,因每種咳嗽症狀不同、每個人體質也不同,染疫者應尋求中醫師個別調理、辯證治療,特別現在正值冬季,早晚氣溫低,如果不好好根治,很容易反覆發作。一般來說,採用中藥材清肺、止咳、化痰後,接著必須潤肺、補肺,調整時間約需90至120天。吳明珠說,染疫痊癒者要有耐心,把肺臟健康養回來。免疫提升加強免疫力 呼吸道的第一道防線賴秀怡/國泰醫院營養組副組長沒有特定營養素可預防單一疾病或維護呼吸道健康,國泰醫院營養組副組長賴秀怡說,須從提升整體免疫力著手,共分為四項重點,包括維持體重、均衡營養、多攝取抗氧化及抗發炎食材及適時補充益生箘。賴秀怡說,第一、體重過重、肥胖或太輕,都不利免疫力,體重太輕代表營養不足,體重過重則常伴隨三高等慢性病,建議BMI應維持在18至24。第二、均衡營養應攝取份量足夠的天然食材,如一名體重60公斤成人,一天需攝取6至7份蛋白質,一份蛋白質約半盒嫩豆腐,或一杯240cc的豆漿或牛奶,以強化身體功能,同時少吃營養素不足的加工食品,降低身體負擔。第三,多攝取高抗氧化及抗發炎食材,如新鮮蔬果來說,一天至少攝取三份蔬菜、兩份水果,種類盡量多元。為方便民眾記憶,每餐蔬菜整體份量約等同於飯量較佳,飯的部分可以用五穀雜糧取代白飯,強化免疫調節能力。第四、應適時補充益生菌,好的腸胃健康可以提升免疫力。賴秀怡說,要提升免疫力還必須減壓、調節情緒,若有任何食物營養等疑問,仍可以諮詢營養師,「好的免疫力、抵抗力是養出來的」。保肺原則空汙時若需外出 避免激烈運動周百謙/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過敏、氣喘是國人最常見的呼吸道疾病,若要健康一整年,必須隨時注意戶外及室內空氣汙染問題。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周百謙說,戶外空氣汙染包括PM10、PM2.5等懸浮微粒,其中PM2.5可直接進入肺泡危害健康;室內空氣汙染來自焚香拜神,或油漆剝落、裝潢的甲醛,或在家炒菜的油煙等,易對鼻腔、氣管、支氣管、肺臟等產生不好影響,輕則引起氣喘,嚴重則出現肺阻塞、慢性咳嗽,更可能導致肺癌。此外,狗、貓皮屑及塵蟎、蟑螂等過敏原,或居家環境過於潮濕而出現壁癌、空氣中瀰漫發霉氣味等,都會增加呼吸道負擔。而呼吸不順也會影響睡眠品質,若要維護呼吸道健康,就要處在汙染物最少、過敏原最少的環境。周百謙說,建議民眾應隨時注意空氣品質監控數值,空汙嚴重時,盡量不要外出,即使要外出也應戴好口罩,避免激烈運動,降低汽車廢氣等引起肺癌的風險,同時防止過敏、氣喘。室內空汙方面,如過於潮濕可以開除濕機,也可使用空氣清淨機,建議應購買有品牌的清淨機,並定期更新濾網,使用時最好放在身邊,讓附近的空氣品質變好,避免吸入有害物質。周百謙提醒,如果已有過敏、氣喘等問題,應透過藥物及非藥物積極治療,讓症狀獲得緩解、改善睡眠品質、工作精神,但許多患者都太早放棄治療,讓症狀反覆發生,反而不利呼吸道健康。
-
2022-11-27 醫療.呼吸胸腔
肺功能25歲達巔峰 醫籲定期肺功能檢測:預防勝於治療
健康意識抬頭,許多人養成定期健康檢查的習慣,針對癌症、心血管疾病等進行腸胃鏡、高階影像等檢查。相較之下,國人對於保護肺功能警覺性不足,例如並未定期接受「肺功能檢測」,若職業環境中粉塵暴露、有肺部疾病、擔心空汙對健康的影響,更應提高警覺,定期檢測。完整勞檢、健檢,可望成職業災害佐證資料。重視肺部保健,除了戒菸,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王鶴健建議,政府公權力應介入勞工健檢、兵役體檢等義務性健檢,增加肺功能為檢查項目;至於警察、消防人員以及醫務人員,應該在入職前接受包括肺功能的完整健檢,定期追蹤,若未來出現肺疾等職業災害,健檢紀錄就能成為佐證資料。王鶴健表示,肺部相關疾病通常難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等到出現不適症狀,往往已造成不可逆的損傷。許多肺部疾病就像「溫水煮青蛙」,例如,近年來發生率愈來愈高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肺阻塞),因屬慢性浸潤,累積到臨界點才會發病。肺功能25歲達巔峰,預防勝於治療應自我掌握肺健康。在正常狀況下,人類肺部功能在25歲達到巔峰,足以使用到100歲,但王鶴健說,部分民眾因抽菸等不良生活習慣,或久處於粉塵汙染環境,肺功能持續受損,雖能維持日常生活,一旦肺疾發病,肺功能恐已經耗損兩成五至四成,且可能無法逆轉。「25歲時每個人都可以進行一次肺檢測。」王鶴健提醒,一般人在25歲進行檢測後,先確認自身肺功能是否達到正常值,若低於正常值,建議與醫師討論是否需要定期追蹤。氣喘患者通常定期一年須做一次肺檢測,已檢查出肺功能異常者,也須遵照醫囑,一年至半年左右回診追蹤一次,才能夠精準掌握自身肺功能的變化。先天不足、環境因素都可能造成肺功能受損。引發肺部疾病的成因眾多,王鶴健指出,主要可分為兩大類,一是先天不足,先天肺部功能就已低於平均值,雖然發生肺病的可能較高,但如果遠離風險因子,還是能夠正常生活,只是肺功能較差;另一類是肺功能良好,但後天失調,長期抽菸等等,以致肺功能提前透支。王鶴健表示,基因遺傳、環境暴露、吸菸均為風險因子,木匠、交通警察、消防員等職業所需,常需暴露於粉塵、汽機車廢氣中,吸入大量PM2.5等微小懸浮微粒,長期下來,肺功能嚴重受損。出現咳、痰、喘症狀,應及早就醫,避免病況加劇。王鶴健說,早期慢性肺病症狀為咳、痰、喘,開始慢慢惡化,大部分抽菸者合理化身體發出的警訊,漠視自身狀況,病況緩緩加劇。而身體韌性愈來愈能適應呼吸功能變差的狀態,待到發病,已難以痊癒。具氣喘病史的63歲林姓男子,肺功能原本就不好,又是老菸槍,菸齡超過40年,每天抽一包菸,儘管經常喘咳,卻從來未接受檢測肺功能。三年前喘到無法呼吸,緊急就醫,肺功能檢測結果為嚴重型肺阻塞,因病情嚴重,短時間內經歷了二次緊急插管,目前病況雖獲得控制,但肺功能早已失去大半。肺功能檢測過程需精確,判讀結果仰賴專業經驗。「肺功能檢測需仰賴醫檢師把關。」王鶴健指出,完整的肺部功能檢查可以篩檢是否為阻塞性肺病、侷限性肺病、氣道阻塞、氣喘、支氣管擴張症、肺纖維化、間質性肺病等。但檢測過程中,必須由專業人員觀察病患是否確實吹氣,在判讀結果時,也需要相當的專業經驗,若受測者沒有全力吹氣,數據就會失真,失去檢查意義。預防勝於治療,王鶴健指出,要改善肺部相關疾病,首要戒菸,就算藥物進步,透過類固醇、擴張劑等吸入性藥物能維持肺功能,不至急遽下降;但仍有嚴重肺阻塞患者歷經兩次插管急救,從鬼門關前被救回來,仍無法戒除菸癮,偷偷抽菸。【加入Facebook社團】肺纖維化(菜瓜布肺) 慢病好日子邀請病友及家屬加入社團,在這不但能了解其他病友罹病經驗、生活小撇步,還能提出問題,也會不定期提供醫療知識,讓我們一起勇敢面對疾病,與肺纖維化共存!
-
2022-08-13 養生.抗老養生
烤肉時鋁箔紙該用哪面?柚子放多久最好吃?白露吃喝養生秘訣公開
講到中秋節,大家想到的第一件事一定是烤肉!這無疑已是約定成俗的中秋重要活動。一年難得團圓的日子吃吃烤肉無傷大雅,但文明病多的現代人,怎麼吃才是重要!吃完烤肉必需來點蔬果均衡一下,吃當季的水果柚子最好了,但柚子屬高鉀水果,有三種人要注意食用。而中秋前後來到24節氣的「白露」,中醫提醒容易出現「秋燥」,宜多食用白色食物來預防。以下《元氣網》整理中秋節飲食及養生秘訣,月圓人不用圓,讓大家可以健康過節。(編註:以下文中受訪者職稱或有變更,敬請包涵)健康烤肉烤肉鋁箔紙用光面還是霧面?毒物專家:一件事更重要【2020-09-27/聯合報/記者陳雨鑫報導】烤前選購與處理✔油脂較少的雞肉、里肌肉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主任蘇秀悅表示,肉品的準備最好以新鮮的肉類為主,油脂不要太多,可選雞肉、里肌肉,避免烤肉完油脂攝取過量,五花肉、霜降牛、牛五花等適量就好。✘加工品、醃好的肉品不建議買加工肉品如熱狗、火腿、香腸等,最好也不要購買已經醃好的肉,除新鮮度堪慮,鹽分也較高。民眾購買新鮮的肉類後,也不建議在家先醃,以免先醃漬再加上烤肉醬,鹽分將爆表。✔少量準備蚌殼類、蝦類烤肉多是長時間待在室外,海鮮類的建議購買蚌殼類或是蝦類,屬於稍微可以放久一點的海鮮。海鮮透過燒烤雖然鮮美,但也不宜過量,海鮮仍屬於高蛋白、高嘌呤,曾有痛風病史或是膽固醇過高者,都不建議大量食用,準備的量不必過多,以一人一到兩份的量即可。✔綜合串燒,肉類要切小切薄烤肉食材的準備,常有民眾會採取「串燒」的方式,同時把菜、肉串在一起。蘇秀悅表示,這是好的方式,但是得考量菜與肉烤熟的時間不一樣,建議肉品應該以小塊且薄的型態與菜串在一起。醬料的準備可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直接買現成的烤肉醬,但一定要加水或是檸檬汁稀釋,加辛香料提味。另一種是自行調配烤肉醬,可以用蔥、蒜、洋蔥、味噌、醋、醬油、白蘿蔔泥、味噌、醋、醬油等食材加上水拌勻,即可自製低鹽的烤肉醬。✔易熟青菜如小白菜、青江菜、高麗菜、玉米筍、杏鮑菇蔬菜類的準備以家人喜歡吃的類型為主,量最好是肉品的一倍。烤肉的火候大小較不穩定,烤蔬菜建議以易熟的蔬菜類型為主,如小白菜、青江菜、高麗菜等,用鋁箔紙或是烤盤烤熟,看見蔬菜出水即可食用。同時可以搭配香菇、杏鮑菇、玉米筍等一起烤。若怕麻煩也可以準備可直接生食的萵苣、芝麻葉等,搭配肉類食用,口感也較為清爽。✘吐司、白飯烤肉最常看到吐司配肉片,蘇秀悅表示,烤肉時的澱粉搭配,不建議採取「精緻澱粉類」,在烤肉期間很容易一口吐司一口肉,不知不覺澱粉的攝取量就會過量,體內會產生過多的醣類,進而產生脂肪。✔玉米、南瓜、地瓜、馬鈴薯建議可以準備玉米、南瓜、地瓜、馬鈴薯等,取代吐司、白飯。烤中注意檸檬汁、番茄醬 會破壞鋁箔紙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烤肉過程中建議使用鋁箔紙包住烤肉架,避免肉汁滴到木炭。烤較難熟的食材如玉米、地瓜,或是太容易熟的食材如青椒等,建議都用鋁箔紙包。網路謠傳鋁箔紙有分光面與霧面,顏宗海表示,兩面的效益都一樣,不會因為包錯面就較難烤或溶出有毒物質。顏宗海表示,使用鋁箔紙時,不建議邊添加醬料或是檸檬汁、番茄醬等酸性醬料,酸性的物質會破壞鋁箔紙,導致容易烤焦,烤焦的鋁箔紙若接觸食材,會讓致癌物質汙染食材。蘇秀悅表示,醬汁最好是食材烤熟後再添加,一邊烤一邊塗,很容易因為醬料乾了,以為醬汁不夠,又再塗上一層,一餐吃下來鈉含量超標。吃烤肉配飲料是常態,特別是啤酒、含糖飲,蘇秀悅表示,一瓶易開罐啤酒,熱量約有125大卡,等於吃掉半碗飯,建議喝無糖飲料或是氣泡水,比較不會增加身體負擔。她也推薦烤肉時可以搭配吃一些水果,幫助攝取足夠的纖維質。烤後保養水果幫助消化蘇秀悅表示,烤肉不管怎麼建議,民眾仍會攝取過量的油脂,對於腸胃多會有負擔,建議可以吃一些幫助消化的水果,如鳳梨、木瓜等。若腸胃已經非常不舒服,則建議不要再進食,適量攝取一點點粥品,可以舒緩。若已經出現腹瀉、胃痛等症狀,則建議盡速就醫。烤完肉隔天建議多喝水、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或是水果,解油膩。烤焦剝掉放心吃?專家:避免3個烤肉致癌風險壞習慣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碳火在燃燒時也會產生細懸浮微粒、懸浮微粒、一氧化碳等物質,烤肉時不只會接觸到上述三種毒物,同時也會吸入有害的空汙物質。專家建議,想要趨吉避凶,烤肉時必須要把握「烤得剛剛好」的原則,才能降低致癌風險。以下三個壞習慣,會讓烤肉產生毒物,應盡量避免。1.喜歡讓油脂滴落木炭、吱吱作響肉類遇高溫、油脂滴到木炭會產生揮發物多環芳香烴(PAHs)。烤得越久、毒物量愈多,與肺癌相關。顏宗海表示,不管烤肉或是油炸,只要是高溫烹調,都可能產生致癌物質,增加罹癌風險。烤肉最常被提及的致癌物質多環芳香烴,係指油脂接觸到攝氏100度高溫後產生的揮發物質,烤肉時除了肉品本身的油脂會產生,油脂滴到木炭時也會產生。隨著烤肉的時間增加,多環芳香烴的含量也會增加,根據2009年國外研究碳烤時間對豬肉PAHs含量的影響,結果發現碳烤前豬肉即含每公斤106.8微克的PAHs,經過碳烤2分鐘、3分鐘、4分鐘,PAHs類型中無論是弱致癌物、中致癌物、高致癌物都顯著增加,且隨著碳烤時間愈長,增加的量愈高。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專任主治醫師徐上富表示,多環芳香烴以「吸入性」為主,依研究顯示多環芳香烴容易引發肺部的上皮細胞病變。2.喜歡吃烤焦的肉類、覺得比較香蛋白質遇上高溫會產生異環胺(HA),與胃癌、大腸癌相關。即使去掉烤焦處也不建議吃。顏宗海表示,肉類含有豐富蛋白質,若遇上高溫,特別是烤焦時,食物會含有高濃度的異環胺。即使去掉烤焦處,周邊部位恐怕也已含有高濃度異環胺,不建議食用。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消化內科專任主治醫師方冠傑表示,異環胺與腸胃道的癌症有關聯性,如胃癌、大腸癌等。避免食物烤焦,針對較難熟的食材,如雞翅、雞腿、豬排等,建議先汆燙後再烤,表皮呈現黃金色時,就可以直接食用。3.常把澱粉類食物烤焦澱粉食物遇上高溫會產生丙烯醯胺,經動物實驗有致癌風險。丙烯醯胺產生的原理是食物中的還原醣與游離胺基酸,即天門冬醯胺,接觸到高溫,如油炸、烘焙、烘烤就可能產生。高溫烹調時間越長,產生丙烯醯胺數量愈多。因此,丙烯醯胺常見於洋芋片、烘焙咖啡豆、黑糖、杏仁果、薯餅、薯條、油條等,根據國外研究,吃下0.94毫克的丙烯醯胺後,蒐集72小時內排出的尿液分析,約六成的丙烯醯胺會被人體吸收代謝,並經由尿液排出。顏宗海表示,目前經動物實驗會造成甲狀腺腫瘤、肝臟腫瘤、卵巢腫瘤等,不過尚未有人體試驗的確切致癌結果,建議盡可能少吃。如何避免毒害?●選通風處烤肉、或用電扇增加風流動。●食材當天烤完最好,別再放回冰箱。健康烤肉5習慣1. 烤盤取代烤網烤網改用烤盤,或用鋁箔紙包裹食材,避免油脂直接滴到木炭。2. 蔬果多於肉類蔬果準備量要比肉類的準備量多出一倍。3. 難熟食材先蒸煮避免怕不熟而烤太久焦掉。4. 烤熟再塗醬料邊烤邊塗醬料會增加烤焦的風險,鈉含量也會過量。5. 減少加工食品如香腸、火腿等,加工肉品通常會添加亞硝酸鹽,加熱後就會產生致癌物亞硝胺。(資料來源/顏宗海)蔬果均衡大陸妹正名「福山萵苣」,竟是烤肉致癌物質的剋星!【2018-11-30/元氣網綜合報導】長久以來被台灣人俗稱為「大陸妹」,而被農委會發起正名活動的「福山萵苣」,其實含相當豐富的營養素,而且熱量低,是相當優質的蔬菜。據農委會農業兒童網指出,萵苣可分為以莖為食用部位的嫩莖萵苣,和以葉為食用部位的葉萵苣。葉萵苣本身又可再分為不結球及結球萵苣兩大類,台灣目前種植最多的是結球萵苣,現在在台灣四季都能生產。萵苣的成長和溫度很有關係,它很怕熱,冬春兩季日夜溫差大時,容易結球,到了夏季高溫就不易結球,甚至發生抽苔,而且越高溫苦味也越明顯。結球萵苣含有豐富蛋白質、胡蘿蔔素,以及維生素A、B1、B2、C、鈣、磷、鐵等,能促進腸胃蠕動,而且熱量很低,每100克只有12大卡。萵苣葉可以分解食物中的亞硝胺,被稱為天然的亞硝鹽阻斷劑。尤其烤肉時最常出現亞硝胺,所以很多人用它包著烤肉吃,解膩也更健康。萵苣算是少用農藥的蔬菜,做成生菜沙拉比較不必擔心。挑萵苣要選購有圓潤感,有光澤,重量較重的,在顏色上要青綠不枯黃、葉片完整、不萎縮腐爛、沒有斑點的品質比較好。柚子別急著吃 果皮放到黃綠更美味【2016-09-11/元氣周報】▓挑選柚子撇步第1步:看外觀查看柚子的「油包」密度以及細緻度,油包愈小、密度愈高,果肉愈細緻,風味、口感也相對好。反之,若是油包粗且密度低,果肉細緻度也較差,吃起來較硬。第2步:看色澤柚子外皮顏色呈現濃綠、深綠色,表示柚子成熟度不足,果肉肉質較硬脆、酸度也比較高。第3步:看形狀柚子呈現「不倒翁」形狀,尖端小又窄,下盤左右平均,表示柚子皮較薄,可食部位多。第4步:掂重量兩手比較兩顆柚子,看看哪一顆比較沉,沉的表示果肉水分較多,前提是符合以上3步驟,若只比沉重感,有時是果皮重。註:一般而言,400到600公克的柚子最好吃,今年柚子受到雨害等影響,柚子體型偏大,因此建議把握步驟1到3,比較可以挑到果肉細緻、水分多的柚子。▓放到什麼程度最好吃?買到果皮呈現深綠色的柚子,最好再放一到兩周,等到果皮呈現黃綠色時,口味較好,果肉水分也充沛。柚子最好放在通風處,無須放在冰箱內。▓正確的剝柚子方法1.傳統剝柚法把柚子尖端切除,果皮畫三到四刀,並在剝皮處畫上痕跡,幫助剝皮,最後柚子呈現帽子狀,可作為孩童嬉戲玩具。2.削蘋果法同樣去除柚子尖端,果皮直接用削的切除,白色海綿外皮也慢慢削除,以免吃的時候有苦味。3.對半剝柚法刀子在柚子橫切面畫上痕跡,直接對半剝除,再把海綿外皮去除,對半切後的柚子果皮,可以用來承裝海綿外皮、吃剩的果皮。4.切片剝皮法像切柳丁,直接對切成需要的等份,要吃時直接把皮去除掉即可。備註:任何一種剝柚子方式都是正確方式,依喜好剝柚子即可。▓哪些人不宜多吃柚子鉀含量高,腎臟病、糖尿病患,依照營養師指示食用。(資料來源╱台南區農改場果樹研究室副研究員張汶肇、馬偕醫院營養醫學中心課長蔡一賢、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主任蘇秀悅;製表╱陳雨鑫) 白露養生【2014-09-07/元氣周報/記者吳佳珍報導】中秋時節也是廿四節氣中的「白露」,入秋後天氣轉涼,夜晚露水一天天加重,在葉子上凝成「白露」,因此而名。這時天氣也變得比較乾燥,有人開始口乾舌燥、皮膚脫皮、脫屑等症狀,這可能是身體缺水的徵兆,中醫稱為「秋燥」。秋燥為虛火 寒涼食物別多吃長庚醫院中醫部主任楊賢鴻表示,入秋後氣候得比較乾燥,雖然台灣相對大陸型氣候地區,濕度較高,不見得會明顯感受到差異,但皮膚敏感者,又沒有適當補充水分,就容易出現秋燥。開業中醫師羅珮琳表示,秋燥通常在立秋後出現,門診民眾約增加二到三成,中醫稱為「血虛風燥」,因為血管無法滋養皮膚而造成乾燥、乾咳,一般來說,血液循環較差的老人家比較容易出現,有些年輕女性也會有秋燥症狀。楊賢鴻說,秋天缺水有別於夏天缺水,就中醫角度,「上火」分實火與虛火,夏日的燥熱多為實火,需涼補祛暑,例如喝青草茶;秋天的乾燥則為虛火,這時候不適合大量補充寒涼食物,以免引發過敏或腸胃不適。秋天補充水 潤喉為主別猛灌同樣補充水分,夏秋也有不同,夏天天氣炎熱,身體水分流失,需要補充大量水分;秋天補水則以潤喉為主,飲用量不需像夏天那麼多。楊賢鴻指出,秋天需補陰氣,旬參、麥門冬等為常見補陰氣藥材,但不建議服用過多。平常就有乾眼症的人,到了秋天可能眼睛會更乾,可以杞菊帝黃丸解決眼睛缺水問題。顧呼吸系統 白色食物抵外邪開業中醫師陳潮宗說,秋天乾燥,而中醫認為「燥易傷肺」,這個「肺」不只指肺臟而已,還包括了整個呼吸道系統。五臟中的「肺」對應五色中的「白色」,多食用白色食物來預防、緩解秋燥傷肺,但白色食物多偏寒涼,一般體質民眾可放心食用,但過敏性體質者要特別小心。過敏性體質者,宜慎選白色溫補、補氣的食物,可增強肺臟對於秋燥以及外邪的防禦能力,進而增進免疫力。陳潮宗指出,秋季養肺,可選含豐富蛋白質的食物,如魚肉、豆漿;選用宣肺化痰、滋陰益氣的中藥,如人參、沙參、西洋參、百合、杏仁、川貝等,對緩解秋燥有良效,更可藉此保養呼吸系統,減輕過敏性症狀。吃白色食物 過敏體質要留意另外,中醫認為與肺同系統的器官還有大腸、皮膚、喉嚨、支氣管等,平日容易感冒,或是肺與支氣管常不舒服、易咳嗽的人,膚質不佳的人,要多吃一些白色食物,例如白蘿蔔、白菜、高麗菜、花椰菜、洋菇、白木耳、甘蔗,中藥材有杏仁、山藥、茯苓、白芝麻、百合、白芍等,但過敏性體質者不適合。榮新診所營養師李婉萍說,韓國、中國都以「百合」為重要潤肺食材,已有研究證實,罹患肺炎的小老鼠服用百合後,發炎系數明顯下降;中醫常提到的養肺食材蓮子,也在動物實驗中證實對肺癌有幫助。天涼多運動 提升體力過寒冬李婉萍提醒,秋天溫差大,容易過敏、感冒的民眾,進入冷氣房一定要先把汗擦乾,要補充適量水分,一公斤體重要喝30cc的水,例如60公斤的民眾,一天至少要喝水1800cc。天氣轉冷也容易使血壓上升、血管收縮,「現在運動有助冬眠。」李婉萍說,夏天太熱、冬天太冷,都有不運動的藉口,趁著秋高氣爽,天氣好,應該多運動。李婉萍說,天氣變化之際,可多攝取維生素A、C、E,提升免疫力。維生素A有助修復皮膚、口腔黏膜等,建議多吃深綠色蔬菜、地瓜、南瓜、菠菜等;維生素C可提供膠原蛋白,有助修復身體軟組織,秋天盛產的橘子、柳丁都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E常見於堅果、好的油脂,例如苦茶油等,都是很好的選擇。●對抗秋燥你該吃1.潤肺:白木耳、山藥、白果、百合2.潤膚:玉竹、秋葵、百合、含黏液的食材3.提升免疫力:菇類、白花椰菜、洋蔥、蒜調理注意:建議湯水調理,補充水分。以砂鍋、瓦鍋取代鐵、鋁鍋烹煮中藥材,避免中藥材與不穩定金屬產生化學作用,溶出其他物質。‧秋季盛產食材魚類:秋刀魚、鯖魚、虱目魚、螃蟹。(此時節油脂多,營養成分高)蔬果類:橘子、柳丁、柚子、葡萄柚、水梨、番茄、香菇、高麗菜、花椰菜。●此時節應避免攝取1.上火食物:烤肉、辛辣食物。2.利水食物:含咖啡因飲品、濃茶。3.油炸食物4.加工食物:含色素、香精等加工品,容易引發過敏。(資料來源╱羅珮琳中醫師、劉怡里營養師、李婉萍營養師;製表╱吳佳珍)
-
2022-07-24 醫療.心臟血管
炎夏散步無益心血管健康!台大醫曝原因:想降低血壓該這麼做
樹木芬多精、遮蔭不足,反致體溫上升且心跳加速。台大醫院、中研院與台大實驗林最近發表一篇有趣的論文,發現夏季到溪頭森林做森林浴對於心血管的好處,比在台北市都會公園裡面散步來得更明顯。在溪頭森林遊樂區散步後,血壓明顯降低,心跳以及心血管的負擔,包括心臟的輸出量或左心室負荷的壓力,皆有明顯的下降;但是在台北都會公園,包括二二八公園、國父紀念館、中正紀念堂、保安宮和龍山寺對面的公園,並沒有明顯下降。關於森林浴對於心血管的好處,目前研究仍然相當有限。過去的研究大多提到血壓或是心跳的改變,並沒有人特別研究心臟功能的改變。而這個2016年6月到8月進行的研究,在夏季炎熱的下午進行,研究指出,都會公園如果沒有很好的綠色遮蔽比例,不僅體溫會上升,心跳加速,血壓也不見得下降。加上樹木的芬多精不足,也無法達到清涼解熱的效果,在這個季節這個時刻去做所謂的「樹林漫步」,並不會明顯得到心血管的好處。長期在森林環境工作,自然殺手細胞增加,提升免疫。台大醫院與台大實驗林的研究發現,長期在森林環境工作,可以增加自然殺手細胞;而做短期森林旅遊,則可活化自然殺手細胞,提升免疫功能。十年前日本學者發現,三天兩夜的森林旅遊,可以明顯提升自然殺手細胞,而且可以增加抗癌能力。森林環境早被證明可以改善空氣汙染,也提供富含各項植物芬多精,協助淨化空氣品質,並且可以抑制細菌、黴菌及病毒。所以後疫情時代,提倡森林浴及森林旅遊,是有益心血管健康及兼顧防疫的健康行為。珍貴森林資源,需要政府、全民一同珍惜愛護。溪頭確實是一個非常好的夏季避暑聖地,也是全國重要的森林公園資產。然而,森林公園非常容易受到空氣汙染傷害,過多的汽車巴士及人潮,對脆弱的森林公園是一大負擔。珍貴的森林資源,尤其需要用心保護,除了國家政府要協助,民眾也要珍惜愛護。國外的森林公園往往在距離公園數公里之外,就已經限制汽車進入,不讓汽車廢氣汙染森林環境,入園人數必須限制,也必須付相當的入園費,以維護園區。每年有封園時間,讓森林得以休養生息,這些舉措都是為了保護森林資源永續生存。反觀國內負責教育的一級森林公園,受到地方的政治因素影響,罔顧管理公園應有的「使用者付費」基本原則,要求不能收清潔管理費,造成公園管理者沉重的負荷,也因而無法提升更好的品質。這件事必須深刻反思檢討,也必須教育民眾,在享受森林浴的美好及促進健康之餘,如何保護森林、讓森林不受汙染,台灣自然環境才能永續生存。樹療可降低心跳、增加血氧,樹木更能淨化空氣。在農委會林試所支持下,2021年,我們到台中某公園做了「樹下康養」的先驅研究,發現榕樹及樟樹可以降低空氣汙染,包括固態的懸浮微粒,以及氣態汙染物。榕樹下,確實可以測量到許多芬多精,包括α-松油醇、α-封烯、α-及β-松烯等芬多精。進行樹療後,心跳下降,代表心臟負擔減輕,血氧增加,代表心肺功能進步。2021年3月,我們也在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園進行了樹療的先驅研究,發現樹木有顯著清淨空氣品質之效,而在樹下靜坐,也可明顯降低心跳、體溫以及提升血氧。在不同公園的樹療效應,都在在指出都市森林的重要性。研究證實,公園的樹木對都市空氣汙染的淨化作用,也證實對人體心臟及肺部健康的好處,值得進一步研究及推廣。總之,保護森林、再造森林,並鼓勵都市的森林再造,增加都市森林樹蔭的覆蓋率,才能促進都市居民心血管健康,增加人民福祉。相關資料:在森林環境工作增加自然殺手細胞森林浴優於都會公園散步交通汙染對溪頭森林環境影響
-
2022-06-03 養生.聰明飲食
你知道「PM2.5」竟會影響心血管嗎?營養師揭:這3種蔬果,養肺又降低罹癌率
日前衛福部公布十大不分區癌症名單,排名第一為氣管、支氣管及肺癌,形成這些疾病的原因有很多種,其中我們都要注意的就是「PM2.5空氣汙染」問題,PM2.5是一種非常細小的懸浮微粒,只要呼吸就會接觸到的危險因子。 台灣的空氣汙染來源除了境內產生的空汙(工業污染或汽機車排放廢氣等),境外空氣汙染大約會發生在每年冬季,當中國大陸有沙塵或有霾害現象產生時,空氣中的懸浮粒子會隨著東北季風增強及大陸冷氣團南下影響到台灣,這時就需特別小心容易引發呼吸系統疾病。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營養師潘富子提供下列幾項建議,從日常飲食下手,就可輕鬆養肺: 多吃十字花科蔬菜:2011年功能性食物期刊(Food and function)刊登內容指出有研究發現,十字花科蔬菜含有豐富的抗癌之活性成分,包括:吲哚(Indoles)、硫配糖體(Glucosinolates)與異硫氰酸酯(Isothiocynates),可能降低肺癌、攝護腺癌與腸胃相關癌症的發生機率;常見的十字花科蔬菜如:大/小白菜、白/綠花椰菜、青江菜、高麗菜等。 攝取天然β胡蘿蔔素:β胡蘿蔔素進入人體後,會轉換成維生素A,能維持上皮組織正常代謝,保持呼吸道細胞膜完整性及上呼吸道抵抗力,並舒緩支氣管炎和氣喘症狀。β胡蘿蔔素主要來自綠、黃、紅三色蔬果中,例如芥蘭菜、芒果、紅薯及胡蘿蔔等。 茄紅素蔬果:番茄、辣椒、木瓜、紅石榴等蔬果皆含有豐富茄紅素,茄紅素有抗氧化功效,可協助對抗自由基、增強免疫系統。2014年WHO指出「PM2.5」空氣汙染,除了直接影響到呼吸系統疾病之外,與心血管及癌症皆具有強烈影響關係。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提醒民眾,除了培養良好的飲食及生活習慣對抗空氣汙染帶給人體危害之外,記得定期安排身體健康檢查,幫助自己及早發現可能的潛藏病灶,才能做到對自身健康狀況徹底瞭解及有效管理。 作者簡介_潘富子 營養師專長:預防醫學保健、健康講座現職:臺北市北投健康管理醫院 營養師學歷:輔仁大學 營養科學系碩士經歷:聯夏食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營養師 責任編輯:陳宛欣核稿編輯:呂宇真延伸閱讀: 「第一次在兒子面前哭了!」一個醫師爸爸心聲:供孩子在美國念書,卻父子疏離...「愛」很難,「愛的好」更難 「新冠後遺症」有哪些症狀?誰更容易發生?如何治療?「長新冠6大疑問」一次解惑
-
2022-05-22 名人.劉秀枝
劉秀枝/運動加上森林浴是增強免疫力、抵擋疫情的利器
近日COVID-19確診人數飆升,為了減少群聚感染,許多活動都取消或改為線上視訊,但是我每星期的兩個戶外健行活動都仍維持照常,因為運動加上森林浴,也就是在山林中健走,不僅簡單可行、花費少,而且有多篇學者們發表的論文加以佐證,是增強個人免疫力、抵擋疫情的利器。運動時會增加人體內的循環淋巴球,並釋放出抗發炎的細胞激素(cytokines),因此若平常有規則運動,當受到病毒感染時,症狀會較輕,死亡率也較低。例如一篇來自美國,發表於2021年《英國運動醫學期刊》,對48,440位感染COVID-19病人的回溯性研究,發現平常很少運動者的死亡率,為每周至少從事150分鐘的中等程度運動者死亡率的2.49倍。走入山林,除了綠意盈眼,心情舒暢外,許多樹木都會釋放出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如芬多精(phytoncide),具有抑制空氣中微生物和病毒的作用,並且降低人體內的皮質酮,舒緩焦慮與壓力。一篇發表於2020年《環境化學書信》期刊的論文,發現義大利南部地區COVID患者的病情嚴重度與死亡率較北部的工業區低,其中一個原因是南部靠近地中海,平均每位住民所可使用的森林區較北部大。森林裡,尤其是月桂樹和和冬青櫟等,不僅可以攔截細懸浮微粒(PM),減少空氣汙染,植物還能釋放出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增強居民的免疫力。那麼把運動與森林浴結合,就會產生加成作用,因此在山林間健行、打太極拳或從事其他運動都是很好的方法,而臺北近郊的陽明山或是住家附近的郊山都是很好的去處。如果樹林間有瀑布,其間的負離子,更可淨化空氣。定期與三五好友一同到郊外健行,或參加社團的走入山林課程,除了研究地形與地質,更可學習新知與人際互動,而且萬一發生意外時,也會有同伴幫忙。只要戴好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如此則可充分享受這兼具「山林」、「健行」與「人際互動」的行程,而且在空曠地區還可暫時拿下口罩,好好吸收芬多精。但若有任何不舒服的症狀時,請不要出門參與活動以保護他人。有些人在疫情期間不敢出門,更不敢去健身房,因而缺少運動與人際互動,可能造成情緒低落、身體衰弱或免疫力降低,因此不妨在清晨人少時,載著口罩在住家附近的綠地、公園走走,也是有助益的。疫情不斷升溫,每個人生活圈裡確診的人愈來愈多,難免會擔心甚至恐慌。但是我們一定要靜下心來,盡個人之力,除了打疫苗、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外,還可再加上運動,走入山林,就更能增強免疫力,遠離病毒,而且即使受到感染,也可能只是輕症。歡迎瀏覽作者網站:http://blog.xuite.net/hcliujoy/blog收聽劉秀枝醫師的「神經會說話」:https://open.spotify.com/show/7LKUC9kplPhfwc2JP2YvAB?si=jzn_Ak2ySsib_Hf4Z22GNA&nd=1
-
2022-05-16 失智.大腦健康
你不知道的「12項失智症危險因子」!空污、新冠肺炎都要小心
過去有些因子你可能認爲看似和失智症無關,但其實對我們的大腦認知功能有舉足輕重的影響。頂尖醫學期刊《刺絡針》的委員會,在二〇二〇年阿茲海默症協會國際會議(AAIC)上,提出最新版本的失智症預防措施。委員們認為,只要能預防下列十二個危險因素,就能夠預防或延緩百分之四十的失智症病例發生。失智症12項危險因子1.早年教育水準不足2.聽力退化3.腦外傷4.高血壓5.缺乏運動6.糖尿病7.心血管風險8.過度飲酒9.肥胖10.抽菸11.憂鬱症12.空氣汙染知道了12項失智症風險因子後,我們來了解一下「聽力退化」、「腦外傷」、「抽菸」、「空氣汙染」這4項,會對大腦造成什麼傷害。聽力退化 最好及早治療聽力乍看之下跟腦力好像沒什麼關係。但「語言功能」和「人際溝通能力」都會對認知功能有影響。當我們年紀大而開始聽力退化時,會因為聽不到或聽不清楚別人說話,而對與人溝通、互動漸漸感到吃力或挫折。長久下來,不與人交談互動,會使大腦所受的外界刺激跟著減少,因此提高了失智的風險。 研究發現,如果有助聽器的幫助,便可以減少人們的認知能力退化。因此當發現自己聽聲音變得吃力時,不要覺得反正對生活沒有大礙、不痛不癢就放著不管,提早介入治療是預防失智症的關鍵。腦外傷 造成失智風險講到腦部受傷,我們可能會先想到腦中風、血栓造成的問題。然而腦部受到外力衝擊而造成的腦外傷卻常被忽略。過去有份研究針對近三萬名有過腦震盪的成人進行調查,發現他們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是常人的一倍。 造成腦外傷的因素可能比我們想得更為常見,比方說車禍、運動受傷、跌倒受傷、從高處墜落、被人或物品打到、撞到,不管是頭部受到撞擊或產生撕裂傷都算。因此,除了平常訓練大腦之外,也要好好照顧、保護頭部,騎車、開車、走路時謹慎注意安全, 記得戴安全帽和繫安全帶,家中容易從高處掉落的東西要固定好,起身時容易撞到頭的凸出物也要盡量用柔軟物包覆(或盡量去除)等。抽菸和空氣汙染 損害大腦研究顯示,抽菸的人比不抽菸的人更可能罹患失智症。但好消息是,即便你是從年輕就養成抽菸習慣的老菸槍,老了之後才開始戒菸仍是有幫助的。研究調查五萬名六十歲以上的男性,發現那些戒菸超過四年的人,在戒菸之後的八年內,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持續降低。 吸入髒空氣會危害我們的身體健康,已經成為共識。然而二〇一八年一項研究顯示,被聯合國列為世界上汙染最嚴重的大城市「墨西哥城」,有大量三十至四十歲的成年人腦中,竟被發現典型的阿茲海默症病徵──大腦斑塊,甚至某些嬰幼兒的腦部也有類似現象。 研究人員認為,這些病徵和空氣汙染有關。另一項同期於英國發表的研究,則追蹤了十三萬名五十至七十九歲的倫敦居民長達八年,他們發現這個以霧霾著稱的城市中,暴露在空氣汙染時間越長的人,越容易罹患失智症。台灣的學者們則在類似的調查中,也發現阿茲海默症和懸浮微粒PM2.5特別有關。 原因在於,當我們吸入這些懸浮微粒時,它們可能沿著嗅神經進入腦內,或是透過肺臟進入血液,再進一步流入大腦內,造成大腦損傷。雖然空汙是個人難以改變的大環境問題,但在生活中,除了戒菸外,出門跟打掃時戴口罩、做飯時開抽油煙機、避免在空汙濃度高的時候出門運動等,都是我們可以保護自己的方式。 新冠肺炎患者 腦內嚴重發炎至於二〇二〇年初引起全球疫情擴散的新冠肺炎,和失智症也可能有關聯。史丹佛大學醫學院在《自然》期刊深度分析了八名新冠病歿者的大腦,患者生前都沒有精神症狀,但腦組織中卻觀察到嚴重的發炎記號。研究人員指出,過去只有巴金森氏症、阿茲海默症這類的「神經退化性疾病」,會產生同等嚴重的腦內發炎。牛津大學神經學教授馬蘇德‧侯賽因(Masud Husain)解釋說,有證據顯示新冠病毒可以進入大腦並造成直接傷害,還會有其他的間接影響,例如,影響血液凝結而導致中風。同時,身體在對新冠感染產生反應時引起的普通炎症,也會影響大腦。 基於這些發現,國際失智症協會擔心未來失智症人口可能會更迅速增加,因而提醒大家注意防疫,即使是輕症感染者,也不得不謹慎面對病毒對腦部發炎所造成的影響。(本文出自聯合報股份有限公司《健腦工程:預防失智的12堂大腦建築課》)購書連結👉博客來、金石堂、Momo購物網、誠品線上
-
2022-05-1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愈來愈多人確診,感覺周遭空氣都有「毒」?專家籲做7件事 大減住家、辦公室病毒量
Omicron變異株傳染力強,所幸確診者以輕症居多,台灣與病毒共存之路勢在必行,面對病毒到底該做哪些準備?又該如何減少辦公室、住家被病毒感染的機會? 據《中時新聞網》報導,台大醫學院環境職業醫學科教授兼主任蘇大成受訪表示,病毒本身約是奈米微粒大小屬於生物氣膠,這樣的病毒容易懸浮在住家或辦公室環境中,並靠著空氣傳播且能持續存活、保有感染力一陣子。 同時,空氣汙染也會影響人體免疫功能,使得確診者的病情加重,因此防制空汙相當重要;蘇大成呼籲民眾,要做到以下7件事,減少周遭環境的病毒量。 一、改善密閉空間的通風換氣 「如果可以,盡量減少去密閉空間」蘇大成建議,而如果是在家或者辦公室,請打開門窗,讓新鮮空氣在環境中流動,假如受限於風向的自然變化,建議諮詢專家後加裝排風扇使用。 二、勤打掃、多擦拭物體表面 研究顯示,新冠病毒會在光滑的金屬和塑膠固體表面上存活好幾天、甚至長達1個月的時間。 多打掃、擦拭住家或辦公空間的桌子、家具並清潔室內環境,不僅減少室內灰塵也可降低病毒在室內逗留機會。 三、善用空氣清淨機、除濕機 懸浮在空氣中的病毒,如果是在密閉空間可存活3小時以上,建議使用具有HEPA負離子淨化空氣功能的空氣清淨機,有助減少空氣中的懸浮微粒、減少密閉空間的病毒量。 四、用塑膠蓋遮住浴廁汙水孔 由於集合式的公寓、華廈或社區大樓內的汙水排水系統多為「共管」,出入的氣孔也相通,一旦民眾在浴廁開啟抽風扇就會形成負壓空間,汙水管的異味和病毒也會跟著氣流抽進來。 蘇大成建議,浴廁汙水孔不需排水時,應該用塑膠蓋遮住,「如果建築物能有獨立的排水系統和排氣系統最佳,就沒有這項問題」。 五、如廁後蓋上馬桶蓋再沖水 病毒可在確診者排泄物中最長可存活20天,建議如廁後,先將馬桶蓋蓋上再沖水,避免病毒噴濺出來、在浴廁內飄散。 六、營造居家芬多精環境 蘇大成表示,很多草本科和木科植物會釋放出芬多精,已被證明有抑制病毒的作用,例如薄荷、蘭花、菊花、樟樹、和榕樹等,建議蘭花可種在室內,薄荷和菊花種在窗台或陽台,樟樹和榕樹可種室外。 如果室內裝潢若能選擇含有芬多精的原木材料,例如柳杉、檜木、肖楠等,也有助抑制室內的病毒和細菌。 七、來安排一場森林旅遊吧 蘇大成指出,芬多精除了能降低PM2.5、改善空氣品質,也能活化人體的自然殺手細胞(簡稱NK細胞),而NK細胞會對抗外來的病毒及癌細胞等異物,增加人體抗癌和抗病毒的能力。●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家裡有人確診COVID-19,我該怎麼照顧?哪些症狀要送醫?事先該準備哪些藥品?.年紀愈大後才發現:過去曾奮不顧身投入、在乎、重視,一廂情願付出,終將失衡,不會有好結果.夫逝三年想再婚,子女怕分不到財產堅決反對!媽媽怒撕贈與契約:我會把錢花光,房子誰也不給
-
2022-04-30 新聞.科普好健康
防疫新思維該怎麼做?專家傳授7方法建構抗病毒的環境,跟著節氣吃4種抗疫食補
疫情險峻,但打了疫苗兩劑甚至三劑仍然無法阻擋病毒傳播,根本原因在新冠病毒大小約100個奈米,經由空氣傳染及環境傳播,才是疫情難以控制的主因。針對密閉空間的氣膠傳染來阻隔病毒傳染,才有辦法阻擋病毒繼續擴散,控制疫情。空汙影響免疫功能 易感染環境傳播因素,包括室內通風換氣不足、空汙影響、廁所及下水道系統及氣候因素等。目前學界發現新冠隔離病房的空氣採樣中出現病毒蹤跡,也發現氣膠中的病毒可存活及保有感染力一段時間。氣膠懸浮停滯時間會在通風排氣不佳的空間中10倍增加,因此必須注重密閉空間的通風換氣。在實證上,二氧化氮(NO2,為交通空汙指標)和PM2.5濃度,與新冠病毒基礎再生數(R0)、發生率、重症率、死亡率等都呈正相關。其次,病毒進入人體細胞需經「ACE-2受體」,研究顯示空汙可能增加ACE-2受體表現,並影響免疫功能,讓感染機率增加、使感染者病情更嚴重。上完廁所 蓋上馬桶蓋再沖當感染者帶有病毒的糞便由馬桶進入下水道系統,在汙水被排放時,也會製造帶有病毒的氣膠或微小水滴,並可能從久未使用或功能不佳而乾涸的U型存水彎(U-trap)傳播至樓上公寓,或在打開浴室抽風扇時,由氣流帶進樓上公寓及其他鄰近建築。建議上完廁所,要蓋上馬桶蓋再沖水。原木材質 取代不鏽鋼、塑膠研究顯示,新冠病毒在光滑的不鏽鋼和塑膠固體表面能穩定存活最久,如能以原木材質的物品取代,會有較好的防疫功效。另外,溫濕度提高,包含日光曝曬,也可能會破壞病毒及減少其存活的穩定性。如何建構抗病毒的環境,建議如下:1.改善密閉空間的通風換氣:要有效對抗空氣傳播,就必須帶動有方向性的空氣流動。最有效的方式,是在通風排氣專家的規畫下,使用排風扇將室內空氣引出,並監控室內二氧化碳濃度。2.室內環境勤加打掃整理:減少室內懸浮微粒,減少生物性氣膠賴以存留的室內環境,所謂「整齊、清潔、簡單、樸素、迅速、確實」,就是後疫情時代最簡易的室內抗病毒清潔法則。3.減少室內塑膠椅及不鏽鋼用品,建構芬多精的室內木質環境:建議使用含抑制微生物的芬多精原木來做室內建材,不要加熱處理,不要用化學品塗裝,而是用天然植物油塗裝。4.種植可抑制病毒的植栽及樹木:例如室外植栽薄荷,種植榕樹或樟樹等;室內盆栽可以放置蘭花、窗台則可以有薄荷或菊花,除了居家變得美觀又清香外,這些植物已被證明有抗病毒、細菌能力。5.善用空氣清淨機:使用具有HEPA及能夠殺病毒的分子微粒功能,病毒可以在空氣中,尤其是密閉空間中,存活三個小時以上,可藉由此產生負離子功能的空氣清淨機,減少密閉空間當中的病毒量。6.抗病毒的飲食習慣:多攝取含單寧酸的水果跟蔬菜,還有唇形科香草植物,如薄荷、紫蘇、九層塔等。7.提倡森林浴及森林旅遊、保護及增加森林覆蓋率,建構防疫健康宅及健康社區:台大實驗林及台大醫院、日本學者皆研究發現,長期在森林環境工作或旅遊可增加自然殺手細胞,進而增加抗癌能力。義大利研究也發現,義大利森林地區新冠死亡率低,可能是與地中海沿岸植物的免疫保護力有關。跟著節氣 食補抗疫1.穀雨剛過,天氣變得又濕又熱,適合農作物生長,但也適合昆蟲,細菌及黴菌滋長。建議除攝取適當的肉類及蛋白質,瓜藤類及綠色蔬菜有助清涼解熱抗發炎。2.蔥薑蒜辣是華人常用主菜配料,建議將辣椒、大蔥、香菜、小黃瓜切絲,用白醋、香油、糖、鹽調味,做成「老虎菜」,有助抑菌及胃口大開。3.清涼湯品可考膚冬瓜茶、青草茶,以及綠豆蓮子、石花菜、白木耳湯,可自己搭配,注意不要太甜。4.疫精期間,預防及輕症患者可每天泡一杯薄荷或薄荷紫蘇茶。家裡也可以準備一些薄荷醇,清涼解熱抗發炎,又可提升血氧量及抗病毒。
-
2022-04-1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疫苗無法完全對抗傳染病,阻斷密閉空間傳染才是關鍵!專家提7點建立抗病毒環境
面對西方國家新冠病毒第五波第六波,甚至第七波疫情,只能說疫情險峻,然而大傳播的最主要的原因仍然被忽略。打了疫苗兩劑甚至三劑,仍然無法阻擋病毒的大傳播,根本的原因,其實還是在這次病毒是空氣傳播,新冠病毒大小約100個奈米,空氣傳染及環境的傳播,才是這次新冠病毒難以控制的主要原因。最近很多國家已經改變防制策略,嘗試學習與病毒和平共存。那麼我們就來思考如何與病毒和平共存,如何防堵病毒。如果我們只想以傳統的疫苗來對抗傳染病,而忽略環境傳播,控制病毒的效果是十分有限。這次以色列、美國、英國、法國,應該是疫苗打得最早而且打得最完整的國家,但仍然繼續發生第五或六波的大傳播,而且現在新增的確診案例,有相當一大部分是突破性傳染。這個事實指出,密閉空間中的空氣傳染仍然是大傳播最主要的因素。目前已有許多國際上的研究,一再地證實氣膠的空氣傳染,是病毒傳播的主要途徑之一,所以應針對密閉空間的空氣傳染來阻隔病毒傳染,才有辦法阻擋病毒繼續擴散。改善密閉空間的通風換氣,建構抗病毒的環境,讓病毒不在密閉空間逗留或生存,才有辦法控制疫情。環境的傳播因素主要有哪些:1.室內通風換氣不足:目前學界不僅發現COVID-19隔離病房的空氣採樣中出現SARS-CoV-2的蹤跡,也發現氣膠中的病毒可持續存活及保有感染力一段時間。多起出現在大眾運輸、公寓、商場、餐廳、合唱團等地的感染事件,元兇均直指為空氣傳播。研究顯示,氣膠懸浮停滯時間會在通風排氣不佳的空間中10倍增加,也因此,必須注重密閉空間的通風換氣。2. 空氣汙染:在實證上,二氧化氮(NO2,為交通空汙指標)和PM2.5濃度,與COVID-19的基礎再生數(R0)、發生率、重症率、死亡率等指標,都呈現正相關。病毒可能隨PM2.5粒子在高空進行長程傳播,在禽流感病毒已經得到證實。其次,病毒進入人體細胞需經過「ACE-2受體」,研究顯示空氣汙染可能增加ACE-2受體表現。再者,空汙可能影響人體免疫功能,讓未感染者COVID-19感染機率增加、讓罹患COVID-19者病情更嚴重。因此,防制空汙也有助於遏止COVID-19傳播,而空汙較嚴重區域則可考慮列為高度警戒疫情爆發和再爆發的地區。3. 廁所及下水道:當感染者帶有病毒的糞便由馬桶進入下水道系統,在汙水被排放的同時,也會製造帶有病毒的氣膠或微小水滴,並可能從因久未使用或功能不佳而乾涸的U型存水彎(U-trap)傳播至樓上公寓,或在打開浴室抽風扇時,由氣流帶進樓上公寓及其他鄰近建築。2003年香港淘大花園的SARS大傳染,就已經證實與汙水共管的傳播方式有關。所以建議上完廁所,要蓋上馬桶蓋再沖水。4. 物體表面:現代社會中,工作和生活的空間充斥過多人造物。研究顯示,COVID-19病毒在光滑的不鏽鋼和塑膠固體表面,能穩定存活最久。如能以原木材質的物品取代,會有較好的防疫功效。5. 氣候因素:研究顯示,溫濕度提高,包含日光曝曬,可能會破壞病毒及減少其存活的穩定性,從而減少疫情的傳播。然而,這些研究較少考慮到熱帶/亞熱帶氣候與中緯度國家夏季溫濕度的差異,不同研究也還有不一致的發現,可能還存在一定的爭議。如何建構抗病毒環境了解了環境的傳播因素,我們該採取怎樣的策略對抗病毒?如何建構一個抗病毒的環境?1. 改善密閉空間的通風換氣:通風換氣是將有新鮮的空氣引入、汙濁的空氣排出的過程。要有效對抗空氣傳播,就必須帶動有方向性的空氣流動,將空氣從乾淨之處引到不乾淨之處。打開房間兩側的門窗,可以讓空氣有進有出,但仍受限於風向的自然變化。最有效的方式,是在通風排氣專家的規畫下,使用排風扇將室內空氣引出。此外,建議可藉由監控室內二氧化碳濃度,去評估房間內通風排氣的狀況是否符合防疫標準。2. 室內環境必須勤加打掃整理,減少室內灰塵,讓病毒不在室內逗留:減少室內懸浮微粒(例如PM2.5等),減少生物性氣膠(含有病毒)賴以存留的室內環境,這是最重要的基本原則。所謂的「整齊、清潔、簡單、樸素、迅速、確實」,就是後疫情時代最簡易的抗病毒室內清潔法則。3. 減少室內塑膠椅及不鏽鋼用品,建構芬多精的室內木質環境:因為塑膠及不鏽鋼的固體表面,病毒可以存活最久。建構室內環境成為防疫且抑制病毒細菌的建材,例如含有抑制微生物的芬多精原木,例如柳杉、台灣杉及杉木、香杉,以及檜木、肖楠等樹種來做室內建材。不要加熱處理,而且不要用化學品塗裝,而是用天然植物油塗裝。以從空氣防疫的思考,用天然木材的芬多精讓病毒細菌無法在室內環境生存。4. 種植可以抑制病毒的植栽及樹木,阻擋病毒在環境生存。例如室外植栽薄荷,種植榕樹或樟樹等,可以抑制病毒的植物;室內盆栽則可以放置蘭花、窗台則可以有薄荷或菊花,這些植物已被證明有抗病毒、細菌能力。5. 善用空氣清淨機,尤其具有HEPA及能夠殺病毒的分子微粒功能,病毒可以在空氣中,尤其是密閉空間中,存活三個小時以上,可藉由此產生負離子功能的空氣清淨機,可減少密閉空間當中的病毒量。6. 多攝取含有抗病毒成分的食物,包括含有單寧酸的水果跟蔬菜,另外許多唇形科香草植物,包括薄荷、紫蘇等含有抗病毒成分的植物。7. 提倡森林浴及森林旅遊,保護森林再造森林,並鼓勵都市的森林再造。台大實驗林及台大醫院研究發現,長期在森林環境工作可以增加自然殺手細胞,而做短期森林旅遊,則可活化自然殺手細胞,提升免疫功能。日本學者發現3天2夜的森林旅遊,可以明顯提升自然殺手細胞,而且可以增加抗癌能力。森林環境可以改善空氣汙染,也提供富含各項植物芬多精協助淨化空氣品質,並且可以抑制細菌、黴菌及病毒。2020年義大利南部的一項有趣研究發現,義大利森林地區COVID-19死亡率低,可能是地中海沿岸植物的免疫保護力。今年同樣的研究團隊發現,義大利南部半島臨海的地中海沿岸COVID-19死亡率特別低,很可能的解釋主要是氣候溫和、沿海地區、地中海飲食、以及充滿常綠喬木,屬於可以釋放免疫調節及抗病毒化合物的不落葉地中海植物環境。對抗COVID-19病毒傳播上,實際上的應用是:1. 建議從事森林浴。2. 設計由鼻吸入含有植物芬多精物質。3. 保護及增加森林覆蓋率。4. 建構防疫健康宅及健康社區。總之,減少室內密閉空間中的病毒傳播,建構一個抗病毒的室內環境,建構每個居家及個人獨立的水、汙水,及空氣交換系統,良好的通風換氣系統,建造一個防疫健康宅的基本設計,讓病毒在我們工作以及居住的環境當中,都不易和人們接觸。充分的環境防疫,建構防疫健康宅及社區及大樓,人類才有辦法與病毒和平共存。 飲食也必須要注意,多攝食抗病毒食物,健康的運動習慣,生活起居正常,提升免疫力。從生物個體的內在以及外在環境,都能夠做到防疫以及促進健康,那麼加上疫苗注射,如此一來才有辦法與病毒共存。(作者為台大公衛學院環境與職業科學研究所、台大實驗林管理處森林醫學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