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6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搜尋
寒流
共找到
250
筆 文章
-
-
2021-01-16 新聞.元氣新聞
桃市流感疫苗剩1.5萬劑 桃市呼籲民眾速打
入冬以來寒流一波波,桃園市上周流感與類流感急診就診人數達2331人次,加上其他縣市出現今年首例流感重症個案,為1名未接種疫苗的77歲老婦,她所感染型別為H3N2,正好與今年度流感疫苗株相符。桃園市衛生局表示,目前桃園市流感疫苗剩餘1.5萬劑,由於近日氣溫變化大,呼籲民眾儘速施打以預防流感上身,保護自己也是保護家人。桃園市衛生局指出,衛福部疾管署上周公告的流感重症個案(77歲婦人)雖非桃園市個案,但桃園市上周流感與類流感急診就診人次達2331人次,顯見近日氣溫變化大,絕對不可輕忽對流感的防護,感染流感後可能出現嚴重併發症,如細菌性及病毒性肺炎,多見於老年人、嬰幼童及慢性疾病患者,而接種疫苗就是預防流感最好的方法。市府衛生局統計,目前流感疫苗剩餘1萬餘劑,為擴大保護市民,市府另添購5千劑疫苗開放設籍桃園市的市民不限年齡免費接種,請市民攜帶身份證及健保卡,儘速前往13區衛生所接種,流感疫苗接種問題可洽防疫專線0800-033-355或市民熱線1999。由於新冠肺炎疫情仍未平息,桃園市衛生局也呼籲民眾,疫情期間更須注重健康保養,按時接種流感疫苗增加免疫力,可減少罹患流感的機會,並減少醫療就診與住院,尤其65歲以上長者及學齡前幼兒屬流感的高風險族群,更應每年施打流感疫苗。衛生局提醒,呼吸道疾病易透過飛沫及接觸傳染,民眾應儘量避免出入人潮壅擠、空氣不流通公共場所,並加強個人衛生防護,務必正確戴口罩,落實社交距離並注意咳嗽禮節及生病在家休息等個人衛生防護,減少病毒感染機會,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如就醫時務必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職業別、接觸史及是否群聚(TOCC)。
-
2021-01-16 養生.生活智慧王
發熱衣洗錯一次「保暖度大降70%」4大洗滌地雷曝光
近來寒流接連報到,各地低溫達10度以下,相關禦寒用品也因此大賣,其中發熱衣、發熱褲也掀起潮流,因為只要薄薄一件就可以有保暖效果,但因為發熱衣有特殊加工,洗滌上也與一般衣服不同,有許多眉角,甚至可能洗錯一次,保暖度馬上降低七成。發熱衣的原理是來自於特殊的纖維結構,能鎖住身體散發的水蒸氣轉為熱能,但是如果用錯的方式,像是過熱的水以及過度搓揉,可能會導致它失去原本功效,因此有四種洗滌方式相當重要。第一,不要用熱水洗,熱水會破壞發熱衣材質,甚至可能變形,建議先參考衣服上清洗標示。第二,不能丟烘衣機,在台灣潮濕天氣,民眾喜好用烘衣機讓衣服更快變乾,但是發熱衣如果丟進烘衣機,恐怕會破壞其保暖性,建議還是採用自然風乾。第三,不宜過度搓揉,發熱衣屬於特殊材質,如果大力搓洗會將纖維、塗層破壞。最後一點,不使用特殊洗潔精,像是漂白水或是衣物柔軟精,這些都有可能破壞發熱衣本身結構,如果想要讓發熱衣壽命持久,建議還是用一般的洗衣精或是洗衣粉比較好。另外發熱衣也不是人人都適合穿,皮膚科醫生也提醒,發熱衣為保暖,大多會貼緊肌膚,流汗後容易悶在衣服內,又濕又熱,因此建議在攝氏10度以下低溫穿著。有異位性皮膚炎、痘痘肌或乾肌膚質的人不太適合,建議改採「洋蔥式」穿法保暖。
-
2021-01-16 養生.生活智慧王
不只能暖手!暖暖包用完不要丟 家事達人教你4種功用
入冬後連續三波寒流凍得讓人受不了,除了衣物外,許多禦寒物品非常搶手,甚至有錢也買不到,最明顯的熱門物品就是「暖暖包」。不過許多人用過暖暖包後就會隨之丟棄,有日本家事達人就表示,暖暖包不只有暖手這個功能,其實還有除臭、防潮等多種用途,所以用過之後千萬不要丟掉。據《早安健康》報導,日本家事達人Rummy表示每到冬天天氣寒冷時,許多人都會大量囤貨暖暖包,以備不時之需。不過用完之後直接丟棄,一個冬天下來數量是非常可觀的,也會造成浪費。Rummy認為暖暖包還有4點用途,他也教導民眾可以善加使用,但必須先確保已經不會發熱再去利用,以免引發火災。1.除臭。暖暖包裡面含有消除臭味用的活性碳,放到鞋子裡有除臭效果,甚至還可以將暖暖包封口剪開,然後裝入小盤子中,再放到鞋櫃中就可以消除臭味,等到效果沒了再丟掉。2.防潮。暖暖包中的鐵粉、活性碳、蛭石有防潮效果,只要放到容易潮濕的衣櫃裡,就能幫助降低濕度,同時還有除臭效果。3.園藝。Rummy表示暖暖包裡含有具備保水、透氣效果的「蛭石」,這是一種矽酸鹽,混入土中有助於增進土壤營養,再加上用來發熱的鐵粉,有助於土壤補鐵、幫助植物生長,相當適合用在園藝上。不過他也提醒暖暖包為了促進發熱,裡面含有鹽分,直接倒入土壤會造成鹽害,影響植物發育,最好先將內容物倒在2~3片咖啡濾紙上,再倒水過濾,將鹽分溶出。4.淨水。日本大塚商會的網路通路たのめーる推薦,泡澡的時候,可以將用過的暖暖包放到浴缸裡,就可能有提升水質的效果,但千萬不可以拿來過濾飲用水。另外,暖暖包用到一半「暫停使用」可能會使溫度下降,並且無法繼續再用,這時候該怎麼辦?有日本網友表示暖暖包是靠鐵粉和空氣氧化來發熱,因此建議可以將使用一半的暖暖包放到塑膠袋中,再將空氣擠出、密封,就可以防止鐵粉氧化,要用的時候再拿出來就可以了。
-
2021-01-16 科別.心臟血管
天冷防猝死!1分鐘檢測你的護心指數
今年冬天寒流一波波來襲,氣溫驟降容易增加心肌梗塞、心臟衰竭的風險,嚴重便有可能猝死,患有三高、抽菸、家族病史的高危險族群,更需注意心血管疾病的急性惡化。面對心臟疾病發作的風險,日常更要做好護心的準備,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在此分享護心5撇步,提醒大家做好預防措施,遠離心血管疾病的致命威脅。護心撇步一: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經研究顯示,在進行規律運動後,能提升氧氣在體內的利用率,減少日常活動對心臟的負擔,規律運動不僅能提升心肺功能與生活品質,也能一併控制三高。護心撇步二:定期量測血壓心臟是推動全身血液流動的幫浦,當血壓越高,對血管的壓力與衝擊越強,造成的傷害也越大,而健康成人的血壓應維持在收縮壓-120/舒張壓-80毫米汞柱以下,建議家有三高患者或65歲以上長輩,應定期量測血壓,監測血壓是否在正常範圍內。護心撇步三:避免空腹或用餐後立刻泡湯飯後立刻泡湯或洗熱水澡,會讓心臟等部位供血不足,誘發心血管疾病,而空腹泡湯會造成低血糖,使腦部供血不足導致暈厥,此外水溫過高會使血壓降低、心跳加快,增加心血管系統的負擔。有心血管疾病和三高的病患,泡湯前最好先與醫師諮詢,避免熱泉、冷泉交替泡湯,溫度最好低於39度,時間勿超過15分鐘,建議有親人陪同,避免發生意外無人知悉。 護心撇步四:控制鈉攝取量若吃得太鹹、攝取過多的鈉,會提高血管中的水分,導致血管壁壓力大增,增加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及中風風險,國健署建議,成人每日鈉攝取量不超過2,400毫克(相當於6克食鹽或1茶匙食鹽),以維持心臟的健康。不過若是高血壓或心臟衰竭的患者,營養師建議每日維持2~4克食鹽的攝取量,遠離肉鬆、香腸、火腿等加工食品,避免造成心血管的負擔。 護心撇步五:保健食品不可取代三高藥物現代人為了更健康,也會補充一些護心保健食品,這類食品經動物實驗得知,一般具有預防血栓產生、具抗氧化能力、延緩血管老化等功效,但即便如此,也切不可以保健食品取代三高藥物,這是非常危險的行為,服用藥物、保健食品之前,請一定要諮詢專業醫師或藥師,以確保健康無虞。
-
2021-01-15 新聞.元氣新聞
暖暖包用完不要丟! 基隆家扶無限期回收 棒球場有妙用
近期接連幾波寒流來襲,低溫讓民眾直打哆嗦,暖暖包時常供不應求,基隆家扶中心突發奇想,發起募集二手暖暖包活動,用來填補棒球場坑洞,歡迎民眾踴躍捐獻。基隆家扶社區棒球隊教練團日前想起,多年前曾有媒體報導苗栗一所國中募集二手暖暖包填補棒球場坑洞,教練團心想,基隆家扶也可仿效募集二手暖暖包,協助基隆市立棒球場填補坑洞,便將想法告知社工員霜逸祥。霜逸祥向中央社記者表示,經詢問棒球場管理員後,得知暖暖包主成分為鐵粉、活性碳、蛭石和食鹽,暖暖包因含鹽分可鋪在紅土區,避免長出雜草,經過濾去除鹽分的材料,除能用來補外野草皮的小土坑洞外,還可增加養分讓草皮長得更好。霜逸祥說,由於募得的暖暖包必須經剪開、過濾等加工等程序,基隆家扶的孩子們要「出公差」協助處理,希望孩子透過動手做,除能認識暖暖包成分外,也藉此教導孩子珍惜和善用現有資源。霜逸祥表示,今天上午將募集二手暖暖包資訊上傳基隆家扶中心臉書粉專,辦公室接到約30通詢問電話,也有10多名網友透過臉書詢問,目前已募到6包二手暖暖包,民眾若有意捐出二手暖暖包,可向基隆家扶中心洽詢。
-
2021-01-14 科別.消化系統
連續寒流!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增 醫師:有症狀快就醫
寒流不斷,許多人都注意要保暖防止心血管出問題,台中慈濟醫院肝膽腸胃科張歐高奇醫師提醒,不只心血管,臨床已經發現,上消化道出血而接受緊急胃鏡治療的病人也跟著寒流而變多。醫師張歐高奇表示,門診許久未見的老病人在幾波寒流中出現在急診,緊急接受胃鏡處理的個案增加,尤其是原本胃或十二指腸潰瘍的病人,惡化成上消化道出血情形越來越多,他說低溫環境下,因為體內多種內分泌激素分泌異常,導致血管收縮,使胃酸分泌增多,導致消化性潰瘍面加大、加深,侵蝕周圍的血管,就出現胃或十二指腸潰瘍出血。一名85歲老翁長期背痛及腰痛,平時服用止痛藥治療,這波寒流來襲,一天清晨上廁所突然解了大量黑便,同時出現頭暈症狀,家屬緊急送到醫院急診,醫師評估檢查發現是上消化道出血,緊急經過內視鏡處置後才恢復。張歐高奇指出,病人出現上消化道出血的症狀,常以解黑色大便表現;更大量出血時,大便會呈現暗紅色,有時會嘔吐出鮮血或咖啡色渣物質;也有病人伴隨出現頭暈、心跳變快、臉色蒼白、四肢冰冷、冒冷汗、呼吸困難等情況。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病人主要以藥物治療和內視鏡治療為主,張歐高奇表示,依不同出血部位及原因,內視鏡可以進行注射血管收縮劑、電燒止血、機械性壓迫止血法(如內視鏡止血夾)、血管結紮,或進行血管攝影的栓塞治療,到最後的手術治療,都依據病人狀況採取不同處理。他提醒老年人、服用消炎止痛藥物病人、長期服用抗凝血藥物的病人、長期酗酒、肝硬化及洗腎病人、幽門桿菌感染及之前有過潰瘍病史的人,都是上消化道因天冷而出血的高危險群;他也呼籲,屬於高危險群的人一定要做好保暖,避免酒、咖啡、濃茶、辛辣等刺激性飲食;平時保持充足的睡眠、勿熬夜;盡量紓解工作壓力,避免三餐不定時及暴飲暴食,並少吃不必要的止痛藥,降低出血危機,如出現消化道出血症狀,務必早就醫。
-
2021-01-14 科別.腦部.神經
服降血壓藥止血壓上升?一種情況可能進一步惡化
寒流來襲,各地急診腦中風病人明顯增加,中風發生時間以冬季時節最多。老年人、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巴金森氏症候群等自主神經功能不良患者,更要小心防範腦中風。衛福部統計,腦血管疾病是國人十大死亡原因第三名,腦中風更是造成身障的主要原因。除了天氣變冷會造成腦中風患者明顯增加,「自主神經功能不良」也是導致腦中風發生的重要原因。自主神經功能是調節血管收縮及舒張的重要調控因子,當腦血管已有動脈硬化時,不適當的血管收縮或舒張可能進一步造成腦血管堵塞而引起缺血性腦中風。研究顯示(2014年Journal of neurologic science),腦中風病人自主神經功能明顯不良,特別是腦部大血管堵塞的病人約八成自主神經功能不良,腦部小血管堵塞的病人也有約六成自主神經功能不良。 自主神經功能不良在臨床上較容易被忽略,舉凡心血管疾病患者、有腦中風病史、年紀大、糖尿病、巴金森氏症候群、脊髓損傷病人及遺傳或後天性神經病變疾患等,皆為高危險群。急性腦中風常會造成血壓明顯上升,有些病人會自行服用降血壓藥物,此舉對腦中風的改善不但沒效,若病人患有自主神經功能不良,更可能因動脈硬化的血管無法舒張,血壓下降進一步導致腦部大片缺血,反而造成不可回復之永久殘障。自主神經功能不良者,常見頭暈、腹脹、眼乾、心悸、四肢冰冷或感覺異常、黑矇症等症狀,很容易為病人甚至醫師所忽略,經常是病人暈倒才被發現有自主神經功能不良,可經神經學儀器檢查心律變異、皮膚交感神經測試及傾斜床等檢查進一步確診。腦中風症狀通常發生很突然,研究顯示,腦部血管堵住在1至2分鐘內即會出現神經學症狀。臨床上常見為口齒不清、面部及肢體的無力或走路更加困難、突發性的頭暈,若為自主功能不良高危險群,須小心為腦中風的症狀。腦中風症狀若在小於三小時進入急診,接受血栓溶解劑治療評估及住院治療,即可有效降低永久性殘障發生率。
-
2021-01-14 新聞.元氣新聞
氣喘族注意!寒流減弱偏東風 未來三日擴散不佳空品差
環保署表示,昨日白天起寒流減弱,環境風場逐漸轉為偏東風,白天起寒流減弱,環境風場逐漸轉為偏東風,竹苗以南位於背風側,擴散條件轉差,因此空品不佳。環保署說,14日環境風場為偏東風,西半部位於背風側,水平擴散條件較差,且清晨及夜間受輻射冷卻影響,垂直擴散條件不佳,易累積汙染物。宜蘭、花東空品區及澎湖地區為「良好」等級;北部、竹苗空品區及馬祖、金門地區為「普通」等級,竹苗局部地區於清晨及夜間可能達橘色提醒等級;中部、雲嘉南空品區為「橘色提醒」等級,雲嘉南局部地區於清晨及夜間可能達紅色警示等級;高屏空品區為「紅色警示」等級。連續三天好天氣,環保署表示,15日環境風場仍偏東風,西半部地區水平擴散條件較差,且清晨及夜間仍受輻射冷卻影響致垂直擴散條件不佳,污染物易累積。宜蘭、花東空品區為「良好」等級;北部空品區為「普通」等級;竹苗、中部空品區為「橘色提醒」等級;雲嘉南及高屏空品區為「紅色警示」等級。環保署說,未來一週,13日至15日環境風場轉為偏東風,西半部地區位於背風側,擴散條件轉差,須留意污染物累積;16日至18日大陸冷氣團或強烈大陸冷氣團南下,迎風面風速增強,南部地區風仍弱,空氣品質稍差。環保署表示,空氣品質受氣象條件影響大,仍有較大不確定性,環保署提醒應注意防範,敏感族群或是老人、小孩等抵抗力較弱者,建議留在室內並減少體力消耗活動,必要外出應配戴口罩。
-
2021-01-13 科別.消化系統
老翁誤食暖暖包 醫師籲不要催吐儘速送醫
一名老翁把暖暖包當成食物調理包,將暖暖包剪開放入麵裡拌一拌吃下肚,外籍看護工趕緊送老翁掛急診,觀察後無大礙出院;南投醫院指出,如誤食暖暖包不要催吐,趕緊送醫治療。衛福部南投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蔡金記向記者表示,最近暖暖包因寒流來襲大缺貨,但日前卻有一名80歲老翁誤把暖暖包當成食物調理包,將暖暖包剪開送入麵裡拌一拌吃下肚,外籍看護工見狀,趕緊阻止老翁繼續吃麵,並將老翁送往南投醫院急救。蔡金記指出,老翁誤食的量不多,他們幫老翁進行胸部、腹部X光檢查,也使用胃鏡檢查,發現老翁胃部發炎,住院觀察2天,確認無大礙後就讓老翁出院。蔡金記說,暖暖包內裝有鐵粉、活性碳、鹽類及吸水性樹脂,可以持續釋放熱能,有的人誤食後不一定會有症狀,也有人會出現嘔吐、腹痛等症狀,提醒民眾如有誤食的情形,記得不要催吐,以免造成更大傷害,應儘速送醫治療。蔡金記表示,有時民眾為了保暖,也會把暖暖包貼在身上導致燙傷,呼籲民眾使用暖暖包應隔著衣物,使用時間也不要太久;老人及兒童使用時,應有成人在旁協助,免生意外。
-
2021-01-13 新聞.元氣新聞
又是寒流惹禍? 彰化院檢今第二人昏倒送醫
天氣寒冷,彰化地檢署廖姓書記官近午在執行科辦公室昏倒,被送員林基督教醫院急救,恢復清楚意識,目前仍住院做電腦斷層掃描等檢查,確認身體不適的原因。昨天彰化地方法院開庭時,一名楊姓法警忽然血壓飆高往後倒下,撞到後方桌子,讓法官和當事人錯愕,幸好送醫後醒來,恢復正常血壓,昨天下午出院。今天地檢署再傳50歲廖姓書記官在辦公室昏倒,讓知情人士大歎低溫肇禍、院檢工作辛苦,業務忙碌之餘還是要多注意身體狀況。據了解,地檢署作業科廖姓書記官上午約11點30分在辦公室忽然昏倒,地檢署人員連忙送醫急救,因廖姓書記官低調,不願對外公開病情,到院急救甦醒後,接受電腦斷層掃描檢查心肺功能,尚未出院。地檢署襄閱檢察官葉建成說,廖姓書記官到職20年,敬業認真,過去沒聽說他有任何疾病,上班時一切正常,不知何故忽然昏倒,他的家人都希望他留院作個徹底檢查,找出真正病因。
-
2021-01-13 新聞.健康知識+
冷爆了!「5疾病」易發作 各別常見症狀曝光
入冬後寒流來襲,各地氣溫明顯下降,容易讓血管緊縮、血壓上升,引發各種心血管疾病,若有以下心臟疾病的徵兆,必須特別注意健康防護、做好保暖工作,或盡速就醫診斷。1.心肌梗塞:心肌梗塞可能來得突然,尤其天氣多變溫度驟降時,血管收縮功能來不及應變,導致冠狀動脈痙攣,或發生粥樣斑塊阻塞,將造成急性心肌梗塞的發生,如果出現胸痛、胸悶、噁心嘔吐、氣喘吁吁、冒冷汗、症狀時,有極高機率是心肌梗塞,必須立刻撥打119叫救護車送醫,或是由旁人做CPR急救。2.心臟衰竭:心臟衰竭是因為心臟肌肉受損或負荷過度,導致無法輸送足夠的血液供給身體所需而產生的症狀,而天氣寒冷會增加心臟衰竭發作的機率,假若有呼吸困難、容易疲倦、心搏過速、雙腳水腫、久咳不癒、夜晚頻尿、胸痛等症狀,就有心臟衰竭的可能,建議盡速就醫治療,並限制鹽分和水分的攝取量。3.狹心症:狹心症為血流供應不足時,心臟肌肉因缺氧產生的壓迫性胸痛或胸悶的現象,當症狀惡化時,可能合併冒冷汗,呼吸困難及左上肢或頸部麻痛。平時要注意避免突然激烈運動、爬坡或上樓梯時提重物、天冷或季節變化外出,以及情緒起伏過大,以免引發狹心症發作。4.二尖瓣脫垂:二尖瓣位於左心房與左心室之間,主要區隔兩房室間的血液流動,當左心室收縮時,二尖瓣會關閉,防止血液逆流至左心房,左心室放鬆時,二尖瓣會打開,讓血液由左心房流至左心室。而二尖瓣脫垂的患者,在左心室收縮時,由於二尖瓣無法完全密合,會造成部分血液逆流,使心臟輸出的供血量減少,常見症狀包括:短暫而頻繁發作的胸痛、心悸、暈厥、呼吸急促、手足發抖等,一旦天氣變冷,心臟就更容易產生不舒服的狀況。若有相關症狀發生時,應採規律作息、不熬夜、避免刺激性飲料並到醫院做定期追蹤。5.周邊血管阻塞:周邊血管阻塞最常發生在下肢靜脈及下肢動脈,「下肢靜脈阻塞」與血液回流異常、靜脈栓塞有關;「下肢動脈阻塞」主要致病原因在於體內膽固醇過多,使血脂肪囤積在血管壁上,長期下來血管會變得狹窄、血液濃稠,容易形成血栓堵住血流,嚴重時,可能造成下肢壞死,有截肢的風險,不可輕忽。若有傷口久久無法癒合、手腳老是感覺冰冷、間歇性跛行、腿毛脫落、腳部腫脹等症狀,可能是周邊血管阻塞所導致,建議盡早就醫診治。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提醒,患有三高病人包括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患者,在天冷時血壓容易突然升高,進而增加心臟病及中風急性發作的機會,因此務必注意保暖,若有出現相關症狀應儘速就醫,避免錯失黃金治療期而造成遺憾。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延伸閱讀: 開車時發生心肌梗塞怎麼辦? 保命「2動作」死亡機率降 愈晚愈濕冷!低溫恐致心臟瞬間引爆 使用保暖物漏「1細節」危險急飆
-
2021-01-12 新聞.健康知識+
手套 發熱衣 外套 機車族禦寒3寶
寒流一波波,機車族被凍得唉唉叫,即使沒下雨,有些人還是穿上雨衣,抵擋刺骨冷風,醫師提醒,冷風造成體溫流失,機車騎士應更注意保暖,最外層務必穿上防風、防水外套,並戴手套、口罩、圍巾,禦寒裝備完善,才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台大醫院北護分院院長黃國晉表示,天氣又濕又冷,這對機車騎士來說,可是一大考驗,如果沒有手套、羽絨保暖防雨外套,光是手掌、手指就凍得發痛,還可能引發交通事故。「手套、發熱衣、防寒外套是機車騎士必備三大禦寒物品。」黃國晉說,機車騎士最好將自己包得密不透風,就能達到最起碼的保暖效果,因此,行車之前,務必做好各項抗寒準備。另外,有些騎士穿外套,戴上手套、圍巾和口罩,卻忘了照顧下半身,雙腳僅踩著拖鞋、涼鞋,黃國晉指出,腳趾露在外面,很容被凍傷,建議騎乘機車時,一定穿上鞋子、長筒毛襪,避免露出腳趾以及一截小腿肚。國健署署長王英偉則提醒,在寒風中騎車,務必放慢車速,因為穿戴手套後,難免影響手掌、手指活動靈敏度,反應較差,才能降低車禍意外發生風險。此外,低溫將使得血管收縮,血壓上升,增加心臟病和中風急性發作的機率,王英偉表示,民眾如果突然胸悶、胸痛、手臂疼痛、呼吸困難、惡心、極度疲倦頭暈或暈厥,務必緊急就醫。
-
2021-01-12 養生.抗老養生
天冷食補2湯品 有助增強免疫力
近來寒流來襲,免疫力較差的民眾,可能因疲勞或溫差改變而容易有倦怠感或類感冒症狀。值此時節,應該增強免疫力,對抗疾病的威脅,除了保持適度的運動、攝取均衡的飲食外,並可搭配一些適合季節食補的湯品,都是提升免疫力很好的方式。在天冷時,若是能夠來上一碗溫熱的湯品,還可以增加幸福感。過往的傳統養生湯的肉類油脂過多,蔬菜分量少,而甜品糖量過多,沒有達到養身的效果又增加身體負擔。推薦二道健康美味換季湯品,讓大家能夠保持健康、增加免疫力。● 山藥百菇燉雞湯(2人份)材料:山藥250公克、乾香菇12公克、杏鮑菇50公克、鴻喜菇50公克、美白菇50公克、帶骨雞腿肉100公克、薑片適量、鹽適量。作法:1.乾香菇泡發備用。2.將山藥、杏鮑菇、鴻喜菇、美白菇及雞腿肉切成適當大小。3.將所有食材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水,以電鍋蒸煮,最後加入適量的鹽巴,即可上桌享用。熱量:165大卡/1人份小叮嚀:吃素的朋友,可以將雞腿肉以板豆腐、凍豆腐、新鮮豆皮替換。● 杏仁燉水梨(1人份)材料:水梨(中型)1顆、南杏及北杏各7公克、銀耳(白木耳)5公克、紅棗2顆、冰糖5公克。作法:1.將乾燥的銀耳泡發備用,水梨洗淨後,切成適當大小。2.取一個瓷碗,加入水梨、銀耳、南杏、北杏、紅棗及冰糖,並加入適量的水分,放入電鍋中蒸煮30分鐘即可上桌享用。熱量:206大卡/1人份小叮嚀:如血糖需要控制的朋友,甜品湯可將水梨減半量,不加糖,這樣含醣量可減少15克,等於1份主食。
-
2021-01-12 養生.抗老養生
祛寒保暖 中醫師推薦喝2茶飲、吹風機吹5穴
● 小寒過了,大寒將至,體內陽氣開始生長● 祛寒保暖,為來年健康打底● 冬天脾胃虛寒,要補脾氣腎氣寒流接連報到,明明穿了好多層衣服,還是冷到不想動,這樣你可能沒抓到冬天祛寒保暖的重點。開業中醫師彭溫雅提醒,現在做好驅寒保暖,可為來年的健康打下好底子。她並傳授祛寒妙方,兩款暖身茶飲、五個保暖關鍵穴位,加上早上出被窩靠一支吹風機,就能就讓全身暖起來。1月5日是小寒,20日是大寒,彭溫雅表示,這是冬天最後兩個節氣,人體內陽氣開始生長,以備進入萬物生長的春天。此時陽氣不像夏天外顯,反而潛伏於體內像個小火爐,所以人們會感到消化功能變好、食欲旺盛。冬天吃太油膩 脾胃負擔重雖然吃東西可以讓身體溫暖,但並非祛寒保暖的正道。彭溫雅說,冬天食欲旺盛,短時間內若暴飲暴食,吃下太多油膩、重口味食物,反而會讓脾胃負擔太重、脾氣虛,加上天候濕冷,結果痰濕堆積於身,身體浮腫無力,精神不濟。要從內達到祛寒保暖,建議避免吃太多冰冷或油膩辛辣的食物。婦幼補脾氣 男性長者補腎彭溫雅提醒,保暖、避免室內溫差過大,是冬季保藏陽氣的重點,因為寒冷和溫差會導致血管劇烈收縮,容易使心血管疾病發作,也會導致循環不良,手腳冰冷、關節疼痛,其中以膝關節不適最常見。脾胃腎在冬天容易虛寒,建議女性和兒童把重點放在補脾氣,男性長者則要補腎氣。推薦五味子茶、杜仲茶兩款暖身養生茶飲,分別可用於補脾氣、補腎氣。起床先熱穴位 由下往上吹早起離開被窩時,冷熱差異大。彭溫雅建議,可在床邊擺一支吹風機,還有早上起來要穿的衣褲、襪子,先用吹風機把五個重要保暖穴位吹一遍,再穿衣服,保證全身暖烘烘。吹風機保暖的技巧是從下往上吹,依序是腳底的湧泉穴、肚臍的神闕穴、後腰的命門穴、頸後的大椎穴、頭頂的百會穴。寒氣從腳底上來 穿襪保暖彭溫雅說,不需要吹太久,只要開始有溫暖的感覺,就可以穿上該部位的衣物,從襪子、上衣、圍巾、帽子依序穿上。寒氣都是從腳底上來,所以穿襪是保暖關鍵,即便在家也要穿上襪子或拖鞋,不要赤足踩地,否則就算穿很多,還是會感到寒冷。
-
2021-01-12 科別.心臟血管
寒流席捲機車通勤族 心臟科醫師透露禦寒小撇步!
受到強烈大陸冷氣團及輻射冷卻影響,國內各地天氣寒冷,除了長輩及慢性病病人要注意保暖,冬天機車通勤族最是辛苦。衛福部國健署建議機車騎士應放慢速度,可穿戴手套及襪子、圍巾和口罩,並選擇具有防濕與防風功能的外套。加強保暖。機車族需忍受低溫加上車速帶來的冷風,台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任王宗道表示,騎車時口、鼻暴露在外面,除戴口罩,建議可用圍巾稍微包圍住口鼻,避免接觸冷空氣;移動機車也算是一項運動,若出力時感覺胸悶、喘不過氣,應去醫院檢查。國健署長王英偉提醒,強風造成體溫流失過快,騎車時應放慢速度,穿著須保暖且具靈活度以免影響車輛操作的精準度,最外層可選擇具有防濕與防風功能等外套,穿戴手套及襪子、穿戴圍巾和口罩等,注意四肢與頭部保暖。王英偉表示,低溫會造成血管收縮,使血壓上升,進而增加心臟病和中風急性發作機會;長者、三高及心血管疾病患者特別是需要注意保暖,以嚴防因低溫及溫差過大,促發心血管疾病之急性發作。王英偉表示,若發現自己或親友出現下列心臟病及中風徵兆,請盡速就醫,爭取黃金搶救期。●心臟病徵兆:突然胸悶、胸痛、手臂疼痛、呼吸困難、惡心、極度疲倦、頭暈或暈厥等,更年期女性可能出現氣喘、背痛等非典型症狀,很可能是心臟病急性發作,應立即就醫治療;有冠狀動脈疾病病史者,在送醫前,可先使用醫師開立的舌下含片,做緊急救護。●中風徵兆:中風口訣FAST(快、快、快):「臉歪手垂大舌頭,記下時間快送醫」,辨識中風初期的重要症狀,把握黃金時間搶救急性中風。「F」就是FACE:臉歪:請患者微笑或是觀察患者面部表情,兩邊的臉是否對稱。「A」就是ARM:手垂:請患者將雙手抬高平舉,觀察其中一隻手是否會無力下垂。「S」就是SPEECH:大舌頭:請患者讀一句話、觀察是否清晰且完整。「T」就是TIME:記下時間、快打電話送醫:當上面三種症狀出現其中一種時,要明確記下發作時間,通知119緊急送醫,爭取治療的時間。
-
2021-01-11 科別.消化系統
天冷特別容易便秘?9大原因曝光!不是多吃菜就好
寒冷冬天,你是不是坐在馬桶上、釋放出最大的吃奶力氣,全身緊繃到臉紅耳赤,便便依舊固執地不肯冒出頭來;甚至為了擠出便便,擠到眼睛血管爆裂、充血、肛門破裂出血或痔瘡復發等?連續3天以上沒有排便 即為便秘根據統計,約有80%的民眾曾受便秘困擾,便秘可以說是現代人常見的隱疾之一。一般來說,每天排便2~3次或2~3天排便1次,是正常的排便次數,如果連續3天以上沒有排便,或是解便時感到不順,就算千呼萬喚仍「屎」不出來,就是「便秘」。天冷活動、飲水量少 便便不順暢為什麼冬季會影響排便呢?事實上,冬季發生便秘的原因跟我們不常活動確實有關。由於冬天氣候寒冷,減少了許多身體活動的機會,導致排汗量比較少,連帶影響喝水量的降低,因此,糞便中的含水量便跟著降低,造成不容易排出的乾硬大便;另外,家中若有開暖爐或是電暖器的習慣,在相對乾燥的環境下,會加速體液的散失,體內水分愈發不足,排便更形困難。如果再加上寒流來襲,窩在溫暖家中比出門運動更吸引人,平時有運動習慣的人可能因此暫停運動,沒有運動習慣的人因為天氣冷就更懶得運動,在久坐不動的 狀況之下,腸胃蠕動會趨於減緩,這些都是冬天便秘情況惡化的原因。便秘原因多 9個常見因素要留意1、纖維、水分攝取太少:這是最常見的原因,蔬果吃得少,開水喝得少,都會造成便秘發生。2、纖維質攝取過多,水喝太少:纖維攝取過量,但是,水分吸收得太少,是許多成年人便秘的原因。3、疾病引起:例如糖尿病、脊髓損傷、巴金森氏症、甲狀腺疾病、尿毒症、高血鈣 症、硬皮症、中風、胃腸蠕動不良、大腸 激躁症、大腸腫瘤等,都會引發便秘。4、藥物副作用:例如降血壓藥物、鎮靜劑、抗憂鬱劑、利尿劑、止痛藥、鈣片、 含鐵劑的補充物、含鋁胃藥、含有可待因的感冒藥或咳嗽藥等。5、濫用瀉藥:有些人以為每天都需要排便才健康,或是為了減肥而長期濫用瀉藥,影響腸道的自然蠕動功能,從而降低對糞便壓力反應的敏感性,產生藥物依賴性,繼而造成「頑固性便秘」或是「習慣性便秘」。6、缺乏運動:運動量不足的情況下,腸道蠕動功能將受到影響,糞便在腸道內停留時間越久越乾燥,以致便秘發生。7、腸道老化:因人體自然老化導致腸道益菌減少、蠕動減緩,排便反射也會變弱,加上老年人活動量少,容易造成便秘。8、油脂攝取不足:很多人怕胖而限制油脂攝取,糞便不夠滑潤,也可能引發便秘。9、孕期:因胎兒壓迫,孕婦容易出現便秘的情況。改善便秘 從飲食、生活習慣做起改善便秘最重要的是找出原因,若因為疾病或藥物引起,應向醫師反應,依據身體狀況給予適當治療或更換藥物,通常能有效改善;而針對大部分非器質性的便 秘,若症狀不嚴重,可考慮從飲食及生活習慣做改變,如培養運動習慣,能幫助腸道蠕動,減少糞便堆積在腸道的時間,或養成固定時間排便,腸道也會每天在固定時間蠕動,就能排便暢通。最重要的還是增加纖維質及水分攝取,多喝水是增加水分最有效率的方法;而膳食纖維可從含量豐富的地瓜、蘋果、燕麥、竹筍、芭 樂、芹菜、菌菇等天然食材中取得;此外,適量補充益生菌或是酵素,食物中味增、泡菜中也存在一些益生菌,可增加腸道好菌。延伸閱讀: 多吃蔬菜還是便秘? 醫曝「便祕兇手」愈做愈是一肚子大便 很多人都白吃了!益生菌改善過敏、顧腸胃無感? 營養師曝7種NG吃法
-
2021-01-11 科別.心臟血管
醫病天地/急凍 醫師籲保暖防中風
連續幾波寒流,全台急凍,多縣市都發生民眾猝死意外,從長者到30、40歲中壯輩都有。心臟科醫師提醒,氣溫驟降,對慢性病、高血壓、高血脂和糖尿病病人都非常危險,一定要做好保暖、減少出入室內外溫差大的場所,以降低心肌梗塞、中風的風險。花蓮門諾醫院心臟外科主任黃振銘說,天氣冷、氣溫下降,血管跟著收縮,這時候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會變更高,建議早晚都要量血壓,一旦發現血壓高就要趕快回診,並請醫師調整用藥,否則血壓一旦飆高,發生心肌梗塞、中風、主動脈剝離的風險也跟著提升。此外,天氣這麼冷,民眾喜愛吃補,但是飲食太重鹹,血壓也會變高,切記吃燉補食品時,不要太油太鹹,且這對血脂肪控制也有不良影響,口味適量就好。黃振銘說,寒流來襲,全台氣溫持續下探,入夜後氣溫會更低,民眾一定要做好保暖,可以採洋蔥式穿法,並隨身帶圍巾、外套、手套等配備,盡量保持溫暖。除了低溫,劇烈的溫差變化也是一個危險因子,容易造成身體不適,對於血管狹窄的人,熱脹冷縮還可能讓血管突然堵住,引發中風、心肌梗塞。因此他建議,若必須進出室內外,或是乘車出門要下車的時候,可以藉由衣物來調節,在室內、車內不穿外套,要到低溫的場所再穿上,車內外溫度也不要超過5度,縮小溫差。不少民眾有晨起運動習慣,黃振銘也建議,在寒流來襲時,最好不要在戶外運動,不只年紀大的長者,就算是年輕人也要避免,才能確保安全。
-
2021-01-11 科別.心臟血管
回溫隱憂…全台猝死案拉警報
寒流近兩天造成全台上百人猝死,昨氣溫雖稍回升,各縣市消防局仍接獲多起猝死案通報。消防人員觀察,回溫是「急救的隱憂」;醫師表示,天冷大家會注意保暖,回溫可能讓民眾輕忽,尤其溫差大易造成血管劇烈收縮,有心血管疾病者較危險,呼籲民眾注意日夜溫差,一早起床做好保暖,勿驟然下床。新北消防局昨接獲八件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急救案,一人六十歲、一人七十歲,六人八十歲以上,有三人經搶救恢復生命跡象。北市消防局有五位民眾急救,三人到院前無呼吸心跳,兩人搶救成功。桃園單日有四男一女通報救護,年齡從六十五至八十八歲不等,其中八十一歲游姓、八十八歲黃姓老翁,都是清晨起床上廁所時失去意識,被發現已無呼吸心跳。新竹縣一名卅五歲男子前天深夜倒臥竹東火車站身障廁所,已無生命跡象,死因待釐清;昨有九十四歲阿公在家過世。中部地區昨天出太陽,彰化救護七人無呼吸心跳,都是七十五歲以上長者。嘉義市消防局救護四名六十到八十歲長者無呼吸心跳,多半睡覺時突然無鼻息,送醫不治。雲林縣有五人死亡,分別是五十二歲到九十一歲老翁,其中四人未送醫。「急遽降溫和升溫都很危險」,衛福部嘉義醫院心臟科醫師李聖楷說,溫差大,老年人自律神經系統調適度差,血管擴張及收縮程度失調,血循不順,心血管疾病發生率上升,所以冬天並不建議長者等心血管疾病族群泡溫泉,造成溫差過大。李說,氣溫下降除了會增加病毒活性,造成呼吸道疾病,也會讓血管收縮,增加中風及心肌梗塞風險,嘉義縣市雖在南部,但是地處空曠,日夜溫差大,風險更高。如果有胸口不適,臉部表情不對稱,出現半側肢體無力,說話不清楚要馬上就醫,平時應控制三高,規律量血壓血糖,保養做得好,平安過冬沒煩惱。氣象局預告今起又有一波冷空氣,最冷時段落在明後天,彰化基督教醫院急診暨重症醫學部副主任謝貝尤提醒,老人、心血管疾病及三高族群,起床應先暖身或加穿外套,再出被窩,戴帽子、圍圍巾也很重要,多層次穿搭較有保暖效果。
-
2021-01-11 科別.心臟血管
天冷血管緊縮血壓易飆升 慎防5種心血管疾病發作
入冬後寒流來襲,各地氣溫明顯下降,容易讓血管緊縮、血壓上升,引發各種心血管疾病,若有以下心臟疾病的徵兆,必須特別注意健康防護、做好保暖工作,或盡速就醫診斷。1.心肌梗塞心肌梗塞可能來得突然,尤其天氣多變溫度驟降時,血管收縮功能來不及應變,導致冠狀動脈痙攣,或發生粥樣斑塊阻塞,將造成急性心肌梗塞的發生,如果出現胸痛、胸悶、噁心嘔吐、氣喘吁吁、冒冷汗、症狀時,有極高機率是心肌梗塞,必須立刻撥打119叫救護車送醫,或是由旁人做CPR急救。2.心臟衰竭心臟衰竭是因為心臟肌肉受損或負荷過度,導致無法輸送足夠的血液供給身體所需而產生的症狀,而天氣寒冷會增加心臟衰竭發作的機率,假若有呼吸困難、容易疲倦、心搏過速、雙腳水腫、久咳不癒、夜晚頻尿、胸痛等症狀,就有心臟衰竭的可能,建議盡速就醫治療,並限制鹽分和水分的攝取量。3.狹心症狹心症為血流供應不足時,心臟肌肉因缺氧產生的壓迫性胸痛或胸悶的現象,當症狀惡化時,可能合併冒冷汗,呼吸困難及左上肢或頸部麻痛。平時要注意避免突然激烈運動、爬坡或上樓梯時提重物、天冷或季節變化外出,以及情緒起伏過大,以免引發狹心症發作。4.二尖瓣脫垂二尖瓣位於左心房與左心室之間,主要區隔兩房室間的血液流動,當左心室收縮時,二尖瓣會關閉,防止血液逆流至左心房,左心室放鬆時,二尖瓣會打開,讓血液由左心房流至左心室。而二尖瓣脫垂的患者,在左心室收縮時,由於二尖瓣無法完全密合,會造成部分血液逆流,使心臟輸出的供血量減少,常見症狀包括:短暫而頻繁發作的胸痛、心悸、暈厥、呼吸急促、手足發抖等,一旦天氣變冷,心臟就更容易產生不舒服的狀況。若有相關症狀發生時,應採規律作息、不熬夜、避免刺激性飲料並到醫院做定期追蹤。5.周邊血管阻塞周邊血管阻塞最常發生在下肢靜脈及下肢動脈,「下肢靜脈阻塞」與血液回流異常、靜脈栓塞有關;「下肢動脈阻塞」主要致病原因在於體內膽固醇過多,使血脂肪囤積在血管壁上,長期下來血管會變得狹窄、血液濃稠,容易形成血栓堵住血流,嚴重時,可能造成下肢壞死,有截肢的風險,不可輕忽。若有傷口久久無法癒合、手腳老是感覺冰冷、間歇性跛行、腿毛脫落、腳部腫脹等症狀,可能是周邊血管阻塞所導致,建議盡早就醫診治。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提醒,患有三高病人包括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患者,在天冷時血壓容易突然升高,進而增加心臟病及中風急性發作的機會,因此務必注意保暖,若有出現相關症狀應儘速就醫,避免錯失黃金治療期而造成遺憾。
-
2021-01-10 科別.心臟血管
詭異!雲嘉上午10人猝死 醫師:溫差遽變最危險
寒流造成全台上百人猝死,今天氣溫逐漸回溫,但嘉義市消防局今天從上午8點40分開始,到10點44分,短短2小時內,出勤救護4人無呼吸心跳送醫,年約60到80歲間,多半在家中睡覺突然無鼻息,送醫急救後都身亡。雲林縣消防局統計至下午2點止有5人死亡,斗六市1名67歲婦人,及斗南鎮、崙背鄉、四湖鄉等4名男子未送醫就死亡;另外水林鄉89歲林姓老翁今天上午突感不適,救護車獲報後急救後仍不治。「急遽降溫和升溫都很危險」,衛福部嘉義醫院心臟科醫師李聖楷表示,溫差大,老年人自律神經系統調適度差,血管擴張及收縮程度失調,使血循不順,心血管疾病發生率上升,所以冬天也不建議老人心血管疾病族群泡溫泉,溫差過大。李聖楷說,氣溫下降除了會增加病毒活性,造成呼吸道相關疾病,更會讓血管收縮,增加中風及心肌梗塞的風險;尤其嘉義縣市地處空曠,日夜溫差大,風險更高。中風及心肌梗塞發生機轉類似,主要皆是由於血管阻塞造成;兩者亦具有相同的危險因子:包括男性,年紀大,肥胖,有慢性疾病的患者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和心臟衰竭等,吸菸,生活壓力大,作息不正常等。李聖楷提醒,如有胸口不適,臉部表情不對稱,半側肢體無力,說話不清楚就要馬上就醫;平時應遵醫囑服用藥物,控制三高(糖尿病 & 高血壓 &高血脂),並且規則量測血壓血糖,平時保養做得好,平安過冬沒煩惱。消防局也觀察,嘉義市連續多日未出現猝死,但其實本來回溫就仍有隱憂,不能掉以輕心,因為天冷會特別留意,注意好保暖,但回溫可能讓民眾輕忽,尤其也會造成血管較劇烈舒張、收縮等,若有心血管疾病者,就可能特別危險。
-
2021-01-10 科別.心臟血管
寒流瘋高山追雪 醫師籲穿雙防水鞋再上
這周的低溫全台多處高山飄雪,民眾也紛紛上山追雪,但卻也導致各種狀況頻傳。有三歲女童在合歡山區疑似高山症發作狂嘔不止,還有「神人」只穿拖鞋上陽明山,造成腳部凍傷。對此,高山醫學權威、醫者診所醫師王士豪表示,上高山前最好先給醫師評估,給予客製化的預防策略,且必須穿著防水保暖鞋子,才能安心上山。花蓮市李姓遊客一家三口日前上合歡山賞雪,三歲多的女童在海拔2374公尺關原加油站就出現嘔吐不止、站不穩等狀況用兩瓶氧氣瓶仍無法舒緩症狀而送醫。王士豪表示,根據研究,由於國小學童大腦較為飽滿,對壓力變化較為敏感,因此高山症的發生率約為四成五至五成,高於一般成人的三成。而學齡前幼童因處於語言發展階段,身體不舒服時不會表達,只能觀察其精神、活力、睡眠來判斷,因此若罹患高山症,風險又更高。王士豪說,上高山最好先在中海拔處過一晚,例如上合歡山可先在清境過夜;但追雪民眾常常趕著看雪而直上高山,如果發現身體不適,則要「捨得放下美景」,否則可能造成腦水腫和肺水腫進而死亡。但最好還是上山前,能先找醫師評估,給予客製化的預防策略。另外,台灣的降雪常常是「雨夾雪」,又溼又冷又冰,如果穿拖鞋或是一般鞋子上山,則可能出現凍傷或是「戰壕足」,造成腿部神經病變,而需要截肢。「這位年輕人是年輕血液循環好,如果老人家、糖尿病患者這樣上山,後果更不堪設想」。王士豪建議,最好穿著防水的登山鞋加裝冰爪,裡面套雙毛襪再上山。如果真沒有這些裝備,至少要穿防水鞋或是雨鞋再上山。
-
2021-01-10 名人.李偉文
李偉文/登山防寒最要緊
今年因為疫情無法出國,台灣所有觀光景點都人滿為患,有許多人不想人擠人,就往山林野地走,結果稍微有點名氣的步道,也擠進很多觀光客。雖然台灣是一個四面環海的島嶼,但任何一個地方要到森林步道都非常近,所以多年來就有一大批退休的樂齡族幾乎周周、甚至天天爬郊山。可是如今郊山被一大群觀光客占據後,有不少常登山的長輩,就嘗試往更具挑戰性的深山走,結果這幾個月台灣登山的意外事故比率突然暴增。雖然台灣山林的步道設施做得還不錯,但是因為地形複雜且氣候變化迅速,只要不小心離開步道,很容易被廢棄的舊步道及交錯的獵徑、獸徑給混淆而迷路,再加上很多溪谷與邊坡,往下走容易,卻很難爬上來,這也是在許多知名或大眾化步道附近也常出意外的原因。若是再加上原本預計一日往返的行程,沒有攜帶足夠的禦寒衣物,因迷路而困在山裡頭,往往就會產生無法預期的傷害。據統計,登山意外事故,雖然最先引起的也許是受傷或其他各種因素,但最後真正致死的原因大多是失溫。不一定要冷到遇寒流來襲才會失溫,即使溫度沒有很低,但是因為衣服潮濕而迅速由皮膚蒸發水分帶走的體溫,或者颳風的風寒效應,都會在不是太冷的季節失溫休克。人體的體溫只要低於攝氏28度,即使在設備 最完善的醫院中,也是無法救活的,因此,野外活動的保暖應該是第一要務。預防登山失溫是非常重要的事,除了穿著禦寒衣物之外,備用乾燥的衣服、鋁箔、大的塑膠布,以便有需要時可搭簡易帳棚擋風遮雨。所以在野外要保持衣物的乾燥,過夜時找個能遮風避雨之處,而且要準備能快速產生熱量的食物,如糖果、巧克力,隨時補充足夠的熱量。感覺寒冷時千萬不要喝酒,記得看過一些早期的電影,救難犬脖子上掛了一瓶白蘭地,這是非常錯誤的示範。因為喝酒造成的溫暖感覺是種假象,酒精能使我們的心跳加快,皮膚的微血管擴張,雖然立刻會覺得溫暖,但其實體溫流失得更快。寒冷時覺得皮膚冰冷,是因為周邊血管收縮,這本來就是身體用來減少體熱流失的防衛方式,但是我們喝的酒卻會阻斷這個身體的防衛本能,反而失溫得更快。另外,登山時最好選擇「防水透濕」材質的機能衣,一方面能夠阻止雨水淋濕、卻同時能將汗排出,能讓身體保持乾爽舒適之外,也能維持體溫。台灣很適合從事各種自然活動,但是任何戶外活動都有一定的風險,只要我們具備相關的知識,了解大自然,就可以將危險降到最低。走向戶外對健康活力非常有幫助,但要做好萬全準備,因為大部分的意外除了輕忽,都來自於知識不足。我們要了解大自然,而不是害怕大自然;我們要謙卑地接近大自然,才能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千萬不要因為活動的意外而阻礙了與大自然接觸的機會。
-
2021-01-09 新聞.健康知識+
乾冷、濕冷為何山上和山下差很多? 鄭明典一張圖解惑
乾冷、濕冷為何山上和山下感受差很多,中央氣象局長鄭明典在臉書表示,有降水時,上方釋放凝結熱增溫,下方部分降水再蒸發吸熱,結果上方溫度升高、下方溫度降低,上下溫差變小;反之,沒有降水過程,上下溫差大。他說,所以,濕冷的時候,山上和山下溫差小,乾冷的時候,山上和山下溫差大。這幾天看大屯山測站和周邊平地氣溫的對比就有這種現象。很乾冷時,近地表會有輻射冷卻,那又是另一個影響地面氣溫的因子。氣象局說,今天寒流影響,各地天氣非常寒冷;東半部地區及恆春半島有局部短暫雨,西半部山區亦有零星短暫雨,其他地區及澎湖、金門、馬祖為多雲。
-
2021-01-09 新聞.元氣新聞
血庫告急!全台等熱血 安全過年需3.6萬袋
接連兩波寒流襲台,影響捐血意願,但氣溫狂降,醫院用血量大增,全台缺血,只夠用4.3天,尤其台北、新竹血庫只剩3.6天及3.5天。農曆年假將至,全台需逾3.6萬袋熱血才能安全過年,血液基金會呼籲,民眾挽袖捐血,以充足血庫。血液安全庫存量為7至10天,若存量只夠4至7日是偏低,4日以下為急缺。血液基金會統計,全台血庫只夠用4.3天,各血型中O型及AB型急缺,只夠3.5天及4天,A型及B型偏低,剩下4.4天及5.8天。新竹地區只能撐3.5天、台北3.6天,台中、台南及高雄血庫分別剩5.1天、5.1天及4.6天。去年受疫情影響,血源勸募不如預期,血庫時常告急,血液基金會執行長魏昇堂說,去年整年捐入271萬1131單位血量,較前一年272萬6415單位少,但醫院用量卻比往年更高,去年供應267萬6915單位,較前年267萬568單位,成長約0.238%。血液基金會公關處長黎蕾說,年節前後容易缺血,今年的捐血月從1月10日到2月10日,目前每日用量約6500袋,若想在2月10日前安全庫存量達到10天以上,需要募進3.6萬袋以上的熱血,才能讓年假期間需要用血的患者也能安心治療。黎蕾呼籲,為儲備農曆年節血液庫存量,民眾別忘了捐血,而前往捐血作業場所,務必佩戴口罩,捐血不忘防疫。但血液基金會也提醒,年前都是捐血最適合的時間點,由於血液有保存期限,想要捐血的民眾不要集中在這一兩天,最好分散捐血。
-
2021-01-09 新聞.元氣新聞
全台還要冷5天!中部以北明冰封6度 下周又兩波冷空氣
新年首波寒流持續發威,今天共十個測站打破今年入冬以來最低溫。中央氣象局說,明天清晨仍是最冷時間,中部以北低溫下探6度。下周日僅微幅回溫,下周一又迎新一波強烈大陸冷氣團甚至寒流,全台將一路冷五天。氣象局說,本島平地測站共有10個破入冬新低溫紀錄,包含蘇澳、淡水、板橋、台北、桃園新屋、新竹、台中、嘉義、台南、高雄等,比前一波寒流溫都還要低,台北只有7.3度。明天清晨前都是這波寒流最冷時候,各地還有望破今年入冬新低溫。氣象局說,明天清晨中部以北6到8度,其他地區南台灣、花東10度左右,明天水氣減少轉為乾冷,只有東半部、大台北東側近山區有降雨,西半部轉為多雲到晴,桃竹苗也有陽光露臉機會。氣象局說,明天白天高溫北台灣10到11度,還是很冷,中南部15到17度,真正寒流減弱是下周日,北部白天高溫有機會15度,中南部有機會18到20度,但早晚還是要留意10度低溫。氣象局說,下周日白天微幅、短暫回溫,全台到下周三前都算很冷,要做好保暖。下周一到下周三輕晨是下波寒流或是強烈大陸冷氣團影響期間,下周一剛下來是濕冷環境,北部、東半部有局部降雨,下周二後轉乾冷。氣象局說,這波冷空氣最強是在下周二清晨,中部以北9到10度,其他地區南部或花東10到12度,冷但沒有這波冷,因為比較乾,下周三輕晨有輻射冷卻,注意低溫,下周四、五則日夜溫差大,不過周三溫度就會明顯回升。下周末預計還有一波冷空氣,只是強度還不確定,可能是東北季風或是冷氣團。氣象局說,下周日晚間水氣又增多,下半天到下周一降雨情形多,其他時間不明顯。下周日晚到下周一整天有機會下雪,北台灣2000公尺以上山區,中部3000公尺以上高山有機會下雪。
-
2021-01-09 新聞.元氣新聞
寒流發威最新低溫特報! 今下午到明上午16縣市急凍6度
今年首波寒流持續發威。中央氣象局說今天至後天清晨寒流影響,各地天氣非常寒冷,易有10度以下氣溫發生,尤其今晚至明天上午局部地區有6度以下氣溫(橙色燈號)發生的機率,請注意防範。今下午至明白天低溫區域:1.橙色燈號(非常寒冷)基隆市、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苗栗縣、台中市、彰化縣、南投縣、雲林縣、嘉義市、嘉義縣、宜蘭縣、花蓮縣、金門縣有6度以下氣溫發生的機率;新竹市、台南市、高雄市、台東縣、澎湖縣有持續10度左右或以下氣溫發生的機率,連江縣有持續6度左右或以下氣溫發生的機率,請注意防範。2.黃色燈號(寒冷)屏東縣有10度以下氣溫發生的機率,請注意。氣象局提醒,宜加強保暖,使用瓦斯熱水器及電暖器具應注意室內通風及用電安全;預防低溫導致之呼吸道及心血管疾病、避免長時間逗留在寒冷環境,確保兒童之頭、頸、手和腳部溫暖,關懷老人、遊民及弱勢族群避寒措施;冬季為流感好發季節,請注意手部衛生與咳嗽禮節,落實生病在家休息;農作物及水產養殖業注意寒害。
-
2021-01-08 科別.心臟血管
宜蘭2老人睡夢中猝死床上 醫師提醒寒流該注意的事
強烈寒流來襲,宜蘭氣溫急凍,今清晨傳出2名80多歲老翁,清晨被家人發現躺在床上一動也不動,全身冰冷,家人緊急通報救護車送醫,但到院前兩人均無呼吸心跳,兩人均有糖尿病、高血壓等病史,疑似因低溫造成猝死。宜蘭衛生局統計昨天7日上午8點至今上午8點,宜蘭縣內急救責任醫院,共收治可能因低溫造成的心血管疾病及呼吸道疾病病患共4位,其中失去生命徵象者2位。羅東博愛醫院心臟血管內科醫師蕭如豐說,氣溫驟降時請民眾、病友格外注意身體變化,冬天天氣太冷,容易導致血壓出現劇烈的起伏,尤其高血壓患者等,在血管無法承受這麼劇烈的溫度變化時,即使在室內不覺得冷,外出時還是務必確保頭部、頸部與四肢末端的保暖,必要時可以戴上口罩。蕭如豐強調,老人家、心血管疾病患者如果要在半夜上廁所時,也一定要先動一動、暖暖身,讓四肢手腳溫暖一點再起床,避免突然起床導致血壓變化太大,造成心臟無法負荷,甚至導致腦部血液循環不足、也容易發生中風。
-
2021-01-08 新聞.健康知識+
急凍用對暖暖包、電暖器嗎? 保暖NG行為原來這麼多
寒流來襲,氣溫急凍,民眾為了達到抗寒目的,常以電暖爐、電熱毯等電器,甚至貼身使用暖暖包等各種方式保暖、取暖,但是彰化縣消防、醫師警告,不當抗寒取暖的NG行為,反而容易被高溫燙傷、低溫燙傷,甚至引發火警而造成憾事。連日低溫,各地屢傳猝死、中風、車禍,民眾為了抗寒取暖,還有橡膠熱水袋、不鏽鋼水龜、煤油懷爐、電暖爐、電暖扇、電熱毯、電熱水袋、暖暖包、暖暖蛋等,甚至有些民眾使用吹風機等,但一些NG行為,則容易造成火警、燒燙傷及一氧化碳中毒等事件。彰化基督教醫院急診暨重症醫學部副主任謝貝尤表示,常見保暖的NG行為包括在密閉空間下燒炭、點蠟燭,可能就會造成一氧化碳中毒,也因為有明火,也會很容易造成火災;喝酒暖身也似是而非,謝貝尤說,喝酒會讓身體發熱是因為皮膚的微血管會充血,但其實血液是離開身體器官的,反而會讓核心體溫下降,甚至造成低體溫,尤其是在外喝酒宿醉,反而會更危險。在電器方面,謝貝尤指出,像電毯、暖爐或暖暖蛋,長時間接觸皮膚,也有可能會燙傷,尤其是老人家或是嬰幼兒表達能力不好,或是糖尿病病患神經病變,對於冷熱感覺比較不敏感,也有可能因長時間接觸,造成燙傷而不自知,而中風患者無力翻身,躺電熱毯也是長時間接觸,也會造成低溫燙傷。至於常見民眾用暖暖包取暖,謝貝尤提醒民眾,拆開後先輕輕的搖晃,讓裡面化學物質起作用,但使用時儘量避免長時間接觸皮膚,可考慮在外層再包一層毛巾或比較厚的布,然後再使用,可以放在口袋裡,睡覺時候就記得別放在被子裡面,很有可能忘記而造成長時間的低溫燙傷。謝貝尤說,暖暖包或是熱水袋,這種看似沒有殺傷力的發熱器具,其實一樣會造成低溫燙傷,大約在45度以上的溫度,如果長時間接觸半小時以上,就可能會有燙傷的情形。另,泡澡機、泡腳機,就可能會有「溫水煮青蛙」的情況,所以務必要小心。冬天泡湯也要注意時間不要太久、要適時的補充水份,避免體液流失太多,不然可能會有暈眩症、姿勢性低血壓而暈倒的情形。謝貝尤提醒,老人家、心血管疾病及三高族群,在起床應先暖身,或穿一件比較保暖的衣物,再從被窩裡出來,也可以考慮戴帽子、圍圍巾,或是穿比較高領的衣服,避免冷風來了,氣管、血管容易收縮會引起不適,目前有一些機能性衣物,像是發熱衣、羽絨衣或羊毛衣,都可以考慮做多層次的穿搭,會有比較保暖效果;手腳容易冰冷的人,可以戴手套、穿比較厚的襪子。彰化縣消防局災害預防科科長蔡佳洲博士表示,避免不當使用電器的NG行為,應養成5不1沒有原則─「用電不超過負載、電線不綑綁折損、插頭不潮溼汙損、電源插座不用不插、電器周圍不放可燃物、沒有安全標章不買不用」的正確用電習慣。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
2021-01-08 養生.生活智慧王
羽絨衣怎麼穿才保暖? 名醫揭關鍵原因:不要穿錯
台灣這幾天受到寒流影響,各地溫度驟降,民眾紛紛穿起厚重外套來禦寒,當中羽絨衣最常見,因為價格不貴又相當保暖,因此成為許多人抗寒的選擇之一,但是羽絨衣要怎麼穿才能真正保暖?日本自然療法名醫川島朗就教導正確穿法,原來和內搭衣物的厚薄度有關。據《早安健康》報導,羽絨衣和羊毛被都是民眾在冬天最愛的禦寒物品,因為羽毛、羊毛這兩種材質都是靠體溫加熱,放在不透氣的布料中膨脹,形成一層隔絕冷空氣的薄膜,因此這類材質能越貼近皮膚,就更容易接觸到體表溫度,薄膜也就會越厚,保暖效果就更好。川島朗表示,許多人穿羽絨衣有時候會覺得沒那麼保暖,這是因為他們又在裡面穿了很多件薄的或厚的衣服、T恤等衣物,這樣會羽絨衣的羽毛接觸不到體溫,也就無法隔絕冷空氣,因此川島朗建議,內搭衣物越薄,越能發揮保暖效果。日本電視台對此也曾經做過實測,分別測試羽絨衣內搭薄襯衫和內搭厚毛衣兩者的體溫差別,發現內搭薄襯衫的人比內搭厚毛衣體溫高了0.5℃,因此下次再使用羽絨衣或羊毛被時,內著不要穿太厚,這樣才能真正保暖禦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