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9 養生.抗老養生
搜尋
孕婦
共找到
1144
筆 文章
-
-
2020-11-07 養生.抗老養生
立冬進補別踩地雷 中醫師提醒小心補過頭
今日是「立冬」,許多人會選擇在這天進補。中醫師表示,無節制的大補特補,當心體質不合可能適得其反,感冒、正值生理期的女性都需暫緩進補,懷孕婦女若要進補則需先諮詢醫師意見。台中慈濟醫院中醫部醫師陳櫂瑔表示,一般來說,素食人士的蛋白質來源較不足,冬天進補時可多攝取雞蛋、豆腐、毛豆、鷹嘴豆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加強蛋白質補充。如果有長期便秘、口乾舌燥等容易上火體質的人,建議改採沙參、玉竹、麥門冬的甘涼藥膳取代傳統藥方。現代選擇素食的人口愈來愈多,如何正確「補冬」更需要智慧。陳櫂瑔推薦素食人士的補湯中藥方,包括黨參、當歸、川芎幫助補氣活血,加上木耳、黑豆等平補食材增加口感,是不錯的選擇。陳櫂瑔強調,如果以「立冬進補」名義,無節制的大補特補,當心體質不合可能適得其反。他提醒,許多補湯可能摻入米酒達到溫通血脈功效,飲用摻酒補湯,一定要避免駕駛,維護自己與他人的安全。陳櫂瑔說,隨季節氣溫轉變,很多人感冒咳嗽、喉嚨腫痛,建議暫緩進補,避免病情加重;正值生理期的女性,最好在月事過後再補;懷孕婦女若有需要進補,務必先諮詢醫師意見。
-
2020-11-05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QA/流感疫苗能防感染新冠病毒?兩者會同時感染?4個問題秒懂常見疑問
今年流感疫苗於10月5日開打,公費疫苗接種計畫對象包含:滿6個月以上至國小入學前幼兒、各級大學(不含)以下學生、50歲以上成人、具有潛在疾病者、孕婦及6個月內嬰兒之父母、托育機構人員、安養、養護、長照機構之受照顧者及其工作人員、醫療防疫人員、禽畜動物防疫人員。接種流感疫苗 4大常見疑問一次解答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何松穎表示,適逢COVID-19全球疫情期間,不少民眾對於是否該施打流感疫苗有諸多疑問,以下針對五則常見的問題回應:1、流感疫苗能否預防感染COVID-19呢?答案是否定的,因為流感疫苗預防的是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而非造成COVID-19的新型冠狀病毒。2、今年秋、冬季會否同時爆發流感及COVID-19疫情呢?雖然仍未知,但不能排除出現流感與COVID-19同時發生之疫情,因此民眾仍應維持防疫心態,審慎應對。 3、是否可能同時感染流感和COVID-19呢?答案是肯定的,不過醫學專家們仍無明確資料指出同時罹患流感和COVID-19的發生率,學者們正持續追蹤調查中。 4、是否該於COVID-19疫情期間施打流感疫苗?專家建議符合施打條件的民眾踴躍接受施打流感疫苗。以個人角度來說,施打流感疫苗可以有效預防感染流行性感冒病毒、減少流感併發症及重症機率;從社會角度而言,施打流感疫苗後,可有效降低流感疫情耗用的防疫物資,間接地提升政府對於COVID-19防疫的準備。 流感疫苗無法預防COVID-19 口罩、勤洗手為首要 何松穎提醒,雖然COVID-19疫情在台灣控制相對穩定,雖然流感疫苗無法預防COVID-19,但建議不可輕忽各種防疫措施,如戴口罩、勤洗手等,並且踴躍接受施打流感疫苗。延伸閱讀: 打流感疫苗還是感冒?流感和一般感冒差在哪? 醫師完整解析常見問題 打完針後,頭昏暈針怎麼辦? 別緊張!專家教正確3處理方式
-
2020-10-31 養生.聰明飲食
這6種零食是健康黑名單,很多人卻天天吃! 嘴饞了,不如改吃這幾種健康零食
除了一日三餐,很多人日常生活少不了的還有零食,看電視時來包洋芋片、閒聊時嗑嗑瓜子花生、嘴巴無聊來點話梅、小餓小困來點曲奇餅乾……可謂是人生的一種享受。零食可以吃,畢竟會給很多人帶來幸福感,但是選錯了零食,卻可能增加疾病風險。有些零食又香又脆,吃起來口感很好,甚至是很多人的最愛,卻可能不健康!一起來看看你是不是也中招了?營養師的零食“黑名單”1.帶「派、酥」字:起酥油典型代表:蘋果派、蛋黃派、鳳梨酥、芒果酥、花生酥……“派、酥”字食品總與各種水果、堅果等連在一起,聽起來好像很健康,但這些食品在加工時,往往會添加“起酥油”,而起酥油通常含有反式脂肪——氫化植物油。攝入過多的反式脂肪酸,會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的風險;對兒童來說,會影響智力的發育;對老年人來說,會加速認知功能衰退,增加老年癡呆症發生的風險。2.帶「脆」字:油炸典型代表:果蔬脆片、脆皮花生、乾脆麵(科學麵)、玉米脆角……為了達到香脆的口感,一些食物經過油炸。不僅水分少,油脂含量還極高,常吃容易引起肥胖及一系列心腦血管疾病;有些香脆小零食還會加入大量的鹽、糖,食用過多會影響人體對鈣的吸收,甚至加重骨骼中的鈣質流失。3.帶「味」字:糖+香精典型代表:芒果味月餅、香草風味餅乾、草莓風味飲料……不同季節總會出現各種應季水果味的零食,像現在最多的就是草莓味和芒果味的。雖然嘗起來有水果味道,但有些產品只是加了一些香精,根本沒真正的果肉。以水果味飲料為例,大多是用果汁加入香精、甜味劑或精製糖、酸度調節劑等食品添加劑,再加水稀釋而成,真正的純果汁一般只有10%左右。而有些人還喜歡用這些果味飲料代替水,長期如此,糖攝入過量,造成能量過剩,會增加肥胖、齲齒、糖尿病等疾病的發生風險。4.蜜餞、果脯果脯是使用水果加工而成,就算商家使用優質的水果,但是果脯的加工過程,由於工藝的需要,會添加大量的糖和鹽。此外,一些低質量的蜜餞果脯可能還會添加防腐劑、色素、香精等,還可能含有漂白劑和二氧化硫殘留的可能性,長期食用自然不利於身體健康。5.果凍大多數果凍不是用水果汁加糖製成的,而是用增稠劑、香精、酸味劑、著色劑、甜味劑配製而成。這些物質對人體沒有什麼營養價值,吃多了反而會影響脂肪、蛋白質的吸收,尤其是會使鐵、鋅等無機鹽結合成可溶性或不可溶性混合物,從而影響機體對這些微量元素的吸收和利用。6.劣質火腿腸好的火腿腸一般以畜禽肉為主要原料,但有些劣質的,真正的“肉”含量很少,而且還含有焦磷酸鈉、山梨酸鉀、亞硝酸鹽等多種食品添加劑。高鹽、高熱量、防腐劑等特性,讓劣質火腿腸成為了不健康的零食,還是少吃為好。在實際購買中,應盡量選擇質量等級高、蛋白質含量高、澱粉含量低的火腿腸,具體的還是要看配料表。健康零食選這些總是嘴饞想吃點零食,哪些是好的選擇呢?1.無糖優酪乳或牛奶牛奶、優酪乳含有鈣、磷、鎂等多種微量元素,對心臟、血壓、血管都有好處,還能提高免疫力;另外還能為身體提供優質的、容易吸收的蛋白質,提高新陳代謝率。值得一提的是,優酪乳還富含益生菌,在經過胃液和各種消化後,仍有部分活菌會抵達腸道,雖然存活時間短,但在此期間有助於恢復腸道正常菌群。2.堅果像核桃、杏仁、開心果、腰果等堅果都可以作為日常小零食。堅果中富含單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等營養物質,這些都對改善腦部營養很有益處,特別適合孕婦和兒童食用。且研究發現,與很少或從不吃堅果的人相比,每週吃2次或2次以上堅果者,發生心源性猝死和因冠心病死亡的危險性均較低。但要注意其中的油脂含量豐富,每天食用量不要超過一把(10g-20g),以免增加肥胖風險。另外,購買堅果最好選擇原味的,以免額外增加了糖或鹽的攝入。3.低糖水果像藍莓、梨、葡萄柚、奇異果等含糖量較低的水果也可以在嘴饞的時候吃。不僅熱量低,還能補充人體所需的維生素。建議每日攝入200-350g水果,不宜過多。4.煮毛豆毛豆含有人體必需的亞油酸和亞麻酸,可以降低人體中的甘油三酯和膽固醇;還富含膳食纖維,能改善便秘。除了毛豆,像茴香豆、蠶豆等都可以水煮後作為零食。總的來說,零食最好選擇天然來源的、低糖、少鹽、少油、低脂,能補充營養的。且盡量在兩餐之間或飯前吃;若吃零食量比較大,應適當減少正餐的用量。(來源/轉載自《文匯報》)
-
2020-10-29 新聞.杏林.診間
醫奉30/「只想著救人,從不思考害怕」山路因颱風阻斷 周玉英永遠衝出第一線
早年尖石鄉因交通不便,居民只能就近就醫,衛生所是唯一的醫療依靠。尤其是俗稱「後山」一帶的尖石山區,距離最近的竹東市區超過70公里、車程2小時以上的玉峰村衛生室,就是當地唯一的救命希望。護校「特別教育」安排特殊助產訓練周玉英回憶起剛從台中護校畢業時,因為公費身分必須回鄉服務,第一站就是在尖石鄉衛生所,而這裡也成為她往後近40年都不曾離開的單位。她說,40年前尖石鄉的交通不比現在,許多道路還是碎石子路,人力也十分不足,往往派駐衛生室的人員只有一位,因此她除了助產士的身分,很早就因當地嚴苛的條件,練就一身超越同齡護理師的醫療專業。周玉英說,從小在山上生活窮困,除了種香菇勉強維持家計,身為家中長女,在國中年紀就得做家庭代工的工作,才能繼續讀書。但家人鼓勵她去台中護校念書,不僅不用學費,還能習得一技之長。身為泰雅族的她,因為原住民身分,在念護校期間還被「特別教育」,因為原住民多數住在醫療資源不豐富的山區,當時的老師為了讓她更有處理緊急情況的經驗,還安排助產站的特殊助產訓練,這對她往後在衛生所的工作影響深刻。孕婦難產、嬰兒缺氧她一把拉出希望1989年一個周六的午後,周玉英正準備從玉峰衛生室下班返家,突然接到村民通報有個孕婦快生了、情況危急。「我一到現場時看了差點暈倒,小朋友的腳都出來了,我只能馬上向孕婦喊話,一定要跟我配合。」周玉英眼看孕婦胎位不正,小孩已經一隻腳先出生導致難產,她毫不猶豫徒手伸進產道,試圖將孩子的雙腳、身軀順著產道拉出。周玉英回憶,當下不僅孕婦痛得尖叫直呼不要生了,連在場的其他人都嚇得奪門而出。但她仍臨危不亂,順利將孩子接生出來,因為她知道再不處理,母子都有危險。孩子生出來了,危急情況還沒結束,孩子出生時因卡在產道過久缺氧,沒有哭聲,更糟糕的是孩子有嚴重的唇顎裂,當下手邊根本沒有醫療器具可以疏通孩子的呼吸道,周玉英直接就用嘴覆蓋孩子的口鼻,吸出呼吸道中的黏液,順利救回脆弱的小生命。她說:「遇到每個緊急狀況,我只想著救人,從來不會思考什麼叫害怕。」學會縫合、處理外傷緊急救援成功除了替孕婦接生,周玉英更在衛生所主任的指導下學習縫合。37年前剛分派尖石時,就被告誡一定要學會如何處理外科傷勢。為了練習,還藉由帶皮豬肉模擬人體,一針一線學會在面對病患傷口時,應該如何處理。也因為這樣的強迫成長,讓周玉英30幾年來救了許多在山上受傷的居民。有一次,一名工人來到衛生所時已經全身都是鮮血,一問才知道是在山上工作時不慎遭鏈鋸砍周玉英時常前往部落宣導「飲酒過量傷身」的觀念,近年來酗酒人口逐漸下降。風災路斷 救援衝第一線每每到了颱風季節,周玉英就會擔心住在山上的病患,因為當中有些是重症病患,或是慢性病患者,更可能是孕婦,如果颱風的大雨造成山區道路中斷,很有可能讓病患無法及時獲得醫療援助。或許是將每個病患都當成自己的家人看待,周玉英永遠都衝第一線。有一次因為颱風造成山區處處是孤島,衛生局人員召集人力上山救援,當下竟然沒有醫護敢挺身而出,周玉英毫不猶豫站了出來,搭上直升機就往山區趕去。回想起那次經驗,她笑說:「後來想到才會怕,因為聽說飛機駕駛是新手上路,在機上被甩來甩去,差點就被甩出飛機外了。」許多病患也對於周玉英有種莫名的信任,「甚至有住在桃園、新竹市的病人,都堅持要在我們衛生所看病。」周玉英會到病患家中定期訪問追蹤,而且會說泰雅語,不知不覺中更拉近與原鄉病患之間的距離。時間久了,建立起信任關係,許多固定看診的病人即便從尖石搬到市區後,都認為只有尖石鄉衛生所才能夠治好病,而為了這份情誼連繫,周玉英也會不厭其煩親自到市區進行家訪。體貼夥伴、親力親為期待新手接力在同事眼中,周玉英更是位體貼的夥伴。從2005年接任護理長職務以來,周玉英一直秉持以身作則、以和為貴的處事原則。雖然現在除了她,衛生所還有10名護理師,但周玉英堅持自己的工作排班要跟其他護理同仁一樣公平,並不是因為她是護理長的身分,就不用親自替病患服務,或有特權不做基層護理工作。周玉英說,衛生所的同仁都是她的夥伴,在尖石鄉衛生所的37年,她從來沒有後悔,還會繼續做下去。面對超高齡化社會的來臨,她想提前做好準備,為解決偏鄉醫療資源的缺乏,她在巡迴醫療及老人長照都花了很多心力,哪裡沒資源就去找資源贊助,哪邊不夠完善,就去向政府單位爭取人力、經費改善。她希望能在最少的資源情況下,為居民提供健康檢查、衛生教育及預防推廣教育,「可能再做2、3年也會被要求退休了,只期盼有更多醫護人員願意來偏鄉服務。」第30屆醫療奉獻獎 特別報導個人獎之2 姓名 周玉英年齡 58歲出生地 新竹縣五峰鄉現職 尖石鄉衛生所護理長學歷 元培科學技術學院護理系、省立台中護理助產職業學校經歷 尖石鄉衛生所護理師主要事蹟  2019年獲台灣傑出護理人員獎、制定尖石鄉颱風災害救護、救難分工模式、尖石鄉山地部落衛生健康管理、衛生教育、遊說民間團體自2013年開始挹注醫療、資金資源、制定符合在地原鄉部落需求的居家護理服務流程☞ 點我進入《第30屆醫療奉獻獎 永晝的奉獻》專題
-
2020-10-27 科別.精神.身心
在這幾個月分出生 居然精神疾患風險較高
流感季節即將到來,許多民眾搶打流感疫苗,不過,向來孕婦接種率都不高,國外研究證實,第二孕期如剛好在秋冬流感季節,如遭病毒感染,胎兒神經發育恐受影響,未來罹患雙極性情感疾患、思覺失調症等風險較高,提醒孕婦務必接種疫苗,並做好防護措施。馬偕醫學院醫學系副教授兼臨床醫學系副主任李朝雄指出,與其他月分出生的人相較,如果在五六月出生,則比較憂鬱、躁鬱等雙極性情緒障礙,甚至是思覺失調症。往前推算,應在八、九月懷孕,則第二孕期剛好在十一月至隔年的二月,而這幾個月份又是流感病毒以及其他病毒活躍的季節,李朝雄解釋,第二孕期為胎兒腦部發展的重要階段,一旦孕婦感染病毒,恐影響免疫荷爾蒙分泌,進而干擾胎兒神經系統發育,提高日後罹患精神喚疾等風險。在治療方面,相較於雙極性情感疾患,治療思覺失調更為棘手,患者出現認知功能障礙、語言功能退化,且因缺乏病識感,以致於服用順從度不高,常認為自己好得很,根本不用吃藥,要想每天用藥,難度相當高。許多研究證實,追蹤一年後,能夠規律用藥的思覺失調症病友不到一半,嚴重影響治療效果,令人擔憂的是,病人每復發一次,對於腦部組織的傷害就愈大,退化情況更為嚴重,即使用藥,治療效果也變差。李朝雄強調,思覺失調是一種預後不錯的精神疾病,就是大腦生病了,如果能在確診後,規律用藥,持續穩定治療,大部分患者在認知功能及工作表現上,均能恢復到原先的九成。隨著藥物的研發進展,最近幾年,國內醫界引進長效型針劑,思覺失調症只需一個月施打一針,大幅提升了用藥意願,李朝雄指出,就有患者改打針劑後,認知功能逐漸恢復,可自己照顧自己,減輕家人負擔。李朝雄說,如果思覺失調症病友能夠積極治療,規律用藥,許多患者都有機會重返職場。李朝雄表示,重度憂鬱症、雙極性情感疾患、思覺失調症都為腦部疾病,以致於行為及認知功能異常,如果未能好好用藥控制,無法與人相處。提醒病人及家屬,謹記「提早治療、避免復發」等原則,就能過著跟一般人無異的生活。
-
2020-10-26 新聞.健康知識+
有一半基因來自父親 孕婦如何容忍體內的另一個生命?
【文、圖/摘自麥田《我們為什麼還沒有死掉?》,作者伊丹.班—巴拉克】孕婦 vs. 胎兒說來奇怪,人們早在十七世紀就開始嘗試輸血了。當然,最初人們並不瞭解血型或關於血液的其他基本事實,但他們已經開始把血液從一個人的身體輸到另一個人的身體裡,事實上,這無疑等於謀殺(現在眾所周知的ABO血型劃分是從一九○○年開始的)。人們嘗試了各種類型的實驗和手段:把一隻動物的血輸進另一隻動物,把動物的血輸進人體,把一個人的血輸進另一個人體內,等等。說得客氣一點,結果有好有壞,不過,在出現了一、兩例死亡事件之後,法國立法禁止了輸血。在接下來的一個半世紀裡,輸血幾乎銷聲匿跡。到了十九世紀,這項操作又重新引起了人們的興趣。時至今日,只要確保血型匹配,輸血就是安全的。這就是血液的情況。相對來說,輸血比較簡單,但是要在人與人之間移植其他細胞或組織,就困難多了。隨著移植技術的進步,人們可以從供體那裡接受心臟、腎臟、肝臟,以及其他器官,但是受體會出現排斥。受體的免疫系統會馬上識別出一大塊外來物質進入了身體,並試圖反抗。即使移植的器官來自最匹配的供體,受體患者也需要接受免疫抑制藥物治療,來緩解它們對「入侵器官」的免疫排斥。通常來說,人體並不會輕易接納外來物質—在上一章裡,我描述了人體不接納它們的一些方式。但是,即便我們知道了這些事實,直到一九五三年,才有人試著來認真思考懷孕這件事:在十月懷胎的過程中,孕婦可以跟肚子裡的孩子和平相處,似乎沒有什麼負面效應。顯然,孩子並不是母親的簡單複製品,他們的免疫組成也不盡相同—因為胎兒有一半的基因來自父親,因此遺傳重組之後產生了一個明顯不同的新個體。所以,問題是,母親如何容忍了體內的另一個生命呢?我們的生殖策略(即「用一個人來孵育另一個人」)裡有許多未解之謎,這不過是其中一個較不明顯並且格外難解的問題而已。事實上,即使在今天,我們也不清楚孕婦容忍胎兒的生理機制。我們知道,母親依然會對所有其他的外來物質產生免疫反應,我們也知道胎兒並沒有與母親的免疫系統在生理上完全隔離,受到特殊庇護。貌似孕婦與胎兒的關係裡有一些特殊而且非常複雜的事情。這可能早在受精之初就開始了。從那時起,母親的身體就開始逐漸習慣父親的基因。在懷孕的早期,發育中的胚胎就與母親的子宮開啟了複雜的對話。胚胎不僅躲在胎盤背後來逃避母親的免疫反應,而且還分泌一些分子用來針對性地防禦母親的免疫細胞,因為後者更危險。母親的自然殺手細胞和T細胞在胎盤外盤旋,但是它們並不是為了殺死胚胎細胞,而是轉入調控模式,開始釋放出抑制免疫反應的訊號,並確保胚胎安全進入子宮(同時促進胚胎的血管生長,這對胎兒來說是好事)。同時,胚胎細胞也不會表達第一型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分子,以逃避免疫監視(有些感染病毒也使用這種策略來逃避免疫監視和攻擊)。此外,母親的免疫系統接觸胎兒的蛋白質並開始學著容忍它們。除此之外,母親的免疫系統也會受到廣泛且微妙的抑制—但不嚴重,因為孕婦仍然能夠抵禦感染。整個免疫系統會下調一級。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女性的自體免疫疾病在懷孕期間會有所緩解。目前我們的理解是這樣的:在不同類型的細胞和訊號的作用下,子宮成了免疫系統的特區(其他免疫特區還包括大腦、眼睛和睪丸),更少發生發炎。胚胎與母親的免疫細胞會進行活躍的對話,它們能在整個孕期和平相處。當然,這個過程可能會出錯,而且偶爾也的確會出錯。當出現問題的時候,母親就會對胎兒發生免疫反應。在極端的情況下,這可能會導致女性不孕。在懷孕的早期,它可能會引起自然流產;在懷孕後期,這可能會引起一種叫作「子癇前症」的發炎反應,對母子都非常危險。最後,說一件有點詭異的事情:胚胎細胞有辦法從胎盤中游離出去,進入母親的血液系統。之前有理論認為,這也許是為了下調母親的整個免疫系統,使它對胎兒的出現做足準備,這可能也是母嬰對話的一部分。但是,最近幾年,研究者發現事情可能沒有那麼簡單:有些胚胎細胞即使在分娩之後仍然在母親的血液裡逗留—事實上,可以在分娩之後存活數年,從免疫學的角度看,這真說不通。研究者發現,它們會出現在母親的許多組織裡—包括肝臟、心臟,甚至大腦—它們可以發育成熟,變成正常的肝臟、心臟或是腦細胞,留在母親體內。讓我再說一遍:由於我妻子生了我的孩子,她體內和大腦裡的一些細胞現在也有我的基因了。這被稱為母胎微嵌合。目前沒人知道為什麼會這樣。
-
2020-10-26 科別.感染科
醫病天地/防流感 打疫苗戴口罩勤洗手
新冠肺炎疫情籠罩全球,民眾施打流感疫苗踴躍,聯新國際醫院感染科主任林芸合說,由於流感病毒抗原變異的特性,人們無法獲得終生免疫,所以需每年施打。流感病毒分A、B、C三型,A型流感感染力最強,可在不同病毒株間交換重組,引起抗原重大變化,成為新的病毒亞型,在歷史上曾多次造成全球大流行。流感病發多為上呼吸道症狀,伴隨發高燒、頭痛、倦怠與全身痠痛,也可能出現腹瀉與嘔吐。大多數可自行痊癒,少數可能出現嚴重併發症,如肺炎、心肌或心包膜炎及繼發性細菌感染。如果持續高燒不退、意識改變、持續嘔吐、呼吸困難或發紺,可能是重症前兆。林芸合說,治療流感於發病48小時內給藥效果最佳,包括克流感、吸入型瑞樂沙及注射型瑞貝塔等。另外最新流感藥「紓伏效錠」依照體重給與劑量。即使藥物治療仍無法完全避免重症患者死亡,因此鼓勵民眾打流感疫苗,預防重於治療。今年打公費流感疫苗踴躍,補貨不及。林芸合建議優先將疫苗留給高風險及有迫切需要的族群,包括嬰幼兒、氣喘、孕婦、老年人、肥胖者、免疫功能不全或慢性疾病患者。林芸合指出,流感疫苗本來就不能保證一勞永逸,民眾應該勤洗手、戴口罩,做好個人衛生管理,是簡單又有效防流感的方法。如果家裡有高風險族群或是會接觸高風險族群的人,即使不能接種公費,也可以考慮自費施打。
-
2020-10-24 科別.心臟血管
睡前吃「這類」食物,半夜血壓會飆高! 小心睡不好還會傷心血管
76歲陳伯伯是位香港裔美國人,平日3餐定時、清淡,也有日行5千步的習慣,雖有遺傳性3高問題,但一直規律用藥控制,唯一不好的習慣是喜歡睡前吃蛋糕,吃完馬上入睡,長達20年,所以BMI指數高達30。5年前他因感到胸悶、喘不過氣,在美國確診為急性心肌梗塞發作,進行心導管手術置放血管塗藥支架,術後雖配合用藥控制,但日常走路、爬樓梯仍會喘,不適症狀沒完全根治,醫學上稱為「頑固性心絞痛」。睡前吃蛋糕 睡眠期間血壓高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陳玠宇醫師指出,現代人因飲食西化、晚睡、愛吃宵夜,常有3高等慢性疾病,像陳伯伯每晚習慣在睡前吃蛋糕,會讓夜間血壓保持在較高的狀態,加上蛋糕多由植物奶油製作,具有反式脂肪酸及精緻澱粉,長期食用會造成血液黏稠度增加,或導致動脈粥狀硬化,甚至產生心血管阻塞及血管血栓形成。急性則造成心肌梗塞發作,慢性則引起慢性缺血性心臟病,兩者若造成心臟功能受傷,則會心臟衰竭。頑固性心絞痛 常規心臟病治療也無用目前治療嚴重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方式,包括心導管支架置放手術、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或積極藥物治療,然據全世界文獻指出,約有10分之1的患者在接受上述治療後症狀仍未改善,醫學上稱為「頑固性心絞痛」。據美國研究統計,頑固性心絞痛患者每年的死亡率為3%至21%,冠狀動脈血管事件風險為11%至69%,這類病人是醫學治療上的棘手難題,也困擾不少心血管疾病病人,所幸隨著醫學進步,目前「心臟震波治療」(CSWT)可提供病人另1項選擇。陳玠宇表示,震波治療的高能量用於結石破壞,如同為人所熟知的震波碎石治療;而低能量用於組織再生,如骨頭軟組織的震波治療,適用於缺血性心臟病及心衰竭病人,以0.09(毫焦耳/平方毫米)的低能量,在不傷及心臟組織下進行血管再生,且刺激心臟釋放血管舒張因子及生長因子,使得心臟的血流擴及範圍加大,改善心臟缺血問題,同時刺激因心臟缺血而進入休眠狀況的心肌喚醒,改善病人的心絞痛症狀及心衰竭症狀,好似替心臟做完1套完整的舒壓按摩療程。適合心臟震波治療的患者有5種 但有7種人不適合心臟震波治療適合的對象包括:1.患者有心絞痛、心肌缺氧現象,但不適合心導管介入治療或繞道手術者。2.已有藥物治療或經心導管支架置放或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後,但仍有心絞痛症狀者。3.經由多次心導管介入治療,但效果反應不佳者。4.嚴重冠狀動脈狹窄的瀰漫性血管病變,預期接受心導管介入治療或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效果不佳者,其常見於慢性腎衰竭、洗腎或糖尿病控制不佳的病人。5.缺血性心肌病變所引起的心臟衰竭者。不適合使用此治療對象則包括:1.心肌梗塞處於急性期病人。2.嚴重肺氣腫或間質性肺病導致心臟超音波影像嚴重不清楚者。3.經心臟超音波檢查發現心臟腔室內有血栓者。4.病人曾接受心臟節律器置放或金屬人工瓣膜置放,影響震波治療位置者。5.急性心肌炎、心內膜炎或心包膜炎者。6.惡性腫瘤或嚴重器官衰竭,致預期餘命小於半年至1年。7.孕婦。根據衛福部公布最新國人10大死因統計,心臟疾病死亡率依舊穩占第2名,僅次於癌症,每年奪走近2萬條寶貴性命。陳玠宇呼籲,因冠狀動脈阻塞引起心臟缺血缺氧性病變或心臟衰竭病人,除遵從醫囑接受治療,若現行治療效果不如預期,新型態「心臟震波治療」不失為病人另1種治療新選擇。(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睡前洗澡一夜好眠? 當心洗了反倒讓你更睡不著 睡前吃東西超NG? 研究證實了!想減重千萬別這麼做
-
2020-10-23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代理孕母行不行? 風險和自然懷孕一樣?
【編者按】「性別與醫學」在台灣的醫學教育已經逐漸受到重視,但本週卻是「醫病平台」首次以這主題刊登三篇文章。張博淵教授以其心臟科的專長提出醫學數據,呼籲醫界及社會大眾不容輕忽女性的心血管疾病有時會有「非典型」症狀,而延誤診斷。另外我們在此發表有關「代孕母立法」的兩種不同看法,一位在專業方面深受尊敬的藥師長年以本身是子宮發育不全的病人,挺身呼籲「代孕解禁」的推動;一位長期爭取婦女權益的意見領袖卻因擔心女性可能因代孕合法化而造成女性被物化、更深陷傳統文化的束縛。這種「科技不能解決的社會文化問題」惟有在社會大眾透過理性的對話,了解事實並屏除誤解,才能達到共識。日前立法委員提出代理孕母的修法,再度引發社會的關注。不孕者悲情的處境及傾訴,讓社會難以回絕她們「要求代孕母」的訴求,但是,作為一個長期爭取婦女權益的團體,我們又很難不看到女性不但因此被物化、更深陷傳統文化的束縛且無法扭轉的命運。在這兩難下,希望從代孕制度可能帶給代孕母的風險及社會問題的討論,讓社會瞭解婦團的立場。代孕只是出借子宮嗎?多年前有位小兒科郭醫師投書論壇說:「就現代生殖醫學來看,子宮『只不過』是一個天然的『保溫箱』而已……代孕制度『只不過』是試管嬰兒外加一個別人子宮的天然保溫箱而已。」把子宮當成保溫箱來看待,是缺乏對懷孕的認識與經驗,更把女人視為生產的工具。代孕不是代孕母提供子宮而已。一條臍帶繫著兩個生命,孕母身體不斷地運作,提供養分、氧氣,呵護胎兒的成長。它是一個人近乎一整年的生理、心理、生活及生命的投入。不僅如此,懷孕婦女的生活需求也不是她一個人努力就可以做到的,有賴她的先生、公婆、甚至小孩。因此,整個家庭的生活也一併牽捲在其中,深受影響。所以,代孕不是簡單的「子宮」出借,而是代孕女人及其家人在生活、甚而健康、生命一併的付出。代孕的風險和自然懷孕一樣?代孕是以人工生殖的技術進行。目前,此技術35歲以下的活產率約為35%。所以代孕母平均要經過2.5到3次的懷孕週期才能成功,對代孕母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影響。不但如此,懷孕、生產是有風險的,如:羊水栓塞、植物人、死亡、胎死腹中等。代孕除了上述的風險外,又有減胎造成感染或致死、多包胎的問題。2017年發表在FERTILITY AND STERILITY的研究指出,代孕(人工生殖)的早產、新生兒體重不足、前置胎盤、妊娠性高血壓、妊娠性糖尿病等都比自然懷孕高很多。這些風險不是口頭上的語言或統計上的數字,而是實實在在會發生的。因此,為了滿足不孕者的需求,讓健康的代孕母承受這些風險及複雜的處遇,不夠厚道,也有違社會倫理。如果媽媽因代孕而死亡,那麼我們將如何面對她的小孩?如果女人因代孕而重度身障,誰要照顧她一輩子?無情的包裝:無償或利他為了杜「商品化」之口,倡議者提出「利他」及「無償」的代孕制度。然而,瞭解這些風險及處遇還「願意」代孕,除了極少數的「善心人士」(還願者?),應該多為有經濟需求的人。以「無償」為基礎的代孕金額是以「成本」,如營養費、工薪資損失等來計算的。但是,不論怎樣防止變成倫理詬病的「交易行為」,都會是一個高額的價碼。因此,代孕制度將是一個為有錢人建立的制度,有錢人出錢購買會傷害他人健康或死亡的服務,甚而買斷提供者的身體自主權,將女人變成「生小孩」的工具,透過金錢誘因侵蝕經濟弱勢者的人性尊嚴!生殖專業醫生常說,看到不孕婦女很可憐,所以支持這個制度。如果是這樣,也請他們一併以「利他」及「無償」的愛心僅收取醫療成本費吧!我們國家對於活體捐贈限於五等親內,不允許一般「善心人士」的捐贈,理由是一樣的:對於捐贈者健康及生命的重視,以及防止藉「善心之名」行「買賣之實」的剝削行為。對於沒有他途的「救命」需求,我們尚且如此嚴謹地規範,而不孕,當然是社會必須關注的議題,但,它不是生死攸關,也有替代的選擇——收養。所以,代孕是否要比活體捐贈更寬鬆,開放給「善心人士」,這是社會要思考的嚴肅課題。科技不能解決社會文化的問題支持者說應給女人多一個選擇,然「代孕制度」究竟是多一個選擇?還是限制了她的選擇?有不孕的婦女告訴我們,她其實想收養小孩,但是因為《人工生殖法》通過,公婆要求她作試管嬰兒,讓她身心飽受傷害。代孕制度通過後,勢必有許多女性會被迫作這樣的選擇。但是,代孕即使試再多次也不保證一定會成功,或一定會生男孩,因此,對這些人而言,家庭間的問題還是會繼續存在。科技有它的侷限,再進步的科技也無法解開傳統文化的包袱,唯有我們的社會打開胸襟、改變思維,放手對血統的執著,女人才能掙脫包袱,自在地生活。
-
2020-10-23 新聞.食安拉警報
專家:能量飲料添加物多 小心咖啡因中毒
能量飲料近年越來越夯,不斷推陳出新,但一般民眾對能量提神飲料中的內容添加物其實都相當陌生。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能量飲料大部分添加物對人體無害,真正會影響人體健康的是其中的咖啡因。營養師則提醒,能量飲料含有大量糖分,飲用過多很容易出現肥胖問題,千萬不可當水照三餐喝。能量飲料中添加物包括鹼醯胺、肌醇、酒石酸、L苯丙胺酸、精胺酸、異白胺酸、本多酸鈣等。新北土城醫院營養師邱怡文指出,鹼醯胺就是維他命B3,使用過量會影響肝功能,但提神飲料只加一點,不大可能超過限定值。肌醇是營養添加劑並無上限,酒石酸則是一種調味劑,能在飲料中添加酸味,同樣沒有使用上限。其他包括L苯丙胺酸、精胺酸、異白胺酸、本多酸鈣都是合法食品添加物,但每人身體狀況不同,建議適量攝取就好。顏宗海強調,依歐盟食安委員會2015年評估報告中顯示,民眾每日不應攝食超過自身體重乘以3毫克的咖啡因,譬如50公斤的民眾,就不該攝取超過150毫克。顏宗海說,咖啡因攝取過量的話可能出現咖啡因中毒症狀,輕微的話會焦慮、易怒、煩躁,嚴重可能引發胸悶、心悸、血壓上升等情形;另也建議懷孕婦女、嬰幼兒、肝腎不好民眾少碰。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指出,許多青少年都誤以為能量飲料除提神還有維生素,當作健康飲品飲用。其實近半數能量飲料只要喝1罐,添加糖就會超過建議量。國外報告指糖分攝取過多,會提高得憂鬱症、高血壓、脂肪肝等風險。
-
2020-10-21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台灣代理孕母法制化刻不容緩
【編者按】「性別與醫學」在台灣的醫學教育已經逐漸受到重視,但本週卻是「醫病平台」首次以這主題刊登三篇文章。張博淵教授以其心臟科的專長提出醫學數據,呼籲醫界及社會大眾不容輕忽女性的心血管疾病有時會有「非典型」症狀,而延誤診斷。另外我們在此發表有關「代孕母立法」的兩種不同看法,一位在專業方面深受尊敬的藥師長年以本身是子宮發育不全的病人,挺身呼籲「代孕解禁」的推動;一位長期爭取婦女權益的意見領袖卻因擔心女性可能因代孕合法化而造成女性被物化、更深陷傳統文化的束縛。這種「科技不能解決的社會文化問題」惟有在社會大眾透過理性的對話,了解事實並屏除誤解,才能達到共識。生兒育女是人權,是幸福追求權。人工生殖協助技術在台灣早已成熟,然法令獨苛於子宮有病變,需求代孕之女性,長期以來導致這群女性避婚,或讓已婚遭受身心俱創之重大遺憾,甚或造成婚姻家庭破裂。基於以下理由,我們要求政府應儘速推動代孕制度合法化。一、生育自由權應為受憲法所保障之權利法學專家陳英鈐教授曾指出:「生殖自由係由人格權與人性尊嚴結合所衍生,且為婚姻與家庭制度所保障,國家對於生殖自由的干預必須受到嚴格審查。為保障借腹生子涉及代孕婦女的人性尊嚴與免於身心傷害之身體權,以及將出生者的人性尊嚴、生命權與免於身心傷害之身體權,沒有必要禁止借腹生子,立法者可透過禁止商業性代孕契約、詳定代孕契約告知後同意的要件、醫療機構認證制度、代孕者資格限制、代孕契約的內容強制等等規定來平衡基本權衝突。」(http://www.taiwanlaw.com.tw/forumViewer.aspx?id=1039)法學專家顏厥安教授也指出:「各民主憲政國家的共同傳統,人民享有追求幸福的權力。而追求愛情與婚姻、建立家庭、生養小孩,而國家是為了保障這些權力而建立的。罹患不孕症的婦女及其家庭屬劣勢者,國家應致力建立正義制度以加以協助,使其處境獲得最大改善,而非立法禁止代孕。人民的自由只要不傷害到他人,國家就不能夠加以禁止。這是自由民主國家的基本價值共識,代理孕母並未傷害到什麼人。國家基於對人民基本權之保護義務,更應積極立法確定各項相關當事人的權利義務關係,以減輕將可能發生之爭議,此為現代法治國家之保護義務。不可鴕鳥的心態裝作視而不見,以為只要禁止,一切問題就不會發生。(http://in.ncu.edu.tw/phi/NRAE/newsletter/no4/09.html#%E8%A8%BB1)二、代孕合法化已有堅實的行政與立法基礎個人於1996年1月以真名投書民生報,對於當時未有法律規範,卻逕以行政命令限制醫師為病人進行代孕,要求衛生署停止此違憲作為迄今。1996年衛生署已完成「人工生殖法草案」,並提出乙案(開放代理孕母方式),2004年9月2004年9月陳建仁署長指示辦理「代理孕母公民共識會議」,形成「有條件開放代理孕母」之共識。2005年9月草擬「代理孕母法草案」。2006到2011年召開20多次專家會議與召開國際會議,其中2012年9月國健署再次召開公民會議,會議結論為「不孕委託者同時提供健康精、卵之代孕,應早日開放」、「不孕委託者僅提供健康精、卵其中之一者,亦應予開放」。對於「不孕委託者僅提供健康精子,卵子同時由代孕者提供之情形(即基因型代孕)」是否開放,公民未形成共識。2012年11月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決議於一年內提出代孕生殖相關法案。2013年江惠貞委員等、尤美女委員等分別提出人工生殖法修法提案。2016年國健署草擬完成「人工生殖法部分條文修正法案」,納入開放代孕條款。三、超過八成民意支持代理孕母合法化國健署歷年來舉辦三次代孕生殖全國性民意調查,每次都回收上千份有效問卷,超過八成民眾支持有條件開放代理孕母制度。2010年代孕民意調查顯示,超過半數民眾(53.5%)表示贊成妻子子宮無法懷孕之不孕夫妻可以找人代孕,這些贊成者中,約95.6%的民眾表示贊成給予代理孕母因懷孕所需的費用或損失。2013年代孕立法民意調查更顯示,高達86%民眾贊成針對某些特殊情況、在有相關配套和管理的條件下,將代理孕母技術納入規範,提供給經過評估、有特殊需要的民眾。同時也有高達88.26%民眾表示贊成委託者提供代孕者營養和健康風險補償。四、代理孕母合法化已是先進文明國家趨勢根據國民健康署2010年委託辦理世界各國代孕生殖政策探討,經收集14個國家統計資料發現,允許代孕國家,包括美國(45州)、英國、澳洲、加拿大、香港、荷蘭、以色列、印度、泰國、韓國等10個國家;立法明文管理者:美國(11州)、英國、澳洲、加拿大、香港、荷蘭、以色列等7個國家。根據美國國際生育醫學聯合會2010年公布之調查,自21世紀之始,開放代理孕母合法化的國家快速增加,在2013年以前,連同美國的45個州在內,全球至少已有33個國家允許代孕制度。包括明文立法管理(例如英國,加拿大,澳洲,比利時,希臘,荷蘭,俄羅斯,巴西,以色列,南非,泰國,亞美尼亞等15國),或以指引管理(美國,奈及利亞,委內瑞拉,印度),或未立法通過也未禁止(孟加拉,哥倫比亞,南韓等14國)。總結綜上,代理孕母制度之開放早已是先進國家趨勢,此一重大議題,歷經多年國內各界耗費龐大社會與行政資源,反覆討論並已獲得有條件開放之共識,有高達八成以上民意之支持,主管機關已草擬出具體可行之法案已多時,萬事俱備,只獨缺政府積極推動立法之決心與魄力,怠惰拖延,不但已背離民意,更有牴觸憲法之疑慮,令人痛心。我國號稱以民主人權立國,執政者不應違背民意所趨與無視不孕者之痛苦,盲目抱持保守落後之鴕鳥心態,持續禁止文明國家早已開放多年之代孕,不但已嚴重違反了國家對於人民基本權之保護義務,剝奪台灣人民追求幸福以及生兒育女之基本權利,更是殘酷地長期漠視不孕者弱所處之弱勢處境,任憑不孕者在暗夜裡哭泣,孤獨承受悲傷與絕望,這豈是號稱追求民主、自由、人權、公義的國家所應有之作為?值此國家人權議題彰顯時代,少子化更是國安危機之共識,本人在此嚴正呼籲政府儘速推動已怠惰多時之代孕合法化立法,才是真正符合國際趨勢、順從民意、合乎憲法、保護弱勢,並可真正彰顯人權與公義之作為。
-
2020-10-21 該看哪科.婦產科
影/33歲人妻6年不孕 中醫調理+助孕妙招喜送油飯
台中市33歲楊姓人妻結婚7年積極求子,飲食不忌口,在老公餵食下「幸福肥」,體重從不到60公斤飆破90公斤,月經失調,她積極求子,6年來打排卵針也無濟於事,直到去年求助中醫診所,透過中藥調理、局部埋線,加上配合醫囑飲食控制,成功減重10公斤,還因此自然受孕,近期順利生下一名小壯丁,開心送滿月油飯感謝中醫師林育誠診治。蓮樺診所中醫師林育誠說,肥胖會使懷孕率下降,孕婦懷孕風險高,易有併發症,中醫調理有助於不孕夫妻提高受孕機率、順產。他建議,體重過重婦女想「好孕」,可以透過「助孕妙招」飲食控制,三餐正常吃,晚餐減少澱粉,飲食掌握不碰冰品、炸物,少碰澱粉、油質、糖類,多蔬菜,水果一天不要超過一拳頭大,宜選擇蘋果、芭樂、大番茄等。楊姓人妻表示,她身高164公分,婚前體重不到60公斤,婚後因丈夫常帶她吃大餐,或買消夜回家吃,體重飆到91.5公斤,她積極求子,6年來打排卵針也無濟於事,去年初轉而到中醫診所調理身體助孕。林育誠說,楊小姐剛就診時,體重過重,沒走幾步就很喘,有水腫、腹脹、月經失調,以中藥調理身體,加強新陳代謝、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並配合飲食三餐正常吃,但晚餐不碰澱粉,不吃冰、炸物等,今年初,楊小姐瘦到81公斤,原本想繼續接受治療,後因發現自然懷孕,夫妻倆開心不已,防疫期間在家中待產,日前順利產下一名男寶寶。
-
2020-10-16 癌症.抗癌新知
癌友可打流感疫苗?醫師解析接種疫苗最好時機
今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流感疫苗變得超搶手,台中慈濟醫院接獲不少詢問「正接受治療的癌症病人,可以注射流感疫苗嗎?」外科部主任余政展表示,流感疫苗屬於不活化疫苗,既安全也有助於癌症病人減少罹患傳染病風險,增加更多保護力,該打還是要打,但依個別不同情形,建議仍應諮詢主治醫師,決定接種與否與適當時機。余政展指出,近日門診電話頻繁,多位癌友來電諮詢「剛診斷罹癌,可以打流感疫苗嗎?」、「正在化學治療,可以打流感疫苗嗎?」、「曾經治療過癌症,現在穩定追蹤,可以打流感疫苗嗎?」從癌友反應看出,不論是初診斷治療中還是已穩定追踨的階段,對是否接種疫苗仍充滿疑問。流感盛行高峰在冬天,余政展表示,孩童、老人、醫療院所工作者、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及免疫力低下等高危險族群,建議應預防接種以降低罹患流感機率;癌症病人的免疫功能,由於疾病本身以及接受化學治療或放射治療所受到影響,比一般人更容易得到傳染病,或是因感染而造成嚴重後果。余政展建議,接受口服或注射治療中的癌症病人,該打的疫苗還是要打,一般臨床做法依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建議的標準流程,接種疫苗最好的時機是在兩次治療的中間空檔、或準備接受治療前兩周注射流感疫苗效果最佳,但部份癌友量身訂定治療計劃,不見得都會一樣,如有疑慮仍應與主治醫師討論。今年符合接種公費流感疫苗對象包括:1.醫事人員。2.學生(國小、國中、高中、高職、五專一到三年級學生)。3. 50到64歲成人,65歲以上民眾。4.滿6個月以上到國小入學前幼兒。5.衛生防疫人員,安養、養護、長照機構,禽養業及動物防疫人員,孕婦及6個月內嬰兒的父母。6.幼兒園托育人員及托育機構專業人員(含社區公共托育家園)。7.具有潛在病者,包括高風險慢性病人、BMI大於30者、罕見疾病患者及重大傷病患者。
-
2020-10-14 新聞.食安拉警報
陳保基:美豬開放是趨勢 但要考慮國人健康與產業發展
蔡政府片面推動開放含瘦肉精美豬進口引發爭議,國民黨團仍在立院與發動公投全力阻擋。不過馬政府時期的農委會主委陳保基今天上午出席國民黨團記者會時表示,「開放絕對是未來趨勢,但國人健康與產業發展一樣要考慮進去」。陳保基質疑,當年要開放30月齡以下含瘦肉精美牛進口時,有現在仍在任的立委嗆他,「一口牛肉就是一口毒藥,你怎麼可以開放?」現在要開放美豬都不見這名立委再講,難道瘦肉精現在就「都不是毒藥?」陳保基說,不是說絕對不能,但要做到大家都能接受;2019年萊克多巴胺安全評估,還是警告敏感族群與八個月以下嬰幼兒、孕婦風險相對高,這些政府要清楚告訴老百姓。對蔡政府稱時空背景改變才決定開放美豬,陳保基批評,「美國壓力我那時候更大」,2012年美國近七成養豬戶豬肉有用瘦肉精,現在卻有近八成沒使用,這樣的時空改變,為什麼反而這時候要宣布進口?蔡政府應該要說明清楚。陳保基提到,美國肉品安全屠宰認證是為美國,不是為外銷,我國對要買的東西要搞清楚,不要連不供人食用食品都買得很高興;馬政府爭取加入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時,美國進口兩貨櫃標「不供人食用」雜碎肉品,就被他要求退關。此外,陳保基認為,要開放美豬進口,對養豬產業的保護措施也很重要,「因為價格還是有差」。不過陳也開玩笑說,經過各方抨擊後,現在大家對瘦肉精戒心很高,也不是壞事。陳保基表示,我國2006年公告國內禁止使用乙型受體素(瘦肉精),不能販售、製造,是「禁藥」,國外進口也不行,2012年為開放含瘦肉精美牛進口,還花9個月開2次專家諮詢會議,把美牛排除在瘦肉精禁藥限制外,並嚴審申請藥證。陳保基說,當年考慮國內牛的屠宰量當年一年不到2萬2000隻,豬的屠宰量一年有700多萬隻,國人還愛吃瘦肉精殘留量更高的豬內臟,所以當時也確立了牛豬分離原則。延伸閱讀政府標準可信?民間及學者反對萊劑的理由
-
2020-10-14 養生.健康瘦身
就是瘦不下來?!專家分享「168間歇性斷食法」必勝攻略
擁有一身輕盈,不只健康也讓體態變得更好看。近年來「168間歇性斷食法」襲捲全球,在台灣醫界也有不少醫師、營養師推薦,若能在一天24小時中,堅持確實做到16個小時禁食、8個小時進食,減重效果真的看得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智能糖尿病暨代謝運動中心副院長謝明家指出,所謂168斷食法的原理,主要是希望讓想要減重者,改善原先的飲食習慣與熱量攝取模式,維持固定的攝食量,讓身體胰島素維持在穩定狀態,透過升糖素作用,消耗原本儲存的能量和脂肪,以達到減重或減脂效果。謝明家表示,如果能夠堅持,有些減重者可能在1至2週內就可看到成效 ; 當習慣了這樣的攝食方式 ,再配合進食順序、食材搭配等,成效通常還會加倍。可進食的8小時 熱量控制依然重要然而在一天中,能夠進食的寶貴8小時裡,是能夠愛怎麼吃就怎麼吃嗎?營養師宋明樺特別提醒,千萬別以為在這段時間裡可以不節制的進食,要吃些什麼、怎麼吃都很關鍵,若攝取的總熱量超過身體所需,用不掉的熱量,可是都會清清楚楚表現在「體重(脂)」上啊!宋明樺指出,有研究發現,透過168斷食法,在初期即能看到明顯的減重效果,但如果在可進食的8小時中沒有控制好熱量攝取,時間久了,168斷食法的效果將會不顯著。另外,在門診也經常看到一些上班族患者,有不吃早餐,或者是晚上集中火力大吃等情況,卻忽略了早餐不吃會影響代謝、太晚吃身體代謝較慢,這些都可能導致成效受阻。七大攝食原則要注意 正確減重有成效對於想要力行168斷食法者,宋明樺特別提出七個輕鬆又有助益的原則,來提高執行成效。●依照個人作息習慣,設計出屬於自己的8小時進食時間。●一開始,可先從10小時開始,之後循序漸進縮短到8小時內 ; 例如,控制在早上9點至晚上7點間,可以進食。●在可以飲食的8小時內,要注重營養素比例均衡。●對於平日胃口較大的人,用餐時不妨選擇先喝湯和蔬菜,或是喝300cc的開水,讓身體有飽足感,如澱粉和蛋白質較容易讓熱量破表。●愈接近晚上下班休息時間,即使是進食時間,熱量要逐漸減低,多利用蔬菜取代。●可進食期間,要注意水分的補充,有時候出現飢餓感,可能是口渴警訊。●同時搭配適合的運動、正確的睡眠習慣。16小時禁食中可補水 讓忍耐期容易度過而宋明樺也提到,所謂16小時禁食,對初嘗試者恐怕充滿挑戰或恐懼,這部份可依照個人的身體狀態,以及可接受的方式進行調整。若能嚴格執行完全不吃任何東西者,期間仍可適量喝水 ; 對於初嘗試者,可以先採取喝少許無熱量或是低熱量流質飲品,或者是採取吃少量低熱量點心的方式,按個人身體狀況及可接受方式,來執行16小食禁食。對於從未嘗試過斷食者來說,想要一氣呵成不容易,甚至可能一下就放棄,所以先從禁食15小時或者是禁食14小時,循序漸進的拉長時間,達成率也會比較高。謝明家則提醒,168斷食法確實是蠻有效的減重選擇,但是對於患有胃潰瘍、胃食道逆流、孕婦等族群,以及有在服用糖尿病藥物或施打胰島素者,不適合嘗試,容易引起身體不適。還有,在施行168斷食法期間,對於優質蛋白質的攝取是否足夠、每日至少攝取水份達2000cc,都是特別要留心之處。諮詢專家/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智能糖尿病暨代謝運動中心副院長 謝明家、營養師 宋明樺
-
2020-10-13 科別.腦部.神經
頭痛就醫太誇張? 錯!醫師提醒就醫時間點
每個人都曾經歷過「頭痛」問題,該症狀可說是「痛不死但又惱人」。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神經內科主任廖岐禮表示,以最常見的頭痛類型「張力型頭痛」來說,佔所有頭痛患者的8成。張力性頭痛,又稱為「壓力性頭痛」、「緊縮性頭痛」。發生原因很多,一般常認為,此種頭痛是由於頭顱周圍肌肉筋膜收縮,刺激血管或筋膜周圍的疼痛受器所引發,而出現頭部兩側常有像被繃帶緊緊綑綁的疼痛感。廖岐禮解釋,張力性頭痛依照發生頻率和時間可分為:偶發性頭痛(不一定每個月都有頭痛)、頻繁性頭痛(每個月有1至14天會頭痛)、慢性頭痛(每個月超過15天會頭痛)。典型的頻繁性張力性頭痛的症狀有:輕到中度的頭痛、雙側疼痛、壓痛或緊痛感、走路或爬樓梯等日常活動不會加重,至少有2個症狀;頭痛持續30分鐘至數天;畏光或怕吵、沒有噁心感或嘔吐。廖岐禮指出,慢性張力性頭痛通常會持續很久,常造成明顯的生活困擾。但如果在出現症狀時,及早就醫尋求專業協助,只要正確地使用藥物或非藥物治療就可改善。一般而言,要確診毋需影像學檢查,倘若出現突發性劇烈頭痛,頭痛伴隨發燒、視力模糊、頸部僵硬疼痛、意識不清,姿勢改變或用力時頭痛加劇,甚至出現臉歪嘴斜,一邊手腳無力等不尋常症狀時,建議就醫。急性發作時,可以考慮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或阿斯匹林,合併咖啡因成分的藥物,其治療效果比單一成分止痛藥再好些。有研究顯示Acetaminophen成分止痛藥的效果差些,但對孕婦較安全。廖岐禮進一步說明,治療方式可分為藥物治療及非藥物治療。藥物治療可採用抗憂鬱劑(如Amitriptyline, Mirtazapine, Venlafaxine)、抗癲癇藥物(如Topiramate, Gabapentin)、肌肉鬆弛劑(如Tizanidine)或局部注射。非藥物治療,有熱敷或冰敷、針灸、按摩或推拿、休息、調適生活型態、協助了解並面對壓力或負面想法的認知行為治療。非藥物治療適用於希望不要吃藥、已經吃很多止痛藥、吃藥反應不好、身心壓力大的患者,或是孕婦。報導/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黃慧玫 圖片設計/Kato 諮詢專家/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神經內科主任 廖岐禮
-
2020-10-12 名人.精華區
李志恒/萊劑定位不明 風險評估需補強
近來萊克多巴胺(以下簡稱萊劑)安全性引起爭議,可用毒理學探討:藥品與食品安全的基本假設不同,藥品被假設是不安全的,故需確認其安全有效後始可上市;食物則相反,除了食品添加物或汙染物需要訂定相關檢測標準外,基本上被假定為安全。萊劑缺完整風險評估惟萊劑原申請為人用藥品,但在美國未通過,轉而以飼料添加物方式使用,所以它不是藥品,也不是食品中的添加物或汙染物,角色定位不明,讓它在風險評估與管理上顯得突兀。所以根本問題就是缺少萊劑的完整風險評估。藥理學上,萊劑具二大特性,即是β促效劑,且會與TARR1受體作用,前者的特性會增進蛋白合成,肌肉增加、脂肪減少(即瘦肉精的作用),以及心血管副作用;後者的動物研究發現會影響心血管作用及行為(如豬的躁動與侵略性)。此外,有關萊劑的動物毒性研究,皆以其母結構為主,但萊劑已知會產生四種代謝物,也檢測到牛、狗、鼠的肝臟、腎臟,都有這四種代謝物殘留。代謝物毒性需再研究聯合國農糧組織及世界衛生組織食品添加物聯合專家委員會(JECFA)於2004年曾做過萊劑體外基因毒性試驗,結果呈現逆突變試驗陰性,但前行突變、萊劑代謝物誘發染色體異常皆呈現陽性,顯示其代謝物的基因毒性,需要更多研究。又依照歐盟食品安全局(EFSA)的評估,現行風險評估採納的動物實驗報告,未納入代謝物評估,整體的毒性被低估。JECFA也針對萊劑做短期及長期的動物毒性試驗,短期顯示會出現心跳加快、睪丸、子宮及脾臟重量減輕;長期則主要觀察心血管系統毒性,但光是測試對象狗與猴子的無效應劑量(NOEL)就有很大差異,顯示用此資料推估在人體上可能會出現落差。是否會致癌需再確認另外在大鼠及小鼠實驗,觀察到子宮肌瘤的產生,雖然EFSA評估認為其觀察到的結果為高劑量,在人體不可能有此高劑量,但因為動物試驗無法用上萬隻的動物模擬流行病學,用高劑量為不得已的做法,因此萊劑是否會有致癌性或生殖毒性等長期毒性,需要再確認。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2018年訂出萊劑標準,但引用的數據是僅有6位健康受試人的JECFA資料,EFSA認為該實驗僅為初步結果,且並非真正的NOEL數據,實驗設計有偏差。風險評估程序包括危害識別,然後是該毒物是否有劑量反應關係比,同時人體暴露的量有多少,才能做科學評估,但目前萊劑對心血管疾病患者、基因毒性,皆未釐清,加上有些動物試驗出現子宮肌瘤、子宮肌肉增生等,現有科學資料不足,數據應該要補強以臻周延。特定族群,除了孕婦,心臟病、慢性腎臟病、老幼等,也應加強保護。
-
2020-10-11 醫聲.疫苗世代
肺炎鏈球菌疫苗/除了流感疫苗 專家提醒:成人也要接種的9種疫苗!
公費流感疫苗10/5開打,今(2020)年民眾因為COVID-19疫情防疫意識提升,預期接種狀況更為踴躍,為節省等候排隊的時間,鼓勵民眾於10月5日開打後,可先向合約院所預約;若院所僅提供現場掛號,請民眾可先電話詢問合約院所疫苗剩餘情形後再前往,合約院所名單可透過疾病管制署流感防治一網通、疾管家或1922防疫專線查詢。也請醫療院所預先安排預約接種及現場掛號動線,做好人潮分流,避免排隊動線混亂,並讓預約者優先接種疫苗。衛生福利部指出,今年公費流感疫苗實施對象與去年相同,包括滿6個月以上至國小入學前幼兒、國小至高中(職)學生、50歲以上成人、具有潛在疾病之高風險慢性病與罕見疾病及重大傷病患者、孕婦及6個月內嬰兒之父母、幼兒園托育人員及托育機構專業人員、安養、養護、長期照顧等機構之受照顧者及所屬工作人員、醫事及衛生等單位之防疫相關人員及禽畜養殖等相關行業工作人員、動物園工作人員及動物防疫人員等,除學生於校園集中接種外,其餘公費對象可於10月5日開打後,攜帶健保卡及相關證明文件(如:兒童健康手冊、孕婦健康手冊等)前往合約院所接種。衛生福利部進一步表示,今年提供的公費四價流感疫苗共有3家廠牌,其中2家為雞胚胎蛋培養,1家為細胞培養,均經食品藥物管理署檢驗合格,品質安全有保障。民眾於接種前應由醫師進行評估,已知對疫苗成份過敏者或過去注射曾經發生嚴重不反應者,不予接種;發燒或有急性中重疾病者,請待病情穩定再接種。為落實防疫新生活運動,民眾前往醫療院所或接種站接種時,應佩戴口罩、適度保持安全距離及落實手部衛生等措施;接種流感疫苗後,應於接種單位或附近休息觀察至少30分鐘,待無不適再離開,另可能會有注射部位疼痛、紅腫等,一般會在發生後1至2天恢復,若有持續發燒、意識或行為改變、呼吸困難、心跳加速等異常狀況,應儘速就醫並通報當地衛生局或疾管署。因為擔心感染流感再加上新冠肺炎會讓自己和家人置身危險內,本來只有家有年長者或幼兒的成人才會主動自費打的流感疫苗,今年則是疫苗還未開打,很多診所就已經被預約一空。除了流感疫苗以外,還有什麼疫苗是成人應該接種的嗎?很多人都以為我們小時候所有傳染病的疫苗全都打完了,但其實疫苗有它的時效性,有些有二十年,有些則只有十年,流感因為病毒變異性很強,所以一年要打一劑針對當年預測會流行的幾種病毒株的疫苗。也因為新冠疫情的影響,除了萬眾齊待的新冠肺炎疫苗以外,很多過去大家忽略的疫苗重新受到重視,以下我們來為大家介紹還有哪些疫苗,是成人應該要趕快去打的。流感會引起全身症狀,第一個必打疫苗因為感染流感,會引起從呼吸道,到全身痠痛等全身性影響,加上從過去的經驗得知,感染流感再併發肺炎雙球菌會讓病情更嚴重,因此在目前新冠肺炎疫苗研發到開打仍遙遙無期的情況下,所有醫師都建議先預防流感,避免兩種病毒夾擊而引發重症,因此現在世界各國都在搶流感疫苗。所以在新冠肺炎疫情捲土重來前,大家絕對不要錯過流感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上呼吸道感染後,很容易併發肺炎,這不只好發在兒童,根據疾管署統計,每年的嚴重性可能致命的「侵襲性肺炎」,約有六到七成是發生在五十歲以上,若是六十五歲以上長者感染肺炎鏈球菌,死亡率超過25%,若併發腦膜炎或敗血症,死亡率更超過30%以上。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提醒,雖然目前國內針對75歲上以有公費23價肺炎疫苗,但是它是以23種肺炎雙球菌血清的「莢膜多醣體」當抗原,這種抗原只能留在血液,無法預防血外感染,研究顯示多醣體疫苗無法引起免疫記憶,保護期只有2到4年,兩年內的保護效果不到一半,即使連續接種也無法提高抗體反應,而且容易引起敏感反應。因此目前多鼓勵接種13價肺炎結合型疫苗,可以將肺炎鏈球菌莢膜多醣體跟載體蛋白質接合在一起,改進T淋巴細胞依賴型反應,吸引B細胞產生免疫記憶高的IgG。50歲以上、合併糖尿病、心臟病及癌症等肺炎鏈球菌感染高危險群,最好接種13價肺炎疫苗。帶狀疱疹疫苗新冠肺炎疫情之後,大家注意到個人免疫問題,帶狀疱疹被認為和流感和肺炎併列為「秋冬三大流行病」。林口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黃玉成提醒,秋冬季因為天冷、壓力大,是俗稱「皮蛇」的帶狀疱疹好發的季節,尤其五十歲以上、六、七十歲的長者特別好發,約有二、三成的人一生中至少會得到一次帶狀疱疹,而更要注意的是,年紀愈大的帶狀疱疹症狀較嚴重,而且更容易留下神經痛後遺症。神經痛後遺症不只一般的止痛藥無效,患者甚至得服用到抗癲癇藥物止痛,止痛效果還有限,因此目前建議五十歲以上接種帶狀疱疹疫苗,五十歲到五十九歲施打的預防發病的效果高達七成,六十歲以上則是五成。施打疫苗者即使發病,水泡發疹數大幅減少,疱疹後神經痛的預防效果高達近七成,特別是年齡愈大者的預防效果愈好。水痘疫苗日前成功嶺爆發役男群聚感染水痘,由於成人感染水痘後容易併發嚴重病情,多數發病者發病後都住院療養。黃玉成提醒,成年人才感染水痘,包括皮膚易併發細菌感染、指數上升、併發水痘性肺炎、易引發血小板低下的出血性水痘,死亡率是兒童患者的數十倍。台灣是2004年才全面施打水痘疫苗,所以17歲以上沒接種過疫苗,如果這些人過去未得過水痘,由於水痘傳染力高達九成,未來若不小心接觸水痘病患,或是帶狀疱疹病人(帶狀疱疹為水痘病毒引起),很容易併發嚴重的水痘病情。因此建議沒得過水痘又沒打過疫苗的成人,建議要接種水痘疫苗。成人最好要補接種的疫苗1.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由於非自然感染,而是由疫苗產生的抗體,有效抗力過了十年效價減半、二十年幾乎失效,因此目前對於許多幼時曾接種過的疫苗,疾病管制署建議成人某些疫苗應該補接種疫苗,增強抗病效力。其中麻疹是近年來各國好發的傳染病,尤其包括歐洲和日本等許多國家的麻疹接種率低,抗體不足者接觸到麻疹病人發病率幾乎百分之百,病毒傳染力超強以外,成人感染後併發中耳炎、肺炎與腦炎的機率高,因此建議若需出國到麻疹疫區前宜補接種疫苗,19歲以後到65歲間建議宜補打2劑。2.破傷風、白喉、百日咳相關疫苗建議每10年接種一劑。3.日本腦炎疫苗日本腦炎易併發後遺症,因此建議在十九到六十四歲成人宜接種一劑,六十五歲以上再補接種一到二劑。4.B肝疫苗、A肝疫苗雖然台灣自民國87年起新生兒全面接種B肝疫苗,但是三十四歲以上成人仍有部份民眾無B型肝炎抗體,為預防B型肝炎,建議沒有抗體的成人宜接種3劑疫苗。另外部份新生兒接種過疫苗的民眾,年過二十歲就驗不出抗體,針對這些族群,建議宜再補接種疫苗增強抗體。現在的國人多無A型肝炎抗體,倘若要出國到A肝疫區,或是國內有小型群聚感染時,建議接種二劑A肝疫苗。5.人類乳突病毒疫苗十九到四十五歲三劑108年國內在女性十二到十五歲有公費人類乳突病毒疫苗接種政策,可預防子宮頸癌等多項癌症,一般建議女性十九到四十五歲的女性可以自費接種。
-
2020-10-10 新聞.食安拉警報
蔡政府掛保證吃萊豬不會死 醫:何不提倡吃蟑螂
蔡政府八月底用「一張行政命令逼全民吃萊豬」,衛福部及農委會輪番為萊豬安全性掛保證,甚至指出沒有人因安全容許量的萊劑中毒,但家安診所院長江守山今在食安研討會上痛批,政府覺得萊豬吃了不會死,所以可以吃,何不提倡吃蟑螂、牛糞,反正也不會死。同樣在今天出席「食品安全的安與不安 萊克多巴胺的昨非今是」研討會的前衛生署食藥局技正文長安說,政府常引用的2013年的一份評估萊劑安全性加拿大研究,前半部雖認為安全沒問題,但後半部卻說動物腎臟殘留量多達15至29%,「對於常吃內臟的國人不會有影響嗎?」根據衛福部日前預告美豬各部位的最大殘留容許值,肌肉及脂(含皮)0.01ppm、肝臟0.04ppm、腎臟0.04ppm、其他可食部位如(胃、腸、心臟、肺臟、舌頭、肚、腦、血等部位)為0.01ppm。雖國內美豬萊劑容許量符合codex訂定國際公認安全標準,但文長安認為,西方人因基督教等宗教信仰,很少吃豬肉,更不吃內臟及血液,我國豬肝及豬腎應是全世界消耗量最高,考量萊劑藥理作用主要在心、肺、肝及腎,認為我國萊豬肝及腎殘留量標準應比照心、肺辦理。再加上台灣恐是全球唯一進口美國全豬的國家,文長安認為,儘管目前我國進口豬肉僅佔9.38%,未來可想像進口豬將大幅增加,雖農委會不斷保證「洗產地」不會發生,但產品加工實質轉型若達35%以上就可視為國產。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副秘書長羅浚晅說,雖尚無萊劑可能致癌風險評估相關資料,但萊劑在食品安全性的最大疑慮,是可能產生不良心臟效應,應降低高暴露群族攝取量及萊劑容許濃度,文長安呼籲,心臟及肝臟功能不佳者、孕婦及老年人都不應吃還有萊劑的進口豬、牛。
-
2020-10-09 該看哪科.婦產科
懷孕荷爾蒙壞情緒 運動上課增信心
「很多時候孕媽咪也未察覺自己的身體在慢慢改變,其實從懷孕第二個月開始,就會覺得力不從心,甚至認知功能下降,對環境過於敏銳,以前不覺得吵雜的環境變得難以忍受,連平時游刃有餘的事都可能疏漏,孕媽咪低落的情緒可想而知,甚至會自責不已,其實這些狀況都是荷爾蒙變化所造成。」—冬青心理治療所臨床心理師陳以儒表示。生兒育女是人生大事、是家族喜事、在少子化的現代更是社會要事。但懷孕的過程不容易,尤其荷爾蒙變化會導致孕吐、疲累感加劇、體力變差等身心變化,讓孕媽咪焦慮不已。另外,太多難以查證的資訊來源,包括網路資料或親友們提供的訊息,也會增加孕媽咪的焦慮及困擾。當這些壞情緒沒被察覺及解決,就可能從焦慮演變成憂鬱。而憂鬱的情形不只會在懷孕時期出現,其至會延續到新生兒出生後,嚴重者還可能患上周產期憂鬱症。臨床心理師陳以儒建議要多給予「能解決問題的方案」,並以「我們一起…」為開頭,避免使用「你應該…」這樣的句子,才能讓孕媽咪感受到大家願意與自己共同面對,而不是被要求孤軍奮戰。 陳以儒建議孕媽咪們,網路上有太多訊息混雜著正確及錯誤的知識,包括孕婦需要補充什麼營養素?是否能吃感冒藥等,若有疑慮可以直接詢問醫護人員獲得正確答案;並試著調整心態,把親友們提供的訊息當成「關心」,至於要不要執行仍需保有自己的主導性,多參與社區心理衛生中心、醫院媽媽教室及月子中心的孕產期相關課程,讓準爸媽有更完整的心理準備迎接寶寶到來。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提供心理諮商、資源轉介、成長課程、教育訓練等心理保健服務。在你需要的時候,心衛中心始終都在。諮詢專線:(02)3393-7885(請幫幫我),每週一至週五09:00-22:00官方網站:https://bit.ly/3iKlCga粉絲專頁:https://bit.ly/3jHPtqO孕產期身心調適及憂鬱防治衛教資源:https://is.gd/g9dLfK面對焦慮不安的情緒又該怎麼辦?陳以儒認為,焦慮的當下可以試著轉移注意力,改做自己喜歡的事、與關係良好的長輩及有經驗的好姐妹聊聊自己的心情,或者適度的做一些和緩的運動,透過運動產生的腦內啡,能讓孕媽咪覺得心情愉快、更能勝任「媽媽」這個角色;若發現壞情緒已造成生活干擾請告知婦產科醫師協助安排心理諮商或轉介身心科門診。陳以儒最後強調「孕媽咪照顧好自己的情緒,就是給孩子最棒的禮物!」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25
-
2020-10-07 新聞.食安拉警報
醫師批美豬健康風險評估做半套 食藥署長:該做都做了
台灣民間反瘦肉精毒豬聯盟、全國教保產業工會今天在立法院舉辦記者會,要求公私立托嬰、托育場所禁用萊克多巴胺食品。前美牛專家會議代表、醫師蘇偉碩表示開放美豬應該要有完整的四步驟健康風險評估,但衛福部沒有完成最重要的第四步驟「風險特徵描述」。對此,食藥署長吳秀梅回應,「該做的都做了」。蘇偉碩表示,萊克多巴胺毒性關乎精神行為、情緒、神經發展異常,此次匆促開放萊克多巴胺美豬,但合法健康風險評估有四步驟,衛福部卻只完成第三步驟,也就是曝露量評估,但第四步驟最重要,也就是在法律規定上,要完成風險特徵描述。蘇偉碩指出,毒物科權威醫師林杰樑在八年前開放萊克多巴胺美牛就提到,有幾個弱勢族群要注意,就是孕婦跟小孩,尤其2歲以下幼兒。而2015年台灣學者研究刊登在國際期刊,發現萊克多巴胺在動物模型中會傷害腎臟系統、腎臟結石,減少實驗動物壽命跟活動能力。國外學者2009年也研究,懷孕中的母豬食用萊克多巴胺,胎兒會受影響,幼豬體重增加9%,跟生長賀爾蒙、生長激素有類似作用。蘇偉說批評,衛福部一定知道這份報告存在,卻不做幼兒相關風險評估。但吳秀梅僅表示,針對萊豬的風險評估,該做的都做了。
-
2020-10-02 新聞.食安拉警報
進口美豬吵不停! 關鍵「萊克多巴胺」3大疑慮總整理
自從總統蔡英文宣布 2021年正式開放美豬進口,已引起各方討論,但實際上美豬早已進口多年,為何這次卻引起這麼大的爭議?主要是因為這次開放的是含有萊克多巴胺(瘦肉精)的豬肉,才會引發爭議,以下董氏基金會整理了值得關注的3大疑慮。疑慮1:幼兒園誰來把關?恐吃到含瘦肉精美豬教育部發函各級學校營養午餐、供應膳食應依《學校衛生法》規定,一律使用國產肉品,但幼兒園、安親班等兒少機構根本不是《學校衛生法》的規範對象;幼兒園、安親班等目前亦無使用國產肉品的相關規範,且幼兒又是高風險族群,政府花大筆費用補助中小學午餐選用3章1Q產品的同時,幼兒的飲食又由誰來照顧和關心呢?疑慮2:我國萊克多巴胺標準殘留量判定寬鬆我國萊克多巴胺殘留容許量標準應比照多數國家使用的Codex標準!Codex(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由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糧農組織共同設立,負責制定統一協調的國際食品標準,即食物的規則及法律,有1套嚴謹的程序及製定標準;目前Codex共有188個會員國家,相對是比少數使用ppm為單位的國家還要多太多了,我國應該更嚴謹來看待,比照多數國家使用Codex以ppb為單位(或於ppm的尾數加個0),才是負責任的作法!疑慮3:豬內臟殘留量高恐有健康擔憂因為台灣攝食量與國際不同,且豬內臟的萊克多巴胺殘留量較高,標準本來就應該訂得比國際嚴謹,豬肝國人吃的多,也應比照豬腎制定比國際較嚴格標準。銀髮族、孕婦常以豬肝、腰子等內臟作為進補之用,尤其有心血管疾病的銀髮族是更高的高風險族群,(在做風險評估時會依據攝食量,此族群不能以平均值來看;吃得比較多但耐受力又較差)。雖然官方表示國人不會買冷凍的豬肝等內臓類,事實上目前是有的,未來若進口業務用的冷凍內臟,國人也無法以口感分辨。★原文刊載於此 文章授權刊登/NOW健康 編輯部 撰文/NOW健康 王澍清 責任編輯/Mei
-
2020-09-30 該看哪科.婦產科
懷孕B肝治療 病毒傳染率大降
國病也是雲林縣病的B型肝炎,多年研究發現約有一半帶原者來自母親垂直感染,儘管新生兒全面接種B肝疫苗,但仍有許多高病毒量母親,懷孕期間傳給嬰兒,為進一步防護,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引進母體防護療法,即在懷孕期間就接受藥物治療把關,最近4個案例中,已一例新生兒成功遠離帶原,令人欣悅。該院婦幼中心主任徐明洸說,B肝盛行時發現約有一半帶原者就由母體垂直感染,所以新生兒都須接種B肝疫苗,多年下來已把帶原率降至1%,後來又發現這些雖打過疫苗的嬰兒,仍有10.7%為慢性帶原,原因是母親為高病毒量(e抗原陽性)帶原者。徐明洸表示,研究證實經孕期口服藥物治療,病毒傳染率由10.7%降到1.5%,有效預防母子垂直傳染,為提升全面防護率,健保署對B肝病毒量高的孕婦,於懷孕滿27周後,健保給付使用B肝口服藥物治療 ,產後仍持續服藥4周,目前收治4名符合高病毒量準媽媽,接受「懷孕B肝治療」,第1例新生兒滿1歲經追蹤體內HBS表面抗原已呈陰性。
-
2020-09-30 新聞.健康知識+
台灣孕婦缺維生素D 六成日曬不足、八成攝取不夠
每天出門上班前都擦好防曬,中午外出覓食時撐起洋傘,再走出辦公室時已是晚上。這是許多上班族女性一天的寫照,但這樣生活方式,卻也讓許多女性面臨營養不均的危機。國民健康署最新調查結果顯示,高達三到四成育齡及懷孕婦女缺乏維生素D,營養專家提醒,維生素D是身體可自行合成的,所以陽光曬夠是第一優先,曬不夠才需要靠飲食來補。國民健康署2016到2019年度的「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顯示,我國15至49歲育齡婦女缺法維生素D的比率為37.8%,2017到2019年「懷孕婦女營養狀況追蹤調查」則發現,20歲以上懷孕婦女維生素D缺乏比率為30.3%。從日照時間及飲食攝取量看,高達六成孕婦日照時間不足,也有高達七成五到八成的孕婦飲食攝取維生素D未達建議攝取量。輔仁大學營養科學系副教授駱菲莉表示,維生素D在營養學上屬於「條件式的必須維生素」,是身體可製造的,如果日曬時間充足,就不需要從飲食攝取。皮膚曬了太陽以後,身體會利用體內的膽固醇,透過肝臟和腎臟合作,把維生素D做出來,自己合成的維生素D能夠被身體完全利用,不會像飲食一樣有吸收率的問題。駱菲莉表示,維生素D就像是一種荷爾蒙,可以調節血鈣濃度,透過幫助鈣質從骨骼中釋放、促進腸道內鈣質的吸收,達到幫助血鈣濃度穩定的目的,避免抽蓄等神經肌肉問題。除非人很長一段時間完全不曬太陽,就需要從飲食攝取維生素D,因此才衍生出每天十微克這樣的建議量,很多國家設定的維生素D每日攝取建議量都不高,就是因為他是一種日曬為主要來源的維生素。國健署建議,每天上午10時以前或下午2時以後,陽光充足但紫外線非最強烈,可以不擦防曬,曬太陽10到20分鐘,身體就能合成足量的維生素D。如果多雲或陰天,時間可以稍微再延長一些。飲食方面可以適量補充魚類、雞蛋及強化維生素D之乳製品,不過駱菲莉提醒,乳製品有些有特別添加維生素D,有些沒有,購買時應閱讀營養標示。
-
2020-09-29 科別.消化系統
B肝母體垂直感染防疫仍有破口 雲林台大朝零破口邁進
國疫也是雲林縣病的B型肝炎,多年研究發現約有一半帶原者來自母親垂直感染,儘管生兒全面接種B肝疫苗,但仍有許多高病毒量母親,懷孕期間傳給嬰兒,為進一步防護,台大雲林分院引進母體防護療法,即在懷孕期間就接受藥物治療把關,最近4個案例中,已一例新生兒成功遠離帶原,令人欣悅。婦幼中心主任徐明洸說,B肝盛行時發現約有一半帶原者就由母體垂直感染,所以新生兒都須接種B肝疫苗,多年下來已把帶原率降至1%,後來又現約這些雖打過疫苗的嬰兒,仍有10.7%為慢性帶原,原因是母親為高病毒量(e抗原陽性)帶原者,徐明洸表示,為提升全面防護率,健保署對B肝病毒量高的孕婦,於懷孕滿27周後,健保給付使用B肝口服藥物治療 ,為避免產後停藥風險仍再持續服藥4周,以減少垂直傳染。台大雲林分院目前收治4名符合高病毒量準媽媽,接受「懷孕B肝治療」,第1例的新生兒已滿1歲經追蹤體內HBS表面抗原已呈陰性,第2例仍在追蹤,另兩例仍治療中。徐明洸說,研究證實,經孕期口服藥物治療,病毒傳染率由10.7%降到1.5%,有效預防母子垂直傳染;目前使用的藥物安全性高,對胎兒影響小,可安心服用。所以呼籲孕婦抽血產檢B肝檢驗若出現s抗原及e抗原雙陽性,最好接受「懷孕B肝治療」及產後追蹤,以確保安全。「雖是媽媽吃藥卻是治療孩子!」副院長陳健弘強調,「懷孕B肝治療」目的,主要是讓高風險的胎兒,在未出生前提早接受治療,能更有效防堵垂直感染風險。院長黃瑞仁說,雲林台大婦幼中心最近再延聘總院婦癌專家陳啟豪、許文瑋、邱為則、黃佳萱等4名醫師加入團隊,陣容更堅強,為雲林婦幼健康把關。
-
2020-09-28 該看哪科.婦產科
竹內結子猝逝/產後憂鬱突發難防 醫:第二胎風險更高
日本女星竹內結子疑輕生辭世,外界猜測可能與產後憂鬱有關。精神科醫師蕭美君表示,產後憂鬱跟一般憂鬱不同,可能前一天好好的,隔天就陷落,且第二胎風險較第一胎高。竹內結子在日本、台灣都有高人氣,今天被發現疑似自殺身亡,享年40歲。她生前結過2次婚,各生一個男孩,第二個兒子今年1月下旬才出生,外界因此推測,她會輕生可能與產後憂鬱有關。婦女身心健康權威、精神科醫師蕭美君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表示,有2成左右產婦可能產生產後憂鬱症,這是常見的產後情緒變化,但臨床發現,此疾在華人文化下常被忽略。蕭美君說,產後憂鬱的主要原因是體內荷爾蒙變化,尤其在產後更明顯。但因產婦產後生活變化、遭遇家庭、婚姻、育兒壓力,甚至也有婆媳問題,很多人因此直接將產婦的情緒視為外界壓力導致,忽略荷爾蒙變化的生理現象。很多人或許不解,產婦迎接新生命,理應歡欣鼓舞,怎麼會憂鬱;或明明前一天還好好的跟家人吃飯,怎麼隔一天就突發激烈情緒、甚至輕生。蕭美君表示,產後憂鬱跟一般憂鬱不一樣,當荷爾蒙擾動很劇烈,產後憂鬱可以突然間發生,上一秒好好的,下一秒突然發作,也可能一瞬間產生強烈自殺想法,「那是身體因素,不是心可以控制」。產後憂鬱的特質,蕭美君說,患者狀況可能時好時壞,病程拖得很長,有些人可能合併精神病症狀,如出現幻聽,有些媽媽會聽到聲音說「寶寶是惡魔」、「妳是惡魔」等,很多人不敢求助,以為是有心魔或「卡到陰」。蕭美君表示,根據流行病學統計,孕育第二胎的媽媽比第一胎風險高,顯示此疾並非新生媽媽才會遭遇。在產後2至3週可能就會發病,通常在產後半年內出現,但也有可能拖到一年才發作。就算度過產後憂鬱的嚴重階段,後續也增加焦慮、失眠等風險。產後憂鬱的高風險群,蕭美君表示,除了孕育第二胎的產婦,女性超過35歲以後荷爾蒙分泌下降,因此高齡產婦風險較高。此外,若懷孕前就有憂鬱症、睡不好、容易焦慮、個性壓抑者,或經前症候群嚴重者,也要注意。蕭美君說,台灣目前對產後憂鬱防治的政策可能較缺乏通盤的持續性,雖然孕婦手冊有相關資料,但臨床發現,孕婦幾乎不太會看,因多數在意小孩多於在意自身,導致孕婦身心健康容易被忽略。若借鏡國外經驗,蕭美君表示,因產後憂鬱症與荷爾蒙有關,國際從青少女階段就很重視相關的教育,協助少女們及早辨識身心狀況,認識風險因子,也有助降低突發的產後憂鬱風險。蕭美君說,孕產婦就算意識到情緒問題,可能也因對精神科藥物存有迷思,擔心傷害到寶寶而不願就醫、服藥。但焦慮的媽媽對寶寶的危害大於藥物,焦慮會增加孕育過動、自閉兒的風險,且有很多非藥物的治療可選擇,民眾應正確認知。防治產後憂鬱,蕭美君建議,孕婦產檢時應關注其身心狀況,且產後繼續追蹤;或新生兒健康追蹤時,小兒科醫師也可注意媽媽的狀況,若發現異常,可及早轉介。蕭美君說,很多女性害怕講出自身的焦慮,怕自己不夠堅強,會被笑話。但並不是「為母就一定則強」,每個人狀況不同,有些人荷爾蒙變化特別敏感,與意志力無關,也並非特別脆弱,民眾應正確認知,並給予孕產婦更多支持。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 ( 要救救我 )
-
2020-09-2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疫苗若問世...誰可以先施打?大陸衛健委這樣說
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經超過3,200萬例,日後新冠疫苗一旦正式問世,究竟哪些人可優先施打?對此,大陸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醫藥衛生科技發展中心主任鄭忠偉給出明確的施打順序,其中一線醫療防疫人員將優先施打。鄭忠偉25日在大陸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記者會中表示,預計到今年底,中國新冠疫苗年產能將達6.1億劑,明年可達到10億劑以上。不過,大陸藥廠「中國生物」早前曾表示,要獲得基礎免疫,未來新冠疫苗必須注射2至3劑,第1劑與第2劑間隔2至4周,第2劑與第3劑間隔4周。 因此,即便今年底大陸能順利生產出6億劑疫苗,仍然只有部分人可以打得到。對此,鄭忠偉稱,根據目前掌握的新冠病毒的一些特點,中國接種人群可分為高風險人群、高危人群和普通人群這三類。第一類為高風險人群,指一線醫療防疫人員、邊境口岸的工作人員以及農副產品和冷凍市場工作人員等;第二類為高危人群,包括老人、孕婦、兒童和有基礎疾病的人;第三類為普通人群。鄭忠偉表示,未來大陸新冠疫苗應按此人群分類,分層滿足接種需求。對於疫苗的價格,鄭忠偉說,以新冠病毒疫苗的公共產品屬性,其在中國的定價一定是在大眾可接受的範圍。 大陸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司長吳遠彬表示,中國疫苗研發工作總體上處於領先地位,目前已有11個疫苗進入臨床研究階段,其中4個疫苗已進入三期臨床試驗階段。大陸國家藥監局藥品註册管理司負責人楊勝表示,新冠疫苗上市前需要完成臨床前研究、一期和二期臨床研究,並通過三期臨床試驗證明達到相應的保護效力,證明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達到設定標準,還要完成商業規模生產技術驗證,建立可控的質量標準,證明擬上市疫苗具有可接受的安全性、明確的有效性和質量可控性。 楊勝指出,疫苗三期臨床試驗進展快慢受到很多因素影響,例如受試者人數、受試者入組速度、受試者中感染病例的獲取速度以及試驗具體結果等。 楊勝說,「我們將堅持依法依規,確保安全有效,採取『特事特辦』的原則,優化流程,無縫銜接,全力以赴,爭分奪秒,推動中國新冠病毒疫苗儘快上市。」
-
2020-09-25 科別.心臟血管
預防靜脈曲張有辦法?醫師傳授生活6處方
季節猛然進入秋天,但仍免不了白天的高溫襲擊!這時,待在家中休息避暑氣、吹冷氣避陽光曝晒,來度過假日悠閒時光多幸福;還能減少因為報復性出遊造成的人潮聚集,可以有效避免病毒傳播。 林口長庚醫院血管外科主治醫師柯博仁提醒,若長時間久坐、久臥或久站,都有可能增加靜脈血栓栓塞症的風險,導致下肢靜脈血栓,嚴重者可能需要截肢,甚至危及性命。 導致下肢靜脈血栓栓塞症的原因 血栓為一種凝結的血塊,其發生原因是因為日常的不良生活習慣,導致血管因慢性粥狀硬化造成狹窄,而在此粥狀硬化斑塊破裂處形成的血塊,就稱為血栓;另一種是血栓碎掉後形成的血栓子,會隨著血液循環在血管內到處行走。 若把身體裡的血管看成是一條條的高速公路,血栓就像路上的障礙物,造成血液堵塞,影響健康。 柯博仁指出,下肢靜脈血栓可分為兩種,一為常見的「靜脈曲張」,即是淺層的靜脈性栓塞炎;二為深層靜脈血栓,又稱「經濟艙症候群」或「空服員症」。部分病患發病初期無任何病徵,有些則會出現紅腫、疼痛、發熱等症狀。 他進一步說明,上述症狀時常發生於四肢,又以下肢較常見,由於無明顯表徵,常容易被忽視,等發現時已錯失黃金治療期。 深部靜脈血栓的典型症狀為單側下肢腫脹,部分患者有兩側下肢靜脈栓塞的症狀。 而長期久站或久坐者、中老年人、孕婦、血管受過傷者、腫瘤患者等,皆為深部靜脈血栓的好發族群。 若是下肢異常明顯腫脹,甚至出現胸悶、心跳加快、呼吸困難等合併症狀,表示血栓經由身體血液流至各器官,極有可能誘發肺栓塞、永久性血管阻塞,甚至危及生命。 如何治療下肢靜脈血栓栓塞症 臺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李任光指出,擔心自己患有靜脈曲張者,建議可至醫院進行血管超音波檢查或靜脈血流檢查。若症狀較輕微者,可用抗凝血藥物搭配彈性襪來治療。 他分享,由於大眾對靜脈栓塞疾病的意識薄弱,門診臨床常有急性下肢靜脈血栓患者,送至醫院時,下肢已嚴重腫脹,甚至發紫疼痛,嚴重者更會因腫脹壓力過大,導致動脈受阻、肌肉壞死。 李任光表示,對於症狀較嚴重之患者,除了常規的抗凝療程外,也有更積極的治療方式。目前,治療栓塞的方式主要分成三種。 1.傳統導管溶栓術:以導管進行藥物溶栓,治療時間較長且較多出血併發症。 2.超音波震盪導管溶栓術:局部麻醉的方式,以超音波的能量配合溶栓藥物來震碎血栓,住院天數較長。 3.PMT血栓清除導管:以機械性導管抽吸血栓,有效保護瓣膜,住院時間短,且術後併發症少。 預防下肢靜脈血栓栓塞症 李任光提醒,預防下肢靜脈血栓栓塞症,應謹記六大要點: 1. 增加日常活動量,適時起身走動。 2. 多喝水,降低血液的黏稠度。 3. 穿著舒適輕鬆的衣服,避免太緊的衣服阻礙血液循環。 4. 穿著醫療等級之彈性襪,減少靜脈擴張。 5. 平時保持運動習慣。 6. 控制體重,減輕下半身負擔。 (諮詢專家/林口長庚醫院血管外科主治醫師 柯博仁、臺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 李任光)
-
2020-09-24 科別.感染科
流感疫苗充足 疾管署:10月5日符合公費施打族群全可接種
衛福部疾管署署長周志浩今指出,政府機關今年共採購633萬劑流感疫苗,加上時程疫苗供應進度正常,10月5日起,全國所有符合公費施打的族群能同步接種。行政院長蘇貞昌今在院會當中,針對冬季流感疫苗施打狀況裁示表示,冬季流感即將來臨,加上新冠肺炎尚未趨緩,其他國家有同時感染的病例,請衛福部提高警覺,提早備妥防疫物資,如疫苗與抗病毒物資,且今年中秋連假後就會施打,也要加強宣導,多多鼓勵流感疫苗接種計畫的對象,像是中老年人、高風險慢性病患等等。蘇貞昌提醒,去年國人踴躍接種,醫療院所發生存貨不足,或是民眾排隊打不到疫苗的情形,今年衛福部針對疫苗的調度跟配送要提早因應,避免類似狀況發生。周志浩則在會後記者會補充指出,政府機關今年共採購633萬劑流感疫苗,今年時程疫苗供應進度正常,10月5日全國所有符合公費施打的族群全面開打,自費疫苗也有110萬劑左右,且所有疫苗都是最先進的四價疫苗,希望民眾踴躍施打。周志浩表示,疫苗接種可以預防40至60%的流感感染率,且能避免70%以上的重症死亡率,尤其今年還有新冠肺炎疫情流行,如果感染流感,可能會讓醫師多出釐清時間,如果先打了疫苗,避免這些困擾,醫師可以更快更準確判斷情況。衛福部補充資料表示,接種對象與去年度相同,包含50歲以上成人、孕婦、6個月以上至學齡前幼兒、學生及潛在疾病患者等,這次在10月5日起就能同步施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