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7 橘世代.健康橘
搜尋
創業
共找到
187
筆 文章
-
-
2020-06-06 橘世代.好野橘
英國王室黛妃的「願望信」 珠寶留給兒媳
從容老後系列4英國黛安娜王妃即是在生前就做好財產信託,當威廉、哈利王子年滿一定歲數才可自由處分遺產,特別的是加了一封「願望信」,表明要把所有的珠寶平分給兩名未來兒媳。所謂的「願望信」,通常是長輩規畫財產未來給子女使用的想法或條件。例如,希望小孩完成學業到大學,信託契約條文每年支付教育費用至大學畢業,把期待化成信託契約條款,由受託人執行。如有人希望小孩未來能結婚,就寫如果結婚就給他100萬,拿結婚證書跟受託人請求給付100萬,或是請求創業金等等。信託公會秘書長呂蕙容指出,長輩對晚輩的未來可能有各種期待或想法,有些可透過信託達成,但有些不能透過信託達成。如希望信託的錢供應至孩子大學畢業,但小孩要不要念大學,受託人無從管教,只能付錢提供大學學費。實務上,願望信比較會出現在類似「遺囑」中,歐美國家因為發展較久遠,提供服務較多彈性,有些家族會在處理資產信託時,加入願望信這類內容。【延伸閱讀↘↘↘】。小孩突然想出國念書!專家經驗談:3步備好教育金。別再說「幫你存起來」從小訓練親子理財3階段! 立即按讚 更多橘世代精彩內容不漏接!>>現在立即加入粉絲團
-
2020-06-06 橘世代.好學橘
17年照服人生 64歲吳素琴:我要做到不能做的那一天!
在平均壽命超過80歲的時代,工作是最好的理財,也是最好的抗老良方。《橘世代》將帶你看見屬於橘世代的工作故事:他們熟齡創業、他們在不同的舞台做著相同熱愛的事、他們退休後找到第二職涯成為高年級實習生。無論是為熱情夢想還是為經濟安全,新一代的橘世代,都在工作中追求人生的意義感。65歲,你想做什麼?在過去,是個應該退休遊山玩水、含飴弄孫的年紀,現在卻有愈來愈多人選擇繼續工作,或是再度投入另一個舞台,並在專注工作時抬起頭笑著說:「嘿,我要做到不能做的那一天!」有一些人,到了退休年紀還繼續工作,因為他們需要收入,也因為這個工作愈做愈有心得,找到工作的價值與意義。高年級照顧服務員吳素琴就是這樣。64歲的吳素琴是照顧服務員(簡稱照服員),每天的工作就是到社區內的不同家庭提供居家服務,為失能者或高齡長輩提供換藥、餵食、洗澡、陪伴,或是協助就醫等服務。察言觀色 遇緊急狀況反應快照顧工作說來輕鬆,其實有許多「眉角」,不僅翻身拍背、洗澡沐浴等技巧要純熟,還要具備察言觀色、應對進退的能力。「例如每次服務都看見案家在看股票,就猜他應該是有玩股票;如果新聞台都看OO台,就知道他是OO黨的。」吳素琴笑說,這些觀察讓她在面對不同家庭時,得以做出合宜的反應。但是照服員在面對緊急狀況時,仍要仰賴團隊。吳素琴剛任照服員時,服務一個無子女的獨居阿嬤。某個周六服務時間,她推開阿嬤家門,發現廚房水龍頭的水在流,食物灑落餐桌與地上,阿嬤躺在椅子上嘴唇發紫。吳素琴看到這一幕,立即打電話叫救護車,又隨即撥電話給社工督導,督導請她先把阿嬤抱下來做心肺復甦術。不久救護車來了,她陪阿嬤進醫院急救後,又跟著警察回到阿嬤家做筆錄。阿嬤後來急救無效離世,這件事卻成為吳素琴的震撼教育。這些年來,許多服務結案都是因為案家過世了。在工作中看盡遲暮之年的無助,也旁觀每個家庭在高齡社會的處境,吳素琴會不會感觸很深?「我還好啦,我個性是『出了家、忘了家』。」吳素琴笑笑說,服務時要求自己細心、耐心、愛心,還有凡事小心,「但是案家永遠不會是我家,出了門,案家的事情就要放下。」在職訓練 學習新觀念與技巧17年來,吳素琴除了每年在職訓練,複習與更新已知技術、學習新的觀念與技巧外,也沒忘記站在服務對象的角度,提供他們真正需要的照顧。吳素琴看見許多老人長時間待在家,一起床披頭散髮,整天有氣無力,就自費去台中上「美容師課程」,每次服務時幫老人家吹整頭髮,看起來神清氣爽,「我自己也都打扮得美美的才去上班。」她開心表示。服務長輩 隨身帶玩具陪伴吳素琴的工作袋裡隨身攜帶著小孫子的玩具,她用積木教老人家認顏色、堆101大樓;用敲打玩具讓老人家挑戰手眼協調;拿氣球和老人家吟唱拋接。她說,老人就像小孩一樣,需要陪伴,也需要有趣的遊戲。兩年前,吳素琴向所屬機構「弘道基金會」申請退休,不再擔任全職領月薪的照服員,但是現在仍然一周五天都有照顧服務,只是領的是時薪。這樣的調整,讓她有固定收入,也可以和社會有所連結,不僅換得時間彈性,方便種菜、接孫子放學、煮飯給家人吃,更多了自主安排的時間。對吳素琴來說,這個工作不僅在照顧個案,也可以照顧家人,3年前媽媽離世,她得以用照顧專業陪伴媽媽走完人生旅程。現在吳素琴會跟進入照顧行業的新進同事說:「這是個很有價值的工作,好好做,一輩子不怕沒工作。」她也跟熟悉的案家約定:「我要做到70歲。」何謂居家服務由合格的照顧服務員至失能者家中協助日常生活照顧。服務內容為備餐、餵食、陪同散步,以及身體照顧,如洗澡、如廁等。申請方式、補助費用、資格辦法,可洽各縣市長照中心,或撥打照顧服務專線「1966」詢問。【延伸閱讀↘↘↘】。200好漢做公益 「水幫漁協會」3分鐘籌到弱勢善款。退休守護慢飛孩子 高年級志工花時間慢磨出成長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5-31 橘世代.好學橘
長輩很酷!93歲網紅阿嬤逗樂全球 900萬人等她惡作劇
你可能看過這位滿頭白髮的奶奶,說出厭世但爆笑的人生理論、你可能也看過她跟孫子一起進行各種瘋狂的cosplay與惡作劇,她是現年93歲的Pauline Kana,更常被稱為「Granny(奶奶)」,可以說是全世界知名度最高的奶奶之一,她與孫子Ross Smith拍攝許多影片,傳達獨特的幽默感與人生智慧,擁有超高點閱率,也療癒了無數人。其實早在尚未爆紅時,祖孫兩人就都非常親近,孫子表示:「奶奶一直是我最好的朋友!」兩人一起生活、一起出去玩、嘗試各種事物;七年前,孫子突發奇想,將與奶奶打籃球的短影片分享到「Vine」平台,兩人逗趣的互動迅速累積粉絲。Ross Smith原本是歐洲職業足球員,但他發現,自己更喜歡跟奶奶一起拍影片,因此放下運動員身份,與奶奶一起展開拍片的探索與冒險,目前他們的Facebook粉絲專頁有564萬、Instagram有285萬、Youtube有107萬粉絲,最熱門的影片已超過2800萬次觀看。Ross Smith也坦承,雖然社群網站名稱都是自己的名字(早期並未公開奶奶姓名,因此使用孫子的名字),但奶奶才是真正的主角、也是大家最喜愛的明星。事實上,大多數的互動,都是兩人即興發揮;甚至在最初的幾年,奶奶看到孫子拿出手機,都以為他只是在拍照,真實且真誠的互動都被記錄下來,許多人相信,這是這對拍檔擁有如此高人氣的原因。Ross Smith表示,以前的他、甚至現在社會上許多人,不尊重或是漠視長者,他拍攝影片的初衷,就是希望翻轉這個現象,透過奶奶讓社會大眾意識到「長輩其實很酷」,進一步建立年輕人和長輩的聯繫,「許多年輕人看到我和奶奶一起玩,也開始和自己的長輩互動了!」Smith說。祖孫「創業」成功,同時不忘投身公益;2018年的感恩節,兩人帶著小狗狗探訪了患有失智症的長者,奶奶親切活潑地與長輩們互動,長輩看到小狗笑逐顏開,祖孫更贈送擬真的小狗抱枕作為感恩節禮物。影片呈現失智症長輩真情流露的一面,也喚醒大眾對失智症的關注。高齡93歲的奶奶雖風靡社交平台,但她對於這些懂得不多,Smith透露:「至今,奶奶仍把所有的平台都稱為Facebook。」對於拍攝這些影片,奶奶也非常樂在其中,她說:「我很喜歡做這些,是因為可以和我的孫子在一起!這是我人生的新篇章,而且很有趣。」奶奶對於名氣、財富都不在意,她只是喜歡與孫子共渡時光。當孫子提議要幫她換大一點的房子時,也被她一口拒絕,現在她仍住在厄亥厄州揚斯敦、一個已有70年歷史的小房子裡,過著節儉的生活。心情低迷時,不妨看看這對祖孫的影片,一定能幫您重新打起精神,並從不一樣的角度看待生活!※本文摘自《安可人生》官方網站【熟齡精選延伸閱讀↘↘↘】。跟著螢幕動次動!運動App幫助居家鍛鍊 維持身心健康。73歲爺爺Youtuber 500萬人等他上線問:早安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5-30 橘世代.好野橘
陳昭榮創業辛酸如8點檔 用2塊錢哲學翻轉
曾經,陳昭榮是叱吒風雲的台劇8點檔一哥,「台灣霹靂火」、「台灣龍捲風」、「台灣阿誠」等台灣系列,讓一個五專念電機科畢業的小伙子,奠定在演藝圈屹立不搖的地位,一個年賺千萬、拍一支廣告2、3百萬的一哥,卻始終有著強烈的危機感,促使他在2016年做了重大決定,退出演藝圈,專心投入他的電商事業,從賺「2塊錢」開始累積,成就如今的電商王國。賠3千萬 創業史像8點檔藝人明星的副業通常是開餐廳、夜店、服飾品牌,近年更多人投入乾拌麵、茶飲市場,陳昭榮很特別,情有獨鍾選擇網路公司,而他的創業史,要從2005年說起,「到現在15年了,還沒有倒,哈哈!」講有趣的事,總是自己先笑的陳昭榮,一如往常的樂觀,聊起創業辛酸史,直言活生生就是一部8點檔,坦言公司曾經歷多次危機、轉型,最輝煌時期公司員工人數達45人,最慘只剩4人,最低潮時期,他賠掉3千多萬,一次狠狠的重摔,「等於兩部8點檔沒了!」電機啟發 轉戰電商轉捩點在戲劇裡,陳昭榮演過總裁、總經理,真正投入做生意後,才發現「代誌不是你所想ㄟ安捏」,他說,和不少大老闆談生意,「老闆都很歡迎,但拍完照,合作案起個頭,生意突然就沒有了,為什麼?因為人家根本不把你當一回事,認為你是明星,應該只是來玩玩,不是認真(要做生意)的。」他忽然想起當年求學時,電機科老師請學生們將一組機具拆成26個零件,再將零件繪製成圖,學習機組邏輯原理,陳昭榮說:「這件事對我人生觀和創業,都有很大的啟示,用這邏輯讓我重新檢視人生,從0到100,中間的99是努力的過程,更是要紮紮實實做事的重要過程。」創業之初,他嗅到網路科技的未來,成立數位公司,做網路影音、拍微電影、網路經紀,最後發現無法掌握頻寬,賺再多錢也沒用,全部進到中華電信口袋,於是他在2007年慘賠3千萬後,2008年他轉型做網路購物網,自創化妝品品牌,運用自己和合夥人葉全真的明星光環,將產品打出去,「但明星光環只是一時,消費者因為你而買一次用看看,後來就沒有下文了,我們也沒有預算狂打廣告。」品牌路再度讓他夢醒,「從當年慘賠後,我就很小心,也領悟到不要一下子就要賺大錢。想到自己開發、研發、製造,心想我為什麼不做代工,於是我從化妝品、健康食品,運用過去人脈,和馬來西亞最大直銷公司合作,我開始做代工,一做4年,以過去20年在舞台上磨練累積的能量,面對直銷團體,一個活動,我可以帶來500萬、700萬銷售業績。」靜待時機 把握直播賣獨家因為有著強烈的危機感,陳昭榮永遠在思考下一步,總希望「超前部署」,公司一路轉型、一路摔跤,他步步為營,一邊拍8點檔,一邊讓公司持續運作,「當然,當藝人的收入,還是很誘人,一支廣告2、3百萬,我為什麼不賺,我也很清楚,我沒有太多資產可以揮霍,也不能再像以前一樣冒險。」只能一邊靜待時機的到來,2016年,當臉書開放免費直播,「我知道,我的機會來了。」他做網路直播購物,為了擁有獨家販售商品,他遠赴挪威談鯖魚進口,「那過程簡直就像紀錄片,我堅持從產地到餐桌,都是最新鮮最好的,一片鯖魚賣90到110元,我做了一個不貪心的決定,不賺那扣掉成本的20塊錢,我只賺2塊錢,其他都給團媽(銷售員),2塊錢的累積才是最大的錢。」每月一信 磨到獨家代理權陳昭榮轉戰電商的故事在網路發酵後,成功締造亮眼銷售成績,每年鯖魚進口量達4500噸,占全台8000噸的一半,但危機感強烈的陳昭榮,認為自己網路銷售平台不能只有鯖魚,因緣際會,他得知日本100%膠原蛋白,於是發揮鍥而不捨的精神,每月寫一封信給日本公司,做自我介紹、闡述公司經營規模,「一開始用電腦打字,做了10幾張照片,後來還用手寫,只差沒用毛筆寫字了。」就這樣每月一信長達1年後,終於打動日本公司,取得獨家代理權。陳昭榮建立起龐大的銷售體系,他更希望幫助更多想要創業、擁有事業第二春的人,「我常鼓勵員工、直播主創業,不要把自己當員工,而是當一個老闆,如果認為哪一樣商品很好,就去談,不會賣,我們幫你賣!」他更自比是航空母艦,直播主、團媽們都是戰鬥機,團隊就能發揮超強戰力。近期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網路宅經濟逆勢成長,陳昭榮也透露,大家減少出門機會,蔬果生鮮類、冷凍調理食品、保健食品,業績的確明顯成長,但精品類銷售成績就不若以往,「銀行的錢沒有減少,表示大家有危機意識,不敢亂花錢」,整體業績和往常差不多。陳昭榮認為:「網路銷售不會泡沫化,只是會轉成數位化,未來10年、20年,我已經可以看到數位家庭的樣板了,每個家庭都是一個數位面板,透過經銷數位化訂購,以後你訂購的東西,其實是從工廠寄到你家,這就是未來。」他已經在做了,而且會一直做下去。橘子內心話/一台電腦 一個夢想 無數叫賣 無數演講 阿榮的直銷人生「同學來!臘肉來了!我們要有過年的感覺,我們希望疫情可以順順利利度過!」陳昭榮的網路購物平台,螢幕上鍋中翻炒的臘肉配蒜苗畫面,加上陳昭榮辨識度極高的聲音口白,「噢!香到不行!怎麼吃都不膩」,還沒見到他本人,已經從畫面中穿透而來的香噴噴味道,刺激到口水直流。好不容易和陳昭榮約了專訪,一個午後,他從密密麻麻的會議行程抽身,坐下來暢談創業史,辦公桌一台筆電,是他每天開會、做完直播後,做銷售大數據分析的工具,員工下班後,電話響起,他會暫時充當接線生,電話那一頭,還會半信半疑不敢相信接電話的是陳昭榮本人,還要一再確認,他也很能聊,一聊就是半小時,「我的聲音太好認了,最後只好提醒對方『所以要問我什麼』!」陳昭榮轉戰網路購物有成,這些年不少企業邀他演講,分享創業經驗,一場3小時的演講,獲得台下企業主認同、讚譽有加,都說花40萬請陳昭榮來演講很值得,這麼說來,花1小時聽陳昭榮談他的創業史…我賺到了。【延伸閱讀↘↘↘】。60歲也斜槓!「出書、攝影、做公益」夢想永不嫌晚。高雄哪好玩?退休女警做嚮導,串巷走弄道地玩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5-28 養生.樂活人生
腸癌體會無毒食材難尋!劉天和創「天和鮮物」 :吃對真食物才可保健康
【編註】劉天和日前於東部旅行時,心臟突感不適,急救無效,近日家屬低調辦理後事。天和鮮物粉絲團已於5/27貼出董事長劉天和辭世的消息。>>相關新聞 攝影當天,天和鮮物創辦人劉天和露齒、瞇眼,笑著面對鏡頭,活動力十足,完全看不出曾經罹患大腸癌的低落情緒。但談起那段抗癌的辛酸史,採訪過程中他眉頭緊皺,聲聲道出治療過程中不為人知的折磨,以及如何從科技業轉戰專職養殖魚場,開啟人生第二個創業路。即將年滿70歲的劉天和,同時擁有好幾種身分,不但是新竹科學園區內專司半導體製程系統規劃與設計製造、是全亞洲第一家經FM認證製程排氣公司的創辦人,同時也是新科技農夫,曾於2015年代表澎湖縣獲選當年度十大神農,被譽為「科技神農」;更是提供有機友善食材第一品牌展售網「天和鮮物」的負責人。 做事業,要對天對地對得起良心在這些身分的背後,劉天和細述一路走來的心情,「從創業開始,我都是白手起家,從無到有,賺錢雖然是要讓家人與員工有更好的生活;但從罹癌之後,我只想做對天、對地、對得起良心的事情。」劉天和克勤克儉、實在打拚的個性,就像早期臺灣傳統產業的創業家一樣,他也承認自己的事業心強,創業時,適逢臺灣科技業起飛的年代,當時只要認真打拚,與他同輩的,經濟能力應該都不錯,「但其實大家都是犧牲健康在賺錢。」他直言,那時是憑著年輕力壯,過著天天加班、喝酒抽菸的日子,是直到一次健康檢查發現大腸癌後,才對生命與健康改觀。在事業如日中天之際,天和鮮物創辦人劉天和罹患了大腸癌,曾經前後八次進出手術房,最後切除所有大腸,以小腸取代;三年多來出入醫院、常看健康及管理書籍的日子,讓他下定決心要養殖健康魚,讓所有人能擁有健康幸福的生活。劉天和坦言,如果沒有罹癌,自己不會接觸食材、養殖業,「就是因為自己病了,才了解到健康的重要!」他說自己的個性講求追根究柢、徹底解決,一開始的治療選擇,就是以手術切掉有問題的大腸,且前前後後共進出手術房八次,直到將大腸全部切除。治療過程難熬,誓言養出健康無毒的魚切掉大腸後,必須在腹部下方裝置人工肛門,他形容那段日子簡直是種折磨。比方說,他曾在出差時開車,在解開汽車安全帶時,不小心拉扯,排泄物灑得全身都是;也曾經因為高速公路休息站廁所沒有坐式馬桶,不小心弄髒衣服與地板,「那時真的非常狼狽。」劉天和說,後來與醫師討論後,決定再進行小腸接大腸手術,但這項手術又容易讓消化液溢出,導致肛門潰爛,飲食上也得特別留意,「不過,兩相比較,總是比之前狼狽模樣好得多。」過去辛苦賺錢,並不懂得健康的重要性,大病之後,他陸續出入醫院達三年,在這段休養期間,空閒時就閱讀健康及管理的書籍,吸收資訊,也因為切除大腸之後,很多食物無法消化,必須選擇比較軟且健康的食物,醫師建議魚肉軟又好消化,喜歡吃魚的他卻發現,要找到健康無毒的來源有困難,因此興起了自己養魚的念頭。要食療不要醫療,吃對真食物才可保健康從科技營造工程轉行到農漁業,劉天和在澎湖投入龐大的資金來養海鱺,想做就要做到的個性,以短短兩年的時間,便養殖出臺灣第一條有身分證的健康魚「天和珍鱺」;除了養出健康魚之外,他也擴及到陸地,開始有其他農畜產及蔬食的種植。接著更進一步跨入通路,把產地延伸到餐桌,讓更多消費者體驗健康真食物的美妙。經營有機農業十多年來,劉天和體認現代人想要健康養生,有一半的關鍵要素就在於飲食,「每個人都想要健康,但健康是要付出代價的。」對現代人生命威脅最大的疾病是失智、中風、心血管疾病、癌症與糖尿病,這些都和飲食健康息息相關,但時下多數的飲食型態,卻充滿著人工化學添加物、防腐劑與色素等,甚至可能吃進太多的脂肪,缺乏膳食纖維、Omega3與抗氧化物,「奇怪的是,即使大家都懂得要健康、要養生,卻又少有人願意花錢吃真食物。」而他會跨足天和鮮物,便是想提供現代人,能有一次購足安心食材的場域,位於台北華山旗艦店除了有機超市、烘培坊、果汁吧、十大神農安心食材體驗區,好食料理區等,以產地直送的方式,打造營養美味的餐點,讓民眾能輕鬆享受健康的真食物。運動當吃補,天天健行兩萬步經歷一場腸癌的震撼教育之後,劉天和對自己的健康要求,顯得積極。大病之前幾乎是應酬滿檔,屬夜貓子人生;現在則是以爬山為主、路跑為輔,還被老婆與媳婦笑稱是個運動瘋子,他笑說確實是如此,運動量大到令人瞠目結舌。採訪當中,他秀出手機,螢幕上記錄著每天的步行步數,幾乎天天超過兩萬步、攀爬的階梯有時可達195層樓、235層樓。現在劉天和每天晚上八點多就寢,清晨三點左右起床,天還沒亮就去爬山,下小雨時仍舊撐傘前行。若沒有登山行程,上班前,也會先在居家附近跑步1.5小時,天候不佳下大雨時,就會到捷運站上下樓梯當成運動;傍晚下班後,再儘量抽空爬1小時的虎山,而星期例假日一定會花3個小時爬山。「現在早上一天沒運動,就感覺渾身不舒服。」他強調運動的重要,不僅能有排毒的功效,也可增加肺活量,而運動的習慣,則是在身體出問題後,就一直維持到現在。歷經大病一場,現在他對人生的想法是,「每個人最終都得一死,但死要死得快活,不能有拖累折磨,千萬不能讓自己有罹患中風、洗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機會,健康老去才是重點。」三餐自己煮,順應節氣挑食材既然講究健康食材,劉天和居家或外出的生活飲食,也一樣順應自然。以三餐中的早餐來說,一定會有簡單的燕麥搭配牛奶,「牛奶可補充鈣質、蛋白質,燕麥有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每天再簡單搭配一顆蛋、一盤青菜、三樣水果,就是一天活力的來源。他強調,居家所選擇的蔬果種類,也是順應時節,講求當令、當季,才最新鮮;但因為自己的腸胃問題,在選擇上,則做了適當的調整,例如少吃寒性的蔬果如瓜類、橘子等。如今事業版圖橫跨臺灣北中南東,以及東南亞及中國,偶爾出差旅遊是不可或缺的行程,遠行時,如何調整生活型態與飲食內容?劉天和說,旅遊的選擇,他是以自由行為主,大部分的休閒活動是到民宿或度假飯店休憩,於是會自己帶米煮稀飯,並且到當地買青菜回來自己煮,甚至會預先用玻璃罐準備醬菜類,要讓自己仍保有放鬆的時光。活得有尊嚴,珍惜當下、善待自己當提及壓力時,劉天和坦言,新事業並不如預期賺錢,甚至是個長期賠本的事業,但只要經濟許可,他仍會堅持下去。過去一直是由科技本業支撐新事業的盈虧,但現在美中貿易戰混沌未明,半導體產業影響不小,因此,在經營上考慮開始縮編,但他表示自己並不後悔,「沒有人強迫我做,是我自己要跳進來的,因此得自作自受。」他說,比起經營,人事管理的複雜度更令人無力,尤其工業範疇與服務業完全不同,「服務業需要的是熱情,但現在主動、積極、有敬業精神的年輕人少之又少」,因此,如何留住人才,是他目前需要正視的問題。最後,劉天和嘆口氣說,現代人多處於三明治世代,生活都很辛苦,「無論如何,一定要在活著的時候,活得有尊嚴,不拖累子孫,且要珍惜當下、善待自己。」而若要活得有尊嚴,最重要的三樣功課,就是吃對食物、規律生活、努力運動,否則一旦得了失智或慢性病,再多的財產也沒有用。(本文摘自<常春月刊>443期)延伸閱讀:吃素就能與心血管疾病絕緣? 真相是……年年有餘!多吃魚一夜好眠
-
2020-05-24 養生.樂活人生
人生該有十大奢侈,都不是錢!花藝家凌宗湧:人生如花,花開花謝自有時
編按:如果可以選擇,你願意當美麗的花、還是耐用的草?從植物裡,可以觀人生。花藝大師 CNFlower創辦人凌宗湧,以大自然為素材,進行了一系列「跟著花開去旅行」的計畫,發現人生好多事其實都不需擔憂,花開花落自有時。認為「美不該存在規則」,而在24歲時創辦了CNFlower西恩的凌宗湧,跳脫傳統花藝技法框架,以師法自然、強調展現素材本質的創作,被譽為「東方新花藝大師」。他說:我的花藝技巧不是最好的,但我有一雙能看見美的眼睛。隨著凌宗湧來到他在「億萬年火山口下的西恩花園」,這裡是他2年多來巧心耕耘的一座秘密園地。屋前屋後種下各式花草植栽:藥草香料花園、可食性花園,苔蘚花園……各處都有不同風貌,混搭在一起卻不覺得突兀。室內設有簡單雅致的廚房、茶室和長桌,和整面迎山的開放式露台,讓人感覺可以在這裡發上一整個下午的呆。造訪這天山上雖是雨勢不小,但遠望山頭雲霧繚繞,我們在屋裡就著暖爐,喝從院子裡摘下的咸豐草泡成的花草茶,倒也是一番景致。凌宗湧的太太Ivy說,每隔幾年,他就會想要找一塊地,這裡整整那裡弄弄,「大概像是一種能量釋放。」從最早在汐止山上的家(如今的食養山房)、九份的「數樹.私房」,到現在陽明山的花園,凌宗湧總喜歡營造一個可以讓自己享受生活的一方天地。「我通常不是去尋求心目中完美的樣子,而是在不同環境中找出它吸引我的特質,慢慢順著它去塑造一個樣貌。」凌宗湧說。送花人的一天,看盡人間悲喜為愛馬仕、LV、安縵酒店等眾多國際一線品牌打造花藝,展現獨特美學的凌宗湧,他的花藝之路,其實是從一個送花人開始。學生時代的凌宗湧並不屬於成績優秀的類型,對於未來要走什麼路,也沒有太明確的想法。出社會後,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快遞公司的送件小弟,做到第三天,他在大雨中的車陣裡心想:「我連自己送的是什麼東西都不知道,這份工作對我而言有意義嗎?」這時朋友介紹了一個花店送貨小弟的工作給他:一樣都是快遞送貨,何不到花店試試?至少可以看到收花人愉快的心情。沒想到,他上班第一天一大早接到的第一個任務,收花者卻是一臉臭臉。原來,對方是一位酒店小姐,送花的是酒客,並不是小姐所愛慕的對象,且小姐顯然才剛下班回家不久,臉上疲累極了。到中午左右,就是另一個故事了。他為一位先生送花到太太上班的公司,對方指定一定要在11:30送到。送達時,他見周圍同事紛紛嘻笑起鬨,這才明白對方指定時間的意義:不能12:00送,因大家都去吃午飯了。美麗的花不只是送給收花人,還得讓大家都看到才行。晚上下班前,老闆交給凌宗湧一個花籃,要他送到台大醫院殯儀館,到了現場空無一人、氣氛陰森,他打電話回公司問:沒人簽收怎麼辦?老闆答:你放在門口就好,葬禮要用的花沒人會偷。同樣是送花,一天下來,卻經歷了愛情、婚姻和生死3種不同情境。凌宗湧說:「打動我的不是花多漂亮,而是人們一生中的重要情感事件,好像都和花有關。這讓我覺得開花店或許是個不錯的工作,因為這是一個傳遞情感的行業。」花藝不只是技巧,而是生活的體現凌宗湧花藝創作的啟發者,是他在創業第二年,到德國打工換宿時的一位花藝師。有次他們到西班牙著名的Ibiza島度假,在花藝師的別墅裡,2人慎重地布置餐桌、擺上就從屋外採來的鮮花,就著燭光好好地享用一頓晚餐。後來凌宗湧才知道,平常花藝師在法蘭克福的家是租的,但他願意為了這個美好的時刻,買下一棟度假別墅。跟隨這位花藝師一年,給了凌宗湧很深刻的感受:原來花藝和生活的距離可以很親近,花材不只是擺在花店裡的商品,而是在自然中俯拾即是。「我不是一個追求奇花異草的人,比較喜歡從日常中,找出讓我覺得驚喜的事物。」例如,他連經過一間加油站,旁邊見了一處整理得極好的小花圃,就會馬上把它拍下,欣賞這樣美麗的角落。或是走進菜市場時,見有些商家擺滿整攤的蔬菜水果,都覺得是一種美。美不在遙遠的地方,而是自己的眼光。跟著花開去旅行,預期之外的美好當凌宗湧不斷被問及,如何能設計出打動人心的美麗花藝?他老實回答:「我實在沒有什麼技巧或秘訣,只能告訴你我在自然中看見了什麼。」因而,從2016年起,CNFlower每年舉辦「跟著花開去旅行」花藝之旅,凌宗湧帶領學員們從杭州、印度、南法到倫敦,體會花藝如何在生活中自然發生。最令大家感到觸動的,往往不只是最後呈現的作品,而是創作過程中,人與人之間產生的情感連結和意料以外的驚喜。例如在南法一座小鎮,凌宗湧原本預計借用當地一座教堂,布置出婚禮主題的花藝,不料抵達當地時才發現,教堂裡真的有一對新人要結婚。情商之下,學員們便為了這場真正的婚禮,布置出美麗的拱門和新娘捧花,真正進行了一場婚禮實戰,這完全是意料之外的事。在日本金澤時,凌宗湧想用時令的櫻花作為主題,但野生櫻花無法隨意採摘,但若去花市買櫻花,看起來的樣子又「欠了一味」,不夠自然。後來,他透過熟識的日本花藝師輾轉詢問,竟然得知公園有被大雪壓斷的櫻花枝幹,既美又有意義,馬上用此取材,順利完成理想的作品。「我是一個喜歡在生活中擁有美好體驗的人,『跟著花開去旅行』想要讓大家感受到的也是如此。如果只是教大家照著我的樣子做,那你還是沒有那雙眼睛。」不要刻意為之,大自然會替你找路。人生不也是如此?有學員參加了7、8次,每次都哭,一位跟著太太來上課的熟男學員就跟凌宗湧說:「老師,你這已經不是教插花了,是給人生上了一課啊。」50後的人生十大奢侈品,和你想的不一樣看來總是一派悠閒從容的凌宗湧,都不曾有過煩惱的時刻嗎?他想了想笑說:這幾年來,大家叫他大師,好像具有知名度,其實賺的錢沒有別人想像中多。但他真的煩惱嗎?也並非如此,他回想曾有人傳了一則「人生十大奢侈品」清單給他,覺得很適合給50+的讀者們思考。令人意外的是,這10樣奢侈品,沒有一樣和物質價值有關,包括:1. 生命的覺悟2. 一顆自由喜悅與充滿愛的心3. 走遍天下的氣魄4. 對世界充滿好奇,也對自己的潛能充滿信心5. 回歸自然、擁有與大自然連接的能力6. 安穩而平和的睡眠7. 真正屬於自己的空間和時間8. 彼此深愛的靈魂伴侶9. 任何時候都有真正懂你的人10. 能感染並點燃他人的希望凌宗湧盤點了一遍後,覺得自己似乎都有了,笑說:「我好像都不缺喔。」但他覺得當中最珍貴且具有力量的是最後一項:「能感染並點燃他人的希望」。從舉辦「跟著花開去旅行」,到近來他以「美好關係」的概念,與設計師一起改造士東市場、或是創造一輛有如移動叢林的森林巴士,以至於出書分享自己的美學理念,都是在實踐:所有的美,都來自一段美好的關係,無論是人與人,或是人與自然,皆是如此。曾有人問他,怎麼願意花時間做這種「理念型」的事?「如果我們自己做這些事情覺得很美好、很愉悅,何不把這分內心的富足感傳達給更多人?那種傳統的成功學,不是我想要的。」人生如花,花開花謝自有時鎮日與花草植物相伴,凌宗湧自己最偏愛什麼花?他說,這個問題在人生不同階段有不同答案。年輕時他喜歡清新、仙氣的花,像雛菊、海芋,後來他則偏好有些華麗貴氣的花,如玫瑰、芍藥。如今他屬意的,是低調卻自成一格的山茶花。它不是一眼會吸引人注目的類型,花朵總是藏在綠葉叢裡,但若仔細端詳,就能看到細膩的花瓣結構,且連掉下來的時候,都還保持完整。「我覺得它和我蠻像的,我不是一個年輕時就讓人家看到自己有什麼長處的人;山茶沒開花的時候,只是普通的樹。但等到花開時,裡面就有很多細節,像我自己做了這麼多奇奇怪怪的事,但當中是有我的在意。」凌宗湧笑說。不只以花比喻自己,他也用植物形容身邊的人同事、朋友。例如他形容踏實的魔羯座同事像草,可以壓可以躺,沒想到對方不甚開心,因每個人難免都想當嬌貴的「花」,而不是耐磨的草。「但我這真的是讚美,因為他會默默在你看不到的地方扎根,可能不顯眼,但一座花園裡不能沒有它。」形容另一個同事像薄荷:感覺優雅、接觸之後會有回味的感覺。凌宗湧說,當個顯眼的人,不一定好。有的人好比芍藥、牡丹,開花時雍容大氣、高貴美豔,「但枯萎時爛得很徹底,什麼都不留。所以你想要那樣盛開的人生,就得接受它總有衰敗的一天。」諺云「花開自美,評說由人」,若人生是座花園,凌宗湧選擇了自己想長成的樣子,終究是一方氣韻活現的獨特風景。原文:人生該有十大奢侈,都不是錢!花藝家凌宗湧:人生如花,花開花謝自有時
-
2020-05-19 癌症.卵巢.子宮
不只更年期後易得卵巢癌 醫師提醒6大危險族群要注意
一名42歲的廖小姐,數年前與先生共同創業一同經營咖啡店,兩人也早在結婚時達成為頂客族的共識。由於店內產品廣受好評生意相當不錯,還在前年新開了一家分店,事業有成也樂愛享受生活的她,在去年年初到醫院進行健康檢查,發現自己的左側卵巢有一顆子宮內膜異位瘤(俗稱巧克力囊腫),大小約5公分,持續超音波和磁振造影追蹤,發現在一年內竟快速增大至7公分。巧克力囊腫雖為良性疾病,但同時也是具有潛在惡性風險的腫瘤疾病,加上增長速度快,廖小姐決定接受手術治療,經病理檢驗後竟確認罹患卵巢癌,所幸發現得很早,並無擴散現象及侵犯到鄰近的器官組織。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沈彥君主任醫師表示,「卵巢癌」常被比喻是「婦科癌症中最可怕的隱形殺手」,常是來的突然、發現的太晚。卵巢位於骨盆腔深處及體積小,腫瘤在早期形成時不易被察覺,再加上初期幾乎無症狀,因此很容易被忽略。據統計,約75%的患者發現罹患卵巢癌時已經是第三期以上,即便有症狀,也會容易因腫瘤的壓迫或癌細胞剝落產生,如:肚子脹脹的、脹氣、噁心、易飽足感、打嗝、頻尿、下腹部疼痛或小腹突然變大等,常讓人誤以為是腸胃或泌尿道相關疾病,但此時卵巢癌的期別可能已發展至第三期或第四期。卵巢癌的早期預後與中晚期的存活率有極大的落差,第一期的卵巢癌五年存活率可達90%、第二期癌症已擴散至骨盆及其它器官五年存活率約70%、第三期存活率驟降至39%、到了第四期癌症可能已轉移到肝、肺、腹膜或骨頭,五年存活率僅餘17%。沈彥君提醒,以往卵巢癌好發於更年期後女性,但隨著晚婚、晚生子的人或不生育的趨勢增多,都有可能增加罹患卵巢癌的風險,建議超過40歲以上的女性朋友每年應定期安排婦科檢查與骨盆腔檢查,高危險族群可提早至30歲每半年至一年安排定期檢查。以下幾項危險因素,檢視自己是否已成為卵巢癌的危險族群:1、35歲以後生子、未曾懷孕或不孕的女性:荷爾蒙及排卵因素可能增加罹患卵巢癌的風險。2、初經來的早(12歲前)或停經較晚(55歲後)的女性:初經太早或停經太晚的族群,卵巢在一生中的活動時間較長、排卵次數較與一般人多,也會增加罹患卵巢癌的危險性。3、家族史:家族中(母親、姐妹)有乳癌或是卵巢癌病史,罹患卵巢癌機率也會增高;一般女性罹患卵巢癌的機率約1.4%,若有家族史的族群機率則會上升到3~5%。4、肥胖:BMI指數>30的女性。尤其是喜愛吃高油脂的族群,易造成體內脂肪過度堆積,容易誘發乳癌及卵巢癌。5、停經後荷爾蒙補充:荷爾蒙的補充劑量及長時間的補充,雌激素過度刺激也會相對增加風險。6、子宮內膜異位瘤患者(巧克力囊腫):子宮內膜異位症引起異位瘤的女性,發生卵巢癌的風險是一般婦女的2至3倍。 延伸閱讀: 3婦癌難早發現! 預防醫學專家告訴你該如何預防 女性注意! 愛吃「這些」食物易養出子宮肌瘤
-
2020-05-15 養生.抗老養生
73歲卻有40歲好體力!名醫張金堅公開3養生秘訣 抗衰老、不生病
「你看,我Line都回得很快,比你還快!哈哈哈!」採訪當天,台大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治醫師張金堅,以一貫飛快的說話速度、開朗的笑容現身,一邊強調他駕馭新科技一點都不輸年輕人,一邊以敏捷的腳步踩著樓梯,咻咻咻一下就爬上公寓頂樓,來到他精心栽培的花園,再端出令他自豪的現煮咖啡,暢談他「退而不休」的精彩生活。採訪當天,是個風和日麗的午後,張金堅早上剛開完幾台刀,但他看上去仍神采奕奕,未見疲憊;說起又是行醫、又是研究咖啡的斜槓人生,話匣子一開完全停不下來,藏不住對生活的滿滿熱情。最令人訝異的是,眼前這位精神抖擻、廣受病友愛戴的名醫已經73歲了! 退休推廣乳癌防治,再拚創業不輸年輕人! 事實上,張金堅早在64歲就辦理退休,但他的醫學專業與高知名度總是讓他「閒不下來」,隨後受邀接任澄清醫院中港院區的院長,也讓他決定秉持退而不休的精神,繼續在醫學領域貢獻所長、造服病人。 這幾年,張金堅回到台北,每周輪流在台大醫院、耕莘醫院、遠東聯合診所看診,主要治療乳癌、乳房鈣化、乳房纖維囊腫等各種乳房病症。許多病人堅持找張金堅看診,每年更有近百名乳癌病友指名要他開刀。因此,比起退休前一星期要開15台刀,張金堅現在仍有四分之一的手術量,是病人眼中無可取代的王牌醫師。 擁有超過40年的行醫經驗,張金堅深知癌症預防的重要,因此,他創立乳癌防治基金會,積極推動乳房篩檢、病友輔導等服務,直到現在仍經常主持健康講座,在第一線與民眾分享衛教資訊。 醫師開刀、演講不稀奇,有趣的是,張金堅這幾年迷上咖啡,開始閱讀大量醫學文獻,鑽研咖啡與健康之間的關係,不但出書暢談咖啡,甚至遠赴非洲、寮國、越南尋找優質咖啡產地,在70歲時自創了咖啡品牌,比年輕人創業還拼! 名醫抗老秘訣:不忘工作、填滿生活、活到老學到老 「我本來是想用減法過生活,結果比以前更忙!哈哈!」年過七旬仍保有充沛體力和靈活頭腦,不禁令人好奇,身為醫師的他是不是有什麼獨門抗老秘訣。 張金堅不諱言,隨著年紀增長,體力、記憶力、活動力都會隨之下降,即使身為醫師,這些老化現象一點也不會少,「所以人應該是要服老啦!但還是要想一些抗老的方法,把老化的過程slow down(減慢)。逆齡我是覺得不太可能,但凍齡是稍微可以的。」 退休之後,張金堅建議把工作量稍微降低,但千萬不能忘記原本的專業,「因為你會覺得自己還是一個有用的人,還是可以服務社會。」講話、動作都很快的張金堅是急性子,自嘲又是勞碌命,受不了整天無所事事,「所以就要把時間填滿,不要讓他空隙很多!」 醫療工作與咖啡研究佔據了多數時間,透過這兩項活動鍛練腦力、增加人際互動、保持與社會接軌,都是他維護身心健康的重要方法。 張金堅強調,「 雖然是老生常談,但活到老真的是要學到老!比如說你要去學會電腦啦、學會手機啦!」醫學的日新月異,更敦促他不斷吸收新知,「如果拿外科醫生來講,以前都是開刀開很大,現在變成都是微創,所以我到現在還是會去參加國內外的醫學會議,甚至去當主持人。」 抗老也要服老!放慢步調讓生活更美好 不過,年紀大了,搭機出國難免造成體力上的負擔,怎麼辦?張金堅輕鬆地說:「一個大原則就是,要服老,但是要有抗老的策略,生活要去調整。」比如,以前出國開會,他總是把去、回的時間算得剛剛好,「那現在因為老了,我就早一點去,晚一點回來,多一些時間去休閒、去旅遊,這個思維就跟以前不一樣。」 搭公車、上下樓梯也學著放慢速度,以安全為優先考量。「服老還有一個重點,就是要慢,慢活的人生就是樂活的人生,吃飯要慢、動作要慢。」說到這,張金堅突然話鋒一轉,「但真的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以前一台刀接著一台刀要開,午飯沒吃,肚子餓了看到便當就趕快吃,現在也是不小心就故態復萌,但有慢慢在改,哈哈!」 閒不下來的張金堅,退休後把以前無暇涉獵的事物通通排進行程表,尤其「咖啡」的研究與推廣不但是他第二人生的主角,更可說是行醫之外的第二生命。 一頭栽進咖啡世界!創造快樂不老第二人生 張金堅曾經長達30年,一喝咖啡就胃痛,直到某次偶然喝到好咖啡,身體竟未出現任何不適,引起他的好奇,便一頭栽進咖啡的世界,更在台商牽線下遠赴非洲,見識咖啡的栽種過程,最後決定推出自有品牌,與更多同好分享咖啡的美好。「這是人生嶄新的體驗!你有興趣,就會有更深的感情,就會更投入!」 一杯咖啡,為張金堅帶來的不僅僅是出書、創業的收穫,更重要的是,「你有額外的興趣跑出來,你接觸的人又更多,話題就更多。」因為咖啡,認識許多擁有相同興趣的年輕人,張金堅直言:「越老的時候,老實說,喜歡交年輕的朋友,這樣好像自己也變年輕,『老』這個字就離我很遠,無形的快樂就滋生出來!」 「朋友有很多種,有的聊咖啡,有的聊學問,有的聊旅遊...所以多交朋友不錯,人老的時候,從別人那裡吸收來的精華就可以豐富你的人生,生活就比較精彩。」 心情好,人當然不老。 不吃隔夜菜、冷凍食品!享受美食但控制「額度」 此外,張金堅在飲食、運動方面也是下足了功夫。尤其中年後新陳代謝降低,張金堅會控制澱粉的攝取量,也不吃油炸食物。早餐他常吃的是堅果、水果、煎蛋、麥片加鮮奶或少量吐司,再配一杯咖啡;若是外食,就專門挑夾鮪魚、蔬菜、水果的三明治,少碰火腿等人工肉品。 在家吃飯時,張金堅夫婦堅持選購當季食材,不吃冷凍食物和隔餐飯菜,烹調方式以清蒸、汆燙為主,多吃各類蔬菜,像是地瓜葉、空心菜、川七等,也強調彩虹蔬果,食物盡量多一些顏色,增加抗氧化物的攝取。而張金堅最愛的料理是用紅蘿蔔、白蘿蔔和干貝熬煮的排骨湯,用料簡單卻清甜美味!味噌湯、生魚片、納豆、優酪乳等也是他喜歡的健康飲食,身體自然越吃越好。 不過,張金堅偶爾還是會吃牛排、少量的三層肉滿足口腹之慾,「好魚好肉你都不吃,也是違背良心!」他調皮地說,但強調會控制紅肉的攝取量,只要某天吃太多,隔天就會節制,「你的扣打(額度)用完了嘛!就不能再用了!」不但少吃點,而且會多走路運動,「這不能討價還價,你缺一個都不行的。」 心理狀態也是健康的關鍵。「人老的時候,心要越單純,返老還童其實滿重要的。」張金堅說,複雜的事情要簡單化,越簡單越好,「不要想得太多、不要複雜化,有三件事情你做一件就好了,不要去做力不從心的事情。」安分一點,反而快樂一點。 退休以後,「健康最重要,其他都假的!」 年紀越長,智慧增加,但常人的煩惱,開朗的張金堅一樣也有。 「老實跟你講,人到老的時候都有死亡的恐懼,要是我哪天跌倒或是中風,或是被宣布癌症...雖然我是醫生,但什麼事情也由不得你啊!」即便身為醫師,張金堅不諱言他曾經痛風發作,目前也有高血脂、胃食道逆流,頸動脈、冠狀動脈甚至有些狹窄,必須按時服用低劑量的阿斯匹靈。 他堅持健康飲食和運動,並且每年健檢,「你自己的身體,沒有就沒有了,人一躺下去就bye-bye了,所以健康最重要,其他都是假的!」妥善控制之下,張金堅仍然擁有超越同齡的好體力,並懂得珍惜時間,「會去思考怎樣讓自己活得更好,那就要更豁達,多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這樣生命就加值了!」 原文刊載於2019年04月11日《今周刊 幸福熟齡》:.73歲卻有40歲好體力!名醫張金堅公開:從三餐到運動的養生秘訣,抗衰老、不生病延伸閱讀:.身價7千萬還哭窮!他每年被動收入750萬元,42歲後悔太早退休:生活太花錢了.壓力、自律神經失調,害她2個月暴瘦15公斤!40歲被醫生判定早衰,她靠這招找回身體平衡.準備入籍台灣,惹怒黃安「真給黃家丟臉!」...黃秋生冷回:我根本不姓黃
-
2020-05-11 橘世代.健康橘
紓壓多肉盆栽療癒身心靈!女性創業家分享減壓三部曲
面對全球疫情的衝擊,個人除了生理健康,心靈健康也很重要,特別是身負重任的「媽媽」,心靈狀態更是至關重要。3位身為母親的創業家,「寬和創意創意總監 Linda」、「星和醫美集團共同創辦人 子犬」、「童顏有機創辦人 CP」,分享透過手作多肉植栽、寫作、畫畫等創作,以及挑選喜愛的飾品送自己當禮物等生活紓壓之法,以及面對壓力的同時如何照顧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減壓第1步:靜下心 發現自己的狀態並傾聽內心聲音「餵奶、換尿布、哄睡、做家事,這4件事在生活中無限循環」,寬和創意創意總監 Linda回想自己在育兒初期的經歷說:「我都忘了原本自己的樣子了!」對於已習慣完全掌控進度、時間規畫有條有理的她來說,那是一段自我認知的撞牆期。Linda表示,不斷壓縮工作時間、無法掌控的時間進度與看似很低的產值,使她在壓抑中懷疑自我價值,逐漸情緒化的個性也讓她察覺需要停下腳步、正視自己的需求。Linda 建議媽媽們一定要空出時間照顧自己的心情,無論花3分鐘點個蠟燭或用3小時上一堂多肉植栽課程都可以,「身體勞累是必然的,但最重要的,是在面對壓力的日子中發現自己的狀態、好好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減壓第2步:找到並享受喜歡的那些事情星和醫美集團共同創辦人子犬,同樣也曾經歷過事業、育兒、身體健康的三重壓力,如今,她重拾熟悉的畫筆,每天都會抽出時間享受屬於自己的創作時光。「我很喜歡不受任何人打擾、自己一個人的創作時間。」就像回到學生時期,只要專心畫畫的狀態,透過揮灑畫布、好好沈澱自己的心情。減壓第3步:給自己一點信心 面對解決問題放棄高薪投入高風險創業圈的童顏有機童顏長潘思璇 CP ,在創業前也經歷過一段猶豫期,談到創業與育兒的衝突, CP表示,很多問題其實沒有大家想像中那麼難,大部分是自己侷限自己,「創業與生小孩從來不會是個單選題。」,遇到問題就尋求外援,無論請家人幫忙或花錢找保母,甚至是變更計畫時程,總有辦法可以解決。CP建議,平常可透過手作植栽或選購自己喜歡的飾品,當成送自己的禮物,享受收禮當下的愉悅,讓自己開心舒服後帶著自信繼續往前。【立即閱讀更多精選好文↘↘↘】。學習「拈花惹草」,三明治族為自己種一畝心田。防疫在家免焦慮 中醫師:按摩穴道鎮定心緒又助眠。「等在診間前,不如去爬山」山是最天然的醫師!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5-01 橘世代.好學橘
用手沖咖啡傳遞家的溫度,直到生命最後一刻
「這是一間咖啡廳,這也是我們一家人團聚的空間。」花蓮卡姐咖啡主人卡姐,40歲那年人生轉了個大彎,她辭去醫院工作,把未來20年時間留給自己。即使當時,花蓮發展精品咖啡路不易,卡姐靠著勤奮自學,擄獲一個又一個顧客的心。如今,罹患癌症、必須時常往返醫院治療的她,堅持要把卡姐咖啡開到最後一天,替老主顧、更替家人留下難忘的回憶。卡姐咖啡店名的由來,得從另一家花蓮老字號咖啡Living room說起。原先醫院工作雖穩定,但卡姐覺得自己就像沒有溫度的機器人。離開朝九晚五工作後,卡姐先到Living room推廣手沖咖啡。當時取了個英文名字Carina,客人則喜歡喊她卡姐。後來,當卡姐決定自己創業,又怕老客人找不到她,索性便將店名取作卡姐咖啡。早年,咖啡頂多是附餐飲料,沒有人願意花多出一個便當的錢買杯咖啡。於是,卡姐用竹籃子裝著手沖器材,走訪身邊認識的店家,一間間手沖咖啡請客人喝。起初,對方懷疑,沒有用機器煮出來的咖啡能喝嗎?幾番啜飲之後,也漸漸能夠體會手沖精品咖啡箇中滋味。事實上,卡姐笑說,在「幫手沖咖啡代言」以前,自己其實是名懼怕和陌生人說話的人。為了讓民大眾認識精品咖啡,免不了得從生豆品種、產區、處理過程,一個步驟一個步驟地對感興趣的客人解釋。最後生性害羞的卡姐,反而因為咖啡結識許多好朋友。剛入行時,卡姐很快發現,咖啡這一行並非如她想像。當時老闆送她到台北受訓,原以為是跟日本老師學沖煮技巧,沒想到學的其實是觀念。至今她仍清楚記得當時老師告訴他:要把咖啡當成生活的一部分,當妳累積愈多生活經驗,就可以把咖啡講的越深入。後來,Living room因為經營不易,老闆給了卡姐資遣費,正好當成她的創業金。一開始,卡姐不敢回老家開,就用陽春的設備租了個店面,沒隔多久就發現收入難以支應租金。饒了一大圈,最後卡姐咖啡落腳在美崙老家,她回憶,當時姊夫幫忙出資裝修,全家大小投入幫忙,一起貼地板、自己做招牌,無心插柳柳成蔭,卡姐咖啡竟成為了一家子都有涉足痕跡、老花蓮人耳熟能詳的咖啡館。卡姐坦承,不得已回到家中開店,內心其實面臨很大掙扎,畢竟過去受到的訓練,難免有對專業咖啡館既定印象。回到美崙初期,客人很多是爸媽的朋友或鄰居,有時候當她慎重的在沖咖啡,媽媽會從廚房或二樓喊她幫忙。或是當她和客人聊咖啡聊到一半時,鄰居會突然衝進來要找爸媽。這一切,都讓卡姐懷疑自己好像不夠專業。直到後來,卡姐發現,在這個原本是自家客廳的空間裡,咖啡變成了媒介,搭起了橋樑,拉近家人與家人、朋友與朋友之間的距離。如原本不喝咖啡的父親,退休後朋友上門找他,咖啡館便成了最佳的聊天場所。甚至讓爸爸進而也想學煮咖啡,把煮咖啡技巧帶到畫畫班上與同學分享。媽媽則從一開始的擔心,覺得賣咖啡根本不算一種職業,到後來常聽客人誇獎女兒咖啡好喝,好奇之下也要卡姐煮杯咖啡給她喝。就像是在自家客廳的溫暖氣氛,不僅讓卡姐咖啡自然而然的吸引了許多志同道合的客人,更讓家人間的關係比以前更加緊密。這座由家人支撐起的咖啡館,也隨著家庭成員年紀,有了新的傳承。從小看著卡姐煮咖啡長大的侄子周雋甡,從大學放假有空會在卡姐店裡幫忙,如今也在家人鼓勵下,開了新的咖啡館「杯點」。爸媽一年比年老、孩子一年比年大。回想起十多年結束受訓前,日本老師給卡姐出了一個功課,要她報告在她心中「什麼是咖啡?」如今,在生命的尾聲,能在往返醫院家中的空檔,到卡姐咖啡煮一杯咖啡與朋友家人分享,絕對是卡姐心中,最美麗的咖啡時光。※本文摘自《安可人生》官方網站【更多精彩熟齡下半場↘↘↘】。外面買不到的甜點味 德國爺奶帶出家門做給你吃!。46歲栽入微縮模型 用迷你人生拉進世界和台灣的距離!。人生像球賽 越後面越好看「50+去做20歲無法做的事」 為自己而學 橘世代來了! 【歡迎加入】建立自己的學習進修清單,充實精彩人生2.0,鑽研興趣、挑戰新領域、豐富生活,逐一實現手裡的那張學習清單!【歡迎加入好學橘FB社團】
-
2020-04-16 養生.聰明飲食
你喝的咖啡會致癌?達人教你喝對咖啡,才不會變癌細胞的最佳食物
咖啡愛好兩大族群不喝咖啡者將咖啡形容為黑色苦藥,認為會讓身體產生過敏、心悸而不敢喝;甚至產生睡眠障礙,過午不喝,這是最常聽到的論調。咖啡愛好者又可分為二種:原味黑咖啡的忠實者,喜好的是熱氣中的香味瀰漫,吸引人趕快享用一杯,唇齒之間,咖啡汁液浸潤,舌頭上層至舌根的回甘度長留,勝過茶葉。一杯好咖啡的香醇、回甘,讓人五口左右喝完後,仍想續杯。通常筆者會建議喝咖啡前先喝白開水潤口,喝完基本消費三杯後,再喝水,此時味蕾的回甘,讓人有如喝到甘泉的甜度。喝咖啡重點是咖啡杯中上層的那一層油脂,厚度夠時,味蕾加上嗅覺享受,讓人回味無窮、難以釋懷。另一種愛好咖啡的族群,就是要加糖之類的甜味劑才喝,台灣對咖啡的認知,多數還是要加糖、奶精、奶油球或鮮奶。有此習慣者佔多數,原因是加糖蓋過苦味,加奶精增加香氣,奶油球的油脂可保溫,而加鮮奶可口美味,營養又保鈣,但果真如此嗎? 大家想一想,當我們再回頭仔細檢視,就會發覺這一類的添加物,已經讓咖啡失去原本的香、濃、醇、回甘的享受,您是否該了解咖啡的正確喝法呢?台灣走味的咖啡潮流曾是部長級的師長,喝濃縮咖啡之前,直問說好喝嗎?會不會睡不著啊?結果隔天證實一夜好眠。這些年來,訪客眾多怕睡不好者,喝完第二杯之後就有人打起瞌睡了,很清楚好咖啡就是要讓人好舒眠。享受一杯咖啡要從咖啡史了解,漸進式的真正感受,不要學他人來一杯知名品牌咖啡跟隨流行,那樣根本喝不出咖啡的經典,高價位不等於質優,花俏不一定健康。台灣流行飲料比大杯比便宜,但其實水跟糖並不貴。今天台灣咖啡文化也在店家的競爭,和缺乏咖啡文化的薰陶之下,也走大杯量了,其實是煮完加水的增加量。但那還是咖啡嗎?那到底多少量才是真正一杯咖啡的量呢?加奶泡的拿鐵咖啡為250∼350C.C,美式咖啡200 ∼240C.C.,義式為150C.C.左右,而Espresso 為70 ∼100C.C.,如果冰咖啡就不一定了,原味冰滴一杯加冰塊200C.C.,讓冰涼度過暑夏,而加鮮奶泡或奶昔類冰咖啡約300C.C.。至於一杯熱咖啡外帶,如果變涼了,那咖啡肯定走味,所以可以預先煮好咖啡再拿去冰凍,等有空想喝時再加熱,香氣一樣是瀰漫吸引人。在此和大家分享,目前市面許多糖都是精製糖,它是癌細胞的最佳食物,而且糖份過多造成人體攝取過高熱量;奶精、奶油球找不出一點真奶,只有反式脂肪被驗出,雖然經常被媒體踢爆,但是民眾總是健忘。在國外近期研究報告指出,糖是致癌的物質,跟慢性疾病相當關聯。好咖啡:不心悸、能舒眠一般穀糧經過焙炒後,焦香中帶微苦,而咖啡因無色、無味、微苦,主要是因為咖啡中氯原酸的成分,經過焙炒而產生微苦的氯原酸內酯。所以,咖啡汁液會苦屬正常成分,但是咖啡豆在經烘焙焦糖化的過程中,果酸轉化和碳水化合物加乘產生的回甘,只有在原味時較能完全表現出來。簡單講,一杯好咖啡不可能讓會心悸者心悸;再晚喝,也不能影響您的睡眠,而且要能舒眠;不加任何甜味與香料添加物也要香甜回甘,咖啡絕對不會傷害到腸胃或造成胃酸過多;而且能加速刺激腸胃蠕動,輕鬆大量排出宿便。要健康,不只是重口感很多人排斥黑咖啡,覺得很苦怎會美味呢? 筆者父親就是其中一位,說那是中藥,苦! 不喝。可是在翁學長的好意邀請又不好意思不喝,再苦也喝了一杯,慢慢隨著時間過去,有一天發現他也能喝到三杯的量了,問他會苦嗎? 他說不會啊! 怎麼差那麼多? 因為他知道第一口忍一下,慢慢越來越好喝,到最後就能享受喉韻回甘的滋味,有時他甚至會說給我一杯咖啡吧! 原來他也迷上咖啡了。如果您周邊有朋友每天大量喝咖啡,而且是加甜味劑,不喝就沒精神,無法好好作息,那已經是上癮的傾向了。有很多例子,因大量喝甜味咖啡造成糖份過高,引起血糖失調,直到某天暈倒送醫,才在醫師的警告下,喝咖啡時改加入糖尿病患者用來替代蔗糖的木糖醇,而它的甜度與蔗糖接近,熱量約蔗糖的六成左右。木糖醇是從白樺、玉米、或覆盆子等植物中萃取,再經加氫還原而來。雖然在初期不需要胰島素來分解,但長期食用,還是會造成胰島素負擔,導致血糖升高;當然也曾有報導木糖醇的負面分析,其實木糖醇加氫就有負面的氫化作用。因此還是建議朋友,無論如何,嘗試黑咖啡微苦後的回甘,調整您的味蕾,選擇健康養生的咖啡吧。雖然筆者大力的推廣黑咖啡養生理論,但並不是每一杯黑咖啡都是養生的好咖啡,豆質的好壞,加上身體體質耐受力等因素,都有可能會讓人不舒服。如果您喝完咖啡有不適時就應停止飲用,多喝水代謝。但如果第一口苦味,就讓您忍不住加入甜味劑,那再差的咖啡都會因甜味劑的掩蓋,而在不知不覺中傷害身體。如同廚師料理時,因菜色鮮味不足而加入鮮味劑,您用餐完馬上會有口渴的感受一樣。但我們要的是健康,而不只是重口感。三杯咖啡享受理論幾次在咖啡課堂上和大家分享,基本三杯咖啡的享受理論,首先會請同學從第一杯第一口開始記錄味蕾感受,直到第二、第三杯喝完,每位同學彼此分享記錄中的三杯味蕾差異,幾乎每位都會說,第一杯第一口很苦;第二杯不苦、回甘很明顯;第三杯即明白為何很多人要喝原味咖啡了。原味咖啡擁有各種飲料中少有的濃郁、無糖卻持久的甘醇口感,長留口腔舌根。如果平時無糖不喝咖啡者,經過上課或連續三杯黑咖啡洗禮,接著給他一杯加糖咖啡,這位同學或朋友馬上會說:這是糖水,不是咖啡。從此改掉加糖及奶精的習慣。咖啡是多纖維性飲品食品的成分中只要含有酚類,就有抗氧化效果,咖啡、茶、蔬果都是。營養學家廣為提倡天天五蔬果是有根據的,那五種蔬果是需要多少量呢? 和各位分享,每餐蔬菜和水果各約一個拳頭大的量。多纖維性物質會將體內腸道自由基包覆以排出體外,被認為是腸道的清道夫,而咖啡也是多纖維性飲品。運動時呼吸加速,心臟幫浦大量輸送高含氧血液至全身,讓體溫升高,曾有醫學專家發現,人體長期體溫升高超過37.5度時會使體內癌細胞凋亡,約略可知保持天天運動者,為什麼會較健康且精神飽滿,因長時間體溫升高,運動提升了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運動讓體溫升高,加速毛細孔排汗,排汗是人體代謝途徑的一種,它具有排毒功能,如果各位的時間及環境無法允許運動,也可藉由泡熱水澡,讓皮膚出汗、排毒、保濕。而皮膚表層薄薄一層油脂保護裸露的毛細孔,展現美容效果。咖啡讓身體各器官活化,加速血管收縮、胃液分泌、腸道蠕動,快速排便同時排毒。在人體排泄器官中,腎臟為主要排泄器官,多喝咖啡會促進體內物質經生化作用,增加親水性,促進尿液排出,經由腎絲球體及尿小管被動與主動運輸分泌,快速將代謝產物排出,不致累積毒素,而血漿中的毒素,和代謝產物會運送到尿小管中,如不快速排出它會與小分子蛋白質結合,會使有毒代謝產物又再回收至腎小管,引起毒性產生,所以喝咖啡利尿,對人體排毒功能貢獻很大。其次,大腸排便如不順暢,導致便秘,腸道中水份被回收以致糞便乾燥,致癌糞素再度回抽利用,體態會變胖,皮膚無光澤,甚至粗糙,精神變差,癌細胞活躍,是年紀稍長女性常有的困擾,可以試試喝咖啡,每天五、六杯,任何時間皆可,它會刺激腸道、順暢排便。喝咖啡順暢排便的快感是很多人的寶貴經驗,尤其是配合早上運動,效果最明顯,保持每天兩次以上的排遺習慣,身體機能活化,基礎代謝率提高,筆者就是因此瘦身成功。咖啡的新鮮度與保管方法在媒體或書本中常看到說明咖啡熟豆要密封,那為何又要透氣閥呢? 其實咖啡生豆會呼吸,經過烘焙完成更會呼吸,吐出惰性氣體保護熟豆,是自然界中的奧妙。惰性氣體會自然天成,保護豆子新鮮度持久,會造成膨罐現象是正常的。豆子新鮮度高,熟成後馬上裝袋會有膨袋現象,這不是腐敗,而是保鮮現象。許多咖啡豆商似乎知道或不知道,為了不膨罐或膨袋,就讓烘完豆子跟空氣接觸,使惰性氣體流失,此時豆子也會吸收空氣中水分,如此就較難對咖啡熟豆保鮮。保鮮存放,簡單有撇步許多人會問咖啡豆如何保鮮存放,其實很簡單,首先看清楚烘焙日期,記載三個月內屬新鮮;包裝為密封、不透明;不接近熱源,室溫存放,不能儲放於冰箱,因為每次從冰箱取出打開,由於高度溫差,袋子裡外會馬上附著凝結的水氣,一而再的增加濕度,豆子就會不新鮮。筆者曾做過實驗,放室溫一到二個月和同時期儲放冰箱作對照,室溫中豆子香氣香濃不變;而冰存的咖啡香則淡淡的。一般咖啡豆會呼吸,同時豆子帶有油脂,如果將豆子冷凍或冷藏,會將豆子中油脂凍結而無法呼吸,導致風味流失。密封小包裝保有新鮮咖啡豆要小包裝,存放密封袋或密封罐,儘快泡完趁新鮮,但是我們也常看到有人為了低價省錢買大包裝,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喝完,那已經不新鮮了。大袋中經常打開接觸空氣,讓細菌孢子跑到咖啡袋中,讓鮮度降低至腐壞而不知。新鮮豆子從外觀乾燥、香氣逼人,就很清楚新鮮度,讓人衝動馬上沖煮喝一杯咖啡。濾紙掛耳式鮮度難辨筆者對濾紙掛耳式咖啡較擔心它的鮮度難判別,磨成粉狀無法從豆子外觀判別鮮度,而且粉粒磨成時,咖啡香流失,所以掛耳式很難喝出好口感,只能方便解饞,很難解渴,它的成本高,包裝時手部接觸面積大,衛生也是問題。當然三合一或二合一咖啡內容物不營養,無法和新鮮烘焙豆子相比,但是掛耳式咖啡嘗味者的選擇,以及特別偏好這種口味的愛好者眾多,因為攜帶方便,沖泡也方便。延伸閱讀: 雙親失智 差點拖垮銀行經理家庭●書籍介紹健康喝咖啡:咖啡有益健康的神奇密碼【增訂版】作者:王神寶 出版社:晨星出版日期:2015/12/11作者簡介/王神寶致力於健康咖啡的推廣,舉凡大大小小的公益團體贊助咖啡免費暢飲,接受各單位邀請擔任咖啡研習講師,偶而出任電視劇、廣播推廣健康咖啡等,都有他的身影,其對健康咖啡的執著無人能比。學經歷:中興大學 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學系 碩士亞洲大學 營養保健生技學系 學士現任富苑咖啡主題旅遊會管董事長現任中華民國青年創業協會總會長 中區會長
-
2020-04-12 科別.呼吸胸腔
清淨空氣/PM0.3殺菌等級 林安信:正確滅菌 降低傳染風險
克立淨董事長林安信出身醫師世家,父親是台大小兒科醫師退休,包括上一輩姻親在內三代幾乎都從醫,唯獨他的專長是會計,人到中年還拐個彎創業了克立淨空氣清淨機品牌。也因為家庭背景,林安信最重要的要求便是「有效保護」,產製的空氣清淨機必須符合晶圓廠等級的規格,也就是能達到對抗PM0.3過敏原的濾淨效果。電漿+後置濾網 攔截微米顆粒訪問董事長林安信,每次都像上物理課。第一次他示範電漿滅菌,讓人親見人工閃電在空氣清淨機電漿片上重現。他舉例大自然閃電過後,草原四周變得無比潔淨,瀰漫著青草味,而家中的日光燈管能夠發出亮光、極光也都是電漿現象,「電漿有意想不到的力量」,也是克立淨所採用的滅菌技術。不僅如此,林安信堅持使用「後置濾網」設計,這也是晶圓廠所使用空氣清淨裝置的規格,有別於其他競爭品牌多使用前置濾網。他解釋說,克立淨有三道、八層濾網設計,第一道使用活性碳濾網,用來過濾毛髮、大顆粒灰塵、去除異味等;第二道則是電漿片,透過高壓電場擊穿菌的細胞壁,產生滅菌作用;最後一道是HEPA靜電濾網,也就「後置濾網」設計,可以攔截如PM2.5、PM0.3等微米微粒,確保送出乾淨的空氣。為此,他還從美國購回多台單價十三萬元的Metone-GT321粒子檢測儀,搭配居家檢測服務,讓消費者瞭解空氣中每立方英尺有多少0.3的微米顆粒,以及使用空氣清淨機的前後差異,眼見為實。父親罹血癌 癌友需求感同身受林安信同時也是照顧者,他年過八旬的醫師父親三年前得了血癌,肌膚對周遭環境變得敏感,也因此林安信對癌友渴求生活品質格外有感,他所銷售出的空氣清淨機陪伴不少病友與家屬對抗磨難,背後有洋蔥。林安信說,一位血癌病童的父親請託他將空氣清淨機送到病房,原因是這位小女孩全身皮膚敏感,成日呻吟,夜不成眠。林安信感同身受,他將空氣清淨機安置完畢後,便默默走到病房外陪伴病童父親,「我也是個爸爸,當下我一直握住這位父親的手。」慢慢地,小女孩沒了呻吟聲,這位父親害怕地衝進病房,原來小女孩終於睡著了,兩位父親相視紅了眼眶。這位爸爸向林安信吐露說,他每天都在害怕,害怕女兒沒了呼吸……」林安信說他看過很多病友經驗,還有一位罹患肺癌的母親過生日,女兒才大學畢業,仍努力存錢買了不算便宜的空氣清淨機,於是他們用彩帶細心包裹這台愛的禮物,陪伴母女唱生日快樂歌,共同見證這特別的一天。保護醫病打造醫療專業機型 共度疫情難關抱持品牌有效保護的理念,林安信認為一台好的空氣清淨機要能保護該保護的人。除了居家機型,最近因新冠肺炎,來自診所的訂單需求大增,他為醫療機構特別設計了行風系統與空氣清淨機合一的專業機型,可以吸頂在天花板或架在醫師背後,在看診醫師附近形成正氣壓,迫使病菌往負壓處驅離,達到潔淨空氣、保護醫護與看診民眾的目的。「可能很多人覺得賣東西只是要賺錢,但是這件事情有愛,是人與人握著手可以共度難關的事。」林安信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可能改變許多事情,沒有一項工具是萬能的,可以完全解決災難,當大家戴上口罩,同心協力降低感染機率,若家戶都能正確使用有滅菌功能的空氣清淨機,即便只是降低10%傳染機率,人類至少可以控制住那10%,減少生命損失,控制部分災情。
-
2020-04-12 橘世代.好學橘
46歲栽入微縮模型 用迷你人生拉進世界和台灣的距離!
鄭鴻展1969年出生,復興商工美工科畢業,留學日本設計專科學院,現為台灣著名的微縮模型專家,本業是平面設計師與空間設計師。2015年11月開始製作微縮模型,自此一頭栽入微觀世界,利用廢材做出超逼真的街景,作品「鰻魚屋」獲得日本微縮模型大賽評審第一名與觀眾票選第一名殊榮,可上臉書帳號Hank Cheng瀏覽精采之作。曾連續獲得日本五屆電視冠軍王的模型達人山田卓司,以製作情景模型聞名,作品充滿濃濃的懷舊風,斑駁紋理更有手感溫度。除了日本的微縮大師,台灣微縮模型達人鄭鴻展也備受國際關注,不僅一舉奪下第五屆日本濱松微縮大賽的「總評審第一」和「一般民眾票選第一」雙料冠軍,精緻又擬真的微縮藝術吸引一大票粉絲,沉浸在逼真的情境裡,開啟視覺感官。從小展現繪畫天分這位外表冷峻、個性十足的藝術家,擁有極高的繪畫天分,幼稚園時期就懂得基本描繪概念和技巧。原本只是好玩在家臨摹描繪漫畫機器人,作品受到大家稱讚,「同學竟要我現場畫給他們看,只好趕緊私下練習,結果成效還不錯。」鄭鴻展回憶小時候的趣事,包括國小曾迷上畫鈔票、玩模型,每個階段的學習主題都成為日後創作的養分。直到上了復興美工,他坦言學校人才濟濟,反而沒有很認真學習繪畫,畢業後興起到日本留學的念頭,課後打工以及與當地人生活交流的經驗,開啟另一段人生旅程。「到日本唸書除了打開新視野,也激起好好學畫的上進心!」鄭鴻展笑說人在國外,自認為不能丟台灣人的臉,留學日本設計專科學院插圖專科的他,每天拿起畫筆不停地創作,畢業作品得到「校長賞」,傑出能力受到肯定。回國之後,把插圖專長運用到工作領域,28歲跟朋友合夥創業,陸續承接插畫和平面廣告、印刷等案子。41歲又拓展了室內設計業務,拚命三郎的工作態度,幾乎全年無休;直到2015年9月被日本微縮模型大師荒木智的一張照片給騙了,從此踏上微縮創作的不歸路。微縮模型的擬真場景引起了鄭鴻展注意,尤其是機器人加上老屋的組合毫無違和感,反而激盪出另一種衝突美學,畫面縈繞在鄭鴻展的腦海中,彷彿在心裡扎了根,於是開始嘗試微縮創作。「我會愛上微縮還有一個原因:家裡有太多的玩具模型,想做個縮小版的櫃子來收納。」微縮模型開啟手作人生萌生製作縮小版櫃子的想法,以及受到荒木智的作品照片刺激,鄭鴻展做了三款不同的櫃子,呈現老玩具搭配木作玻璃櫃的主題,把細節構造當成藝術品處理。雖然模型有了新的放置處,但家中的小玩具仍陸續增加,心想:「乾脆玩大一點好了!」鄭鴻展著手製作等比的房子,用「屋中屋」的概念創造微縮世界,設計場景時,想像自己縮小進入其中,物件貼近真實生活,還原自己心中最原汁原味的「阿宅的房間」。作品完成後,拍照貼到臉書上曝光,短短兩、三天,分享次數破萬,各國微縮迷都來留言按讚,鄭鴻展大為吃驚。受到各國的關注,鄭鴻展笑說自己一夕之間成名,安迪.沃荷曾說:「每個人都有15分鐘成名的機會。」這句話意指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看似一張照片造成轟動,其實鄭鴻展的日常生活早已接觸微縮創作,包括兒時的臨摹描繪、小學到國中擔任學藝股長、高中微雕精美小抄(作弊勿模仿)。四年前加入臉書玩具社團時,也接觸了日本的袖珍材料包,搭上微型小玩具拍照,設計出許多有趣的畫面,令人會心一笑。參加玩具社團期間,認識了日本友人芝原秀夫,跨國忘年之交譜出美好情誼,歐吉桑特地寄送收藏的小人偶和鐵皮玩具,鄭鴻展感到窩心,「素未謀面的網友竟然這麼真誠對待我,還表明千萬不要回禮!」有恩必報的個性絕對不能單向收禮,思索不如就用微縮作品表達感謝之意。於是開始計畫製作芝原秀夫經營的鰻魚店鋪「うなきの芝金中店」,作品因緣際會參加「日本微縮殿堂」之稱的年度松濱微縮大賽,激起了他的挑戰鬥志,藉這個機會讓自己的技巧更上一層樓…※本文摘自《安可人生》官方網站【更多精彩人生2.0↘↘↘】。理工碩士辭百萬年薪!把科技帶回鄉,當起田園詞人。樂齡創生 日進斗金 日本上勝町「樹上長出錢」。回收美麗再利用!婚禮鮮花轉送療養院,幸福不凋零。校長拓荒!政大藏600坪「開心農場」老師退休不無聊。工研院前院長-史欽泰 73歲「推動台灣,繼續學習」 為自己而學 橘世代來了! 【歡迎加入】建立自己的學習進修清單,充實精彩人生2.0,鑽研興趣、挑戰新領域、豐富生活,逐一實現手裡的那張學習清單!【歡迎加入好學橘FB社團】
-
2020-04-1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北市、中央聯手「口罩自動販賣系統」 試辦上線
為因應新冠肺炎疫情,臺北市政府與衛生福利部及中央健保署攜手合作,由健保署開發應用程式介接口罩實名制資料庫,透過臺北智慧城市專案辦公室媒合新創業者共同推動「實名制口罩自動販賣系統」試辦計畫。衛生福利部長陳時中與台北市長柯文哲上午共同主持上線啟用儀式。
-
2020-03-29 養生.抗老養生
挽救肝苦人40年!肝病權威許金川:人生要爆笑,不要爆肝
有「台灣阿肝」之稱的許金川,個性如同電影「阿甘正傳」的主角,踏實又樂觀。身為台大醫學院內科名譽教授、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扭轉國人的肝病是一條辛苦且漫長的路,而他72歲了,行醫逾40年,至今沒想過要退休,只想著再更努力一點,更多「肝苦人」就不必這麼苦了。名醫領帶不超過50元,以父親木工的精神行醫沒有例外,許金川現身時,總是一身整齊的襯衫配上領帶,這是他表達尊重的方式。事實上,他有好幾條領帶輪流搭配,圖樣花色各異,卻有個共同點——價格都不超過50元。不僅如此,名醫身上的行頭,也全然不見名牌,他穿著舊皮鞋,幾百元的襯衫,西裝破損也捨不得換,如此勤儉,卻總是笑口常開,因為比起清苦的童年,現在的日子,已經好過太多。許金川來自屏東東港的貧寒家庭,家中7個孩子,連肚子也填不飽,他對念書特別勤奮,深刻體會民間故事敘述的情景:「鑿壁借光的故事是真的」,鄉下孩子竟一路考上台大醫科。父親是一名木工,手腳俐落,而他似乎也遺傳這方面的天分。擔任住院醫師時,學習到「超音波」醫學時,邊動手邊觀察,竟可以早期發現肝癌,讓他立志走向肝膽腸胃科。愛喝飲料埋下糖尿病病因,同理患者心情許金川求學時如拚命三郎,自述「喜歡打破沙鍋問到底」,他認為看病重在經驗累積,如同麵包師傅,不跟在老教授身邊虛心求教,等於放棄大好學習機會,因此,再晚再累都值得。而他在當醫師時,也同時體會身為病人的感受。當年在台大醫學院讀博士班,自恃年輕力壯,常熬夜趕功課,肚子一餓就灌飲料,裡頭添加的都是高果糖成分,當時卻缺乏危機意識,連喝了幾年,加上日常飲食毫不忌口,種下糖尿病的危險因子。他常自嘲:「40歲以前都不吃藥,50歲吃5顆,60歲吃6顆,再依此類推。」因此,對於慢性病患者,特別能將心比心,還會從口袋掏出藥來,告訴患者說:「我們吃一樣的藥欸,你要放心。」把病人當作老師,如福爾摩斯觀人相他把病人當作是自己的老師,「自己養細胞要花很多時間,病人照顧好自己,再來讓我們看,就有學習。」許金川回想,行醫後學習的第一課,不是專業技術,反而是「人際溝通」。求學時自己性格木訥,加上念男校,根本不敢和女孩子說話,畢業後卻發現,護理師都是女生,如果不敢溝通,自己有再好的學識,工作也是困難重重。他特別喜歡觀察周遭的人,尤其用在看診上,更容易讓患者安心,「就像福爾摩斯探案,要觀人相,了解是何方人物、誰陪你來、有哪些疾病、在煩惱什麼?每個人是活生生一本書。」但也有碰壁的時候,一名中年肝硬化患者,許金川多次問診,對方都愛理不理,緊皺著眉頭,看診結束時,卻聽他猛然冒出一句:「醫生你明明看起來比我老,還叫我歐吉桑。」事後一看,該名患者78歲,確實年紀比自己大一些,許金川這才醒悟:「有些人並不一定接受自己年齡。」對他來說,這都是持續學習的經驗。看過太多肝苦人,與恩師創立肝基會許金川沒有宗教信仰,但常把改編自國父的名言掛在嘴邊:「保肝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如同他人生最大的使命感。許金川看過無數「肝苦人」,與恩師「台灣肝炎之父」宋瑞樓教授,合創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推動肝病篩檢與研究,勤快下鄉舉辦上千場衛教講座,目前已幫60萬人免費檢查,揪出不少高危險群。創立基金會像創業,從醫師到管理者,他坦言是「被迫成長」,有點阿Q精神地說:「遇到困難不要埋怨,這是在考驗你的智慧。」所以別人很難看見他的愁容,而他也很容易欣賞別人的長處。他形容,許多病友都是「貴人」,為他解答醫學以外的疑難雜症,「我們再努力,也只是360行的其中一行,一定要謙卑。」接著開啟了順口溜模式:「人就是要謙卑、謙卑、再謙卑,謙卑(千杯)不醉。」周圍又是一陣爆笑。提到2020年初榮獲「吳尊賢愛心獎」公益服務獎項,他直言原本要婉拒,並沒有期待再拿任何獎項,但轉念一想,「可以宣傳肝病防治理念,讓更多人知道」,又把全數獎金分別捐給恩師宋瑞樓和連文彬教授的基金會。疫苗口服藥上市,仍有百萬肝苦人許金川回顧,在醫療資源匱乏的年代,肝病在台灣有「國病」之稱,到了1986年,出現一個重要轉折點,宋瑞樓推動新生兒施打「B肝疫苗」全面上路,使帶原者逐步降到1%以下,但至今仍不能掉以輕心。「肝苦人還會持續一陣子」,許金川解釋,對「肝硬化」患者而言,即使把病毒消滅,肝臟已經產生質變,「泥土已經變質,容易長雜草,你把蟲害消滅,可是土地破壞已經造成。」目前能根除C肝的口服藥已經上市,但他推斷,若要明顯減少肝硬化和肝癌患者,至少要等到10、20年後。以往看過許多家庭,因為一人罹患肝病,全家都被經濟、照顧等重擔拖垮,他看著心痛,卻提醒自己看診時要「過濾情感」,哀傷情緒先往後擺,才能做出對病人最好的專業判斷。肝臟無痛易被忽略,提倡主動篩檢肝臟問題總是來得無聲無息,因此特別難以招架,許金川感歎:「我想是上帝造人沒想到,所以忘了在肝臟裝感覺細胞。」如有年輕力壯者,偏偏就是肝臟功能特別差;打過疫苗,卻沒產生抗體的也有。因此,若等到出現症狀時,才開始防治肝病,通常為時已晚。在疾病之前人人平等,誰也無法鐵齒,他強調:「肝病不痛不癢容易忽略,教科書上該教的觀念是定期篩檢。」許金川提出:「用愛保肝」,對比曾流行一時的口號「用愛發電」被視為空談,他說的用愛保肝,卻是警世提醒。正因為醫師不是神,醫護力量終究有限,他說的「愛」代表及時關懷與行動,即使是一般民眾,若能提醒周遭親友:去做超音波檢查吧!或許就能揪出病因。習慣記笑話在手機裡,人應該爆笑不爆肝許金川有獨特的幽默感,遇到嚴肅的大老闆,挺著一個大肚腩,他會摸摸對方的肚子,說:「小心脂肪肝喔」,下一秒,老闆也會不好意思地笑著,快速卸下心防。他常把「帥哥、美女」掛在嘴邊,遇到老奶奶,先談:「有幾個孫子啊」,眼前是中年婦女,他誇:「髮型很漂亮哪」。簡直像見招拆招的聊天高手,也讓許多人才發現,做檢查不是這麼可怕,醫病之間的距離,也不是這麼遙遠。許金川的手機裡,有個專門記載笑話的紀錄,內容推陳出新,嚴肅的肝病話題也變得生動起來,他認為,「要用爆笑的方式,讓人記得不能爆肝」:「別人用過的棉被,即使再新,心裡的疙瘩還是一直存在;感染過B肝,即使有了抗體,同樣也要心存警惕,記住自己還是肝癌危險群。」「『維他命』就是維持他人的生命,幹嘛要吃?要維持自己的生命,就要保肝,新鮮均衡飲食,其他別亂吃!」「為何說『扶不起的阿斗』?答案是因為阿斗太胖了。同樣的C肝患者,肥胖者也容易產生肝癌,讓旁邊的人都很辛苦。」工作樂在其中,快樂態度會傳染72歲的許金川,把「肝苦人」的苦,視為自己的責任,「退休」2字還不在目前的生涯規劃中。他說,自己對「到處去玩」並沒有興趣,也不喜歡舟車勞頓。真要說,最大的興趣或許就是工作,如今每週看診,仍樂在其中,尤以鉅細靡遺的問診著稱,「一個病人沒用心看,就只是應付。」他不改認真態度。「就像2個開計程車的司機,一個每天抱怨載到奧客,一個心想怎麼有那麼好的工作,能帶自己去不同地方,還有錢賺。你要當哪一種人?」他反問。他常開自己玩笑,在捷運上被讓座也不以為意,「我現在年紀不小,常常過目即忘,助理都暗示我要去做失智測驗。」看待年齡,他其實很豁達,認為「造物者都安排好了」,肝臟或其他器官都放了隱形的密碼,時間到了自然就會衰退。許金川的英文名字呼應「川」字,取作「Water」,他自嘲:「我是從水溝跑出來的髒水啦。」其實他保有清澈的眼光,深入民間底層,看透百姓疾苦,因而這水,川流不息,流入惡土與乾涸之處,終能帶來盎然生機。原文:挽救肝苦人40年!肝病權威許金川:人生要爆笑,不要爆肝
-
2020-03-26 養生.健康瘦身
日本實證多吃菜少吃飯還是會胖!因為你多吃了「這個」...營養師教你這樣吃飯才會瘦
原來「乖乖吃菜」會讓鹽分攝取過量,所以胖子越來越多!現代人的飲食習慣,對餐點的熱量計算越來越重視。不過,不論是現在流行的「乖乖吃菜、減少碳水化合物」或過去「只吃玄米、雜穀、味噌湯的素食時代」相比,攝取的熱量幾乎沒有什麼改變。但是,為什麼現在肥胖的人口越來越多?這是因為,造成肥胖的原因不完全是「攝取過多的熱量(卡路里)」。圖表中顯示,雖然碳水化合物的攝取比例減少,但脂質卻增加了。這代表「多吃菜,少吃飯」的飲食習慣,反而造成「脂質攝取量」自然增加。另外,圖示上未標示的,還有從「動物性食物」攝取蛋白質來源的比例增加,而「麵包與麵食類」更是代替了「米飯與薯類」成為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來源。這樣的變化,也與「脂質攝取量增加」有很大的關聯。再說,「全是配菜的飲食」比起脂質還更容易攝取到過多的「鹽分」!好比說荷包蛋,即使完全不用油煎,但為了讓食物美味,還是會添加調味料,就連吃涮涮鍋的本意,是為了少吃油分,但不可能不沾醬料直接吃下肚!然而,只加水炊煮的米飯雖然「0鹽分」,但減少飯量、增加菜肉的吃法,無形中也會增加鹽分的攝取量。在過去,人們的飲食著重「口中調味」,就是將調味較重的菜與白飯一起送入口中,在咀嚼時邊調和味道,邊吃下肚的獨特飲食習慣。這樣能夠幫助身體自然地攝取需要的鹽分。若去掉米飯、只單吃菜的飲食,不僅造成鹽分攝取過多而肥胖,也提高了生病的風險,更會使口味變得越來越重。1985年日本厚生省(等同台灣衛生福利部)推動的「健康飲食生活指南」中,以「1天攝取30種食物種類」做為目標。但是堅持「30種」的數字,反而會因為吃多樣配菜,而造成攝取過量鹽分,造成更多人肥胖。而現在已經撤下了這個目標,改成「主食、主菜、副菜間用餐平衡」,並「組合、搭配多樣化食物」。甚至更加注重「充分攝取米飯、雜穀」的健康飲食觀念。吃飯遵守「6:4」黃金比例,才能吃出纖細小蠻腰!「只吃菜、不吃飯」的飲食習慣,容易吃進過多「脂質」,而變成臃腫大胖子。那麼,想減肥卻老是瘦不下來的原因,都是過度攝取「脂質」嗎?這也不對。不只脂質,「均衡營養的崩盤」才是造成你代謝變差、發胖的原因。為了能使吃進肚子裡的營養得到均衡,並能夠有效的代謝掉,這些構造都是我們人體賦予的。像是:人類的牙齒構造,總共有32顆牙。而其中用來「磨碎米飯等穀物」的臼齒就有20顆,占了62.5%;用來「撕碎魚類肉類」的4顆犬齒,占了12.5%;用來「切斷蔬菜的門牙」則有8顆,占了25%。草食動物較多臼齒,而肉食動物則屬犬齒較多。各類物種都擁有適合自己的身體構造。也就是說,適合我們人類飲食的營養黃金比例是60%以上的碳水化合物,15%的蛋白質,與25%以下的脂質。這個數值與日本厚生勞動省所制定的「日本人飲食攝取基準」一致。簡單來說,一餐裡「米飯占6成,配菜占4成」。飲食中,將米飯安排6成比例就是「瘦身雜穀飯計畫」的主要原則之一!但是,這裡的「米飯」絕對不能只使用白米。如同一開始所提及的,因為只有「白米」的米飯是「不能燃燒」的碳水化合物。不過將米飯變成「可燃燒的碳水化合物」的方法非常簡單,只要「在白米裡加入雜糧一起炊煮」就可以了!只要加入雜穀的米飯,便成為了「可燃燒的碳水化合物」。將飲食中的6成換成「可燃燒的碳水化合物」,也能減少一大半料理另外4成配菜的時間。「在米飯加入雜穀」並「占飲食中的6成」是「瘦身雜穀飯計畫」的2大秘訣。利用這麼簡單的方法,就可以打造「一輩子不發胖的體質」!延伸閱讀: 劉真病逝》等不到心臟移植...國標舞女王病逝,享年44歲●書籍介紹減醣瘦身雜穀飯:營養師親身實證,一餐一碗,加速燃燒脂肪,腰圍狂減18公分!作者:柴田真希出版社:蘋果屋出版日期:2020/01/09作者簡介/柴田真希日本頂尖「美女營養管理師」‧女子營養大學短期大學部畢業。現任E-mish股份公司社長。Love Table Labo代表。‧曾從事營養午餐管理、營養諮詢、食品企劃開發與營業等相關工作,之後獨立創業。‧為推廣「雜糧」與「米飯的奧妙」而成立雜糧品牌「美榖小町」。‧應邀參與電視料理節目,並撰寫雜誌、網路食譜專欄,並擔任食品業指導顧問及餐飲業菜單開發。‧著有《椰子油運用事典》(世界文化社)、《女子營養大學的雜糧食譜》(PHP研究所)等書。‧官網:ameblo.jp/makitchen/
-
2020-03-26 橘世代.健康橘
一輩子都要戀愛!62歲遇真命天子,浪漫披白紗
「女人一輩子都要戀愛、享受被愛!」67歲美魔女施瑞琴渾身散發女強人自信風采,內心卻有小女人一面,5年前終於遇到真命天子,情定大她4歲的海軍退役艦長張卓賢,62歲終結單身,婚後繼續談戀愛,是她永保年輕的青春露。施瑞琴是軍人子弟,家中6個孩子她排行老三,20歲從文藻西班牙語科畢業後赴北部發展,進入外商公司服務,24歲創業開貿易公司,之後結束事業,發揮外語優勢,轉戰外商公司當行銷企畫主管,即使站在事業的浪頭,工作再忙碌,仍不忘享受愛情的甜蜜。把戀愛當作生活一部分,卻不被愛情沖昏頭,施瑞琴保持經濟獨立,堅持「互不信」原則,一旦感覺對方不夠真誠,她會選擇斷捨離,絕不貪戀。10年前,施瑞琴回到高雄定居,自認已作好老後生活理財的她,享受半退休生活。5年前,大她4歲的張卓賢走入她生命中,交往不到1年就決定相守一生。施瑞琴說,緣分就是那麼奇妙,當年父親苦口婆心勸誡她「別嫁軍人」,但她尋尋覓覓一輩子,最後就是嫁給軍人。施瑞琴說,有一回她發燒在沙發上沉沉睡去,當時還是男友的張卓賢用毛毯包裹她的雙腳,讓她感動不已,認定對方就是心靈伴侶。兩人都是天主教徒,在教堂舉行婚禮,丈夫著海軍軍服,施瑞琴穿夢幻白紗,當時已是62歲「老新娘」,卻不減浪漫情懷。老倆口為生活瑣事難免拌嘴,施瑞琴曾氣得回應對方「我不是你的勤務兵」,後來也學會以柔克剛,多想想對方的好,遇到不開心的事就先轉念,或躺在床上握著對方的手說出心底感受,減少直球對決摩擦。施瑞琴每周至少3天上健身房作重訓,讓身心靈保持最佳狀態,也和丈夫一起到高美館、長照據點當志工。施說得坦然「人就求個好死」,運動是一種意志力的鍛鍊,把健康顧好,讓老後失能時間愈短愈好。「67歲年紀,40歲身體,30歲的心境!」施瑞琴人生每一個階段都活得精采,她說,女人就是要愛自己,才能由內而外都美麗。【熟齡愛情精選延伸↘↘↘】。理工男vs.文藝女 退休後夫妻關係考驗的開始。因為愛所以「休婚」 婚姻關係真的可以休假嗎?。老了要更浪漫!他們每天重新為對方戴戒指說「我願意」/a>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3-18 橘世代.健康橘
「抱抱我,能聽到你家人的心跳聲」 換心人重心出發
「所有的器官都是沈默的,只有心臟仍持續跳動…你們若想知道自己的家人在哪兒?可以來聽聽我的心臟…抱抱我…」站在台前的換心人黃健予,正進行一場關懷捐贈者家屬的關懷活動。突然間,一位少婦走到台前問了黃健予一些接受捐贈的細節,隨後婦人的親人來到台前,用力的抱著黃健予,聽著他的心跳,眼淚就在4個大人間蔓延開來。黃健予回憶2年前的第一場演講,黃健予情緒仍然激動。黃健予是知名廣告集團的事業群總監,後來自行創業輔導中小企業,應邀演講不計其數,結束後訊息的交流不外乎「如何賺錢」,但生病後的演講,會後發的是「器官捐贈同意書」。生命有這樣的轉折點,就在一場意外之後。4年前的8月8日父親節,正當大夥吃飯慶祝時,黃健予突然覺得冷汗直流,胸口痛、喘不過氣、手麻,送醫診斷為急性心肌梗塞,急診醫師無法打通冠狀動脈,緊急連絡將他送到振興醫院。黃健予後來才知道「醫師做了繞道手術,花了12個小時,才把我救回來,但也因為心臟衰竭只能換心,幸運地是,只等了9天就換到心臟」。這天是8月17日,也是他新的生日。採訪當天,黃健予清楚的記得他重新活了1,100天、157周,復健了314次。重新活過但出院後最大難題來了,黃健予說,「我住院期間瘦了40公斤,雙腿萎縮無力,為了能站起來,得定期到振興醫院的心臟功能重健中心復健,由於心臟沒有神經,無法感受到運動時的需求,無法提高心跳來加速全身血液循環,這讓我像在溺水邊緣無法呼吸」。就這樣,瀕死的感覺在心臟復健時期來來回回折磨自己半年之久,靠著毅志力及回報眾人的救命恩情,克服了心臟復健的心魔。但大病一場,虛弱的身體哪能那麼快就恢復,身心所受的苦黃健予都「堅強」的故意忽略,尤其每3個月得在沒有麻醉的狀況下進行心臟切片時,即使害怕都強忍著,但終究還是引發恐慌症。黃健予曾在加護病房驚醒痛哭,「幹嘛救我起來?」他不諱言,看了好久的心理諮商才慢慢化開黑色迷霧。黃健予分析自己的個性,A型處女座,對自己要求太高又必需完美,病癒後總想著怎麼對外「交待」,想讓好友們知道「我過得很好」,想回饋捐贈者的大愛,黃健予把換心後的4年活成了10年的濃縮精華版。難以想像,他在換心後第2年,接了30場研討會來證明自己有能力復出。他笑著頭說,「生病後我突然沒有了存在感,以前的努力在年過半百後武功盡廢,但當研討會辦完精疲力耗盡後,終於體悟到體力像壞掉的電池」,以前的他自命不凡,現在的他開始學會看自己的不足。他說,「沒有這樣的意外,不會有現今的轉折」,他的轉折就是先回應疲憊不堪的身心,把作息調整到早上6點出門,傍晚5點回家,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養生路線。黃健予重新整理自己,生活的重心有了不一樣的風景,「我一直是贏在起跑點的人,被認為人生勝利組,經過這些歷程後,我想出一本有影響力的書,記錄自己的生命故事」。以前不會聽流行音樂,但現在他是五迷,有生之年一定要去聽一場五月天巷的演唱會。黃健予說,有一次聽五月天的《頑固》,隨著心境不同也漸漸了解歌詞的涵義,歌詞中「…一次一次你吞下了淚滴,一次一次拼回破碎自己;一天一天你是否還相信,活在你心深處那頑固自己…」讓他回顧過往、淚流滿面。這幾年的重新生活,黃健予體認到「想要逆轉人生,要在轉折點」,他不斷強調自己有兩個生日,生病前是處女座,很愛想、想很遠,有點自尋苦惱;生病後是個獅子座,會希望改變懂得順從一下,現在他把兩者的個性融合一下,取得最好的平衡。黃健予笑稱自己是「高年級實習生」,對於未嘗試的新事物開始充滿好奇。對於未來,換了新生命的他,是真實的人生2.0升級版,他自我打氣地說,「不用害怕,人走出去就對了」。人生整理術3要點生命總是讓我找得到出口,它教會我的方法,就是「站起來,走出去,分享它!」1.站起來:直視自己現有的問題,勇敢克服。2.走出去:回顧過往找出不足之處,跨出心門迎接挑戰。3.分享它:若有機會將自己生命的故事分享給他人,共同成長。【重拾人生下半場↘↘↘】。住院化療仍堅持義演!「音樂是克服病魔最大動力」。帥氣抗癌就怕臥床 葉金川生死告白「不要串通醫師凌遲我」。葉金川「要高興玩到人生終點」抗癌也要活得精彩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3-07 橘世代.時尚橘
「橘之鄉」創辦人洪美芳 現代大宅院裡築夢
面對孩子已自立,宜蘭「橘之鄉」創辦人洪美芳一直嚮往有個緊密的人際互動又保有自己隱私的安老之地,這個放在心底的夢想,40年後終於實現。每天晚上6點多,洪美芳和先生林枝漫一家三代20多口人,都會到礁溪湯園社區1樓的「公廳」吃晚餐。20幾坪的餐廳,瞬間湧入橫跨三代的大人小孩熱鬧萬分。才半小時,小孩一個個說「吃飽了」,咚咚咚跑到大廳去玩,無雨的晴天,奔跑的範圍會擴及整個庭院;大人們則邊吃邊聊,一直到8點多,各家才回屋休息。雞舍蓋起大宅院 三代同享共餐時光湯園社區所在地,原本是礁溪林家的養雞場,在林枝漫小時候,這片土地上養著大大小小的雞。後來養雞場遷移,幾年前,林枝漫的叔叔和分到土地的幾個林家後代商量,拿出各自土地在此蓋現代住宅。溫泉住宅「湯園」落成,一開始就如同礁溪其他溫泉住宅,吸引的是外地投資客購屋,平日的夜裡空蕩蕩,沒幾戶「常住戶」。但不同的是,湯園也同時召喚了散居各地的林家人,從台南、高雄陸續返鄉,原本就住宜蘭的也搬到此。目前「湯園」300多戶的住宅,其中約三分之一是林家人。於是,這個外表新穎的現在住宅大樓卻流著「傳統大宅院」的血液。小孩在社區裡玩可能就會遇到十幾個姑婆、叔公。大宅院一起吃飯、過節團聚生活日常都還在,只是形式改變、空間不一樣罷了。共餐的制度起於林枝漫。搬到湯園後,林枝漫懷念往日一家人熱鬧共餐時光,常到妹妹林秋芳家裡搭伙,吃著吃著人愈來愈多,有人提議共煮共食,才有了現在的「公廳」,共食之初是自家人備餐,後來共同出資請了一個人煮食及善後。遇到特別的日子,大家可能就在「公廳」為某人慶生,或是留下來一起挑朋友送來自種的菜。還有一年,庭院做了布置,為要結婚的孩子辦了庭園婚禮。「憨膽」么女嫁礁溪 成大家族長媳時間回到45年前,25歲的洪美芳嫁給初識林枝漫。林枝漫是礁溪當地大家族的長孫,在一個家族事都緊緊相連的年代,嫁入大家族的洪美芳仿若進入一個新的世界。洪美芳家裡有7個兄弟姊妹,雖然人丁眾多,但親族卻不龐大,加上她排行最小,總是被照顧的那個,當初和林枝漫交往時聽他說起家裡的事,只覺得有趣,「我竟然一點都不擔心」,洪美芳回想起來,笑自己的「憨膽」。洪美芳生平第一次到礁溪,便是跟著林枝漫回家。林枝漫是大家族中長子,長孫/長子/大哥帶「可能結婚」的女孩回來是大事。那時候一家子還住在三合院,同輩兄弟姊妹就有20幾人,洪美芳站在三合院發現幾乎每扇門的門縫都躲著好幾個小孩,窸窸窣窣地想要偷看,「大哥哥的女朋友長什麼樣子」?早期的林家,最多時有67個人吃飯,農忙期間,一天3餐加上2頓點心,廚房像是超級戰場。洪美芳嫁入林家時已經分家,人數沒那麼多,不過,還是有20幾個人吃飯,由三房輪煮,一次輪5天。每回輪到林枝漫的父親這房,洪美芳清晨4點就起來煮早餐:為要下田的男人煮白飯、一般家人煮稀飯和一桌的菜,還要為4、5個還在上學的弟弟妹妹做便當。洪美芳做完早餐接著去宜蘭農工教書,下班忙著趕回來幫婆婆煮晚餐。當時沒有洗衣機,她還要手洗大人小孩共12個人的衣服。初為人婦、角色的轉換會不會想家?「我已經忘記了。我的個性比較向前看,做就對了,不會想太多」。洪美芳後來還創立了宜蘭「橘之鄉蜜餞形象館」,身為大家族的長媳,大家有事習慣找她,她也練就一身解決問題的能力,把自己的需求壓縮到最小,先去照顧身邊的每個人。夢想擁有一個 「屬於自己的地方」過去大家族住三合院,人際關係複雜而緊密,每個人的一舉一動都被家人密切關注,沒有祕密、沒有安全距離。洪美芳還記得以前婆婆想要燉補給孫子吃,因為補藥貴,不可能買齊整個家族小孩的量,但只燉給自家孫子又不好意思,只好等晚上8點多,所有人都吃完晚餐各自回房,廚房收拾好了,再偷偷溜出來燉補,「但是鍋子一掀開,『所有人』一聞就知道了,呵呵。」洪美芳想起這些往事笑了起來:「後來發現,其實每個阿嬤都一樣,都偷偷摸摸的在為孫子燉補。」從小到大,洪美芳一直住在大家庭裡,創辦「橘之鄉」那幾年更忙,多數時間就睡在橘之鄉工地臨時搭建的房間,白天教書、晚上照顧小孩、處理橘之鄉業務。女性的身分透過婚嫁而移動,住所也因為不同身分而改變,但這些移動及改變,考量的是夫家、孩子的需求、創業的因應,「自己的需求」從來不在優先順序中。「我一直沒有自己的房屋,希望有一天可以住在屬於自己的地方」,蓋湯園時洪美芳50幾歲,她開心又期待,一生盼望的那個「屬於自己的地方」終於要實現了。湯園落成後,她買了一間室內50幾坪的屋子,她、先生、女兒都有獨立房間,有4個孩子的長子、2個孩子的次子,也住在同一社區內,一家三代都住在湯園。「人家說和兒女的距離最好就是『一碗湯的距離』,大概就是這樣。」洪美芳很滿意現在的生活,和家人間保有各自獨立空間,又能就近方便照應。想要一個家,既滿足和兒孫聯繫的渴望,又不放棄屬於自我的空間,洪美芳現在過的「新三代同堂」生活,大概是許多女性的盼望。看更多報導:《橘世代》
-
2020-02-20 橘世代.好學橘
「綠衣天使」送信26年 鏡頭記錄路上文史好風景
55歲的台南新營郵局業務佐莊昭盛,入行逾30載,既是「綠衣天使」,也是文史工作者、攝影好手、作家等多重身分,「人生的下半場,我主宰。」莊昭盛霸氣地說。近20年來他拿著相機穿梭許多重要場合,用鏡頭記錄家鄉事、留下美麗記憶,也彩繪了自己人生。以鏡頭記錄家鄉事、留下美麗記憶,也彩繪了自己人生,他的人生哲學很簡單,就是用心看待周遭人、事,對人展現熱情。外號「阿盛」的莊昭盛,是台南市佳里區人,國小時學校老師有代辦購買新郵票服務,第一次見到小小一枚郵票卻有風景、繪畫、人物、歷史等不同圖案而受到吸引,與同班兩個同學組了「三人郵」開始集郵人生。為了集郵,莊昭盛常下課後騎著腳踏車直奔鎮上郵局,當年還得墊腳尖才能露著頭跟櫃台阿姨買郵票,沒想到後來也因興趣而進入郵局上班。莊昭盛退伍後考上郵局分發至當時的台北縣新店郵局,之後調高雄左營郵局,20多年前再調回故鄉,外勤當郵務士(郵差)達26年,5年多前升等成業務佐,以內勤為主,迄今仍戰戰兢兢經手每一封信,落實當郵差「使命必達」使命。「開啟自己人生另面窗!」莊昭盛說,從事多年外勤送信,從地址反思與社區文史結合,20多年前就開始利用休假時走訪社區,透過相機或口述歷史、影像,挖掘在地一些文史,常自己購買攝影器材或相關文史書籍或上圖書館追查。地方上重要的宗教廟會如佳里蕭壠香、西港、麻豆香科陣頭,莊昭盛幾乎不錯過,鄰近佳里北頭洋、東山吉貝耍夜祭,多年來都可見他背著攝影背包拿著相機穿梭,再將影像、照片一一分類建檔,也逐漸累積心得。因對郵務文史熱情,近20年來利用非上班時間投入地方文史挖掘,還出版了「南瀛郵政誌」、「歷史印記~新營郵局誌」地方郵務書籍,努力奔走將消失的佳里郵局老建物發行明信片,讓外界更清楚地方郵務發展脈絡、過往。莊昭盛多年前還與同好在網路發起走尋校園大象溜滑梯,當時台南市包括廢校在內的260所國小中,找到56座早期水泥大象溜滑梯;還打算為大象量身高、做「身分證」,並挖掘每座大象背後的故事。希望有愈來愈多人關注水泥大象溜滑梯,讓大象溜滑梯成為更多世代共同回憶。自稱是「小咖」、「郵務老兵」 的莊昭盛說,,他的人生哲學很簡單,就是用心看待周遭人、事,對人展現熱情。他常重新檢視自己熱愛的興趣讓熱情持續,希望將台南故鄉更多更好的人、事、物,都記錄下來,讓更多人見證台南文化之美,要讓「小人物」的人生下半場,不負此生。【開創人生下半場↘↘↘】。60歲退休員警讓魚骨重生 開拓漁村文創。中年創業:林憲廷打造建築夢 重拾健康與時間。50歲後改寫人生方程式 家庭主婦成為拼貼藝術新星。咖啡廳裡的「高年級實習生」 交通隊組長退休成為咖啡職人 為自己而學 橘世代來了! 【歡迎加入】建立自己的學習進修清單,充實精彩人生2.0,鑽研興趣、挑戰新領域、豐富生活,逐一實現手裡的那張學習清單!【歡迎加入好學橘FB社團】
-
2020-02-17 橘世代.好學橘
10個慢老單字:關於老年,你該有的10個態度
不要讓年齡定義我們!活力充沛、擁有豐富歷練的橘世代,對於社會來說是源源不絕的人才寶庫,如何協助橘世代退休者投入社會,讓珍貴人力資源能在退休後,用不同方式再次回到職場,是邁入高齡化社會的台灣,需要面對的重要議題,而鼓勵更多年齡層的人繼續貢獻專長與勞動力,也可能是解決經濟問題的解方之一。社企創辦人楊寧茵著作的《全球銀力時代》書中提到,80多歲的瓊恩.費雪(June Fisher)女士,擔任全球銀髮創新創業重要組織與平臺Aging2.0 顧問,並在大學開設計課,和世界知名的設計公司合作,用自己多年生活經驗協助年輕設計師做出更合適、無齡化的通用設計。費雪笑說:「雖然即將度過84歲生日,但我總覺得自己還只有18歲。」對什麼都很好奇的費雪女士,以Aging的開頭字母A為題,選了10個單字,暢談「變老對我的意義及重要性」,她用溫柔堅定的語調和勇氣,努力改變社會對高齡銀髮族的刻板印象。關於老年,你該知道的10個態度態度一:自主權(Autonomy)無論何時,總是獨立自主並不斷為破除高齡刻板印象而努力的費雪 ,第一個選的字是「自主權」 ,這不令人意外,這的確是我們一般在與長者應對時,最不常注意到的一個態度。失智症人權專家凱特.史瓦弗(KateSwaffer)說,她永遠忘不了:在她49歲確診失智時,即使她依然還聽得懂、看得見、記得住,但她的醫生直接跳過她,對著她的先生描述她的病情和狀況的情景,「他就當我不存在,是空氣。」在台灣的醫院裡,我們每天都可以看到因為「只要他還有一口氣就要讓他活著」的「愛的表現」,從來沒有問過,這真的是當事人想要的嗎?他們的自主權在哪裡?態度二:原創性(Authenticity )每個人的生命軌跡和故事都具有獨一無二的原創性,這種個體的獨特與珍貴性,很多人自己都不了解,而選擇隨波逐流,其實社會和長者本身都更該有意識去珍視並凸顯這樣的原創性。新創公司The History Project(後更名為 Enwoven)就讓一般人可以用最簡單、最自然的方式把各式各樣的個人生命故事物件保留並串聯起來。紐約時報2015年選擇投資該公司,正是因為他們認為:每個人一生中的片段知識集結在一起,就是正在發生的當代歷史。態度三:活動力(Activism)所謂的維持活動力,不僅僅是因為「活著就要動」,活動應該要對當事人本身是重要且有意義的;所以我們要勸每個人,尤其是長者多多參與活動,除了用負面的激將法嚇他們說:「活動是為了延壽」,其實更重要的是創造參與活動的重要性和理由,只有當他們自己覺得對自己重要時,才會有動力出來參加並持續參與。態度四:美感(Aesthetics)這點真的常常被忽略,看看多少設計給長者用的東西,都是功能性強過美感,好像這兩者天生無法兼具似的。曾擔任IDEO設計公司高齡部門負責人的葛芮琴(Gretchen Addi)就很受不了這一點,她曾說:「我是年長,可不代表我想要一個醜得要命的產品。」態度五:理解現實(Acknowledgement)這從費雪的口中說出來,可說是西方式的「認老」,也就是深切理解現實中自己的所在,「就像我知道,無論我有多麼覺得自己還是18歲,我畢竟已經不是18歲。」態度六:接受自己(Acceptance)這一點可以和前一點連起來看,先是理解,然後接受,才有機會和年老的自己達到一個圓融和解的地步,喜歡並肯定現在的自己。態度七:尋求協助(Assistance)這是費雪自認最不願意但必須學習的部分,就是學會接受協助,或是開口要求協助,「所以設計怎麼樣的機制讓這樣的協助和支持機制依然可以讓長者保有尊嚴,非常重要。」態度八:負擔性(Affordability)對費雪來說,這不僅僅是指價錢上的可負擔性,更重要的是這個可負擔的概念應該是一種全民的、對所有人開放,是一種社會的公共責任而不是出於對長者的尊敬或是對少數者的同情。態度九:自在的孤獨(Aloneness)雖然中文翻譯同是孤獨,但aloneness和loneliness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孤獨感:aloneness是一種對自己、對現世、對現實、對當下、對自我的肯定,相信自己不靠別人成就,自己就是全部,足夠且完整,是一種圓滿圓融;loneliness則是一種缺憾、消極、憂鬱、需求未滿、不完美的狀態;費雪提出這點看法非常獨到。的確,我們社會近年來愈來愈強調孤獨對長者健康的危害,要怎麼樣去關照他們,卻沒有嚴格去定義何謂孤獨,其實孤獨並不可怕,孤獨的對立面也不是把時間填滿就好,更重要的是如何建構「有意義的關係」,讓長者也可享受aloneness。態度十:適應(Adaptation)Adaptation 這個字來自於生物學物競天擇中的適應法則,一種順應環境而優化自己以求生存的本能。費雪說,老了,其實要更有彈性,更能去適應周遭的變化,對改變,要學著坦然接受,然後支持,最後駕馭,那麼也就沒有什麼改變是可怕的了。本文摘自《全球銀力時代》,野人文化 2019/11/06 出版【延伸/熟齡態度指南↘↘↘】。熟齡履歷指南:再就業、重定位,找出高年級優勢。50歲後改寫人生方程式 家庭主婦成為拼貼藝術新星。放下完美主義 梁秀琴存入健康「共老」本錢 為自己而學 橘世代來了! 【歡迎加入】建立自己的學習進修清單,充實精彩人生2.0,鑽研興趣、挑戰新領域、豐富生活,逐一實現手裡的那張學習清單!【歡迎加入好學橘FB社團】
-
2020-02-02 新聞.長期照護
張慶光/銀髮族上學去 解決大學倒閉問題
最近因為少子化導致大學可能倒閉的話題沸沸揚揚,不過既然國內大專院校供過於求已是事實,有沒有辦法讓這些資源不要浪費?有些專家建議將大學校園改為長照中心,或讓校舍變成銀髮族的養生村,這當然都是可行的方式,不過因為牽涉到法令及土地使用的修改,可能曠日廢時,再加上整修及招聘服務人員所要投入的經費不貲,可能讓有心人士卻步。其實吸引已退休的長者「重返校園」,可能是一個最簡便並值得推廣的計畫。既不用更改法令,原來的教師也可留用,不用再增聘服務人員,只要將校園的環境稍加整修以符合「高齡友善」需求即可。在可預見的未來,每年新增的高齡人口將遠超過新生兒人口數,若再加上提早退休風潮、二次就業或創業需求、長壽化的趨勢及空巢期增長等社會現象,高齡者對「重返校園,終身學習」的需求其實非常大。對大學而言,是一個極有利基的市場。當平均壽命只有60歲的年代,我們大概花20年的時間從幼兒園、小學、中學上到大學、研究所,為的是後面30年的工作專業所需,最後只剩下5-10年短暫的享受退休生活。但現在台灣人的平均壽命已逾80歲,當退休生活長達20-30年,若只在家含飴弄孫,未免可惜。大部份的人對退休生活不知如何準備,個人認為,有必要在國民義務教育下再多增加一「老」學,教導大家如何悠遊於這多出來的20年,過一個有意義的人生。同時也活化長者,讓其由社會負擔轉成社會資產。雖然現在也有許多「樂齡大學」、「長青學苑」,但課程上可能多偏向才藝學習,或者以聯誼為主。事實上,對於新興的樂齡族群,他們的需求可能不僅只於此。有很多專業人士提早由職場退休,他們其實希冀在退休之後還能有機會為理想而展開第二人生,國內的大學可否為這些想創業或選擇重新投入新領域的退休人士開設相關課程呢?雖然有些大學開設了EMBA或進修推廣部,但多半是為仍在職的高階經理人所設立,不僅收費昂貴、名額稀少,而且大多只在夜間開課。倘若能將學費降低並且日間亦能開課,應能嘉惠更多有心向學的退休人士,助其完成創業美夢。另外,過去有許多人因為現實因素而放棄自己的興趣,選擇最容易找到工作的科系就讀。但是對於已退休的長者而言,過去未能完成的夢想,現在還來得及追。也許,你對文學有興趣,但過去卻選擇了電機系;也許你曾經想當考古學家,卻選擇了財金系;可能你有音樂家的天賦,卻買不起樂器。在未來的50年,人類平均壽命很有可能突破90歲,那麼50歲退休的人,可能還有好多個學位可拿。我們都必須要有一個認知,過去兒孫滿堂承歡膝下的景況,在現代社會將不復見。面對空巢期冷清的屋內,除了看電視外,應該還有些更有意義的事值得去做。透過學習及經驗分享,不僅可以活化人生,還能夠結交許多同儕朋友,不斷擴大自己的生活圈,這是長者重返校園的另一項重大意義。大學教育若能貼心的為空巢期長者設計一些心靈充實或經驗分享的課程,應當會受到歡迎。事實上,國外已有很多大學為50歲以上的退休人士開設終身學習課程,以柏克萊大學的終身學習學院為例,他們的課程已如一般大學授課課程。在基本的設想上,課程並沒有把長者歸類在學習力不佳的族群,不是只能學習太極拳、養生或畫畫,而是包羅萬象的提供文學、音樂、歷史、新科技及國際情勢分析等各種課程,引導其參與討論並了解時代趨勢。衷心期盼國內的大學能加速終身學習課程的推動,推出優質的課程,讓高齡長者能從「老有所養」到「老有所學」甚至「老有所為」。
-
2020-01-27 橘世代.好學橘
中年創業:林憲廷打造建築夢 重拾健康與時間
台中市元謙建設總經理林憲廷年輕時為事業拚搏,花光健康老本,53歲罹癌,經歷手術、化療,他把「逛街」當癌後復健,一場大病,讓他重新思考人生,把時間留給家人、朋友,他從化療開始透過走路復健、強化肌肉,後來還培養出興趣,不愛逛公園的他,選擇帶著妻子、兒子一路逛遍世界各地、大街小巷。。每周3天到各地「考察」街景,10幾年下來,走遍全台大街小巷,堪稱少有的「逛街達人」。年輕時從事代銷業,林憲廷早期是「大代銷小建商」,通常建商買了一塊土地,委由代銷規劃、營建、銷售,甚至連獵地都找代銷幫忙,他做過最大建案是台中市大肚區台紙「日光郡」社區,幫建商規劃近1500多棟透天別墅,因合作的建商多了,事業愈做愈大,921地震後,事業重心移到上海。林憲廷從年輕就不喝酒,愛好運動,但為事業拚搏,把健康老本拿出來花,52歲罹大腸癌到醫院報到,手術加化療,住院40天原本結實肌肉萎縮,他從化療、身上還有腸造口就開始走路運動,為讓走路變得比較有趣,他選擇「逛街」,走遍大街小巷當運動。因為本身從事建築業,也愛挑戰如何蓋出理想房子,兒子也讀建築系,所以全家最常做實踐的是「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透過搭乘地鐵、高鐵等公共運輸系統,進行城市旅遊,一走就是一整天,哪裡有建築大師的作品,就往哪裡走,令他最印象深刻的是西班牙建築之旅。林憲廷指出,他和兒子以前都是看書「參觀」外國知名建築的風貌,相當嚮往,帶兒子到西班牙巴塞隆納「朝聖」,邊走邊看建築師高第設計的「米拉公寓」、「奎爾公園」及「聖家堂」等建築物,那感覺真是令人讚嘆。林憲廷也常和家人搭機到日本朝聖,參觀景點都鎖定在大師的作品,除了大樓、別墅等建案,建築大師設計的美術館也是他們必到景點,參觀心態已經擺脫了「商業考察」,多了份悠閒、自在。除了去朝聖,林憲廷和家人也常進行城市慢遊。日本因為鐵道發達,很適合做城市漫遊,而且「同一個城市可以一去再去,因為每一次去,走的路線都不一樣」,從地鐵下車後,展開城市漫遊,每次都有不同的驚喜,往往街道的一個小角落,就很有建築特色、味道,甚至不經意就發現祕境,引人入勝。在台灣林憲廷也常常搭高鐵,進行城市漫遊。他說,因為太習慣走路,和妻子一周約有三天到各地城市漫遊,通常搭第一班高鐵抵達後,就展開「逛街」行程,看看建築、都市風貌,也吃當地小吃、體驗當地人文薈萃,搭最末班的高鐵回台中,日行1萬5步。 因好友介紹台南故鄉風情,也愛到台南逛逛,尤其愛去台南火車站不遠的國華街,整條國華街約二公里,踏著石板路,二旁是經歷歲月風霜的老屋,還有一攤攤美食小吃,體驗當地濃濃人情味。林憲廷說,他愛逛街,美中不足的是台灣的都市計畫很爛,有的街道「一條騎樓走不透」,有的因為店家做生意封住了,也有的是住家放轎車、機車擋往去路,也有的是因為建築物興建前後不同,地基因此有高、有低,大煞風景,路過的人要小心前行,甚至不得已只能與車爭道,相當危險。 為自己而學 橘世代來了! 【歡迎加入】建立自己的學習進修清單,充實精彩人生2.0,鑽研興趣、挑戰新領域、豐富生活,逐一實現手裡的那張學習清單!【歡迎加入好學橘FB社團】
-
2020-01-23 養生.家庭婚姻
「父母計劃中永遠有小孩,小孩計劃卻沒有父母...」兒子閃婚後,一位母親的感慨
有一次一群熟齡媽媽聚在一起聊天,聊到自己兒子與她之間的互動,每個故事都很經典但揪心,結論就是兒子怎麼都少了一顆敏銳的心,傷了媽媽的心卻不自知。沒想到聊到最後卻變成大家在比慘痛的經驗,看誰最痛。一位媽媽說,她兒子每次在Line上對她的回應總是有一搭沒一搭的,而且都是單字回覆,「嗯」、「喔」、「好」、「知」。後來她很生氣,索性也學起兒子,回答也用這單字「瞭」、「可」、「不」、「哈」。有一天兒子有急事需要老媽幫忙,老媽也就這幾個單字冷冷地應付,後來兒子受不了了投降,以後只好乖乖回答,不敢再隨便應付。另一位媽媽分享道,她們全家約好要一趟國外家庭旅遊,兒子表明要帶女友一起參加,媽媽知道反對的話兒子就不去了,只好接受。剛好去國外那幾天媽媽感冒身體不適,所以躲在飯店沒出門,帶著口罩少說話,怕傳染給大家,結果兒子跑來質詢她是不是不喜歡女友,為何表現如此冷淡。這位媽媽表示,要是兒子也能用這麼在意女友的心情,來在意她的身體健康那有多好呢。兒子閃婚震撼彈 還問:妳是吃醋嗎?大家哈哈大笑完了之後,我開始講述我的故事。去年夏天兒子冷不防地在微信上送一張照片給我,2本大陸結婚證,接下來一張是兒子和女友兩人天真無邪的笑容拿著結婚證,我頓時有種被驚嚇的感覺,當下快樂不起來。此時大家已經張大了口,公認我最慘。雖然兒子事先很不經意地跟我提過他可能想結婚,但以他的個性我當他是開玩笑,所以不置可否,只是問他想清楚了嗎?其實我壓根心裡還未準備,怎麼去接受一個陌生女人,也還不想當婆婆,況且我跟她還不熟。沒想到幾個月後兒子竟然就先斬後奏領證了,讓我不得不接受事實。可能太過突然,當下看到那個訊息,玻璃心碎了滿地,事後也得自己慢慢撿起來修補它。突然想到龍應台老師的「母獸十誡」一文中的心情,我想告訴天下做兒子的,其實父母都有顆玻璃心,尤其媽媽。媽媽對兒子無論如何都是自己兒子最帥最優,但是學習放手和接受另一位女人還是需要一點時間,請給媽媽心理準備,盡量當2個女人之間的橋樑,讓媽媽多多了解她、接受她。現代的父母已經被教育得對這種事要很雲淡風輕,小孩選擇任何伴侶只要祝福,不介入,少過問。但是母親也是人,對兒子的情感這麼深,更需要有一個轉折和調整的過程,去準備接受另外一個女人成為家人,並且接受兒子將關愛的眼神轉移到她身上。我祝福你,但我需要接受的過程。我們一直聚少離多,記憶裡你還是那個緊拉著我的小手,一路吱吱喳喳地問我「為什麼」的小男孩啊,我還沒回神過來你想結婚了,但你這個笨兒子,卻追問一句,妳是吃醋嗎?兒子,我只是失神了。生命階段 造就親子的不同方向或許做母親的心裡永遠不會準備好,甚或根本不想準備好。都知道早晚有一天父母都必須放手,讓小孩擁有屬於他們的世界,另組家庭。但我們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叫真正放手。我們都沒經驗,但放手,需要一點瀟灑和勇氣。知道自己原來還有顆玻璃心是有點丟臉,所以不想承認,深怕自己也會進退失據,事情發生之後只能故做鎮定,慢慢消化,慢慢接受,其實是驚魂未定。看著自己長大的兒子投入另一個女人的懷抱,而且義無反顧的,是真的有點吃味。接受,需要一點時間消化。我只好跟小女兒要求,以後要結婚之前可不可以給父母一點適應和接受的時間,多點時間將男朋友安排和家人相處,讓我們認識他,了解他進而喜歡他之後,再去結婚好嗎?一位朋友說得好,父母的計劃中永遠包含小孩,但小孩子的計劃中永遠沒有父母。這就是做父母和小孩最不一樣的地方。小孩長大後,外面世界充滿了好奇和探索的能量,迫不及待地想認識這個新世界,去測試一下自己的能耐,施展自己的能力。而父母恰恰相反,經歷了人生一切的利益得失以及高低起伏之後,知道家人才是人生的靠岸以及情感的依歸。一個想回家,一個剛出發,一個心往內找尋安定,一個心往外尋找夢想,注定前往的目標是背道而馳。所以父母的期望落差較大,沒有所謂的對錯,只是生命歷練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目標而已。提醒做兒女的,不要以為父母永遠堅強,父母也有一顆玻璃心,只是他們不說而已。本文原刊登於《50+》網站,原文:【丁菱娟專欄】父母都有顆玻璃心,只是孩子不知道延伸閱讀: 「有子宮肌瘤不能進補,是真的嗎?」中醫師推薦一湯品,幫助每月排經血、減少肌瘤產生●作者簡介_丁菱娟作家,大學兼任副教授,台北搖籃計劃新創團隊導師,世紀奧美公關創辦人。她創立的公關公司經由併購加入奧美傳播集團。累積了多年的公關行銷經驗,是台灣公關產業的意見領袖。曾獲2013年亞太區CMO 創業類的女性領袖獎。至今持續在社群以及雜誌媒體有固定專欄,並在台灣及大陸出版書籍,著有「專業與美麗」,「你拿青春做什麼」,「無畏的膽識」,「享受吧!50後的第三人生」等著作,砥礪職場年輕人擁有正確的工作態度與價值觀及女性自主學習。歡迎連絡作者:http://www.facebook.com/TingOlive
-
2020-01-19 性愛.性福教戰
每天做現代人常見的惡習 害他的精子沒一條是活的
現代人愛熬夜,但別仗著年輕身體好就放肆犧牲睡眠,熬夜會摧毀男性成千上億的精子,導致精子沒有一條能活著與卵子結合。陸媒報導,小王是年輕的創業者,事業剛起步,娶了嬌妻後一直希望生個孩子,但老婆肚皮卻遲遲沒動靜。去醫院檢查,老婆身體沒問題,醫生建議小王做精子質量檢查,竟然發現他的精液裡一條活的精子都沒有,只有極少量的死精子。醫生繼續追問,才知道由於小王的公司處於創業關鍵期,他大部分時間都在熬夜工作,只有很睏時才會勉強睡三、四小時,這種狀況已經持續了好幾個月。醫生表示,長期熬夜對精子的影響很大,精子質量的下降導致越來越多的患者因不育而就診,且呈現年輕化趨勢。精子變少除了先天或後天疾病引起,很多人都是因不良生活習慣所致。長期熬夜導致不育患者人群主要集中在20~45歲之間,研究顯示長期慢性疲勞,降低身體免疫力,增加罹患腫瘤風險,而生殖系統作為男性最為脆弱的系統之一,熬夜會導致下丘腦、垂體分泌激素異常,擾亂人體生物鐘節律,使雌雄激素比例失調,導致睾丸產生精子障礙,表現為陽痿、早洩、少弱畸形精子症,出現不育。醫生補充,除了熬夜以外,包括食品包裝、添加劑,化妝品,汽車尾氣,過量菸酒,環境雌激素,微量元素缺乏,高溫環境,長期用藥,輻射等環境因素,也會影響精子質量。
-
2020-01-09 科別.精神.身心
思覺失調症藥物副作用減少 他回歸生活正軌且創業圓夢
每100個人就有1個人可能罹患思覺失調症,醫師表示,這個疾病並不可怕,隨著醫療藥物演進,六成患者有機會順利回歸生活正軌,行為表現與健康者無異。現年37歲的李先生過去任職國外企業高階主管,未料八年前發病,有被害妄想且行為異常,一度誤闖入國外軍事重地而被強制送醫,才確診為思覺失調症。返台休養治療後,順利恢復生活功能,目前開了一間文創小店,一圓創業夢想。彰化基督教醫院鹿東分院院長邱南英表示,思覺失調症患者腦部的灰質體積明顯萎縮,灰質猶如電腦晶片,負責視覺、聽覺、情感、記憶及言語等知覺感應和肌肉控制功能,因此它的萎縮會使患者整體生活功能受損。這個疾病的盛行率並不低,文獻顯示約每100人就有1人罹病,男性好發於15至25歲、女性為25至35歲,往往受遺傳、個人體質、外在刺激和環境壓力因素影響誘發。隨著藥物演進,近六成患者能順利回歸正常生活。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精神學科教授蘇東平表示,過去思覺失調症藥物可能伴隨令人難忍受的副作用,像是面部扭曲、講話語意不清等,近年出現的新藥已大幅減少副作用。
-
2020-01-09 橘世代.好野橘
橘世代揮別職場 自由定義屬於你的退休
和普遍觀點不同的是,退休年齡其實沒有「絕對」。雖然我們覺得65 歲是正確的退休年齡,但這是首創社會福利法案時,經濟學家和精算師為達財政平衡而武斷得出的數字,並不是65 歲真的有什麼特別之處。3 事實上,如果從長久趨勢來看,現代人退休的年紀比以前要早。1900 年,65 歲以上的男性中,有60%的人仍在工作,到了1950 年,這個數字下降至40%。4 到了2002 年,65 歲的就業男性比例降低至17%,女性則是10%。目前的平均退休年齡是62 歲,6 但近四分之三的現任勞工卻說,他們預期會工作到65 歲之後,三分之二的人則說之後打算進入半退休狀態,繼續兼職工作。7 所以我們為退休制定的年齡毫無特別之處,不管是59.5 歲、62 歲、65 歲、67 歲、70.5 歲,這些都不過是功能性的里程碑。當然也有不分年齡的投資可為你籌到退休資金,只要把這些方法加入理財計畫,不用等到這些象徵里程碑的年紀,你就能拍拍屁股走人。最重要的是:退休仍是一種新發明的概念,而且絕對不是每個人都可以享受。退休制度也當然不是以勞工(也就是我們啦!)的利益為出發。對許多人來說,退休不表示不用工作。退休的真正意思是,我們不需要非得按照傳統形式規劃一生,依照別人制定的時間軸,朝九晚五工作到65 歲。社會學家羅伯特.S.韋斯(Robert S. Weiss)運用三大層面定義退休:(1) 經濟層面:再也不用為五斗米折腰;(2) 心理層面:個人內心認定已經退休;(3) 社會層面:根據社會觀點決定你是否退休。8 不幸的是,我們都太在乎社會觀點,覺得應該讓他人決定自己是否合乎退休標準。如果你是自行選擇離開職場,無論是永遠、暫時或轉兼職,只要你覺得自己真的已經揮別職場,就能大聲說你已經退休。但有一種錯誤觀點,那就是已退休的人不該再賺一毛錢。一旦跳脫65 歲退休的武斷數字,不再受限於既定觀點,你就能從不同角度看待人生。我們不必遵照標準腳本、不必花錢犒賞自己,再回過頭來面對工作壓力,我們大可利用這筆錢,完全跳出傳統工作制度。你可以改寫金錢觀和思想,用其他人都意想不到的速度,實現不被工作綁住的夢想,削弱強制工作的比重、增加個人時間,從事最能讓你感到滿足的工作,不管是旅遊、嗜好、服務他人、與家人朋友相處都好。最棒的是,你不用一毛不拔或拮据度日,讓自己過著悲慘生活,畢竟,退休真正的用意是過你最想要的生活,意思是暫且不管你還在存錢,還是已經達到目標,都能夠好好享受。無論你的夢想是什麼,在你塑造目標之時,以下是幾種不被固有工作型態綁住的人生模型,供你參考:完全提早退休─ 享有財務獨立再也不需要賺錢工作。只要錢已經存夠,你的投資能持續增長,讓你接下來的人生都不愁吃穿,在日後的生活裡,工作更成了一種可有可無的存在。如果你有回去工作的想法,也沒有規定你再也不能重返職場,但要是你的退休屬於這一類型,就代表你可以永遠都不必回去工作。你享有財務獨立。半退休─ 享有財務安穩這類工作屬於兼職、季節性、抑或壓力不大的職位。你已經存到傳統退休所需的生活費,唯一需要擔心的是基本日常開銷,因此工作可完全按照個人意願和需求安排。半退休可以是維持原本的工作,只是從全職轉換成兼職,或是低風險的創業模式,你可以開一間自己的公司,只是你不會有多半企業家一開業就非得成功的壓力。你享有財務安穩。事業中斷─ 享有財務靈活你可以一段時間不工作,之後再重返職場。只要存夠足以讓你休息一陣子的經費,加上緩衝金,你就能讓自己喘一口氣,同時不危及後面幾年的財務安穩。你也可以把這當作一種自我資助的長假,工作生涯中可能有幾段這一類的中場休息。你享有財務靈活。本文摘自《不被工作綁住的防彈理財計畫:告別傳統職場的多型態退休,讓你經濟獨立,擁有理想生活的選擇權》,采實文化 2019/8/29 出版 好野橘 社團來囉! 人生下半場,如何活得比現在更好?最基本的準備就是:安穩財務!【好野橘社團】以40後步入熟齡者的橘世代需求出發,創立社團平台提供熟齡理財計畫,讓大家在此輕鬆談錢、安穩財富,打造橘世代退休現金流!【立刻加入好野橘】
-
2019-12-29 養生.家庭婚姻
早療資源難尋 孩子六歲了等不到語治課程
台灣人生得少,能生下來的也不一定生得不好。據衛福部統計,每年通報發展遲緩孩子約有二萬多人,近六成於當年確診,包含早產兒、多重障礙等因素所致,家庭中若育有遲緩兒,照顧負擔不亞於照顧失能長者,我國早療資源普遍不足,其中以語言治療最為嚴重,從聯評到上課,至少半年起跳,有些孩子則是等到快六歲仍等不到資源,早錯過早療黃金期。 ・永遠等不到的語言治療 早療變慢療「哎!誰也不希望自己孩子發展遲緩,但我從未放棄我的孩子,卻被社會先放棄」小孩已經5歲半的葉媽媽說,孩子出生時的腦傷,使得他有多重性障礙、聽損,經評估需接受物理、職能、語言治療,以提升認知、感統,但從把小孩送出去治療的第一步就被拒絕。葉媽媽帶著被認定需要早療的孩子到醫院尋找資源,當年孩子僅一歲左右,卻屢屢被醫院退貨,最常聽到的是「才一歲先回家教,別占用資源」,使得他兩歲多才開始接受早療,步入早療市場後,卻是噩夢的開始。 家庭資源有限的她,需犧牲工作,下午請假帶孩子上課,每天請假讓公司就受不了,被迫換工作,早上兼一份差、晚上再上另一個班,下午短短三小時,全花在陪孩子上課,家住基隆的她,必須奔波台北、新北,就為了上每次半小時的課,其中語言治療卻怎麼也排不上。她笑說「幾乎每周二都留下給語治,但通知的電話卻從未響起過」,孩子已經五歲半,想吃飯、想上廁所仍不會表達,當然知道以孩子情況而言,早療介入有限,但這社會卻一點機會也沒給,靠自己在網路上搜尋資訊,費盡所有的時間幫忙刺激孩子,最近終於會講爸爸、媽媽了,但再過幾個月孩子卻也快六歲了。 ・排上語言治療後 隨時都可能被停課兒童語言治療資源有限,家長即使排上了,也可能隨時被停課,擔心課程無法延續,家長到處排隊幾乎成了「必備動作」,語言治療師坦言,為紓緩語治塞車情形,多數醫院安排孩子上滿半年就會先停課,好讓新生進來,醫院雖會提前通知停課,但無法協助媒合,家長只能自救,若沒排上恐永遠被踢出語治市場。 台北市語言治療師公會秘書長王佩怡說,早療的孩子從聯評到報告出爐、上課,約要等候三個月到半年,才會安排固定的治療時間,各醫院的語言治療人數普遍不足,且語治師多以治療長輩為主,即使語治師一天最多可服務到14位孩子,兒童語治仍舊塞車。雅文基金會也說,多數家長也反應「外面想上語言治療統統都要等」。 王佩怡說,台灣對於早療相對不重視,反而老人可以得到相對好的照顧,但需要早療的孩子愈早介入治療,愈能復健成功,幫助孩子回到正常軌道,未來60年到70年的歲月裡,毋需家長、社會照顧他們一輩子,投資報酬率相對於老人更高,且遲緩兒帶給家庭的照顧負擔不亞於照顧失能長者,可是國內明顯不重視這塊。 ・塞車兩大原因:患者等級未分流、醫院開缺少馬偕醫學院聽語系主任、馬偕耳鼻喉科資深主治醫師林鴻清說,懷疑有發展遲緩的孩子,經聯評後,粗估至少有一半需要語言治療,而接受語言治療的患者,孩子的狀況也分不同等級,有嚴重身障、智能不足,或是只是構音不好臭乳呆的孩子,另外成人也同時都在競爭語言治療的資源,而孩子的語言治療也分為刺激語言以及協助改善構音,卻沒分等級,統統擠在一起。林鴻清說,有些醫院會把成人的語治與小孩的部分分開,殘酷的是語治師,多希望能接簡單的案子,願意花愛心及時間相形之下較少,再加上醫院不願重視語言治療師,幾乎沒開缺,即使每年畢業生可多達到200人,也是被迫到外創業或是離開語言治療領域。 林鴻清建議,語言治療應該分等級,有些孩子只是構音的問題可以上幼兒園後調整,也建議政府應該要比照國外,醫療端治療因疾病所需的語言刺激治療,學校端也應該強制設置語言治療師,協助構音或是延續早療孩子的後續治療。・每十萬人僅有4.2名語言治療師根據衛福部統計,截至去年底為止,全國有993位語言治療師,每十萬人口僅有4.2位語言治療師可照顧國人,而根據衛福部社家署統計,每年通報發展遲緩的孩子約二萬多人,通過評估鑑定後,其中有六成的孩子需早療協助,多數皆需要語治介入,但台灣語治師人數稀少,執業分布也極為不均。以登記執業的縣市來看,台中市最多有202名語言治療師,新北市居次有157位、台北市139位、高雄市112位,其餘縣市的語治師人數統統跌破百人,以離島資源最少,連江縣零位、金門澎湖各自僅有三位,本島以嘉義縣、台東縣最慘僅有六位,基隆居次僅有九位。台北市語言治療師公會秘書長王佩怡說,語言治療在早療中扮演重要角色,從聽覺刺激腦部發展,再幫助發聲,若是有聽損的孩子,希望能在三歲前介入,透過配戴助聽器,或是其他的方法刺激表達,但現實是以台北市資源最豐沛的縣市,語治都是「卡滿」的情況。 衛福部醫事司科長吳淑慧表示,語言治療師是從民國97年開始培育,教育部每年培養260位語言治療師,語言治療師正逐漸布建中,過去沒有語言治療師時,主要是由特教老師協助,目前特教老師的資源還在,加上正在布建的語言治療,應足以協助有需要的孩童,目前教育體系應與衛政體系協力整合。
-
2019-12-21 橘世代.愛玩橘
4戰機車環島 94歲郭爺爺追夢 全家愛相隨
你能想像100歲時的自己是什麼模樣?想做什麼事情嗎?喜歡騎機車趴趴走的郭深森94歲,已經有3次的機車環島經驗,年近百歲的他最大心願是:「百歲還要騎機車環島!」而他每次環島,不單單是屬於他的夢,也屬於整個郭家。時光倒轉回31年前。那一年,63歲的郭深森退休。年少因為戰亂流浪,郭深森從大陸逃難到台灣,擔任憲兵直到32歲退役,之後創業開了一間鐵工廠,工作時總是跟同事騎著機車,一路從台北騎到高雄,修機器、收貨款。退休後,兒女各自成家自立,不需要為生活奔忙,開始過著下棋、爬山、游泳的退休生活。盼了20幾年 騎車環台夢想啟動有一天,郭深森想起創業時幾乎都與機車相伴,但都是為了生計而騎,「能不能騎車去玩呢?」他向好幾個年輕時就認識的朋友提出機車旅行的邀約,答覆不是「太危險了,不要冒這個險!」就是「我們年紀太大,會很累!」88歲那年,郭深森看到弘道基金會紀錄片《不老騎士-歐兜邁環台日記》,片中17位平均81歲的不老騎士,他們有的曾患癌症、需戴助聽器、有高血壓、心臟疾病、關節退化,卻完成了機車環島壯舉。「他們可以,沒道理我不行!」郭深森重啟了封存已久的機車環島夢想。騎一次不過癮 隔年揪伴再出發得知弘道還要續辦不老騎士活動,郭深森立馬奔去弘道要參加,無奈報名時間已過,等啊等的,隔年時間一到,郭深森馬上去報名。雖然是個長輩專屬活動,但是89歲郭深森仍算「高齡」,是當年年紀最長的報名者。面試時他信心滿滿的說:「我年紀最大,身體又很好,不錄取我要錄取誰?」盼了20幾年,還等了1年,郭深森終於「夢想成真」騎機車環島到處玩了!但回來後,郭深森始終覺得有遺憾。當年路線僅從恆春往北騎至台中,並沒有環台一圈,「這樣不過癮」。隔年,他索性自己揪團,在兒子陪伴下,和另外3位在環島時認識、把騎機車環島當夢想的「同學們」,花了10天騎了1000公里,完成夢寐以求的「正版」機車環島之旅,做為90歲紀念禮。 今年,再次參加弘道「不老騎士」活動,完成了第3次環島。環島的路不總是康莊大道,南迴、蘇花、九彎十八拐的北宜公路,難道不會擔心?他「哈哈哈哈」大笑:「不會啊,很過癮啊!」想到20幾年前朋友認為「這把年紀騎機車趴趴走太危險」,更是樂在心裡,「每騎一次就賺到一次!」兒孫一路陪伴 騎車變家族旅遊如此高齡還能騎車環島已屬不易,但是在郭深森的故事中,最美麗的畫面不是百歲長者騎機車,而是他的追夢過程,兒女孫子總陪伴在側。郭深森有5個孩子,第一次環島,小兒子郭天峯騎車緊跟隊伍後,二兒子郭海峰則開車一家3口同行,5個兒女全員到齊,加上媳婦、女婿及孫女共9人的「加油團」,引來媒體報導。接下來的兩次環島,郭天峯都請假全程「陪騎」,郭海峰仍是一家開車跟著,其他的兒女也會不時出現在定點「團聚」。許多人羨慕郭深森追夢有兒女全力支持,但兒女們反而感謝老爸,讓全家有機會能以不同形式相聚。郭家人本來就感情好,即便5個子女分住在不同縣市,也常約相聚吃飯,現在乾脆把「陪爸爸騎機車」變成家族旅遊。現代人生活忙碌,要請一段長假都不容易,更何況一家人都請假,還包括郭海峰的女兒已是13歲的國中生。「老師問,我就跟老師說,讓孩子看見阿公沒有畏懼地完成夢想,就是最好的身教。」郭海峰心裡的優先順序很清楚。陪著老爹到處玩 乘機照顧營養當郭深森許下「100歲還要騎機車環島」心願後,兒子們沒有放過這個機會。郭海峰說:「老爸,90歲到100歲是最難照顧身體的年紀,我們一起達成100歲環島的願望」。以前總是懶得運動的郭深森開始跟著郭天峯學氣功、願意多走路,也學了可在床上做的伸展運動;郭海峰的工作和營養有關,以前郭深森不吃營養品,現在也會乖乖聽兒子的話進補。郭家人認真追夢,但也很務實,知道生死有命,活到幾歲不是凡人努力就可以決定。所以他們不等待,把握郭深森身體健朗的每一刻,有機會就陪著愛玩的郭老爹到處玩。「不要等到100歲,我們兩、三年就要陪老爸騎摩托車環島一次」。看更多報導:《橘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