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年輕型乳癌
的結果:共找到 13 筆 約 0.117秒二寶媽勇抗乳癌轉移 名醫籲:正確治療乳癌就像慢性病
今年41歲的波麗露露個性開朗,外形俏麗,看不出她過去四年經歷生死關頭。2016年她第二個寶寶剛滿一歲,重返職場才未滿一年,6月摸到右乳有硬塊,她以為是哺餵母乳的塞奶現象,加上工作育兒兩頭忙,拖了兩個...
年輕女性別輕忽 未滿40歲乳癌患者年增逾千人
全台每年新增1.3萬名乳癌患者,其中10%是不到40歲的年輕女性。醫師表示,年輕乳癌普遍腫瘤較大、惡性度高且易轉移,但年輕女性因乳房密實、缺乏警覺,確診時期別往往較晚。乳癌長年盤踞台灣女性好發癌症首...
治癌可能不孕 民團首創資訊平台保生育選擇權
部分癌症治療可能導致不孕,但可能多數育齡癌友沒有足夠認知。癌症希望基金會首創癌友生育健康資訊平台,助年輕癌友取得生育資訊,及早選擇,不錯過生機。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長王英偉日前在一場記者會指出,過去...
乳癌篩檢 應提前至35歲前
因為篩檢,她意外發現乳癌,進一步檢查已有淋巴轉移,經過手術、化療、25次的放射治療,乳房切除與重建。當時她完全沒有存款,婚姻出狀況,一人帶兩個小孩。「留待晚上再哭,先把事情處理好,沒有比生命更重要的...
母罹癌、女小三來月經、兒卻晚發育…一個看似省錢又方便的習慣,讓一家人內分泌全亂了
別再用塑膠袋裝熱湯!最近又有醫師分享病例,一名婦女常期泌尿道反覆感染,後來檢查發現罹患子宮內膜癌,她的女兒也在小學三年級來月經,國中的兒子則是第二性徵還沒發育,一家人這些不尋常的病狀,可能都是一個看...
術後輔助性治療 與乳癌共存
一名36歲的準媽媽,準備迎接家中的第二胎,當懷孕進入25周時,卻意外發現乳癌!身為護理師,身為人母,她更堅定的配合治療,懷孕中接受三次化學治療,以達到縮小腫瘤的目標,在大腹便便的32周時,進行乳癌切...
年輕型乳癌增 3原因延遲就醫
一名33歲年輕女性,寬大的T恤下遮掩著是已潰瀾惡臭的乳癌,因為不敢面對而拖延就醫。醫師指出,年輕型乳癌約占每年乳癌新診斷個案的9%,年輕女性多因為不願面對、缺乏認識以及忽略自己的三大原因,而沒有及早...
台灣乳癌年輕化 醫:不要使用塑膠袋裝熱食
乳癌名列女性好發癌症首位多年,台灣乳癌患者有「年輕化」趨勢,國人乳癌診斷年齡中位數在45歲到49歲,比西方國家的70歲到74歲年輕許多,這些女性正值生育、人生光輝期,對個人和家庭衝擊力道不可小覷。遠...
防癌高峰論壇/國衛院:脂肪代謝差 年輕台女易乳癌
國內乳癌發生率增加速度快,且好發相對年輕的女性,四成五患者小於五十歲。國衛院與台大醫院共同研究發現,可能原因包括國內女性晚生少生、環境荷爾蒙暴露,還與東亞女性脂肪或雌激素代謝能力差有關。國衛院、高醫...
台灣乳癌孕媽咪化療率低 醫師:錯誤觀念害人
乳癌嚴重威脅台灣女性健康,每年新增1萬2000多名個案,年輕患者比率遠高於歐美國家,部分癌友正值生育年齡。就有孕婦明知罹癌,但為了胎兒健康,延誤治療而不幸病逝,專家分析,只要懷孕14周以後,使用化療...
第一好發的癌症 為何台灣罹患乳癌年齡比歐美少十歲?
乳癌發生率節節上升,且年齡層逐漸下降,台灣婦女罹患乳癌的平均年齡比歐美少十歲。年輕型乳癌患者要面對的生活挑戰更多,但只要及早診斷治療,依然可以擁有美好的人生。自民國95年起,乳癌就一直名列台灣女性第...
姚貝娜33歲癌逝 年輕型乳癌別輕忽
大陸歌手姚貝娜因乳癌過世,年僅卅三歲。台大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任黃俊升指出,年輕型乳癌患者治療效果和預後較差,可能的原因很多,家族史、生活型態和診斷時機都有影響。卅五歲以下的乳癌患者屬於年輕型患者,黃...
乳癌第一期 我需要化療?
【聯合報╱採訪整理/記者魏忻忻】 Q:開完刀,醫師說我的乳癌分期是一期B,腫瘤1.1公分,建議化療。我才第一期,為什麼要做化療?A:早期大約5年前,乳癌術後是否需輔助性化療,主要看腫瘤大小,例如超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