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6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搜尋
健保
共找到
3711
筆 文章
-
-
2022-05-1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確診者解除隔離仍篩陽 羅一鈞:3個月內陰陽反覆
針對診所協助採檢PCR,上傳資料時卻有相容性問題。指揮中心代理發言人羅一鈞表示,上傳通報流程不順已收到相關反映,疫情監測組將針對健保系統和疾管署系統進行優化。有一些案例可能是診所一開始做PCR,對於程序和結果上傳通報不熟悉而延遲,衛生局有介入調查和輔導,希望民眾多包涵。另外有民眾擔心確診過後再驗出陽性,是否為重複感染。羅一鈞表示,一般抗原家用快篩在Ct值25至27以下可驗出陽性,Ct值27以上則反應不靈敏,但也有少數情形驗到Ct值30以上的案例。他說,因此民眾解除隔離後快篩出陽性不代表有傳染力,三個月內陰陽反覆,不只反應在PCR,也可能反應在快篩。國內目前也沒有新變異株,短時間內重複感染機率低,解隔離後就醫沒有限制,要告知醫師曾經確診、抗原快篩結果,讓醫師評估。羅一鈞表示,目前是新冠流行期,但不代表發燒沒有其他原因,「不能自己對號入座就是重複感染,可能是需要用其他藥物的疾病需要評估」。
-
2022-05-15 新冠肺炎.居家隔離怎麼伴
手把手實戰經驗分享!居家照護確診患者如何取得新冠口服藥Paxlovid、清冠一號流程一次看
本文撰寫日期為2022/5/15,近期政策變動快速,請以官方資訊為準。本週快70歲屬於高風險族群的爸媽染疫,我自己幫跑確診-視訊看診-藥局領公費藥輝瑞口服藥&清冠一號後,覺得流程的確有複雜……因此寫文章整理經驗,分享給大家參考。尤其,65歲以上、失智、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族群屬於高風險病人,輕症階段就可以申請「公費」輝瑞口服藥,降低中重症風險,但需要在發病後五天內服藥,這個還有好多符合資格的人不知道啊!家人有高風險因子的真的建議預先了解,以免像我碰到後一團混亂。年近七十、有中風病史的爸爸跟媽媽本週 COVID-19 快篩 / PCR陽性,在兩天內幫他們分別拿了居家照護的中西藥,把經驗整理下來,寫得趕,若有文句資訊誤差請見諒。感染 COVID-19 後若症狀尚不嚴重,多數人都是居家照護,但即使打過三劑疫苗,居家照護不表示你只能在家量體溫/血氧、吃感冒症狀藥、變嚴重了再送醫。COVID-19 陽性居家照護階段,衛福部有提供兩款口服藥物(Paxlovid西藥;清冠一號中藥),這兩款藥都是給輕症患者,「預防」變成中重症 ── 也因此,當知道是陽性後,尤其是長輩或高風險族群(ex. 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失智、癌症等),雖然輕症在家,目標應該要是盡速取得並服用這兩款藥物。尤其,依 TFDA 用藥說明 Paxlovid 只適用「發病5天內」的病人;美國 CDC 建議也是5天內但要盡快(as soon as possible and must begin within 5 days of when your symptoms start)── 因此症狀出現後,就是跟時間賽跑,盡快快篩、確定陽性後盡快取得藥物。綜合比較兩款藥物,都是處方藥,都要經過看診拿到醫師處方箋才能取得:可以看出來,較嚴格的是西藥 Paxlovid ,一定要符合 14 類風險 + 確診才能拿;清冠一號相對寬,需要確診但沒有明文的 14 類風險限制。以我跟家人的考量,因為療效的學術證據前者較多,因此我們的想法是:符合 14 類風險,就請盡快申請 Paxlovid;不符合14類風險,再申請清冠一號。以我家為例,爸爸 68 歲且中風過符合 14 類身分服 Paxlovid,媽媽未滿 65 歲不符 14 類服中藥。以下分享取得 Paxlovid 藥物的步驟:●【STEP 1:確認是否符合限制(是否有可領 Paxlovid 的14類風險因子)】●【STEP 2:取得確診身分】●【STEP 3:預約視訊看診】●【STEP 4:取得處方箋、到核心藥局領藥】●【BONUS說明:若無法取得 Paxlovid,申請清冠一號的方式;以及,若無法取得 Paxlovid、清冠一號,坊間常稱的自費「清冠一號水藥」是什麼?】【STEP 1:確認是否符合14類限制】請看《公費COVID-19治療用口服抗病毒藥物領用方案》「二、適用條件」, 12 歲以上、體重 40kg 以上、發病五天內,且必須符合 14 類條件之一:最常符合的應該是年齡,只要65歲以上就符合資格了!另外有關孕婦,依領用方案P10因目前沒有孕婦臨床資料,必須是醫師判斷效益>風險、病人同意,才可服用 Paxlovid。【STEP 2:取得確診身分】因為Paxlovid需在發病五天內服用,盡快取得確診身分是非常重要的。請留意,自己做完快篩陽性並不算確診,依目前官方規定,以下兩種方式才算確診:●方式一:去做PCR篩檢,結果為陽性。(可以從疾管署地圖找社區篩檢站預約PCR)●方式二:如果你已經快篩陽,而且你本來就是(A)確診者的密切接觸者,正在3+4天的居家隔離/自主防疫 或(B)入境7天內居家檢疫中 ── 只有這兩種情況才不用PCR,可透過視訊看診,拿陽性快篩給醫師遠端確認,取得確診身分。(註:病人不會視訊看診的話,可由家人去實體診所幫確認確診)也因此,如果你是家中第一個快篩到陽性的人,一定還是要出門做 PCR 確診。後續你的親密接觸者則可以只做快篩陽性,透過視訊看診取得確診身分。幫爸爸預約 PCR 時發現小秘訣:很多醫院社區篩檢站可線上預約,即使你現在看到額滿,可以試試重新整理、過段時間再看,通常又會釋出名額,我就是這樣在下午幫爸爸預約到隔天早上 PCR;診所則通常要電話預約,須留意有些診所雖在疾管署地圖上但可能還沒提供服務。做完 PCR 後就是焦心等待,十小時後,在健康存摺確認爸爸的確是 PCR 陽性。好,馬上進入下一關預約視訊看診!【實用分享 - 用自己的健康存摺查家人 PCR 資料】強烈建議大家提早幫家人申請健康存摺眷屬功能。爸爸中風失語症溝通沒那麼方便,且染疫需要休息,我無法一直問老爸有沒有收到PCR陽性簡訊……幸好!我先前有申請看爸爸的健康存摺的權限,用我自己的健康存摺帳號就可以看到爸爸的篩檢資料結果。(申請家人健康存摺權限的方法)【STEP 3:預約視訊看診】雖然取得確診身分,但 Paxlovid 是處方藥,要經過醫生看診;但已確診不能出門,因此目前多是視訊看診,讓醫師遠端幫你開處方箋。健保署官網、衛福部健康益友APP可搜尋視訊看診院所預約,醫院的視訊看診通常很滿,找診所較快,找到可視訊看診的診所後,可以打電話去預約、或臉書/ line 訊息預約。不過……誠實跟大家說,我這次不是照上面流程做。為了確保更快看診跟取得藥物,我是反向先找有 Paxlovid 的藥局,再從藥局詢問視訊看診的診所資訊 ── 我個人覺得這是目前比較有效率的做法。即使你視訊看診完、醫生開了處方箋給你,依據領用方案並不是所有藥局都有 Paxlovid,只能到被歸類為「核心藥局」的藥局領藥。一個縣市目前可能僅有1-2家核心藥局(以2022.5.12自己實測,新北全中永和區有1家、台北大安文山區則沒有)。也就是說,可以視訊看診的診所相對很多,但可以領 Paxlovid 的藥局很少,有些醫師可能因為附近無核心藥局可搭配領藥而降低開 Paxlovid 的意願。因此我實際上是這樣找視訊看診的診所:●先找核心藥局!藥師全聯會的這個網頁可以搜尋你家附近的藥局是不是核心藥局,找到最近的核心藥局後,打電話確認有 Paxlovid 庫存。然後禮貌地請教藥局「附近哪家診所有視訊診療」── 藥局有在發 Paxlovid 的話,會知道處方箋從哪家診所開出來的,因此問藥局哪家診所有在視訊開 Paxlovid 其實最快。(提醒:目前核心藥局電話大多被打爆中,請大家是真的確診要申請口服藥再致電,純諮詢問資訊請不要撥打,減輕藥師負擔)●再聯繫診所預約視訊看診!鎖定看診診所後,就可以打電話/臉書聯繫該診所預約。多數診所現在都是 line 視訊看診,少數用健康益友APP(也算是幸好,我爸失語症、我媽全盲,用 line 還可以、要學一個新 APP 而且他們隔離我還不能從旁協助,是不可能任務……)。要留意看診時病人本人要準備健保卡,醫師會截圖留存。蠻幸運的,我從核心藥局問到的診所在我電話聯繫後一小時內就可以安排視訊看診。這邊要留意,目前診所 line 視訊大多沒法三方通話,因此需要教會爸媽自己加診所 line 跟接受視訊功能。還有很重要的,要提醒爸媽記得告知醫師自己有確診,請教醫師是否符合 Paxlovid 開藥條件 ── 否則視訊完醫師以為你只是有症狀想拿症狀藥,就白忙一場了。【STEP 4:取得處方箋、到核心藥局領藥】看完診了!確診且符合 14 類情形,醫師評估後就會開 Paxlovid 處方箋。這邊要留意處方箋分兩種,會影響到領藥方式。●用健康益友 APP 看診,醫生可以給「電子處方箋」!家人可以直接拿電子處方箋去核心藥局領藥。或是藥局願意的話可送藥到府。●用 line 或其他方式看診,醫生只能給「紙本處方箋」!這時會變成,家人先去跟確診者拿健保卡 → 拿健保卡去視訊的診所實體領紙本處方箋 → 再去核心藥局領藥。我想多數人目前都是走這個方式,我們家也是。在開處方箋、拿藥階段,醫師 / 藥師會確認病人的目前用藥跟 Paxlovid 有沒有交互作用,也會提醒用藥注意事項,例如目前 Paxlovid 是專案EUA使用,因此若服藥有不良反應死亡或嚴重疾病等不適用藥害救濟……醫師藥師會提醒的事情在 Paxlovid 中文說明書、病人治療須知上都有,希望多了解用藥風險的話可自行詳看。大地結束!從爸爸週一有症狀、週二快篩陽性、安排週三上午PCR、當晚知道確診、安排週四上午視訊看診、週四下午我跟先生跑腿去領處方箋 & 去核心藥局拿藥 ── 幸運而順利的讓屬於高風險的爸爸在發病後第 4 天開始服用 Paxlovid。【BONUS說明:清冠一號】那怎麼取得中藥清冠一號呢?先認識一下,依據中藥許可證系統(藥品名稱輸入清冠一號)可以看到清冠一號是「濃縮顆粒」。要取得這個公費的顆粒中藥,流程類似上述 STEP 2~4:取得確診身分後,到中醫師全聯會網頁查可視訊看診的中醫診所清單,先聯繫確認現在有清冠一號庫存再預約視訊,之後就是 line 看診、領藥,差別是中醫診所可直接給藥,不需要像西藥是再找核心藥局。詳細流程可看國家中醫藥研究所的介紹。不過……近期全台清冠一號缺貨,也因此開始出現「清冠一號水藥」,就是中醫拿清冠一號的公開配方以同比例藥材去煎煮的中藥,因此是「藥水」的形式,不是顆粒。須說明,依據國家中醫藥研究所民眾Q&A,自行聲稱是「清冠一號水藥」是違反商標法的,可能比較合適的理解是「這是中醫聲稱用清冠一號相同配方煮出來,不能稱做是清冠一號的中藥藥水」。(說是聲稱並不是不信任中醫診所,而是診所自行調製,不像清冠一號濃縮顆粒是 GMP 中藥廠生產製造)若能理解其性質,且願意自費,一樣可透過視訊看診後自費取得。以我媽媽的例子,她63歲,還沒65歲無法領用 Paxlovid,但因年紀也算大,還是希望可以降低中重症風險;但聯絡了幾家中醫診所都缺清冠一號,且當時快篩陽視訊確診還沒上路,考量盲人媽媽也沒法自行去社區篩PCR,無法取得確診身分下,我們最後選擇中醫診所視訊看診自費不能叫做清冠一號水藥的中藥。五天份共$1200,自費價位給大家參考。最後也提醒,國家中醫藥研究所民眾Q&A說 Paxlovid、清冠一號不必同時服用;我幫爸爸拿藥時,該核心藥局的藥師則建議若有服用清冠一號,需間隔24小時再改成服用 Paxlovid(不過我不確定依據,若有文獻歡迎提供)。小結心得:如文章一開始所說,從症狀開始就是一場跟時間的賽跑。要趕上 Paxlovid 五天大限,有症狀要盡快快篩,看到快篩陽性後要盡快完成上面 4 步驟拿藥。然而預約 PCR 、等篩檢結果、預約視訊看診、找到核心藥局……也都需要時間。我們另外也花了許久跟病人(我爸媽)溝通。在爸媽分別有視覺跟語言障礙的情況下,我跟先生查好資訊後,要再額外口述 / 摘要重點出來給爸媽理解每個步驟的目的,溝通他們的用藥看診意願,畢竟他們才是病人本尊。然而時間壓力下溝通沒法仔細,病人本人心情也可能焦慮讓溝通難度變高,因此非常建議大家若還沒感染,先多跟家人了解本文的選項,模擬若染疫要找的核心藥局 / 中醫診所,決策上可省很多時間,也別忘了快設定健康存摺眷屬功能,節省幫家人查 PCR 、查過往用藥疫苗資訊的時間(有些約診前會要求提供)!OS1:雖然爸媽都打過三劑疫苗,但年紀大還是希望盡力降低風險,既然政府提供輕症居家照護的藥物,也符合資格,當然要努力爭取。目前爸媽都仍在居家隔離中,症狀有減緩,希望他們早日康復。OS2:找藥過程中,感謝有做視訊診療的朋友 P F Lee、某有開 Paxlovid 藥局的藥師提供資訊,銘感五內。▼ 延伸閱讀:Pfizer ── 症狀三天內服 Paxlovid 降低 89% 住院與死亡風險;五天內服藥降低 88% 住院與死亡風險(能盡早用藥當然更好!)(本文轉載自病後人生│一站式服務網,原文網址:【COVID-19】居家照護病人取得「輝瑞口服藥Paxlovid」、「清冠一號」流程(48hr經驗分享))
-
2022-05-15 新冠肺炎.居家隔離怎麼伴
確診哪裡可買到清冠一號?QA詳解如何申請公費的清冠一號及公費和自費有何差別
「清冠一號」有助緩解症狀,是許多染疫者最想拿到的藥品,在「居家隔離怎麼伴?」line社群裡,大家對清冠一也有許多疑問,「如何申請公費的清冠一號?」、「兒童適合吃清冠一號嗎?」,「公費和自費有何差別?」,以下整理民眾常見疑問:【延伸閱讀:手把手實戰經驗分享!居家照護確診患者如何取得新冠口服藥Paxlovid、清冠一號流程一次看】Q:如何申請公費的清冠一號?A:「台灣清冠一號」由國家中醫藥研究所研發,兩年多前最初研發階段是水煎藥,臨床使用治療效果不錯,因此研發技術轉移授權八家藥廠產製,劑型為濃縮粉劑,經衛福部核准公告,必須由中醫師開立。台中榮總傳統醫學科主任蔡嘉一指出,清冠一號是中醫師處方藥,確診後愈早服用效果愈好。PCR陽性確診後,經中醫師診斷開立處方才能公費使用,目前除大型醫院設有中醫門診,全台有一千多家中醫診所可執行視訊診療(http://www.twtm.tw/new.php?cat=1&id=2692)並開立處方。部分醫療院所的中醫門診尚未取得地方衛生局核准,確診者經診療開立處方後,必須自費領取清冠一號,目前自費每天約為300元,五日1500元。Q:清冠一號要吃多久?吃一包還是二包?A:衛福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最近修正清冠一號臨床治療參考指引,確診個案用藥從十天縮短至五天,且前三天藥物須用足劑量,並建議使用對象為65歲以上,具共病、未完成接種兩劑疫苗者、12歲以下兒童。同時規範藥物劑量,依各家賦形劑不同,如順天堂藥廠產品為一天劑量20公克,其他七家藥廠產品為一天30公克。不論是一天吃三或四次,一次吃一包或二包,依照醫囑服用即可。用藥後若病毒檢測仍是陽性且臨床症狀明顯,可再追加一個療程,若病況已緩解,可改用健保科學中藥調理。Q:公費清冠一號供不應求,自己去藥房抓藥可以嗎?公費和自費有何差別?清冠一號主要成分有黃芩、魚腥草、北板藍根、栝樓實、荊芥、薄荷、桑葉、厚朴、炙甘草及防風共十種中藥材。A:中醫師公會全聯會常務理事陳潮宗陳潮宗表示,若自行根據清冠一號配方抓藥熬煮的水煎藥,因配方中有八種中藥材並非藥食兩用,且未經中醫師診斷調劑,服用則有安全的疑慮。衛福部中醫藥司長黃怡超說,患者真的有服藥需求時,可以與中醫師視訊診療,經辨證論治依病情給予和清冠一號相同中藥成分的水煎劑,以緩解不適症狀。【延伸閱讀:最難忍受的不適!三千位確診居隔過來人告訴你Omicron「魔王級症狀」及緩解方法】Q:兒童適合吃清冠一號嗎?A:參與清冠一號研發的三軍總醫院中醫部主任黃怡嘉表示,三總兩年多前開始中西醫合作使用清冠一號水煎藥治療首例確診患者,一年前使用清冠一號粉劑,至今陸續治療近300名確診患者,近半年治療Omicron患者也近200人,最小2歲、最年長90多歲,也有孕婦,使用上未見副作用或不良反應,兒童使用劑量須依體重調整,一般40公斤以上使用大人劑量,20公斤則劑量減半。Q:確診者服用西藥,是否也可服用清冠一號?A:黃怡嘉表示,過去中西醫治療英國變異株重症患者,使用瑞德西韋合併清冠一號水藥治療,但此波Omicron確診患者採用的是Paxlovid及莫納皮拉韋口服抗病毒藥物,因共同使用證據不足,無法證明是否產生交互作用,因此不建議併用。部分患者服用清冠一號後出現輕微腹瀉症狀,黃怡嘉和蔡嘉一指出,清冠一號的藥性微涼,建議腸胃較寒的患者,可以搭配薑茶服用,可以溫暖腸胃,有助症狀緩解。Q:清冠一號可以用來預防強身嗎?沒有染疫的人也可以喝嗎?A:陳潮宗提醒,清冠一號是治療新冠肺炎患者的處方藥,非確診者不可做為預防保健的用藥。建議擔心染疫的民眾,可以飲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研發的「國家中醫藥所防疫茶」。●防疫茶配方中藥材:黃耆三錢、桂枝二錢、桑葉三錢、薄荷三錢、魚腥草三錢、生薑三錢、紅棗五枚(捏破)、甘草二錢。作法:備妥藥材後在鍋中加水2,000~3,000cc,大火煮沸後改小火火熬煮約15分鐘即可熄火,濾出藥汁,即可當茶飲用。黃怡嘉說,此款防疫茶不分年齡都可以飲用,但防疫茶是用來提升免疫力,因此,提醒B肝患者(若飲用易引發猛暴性肝)、風濕免疫疾病患者(如全身性紅斑性狼瘡、乾燥症等)會導致免疫力亢進而疾病惡化,皆不宜飲用。
-
2022-05-14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第四劑疫苗5/16開打! 3類人優先接種, 如何預約、該選什麼品牌、可以混打嗎,5QA一次看
指揮中心表示,國內新冠肺炎疫情處於廣泛社區流行期間,為降低感染新冠病毒後引發中、重症風險,經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會議決議,部分對象接種第一次追加劑滿5個月後,可接種第二次追加劑。Q:我想接種第二次追加劑,需要符合什麼資格才能施打?A:符合以下資格者,且第一次追加劑接種滿5個月後皆可施打:(一)65歲以上長者(二)長照機構住民(三)18歲以上免疫不全及免疫力低下且病情穩定者(即建議接種基礎加強劑之對象),包含:1.目前正進行或1年內曾接受免疫抑制治療之癌症患者2.器官移植患者/幹細胞移植患者3.中度/嚴重先天性免疫不全患者4.洗腎患者5.HIV陽性患者6.目前正使用高度免疫抑制藥物者7.過去6個月內接受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者8.其他經醫師評估因免疫不全或免疫力低下,可接種基礎加強劑者Q:第二次追加劑疫苗該選什麼品牌?可以混打嗎?A:前述對象不論先前劑次接種廠牌,第二次追加劑可選莫德納半劑量、BNT全劑量、高端疫苗、其他藥物相關過敏不適合,也可以選擇 AZ 疫苗,以 mRNA 疫苗、次單位疫苗為主。Q:31日前可領取價值500元衛教品的對象有那些?A:為維護長者及高風險族群健康,請尚未接種完整疫苗者,儘速接種,以降低因感染COVID-19造成之重症、住院或死亡風險。針對65歲以上接種COVID-19疫苗者(包含接種第一、二劑及第一、二次追加劑),地方政府亦可提供500元(含)以下衛教品之措施至5月31日止。Q:第二次追加劑該怎麼預約?A: 目前北市的規定如下:為服務符合接種第2次追加劑對象民眾,衛生局媒合19家醫院,包含台北長庚、台安、博仁、三總松山、北醫、中心綜合醫院、台大、郵政、仁濟、萬芳、康寧、北榮、三總北投、聯醫松德、仁愛、林森、中興、陽明、忠孝等,15日(日)起民眾可逕行至醫院預約管道掛號,於5月16日至21日接種。Q:我需要備妥什麼文件才可以打疫苗?A:1.健保卡或其他可證明身分之證件2.COVID-19疫苗接種紀錄卡,並於接種前評估時,說明過往疫苗接種史,以利醫生評估。指揮中心提醒,近期天氣多變,對於近期身體具狀況或慢性病情不穩定者,請於身體狀況較穩定後就近前往接種。接種後亦請多加留意身體狀況,多喝水多休息,並請家人協助注意,如有持續發燒超過48小時、嚴重過敏反應如呼吸困難、氣喘、眩暈、心跳加速、全身紅疹等不適症狀,應儘速就醫釐清病因。
-
2022-05-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65歲以上及這8類高風險族群打第4劑 下周一接種
指揮中心表示,國內新冠肺炎疫情處於廣泛社區流行期間,為降低感染新冠病毒後引發中、重症風險,經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會議決議,建議65歲以上長者、長照機構住民及18歲以上免疫不全及免疫力低下且病情穩定者,當接種第一次追加劑間隔5個月後,可接種第二次追加劑,並自5月16日起實施。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其中18歲以上免疫不全及免疫力低下且病情穩定者,包括以下八大對象。1.目前正進行或1年內曾接受免疫抑制治療之癌症患者2.器官移植患者/幹細胞移植患者3.中度/嚴重先天性免疫不全患者4.洗腎患者5.HIV陽性患者6.目前正使用高度免疫抑制藥物者7.過去6個月內接受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者8.其他經醫師評估因免疫不全或免疫力低下,可接種基礎加強劑者陳時中說,前述對象不論先前劑次接種廠牌,第二次追加劑可接種莫德納疫苗半劑量、BNT疫苗全劑量或蛋白質次單元的高端、Novavax疫苗全劑量。陳時中表示,國內新冠肺炎疫苗接種率第1劑約85.5%、第2劑約80.6%、追加劑約62.3%,為維護長者及高風險族群健康,請尚未接種完整疫苗者,盡速接種,以降低因感染新冠病毒造成的重症、住院或死亡風險。符合第二次追加劑接種間隔者,自5月16日起亦可進行接種。若先前劑次有發生不良反應者,建議以其他不同製程疫苗接種,如接種莫德納、高端、BNT產生過敏,可接種AZ。另針對65歲以上接種COVID-19疫苗者(包含接種第一、二劑及第一、二次追加劑),地方政府亦可提供500元(含)以下衛教品之措施至5月31日止。指揮中心提醒,請民眾前往接種新冠疫苗前,應備妥健保卡或其他可證明身分證件,亦請記得攜帶「COVID-19疫苗接種紀錄卡」,並於接種前評估時,說明過往疫苗接種史,以利醫生評估。另近期天氣多變,對於近期身體具狀況或慢性病情不穩定者,請於身體狀況較穩定後就近前往接種。接種後亦請多加留意身體狀況,多喝水多休息,並請家人協助注意,如有持續發燒超過48小時、嚴重過敏反應如呼吸困難、氣喘、眩暈、心跳加速、全身紅疹等不適症狀,應儘速就醫釐清病因。
-
2022-05-14 新冠肺炎.居家隔離怎麼伴
居隔怎麼伴?/電子居隔單、健保快易通檢測 可作請假證明
Q:我是「匡列孤兒」,之前因為職場接觸確診者被匡列,現在只有同住親人才要居隔,是否還會發居隔通知書給我?如果不發了,要如何取得相關資料證明,才能向公司請假、申請理賠?A:5月8日起,居家隔離對象為確診者同住家人或室友,當確診者收到簡訊或健保App通知確診後,自行連結填報「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系統」,填列同住家人相關資料上傳後,系統將於隔日自動發送電子居家隔離書。至於職場同事及學校同學,5月8日後列為自主應變對象,已不再疫調匡列、不開居家隔離通知書為原則,在5月8日以前被匡列的職場同事及學校同學同步適用,也不會再開立居家隔離通知書。但5月8日之前被要求居隔的民眾,因為請假或保險需求,仍可與地方衛生局聯繫,開予居家隔離通知書。確診者則於指定處所會收到居家隔離通知書,因確診者需居家隔離7天,指定處所居家隔離通知書將於確診後7天內發送。許多人需要居隔通知書來請假,勞動部表示,隔離治療期間為方便勞工請假,電子居家隔離單及健保快易通App的PCR檢測結果,均可作為請假證明,勞工可用截圖或輸出資訊向雇主請假。諮詢/台北市衛生局發言人紀玉秋【加入居家隔離怎麼伴Line社群】資料整理歸納自「居家隔離怎麼伴line社群」,感謝眾病友及居隔者提供自己問題,歡迎有需要的朋友加入此社群。
-
2022-05-1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高醫大醫師陳彥旭提醒「輝瑞口服藥晝夜有分」 千萬別嚼碎
疫情嚴峻,中央已採購70萬人份輝瑞Paxlovid口服抗病毒藥物,但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感染內科主任陳彥旭提醒,此藥需經醫師諮詢開立,且需注意交互作用等使用禁忌,服用時不可嚼碎,否則會使藥物濃度不足。陳彥旭表示,Paxlovid含有兩種成分,Nirmatrelvir1次2顆,Ritonavir1次1顆,每次服用時要3顆一起吃,不可拆開吃,每天吃2次,一共服用5天。服藥時可藥品包裝設計,白天使用黃色分,晚上使用藍色部,重要的是不可咬碎或磨粉,否則藥物濃度會不夠。療程中如果忘了吃,可在8小時內馬上服用,若已超過8小時,則等到下一個服用常規時間再吃。陳彥旭引用國外研究指出,發病3天內服輝瑞口服藥可減少88.9%的住院或死亡,5天內服用可減少87.8%住院或死亡。副作用包含味覺異常、腹瀉、噁心、嘔吐、頭痛等,但都相當輕微。他說,發病5天內、輕度、中度及具有重症風險因子的成人與12歲以上確診者都可服用,孕婦經醫師評估也可以使用。但未滿12歲或體重不足40公斤或已轉為重症、需住院的病人,就不適合吃。更提醒,輝瑞口服藥不是預防性投藥,民眾不要囤積或濫用;此外,也沒有核准使用超過5天的療程,因此不要延長用藥,肝腎功能已到末期病患,或重症及插管病人也不建議使用。他表示,輝瑞口服藥與其他藥物可能有交互作用,民眾服用時務必充分諮詢醫師,讓藥物療程完整。居家照護確診患者經醫師視訊或電話問診評估,若適合使用就會開立處方,並聯繫專責醫院或藥局備藥。高市目前有19家專責醫院和97家藥局可備藥,可由親友帶著確診者的健保卡跟處方箋領取,或由藥局的藥師協助配送。
-
2022-05-14 新冠肺炎.居家隔離怎麼伴
醫藥記者確診日記/從快篩陽性到醫院PCR確診、視訊看診的漫漫長路!政府應變力不足讓民眾心累
採寫報導兩年多的新冠疫情,這次自己也成了確診者,成為指揮中心公布新增本土個案中的一員。與病毒正面交鋒,雖是意料之中,但感染時間點似乎比預期的還早些。短短幾天,經歷發病、快篩陽性、到院PCR確診、居家照護、視訊看診、等待清冠一號等過程,感想是生病的人真的很可憐,政府應變能力不足,雖然強調與病毒共存,但所謂的超前部署,只是空話、大內宣。五月三日(周二)五月三日(周二)傍晚開始流鼻水,這對體質過敏的我來說,稀鬆平常,不過,這次毫無預兆,鼻水直流,擰鼻涕的衛生紙一陀一陀,辦公桌上出現「餛飩皮」愈來愈多。以為多喝著溫水,就沒事,但晚間十一點半,準備下班,整理筆電時,仍流著鼻水,且喉嚨怪怪的。以往習慣將沉重的筆電電源線留在辦公室,但下班時,突然有著不祥的預感,如果真的染疫,居隔期間遠距上班,非得用到電源線,還是先帶回家吧。下樓時,跟一名編輯同事一起搭電梯,還開玩笑問著他,「不知誰會是編輯部第一個染疫的同事?」五月四日(周三)快篩試劑兩條槓 直奔醫院急診五月四日(周三)早上八點半起床,腦袋重重的,仍流著鼻涕,標準感冒模樣,吃了顆抗組織胺,希望抑制鼻子過敏症狀,但效果有限。中午出門前,心想還是做快篩,安心一點,免得傳給同事。做快篩時,鼻腔仍流鼻水,奇癢無比,棉花棒伸進鼻洞,連續打著噴嚏,眼眶泛淚,這感覺真是奇特。第一次做快篩,不敢將棉花棒戳得太深,只在鼻腔洞口附近轉著,心想「做快檢,只是讓自己心安,應該不會有事。」過了廿分鐘後,拿著背包,準備上班,看著書桌上的快篩試劑兩條槓,有點傻眼。一轉頭看到「白白」(狗女兒)嘴巴正咬著我擤過鼻涕的一團衛生紙,第一個想法「不會連白白都中獎吧?」。【延伸閱讀:飼主確診了毛小孩怎麼辦?我會將新冠病毒傳給貓狗嗎?美國CDC給寵物家庭的5個防疫建議】先從白白嘴裡挖出衛生紙,冷靜下來,打電話報告長官此事,再告知報社人資部門。第二件事情為整理垃圾廚餘,自己天性愛買兼囤物癖,家裡總是堆滿紙箱垃圾,如果居隔十天,沒能外出丟垃圾,那房子內應該一堆小飛蠅,可能長出蛆蟲,這還能住嗎?倒完垃圾後,直奔雙和醫院急診,下午兩點,目測急診外面排隊民眾近兩百人,每個人都苦著臉。跑新聞廿多年,養成愛問、愛聊天的習慣,十分鐘後,得知前後排隊的苦命人均為「陽」男「陽」女。眾多快篩陽性民眾群聚,奇怪的是手機中的「台灣社交APP」仍就顯示正常。排隊時,跟後面一名高中男生開玩笑說,「如果明天全國確診人數超過三萬人,我們應該都是墊高數字的幕後英雄。」人龍去化速度緩慢,下午三點開始下起雨,大部分排隊民眾沒帶傘,只能淋著雨,不少人身體明顯不舒服,無力再站,乾脆蹲下來,也顧不得是否有礙觀瞻。那時心中想著,生病的人真的可憐、也無尊嚴,已經身體不適,卻得在雨天排著隊、站上兩三個小時,原本沒症狀的人,可能生出病來。快五點時,終於進到雙和醫院圖書館的屋簷下,不用擔心淋雨受寒,往回一望,後面還有一百多人等著看診、做PCR,相信很多排隊的人都會想著「如果我是周玉蔻,那該多好!」 指揮中心規定,只有快篩陽性者才能至醫院急診篩檢PCR,因此,掛號時,我拿出以透明塑膠袋包好的試劑,遞給護理師,她低著頭繼續寫資料,整理PCR試管上標籤,語氣平淡地回說,「自己收著,不用給我」。盡管戴著透明塑膠片、及口罩,但仍看得出護理師極度疲累,「怎麼只有你一個人,很辛苦吧!?」,她苦笑著說,「沒辦法,就沒人。」,接著說「不要跟我聊天,後面還有很多人等著掛號。」;難得跟女生搭訕的大叔被打槍了。醫師開立四種藥物 排隊做鼻腔PCR採檢進入臨時診間,兩側各有一名駐診醫師,等我主訴病史及症狀後,醫師熟練地敲著鍵盤,開立四種藥物,分別為緩解過敏、減少鼻水症狀,止咳祛痰,以及兩種解熱鎮痛抗發炎的藥物。出了診間,一旁為簡易批價櫃臺,牆壁貼著「自費六百元」告示,藥費三百、採檢PCR三百,那時心中滿是疑問,不是公費採檢嗎?怎麼又收三百?處於肅殺的氛圍中,當然不可能開口提問。接著排隊做鼻腔PCR採檢,身穿兔子裝的護理師站在密不透氣的臨時木搭空間中,雙手從兩個圓洞中伸出,幫民眾採檢鼻腔檢體,這場景不陌生,攝影同事拍了許多類似照片,但自己卻是第一次做採檢。稍微彎腰、測著身,接受戳鼻時,突然想到香港藝人王喜血流滿面的畫面,幸好過程順利,但短一二十秒,極度地不舒服,我才走了一兩步,就蹲下來,休息幾秒鐘後才起身。看完診、做了採檢,離開新冠肺炎門急診,還必須走到對面領藥,又是超過一百多人的隊伍,排了快一小時,領完藥物時都已是傍晚六點。想想這四個小時,對有症狀、快篩陽性的民眾來說,可是身心煎熬,雨淋、久站、加上對於染疫的恐懼。領完藥,騎車至附近賣場買了一包米、牛奶、飲料及麵包,走在狹小空間的貨架通道,有人迎面而來,自己下意識轉身,背對著,甚至暫時停止呼吸,彷彿這樣做,就能降低傳染風險。結帳時,打開錢包,正想掏錢時,突然意識到手指拿出現鈔,收銀員接過去,可能增加感染機率,趕緊拿出手機,選用電子支付,一向覺得不太好用的台灣PAY,這時派上用場。五月五日(周四)「台灣社交距離」APP警訊通知 竟是醫院排隊等篩檢的親密接觸史五月五日(周四)一早私下請教幾個感染科醫師,有症狀且快篩陽性,這樣PCR陽性機率應該很高吧,有可能出現奇蹟,結果陰性嗎?答案都一樣,「機率相當低。」一整天等待著結果揭曉,不時上雙和醫院網站,用手機掃描著採檢相關QRcord,以及登錄「健保快易通」APP,到了晚間十一點均無消息。至於身體狀況,感冒症狀依舊,鼻塞、流鼻水、頭略暈、喉嚨稍痛,聲音變啞。終於收到「台灣社交距離」APP傳來的警訊通知,五月四日與確診者接觸三十九分鐘,我想這應該前一天在雙和醫院急診前排隊等著篩檢的親密接觸史。五月六日(周五)健保署、指揮中心兩個不同系統資料連接需要六個小時五月六日(周五)凌晨睡前上網再度查詢雙和醫院網站,PCR採檢報告終於出爐,不出意料,就是陽性。隨即點開「健保快易通」APP,查詢其中健康存摺,還是只有三劑疫苗施打資料,尚無採檢結果。早上八點醒來,再點「健保快易通」APP,也看到了檢驗結果陽性,透過頁面直接轉至指揮中心的確診自主回報系統,但點了許多,就是轉不過去,頁面卡住。致電健保署長李伯璋,答案是「健保署、指揮中心兩個不同系統資料連接需要六個小時,但問題不在健保署這邊,指揮中心積極修正中。」沒錯,真的要六個小時之後,才能上網填寫資料,但填了之後,按到下頁,就無法再回到上頁,好奇怪的網頁設計,在購物平台購物時,下單刷卡前,都還可回到之前的商品頁面,有機會再考慮,但用來取代疫調的確診自主回報系統,竟然沒有這項基本功能,錯了就錯了,沒得修正。醫院、縣市衛生局、政府系統間的訊息傳遞之遲緩,超乎預期,從最前面的醫院端、健保APP、指揮中心自主通報系統、新北市衛生局,傳遞過程中均有著明顯的時間差。何時會收到居隔單、防疫關懷包?周五下午傳回確診自主回報系統,周六接到北市衛生局關懷電話,問起「何時會收到居隔單、防疫關懷包?」,答案是「新北市感染人數太多,很難確定,如果送去,會先電話通知。」公費清冠一號早已缺貨 自費價格不一(黑市叫價五千元)許多確診者聊起「清冠一號」,幾乎抱怨連連,指揮中心多次宣稱,已經備足產品,貨源足以供貨四十八天,符合開藥資格的確診者均可拿到此中藥聖品,但大部分人應該都跟我一樣,碰得一鼻子灰。周五一早至詢指揮中心網站查詢提供「清冠一號」的中醫診所名單,中永和多家中醫診所上榜,但一家一家致電請教,結果都一樣,「公費清冠一號早已缺貨,如想服用,必須自費。」至於自費價格不一,有些診所十天份兩千五,有些十天份三千,這還不包括快遞費用。明明政府提供公費「清冠一號」,由國內八家生技製藥公司造科學中藥,只要透過視訊看診,醫師評估後,符合適應症,就可以拿到藥物,隨著染疫人數暴增,公費產品奇貨可居,黑市居然叫價五千元。仔細看著指揮中心提供的資料,才知道其中貓膩,一開始就沒打算讓大部分輕症患者使用「清冠一號」,只以預估確診人數的百分之三來估計公費名額,所以確診者就算咳到肺葉都掉下來、喉嚨劇痛,也不見吃得到公費「清冠一號」。花了半個多小時,打完中永和相關中醫診所,答案都一樣。此時,喉嚨更痛、聲音更是沙啞,只能向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潮宗求救,相當幸運,他那邊剛好還有幾罐公費「清冠一號」。視訊看診便民的就醫方式 指揮中心卻搞得如此複雜第一次視訊就醫,透過LINE介面,倒是熟悉,不過,事前要在患者在同意書上簽名,這可折騰許多人,手機先下載此項文件,想辦法印出來後,簽完名,再拍照,最後回傳圖檔。有印表機的家庭應該不多,我家裡就沒有印表機,以往想列印文件,習慣拿至超商,但現在居家隔離,那邊都去不了,這該如何解決?最後在同事幫忙下,先在報社列印,下班時再拿到我家門口,終於解決這難題。明明是便民的就醫方式,指揮中心卻能搞得如此複雜,一般中老年人就算會用LINE傳早安文,但真會下載文件,且家裡還有印表機,又懂得拍照,再回傳照片的比率應該不高吧。「清冠一號」如此,輝瑞、默沙東等口服抗病毒藥物,高風險族群的取藥難度更高,現在全台確診人數單日已破五萬,但口服抗病毒藥物卻開出不到兩千人次,根本不成比率,請教基層診所醫師,才知行政程序繁瑣、申請文件內容瑣碎,簡單來說,就是卡卡卡。指揮中心一直滾動修正,希望能趕上病毒傳播速度,如果重症增加,死亡人數也會上升,真不希望看到這樣的結果出現。
-
2022-05-1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快篩陽3類對象擠爆視訊醫療 指揮中心明起新增評估管道
為提供無法使用視訊或未能成功預約視訊診療的篩陽性民眾,指揮中心宣布,自5月14日明天開放居家隔離、自主防疫及居家檢疫3類對象快篩陽性時,可委由親友攜帶健保卡及快篩檢測卡匣或檢測片,可以到診所或負責居家照護的責任院所,其中也含衛生所,並請醫師確認。指揮中心表示,使用遠距門診醫療者可透過健保署全球資訊網首頁/重要政策/COVID-19就醫權益與因應作為/民眾就醫權益(視訊診療看這裡)/因應COVID-19疫情之視訊診療( https://www.nhi.gov.tw/Content_List.aspx?n=682E61D7A9C3A59D&topn=787128DAD5F71B1A )或使用「健保快易通APP∣健康存摺APP」,查詢附近「視訊診療指定院所」,並先行電話洽詢或至院所網頁預約掛號,或可聯繫地方衛生所、關懷中心協尋可提供視訊診療服務之院所,透過遠距門診醫療,請遠距/視訊診療醫師協助評估確認快篩陽性結果。指揮中心提醒,民眾預約訊診療或前往診所、負責居家照護的責任院所(含衛生所)評估確認陽性結果時,請配合下列事項:一、評估前,先行準備:(一)自行快篩陽性後,於判讀陽性之檢測卡匣/檢測片,寫上檢測者姓名及檢測日期。(二)將檢測判讀後之檢測卡匣/檢測片及健保卡放在一起拍照。(三)如至診所請醫師確認,應以夾鏈袋或塑膠袋密封包好攜帶至診所。(四)配合於醫師視訊或現場評估時出示判讀陽性之檢測卡匣/檢測片。二、評估時,如採視訊評估,並依視訊診療醫師指示上傳照片;如採現場評估,無需上傳照片,但建議評估醫師電話聯繫快篩陽性個案或其法定代理人,請其確認該檢測結果確為其所屬。三、評估後,醫病已對快篩陽性結果達成共識,請民眾配合將檢測卡匣/檢測片銷毀或塗毀。若由親友帶至診所評估,則交由醫事人員處理;若是於家中遠端評估,則依居家照護垃圾清理原則,以雙層垃圾袋包裝並確實密封。指揮中心表示,當民眾及醫師對評估陽性結果如達成共識,即可由評估確認醫師所屬醫事機構進行通報,並由系統自動研判為確診,後續將由地方政府衛生局依確診個案分流收治原則,安排個案於住家居家照護或其他指定處所進行隔離或隔離治療,但民眾或評估醫師對於快篩陽性結果如未有共識或有疑義,仍可通知衛生局安排PCR採檢。
-
2022-05-13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10個確診會問的「為什麼」台南市整理「防疫QA」一看就懂
台南市長黃偉哲今天在臉書貼文表示,確診之後該怎麼辦?是許多確診的市民急迫想要知道的資訊。市府整理了10個確診一定會碰到的問題,從確診之後每一個環節,做了一個防疫QA,並且會隨著最新資訊進行更新,希望民眾你分享出去。若問題沒有被回答到,也整理了防疫、生活、健康3個專線以及37區衛生所的電話,請市民利用專線詢問。一、通常你的問題都是從這裡開始:快篩陽性之後怎麼辦?你目前有在進行居家隔離、自主防疫、居家檢疫嗎?-有,由醫生診斷是否確診,如果不同意診斷,由衛生局安排PCR採檢,請勿自行外出採檢。快篩陽性視訊門診時間表https://reurl.cc/NA0qg6-沒有,請密封好快篩試劑,前往社區篩檢站或16家公費PCR醫療院所、8家公費PCR基層診所(其他診所陸續加入),進行採檢,可以自行開車騎車走路,不能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二、確診後我要在哪隔離?會進行分流收治,讓醫療做最有效配置。醫院:中/重症患者或無症狀/輕症80歲以上長者、懷孕36週以上孕婦,以及未滿3個月幼兒且有發燒、未滿12個月幼兒,且高燒>39度。加強版集中檢疫所/防疫旅館:70歲以上長者、65歲以上獨居長者、懷孕35週以內、不符合居家照護條件者。居家照護:69歲以下符合居家照護條件者。三、我要隔離幾天?自5/8開始若為輕症或無症狀者,且為居家照護者,隔離規定改為7+7(7天居家照護,7天自主健康管理),當你已無症狀或症狀緩解,且距【發病日】或【採檢日】滿7天,不用快篩直接解除隔離。隔天開始進入7天自主健康管理,期間禁止前往人潮擁擠,餐廳內用、聚餐聚會等活動。若收治於醫院/加強版集檢所/加強版防疫旅館:輕症確診隔離條件:無症狀或症狀緩解,且:1. 兩次快篩陰性,或距發病/採檢達5天一次快篩陰性、2. 距發病日或採檢日已達7天,無須採檢直接解隔,符合以上任一條件,解隔並進行7天自主健康管理註:◆上述快篩限醫事人員執行,醫事人員得自採◆輕症解隔以快篩為原則,因故無法快篩則以PCR採認中重症住院患者,解隔改1次PCR:症狀緩解且追蹤1次(原為2次且須滿10天)PCR陰性或Ct≥30,可轉出隔離/專責病房。四、確診需要回報什麼?自主回填臺南市COVID-19確診個案問卷連結網址:https://p.tainan.gov.tw/u/zgn9 (請直接點選進入填寫)加入台南共照雲 LINE ID: @794mfoab,陸續將由居家照護人員及疫調人員與您聯繫,請耐心等候。五、我要怎麼請假?衛生局會開立隔離通知單,也可以用健保快易通APP的PCR檢測結果作為請假證明。六、那我的家人呢?會開立居家隔離單,以最後接觸日隔天開始計算3天,可先用確診者的健保快易通APP的PCR檢測結果作為請假證明,向公司告知需要請假。七、身體開始不舒服該怎麼辦?你可以利用 健康益友APP 或就近詢問經常看診之診所或查詢台南市有提供通訊診療的名單:https://reurl.cc/x97lz5情況嚴重可撥打119、確診者請撥06-2880115健康照護專線安排就醫。八、同住親友需要隔離幾天?同住親友需要進行3+4(前3天為居家隔離、4天自主防疫)確診者的最後接觸日是第0天,隔日才算第1天,滿3天即結束隔離。自主防疫期間,快篩陰性可外出工作,期間禁止前往人潮擁擠,餐廳內用、聚餐聚會等活動。另教職員及學生需於自主防疫期滿隔日,快篩陰性才可上學。九、防疫包怎麼領取?1.區公所電話通知,請聯繫親友前往各區公所代領。2.若未接到電話者,可主動致電居住地區公所詢問。領取時間:08:00-18:00(周一至周五)十、如確診者為6歲以下幼兒及孕婦提供急診綠色通道優先救治就醫專線06-2880115,緊急情況請撥打119。
-
2022-05-13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慢性病+新冠肺炎 新冠戰神「台姐」:醫護人力捉襟見肘
受封「新冠第一戰神」的「台姐」亞東醫院內科加護中心暨高壓氧中心主任張厚台,其團隊去年疫情收下全國11%重症患者,今年本土疫情延燒,張厚台說,相較去年的確診病患多半沒有慢性疾病史,今年的新冠重症,多半有心臟病、糖尿病等慢性病,醫院得同時顧一般病人及新冠肺炎病人,醫護人力已是「捉襟見肘」。指揮官陳時中日前指出,依照全國專責病房4千床的量能,台灣最多可以收治40萬名中重症個案。張厚台說,若是一般的病人,主要確認血壓、呼吸、心跳、給氧,一次新增20、30個病人,對醫院來說問題不大,但新冠病人可不一樣。「去年光是一次收10個新冠病人,就要瘋掉了!」去年國內流行Alpha變異株,因當時病人沒有施打疫苗,病況一下子就變得很嚴重,病例數暴增,亞東醫院收治全國11%的重症患者,亞東醫院開出專責、負壓隔離病房58床,最高紀錄一天新增十多名重症患者,根本來不及收治治療。今年國內流行Omicron,加上多數民眾已接種新冠疫苗,張厚台說,或許不會像去年一樣,突然變成重症,但如果一次來四五千名病人,「沒人受得了」,醫療量能還是會崩潰,若每天收治3到5床重症病人,或許還有辦法撐住。「年輕、輕症或無症狀的,應該盡量不要到醫院,浪費醫療人力。」張厚台說,過去有段時間,只要確診者無論有無症狀,統統送進醫院隔離,有些患者將醫院當旅館,使喚護理師幫買家用品、餐點,這些非「醫療需要」而是「日常需要」,根本不應由護理人員承擔。今年4月、5月確診病例持續增加,張厚台表示,相較去年的確診病患多半沒有慢性疾病史,今年增加的新冠重症,許多是心臟病、糖尿病等內科病患確診新冠肺炎,除了新冠肺炎還有原本慢性病的問題。「如果要緊急開刀的病人,確診新冠肺炎,這刀要不要開?」張厚台指出,像是心肌梗塞這類的病人,是分秒必爭、必須馬上處理,過去加護病房或許是最了解新冠肺炎處理流程的單位,現在可能出現,要開刀的病人突然發現確診、要緊急做心導管的病人被發現新冠病毒,因此各科都要了解面對新冠肺炎病人的處理方式。「現在病人不怕來醫院,即便有床位,但有人力顧嗎?」張厚台說,去年疫情導致病人沒持續回診,導致病情變嚴重,才不得不回醫院,現在醫院等於同時要負擔一般病人及新冠肺炎病人,幾乎是「捉襟見肘」。中央將輕症分流,讓輕症、無症狀者住集中檢疫所或居家照護,張厚台說,集中檢疫所的輪班醫護,若一樣是由醫院安排全部人力過去,且醫院端還得因應重症增加,要開設所有的專責病房及加護病房,也許床位夠但「人力根本不夠,沒有那麼多護理師可以照顧、編派」。去年張厚台許下「政府應重視重症照護」的願望,到了今年,張厚台說,去年疫情爆發後,只有看到中央針對「高流量鼻導管」及「超人趴睡姿」僅2項通過健保給付,其餘沒有明顯差異,「大家都有眼睛,如果每波結果都是失望,重症又不好顧,只怕腳也會走得快」。
-
2022-05-13 該看哪科.新陳代謝
罹病12年服3種藥控糖無效 她後悔早該打胰島素
71歲的陳太太得糖尿病12年,過去幾年服用了三種口服藥,糖化血色素都無法達標,常衝破8.5%,原本不願意用胰島素的她,後來視網膜病變,開始加上胰島素注射,經過三個月,糖化血色素顯著降低,口服藥也可減量,讓她忍不住說「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糖尿病關懷基金會董事長,振興醫院新陳代謝科暨營養治療科主任蔡世澤表示,台灣估計有220萬以上的人得到糖尿病,98%是第二型,是十大死因第五位,十大死因中至少有四個疾病與糖尿病相關。英國大型研究發現,糖化血色素降低1%,可以降低12%中風機率、14%心臟衰竭機率、19%白內障機率、37%小血管病變機率、43%下肢截肢或致命周邊血管疾病機率。糖尿病關懷基金會執行長,台大醫院內科部代謝內分泌科臨床教授李弘元表示,健保規定,第二型糖尿病病人若已用三種降血糖口服藥,仍無法理想控制血糖時,宜考慮給予胰島素治療。國外文獻指引建議,因為用三種藥還無法達標,即定義為「口服藥治療失效」。三種藥都無法控糖,就不得不啟用胰島素,但若能更早啟用,效果更佳。蔡世澤表示,國外研究報告顯示,糖化血色素還沒有超標太多,例如8%時就啟用胰島素,血糖達標機會較高,但若像一般國人等到糖化血色素高達11%才啟用基礎胰島素治療,就不容易達標了。過去幾年,台灣第二型糖友糖化血色素達標到7%以下的比率僅一成,遠低於其他亞洲鄰近國家,原因就是啟用胰島素的時機太遲了。李弘元表示,一項針對302位30歲以上糖尿病患的調查報告顯示,超過五成病人都曾聽過醫師或衛教護理師勸說要打針,但不願意接受。不願意接受胰島素的原因第一名是寄望其他治療方法例如吃藥,第二名是擔心不方便,第三名是擔心引起其他併發症例如洗腎。李弘元釐清,現在胰島素都是筆型注射針,針頭又短又細,打針比測血糖還更不痛。若吃三種藥還無法控糖達標、糖化血色素超過9%、高血糖症狀明顯者,這三種情況都建議使用胰島素,趕快讓胰臟細胞休養生息、延緩功能下降。呼籲大家不要再猶豫,勇敢接受建議,嘗試使用胰島素。
-
2022-05-13 新聞.元氣新聞
使用生物相似藥 我追不上歐美車尾燈
國內的生物相似藥使用率極低,台灣私立醫療院所協會秘書長吳明彥直呼,「丟臉,根本追不上歐美國家的車尾燈。」生物相似藥具有同等療效,又兼具價格優勢,應以政策推廣,並將樽節的健保支出,回饋給病患與醫療總額。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台北榮總外科部主任曾令民指出,生物相似藥有兩大類藥物,一為免疫風濕科用藥,一為癌症用藥,歐洲早在二○○七年就核准使用生物相似藥,癌症用藥則在二○一七年開始,因藥效與原開發廠藥物一樣,又具有價格優勢,因此市佔率愈來愈高。吳明彥指出,以抗HER2藥物為例,二○一八年起,在歐美政府政策的支持下,當地病患使用生物相似藥的比率大幅度成長,二○二一年第一季,挪威抗HER2生物相似藥占比高達百分之八十七點五、英國達百分之六十九點九六,即使是鄰近台灣的日本,也有百分之四十二點四九,台灣只有百分之○點四一,差距甚遠。曾令民進一步指出,澳洲甚至將一款抑制腫瘤血管新生藥全面改為生物相似藥。根據美國的研究,若持續擴大使用生物相似藥,可以降低三成醫療支出,在過去五年間,共節省了約九十八億美元。曾令民認為,生物相似藥的療效已被證實,國內的健保給付規範,應可參考國外,若病患欲使用較貴的原開發廠藥物,就需要補差額;或是,擴大生物相似藥的適應症範圍,及延長使用期限,讓更多病患可以使用到適合的藥物。此外,目前國內生物相似藥價格為原開發廠的八五折,曾令民認為,對自費的病患,八五折的藥價對病患來說差異不夠大,生物相似藥價格應再下降,讓病患更有感,使用率才能提升。在醫療端,曾令民指出,因醫院進藥體系有總品項的管制,每增加一個品項就得剔除一個品項;雖生物相似藥已有國外臨床實驗證實,且獲得衛福部食藥署的核准,許多醫院進藥時,仍要求要有小型臨床試驗的使用經驗,導致新增藥物品項的困難,因此,目前已有醫學中心預計將此條例刪除。曾令民直指,健保政策、醫院進藥體系、價格無感及醫療人員再教育的四關卡須突破,方可提高國內使用生物相似藥的佔比,進而樽節健保支出,將有限的健保資源嘉惠更多病患。
-
2022-05-13 新聞.元氣新聞
生物相似藥 健保署有條件擴增給付範圍
為推動國內生物相似藥的給付,健保署以「不高於原開發廠最低價之百分之八十五為原則」引入生物相似藥,並縮短審查流程,並擴增給付範圍,健保署長李伯璋坦言,由於重大傷病患不必部分負擔,因此國內病患對於較便宜的生物相似藥較為無感。健保署自二○一九年開始加速生物藥品收載,對於生物相似藥的健保核價規定,以「不高於原開發廠最低價之百分之八十五為原則」。此外,生物相似藥可直接進入共同擬訂會議,並以報告案方式進行,不需提到專家會議討論,這項措施讓平均審查速度縮短約三個月左右,審核效率大為提升。不只如此,健保署也有條件擴增生物製劑與生物相似藥給付範圍,以治療多重免疫疾病的生物製劑-抗腫瘤壞死因子單株抗體製劑為例,在降價前提下,健保署已同意擴增給付範圍至類風溼性關節炎與僵直性脊椎炎,而同樣機制也適用於生物相似藥,健保署期盼這樣的做法可讓更多民眾受惠。李伯璋坦言,健保署在擬訂政策時,必須考量平衡,藥廠利潤過低便會退出市場,如何取捨、取得平衡,是很大的挑戰。對於有專家、學者建議將生物相似藥納入健保相關品質評鑑指標,李伯璋認為,需不同領域的專家、團體參與討論,達成共識,才有可行機會。
-
2022-05-13 新聞.元氣新聞
癌友僅1成認識生物相似藥
根據過去調查發現,國內癌症病患對生物相似藥的認識度偏低,正確了解生物相似藥僅一成多。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期盼,透過醫師、病友團體衛教,並由醫院端採「雙軌並行」、「兩藥並存」機制,當癌友需使用自費藥物,才不會陷入無從選擇的困境。台灣癌症基金會在去(二○二一)年十月針對癌友進行問卷調查發現,在二○三份問卷中,只有一成多的癌友對生物相似藥非常了解,其餘癌友則對生物相似藥十分不熟或只是一知半解。此外,癌友對用藥最在意的三項重點為「療效」、「安全性」與「健保是否給付」,並且認為醫師在用藥上會為自己做最好的選擇。蔡麗娟說,醫院進藥政策也深深影響癌友用藥選擇,若癌友面臨藥物沒有健保給付,而需自費負擔時,醫院應同時具有原廠藥及生物相似藥的選項。而臨床醫師也應跟病人解釋什麼是生物相似藥,讓癌友了解生物相似藥的療效、安全性已通過國內外官方認證核可,癌友就可根據自身經濟條件做選擇,治療選項也更具彈性。調查也顯示,許多癌友對「生物相似藥是否產生不良反應、副作用」等議題非常關心。蔡麗娟表示,大醫院有使用經驗,應將這些本土用藥經驗的真實世界數據分享,提供醫師及癌友更具實證的參考依據。
-
2022-05-13 新冠肺炎.居家隔離怎麼伴
「感覺自己被放生…」確診後感受惡夢的開始!確診者忠告:染疫前你該做的3大準備
「確診後,才發現通知確診的相關行政系統幾乎癱瘓,深刻感受是惡夢的開始。」帶著沙啞的嗓音訴說著確診的故事,她是卅多歲的小咪(化名),在確診第6天接受採訪。她說,確診隔天症狀就嚴重惡化,「半夜咳嗽嚴重到,感覺都要把肺咳出來」,但卻一直未接到任何簡訊與電話,忍不住質疑「這樣放生我對嗎?」。確診是惡夢的開始4月26日小咪4月26日一早喉嚨痛,因前一晚開冷氣睡覺,症狀又突然,原先不以為意,想隔天再到診所就醫。但又擔心染疫,晚上用家用快篩檢驗,沒想到竟是陽性。當下心情非常慌張,整個大半夜都在查詢該怎辦,是否應立即到社區篩檢站?還是要去醫院急診?當下很擔心到急診採檢會被急診室人員轟回家。4月27日可是,台北市7個社區篩檢站均要事先預約,每站僅300個名額,全部爆滿,現在又如此緊急,也無法預約,況且已是快篩陽性,也無法去人擠人。考慮再三後,她決定隔天(27日)到住家附近步行距離約15分鐘的台安醫院掛急診,因她已有症狀且快篩陽性,付診察費600元後進行公費採檢。小咪說,台安醫院的急診醫師、護理師都十分友善,她在急診外採檢站同時快篩及PCR,約1小時後,醫院簡訊即通知,快篩確診為陽性。醫師馬上就開立止咳、止流鼻水、退燒、消炎等藥物,請她回家休息,再請她隔天(28日)到健保快易通App查詢檢驗結果。沒想到,確診後卻是惡夢的開始。4月28日28日中午時,她自行到健保快易通App查詢,PCR確診為陽性,當下開始等待北市衛生局通知、匡列,同時撥打1922,但打了30分鐘都打不進去。當時十分混亂,等了一天,怎麼等就是等不到任何電話,一度以為自己沒有確診。後來自行填寫台北市自主通報系統,隨即收到制式簡訊,要求她待在家裡,若有需要可以電洽各區關懷中心尋求協助,並通報服務公司的防疫長。4月29日等到29日時,還是沒接到衛生局通知及居格通知單,再撥打關懷中心尋求協助,但對方僅能提供送餐、收垃圾或提供關懷包、協助叫防疫計程車等,居隔單等就是要等衛生局通知。但27日起症狀已開始惡化,喉嚨非常痛,同時還出現鼻塞、咳嗽、全身無力,4月30日起劇烈咳嗽,甚至半夜感覺喉嚨塞滿痰,但卻咳不出來,而咳嗽嚴重到感覺都要把肺咳出來,合併乾嘔。還好29日預約到中醫師視訊看診,順利取得「臺灣清冠一號」服用。一直至5月3日才感覺痰有慢慢減少。回想確診期間,自己一一打電話詢問,確認自己是不是確診,當下真的很生氣,更感覺自己被放生了,不知居隔期從何時開始算,何時結束,更是心慌。5月1日5月1日上午,終於接到台北市衛生所人員的電話,5月2日深夜11時才收到簡訊通知,居隔期從4月28日至5月8日,但距離4月28日確診已過了4天。回想確診、聯繫過程,小咪認為政府對確診患者應該用明確的簡訊通知,讓民眾了解確診後,接下來要如何應對及處理,以及有哪些步驟,同時也讓確診者安心,而不是茫茫然不知所措。一開始如此慌亂,顯示政府沒有做好相關配套措施。確診前應做的三大準備小咪以過來人經驗建議,確診前應做好三大準備。第一、快篩試劑現在確診患者多,當出現身體不舒服症狀時,可以先自行快篩,確認一下有沒有感染,如果染疫了,一定要盡速就醫;她就是在確診前兩天先去藥粧店買好快篩試劑,所幸那時快篩試劑還沒限量,因此喉嚨痛時,可以立刻使用。第二、應先備好家中常用藥物如退燒藥、消炎藥等,她就自己準備普拿疼、退燒貼片、伏冒熱飲、枇杷膏、鼻塞鼻噴劑等,因發病1、2天後,喉嚨痛、咳嗽等症狀十分嚴重,根本無法入睡,使用家常藥物緩解症狀後,才比較舒服一點。小咪說,她身邊一名同樣是確診朋友說,現在到快篩篩檢站,如果只是等待快篩就到等1小時,如果是要快篩加拿藥須等4小時,而領取的藥物僅是一般感冒藥,因此,這些藥物一定要先準備。第三、先找好住家或公司附近醫療院所最後是尚未確診前,應先自行上網了解住家或上班公司附近醫院及診所位置,以便身體不適或快篩陽性後,可以立即就醫,同時也最好先查詢可以提供視訊診療的西醫及中醫診所,若真的無法外出看診時,可以加以利用。小咪說,現在確診患者不斷增加,希望大家都能保重身體,即使感染後,也要趕快看醫師,及早痊癒,而還沒有感染的人,也要多做好防疫,避免感染。【加入居家隔離怎麼伴Line社群】五千位病友及居隔者與大家交流自己的問題,歡迎有需要的朋友加入此社群。
-
2022-05-13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健康益友都預約不到?視訊診療4管道,虛擬健保卡也可看!全台支援虛擬卡院所名單公開
確診人數大量增加,多數輕症者居家照護,視訊診療是及早取得藥物與治療的主要管道,但國人平日就醫方便,大多數的人對視訊診療相對陌生,元氣網針對預約管道及看診方法進行整理,正在居家隔離、居家檢疫、居家照護的民眾,若有醫療需求,可申請遠距醫療看診。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於五月十二日指出,目前居家照護有三個管道,包含各地方政府的責任院所及數百家診所負責,還有健保快易通視訊診療院所,可看到一萬多家診所和醫院專線可預約門診服務,另外則是健康益友App。許多人反應經由健康益友App掛號,額度已滿,必須等待。羅一鈞表示,健康益友App原作為24小時緊急醫療諮詢平台,也有部分視訊診療預約,但參加院所較少,一個時段只有20分鐘,只有個位數預約名額,往往很快約額滿。羅一鈞坦言,健康益友APP目前量能有限,建議民眾優先尋求地方政府居家照護團隊協助,或是透過健保快易通APP向醫療院所預約視訊診療。居家照護視訊診療4管道1.健保視訊診療計畫(健保快易通、健保署網站)●健保署網站:可上健保署「因應COVID-19疫情之視訊診療」專區,查詢指定視訊診療機構,打掛號專線或到網頁預約掛號,並依院所指示,以手機或平板視訊看診。>>因應COVID-19疫情之視訊診療專區健保署也開辦「虛擬健保卡」可搭配使用,透過申請,會有專屬個人虛擬健保卡 QR code ,有效期限5分鐘,進行視訊診療前可將QR code截圖給醫療院所,使用虛擬卡後不需再過卡,繳費可選擇實體支付或線上繳費。>>虛擬健保卡申請方式>>全台可受理虛擬卡就醫之院所名單 ●健保快易通:登入「健保快易通 APP 」後點選首頁,下方有「醫院所查詢(視訊診療)」,依據縣市別以及想看的醫療院,並點選「視訊診療」進行搜尋,就會出現該醫療院所的資訊,也提供電話可直接播打預約。2.健康益友 APP可以線上看診和領藥,利用手機下載「健康益友APP」、註冊基本資料,選擇符合自身情況的「防疫專案」或「居家隔離檢疫」,並開通專科門診服務,就可線上諮詢醫師開立處方拿藥。>>健康益友下載流程 3.各縣市政府居家照護診療計畫●地方政府居家照護診療計畫,查詢「地方衛生局+視訊診療」 居家照護團隊主要是各地政府依照居家照護計畫成立,會有責任醫療院所,像是新北每行政區都有負責醫院,底下有八百多家診所加入居家照護,人數較多的縣市已經有相當多醫院與基層診所投入。指揮中心建議民眾可多利用原有居家照護醫療團隊,可搜尋關鍵字,例如「台北市 通訊診療(視訊診療)」,也可以找到提供服務的醫療院所,進行預約。 4.醫療院所開設視訊診療服務有些醫療院所直接在官網設置遠距醫療資訊,可直接登入各大醫院「遠距醫療專區」,直接掛號預約。 例如:台北榮總開設「遠距視訊門診」掛號網址:https://reurl.cc/vd1a7N洽詢專線:(02)2871-2151台北榮總醫務企管部彭家勛主任表示,「遠距視訊門診」以網路掛號,民眾須先上網預約,在約定時間內,醫院會先發送簡訊到民眾手機,內容為視訊看診的連結網址,民眾從手機點選網址,即可通訊診療。看診結束後可由家屬或代理人,攜帶病人健保卡至醫院批價及領藥;如無法到院,可以手機下載「台北榮總行動就醫服 務」APP,利用「行動繳費」功能以信用卡繳費,完成後台北榮總提供郵寄處方箋服務,民眾收到處方箋,即可至社區藥局領藥。替代管道:電話問診為避免長者數位落差,指揮中心5月10日起也開放醫師針對居家照護者確診者,得以「電話問診」代替或輔助視訊評估及問診,執行口服抗病毒藥物評估及開立。電話可以確認本人健康狀況,處理各種複雜狀況,減輕民眾使用困難。看診完如何領藥? 1.親友代領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自5月13日起,開放確診者由親友至配賦醫院防疫門診代為看診,評估使用口服抗病毒藥物。2.藥師送藥到府步驟:1.使用「健康益友App」看診2.至「藥師調劑諮詢用藥到府」執行畫面、查詢鄰近藥局、聯繫藥局確認身分等資訊3.向藥師索取驗證碼4.在App中點選「確認藥局」並輸入驗證碼5.平台發送密碼供藥局開啟電子處方箋6.透過藥師公會全聯會地圖(https://bit.ly/3KJxHQL)或致電(02-2595-3856)查詢鄰近藥局,並致電藥局確認身分等資訊,交付處方箋後領藥。
-
2022-05-13 新聞.元氣新聞
健保部分負擔「新制」原訂5月15日上路 衛福部正式發函註銷
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健保部分負擔「新制」原預定5月15上路,但各界呼籲,疫情嚴重,應暫緩實施,減輕民眾經濟負擔。衛福部長陳時中今表示,部分負擔「新制」確定暫緩實施,昨下午也邀集醫界代表開會,說明暫緩的決定。衛福部今傍晚正式發出發函註銷原部分負擔「新制」上路公告。陳時中昨下午邀集醫界開會,會議時間不到1小時,陳時中於會議表示,現在新冠肺炎疫情嚴重,且又將面臨疫情高峰,若部分負擔此時上路,將會加重民眾負擔,因此決定暫緩實施。至於何時上路將待疫情趨緩後再來考慮,目前沒有時間表。健保署長李伯璋說,疫情期間,許多民眾承受相當大的經濟壓力,希望事緩則圓,暫緩上路是沒有辦法的事,但健保改革不能停,這已是政府既定目標,期盼待疫情趨緩後,再行上路。衛福部今傍晚正式發函,註銷今年4月8日衛部保字第1111260141號修正「全民健康保險保險對象門診藥品、門診檢驗檢查、急診應自行負擔之費用」公告。
-
2022-05-1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中央堅持PCR才給抗病毒藥物 柯文哲:一定會死很多人
疫情升溫,現在快篩陽即視同確診,台北市長柯文哲日前拋出快篩陽就給藥,超過5日效果很差,不過有醫生擔心未經醫生配給用藥,恐怕有反效果。對此,柯文哲下午視察聯醫忠孝院區視訊診療流程及慰勞醫護人員後受訪指出,中央政策政策堅持PCR才給抗病毒藥物 一定會死很多人。柯文哲指出,要誠實地講,現在確診無法處理,就是有症狀再處理,所以中央政策堅持PCR才給抗病毒藥物,一定會死很多人。但台灣醫界被健保局控制住,幾十年來被健保局制約,這沒辦法。柯文哲說,他覺得臨床歸臨床,除了處理保險,若93%(快篩陽後PCR確診)是對的,「差不多、差不多,就做了」否則無法在實務上運作。至於快篩陽給藥,是給高風險族群,但肝腎功能不好,恐有反效果?柯文哲說,這都知道啦。這條其實中央要去考慮,藥不是很多、藥很貴,要考慮成本效益,如果是資源無限的國家,當然就是確診給他吃,但一帖一人分要2萬多元,藥也不是沒有副作用,就要想幾歲以上才符合條件,查肝腎功能、還有藥物交互作用,這在人工智慧系統沒有建立,「這不得了」,要跟病人說到底吃哪些藥,講也講不清楚。柯文哲說,結論是處於疫情嚴重的時候,只能「八十二十法則」不是每件事都求100分,他呼籲是臨床上只要快篩陽就認為是確診,因為93%是對的,若涉及保險、法律和請假,那就只好做PCR,這叫「黃金標準」,符合快篩陽確診的狀態、哪些人要吃藥,就要看成本效益,國家目前有多少藥,一副藥多少錢,再算每一個年齡層重症機率,要在80歲?還是70歲以上?其實這些不是地方政府決定。柯文哲說,台灣的醫療,唯一的買家是健保,每個醫生遇到健保都乖乖聽話,「你開一個、他給你核刪」,被核刪錢誰要出?不會扣醫生薪水吧?柯文哲說,他可以提出呼籲,但健保局還是要講,到現在為止,還沒看到健保局出來處理,為什麼這疫情費用不能走平常的健保系統,這哪有辦法。
-
2022-05-1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台北+10751快篩陽視同確診 北市說明視訊診療SOP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台北市今新增1萬751例本土病例,北市衛生局統計,截至5月11日止,確診者居家照護人數4萬7391人、列管中居家隔離人數9898人;中央宣布今起3類人快篩陽性者,可透過遠距醫療醫師確診快篩陽性結果,並由醫師協助上傳陽性結果。衛生局表示,居家隔離、居家檢疫、自主防疫等三類人期間快篩陽性,可透過遠距、視訊診療透過醫師確認快篩陽性結果,由醫師協助以健保卡上傳民眾陽性結果自動通報,或是法傳系統通報後,系統會自動研判為確診。視訊診療評估部分,衛生局提醒,民眾自行快篩陽性後,判讀陽性的檢測卡匣、檢測片,需寫上姓名及檢測日期;檢測判讀後的檢測卡匣或檢測片,要與健保卡放在一起拍照;預約遠距醫療或視訊門診時,要將照片上傳至視訊平台;醫師視訊評估時,要出示陽性檢測的卡匣或檢測片;診療完畢後,需用剪刀將快篩試劑剪毀。有關北市23處防疫急門診(包含3處親子防疫急門診快速通過的北市聯醫婦幼院區、馬偕醫院新冠親子防疫門診、台大醫院台大親子疾病門診),專供快篩陽採預約或隨到隨做PCR採檢。23處門診包含北市聯醫仁愛、忠孝、中興、和平、陽明院區,以及萬芳、關渡、三軍總醫院松山分院及北投分院、國泰、馬偕、榮總、國泰綜合、台大、新光、台北長庚、振興、北醫、台安、西園、博仁綜合醫院,還有北士科車來速、木柵機廠車來速,有需求者可至衛生局官網(https://reurl.cc/j1ljWD)查詢。
-
2022-05-1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視訊看診1人得花20分鐘 羅一鈞曝3管道都能預約
國內「快篩陽性視同確診」上路首日,每個病人需要20分鐘看診,還有人掛號掛不到,憂心壓縮到原本門診業務。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初期視訊上路大家經驗不足,問診回答可能稍慢一點,熟了速度就會快了。對於目前提供有多少人力可以提供視訊問診,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目前居家照護有三個管道,包含各地方政府的責任院所及數百家診所負責,還有健保快易通視訊診療院所,可看到1萬多家診所和醫院專線可預約門診服務。羅一鈞說,另外則是健康益友App,原來是作為24小時緊急醫療諮詢平台,也有部分視訊診療預約,但參加院所較少,一時段只有20分鐘,只有個位數預約名額,往往很快約滿,建議多利用居家照護團隊。羅一鈞說,若民眾因家人確診被居家隔離,可直接使用照顧確診家人的管道進行評估,加入新的照護行列中,開藥、送藥可一氣呵成,並以健保快易通或視訊診療預約為主,健康益友則比較有限。
-
2022-05-1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開放確診者親友代看門診 羅一鈞:不是看診就一定開藥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宣布,自5月13日起,開放確診者由親友至配賦醫院防疫門診代為看診,評估使用口服抗病毒藥物。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確診者符合口服抗病毒藥物用藥條件者,開放「非居家隔離」親友,持確診者的健保卡及確診證明(包含數位新冠病毒健康證明、或同時顯示身分證字號的健保快易通檢驗結果頁面截圖等),事先查詢配賦醫院防疫門診(目前124家)掛號及看診方式,依照醫院流程進行掛號看診。親友到門診後,經醫師評估如符合用藥條件並適宜服藥,由代看診者簽署同意書,醫師開立處方後,由代看診者於醫院藥局領藥。羅一鈞說,藥物開立有許多條件需要查詢交互作用,有可能帶看診者到醫院門診後,因為醫師評估查詢認為確診者不能用藥,因此「不是看診就一定會開藥」,民眾需要了解,以免在診間有不必要的紛爭。評估程序要很嚴謹,醫師也需要清楚解釋藥物特性及衝突藥物。羅一鈞表示,5月10日起修改領用抗病毒藥物方案,但第一線醫護發現,許多長者有數位落差,視訊對於軟體不熟悉,需要用電話詢問代替視訊,且有些文件身分認證需要家人幫忙,因此開放電話問診代替視訊,電話可以確認本人健康狀況,處理各種複雜狀況,減輕民眾使用困難。羅一鈞說,今起居隔、居檢及自主防疫3類人快篩陽性者可視訊聊確認,但要強調,因為早上有遇到非這3類者,自己快篩陽性就預約視訊診療,造成診療端困擾,中央強調,只有這3類可用此做確認,不屬這3類者,因有接觸史或足跡而快篩陽性,還是要透過PCR,不能視訊確認模式。指揮官陳時中說,屬於上述3類者因為行動不方便,可以利用快篩陽視訊確診,一般人快篩陽性,還是要去PCR確認。
-
2022-05-12 新冠肺炎.居家隔離怎麼伴
確診心情只有確診的人才懂 居隔日記讓你同理確診者的徬徨
新冠新病例數每日暴增中,UDN元氣網和WaCare遠距健康共同成立「居家隔離怎麼伴?」Line社群,立即成為確診和居家隔離者支持取暖的熱門社群,至今已有近五千位朋友在此互相打氣、交換經驗和訊息,自動產生學長姊制提供解答,成為Omicron肆虐下的大規模病友暖心支持團體。元氣網在保護當事人個資等前提下,將嘗試把群裡可供新進居隔確診者的訊息,陸續依主題不同做一整理,希望在這個專欄裡,幫大家記下無數滿是善意的抗疫經驗,及許多可能難再重現的生命重要片段。雖然數千人彼此不相識,但或能藉此讓過來人幫助未來人,並留下另類的台灣抗疫日記。【怕被冠上老鼠屎標籤的上班族】|【確診還是會慌張的懷孕護理師】|【認定額溫真的不準的高中生】|【確診過來人的防疫險申請眉角】【怕被冠上老鼠屎標籤的上班族】4/17凌晨突然喉嚨痛全身不舒服,本來早上想去上班的,因為16號才第一天報到,怕馬上請假不好,但是起不來直接昏睡到下午。先去診所看了醫生,沒有發燒,鼻涕不是黃色濃稠的,所以醫生說應該不是確診只是一般感冒。接下來連續咳嗽喉嚨痛三天,但是我也真的不感覺自己有可能確診,因為我真的有夠少出門,而且疫苗也打滿三劑。4/20公司因為確診人數直線上升,就要求我們要快篩,下午五點左右我的第一個快篩是兩條線,當下我腦子整個呆滯,然後馬上想說是不是偽陽性,就又快篩一次,結果還是陽性,馬上查了最近的醫院到急診PCR過程很煎熬,我一路上都是哭著開車哭著掛號,我超怕我自己潛伏期已經好幾天,超怕有人被我傳染,超怕被冠上老鼠屎的標籤。然後等了一小時都還沒有讓我PCR,旁邊也有五、六個跟我同樣狀況的人,我整個理智已經斷線,打去1922問他我快篩陽性,醫院還這樣讓我們跟一堆一般看診待在一起等PCR,然後問要多久全部一問三不知是合理的措施嗎?1922才打進醫院,我才聽到叫我的名字,然後PCR完又暴躁地等了一個小時才拿到健保卡。回家等待結果更煎熬,我睡著又醒睡著又醒,一直起來看健保app,心裡還在祈禱是陰性是陰性,終於半夜讓我看到結果,是陽性。當下真的是馬上回想這幾天跟誰吃過飯,一起抽過菸,然後又想到幾天前跟朋友吃飯時,我一直抱著一個七個月寶寶,然後真的徬徨無措,不知道下一步要怎麼辦怎麼走。4/21 忘記幾點了,我自己打了1922通報,他讓我在家等通知。下午五點警察打來疫調,問我有沒有接觸過確診者,我說沒有。他就很驚訝的說,可是你ct值很低,然後我問他低不好嗎(我完全不知道ct值代表什麼)?他就跟我解釋,ct值越低代表傳染力越強,妳ct值才17。然後簡單問了我開始喉嚨不舒服的前四天的接觸者後,讓我等衛生局通知。晚上八點多衛生局有打來,可是我沒接到。4/22 打了所有能打的電話,幾乎打不進去,有接的還是1922,但是他們叫我等桃園衛生局的通知。4/23終於接到衛生局的電話了,但是他只問了我基本資料後,告訴我,在家待滿十天。我就問他,十天後呢?他居然跟我說,到時上疾管署網站看,因為政策每天在改變。4/24我突然覺得喉嚨更痛了,然後很不舒服想吐,量了體溫才發現自己發燒,不過也覺得還好。下午區公所的人突然打電話來說要送餅乾給我,拿到才知道那是所謂的居家隔離關懷箱(今天一堆人在說,有隔離完當天才收到,也有第八天才收到,現在應該改口叫紀念包)。是蠻感動的啦,畢竟那麼多天終於被記起來那種感覺,可能只有其他跟我一樣狀況的確診者才能了解。4/25沒啥事,燒也退了,喉嚨也不痛了。就是跟前面四天一樣,拼命打電話要我的隔離通知書,但是很幸運的,跟前四天一樣,1922說要找所在區域衛生所,衛生所說要找衛生局,衛生局說要找1922,每個都說自己沒有權限查詢進度,但是會幫我問。4/26第六天了,我已經懶得打電話了,想也知道他們沒有幫我問,打了也是白打。然後無意間找到了一個確診者的社群,才知道!原來一堆人跟我一樣,還有解除隔離還沒拿到隔離通知書的,接下來27、28就是耐心地等待。4/29目前第九天,應該跟所有人問題都一樣,只想拿到隔離通知書。可以打的電話都打過了,可以問的都問過了,永遠只叫我等待,等到第九天了(我是確診者)還叫我等,就想知道9天了,再塞車也該輪到我吧?奉勸各位真的不用打太多電話,因為根本不會有答案。【確診還是會慌張的懷孕護理師】身為一名護理師,確診的當下真的還是會很慌張,尤其目前懷孕15週的我,真的是掉到谷底的感覺。當時第一個想法是不斷地回想會是誰傳染給我,生活足跡只有醫院和家裡,家裡先生沒症狀,那唯一有可能的是醫院的。當時有一位同事也同時出現症狀,他照顧的病人及家屬已經咳嗽好幾天,因為身為護理師的我們確診後,醫院才開始替病人及家屬採檢,傳染源頭從哪裡來,醫院還沒給出結論,我就這樣被判定在家居家隔離。隔離期間第一天除了醫院打來疫調的電話和訊息,政府單位像是遺忘我一樣沒有任何消息,同時我第一天出現咳嗽、流鼻水及發燒的症狀,發燒是讓人最難受的,身體明明很熱卻覺得好冷。將家裡最後一顆退燒藥吞下後,我還是持續高燒38.9度c,只好求助醫院,醫院的關懷單位表示要用視訊門診,結果視訊門診都滿號了,詢問掛號櫃檯和診間都無法加掛,只好打給1922。1922請我找當地的衛生局,衛生局我打了一個小時才接通,說會派防疫計程車來帶我去急診,我以為確診者到醫院後,醫院的感管會有什麼特殊通道的安排去就診,結果沒有!就跟一般民眾一起在急診門口,護理師一一來詢問就診原因後才被請到一個急診旁邊的小角落,但是還是會有一堆在你身邊晃來晃去,一樣都是在等急診叫號。我真的深怕自己的病毒散播出去,本來沒病的都被我傳染了!回家時,等了防疫計程車一個小時的時間我才搭上,看著計程車司機穿著兔兔裝和手套,手套裡是已經被汗水浸濕的雙手,真的很辛苦。想起去年我也在專責病房服務過,每天工作服濕了又乾,乾了又濕。隔離的第二天我接到警察打來的電話,表示要疫調發病前兩天的足跡,也接到醫院打來要同住者的資料電話,結果我的同住者在我隔離第三天開始出現咳嗽症狀。打給衛生局表示,同住者並沒有被匡列,可以自行就醫,他居然沒被匡列我真的傻眼。接著我開始不斷打給1922、衛生局及衛生所,都沒接通過。到確診的第四天,衛生所下班前七分鐘終於接通了。對方留了我的資料表示會再有人打給我,但是我到現在隔離的第九天,還是沒有人打來過。政府公布自己登記線上的疫調表單後,我立馬將資料登錄,但是有沒有登錄也沒差別了,因為在隔離的第九天,我的同住者也確診,早晚會被疫調匡列。現在確診病例越來越多,政府機關每日工作量之大,雖然將一些業務分給了醫院,但還是有很多處於隔離第N天才收到防疫包,或到隔離最後一天還是沒收到隔離通知書的,例如我,我想很多人也跟我處於一樣的狀況。別急、別慌,此時加入udn開辦的line群組,當看到別人跟自己有一樣的狀況時,真的有被安慰的感覺,原來自己不孤單,其他人也是一樣的,確診的心情只有確診的人懂!【認定額溫真的不準的高中生】1.額溫真的不準,覺得自己發燒了就快去篩檢或是休息。我是高中生,在學校和診所量額溫總共三次都是36度多,診所一量耳溫38.9,再不去診所沒發現的話我大概會燒成智障吧。2.篩檢完後就叫我回家,什麼都沒有,前兩三天也是沒有通知、沒有電話。家裡沒有備藥,還是家人出門買的。所以請務必準備成藥在家,止咳、退燒、快篩,什麼都準備一點也可以,因為不確定是否會有症狀、會持續多久。第四天的時候吧,有一間附近的診所打電話來說,是政府派他們來關懷確診者,如果有收到這個資訊可以利用一下資源。我是沒有視訊診療之類的啦,家裡有藥就先頂著吃。3.發燒了六天,一開始是發燒+流鼻水+鼻塞+肌肉、關節痠痛+腹痛+輕微咳嗽,後來吃了成藥後,大部分症狀都減緩。但是咳嗽和喉嚨痛的症狀越來越明顯,到第三天左右就幾乎無法講話,吃東西靠掐著自己大腿、喉嚨硬吞下去。第五天咳出血,吃了一整條喉糖,也是含的當下涼涼的舒緩一點點而已。現在此刻咳到胸口和各處都在痛,不知道還要持續多久。已經四天,凌晨四、五點才睡著了,不管坐著、躺著、趴著,怎麼樣都是半小時就會被自己狂咳咳醒,含著喉糖也沒用,半夜會非常明顯。吹到風也會,所以關在房間熱到流汗也不能開電風扇。喝蜂蜜水也沒用,吃藥也沒有減緩的趨勢,查了網路需要各種中藥之類的,我哪裡生中藥呢。4.要說我的心路歷程,可能只有我這樣。確診後脾氣暴躁到極點,除了找朋友和在限動抱怨,我沒有其他抒發方法,希望確診者的親友能稍微包容一下中獎的人,等他恢復後再找他算帳。(X)覺得更多的是心理壓力,會害怕害身邊的人確診了怎麼辦,家人不能工作怎麼辦。後來我家人也全都輕微症狀和快篩陽性,我一開始還很抱歉,後來發現有兩個人根本不管隔離跑出門,我這種壓力就減輕很多了,因為,防疫破口,ㄏㄏ。而且最後才知道我爸周四時的工作地點有人確診,他周五晚上好像就有咳嗽和流鼻水的症狀了,跟我說搞不好是他傳染給我的,我就⋯⋯?我也不知道這件事,他還跟我們共進晚餐喔。我完全不知道怎麼染疫的,週一發病,前一天我去菜市場買東西和買午餐回家吃,大前天我完全沒有出門,總不會不到一天就發病吧,我已經快認定我是被我家人傳染的了。心路歷程大概就是從難過地確診到暴躁地等待康復。【確診過來人的防疫險申請眉角】我當初是買XX防疫2.0的防疫險$1509、疫苗險$228。我去我當初篩檢PCR醫院掛胸腔內科,申請了診斷書和檢驗報告(科別要看每一家醫院!)。另外疫苗險的部分,用「最近一次」施打日期計算180天內確診,可再理賠。因為我是直接確診的,所以只能申請確診理賠。可以從居家隔離書上的「依傳染病防治法XX條」,判別是申請確診還是隔離。第44條是確診、第48條是隔離。所以如果是先被「隔離」再「確診」,一定要拿到兩張居家隔離書,這樣才不會影響到自己的權利。所以我帶了居家隔離書、檢驗報告、診斷證明、小黃卡、存摺、身分證去申請。建議多跟醫院申請多份一點報告和證明,因為XX會收走,但居家隔離書正本對方有還給我。原本擔心XX不會理賠居家照護的住院日額配,但最後是有補償的。建議可以先到XX網站下載申請書,在家填寫好。(就算同時申請防疫+疫苗險,都只需要填寫一張就好。)(事故發生地點我寫家裡地址、事件經過我寫陽性報告出來的那天*建議寫居隔書的開始日期*)去櫃上申請就滿快的,預計兩週會入帳。XX也有給負責案件的人員分機號碼,就也不用擔心之後找不到人詢問案件進度。註:以上為個人防疫險申請經驗,僅供參考。【加入Line社群】「居家隔離怎麼伴Line社群」以上資料整理歸納自「居家隔離怎麼伴Line社群」,感謝眾病友及居隔者提供自己的真實經驗及感受。也歡迎有需要的朋友,一起加入。
-
2022-05-1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快篩陽診療塞車 恐爆「視訊之亂」
快篩陽視為確診新制今上路,僅限居家隔離、自主防疫及居家檢疫期間快篩陽性三類民眾適用,不過現行輕症、無症狀者,即透過視訊診療看診、拿藥,若每日確診五萬例,一周即暴增卅五萬名確診者,加上快篩陽者,未來視訊診療量大增、且快篩試劑難認定,可預期將釀「視訊之亂」。三類居隔者快篩陽性後,需預約視訊診療,評估結果前得完成四步驟,一為自行快篩陽性,先在判讀陽性檢測卡匣或檢測片,寫上姓名及檢測日,二將檢測卡匣及健保卡放在一起拍照,三預約遠距醫療或視訊診療門診時將照片上傳,四醫師視訊時需出示陽性檢測卡匣。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快篩陽性者經醫師視訊診療,有共識後視為確診,再透過健保卡或上法傳系統,自動判定確診,再由縣市衛生局視狀況安排收治隔離處所、開立確診隔離通知書;若醫師認為快篩陽有疑慮或無法取得共識,會通知衛生局安排民眾做PCR認定。不過,目前視訊診療大多排滿,光是PCR確診案例要排上視訊診療都得等上三到四天。據指揮中心統計,截至五月九日,正在居家隔離者共七○七○九人、自主防疫二三二三五一人、居家檢疫者一七三四二人。三類符合快篩陽等同確診新制者,恐再讓視訊診療塞車狀況更為嚴重。新光醫院感染科主任黃建賢表示,近期視訊診療需求大增,且長者不擅長使用視訊診療,也讓這三類對象若快篩陽後,需透過視訊診療判定確診,將會出現障礙。北醫附醫遠距醫療中心主任劉文琪表示,視訊診療目前排非常滿,掛號需求量極大,不過因應新制有額外排定人力疏通,塞車情況恐待新制上路後才能確認。黃建賢憂心,新制恐會有「一個快篩陽多人用」的風險,即使民眾用奇異筆在卡匣寫名字,後續一樣能擦掉,視訊難落實查核。陳時中表示,若符合新制對象無法順利預約到視訊診療,不鼓勵自行赴醫院做PCR,應在家執行居家隔離、居家檢疫,若有需要衛生局可以再安排,盼盡量避免這類情況。
-
2022-05-1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3人在家昏迷當天亡 專家籲「精準快篩、精準照護」
本土案例昨新增五點七萬例,較前天增加一成二,死亡案例增八死,其中三人在家發病並因昏迷、意識不清、呼吸困難送醫,急救無效,死後才確診陽性。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推估,四月一日至五月九日卅九天內,就有卅八人因未適當分流,導致錯失五天的黃金用藥治療,直接從輕症變重症,呼籲「精準快篩」及早發現個案、「精準住院及ICU照護」避免重症死亡升高。三類快篩陽視同確診今上路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過去以有效再生數(Rt值為二)推估,昨天本土確診約七點五萬人,上限為十點二萬人,但昨天的新增數維持在五字頭。台北市長柯文哲以北市採檢狀況分析,「現在確診數已經黑掉了」,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疫情曲線時尖時平,無法完全掌握,目前「台灣正面臨重大轉型期」。指揮中心宣布「快篩陽視同確診」政策今起上路,適用對象僅限「居家隔離」、「自主防疫」、「居家檢疫期間」快篩陽性的三大類民眾,快篩陽後應於試劑卡匣寫上姓名及檢測日期,使用遠距APP或其他視訊系統時,與健保卡一同拍照上傳,供醫師視訊評估。昨增八例死亡個案,有三位發病當天即送醫,但急救無效,台大醫院急診室主任方震中表示,台灣篩檢量能每日五萬例已達緊繃,擔心高風險長者因病徵不明顯、共病多導致確診不易察覺,不容易及早快篩檢查、及早服用口服藥物,加上急診人潮爆滿,也讓長輩就醫意願降低,需要更妥善分配醫療資源,若無症狀不要占用急診資源。BNT兒童疫苗十六日抵台而對於洗腎及長照機構患者,因腎功能較差的病人只能選擇默沙東口服藥「莫納皮拉韋」,國內僅採購五千人份,陳時中鬆口表示「會再加購」,數量正在跟廠商洽談。對於輝瑞BNT的兒童劑型疫苗,原預計今抵台,但受供應方系統故障,改至十六日抵台,預計兒童開打日將延到廿日以後。開放民眾自海外購買快篩劑為因應民眾的快篩需求,除了快篩實名制、超商八大通路開放快篩試劑外,食藥署昨宣布,即起至六月卅日止,民眾可自海外購買快篩試劑,無須透過FDA專案核准,每人限申請一次,上限一百劑。
-
2022-05-12 醫療.皮膚
滿身膿疱 突發高燒 全身型膿疱性乾癬 食藥署核准恩慈療法 急性發作可望有解
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是一種罕見且嚴重的乾癬,急性發作時會全身出現膿疱合併發燒等嚴重反應。一位50歲企業老闆就因急性反覆發作,不時住院治療,身心俱疲,直到經醫師評估參與新藥的臨床實驗,接受治療後膿疱快速消失,各種不適症狀也減退,讓他期待未來能有機會多一個新的治療選擇,助他與病友們在急性發作期獲得適當的疾病控制,遠離重症威脅。異於乾癬 會長膿疱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指出,依盛行率推估,台灣乾癬患者約八萬到十萬人,乾癬類型中以斑塊性乾癬最常見,約占90%,常會出現脫屑丘疹和發紅斑塊病徵;全身型膿疱性乾癬還會出現膿疱,不到5%,但因為急性發作時可能出現嚴重併發症,所以需要積極治療。全身型膿疱性乾癬雖為罕見,但因可能出現全身性症狀,重則威脅性命,因而近期獲得衛福部食藥署核准恩慈療法專案申請使用的新藥,格外令病患及照顧家屬關注。黃毓惠說,全身型膿疱性乾癬的症狀,包括發燒、發冷、疲勞、皮膚疼痛,病患抽血檢查也發現白血球數量增多,發炎指數上升,有患者形容:「感覺身體像著火一樣!」甚至坐著都痛,得擔心擠壓膿疱,小心翼翼。新藥能解急症壓力黃毓惠說,全身型膿疱性乾癬在急性發作時,需要盡快控制病況,但如果未妥善治療或保養,則可能出現併發症;臨床上收治過一些全身型膿疱性乾癬的病人,急性發作時全身起膿疱和發燒,進而引發呼吸和心跳加快等全身性反應,病症嚴重需要住院,對生理和心理都是很重的負擔,尤其這些成人病例正值青壯年,一旦無法工作,或無法照顧家庭,都會備感壓力。她曾收治最小的病患是一名二歲孩童病患,痛苦模樣令人不捨。目前醫界已發現,全身型膿疱性乾癬與免疫系統中的特定發炎途徑有關。近來國際間已有針對此發炎途徑進行阻斷的生物製劑研發問世,新藥日前已獲食藥署核准在長庚、成大和台大醫院等醫學中心進行恩慈療法,黃毓惠說,從臨床實驗的數據來看,病人打了一次之後,膿疱可快速獲得緩解,治療成果值得期待。及早治療 降低衝擊黃毓惠說,針對全身型膿疱性乾癬的治療方式,主要仍會根據病人狀況有不同的選擇,當病人急性發作期間,「未來如果有新藥物可以快速改善病症,讓他們盡快恢復正常生活,重回職場、家庭和學校,絕對是一件好事。」由於全身型膿疱性乾癬發作時來得急又快,部分患者或照顧者看到膿疱會誤以為自己是感染,沒有得到正確的診斷而無法對症下藥,她提醒應該至皮膚科求診,儘早鑑別診斷,接受治療,降低對生活的衝擊。【GPP治療最新資訊】>>>衛福部健保署已於2024年7月起,將新藥納入暫時性給付📢GPP策展頁新上線📢GPP是什麼?我會遇見GPP嗎?遇見GPP會怎麼樣?我想對GPP病友說...👉最完整的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大公開別忘了在網頁中的加油站留下一些分享或鼓勵的話!【加入臉書社團】👉 GPP情報站[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慢病好日子創建專屬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的空間,是資訊站也是一個安全私密的討論區。📌提供GPP病友關於全身型膿疱性乾癬診斷,治療用藥及生活保養的完整資訊。📌最即時地分享新治療發展訊息,包含管理疾病、減少復發等趨勢時事。更希望病友面對身上的紅斑痕跡、脫皮,加上總是無預警復發的劇痛與高燒,還有再也不想回想的感染致命壓力時,不再感到孤單。
-
2022-05-1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快篩陽給藥?柯文哲主張放寬高危險年紀大 不可能全面
民眾不只瘋搶快篩,新冠藥物需求也激增,台北市長柯文哲今天表示,他主張「快篩陽就要給藥」,對於是否認為該放寬新冠用藥?柯文哲說,有症狀快篩陽已達93%確診,但還是有7%偽陽性,全面開放的確還是會有一點浪費,所以應該是給高危險群、年紀大的吃,不可能全面開放吃,但這一題涉及健保法令,再給他一點時間討論。柯文哲今天下午前往木柵機廠車來速視察,柯說,是否新冠用藥放寬?他認為,醫學還是統計的科學,所以要符合統計,也要符合科學,目前若要等到PCR得到官方確診,也許要拖很久,藥一發病早吃效果比較好,拖五六天才吃,也沒有意義。柯文哲表示,尤其以台北市的統計數據,快篩陽尤其有症狀的,已經達93%確診,應該已經相當準,不過還是有7%有偽陽性,全面開放還是會有一點浪費,所以這個問題,還是回到醫學上討論,應該是給高危險群吃,不可能全面開放吃,意思就是說,也許年紀比較大的,會變成比較嚴重的處理。不過柯也說,這一條涉及健保及法律,給他一點時間,跟醫療專業人員討論,再來處理。
-
2022-05-1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屏東單日確診破千 12日起390家基層診所可領藥快篩
屏東縣今天新增1222例COVID-19本土個案,創下單日新高,為有效運用醫療量能,縣府宣布12日起390家基層診所與衛生所協助看診,也可領藥及快篩;14家責任醫院全面開設防疫門診。因應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屏東縣政府今天發布新聞稿指出,民眾如出現呼吸道症狀,12日起,可至住家附近的診所看診,醫師看診後給藥,視民眾症狀給予快篩試劑並衛教。民眾返家快篩後如為陽性,可至國仁醫院、潮州茂隆骨科及東港安泰醫院、南門醫院等社區篩檢站採檢PCR,不需再前往醫院或防疫門診排隊,降低群聚感染風險及急診壅塞。衛生局指出,目前屏東市華正診所、東港鎮侯友益耳鼻喉科,這2家基層診所可以進行PCR採檢,都採預約制,採檢時需攜帶健保卡及身分證。此外,屏東14家急救責任醫院全面開設防疫門診,包括衛福部屏東醫院、屏東基督教醫院、國仁醫院、寶建醫院、大新醫院、潮州安泰醫院、國軍屏東分院、高雄榮總屏東分院、輔英醫院、東港安泰醫院、枋寮醫院、南門醫院、恆春旅遊醫院、恆春基督教醫院。縣府指出,今天新增1222例COVID-19本土確診個案,以屏東市452例最多,其次為萬丹鄉100例。另外,全校暫停實體課程共2校66班;部分班級暫停實體課程則有66校110班。
-
2022-05-1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快篩陽視同確診 抗SARS專家:視訊診療需求將暴增10倍
中央今宣布,明天起「居家隔離」、「自主防疫」、「居家檢疫期間快篩陽性民眾」等3類人,快篩陽性者視同確診,未來視訊醫療量能將暴增,北市聯醫總院長璩大成表示,為了因應該政策,呼籲需要視訊診療民眾要準備好相關資料,才能快速且有效看診。璩大成指出,中央宣布,明天起居隔者在居隔期間,快篩陽性等同確診,估計視訊診療需求將新增5至10倍,北市聯醫已前提做了準備,但還是呼籲民眾有幾點要注意。璩大成表示,視訊診療並非免費,需繳費,診療全程都將依規定錄音錄影,為了加速看診流程,民眾須提供「LINE ID」,建議使用本名,若能加上看診日期會更好,較方便搜尋。民眾也可自行至北市聯醫官網,掃各院區QR碼,加入各院區通訊診療LINE ID。璩大成說,快篩陽民眾在看診前,要準備好資料及檢體,提醒預約視訊診療的民眾,第一,要將快篩試劑標註受檢者姓名、採檢日;第二,要準備快篩陽試劑(有2條線)與健保卡的合照;第三,準備剪刀,因為診後須將快篩試劑剪毀或折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