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9 醫療.心臟血管
搜尋
徐榆涵
共找到
85
筆 文章
-
-
2024-10-19 焦點.元氣新聞
周末賴床好處多!台大研究:可降低74%失智風險
英國每日郵報19日報導,台灣大學醫學院最新研究指出,周末多賴床幾個小時,不僅能讓身體恢復活力,還可以降低70%以上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台大醫院的研究團隊近期在國際期刊《睡眠與呼吸》上發表最新研究指出,周末起床前按下貪睡鬧鐘或是多賴床一下,對65歲以上老年人的大腦健康有潛在保護作用。研究團隊針對215名65歲以上的老年人進行為期2年的追蹤調查,參與者必須每天記錄他們的睡眠狀況,並佩戴類似手錶的活動監測儀來記錄睡眠時間。研究結果顯示,約有一半的參與者會在周末貪睡,來彌補平日沒睡飽的時間,而這群人的認知功能退化風險比那些不在周末賴床的人低了74%。過去也有研究表明,在周末補眠有助於降低心臟病發作的風險、預防肥胖、減少憂鬱,甚至能延長壽命。儘管科學家尚不清楚為何補眠能夠保護大腦免於失智,但其一理論是,延長的睡眠時間能讓大腦有更多時間修復與休息,加強神經元之間的連結。另一個可能性則是,充足的睡眠能減少體內的發炎現象,而這可能與失智症的發展有關。研究團隊在報告中指出,這是第一次針對老年人進行「補眠如何影響認知障礙」的研究,結果表明周末的補眠時間能夠有效降低罹患認知功能障礙的風險。
-
2024-10-17 焦點.健康知識+
辦公室用升降桌防止久坐?研究:站立式辦公桌可能有害健康
久坐有害健康眾所皆知,因此站立式辦公桌近年來蔚為風潮,但新研究發現,長時間久站不會抵銷久坐帶來的影響,反而增加靜脈曲張和腿部血栓等疾病風險。衛報報導,一項針對英國8萬多名成年人的研究發現,站立並不能降低中風和心臟衰竭等疾病風險,且每天站立2小時以上可能會增加深部靜脈栓塞和靜脈曲張等狀況發生。該項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流行病學期刊》。雪梨大學醫學與健康學院的艾哈邁迪(Matthew Ahmadi)博士表示,長時間久坐或站立者應該在一天之中安排規律運動,關鍵點是站太久不會抵消久坐影響,並可能危害某些人的循環系統健康。稱長期站立並不能改善心血管健康,反而會加劇循環系統問題的風險。研究針對英國8萬3013名沒有罹患心臟病的成年人進行追蹤檢測,團隊發現,站立時間超過2小時,每多站立30分鐘,循環系統疾病的風險就會增加11%。且並未發現站立可以降低中風、心臟衰竭和冠狀動脈心臟病的風險。雪梨大學麥肯齊穿戴設備研究中心主任斯坦馬坦基斯(Emmanuel Stamatakis)表示,「對於經常久坐者來說,包括全天候的大量隨機和結構化運動可能是更好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方法。」他建議,可以定期休息、四處走動、參加步行會議、走樓梯、長途駕駛時定期休息,或者利用午餐時間離開辦公桌並做些運動等。
-
2024-10-06 養生.心理學解密
金錢真的買不到快樂?最新研究推翻理論:收入愈多愈幸福
最新研究顯示,即使家庭年收入超過50萬美元,再多的收入也會顯著提升幸福感。華爾街日報報導,長期以來有大量研究表明,調薪對低工資者有很大的影響,使他們從不安全感趨向穩定,但通常認為超過一定門檻後,所帶來的效果要小得多。但根據賓州大學沃頓商學院的高階研究員基林斯沃斯(Matt Killingsworth)的研究,高薪者獲得加薪,感到與低薪者一樣快樂,也就是所獲的幸福感相同。2010年一篇熱門研究指出,年收入一旦超過7萬5000美元的「幸福感停滯點」後,再多的收入也不能使人更快樂。但最新的研究推翻了這項理論。該研究指出,每年1萬美元到超過50萬美元,平均幸福感與收入對數幾乎完美線性增長,也就是收入愈多愈快樂,就算年薪達到50萬美元的高收入戶也ㄧ樣。他更發現,幸福感與收入對數之間的線性關聯意味著每增加1美元的邊際效用呈指數遞減,而數學上不會真正達到停滯點。這代表收入的比例變化(例如10%的加薪)在任何收入水準下,都感到相同的幸福感,也就是說不管收入是1萬美元還是50萬美元,如果加薪10%都感到相同幸福。然而基林斯沃斯和其他研究者都強調,不只錢,其他許多因素都會影響人類的幸福感,包括人際關係、工作以及所居住的國家,「沒有任何單一因素(包括金錢)能完全主導幸福方程式。」根據國會預算辦公室的最新數據,2021年美國收入最低的20%家庭,平均稅前收入約為2萬3000美元;中間20%的收入約為8萬7000美元;而收入最高的20%平均收入約為41萬8000美元;頂端的高收入者遠超過50萬美元。基林斯沃斯在他的論文中也寫道:「對於個人而言,繼續追求更高的收入完全是合理的選擇,這樣有助於追求幸福。」這句話應證了許多美國人的心聲,根據金融服務公司Empower去年的數據,年收入20萬美元或以上的受訪者表示,他們需要的中位數收入為35萬美元,才能感到生活壓力減少。然而,更多的金錢雖然有更多的快樂,但是這也不是絕對,因為帶來的「副作用」因人而異。有些人大幅加薪後的快樂之後會轉為失落,像是派對過後的空虛感;而有些人則自願降薪,因為不想擁有加薪之後也隨之而來的龐大工作量與壓力。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9-02 養生.抗老養生
股神巴菲特慶94歲大壽 曾自曝愛喝可樂及吃雞塊但有5個好習慣
「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8月30日歡慶94歲大壽,他曾透露自己吃得像個六歲小孩,不只天天喝五罐可口可樂,每周還會至少吃三次麥當勞雞塊,究竟他是如何在沉迷垃圾食物的同時,還是能保持敏銳,並管理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呢?財星雜誌(Fortune)指出,祕訣可能就在於他的五個生活習慣。巴菲特相當喜歡吃垃圾食品,他曾在2017年的「成為華倫巴菲特」紀錄片透露,他常去麥當勞享用3.17元的早餐,吃香腸、雞蛋和乳酪,而且超愛喝可樂還有吃糖果,甚至對高油高鹽飲食也毫不忌口。億萬富翁比爾蓋茲也分享了他對巴菲特的飲食觀察,稱他主要吃漢堡、冰淇淋和可樂,可能為年輕人樹立糟糕榜樣。不過,巴菲特依舊能保持敏銳的思考與判斷力,管理他的商業帝國,原因可能在於以下五個生活習慣。第一、八小時的睡眠:巴菲特非常重視睡眠,通常每晚都會睡滿八小時,美國心臟學會的研究指出,良好的睡眠可以延長壽命,能緩解壓力、提升免疫力和穩定情緒等。第二、經常打橋牌:儘管巴菲特經營一家擁有70多家子公司的企業,但他確保每周會撥出八小時與朋友打橋牌,而這種智力遊戲有助於鍛鍊大腦。第三、輕鬆日程安排:巴菲特可能是地球上最有權勢的商人之一,但與其他大老闆不同的是,他喜歡讓自己的日程安排得比較輕鬆,且不做任何不喜歡做的事。第四、他喜歡讀書:巴菲特每天花五到六小時閱讀和思考,有研究顯示,閱讀可以預防認知力下降。第五、知足感恩並維持人際關係:巴菲特曾在2008年被問及保持健康的秘訣,他先是說從均衡飲食開始,立刻引起哄堂大笑。後來他才認真說,擁有良好的心態對他來說非常重要,知足感恩可以減少憂鬱、焦慮、慢性疼痛和疾病,且真正衡量人生成功關鍵在於,「看你想要愛的人中,有多少人真正愛你」。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6-18 養生.聰明飲食
上班時間久坐?研究:工作喝2到3杯咖啡 能降低早逝風險
上班族久坐超傷身,快來杯咖啡吧!最新研究顯示,工作時喝幾杯咖啡能延年益壽,可以抵銷部分久坐帶來的危險影響。每日郵報報導,科學家發現,如果每天喝2到3杯咖啡,那每天坐在辦公桌前至少6小時的上班族早死風險,比不喝咖啡的同事低33%。研究人員認為,咖啡強大的抗發炎作用,或許能抵消每天數小時久坐所造成的傷害。大量研究發現,每天長時間坐著6到8小時與心臟病、糖尿病和癌症導致的早逝風險有關。缺乏運動會引發身體主要器官和組織發炎,恐造成致命傷害,然而現在辦公室以及家中大量出現電腦、電視等設備,讓過「沙發馬鈴薯式生活」的人愈來愈多,這代表很多人運動的程度遠低於標準。英國國民保健署(NHS)估計,英國人平均每天花9小時坐在椅子上,這不僅會減緩新陳代謝,還會損害身體控制血糖、血壓和脂肪分解的能力。但最新研究顯示,增加咖啡攝取量可以降低風險。中國蘇州大學科學家分析10年來收集的超過1萬名美國成年人的生活方式數據,檢視受試者坐著的時間與咖啡的消耗量,結果顯示,每天坐6小時或更長時間,但喝2到3杯咖啡者,死於任何疾病的可能性要低三分之一。從事最新研究的科學家認為,咖啡豆中重要的抗氧化成分,是抵消久坐風險的關鍵,他們指出,「咖啡富含生物活性物質,愈來愈多證據顯示,由於其強大的特性,咖啡可以降低慢性病的死亡率。」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9-08 癌症.抗癌新知
5個關鍵因素,全球50歲以下罹癌數遽增!病例最多的是這種癌
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全球50歲以下族群中被診斷出患有癌症的人數,在30年間增加近80%。衛報報導,這項由蘇格蘭愛丁堡大學和中國浙江大學醫學院領導的最新研究顯示,全球早發性癌症病例從1990年的182萬例增加到2019年的326萬例,而40多歲、30多歲的年輕人死於癌症的人數增加了27%。而現在,每年有100多萬名50歲以下者死於癌症。50歲以下罹癌數增 5個關鍵因素專家們對病例增加背後的原因仍處於初步了解階段。研究作者認為,不良飲食、酗酒和吸菸、缺乏運動和肥胖可能是關鍵因素。報告稱,「自1990年以來,全球早發性癌症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大幅上升。鼓勵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健康飲食、限製菸酒消費和適當的戶外活動,可以減輕早發性癌症的負擔。 」過往研究表明,過去幾十年來,世界各地50歲以下成年人的癌症發病率一直在上升,它們大多側重於地區和國家差異。而在這項全球性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來自204個國家的數據,涉及29種癌症。研究人員調查所有14至49歲人群的新發病例、死亡人數、健康後果和致病風險因素,以評估1990年至2019年期間的變化。50歲以下 乳癌病例最多、攝護腺癌增長最快2019年,50歲以下族群中新診斷出的癌症病例總數為326萬,比1990年增加了79%。乳癌病例和相關死亡人數最多,分別佔全球人口的13.7%和3.5%。1990年至2019年間,早發氣管癌和前列腺癌(攝護腺癌)病例增長最快,估計每年分別增長2.28%和2.23%;與此同時,早發性肝癌病例估計每年下降2.88%。2019年,共有106萬50歲以下者死於癌症,比1990年的數字增加了27%。在乳癌之後,死亡人數最多的癌症是氣管癌、肺癌、胃癌和腸癌。腎癌和卵巢癌患者的死亡人數增幅最大。》看更多疾病百科/癌症【中央社/倫敦5日綜合外電報導】刊登在英國知名醫學期刊的研究顯示,過去30年來,全球50歲以下人口罹癌人數似乎急劇增加。英國廣播公司新聞網(BBC News)報導,發表在「英國醫學期刊腫瘤學」(BMJ Oncology)的研究發現,2019年共有326萬個病例,比1990年高出79%。不過,專家警告不要過度解讀研究結果。這項研究並未將總人口增加40%納入考量,而更完善的健康回報系統等因素也可能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這個研究團隊由來自美國、中國和英國等全球各地專家組成,他們一致認為目前尚無定論。但研究人員擔心,某些生活方式可能會使14至49歲的罹癌人數增加,例如體重超標、嗜吃紅肉和高鹽飲食及缺乏運動。研究人員補充說,遺傳因素也可能起到一定作用。消化系統癌、皮膚癌和乳癌是最常見的癌症。2019年,癌症導致逾百萬名50歲以下人口死亡,增幅超過25%,然而,隨著全球人口在過去30年間成長了40%,實際上可能代表癌症死亡率正在下降。這項研究資料取自「全球疾病負擔」(GlobalBurden of Disease)資料庫,這個資料庫的數據涵蓋了200多個國家。研究人員表示,還需進行更多研究,才能「充分了解」癌症病例增加的原因,在改善檢測技術和預防年輕人罹癌方面也需更多努力。「英國癌症研究協會」(Cancer Research UK)表示,有證據顯示,英國18至49歲人口的癌症發生率正在上升。不過,英國癌症研究協會的奈特(Claire Knight)博士補充說,「無論這看起來多麼令人憂慮,癌症主要是一種老年疾病,全球新癌症病例大多都是從50歲以上的族群中診斷出來。」(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3-25 失智.大腦健康
不只是靈魂之床!美最新研究:檢測眼睛可早期診斷阿茲海默症
【本文重點】美國神經醫學專家發現,眼睛可以協助早期診斷阿茲海默症。研究發現視網膜的變化與記憶、導航和時間感知的中心,即大腦皮質的變化相關。研究團隊利用14年分析86名阿茲海默症和輕度認知障礙患者的視網膜和大腦捐贈組織,證實阿茲海默症患者和早期認知能力衰退者腦中的β澱粉樣蛋白都顯著增加。此外,發現視網膜周邊細胞的組織萎縮和炎症,最能早期辨識人的認知狀態變化。--by ChatGPT眼睛不只是靈魂之窗,還可以檢測出認知功能是否異常。美國神經醫學專家表示,眼睛是進入大腦的窗口,藉由觀察眼睛後部、視神經和視網膜的檢查,可以直接看到神經系統狀態,以幫助早期診斷阿茲海默症。CNN報導,加州洛杉磯雪松西奈醫療中心(Cedars-Sinai Medical Center) 神經外科和生物醫學科學教授哈瑪維(Maya Koronyo-Hamaoui)的團隊,利用14年分析來自86名阿茲海默症和輕度認知障礙患者的視網膜和大腦捐贈組織,以確認能在哪個階段看到認知功能下降的跡象。哈瑪維表示,「我們的研究首次深入分析阿茲海默症在人類是網膜中的蛋白質圖譜和分子、細胞和結構效應,以及它們如何與大腦和認知功能的變化相對應」。這是目前為止最大的視網膜研究樣本,研究結果已刊登在《神經病理學報》。哈瑪維說,視網膜的變化與大腦皮質的變化相關,後者是記憶、導航和時間感知的中心。研究人員將來自正常認知功能的捐贈者樣本與具有輕度認知障礙和晚期阿茲海默症患者的樣本進行比較,結果發現阿茲海默症患者和早期認知能力衰退者腦中的β澱粉樣蛋白都顯著增加,這是阿茲海默症的一個關鍵指標。此外,研究也發現了不少癌症標記物,視網膜周邊細胞的組織萎縮和炎症,最能早期辨識人的認知狀態變化,這些發現都說明新的眼科檢查有助於早期診斷阿茲海默症。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2-10-1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又現新變種!美CDC:BQ.1、BQ.1.1感染率持續飆升 占新增確診11%
隨著新冠疫情逐漸趨緩,各國陸續解封,開啟後疫情時代。但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14日公布最新數據顯示,境內似乎又出現Omicron兩種新亞型變異株BQ.1、BQ.1.1,而且已經占據當前新增確診個案的11%。美國CDC 14日公布的每周報告顯示,雖然BA.5現在還是美國境內的主要流行病毒株,約占新增確診個案的68%,低於10月初的約80%。然而,隨著病毒持續變異,亞變種病毒種類愈來愈多,其中感染Omicron亞變種BQ.1和BQ.1.1的患者逐漸增加,截至10月中旬,感染這兩種變異株的患者已經占全美新增確診個案的11.4%。與一個月前的不到1%相比,擴散速度驚人。白宮防疫協調官吉哈(Ashish Jha)證實,衛生官員正在密切監測相關變異株,「我們追蹤它們的原因,有可能是因為他們具有更強的免疫逃脫性,或者是使我們的許多治療無效。」
-
2022-07-26 焦點.元氣新聞
日本88歲明仁上皇驚傳心臟衰竭 最新病況曝光
共同社報導,日本宮內廳26日表示,現年88歲的日本明仁上皇日前在東京大學醫學部附屬醫院被診斷出右心臟衰竭,目前持續接受治療中。據了解,明仁上皇自6月底以來一直在服藥接受治療,現在情況正在好轉。明仁上皇2012年2月曾接受心臟搭橋手術。而明仁上皇的妻子、87歲的美智子上皇后則在24日接受白內障雷射手術,目前恢復狀況良好。她2019年6月便曾接受白內障手術,但術後病情並不順利,隔年右眼診斷出二次白內障,24日在東大醫院進行雷射手術。疾病百科/心臟衰竭心臟衰竭的致病原因以心臟病變、心血管疾病為主,包含冠心病、心肌炎、高血壓、心肌梗塞、心律不整、心臟瓣膜問題等等。當心臟病變導致輸出血量不足時,身體會啟動代償機制,刺激神經系統或激素分泌,維持器官正常運作。然而長久以往,會使心臟過度做工,甚至導致心肌細胞死亡。>>看更多
-
2022-07-19 焦點.健康知識+
歐洲熱浪來襲!專家:女性比男性更容易被熱死
歐洲熱浪持續發威,連較高緯度的英國氣溫都飆破攝氏41度,專家指出,女性可能比男性更容易受到極端高溫的影響。英格蘭的熱浪計畫指出,熱浪高危族群包括75歲以上老人、嬰幼兒、患有嚴重身體或精神疾病的人以及女性。該文件沒有解釋為何女性在名單上,但英國衛生安全局指出荷蘭的一項研究統計出各大熱浪死亡率,發現老年女性死於熱浪的風險高於男性。研究人員指,結果不僅僅是年齡,該團隊在分析2003年法國熱浪的數據時寫道,「當考慮到相同年齡時,女性死亡率仍然高出15%。」荷蘭和德國研究人員進行的另一項研究,檢視了荷蘭23年的溫度數據以及每日死亡率數據,也發現了兩性之間的差異,他們發現,女性與高溫相關的死亡率高於男性,尤其是在極端高溫下的最年長年齡組(大於及等於80歲)。研究小組表示,此發現似乎並不是因為老年人更容易受到高溫影響,且女性壽命通常比男性長。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運動生理學教授、該研究作者丹倫(Hein Daanen)指出,研究小組推測女性排汗量比較少可能有一定影響。他表示,「大致上,老年人排汗量是年輕人的一半,而女性又是男性的一半」,因此研究指,年長女性散熱的能力最差。根據該研究,溫度對心血管系統造成的壓力也可能與此有關,因此女性的心血管負荷更高,這可能解釋了為何女性死於高溫的風險更高。
-
2022-07-16 養生.聰明飲食
老了再喝!美最新研究:40歲以下年輕人根本不該喝酒
美國最新研究指出,40歲以下的人喝酒對身體健康沒有益處,但40歲以上及沒有潛在疾病問題的族群,少量飲酒可能有助降低心血管疾病、中風與糖尿病風險。根據美國華盛頓大學健康指標和評估研究所(IHME)的研究發現,40歲以下者飲酒對健康沒有任何好處,甚至遭受嚴重健康風險,包括車禍、傷害甚至謀殺等。這份於14日發表在醫學期刊《刺胳針》的研究,分析了204個國家和地區的民眾飲酒習慣,發現截至2020年,攝入酒精達有害程度的人數累積為13.4億,這些人中當有近77%是男性,而且近60%的有害健康狀況發生在15至39歲之間。IHME發布新聞稿指出,「我們想傳達的訊息很簡單,那就是年輕人不應該喝酒。」並指40歲或以上者,只要本身沒有潛在的健康風險,那麼就有可能從有限的酒精攝取中受益,例如偶爾喝杯紅酒。研究指,若無潛在健康問題,少量的酒精可能會降低心血管疾病、中風與糖尿病風險。研究主要作者、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健康指標與評估研究所教授卡基杜(Emmanuela Gakidou)表示,這些疾病恰好是造成部分人的主要死因,「特別是針對老年人,少量飲酒實際上比不喝酒更好。」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
2022-06-04 新聞.元氣新聞
北韓疑出現新變種病毒 主動向世界衛生組織求助
根據北韓官媒朝中社引述國家緊急疫情預防總部的最新數據報導,自4月下旬爆發疫情以來,全國累計發燒患者近400萬人,死亡總數71人。同時,KBS News引述美國之音(VOA)報導,北韓境內疑似出現新變種病毒,先前甚至為此主動諮詢世界衛生組織(WHO)。WHO駐平壤代表薩爾瓦多(Edwin Salvador)4日接受美國之音專訪時表示,已回覆北韓保健省有關新冠變異株及其特徵的問題,並提供新冠肺炎診斷程序上的實驗室方針與線上教育資源。薩爾瓦多說,同時WHO也與北韓分享了疫情應對建議優先行動,以及支援物品目錄,稱願意協助提供北韓口罩、手套、個人防護裝備(PPE)等,目前正等待北韓當局回應。
-
2022-05-2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美CDC研究:1/5成年確診者患「長新冠」 影響多種器官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24日發布最新研究指出,感染過新冠肺炎的65歲以下成年人中,每5個人中就有1人經歷至少一種長期後遺症,而65歲以上的長者則是每4人中就會有1人出現至少一項長新冠症狀。紐約時報報導,CDC的新冠緊急應對小組針對近200萬人進行研究,比較65歲以下及以上兩族群患者康復後,與未感染新冠的人的狀況。研究人員發現,長新冠會影響許多不同器官,包括心臟、肺臟和腎臟等,其他問題還涉及血液循環、肌肉骨骼系統、內分泌系統、消化道狀況、神經系統問題以及精神上的症狀。研究指出,無論感染者年齡,最常出現的後遺症是呼吸道問題和肌肉骨骼疼痛。而新冠患者康復後出現呼吸道以及肺栓塞等肺部問題的風險,是未感染者的兩倍;與年輕人相比,65歲以上長者發生腎衰竭、神經系統問題和大多數心理健康狀況的風險更大。研究稱,在確診後30天到365天期間,38%的患者出現至少一種新的健康問題,其中18歲到64歲患者的該比率為35%,而65歲以上者為45%,兩族群的未感染者同期間出現新健康問題的比率各為15%和19%。根據這些比率,研究人員計算出65歲以下的新冠患者出現可歸類於「長新冠」的健康問題之比率為將近21%,年長族群為近27%。該研究作者並總結,長新冠可能影響患者的勞動力表現,且可能對康復者及其家屬產生經濟影響。並建議「定期對新冠患者康復後的狀況進行例行評估」。未參與該研究的聖路易華盛頓大學臨床流行病學家艾里(Ziyad Al-Aly)說,同意應對曾染疫者進行醫學評估以發現潛在的新健康問題,「既然我們知道新冠肺炎可能導致嚴重的長期後果,我們需要開發額外工具來降低長新冠風險」。
-
2022-05-21 新聞.元氣新聞
猴痘疫情擴散!WHO:全球已發現80例病例 遍布11國
世界衛生組織(WHO)20日召開緊急會議後表示,已在全球11個國家和地區確認約80例猴痘病例,正在調查另外50例疑似病例,並警告未來可能會發現更多病例。猴痘(monkeypox)最初在猴子身上發現,透過密切接觸進而傳播,很少傳播到非洲以外的地方,近來卻出現一連串病例,引發全球關注,包括義大利、瑞典、西班牙、葡萄牙、美國、加拿大和英國都有出現病例。BBC報導,根據英國國民保健署(NHS)說法,這是一種罕見的病毒感染,症狀通常屬於輕微,大多數人會在幾周內康復。且不易於在人與人之間傳播,據說對大眾風險很低。目前沒有針對猴痘的特定疫苗,但天花疫苗可以提供85%的保護力,因為這兩種病毒非常相似。WHO說,正在與受影響國家和其他國家合作,擴大疾病監測範圍,以尋找和支持可能受到波及的人,並警告污名化是不可取的行為,將會成為疫情結束的障礙。
-
2022-04-29 新冠肺炎.全球疫情
等好久!南韓宣布:下周一解除戶外口罩令
韓聯社報導,南韓總理金富謙29日表示,下周一(5月2日)起戶外可不用戴口罩,但民眾在參加50人及以上聚會等時仍須戴口罩。南韓4月18日取消大多數社交距離規範,包括聚會人數上限和餐廳營業時間等,25日起將新冠疫情的傳染病等級從1級降至2級,並開放電影院、大眾交通工具內飲食。如今再宣布解除戶外口罩令,力求讓人民恢復正常生活。
-
2022-04-0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以色列研究:第四劑輝瑞效力只有四周 八周後幾乎消失
以色列一項大型新研究指出,第四劑輝瑞疫苗可為老年人提供額外的短期保護力,防止感染Omicron和重症,但是疫苗對預防感染的效力在四周後開始遞減,八周後幾乎消失殆盡。紐約時報報導,打完第四劑輝瑞疫苗後的六周內,對重症的保護力並未減弱,但由於追蹤時間太短,無法確定相較於第三劑加強劑,第四劑加強劑是否在預防重症上能提供更好的長期保護。該研究側重在60歲及以上的成年人,並沒有提供第四劑加強劑對年輕人保護力的數據。該項於5日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的研究指出,對於預防染疫,第四劑輝瑞似乎只能提供短期保護和些許的絕對效益。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上月底決定,為50歲以上民眾提供輝瑞或莫德納疫苗作為第二劑加強劑(即第四劑),施打時間與第三劑至少相隔4個月。
-
2022-03-10 新聞.器官捐贈移植
全球首例豬心移植成功患者去世!術後兩個月病情惡化
美國馬里蘭大學醫學中心醫療團隊年初成功將豬心移植到57歲男子班奈特(David Bennett)身上,成為醫學史上首例,但班奈特在接受移植兩個月,已在8日去世,院方未說明確切死因,只說病情在前幾天開始惡化。班奈特的兒子感謝醫院提供最後實驗,稱家人希望這將有助於進一步努力終結器官短缺問題。並透過馬里蘭大學醫學中心發表聲明說,希望這個故事可以成為希望的開始而非終點。班奈特本身患有嚴重心臟病,由於瀕臨死亡且需要體外生命支持,因此沒有資格進行人體心臟移植,最終同意接受移植基因改造後的豬心,醫療團隊在1月7日進行這項手術,歷時7小時後完成,手術結束後,班奈特的兒子就曾說,他父親知道不能保證新的心臟會奏效。以往這種異種移植失敗的主因是患者身體會迅速排斥動物器官。這次馬里蘭大學醫學中心的醫療團隊使用基因改造的豬心,去除了會導致超急性移植排斥反應的豬基因,並添加人類基因來幫助身體接受器官。雖然班奈特在術後兩個月後便離世,但相較於1984年瀕死嬰兒移植狒狒心臟只活了21天,已經創下了異種移植存活時間最長里程碑。
-
2021-10-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美11/8起要求「完整接種疫苗」才可入境 混打也可以
美國白宮15日宣布,自11月8日起實施新的外國旅客入境措施,要求所有透過航運及陸運入境美國的外國旅客,必須完全接種FDA或WHO核准的新冠疫苗,並出示疫苗接種證明。對此,美國CDC補充,如果兩劑疫苗混打不同品牌也能接受,但必須是FDA或WHO認可的疫苗。CDC發言人15日表示,雖然不建議混打疫苗,但混打疫苗已在其他國家愈來愈普及,所以美國也可以接受外籍人士持「混打」疫苗證明入境美國。代表加拿大邊境地區的美國紐約州民主黨籍眾議員希金斯(Brian Higgins)稍早詢問CDC是否接受混打,因為加拿大有近400萬民眾(占完整接種疫苗民眾的10%)是接受是接受mRNA疫苗與AZ疫苗的混打。對此,CDC說,只要是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或世界衛生組織(WHO)批准的,即使接受兩種不同品牌的疫苗混打,均可視為完整接種疫苗。目前被FDA和WHO核可的疫苗包括,輝瑞、莫德納、嬌生、AZ、中國國藥與中國科興共六種。
-
2021-10-15 新聞.元氣新聞
美國前總統柯林頓驚傳「血液感染」住院!發言人證實
美國前總統柯林頓(Bill Clinton)12日疑因血液感染住進加護病房治療,與新冠病毒無關。柯林頓發言人表示,柯林頓目前正在好轉,且精神狀態良好。外媒報導,75歲的柯林頓12日住進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醫學中心(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 Medical Center)的加護病房治療,與新冠肺炎無關,疑似血液感染。柯林頓的私人主治醫師Lisa Bardack發聲明說,柯林頓被送進加護病房進行密切監測,並接受靜脈抗生素注射治療,經過兩天治療,狀況良好。柯林頓的發言人Angel Urena表示, 12日晚上柯林頓住進醫院,目前正在好轉,且精神狀態良好,可能15日就會出院。【中央社/14日電】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的醫師今天表示,柯林頓因感染問題,正在加州一所醫院接受治療,2天下來反應良好。醫師說,柯林頓被診斷出罹患敗血症,可能是尿路感染引起。柯林頓(Bill Clinton)的發言人尤瑞尼亞(AngelUrena)表示,75歲的柯林頓12日晚間被送往加州大學爾灣醫學中心(UCI Medical Center),原因是與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無關的感染問題。尤瑞尼亞說:「他正在好轉,精神良好,且相當感激醫師、護理師和院方人員提供極佳的照護。」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引述醫師說法報導,柯林頓感到疲倦後就醫,被診斷罹患敗血症,醫師認為可能是尿路感染引起。柯林頓的醫師安明(Alpesh Amin)和巴達克(LisaBardack)透過聲明表示,他住進醫院接受密切觀察,醫師給了他靜脈抗生素和液體。聲明指出:「他留在醫院接受持續觀察。經過2天治療,他的白血球數量逐漸下滑,對抗生素的反應也良好。我們希望很快就能讓他回家。」民主黨籍的柯林頓於1993年到2001年擔任美國總統,過往曾有健康問題,包括2004年接受心臟繞道手術,2010年也因心臟動脈阻塞動手術,裝了2根支架。CNN報導,柯林頓這次住院與心臟問題無關。CNN還提到,柯林頓住在加護病房,主要是為了隱私;根據治療他的醫師說法,他並未用到呼吸器。
-
2021-10-1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11月入境美國認可疫苗不含「高端」 台灣人常去國家規定一次看
路透報導,美國疾病管制中心(CDC)發言人八日透露,十一月起將要求入境美國的外國旅客,完整接種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或世衛(WHO)認可的新冠疫苗,共計六款,不過高端疫苗不在其列。對此,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台灣仍在綠色名單中,將盡快協助高端疫苗取得國際認證。美國CDC發言人說,經FDA緊急授權或核准或被WHO批准緊急使用的六種疫苗,將符合前往美國旅行的標準。根據WHO官網,目前已獲批准緊急使用的新冠疫苗包括輝瑞、AZ、嬌生、莫德納、國藥和科興。美國自去年起,針對中國大陸等卅三國實施入境限制,外籍旅客若過去十四天內曾在這些國家停留,不得入境美國,台灣當時不在限制範圍內。陳時中指出,美國的入境政策至今沒有任何變化,台灣還是屬於綠色名單,未受限制;美國開放原本受限制的卅三國旅客入境須完整接種,但台灣沒有被通知在名單內。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指出,美國目前僅私下對外說明,尚未正式發布相關政策,台灣正積極了解美國入境新制適用範圍及相關指引,若新制只適用上述卅三國,對原本在綠色名單內的台灣不受影響,若新制適用全球,將積極爭取高端疫苗作為可以入境的疫苗。在美國CDC官網搜尋「綠色名單」(green list),最接近的結果是美國人出境到世界各地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評估圖表,分為四級,台灣屬風險最低的第一級,但這並非針對搭機入境美國旅客的分級管制名單。此外,英國、法國、斯洛伐克、菲律賓、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布達比酋長國,都有因應疫情針對入境旅客出發地的綠色名單,但美國沒有。白宮九月廿日宣布,美國將從十一月起,取消對來自中國大陸、印度、巴西和大部分歐洲國家在內共卅三國旅客的航空入境限制,條件是這些旅客要完整接種新冠疫苗,但當時未具體說明會承認哪些疫苗。先前陳時中曾提及台灣邊境管制會視中和抗體濃度,未來管控仍以此依據,或比照美國採完整接種疫苗?陳時中說,資料日新月異,等到開放邊境時,會參考國際經驗認定。
-
2021-10-09 新聞.元氣新聞
美駐柏林大使館現「哈瓦那症候群」病例 德警展開調查
美國在世界各地的駐外人員近年屢傳出現哈瓦那症候群(Havana syndrome)症狀,德國警方日前也表示,美國駐柏林大使館人員「疑似遭到聲波攻擊」,目前正在調查中。德國警方8日發布聲明稱,調查始於8月份,已對美國駐柏林使館所提出的至少兩起案件展開調查。約有200名在世界各地的美國外交官和情報官員罹患哈瓦那症候群,包括在中國、印度甚至是華府,其中約有100人為中央情報局(CIA)官員。另外,加拿大駐哈瓦那大使館也有通報類似案例。奧地利政府表示,正與美國合作,調查美國駐維也納大使館人員有關的另起案件。哈瓦那症候群最早因發生在古巴而得名,症狀包括短期頭暈、噁心以及長期偏頭痛和記憶力減退等。CIA局長伯恩斯(William Burns)7月時表示,懷疑俄羅斯是罪魁禍首,但俄方對此否認。美國總統拜登8日簽署一項法律,保證為罹患哈瓦那症候群的患者提供更好的醫療保健和支持,他僅稱其為「異常健康事件」,並沒有把它當成被攻擊後的現象。
-
2021-08-10 醫聲.疫苗世代
疫苗新知/對抗Delta變種病毒 最新研究:莫德納優於輝瑞疫苗
最新研究指,在對抗新冠Delta變種病毒上,莫德納的效力優於輝瑞/BNT疫苗,可能是對抗變種病毒的最佳疫苗。路透報導,醫學論文預印本平台《medRxiv》8日公布兩份研究報告顯示,輝瑞疫苗在對抗Delta變種病毒上,可能沒有莫德納有效。第一項研究指出,從美國梅奧診所醫療系統(Mayo Clinic Health System)的5萬多名病患中發現,莫德納疫苗的效力在今年初有86%,到了7月,即疫情以Delta變異株為主流時,效力降至76%。輝瑞則是從76%下降42%。領導研究的桑達拉拉揚博士(Venky Soundararajan)表示,雖然這兩種疫苗仍然有效於預防重症住院,但對今年接種過輝瑞或莫德納疫苗的人來說,可能很快就需要施打一劑莫德納加強針。另一份研究指出,加拿大安大略的老人安養中心的居民接種莫德納疫苗後,產生比輝瑞更強大的免疫反應,特別是針對令人擔憂的變種病毒。領導這份的多倫多「魯能費爾德-塔能鮑姆研究所」(Lunenfeld-Tanenbaum Research Institute)研究員吉格拉斯(Anne-Claude Gingras)表示,老年人可能需要更高的疫苗劑量、加強劑和其他預防措施。輝瑞發言人回應說,他們仍然相信,在全面接種疫苗後的6至12個月內,可能需要第三劑加強劑,以保持最高保護力。
-
2021-07-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捷克也要捐疫苗給台灣?參院議長韋德齊:7/26有答案
曾於去年率團來台訪問的捷克參議院議長韋德齊(Miloš Vystrčil)22日發推文透露,捷克政府正在討論贈送疫苗給台灣。韋德齊表示,捷克政府打算向台灣提供新冠疫苗。他說,自己已就此事和捷克衛生部長渥伊泰赫(Adam Vojtech)通電話討論,會樂觀看待26日政府會議的結果。在此之前,立陶宛政府上月底宣布將捐贈台灣2萬劑AZ疫苗,預估於9月底前運抵台灣,另外,斯洛伐克政府日前也宣布將捐贈台灣1萬劑疫苗。韋德齊去年8月30日至9月4日率團來台進行6天訪問,並在立院演講時用中文說出「我是台灣人」,獲得全體立法委員起立鼓掌,令外界印象深刻。Vakcíny z 🇨🇿 pro 🇹🇼. Po dalším telefonátu s ministrem zdravotnictví @adamvojtechano budu s mírným optimismem čekat na výsledek pondělního (26.7.) jednání vlády.— Miloš Vystrčil (@Vystrcil_Milos) July 22, 2021
-
2021-07-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WHO專家:混打是「危險趨勢」
世界衛生組織(WHO)首席科學家斯瓦米納坦十二日建議,民眾不要混打不同廠牌的新冠肺炎疫苗,她表示這是一個「危險趨勢」,因為混打疫苗對人體健康影響的相關資料很少。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很多國家正在做相關研究,部分重要人物也示範混打,WHO用詞比較謹慎,我國不急著馬上做決定,看清楚科學證據,會將WHO建議列在考量中。斯瓦米納坦說,「關於混打的數據有限,正在進行研究,我們需要等待。也許這將是一個非常好的方法,但目前我們只有AZ疫苗的數據,其次是輝瑞/BNT疫苗」。台北市長柯文哲主張醫護混打疫苗,昨天更強調,如果疫苗夠的話都不是問題,但目前台灣有AZ、莫德納,未來還會有BNT,由於數量不足,混打會有更靈活的機動性。柯文哲表示,WHO沒有說不可以混打,只是目前沒有大規模幾萬人臨床試驗,但有一個經幾百人試驗論文指出,如果只有測抗體,先打AZ再打莫德納效果好,順序倒過來就沒有比較好。
-
2021-07-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WHO專家建議:不要混打疫苗 這是個「危險趨勢」
世界衛生組織(WHO)首席科學家斯瓦米納坦(Soumya Swaminathan)12日建議,民眾不要混打不同廠牌的新冠肺炎疫苗,稱這是一個「危險趨勢」,因為目前這對人體健康影響的相關資料很少。斯瓦米納坦12日在線上簡報中說,「這是個有點危險的趨勢,就混打疫苗而言,我們處於一個缺乏資料和證據的領域」。她說,「關於混打的數據有限,正在進行研究,我們需要等待。也許這將是一個非常好的方法,但目前我們只有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的數據,其次是輝瑞/BNT疫苗」。斯瓦米納坦強調,「如果民眾開始決定什麼時候(混打)、誰將接受第2劑、第3劑和第4劑,那麼這些國家的情況將非常混亂」。斯瓦米納坦後來在推特上進一步解釋,稱大家應該遵循公共衛生建議,不要私自決定混打疫苗或施打額外劑量。她表示,公共衛生機構僅能根據現有數據提供建議,但混打各種疫苗的研究正在進行中,至於免疫原性和安全性都需要評估。加拿大是開放疫苗混打的其中一國。加拿大國家免疫諮詢委員會(NACI)6月更新疫苗接種指南,稱第一劑接種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AZ)疫苗者,第二劑可以施打使用mRNA技術的疫苗,亦即輝瑞或默德納疫苗。但若第一劑打的是輝瑞或莫德納疫苗,第二劑可以打兩者其一。此外,泰國衛生部12日才宣布,將為第一劑接種中國大陸科興新冠疫苗的民眾施打AZ疫苗,成為全球第一個實施中西疫苗混打政策的國家。
-
2021-07-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美FDA加註警語!嬌生疫苗恐引發罕見嚴重「格林巴利症候群」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12日對嬌生(Johnson & Johnson)新冠肺炎疫苗加註警語,稱該疫苗可能會提高罹患罕見嚴重神經疾病「格林巴利症候群」(Guillain-Barre Syndrome)的風險。歐洲監管機構上周也對與嬌生疫苗採用類似技術的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AZ)新冠肺炎疫苗發出類似警告。FDA發佈聲明稱,全美有1280萬人接種嬌生疫苗,在100例疫苗接種者罹患格林巴利症候群的初步報告中,包含95例須住院治療的重症案例和1例死亡案例。根據美國疾病防治中心(CDC),上述病例主要都是在接種嬌生疫苗後兩周左右報告,大多數患者為男性,其中多數人的年齡在50歲以上,多數人事後都能完全康復。格林巴利症候群是一種罕見的神經系統疾病,大約每10萬人中才有1例。大多數病例是由細菌或病毒感染引起,患者的免疫系統會攻擊自身神經系統,導致神經功能障礙,症狀包括肌肉無力、四肢癱瘓、吞嚥或呼吸困難,嚴重者可能死亡。嬌生公司發布聲明稱,正與監管機構討論格林巴利症候群案例,強調接種該疫苗罹患格林巴利症候群的機率相當低,使用嬌生產品的民眾安全和福祉是公司第一要務。
-
2021-06-0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印度變種太強!症狀還包括聽力受損、血栓導致組織壞死
彭博資訊報導,印度一些醫生發現,迄今為止感染力最強的Delta變種病毒(原稱印度變種病毒 B.1.617)會導致患者出現聽力損失、嚴重胃部不適、血栓導致身體組織壞死、頸部腫脹和嚴重扁桃腺發炎等症狀。英國英格蘭公共衛生署日前表示,早期證據顯示,Delta變種病毒導致住院風險增加,且傳染力比Alpha變種病毒(原指英國變種病毒)還要強。印度傳染病專家厄富爾(Abdul Ghafur)表示,需要做更多科學研究,以分析這些較新的臨床表現是否與Delta變種病毒有關。他說,與第一波疫情相比,出現了更多有腹瀉症狀的新冠患者。「去年我們以為已經很了解我們的新敵人,但情況有所改變,病毒變得相當不可預測」。在印度各地治療患者的六名醫生表示,胃痛、噁心、嘔吐、食慾不振、聽力喪失和關節痛等都是新冠患者出現的症狀之一。此外,孟買心臟病專家曼努德漢(Ganesh Manudhane)表示,過去兩個月曾治療過8名血栓併發症患者,當中兩人要切除手指或腳。據當地媒體報導,還有醫生發現血栓問題出現在腸道血管的案例,導致患者出現胃痛問題。除此之外,截至5月22日,印度逾8800名新冠患者和康復者,患上罕見的毛霉菌病,一些醫生懷疑是重症患者過量服用抗生素、鋅來治療有關,屬於罕見疾病,多感染人類的鼻竇、腦部與肺部等部位,還可感染消化道、皮膚及其他器官。截至目前,印度今年通報1860萬例確診個案,去年通報1030萬例。根據印度政府最新的研究報告,Delta變種病毒是導致印度第二波疫情背後的主因,其傳染性比首次在英國發現的Alpha變種病毒高出約50%。
-
2021-06-0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歡迎組團打疫苗!普亭:俄羅斯準備開放「疫苗觀光」
俄羅斯總統普亭表示,俄國準備開放「疫苗觀光」,外國旅客可以在俄國自費接種國產Sputnik V新冠疫苗。普亭4日在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上說,「我要求政府在本月底之前全面分析這個問題,為外國人在我國自費接種疫苗創造條件」。他表示,一些國家因為「政治因素」不願意接種俄羅斯疫苗。「考量到我們疫苗的產製效率,我知道(國外)需求相當高」。普亭之前表示,俄羅斯疫苗和卡拉希尼柯夫突擊步槍(俗稱AK-47)一樣可靠。為疫苗提供資金的俄羅斯主權財富基金執行長德米雷夫(Kirill Dmitriev)在論壇上說,俄羅斯可能從7月開始進行「疫苗旅遊」計畫。由於產能不足導致交貨量有限,且連俄國民眾都質疑安全性,讓俄羅斯疫苗攻勢出師不利。
-
2021-06-0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是否跟進美日捐疫苗?英國衛生大臣給答案
美國與日本政府先後宣布將援助國際8000萬和3000萬劑疫苗。作為先進國家之一的英國是否也有意跟進捐贈疫苗給其他國家?英政府表示,將以保護國民安全為優先。路透報導,英國藥品監管機構在當地時間4日批准12至15歲青少年接種輝瑞疫苗,但全球衛生機構警告,在疫苗供不應求的情況下,發達國家若把國內低風險族群置於全球高風險人士之上,恐將帶來災難性後果。英國衛生大臣韓考克(Matt Hancock)被問及是否優先接種青少年而非全球高風險族群時說,「作為衛生大臣,我的首要職務就是確保英國受到保護且安全無虞」。韓考克向路透強調,「儘管兒童很少受到新冠嚴重影響,但仍能傳播病毒,這就是我的首要職責,同時我也和在國際社會的同僚合作,確保全世界的人都能夠取得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