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1 橘世代.健康橘
搜尋
吳若權
共找到
90
筆 文章
-
-
2020-07-20 橘世代.好學橘
73歲民間生態專家-退休後才開始學,門外漢變高手
「退休一定不要把自己關在家裡」,一名73歲八里的文史工作者、生態觀察者周先生,退休後從「盲人摸象」不了解生態,到處跑、到處學,至今觀察生態已經17年,現在聚焦淡水河口生態觀察,是東方環頸鴴的民間高手,儼然成為一番專業及事業。周先生目前除了自己有興趣到戶外觀察,也擔任荒野保護協會的顧問,提供八里挖子尾保留區相關經驗。他退休前在太太開的幼兒園幫忙,退休後自己找樂子,大約在17年前到十三行博物館擔任導覽志工,當時他會散步到挖子尾溼地附近,後來因為荒野保護協會在當地缺解說員,他就順勢觀察當地生態變化。他與荒野保護協會15年前,展開對挖子尾附近的水鳥「東方環頸鴴」地毯式觀察,看看每年巢位變化,一開始連鳥長什麼樣子都不知道,更不懂生態,且東方環頸鴴的資料也少,他就「盲人摸象」、一年一年摸索出來。他也會翻閱書籍,但認為找專家問更快,因此淡水社大、北投社大和八里當地等社團,哪邊有開課他就去上課,找螃蟹老師、鳥會老前輩討教,也參加紫斑蝶協會、原生植物協會,只要有心力,他就跟著往外縣市跑。他說,對生態知識就這樣一點點累積而來,笑說,「我年紀雖然大,但還算新秀」,因此遇到的專家也熱心傾囊相授,他將頂著大太陽勤跑戶外,當作運動。雖然荒野保護協會調查人員來來去去,他一待就15年,一開始每年6到8月觀察,熱得半死,8月也觀察不到巢數,就按照雛鳥的時間往前推,一路推到現在3月開始蹲點,這10多年累積的知識,更了解鳥類的習性,雖然不是學者出身,但也是專家了。他說,「沒人是天才,要一直學」,生態每年都在變化,像現在要蓋淡江大橋,又要加入思考不同變因,不斷學習也是他認為觀察生態有趣的地方。他也大量吸收網路、電視及書籍上關於生態的知識,再加上親眼所見,對八里當地的生態有自己獨到見解,他說,只要體力還行,就會繼續當個快樂的觀察家。【熟齡精選延伸閱讀↘↘↘】。82歲還在學!工程退休轉農業,人人稱他「可可爺爺」。好歌喉一唱80年-不識字的8旬嬤,把家鄉記憶哼成曲」 橘世代FB立即按讚! 張曼娟:「我正經歷一場關於「老」的學習」、于美人:「保有追求快樂與相信日子,才是人生最重要力量」、吳若權:「人不可能不怕老,學會接納怕老的自己,就能對生命更加安心自在」,當一個不等「老」的橘世代,讓自己生命豐富跟得上時代!>>【立即加入】
-
2020-07-18 橘世代.健康橘
「我是醫師我得癌症」 名醫林肇堂抗癌7年 學會正面看世界
被視為超級人生勝利組的消化道名醫林肇堂,時任台大醫院副院長,因為健康檢查發現極為罕見的胸腺癌,從此被撞離原本的生命軌道。「當我從雲端掉下來,我再也不是你看到的醫師。」醫師也是人,我也是病人,我也會恐懼,我也會不知道怎麼辦。抗癌7年,如今,我學會正面看待世界。「我是醫師我得癌症」一書深度採訪了12位名醫與公衛權威,他們或在臨床照顧病人,或在海外醫療團服務,或在深山海濱小鎮裡義診,或在擘畫國內醫療政策,或在致力提升全民公共衛生,在醫界的領域各有擅場。他們是,台大權威林肇堂醫師、失智權威劉秀枝醫師、仁醫陳愷鴻醫師、無菸餐廳推手韓柏檉教授、不孕症名醫林禹宏醫師、肝臟移植專家林俊昌醫師、心身醫學領航者陳冠宇醫師、海外醫療團長廖學聰醫師、產科名醫陳樸、後山家醫守護者陳淑媜醫師、大砲衛生署長楊志良、健保局創局總經理葉金川。良性變惡性 台大群醫也驚訝林肇堂罹患極為罕見的胸腺癌,初發現時,連台大群醫都認定為良性腫瘤,卻發現是混合兩種癌細胞的惡性腫瘤,一邊有神經內分泌癌細胞,另一邊是鱗狀上皮癌細胞,預後極差。他不放棄地尋訪海外醫師意見,二周內連動兩次手術,除癌務盡。然而,短時間之內的衝擊力道,讓他幾乎承受不住。信科學實證 每年做全身健檢如今癌後7年,他沒有猶疑地答說,人生永遠是一條單行道,只能選擇當機立斷。但不是草率地做出決定,要相信科學證據,信任專家,把握現有的知識,然後就順其自然,等待結果。如今,他每年接受一次全身健康檢查,每半年做一次胸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如果有一天回診,發現癌症復發或是已經轉移,我會很難過,但是不會驚訝,因為我已經準備好了。」原本醫師說只剩下半年,不僅度過5年存活期,如今到了第7年,女兒成家、又有了3個孫子,一切已經安排妥當。自喻自己是「生性多疑」的醫師,林肇堂提供獨門的抗癌方法,包括藥物抗癌、飲食法、運動法。根據醫學期刊的研究,指出低劑量阿斯匹林(Aspirin)、Metformin、他汀類降血脂藥(Statin)、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都是有科學證據的日常抗癌保養藥。吃豐富早餐 每日萬步不偷懶身為國際消化道權威,林肇堂的防癌飲食策略是,降低蛋白質攝取,增加蔬果攝取。早餐吃得豐富,必然會準備優酪乳、優格、麥片丶麵包等;午餐通常不吃便當,多吃自己準備的饅頭、水果等簡單食物。此外,應酬前他會先吃一盤燙蔬菜,餐敘中面對美食,通常只吃到7分飽,剩下的重磅料理打包回家。林肇堂並維持每日萬步的運動,隨身帶著計步器,常在台北地下街走路。如果一天沒有走到足夠運動量,晚上會再出門走一走。他說,最新研究證實,有固定走路習慣比沒有走路習慣的人健康,最佳數字是一天走7500步就夠了,多走也不會更健康。不是走得愈快愈好,因為老年人走太快容易發生意外。書名:我是醫師我得癌症,290元定價哪裡買?:udn買東西、博客來|熟齡精選延伸閱讀。妹妹還沒退休就罹癌去世 江育誠:「愛要及時,遺憾有什麼意義?只是永遠的痛」。日本國民媽媽離世前的最後採訪:我不記得自己曾對抗病魔 橘世代FB立即按讚! 張曼娟:「我正經歷一場關於「老」的學習」、于美人:「保有追求快樂與相信日子,才是人生最重要力量」、吳若權:「人不可能不怕老,學會接納怕老的自己,就能對生命更加安心自在」,當一個不等「老」的橘世代,讓自己生命豐富跟得上時代!>>【立即加入】
-
2020-07-18 橘世代.健康橘
70歲仍像名模! 陳淑麗靠一張椅子練出好體力
70歲的資深藝人、終身志工陳淑麗,隨手拿了張椅子,做起整套辦公室瑜伽,「先躺在地上,把雙腳跨進椅背中央,往上勾住椅背,身體弓起,這樣就是相對安全的橋式,你看,這樣背部整個就能伸展開來,很舒服的…」。換個姿勢,她喬好椅子與牆壁的距離,「這很簡單,身體靠在椅背坐穩,把雙手向後舉起碰到牆壁,這時候背部就自然地往後挺…」。現場採訪的記者忍不住開始找尋椅子想要跟著做。志工趴趴走 練瑜伽增體力15分鐘後陳淑麗才緩緩的結束這堂瑜伽課,「我學瑜伽30多年了,當老師也10多年,會練瑜伽其實是為了要練體力,因為志工需要大量體力支撐。」「30多年前,我開始跟著孫叔叔當志工,當時我們倆就分工合作,大場合演講就他去,我就去小場合,每天東奔西跑需要很大的體力,就開始想要運動健身,有人推薦我去打高爾夫,可是當年就有環保團體抨擊高爾夫球場已飽和,不能再開發破壞水土,心裡就覺得不妥,自己是志工,怎麼可以為了健康而破壞環境呢?」這個念頭一直縈繞心頭。印度考證照 證實自己也行後來,陳淑麗放棄打高爾夫,轉而嘗試有氧運動,有一天她到有氧教室看見有人練瑜伽,可是當年瑜伽被妖魔化,覺得一旦踏入就會走火入魔,始終覺得害怕,直到被信任的朋友帶進門,才開始對瑜伽重新認識,她笑笑地說,「我開始上第一堂瑜伽課,老師就問我要不要來當老師,我心想『我已經快50歲,怎麼可能教人呢?』。」直到20多年前看到新加坡國寶瑜伽大師許哲的故事才開始轉變,許哲在67歲開始學瑜伽,80多歲當瑜伽老師,「看到許哲年紀這麼大還能教瑜伽,這讓我覺得自己好像也可以當老師。」為此,她還跑到印度考瑜伽證照,證實自己有這樣的能力。很少人知道陳淑麗已經70歲了,但她的身材還維持著跟名模相當的體態,或許瑜伽是維持逆齡的方式之一;但心態的調整才是魔法棒,尤其「志工」的身分,就像是命運轉盤,輪盤一轉,變了性換了身。志工助省思 老菸槍終戒了志工身分不只讓她開始省思感恩,改善了母女關係,也開始持續至今的心靈環保旅程,還讓陳淑麗把「菸」戒了。董氏基金會菸害防制中心主任林清麗透露,大約35年前的耶誕夜前後,阿麗姐有了重大決定—「戒菸」,為何稱是重大呢?其實,在孫越叔叔戒菸成功半年後,就常對著陳淑麗說,「阿麗啊…把菸戒了吧!」但陳淑麗都說,「這是我唯一的興趣了,就讓它(抽菸)帶我進棺材吧!」她總認為自己當志工後,生活物欲愈減愈少,連妝都懶得畫,唯有「菸」這把雙面刃,讓她左右為難。受日本教育的媽媽,年輕時看著抽菸的女兒,曾經爆氣大罵「不良少女」。媽媽再怎麼叨念也改變不了她的決定,但在孫叔叔也加入勸說行列下,陳淑麗確實開始思考未來的人生可以怎麼過。有天早上她起床後,認真的想「是不是該戒菸了…」,想著想著她就抽了4、5根菸,突然間,陳淑麗就醒了,就這樣,視「菸」如命的陳淑麗把壞傢伙給丟了。從名模轉戰藝人當演員、主持人,再到志工,隨著身分轉換,心態也跟著轉,讓自己愈活愈逆齡,採訪一結束,人稱「阿麗姐」的陳淑麗,又趕快拿著放大版的通訊錄,開始打電話給好友們,請他們幫忙「戒菸就贏」的活動宣傳。人生70才開始,在陳淑麗身上完全印證。|陳淑麗系列延伸報導。「人生70 有一半在做公益」陳淑麗:看淡生死沒遺憾。陳淑麗談母/從一言九頂到I love U,媽媽的珍貴禮物 橘世代FB立即按讚! 張曼娟:「我正經歷一場關於「老」的學習」、于美人:「保有追求快樂與相信日子,才是人生最重要力量」、吳若權:「人不可能不怕老,學會接納怕老的自己,就能對生命更加安心自在」,當一個不等「老」的橘世代,讓自己生命豐富跟得上時代!>>【立即加入】
-
2020-07-15 橘世代.好學橘
LINE版「臉書社團」 想聊劇、找山友line幫忙揪同好
在台灣擁有2,100萬用戶的LINE,不論是LINE訊息、群組或官方帳號,早已充斥在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6月底在台灣上線的「LINE社群」是全新的公開網路聊天室,最多可以開放5,000人即時群聊,而且依照主題分門別類,可以快速找到與自己志同道合的同好。LINE「社群」與LINE「群組」有何不同?LINE群組通常都是親朋好友、同事、老師與家長共組,一個群組上限為500人,但沒有管理員機制,如果沒人邀請也無法主動加入。而「LINE社群」類似臉書社團,提供3種加入方式,依管理員設定而定,包括任何人都可以直接加入、須輸入參加密碼、須管理員核准等,管理員也可公告聊天室版規。包括iOS與Android手機用戶更新LINE至10.8.0以上或最新版本,點開LINE聊天畫面的右上角「+」圖示,就可看到社群選項,點選進入後就可看到小編精選聊天室。另外還有分類主題,包括興趣、運動健身、寵物、美食、旅遊、家庭親子、健康、學習等,種類非常多元,就連討論追劇的都有,每個聊天室的名稱下方都有簡介與成員人數,如果有問題想要發問也能快速找到適合的聊天室。每次加入「LINE社群」聊天室時都可自行設定暱稱與個人頭像,不會與LINE ID相同。「LINE社群」也支援電腦版使用,電腦版須更新到6.0以上版本或最新版本,並且先在手機上執行加入社群的動作,成功加入後就可使用電腦版繼續聊天或回覆。如果想要自己建立LINE社群,LINE已分批釋出這項功能,預計2020年底前就可讓全台用戶都能自建社群。為了提供更安心的聊天環境,「LINE社群」公布了6大項禁止事項,包括:1.禁止在聊天內容中揭露個人LINE ID(如果是官方帳號的ID沒關係)。2.禁止在LINE社群中溝通與「有單獨會面意圖」的所有對話。3.禁止傳直銷相關討論。4.禁止暴力、血腥、色情、恐怖等「有害兒少身心健康」相關討論及內容。5.禁止菸(包括雪茄、電子煙)、酒、檳榔相關討論。6.禁止任何違法行為。其中特別要提醒大眾注意的就是「LINE社群」是公開網路聊天室,所以並沒有點對點加密機制。切記千萬不要在聊天內容公開或以各種形式交換個人身分、電話、地址、帳號等相關個資,並避免私約碰面、交易買賣等行為,務必提防受騙與危險,這也是參加各種網路聊天室、社團、粉絲團都要謹記的事項。【更多3C精選延伸閱讀↘↘↘】。回到17歲!懷舊青春熱血遊戲App 殺時間又療癒。眼花看不清楚?「LINE字體放大」拯救你的視線 橘世代FB立即按讚! 張曼娟:「我正經歷一場關於「老」的學習」、于美人:「保有追求快樂與相信日子,才是人生最重要力量」、吳若權:「人不可能不怕老,學會接納怕老的自己,就能對生命更加安心自在」,當一個不等「老」的橘世代,讓自己生命豐富跟得上時代!>>【立即加入】
-
2020-07-14 橘世代.健康橘
沾醬食物NG!預防三高,實用4大招立刻學起來
不良的生活習慣容易無形中造成我們所謂的三高,而三高又是什麼?人們常說的三高即為「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這三種慢性病是人中年後常見的疾病。看不見的敵人殺傷力總是最強,讓我們好好了解三高原因以及定義,趁早預防更勝於治療!高血壓的定義一般人正常的血壓為收縮壓120mm毫米汞柱以下或舒張壓80mm毫米汞柱以下,當收縮壓介於120~139mm毫米汞柱或舒張壓介於80~89mm毫米汞柱時已經達到高血壓的警示區。雖然對身體的影響並沒有那麼大,此階段也無需藥物控制,但是若不留心極有可能不小心就進入高血壓第一第二期的階段。第一期高血壓(輕度高血壓):收縮壓為140-159mm毫米汞柱或90-99mm毫米汞柱,即為進入第一期高血壓階段。第二期高血壓(中、重度高血壓):收縮壓為160mm毫米汞主含以上或舒張壓為100mm毫米汞柱含以上,即為第二期高血壓。高血壓容易引起眾多疾病,中風(腦血管疾病)、冠狀動脈疾病、心臟衰竭……等等。患有高血壓的患者罹患這謝慢性病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很多。高血糖的定義人的胰臟會在進食後分泌胰島素,調節身體裡的血糖濃度,當胰島素分泌不足或功能不良時,會造成身體內的血糖過高,即為高血糖族群,高血糖可能為囊尿病的前身,因此絕不可忽視。人體所攝取的糖分無法完全被妥善運用,無法直接利用葡萄糖的狀況下身體必須從脂肪中攝取能量,脂肪代謝的不完全形成酮體,造成酮體中毒和發展成高血糖高滲透壓症候群。高血脂的定義人的血液中,血脂包含膽固存和三酸甘油脂。膽固醇高於200mg/dl,三酸甘油脂高於130mg/dl 即被定義為高血脂症。又是為什麼會造成血脂過高?大部分都是過度的攝取總熱量以及脂肪和飲酒過度都易使血脂過高的狀況發生,罹患高血脂後容易併發高血壓高血糖等另外兩高身體問題,腦中風、甚至到至心臟病的產生,是不容忽視的一大身體警訊!實用4招 預防三高為了預防或控制三高,除了藥物之外,最根本可以從飲食以及運動做起!三高飲食控制其中的重點之一為(1)減少油炸物的攝取,以避免血脂的升高。(2)平常需沾醬料的食物也可降低食用頻率,醬料中的油脂和糖分更是高的可怕,減少攝取後不只血脂、血糖問題相對也可達到改善。(3)多攝取高纖食物,不但可以增加飽足感,相對的熱量也比一般食物來的低,同時也會減緩飯後血糖上升的速度。(4)適量的運動對於預防三高也非常重要,每周保持固定的中度運動,對於降低血壓有偌大的幫助!維持長期的運動可以增加肌肉以及血管的彈性,預防血脂過高堵塞血管造成種中風或引發心肌梗塞等相關症狀。了解三高原因後,及早的預防以及飲食的控制和保持良好的運動習慣都對身體有很大的幫助,除了外表可以保持好看的體態,身體裡面也保持健康的狀態,避免三高問題,人生幸福觸手可及!引用出處:高血壓分類表、高血壓六大併發症、糖尿病衛教之高血糖急症、高血脂症三軍榮總、三招輕鬆對抗三高 醫學專欄 本文轉載自《 SuperFIT 極 度 塑 身》【關於健康生活大小事↘↘↘】。膽固醇也有分好壞!醫師提醒:膽固醇不是越低越好。有圖/別讓「骨質疏鬆」摔壞生活,跟著治療師練骨力 橘世代FB立即按讚! 張曼娟:「我正經歷一場關於「老」的學習」、于美人:「保有追求快樂與相信日子,才是人生最重要力量」、吳若權:「人不可能不怕老,學會接納怕老的自己,就能對生命更加安心自在」,當一個不等「老」的橘世代,讓自己生命豐富跟得上時代!>>【立即加入】
-
2020-07-14 橘世代.好學橘
從「叛逆者」變「送行者」,一場告別式翻轉16歲少女的人生
年僅26歲,卻有11年殯葬經歷,外表甜美的許伊妃,從小叛逆反骨,像隻刺蝟,赴日留學後成為台灣首位日方認證的送行者,她學會藏起刺,學會尊重,學會自處,甚至學會撫慰人心。年紀輕輕的許伊妃,2016年在臉書寫了「做工不丟臉」、「最小的家屬」兩篇文章,獲得網路13萬人感動按讚,讓她從此多了一個新身分:作家,2017年出版《黑暗中,我們有幸與光同行:20個以溫暖道別、感受生命重量的故事》一書。今年又寫了一本剖析自己的新書《把自己變成光:走過「死亡」,「生」便有了意義,台灣第一位日方認證送行者不得不說的生命故事》。2018年,她拋下一切前往日本納棺學院進修,翌年,她成為台灣第一位取得日本認證的送行者。對殯葬禮儀流程感興趣 家人越反對越想做16歲,正是二八年華的年紀,同齡的孩子約莫在念高一,甚至不少人從來沒有打過工,當時在念夜校的許伊妃,卻選擇加入殯葬行列,成天出沒在殯儀館。「我不是一個按部就班、很聽話的那種小孩,雖然也曾在咖啡廳、服飾店打工,但都做不久,我就想做一些比較特別的工作。」許伊妃笑說,當時,一心想找「很特別」的工作,如果不是殯葬業,大概就剩酒店妹了,剛好親戚小孩過世,她參與了告別式,對整個流程產生興趣,便決定選擇殯葬業,她認為,當年的自己不是因為有什麼了不起的抱負,只是想追尋特別的存在,而且,家人越反對,反骨的她就越想去做。會成為如此叛逆的孩子,許伊妃有她傷痛的過往。從小,她出生於一個相當富裕的家庭,和哥哥姊姊都是貴族名校的學生,卻因父母欠債千萬,一夕之間,從透天厝搬到老公寓,討債人士紛紛上門糾纏,父母從爭吵變成離婚,他們3個小孩選擇跟著阿嬤生活。家庭發生驟變的那一年,許伊妃年僅4歲,但她卻承接了大人們的情緒,記得所有發生的一切細節和改變,「不是爸媽不要我,是我把他們扔了!」幸運的是,隨著許伊妃的父親努力把債務還清,母親離家1年後又回到孩子身邊,許伊妃在個性叛逆、張牙舞爪的同時,也感受著父母的懊悔和補償,在一次次的對抗和對話之後,許伊妃在書裡寫下這段話:「謝謝上天,讓我在你健康的時候就後悔,讓我還有時間去道愛、道歉、道謝!」薪資高出同學3倍 赴日留學更懂尊重投身殯葬工作的她,剛開始只是做一些打掃、端茶水、燒金紙、遺體化妝等打雜工作,許伊妃也不諱言,薪資比起其他同學大概高出3倍,「但我們所付出的時間、體力和精神上的壓力,也高出其他工作至少3倍」。工作幾年後,一心想要進入日本納棺學院學習的許伊妃,幾經波折終於開啟了她的留學夢。在日本留學,不僅讓許伊妃學到納棺的知識和文化,也改變她許多想法。「以前我常會在網路上寫工作上遇到的真實故事,還會明目張膽地配上經過處理的照片,當時常常被其他殯葬業者攻擊,說我消費死者,現在幾乎所有殯葬業者都在寫,我反而比較有顧慮。」許伊妃說,在日本學到對遺體和家屬的尊重,「真相永遠是屬於家屬的!」「我一開始不能接受,覺得自己只是想寫文章,讓世人把握和親友相聚的時光,不要徒留遺憾,那些罵我的人只是見不得我好。但日本納棺學院的老師告訴我,『如果妳想表達的意念,家屬沒有接受到呢?』『為什麼家屬需要被妳的文章一次次地提醒傷痛呢?』我才赫然發現,我的作為是不對的,並沒有真心為家屬著想。」許伊妃說,現在她即使寫文章,也會調整故事內容,家屬看到也不會知道是他們的故事。對家屬心理輔導 收到答謝感觸深日本納棺學院畢業後,許伊妃在當地工作1年左右,因為簽證到期,便回到台灣,和朋友開立已有20年資歷的禮儀公司合作。出第一本書之前,許伊妃曾因憂鬱症發作,又受到每天處理殯葬事務所接受到的負面情緒影響,她曾經整整2個月無法工作,被調職到一個完全沒有產能的職位。「透過出國旅遊、閱讀或是寫文章,讓文字打包情緒,我也好好趁這個機會剖析自己,也研究家屬們的悲傷心理,所以我現在的工作比較偏向家屬的心理輔導,針對家屬茫然不知所措的心情、不理解治喪流程的慌亂,或是家屬之間的情感溝通糾結等,都由我一人來面對處理。」許伊妃說,通常這個工作是禮儀師一人要完成,但禮儀師工作太繁雜,在台灣願意找專人來負責這一部分的禮儀公司實在很少見。今年才26歲的許伊妃,卻擁有11年的殯葬事業經歷,其中讓她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發生在3年前的某一天夜晚。「基本上,台灣有個不成文的觀念,只要殯葬儀式結束,家屬離開殯儀館,是不可以再回頭的,除非他們不忌諱,或是東西忘記拿、錢算錯了,總之,復返的原因都不會是太好。」許伊妃說,那天白天忙了很多場告別式,不停地收拾靈桌,突然眼睛餘光瞄到有人朝她的櫃台靠近,她抬頭一瞧,發現是上午場次的家屬,許伊妃心裡七上八下,想說不知道是不是誤丟了家屬的東西,沒想到,家屬站在她的面前,對她深深的90度鞠躬,眼眶泛淚地緊握著她的手說:「阿公說謝謝妳,這一切還好有妳。」「我當下徹底感覺到我常說的『力量』,原來是真實可以感受得到的,她那句話和動作是我很大的鼓舞力量。」談起憂鬱的過往和所承辦的治喪案例,甜美笑容下的許伊妃藏著老靈魂,對所有人的感受,她顯然都放在心上,用字遣詞字字斟酌,尊重生死,敬重人性,這個期許把自己變成光的女孩,在一次次送走離開的魂,撫慰在世的人之後,她所散發出來的光芒,越來越讓人感到溫暖。本文轉載自《Money錢》【關於更多生命故事↘↘↘】。于美人預想生命退場 不用孝道勒索兒女 。郭慧娟:引進死亡咖啡館聊生死 正面看待人生最後一哩路 橘世代FB立即按讚! 張曼娟:「我正經歷一場關於「老」的學習」、于美人:「保有追求快樂與相信日子,才是人生最重要力量」、吳若權:「人不可能不怕老,學會接納怕老的自己,就能對生命更加安心自在」,當一個不等「老」的橘世代,讓自己生命豐富跟得上時代!>>【立即加入】
-
2020-07-11 橘世代.好學橘
讓自己重新誕生一次 風潮音樂楊錦聰:「我渴望80歲時站上伸展台。」
「如果我沒有在40歲有這些探索的話,我今天不可能有這麼寬廣的生命。」60歲這年回首過去20年的運動路,楊錦聰在白板上畫出了人生40出現的「分岔點」,讓他從「工作」的唯一道路,發展出向內探索的蘇菲旋轉和舞蹈、向外探險的身體活動,成為人生三足鼎立的支撐點,「如果有一天公司真的發生了什麼事、受了什麼影響,因為我的人生有很多隻腳,不會少一隻就被擊垮。當初會害怕失敗,是因為只要公司垮了,我的人生就完蛋了。那時候楊錦聰的價值建立在『我是風潮音樂老闆,我建立了它,大家都很肯定。』所以當公司倒了,我什麼人都不是。」曾經紛亂、曲折的歧路小徑,而今回頭望,成了道路清晰的人生花園。楊錦聰說,他40歲讓自己重新誕生一次,他發現,「身體律動」是他經驗人生最好的方式;他建議,每個人的人生都要找到兩種運動,一種是讓你全然投入、忘我、忘卻煩惱的;另一個是可以達到肌力訓練效果的。聽完楊錦聰的故事,問他未來20年的人生想像,他秀出一張同事們幫他合成的照片,是個體態精實的老先生,換上楊錦聰的臉:「我渴望80歲時站在伸展台上。」他想像自己走起路來是優雅、有風,身旁的朋友都為他鼓掌。他一邊描述一邊在辦公室微笑走起來。其實,60歲的楊錦聰,舉手投足的從容自信,已經像是站上伸展台了。風潮音樂 走不一樣的路風潮音樂創立於1988年,以出版傳統器樂、宗教、原住民、親子兒童、心靈、大自然等多元類型音樂為主。雖然沒有追求「大眾流行音樂」市場,風潮音樂卻創下百萬張銷售量,得過53座金曲獎,更6次入圍葛萊美獎等。在台灣音樂產業大受數位衝擊的年代,風潮音樂以多年來致力自產內容,獲得許多國外授權,近年更發展親子音樂劇、世界音樂節等實體活動,反而走出獨特的道路。目前最大活動是每年10月承辦的「世界音樂節@臺灣」(今年因疫情,許多國家音樂團體無法前來,因而取消),這是愛作夢的楊錦聰多年的夢想。鄉下長大的他,兒時最幸福的記憶是村莊建醮拜拜時,台上演著歌仔戲、布袋戲,台下小孩跑來跑去,玩玩紙牌打打彈珠,「那是我覺得鄉下最美的場景。」因此,他辦了世界音樂節,將音樂的、國際的元素帶入這個大型遊樂場中,有的是父母帶著孩子、有的是三代同遊,坐在草地上聽著音樂,逛逛攤位吃吃美食,體驗音樂的美,把他童年的美好場景復刻給下一世代的孩子。【延伸閱讀↘↘↘】。出生就和奧運很有緣!體育人的浪漫,要為奧運寫本書。若樹若魚楊錦聰 人生要找到的2種運動 橘世代FB立即按讚! 張曼娟:「我正經歷一場關於「老」的學習」、于美人:「保有追求快樂與相信日子,才是人生最重要力量」、吳若權:「人不可能不怕老,學會接納怕老的自己,就能對生命更加安心自在」,當一個不等「老」的橘世代,讓自己生命豐富跟得上時代!>>【立即加入】
-
2020-07-11 橘世代.健康橘
若樹若魚楊錦聰 人生要找到的2種運動
這次拜訪風潮音樂的創辦人楊錦聰,卻不談音樂,是要說運動的故事。採訪開始,楊錦聰說他上周上了第一堂芭蕾舞的課,下周要去學自由潛水。一邊說一邊展開雙手,示範了芭蕾讓他感受身體無限延伸的姿勢。35歲高峰伴隨焦慮 禪七靜心難楊錦聰今年60歲,2、3年前才開始「刻意」運動,卻是衝浪、馬拉松、拳擊樣樣來,看似什麼極限運動都做,楊錦聰卻說自己並非「運動咖」。生活與運動緊緊相連,真正的原因是「我需要透過身體去體驗,這是我的道路。」許多人對楊錦聰58歲才開始衝浪、60歲才學習自由潛水感到敬佩,但楊錦聰說,「對我來說最難的是蘇菲旋轉,那是20年前。」楊錦聰28歲創立風潮音樂,35歲時,幾乎是風潮最成功的時期:員工多、營收好,卻也是楊錦聰壓力最大的幾年——他害怕失敗、無法在生活與工作中尋求平衡,焦慮到得靠藥物入眠。因此他去進修企業管理課程、去卡內基上課,但效果有限。也曾去佛教聖地打禪七、去尼泊爾參拜仁波切,試圖找尋心靈平靜,才發現,「我從小就很好動的人,安靜形式對我來說沒有用。」這些幫助了許多人的方法,楊錦聰都沒有「相應」。與蘇菲旋轉相遇 40歲鬆開恐懼大約40歲那年,楊錦聰在印度遇見「蘇菲旋轉」,那是源自伊斯蘭蘇菲教派的儀式,一種透過旋轉達到靜心與冥想的古老技巧。楊錦聰第一次看見一群人跳旋轉舞,深受當下寧靜、放鬆、柔靜的氛圍感動,跟著轉了起來,轉一圈就跌坐在地上、頭暈、想吐,他挫折湧上:「為什麼才一圈就跌倒?」隔年楊錦聰再去印度,再度跟著轉,這次兩圈跌倒。但是心底比挫折感更大的是渴望:「我要經歷這個(旋轉的感覺)!」於是開始學旋轉舞,接著連續好幾年,楊錦聰都去土耳其和一群托缽僧一起跳旋轉舞、一起生活。後來楊錦聰才明白,蘇菲旋轉看似一直動,卻能帶給人莫大平靜,而且那種平靜不是個人的,「你感覺有一群人支撐著你,如果你是一棵樹,你在森林裡,整個森林都是支持你的場域。」楊錦聰接著說,旋轉的另一個心法是「let it go」,「你要學著鬆開,鬆開恐懼,對未知的恐懼、摔倒的恐懼。」因為旋轉,他回到猶如赤子、無所畏懼的狀態,意外地舒緩了在事業經營上的焦慮。今年因為疫情,各行各業都受波及,許多朋友看見楊錦聰仍自在輕鬆,問他:「風潮都沒有受影響嗎?」楊錦聰說,有啊,但他已經不再是從前那個害怕失敗的風潮音樂創辦人,而是能夠隨心所欲轉換頻道,不執著於做得不夠好的部分,可以馬上思考如何做更好的楊錦聰了。從「渴望」出發的運動 60歲更寬廣兩年前,楊錦聰從旋轉、瑜伽這類柔性、向內探索的靜心活動,轉向衝浪、三鐵等需要極大體力的探索運動。那時正逢風潮音樂30周年,楊錦聰開始思考風潮的「下個30年」,心裡浮現了強大的想望:「我要見證風潮的60周年!」(那時已經88歲了),而同時,他看見父親退休後因為沒有運動,肌肉大量流失,於是刻意開始做能夠訓練肌力的運動。同樣是投入需要極大體能的運動,很多人除了健康因素,更享受挑戰不可能的征服感,但楊錦聰不同,他的每個運動都是從內心的某個「渴望」出發——渴望在水上滑行,所以學衝浪;渴望像魚在大海裡優游,於是學自由潛水;渴望像老鷹無邊無際自由飛翔,因而去旋轉,「我想要去活出比人的意象更寬廣的世界,像魚一樣、像鳥一樣,延展的、寬廣的。」這些看似從身體直覺感受出發的運動,除了使楊錦聰的體能更好、看起來更年輕外,也給了楊錦聰的事業某些回饋。例如他在跑步和馬拉松過程中,培養了意志力以及自我鼓舞的能力,例如衝浪教他如何面對挫折。還有,因為喜歡跑馬拉松,楊錦聰聯繫上每年秒殺的「田中馬拉松」負責人,為2019年的活動邀請了幾個音樂團體演出,辦了「選手之夜」,隔天清晨,選手起跑前還有樂團現場演奏。「今年第二年,我們要做主題曲,要把選手之夜擴大,希望第三、第四年可以做馬拉松音樂節,售票的。這是願景啦。」楊錦聰不僅談運動充滿了熱情,連論及工作也像在說夢想。楊錦聰3建議 投入屬於自己的運動第一步:敞開的態度、廣泛的探索。每個人都不會一開始就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利用退休之後,或是晚上時間去參加登山、跑步、瑜伽等多種運動。第二步:聚焦,選擇其中一項。找到那個會讓你全然投入、渾然忘我的運動。第三步:透過身體記憶美好的感覺,去「活出來」,這樣會比較有熱忱,過程的困難比較不會成為負擔。【延伸閱讀↘↘↘】。讓自己重新誕生一次 渴望80歲 站在伸展台。人生像長跑—每次離開原地,都讓我累積成不同自己 橘世代FB立即按讚! 張曼娟:「我正經歷一場關於「老」的學習」、于美人:「保有追求快樂與相信日子,才是人生最重要力量」、吳若權:「人不可能不怕老,學會接納怕老的自己,就能對生命更加安心自在」,當一個不等「老」的橘世代,讓自己生命豐富跟得上時代!>>【立即加入】
-
2020-07-10 橘世代.健康橘
照顧者也會生病,別把自己當「超人」!
「針對疾病照護,營養知識是照護者的一大挑戰!」中山附醫家醫科醫師陳欣湄從臨床經驗分享,許多患者及照護者沒意識到營養問題,使得治療打折扣,無形中照護者需要花費更多心力在照護上,導致照護者身心俱疲。因此,在照護的旅途中,照護者應掌握三大關鍵:患者疾病的控制目標、患者的營養照護知識、掌握自身的身心狀態。讓營養為照護帶來轉變陳欣湄說,疾病的營養知識複雜且困難,吃錯或不吃夠都會影響疾病狀態,照護者需要花許多心力來理解。醫師分享到,門診曾收治一名規律用藥的腎病患者,聽信網路謠言以為多吃蔬果對腎病有益,某天因為急性心跳驟升和胸悶,急診就醫,才發現高血鉀症,反而導致疾病惡化;在醫院中也常遇到許多癌友承受不了治療時噁心、嘔吐、食慾不佳的副作用,照護者也會因為心疼患者而不願勉強他進食,甚至要求醫師替病患以注射點滴取代正常營養,但長久下來,用藥物取代營養對病患非常不利。陳欣湄從臨床問診經驗中發現,照護者在面對患者的營養問題時,多半不知道如何做;即便面臨營養不均,導致病況惡化,也不知道如何因應。事實上,只要在醫護認同的營養原則下,進行食物或營養品的轉換或補充,就能夠解決營養問題。陳欣湄舉例,有些高齡患者牙口不好、長期食慾不振,導致體重快速下降,若勉強他進食,可能幫助不大。此時,若選擇合適的營養品,就能快速幫助患者補充營養,增加體重,更能提升患者病況、情緒,服藥順從度,進而降低疾病照護難度。因此,面對患者的飲食、營養問題,照護者應與患者多加溝通,並轉換營養攝取的方式,取得治療、營養間的平衡,才是幫助患者整體治療過程更加順利的不二法門。照護者別忘了,自己也是會生病的!照護,從來就不是簡單的事。照護者除了照料患者的生活起居、了解疾病控制目標、營養知識外,更得付出自己大部分的時間,扛起照護的責任。就算再有三頭六臂,長久下來,照護者自己的身體也會亮紅燈!陳欣湄說道,曾遇到一名照護者,獨自一人需照護家中3位生病的長輩,平時還要上班,長期積累的情緒與壓力,讓他短時間內爆瘦20公斤,還出現失眠、憂鬱症的症狀。因此,提醒照護者們,在照護旅途上,更要懂得照顧自己,以下也提供3個建議給照護者們1、適時尋求專業幫助照護是一門專業,照護者更需要具備治療、營養等專業知識,若遇到照護問題,建議應適時諮詢或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了解疾病擁有哪些資源。提醒大家千萬別將照護重擔都攬在自己身上,其實社會上許多照護專業單位、政府、甚至是營養相關的企業都所提供的支持照護者的計畫與資源,協助大家減輕照護壓力,讓照護旅程中不再孤單。2、營養減輕照護者的壓力,更能幫助照顧自身健康營養介入能改善患者的疾病狀態,更能幫助照護者能健康地因應困難與挑戰。提醒大家,若時常出現小病症卻找不到病因時,不妨思考自身營養攝取的習慣是否需要調整。若在繁忙、沒有空進時的狀況,透過營養品來補充體力與抵抗力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3、調整身心狀態,適當紓解壓力藉由運動,或者每天花5分鐘放空、冥想都是很好的紓壓方式。每天空出一點專屬於自己的時間,專注在自己身上,也重新思考自己喜歡的興趣或是生活目標,也能讓照護生活能稍微喘口氣,進而能陪伴患者走的更遠。●照護者四分衛關懷滿分>>>完整專題【關於更多長照大小事↘↘↘】。照顧不離職 善用長照資源有3招。長照最後一刻 為了與父母笑著道別 橘世代FB立即按讚! 張曼娟:「我正經歷一場關於「老」的學習」、于美人:「保有追求快樂與相信日子,才是人生最重要力量」、吳若權:「人不可能不怕老,學會接納怕老的自己,就能對生命更加安心自在」,當一個不等「老」的橘世代,讓自己生命豐富跟得上時代!>>【立即加入】
-
2020-07-10 橘世代.健康橘
妹妹還沒退休就罹癌去世 江育誠:「愛要及時,遺憾有什麼意義?只是永遠的痛」
被封為「最理想退休生活典範」的前嘉裕西服總經理江育誠說:「人生像是一道數學題,必須把退休當作是重大志業經營,不只該提早十年規畫,還要以一萬小時法則來刻意練習。」《退休練習曲》精彩書摘試閱:分享「退休要提早準備」的觀念後,我陸續接到許多演講邀約。對於這些邀訪,我從不拒絕,盡量排出時間。對我而言,推廣退休要更精彩是一種福音,一場演講即使只有一個人能夠聽進去,並做出一點點改變,我都深感欣慰。因為我心中有個最大的遺憾,那就是我妹妹。妹妹只小我三歲,因為年齡相仿,小時候常常玩在一起,家裡兄弟姊妹中,就屬我和她最親。我為了規畫退休,在八里買了房子,打算當作畫室,妹妹也跟著在同棟的樓下買了一間房子,計畫著退休之後,彼此可以有更多時間相處,共同規畫退休後的生活。妹婿和妹妹是一對很出色的企業家,妹妹更是典型的工作狂、女強人,白手起家的她,自創家電品牌「愛美神」,業績亮眼。她正好是我的反面教材,生命中除了工作還是工作,任何事情都要等到退休後,對於夢想的實現、興趣的培養,都一延再延。對我而言,這個想法既可憐又可怕。我雖然屢屢向她洗腦,退休要趁早規畫的觀念,但是繁忙的工作與事必躬親的個性,讓她遲遲無法下定決心斷捨離。原來不是什麼都能等以後有一天,她突然打電話給我:「哥,我去臺大看醫生,那個醫生好可惡,他明明沒檢查,也沒有證據,怎麼可以亂說我得了癌症!」好強的她完全無法接受這個突如其來的噩耗,用抗拒代替害怕。當下我立刻聯絡熟識的醫生,安排更詳細的檢查,報告出來後,醫生把我拉到一旁說:「只剩半年時間。」妹妹罹患的是「無聲的殺手」胰臟癌第三期,那年,她才五十八歲,正是快可以功成身退、享受退休生活的時候。妹妹罹癌,對全家打擊都很大,對我而言,更是青天霹靂。事後回想,許多事情都是早有徵兆的,只因為忙碌、大意而疏忽,母親與我同住,孝順的妹妹不時會來探望,帶著媽媽出去逛逛,晚上再回來。那段期間,她有時候會跟我說:「哥,我常常肚子痛,都找不出原因。」當下,我竟然完全沒有任何警覺,以為只是一時的勞累、腸胃不適,沒有多想,更沒有採取任何行動,如今,再多懊悔都無法表達我對她的愧疚與不捨。匆匆完成的夢想,像是快餐妹妹是個樂觀積極的人,即使得了最可怕的癌症,她並沒有怨天尤人,依舊選擇積極面對,要戰勝病魔。我鼓勵她卸下一切重擔,為自己而活,這次她聽進去了,暫停公司所有事務,並開始寫下自己的願望清單。願望清單裡第一項就是妹妹生平最愛的旅遊,諷刺的是,她真正出國旅遊的次數寥寥可數。平常因為工作繁忙,責任心重的她事必躬親,放不下也走不開,但是面對突然被畫下的休止符,妹妹終於感受到生命的無常,生怕再不踏出第一步就永遠沒機會了,因而慌亂地安排旅行計畫,匆忙地動身出發。為了珍惜和家人相處的時光,妹妹決定帶著全家老小一起出遊,習慣照顧人的她又得張羅一切細節,根本無法真正徹底的放鬆,更無法細細去體會各地的景致與歷史文化,旅遊的品質大打折扣。每到一個景點,妹妹就會寫信給我,看著她趕進度般地完成自己的願望清單,好像在吃速食一樣,囫圇吞棗而食不知味,她這一生的願望清單就這樣草草地結束,身為哥哥的我,心疼與不捨,難以言喻。愛就要及時說出口遺憾的不只是草草結束的願望清單,還有來不及表達的愛。妹妹過世後,每次我去她的塔位上香悼念時,就會看到一束鮮花。管理員問我說:「她老公每天來,夫妻感情這麼好,到底是怎樣培養的?」我回答:「正好相反,是因為生前沒有好好培養。」妹妹過世後,妹婿幾乎天天到她的靈前悼念,我猜想他是帶著愛與遺憾的心情,因為生前各自都忙於工作,對身邊的親人,難免偶有輕忽,未能好好珍惜,一旦失去,才知道一切都為時已晚。我跟太太說:「愛要及時,遺憾有什麼意義?只是永遠的痛。」失去至親的悲痛,讓人難以承受,連平常冷靜理性的妹婿都如此哀傷,更何況親生母親。我母親最疼愛的孩子就是妹妹,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打擊,我實在不敢想像。因此,對母親,我選擇隱瞞妹妹過世這件事,我也叫所有兄弟姐妹、孫子輩們,都不能告訴她這個噩耗。為此,我編了一個謊言:「妹妹去日本教唱歌了。」母親說:「那給我買機票,我要去日本看她。」我只好繼續安撫:「你身體不好,怎麼去日本。」為了取信母親,讓她放心,所以三不五時,我還會準備一些日本的禮物,謊稱是妹妹從日本買來孝敬她的,讓她開心。向母親隱瞞妹妹過世,這是一個很殘忍的謊言,我也不知道這樣做對或不對,面對至親骨肉的天人兩隔,我只知道連我自己都承受不住,更何況是母親。花掉的是財產,沒花掉成了遺產妹妹的驟逝,留下許多遺憾,她心中百般不捨的年邁老母親,還有她過世沒幾天,就呱呱墜地的小孫女。妹妹是優秀又能幹的女中豪傑,處處替人著想,不但照顧全家老小,還一肩扛起經濟重擔,辛苦大半輩子,賺得不少財富,卻捨不得花,最後想花也花不到了,正好驗證了一句俗語:「花掉的才是財富,不然就是一堆冰冷的數字。」妹妹留下許多來不及實現的願望與遺憾,深深震撼了我往後的人生態度,為了妹妹,我告訴自己要活得更樂觀與充實。人生無常或許是老生常談,但是,卻是血淋淋的事實。前裕隆集團的董事長嚴凱泰,也是我的前老闆,曾開玩笑地跟我說:「如果你離開的時候,我一定會來上香,因為你年紀比我大很多,所以就不是詛咒。」我怎麼都無法預料到,如此優秀傑出的企業家竟然會因為癌症而英年早逝。人生的無常與生命起落都是一門功課,越早修讀這門功課,遺憾或許就會少一點。我不禁想起《徒然草》裡的一段話:「人皆有死,然尚未及待,已襲掩而至,宛如淺灘相隔千里,潮水瞬間已掩至腳邊砂石,是故,人當恨死愛生。存命之喜,焉能不日日況味之。」我遇到不少人像妹妹一樣,專心投入工作、家庭,忙碌的生活,許多人雖然嚮往退休美好生活,但是永遠只停留在嚮往,而沒有進一步行動。為了讓妹妹和嚴先生的遺憾不再重複發生,我現在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四處去傳播福音,分享退休要提早規畫,生命要及時,愛更要及時。本文摘自《退休練習曲:迎接第二次黃金青春的人生提案》,今周刊 2020/05/07出版【關於更多退休大小事↘↘↘】。退休金夠用嗎? 只有三成的人有信心靠退休金撐到80歲。日本國民媽媽離世前的最後採訪:我不記得自己曾對抗病魔 橘世代FB立即按讚! 張曼娟:「我正經歷一場關於「老」的學習」、于美人:「保有追求快樂與相信日子,才是人生最重要力量」、吳若權:「人不可能不怕老,學會接納怕老的自己,就能對生命更加安心自在」,當一個不等「老」的橘世代,讓自己生命豐富跟得上時代!>>【立即加入】
-
2020-07-09 橘世代.健康橘
照顧中風母親20年 吳若權:我覺得我是全世界,最幸運的照護者
「罹病」對患者與照護者而言,都是踏上人生一場意外的旅程!而在這場旅程中,大家多半關注患者的狀態,卻忽略「照護者」也共同經歷了患者罹病後的喜怒哀樂,更得承擔照護上排山倒海問題。「我覺得我是全世界,最幸運的照護者」作家吳若權照顧中風母親長達20年,前幾年母親更突然確診癌症,然而從他身上卻感受不到負能量,因為他認為照顧母親這段歷程,不僅為他打開知識大門,也訓練他養成主動為人生做決定的習慣,甚至成為督促他考取心理諮商師、咖啡師執照的動力。從職場菁英到疾病照護者 「接受」是面對意外的關鍵34歲是吳若權人生重要分水嶺,在此之前,他在外商科技公司服務多年,之後自創廣告公司也經營得有聲有色,沒想到突然母親因腦幹出血中風,一度無法正常行動。「媽媽躺在加護病房那21天,我深刻體驗『無常就是日常』這句話,也趁機為往後人生做深刻整理」,母親甦醒後吳若權便決定將照顧媽媽這件事,擺在人生第一順位,毅然將一手創立的公司交給員工,開啟照護生涯。原本職場上活躍的主角,突然回到家庭裡擔任照護者是非常大的轉變,吳若權說道,從一開始他就沒有花心思糾結「怎麼會發生這種事」,而是坦然接受事實,並學習主動解決狀況。他說「若讓自己處在被動狀態,心裡容易有許多抱怨,主動做決定,相對也可以減少不可控的狀況發生」。專業營養知識哪裡找? 成他照護路上最大困境吳若權也坦言再怎麼超前部署,照護過程中的慌亂仍難以避免,患者負面情緖是其中之一。吳若權說「媽媽有時就會突然情緖不好拒絕服藥,一開始會無法接受,覺得自己盡心盡力安排一切,為什麼媽媽就是不願意配合?」,但現在則會將選擇權留給媽媽,也會跟她說『妳現在不想吃哦,那就放一下』,通常第二次再問的時候,她就會吃了」。吳若權從佛經與心理學獲得處理照護者及患者負面情緒的解方,但還是有些困難並非一己之力能解決,其中,最困擾的就是專業照護知識提供。吳若權舉例,「為了控制媽媽的血糖,多年來讓她吃糙米,結果有次帶她去門診,衛教師為我們做諮詢,才知道媽媽腎功能不好,其實並不適合吃糙米等五穀雜糧」。吳若權指出,患者身體狀況每個時期都略有不同,因應患者生理醫療檢測數據與營養知識進行照護方式的調整,是吳若權認為照護家庭最迫切的需求,也是最能有效紓解照顧者壓力的方法。照護 vs. 夢想 不是矛盾的兩方儘管照護母親多年來難關不斷,但吳若權也會騰出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現在我時間的百分之六、七十都在照顧者角色裡,但當有一天卸下這個角色後,應該怎麼用這百分之七十的時間,所以我覺得必須要給自己一些支柱」。除了持續寫書、演講,本來就喜歡學習的吳若權,在照顧媽媽過程中還拿到大陸、英國的心理諮詢師執照,以及七張咖啡師執照。但是,照顧庶務繁忙,時間怎麼「擠」出來?吳若權提供兩大建議給照護者們:一、善用時間,妥善安排以掛號為例,若早上有門診,他們就盡量七、八點出門往前排,「因為掛70號、84號,看診時間會充滿較多的不確定性,但若你往前掛到3號、4號,就能大概知道十點半能看完診」。同時,吳若權也會利用瑣碎的時間為自己爭取空檔,雖然時間很零碎,但他說反而激發他的潛能「像我趁媽媽抗癌療程間隔的五天空檔去考烘焙咖啡師執照,出門前我就告訴自己一定要一次考過,沒想到真的過了」。二、為自己設定目標過程中吳若權也與母親分享他的夢想,讓自己的夢想也成為她對生活的期待,「現在媽媽也懂得品嘗黑咖啡的酸甜共振、苦中回甘」,可見照護者與被照護者不必然只能處於對立的二方。照顧要用對方法 緩解疾病照護者照顧壓力吳若權在媽媽罹病後會特別重視媽媽營養是否吃的均衡,因此也開始學習如何備餐。過程中媽媽教他怎麼做料理,不只是生活中照護者與被照護者間的分享,對於媽媽來說更是很好的復健。正向的互動方式,不僅讓媽媽可以得到更好的營養補充,照顧的過程也減少了不必要的摩擦。看到許多照護者們因照顧家人鬱鬱寡歡,吳若權建議照護者從「心」出發,認清自己適合扮演出錢或出力的角色,接受所面臨的現況,並專注解決問題,日子就能過得俐落。●照護者四分衛關懷滿分>>>完整專題【關於更多長照者故事↘↘↘】。以「賦能」開創長照新模式 重拾被照顧者的生命意義。一道名為「長照2.0」的曙光,這次換張曼娟牽起媽媽的手去上學 橘世代FB立即按讚! 張曼娟:「我正經歷一場關於「老」的學習」、于美人:「保有追求快樂與相信日子,才是人生最重要力量」、吳若權:「人不可能不怕老,學會接納怕老的自己,就能對生命更加安心自在」,當一個不等「老」的橘世代,讓自己生命豐富跟得上時代!>>【立即加入】
-
2020-07-09 橘世代.好學橘
82歲還在學!工程退休轉農業,人人稱他「可可爺爺」
「活到老、學到老」這句話用在82歲的陳哲雄身上最貼切不過!陳哲雄年輕時曾是經濟部認證的安全工程師,長年在海外營建部門工作,後來回到花蓮開礦業公司,研究玉雕、石雕,幾年前他回到南投名間鄉老家,早可含飴弄孫,他卻研究栽可可亞樹馴化栽培,希望這項高經濟作物能在台灣生根,吸引年輕人返鄉務農,為農村注入新活力。「可可是很好的作物,除了可作為巧克力原料,可可豆含有40至50%的脂肪、14至18%的蛋白質、超過500種不同的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性、抗發炎、免疫調節等作用...」一提到可可,許哲雄話匣子就關不起來,關於可可各種知識,他如數家珍,還到學校為小朋友上課,是小朋友最喜歡的「可可爺爺」。陳哲雄喜歡冒險研究,十幾年前他退休回到名間鄉東湖村老家,閒暇雕刻玉石、硯台,台灣農耕隊朋友引進非洲可可樹,陳哲雄也嘗試栽種,他發現可可經濟價值高又有益健康,若能在南投栽培可可樹,有助提升農業收入,吸引年輕人回到農村。他自己研究栽培管理,並評估氣候、地質,可可豆是熱帶植物但經過馴化後,在亞熱帶也可種植,而可可樹抗病蟲害性強,他從移苗、開花、成熟、結果到加工,一手包辦依天氣溫度與濕度讓可可自然發酵,利用果實本身的甜度,做出可可脂高達98%的巧克力。他將栽培好的種苗提供農民種植,還提供技術輔導,可可樹逐漸在水里、信義和名間鄉生根。除了烘焙可可豆做為巧克力原料和可可飲,陳哲雄和學生也淬取果膠、甚至希望可可脂可作護膚產品。他說,可可栽培一到兩年就可採收,一棵樹可生產400顆果莢,果莢內含30至40顆豆子,四季可採收用途用多元,這麼好的作物去哪找?陳哲雄受邀到永興國小等教學,以校外教學為目標,讓小朋友親眼看看平時吃的巧克力,長什麼模樣。近年天氣暖化,可可亞樹畢竟是外來樹種,照顧仍需技巧,陳哲雄也提供其他農友技術指導,希望可可的栽培和運用能日益增加,為南投農業走出新道路。可可爺爺聯絡方式:0937-758-110。 【熟齡精選延伸閱讀↘↘↘】。理工碩士辭百萬年薪!把科技帶回鄉,當起田園詞人。樂齡創生 日進斗金 日本上勝町「樹上長出錢」 橘世代FB立即按讚! 張曼娟:「我正經歷一場關於「老」的學習」、于美人:「保有追求快樂與相信日子,才是人生最重要力量」、吳若權:「人不可能不怕老,學會接納怕老的自己,就能對生命更加安心自在」,當一個不等「老」的橘世代,讓自己生命豐富跟得上時代!>>【立即加入】
-
2020-07-06 橘世代.健康橘
腳底有異物感...是雞眼嗎?!放著不管會怎樣?
年過五旬的秋雲(化名)腳底、踩高跟鞋的位置長出小塊圓形的雞眼,近來雞眼尺寸似乎變大,造成的疼痛感更明顯,經常得盡量拱起腳掌、騰出一點小空間來減少病灶壓迫帶來的痛楚。她不得不換上可減輕足底壓力的平底鞋,不過身高也矮了數公分,讓愛穿裙上班的她感到身材比例不對,很不習慣。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兼任醫師周宗翰表示,足部長時間接觸鞋面,反覆摩擦與壓迫下,可能導致局部皮膚角質增厚,常見部位為大小腳趾外側、高跟鞋底接觸到的腳底前部,年紀愈長者也會因為皮膚角化情形嚴重,增加發病風險,由於病灶中間常見有個淺色小圓點,因此又被稱作「雞眼」。雞眼不會傳染,只是帶來不適。臨床上有些患者會依據偏方拿針刺、拿剪刀剪去病灶,然而針刺或剪刀剪可能加速角質增升,且傷口可能有遭細菌感染的風險,因此不建議自行嘗試。周宗翰表示,西醫治療方面,民眾可到藥局購買含有水楊酸的藥膏,也可就診給醫師評估。醫師通常會處方外用的水楊酸藥劑來軟化病灶角質層,再叮囑民眾以銼刀將角質去除。針對過厚的病灶,臨床上也可能會使用液態氮進行冷凍治療。中醫也有多種治療武器,像是在患處以三稜針慢慢針對患部角質層進行燒灼,使其成為焦痂。或者使用俗稱「鉛黃」的中藥密駝僧,研磨後加醋炮製,再敷於病灶以助其軟化脫落。另外,有的中醫也會使用艾條,以火燒灼後、藉其熱氣薰熱病灶,也有助軟化角質。周宗翰表示,要避免雞眼找上門,應避免選擇尖頭鞋、高跟鞋,改選底部較柔軟、足底壓力較低的鞋款。另外,平時多泡澡或泡腳來軟化角質,以利磨除增生角質。【健康精選延伸閱讀↘↘↘】。牽一「足」動全身!早上足部健康操,腳好身更好。每晚30分鐘的足部按摩 有助舒緩更年期憂鬱 橘世代FB立即按讚! 張曼娟:「我正經歷一場關於「老」的學習」、于美人:「保有追求快樂與相信日子,才是人生最重要力量」、吳若權:「人不可能不怕老,學會接納怕老的自己,就能對生命更加安心自在」,當一個不等「老」的橘世代,讓自己生命豐富跟得上時代!>>【立即加入】
-
2020-07-04 橘世代.健康橘
失智症的10大警訊!與失智症拔河該學的一門課
依照衛福部的統計,台灣65歲以上的老人有大約28萬人,正在遭受失智症的困擾。這個數字占所有老人人口將近8%,而且隨著台灣邁向高齡化社會持續升高。或許你會覺得失智症離自己還很遙遠,但只要稍微留意,就不難發現,可能自己的家人親友,或者生活圈裡面,有人正為了失智症所苦;不論是他自己有失智症的問題,或者是他沒有失智,但正在照顧有失智症的家人,他們可能都正在努力地與失智症拔河。所以認識失智症,不只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更深的去愛,去理解我們的家人、朋友,以及共同面對失智症挑戰的台灣社會。不要嚇自己 健忘與失智不同對於失智症,大家還是有過多似是而非的認知,你是否因為自己常常忘東忘西,就懷疑自己得了失智症呢?到底健忘、老化跟失智之間的差異在哪裡?千萬不要因為記性不好就自己嚇自己,失智症遺忘事情當時的一片空白,跟一時記不起事情可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萬一真的有失智的跡象,你也可以透過所謂「失智症10大警訊」及早發現,不要覺得失智症就是無藥可醫的絕症,按照失智症的類型不同,在醫學上仍然有延緩跟改善,甚至痊癒的可能。如果你是失智患者的照顧者或是親友,我想先跟你說一聲辛苦了,陪伴失智者往往是好幾年,甚至是10幾年的漫長過程,從說服失智者就醫開始,直到建立起穩固的社會支持體系,都有很多要注意的事情與眉角,台灣其實是有很多社區以及醫療資源可以使用的,你可以打1966專線詢問。或者你是失智者周圍的親朋好友,你可以怎樣協助主要照顧者,而不會讓對方覺得壓力過大呢?一個家族如果要照顧失智者,要怎樣建立起良好的溝通管道?這些看似微小的問題,都會是每個照顧者或是身邊的親朋好友,日常必須面對的難題。包容與接納 不要怕家醜外揚在一個家族裡面,最常見的就是因為每個家庭成員,對於失智長輩病症的不了解、想法不一致,造成溝通上的誤會。舉個例子來說,家族裡面只有大兒子與失智症的母親同住,所以最了解母親的情況,如果媽媽因為失智症短期記憶喪失的關係,向其他沒有同住的兒女抱怨,大兒子都沒有給她吃東西,就很有可能會造成家庭關係的破裂與失衡。想要化解這樣的誤會,需要的不只是醫藥上的投入,更需要家人之間緊密的溝通,清楚的交代並且具有同理心;我們還要突破華人社會傳統的「家醜不外揚」的觀念。失智症會讓我們學會,在愛裡互相包容與接納。失智症並不只是失智者或是主要照顧者的功課而已,而是我們所有人都必須了解的人生課題。希望在變老之前,我們都能夠學會這一個課題。音頻資訊《變老之前,最該記得的一門課》 10集有聲音頻作者: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神經內科部失智症科主任出版:一刻鯨選×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延伸閱讀↘↘↘】。你是健忘還是早期失智?「失智症篩檢量表」測測看。口不擇言、開黃腔、摸人屁 ─ 注意!可能是初期失智 橘世代FB立即按讚! 張曼娟:「我正經歷一場關於「老」的學習」、于美人:「保有追求快樂與相信日子,才是人生最重要力量」、吳若權:「人不可能不怕老,學會接納怕老的自己,就能對生命更加安心自在」,當一個不等「老」的橘世代,讓自己生命豐富跟得上時代!>>【立即加入】
-
2020-07-04 橘世代.好學橘
不老夢想 燃起熟齡圈棒球魂
65歲適合什麼運動?健走?瑜伽?還是太極拳?應該沒有人會在第一時間回答「棒球」,但是「不老棒球聯盟」這10年來的故事,或許會改變這問題的答案。「不老棒球聯盟」由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在2012年成立,男性65歲以上、女性50歲以上才能成為不老球員,目前全台共有17個球隊,約350名不老球員。聯賽從4月開始一路打到10月,球員邊打球邊交朋友,每年都力拚在聯賽打出好成績,還有機會組「台灣代表隊」,出國和日、韓選手一較高下。失智爺爺願望 催生爺奶棒球隊這個熟齡運動圈最熱血的棒球聯盟,萌芽於10年前,失智的羅爺爺的夢想。2010年,弘道基金社工問羅爺爺有什麼夢想?爺爺說:「我想打棒球。」於是社工買了樂樂棒球用具帶爺爺去打球。但是到了公園,爺爺坐在椅子上動也不動:「這不是棒球。我要在球場上比賽。」羅爺爺成長於台灣棒球最輝煌的年代,中學時期也曾任學校棒球隊,即便年老失智,但他心中棒球夢還是清晰的。社工才驚覺「羅爺爺要玩真的!」於是他們找了社區附近的長者和企業志工組成球隊,到正式球場比賽。戴上手套投球的那刻,羅爺爺彷彿回到年輕時,露出滿足笑容。雖然事後爺爺忘了這件事,但這場比賽卻意外激起其他長者的棒球魂,也讓弘道的工作人員意識到,棒球幾乎是這一代爺爺們的熱情和夢想,或許透過棒球,可以促使更多長輩參與社區運動。自創比賽規則 阿嬤也能安心玩聯盟成立之初,弘道內部曾有猶豫:「棒球強度這麼高的運動適合高齡者嗎?」直到台灣適應身體活動學會理事長姜義村提醒,「沒有什麼運動專屬於哪個年齡層,只要發展出適合規則,任何年齡都可以打棒球。」他們才安心成立聯盟,並訂定專屬的「不老棒球比賽規則」,讓長者更安全健康的打球。硬體上,聯盟使用軟式安全球及輕短鋁棒,壘包距離縮短,禁止盜壘、滑壘,投手單場最多投3局,每隊至少要有2位女性球員等等。成立初期,球隊多由沒打過棒球的阿公阿嬤組成。即使有不懂規則的阿嬤出賽,大家仍會很有默契的讓她打擊,並耐心等著她跑回本壘,為她拍手歡呼。「不會打也讓她跑回本壘、讓她運動。」弘道基金會負責不老棒球專案的企劃專員曾冠宇笑著說,早期聯盟比賽偏鼓勵性質,目的是讓阿公阿嬤出來曬太陽、運動、聊天。練球賺到健康 還能拓展社交圈球隊運動也如預期地提供長輩更健康的生活、更多的社會連結。屏東的「大社穿山甲隊」由山地門大社部落長輩組成,因為八八風災的傷害,部落一度氣氛低迷,牧師為了帶長輩找回生活重心,便在2014年組了球隊,幾年下來,部落裡最老、最健康的人,都在球隊裡,「因為練球除了變健康之外,也沒時間喝酒。比賽要出部落跟他隊交流,心情也開朗了。」曾冠宇說,目前聯盟最年長球員,90歲的馬春生爺爺,就是大社穿山甲隊的球員。幾年下來,聯盟有愈來愈多曾經打過職業隊的球員加入。宜蘭白鷹隊多位成員來自早期的白英棒球團,日治時代成立的白英棒球團是宜蘭歷史最悠久,有過多項輝煌紀錄的棒球隊,許多人在年少時是「白英隊」隊友,年老之後,又在「白鷹隊」並肩作戰。新竹的海盜隊也是由竹東鎮一群年輕時一起打棒球的球友所組成,重新燃起當年在球場的熱情。銀髮出國比賽 拚搏精神不輸人2015年,不老棒球的聲名遠播海外,應邀參加日本舉辦的「ASIA還暦軟式野球大會」。不同於日本、韓國都是從長青棒球隊中挑選年輕、強壯的球員參賽,弘道基金會將首場國際交流賽事定義為「長者圓夢」,徵選球員時除了球技,更重要的是年紀,把「出國比賽」的機會限定給70歲以上球員。兩場比賽中,台灣球員很努力,卻還是輸了,正當他們感到沮喪,擔心「回去怎麼面對隊友?面對台灣民眾?」時,日、韓選手卻特地趨前對他們說:「謝謝你們讓我們看見,那麼老了還能夠站在球場努力拚搏的精神。」「你們的精神,才是我們最該學習的!」這10年,「不老棒球聯盟」把一個失智爺爺的夢想,做成了一個世代長輩的自我實現。正如聯盟成立之初相信的,只要調整規則,運動沒有年齡限制;年紀限制不了夢想的內容,只要不放棄,什麼樣的夢想都可能實現。【延伸閱讀↘↘↘】。從鋤頭到球棒 蘇澳棋麟隊蓋出自己的球場。73歲牙醫師精通4國語言 退而不休化身導覽員聊歷史 橘世代FB立即按讚! 張曼娟:「我正經歷一場關於「老」的學習」、于美人:「保有追求快樂與相信日子,才是人生最重要力量」、吳若權:「人不可能不怕老,學會接納怕老的自己,就能對生命更加安心自在」,當一個不等「老」的橘世代,讓自己生命豐富跟得上時代!>>【立即加入】
-
2020-07-04 橘世代.好學橘
從鋤頭到球棒 蘇澳棋麟隊蓋出自己的球場
夢想的力量有多大?它可以讓人在65歲才開始打棒球,甚至連球場都自己蓋。位於宜蘭的蘇澳棋麟隊有個為人津津樂道的「壯舉」:球員自己蓋球場,而且是國內唯一專屬「不老棒球比賽規格」的球場。半年挖出內野 打造專屬球場每周二、周五下午,蘇澳棋麟隊固定在白米球場練球。球場三面環山、乾淨、整齊,而且是球隊專屬,羨煞他隊球員。但是3年前,這裡還是一片荒煙蔓草。那時球隊已成立兩年,一直找不到適合的練習場地,隊長林國俊得知台泥慢速壘球場荒廢多年,便向縣府申請認養。這些年逾65歲的球員們,拿出家中鋤頭,開始整地、除草、拆掉破舊的欄杆和網子,把內野用鋤頭挖出來,花了近半年,才讓球場重獲新生。球場的建設,幾乎都來自廢棄物或二手物。他們載來被颱風吹倒的路燈,重新油漆後成了場邊旗桿;去南方澳撿拾廢漁網,縫補球場護網;從資源回收廠撿回工業用電扇,修好後也能自製涼風;店家淘汰的冰櫃,放在倉庫做為置物櫃;就連廁所,都是趁廟宇改建時,去載回已經用不到的流動廁所。球隊資源有限 全蘇澳鎮相挺找到廢棄資源,並巧妙運用,靈魂人物是蘇澳棋麟隊隊長林國俊。林國俊是蘇澳人,大半輩子在衛生所工作,2015年幫忙成立棒球隊後,覺得球隊資源有限,又去申請體育署和公所經費,隊服也是地方議員贊助。「成立球隊一定要結合地方資源。」他強調。林國俊沒接觸過棒球,對規則也一知半解,第一次比賽就硬著頭皮站上投手丘,「當然是被打爆」,他笑了起來,「第一年輸10分,第二年輸少一點,第三年就拿到分組冠軍了。」幾年下來,棋麟隊不僅戰績輝煌,林國俊還被弘道基金會企劃專員曾冠宇笑稱是「全國最懂不老棒球規則的人。」「啊我之前就不懂一般的棒球規則,所以只要懂我們的就好。」林國俊這樣一解釋,當初的劣勢反而成了優勢。棋麟隊多數球員和林國俊一樣,進球隊前可能還是個「棒球盲」,從零開始學打棒球。在一次次基本功的練習,被球K、跑壘受傷的鍛鍊中,打出了樂趣,也打出了健康、長出了肌肉、趕走了高血壓,也交到了一起享受棒球之樂的好朋友。於是他們懂得,自己的球場自己蓋,自己的幸福人生也要自己追求。【延伸閱讀↘↘↘】。不老夢想 燃起熟齡圈棒球魂。名醫劉榮森:圓夢不用等退休!騎重機、烘咖啡還樂當寶石鑑定師 橘世代FB立即按讚! 張曼娟:「我正經歷一場關於「老」的學習」、于美人:「保有追求快樂與相信日子,才是人生最重要力量」、吳若權:「人不可能不怕老,學會接納怕老的自己,就能對生命更加安心自在」,當一個不等「老」的橘世代,讓自己生命豐富跟得上時代!>>【立即加入】
-
2020-07-01 橘世代.好學橘
遇金融危機提早退休!靠聞香沉氣,反而找到呼吸藝術
鑑賞香氣的「香道」是日本傳統道藝,但在宋朝,香、茶、花、畫就是雅致的生活四藝,沉香來自珍奇的香木,普及度不廣。「不是名貴的蜜香才是好香」,香道師郭叔菱十多年前偶然接觸香道,細品沉香發現氣韻強且可放鬆身心,自此迷上香道;她推廣「生活香」,認為學習香道不一定要拘謹守儀,能讓自己自在自得就是好道。郭叔菱說,日本的香道不僅流派多,儀式感也相當重,參加香席者多半會著和服,她認為玩香也可走大眾化路線,亦能逸趣橫生。●金融危機境轉心轉 遇著沉香「開竅」郭叔菱原在貿易公司上班,十多年前金融危機爆發,公司緊縮業務,向員工提出了優退方案,原本她預計過幾年再退休,思忖後卻選擇離開職場;她不後悔地說「當初的選擇蠻好的」,讓自己提早規畫往後的人生。郭說,那時剛好有朋友介紹她沉香,聞了之後直覺得「太奇妙了,點起來竟是這個樣子」,好奇心驅使,觸踏了香道領域。本草綱目記載「沉香,氣味辛,微溫,無毒。」,還有「清人神」、「益氣和神」等效用。郭叔菱說剛開始只是單純地想了解沉香是什麼,卻被它豐富的氣味吸引,像是「開竅」般,在習香的過程中,也漸漸體悟到人生的智慧就如同香木要蛻變成沉香,必須經過磨難與淬鍊。郭叔菱說,香道之所以成「道」,是因有儀軌,經由此道可讓身心安頓;不過當初開始摸索時,台灣投入香道的人並不多,甚至連相關書籍也罕少,為此她拜師學習,也曾赴日本、北京觀摩,鑽研各門派的點香方法。●沉香稀有 煎香滿室馨香沉香的原理是沉香樹本身生病或因外力破壞,樹木分泌油脂將受傷的部位包起來,油脂經多年醇化才成沉香;中南半島的蜜香、印尼群島的鷹木、廣東和海南的莞香等沉香屬植物都會結香。沉香稀少,近幾年雖有人工種植的喬木,但要等樹木長大、讓它「受傷」結油並醇化並不容易。沉香又可分為生結、熟結、倒架和蟲漏。生結意味是採香人採收時,樹木還活著;熟結指的是倒在土壤、沼澤的枯木;倒架用來稱呼傾於地表,生木還未腐爛完的狀態;而「蟲漏」是指樹木遭蟲子咬噬而出現空洞,樹木為保護自己而結油。拿起珍藏的奇楠,郭叔菱削了些沉香到小爐上「煎香」,滿室馨香。郭叔菱笑說,現在有電子香爐,方便性大增,講究的話可以起炭,沉香遇到了熱,就散發芳味;而自宋代起,煎香不會有煙,聞的是香。出香時,可以手掌用半握拳的方式作「香口」聞香氣,讓香味更集中,接著以爐就鼻,緩緩吸氣後、再朝側邊吐氣。她介紹,除了簡易的煎香,也可以玩燜香、篆香,其中篆香指的是在壓平香灰的爐子上,用模子填裝香粉,模子常見雲紋、「福」字圖案。不過篆香用的是香粉,點燃一頭開始燒,會起煙。●香席 雅致的待客之道什麼時候可以布置香席?郭叔菱表示香席就和「茶席」一樣,在家見客、舉辦活動的正式場合都可以擺席,其實是種「待客之道」。香席上除了香,通常會擺設高雅的小物,像是奇木、香盒、香筷、掃灰用的「羽帚」等。郭說,香道除了沉香外,焦點也容易聚到其他器物上,涵養美學,深入香道後會開始「調整自己」,讓自己身心更安定。她說,許多朋友看著看著也生起興趣,彼此分享、交流。「沉香像是戴著神秘面紗」郭叔菱說有些人認為沉香價值不菲而有距離感,但不同產區的沉香價格也迥異,要入手並不難;越南沉香因香味被公認良優,價格較貴,但其他地方的沉香也不賴。從接觸、好玩到走上尋香之路,郭叔菱說一切都是「不經意」,當初也沒期許要得到什麼,不懂就是學。比起日本香道的繁複,台灣的香道簡化了不少,但就像茶葉文化一樣,台灣也走出了另外一種風格;她提倡「生活香」,希望人人都能體會玩香的樂趣。 【熟齡精選延伸閱讀↘↘↘】。名醫劉榮森:圓夢不用等退休!騎重機、烘咖啡還樂當寶石鑑定師。前行政院長再做「上官鼎」 40年後重拾兩「忘我」 橘世代FB立即按讚! 張曼娟:「我正經歷一場關於「老」的學習」、于美人:「保有追求快樂與相信日子,才是人生最重要力量」、吳若權:「人不可能不怕老,學會接納怕老的自己,就能對生命更加安心自在」,當一個不等「老」的橘世代,讓自己生命豐富跟得上時代!>>【立即加入】
-
2020-06-28 橘世代.健康橘
日本國民媽媽離世前的最後採訪:我不記得自己曾對抗病魔
「現在,就來聊聊,我今天最想說的話吧!我只能活到年底。就因為知道可以活多久,我今天才到這裡來。」日本資深演員樹木希林生前接受朝日新聞採訪,這也是她離世前,最後一次正式接受媒體的深度專訪。當訪談一切順利進行時,樹木希林女士突然從包包拿出一張照片,那是她前幾天才剛到醫院拍攝的斷層掃描照片,照片上布滿驚人的黑點,證明癌細胞已蔓延到她的全身。在這段最後對談中,站在生死邊緣的樹木希林依舊樂觀應對,開朗且豁達,似乎把採訪當作是遺言,毫不保留說出自己的心境,女兒內田也哉子也說:「本書並非佳話,因為裡頭也寫了一些糟糕的故事,但母親終究徹底地活出了她自己……」。走在一條沒人想去的路上,這是她最誠實的自白,這樣的樹木希林,有點危險、有點叛逆、卻又如此真誠。【我不記得自己曾「對抗病魔」】Q:您是在2004年第一次發現癌細胞嗎?A:沒錯,我已經和癌症共處14年了。到目前為止,我身體有30個部位接受過治療。Q:在2013年的日本電影學院獎頒獎典禮上,您告訴大家癌細胞已經蔓延全身,但當時身體看起來非常健康。因為我很會說話,所以還有人說「該不會是騙人的吧」、「是想假借死亡之名來進行詐騙吧」這類的話。Q:您得了乳癌是嗎?A:是的。因為右乳出現硬塊,我在2004年10月去了醫院。「醫師,這是癌症吧!」我直接這麼說。聽到我的話,醫師回答:「不,不是吧,不是癌症。應該只是一般的硬塊。」「不,一定是癌症。」我堅持。「那就檢查看看吧。」醫師說。Q:竟然有這樣不可思議的對話?A:嗯,檢查之後,醫生語帶佩服地說:「果然是癌症,妳真厲害。」就像這樣,告知罹癌的過程,並沒有什麼戲劇性的故事,在那個時候不是應該還會為了是否要告訴當事人而猶豫不決嗎?但我是自己說出:「這是癌症」,所以醫師告訴我時是說:「啊,真的是癌症。」事實上,我在被告知確定罹癌之前,都不是很在乎這件事,心情非常輕鬆。Q:您已經動手術將右邊乳房全部切除了吧!A:當時我問醫師:「要切除嗎?還是不需要?」醫師說:「要不要先做化療讓腫瘤縮小再切除......」我又問:「那之後呢?會怎麼樣?」醫生解釋了一堆我聽不懂的話。當時的癌症治療方式,大概就是手術、化療、放射線,以及其他我不是很瞭解的民間療法。但當下我心想,不如就把它割掉吧!於是直接跟醫師說:「請幫我切除。」Q:手術算是成功了吧!A:因為醫學的進步,手術是順利結束沒錯,不過,癌症治療的關鍵在手術之後。因為癌症是經年累月形成的,如果不改變過去的生活習慣,癌細胞會再度形成,從原來的部位復發甚至四處蔓延。Q:從那個時候開始,一直到現在,您都在鹿兒島市的醫院接受放射線治療是嗎?A:發現癌症轉移時,因為沒有其他治療方法,我找到了可以幫我進行Pinpoint放射線治療的醫院。就這樣,感覺到現在為止,我又多活了10年。Q:治療過程辛苦嗎?A:我看過許多人因為化療,經過痛苦掙扎仍離開人世,也看過許多連家人也都目不忍睹,去世時反而覺得鬆一口氣的人。不過,託大家的福,我個人的生活品質倒是完全沒有受到影響。Q:那真是太好了。A:沒有痛苦這一點真的很棒。就算癌細胞消失,但身體其他部位垮了,也沒有意義。Q:確實是如此。A:人們都會說「對抗病魔」,但我從不記得自己曾「對抗病魔」,因為我不對抗。我的治療方式是一年去一次鹿兒島,接受放射線照射。穿著平常的衣服就可以接受照射,一天大概只要十分鐘,治療就結束了,沒有絲毫疼痛。因為劑量調得很低,副作用也很少,只是需要照射好幾天。Q:原來如此。一次需要治療幾天呢?A:一開始,我遵照醫生的囑咐,在鹿兒島住了一個月,接受溫和的放射線照射。不過,後來我拜託醫師:「可以在一個禮拜內完成治療嗎?......劑量高一點也無所謂,就算有一點燒焦也沒關係,我希望可以一個禮拜就回去。」醫生也說:「好。」Q:是因為如果要花上一個月時間的話,會影響到工作吧?A:可能的話,我希望可以邊工作邊接受治療。在鹿兒島,我必須去特定的地方接受治療,覺得有點膩了,也開始感到厭倦,慢慢變得貪心,想著「應該差不多了吧」!Q:是最近開始有這種想法嗎?A:過去一年半左右我什麼都沒做。之前每年會去一次,但後來覺得「應該差不多了」,我真的太天真了。Q:您會不會覺得如果醫院在東京就好了?A:很久以前,鹿兒島的醫師就跟我說過:「我想在東京也能進行這樣的治療。」當時我說:「不,醫生啊,如果到東京,很容易就能接受治療、照常生活......這麼一來,人們應該就不會改變了吧?像這樣大老遠跑來,因為沒事可幹,必須一直思考自己的事,誠實面對自己,這痛苦正好是重新檢視人生的機會,所以,最好不要選擇那種可以簡單治療的方式。」我這麼說,阻止了醫師的計畫。Q:在電影《東京鐵塔:老媽和我,有時還有老爸》(2007年)中,樹木女士所飾演的母親,是因為癌症去世的吧?A:沒錯,那個母親是因為癌症去世的。Q:她似乎吃了很多苦。A:因為她接受化療,不但身體垮了,也失去體力。我邊演那個角色時,邊想著:「沒錯,沒錯,就是會變成這樣」。Q:那個角色是以作者中川雅也的母親為藍本所寫的,是個有點久遠的故事了。A:嗯,所以治療時使用了大量的化療藥劑。Q:應該是這樣沒錯。參與電影演出時,您的身體狀況如何?A:應該是已經罹癌了。因為生病了,身體很不舒服,我說:「我不要再演電視劇了,請讓我拍電影就好」那個時候癌症好像發作了。Q:自己罹患癌症,又飾演因癌症而備受煎熬的女性,您的心情如何?A:我沒什麼感覺。因為我用的是不一樣的治療方式,所以沒有這樣的感受。不過,就像剛剛說的,我身邊有許多人因為接受治療而感到痛苦,當時我只覺得「啊,也有人是這樣去世的。」實在非常冷漠。不管是對自己的死、對他人的死,還是對父親、母親的死去,想的都是「嗯,已經不行了嗎?那就在這裡畫上句點吧!」真是非常無情。Q:這種冷漠的個性是怎麼形成的呢?A:關於這一點,我曾經和妹妹討論過。如果父母去世時是九十或一百歲,大家都會認為那是壽終正寢,但如果不到八十歲就去世,通常會很傷心而哭泣,對吧?我問妹妹:「但我完全沒哭,難道是因為我麻木不仁?」結果妹妹說:「我也沒哭呢!」我接著說:「這大概是我們家的遺傳吧!」我和妹妹都知道自己就是這樣的人。Q:請問令尊和令堂是幾歲離世的呢?A:兩個人都是七十四歲,我現在已經比他們多活一年了。Q:說的也是,請問是哪一位先離開的呢?A:我母親比較年長,所以她先走,因為胰臟癌。Q:那令尊呢?A:我父親是因為心臟出問題。Q:前一陣子,樹木女士參與的《NHK特集 人體系列》節目中也有提到,日本人死因的前兩名就是癌症和心臟病。A:是啊。不過,我現在覺得,他們兩位的生活習慣都有問題。一直持續那樣的生活方式,早晚會生病吧!Q:他們過的是怎麼樣的生活呢?A:哎,他們夫妻倆都是癮君子,還會躲著我抽煙。雖然嘴巴說著:「那傢伙太囉唆了,我們躲著她抽吧!」但煙灰缸卻擺在外頭沒收,馬上就被我發現了,就是這樣,他們並不是那種「安分過日子,但後來還是去世」的情況,我心裡的感覺是:「嗯......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我果然是個無情的人啊!(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Q:您罹患癌症已經14年了,這段時間會不會覺得痛苦?A:嗯......生病也是有它的好處。比方說,就算我拿到最佳演員獎,也不會被別人嫉妒,大家只會說:「那傢伙來日不多了,就讓她得獎吧!」這點還算不錯。Q:哈哈哈......不過,您最近真的拿了很多獎呢!A:該怎麼說呢,因為我生病了,所以不會被別人嫉妒。而且有的時候,就算我說錯話,我先生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感覺心裡想的是「沒辦法,因為她快死了」不是嗎?別人很容易就會覺得「雖然以前很討厭他,但她現在很痛苦,算了......。」。這麼一想,我可說是占了便宜,罹患癌症還真的是賺到了,就像這樣,好事一籮筐呢!石飛德樹(採訪者):朝日新聞編輯委員。※作者介紹:樹木希林,日本演員,1943年生於日本東京都,2018年9月15日辭世,享壽75歲。1961年進入文學座附屬戲劇研究所,以「悠木千帆」為藝名,1964年演出由森繁久彌主演的電視劇《七個孫子》,而後又參與《時間到了唷》、《寺內貫太郎一家》、《夢千代日記》等劇的演出,後來改名為「樹木希林」。2000年之後,電影的演出逐漸增加,作品包括《橫山家之味》、《我的母親手記》(獲頒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女演員)、《戀戀銅鑼燒》、《小偷家族》等。2008年獲頒紫綬褒章,2014年獲頒旭日小綬章。2003年因視網膜剝離,左眼完全失明,2005年因罹患乳癌,右乳完全切除,2013年宣布癌細胞已蔓延全身。長女為作家內田也哉子,女婿為演員本木雅弘,丈夫為搖滾歌手內田裕也(2019年3月17日去世)。本文摘自《走在,沒人想去的地方:樹木希林離世前的最後採訪》,采實文化 2020/05/28 出版【更多熟齡精選延伸閱讀↘↘↘】。累到罹癌?方季惟當紅之際被問:要賺錢還是冷凍?。特斯拉CEO的媽媽/梅伊馬斯克:如果男人不需要放慢腳步,我們也不要。 橘世代FB立即按讚! 張曼娟:「我正經歷一場關於「老」的學習」、于美人:「保有追求快樂與相信日子,才是人生最重要力量」、吳若權:「人不可能不怕老,學會接納怕老的自己,就能對生命更加安心自在」,當一個不等「老」的橘世代,讓自己生命豐富跟得上時代!>>【立即加入】
-
2020-06-26 橘世代.好學橘
舞台下一樣精彩!影后甄珍70歲人生「我還在學習」
甄珍,是你我都熟悉的影后甄珍、劉子千的媽、劉家昌的前妻嗎?沒錯,就是那個永遠笑聲爽朗、思維超級正向的資深女星。也許對許多五年級以前的觀眾而言,對於甄珍的記憶,應該是電影「彩雲飛」、「我心深處」、或是「黃埔軍魂」等片中的要角;對於六、七年級以上的觀眾來說,如果不是前陣子驚爆婚變的新聞,相信多數人不知道誰是甄珍。當然,對於從影迄今50年的甄珍來說,這些都是她留給不同世代觀眾的新舊印象,但,對我來說,我雖沒趕上她當紅時的風姿綽約,看到的則是一個為母則強的老媽子,一個為老公〈當時未爆出離婚消息〉打點一切的好牽手。有次在飯店約訪劉家昌,甄珍忙進忙出招呼,訪完已是深夜,劉家昌隨即入房休息,留下甄珍細細的關心:「餓不餓,要不要叫ROOM SERVICE?待會怎回家、幫你叫車好了!」她當時身體已不舒服,ㄍㄧㄥ著病體幫另一半打理。我問她:「甄姐,妳身體還好嗎?」只見她刻意的拉高嗓門:「行,我沒問題。」轉頭瞥見,桌上滿是她服用的藥丸。甄珍是個閒不下來的人,前夫的事情夠她忙了大半輩子,兒子入行唱歌、拍戲,更讓她成了超級保母。她帶著下午茶到劇組,宴請所有的人員,她知道自己的兒子中文不好,怕因此耽誤了劇組進度;她也知道大家都很照顧她的兒子,這些湯湯水水,代表的是她一份感念和感謝。有一天,她傳了訊息給我:「子千的戲要上檔了,你可以多幫幫他嗎?就把子千當自己的弟弟照顧,好嗎?謝謝你。」言簡意賅。我何其有幸,可以被影后賦予了她希望的任務,這份叫做母愛的期盼,對我來說卻是好重的擔子。甄珍為前夫、為兒,卻很少為自己,就連動刀切除癌細胞,她依舊沒有驚動他人,當都一切安好後,才跟大家公布這消息,還笑著說:「反正身體有不少症狀,不差這一個了。」也或許她久病成良醫、亦或是她人脈廣,得悉有記者生大病急需醫療,她大力奔走安排醫生、病床,希望可以幫上忙,「當成小老弟,這點我還可以使得上力,但也就不需要再對外嚷嚷了」。她著手經營臉書,覺得多了一個可以和朋友互動的管道,「我打字慢,有些功能還在學習中」,保持學習的態度,在她淡出幕前多年後,仍依舊保有年輕的心情,她今年70歲,「人生七十才開始!」甄珍如是的落實。※本文摘自《安可人生》官方網站【熟齡精選延伸閱讀↘↘↘】。女人的計劃/矽谷鋼鐵人的母親:我寧願將來墓碑上寫著「她很風趣」,也不要寫著「她很美麗」。特斯拉CEO的媽媽/梅伊馬斯克:如果男人不需要放慢腳步,我們也不要。 橘世代FB立即按讚! 張曼娟:「我正經歷一場關於「老」的學習」、于美人:「保有追求快樂與相信日子,才是人生最重要力量」、吳若權:「人不可能不怕老,學會接納怕老的自己,就能對生命更加安心自在」,當一個不等「老」的橘世代,讓自己生命豐富跟得上時代!>>【立即加入】
-
2020-06-23 橘世代.好學橘
名醫劉榮森:圓夢不用等退休!騎重機、烘咖啡還樂當寶石鑑定師
若不知道劉榮森年紀,會覺得他就像少年一樣,奔馳在天地之間。兩趟公路之旅,是挑戰、是圓夢,也是心靈的寧靜,未來他說還會騎下去,直到騎不動的那天為止。「我老婆在車庫發現我新買的重機後,氣到三天不跟我講話。大部分老婆都不願讓老公騎重機,其實只要注重安全、保持專注,騎重機是很有趣的休閒運動。」溫文儒雅的劉榮森,是國泰綜合醫院的胸腔外科主任,同時他也是臺灣治療肺癌與食道癌的專家。現在履行「漸進式退休」的劉榮森,是一本閱歷豐富的活字典,享受生命、逐夢踏實,喜愛研究、具有學者風範的他,看似不疾不徐,卻更有投入勁風疾雨的冒險精神。他在2017年騎重機暢遊加拿大8天3000公里,2019年又以12天的時間,長征美國六大州5000公里!去年與一群愛唱歌的好朋友舉辦了一場售票慈善演唱會,今年二月底又要第五度登上國家音樂廳與管弦樂團一起演出,他的精彩人生,仍像是蓄勢待發,隨時乘風而起。脫下醫師袍享受咖啡,還成為一名寶石鑑定師「我一旦有興趣,就會深入了解。喜歡咖啡,我就買生豆、自己烘培、參觀咖啡園......喜歡地質結晶,去各個地方旅遊,我就會細心觀察。後來有朋友約我去寶石鑑定班,我一聽就說好呀!因為我有興趣。對我而言就像收藏標本一般,收集了一百多種寶石,也成為寶石鑑定師。」將醫療工作重心轉移到對醫學院學生及住院醫師的教學、並縮減門診量的劉榮森,生活卻不減忙碌,日子依然過得充實,他口中雖說隨遇而安,卻總把興趣發展到「高手」的境界。「我原來就喜歡礦石結晶的東西,並且會研究它們的物理學的特性,每種石頭都有身分證,特別是當作首飾的桂寶石,像是鑽石、藍寶、電氣石、石榴石、祖母綠等,它們的硬度、比重、折射率都不一樣, 以上三種數據都對了,即可以確認寶石的種類。」「在顯微鏡下觀察晶體的內含物又是另外一片世界了。我女兒小學時,我也曾帶他們班同學去台北觀音山『採礦』,收集火山岩標本,研究觀音山火山系的噴發歷史,揭開觀音山的神秘面紗。」他累積涵養的知識容量,從不是一閃即逝,如同他所愛的結晶礦石,隨著時間越益發光成為寶藏。擁有高度專注力的他,也將這份謹慎應用在生命的追尋。乘著美好重機夢,一不小心跨越美國六大州「我年輕時就喜歡騎重機,但會開展橫跨美國、加拿大的重機之旅,起始於一個緣份。」劉榮森笑說,有一天帶著住院醫師去查病房,原來是一位名建築師騎重機摔斷了肋骨,劉榮森和他說:「希望你很快復原,等你好了,我們一起騎重機。」這一邀請,雖然令對方的太太一度生氣,覺得這醫師不但沒勸他不要騎,還鼓勵她先生繼續;可是卻促成了劉榮森加入了建築師公會的車隊,才有後來同遊加拿大、美國的壯舉。「每種運動都有它的危險性,先了解它的風險,再謹慎小心去控制風險,而不是一味躲避風險。注意安全是首要,但最重要是,不要超過自己的極限。」許多人直覺騎重機是很危險的活動,但他並不這樣認為;在60歲後,能與重機同好跨越北美,需要相當大的體力,可是他想要挑戰自己的能耐到底在哪裡。「這麼多天的長途重機旅行,是全新的體驗。國外的景色跟台灣很不一樣,且沿途的景色不只是美不勝收,而是經常全然不同。大峽谷、草原、冰河、大都市......我們還去拉斯維加斯住一晚。在加拿大的感受又很不一樣,我們沿途全景都是大自然,地廣人稀裡,你能看到更多自然景色:湖泊、山陵、冰原......還能看到許多野生動物。」若不知道劉榮森年紀,會覺得他就像少年一樣,奔馳在天地之間。兩趟公路之旅,是挑戰、是圓夢,也是心靈的寧靜,未來他說還會騎下去,直到騎不動的那天為止。登上國家音樂廳演出,唱歌是健康第一順位劉榮森還有一個身份,就是合唱團的團長。就讀台中一中時,他便加入合唱團,得到全國合唱比賽優等,而後因為醫務繁忙而先放下對唱歌的愛好,直到八年前,他又加入了合唱團,而今將第五次(2020年2月27日)登上國家音樂廳的舞台。「我看到許多報導都稱「唱歌」是促成長壽原因的第一位。因為唱歌能訓練肺活量、訓練智力,不會讓你衰老;再來出來唱歌,能跟大家互動、交新朋友,情緒與情感不會孤立。大部分的老化,是從『自我隔離』 開始。退休後,不能沒有朋友、沒有興趣、沒有嗜好。」他提到唱歌有樂譜,能夠訓練腦力,又讓心情變好,退休後不知道做什麼好的人,就來唱歌吧!去年在國軍英雄館舉行的慈善演唱會,售票所得全數捐給弱勢團體,唱歌兼行善得到了數百位親朋好友的支持與鼓勵。問他為何能不斷圓夢,他說自己並不會特別規劃,而是「順著生命的河流走」,無論做什麼事,可以給自己目標,但要減少給自己壓力。研究帶來無限喜悅,找到人生的興趣享受它!其實劉榮森小時候的夢想是做一位飛行員,後來雖因為近視而無法如願,但其他像是騎重機、到美國F1賽車道試乘、去日本賽道觀賞賽車,近距離感受風馳電擎的震撼,他一個個達成;日常更培養許多「靜態」的興趣,除了懂咖啡、鑽研寶石,他還收集手錶與鋼筆。「我的個性興趣都跟小時候有關。我父親是開工廠生產引擎零件,在我小時候,他常拿著汽機車引擎對我解釋內燃機原理,寒暑假時我也會進工廠操作車床。現在收集手錶,我喜歡把機械錶拆解;清洗保養後再將手錶組合起來,很細微的組裝是在顯微鏡底下巧妙的操作特殊工具。」在短短的一個小時訪談中,劉榮森信手捻來都是學問,將看似艱難的學理,像是地質學、基因學、樂理等,化繁為簡成簡單的科普知識。連談及日前在看的書籍《基因社會》,他的眼神仍舊充滿光芒,言談間仍是如沐春風。「我們都以為自己擁有基因,其實是基因擁有我們,我們只是基因的載體。」劉榮森讓我們了解到一點:幸福就是投入喜歡做的事情裡。人生的成就,不在於達成目標,而是在於過程的每個片刻,你是否能「享受」其中,並盡其在我!這是來自靈魂深處的喜悅,要如何活得輕鬆自在?流露在臉上的笑容,騙不了人!本文摘自《幸福熟齡》【幸福熟齡延伸閱讀↘↘↘】不依賴子女、獨立生活去哪都行!退休建築師熱愛自助旅行,自創流浪式玩法吸引鐵粉跟團60歲後體力更好!退休教師開發私房行程、自組「祕境探險隊」,玩出快樂第二人生勇闖南非看野生動物、訪土耳其探索歷史文化!桂冠董事長「畫」出快樂第二人生 橘世代FB立即按讚! 張曼娟:「我正經歷一場關於「老」的學習」、于美人:「保有追求快樂與相信日子,才是人生最重要力量」、吳若權:「人不可能不怕老,學會接納怕老的自己,就能對生命更加安心自在」,當一個不等「老」的橘世代,讓自己生命豐富跟得上時代!>>【立即加入】
-
2020-06-23 橘世代.健康橘
長照法律故事—看顧扶養費,阿姨舅舅可以一起付嗎?
因為現在都是我們家在付照顧外婆的相關費用,我想幫我媽媽問:『法律上有甚麼方法,可以要求阿姨舅舅們一起來付這些錢嗎?這對於我們家,真的也是一筆不小開銷!』」陳小姐說。數月前,有位約40多歲的陳小姐到事務所來做法律諮詢。預約時,她只簡單和助理提到:「想來請教關於扶養費的問題。」聽到助理這樣向我回報,我心想:「她可能是遇到自己扶養父母親的問題。」到了面談諮詢當日,陳小姐如期赴約,但當她開口提出她的疑問後,竟嚇了我一大跳!「吳律師,我今天來是想請教扶養方面的問題,但我是幫我外婆和媽媽問的!」她單刀直入的說。「因此今天是遇到扶養外婆的問題嗎?」我心裡想著。「我外婆今年103歲了!幾個月前,因為外婆感覺自己年紀很大了,身體狀況也愈來愈不好,而且阿姨舅舅們也都7、80歲,年紀也不小了!所以他們就說服外婆,先來處理財產的事情,把財產過戶給他們!以避免未來還有稅的問題~外婆其實也不懂!但就是拗不過他們,就把名下的財產部分用贈與、部分用買賣的方式(實際上是假買賣真贈與),過戶給他們了!」她緩緩道來,之前外婆處理財產的動機!而我驚訝的原因是,現在當真是超高齡社會,竟然是年紀高達103歲的長輩,遇到了扶養的法律問題!「那麼在財產過戶之後,現在是遇到甚麼問題呢?」我提出疑問,也引導著陳小姐把話繼續說下去!「財產過戶之後的幾個月,外婆身體出了狀況,開始需要人頻繁的帶著去看醫師,我媽媽是最小的女兒,外婆感情也和媽媽最好,所以現在都是媽媽帶著去看醫師,但媽媽也60幾歲快70歲了,她也沒有辦法擔任照顧外婆的責任!」看來陳小姐的母親,也辛苦了!而這也是目前許多家庭面臨到的,當家中長輩需要被照顧時,第一個面臨的問題就是,誰來擔任主要照顧者?「我們現在有在考慮請外籍勞工協助照顧外婆,但總是要花錢!所以我媽媽就去找她那些哥哥姐姐們討論,請他們一起來付相關的費用!但沒想到,他們一個個都有理由!有人說:『我自己年紀也大了,身體也都有些毛病,需要用錢,所以沒有辦法一起分擔相關費用!』、也有人跟我媽媽講:『媽媽和妳(陳小姐的媽媽)感情最好,她應該最希望妳照顧她~是不是一定要付這筆費用,再想想吧!』然後結果就是,他們就把外婆丟給我媽照顧了!久久才來看一次外婆!跟當初他們要求外婆分財產前,根本就是兩張臉!」陳小姐為自己的母親和外婆感到委屈,我可以感受到,她語氣中的急促及氣憤。因此我先請她喝口水,喘口氣,緩緩之後,我們再繼續談!「那麼現在,您母親這邊有甚麼想法呢?」我想瞭解,陳小姐今天來找我的動機!「因為現在都是我們家在付照顧外婆的相關費用,我想幫我媽媽問:『法律上有甚麼方法,可以要求阿姨舅舅們一起來付這些錢嗎?這對於我們家,真的也是一筆不小開銷!』」陳小姐說。「民法規定,直系血親之間,互負扶養義務。所以您的舅舅阿姨們,法律上有義務要養他們的母親,也就是您的外婆!」我解釋著。「但是民法同時也有規定,您的外婆必須要符合『不能維持生活』的法律要件!才可以要求子女扶養!」我向她說明著,法律上仍有一些限制要件!「請教吳律師,什麼情況才符合呢?」目前法院曾經判決過的案件,有認定包含以下幾種情況,我們來看看外婆是否符合:1. 如果您的外婆,名下已經都沒有財產;2. 或者是,雖然有財產,但都是一些沒有辦法馬上變賣來給付生活費用的財產!例如,雖然有土地、房屋這些不動產,但都是和其他人共有,所以擁有的是持分,是不容易立即變賣換現金的。以上2種情況都算符合『不能維持生活』的法律要件!用法院實際的判決來說明,我想陳小姐會比較容易瞭解。「吳律師,那我外婆一定符合!她名下的財產正如您說的,除了還剩一些當初從我外公那邊繼承來的,和別人一起共有的土地的持分,其他都沒有了!持分比例我記得也剩下很少。聽我媽媽說,當初阿姨舅舅他們都覺得拿到也很麻煩,無法使用,所以才沒有要求我外婆過戶!」我心想,外婆這樣的情況,法律上應該滿有機會可以要求子女們付扶養費。「那接下來,該怎麼做呢?」陳小姐急切的想瞭解,可以如何採取行動幫助媽媽和外婆!「接著,就要看您外婆的意願了!請教陳小姐,您外婆的意識認知能力,還正常嗎?有失智的症狀嗎?」這一點,涉及到外婆現在有沒有辦法來當原告!「我外婆沒有失智,她腦筋都很清楚,所以她現在對於她的孩子們這樣對她,她才感到特別難過!我和媽媽也只能安慰她,她至少還有我們這一家可以照顧她!」是阿,有時候對於一切都很清楚明白,到底是不是好事,也很難說!「瞭解,那目前如果是要向其他人要求共同分擔扶養費有兩個選擇,能執行哪一個?與您外婆目前的意願有關!」「那如果您外婆,想要用孩子們沒有養她,所以要撤銷贈與把財產給拿回來,也是有機會的!但要記得在您那些舅舅阿姨拒絕的1年內提出訴訟,而且您外婆會是訴訟中的原告!」我同時提醒陳小姐,不只有要求大家共同負擔扶養費的這一個選項!「吳律師,我想先瞭解要求其他人一起分擔扶養費用的部分,因為是否要把財產拿回來,我也還要回去問外婆的意思!」陳小姐一想到要說服老人家,在不經意間,臉上就露出苦笑的表情!我不意外,我很常在遇到類似問題的晚輩臉上,看到這樣的表情訊號!「扶養費請求的第1個方法是:您外婆當原告,向她的孩子們,就是您的舅舅阿姨們提起訴訟,要求他們履行扶養義務,給付扶養費!」「但這個方法,一樣要說服您外婆來當原告!她是否願意告自己的孩子們,還是要和她討論溝通!」經驗上,長輩們總是不想和子女們對簿公堂啊~「我覺得確實需要和外婆好好溝通,有沒有不需要外婆當原告的方法呢?」陳小姐問,看來她覺得要說服外婆,的確有一定的難度!「扶養費請求的第2個方法是:您母親當原告,向她的哥哥姊姊們,提出不當得利的訴訟,要求她們共同分擔這些您母親已經自己幫您外婆給付的看護、醫藥費……等等費用!」我心想,或許這個方案,對陳小姐一家來說,會比較可行!「我覺得媽媽當原告,比較可行耶!我媽媽應該會比我外婆好說服,畢竟這些開銷,只有我們一家自己負擔,也真的很辛苦!」陳小姐臉上,似乎終於有了一線曙光!「好的,那還有一件事,陳小姐您記得回去跟媽媽溝通時,要提醒她!」「吳律師,請問是甚麼事呢?」陳小姐一直很認真的在筆記我告訴她的方法,她聽到我這麼說,抬起頭來認真地望著我。「時效!」我說。「不當得利訴訟的時效是15年!也就是說,假如您媽媽今天幫外婆付了一筆看護費,從支出起算15年,一定要跟她的兄弟姊妹們採取法律行動討這筆錢,如果超過時間,法律上您的舅舅阿姨們可以做時效抗辯,不付這筆錢給您母親!」我向陳小姐解釋時效的意義!「哇~這麼嚴重!那怎樣才算法律行動呢?像我媽媽之前用講的,算嗎?」我心想,這也是多數人的做法~「用講的比較難保存證據,來證明您媽媽有提出過這個請求!所以建議媽媽可以透過律師寫存證信函,來做中斷時效的證據保存!」要採取訴訟行動之前,證據的創造與保存,是很重要的!「而且,存證信函寄出去之後的6個月內,媽媽還是要正式的提出訴訟或是聲請法院發支付命令!不然,之前寫存證信函中斷時效,會沒有用,時效還是繼續下去喔!未來舅舅阿姨們還是可以做時效抗辯,不付錢給您媽媽喔!」我再次提醒她,法律上執行的細節及時程!「吳律師,我瞭解了,那我回去和媽媽溝通討論,我想事情還是要立即處理,不然時間一天拖過一天,對我們家而言,也是很大的困擾!而且還有時效問題!我會儘快向您回報後續我們決定採取的法律行動!」陳小姐回去後,果然積極地和母親溝通,並先請我們發了存證信函,再提出給付扶養費的訴訟!每每我遇到這樣父母親把財產給出去之後,未來父母自己再遇到需要用錢,又沒有錢的情況,我都很疑惑著,為什麼這樣的劇情會一再上演?父母親當初又是因為什麼動機,才把財產乖乖地給送出去呢?而當長輩高齡百歲,還要面臨這樣的問題,這除了情何以堪,身邊的人又能如何安撫安慰這樣的長輩受傷的心呢?我不是心理學專家,也不想去批判,但我的觀察,父母的家庭教育對子女的價值觀養成,真的很重要!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如今會有這樣的結果,絕非短時間造成的!此外,對於這樣的長輩而言,我想她對人性、承諾的信任,已經幻滅!但有幸的是,還有小女兒一家的陪伴,這時候,真心的陪伴,讓長輩知道,至少還有我們在,至少我們對您是真心相待,就是最好的方式。而當然,另從專業角度講,長輩如為稅務規劃或因其他因素,想提早規劃財產傳承(確實也需要提早規劃,畢竟自己哪一天要去和上帝、菩薩喝茶喝咖啡,沒人算得準),也有許多工具可以協助試算稅金及安排給自己有保障的方案,例如透過遺囑、信託、附負擔贈與契約……等方式,也需要預防未來自己失智,財產旁落他人,沒有真的用在自己身上(只有買保險不夠啊~)!律師吳挺絹 律師現任明恩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臺北市政府法律諮詢律師、新北市政府青年律師服務團律師、中央氣象局國賠事件處理小組委員、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台北、板橋分會扶助律師等,亦為財經法學碩士(專長信託)並具人身保險業務員資格。因協助90歲高齡老母親處理被親生兒子提告的財產訴訟案,開始思考:「財產分配問題對於親屬關係的深遠影響」。進而致力於透過法律工作,協助家庭關係和諧圓滿,並常透過法律講座,分享正確的財務規劃觀念,曾受邀至林口長庚養生文化村、臺北仁濟院、台名保險經紀人公司、行天宮圖書館、中化銀髮等單位分享。本文摘自《愛長照》【更多精選延伸閱讀↘↘↘】。幫助困在失智迷霧中家庭 鄭嘉欣成為不一樣的律師。「害怕被詐騙、被啃老?」 付點管理費,為退休預做準備 橘世代FB立即按讚! 張曼娟:「我正經歷一場關於「老」的學習」、于美人:「保有追求快樂與相信日子,才是人生最重要力量」、吳若權:「人不可能不怕老,學會接納怕老的自己,就能對生命更加安心自在」,當一個不等「老」的橘世代,讓自己生命豐富跟得上時代!>>【立即加入】
-
2020-06-19 橘世代.健康橘
當「照顧者」對外求援手時,記得別說出:「幫我」
照顧者記得要給自己一點喘息的時間來照顧自己,這不是自私,而是為了能夠提供更好的照顧。 定期給自己時間與朋友聚會、運動,或者去看場電影、吃喜歡的料理、看本書,總之,要讓自己有時間「好好休息」,休息之於照顧者,就像水之於植物,滋養我們,使我們的身心堅強茁壯。「先生中風多年,我每天將近24小時不間斷的在他身邊照顧,變得幾乎不能出門旅行甚至是聚餐,短短兩年就瘦了10公斤,最近還出現失眠與憂鬱的現象,我的心底漸漸浮出一個聲音:『萬一哪一天自己也生病了,誰要照顧我呢?』」 在照顧的過程中,照顧者犧牲了自己從事休閒嗜好的時間、減少與朋友聚會的次數,漸漸地產生踏不出家門、走不出去的感覺,難免會產生孤單感,好像未來的生活就只能如此枯燥乏味、一成不變。照顧者無時無刻掛心著被照顧者,連自己休息的時間都要沒了,久而久之,自己身心俱疲,如果哪天自己也生病了,誰來照顧我呢?又或者,哪天被照顧者離開了,生活的重心突然被抽空,要如何重新開始自己的生活呢?在此建議照顧者要適時挪出「一點時間」給自己,大膽地請其他家庭成員一起分擔照顧的事務,請家人或他人幫忙時,盡量不說「幫我」,而改用其他詞彙代替,為的是讓聽話者覺得自己所幫助的對象是被照顧者,而不是照顧者。下面提供兩個例子給大家參考,希望照顧者可以試著用不一樣的表達方式,獲得其他人更多的協助。照顧的事務是需要全家人一起幫忙與分擔的,如果全都落在一個人身上,一定會承受不住的。照顧者記得要給自己一點喘息的時間來照顧自己,這不是自私,而是為了能夠提供更好的照顧。定期給自己時間與朋友聚會、運動,或者去看場電影、吃喜歡的料理、看本書,總之,要讓自己有時間「好好休息」,休息之於照顧者,就像水之於植物,滋養我們,使我們的身心堅強茁壯。同時,也要為自己規劃「老年生活」,為自己未來的生活做準備,最重要的是,讓現在的自己有能量繼續每一天的照顧生活。「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本文摘自《愛長照》【關於更多你所不知道的長照大小事↘↘↘】。幫助困在失智迷霧中家庭 鄭嘉欣成為不一樣的律師。17年照服人生 64歲吳素琴:我要做到不能做的那一天! 橘世代FB立即按讚! 張曼娟:「我正經歷一場關於「老」的學習」、于美人:「保有追求快樂與相信日子,才是人生最重要力量」、吳若權:「人不可能不怕老,學會接納怕老的自己,就能對生命更加安心自在」,當一個不等「老」的橘世代,讓自己生命豐富跟得上時代!>>【立即加入】
-
2020-06-18 橘世代.愛玩橘
解封別急著「報復性出遊」!樂齡出遊:慢慢來比較快
從年初新冠肺炎延燒,100多天來歷經各項禁令後,我國因八周無本土病例,終於在6月7日宣布「境內解禁」。而隨著解封,許多待在家好幾個月的叔伯婆媽們也開始「報復性出遊」,相約到各地走走。但國泰醫院物理治療師簡文仁提醒,一段時間沒運動,還是要依照體力漸進式活動,可先從散步健行開始,避免受傷。新冠肺炎延燒,不僅要求民眾搭乘大眾運輸工具需戴口罩,雙鐵車上也禁止飲食,甚至連假時政府還針對某些旅遊景點發布細胞簡訊,讓許多人乾脆「乖乖躲在家裡哪都不去」。簡文仁非常鼓勵大家解封後出遊,但前一段時間,許多中老年人既沒有運動,連到醫院做復健的頻率都變少,想必筋骨和體力都退化不少。因此解禁後出遊,必須視自身狀況調整強度。例如車程不要拉得太遠、走路也不要走太久,建議以半天的行程為宜。除了時間之外,活動類型也可先以緩步健行為主,簡文仁以台北市為例,可先在河濱公園、大安森林公園或是青年公園等先散步,等到體力、肌力逐漸恢復後,也可到郊山,例如虎、豹、獅、象四獸山、內湖的碧山巖以及陽明山公園等,增加肌力。但若是膝蓋會不舒服,簡文仁建議可以帶個護膝,或是斟酌使用登山杖分攤體重,可以走久一點。至於有些人會選擇到外地旅遊,簡文仁則建議,如果車程較長,一定要在休息站稍作休息,下車活動活動筋骨,以免一直限制在車內、坐太久,反造成筋骨僵硬、疼痛,敗壞遊興。【熟齡延伸精選閱讀↘↘↘】。50+登山客要注意! 登山前、中、後都有「保健守則」。疫情後的我們,是否能具備當初的心肺能力? 橘世代FB立即按讚! 張曼娟:「我正經歷一場關於「老」的學習」、于美人:「保有追求快樂與相信日子,才是人生最重要力量」、吳若權:「人不可能不怕老,學會接納怕老的自己,就能對生命更加安心自在」,當一個不等「老」的橘世代,讓自己生命豐富跟得上時代!>>【立即加入】
-
2020-06-16 橘世代.健康橘
退休後「做自己老闆」 健身設目標,3個月拿全國冠軍
臉書不是分享健身房訓練動態,就是健力相關賽事的資訊,民國四十三年次的曾仲元,兩年前才正式接觸健力,才練三個月就拿下全國冠軍,現更是經典三項臥舉世界紀錄保持人,堪稱台灣最強「健力老爹」。不用特別發力就有明顯肌肉線條,健身房已經是曾仲元每天固定行程,但他其實大學畢業後就和運動絕緣,年過五十到泰國從事電腦資訊工作後體重上升,才從跑步開始控制體重,他笑說:「一開始繞著社區跑,一圈七百公尺都跑不完,後來一直練,最快成績到十公里卅九分半,半程馬拉松九十八分鐘跑完。」喜歡為自己設定目標,曾仲元六十歲退休回台後,為保護膝蓋不跑步了,但仍固定到健身房報到,練著練著,「有天朋友慫恿我去參加健力賽的長青組,抱持玩一玩的心態,三月開始練,六月底菁英盃就全部拿第一名!」他頓了一下自己大笑補充說:「因為都沒人比啊!」四十歲以上就屬長青組,每十歲再分一級,每級又有體重分別,曾仲元沒請教練,自己看資料摸索,不到一年就橫掃六十六公斤級的各項全國紀錄後,決定往下挑戰五十九公斤級;他精算卡路里,不吃澱粉和碳水化合物,只花廿三天就減重將近七公斤、體脂率從十一點六狂降到四點八,順利參加五十九公斤級賽事,再次橫掃金牌。從二○一八年起,曾仲元開始自費參加亞洲盃,不管蒙古或哈薩克,他都成冠軍代名詞,囊括國內超過卅項健力全國紀錄的他又訂下新目標,目標在年底亞洲盃同時改寫深蹲、臥推、硬舉和總和的紀錄,一頭華髮的他笑說:「很難同個比賽四個一起破,不過有目標才有動力,達成目標要找到方法,再做記錄和檢討,看到進步後就會更有動力。」身為全國健力記錄保持人,曾仲元兒子曾紀多也算健身房名人。曾擔任政治大學游泳隊隊長的曾紀多,畢業後投身健身產業,考取多張證照,現已是講師級人物,不過曾仲元卻沒讓兒子指導過,他笑說:「我們常討論,但我的觀點和他常常不同,和他所學有牴觸,不過我都會和他『偷學』。」退休後在健力場找到重心,曾仲元初衷很簡單,他認為退休後時間自由,是「自己做老闆」,但若沒妥善規劃,身體器官退化速度十分驚人。「就是兩個方向,一個是顧好身體,一個是維持腦袋思考。」曾仲元「動腦」方式是投身志工,他的太太方麗群擔任婦女新知基金會志工督導廿餘年,他兩年前也加入志工行列,受訓一年背法條、聽案例再通過考試才上線,前兩年累積服務時數都破百小時,現每周仍固定擔任一次志工。曾仲元還有客觀結構式臨床測驗(OSCE)的標準化病人證書,每年國考醫師考試模擬病人就是他工作之一;他精神奕奕說,擔任標準化病人,不只要背許多症狀、反應,實際上陣還要和考生互動,就像是演戲,要記、要學還要演,十分有挑戰性,和健力同樣豐富了他的退休人生。【熟齡健身精選閱讀↘↘↘】。想瘦不必挨餓!提升「基礎代謝率」才是減脂王道。51歲羅時豐不靠「進廠維修」 每天臉部按摩為自己拉皮 橘世代FB立即按讚! 張曼娟:「我正經歷一場關於「老」的學習」、于美人:「保有追求快樂與相信日子,才是人生最重要力量」、吳若權:「人不可能不怕老,學會接納怕老的自己,就能對生命更加安心自在」,當一個不等「老」的橘世代,讓自己生命豐富跟得上時代!>>【立即加入】
-
2020-06-15 橘世代.健康橘
注意!4個特質,容易患上老年憂鬱症
什麼樣的狀況,容易罹患老年憂鬱症呢?過去的研究,整理出許多可能會促發老年憂鬱症的因素,可以提供給大家作為參考。針對有這些因子的高危險群,給予適當的關懷與協助,消滅可能的危險因子,或許能減少老年憂鬱症的發生。一、年輕時要求完美、自我要求高,習慣控制一切的人,在年老時,反倒是憂鬱症的危險群。年輕時擁有不錯的地位,當老化時,發現身體不再受自己控制,或退休、失去工作,感覺自我價值下降。倘若調適不當,無法接受,就容易出現憂鬱情緒。二、家族病史中有憂鬱症,也會有比較高的比例罹病。但相較於年輕的憂鬱症患者,老人憂鬱症的遺傳性比較低。無論是成人,還是老人,女性得到憂鬱症的比率都比男性高。對於長輩,影響情緒最多的,就是「鰥,寡,孤,獨,老,病,久,衰」。當生命進入銀髮期,除了身體的自然老化之外,難以避免地會面臨許多失落,伴侶離世、獨居、退休、久病、失能等,都有可能成為老人憂鬱症的危險因子。過去研究發現,一個人若喪偶,七到十二個月之間,是憂鬱症病發的高危險期,病發率高達百分之二十四。三、亞洲人普遍重視工作,年輕時沒有規劃退休生活的概念,退休後,生活重心突然被抽走,也容易感到不適應四、老化、身體逐漸失去功能,甚至出現疾病,也是一大挑戰。身體疾病可能會造成憂鬱、疼痛,而憂鬱又會加重身體疾病的痛苦,這種痛苦又讓疾病變得更加嚴重,形成一種惡性循環。舉例來說,一個老人原本有退化性脊椎疾病,若憂鬱症病發,他對疼痛的敏感度就會上升。原本可能感受到的疼痛是五分,但病發後,病人感受到的痛可能達到十分。當越來越痛,最後家人只能讓他吃止痛藥,但卻不知道其實病人痛是因為憂鬱,所以即使吃了止痛藥,心情也不會好,反而常造成藥物過度使用。又痛又憂鬱,老人會誤以為自己的病治不好了,甚至可能出現結束生命的想法。要小心的是,某些對中樞神經有影響力的藥物,容易導致憂鬱症病發,例如,部分抗高血壓藥、類固醇藥、嗎啡類止痛藥、抗帕金森氏症藥、毛地黃類藥、干擾素、癌症化療藥物等,但若得病,這些藥物又非吃不可。因此,若家中老人有服用這些藥物,一定要與醫師保持良好溝通,隨時注意病人情緒。必要時,須更換藥物種類,或是改用非藥物方式,治療憂鬱症。治療憂鬱症的藥物,不會讓人上癮目前治療老人憂鬱症的藥物療法是使用抗憂鬱劑。抗憂鬱劑有很多種,經過許多大型研究證實,療效是確實的。很多人誤以為治療憂鬱症的藥物會上癮,或誤以為服藥會壓抑情緒,讓人變得呆呆的,這可能是將鎮靜劑、安眠藥及抗憂鬱劑混為一談的誤解。所謂的抗憂鬱劑,是作用於腦部,調整腦內的分泌物質,提升腦內血清素、正腎上腺素、多巴胺等物質的濃度,達到治療憂鬱焦慮症狀的效果。抗憂鬱劑並不含鎮靜、安眠的成分,雖然藥物的副作用,仍可能會造成嗜睡,但並無上癮的風險。倘若有相關疑問,建議詢問精神專科醫師。在這裡,需要提醒的是,無論是何種抗憂鬱藥物,都不會立即見效,必須耐心連續服用超過六至八週,才會開始出現效用。許多病患或家屬對於藥物治療的期待超乎現實,結果在這之前就以為無效,中斷或是放棄了治療,實在非常可惜。憂鬱症患者不願意出門,怎麼辦? 許多家屬會問,除了聽從醫生指示按時吃藥,定期回診,我們還可以帶憂鬱的長輩做些什麼。其實治療憂鬱症不只有藥物有效,多運動、多曬太陽、多接觸音樂等藝術活動,也是很有效果的。道理雖然簡單,但家屬最常反問我的問題就是:「帶不出去,該怎麼辦?」許多親友們看到憂鬱長者整日唉聲嘆氣,家人、朋友也想幫忙,於是打電話邀約長者一起出門活動,或是安排旅行遊覽,但卻遭遇長輩百般推託、拒絕,甚至長輩還碎念、找碴。有些家屬因此感到自己的付出不被接受,容易轉而憤怒、生氣,可能會對長輩出現指責的語氣。責備他們不聽勸、不遵照醫囑,或是怪他們不努力。我建議在協助憂鬱長輩之前,要先調整自己的想法,必須先了解到「憂鬱症患者並非故意的」。憂鬱長輩在理性面上或許可以接受勸告,但是活力與行動力都受到憂鬱症的影響,才會需要我們拉他們一把。可以試著找出能增強長者動機的誘因,想想有什麼是他們看重或喜愛的。應用他們所在意的人事物,以協助長者對抗憂鬱,抒解心情。譬如他平日最喜愛打牌,但生病後都不去了,就可以拜託牌搭親友,聲稱缺一不可,甚至可嘗試先將打牌的地點改在家中,製造陪伴的機會。又或者是病患最疼寶貝金孫,我建議多找理由聚餐,諸如慶生、慶功等,半哄半拖地,帶著長輩出門去接送孫子女。憂鬱症患者容易營養失調在健康飲食方面,憂鬱者常會出現食欲減退,進食量下降的情形,這在長輩身上,就容易因此而出現營養失調的結果。若考慮補充營養品,可以選擇補充維生素B群、葉酸、魚油,或是益生菌等。透過神經免疫的調節,腦腸菌軸的機轉,而且這些健康食品在新近的研究中,被認為可以減少憂鬱症復發,或者是改善情緒症狀。電視廣告盛行以巧克力、蛋糕或飲料等高糖分、高不飽和脂肪的食物療癒心情,雖然可能暫時有提振心情的功效,但是效果短暫,而且有惡化代謝症候群的風險,所以對於罹患三高的老年憂鬱族群,並不建議這麼做。本文摘自《一直喊不舒服,卻又不去看病》,寶瓶文化 2020/04/09 出版【更多熟齡精選延伸閱讀↘↘↘】。帕金森爺爺跟孫出門逛新北!山林秘境陶冶身心。長輩堅持不看精神科,怎麼辦?醫師提6訣竅 橘世代FB立即按讚! 張曼娟:「我正經歷一場關於「老」的學習」、于美人:「保有追求快樂與相信日子,才是人生最重要力量」、吳若權:「人不可能不怕老,學會接納怕老的自己,就能對生命更加安心自在」,當一個不等「老」的橘世代,讓自己生命豐富跟得上時代!>>【立即加入】
-
2020-06-14 橘世代.健康橘
「能走就走」63歲喜翔維持健康,靠的是:簡單
63歲喜翔即使已為人父,仍然體力充沛,常與年輕劇組一起工作拍戲,他平常食量不大,一天只吃一餐,雖不忌口,但絕對滴酒不沾,「我平常就是喜歡泡茶,喝咖啡,生活盡量就是簡單一點」。喜翔並不算熱愛運動的人,不過平常只要可以走路,他就盡量不搭交通工具,「有次我為了拍戲,特別從忠孝復興站走路走到迪化街,提早出發就不會遲到,可以多走路就走路」。喜翔的家住8樓,平常也是盡量走樓梯,提到自己的走路運動習慣,他相當自豪,「有次我出外走路工作,從台北東區走到西區,來回至少走了4趟,身體要動一動才會好」。喜翔認為保持好心情也很重要,「粗茶淡飯是一天,牛排紅酒也是一天,像我這樣活到現在,人生就是起起伏伏的,心情開心一點,活得比較開心」。喜翔的兒子在美國當醫生,先前新冠肺炎肆虐,也會隔海打電話關心他的身體健康,還問他是否需要多一點口罩,「我就說不用,我之前還有很多口罩沒拆封,但是維持身體健康,真的還是人生最重要的事」。【熟齡明星精選保養特輯↘↘↘】。51歲羅時豐不靠「進廠維修」 每天臉部按摩為自己拉皮。楊貴媚60歲氣色好 簡單養生,對吃有一套 橘世代FB立即按讚! 張曼娟:「我正經歷一場關於「老」的學習」、于美人:「保有追求快樂與相信日子,才是人生最重要力量」、吳若權:「人不可能不怕老,學會接納怕老的自己,就能對生命更加安心自在」,當一個不等「老」的橘世代,讓自己生命豐富跟得上時代!>>【立即加入】
-
2020-06-12 橘世代.好心橘
水電師傅踏上志工路,一做16年!幫人修,也教人修
新北市志願服務社協會榮譽理事長呂理民從事水電工程40餘年,也曾擔任過里長,更獲得特優里長表揚,他16年前開始擔任志工,14年前退休後更全心投入志工工作,近期還藉由自身專長教婦女水電工作,呂理民說,擔任志工比每天待在家的人身體、心靈都還要更好。68歲的呂理民1978年開始從事水電工作,1982年擔任中和區福善里長,3屆里長工作表現優異,甚至獲選新北的特優里長,不過,水電工作忙碌,呂理民決定專心打拚事業,直到2006年才正式退休。呂理民說,退休前3年在妻子邀約下開始到中和區公所擔任志工,第一次志工工作就是佈置鶴齡教育中心的成果展,由於當時男性志工比例少,所有爬高的事情都由他負責,深受所有的志工喜愛。鶴齡教育中心開設各種課程,一位書法班老師因鄉音比較重,呂理民還特地錄音,回家後反覆聽閱幾次並製成講義,讓所有學員方便學習,在公所任志工時,也協助中低收入戶的普查、服務台諮詢、獨居老人關懷。呂理民說,為鼓勵獨居老人到戶外,他也媒合中和廣濟宮每年秋天辦踏青活動,讓獨老不再只是待在家裡,踏青活動廣受喜愛,去年起加碼,分別在春、秋舉辦2次踏青,年底還會有圍爐活動。善於水電工作的呂理民,3年前在新北社會局邀約下,在婦女服務中心開班「修水電,Women Can」課程,培育女性居家水電修繕,讓女性仍在家中修水電外,也能為社區獨老服務,甚至未來可以轉介到勞工局,以水電做為職場工作。呂理民說,課程內容包括馬桶水箱、插座開關更換、配電等項目,每次課程約1到2天,會先花半天時間講解理論課程,剩下的時間為實際操作課程,目前也和參與課程的女性,一起到社區中弱勢家庭服務解決水電問題。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志工隊也背負重責,呂理民說,疫情初期每天都要到關懷中心打電話,關心居家檢疫、隔離的民眾,後期又因為民眾申請急難紓困金,繼續在公所協助民眾填寫,幫助別人其實很快樂。「退而不休」呂理民說,當志工隊身心靈是最好的幫助,許多男性退休後就待在家裡,若能跟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擔任志工,是件很滿足的事情,志工隊還有80歲的夥伴,身體跟氣色都很好,希望能有更多男性一起投入志工行列。【更多精選延伸閱讀↘↘↘】。「客庄花甲故事人」壯遊台灣700公里,帶著生命故事走出去!。劉益丞24年「以館為家」 獲志工界最高榮譽「金駝獎」 橘世代FB立即按讚! 張曼娟:「我正經歷一場關於「老」的學習」、于美人:「保有追求快樂與相信日子,才是人生最重要力量」、吳若權:「人不可能不怕老,學會接納怕老的自己,就能對生命更加安心自在」,當一個不等「老」的橘世代,讓自己生命豐富跟得上時代!>>【立即加入】
-
2020-06-11 橘世代.好學橘
想好好規劃退休生活?你可以試試的3條路
從職場上退休,如何對社會貢獻、重塑自我價值?104高年級營運長李明倫觀察發現,許多人七、八十歲仍保持活力和熱情,都是趁著退休後體力還不錯、最有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時,大致從3條路徑發展出老後的新生活:路徑一:強化之前興趣中高齡者最大的優勢是經驗價值。李明倫指出,經驗價值除了工作,還有很大一塊是生活層面,「有一些前輩住在一個地方65年,他認識這個地方可能就比我們多十幾、二十年。」他認為,雖然中高齡者可能背不起來太多資料,但很多地方記憶就在他生活裡,根本不需要背,因此104高年級挖掘出許多厲害的導覽員。 例如,何老師是一位牙醫師,因為自己就對建築文化很有興趣,退休後便投入導覽工作。而起心動念來自於,他發現自己到別的的國家,朋友都可以帶他了解當地歷史和建築;而朋友來台灣時,他卻不知道怎麼介紹。後來有一次到英國旅遊,看到當地導覽員是兩位60多歲的中高齡者,他便期望自己退休時可以像他們一樣。因此,何老師鑽研歷史古蹟幾十年,退休後最想做的事,就是讓更多人認識台灣的建築與風俗,加上他有日語和英語的能力,帶過許多重要外賓認識台灣。還有很多像他一樣的中高齡導覽員,同樣有著滿滿的熱忱和使命,每次導覽都是好幾個小時不會累。路徑二:發揮自己專業1.工作專業有些人找不到自己興趣,也可以發揮工作專長。例如,李老師是一位76歲的人資主管,有許多大型企業的工作經驗,退休後半年便開始感到無聊,但他認為自己沒有特別興趣,重新培養一個興趣又似乎太晚,後來他發現原來工作就是他最快樂的事。李老師豐富的人生與工作資歷,正好可以提供年輕人一些工作上的建議。退休後,他開始為人力資源後輩開課傳授經驗,還有大企業請他去輔導資遣的員工,由於他在職時就有被資遣過5次的輝煌紀錄,很了解被資遣時的心情和可能遇到的問題,透過自己的經驗分享,便能夠鼓舞和協助到很多人。後來,他成為104高年級的第一位顧問,提供一對一諮詢服務。李明倫指出,年輕人可能會面對工作的挫折,或在要不要轉換工作之間卡住,李老師可以提供他們一些思考方向,還有很多像他這樣的個別諮詢顧問,涵蓋人資、行銷和業務等不同領域。2.才藝專長有些中高齡女性,雖然很早離開職場,但在生活中練就出家政或烹飪專長。李明倫表示這些傳承很有價值,例如逢年過節阿嬤的家常菜味道總是很讓人懷念,如果一項手藝失傳,味道也就消失了。因此104高年級也挖掘許多達人,很會包北方粽的阿嬤,在端午節教大家包好吃的粽子;也有幫小孩縫學號,發展到成為布藝創作的老師。路徑三:開創新的志業超過70歲的蛋黃哥,退休後總是以小丑裝扮現身,為安養機構的長者帶來歡笑,很難想像他曾經是電信業的高階主管。緣分來自於他退休後開始研究養老院,有一回在美國參觀一間養老院,發現硬體設備都很好,但裡頭卻一點笑聲都沒有,他不希望自己老後也要住在這樣的地方,於是思考怎麼樣讓這些長者們感到歡樂。後來,他在美國學習小丑表演,回台灣後便在各個養老院義演。一份想要回饋社會的心願,遇上自己所關注的養老院困境,讓他開創出新的職涯之路。而一個人的力量有限,他進一步開課當老師,教更多人學會扮演小丑,並且成立志工團,一起去養老院表演,用愛和歡笑服務需要關懷的長者。【熟齡精選延伸閱讀↘↘↘】。「客庄花甲故事人」壯遊台灣700公里,帶著生命故事走出去!。劉益丞24年「以館為家」 獲志工界最高榮譽「金駝獎」 橘世代FB立即按讚! 張曼娟:「我正經歷一場關於「老」的學習」、于美人:「保有追求快樂與相信日子,才是人生最重要力量」、吳若權:「人不可能不怕老,學會接納怕老的自己,就能對生命更加安心自在」,當一個不等「老」的橘世代,讓自己生命豐富跟得上時代!>>【立即加入】
-
2020-06-10 橘世代.好心橘
她是「真人版應思聰之姊」照顧家人也關懷同路人
64歲的新北市康復之友會理事長黃莉玲,20年前弟媳突然罹患思覺失調症,因弟弟在大陸工作,上有年邁雙親、下有1幼子的她,除陪伴弟媳就醫,更悉心教育3名年幼姪子,扛起照顧兩家的責任;過程中,她主動參與支持性課程及志工協會,致力翻轉精神疾病負面印象,現在她更帶著志工參與社會局精障家庭關懷專線,陪伴無助的病患及家屬走出生命幽谷,重燃希望。回憶起弟媳發病當下,外表一切正常,但經常有躁鬱症狀,曾到了市場買衣服,一買就是10幾件,或一口氣就訂了2、3間房子,由於當時全家人都不了解什麼是思覺失調症,直到去台北市松德醫院就診後,才知道弟媳原來生病了。她就扮演起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中也罹患思覺失調症的應思聰姐姐應思悅的角色。黃莉玲指出,因弟弟必須在大陸工作維持收入,她便負責起照顧兩家子幼兒、長者的責任,所幸在松德醫院期間,接觸到了「家連家」團體課程,由同樣身為病患家屬的帶領者,幫助成員理解精神疾病、認識藥物基礎概念、連結社會資源等,不但翻轉對精神疾病的認識,更找到共同成長的夥伴。隨著弟媳病情逐漸穩定,黃莉玲2007年時也參加了全國康復之友聯盟,參與新北市康復之友會運作,她表示,社會大眾對於精神疾病缺乏認識與理解,大多冠上汙名化的標籤,「但精神疾病是可以被治癒的,最重要的是及早發現,即時就醫。」黃莉玲也分享姪子的成長故事,由於精神疾病一部份可能是基因遺傳,有了弟媳的狀況為鑑,她長期注意姪子們的身心狀況,其中一名姪子因從小情緒較敏感,恐有發病可能,她便不斷提醒要保持正常生活習慣,若有需求必須就醫,現在姪子不但從國外求學歸國,也有份不錯的工作。參與新北市康復之友會過程中,她也帶領許多病患家屬參與支持性課程,去年起更與社會局合作,投入新北市精障家庭關懷專線(2252-3399)志工,她表示,一旦家中出現精神病患者,勢必造成全家巨大衝擊,此時若有人能願意傾聽、分享經驗,將對家屬有莫大的支持與幫助,更會願意走出家門、正確就醫。黃莉玲說,以前照顧病人總是孤軍奮鬥,許多人都不敢尋求幫助,深怕被外人知道家中的狀況,但精神疾病不是恥辱,家屬的教育、正確的理解與陪伴,才是幫助患者的不二法門,藉由協會推廣及關懷專線,希望能陪伴更多家庭及患者走上康復之路,重新回到美滿的生活。【熟齡精選延伸閱讀↘↘↘】。「一場沒有勝利者的戰爭」張曼娟:這一刻我瓦解了。退休守護慢飛孩子 高年級志工花時間慢磨出成長 橘世代FB立即按讚! 張曼娟:「我正經歷一場關於「老」的學習」、于美人:「保有追求快樂與相信日子,才是人生最重要力量」、吳若權:「人不可能不怕老,學會接納怕老的自己,就能對生命更加安心自在」,當一個不等「老」的橘世代,讓自己生命豐富跟得上時代!>>【立即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