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搜尋
住院
共找到
3578
筆 文章
-
-
2022-04-1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廖國棟PCR檢測陰轉陽 首位立委染疫
本土疫情持續升溫,國民黨立委廖國棟昨天PCR檢測「陰轉陽」確診,成為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首位確診的立法委員。立法院長游錫堃上周重申,只要有二個立委染疫,就會採取視訊會議。政治圈疫情延燒,針對廖國棟確診是否造成新一波衝擊,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目前看起來是穩定的」。清明連假期間,廖國棟辦公室傳出二位助理確診,但廖國棟與其他助理為快篩陰性,當時廖臉書發文曾提到「陰轉陽的情況也極為常見」,昨上午傳出廖確定由陰轉陽,立法院也加強廖辦所在的中興會館防疫措施。民眾黨立委蔡壁如昨質詢時指出,立法院研究八樓有人員確診已有採取管制,其他樓層是否也要快篩?衛福部長陳時中答詢表示說,「有委員確診,但是陰轉陽,不會對疫情造成新一波衝擊」。國民黨立委鄭正鈐問,未來針對國會及行政部門的防疫應對措施,指揮中心有無更積極作法?陳時中說,目前仍照基本防疫原則,但他也建議立法院要設防疫長自主應變,每個委員辦公室要有負責人,若出現確診案例就能積極聯絡。至於行政院前天確認三名駕駛確診,副院長沈榮津和副秘書長何佩珊等人已居家隔離。行政院長蘇貞昌昨受訪表示,政院開篩檢站,政院也提供快篩劑給需要同仁,院內所有人員未再發現有人確診。廖國棟昨日上午從台東送至台大醫院住院治療,外界質疑特權。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依現行規定,六十五歲以下輕症感染者安排在集中檢疫所,但廖委員年齡超過六十五歲,因此安排就醫。
-
2022-04-1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入境防疫險可行 莊人祥:但未來變數仍多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天表示,如果開放觀光等,入境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防疫險確實是可行方案,但未來變數仍多。媒體在指揮中心記者會提問,新加坡規定入境者要買相關保險,以支應確診治療費用,但台灣仍是公費支應,是否考慮要求入境者自備防疫險?莊人祥表示,COVID-19屬第5類法定傳染病,染疫後治療住院隔離費用由國家支出;就他所知,目前部分商務或特殊旅客入境已被要求保險。莊人祥會後告訴中央社記者,未來如果進一步開放觀光旅遊等,入境防疫險確實是可行方案;不過,如果COVID-19輕症化,從第5類法定傳染病移除,是否有必要保險又是另外的議題,未來變數仍多。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第5類傳染病指經中央主管機關認定傳染流行可能對國民健康造成影響,有依本法建立防治對策或準備計畫必要的新興傳染病或症候群。
-
2022-04-13 新聞.生命智慧
對於急救無效病患... 身為醫師我能做的只有給祂一個房間,讓父母陪伴走完最後圓滿平靜的路
醫生這個行業當越久,尤其是在急重症領域,越容易感覺到自己的無能為力。到底該不該繼續CPR那天,我跟藍寶醫師值班,我不過是想去倒杯水而已,就聽到無線電裡傳來「Trauma OHCA!送高醫、送高醫!」顧不得自己還口乾舌燥,我立刻把水杯放下,轉身開始著裝,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一場大戰。才跟藍寶醫師把現場準備好,就看到兩名EMT一個從床尾推著擔架床,一個站在床側邊跑邊壓胸地把病人送進來。那是一個很年輕的孩子,大概才高中左右吧,沾滿鮮血的臉龐上還留著屬於青少年的稚嫩,但和其他孩子們不同的是,她的雙眼瞳孔已經放大,她的兩側耳朵正汩汩流出鮮血,而我知道那是個不祥的徵兆,因為那通常代表著嚴重的顱內出血和顱骨骨折。我們跟護理師們快速地接手急救,或許是上天聽到了我們齊心的心願,那孩子的心跳居然奇蹟式的回來了,短暫的。趁著這短暫有生命跡象的時刻,我們快速把他推去做電腦斷層檢查,腦部電腦斷層才做一半,跟去檢查室的我就看到她的血壓開始掉。腦部電腦斷層一結束,我跟護理師小美就衝進去幫她打強心針,可是我們打進去的藥就像是石沈大海一樣,完全沒有功能,搭配上我在檢查室初步看到的腦部影像,我知道那是她的腦如我們所預期的,真的傷得太重了,讓她的生命中樞已經失去功能。顧不得還沒做完的檢查,我當下決定先回急診室繼續急救再說。於是就像送她來的EMT一樣,小美和我們的助理員推著床,而我在床側一邊跑一邊壓著胸,那個時候,我覺得這短短十幾公尺的路,竟是如此遙遠,也一直到下班後,我才發現我的腳扭到了。急救一直進行著,都已經超過三十分鐘了,她的爸媽還沒來,我們該繼續到她爸媽來嗎?還是該就此放手?畢竟急救超過三十分鐘的神經學預後本來就不好,加上她腦部受損的情況,要恢復幾乎不可能,這樣我們還要繼續壓胸增加她的痛苦和傷害嗎?可是如果她爸媽來了,發現我們已經結束急救,會不會責怪我們沒有盡全力救她?即使我們已經真的盡力了。和藍寶醫師討論過後,在萬般掙扎下,我們還是決定停止急救了。我以後不會再罵妳了護理師們幫她把染滿血的臉龐、頭髮稍微清理,把兩邊一直出血的耳朵用紗布塞住,身體底下滿是血跡的床單也換掉,身上也換上了一條新的棉被,除了她嘴巴咬著的氣管內管還連接著呼吸器,她就像是睡著了一樣,美麗而安靜。彷彿是掐好時間的一樣,護理師們才剛幫她整理好,警察就帶著她爸媽出現了。進外傷區,大聲喊著她的名字「韶涵、韶涵!」藍寶醫師問:「請問是韶涵的爸媽嗎?」韶涵的媽媽急著回答:「是,我們是,醫師她怎麼了?」藍寶醫師才開口說:「很抱歉,韶涵她送到我們醫院的時候就已經沒有呼吸心跳了!這是她的電腦斷層⋯⋯。」韶涵媽媽就往後癱倒哭喊:「我不要聽,我不要聽,你不要再說了,你告訴我她在哪裡就好,她在哪裡?嗚嗚嗚嗚~」藍寶醫師還試圖要安撫韶涵媽媽,跟她解釋病情,但她完全聽不進去,只是不停地打斷藍寶醫師說:「我不要聽你說的這些,你告訴我她在哪裡就好,在哪裡啊?」說著,她就掙脫了小美攙扶著她的手,開始在急診室裡東張西望,想要搜尋她心愛的女兒。還從來沒有遇過這種完全不聽解釋的崩潰家屬的我,有些不知所措,倒是藍寶醫師嘆了口氣後,跟韶涵爸媽說:「她在這裡,我帶你們去。」當韶涵爸媽走進韶涵所在的圍簾內時,我聽見了尖銳的女聲撕心裂肺的哭吼喊著:「韶涵,妳醒醒啊!是我啊!是媽麻啊!妳醒醒好不好,不要再嚇我了!妳快醒醒啊!」「妳不要再睡了好不好?趕快醒來,我保證以後不會再罵妳了!妳是媽媽的心肝寶貝啊!,媽麻以後真的不會再罵妳了,妳醒來好不好?」而低沈的男聲啜泣則成了這聲聲呼喚的背景音,在急診室縈繞不去。急診室裡的其他病人和家屬,忍不住總往圍簾的方向多看個幾眼。我最後能做的事就是給祂一個房間一波新病人又來了,擔架床的推床聲、住院醫師的問診聲、護理師的衛教聲音,整個急診室鬧哄哄地嗡嗡作響。然後我就看見了,藍寶醫師一個人默默地推著韶涵的推床,將祂送進去目前沒人的縫合室,又拿了兩張椅子,帶了韶涵爸媽進去,接著再把縫合室圍簾拉起來,隔絕了外界的目光,等到縫合室鐵門關起時,我就再也聽不見摧心的哭喊了!過了一會兒,他才出來,我沒有問他,他說了什麼,因為曾經在住院醫師時期,跟著他一起在加護病房照顧過重症病人的我知道,他一定是像以前一樣,用溫柔的聲音輕聲說著:「爸爸媽媽,如果韶涵真的要離開了,那我們在她離開前跟她說說話,好嗎?有研究說,聽覺是人最後消失的感官,我們趁這個時間把想跟她說的話都說一說,她會聽得到的,您們好好陪她ㄧ起走完最後圓滿平靜的這段路⋯⋯」後來,當我們一起把病人處理到了一段落後,我問藍寶醫師為什麼會想到要把韶涵推進去縫合室裡,他只是淡淡地說著:「因為身為醫師,最後我能做的,也就只有給祂一個房間,讓他們好好說再見而已⋯⋯」而我看著吵雜紛亂的急診室,望著被鐵門阻隔一切的縫合室,突然懂得藍寶醫師推床背後的溫柔,那是對死者最後的疼惜,對生者最後的救贖。
-
2022-04-1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快篩只能戳鼻孔?指揮中心曝改用「唾液篩檢」可能性
國內快篩試劑一組約300至400元,比世界各國貴3至5倍,立委要求儘速組「快篩國家隊」,政院擬規畫3個月內徵用國內外快篩試劑6000萬劑,比照口罩實名制,推出單劑百元「快篩實名制」。另媒體也關心,除了鼻咽採檢外,快篩是否可用唾液篩檢?對此,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只要廠商送審經過食藥署審核通過,即可使用。目前市售快篩試劑約三百元左右,遭民眾抨擊價格太高,陳時中今早表示,預估月底前快篩價格將降低到兩百元以下,對此,莊人祥回應,徵用快篩部分仍持續進行,希望月底前在壓低價格。鼻咽採檢需用長棉棒深入鼻腔,採檢過程易使民眾感到不適,出現酸感、流鼻水、流淚甚至流鼻血等,因此許多人期望以唾液採檢取代現有的鼻咽採檢。莊人祥回應,國內快篩試劑要上市銷售,只要廠商送審到食藥署,通過核可即可販售,無論是廠商自行研發或者從國外進口代理,但目前沒有廠商研發唾液快篩,仍希望鼓勵廠商來研發。新加坡自去年2月1日起,即要求入境旅客購買旅遊保險,支付相關感染治療住院費用,保險金額最低為3萬元新幣,我國進來疫情嚴峻,未來是否要求入境者自備防疫險?莊人祥說,入境防疫險主要是依據第五類法定傳染病,法條上針對所有國人及非國人,因應防疫需要,生病、住院、隔離費用皆由公費付出,各國法令有所不同。
-
2022-04-1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口服藥Molnupiravir還是Paxlovid好?教授:兩者療效有巨大區別
目前有兩款獲得美國FDA緊急授權的新冠口服藥:輝瑞的Paxlovid和默克的Molnupiravir。不論是在化學結構,合成難度,作用機制,治療功效,使用禁忌,或購買難度上,這兩款藥都有非常大的區別。在上一篇文章我有說 Paxlovid是兩種藥的組合。其中的Nirmatrelvir是非常複雜的化學分子,而它的合成也就非常困難。有一位名叫Josh Bloom的化學博士是具有20多年研發成藥的經驗。他在去年底發表There Are Now 2 New COVID Antivirals. Which One’s For You?(現在有 2 種新的 COVID 抗病毒藥物。 哪個適合你?),其中一段是:「由於我以前是專業做這種事情的,所以我只能告訴你,雖然我會興高采烈地進行Molnupiravir的合成,但如果公司要我合成Nirmatrelvir,我可能會躲在床底下,即使那裡有蜘蛛。」Josh Bloom博士進一步說,可能就是因為Molnupiravir的合成是比Nirmatrelvir容易許多,所以Molnupiravir的生產速度會比Paxlovi來得快,而這也就是為什麼Molnupiravir是很容易買得到,而Paxlovid則很難。兩天前(2022-4-8)台灣英文新聞有報導全球搶購Paxlovid。Molnupiravir 是 N-羥基胞苷 (N-hydroxycytidine ,NHC) 的前藥(prodrug)。口服 molnupiravir 後,NHC 會循環全身並在細胞內磷酸化為 NHC 三磷酸。病毒的 RNA 聚合酶會用NHC三磷酸來合成病毒 RNA,導致病毒基因組錯誤的積累,最終使得病毒無法複製。可是呢,NHC也可以通過核糖核苷酸還原酶(ribonucleotide reductase)代謝成2’-脫氧核糖核苷酸(2’-deoxyribonucleotide)的形式,然後被細胞用來合成DNA,從而導致基因突變。請看β-d-N4-hydroxycytidine Inhibits SARS-CoV-2 Through Lethal Mutagenesis But Is Also Mutagenic To Mammalian Cells(β-d-N4-羥基胞苷通過致死誘變抑制 SARS-CoV-2,但對哺乳動物細胞也具有誘變作用)。由於口服Molnupiravir的療程是5天,所以在這麼短的時間裡它對一般成人造成基因突變的風險是很低。但是,它對於胎兒或哺乳中的嬰兒,風險就顯得高出許多。所以,默克的官方網站有聲明,不建議孕婦及哺乳中的女性服用Molnupiravir。對一般成人而言,到底是要服用Molnupiravir還是Paxlovid,最需要考量的可能是它們在療效上的巨大區別。根據新英格蘭醫學期刊在2022-3-31發表的Molnupiravir for Covid-19 in Nonhospitalized Patients(Molnupiravir 用於非住院患者的 Covid-19),Molnupiravir僅僅將高危 Covid 患者的住院和死亡風險降低了 30%,低於早前估計的 50%。我在上一篇文章有說Paxlovid能降低高危 Covid 患者的住院和死亡風險達89%。所以,就療效而言,Molnupiravir是遠遠不如Paxlovid。但是,在上一篇文章我也有說,有非常多常用的藥物在人體內是會被Paxlovid干擾,所以醫生要不要開立Paxlovid處方,將會是一項重大挑戰。不過,根據近日新聞報導,包括世界新聞在2022-4-3發表的輝瑞新冠口服藥PAXLOVID成救星 優先救治上海吉林病患,經對20多例普通型和輕型患者用Paxlovid進行治療,5天療程結束後,患者病毒載量明顯下降,出院時間可縮短至5-7天。兩天前(2022-4-8)台灣英文新聞也有報導目前已有132名患者服用,效果良好。所以,在疫情緊急的情況下,Paxlovid也許真的是能成為救星。原文:新冠口服藥:輝瑞與默克,優劣與禁忌(下)
-
2022-04-1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加購70萬劑口服藥 Q2前到貨
據統計,國內仍有一三五點八萬名六十五歲以上長者尚未打滿三劑疫苗,一旦染疫,容易引發重症,但目前口服抗病毒藥庫存量卻低於八千人份。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宣布,加購七十萬劑輝瑞口服抗病毒藥,其中卅五萬劑將於第二季前抵台,先前購買、尚未到貨的一萬五千多劑會在兩周內抵台。指揮中心公布國內疫情陽性率為百分之零點五,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黃立民推估,全台灣應有十一萬五千人已被感染,加購口服藥,固然是好事,但能否發揮效力,還是要看到貨時間,未來應繼續增購,比較保險。根據現行口服抗病毒藥物領用方案,六十五歲以上確診者就可用藥。截至四月七日,全國六十五歲以上長者中,仍有三成還沒打滿三劑,七十五歲以上則有四成五,依照內政部人口三月底人口數估算,約一三五點八萬名。除了長者之外,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另將癌症、身心障礙、精神疾患、失智症、長期臥床等族群應納入及早服藥的重症高風險群,黃立民表示,台灣如比照辦理,目前採購藥物數量仍不敷使用,現在全球各國都在搶藥,台灣應考慮增購,讓所有危險族群均能發病五天內用藥,減少病情惡化,降低住院及死亡風險。陳時中表示,指揮中心將持續密切關注國際治療新冠肺炎藥物的研發及使用情形,諮詢專家意見,評估採購儲備數量。這次係根據輕重症分流、居家照護的防疫模式需要,參考先進國家口服藥物儲備情形,決定採購國內總人口百分之五的口服藥,共計七十萬人份。
-
2022-04-12 該看哪科.呼吸胸腔
【空汙世代】肺功能檢測論壇/提升存活率 專家促建跨部會單位
全球每年有三億多人口死於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據全國性電話民調顯示,台灣有高達六.一%的人口可能罹患COPD,其中接受肺活量測定者不到二%,無法提早診斷與治療,後續導致社會和個人沉重的醫療負擔。延伸閱讀:【空汙世代】肺功能檢測論壇/「吹好吹滿」才有效 肺功能檢測重品質出院後一年 死亡率逾二成彰化基督教醫院副院長林慶雄表示,肺疾病程進展緩慢,以COPD為例,病患就醫時,往往已是中後期,且可能伴隨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糖尿病、肺癌等共病。台灣調查,因COPD急性發作住院的死亡率為四%,而第一次因COPD急性惡化住院病人,出院後一年的死亡率更高達廿二%。林慶雄指出,二○一七年健保實施「全民健康保險慢性阻塞性肺病醫療給付改善方案」,透過醫療資源整合制度,提供病患完整且連續性照護,提升治療品質,並降低急性及加護病房入住率。研究顯示,接受此方案患者,平均每千人中,因COPD急診者減少三點四人、住院者減少六點二人。由此可知,健保的支持與臨床完整照護,可有效提升疾病照護品質並降低醫療資源利用。延伸閱讀:【空汙世代】肺功能檢測論壇/提升存活率 專家促建跨部會單位空汙嚴重 高風險群已改變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立法委員黃秀芳也指出,台灣肺疾醫療支出持續增加,尤其肺癌成因不再只是吸菸,但衛福部國健署建議早期篩檢肺癌的高風險族群,僅針對抽菸超過卅年,五十到八十歲,或具肺癌家族史、肺部疾病史、曾暴露於氡氣環境,或特定職場環境工作者。來自彰化的黃秀芳對空汙感受特別深,她說,中南部空汙危害重,肺疾患者逐年增加,疾病防治不能沿用舊資料,防治肺疾應提高到行政院的層級,統合衛福部、環保署、勞動部、經濟部、交通部等,成立專責單位,制訂針對不同族群的衛教宣導策略。藉由跨部會合作,整合空汙費、碳費、菸捐、健保費等,進一步研議將肺功能檢查納入常規成人預防健檢或一般勞工健檢項目,達成肺癌存活率倍增的目標。台灣空氣品質健康安全協會理事長、環保署前署長沈世宏表示,室內空汙更值得關注,上班族常輕忽辦公室各種事務機器排放的汙染,煮飯油煙或吸菸,也影響健康。台灣二○一二年實施「室內空氣品質管理法」成效顯著,呼籲企業主可依環保署內空氣品質自主管理要點,提升企業形象,維護員工健康。延伸閱讀:【空汙世代】肺功能檢測論壇/關注肺老化 避免呼吸器相伴餘生環署拚空品 國健署多元宣導行政院環保署空氣品質保護及噪音管制處科長陳宜佳說,未來防治重點將集中在季節性和中南部空氣品質,並訂定有害汙染物標準。國健署慢性疾病防治組科長胡怡君說,將逐漸調整宣導方向,如不焚香燒紙錢、空汙季節少外出。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建議,民眾可從最簡單的「一分鐘登階檢測」做起,若一分鐘內無法爬樓梯卅階,屬高風險群,應盡快就醫,登階卅至五十階則屬中度風險,須持續注意肺部健康。延伸閱讀:一爬樓梯就喘,快來檢查自己的肺功能
-
2022-04-1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基隆市新增36例!22名居家隔離對象 新增14人感染源待查
基隆市長林右昌今天下午說明本市疫情概況,居家隔離人數2261人,較昨天增加337人,自主健康管理272人,較昨天減少9人。新增36例新冠肺炎確診個案,有22人是匡列居家隔離對象,另有14名新增個案,感染源未明,待疫調及病毒基因體定序釐清。林右昌說,中央公布與基隆相關36例,其中2例應移出,因為1例是在台北市居住及生活,另1例雖住基隆,但3月25日起就在花蓮某醫院住院。 今日新增案例中,與中正區某工地群聚相關6例、小吃店群聚衍生家庭相關1例、某托嬰中心群聚衍生家庭相關1例,都是原匡列居隔對象。6個家庭群聚相關12例,9例是原匡列對象,另有1個家庭3人確診是新增感染鏈,他們因都出現症狀,快篩陽性後PCR複檢確診。友人群聚相關2例,案27782是20多歲女性,因身體不適,全家人快篩,只有她陽性。衛生局安排防疫計程車送她到醫院PCR篩檢陽性確診。她曾與案27918一起吃飯,雙雙確診。與外縣市相關共6例,其中與台北市IKON TAIPEI酒吧群聚相關3例,有兩人分別與友人去消費確診,另1人是衍生家庭感染匡列對象。台北市某職場群聚相關1例,居隔期間確診。台北市街舞群聚1例,因曾與確診個案一起練舞確診。與新北市某職場相關1例,因身體不適快篩陽性轉PCR確診,無明確接觸史,待疫調釐清。基隆某醫院群聚3例。林右昌說,還有5例因為確診時間相對晚,還在疫調中。其中3人在家使用快篩試劑呈陽性反應,PCR複檢確診。另一名小朋友因發燒,奶奶陪同到醫院篩檢陽性確診;50多歲女性清潔工,因不舒服症前往快篩站採檢陽性確診。
-
2022-04-1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輝瑞抗病毒藥物1.5萬兩周內到貨 指揮中心再買70萬人份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爆發,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已與輝瑞大藥廠股份有限公司簽訂70萬人份口服藥物Paxlovid採購合約,其中35萬人份藥物將於今年第二季前運抵國內。陳時中表示,原本採購2萬人份的藥物,尚未到貨的1萬5200人份要求這兩周內到貨,準備藥物讓輕症者避免變為重症,目前輝瑞抗病毒藥物已使用約130份,還是很夠用。但為現行輕重症分流、居家照護的防疫模式需要,同時參考先進國家口服藥物儲備情形,因此採購國內總人口3%數量之口服藥物,共70萬人份,其中35萬人份將於今年第二季前到貨,另35萬人份採開口式合約。指揮中心表示,Paxlovid之療效及安全性已透過動物實驗及隨機臨床試驗研究證實,且已取得英國、歐盟衛生監管單位、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多國核准緊急使用授權(EUA),批准其有條件用於治療需具重症風險的輕中度個案,衛福部食藥署亦於今年1月同意依據藥事法第48條之2規定,核准其專案輸入,於發病5天內使用,可降低病情惡化轉為重症而需住院之風險。指揮中心將持續密切關注國際治療藥物的研發使用情形,諮詢專家意見,評估採購儲備,以維護國人健康。
-
2022-04-11 醫聲.癌症防治
2022癌症高峰論壇/癌友補足全營養 低脂好油適量醣
全人治療已成為治癌未來趨勢,其中癌症營養是重要一環,因為在化放療過程中,有超過8成的患者會產生副作用,其中又與營養不良有關,新光醫院研究部暨精準醫學中心主任賴泓誌指出,癌友的營養補充與一般患者不同,需要低脂好油、適量的醣類及高蛋白質。癌症治療最怕沒有體力,但治療過程中最大副作用就是食慾不佳造成營養不良,會造成肌肉流失、化療毒性增加、增加併發症風險及感染機率、增加住院時間及死亡率。有研究認為癌友體重減輕者,相較於正常體重者有高達八成二的比例化療會被中斷。賴泓誌在「2022癌症高峰論壇」指出,癌症造成營養不良的原因很多,除了年齡及治療本身造成,腫瘤本身也會造成全身發炎,代謝變快後會造成體重流失、厭食、體重流失、憂鬱沮喪、疲憊等,這些問題都有可能讓治療計畫被中斷,且發炎越嚴重存活率越短。癌友也認為營養補充很重要,但很多人的觀念並不正確,光吃輔助品就把胃塞滿了,反而正餐吃不下。賴泓誌表示,選擇營養品時,要特別注意癌症營養品的配方與一般營養品並不同,癌症營養品會有抗發炎所需的魚油EPA,建議量是每天2公克。至於很多人認為癌細胞喜歡吃糖其實是錯誤的迷思,最新研究發現反而是免疫細胞最會優先使用葡萄糖,所以當葡萄糖不夠時,是否有可能影響免疫細胞發揮作用呢?因此碳水化合物得適量攝取,建議每日攝取量要達到總熱量的50~65%,此外,要避免精緻澱粉的攝取,另外,脂肪攝取的多寡會影響食慾,建議每日攝取量佔總熱量的20~35%即可,特別注意要減少飽和脂肪的攝取,避免造成身體發炎。,以上除了日常飲食建議參考上述建議外,在選擇營養品時也要學會查閱營養標示。總結來說,癌症營養的正確攝取觀念為:建議低脂好油適醣高蛋白質,根據一篇針對92位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進行的醫學研究,研究方式為在兩次化療期間,雖機將癌友分配於每天使用2罐魚油EPA的癌症專用營養品組或是同熱量蛋白質飲食組,結果發現補充魚油EPA的癌症專用營養品組,可緩解多種副作用及降低發炎指數。最後,賴泓誌主任建議,營養品的挑選重點,需要重視有醫學實證的產品,要有營養四面觀,能否幫助自身吃足、吃巧、滿足基本的營養均衡及幫助調節發炎狀態。#div-gpt-ad-1503996040247-0,#eyeDiv,.inline-ad { display: none !important; }
-
2022-04-1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台中今+8確診!老人養護中心實習生染疫 全院PCR禁探視
台中市今天新增8例,其中,東勢區一間老人養護中心1名實習生第27114昨天確診,養護中心接獲通知立即全面清消,工作人員、實習生和住民共89人,經快篩及PCR結果皆為陰性。養護中心已暫停家屬及訪客探視,工作人員採分層照護,未來14天內,將持續快篩和PCR,密切追蹤人員健康狀況。今天下午,台中市長盧秀燕召開防疫記者會,宣布台中市今天新增8例確診個案。社會局長彭懷真表示,該名確診的實習生已施打3劑疫苗,平時工作內容為協助住民洗澡、餵餐、帶上下床。在清明連假回老家曾與鄰居共餐,6日返回養護中心,8日家屬告知鄰居確診,該名實習生立刻自行快篩,再到醫院做PCR,昨確診為陽性,CT值11.3,複檢CT值12.11,已至集中檢疫所接受隔離照護。社會局說,除了確診的實習生,另外35名工作人員、2名實習生和52位住民共89人,昨快篩和PCR檢測皆為陰性。養護中心已暫停家屬及訪客探視,住民於養護中心內隔離,「只出不進」,如出現症狀需再採檢。另,洗腎的住民由衛生局安排適當院所,洗腎結束再返回機構。還有1名正在住院的住民,將安排至負壓隔離病房;2名和確診者同住的實習生,安排至防疫旅館預防性隔離。工作人員部分,為因應養護中心照護需求,除了3名部分工時的工作人員居家隔離 ,其餘32名工作人員依據指揮中心居隔提前返工規定,每日PCR或快篩,持續追蹤健康狀況,並於固定樓層上班,分層照護住民。彭懷真說,為加強防疫,各住宿型長照機構的訪客,若未接種3劑疫苗達14天以上,探訪時應出具3 天內自費篩檢的陰性證明。台中市65間老人機構工作人員第3劑疫苗施打率86.65%,住民第3劑疫苗施打率67.65%。另,案27374為5歲女童,就讀東興國小附設幼兒園,4月3日及5日均與家人外縣市旅遊,8日晚間出現發燒症狀並採家用快篩陰性,經家人帶至醫院快篩陽性、PCR陽性,CT值13.54,隔離治療,因連假期間兩度外出旅遊,感染源調查中。匡列接觸者包括家人6人、女童同班同學22人及老師4人將安排PCR採檢及居家隔離,另幼兒園全園停課10天,自4月9日至4月18日停課,4月19復課。台中市足跡包括:自然科學博物館石屋自然探險屋及立體劇場、史迪克先生牛排健行店。
-
2022-04-1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新增中症4例 50歲女未打疫苗、氧氣治療
隨本土個案大增,中重症個案也增多。今日新增四例中症個案,累計12例中症、兩例重症。四例中症個案,一位僅50多歲,未打疫苗;另兩名個案已打三劑、一名接種兩劑。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目前為止今年病例共3546例,其中3532人為輕症或無症狀、占99.61%。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若收治於加護病房或出現ARSD敗血性休克,都屬於重度;如果血氧低於95%或是需要住院中度醫療需求者算在中症。羅一鈞表示,今天新增的個案都未住進加護病房,皆屬於中症個案。接種三劑疫苗的兩名個案,一名為80多歲男性,本身有高血壓、冠狀動脈心臟病史,X光出現輕微肺炎,但氧氣濃度尚可,有使用瑞德西韋、另一名為60多歲男性,無慢性病史,因氧氣濃度掉到94%以下判定為中正,X光有輕微肺炎,有使用瑞德西韋等。一名70多歲男性接種兩劑疫苗,氧氣也掉到94以下,且有看到肺炎跡象,在一般隔離病房治療。另外,一名50多歲為女性未接種疫苗,有高血壓慢性病史,血氧曾掉到92,有接受氧氣和瑞德西韋治療。羅一鈞也表示,每天都有新增病例,有接種疫苗的民眾停留在中症或是輕症的機會比較高,也呼籲民眾儘速接種疫苗,保護自己避免染疫後造成後續重症風險提高。
-
2022-04-1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口服藥的優劣與禁忌:教授詳解輝瑞Paxlovid
中央社在台灣時間2022-4-7 10:18發布陳時中:輝瑞口服藥規劃採購10萬人份以上,其中一句話是:「陳時中表示,輝瑞口服藥Paxlovid與默沙東口服藥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目前採購總量為2.5萬人份。」(註:默沙東就是默克)這兩款藥雖然都是抗新冠病毒,也都已獲得美國FDA的緊急授權,但不論是在化學結構,合成難度,作用機制,治療功效,使用禁忌,或購買難度上,都有非常大的區別。有關Molnupiravir,我曾在2021-4-11發表即將有治療新冠病毒的口服液?5天徹底清除病毒?,駁斥當時廣為流傳的一些跟這款藥相關的謠言。例如,我有說:「該藥的原理並非阻止病毒ia酶。事實上,新冠病毒並沒有什麼ia酶,而該藥也根本就不會阻止任何酶。該藥是一種ribonucleoside analogue(核糖核苷類似物),而它會在病毒複製時取代正常的核糖核苷,從而阻止病毒的繁殖。」在這段話的後面我有加了一個註解:「此藥會造成基因突變,是一大隱憂。」有關這一點,我會在下一篇文章進一步討論。接下來我就只談輝瑞的Paxlovid。Paxlovid實際上是兩種藥:Nirmatrelvir是對抗新冠病毒的M蛋白酶,能抑制病毒的複製;Ritonavir則是對抗人體裡的CYP3A4。在上面的插圖裡,粉紅色的藥片是Nirmatrelvir,而白色的藥片則是Ritonavir。CYP3A4是一種酶,主要存在於肝臟和小腸。它可以氧化外源有機小分子,如毒素或藥物,促使其排出體外。您應當有聽過,吃西藥時不要吃葡萄柚或喝葡萄柚汁。這是因為,有研究顯示,葡萄柚汁含有會抑制CYP3A4的成分,所以會讓藥物在身體裡停留過久,從而導致藥劑過量。請看柚子+西藥>>中風?。Nirmatrelvir在體外(細胞培養)能有效抑制新冠病毒,但是在體內,由於CYP3A4的作用,它會很快就被代謝掉,所以也就不能有效抑制新冠病毒。根據一篇今天才正式發表的論文,與單獨服用Nirmatrelvi相比,同時服用Nirmatrelvir和Ritonavir可以使Nirmatrelvir的血中濃度增加大約8倍。請看Innovative Randomized Phase 1 Study and Dosing Regimen Selection to Accelerate and Inform Pivotal COVID-19 Trial of Nirmatrelvir(創新的隨機 1 期研究和給藥方案選擇以加速和告知 Nirmatrelvir 的關鍵 COVID-19 試驗)。也就是說,就是因為有了Ritonavir,才使得Paxlovid成為有高效力的抗新冠特效藥。根據輝瑞的官方數據,Paxlovid能降低非住院 COVID-19 高危成人的住院或死亡風險達 89%。可是,由於Ritonavir 會抑制CYP3A4,所以它當然也會影響非常多藥物在體內的代謝。美國國家健康研究院有發表Ritonavir-Boosted Nirmatrelvir (Paxlovid),其中就列舉了104種會受到影響的藥,而這些藥都是很多人平常都在服用的(例如他汀類)。這個網頁有一個給醫生和藥劑師的指南,它說:「在開具Paxlovid處方之前,臨床醫生應仔細審查患者的伴隨用藥,包括非處方藥、草藥補充劑和消遣性藥物。臨床醫生應考慮諮詢專家(如藥劑師、HIV 專家和/或患者的專科醫生,如果適用),尤其是對於正在接受高度專業化治療(如抗腫瘤藥、神經精神藥物和某些免疫抑製劑)的患者。」總之,雖然Paxlovid是抗新冠的特效藥,但是,應不應該開立處方,將會是對醫生的一項重大挑戰。原文:新冠口服藥:輝瑞與默克,優劣與禁忌(上)
-
2022-04-1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新冠疫苗訂價多少才合理?藥廠執行長曝輝瑞BNT疫苗不是單一價格
我們開始進行新冠疫苗研發計畫時,我曾經明確表示,不需要考量投資報酬率。到了5月,我們仍然沒有提到疫苗的價格,也不曾計算營收流。然而,已經有幾個國家政府要和我們洽談採購事宜,請我們告知價格。因此,現在應該做決定了。我們為藥品訂價的方式是根據藥品為病人、醫療體系與社會帶來的價值。也許有些人認為好的藥品會增加醫療體系的成本,其實事實剛好相反。我們試著計算研發優良藥品的經濟價值。例如,當100人服用某種心臟病藥物後,心臟病發作的次數減少了5次,我們則計算這5次發作會產生多少醫藥費,包括救護車運送、住院、檢驗、醫生診療、護理師照護、因病損失的薪資等,然後再比較100人的藥物成本。當然,這種經濟價值還包括其他眾多細微的層面。像是避免疼痛的價格要怎麼計算?在我看來,這實在無法估價。我要求我們的訂價團隊計算,全球新冠肺炎危機造成多少經濟損失。結果,他們得出一個天文數字。假設疫苗效力為65%,光是住院費用這一項就可以減少高達數千億美元。就算我們把一劑疫苗的價格訂為600美元,仍然比醫療體系付出的成本更低,更別提疫苗救人活命的價值。我知道疫苗能為我們帶來巨大的財務機會,但是在疫情肆虐之下,我們無法用標準的價值計算方式來訂價。我要求團隊從其他觀點切入。我問他們,對付麻疹、帶狀疱疹、肺炎等疾病的最先進疫苗,目前的售價是多少錢?在美國,這些疫苗每劑的價格落在150∼200美元之間。在我看來,如果根據目前市面上的疫苗價格,把我們的疫苗訂在低價的一端,似乎相當公平。如此一來就沒有人會說我們利用疫情哄抬價格。我告訴團隊,就以這個為起點討論採購事宜,大宗採購則享有折扣優惠。英國政府、美國政府以及歐盟已經表明要和我們協商採購,我們也已經和他們開始進行初步討論。然而,不久後,當我們還在討論階段時,一種不安的感覺啃噬著我的心。我在想,我們會不會錯失比獲取財務報酬更有價值的機會?過去20年來,大藥廠一直飽受攻擊,現在終於能為我們的產業挽回聲譽。在美國,製藥業的名聲在所有產業中敬陪末座,跟政府差不多。於是,我再次找上訂價團隊,請他們告訴我目前各種疫苗商品的價格。美國最貴的流感疫苗是70美元,最便宜的則約20∼30美元,但這些疫苗的保護力都不高,大約只有50%。「我們要改變做法,」我告訴他們:「對高收入國家,就以最便宜的流感疫苗作為參考價格,而且大宗採購還是有折扣。」 不過,訂價團隊有一位成員反應:「但那是一頓簡單飯菜的價格,不是最優秀疫苗的價格啊。」一頓簡單飯菜的價格。說得好,就是這樣。後來記者問我訂價問題時,我常常用這樣的比喻回答他們。我對那位成員說:「我很欣賞這個說法,你會在行銷工作上大放光芒。」於是,我們又去找美國與歐洲的談判代表,自行砍價。他們都喜出望外。不管怎麼說,疫苗應該平等分配,使地球上每一個人、不管在哪個地方都能接種。平等不是指我們一視同仁;平等意謂提供更多給需要的人。因此,不能採用單一定價;我們決定實施三階段訂價策略。為了分析定價,我們參考世界銀行(World Bank)的經濟體分類。世界銀行使用圖表集法(Atlas method)以減少匯率波動,從當地貨幣轉換為美元計價的平均國民所得毛額(Gross National Income,簡稱GNI),將所有國家分為四類:高收入國家、中上收入國家、中下收入國家,以及低收入國家。我們同意以「一頓簡單飯菜的價格」賣疫苗給較富裕的國家,也就是高收入國家。給中上收入國家的價格則再打五折,給中低收入和低收入國的價格則是成本價。唯一的條件是,這些國家必須免費為國民接種疫苗。我說:「在全球大流行期間,只有鄰居得到保護,我們才能不受病毒威脅。最重要的一點是,我們不能讓價格成為任何一個人接種疫苗的阻礙。這麼做不只是正確的,也因為這場全球大流行將使所有國家受到威脅,無一例外。」我們的理由很明白,做法也很公平,團隊成員都心服口服。第二天,他們就準備好訂價指導原則,發送給我們在世界各國的分公司,並指示他們與當地政府聯繫,根據這些條件詢問進一步的疫苗預購意願。※ 本文摘自《輝瑞登月任務:拯救人類的疫苗研發計畫》。《輝瑞登月任務:拯救人類的疫苗研發計畫》作者:艾伯特‧博爾拉譯者:廖月娟出版社:天下文化出版日期:2022/03/08
-
2022-04-0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染疫增5中重症包括1死 為90多歲女性長者未打疫苗
國內今新增578例確定病例,包括本土個案442例、境外移入136例。此外更一口氣新增5名中重症個案,其中1人死亡。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新增1例確診重症死亡為90多歲女性長者,沒有打過疫苗。今新增5例中重症個案,包括2名50多歲、1名70多歲、2名90多歲。5人中僅2人有接種過疫苗,分別是1人打過兩劑、1人打過三劑,其餘3人皆沒有施打疫苗。今年國內累計中重症個案共10人,中重症比率0.32%按照年齡來看,90歲以上目前有4人確診,其中2人為中重症,1人死亡。另外80至90歲區間則有22人確診,1人中重症、1人死亡。羅一鈞分析,死亡的90多歲女性居住北部,有高血壓、巴金森氏症等慢性病,於4月2日發病、4月4日確診,沒接種過任一劑疫苗,住院後發現血氧低,低於94%,從原本使用氧氣鼻管、升級到使用氧氣面罩,後續敗血性休克,經過瑞德西韋治療等,且入住到加護病房。該案是今年來本土病例第2例確診死亡個案。羅一鈞表示,另外4名中重症個案沒有住加護病房,其中1位曾經出現氧氣較低。另外,1位90多歲確診者則有高血壓、1位70多歲確診者則有糖尿病、慢性腎病等病史,這2人都沒有施打過疫苗。羅一鈞指出,其中2位50多歲男性則有接種二到三劑疫苗,血氧一開始雖然偏低,後續狀況都穩定。這4位的屬於中度肺炎,目前都在住院中,但都還不用入住加護病房。指揮中心也分析確診年齡分布,羅一鈞表示,今天新增5例中重度個案,分佈是2名50多歲、1名70多歲、2名90多歲,但整體仍以中壯年較多,但發生中重度以上、死亡仍以70歲以上較多。發生比例,70歲年齡層中重度2.2%,到80幾歲就是4.5%,90多歲就是50%,90多歲年齡層中有1位中重度、1位死亡,死亡率這年齡層很高。80歲的致死率為4.5%。羅一鈞指出,雖Omicron的整體輕症是99.68%,但高齡風險明顯比中壯年高,特別在70歲以上族群,特別高齡長者要接種疫苗,即使染疫發生重症死亡風險會降低,除了要保護自己,也能避免死亡重症。指揮官陳時中呼籲,鼓勵大家快打疫苗,尤其高齡快打,500元獎勵措施到5月31日。我國Omicron首例死亡個案發生於2月中旬,羅一鈞表示,該案先前曾說明,是北部個案,當時基因定序結果為BA.1,也呼應那時候本土疫情。這次定序尚未出爐,但依照居住地點與群聚,應該是BA.2,應該與之前的狀況不同,但應該還是Omicron屬於BA.2。
-
2022-04-0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沒打疫苗中重症死亡增 指揮中心延長500元獎勵至5/31
國內今日新增一名確診者死亡個案,為90多歲患者無施打任一劑疫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呼籲盡快施打疫苗,加碼提供65歲以上及55歲至64歲原住民,尚未接種疫苗民眾可獲500元以下衛教品措施,延長至5月31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國內本土疫情升溫,接種COVID-19疫苗可降低長者等高風險族群重症、住院或死亡風險,為促進尚未接種第1、2劑、基礎加強劑及追加劑的65歲以上長者踴躍前往接種,延長獎勵措施。目前我國COVID-19疫苗接種率第1劑約83.6%,第2劑約78.7%,追加劑約52.0%,其中65歲至74歲長者第1劑86.9%,第2劑為83.3%,追加劑為69.4%。而75歲以上長者第1劑接種率仍僅為76.6%,第2劑為71.2%,追加劑為55.5%,亟需再積極提升,籲請長者儘速前往接種COVID-19疫苗,特別是完成2劑疫苗基礎劑接種,後續再追加1劑以提升免疫保護力。
-
2022-04-0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陳其邁指要揪漏網之魚 今起娛樂場所擴大採檢7天
高雄市今天確診案例又暴增58例,主要來自娛樂場所傳播鏈。高雄市長陳其邁表示,直至今天娛樂場所從業人員的到檢率只有六成,呼籲員工今天內務必配合到檢,另透過衛生局及警察局通知顧客採檢,4月8日至14日持續擴大採檢7天,要盡快把漏網的零星個案及時找出來。陳其邁指出,案25606在3月31日傳染到今天已有8天時間,第一波31日傳染至雅閣,之後又傳至大帝國及帝堡等場所,大帝國的家人也有感染,所以已經進入第三波傳播,所以目前要做的事,盡量在第二及第三波時有效控管,盡量圍堵住漏水;匡列隔離可做到7成已很困難,難免會有個案漏掉,盼根據社區監測,把漏網的零星個案及時找到,所以4月8日至14日會持續擴大採檢7天。陳其邁說,直至今天中午,娛樂場所員工到檢率只有六成,未達原本規劃進度,所以4月8日起擴大採檢7天,在此呼籲,第一波員工今天務必配合到檢,若能把感染源群聚部分清除,可以更快恢復健康、恢復營業。顧客部分,基於保護原則,由衛生局及警察局通知,務必在7天內到檢。有關患者的照顧部分,陳其邁說,高市以分級醫療、分級照護為原則,目前專責病房數523、使用率22%,對於中重症住院觀察者的量能足夠,其次,中央設立六家加強版集檢所可容660人,另市府委託四大醫學中心(高醫、長庚 、榮總、義大)經營管理加強版防疫旅館,照顧確診個案。
-
2022-04-0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研究:感染Omicron症狀出現時間較Delta短
一項英國對施打疫苗者的研究顯示,感染Omicron變異病毒株的人平均來說出現症狀時間比Delta少約2天。那些研究個案是出現突破性感染後,以智慧型手機記載他們的COVID-19症狀。研究的作者寫道:「雖然有待病毒載量的研究確定,但出現症狀的時間較短意味著傳染期可能也較短,這將對工作場所的健康政策及公共衛生指南造成影響。」這份研究是依據Zoe COVID應用程式所獲取的數據做成,此應用程式蒐集自行回報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感染症狀;研究也發現,相較感染Delta的人,染上Omicron出現症狀者,最後必須住院的可能性低了25%。儘管目前已知Omicron的症狀都較輕微,但這份研究特別的地方在於其詳細的分析,以及只分析已接種疫苗並志願提供資訊者的數據,這修正了先前因為分析不同接種狀態者資料造成的誤差。在這次的研究中,英國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的研究人員分析了兩組數據,在2021年6月1日到11月27日的病例中,當時感染Delta者占比超過70%,而從2021年12月20日到2022年1月17日,則有逾70%病例源自Omicron。兩組各約5000個病例,在病患的年齡、性別、接種幾劑疫苗等變數上幾乎相同。與Delta相比,Omicron患者症狀的持續時間較短,若是曾接種3劑疫苗的人,這樣的情況更是明顯。在染疫病毒株主要是Delta的時期,出現症狀的平均時間是7.7天,但在Omicron主導期間,症狀持續的時間僅4.4天,或少了3.3天。在接種2劑疫苗的病例中,在染疫病毒株主要是Delta時期,出現症狀的平均時間是9.6天,但Omicron主導期間,症狀持續時間為8.3天,相較之下只差1.3天。
-
2022-04-08 該看哪科.耳鼻喉
這種喉嚨痛險要命!40歲男連呼吸都費力掛急診救回一命
感冒喉嚨痛、沙啞、吞嚥困難十分常見,但有一種喉嚨痛卻有窒息風險。台中40歲蔡姓男子因呼吸道症狀一整天,以為是小感冒,到診所就醫服藥未見改善,沒想到晚上症狀加劇,聲音沙啞,飲食難以下嚥,連呼吸都費力,緊急到急診室求助,確診為有窒息風險的急性會厭炎,所幸經住院治療後救回一命。衛福部台中醫院急診醫學科醫師李上杰說明,近年因疫情,許多人因擔心染疫或就醫不便而忽視呼吸道感染,急性會厭炎的典型表現會在喉嚨處發現腫脹如拇指的組織,甚至有窒息風險。建議民眾如果呼吸有「咻咻」的喘鳴音、吞嚥困難,或是居家血氧濃度監測儀發現血氧掉到90以下,應立即就醫治療。李上杰說,「會厭」是聲帶上方的一片軟骨,當吞嚥食物時會暫時蓋住氣管入口,防止食物跑到呼吸道造成噎到、嗆咳,一旦會厭軟骨發炎腫脹,易阻塞呼吸道,造成呼吸困難,甚至會有窒息致命危險。李上杰指出,引起會厭炎常見原因是感染流感嗜血桿菌,易感染族群為男性、老年人、免疫缺乏病人及尚未接種疫苗的新生兒。治療以靜脈抗生素注射為主,由於急性會厭炎有窒息風險,臨床上會持續觀察會厭腫脹的變化,利用血氧濃度監測儀即時偵測呼吸道阻塞的狀況,以即時讓患者接受氣管內插管或是氣管切開術的治療。李上杰說明,蔡姓患者到院後,醫師發現患者的扁桃腺嚴重腫脹,導致口水只能蓄積在口腔無法吞嚥,進一步安排頸部X光檢查,發現會厭組織有如翹起的大拇指,壓迫呼吸道。綜合血液檢查結果,診斷為有窒息風險的急性會厭炎,所幸住院時配合抗生素、氣管擴張劑後恢復良好,出院後也沒留下後遺症。
-
2022-04-08 養生.人生智慧
老公車禍癱瘓家中頓失支柱!蕭文玉不畏腥臭味在屠宰場工作,一肩扛起五口未來
「勇敢堅強下去,永不放棄。」無論生活多苦,心裡還是存有一個小小的願望,想要一場很正式的婚禮,或拍一張婚紗照當紀念也可以。/榮獲二○二○年家扶全國自強母親表揚蕭文玉俗諺說:「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在災難面前,有些人選擇各自安好,有些人願意與君共患難。面對因車禍意外而癱瘓的老公,與其哭天搶地不知所措,不如樂天知命去面對,所以我選擇不畏眼前困難,獨力扛起家中的生活重擔。還好我們選擇不放棄生命,且在多年的努力堅持下,老公的復健狀況良好,已經能開始利用拄杖行走,而三個兒子也都很乖巧懂事,各自在工作上、學業上努力著。目前大兒子已經步入社會開始工作;二兒子就讀高中,為減輕家裡負擔半工半讀;小兒子就讀國中,曾獲選為台灣軟式網球隊國中男子組代表隊選手,而我自己也有幸榮膺二○二○年家扶全國自強母親代表,終於從陰霾中走出,一步步邁向光明。車禍癱瘓,家中頓失支柱我與老公從中學時期開始交往,愛情長跑之後結婚,育有三個兒子,我們一家人與公婆及小叔同住,小叔因小時候發燒過度造成智能障礙,生活無法自理,因此這一大家子全靠我與老公在營造廠工作養活,生活雖簡單無華、但也樸實幸福。發生車禍前的那段日子,我們正在幫忙建造屏東火車站的月台,兩人每天早上六點多就騎摩托車去屏東,工作到晚上七點多回來。直到有一天,他外出工作時和公車擦撞,導致大腿骨折,造成椎間盤突出壓迫頸椎神經,下半身癱瘓,突如其來的意外,讓家庭頓時陷入困境。回想當時,接到意外消息當下好像突然失去目標方向,但現實狀況、一個接一個的問題朝我撲面而來,例如老公是否轉院、是否插管等等,迫使我必須馬上面對。因為老公的腳有粉碎性骨折需要開刀,手術後還需留在醫院進行術後復健,醫生協助我們辦理重大傷病,減輕不少醫療負擔,雖然對醫生來說可能只是舉手之勞,但對當時的我來說,卻是很大的幫助。手術後本來應該留在義大醫院進行術後復健,但醫院的人實在太多,復健師沒有辦法跟患者一對一做復健,於是我們選擇住家附近的醫院進行復健工作。我記得他剛出院的時候,全身都不能動,只有眼睛能動,讓我與家人對他的病況感到憂心,所幸進行三個禮拜的復健之後,他就能支著拐杖慢慢地走動了,感謝老天的保佑。屠宰場工作,扛起全家生計自從老公發生意外後,照顧全家人的重擔落在我肩上,既急需收入解決家計負擔、也需花時間幫助老公復健,再加上原本在營造廠的工作太粗重,我沒辦法獨自繼續,因此我開始為家裡的生計所苦惱,後來在婆婆的朋友介紹下,進入旗山豬隻屠宰場工作。由於屠宰場的工作時間是從晚上十點到凌晨兩點,每天工作四小時,白天仍有一些零碎的空暇時間可以運用,於是我除了忙於家務與陪伴老公復健外,偶爾也會抽空撿拾紙箱、寶特瓶,雖然能換取的收入不多,但我還是盡量多撿一些,希望能多少貼補家用。想起剛到屠宰場工作的情形,空氣中飄散著濃烈的血腥味,處理豬隻內臟、腸胃時,總伴隨著糞便味道,讓我不時地感到作嘔,但是屠宰場的薪資穩定,工作時間也短,再想到全家生計也仰賴這份薪水,就強忍下噁心反胃的不適感,靠著堅強的意志支撐,持續工作至今。在屠宰場的工作雖然能讓家中有固定的收入,但是比原本在營造廠工作的收入少很多,於是經朋友介紹,我申請了家扶的補助,不用擔心孩子的教育費。此外,最近也在老公朋友的介紹下,早晚去私人的廟宇負責做點香與倒茶水的工作,薪水不多,但多少能補貼一些家用。還好我的孩子都很乖巧,在家裡生計陷入困境時,三餐吃得再簡陋,他們也都毫無怨言。勇敢走下去,放棄也沒用面對艱困的生活,我從未放棄過,「勇敢走下去,放棄也沒有用」是我時常對自己說的,因為如果自己放棄了,孩子因此誤入歧途怎麼辦?到頭來只會懊惱為什麼之前沒有好好陪伴他們長大,所以放棄的念頭從來就沒有出現過。我相信只要「不要氣餒、不要放棄」,等待孩子長大後,眼前的這些困難也會自然消失。此外,我也很感謝許多朋友的幫忙,因為自己不太會主動開口跟別人求助,還好朋友看到我生活得很辛苦,主動告知、介紹工作與補助。甚至在我老公住院期間,他的朋友們時常抽空探病外,還包了不少紅包給我們,後來就是靠這筆錢才有辦法繳清住院的費用。其實老公剛出院時,曾因癱瘓而導致脾氣變得很糟,我只好不斷地安慰他說:「你還有媽媽、還有孩子在,不可以這樣消極下去,要振作起來。」畢竟意外已經發生,未來日子還是要繼續過下去。經過我的安撫之後,他的情緒也逐漸穩定,並且持續復健。還有另一個讓他開始轉換心情的原因,就是他有一位從小一起長大的朋友,會不時地南下來探望他,同時帶我們一起外出逛逛、透透氣,所以目前老公的心情已經開朗許多。「勇敢堅強下去,永不放棄」這句話就是我的人生寫照,我認為自己是一個樂觀開朗的人,個性也很堅強,有困難會自己吞下去並努力熬過;雖然辛苦,但我不讓自己停在原地、勇敢向前走,所以我堅信自己能守護好這個家。如果要我為自己的人生打分數,我覺得頂多八十分,不夠的二十分是因為還有兩個孩子在念書,等到他們畢業找到好的工作,甚至出人頭地的時候,擁有一個很好的未來、走上屬於他們自己的幸福人生,這樣我的人生才算圓滿。事實上,我與老公一直沒有登記結婚,因為我們在中學時就認識並且交往,兩人當時還太年輕,所以我的父母親非常反對,但是當年的我很叛逆,堅持要跟老公在一起,後來懷孕了,我父母只好默認這樁婚事。之後又因為忙著工作、養育孩子,而無暇去處理登記的事情,直到去年才辦理結婚登記。目前家庭狀況相對之前已經稍微好轉了,現在的我,其實還有一個小小的願望,就是希望在不久的未來,能有機會舉辦很正式的婚禮,或者退而求其次,可以拍一張婚紗照當紀念就好,為我們的愛情做一個美好的紀錄,讓身邊的家人、朋友知道我很幸福。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人生很難,你不必再為難自己:15個深刻而感動的單親故事》
-
2022-04-07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台中117歲人瑞髖關節手術成功 比英國記錄還多5歲
117歲的劉張美玉是台中市最高齡老人瑞,日前因跌倒,造成髖關節骨折,疼痛難以步行,家屬心急如焚。經台中榮民總醫院評估,她年紀雖大,但心肺機能尚可,因此為她施行髖關節置換手術,術後恢復良好,第3天就下床用助行器步行,開心的笑容寫在臉上。台中榮總今指出,目前全球紀錄中最高齡接受人工關節手術的病患是英國的Gladys Hooper,劉張美玉比比她還要大5歲。劉張美玉家人說,阿嬤骨折時告訴他們「腳斷掉了」,住院後體力一直往下掉,聽力也變差;感謝醫師手術40分鐘就好了,沒流什麼血,目前早晚各走1、20分鐘。能這樣,身體好是最主要原因,平常大家吃什麼她就吃什麼,至今身體檢查沒有紅字。另名家人也說,阿嬤以往活動力就強,常會溜出家門去,90幾歲還爬上荔枝樹去鋸樹枝,「我們都嚇死了!」。另外,劉張美玉2020年8月也曾在街頭走失,她在派出所說「自己是民國前7年,也就是清光緒31年生」讓警員嚇了一跳,但一查果然是人瑞。負責手術的骨科醫師石承民說,得知病患高齡117歲時,感到相當驚訝,但由於老奶奶跌倒前可以持拐杖走路,因此希望設法讓她重拾行走的能力。他說,手術和一般的髖關節沒有太大差別,但他們在手術時更掌握好麻醉,並盡量縮短手術時間,把斷裂的地方重建,過程中也得精準、熟練,避免有波折拖延了手術時間。他說,老年髖部骨折後之所以有高死亡率,主要是因為受傷後長期臥床,導致肺炎、泌尿道感染、褥瘡等等併發症,而活動力減少又導致心肺功能快速衰退,也是死亡的常見原因。很多家屬對高齡患者接受手術往往猶豫、保守,這也是很多醫師面對的難題,但是年齡不該是手術的禁忌,因此審慎的術前評估,以及耐心的溝通與關懷就相當重要。畢竟臨床上面對老年人骨折,不積極治療所帶來的風險與家屬後續照護上的難度有時候反而更高。副院長李政鴻指出,老年人由於骨質疏鬆症導致骨骼強度減退,並由於肌少症使的肌肉量下降,且肢體反應變得遲緩,造成老年人較易摔倒,且嚴重者經常出現骨折。根據文獻顯示,高齡髖關節骨折病患,若採非手術治療,一年內死亡率高達50%,即使採取手術治療,一年內死亡率依然有19.7%至29%。有鑑於此,台中榮總由骨科部及高齡醫學中心組成高齡髖關節骨折整合治療團隊,提供60歲以上的髖關節骨折病人整合醫療照護服務。從病患從進入急診開始,就由骨科、心臟內科以及麻醉團隊第一時間進行手術可行性評估,評估後由骨科團隊進行手術治療,術後由高齡醫學專科醫師整合照顧。在台中榮總整合治療團隊的照護下,截至110年的統計結果,整體住院死亡率由原本5.8%下降至1.9%,而一年內的死亡率更是下降到11.6%,遠較國外文獻為低,成果卓越,相關醫療成果並發表在國際期刊。李政鴻說,骨質疏鬆是最常見的慢性病之一,提醒家裡如果有長者需要照顧,要特別注意居家的安全,減少跌倒的機會。並且平時要鼓勵長輩多運動曬太陽,並攝取足夠的鈣質與維他命D,以減緩骨質的流失。
-
2022-04-0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陳時中:已大規模採購藥物 輝瑞口服藥規劃10萬人份以上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說,已準備大規模採購COVID-19口服藥物,輝瑞口服藥規劃採購10萬人份以上;另下週將討論輕症在宅照護指引,會由部分縣市先試辦。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今天邀請衛生福利部部長陳時中進行「因應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多點爆發,職場防疫措施與因應作為及移工邊境管制、入境檢疫措施執行現況」專案報告,會前他接受媒體聯訪提及,已準備準備大規模採購口服藥物。民進黨立委賴惠員質詢時詢問,何時會準備大量採購口服藥物、採買數量與何時引進等。陳時中答詢表示,目前數量尚在洽談,雖較難估計確切數量,但目標規劃以不低於國際水平的數量來購買。陳時中也提及,輝瑞口服藥Paxlovid目前仍需要搶貨,台灣訂購的數量約有1.5萬人份尚未到貨,但後續還會新採購,將以10萬人份以上的數量來規劃。民進黨立法委員吳玉琴也提及藥物採購議題,陳時中表示,輝瑞口服藥Paxlovid與默沙東口服藥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目前採購總量為2.5萬人份,將分3季抵台。他提及還會另外採購,「現在增購的量比以前的量與規模還要大很多」。此外,國民黨立委蔣萬安質詢提及輕症在宅照護指引,以及預計何時啟動。陳時中答詢說,預計在下週指揮中心會議定案,但可能面臨可行性、社區溝通等問題,故將徵求地方政府的意願,先採縣市試辦形式。陳時中說,可能的問題方向包含住宅條件與社區情況為何,關懷中心如何提供更好的關懷服務以免確診者生活遭遇困難,更重要的是架構遠距醫療平台,若有醫療需求時可供諮詢,病況加重時可立即轉介住院。蔣萬安以韓國為例,輕症在宅照護可透過APP在家看診拿處方箋,陳時中表示,台灣已有智慧醫療平台,但過去使用範圍沒這麼大,未來上路需要壓力測試,是現在正在努力的方向。陳時中在接受媒體聯訪時,被問及檢疫與隔離天數是否進一步縮短至7天,他表示,目前先將邊境檢疫措施執行完善,並加強與地方政府溝通,指揮中心會持續評估縮短檢疫或隔離天數至7天事宜,但沒這麼快決定,因3月7日才將檢疫隔離天數縮短至10天,若從3月17日起算,1個月觀察期至4月17日。陳時中說,現在台灣走向減災的階段,會朝向讓重症醫療更完善,隔離措施也漸漸放寬;居家檢疫或隔離都是以在宅為主,居家隔離部分過去是1人1室,現在放寬同住家人同為隔離者可在適當清消下共用衛浴。媒體提問,台北市長柯文哲提及與病毒共存議題,質疑邊境檢疫天數縮短,是疫情爆發原因。陳時中回應,若真的走向與病毒共存階段,就不須檢疫,現在採取有效管理方式,並沒有一下子就進入完全與病毒共存。至於邊境管制是否會再調整,他表示,等目前穩定再說。
-
2022-04-07 養生.保健食品瘋
等滲壓讓營養素更有效率吸收?教授揭何謂等滲壓溶液
讀者施小姐(生化博士)在2022-4-2利用本網站的「與我聯絡」詢問:「林教授您好,我是您的網站的忠實讀者,太感謝您對社會的奉獻。我姐姐住在密西根州。前陣子因地面結冰滑倒,摔斷手,用sling. 她的中國鄰居發現後,一直跟她推銷一個產品,一瓶71美元。還好她不相信這些。我發現從美國到台灣/電視都在賣。產品叫Isotonix OPC-3, 英文網頁(中文廣告也有) 裡面有一段話很有娛樂效果:[In order for a substance to be absorbed and used in the body’s metabolism, it must be transported in an isotonic state. Isotonix dietary supplements are delivered in an isotonic solution. This means that the body has less work to do in obtaining maximum absorption. The isotonic state of the suspension allows nutrients to pass directly into the small intestine ]。您有興趣address一下嗎?美國華人族群也有您的讀者呢!謝謝您 :D」我完全同意施博士所說,那段英文廣告的確是很有娛樂效果,所以忍不住要跟大家分享。我先來把它翻譯:「為了使物質在身體的新陳代謝中被吸收和使用,它必須以等滲壓的狀態運輸。 Isotonix 膳食補充劑是在等滲壓的溶液裡傳遞。 這意味著身體在獲得最大吸收所要做的工作較少。懸浮液的等滲壓狀態可以讓營養物質直接進入小腸。」那段英文是拷貝自這個產品的英文官網。但是呢,它在中文官網的對等廣告就顯得無趣多了。中文廣告是先用了一個蠻嚴肅的標題「卓越的傳輸系統」,然後一本正經地說:「等滲透傳輸系統能協助營養素以等滲壓型式傳遞,讓營養素有效率的吸收。」不過,中文官網裡倒是有一個很有趣的圖表,而它卻是在英文官網裡看不到的:這個圖表之所以有趣,原因之一是,雖然它的標題是「等滲壓與一般錠劑及膠囊比較」,但卻沒有顯示任何可供比較的數據(例如高出幾倍)。原因之二是,它有顯示一般錠劑及膠囊是「緩慢地被身體吸收」,但卻沒有說明「緩慢地被身體吸收」到底有什麼不好。要知道,有很多藥品還故意特別設計成「緩慢吸收」的劑型呢!畢竟,「緩慢吸收」才能維持長久的功效,不是嗎!?不過,話又說回來,這個圖表倒還真是有科學根據的。我們來看一篇2009年發表的論文Accelerated antioxidant bioavailability of OPC-3 bioflavonoids administered as isotonic solution(以等滲壓溶液施用的 OPC-3 生物類黃酮加速抗氧化生物利用度)。這項研究是比較兩種OPC-3劑型(等滲壓溶液 vs 錠劑)對受試者血漿活性氧種類的影響。結果發現,服用等滲壓溶液劑型的受試者的血漿活性氧種類是顯著下降:在10 分鐘時是錠劑型的六倍,在20 分鐘時是錠劑型的四倍,在40 分鐘時是錠劑型的兩倍。所以,這篇論文的結論是:「這些發現表明等滲壓製劑中黃酮類化合物的生物利用度顯著提高。」這,就是那個圖表的科學根據。但,讓我感到納悶的是,為什麼是跟錠劑型做比較呢?既然是要證明「等滲壓溶液劑型」的優勢,那為什麼不跟「非等滲壓劑型溶液」做比較(例如一般的水),卻偏偏選了個毫不相干的「錠劑型」來做比較?所以,雖然那個圖表是有科學根據,但卻是一個無效(invalid)的科學根據。還有,請注意,這篇論文是出自該產品的母公司,而它的通訊作者(也就是研究團隊的領導)Julian Blumenfeld是該公司的首席醫務長(Chief Medical Officer)。所以,它的可信度是需要打折扣的。好了,現在可以來談「等滲壓溶液」到底是啥東西。根據處方藥資訊網站RxList,等滲壓溶液的定義是:「鹽濃度與細胞和血液相同的溶液。 等滲壓溶液通常是用作住院患者的靜脈輸液。」從這個定義就可看出,等滲壓溶液是用來注射的,例如靜脈點滴和各種肌肉或皮下針劑。大體而言,等滲壓溶液就是生理鹽水。那,口服的藥品或營養素有必要做成等滲壓溶液劑型嗎?你會用等滲壓溶液(生理鹽水)來泡茶,泡咖啡、做豆漿,做果汁嗎?等滲壓溶液跟胃酸、消化液、食物混合後,還會是等滲壓嗎?小腸能分辨從你口中進入的溶液是不是等滲壓,然後決定要不要吸收裡面的營養素嗎?還有,那些不小心跟等滲壓溶液混在一起的其他營養素又是要如何被小腸吸收?唉!這麼多問題。但其實,在這個產品的英文官網裡,幾乎每一個聲稱的後面都會打一個星號(*),而網頁的最下面有解釋星號是什麼意思。它說:「這些聲稱尚未經過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的評估。本產品無意用於診斷、治療、治愈或預防任何疾病。」那,為什麼鄰居會推薦這個產品給一個摔斷手的人?道理其實很簡單:多層次傳銷!原文:OPC-3,等滲壓的娛樂效果
-
2022-04-07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用藥三年後先停藥還是繼續用藥?B肝治療指引 研究及臨床權威世紀大辯論
三月底,南台灣進行一場B肝治療指引世紀大辯論,攸關100多萬名B肝患者治療權益,攤開雙方陣仗,可說是台大幫、長庚幫之爭,各有院士級權威參與論戰。反方(長庚)希望維持現行用藥三年後,先行停藥作法,正方(台大)則認為應讓醫師、病患有所選擇,可繼續用藥,不需強制停藥,並擴大健保給付對象。 這場醫界罕見的學術辯論係由台灣消化系醫學會舉辦,在聯合學術演講年會上邀請國內肝炎研究及臨床權威專家,正反雙方陳述意見,並提出質疑。結論報告將呈交前副總統陳建仁,再由健保署召集專家會議,決定最終版治療指引。為了這場超級辯論,雙方精銳盡出。B肝治療指引世紀大辯論引言人:高醫肝膽內科教授余明隆正方代表:台大內科部主治醫師蘇東弘、義大副教授暨肝病中心主任許耀峻、還有中研院士陳培哲 反方代表:高雄長庚教授級主治醫師陳建宏、林口長庚副教授級主治醫師鄭文睿、中研院士廖運範總結:林口長庚副院長簡榮南 余明隆在開場時表示,希望這是一場君子之爭,能有禮貌、有風度的情況下,抒發意見。他開玩笑地說,「希望會議室裡的冷氣再強一點,專家們火氣不要太大,以免擦槍走火。」 正方第一棒蘇東弘表示,WHO訂定2030年全球清除肝炎3大目標,為肝炎新感染病人數減少90%、肝炎病人80%獲得治療、肝炎致死人數減少65%,台灣如想超越世衛組織,就必須讓B肝患者提早接受治療。 用藥治療前是否需有3個月肝功能觀察期? 蘇東弘說,現行治療係以病毒量為參考依據,且需先觀察3個月,符合資格,才能給付用藥。依據台大、北榮等相關研究,如為E抗原陰性,血清病毒量超過2000 IU/mL國際單位,若肝指數異常,特別是肝臟已顯著纖維化(F2以上)或家族肝癌病史,就應給予治療,無須再有3個月肝功能觀察期。 反方陳建宏則強調,應先觀察患者3個月病毒變化,之後再測表面抗原,再決定是否用藥,應該是比較好的作法。臨床調查發現,持續使用口服藥物四年,約有七成患者測不到病毒,但如果不急著用藥,持續觀察,在三、五、七年之後,分別有20%、35%、53%等機率測不到病毒。 正方(台大幫)則提出質疑,肝炎治療目標為消除病毒?或是延長生命促進生活品質?慢性B型肝炎是慢性疾病需長期治療,應比照糖尿病、高血壓,持續用藥,透過藥物來降低罹癌風險。 對此,陳建宏答辯「這不是很成熟的問題!」,在B肝治療上,不見得必須終身治療,一輩子用藥,而是選擇適當的治療時機,這也能減輕健保財務負擔。 停藥後到底會不會再復發? 正方第二棒許耀峻則採取悲情個案攻勢,認為B肝患者停藥之後,雖有一成多比率「表面抗原消失」(透過自身免疫系統而自然痊癒),但卻需面對眾多不確定感,並以林口長庚醫院的資料說明,患者停藥後會有肝炎復發,不幸死於肝衰竭的風險。 許耀峻認為,服用三年抗病毒藥物後,停藥與否,應該尊重病人與醫師的選擇,也就是「醫病共決」,讓患者清楚停藥之後的可能風險與機會,而不是直接限制治療時間,如此一來,病人如果想繼續用藥,就必須自費。 許耀峻強調,為了安全起見,患者停藥後,必須持續回診,接受抽血檢查,但有些患者因工作所需,無法請假,有人則住在偏遠地區,舟車勞頓,難以定期回診。 表面上看來,停藥後,可以省下健保藥費支出,但如果評估回診抽血檢查費用,以及日後因肝功能指數異常,必須急診、住院的醫療費用,持續用藥或許更有效益。 「在肝炎治療上,不能只考量藥費。」許耀峻說,八成患者在停藥後,因為復發等問題而必須再度用藥,比率相當高。建議將B肝視為慢性三高疾病,讓患者持續用藥,或是提供患者選擇是否繼續用藥的選項。 許耀峻強調,醫師應有責任提醒患者中斷用藥的風險,讓患者養成回診、追蹤的就醫習慣,不能因為病友醫囑不好、用藥順從性較差,就直接讓患者停藥。 給病人用藥喘息的空間 反方第二棒鄭文睿強調,並不是不讓病人繼續接受治療,而是選擇該治療的病人。此外,調查發現,約七成五肝炎患者規律用藥,一週中有兩天忘記用藥的比率偏高,將增加四倍肝癌、肝硬化的風險,不要以為這不可能,每年都會遇到兩三個因為用藥順從性差、經常忘記吃藥,而引發肝癌的患者。 鄭文睿建議,應給病人用藥喘息的空間,臨床上觀察到許多人得知一吃藥,就必須吃一輩子,即影響治療意願,「醫師不能把問題丟給病人端」,用藥時間愈長,病人服藥遵從性愈低,有人根本不回診拿藥。 以林口長庚為例,如果沒有個管師以電話催促回診,一年後,百分之六患者不再回診拿藥,到了五年,就有一成患者不回診。之所害怕回診,就是不知道自己吃藥還要吃多久。 研究證實,患者停藥之後五年肝硬化比率,與持續用藥這一組的比率差不多,連罹患肝癌的比率也差不多。因此,病患停藥是有好處的,給自身免疫系統發揮的空間,當然停藥後的追蹤,就顯得非常重要」,務必讓病友回診,接受監測。 鄭文睿表示,不少病友在停藥後,透過免疫系統清除B肝病毒,等於自行痊癒,直呼「這太棒了」,而病患高興,醫師高興,這個時候只有藥廠不高興。 鄭文睿說,停藥後自行痊癒不是不可能,且罹患肝癌的風險也沒有增加。至於如何讓病患在停藥後感到安心,答案很簡單,「讓病人隨時可以找到我(醫師)。」 對此,正方蘇東弘則有所質疑,要求反方提出「停藥準則」,如何向患者保證「停藥後不會復發?」,門診觀察發現,不少病友一停藥後,肝功能指數飆升,一下超過2000 U/L(國際單位)。 再者,停藥後,最理想狀態為每周或每兩週回診一次,接受抽血檢查,但這對大部分病友來說,相當不便。相較之下,持續用藥,每三個月回診一次,對病友更方便,順從性會更好。況且許多肝炎患者合併慢性疾病,就只是在服用高血壓、降血脂等藥物時,增加一顆抗病毒藥物。 停藥後免疫系統是否可清除病毒? 對於正方所提出論述,鄭文睿表示,許多慢性病患者常自行停藥,用藥順從度不高。再者,B肝患者停藥後,肝臟持續處於發炎狀態,免疫系統發揮作用,有機會自行痊癒,清除病毒。 正方第三棒陳培哲上台後的第一句話為「真理愈辯愈明」,反方所說的「停藥後,免疫系統可清除病毒」證據力稍顯薄弱,比率不到一成,真理就是「有病毒就應該治療、不應停藥」,有必要更改現行治療準則。 陳培哲說,截至目前為止,在肝炎治療指引上,仍無全球皆認可的準則,但建議衛福部對於非肝硬化的肝炎患者,在給付上能夠有彈性,逐步放寬給付範圍。 例如,讓病人與醫師之間做到「醫病共享」,提供更多選擇,而不是時間一到,就只能暫停給付。此外,如果患者停藥兩次後,再度復發,就持續給藥,避免又一次復發。 陳培哲說,希望雙方可以達到共識,不要再舉辦類似辯論,一切以病人為中心,為患者著想,可以有風度、氣度,以及和和氣氣地解決B肝治療困境。 台灣肝炎權威大老廖運範則擔任反方結辯,他表示,這是安排有些奇怪,「應該我是正方才對」,辯論過程中,雖有瑕疵,但大體上沒有問題。 廖運範說,自然病程為治療策略的基礎,不少B肝患者過了50歲,體內病毒就消失不見,相信這是每個病人最希望看到的結果,而正方(許耀峻)所提出的例子屬於極端個案,長庚幾乎看不到這類案例,「長庚作得到,相信其他醫院醫師也可以做得到。」 廖運範指出,停藥之後,兩週回診一次,如果數值變壞,就應該趕快治療,醫師不要怕麻煩,認為持續用藥,就可以解決很多事情,「正方不可以剝奪病人自然痊癒的機會」。 廖運範表示,正方的研究結果發表在許多很不錯的期刊中,但這些期刊也有可能刊登不對的研究報告。另外,正方辯論時,引述了許多專家學者,但其中不少人是他根本沒聽過的專家,換句話說,「我沒有看過他們的論文」。 廖運範認為,台灣在2000年擬定B肝治療指引,當時可說是獨步全球,到了2016年,歐美各國逐漸向台灣看齊,從持續用藥,變成主動推薦「適時停藥」,現在正方卻希望持續用藥、不可中斷,這不就是「歐美跟進,台灣反退」。 廖運範說,台大、義大、北榮等最新相關研究都證實,停藥後自然痊癒的比率高於持續用藥,基層診所醫師應該負起病友停藥後的監測責任,讓病友安心。 相較之下,正方希望持續用藥,如此一來,醫師只需三個月開一次藥物,病人很方便,醫師也很方便,但非必要的治療,卻可能剝奪病友自然痊癒的機會。 總結:別因個案影響整體,客觀看待科學實證 簡榮南做總結時表示,醫師不是神,如果在自己病人過世,當然會很痛心,在感情上過意不去,而過不了這個坎,但應該更客觀地科學實證資料,「數字就是數字、證據就是證據」,不能只因一兩個案,就覺得停藥很可怕。 簡榮南說,「不能看到病毒就殺,應該等待免疫啟動,看看結果再說。」,如果只是一味地要求持續治療,就會造成「上車容易、下車難」困境。 簡榮南表示,這一兩天就會這次辯論報告,向陳建仁報告,最近健保署將召開專家會議,做出最後決議,看看是維持現況,還是更改指引。
-
2022-04-0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蔡總統:現階段以「減災」為防疫目標 非全面清零
半月內達高峰 仍會疫調本土個案昨增二八一例,再創新高,新增確診者擴及十七縣市,其中一六三例為零星個案,尚待釐清感染源;因社區多點爆發,且散發個案眾多,指揮中心難以計算共有幾條不明感染源傳播鏈。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此波疫情才剛開始,預計在半個月內達到高峰,但現階段還不會放棄疫調。疫情嚴峻,蔡英文總統昨天親自舉行防疫會議,邀集副總統賴清德、前副總統陳建仁、行政院長蘇貞昌、衛福部長陳時中、台大副校長張上淳、疾管署長周志浩、桃園市長鄭文燦及高雄市長陳其邁等人,會後宣布以「減災」為目標進行防疫。蔡英文於臉書上表示,現階段目標是「重症求清零、有效管控輕症」,面對Omicron病毒株以輕症,甚至無症狀為主的快速傳播模式,台灣的防疫策略,應該持續以「減災」為目標,而非全面的清零;更不是放任病毒肆虐式的「與病毒共存」,而是有效的疫情控管。五大措施 快篩取代採檢何謂「減災」具體方案?陳時中表示,過去兩年台灣力求「清零圍堵」,多朝精準疫調、擴大匡列、PCR採檢、確診者住院治療等措施;但未來可能出現大量確診人數,為避免醫療量能無法負荷,將改為「簡化疫調」、「實聯制科技防疫」、「快篩取代PCR」、「輕中症分流」及「啟動居家照顧」等五大因應措施。前疾管局長蘇益仁表示,國內社區感染擴大,已不可能清零,指揮中心強調「正常生活、積極防疫」的減災目標,一是降低經濟上的災害,另一為降低疾病傷亡災害;若以減災思考,不應再將大量人力投入疫調,而學校也無須因學生染疫就停課,只要中、重症比率各自維持千分之二、千分之八以下,都算達到「減災」目標。放寬同戶居隔 共用衛浴連續六天單日確診數破百,因疫調匡列的居家隔離人數大幅增長,全國居家隔離中民眾超過一萬五千人,為此,指揮中心宣布放寬居家隔離條件,仍需一人一室,但可共用衛浴,同住家人若皆為接觸者,可全戶在家隔離。昨個案分布,以新北市一一五例最多,其次為台北市四十五例、高雄市三十七例、基隆市二十六例;在重要群聚事件方面,新北校園群聚增四十例,人數最多,基隆小吃店三十二例居次,值得注意的是,在二八一例本土個案中,一六三例為新通報零星散發個案,感染源不明,占總個案數五成七。大甲媽祖遶境將於明天啟程,陳時中表示,不會加嚴防疫措施,如果沿途出現確診者,請自我隔離和做好應變措施,參與活動的民眾可多運用快篩試劑。
-
2022-04-0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疫情尚未達高峰 指揮中心要求各縣市擬輕症在家照護計畫
國內今天新增本土病例281人,疫情節節攀升,但專家卻預告「高峰還沒有來」,未來單日確診可能破千,超過去年最高峰時期的人數,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要求各縣市因應未來可能爆量的病例,須擬定輕症及無症狀者在家照護計畫,台南市政府下午研商後,決定由成大、奇美、台南市醫、安南市醫等4家醫院組成團隊,協助在家的確診者,平安度過疫情。市長黃偉哲市長今天下午邀集台南市各專責醫院、台南市醫師公會、診所協會、護理師公會等專家,舉辦「COVID-19在宅照護」會議,針對COVID-19輕症或無症狀確診者於自宅照護直至痊癒的相關配套措施,進行討論,黃偉哲表示,若日後國內本土個案人數持續攀升至一定水平時,可即時啟動相關應變作為或預先進行個案階段性分流分送,以保全台南市的醫療量能。衛生局表示,目前確診患者不管有沒有症狀,都一律在醫院隔離治療,但未來如果病例增加,醫院必須留給中重症患者,而輕症、無症狀確診者,則由醫療團隊協助在家隔離照護。奇美醫院整合醫療中心醫師蔡岡廷醫師表示,國外已有許多在宅醫療的經驗,必須搭配遠距醫療、訪問診療的虛實整合模式,才能成功;以奇美醫院現有的COVID-19在宅住院團隊為例,經衛生局轉介確診個案,奇美醫院指揮中心經判定個案為生活可自理之輕症、無症狀者,且排除高齡者及慢性病者後,將由24小時輪值的專線人員持續監測個案體溫、血氧、血壓,並由後勤團隊調度防疫物資,及由往診團隊訪視個案臨時病況。與會的專家指出,患者一旦回家隔離治療,如果家中還有人未完整打滿3劑疫苗,相對被傳染的風險就會增加,希望大家能在疫情高峰來臨之前,趕快去打好打滿疫苗。今日與會的專責醫院強調,未來倘若執行COVID-19在宅照護,若輕症、無症狀個案家中有尚未完整接種COVID-19疫苗及追加劑者,未完整接種者可能會面臨潛在的傳染風險,提醒市民切勿輕忽,且應儘速接種;台南市衛生局許以霖局長也透過會議說明,近期將另外召開相關會議,先由台南市2家醫學中心、2家市立醫院建立在宅照護的標準作業流程、確認人力需求等相關細節,再邀集相關院所加入。
-
2022-04-07 新聞.杏林.診間
中醫師的愛在偏鄉迴盪 巡迴醫療20年服務兩百多萬人次
離島、偏鄉等醫療資源缺乏地區,民眾常無法得到妥善的醫療照顧,如花蓮等東部地區,因交通不便及醫療資源不足,造成東部地區民眾平均餘命遠低於全國平均值3歲,這些年來,中醫師公會全聯會鼓勵醫師前往東部,同時也往東部進行巡迴醫療,希望增加東部中醫治療的可近性 ,造福民眾。花東地區是台灣幅員廣大,醫療資源相對不足地區,中醫師公會全聯會2003年起開辦巡迴醫療,至今已經20年,大力支援花東巡迴醫療,使用占比為24%,每周巡迴116個醫療資源不足鄉鎮,289個巡迴點,共有408位醫師及435位工作團隊加入巡迴醫療團,服務35萬7391人次民眾,開辦至今已服務超過231萬人次。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目前巡迴23鄉鎮,68個巡迴點,有四家獎勵開業院所,大大増加東部地區民眾就醫的可近性。目前健保醫療資源不足改善方案,鼓勵醫師到偏遠地區開業 ,自20年前無中醫鄉人囗占155萬 ,降至目前72萬8533人,而巡迴醫療50歲以上就醫人口占率78.98%,可見中老年人是最大的受益者。理事長柯富揚今、明二天辦理中醫醫療資源不足地區「花蓮巡迴醫療訪視活動」,訪視於2018年獎勵開業的大正中醫診所,於壽豐鄉服務當地民眾。接著參訪由花蓮慈濟醫院兼任主治醫師吳欣潔于花蓮市開業的中醫診所。4月7日預計訪視由花蓮縣前理事長、中醫師江瑞廷支援的山地鄉萬隆鄉見睛村。最後參訪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中醫急診、中西整合醫療病房,特色是西醫住院中醫會診,雙主治醫師照顧病患及日間照護。花蓮是一狹長的縣,不管山地和偏鄉、路程多遙遠,都有中醫巡迴醫療的蹤跡。愛在偏鄉迴盪 ,一直都是中醫的使命。民眾醫療需求在哪裡,中醫就在那裡。
-
2022-04-0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單日確診急追三百例擬放棄疫調?陳時中朝五走向規畫
國內本土個案再破兩百例,直逼三百例。至於確診數量最多的新北市,今日破百例確診,卻未能像基隆有啟動「類普篩」,遭批評是有政治考量。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跟基隆討論類普篩時也有詢問新北是否要比照社區快篩,但新北表示採取戰略將按原來快篩站匡列採檢,未來如果有需要會跟中央提出。同時陳時中今日上午與縣市長至總統官邸討論疫情整體走向跟方向,有相當共識會再對外報告。至於國內疫情走向是否參照歐洲經驗,於三個月高峰後平緩下來。陳時中表示,以往有疫情產生時大約是這樣的進程,但到了高峰時間會更快,現在國內疫情才開始而已,值得我們觀察。外界詢問國外在疫情壓力下,單日確診數破萬,屆時很難一個個進行疫調足跡,台灣是否會放棄疫調?陳時中表示,台灣過去為因應未來有大量確診病患,一開始朝精準疫調、擴大匡列、PCR採檢、確診者住院治療等措施。但病人數變多將導致社會量能無法承擔,整體規劃上會朝「簡化疫調」、「科技防疫」如實聯制等,也要用「快篩取代PCR或兩者交替運用」、「輕中症分流」,只有重症去醫院,輕症則去檢疫所,或確診量大時「啟動居家照顧」等走向。關於指揮中心訂定幾例確診以下就不再召開記者會公布,改視疫情情況進行報告,也會列入規劃方向。外界關注選舉走向,他也呼籲,關於疫情不要跟選舉連在一起,「防疫是專業也是我們現在認真做的。」本土連兩天破兩百例,媽祖遶境是否會加嚴措施。陳時中則表示「不會加嚴,會正常生活。」如有確診要自我隔離及快篩應變。立院助理傳出確診,並曾於三月底至立院備詢,陳時中表示,沒有收到匡列及快篩簡訊通知,陰當時在專案口頭報告後自己就先行離開,並無與確診委員助理遇到,目前有兩個助理確診,兩位委員正在居家隔離中。
-
2022-04-0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加強型防疫旅館僅剩六床 陳時中:兩周時間給地方整備
國內今天新增281例本土個案,再創本波疫情單日新高。不過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目前中重症感染者並未增加,仍維持五人,占0.24%,整體2061例本土病例中,輕症2056人,占99.76%。陳時中表示,目前專責和負壓病床總床數為3881床,空床率仍維持65.9%,不過北部空床率則接近五成。另外,中央集中檢疫所共6372床,空床數2874床、空床率45.1%;地方加強型防疫旅館共402床,目前空床數僅剩6床,空床率1.5%。日前指揮中心曾表示,將要求地方整備至少50家防疫旅館在地收治輕症患者,但現在防疫旅館僅剩六床,地方整備是否有時間表?陳時中表示,約略也要兩周才能會有成績,現在防疫旅館都有住一般隔離檢疫的匡列者,清空、消毒需要時間,但現在應該開始準備,對在地的確診者比較安心。但對於本土病例連日破百,陳時中則不願鬆口放棄疫調和放寬匡列標準。他表示,很多國家在壓力下,當然無法一個一個做疫調。但在台灣,大方向上因應未來可能有大量確診病患時,會從原本精準疫調、擴大匡列、確診者住院治療,改成簡化疫調、科技防疫,使用快篩取代PCR或兩者交替運用,並做好輕重症分流,只有重症患者送醫院,輕症送檢疫所或啟動居家照顧。陳時中也透露,未來將透過科技防疫來縮短和放寬匡列天數,也可用快篩確認有無染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