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15 新聞.生活用品毒害
搜尋
全氟化合物
共找到
7
筆 文章
-
-
2018-07-29 養生.聰明飲食
熱茶會釋出氟和鉛 所以改喝冷泡茶比較好?
有位讀者Ben Peer寄來這個電郵,詢問有關茶的問題,他提到烏龍茶含多酚,對消化系統、肝腎等都很好,也能降低香煙和酒的危害,但放置超過八小時會釋出氟和鉛,所以是否應該喝冷泡茶比較好。首先,雖然讀者特別提到烏龍茶,但由於茶的種類繁多,所以研究上一般是用綠茶,黑茶等較籠統的名稱來分類。儘管的確是有針對烏龍茶的研究,但畢竟比例不高,所以,我在下面的討論裡,就不特別針對某一種茶。有關茶對健康的好處,已經有相當多的研究報告。例如,請看這篇2014年的綜述論文:Tea and health–a review of the current state of knowledge。我想,這位讀者比較關心的應該是氟和鉛的問題。所以,我在接下來的討論裡會專心來談這方面的研究。但是,我必須先聲明,我只討論發表在國際醫學期刊的研究報告。畢竟,它們的可信度是較高。有關鉛的研究,可以分成兩大類:(1)喝茶可能造成鉛中毒,(2)喝茶可能防止鉛中毒。由於茶樹會吸收土壤裡的各種元素,包括有害健康的鉛,所以,茶葉裡的含鉛量一直都是受到關注的。但是,地區,季節,和茶樹種類都會影響茶葉的含鉛量。所以,有些研究會發出警告,有些則認為安全。例如,一篇2008年的研究論文就認為台灣茶葉的含鉛量是在安全範圍內。由於喝茶可能防止鉛中毒的資訊較少被媒體報導,所以我特別將這方面的研究列舉如下:2010年:Protective effect of green tea on lead-induced oxidative damage in rat’s blood and brain tissue homogenates2011年:Effect of green tea extract on lead toxicity in different organs of rats2012年:Ameliorated effects of green tea extract on lead induced liver toxicity in rats2012年: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green tea extract on lead induced oxidative and DNA damage on rat brain2015年:Hematological and serum biochemical parameters of blood in adolescent rats and histomorphological changes in the jejunal epithelium and liver after chronic exposure to cadmium and lead in the case of supplementation with green tea vs black, red or white tea2015年:Survey of the detoxification effect of green tea extract on the reproductive system in rats exposed to lead acetate2015年:The potential protective effect of green, black, red and white tea infusions against adverse effect of cadmium and lead during chronic exposure – A rat model study至於浸泡時間較長是否會導致釋放較多的鉛,答案是肯定的。但是,目前並沒有熱泡和冷泡之間比較的研究。有關茶葉的氟含量是否安全,絕大部分研究是表示擔心。但是,根據一篇2016年發表的研究論文,中國的綠茶,黑茶,白茶,普洱茶,烏龍茶,都在安全範圍之內。還有,根據一篇2012年發表的研究論文,在同樣的時間裡,熱泡是比冷泡會釋放較多的氟。但是,由於製作冷泡茶所需時間較長(數小時),所以,在飲用時,冷泡茶的氟含量也不見得就會比熱泡茶來得低。綜上所述,(1)茶葉裡的鉛含量也許是值得擔憂,但是,根據動物實驗,喝茶卻是可以降低鉛中毒風險,(2)茶葉裡的氟含量也可能是值得擔憂,(3)目前並沒有證據顯示冷泡茶的鉛含量或氟含量比熱泡茶低。最後,請特別注意,有關鉛或氟的擔憂,純粹是基於成分的分析,而非人的試驗或調查。也就是說,目前沒有任何證據顯示,有人因為喝茶而鉛中毒或氟中毒。更重要的是,如文章的開頭所述,在人的試驗及調查,所顯示的是,喝茶有益健康。也就是說,喝茶有益是確定的,喝茶有害則是不確定的。附註:媒體老愛報導喝茶會引爆這個引爆那個。請看:>>喝茶會便秘,貧血?>>長期喝茶引爆3大危機?原文:茶,氟,鉛,冷泡,熱泡
-
2017-11-26 新聞.生活用品毒害
使用紙袋就沒疑慮?防油紙袋遇熱照樣放毒傷身
Q:熱騰騰的雞排放進有亮亮塗層的紙袋,會溶出毒素?A:是的。雞排等小吃常選用防油紙袋盛裝,以防整手滿滿的都是油,但紙袋上的塗層若碰上過高的溫度,有可能釋出毒素,建議民眾買炸食,請攤商將炸物放涼點再入袋,買回家後,可放到碗盤上再食用。防油紙袋通常會塗抹一層全氟烷化合物,如全氟辛烷磺酸(PFOS)或全氟辛酸(PFOA),容易累積在體內干擾荷爾蒙製造、分泌、作用、代謝與排除,因此被歸類為內分泌干擾物質,前者在動物體內半衰期約為5.4年、後者約為3.8年,長期暴露對人體健康具有潛在危害。美國食藥局的報告顯示,全氟化合物會從包裝材料中釋出,並進入食品中,例如便利商店常見微波奶油爆米花,爆開後,每公斤含有3.2毫克的全氟化合物。美國曾進行1999年至2006年間的全國健康營養調查,分析3974名成人的資料,發現體內全氟辛烷磺酸或全氟辛酸濃度較高者,罹患甲狀腺疾病的風險較高。丹麥國家出生研究計畫也曾在1996至2002年間追蹤1240位婦女,顯示上述兩種成分在體內濃度較高的人,生育率就越低。家庭主婦愛用不沾鍋,輕巧時尚,但像是鐵氟龍不沾鍋也塗有全氟化合物,研究顯示,單純料理並不會溶出,但若以油炸等高溫方式烹調,甚至平時以鋼刷或金屬鏟不慎破壞了鍋內塗層,都有可能溶出全氟辛酸。諮詢專家/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顏宗海 編輯推薦 吸收率超過95%!兩片鮪魚生魚片 甲基汞就超量 一天上3次,代表沒宿便很健康?中醫師:錯!
-
2016-07-17 新聞話題.健康知識+
烹煮帶殼海鮮 別用不沾鍋
最近的新聞:「坊間愈來愈多的奈米鍋具,恐有安全疑慮,食藥署擬納管。」每天下廚都要用到的鍋子,關乎全家人的健康大事,很多「煮」婦最想問的,就是到底哪一「鍋」比較好?專家要告訴你,挑鍋很重要,正確使用鍋子更重要。▇不沾鍋的身世四氟乙烯 不沾性能優異方便好用的不沾鍋幾乎是居家必備鍋具,台大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暨毒物學學會發言人姜至剛指出,因鍋內塗有一層聚四氟乙烯(PTFE)的塗料,俗稱「鐵氟龍」(Teflon),具有耐高低溫(-190至260度)、耐蝕性、抗油、防水等功能,即使長期暴露在大氣下也能維持不沾性能。不沾鍋塗層內含的全氟化合物,發現過程有段有趣故事。姜至剛說,起初是學生在做實驗過程中,不慎將全氟化合物滴在鞋子上,後來卻發現鞋子即便下雨也不會進水,還很耐汙耐髒。如今已被廣泛的應用在日常用品中,除了不沾鍋外,防油紙袋、紙盒、紙杯、防水衣、地毯等,都有它的蹤跡。▇不沾鍋的優勢少油、輕量、清洗容易姜至剛指出,省油不沾是不沾鍋最大的特點,只需要一點油就能讓食物熟透,且表面不易燒焦黏鍋,也可減少油煙,清洗也相當容易。此外,鍋具的重量適中,即使長期使用也不會對手腕手臂造成太大的負擔,大大提升了烹調時的容易性與方便性,是市場上接受度高,受家庭煮夫、煮婦歡迎的主因。▇不沾鍋的缺點塗層溶出 有致病危機不沾鍋雖方便好用,但卻具有潛在風險。姜至剛說,在高溫烹煮時,塗層內具致癌性的全氟辛酸(PFOA)可能溶出,雖然暴露量極低,但長期可能導致肝臟與心血管慢性發炎。飯店主廚兼美食家柯俊年指出,不沾鍋雖有鐵氟龍塗層達到不沾效果,但不適合高溫,比起國外多使用溫度固定的電爐,台灣多用瓦斯爐,且重視大火快炒的鍋氣,若要用不沾鍋就得改變料理方式,盡量用中小火,空鍋乾燒、大火快炒都不適合。▇使用原則遵守規則 就能減少風險不少人憂心致癌而不用不沾鍋,但護理師譚敦慈認為,只要使用方式正確,沒有不能用的鍋子。使用不沾鍋必須謹守冷鍋冷油、中小火烹調、避免鍋具被尖銳物品刮傷以及避免溫差過大等原則,就能減少致癌物釋放。●冷鍋冷油,中小火烹調。譚敦慈說,使用不沾鍋炒菜前,先打開抽油煙機,並在鍋中抹上薄薄一層油,放入食材後再開小火烹調;烹調結束後,要再讓抽油煙機抽5分鐘,避免油煙殘留。●酸性調味料,起鍋再調味。柯俊年指出,不沾鍋怕刮,也不耐強酸強鹼,奶油、醋、酒、檸檬汁等調味料別直接碰觸到空鍋,最好起鍋後盛盤時再調味。●別煮帶殼海鮮或骨頭。金屬鍋剷、帶殼海鮮、雞翅或骨頭等都易刮傷塗層,應避免。●鍋放冷再洗,避免溫差過大。在清洗方面,譚敦慈強調一定要將不沾鍋放冷再洗,不要讓冷熱溫差過大,若是不確定鍋子溫度,可將鍋子倒過來把水沖在鍋背降溫,再用木漿海綿或柔軟的抹布輕輕清洗,洗後擦乾即可。此外,不沾鍋最好單獨清洗,避免被其他餐具刮傷,收納時最好將鍋面朝內掛在牆上,避免意外刮傷。▇使用壽命好鍋用很久?一有刮痕就該換市面上不沾鍋百百款,不少高價鍋具要價不菲,不少人抱持「一把好鍋可用一輩子,甚至當傳家寶」的觀念,但柯俊年強調,不沾鍋是「消耗品」,使用約1年幾乎就會出現刮痕,屆時務必要更換,否則恐釋出有害物質。姜至剛與譚敦慈認為,不沾鍋雖沒有特定的使用年限,但如果鍋面出現刮痕、有燒焦痕跡或者易沾黏時,就必須更換。▇買鍋原則●選包裝完整,最好沒被碰觸過。不少婆婆媽媽在賣場選購鍋具時,習慣動手摸一摸甚至用指甲刮一刮鍋面,譚敦慈直言這是錯誤示範,因不沾鍋很「嬌貴」,很容易因此掉漆。她建議購鍋時最好選擇包裝完整、封膜未被破壞的鍋子,並在開鍋使用前仔細檢查是否有細微刮痕。●選知名品牌,有安全檢測。柯俊年說,比起路邊攤來路不明的鍋具,知名品牌的鍋具製作工序通常較嚴謹,也通過許多安全檢測,使用上較安心;不沾鍋的厚度愈厚,通常塗層數較多,不沾效果也較好。
-
2016-07-13 新聞話題.生活用品毒害
防潑水塗料含毒 戶外用品未禁用
至戶外用品店購物時,可得注意空氣安全。綠色和平組織抽驗全球16間戶外用品店家內空氣的全氟化合物(PFCs)濃度,結果台灣三家賣場濃度偏高,竟為一般室內的74倍。台灣綠色和平組織主任李芳怡表示,全氟化合物具有隔水特性,不少登山衣、背包及鞋子等戶外用品均塗上一層全氟化合物,達到防潑水效果,但這是一種人造的有害化學物質,部分化合物還影響生殖系統,可能刺激腫瘤生成,影響荷爾蒙系統分泌。李芳怡指出,全氟化合物一旦被釋放到環境中,難以分解,且能透過大氣與水,在環境中散布,並累積在生物體中。研究發現,北極熊的肝臟與人類血液、母乳中均含有此有毒物質。綠色和平組織多次檢驗戶外用品均發現殘留全氟化合物。這次戶外用品專賣店內空氣檢驗,證實這類賣場全氟化合物濃度遠高於一般室內平均值。台灣三家戶外用品店內空氣中的全氟化合物濃度介於53-148 ng/m3,但其他賣場室內空氣濃度則介於2-28 ng/m3,換算下來戶外用品店的PFCs濃度高達一般室內74倍。綠色和平呼籲,戶外品牌業者應盡快淘汰PFCs及含有其他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的防水產品,目前包括國際知名品牌如The North Face、Patagonia、Salewa以及Mammut等均未全面禁用全氟化合物。
-
2014-09-23 焦點.健康知識+
七撇步 在家輕鬆實踐無毒生活
【內容摘自《毒物專家絕不買的黑心商品》,作者吳家誠,采實文化出版】 不碰有「毒」物質 超好用?很好吃?「毒」就是這樣進入體內的! 燈泡越亮越好?肉片越肥越美味?小心,毒就是這樣進入身體內的。你愛用的物品、愛吃的食物,可能藏有的「毒」也越多。不想再過這樣的生活嗎?快來實踐下列的小技巧吧,從今以後,你也能成為「減毒高手」。 日常生活中的有毒物質實在太多了,上至食物,下至用品,幾乎都必須添加化學物質,才能符合消費者的喜好。但一般人多半不了解化學原理,常常不小心就食入過多的有毒物。上了許多節目,也在不少演講中談過這個問題,但民眾多半仍是一知半解,繼續目前的生活型態。 「毒」是累積性的,看不見的毒更是可怕,常悄悄地吞噬你我的健康。那麼,到底該如何做,才能過無毒生活呢?其實很簡單,只要掌握下列七個小撇步,你也能在家中輕鬆實踐「無毒生活」。 1. 在家開闢一個小花園或菜園 除了熟知安全清洗蔬果的技巧外,若家中有可利用的空間時,不妨種植蔬菜、香菜、青蔥及調味植物等,最好是在外不易買到或安全性低的蔬果種類。這樣一來,除了可供食用亦能增加生活情趣,減少吃到殺蟲劑及除草劑的機會。2. 少吃肉類食品的脂肪部位 處理牛、豬、羊、雞及鴨等肉類時,應去除其脂肪過多部分後再食用,以減少受到多氯聯苯、戴奧辛、瘦肉精、抗生素及生長激素等化學物質的影響。 3. 不用含有「塑化劑」的任何產品 任何塑膠製的容器、玩具、廚房用品等,都應停止使用。此外,少用香水、化妝品及指甲油等,可減少引發過敏及氣喘的機會,及不讓環境荷爾蒙的毒性作用上身。 4. 飲食多用純白瓷器或玻璃杯 別用第七類塑膠(如PC及美耐皿)製成的任何容器,因為內含具毒性也是環境荷爾蒙的雙酚A、甲醛或三聚氰胺,在刷洗或遇酸、熱時,會加速這些有毒物質的溶出,更易造成不孕、乳腺癌、攝護腺癌、心臟及腦神經傷害,甚至畸胎之產生。 5. 不使用含有「長效性環境荷爾蒙」的物品 除了塑膠製品外,也需留心勿用全氟化合物(含鐵氟龍)製作的不沾鍋、地毯、衣服及容器(如保溫杯、瓶)等,以減少對肝臟的傷害及誘發癌症的機會。6. 重視自來水及飲用水的品質 在處理自來水的步驟未改善及進步前,即使在先進國家的自來水中,依然能發現超過300種以上的汙染物,其中多數是「未列管」的,如因來自放煙火而產生的過氯酸.等。未即時處理就會汙染水源,並進入飲水系統而造成甲狀腺機能病變。如要裝淨水設備,記得要慎選或請專業人員實際測試、評估後再安裝。7. 不用含汞的燈泡、燈管及水銀製品 所有水銀製品,包括電池(含鈕扣電池)、省電燈泡、日光燈管、溫度計及含水銀反射塗層的熱水保溫瓶等,都不應使用。因汞及汞化合物揮發性高,對中樞神經、腎、肺、肝及多處器官均會產生長期累積的傷害,孕婦若不慎吸入,會直接影響胎兒,導致畸胎。Must Know》 化學教授來解答 比戴奧辛更毒的「汞」 俗稱水銀,在生活上的應用相當廣泛,舉凡鏡子、溫度計、燈泡,甚至補牙用的銀粉都含有汞。最常見的是省電燈泡、日光燈管利用添加汞讓燈光更亮,長期照射下,人便可能在使用或處理不當時造成汞蒸氣之吸入,長期下來,得到白內障的機率也會比一般人高。因此,燈泡亮度夠用就好,不要買太亮、瓦數不要太高,建議選擇內部真空含鎢絲的燈泡最安全。此外,因汞具有毒性,且會經由揮發進入體內,故使用含汞物品時要非常小心,若不小心發生汞外洩時,千萬不要用手摸,更不能用吸塵器,要保持距離以減少吸入汞蒸氣,立刻開窗,讓室內完全通風,並請環保單位前來處理,亦可用硫磺粉與汞混合,之後再掃起並裝入瓶中做回收,不能當垃圾隨意丟棄,以免讓汙染擴散。
-
2014-09-23 焦點.健康知識+
你的家 被有害化學物入侵了!
【聯合晚報╱記者劉開元╱台北報導】 有害毒性化學物質無所不在,環保團體綠色和平上午公布「室內灰塵檢測報告」,發現台灣住家的電腦、音響、沙發、家具、玩具等家具用品,長期被多種高濃度有害化學物質入侵。綠色和平抽驗全台五縣市中13個家庭、2間辦公室,測出五大類化學物質中的四大類36項有害化學物質,但其中僅18項受到毒管法列管。檢驗報告指出,民眾住家被驗出鄰苯二甲酸酯、溴化阻燃劑、全氟化合物、短鏈氯化石蠟等有害化學物質,主要普遍存在電腦、音響、電線、衣服鞋子、化妝品、指甲油、塑膠製品、玩具、清潔劑、沙發、地板等家具及牆面中。綠色和平污染防治專案主任賴倩如警告,根據醫學研究,民眾在家裡透過呼吸或飲食,讓有害化學物質進入體內,可能影響內分泌系統和生殖發育,也可能損害肝臟、腎臟。 檢測結果也顯示,所有受檢家庭和辦公室,都檢出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其中鄰苯二甲酸二異壬酯DINP平均濃度1173ppm最高,鄰苯二甲酸二酯DEHP檢出濃度736ppm,是英國的4倍。綠色和平呼籲環保署應落實預警性源頭管理政策,嚴格規範生產和使用有害化學物質,並制訂逐步禁用計畫表。綠色和平是去年11月到今年1月間,以簡易型吸塵器,採集二名立委的國會辦公室,並在全台抽樣13個家庭的灰塵後,密封送往歐洲第三方獨立研究室,進行化學物質分析。賴倩如表示,雖然我國已經立法規定,部分塑化劑已經被限制不得使用在14歲以下兒童玩具,但仍開放其它產品使用,小孩在家中還是會接觸到含有塑化劑的汙染源。另外,可能被用於牆面塗料的短鏈氯化石蠟SCCPs,被檢出平均濃度為29.8ppm,遠高於綠色和平在中國大陸、英國和比利時檢測的數值,而且是比利時檢出濃度的近15倍。針對綠色和平要求列管五5大類有害毒性化學物質,環保署毒管處長袁紹英表示,目前烷基酚、鄰苯二甲酸酯、溴化阻燃劑、全氟化合物等有部分已列管,短鍊氯化石蠟目前則列入「觀察名單」,我國也會公告列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