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5 新聞.健康知識+
搜尋
微波加熱
共找到
34
筆 文章
-
-
2020-11-12 養生.生活智慧王
紙盒紙碗便當可以微波加熱嗎?專家授安心微波2要點
工作忙碌,讓便當常常放到涼還來不及吃,這類使用紙盒盛裝的便當可以直接放進微波爐加熱嗎?高雄市立鳳山醫院孫兆良營養師表示,由於紙盒、紙杯通常在紙漿之外還會加上一層防水、防油的食用蠟或塑膠淋膜,因此,並非所有紙製品都適合放入微波爐加熱!為確保健康與安全,建議將食材移到玻璃或陶瓷容器中微波復熱,更能確保食得安心。 放涼的便當到底能不能直接放入微波爐加熱呢?回答這個問題前要先瞭解盒裝到底是使用哪種材質!孫兆良營養師說明,其實我們日常常用的紙盒、紙碗、紙杯為了耐熱、耐水、耐油,通常在紙漿外層會再加上一層食用臘或塑膠淋膜,而這正是能微波與否的關鍵所在!依照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一次性使用的塑膠淋膜或塗層紙製免洗餐具應清楚標示材質名稱及耐熱溫度等相關資訊,因此,在微波加熱前,建議民眾先留意詳閱這些標註資訊! 若是採用食用蠟的紙盒、紙杯,若遇到高溫加熱可能會使蠟溶解,故不建議將容器加熱後食用。若是採用塑膠淋膜之產品則需視塑膠材質而定,像是PLA材質僅耐熱約50度、LDPE耐熱溫度僅約70至90度,這兩種材質就不適合微波加熱使用;另外,HDPE雖能耐熱90至110度,但微波加熱仍有疑慮。孫兆良營養師補充,塑膠中的PP材質相對較穩定、能耐熱100至140度,這類容器放入微波爐就相對安全。 然而,為避免複合式材質、產品標示不清或其他不必要之風險,孫兆良營養師建議民眾若需復熱食材時最好將食材移至玻璃、陶瓷類器皿再使用微波加熱,減少塑膠製品直接加熱可能造成的健康疑慮,才是比較安全且安心的做法。此外,孫營養師也叮嚀,微波時切勿使用金屬容盛裝,以免產生火花而造成意外事故。圖文創作:健談專家諮詢:高雄市立鳳山醫院 孫兆良營養師 本文經《健談》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
2020-10-18 養生.聰明飲食
微波爐加熱食物催人老?教授:微波較不會產生致癌物
讀者Joe在2020-9-29利用本網站的「與我聯絡」詢問:教授您好:我無意間在網路上看到這篇文章。文內提到"AGEs是一種老化物質","將已經煮熟過的便當或小菜再次微波加熱,促進AGEs再度產生"。看到非常震驚。我不知道難道微波爐其實會影響食物?!於是我又找到了這篇。但這篇又說"美國紐約市西奈山醫學院(Mount Sinai Medical School)長年鑽研AGEs與慢性疾病關聯,發現無論老少、健康與否,食用炸、烤的禽畜肉,相較於食用蒸、燉肉,體內AGEs濃度大增,65歲以上老年人尤然,且更難分解。"想問教授1. AGEs這是真的假的?基於目前的科學研究是否有實證與確切醫學證據2. 微波爐加熱後的食物真的對食物有影響和差別嗎?上面的第一個連結打開的是一篇2020-9-29發表在《早安健康》的文章,標題是:外表糙老,死亡率高1.9倍!醫學博士:微波爐加熱食物催人老。第二個連結打開的是一篇2019-10-11發表在《中時新聞網》的文章,標題是:恐怖AGEs是什麼?這樣吃防止大量累積。這篇文章雖然在標題裡用了聳動的字眼《恐怖》,但其內容還算是正確,所以接下來我就只會討論《早安健康》那篇文章。我先解釋什麼是AGEs。這個字表面上看起來是AGE(年紀)的複數,而這可能就是為什麼《早安健康》那篇文章會用《微波爐加熱食物催人老》這樣的標題。只不過事實上,AGEs是與年紀毫不相干。它實際上是個縮寫字,而全名是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晚期糖基化產物)。大分子(例如蛋白質)末端的氨基與葡萄糖等還原糖分子的醛基發生反應,先是會形成尚可逆的《早期糖基化產物》,而最後會形成不可逆的《晚期糖基化產物》。這類產物是有害健康的,例如會引發糖尿病,心臟病,失智,早死,等等。AGEs可以在我們身體內部產生,也可以從食物中攝取到。正常人的身體會產生少量的AGEs,而患糖尿病的人則會產生大量的AGEs。未經烹煮的食物中含有少量的AGEs,而經過高溫燒烤烹煮的食物則會含有大量的AGEs。尤其是含有大量蛋白質的肉類,在越乾燥,越高溫,越長時間的烹煮之下(例如烤肉),就會形成越多的AGEs。《早安健康》那篇文章是引用日本人山岸昌一在一本書中所發表的論調:「從AGEs的觀點來看,少吃微波食品為妙」。只不過,此一論調正好是與科學證據背道而馳。我們先來看一篇2013年發表的研究論文Comparison of glycation in conventionally and microwave-heated ovalbumin by high 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用高分辨率質譜來比較傳統和微波加熱的卵清蛋白中的糖基化)。這項研究是用卵清蛋白來做實驗,看看是傳統加熱或微波加熱比較會出現糖基化。結果是《一些肽在被微波加熱時顯示出較低的糖基化水平》,所以研究人員就說:「這一事實表明,微波可能是非熱過程。 另外,微波加熱後沒有褐變,這突出了微波和傳統加熱之間的區別。」(註:食物加熱後,顏色變得越褐色,甚至黑色,就表示產生了越多AGEs。用微波加熱的食物比較不會變黑)我們再來看一篇2010年發表的綜述論文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 in Foods and a Practical Guide to Their Reduction in the Diet(食物中的晚期糖基化產物以及一個減少它們在飲食中的實用指南)。這篇論文列舉了各種烹煮方式對各種食物產生AGEs量的影響,而與傳統烹煮相比,微波爐烹煮所產生的AGEs都是較低的。加拿大的Montreal Gazette(蒙特羅報)在2017-5-5發表The Right Chemistry: Modify cooking methods to avoid ‘AGEs’(正確的化學:調整烹飪方法以避免“ AGEs”),而作者是著名的McGill大學的Joe Schwarcz博士。他就說用微波爐烹煮可以減少AGEs的產生。著名的Food & Nutrition(食物與營養)網站也在2015-10-30發表7 Tips for Reducing AGEs in Your Food(減少食物中AGEs的7個小提示),而它也是建議用微波爐烹煮來減少AGEs的產生。由此可見,《早安健康》那篇文章裡,那位自稱是AGEs專家的日本醫學博士所說的「從AGEs的觀點來看,少吃微波食品為妙」,是一派胡言。附註:我在2018-9-17發表微波爐食物會致癌?,結論是:從以上這八篇論文就可得知:(1)微波烹煮較不會產生致癌物質, (2)微波烹煮較能保留營養素。原文:微波爐加熱食物會催人老?日本醫學博士的胡扯
-
2020-07-16 養生.聰明飲食
吃雞胸肉有助健身減肥?營養師:長期食用容易便祕
吃雞胸肉不但可以減肥,還有助健身者維持體態。最近「雞胸肉」成為民眾飲食的新寵,超商紛紛推出相關產品。營養師表示,雞胸肉富蛋白質且脂肪含量低,很適合想瘦身或健身的人食用,以打造理想體態。補充蛋白質 肉魚豆蛋類都適宜營養師趙函穎表示,雞胸肉是高蛋白、低脂肪食物,每100公克雞胸肉的熱量僅104卡,蛋白質含量22公克、脂肪含量0.9公克,又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可有效降低總膽固醇。一般運動後應適當補充蛋白質,癌症關懷基金會營養師葉嘉豐建議,運動後不妨吃蛋白質含量高的雞胸肉,幫助修補運動後肌肉纖維的損傷,此外,肉魚豆蛋類等富含蛋白質食物是好選擇。「舒肥」料理 真空低溫烹調正夯料理雞肉可採取微波、加熱、水煮等烹調方式。趙函穎建議,可以採用法國的「舒肥」法,以真空低溫烹調的方式,鎖住食材水分並保持滑嫩口感,近年非常盛行。「舒肥」作法很簡單,趙函穎指出,首先取一片雞胸肉,視個人喜好加上各式辛香料醃製,如黑胡椒粉、大蒜粉、月桂葉、迷迭香或義式香料等,加一點鹽、15㏄橄欖油,以密封真空袋封起來醃製一至兩小時。若家中有舒肥機,溫度調至62度並將雞胸肉放置約1.5小時,取出煎一下就可食用。也可用電鍋,按保溫模式放1.5小時,也可達到舒肥效果。趙函穎說,也可用烤箱烤雞胸肉,再將雞胸肉撕碎做成手撕雞,搭配生菜或蔬菜成為沙拉;或單純以微波加熱雞胸肉食用。葉嘉豐建議,吃雞胸肉可以搭配適量堅果,約大拇指第一指節大小的量,以補充維生素E、鎂等礦物質,幫助抗氧化、抗發炎、促進代謝,也有助於減少運動後的痠痛。1份雞胸肉 最好搭配1到2份蔬菜雞胸肉不建議長期食用,否則容易便祕。趙函穎建議,飲食必須均衡,一份肉應搭配一至兩份蔬菜,幫助蛋白質消化。以便利商店的食物搭配為例,以一塊雞胸肉配一盒生菜沙拉,再配一塊地瓜,就是營養素均衡的一餐。健身者在運動前後吃雞胸肉,一次一份即可,要記得搭配蔬菜與地瓜、玉米等澱粉類食物,才能有效增肌。不過,並非所有人都可大量吃雞胸肉。趙函穎指出,腎功能明顯退化、慢性腎衰竭等慢性病患,蛋白質的攝取不能過量,因此不可吃太多雞胸肉。第一至三期慢性腎衰竭患者,一天蛋白質攝取量應限制在每公斤體重0.8公克,例如60公斤的成年人,一天僅能攝取48公克蛋白質,吃雞胸肉很容易超標。此外,若有慢性腎衰竭又合併糖尿病,飲食應請營養師來計算與調理,找出合適的方式。一般正常人的蛋白質也不應攝取過多,60公斤成年人,一天蛋白質攝取上限為每公斤體重2公克,一天大約攝取120公克蛋白質,若一整天都只吃每份100公克重的雞胸肉,應該以6片為上限,以免過量造成負擔。
共
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