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4 癌症.抗癌新知
搜尋
感冒
共找到
1746
筆 文章
-
-
2020-10-23 科別.耳鼻喉
換季過敏一直打噴嚏!鼻噴劑減緩症狀,6動作別做錯...第一點是關鍵
「哈啾!」早上起床接觸到冷空氣就一直打噴嚏怎麼辦?有許多飽受過敏性鼻炎困擾者,晨起一碰到冷空氣或空氣品質不佳時,會出現不停打噴嚏、鼻塞、流鼻水等症狀,若自行使用鼻噴劑緩解症狀,又該注意哪些小細節呢?鼻噴劑緩解過敏性鼻炎症狀 減緩打噴嚏、鼻塞、流鼻水頻率食藥署指出,過敏性鼻炎是難纏的症狀,不易根治,一旦經由醫師診斷為過敏性鼻炎,通常會開立鼻噴劑來緩解過敏症狀,只要配合醫師指示正確使用鼻噴劑,不但可以讓身體的組織正確地吸收藥物,減緩鼻過敏患者打噴嚏、鼻塞、流鼻水的頻率。使用鼻噴劑 6大重點不可不知在使用藥品前需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因熟知藥物的使用方法,也是安全用藥的重要關鍵,食藥署特地為彙整出以下容易被忽略的鼻噴劑使用小細節:1、第一次用藥前,需依照使用說明書建議充分搖動藥瓶,並先對空噴藥數次,直到有藥劑噴出為止,確保噴出量均一。2、使用鼻噴劑前要用肥皂洗淨雙手,避免病菌經由噴霧進入鼻腔內;為確保藥物有更好的效果,建議使用前先擤鼻涕,儘量把鼻腔中多餘的鼻涕清掉,使噴霧能順利進入鼻腔內。3、使用時將頭稍微前傾,讓噴霧更容易通過鼻孔到整個鼻腔中。藥瓶朝上,打開蓋子後將噴嘴置入鼻孔內。噴嘴末端為朝向鼻子外側,遠離鼻中隔,有助於將藥品吸入至鼻腔內正確位置。4、鼻噴劑在使用的時候,需要注意按壓的力道,儘量維持適當的按壓力道,不要用力過猛,才不會造成鼻腔受傷。5、使用完畢後,用清潔乾燥的紙巾擦拭噴嘴以及蓋子,以確保清潔,並記得確實蓋回蓋子。6、請遵照醫師處方的劑量及頻次使用,未經醫師指示,切勿自行更改劑量;若不清楚用法用量,請向您的醫師或藥師確認。延伸閱讀: 鼻涕倒流除了感冒還可能是病! 教你從分泌物、顏色分辨 打噴嚏、流鼻水是過敏還是感冒? 教你用2線索簡單分辨
-
2020-10-23 養生.抗老養生
霜降早晚溫差大易感冒 多吃這類食物滋陰潤燥
今天(10月23日)是傳統節氣的「霜降」,代表天氣變冷、開始降霜了,中醫師指出,這段期間由於白天與晚上的溫差變大,稍一不慎就容易感冒,應注意添衣,而在保養方面可選擇滋陰潤燥與行氣活血的藥材,可保健康。怎麼保養:台北市開業中醫師林大詠指出,根據傳統中醫觀念,認為秋為五行之金,並有肅殺之意,所謂「秋主肅降」,而且隨著日照愈來愈短,白天與夜晚的溫差可能達到7、8度以上,因此對於有過敏及氣喘毛病的中老年人和小孩,就需要特別注意保健,早晚外出不妨多添一件薄外套,以免使得過敏性鼻炎或氣喘發作。怎麼吃: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西醫結合科醫師詹雅閔則表示,在傳統節氣中,霜降並不像逢立冬或冬至有開始進補的需求,但她建議,從現在到進入立冬之降,民眾不妨選擇具有滋陰潤燥效果的食材,例如含有膠質的豬皮、海蜇皮和雞腳凍等,以及經過燉煮後會產生滑潤黏液的食材如山藥、木耳、川七和地瓜葉等,都是不錯的潤燥良品。怎麼烹調:除了潤燥之外,林大詠表示,若要迎接寒冷的冬天而作準備,此刻不妨選用具有行氣活血的食材,可幫助人體自我提升免疫力,抵抗冬天的疾病。他建議,不妨選用紅筋的九層塔或是芙蓉頭燉排骨或雞肉,就是一道不錯的藥膳,具有溫補及行血的功效,幫助氣血通暢。林大詠說明,九層塔有兩種,坊間鹽酥雞常用的九層塔,屬於青筋的九層塔,它是增加食物香度之用,至於用燉補的九層塔則是紅筋,民眾可到青草店詢問購買。林大詠和詹雅閔都表示,由於台灣地處亞熱帶,與以大陸北方為主的24節氣稍有不同,但目前還不適合以人參、補骨脂等熱補食材,則是確定的。他們並建議,由於這段期間空氣濕度較低,北方乾冷空氣逐漸南下,民眾平常應多喝溫開水來潤喉。【報導/記者詹建富;諮詢/中醫師林大詠、詹雅閔;出處/2008-10-23聯合報】(編註:文中受訪者職稱或有變更,敬請包涵)
-
2020-10-22 科別.兒科
扁臉、黑眼圈、眼無神 過敏兒3特徵
早晚打噴嚏、流鼻水是常見的鼻過敏症狀,容易診斷確診。但以鼻塞來表現的過敏或非過敏鼻炎,不可輕忽,可能是慢性腺樣體肥大過敏性鼻炎。有過敏性鼻炎的小孩,從面部特徵可看到,比較無神的雙眼、黑眼圈、平坦的中臉、突出的門牙、乾燥脫皮的嘴唇、後縮的下巴及前傾的頭頸,還有明顯的呼吸聲、呼吸時很淺的胸廓擴張,但很多父母會輕忽,以為小孩只是比較文靜或憨厚。由於鼻子慢性塞住,小孩大多會慢慢習慣這種狀態。檢查鼻竇X光片顯示,慢性鼻子發炎的孩子,多有鼻甲肥厚、紅腫,兩側扁桃腺肥大等症狀,其實他們整個上呼吸道腺體都是肥大的,才會經口腔呼吸。為使口腔呼吸順利,鼻過敏兒的舌頭勢必下壓,會造成上顎的面積及體積減小、牙齒咬合不正、門牙突出、高拱形硬顎、下巴後縮等臉部特徵。也因為慢性鼻塞造成鼻竇發育阻礙而形成臉上蘋果肌的位置平坦。鼻子是呼吸道免疫的第一道防線,但經口呼吸並不好,除了影響顏面的發育、頭頸的前傾,肺動脈的收縮血壓也比較高,一旦感冒,也增加併發鼻竇炎、中耳炎的風險。慢性鼻塞及經口呼吸對健康影響既深且廣。對於鼻過敏治療,除了環境及生活型態調整,藥物有助肥大腺體的萎縮及控制後續的環境過敏反應,2至3個月後,孩子的鼻子健康通暢了,改回鼻腔呼吸的型態,臉上的發育就能明顯改善。
-
2020-10-21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為何咳這麼久還沒好?中醫三階段治感冒有解
「醫師,我的咳嗽怎麼這麼久還沒好?」感冒後仍咳嗽數周的王小姐邊咳邊詢問。「你這是感冒後支氣管發炎,吃一些中藥來修復氣管,就會漸漸痊癒。」果然王小姐在吃中藥後,咳嗽症狀減少,且精神和食欲也恢復正常。一般感冒容易有咳嗽、喉嚨痛、流鼻水、鼻塞、發燒、食欲不振、精神不濟等症狀。通常喉嚨痛和發燒的症狀會比較快緩解,流鼻水次之,咳嗽則常是遲遲未痊癒的症狀,有時會維持一至兩個月。此時咳嗽的痰量不多,但卻很容易在講話或吹到冷空氣、吃到冰的食物時發作。中醫治療感冒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預防若平常容易反覆感冒、身體瘦弱或年紀較大者,可服用「補益」中藥來提升免疫力。若稍有感冒症狀,如喉嚨癢、痰多和怕冷者,趕快服用中醫「解表邪」的中藥,如防風、荊芥、桂枝湯等藥物,能讓症狀迅速緩解。●第二階段:治療感冒症狀中醫認為感冒分為「風寒」與「風熱」。風寒感冒者容易有流清涕、怕冷、咳嗽痰清晰量多,治療可使用較溫性且能解表邪的藥物;風熱感冒則容易有鼻塞、流黃鼻涕、喉嚨痛和咳嗽痰多的症狀,治療則使用較涼性且能解表的藥物。●第三階段:治療感冒後遺症此階段易有疲倦、鼻涕倒流、乾咳等症狀,多屬於「氣陰兩虛夾表寒」,可使用沙參、麥門冬、黃耆、生薑等藥物。感冒會造成咳嗽,兩種人必須特別注意飲食生活作息調整改善。1.若有胃食道逆流的患者,勿吃過多甜食和辛辣食物,更要放鬆心情,以免造成胃食道逆流引發咳嗽加重。2.若平常容易過敏造成鼻涕倒流,進而引發咳嗽的人,必須注意保暖,出門要戴口罩,可吃些生薑、多運動來調節免疫力。
-
2020-10-20 新聞.健康知識+
吸血鬼傳說源自狂犬病?人類容易受到狂犬病毒危害嗎
【文、圖/摘自木馬文化《寄生大腦:病毒、細菌、寄生蟲 如何影響人類行為與社會》,作者凱瑟琳.麥考利夫】了解狂犬病的猖獗樣貌後,你會深深感謝每一位致力預防此疾病的研究人員,而這一切努力可以追溯到路易.巴斯德,他在一八八五年從狂犬病狗口中蒐集唾液,以研發第一個狂犬病疫苗。在那之前,對於這種令人聞之喪膽的傳染病的唯一治療方式,甚至包含燒灼遭動物咬傷的部位或截斷受創肢體。由於狂犬病的病原體作用緩慢,因此這類激烈手段通常可見效。病原體經由皮膚傷口進入人體後,並不像大部分病毒一樣滲透血管。相反地,它會沿神經纖維悄悄前進,一天緩慢移動數公分,直到抵達腦部為止,時間約為二至四個星期—但讓科學家困惑的是,在某些情況下這段潛伏期會長達數個月、甚至一年以上。對多數人來說,感染狂犬病的第一個症狀像感冒一樣不適,而這表示病毒已經到達腦部。如果病毒抄捷徑,一般會入侵邊緣系統,即控制攻擊、性交、飢餓與口渴等基本需求的神經中樞。這時病患可能會產生激烈性慾。隨著病毒瘋狂複製,導致迴路不規則放電,任何光線、噪音、氣味或最輕微的碰觸(甚至只是微風),都會讓病患心煩意亂。這種名為感覺過敏(hyperesthesia)的現象,在狗、浣熊、蝙蝠與狐狸等常見宿主身上有其目的:易激動的動物會因生氣而弄斷自己的爪子和牙齒;狂犬病毒也會癱瘓宿主喉嚨的肌肉,導致宿主痛苦喊叫時發出嘶啞的窒息聲,聽起來就像在吠叫。隨著吞嚥動作變得愈發困難,含大量傳染原的唾液會不斷從嘴巴冒出並起泡,流到嘴邊牽絲。這時,病患會籠罩在恐水症—實際上就是「怕水」—的陰影。然而,恐懼並不能充分描述水對狂犬病患造成的折磨。狂犬病毒會導致喉嚨劇烈疼痛,因此玻璃杯裝有任何液體、或只是水盆裡濺起水花的畫面,都會讓患者產生嘔吐感。隨著狂犬病進入所謂的狂躁期,受害者的臉部肌肉會不由自主地痙攣,表情變得凶狠。不同於罹患狂犬病的動物,人類患者很少啃咬東西,但是會瞬間暴怒。恐怖的幻覺常見於這個階段。患者通常在嚴重症狀出現後幾天死亡,原因一般是窒息或心臟停止跳動。然而,狂犬病的發病過程不一定都如此戲劇性。在三分之一的案例中,患者基於不明原因只出現癱瘓的症狀,從被咬傷的部位開始逐漸蔓延全身,最終導致昏迷與死亡。這是比較溫和、卻往往拖得較久的死法,也導致患者受苦時間相當漫長。儘管狂犬病的症狀讓人恐懼,但或許較安撫人心的事實是,病原體不需讓宿主變成野獸才能散播。在受感染的動物開始出現詭異行為前,病毒已經在宿主的唾液中大量繁殖,並在動物舔舐另一隻動物的特定部位時擴散,尤其是眼睛、嘴唇、嘴巴、鼻孔、乳頭、肛門與生殖器內裡的粉紅色粘膜。「病毒透過哺乳動物的正常行為達到傳播目的。」狂犬病專家查爾斯.魯普雷希特(Charles Rupprecht)表示,「我們是社會性動物。我們喜歡舔舐、喜歡吸吮、喜歡啃咬。吸吮是母嬰關係的一部分;多數哺乳動物時常舔舐生殖器和四處嗅聞,狗兒們無時無刻都在做這些事情,小狗之所以蹦蹦跳跳、亂咬東西,是因為牠們想吸奶;而當牠們在交配時,雄性動物會咬住雌性的頸背以制伏對方。我們對病毒造成的奇特症狀感到緊張,但大致上那些對它的傳播來說微不足道。」幸好,我們不像其他哺乳類動物那樣容易受到狂犬病毒的危害。人對人傳染狂犬病毒(例如透過口交、接吻等等)的機率微乎其微。新聞報導的少數案例未經證實,而且多半來自貧窮國家,那裡的衛生官員缺乏預防狂犬病的資源,更別說進行嚴謹的流行病學研究,以判斷這類說法的真實性。儘管如此,魯普雷希特堅信,任何曾與狂犬病患者發生性行為、抽同一根香菸,或喝同一杯飲料的人,都應該接受預防治療—通常要在手臂上連續注射四次疫苗,而且這跟傳言相反,頂多就像打流感疫苗一般痛。他強調,「根據我們對狂犬病毒的認識,個體當然有可能經由接吻和口交傳染狂犬病。」此外,由於性慾遽增是感染狂犬病的初期症狀之一,因此病患很可能在確診前,就已在不知不覺間把病毒傳染給別人。舉印度的一個案例來說,一名二十八歲的已婚婦女突然間在性事上索求無度,讓先生備感壓力,因此婦女求診婦產科和內科,最後進了急診室。她當時恐水症發作,負責照顧她的醫師們立刻懷疑她得了狂犬病。在他們的追問下,她想起兩個月前被一隻小狗輕輕咬了一下。她進急診隔天就宣告不治,所幸她的先生有接種疫苗,並未遭到傳染。「一毫升的唾液中可能至少有一百萬個病毒微粒,」魯普雷希特說,「對於任何傳染原都能造成極高死亡率的疾病,誰會冒這樣的風險?如果你得了狂犬病,我救不了你。」總之,狂犬病毒似乎透過重創宿主腦部的方式來促進散播,並導致無數迴路出毛病。其間引起的某些症狀(例如恐水症)看似與病毒散播無關,不過提高性慾也許有效(至少對動物而言是如此)。當然,激起動物的怒火與感覺過敏—讓牠即使受一點刺激也會神經緊繃—促使牠咬人,是狂犬病毒更換宿主最有效的方法。不過宿主在發病前,於正常性交過程中輕咬交配對象頸部,也可能散播狂犬病毒;這意味著狂躁期是一種保險措施,也就是說,這是寄生生物在無法憑靠一般手段完成任務時,為了確保找到新宿主的備案。以上說的是現代版狂犬病。在早期無人認識狂犬病毒或知道它們如何擴散的時代,人們無疑將狂犬病視為傳染性的精神病。一隻野獸咬了你,牠的靈魂會進入你體內。身體被牠占據後,你也變成了野獸。你口吐白沫、抓狂暴怒,甚至在精神錯亂之際瘋狂亂咬。你像狼狗一樣吠叫,肉慾橫流,生活充斥著暴力、性與血腥。你是一個四處擴散、有生命力的惡魔。如果你覺得這種情節似曾相識,那是因為狂犬病幾乎是所有吸血鬼故事的基礎。在這些傳說中,尤其是起源於十八世紀上半葉東歐的版本,大部分都描述吸血鬼在白天是人(有時是死人),到了夜晚會現出原形(通常是狗或狼),並攻擊鄰人;而在他們的眾多惡行中,最令人髮指的是貪婪啃食人類肉體、吸吮血液或強姦。其實,這些不只是那年代人們的口耳相傳,而任何被指控擁有這種邪惡力量的人,很可能會遭處絞刑或被綁在火柱上燒死。一八九七年,布拉姆.史多克(Bram Stoker)筆下的德古拉伯爵正式建立在這些古老傳說上,不過這位恐怖伯爵廣為人知的是化身成蝙蝠。這些超自然形體具有狂犬病動物的邪惡特質與旺盛性慾,披著狂犬病常見宿主的外衣,其嗜血習性一如狂犬病透過咬痕散播的特質,這一切當然不是巧合。吸血鬼與狂犬病類似之處可不止於此。一九九八年發表於《神經學》(Neurology)期刊的一篇專欄文章裡,西班牙醫師胡安.戈梅茲– 阿隆索(Juan Gómez-Alonso)指出吸血鬼與狂犬病動物間潛在的相似處:根據民間傳說,吸血鬼的壽命是四十天,正好是受害者被狂犬病動物咬了之後繼續存活的平均天數。而且,吸血鬼就跟狂犬病患者一樣害怕光線(才會發展出夜行習性)、強烈氣味(傳說大蒜氣味可以驅趕吸血鬼)和水(據說在墳墓周圍倒水可以將吸血鬼困在地下墓穴)。
-
2020-10-19 科別.耳鼻喉
OL鼻涕倒流20年快崩潰 醫師一招解決
新北市一名42歲的廖小姐長年飽受鼻涕倒流之苦,常有胸悶、感冒等症狀,夜晚時更會出現慢性咳嗽,嚴重影響睡眠及工作精神,求醫20年不見改善,去年更因狀況加劇引發氣喘。日前她至衛福部台北醫院求診,中醫科醫師郭建志發現,原來她長期坐在風口,冷氣直吹頭部,廖小姐遵循醫師建議,調整辦公室及房間冷氣出風口方向及按時用藥後,終於擺脫惱人的鼻涕倒流。郭建志指出,鼻涕倒流經常發生在兒童身上,有些爸媽常問,「孩子常感冒、夜咳,是不是抵抗力較差?」但其實很多是感冒未治癒產生的鼻涕倒流後遺症,症狀不會隨年齡消失,有些甚至更嚴重,例如晨起打噴嚏、睡覺時鼻塞、呼吸聲很大、打呼、只能靠嘴巴呼吸,甚至造成偏頭痛、夜咳、嗅覺喪失、失眠等情況,恐大幅降低生活品質。郭建志表示,造成鼻涕倒流的原因除了感冒,還可能是鼻竇炎或過敏性鼻炎。鼻竇炎的鼻涕會呈現稠、黃色狀,造成夜咳,萬一衍生為慢性鼻竇炎,治癒需很長一段時間;若是過敏性鼻炎導致,鼻涕呈現清水狀、量不多,較不易造成咳嗽,但不定時會有鼻水流出。郭建志醫師建議,有鼻涕倒流困擾者,平日要減少吹冷氣的機會,若要開啟電風扇或冷氣,避免身體裸露直接受風以及直吹頭部,以免受到風寒,配合醫囑服藥並調整作息,即能改善治癒。
-
2020-10-19 科別.心臟血管
醫病天地/主動脈剝離 患者多有高血壓
45歲許姓建築事務所高階經理是運動健將,每周至少跑步3天,作息正常不熬夜,卻在一次寒流來襲出現全身無力、畏寒、咳嗽,以為自己是感冒,直到呼吸困難、急喘,緊急就醫查出是主動脈剝離,幸好及時手術救回一命。藝人小鬼黃鴻升在36歲猝逝,讓人注意到無症狀、猝死率高的主動脈剝離等心血管疾病;中山附醫心導管室主任蘇峻弘說,主動脈剝離好發在45到79歲男性,且男多於女,主要風險因子為高血壓。蘇峻弘表示,許男雖定期運動,看似非高風險族群,但長期抽菸,可能有高血壓不自知,加上天氣驟冷等的變化,導致主動脈剝離;提醒民眾主動脈剝離非常急促且危險,急性期出現「強烈撕裂性胸痛」,延伸到背部或脖子、半身麻痺,甚至休克昏迷,嚴重會引發腦中風、急性心衰竭等,猝死率極高。許姓男子當兵時愛上跑步,養成1周運動3次習慣,假日清晨5時起床練跑;35歲當主管,注意養生不熬夜,飲食正常,健檢正常,沒有高血壓、糖尿病及高血脂等病史,只有讀大學時學會抽菸,菸齡超過25年。許男描述說,當時突然無力、畏寒、咳嗽,起初到診所被診斷感冒,還因工作搭機赴澎湖,3天後症狀惡化,出現虛弱、胸悶合併呼吸困難,提早返台就醫,心電圖判讀懷疑是心肌梗塞,當時沒有嚴重胸痛,幸好仍警覺接受主動脈攝影,發現是主動脈剝離,立刻手術治療,目前穩定,也從此戒菸。
-
2020-10-19 科別.耳鼻喉
醫病天地/不坐冷氣風口 擺脫鼻涕倒流
新北市42歲廖小姐長年飽受鼻涕倒流之苦,常有胸悶、感冒等症狀,夜晚更會慢性咳嗽,嚴重影響睡眠及工作品質,求醫20年不見改善,去年更因狀況加劇引發氣喘。她日前到衛福部台北醫院求診,中醫科醫師郭建志發現,原來她長期坐在風口,冷氣直吹頭部,廖小姐遵循醫師建議,調整辦公室及房間冷氣出風口方向及按時用藥後,終於擺脫惱人的鼻涕倒流。郭建志指出,鼻涕倒流經常發生在兒童身上,有些爸媽常問「孩子常感冒、夜咳,是不是抵抗力較差」?但其實很多是感冒未治癒產生的鼻涕倒流後遺症,症狀不會隨年齡消失,有些甚至更嚴重,例如晨起打噴嚏、睡覺時鼻塞、呼吸聲很大、打呼、只能靠嘴巴呼吸,甚至造成偏頭痛、夜咳、嗅覺喪失、失眠等情況。郭建志表示,鼻涕倒流原因除感冒,還可能是鼻竇炎或過敏性鼻炎,鼻涕會呈現稠、黃色狀,造成夜咳,萬一衍生為慢性鼻竇炎,治癒需很長一段時間;若是過敏性鼻炎導致,鼻涕呈現清水狀、量不多,較不易造成咳嗽,但不定時會有鼻水流出。郭建志建議,有鼻涕倒流困擾者,平日要減少吹冷氣的機會,若要開啟電風扇或冷氣,要避免身體裸露直接受風以及直吹頭部,以免受到風寒,並配合醫囑服藥、調整作息,即能改善治癒。
-
2020-10-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日研究:冠狀病毒可在皮膚活9小時 比流感病毒長
日本研究人員發現,冠狀病毒可在人類皮膚上保持活性9小時,由此可知,要對抗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 新冠肺炎),就得經常洗手。這份刊登在本月號「臨床傳染病」(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的研究指出,相較之下,造成流行性感冒的病毒只會在人類皮膚停留約1.8小時。這份研究指出:「和IAV(A型流感病毒)相比,(造成2019冠狀病毒疾病的病毒株)SARS-CoV-2會存活在人類皮膚9小時,或許會增加接觸傳染風險,從而加速疫情擴散。」研究團隊從解剖樣本採集病患死亡約1天後的皮膚進行測試。噴灑乾洗手使用的乙醇後,冠狀病毒和感冒病毒都會在15秒內失去活性。研究指出:「SARS-CoV-2在皮膚上存活較長,增加了接觸傳染的風險,但手部清潔可降低這種風險。」這份研究為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建議經常且徹底洗手以降低病毒傳播風險的方針提供佐證。新冠肺炎去年底在中國爆發後,至今全球已有近4000萬人染疫。
-
2020-10-18 養生.聰明飲食
打不到流感疫苗別氣餒 專家推薦強力食物抗感冒、流感
時序入秋,進入感冒與流感季節,周邊的咳嗽聲此起彼落。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流感疫苗罕見搶手缺貨。萬一不幸感冒了,如何降低不適感與縮短病程?儘管目前研究指出,維生素C並不如之前所認為的能預防感冒,但這種營養素能幫助縮短感冒病程,並減輕不適症狀。談到維生素C食物,一般人多會聯想到柑橘類水果,實際上有許多食物的維生素C比柑橘類更多。美味多汁的椪柑,每100克含25.5毫克維生素C,比許多常見水果和蔬菜的維生素C少。以下是營養師推薦您在秋季應多補充維生素C的強力食物。辣椒每100克辣椒可提供143.7毫克的維生素C。此外,布法羅大學(University of Buffalo)的研究人員發現,辣椒素可能有助於緩解關節和肌肉疼痛。紅、黃甜椒100克紅色甜椒所含維生素有137.7毫克。它還是維生素A的重要來源,可保護視力。黃色甜椒則有127.5毫克。羽衣甘藍羽衣甘藍以維生素A和K含量豐富知名,它的維生素C含量也不容小覷,100克羽衣甘藍可提供120毫克維生素C。青椒青椒的維生素含量雖然比它的姊妹紅甜椒略少,但每100公克也有107.5毫克。青椒也是纖維的重要來源。綠花椰菜十字花科的營養優等生,在維生素C的排名也上榜,每100公克含75.3毫克。另外,研究顯示綠花椰菜可能具有預防癌症的作用。奇異果每100公克奇異果含73毫克維生素C,還富含鉀和銅。草莓每100公克草莓含69.2毫克維生素C,還含有葉酸和其他可促進心臟健康的化合物。白花椰菜身為青花椰菜的姊妹,100克白花椰菜可提供62.2毫克的維生素C,它的纖維和蛋白質含量也很亮眼。木瓜每100公克木瓜,含58.3毫克維生素C。吃木瓜可以使皮膚亮麗並增強骨骼。維生素C攝取小提醒● 維生素C怕熱,易在加熱過程中受氧化破壞,生食最能攝取到完整的營養素。● 烹調時建議採用涼拌或快炒,可保存較多的維生素 C。抗流感食物蘑菇科學證據顯示蘑菇具有抗病毒特性,可增強身體抵抗流感病毒的能力。一般認為來自其葡聚醣碳水化合物,各種菇類略有不同,可攝取不同種類以增強抵抗力。大蒜、洋蔥蒜素被證實可透過增加自然殺手細胞,減輕感冒和流感症狀的嚴重程度。洋蔥也有類似效果,可增加白血球,抵禦病原體。南瓜籽、葵花籽當身體需要趕走入侵者時,鋅是必備元素。南瓜籽是素食者的最佳礦物質來源之一,葵花籽也是不錯的選擇。原味優格根據2017年發表在《營養學》雜誌上的研究,原味優格等發酵食品中含有益生菌,這些益生菌可增強自然殺手細胞的活性。但請選擇無糖優格。水水對身體每個生理過程都很重要,缺水的身體無法正常抵抗疾病。白開水當然是最好的選擇。資料來源╱Health.com、衛福部食藥署
-
2020-10-17 新聞.用藥停看聽
超重要! 藥品開封後能放多久?藥師解析8大劑型個別保存、使用期限
請問藥師,到底藥品開封後能放多久?這是藥師最常被問到的問題。但是藥品的劑型也千變萬化,口服錠劑、膠囊、懸液用粉、口服液劑、塞劑、眼用製劑、外用藥膏等等,你以為保存方式都一樣嗎?而從醫院、診所或藥局帶回來的不同類型藥品,保存方式和使用期限有甚麼差異?光照、溫度、濕度 恐使藥品保存不良光照、溫度、濕度是藥品保存的三大危險因素,這些危險因素會讓微生物滋長,並加速藥品潮解變質。需選擇避光、陰涼、乾燥處保存家中的藥品,一般常溫為15-30°C,冷藏為2~8°C,因此不需要冷藏的藥品放置室內即可。若包裝內有棉花和乾燥劑,開封後就必須丟棄,不然原本是用來吸藥品的濕氣,後來反而吸了空氣中的濕氣讓藥品受潮。特別提醒,溫度雖然會影響藥品的保存,但不是所有藥品都適合冷藏,例如,感冒糖漿冰了會容易沉澱,除非藥袋或包裝上有註明:需2-8度冷藏。 保存期限 不等於使用期限保存期限(Expiration Date,常以EXP或E印製):未開封可存放的期限,亦稱為末效期。使用期限(Beyond-Use Date,縮寫為BUD):開封後可存放的期限,個別劑型的保存方式和開封後的使用期限又有甚麼差異呢?一、錠劑和膠囊盡可能原包裝保存,則可放到藥品上標示的保存期限,若不清楚保存期限,建議從調劑日起算六個月內。拆封的裸藥,使用期限大約為原保存期限的1/3,但不可超過半年。舉個例子:藥品保存期限是2017年7月30日(若未開封可以放置保存期限);2017年2月1日開封,到保存期限是2017年7月30還有六個月,6個月的1/3是2個月,因此,使用期限是2017年3月30日。而必須特別強調一個藥:耐絞寧NITROSTAT (救心藥),小瓶罐裝開封後只可放半年。二、磨粉若為藥品磨粉,可放6個月,但由於磨粉藥品易受潮變質,一般建議保存一個月。因每次生病症狀不盡相同,若沒服用完畢即丟棄。三、懸液用粉有許多抗生素藥水是粉末泡製,通常從泡成藥水當天起可保存7-14天,依藥品不同而有所差異,所以要記得詳讀藥袋說明。下面幫大家整理一下醫院常用的粉泡藥水保存方式和存放天數。四、糖漿例如,小朋友用的退燒藥水,通常不會單次使用完畢,但不需冷藏。糖漿放冰箱不容易搖勻且易產生沉澱,開封後室溫可放一個月。五、眼藥水眼睛是極易受感染的部位,用於眼睛的藥水、藥膏,建議在開封後一個月就丟棄,眼藥水則冷藏保存。六、塞劑塞劑放於陰涼、乾燥處即可不需冷藏,但台灣夏天溫度較高,塞劑容易軟化,不易塞入小屁屁,所以可放入冰箱等較硬再使用。 七、胰島素未開封保存於冷藏可放至保存期限,一旦開封或離開冰箱後,就只剩一個月可以使用。例如,常常有病人說:我要出國旅遊,胰島素針劑無法冷藏,可以嗎?答案是可以的。 八、其他外用藥品開封後可以貯存半年。所以除了留意有效期限外,仍需觀察藥品的外觀是否有變色、發臭、潮解等變質的情形,若其外觀有改變,雖未過期也應丟棄,不可再繼續服用。如果您有相關的疑問,請不吝諮詢藥師或該製藥廠。 (文章授權提供/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Mei、作者/藥師 陳伶娥、 文章提供/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延伸閱讀: 眼睛乾點人工淚液還是乾? 眼科醫曝3大可能性 藥放冰箱才不會壞? 藥師解析NG保存方式…分裝也不行 
-
2020-10-17 新聞.健康知識+
接種流感疫苗後需注意什麼? 家醫科醫師:3類情況宜留心
每年10月是流感疫苗開打的季節,尤其適逢新冠肺炎攪局,儘早接種流感疫苗更顯重要。新光醫院家醫科柳朋馳醫師表示,流感疫苗的安全性雖高,但仍建議民眾在接種後48小時內密切觀察身體是否出現異狀,少數人接種疫苗後可能會有輕微發燒、頭痛、紅疹等症狀,正常來說約1至2天就有恢復,若不適症狀持續超過2天,最好回診檢查為佳唷!流感疫苗開打,接種完流感疫苗之後身體居然有些感冒症狀,這樣算正常嗎?有過敏體質、對雞蛋過敏者,接種流感疫苗會誘發過敏症狀嗎?接種完該注意哪些照護重點?柳朋馳醫師表示,流感疫苗的安全性高,目前根據疾病管制署建議,僅將「已知對疫苗成分有過敏者」以及「過去注射曾經發生嚴重不良反應者」列為接種禁忌症,其餘民眾經醫師諮詢後即可安心接種,但仍建議注意以下三類狀況:1.使用抗血小板、抗凝血藥物或凝血功能異常者,接種後應加壓注射處至少2分鐘。柳朋馳醫師補充,這類民眾接種流感疫苗時建議主動告知醫師個人病史與用藥狀況(如使用Aspirin、Warfarin、Clopidogrel、Ticlopidine等藥物),經醫師評估後可採用較細的針頭注射流感疫苗以減少出血狀況;此外,建議使用抗凝血藥物及凝血異常患者在接種後應加壓至少2分鐘,並觀察注射處是否有出血或血腫狀況,若皆無不適反應再離開。然而,柳醫師也叮嚀,一般民眾若無特殊狀況,基本上不建議搔抓或揉壓打針處,只要確認注射後5至10分鐘後沒持續出血或出現血腫即可安心。2.對雞蛋過敏、有過敏體質者,接種後建議休息觀察30分鐘,無不適再離開。參考英、美等國之做法,疾管署今(109)年已正式將「對雞蛋嚴重過敏者」自接種禁忌症中移除。然而,柳朋馳醫師補充,絕大多數民眾皆能安心接種流感疫苗,但有鑒於仍有相當小的機率可能出現立即性的過敏反應,包括皮膚搔癢、出疹等症狀,嚴重者可能導致過敏性休克(症狀包括氣喘、呼吸困難、聲音沙啞、眼唇腫脹等),因此提醒有過敏病史者在接種流感疫苗後最好主動留院觀察30分鐘以上,若無不適症狀再離開更安心。3.疫苗與其他藥品皆可能出現副作用,若症狀持續逾48小時應主動回診檢查。打完流感疫苗後在注射處可能會有局部疼痛、紅腫狀況,皆屬於正常反應,有少數人可能會出現疫苗副作用,包括頭痛、發燒、肌肉痠痛、噁心、皮膚搔癢或出疹等狀全身性的輕微反應,大約持續1至2天身體即可自然恢復。然而,柳朋馳醫師叮嚀,若持續發燒逾48小時,或出現呼吸困難、意識改變等都屬於接種的異常反應,建議應儘速回診接受進一步的檢查與醫療處置。柳朋馳醫師也補充,打完流感疫苗約需2週才能發揮保護力,但並非完全對流感免疫,也就是接種流感疫苗仍有感染流感的可能,但會降低感染機率且症狀也會相對輕微;因此,提醒民眾在秋冬病毒肆虐時,仍應注意做好個人衛生,包括勤洗手、戴口罩,以保護自己免受病毒威脅。 流感疫苗相關問題,建議諮詢「小兒科、家醫科」圖文創作:健談專家諮詢:新光醫院家醫科 柳朋馳醫師本文經《健談》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
2020-10-16 養生.抗老養生
6種平民食材助秋季養生 中醫:關鍵在養肺,搭配茶飲更潤燥
進入秋天之後雖然天氣逐漸轉涼,但卻也常常還是有秋老虎發威悶熱難耐的情況,在季節轉換氣候不穩定之時,往往也容易影響身體健康,入秋更要注意身體保養,提醒民眾別因為秋季相較夏季而言較為舒適,就忽略了保養的重要性。 秋天季節轉換影響身心 留意過敏、情緒等問題 澄明中醫診所郭祐睿中醫師表示,即便是進入了秋天,台灣的秋天依舊偏熱,甚至因秋老虎發威,氣溫也常常還是會有超過33度的現象,季節改變之際氣候較不穩定,容易產生一系列的上呼道問題,包含慢性鼻炎或過敏性鼻炎,許多人的過敏開始加重,會出現鼻涕噴嚏,鼻塞鼻水、鼻涕倒流的問題,還會合併眼睛癢、鼻子癢、皮膚癢,再加上空氣乾燥,夜間不小心揉鼻子就會導致流鼻血,若不及早治療,未來就慢慢演變成鼻竇炎的狀況。除此之外,秋季也容易影響情緒,甚至會有心情不佳、抑鬱、憂鬱症等發生的可能,也應當留意。 秋季養生滋腎潤肺 避免利尿食物 郭祐睿中醫師提醒,秋季養生關鍵在滋腎潤肺,應多食用有助保養的食材,如梨子、白木耳、蓮子、山藥、豆漿、蜂蜜等,不宜吃太多會利尿的食物,如綠豆、咖啡、茶飲、玉米鬚茶等。在喝水方面也要注意別一次喝太多,以免造成小便過多出現身體水量不足的現象。另外,秋天的作息也很重要,建議早睡早起,而早上起來雖然有點涼意,但也暫時不需要穿太多衣服,以免到了中午又開始熱起來,流汗太多反而容易感冒。 潤燥五汁飲 養肺潤燥、預防感冒 為了預防秋燥造成的呼吸道及腸胃的問題,郭祐睿中醫師也推薦了入秋可飲用的「潤燥五汁飲」,養肺潤燥,預防感冒。 潤燥五汁飲 (一人份) 材料》梨子一顆、蓮藕兩片、甘蔗汁適量、蘆筍5根、酪梨半顆 作法》將蓮藕跟蘆筍煮熟之後,加入其他食材打汁後即可飲用。 功用》梨子跟蓮藕屬前季食材,潤肺滋陰,可以改善秋天引起的肺燥問題;甘蔗汁清熱幫助消化,適量可以改善肺跟腸胃發炎的現象;蘆筍富含膳食纖維跟葉酸,可以改善消化,幫助神經穩定;酪梨有維生素B1,除了可以預防憂鬱及情緒低落現象,還可以抗發炎、抗老化。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0-10-16 科別.感染科
驚!左半邊顏面麻痺當中風 竟是皮蛇長進耳朵裡
南投縣55歲黃姓男子日前因左側偏頭疼、頭暈,去診所就醫拿藥,卻未見好轉,甚至出現左耳疼痛、長水泡,左半邊臉還麻痺,擔心中風才赴衛福部南投醫院門診,未料竟診出彌漫性帶狀皰疹感染,經住院施藥雖獲控制,但仍需復健治療。南投醫院指出,黃男起初以為頭疼、暈眩只是感冒,想說吃診所開的藥就好,沒想到,病況卻急轉直下,左耳疼痛,還冒出一顆顆小水泡,左半邊臉部也不受控制,甚至麻痺到沒有知覺,誤以為是中風,到院檢查才發現是帶狀疱疹感染所致。帶狀皰疹就是俗稱「皮蛇」,多為幼時感染全身性水痘後康復,但因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ZV未消失躲在被根神經節,待年老或免疫下降時發作,因沿著神經分枝分佈的皮節長水痘,導致神經疼痛,嚴重恐影響器官正常機能,且產生後遺症。該院感染科主任廖嘉宏更表示,黃男不僅是一般帶狀皰疹,而是帶狀皰疹引發內耳前庭神經炎病變,更因免疫力低下,造成全身瀰漫性出疹,因此他的「皮蛇」不僅繞了一圈,而是全身都出診,還併發出現暈眩、左側顏面神經麻痺等後遺症。而帶狀皰疹多由單一神經節引起,一旦發作多於身體單側,但像黃姓患者這樣,兩側神經節甚至全身同時發作,相當少見,所幸他及時住院隔離,並施用抗病毒藥物,症狀迅速獲控制,但引發左側顏面神經麻痺的後遺症則需復健治療。但廖也說,帶狀皰疹所造成的後遺症,經復健後可能改善,但也可能終身受損,影響日常生活,因此建議成人尤其是50歲以上的民眾,應自費接種帶狀皰疹疫苗,以預防水痘病毒攻擊;南投醫院則表示,民眾可透過門診諮詢相關接種建議。
-
2020-10-15 醫聲.疫苗世代
成人疫苗/水痘傳染力比新冠病毒還高! 初期症狀類似感冒,做1件事可避免再發成皮蛇
現在新冠肺炎的疫情讓人心惶惶,但你知道嗎?水痘的傳染力比新冠病毒還高很多!台大兒科醫師吳其穎在youtube頻道「蒼藍鴿的醫學天地」提到,每個人一生感染水痘的機率高達95%,且傳染途徑除了接觸、飛沫還有空氣傳染,如果和患者同處一空間且沒有免疫力,感染水痘的機率是85-90%。而且疫苗並非終身免疫,其保護力隨著時間拉長也跟著下降。 曾得過水痘 免疫力差就會再發成皮蛇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一旦得過,水痘會終身潛伏在背根神經節內,在人體免疫力不好時復發形成帶狀泡疹,俗稱皮蛇。如果沒有抗體又接觸到皮蛇患者,有15%機率會被病毒感染,形成水痘。一開始症狀類似感冒,如發燒、頭痛、喉嚨痛、全身虛弱等,2-5天後開始出疹,通常從頭部往軀幹以及四肢蔓延,皮疹分為丘疹、水泡、膿泡、結痂四階段,通常很癢,一不小心抓破容易造成細菌感染,也可能會永久留疤。全台1/3都可能罹患 兒童風險最高若小時候得過水痘,等於留下一輩子的隱憂,且水痘具高度傳染性,罹患孩童需視嚴重情況在家或醫院隔離,且家中沒得過水痘的成員都可能被傳染。根據疾管數統計2020年1月到5月,全台灣平均每個月大概有677位水痘就診人次,其中多半是5-9歲兒童。吳其穎醫師指出,台灣約有1/3人口有罹患皮蛇的可能,除了急性期疼痛,最可怕的是神經痛在泡疹消失後可能持續,演變成慢性,持續數月甚至數年的帶狀皰疹後神經痛(PHN),有患者形容如火燒、電擊、針刺般的感覺。 水痘疫苗最有效防範 接種兩劑保護力高達98.3%目前最有效的預防方法就是水痘疫苗,一歲時會先接種第一劑例行公費疫苗,4-6歲後可以依醫囑自費接種第二劑。第二劑疫苗可以在小學入學前跟公費MMR和四合一疫苗一起接種,若已超過13歲且未得過水痘,建議可以自費接種兩劑。吳其穎醫師說,因為第二劑屬自費施打,大家普遍重視不足。根據美國為期10年的觀察型研究指出,接種兩劑的保護力可以到98.3%,跟只接種一劑的比起來可以降低70%的感染風險。 水痘疫苗非終身免疫 建議打第二劑提高保護力水痘疫苗的防護力雖然佳,但保護力會隨時間下降,不是打過疫苗就會終身免疫,吳其穎醫師提醒,接種一劑疫苗後,還是有3%兒童感染,如果沒有第二劑疫苗提供更多的保護力,到青少年時期或成年,還是有機會感染水痘。去年年底就有17起水痘群聚,其中有4起高中生案例,今年初師大宿舍也有14起群聚案例,不限於兒童,且一人得到,就有可能爆發群聚染。近期因疫情關係,可能降低家長帶孩童至醫療院所接種疫苗的意願,建議可以先行預約,或是至衛生所施打,減少在大型醫療院所的等待時間,減少相關風險。(圖文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延伸閱讀: 眼睛也會「長皮蛇」! 醫警告這2種人發生率高 皮蛇圍身體一圈會致命?延誤治療,這件事比死亡更恐怖
-
2020-10-13 科別.心臟血管
小鬼猝逝主動脈剝離引注意! 45歲運動健將以為感冒險死
36歲藝人小鬼黃鴻升猝逝,讓人注意到平時無症狀、猝死率高的主動脈剝離等心血管疾病。許姓建築事務所高階經理是運動健將,一周跑步3天,不熬夜,自認沒有三高,2017年底寒流來襲,當時45歲的他出現全身無力、畏寒、咳嗽,以為感冒,直到呼吸困難、喘就醫,查出為主動脈剝離,經手術救回一命。許男術後戒菸、服藥、控制血壓,並定期回診追蹤,病況穩定,今天在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慶生,並現身說法,提醒有潛在風險的民眾要多注意。中山附醫心導管室主任蘇峻弘說,主動脈剝離大多好發在45歲到79歲男性,男多於女,最主要風險因子為高血壓,許姓男子發病時只有45歲,又有定期運動,看似並非高風險族群,但有長期抽菸、可能有高血壓不自知,加上天氣驟冷等危險因子導致主動脈剝離。蘇峻弘提醒民眾,主動脈剝離非常急促且危險,急性期以出現「強烈撕裂性胸痛」為主,延伸到背部或脖子、半身麻痺,甚至休克昏迷,嚴重者會引發腦中風、急性心衰竭等,猝死率高。許姓男子說,他讀大學開始抽菸,菸齡超過25年,當兵後愛上跑步,養成一周運動3次習慣,尤其假日都清晨五時起床練跑,35歲後當主管就不熬夜,飲食正常,健檢也正常,沒有高血壓、糖尿病及高血脂等病史。2017年12月寒流來襲,許姓男子突然感覺無力、畏寒、咳嗽到診所求診,起初被診斷感冒而接受藥物症狀治療,因工作因素還搭機赴澎湖,但三天後症狀惡化為虛弱、胸悶合併呼吸困難,提早返台就醫。蘇峻弘說,許男在心臟內科門診時,經判讀心電圖後懷疑心肌梗塞,建議直接轉至急診,但因無嚴重胸痛,也沒有轉移至背部的疼痛典型症狀,立刻安排緊急心導管檢查排除後,經主動脈攝影發現是主動脈剝離,醫療團隊立刻緊急照會心臟外科主任吳怡良,經許男同意緊急手術治療。許男術後病情逐漸穩定,經過18天住院調養及休息,傷口癒合良好才出院,這次住院也讓他驚覺其實早就有高血壓的問題,抽血報告也顯示有輕微的高血脂、高血糖及高尿酸血症而開始積極服藥控制,並且戒菸,至今已穩定的門診追蹤將近三年,血壓、血脂、血糖及尿酸控制相當穩定,也不曾在有明顯胸悶痛症狀。
-
2020-10-1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研究:新冠肺炎流感化 沒疫苗難達成群體免疫
根據今天公布的研究報告,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患者二次感染時,可能會出現更嚴重的症狀,證實了人類可能會不只一次感染這種可能致命的疾病。法新社報導,一篇刊登於「刺胳針傳染病期刊」(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的研究報告描述了美國首起再度感染COVID-19的確診病例,並指出接觸過病毒不保證未來能免疫。這名患者是25歲的內華達州男子,他是在48天內感染兩種不同的SARS-CoV-2變種,且二次感染的狀況比第一次嚴重,必須住院供氧治療。SARS-CoV-2是引發2019冠狀病毒疾病的病毒。這篇研究報告提到全球另4起再度感染確診病例,比利時、荷蘭、香港與厄瓜多各有1例。專家說,再度感染的可能性恐會對全球抗疫方式產生重大衝擊,尤其是可能會影響疫苗研發,而疫苗是目前藥學研究亟欲追求的聖杯。美國內華達州公共衛生實驗室(Nevada StatePublic Health Laboratory)研究人員潘多里(MarkPandori)說:「再度感染的可能性將對我們對COVID-19免疫的了解產生重大影響,尤其是在缺乏有效疫苗的時候。」研究報告主要作者潘多里說:「我們需要做更多研究來了解,人類在接觸到SARS-CoV-2後免疫期有多長,以及為何一些二次感染案例雖罕見,引發的症況卻更嚴重。」研究報告作者表示,這名美國患者二次感染時可能接觸到高劑量的病毒,因此引發更劇烈的反應;或者,他感染的可能是更致命的病毒株。另一個假說是這是抗體依賴性免疫加強反應(antibody dependent enhancement)機制,也就是抗體實際上會讓之後的感染更加嚴重,像是感染登革熱的狀況。研究人員指出,每種二次感染狀況都很罕見,在全球數千萬起COVID-19確診病例中,再度感染僅有少數幾例。由於許多病例都是無症狀,一開始不太可能驗出陽性,因此無從得知一個COVID-19確診病例是首度或二次感染。耶魯大學免疫生物學和分子、細胞與發育生物學(Immunobiology and Molecular, Cellular andDevelopmental Biology)教授岩崎明子(AkikoIwasaki)發表評論時說,這些研究發現可能將影響公共衛生措施。她說:「當更多二度感染病例浮現時,科學界將有機會進一步了解防護力的關聯性,以及自然感染SARS-CoV-2引發那種免疫程度的頻率。」沒有參與研究的岩崎明子又說:「這個資訊是了解哪些疫苗可以越過門檻達成個體與群體免疫的關鍵。」「華爾街日報」報導,研究人員表示,醫學文獻中的案例日增,加強證明至少在一些案例中,對SARS-CoV-2產生免疫的情況可能只會維持一小段時間,類似冠狀病毒造成感冒的情況。研究人員也表示,二度感染案例意味著要在沒有疫苗下達到對COVID-19的群體免疫恐怕極具挑戰。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大衛格芬醫學院(David Geffen Schoolof Medicine)楊教授(Otto Yang)說:「這確實讓人嚴重懷疑自然感染病例無法讓我們有群體免疫。」
-
2020-10-13 新聞.健康知識+
按壓腋下會痛?恐是自律神經失調、心肌梗塞高風險群!專家教你「10秒這樣按」幫身體排毒
現代人長時間埋首案前,長期姿勢不良讓身體、肩頸都好~緊、好痛,不僅使血液循環惡化,還會影響淋巴循環!淋巴是什麼?淋巴系統是由淋巴、淋巴管與淋巴結所組成的循環系統。淋巴為富含白血球的透明液體,白血球為免疫系統的重要一角,透過淋巴循環可清除體內老廢物質、維持身體免疫力以抵抗病原體。在肌肉的協助之下,淋巴系統可以將液體輸送通過身體。按按腋下,會痛就可能是疾病高風險群因腫瘤、發炎、感染、手術或放射治療後都會導致局部淋巴循環不順、使淋巴液不正常堆積,引起發炎反應。按按腋下,會痛?那可能就表示腋下的淋巴已經阻塞了!而且還有可能引起自律神經失調、肩頸痠痛、頭痛、肌膚狀況變差、以及心肌梗塞(特別是腋下有硬塊)等等狀況。日本經絡整體師朝井麗華在其著作寫道,99%的人都有「腋下淋巴阻塞」的問題,而腋下有著淋巴結,是肩頸淋巴液聚集的地點。若姿勢不良,造成的肩頸僵硬、肌肉緊繃就會使腋下周遭的血液循環和淋巴循環變差。而「腋下淋巴阻塞」使腋下,及其周邊的肩頸、手臂、背,甚至內臟部位的血液流動不順、進而導致肌肉僵硬;血液不流通,易成手腳冰冷、內臟虛寒的體質;血液循環差,讓氣色變差、皮膚暗沉等等,肌膚也大受影響;而體內多餘的水分、老廢物質無法排出、造成身體浮腫;淋巴液中的白血球阻塞,造成免疫力低下、百病叢生。朝井麗華表示,若「腋下淋巴阻塞」,可以試試以下3招,不僅可以促進排毒,還能豐胸!(1)將右手的拇指放在左邊腋下中間,其他4根手指放在腋下後(2)像是抓住腋下般,輕輕揉捏至少10秒(3)4根手指再慢慢往下移動,並一個位置至少揉捏10秒還可以改善落枕落枕時,想要試著轉轉頭、動動身體來舒緩,但有可能越動越嚴重!朝井麗華認為,落枕並不是睡姿差、或是枕頭不適合,其實可能就是因為腋下、肩頸肌肉過於僵硬,進而拉傷脖子。因此可以試試以下3招,減緩落枕不適的狀況:(1)揉:將拇指以外的4隻手指頭併攏,揉捏落枕那側的腋下(2)順:按壓穴道「手三里」後馬上用手臂畫大圓(3)動:將落枕那邊的手臂打直、拳頭往天空舉起;接著將手肘往後拉伸10秒、且重複3回合延伸閱讀: 存活率不到10%,他卻把癌末當重感冒!43歲猛男CEO:別讓負能量,養大你的癌細胞
-
2020-10-12 養生.聰明飲食
冰過的飯都好乾?因為你放錯地方!五星稻米大師教白飯保存法,及如何煮出彈牙白飯
日本的米飯總是給大家留下「晶瑩剔透、Q彈」的印象。而現在無法出國,就更想念日本的米飯了~ 而日本人不僅將煮飯煮到極致,對於白飯冷藏也有一套。最近,日本農會組織「JA全農」在推特上發表貼文「煮好的飯禁止冰冷藏禁令」引起廣大日本網友討論。一直都覺得冷藏過後再加熱的白飯好乾、好難吃,原來是自己的保存方法不對!白米中約有8成是澱粉 澱粉一旦老化就會變硬日本農會組織接受採訪時表示,米飯中的澱粉在5℃左右的低溫下會漸漸老化、變硬,且不只白米、玄米也是相同道理。所以將煮好的米飯放進冷凍庫保存,就保有原本米飯的美味。聽聽看專家怎麼說: 白米中約有8成是澱粉,煮飯時,白米以水加熱便會膨脹、進而有彈牙口感。 但是吃不完的米飯放入冷藏後,總是覺得很難吃、很乾,其實是因為冷藏的溫度約在2~5度左右,這溫度正好是澱粉容易退化、老化的溫度。因為冷藏會去除白飯中的水分,造成米飯的口感變成未煮前、硬梆梆的狀態...而「冷凍保存」可以將白飯的美味鎖住,並長時間維持!冷藏會讓水分流失,讓米飯口感變成未煮前、硬梆梆的狀態(圖片來源:節目截圖)米飯冰冷凍3大訣竅1.煮好就冰冷凍2.米飯平鋪保鮮膜、中間留點空洞後包起3.最後用鋁箔紙將2包住 但也要注意,日本五星稻米大師講解提醒,剛煮好不久、稍微去除熱氣後的米飯,這時放入冷凍庫最好。 而不是就把米飯裝進保鮮盒,丟入冷凍庫而已!專家的作法是:先將米飯在保鮮膜上將鋪平、包起來後,再用鋁箔紙整包包住,「不要包得像球狀,否則加熱時中間的溫度會不平均。」用鋁箔紙包住可以提高3成冷凍速度,而且米飯品質也更不易下降。 想吃時,將米飯從冷凍庫拿出來後,將鋁箔紙、保鮮膜取下,用微波爐的加熱模式以500W,加熱3分鐘即可。 但已經冰在冷藏的乾巴巴米飯也不要氣餒,可以試著加進牛奶、起司、培根、高湯塊做成義大利燉飯!米飯怎麼煮最好吃 五星稻米大師教你這樣做日本五星稻米大師、日本料理研究家澁谷梨絵建議,煮飯注意以下5點,就可以煮出香甜的米飯: 1.用量杯量米量杯裝入滿滿的米後,用手掌輕握住量杯,用杯底稍微輕敲桌面,讓米塞滿量杯的縫隙。之後再用筷子等物品,輕輕刮除超過杯子、多餘的米。 2.洗米不須洗得太乾淨洗米的技巧在於,讓水流通過每一粒米即可。且不需要洗得太乾淨,洗米水呈現微濁的水狀即可。之後,在常溫下使其放置在濾網上3~5分鐘,將多餘的水濾除。 3.米跟煮飯的水1:1確實計米與水的量為1:1。且煮飯水建議使用軟水(編按:一公升水當中的鈣與鎂等金屬離子的含量在120毫克以下者為「軟水」,超過者稱「硬水」)。 4.米泡水先放入冰箱冷藏2小時新米(編按:當年種植採收的稻米)表皮較硬,建議泡水2小時左右,而舊米(編按:前一年儲存的稻米)泡約30分鐘。 5.煮好飯後,15分鐘後再開蓋,讓水份充分被米吸收 資料來源:JA全農が「炊いたごはん冷蔵禁止令」を発出! 保存は“冷凍”がいい理由とおいしい解凍方法を聞いた全農広報部【公式】日本の食を味わう 延伸閱讀: 存活率不到10%,他卻把癌末當重感冒!43歲猛男CEO:別讓負能量,養大你的癌細胞
-
2020-10-10 養生.聰明飲食
控制血壓、預防腎結石...這種果汁功效驚人 運動後喝效果更好
減肥瘦身時還能兼顧增強免疫系統的水果就屬檸檬啦!檸檬這種水果,沒有辦法直接生吃,卻可以拿來應用在生活各種地方,甚至是減肥也可以利用喝檸檬水,達到替代高糖份手搖飲,達到減肥的功效;我們常見餐廳裡都使用的檸檬水,切一小片放在水裡增加水的層次感,讓顧客感覺水被升級了!由於檸檬去除異味的能力強,除了常常會在海鮮料理中看到,還可以用沾滿檸檬水的棉球來去除冰箱裡的異味。當然,檸檬這種水果沒有辦法直接吃,最直接攝取的方法,就是炸一杯檸檬汁了。可別小看一杯檸檬汁,它的功效可是多到嚇人,不僅可以幫助病人控制血壓、減輕頭暈和噁心的症狀、補充身體所需要的礦物質或是預防腎結石等,好處多道說不完。不過你知道嗎?運動完喝上一杯檸檬汁,對於人體可是有極大的好處。運動後喝檸檬汁的好處1. 促進免疫系統檸檬汁之於人體就像是催化劑,它可以加快人體吸收維他命C的速度。對於剛運動完快速流失身體能量的你來說,每天喝一杯檸檬汁可以幫助人體儲備所需要的「緊急能量」,將流失的能量迅速補回。2. 強化韌帶並防止扭傷如果你跟小編一樣非常喜歡運動,看到這點想必非常開心。當因受傷而無法從事心愛的運動,這種想見卻又不能見的傷痛小編最了解啦!檸檬汁可是有幫助你避免運動傷害的功效,強化你的韌帶機能,降低扭到腳的機率。另外,檸檬汁本身就是酸性,它可以使身體消除體內過多的酸,預防乳酸的堆積。因此久未運動的朋友,若你某天突然大量活動,想要避免隔天起床全身痛得像是被拆解,趕快大口喝下檸檬汁就對了!3. 有助於減肥 同時增加能量如果你正在減重,運動過後嘴巴想來點水以外的味道,但手搖杯卻是減肥的地雷食物,那你不妨用低熱量的檸檬汁代替。冰冰涼涼的檸檬汁,絕對可以解決你運動過後的口渴,還可以加上一些天然的蜂蜜,調和一下,風味絕佳。用檸檬汁搭配重訓減肥還有個好處:維持你的肌肉張力,同時達到減肥的功效喔!4. 幫助補充水分運動時的隨水壺,可以替換成檸檬水,讓你可以在運動時邊獲得礦物質鹽的補充,不會增加任何熱量。提醒你,要記得稀釋一下檸檬水,才不會傷胃喔!5. 抗菌力道增強檸檬汁很神奇,可以幫助身體殺死體內的細菌,減少生病感冒的機會。這樣一來,對於還未養成規律運動習慣的你,就不會漏掉任何一堂健身課程,如期的出現在運動教室啦!6. 促進血液循環檸檬汁可以幫助心臟的謝液循環,讓你的體內系統更有效率的運送新鮮血液,可以幫助你縮短重訓時,組數與組間的休息時間,更快的恢復身體狀快,達到健身效能。看了這麼多檸檬汁的好處,是不是覺得很神奇呢?檸檬汁對人體可說是相當的好,也是運動者的好夥伴。攝取的方式也很多,你可以參考以上的方式,或運用創意,發明自己獨特的飲料。※本文摘自SuperFIT,原文「減肥與免疫系統:來一杯這種果汁,快速去除運動後的痠痛」
-
2020-10-09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換季造成喉嚨痛 醫:3種原因造成 按這些穴位助改善
秋冬換季一不小心就喉嚨痛,不知道是唱卡拉OK太過忘我,還是忘了現在溫差大,等到覺得冷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中醫師表示:「造成喉嚨痛有三種可能,分為實火、虛火和勞損型喉嚨痛,要先了解是什麼類型才能對症下藥!」。實火型喉嚨痛多半是由外在因素引起的喉嚨發炎,比如說油炸類食物、辛辣類食物等等的,甚至可能是感冒病毒的關係。改善方式:來一杯菊花茶,或者吃羅漢果都可以緩解這一類的喉嚨不適。虛火型喉嚨痛這種類型的喉嚨痛大多是因為生活習慣導致的,比如說熬夜、過度疲勞等等。改善方式:泡一壺胖大海或者是五味子茶可以舒緩不適。勞損型喉嚨痛長期需要使用嗓子的職業,比如說老師、歌手等等都容易遇到的喉嚨痛類型。改善方式:泡蜂蜜水或薄荷茶都能讓喉嚨舒服一點。另外,中醫師也建議喉嚨痛的時候,可以藉由穴道按摩來緩解身體上的不舒服列缺穴:舒緩咳嗽、喉嚨痛。合谷穴:有退熱消炎的作用,是止痛要穴。曲池穴:針對口渴、喉嚨痛和牙痛很有效果的穴道。※來源出處:扶原中醫診所台中院區
-
2020-10-09 該看哪科.婦產科
懷孕荷爾蒙壞情緒 運動上課增信心
「很多時候孕媽咪也未察覺自己的身體在慢慢改變,其實從懷孕第二個月開始,就會覺得力不從心,甚至認知功能下降,對環境過於敏銳,以前不覺得吵雜的環境變得難以忍受,連平時游刃有餘的事都可能疏漏,孕媽咪低落的情緒可想而知,甚至會自責不已,其實這些狀況都是荷爾蒙變化所造成。」—冬青心理治療所臨床心理師陳以儒表示。生兒育女是人生大事、是家族喜事、在少子化的現代更是社會要事。但懷孕的過程不容易,尤其荷爾蒙變化會導致孕吐、疲累感加劇、體力變差等身心變化,讓孕媽咪焦慮不已。另外,太多難以查證的資訊來源,包括網路資料或親友們提供的訊息,也會增加孕媽咪的焦慮及困擾。當這些壞情緒沒被察覺及解決,就可能從焦慮演變成憂鬱。而憂鬱的情形不只會在懷孕時期出現,其至會延續到新生兒出生後,嚴重者還可能患上周產期憂鬱症。臨床心理師陳以儒建議要多給予「能解決問題的方案」,並以「我們一起…」為開頭,避免使用「你應該…」這樣的句子,才能讓孕媽咪感受到大家願意與自己共同面對,而不是被要求孤軍奮戰。 陳以儒建議孕媽咪們,網路上有太多訊息混雜著正確及錯誤的知識,包括孕婦需要補充什麼營養素?是否能吃感冒藥等,若有疑慮可以直接詢問醫護人員獲得正確答案;並試著調整心態,把親友們提供的訊息當成「關心」,至於要不要執行仍需保有自己的主導性,多參與社區心理衛生中心、醫院媽媽教室及月子中心的孕產期相關課程,讓準爸媽有更完整的心理準備迎接寶寶到來。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提供心理諮商、資源轉介、成長課程、教育訓練等心理保健服務。在你需要的時候,心衛中心始終都在。諮詢專線:(02)3393-7885(請幫幫我),每週一至週五09:00-22:00官方網站:https://bit.ly/3iKlCga粉絲專頁:https://bit.ly/3jHPtqO孕產期身心調適及憂鬱防治衛教資源:https://is.gd/g9dLfK面對焦慮不安的情緒又該怎麼辦?陳以儒認為,焦慮的當下可以試著轉移注意力,改做自己喜歡的事、與關係良好的長輩及有經驗的好姐妹聊聊自己的心情,或者適度的做一些和緩的運動,透過運動產生的腦內啡,能讓孕媽咪覺得心情愉快、更能勝任「媽媽」這個角色;若發現壞情緒已造成生活干擾請告知婦產科醫師協助安排心理諮商或轉介身心科門診。陳以儒最後強調「孕媽咪照顧好自己的情緒,就是給孩子最棒的禮物!」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25
-
2020-10-08 養生.抗老養生
寒露後氣溫降空氣乾,感冒病毒致病力增強!早餐多吃溫熱食物
今天(8日)是寒露,在廿四節氣排第十七,是冷熱交替的節氣。過了今天,告別酷暑,養生保健要重新調整了。中醫師陳明和說,寒露後氣溫較白露時更低,露水更多,原先地面上潔白晶瑩的露水快要凝結成霜了,且帶寒意,故名。寒露後,天氣漸漸涼起來,雨季結束,天氣常是晝暖夜涼。感冒病毒致病力增強 注意肺臟、心臟及腦血管疾病寒露後,氣溫下降、空氣乾燥,感冒病毒致病力增強,稍不留意極易致傷風寒,造成上呼吸道感染。此季節最要注意的是肺臟、心臟及腦血管疾病,如中風、老年慢性支氣管炎、哮喘、肺炎等疾病復發。老人及幼童應安排好日常生活起居,開始穿長袖衣褲,以避寒露節氣的外感邪氣,就能預防節氣所致疾病。陳明和說,熱冷交替,陰陽之氣開始轉變,陽氣漸衰,陰氣漸生,人體也會感應自然界變化出現特有病機:祛寒濕或寒燥之邪侵犯肺胃臟腑。當身體感受到初秋涼風加上雨露的濕邪,則易因「寒濕」侵襲肺胃,引起頭痛頭重、全身痠痛、咳嗽有痰而清、胃脹悶、食欲不振,大便稀溏等症候,宜用祛風散寒濕的薑蔥湯來祛寒濕。秋末轉燥,不宜熱補唯愈近秋末,寒氣愈重,濕邪減而燥邪增,寒濕轉成「寒燥」侵肺胃,會有頭痛畏寒、咽乾、鼻燥肌膚乾燥,咳嗽無痰,或痰黏咳不出,甚至用力咳而有血絲,氣逆喘息而口乾渴,胃脹悶,大便乾結等症候,則不可再食生薑、蔥、蒜頭類,需改以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杏仁、麥門冬、玄參、桔梗等滋陰潤肺燥的藥物來治療。唯芝麻不可過量,以免更化燥傷陰造成聲啞及乾咳不已。另一方面,早餐多吃溫熱食物,最好喝熱粥,像甘蔗粥、玉竹粥、沙參粥、生地粥及黃精粥等。因粳米、糯米均可健脾胃、補中氣。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多吃紅棗、蓮子、山藥、鴨、魚、肉等。台北醫學大學藥學系教授楊玲玲也說,台灣不像大陸中原地區四季分明,秋分時節即已有寒意。因此,寒露後不宜熱補。可用山藥燉枸杞及排骨等,山藥本身含有多醣類,有益身體。若在寒露即用羊肉爐等熱補,恐怕身體也受不了。【報導/記者張耀懋;諮詢/中醫師陳明和;出處/2008-10-08聯合報】(編註:文中受訪者職稱或有變更,敬請包涵)
-
2020-10-08 養生.聰明飲食
秋燥養生指南:忽冷忽熱的秋天,靠吃提升免疫力
秋天的天氣忽冷忽熱,除了容易不小心感冒以外,還有討厭的過敏。日夜溫差大加上「秋燥」的威力,過敏兒的症頭也開始發作,呼吸道過敏的人會咳嗽、流鼻水等等,皮膚過敏的人會皮膚乾癢、蕁麻疹等等,身為過敏兒一員每次換季都是第一波有感民眾。中醫師表示「秋天是適合養生的季節 ,遇上秋燥健康從吃開始」,所以在秋天更需要吃補養生,把自己顧得臉頰紅潤、健健康康。現在來看看好吃兼顧養生的食物,適合在涼涼的秋進補一番吧!1.蜂蜜甜甜的潤燥養生,對於潤肺止咳很有效果,不過只適合乾咳久嗽的類型,如果有痰的咳嗽就不適合吃蜂蜜囉!另外蜂蜜也能改善皮膚乾燥的問題,容易皮膚乾燥的人可以趁秋季好好甜一下。2.山藥可以滋陰養肺、調整代謝,重點是澱粉含量低,吃了也不怕發胖,天氣冷來一碗四神湯再好不過了~3.南瓜有潤燥的效果外,還富含豐富的β胡蘿蔔素,經過人體消化轉換後可以形成維生素A ,保護呼吸道黏膜的健康。4.梨子可以清熱解毒、潤肺止咳,是對抗秋燥的好幫手。榨成果汁後加入蜂蜜,對滋潤喉嚨的效果更好喔~偷偷告訴你,宮裡的娘娘最喜歡的冰糖燉雪梨,除了止咳外還可以保養喉嚨。5.銀耳含有豐富的胺基酸,具有潤肺生津、緩解皮膚乾癢的效果。非常適合拿來製作甜湯的銀耳,可以製作成桂圓銀耳湯、冰糖雪梨銀耳羹等等美味的甜湯。秋天是螞蟻人正大光明吃補的季節,大家已經等不及要吃嗎?來源出處:扶原中醫診所
-
2020-10-0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肺炎後首見兒科病房滿床 醫師:看到防疫警訊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在臉書上表示,今天首次看到新冠肺炎以來,兒科病房占床率達到100%,認為這不是一件好事,代表大家的防疫都已經鬆懈,但是秋冬新一波的新冠肺炎疫情即將來臨,如果這麼鬆懈,恐怕很難像之前一樣,安然度過疫情。謝宗學的發文,也引發意見討論,台中榮總的醫師表示,「我們兩周前就爆掉了」,也有人表示,診所裡面的兒科患者早就人滿為患。今年初爆發新冠肺炎疫情,引起民眾一陣緊張,大家請洗手、戴口罩,也使得一些感染疾病相對的降低許多,像是腸病毒、諾羅病毒、感冒等,但是隨著國內疫情的緩解,大家的警覺性也跟著降低,加上目前正值氣候變化、季節交替時間,各家醫療院所的病人又多了起來。謝宗學今天在臉書上表示,因為自己負責急診兒科,上班後都會例行的看一下兒科病房的情況,如果急診有兒科病人進來,狀況需要的,就要進入病房。但是今天看到病房的情況,讓他嚇了一跳,醫院出現新冠肺炎以來,首度的兒科病房100%滿床。他表示,兒科住院病人大多是急性感染症,跟成人科多是慢性病不同。兒科病房超高佔床率,代表許多人的個人衛生防護習慣開始鬆懈,鬆懈程度幾近回到疫情前的水準。因為冠狀病毒、流感、腺病毒、諾羅病毒等都喜愛低溫的環境,對於即將到來的冬季,兒科病房的高佔床率是一個值得警戒的信號。他表示,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尚未緩解,雖然台灣度過一個相對安全的夏天,不表示冬天也能用這樣的防疫態度安然度過。大家應重拾年初的防疫精神,下一階段的挑戰正要開始。
-
2020-10-07 科別.耳鼻喉
老打噴嚏,鼻炎、感冒傻傻分不清? 膳食調養助調養
小王最近半年來只要一打噴嚏就是十幾個連著打,跟放鞭炮似的,還流鼻涕,吃了感冒藥也沒有效果,去醫院一查,居然是過敏性鼻炎。“小時候不過敏,長大了反而過敏了?”小王的疑問,其實很多人都有。過敏性鼻炎與感冒常混淆要解釋這個問題,讓我們先從過敏性鼻炎說起。過敏性鼻炎又稱變應性鼻炎,是以鼻癢、打嚏流清涕、鼻塞等為主要症狀的一種疾病,屬於鼻腔粘膜的變應性疾病。一年四季均發病者稱常年性變態反應性鼻炎,僅在固定的季節中發作者稱季節性變態反應性鼻炎。前者主要由屋內灰塵、蟎蟲、黴菌及棉絮等引起,後者主要由花粉引起。過敏性鼻炎在發病上沒有性別差異,發病與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和變應原的密切接觸有關。很多人並不把過敏性鼻炎當回事,而其實,過敏性鼻炎長期反復發作,可伴發支氣管哮喘、鼻竇炎、分泌性中耳炎、過敏性咽喉炎、鼻息肉、鼻出血、嗅覺障礙、失眠、記憶力下降等問題。隨著城市生活日趨現代化,汽車尾氣、化妝品、裝飾材料和食品添加劑等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或者被我們接觸到,這些因素都成為引發過敏性鼻炎的主要原因。由此也可以解釋小王的疑問,小時候不過敏,不代表長大以後不會患上過敏性鼻炎。過敏性鼻炎與感冒如何區分呢?要知道,錯誤的方向,即便吃再多的藥,不會見好,因為治療的方向從一開始就錯了。要辨別過敏性鼻炎與感冒可以看五點——1.打噴嚏的次數:一般來說,得了感冒雖然會打噴嚏,但次數並不多,更不會連續打十幾個甚至幾十個,而過敏性鼻炎的症狀之一就是連續打噴嚏。2.鼻癢:感冒時,鼻子並不會很癢,鼻塞較為常見。但如果得了過敏性鼻炎,患者的鼻腔與咽喉都會發癢,甚至出現眼睛、面頰部位皮膚的瘙癢。3.流清水鼻涕:感冒初期會流清水鼻涕,但量一般不多。過敏性鼻炎恰恰相反,患者在打噴嚏的同時,還會流大量的鼻涕。4.病程不同:感冒的病程較短,通常1-2週。過敏性鼻炎發病持續時間較長,而且反復發作。5.其他不適:感冒是由於人體免疫力下降,病毒或細菌侵入導致呼吸道感染。因此,在感冒的同時,還會並發一些全身症狀,比如發熱、頭暈、頭疼、全身無力、肌肉酸痛等。過敏性鼻炎發作時並不會出現這些全身症狀。治療過敏性鼻炎,中醫、西醫均有方法根據中醫臨床辨證,過敏性鼻炎可歸納為三個證型,中醫主要以中藥湯劑辨證施治。肺氣虛寒型鼻癢:噴嚏連連,大量清涕,鼻塞不通。全身症見倦怠懶言,氣短音低,惡風怕冷,或有自汗。舌質淡紅,苔薄白,脈虛弱。肺脾氣虛型鼻塞:鼻涕清稀或粘白,淋漓而下,嗅覺遲鈍。伴頭重頭昏,氣短,怯寒,四肢困倦,胃納欠佳,大便或溏。舌質淡或淡胖,舌邊或有齒印,苔白,脈濡弱。腎陽虛弱型鼻癢:噴嚏連連,清涕難斂,早晚較甚。伴四肢不溫,面色淡白,精神不振。或見腰膝酸軟,小便清長,夜尿多。舌質淡,脈沉細弱。嚴重過敏性鼻炎則一定要配合西醫治療,以免延誤病情。西醫治療方法主要外用糖皮質激素,口服抗組胺藥、抗白三烯藥、脫敏治療等。如何預防過敏性鼻炎如果要用一句話總結,過敏性鼻炎最好的預防措施是了解引起自己過敏的物質,即過敏原,並儘量避免它。滲透到生活中,有一些細節可注意。1.良好的生活習慣:注意勞逸結合,防止受涼,加強鍛煉,增強體質,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2.生活環境:防止室內黴菌和霉變的發生,地毯、沙發、窗簾要常吸塵和清洗,以防螨蟲和織物纖維引起過敏。經常清洗空調防塵罩,以防灰塵和病菌引起過敏。搞好環境衛生,消滅蟑螂以防蟑螂排泄物引起過敏。3.避免接觸過敏原:家中不養寵物,動物皮屑易致敏;遠離花粉;平時少食用海鮮食品。新家具和新裝修房屋,通風一段時間後入住,以防甲醛和苯引起過敏。過敏性鼻炎如何自我保健1.每天黃芪30克泡茶飲,可提高機體免疫功能。2.雙手魚際合掌摩擦至發熱後,用雙手魚際沿鼻側從迎香穴至鼻根部反复摩擦5分鐘,早晚各1次,具有疏通氣血、通利鼻竅功效。膳食調養【蔥白紅棗雞肉粥】原料:紅棗10枚(去核),蔥白5莖,雞肉連骨100克,芫荽10克,生薑10克,粳米100克。作法:將粳米、雞肉、生薑、紅棗先煮粥。粥成再加入蔥白、芫荽,調味服用,每日1次。主治:肺氣虛寒型過敏性鼻炎。【山藥大棗糊】原料:山藥150克,大棗10枚。作法:將山藥150克切成小塊;大棗10枚,去核,同放入盤中,置鍋內蒸,至山藥已軟,搗成泥糊狀食用。主治:肺脾氣虛型過敏性鼻炎。作者:鄭榮華(作者為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耳鼻喉科主任、副主任醫師)(來源/轉載自《文匯報》)
-
2020-10-06 癌症.癌友加油站
從不生病的他感冒了,拖很久都不好還開始痛!一檢查竟確診鼻咽癌…
壓力大崩盤有了孩子之後,卡斯柏背著我抽菸、不正常作息、給自己很高的期許與壓力,然後,越來越不喜歡笑、吃東西不注意、喜歡吃一種東西就拚命吃不節制、不注重保健……。這些都是當我聽到他罹癌後一直在找的可能答案;為什麼是他?到底為什麼會得癌症?一直到我後來認識更多的癌症患者後才發現:以上種種都可能是觸發的誘因,但不是絕對因素。其實每個人的基因或身體裡都有癌細胞存在,只是看何時或是如何被觸發而已。當時身體看似如此健康的他被診斷出癌症,而且是鼻咽癌第四期,對我來說宛如似晴天霹靂般的打擊,更何況是當事人的他!一開始卡斯柏的不舒服,我們都以為只是單純的感冒,應該是被孩子傳染了。一直以來,我和小孩從來沒停止過吃藥,吃藥已經當吃補的母子倆,竟發現了從來不生病的他居然也感冒了,我還一派輕鬆地提醒他:「趕緊去看醫師,免得我們三個人一直交叉傳染!」於是他乖乖地去看了醫師,但三個月的時間,他看遍各診所的耳鼻喉科,感冒卻一直都未見好轉。大部分的醫師都說只是鼻涕倒流,只要吃藥、休息就好了,唯有其中一位老醫師提醒他說,如果感冒真的太久都不好,最好去大醫院檢查一下。而到了知名健檢診所檢查後,也只發現鼻內有「瘜肉」,可能病況是因此而起……,於是他更不以為意了。沒想到,他後來覺得左側脖子淋巴處開始疼痛,自己也擔心了起來,心想:「怎麼一個感冒拖那麼久都不會好,而且開始會痛?!」噩夢的開始卡斯柏終於決定去大醫院徹底檢查。九月的某一天,他去了公司附近的馬偕醫院做檢查,耳鼻喉科的呂醫師是個經驗豐富的好醫師。初步檢查之後,呂醫師當下立刻跟他說:「我懷疑是鼻咽癌,我想做進一步的病理切片檢查,你下禮拜再來回診看報告。」聽完醫師的話,卡斯柏頓時覺得晴天霹靂,腦袋一片空白,整個人呆坐在診療室的檢查椅上,臉色慘白、全身發軟……,彷彿是過了一世紀那麼久,才在醫師和護理師關心的言語下回神,慢慢起身。但當下他沒辦法立刻和我說這個噩耗,只簡單發個簡訊告訴我:「我下午請假回家休息,我很累……。」不了解狀況的我只回覆他說:「累了就趕緊多休息吧!」我什麼都沒有多想,更沒有想到要打電話關心他一下。回家之後,他也不發一語,隔天還自己打起精神去上班。但,因為擔心,也導致他更沉默了……。一直到禮拜六,他終於憋不住跟我坦白說,下禮拜要去看檢查報告,因為醫師懷疑他罹患鼻咽癌。我乍聽的當下,完全不相信也不擔心,只是懷疑著說:「哪裡有可能?拜託!你身體好到幾乎不生病;而且你家族也沒有癌症病史,那個醫師是不是在嚇你呀!你被騙了啦!」在我極度白痴的樂觀態度下,他也被我逗得開朗了起來,又開始正常的吃喝、放心睡覺,而且也開始跟我一起叨唸著說,「醫師會不會太誇張了……」(事後證明我的白痴樂觀,在這痛苦又艱難的治療過程中,還是起了作用,竟然給他一個莫名的相信力量,這也是我當初開始寫部落格分享抗癌歷程的原因。因為抗癌真的需要樂觀堅持、相信自己,唯有如此,醫師、自己和家人才能發揮極大的力量度過這一切!請大家一定要「永不放棄」!這不是口號,這是我們的親身經歷)。罹癌確診回診看報告那天,他因為緊張擔心要求我陪他一起去醫院,我為了讓他安心,豪邁地說:「當然!一定要去笑一下那個醫師啦!」當天中午我們還先去吃了他最喜歡的刀削麵,緩和情緒後才出發去看報告。或許是因為有了食物的力量(這時候還沒有相信的力量……),他也開始談笑風生,感覺沒那麼緊張了。途中,我接到了在馬偕工作的姊妹淘偷偷打電話跟我說:「我幫妳問過了,卡斯柏真的罹癌了,只是要做更詳細的檢查才能知道是第幾期!他在妳身邊嗎?先不要跟他說好了,免得他不去聽醫師的說明。」聽姊妹淘在電話那端地說著,我當下強裝著冷靜,只是淡淡地回應說:「好呀!感謝妳的關心,我會幫妳轉達的!」掛上電話,我跟老公說:「我有事先請姊妹打聽了,但醫師報告好像沒辦法先看到,我們還是去聽醫師說明吧!」為了不讓他起疑心,我還故意跟著車上的音樂哼著歌,但其實心早已經涼了大半截,並在腦海裡不斷地問自己:「怎麼會這樣?!怎麼會發生在他身上?!怎麼可能?!」●一路上的演出,我想我可以拿金馬獎了。一直到醫院的檢查室之前,他都不知道其實我早就知道報告結果了;因為我怕他崩潰,更怕我崩潰後讓他更難過。到了醫院,他坐上檢查椅準備聽報告結果,我握著他的手……醫師一邊看報告一邊說:「王先生,報告結果是惡性腫瘤。我們可以安排你今天住院檢查,待確定第幾期後,可以立刻開始治療……」我感覺到他的手一緊,臉色大變,但語氣跟我一樣故作鎮定。他問醫師:「可能是第幾期?治癒率有多少?」「這一切都要等檢查結果出來後才知道。我先幫你辦住院吧,你先趕快去辦手續,先不要太擔心,鼻咽癌治癒率很高喔!」呂醫師很專業也很親切的回答著。終於,我忍耐許久的情緒,就在走出診療室的那一刻爆發了!我跟卡斯柏說我要去一下廁所,結果就在廁所內開始崩潰狂哭,腦袋一片空白,只能不停地一直哭一直哭,眼淚不停地流、止不住地流……,但很快地,我恢復了些許理智(我就是那種即使遇到再混亂的狀況,但還是能想到下一步處理動作的性格),我馬上打電話給公公,請他先幫我去接小孩。我還記得,當時已經哭到停不下來的我,是用非常哽咽的聲音跟公公說老公生病的消息,我想他一定被我嚇壞了,因為那時候實在是哭得無法控制,淚水自動不斷湧出,完全沒辦法停下來!為什麼是我?!正當我在廁所大崩潰之際,卡斯柏卻是異常的鎮定,因為他在我從廁所發洩回來之前,一個人已經開始辦理病理切片報告,並先打電話至其他醫院掛號希望複診確認,更已經辦好重大傷病卡的申請手續等等。事情過後,每每回想起來,都覺得他表面雖然看似鎮定冷靜的面對罹癌的打擊,但我相信,若那時他能大哭一場發洩出來,說不定就不會有日後的昏倒事件發生。不過這一切都很難定論,只能說每個人聽到「癌症」發生在自己或家人身上時,恐怕第一時間都無法接受,只能崩潰大哭或是想逃避!(後來在病房聽到許多病友分享,發現每個人的歷程都不太一樣,但大都有「為何是我?!」的衝擊與痛苦過程;從不相信到生氣難過,從極度沮喪到積極治療,整個過程的心情起伏,比搭雲霄飛車對心臟的考驗更大!)關於本書從平凡的人妻到催生台灣癌症免疫細胞協會的成立──《為愛勇敢:不放棄,才有轉機!獻給所有在黑暗中奮鬥的人》講述了一對平凡夫妻抗癌及陪伴醫療的不凡人生歷練,以及生病的小蝦米如何對抗大鯨魚的過程,字字句句,深刻動人!不只完整紀錄了辛苦的醫療之路,更詳實的將臺灣癌症治療推向新境界其背後一段無畏無懼的故事公諸於世。>>購書連結
-
2020-10-05 科別.耳鼻喉
鼻涕爆發的季節來了! 過敏性鼻炎使用鼻噴劑緩解,SOP你都做對了嗎?
「哈啾!」早上起床接觸到冷空氣就一直打噴嚏怎麼辦?許多飽受過敏性鼻炎困擾者,晨起一碰到冷空氣或空氣品質不佳時,會出現不停打噴嚏、鼻塞、流鼻水等症狀,若自行使用鼻噴劑緩解症狀,又該注意哪些小細節呢?過敏性鼻炎難根治 用藥6關鍵要做到食品藥物管理署提醒,過敏性鼻炎是難纏的病症,不易根治,一旦經由醫師診斷為過敏性鼻炎,通常會開立鼻噴劑來緩解症狀,只要配合醫師指示正確使用鼻噴劑,可以讓身體的組織正確地吸收藥物,減緩鼻過敏患者打噴嚏、鼻塞、流鼻水的頻率。因此熟知藥物的使用方法,也是民眾安全用藥的重要關鍵!食藥署特地為大家彙整出以下容易被忽略的鼻噴劑使用小細節。 (1)第1次用藥前,需依照使用說明書建議充分搖動藥瓶,並先對空噴藥數次,直到有藥劑噴出為止,確保噴出量均一。 (2)使用鼻噴劑前要用肥皂洗淨雙手,避免病菌經由噴霧進入鼻腔內。為了確保藥物有更好的效果,建議使用前先擤鼻涕,儘量把鼻腔中多餘的鼻涕清掉,使噴霧能順利進入鼻腔內。 (3)使用時將頭稍微前傾,讓噴霧更容易通過鼻孔到整個鼻腔中。藥瓶朝上,打開蓋子後將噴嘴置入鼻孔內。噴嘴末端為朝向鼻子外側,遠離鼻中隔,有助於將藥品吸入至鼻腔內正確位置。 (4)鼻噴劑在使用的時候,需要注意按壓的力道,儘量維持適當的按壓力道,不要用力過猛,才不會造成鼻腔受傷。 (5)使用完畢後,用清潔乾燥的紙巾擦拭噴嘴以及蓋子,以確保清潔,並記得確實蓋回蓋子。(6)請遵照醫師處方的劑量及頻次使用,未經醫師指示,切勿自行更改劑量。若不清楚用法用量,請向您的醫師或藥師確認。食藥署提醒,在使用藥品前需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若有任何使用藥物的相關問題,請洽詢醫師或藥師,正確用藥才能確保健康喔!(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過敏性鼻炎有7大症狀 太晚發現恐釀哮喘 天氣忽冷忽熱最容易感冒! 藥師獨授7招照顧秘方更快好
-
2020-10-0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入冬新冠肺炎從院內感染開始 指揮中心:戴口罩可避免
國內有感染科醫師認為,入冬以後可能疫情再起,從院內感染開始,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入境感染者確實可能出現「漏網之魚」,所以在社區及醫院,一定要落實保持社交距離,無法保持距離就要戴口罩,相信就可將秋冬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可能性降到最低。莊人祥說,入冬疫情從院內感染開始,屬於「最壞劇本」,尊重專家意見,但指揮中心防疫重心仍以邊境風險嚴管為主。莊人祥強調,除特殊短期商務來台,其餘入境者全數需居家檢疫14天,但該病毒確實難纏,期滿後仍須自主健康管理7天,外出須戴口罩,避免搭大眾交通工具。近期頻傳入境檢疫期滿仍驗出病毒陽性者,莊人祥表示,新冠病毒特性為發病前兩天開始可傳染,發病當天感染力最高,發病第十天無傳染力,確實有病例長達80多天病毒檢測仍為陽性,但其實已經不具傳染性。但仍不可排除病毒潛伏期超過21天可能性,所以莊人祥提醒,民眾一定要在密閉場所帶口罩,避免不小心有未被揪出的感染者走入社區或醫院,造成大型群聚事件,但莊人祥認為,醫院本就需要戴口罩,有基本防護,應可將感染風險降低。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邱政洵表示,臨床已出現不少氣管炎、上呼吸道感染、腺病毒感染,甚至有些因為感冒引起肺炎的案例。疫情流行初期,國人幾乎都能尊循戴口罩、勤洗手等規範,也讓腸病毒、流感幾乎被消滅,當時還有專家笑說「小兒科要沒生意了」,但現在這些疾病慢慢回來了,顯示民眾近期真的是鬆懈了,口罩戴得不如三、四月這麼緊。邱政洵表示,臨床的現象是一大警訊,無論是上呼吸道感染、腺病毒感染或是流感,症狀幾乎與新冠肺炎一模一樣,發燒、咳嗽,第一線根本無力辨別,台灣幾乎沒有病毒,能安心朝過往經驗判定感染性疾病,倘若,發生社區感染,在秋冬這個季節,等於同時宣布醫療體系的崩壞。台灣目前仍採取嚴守邊境的策略,不過目前仍有零星的境外移入確診個案,加上無法排除無症狀感染者的存在,民眾若是沒有在秋冬把口罩戴好、手洗好、社交距離保持好,潛在於社區的個案碰上免疫力低的民眾,就可能讓社區感染一觸即發。邱政洵表示,長庚醫院感控持續不敢鬆懈,戶外篩檢站也不敢撤,也呼籲國人千萬不要鬆懈,出入公共場所一定要戴口罩,手一定要徹底洗乾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