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30 新聞.用藥停看聽
搜尋
乳汁
共找到
76
筆 文章
-
-
2021-09-15 癌症.乳癌
最要注意的不是痛!外科女醫揭必知的乳癌症狀
「醫師,上星期我媽媽被檢查出來有乳癌,所以我也想做個檢查。」門診時,經常有患者會很狐疑:「我還想問,為什麼我媽說她都沒有什麼不舒服,卻是得了癌症呢?一般人得乳癌,會怎樣的不舒服呢?」雖然我們接下來會看看一些值得注意的乳癌症狀,但想先請大家了解,同樣是乳癌,不同患者會出現不同的症狀,而且許多患者不會注意到乳癌症狀。甚至,乳癌可能是毫無症狀的。因此,只靠「我有沒有症狀」來決定要不要檢查乳房,是比較危險的;面對乳房疾患,建議30歲以上的女性要養成一年做一次乳房超音波篩檢的習慣,到了45歲以上後,每兩年還要加做一次乳房攝影篩檢。當有做定期篩檢時,比較能在乳癌發展的早期就發現乳癌,患者很可能還在乳癌零期或一期。當等到出現症狀才去就醫檢查的話,萬一被確診為乳癌,常常已經是乳癌第二期以上囉。可能代表乳癌的症狀□ 摸到乳房有新的硬塊感□ 摸到腋下有新的硬塊感□ 之前沒有乳頭下陷,但乳頭突然變凹了□ 乳頭出現不像乳汁的分泌物□ 乳房部分腫脹□ 乳房皮膚凹陷□ 乳房或乳頭乳暈處的皮膚發紅□ 乳房痛□ 乳房形狀變化請先別緊張,雖然即使有這些症狀,也不代表一定是乳癌造成的,但注意到這些狀況時,最好盡快就醫檢查,確定是否有問題。請繼續看下面的解說。務必注意:乳房硬塊感最要注意的乳癌症狀,就是「硬塊感」,而不是「痛」。這個真的很重要!臨床上患者只要乳房一痛,絕對會想就醫。但摸到硬塊時,卻會因為「這硬塊又不會痛」而放著不檢查,直到硬塊變大,乳癌變嚴重才就醫。請注意,絕多數的乳癌腫塊都不會痛,而是以硬塊表現。假使發現乳房或腋下有「不曾消失的硬塊感」,即使月經結束了硬塊感仍然在,務必要趕緊面對。每個人擔心的硬塊感大小差異可能會很大,有的位在皮膚表層,像米粒般極小的一點;也有人是覺得一整團乳頭下方都是過硬的腫塊。所以,許多讀者會想問的是:「硬塊就是不正常嗎?」不是的。這些於乳房摸到的硬塊,可以是正常狀況,也可能是脂肪瘤、皮下囊腫、纖維囊腫、纖維腺瘤、葉狀瘤等良性腫瘤,但也有是乳癌的機會。更多人的疑慮是:「究竟什麼是硬塊感?」或「我這樣程度的硬,算正常嗎?」嗯,其實沒有什麼是「典型的乳房」,乳房由乳腺組織、脂肪組織、纖維架構等組成,本來就不會全部都很軟,本來摸起來就不是很平均、很均質的感覺。而且隨著年齡和月經週期的變換,乳房的觸感也會有變化,以下是乳房觸感會特別有變化的時間點:○月經來之前在女性月經來之前,常覺得胸部變比較腫,也有疼痛感。由於乳房裡有些液體蓄積,摸起來可能會有些硬硬的感覺。這時候摸到硬塊可以先觀察一下,萬一等到月經結束後,這個硬塊感卻持續都沒有消失,就需要趕快就醫檢查。○懷孕的時候懷孕也是許多女性會覺得乳房硬硬的時候,因為這時能分泌乳汁的乳腺組織正在增生,因此會出現腫脹及硬塊感。○哺乳的時候哺乳時最常見的乳房硬塊感是由於乳汁淤積,甚至已經造成乳腺炎等感染問題。當乳房硬塊伴隨著發燒與乳房局部紅腫熱痛,就要擔心是乳腺炎。但如果這個硬塊感是新跑出來的,不會痛,幾天後也沒有消失不見,最好還是就醫檢查,確定是否為乳囊腫或乳癌等非感染的問題。○更年期附近 在接近更年期的這個階段,女性體內荷爾蒙濃度變動大,常常會覺得乳房痛,即使不是快到月經週期的時候,也會覺得乳房痛,或覺得乳房有一塊塊硬硬的感覺。所以,女性是否會覺得乳房硬,與在經期的哪個階段,是不是月經快來了,是否曾經懷孕哺乳過,最近是變胖還是變瘦,是否有在服用某些藥物等狀況都有關係。若月經結束後硬塊感仍在,或已經停經,最好及早就醫檢查乳房硬塊。因為,最常見的乳癌症狀,就是乳房或腋下的硬塊!其他異常的乳房狀況除了硬塊之外,有些狀況也值得注意。首先是擠擠看乳頭,是否會出現分泌物。如果有乳頭分泌物,要注意是兩側乳頭都有,還是單側;顏色是怎樣的,是血色的、咖啡色的、清清如水的嗎?還是跟乳汁很像,白白的;然而,分泌物的量又如何呢?是不用擠就會自行流出來?還是要擠很久很大力,才出來一些些?提供這些資訊都能帶來醫師評估乳頭分泌物是否為異常的一些線索。簡單來說,若兩側乳頭多個孔洞都出現如乳汁般的白色分泌物,比較不會是乳癌引起的;但單側乳房的單個孔洞出現太過清澈,清清如水的分泌物,或血色、咖啡色的分泌物,就比較需要擔心。詳細解說,請看「乳頭出現分泌物,到底正不正常?」及「乳頭流出血狀分泌物 – 乳突瘤」兩篇。另外,也要注意乳頭皮膚的狀況,單純的皮膚癢常與乳頭乳暈濕疹有關,但若有紅疹、脫皮、苔癬化的變化,或覺得過去乳頭是凸出來的,現在突然凹陷下去,最好就診讓醫師檢視。詳情請看「乳頭癢癢好害羞,是不是乳癌?外科女醫圖文解說」這篇。當然,最後還是要提醒,如果年紀超過三十歲,想了解自己乳房的狀況,最好養成一年一次定期超音波檢查的習慣。萬一在超音波檢查時發現異常的情形,醫師會建議加做乳房攝影或切片檢查,確定是否為乳癌。原文:
-
2021-09-08 癌症.乳癌
5年前異常泌乳、今年視野縮小 女教師摘除腫瘤恢復健康
謝姓女教師5年前沒懷孕卻常分泌大量乳汁,濕透內衣甚至外衣,令她尷尬不已,求醫確診是腦下垂體良性腫瘤造成,服藥改善症狀,3個月前她的視野逐漸縮小,最近頭痛,再度求醫檢查竟然腫瘤長大並壓迫視神輕,接受鼻內視鏡微創手術移除腦下垂體腫瘤,不必剖腦開顱,已恢復正常視野。38歲謝女表示,5年前忽然月經不規則,還大量分泌乳汁,經常濕透內衣讓她很不舒服,尷尬的是有時外衣也濕,當時沒懷孕,她直覺判斷身體出狀況,經人介紹找衛福部彰化醫院神經外科主任趙紹清診治,確診為腦下垂體良性腫瘤,吃藥控制荷爾蒙改善異常症狀,但因此不容易懷孕,她配合醫師控制藥量,後來有幸懷孕,順利產子。她表示,今年年中她察覺兩側視野消失,一度以為是老花眼引起,調侃自己不到40歲就老了,可是後來眼睛痛、頭也痛,多次去按摩但沒改善不適症狀,回彰化醫院檢查,原來腦下垂體腫瘤變大,壓迫視神經導致眼壓升高和頭痛。謝女表示,手術後,她現在視野開闊了,不再因視力問題造成生活不便及困擾,所以她用全新的眼睛視野進行她喜愛的紙雕創作,專程到醫院將作品送給趙紹清感謝他。彰化醫院神經外科主任趙紹清說,腦下垂體位於腦部最底部的位置,控制身體內分泌,謝女的腦下垂體腫瘤5年前只有1公分大,可以先觀察不開刀,用荷爾蒙抑制藥劑治療,減少患者泌乳激素的分泌。謝女每年接受腦部核磁共振儀追蹤,今年腫瘤已長大到2公分,壓迫視神經,進而影響視力,開車時看不見旁邊的人與車,非常危險,走路也因視野縮小,容易撞到旁邊的人與物,如果再不處理,不但生活中處處是危險,視神經遭壓迫越來越嚴重,還可能失明。趙紹清利用3D立體影像導航系統準確定位,內視鏡從謝女鼻孔進入,在手術過程中以神經監測儀監測,當神經可能發生有任何損傷,監測儀馬上警告醫師,以確保患者的神經不受傷害,謝女經鼻腔內視鏡微創手術切除腫瘤,沒傷口,手術隔天即可下床。趙紹清強調,良性腫瘤危害通常不如惡性腫瘤,但長在腦部和脊椎的良性腫瘤可能因壓迫神經,讓患者病情變得很嚴重,絕對不能放任不管,應定期監測,過去曾有病人視神經被壓迫,害怕傳統開顱手術,病情能拖就拖,最後失明,視力再也無法回復,幸好現在醫學科技發達,病人不必接受破壞範圍大的傳統開顱手術,也能摘除腫瘤恢復健康。
-
2021-09-03 養生.聰明飲食
防癌之王是大蒜!橫切生吃更健康,營養師提醒4種人少吃
大蒜是不少料理當中的靈魂腳色,相信也有不少民眾聽說過吃大蒜有益身體健康,或者吃大蒜配香腸,除了對味也更對健康有利。嫚嫚營養師指出,大蒜確實對身體健康很有幫助,不過對身體的刺激也不小,提醒民眾適度攝取,對健康更加有利。 防癌之王:大蒜 營養多元還抑菌、抗氧化! 嫚嫚營養師表示,大蒜被譽為防癌之王,營養非常多元,包括硫、鋅、磷、鉀、硒,以及維生素B群、C。最備受矚目的就是它含有相當豐富的「生物活性化合物」,也就是民眾常常聽到大蒜有利於防癌等好處的關鍵,例如讓大蒜味道重的含硫化合物「大蒜素」,也有黃酮類、黃烷醇等多酚類化合物,以及木犀草素、槲皮素等。 大蒜最常被研究且已有不少研究證實的好處,就包括了直接降低致癌物生成、抑制細菌的活性、抗氧化的作用等,並有助提升免疫細胞的活性,幫助維持人體免疫力,且也有利於保護心血管。 其中對於防癌、防癌的效果,在胃癌、腸癌更為顯著,例如因直接降低細菌活性的關係,可降下胃癌其中一項的危險因子:胃幽門螺旋桿菌的發生率,同樣的原理,也有助避免細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可說是食物界的抗菌素。 吃香腸配大蒜有助防癌? 許多民眾最常吃大蒜的場合,不外乎就是配香腸,這兩味可說是絕配,也有人認為吃香腸配大蒜可以降低癌症的發生率,畢竟香腸這類的加工食品,在製作過程、烹調過程中較多容易形成致癌物質:亞硝胺,而大蒜可降低致癌物生成。不過已經生成的致癌物,大蒜並無法直接抹去它的存在,因此嫚嫚營養師認為,或許可以降低癌症發生率,不過應為吃的當下也配上了大蒜這樣的蔥屬蔬菜,可以補充到多元的抗癌植化素成份,因此或多或少有些幫助。但當然也還是建議民眾,任何食物適量即可,飲食上以原型食物為主、營養多元更有助於防癌。簡單來說,會有幫助,但不代表可以肆無忌憚的大嗑香腸。 大蒜吃法不同,營養也不同?營養師:橫切生吃最佳。 值得注意的是,大蒜隨著吃法不同,對身體防癌、抗菌、抗氧化的作用也會有所不同。常見吃法如整瓣的生大蒜、切半的生大蒜、整瓣一起烹調完成的熟大蒜等,嫚嫚營養師指出,當中營養發揮最高的就是切半的生大蒜。 嫚嫚營養師解釋,大蒜素需要接觸到氧氣進行釋放,因此烹煮雖然也吃得到其他營養,不過恐怕就吃不到大蒜素。最推薦的做法為橫切或搗脆讓大蒜大面積接觸氧氣,然後後靜置十分鐘等待營養釋放後食用,如此可攝取到完整的營養,又不會讓營養揮發掉。 大蒜有利健康但不宜多食 營養師:4種人更要少吃。 任何再健康的食材都是過猶不及,大蒜也是,大蒜對身體好處雖然相當優越,但吃多對身體的負面影響也相當顯著。大蒜屬於刺激性的食材,若短時間內食用過量,恐會造成胃黏膜傷害、刺激腸道,造成胃炎、胃痛、腹脹、腹瀉等不適,過多也可能造成心跳加速、頭痛等情況。而大蒜素等營養,也會進入到血液、乳汁內,因此哺乳者也不宜多食,以避免幼兒藉由乳汁攝取過量的大蒜素造成身體不適。另外,若有服用抗凝血劑藥物者,大蒜食用過多,也可能影響到藥物作用,這點也需注意。嫚嫚營養師建議,平常吃大蒜,建議一瓣生大蒜,或兩到三瓣的熟大蒜即可,腸胃不佳者建議先吃飯,配菜時在食用大蒜,先墊墊胃,避免大蒜直接造成刺激。 大蒜口臭怎麼消?營養師:可喝綠茶等除臭。 許多民眾吃完大蒜最傷腦筋的就是殘留在口腔的味道,嫚嫚營養師建議可以配鮮乳消除臭味,主要原因並非在鮮乳可覆蓋味道,而是在蛋白質有助包覆產生氣味的大蒜素。而其他像是喝綠茶、咀茶葉、嚼薄荷口香糖也有所幫助,民眾不妨可以試試看。 《延伸閱讀》 .辛香料有利維持免疫力?營養師:好處不只這樣! .大蒜水能防武漢肺炎?營養師:這樣吃卡實在!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7-05 養生.聰明飲食
芒果好毒?專家揭過敏來源 一次吃一顆當心血糖飆
台灣是芒果王國,芒果的品質居世界之冠,黃澄澄多汁美味的芒果,讓人難以抗拒。芒果營樣價值豐富 有助恢復體力夏日補充體力好水果吃芒果好處多多,其營養價值非常豐富,營養師劉純君說,芒果含有果糖、葡萄糖這類吸收快速的單醣類,在食慾不振的夏天,是很好的「恢復體力」的食物,同時芒果含有很豐富的維生素A,也可以幫助用眼過度的民眾給予眼睛的營養補充,芒果也含有大量的鉀離子,鉀有助降低血壓,富含的膳食纖維則能讓人排便順暢,含有的豐富維生素C,則可以減少人體氧化自由基產生。一次吃一顆芒果 當心血糖飆升不過,改良過的芒果甜度一代比一代高,而且我們的飲食習慣是,通常1個人1次都會吃掉一顆芒果,1顆愛文芒果約重0.4~0.5公斤,一顆金煌芒果甚至可能高達1公斤,使得很多人吃完之後血糖飆升,趕快掛急診。因此,劉純君提醒,糖尿病患者也不能因為芒果好吃而多吃,以愛文芒果來說,1天最多只能吃半顆;另外,芒果富含鉀,雖然有利於降低血壓,但若是腎臟功能不佳以及心臟病患,每天吃的份量,最多不能超過自己的1個拳頭大小。芒果含間苯二酚類 容易過敏者少碰果皮芒果是屬於漆樹科,漆樹科的特點,就是枝葉切斷後,產生的白色如乳汁般的樹汁,很容易引起過敏反應,根據國內農業改良場的解說,其中含有的過敏物質為「間苯二酚類」,此物質主要分布在果皮油胞組織內。一旦對芒果產生過敏的人,接觸到沾有樹汁的果皮部位,就可能產生蕁麻疹、丘疹、紅疹、小水泡、搔癢、嘔吐,還有人吃完芒果,嘴唇週圍一圈會出現紅腫,還可能引起聲音沙啞,甚至過敏性休克;因此,若對芒果樹汁過敏者,真的很想吃芒果的話,建議請他人代削芒果皮來避免接觸殘留的樹汁,削皮時也要多削去一些表層的果肉,就可以減少過敏的發生。此外,國內農業改良場解說中指出,芒果的過敏原間苯二酚類,在「完熟」過程中,這些成分會慢慢消退,所以,一般採用留在樹上待成熟後再採收的「在欉紅」愛文芒果,通常被認為比較不容易引起過敏。芒果洗、選、存、放 跟著做準沒錯芒果品種多,愛文和金煌產期在5、6、7月,挑芒果方式都一樣。首先,香氣要濃郁,要有芒果的清香味,外觀的表皮細緻、形狀飽滿、顏色偏紅橘黃色,頭和肚子的部位少有紅綠色混雜。買回來的芒果要用自來水沖乾淨,因為就算會剝皮,沒有沖洗掉的髒汙仍然會污染果肉;若買回家的芒果已經熟透,一定要放在冰箱保存,兩天內食用完畢,如果想過幾天才吃,應選果皮偏綠一點,先放室溫下貯存,等綠色全部褪掉後就可以食用。但要注意的是,芒果是熱帶水果所以會「後熟」,如果太早放入冰箱反而會有「寒害」,讓後熟過程停止,會造成水果熟度不足,而且,果皮也會產生斑點或變黑褐色,降低芒果的品質和風味,所以芒果要冰存前,先確認是否已經熟了。'延伸閱讀: ·吃錯品種容易胖! 一張圖秒懂8常見芒果熱量 ·芒果吃多皮膚癢? 原因可能出在「太甜了」
-
2021-06-3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莫德納疫苗預約秒殺 醫師提醒這4類孕婦快去打
美國日前贈送台灣250萬劑莫德納疫苗,首批110萬劑將於明天起配送至各縣市施打。在婦產科醫學會建議下,指揮中心將孕婦列在第六類優先接種對象,上週也開放預約接種,各縣市不少孕婦立刻搶名額。婦產科醫師表示,除了建議孕婦優先打莫德納疫苗,還有另外四類族群的孕媽咪也應儘早施打,避免感染新冠肺炎產生併發症。三軍總醫院婦產部產科主任林啟康表示,世界衛生組織(WHO)目前無針對特定疫苗給出建議,但建議高暴露風險、妊娠高風險孕婦可施打。《NEJM》醫學期刊今年4月底發表文章,孕婦施打輝瑞、莫德納等mRNA疫苗後無安全上的問題,第一孕期施打的流產風險、胎兒異常的比率沒有比較高,第二、三孕期施打的早產風險也跟一般族群相同,在《NEJM》發表後文章後,美國、英國、歐洲也修正指引,建議孕婦施打mRNA疫苗。林啟康指出,英國過去多施打AZ疫苗,後來建議孕婦優先考慮莫德納、輝瑞BNT等mRNA疫苗,此外本身有嚴重內科疾病,或是染疫風險高的醫療相關工作人員、妊娠糖尿病或BMI>40以及45歲以上的孕婦,應優先考慮施打。若第一劑已經打AZ疫苗,除非有嚴重過敏反應,不然第二劑仍建議施打AZ。林啟康說,英國先前提出AZ安全性報告,有十萬分之一風險會出現血栓,不建議40歲以下民眾優先施打。台灣染疫人數相較他國低,評估20到29歲的一般女性,若懷孕、或剛生產完、正進行不孕療程,施打AZ疫苗增加血栓風險,此群族不建議施打AZ疫苗。若要準備懷孕的女性,不需因為打疫苗特別避孕,英國建議打完第一劑後發現懷孕,可等到懷孕12周再打第二劑。林啟康表示,三總本周開始協助孕婦接種莫德納疫苗,內湖有26萬人口,產婦約500至1000人,上週開放預約後立即秒殺。近期Delta變異株入侵台灣,目前國際上疫苗都可有效對抗,若孕婦感染新冠肺炎,妊娠併發症很多,包含嚴重感染、子癲前症、早產風險都相當高,加上孕期肺活量低,若肺部浸潤就有損傷風險,建議盡快施打疫苗;但有妊娠高血壓、對疫苗過敏、血栓靜脈炎等可能有安全性問題,建議與產檢醫師討論評估。哺乳期間是否可施打疫苗?林啟康指出,疫苗裡沒有新冠病毒,目前各國研究中,不論AZ或是mRNA疫苗,疫苗成分都沒有跑進母乳中,建議打完疫苗還是可以餵母乳。日前《JAMA》跟《AJOG》期刊發表文章,施打mRNA疫苗後,發現乳汁中有對抗新冠肺炎的抗體,哺餵母乳可讓新生兒降低染疫風險。
-
2021-06-30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懷孕護理師染疫家人全隔離 台大保母嬰還幫圓夢
「家人都被隔離,我只能獨自住院,隨時提醒自己認真呼吸。」一名懷孕的急診護理師照顧病人時被傳染新冠肺炎,病情快速惡化,台大醫院緊急剖腹產保住母女,甚至完成她餵母乳的心願。歷經半個多月煎熬,這名王姓護理師今天終於將順利出院,也出席台大醫院舉辦的線上記者會,與醫護團隊一同分享這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今年40歲的王姓護理師是急診第一線的防疫人員,5、6月間本土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爆發,她在醫院照護確診者時被傳染,6月初出現肌肉痠痛、疲勞,經採檢確診,當時她已經懷孕超過30週。「確診後壓力真的很大,反覆想著怎麼會是我。」王姓護理師說,這個寶寶是她的第一胎,求之不易,染疫後家人通通被隔離,她只能獨自收拾行李、簽同意書,住進醫院,隨時提醒自己認真呼吸,一定要把自己和寶寶顧好。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醫師戴怡芸表示,這名媽媽確診後,反覆發燒、寶寶心跳偏快,病情也快速惡化,因此從他院轉診到台大醫院繼續治療,當時因病情嚴重,即便已經用了高濃度氧氣治療血氧仍不穩定,且肺部X光持續惡化。台大醫院產科主任李建南說,孕婦染疫後重症風險比常人高3到5倍,早產、死產風險也高,照護團隊肩負媽媽、寶寶兩條性命,每一步都步步為營。李建南指出,經評估決定靠藥物促進寶寶肺部成熟並保護腦部,出動產科、新生兒科、麻醉科、內科、感染科及重症醫療團隊,緊急在產房負壓隔離病室剖腹產,所幸母女均安。寶寶出生後,媽媽回到重症加護病房持續治療,為了讓媽媽放心,護理師每天安排她和丈夫、寶寶視訊,更有動力一起對抗病毒。台大醫院護理部主任胡文郁說,由於寶寶早產,仍在插管的媽媽希望能哺餵母奶,增加寶寶抵抗力和營養,因此重症加護單位與產後病房的醫護人員更穿著全套防護裝備,定時協助擠乳以維持乳汁的分泌及乳腺的通暢,也採檢確認母乳PCR為陰性,讓媽媽在加護病房期間仍完成哺餵母乳的心願。說起治療期間的心情,王姓護理師忍不住哽咽,她說,這段住院的日子正因有護理團隊陪伴,才讓她熬過在醫院裡的漫漫長夜,對於醫護團隊感謝難以言表。
-
2021-04-19 該看哪科.婦產科
媽媽哺乳怕奶量不夠 多吃魚湯或豬腳花生反增塞奶風險
不論親餵或擠奶瓶餵,許多哺乳媽媽都會擔心自己奶量是否足夠;醫師指出,餵奶時應保持身心放鬆,以免影響催產素的分泌和排乳反射,寶寶想要吃就順應他的需求,乳房會知道寶寶的需求量去製造相對應的產量。擠奶瓶餵的媽媽,選擇合適舒服的擠奶器,擠奶過程越放鬆,乳汁越容易移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婦產科國際認證泌乳顧問許馨予表示,母奶近九成由水組成,但其中的醣分、蛋白質、脂肪、礦物質、維生素等的比例是穩定的,且有許多活性免疫因子及細胞,酵素,生長因子等,是寶寶最好的營養來源。根據台灣兒科醫學會建議,寶寶出生後持續哺育母乳至1歲,但寶寶超過6個月後,需適量補充副食品,尤其可多給予含鐵鋅較多的食材如紅肉類或是蛋黃、海鮮,避免寶寶鐵質缺乏。而乳房大小和奶量無關,且媽媽的飲食並不會影響母乳的營養,多吃魚湯或豬腳花生對奶量影響不大,補品油脂量高,可能增加媽媽塞奶的風險,建議媽媽均衡飲食即可。許馨予也指出,媽媽感冒時仍可以餵奶,因為媽媽身體所製造對抗感冒病毒的抗體,會進入乳汁,藉由餵奶把抗體傳給寶寶,而大部分的感冒藥,並不會影響母奶。另外,乳腺發炎使用抗生素時,也可以哺乳。乳腺炎的治療除了使用抗生素,最重要的是鬱積的乳汁可以移出,因此只要寶寶願意吃,媽媽親餵時可先從發炎側開始,並增加哺乳頻率,若寶寶不願意吃或是以擠奶為主的媽媽,也需要增加擠奶的頻率幫助乳汁移出。許馨予也建議媽媽可以嘗試半躺臥姿勢餵奶,在身體放鬆的狀況下,讓寶寶發揮尋乳及含乳的生物本能,而不論親餵或擠奶,如果有乳頭疼痛狀況,可尋求專業泌乳顧問的協助,進一步評估親餵或擠奶的情況,媽媽先照顧好自己的身心舒適,母乳之路也才能走的平安順利。
-
2021-04-17 新聞.元氣新聞
牛結節疹引恐慌 動保處:不傳人 牛乳及牛肉有層層把關
4月15日臺灣本島確診牛結節疹首例,臺南市政府農業局隨即成立「臺南市動物疫災(牛結節疹)緊急應變中心」,展開防疫因應工作,全力防範牛結節疹疫情發生。農業局表示,牛結節疹非人畜共通傳染病,不會感染人,且市售牛奶及牛肉都經過政府層層把關檢查、檢驗才能進入市場,民眾可以放心食用,不必過於恐慌。農業局長謝耀清表示,牛結節疹為痘病毒所造成的病毒性疾病,主要靠病媒(蚊、蠅、壁蝨)及痂皮傳播,會造成牛隻發病,但是不會傳染給人,且牛結節疹為我國法定甲類動物傳染病,一旦發現患病牛隻即會撲殺,並將屍體銷毀,患病牛隻不會流入市面造成食品安全疑慮。台南市動物防疫保護處指出,牛結節疹患病牛一旦發病乳量會急遽下降,畜主會先察覺異狀,將患病牛乳汁廢棄,不會提供給乳品公司收乳,而乳品公司所收集的生乳,後續也會進行高溫殺菌等流程,確保安全和品質才能於市面上販售。牛結節疹的病徵發生在牛皮膚上,肉眼明顯可見,牛在屠宰前會先由肉品市場獸醫師檢查,一旦發現病徵就會通報防疫單位,並隔離處置及銷毀,牛屠體在屠宰端也有專業人員詳細檢查肉品衛生,檢查合格才能於市面上販售。動保處表示,目前持續進行市轄內牛場訪視、提供動物用病媒蚊消毒藥劑、發放牛結節疹防範宣導單、酪農區重要道路消毒服務、肉品市場屠宰場端派員檢查牛隻健康等防疫措施,避免疫情發生,請民眾放心食用牛乳及牛肉品。
-
2021-04-04 癌症.乳癌
如何遠離乳癌? 醫:出現6大症狀需提高警覺
隨著現代生活和飲食西化,環境賀爾蒙及肥胖問題增加,目前乳癌的發生率急遽上升,且出現年輕化的現象◦ 2020年12月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發佈全球最新癌症統計,女性乳癌的發生率首度超過肺癌,成為全球最常見癌症。乳癌長期為我國女性好發癌症第一名,發生高峰為45至64歲間,比歐美國家更提早了8至10歲◦面對這隱形的殺手,我們該如何是好呢?認識乳癌是早期預防的第一步乳房結構由三大部分組成:乳小葉、乳腺管、脂肪結締組織◦ 以女性乳房來說,乳小葉負責分泌乳汁,由乳腺運送乳汁往乳頭,結締組織則填充組織中◦ 癌細胞為正常細胞突變,造成調控細胞分裂增殖機制失常。當這些病變的細胞聚積在乳房,即會形成乳癌。女性乳癌常見於乳小葉或乳腺管產生之病變,形成侵襲性乳腺管癌和乳小葉癌◦當乳癌細胞進一步侵犯附近的腋下淋巴結,也有可能藉由淋巴循環轉移至其他器官,如肝臟、腎臟、骨頭、腦部轉移。小心乳癌的警訊初期的乳癌並沒有症狀,但若有以下臨床表徵必須提高警覺:◎乳房形狀、大小改變◎摸到乳房硬塊邊緣不清楚、無法移動(固定在皮膚或胸壁上) 、無疼痛感◎腫塊附近皮膚或乳頭凹陷◎乳頭出現異常分泌物◎皮膚呈橘皮樣變化(因皮下淋巴被癌細胞阻塞)或紅腫潰爛◎摸到腋下、鎖骨上和頸部淋巴結腫大。任何年齡的女性朋友都應熟悉自己的乳房狀況,20歲以上一般女性應在每月月經後第7-10天進行自我乳房檢查,停經後女性則選每月固定一天進行。然而,自我乳房檢查僅能發現平均2公分的腫塊,因此,定期乳癌篩檢的重要性不容忽視。哪些是乳癌的高危險因子?◎初經年齡小於1 2歲、停經年齡大於55歲、有月經超過40年、未曾生育、30歲後才孕育第一胎、長期使用賀爾蒙補充劑◎曾一側乳房得過乳癌、或卵巢癌、子宮內膜癌◎直系親屬乳癌或卵巢癌家族病史◎高脂肪飲食、缺乏運動、長期酗酒乳癌篩檢時機及方式有哪些?乳房攝影為目前國際公認最具科學實證的篩檢工具,它可偵測到早期乳癌的惡性顯微鈣化。目前國民健康署針對乳癌好發年齡及高危險組群,提供每二年1次免費的乳房攝影。◎45-69歲的婦女◎40-44歲二等親內,有乳癌家族史者然而,普遍年輕女性乳房較緻密,會導致乳房攝影難以穿透組織來顯示腫塊,因此在小於40歲的女性,建議搭配乳房超音波作為乳癌篩檢的利器。當發現可疑影像時,將會進一步安排細胞抽吸、切片以助確診。若能早期發現乳癌,不僅可做乳房保留手術,5年的存活率更高達90%以上,因此千萬不要因為害怕而延誤了治療的黃金時期。讓我們定期自我乳房檢查及篩檢,一起守護乳房的健康!參考資料: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
-
2021-03-23 養生.聰明飲食
吃鮭魚好處到底有哪些?專家曝2大鮭魚營養成分
這幾天的鮭魚之亂造成鮭魚一時又成了大眾目光的焦點,只是大家比較注意鮭魚壽司又被免費吃了幾盤,或是某位改名鮭魚的人名字到底改了幾次。其實鮭魚是個非常營養的食材,大片少刺的肉質對老少都非常適合,而現在的台灣的鮭魚來自進口的先進化養殖,所以衛生與價格方便都很親民,是值得大家享用的優良天然食物。韋恩以營養的角度看,鮭魚有兩點特色,可以說是無人可比,特別值得推薦。鮭魚含有特別高的蝦紅素沒有蝦紅素,鮭魚可能沒辦法費力長時間地溯溪上游,海鳥的候鳥沒按法長時間地跨洋連續飛行。這就是號稱海洋最強抗氧化劑的蝦紅素的神奇之處。鮭魚肉呈現鮮豔的橘紅色,正是因為含有豐富的蝦紅素所致。蝦紅素有優越的抗氧化力蝦紅素又稱蝦青素或是藻紅素,蝦紅素最珍貴的特性,是非常有效的抗氧化劑。蝦紅素是天然類胡蘿蔔素家族的一員,所以呈現橘紅色的特徵。蝦紅素最早是是由諾貝爾醫學獎得主Dr. Richard Kuhn在龍蝦身上發現的,天然的鮭魚肉、蝦蟹等等呈現紅色,就是反應了蝦紅素的顏色。只是大部分的動物不會自行生產蝦紅素,只是從食物裡累積來,蝦紅素的源頭是由微小的微藻類產生,像已知自然界中含量最豐富的蝦紅素來源是雨生紅球藻,蝦子以紅藻為食物,因此會把蝦紅素累積在身體裡。蝦紅素的抗氧化力(自由基清除能力)是維生素C的6000倍, CoQ10的 800倍,綠茶兒茶素的560倍,維生素E的500倍,所以又被稱為超級抗氧化劑。因此,蝦紅素在在醫療保健上,被研究證實有廣泛的功效,包括預防心血管疾病、減緩關節炎、提高運動表現、眼睛保健等多種用途上。尤其是蝦紅素證明有調節免疫反應,與抗發炎能力,對過敏也有很好的助益。近來還有臨床研究發現,蝦紅素對眼睛對藍光的保護上,與葉黃素可以發揮很好的加乘效果。不過,蝦紅素要吃到有效劑量,鮭魚每天要吃1公斤純化過的蝦紅素可是一公斤幾十萬台幣的珍貴成分,不過我們也可以從天然食物中獲得,只是不同食物含的蝦紅素濃度差別很大。自然界的來源中,雨生紅球藻的蝦紅素含量可以高達40000ppm,北極蝦只能到達1200ppm,磷蝦僅能到達120ppm,而鮭魚就只有5ppm。也就是說,如果要獲得文獻中每日蝦紅素的功效建議攝取量4毫克的話,鮭魚必須要一天吃個1公斤才夠,這對一般人可說是相當的困難,所以這樣來看,攝取純化濃縮的的蝦紅素也是另一種比較可行的選擇。鮭魚是珍貴的天然DHA、EPA來源近百年,全球專家學者不斷研究證明魚油中的omega 3 脂肪酸-EPA/DHA擁有強大保健效力。以營養觀點來看,對健康比較好的脂肪是不飽和脂肪酸,最可以做代表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就是魚油。魚油的DHA/EPA有非常高的營養價值優質的魚油有助於降低膽固醇、幫助減少動脈斑塊形成,因此能預防心血管疾病,是均衡飲食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且魚油有助於保護好眼力,根據研究,魚油可以降低老年性黃斑部病變,乾眼症,青光眼的發生率,是眼睛的重要營養。此外,魚油還有神經的保護效果,除了保護腦神經與防腦部退化之外,也能保護視網膜。還可以穩定情緒、幫助集中力、有助於學習效果。媽媽在孕期補充魚油,對胎兒的視力發展和腦部機能有幫助,DHA可促進胎兒的腦神經發育,也能保護視網膜。此外,深海魚油能穩定媽媽的情緒,避免產後憂鬱的發生。而哺乳媽媽食用魚油,可透過乳汁幫助寶寶腦細胞增殖、增大,以及腦神經細胞間髓鞘形成與突觸聯合等,強化寶寶腦部的發展。50克的鮭魚生魚片DHA/EPA就可達標以現在的飲食建議來看,一般成年人每天DHA及EPA的建議量約400毫克到600毫克;若是心血管疾病者,則建議攝取量為成年人的2倍,也就是每天800~1200毫克。而以現有分析資料來看,養殖的大西洋鮭魚每100克含有975毫克的DHA以及1311毫克的EPA,因此,只要攝取50克的鮭魚,大約5片的生魚片,就可以達到一天的所需了。而依照現行食品法規規定,魚油作為一般食品原料時,每日食用量以所含EPA及DHA總量計,限制不得超過2公克,所以如果是吃高純度的魚油膠囊,可要注意不必吃太多。所以其實也不用湊熱鬧去改名鮭魚,然後鮭魚壽司吃到飽,其實輕鬆吃個幾碟生魚片,該攝取的DHA/EPA就可以達標了。原文出處:韋恩的食農生活
-
2021-03-17 癌症.抗癌新知
「四大癌症」是哪四個?家醫科醫師教你如何在篩檢前判斷症狀
在醫療科技發達的台灣,隨著時代的演進,許多過去無法治療的疾病,都慢慢發展出治療的方法;然而即便如此,各種癌症依然是醫療領域中的難解之謎。根據統計,癌症已經連續蟬聯國人十大死亡原因榜首之位長達近40年,這也是為什麼一般民眾往往聞「癌」色變:一旦和癌症扯上關係,就彷彿開始了生命的倒數計時……其實依照身體不同器官組織產生的癌症百百種,有些癌症在目前的醫療技術下可以達到很好的治療及控制的效果、有些則是較難以診斷治療的種類;但無論是何種癌症,早期發現、早期接受治療,其預後都會較晚期發現來的佳。這也正是為何國民健康署自2010年以來全面的推廣四大癌症的篩檢服務,目的就是為了提早診斷這四類的癌症,以增加民眾治療和存活的機率!四大癌症包括大腸癌、乳癌、子宮頸癌及口腔癌,每種癌症根據其症狀、表現等使用不同種的篩檢方式,適合篩檢的對象也不盡相同,以下分別更進一步的說明。大腸癌大腸直腸癌為台灣常見癌症之一,位居十大癌症死亡率前三名,早期的大腸癌幾乎沒有明顯的症狀,然而經由定期篩檢、早期發現接受治療,其存活率可以大大提升!在接受篩檢之前,也可以初步判斷自己有沒有以下的症狀◎排便習慣改變:改變時間持續超兩週,如間歇便秘或腹瀉、糞便細如鉛筆。◎不規則腹痛:造成腹痛的原因很多,一般大多可在排便、排氣或一段時間之後有所改善,若反覆發生無法改善的腹部疼痛,則須多加注意。◎血便、黏液便:最常見的糞便帶血多半和痔瘡相關,然而若是本身沒有痔瘡、或是出血量大,則需要就醫檢查;另外在糞便中觀察到暗紅色血液或血塊也需要留意。◎不明原因體重減輕:指沒有特別減重的情況下體重持續下降,可能伴隨有食慾不佳和疲累,若是有持續的情況,建議至門診檢查追蹤。◎不明原因貧血:腸道內的腫瘤會造成慢性小量出血,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會造成長期血液流失,進而造成貧血。往往民眾會有疲勞感、容易頭暈、昏厥、運動時更容易喘等症狀。◎裡急後重(排便排不乾淨的感覺):若是癌症生長在接近肛門處,會阻礙糞便正常排出、造成便意,因此才會有屁股裡面重重的、一直想大便的感覺。以上的症狀並不是絕對用來診斷大腸癌的工具,但若發現自己符合多種表現又無法恢復、查不出原因,更建議進行檢測追蹤。◎篩檢項目:糞便潛血檢測,採樣少量的糞便檢測是否有出血的情況。◎篩檢對象:50歲至未滿75歲之一般民眾。◎篩檢間隔:每兩年一次。◎篩檢地點:全國各地健保特約醫療院所。若是檢測結果為陽性,通常會建議進一步做大腸鏡來確認腸道內是否有不正常組織增生,或是單純痔瘡、良性息肉等造成之出血。乳癌乳癌為婦女族群常見的癌症,也是65歲之前女性癌症死亡率的前三名,目前乳癌根據期別、種類等,有不同之治療方式。早期乳癌以手術搭配或學治療、放射治療、標靶治療或荷爾蒙療法大多都有不錯的存活率;而一旦到達晚期,存活率則大為下降。早期乳癌不一定有症狀,但若是有下列發現,可進一步檢查確認:◎無痛性腫塊。◎乳房外觀改變,如突出或凹陷。◎乳房皮膚有橘皮樣變化、或是溼疹、紅腫及潰爛的情形。◎乳頭有異常分泌物,如帶血乳汁、血液等。◎乳頭凹陷。◎腋下淋巴結腫大。平時可於洗澡時觀察檢查自己的乳房,早期發現變化,當然這些變化並不是每位乳癌患者都會出現,也因此定期篩檢才顯得更為重要!◎篩檢項目:乳房X光攝影。◎篩檢對象:45至69歲婦女;或是40歲以上,二等親內家人有罹患乳癌之病史者。由於乳癌有家族遺傳之特性,因此對於家族有乳癌病史的民眾提前其篩檢年齡。◎篩檢間隔:每兩年一次。◎篩檢地點:全國各地健保特約醫療院所。檢驗結果若有出現異常,後續會安排乳房超音波、切片等檢查;最常見的還是良性發現,只需定期追蹤。子宮頸癌子宮頸癌為目前國內婦女癌症發生率的第一位,研究指出大部分子宮頸癌是經由性行為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造成,感染後多數人會自動痊癒,只有少部分的人會因持續感染引發的慢性刺激、加上其他癌症因子而轉變為癌症。因此預防HPV感染和早期發現追蹤就可以有效的預防子宮頸癌!一般來說,由HPV感染後轉變為癌症,通常需要漫長10-20年的時間,故凡有過性行為之女性,尤其是早婚、生育次數多、性伴侶較多的女性有較高的風險,建議至少每三年接受一次抹片檢查。依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統計資料表示,子宮頸抹片檢查可以降低約70%子宮頸癌之死亡率;而外國的研究則指出三年一次的抹片篩檢可以降低60-90%的子宮頸癌發生率!子宮頸癌早期往往沒有明顯的症狀,若是有發現不正常的陰道出血、分泌物有顏色或氣味之異常、夾雜血絲、停經後的出血等,都需要提醒自己就醫檢查。◎篩檢項目:子宮頸抹片檢查。◎篩檢對象:30歲以上之婦女。◎篩檢間隔:建議每三年一次。◎篩檢地點:全國各地健保特約醫療院所。檢測結果會直接寄回家中,若是有異常的情形,請務必至醫療院所進行後續的追蹤治療。口腔癌口腔癌泛指發生在口腔部位的惡性腫瘤,台灣地區口腔癌常侵犯的部位在頰黏膜、舌頭等部位。造成口腔癌最重要的危險因子為「嚼檳榔」、「抽煙」、「喝酒」;此外不良的口腔衛生、蛀牙、長期配戴不適合的假牙等也會提高罹癌的機率。統計上來說,吃檳榔的人罹患口腔癌的機率為一般人的28倍,吃檳榔配上抽菸則罹癌率提升到89倍,若同時有吃檳榔、抽煙和喝酒習慣的人,其罹患口腔癌的機率則是大大增加到一般人的123倍!口腔癌常見的症狀◎口腔內部或周圍有硬塊、腫脹、脫皮、變色(包括紅、白斑)等。◎嘴唇或口腔有長期(超過兩週)無法癒合之潰瘍。◎口腔內部或附近有原因不明的麻木、疼痛或觸痛。◎口腔內不明原因出血。◎舌頭活動受阻、或是張口困難(嘴巴張不開)。◎頸部有不明原因之腫塊。◎咀嚼或吞嚥時感到疼痛及困難。◎拔牙傷口不易癒合、牙齦腫脹等。目前口腔黏膜檢查是由醫師目視或觸診,尋找口腔內是否有不尋常的變化,非侵入性、無痛也無副作用!◎篩檢項目:口腔黏膜檢查。◎篩檢對象:30歲以上有嚼檳榔(包含已戒)或吸煙者;18歲以上有嚼檳榔(包含已戒)之原住民。◎篩檢間隔:每兩年一次。◎篩檢地點:牙科、耳鼻喉科、或通過口腔癌篩檢訓練之其他專科。檢查若是有發現異常,會進一步進行切片診斷或後續治療,提早發現的口腔癌存活率大多在七成以上,也因此高風險的民眾建議一定要定期追蹤篩檢!總結癌症為影響國人生命的首要敵人,除了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生活作息、飲食習慣,也要定期接受癌症篩檢,降低癌症發生的可能性;又或是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以大幅提升存活機率。目前大多數民眾對於四癌篩檢都有初步的認識,也期許未來有更多的民眾願意加入定期篩檢的行列,成為自己健康的守門人!
-
2021-02-03 該看哪科.婦產科
素食孕婦做月子? 營養師推「彩虹飲食法」輕鬆掌握
民眾常質疑,「素食主義者的,產婦如何做月子」大林慈濟醫院營養師黃金環表示,把握食物六大營養素,搭配「彩虹飲食法」,以新鮮、多元食物入菜,就能達到調養產婦身體以及哺乳的需求。衛福部建議國人,蛋白質攝取應優先選擇植物性蛋白質,其次是白肉、蛋類,後選紅肉,以預防心血管慢性疾病,研究也指出茹素者的糖尿病發生率較低,脂肪肝、膽結石等疾病的發生也減少。黃金環說,素食者蛋白質的來源主要為豆類、堅果、穀類,如將穀類跟豆類一起吃可互補,形成人體所需要的完整蛋白質,哺乳期需要多兩份的蛋白質補充,以修補細胞組織恢復傷口和增加乳汁分泌。主要蛋白質來源有植物豆類:黃豆、黑豆、毛豆和其製品,如豆腐、豆干、豆包,且皆為非基改黃豆製成,另外蛋、奶也是其一來源。另建議以「彩虹飲食」促進營養均衡,「黃色」含葉黃素、β-胡蘿蔔素;「紫色」含花青素,「紅色」含茄紅素,「綠色」含葉綠素、兒茶素;「白色」則是含硫的有機物,「黑色」也有豐富的花青素。這些抗氧化營養素對於產後的調養非常重要。黃金環指出,蔬食中多元的抗氧化營養素,可幫助清除細胞內外的毒物與自由基,還可降發炎抑制壞細胞生長,清除廢物毒物,加速代謝,讓體質調理更完善。俗語說「生一個孩子,掉一顆牙」,產婦極需補充鈣質與鐵質,黃金環也建議,堅果和深綠色的蔬菜含有非常豐富的礦物質,如芥蘭菜、地瓜葉等,另外海藻類,像昆布片、海帶芽等,若隨餐吃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可讓鈣、鐵吸收更好。
-
2021-01-29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長期手腳冰冷如何改善? 中醫教2招驅寒保暖
寒流頻頻報到,各地氣溫溜滑梯!冬至過後,代表嚴冬來臨,可預見一波波冷氣團將持續來襲,這時,必須為自己與家人擬定良好保暖策略,維持身體氣血暢通,才能面對凜冽氣候,也能遠離疾病。面對持續下探的低溫,連暖暖包都大缺貨的時候,該如何為自己保暖呢? 衣著保暖重點 背宜常暖、胸宜常護 臺中慈濟醫院中醫師王嘉涵以養生十六宜的「背宜常暖」、「胸宜常護」,來建議大家衣著保暖重點。王嘉涵指出,督脈與足太陽膀胱經行走於背部,是固護人體、防範風寒入侵的第一道防線;任脈行走於胸前,是一身之氣運送輸佈的要點,且貫通心脈,是維持呼吸暢通、心跳有力的關鍵。除了外套外,不防在外套內多加件背心,以溫暖經絡、強化抵抗力。此外,任督二脈亦行走於脖子與頭部,抗寒時不可忽略。王嘉涵強調,帽子與圍巾搭配使用,對體弱的長輩更顯重要。除了胸背之外,他進一步說明,位在足底的腎經湧泉穴,又稱長壽穴,所以,外出時應注意足部保暖,務必穿襪、穿包鞋;在家時也可使用溫水泡腳、按摩足底,或搭配中藥足浴包泡腳。藥師胡仁珍表示,中藥足浴包製作很簡單,可在家自己做。熬煮足浴藥湯後,再把藥汁用溫水調和至40度左右、手可接受溫度,再裝入水桶或足浴機泡至小腿肚之上,只要15分鐘,就可以溫熱下肢穴道,活絡氣血,溫暖全身。胡仁珍進一步提醒,足浴過程中如果有頭暈不適症狀應立即停止,完成足浴也要趕緊擦乾雙足,穿上襪子保暖,才不會受風寒。 中醫足浴包輕鬆做藥材:艾葉3錢、桂枝3錢、乾薑2錢、紅花2錢、巴掌大生薑熬煮:以棉布袋裝入中藥材,包好綁緊;生薑拍打後備用;將藥包與生薑放入鍋中,加入1500~2000水,熬煮20分鐘,即完成足浴藥湯。 進補後出現這些症狀 當心補過頭 除此之外,在飲食上,王嘉涵建議,多數人喜歡天冷進補,但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藥膳補養,如果正在感冒、喉嚨乾痛、傷口發炎、血糖血壓不穩定,還有兒童,都建議暫時不要進補。排除不能進補的人,如果進補後出現口乾舌燥、大便秘結、冒痘痘、夜難眠的情況,就表示溫補太過應立即停止。而正在坐月子的產婦,進補時要特別注意酒的使用,建議不加酒烹煮,避免乳汁中含酒精,影響到新生兒腦部發育。王嘉涵呼籲,小兒與年長者是身體較脆弱的族群,冬日照護必須更加小心!小孩保暖不需要過多厚重衣物,長輩與糖尿病人泡腳時,要特別注意溫度掌控,避免燙傷。(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圖文授權提供/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黃慧玫、諮詢專家/臺中慈濟醫院中醫師 王嘉涵、臺中慈濟醫院中醫藥師 胡仁珍)  延伸閱讀: ·氣溫暴跌!手腳冰冷泡湯取暖 「6種NG行為」做了會出事 ·霸王級寒流來襲!怎麼穿? 超實用抗寒「穿搭公式」一次看
-
2021-01-16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寒流來也不怕!中醫師傳授低溫保暖秘訣,還能調整體質遠離疾病
寒流頻頻報到,各地氣溫溜滑梯!冬至過後,代表嚴冬來臨,可預見一波波冷氣團將持續來襲,這時,必須為自己與家人擬定良好保暖策略,維持身體氣血暢通,才能面對凜冽氣候,也能遠離疾病。面對持續下探的低溫,連暖暖包都大缺貨的時候,該如何為自己保暖呢?臺中慈濟醫院中醫師王嘉涵以養生十六宜的「背宜常暖」、「胸宜常護」,來建議大家衣著保暖重點。王嘉涵指出,督脈與足太陽膀胱經行走於背部,是固護人體、防範風寒入侵的第一道防線;任脈行走於胸前,是一身之氣運送輸佈的要點,且貫通心脈,是維持呼吸暢通、心跳有力的關鍵。除了外套外,不防在外套內多加件背心,以溫暖經絡、強化抵抗力。此外,任督二脈亦行走於脖子與頭部,抗寒時不可忽略。王嘉涵強調,帽子與圍巾搭配使用,對體弱的長輩更顯重要。除了胸背之外,他進一步說明,位在足底的腎經湧泉穴,又稱長壽穴,所以,外出時應注意足部保暖,務必穿襪、穿包鞋;在家時也可使用溫水泡腳、按摩足底,或搭配中藥足浴包泡腳。藥師胡仁珍表示,中藥足浴包製作很簡單,可在家自己做。中藥足浴包熬煮足浴藥湯後,再把藥汁用溫水調和至40度左右、手可接受溫度,再裝入水桶或足浴機泡至小腿肚之上,只要15分鐘,就可以溫熱下肢穴道,活絡氣血,溫暖全身。胡仁珍進一步提醒,足浴過程中如果有頭暈不適症狀應立即停止,完成足浴也要趕緊擦乾雙足,穿上襪子保暖,才不會受風寒。中醫足浴包藥材:艾葉3錢、桂枝3錢、乾薑2錢、紅花2錢、巴掌大生薑熬煮:以棉布袋裝入中藥材,包好綁緊;生薑拍打後備用;將藥包與生薑放入鍋中,加入1500~2000水,熬煮20分鐘,即完成足浴藥湯。除此之外,在飲食上,王嘉涵建議,多數人喜歡天冷進補,但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藥膳補養,如果正在感冒、喉嚨乾痛、傷口發炎、血糖血壓不穩定,還有兒童,都建議暫時不要進補。排除不能進補的人,如果進補後出現口乾舌燥、大便秘結、冒痘痘、夜難眠的情況,就表示溫補太過應立即停止。而正在坐月子的產婦,進補時要特別注意酒的使用,建議不加酒烹煮,避免乳汁中含酒精,影響到新生兒腦部發育。王嘉涵呼籲,小兒與年長者是身體較脆弱的族群,冬日照護必須更加小心!小孩保暖不需要過多厚重衣物,長輩與糖尿病人泡腳時,要特別注意溫度掌控,避免燙傷。報導/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黃慧玫 圖片設計/Kato 諮詢專家/臺中慈濟醫院中醫師 王嘉涵、臺中慈濟醫院中醫藥師 胡仁珍
-
2020-12-31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寒流來襲 中醫師教民眾保暖抗寒秘訣
寒流來襲,台中慈濟醫院中醫師王嘉涵指出,冬至過後代表嚴冬來臨,一波波冷氣團來襲,將持續到1月底大寒後才會緩解,建議衣著穿著「背宜常暖」、「胸宜常護」,外出時應注意足部保暖,維持身體氣血暢通,才能面對凜冽氣候,遠離疾病。王嘉涵指出,禦寒穿著建議可在外套內多加件背心,以溫暖經絡、強化抵抗力。此外,任督二脈亦行走於脖子與頭部,抗寒時不可忽略;帽子與圍巾搭配使用,對體弱的長輩更顯重要。除了胸背之外,王嘉涵說,外出時應注意足部保暖,務必穿襪、穿包鞋;在家時也可使用溫水泡腳、按摩足底,或搭配中藥足浴包泡腳。藥師胡仁珍表示,中藥足浴包製作很簡單,用滷包棉布袋裝入艾葉三錢、桂枝三錢、乾薑兩錢、紅花兩錢,包好綁緊後,加上巴掌大的生薑拍打後加入1500至2000CC水熬煮20分鐘,再把藥汁用溫水調和至40度左右手掌可接受的溫度,裝入水桶或足浴機泡至小腿肚之上15分鐘,就可以溫熱下肢穴道,活絡氣血,溫暖全身。穿著之外,王嘉涵也給了飲食建議,他說,多數人喜歡天冷進補,但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藥膳補養,如果正在感冒、喉嚨乾痛、傷口發炎、血糖血壓不穩定,還有兒童,都建議暫時不要進補。排除不能進補人士的其他人,如果進補後出現口乾舌燥、大便秘結、冒痘痘、夜難眠的情況,就表示溫補太過應立即停止。而正在坐月子的產婦,進補時要特別注意藥膳中酒的使用,建議不加酒一同烹煮,避免乳汁中含有酒精,影響到新生兒的腦部發育。王嘉涵提醒,小兒與年長長輩是身體較脆弱的族群,冬日照護必須更加小心。小兒保暖不需要過多厚重衣物,長輩與糖尿病人泡腳時,要特別注意溫度掌控,避免燙傷。胡仁珍也提醒,足浴過程中如果有頭暈不適症狀應立即停止,完成足浴也要趕緊擦乾雙足,穿上襪子保暖,才不會受風寒。
-
2020-12-25 科別.耳鼻喉
用了鼻噴劑竟然開始流鼻血!藥師揭「1個小動作」就能降低副作用
哈啾!哈~~~啾!天啊,鼻子過敏得超嚴重的。你也經常如此嗎?甚至嚴重到必須長期使用藥品來控制。一般來說,常見過敏性鼻炎分二種:季節性與全年性,季節性過敏性鼻炎通常由花粉或黴菌引起;全年性過敏性鼻炎往往存在超過9個月,常見由塵蟎、黴菌、動物皮屑或花粉引起。 一般常見治療藥品有口服/鼻腔抗組織胺、類固醇鼻噴劑、肥大細胞穩定劑、白三烯素受體拮抗劑及鼻血管收縮劑,其中前二者的使用頻率較高,由於類固醇鼻噴劑降低鼻過敏症現效果較佳,故被視為過敏性鼻炎的第一線治療。抗組織胺雖然效果沒有類固醇鼻噴劑好,但是藥效發揮很快:口服劑型可以在兩個半小時就生效,鼻噴劑甚至在半小時內就讓症狀減少。常見類固醇鼻噴劑的比較常見類固醇鼻噴劑的成分如Beclomethasone、budesonide、flunisolide、fluticasone、mometasone、triamcinolone,每種成分的特性所有不同。從藥物動力學的角度來看,脂溶性影響藥物經由鼻黏膜的吸收速度,藥物的脂溶性愈高,吸收度也較高,並且留停於黏膜的時間也增加,延長藥物與黏膜受器的接觸時間。常見類固醇吸收劑成分的脂溶性由高至低排序:mometasone furoate>fluticasone propionate>beclomethasone diproprionate>budesonide>triamcinolone acetonide>flunisolide.【1】但是,藥物效價與臨床療效或有效性並不直接相關。以目前的研究資料來看,各種成分的類固醇鼻噴劑治療效力相當,並無法指出哪一種成分的效果比較好。不過各種類固醇鼻噴劑的使用頻率大不相同,例如mometasone及fluticasone建議每日一次,而flunisolide建議每日二至三次。各種類固醇鼻噴劑發揮藥效的時間也有所不同,一般來說,使用數小時內部分過敏性鼻炎症狀就會有所緩解,但若要達到最佳效益,必須連續使用一周以上的時間,所以囉,類固醇鼻噴劑可不是症狀發作時偶爾噴幾下就行的喔!另外,如果是季節性過敏鼻,建議你在發作季節前一周開始使用。以下簡單整理各成分的作用時間:【2】beclomethasone dipropionate:大約3天以內budesonide:24小時至數天flunisolide:大約4-7天fluticasone propionate:12小時至數天mometasone furoate:12小時以內,平均約35.9小時triamcinolone acetonide:24小時以內,連續使用7天達最佳效果。不少民眾會擔心鼻噴劑中的類固醇會被人體吸收,而產生各種副作用,事實上,各種類固醇吸入劑成分被吸收至血液通常可能藉由被吞入或鼻黏膜吸收,不過目前類固醇鼻噴劑的成分都具有明顯的首渡效應,所以身體可用率都偏低,尤其是mometasone(<0.1%)及fluticasone(<2%)最低。再者,鼻腔內黏膜纖毛清除作用快且鼻內黏膜吸收面積小,所以藥品經由鼻腔吸劑的劑量並不高,所以鼻噴劑中的類固醇被吸收進入血液量極低。目前類固醇鼻噴劑成分在懷孕分期皆為C級,並且目前沒有相關資料顯示該類藥物是否會分泌至乳汁,若哺乳婦女使用,budesonide相對來說比較安全。【3】類固醇鼻噴劑的主要的副作用是可能造成鼻子乾燥,少數人會有流鼻血的情況,使用時,建議不要對著鼻中膈噴,就可以減少這個副作用。類固醇鼻噴劑的迷思許多人聽到類固醇,就會有莫名的排斥感。就算醫師開了藥,回家也不遵照醫囑每天使用,只有覺得不舒服的時候才勉強噴一下。其實這是不正確的觀念。傳統口服類固醇因為是全身性吸收,所以比較容易造成身體許多系統的副作用。但類固醇鼻噴劑只作用在局部鼻腔黏膜,民眾實則不用太抗拒類固醇鼻噴劑的使用。目前已證實對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竇炎,血管運動性鼻炎等都有效。尤其針對常年鼻過敏的人,對鼻塞、打噴嚏、流鼻水、眼睛鼻子癢等,有很好的治療效果。臨床實驗也證實,即便每天使用,連續兩年以上,也不會造成口服類固醇的相關副作用。這種藥物因為作用比較緩慢,連續使用一週以上才會有明顯效果,所以使用方式若只是兩天捕魚、三天曬網,其實幾乎等同使用安慰劑一般。應遵照醫囑每天使用1到2次,數週後鼻炎症狀必漸入佳境。參考文獻:1.Intranasal corticosteroids for allergic rhiitis: how do different agents compare? J Allergy Clin Immunol 1999;104:S144-92.A review of the preclinical and clinical data of newer intranasal steroids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allergic rhinitis. J Allergy Clin Immunol 1999; 104(4):S150-8.3.Drugs in pregnancy and lactation. 5th ed. Baltimore: Williams & Wilkins, 1998.4.Drug Criteria & Outcomes: Intranasal corticosteroids: A class review.5.Drug Class Review: Intranasal Corticosteroids.本文獲廖偉呈藥師授權轉載,原文:類固醇鼻噴劑比較作者簡介_廖偉呈台北醫學院藥學系畢,中華民國註冊藥師,糖尿病衛教師,居家藥師照護合格藥師。部落格:微笑藥師網粉絲專頁:微笑藥師藥局延伸閱讀: 你的累,皰疹都知道!得過也不會免疫,皮膚科醫師:誘發皰疹病毒的10大因子
-
2020-12-11 新聞.杏林.診間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壓力引起泌乳素過高 醫師:「妳根本不是女人」
大二準備升大三那年,時常頭痛,以為是課業壓力及活動太多導致,直到某天乳房溢出乳汁,驚覺不對趕緊就醫,初診是濕疹,但藥怎麼抹都沒用,擔心是乳癌,又換醫院就診,才發現是泌乳素過高,數值達到175ng/ml,而正常值為20ng/ml。到底發生什麼事了?當時僅知道導致泌乳素過高,可能與腦下垂體腫瘤有關,但電腦斷層、核磁共振都看不出問題,尋覓原因都不得其解,乳房的乳汁仍持續分泌,「到底發生什麼事?」我不斷反覆問自己。高泌乳素血症可能會帶來不孕,那時我才20多歲,不孕的消息震懾了自己平凡的生活,面對泌乳素的問題,當時有點半逃避心態,家人問及「該怎麼辦」時,我也慌得不知道該怎麼回應。媽媽每天燉冬蟲夏草、枸杞、黃耆給我喝,幾個月後,媽媽看我氣色變好,隨意問了一句「要不要乾脆走中醫看看」,卻意外開啟這一趟中醫自我藥療之路。看了許多資料,發現走中醫對自己實在是「高CP值」的一條路,取消原本出國念書計畫,考上學士後中醫。後中三年級那年,檢驗泌乳素仍然很高,當時還加驗女性激素「雌二醇」,指數卻低得嚇人,僅有0.01pg/mL,還記得當時看報告的醫師告訴我「妳根本不是女人」,那一刻只有傻眼可以形容。醫師:妳根本不是女人既然想透過中醫瞭解自己的身體,就此開始去想有什麼中藥可以調理荷爾蒙?每天上課後,就抱著藥罐子煎藥、把脈,自尋藥材煎藥,感受身體及脈象有什麼變化,對應書籍的說法慢慢應證,後中畢業後也已經28歲,泌乳素終於降低,但對於是否已經解決不孕這件事仍舊沒有把握。那時曾與男友也是現在的先生說「我可能不孕」,若沒有考慮生育再討論結婚,他沒有特別在意,兩人年紀到了後就順理成章地結婚。不過,嘴巴上再怎麼說不在意,內心仍渴望有個孩子,30歲結婚後,各項檢查都做了,泌乳素、雌激素等統統沒問題,婚後半年肚皮卻一點消息也沒有,家人接連而來的偏方及人工試管等建議,讓自己也急了。調整步調時間不再排滿想知道透過多年的調理,與不孕的距離有多近,我辭掉台中的工作,北上與先生同住三個月,因為讓自己的步調緩慢降低壓力,同住的期間就有了孩子。我自知是因為「壓力」引起泌乳素過高,藥物雖然可以快速降低指數,但根本的原因仍要靠我自己去克服。念中醫期間就發現是壓力所致,除了每天神農嘗百草外,也逐步調整自己的步調,不再把時間排這麼滿,也開始接觸瑜伽、手工藝,煩心的事情就先暫時擱置在一旁。備孕最好讓身體放鬆經過這些年及接觸許多不孕症的夫妻,心得是「生育是人生中投報率最差的一件事」,有時候生育不能急,也不能有壓力,當急的時候反而釋放更多具毒素的荷爾蒙,不利於生育,讓生活回歸正常,與人正常接觸,讓身體放鬆,慢慢調理作息以及身體機能,才是備孕最好的方式。陳玉娟小檔案現職: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婦科主任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專任主治醫師年齡:47歲出生地:彰化縣學歷:中國醫藥大學學士後中醫學系畢業專長:中醫婦科炎症子宮內膜異位症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男女不孕不育興趣:瑜伽、美食、電影經歷:彰化秀傳紀念醫院住院醫師中醫婦科醫學會理事佑康產後護理之家駐診醫師
-
2020-11-20 醫療.整形美容
擁有「大、自然」系性感美波 女醫師解惑隆乳5大迷思
隆乳是讓胸部變大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加上現在的手術普遍使用內視鏡,技術更加精密,恢復期更短,許多女生早就趁著假期偷偷升級。而台灣已經默默使用超過10年的經典植入物「記憶果凍矽膠」和剛上市的新一代水滴,也都在美國完成了10年臨床追蹤報告,女性想要變大,也不必當新醫材的白老鼠,可以更加安全的擁有「大、自然」系美波。我們邀請整形外科專科醫師蕭奕君,整理出變身之前,必看的隆乳5大迷思。迷思一:隆乳會影響餵母奶嗎?答:隆乳就像穿高跟鞋一樣,是把胸部墊高,所用的記憶果凍矽膠會放在乳腺下方或胸大肌下方,無論放在哪裡都不會影響到乳腺。通常只有一個狀況會影響哺乳,就是手術切口在乳暈的情形下,因為乳暈最下方佈滿了乳腺,當懷孕時乳汁開始分泌匯集至乳頭處噴出,因此,利用手術從乳暈當切口時,哺乳功能大概只剩5成左右。迷思二:隆乳後會影響乳癌的判斷嗎?答:隆乳手術年紀愈來愈輕,約有六七成患者都沒進行過乳癌篩檢,因此隆乳手術前先做乳癌篩檢,在確定乳房是健康的情形下隆乳,蕭奕君醫師每年會因此找到一到兩名早期乳癌患者。而隆乳後的乳癌篩檢,以超音波方式不會受植入物影響。而乳房攝影,因為要用力夾住乳房,在隆乳後較不建議,且乳房外緣會與植入物的影像重疊,就有可能影響到乳癌的判斷。因此,當篩檢報告有疑問時,要立刻就醫進行核磁共振檢查(MRI)確認,以確保診斷正確。迷思三:乳房植入物的壽命是永久的嗎?答:早年鹽水袋每年會有1%的滲透機率,因此大約10到20年就必需更換植入物;但隨著科技進步,記憶果凍矽膠植入物幾乎可以永久,除非受到尖物刺入否則不易破掉,因此,術後最好不要針灸,蕭奕君一年做一兩百例,只有一至兩個會破掉。由於現在的植入物都屬於高凝聚型的記憶果凍式矽膠,內容宛如軟糖般,破掉也不會像早期的液態矽膠像蜂蜜一樣流遍組織的棘手狀況。但「內餡」流出,仍會讓身體產生免疫反應,可能術後2-3年發生延遲性莢膜攣縮。由於破裂不易馬上發現,因此當熟悉的觸感消失,胸部變得軟綿或走形,就得懷疑是否破裂,盡快回診檢查。迷思四:隆乳後會有明顯疤痕嗎?答:手術切口因每個醫師的喜好及技術而定,各有優缺點。以前隆乳手術,民眾很喜歡看明星腋下是否有「異樣」,但隨著內視鏡隆乳手術技術發達,即使腋下當切口,經過半年到一年,就成為自然的縐褶,即使穿無袖也不容易看出來,但缺點是手術時間較長。至於近年流行的乳緣下切口,因被雙乳給遮住,穿清涼衣服絕對看不出來,但當躺在床上時,因乳房皮膚完整白皙,左右兩條縫線就會顯像出來,好處是路徑短,手術時間也很短,又稱便捷式隆乳。至於乳暈切口,雖然乳暈為棕紅色,傷口疤痕初期也為棕紅色,但時間久了,當傷口慢慢好轉顏色變白後,在乳暈仍有可能呈現一條白線;適合乳暈較淡和乳暈較大的患者,因有可能影響哺乳,不建議未來有生育計劃的女性。迷思五:任何年紀都可以做隆乳手術嗎?答:依目前的技術,任何年紀想要隆乳都沒問題,年輕女性當然要是成年人,醫師也會了解來隆乳的原因,蕭奕君醫師表示,有6成女性來隆乳是準備好資料來諮詢,但有2成是屬於衝動型,有些只是因為要挽回婚姻,想做得比小三還要大,通常在跟醫師理性溝通後,有些就會取消隆乳念頭。另外,也有產後還在哺乳期的女性想隆乳,蕭醫師建議在哺乳後半年,斷奶乾淨後再隆乳會比較安全。
-
2020-11-17 養生.聰明飲食
喝牛奶對你有好處?教授:取得牛奶的好處有2項前提
【文、圖/摘自商周出版《我們的身體,想念野蠻的自然》,作者羅伯・唐恩】目前全世界總計約十億人口有體重過重的問題,滿街可見皮帶繃到極限、身體超過負荷的人。這情況尤其在美國特別嚴重,而其他國家也正以非常快的速度迎頭趕上。然而即使在美國,也不是每個人都是胖子。根據統計,美國百分之六十五左右的人過重,其餘百分之三十五的人則沒有這類困擾。一般人往往將體重過重歸咎到飲食或運動習慣上,但這並不是過重問題的全部原因。某些人發胖的理由更為深層、更為神祕,並且與現代西方飲食內容有關。現代人攝取的食物絕大部分來自於馴化動植物,且種類相對較少。當然,如果你恰好奉行吃葡萄柚跟飲用有機駱駝奶的原則,又或者你對飲食內容節制且深思熟慮,那麼你是例外。包括美國在內的整個西方常見食物中,四分之三的熱量由乳製品、加工穀類、單醣、植物油與酒精所貢獻。在農業社會以前,這些成分從未出現在我們祖先的「菜單」選項。距今一萬年前左右,人類食用的植物琳瑯滿目,品種數量可以以萬為單位計算。自從農業社會稍有雛型開始,包圍人類的物種數目及食物多樣性均大幅下降。雖然在經年累月的耕作之後,可食的品種再度稍有復甦,但與採集年代的祖先相較,我們培育的食用物種已侷限許多,並且因為人擇,只有便於栽種、符合口味的品種脫穎而出。於此期間,人類同時失去了採集知識和作物種類的選擇性(目前近千種的作物瀕臨絕種,某些作物則已經完全絕種。),放眼望去,野生莓果無人採收,而全球人類的熱量來源僅仰賴為數極少的作物品種。當然,你還是可以在當地有機超商買到藜麥,但在成堆玉米、小麥、稻米的圍繞之下,要找到這類珍貴的穀類愈來愈像大海撈針。在人人飲食習慣近乎雷同的大環境中,釐清不同體質攝取相同食物後所產生的反應,有助於解釋為何某些個體天生容易發胖,同時另一些個體卻完全不受過重問題影響。現代人代謝新飲食的方式有或多或少的分歧,這必須回溯至各個族群祖先不同的生活型態。想像目前正在進行一項大規模的人體實驗,其中每位受試者攝取的飲食內容和分量皆相同,然後我們回頭檢視他們的狀態(這實驗的假設與文明人的現實生活相去不遠),結果將會如何?你的預測又是什麼?或許部分的人會認為大家的體型和健康狀況會趨於一致。這樣的觀點,恰好是絕大多數的體重控制計畫、運動健身書籍、減重節目,甚至是嬰兒成長量表與醫藥學的最高前提。在這假設之下,只要將飲食調整成葡萄柚水果餐、全肉餐、低脂餐,所有受試者都能瘦得下來。然而真相是即便都吃一樣的東西,我們仍會有胖瘦之分。而造成此差異的分水嶺在過去亙長的歷史中早已畫分清楚,難以動搖地猶如潛伏在人類深層幻想裡的海怪,我們永遠看得見它。祖先的生活決定我們的代謝基因姑且先回到牛奶的故事。如同我在前一章節提過的,並非每一個個體都能在成年後繼續消化乳汁中的養分,而這取決於體內的基因序列。從地理人口學的角度而言,成年後還能消化乳糖的個體,所占的比例相當小。在歐洲人發現新大陸之前,包括印加人、馬雅人在內的所有美洲原住民,他們的成年個體完全無法飲用牛乳,基因也不允許。就算到了今日,全世界仍有百分之二十五左右的人口,成年後無法分解乳糖;百分之四十到五十左右的人口,成年後只有部分消化乳糖的能力。這些總計約十億的人,一旦飲用牛乳,將會出現腹瀉症狀,並且在攝取一般的美國飲食內容後,增重幅度比其餘成年人少了百分之五。在疾病叢生的環境條件中,這些無法完全消化吸收乳糖的個體,因腹瀉而導致身體脫水的風險相對較高,並且從食物中少攝取百分之五的熱量,意味著傳宗接代的機率被削弱。因此,站在演化的觀點,擁有乳糖消化基因的個體是贏家,尤其當這些個體生活在飼養牛隻的族群之中。然而隨著時代變遷,吸收百分之五多餘的熱量,反而變成人體的負擔。廣告標語告訴你「牛奶的好處」時,卻沒有同時警告你,「如果你的身體可以完全消化乳糖」,或是「如果你需要多餘的熱量」,牛奶才對你有好處。由上述例子可知,不同身體面對同一食物的代謝方式大相逕庭,而這是祖先留給我們最根深柢固的遺產,但長年以來,我們卻忽略這項事實。至今在美國農業部(USDA)頒布的食物金字塔中,仍無視於全球多數人口無法順利消化乳糖的統計數據,將牛乳與蔬菜、水果、肉品、豆類並列。而事實上,對科學家來說,哪些種類的動、植物或其加工品,得以定義為「有利於全部人類」的營養來源,依舊是個懸而未決的謎。近年來,現代飲食的轉變在在凸顯出代謝基因的重要性。繼牛乳之後的另一個例子是動物唾液中常見的澱粉酶(amylase)。澱粉酶可以幫助我們分解和消化玉米、馬鈴薯、稻米、番薯等日常作物中所含的澱粉。某些個體能夠高效率地利用澱粉,是因為澱粉酶基因較多,使得唾液中製造出的澱粉酶含量可達到一般人的十六倍。回溯演化史,個體間澱粉酶基因的差異其來有自。農業社會以前的人類,澱粉酶基因數量較少,唾液消化農作物的效率也較低。農業社會成形後,澱粉酶基因多的個體顯然具有演化競爭優勢,因此這項優勢自然而然會遺傳給後代子孫。今日,某些長久以來為饑荒所苦的人民,多餘的澱粉酶基因仍是利基,因為它能夠使擁有相等分量穀類的個體,獲取更多的能量及熱量。但是與乳糖酶基因一樣,相同的基因到了豐衣足食的社會,即成了發胖的元凶和身體的負擔。簡單地說,我們的身體和食物的代謝關係因人而異,一切端看祖先過去的生活模式與我們自己現在的生活模式。讓某些個體存活下來的基因,可能搖身一變成為另一些個體腹部游泳圈的肇因。
-
2020-11-14 癌症.乳癌
乳房攝影檢查不舒服 只做乳房超音波可以嗎?醫師圖解
超音波的技術原本都掌握在海軍手上,或運用於工業技術發展,大概於1950年代開始,醫學開始採取超音波的技術來做各種檢查。現在準媽媽們做產檢時,總會從超音波影像中看到貝比的頭部、小手手,並存留下各種可愛的影像。如果吃完大餐後容易右上腹痛,醫師會安排腹部超音波看看是否膽結石正在作祟。另外一個女性朋友們應該要定期做的超音波檢查就是「乳房超音波」,而且是從30歲以上就應該定期檢查。目前國健局有補助45歲以上的婦女每兩年接受一次「乳房攝影檢查」,而非超音波,因此很多民眾並不知道乳房超音波的重要性。然而,多數台灣女性的乳房較緻密的,會影響到乳房攝影的判斷率,所以,並不是攝影說沒事就沒事。還有,乳癌是發生率最高的女性癌症,甚至台灣女性的乳癌發生時間還比外國人都還來得早,最好別等到45歲以後才開始檢查,而要在「三十而已」的年紀,就開始定期接受乳房超音波檢查。○ 乳房超音波檢查大概是怎樣做的呢?當要做定期檢查時,大家最怕「這個檢查不舒服」!讓人打消一年報到一次的念頭。做乳房攝影時,技術師會用壓克力板夾住患者的乳房,左右夾一次,上下夾一次,被夾過的人常覺得痛得不得了而超有陰影。不過,好消息來了,做乳房超音波不會那麼不舒服!患者躺在檢測床上,醫師會擠上一些凝膠,拿超音波探頭微微壓迫乳房,並從不同方向滑過,以確保了解每個位置的乳房狀況。若看到有疑慮的東西,醫師可操控探頭,從不同的角度切入,用多個平面的影像得出空間感,了解腫瘤的型態。○ 做乳房超音波,要怎麼知道什麼是正常,什麼是不正常呢?乳房超音波是可以用來區辨腫瘤的。像一開始乳房超音波發明後,就是先用來區辨乳房裡的纖維囊腫與其他實心腫瘤的。■ 纖維囊腫纖維囊腫是發生率很高的乳房良性變化,代表乳腺裡有液體蓄積,就像一顆顆水球一樣,也有人會稱此為水瘤、水泡,大概都是類似的意思。在超音波下,乳房纖維囊腫會呈現為一顆有明確的範圍的腫塊,壁很薄,內容物沒有回音,這顆看起來都是均質的黑色,但腫塊後方有很亮白的回音。假使這些條件都符合,就可以認定為纖維囊腫。假使乳房超音波發現患者只有水泡的話,不管是有一顆,還是有五顆、六顆,這些人就與檢查起來完全正常、沒有腫瘤的人一樣,一年追蹤一次乳房超音波即可。然而,有的纖維囊腫會被稱為複雜性的水泡,例如是超音波下發現很多微小水泡聚集在一起的區域,或水泡裡有分隔,這類型的變化就會帶些許惡性機會,即使惡性機會很低,醫師很可能會請患者約半年就要追蹤一次。■ 良性實心腫瘤的特徵假使在超音波下,腫瘤看起來不是水泡,而是實心的樣貌,就要更注意是否有惡性的樣貌。如果我們在乳房超音波下,發覺這個腫瘤是個漂亮的橢圓形,而且扁扁長長,也就是寬度比高度來的長,與周邊有明確清楚的界線,超音波迴聲紋理顯示內容物呈現很均質,就會讓人比較放心。當具備這樣的特質,其最有可能是纖維腺瘤,無論摸得到或摸不到,應該可以先用追蹤的方式,三到六個月後再看腫瘤是否有變化即可。如果腫瘤長大、形狀變了、裡面內容物性質變了、或長的很快速,就要考慮進一步的檢查方式。■ 惡性實心腫瘤的特徵那哪些是我們不喜歡的腫瘤模樣呢?假使在乳房超音波下,腫瘤形狀長的尖尖刺刺,看起來並不圓滑,反而像長角出來,且腫瘤長的比較「高」,或說高度大於寬度,或腫瘤後方拖了一條長長的黑影尾巴,代表腫瘤很實心,讓音波難以穿過,都是不好的特徵。講白一點,就是「這個有可能是乳癌」。這時醫師會建議較短的時間就追蹤一次,或直接換方法檢查(像是加做個乳房攝影),或直接做個切片,取出一小部分的腫瘤組織化驗。○ 每次看完醫師都跟我說再追蹤,那是什麼意思?其實不可能我們做了一次乳房超音波檢查沒事後,就確保以後的四十年、五十年,都不會得到乳癌吧!事實上,隨著我們身體的組織在退化、老化,與體脂肪的堆積、酒精的攝取,再加上本身的基因,都可能增加罹患乳癌的機會。所以,就算是一次乳房超音波檢查的結果是正常,完全沒長什麼嚇人的東東,隔年還是要繼續保持定期檢查,一年檢查一次乳房超音波的好習慣。當部分的人因為過去檢查結果正常而掉以輕心時,有另一部份的則會為長了東西而非常、非常地擔心,在診間我們常聽到這樣的主訴:「有位醫師說我乳房有長東西,可是應該是良性的水泡、纖維囊腫,一年後再檢查就好,但這樣講讓我好緊張,我想到乳房裡面有東西就覺得坐立難安,難道不能三個月就檢查一次嗎?我想要今天就確定我長了什麼!」我們前面已經解釋過乳房超音波是如何判斷腫瘤特性的,而經過這樣的判斷後,醫師會做出超音波的結果分級。第一級代表沒有任何問題。第二級代表僅有良性發現,如果全是乳房纖維囊腫的結果就會屬於第二級。無論結果是第一級或第二級,大約都是一年再追蹤一次乳房超音波即可。分在第三級的話,代表有些發現,但應該屬於良性變化,在此階段發展成乳癌的機會較低,但建議患者仍要比較密集性地追蹤,約三到六個月就要再做乳房超音波,看看腫瘤的生長與變化。如果分在第四級的話,就會建議要直接做切片檢查了,才能確診知道腫瘤是否為惡性。第五級則是在影像上就已經高度懷疑為惡性的案例。第六級則是已經經過切片證實為惡性腫瘤的案例。還有另外一個分級則是第0級,這代表在超音波下有些問題需要其他影像檢查的輔助才能做出正確判斷,通常得到這樣結果的人需要去加做個乳房攝影。○ 對於乳房超音波,你該知道的幾件事◆ 如果你覺得乳房痛,或自己摸到乳房硬硬的,感覺不太對勁兒,不確定是否是不好的東西,這時檢查首選就是乳房超音波。不過,如果你的乳房到處都痛,或是週期性的乳房疼痛,請先不用太緊張,這類型的乳房痛大概不是腫瘤引發的,可以先參照「乳房痛和乳癌有關嗎?醫師圖文分析」一文。◆ 如果本身正在哺乳,或剛好處於懷孕中的狀態,而有摸到任何乳房硬塊感,或乳房某處感到疼痛,其檢查首選也是乳房超音波。哺乳時,媽媽們的乳房會出現一些因乳汁積存而導致的併發症,像是乳囊腫、乳房膿瘍等麻煩的問題,務必及早發覺,及早處理。◆ 如果發現乳頭出現分泌物,尤其是單邊、單孔冒出來的,還帶有血色、咖啡色,或非常透明的話,就無法單純僅靠作乳房超音波找到答案,需要乳管攝影檢查或核磁共振的輔助,了解是否為乳突瘤在作怪。可以參照「乳頭出現分泌物,到底正不正常?」一文。◆ 如果第一次乳房檢查就發現有讓人感到疑慮的腫瘤,請先別驚慌,一步步接著檢查。通常醫師會建議在短期內追蹤,或加做乳房攝影等其他檢查,或是直接在超音波的導引下做抽吸或切片,取得組織後於顯微鏡下檢驗。可以參照「摸到乳房腫塊,怎麼辦?」一文。◆ 想確定自己對乳癌的觀念對不對,你可以看看「破解乳癌八大迷思」一文!女性務必要定期接受乳房超音波檢查,我們的身體會退化老化,組織都會持續地改變,即使是原本良性的纖維腺瘤,也是帶有些許機會變化成惡性。惡性腫瘤也常常是突如其來,不通知一聲就猛然冒出來的,固定規律地檢查才有助於我們早日發現任何不好的東西,並即時接受治療。原文:
-
2020-10-08 該看哪科.婦產科
懷孕哺乳期間可以吃藥嗎?藥物搜尋排行榜常見藥物
得知懷孕到生下來哺乳期間,媽媽們最擔心的一件事,其中一項就是服用藥物會不會影響小朋友的健康,某些藥物在懷孕或哺乳期間可以安全服用,而其他藥物可能會對未出生或出生的嬰兒產生不利影響,在這些經常被搜尋的藥物中,特別介紹常見的5樣藥物分別是那些。一、葉酸(Folic Acid)FDA懷孕用藥類別:A葉酸在孕期及哺乳期間的使用,被認為是可以接受的。在懷孕期間經常出現葉酸缺乏症,而葉酸缺乏可能會導致胎兒畸形,例如:神經管畸形。此外,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DC)建議所有育齡婦女每天從飲食和/或補充食品中攝入0.4毫克葉酸,不僅可以預防婦女貧血的發生,也可預防懷孕期間的葉酸缺乏問題。二、鎮咳藥物DextromethorphanAU TGA懷孕類別:A目前並無相關報告證明,在懷孕期間使用鎮咳藥會增加致畸胎作用的風險。補乳期間,目前亦尚無相關報告證明,藥物是否會進入母乳中,但常規劑量不太可能對哺乳期嬰兒造成傷害,尤其是超過2個月的較大嬰兒,且使用上的益處應勝於風險。三、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IbuprofenFDA懷孕用藥類別:C在妊娠中期,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的使用會增加胎兒動脈導管過早閉合的風險,因此應避免;在妊娠30週之前,關於潛在胚胎胎兒風險的研究尚無定論。本藥物是哺乳母親的首選鎮痛/抗炎藥,目前尚無相關報告指出,本藥會對母乳喂養嬰兒產生不利影響或影響產奶量。四、選擇性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CelecoxibFDA懷孕用藥類別:D流行病學研究表明,在妊娠早期使用前列腺素合成抑製劑後,自然流產的風險增加,另外在妊娠後期服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可能會導致胎兒動脈導管過早閉合、胎兒腎功能損害、抑制血小板聚集以及延遲分娩。由於本藥會進入乳汁中,在澳大利亞和英國的用藥指示中,服藥期間不建議母乳喂養嬰兒。五、廣效四環素抗生素MinocyclineAU TGA懷孕類別:D如果在懷孕期間使用本藥物,或者患者在服用本藥物時懷孕,則應告知患者本藥物對胎兒的潛在傷害,使用四環素可能會影響嬰兒牙齒的形成並引起牙齒出現黃灰色棕色變色,在英國的用藥指示中,禁止使用,除非必要,否則不建議使用。由於本藥會進入乳汁中,四環素被認為在母乳喂養期間是禁忌的,應避免使用這種藥物。
-
2020-09-30 該看哪科.婦產科
產後不能洗澡、洗頭,否則頭痛一輩子?中醫師教這樣用「吹風機」,放心洗!
把壞體質「砍掉重練」的關鍵時機女人體質要好,有三個重要時期必須把握,分別是「青春期」、「孕期」、「更年期」,其中又以孕期至關重要。懷孕生產時,身體經過氣血的大變動,反而比較容易「砍掉重練」,所以此時正是調養孕前諸多身體毛病的好時機。許多媽媽產後沒有好好休息調理,過了幾個月,才發現一些孕前的毛病,如過敏、頭痛等現象,在產後反而更嚴重了,甚至會出現一些以前沒發生過的病痛,也容易有代謝慢、體重回不來、體力差、容易累等問題。而這時候想要再補救,因為臟腑虧虛較嚴重,需要花上比較長的時間調理。月子坐得好,不但可以恢復體力、調整心情,來面對照顧小寶寶這樣的全新挑戰,也能促進身體新陳代謝、恢復孕前生殖功能。所以,好好把握這一個多月的時間,是非常重要的事。坐好月子,謹記簡單3 原則!♥ 原則1:月子的時間長短因人而異坐月子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媽媽的身體和心理,恢復至懷孕前的狀態。因為每個人在孕期所經歷的變化並不相同,所以坐月子的時間也無法一致。不過整體來說,生殖系統要恢復到產前的狀況,大概需要6周到8周,尤以前4周為關鍵期,所以才會建議產後的媽媽,休息調養至少要4周的時間。身體復原較慢者,則必須看情況調整月子期到6至8周;剖腹產的媽媽,也要視傷口癒合情形決定月子長短。♥ 原則2:月子不節食,才能瘦下來有個患者在懷孕時就告訴我,她計畫在坐月子的時候開始節食、減量,這樣才能早一點把體重降下來,以便回到孕前的好身材。這個方法可以瘦嗎?可以的。但,很快就會胖回去。一旦復胖,就很難再瘦回來。♥ 原則3:月子節食,虛胖上身剛生產完的媽媽,肝、脾、腎、子宮的氣血都處在極度虧虛的狀態,又必須消耗能量分泌乳汁,此時如果節食,身體攝取的營養不足,就會處於「過勞」、「過虛」的情形,臟腑功能容易遲滯、停擺。一開始,因為熱量攝取減少,體重的確會下降,但由於臟腑功能遲緩怠慢,對水分、廢棄物的處理能力差,加上代謝不足,身體會逐漸累積脂肪,導致虛胖。此外,節食也會造成乳汁分泌過少,使寶寶獲得的營養不夠,這也不是媽媽樂見的。正確的飲食法,是在月子期補得精、補得好,讓身體機能、代謝恢復正常,之後要瘦身,才能夠事半功倍!預防月內風!洗澡洗髮有訣竅用「吹風機」吹穴位,可避免頭痛。民間流傳著產後不能洗澡洗頭的習俗,我第一胎時,曾秉持著試驗的精神,嘗試不洗頭3天,結果第4天就因為頭髮油膩到睡不著,影響作息及哺乳。♥ 產後洗頭,頭痛一輩子?古時候由於生活環境不佳,水中細菌病毒多,產後如果傷口尚未癒合就沐浴洗澡,容易造成傷口感染。此外,產後身體處於經脈空虛、骨節毛孔鬆散的狀態,如果洗完頭濕濕的沒有馬上吹乾,很容易使風邪入侵,產生「月內風」病症,出現頭痛、關節痠痛、免疫力降低、怕冷怕風⋯⋯等症狀。♥ 吹風機吹穴位,預防月內風其實,在現代,環境、水質、保暖設備都較齊全,洗完澡只要馬上擦乾身體、吹乾頭髮,不必過於擔心會有「月內風」的情形。這邊也提供一個小撇步,較怕風的媽媽,在吹完頭髮後,可以順便用吹風機吹頭頸部的雙側「太陽」、「風池」、「風府」穴各30秒,再沿著頸部膀胱經左右各吹10次,可以預防風邪入侵,產生月內風症狀。♥ 洗個好澡,坐個好月子建議媽媽,在顧好傷口、保暖的前提下,「產後24小時」就可以淋浴,因為生產時出力會使身體流許多汗,此時沐浴可以讓媽媽的身體保持乾淨、心情放鬆,對於睡眠跟之後的哺乳都有正面的效果。♥ 不可泡澡,避免感染不管是自然產或是剖腹產,身上都有傷口,在傷口癒合前,洗澡都必須採「淋浴」,不可以盆浴或泡澡,避免傷口感染。洗澡時,也要避免用水直接沖傷口,以免刺激傷口發炎或感染。剖腹產的媽媽則需在傷口貼上防水貼布再沐浴。♥ 冬天洗澡不用怕,驅寒中藥入浴效果好在冬天生產或是體質較寒、較怕冷的媽媽,可以搭配祛風寒、溫通經絡的中藥,如大風草、生薑、桂枝、防風、艾草、雞血藤等煮水入浴(仍是使用淋浴,並非泡澡哦),有溫通血路、驅風散寒的效果。書籍介紹書名:養胎瘦孕小Case!:讓中醫美女媽媽做妳的神隊友,從養胎開始,調養身體、孕期舒適、產後速瘦、寶寶好帶!作者:蔡仁妤出版社:幸福文化出版日期:2020/08/26作者簡介/蔡仁妤中醫師現任杞子中醫診所副院長、兩個孩子的母親。畢業於台灣大學生化科技系,爾後同時考取了學士後中醫及西醫,內心一番掙扎之後,聽從了心的方向,選擇了中醫為人生志業。拿了數個書卷獎,在第一個孩子出生後半年,成為當屆中醫師國考榜首。以獨特的診察及治療方式,幫助了許多父母成功得子,並期望能用一己之力,藉由中醫之法,療癒患者的身體及心靈。專精助孕、婦科、代謝減重、兒少體質調理、各式內科雜病。著有:《從零開始學溫敷》《排身體的寒:改善循環病、 冷氣病、痠痛病》粉絲專頁:蔡仁妤中醫師|解病雜貨店instagram: ren_yyuu延伸閱讀: 「媽媽今天不在家...」每天遲到被處罰也總是笑笑的孩子,沒遲到的那天為何哭了?
-
2020-09-25 癌症.乳癌
女性十大癌症死因「乳癌」排第四 7種高危險群要當心
隨著飲食西化影響,肥胖比例增高、民眾在飲食中的賀爾蒙暴露也增加,加重了乳癌的風險,2019年女性的十大癌症死因中,乳癌排名第四,讓我們不得不重視乳癌這個隱形的殺手。女性的乳房是由乳腺管、乳小葉、脂肪結締組織所組成,小葉的後段含有許多乳腺囊,負責分泌乳汁。乳房裡面還有很多的淋巴管,負責駐守防衛細胞跟吸收廢物,其中大部分會流至腋下淋巴結,這也使淋巴管成為癌細胞默默侵犯的路線之一。癌細胞大多是由正常細胞變異而來的,其中乳癌就是由乳腺管的上皮細胞或乳腺小葉生長出來的惡性腫瘤,其中,乳腺管癌與乳小葉癌為大宗。以乳癌的轉移與否來區分原位癌顧名思義就是還侷限在乳房的腫瘤,但倘若癌細胞離開乳房開始侵犯,除了可以到附近的淋巴結,也有很大部分會轉移到骨骼、肝臟、肺臟,甚至腦部。如果轉移到肝臟大多份都無症狀,有的人會有右上腹疼痛的症狀;如果轉移到骨骼,最主要症狀是骨頭的疼痛,例如脊柱、骨盆、肋骨等。倘若轉移到肺臟,可能會有呼吸疼痛、咳嗽或喘的現象。而如果轉移到腦部,可能會出現意識改變、頭痛、癲癇、中風等症狀。乳癌常見症狀有哪些?外觀看到的部分包含:1.乳房有局部且形狀不規則的硬塊。2.乳房的皮膚或胸壁上出現固定沒消退的腫塊。3.乳房表面的皮膚有凹陷或橘子皮樣的變化、紅腫熱痛、甚至潰爛的情形。4.乳頭處出現凹陷且或不正常的分泌物,例如化膿或出血等。5.乳房表面的靜脈血管擴張及突起。6.腋下淋巴結腫大等等。倘若有以上症狀,建議儘速至一般外科(乳房外科)就醫。哪些女性朋友可能是高危險群,要特別留意呢?●有乳癌的家族病史,特別是母親或親姊妹曾患有乳癌者●未曾生育或三十歲以上才生第一胎者●初經較早(11歲前)或停經較晚(55歲以後)者●任一側乳房曾經得過乳癌●飲食偏愛高脂肪食物●愛酗酒者●長期使用賀爾蒙補充劑者上述這些都須特別留意,每天洗澡時為自己做乳房的觸診。倘若仍不幸罹患乳癌,千萬別灰心,遵從醫師的醫囑,配合治療,且不要誤信偏方,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乳房能保留下來的機會就越大。隨著醫學的進步,乳癌的治療日新月異,舉凡手術、化療、放療、標靶治療等都提高了乳癌的存活率,以第一期乳癌來說,五年存活率高達九成。可以說是各項癌症中預後最好的之一。最後,提醒各位女性朋友必須做乳癌定期檢查●20到40歲高危險群的婦女,應每年接受一次乳房外科的理學檢查,若有必要,須進一步做超音波檢查。●40到45歲的婦女,應每兩年做一次乳房X光攝影或超音波檢查。國民健康署針對45到69歲的婦女,或40到44歲有乳癌家族病史的婦女,每兩年提供一次免費的乳房X光攝影,可以到本院一樓的預防保健中心登記施作。
-
2020-09-04 科別.僵直性脊椎炎
好想當媽媽!女性僵直性脊椎炎患者可以懷孕生子嗎?
僵直性脊椎炎女性患者可以生孩子嗎?一名女性從大學時代開始因膝蓋痛而就醫,由於疼痛症狀斷斷續續,也就沒有積極就醫與治療,一直到了33歲才被診斷出是僵直性脊椎炎,到門診時已經是大肚便便、懷孕六個月,下背痛到幾乎無法忍耐。醫師提醒,年輕女性也會罹患僵直性脊椎炎,且會面臨懷孕、生產、哺乳的階段,配合醫囑好好就醫與用藥,控制發炎指數,懷孕過程會更順利。大林慈濟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許寶寶說,一般人以為僵直性脊椎炎患者都是男性,事實上,女性的僵直性脊椎炎患者也不少,男女比例大約是三比一。不過,因為女性的症狀較為不典型,大多是肩頸痠痛、膝關節疼痛,而非典型的下背痛與腰痛,因此女性的僵直性脊椎炎患者很容易被忽略,平均延遲就醫達十年左右。年輕女性病患很快就會面臨進入生育期,許多病患都會擔心「僵直性脊椎炎患者是否可以順利懷孕生子?」。許寶寶說,門診中,常見懷孕的女性病患。她曾接治一名26歲的女性患者,也是因為膝蓋持續疼痛兩個月而就醫,當時完全沒辦法走路,治療了一年,病患規律就醫,病情控制穩定,進入懷孕階段僅有輕微的下背痛,懷孕過程非常順利。另外一名女性,則因為平常症狀輕微,不僅回診也不肯規律吃藥,發炎指數沒有好好控制,骨頭已經出現輕微沾黏,等到懷孕下背疼得受不了時,才到門診求助。許寶寶指出,僵直性脊椎炎患者的生育能力跟平常人一樣,是可以懷孕生子的,但是,建議在準備懷孕期間,就要先控制好病情,再準備懷孕。懷孕過程也會較為辛苦,下背痛的情況會稍微加重一些,周邊關節炎的情況反而會減輕。在用藥部分,第一線經常使用的NSAIDs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因為有抗凝血的功能,可能會造成出血,因此建議第一孕期和第三孕期應該盡量避免使用該類藥物,至於新的COX-2抑制劑就沒有凝血功能異常的風險。分娩時,可能因為薦腸關節黏合或骨盆附著點發炎,自然產時骨盆腔可能無法完全撐開,如果婦產科醫師評估,可以考慮剖腹產,不過,因為脊椎黏合,脊椎麻醉時可能比較難入針。進入哺乳期時使用新型生物製劑,乳汁僅微量藥物殘留,讓僵直性脊椎炎的母親也能享有親自哺乳的機會。許寶寶醫師簡歷:仰光第一醫學院中正大學生命科學系生物醫學碩士經歷:大林慈濟醫院風濕免疫主治醫師大林慈濟醫院總醫師大林慈濟醫院內科住院醫師華濟醫院內科住院醫師專長: 1.紅斑性狼瘡、乾燥症、皮肌炎及血管等系統性自體免疫疾病2.痛風、退化性關節炎、骨質疏鬆、僵直性脊椎炎、乾癬及乾癬性關節炎3.類風濕性關節炎等關節疾病 4.肌腱炎、五十肩、肌肉酸痛症5.疼痛治療6.過敏性氣喘、鼻炎、蕁麻疹7.腎絲球腎炎、自體免疫性肝炎、潰瘍性大腸炎、克隆氏症、免疫性間質性肺炎、免疫性溶血性貧血、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等器官專一性免疫疾病之免疫功能篩檢
-
2020-08-21 科別.骨科.復健
骨質疏鬆症為何偏愛女性? 醫:4小建議助預防
生活中,我們常見到有些人彎腰駝背、走路不穩、反覆骨折,老百姓說這是「骨頭酥了」,其實罪魁禍首就是骨質疏鬆症。醫生在臨床中發現,骨質疏鬆症更偏愛女性朋友。今天我們就通過病例跟讀者聊一聊女性如何預防骨質疏鬆症。病例1:今年年初的一場雪下得很大,雪後路特別滑。58歲的王女士出門時不小心摔了一跤。摔倒時,她下意識地用手撐了一下身體,雖然沒怎麼用力,卻導致前臂骨折。拍X光片時,醫生說她有比較嚴重的骨質疏鬆,幸虧是手臂骨折,可使用手法復位,如果是大腿或髖部骨折麻煩可就大了。病例2:28歲的小周生完孩子後因「腰背痛6個月,加重伴行走困難3個月」就診。她說從懷孕7個月開始腰背痛,產後1個月時明顯加重。小周產後堅持哺乳,奶量也非常充足。拍片發現,她的骨密度非常低,第1-2節腰椎竟然壓縮骨折了。原本就身材嬌小的她,身高一下子矮了3厘米。大夫說,她得的是典型的妊娠哺乳相關骨質疏鬆症。患病早期並非無跡可尋建造一座結實耐用的高樓,需要質量好且充足的建築材料,還需要合理的建築結構。它們共同決定了一座高樓的堅固程度。我們的骨骼就好比一座高樓,建造骨骼這座「高樓」的材料就是礦鹽和蛋白質,骨骼的結構我們稱之為骨微結構。骨骼這座「高樓」中,無論是建築材料少了,還是結構出了問題,都會導致骨骼強度下降,容易骨折。在醫學上,骨質疏鬆症就是一種因骨量低下、骨微結構損壞而導致的骨脆性增加的全身性疾病。骨質疏鬆症早期往往沒有明顯症狀,很多患者被診斷為骨質疏鬆症之時,就是發生脆性骨折之日。所以骨質疏鬆症也常被稱為“沉默的殺手”。其實,在骨質疏鬆症早期,身體會發出一些提示信號。比如,不同程度的四肢或腰背部疼痛;身高下降3厘米以上;出現駝背等骨骼畸形;跌倒或日常活動即引發骨折等。這些情況提示我們骨健康可能出現了問題,需要積極尋求醫生的幫助。為何女性更易鈣流失2018年,國家衛健委發布了首個中國骨質疏鬆症流行病學數據:我國50歲以上人群中,女性骨質疏鬆患病率32.1%,同齡男性為6%,絕經後女性的骨質疏鬆患病率幾乎是男性的5倍!為什麼骨質疏鬆症偏愛女性?主要有三方面原因。1.首先,女性和男性相比,在生命週期的任何時段,骨量都低於男性。骨量是反映骨骼強度的重要指標,所以“嬌柔似水”的女性更容易被骨質疏鬆所累。2.其次,人體內的雄激素和雌激素都對骨骼有保護作用,可以避免骨量隨年齡增長而過快丟失。但女性從更年期開始到停經後10年的時間內(即圍絕經期),雌激素開始波動性下降,它對骨骼的保護作用隨之消失,骨的破壞增加,骨量開始快速丟失。而男性卻沒有這段時期,他們的骨量一直是緩慢下降的。3.除此之外,女性還經歷著特殊的妊娠、分娩、哺乳等一系列過程。幾乎100%的健康孕婦分娩後都會有自身缺鈣現象。在孕期和產後完全哺乳6個月內,母體通過乳汁輸送給寶寶的鈣量高達100g。因此整個孕期和哺乳期,母體骨鈣流失嚴重。生育次數越多、生育間隔越短的女性,骨質疏鬆發生風險越高。預防骨質疏鬆從青少年開始脆性骨折是骨質疏鬆症的嚴重後果,常見骨折部位是椎體、髖部、前臂遠端、肱骨近端足踝、肋骨和骨盆等。一旦發生脆性骨折,再骨折風險顯著增加。發生髖部骨折後1年以內,約20%的老年患者會死於各種並發症。即使手術順利仍有約50%的患者致殘,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生活質量明顯下降。預防骨質疏鬆的關鍵在於獲得較高的峰值骨量和減慢骨量丟失,所以骨質疏鬆症的預防應從兒童和青少年時期開始,貫穿於生命全過程。預防骨質疏鬆小建議1.重視營養。日常膳食中要攝入充足的蛋白質和鈣,有利於強健骨骼。建議中老年人和妊娠、哺乳女性多喝牛奶,必要時額外補充鈣劑。還需注意低鹽飲食,因為鹽攝入過多會加速骨骼鈣質的流失。2.充足日照。暴露皮膚於太陽下。曬太陽可以促進體內維生素D合成,有利於鈣吸收。充足的維生素D對於強健肌肉、調節心情以及預防某些其他疾病都有一定的作用。3.規律運動。運動對於維持正常肌力和骨骼的健康至關重要,還可改善機體敏捷性和平衡性,減少跌倒風險。如果身體條件不好,也可以做一些強度低的阻抗運動,即通常所說的力量訓練,如腿部帶有阻力的屈伸、上舉胳膊、腰部肌肉鍛煉等。4.戒除不良生活習慣。戒菸,限酒,避免過量飲用咖啡等。40歲以上人群應重視骨質疏鬆症的篩查,常規體檢中最好有一次骨密度檢查。若骨密度正常,可5年後再測。更年期女性,建議每年做一次骨密度檢查以監測骨量丟失速度。如果確診骨質疏鬆,可在醫生指導下規律服用鈣劑和維生素D等骨骼健康補充劑。(來源/轉載自《文匯報》)
-
2020-08-19 癌症.乳癌
乳房自我檢查要在月經來後一星期! 懷孕、哺乳期更不可輕忽
39歲的張小姐,4年多前在右側乳房摸到有一顆大小約1公分的凸起腫塊,其外觀完整,邊緣平滑,以手術治療,化驗為良性上皮性囊腫。今年年初在同側乳房再次摸到有凸起腫塊,自覺比之前大,但正值懷孕期間,擔心孕期治療會影響胎兒,直到生產過後才就醫。就診後,初步檢查腫塊大小約有4公分,安排超音波檢查,確認為接近5公分的腫瘤,且部分邊緣不平整,建議手術治療,術後化驗為管狀腺瘤。乳房有硬塊不一定是腫瘤 纖維性腺瘤佔良性乳房腫瘤纖維性腺瘤多數收治個案的書田診所整形美容科主任醫師劉國威表示,管狀腺瘤為罕見的良性乳房腫瘤,約佔良性乳房腫瘤的0.13~1.7%;而良性乳房腫瘤中最多的是纖維性腺瘤,約佔80~90%。有腫塊一定是腫瘤?劉國威說,女性乳房在懷孕期間,由於荷爾蒙影響加上為了之後哺育需求,乳房內組織會有所變化,有時乳腺阻塞也會出現硬塊。因此,在診斷時除了觸診外,也會配合超音波檢查,辨別內部組織構造。 定期乳房自我檢查 月經後一星期、停經女性及孕婦每月固定一天他建議,女性應該要定期乳房自我檢查,有助於早期發現腫塊,早期治療。可在月經過後一星期檢查,停經女性及孕婦則每月固定一天檢查。而就算是孕婦,也別忘記乳房自我檢查。檢查時先以坐姿,雙手自然下垂,觀察乳房的外觀有無變化,輕壓乳頭看有無分泌物流出。若是正處於懷孕期或哺乳期,可能會有乳汁分泌,其餘時間應該沒有分泌物。然後左手下垂,以右手觸摸乳房,由外側往內按壓滑動檢查左乳房外側有無任何異樣腫起;再將左手高舉置於頭後,檢查乳房內側,之後以同樣的方式檢查右側乳房。接著身體平躺,左手放置頭下,以右手檢查左邊乳房內側,將左手平放身體旁邊,檢查左邊乳房外側,同樣的方式檢查右邊乳房。 發現乳房出現異樣腫塊 應盡早就醫診斷、治療 劉國威指出,若發現異樣的腫塊,應儘早就醫診斷、治療。倘若確認為乳腺阻塞引起,可透過局部按摩熱敷、切開引流、局部手術等來排除腫塊,並配合抗生素治療。若確診為腫瘤,治療上,腫瘤邊緣平滑且小於2公分,可暫時觀察密切追蹤;超過2公分或邊緣不平整的腫瘤,因惡性可能性高,會建議儘早手術切除並病理切片檢驗,以利早期治療。劉國威提醒,許多女性在懷孕或哺乳期間摸到乳房有腫塊時,會猶豫是否要就醫,擔心影響胎兒或是餵奶。乳房超音波是屬於非侵入檢查,對於乳房腫瘤的鑑別很有幫助,唯有儘早就醫診斷,才能確保媽媽的健康。 (圖文授權提供/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延伸閱讀: 乳房腫塊自摸檢查有盲點! 辨別良性、惡性這1個動作很重要 胸部有硬塊不一定是乳癌! 每個人都要會的簡易自我檢查法
-
2020-08-15 養生.營養食譜
吃當季/「萬壽果」木瓜能抗老防癌助消化 維生素C為蘋果的五倍!怎麼吃較營養?
養生很重要的就是要「吃當季」,但當季該吃什麼?元氣網「吃當季」為您整理當季盛產的蔬果,介紹當下適合吃的蔬菜水果,其營養價值、食用注意事項,及最實用的食譜等。木瓜的維生素A、B、B1、B2、C、葉酸、β胡蘿蔔素含量高,含有多種礦物質如鐵、鈣及鉀等營養成分,世界衛生組織評為最健康的水果,也是老少咸宜的水果。在中國素有「萬壽果」的美稱,顧名思義,多吃木瓜可延年益壽。【記者羅建怡、陳惠惠╱報導,出處/2011-07-31 聯合報「元氣周報養生DIY」】(編註:文中受訪者職稱或有變更,敬請包涵) 木瓜的維生素A、B、B1、B2、C、葉酸、β胡蘿蔔素含量高,含有多種礦物質如鐵、鈣及鉀等營養成分,世界衛生組織評為最健康的水果,也是老少咸宜的水果。在中國素有「萬壽果」的美稱,顧名思義,多吃木瓜可延年益壽。木瓜不只能生吃,還可入菜,怎麼吃較營養?木瓜含有豐富的蛋白分解酵素木瓜酵素,尤其以未熟果含量最多,能幫助腸胃消化,青木瓜醃肉後也會讓肉質變得軟嫩。肉色橙紅的熟木瓜,維生素A、C含量豐富,還有不少B群。以維生素C為例,為柚子的兩倍,幾乎是蘋果的五倍,因維生素B、C遇熱易被破壞,建議生食較佳。除了直接食用,與低脂奶打成木瓜牛奶,也是不錯的選擇。而維生素A及β胡蘿蔔素,煮熟後與含油脂食物一起食用,效果最好。β胡蘿蔔素是天然抗氧化劑,有助防癌、抗老化。不過,只要餐後食用,也有助β胡蘿蔔素吸收。尚未成熟的青木瓜則可入菜,屬於高纖、低熱量食材。但無法直接食用,須與肉類燉煮,或做成涼拌菜。嫩精俗稱「木瓜精」,真的是用木瓜製成的嗎?木瓜裡含有能讓肉質變軟的酵素,可以破壞肉裡的肌肉纖維,讓肉質更軟,也較好消化吸收。市售品質較好的嫩精除了木瓜酵素、鳳梨酵素外,還可能添加鹽及澱粉。若不想用嫩精,可用青木瓜泥醃肉,不只肉質變軟,更好消化吸收,也有另一番風味;木瓜燉肉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木瓜量不能太少。中藥裡也有木瓜,跟水果木瓜種類一樣嗎?水果、入菜用木瓜,是「番木瓜」,生吃、煮熟後食用皆可;藥用木瓜是「宣木瓜」,俗稱皺皮木瓜,不能生吃。中藥材的木瓜能舒筋活絡,治療手腳抽筋,還有消食的功效,能幫助消化。早年還會用來驅蛔蟲、絛蟲及阿米巴原蟲。另外,藥用木瓜還能發乳,可以拿來燉排骨、牛肉及雞湯,素食者則可以豆腐替代。吃青木瓜能豐胸、催乳?青木瓜能不能豐胸、催乳,還需科學證明。中醫師懷疑,也可能是中藥材木瓜有發乳功效,讓人誤以為一般木瓜也有相同功效。吃青木瓜燉排骨、豬腳等肉類,因青木瓜富含纖維質,有助健胃整腸、排便與吸收,加上排骨、豬腳等富含油脂、蛋白質,青木瓜裡的木瓜酵素還能幫助蛋白質消化、吸收,青春期孩子食用,有助發育。至於哺乳婦女,湯湯水水加上蛋白質,再攝取一些碳水化合物,就有助「發乳」。吃青木瓜燉排骨湯,當然有助乳汁分泌,不過,效果視個人體質不同,也有人吃了幫助不大。聽說木瓜含女性荷爾蒙,懷孕時忌食,以免流產?懷孕後,荷爾蒙維持主要靠胎盤;就算木瓜含荷爾蒙,每天吃半顆或一顆熟木瓜,經消化吸收,相較於胎盤產生的荷爾蒙量,比率懸殊,要干擾孕婦荷爾蒙的機率,可說微乎其微。至於中藥材木瓜,孕婦不適合食用,避免宮縮流產的風險。還有孕婦擔心,吃木瓜會不會導致新生兒黃疸,其實,黃疸的原因相當多,但吃木瓜不會導致黃疸。諮詢馬偕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黃文助康華中醫診所院長張家蓓署立八里療養院營養師葉香蘭
-
2020-08-07 該看哪科.婦產科
餵母乳利於瘦身?解讀寶寶「第一口糧」的小秘密
8月1至7日是第29個「世界母乳週」,今年的主題是「支持餵母乳,守護健康地球。」為幫助寶媽們正確處理餵母乳過程中的疑難問題,提升寶媽們對餵母乳的正確認識和餵養技巧,特別推出「世界母乳週」系列報導。今天,跟大家聊聊為什麼要堅持餵母乳這個話題。寶寶人生第一口「糧食」無疑是媽媽的乳汁,母乳是新生兒最理想的天然食品,也是新生兒和媽媽的情感紐帶。它除了能提供6個月內嬰兒所需的全部營養外,新生兒的吸吮過程還能反射性地促進媽媽催產素的分泌,促進媽媽子宮收縮,能使產後子宮恢復,減少產後的並發症。同時,媽媽餵奶本身還是一個大量消耗熱量的過程,消耗熱量的順序依次是腹部、腿部、臂部和臉部,能夠起到瘦身的效果,有利於減輕體重。初乳能夠增強新生兒的免疫力。初乳是媽媽在生產後5天內分泌的乳汁,初乳顏色淡黃,是新生兒出生後最佳的營養品。初乳中所含的脂肪、碳水化合物、無機鹽與微量元素等營養素最適合新生兒早期的需要,不僅容易消化吸收,而且不增加腎臟的負荷。初乳裡面還含有許多抗體,被稱為分泌型lgA,這種抗體可以保護新生兒的腸道,防止細菌侵入及導致新生兒過敏的大蛋白分子的侵入。因此,一定要盡可能地讓新生兒吃上媽媽的初乳。寶寶出生後,不管有沒有奶,媽媽都要儘早讓寶寶吸吮乳房。研究發現,新生兒在出生後20 ~ 30分鐘吮吸能力最強,如果未能得到吸吮刺激,將會影響以後的吸吮能力,而且新生兒在出生後1小時是敏感時期,是建立母嬰相互依賴感情的最佳時間。在寶寶出生後30分鐘,如果母親將新生兒擁在懷中餵奶,對於加強新生兒安全感大有益處。雖然,寶寶此時吮吸其實吸不到什麼奶水,但是這樣做可以刺激腦垂體,腦垂體給身體發出指令,多分泌泌乳素,這樣媽媽就能早下奶、多下奶,為成功實現母乳喂養打好基礎,這才是最重要的意義。所以,如果醫生沒有叮囑媽媽可以餵奶了,就要主動詢問,避免耽誤。如果媽媽還只能躺著餵奶,醫生或家人可以幫忙,將寶寶放到媽媽的胸前,嘴巴達到乳頭的高度,然後用手臂托住寶寶的後背和臀部、頭部,這時,寶寶的臉就接觸到了媽媽的胸部,他會自動尋乳吮吸。如果寶寶沒有尋乳,可以用另一隻手頂著乳頭刺激寶寶嘴角幾下。剖宮產的媽媽必須平臥,讓寶寶吮吸不太容易實現,可以用吸奶器代替寶寶吸吮進行開奶。同時也要注意寶寶含乳方式,正確的做法是寶寶整個嘴都張開,將乳頭、乳暈尤其是乳房下方的部分乳暈都吸入口中。這樣,寶寶吃奶省力、省時,也能吃到更多奶水,而媽媽餵奶也才能更省力、省時,媽媽的乳頭也不會痛。(來源/轉載自《文匯報》)
-
2020-07-25 橘世代.好學橘
多肉植物好照顧 紓壓解憂你的心
全球疫情仍在延燒,心情不免焦慮,想為日常生活紓壓,可以試試養養植物,尤其是多肉植物,它的可愛外型,加上多樣化,既能帶來綠意又療癒。不嬌貴 挑對生長季 種出綠美人植物天生的綠意美,不但可替家中增添一股自然氣息,同時可賦予裝潢風格新鮮感及生活感,擔心沒時間好好照顧,可從低度照顧度的植物開始,好比多肉植物或仙人掌,就算出遠門離家一兩周,你的多肉植物通常都不會有什麼不同。多肉植物科屬多,跟水果一樣,也有不同的生長季,在對的季節裡,肉肉們長得快,顏色又漂亮,還會開花,種起來超有成就感,想親近多肉植物,要先知道「生長季」。夏天適合選種什麼多肉植物呢?「有肉」的行銷總監Samantha推薦,首選「仙人掌科」、「大戟科」及「馬齒莧科」。仙人掌 別往角落擺 迎光就開花大部分仙人掌的開花期,大約是在春末到初秋這段期間,只要在這之前注意養分及日照的供給,仙人掌在夏季就有足夠的能量開花,花色有紅、紫、黃、白,甚至有些品牌的仙人掌,單一一個就可以開10朵以上的小花。然而,若是買回來的仙人掌是放在辦公室或陰暗處,隔年就不容易開花,因為陽光不足,就連較小的花苞也會因日照不足而掉落,最好的方式就是移到光線充足的地方。大戟科 小手和小腳 乳汁別亂碰若喜歡「像仙人掌般有手腳的逗趣形狀」,絕對不能錯過夏季的大戟科!大戟科算是多肉植物的大科,可愛的模樣相當討人喜歡,然而,栽種時要注意它的乳汁是有毒性的,若不小心碰觸到記得要馬上洗手。分享兩個小技巧:多曬太陽、土乾就澆水,只要掌握這兩個步驟,絕對可以長得又快又長喔!紫米飯 姬松葉牡丹 夏芽冬獨豔人見人愛的「姬松葉牡丹」,正是馬齒莧科的代表,冬天的「姬松葉牡丹」有個可愛的小名叫「紫米飯」,到了生長季的夏天,迷你小葉開始長出鮮綠色的小芽,花色紫紅外型亮麗。除了姬松葉牡丹,樹馬齒莧與雅樂之舞也是馬齒莧科,都是夏日版的多肉植物。 立即按讚 更多橘世代精彩內容不漏接!>>現在立即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