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搜尋
性病
共找到
3273
筆 文章
-
-
2021-06-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桃園5長者在接種疫苗前後時間過世 1例通報為不良事件
桃園15日執行第一輪長者接種疫苗計畫,有5人在接種前後傳身體不適過世,死因待查,但其中1人已通報為接種疫苗不良事件,市府決定5人各發10萬元慰問金。鄭文燦表示,我們都希望把每一個長者照顧好,不管是意外或接種造成不幸事件,我們都感到非常不捨,除了發放慰問金,社會局和衛生局也會協助家屬處理善後事宜。桃園蘆竹81歲老婦昨上午打疫苗,晚上6時許沒呼吸心跳,家屬拒送醫;龜山84歲老婦前天施打,昨午送醫不治;90歲王姓老翁十五日打疫苗,隔天晚間過世,快篩為陰性,有慢性病史。市長鄭文燦表示,桃園尚無死亡個案與施打疫苗有直接相關性,會持續追蹤。另外有2起死亡事件是88歲的婦人本月15日施打疫苗返家後吃粽子時疑似噎到,到院前OHCA(沒有呼吸心跳),考量婦人年事已高,家屬無奈放棄急救;另一名是八德區91歲張姓老翁15日上午由家人陪同前往八德區大忠國小接種疫苗,張姓長者與家人在等候施打疫苗過程,尚未施打前突然身體不適倒下,送醫不治。桃園市第二輪79歲到80歲長者接種疫苗計畫明天執行,市府針對接種時段和地點做微調,除分上、下午時段,中壢和大溪各有1個接種點撤站,但中壢另設2個接種點,大溪也新增1處。市長鄭文燦表示,各接種站的服務時間將調整成上午8時到中午12時、下午2時到傍晚6時。原有的中壢龍興國中和大溪田心國小2個接種站取消,但中壢新增信義國小和新街國小2個接種站,大溪則新設大溪國中接種站,第二輪接種計畫預計明天完成。鄭文燦希望接種計畫能夠順利完成,第二輪長者接種計畫預計在明天完成,「如果中央有配賦新的疫苗和施打順序,市府也會照規定往下走」。另外,有媒體指出中央採購疫苗、設備和相關政策布局被民眾質疑,詢問鄭文燦對於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有無調整必要。鄭文燦回答,防疫政策都要做滾動式的檢討,以同樣都是三級管制的情況來說,有政策會隨著疫情變化加嚴,也有政策會解封,不會一成不變,「作為地方防疫團隊,會與中央一致,會給予中央最大的協助」。
-
2021-06-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全台29例接種後死亡 北市89歲嬤打疫苗後發燒、嘔吐3天身亡
全國昨天新增16例施打AZ疫苗後死亡案,3天累計27例,初步調查長者們多有慢性病;前天共計11例,台中、新北各3例,台北、彰化、嘉市、新竹縣、新竹市各1例,昨天16例,桃園及台中各加三例,雲林、屏東、新北各加兩例,台南、高雄、竹市、北市各有一例。台北市士林區16日晚上發生96歲朱姓老翁施打疫苗死亡事件,大同區16日晚上也發生92歲婦人施打疫苗死亡事件;今天再傳出,中山區本月17日中午發生72歲何姓婦人施打疫苗死亡事件,今天(18日)又發生89歲陳姓婦人施打疫苗死亡事件,等於台北市3天內已累計4起長者施打疫苗死亡事件,新增2例讓全國已發生累計29例死亡事件。今天(18日)日生的長者施打疫苗死亡事件,是中山區89歲陳婦15日前往施打疫苗後,接連出現嘔吐、發燒症狀,18日早上被兒子發現倒臥床上,失去生命跡象離世。她兒子跟警方說,母親離世原因疑似是施打疫苗。檢警將啟動司法相驗釐清死因。台北市3天內發生的4起長者施打疫苗死亡事件,均由檢警啟動司法相驗,不排除解剖。士林區96歲朱姓老翁前天早上10時接種AZ疫苗後,晚間6時突然倒地不治,士林地檢署檢察官昨會同法醫相驗、採檢,並決定下周解剖查明死因。大同區92歲婦人6月15日前往馬偕醫院於建成國中的接種站施打疫苗,16日晚上傳不治;馬偕醫院表示,若返家才出現不適狀況,代表在院內觀察的三十分鐘均無不適症狀,才能離院,後續將由北市衛生局調查死因並通報中央。中山區72歲何姓婦人16日接種AZ疫苗後返家,卻在晚上出現咳嗽、發燒等狀症狀,昨天(17日)中午在家用餐時,突然喘不過氣,送醫搶救後宣告不治。
-
2021-06-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長者打AZ疫苗27猝死 王明鉅指臨床試驗缺這項安全性數據
全國陸續傳出長者打完AZ疫苗後返家猝死,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記者會上呼籲,疫苗可預防重症死亡,慢性病人都應該盡快接種疫苗,別在未釐清因果關係下,就卻步不打。本報統計截至昨晚已有27例,尚無法證實死因與疫苗有關。台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副院長王明鉅在臉書表示,他害怕也擔心,鼓勵有多重慢性病的80歲以上長者都去打疫苗,會不會愛之適足以害之?王明鉅昨天在臉書發表「驚嚇的一天」一文,他透露他昨天收到曾經共事的護理師簡訊,對方的婆婆是打疫苗後48名猝死者之一,令他大吃一驚。因為他沒想到之中竟然有他朋友的親人。該名護理師的81歲婆婆是洗腎二年多的病人,由於年輕時罹患糖尿病,長年下來腎臟功能衰竭,因此衍生了高血壓。另外她婆婆的心跳比較慢,也裝上節律器。雖然有糖尿病與衍生的高血壓與腎衰竭的併發症,但老人家平常的健康狀況還可以,每次去家附近的診所進行血液透析,雖然每次洗腎之後會覺得比較累,但生活都能自理,也獨自洗腎然後自行回家。護理師的婆婆昨天也和平時相同,昨天上午6時一個人搭洗腎專車到洗腎中心洗腎,就在洗腎診所接種疫苗與洗腎治療。據她同住護理師的公公說,婆婆昨天上午11時20分回家後還有說有笑。11:30分用餐,11時40分吃半碗粥後坐到沙發上,沒幾分鐘就啊一聲倒下。該名護理師的公公立刻打119,當然也打電話給家人。護理師接到電話是上午11時50分,中午12時5分護理師到了公婆家,脈搏已經量不到了,在現場的救護人員也問要不要急救。一家人當然無比驚嚇,她公公眼看著結婚60年的老伴就在自己面前猝死倒下,實在太嚇人了。王明鉅說,該名護理師問他,打疫苗前要作什麼評估,有沒有注意到什麼風險,洗腎的病人適合打嗎?他回答,為了保護洗腎的病人,希望能先打,「我承認,我對於她的問題我實在無法回答」。王明鉅表示,他也查了AZ疫苗的臨床試驗資料,確信AZ疫苗的臨床試驗數據中,並沒有80歲以上的華人,而且有不同的慢性疾病的病人,例如洗腎加上糖尿病與高血壓,在打了AZ疫苗之後的安全性數據。他說,高齡長者感染新冠病毒之後的致死率高達20%以上的確很高。但是全體的高齡長者在自己的與社會的層層限制與保護之下,他們也會做好各種保護自己的動作,會減少出門,少去購物,更會自己努力多洗手。因此他們沒打疫苗所面對的感染新冠病毒再因而死亡的整體死亡風險大約是0.0172%。他表示,為了避免這個0.0172%的死亡風險,以及避免萬一感染了新冠病毒之後的20%以上的更高致死率,我們鼓勵高齡長者早一點去打疫苗。我們也鼓勵許多洗腎病人也去打疫苗。「只是打疫苗同樣也是個有風險的醫療行為」,他說,而從17萬名75歲以上的高齡長者打了疫苗之後有11人猝死的風險來看,這個風險並不比0.0172%不打疫苗染疫而死亡的風險低非常多。王明鉅說,到底80歲以上的長者被家人被醫療人員鼓勵去打AZ疫苗之後,發生猝死的風險有多高?有不同慢性疾病的老人家,有沒有哪些人因為很安全所以該去打,有些因為不安全所以不該去打?打疫苗的天氣太熱會不會造成脫水而引發其他的問題?「我不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王明鉅表示,這些在打了疫苗之後24小時,甚至更短時間裡就死亡的病人,真的全部可以用自然死亡來說明嗎?這個疫苗對於80歲以上的長者,對於腎臟衰竭正在洗腎的病人,對於有心臟病、高血壓的高齡長者所造成的死亡風險有多高?這些有誰可以回答呢?疫苗公司的臨床試驗數據,真的提供了這些安全性的資料了嗎?「台灣的洗腎病人,可是有超過9萬人!」他說,希望高齡者、洗腎的病人早一點打到疫苗,是希望早一點保護他們免於新冠病毒的可能侵害。這個立意絕對良好。但對於這些在家人與醫療人員的鼓勵之下,願意接受家人與醫療人員的建議而去打疫苗的老人家,「作為醫療人員的我,現在也同樣擔心著疫苗本身帶來的風險」。王明鉅表示,看著之前的護理師同事給他的簡訊,「我真的害怕,害怕著我其實並不真的明確地知道對這些高齡長者打疫苗的風險。害怕著我也真的不知道,要求常常也有著一種甚至更多種慢性病知的他們,去打AZ疫苗真的是利大於弊嗎?我害怕也擔心著,鼓勵這些80歲以上的長者都去打疫苗,會不會愛之適足以害之?」他說,高齡長者不打疫苗有染疫死亡的風險。高齡長者打疫苗也有目前看到的風險。打疫苗或不打疫苗,都有風險。無論打或不打疫苗,都是一種風險的選擇。到底要不要打疫苗,真的只能由承擔風險的人,自己來決定。
-
2021-06-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接種猝死/找原因…慢性病、中暑 也會奪命
全台長者接種AZ疫苗傳出死亡事件,專家認為因果關係需掌握資訊並分析,不宜太快下定論,但各地接種站可近性確實待改進,可考慮到宅接種;專精熱傷害的醫師提醒,近期天氣熱易導致長者中暑,中暑後發生缺血性心臟病風險增為三點五倍,陪同家屬要注意。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認為老人死亡案跟疫苗無關,但跟「打疫苗」有關,長者被抱著、抬著、推輪椅打疫苗,曬了一上午太陽,複雜流程導致身體不適,「是被折騰死的」。台大小兒科主治醫師、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秘書長呂俊毅表示,沒聽說接種疫苗會造成突然死亡,主因還是原本疾病,九十幾歲中風或心肌梗塞不無可能。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政府應先釐清長者猝死原因,是否因心臟病、中風、腎臟病等疾病導致,並比對打疫苗前後長者猝死率是否提高,若沒有共同死亡型態,跟自身疾病惡化有關,可說明猝死與疫苗無關。台大醫院臨床試驗中心主任陳建煒表示,台灣疫苗安全監測系統不輸世界任何國家,現在要讓專業人員有時間和空間做事,不宜貿然下定論,不過高齡者在外折騰可能導致身體不適,接種場所應更配合長輩,在長者方便時地設置分散、小型接種站。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指出,接種AZ疫苗最多的英國,透過「到宅」模式打疫苗,建議中央和地方政府參考,與其被動等待長者預約、排隊,或許應主動出擊。王任賢也建議政府優化接種疫苗作為,由衛生所協助家戶接種,行動不便者到府施打。三軍總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中暑防治中心主任朱柏齡表示,長者在熱環境待久了,心臟壓力大增,水分不足就易血栓,增加中風、心肌梗塞風險。長者在戶外曬太陽排隊,打疫苗環境太過悶熱,出現頭暈、嘔吐、食欲不振及體溫高等症狀就可能是中暑;一旦中暑,發生缺血性心臟病機增為三點五倍,尤其長輩排汗能力較差,曬一小時太陽就會中暑,除加強補充水分,也可隨時量體溫,體溫超過卅八度應盡速降溫。
-
2021-06-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老人緩打潮 「說不定活久一點」
全台各地傳出施打AZ疫苗老人死亡案,出現緩打潮。有長者表示,「待在家就好,現在好好的,幹嘛打疫苗…」,北市里長表示,雖苦勸長者打疫苗有保護力比較好,但老人家很難勸得動。北市松山區敦化里長蘇榮文說,昨天上午長輩尋求預約協助的人數明顯比上一波八十五歲以上長者少;信義區安康里長萬宇恆也說,許多長輩開始猶豫要不要打疫苗?文山區華興里長陳峙穎表示,有位長者遺失通知書,家屬卻說「不用補發」,原來長輩看到死亡案例不敢去打疫苗,踴躍度不如預期,大概只剩三分之一。新北市長侯友宜指出,因死亡案例頻傳,有影響到民眾施打意願,施打率從首日超過六成降到剩百分之四十七。他說,若長輩有慢性病,施打前有醫生會做好評估,把風險降到最低,會請現場醫師多注意問診狀況。屏東恆春半島各衛生所施打站昨天接種率較前天下滑三成,吳姓里幹事說,棄打的長者都說「不打說不定可活久一點」,而且連家屬都贊成不打。屏東縣車城鄉八十三歲張姓長者的女兒說,父親有高血壓、糖尿病,「萬一打完後有狀況,做兒女的怎承擔得起。」「老人不猶豫,反而是兒女們心裡很掙扎。」高雄八十二歲行動不便的王姓老婦心臟曾裝支架,兒女十分猶豫該不該讓她接種。北市文山區八十歲林女士昨天先把要「交代」的事寫下來拍照傳給孩子,她說不怕打疫苗,只是以防萬一。高雄市衛生局簡任技正潘炤穎說,整體接種率接近六成,符合預期。台南市長黃偉哲表示,台南沒出現緩打現象,但老年人口多的新生里,里長辦公室統計有廿人擔心AZ副作用而不願意施打,且多數都是兒女擔心,要父母不要打。但也有人認為,打疫苗還是最好的保命方式。台北市長柯文哲表示,這個疾病很特殊,年長者死亡率特別高,不管年紀多大,原則上還是要打疫苗,打疫苗利大於弊。衛福部長陳時中昨在立法院表示,死亡原因各種可能都有,是否與疫苗有關要專家委員會討論,但他建議長者施打疫苗,整體是利大於弊;衛福部次長薛瑞元也說,長者染疫死亡率非常高,施打疫苗可避免重症或死亡。
-
2021-06-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AZ接種3天傳多起死亡案 指揮中心喊話:別卻步不打
AZ疫苗15日起開始擴大接種,陸續傳出80歲以上長者脆弱,奔波造成身心壓力,甚至傳出多起接種後死亡案。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今天呼籲,疫苗可預防重症死亡,慢性病人都應該盡快接種疫苗,別在未釐清因果關係下,就卻步不打。3天已發生13例接種後死亡案例,發言人莊人祥以英國為例,接種BNT共造成406死亡;但英國接種AZ較多造成863死亡,要看死亡年齡層跟母數多少,目前只看到分子。至於接種AZ後死亡是否與阿茲海默症有關?羅一鈞說,神經系統疾病、失智,目前沒有報告顯示打疫苗容易出現併發症或死亡情形。羅一鈞表示,這波應該是反映高齡者疾病盛行率,所以其他三高疾病在此年齡層盛行率高,死亡分析,中高齡死亡率高者多有多重慢性病,疫苗可預防重症死亡,慢性病病人都應該盡快接種疫苗,別再因果關係未釐清就卻步不打。他指出,每個國家接種都會遇到老人接種死亡的情形,像英國接種到現在,順利提高疫苗含蓋率,把死亡重症壓下來,大家看長期疫苗接種率,對社區群體免疫力,病毒不會等我們,早點打疫苗,第二劑都打完,讓群體免疫早點完成。
-
2021-06-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8例75歲以上長者接種AZ死亡 指揮中心:大多有慢性病
日本捐台124萬劑AZ疫苗,全台各縣市已於6月15日開打,有鑑於各地陸續傳出長者打完AZ疫苗後返家猝死的案例,且3天來已有13起。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目前已收到11例接種AZ疫苗後死亡之報告,其中8例發生在75歲以上長者,死亡個案絕大多數均為高齡長者且有慢性疾病,兩例個案死亡有明確死因。針對兩例個案明確死因,莊人祥說,其中一案記者會說過是動脈阻塞性心血管疾病加上急性心肌梗塞,另一個南部的昨天解剖後,結果是動脈硬化心血管疾病,三條動脈堵塞,這是11案中的兩案,可說明與潛在的病史較相關。莊人祥說,在大規模疫苗接種初期,大部分的接種對象均為年長者,並可能有潛在慢性疾病,使得這類疫苗接種後通報死亡的案件數量增加。因此,需藉由回顧病歷資料或解剖釐清死因,調查這些事件是否可能與疫苗相關。莊人祥說,目前各國施打新冠疫苗都有發生類似的問題,主要是因為剛開始針對高齡長者疫苗施打,不論哪一種疫苗,結果都可能類似這樣,主要是因為高齡長者他們在一年中,每天平均可能死亡的人數是有一定比例的,所以要注意的是疫苗接種過程,如何請醫師評估身體情形再作進一步接種。AZ疫苗接種狀況,副指揮官陳宗彥在記者會上表示,這兩天大家對於疫苗接種,大多數縣市都是以85歲以上做分年齡優先施打,只有五個縣市是七十五歲以上開始,大多數接種者都是85歲以上長輩,疫情開始到現在75歲以上長輩死亡比例占22.7%。此外,亦可藉由持續性自然死亡率的評估,觀察是否有疫苗安全性的疑慮。如根據109年度我國人口統計資料,75歲以上年中人口為1,433,286人,同年度75歲以上死亡人數為95,367人;故可得知,即便在未接種COVID-19疫苗的情形之下,預期平均每日都會有200多名75歲以上長者死亡。指揮中心統計,截至6月16日為止,國內共計1,133,515位民眾接種AZ疫苗,其中174,098名為75歲以上長者。根據疫苗不良事件通報系統顯示,目前已收到11例接種AstraZeneca COVID-19疫苗後死亡之報告,其中8例發生在75歲以上長者,死亡個案絕大多數均為高齡長者且有慢性疾病,部分個案經解剖後已可確認死因。
-
2021-06-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別再推給慢性病!長者接種AZ死亡「3數據應盡快公布」
全台實施長者大規模施打AZ疫苗,才開打兩日就已傳出至少10例以上的80歲老人於接種後死亡,已經影響民眾施打意願。專家表示,指揮中心應盡快公布背景值等數據釋疑,不要再推給慢性病,各縣市也要針對各接種點及動線進行改善,避免造成年長者施打壓力倍增,導致可能猝死的風險。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教授施信如研判,目前AZ疫苗最常見的血栓問題,不會在那麼短時間就造成猝死,而是會慢慢出現。「台灣年長者接種疫苗後猝死,證據不足,無法直接說是疫苗導致,但也無法完全排除。」國外推動疫苗施打政策前,會針對高齡者健康狀況導致死亡及副作用進行評估,他認為,要針對台灣長者施打前死亡的數目背景值、施打環境造成的心理壓力、高齡者健康狀況等三方向著手調查,並盡快找出原因或排除疫苗引發的相關證據。施信如表示,台灣進行大規模年長者施打AZ疫苗,現正才要開始,首要之急就是盡快公布調查數據,不要再推說患者有慢性病史,已現有接種對象中,包含80歲以上老人及洗腎患者等,本來慢性病就已是常態,目前大規模接種仍在進行中,家中長輩到底要不要繼續打,都是一種折騰。針對高齡者的死亡背景值,指揮中心專家小組諮詢委員李秉穎接受周玉蔻的節目「新聞放鞭炮」採訪指出,去年我國每日會有260個75歲以上長者過世,目前疫苗開打後每天有7到8萬名長者接種,推估一天會有14人過世,認為現前死亡數並未超過背景值。對此,施信如表示,施打前應該就先公布背景值進行說明,否則事後才對資料,仍造成接種意願低落。遇到各縣市傳出有長者施打後猝死案件,是否為施打過程壓力過高,他也心有戚戚焉,「家中有長輩的就知道,很多小事對他們來說也很緊張,環境壓力也會造成影響。」要求指揮中心及各縣市,盡快提升施打動線的舒適、施打後續的接種就醫等問題,別再讓老人家和家屬無力感加深。
-
2021-06-17 新聞.用藥停看聽
施打疫苗擔心疼痛不適吃止痛藥?藥師:要適量避免傷肝
全台長者施打新冠肺炎疫苗第3日,不少民眾擔心會產生嚴重不適,在接種疫苗前後吃止痛藥。桃園市藥師公會理事長鄭志宏透露,這幾天疫苗擴大接種,連帶讓普拿疼等止痛藥的銷量成長至少2到3成,但他建議止痛藥不可以無限度服用,每天最多不要吃超過8顆,以免造成肝臟損傷。鄭志宏表示,民眾接種後若出現發燒、痠痛,甚至全身痛等症狀,可以服用普拿疼等含有乙醯胺酚的止痛藥,乙醯胺酚可直接從腦部阻斷疼痛傳導,達到鎮熱止痛之效,在低燒的情況下「讓人感覺不會痛」,不過成人每日最高劑量為4公克,若以市售500毫克的乙醯胺酚為例,一天不能吃超過8顆。鄭志宏解釋,止痛藥分為兩種,一種是鎮熱止痛,一種是消炎解熱,但藥師不建議民眾服用後者,因為施打AZ疫苗就是希望讓免疫系統產生抗體,過程中難免會有發炎反應,進而產生發燒症狀,如果抑制發炎很可能會減少抗體形成;由於不是每個人都會發燒,他也建議接種前不需事先服藥,等出現症狀後再服用藥物即可。傳出長輩施打疫苗後猝死,鄭志宏說,有些民眾可能有慢性病,接種站的醫生短時間內可能無法正確評估是否適合施打,但基本上AZ疫苗對一般民眾沒有太多嚴重副作用,最常見就是發燒、疲倦,隔天施打部位會些許陣痛,長輩在家要多休息、多喝水,假如情況嚴重還是要盡快就醫。
-
2021-06-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哪些症狀需警覺?AZ疫苗開打傳13長者猝死 一圖看縣市分佈
日本捐台124萬劑AZ疫苗,全台各縣市已於6月15日開打,須依序以第1至7類接種順序施打,其中以75歲以上老人及65歲以上原住民為大宗。不過,各地卻陸續傳出長者打完AZ疫苗後返家猝死的案例,3天來已有13起,但死因是否為疫苗引起的不良反應,則有待釐清。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表示,疫苗僅會造成過敏性休克死亡,通常在剛注射後的半小時內發生,但超過30分鐘後的死亡,不能算與疫苗有關,按照以往慣例,會將由衛生局調查請專家研判。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召集人李秉穎提醒,打疫苗之後,若發生持續頭痛、胸痛、腹痛、不明原因出血點等症狀,馬上就醫檢查有沒有血栓問題。疑與打疫苗相關的長者猝死案例:▋台北市 1起.96歲翁(心臟病史)士林區福華路一名有心臟病史的96歲老翁,16日上午接種AZ疫苗後,晚間被家人發現躺在房間床上,已無呼吸心跳死亡。▋新北市 3起.88歲翁一名88歲老翁,15日於淡水區新市國小接種站接種後,16日上午被家屬通報死亡。.81歲婦(洗腎患者)一名81歲的女性洗腎患者在16日上午至淡水匯康診所接種完疫苗後,返家出現不適症狀,被家人發現時已無生命跡象,緊急送往馬偕醫院仍不治。.69歲男(慢性病史)板橋一名在長照機構的69歲蔡姓男住民,患有有多重慢性病高血壓、糖尿病及心臟病等慢性病史,15日接種疫苗後,16日遭看護人員發現無呼吸心跳明顯死亡。▋新竹市 1起.97歲翁(罹阿茲海默症)患有阿茲海默症的97歲林姓老翁,14日施打AZ疫苗,15日身體不適送醫,但病情惡化於16日清晨不治。▋新竹縣 1起.97歲婦竹東鎮一名97歲范姓老婦人16日上午至竹東衛生所打完疫苗後,返家向家人表達肚子不舒服,於當日上午被家人發現躺在床上已昏迷無呼吸心跳。▋台中市 3起.90歲婦(罹阿茲海默症)南屯區一名90歲蔡姓老婦人15日至崇倫國中施打AZ疫苗後,出現意識模糊、發燒,經送醫急救後仍不治,經查該名婦人罹患阿茲海默症,但無慢性病史,衛生局仍須釐清死因。.94歲翁(慢性病史)西區一名94歲林姓老翁,有糖尿病、高血壓及阿茲海默症等病史,15日施打完AZ疫苗第1劑後,16日上午被家屬發現已失去生命跡象。.60歲男(慢性病史)一名為第5類接種對象的60歲邱姓男子,有腎臟癌及糖尿病病史,15日在護理之家接種AZ疫苗後,16日凌晨出現不適,隨後因重症引發急性呼吸衰竭死亡。▋彰化縣 1起.86歲翁(慢性病史)一名86歲男性14日由家屬陪伴到關懷據點接種AZ疫苗,當下並無身體不適,但16日被家屬發現已無呼吸心跳,經醫生判定死亡。據查該名老翁有糖尿病、高血壓和慢性肝炎等疾病。▋嘉義市 1起.83歲婦一名有心臟病病史的83歲盧姓婦人15日前往港坪體育館打完AZ疫苗,16日被看護發現身體不適,出現嘔吐狀況,接著沒有呼吸,送醫不治。▋台南市 1起.90歲翁一名90歲邱姓老翁15日打完AZ疫苗後,16日晚間被家屬發現在家中3樓樓梯仰躺猝死,家屬稱老翁除了腸胃小毛病外,並無其他常見慢性病,懷疑與打疫苗有關。▋高雄市 1起.92歲翁高雄92歲的潘姓老翁16日才打完疫苗,17日清晨身體不適,送醫後仍宣告不治,醫師診斷疑為心肌梗塞。家屬不滿昨日人還好好的,今日就出狀況,怒喊「我要見市長」。
-
2021-06-17 名人.陳亮恭
施打疫苗後猝死頻傳 高齡者也是疫苗高風險群嗎?
新冠肺炎疫苗近日全國開打,國內外資料均顯示高齡者為感染新冠肺炎死亡率較高的一群,因此,各地紛紛視疫苗分配量由最高齡的群體開始施打,此施打策略原為美意一樁,但施打兩日後,全國卻傳出十例以上高齡者於疫苗施打當天或隔日猝死的現象,引發全國一片譁然,是否這群感染風險高的族群也是施打疫苗風險最高的一群呢?首先,這個現象並非單獨出現於台灣,挪威在幫全國三萬五千名平均八十七歲的護理之家住民施打新冠肺炎疫苗後,累計通報一百例疑似與疫苗注射相關的死亡個案,根據挪威邀請兩組專業醫師進行交叉審查與比對結果,其中36%可能與疫苗注射有關,但這群個案不僅年長,也具有多重慢性病、失能或失智,也未進行後續病理解剖,因果關係實難確認,此現象值得以高齡醫學的角度深思之。過去研究顯示,衰弱或是失能長者的身體機能較為脆弱,接種流感疫苗後往往未能產生足夠的保護力。所以,防疫的首要建議以完善長照機構環境的消毒、照顧人員與家屬的疫苗接種為先,因為機構住民往往因為失能而有行動障礙,接觸外界感染源的機會較少,罹患流感往往是因為照顧者或家屬所傳染,實務上多建議兩方均接受流感疫苗的接種。 然而,新冠肺炎疫苗上市前的臨床試驗並未涵蓋長照個案,因此,疫苗施打成效需要實際疫苗施打後的資料進行驗證,今年三月由美國疾病管制署所發表的研究指出,以兩家長照機463位住民(半數年齡八十五歲以上)為對象,發現即使施打一劑疫苗也具有預防罹病的效果,但其他研究也發現長照機構住民注射疫苗後產生的中和抗體僅約一般人的四分之一,整體保護力仍需大規模數據進一步評估。由於欠缺良好設計的實驗資料,今年六月初哈佛大學公衛學院透過數學模式的進行模擬,發表在《臨床傳染病(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這本感染症的頂尖期刊,考量新冠肺炎疫苗在長照機構住民的效果差異與各項臨床因素,結果發現最關鍵的防疫作為是提高照顧者的疫苗施打率,而非普遍提供住民施打,提高照顧者的疫苗接種率同時顯著降低機構住民的感染風險。此結果與過去流感疫苗研究的發現類似,顯見在長照機構這個住民群聚與特殊健康風險的環境中,提高照顧者的疫苗接種、環境清潔消毒、完整口罩使用與確保接觸個案前後洗手的原則,可能比提供住民疫苗接種更為重要。固然多數時間長照個案需要的是生活照顧,但長照個案的健康特性與一般成年人或健康長者具有很大差異,長照領域的醫療照護與一般原則也有落差,歐美長期推動長照領域的專屬高齡醫學研究,以提高照護決策的正確性。
-
2021-06-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打疫苗11猝死 王明鉅分析死亡風險籲關鍵48小時要看著
各縣市開放長者施打疫苗,陸續傳出施打疫苗後猝死案件,累計最新已11死,不少民眾擔憂,該不該讓家中長輩打疫苗。台大醫院醫院癌醫中心分院副院長王明鉅也在臉書表示驚訝,「天啊,這是真的嗎?」疫苗開打2天,6月15日接種AZ疫苗的人數是14萬3742人,這兩天裡面竟然就有11名施打了疫苗的長者往生。看到這許多八旬以上的長者,為了保護自己而去打疫苗,但卻有了這樣的結果。「我不知道別人的看法如何,但我承認我真的被嚇到了」。王明鉅表示,這些案例到底和疫苗是否相關,必須進一步的調查。也許這一切純粹只是機率,純屬巧合。也許這些案例和接種疫苗者身體就有多重慢性病相關。也許調查之後的結果,每一個死亡案例都和疫苗無關。「但我們在明確地知道結論之前,我們真的不要也無須採取任何小心一點、更謹慎一點的措施,就這樣一路把剩下的數十萬劑AZ疫苗全部打光嗎?我不敢想太多,只能希望在我們醫院打的老人家都平安」。他並分析風險,他說,全國80歲以上的長者到5月底的人口數有86萬1160人。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統計,到今天為止的數據有148人死於Covid-19。假設他們全部都沒打疫苗,在這個80歲以上的年齡層,由於感染Covid-19造成的死亡率是0.0172%。王明鉅表示,截至6月16日下午1時30分,根據疾管署的疫苗日報統計,全國75歲以上打過疫苗的人數是9萬7543人,到昨天傍晚為止其中死亡者年齡超過80歲的有9人。就算把9萬7543人全部都當作年齡超過80歲以上。這些超過80歲打疫苗9萬7543人中有9人死亡。死亡率是0.0092%。王明鉅說,就算把這些打了疫苗的人數因為時間差所以再加倍,因此在施打疫苗80歲以上如果有近20萬位長者中,死亡率是0.0046%。從以上的這些數字來看,80歲以上的長者,不打疫苗得到新冠肺炎的死亡率0.0172%。對比起來,打疫苗的死亡率從0.0046%到0.0092%。他說,對80歲以上的老人家來說,打疫苗的死亡風險,比起沒打疫苗感染Covid 19的死亡風險算不算高?對這些80歲以上的長者來說,打疫苗算不算是一種特殊的風險?而且沒打疫苗染疫的死亡率可是這一個多月以來加總的結果,而打疫苗的死亡率,卻是開打疫苗才36小時內的結果。這樣的風險算不算高?這個就得由大家自己判斷了。網友留言發問「很掙扎,到底要不要鼓勵長輩現在去注射疫苗?」,王明鉅說,真的很掙扎,也許還是去打,但打完之後的48小時內一定要好好的陪在身邊密切看著。
-
2021-06-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第2類接種藏特權?指揮中心拒公開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公布疫苗接種順位後屢爆「疫苗特權事件」,資深媒體人陳文茜批評,中央規畫第二類優先施打對象,中央及地方重要官員也名列其中,接種順位還高於年長等高風險族群,應公布相關接種名單。指揮官陳時中昨天表示,疫苗注射為醫療行為,依個資法規定,醫療、健康檢查等個資不能公開。陳文茜批評「接種順位不正義」,第二類接種對象包含總統府等中央機關人員,其中有多少人為非必要、卻是「特權人士」?中央應好好說清楚,「因為他們是排在高風險、所有長者、養老院、重大疾病患者的前面」,「他們沒有隱私權,如果光明磊落,公布自可服眾。」專家指出,依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以及考量減少死病負擔,老人都列優先,獨台灣排序顯示優先族群是與政府關係親近者,使得一千一百十二萬名五十到七十四歲及罕病等高風險族群消失不見。他們呼籲,依照WHO指引重新調整施打疫苗順序。否則以台灣當今確診死亡者近九成超過六十歲且多有慢性病,若未將七十四歲以下高風險者列入優先,易繼續提高死亡人數。中研院民族所研究員劉紹華表示,她比較指揮中心二月以來施打疫苗順序變化,發現台灣一直以政府定義的特定職業為優先,五月疫情進入社區感染後更強化這種思維。例如台灣二月起就將中央及地方政府防疫人員列為第二類、僅次於醫療人員;且第二類人數甚至從六月五日的九萬人,九日最新版本增為十三點九萬人,四天激增五成。她舉例,像行政院機要顧問丁怡銘與金管會六名成員因打疫苗惹議,指揮中心回應都表明他們要與指揮中心開會,都屬「中央防疫人員」,但這種定義身分邊界非常模糊,恐成大黑洞。陳時中昨解釋,「在結構上,第二類接種對象都在一線從事防疫工作」,第二類接種對象共十六萬人,維持防疫體系運作的中央人員三千三百多人,涵蓋中央各部會總統府指揮中心,地方防疫人員則四千一百多人。此外,國軍防疫人員、機場港埠團隊、第一線從事居家檢疫的村里長及里幹事、防疫車隊、救護救災人員均在第二類。
-
2021-06-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長者接種2天通報11死 多有慢性病史
增167例 施打致死多有病史國內昨天新增一六七例新冠肺炎本土確診個案、十八例死亡個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指出,整體趨勢發展稍微往下,但這波疫情稍微不注意就可能復燃,「面對疫情的緊張時刻,現階段希望疫苗要能順利施打」。日本贈台的AZ疫苗前天開打,但各地陸續傳出長者施打疫苗後死亡的事件。截至昨晚九點,有十一例死亡通報,新北、台中各三例,北市、彰化、嘉市、新竹縣市各一例,初步了解這些長者多有慢性病史,各縣市衛生單位已協助釐清死因。降二級 專家提四篩檢政策台大公衛預醫及流病所教授陳秀熙表示,台灣連續十四天有效再生數(Rt值)小於一,過去三天各縣市Rt值也都小於一,這是放鬆警戒的科學證據,如果未來一周完成長照機構和加護長者疫苗接種,同時積極推動企業、家庭快篩等四大篩檢政策,可望降到二級。陳時中表示,目前疫情穩定,每天個案數篩檢量四至五萬,陽性率往下降,將廣納雅言,謹慎以對,請專家討論不同情況和可能性。未來逐步解封,不會解到剛剛好,因擔心連鎖效應,防線出問題。指揮中心統計,昨天全國接種超過十四萬人次,陳時中說,一天要打這麼多量,實在不簡單,未來疫苗來量更大時,一周打上百萬劑應該是沒有問題。第二批莫德納疫苗於六月十八日配送七萬三千二百劑,除開放第一類至第三類對象接種,另供國航機組員、民航航空第一線人員,陳還透露,新一批莫德納疫苗也將抵台。雙北趨穩定 苗栗確診較多昨新增一六七例本土確診個案中,新北市六十五例最多,其次為台北市五十例,苗栗縣二十一例。陳時中表示,雙北比較穩定,近日苗栗確診較多,原因在於隔離中的高風險人員陸續第二次採檢,陽性率較高,在確診二十一例中,二十例為隔離者。指揮中心統計,四月二十日迄今確診個案一萬二一六一例,依WHO嚴重度分類,共有二一四六人重症,占比為百分之十七點六。年逾六十確診者共四二五九人,重症率為百分之三十四點四,達一四六五人。
-
2021-06-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賴清德:接種前有醫師診療 長者不必憂心疫苗副作用
副總統賴清德今天在臉書表示,有許多長輩害怕疫苗副作用,更擔心患有慢性病或罹患癌症,是否適合施打疫苗?但大家不必過度憂心,接種疫苗前,會有醫師專業診療,評估是否適合接種。賴清德說,目前各縣市已陸續展開疫苗大規模接種作業,這波疫情對年長者威脅較大,政府優先安排長輩施打疫苗,提升年長族群的保護力,要拜託國人,如果家中長輩收到疫苗接種通知,請提醒他們在指定的時間、地點,盡速接種。賴清德表示,疫苗配送、施打作業十分繁重,感謝各縣市政府,以及第一線協助造冊、通知、配送和施打的醫護人員及工作同仁,讓國人共同努力提高疫苗接種率,守護好身邊最重要的人。賴也提醒,接種疫苗後請多喝水、多休息,若持續出現胸悶、胸痛、發燒、頭痛等症狀,請立即尋求專業醫療協助。
-
2021-06-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新北再添第3例 長照機構住民打完疫苗死亡
新北市板橋區1位在住宿式長照機構的蔡姓男住民,15日打完AZ疫苗併位有不舒服症狀,但今天吃早餐時食慾不好,上午10時被看謢人員發現無生命跡象,對此,新北市衛生局證實確有該個案,為市內第3名長者接種疫苗死亡個案。蔡姓男住民今年69歲,15曰上午10時許在板橋某長照中心接受AZ疫苗注射,注射完後當天並未表示沒有任何不舒服,也沒發燒,午、晚餐也都正常進食,16日清晨吃早餐時表示胃口不好吃不多,今上午10時許看謢人員發現,蔡男無呼吸心跳明顯死亡,蔡男家屬獲通知後,懷疑跟接種AZ疫苗有關,於是要求通報相關單位報驗釐清。據了解,蔡男長期有高血壓、糖尿病及心臟病等慢性病史,今年5月中旬住進板橋這家長照中心,蔡男床位及周遭無明顯打鬥跡象,身上也未發現可疑外傷,初步排除外力介入致死可能,至於蔡男死因是否為接踵AZ疫苗影響後所造成,或是本身疾病,蔡男及其家屬均不是新冠肺炎列管居家隔離檢疫對象,因此尚待檢警及衛生機關後續調查釐清。新北市衛生局證實,該個案為今天板橋衛生所通報,該個案是昨天至某養護中心接種,其中69歲男住民本身患有多重慢性病包含高血壓、糖尿病、十二指腸潰瘍等,今日上午死亡。
-
2021-06-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新北3例疑接種AZ疫苗後死亡 肇因待釐清
124萬劑AZ疫苗開放公費接種後,新北市政府衛生局今天共接獲3名接種者在施打疫苗後死亡通報。衛生局指出,相關死者多有長期慢性病史,詳細死因仍待相驗釐清。新北市政府12日獲中央配發8.3萬劑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疫苗後,當天下午已先前往長期照顧機構為照顧者、被照顧者接種及洗腎病患施打。85歲以上長者於15日起陸續施打。新北市政府衛生局晚上表示,今天共接獲3起接種後死亡通報。其中,淡水衛生所今天通報1名88歲男性,15日於新市國小接種站接種後,今天早上接獲家屬通報死亡。另外,淡水衛生所也通報,1名81歲女性洗腎患者今天上午在洗腎診所接種疫苗後,返家時出現不適症狀,家屬立即送往淡水馬偕醫院急救後仍不治。衛生局指出,板橋衛生所今日通報,1名在某養護中心的69歲男性住民,15日在養護中心接種疫苗後,今天上午死亡。初步調查,這名長者患有多重慢性病高血壓、糖尿病、十二指腸潰瘍等,詳細死因仍待釐清。新北市衛生局長陳潤秋今天稍早在疫情說明記者會中表示,接獲的死亡通報中,施打過程並無明顯不適,且有些有慢性疾病。至於詳細死因,仍待進一步釐清。
-
2021-06-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糖尿病患注意 染疫死亡率恐為常人8倍
全台200萬名糖尿病患者當心,醫師指出,糖尿病患者一旦感染新冠肺炎,死亡率是常人的8倍以上,國內染疫死亡個案也有近4成為糖尿病患者,呼籲符合接種資格的糖友儘速接種。國內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嚴峻,染疫病逝人數已超過400人。根據中央指揮中心最新統計,國內染疫死亡個案中,有多達8成9死者年齡在60歲以上,研判高齡、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是致死率較高的主因。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黃建寧今天表示,最近新冠肺炎疫苗擴大施打,但許多糖尿病患者擔心疫苗副作用,對於是否打疫苗感到猶豫,也詢問醫師意見。黃建寧說,過去一年全球資料顯示,糖尿病患若罹患新冠肺炎,死亡率是一般人的8倍以上,國內染疫死亡個案當中,也有約4成為糖尿病患者,顯示糖尿病患者染疫後不僅重症、死亡率高,尤其血糖控制不良者,也容易增加染疫風險,接種疫苗相當重要。至於糖尿病患者打疫苗可能引發血栓,黃建寧強調,接種疫苗者只有百萬分之一的機會出現血栓副作用,且血栓事件和糖尿病沒有相關,呼籲符合接種資格的糖尿病患者務必儘速接種疫苗。黃建寧說,全台糖尿病患者已突破200萬人,且罹病數逐年攀升、罹病年齡持續下降,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糖尿病患者更首當其衝。黃建寧提醒,糖尿病控制不會因為疫情有所改變,糖友若不敢到醫院,可利用視訊診療,再請家人到醫院拿藥,千萬不可中斷用藥,也不可因害怕拿藥而自行減藥,恐影響病情控制。
-
2021-06-1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新北廣篩找無症狀確診者 阻斷可能傳播鏈
新北市政府今天表示,新北市昨日篩檢4279人,17人為陽性,將進一步核酸檢測;金山區的機動快篩上午篩檢200人,2人陽性,希望民眾踴躍接受廣篩,阻斷可能的傳播鏈。新北市政府今天下午舉行防疫會議及在線上直播說明新北疫情狀況,並公布15日施打日本所捐贈的AZ疫苗進度,新北目前施打率為63%,呼籲民眾依照所安排時間與地點前往接種。新北市衛生局長陳潤秋表示,開始接種以來,共發生2例長者施打後死亡案例,不過,因長者都有長期慢性病史,且個案在接種施打時並沒有不適症狀,2人死因尚待釐清。媒體在記者會中詢問新北市長侯友宜,第3級防疫警戒延到6月28日為止,台灣大學公衛教授陳秀熙認為,應先降到2.5級,再等2週後,幫長輩打完疫苗再降至2級,對於警戒是否降級有何看法。對此,侯友宜表示,新北市的疫情仍要繼續加強努力有效控制,且新北的確診個案數仍高,如果稍有不慎,一旦放鬆疫情恐會大幅往上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指出,第3級警戒期限前,疫情隨時有變化,但不排除分區域降級可能性。侯友宜對此表示,面對疫情只有戰戰兢兢謹慎以對,拜託市民千萬要低度再低度活動,絕對不能放鬆,必須努力再努力,新北必須要強化比第3級警戒更強一點,請市民絕對不能放輕鬆,在最後這段時間大家再加把勁,28日以後視疫情狀況再檢討。侯友宜指出,對於民代希望公布確診者足跡的建議,事實上,如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指引,要廣篩找出隱性感染者才是主要對策,疫調足跡如有需要就會公布,會看狀況調整。新北市政府表示,新北市15日共篩檢4279人,共有17人快篩陽性,將進一步核酸檢測;今天在金山區的機動快篩,光一個上午200人接受篩檢,就檢測出2例的陽性。希望民眾仍踴躍接受廣篩,以阻斷社區可能傳播鏈。
-
2021-06-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印度變種需第三劑加強? 柯文哲:是要打不同疫苗
在印度發現的Delta變種病毒感染力高,新北市長侯友宜今表示,除了加強邊境管制,並盡速完成兩劑疫苗施打,更要準備施打第三劑「加強版」疫苗,只有規畫準備好,才能夠面對高風險風致死率的印度變種病毒。台北市長柯文哲說,這不是疫苗打第三劑的問題,而是要打不同疫苗的問題。若病毒演化速度快,就會變成舊的疫苗無法對付,恐怕要有新疫苗才能對付,這是很頭痛的題目。柯文哲說,這是專業問題,新冠肺炎這個病毒突變速度快,他以前覺得奇怪,「怎麼奇怪?台灣人好像不太怕新冠肺炎病毒,不過英國變種進來後,也是一塌糊塗」。柯文哲說,人種與濾過性病毒似乎還是有對應關係,之前台灣人種對一開始的新冠病毒蠻有抵抗力,不過英國變種病毒就不行,印度變種好像殺傷力更大,但對台灣人來說,是否一樣?還是要臨床遇到,有統計數字才知道,但若新冠病毒突變這麼快,就不是疫苗打第三劑的問題,而是打不同疫苗的問題。柯文哲說,新冠肺炎會不會流感化?若演化速度夠快,一段時間,變成滿新的品種,就會變成舊的疫苗無法對付,恐怕要有新疫苗才能對付,這是很頭痛的題目。
-
2021-06-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台中2例打完AZ返家死亡 通報再增80歲翁接種隔日喪命
疫苗大規模接種開打第二日,昨日台中市傳出2起老人接種AZ疫苗後死亡,其中一例90歲蔡姓婦人昨晚10時不治,另一例為94歲林姓老翁今早被家人發現無生命跡象。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指出,目前台中2例案件發生不久尚未通報,但目前有一例個案通報不良反應事件,為一名80歲男性於接種後第二日死亡,本身患有慢性病史,若有詳細資訊會在發布。莊人祥指出,該名已知的疫苗接種後疑似不良反應的個案,是一名80幾歲男性,本身有糖尿尿病高血壓冠心症,於今年1月曾因心肌梗塞住院,可自行走路。昨日他自行去社區關懷站接種疫苗,6月14日下午接種,直到隔日15日下午,發現個案無呼吸心跳。他表示,目前家屬有通知衛生所行政相驗,目前已經轉通知地檢署會進行司法相驗,預定今天法醫會到家司法相驗,若有告知家屬申請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另外對於台中傳出2例接種AZ後死亡案件尚未獲通報,如果接到會盡快報告。
-
2021-06-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台中90歲老婦人打疫苗猝死 家屬悲:無三高怎會如此?
台中市發生2名老人家昨打完新冠肺炎AZ疫苗後先後猝死,住南屯區的90歲婦人,家屬向區長表示,他的母親平時身體不錯,甚至沒有三高等慢性病,打了疫苗卻發生這種事「也許是運氣比較不好!」家人希望外界暫時不要打擾,靜等衛生單位查明死因。老人戶籍在南區,但與兒子住南屯區,南區區長陳佩玉稍早前往慰問時,家屬不解,老人家甚至沒有三高及慢性病,不料打了疫苗卻發生憾事。老人昨應是上午10點打完疫苗,晚間8點57分出現狀況,家人打119求救,送醫晚上10點07分不治。家屬指出,老人家昨晚出現意識模糊、發燒症狀,緊急送醫後,晚上10點院方宣告不治。死者沒有慢性病史,衛生局還須釐清死因。里長游月珠則表示,老人患阿茲海默症,可能不舒服也說不太清楚,發燒即送醫仍不治,讓家人悲痛。台中市消防局昨晚8點57分就接到南屯民眾電話求救,指90歲母親昨到崇倫國中接種AZ疫苗後,回家出現意識模糊、發燒,消防局派遣救護車前往救護,到場後患者已經OHCA,經AED電擊急救,一度恢復生命跡象,轉送往大慶中山醫院繼續急救,但昨晚8點07分,在大慶中山醫院宣告不治。
-
2021-06-16 名人.黃軒
高危險族群是你?醫揭患新冠易重症的慢性病排行
COVID-19潛在疾病的排行榜我們都已經知道,慢性疾病是嚴重COVID-19的助燃器,也是COVID-19死亡推助器。A.得COVID-19後「重症者」常見的慢性疾病如果和完全沒有慢性疾病患者比較,最容易「發生重病」的排名是:1.心臟病,【4.18倍】風險(95%信賴區間,2.87-6.09)2.慢性肺病,【3.83倍】風險(95%信賴區間,2.15-6.80)3.高血壓,【2.84倍】風險(95%信賴區間,2.22-3.63)4.糖尿病,【2.61倍】風險(95%信賴區間,1.93-3.52)B.得COVID-19後「易死亡」的慢性疾病在美國加州聖地牙哥的發現,那些已經死亡者,達【96%】都至少有一種慢性疾病。美國分折自己國家的COVID19 病人中:1.有【26.7%】至少有一種潛慢性疾病。2.【12%】的COVID-19病人,有二種的慢性疾病。美國研究也發現,他們的資料已經不是65歲以上老人為主要族群,53.4%染疫者都是在【18-59歲】潛在疾病者。a.中國研究「易死亡」的慢性疾病排名:1.心臟病(13.2%)2.糖尿病(9.2%)3.高血壓(8.4%)4.慢性肺病(8.0%)5.癌症(7.6%)b.美國硏究「死亡者」的慢性疾病排名:1.高血壓(50%)2.糖尿病(35%)3.心臟病(31%)4.失智症(27%)5.腎臟病(18%)C.為什麼潛在疾病(慢性疾病)被列為高危險?所謂慢性病是指有心血管疾病,有肺臟疾病,有慢性腎臟疾病,或有免疫疾病及癌症等,這些都屬於慢性病,這些人在身體的構造上已經有問題,當面對COVID-19【感染發炎】的時候,身體的調適能力無法像正常人一樣的快,容易有併發症的狀況發生。D.平常要好好控制慢性疾病 原本潛在疾病,平常就是要控制穏定才能避免風險。平常控制好,你的血糖、血壓……你的風險才能降低。「好的健康起始於『平常』,否則面對就是『無常』。」資料來源: Population-Based Estimates of Chronic Conditions Affecting Risk for Complications from Coronavirus Disease, United StatesWe estimated that 45.4% of US adults are at increased risk for complications from coronavirus disease becaus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diabetes, respiratory disease, hypertension, or cancer. Rates increased by age, from 19.8% for persons 18-29 years of age to 80.7% for persons >80 years of age, ...Comorbid Chronic Diseases are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Disease Severity among COVID-19 Pati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has resulted in considerabl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since December 2019.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comorbid chronic diseases on clinical outcomes of COVID-19, a search was conducted in PubMed, Ovid MEDLINE, EMBASE, CDC, and NIH databases to April 25, 2020.※本文由黃軒醫師博士 Dr Hean Ooi MD MM PhD授權提供,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原文請點此。
-
2021-06-16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痛風常發作 跟腎病有關
58歲陳先生當了10多年業務,長期外食、應酬,生活作息不正常,痛風常發作,最近他喝很多水,但出現乏尿、水腫現象,醫師判斷可能腎臟功能有問題。但痛風跟腎臟病有關嗎?腎臟病牽涉層面很廣,舉凡三高問題及慢性病,以及腎絲球病變、藥物、尿路問題等,都與腎臟病形成有關。痛風是長期高尿酸血症酸鹽沉積在關節及附近的軟組織,造成關節發炎,紅、腫、熱、痛的症狀。許多病人因痛風急性發作去診所就醫,吃幾天止痛藥,好了就覺得沒事,認為之後發作再去看醫師就好。殊不知,當血中尿酸值居高不下,發作的頻率與嚴重程度會增加,痛風可能變得更久,甚至一至二周才恢復。痛的愈頻繁愈久,止痛藥吃的劑量與頻率會增加。止痛藥屬於「非類固醇類抗發炎藥物」,這類藥物雖然有效,但是太頻繁使用,會增加腎臟病的風險。許多痛風患者有其他共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而長期慢性病用藥,再加上止痛藥,易產生藥物交互作用或加乘效果,往往會造成腎臟病而不自覺,長久下來,腎功能會不斷的被侵蝕,所以痛風與腎臟病是有關係的。痛風除了個別體質及遺傳因素外,不當飲食、酒精、藥物等因素也會導致高尿酸血症而誘發痛風。建議若有痛風症狀,務必至腎臟科門診求診。預防腎臟病,要三少(少鹽、少油、少糖)、三多(多纖維、多蔬果、多喝水)、四不(不抽菸、不憋尿、不熬夜、不亂吃來路不明的藥)、一沒有(沒有鮪魚肚)。若能貫徹健康生活模式,就不用擔心腎臟病如影隨形。
-
2021-06-1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長輩打AZ疫苗別過度擔心 醫師:副作用比年輕人低
日本提供124萬劑AZ疫苗,各縣市開放長者今天開始接種。因國內AZ施打屢傳不良反應,有些長者擔心,若出現副作用身體無法承受。對此,馬偕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副秘書長紀鑫就說,疫苗接種年紀愈大、注射副作用愈低,且老年人接種的效果,好處大於年輕人,因此鼓勵接種疫苗。談及AZ副作用,紀鑫說,一般接種AZ疫苗,有10%的民眾會有發燒情況、注射部位紅腫占20%。不過,年紀越大注射副作用越低,以馬偕醫院施打經驗為例,打完前一兩天會有重感冒的狀況,可能產生疲倦、倦怠,民眾會因不舒服導致脾氣變得比較差,或者渾身不對勁大概一兩天左右時間,但這會慢慢恢復。紀鑫叮嚀,長者在打完疫苗後,建議多喝水、多休息,有發燒疼痛的狀況可以吞止痛藥舒緩不適,不要進行太激烈運動;注射部位紅腫大概4、5天就會好轉。另外,家中長輩或許有失智、失能狀況,若打疫苗出現副作用,或許不易表達。紀鑫說,接種前一兩天可以定期量體溫,看有無發燒情形,觀察活動力下降,或食慾不振的情形。研究顯示,年長者染疫重症率、死亡率都高,因此疫苗接種很重要。紀鑫表示,以英國而言,老人接種率高,打過疫苗者,有近80%的人不會變重症;國內建議,75歲以上、慢性病皆須接種,且老年人接種的效果,好處大於年輕人。
-
2021-06-15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承擔全國11%重症收治 羅一鈞跪謝亞東台姐團隊
全國和雙北專責病房和專責ICU收治人數緩降,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今天在臉書表達對醫護人員謝意,特別點名跪謝亞東醫院台姐團隊,承擔全國11%重症收治。國內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趨緩,羅一鈞今天下午在社群網站臉書(FaceBook)上提及,在此波本土疫情中,亞東醫院一家醫院承擔全國11%的新冠肺炎重症專責加護病房(ICU)收治人數。羅一鈞也分享,自己曾為亞東醫院ICU擔任第2年、第3年住院醫師,所以深知這團隊「能者多勞」,在這次本土疫情中,開出58床專責ICU,遠超過衛福部對各大醫院加開20床專責ICU的要求。被羅一鈞稱為「第一戰神」的亞東醫院台姐團隊,肩上扛起的使命和背後的艱辛,除了住院和重症,也接下了新北市位於板橋、三重共兩家加強版檢疫所,還有篩檢、疫苗等服務。羅一鈞認為,今天新北市疫情能反轉,要感謝亞東醫院、雙和醫院、新店慈濟醫院、淡水馬偕醫院等前線奮戰。羅一鈞下午也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中說明過去一個月國內專責病房及專責加護病房ICU使用趨勢。此波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本土疫情,全國及雙北地區專責病房收治最高峰為6月4日,全國收治人數達2539人、雙北收治1627人。羅一鈞表示,國內收治數6月5日起開始出現反轉,收治數持續下降至今,據指揮中心統計,全國今天收治數為2198人,較最高峰收治數下降14%。病床量能慢慢紓緩,優先安排染疫後重症風險分級較高的年長或慢性病患住院觀察已不成問題。重症專責加護病房部分,羅一鈞表示,收治高峰落在6月7日,全國收治435名重症患者,雙北地區收治294人,重症專責加護病房收治數已在本週持續下降。羅一鈞也提到,這次本土疫情到今,因為北部醫療量能吃緊,不僅須將患者分流送往南部加強版集中檢疫,更須「北病南送」,約16%的重症患者收治在中南部縣市的ICU,感謝中南部醫護伸出援手。
-
2021-06-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慢性病長者打疫苗前不需停藥 接種後多休息喝水
高齡長者AZ疫苗接種明天起開跑,台大醫院北護分院院長黃國晉提醒,長者打疫苗的好處大於風險,接種前維持正常生活,若服用慢性病藥物不需停藥,接種後多休息、多喝水即可。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嚴峻,六都與多個縣市將於明天啟動高齡長者大規模接種阿斯特捷利康(AZ)疫苗。黃國晉提到,老年人罹患新冠肺炎重症與死亡風險較高,且年齡愈大接種疫苗副作用愈小,因此無論年齡多大,都建議接種疫苗。衛福部疾管署防疫醫師鄔豪欣在疾管署「COVID-19疫苗系列專欄」撰文說明,年輕人因免疫反應較強,出現接種後局部或全身性反應的機率與嚴重程度均較年長者(如大於55歲以上)還高。在接種疫苗前,黃國晉提醒,不需事前服用普拿疼等止痛藥,原本就規律服藥的慢性病長者,也不需特別停藥;若患有自體免疫或血小板疾病,可現場詢問醫師,也可攜帶目前服用的藥品,輔助醫師評估。至於接種後可能引發的不良反應,鄔豪欣文中提到,常見不良反應可分為局部性與全身性,前者如接種部位紅腫、疼痛、接種側的腋下淋巴結腫脹等;後者則有發燒、倦怠、頭痛、寒顫、肌肉或關節痠痛等。鄔豪欣提到,疫苗接種後出現不良反應是可預期的正常現象,但是否出現不良反應或不良反應嚴重程度,則不影響疫苗保護力。黃國晉也說,接種後不良反應以接種部位紅腫疼痛最常見,特別是服用阿斯匹靈或抗凝血劑的病人,較容易局部腫痛,建議接種後可多按壓2至3分鐘。黃國晉提醒,高齡長者接種後可多休息、多喝水,若出現胸悶、胸痛,或者發燒、頭痛持續超過2天,可就醫並告知症狀與接種時間,由醫師評估診治。
-
2021-06-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什麼樣的人不可以打疫苗?醫師整理10大族群注射表
台南市將在15日開打85歲以上民眾新冠肺炎疫苗,不少人對於自己或家人能不能注射有疑問,台南市立安南醫院副院長許秉毅整理相關最新的資訊,包括孕婦、癌症患者都可以注射,但是如果目前發燒或有急性疾病則應暫緩注射。許秉毅表示,雖然還沒有開放一般民眾注射,但是隨著疫苗陸續到貨,施打的範圍應該越來越大,不少民眾詢問他能不能打疫苗,他整理10大族群最新疫苗注射資訊,提供民眾參考。1. 先前施打COVID-19疫苗出現嚴重過敏反應者:不可打COVID-19疫苗。(打其他疫苗曾過敏者不禁打COVID-19疫苗,但應該由醫療人員在施打COVID-19疫苗後密切觀察至少30分鐘)2. 發燒或有急性病者:不可打COVID-19疫苗。(宜等病情穩定再打疫苗)3. 孕婦:可打COVID-19疫苗。(只適合注射輝瑞或莫德納疫苗)4. 哺乳婦女:可打COVID-19疫苗。5. 兒童:可打COVID-19疫苗。(只適合注射輝瑞疫苗,且須12歲以上)6. 癌症患者:可打COVID-19疫苗。(接受荷爾蒙、標靶治療者不必停藥;接受強力B細胞免疫抑制劑﹙如Rituximab莫須瘤﹚治療者,疫苗接種時間與用藥時間宜間隔4週以上;接受CAR-T治療者宜隔3個月以上再注射疫苗)7. 風濕性疾病患者:可打COVID-19疫苗。(接受類固醇、hydroxychloroquinine、sulphasalazine、azathiopurine治療者可打疫苗,且不用改變藥物劑量;接受methotrexate治療者可打疫苗,但打完後須停用methotrexate 1週)8. 服用避孕藥者:可打COVID-19疫苗。9. 使用類固醇者:可打COVID-19疫苗。10. 使用抗凝血劑者:可打COVID-19疫苗。
-
2021-06-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慢性病長輩能否打AZ?衛福部醫師:應衡量3要素
明起開放75歲以上長輩施打AZ疫苗,不少長輩有心臟病、癌症、中風等慢性病,甚至曾有血栓病史,擔心接種後血栓風險,但衛福部草屯療養院醫師沈政男表示,血栓成因不同,不見得會因接種AZ疫苗而更容易發生血栓,而接種與否應衡量「染疫機率」、「染疫後死亡率」、「血栓發生率與死亡率」,再做整體判斷。沈政男在臉書貼文指出,AZ疫苗引發的血栓稱為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TTS),這是極少數人因為疫苗注射,對自己的血小板產生抗體,導致血液凝集,形成血栓,此時也會合併血小板減少,因為被用來形成血栓。但TTS和深部靜脈血栓、冠狀動脈血栓、腦血管血栓或肺部血栓等其他血栓的成因並不一樣,而是一種特殊體質反應,因此,有這些疾病的老人家不會因為接種AZ疫苗而更容易發生血栓。不過,沈也提醒,AZ疫苗的嚴重副作用就是血栓,發生率約10萬分之1,死亡率約50萬分之1,因此在英國,施打前會講得很清楚;至於接種與否應衡量「染疫機率」、「染疫後的死亡率」、「血栓發生率與死亡率」3要素,再做整體判斷。而以台灣長輩來說,目前染疫機率比起4周前已大幅減少,因國內疫情已獲初步控制,但老人家一旦染疫,看每天新增死亡人數就能了解,老人家死亡率偏高。沈說,要是對台灣防疫沒信心,覺得老人家染疫機率高,考量染疫後死亡率高,那趕快接種AZ疫苗是合理選擇,即使有慢性病,接種也是理性決定;反之,評估染疫率不高,那也可以等下一批莫德納,不一定要急著在這時候接種AZ疫苗。此外,接種時也會有醫師評估,若醫師肯蓋章,就是評估可以打,否則醫師也不敢蓋章,但他也提醒,這僅是他「一般性質建議,不能做為個別醫療指示」;因此民眾是否適合接種仍建議尋求家庭醫師、專業醫療問診最為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