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2 科別.骨科.復健
搜尋
保養
共找到
1658
筆 文章
-
-
2020-10-22 科別.骨科.復健
膝關節退化還能運動嗎?「護膝」、「傷膝」運動大公開
手機的通訊群組上總是瘋傳著各種保養膝關節的文章,有名醫說屈膝、壓腿、抬腿是保養膝關節的三大法門,有達人說他每天跪著滾膝蓋二十分鐘,滾一滾退化性關節炎都好了。明明知道運動戴護膝可以避免軟骨磨損,但為什麼又有人說護膝戴久了肌肉會萎縮?我的病人也常常問我:「為什麼現在關節退化的人那麼多?是不是活的越久,關節就越退化?」,「林醫師,你告訴我蹲、跪、坐矮板凳最傷膝蓋,但為什麼我的教練一直叫我練深蹲?」面對這麼多的資訊,你到底要信哪一個?關節為什麼會退化?大家都知道膝關節退化主要是因為軟骨磨損。軟骨的磨損越多,關節退化的程度就越嚴重。但事實上,軟骨的磨損是結果,其原因來自於我們長期錯誤的姿勢、身體的過度使用、曾經有的舊傷、關節本身的鬆弛,還有肌肉筋膜張力的異常。美國老人醫學期刊著名文章寫道:「如果期待膝關節可以像身體器官一樣的正常運作,就必須仰賴所有維繫其機械性穩定的組織,包含了韌帶、骨骼、半月軟骨、以及關節囊。而退化性關節炎最早出現的組織變化,就是出現在韌帶附著於骨頭的交界處。」後來研究也證實,韌帶受傷和鬆弛會導致膝關節的不穩定,也會造成關節附近肌肉的萎縮。不穩定的膝關節就像螺絲鬆掉的機器,不但會發出聲響還會一直磨損,如果再加上肌肉萎縮、肌力不足,關節就會一直退化下去。不是所有的運動都會傷關節事實不然,有些運動雖然傷膝,有些運動卻是護膝呢!讓我們看看下面的表格:「護膝」運動大公開 (正分表護膝,負分表傷膝) 運動可以刺激神經和肌肉,強化膝蓋部位的穩定性和協調性。如上表所列,針對大腿和核心肌群的訓練可以有最好的效果。全身性的運動也很好,只是沒有針對膝關節做特訓。全身性運動可以分為低衝擊性運動(例如瑜珈、游泳、健走)和高衝擊性運動(例如網球、快跑、籃球),衝擊性高的運動會傷膝,因為劇烈的跑跳會讓關節承受幾倍於體重的重量。如果肌力不足或是軟骨不夠強壯,膝關節會容易退化,關節不好的人如果要運動,應該先從低衝擊性的運動開始。不動會更慘「運動又累又傷膝蓋,那我乾脆不要運動好了!」如果你這樣想,那你就更慘了!平常來醫院打玻尿酸或是PRP的族群,絕大部分不是專業運動員,而是師奶或是周末運動員。師奶們從年輕開始就家庭、工作兩頭燒,睡眠不足更遑論找時間運動,更年期之後因為荷爾蒙關係骨骼關節退化速度加快,運動也只能走走公園或做做健康操,這樣的運動模式可以維持體能,但對肌力是沒有幫助的。日常生活的行動或許還可以,但等到要和朋友爬山或是和家人出國去玩,師奶們就會發現關節會痛會腫,只能靠打針來補救。「因為怕痛,所以不動。」或是「因為怕痛,所以一直戴護膝。」都是短多長空的錯誤觀念,不但無助於關節保健,反而讓關節更加脆弱。運動像吃飯,要配合個人喜好和多樣化用正確的方式運動加強肌力,是預防退化性關節炎的最好方式,對即使曾經接受關節置換的患者也是一樣。我有一位很敬重的網球球友,今年已經快八十歲,兩邊膝蓋都在幾年前換過人工關節。你相信嗎?他現在還可以每天打球,走路走得比我還快!他說:「活著就要動啊!我每天早上打打球,打完球就在公園走一走。我在家裡看電視的時候就拉拉筋、抬抬腿。這樣應該可以吧!我是不是一個好病人?」我總是豎著大拇指對他說:「你是一百分的超級模範生! 」我們吃飯會注重營養均衡,也要力求菜色變化,但我們卻習慣做同樣的運動,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有固定的運動習慣已經很棒,如果運動的內容可以多樣化,甚至順著身體狀況或是心情來調整,生活是不是會更有趣?如果我們的運動是根據身體檢查的結果,或是根據關節的退化程度量身訂做,運動是不是會更有效?想要這樣其實不難,你可以詢問復健科或運動醫學專業團隊,他們可以給你豐富、有趣,又有效的運動菜單。 關節退化是我們一定會面對的課題,即使現在沒有,以後遲早也會發生。運動不但不是關節退化的阻礙,反而可以是關節退化的良藥。開始運動、做對運動、做有效的運動、做強化的運動、做多樣化的運動,你的膝蓋可以越來越勇健!原文:
-
2020-10-18 養生.保健食品瘋
「蚓激酶」降血脂、清血栓? 醫師:不如規律運動
防範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許多人會購買降血脂保健食品。而繼納豆、紅麴之後,網傳從紅蚯蚓萃取的「蚓激酶」也有「清除血脂、血栓」的功效。但衛福部食藥署和醫師都指出,這類產品都沒有科學根據,最有效的方式仍是均衡飲食,養成規律運動習慣。「蚓激酶」產品賣得火熱,食藥署連忙在官網的「闢謠專區」打臉表示,關於坊間流傳「蚓激酶可以清除血脂、血栓」的訊息,內容沒有相關科學論述依據及作用機轉,對於這種沒有根據的傳言,應該抱持小心謹慎的態度,不要隨便輕易相信。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鍾伯欣表示,血脂通常是指血中低密度膽固醇過高,久而久之造成血管硬化,進而使血管內腔狹窄、血栓形成,造成血管阻塞而引發各種心臟血管疾病。而不論是紅麴、納豆,或是近來火紅的蚓激酶,都只有小規模的研究顯示「可能」可以改善代謝、降低血脂,但沒有大規模的臨床實證,臨床上仍以他汀類藥物為主來降低血脂。鍾伯欣說,這些保健食品不是不能吃,但要「保養血管」最好的方式仍是均衡飲食,少吃動物性油脂、內臟等,並且養成規律運動。而男性45歲、女性55歲以上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最好每半年至一年定期做健康檢查,尤其必須進行膽固醇檢測。食藥署則提醒,民眾應該保持均衡飲食,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適當運動並維持理想體重,建立正確的營養攝取觀念,才能維持身體健康。如有身體不適,應適時就醫並遵醫囑治療,勿聽信偏方而延誤就醫時機。
-
2020-10-18 科別.骨科.復健
量身高、貼牆站 縮水駝背是骨質疏鬆症徵兆
沉默的疾病是健康大敵,「骨質疏鬆症」就是其一。許多人往往是在骨折之後才發現骨質早已疏鬆,而骨鬆帶來的共病更是可怕。骨科醫師表示,骨鬆已不再是只有年長者會發生的疾病,除了停經婦女是大宗,臨床上也有三、四十歲患者因骨鬆求診。骨質自出生後會隨著年紀而增加,約30歲左右達到最高峰,之後就往下走、每年約減少0.5%至1%。花蓮慈濟醫院骨科部主任吳文田表示,尤其女性在停經後因女性荷爾蒙急速降低,骨質流失更快速,更容易導致骨鬆發生。年長者、更年期婦女、有家族史等都是骨鬆的高風險族群,建議應從飲食、運動下手,及早「存骨本」。台灣60歲以上,每5人就有1人骨鬆,女性居多。他說,就臨床觀察上,台灣60歲以上的年長者中,約每5人就有1人骨質疏鬆,且女性骨鬆比例高,女男比約為4比1。一旦跌倒,常見骨折部位為髖部、脊椎及腕部,其中以脊椎骨折為最常見。若曾發生髖部骨折者,一年內死亡率逾兩成,可說是年長者健康的隱形殺手。而據國民健康署2015至2018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對50歲以上民眾量測骨質密度顯示,年紀愈大,骨質疏鬆症患者隨之增加,且也是女性比例高於男性。骨質疏鬆症的原因分為原發性與次發性。吳文田說,前者是無其他疾病或是藥物引起,主因包含年紀造成的腎功能退化、維他命D缺乏、鈣質的攝取少及活動減少等因素,造成骨頭流失大於生成,也包含停經後的婦女因荷爾蒙減少所引起;後者多因本身有疾病偏差導致,如三高、肝病、甲狀腺疾病、糖尿病等疾病,或服用藥物、類固醇等所造成的副作用。身高縮水、貼牆檢視,50歲後建議自費檢查。由於骨質流失時並不明顯,吳文田說,民眾可透過身高是否縮水、疼痛感來觀察。若50歲後身高縮水超過2公分,可能脊椎的骨質已經開始疏鬆造成嚴重駝背。另外,若常覺得背部疼痛,可在家中將腳跟、屁股以及肩膀貼牆自我檢測,若頭部與牆壁之間能塞進一顆拳頭,恐胸椎也已骨鬆變形。在檢查上,民眾可透過骨質密度(BMD)檢視是否有骨鬆問題,該檢查為自費,建議50歲後每兩年做一次檢查。但如具有危險因子的停經婦女、內分泌失調恐加速骨質流失者、已診斷為骨質疏鬆或骨質缺乏的病患,在接受治療過程中,亦建議兩年做一次骨質密度檢查,此類患者健保後續皆有追蹤給付。而骨鬆在治療上,除骨折嚴重者需開刀外,分為非藥物與藥物治療。非藥物治療就是改變生活型態包括飲食、運動、戒菸等方式,飲食上除多攝取鈣與維生素D,也能由保健食品補充;藥物治療上,分口服藥及針劑注射,療效差不多,但都需要長期治療。不過,吳文田說,許多年長患者用藥遵從性不佳,影響治療成效,故長期來說,針劑治療較能明顯改善骨密度,減少脊椎或髖部再次骨折的發生率。而據研究顯示,台灣髖骨骨折發生率是亞洲區第一名、全世界的第九名,且一旦發生骨折後,約50%患者將再發生第二次骨折,甚至有共病發生。吳文田說,骨鬆所導致的骨折會使生活品質下降,若長期臥床更可能導致肌少症,造成二次骨折甚至失能,脊椎與關節退化也會更明顯。確診骨鬆者,光補鈣不夠 ,須積極治療。吳文田曾收治一名近60歲的家庭主婦,因背部已疼痛到影響生活而就醫,檢查發現脊椎有兩處骨鬆性脊椎壓迫性骨折,先以臥床休息、背架保護、骨鬆藥物等保守治療六周,但未緩解,後以脊椎灌骨水泥手術(椎體成形術)治療而改善。吳文田說,要預防骨鬆,飲食攝取很重要。台灣人平時在鈣質、乳製品攝取不足、蔬菜量也吃得不夠,加上現在「宅」文化興起,民眾戶外出遊少、運動量不足等,熟齡者幾乎都有骨鬆危機。他建議無論男女,在30歲以前皆應該透過飲食、運動等,使骨質達到顛峰;30歲後應該積極保養,除以乳品類、豆製品攝取足夠的鈣質、蛋白質外,應增加肌力訓練、曬太陽等以增加維生素D;50歲後的熟齡民眾,更應定期檢查骨質密度。當然,市售部分保健食品也提供了維生素、鈣質等營養素,但吳文田說,那對一般民眾來說屬正常補充,對於已有骨鬆者來說,治療上的幫助是不夠的,仍需要積極配合藥物治療。
-
2020-10-17 養生.生活智慧王
洗衣機每半年竟開始「飄紫菜」 內行曝原因:不要加這個!
洗衣機因清潔困難,除了日常的清潔保養,也有許多人會請專人到場處理,但日前一名網友就分享,自家洗衣機每半年都會開始飄出黑色的不明污垢,想發文詢問網友「這原因有可能是什麼呢?」原PO在「爆系知識家」上傳一則段影片說明,婆家中的洗衣機為直立式,雖然每年都會請專人來清洗,但每半年左右就會飄出黑色的不明汙垢。原PO也在內文補充平常洗衣機使用習慣,其中包括「使用自來水」、「用洗衣精洗衣服」、「洗衣服時會加小蘇打粉進去」、「洗完衣服後都有打開蓋子通風」、「洗衣機沒有濾網」,且強調自己長期下來真的快受不了這些污垢了。此文一出,便引起許多網友點出污垢出現的原因,紛紛表示,「千萬不要再加小蘇打了」、「小蘇打粉會卡垢」、「洗衣服不要加小蘇打」、「不可以用小蘇打,會侵蝕底盤」。也有貼心網友提供讓洗衣機的清潔方法,「去買檸檬酸泡一下,再自動清洗就很乾淨了」、「可以泡碳酸氫鈉洗洗衣機」。
-
2020-10-16 養生.抗老養生
6種平民食材助秋季養生 中醫:關鍵在養肺,搭配茶飲更潤燥
進入秋天之後雖然天氣逐漸轉涼,但卻也常常還是有秋老虎發威悶熱難耐的情況,在季節轉換氣候不穩定之時,往往也容易影響身體健康,入秋更要注意身體保養,提醒民眾別因為秋季相較夏季而言較為舒適,就忽略了保養的重要性。 秋天季節轉換影響身心 留意過敏、情緒等問題 澄明中醫診所郭祐睿中醫師表示,即便是進入了秋天,台灣的秋天依舊偏熱,甚至因秋老虎發威,氣溫也常常還是會有超過33度的現象,季節改變之際氣候較不穩定,容易產生一系列的上呼道問題,包含慢性鼻炎或過敏性鼻炎,許多人的過敏開始加重,會出現鼻涕噴嚏,鼻塞鼻水、鼻涕倒流的問題,還會合併眼睛癢、鼻子癢、皮膚癢,再加上空氣乾燥,夜間不小心揉鼻子就會導致流鼻血,若不及早治療,未來就慢慢演變成鼻竇炎的狀況。除此之外,秋季也容易影響情緒,甚至會有心情不佳、抑鬱、憂鬱症等發生的可能,也應當留意。 秋季養生滋腎潤肺 避免利尿食物 郭祐睿中醫師提醒,秋季養生關鍵在滋腎潤肺,應多食用有助保養的食材,如梨子、白木耳、蓮子、山藥、豆漿、蜂蜜等,不宜吃太多會利尿的食物,如綠豆、咖啡、茶飲、玉米鬚茶等。在喝水方面也要注意別一次喝太多,以免造成小便過多出現身體水量不足的現象。另外,秋天的作息也很重要,建議早睡早起,而早上起來雖然有點涼意,但也暫時不需要穿太多衣服,以免到了中午又開始熱起來,流汗太多反而容易感冒。 潤燥五汁飲 養肺潤燥、預防感冒 為了預防秋燥造成的呼吸道及腸胃的問題,郭祐睿中醫師也推薦了入秋可飲用的「潤燥五汁飲」,養肺潤燥,預防感冒。 潤燥五汁飲 (一人份) 材料》梨子一顆、蓮藕兩片、甘蔗汁適量、蘆筍5根、酪梨半顆 作法》將蓮藕跟蘆筍煮熟之後,加入其他食材打汁後即可飲用。 功用》梨子跟蓮藕屬前季食材,潤肺滋陰,可以改善秋天引起的肺燥問題;甘蔗汁清熱幫助消化,適量可以改善肺跟腸胃發炎的現象;蘆筍富含膳食纖維跟葉酸,可以改善消化,幫助神經穩定;酪梨有維生素B1,除了可以預防憂鬱及情緒低落現象,還可以抗發炎、抗老化。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0-10-11 養生.運動天地
最保命的一塊肌!每日10分鐘呼吸肌運動 防老後嗆咳與吸入性肺炎
編按:50歲以後,走路容易喘不過氣、吃飯時嗆到、咳嗽,甚至誤嚥頻率增加?隨著人的年紀增長,肌肉會逐年流失,特別是平時較少刻意活動的肺部和喉嚨肌肉。這2個部位所主掌的呼吸和咀嚼機能,和老後的生命安全息息相關。勤做「肺活」和「喉活」,保命又回春!人體有超過600多條肌肉,撐起我們每日的日常活動。然而,醫學研究顯示,年過40歲以後,人體肌肉量每10年會流失8%,最終可能引發使年長者失能的「肌少症」。近年來,有愈來愈多人意識到練肌肉的重要性。但你做的肌肉訓練,真的有練到該練的部位嗎?已步入高齡社會的日本,近年來提倡兩種肌肉訓練活動:「肺活」和「喉活」(編按:在日文中,「OO活」即積極進行某件事之意。例如「就活」是努力找工作、「婚活」則是積極結婚對象)。肺部和喉嚨,是人們平時較少刻意運動的部位,也因此肌肉特別容易流失。這2個部位的肌肉群分別主宰呼吸和吞嚥功能。因此可以說,保養肺和喉嚨的肌肉,就是為老後的生命安全買保險。肺不好,健康就不好! 每秒呼吸量測你的肺年齡東京有明醫療大學校長本間生夫指出,人的肺部周遭有多達20幾條肌肉,協助我們做出呼氣、吸氣的動作。這些肌肉統稱為「呼吸肌肉」,其中以肋骨間的肋間肌和肋骨下方的橫膈膜最具代表性。身體的肌肉量會因老化而流失,呼吸肌肉當然也不例外。因此,若沒有特別鍛鍊,人的呼吸機能在60歲前後會大幅衰退。呼吸變淺、走路、運動都特別容易喘,連帶使新陳代謝變差。肺活量大、呼吸機能好的人,不僅精神較佳、夜間更容易入眠,還能全面性的提升身體健康。怎麼判斷肺健不健康?日本呼吸學會有一套計算「肺年齡」的公式。男性的肺年齡:(0.036 X身高)- 1.178 – 儀器所測得之用力呼氣1秒量(FEV1)/0.028女性的肺年齡:(0.022 X身高)- 0.005 – 儀器所測得之用力呼氣1秒量(FEV1)/0.022相關調查的結果顯示,除了老化以外,抽菸、空汙、缺乏運動等因素,都會讓現代人的肺年齡遠高於實際年齡。想讓肺年齡「回春」,首先要有好的生活習慣。包括戒菸、在空氣品質太差時戴口罩、使用空氣清淨機等。此外,呼吸肌肉的訓練也不可或缺。4 種「肺活」運動 幫你練到呼吸肌肉在日本,肺活量衰退已是大眾相當重視的健康議題。包括《東京電視台》、《日經新聞》等媒體,都以專題報導並提出訓練建議。以下整理4組肺活運動,每天撥出10分鐘,就能好好鍛練呼吸肌肉。1. 側腹肌肉伸展操(影片來源: GronG グロング)雙腳盤腿坐,舉起左手。伸直背部、左胸外側,緩緩往前伸展。維持10秒至20秒後,換右手重複相同動作。2. 寶特瓶吸氣法準備一個2公升的寶特瓶,在不會太難受的前提下,以嘴巴用力吸氣,直到寶特瓶凹陷的程度。這個簡單的方法可鍛鍊橫膈膜的肌肉,但因較容易累,因此做完可休息一下再進行。3. 吹氣球呼氣法和前述寶特瓶吸氣法相反,吹氣球的練習重點在於「盡可能用最少的次數,將氣球充飽」。根據統計,成年男性平均4次呼氣吹飽一顆氣球,成年女性則是6次。吹氣球的動作會使用到腹部周圍的肌肉以及部分背肌,多練習幾次,提升肺活量的效果相當顯著。4. 睡前呼吸肌肉按摩平躺在床上,嘴呈現O字型慢慢吐氣。手放在肋骨下緣橫膈膜的位置做腹式呼吸。用手按摩肋間肌、胸肌。睡前放鬆緊繃的肌肉,可讓呼吸更加輕鬆順暢。喉嚨肌肉退化 吃不下、易嗆到、聲音會變老為什麼長輩吃飯容易嗆到、咳嗽?這不是錯覺或恍神,可能是喉嚨的肌肉退化了。人的舌頭根部後方有塊會厭軟骨,就像是氣管上方的蓋子,可以確保食物吞嚥後進入食道,而非氣管。當支撐會厭軟骨上下移動的肌肉退化,導致這塊「蓋子」無法正常蓋上時,就會導致誤嚥、嗆咳。吞嚥功能不佳,會影響人的進食狀況,使身體無法攝取足夠的營養。此外,長期有食物掉入氣管,久了就會成為吸入性肺炎。隨著年紀增長,喉嚨肌肉無力,甚至是足以致命的風險因子。怎麼判斷自己的喉嚨肌肉是否夠力?日本宮崎大學醫學院助理教授井手慎介提出了幾個檢測標準:1. 吃飯嗆到機會變多2. 不自覺清嗓子的頻率變多3. 睡覺的時候會咳嗽4. 喝飲料的時候感覺「卡卡」5. 常覺得喉嚨裡有東西6. 說話的聲音變了若上述症狀中有2個以上符合,代表喉嚨肌肉已開始有退化的跡象。4個以上的症狀符合,則代表退化跡象相當明顯。4種喉活運動 降低肺炎風險還能瘦臉若你也是「喉無力」一族,不妨參考日本耳鼻喉科專家西山耕一郎設計出的4組「喉活」動作。每天花5分鐘練習,不僅能降低日後吸入性肺炎的風險,還有其他額外的好處。喉結上下移動時,會運動到包含「喉頭上舉肌肉群」等一系列的喉嚨肌肉,讓鬆弛的頸部肌肉緊實。此外,聲帶的位置在喉結後側,鍛鍊喉嚨肌肉連帶會使聲帶變靈活,可改善老化所導致的聲音粗糙等問題。1. 額頭吞嚥操慣用手的手掌下緣放在額頭上,眼神看向肚臍方向。輕輕將頭往下壓,再將額頭往後推。做吞嚥動作,讓喉結維持在向上的位置5秒。重複5~10次。(出自美ST Online)2. 抬額下巴體操雙手大拇指放在下巴後方,用力往下壓,再用拇指的力量將下巴向上推。做吞嚥動作,讓喉結維持在向上的位置5秒。重複5~10次。3. 喉頭E聲操嘴角往兩旁延伸,發出「E」的聲音,持續感覺喉嚨周圍充滿力量,維持5秒。重複2~3次。4. 下沉吞嚥操慢慢地做吞嚥的動作,感覺喉結上下移動。每天花一點時間練習8組動作,就能對老後生活帶來決定性的改變,甚至可能救你一命!原文:最保命的一塊肌要練!每日10分鐘呼吸肌運動,防止老後嗆到與吸入性肺炎
-
2020-10-11 養生.抗老養生
張淑芬要美也要健康 凍齡3訣揭祕
採訪當天,張淑芬在畫室和工作人員討論不久後將在台南及首爾舉行的畫展細節,還有幾場公益演講邀約,同時間也準備著要拍照、接受採訪,事情像是打地鼠遊戲中一直竄出來的地鼠,一個接著一個。真是忙碌啊!張淑芬穿著黃色針織衫、搭配藍色牛仔長褲、踩著高跟涼鞋在滿室繽紛璀璨的繪畫中輕盈穿梭移動,自成一幅美麗風景。讚美她的身材穠纖合度、皮膚好,她便大方分享自己的保養祕訣。祕訣1:規律作息、節制飲食張淑芬的生活規律,笑稱自己的每日行程「很boring(無趣)」。每天6點多起床,在佛堂打坐,若無公益行程或應酬,用完早餐後就前往位在大直的畫室,一待7、8個小時。傍晚回家,當張忠謀比較早下班,天氣好時,兩人傍晚就會在附近散步,吹吹風、曬太陽。晚上各自閱讀喜歡的書,10:30準時關燈就寢。飲食部分,她沒有嚴格戒律,但也不允許自己過度放縱。多數時間,張淑芬和張忠謀共用晚餐,簡單的水煮蛋、青菜、半碗麥片(有時也會吃飯),有時候會加一些水果。張淑芬不愛甜食,但偶爾會想吃冰棒,問她吃什麼冰棒?她說她喜歡吃義美的黑糖珍珠、小美的紅豆冰棒,還有一款台灣買不到的日本冰棒。祕訣2:做好保濕張淑芬喜歡自己漂漂亮亮、容光煥發,為了維持好膚質,她勤於敷臉保濕,也常去做臉部及身體肌膚的保養,「做臉、做身體都會,但是拉皮不會啦!」問她堅持不做醫美是為何故?她笑得像個女孩般:「Morris(張忠謀)一定不許的。」祕訣3:刻意運動「我不喜歡運動,我只是為了健康做運動。」張淑芬坦承自己約3年前為了健康和身材才開始運動。但是不做則已,一做就是要達到效果,一周安排了四堂課,包括:一對一重訓、一堂楊定一的結構調整課程,一堂深層放鬆筋骨的課程,還有一堂TRX。3年下來,不僅容光煥發、身材也變好了,穿回了多年前穿不下的衣服。【2020-10-10/聯合報/E2版/橘世代周報】
-
2020-10-09 養生.營養食譜
吃當季/高貴不貴「平民燕窩」!白木耳煮出黏液來,潤肺效果棒
養生很重要的就是要「吃當季」,但當季該吃什麼?元氣網「吃當季」為您整理當季盛產的蔬果,介紹當下適合吃的蔬菜水果,其營養價值、食用注意事項,及最實用的食譜等。銀耳營養豐富,膠質不輸燕窩,口感也相去不遠,堪稱是高貴不貴的「平民燕窩」。【記者陳惠惠、羅建怡╱報導,出處/2010-09-26聯合報「元氣周報養生DIY」】(編註:文中受訪者職稱或有變更,敬請包涵)白木耳又稱銀耳、白耳子。為銀耳科植物銀耳的子實體,因為附木而生,色白如銀,形狀類似人耳而得名。銀耳有「菌中之冠」的美譽,在中醫眼裡,它不但營養滋補,還是強壯藥膳,歷代皇室貴族,也視銀耳為「延年益壽之品」、「長生不老良藥」。銀耳營養豐富,膠質不輸燕窩,口感也相去不遠,堪稱是高貴不貴的「平民燕窩」。色雖白 鐵質含量可不錯署立八里療養院營養師葉香蘭:每100公克的濕銀耳,熱量有49大卡。單就數字看,銀耳的熱量不如想像中低,但100公克的銀耳量不算少,要一口氣吃下肚,並不容易。銀耳富含膳食纖維及多種營養成分,包括菸鹼酸、鈉、鉀、鈣、鎂等。銀耳雖色白,但它的鐵質含量不錯,可與梨子、葡萄相提並論。不過,若硬是要拿銀耳跟黑木耳相比,不管是膳食纖維、B2、菸鹼酸,或是礦物質鈉、鈣、鉀及鐵的表現上,黑木耳都略勝一籌。熱量也比銀耳略低,每100公克只有35大卡。含鉀低 腎病可吃銀耳湯正因為銀耳的鉀含量低,加上蛋白質含量少,對於要控制蛋白質攝取量的腎衰竭患者,只要沒罹患糖尿病、體重沒過重,甜銀耳湯是很好的低蛋白點心。若為糖尿病患,就要以代糖取代一般糖。談到銀耳的保健功效,不能不提它透明膠質裡的豐富多醣體。國外以老鼠進行動物試驗,多醣體能降低血糖、低密度膽固醇,還可抗發炎、抑制腫瘤生長等。另外,銀耳也運用在美容保養上,有保濕功效。多纖維 降血糖防止便秘銀耳所含膳食纖維多是水溶性,這也是銀耳湯黏稠感的來源。水溶性膳食纖維有助降低血糖、血脂,促進腸胃蠕動及預防便秘。不過,膳食纖維可不是多多益善,每日食用20到35公克即可。過多膳食纖維又沒喝足夠的水,可是會得到反效果,導致便秘,有些人還會脹氣。慢性病患、肥胖者適合多吃銀耳,但小孩食量小、老人家營養吸收能力較差,吃太多銀耳帶來的飽足感,可能排擠其他食物攝取,適量食用即可。秋養肺 銀耳取代燕窩健銨中醫診所中醫師張家蓓:秋燥宜養肺!帶有黏液的銀耳、山藥,都是很好的潤肺、潤燥食材。性平、味甘的銀耳,能補肺益氣,養陰潤燥。很適合病後體虛、肺虛久咳,以及痰中帶血的患者食用。就功效而言,銀耳跟燕窩非常相似,價格卻便宜許多。不過,吃銀耳潤燥可是有訣竅的,烹煮時須煮至黏稠,黏液才是潤燥的有效成分。至於腸燥秘結者、女性月經經血量多,吃銀耳也有助於緩解症狀。能抗老 去皺緊膚除斑銀耳不只能食用,銀耳粉還有抗老、去皺及緊膚功效,經常用銀耳粉敷臉,還能去除黑斑、黃褐斑等。它不只能單用,還可與其他面膜粉混用,達到緊膚、去皺的功效。百合銀杏湯:銀耳與30公克乾白果(銀杏)、10公克乾百合,以及去子切碎的紅棗5顆、冰糖2杯,加入清水300cc煮成百合銀杏湯,能潤肺止咳、去痰平喘,適合久咳不癒者食用。大棗銀耳粥:材料包括1碗白飯、2顆大棗、銀耳25公克,以及蓮子、枸杞少許。大棗洗淨、泡軟後去核,銀耳、蓮子及枸杞也先洗淨、泡軟,把白米飯放入開水鍋裡攪散,再下銀耳、蓮子、枸杞與大棗,以冰糖50公克調味,煮至黏稠即可。常吃大棗銀耳粥能讓面色紅潤,肌膚也會更漂亮。番茄銀耳汁:以中型番茄三顆與煮熟的銀耳打成汁,不只有助於消化道機能,餐前飲用,還能增加飽足感,減少食欲,很適合想瘦身的人食用。雖然多數體質的人都適合吃銀耳,但風寒咳嗽的人忌用;腸子陰虛火旺的人也不適合吃,這類人常覺身體燒熱,夜裡燒熱感又更明顯,還會覺口乾舌燥,兩頰顴骨常發紅。
-
2020-10-08 養生.聰明飲食
秋燥養生指南:忽冷忽熱的秋天,靠吃提升免疫力
秋天的天氣忽冷忽熱,除了容易不小心感冒以外,還有討厭的過敏。日夜溫差大加上「秋燥」的威力,過敏兒的症頭也開始發作,呼吸道過敏的人會咳嗽、流鼻水等等,皮膚過敏的人會皮膚乾癢、蕁麻疹等等,身為過敏兒一員每次換季都是第一波有感民眾。中醫師表示「秋天是適合養生的季節 ,遇上秋燥健康從吃開始」,所以在秋天更需要吃補養生,把自己顧得臉頰紅潤、健健康康。現在來看看好吃兼顧養生的食物,適合在涼涼的秋進補一番吧!1.蜂蜜甜甜的潤燥養生,對於潤肺止咳很有效果,不過只適合乾咳久嗽的類型,如果有痰的咳嗽就不適合吃蜂蜜囉!另外蜂蜜也能改善皮膚乾燥的問題,容易皮膚乾燥的人可以趁秋季好好甜一下。2.山藥可以滋陰養肺、調整代謝,重點是澱粉含量低,吃了也不怕發胖,天氣冷來一碗四神湯再好不過了~3.南瓜有潤燥的效果外,還富含豐富的β胡蘿蔔素,經過人體消化轉換後可以形成維生素A ,保護呼吸道黏膜的健康。4.梨子可以清熱解毒、潤肺止咳,是對抗秋燥的好幫手。榨成果汁後加入蜂蜜,對滋潤喉嚨的效果更好喔~偷偷告訴你,宮裡的娘娘最喜歡的冰糖燉雪梨,除了止咳外還可以保養喉嚨。5.銀耳含有豐富的胺基酸,具有潤肺生津、緩解皮膚乾癢的效果。非常適合拿來製作甜湯的銀耳,可以製作成桂圓銀耳湯、冰糖雪梨銀耳羹等等美味的甜湯。秋天是螞蟻人正大光明吃補的季節,大家已經等不及要吃嗎?來源出處:扶原中醫診所
-
2020-10-07 科別.骨科.復健
每3人就有1人有行動力隱形危機 醫師:50歲開始肌力訓練、增加蛋白質攝取
隨著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每3個人就有1個人有行動力隱形危機1!數據顯示,台灣骨質密度過低、環節不適、肌肉量過少的人數高達720萬2,未來三種問題所帶來潛在「行動力不良」的盛行率恐佔3成以上的人口3。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陳榮邦提醒,行動力不良通常合併骨骼、環節、體力等問題,若中壯年族不開始重視骨骼保養、肌肉訓練,未來老年後失去生活自理的機率將會提升,成為高齡社會的隱憂。陳榮邦醫師表示,過去大家都著重於骨質密度低、行動不靈活、肌肉量下滑等單一問題的討論,但近年來國際趨勢建議將行動力作為一綜合性的評估,加入骨質密度、肌肉質量、平衡感、體脂肪量測量,呼籲熟齡族從50歲就要開始重視行動力,可有效提升銀髮期的生活品質。陳榮邦醫師提醒,骨骼、環節、體力具有互動關係,三者會相互影響。研究中發現,肌肉質量可以預測骨質密度,尤其在停經後婦女身上更為顯著4。陳榮邦醫師表示,人體會隨著年齡增加而造成機能下降,但行動能力會因為「長期使用治標不治本的緩解方法」、「不正確的飲食觀念」和「沒有依照年齡調整運動習慣」三種常見行為,導致鈣質和蛋白質攝取不足,流失大量肌肉,恐讓民眾提前進入行動力危機。常見三大行為、飲食、運動習慣 當心陷入行動力危機莫名痠痛貼貼布、買護膝解決? 邁入中年是身體出現痠痛、疲勞及無力感的開端5!開始有打不開瓶蓋、腳步沉重、步伐變慢等狀況,然而,多數人只當作是工作太累或身體正常老化,用貼布、護腰、護膝產品就想解決。根據研究,近4成行動不便的中年人有下肢不舒服,其中15%的人有嚴重背部不適的問題6。陳榮邦醫師提醒,光用貼布、外在保護產品無法阻止肌肉的流失,若身體長期有痠痛、無力的狀態,排除其他疾病後,就要考慮是否為肌肉量、骨骼支撐或環節機能降低的問題。想健康最好少吃肉類、奶類?許多人到中年會開始追求吃得健康,因此減少肉類、奶類的攝取,但有些觀念恐導致鈣質和蛋白質攝取嚴重不足!陳榮邦醫師提醒,隨著基礎代謝率減緩,中老年人的確應該減少熱量的攝取,但隨著年齡增長,蛋白質的攝取量應該要增加。醫師也建議,應適度地增加牛奶飲用頻次,因為牛奶提供優質蛋白質,其中乳清蛋白更能提供肌肉重要的胺基酸來源,增加蛋白質攝取有助於肌肉生長,增強體力。散步、遛狗、騎腳踏車就算是訓練行動力?民眾在50歲後,運動頻率和鍛鍊程度就會大幅下降7。因為怕受傷但又不能不運動,很多人會選擇每天散步、遛狗,周末偶爾騎腳踏車、爬山,就覺得有在訓練行動力。但陳榮邦醫師表示,有氧運動對於提升心肺功能、增加基礎代謝率較有效,但對提升肌肉量幫助不大,因此建議熟齡族應該要搭配肌力訓練,增加肌肉質量和骨頭的承受力。提升行動力二原則 秘訣是去公園、每天補充足夠蛋白質!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家庭醫學部主任黃駿豐醫師表示,要避免陷入行動力危機,最好從「提升蛋白質攝取」和「有氧運動搭配肌力訓練」做起,只要去公園運用既有器材進行重量訓練、每天喝2杯牛奶補充身體所需蛋白質,就能擁有健康的老後生活品質。黃駿豐醫師建議,熟齡族每日蛋白質攝取量應增加到每公斤體重1.0-1.2公克蛋白質8。此外,做完肌力訓練後可以馬上補充蛋白質,幫助肌肉生長。若是擔心肉類油脂攝取過多,可以每日飲用2杯高鈣低脂牛奶,即可攝取1,200毫克的鈣質9和近4成5蛋白質需求量10,補充熟齡族每日所需鈣質及蛋白質等。依據醫師門診觀察,民眾普遍有「做肌力訓練會變成筋肉人」,或是「認為自己不需要做高強度的鍛鍊」的觀念。醫師表示,體能是行動力的關鍵,熟齡族除了有氧運動外,一定要搭配肌力訓練,強化肌肉,才能減少體力、骨骼、環節的負擔。醫師建議,肌力訓練一點都不難,平時只要到公園運用既有的器材,例如上肢牽引器、漫步機、扭腰器,就能提升肌肉耐力。TOA和安怡響應世界骨鬆日 打造健康行動力為鼓勵民眾提升行動力,今年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和安怡在10月17日早上11點到晚上6點,於台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舉辦「安怡超敢動—打造健康行動力」活動,現場除了提供免費骨密度檢測、肌肉檢測,還有專業的安怡知識講座,現場更有濃縮乳清蛋白牛奶幫助民眾進行補充營養,邀請民眾共同以實際行動,正視行動力危機,打造黃金行動力!
-
2020-10-06 科別.心臟血管
心血管疾病問題多 醫師教日常保養血管這樣做
血管系統在身體各處穿梭,讓血液能攜帶氧氣、養分和各種化學物質到各個器官,是極重要的輸送網路。不過,隨著年歲增長,血管會逐漸失去彈性,血管的構造也開始產生變化,大的血管疾病像是膨大變形,小的血管疾病則會阻塞不通。為了喚起民眾能對心臟血管健康的重視,世界心臟聯盟(World Heart Federation)訂定每年的9月29日為世界心臟日;而聯合國則是將每年10月1日定為國際高齡日,呼籲注意老年人的健康。透過這兩個國際性節日,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心血管疾病與高齡者的重要議題。胸痛不一定是心臟病!聽到胸痛,大多數人都會聯想到心臟病,不過有些患者的胸痛與胸主動脈有關。胸主動脈連接心臟,是身體最粗、最大的血管,就像是血管系統的高速公路。主動脈壁富有彈性,可以承受高壓血流衝擊,並協助把血液送往全身。當主動脈出狀況時,往往會對生命造成威脅。新光醫院心臟及血管外科主任林佳勳醫師指出,最常見的胸主動脈疾病包括主動脈瘤、主動脈剝離,另外主動脈也可能出現細菌感染的問題。 主動脈瘤是因為主動脈壁老化、病變,而漸漸膨大,主動脈瘤形成後通常沒有明顯症狀,但是隨著主動脈瘤愈來愈大,破裂的風險也愈來愈高。林佳勳醫師說,胸主動脈破裂會導致胸腔內大量出血,若來不及送到醫院當下即有50%的死亡率,而來得及送到醫院的病人之中,仍有大約一半的死亡率,非常危險。主動脈剝離是因為主動脈管壁的內膜(intima)破損產生小裂口,高壓血流便經由裂口灌入主動脈壁中形成「假腔」。倘若假腔的壓力很大,可能壓迫真腔,使器官無法獲得足夠的血流,而導致腦中風、腎臟中風、腸中風、肢體中風等疾病。胸主動脈疾病和心臟病發作的症狀有什麼差別?林佳勳醫師解釋,胸主動脈瘤破裂和胸主動脈剝離發作前通常沒有任何徵兆,一發作就是劇烈胸痛,讓人措手不及。胸主動脈疾病發作時的疼痛可能從前胸痛到後背,甚至會往下蔓延。至於心臟病發的患者可能感到胸悶、喘不過氣、好像被重物壓住,而且疼痛會往脖子、下巴、肩膀、手臂蔓延。無論是胸主動脈疾病或心臟病發,都會讓患者極度不適、痛到冷汗直流。林佳勳醫師提醒,出現這些狀況時要爭取時效,最好的方法就是立刻就醫,不要任意服藥,以免拖延病情、危及性命。如何預防胸主動脈瘤破裂?台灣血管外科學會理事長甘宗旦醫師說,由於胸主動脈瘤大多沒有明顯症狀,患者務必定期回診,利用胸部X光、電腦斷層掃描等影像工具來追蹤胸主動脈瘤的尺寸。當胸主動脈瘤管徑膨大到6公分以上,將隨時都有破裂的危險,最好能盡快接受治療。在尚未破裂的狀況下處理,成功率比較高。中老年人常見血管問題 血管阻塞、靜脈曲張、洗腎廔管甘宗旦醫師提醒,除了主動脈這樣的大血管可能出問題之外,中老年人還有一些常見的血管問題要特別留意,例如下肢周邊動脈阻塞、頸動脈血管狹窄、靜脈曲張、洗腎廔管阻塞等。「急性下肢周邊動脈栓塞」即俗稱為「腳中風」,和心肌梗塞一樣須要立刻處理,若拖到組織缺血壞死,可能導致截肢。下肢周邊動脈阻塞主要是因為動脈粥狀硬化,使得血管管徑愈來愈狹窄,導致腿部無法得到足夠的血液供應。主要分為四個等級:第一級患者會有下肢冰冷、腳麻等症狀;第二級患者會出現「間歇性跛行」,每走一小段路就會因腳痠痛而必須停下來休息。到了更嚴重的第三級,下肢血流量已極少,患者即使坐著休息也會疼痛難耐;第四級患者,下肢血流不足以供應細胞,組織開始壞死,肢體末梢變黑、潰瘍、壞疽,可能需要截肢,若併發局部或全身性感染,恐危及性命。浮腳筋,莫輕忽!下肢疾病除了周邊動脈阻塞,也會有靜脈疾病,像是常聽到的靜脈曲張。甘宗旦醫師解釋,靜脈曲張不僅在外觀上造成困擾,症狀包括疲勞、痠麻、疼痛、腿部腫脹、癢感、沈重感以及半夜腿部抽筋等症狀,對工作、生活造成影響。若不及早治療的話,靜脈曲張會隨著年齡增加而愈來愈嚴重。嚴重時可能造成皮膚發炎、纖維化、色素沈澱,甚至形成慢性潰瘍、難以癒合的傷口、反覆性靜脈炎及蜂窩性組織炎等。最致命的是,當靜脈血栓脫落流回心臟,可能造成肺栓塞,患者會突然喘不過氣,死亡率相當高。若有靜脈曲張的狀況,建議及早就醫。洗腎廔管要小心照顧台灣的洗腎病人一直高居世界前幾名,年齡分布大多在50歲以上;甘宗旦醫師說,洗腎廔管在日常生活中隨時要小心照顧,例如廔管側的手臂要避免戴手錶、飾品或穿著袖子過緊的衣物。無論睡覺、工作,任何時候都不可以壓迫動靜脈廔管,以免導致阻塞。天氣較冷時,要注意保暖,以免因為太冷使得血流減緩。若發現洗腎廔管有任何異狀應該要立即回醫院處理,像是透析治療後手指發青、發冷、疼痛、或透析針頭拔出後血流不止,以及透析血管處紅、腫、熱、痛等發炎現象,洗腎廔管的振動感減低或消失,這些都有可能是廔管阻塞,越早介入治療,越有機會維持動靜脈廔管的暢通。保養心血管 請你這樣做林佳勳醫師提醒,各式各樣的血管問題往往是經年累月的傷害所導致,尤其老年人家因血管老化失去彈性,更需要多加注意;從日常生活保養血管,降低血管疾病發生的機會。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皆會在不知不覺中傷害我們的血管,使血管變硬、變窄,大家務必把血糖、血脂、血壓控制好,成年人的正常血壓為130/80 mmHg(收縮壓130毫米汞柱、舒張壓80毫米汞柱),若持續的高於正常範圍,即為高血壓。林佳勳醫師提及,很多民眾根本不曉得自己有高血壓,一直到出現大問題才驚覺事態嚴重。呼籲銀髮族、體重肥胖、糖尿病患者、時常熬夜、工作壓力大等危險族群,應該要每天自行測量血壓。血管與身體健康息息相關,大家要持之以恆,好好做保養!原文:
-
2020-10-05 養生.保健食品瘋
維生素C可預防主動脈剝離?教授告訴你為何是胡扯
昨天(2020-9-28)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的記者劉小姐寄來電郵,說他們正在查證一則關於「維生素C可預防主動脈剝離」的傳言,所以希望能採訪我。《主動脈剝離》是這半個月來台灣媒體的熱門話題,而這是因為年僅36歲的藝人黃鴻升在2020-9-16由於主動脈剝離而猝死。事實上,幾天前(2020-9-24)讀者George Hsu就利用本網站的「與我聯絡」問我《維生素C可以修復結締組織,是否為真?》,而他所附上的網路連結就是引領到一篇聲稱「維生素C可預防主動脈剝離」的文章。這篇文章是自然療師陳俊旭2020-9-19在臉書發表的,標題是主動脈剝離如何預防?。我把它的幾個重點拷貝如下:1.問題就出在結締組織脆弱,講白一點,就是維生素C攝取不足。2.不管成因、預防、保養,都應該大量補足維生素C、膠原胜肽,以強化體內結締組織,使之不容易破裂。3.整個治療的方向就是要圍繞在強化結締組織,尤其首重維生素C和生物類黃酮的補充。光吃蔬果補C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大劑量。4.修復結締組織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它牽扯到至少一百種疾病。靠的就是維生素C,但藥廠卻很不喜歡維生素C,因為如果這堆疾病這麼容易治療,大家就不吃藥了!所以,陳俊旭自然療師認為主動脈剝離的預防和治療其實是很簡單,也就是要大劑量地補充維他命C。雖然我打從心裡知道這是荒唐無稽,但為了公平起見,我還是很認真地做了很多查證。首先,我到公共醫學圖書館PubMed用《vitamin C和aortic dissection(主動脈剝離)》這兩個關鍵字搜索,結果是零。然後我也到Linus Pauling Institute(萊納斯坡林研究所)的網站的一個專講維他命C的網頁搜索,結果也是零。Linus Pauling Institute是Linus Pauling博士在1973年創立的,而它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證明維他命C能預防和治療各種疾病。也就是說,這世界上不大可能有什麼人或機構會比Linus Pauling Institute更想證明(或哪怕只是聲稱)維他命C能預防或治療主動脈剝離的。可是,為什麼它會連提都不提呢?所有大動脈,包括主動脈,都是具有三層的結構,分別是內皮層(endothelium,也叫做tunica intima),平滑肌層(smooth muscle,也叫做tunica media),和外皮層(tunica adventitia)。在正常情況下,血液在血管裡流動,就只會接觸到內皮層。如果主動脈裡的血液穿破內皮層,從而流入平滑肌層,就會造成內皮層和平滑肌層的撕裂。這種現象就叫做主動脈剝離(aortic dissection)。主動脈剝離之所以會發生,簡單地說就是,當血壓高過於主動脈管壁所能承受的限度,血液就會穿破內皮層,從而導致內皮層和平滑肌層的撕裂。這就是為什麼罹患高血壓的人是會發生主動脈剝離的高風險族群。可是,絕大多數患高血壓的人並不會發生主動脈剝離,所以這就表示,一定是還有其他的因素,才會引發主動脈剝離。如上一段開頭所說,主動脈剝離之所以會發生,是因為血壓高過於主動脈管壁所能承受的限度,所以主動脈管壁的質地,就是會不會發生主動脈剝離的另一個重要因素。主動脈管壁的質地是由細胞外基質(extracellular matrix)來決定。不過,由於大多數人聽不懂什麼是《細胞外基質》,所以它就常被說成是《結締組織》,儘管結締組織實際上是包括了硬骨、軟骨、脂肪、血液、等等並不是細胞外基質的組織。細胞外基質的最主要成員就是膠原蛋白(collagen),而另一個數量較少,但也是不可或缺的成員是彈性蛋白(elastin)。就主動脈而言,膠原蛋白所形成的纖維是負責主動脈壁的抗張強度(tensile strength),而彈性蛋白所形成的纖維是負責主動脈壁的擴張性(expandability)和後坐力(recoil properties)。所以,當這兩種蛋白所形成的纖維有良好的搭配,主動脈管壁的質地就會好。反過來說,當這兩種蛋白所形成的纖維沒有良好的搭配,主動脈管壁的質地就會不好。膠原蛋白的合成是需要維他命C,而這也就是為什麼陳俊旭自然療師會認為大劑量地補充維他命C可以預防和治療主動脈剝離。可是,如上一段所說,除了膠原蛋白之外,主動脈的結構和功能也是需要彈性蛋白。而很不巧的是,儘管維他命C會促進膠原蛋白的合成,它卻是會抑制彈性蛋白的合成。請看Ascorbate differentially regulates elastin and collagen biosynthesis in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and skin fibroblasts by pretranslational mechanisms(抗壞血酸通過預翻譯機制差異調節血管平滑肌細胞和皮膚成纖維細胞中的彈性蛋白和膠原蛋白的生物合成)。還有,已經有研究發現,過多的膠原蛋白會增加動脈的僵硬度,從而可能導致主動脈剝離,而過少的膠原蛋白則會削弱主動脈壁,從而也可能導致主動脈剝離。也就是說,不管膠原蛋白是過多或過少,都可能增加主動脈剝離的風險。請看Extracellular matrix, regional heterogeneity of the aorta, and aortic aneurysm(細胞外基質,主動脈區域異質性和主動脈瘤)。綜上所述,大劑量補充維他命C,一方面可能會造成膠原蛋白與彈性蛋白之間的比例失衡,另一方面也可能會增加動脈的僵硬度,而這兩種情況都會增加主動脈剝離的風險。不過,這都只是根據實驗室的證據來做的推理。臨床上沒有任何證據顯示大劑量補充維他命C會導致主動脈剝離,或增加它發生的風險。原文:維他命C預防主動脈剝離的胡扯
-
2020-10-04 科別.皮膚
換季皮膚變酒糟 你的保養、用藥對了嗎?
您有酒糟性皮膚炎(又稱玫瑰斑)的煩惱嗎?防疫期間,長期戴口罩,加上換季時氣溫忽冷忽熱,導致酒糟性皮膚炎復發該怎麼辦?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邀請具有多年經驗的新竹國泰醫院皮膚科主任陳怡安醫師,替大家解決惱人的「面子」問題。陳怡安醫師說明,罹患酒糟性皮膚炎的患者,臉部可能反覆出現膿皰、潮紅,或者是持續性血管擴張等各種型態的異狀,造成熱、癢、刺痛等不適,也會影響外觀。因為玫瑰斑容易與其他皮膚病混淆,有時會被誤以為只是一般的濕疹或青春痘,或者是皮膚過敏、脂漏性皮膚炎、紅斑性狼瘡等其他問題。造成玫瑰斑的原因主要可以分為4個內在與4個外在因素「4內」因素包含:1.個人體質2.賀爾蒙3.皮膚血管的調控異常和4.正常狀況下和皮膚共生的蠕形蟎蟲數量過度增加「4外」因素則可區分如下:1.飲食:燙熱的、刺激辛辣的或是酒類。2.環境溫度:太悶熱、太乾冷。3.不當的接觸:日曬、不適合的化妝品,或是使用過量外用類固醇。4.情緒:過於興奮或緊張。由於影響的因素眾多,要短時間內治癒玫瑰斑實屬不易,但若在生活上做好調整,加強皮膚照護保養,並依據不同的症狀搭配藥物或其他治療,仍可以獲得控制。陳怡安醫師建議,在日常保養方面要先做好防曬工作,才能確實抵禦日光對皮膚的侵害,挑選防曬乳時,必須達到理想的效果,又能避開容易悶熱且皮膚敏感的部位,需要花些心思。平時選擇溫和、不刺激且低敏感性的乳液,增加皮膚的保濕,並達到些許舒緩的作用,也有助於穩定皮膚狀態。食藥署提醒,對玫瑰斑患者的肌膚護理與保養而言,不能過度去角質,只要適當清潔即可,並且要儘量避開容易誘發自身皮膚惡化的不利因素,只要跟皮膚專科醫師一起配合,視膚質情況搭配各式治療,就可以減緩或治療酒糟性皮膚炎的困擾喔!原文引用自: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
2020-10-03 養生.健康瘦身
都幾歲了還做夢? 大提琴界的林志玲:太在乎別人就做不了自己
舞台上,穿著緊身皮衣、皮褲,露出纖細蠻腰和修長美腿,嫚凌賣力演奏大提琴,隨樂音擺動嚴格鍛鍊過的完美身形,台下的人震攝於力與美的結合,一曲奏罷,如雷掌聲響起。嫚凌笑著接納掌聲,因為,這一切不是偶然,全是她努力得來的成果。即將邁入40歲的嫚凌,有著動人美貌和傑出音樂表現,被譽為「大提琴界的林志玲」,她從小學音樂,有兩個可愛的孩子、自己的音樂事業。但人生的不足,只有自己才知道。人生很好了還要突破嗎嫚凌今年推出首張EP「蛻變」,拍攝大提琴音樂MV,立刻搶占博客來暢銷排行榜前五名,好評不斷。看似光鮮亮麗的成果,其實背後遭受不少質疑。嫚凌接受女性健身社群「有肌勵」專訪,表示純樂器類音樂MV不多,尤其大提琴不像小提琴這麼主流,作品更少,希望藉由MV讓更多人喜歡音樂、喜歡大提琴;更鼓勵所有音樂人可創作更好的作品,勇敢追夢。當然,也想為自己留下影像紀錄,證明自己精彩的活過。「很多人問我,為什麼不早點做這件事情?都幾歲了還在做夢?有孩子了為何還要拋頭露面?」嫚凌苦笑著訴說,這是她第一次發現「當女人」尤其是「有孩子的女人」真的好難。為什麼要放棄夢想的權利雖然內外都遇到不少衝擊,但嫚凌仍堅信「為什麼不可以?只要是對的事情沒有什麼不可以我的美不是為了誰...我不完美但可以玩出自己的美;太在乎別人,你就做不了自己」為了發行EP,她逼自己讓身形、精力都要保持在最佳狀態,透過「三分練七分吃」的保養訣竅,平常飲食除了少油少糖,早餐都是優格沙拉,午餐會吃糙米飯,晚上則選擇燙青菜或是雞胸肉,維持每周運動2次習慣,保持愉快心情、不要熬夜。短短幾個月,嫚凌原本較為豐腴的臉型,變得更立體,體脂降低、身上的肌肉量也增多,身形線條更玲瓏有緻「以前不覺得自己胖,健身之後再回去翻之前照片,才發現以前自己真的好圓啊!」嫚凌忍不住大笑。追求最好的自己嫚凌最大的孩子已經小學五年級,在外,她是豔光四射的音樂人,在家,她卻只是個再平凡也不過的媽媽,每天為孩子準備早餐、晚餐,用心陪伴孩子成長。生活中,更是個直爽單純、熱情、毫無距離感的傻大姐。嫚凌表示,人生路上,有些人總是默默關注著你,卻捨不得給一句祝福、有些人冷眼旁觀等著看你的成績、有些人跟不上你步伐就越行越遠,但都無所謂!這就是人性也是人生,重點是「你想過怎樣的生活?你知道自己要什麼?」她認為,外界總是吹捧女人要把40歲活成20歲,但40歲就是40歲,40歲也可以很美。她很欣賞欣賞透過運動自律,讓自己的體態和外貌維持良好狀態的女人「我們不用追求與年齡不符的少女臉,但可以追求最好的自己。」即將40歲的期許嫚凌希望透過「有肌勵」的專訪,鼓勵更多害怕年齡增長的女性,努力過好每一天:「增加了年紀,也應該同步增長智慧,這才是對自己負責任的態度。」她不怕邁入40歲,甚至充滿期待,未來更期待更好、更美好精采的生活。「我們都要努力讓自己一年比一年快樂、自在,和自信。這都是歲月帶給我們的禮物,也是我們自己努力的禮物。記得,好好照顧自己、善待自己,並好好經營自己的人生。」YT:有肌勵 https://pse.is/UYA9X 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 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
-
2020-10-03 科別.牙科
何時該換牙刷? 遇到這3種情況就該換
為了確保潔牙效果與口腔衛生,一般大多建議民眾至少每三個月更換牙刷,但柏登牙醫院長黃斌洋醫師叮嚀,時間不是最關鍵的因素,如果牙刷刷毛已外岔、牙刷髒污、有異味,甚至感冒痊癒後都建議換新牙刷,以避免細菌大量孳生而影響口腔健康。什麼時候該換牙刷?一般通常建議牙刷應至少每三個月更換一次,但實際上相信有不少人即便牙刷刷毛開花仍繼續使用!黃斌洋醫師提醒,無論是一般牙刷或電動牙刷,若刷頭出現以下情況就代表刷毛已損耗、不堪使用,建議提前更換新牙刷為佳! 1.刷毛變形、外岔若從牙刷背面就能看到岔出的刷毛,就代表牙刷刷毛已變形,若持續使用將會影響到潔牙效果,建議宜提前更換為佳。2.刷毛根部顏色變深牙刷根部刷毛密集,若刷牙後未仔細清潔牙刷,髒污持續累積就容易滋生細菌,反而不利口腔健康!因此,若發現牙刷刷毛底部變黑、有明顯髒污或出現異味時,就是更換新牙刷的時間囉!3.大病初癒後由於口腔中可能帶有不少的細菌、病毒,因此建議在感冒或流感之後最好更換新的牙刷,以避免病毒交互感染而造成身體不適。 黃斌洋醫師補充,注意牙刷衛生可說是口腔保養的第一步,建議每次刷牙後應自細沖洗刷毛、去除食物殘渣,並直立放置在通風良好處讓牙刷自然風乾;由於浴室通常較為潮濕,因此最好不要幫牙刷加蓋,或放置在盒中,以免濕氣無法揮發反而助長病菌滋生。 圖文創作:健談專家諮詢:台灣牙醫植體醫學會總會理事長暨柏登牙醫院長 黃斌洋醫師本文經《健談》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
2020-10-03 養生.聰明飲食
6種抗老食物搭配食譜 營養師教你吃出抗老力
因為晚婚、晚生,現代人的人生重要時程都在往後計畫,所以越來越重視抗老,甚至將「老化」視為一大天敵!但最有效的抗老生活,除了規律作息,還要搭配健康的生活態度、持之以衡。臺安醫院體重管理中心營養師組長劉怡里表示,所謂的「抗老」要做得好,不單只是靠花大錢從頭到腳的保養,吃對飲食才能由內向外的讓整個人換然一新。究竟要吃些什麼食物,才能彷彿吃到「回春藥」呢?以下推薦6種抗老食物,搭配食譜,讓大家一起裡外皆美哦!一、豆漿:營養早餐的抗老飲品劉怡里解釋,豆漿的營養成分包括大豆蛋白、維生素B群、大豆異黃酮、維生素E、皂素、大豆卵磷脂、亞麻油酸、膳食纖維等,真的是成分豐富又營養。而豆漿中的大豆異黃酮,具有抗氧化抑制細胞發炎作用,對於代謝症候群和癌症的預防發炎,都有很好的幫助。【抗老食譜】黑芝麻豆漿材料:黃豆、黑芝麻。作法:1. 先將黃豆泡水,備用。2. 泡過水的黃豆放入豆漿機中,加入適量水,使用豆漿機煮。3. 煮好的豆漿,加入適量的黑芝麻粉攪拌,即可飲用。 二、芭樂:維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芭樂是水果中維生素C含量最高的,其維生素C含量是檸檬的3倍之多。劉怡里解釋,維生素C是形成膠原蛋白的主要成分之一,可以讓肌膚避免受到自由基的破壞,同時也是很好的抗氧化劑,所以攝取足夠的維生素C,可以幫助肌膚不易產生紋路,並防止肌膚老化。另外,維生素C還具有抑制黑色素形成的作用,想要美白或是曬黑要還原的女性,可多攝取維生素C,可謂是天然的美容營養素。劉怡里表示,芭樂除了擁有極高的維生素C外,還富含膳食纖維,有助腸胃蠕動以及身體廢物排除,讓肌恢復明亮不暗沉。【抗老食譜】優格芭樂材料:芭樂、優格、奇異果、番茄(除了芭樂之外的水果,可加可不加,也可替換成自己喜歡的水果)。作法:1. 先將芭樂洗淨去籽、切塊,奇異果挖起切塊、番茄洗淨。2. 將芭樂、奇異果、番茄放入果汁機內,倒入一半的優酪乳及少許開水。3. 攪拌打勻約1分鐘,不用太久,有顆粒的吃也很好。4. 將攪拌好的果汁優格倒入水杯中,再加入另一半優酪乳攪拌完成,即可享用。三、堅果:抗氧化劑維生素E代表劉怡里說明,維生素E是脂溶性的抗氧化劑,可以對抗因為外在因素或是體內生成所引起的自由基,具有氧化還原的功能,建議從烹調用油中例如橄欖油、茶油、酪梨或是堅果中攝取。而目前每日飲食指南中特別提出每天要攝取「1份」的堅果種子(1份堅果=核桃2顆=杏仁8顆=腰果7顆),來攝取到好的油脂,也可以得到豐富的維生素E,其中的堅果尤其對預防血管老化、預防心血管疾病具有很好的作用。【抗老食譜】燕麥堅果飲材料:核桃2顆、杏仁果8顆、即食燕麥片適量、鮮奶150ml、蜂蜜適量(可加可不加)。作法:1. 將所有材料放進果汁機中打均勻。2. 倒入杯中可加點適量蜂蜜,即可飲用。3. 也可以額外放入新鮮水果切塊,或是將鮮奶換成無糖豆漿,都可以享受到同樣的美味和營養。四、綠茶:有滿滿多酚的兒茶素劉怡里表示,兒茶素是茶葉中的多酚成分,其抗氧化能力也是首屈一指的,目前大部分的研究都顯示綠茶含量最高。好處多多的兒茶素,具有降低血脂、保護心臟、抑制細胞老化,所以抗癌抗氧化的效果良好,但是腸胃功能不好的人,建議不要空腹飲用。【抗老食譜】綠茶凍材料:綠茶包3包、吉利T粉5湯匙、水1000c.c.、糖依照個人喜好。作法:1. 水倒入鍋中煮沸。2. 水燒開後熄火,將綠茶包燜泡3分鐘後,取出茶包。3. 將吉利T粉與糖兩者混合後,備用。4. 將混合好的吉利T粉與糖倒入茶水中,攪拌均勻至無顆粒狀。5. 趁熱倒入模具或是小皿中。6. 待放涼後,放入冰箱冷藏3小時,即算完成。7. 食用時,可以加上紅豆泥搭配食用,口感更佳。五、藍莓:對抗自由基的花青素劉怡里解釋,有些研究發現花青素在對抗自由基的能力,是維生素E的50倍、維生素C的20倍,減少自由基對身體的傷害,就能達到抗老化的目的。此外,攝取藍莓能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和代謝症候群的風險;對女性的泌尿道系統也大有助益,尿道炎多半因為陰部孳生細菌導致尿道發炎,症狀是小便會有灼熱感,藍莓可以抑制陰部細菌的生長,並維持陰部的PH值,預防感染。 【抗老食譜】藍莓果醬材料:新鮮或冷凍藍莓200克、檸檬半顆、砂糖80~100克(可視個人喜好調整甜度)。步驟:1. 先將藍莓沖洗乾淨,水份瀝乾、晾乾,並將檸檬半顆榨出原汁,備用。2. 用湯匙將藍莓大略壓碎後,將檸檬汁及糖加入混合攪拌均勻。3. 移到瓦斯爐上,繼續以小火邊煮邊攪拌。4. 等糖都溶化後,開大火熬煮至藍莓湯汁約略收乾大半。5. 再轉至小火熬煮至濃稠(熬煮時間越久越濃稠,個人可依自己喜愛程度調整濃稠度)。注意,熬煮的期間必須一直用湯匙攪拌,底部才不會燒焦。6. 煮好後,趁熱裝入玻璃瓶中,並倒放直到放涼。7. 放涼後就可將瓶子放正,室溫或冷藏保存。 六、花椰菜:含強力抗老化的SOD劉怡里指出, 所謂超氧化歧化酶(SOD)是一種強力的抗氧化酵素,這個成分可以清除人體的自由基,促進新陳代謝,達到抗氧化的功能。她進一步說明,SOD這個抗老成分多半存在於小麥草、大麥草、甘藍菜、綠色花椰菜中,但要產生SOD作用需要礦物質才能一起協同作用,特別是需要鋅跟銅當作輔酶結合,才能在身體有效發揮作用。【抗老食譜】海鮮蔬菜湯材料:綠花椰菜、紅蘿蔔、香菇、洋蔥、牡蠣、蝦子、大番茄、鹽。作法:1. 先將洋蔥切末、紅蘿蔔切塊、香菇切絲。2. 花椰菜洗好切好,牡蠣、蝦子可先燙過,備用。3. 煮一鍋水加入洋蔥末,稍煮一下就可加入紅蘿蔔塊。4. 煮約5分鐘後,就可將花椰菜、香菇、牡蠣和蝦子加入,以小火燜煮約10分鐘後,即可飲用。本文摘自《常春月刊》450期延伸閱讀: 防疫、防流感先顧好免疫力! 日行「這項飲食」策略吃出高防禦 熬夜的累好難補回來? 5種營養素幫你恢復元氣  
-
2020-10-03 科別.皮膚
范冰冰教學「三明治敷面膜法」養美肌!醫生卻說要小心
曾經爆紅,因逃稅案跌落谷底的大陸女星范冰冰,如今又逐漸回到螢光幕前,而她之前也沒閒著,努力經營著自己的美妝小紅書。常看到范冰冰分享購物經驗及護膚方法、好物,讓許多人都紛紛被圈粉,跟著范冰冰買一波,也被網友稱為「帶貨達人」。之前范冰冰在小紅書中,分享自己的三明治敷臉法,就是先將一張面膜敷約10分鐘,再將其收回面膜包裝中,再敷上水洗式的面膜10分鐘,最後再將先前敷過10分鐘的那片面膜,再拿出來敷上10分鐘,稱之為三明治敷面膜法。敷完面膜後,再依照自己一般保養程序擦上保養品,如此繁瑣的護膚方式,充滿儀式感,但這樣做真的對皮膚好嗎?詢問皮膚科醫師後,3點建議提供大家參考。一、肌膚可能過度補水范冰冰此法,可以讓肌膚補充滿滿水分,但過度補水的肌膚,會造成肌膚水合過度,可能會導致肌膚屏障變得薄弱,甚至被破壞,當然臉部問題也可能隨之而來,甚至可能會破壞角質層,還是別輕易嘗試。二、痘痘好發、長出閉鎖粉刺長期使用三明治敷臉法的肌膚,因為肌膚無法承受這麼多的營養物質,會導致肌膚的養分過剩,會讓肌膚出現封閉的狀態,閉鎖性粉刺、痘痘也可能找上門唷。三、肌膚過敏敏感性肌膚的人,鐵定試過許多讓自己護膚又不損傷肌膚的方式,複雜的護膚方式,千萬不可以嘗試,因為敏感性肌膚本身的皮膚薄弱、角質也比較脆弱,肌膚穩定性本來就不佳,無法承受這麼大的負荷,千萬別輕易嘗試。正確的保養,只要注重三點:清潔、保濕、防曬,這三步已足夠讓肌膚維持穩定又好的狀態,以後網路上的小撇步,大家還是斟酌一下自己的肌膚狀況再做定奪。
-
2020-10-02 科別.心臟血管
心跳變快是身體在向你求救! 幫心臟減壓,養成1習慣千萬別偷懶
多數人擔心三高引發心血管疾病,造成中風或心臟病,然而,卻極少有人知道心跳快慢對於健康也有所影響。曾有醫學期刊報導,哺乳類壽命長短和心跳快慢成反比,因動物一生心跳總數約10億下,如果心跳越快,壽命就越短。心跳和疾病有關係 心跳愈快壽命愈短心跳對人類的影響雖不像對哺乳類動物明顯,但根據推估,一個平均心跳一分鐘70下的人,比起心跳一分鐘只有60下的,平均壽命會少10年左右;甚至有研究發現心跳和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有密切相關。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魏承駿發表最新的心跳軌跡研究,分析金山地區3400名居民20年間的心跳軌跡,就發現心跳變化的軌跡和死亡率有密切關係。 心跳越快,死亡率呈線性增加 理想心跳是控制在55~60下他說明,心跳越快,死亡率呈線性增加,平均心跳數10年內不斷上升的群眾,死亡率是心跳穩定者的2倍以上;而原本心跳很快的人,如果能夠把心跳控制下來,發生死亡的風險其實可以下降到和穩定群眾一樣的。根據台灣本土心衰竭調查發現,大多數的病患心跳都偏高,即使規則於門診追蹤的病人也是如此,由此可知,心跳可以說是一個人的綜合健康指標。魏承駿提醒,理想心跳是控制在55~60下,如果超過70下,死亡風險就會增加。此外,無預警的心跳加速,可能要合理懷疑身體出了問題!魏丞駿說,貧血、甲狀腺異常、心臟病、糖尿病,甚至癌症都有可能,心跳變快絕對是身體亮紅燈的的警訊,不可輕忽。 慢性病心跳變化、軌跡相當重要 適度運動有助控制心跳如果已患有慢性疾病,心跳的變化與軌跡就更重要了,就目前的醫學研究,心跳的快慢對以下三種病人影響最大,分別是高血壓、心臟衰竭,以及缺血性心臟病(冠心症)。該怎麼控制心跳?魏丞駿建議,適度運動是調節心肺功能不錯的選擇,建議進行維持中度耐力性運動,效果較佳。但提醒,因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運動要量力而為、適可而止,若患有三高、心血管等疾病,別做太激烈的運動。 (圖文授權提供/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黃慧玫、諮詢專家/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 魏承駿)延伸閱讀: 過度疲勞會誘發心悸? 中醫分析11種原因教日常保養 心跳快慢對3種人影響最大! 每分鐘大於70下死亡率增2倍
-
2020-10-02 該看哪科.皮膚
合成的化妝品一定不好?專家直言:別上「有機」、「天然」的當!
日本「有機化妝品」的現況一聽到「有機」,大家都會覺得「有益皮膚又能愛護地球」。但是以科學的角度來看,有機化妝品對於皮膚並不一定就安全。理由很簡單,因為目前在日本並沒有化妝品相關的有機認證標準。原本所謂的「有機」,簡單說是意指不使用化學肥料以及化學農藥進行的有機栽培。4 4審定註:即使在臺灣,目前也沒有有機化妝品的官方相關認證標準。 而有機化妝品,主要定義就是產品內含物要有一定比例以上的「天然來源成分」,而且其中的天然來源成分要有一定比例以上為有機驗證成分。在外國如要販售有機化妝品,必須達到認證機關的嚴格標準。舉例來說,法國設有ECOCERT與Cosmébio、德國設有Demeter和BDIH、美國設有USDA等認證機關。但由於管理認證單位很多,於是在歐洲,法國、德國、義大利及英國,才決定共同創立COSMOS有機認證組織,要求商品皆須以環境永續為出發點,並嚴格審查原料來源、配方比例、生產過程、產品可追溯性、產品包裝、工廠環境、節能減碳等。想要成為獲得認證的有機化妝品,必須符合多項嚴格標準,例如使用的原料大部分須經有機栽培而成的植物萃取出來的成分。原料必須是未經重金屬、殺蟲劑、戴奧辛、基因改造和硝酸鹽汙染的,而且禁止使用合成染劑、合成香料與塑化劑,此外還有容器能否回收,流通過程以及流通方式是否有考量到環保等等。在外國只有通過這些嚴格審查的商品,才允許標示為「有機」。但在日本販售的有機化妝品,並沒有這類的認證標準。因此就算只有內含一種有機植物成分,也能標榜自己是「有機」。當然其中或許也有充分經國外機關認證的商品,然而實際上卻有很多產品只經廠商自行判斷後,想如何標示就如何標示。天然成分還是有其風險標示「採用天然成分」或是「植物萃取」之後,總會讓人自然而然放下心來,可惜這種感覺大錯特錯。因為「天然」也能換句話說,就是伴隨著「不知道裡面到底有什麼物質」,的風險其中有可能摻入了尚未完全分析出來的成分, 而且自然產物會受到天候及產地影響,品質也可能不一。還有千萬別忘了,植物中也可能會內含毒性,或是有導致發炎或引起過敏的物質。像是漆樹中就有物質可能會造成過敏、佛手柑中有物質可能會產生光敏感或是茶樹精油也可能會造成皮膚刺激甚至灼傷。所以「植物萃取成分適合每個人安心使用」,這句話絕非金科玉律。因此儘管產品標榜「天然」成分,還是請仔細評估是否真的適合自己。「合成」反而更單純反觀名字上看得到「合成」二字時,往往給人對皮膚不好的印象,事實上並沒有這回事。所謂合成成分,是經過特別規範與製程,經由化學方式製造出來的物質。由於是單獨針對一種成分進行生產,因此相較於「天然」成分可能內含相當複雜又無法確知的物質,「合成」成分反而會更單純。當然,我們不能全盤否定所有的植物來源成分。植物萃取有些具有獨特的功能及香氣,只要是適合自己又不會出現皮膚問題的話,其實都可以使用。只不過,天然成分所存在的風險,也希望大家要心裡有數。(本文節錄自方舟文化《保養常識9成都是騙人的:終極×最強肌膚保養法》)
-
2020-09-30 該看哪科.皮膚
美白保養品可淡斑?醫:其實只有這個功能
常見斑點主要分成四種臉上長出來的斑點,對任何人來說都會形成困擾,希望斑點盡可能淡化,可說是有斑點問題的人,求之不得的心願。但是說到斑點,其實也有分成不同類型,而且每種斑點的保養方式也不盡相同。搞錯保養方式的話,有時還會導致斑點惡化,因此須視斑點的種類對症下藥才行。斑點常見分成四種類型: 老人斑(曬斑)、2 雀斑、3 肝斑、4 發炎後色素沉澱這四種。其中比例最高的,多數為老人斑和肝斑。接著就來簡單說明一下每種斑點的特徵。1 老人斑(脂漏性角化症) 常長在整臉的圓形斑點。斑點大小不一,可說毫無規則可言,一般人認為的「黑斑」 大多屬於此類。表面平坦且呈現明顯的茶褐色。除了臉部外,也會出現在手背及手臂處。有時候年紀愈大數量愈多,顏色也會變深。這種老人斑也稱作「日光性小痣」,由此可知,主要原因來自於紫外線。長年曝曬在紫外線下,導致皮膚的黑色素增加,且無法從皮膚排出而殘留下來,就會形成老人斑。2 雀斑特徵是直徑一至四公釐的圓形小顆斑點,多數長在眼睛下方、兩頰與顴骨一帶。有時候除了臉部之外,也會在背部及手上冒出來。隨著季節變色也是雀斑的特色之一。在紫外線強烈的春夏之際,顏色會容易變深。雀斑形成的原因,主要與遺傳有關。有人最快在三歲左右就開始長出來,一般隨著長大成人後會越來越明顯。3 肝斑(黃褐斑) 肝斑的特徵是主要長在顴骨一帶,且會左右對稱。有時候長出來的位置還會避開眼周,也會因人而異長在額頭及口周。經常好發於產後與三、四十歲左右的女性,常在曬太陽後顏色會變深。確實發生的原因到目前仍不清楚,除了受到女性賀爾蒙的影響之外,已知也跟摩擦造成的刺激或慢性發炎有所關聯,此外跟生活壓力、長期緊張情緒與睡眠狀況不佳也有關聯。4發炎後色素沉澱在臉上形成「色素沉澱」的斑點難免會有,其中最常見的就是「發炎後色素沉澱」。譬如燒燙傷、痘痘、蚊蟲叮咬、接觸性皮膚炎、異位性皮膚炎、搔抓、創傷或割傷等等,在皮膚發炎之後,就會變成斑點殘留在皮膚上。發炎後色素沉澱有別於老人斑,界線不但不明顯,色調也不一,而且任何年齡層都會發生。一旦發炎之後,皮膚就會製造新細胞加以修復損傷。這時候黑色素會過度生成,殘留在內部不斷累積之後,就會形成「發炎後色素沉澱」。雖然有時候會自然消失,但是有些人也會因為體質或紫外線的影響,而長期殘留在皮膚上。斑點只要長出來就消不了? 市面上可見林林總總號稱有效淡化斑點的保養品,但是坦白說,斑點一長出來之後,可沒那麼容易消除。斑點其實是因為黑色素聚集所形成,因此只要能將內含黑色素的細胞從表皮排出,理論上應該可以消除,可是實際上卻需要花費一些時間。尤其是老人斑,相當不容易淡化,必須藉由雷射治療,才能真正消除。唯一可能透過皮膚的更新週期逐漸淡化的斑點,是「發炎後色素沉澱」,但是完全治癒則需要半年至一年的時間。務必小心使用淡斑保養品可能大家都沒想到,美白保養品宣傳的「美白」效果,其實真正的定義是「『預防』膚色變化」。所以說,靠美白保養品使皮膚逐漸變白,基本上是相當困難的。就連知名的淡斑保養品上面,都有像下述這樣標示效能:「抑制黑色素生成,預防斑點、雀斑」。所以只是抑制及預防,並無法治癒。既然會刻意提出來,就是想請大家了解一點,雖然長期外用維生素C 及傳明酸9,可能看得出美白效果,但過程真的需要點時間並非快速見效。(9 審定註:tranexamic acid,又稱氨甲環酸,是一種人工合成的胺基酸,具有止血抗炎的藥理效果)斑點起因於黑色素,而黑色素則是因為對於紫外線、痘痘、傷口、刺激性強的成分、摩擦等皮膚所有的「發炎症狀」產生反應所生成。有效淡斑的成分,其實不少都具有很強的刺激性,很容易使皮膚發炎。有時候明明想要淡化斑點,卻因為刺激的關係,反倒使得斑點變深了。能做的只有持續「預防」大家看到這裡,或許會覺得淡斑似乎無望了,但其實最重要的是,避免斑點繼續增加。因此大家能做,而且證實有效的作法,就是良好的生活與飲食習慣、持續的防曬以及減少摩擦皮膚。能做到以上幾點就有助於皮膚更新正常運作、發揮功能。慢慢地就能夠讓已經形成的斑點逐漸淡化,形成良好循環。這幾年醫美很流行,大家也很喜歡使用雷射來除斑,但這部分一定要注意風險,因為很多時候雷射除斑容易造成「發炎後色素沉澱」或「反黑」,如何謹慎治療就很重要。(本文節錄自方舟文化《保養常識9成都是騙人的:終極×最強肌膚保養法》)
-
2020-09-29 科別.眼部
她戴隱形眼鏡到海邊玩水 竟造成角膜潰瘍
嘉義縣陳小姐趁暑假期間到屏東墾丁旅遊,帶了日拋隱形眼鏡就到沙灘玩水,隔天上班卻發現雙眼紅腫刺痛、畏光流淚,到診所就醫發現角膜潰瘍,緊急轉診嘉義長庚醫院眼科治療,醫生吳沛倫表示,所幸陳小姐及時治療,未造成嚴重視力傷害,提醒民眾面對接下來的連假出遊,需遵守正確隱形眼鏡配戴方式。嘉義長庚醫院表示,隨著電子產品的普遍使用,近視和老花人口逐年增加,配戴隱形眼鏡的人數也急速成長,但隱形眼鏡是需要眼科專業人員處方的醫療物品,且配戴隱形眼鏡的衛生教育也愈來愈重要,但許多錯誤的使用習慣造成眼睛的併發症,如乾眼症、巨大乳頭性結膜炎、藥水過敏灼傷等。吳沛倫提醒,切勿配戴隱形眼鏡從事泡湯、游泳,或任何會讓水跑進眼睛的活動,配戴時間不宜超過8到10小時,也嚴禁過夜配戴睡覺,需注意清潔、保養及消毒,並使用符合醫療規定的保養液(藥水)搓洗,配戴前再以生理食鹽水沖洗,另外,眼鏡盒和夾子也要記得沖洗並晾乾定期更換。吳沛倫表示,配戴隱形眼鏡一旦出現任何不適,必須馬上將鏡片取出,並立即就醫,千萬不能輕忽症狀,繼續勉強配戴,因為受傷的眼表面往往就是微生物的溫床,若耽誤治療時機,就有機會發展成嚴重的角膜潰瘍,造成不可逆的視力損傷。吳沛倫說,配戴隱形眼鏡前應先尋求專業醫療人員諮詢,並依醫師、驗光師及產品商指示,遵守更替和清潔的時間,嚴禁延長配戴,日拋當月拋使用,另隱形眼鏡會因長期配戴而扭曲變形,角膜的弧度和屈光度數也會改變,應定期預約眼科檢查,讓醫師評估眼睛狀況,提供適當建議。
-
2020-09-29 癌症.抗癌新知
每一種癌症都會骨轉移嗎?發生了怎麼辦?醫師圖文解說
「唉呀!」61歲的趙先生要從沙發起身時腳拐了一下,冷不防跌落到地上,正想要爬起身,卻因為右腳劇烈痛而動彈不得。家人見狀,連忙將趙先生送到急診室。經過系列檢查,醫師向趙先生與家屬說明:「趙先生罹患了攝護腺癌,且因病程屬晚期,癌細胞已經轉移到骨骼內,趙先生會輕易骨折便是骨轉移導致。」面對突如其來的巨大難題,趙先生與家人只感到手足無措、說不出話來。隨著血液循環轉移到骨骼的癌細胞所謂的癌症骨轉移,就是癌細胞隨著血液循環轉移到骨骼裡。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泌尿部主任黃志平醫師說,所有的癌症都可能發生癌症骨轉移,其中,又以攝護腺癌、非小細胞肺癌、乳癌、多發性骨髓瘤這四癌的患者為高風險族群。黃志平主任進一步指出:「骨頭內部其實一直處於變動的狀態——由破骨細胞移去老舊骨質,造骨細胞製造新的骨質。但是,當癌細胞轉移到骨頭後,過度活化的破骨細胞會讓遭侵犯的骨骼變得越來越脆弱,進而引發骨骼疼痛、脊神經壓迫、病理性骨折等骨骼併發症。治療癌症骨轉移的重要骨骼併發症發生後,癌友會因長期的骨骼疼痛,生活品質降低;病程惡化後,還可能發生癱瘓需要臥床,工作將被迫中止;若需要進一步進行骨骼手術,醫療成本也會增加。因此,骨轉移對癌友的衝擊絕對不容小覷,若不及時控制,生活、健康、經濟將全面受到衝擊。 為了降低癌症骨轉移的影響,黃志平主任說,癌友莫名出現持續性定點骨骼疼痛,可千萬別輕忽,應趕緊向醫師反應,並遵照醫囑接受相關檢查,以利及早發現、及時治療。確診骨轉移也無須擔心,今日已可透過皮下注射的單株抗體或靜脈注射的雙磷酸鹽類藥物控制骨轉移,患者僅須規律回診,就能控制骨轉移,延緩骨骼併發症發生。骨轉移日常保養重點除了藥物支持外,日常照護也很重要。黃志平主任提醒,在飲食方面,骨轉移患者營養補充的重點是要攝取足量的鈣質與維生素D,目標是每天鈣質攝取達1000毫克、維生素D達400 IU(國際單位)。黃志平主任也建議,患者們若屬於外食族可以選擇購買容易的牛奶;食用富含維生素D與鈣質的黑木耳,則能一次補充所需營養;假使食慾不佳、食量較少,也可以考慮搭配鈣片或含有維生素D的營養品。在運動方面,很多患者會誤以為,癌症轉移到骨頭時,骨頭較脆弱就不該運動,然而,事實並非如此。黃志平主任叮嚀,發生骨轉移後,還是建議癌友們在醫囑下,進行像是快走、游泳、騎腳踏車等緩和運動,藉此維持體力、心肺功能,以減少未來失能的機會。黃志平主任也提醒,所有的藥物都可能發生副作用,使用骨轉移的藥物,有1%至2%的機率發生顎骨併發症。因此患者在接受骨轉移治療之前,務必要到牙科檢查,先治療牙周病、牙結石、蛀牙等;在治療期間也得好好維護自己的口腔衛生,每天勤刷牙,避免拔牙或植牙等侵入性治療;治療期間若有牙口不適現象出現,應及早告知治療主治醫師。貼心小提醒癌友的存活期越來越長,但想要活得越來越好,就不可忽視癌症骨轉移治療的重要性。黃志平主任鼓勵,癌友治療癌症之於,也應好好與醫師配合,積極面對癌症骨轉移。除了規律使用控制骨轉移的藥物外,也別忘做好日常照顧。癌友與醫師齊心對抗骨轉移,才能獲得更好的療效及生活品質。原文:
-
2020-09-28 科別.骨科.復健
醫病天地/做護膝操 維護關節軟骨健康
年長者常面臨膝關節退化等問題,大林慈濟醫院國際膝關節健康促進中心主任呂紹睿說,預防勝於治療,要明白使用膝蓋3大原則,少彎曲、慢慢彎、勿彎太久,再搭配3個「護膝操」,多做抬腿、壓膝、抱膝運動,就可以維護膝關節軟骨的健康。呂紹睿獨創膝關節健康促進方案,有助軟骨再生,部分長年飽受關節退化的病人不必接受人工關節置換,仍可維持關節功能。他強調關節保護是「預防勝於治療」,並提倡「3支箭」:第1支箭「智慧護膝保健」,使用膝蓋記得少彎曲、慢慢彎、勿彎太久;若已受損,第2支箭是「關節鏡軟骨再生促進手術」,讓膝關節有機會重生;第3支箭「精準人工關節置換」,這是不得不的最後一步。他也提醒年長者多做「護膝操」,常常抬腿、壓膝、抱膝運動,維護膝關節軟骨的健康;如果已經錯過預防保健期,或已經出現疼痛且做護膝操未改善話,也不必過於擔心。「自己膝蓋自己救!」呂紹睿說,自己護膝好好保養,退化性關節炎也有可能好起來,進而擁有美好樂活人生。
-
2020-09-28 科別.心臟血管
醫病天地/腿部有「藍色蜘蛛網」 靜脈曲張害的
羅姓婦人經營早餐店,前陣子經常感覺到小腿痠麻腫脹,容易腳痠疲累,不太能久站,有時還會抽筋,大腿和小腿有明顯血管突起的「藍色蜘蛛網」紋路,到醫院檢查,才發現是靜脈曲張造成。聯新國際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蕭鎮源表示,靜脈曲張俗稱「浮腳筋」,不只影響美觀,也是一種慢性且持續進展的靜脈血管退化疾病。靜脈曲張可分為遺傳因素以及後天長時間下肢靜脈承受壓力、腹部壓力增加等,例如肥胖、懷孕、經常便秘、常舉重物、久站等。蕭鎮源指出,靜脈曲張女性較男性多約3至4倍,過去常見於中老年人,近年來有年輕化趨勢,除了早餐店員工,其他像漁工、搬運工、廚師、教師、空姐、櫃姐、護理人員也都是好發族群。靜脈曲張初期並不明顯,僅皮膚表層的微血管擴張,外觀出現細微蜘蛛絲網狀紋路;後期有下肢皮膚癢、水腫、腿部痠痛、容易抽筋、腿部沉重感等症狀,嚴重會產生皮膚色素沉積、潰瘍、破裂出血、血塊引發血栓靜脈炎。預防靜脈曲張,可以穿著彈性襪,避免久站久坐與搬重物,適度運動,適時把腳抬高,以物理原理促進靜脈血液回流、減輕腹壓。在治療方式方面,輕度的靜脈曲張以保養和觀察為主,嚴重靜脈曲張,需由醫師以超音波評估後,以外科靜脈剝除或血管內雷射手術等治療。
-
2020-09-28 科別.皮膚
醫病天地/冬天皮膚缺水 一樣冒青春痘
不論男、女,一到青春期,臉上易冒出一點一點痘痘,別以為只有夏天才會狂冒青春痘,冬天也可能因皮膚缺水,新陳代謝慢,造成毛孔阻塞。皮膚科醫師建議,適度清潔、保濕,正確飲食、生活作息,都有幫助,若深受困擾可就醫改善。花蓮門諾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蔡凱淇說,青春痘成因多,例如荷爾蒙失調、生活作息不正常、壓力大、環境悶熱流汗,厚瀏海遮蓋額頭,或使用阻塞毛孔髮油或保養品等。另外,嗜吃甜食者也要留意,蔡凱淇指出,有研究顯示,高升醣指數食物如含糖飲料、甜食、巧克力、冰淇淋、油炸食物、澱粉等,及脫、低脂乳製品,都可能讓青春痘惡化。蔡凱淇建議,皮膚清潔可用溫和不刺激洗面乳及冷溫水洗臉,1天1至2次就好,易出油T字部位可搭配吸油面紙或控油保濕噴霧。一般人容易忽略寢具清潔,勤換洗毛巾、枕頭套、睡衣、床單等貼身衣物或寢具,也有助控制青春痘、背部毛囊炎等。保養化妝也要避免使用易致痘產品,髮油、護髮、潤絲等較不透氣造型品,日晚霜等保養品也最好少用,若有化妝需要,淡妝就好,避免太厚重的遮瑕膏、BB霜等。蔡凱淇說,不少民眾花大錢買保養品、療程,解決青春痘困擾,但不見得有效。甚至浪費時間金錢事小,若嚴重發炎留痘疤,恐得不償失。
-
2020-09-27 養生.聰明飲食
烤肉鋁箔紙用光面還是霧面?毒物專家:一件事更重要
烤前選購與處理✔油脂較少的雞肉、里肌肉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主任蘇秀悅表示,肉品的準備最好以新鮮的肉類為主,油脂不要太多,可選雞肉、里肌肉,避免烤肉完油脂攝取過量,五花肉、霜降牛、牛五花等適量就好。✘加工品、醃好的肉品不建議買加工肉品如熱狗、火腿、香腸等,最好也不要購買已經醃好的肉,除新鮮度堪慮,鹽分也較高。民眾購買新鮮的肉類後,也不建議在家先醃,以免先醃漬再加上烤肉醬,鹽分將爆表。✔少量準備蚌殼類、蝦類烤肉多是長時間待在室外,海鮮類的建議購買蚌殼類或是蝦類,屬於稍微可以放久一點的海鮮。海鮮透過燒烤雖然鮮美,但也不宜過量,海鮮仍屬於高蛋白、高嘌呤,曾有痛風病史或是膽固醇過高者,都不建議大量食用,準備的量不必過多,以一人一到兩份的量即可。✔綜合串燒,肉類要切小切薄烤肉食材的準備,常有民眾會採取「串燒」的方式,同時把菜、肉串在一起。蘇秀悅表示,這是好的方式,但是得考量菜與肉烤熟的時間不一樣,建議肉品應該以小塊且薄的型態與菜串在一起。醬料的準備可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直接買現成的烤肉醬,但一定要加水或是檸檬汁稀釋,加辛香料提味。另一種是自行調配烤肉醬,可以用蔥、蒜、洋蔥、味噌、醋、醬油、白蘿蔔泥、味噌、醋、醬油等食材加上水拌勻,即可自製低鹽的烤肉醬。✔易熟青菜如小白菜、青江菜、高麗菜、玉米筍、杏鮑菇蔬菜類的準備以家人喜歡吃的類型為主,量最好是肉品的一倍。烤肉的火候大小較不穩定,烤蔬菜建議以易熟的蔬菜類型為主,如小白菜、青江菜、高麗菜等,用鋁箔紙或是烤盤烤熟,看見蔬菜出水即可食用。同時可以搭配香菇、杏鮑菇、玉米筍等一起烤。若怕麻煩也可以準備可直接生食的萵苣、芝麻葉等,搭配肉類食用,口感也較為清爽。✘吐司、白飯烤肉最常看到吐司配肉片,蘇秀悅表示,烤肉時的澱粉搭配,不建議採取「精緻澱粉類」,在烤肉期間很容易一口吐司一口肉,不知不覺澱粉的攝取量就會過量,體內會產生過多的醣類,進而產生脂肪。✔玉米、南瓜、地瓜、馬鈴薯建議可以準備玉米、南瓜、地瓜、馬鈴薯等,取代吐司、白飯。烤中注意檸檬汁、番茄醬 會破壞鋁箔紙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烤肉過程中建議使用鋁箔紙包住烤肉架,避免肉汁滴到木炭。烤較難熟的食材如玉米、地瓜,或是太容易熟的食材如青椒等,建議都用鋁箔紙包。網路謠傳鋁箔紙有分光面與霧面,顏宗海表示,兩面的效益都一樣,不會因為包錯面就較難烤或溶出有毒物質。顏宗海表示,使用鋁箔紙時,不建議邊添加醬料或是檸檬汁、番茄醬等酸性醬料,酸性的物質會破壞鋁箔紙,導致容易烤焦,烤焦的鋁箔紙若接觸食材,會讓致癌物質汙染食材。蘇秀悅表示,醬汁最好是食材烤熟後再添加,一邊烤一邊塗,很容易因為醬料乾了,以為醬汁不夠,又再塗上一層,一餐吃下來鈉含量超標。吃烤肉配飲料是常態,特別是啤酒、含糖飲,蘇秀悅表示,一瓶易開罐啤酒,熱量約有125大卡,等於吃掉半碗飯,建議喝無糖飲料或是氣泡水,比較不會增加身體負擔。她也推薦烤肉時可以搭配吃一些水果,幫助攝取足夠的纖維質。烤後保養水果幫助消化蘇秀悅表示,烤肉不管怎麼建議,民眾仍會攝取過量的油脂,對於腸胃多會有負擔,建議可以吃一些幫助消化的水果,如鳳梨、木瓜等。若腸胃已經非常不舒服,則建議不要再進食,適量攝取一點點粥品,可以舒緩。若已經出現腹瀉、胃痛等症狀,則建議盡速就醫。烤完肉隔天建議多喝水、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或是水果,解油膩。
-
2020-09-27 養生.抗老養生
比補身更重要!中、西醫都提醒:秋天養生莫忘一件事
秋高氣爽,卻也因天氣轉乾燥,除了皮膚、嘴唇變乾易脫皮,有些人還常不自覺就乾咳幾聲,鼻子也易過敏。中醫師提醒,秋燥易傷肺,養生首重「潤燥養肺」,除了食補藥補,無論是中、西醫,都提醒補水不可少。秋天養生,中醫分得很細,馬偕紀念醫院中醫部主任陳光偉說,立秋到處暑的初秋,延續著暑濕、熱濕,養生重點仍在脾胃;但白露後的晚秋時節,就要防「秋燥」上身,尤其要留意感冒、呼吸道和肺部毛病,保養重點和初秋不同。除了「秋燥」,還要特別留意情緒問題。大地蕭瑟,人易觸景傷情,心情連帶受影響,因此中醫有秋天旅行的概念。不單是秋高氣爽適合出遊,多走出戶外曬太陽,充滿陽氣才不易生病。秋日飲食原則清熱生津、養陰潤肺,吃粥最好。秋燥要清熱生津、養陰潤肺及和中益氣,陳光偉建議,吃粥最好,也最簡單。可以食用百合紅棗糯米、百合蓮子、菊花山藥、百合杏仁及胡桃松子粥,每周吃一次。粥要燉煮軟爛、黏稠,也可用南杏加糙米打成汁飲用,但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要留意食用量。除了吃粥養生,還可以多吃百合、銀耳、麥冬、杏仁和粳米,若粳米不易取得,可用粳糯米取代。另外,最常推薦的還有水梨、蜂蜜、蓮子、紅棗。陳光偉還建議可多吃蓮藕,不管是燉甜品、煮雞湯或做成開胃菜,甜鹹皆宜,每周吃一次,有助養陰清熱、潤燥止渴,還富含營養。照顧呼吸道不愛開水者,可飲桔茶、紫蘇茶、橘皮茶。天乾物燥,補水不可少,中醫師建議喝溫水,否則「形寒飲冷則易傷肺」。陳光偉說,「潤燥不離茶」,可飲用桔茶、紫蘇茶和橘皮茶,和茶葉各以5公克,對上1000 c.c.的水,淡色淡味,不愛喝白開水的人可煮來喝。工作經常要講話的人,若覺多言氣虛,可用西洋參、麥門冬泡水喝。秋天也是傳染病蠢蠢欲動時,除了戴口罩、勤洗手,有感冒初期徵兆,不少人喝熱呼呼的薑湯袪寒。但陳光偉提醒,薑湯用於風寒感冒,台灣因風寒感冒不多,熱性體質多,不太合適。感冒初期,可用1公克連翹加500c.c.水,煎至200 c.c.後濃飲。要提高免疫力,多吃綠色蔬果,尤其是十字花科。照顧心血管羊肉爐、十全大補不宜,可用歸參山藥雞湯溫補。氣溫一降,不少人就開始進補,揪團吃羊肉爐、薑母鴨等,陳光偉說,秋天不建議吃很熱、很補的食材或中藥,例如羊肉、薑、鹿茸、人參和十全大補湯,這時可吃沙參麥門冬枸杞雞湯、歸參山藥雞湯。肉類部分,他最推薦容易取得的雞肉,以一隻雞為例,每樣中藥材各約3至5錢。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康宏銘說,進補的季節一到,門診裡飲食相關疾病的患者就變多,如痛風、胃食道逆流、消化性潰瘍等,高血壓、血糖和膽固醇的三高患者,控制情況也會較差。康宏銘指出,秋天早晚溫差大,在換季適應過程中,有些高血壓患者清晨的血壓會比較高,要特別留意。照顧皮膚洗澡忌水溫過高,多喝水、避免重口味食物。捉摸不定的氣溫,也會讓皮膚變敏感、鬧脾氣。皮膚科診所院長趙昭明說,除了臉、頭皮可能出現脂漏性皮膚炎,頭皮還可能有乾癬、毛囊炎等,若沒好好保養,掉髮情況也會增加。入秋後還易有嘴唇炎,不同於單純的嘴唇乾燥,趙昭明說,嘴唇炎時再擦凡士林、護唇膏沒用,必須以藥膏治療。乾燥、異位性膚質和老年肌膚等,軀幹和四肢也易乾癢,肚皮、背後尤其常發生,手掌、腳掌汗泡疹、濕疹也易復發。秋天肌膚保養,趙昭明說,洗澡時水溫忌太燙,並塗抹含保濕劑的保養液,多喝水、避免重口味食物,讓皮膚面對溫、濕度變化時,症狀不會惡化。
-
2020-09-27 新聞.健康知識+
皮膚科醫師揭密!昂貴/便宜的保養品有何差別?
市面上許多的保養品、化妝品,可能只要少喝幾杯飲料,就能買得起,為何有人卻要用幾個月都得吃土的昂貴化妝品,還要搶在周年慶才肯下手。貴的化妝品定價高,是因為用了等級較高的原物料,導致提高了成本,效果也好,所以才會定價如此高嗎?實際上,皮膚科醫師就表示,無論生產昂貴或便宜的的化妝品,以現今的工業生產,化妝品最直接的成本,包括原料與包裝,都是低廉價格,可能連產品本身的10%價格都不到。但生產一項產品,再把產品販售出去這之間的過程,需要花費更多的投資,譬如廣告、行銷、銷售據點與人員等,這部分的錢,也是要消費者來埋單。但也不是品牌生產昂貴產品是為了欺騙消費者,化妝品生產的第一步,就是要研發配方,這些研發配方的設施、設備、聘請技術專員、精密研究設備,這些的成本金額,是需要更多資金去堆疊出來,並端出可以讓消費者滿意又有感的消費體驗。想要產品有好的賣相,除了產品本身的基礎原料外,包裝與設計和生產,都是一個投入資金的基本考量。其次就是邀請代言人、廣告宣傳,可想而知,要製作一樣產品從研發配方到最後的行銷廣告,再加上進出口貨運的費用,就知道能成為熱銷的商品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所以無論是高檔、低階的保養品,價格為何有這樣大落差與懸殊,都來自這些這繁雜又多方考慮的行銷方式,才能完整的呈現出一個令消費者滿意的商品,然而功效方面,就只有消費者自己的感受及體驗度不同,才能去體會。
-
2020-09-26 新聞.用藥停看聽
壯陽藥含西地那非別亂吃 下場可能小弟硬不起來反要命!
亂服壯陽藥,當心可能要了你的命。在投顧公司當經理的小陳,因為經常熬夜,導致體力變差,小弟弟硬不起來被女友嘲笑退步,一氣之下透過在大陸經商的客戶取得俗稱「孟加拉虎王」的壯陽藥,原本想好好藉此好好扳回一城,沒想到服用後感覺心臟不適,根本無法行房。後來就醫才得知,壯陽藥含刺激心血管擴張的西地那非(Sildenafil),和自己原本服用的心絞痛藥物產生交互作用,差點要了他的命。收治小陳的中醫師楊永榮表示,西醫壯陽藥常用成分西地那非(Sildenafil),能放鬆及擴張肺部的血管,使血液更容易流動,原本是用來治療治療肺動脈高壓(Pulmonary hypertension),後來發現可改善勃起功能障礙,也被拿來當作壯陽藥使用,但千萬不可與其他心血管藥物併用。醫師指出,患者平常有抽菸習慣,加上經常加班熬夜,1年前因為身體不適而就醫,確診為罹患心絞痛及高血壓,開始用藥控制。但患者自訴由於平日工作忙碌,沒有規律用藥,日前又因為服用大陸買來的壯陽藥差點釀出人命,於是轉而尋求中醫治療,經過2周的調養,勃起不佳的情形已明顯改善,重拾美滿性生活。中醫學理認為,勃起不佳主要原因在於情緒壓力、煩惱過度而耗損心脾,導致陰虛火旺及肝氣鬱結、氣虛無力引起。中醫對勃起功能障礙有深入的研究,臨床上最起碼發現有6種不一樣的原因,必須對症下藥,才能從根本治療。楊永榮分析,血虛型的病人要補血活血;氣虛、腎陽虛損型的病人要補氣壯陽補腎;溼熱下注型的病人要先清熱除溼,疏通陰莖海綿體內的溼氣;血瘀外傷型的病人要排除瘀血;肝氣鬱結的病人要疏通肝脈,解除肝經鬱滯,使通氣行血。中醫針對不同原因,採用不同藥物治療,才能使陰莖海綿體內的血流暢通,達到對症治療的目的,同時又能調理身體。若患者合併有其他健康問題,也能同步調理,並非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單向治療。醫學研究已證實,長期吸菸、三高患者、肥胖、以及長期熬夜、生活壓力、緊張焦慮,都是罹患性功能障礙的高風險群。有這方面生活問題的男性朋友,應積極維持正常作息,做好健康管理,以免身體健康問題進一步影響性表現。楊永榮提醒,中醫改善勃起功能障礙效果顯著,除按時用藥外,患者平日飲食可多攝取加強性腺功能的食物如牡蠣、韭菜、核桃、羊肉等,以及有利維護血管健康食物如新鮮蔬菜、豆類、根莖類及粗糙飲食(糙米、全麥、各種穀類)等,透過食療保養達到預防功效。★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