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5 養生.樂活人生
搜尋
屁股
共找到
306
筆 文章
-
-
2020-06-04 失智.像極了失智
揮人巴掌、開黃腔…恐是失智症
嘉義蔡姓老翁日前上午從家中外出散步,到嘉義公園運動後不知如何返家,看到旁邊有計程車、請司機載他回家,但支支吾吾講不出家中住址,司機無奈只能將老翁載到派出所,警方透過M-POLICE 電腦人臉辨識系統,確認老翁姓名、住處,護送返家,家人才初次發現老翁走失了,可能罹患失智症了。嘉義聖馬爾定醫院精神科醫師王裕庭說,健忘是老化一部分,但健忘不一定是失智,因為許多人都會健忘,老化症狀要影響生活功能才能稱失智症,像忘記回家的路,還有長輩經常買相同東西回家,前兩天剛買還沒用,「為什麼今天出門又買?」「你最近記憶好不好?」嘉義市知心連冀診所院長、身心醫學科醫師李連冀表示,每次遇到憂心罹患失智症就診患者,他總會問「記憶好不好?」,患者如果回答「記憶很好啊」,如感嘆記憶不好,對於健康狀態有知覺、能回應,這代表有「病識感」,患者應只是單純憂鬱。阿強去年返鄉照顧78歲的父親,定期陪看診、拿藥,除些許重聽、說話比較大聲外,仍能自行外出散步,某日晚餐前,父親在看書,阿強湊近父親耳邊大聲提醒「吃飯了」,沒想到父親忽然轉身給他一巴掌,怒罵「這麼大聲要嚇誰?」阿強無奈只能摀著臉抱怨,「你不是重聽、聽不到嗎?」王裕庭說,失智症對於人與人互動距離不懂拿捏,像阿強父親對兒子揮巴掌,就是過度反應,可能就是社交功能退化,家屬反映長輩受過高等教育、是斯文人,但近期行為異常,會摸外勞屁股,開黃腔、講露骨笑話,站在路邊小便,讓家人尷尬不已。「照顧者真的辛苦!」王裕庭指出,失智症沒有特效藥,只能依患者出現症狀,做相對應藥物控制、處理,照顧者,要更有耐心和長輩溝通。立即加入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專頁!無論你是否為失智者,我們都期盼能認識你。我們提供專業醫療資訊和交流平台;而你來告訴我們,那些關於失智的故事。加入>>
-
2020-06-01 橘世代.健康橘
口不擇言、開黃腔、摸人屁 ─ 注意!可能是初期失智
嘉義蔡姓老翁日前上午從家中外出散步,到嘉義公園運動後不知如何返家,看到旁邊有計程車、請司機載他回家,但支支吾吾講不出家中住址,司機無奈只能將老翁載到派出所,警方透過M-POLICE 電腦人臉辨識系統,確認老翁姓名、住處,護送返家,家人才初次發現老翁走失了,可能罹患失智症了。身心科醫師指出,初期失智症患者,不一定有很明顯症狀,除忘記回家的路,也有許多長輩聽覺、嗅覺退化,或社交功能退化,出現妄想、疑心病、過度反應,或摸人屁股、路邊尿尿等失常行為,都容易造成家人困擾。●長輩愛提當年勇、不願出門 都很可能是初期失智症嘉義聖馬爾定醫院精神科醫師王裕庭說,健忘是老化一部分,但健忘不一定是失智,因為許多人都會健忘,老化症狀要影響生活功能才能稱失智症,像忘記回家的路;另許多家屬也反映,長輩經常說同一件事,每逢聚餐、吃飯就「提當年勇」、「同件事一直重複說!」他說,還有長輩經常買相同東西回家,前兩天剛買還沒用,「為什麼今天出門又買?」但家屬卻忽略,長輩可能根本忘了昨天說過同一件事,或買過一樣的東西。王裕庭提醒,失智症初期不一定有很明顯症狀,雖然常見長輩「忘記回家的路」,但臨床上也發現,部分患者發現會迷路,為掩飾病情、不願就醫,開始不愛說話、沈默寡言,或本來愛出門,擔心迷路後開始宅在家中,因此家屬若發現長輩行為、生活習慣改變,應該多關懷、溝通,盡早陪同就醫。●失智症狀多 記憶不好不代表就是失智「你最近記憶好不好?」嘉義市知心連冀診所院長、身心醫學科醫師李連冀表示,每次遇到憂心罹患失智症就診患者,他總會問「記憶好不好?」,患者如果回答「記憶很好啊」,接著不斷強調記得多少東西,近9成都已罹患失智症,如感嘆記憶不好,對於健康狀態有知覺、能回應,這代表有「病識感」,患者應只是單純憂鬱。李連冀說,臨床失智患者,除了阿茲海默失智症、忘記回家的路,還有很多不同症狀,例如他曾遇到「幻視失智」,患者一直抱怨地板有灘水,怎麼都無法擦乾,也有患者味覺、聽覺都逐漸退化,出現食不知味、重聽等症狀。●失智初期症狀像「快壞的收音機」 呈現鋸齒狀變化阿強去年返鄉照顧78歲的父親,定期陪看診、拿藥,父親身體狀況不錯,除些許重聽、說話比較大聲外,仍能自行外出散步,但近幾周阿強發現,每次說話、叫父親吃飯,都必須靠近父親耳前、放大音量才能聽見。前天晚餐前,父親在看書,阿強湊近父親耳邊大聲提醒「吃飯了」,沒想到父親忽然轉身給他一巴掌,怒罵「這麼大聲要嚇誰?」阿強無奈只能摀著臉抱怨,「你不是重聽、聽不到嗎?」「失智狀況像快壞的收音機!」李連冀指出,很多失智者初期並不會完全退化,味覺、聽覺有可能短暫恢復,就像快壞的收音機,有時收得到訊號、有時完全無聲息,這部分也容易造成家庭紛爭,像日前也有患者家屬抱怨,婆婆忽然嫌煮的菜不夠鹹、沒放鹽,但下次稍微鹹一點,又抱怨「煮這麼鹹」。王裕庭說明,失智症長期走勢會逐漸退化,但部分患者初期呈鋸齒狀變化,某些功能忽然變差,但也有可能突然短暫恢復,另一點要觀察的是,部分失智症患者社交功能變差,無法控制不適當舉動。●社交功能退化 斯文人講露骨笑話、摸外勞屁股王裕庭說,失智症對於人與人互動距離不懂拿捏,像阿強父親對兒子揮巴掌,可能就是過度反應,因為一般人被作弄也不會揮巴掌、搧耳光,這可能就是社交功能退化、無法控制自己情緒。他說,臨床上發現許多失智症患者,社交功能變差,不懂得拿捏社交尺寸,出現口不擇言、過度外向、失去自我克制能力,家屬反映長輩受過高等教育、是斯文人,但近期行為異常,會摸外勞屁股,開黃腔、講露骨笑話,站在路邊小便,讓家人尷尬不已。李連冀說明,失智症許多舉動都容易造成家人困擾,如出現妄想,抱怨媳婦、外傭偷錢、偷衣服,懷疑妻子、老公外遇,或逐漸對身旁事物不在意,容易走失、迷路、猜忌、疑心病重、憂鬱,部分長輩個性變成像小孩一樣,家屬除帶長輩就醫,更需要耐心照顧、細心陪伴。「照顧者真的辛苦!」王裕庭指出,失智症沒有特效藥,只能依患者出現症狀,作相對應藥物控制、處理,他也常提醒照顧者,照顧失智症長輩這條路可能很長,要理解「即將面對的挑戰」,認知內外身心可能承受的壓力,更提醒照顧者,要學習轉換心情、更有耐心和長輩溝通,以相對輕鬆情緒面對失智長輩出現的狀況。【精選延伸閱讀↘↘↘】。幫助困在失智迷霧中家庭 鄭嘉欣成為不一樣的律師。以「賦能」開創長照新模式 重拾被照顧者的生命意義 橘世代FB立即按讚! 張曼娟:「我正經歷一場關於「老」的學習」、于美人:「保有追求快樂與相信日子,才是人生最重要力量」、吳若權:「人不可能不怕老,學會接納怕老的自己,就能對生命更加安心自在」,當一個不等「老」的橘世代,讓自己生命豐富跟得上時代!>>【立即加入】
-
2020-05-17 科別.消化系統
摸過十幾萬名患者「菊花」 痔瘡專科醫教你獨門保養術
14歲的阿宏最近一年多來迷上一款手遊,老爸老媽念過好多次,還禁止他打遊戲。為此,阿宏只好躲進廁所裡打電動,這一坐就是半個多小時。過完年之後,開始不對勁,他常有血便,馬桶上有血,連內褲也沾血。媽媽洗衣服時,發現沾有血跡的內褲,當場嚇壞。隔天阿宏至大腸直腸外科門診,檢查發現,才念國二的他竟然痔瘡已經到了第二期,必須持續接受藥物治療,如果沒有改善,還可能必須做手術切除。年輕患者 多是3C成癮者為何小小年紀就有痔瘡?原因就在於他平常幾乎不吃蔬果,又常坐在馬桶上玩手遊,偏差飲食攝取,加上不正常如廁習慣,讓他「少年得痔」。臺安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糠榮誠表示,隨著3C及網路普及,許多人如廁時間變長了除了影響視力之外,還可能引發痔瘡問題。最近一、兩年來,年輕痔瘡患者愈來愈多,幾乎都屬於重度網路及3C使用者。腹壓過大 痔瘡組織跑出來為何久坐馬桶容易導致痔瘡出血?糠榮誠解釋,痔瘡距離肛門口一公分,屬於正常組織。但如果長時間久坐不動或上廁所太用力,會導致腹壓過大,造成局部組織靜脈迴流異常。台北馬偕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許自齊說,其實痔瘡是每個人都有的組織,目的在於協助括約肌發揮功能,不讓腸道糞便突然跑出來。就像是水管與水管,或是瓦斯管與瓦斯管之間的墊片,如果沒能鎖緊,就可能漏水、漏氣。痔瘡組織含有豐富血管,包括動脈、靜脈、微血管,如果能夠順利充血,代表括約肌功能正常,就能將肛門鎖得緊緊的。許自齊指出,每個人都有痔瘡組織,但如果沒有出血、潰瘍、膿瘍,就沒關係,但如果異常,可是影響重大。許自齊說,別小看痔瘡,因為這令人難以啟齒的隱疾,可能左右人類歷史。例如,根據醫學文獻,拿破崙之所以在滑鐵盧之役慘敗,可能是拜痔瘡發作所賜。另外,美國前總統卡特,也曾因痔瘡突然發作,而險些影響國事運作。懷孕、過重、咳嗽 要小心至於痔瘡的起因,許自齊表示,與遺傳有關,門診發現不少痔瘡家族。 此外,懷孕、體重過重以及經常咳嗽的人,都屬於高風險群,因為腹壓過大,容易導致局部靜脈迴流異常,以致便祕、肛門出血。許自齊解釋,人類以兩隻腳行走,血液都是往下流,如果靜脈瓣膜出問題,就會造成下肢靜脈曲張,以及痔瘡等問題。不過,少數痔瘡患者則是動脈異常,一旦發作,容易大噴血,風險更高。健康如廁 別超過十分鐘如何預防痔瘡發炎、出血?糠榮誠建議,養成健康的如廁習慣,上大號應該在十分鐘內解決,不要坐在馬桶上滑手機、看小說。此外,避免久坐久站,適時活動身體。在飲食方面,許自齊認為,應該多吃高纖蔬果及食物,例如,鳳梨、帶皮蘋果、成熟香蕉,一般建議,每天攝取20到35公克纖維素,藉此幫助腸胃道蠕動,預防便祕及降低痔瘡出血的機率。平常則應少吃辛辣,及含有咖啡因的食物,並避免油炸食物。另外,孕婦、肥胖及有痔瘡家族史的人,則可讓局部多泡溫水,促進血液循環,並養成運動習慣,促進腸道蠕動。痔瘡專科醫師的「獨門菊花保養術」執醫二十多年,郵政醫院外科部大腸直腸外科主任洪樹玉看過、摸過十幾萬名患者「菊花」,還經常幫其他醫師收拾手術開壞的「爛屁股」,對於如何保養肛門、痔瘡,自有一套獨門見解。1.排便後按壓 舒緩充血洪樹玉建議,不管男女,如廁之後用衛生紙擦拭肛門後,再將衛生紙摺成一小塊,放在會陰附近,以手指按壓20次,就能有效舒緩局部充血的肛門組織。2.用免治馬桶 濕潤肛門如果經濟能力許可,應設置免治馬桶,解便時先沖水,且選擇水量較大的水柱來沖洗肛門,同時可以濕潤肛門及大便,讓糞便不乾不硬,容易滑出體外,如此一來,就無需用力擠便。3.如廁姿勢對 暢快解便洪樹玉還常傳授獨門如廁姿勢,有時患者不瞭解其中奧祕,他直接就在診間示範。他說,上廁所也是一門學問,如果掀開馬桶蓋,一屁股坐在馬桶,為求快速解便,使勁用力拉,時間一久,很容易傷到肛門組織,一旦血管爆裂,就會形成小葡萄形狀的血栓。解便最佳姿勢●坐在馬桶上,手輕抓馬桶側邊。●腳尖著地,抬起後腳跟。●抬頭挺胸,腰桿挺直。●身體稍向前傾,屁股微微翹起。●身體前後擺動。有痔瘡的人如何選擇運動?對痔瘡有益的運動如快步走、慢跑、輕鬆運動、韻律體操、游泳等。對痔瘡有害的運動舉重、高爾夫、溜冰、滑雪、拳擊、角力、橄欖球、足球等。資料來源╱郵政醫院
-
2020-05-01 科別.消化系統
是痔瘡還是肛裂?大便有血恐是全身發炎警訊!醫師教你3點判別
「醫生!我大便出血、屁股好痛!會不會死掉啊?」還沒坐穩,他就緊張地對我說。 這位弟弟你浮誇了,我了解你看著馬桶裡整缸血的驚恐,但請先靜下來回想,出力排便的那一瞬間,你大出了什麼?一小段羊屎般的硬便?還是一陣擋不住衝力的腹瀉?其實,這可能只是很常見的肛管疾病──肛裂,也就是肛門有撕裂傷口。 通常,最常見的肛裂病人都是這樣敘述的:「大概一個多禮拜前大便時,坐馬桶一用力,就感覺一陣傷口撕裂痛,接著馬桶裡出現了一大灘血。」或是「我最近比較常拉肚子,前兩天腹瀉之後,突然覺得肛門又痛又癢,有時候還會痛上2、3個小時」。如何判別自己是不是肛裂?1.排便時突然而來的肛門撕裂痛與刺痛,有時會痛上幾小時,甚至幾天;癒合較慢、或者癒合期排便再度裂傷的病人,可能會痛上1、2個月。 2.跟隨在硬便或腹瀉後的肛門部灼熱感,有時伴隨著搔癢感。 3.排便時伴隨著傷口摩擦或拉扯的疼痛,之後發現鮮血或血塊流進馬桶裡、纏繞在糞便表面,或是在擦拭時,發現衛生紙沾染了血漬。 而最常引起肛裂問題的原因,則有: 1.先天肛門壓力就比較高:尤其常發生在年輕男性患者身上。雖然肛門壓力高或低,不影響整體健康,但若加上排便不穩定、不順暢,發生肛裂問題的機會就比較高。 2.便祕:常便祕的患者用力擠出硬便,造成肛門撕裂傷;或者雖沒有排便困難,但因糞便內缺乏纖維質,質地粗硬結實,而將肛門內皮反覆刮傷。 3.嚴重腹瀉時:衝力過大的稀水便拉扯肛門、造成深淺裂傷。 4.生產時:下骨盆腔劇烈撐大,連帶造成肛裂受傷。 5.自行灌腸:不當自行灌腸,或以異物刺激肛門。 6.肛交。 接受糞便的衝擊和摩擦,是肛門天生的使命,即使常受傷,也比身體其他部位恢復得快。所以並不會出現像前述大學生擔心有致命危險的狀況,大部分急性肛裂在醫師診治後,配合飲食調整、規則坐浴、口服軟便藥物和外用藥膏多管齊下的治療之下,於2天、2週或2個月內即可自行復原。無需手術,這樣治療幫助肛裂癒合一旦肛裂出血後,可能有幾週的時間,就算排便是正常、濕潤柔軟的,經過傷處時還是會引起不適。因此在復原期間,會叮嚀病人特別注意排便狀態。開立軟便劑使糞便比平時更加稀軟,減少對肛裂傷處的二次傷害;同時建議增加纖維質的攝取,以幫助腸胃穩定、降低對傷口造成衝擊的機率。 為了保護傷口,會使用注入型的痔瘡藥膏或痔瘡塞劑。這是因為肛裂的傷處多半在肛門內,塗抹外用藥膏很難擦到患處;而附有注入型塑膠管的痔瘡藥膏,或者將藥膏做成固態子彈形狀的痔瘡塞劑,才能有效置入患處、覆蓋肛裂表面,形成一層薄薄的保護膜,減少再次排便時糞便對肛裂處的衝撞。 此外,肛裂後因肛門內有傷口,會刺激周邊肛門括約肌緊縮,原本繃緊肌肉的動作是為了自我保護、減少糞便經過時直接衝擊的力道;但此時緊繃的括約肌也經常讓肛裂患者產生排便上的困難。採用溫水坐浴能舒緩括約肌、促進局部循環,幫助肛裂修復。一般坐浴的標準方法是:每天排便後和洗澡後,準備一盆比體溫高一點的熱水,坐入浸泡肛門15分鐘;或將下半身泡入浴缸15分鐘,每天2至3次,幾天後就能見到效果。 倘若肛裂疼痛或出血症狀持續2個月以上,便符合臨床定義的「慢性肛裂」。長期不癒合的慢性肛裂,通常代表肛門周邊有著比單純糞便擦傷更複雜的受傷原因。有時是反覆肛裂形成複雜的瘢痕組織、阻礙復原;有時是肛門內部有容易膨脹脫垂的痔瘡、造成黏膜表面張力不均,肛門內於是產生容易持續撕扯裂傷的弱點;有時是肛裂碰上患者免疫力較差,因而細菌入侵、形成慢性瘻管。凡以上原因皆需適時介入手術,同時治療合併出現的疤痕、痔瘡和瘻管。 另外,反覆不癒的慢性肛裂出血,還必須考慮幾項嚴重的疾病,例如腸道反覆發炎的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編按:一種可能引起全身發炎的疾病)和大腸激躁症。除了單純的肛門疼痛及出血之外,這些疾病還可能伴隨腹痛、發燒、體重減輕和複雜性肛門瘻管等問題。所以,還是得及早找專業醫師診治,才不致延誤健康。 【幫助肛裂修復的溫水坐浴法】 方法一:每天排便後和洗澡後,準備一盆比體溫高一點的熱水,坐入浸泡肛門15分鐘。方法二:將下半身泡入浴缸中15分鐘,每天2~3次。延伸閱讀: 口腔癌開完刀變這樣子...看完這篇文章你還堅持死也要抽菸嗎?●書籍介紹痔瘡自救全書:痔瘡專家教你預防、診斷、自療、術後保養,搞定國民病一本就通!作者:鐘雲霓出版社:三采 出版日期:2020/01/03作者簡介/鍾雲霓現任禾馨民權婦幼診所大腸直腸外科/微創痔瘡手術專任主治醫師,曾任馬偕紀念醫院一般外科總醫師、外科住院醫師,渾然天成聯合診所痔瘡專任醫師。熱愛外科與手術的鍾醫師,喜歡無影燈下專注做著精巧縫合的每個時刻,十多年外科經驗讓她有「痔瘡達人」之稱。常受邀各大健康節目,如《別讓身體不開心》《健康兩點零》《57健康同學會》及訪談節目《SS小燕之夜》《媽媽好神》等,現為《醫師好辣》固定班底,更是台灣媒體提到痔瘡手術的第一諮詢醫師。
-
2020-04-26 橘世代.健康橘
退化性關節炎悄悄找上門 醫:延誤就醫恐動刀
一名剛滿50歲吳小姐,去年結束28年教師生涯,退休後,她每天到操場健走騎腳踏車,不料才過一周,竟出現膝蓋痠痛的情形,連爬樓梯都無力;輔大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張書豪表示,很可能已罹患退化性關節炎,可透過強化肌力、復健運動或藥物等方式治療,「若就醫時間太晚,最後恐怕得動刀。」張書豪指出,隨著年紀漸長,難以避免出現退化性關節炎,其中膝蓋、髖關節、手部、背部等地方最為好發;以職業類型來說,勞動工作者因常需彎腰、深蹲、抬重物,較易提早出現退化性關節炎,但現代人因缺乏運動習慣,許多40、50歲的人即便坐辦公室工作,也常有關節痠痛的情形,加上肌力不足,長久下來,退化性關節炎恐悄悄找上門。退化性關節炎主要病因為關節軟骨受傷或磨損,導致關節表面凹凸不平,或出現骨刺,主要的症狀有關節疼痛、僵硬、腫大,最嚴重甚至可能變形;患病者在活動關節時,常聽到不正常的磨擦聲,做起立、蹲立等動作皆窒礙難行。張書豪表示,當出現退化性關節炎症狀時,若採取按摩、推拿等方式,雖可緩解不適,但對長期治療幫助不大,主要建議採鍛鍊肌力、復健運動等方式,增加關節活動度及肌耐力,延長關節使用期限;若狀況較嚴重者,可輔以藥物治療,注射玻尿酸、類固醇,但萬一就醫時間延誤,關節已失去功能,則可能需開刀置換人工關節。為了讓民眾在家也能有效鍛鍊肌力,減少關節痠痛,張書豪提供4種方式:第一「仰躺抬腳訓練」,伸直膝蓋,腳掌與小腿呈直角,保持姿勢將腿抬至45度左右,維持10秒再慢慢放下。第二「膝蓋伸展訓練」,坐在椅子前端,雙腿微彎,腳掌與小腿呈直角,伸直膝蓋維持10秒。第三「抬腳跟訓練」,站立並將雙手撐在牢固桌子或椅子上,慢慢踮起腳尖,維持10秒鐘再慢慢放下。第四「靠牆訓練」,上半身靠牆,屁股貼緊,腳跟離牆面約15公分,輕輕往下蹲,膝蓋不超過腳尖,停留10秒,再慢慢用膝蓋把身體撐起站直。張書豪說,以上4種運動皆可每日進行,每種反覆做20至30次,視個人身體狀況調整,中間需適當休息;若想出門運動,少做慢跑、跳躍等對膝蓋傷害較大的動作,可改為游泳、快走等緩和方式。【更多熟齡需知大小事↘↘↘】。挑戰人生第一座百岳 在家練體力的三個準備。長者防跌 要小心及注意居家環境。在家運動/只要10分鐘 熟齡族在家2招養肌力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共
1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