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1 醫療.中醫
搜尋
三伏天
共找到
21
筆 文章
-
-
2024-07-01 養生.營養食譜
熱到沒胃口?酌量食用苦味與酸味食物!中醫教做1茶飲,生津止渴助消化
夏至時節過後,開始進入中醫所謂的「三伏天」,指的是一年當中最熱的日子,中醫認為此時陽氣極盛,為最適合調理身體的好時機,中醫師教民眾夏至養生4要點,並推薦1茶飲生津止渴助消化。高雄馬光中醫診所醫師陳俐彣表示,中醫療法三伏貼是選擇一年中最炎熱的「三伏天」,在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候,在身上敷貼辛溫、逐痰、疏通經絡的中藥,排除體內的濕氣寒邪,並且治療痼疾,能夠改善易於秋冬發作的過敏性鼻炎、氣喘等呼吸道疾病,達到「冬病夏治」的效果。陳俐彣指出,冬病夏治,敷貼三伏貼的最佳季節。此外,她提醒,如果民眾平時有手腳易冰冷、體質虛寒者、經痛及月經不調、消化不良、慢性腹瀉等相關問題,亦可透過伏貼療法來調理。神門穴幫助改善煩躁失眠夏至氣候炎熱,容易心煩躁擾,口乾舌燥,容易嘴破且食慾不振。陳俐彣說明,穴道保養可以按壓經絡循行之心經神門穴,有助於清心瀉火,寧心安神,改善煩躁失眠等問題。神門穴位於手腕處,掌心朝向自己時,在小指向下延伸、手腕關節的橫紋,骨頭之間的凹陷處,每次按壓3~5秒、左右手交替按壓各循環10次,也有助改善心火旺造成的失眠。酌量食用苦味與酸味食物陳俐彣強調,夏至時天氣炎熱,出汗增多,此時人體的陽氣會趨於身體表面,體內尤其是消化系統反而較弱,臨床上腹瀉、嘔吐、胃痛、積滯等各種消化系統問題明顯增加,更應避免因天氣炎熱而進食過量生冷,烤炸辛辣等難消化飲食,增加脾胃負擔,飲食應以清淡、七分飽為宜,亦可適當食用各種瓜類及蔬菜。她指出,夏至的養生原則為滋陰降火、袪濕除煩,在飲食上也建議以下幾項原則:清淡飲食:助消化,高纖蔬果為優。苦味食物:可以清暑氣,夏天容易火氣旺盛,苦入心、補心氣,酌量食用苦瓜、蓮子心等能清熱瀉火,調整心火旺盛引起的失眠、煩躁。酸味食物:有健胃消食之效,飯後食用烏梅、山楂、檸檬等飲品具有收斂、固澀的作用,能制肝火、滋補肝陰是不錯的選擇。烏梅、洛神花生津止渴陳俐彣表示,《本草綱目》記載「烏梅,斂肺澀腸,止久嗽瀉痢」,加上烏梅口感溫和、微酸澀,可以斂肺生津止咳、改善慢性腹瀉;而洛神花性涼、味甘酸,功效能清熱解毒、涼血消暑、養顏美容、生津止渴助消化。【食譜】洛神仙楂烏梅湯食材:洛神花3.6公克,仙楂3.6公克,烏梅24公克,甘草2.4公克,冰糖約100公克做法:清水洗淨後,放進容器中,加2,000毫升溫水以大火煮滾再轉小火慢熬至少1小時,關火後可酌加數片陳皮來提味將材料撈起後,烏梅湯放進冷水中,靜置待涼即可飲用【本文獲uho優活健康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uho.com.tw/article-63935.html】
-
2023-07-07 養生.抗老養生
小暑熱浪才要開始!2種疾病患者容易出問題 養生首重養心、健脾胃
小暑就字義來說,就是微熱的意思。國曆七月七或八日,太陽過黃經105度、氣候漸熱是為『小暑』。此時天氣開始逐漸炎熱,但是還沒有到最熱的時候。通常,夏天最為炎熱是下一個節氣「大暑」過後開始。暑是炎熱之意、節氣中有大小暑之分、象徵氣候之炎熱應有程序之分。此外,小暑時節也是農作物生長的重要季節,因為此時氣候溫暖、雨水豐沛,因此也是農事繁忙的時候:「稻子一日熟三分、青稻沒青米」。相反地,小暑若突然進入酷熱的氣候,作物則無法成長收穫。不過,雖然還不沒到最炎熱得時候,這天開始最好不要在強烈的陽光下待太久,並且要注意飲食養身,避免中暑!下文也會為大家介紹一些適合小暑的養身方式唷。小暑為熱浪之始 養生需心平氣和小暑雖然不是夏天最熱的時節,但此時對應心氣與脾胃,因此心血管、心臟不好的人,很容易在這個節氣出問題。因為天氣炎熱之下,血液必須把暑熱散掉,但心臟無法負荷、心血管不夠力就無法散掉暑熱,因此你會常常覺得有氣無力、虛弱的感覺。1.首重養心三伏天氣溫升高、濕度增加、天氣悶熱且氣壓低,患有心臟疾病的人容易出現心律變緩、胸悶氣短等症狀,要注意早睡早起、避免熬夜;氣血虛弱的人要適當喝點麥冬、西洋參、沙參、玉竹來益氣養陰除熱。2.健脾和胃小暑是消化道疾病好發的時節,要注意對脾胃的保養。脾胃虛弱的人少喝冷飲、少吃生冷食物及注意腹部的保暖。改掉飲食不節及偏食等不良習慣,一切應以適量為宜;多吃健脾益氣的食物,如淮山藥、薏苡仁、紫蘇、南瓜、冬瓜等。出汗多時要及時補充淡鹽水以防止礦物質和水分的流失。小暑時節 可按2穴道進行經絡保養1.小腸經 - 肩貞穴• 位置:位於肩關節後側,從腋下橫向皮膚皺褶的上端,往上移動一拇指寬位置,也就是在肩關節下方。• 功效:通經活絡,清頭聰耳。2.小腸經 - 養老穴• 位置:雙手手腕背面,尺骨小頭近橈側凹陷處。• 功效:養生抗老保健穴位,能清利頭目、充養陽氣、舒筋活絡。小暑養陽迎「三伏」 掌握調整體質、增強陽氣的關鍵時刻小暑時節也將迎接「三伏」中的「初伏」,三伏指的是初伏、中伏、末伏。中醫養生原則認為「春夏要養陽」,冬天常引發的慢性病,例如氣喘、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反覆感冒等疾病,必須利用旺盛的陽氣調養,因此三伏天就是調整體質、增強陽氣的關鍵時刻,而許多中醫診所會搭配中藥敷貼、針灸,來強化養陽的療效。以上民眾有任何問題都可尋求專業的中醫師協助。(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7-07 養生.抗老養生
陽氣最旺的「三伏天」將至!「三伏貼」治冬季最難纏3病症
● 陽氣最旺三伏天,三伏貼改善體質● 三伏貼是藥灸,可增強人體免疫力● 敷貼穴位一年,就有六成患者見效天氣持續飆高溫,中醫有「冬病夏治」預防醫學概念,北市聯醫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王明仁表示,可在夏天最熱、陽氣最旺的「三伏天」,為鼻過敏、氣喘及易感冒體質的人敷貼「三伏貼」,以防杜冬季難纏的病症。今年「三伏天」分別為7月11日、7月21日、8月10日,民眾可至中醫院所預約三伏貼的治療。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詹永兆說,三伏貼是將中藥材貼在人體穴位上,包括甘遂、白芥子、細辛、延胡索、丁香、薑汁等辛溫、逐痰、溫陽、通絡的藥物,藉著夏天最熱的三伏天,肌膚毛孔易擴張,藥物得以沁入皮膚,讓藥效發揮。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林亞萱表示,近年氣喘人口每年以五成的速度大幅成長,根據台北市統計,過敏性鼻炎盛行率高達五成三,亦有二成五鼻過敏患者合併有氣喘、異位性皮膚炎或蕁麻疹等共病。林口長庚中醫部主治醫師陳俊良說,三伏貼針對大椎、風門、定喘、肺俞、脾俞、腎俞等穴位,適應症為過敏性鼻炎、氣喘、慢性支氣管炎、久咳怕冷、胃寒腹瀉、體質虛弱、容易反覆感冒、痛經及月經不調、風寒濕性關節疼痛等。支氣管症狀好得最明顯台北榮總傳統醫學部主任龔彥穎說,根據研究,若三伏貼療程持續達三年,八成患者的虛寒病症都能得到改善,即使只有一年療程也有六成患者得到改善,其中氣喘等支氣管症狀的改善最為明顯。詹永兆建議,近日氣候炎熱,民眾除了進行三伏貼調理外,飲食方面也要做好「避暑」,若身體狀況已相當熱,荔枝、龍眼、芒果等溫熱性水果盡量斟酌食用,避免體內過於燥熱,腸胃蠕動停擺;可多選擇「瓜類」食用,例如絲瓜、瓢瓜、香瓜、西瓜等寒性的食材,平衡體內暑氣。王明仁指出,三伏貼原理即為「冬病夏治」,在最炎熱的時節調理冬天虛寒性的體質,一般治療疼痛患者,若同時具有虛寒體質、容易過敏,都建議採取三伏貼來調理身體,成人敷貼半小時至四小時,孩童僅需半小時至一小時,可自行取下藥餅,但建議取下藥餅一至二小時後再行沖洗,最久不宜超過六小時。只貼兩次療效不完整王明仁說,三伏貼依照傳統得在初伏、中伏、末伏三天進行,若體質較為虛寒也可以貼超過三次,尤其台灣氣候炎熱,只要天氣熱的時節都可進行,但若只貼一、兩次恐無法達到完整療效。王明仁提醒,孕婦及未滿一歲幼兒不宜三伏貼,若正在使用「免疫調節藥物」恐引起過強的免疫反應。敷貼部位可能會起些小水泡或紅腫熱,若皮膚容易感染、傷口不易復原者都要特別注意,若不適情況加劇,可自行提前取下藥餅。(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2-10 醫療.中醫
春季過敏噴嚏打不停!寒涼性瓜類、柑橘少吃 居家保健2招緩不適
春天季節交替的時刻又將到來,天氣冷熱不定,正是過敏性鼻炎好發的季節;春季過敏的特徵包含過敏性鼻炎常見的黑眼圈、喉嚨癢、打噴嚏、流鼻水、鼻塞、易流鼻血、鼻涕倒流,更嚴重者有呼吸不順暢、哮喘、胸悶、咳嗽偶爾合併有眼睛乾癢、鼻咽部乾燥刺痛等症狀,往往在早晨剛起床與入夜後特別明顯,很多患者服用過抗過敏藥物,卻反反覆覆難以痊癒, 感覺上好像一年到頭都在感冒一樣。台灣氣候溫暖潮濕,再加上空氣污染嚴重,空間佈滿懸浮的麈蹣、黴菌與粉塵、花粉等就成為主要的過敏來源,還有其他因素如遺傳,身體營養缺乏維他命C與鈣質時,鼻黏膜血管彈性與抵抗力降低,易產生鼻子過敏以及自律神經失調與新陳代謝的缺陷。可見春季過敏不單純只是一種過渡性的免疫疾病,同時可能是身體狀況不佳、抵抗力降低的一種警訊。「驅邪扶正」中醫針對體質進行中醫治療春季過敏,是以「驅邪扶正」為原則,先以藥物將風寒邪氣趕出體外,再加以扶養正氣,提升免疫力,減少過敏再發作。有些患者反而在天氣炎熱時容易鼻塞,症狀發作,這類型屬於熱性體質,則需再加以清熱滋陰等藥物治療,根據體質個別差異,生活環境、飲食習慣、症狀表現、脈象及舌苔的變化來作整體考量。「肺開竅於鼻」,所以中醫治療過敏性鼻炎,首先會由「肺」著手,一般會先使用祛風寒、補肺氣的藥物來治療,如玉屏風散、蒼耳散、小青龍湯等,通常小兒患者體力、胃口都不好,過敏發作時鼻塞明顯、鼻流清涕而且量特別多,也常容易腹瀉、頭腦昏昏沉沉,可能合併生長發育等問題,中醫在調理這類患者時,較常選用補中益氣湯、香砂六君子湯等方藥來補氣健脾胃,過敏自然得到緩解。「冬病夏治」三伏貼幫助改善過敏體質中醫有種療法叫「三伏貼」,依據傳統「冬病夏治」原則,針對冬天較容易發病的氣喘、過敏性鼻炎等疾病,每當時序入夏,高溫炎熱之時,在夏至前後最熱的三天來進行「三伏貼穴位敷貼療法」以調整體質,往後到了冬天,可明顯減少過敏性鼻炎發作的機率與嚴重程度。「三伏貼」是根據春夏補陽,在一年中人體陽氣最盛,且皮膚腠理完全打開,對藥性吸收效果最佳的「三伏天」時期,精選具有辛溫祛寒、化痰止咳功效的中藥材製成藥餅,並每隔7~10天將藥餅敷貼於患者背部的穴位(臨床研究統計,三伏貼最常選用穴位為大椎、定喘、肺俞)共3次。不只達到對特定穴位的局部刺激效果,更可讓藥氣經由皮膚滲入吸收,藉著經絡氣血運行,直達內部臟腑病位,達到扶正祛邪效果。 改善春季過敏,平日少吃寒涼生冷食物、多運動健走、少熬夜許多過敏性鼻炎患者,就中醫觀點都屬於虛寒體質,因此平時應忌食寒涼、生冷的食物,飲食調配應以平溫性食材為主。尤其是瓜類、紅龍果、柑橘、水梨、白蘿蔔、竹筍、海鮮蝦蟹等,皆屬於寒涼性食物,體質偏虛寒的過敏患者應盡量避免食用,以免引發過敏症狀反覆發作。日常保健對溫差過敏者,應該養成長期運動健走的習慣,以改善全身性的氣血循環,增強身體耐受力。多調整自己的生活步調,避免熬夜,練習放鬆身心、舒解壓力,練習靜坐、瑜伽或氣功都是不錯的方式。簡易居家保健法,緩解春季過敏不適簡易居家保健2招:1.早晨醒來先喝一杯溫開水2.盥洗時用溫毛巾覆蓋在鼻腔兩側3-5分鐘作為熱敷,另外由印堂沿鼻樑兩側按摩到鼻翼旁的迎香穴,來回以指腹按壓3-5分鐘,最後在後頸項兩側風池穴位按摩1分鐘收功即可。
-
2022-07-15 醫療.中醫
三伏貼初伏開始!要貼多久?誰不適合?三伏貼知多少
到了夏天,總是會聽到過敏的朋友嘴巴嚷嚷著「我要去貼三伏貼」,或是經過中醫診所經常看到掛著布條「三伏貼開始囉」,那到底三伏貼是甚麼呢?今天帶大家認識: 什麼是三伏貼?三伏貼是使用「冬病夏治」原理,將辛溫的中藥餅敷貼在特定穴位上,來治療易於冬季發作的疾病,其組成通常含有白芥子、延胡索、細辛等祛寒的藥材,再搭配薑汁做成藥餅後,敷貼在穴位2-4小時,可調理臟腑功能、助長陽氣,增加對抗寒邪的能力。 誰適合三伏貼?1.過敏族群:例如過敏性鼻炎、氣喘、異位性皮膚炎2.身體虛弱族群:例如經常感冒者、冬天易手腳冰冷或畏寒者3.慢性症狀族群:例如慢性胃炎、慢性支氣管炎、長期腹瀉、長年痛經、長期疲勞、舊傷經常痠痛 何時貼三伏貼?古時候在陽氣最旺盛的夏季三伏天施行「三伏貼」,三伏天是按農曆計算的,約處在國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而現今中醫診所大多在6月至8月期間進行敷貼,這段期間人體虛弱的陽氣調養恢復之後,到冬天抗病能力就會增強,而且因為此段時期人體氣血趨向於體表、皮膚毛孔開張,也有利於藥物滲透。 三伏貼要貼多久呢?每次到中醫診所敷貼後約2-4小時再撕掉,每星期建議敷貼一次,而完整療程是:夏季時間敷貼次數達六次,並且到冬天(三九天)一樣敷貼六次,連續三年,效果較佳。 三伏貼注意事項?1.三伏貼敷貼期間,盡量避免吃生冷、油膩、辛辣等食物,也要避免浸泡冷水,以免影響效果2.敷貼後皮膚感到微微刺熱癢是正常現象,不用過度擔心;如果有嚴重紅腫、過度搔癢症狀,建議提前拆下藥餅,並塗擦適當的消炎藥膏;若是起水泡,可以回診請醫護人員幫忙處理3.遇到以下情況暫時先不使用三伏貼:感冒、發燒、咽喉發炎、嚴重喘不過氣、背部有傷口等症狀4.敷貼時不建議直接去睡覺,也不建議在陽光下曝曬或從事激烈活動5.敷貼部位皮膚色澤變暗屬於正常現象,隨著時間會慢慢淡化 誰不適合三伏貼?1.孕婦:由於懷孕婦女體質可能隨時變化,因此不適合2.三歲以下小孩:因為小孩的臟腑還未完全成熟,因此不適合3.皮膚受刺激容易起泡過敏者:因三伏貼是由較刺激的藥材組成,若本身皮膚較易發紅、過敏者則不適合
-
2022-07-14 醫療.中醫
三伏貼明天初伏 中醫師提醒氣喘民眾調理體質好時機
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中醫科簡士傑醫師說,三伏貼主要用於調理過敏體質,也可預防經常、反覆性之感冒。三伏天是過敏、氣喘民眾調理體質的好機會,每年國曆7月中旬至8月中旬前後的三伏天適合調理,明天7月15日是初伏。中醫科簡士傑醫師說,每年國曆7月中旬至8月中旬前後的三伏天,為一年當中最熱的時節,相應節氣在小暑至處暑之間,期間人體氣血趨於體表,皮膚鬆弛、毛孔張開;將具有溫熱藥性的藥餅貼敷於特定穴位,藥物更容易滲透皮膚。今年適合的敷貼時間有7月15日(初伏)、7月16日(初伏)、7月26日(中伏)、8月15日(末伏)及8月22日(加強),貼敷時間點可前後稍微挪移無妨,建議民眾可把握時機調理自身體質。簡士傑表示,三伏貼源自於清朝,主要用於調理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氣喘、慢性支氣管炎等偏於虛寒過敏體質,也可預防經常、反覆性之感冒。簡士傑指出,在三伏天將具有減敏定喘、化痰止咳功效等溫熱散寒化痰濕的中藥材製成藥丸,敷貼在特定穴位,經皮下吸收後刺激穴位;各院所藥物的配伍、比例會略有不同,且敷貼穴位也有所不同。三伏貼可避免孩童抗拒服藥或減少老人服藥後之腸胃刺激。簡士傑提醒,因三伏貼藥丸某些藥材成份對皮膚有刺激作用,穴位經敷貼後,若產生局部紅、癢或燒灼感,或有輕微脫皮、起小水泡、皮表留下淺色印痕等,都屬於正常現象,民眾不必太過擔心。但若為孕婦、1歲以下幼兒、年老體弱、嚴重心肺功能不足、皮膚較敏感、有傷口及短時間敷貼即會大量起水泡者,或正在感冒發燒和咽喉發炎等人,使用前應經專業中醫師的評估,甚至不一定適合貼敷。若民眾敷貼三伏貼藥丸後,飲食應以清淡為宜,避免生食、冰品、涼性及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且盡量在涼爽處休息、避免過度汗出,取下藥丸1小時後再淋浴,貼敷前亦請穿著寬鬆及避免淡色系衣服,以利操作及避免衣物染色。
-
2022-06-28 醫療.中醫
冬病夏治三伏貼 增強抵抗力助確診康復者調養
中醫有「冬病夏治」的觀念,為增強抵抗力,也會在夏天最熱的「三伏天」敷貼「三伏貼」,加強體內的代謝循環,改善呼吸道疾病,童綜合醫院中醫部將在7月16日開始擴大辦理「夏季三伏貼」療程,除了增強抵抗力外,也可協助新冠確診者康復後身體的調養。童綜合醫院中醫部洪晨昕主任表示,今年歲次是壬寅,在國曆7月16日進入初伏,之後的一個月內就是三伏貼的時節,必須要接受三次敷貼才算完成療程;為因應新冠病毒,除了傳統配方,也針對慢性病與年長患者,增加設計滋補配方,兒童與青少年則以「耳珠療程」加強藥力,全面協助民眾從根本驅除病邪。陸續有康復者出現染疫後產生的後遺症(長新冠)現象,影響康復者的身體或心理狀態,包括極度疲倦、胸痛胸悶、記憶力和注意力問題,也就是「腦霧」、關節痛,以及其他心臟、肺、腎臟和腸道損害和心理健康問題;根據英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全英國大約有150萬人受到長新冠困擾超過四周,其中超過七成在三個月還有類似症狀,甚至有將近五成患者距離確診至少超過一年。洪晨昕主任指出,從中醫的觀點,病後正是滋養身體的關鍵時機,三伏貼是一種穴位敷貼療法,利用一年最為陽氣充足的時節,以藥餅敷貼在合適的穴位上,藉由溫陽藥力從身體深處將病邪外透,讓身體受損的機能得以恢復平衡,避免當季節交替,或是身體再度面臨壓力事件時誘使病邪復發,以此達到預防保健的目的。洪晨昕主任呼籲,雖然三伏貼可以調息身體,但是孕婦、一歲以下幼兒或正值急性發炎感染等患者,不太適合此治療,因為三伏貼是透過皮膚吸收藥性,使陽氣得以深入,所以敷貼的藥餅會有一定程度的刺激性,對平常容易皮膚敏感的人來說是較不適合的;「三伏貼」屬於自費療程,非健保給付範圍,並且有時令限制,對於是否可進行三伏貼療程,建議需至中醫門診由專業醫師診斷並施行。
-
2022-06-22 養生.抗老養生
「夏至」後養生宜養心! 中醫建議養生茶飲護心增免疫
40歲宋小姐,每到夏天就大汗淋漓,時常覺得心悸、胸悶、口渴且淺眠多夢;且她本身就不愛運動,所以常覺得心臟沒力似的疲累感。中醫師吳宛容表示,「夏至」時節過後,開始進入中醫所謂的「三伏天」,指的是一年當中最熱的日子,此時天氣悶熱流汗多,如果忘記補充足量水分,容易好發心血管疾病。「夏至」飆汗心臟負荷大 可致「胸悶、失眠」吳宛容指出,夏至過後,天氣溫度升高,人體血管擴張,血流量比平時增加,心臟負擔變大,再加上夏天流汗,身體水分蒸發讓血液變得濃稠,容易出現冠狀動脈堵塞,嚴重時會導致心肌梗塞。吳宛容補充提到,上述個案宋小姐前來中醫就診,中醫處方益氣生津,斂陰止汗的方藥兩周後,多汗、心悸的症狀明顯改善,且睡眠品質也有進步。出汗是調節體溫的其中一個功能,夏季天氣炎熱,微微出汗能夠使氣血調暢;但經常大汗淋漓,會造成陰陽兩虛的狀態。汗為「心之液」,出汗過多,不僅會耗津傷血,還能傷及心陽,導致氣血兩傷、心失所養,出現心悸、疲倦、乏力、失眠、口渴等症狀,所以夏季相對於其它季節更需「養心」。除此之外,長年有過敏性鼻炎及哮喘、支氣管炎等體質偏寒的人,可以配合此時陽氣極盛,鼓動陽氣,增強免疫力,使好發於秋冬的「冬病」,能在夏至時達到「夏治」的目的,所以夏至後的這段時間是體質虛寒的民眾「冬病夏治」的好時機。透過「冬病夏治」三伏貼 幫助身體提升免疫力吳宛容強調,「三伏貼」屬於中醫「冬病夏治」的特色穴位敷貼療法,在炎夏三伏天,將辛溫的中藥餅敷貼在特定穴位上,來治療易於冬季發作的過敏性疾病,如鼻過敏、氣喘等肺部疾病。「三伏貼」主要功效是提升陽氣、增加免疫力,主要針對呼吸道疾病;如果加上有脾胃虛弱或者頻尿、尿床等脾腎氣虛現象,會透過加強脾俞、腎俞等穴位來提升免疫力,再搭配中藥進而改善過敏虛弱體質,減少過敏性鼻炎、慢性支氣管炎、氣喘等發作,預防經常反覆性感冒。夏季多吃「酸性」、「補氣」食物 減輕心臟負擔吳宛容提醒,夏天天氣溼熱,非常容易出汗,如果出汗過多就會造成心臟的負擔,傷津耗氣。這時可以選擇一些酸味的食物,例如:檸檬、烏梅、山楂,得以收斂、防止出汗,生津解渴。【山楂荷葉茶】▸材料:山楂1.5錢、荷葉1.5錢、冰糖少許▸煮法:沖入沸水500c.c.浸泡15分鐘左右即可用。▸小叮嚀:山楂能夠開胃消食、活血化瘀,荷葉消暑清熱利水。另外,還可以服用一些益氣養陰的藥材,如「生脈飲」,西洋參補氣,麥門冬養陰;而五味子負責酸收的部分,就是把流汗過多,造成體液的損失、耗損的元氣拉回來,同時也有止汗的作用。【生脈飲】▸材料:西洋參5片、麥門冬3錢、五味子1.5錢▸煮法:將西洋參5片、麥門冬3錢,五味子1.5錢加入熱水1000c.c.沖泡後即可飲用。▸小叮嚀:西洋參補氣,麥門冬養陰;五味子負責酸收的部分,把流汗過多,造成體液的損失、耗損的元氣拉回來,同時也有止汗的作用。★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1-07-19 該看哪科.傳統醫學
冬病夏治,三伏貼治過敏、防染疫!注意3禁忌
●微解封後,冬病夏治,預約三伏貼治過敏、防染疫●三伏貼是藥灸,可增強人體免疫力、抗病力●穴位敷貼,8成患者鼻過敏、氣喘症狀獲改善中醫有「冬病夏治」預防醫學概念,即日起可在夏天最熱、陽氣最旺的三伏天,為鼻過敏、氣喘及易感冒體質的人敷貼「三伏貼」,以防杜冬季難纏的病症,今年還有助避免染疫的效用。今年三伏貼的初伏天為7月21日,微解封後,不少中醫院所已開始預約三伏貼的治療。「冬病夏治」是指冬天天氣寒冷,鼻過敏、氣喘等過敏疾病,以及慢性支氣管炎、肺病等呼吸道疾病容易發作,體質偏虛寒的人也容易反覆感冒。萬芳醫院傳統醫學科主任黃中瑀表示,夏至之後,可在「三伏天」貼上「三伏貼」,增強冬天的抗病能力,讓身體代謝循環更好,能夠預防改善過敏等呼吸道疾病在冬天發作。三伏貼是流傳已久的穴位敷貼療法,黃中瑀指出,今年7月21日是初伏天、7月31日是中伏天、8月10日是末伏天,是最適合做「三伏貼」治療的日子,但也不必執著於這三天,患者可以考量時間彈性,在7、8月間空出3次時間,每次間隔7至10天到醫院接受三伏貼治療。三伏貼治療是一種「藥灸」,在夏季最熱的時候,運用陽氣走在人的體表,透過藥灸對穴位刺激及皮膚吸收藥性,可增強免疫力、抗病力,達到預防冬天過敏氣喘等呼吸道疾病的效果。黃中瑀說,敷貼所使用的中藥為甘遂、白芥子、延胡索、細辛、乾薑等刺激辛辣藥材,依一定比例磨成細粉並調成藥餅,再貼敷在背部穴位上,一次貼上2小時。敷貼時,皮膚會有搔癢或燒灼感,則是正常反應。黃中瑀指出,三伏貼是藥灸,基於「肺主皮毛」,貼三伏貼對應的是肺經,也就是治療屬於肺經的氣喘、鼻過敏、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及皮膚疾病。根據他曾連續三年的三伏貼門診研究統計顯示,約8成患者的鼻過敏、氣喘症狀獲得改善。三伏貼是貼在背後的穴位上,是依脈象、體質搭配穴位來貼,每個人貼的穴位略有差異。一般先貼在背後最高脊椎骨凸出下緣的「大椎穴」,再往下兩旁兩指幅的胸椎一至四椎的四個穴位,包括定喘穴、大抒穴、風門穴、肺俞穴等。其中大椎穴是陽經匯集處,三伏貼溫熱行氣會滲透進去,經絡會舒暢行氣,具有退、補氣作用;定喘穴可改善氣喘等呼吸道問題。三伏貼並非人人都可以貼。黃中瑀認為,手腳冰冷、畏寒、軟便等虛寒體質的人可以使用三伏貼,但熱性體質的人就不要貼,有高血壓、糖尿病、甲狀腺機能亢進者等都不適合採用三伏貼療法,尤其皮膚容易過敏者要特別小心。黃中瑀提醒,敷貼期間,要避免吃冰冷食物,例如冷飲、冰品、椰子水等,辛辣刺激、油炸和酒等食物也要少吃,以免過度刺激身體而上火或加重發炎等現象。●三伏貼調理注意事項1.不吃冰冷食物、禁菸酒2.敷藥當天不可洗冷水澡或游泳3.若有感冒、發燒、咽喉發炎、皮膚破損、孕婦等,都不適合三伏貼
-
2021-07-15 該看哪科.傳統醫學
「三伏貼攻略」冬病夏治,有效減緩過敏性鼻炎、氣喘疾病 中醫師告訴你使用前的注意事項
患有過敏性鼻炎、氣喘疾病的人,每到冬天就是最難熬的時刻,中醫說:「冬病夏治」,即在夏季時使用三伏貼,補充人體陽氣,提高身體的抗病能力。三伏天是一個節氣的名稱,是指一年之內最熱的那三天,包含初伏、中伏,和末伏。今年的三伏天分別為: 「初伏」:110年07月21日(三)~110年07月30日(五) 「中伏」:110年07月31日(六)~110年08月09日(一) 「末伏」:110年08月10日(二)~110年08月20日(五) 「三伏貼」則是指在三伏天時,由中醫師進行藥灸敷貼的療法,而冬病是指冬天容易發作的症狀,例如:氣喘、過敏性鼻炎…等,這類疾患通常在冬天遇冷後更加嚴重,若在夏季接受三伏貼治療,可以達到改善體質、減緩症狀等功效。中醫認為人體會順應時令而變化,在夏季時,因為皮膚汗孔散熱開張,陽氣、精氣易外泄,人體氣血趨向體表,而陽氣、精氣外洩之後,到了天氣寒冷的冬季,陽氣虛弱的症狀會更加明顯,導致氣喘、過敏性鼻炎這類疾患病況加重。因此中醫針對此問題,會使用辛溫香燥的藥物作為敷貼,例如: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等,敷貼在特定穴位(例如:肺俞、定喘、風門、大椎等)。由於夏季時皮膚汗孔散熱開張,藥物敷貼有助於讓藥氣經過皮膚毛孔,進入人體中補充陽氣,藉此提高身體抗病能力,具有減緩虛寒的過敏性症狀發作頻率與發作症狀的功效,此療法經由國內外研究證實,對於過敏性鼻炎、氣喘等呼吸系統疾病,特定的穴位敷貼是具有療效的。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總醫師蕭坤元表示:因三伏貼療法是以溫熱性質藥物進行敷貼,因此具有下列情況的人,不建議進行三伏貼療法。 1. 體質屬於熱證者 2. 感冒、急性感染、皮膚過敏等病人,為避免體質上火,更加重火熱症狀(例如:紅熱腫痛) 3. 懷孕婦女與1歲以下幼童,其體質性質易化熱上火因三伏貼是以藥物敷貼將陽氣透過皮膚進入人體,因此當日回家後建議不要洗冷水澡,也不要飲食冰飲、生冷瓜果等,以免寒邪入內,抵銷原本施予的陽氣補充。飲食方面,應以清淡為主,不建議燥熱、辛辣、油膩等食物,因為易造成火熱症狀出現,例如:發炎反應。敷貼過程中,有些人的皮膚會對中藥敷貼藥物產生過敏反應,而出現皮膚搔癢、紅腫、起水泡等情況,此時應立即移除三伏貼,並依照醫師指示,塗抹適當的外用藥膏,若症狀未消減,應進行返診治療。
-
2021-07-13 該看哪科.傳統醫學
三伏天來了網傳養生法 中醫師:尋求專業建議效果較好
今年的三伏天開始了,民眾透過行動載具轉傳訊息,互相提醒三伏天的養生方法,包括不能多吃西瓜等涼性水果,晚上不能裸睡等;衛福部彰化醫院中醫科主任馮天祥今天表示,氣候變遷讓台灣四季不分明,三伏天也不明顯,有些禁忌放諸四季皆準,如果民眾想冬病夏治,可找醫師診斷後使用三伏貼。古人認為三伏天是一天之中最炎熱的日子,三伏依序為初伏、中伏、末伏,今年起算日期略有不同,有的從昨天開始,有的從今天起算,每10天為一周期,初伏之後接著中伏(7月21日或22日),末伏在8月10日或11日,8月20日或21日出伏。自古相傳在三伏天注重飲食、治療疾病,可達到冬病夏治的目的,民眾使用行動載具互相傳閱三伏天的養生方法,彰化醫院中醫科主任馮天祥認為,台灣四季不分明,氣溫最高不見得在8月,9月、10月秋老風也會出現高溫,民眾互傳的三伏天養生方法大部分適用四季。他指出,出汗不洗冷水澡、不喝冷飲、不曝曬皮膚、夜不裸睡、喝水不能太快,這些事最好平常就要做到,不僅限於三伏天不能做,另外所謂三伏天的生活禁忌例如眼睛怕曬、頭髮怕濕、頸椎怕吹、晨練怕早,也是一年四季都應避免的事項,並非出伏之後,眼睛、皮膚就能盡情曝曬,可以清晨摸黑出門運動。民眾傳閱三伏天不能多吃的水果有芒果、荔枝、西瓜、火龍果,馮天祥說,多吃荔枝、龍眼、芒果易上火,西瓜和火龍果屬於涼性水果,夏季民眾通常把水果放進冰箱保存,食用前才拿出來,俗諺「半暝呷西瓜反症」,晚上不宜食用冰涼水果,為了避免腸胃道不適,最好傍晚以前食用,他建議退冰後再吃,每日食用量以一份(拳頭大)為限。馮天祥表示,行動載具傳送很多三伏天養生食品,其實要視個人體質而定,蓮藕、豆芽、苦瓜、綠豆都是涼性食物,可在夏季適度食用,也不能吃太多,民眾應尋求專業診斷體質,攝食適合的食物及份量,如果需要三伏貼治療,因每人體質不同,三伏貼的穴道也不一樣,診斷之後再作治療,效果更好。
-
2021-06-24 該看哪科.傳統醫學
三伏貼助緩解過敏體質 但非所有人適用
80歲陳爺爺,因過敏性鼻炎、氣喘宿疾困擾多年,近一年因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憂心遭感染,獲知「三伏貼」可改善體質,前往奇美醫學中心貼敷後,症狀改善不少。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總醫師蕭坤元說,「三伏貼」是在「三伏天」時施作的藥灸敷貼療法。所謂三伏天是一個節氣名稱,是指一年之內最熱的三天,包含初伏、中伏、末伏。中醫理論認為,人和自然界關係緊密,人體會順應時令產生變化,夏季時,人體氣血趨向體表,因皮膚汗孔開張,陽氣易外洩,冬季寒冷,陽氣虛弱症狀更加明顯,因為天氣冷就會出現症狀,三伏貼強調「冬病夏治」。例如,案例陳爺爺冬季鼻塞更嚴重,可以辛溫香燥藥物作敷貼,如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等,敷貼在特定穴位,如肺俞、定喘、風門、大椎等。因夏季皮膚汗孔開張,執行藥物敷貼易讓藥氣經皮膚毛孔,達到補充人體陽氣,對於虛寒過敏性症狀,具有減緩發作頻率。蕭坤元表示,北市醫學雜誌研究指出,過敏性鼻炎病人使用三伏貼治療,三年平均門診次數減少2.45次,氣喘病人減少2.98次。另外,根據美國中醫藥雜誌研究指出,過敏性鼻炎病人在接受三伏貼治療後的鼻過敏嚴重指數(0分最輕至24分最嚴重)從平均12.06分改善至10.53分。而中醫藥研究論叢研究也指出,氣喘病人完成三伏貼後,症狀嚴重程度可從平均43.7%改善至38.%。蕭坤元也說,三伏貼是以溫熱性質藥物進行敷貼,非所有人都適用;如屬熱證體質者或感冒、急性感染、皮膚過敏、紅熱腫痛者及孕婦、1歲以下者,體質易化熱上火也不建議。因三伏貼是以藥物敷貼將陽氣透過皮膚進入人體,蕭坤元建議,當日回家不要洗冷水澡,也不要飲食冰飲、生冷瓜果等。飲食以清淡為主,不建議燥熱食物。若敷貼過程,皮膚搔癢、紅腫、起水泡者,應立即移除三伏貼,必要時就醫。奇美醫學中心說,今年初伏、中伏、末伏分別為7月21日、7月31日、8月10日等三大時段,有需要患者,可電洽(06)2812811轉53790。
-
2020-12-20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錯過夏季三伏貼 中醫師建議把握三九天貼敷防病治病
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中醫科主任張淑媚表示,過敏性鼻炎、氣喘、慢性支氣管炎等冬天容易發作宿疾,可在夏季「三伏天」進行預防和治療外,也可在冬季「三九天」,以藥材貼敷在背部穴位,達到溫煦肺經陽氣,驅散內伏寒邪目的,防病治病。張淑媚說,三伏天和三九天是1年2次調整過敏體質的時機。三九是指從冬至隔日算起,第1個9日為一九,第2個9日為二九,第3個9日為三九,稱為三九天。錯過夏季三伏貼的民眾,不妨把握三九貼調理體質。張淑媚表示,三九天時段選用具有減敏、平喘及化痰止咳、辛溫香竄、逐痰利氣的藥材,貼敷在背部膀胱經及督脈穴位,具有溫煦肺經陽氣、驅散內伏寒邪功效,進而防病治病。今年敷貼時間是明天(熱身)、30日(一九日)、明年1月8日(二九日)、18日(三九日)及27日(加強)。張淑媚說,三九貼是將白芥子、細辛、甘遂、甘草、肉桂等溫陽性質的中藥材磨成粉後,以薑汁揉合成丸,敷貼背部定喘、風門、肺俞、腎俞等穴位,經皮膚吸收行經絡氣血達病處。有研究報告指出,連續施用3年,可明顯改善氣喘及過敏性鼻炎病情。張淑媚表示,孕婦、未滿1歲嬰幼兒、正在感冒、發燒、咽喉發炎、肺部感染或嚴重心肺功能不足、曾有中西藥物過敏史的人,不適合接受穴位敷貼治療。敷貼三九貼後飲食應以清淡為宜,避免食用生食、冰品、辛辣及油炸等刺激性食物或容易產生過敏食物。穴位敷貼藥丸,皮膚產生局部紅、癢或燒灼感,或有輕微脫皮、起小水泡等屬於正常現象,不必太過擔心。
-
2020-12-09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打疫苗前先強化體質 中醫詢問度高是這個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冬至前後是1年中寒氣最盛時候,此時是調養人體虛寒體質最佳時機。傳統醫學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觀念,三九天是指冬至後連續3個9天,人體虛弱陽氣調養恢復之後,人體抗病能力也會增強。義義縣衛福部朴子醫院中醫李昌諴博士說,「冷在三九」此時利用「三九貼」由中藥對穴位產生熱刺激,將熱能與藥氣經皮膚傳導進入穴位,可調節經絡與臟腑氣血,發揮內病外治的效能,達到治病與防病及預防秋冬舊疾復發功效。李昌諴指出,研究顯示三伏天與三九天進行穴位敷貼,透過貼敷藥物對人體的刺激可提高人體的干擾素γ(IFN-γ)濃度 (減少發炎及過敏反應),並降低過敏反應引發的免疫球蛋白IgE,調節免疫T細胞(TH1/TH2)的比例,進而增加人體免疫力。三九貼日期及治療期間「一九」:21日(21日到25日一周內貼敷);「二九」:30日(28到31日貼敷);「三九」:明年1月8日(1月4日到15日貼敷);「加強貼」:明年1月18日(18日到22日貼敷)。三九貼是藥性溫熱藥餅貼製成,有活血作用,因此孕婦,1歲以下嬰兒,有感冒喉嚨痛咳嗽等症狀不適合,另皮膚有蟹足腫體質、貼敷部位要避開傷口,或皮膚容易過敏者要慎用。成人每次接受三九貼藥餅的時間可調整約2到3小時取下,小朋友0.5到1小時為宜。三九貼後若待冷氣房不宜溫度調太低,避免洗冷水澡或游泳,以免降低敷貼藥效。敷貼藥餅期間,飲食減少攝取冰飲、生冷水果、辛辣、海鮮及菸酒,宜多喝溫開水,以清淡食物為主。貼三九貼藥餅,除穴位敷貼,可另再依個別體質服用中藥處方調理,搭配溫熱中藥茶飲與泡腳或泡湯,裡應外合,內外兼治。不僅可調理身體調養氣血,還可減少季節變換引起過敏的頻率。達到預防醫學的效果。
-
2020-07-15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三伏天貼三伏貼 讓你冬病夏治
酷暑逼人,氣溫節節升高,許多中醫診所開始提醒有過敏體質的人,又到了貼三伏貼的日子,要趁此時期「冬病夏治」。中醫師表示,三伏天最重要的是別將寒氣引入體內,台灣人會在三伏天貼三伏貼,並多吃生薑、木耳、山藥、鰻魚等發汗或滋陰的食材。三伏貼原理 台日韓皆有除了台灣人在三伏天時會使用三伏貼來「冬病夏治」外,韓國人則會吃參雞湯「以熱治熱」,日本人是吃鰻魚飯補充精力,都希望藉此達到「冬病夏治」的效果。馬偕醫院中醫師瞿瑞瑩說,「三伏」是一年中最熱的一段期間,並以夏日後的第三、第四個庚日和立秋後第一個庚日,分為初伏、中伏、末伏;今年的時間分別為7月16日、7月25日及8月15日。三伏貼 並非人人適合貼從中醫的觀點來看,三伏貼是利用這段陽氣最旺盛的時節,利用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細辛、生薑等辛溫的藥材做成藥餅,敷在背部,如大俞、定喘、肺俞、風門等特定穴位,把沉積體內的寒氣散出體外。並非所有人都合適貼三伏貼,有感冒症狀、皮膚過敏者皆不適合。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潮宗說,三伏貼療法源自於清朝,清代張潞的《張氏醫通》便曾記載:「諸氣門下·喘。冷哮灸肺俞、膏肓、天突有未有不應。」因此在三伏天貼三伏貼,連續使用三年,可提升免疫力,治療過敏性氣喘、過敏性鼻炎和反覆性感冒等。但孕婦和一歲以下的嬰孩不宜使用。瞿瑞瑩表示,三伏貼的基礎主要是貼於肺系的穴位,因此主要是治療過敏性氣喘、過敏性鼻炎等疾病。寒性體質者若有痛經或是腸胃虛寒問題,也可在三伏天時,將這些藥材貼在治療痛經或腸胃的穴位。由於這些藥材都是辛溫的藥材,適合寒症的人使用,但若屬熱性體質者體內沒有寒氣或是正在感冒者,並不建議貼三伏貼。尤其白芥子、甘遂是藉由皮膚發泡,把體內寒濕氣引導至表皮散出的藥材,因此皮膚過敏者也不適合貼三伏貼,否則皮膚容易發紅、過敏。參雞湯補水 鰻魚補精力此外,韓國人對於三伏天也很重視,到了這三天便會吃參雞湯「以熱治熱」,不僅參雞湯店大排長龍,超商雞肉也都大特價。日本則將三伏稱為「土用丑日」,會在這時節吃鰻魚飯,而鰻魚具有滋陰作用,可補充夏日流失的精力。瞿瑞瑩解釋,吃參雞湯「以熱治熱」的概念和台灣使用三伏貼用熱性的藥將體內寒氣逼出的原理類似。參雞湯使用糯米和雞一起煨煮,糯米有滋陰的效果,可深層地為身體「補水」,補充因夏熱散失的水分。天熱灌冰水 犯中醫大忌夏天天氣熱,許多人會不自覺吃很多冰冷的食物,或因為口渴而大量灌冰水,瞿瑞瑩期期以為不可,如此作為將變成「寒包火」,到了冬天,反而容易出現反覆感冒、打噴嚏等症狀。建議趁三伏天時,可多喝一些薑茶發汗,或是食用木耳、山藥、鰻魚等滋陰的食材,以達到「冬病夏治」的效果。
-
2020-07-13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三伏天「以熱治熱」 有感冒症狀、皮膚過敏者不適用
酷暑逼人,氣溫節節升高,許多中醫診所也開始提醒有過敏體質的人,最近又到了貼三伏貼的日子,要趁此時期「冬病夏治」。馬偕醫院中醫師瞿瑞瑩表示,三伏貼並非所有人都合適,有感冒症狀、皮膚過敏者皆不適合,而三伏天最重要的是別將寒氣引入體內,並可多吃生薑、木耳、山藥、鰻魚等發汗或滋陰的食材。瞿瑞瑩表示,「三伏」是一年中最熱的一段期間,並以夏至後的三個庚日分為初伏、中伏、末伏。今年的時間分別為7月16日、7月25日及8月15日。在中醫的觀點裡,三伏貼則是利用這段陽氣最旺盛的時節,也是人體陽氣最旺的時間,利用白芥子、延胡索、細辛、生薑等辛溫的藥材做成藥餅,敷在背部,如大俞、定喘、肺俞、風門等特定穴位,把沉積體內的寒氣散出體外。瞿瑞瑩說,三伏貼的基礎主要是貼於肺系的穴位,因此主要是治療過敏性氣喘、過敏性鼻炎等疾病,有些醫師則會擴大延伸,若是寒性體質者有痛經或是腸胃虛寒的問題,也會將在三伏天時,將這些藥材貼在有些醫師治療痛經或腸胃的穴位。但因為這些藥材都是辛溫的藥材,適合寒症的人,體內沒有寒氣、熱性體質者或是正在感冒者貼三伏貼不但沒有好處,還可能不舒服。尤其白芥子、甘遂是藉由皮膚發泡,把體內寒濕氣引導至表皮散出的藥材,因此皮膚過敏者也不適合貼三伏貼。除了台灣在三伏天時會使用三伏貼來「冬病夏治」外,事實上韓國人也很重視三伏天。在韓國人的觀念裡,三伏天必須「以熱治熱」,因此到了這三天會吃參雞湯,不僅參雞湯店大排長龍,超商雞肉也都大特價。除了韓國吃參雞湯外,瞿瑞瑩表示,也曾聽聞日本將三伏叫做土用丑日,會在這時候吃鰻魚。她解釋,蔘雞湯「以熱治熱」的概念和台灣使用三伏貼用熱性的藥將體內寒氣逼出的原理類似。另外,蔘雞湯使用糯米和雞一起煨煮,糯米和鰻魚都有滋陰的效果,可深層地為身體「補水」,補充因夏熱散失的水分。瞿瑞瑩表示,三伏貼不一定必要,最重要的是這段時間不要將寒氣引入體內,尤其因為這段時間因為天氣熱,許多人會不自覺吃很多冰冷的食物,或因為口渴而大量灌冰水,反而變成「寒包火」,到了冬天反容易反覆感冒、打噴嚏。因此趁三伏天時,除了三伏貼外,也可多喝一些薑茶發汗或是木耳、山藥、鰻魚等一些滋陰的食材,以達到「冬病夏治」的效果。
-
2020-07-04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三伏貼7、8月有5時機點 中醫師提醒調理體質注意幾件事
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中醫科主任張淑媚說,三伏天為一年當中最熱的時節,期間人體氣血趨於體表,皮膚鬆弛、毛孔張開,藥物容易滲透皮膚,今年適合的敷貼時間7、8月有5個時機點,她並提醒三伏貼療法要注意的地方。張淑媚說,三伏貼源自於清朝,主要用於調理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氣喘、慢性支氣管炎等過敏體質,對預防經常、反覆性之感冒也有幫助。在三伏天將具有減敏定喘、化痰止咳功效等中藥材製成藥丸,敷貼在特定穴位,經皮下吸收後刺激穴位。她指出,中醫理念認為,人體與自然界是相互呼應的,自然界的變化可以直接或間接影響人體並產生反饋,也就是所謂「天人合一」的概念。三伏天為一年當中最熱的時節,期間人體氣血趨於體表,皮膚鬆弛、毛孔張開,藥物容易滲透皮膚。張淑媚表示,三伏貼療法可避免孩童抗拒服藥或減少老人服藥後之腸胃刺激。今年適合的敷貼時間有7月9日(熱身)、16日(初伏)、25日(中伏)、8月15日(末伏)、22日(加強),民眾可把握時機調理自身體質。張淑媚說,因三伏貼藥丸某些藥材成份對皮膚有刺激作用,穴位經敷貼後,若產生局部紅、癢或燒灼感,或有輕微脫皮、起小水泡等,都屬於正常現象,民眾不必太過擔心。但若為孕婦、1歲以下幼兒、年老體弱、嚴重心肺功能不足、皮膚較敏感及短時間敷貼即會大量起水泡者,或正在感冒發燒和咽喉發炎等人,使用前應經專業醫師的評估。她提醒民眾敷貼三伏貼藥丸後,飲食應以清淡為宜,避免生食、冰品、涼性及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
2020-06-18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冬病夏治 中醫三伏貼讓過敏服貼下月是治療時機
高溫炎熱,喜歡貪食冰品的8歲劉姓小朋友患呼吸道過敏,晚上睡覺吹整夜冷氣,導致鼻塞、咳嗽,早晨起床打噴嚏流鼻水,影響睡眠品質,白天注意力不集中;經嘉義長庚醫院中醫科醫師楊佩蓉,採用中醫外用穴位貼敷「三伏貼」治療,搭配生活作息及飲食調整,呼吸道症狀大幅減輕,胃口改善,感冒次數也減少。楊佩蓉說,劉姓小朋友胃口不佳,體型瘦小,黑眼圈很重,抵抗力不好常感冒,天氣變化容易手腳冰冷,雖看遍中西醫,但因他怕吃藥,過敏未見改善,經鄰居建議諮詢中醫師,除口服藥物,採「三伏貼」治療,症狀減輕。楊佩蓉表示,三伏貼是中醫外治療法,夏天三伏天時節進行穴位貼敷治療保養。今年三伏日的初伏為7月16日、中伏為7月26日、末伏為8月15日。此段日子是1年當中天氣最熱、陽氣最盛時期,主要運用對皮膚有刺激或治療作用溫熱性中藥,如甘遂、細辛、延胡索、白芥子等製成藥餅,敷貼相應穴位,包括大椎、風門、肺俞等,根據中醫「春夏養陽」,「寒者熱之」的原則及「天人相應」、「冬病夏治」觀念,利用經絡與氣血運行,到達相關臟腑發揮作用,並補養陽氣,增進對抗病邪的能力,達到預防秋冬時節好發疾病產生。三伏貼適用對象為過敏體質、虛寒體質、尤其是疾病症狀會因天冷或冬天加重,或怕針藥患者也可考慮用穴位貼敷調理,包括慢性支氣管炎、哮喘、反覆上呼吸道感染、過敏性鼻炎、腸胃虛弱、四肢冰冷、欲孕者,皆可至中醫科門診看診。貼敷時間可依三伏日或前後1、2天,或於夏至後擇日敷貼3至6次,每次間隔1至2 周。三伏貼穴位貼敷對過敏性體質患者症狀,以及免疫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故若能把握時機治療及調理,配合適當運動、規律起居、避免食用生冷冰品、蔬果或刺激類食物及減少過敏原接觸,可逐漸遠離過敏症狀糾纏。
-
2019-12-20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體檢正常卻常感不對勁?「亞健康」的你該怎麼調理
冬天將至,中醫師陳德成博士提醒,四季有別,但是中醫保養的原則相同,就是遵循自然法則,生活規律,依自己的體質適當進補,達到保養的效果。陳德成說,中醫養生原則,《黃帝內經》第一篇《上古天真論》,是黃帝和岐伯談論如何達到健康與長壽目的。黃帝問:「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岐伯回答:「……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法於陰陽 內外兼治「法於陰陽」,陰陽是天地運行的規律,不管黑夜或白天、冬天或夏天,什麼季節做什麼事,都尊重天、服從天;「和於術數」是指生活起居配合節氣、規範和律法;「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依四季使生活規律,三餐有規律,不暴飲暴食;起居正常,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枉作勞」則是改掉不良習慣。這些都對保養有助益。陳德成說,基本上,人得病不是偶然的,可能有積累的內在因素,想根本解決,必須從內在調理;若是外在症狀,針灸、推拿等方法有效。他有個女性病患,40多歲,在冰淇淋店工作,每天開關冰箱,導致寒濕狀況嚴重,阻塞經絡,發生面癱之症。他說,像這例子不是發生在冬天,但也是寒濕之症,必須內外兼治來改善。體質各異 需先諮詢《黃帝內經》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陳德成說,冬藏就是冬天要封、要藏,不能外露。此時可適當進補,儲備陽氣。但是誰該補、補什麼、怎麼補?一般來說,補就是補陰陽氣血,要看體質、性別、年齡、狀態,衡量補的內容和補的程度。有人認為吃人參、鹿茸就是進補,但吃了之後流鼻血,就是不適合這樣補。女性更年期會盜汗、面色潮紅,那是陰虛,要滋陰;有陽盛者,常常火氣大,穿不了厚重衣服,得降火,不能補陽;有些人手腳冰涼,抵抗力弱,那是陽虛,便要補陽。陳德成說:「每個人體質不同,不能一概而論,千萬不要看人家吃什麼有效就跟進,可能適得其反。」他建議諮詢中醫師,量身打造適合自己的處方。至於現代社會有人晚上工作,有人凌晨工作,不是按太陽起落規律生活,他說,這種人要保證睡眠足夠,以及睡眠品質良好,否則長期下來,身體會受不了。亞健康者 需要調理另外,很多人自以為健康,但可能是「亞健康」。陳德成說,所謂亞健康是介於健康和生病之間:做身體檢查,數字都正常,但是常常感到哪裡不對勁,例如疲勞、失眠、體重增加、月事不順、濕疹等。這種情形也可以透過中醫來調理。陳德成是長春人,在長春中醫藥大學讀本科和碩士,到南京中醫藥大學取得博士學位,2001年來美國教授針灸,便留下來為針灸教育及醫療而努力。他每天都吃中式早餐,他喜歡吃小米粥,每天早餐必有小米粥,再搭配饅頭、包子和一些小菜。陳德成在紐約曼哈頓和長島都有診所,長島診所附近有一間瑜珈教室,他看完診會去做瑜珈,讓身心得到休息。他強調,保養之道也要注重飲食結構均衡,澱粉、蛋白質、纖維都要顧到。他推薦豆腐,有蛋白質,是介於主食和副食之間的食物,又富含大豆異黃酮,對女性也好;糖尿病患者不能多吃澱粉,可以多吃豆腐,但是若有禁忌如痛風患者,要少吃豆腐。冬病夏治 調整身體至於冬天容易發作或加重的病,如呼吸道、腸胃、關節,表現出來是咳嗽、哮喘、肺氣腫、支氣管炎。陳德成說,這些病季節性強,又反覆發作,在中醫角度,冬天陽氣不足,體內虛寒,毛孔閉塞,伏寒很難驅散出來。然而,夏天天氣炎熱,可採用中醫的辦法,驅散寒氣,提高體內陽氣,為冬天做準備。陳德成建議,可在三伏天「冬病夏治」。三伏是一年最熱的30天,自然界陽氣最旺盛,此時人體陽氣最盛,經絡氣血流注旺盛,若以溫熱的藥物製作成貼敷膏,激發人體陽氣,能幫助藥物運行,加之毛孔張開,有助藥物吸收,可治療在秋冬易發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他說,清朝中醫師張璐著有《張氏醫通》,有記載於夏天治療頑固的哮喘,到了冬天,哮喘明顯改善,足見已行之有年。
-
2019-12-08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三伏貼+三九貼 中醫教你調理虛損體質減少換季過敏
秋冬寒涼溫差大,加上空氣品質不佳,過敏性鼻炎患者不適頻求診。中醫師表示,善用中醫調理過敏性鼻炎,也能緩解不適。現代人貪涼 導致三臟虛損每逢冬季東北季風南下,空氣中會挾帶許多沙塵與細懸浮粒子,嘉義縣衛福部朴子醫院中醫門診近來常有過敏與氣喘民眾求診,族群多半是有過敏體質與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因空氣品質不佳引發過敏性鼻炎或慢性呼吸道疾病復發。中醫科醫師李昌諴博士指出,鼻子過敏是中醫門診常見的疾病,中醫稱為「鼻鼽(音同「球」)」,與過敏原以及自身體質虛弱有相當密切的關聯。症狀常見頻繁的噴嚏、鼻癢、流大量的鼻涕,並見眼睛紅癢,可戴口罩減少接觸過敏原(如花粉、塵蟎、黴菌孢子、寵物毛屑及沙塵與空氣汙染物)。過敏性鼻炎的發作,診治上多以改善肺、脾、腎三臟虛損為主軸。現代人虛損的原因,與生活習慣有很大關係,例如愛喝冰冷飲料、長時間待冷氣房等貪涼行為所致。冷熱兩時機 調理體質是時候李昌諴說,中醫理論中,過敏疾病多屬體質虛寒引起,在飲食上,秋冬季節料理可加入生薑、蔥白、蒜,驅風散寒、達到預防的效果。另外,每年夏至之後,可善用炎熱節氣,貼上三伏貼;冬天最冷的時候(冬至前後)則採三九貼,以調理溫熱身體、調養氣血,減少受季節變換引發過敏的頻率,達到預防醫學的效果。再搭配戴口罩、熱敷、按摩療法、針灸等,加上適當的日常保健,配合食療提升身體抵抗力。「三伏天」和「三九天」是維護呼吸道免疫防線的黃金時機。「三伏貼」與「三九貼」,都是利用藥物由穴位經絡直達病處,對過敏等呼吸道疾病具預防效果,穴位敷貼療法適合:1.過敏體質:包括氣喘、過敏性鼻炎及容易有呼吸道感染的患者。2.虛寒體質:如手腳容易冰冷的民眾。如果夏季已做過三伏貼的民眾,更應搭配「三九天」作穴位貼敷。「三九天」是一年中氣候最寒冷(冬至前後)的時期。108年的三九天是:初九:108年12月31日(二)二九:109年01月09日(四)三九:109年01月18日(六)抗過敏茶飲 需辯證再服用預防過敏性鼻炎,平時也可喝保健茶飲:辛夷6公克、白芷10克、蒼耳子9克、薄荷6克、川貝母6克、生薑4克、桂枝9克,沸水沖茶飲用,每日600cc。燥熱體質者,可以酌加菊花調整。虛寒體質的過敏患者,建議親洽醫師辯證後,依據個人體質服用小青龍湯、葛根湯,平時保養喝六味地黃丸或枸杞地黃丸。長期調整體質,可以諮詢醫師服用補中益氣湯。按摩臉部「迎香穴」與「鼻通穴」,也能有效預防、舒緩鼻子過敏的不適。若病人能按體質調理,並把握季節時機,積極調養進而改善體質,大多數過敏性鼻炎患者,皆可得到良好的治療效果。過敏性鼻炎飲食禁忌李昌諴醫師提醒,過敏性鼻炎患者有幾項飲食禁忌。1. 避免生冷飲料:如冰淇淋、冰冷飲等。2. 避免涼性蔬果:如西瓜、椰子汁、葡萄柚、水梨、白蘿蔔、大白菜等。3. 忌食辛辣、燥熱、燒烤或油炸等刺激類食物:如辣椒、沙茶醬、羊肉、醃漬物、咖啡及咖哩等。