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搜尋
幫助別人
共找到
72
筆 文章
-
-
2020-04-17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德國收百萬口罩不提台灣 施景中:其實我們不是佛地魔
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我國「口罩外交」援助德國100萬片口罩,但德國接收後,以「謝謝他國援助」帶過。台大婦產科醫師施景中在臉書表示,德國收到我們100萬個口罩後,馬上取消感謝儀式。因為我們無法說出口的「台灣」。「其實我們不是佛地魔」。施景中表示,口罩送到他們的前線,能幫助到他們的醫療工作人員,我們的目的就達到了。真的要說,那個濟死扶傷的功德,哪裡是謝謝兩個字可以囊括的?他說,德國、或新加坡朋友們或許有難言之隱,但台灣應該不會計較那些口頭上感謝的吧?「我認為我們應繼續堅持,即便對方無法表達感謝,而且再捐更多給需要的國家。Taiwan can help」。網友附和「真心幫助別人,不用在意表面感謝與否,即便無法說出口,相信各國自有足夠的判斷力」、「施比受更有福」、「目的如果只是要幫助,有沒有謝謝;真的是其次。這個社會這種事情也是天天發生,無需玻璃心。謝謝施醫師的正能量」、「直接把口罩印上我們國旗送過去就好了。省著為難他們開口」。
-
2020-04-13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我也感染冠狀病毒了!小心,誰都會感染冠狀病毒
【編者按】這星期我們繼續「新冠肺炎」為主題刊出三篇動人的文章。第一篇是定居紐約將近半世紀「人在美國心在台灣」的好醫師,不幸因為看病而感染新冠肺炎後,寫出他對濟世救人的志業毫無怨尤;第二篇是旅居德國多年的台灣同鄉與讀者分享她所觀察到的德國人面對這場瘟疫的態度;最後我們也有機會傾聽台灣一位在醫院工作的同仁,敘述她參加醫院防疫工作的心得。這是「醫病平台」史無前例地接連三週討論同一主題,希望在台灣正面臨全球病毒肆虐的緊要關頭,這園地可以即時提供更多的心得,幫忙全民共同度過這場考驗。自2020年1月以來,我參與了紐約中美醫師協會(Coalition of Chinese-American IPA, CAIPA中協)對抗武漢冠狀病毒的工作小組,用中協基金會捐款購買N95口罩等醫療用品,捐給六家武漢地區的醫院,幫助在前線的醫護人員。自從Covid-19大流行,2020年3月1日 證實紐約市首例社區感染後,我們知道應該集中精力在紐約市,武漢地區的疫情災難馬上就會在紐約市重演。但是雖然小心,以為已經學好武漢的痛苦經驗,我做夢也想不到自己那麼快、那麼容易就得到感染。大約在3月16日星期一,沒有發燒,咳嗽,痰或胸口不適,但我感覺不快。肌肉酸痛、全身乏力、頭皮疼痛,還能夠工作。心想不妙,但因為不是呼吸道的問題,沒有發燒,沒辦法,沒機會測試是否感染冠狀病毒。只好自己觀察。心想如果感染冠狀病毒,我會是如何得到的呢?我每個工作日都使用MTA地鐵往返來回兩間診所,晚上也乘地鐵回家。我會從乘坐地鐵得到它嗎?但是自2020年3月1日以後,市政府勸大家在家辦公,人人之間保持六呎距離,地鐵上已經不再擁擠。而且到辦公室後,我也不忘用清潔液洗手。但是我在3月13日星期五在診所檢查一位三天前突發嗅覺喪失的患者。電話預診時,前台小姐已經問知她沒有呼吸道症狀、發燒。問診時,她一口咬定自己不可能感染冠狀病毒,因為最近她和家人沒有外出旅行,只是她和先生六天前(3月7日),得到流感,幾天就好,已經沒有呼吸道症狀。不過四天後(3月11日),她在做飯時突然注意到自己聞不到任何氣味。事後回想, 她認為自己在3月8日時,味覺就可能已經開始逐漸消失。那天門診第一次會面,她唯一的症狀只是嗅覺喪失,加上幾個小時前的胸部光片有陰影,沒有呼吸道症狀,根據CDC的指示,不必要戴口罩,我只是洗手、戴手套。以為不需要而戴口罩,會增加病人的心理壓力。會診後,家庭醫生和我都認為病人的嗅覺喪失很可能就是冠狀病毒引起。當天晚上,送她到急診室,因為只有在那裡才有可能檢測冠狀病毒。急診室的檢測,呼吸道病毒,包括流感的測試都是陰性。胸部CT異常,但是放射科醫生不認為是冠狀病毒。最後送COVID-19測試後,她就出院在家中自我隔離。大約四天後( 3月16日星期一),我開始有些不舒服。但是我們診所工作人員都沒人有感到不適。這位病人不是中協管理的華裔患者,並且只是當天門診唯一的四位患者(十位註冊病人有六位都未出現)。因此,門診候病室沒有幾位病人等候。如果她是病源,其他患者也不會像我那樣和她有近距離的接觸。從那天開始,我再沒有檢查其他紐約中協的患者。那個星期,我還能穿上防護裝備,檢查紐約大學門診的一些病人,並且能夠幫助中協將包裹運送到醫院。由於無法得到嗅覺喪失患者在急診室中的Covid-19檢測結果,因此,我與也在我診所工作的神經科醫師兒子決定在3月24日星期二取得冠狀病毒檢測中心的認可,進行我鼻腔後的檢測。幾個小時後,知道我已經得到冠狀病毒感染。3月26日星期三才得到病人的陽性報告,這是在急診室取得樣品送查後的十三天。因此,我感染冠狀病毒時間線 如下:3月13日接觸SARS-CoV-2的病患, 3月16日(四天後)感覺不適;3月24日,十一天等待後,得到許可,測試陽性,自我隔離一個星期,四月一日感覺好多了。我很幸運,沒有呼吸道症狀、發燒,不必住院、插管。在測試陽性之後,我一直都待在家裡。只希望那段隔離前的工作,我沒有把冠狀病毒傳給紐約大學和中協的同事、會員。我認為自己下一個星期的測試會是陰性,並且身體會產生SARS-CoV-2冠狀病毒抗體,可以捐獻血清給嚴重的病患,同時我也可以恢復工作。居家隔離最大的壓力是擔心會不會傳給家人。因為不知道什麼時候冠狀病毒測試會變陰性。自我隔離、洗手是否萬無一失?但是因為不能再檢測冠狀病毒、不能測試冠狀病毒抗體,重回診所是否有可能會感染醫護人員、病患呢?希望能夠趕快回去照顧病患,但又不確定是否成為病源,反而害了要幫助的人,這是最大的心結。我不認為得病、可能得病,因而可能死亡,會讓我或醫生們後悔步上行醫濟世這條路。這段困難的時期,我們並非盲目的和冠狀病毒抗爭。看到中協上下的忘我表現,尤其工作小組事前對武漢的援助。「禍到眼前」,我們盡量的互助合作,保護社區、病患,保護醫護人員,保護自己。這些正向的思維,知道會多多少少幫助別人,這會讓我們因為能當醫生、醫護人員而感到驕傲。當然,我並非像其他在急診室、病房的第一線醫護人員,沒有適當足夠的個人保護設施,需要分分秒秒的照顧感染冠狀病毒的病人,增加不必要得到感染的機會,甚至可能死亡,心理壓力非常巨大。這才是讓醫護人員心寒、猶豫的最大原因。
-
2020-04-0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南部童寄口罩給阿中部長 陳時中感動之餘「不要寄了」
我國新冠肺炎不斷延燒,口罩彷彿護身符,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在例行記者會結束前,突然拿出一個信封,是一名南部小朋友寄送口罩給「阿中部長」,陳時中笑著說,台灣人很可愛,連小孩都想撙節使用口罩,幫助別人,但感動之餘,他不忘提醒「不要再寄口罩給我了。」陳時中手拿著裝著口罩的透明塑膠袋說,這是一個大約十歲小朋友寫信給他,同時送了一些口罩,看著袋子中不同顏色的,成人幼兒形式口罩都有,可以看出小朋友是慢慢累積成一袋口罩,才寄來指揮中心,「小朋友說生活很放心、但是想保護我們。」有記者詢問是否可以唸一下信中內容,陳時中有點不好意思地戴上眼鏡,看著小朋友稚氣的字跡,他說信中提及,「謝謝我們幫他守護,讓他們很放心,希望我們身體一樣健康,要送口罩給部長。」陳時中感動地說,台灣人就是很有心,沒想到一個南部的小朋友會在上禮拜寫信、並送來口罩,他也收了國小的小朋友寫信打氣,但她最後不忘提醒「雖然小朋友非常可愛,但大家不要寄口罩給我們。」
-
2020-04-03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捐口罩對台灣有幫助嗎? 網友提這關鍵:重點不在外交
總統蔡英文在1日宣布將捐贈1千萬片口罩給美國、歐洲等疫情重災區,這項消息引起國際間的關注,歐美等多國紛紛發聲表達感謝之意,並讚賞台灣是真正的朋友,雖然獲得國際間的支持,但有網友對此卻質疑的說「捐口罩對台灣外交有幫助嗎?」貼文引來其他網友熱烈討論,紛紛表達自己看法。蔡總統日前發表談話提到基於人道考量,不能對國際疫情袖手旁觀,而且台灣已從過去的口罩進口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大口罩生產國,日產量已達到1300萬片,並持續提升中,因此台灣要從國家隊轉打國際盃,將捐贈1千萬片口罩給疫情嚴重的國家。對此網友在PTT寫道「我是支持捐口罩的,畢竟現在歐洲爆成那樣,台灣口罩產線又擴張,剛好能夠拿來做外交,可是想問大家,這個口罩外交效果會好嗎?」貼文引起網友不同看法,有人支持的說「現在產能夠用,捐別人很好呀」、「真心想幫助別人就不要求什麼回報」、「不考慮外交的話,基於人道立場就沒差了」、「有做至少有幫助,沒做什麼都沒有」、「有試有機會啊,各種友好都是需要付出去建立的」、「推!台灣是海島缺乏資源,現在有能力幫助別人,以後就有立場讓別人優先幫助我們」、「外交承認上是不可能,但哪天怕換台灣有難的時候,就他們政府要救援時,民間也會比較支持」。不過也有網友不看好,「沒有,一樣不支持台灣入聯」、「歐美超現實」、「支持歸支持,請確保國內的量民眾一天能換一片再來賣」、「這波結束有哪個大國跟台灣建交?真的想太多,以德報怨這種行為我還真沒想到這輩子會看到」。雖然意見不一,但有網友分析表示「撇開外交不提,現在是地球村,現在台灣不可能獨善其身,幫助其他國家防疫才可早日擺脫疫情」、「捐口罩某程度上也是保護我們自己,台灣不可能獨活,別的國家疫情穩定,對台灣也是有好處」。
-
2020-04-03 橘世代.好學橘
工研院前院長-史欽泰 73歲「推動台灣,繼續學習」
「人生要充滿了樂趣!」台灣半導體元老、清大講座教授史欽泰因為在世界打過滾,變得更豁達,明白真正重要的是什麼。他認為,50歲以上的世代身體好、餘命長,但人生2.0無前例可循,建議在50歲時思索「學什麼才可以再貢獻社會」,讓人生2.0有新目標。史欽泰說,「退休」兩字,隱含著「退」與「休」兩字,事實上,自己當老闆、農夫都沒有退休概念,退休僅如字面所談「離開所定義的職場」,但學習、探索是無止境的,每個階段都很重要。50歲以上、65歲以下的世代,正邁向人生另一個階段,史欽泰看見這群人有資源、人脈、技術、通路,正好是敢於夢想的年輕人所沒有的。他因此去年在清大發起「預見科技桃花源」計畫,媒合跨世代交流,以關懷社會為核心,深入挖掘各領域潛在需求,串連各方資源與技術。史欽泰表示,年輕人有夢想、有想法,卻因無資源而限縮,變成小確幸、卻沒有野心。他發起的平台,目標是「翻轉小確幸、成就大未來」,希望透過整合資源,讓人們能勇敢做夢並實踐。不少65歲後就不知可以做什麼的人,他鼓勵發揮原本專業的擴散效果,找尋存在的意義,平台可提供年輕人所需的資源,「當人有事情做,才能保持心情愉快,因為他有成就、可以幫助別人,就會感覺到幸福,同樣也會於年輕人身上學到新東西」。73歲的史欽泰直說「我覺得我人生充滿樂趣,每個階段都有事情可做,也在思索如何做得更有意義」。史欽泰是推動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先鋒者,30歲學成歸國加入工研院,參與首波半導體技術引進,協助聯電、台積電、世界先進等衍生公司設立,擔任過工研院院長、工研院董事長,被清大延攬擔任科管院院長,對台灣產業、培養管理人才貢獻卓著。他強調,不是到50歲以上才邁向人生2.0,每個階段都要思考最重要的事情,因醫療發達,離開職場後,可能還有30年,但後半生無模式可循,他建議50歲就開始思考「我要學什麼,才能對自己、社會有貢獻」,繼續往目標與滿足感邁進。史欽泰決定70歲要做跟以往不同且具挑戰的事,遂再拜師學藝、專研書法,「因為要做,所以我很認真學」,他透過書寫,道出科技與人生所寄託的心境,2016年首度舉辦個人書法展,以饗同好。「我不知道終點會是什麼,但我不斷嘗試摸索、學習!」史欽泰認為,老化是自然的過程,現今不再如年輕工作時常追求績效,可以用等待、較寬廣的思維來探索,也有能力協助更多人。他說,預見科技桃花源計畫,鼓勵不同領域一場「意外的偶遇」,期盼創造新機會、讓台灣真正往前一步。案例說明工研院前院長、清大講座教授史欽泰發起「預見科技桃花源」計畫,每月一場聚會沙龍活動,不定期講座與活動,希望透過科技,促成科技團隊跨領域的交流與探索,協助在新竹的人們過更好的生活。73歲的史欽泰以身作則、投入分享資源,鼓勵年輕人勇敢夢想、成就大未來,創建跨領域資源共享平台,希望讓新竹能夠逐步蛻變成宜人居的「科技桃花源」。史欽泰小檔案現職:清大講座教授年齡:73歲精彩人生:1.參與首波半導體技術引進,協助聯電、台積電、世界先進等衍生公司設立,開啟台灣半導體產業新頁2. 擔任過工研院院長、工研院董事長、清大科管院院長、資策會董事長等未來的圓夢清單:發起成立跨領域資源共享平台,期盼讓台灣真正往前走一步對人生2.0的一句話:很難用一句話形容人生2.0,但「人生要充滿樂趣」。【閱讀更多精選好文↘↘↘】。敬農夫!退休校長學下田「晨昏背天面地,不亦快哉」。今年91歲!40年外交攝影官 見證台灣外交史。退休校長熱愛體育40年 盼帶給學生終生運動習慣 為自己而學 橘世代來了! 【歡迎加入】建立自己的學習進修清單,充實精彩人生2.0,鑽研興趣、挑戰新領域、豐富生活,逐一實現手裡的那張學習清單!【歡迎加入好學橘FB社團】
-
2020-03-30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武漢封城日記」作者郭晶:解封挑戰比封城巨大
因新冠肺炎封鎖的大陸武漢即將解封,剛出版「武漢封城日記」的作者郭晶,受訪時卻對這消息「無感」、「開心不起來」。身為社工的她,對解封後有更多憂慮:如何恢復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如何重拾人民失去的隱私權、如何紀念逝去的人…這些挑戰比「封城」巨大。一月廿三日,武漢宣布封城。郭晶的日記從那一天寫起,在微博發表創下一九一萬的點閱率、獲英國BBC等媒體轉載報導。該書廿七日由聯經出版,成為全球第一本記載武漢封城的書籍。生於河南的郭晶,去年十一月為了工作到武漢,沒多久便遇上封城。孤單讓不寫日記的她,在微博發了第一篇日記記錄心情,受到朋友熱情回饋,她開始撰寫「武漢封城日記」,「我想讓日記成為我和世界的一個連結,也想讓外界了解武漢人的真實生活」。「政府除了控制病毒,還應該將人們的恐懼考慮在內才是。」郭晶日記裡記載,武漢臨時封城、鼓勵人們舉報病人,舉報一個獎金一萬,「人們對政府的信任、人對人的信任不斷被消耗,恐慌卻被加強。」「家暴」是病毒之外另個陰影。人們被迫封鎖於家中,伴隨的是失業和破產的恐懼;壓力造成夫妻、情侶爭吵,孩子面對父母暴力。郭晶說,封城期間家暴案增加兩倍以上,這些陰影並非解封便能馬上消失。權力結構也隨封城改變。郭晶觀察,社區封鎖後,個人無法購買東西,超市只接物業管理者的單,「擁有物業的人擁有操縱居民的權力」。她擔心被貼標籤買不到物資,不敢仗義執言、不敢跟別人發生衝突,「強烈的無力感讓我感到疲憊」。郭晶從寫作和幫助別人中找到力量。她寫日記連結網友、發起「反家暴小疫苗」協助受暴者,「行動可以消除無力感,在行動中看到自己擁有幫助別人的力量,從中重新獲得掌控感和價值感。」身為社工,郭晶發現社會在隔離中「出現一種超乎尋常的連結」,許多組織透過網路連結,許多人帶著對死亡的恐懼去幫助別人。封鎖的不只是城市,還有人民的聲音。郭晶在微博的篇章被限制流量、微信常常發不出去,連轉成圖片都難如願。但在身心俱疲時刻,也是網路讓郭晶看到希望。
-
2020-03-27 橘世代.好心橘
峨眉「物換物免費店」 老闆再推「工換工時間銀行」
一個在城市長大的孩子,沒有體會過眷村生活,也沒有在鄉下生活過,卻在青春年華的25歲就決定在新竹縣的峨眉山中,開一家不用顧店的免費商店、推行共享廚房與搭便車服務,他是徐健智,與妹妹徐棋容嚮往物資共享的理想生活,還與好友開發時間銀行「Timelinker」APP,透過交換技能長才的理念,在幫助別人過程中,也換得下一次獲得別人協助的機會。在峨眉十二寮景區附近,有一間堆滿物資的商店,從布偶到小家電,堪用的二手物品都可以在這邊交換,家裡的雞蛋也能換得一隻泰迪熊,吸引不少遊客慕名而來參觀,放置於門口的冰箱也在他們的巧手下,成為寫著「共食冰箱」的黑板冰箱,鼓勵自行拿取、幫助需要的人。從國外留學回來的徐健智,因爸爸在十二寮置產開設露營區,就選在小小的商店街上開設他和妹妹的實驗基地「免費商店」,2016年夏天開始營業至今,他們收過千奇百怪的物品,像是有人定期會捐贈好用的大型塑膠桶卻滯銷,還有人將家中的紙筆筒捐贈到店裡卻很快就被交換。小店當然也會收到壞掉、無法再使用的「垃圾」,徐健智說,最辛苦是整理物資的時候,最怕物品滯銷生灰塵,因此他們會定期將滯銷的小家電或生活用品,代為捐贈給需要的社福機構。商店街的轉角還有「木刻夢想王」是與十二寮共同企劃出的深度旅遊計劃,店內牆上貼滿人文、地貌、產業、景色等照片,徐健智介紹挑選想去的地方、想體驗的活動,他們就為你客製一場深度的體驗之旅,可能是和小農一起耕作、欣賞湖面飛翔的老鷹等;店內還提供落葉、樹枝、乾燥花的相框製作,用環保方式打包回憶。目前不管是免費商店、共享廚房、搭便車服務,都已在十二寮被居民慢慢接受,也讓居民與遊客搭起交流橋梁,提升社區凝結力,物品交換率也大幅提升,徐健智表示,在媒體曝光後,有來自各地的大學生,擔任服務老人、拔草等志工、寫報導宣傳等方式來「以工換食」,也獲得地方肯定。「免費商店只是起點」,徐健智說,他想要推行的時間銀行,與台灣過去推行的長照版時間銀行很不同,他與團隊的理念是讓有時間的人可以為沒時間的人做點事,並得到回報,他舉例今天他幫別人修水電、修馬桶,可獲得一個小時的時間幣,哪天他需要有人幫忙遛狗、顧店時,就會獲得夥伴的即時協助,現在他們開發的「Timelinker」APP在全台各地已有數千人在使用並默默推行著,他們的夢想是擴展至食衣住行育樂層面,打造自給自足、不用錢,也能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世界。位置地址 : 新竹縣峨眉鄉湖光村十二寮12鄰6之5號旁(桐花谷露營區旁)官方網址 : https://www.facebook.com/12kingcraft 【更多「熟齡」精選閱讀↘↘↘】。回收美麗再利用!婚禮鮮花轉送療養院,幸福不凋零。寄情書海不畏苦!賣房借款只為「生活再忙也要讀書」。鐵工轉行烤鰻魚 存好心備好料,端出好滋味 為自己而學 橘世代來了! 【歡迎加入】建立自己的學習進修清單,充實精彩人生2.0,鑽研興趣、挑戰新領域、豐富生活,逐一實現手裡的那張學習清單!【歡迎加入好學橘FB社團】
-
2020-02-15 橘世代.健康橘
每種情緒都是天賦 面對焦慮該如何應對?
如何面對焦慮焦慮並非是終身監禁。這所有的感覺,都能夠在醫療專業人員的幫助下,更理想的是一群不同領域的人互相幫助下,得到改善。辯證行為療法包含幫助人們活在當下的正念、調節情緒,並面對苦難。認知行為療法有時候結合藥物使用,能幫助人們了解自己的思維模式如何導致焦慮感,以及他們可以如何改變想法,以改善自己的感受。新的行為技巧也有助於減輕或消除焦慮的症狀。以下是一些有用的起點:當個偵探:了解引發焦慮的原因。正念冥想:越來越多人嘗試的一個策略是冥想,它可以提高抗壓性,增強注意力,同時減少人體的發炎反應與疼痛感。與身體一起醫治創傷:有些身體學治療師可以幫助身體釋放創傷。人體具有先天的能力,深入到細胞層級,每個細胞彼此之間都互相關聯。通常,如果出現干擾,身體會知道該怎麼做才能恢復平衡。南非科學家道森.查爾赫指出,發生創傷時,傾聽人體暗示的問題就會出現,以下是一些可能有用的探索選項。● 快速眼動療法● 顱薦椎療法● 針灸● 指壓● 輕擊● Psych-K 技術● 心能量開發法建立團隊:在你感受到焦慮的那一刻,找一個可以談話的對象。她/他可以幫助你測試你的假設有多少真實性,提醒你你無法掌控每件事,並針對這件事在你一生中占有多少重要性,給予你一些觀點。根據你的焦慮程度,你可能會想要找一個經驗豐富的健康專業人員,以幫助你更快取得成果。不要忘記自我照顧:請記住基本的睡眠對於緩解壓力相當重要,而運動,包括瑜珈、走路、跑步和氣功,都有助於維持情緒平衡。478呼吸法:運動、分娩與武術中都會用呼吸來重新調整。美國醫生安德魯.威爾博士把478呼吸法視為最有效的抗焦慮方法:悄悄地用鼻子吸氣四下,維持住呼吸七下,然後用嘴巴緩慢地吐氣下。這樣做四回合。一天要練習兩次,晚上也有助於入眠。改變心態:當你注意到自己開始焦慮,而且你正在放大負面想法的漩渦時,請改變你的想法和行為。如果你的思緒正在往有負面結果的未來情境而去,請讓自己回到當下。解鎖更有智慧的方法:如果你正在經歷恐慌,請先找醫生檢查症狀。如果問題不是基於身體因素,請尋求健康專家來協助你。他們可能會建議你使用美國心理醫師海倫.奧德斯基博士的解鎖方法:● 理解〈智力〉:了解你的恐慌症狀發展和消退的方式,並學會辨別這些症狀所給予的錯誤訊息,比如說,覺得你就快要死了。● 否定〈心理〉:挑戰加劇恐慌的負面信念。這是真的嗎?還是你的思維錯誤?在你的日記中,記下為何這種信念是虛假的,這樣它就無法再影響你了。你正在拿回自己的力量。● 利用〈身體上的〉恐懼:好好熟悉這些典型恐慌發作所伴隨的恐慌症狀。可能是心跳加速、頭昏眼花等。透過刻意練習這些症狀,並且注意到這些症狀的確會及時消退,要是下次再出現時,你就不會太恐懼了。● 開放〈態度〉:讓自己對可能的變化抱持開放態度。想像一個較為正向的結果,然後問自己:「要是結果比我想的還要好呢……」● 同情〈以心為中心〉:你嘗試新事物的時候,會有學習曲線。寫下對自己說的話:「嘗試新事物需要勇氣,犯錯也沒關係,大家都會犯錯,繼續堅持下去就可以做到了。」這是個過程,要知道你已經在路途上。● 點燃〈行為〉:微小的轉變會導致巨大的變化。向自己證明你可以承擔以前所逃避的事。然後轉到難度較高的活動。你就會明白那種信任自己離開舒適圈的感覺。隨著你逐漸承擔更多的責任,你的信心也會越來越強。原諒自己:受焦慮所苦的人通常會譴責自己有所缺陷「我到底是怎麼回事?為什麼就不能面對呢?」正如我們所見,焦慮是一種大多數人在生活中的某些時刻多少都會遇到的反應。問題是:「在需要的時候,我該如何知道可以使用哪些工具?」除了最初讓你感到焦慮的經驗,貶低自己只會讓你對焦慮這件事更焦慮─ 你根本不需要如此!相反地,要是你感到焦慮,請原諒自己;要是你恐慌發作了,請原諒自己;要是你無法應對社交場合,請原諒自己。和你同在這條船上的人比你知道的還要多。你可以學習怎麼划船,那麼你就也可以幫助別人了。焦慮不會讓你成為怪胎,那麼多人感到焦慮的原因,是因為文化焦慮,世界更是焦慮,我們還沒學會該如何處理對社交媒體的依賴。要篩選出健康、讓我們探究得更深的焦慮,甚至是與我們的生活中的輕重緩急重新連結起來,並調整我們對生活的選擇,需要動機與努力。就這層意義上而言,這是在喚醒我們可以導正、可以選擇,而且我們擁有比自己所知道的還要多的選擇。焦慮不是死胡同,相反地,我們可以從中成長。本文摘自《每種情緒都是天賦:讓悲傷保護你、恐懼提醒你、欲望推動你……如何善用情緒與生俱來的好處與優勢?》,采實文化 2020/02/06 出版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19-12-18 橘世代.健康橘
拒當「濫好人」 善良12金句總整理!
提到善良,很多人會想起網路名言:「聰明是一種天賦,善良是一種選擇(amazon創辦人-Jeff Bezos)」,或是「有錢的話,我也會很善良(韓片-寄生上流)」,看到這裡突然想嘆「人生好難」,其實「善良」是人性中優點,不該讓它變成你的弱點,如果善良溫暖是一個正確選擇,那就要做一個略帶鋒芒且有原則的「好人」。善良更要堅持原則歲月讓橘世代成熟,善良的人會因年齡漸長理解世故,但不會因此變得世故,最難能可貴的溫柔本質,就是永保善良的一顆心。人過中年有許多事情需要選擇與放棄,善良的你總想要幫助別人,但更應該要學著先照顧好自己的一切。謹記堅持溫柔作風的人,更必須重視個人原則,過度想要無限滿足他人期待,會忽略了自己身心都累,甚至影響到實際生活。除了堅持原則,也要對那些嘴上老是掛著「我是為你好!」,卻總是沒考慮到你立場的人,學會說「No!」。善良不等於「濫好人」這次,我想當好人!但每個人都不可能討好所有人。橘世代正是壓力最沉重的三明治世代,無論是職場、家庭、婚姻愛情,很多人都希望盡量以和為貴,才能過得順風順水,但如果在生活各類場景中,總習慣當「濫好人」卻不去溝通,其實對方也會漸漸把你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自身重要還是虛幻的面子重要?從小事情開始,學會「適度接受、即時溝通、合理回絕」,選擇願意與你互相理解的朋友,以公平的對待互相回應,別讓自己太委屈。善良的內心要更強大自我療傷是很重要的成長過程。一次次妥協卻換來無視,被誤會或不被理解?這是日常經常會碰到的事情,或許讓人難免會感到灰心。無論是好人或爛人,總會在某個時間點遇上,要做到事事善解人意是很艱難的要求,況且別人也沒有義務主動體諒理解你的心情,能扶起自己的往往只有「自己」,擁有善良的內心也要學習如何讓自己變得更強大。熱門暢銷書《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整理了12個過得善良且有力的法則,如果「善良」過下去是你自己的選擇,從現在開始就別和自己「過不去」。●《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書摘金句1.「可以替人著想,但要為自己而活。」2.「越是善良,待人底限要越高。」3.「與其明哲保身,不如立場鮮明。」4.「深諳世故卻不世故,才是成熟的善良。」5.「醜話先講在前頭,一點也不醜。」6.「照顧別人之前,先把自己顧好。」7.「做人要學著適度零容忍。」8.「你的善良,只留給善待你的人。」9.「吃虧就是吃虧,被占了便宜哪來的福。」10.「別人對你好是因為別人喜歡,你對別人好是因為自己甘願。」11.「一昩胸懷天下,只會讓自己不爽。」12.「有時候,你沒有逼自己,你不會知道自己有多優秀。」本文摘自《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采實文化 2017/04/27 出版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檢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19-12-11 橘世代.好心橘
12名志工自費前往宮城縣救災讓日本人濕了眼眶
上個月讓日本女主播在播報新聞時感動到哭,台灣12名志工自費前往日本水災嚴重的宮城縣丸森町幫助,經當地的媒體報導後引發關注,日本女主播播報這則新聞時甚至也忍不住哽咽,感謝台灣人對日本的友好,而這群熱心的志工最近又出發前往當地了!「一定要趕在下雪冰封前再去一次」帶領志工前往日本的台南人陳一銘在出發之前受訪時表示,一直認為日本是富裕國家,受災應該不需要外國人幫忙,但到當地才發現不是這麼回事,因為日本人的風土民情不同,災區的公共區域有日本自衛隊及當地志工幫忙,但是一般家戶裡,日本人重視隱私,認為應該是受災戶自己打掃,不可能進入住家裡幫忙,但像是丸森算偏鄉,當地大多是老人,很多在災後根本沒有體力打掃,但又不願意求援,老人事實上相當無助。陳一銘表示,11月初到當地就發現上述的情況,後來他們乾脆就敲門進去受災戶家裡,主動幫忙,讓老人家流淚直道謝,而上次去了大約一周,雖然盡力幫忙,但離開時很多地方仍然一片雜亂,而聽當地人說,12月底就會下雪,如果在冰封前還沒有整理完,明年開春就完全無法農作,因此當時就決定12月底前再去一次。日本與台灣媒體之前關注陳一銘等志工的義舉,大家可能會以為他們一定是經濟狀況很好,才有能力到日本當志工,但其實不然,「即使月入只有兩萬多,一樣可以當志工」陳一銘說。陳一銘是台南人,在台南就在當志工,雖然年紀輕輕但想法很不一樣,「如果總想等到經濟狀況好,有能力再去幫助別人,很多事都沒有機會做」,他在西菜市場裡賣薏仁湯,收入不是很多,但他幫忙做老市場的解說與保存,從自己生長的環境開始關心起,後來想到出國去幫別人。不會日語,挑日本只是因為機票便宜,在去丸森之前,去年他第一次出國當志工,前往岡山笠岡市協助水災善後,今年再組12人團,多數都是年輕人,其中還有4人第一次出國,大家並沒有錢,但陳一銘找人贊助,一人的旅費1萬5000元,就這麼成行。那幾天裡,大家混身都是泥,幫忙清理街道、農田及家戶,甚至還爬進日本房屋下方的空隙裡清汙泥,累到不行,但大家都很開心,覺得助人真好,而這次他又找了不同的人前往,2日出發,預計停留8天,「希望有更多人來體會助人的快樂,一定能改變人生」立即加入粉絲專頁!橘世代如同全新的第二人生,我們究竟該如何面對?迎接橘世代不孤單!>>>立即加入
-
2019-11-30 橘世代.好學橘
你的夢想清單 開始實踐了嗎?
聯合報推出《橘世代周報》,希望陪伴大家度過仍然有夢、有方法追夢、更好的「人生下半場」,我們鼓勵大家擬定人生下半場的「夢想清單」,從9月底到11月初,進行清單的募集,讓我們來看看大家「人生2.0」的夢想是什麼吧!在涵蓋理財、退休後花費的「好野橘」裡,讀者最希望退休後能夠自給自足,過著「不奢侈但也不感拮据」的生活,更重要的是「不成為子女的負擔」,至於期待每月的可用花費,從500元到6萬元都有,但以2萬元占最多數。與吃有關的「愛吃橘」,多數人期待「吃得健康」,希望「吃美食」也不在少數。有趣的是,關於吃,大家在乎的不僅是食物本身,還有「和誰吃?」以及「吃」所延伸的生命記憶,不少讀者提到「和家人一起吃」,也有人想吃「有爸爸味道的雞湯」。在學習的「好學橘」,以想學各種語文的最多、樂器類第2、運動類第3。值得分享的是,在「好學橘」有很多特別的學習願望,像是:「讓日子過得愜意」、「開飛機」、「愛自己」、「獨立」等等,可見關於生命的學習是無涯無盡的。讀者在「時尚橘」許下的夢想,多數希望自己看起來年輕、優雅,穿著舒服、合宜。「健康橘」部分,大家很一致地都期待「身體健康」、「健康檢查不要有紅字」、「行動自如」等等。關於「愛玩橘」,當然是可以到處玩,去哪玩?以「國內外都好」最多,台灣、日本次之。最後,「好心橘」部分,最多想要「幫助弱勢者」。橘世代2020新願大調查 上網填問卷無論你的夢想是吃得更健康、學習新技能或是幫助別人,現實總是許願容易實踐難。歲末,又來到大家最喜歡許「新年新希望」的時節,《橘世代周報》想要透過網路調查,瞭解大家最常許的「新年新希望」有哪些?邀請你花3分鐘填寫網路問卷,不但有機會獲得獎品,我們會在年底公布調查發現時,為讀者獻上「達成新年新希望的5大心法」。即日起至12月22日(日)止,上網填寫「橘世代2020新願大調查」,完成填答即有機會抽中聯經出版新書《一家人的南門市場》一本(3名)!得獎名單將於12月31日(二),公布於《橘世代》粉絲專頁。看更多報導:《橘世代》
共
3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